第一百零八章 读书可以把生意做的更好
宇文松问道:“森森,你为啥一会儿点头,一会儿又摇头?”
宇文森说道:“爸,我不知道想的对不对。我觉得你说的要把书念好是对的,但是同时又没有想明白读书跟做生意这两件事情之间有啥冲突。”
看了一眼宇文松,宇文森继续说道:“爸,我是这样想的,你跟我妈都念过书,所以你俩比咱村里的大部分人都更会做生意,所以我又觉得把书念好了可以把生意做的更好。你说对不对?”
听了这话宇文松一时愣在了那里,因为他自己从来没这么想过这件事。
等到桃花来喊吃饭的时候,宇文松把宇文森说的话跟桃花复述了一遍。
睡觉的时候,桃花对宇文森说道:“森森,妈觉得你说的有道理,不过首先你还是要把书念好。”
宇文森躺在被窝里轻轻点了点头。
第二天一大早,宇文凛在陆安家门口下了车,王小琴说道:“后晌黑回来了到屋里来吃饭,我给你俩把饭做上。”
桃花说道:“妈,你不用管我俩,还说不上啥时候能回来呢。”
银沙沟里面的路一直都是上坡路,沿着山脚下蜿蜒前行。因为拐弯特别多,所以车开不快,进沟走了半个多小时,桃花和宇文松才看到了人家。
宇文松在人家相对集中的地方把车停了下来,不一会儿就有一群人围了过来。
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妇女说道:“让我看看你拉的米,是糙米还是粳米。”
桃花拆了一袋子米,刚才说话的那位妇女伸手抓了小半把米仔细看了看,然后她又给自己嘴里面连放了两粒嚼了嚼。
“这米米颗(粒)是圆的,是粳米,粳米做饭好吃。这米也比较干,我换一袋子。”说完妇女就转身回去拿黄豆去了。
围观的人群也跟着散开了,他们一边往家里走,一边议论着。
“我换十斤米。”
“我换二十斤米。”
“赶紧回去把粮拿来,一会儿人家就走了。”
在这个地方待了一个小时,换出去了将近六袋米。
宇文松继续开着车往前,走了没多远,只见路的另一侧,有一个叫汪红旗的人大声喊道:“停一下,我屋正盖房呢,我换三袋子面,两袋子米!”
这户人住的地方和车路中间隔着一条小河,宇文松停好车后对桃花说道:“你在这看着车,我去帮忙拿粮食去。”
来到汪红旗家里,宇文松看着大木柜里面装着的满满三格子黄豆说道:“你这黄豆漂亮很,攒了这么多,咋不卖呢?”
汪红旗笑着说道:“我攒这些黄豆,就是专门留着盖房用的,一天要做一个豆腐呢。”
那时候盖房子,村里人都会去帮忙,虽然不给工钱,但是要管饭。
装满了一袋子黄豆,汪红旗把袋子提起来在地上趸了趸,然后接着说道:“等我把房盖起了,有剩下的黄豆,到时候就卖给你。
我知道你是沿河村的人,我在青石岭的窑上靠(买)了一万五千瓦。我这儿这路大车上不来,你这车送货不?”
宇文松一边铲黄豆,一边说道:“给你送的话也能行,不过你这儿这路确实不好走,进沟以后车只能慢慢开,油耗也大的很,拉一车五十块钱。你叫人装车的话,我一天就给你拉完了。”
汪红旗说道:“行,箍窗子和门到时候还要一些砖,到时候你也给我拉回来。”
换完了大米和面粉,汪红旗说道:“明儿个一早,咱在青石岭烧瓦的窑那个地方见。我天不亮就叫上几个人动身,估计也就七点左右就能到。”
宇文松说道:“行,那咱明儿个早起见。”
宇文松把车继续往前开,一直开到了银沙沟人口最集中,以及大队队部和学校的所在地。
在一个相对宽敞平坦的地方,宇文松把车停下来,然后说道:“再往沟里头走,路太窄了,车上不去。”
桃花从车上下来,一边往前面走,一边说道:“你在这儿换米面,我到上边儿去喊一阵子,把人都喊下来。”
来到银沙沟最远的一个小队,桃花刚喊了几声,就看到半坡上一个声音很好听的女的走到自家场院边上问道:“米跟面都有吧?车得是在大场里停着呢?”
桃花笑着说道:“就是的。”
说话的女人名字叫红花,她说道:“那我给我上边儿那几家都说一下,我几家合着拉一个架子车把粮拉到大场里去。”
桃花指着另一边的几户人家说道:“那你一会儿就拉下去,我过去看看。”
红花唯恐走路太慢,她一路小跑着喊道:“换米面的来了,谁想换就放快些,一会儿人家就走了。”
“红花,我换呢,把你屋的架子车套上,咱一会儿合伙拉。”
“给我也捎上。”
“我也换,咱这地方路太难走了,几个月才来一个换米面的,去乡上的街道买太远了。”
“就是的,在供销社买米面往回拿,把人能挣(累)死,现在送到门上了,我也换些。”
“行,都赶紧把粮装好。”
等桃花和另外一群人拉着架子车来到停车的地方时,红花她们已经在换大米和面粉了。
桃花走过去看到有一袋小麦很漂亮,颗粒也比前几天换回的要饱满一些,她就顺手抓起一把。
小麦抓在手里感觉有些潮湿,桃花拿了一粒放进嘴里用牙一咬,沾在了牙齿上面。
吐出嘴里的麦粒,桃花说道:“这是谁家拿来的麦,这是新麦,么(没)晒干,潮的很!”
宇文松这才注意到了小麦有问题,他对耿二蛋说道:“你这六十八斤麦你拿回去吧。”
耿二蛋的脸一下子就红到了耳朵根儿,他看着大家都对自己指指点点的,就小声说道:“刚才一着急,我把袋子拿错了,我回去把干的拿来。”
耿二蛋前脚刚走,就有人在背后议论了起来。
“咋是个这人呢,净耍一些小心眼儿。”
“也有可能确实是一着急拿错了。”
桃花一边给其他人换米,一边说道:“咱等一会儿就知道了,有时候拿错了袋子也是有可能的。”
二十多分钟过去了,耿二蛋又匆匆来到了停放农用三轮车的大场里。
第一百零九章 计划生育
放下肩头的一袋子小麦,耿二蛋笑着对桃花说道:“多亏你发现的早,要不然我的麦种就么有了。
我开始把我媳妇儿留的麦种给拿来了,两个袋子放在一个房子里头,让我媳妇儿把我给骂了一顿。”
旁边一位老人说道:“我就说么,耿二蛋平常看着挺老实的,咋能做出来亏人的事么。”
桃花笑着说道:“这么说,你真得好好谢谢我才行,要不然看你咋样给你媳妇交代。”
快到中午的时候,换的只剩下两袋面粉和半袋大米了,桃花对宇文松说道:“这一会儿也么(没)有人来换了,咱往回走,说不定半路上还有人要换。”
半路上把剩下的大米和面粉都换完了,到了青石岭的时候天还没黑。
桃花远远的就看见陆安站在场院边上张望,到了陆安近前,宇文松把车停了下来。
陆安站着说道:“你妈把饭都做好了,烙的锅盔馍,漏的浆水鱼鱼,浆水酸的很,好吃太太,你俩赶紧下车吃。”
桃花和宇文松从农用三轮车上下来,跟着陆安进了堂屋。
“他大姑,快来吃,香太太!”宁慧慧端着一大碗浆水鱼鱼坐在木板凳上,一边吃一边说道。
这时,王小琴端着两大洋瓷碗浆水鱼鱼从厨房里走了出来。
“把我俩娃饿死了,快赶紧吃。”说完,王小琴又去厨房里端出了一盆锅盔馍。
桃花看着宁慧慧圆鼓鼓的肚子,以为是吃多了,便开玩笑说道:“慧慧姐,你看你肚子大的就跟怀上娃了一样的,我看得给你买红糖了(那时候,农村人坐月子,亲戚要带着红糖去看望)。”
宁慧慧“嘿嘿”笑了几声,然后小声说道:“你眼睛尖的很,我就是怀上了,都六个月了,出去可不敢说,让计生办知道了就不得了。”
桃花吐了吐舌头说道:“我开个玩笑还变成真事了。”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宁慧慧怀了第三个孩子的事情,被正好从陆安家门口路过的“是非精”冯玉芬听见了。
第三天一大早,计生办就来了四个人,他们堵在陆民家大门口叫门。
陆民躺在炕上迷迷糊糊的说道:“有啥事,现在天还么亮呢!”
宁慧慧把窗帘拉开一条小缝隙,隔着用来挡风的塑料纸(窗户上没有装玻璃)往外看了一眼,顿时就吓得浑身直哆嗦。
宁慧慧小声对陆民说道:“计生办的。”
陆民一下子就清醒了,他说道:“这可咋办啊?慧慧你躲到楼上去。”
“不行,计生办的人上楼搜咋办,我还是从后门跑。”宁慧慧一边说,一边匆忙穿衣服。
陆民三两下穿好了衣服,上衣的扣子扣错了位,他焦急的说道:“房后头那个坎子那么高,你咋上得去呢?”
“你给我把楼梯搭上,我先上坡躲着,然后你再把楼梯搬回屋里,把后门关好。”宁慧慧一边朝后门走去,一边说道。
这时,计生办的人又在敲门了。
“陆民,赶紧把门开开,有事找你。”
陆民打了个哈欠,说道:“啥事嘛?我还么有睡醒呢,你是谁呀?”
“我几个是乡上的。”
过了两分钟,关好了后门,陆民这才耷拉着脑袋揉着眼睛打开了大门,他问道:“有啥事,咋来的这么早的。”
有一个计生办的工作人员问道:“叫你媳妇儿赶紧起来,跟我几个到计生办去一趟。”
陆民说道:“我媳妇儿不在屋,野个(昨天)到她二姐屋去了。”
计生办的四名工作人员把陆民家里、楼上,以及房背后都仔细找了一遍,依然没有找到宁慧慧。
计生办主任笑了笑,说道:“我今儿个跟你把话挑明了,你媳妇儿怀的是第三胎,这是超生。你是准备主动流掉,还是让我们开车给送到医院去?”
陆民假装惊讶的说道:“怀孕的事,慧慧么有给我说呀,等她回来了,我就把她带到医院去检查一下,如果真的怀上了,就在医院给流了。”
计生办主任说道:“别装了,你看你屋楼梯底下粘的泥还是潮的,肯定是从坡上跑了。
国家提倡优生优育是对的,你看你现在过得这叫啥日子,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你现在去把你媳妇儿叫回来,乖乖的溜掉,咱就都不费神了。”
陆民低着头看着地面说道:“我这就去我媳妇她二姐屋把人叫回来。我就想问一句,我都不知道我媳妇儿怀孕了,你几个是咋样知道的?”
计生办的主任“哼”了一声,然后说道:“你这是要抬杠还是咋的,你赶紧去后坡把你媳妇儿寻回来,到医院一检查就知道咱俩到底是谁说假话了。”
话说道这个份上了,陆民也不好再狡辩,只好出门去找宁慧慧。
陆安听到陆民家里有动静,就从炕上起来过去看了一眼。
看到是计生办的人,陆安赶紧回到屋里小声对王小琴说道:“计生办的人来了,我听说让民去把慧慧寻回来,估计慧慧躲到后坡上去了。”
“那这可咋办呢,这可是一条命啊。”说着,王小琴就从炕上坐了起来。
陆安急的在房间里团团转,突然他一拍大腿说道:“是这,你赶紧拿些钱给我,让慧慧出去躲上几个月,等把娃生了再回来,到时候计生办也就只能罚些钱了事了。”
装上钱,陆安去了后山。
宁慧慧在山上看清了来的人是陆安,这才哭着说道:“爸,是你来了,把我吓死了,屋里我是回不去了。
我想着我还是到神榆我大姐屋躲一躲,等生了再回来。到时候计生办要罚钱,反正么有的,看能把我咋样。”
陆安从口袋里掏出钱说道:“你把钱拿上,这是你妈给的,路远了注意安全,到了地方记得给屋里稍个话。”
接过钱,宁慧慧说道:“好,我绕到沿河村再下坡,这样保险些。”
陆安说道:“下坡的时候放慢些,你躲到坡边子,看见班车来了,再到路上。”
宁慧慧说道:“爸,你回去吧,我会小心的。你给陆民说等我生了,再来接我。”
一个小时后,陆民从外面回来了,计生办的四个人还在屋里等着。
第一百一十章 要想富先修路 少生孩子多种树
陆民沉着脸说道:“人么寻见!”
计生办主任抬起头看着陆民,然后冷冷的说道:“你得是把你媳妇儿送走了,要不然咋这么长时间才回来。”
陆民拉过一张小木凳子,一屁股坐了下去,然后没好气的说道:“你不信就算了,我媳妇儿现在人找不到了,到时候如果有个三长两短,我还得找你要人呢。”
计生办主任站起身,黑着脸说道:“你还有理了?你媳妇儿自己跑的,怪谁呢!我几个这是按照政策办事,跟你又没有私仇!”
把头转向旁边的一个人,计生办主任继续说道:“那是这,小李,你回去把咱的车开来,把陆民屋里的家具拉走。
一个星期内,陆民媳妇儿把胎打(堕)了,就把家具给送回来。超过一个礼拜的时间,就叫人上房溜瓦!”
三斗桌子、写字台、大红板柜都被抬走了,看着空荡荡的屋子,陆民傻了眼。
他来到陆安屋里,浑身颤抖着说道:“爸,慧慧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现在家具也被抬走了,这可咋办呀,日子咋过呀!”
陆安把陆民拉倒身边,在陆民耳边轻声说道:“我找到慧慧了,还给了慧慧二百块钱,慧慧搭车到她大姐屋里去了,等娃生下来了,你再去接回来。”
有了宁慧慧的下落,陆民安心了一些,不过他随即又焦虑的说道:“计生办的人说了,慧慧一个星期内不回来,就要上房溜瓦咧!”
陆安抽了一口旱烟说道:“这就是吓唬你呢,别害怕,男人就要有担当。”
王小琴说道:“民,慧慧不在屋这几个月,你跟娃就在我锅上吃。只要慧慧跟娃到时候都平平安安的,就么(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往后我给把娃看上,你俩好好奔日子就对了。”
陆安从外面用一把大锁把陆民家的大门锁上了,陆民在屋里躲了整整一个星期。
每次到了吃饭的时候,陆安就坐在场院边上的大石头上坐着观察路上的动静。等看了陆安打出的确认安全的手势,王小琴就会从房后头的窗户给陆民递一碗饭进去。
第八天一大早,陆民刚从屋里出来,计生办的工作人员就来了。
计生办主任说道:“陆民,你把你媳妇儿寻回来了吧?现在就到医院去把手术做了。”
陆民双手抱头,圪蹴在地上痛苦的说道:“我把所有亲戚屋里都寻遍了,就是寻不到我媳妇儿。
这个星期我啥都么做,光寻了人咧!俩娃都是在我妈锅上吃的饭,现在人找不到了,你说我这日子咋过呀!”
计生办主任说道:“陆民,我把好话都给你说尽了,你要知道这是国家的政策,超生对个人对社会都么有好处,你咋就不明白呢!”
陆民说道:“我也明白优生优育的好处,生多了,娃也跟着我受罪。到处都是‘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的标语,道理我都懂,现在关键就是找不到我媳妇儿人了呀!”
这时,计生办的一个小伙子冷笑道:“我看不把房上的瓦溜了,人是回不来的。”
听了这话,陆安赶紧从自己屋里跑过去,半是哀求,半是豁出去了的样子说道:“你这都是要干啥呀!
计划生育也是为了让人把日子过好,让国家减轻负担,没有那一条哪一款说是要让人么有地方住么!这不是正寻人呢,把人找到了就让去医院做手术不就行了么。对不对?有话好好说么。”
计生办主任说道:“叔,你说的话都在理着呢。不过咱事先约定的时间到了,我也有我的难处,你也要理解。
瓦还是要溜的,等陆民媳妇儿回来把手术做了,所有东西到时候还是原封不动的还给陆民。”
宇文松开着农用车从陆民家门口经过,看到计生办的人在架梯子准备上房,他就把车停了下来。
快步跑到梯子跟前,宇文松对着正在往房顶上爬的人喊道:“你几个这是干啥呀,有啥事下来好好商量不就行了!”
梯子上的人慢慢从上面走下来,其中一个人看了一眼计生办主任说道:“我几个都是叫来干活的,具体事情也不太清楚。”
这时,桃花拿了两个板凳,走过去对计生办主任笑着说道:“生利,现在当了大官了,都认不得我这个老同学了吧?你先坐,我给你倒一杯水去。”
计生办主人冯生利说道:“桃花,你就瓤失(损)我,我这么绿豆大个官,不过就是个跑腿的。”
桃花把水递给冯生利,然后说道:“县官不如现管,我大哥这事你看还有回旋的余地么?”
冯生利喝了一口水说道:“唉,恶人都让我一个人当了,谁又知道我有多难的!你大哥这事我也是实在么有办法了,对于说服不了的,不积极响应计划生育政策的,就只能上一些手段。”
桃花说道:“你说的这些事,我都能理解,不是我大哥违反了政策,你也不会做出这个事。”
转过头,桃花又对陆民说道:“大哥,你就把慧慧姐带到医院去把手术做了,再生个娃大人跟小娃都跟着受罪。
再说了冯主任是我的老同学,单看这一层,你也要好好支持一下冯主任的工作。”
陆民一听这话,马上笑着说道:“不是我不想支持冯主任的工作,是我到处的都寻遍了,就是找不到你慧慧姐,我这会儿也着急呢!”
桃花对冯生利说道:“那是这,我刚好要出去换米面,我把沿路的亲戚都问一遍,只要见到了宁慧慧本人,我就把她劝回来,让她主动到医院去把手术做了。逼得太紧了,容易出人命。
冯生利犹豫了好一会儿才说道:“那让陆民写个保证书,宁慧慧一回来就必须去医院打胎。”
桃花给陆民使了个眼色,陆民赶紧说道:“冯主任,么麻达(没问题),我现在就写。”
拿了保证书,计生办的人上车走了。
安慰了陆民几句,桃花和宇文松也开着农用三轮车离开了。
路上,桃花叹了口气说道:“计生办的人完不成指标就得受罚,大哥今儿个也就是过了一关,往后麻烦事还多着呢。”
第一百一十一章 拉活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桃花又说道:“就是打死我,我也不想生第三个,大人受累,娃也跟着受罪。
计划生育的政策是好的,‘优生优育,利国利民’这话一点儿都不假,咱小时兄弟姐妹多,当时过的都是啥日子,要吃的么(没)吃的,要穿的么(么)穿的。
慧慧姐也不知道咋想的,日子过的还不如咱,生第三个干啥呢,现在一儿一女多好的。”
宇文松说道:“一个人一个想法,自古以来人都说‘多子多福’,大哥跟慧慧姐可能还是这个老思想。
上一回咱到上河大队换米面,我就听人说,有一家人屋里日子过的惶的很,因为前头两个生的是女子,就非要生第三个。
怀孕的女的出去躲了以后,计生办来人把那家人屋里的家具抬了,房上的瓦也给溜了。后来女的回来一看,觉得日子过不成了,就喝了两包老鼠药死了,一尸两命。”
桃花说道:“慧慧姐这一回躲的远,生了以后回来还得交罚款,估计大哥也拿不出来这个钱。”
宇文松说道:“不交钱,娃的户口就不给上。这样队上就不给分地,上学也上不了。”
这天因为大米和面粉换的很快,所以桃花和宇文松下午四点半就到了陆安家来接宇文凛。
“宇文松,有时间么,给我拉两车沙子,我准备盖个灶房。”
宇文松从屋里走出去一看,就笑着说道:“恩娃哥,我把车上的粮拉回去下(卸)了,就上来给你拉沙子。”
“那行,那咱就说好了啊!”
屋水河河滩上堆的沙子是恩娃两口子自己从屋水河里面捞的,沙堆离公路不到二里路。
为了能够让农用三轮车顺利通行,恩娃把挡道的大石头逐一移开,并用锄头平整出了一条毛路。
装车的时候,恩娃两口每人拿一把铁锨往农用三轮车的车厢里面铲沙子。
恩娃是陆安的邻居,宇文松觉得自己不帮忙有些过意不去,因此他对恩娃的媳妇说道:“嫂子,你回去再拿一把铁锨来,我给帮忙装。”
恩娃笑着说道:“你歇着,又是开车又是铲沙子的,小心把你累着了。”
宇文松接过恩娃媳妇手里的铁锨,铲了一锨沙子,然后也笑着说道:“我拉活的时候,也不是给每个主儿家都帮忙。谁让你是我哥呢。”
过了一个小时,车厢基本上已经装满了沙子,宇文松就停止了铲沙子。
然而恩娃两口子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他们俩一直装到车厢里面的沙子溢了出来。
宇文松有几次想开口阻止,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他明白恩娃心里的想法,拉沙子是按趟收钱的。
把农用三轮车从河滩开到公路上,需要爬一个斜坡。宇文松把车开到斜坡坡度最大的地方的时候,车轮开始打滑,车子无论如何也爬不上去。
宇文松没办法,他只好把车从斜坡上又退了下去。
宇文松说道:“恩娃哥,你去喊人来掀(推)车。”
恩娃喊了六个人在后边推,宇文松把油门轰到最大,这才终于把农用三轮车从斜坡上开了上去。
陆安拍了拍身上的沙子说道:“再一回不要把车装的太满了,慢(斜)坡都不得上,上坡子路在后头掀车操心的很。”
恩娃说道:“叔,我是想两车拉完,装的少了就得麻烦宇文松多跑一回。”
宇文松沉着脸说道:“路平的话,你尽管装都么事,刚才上来的时候,车打滑,你几个都在车后头呢,如果车往后溜,你看咋得了。”
恩娃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也对着呢,第二车咱装平些。”
拉第二车沙子上斜坡的时候,宇文松很轻松就把车开了上去。
快到恩娃门口的时候,一只黑猫突然跑到了路中间,宇文松赶紧踩下了刹车。
他从车上下来一看,没有看到黑猫,却听到路边的草丛里传出了猫叫声,宇文松自言自语道:“这个黑猫命真大,把我倒是吓了一跳。”
这时候,恩娃从后面走过来问道:“咋了?咋把车停下来了。”
宇文松说道:“么事,我以为把一个黑猫轧死了,就把车停下来看了一下。”
拉完沙子,天也快黑了。
宇文松回到自己家的时候,桃花正在问宇文森的考试成绩。
宇文森笑着大声说道:“妈,我这一回考试,数学得了九十二分,是班上第四名。”
桃花问道:“拿语文呢?”
宇文森说道:“妈,这回语文考的比较难,我班上好几个人都没有及格。”
桃花板起脸说道:“不要说别人,我就问你你得了多少分,得是么有及格?”
宇文森说道:“我及格了!”随即他又低下头小声说道:“我得了六十一分。”
桃花说道:“你就考了这一点儿分数,还好意思说别人么有及格,你也就差了一点点儿就不及格了。
从今儿往后,你要认真背诵课文,反复练习写生字,我以后每天都要检查你的作业。”
宇文森“嗯”了一声便去做作业了。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有大亮,宇文松给家里挑了两担水,然后就开着农用三轮车去了青石岭烧瓦的窑厂。
上次给银沙沟的汪红旗拉完瓦和砖之后,汪红旗同村的耿波觉得宇文松开车技术不错,就让宇文松也帮自己拉瓦。
过了约定的时间,宇文松又等二十多分钟,这才看到耿波带着六个人来到了窑厂。
一见面耿波就笑着说道:“真是不好意思,让你等了这么长时间。我叫的帮忙的人,路远近不一样,就走的迟了一会儿。”
宇文松说道:“我正准备发车到沟里去接你几个呢。”
耿波把卖瓦的人叫来,等双方都清点确认了数字之后,便开始往车装瓦。一车能拉五千页瓦,需要拉三趟。
装好车后,耿波坐到副驾驶,然后对和他一起来的另外六个人说道:“你几个歇一会儿,我跟车回去帮忙下瓦。”
在县道上的时候,宇文松把农用三轮车开的很快,进了银沙沟,就降低了车速。
耿波说道:“现在这路还是太窄了,以后加宽了就好走了,只是不知道啥时候乡上开始修路。”
第一百一十二章 入党
宇文松笑着说道:“国家年年都在修新路、加宽改建老路,以后再修成水泥路就好了。”
耿波看了一眼宇文松说道:“那得等到猴年马月去了,能把沟里头的路修的让两个车能错开就不错了!”
宇文松说道:“听人说以前地质队第一回到咱这儿来,是从大河(屋水河)河道里头把车开进来的,那时候谁又能想到现在的咱这儿不但修了路,还有了车。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各方面都发展的快的很,咱农民也跟着受益了。”
耿波说道:“你说的这话在理,听人说那时候整个公社都传疯了,人都把地质队的卡车当怪物看呢。这些年变化确实大,现在不怕么(没)啥吃了。咱俩是同年,都是地质队来了以后第二年出生的。”
两个人正说着话,前面不远处有一个老头赶着一群山羊走了过来,因此宇文松不得不把车停了下来。
老头想尽快赶着山羊从农用三轮车旁边经过,可是他越着急,有些羊就越是不好好走。
宇文松从车上下来笑着说道:“叔,你把羊往坡边子上赶一下,我车一过去,你再把羊赶到路上来。”
耿波和宇文松帮着老头把羊赶到了山脚下的斜坡上,宇文松这才把车开了过去。
上午九点,宇文松回到家里把一百五十块钱交给了桃花。
桃花笑着说道:“开蹦蹦车到底还是比做活来钱快些,就是操心很,你开车一定要注意安全。咱明儿个把屋里这些粮食拉到县里卖了,再拉一车米面回来。”
宇文松说道:“行,么(没)人叫拉活的话,咱明儿个就去拉米面。”
“桃花在屋么?”
听到声音,桃花从房间里走出来笑着说道:“支书,你来了,快到屋里头坐。”
宇文松拿了一盒烟,从房间里面走出来陪着支书坐在堂屋聊天。
桃花倒了一杯水递给支书,并说道:“叔,你喝水。”
支书抽了一口烟,然后说道:“我今儿个来主要是想跟你两口子商量个事。”
看了桃花和宇文松一眼,支书继续说道:“现在有个入党的机会,我想让桃花写个入党申请。
一来呢,桃花上过学,有知识、有文化:二来呢,桃花人活泛,做事麻利;三来呢,就是说想把桃花当成咱大队上下一任妇女主任来培养。
当然了,这个事也不是我一个人决定的,是咱大队党支部开会决定的。桃花,现在就看你个人愿不愿意?”
桃花说道:“叔,我愿意。”
第二天桃花就去大队队部交了入党申请书。
四个月后,陆民收到了宁慧慧的来信。
陆民去神榆接回了宁慧慧和小儿子陆悬,孩子的名字是陆安取的。陆安觉得如果当时宁慧慧被计生办的人抓住了,这个孩子就没了,因此给他取名为悬。
宁慧慧回到家的第二天,计生办的人就来了。计生办的一个小伙子说道:“先去把绝育手术做了,然后再交三千块钱罚款。”
宁慧慧坐在炕上指着身旁的陆悬说道:“要钱没有,你把娃抱去吧!”
小伙子说道:“你不嫌娃多,非要生第三个,交不上钱的话,娃的户口就上不了,后果你自己考虑清楚。”
听了这话,宁慧慧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着说道:“我跟陆民这几个月东躲西藏的,把地里庄稼都荒了,现在吃的都么有,那来的钱么。你把我跟娃都抓走行不?抓走了我跟娃还有一口牢饭吃。”
小伙子说道:“你这就是蛮不讲理么,当初不让你生,你非要生,现在生了就得认罚。不交钱,那就要上房溜瓦。”
听了这话,宁慧慧突然提高了声音说道:“谁今儿个敢溜我房上的瓦,我就一头撞死在这炕沿儿上。”
坐在一旁的冯生利叹了口气,站起来说道:“啥话都不说了,给你两口子三天时间把钱凑齐了送到计生办。”
陆民说道:“我借到钱了,就给你送去。”
计生办的人走了,宁慧慧骂陆民道:“你就是个软蛋!你到哪里去借钱?咱两边的亲戚都不富裕,咋能凑齐三千块,能凑个三百就不错了。”
陆民闷着头说道:“那咋办呢,娃的户口总得上吧。”
正说着,王小琴端着一碗鸡蛋挂面走了进来,她对宁慧慧说道:“趁热吃,别跟计生办的人吵,多说些好话,能少交些就少交些,娃的户口还是得上。”
陆民借遍了所有亲戚,一共凑了两百块钱。
陆民和宁慧慧正在发愁的时候,桃花带着礼物来看陆悬了。
宁慧慧诉苦道:“他大姑,你说这娃咋这么可怜的,又没有得罪谁,还么出生人家就不想让他活了。现在总算是来到人世了,又要三千块钱才给上户口。”
桃花说道:“谁屋能拿出这么多现钱,你现在手上有多少钱?”
宁慧慧说道:“你大哥一共就借了二百块钱。”
桃花想了想说道:“那是这,我跟你出个主意,你带上这二百块钱把娃抱到计生办,如果计生办的人说钱太少了,你就一哭二闹三上吊,还不行的话,你就把娃搁到计生办,然后直接走人。
对了,我又想起来一个事,你生完玲玲的时候,应该做了节育手术的。这样说来这事也不能全都怪你,计生办跟医院也有责任。嗯,你就拿这个说事!”
听了这话,宁慧慧来了精神,她抱着陆悬就出了门。
宁慧慧去计生办大闹了一场,最后冯生利同意宁慧慧交四百块罚款了事,剩下的两百块钱是桃花给拿的。
事后,宁慧慧感激的对桃花说道:“他大姑,等我把猪交了就把钱给你。”
桃花说道:“先不急,等你手上松(宽裕)了再给我。”
“陆民在屋不?”
听到有人叫自己,陆民赶紧从房间里走出去招呼道:“红民叔,你咋来了,有啥事么?赶紧到屋坐。”
这时陆安听到声音,也来到了陆民家堂屋里,他招呼着说道:“红民来了,坐下说话。”说着他给红民递了一个木板凳。
第一百一十三章 木材加工厂
红民接过木板凳在堂屋里坐了下来,然后说道:“陆哥,我寻陆民商量个事。是这,咱大队上想办一个十个人的小型木材加工厂,加工窗门料、茶几腿这些东西。
陆民正好有这个手艺,会扯电锯。大队党支部开了个会准备让陆民来当师傅,看娃愿意不?”
陆安给红民装了一烟袋锅旱烟,并点着了火说道:“那是好事么,你看娃现在这日子过的艰难的。”
看了一眼陆民,陆安继续说道:“你叔这是帮你来了。”
红民抽了一口旱烟说道:“陆哥,也不全是这样,娃确实也有这一门手艺不是?
办加工厂的本钱由大队出,挣了钱以后,除过大队的那一份,剩下的就是给加工厂的人发工资,以及年底分红。民,你愿意来不?”
陆民点了点头说道:“叔,我愿意到加工厂做活。”
红民走后,陆民对陆安说道:“爸,大队上办的厂属于社队企业,是国家政策支持的,我到时候只管把木料给扯好就行了。”
陆安说道:“你到时候好好干,把日子往好过。”
木材加工厂由五间房间和一个大院子组成,这里以前是一个集体羊圈。
因为房子太过破旧,十个人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才把里里外外给收拾了一遍。
第三天,红民在院门口挂了一块“青石岭木材加工厂”的牌子,加工厂就算是正式开业了。
为了给木材加工厂提供足够的木料,大队党支部开了一个会,最后做出了两个决定:
一是让全大队的群众把自己家中往年收集的符合要求的树桩都拿到加工厂,凡是验收通过的,都当场付钱。
这些树桩都是冬天的时候,大雪压倒的树,村民把这些树拿回家当柴火少,这在当时是符合政策的做法。
二是让陆民带着人去青石岭大队下辖的各个小队收购木料,各小队是按指标进行树木砍伐的。
陆民每次收到木料以后,都会安排宇文松开着农用三轮车把木料运回木材加工厂。
可是即便是这样,没过多久,木材加工厂的木料还是难以为继了。
后来青石岭大队向上级申请让林站增加了砍伐指标,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木材加工厂原材料短缺的问题,而且也增加了全大队群众的收入。
木材加工厂的十个人每天从早忙到晚,来了木料他们得卸车,扯好了木料他们得码放整齐,要货的车来了他们又得装车。
有时候一双新手套戴不了一天就得把磨破的地方补上,然后继续戴着干活。十个人每天回家后都会觉得腰酸背痛,可是没有一个人想要离开。
木材加工厂每个人每月工资两百块钱,年底分红另算。
自从加工厂开业以后,住在周围的人就隔三差五的去拉木屑回家烧,木材加工厂的十个人也常常把下脚料拿回家当柴火烧。
陆民在木材加工厂拿回第一月的工资以后,宁慧慧就再也不整天哭哭啼啼的了。
一九九零年农历二月初四这一天,陆坤来到了桃花家。
宇文松说道:“小哥,你来了,快到房子(房间)里头坐,外头冷的很。”
桃花笑着说道:“小哥,你俩谝闲传(闲聊),我去给咱做饭去。”
陆坤抬起手示意桃花坐下,然后说道:“桃花,你不用去忙活了,我吃过饭了。我今儿个来就是说个事,我盖房的申请批下来了,我想着到时候把起根子(地基)的土拉去垫地。”
喝了一口桃花递过来的茶,陆坤继续说道:“用架子车拉土太慢了,我想看宇文松到时候有么有时间给我拉一下土。”
桃花说道:“小哥,你盖房,我太高兴了。你准备那一天开始起根子,我跟宇文松肯定都去给你帮忙。”
陆坤说道:“后儿个(后天)。”
宇文松笑着说道:“小哥,那就刚好,我明儿个拉一车粮食去县里卖了,然后再拉一车米面回来,后儿个刚好给你帮忙。”
陆坤说道:“你俩也先别忙着答应,我给你俩说个活话。给我拉土,我现在么有现钱给,只能等我把房盖起以后手上有钱了再给。行了就行,不行就说不行,我也不怪你俩。”
桃花知道陆坤向来说话算数,而且基本上没有求过人,因此她对宇文松使了个眼色,示意宇文松说话。
宇文松笑着说道:“小哥,咱兄弟伙的,说这话就见外了,你给把油钱出上就行,别的钱我一分钱不要。”
陆坤说道:“那不行,该给多少钱就给多少钱。你给我拉土,难道就不给我帮忙挖根子了?挖根子就是帮忙,帮忙我就不给开工钱了。”
“哈哈哈!”
陆坤的宅基地在离陆安家约半里远的地方,新房盖起后将背靠青石岭,面朝屋水河。
二月初六这一天,一阵鞭炮响过之后,陆坤家的新房正式破土动工了。
来帮忙的人主要有陆安、陆民、宇文松、李顺、杨帆,几个人挖的挖、铲的铲。
因为是干石地,所以地基很难挖。几个人花了一上午时间挖出的土才装了两农用三轮车。
宇文松把车开到一里远的地方去垫地,那时候的农用三轮车还没有自卸功能,需要人工卸车。
吃过晚饭,几个人一直忙到天完全黑了下来才离去。杨娜的哥哥杨帆因为路太远就住在了陆坤家里。
第二天一大早,宇文松就开着农用三轮车去了陆坤家。
宇文松到的时候,陆坤和陆安正在挖地基了。
看到宇文松来了,陆安拄着头笑着说道:“松,你也起来这么早的。”
过了半个小时,李顺骑着自行车来了。停好自行车后,他说道:“看来我今儿个来迟了。”
陆坤说道:“那是这,接下来你一个人挖一个小时,我三个坐在旁边歇着。”
李顺笑着拿过镢头一边挖,一边说道:“行么,我慢慢挖,我不着急,谁着急谁知道。”
“哈哈哈!”
又过了二十分钟,杨帆来了,他挠着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陆坤,你咋不叫我起来呢。”
宇文松笑着说道:“你是客,多睡一会儿对着呢。”
第一百一十五章 通电了
一九九零年,对于百家山乡的人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正是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破天荒的大事,百家山乡终于通电了。
那时候电压不是很稳定,电灯泡一阵儿很亮,一阵儿又会变成暗红色。
陆安和王小琴盯着电灯泡看了很久,陆安感叹着说道:“真是不敢想象啊,我以前就是个放牛娃,竟然在有生之年还能拉上电!”
王小琴笑着说道:“看把你美的,你想不到的事还多着呢。”
刘芳和宇文平也在家里盯着电灯泡看,不过没看多久,就被刘芳给关掉了,宇文平有些不高兴想要去再次打开,却被刘芳给阻止了。
刘芳说道:“拉(开)灯干啥呀,大晚上的你还想看出来个花不成?”
宇文平抽了口旱烟不再说话。
赵凤梅和李富贵在李顺家里看电灯,看了一会儿,赵凤梅就把灯给关了,她说道:“少开一会儿,费电的很,电也要钱呢。”
从那天开始,赵凤梅就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不论是在儿子家还是女儿家,她只要看到有亮着的电灯泡,就会过去关掉。她习惯于一家人坐在黑漆漆的屋子里说话,虽然彼此看不清楚对方。
对于桃花和菊花来说,眼下通电了,带来的第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用电钻给种植黑木耳的耳棒打孔了。
李顺和菊花把自己家的耳棒按照一米的长度用锯锯成了一段一段的,然后两人又去给桃花家帮忙。
四个人忙活了整整一天,吃晚饭的时候,李顺说道:“哥,我明儿个准备到岭那边去买菌种,你要的话我给你捎上。”
宇文松吃了一口蒸馍说道:“不如这样,我明儿个把米面拉上沿路换,回来的时候捎带着把菌种买回来,你就不用跑一趟了。”
李顺笑着说道:“那也行,我明儿个正好把搁(放)木耳棒的地平整一下。”
宇文松把菌种拉回来的第二天,李顺就把买了电钻的牛娃叫来给耳棒打孔。
每隔三寸打一个孔,孔深三公分,每个耳棒可以打四行,三十架耳棒打完孔一共花了一天半的时间。
从一开始打孔的时候,陆安、王小琴、赵凤梅、桃花、杨娜就都到了菊花家里帮忙种菌种。
种菌种前,需要把手洗干净,然后把菌种掰成小块儿塞进耳棒上打好的孔里面,最后再用消过毒的玉米芯把孔塞紧。
用了三天时间,菊花家的耳棒都被种上了菌种。
种完菌种之后,需要把耳棒垛起来,然后再用塑料纸盖上发酵。等过了一个星期,再把垛子最底下的耳棒翻到最上面,然后再把水浇透,并用塑料纸重新盖好。
一个月后,李顺从垛子里面不同的位置抽了几根耳棒出来,他把玉米芯塞子拔开,发现里边的菌种已经发白了,就又重新给耳棒浇透了水,然后盖了起来。
又过了几天,李顺再次揭开塑料纸看的时候,他发现已有百分之**十的耳棒上面都长出小木耳了。
李顺知道,这时候可以把耳棒拉到地里去放置了。
在菌种发酵期间,李顺已经把屋水河边上的一块儿地平整好了,并用木头搭好了架子。
菊花每天放学后就带着李飞跃和李一一去地里给耳棒浇水。
过了一个月,有一次连续下了三天雨,雨停的时候正好是星期天,菊花就和李顺一起去地里看木耳生长的情况。
当看到一朵朵手掌那么大,像黑色的花一样的木耳把整个耳棒都完全覆盖住了的时候,菊花和李顺心里头顿时乐开了花。
经过中午太阳的暴晒后,菊花和李顺一下午摘了整整十五大竹笼的木耳。等到木耳晒干后,李顺用秤一称不多不少正好十八斤。
等到了周末,李顺便用自行车带着菊花去看桃花家木耳种植的情况。
两人刚到桃花家门口,桃花就笑着说道:“我屋的木耳长的美的很,么(没)摘的时候,站在地边子看着就像黑色的牡丹花一样,一大朵一大朵的,我跟你哥俩人摘了整整一后晌。”
说着她又用手指了指晒干了的木耳说道:“我现在就称一下,看有多少斤。”
称好了一看秤,十七斤八两,菊花笑着说道:“跟我屋的一样多。”
桃花说道:“咱现在先别卖,现在是旺季,收的价钱低。等到年跟前了,价钱上去了咱再卖。现在把木耳晒的干干的,用塑料袋密封好。”
菊花说道:“姐,我也是这样想的。”
这时,宇文松笑着对李顺说道:“咱这都是人家姊妹俩拿主意,么有咱俩啥事。”
李顺也笑着说道:“只要说的对,咱就听,咱俩还省心了。”
桃花说道:“哎呀!看我光顾着说话了,你俩坐着,我给倒水去。”
种植黑木耳,第一年的质量最好,第二年产量最高,第三年产量最少、质量也差。
到了七八月份,雨水不多,木耳的产量不高。桃花一共摘了六次木耳,晒了九十二斤干木耳,菊花家晒了九十六斤干木耳。
立秋以后,天气转凉,温度变低了,黑木耳的生长就变慢了。
新黄豆下来以后,桃花和宇文松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换大米和面粉的生意上。
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桃花和宇文松忙的没了睡觉的时间。
有一次宇文松开车的时候,实在困的不行,就打起了盹,不成想竟然差一点儿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辆大卡车。
大卡车开过去以后,宇文松把农用三轮车停在路边,他惊魂未定的大口的喘着粗气。桃花脸色惨白,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她用手捂着胸口说道:“把我的魂都吓掉了!”
过了半个小时,桃花说道:“咱现在就往回走,回去好好睡一觉,在屋里好好歇几天。”
十一月份,下了一场大雪,宇文松和桃花在家休息了半个月。路上的雪化了之后,宇文松又断断续续的帮人拉了一些活。
时间很快就到了大寒,秦岭深处的大山里面此时已经是一片冰天雪地。
傍晚的时候,桃花一家人正围坐在火炉旁烤火聊天。
突然,卞勇从外边推门走了进来,他在火炉上烤了烤手,然后看着宇文松笑着说道:“天冷的啥也弄不成,到了该打牌的时候了。”
第一百一十六章 好日子
这时候,门又被推开了,隔壁的文娟把脑袋从房间门口探进来笑着说道:“桃花姐,赶紧到我屋去,打牌还差一个人。”
桃花憋着笑对宇文松说道:“叫我打牌呢,那我就去了,你陪卞勇坐一坐。”
宇文松看了一眼卞勇,然后对桃花说道:“你去吧,把钱拿上。”
“我口袋有钱。”说话的时候,桃花已经走到了堂屋里。
晚上八点的时候,桃花就回了家。
宇文松疑惑的问道:“咋这么早就回来了?”
桃花说道:“王会玲说她肚子不舒服,就散了摊子了。你猜我是输了还是赢了?”
宇文松笑着说道:“估计你是赢了,要不然王会玲好端端的咋就肚子疼了。”
桃花坐在火炉旁,把身上的钱掏出来数了数,然后说道:“你倒是能掐会算,我一个人手气太好了,她三个都输了都不想耍了,我一共赢了三十块钱。”
第二天吃过早饭,卞勇一刻没耽搁就去了桃花家,他站在桃花家大门口喊道:“宇文松,到我屋去打牌去?”
桃花小声说道:“今儿个卞勇学倒是聪明了,直接把话挑明了。”
宇文松说道:“卞勇,你到屋里来烤火,我不想打牌。”
卞勇笑着说道:“你是怕桃花不给钱吧,我先给你垫上,等你赢了再还给我。”
桃花小声说道:“你去耍一会儿吧,看这都把我说成啥了。”
宇文松笑着说道:“得令嘞,夫人!”说完他便起身去了卞勇家。
宇文松一开输了几十块钱,眼看着快到吃晌午饭的时候了,他起身说道:“到吃饭的时候了,咱都散了吧,下一回再耍。”
卞勇对宇文松说道:“你看门外头这雪厚的,回去也干不成啥,晌午都在我屋吃饭,吃完了咱几个接着打牌。再说了,你就不想把输的钱赢回去?”
看着眼前这三个从小光屁股玩大的汉子都还想继续打牌,宇文松也就没再说什么。
四个人在卞勇家一直玩到晚上九点,这才散了场。
回头家,宇文松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掏出来递给桃花,然后说道:“我以后身上还是不装钱的好,谁叫我我都不去。
像今儿个这去了就下不了桌了,走的话就要得罪人,我看我还是在屋里待着好些。”说完,宇文松用眼睛的余光扫了一眼桃花。
桃花面无表情的接过钱数了数,然后说道:“今儿个你还挣了三十二块钱。”
腊月二十六,木材加工厂卖完了最后一车窗门木料。
这天中午,红民让自己的老婆在木材加工厂的灶上做了一大桌子菜。
吃饭之前,红民笑着说道:“今儿个做了好几个硬菜,晌午咱好好喝几盅子酒。不过话又说回来,喝了酒就说不成正事了。老刘(兼职会计),把账公布一下。”
老刘念完了账,分了分红。红民又接着说道:“都把钱收好,一千二百块钱可不少,都把嘴管住了,虽说这都是咱几个辛苦挣下的,但是毕竟太扎眼了。好了,吃饭喝酒。”
带着一身酒气,陆民一回到家就直接倒在炕上睡着了。
陆民醒来的时候,宁慧慧已经做好了晚饭。
陆民一边吃饭,一边说道:“慧慧,一会儿你拿上二百块钱,给咱爸咱妈一人一百。两个老人一直给咱看娃,给娃做饭吃。你不在的那几个月,咱屋的猪也是爸妈打的猪草给喂的。”
宁慧慧沉默了一会儿说道:“给一百就行了。”
陆民说道:“还是给二百好些,这也是给你装人(装面子)呢。”
宁慧慧说道:“给你爸妈一百,给我爸妈一百,这才公平。”
陆民笑着说道:“原来你是在这儿等着呢,行,你说的对着呢,那就给你爸妈也一人一百。你上一回去神榆的时候,我爸不是还给你了二百么。”
听了这话,宁慧慧把饭碗重重的放到桌子上,然后说道:“那是救他孙子的钱,你爸还要要回去呀!
就按我说的来,两边父母一边给一百,剩下的钱我给咱存上。赶紧吃饭,不准再说话了。”
陆民只得无奈的摇了摇头。
过完年,很快就到了王小琴的生日。
一大早,桃花一家人就带着给王小琴和陆安买的棉袄,以及四样礼去了王小琴家。
桃花一家走到王小琴家门口时,菊花一家也正好到了。
进到屋里,菊花笑着说道:“妈,听我姐说她给你跟我爸买了衣裳,我就么买了,这是一百块钱,你拿着,你看屋里缺啥就买些啥。”
王小琴推辞着说道:“只要你都能把日子过好,啥都不买,我跟你爸心里也是高兴的。”
陆安在一旁抽着旱烟,笑着说道:“把钱收着,都是娃们的孝心。”
过了没多久,陆民和陆坤两家人也带着礼物来了。小孩子们从王小琴手里接过好吃的,就在陆福的带领下到外面的场院里玩儿去了。
吃饭的时候,看着满满的两桌人,陆安一仰脖子喝完了一盅酒,然后高兴的说道:“现在政策越来越好了,你几个人也都勤快,日子也一年过的比一年好了。现在我跟你妈现在也算是儿孙满堂了,我俩这一辈子满足了。”
又喝了一盅酒,陆安接着说道:“以前的人就算再有本事,也是啥都不敢弄,一不小心就会被说成投机倒把。
那时候人都被绑在地里,天天磨洋工,一年到头打不到多少粮食,分的粮年年不够吃。现在的人不仅有粮吃了,手上也有钱花了,以前我咋样都想不到能过上现在这好日子。”
王小琴笑着说道:“娃们的都把盅子里的酒喝了,咱一边吃饭,一边听你爸说,你爸这人喝上两口马尿(酒),话就多的不行。”
清明过后,整个秦岭都变绿了。
有一天吃过午饭,桃花一边收拾碗筷,一边说道:“后晌我跟娜娜姐去前梁摘些神仙叶回来做凉粉吃。”
宇文松笑着说道:“好,我最爱吃凉粉了,不过一会儿我要出去拉活,你走的时候,顺便把俩娃带到妈(王小琴)屋里去。锅我来洗,你就不用管了。”
这时,宇文森跑到宇文松面前挺起胸膛说道:“爸、妈,我现在是大娃了,你跟我妈该干啥干啥去,我带着凛凛在咱场上耍就行了。”
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一一
看着宇文森神气的模样,宇文松笑了笑,然后说道:“行,森森长大了,后晌你把凛凛看好。”
桃花提着竹笼只出去了两个多小时就回了家,她把满满一笼的“神仙叶”用水洗干净,然后放在筛子里控水。
等到大铁锅里的水烧开了,桃花把筛子里的“神仙叶”全部倒进锅里烫了一会儿,然后她又给锅里倒了一些凉开水,之后她用手使劲儿的揉搓“神仙叶”,把神仙叶搓成了团儿。
桃花把“神仙叶”的汁水全部挤压出来,并反复过滤了三遍,然后她就把含有“神仙叶”汁水的水放在一旁静置,等着凉粉儿自然形成。
桃花用小葱、香菜、辣椒粉和浆水烧好了调凉粉的汁水,然后她又把凝固好的凉粉儿切成小块儿。
调好了两碗,桃花冲着门口喊道:“森森、凛凛,回来吃凉粉咧!”
宇文森和宇文凛跑回屋里狼吞虎咽的吃完了两大碗凉粉,然后两人摸着圆鼓鼓的肚皮又跑出去玩儿了。
傍晚的时候,宇文松回到家连吃了两碗凉粉,他直呼道:“好吃很!好吃很!又解渴又解乏!美砸咧!”
桃花笑着说道:“主要是我的手艺好。”
宇文松打着饱嗝连连点头。
桃花说道:“天阴的重的很,黑里(今晚)估计要下雨。不过确实也应该好好下两天雨,让木耳长一长了,我想摘木耳都有好一阵子了。”
第三天天气转晴了,桃花刚吃完中饭,就听见陆安在屋外大声说道:“桃花,我刚才到地里去看了,你屋的木耳长得美很,今儿个我给你帮忙摘。”
桃花从屋里跑出来,笑着说道:“爸,你到屋里坐,还得等太阳晒一晒才能去摘。等水份干的差不多了,才能把木耳摘干净,下一茬的耳子(木耳)才能长的更好。”
陆安说道:“那我就先回去了,后晌再来。”
桃花看着陆安离去的背影说道:“爸,你就不能在我这儿歇一晌午。”
下午三点,桃花、宇文松、陆安和刘芳四个人每人提着一个竹笼来到了地里。
摘到最后一架木耳的时候,宇文松说道:“你三个都回去歇着,剩下的我一个人摘就行了。”
陆安说道:“那我就回去了。”
宇文松赶紧说道:“爸,我意思是让你到我屋歇一会儿,吃了黑里饭再回去”
陆安笑着说道:“不咧,我上去看一下菊花屋的木耳摘的咋样了。”
看到菊花家的大门上了锁,陆安便直接去了地里。
走到半路上,陆安遇到了李顺。
李顺手里提着两大竹笼黑木耳,他笑着对陆安说道:“爸,你上来了,我妈来给我帮忙摘了一后晌耳子。你跟我到屋先喝些水,再到地里去。”
陆安一边往地里走去,一边说道:“我不渴,先把木耳摘完。”
看到陆安来了,王小琴笑着问道:“你给大女子帮忙摘完了?”
陆安走到木耳架跟前,一边摘木耳,一边说道:“剩了最后一架,松说他自己摘,我一看时间还早,就上来了。”
菊花在地的另一头摘木耳,看到了陆安,她高兴的大声说道:“爸,我姐的耳子有我的好么?”
陆安说道:“差不多,你姐屋的耳子也长的美太太。”
菊花说道:“那就好,主要靠今年收耳子呢。”
李飞跃带着李一一在不远处的屋水河河滩上玩儿,他们听到了陆安的声音就跑到了放置木耳的地里。
李一一跑到陆安面前说道:“外公,你咋才上来呢,我都想你了。”
陆安蹲下身子,笑着说道:“外公也想你跟跃跃了,外公开始去你大姨屋了。”
李一一在陆安脸上亲了一口,然后说道:“外公,我给你帮忙摘木耳。”
李飞跃见状,就跑到王小琴身边说道:“外婆,我给你帮忙摘,咱俩跟外公和一一比赛,看谁先摘满一笼木耳。”
王小琴笑着说道:“好,咱俩肯定能赢。”
陆安问道:“跃跃,你下半年就要上学前班了吧?”
李飞跃说道:“我妈说了,九月一号报道。”
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菊花家的木耳摘完了。
陆安左手牵着李飞跃,右手把李一一抱在怀里,王小琴走在陆安身旁,菊花和李顺提着装满了木耳的竹笼走在最后面。
看着落日余晖里的父母和两个孩子,一股幸福的感觉突然就涌上了菊花的心头。
回到家里,菊花给陆安和王小琴每人倒了一杯白糖水,然后说道:“爸,妈,我给咱摊煎饼吃。”
菊花和面,王小琴烧火,李顺在另一口大铁锅里炒土豆丝,陆安带着李飞跃和李一一在场院里玩儿。
摊煎饼,烧麦秸秆最好,三把火正好可以摊好一张煎饼。
李顺给第一张煎饼卷好了土豆丝,李一一把煎饼送给了陆安。
第二张煎饼,李飞跃双手递给了王小琴。
陆安一边吃煎饼,一边笑着说道:“跃跃跟一一懂事的很。”
李一一说道:“我妈说过,凡事都要先敬长辈。”
王小琴问道:“那谁是长辈,谁是晚辈?”
李一一说道:“外婆,你跟外公,还有我爸、我妈都是长辈,我跟我哥是晚辈。”
王小琴看着陆安笑着说道:“一一虽然年龄小,但是啥都清白(清楚)。”
这时,李飞跃在一旁大声说道:“外公、外婆,一一知道的我都知道,我还会背诗呢!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陆安和王小琴一边鼓掌,一边齐声说道:“我跃跃娃真聪明。”
李一一看到李飞跃受到了表扬,便也大声说道:“我也要背一首。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陆安和王小琴虽然口里说着:“跃跃跟一一都聪明很!”
但是实际上他们没太听明白李一一背的这首词的意思,不过他们还是觉得李一一更聪明一些,因为她背诵的字数更多一些。
吃完煎饼,喝了蛋花汤,菊花就准备去给陆安和王小琴铺床,可是陆安坚决不肯。
陆安说道:“大路上光溜溜的,我跟你妈算(一边)走算说话,一会儿会儿就到屋了。”
第一百一十八章 胡家庙
李顺见无法挽留,便取来手电筒准备送陆安和王小琴回家,但是陆安依然不肯。
菊花一家四口把陆安夫妇送到了大路上,陆安从李顺手上接过手电筒说道:“不用送了,把娃引(带)回去,路上风大很,小心把娃感冒了。”
菊花把满满一手提兜新鲜木耳递到王小琴手上,然后说道:“妈,你拿上回去吃,你跟我爸路上放慢些。”
直到陆安手里手电筒的灯光消失了,菊花一家才转身回了家。
木耳菜摘过一茬,就要除地里的草,李顺前后又忙活了两天。
到了周末,菊花用塑料袋装了三袋干木耳,准备给父母和大哥、二哥每家送一袋。
陆安家的厨房里,桃花和菊花一边帮着王小琴做饭,一边闲聊。
桃花一边和面,一边说道:“我听人说,一个耳棒最多能出三两耳子,差一点儿的也能出二两半。”
菊花抓了一把松针,在锅洞里点燃了,然后笑着说道:“按二两半算,咱这三十架耳棒也能出三百七十五斤干耳子,能卖七八千块钱。
刨过两千块钱本钱,利润还是不错的。种木耳也就是第一年忙些,后边两年,只要雨水好,就等着挣钱了。”
桃花说道:“摘完耳子,耳棒还能当柴火烧,两年都不用上坡砍柴。”
菊花给锅洞里面添了一把柴火,然后说道:“姐,国家如果还允许买耳棒,我还想再弄三十架。”
桃花使劲儿揉了几下面团,喘了口气说道:“我也想买呢,不过就算国家给指标,估计这两年也砍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青冈木,要么是太细的,要么就是太粗的。”
菊花说道:“嗯,也就是的。”
桃花说道:“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国家的政策变化快,等咱把木耳收完了,估计到时候又有新的挣钱门路了。”
接连一个星期没有下一滴雨。
看着通桃花着急的样子,宇文松笑着说道:“你着急有啥用?你给老天爷打个电话不就行了。”
桃花看着宇文松说道:“我现在就打电话,老天爷肯定会给我面子的。”
桃花话音刚落,就传来一声巨大的雷声。
愣了三秒钟,宇文松大笑着说道:“哎呀!你这电话还么打,雨就要来了,面子真是大!”
桃花假装嗔怒道:“宇文松,你以后跟我说话可得小心些,老天爷可是我亲戚,要是你敢做对不起我的事……”
不等桃花说完,宇文松就双手抱拳,一本正经的说道:“你这亲戚这么厉害的,我哪敢呢,以后还要求你亲戚办事呢。”
桃花噗嗤一声笑出了声,宇文松也笑的前仰后翻。
不多时房檐水就连成了一条线,正对着屋檐的地面上被砸出了深深的小水坑。
三点钟宇文森放学,两点半的时候,宇文松换了双雨鞋,带上伞就出了门。
刚过了屋水河,雨就变小了,宇文松心想:雨就这么不大不小的一直下着就好了。
只可惜天公不作美,等宇文松来到学校门口时,雨就停了。
抬起头看了看天,发现乌云还没有散,宇文松心里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凌晨四点的时候,宇文松被雨声惊醒了,他走到窗前挑起窗帘的一角往屋外看了看,然后又回到床上美滋滋的睡下了。
这一场雨,让桃花又美美的收了一茬木耳。
不过这一场雨,断断续续的下了好几起,因此耳棒底下一尺内长出的木耳都被雨水溅起的泥沙弄得很脏,桃花和宇文松为了把这些木耳洗干净花费了不少力气。
到了阳历十一月份,路上换大米和面粉的车渐渐多了起来,生意不像以前那么好做了。
这天吃过晚饭,宇文松坐在床沿儿上说道:“明年耳子也就么有啥收成了,得想个别的挣钱的路子才行。
对了,听说李顺种完麦(阳历十月份)就去胡家庙儿做活了,挣的都是现把(钱),也不知道一天能挣多少钱?”
桃花一边折衣服,一边说道:“我明儿个刚好要给菊花送些莲花白(卷心菜),到时候顺便问问。”
第二天是星期六,桃花吃过早饭就骑着自行车去了菊花家。
在菊花的场院里,桃花遇到了赵凤梅。
桃花笑着说道:“姨,你吃了么?”
赵凤梅说道:“桃花上来了,我吃过了。你屋的莲花白长的美很!菊花今年买的菜央子不好,种的莲花白光长叶子,就是不卷芯。我还说等我腌完菜,有剩下的再给菊花拿些。”
百家山乡冬天没有新鲜蔬菜,所以有用卷心菜、萝卜、洋生姜、辣椒和青盐制作腌菜的习惯。
腌菜一直要吃到第二年春天,那时候如果还有没吃完的,为了防止变质,人们就会把剩下的腌菜晒干,吃的时候再用开水浸泡。
桃花说道:“我屋今年种的莲花白多,长的也美,我今儿个给菊花拿的这些够腌菜用的了。”
菊花听到外面的说话声,就从屋里走出来说道:“姐,你给我送菜来了,你跟我妈到屋里坐。”
赵凤梅说道:“不坐了,我回去呀。我是来看你的菜够腌不,不够的话到就我屋给你拿几个莲花白。现在你姐给你送了这么多,我就放心了,你姐屋的莲花白长的大的很。”
送走了赵凤梅,菊花和桃花把绑在自行车后座上的一大袋子卷心菜抬下来放到了堂屋里面。
桃花帮着菊花腌菜,切菜的时候,桃花问起了李顺在胡家庙打工的情形。
菊花笑着说道:“钱确实能挣一些,不过活也不轻,主要就是给拉菜的老板装卸车。活多时候,白里(白天)黑里(晚上)都要干。李顺说他想等过年的时候买个十八寸的彩电。”
桃花说道:“现在换米面的生意也不好做,看李顺能不能把你哥也带去干一冬(一个冬天)的活。”
菊花说道:“那行,李顺可能这几天就要回来一回。在胡家庙儿做活,自由的很,屋里有个啥事,就可以直接回来,忙完了再去就行。”
菊花家的新房盖在离公路十多米远的地方,房子前面是自留地,地边比公路高出一米多。
吃过晌午饭,桃花起身准备回家,她刚走出菊花家的大门口,就看到公路上的公共汽车停了下来。
第一百一十九章 西北果蔬集散中心
紧跟着中年男人身后,从车上走下来的两个人依然不是李顺。桃花摇了摇头,又重新骑上了自行车。
这时,李顺突然把头从车窗里伸了出来,他笑着喊道:“姐,你到屋坐,我买了些苹果,你到时候给森森和凛凛拿些回去。”
李顺右手提着一大袋水果,左手提着一大袋蔬菜,他和桃花一边往自己家里走,一边说道:“姐,刚才好几个人都下车,我坐在最后一排,下车就下的慢了一些。”
到了大门口,桃花大声喊道:“菊花,李顺回来了。”
菊花从屋里走出来,两只手接过李顺手里的水果问道:“你想吃啥饭,我给你做去。”
李顺说道:“我在县车站吃了一碗面,你就不要忙活了。”
桃花给李顺倒了一杯水,说道:“在胡家庙儿做活累人的很吧?”
李顺说道:“比在建筑队做活能强些。胡家庙儿是省城最大的果蔬批发市场,甚至是整个西北五省最大的果蔬批发市场,来来往往运水果跟蔬菜的车多得很。
来了车就要抓紧时间卸车、装车,没有车的时候就可以歇着。一个车皮,五个人用两三个小时就能卸完,一个人能分二十块钱。”
喝了一口水,李顺继续说道:“给新疆、宁夏、青海、甘肃这些远路上去的加长大卡车装车,先要在车上铺一层草帘子,然后再把水果跟蔬菜一筐子一筐子(或者箱子和袋子)的摞好。
冬天为了防冻,装好以后,还要在最顶上再铺一层草帘子和被子,最后还要用篷布遮盖严实。”
菊花把洗好的苹果用盘子装着端到房间里,她给桃花和李顺每人递了一个。
李顺咬了一大口苹果,接着说道:“最讲技术的就是用长绳子捆篷布,捆的好了,筐子就不会在半路上倒了或者掉了。这个活只有老手能干得了,捆一个加长车的篷布要挣一百块钱呢!
也有些人会专门给一个固定的老板装卸车,这样就不用找活,只要在老板的货仓等着车来就行了,只是人不能走远,要随叫随到。
反正总的来说就是说每天会遇到不同的活,挣的钱多少也不一样。活多的时候确实也累人,不过挣的钱也多。”
桃花把嘴里苹果咽了下去,然后笑着说道:“李顺你买这苹果甜很,胡家庙儿有女的做活么?”
李顺说道:“有,大多数都是两口一起在胡家庙儿做活。然后租一个小房子,自己做饭吃,能吃好,也省钱些。”
桃花问道:“那女的一般都做些啥活?”
李顺咬下了最后一口,把手上的苹果吃完了,他说道:“装袋子、装筐子、装箱子的比较多,也有发菜(批发蔬菜)的,发菜的话就是得起早些。
在胡家庙儿做活,只要劳力好、能吃苦,就不缺活干,干完活,老板当场就把钱给了,也不用操心钱要不到手。
干的时间长了,跟老板们熟了,老板觉得你活做的好,就会跟你提前约好时间给他装卸车。”
桃花说道:“那是这,我跟你哥现在都在屋闲着呢,你看能不能把我俩也引(带)到胡家庙儿去做活。”
李顺说道:“这么麻达(没问题),我后儿个(后天)走,你跟我哥可以跟我一路(起)去。我到时候坐第一趟班车走,你俩就在路上看着,我不在车上,你俩就不要上车。”
桃花说道:“行。”
又拉了一会儿家常,桃花就回去准备衣服、被褥了。
回到家,桃花把李顺说的情况给宇文松叙述一遍。宇文松说道:“那我去跟妈说一下,让给俩娃把饭做上,说好了咱俩才能去。”
桃花把李顺给的苹果洗了三个,分别递给了宇文松、宇文森和宇文凛每,然后她说道:“我跟你一路去。”
宇文松掮着一袋大米和一袋面粉,桃花拿着剩下的苹果,两人一起去了刘芳家。
刘芳看到两人进了屋,笑着说道:“不逢年不过节的,咋给我拿了这么多东西。”
宇文松把大米和面粉靠着堂屋的墙放下,然后说道:“妈,跟你商量个事。现在路上的生意也不好做了,我想跟桃花去胡家庙儿做活。”
刘芳坐在炕沿儿说道:“嗯,森森跟凛凛都上学了,我给娃把饭做上倒是么问题。”
听刘芳这么说,桃花立马从口袋里拿出三百块钱递到刘芳手上,然后说道:“妈,你把钱拿上,娃们的免不了有时候要买些啥。学校如果要交啥费用的话,你把账给记上,等我俩回来了,再把钱给你。”
刘芳接过钱,笑着说道:“俩娃都是我亲孙子,我一个当奶的不心疼谁心疼,你俩就放心去。”
第二天上午,桃花和宇文松把家里从头到尾都收拾了一遍。吃过中饭,两人又一起去了陆安家。
王小琴说道:“做活可一定要注意安全,钱多少才是个够?感觉乏了就要歇着,不能硬撑。”
陆安一边抽着旱烟,一边说道:“到外头闯一闯也好,俩儿子以后上学、说媳妇花费大着呢。”
第三天一大早,桃花和宇文松把家里的钥匙送到了刘芳家里。两人刚从刘芳家里出来,班车就在路口停住了。
李顺把头从车窗里面伸出来,大声喊道:“哥、姐,赶紧上车。”
因为时间还早,所以宇文森和宇文凛还没去学校,他们看到桃花和宇文松上了车,就哭闹了起来。
桃花用手抹了一把眼泪,然后大声说道:“你俩在屋要听你奶的话,妈过几天就回来了,到时候给你俩买好吃的。”
等车走远了,看不到两个儿子了,桃花这才把目光转向了前方。
到胡家庙的时候,已经十一点半了。
李顺带着宇文松和桃花来到了自己的出租屋里,这间出租屋是房东在顶楼临时加盖的一间小屋,里面除了一张床,再没有其他家具,因为实在没有地方再放其他东西了。
三个人放好了行李,李顺说道:“咱出去吃一顿饭,回来再给你俩寻房。”
来到一家小餐馆,李顺点了两斤水饺、四个菜以及三瓶啤酒。
三个人坐的桌子靠近屋子里面的一个角落,他们聊天的时候,有一位三十多岁的妇人正好从小餐馆外面路过,妇人往小餐馆里面张望了几眼,便停下了脚步。
第一百二十章 故人相见
站在小餐馆外面的这位妇人身材高挑,面容娇好,一身珠光宝气。此人不是别人,她正是桃花多年前在滋水县织布厂的同事白兰花。
白兰花一动不动的站着,引来了无数路人的目光。她冷冷的看着桃花和宇文松,嘴角泛起了一丝鄙夷的微笑。
这时,一个司机模样的人跑到白兰花身边,谄笑着说道:“白总,赵总在车上等您呢。”
白兰花淡淡的说道:“你去把赵总叫到这里来。”
赵总,便是赵志龙,当年滋水县织布厂的团支部书记。
不大一会儿,赵志龙来了,他有些不满的说道:“兰花,你到底有啥事非……”
话没说完,赵志龙顺着白兰花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不曾想他这一看,正好与桃花四目相对。
桃花微微一愣神,便认出了白兰花和赵志龙。她轻轻踩了踩宇文松的脚,四个人就这么相互看着。
李顺觉得气氛不对,就站起来冲着白兰花和赵志龙笑着说道:“你俩吃饭么?么吃的话就进来一块儿吃。”
白兰花不屑的说道:“这地方是人吃饭的地方吗?狗都不来。”
李顺扫了一眼小餐馆里正在吃饭的所有人,然后微笑着说道:“我仔细确认了一遍,这儿确实是人吃饭的地方,确实狗都不来,狗确实不来这儿吃饭。”
白兰花被气的咬牙切齿,她一边往餐馆里面走,一边气急败坏的说道:“你算个……”
一句话还没说完,赵志龙就拦住了白兰花。他冲着李顺、桃花和宇文松略一颔首,便拉着白兰花离开了。
桃花说道:“李顺,今儿个多亏你在这儿。”
李顺笑着说道:“姐、哥,咱吃饺子,跟有些人生气,不值得。”
吃完饭,李顺喊老板娘结账,却被告知桃花已经付过钱了。
李顺站起来掏出五十块钱说道:“姐,这不行,我带你俩来的,饭钱得我开,你把这钱拿上。”
桃花笑着说道:“谁开(付)钱都一样,咱俩还是不要让来让去了,让人笑话,下一回你开钱就行。”
李顺不好意思的把钱装回了兜里。
李顺住的地方叫做新村,是一个城中村,这里集中了大部分在胡家庙打工的人。
往回走的时候,三个人一边走一边看房屋出租信息。如果那一户人家有房屋出租,房东就会在一楼的外墙壁上贴出招租广告。
一连看了十多家,桃花和宇文松这才选了一间楼顶上临时加盖的小屋子,这间屋子面积比李顺租的那间屋子大出三个平方。
这户人家的房顶上一共盖了四间临时加盖的石棉瓦小屋,这种小屋冬冷夏热,但是非常抢手,房租六十块钱一个月。桃花能租到其中一间,是运气好,因为正好有人这天搬走。
桃花交了三个月的房租,之后就开始收拾屋子。
宇文松跟着李顺去把行李搬了回来,然后又去买了蜂窝煤炉子和一些生活用品。蜂窝煤炉子不仅是用来取暖,更重要的是用来做饭和烧热水。
等屋子收拾好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桃花说道:“你兄弟俩歇一会儿,我给咱做懒麻食儿。”
吃完饭,李顺说道:“明儿个一早我来叫你俩,咱一路(起)去市场。”
送走了李顺,桃花回到出租屋里,就把从家里带来的酵头(留下的一点儿前一次发酵好的面团)用温水泡了一会儿,然后发了两碗面粉。冬天温度低,面粉需要发酵一晚上。
第二天早上五点,桃花就起床烧稀饭、蒸馒头,她还用热油泼了一盘从家里带来的腌菜。
五点二十分的时候,宇文松去叫李顺一起吃早饭。李顺说道:“哥,我出去买的吃,一会儿来找你跟我姐,你赶紧回去吃不用等我,我就起来了。”
李顺穿好衣服打开门一看,见宇文松还站在门口,他笑着挠了挠头说道:“哥,你咋还等着呢。”
李顺把身子闪到一旁,把小屋的门口让了出来,然后说道:“哥,你到屋里头坐,外头冷的很,我去洗个脸,咱就去吃饭,今儿个我有口福了,我姐做的饭肯定好吃。”
吃完早饭,三个人就一起去了市场。
进到市场里面走了没多久,桃花遇到了贾红,两个人高兴的聊了起来。
贾红笑着问道:“桃花,你也来这儿做活?”
桃花说道:“就是的,野个(昨天)来的,今儿个来看看有啥活做么。”
贾红说道:“我在这儿做了几个月活了,我把你引(带)上,咱俩一块儿做活,我有好多话想跟你说呢。”
桃花笑着说道:“咱俩好长时间么见面了,今儿个好好谝一谝。”
和宇文松跟李顺说了一声,桃花就跟着贾红走了。
两人一边走,一边聊天。
桃花说道:“我么有在这儿做过活,你得好好带一带我。”
贾红笑着说道:“下苦的活谁都能干,就是下上快慢的事,做这活你么一点儿麻达(问题)。
装的时候,都是把好的摆在最外头,差的装在中间,货卖一张皮。今儿个我引你去给陈老板装洋芋,野个还么装完。”
桃花说道:“那太好了。对了,石锋锋么有跟你一路来做活?”
贾红说道:“锋锋人勤快,后来在饭店里头当上了厨子,只不过这两年饭店的生意不是太好。”
桃花竖起大拇指说道:“还是你有眼光,石锋锋都当上大厨了!”
宇文松跟着李顺正在市场里面走着,突然听到有人大声叫道:“李顺,快些过来,有个车皮要下!”
李顺朝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说话的人是王小华。李顺大声说道:“我这儿俩人呢!”
王小华说道:“那就刚好,我这儿有三个人,你俩赶紧过来!”
李顺、王小华、宇文松、刘胜利、韩宝娃五个人一起来到了黄健强黄老板的货位,黄老板的生意做的比较大,在市场里有三个大货位。
李顺和王小华很熟练的把捆着篷布的绳子解开,然后五个人一起把篷布扯了下来。
从车尾开始卸货,李顺和王小华站在车皮上面往下递,其他三个人在下面接住,然后再搬到指定的地方码放整齐。如果码放的不好,垛子就会倒塌,里面的菜或者水果就可能会被摔坏。
黄老板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然后冲宇文松大声喊道:“你是新来的吧?我以前么见过你!”
第一百二十一章 货卖一张皮
宇文松笑着大声回答道:“就是的,黄老板,我今儿个第一回在市场里头干活。”
黄老板问道:“你叫啥名字,跟谁来的?”
宇文松说道:“我叫宇文松,李顺引(带)我来的。”
黄老板说道:“行,那你继续做活,我就是随便问问。”
五个人用了四十五分钟下完了第一车菜。
黄老板的这一车皮菜是从南方运来的,火车停在离市场最近的站点火车东站。这些菜被大卡车一车一车转运到胡家庙的大市场里面,然后再由李顺他们卸下来放到黄老板的货位里面。
第二车菜是用大竹筐子装的黄瓜,运输的过程中怕黄瓜太多堆在一起会发热沤坏,所以会在里面加入冰块。
刘胜利个子矮,力气相对也小一些,他搬装着黄瓜的大竹筐时,只能用双手抱在胸前。在卡车和货位之间往返了几次,刘胜利上衣的扣子就全部被挂掉了。
放下手中的一筐黄瓜后,刘胜利看了一眼自己的衣服,笑着骂了一句:“把他妈的,衣裳都烂了。”他低下头从地上捡起一根草绳往腰上一绑,又接着去搬黄瓜了。
宇文松个子高,身材魁梧,他搬黄瓜的时候,用两只大手抓着竹筐的边缘,看起来搬的很轻松。
刚卸完第二车的黄瓜,第三车的西葫芦就来了,西葫芦也是用大竹筐装的。
第四车菜是用塑料袋子装的青笋,一袋三十斤左右,卸车的人一次搬两袋。
看着最后一辆卡车开了过来,李顺看了一眼宇文松说道:“这一车是青椒,用纸箱子装的,下(卸)的时候要轻拿轻放。”
卸完辣椒已经中午十二点半了,王小华在货位里走了一圈,觉得几样菜都垛的很好,这才去找黄老板拿了卸车的钱。
五个人正准备找个地方去吃饭,这时黄老板却突然说道:“李顺,你带来的这个人不错,以后凡是我这儿的活,就把他喊上,我就喜欢做活麻利的人。”
每人吃了一大碗油泼面,然后就在市场里面找其他的活。转了两圈,没找到活,五个人就坐在地上的草垫子上面休息。
坐下没多久,有一个和李顺熟识的叫万宝红的人走过来说道:“李顺,王老板那边要下车(卸货),还要四个人,你叫上人跟我走。”
李顺说道:“你看我这儿有五个人,要不然就都叫上去吧。”
万宝红看了一眼李顺,然后坚决的说道:“只要四个人!”
李顺心里明白,去的人多了,大家分的钱就少了,万宝红的眼神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于是,他只好说道:“那是这,我就不去了。宝红,我姐夫今儿个刚来做活,人生,让他去。”
万宝红上下打量了一番宇文松,然后笑着对宇文松说道:“原来是姐夫哥,我跟李顺是好哥们。”
这时候,桃花急匆匆地走了过来,她跟李顺打了招呼,然后说道:“宇文松,你赶紧跟我走,我给装洋芋的陈老板这会儿要一个发货的人。”
宇文松对李顺说道:“那我就去陈老板那边儿看看,你四个去卸车。”
离开之前,宇文松冲着万宝红微笑着点了点头。
桃花和宇文松一边走,一边聊上午干活的事情。
宇文松问道:“你装洋芋装的咋样?”
桃花笑着说道:“当了一回学生,我开始装的时候,总是先把大洋芋靠着袋子边上搁(放),一提袋子,洋芋就都滚到中间去了。
后来我就仔细看贾红是咋样装的,贾红先给袋子中间放小洋芋,等小洋芋堆得比较高了,她这才给边儿上摆表皮比较光滑的大洋芋。看明白了,我后来就装的顺了。”
两人来到陈老板的货位前面,陈老板问道:“桃花,这就是找的人吧?”
桃花笑着说道:“就是的,他么发过货,你给他说详细些。”
陈老板犹豫了一下,然后把宇文松叫到货位里面指着码放整齐的二三十袋土豆说道:“贾红跟桃花把洋芋装好,缝了口,你就搬过来摞好。
有人要货的话,你就给搬到磅上称。今儿个发满一百袋儿洋芋,我就给你开二十五块钱,不够一百袋的话,就给你十五块,你干不?”
宇文松点了点头说道:“行。”
陈老板给的钱比市场价少了十块钱,因为宇文松是生手。
这时候有一个人走了过来,他先看了看装好的土豆,然后又去看了看桃花和贾红正在装的土豆。看完后,来人说道:“洋芋看着还不错,给我发两袋子。”
宇文松搬了两袋土豆在磅上称了一下,一袋一百零一公斤,一袋一百公斤。
过了没分钟,又有一个人骑着三轮车过来发了十袋土豆。
之后陆陆续续不断地有人来批发土豆,货位里面之前码放好的土豆很快就没有了。后面基本上就是桃花和贾红刚把土豆装好,就被人批发走了。
到了下午五点钟,陈老板高兴的说道:“今儿个如果能把地上的洋芋装完、发完,我给你三个每个人另加十块钱,我这会儿给咱买饭去。”
过了半个小时,陈老板哼着流行歌曲回来了。
陈老板扬了扬手上的两个塑料袋,然后大笑着说道:“都吃饱,吃好!一人一份杂酱面,外加三个油栓子(花卷)!”
吃完饭,贾红把陈老板一早准备的一百个袋子数了数,只剩下七个了。
桃花看着眼前堆在地上的土豆说道:“七个袋子怕是不够吧?”
陈老板走过来说道:“今儿个必须要把剩下的洋芋都装完,后半天货发的快得很,你俩继续装洋芋,我再去买二十个袋子回来。”
贾红看着杂乱堆放在一旁的一大堆袋子问道:“老板,咱这儿不是还有这么多红网袋么,直接拿来用还能省些成本。”
陈老板笑着说道:“这事你就不懂了,货卖一张皮,我要花钱买新袋子肯定有我的道理,你只管装洋芋就行了。”
桃花看了看堆放在一旁的红色网袋,又看了看自己和贾红正在用来装土豆的浅黄色网袋,然后若有所思的说道:“换做我当老板,我也要买些浅黄色的新网袋回来装洋芋。”
贾红问道:“为啥,能省钱难道不好么?”
没等桃花回答,却见陈老板饶有兴趣的问道:“桃花,说说你是咋想的?”
第一百二十二章 第一天干活
桃花说道:“我也不知道想的对不对。说起来有两个原因:
一个就是说重新用新袋子把洋芋装一遍,把大洋芋装到外边,看起来洋芋大些,旧袋子毕竟有磨损。第二个就是说用淡黄色的网袋装洋芋比红网袋装洋芋好看,淡黄色的网袋装出来的洋芋显白,看着好看很。”
陈老板心里一惊,他没想到桃花第一天来干活,竟然会把他的心思看的这么清楚。
不过他嘴上却说到:“你说的不错,不过说的不全面,至于还有啥没有想到的,你可以再琢磨琢磨。好了,不跟你俩说了,我去买袋子了。”
等到把剩下的土豆装完,已经晚上八点了。桃花对宇文松说道:“我先回去给咱把面揉上,等你把洋芋发完回来了就可以吃了。”
“行,那你俩先回去。”
贾红也住在新村,她和桃花两个人,一边往回走,一边聊天。
到了桃花住的那栋楼,贾红却没有离开的意思。
桃花笑着用手一指说道:“我就住在楼顶上,你上去坐一会儿,我给咱做饭吃。”
贾红惊喜的叫道:“呀!太好了!我也住在这儿。”
用手指着楼梯下面的一间小屋,贾红继续说道:“进出方便很,就是光线不好,一进门就得开灯。我跟我队上的李娟一块儿住,前儿个(前天)她屋有事回去了,现在灯亮着,应该是来了。”
贾红租的房子里面摆着一张双人床、一个蜂窝煤炉子,以及一个小案板。
李娟看到桃花站在门口,她一边往房间外面走,一边笑着说道:“快到屋里坐,地方太小了,我出来把地方让开。”
桃花说道:“我就不进去了,我住在楼顶上,明儿个一早我下来喊你俩一路去市场。”
“行。”
“好。”
桃花刚把面切好,宇文松就提着一袋子菜回来了,“老板今儿个高兴,给了一袋子菜。”
桃花接过装菜的袋子打开一看,只见里面有两个洋葱、四个土豆、两个西葫芦,以及一捆蒜苗。
“哥,今儿个洋芋发的咋样?”李顺站在门口问到。
宇文松说到:“快到屋里头来,外头冷的很,今儿个洋芋发的还算比较顺利。”
“给你开了多少钱?”
“一开始给我说的是发完了给二十五,后来老板高兴,又给加了十块钱。”
“基本上也就是这个价,一开始给你说的少,是觉得你是个生手。这菜是老板给的吧,这伙子拉大菜的老板都相互认识,经常都是这样,谁的摊位上有啥菜,就相互之间都拿一点儿。”
“你后来下(卸)了几车?”
“下了三车。姐,你今儿个也能挣三十块钱吧?”
桃花笑着说道:“三十块零五毛。”
“那好着呢。哥,姐,我就先回去了。哥,明儿个早起(上)我来喊你。”看到桃花准备下面条,李顺便要起身离开。
宇文松拉着李顺的胳膊不让走,李顺说到:“哥,我真的吃过了。”
“真的?”
“真的,我才不会跟你和我姐客气呢。”
送走了李顺,桃花说道:“我听贾红说,大多数人黑里(晚上)都不愿意做活,不过黑里的工价高些。
女的黑里的活比白里(白天)还多些,有些老板拉的货不好,专门挑黑里倒袋子。以后白里活少的话,我就跟贾红黑里去装袋子。”
宇文松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道:“么活就歇着,黑里不要去做活,太累人了。”
“么事,趁着现在年轻多挣些钱,等俩娃以后大了,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等桃花收拾完锅,已经晚上十点钟了。
桃花刚躺到床上,就听到贾红在外面喊道:“桃花,我认得的一个女的,叫人去市场里头剪蒜苔,要四个人,还差一个人,你去不?”
“我去呢,你等我一下。”
宇文松小声说道:“让贾红重寻个人,黑里你就歇着。”
“咱俩都才来,有人愿意叫着一路做活是好事,如果我不去,时间一长就么有人愿意喊我做活了。”
桃花来到楼底下时,贾红、李娟、粉利她们三个人已经在大门口等着了。粉利是合阳人。
剪蒜苔,主要就是把干了的一小节剪掉,然后重新装到袋子里。
贾红说到:“桃花,你么有装过袋,我来装袋,你来剪。估计你也么带剪子,你用我的。”
“好,我确实还么有来得及买剪子。”
桃花、李娟、粉利三个人坐在小板凳上一把一把的修剪蒜苔。
不大一会儿,桃花就剪好了三把蒜苔,李娟和粉利只剪了两把。
粉利说道:“桃花,你手真快,不过要剪干净些。”
贾红拿起一把桃花剪的蒜苔给粉利看,“剪的多干净的,桃花自(打)小干活就利索。”
这时,李娟说道:“还好桃花么剪错,有一回我跟一个新来的一路剪蒜苔,把人能笑死。
老板问我俩会不会剪蒜苔,还么等我搭话,那个新来的就抢着说她会剪。老板问会装袋子不,她还是抢着说会。
说完老板有事就出去了,我以为她会剪,就背对着她剪蒜苔。等我装袋子的时候才发现她剪错了,她把蒜苔的尖剪了,底下干了的那一小节却还好好的在呢。
我刚准备给她说,这时老板回来了。老板一看,就来气了,他问新来的咋剪的,明明不会剪,还要说会。
新来的那个女的红着脸辩解说,她以为剪蒜苔就是把最上头吃不成的尖尖剪掉。
老板一看这样子,就给新来的说‘幸亏剪的还不多,我也不让你赔了,你走人算了。’”
贾红听李娟以前说过这件事,李娟背对着那个女的剪蒜苔,其实是故意的。
到了凌晨两点多,四个人都开始打起了哈欠。
为了赶走困意,几个人开始没话找话。
粉利说道:“有的人挑的很,这不吃那不吃的,我只要有人给我做熟了,我啥都吃!”
“屎你吃不?”看货位的小伙子,裹着军大衣,半眯着眼睛斜倚着靠在蒜苔垛子上问道。
第一百二十三章 连轴转
粉利说道:“你能把屎做到锅里我就吃。”
一阵笑声过后,赶走了不少睡意。
四个女的约着一起去了趟厕所,回到货位后,桃花说道:“要不然我试着装一下袋子。”
贾红看了一眼李娟和粉利,见她们俩哈欠连连,便说道:“装袋子的时候,最下面一层要放上长的、整齐的蒜苔,把短的、不直的都放到中间,沿着袋子也放一圈好的,最好的蒜苔放到袋子最上边。”
桃花按照贾红说的,装了一袋蒜苔。贾红仔细看了看,然后说道:“就是这样装。你来装袋,我剪蒜苔。”
看货位的小伙子扯了扯裹在身上的军大衣,打了个哈欠,“我有一回去陕北,天冷太太。
我去上厕所的时候,一个当地的老汉跟我说‘娃,你去上厕所,要准备个棍棍儿?’
我感觉到这话说的莫名其妙的,就问一句‘为啥?’
老汉说道‘你不是我这儿当地人,你不知道,天冷的时候,大便容易冻到沟子(屁股)上。’”
粉利擦了擦笑出来的眼泪,然后说道:“你恶心不?句句不离屎!”
“我看你四个谁还打瞌睡,哈哈哈!”
凌晨四点的时候,老板说道:“是这,给你四个一人十五块钱,剩下的今儿个黑里再来剪。”
贾红站起来说道:“老板,这不行吧?你看这大半夜的,又冷又瞌睡。再是知道不让一回剪完,我四个就不来了。现在是这样,咱就数袋子,数多少算多少钱。”
桃花开始一袋袋的数了起来,老板说道:“算了,我也懒得数了,给你四个一人再加两块钱,就这事了,记得黑里来继续剪。”
四个人一起往回走,走到市场门口的时候,迎面遇上了李顺和宇文松。
桃花说道:“李顺,你俩咋起的这么早的?”
“姐,胜利说有个活,我就把我哥叫上一路来了,你赶紧回去补一觉。”
宇文松对桃花说道:“饭我给你在锅里留着呢。”
看到李顺和宇文松走了过来,刘胜利向两人招了招手说道:“在这儿呢,咱三个跟车去冷库装一车蒜苔,然后再跟车回来给下到货位里头,咱三个一人挣四十个圆(四十块钱)。”
冷库里面非常冷,三个人在衣服外面又裹了一件军大衣。
拉了三拖车蒜苔后,李顺就上到车上去装货,宇文松和刘胜利两个人则继续拖货。
两个小时装好了一车蒜苔,回到货位上下车的时候,刘胜利说道:“塑料袋子滑的很,一定要摞好,倒了可就麻烦了。”
宇文松知道这话是说给他听的,他一次抱五包蒜苔,刘胜利一次只抱三包蒜苔。
卸完车,才早上九点,李顺说道:“咱三个先去吃个早点,再继续寻活。”
三个人正走着,又遇到了桃花、贾红和李娟。
桃花指着旁边的一个妇女说道:“这个姐叫人装胡萝卜,贾红就把我也喊上了。”
宇文松心疼的说道:“你就睡了三个小时,能熬得住不?我三个吃饭去呀。”
三个人一人吃了一大碗辣条子,喝了半碗面汤,他们正准备起身离开的时候,突然听到王小华大声喊道:“咋都找不到你三个,原来在这儿呢,赶紧上车,去接车皮去!”
到了东站,李顺、宇文松、刘胜利、王小华、韩宝娃就从车上跳下来忙活了起来。
五个人四十分钟装了一车西葫芦,紧接着是一车辣椒,第三车装黄瓜。
虽然是冬天,五个人此时却已是满头大汗。韩宝娃看老板不在眼前,就伸手从一个竹筐里拿了五根黄瓜出来。
在衣服上随便蹭了几下,五个人就大口大口的吃起了黄瓜。
卸完了车皮,五个人一起往回走,走到东站门口的时候,刘洪从自行车上下来对李顺说道:“你五个下车不?我正准备去市场叫人呢。”
“做么,咱就是下苦的,有活就做。”
“李顺,你知道地方,你五个直接过去,我不会亏待大家的。我再去叫几个女的来装洋芋。”
“你认得我大姨姐桃花不?”
“咋不认得,桃花是我小学同学,比我低一级。”
“她在市场里头装胡萝卜呢,估计这会儿也装完了,你遇见了,就叫她来装洋芋。”
“么麻达(没问题)!”
刘洪在市场里面干了两年了,后来一直跟着老黄干。在长乐宫装卸土豆,需要老黄点头才行。
刘洪每天找人来装卸车,他和老黄抽成。
李顺一行五人来到了装土豆的地方,一个满脸横肉,膀大腰圆的大黑胖子走过来大声问道:“你五个是弄啥的,到这儿来干啥?”
李顺说道:“刘洪叫我五个来装卸车。”
听了这话,老黄脸色缓和了下来,他指着一车土豆说道:“放快上车,先把车上洋芋下(卸)下来。”
宇文松一边卸车,一边说道:“那边那**个人,一个胳膊就能加一袋子洋芋,劳力美很(力气大)!”
李顺说道:“这几个人是长期在这儿干的,忙不过来的时候,刘洪才到市场里头叫人。”
“都放快些,拉洋芋的车都排队等着呢!”老黄一边来回走动,一边大声叫喊着。
过了一会儿,刘洪带着六个女的走了过来,桃花也在六个人里面。
李顺对宇文松说道:“如果我姐每天都在这儿装洋芋,也好着呢。”
“看人家要不?”
“我找个机会问一下,在这儿做活,都是白里(白天)做,黑里不用做。”
刘洪把六个女的带到了一个姓李的老板跟前,“李老板,我给你寻了六个装袋子的。”
李老板把买来的新袋子递给桃花她们,然后说道:“都给咱好好装,我给买饭去。”
桃花和贾红两个人搭伙装洋芋,贾红拿起一个又长又大的土豆说道:“我最喜欢装的这样的长洋芋了,长洋芋装起来缝隙小,能把中间的小洋芋遮严实。圆洋芋空隙大,不好包小洋芋。”
桃花和贾红一袋子快装满的时候,不远处另外两个不认识的人已经装满了。
桃花觉得自己和贾红已经装的很快了,所以她就走过去看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