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二十章 不对啊
刘争看了一眼徐庶。
淡淡一笑。
“徐庶先生,也是寒门子弟,应该知道,现在这个年代,寒门子弟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有多么的困难。”
刘争一句话,问到了徐庶的心坎了。
早年的徐庶也是一味好勇斗狠的绿林好汉,后来因为和乡里的兄弟们犯了事,被官府抓了,他才痛改前非。
可是痛改前非之后,也没办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没有靠山,没有显赫的身世,去投靠了许多人,都得不到重要。
直到遇到了刘备,刘备不嫌弃他的出身,唯才是举,知道徐庶有一些本事,这才能够任用徐庶。
因此,徐庶对于刘备极为感激。
可他是寒门子弟出身,知道太多有能力的人,没有地方施展自己的抱负。
就因为这样,徐庶更加清楚的知道,刘争的这个举措,到底有多么的厉害。
以前的他,只是听说,对于科举制度,对于军事学堂的制度,都只是耳闻,并不曾真真切切的去了解。
现在在这里参观了军事学堂之后,徐庶这才能够明白,刘争之所以能够建立起一个国家,成为雄踞大汉,半个江山的人。
这都不是巧合和运气好,而是刘争的思想,确实能够得到别人的效忠和拥戴。
就这样的举措,他几乎可以说是讨好了那些部下,令那些追随刘争的人,心甘情愿的为刘争卖命。
而刘争从崛起之日起,他就没怎么和门阀士族打过交道,他不依靠门阀士族,所以并不需要讨好士族。
这也就让刘争可以尽情的站在寒门士族,穷苦百姓的地位上,为他们谋取福利,而非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去想着怎么阻断那些人爬上来。
“大人的意思是,这是为寒门士子准备的?”
“对啊,你也知道,我是寒门出身,早年之间,我跟随黄巾义军,其实我并不认同黄巾军的做法,那样做,只是徒增伤亡,可百姓们没有办法,他们想要的是什么,无非就是一口饱饭,一个安稳的生活。”
“但凡统治者能够给他们稍微一点活路,他们也不至于造反。”
“所以,我要做的,便是为百姓谋取福利,你以为我很想当皇帝吗?不,其实我并不想,我之所以当皇帝,只是因为我要给追随我的这些将士,这些兄弟一个可以期盼的未来。”
“如果愿意的话,我宁愿当一个小百姓,只可惜,朝廷太过于腐朽,那些统治者们,浑然不顾百姓的死活,殊不知,百姓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
刘争痛斥大汉王朝的这些腐朽官僚们。
这一点,就算是徐庶,也同样是十分赞同。
“大人宏愿,今日才能感同身受,若非我已经投靠玄德公,我必定能够和大人成为知己。”
徐庶此刻已经被刘争说服了,明白了刘争的宏愿之后,徐庶其实很佩服刘争这样的人。
因为刘争不仅敢想,他还敢做。
可惜,徐庶也是一个直肠子,是一个认死理的人。
他既然已经投靠了刘备,刘备毕竟对他有知遇之恩,如果不是刘备,现在的徐庶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呢。
所以,为了报答刘备,就算刘争如今这样了,他也依然没有打算背弃刘备而去。
刘争听见了徐庶的话,就已经知道了徐庶此刻是没有打算投靠于他的。
至少,现在的徐庶没有这种想法。
他略微有了一些遗憾。
“徐庶先生,有机会,再谈吧,寡人对先生还是有几分好感的,希望日后不要在战场上想见,到时候寡人可不会手下留情。”
刘争带着徐庶逛完了军事学堂之后,也就没打算继续和徐庶多说了。
特别是他在了解了徐庶,对于背弃刘备,转投到他的麾下没有想法之后,刘争就对徐庶更加没有什么兴趣了。
唯一的兴趣,可能就是等日后消灭了刘备之后,再来和徐庶讨论这种事情吧。
徐庶离开了军事学堂,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
徐庶开始催促张飞这边的人马,将约定的一千万钱,从兖州运输过来。
等刘争拿到了钱,他们便能够将马超马岱兄弟带走,这件事情也就完美的解决了。
可是,真的有这么容易么。
几天之后,负责押送钱财的人,终于到达了这里。
徐庶清点了一些这些钱财之后,发觉准确无误,这才带着这些钱财,去找刘争复命。
刘争没有接见徐庶了,而是随意派遣了一个人,去和徐庶做交易。
对此,徐庶也没有意见。
毕竟刘争这样的帝王,平日里,业务繁忙,纵然不可能一直抽出时间来管他的这点破事。
等到这些人,将钱财都交给了刘争的人之后。
刘争这才让人去将那些抓来的俘虏都给带了过来。
一千余人的俘虏都被带到了广场上,徐庶激动的正要清点人数。
他来来回回的搜寻了一下马超和马岱兄弟的身影。
可是始终都没有找到马超和马岱兄弟的影子。
当人数越来越少,他将这一千多人都看了一遍,都没有看到马超和马岱之后,徐庶这才慌了神。
他抓来一个人,直接冲着这人询问了起来。
“看见马超和马岱将军了没有?”
“没有。”
“我也没有。”
“之前看见了,在牢里,好像没有出来。”
徐庶冲着在场的人询问了一句,终于问到了一个人,好像看见了马超和马岱。
这一问,他就知道了,马超和马岱根本就没有被放出来。
徐庶这一下可就急了。
他就是冲着马超和马岱来的。
现在刘争居然没有释放马超和马岱,他可不就白忙活了吗?
这让徐庶心里不甘心,当然不打算就这样算了。
他马上就怒气冲冲的过去,打算找刘争的人马,质问。
当初他可是询问了文聘的,问清楚了马超和马岱兄弟也算了钱,才答应的。
恰好文聘在这里。
瞧见了文聘,徐庶立刻就逼近徐庶,开口就急冲冲的问。
“文聘,不对啊,人数不多啊!”
“不对?咋不对?”
第一千两百二十一章 阴险的刘争
文聘这是明知故问,装傻充愣一般,冲着徐庶回答了一句。
徐庶这一下可就急了。
见到文聘这样装傻,马上就冲着文聘追问。
“不对,就是不对,还少了两个人!”
徐庶就差直接将马超和马岱两个人的名字,说出来了。
文聘却是继续装傻。
“嗯?还少了两个人?没有啊,你数一数,之前我们陛下答应了你是多少人,就是多少人啊。”
“你数一数,一千一百四十一人,多余的钱,我们陛下都给你免了,你看看人数对不对。”
文聘故作镇定。
可是徐庶已经找到了好多遍了,都没有见到那马超兄弟, 此刻哪里还有心思和文聘在这里说什么呢。
“真的少了两个人,那两个人, 在监牢的时候我还看见了,你当时不是说了,那监牢里的人,都作数么?”
“嗯?有么?”
“有,走,我现在就去监牢里再看看!”
徐庶急了,他来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了带回马超兄弟,现在看不到马超兄弟,可不就是白来了吗。
况且,钱还花了。
这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吗?
徐庶要是就这样回去了,刘备能原谅他?
所以,徐庶急了,他就算是硬闯,也要再去一趟那监牢里,将马超兄弟给找回来。
可是文聘却是马上脸色变了变。
“大胆!”
文聘大声厉喝一声,让徐庶也给吓了一跳。
“你……你们……该不会是想要耍赖吧。”
徐庶被文聘的一句话,吓的冷静了下来,知道了自己在这个时候的不能够胡来。
他们毕竟不是在自己的地盘,如果真的惹怒了刘争的话,只怕他们可不好离开这里。
所以徐庶只能冷静下来,想要和文聘周旋,看看能不能够将马超兄弟给带回来。
“耍赖?我们有必要跟你耍赖吗?”
“那为什么,不放马超将军!”
徐庶见到文聘还有心跟他聊天,没有直接翻脸,徐庶也就只能耐着性子,和文聘交流了。
“马超?我什么时候答应过你,马超也会被放回去了?”
“你……你这还不是耍赖,当初在那监牢的时候,我可是分明看见了马超兄弟在场的,你还答应了我,说马超兄弟也包括在其中。”
“是吗?我有说吗?”
文聘此时倒是开始装傻了。
徐庶一看文聘又装傻,本来还能够忍耐,这一下是再也忍不住了。
“你……你,无耻!”
文聘看见徐庶被激怒了,终于上钩了,这个时候也是立刻假装生气了。
“大胆,你区区一个使者,胆敢辱骂本将,来人,给我将这人抓起来,押到大牢里去!”
文聘二话不说,直接就命人上去将徐庶给抓了。
徐庶根本没有想到,刘争的人,居然这样无赖。
这才话都没有说两句,就直接动手抓人了。
那些护卫在徐庶身边的一些随从,在此刻都上来想要保护徐庶,可是就这么几个人,又怎么可能是文聘的对手呢。
文聘在这里可是有几千大军,护卫着皇宫。
下令之后,直接就将徐庶给抓了。
徐庶被抓了之后,本来还想要嚷嚷几句,可是看见了文聘不像是在跟他开玩笑之后,他就明白,他就算是嚷嚷 叫几句也没有任何用处。
索性没有说话,等着被这些人,抓到了监牢里去。
那些护卫还想要上前和文聘理论,可是文聘一句话,就让他们退缩了。
“大胆,难倒你们也想要和徐庶一样,被我抓到监牢里去嘛?”
“还有你们,徐庶好不容易将你们赎出来,你们又想要进去吗?”
文聘冲着那些刚刚才从这监牢里出来的人,说了一句。
那些本来还想要为徐庶出头,找文聘理论的人,一下子就怂了。
他们可是不想再去监牢里,过那种暗无天日的日子。
跟随徐庶来的那几个随从,见到了这种场面之后,也是不敢轻举妄动了。
他们毕竟只是使臣,和刘争又刚刚结束战争,摸不准刘争的脾气,要是真得罪了刘争,能不能带回去这些俘虏都是两说的问题。
现在刘争能够放他们走,他们应该知足了。
虽然没有救回马超兄弟,可带回来这一千多名士卒,也是不容易了。
随后他们只能够先带着这一千多人,返回刘备的地盘。
至于徐庶的事情,再来找刘争讨论,他们相信,刘争不会真的要杀了徐庶的。
就此,这些人带着俘虏先回去了,而是将徐庶给留了下来。
当然,这也正是刘争一早安排的。
文聘做好了这些事情之后,便前来找刘争复命了。
“陛下,您交代的事情,我已经做好了。”
“哦?那徐庶被你找理由关起来了?”
刘争一听文聘的话,立刻来了兴趣。
“嗯,按照陛下您的吩咐,不能让那徐庶离开,我就故意设了个圈套,让他来惹怒我,我便假意将其抓到监牢里去了。”
当下,文聘便将发生在广场上的事情,和刘争这么一说。
刘争听完,立刻哈哈大笑。
“好,很好,徐庶这家伙不识抬举,我好意邀请他投靠于我,居然拒绝我。”
刘争暗暗的说。
“陛下,此人真的这么有才么,能够让陛下这么看重?”
“我倒不是太看重于他,不过他确实是有一些才能的。”
“之所以要将他留下来,就是因为不能够让他呆在刘备的身边,这样的话,就等于给了刘备一个得力的助手,日后我们和刘备交战,岂不是给自己找麻烦?”
“陛下说的极是。”
刘争给文聘解释了一句。
文聘本来还有几分疑惑,现在是彻底明白了,为何刘争要将徐庶给留下来了。
当初在冀州战场上的时候,文聘也知道徐庶,正因为如此,他对徐庶也有一些了解,如今明白了刘争的用心良苦之后,只是觉得刘争这招真不错。
虽说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可这又不是绝对。
况且,刘争也没打算斩杀徐庶,只是扣押徐庶罢了。
“哈哈,先将徐庶跟马超兄弟都关押在一起,关他几年,等我们灭了刘备他们,再放出来。”
第一千两百二十二章 震怒的刘备
半月之后。
洛阳。
被刘争释放的那些俘虏,也终于回到了洛阳。
其实消息刘备早几天之前就已经收到了。
只不过他还并不清楚,徐庶并没有跟着这一次大部队返回。
因为几天前送来的消息是徐庶送来的。还是他说刘争已经答应交易,马超,马岱兄弟很快就会回来。
这个消息在刘备短时间里居然还有几分兴奋。
想着终于可以将马超兄弟给带回来,他对马腾也算有了交代了。
可是等到这些从建业城回来的俘虏到达洛阳之后。
刘备就傻眼了。
非但马超兄弟没有回来。
就连他派过去的使者徐庶都被刘争给扣押了。
“不可能,这到底怎么回事???”
刘备听见下面的人汇报了这个消息之后,满脸震怒。
一脸不可思议的咆哮出来。
冲着传令的士卒,发出了直击心灵的质问。
那传令的士卒此刻也在浑身发抖。
被刘备这么一问,只能硬着头皮回答。
“主公,那刘争太过狡猾,丝毫不讲道理。”
说罢。
这传令的士卒便将发生在建业城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和刘备这么转述了一遍。
一边说刘备整个人的脸色也就一边阴沉了下来。
等到这个士卒说完。
刘备一拳打出,重重地砸在一旁的桌子上。
随即发出一声沉重的闷响。
“混蛋!刘争这混蛋!欺人太甚!”
到了此刻,刘备又怎么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刘争在背后捣鬼。
只怕徐庶被他们扣押下来,也是刘争故意为之。
不久之前,刘备还听徐庶说,很快就要将马超兄弟给带回来了,谁知道这才过去几天,他们之前的盘算不仅落了空,还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但马超兄弟没有带回来,就连徐庶也给落在了刘争的手中。
好在现在的刘备还并不清楚徐庶到底有多么厉害,只以为自己损失了一个不太重要的军师罢了。
不过让刘备更生气的是,他花了1000多万钱没有将马超兄弟带回来,这笔钱可算是打了水漂。
不过这1,000万,也并非完全没有作用,至少从刘争手里带回来1000多个俘虏。
这些人虽然不比马超兄弟厉害,但其中不乏几个实力不错的小将。
比如之前跟随在赵云身边的夏侯兰也在这一行返回洛阳的俘虏当中。
也算是仅有的一些安慰了。
“发兵!我要发兵攻打刘争!”
此时已经被气昏了头的刘备再也忍不住了,立刻冲着身边的人大喊一句。
不过他这是在说气话。
一旁的程昱还是很快就听出来了。
在刘备说完之后,当即站出来阻止。
“主公,不可啊!”
程昱神色大变,急忙站出来开口冲着刘备说了一句。
有了自己谋士程昱的劝谏,此时怒火中烧的刘备终于稍微冷静了下来。
他压制住自己内心的怒火。
心平气和下来之后。
这才重新看向程昱。
“先生是我冲动了,不该被怒火冲昏头脑。”
“只是那刘争太过可恶,真是让人恨得咬牙切齿。”
“可恨我没有机会,如果让我有机会逮住他的话,我一定让它千刀万剐!”
刘备虽然冷静了下来,但对刘争的恨意却是一点都没有减少,反而变得更多了。
无法对他进行实际行动上的征讨,嘴上也不想饶过他。
骂骂咧咧的冲着刘争咒骂了几句。
程昱为了让刘备消消气,此刻也是马上从其再次开口说了一句。
“主公稍安勿躁很快我们便可以再次对刘争用兵了!”
“哦?”
刘备听见程昱的话,有些不解,随即好奇的反问一句。
“算算时间,去往贵霜帝国的法正,差不多应该也在返回的路上了。”
“只要反正这边情况还算好,他应该能够从贵霜帝国借来数万大军,有了这些兵马我们就有底气对流蒸发起进攻了。”
单单依靠刘备自己的力量是不足以对刘争发起进攻的,他也没有那个勇气,至少需要拉动马腾,刘璋甚至贵霜帝国的大军集结超过20万的兵马,他才能够和刘争做最后的一战。
正因如此。
刘备对于贵霜帝国的大军还有几分迫切,只要贵霜帝国的人一到,他便可以在短时间里立刻发动被刘争的进攻。
趁着刘争还并不知道这个情况后,迅速打开一个措手不及。
“好很好,你们先派一些斥候前往贵霜帝国的路上,一旦有任何消息传来,立刻汇报于我,我好提前做准备。”
刘备听见程昱的话后,这才有了几分淡定之色,开始越发期待起来。
原本对刘争的愤怒也在此刻压制下了几分。
“虽说法正叫来贵霜帝国的援军把握很大,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将希望寄托于贵霜帝国那些异族人的身上,算算时间,西川的刘璋应该已经掌控住了局面,上一次我跟他联合算是打下了一定基础交情,这次我要亲自入川前往见他,邀他一起出兵对付刘争!”
因为这一次的事件,刘备对刘争已经是彻底死了心,在他心里和刘争必将发生一场大战,所以在这场大战来临之前,他要尽可能的加强己方阵营的实力。
以往他不屑于和其他诸侯联手,但这一次之后他知道和刘争的实力差距太大,只能尽可能的拉拢其他人,但凡是和刘争作对,只要稍微有些实力的人都将成为他拉拢的对象。
刘备的话说完,程昱也急忙开口提议。
“主公还有一件事情。”
“什么事?”
“关于北方那些游牧民族的事情。”
“他们?他们不都已经被刘争给彻底消灭了吗?”
刘备听见程昱说起关于北方异族的事情。
倒是突然皱起了眉头。
他最近一直在密切关注这些游牧民族的消息。
毕竟这些人正在和刘争发生战斗。
他太想要听见刘争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的消息了。
可惜每次传回来的消息都不太乐观。
北方游牧民族根本就不是刘争的对手。
不但连他们的首领轲比能都死于刘争手下,更是整个鲜卑一族都被打得溃散。
第一千两百二十三章 拉帮结派
这个消息对刘备而言,也是一个令他头疼的。
听得多了之后他就不太关注那些鲜卑人的事情了,毕竟每回听见都是刘争战胜鲜卑族,实力大涨。
听得多了,反而还让刘备生出了一丝,对刘争的恐惧。
自然不愿意继续关注北方这些游牧民族的消息了。
“主公,轲比能虽然被刘争给杀死,但鲜卑一族可还没有彻底失败,他们的实力还是极为强大的。”
鲜卑族,可是几百年前雄踞北方打的中原汉族都阵阵发抖的匈奴人的分支。
匈奴人的可怕,想必现在的这些汉人没有什么体会。
但放在几百年前,匈奴人的名声可是令汉人闻风丧胆。
而继承了匈奴遗风的鲜卑族其实力。虽然比匈奴巅峰时期弱上一些,可也绝对是不容小视的。
至少也不会只有一个轲比能这样的强者。
在东部鲜卑和膝部鲜卑,还有像轲比能这样的雄主占据很大一块地盘。
其实力一点都不弱于轲比能。
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轲比能只能算是在这些雄主之中实力比较强横的一个,但绝对不是最强的一个。
刘争虽然击败了轲比能短暂停定了北方。
但这个消息会随着中部鲜卑的覆灭,逐渐传递到东部鲜卑与西部鲜卑的各个部落之中。
到时候这些鲜卑人必然会联合起来,针对刘争。
就算他们不针对刘争,也必然会想办法吞并死去的轲比能遗留下来的这些地盘。
而如此一来。
他们的兵马势必就要和刘争发生较量。
本来这个消息还并不足以传递整个鲜卑族。
可经过去年冬天严寒阻隔,到了开春之后,鲜卑各个部落逐渐开始交流。
轲比能以及中部鲜卑各大部落被汉人袭灭一空的消息,也就彻底的在这片草原上流传了起来。
越来越多的鲜卑人知道了,汉人开始来找他们的麻烦了。
这些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一向讨厌汉人。
之前因为两个势力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这些游牧民族很少南下入侵中原。
就算是入侵也只是劫掠,从未有想过占据中原的想法。
而同样的中原的汉人,也顶多是防御草原民族的进攻,更没想过主动出击杀到北方草原上来。
但现在不一样了。
刘争不断派人击杀了轲比能还将这些鲜卑人赶尽杀绝。
派了不少兵马到草原上,看见鲜卑部落就进行屠灭。
这种做法彻底激怒了鲜卑部落。
加上轲比能死去的消息传到了东部,鲜卑和西部鲜卑。
开春之后,这两大鲜卑部落各个部落的首领也就得知了这个消息,消息酝酿之下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对刘争产生了不满。
这种不满随着时间的堆积,逐渐会让鲜卑部落联合起来,再次对刘争展开进攻。
掌握了这些情报之后,程昱觉得这些鲜卑人也有可利用的地方。
只要能够和这些鲜卑人联络联络,并能够打探到他们的想法,进而许诺给他们一些好处,在刘备进攻刘争的时候。
也就能够让他们起到一些帮助的作用。
到时候多平添几万战力,牵制刘争的大军。
刘备击败刘争的把握也就更大了。
“先生的意思是?”
刘备听了程昱的话,开始冲着程昱露出了一丝狐疑之色。
他能够听懂程昱想说的是什么,只是刘备并不清楚程昱想要表达什么。
“主公,那些鲜卑人,虽然觊觎我们中原,但是如今我们和鲜卑人有共同的敌人,既然我们都能够去找贵霜帝国的人借兵,和那些鲜卑人合作,应该也不成问题。”
“在下在想,是否可以派人去联络一下东部鲜卑的那些人,然后给他们一些时间准备,进攻刘争。”
经历过这一次的事情,程昱和刘备一样,知道刘争不好对付,想要对付刘争就不得不找更多的帮手才行。
本来刘备是没想到还有那些鲜卑人可以利用的,现在经过程昱这么一说,倒是也点了点头。
“行,那这件事情就交给程昱先生负责,派人前去鲜卑部落找那些部落的首领谈一谈,先探探他们的口风。”
说完,刘备和程昱便开始行动了起来。
刘备前去西川,见刘璋,程昱则带上自己的人,前往草原,找东部鲜卑的首领步度根。
半个月后,益州成都。
刘璋的年纪和刘备相差不大。
刘焉死后,刘璋不是刘焉的长子,本来这益州牧的继承权,根本轮不到刘璋的。
毕竟,刘焉可是有好些个儿子,长子刘范,可是朝廷的左中郎将。
次子刘诞是朝廷的御史。
不过这二人,在刘焉死的时候,并不在刘焉的身边,所以他们想要争夺继承权,困难重重,甚至等刘璋上位了之后,他们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已经死了。
唯一有资格和刘璋争夺益州牧的人,也就是有他的三哥了。
刘焉的三子刘瑁,刘瑁一直跟随着父亲刘焉。刘焉入蜀任益州牧,也随行。
不过和刘璋一比,刘瑁在刘焉面前并无优势,他只是因为刘焉喜爱,所以跟随在刘焉的身边,但刘瑁自小体弱多病,想要和刘璋争夺继承权,还是不大可能。
所以,刘璋能够成为益州牧,也是没有什么太大悬念的事情。
刘焉死后,刘璋继位,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成功掌控了整个益州。
同时,因为有五斗米教张鲁的协助,益州在刘璋掌控之后,倒是也开始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势态。
益州说起来,应该算的上是汉末时期,最强大的一个州郡。
因为这里除了地域辽阔之外,还有人口众多的优势,环境也很不错,适合人居住,加上周围中原战乱不断,许多逃难的人,都涌入了益州,导致益州人员比其他的州郡要多。
虽然,去年的时候,在汉中刘璋损失了几万兵马,可是这点兵力,对于刘璋而言,算不得什么。,
掌控了益州之后,刘璋能够调动的人马更多了。
甚至,他还已经和南蛮各个部落有了交情,并且认识了一个叫做孟节的大首领。
第一千两百二十四章 刘备和刘璋
刘备到访益州,得到了刘璋的接见。
之前汉中之战的时候。
刘璋和刘备之间就已经有过会面。
二人虽然谈不上有多么亲密,但也好歹是站在一条船上的人。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
那就是刘争。
只要刘争还存活一天。
他们就能够有共同的利益所在,能够联合起来。
成都刘府。
成为益州牧的刘璋,顺理成章成为这里的主人。
刘备不远千里从洛阳赶到这里,自然被刘璋以上宾之礼对待。
“刘兄,多日未见,别来无恙。”
之前还是刘焉儿子的刘璋,和刘备的地位自然是不能够比的。
毕竟刘备始终都是大将军,是朝廷的中流砥柱。
就算是刘焉这个益州牧,都比不上刘备。
如今刘璋继承了刘焉的职位,勉强能够和刘备同等了。
刘备也是要拉拢刘璋,在刘璋的面前也不好托大。
况且,二人都是汉室宗亲,说起来,大家都是为了大汉王朝的延续,打一打感情牌,还是有用的。
“玄德贤弟,此番前来我成都,可是为了那刘争而来?”
刘备的到访,刘璋虽然不聪明,可是也不会太愚蠢,自然明白,能够让刘备亲自到他这里来,除了请他出兵对付刘争,只怕没有其他的事情了。
刘备点了点头。
“我这一次前来,一来是祝贺刘兄继承大位,宣布朝廷的任命,二来也是为了联络刘兄一起对付刘争的。”
说罢,刘备拿出了小皇帝的诏书。
这个时代的州牧任命,其实并不是继承制度,而是皇帝任命的。
不过,刘璋占据了益州,他如果不理会朝廷的任命,自己直接自领益州牧,就算是朝廷,现在拿他没有办法。
当然刘璋虽然可以无视朝廷的任命,但如果朝廷任命他为益州牧也是最好的结果。
刘备正是知道这一点。
这才主动请示小皇帝。
让小皇帝直接册封刘璋为益州牧,直接卖了一个人情给刘璋。
让刘璋对刘备,甚至对大汉王朝都有了更加亲切的感觉。
这样做也能够让刘璋和大汉王朝绑定在一条战船上。
不至于让刘璋倒向刘争这一边。
反正现在益州也在刘璋的掌控之中,他们只不过是用口头上的一句任命,就能够换来一个这样强大的盟友。
又何乐而不为呢?
刘备将任命书交给刘璋。刘璋迅速拿来过目,看了一眼,确定这是朝廷给的任命书之后。
心中顿时大喜。脸上也立刻洋溢起了兴奋之色。
对刘备的态度又好了许多。
“贤弟真乃我的恩人,既然能够帮我要来朝廷的任命,这个恩情我记下了!”
“刘兄,这算什么,你我之间可是共患难的情谊,毕竟我们有共同的敌人,本就该相互扶持,相互帮助!”
刘备拿来小皇帝的任命诏书目的也是为了换取刘璋的信任。
如今目的达到了,自然接下来就是和刘璋商量,该如何应对刘争。
毕竟接下来没多久,刘备就打算再次对刘争发起进攻。
他必须拉来刘璋,共同对付刘争。
“玄德贤弟,最近我听说那刘争北伐成功,此刻正是我们对他发起袭击的大好时刻,这次准备率领多少兵马出击?”
刚才刘备已经和刘璋说了他的来意,便是邀请刘璋一起共同出兵对付刘争。
如今刘璋得到了朝廷的任命诏书后,对刘备的态度大改,自然心中已经答应刘备,想着一起出兵对付刘争。
所以不等刘备开口请求并主动询问刘备,这次该如何对付刘争。
刘备见刘璋主动询问。
也不犹豫,当即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去年刘争北伐损失惨重,兵力至少损失了数万人马。”
“虽然后来进行了一番补充,但新招募的这些人数都是新兵,加上他麾下了骑兵,在去年一战之中损失殆尽,此刻我们向他发起进攻,其实是占据一些优势的,我邀请北方鲜卑单于与我联合,共同发起进攻。”
“想必这样一来的话,能够彻底压制住刘争,因此我想请刘兄,你能够从汉中或者是交州出兵牵制住刘争的后方,让它战线拉长,一时之间顾首不顾尾,无法多线作战。”
刘备心中打的算盘其实是很不错的。
别看刘争现在占据的冀州和幽州。
但是为时尚短,刘争对这两个州的掌控力还不是很足。
趁着这个机会,若是鲜卑族的那些残党突然进攻。
必然可以轻取这两个州郡各个城镇,刘争想要对付鲜卑族的人马,就必须增派兵力到这两个州郡。
而一旦增派兵力,刘争麾下就会出现兵力短缺。
先不说是否有足够的粮草,光是应对鲜卑族和刘备在兖州的主力部队。
就足够刘争忙活了。
若是这个时候还能够有刘璋从汉中或者交州地区杀出来。
那必然能够大大增加刘争的防御难度。
三方战场上刘争必然会有一处,无法取得任何优势。
甚至只能放弃。
而放弃的这个州郡,不管是哪一个都能够对刘争造成严重打击。
而这样的溃败可能就会从这样一个州郡开始出现,进了连带到全身。
他们也可以借此机会彻底进攻刘争,打退刘争现在所占有的这些地盘。
将自己的计划和刘璋这么一说。
刘璋立刻眼前一亮。
明白了刘备的野心。
立刻称赞起来。
“玄德贤弟慧眼如炬,此等妙计必然能够大获全胜,一举击溃刘争!”
“刘兄也觉得这个计划不错吗?”
“此计可行!我料定刘争必定无法挡得住你我三方进攻!”
刘备和刘璋这么一说,立刻得到了刘璋的赞同。
“那就有请刘兄出兵助我!”
“没问题,我这便准备精兵5万!只等玄德贤弟一句命令便出兵助你,到时候我便率领兵马进攻上庸城!”
“进攻上庸城?”
刘备听见刘璋的话后,略微皱起了眉头。
“刘兄,我倒是觉得进攻上庸城并非明智之举。”
刘备突然开口给了刘璋一个建议。
这让刘璋一愣,有点疑惑。
第一千两百二十五章 绝妙的计划
“嗯?”
刘璋发出一声质疑。
“那玄德贤弟的意思是想要我怎么配合你?”
此时刘备在刘璋的心中已经有了极大的好感,刘璋打定主意要帮助刘备一起进攻刘争自然愿意听从刘备的调遣。
“刘兄,上庸城刘争驻扎了大量的兵马,这一点从我们上一次进攻汉中的时候,应该就能够看得出来,虽然如今他们退守到了荆州,但住着在上庸和荆州附近的兵马,绝对不在少数。”
“刘兄以区区5万兵马就想要打下上庸城,进而进攻荆州,只怕十分困难。”
“虽然能够起到牵制住刘争大量主力的作用,但上庸城易守难攻,只有一条道,如果刘争驻守在上攻城,他只需要派遣少量的兵马,便能够将你们挡在上庸城外。”
“刘兄想要短时间内取下上庸城不但困难,而且无法牵制刘争的绝对主力,以我之见的话,刘兄倒不如进攻交州。”
刘璋所占据的益州,地域辽阔,北至阳平关,南至建宁郡,而南边与刘争的领地交州接壤。
这中间因为有一些南方蛮族的人马存在,所以刘璋的兵马和刘争并不直接接触。
正因如此,他们才有缓冲,没有直接成为争锋相对的两个势力。
而蛮族的人,自从上一次五溪蛮被刘争平定了之后,一部分倒向了刘争,另外一部分蛮族却并不和刘争来往,他们和刘璋倒是有一些交情。
所以刘备希望,刘璋能够从建宁郡杀去交趾郡,给刘争一个措手不及。
要知道,刘争的兵力,大多都是分布在边界一线,比如重中之重的荆州,上庸等地。
内部的交州,少有兵马,就算是有一些人马,也大多都是一些郡兵,每个郡县内,郡兵不超过五千,甚至只有一些两三千人马的郡县。
这些人,大部分还都是前线主力的后备部队。
战力有限,虽然这样从建宁杀去交趾郡会有一段距离,行军起码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会消耗大量的粮草,但这样的计划。
最是能够起到奇效。
“玄德贤弟,此计甚妙,只要你们能够在前线牵制住刘争的主力,我的人马,可以杀去刘争腹地给刘争沉重一击,扰乱他们的计划!”
本来想要进攻上庸的刘璋,听见了刘备的解释后,立刻明白了刘备这一招的厉害。
“正好,最近我认识了一个蛮族首领,名为孟节,是这蛮族部落的首领,我要是出面,他们定然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帮助。”
刘璋想着,这一次既然是针对刘争的一次大计划,那么必须集结自己能够拉拢到的所有力量。
他打定了主意之后,刘备更是兴奋,知道刘璋能够拉来更多的助力,那么他们接下来对付刘争的把握也就更大了。
“如此,那就有劳刘兄了,你可在近期磨砺兵马,等我的消息,一旦我起兵对付刘争,便派人前来通知于你。”
“到时候,你助我进攻刘争,我们左右夹击,必然让刘争无法应对,成败在此一战!”
刘备说道,此时眼中满是狠辣,仿佛已经看到了刘争被自己打败的那一幕,心中的激情更加的澎湃了。
"好,一切都听玄德贤弟的!"
刘璋笑着说道:"刘兄好不容易来我这里一趟,带你在这成都逛一逛?”
“不了,我还有些事情需要处理,不能在你这里久留,需要返回洛阳了,先走一步!"
刘备站起身来,拱手告辞。
他来成都,便是为了拉拢刘璋,如今事情已经做完了,自然不打算继续在这里久留了。
刘璋也知道刘备很忙,没有继续开口挽留。
接下来的时间,刘备都在紧锣密鼓的开始准备,再次掀起大战,针对刘争而动手了。
他一边开始和马腾抽调兵马,缓慢往兖州,豫州附近增兵,另外一方面,则是从各地筹措粮草,运往这两地。
大战未起,粮草先行,只要有足够的粮草,他们才能够在接下来的大战之中,占据一些先机,而不至于因为粮草的这些事情,就处于被动的地步。
这些事情 ,说起来容易,但是要做起来,就不是想象之中这么简单了。
刘备知道,刘争在整个大汉帝国都安插了不少的细作,他这边稍微有一些什么风吹草动就会立刻被刘争知晓。
所以他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需要隐秘进行。
尽可能不让刘争提前探查到风声,否则他们突然袭击刘争的计划就不可能成功。
而刘备这边的行动,虽然做的很是隐秘,却同样瞒不过刘争手下的探子。
锦衣卫的探子已经深入到了刘备麾下的各个领域,光是安插在刘备麾下这个军营和地方上的人员就有数千人。
每年,刘争花费在培养锦衣卫的身上,就是一笔不菲的钱财,自然养了他们,就会有一些回报。
刘备这边,才刚刚开始有了一些行动,他们从西凉地区,甚至益州运输一些粮草出关,送到了京畿之地,消息就已经通过警衣卫的手。
运送到了刘争的手中。
五月。
刘争手中就拿着刘备,正在筹措粮草的消息。
“陛下,可是锦衣卫传回了新的消息?”
书房之中,刘争拿着锦衣卫的消息,陷入了沉思之中,郭嘉立于一侧,瞧见了刘争的神色变化之后,立刻就明白了肯定是有事情发生。
随即,开口冲着刘争询问了一句。
刘争见到郭嘉询问自己,倒也不自己在这里想这些事情了,开口冲着郭嘉说了一句。
“是啊,在汉中的探子传回来一个消息,说刘备和刘璋之间似乎达成了什么协议,刘璋这个家伙,这些日子正在不断往刘备的地盘输送粮草。”
刘备缺少粮草的事情,并不是什么秘密,去年好不容易凑出一些粮草,还让马超和赵云率领兵马杀去兖州了。
这个情况一直都没有得到缓解。
“这么说,刘备和刘璋之间似乎有什么协议?”
郭嘉也皱了皱眉头,陷入了深思。
第一千两百二十六章 诸君怎么看
“刘备和刘璋之间,肯定有什么谋划,不然刘璋不会给刘备输送粮草的。”
“而且,洛阳的探子最近给我们传回消息,说那大汉的小皇帝,派人去了西凉,似乎要搞什么出使西域。”
“不知道,刘备这厮在折腾什么,大汉都日薄西山了,哪里还有什么余力去出使西域啊。”
刘争和郭嘉针对这件事情展开了讨论。
“陛下,刘备虽然缺少粮草,但是如果短期内他不打算再次发动战争的话,其实粮草并不是特别缺,毕竟又是一年到来,很快又要到秋收的时候了,今年风调雨顺,是一个丰收之年。”
“按理说刘备是并不缺少粮草的,可是他居然从益州大量运输粮草,说明近期刘备很有可能会有大行动,甚至是军事调动。”
“这一点请陛下密切关注刘备麾下各个地方的兵马动态。”
通过自己的思考,郭嘉立刻就想到很有可能刘备在接下来这段时间会有一次军事行动。
刘争听了郭嘉的话之后也是点了点头。
“暂时还未发现他往我们的边界调集兵马,所以暂不清楚他是否会对我们用兵。”
“不过我们也不得不防,毕竟去年我们北伐损失不少人手,这口气还未缓过来,如果刘备在这个时候向我们发起进攻,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我们还真有可能短时间里无法应对。”
尽管此刻,刘争还未发现刘备有任何用兵的动态。
但刘备一旦有兵马调动,那必然是针对他的。
所以刘争还是不得不防备。
同时着力将锦衣卫的探子放在了益州刘璋的身上。
毕竟益州运输粮草,这其中意义肯定是针对他的。
刘争这边已经打探到刘备很可能会动兵。
清楚这一点的刘备也明白,他们隐秘的行动必然无法完全躲过刘争的耳目。
所以为了安全起见,他还是用兵了。
只不过他将自己的兵力全部集中在了并州。
似乎是准备进攻并州的匈奴人。
又或者是攻打黑山贼。
当然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刘备真的想要去攻打黑山贼。
现在的黑山贼早已经被他招安,剩下的一些都是一些没有什么组织的小股山贼不足以让他大动干戈。
他这么做只不过是掩人耳目。
调集兵马看似是针对黑山贼,实际上是开始屯兵为攻打刘争做准备。
只要调兵马调集在并州附近,一旦有事可以迅速从河东郡方向南下,几天时间里便可以杀到刘争的边界。
如此一来。
就可以打刘争一个措手不及。
把刘争的探子自然打听到了这些事情,只不过刘备将兵马驻扎在河东郡附近。
这并没有引起这些锦衣卫的注意。
锦衣卫将消息传给刘争,就连刘争自己也没有太过于放在心上。
毕竟这些人马,始终数量都不多,不足以让刘争引起警惕。
就这样时间又过去了两个月。
洛阳的刘备在河东聚集了3万兵马。同时从各地收缴上来几十万石的粮草,足够大军一年所需。
而恰好此刻,出使贵霜帝国的法正回来了。
法正回来了,从贵霜帝国出使完之后返回大汉。
他不但带来了贵霜帝国的各种特产。
这一趟回来能够大大增强大汉帝国与贵霜帝国的经济交流。
同时还带来了贵霜帝国的三万骑兵。
这是刘备,一开始就和小皇帝商量好的,利用西域都护等一大块疆域换来的。
这三万骑兵能够听从刘备的调遣,只需要承担他们每天的口粮就可以征用他们对付刘争。
有了这些骑兵,刘备麾下的实力顿时大增。
一瞬间便拥有了和刘争抗衡的能力。
他提前几个月便开始部署的这些,也就都有了作用。
七月。
和平了大半年的天下,又开始出现战火。
刘争几番欺压刘备,最终让刘备无法冷静下来。
在法正率领三万贵霜帝国的骑兵回到了大汉之后,他们便立刻冲刘争所在的荆州地区发起袭击。
坐镇荆州的乃是甘宁和孙坚。
以及驻守在上庸的黄忠。
荆州乃是重中之重。
因为十分接近大汉帝国的腹地。
只要从南阳等地往上杀入颍川,便可直接到达虎牢关。
破开虎牢关,洛阳之地,便是顷刻之间便可到达。
所以刘争在这里屯兵数万。
目的也很清楚,一来是防备这里可能会到来的大量敌军。
二来也是,一旦有机会他便可以集结数万兵马奇袭洛阳。
只可惜奇袭洛阳的计划还没找到机会,就惹来了刘备,带着数万大军南下进攻。
首当其冲的便是南阳郡。
南阳郡距离朝廷的地理位置最近。
虽然刘争驻扎在这里的兵马有3万之多。
但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刘备亲自率领兵马杀到这里,依然遭受重创。
几万骑兵横扫过来,瞬间拿下了几座城市。
亲自驻守在这里的甘宁不得以迅速反应过来,抽调兵马组织防线,将刘备的骑兵挡在城外。
同时立刻将这个消息利用锦衣卫的情报网络传递给了建业的刘争。
7月底。
刘争督促着自己手下的工厂大量建造投石车,以及改良过后的诸葛连弩。
正兴奋着,锦衣卫的情报网络传来令他震怒的消息。
刘备率领八万大军眨眼之间南下,杀到南阳郡,正在进攻荆州。
这个消息传到刘争口中时,为何会让刘争震惊呢?
因为他分明密切派出大量探子关注刘备的任何行动。
按道理来说,刘备不可能在他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就集结这么多兵马并且打到荆州来。
可偏偏刘备就是带着人杀到了南阳。
而他却一点消息都没有收到。
等到他知道这个消息之后。
刘备的兵马已经到了南阳郡,正在和甘宁打起来。
他当即召开朝会。
叫来了在建邺城的所有武将文臣。
朝会上众人到场。
刘争咆哮的冲着在场这些武将喊道。
“刘备这家伙率领8万大军打过来了!谁给他的勇气?就凭八万人也敢跟我厮杀?”
“诸君,你们怎么看?”
第一千两百二十七章 刘备来袭
此刻刘争阴沉着脸色。
最先站出来表示歉疚的自然是袁舟。
他是掌管锦衣卫的第一人。
这个消息居然没能够提前打探到,是他失职。
所以在刘争询问的时候,袁舟立刻站出来。
“陛下卑职该死,居然没能提前察觉刘备的动态,罪该万死。”
其实就连袁舟自己现在也没能够弄明白,为何刘备能在短时间里集结八万兵马,并且杀到南阳郡来。
刘争摆摆手。
并没有责罚袁舟的意思。
“现在不是讨论这个的时候,你的事情之后再说,锦衣卫这一次没能够打听到这个消息,确实有罪,所有人罚俸半月,洛阳负责人降三级!”
这件事情太过重大,就算刘争有心偏袒袁舟,也没办法当着群臣的面一点事情都不做。
真要是袒护袁舟,那在场的这些人对刘争未免也会有一点意见。
日后他们心中都心存侥幸,做错了事情,依靠和刘争的关系都能免于责罚。
正是因为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出现,刘争才决定处罚袁舟,当然这种处罚也不过就是降级,等日后再让他立点功劳,重新提拔上来就是了。
处理完袁舟的事情后,在场其他的文臣武将门便将,目光都放在了刘争说出来的这件事情上。
刘备打过来了,并且率领八万大军在他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就杀到了南阳郡。
虽然现在有甘宁驻扎在南阳抵御刘备的进攻,暂时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刘备率领的八万大军甚至还有可能隐藏着其他后手。
这件事情也让刘争等人不得不防御。
而且驻扎在南阳的甘宁仅凭现在这点人手是断然无法挡得住刘备的,短时间里或许可以,但时间一长必然不行,所以刘争必须在短时间里增派兵马到荆州去支援甘宁。
“陛下说起这个,我倒是想起了一件事情。”
众人都没有说话,郭嘉便第一个开口冲着刘争安抚了一句。
“奉孝,你有话便说。”
“陛下可还记得,当时锦衣卫送来一个消息说,汉中的刘璋正在往洛阳输送粮草?”
他们想起了两个月前锦衣卫传回来的消息,只是当时刘备并没有出动兵马,只是在运输粮草,所以刘争并没有引起警惕。
现在听见郭嘉重新开口这么一说。
两件事情便能够混合到一起了。
刘争听后立刻恍然大悟。
“是那个时候!原来刘备这家伙两个月前就已经开始准备了!”
经过了郭嘉的提醒,刘争立刻想到了两个月前的事情。
只不过就算现在想到了,也已经晚了。
两个月时间的准备,刘备难怪还出兵并州,将兵马安插在河东,混淆视听,让刘争没有将刘备的兵力放在荆州一线。
这才让刘备有时间,瞒过了刘争,将兵力全部调集在了荆州一线。
“陛下,如今我们所掌握的情报里,可得知那刘备的人马,都是从什么地方抽调过来的?”
片刻之后,鲁肃冲着刘争询问了一句。
现在刘备的人马,既然已经打过来了,刘争在盘算着该怎么防御的同时,最要紧的,就是弄清楚刘备的详细情报。
需要了解刘备能够调动多少兵马,知己知彼,才能够做完全准备。
鲁肃这么一问,刘争便看了看袁舟,让袁舟将现在所在掌握的情报,都说出来。
“各位将军,刘备现在能够调动的兵马,一共有十余万。”
袁舟看见了刘争的目光,立刻就领会了刘争的意思,开始给众人说了起来。
刘备现在还掌握着大汉王朝仅有的一些人马,除了驻扎在京畿之地的五万皇家羽林军之外,就是兖州张飞手下的四五万人马。
以及从陈留,颍川等地的一些郡兵,加起来两三万人。
还有前些日子投靠朝廷的马腾,手下应该也有四五万的兵马。
除去这些之外,刘备还有十余万并州白波军。
这些并州的白波军,并不是刘备可以直接征调的,这些白波军,都是之前的黑山贼,摇身一变变成了官军,但也只是朝廷许诺给他们一个头衔。
这些人马,依然是白波军的各个渠帅们掌控,根本不受刘备直接调用。
所以,刘备真正能够自己指挥的人马,除了张飞手下的几万人马之外,也就是京畿之地的五万羽林军,还有各地的郡兵三万人。
以及马腾手下的四五万兵马。
而如今出现在荆州的兵马,正好八万人,按照之前锦衣卫们所掌握的情报来看,正是刘备手下的羽林军和三万郡兵。
这些情报,从袁舟的口中说出来,让在场的人,都听见了。
“不,你还少算了一些人。”
刘争在袁舟说完之后,马上就补充了一句。
“嗯?”
袁舟还未反应过来。
“益州的刘璋,他和刘备狼狈为奸,两个月前就开始给刘备输送粮草,这一次的事情,他不可能不参与,只怕他的人马,已经全部抽调在汉中了。”
“只等我们将兵力抽调去南阳,上庸城必定被刘璋的人马所攻击!”
袁舟忘记了刘璋,可是刘争却是不会忘记。
“哦哦,刘璋在去年继承其父刘焉的大位,成为了益州牧,同时掌握了益州的所有力量,整个益州一共有十一万兵马,不过之前在汉中与我们一战,损失了数万人。”
“这一次,刘璋顶多还能够拿出六万兵马,前来骚扰我们。”
袁舟在刘争提醒之后,很快便将关于刘璋的一些情报,都说了出来。
在袁舟说完,郭嘉便皱着眉头,细数了一下。
“刘备八万人,马腾五万人,还有刘璋的六万人。啧啧,这可又是将近二十万人的大军啊。”
“而且这还是精锐部队,不包括运输粮草,以及参战的各地乡勇,只怕真的打起来的话,我们需要面对的敌人,至少是二十五万以上。”
“还有并州这些白波军,他们现在名义上也是朝廷的人,极有可能倒向刘备这一边,趁着刘备进攻荆州的时候,打我们冀州的主意。”
第一千两百二十八章 潜在危险
本来,在场的人,压力并不算大。
毕竟,听见了刘争的描述,即将面对的敌人,不过就是在南阳郡闹腾的刘备手下八万人而已。
区区八万人,根本不会引起刘争的重视。
毕竟,甘宁,孙坚,黄忠三人,驻军六七万,在荆州一带。
还有祖郎在荆州的水域,兵力根本不比刘备的八万人差多少。
实在不行,他们还能够征调在荆州的各地郡兵,每个郡县内都还有两三千的郡兵可以征调。
算起来,在短时间里,也能够为甘宁他们补充至少三万兵马。
所以荆州的战场,在刘争看来,其实不需要担心。
可现在经过了郭嘉这么一分析,他们即将面对的对手,可就不是只有区区八万人这么简单了。
“二十万精锐部队?甚至可能超过三十万人的兵马!”
“这可就有一些棘手了啊,我们去年才刚刚结束北伐,现在各地的兵马还未完全恢复过来。”
“如果再等一年的话,二十万大军,我们根本就不害怕,可是现在,我们还是有一些麻烦的。”
刘争忍不住冲着在场的人说了一句。
这么说,其实不是刘争谦逊,而是此刻他确实比较棘手。
一方面损失的兵马还没有补充回来,另外一方面,因为多了冀州和幽州,甚至更北方的鲜卑草原一大块地方需要驻守,刘争需要征调更多的人马,去驻守这些地盘。
自然分兵之下,没有办法将自己的人马,抽调过来去支援甘宁了。
而新征调出来的兵马,才刚刚经过几个月的训练,虽然可以上战场了,但是战力,和那些老兵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还是有很大的压力的。
“诸位,现在发动你们的头脑,拿个主意给我吧。”
刘争自己没有多想,再想就该头疼了,索性就将这个麻烦事,丢给了在场的谋士们。
有他们头疼去。
郭嘉,鲁肃,刘晔,张昭,甚至是周瑜陷入了沉思之中。
“子布先生,可有妙计?”
众人都没有开口说话。
刘争看了一眼在场的人,目光落在了张昭的身上。
如今的张昭已经是刘争麾下的内阁辅政大臣。
张昭其人,虽然有一些性子软,但是还是有能力的,这一点,和张昭共事多年的刘争,还是清楚的。
每一回看见张昭,刘争都能够想起历史上的孙策病重,快要死的时候,交代给孙权的一番话。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可是张昭和周瑜,其实就是两个相反的性子。
比如但凡你有什么要问张昭,他的回答可以简化为一句话。
不要问,问就是投。
而问周瑜,得到的回答恰恰相反。
不要问,问就是打。
眼下,刘争冲着张昭询问,同样让张昭淡淡的回答。
“陛下,在下认为,此刻刘备并不打算举全力来袭,此番进攻只是佯攻,我们只需要派人去和那刘备和谈,便可,毕竟我们手中还拿捏着他的几个俘虏,他投鼠忌器必定不敢动真的。”
张昭是不喜欢打仗的,也是不愿意打仗的。
因为打仗就会死人,死人就是百姓的生灵涂炭。
身为一个官员,掌控着百姓的生死,张昭看见了太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环境之中了。
所以他很想要解救百姓们的生活,可毕竟他没有这个能力,上战场打仗,他只能够搞一搞内政。
刘争问起关于打仗的事情,张昭自然没有太好的意见给刘争。
“得了,子布先生还是一边坐着吧。”
刘争摆了摆手,没有打算继续听从张昭的话。
刘争可不是孙权这个二货,他有自己的主见,向来不是一个怂人。
刘备要跟他打,那他就好好的和刘备打一场,给刘备一些颜色瞧瞧。
“奉孝,还是你来说吧,有何妙计?”
刘争还是将自己的目光,看向了郭嘉。
只有郭嘉,是刘争为信赖的谋士了。
刚才郭嘉沉默,内心其实就是在思考,现在这个局面,该如何帮助刘争。
这么一阵子的时间思考,已经让郭嘉的心里有了一些想法,在刘争问起的时候,当即就回答了出来。
“陛下,我也赞同主战。”
“和我想法一样,说说现在该怎么打?”
“如今我军,能够动用的兵马,还有不少,文聘将军手下的两万兵马,太史慈将军的人马,孙策和周瑜将军的人马,都可以调用。”
“让他们前往荆州支援,荆州的危机,便可以解除了。”
郭嘉略微一思考,便能够想到解决的办法。
文聘,太史慈二人的人马,之前在北伐的时候,损失了不少,不过后来得到了补充,经过大半年的时间,已经恢复了元气。
不过,还有徐晃和管亥等人的兵马都还在,只不过郭嘉没有说这两个人,主要是因为,徐晃需要镇守冀州和幽州两地。
管亥和臧霸需要镇守青州。
太史慈虽然也要守护徐州,可是徐州距离建业很近,短时间里有建业的人马也能够护卫,防止出乱子。
至于新培养起来的文聘和孙策二人的兵马,就能够很轻松的去支援各地了。
“是啊,这些人马应对刘备的八万大军绰绰有余了。”
“只不过,如果这一次刘备联合了各方兵马前来和我们做最后决战,那势必我们要面对更多的人马,这些人马就不足了。”
“我们的人马,还是少了啊。”
刘争忍不住摇了摇头。
之前他走的精兵制度,兵马在于精,不在于多。
但是现在看来,有时候,全部精锐不行,还是需要适量多一些后备力量,否则根本不够人手。
历史上巅峰时期的魏国,拥有兵马六七十万。
而现在的刘争和魏国疆域相差不大,却满打满算,不超过三十万兵马。
还是有一些差距,想到了这里,刘争决定扩充自己麾下的大军。
在现有的基础上,提拔几个新的军团出来。
他先盘算了一下现有的这九个军团。
徐晃,黄忠,甘宁,周仓,文聘,太史慈,孙坚,臧霸,孙策。
第一千两百二十九章 分析局势
刘争手下现有的这九个军团,麾下都是两万人马的编制。
但整个军团之中,并非整整齐齐的两万人。
有些兵团征召的兵马多一些,可能会有2万多人,并非只有2万人。
但每个兵团最少都有2万人,这是刘争每个月给他们发军饷的时候统计的人马。
其他朝代冗兵严重,但到了刘争这里却是没有这个可能。
他实行的小队制度,能清晰的知道每个小队都有几个人,叫什么名字,每个人所负责的位置,职责是什么。
而且这九个军团每个军团的职责都不相同。
刘争第一个建立的军团,就是徐晃手下的骑兵军团。
徐晃是跟随刘争最长也是建立时间最久的一个军团。
是刘争从最开始得到了100多匹战马,开始。
就有心组建的骑兵团。
经过10余年的发展。
徐晃麾下的战马乃至将士已经换了,不知道多少批了。
到现如今,他的骑兵军团总算是已经成型。
并且并不缺少战马和士卒了。
只不过之前北伐的时候,他麾下的骑兵南征北战,兜兜转转损失惨重。
现如今只剩下了8000多人。
虽然去年便重新征召了很大一批人马添加进去,重新增强骑兵军团,并且将骑兵扩充到了3万人。
但这些人嘛,毕竟还是新征召的。
还无法完全上战场厮杀战斗。
还需要经过几个月的磨砺,才能够在战场上发挥出骑兵的优势。
加上如今徐晃,镇守在冀州和幽州。
随时防备北方草原民族的进攻。
所以徐晃虽然实力变强了,但却不能离开北方。
他必须坐镇北方。
刘争建立的第2个军团,便是黄忠所率领的射手营。
射手因为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并且千挑细选,从很多士卒的手中挑选出,可以胜任射手的人不多。
所以是黄忠手下的射手营,人数一直都维持在2万人的样子。
很难增加。
一来是符合黄忠要求的士卒人数不足。
当然也是因为,射手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很多时候训练的人数还未来得及添加进去,就有新的人马阵亡。
导致黄忠麾下的射手营数量一直都在2万左右。
上一次汉中之战,同样损失不少。好在经过这两年时间的训练,让黄忠麾下的兵马恢复的很好。
而第三营兵马则是甘宁手下的步兵。
甘宁虽然是水贼出身,但他在刘争麾下很少统率水军。
大多数时候都是统领步卒。而且将麾下的士卒训练的颇有几分风采。
算得上刘争麾下为数不多能够敢打敢拼的步卒。
当然,甘宁麾下的人马并不仅仅是步卒,因为跟您本身擅长水战,所以他麾下的兵马有很大一部分也擅长水战。
算得上是水陆两栖结合。
乃是精锐之师,最近这两年他的兵马也都是镇守在荆州一带。
也就只有荆州符合水陆两牺结合作战。
而第四营则是周仓的一营兵马。
周仓麾下的兵马就是纯正的步卒。而且是已近战为优势的刀盾兵。
只可惜周仓麾下的这些刀盾兵在几年前刘争征讨扶南的时候跟随刘争镇守在扶南。
已经有很长时间都没有返回过大汉了。
所以就算周仓麾下这些部族实力强劲,此刻也于事无补。
而第五营太史慈麾下的人马。
和黄忠手下的兵马有些类似。
只不过太史慈跟随徐晃的身边比较长。
他从徐晃这边借调了许多战马。
培养麾下的兵马,一边训练射击,另外一边训练骑马。
着力方向为骑射,算得上也是独树一帜。
下马可以当步兵,射手使用,上马能够当骑兵使用。
比较全能,同时又没有特长的一支部队。
算是一支后备役。
这也是为何,太史慈的人马,在最近这段时间里,为何老是需要上战场。
因为一旦前线缺少主力部队,就会需要太史慈的人马,前去支援。
除去了这五个之前就建立起来的军团,几年前,刘争又增加了三个军团。
这三个军团是后来才建设的。
包括孙坚的第七军团。
孙坚投靠刘争的时候,本身就有一部分自己的残部,加上孙坚的势力本就不错,所以孙坚组建起来的第七军团,实力也很强大。
并且是接替了周仓,以全步兵为主的军团。
他的作用,就是驻防荆州。
联动甘宁。
而第八军团的臧霸和管亥,原本军团长是陈登的,只不过陈登后来被刘争调任内阁,成为内阁的一员。
所以,第八军团的军团长就有臧霸接任,同时管亥辅佐。
他们的目的,本来是镇守青徐两地,后来也逐渐变成主要驻扎青州,联动冀州的徐晃了。
北伐一战,管亥和臧霸手下的人马,损失也很大,好在最近他们从郡县里征召了不少人马,进行补充。
管亥和臧霸手下的人马,大多都是之前的青州兵,青州几十万黄巾军,被刘争占领之后,尽数归属于刘争了。
虽然那些黄巾军都被解甲归田了,但是还是有不少精锐,成为了郡县里的第二梯队士卒。
补充兵力还是很容易的。
至于最后的第九军团孙策手下的人马,倒是没什么损失。
他们带着的三千人马,奇袭鲜卑之后,人马不降反增。
而归属于刘争的那些人马,损失也不大。
最后战斗结束了,整个北伐的军队之中,也就只有孙策的一营兵马损失是最小的。
这么算下来的话,也就只有孙策的人马,可以前去帮助荆州的战事。
除了这九大军团之外,刘争手下,还有三营水军。
分别是祖郎和周泰和蔡瑁所率领的水军。
祖郎还好,一直驻扎在长江一带,负责的也是江面防备事宜,而周泰则因为被调派去了九州岛,现在在九州岛当封疆大吏呢。
只有蔡瑁,掌控着水军,是负责航运的,经常在海边跑运输,能战的人数并不多。
上一次,还被九州岛上的海贼击败过。
加上还有豫州额外编制的刘宠,以及锦衣卫,陷阵营,巾帼营等不算在军团之内的兵力。
刘争能够调动的人马,超过二十万,但是不会超过三十万人。
第一千两百三十章 增兵
这些人手,并不能够完全被刘争调动。
毕竟,现在的刘争,并不是只有一个交州的小诸侯了。
他所占据的地盘,北至鲜卑草原,南至扶南州,西到上庸城,东跨九州岛。
这里能够触及到的疆域太过于辽阔了,虽然许多地方已经被他统治了许多年,已经没有什么威胁可言了。
但是还有很多的地方,是刘争才刚刚占领没有多久的地盘,这些地方的统治力还不够完备。
随时都有可能爆发起义和暴乱的可能,如果不派遣兵马驻守,这些地方就容易失去掌控。
所以刘争这二十多万的兵马,需要驻防各个地区,同时还要防备边界的敌人进攻。
至少需要驻守的地方,有三个。
北方幽州和鲜卑草原,这里是去年刘争才夺下的地方。
根基不稳,这才过去了没多久,原本这里的那些 豪族世家,都还未能够完全收编,所以这里不能够撤军。
徐晃必须亲自坐镇才行,而且不光不能够将这里的兵马抽调离开,相反还得往这里增派人手。
毕竟刘争也担心,一旦他在其他地方发起大战,才刚刚占领下来的幽州,以及鲜卑族部落会趁着这个时候卷土重来。
到时候徐晃区区2万兵马,其中大半还是新兵,难以镇得住场面。
所以必须留下一部分人来支援徐晃,防备北方各地。
这些人本来按照刘争的脾气,是由徐州的太史慈北上支援徐晃最好,可他决定让太史慈前去支援甘宁。
自然不能让太史慈去了。
思前想后,也就只能够让臧霸和管亥驻扎在青州的人马,随时准备支援徐晃。
这样看的话,现在的徐晃和臧霸等人的人马就不能够调动。
同时九州岛上的那些岛民。
刘争派遣在九州岛上的周泰,蒋钦等人。
还未完全将整个九州岛都占领下来。在九州岛的北部东北方向。还有很大一片领地。
是这九州岛上的土著居民。
最近这一两年时间里,周泰虽然逐渐将整个九州岛都纳入了自己的统治之下,但更多的地盘是一片未探索的领地。
加上卑弥呼的弟弟目前下落不明。
九州岛上也不能放松,随时要驻扎兵马。
周泰,蒋钦等人的水军也不能够调动。
同时镇守在扶南的周仓兵马,同样不能够调派回来。
因为路途太远,就算他现在派兵去争钓周仓的兵马,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所以重新征召兵马,是当务之急。
他决定再扩三个营的兵马。
随时可能会出现大战,必须先提早准备一些人手,以防万一。
至于征召兵马,他倒不需要大费周章。
因为他所采取的募兵制会在郡县里提前征召一些后备役兵马。
这些兵马只需要从各地郡县直接调派前往新成立的军营。
他新组建的军队便可在短时间里成型。
只需两三个月的时间稍微训练一下,这只新成立的军队就可以上战场。
而作为新组建的军团,负责统帅军团的军团长,主将,刘争也是早就有了人选。
第十营的人选,不是别人正是刘争的徒儿周瑜。
周瑜和孙策,之前是合在一起的,二人感情深厚,情同手足。
一起共事几年,已经有了很强的默契,这一次前往鲜卑草原上,攻灭轲比能已经证明出了周瑜和孙策的能力。
他们二人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独自掌管一军。
以前刘争让他们当将军,当一营兵马之长,或许还有人质疑,但是经过了这一次的事情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敢质疑孙策和周瑜的实力了。
刘争也就没有必要,再将他们二人合并在一起了。
完全可以让他们分开,各自掌管一军兵马。
反正他们也完全有这个能力。
毕竟,相对于其他的将军,作为刘争徒弟的周瑜,还是深得刘争信任的。
不管怎么说,周瑜都是刘争看着长大的,感情摆在这里,也是刘争培养出来的第二代掌权者。
日后辅佐太子的人选。
加上周瑜,现在已经有了独掌一军的经验,有他在的话,必然能够在短时间里,就将一支兵马训练成型。
如此,第十军便已经有了人选。
而第十一营,人选也有。
便是从丁原手下,投靠刘争的张辽。
张辽其实投靠刘争已经有一些年头了,自从丁原和刘表战败之后,他们就已经投降了刘争。
只不过,在刘争的手下,张辽一直都没有得到重要,一来是因为降将的缘故,二来也是因为刘争手下名将太多,需要用上张辽的机会不多。
所以张辽这些年来,一直都只不过是一个上校的军衔,前些日子,才成功晋级为了少将。
成为了少将之后,张辽的能力和光芒也就逐渐在人前显示出来。
刘争本就明白张辽的能力如何,自然知道张辽的厉害,早早的就将张辽提拔起来,那可是曹魏八健将之首,威震逍遥津的张辽啊。
单论能力的话,一点不比刘争手下的徐晃,甘宁之辈弱。
再者,经过这些年的磨砺,张辽投靠刘争,也已经得到了刘争的信任,可以让他担任重位了。
所以,张辽成为第十一营的主帅,也是一个人选。
而第十二营,刘争决定给张郃。
张郃的实力,历史上也能够展现一二,那是连司马懿都忌惮的人物。
是三国中后期的顶尖强者。
而且,这一次,张郃在刘争北伐的时候,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虽然张郃是投靠刘争最晚的一个名将,但是他之前本就隶属于袁尚,也间接的属于刘争,所以算不上是降将。
张郃虽然在刘争麾下缺少一些大功劳,为人的能力也没有得到验证,不过有了北伐这一次的基础,刘争推荐张郃上位。
其他人也不会有意见的。
所以,新增的这三营兵马的主将,也就都有了人选。
刘争先下达了新增三营兵马的命令,随后又开始下令,让太史慈,文聘二人,从驻防的地方,火速前去荆州支援。
荆州的危机,可算是暂时解决了。
第一千两百三十一章 预备役的好处
前往支援的人马 ,赶赴荆州之后,刘争这边,需要做的事情,便是召集新增的三营主帅,前来面见他了。
虽说是新增三营兵马,可是这几个主将,特别是张辽和张郃二人,都是刘争新提拔上来的。
他们的崛起,还要排除一些争议,刘争需要好好的安抚他们,同时给他们安排地方,进行新兵马的征召。
刘争召集了周瑜,张辽,张郃三人见面,安排他们拿着任命书,去训练新的兵团,在这之前,需要给他们安排工作,确定目标。
第一个来见刘争的,自然是周瑜。
周瑜一直都呆在 建业,并且经常到皇宫里来,找刘争的儿子玩,同时聆听刘争的教诲,刘争召见他的时候,也没有特意找人去叫他。
只是恰好碰见了周瑜,便直接想起了什么,随后叫来周瑜。
“师父,荆州的局势怎么样,要不要我和孙策也带人过去?”
周瑜看见了刘争,第一个想法,就是去荆州厮混。
他挺喜欢打仗的,对于打仗的事情,还是很感兴趣的,这一次刘争没有让他第一时间去支援荆州,他还有几分微词。
只不过,他心中虽然有意见,却也不敢和刘争说,只能憋在心里,在见到刘争的时候,只是跃跃欲试,和刘争说自己想要去荆州的心思。
“荆州的局势,有太史慈和文聘的人马过去就行了,就不用大张旗鼓,再加上你了。”
周瑜本来还有几分期待,可听见刘争的回答之后,顿时就泄气了。
周瑜有一些失望,可刘争的下一句话,让周瑜又提起了精神。
“不过,虽然你不用去荆州,但是我还是有重要的事情,交给你来做。”
刘争说完,立刻让周瑜一喜,急忙追问。
“什么事情?师父我一定完成你交代的任务!”
“也不是什么大事,这一年来,你和孙策都成长很大,有了很大的变化,为师很是兴奋,想要让你亲自独掌一营兵马。”
刘争见到周瑜,也没有和他拐弯抹角,开门见山就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周瑜听见之后,越发兴奋。
“让孙策暂时代替太史慈,镇守徐州,而你嘛,就留在建业,征召吴郡,丹阳郡,会稽郡等地的兵马,重新训练一营士卒。”
这几年 ,因为刘争占据了建业,整个扬州附近,成为了都城,人口大增,所以可以预备兵也多了许多。
这些年来,刘争也很少在这扬州地界征兵,所以扬州附近,还有很多的人马,可以征召。
刘争相信周瑜,让周瑜在这里征调兵马,正好 合适。
“真的吗?”
周瑜惊喜的看着刘争,他听见刘争说自己可以独掌一营兵马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几分激动。
毕竟现在周瑜的军衔,也已经是中将级别了,经过了北伐一战,他和孙策的战功大大提升,足以登堂入室,和其他一些名将相比了。
“自然是真的,正好,我们的探子打探到,刘备这一次是有备而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危险在后面,所以兵力可能会有所不够,需要在短时间里增兵,所以只能让你担当这个重任了。”
周瑜有这个经验,而是在短时间里就训练出过一支兵马,战斗力还不俗。
让周瑜出马,自然没有什么问题。
“师父,徒儿保证完成你交代这个任务!”
周瑜哪里会拒绝,他巴不得刘争让他独掌一军,这样他和孙策就平起平坐了,都是一营之长,还可以和孙策比一比,到底谁的人马厉害。
“哈哈,那就这样说定了,你现在去就找奉孝,拿任命诏书,尽快去训练兵马吧。”
刘争和周瑜也是熟悉,二人之间,既是师徒,也是君臣,甚至情同父子。
周瑜在得到了刘争的命令之后,根本不带犹豫的,直接就兴致勃勃的下去,找到了郭嘉,找郭嘉拿到任命书之后,就直奔建业城外的校场,先拿下一个地方训练新兵。
然后就直接派人去各地的郡县,抽调郡县里的这些预备兵。
刘争手下一直走的都是募兵制度。
因为一开始采取的是精兵制度,许多想要参军的人,都不会直接进入军营之中。
而是在各地进行第二梯队的预备兵服役,一边充当各地郡县的武备力量,另外一边,则是可以在各大军营需要的时候,直接进行补员。
每次少一些,各地的郡县,就会补充一些,每个郡县里,都会保持有一两千人的预备兵马。
刘争需要新增军营的时候,其实很简单,周瑜拿着调兵的诏书,直接下到各地的郡县,让郡县里的预备兵,全部带走,集中到预定到的军营里,进行训练就可以了。
而且,这些预备役,并非完全的新兵,他们早在各地郡县的时候,就有训练,算不上新兵,只需要直接征调到各地军营里,花些时间熟悉军营的规矩就行的。
所以,短时间里,甚至只需要两三个月,周瑜也能够成功训练出一支新的军团。
在安排好了周瑜之后,刘争便让张辽前来面见自己。
张辽和张郃二人并不在建业城,他们都在北方徐晃的手下任职。
让他们过来,也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行。
刘争在建业城里,等待了好些天的时间,张辽和张郃二人,这才姗姗来迟。
在刘争的书房里,见到了刘争。
“末将张辽,见过陛下。”
张辽跪拜在地,这是他头一次,这么亲近的见到刘争。
之前虽然也见过刘争,只不过早些年是以敌人的身份见到刘争,对于刘争多少有一些不屑,可加入了刘争麾下之后,对刘争有了更多的了解。
张辽对于刘争的佩服,那就是发自内心了,也终于明白刘争和刘争所创造的这个国度,到底有多么的强大。
“文远,不用多礼,有一阵子没有见到你了,你还是这样勇武。”
张辽最近一直被安排在青州,管亥和臧霸的兵马去支援冀州的时候,就是张辽在青州训练兵马,处理事情。
第一千两百三十二章 新增三营
“陛下谬赞了,末将一介武夫,只有这身子还算可以了。”
张辽在刘争的面前,可就没有周瑜这样随意了。
他毕竟是降将出身,虽然老上司吕布也在刘争的手下,但是他还是没有那么放得开,兢兢业业的做着自己本分的事情。
刘争看了看张辽,继续冲着张辽说。
“你投靠于我,有多久了?”
张辽略微想了一下,这才慢慢回答刘争。
“三年了。”
“三年,也有一些时日了,当初你还是丁原手下最得力的战将呢。”
刘争一听,倒是没想到,张辽都投靠自己三年了。
“往事随风,当初是我糊涂了,居然还和陛下做对,想来真是惭愧。”
张辽一听刘争说起了丁原的事情,略微紧张起来,还以为刘争是想要跟他算一算之前的旧账呢。
毕竟当初张辽带着人,杀进杀去,也给刘争造成了不少的麻烦。
他也是一直战斗到最后一刻,才不得已投降了刘争的。
说起来,这件事情对于张辽而言,也一直都是心中的一个劫。
“文远多虑了,当时你我各为其主,分属不同的阵营,会在战场上厮杀也是正常,你看现在我们不是还坐在一起喝酒了吗?”
“其实呢,我这一次叫你来,是有想法提拔你。”
“提拔我?”
张辽本来还以为刘争突然将他从幽州叫回来,是有什么处罚,自己哪里做错了。
现在突然听见刘争说要提拔他自然一愣。
“对,这几年来,你兢兢业业,虽然没有大功劳,却也没有什么错误,我想着,可以将你提拔上来,担任重任了。”
“前些日子,我们不是扫荡了北方吗,现在我打算组建新的一营骑兵,徐晃将军的一营为主,你开始组建第二营骑兵,你可有这个胆子接下这个重任?”
张辽本就是骑兵统领,当年跟着丁原的时候,就是负责统帅骑兵,有很强的骑兵统帅经验。
别看现在的张辽才二十六岁,可是人家已经征战沙场近十年了,和刘争的经验差不多了。
“陛下要任命我为一营之长,统帅骑兵?”
张辽听见刘争这一句话之后,显然是有一些不敢相信,甚至没有反应过来。
愣了愣神之后,看见刘争没有收回自己刚才的话,这才又激动的冲着刘争回答。
“张辽必不负陛下厚望!”
人活着,无非就是升官发财,封妻荫子。
张辽这样的武将,也没有那么远大的抱负,升官发财最是紧要,之前在朝廷里是这样想的,现在也同样是这样想的。
这几年他知道自己是降将,所以一直没能够想升官的事情,做着自己分内的事情,先给刘争培养一些信任度。
他在等,等一个机会,等刘争相信他,然后他要一鸣惊人,给刘争看看自己的厉害。
这一天,终于来了。
刘争直接调任他为一军之长,他知道自己终于有机会展现自己的厉害给刘争了。
“很好,我就知道文远你是一个有本事的人,那就这样说定了,命你为第十一营统帅,驻扎幽州,训练新兵,兵马你就直接从徐州和青州征召,然后在幽州训练吧。”
刘争很快就将自己的命令告诉了张辽,张辽此刻十分激动,兴奋的接下了这个命令。
刘争也没有让张辽在这里多停留 ,他知道接下来会有很大的战斗,北方不会太平。
他让张辽尽快组织好人手,返回幽州训练。
一旦刘备的兵马,杀到荆州,所引发的一连串反应,很有可能就会带动北方的局势动荡。
刘争担心只有徐晃的这些兵马驻扎在冀州和幽州,未必能够震慑的住场面。
张辽返回幽州的话,就算是一些新兵,在张辽的率领下,也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
至少他们是骑兵,能够有绝对的支援力度。
毕竟,徐州和青州的新兵,也会训练骑马,想要上手的话,速度也很快,他们之中,还有许多是当初孙策和周瑜从鲜卑一族里解救出来的孤儿。
这一批人,加入军营,能够大大提升骑兵营的训练,增强战力。
况且,如今有马镫这个东西,只要有刘争的命令,他们就能够很快的组织起一批马镫,运输给张辽。
在接见了张辽之后,刘争又马不停蹄的见了张郃。
和张辽,周瑜不一样。
张郃的见面,就没有这么大费周章了。
张郃本身在刘争的麾下就有一些地位的。
他之前隶属于袁尚,间接属于刘争,只是交集不多,这一次北伐,刘争和张郃之间的联系也多了起来,加上张郃在这一次北伐的战斗之中立功很大。
所以对张郃也有嘉奖,这一次提拔张郃也只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
毕竟张郃本身在袁尚麾下的时候,就是地位很高,有着很大本事的武将。
刘争只是冲着张郃吩咐了一下自己的任命书,张郃也冲着刘争表示了感谢。
只不过,因为骑兵的任命给了张辽,刘争不能够再给张郃组建一支骑兵营了。
而且麾下的射手也有很多了,刘争不需要张郃训练射手了。
最后让张郃训练一支什么样的部队,让他想了一许久。
不过,后来他想起了,张郃在袁绍的手下的时候,曾经是大名鼎鼎的大戟士的统帅,一时间就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了。
直接让张郃重新恢复之前大戟士的训练。
大戟士就是步卒,而且是手持长枪的步卒,是精锐枪兵。
这种兵马,除了面对射手有些乏力之前,在面对步卒和骑兵的时候,都没有什么短板。
结合刘争提出的马其顿方阵,大戟士或许也能够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刘争直接让张郃去了交州,训练新的大戟士。
倒不是刘争不想让张郃去别的地方,而是别的地方新的兵源已经不够了,只有交州这边,有足够的兵源。
同时有足够的时间,让张郃训练新军。
就这样,三营兵马的安排就进入了尾声。
半个月之后,荆州的战况,终于传回了建业。
第一千两百三十三章 前线战况
荆州的战局,每日都会有消息传递到建业来。
毕竟,这是最近这些日子,最让刘争牵挂的事情了。
他身为皇帝,如今不能够再像以前那样,所有的战事都亲力亲为了。
皇帝就像是一个人的精神象征,要是皇帝倒了,军心就散了。
军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所以,不是万不得已,或者有必胜把握,刘争一般也是不会御驾亲征的。
之前北伐,那是为了鼓舞士气,没有办法。
像这一次荆州之战,他就不需要亲自亲为了。
195年9月初。
刘备率领八万大军,从洛阳出发,经过河东,许昌等地,迅速集结兵马南下,一路杀到了南阳郡鲁阳县附近。
消息虽然通过锦衣卫,提前一步传到了甘宁的手中,但是等甘宁组织起人马,开始进行防守的时候。
刘备亲自率领大军,由关羽担任先锋,冲杀在前,还是没能够挡住关羽的进攻。
鲁阳县在短短一天时间里就被攻陷。
鲁阳县令率领两千余乡勇,奋战到最后一刻,直至城破身亡。
此人是刘争军事学堂里出来的学员,是第二期的一位士子。
消息传回建业的时候,刘争有些触动,直接宣布此人为烈士,直接官升三级,赐黄金百两,良田百亩给其家人。
并且其子嗣直接列为重点栽培对象,日后可以直接保送军事学堂。
这个消息一出,更是极大的震惊了刘争麾下的各个地方郡县的官员们。
他们都知道,临阵投降死路一条,拼死抵抗还能够给家人留有富贵。
所以,刘备的人马,后续进攻南阳郡的时候,都遭到了地方县城的极大阻拦。
他们耗费了小半个月的时间,才从鲁阳县城,打到了宛城。
而在宛城,遭遇了甘宁的阻击。
甘宁虽然驻扎在南阳郡,不过两万人,可他的两万人,也并不需要击败刘备的兵马,只需要依靠城墙,进行坚守,等待援军就行了。
所以,甘宁安排兵马,在宛城一线,铸造防守建筑,构建防线,倒也真的挡住了刘备的八万大军进攻。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刘备的几万人,愣是没能够打下皖县。
而这个时候,收到了消息的孙坚,火速带人,从襄阳,赶赴南阳。
集结了四万大军之后,甘宁和孙坚这才有了底气。
在宛城一带,和刘备的兵马交锋,各有胜负。
甘宁没敢出城和刘备的人马大战,因为甘宁深知关羽的厉害,当年关羽在进攻青州的时候,可是声名赫赫,需要吕布这样的强者,才能够压制的住。
加上自己的兵力,本就弱于对方,甘宁在宛城驻守的时候,大部分的时间,都只是以防御为主。
可是孙坚到达了这里之后,态度就不一样了。
孙坚本就勇猛果断,一味防守可不是孙坚这头江东猛虎的性格。
他带着两万大军直接杀到了宛城,正好宛城城外还有关羽的驻军。
双方,二话不说。
一见面就开打。
刘备的八万大军,并没有完全驻扎在宛城,大军全部聚集于一处,容易被刘争的人马包了饺子。
一部分陈兵宛城,另外一部分,则是在南阳四周的其他县城进攻,妄图缓慢推进,逐渐夺取南阳郡。
而在宛城的兵马,只有关羽的本部三万大军。
正因为如此,孙坚觉得有一战之力,才会率领自己的两万人马,冲杀出去。
和关羽的大军,正面交锋。
一场大战,打了整整一天。
从上午,杀到了傍晚时刻,天色暗淡下来,才终于做罢。
关羽这边损失五千余兵马,被孙坚的人马,杀的后退二十里地。
而孙坚,虽然依靠城楼上甘宁的大军协助,在第一次交锋之中,暂时打败了关羽,自身的损失,也不再少数。
他手下阵亡了六千余兵马,甘宁损失了两千余人。
关羽毕竟是声名赫赫,孙坚亲自上场和关羽交战,和关羽大战了二十余回合,没有分出胜负,不过意识到了关羽的厉害在会后,孙坚只能暂时后撤。
让身边的亲兵负责拦截关羽,这才损失了不少人马。
双方因为这一次的交锋,损兵折将,短时间里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再次发起大战,一时间也就暂时僵持起来,没有继续攻伐了。
加上,这个时候,刘备也收到了消息,知道刘争从后方调派了文聘和太史慈的两营兵马,火速支援南阳。
现在太史慈和文聘的人马,应该已经在前往南阳的路上了,估计要不了几天,就能够到达。
正因为如此,刘备也不敢在一味前进,而是需要开始构建防守的措施,防止刘争的人马,突然杀来,让他们来了一个措手不及。
在九月中旬的时候,宛城战场,就集结了刘争这里的四营人马。
甘宁,孙坚,文聘,太史慈,加起来超过八万大军,屯兵南阳郡的各个城镇,俨然已经构建起了一条铁桶一般的防线。
如果刘备强行进攻,想要破开南阳的防御,进来打进襄阳城,可是没有那么容易的。
至少,仅仅依靠现在刘备手中的这八万大军,是有一些不太可能。
鲁阳县城的大营里。
刘备和从宛城一带退回来的关羽,在此议事。
一同商议军机大事的,还有刘备的谋士程昱,贾诩二人。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人。
此人名为石韬,是徐庶的好友。
刘备在徐庶被刘争扣押了之后,颇为气愤,进军刘争的路上,路过颍川,正好去了徐庶家里拜访,便遇见了石韬此人,一番了解之后,对于石韬的才能也是惊讶。
石韬虽然没有徐庶这般有才,却也不是一个碌碌无为之辈。
刘备的爱才之心大起,这才请了石韬出山,担任自己的军中参谋。
这石韬一直在颍川郡游学,虽然对于刘争有一些好感,可是一听到刘争居然扣押了自己的好友,当即大怒,决定辅佐刘备,攻打刘争,救出自己的好友。
“诸位先生,现在我们的探子传来消息,那刘争又增派了四万大军到这南阳郡来了。”
第一千两百三十四章 虎父无犬子
军帐之内,刘备将自己收到的消息,缓缓说出口。
在场的众人,神色各异。
最淡定的,莫过于程昱了,毕竟现在的程昱,是刘备最倚重的谋士之一。
他也是追随刘备时间最长的一个谋士了。
“主公,这不是正合了我们的意思么?”
程昱在刘备说完了这个消息之后,非但没有感觉到有任何的压力,相反他还露出一丝笑容,冲着刘备看了过来。
“程昱先生,何出此言?”
“此番我们进攻刘争,本就不是指望我们作为先锋,刘争这厮,还不知道我们的后手呢,马腾将军的三万骑兵,以及法正所从贵霜帝国借调来的五万骑兵可都还在等着呢。”
“等我们这里吸引了刘争足够多的注意力,到时候让马腾将军和法正再次增兵过来,到时候,刘争只怕会惊掉大牙!”
这是刘备和刘争的最后一战,也是刘备动员最多的一场战斗。
别看刘备表面上只有八万大军,但是在暗地里,他还有八万兵马。
这八万兵马,自然是马腾和法正的人马。
此刻这些人马,都还在西凉驻扎,还未收到刘备的命令。
一旦刘备将命令发过去,这几万骑兵,要不了一个月的时间,便可以从西凉火速通过三辅之地,杀到颍川来。
到时候,集结十六万大军,别说是南阳这里的区区几万敌军,就是刘争倾巢而出,也未必挡得住刘备的进攻。
这也正是刘备,之所以在此时,还依然不慌不忙,对南阳的敌军满不在乎的原因。
“话是这么说没错,不过毕竟那些人马还在西凉,还没有过来,我们现在在这里只有七万多人了,不能够掉以轻心,需要将刘争的主力全部牵制下来。”
刘备冲着程昱吩咐了一句。
“主公放心,算一算日子,刘璋的人马,应该也开始出动了,这一次刘璋已经和我们说好了,他出兵五万。”
“其中两万兵马从汉中出发,进攻黄忠驻守的上庸城。剩下的三万大军,则是从牂牁郡出发,直接攻打零陵郡。”
“到时候,非但上庸的黄忠会被我们牵制住,那刘璋的人马,杀入交州,也能够动摇刘争的内部。”
“此役,我军必定大获全胜!”
程昱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看法,这一次的谋划,进攻刘争,可是他们盘算了整整一年,前后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拉拢盟友,说服诸侯加入。
如今,到了和刘争做最后决战的时候了,刘备又怎么可能会不激动呢。
“说的好,此役我们一定大获全胜!”
“大哥,这刘争手下的这些将领,各个都是成名已久的名将,实力不俗啊,驻扎在南阳这里的这几位,都是有一些本事的人。”
“之前和我交手的那个孙坚,实力就很是不俗。”
此刻,一直没怎么开口说话的关羽,倒是在这个时候开口冲着刘备说了一句。
关羽很少夸人,毕竟孤傲,在整个三国名将之中,能够让关羽刮目相看的,也就只有一个吕布。
后面又多了典韦,黄忠等少数几个人。
这一次,又多出了一个孙坚。
孙坚的个人勇武,虽然不及关羽,可孙坚敢打敢拼,身为主将都敢冲锋陷阵,杀到关羽的阵前,让关羽对孙坚这号人物,也是刮目相看了。
“孙坚?此人倒是了解的不多,只知道他早年是朱儁中郎将提拔起来的将领,在黄巾起义时期就曾经和刘争交手过。”
“后来,朝廷册封他为长沙太守,结果在和刘争的交手之中,被刘争给击败了。”
“再之后,此人就被刘争给抓了,直到投降了刘争。”
刘备将自己对孙坚的一些信息掌握,都说了出来。
“原来如此,此人倒是不失为一员猛将,可惜,落入了刘争之中,不然投靠我们,报效朝廷才是正途的。”
“唉,可惜啊,朝廷江河日下,如何栋梁之才,都被那刘争给抢了去。”
刘备听闻,也是感叹。
“听说这孙坚还有一个儿子,名为孙策,去年的时候,这孙策和刘争的徒弟周瑜,二人只率领三千兵马,突入鲜卑草原,斩杀轲比能。”
“什么!斩杀轲比能的孙策,就是此人的儿子?”
程昱想起什么,在刘备和关羽聊起了孙坚的时候,突然说起了关于孙策的事情。
这让一旁的关羽顿时大惊失色。
刘备更是,露出一脸的惋惜,拍着腿感叹道。
“虎父无犬子啊,可惜,太可惜了啊!”
如此猛将,未能投靠刘备,让刘备有错失良将的感觉。
去年轲比能被杀的事情,刘备和这些人,都听说了,只是他们所掌握的情报,仅限于轲比能被杀了,是一个叫做孙策的将领杀死的。
他们虽然对孙策这号人物比较感兴趣,可是更在意的是轲比能的死,现在将这些情报汇合在一起之后,才震惊了起来。
“哼,那孙策,不知有我儿关平厉害否?”
听见刘备和程昱对孙策颇为推崇,关羽冷冷一笑。
略微有了一些不爽。
现年十七岁的关平,已经长大成人,跟随在了关羽的身边,关平实力不俗,得到了关羽的真传。
是刘备麾下,后起之秀之中的佼佼者。
年纪和孙策,周瑜等人又相差不大,自然会让关羽拿出来与孙策等人做比较。
“平儿,智勇双全,必定不逊色于那孙策,有机会定要让平儿与那孙策比试比试。”
刘备知道自己二弟关羽是什么性格,所以在关羽说出这番话的时候,马上跟着哄了两句。
“大哥说的极是。”
关羽,刘备,程昱等人又在这里说了几句。
等到说的差不多了的时候,刘备这才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石韬和贾诩。
“文和先生,可有什么要说的?”
看见贾诩,刘备忍不住问了一句,贾诩一直都是这样喜欢沉默寡言,刘备如果不主动开口问,那贾诩定然是不会自己开口说的。
贾诩信奉的就是多说多错,少说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