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三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二一四)
有天下第一的水军,这个别说是超过益州了,那也一样儿是超过了凉州军啊,冠绝天下!可不是,反正凉州军的水军,那是怎么都比不了比不上了,不错。哪怕说甘宁就再多训练几年,那战力也是不如人家江东军水军,是啊。毕竟人家可不光说是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更得说江东军从有了开始,就已经有水军了,那是。是,凉州军在夺取了益州之后,也一样儿开
始组建水军,那都不假。但是却能和江东军比?凉州军一没有水军大将、二也没有经验,至少没去和荆州的水军战,从来都没有。所以说如何能与江东军的水军比?人家可是总与荆州水军战啊,而后者却还不是他们对手。从那时候开始,江东军的水军,那就奠定了天下第
一的基础,是啊。天下第二只是荆州水军,他们真不好使。而比不了比不上江东军的水军,却比凉州军水军强啊。哪怕他们没战过不假,可这个却是事实,那就是荆州水军的战力绝对超过了凉州军的水军,没错。可以说这个不用多想、也不用多说,事实就是那样儿,那真是。
当年水军战力排名,就是江东军水军第一、荆州军的水军第二、凉州军水军最弱,确实也是没有什么战力啊。别说去和江东军比了,就是比荆州军,那确实也不如他们,是啊。因此,那个时候,反正你看水军的话,确实就得说是看江东军的、荆州军也成,反正都不是凉州军水军能比得上比得了的,没错。不过最后江东军水军一直都有,还越来越强,那是。可荆州
军的水军呢,虽说他们不是别灭了,但是最后也是被瓜分了,那都不错。主要是都投靠了凉州军,这个还得说是马超给他们整来的。而少部分是不得不投靠了刘备刘玄德刘大耳朵一方,那也都没办法了。可以说投靠了前者,那待遇什么的,都超过了在荆州军的时候,没错。
可后靠后者的,那真是,待遇反而还没在荆州军时候好了,是啊。毕竟刘表哪怕就只有荆州一半的大权,可他却依旧是整个荆州的州牧,大汉的荆州牧,确实那势力不是刘备能比的。刘大耳朵一方,你可以说他们有实力,那算是不假。可在钱粮上面,他可不如刘表刘景升啊。
可不就是,是,刘备那儿,他手下人才更多,那是可以那么说了,都不错。毕竟其人手底下那一流武艺的大将、顶级谋士,那可都有啊,不错。但是反观刘表荆州军那儿,加一起才有多少?实际就一个,所以说如何与刘大耳朵比,他手下的一流武艺的大将:那就有太史慈、魏延还有文丑。而顶级谋士更有徐庶、诸葛亮。真心不是荆州军能比的,他们就一个一流武
将甘宁,而且刘表还不重用对方,所以这个……如何与刘备刘玄德刘大耳朵比,真心比不了比不上啊,就在人才上面。当然了,虽说这个是不如了,那不假。可刘表终究是一州的州牧,而且荆州怎么说都不是小州。在刘表时代,一个荆州那绝对是排在大汉十三州前面的,
是啊。可惜之后战事实在太多,结果那地方可不光就老百姓损失了、其他世家大族、豪强地主还有富商巨贾,他们谁没损失?不过就只是说损失多少罢了,那是。相比之下,这个实力强的,那么最后损失就少点儿。毕竟多年的战乱,他们要说不损失都是假话。真心就是实力强损失少啊,而实力不行,那显然损失就多了,没错。所以说这个一直也都是那样儿,是。
荆州战事那么久,关键是之后也没说太平了,是。所以说那地方损失大了去了。三方对荆州,可以说至少那时候,那是非常想要得到手里的,没错。在曹操兖州军那儿,己方无比是要占据了南阳,占据了南阳,可以说对己方优势太大了,真是。可惜啊,最后南阳还是让凉州军给夺回去了,曹操无奈,最后也得说带着己方迁走了大本营,从许都去了邺城。其实这
个原因真心是很多,那没错。但是却不得不讲,有一点肯定没错,就是南阳全境都是凉州军的,而且那地方有着二十万的人马。可以说对许都的威胁太大了,一点儿不错。所以说早迁走早好,是啊。而且还得说,曹操是故意不把刘协一起给带去邺城。这个别管说历史、演
义都如何,至少这个时候,他是真心不想让刘协来邺城。就让其人在许都呆着吧,那也挺好,是啊。有一点还是没错的,就是马超和凉州军,他们基本上不会去进攻许都,是,这个曹操和兖州军,他们也不肯定说对方那样儿。但是基本上,马超和凉州军,他们是不会去进
攻,至少这个时候是啊。而这个想法其实没错,后者确实,没有那样儿想法,是。对马超还有凉州军来说,他们是必须要进攻豫州不假,可不是说要据有那地方全境,想想也不可能。因此,这个他们是早已有了想法,不错。所以说许都那地方,可以略过去不进攻了,是啊。而马超和凉州军一样儿,都想着己方占据荆州,那肯定是。如果说曹操和兖州军,他们的想
法,这个占据了南阳,真就算是解除了许都的一个大威胁,哪怕还依旧是有其他的威胁,但是至少南阳那地方没有了。然后还能威胁到凉州军的其他地方,至少益州的汉中郡,那肯定是威胁到了、然后荆州的南郡还有江夏,都暴露出来了。就因为这个,凉州军能把南阳给
兖州军占去吗?让他们占据了一半,那都已经是己方没大动作之后,变成了那样儿的。而且还得说,兖州军占据着南阳,那绝对是威胁到了长安,这个马超是不能不重视。因为从南阳是有去长安的路线,不过得过武关,这个雄关马超一直都是让己方重兵守御,就是防范着
南阳那边儿。哪怕说如今那地方早都是己方地盘儿了不假,可却还是有着万人守御着武关。怎么也都是能看出来,他是真心重视啊。不过一想也是,天下雄关其实就那么几个,哪怕相邻的都是己方地盘儿,可其人不是说就不重视了,真的。毕竟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一旦说南阳陷落,其实不用整个南阳郡,就只一个北部的小县城,那地方被夺取的话,那么敌军只要
北上再攻破武关,就能长驱直入进攻长安,这个一点儿没错。所以说马超可从来说没觉得武关不重要,真说起来,那地方太tm重要了,真的。因此,他一直都派重兵在那儿守着、专人在那儿防御,那没办法。毕竟占据南阳北部随便一个小县城,只要破了武关,就能威胁
到长安,这个由不得其人不重视啊,没错。对马超来说,重视武关就像重视函谷关一样儿,真的。那地方有重兵把守着,武关一样儿,所以……有一点没错,就是这两个地方如果说被攻击,那么他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调拨人马,当援军去参战,一点儿不错。基本上那两座关隘、天下雄关,确实是很难说就丢了。不是说就攻破不了,但是敌军想破那地方的话,不来个十
万人马,可真心都不够啊,那是。十万人强攻那样儿的天下雄关,其实真说起来,还不算多,真的。毕竟看那两地方都有多少人守着?武关有一万人、函谷关有两万。关键有一点很重要,就是马超知道两关隘被进攻着,他是不可能说不派援军的。那么这个可就多了,没错。而守御关隘的人马一多,像那样儿的天下雄关,试问攻击的一方,到底说要多少人马,就
一定能攻破?天下就那么几大关隘,天下雄关有数的。函谷关、武关、虎牢关(汜水关)、壶关、阳平关、葭萌关等等吧,主要是这几个,还都是凉州军地盘儿上的,没错。而这些关隘,可以说随便一个都有重兵守御,一直都是。哪怕就益州地方的关隘,那都是,确实啊。
所以说也看得出来,其人和凉州军,那是真心看重几个地方啊,那是。要不然的话,也不会那样儿了,没错。就益州那地方,都没什么威胁了,可却依旧有重兵把守和关隘,由此可见马超的重视。毕竟这个他当主公做老大的不说话,就手下人,还不会说一定就安排或者说
不安排守御。这个还是其人说话了,那是。而从这也看得出来,天下就那么些个雄关,还都在凉州军那儿。那么说他们最后得天下,好像也没什么不对了,是啊。实力在那儿摆着呢,反正只要解决了北方异族的问题,最后灭了兖州军就一统天下,一点儿没错。对马超来说、对凉州军来讲,可确实不是什么做不到的啊,是。可以说这里面最难的,还就只是说解决北
方异族大举南下的问题。而灭江东军,那肯定少不了,这么第一步就是了。之后呢,只要解决了北方异族的问题,之后再说灭兖州军,那可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没错。有实力的话,就灭了他们,那是。没实力,积攒实力,早晚也是必灭他们,是啊。这点可以说马超是一直
都相信的。确实也都是事实,那没错。如果说他对这个都没信心的话,那对付北方异族,其人可不就更没信心了。但还是那话那样儿,马超既然如今也都认为胜率是五五开,那么显然,他怎么都是有信心的。哪怕你可以说,其人多少都往大汉这边儿势力的脸上贴金了,但
那不很正常?要说连一点儿信心都没有了,可不就完了,出事儿了,都是问题啊。北方异族地盘儿上的凉州军细作,他们是每日都努力,就想着说能在这地方让瘟疫传播。结果也确实,经过了这么不到一个月的努力、尽力,确实北方异族开始小规模流行瘟疫了。说是小规模的,就只是从弹汗山这儿开始,然后在一点儿点儿扩散开来。而这个时候,凉州军细作可
真是不敢有什么更大的动作了。毕竟对瘟疫这个东西,可以说他们还是挺害怕的,没错。如果说可以不传染上,那肯定是没有更好,真的。可一旦说被传染上了,先看看能不能治好,如果说也治不好了,那么他们就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想办法把瘟疫传染给更多的人。当然
了,这个更多的人是指北方异族,而不是汉人。所以说凉州军在北方异族那儿的细作,其实也真都不错。至少如果说严重、治不好的,那么他们不是怨天尤人,而是还想着传播出去,这个可真是不错。如果说马超知道的话,他一定会嘉奖那些人,真有那么做的,其人为他而
骄傲。说起来,这事儿要是没有人牺牲,这个马超第一个就不相信。你必须承认,多少年都没成功,而这次成功了,说严重的话,己方细作就一个不会被传染上?肯定有,不过是多少的问题罢了,确实。反正他肯定不希望有很多,那一点儿没错。可其人却也都知道,那事儿却不是自己能决定的。马超早就通知己方细作了,看到北方异族的人得了瘟疫,那么第
一时间就离那地方远远的,想着藏起来,是比什么都好。而这个时候,别再想着回大汉,至少瘟疫这个传播一直都没解除的话,谁敢跑大汉来,这个自己只能说是让士卒下狠手了,没办法。可在北方异族底盘儿上牺牲的,一律都是己方给你们家里足够的钱粮,有父母妻儿
的,凉州军负责照顾到没,这个就是马超的承诺,只要细作没一个回来的,就好。而最后他们如何,确实也得说是看老天的了。
第五二四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二一五)
毕竟在北方异族的地盘儿上,那确实都属于是异国他乡了,一点儿没错。所以就指望自己别得瘟疫,那就好。毕竟马超下了严令,在北方异族地盘儿流行瘟疫期间,己方的细作,是一个都不能回大汉。发现有人回来,那么有一个算一个,全咔嚓了,没有任何理由,就直接咔嚓。而凉州军的细作,他们确实是不怀疑凉王(自己主公)的话。可以说凉王(自己主公)
真狠起来,反正就咔嚓一部分人,那太正常了,真的。至少他是说到做到,哪个敢跑回大汉,确实是别被发现,要不然的话,真就只有一个结果。而凉王(自己主公)说清楚了,凡是在北方异族地盘儿牺牲的,也是有一个算一个,家里人凉州军管了。一直管到没有,每月
都给足够的钱粮。先是抚恤,然后每个月都给粮饷,还有财物。说起来他们是一点儿都不怀疑马超的话,那是。可以说他既然都那么下令,那么其人肯定就是那么做,一点儿不错。所以说凉州军的细作,确实早已都考虑好了,哪怕就算是病逝在北方异族的地盘儿,也不回
大汉……确实,哪怕就是凉州军的细作,可他们却一样儿知道,怎么做,那是对自己好处大、利益多,最后利大于弊啊,没错。可以说在北方异族地盘儿上的凉州军细作,他们可以说也真是,知道最好就是自己别感染上瘟疫。要不然的话,能治好?那不是做梦也差不多了,真心别想着治好什么的,一旦说感染上了,那么只要说最后能靠着自己身体挺过去,没病死,
那么其实就是好事儿,真的。可一旦说感染之后,没挺过去,真就完了。死在了异国他乡,那也认了吧,实在是这个命不好,真的。如果说好的话,那是怎么都不至于说那样儿啊,那是。所以说还是命不好,一点儿没错。命好了,真心不是那样儿。反正最基本的,怎么都不
至于说得病了,染不上瘟疫,那肯定是命好。而得病了,话说命还好吗?确实是不怎么样儿,得病自然就是命不好。而不染上瘟疫,自然这个命就好了,是啊。因此,哪怕说凉州军在北方异族地盘儿上的细作,他们其实也是看得都挺清楚的,没错。可以说这个也是,就真
没有……瘟疫慢慢在北方异族的地盘儿上开始流行,说起来他们确实,没有太多防范这个的经验,那是。但古人终究不是傻子,哪怕他们也是知道些东西,尤其北方异族还那么狠,话说他们觉得实在是治不好的人,就真都给咔嚓了,然后就地火化、掩埋。从这上可以看出来点儿东西,那是。至少北方异族之狠,反正就大汉的三路诸侯,他们还做不出来,真的。
哪怕就是曹操那样儿的奸雄,他都做不出来,没错。因此,大汉势力可是不能和北方异族比,就这点来说。后者可以说把实在说是没法治疗的,都给咔嚓了。这个事儿凉州军、兖州军还有江东军,他们可一点儿都没有、不会有。在他们那儿来说,最多实在治疗不了的,你
说放弃吧也有,但是还不可能就咔嚓了对方,那真不会。最多说对方如何,这个真是管不了了,是啊。只能说是对方最后病逝什么的,而不是某一路诸侯咔嚓了对方,那一点儿都没有。所以说在这上面,他们可不如北方异族那么狠,真的。可以说对方真那么样儿去做,这个大汉的三路诸侯,那是怎么都不可能、不会说那样儿啊。最多就是放弃了那样儿,然后谁
因为瘟疫病逝了,最后处理一下,那也都没错。可要说直接就咔嚓了对方,就只是因为他们得病什么的,那真没有。除非说是犯事儿了,那另说。而就只是因为一个瘟疫,对方得病了,三路诸侯不会动手,真心不会。你看北方异族什么样儿,那是比不了,正常。后者那么狠,哪怕就是损失些、甚至让民心都损失了,可也得说别让瘟疫传播,真的。如此说来,反
正凉州军、兖州军还有江东军,他们可都没有那样儿啊,是。可以说北方异族之狠,真心不是马超凉州军、曹操兖州军还有孙策江东军,他们能比得了比得上的,是啊。因此,这么一看,那怎么都是有差别的,太正常了。而北方异族,他们自然是觉得自己做得对、做得好
啊,不错。但是到了大汉那边儿的势力,他们可没一个认为对方做得好的,哪有什么对?至少大汉这儿是真没有那样儿,真心没有。所以说其实这个也确实,北方异族,他们是能做出来、做到那样儿,大汉可真就是不行,那样儿肯定是没有啊,事实。所以说这个也是,那……
所以说就从瘟疫这么一个事儿上,也看得出来,也许北方异族不懂太多,可他们终究也算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了,所以从这点来说,大汉三路诸侯还比不上啊。可以说曹操的话,他也并非说就一点儿没想过,但是其人更知道,什么事儿能做,而什么事儿不能做。看当初屠戮徐州百姓,那也算是不得已就得那么做了。现在来讲,再也没那样儿事儿了,是啊。所以
说曹操也清楚,有的事儿就注定做不了了。正常,那是。以前那个时候,最重要的自然就是己方总体情况如何,而不是自己名声什么的。哪怕他都知道,下令让己方士卒去屠戮徐州百姓,随便抢东西。最后确实是保住了己方,但是却恶了徐州的土著,一点儿没错。可其人
从来都没说后悔过,没有一点儿。在曹操看来,那时候是保住己方最重要,而其他的,那却都得说往后放了,没错。自己不在乎自己名声吗?不在乎在意后人的评价吗?自然都在乎在意,但是他却更知道,不保住己方,那么己方就要完,最后的损失不可计量。而和这个一
比较的话,自己的名声算什么?真心没什么了,是啊。所以说其人自然知道该如何去做,那都没错。更重要的是什么,曹操太清楚了。他可以说自己是损失了名声,但是却得到了己方士卒的尽忠……这个就是取那个好处更大、利益更多的,不错。其人一直都那么做,就是。无怨无悔啊,就是曹操曹孟德,以前的事儿,就是那样儿。不过现在是没有了,显然就只是
因为一个瘟疫就那么做了,那么最后就是要得不偿失,没错。他都知道,那是。所以说其人更明白自己和己方,到底说该如何去做,是啊。真是,这样儿的事儿,已经到了与大是大非挨边儿了,所以曹操那儿肯定不人认为自己还不如马超还有孙策,那是。毕竟瘟疫那是从
北方异族传播来,那是。而那时候,大汉这边儿的百姓真要是有治不好、治不了的,那显然,马超、曹操还有孙策,他们可以说放弃百姓,那正常。但是要说给咔嚓了,那还真是不会。这个怎么说呢,就如今争霸天下三路诸侯,那真心不会。而等到一统天下了,反正马超是不会了,曹操的话,其实不一定。孙策也是不一定了,不过他肯定比曹操强,没马超那样
儿。不过显然,这个一统天下的,那还得说是看凉州军的、而不是兖州军、更不会是江东军了,不错。那么马超是不会那样儿,实在也是他都看不惯那些,更何况说是自己下令做了。真心都没有啊,那是。对其人来说,哪怕天下都一统了,可马超依旧不可能说不在乎这个自己的名声,真的。可以说在史书里都如何记载,那“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啊,这个你觉得
是秘密进行的事儿,可不代表那就永远是秘密了,真的。至少你下令去屠戮百姓,你肯定不是自己去吧,那么叫谁去了,对方肯定知道。而对方肯定也不是自己去吧,估计还得让手下士卒,所以说这都多少人知道了,真的。他一直认为,两人知道了,那都不叫什么秘密,
更何况那么多人知道,是啊。而这事儿,你就直接下令,说让士卒去,其人觉得那也不好,真的。也许吧,大多数人、绝大多数,那都能理解,是。但终究是有不能理解的,没错。所以说这个也不是什么好事儿,真的。因此,马超真心不会那么做啊,不错,所以这个也是……
毕竟这个争霸天下时候他不会,而一统了天下,其人其实也不会。马超虽说和曹操还有不同,就是他可没说像后者那样儿,就那么看重史书如何写自己、记载自己,非常在乎在意后人的看法。可虽说其人和曹操不一样儿,但是马超说他一点儿都不看重,那是假话。只是其人和那谁不同罢了,没错。所以说就是如此,就算说是为了自己名声,马超自然知道自己该
如何做了。有些东西,真心可以做,没错。甚至说就必须做的,也不错。可有的东西,那是怎么都不能做的,是啊。做了就出事儿了、出问题,还不是小事儿小问题,所以……怎么选择,反正他是很清楚啊。如果说真要是事到临头了,真必须那么做不可,也许吧,其人会
那么做,不一定,这个也确实。马超终究和曹操不同、那是不一样。除了大是大非,其他的,只要是他觉得对自己对己方利大于弊了,那就可以做,真的。说这个和大是大非挨边儿,但是到了曹操那儿,真心不是说其人就一点儿都不会做了。哪怕说在史书上记载自己不好,
可那事儿又不是一次两次了,真的。应该说记载自己好的地方,有多少?所以说这个也是,只要说他认定去做了,那么哪怕就豁出去了,其人也是要做的,没错。曹操终究和马超不同,那是。都一样儿的话,也都没意思了,可不。就得说不一样儿,那有意思多了。一样儿没意思,就在这儿来说。反正都是不一样儿的,那是。马超不会做,基本上不会。曹操的话,那
也许会。反正现在是不会,但是不代表他就永远都不会。当然了,前者那边儿也是,没有绝对的,不是说他就永远不会了。而还是那话那样儿,孙策在他们两人中间,所以说这个事儿就是如此。这个就是了,瘟疫来了,在北方异族那儿,治不好、治不了的,基本上就决定
了你最后的结果。除非你自己跑了,那另说。确实,也不是没有那样儿的。因此,这个让北方异族的瘟疫,慢慢没说就一下很严重,至少一时半会儿,那是停止不了了。而还没传播到大汉去,这个也得说是没那么严重。但是凭借北方异族他们的性格作风,显然肯定想着把
瘟疫给传播到大汉地界去,真的。所以说这个无非就是时间问题罢了,大汉边境士卒再厉害,可也挡不住瘟疫,真的。马超能让己方细作不回大汉,但是其他的人呢?兖州军的细作、江东军细作还有世家大族、豪强地主、富商巨贾他们派去的细作,那些人马超凉州军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并且还有北方异族的人,这个是再也没办法了。可以说让他们得了瘟疫的,不
用跑大汉来,就只要在边界晃悠,就都是问题。那瘟疫在这个时代传染性,反正是非常强,那真没错。所以说……不用真就跑到大汉地界,只要和大汉边境的人接触接触,就很容易传染上。而北方异族已经在行动了,那是。这个其实也是能想到,至少要是大汉这边儿先出来
瘟疫的话,那么马超也好,是曹操也罢,他们肯定也会想着让瘟疫传播到北方异族地盘儿那儿去,那是。而对方也是那个想法啊,是。
第五二五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二一六)
不过这个怎么说呢,有不过,那么真可以说,北方异族和大汉的两路诸侯,他们想法还有不同,那是。如果说北方异族纯粹就是心性,觉得己方都如此倒霉了,那么显然,也不会说让大汉好过。这个就是他们的想法,是啊。可以说在对方那儿出来瘟疫了,那么怎么北方异族都得说把瘟疫给整到大汉来,那样儿他们才能说是心理平衡点儿,没错。可马超还有曹操,
你能说后者是个奸雄,确实有和北方异族一样儿的想法,那都正常。但是前者,那绝对不是说为了平衡什么的。可以说大汉要真也有瘟疫了,先北方异族的,那么马超肯定想方设法,都把瘟疫给传播到北方异族地盘儿上去。这个不为了别的,就只为了能让他们的实力损失,
这个在他看来,确实就是根本了,没错。在其人那儿来说,是必须要那么做,真是少不了啊。所以说大汉一旦说先有了瘟疫,那么显然,北方异族也会有,那就只是时间问题罢了。而后者地盘儿上出来了瘟疫,一样儿前者也会有,真也是时间问题罢了,是啊。所以说这个
其实都是,都正常,是啊。因此,其实马超还有曹操,他们是想北方异族出来瘟疫,可别传播到大汉地界来,那样儿怎么都是好。但是显然,从人心、人性的角度来说,不太可能。就北方异族,他们那个性格作风,自己倒霉,也不会让大汉好过,那是。没有说千日防贼的,至少大汉这边儿,真心还防范不住啊,没错。就像己方这边儿瘟疫了,那么北方异族同样儿
是防范不住,早晚是必传播到他们地盘儿上,不错。所以说这个事儿肯定也是,那没错。所以这个其实都是,虽说双方想法还有不同,那不假,可结果,其实都想着己方这边儿有瘟疫了,那么对方也必须有,这个才是。想法不同,那正常,可最后结果,做法却都一样儿,
那也是。北方异族是自己不好,也让大汉不好,心里平衡。而大汉这边儿,马超更主要是想着北方异族损失、倒是曹操,他却有和北方异族一样儿的想法,那是。不过其人也是,依旧是想了,是让北方异族损失更多,这个肯定有啊,那没错。毕竟这个已经算是大是大非了,
毕竟和北方异族,那算是有很大的关系了,是啊。如果说大汉这儿先出来瘟疫,曹操肯定想办法说让北方异族那儿也传染上,那是。而且还得说,是让他们损失更大,和马超凉州军学。但是他更多的原因是什么,其人自己清楚,真的。而且了解曹操的,那肯定也知道。可以说自己主公当然不会说就没有马超那样儿的想法,可更多的呢,那还得说是心里的想法,
不是让北方异族损失更多占据这个更多原因,他们觉得是自己主公心里的不平衡导致的,那也正常。但是不管如何,这个他和马超都没区别,只要说大汉这边儿先流行了瘟疫,那么他们二话不说,就得想办法让北方异族那儿也传染上。别说是他们,哪怕就是孙策,他也没
和两人想法有什么大区别,那是。只是其人其势力都不在北方,所以哪怕就算是再想,可也帮不上多少忙,是啊。因此,这个肯定还得说是看马超和曹操、看凉州军与兖州军的,那是一点儿没错。有他们两大主力在,基本上也是没大问题。就说把瘟疫传播到北方异族地盘儿那儿,那真是可以。所以说这个也是彼此彼此了,那确实。因此,这个事儿也是,大家都
一样儿。确实,如今北方异族已经开始做了,要把瘟疫给传播到大汉的地界。所以以前马超还有曹操,他们想法还是简单,确实也是没思考到人心、人性上面,至少如今来看,大汉地界肯定也会流行瘟疫的,不过就是严重不严重的问题罢了。想来有着马超还有曹操、凉州军与兖州军那么防范,说实话,大汉地方的瘟疫,哪怕是传播过来了,应该也没那么严重吧,
至少应该比北方异族那儿要轻。毕竟那地方,就单独凉州军细作有多少?真心不少,北方异族一样儿在大汉地界有他们自己的细作,可那人真心少啊,一点儿不假。并且马超也好、是曹操也罢,他们在细作管理上面,尤其是对北方异族的细作,发现就严厉打击,一点儿都
没错。可以说他们对北方异族的细作,那从来都是非常狠,甚至都超过了对敌军细作,是啊。因此,这个三路诸侯,都那么狠心,试问北方异族的细作,在大汉怎么可能有那么多?是啊,没多少,那真不错。所以说这个彼此的细作数量,怎么都是不对等的,大汉在北方异
族地盘儿上的细作多,而对方在大汉地界的细作少,这个也是。这个也确实,彼此需要还有所不同,毕竟北方异族实力在那儿摆着呢,他们不会去想大汉那边儿还来主动进攻。对方想法那不过就是想着找到什么机会,那是。如果说有好机会的话,他们不会说不大举南下,那肯定是。但是没有好机会的啊,确实就得说是蛰伏了,没错。这个人之常情,都正常,那
是。很多也算是从大汉汉人那儿学到了不少,是啊。不过北方异族也知道,己方学到了汉人的一些皮毛,但是精髓的东西,学不到啊……北方异族确实和南边儿的异族、异国都不同,但是有一点是差不多的。那就是他们嘴上不会多说,但是在心里却也都承认、认可,汉人有
地方,那是绝对超过己方的,没错。这个超过了己方的,那不是总体实力。这个己方实力,用骑兵大举南下,这个大汉那边儿的实力就不如。但是必须承认,汉人有着谋略,有顶级谋士,己方却没有。汉人会种田,己方人就不怎么会、不擅长那个。就只是会放牧、逐水草而
居,和汉人的文明比,那确实还差……毕竟人家会种田,只要不是大旱干旱、不是大蝗灾,那么就没太大问题,是啊。至少比己方这个草原,其实要保靠不少。毕竟汉人种田,这个比己方就只靠着水还有草,那是强不少,真的。虽说都可以说是靠老天吃饭,但是人家汉人,动手能力更强,己方的族人确实是不成了。当然了,不管如何,这个己方也没说就放弃放牧
去种田什么的,那绝对没有。没有一点儿,在草原这得天独厚的条件,要说不好好利用的话,那都不对了,是啊。所以说这个肯定也是,必须利用起来啊,没错、不放牧什么的,那也不可能啊。结果都放牧了,也就没种田的了。确实不是一个没有,实在也是太少了,那没
错。和汉人怎么都是不能比啊。己方族人都是放牧的,确实没几个种田的。所以汉人种田肯定比己方强、比己方厉害。那么同样儿,己方放牧也是超过了对方,那都不错。汉人在放牧这上面和己方比,确实也是比不了比不上,那是。己方放牧就是比汉人强很多,那都不错。汉人擅长种田,这个己方是不行。而己方擅长放牧,这个汉人也是不行。所以说双方都是各
有擅长的。不过这个说起来,并非就是能一下说比较什么的。至少己方这边儿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北方异族确实也想了,如果说汉人也有一片草原的话,就凭他们的本事来说,不说放牧超过己方,至少不会说现在这样儿就是了。可以说他们不会说就比己方差多少,那是。但是如果说给己方土地、良田的话,这个己方最后依旧却是不如汉人会种田,是啊。其
实北方异族不是说就一点儿不懂,至少他们也知道,就己方地盘儿上,也是有良田的。只是己方以放牧为生,没必要去开垦良田,那是。有那人力物力,确实不如说多放牧了,是啊。开垦土地什么的,那真是不需要啊。如今就只有那么些土地,其实都足够了,真的。所以说
北方异族不是什么都不懂,只是和汉人一比的话,他们确实,不会说去开垦良田种田。就只是放牧了,要说北方异族的地界,确实有未开垦的良田,一点儿没错。比如一千八百多年后的东北平原,那就是在北方异族的地盘儿。他们也知道,己方这儿也有良田,不过不会去
开垦,是啊。所以也看得出来,北方异族和汉人,怎么都不同。可以说汉人看到了良田,那最后怎么都得说想办法给开垦出来,那是。但是北方异族是一点儿都没有,那也不错。就汉人会、而他们却不会。这个很大不同,是啊。可以说还得是汉人,毕竟不会让土地,尤其是良田荒废了,真的。至于说北方异族,让他们放牧,那确实是可以。但是种田就算了,也
是。汉人的话,不擅长放牧,这个可以说是和种田相比。汉人是不擅长放牧,也没有草原啊,那是。所以说汉人从其他方面,那也是发展了,比如说养殖方面,就从这上来说,那绝对也是首屈一指的,没错。北方异族是擅长放牧那不假,可汉人也有养殖,这个是可以养活
家畜的,哪怕说没有草原也一样儿。所以就从这上来说,北方异族不是说就比汉人有更大优势,当然了,有草原就代表了有马、战马,这个大汉地方比不了。出产战马的就三个州:凉州、并州还有幽州,就这三个地方有战马。其他地方不是没有马,可那不是战马,说是驽
马,那还差不多。那种马,反正拉个东西、当劳动力没问题,作为家畜可以。但是要上战场,真心不好使。那和战马一比,可不就是驽马吗,没错。而且除了凉州、并州还有幽州之外的大汉其他州,能产马匹的,其实也没多少,真的。所以说这个产量也不行、质量更不行了。因此,要说战马,那就得是凉州军凉州所产的战马。然后如今来看,就是幽州的战马,
并州战马不是不行,但是如今来看,马超和凉州军把战马产出的质和量都放到凉州了,而并州的话,反正在战马这个事儿事儿,这些年没管那么多。而曹操兖州军,他们实在是缺战马,所以后来居上,幽州实际超过了并州。在质量上面,超过了点儿,那都没错。所以现在
在大汉战马质量的排名,第一一直都是凉州,这个基本也是不会改变了。而第二就是曹操兖州军的幽州,超过了并州,也不容易。最后自然是并州了,就那么三大产战马的州,凉州军有三分之二,而兖州军也有三分之一啊,就只有江东军,什么都没有,确实这个也是差距,
没错。毕竟江东军属于一直都缺战马,那是一点儿没错。以前的话,和幽州诸侯有交易,和公孙瓒、公孙度,之后和袁绍还有公孙度加上北方异族,他们都有战马的交易。不过之后孙策还有江东军不和北方异族交易了,而袁绍的幽州也被兖州军夺去,之后辽东公孙氏也被灭,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就只剩下了和曹操兖州军交易战马。和马超凉州军,反正正规的渠
道,江东军是得不到什么好战马的,都不如幽州出产的。而他们确实,可以从世家大族、豪强地主还有富商巨贾那儿买些凉州的战马,可孙策还有江东军,都舍不得那钱,太贵了,真的。而且那些势力也不一定卖,除了富商巨贾之外,就世家大族还有豪强地主,他们可都
不怎么卖战马,尤其是凉州产的。因此,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没有战马产地,确实就只能说靠着曹操兖州军幽州的战马了,那都没错。
第三八七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七十八)
反正他是怎么都觉得好,那是。没有就是好,哪怕那些他比较支持也没有了,但是那不算是什么大问题啊。对马超来讲,一千八百多年之后和现在,那太不一样儿了,不同的地方太多,那是。可以说在那个时代,真心不光说是人多那么简单,真是。以他那个身份地位,基本上是什么用没有,当然了,哪怕就算是再高的身份地位,马超也知道,起不到决定性作用,
那是。但是这个时代不同,他很清楚,就凭自己的身份地位来说,尤其是己方如此实力,可以说很多一千八百多年后做不到的事儿,如今就能做到,那没错。所以说这个时代马超身份地位,怎么都不是一千八百多年后能比得了比得上的。可以说那时候他都改变不了什么,
那不错,但是这个时代,那可不是。可以这么说,马超要真心想改变点儿什么,不说一定能改变,但是绝对是有很大程度的变化,那是。因此,这个时候,他对这个时期的影响,那真是不小,或者说很大,那没错。但是马超从来都不是一个改革派,当然也不可能是守旧什
么的,可那些要改变,只能说是慢慢来,是啊。有些东西有些事儿,那不循序渐进,肯定还是不行啊。着急不来,那肯定是。如果说能早改变好,他肯定早就去改变了,不错。而如今显然肯定也是,哪有那么容易啊,就得说是慢慢来啊。因此,在马超在凉州军那儿,那可真是,着急是不行啊,没错。能早解决了,那肯定是好,那是。可显然,那肯定是没那么
简单容易了,是。所以说如今就这样儿,他也没觉得就怎么都不好,所有一切还都是可以。那可没错,确实,毕竟如今这样儿总体来讲,马超是满意的,那没错。哪怕说对上北方异族,可己方这边儿,大汉这边儿未必就赢不了啊,那是。这个不是光就只是靠着己方、兖州军甚
至再加上江东军。那统一战线却是必须的,没错。如果说没有这个,还是和之前那样儿,他可真是没什么信心啊,哪怕己方还有弗朗基大阵,可那未必就能胜,那可不是绝对的好吧。并且那弗朗基大阵,自己还没让己方训练,这个必须要在北方异族大举南下之前训练好啊,
那是。毕竟这个算是对付北方异族骑兵一个杀手锏,可以这么说吧。马超是没用过,可他却相信历史啊,那没错。对付骑兵的步兵方阵还有,可马超必须承认,自己还能想到,想清楚的,确实就这么一个了。他倒是记得岳飞也有个什么大阵能对付骑兵,但是自己不清楚啊,那是。所以说这个就没办法了,自己能想到弗朗基大阵不少,可却不清楚岳飞那个大阵
都什么样儿了。因此,那确实也是用不了那个,只能是让己方用弗朗基大阵,那都没错,可不。不过好在弗朗基大阵,那绝对可以对付骑兵,还是没问题的,他知道。而自己还能想到的,就这个了,确实也没别的了,那也是。马超确实不知道,不知道弗朗基大阵是不是对
付骑兵效果最好的大阵,可这个确实是他如今能够想到的,而其他的,确实就想不出来了,没办法。马超本来就不了解历史上的军阵,他是和自己老师阎忠学过不少军事上的东西,但是却没有什么大阵啊,那是。所以说这个也算是马超的一个短板了,那没错。如果说他知道很多对付骑兵的军阵的话,也不至于说是害怕北方异族大举南下了,那是,所以说这个……
这个东西就和你乱世中有粮而心里不慌一样儿,有足够的实力、有能应对的地方,那么还怕什么?至少对马超来说,他是不怕了,没错。但就因为之前没有,没有那个实力、也没有好的应对,至于说统一战线,这个是必须的好吧,所以不能算。那么如今,其实还是,那没错。依旧没实力、但是有了应对,所以说这个其实还是可以的,那都是啊,确实了。要不然
的话,马超也不会是那么个想法了,没错。如今这么想,还不是他有大阵啊,那可是不错。如果说还没有的话,就只靠统一战线,这个哪怕马超感觉是五五开,可他也不会说那么想,是啊。但是如今又了弗朗基大阵,马超必须说,己方的总体实力,那算是增加了,可不是。
也许这么个大阵是起不到决定性作用,可真心还是不错的,那确实。能增加己方总体实力的,那可以说都是好样儿。可哪怕增加实力,他却依旧不敢说有实力,在兖州军和江东军面前,马超敢说己方有实力。可在北方异族那儿,他确实就说不出来了,那是,这个倒是不会。
他也不装x,哪怕就是在兖州军和江东军那儿,在曹操和孙策面前,马超也没说己方怎么怎么有实力,比他们都强。对其人来讲,最牛x的炫耀其实就是低调,哪怕是自己什么都不说,可改变得了事实吗?确实改变不了,依旧在大汉这边儿,总体上三路诸侯,那就是己方凉州军的实力最强、第一,那是不错。而兖州军也好,是江东军也罢,他们可都得是靠边儿
站,那是。只有己方,那是最强,不假。说己方是不能和北方异族比了,实力不如人家,没错。可却比兖州军、比江东军,那是都有实力啊,也不错!所以说这个就是这样儿,到时候北方异族大军拿下,还得是靠着人家凉州军更多,谁让人家是天下最强呢,这个需要他们。
而责任什么的,马超从来就不逃避,曹操也那样儿。也都知道,到时候是要靠着人家凉州军更多,他们是主力啊。这个己方的话,大汉第二的实力,自然也只是第二的主力了,那没错。其人怎么都不会当第一,那是。而有着大汉这边儿最高个儿—凉州军在最上面顶着,曹
操觉得还都不错呢,那是。己方只要跟着凉州军,或者说是跟上凉州军,其实就足够了。反正在他看来,可不就是那样儿啊,真是。己方没人家有实力,而在对付北方异族这上,那倒是不用己方出力最多了,比凉州军少,天下第二就好。如果就只是从这上面来看,倒是好事儿了,可不?能比马超凉州军出力少,这个曹操觉得倒是好事儿,没错。当然了,就说他
们凉州军天下最强、天下第一,那怎么都该是他们出力最多啊、责任最大啊,可不是?所以说这个也是公认的了,那可不假,就得是他们出力最多,也得是天下第一了。而己方兖州军只是天下第二,那自然这个出力什么的,天下第二就好,是啊。他对此还是很清楚的,那
没错。曹操是嘴上不会说什么,凉州军比己方强了,又是对方如何怎么样儿超过己方的,那都不会,都没有。可他心里就是那样儿想法,知道己方可不如人家凉州军啊,是。嘴上不说,可不代表心里就不承认、不认可。曹操当然是心里有数,不说归不说,那很正常。就马超、孙策,他们其实也没大区别,在这样儿的事儿上,可不?嘴上不承认什么,可心里就是
认可了……都正常,那是。三人同为当主公做老大的人物,都是王了,可以说在这样儿的事儿上,那确实是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可以说基本上都一样儿,没大区别。当然要说一模一样,那也不是,有区别,那没错。所以说这个事儿确实,基本上那都一样儿的态度。对马超、对曹操、对孙策,那都那样儿。心里是那么个想法,可嘴上不会那么说了。承认什么的,那
都不要多想。心里可认可这个那个,但是嘴上一个字都没有,可不。就比如说他们对自己错误的认知。显然他们嘴上都不会怎么怎么说自己错误,最多说一句就过去了。心里认可不假,知道自己错了,那正常。但是嘴上说自己错了?那就没有了,真心最多就说句,以后注
意什么的,遇到类似的事儿,不那么做了,完事儿。可以说当主公做老大的,他们是知错改错,那都不假,但是你让他们嘴上认错,不是说这个事儿就没有,可实在是少数,那一点儿不假,所以……嘴上说自己错的,当主公做老大的有几个?甚至真就是每件做错的事儿,
他们都那么说了?所以说就别指望他们嘴上说自己错了,认错什么的,那基本就没有了,尤其在曹操那样儿的奸雄那儿,那更是没有。你可以说马超、曹操还有孙策,他们知道自己的错误、嘴上不承认但是心里承认、然后能改错,就是如此。指望他们嘴上说自己错了,那就不要多想了,是。确实并非就一点儿都不可能,但是基本上不要多想了,那是没大可能的,
就是。当主公做老大,要那么做的话,那么一说,他们还都是觉得弊大于利啊,那是,所以……如果说认为是利大于弊的话,也许就变了,那也不一定是吧。至少在曹操那儿,不是不能变化的。可他就认为是弊大于利,因此,改变什么的,那就不要多想了。只有说在曹操
看来是利大于弊,那样儿的话,才能说是有所改变,其人才能嘴上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那没错。其他的,那就不用多说了,是没什么可能啊,不错。所以说让其人嘴上说自己错了,那就得是那么做绝对利大于弊,其他的,确实都没了,没有别的原因就能让他嘴上说自己的
错误。曹孟德的长辈基本上都没了,没人能管得了他,那是。其实就算是他长辈在,父母都在,也未必管得了曹操,毕竟这个事儿,他肯定是要那么做,别人改变不了,只能说是利弊关系决定的,那是。毕竟他有时候做事儿,那是谁都拦不住,也正常,是啊。除非特别意外,其他的,改变不了他太多,没错。曹操认为不说是利大于弊,那么就不会说,就不说了。
说了是弊大于利,自然就不会说,不能说啊,那是。更何况其人奸雄一个,既然都早那么决定的,自然肯定也是不错,就那样儿,拉不回来自己。除非说利大于弊,那肯定就变了,没错。但是显然,真是没那么简单啊,是。利大于弊?对不起,他看到的都是弊大于利,所
以自己不会不能那么做,这个肯定是。而对马超和孙策,对他们来说,基本上也都那样儿了,是啊。做着利大于弊的事儿,不会去做弊大于利的事儿,那都是。不过他们和曹操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曹操更没底线,孙策比他强点儿、而马超也比孙策强,那是,所以说这个……
所以说这么一来,如此一整,那绝对是只要不触及到他们底线的事儿,那么利大于弊的,都是绝对能做,不错。哪怕更多人劝呢?一般来说,更多人劝的事儿,不会是让他们不做那利大于弊的,反而自己可能要做弊大于利的事儿,而他们来劝诫了……这个对马超和孙策他们来讲,并非就听不进去别人劝说,只是确实也不容易劝住两人。当然了,实际上,他们可
比曹操要容易劝诫多了。至少后者的话,基本上别想劝住对方,但是马超和孙策,那他们确实是能被劝说住的,这个主要看手下人都如何了,没错。当然了,在主观上,两人也不像曹操那样儿,所以说这个肯定没错,像后者那严格的话,手下基本上也没大可能能劝说住他
们,那是。可马超还有孙策,哪怕两人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劝说住的,那不假。可确实,就在这点上,他们可都比曹孟德强啊,没错。
第三八八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七十九)
这个不错,两人都有比曹操强的地方,尤其是马超,显然其人更多,总体来说,他是超过曹孟德的,那是。也就是孙策,倒是曹操比他强的地方多点儿了,所以总体上他是不如其人的,也不错。对比起来,那一直都是如此,马超总体强于曹操、而曹操总体又强于孙策,就是如此,那一点儿不错。在这上,显然马超最强啊,那是第一,可不错。之后才能说是他曹
操曹孟德,奸雄一个,总体上还是比孙策强点儿的。最后是他孙伯符,就和他们江东军的实力一样儿,都属于最后那个……所以说就是那样儿,一点儿不错。孙策的话,自然也是知道,和曹操比,自己都不如,更不如马超了,那是。就好比这个己方是不如兖州军,那更不
如凉州军了,是啊,这个实力上比不上比不了。就自己也是,比不上比不了人家曹孟德、更是不如马孟起了,那都不假。可他也是,不会总去想这些,那确实都没大用啊,不错。有那时间,真都不如想点儿有用的,可不?因此,这个就是如此情况,孙策不会多想,想其他
的了。没什么大用啊,那还不至于说想太多,是,很正常啊,没错。而且关键是他也知道,想要超过曹操,这个一时半会儿是不要多想了,真的。超过不了啊,那是。就像己方的实力也超过不了兖州军、凉州军一样儿。说自己其实也超过不了曹操、马超了。那么既然都超过不了,想太多,那确实都没用。就只是想到了,那么就是稍微想一下而已,别的就没有了,
是啊。但确实,孙策就像知道己方实力也超过不了兖州军、凉州军,可他们没放弃过一点儿,是啊。因为想要改变曹操和兖州军最后的态度,他们可是不会放弃。因此,这个也是,他是知道自己不如曹操、马超,可是没放弃过一点儿没放弃过自己是吧,那可没错。不如他
们那都正常,但是和他们差距可以缩小不是吗,那都没错。在孙策看来,自己和曹操,两人间的差距也不是说那么大。而和马超,也并非就是天大的差距了,没错。所以说他也不会是妄自菲薄,那都没有。不多想是觉得超不过了,但是却没放弃过一点儿,那都没有啊,是。
如今这样儿,那自然是不错,至少孙策是满意了,别看自己确实,那是超过不了曹操和马超了,己方的话,确实也超过不了兖州军和凉州军了,那都不错。可结果是那样儿,不代表自己就不想改变点儿。不是说改变最后结果,那都不太可能。可自己和曹操、马超的差距缩小,己方和兖州军、凉州军,与他们实力上差距缩小,那确实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儿啊。当
然了,更多的话,那确实是不要多想了。但是孙策都没放弃过啊,那真没有。没什么希望,可不代表他就会放弃,那都没有,不错。让其人放弃,也不比投降有什么太大区别。他们其实真不怕被灭,那并非预料不到的事儿。可你说让他们直接投降什么的,那是想都不要想了,
确实也没什么可能,是啊。对孙策来说,对江东军他们来讲,显然说被灭行,可他们也不会让凉州军好过,不会让他们那么轻易就灭了己方,是。至少也得说是让他们损失很多啊,那没错。这个都做不到的话,己方也真是……不行,实力弱,这个也是根本了。靠着己方的水军,好歹是天下最强的,能让凉州军多损失点儿?也就那样儿吧,也许是可以啊,那没错。
其他的,步卒不是人家对手,不光说是战力不如人家,那是公认的,而实际上,这个数量也没有人家多啊,那是。孙策不知道凉州军具体到底有多少人马,可就他所了解到的,那绝对是比己方三倍,好像还多……真是,你说就这么一个实力对比,确实对方实在也比己方强啊,那是。这个实力比己方三倍,那还多,这个得承认,就这么看,那是。当然了,其实没
那么简单,是啊。如果说凉州军的实力就只是江东军他们三倍多的话,那不是。马超也不会说己方狠狠心,就能灭了兖州军和江东军了。实际的话,肯定比这个实力还强,那是。毕竟兖州军可不是江东军两倍多的实力,还得超过这个呢,那是。因此,凉州军是什么实力?
是没有一个具体的,但是大致上来说,他们绝对比江东军四倍,那其实还得强。就实力来说,肯定都有了,没错。凉州军实力肯定没有兖州军的四倍还多,但是却绝对比江东军四倍强,那是。因此,孙策和江东军他们的认知,还差着,其实凉州军总体实力真心比他们四倍
都多啊,那是。甚至说就接近五倍,那也不是假的,事实啊。当然了,不管己方实力到底说如何,就只是马超并不想带着己方大军去灭江东军,己方损失多。就冲这么一点,他也确实,想着甘宁训练好水军,那真没错。可以说己方水军的战力不行,那么绝对就是,己方这个最后要损失很多人马了,不错。那不是马超想要的,可以说己方灭江东军,那怎么都能灭
了他们,那是不假。可确实,他并不想己方损失多,反正尽量少点儿吧,那是,所以说这个……马超自然怎么想都是己方损失少,那都不错,这个就是他一直以来的想法。可孙策江东军他们那边儿呢,自然是想着凉州军损失更多,没错。如果说那么样儿的话,己方哪怕说
最后依旧被灭,可他们多少是知足了,不假。当然了,如果说兖州军他们和凉州军一样儿,都来灭己方的话,这个一样儿是要让他们损失更多,那都没错。能做到那样儿,己方自然是觉得好结果啊,那是。做不到的话,确实是差了不少,想法没达成,可不就是差了吗,那是。
是啊,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没奢求,说己方就一定能保住。如果说是那样儿的话,那自然最好,可基本上,那种情况己方做不到啊,是。因此,就是说在凉州军和兖州军一起灭己方的时候,己方是要让他们损失多,那没错。如果说那样儿的话,己方的目的其实也是达到了、达成了,那是不假。真那样儿,其实就可以了。不过在孙策看来,也是挺不容易能达到,不
简单、很难啊,那是。因此,哪怕说是让凉州军或者兖州军,随便他们一方让己方给他们整的都损失大,其实就够了,确实不错。哪怕说那样儿,在孙策和江东军他们看来,也值得啊,确实。在他和江东军他们看来,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都要灭了己方,那么显然,己方
就算是最后被灭了,可也绝不会让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好过!那是,可以说他们灭了己方,最后基本上那样儿,可己方一样儿会撕下他们一块儿肉,甚至可能更多。以己方的实力来说,让他们一下就伤筋动骨,那是不要多想了,没什么可能。可说撕下对方一块儿肉,这个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倒是觉得很可能,没错。当然了,更多的来说,也许还是那话,几率不是很大,
但是可能性都有……所以说就和如今一样儿,孙策江东军他们没放弃过一点儿,那么到时候可能不努力、尽力?确实啊,这个他们一定会尽力的,没错。其实也别说是他们了,就马超凉州军、曹操兖州军,不都是那样儿?所以说这个也是,哪方都会尽力啊,必须的,没错。不尽力的士卒,可能很快就被敌军的人马给咔嚓了,真的。因此,哪一方的士卒在战场上敢
不尽力?可以说他们的战力有强弱,那肯定是,但是到了两军厮杀的战场,却没人敢说就不尽力了,是啊。你看攻城战的话,攻城一方,至少第一日试探性进攻,可以不尽力,不出全力,那没大事儿。在很多士卒那儿来说,哪怕就那样儿,很大可能也不会说被咔嚓,毕竟
是攻城一方,那没太大事儿。可两军在外交战,直接那么厮杀,说起来要真不尽力,没准你前一刻还咔嚓了对方一个、甚至更多,可下一刻,你自己就被敌军士卒给咔嚓了,真的。战场之上,就是如此,刀剑无眼啊,可不就是那样儿。所以说士卒敢不尽力吗?战力有强弱,
可却没谁敢偷懒,那样儿的话,除非你能保住自己小命儿,还得说不受重伤什么的。也只有个别的老兵油子能做到,其他人,那真心不好使。是,毕竟这个不光说是要靠个人本事什么的,你没有经验,其实也未必就好使,真的。至少说你有不少经验,那关键时候,尤其是在战场上,那是能救命的,没错。可以说这个战场上的经验,那是真能救你命,没错。所以
真说起来,那活下来的更多,其实还是老兵。新兵蛋子,真心不太好使,那可一点儿不错。那保命什么的,确实还得看老兵油子,新兵蛋子和他们比,真不行啊,就是。老兵油子虽说有不喜欢他们的地方,可不管说是马超、还是曹操和孙策,他们可都承认,那军中还是不能
不好少了他们的,是啊。有他们,其实好处更多,那没错。妥妥利大于弊啊,不假。因此,在三人看来,显然有老兵油子在,那其实更好,怎么都是好处多了,没错。利多弊少,其实就足够了,是。总比弊多利少要好啊,强多了。因此,这个就得说,有老兵油子在,自然是
有他们在的好了,那是。还是那话是那样儿,可以说别管是凉州军、还是兖州军或者江东军,他们其实都没大区别,在这个事儿上,那是。可以说他们都少不了老兵油子在里,那肯定没错,是啊。所以说这个事儿那对,都缺少不来啊,不错。正因为有了那些老兵油子在,所以说军中新兵蛋子的磨合什么的,那才是很可以了,那是。至少在马超、曹操和孙策他们
看来,确实都满意了,是啊。如果说更好的,就是老兵油子别那么油,那肯定就更好了,真的。那可不就是,在马超、曹操还有孙策他们看来,老兵油子绝对是己方军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哪怕人数很少。可显然,多了未必就是好事儿,真的。少了的话,其实更好啊,那
是。所以说他们是觉得都不错,就真是认为那些老兵油子不那么油的话,可能就更好了,真是。至少对己方来讲,那一定是更好,没错。当然了,你要说不让他们那么油,那叫什么兵油子?就只是老兵好吧。所以说啊,既然是老兵油子,那不油的话,还叫什么兵油子,是
啊。不油,那确实是老兵了,不叫老兵油子了,没错。而马超、曹操还有孙策,他们自然更喜欢的,那绝对是老兵啊,一点儿不假。不过说实话,那么多场战事后还能活下来的,不光说是老兵那么简单,说他们不是老兵油子,这个你相信吗?肯定是,多少都是。有一个算一个,基本上没差了。也许个别那么一个两个,还真不能叫兵油子,可基本上所有的,那可
都是啊,没错。所以马超、曹操和孙策,他们可都知道,这个在军中,那老兵才有几个?可老兵油子呢,那真是多啊,确实。不过再多也肯定没有新兵蛋子多,他们才是最多的,那可没错。因此,那些还得说是让更多的老兵油子带带,那没说的。教给他们更多,比如说战
场上的经验啊,那是。有些东西学来也行,只是并非那么简单容易,你经历了战场,自然就增加经验了,那确实也没错,是。
第三**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八十)
这个东西吧,其实也是那样儿,就是别人教给你的是一回事儿,那么你亲身经历了之后,却又是另一回事儿了,没错。显然怎么都是后者印象更深刻啊,那是。别人教你的和你亲自经历过的,怎么都不同,那是。因此,你亲自经历了,其实在这增加经验上,那是好事儿,没错。别人教你的和你亲身经历的,确实就是不同。你亲身经历了,哪怕就那么一次一回,
可也绝对是印象深刻,不说是终生难忘吧,可估计也差不多少了,那真不错,所以说……还是那话那样儿啊,别人说和你亲身经历的,那怎么都是后者,绝对印象深刻,那是。可能别人说很多,那不如你亲身经历一次,那不错。所以说你亲身经历的,那绝对印象深刻啊,
是。比别人说的,那印象深多了。所以说这个那也是,绝对后者,那比前者要强啊。可能教给你什么,也许你学习不是那么快,没学好。但是你亲身经历过了,那么就算是再不想学,环境是决定了你必须那样儿,肯定印象深,想不学点儿什么都不可能了,是啊,所以说这……
亲身经历,可能还是好点儿,有的那确实。当然了,也是有不好的,那也正常。分是什么事儿吧,有的事儿,自然是好事儿,经历了肯定好。可有的那不是什么好事儿,经历了自然也是不好,没错。至于说这个哪个更多,那谁都不清楚。谁能知道具体的,好的多还是不好的多?那确实不知道具体啊,不错。也没有人没事儿闲着去统计那个,真的。没大用的事儿,
有几个能去做的?真心也是没谁了,是啊。所以说这个也都是,没有具体的情况、没有统计情况,都不知道啊。没有都正常,要说有才不正常了,是。如今就这么个情况,都这样儿。反正新兵蛋子,那他们尽力过了战事,然后活下来的,那绝对是比听老兵油子说经验什么的,
那印象深刻多了,不错。比那个更有用啊,是。不过前提,那得说是在战场上活下来,已经被咔嚓的,那就算是经验再多,也没什么用了,是啊。因此,这个肯定也是啊。活着的,那自然是能说了,新兵蛋子在一场战役活下来,其实比起刚入伍的新兵蛋子来讲,那绝对就
是老兵了,没错。是,这个对比起来,可不就是。而老兵哪个不都是从新兵蛋子过来的?哪个都是啊,没什么区别,那是。老兵油子都那样儿,没错。他们当初也一样儿是新兵蛋子,那是。一样儿受到老兵、老兵油子的教导,那真是。可那些人呢?有的已经是彻底不在了,自然是在战场上被咔嚓,而有的真就是彻底退伍了,那还真算是好。年纪大了,领了抚恤就
回家,那难到不好吗?可以说这个抚恤什么的,就凉州军最好,给最多的钱粮,那是。在曹操和孙策,他们看来,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看来,凉州军绝对财大气粗啊,这个己方是比不上了、也比不了啊。可虽说如此,却不得不承认,凉州军是比己方财大气粗,那是没错,
但是己方给士卒退伍的抚恤,没有比凉州军多,那不错,可确实也不算少是吧。这个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都差不多,那是。其实在孙策那边儿,他们就算是在抚恤这方面超过兖州军,也不是做不到。可确实,这个必须承认,他和江东军,他们都不会那么做,那是。能做而不会做,这个就说明了不少问题,可不?孙策和江东军,他们终究是顾虑多啊,那可没错。
确实,那是。孙策他们不想让曹操和兖州军想太多,如果说己方抚恤都超过了兖州军,那么显然,他们不多想都不可能,而且那绝对对己方没好处,这个两军的裂隙可就更大了,没错。那不是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想要的,对他们来讲,这个能不得罪曹操和兖州军,己方尽量是别得罪,那是。不得罪他们,其实就是好事儿,可真要得罪了,就要出事儿,不错啊,就
是。因此,哪怕己方抚恤能超过兖州军,但是自己不能那么做,也不会那么做,所以说……这个真是,你让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得罪曹操得罪兖州军,这样儿的事儿,他们不会做。你看之前他称王,那真是实在没办法了。对孙策来讲,确实是没有什么两全的方法,就只有说称
王或者说不称王。而这两个情况,那确实是各有利弊,而显然是称王,对他对江东军的好处更多,没错。而不好的,那自然就是得罪了曹操和兖州军,这个也没办法。可以说不得罪他们的话,就得说是不称王,那没错。不称王不好的地方多,可好处就是不会得罪曹操和兖
州军了……可显然,最后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所选择的,那还是称王,得罪曹操和兖州军,却得到了更大的好处、更多的利益,那都不错。至少他们都不后悔,其实就足够了,是啊。所以那么做其实都正常啊,那是。孙策和江东军他们,也没什么不敢的。对他们来讲,那得罪曹操和兖州军他们也没办法,真心这个事儿没有双全的。又想要更多的好处、又不想得罪
曹操和兖州军。确实没有那么简单容易的,没有。要不就是做了,然后得罪;要不就是不做,不得罪,就这样儿啊,如此。怎么都得说选择一个,那么在得罪曹操和兖州军面前,他们是宁可选择好处更大、利益更多的,那没错。所以说这个自然就是称王,然后得罪了曹操
和兖州军啊,那是。不称王不得罪,可那样儿的话,己方确实也没有那么大好处、那么多利益,是啊。在孙策和兖州军他们看来,这个时候自然是要更多利益,没错。而曹操和兖州军,他们确实会因为这个事儿和己方裂隙,但是却绝对不会撕破脸。而最后己方求到他们,
和自己称王什么的,那都没关系,他曹孟德就只看对他对兖州军利弊关系而已,那没错。还是那话,利大于弊,他就做了;相反的话,弊大于弊,他就不做;那是。因此,这个最后他和兖州军怎么做,那不是自己称王不称王能决定的,就只是曹操和兖州军看利弊关系啊,没错。所以说这个在于自己带着己方,怎么让曹操看到到时候保住己方利大于弊,那样儿的
话,就绝对是他带着兖州军为了保住己方和凉州军死磕。但是基本上那个不太可能啊,最后是相反的,是保住己方弊大于利、灭了己方才是利大于弊,那样儿的话显然,他们就得灭己方了……这个和自己称王不称王,关系不大啊,是。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都清楚,他知道,
哪怕自己不称王,可到时候灭己方依旧是利大于弊,那么曹操没有什么可能不带兵进攻。是啊,他就得和马超一样儿,都是带着大军灭己方,没错。那和自己称王不称王,确实也没什么大关系。可以说自己称王,那不过就是让己方和他们有裂隙,甚至说两军的裂痕更大了,弥补不了了,那是。这个一想也都正常,毕竟两军是联合了不假,联盟是盟友,可都多少年
了?这个中间的事儿那可太多了,不少啊。说没有矛盾什么的,那绝对是假话,这个曹操和孙策,他们可一点儿都不相信。有,肯定有啊,而且有的能调节,算是没什么大事儿。可有的,确实就属于不可调和的了,所以说时间久了,就成了裂痕,关键还是弥补不了的,那没错。可以说两人都知道,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也是知道,那确实。所以说这个肯定也是,
知道了却没有办法解决,那也算是没有办法了,无奈啊,就是。可显然,最后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那不是这个,而是利弊关系。这个是根本啊,那没错。曹操到时候,他就得这么看,那没错。可以说是那话那样儿,只要保住江东军利大于弊,那么他就带着兖州军和凉州军死
磕,其实也无所谓了,在其人看来,那是。可显然,这个还是不要多想,依旧是灭了他们,那是利大于弊,所以说到时候,肯定还得说是自己带兵去灭对方,那都不假。所以曹操自然清楚,到时候自己怎么做了,那是。孙策和江东军他们自然也都知道啊,那没错,这个……
基本上就是属于改变不了的了,那是。当然了,能改变的几率,那确实是有,不假。但是几率很渺茫,而且真就和没有也没差多少了,没错。所以说在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那儿来看,其实也是没什么希望,只是己方不会放弃,那肯定是。这个必须的,哪怕说就让凉州军、兖州军他们损失更多,己方也得那么做,是啊。所以说可不一直都是那样儿吗,确实啊,没错。
这个就是必须的,那可是。不那样儿的话,己方也是懒惰了,孙策是一点儿都不想看到。己方可是不能放松,是啊。就他所知道、了解的来讲,那凉州军没放松过,而兖州军也如此,没错。所以说比己方强的两军,他们都没放松,这个己方还有什么资格去放松?当然了,就
算是他们两军都放松了,己方其实就更不能那样儿了,是啊。如果说不靠着这个时候赶紧增加己方实力,让彼此实力上差距缩小的话,就孙策他也不知道,到底己方还有多少机会,就一定能把这个实力上的差距缩小。哪怕这个缩小,其实也就只是微乎其微,但那却依旧是
缩小了好吧,足够了。聊胜于无,不知道这话,可那意思都不错,是啊。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那就是如此啊,不错。对他们来讲,可以说怎么都是有比没有好、有就比没有强,那是。所以说这个事儿也是,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紧张的时候,孙策觉得己方更得紧张。而且丝毫是不能放松啊,那是。而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不紧张了、放松的时候,可以说己方那更得说
是紧张了、不能放松啊,是。所以说这个事儿那可没错,对他和江东军他们来讲,就那样儿。放松的话,在孙策看来,没准和凉州军还有兖州军,和他们的实力差距更加拉大了。确实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儿啊,反而看了还很有可能,那是。或者说实际就那样儿了,真不错。
那么实力这上,可别差距拉太大,宁可不缩小,就保持现状,那也比差距拉更大好啊,没错。在孙策和江东军他们看来,可不就如此。所以还得说是己方不能放弃、也不能放松,那可一点儿不假啊。他知道那肯定没错,己方做不到,那不就等着被人灭?凉州军和兖州军一
起,这个己方就真是顶不住啊。可己方哪怕是被灭了,也不能说是让凉州军还有兖州军他们好过,那是。对孙策还有江东军他们,是一直都认为这个哪怕己方被灭,可要一定撕下对方一块儿肉来,那是。能做到,其实就可以了。再多的奢求,他们也都没有了,是啊。毕竟能做到那样儿,真心是挺不错。多了的话,那要什么样儿?如今这样儿,那是可以,是不错。
对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来讲,这个己方被灭不可怕,但是说己方不这么反抗了、不尽力了,那确实才可怕,没错。好在己方没那样儿,那确实都好,是啊。孙策去看,都觉得可以了。自己这个当主公做老大的,那都是满意的。哪怕他是想到了最后己方要被灭,如此的结果。
也不能让凉州军还有兖州军他们好过,这个是孙策和江东军他们的想法,那都不错。己方被灭,但也不会让他们好过。
第三九〇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八十一)
那肯定没错,孙策和江东军就是那样儿的想法啊,己方被灭,而你们也别想好过。不撕掉凉州军和兖州军一块儿肉,那都轻了。毕竟这个事儿也确实,己方不怕被灭,可绝对不能让凉州军和兖州军好过,如果说后者也来灭己方的话,那确实是。不来那好,如果说要是帮着己方,那更好了,最好。可显然,这个还不太可能,曹操带着兖州军,他们很大程度上,依
旧是和凉州军一样儿,都要灭己方。唯一不同的,那只是凉州军的话,他们从一开始就是要灭己方的,没错。但是兖州军呢,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很清楚,对方一开始肯定要保住己方,一定和凉州军死磕,因为那时候保住己方是利大于弊,没错。可之后,一旦灭己方是利大于
弊,那么显然,曹操和兖州军就得改变他们做法了,直接来灭己方,那是。这个肯定是啊,只要灭己方利大于弊,他就会那么做,没错。不那么做都不可能,必然那样儿。那么这个就得是靠己方改变曹操和兖州军的态度了,怎么说让他们不灭己方、保住己方,利大于弊,那
样儿最好……不过显然,还得说是最后兖州军和凉州军一样儿,是要灭己方,而不是说保住己方。不那样儿就好了,是啊。可显然,这个还得说是让兖州军和凉州军死磕最好,那是。其次就是他们按兵不动,什么都不做,第二了。最不好的,那自然就是兖州军与凉州军一样儿,来灭己方。显然最后一个,可以说己方真心就顶不住了,是啊。就得是对方和凉州军死
磕,那肯定是。其次兖州军什么都不做,那也不错。就他们一起灭己方,己方就要顶不住了。对付一方,可以说都费劲,那是。还是那话那样儿,反正凉州军来灭己方,己方可就真要顶不住。哪怕好的方面,有兖州军帮着,可也未必说己方就能保住,没准依旧是被灭啊,
是。而一旦兖州军和凉州军一样儿,都来灭己方了,那么孙策和江东军,他们确实没什么信心了,基本上己方不被灭,那好像几率不大,是啊。所以说己方要被两军联合灭,这个很正常。可不管说如何,己方从来都没放弃过,那是。真是没错,放弃就和投降也没太大区别,
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就是如此看法,不错。没有想法,那不可能。他和江东军还都想着能保住己方,在凉州军来灭己方的时候,是啊。可显然,那怎么都不是他们能决定的,归根结底,那是没有那个实力啊,一点儿没错。实力那就是硬条件,可不就是。所以说这个有没有,那还是非常重要,不错。如果说有实力,那还真就是,不说什么都有,可也基本上都没差,
该有的,那是少不了啊,是。有了实力,最基本的,孙策知道在兖州军那儿,自己说话也硬气啊,那是。没实力的话,自己带着己方,还真就得说是装孙子,没错。在曹操兖州军那儿,孙策觉得自己和己方就是三孙子啊,那是。要说自己想那样儿吗?明显是不想,可是这
自己也没办法,是吧。没有实力,自己那样儿,还就不错了。有实力的话,当然不那样儿了。不是己方如此好吧,是他们兖州军那样儿了。可以说自己和己方,那是有求于曹操和兖州军,那就没办法了,必须要装孙子啊,没实力就如此。除非说有实力,那肯定又是一样儿了,不错。可显然,那做梦都没有,是。就得说是己方没实力,靠着他们,最后需要曹操和
兖州军啊,那是。不需要就好了,可还是需要啊,没错。所以说这个事儿那是,实力为王,孙策清楚,己方没实力,这个最后就得说是被灭。不想也不可能就不被灭,很大程度上,最后还得说是那样儿啊,可不。不想归不想,但是还改变不了太多啊,那是。就得说是想法都不错,可现实……理想都好,可现实更多是打击你啊,没错。他就得说,己方被灭,也得让
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付出代价啊,那是。做到那样儿了,确实是也是可以了,真是不错。己方被灭阻止不了,孙策和江东军的想法,那就是让凉州军还有兖州军更多的损失,没错。因为己方既然是做不到那样儿,一定会被灭,那么显然,这个让凉州军和兖州军损失更多好
啊,那不错。可显然,其实如此也不简单,虽说他是觉得己方并不是就真做不到。在孙策看来,那自己带着己方,很大程度上是能做到,没错。所以如此一来,怎么都是好,让对方损失多损失大,那不就是好了?再多的奢求,他和江东军却是都没有了,那确实不错,是。
毕竟孙策也是,江东军也都那样儿,真心都没什么奢求,那不错。最多就是想着让凉州军还有兖州军多损失些,那就可以了。至于说其他的,真都没有了。保住己方?那就不要多说了,想,可惜没那么大几率啊,是。如果说几率大、可能性大,那样儿的话想想还行,可惜这个……尤其改变不了曹操和兖州军的态度,到时候他们和凉州军一样儿,都是要灭己方,
那己方如何挡得住?确实是挡不住,还是那话那样儿,就等着被灭了,可不是,那没错。不被灭,要能不被灭就好了,是啊。可显然,那都是几率很小、可能性很小的,或者说就是不可能了,不错。因此,这么一来,己方还有什么想法,就只是说尽量让凉州军和江东军他
们多损失了,是啊。其他的,那真心是没有了,可不。再多的,可能就是没了。想保住己方,但是保不住。两军都来灭己方,孙策也想不出己方还能挡住的。真是那话那样儿,你说凉州军加上兖州军,他们实力是不如北方异族,可却比己方强多了,那没错,灭己方几次都
够了。所以说己方是要如何挡住?他们真心是没信心,没有兖州军来一起,己方都要挡不住,那么他们再来……不是悲观,而是事实啊,那没错。不是自己和己方灭自己威风,实在是凉州军加上兖州军,如此的组合,到底己方如何能在他们两军都要灭己方的前提下保住不被灭,太难了,基本上是做不到。所以说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是那样儿的想法,也都正常,不
错。有自知之明,这个可以。没有的话,认识不到自己和己方与人家的差距,这个也是事儿啊。好在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当然是有自知之明了,那没错。要没有的话,也不至于说如初,是。就看他们可都清楚,凉州军只要是来灭己方,那么这个己方自然就是要想办法让曹
操兖州军和他们死磕。这个可不光说是一开始就那样儿,可以说一直都得那样儿才行。要让曹操和兖州军都看到,保住己方是利大于弊;而灭了己方是弊大于利;而不是保住己方变成了弊大于利;反而灭了己方是利大于弊了。后者那样儿,那么己方就等着被灭呢,他们也清楚。而很大程度上,逃不开这个啊,那是。可以说最后曹操和兖州军,他们不会与凉州军
太大不同,都是要灭己方,没错。改变这个利弊关系,那是己方一直都要做的,也没放弃过努力,都是。最后还是改变不了曹操和兖州军的态度,这个孙策和江东军他们也只能说自己和己方都尽力了,那是。可改变不了,确实就没办法了,是啊。能改变,当然是好,但是改变不了,可也都在他们的意料之中。没那么容易,可不是,反而还困难,那是特别难啊。
说白了就是做不到,再好听点儿,没那么绝对,那就是基本上做不到了,那样儿。所以说孙策和江东军他们还都不清楚?门儿清啊,那是。他们有自知之明,还知道懂那么多,这个自然是没问题没错,那真是啊。所以说这个事儿就是如此了,一直都是。是,不那样儿就好
了,但是显然,一直都是对吧。被灭,也得说是让凉州军和兖州军损失更多,这个就是孙策和江东军他们的想法,这个都说了多少次了,他们就是这样儿啊。不能说他们就没信心,实在也还是那话那样儿,这个信心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来啊,这个太重要了,没有那个基础是
吧。这个是根本,根本就是没有实力啊,没错。马超还算是期待,这么说也可以,迎来了新的一年。对他来说,总结一下去年的话,总体自然都可以。己方是向着灭江东军走出了坚实的一步,那是。毕竟他们就两个州,扬州和交州,前者是江东军的根本,是他们的根儿。但是后者呢,不能说他们想没有,至少交州那五个郡,他们还是非常想要的,不想丢啊,那
都不错。而这个是最好的,己方算是占据了交州,至于说九真还有日南,说实话,真就是在己方手里还不如不在,真的。因此,落到了兖州军手里,马超反而觉得对自己对己方是好事儿了,利大于弊啊。而不好的,自然就是己方丢了冀州最后的两个郡(国)之一,常山是
彻底让兖州军给夺走了。这个事儿说起来是在马超所料之中,他虽说也是觉得,己方不用死保常山,但是肯定,那地方不丢更好。但是显然,那地方丢了就丢了,也是没办法,无奈啊。己方在冀州的地盘儿,最后就只剩下了一个中山,总体来说,马超是觉得可以了,那都
是。常山丢了,说实话,在他看来,那太正常了。别说那时候自己根本不在长安,在那么远的交州,怎么都是鞭长莫及啊,不错。自己在冀州常山,亲自去阻截曹操带着兖州军大军,那可以说都不一定好使。对,自己去都不一定,那还得看具体情况。那么自己去都不一定好使,更何况说是自己不在那儿了,是啊,可不就是吗。因此,这个守不住,那太正常了。可
以说这个都是在所料之中,你说能守住,最后守住了,反而是有不正常的地方,是啊。就只靠着赵云还有典韦他们两个,哪怕两人都是一流武将、是大将,可在守城上面,那确实还是缺少经验,没错。因此,这个最后守不住,太正常了。不过他们也是,支持了那么多时日,
让兖州军也损失不少。这个就看得出来,曹操有先见之明啊,至少其人就很清楚,己方要占据常山那地方,人马少了肯定不行,就得说是人马多,那是。十万人马,真心还都不能算是多啊,不过他也是,没想着要拉再多的人,认为十万人的话,其实也是够了,那是不错。
而再多的话,曹操觉得不用了。十万的话,那是够了。毕竟常山只是一个郡(国)而已,这个己方要攻略一个州的话,那十万人马肯定不够。但就只是一个郡(国),那确实不算什么。在他看来,己方要十万人马都攻略不下一个郡(国),那也只能是郝昭守御的中山或者说京兆之类的地方。其他的地儿,曹操不觉得己方就真拿不下了。当然了,如果说己方去进
攻的有十万人,可马超凉州军那边儿一下来个十万人守城,那么显然,这个己方也拿不下来了,是啊。但是那样儿的情况,他不敢说就一定没有,可绝对是少,那不错。所以说曹操很清楚,那事儿就没有,其实也是了。反正就自己的话,他肯定不会说一下让十万人马去守
城,不说一个城池几个城门能不能装下,就算是真能装下,可那样儿的地方,除了说邺城,也就是许都吧,曹操能那么做,其他地方没有……
第三九一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八十二)
其他地方对他来讲,真就是丢就丢了,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许都还有邺城,这两个地方,那……前者以前是兖州军的大本营,而如今虽说不是了,那不假,可却依旧是大汉的国都,这点依旧很重要,哪怕大汉早已日薄西山,这艘破船那是真快要沉没了,一点儿没错。但是哪怕如此,马超轻易还是不会说进攻许都,毕竟那地方在大汉的地位,而且里面还有个
刘协,都是问题。他当然那么认为,己方进攻许都,可以说那地方一旦守不住,刘协就得跑,那没错。可马超想了,万一对方没跑,那不就给自己装进去了,是啊。他觉得自己是不怕什么,那都不假。但是刘协一旦是到己方手里,这你能把他如何?咔嚓了肯定不行,这个
时候咔嚓了对方,就等于说是灭了大汉,哪怕刘协还有儿子,而且年纪还不小。可其人对大汉的意义,这个马超、曹操还有孙策,他们没一个不知道、不清楚的。当然了,就是凉州军、兖州军还有江东军,他们的将领、谋士,其实也不是不知道,当然也一样儿比较了解啊,
那是。刘协肯定不会想着找马超,毕竟他很清楚,对方从来就没看上过他,这个肯定是。还没有在曹操兖州军这儿好,在马超凉州军那儿,他从根本上来讲,那真是不想,一点儿都不想啊。刘协的想法,马超多少都知道,那是。但他却不可能去赌这个,万一对方没在许都城池破了前逃跑,这个自己和己方这儿,那可就尴尬了,没错。那话是有道理的,所谓是“不
怕一万,就怕万一”,那真是不错,所以己方和自己都一样儿,一点儿都不想和刘协打交道啊。就和对方其实也都一样儿,他不想和自己和己方打交道,自己一样儿是不想和他打交道,那是。马超从头儿就看不上刘协,到现在来说,那是更看不上了,真的。他也知道,没
办法。实在是自己所了解的、看到的,那些来讲,马超是看不上刘协半点儿啊。就像他一样儿看不上刘备还有孙权,那都是。马超一样儿是看不上刘协,没错。当然了,后者和前二者,终究还是不同的。后者不过傀儡一个,可刘大耳朵,那是天下强势的诸侯之一,孙仲谋
在江东那也是个人物,有那么一号,并非是孙策的弟弟那么简单,是啊。孙策其实是有好几个弟弟,那都没错。但是出名儿的,让江东军众人认可的,就只有排行第二的孙权和老三孙翊,其他的没了。后者的话,有时候跟着孙策带着自己的部曲一起出征,其人在军中,那确实是比较出名。而孙权自然就是在文的方面出名儿了,孙策都知道,自己二弟会用人,那
都超过了自己。三弟在沙场上,那是绝对的猛将,而且在军中也是有一定地位,没错。所以说孙权和孙翊,兄弟俩一文一武辅佐孙策,这个也算是孙家在江东军实力强的一点了,是啊。所以说孙策在江东军中,自然有实力,那没错。就看他的两个弟弟,那就不是一般般的
人啊。甚至他都清楚,在有的手下看来,弟弟孙权其实是很适合当主公做老大的,甚至有地方比自己合适。孙策不能说那么想就完全错了,自己弟弟当然有超过自己的了,而且可不止是那么一点两点,这个自己是承认的。可自己活着一日,确实这个江东军的主公老大,那就没有自己弟弟什么事儿了,那是。还得是自己,那在绝大多数手下看来,其实更合适啊,
不错。要不然的话,他们肯定不会让孙策一直都当这个主公、做这个老大,那是。毕竟江东军他们和凉州军还有兖州军,那可都不一样儿。对,就是这个组成,凉州军也好,是兖州军也罢,那军阵大权都在马超和曹操手里攥着呢,没错。兵权这个,只有各地的太守和州牧有,并且还得说是战时,那时候才是掌握一郡或者一州的军权。但是显然,那却依旧是被马
超说辖制,一点儿不错。毕竟基本上一个郡有了战事,马超八成都在那儿,那没错。像之前常山那样儿的,这么几十年才发生那么一次,是吧。所以说都得听他的,那是。而在兖州军那儿也都一样儿,都得听曹操的,没错。可江东军不同,孙策作为主公、老大级别的人物,
那确实是江东军中最有实力的,是啊。可手下人加一起,那却绝对是超过了他,在这个实力上,哪怕他加上自己两个弟弟,也还是有不如手下的实力。那么这个就是问题了,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要想把自己主公整下去,那除了说造反之外,就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可江东军
却不是,他们可以联合更多的人,一起对付孙策,这个就是大不同的地方啊。而且关键是他们有几率成功,如果说联合的人多的话,那么没准就成了,那是。可造反的话,反正在凉州军还有兖州军那儿那是不行,没错。当然了,如今的话,也没人那么做。最多就只是三流武将跑了,去投靠敌军,如此。比如说兖州军的三流武将跑去了凉州军,投靠了敌军。而凉
州军中的三流武将,确实是没几个投敌的。别说一个没有,可确实是太少太少了,没错。毕竟可都看得出来,凉州军和兖州军,说到底哪一方更能一统天下,这个很多人还是能看得出来的。而别说江东军的人那么想了;就兖州军的很多人也是那样儿想法啊,确实。可更多
人,确实都不会那么做,不会。你看有三流的将领那么做了,但是二流的将领呢,真心就没有了,是啊。可以说这个没错,足以说明问题。兖州军那些人,他们也不是没有想法,就说马超灭己方,当主公做老大的、还有死忠的、嫡系的,可以说他们都活不了。但是自己这
些人,那是可以啊,不错。只要不那么反抗凉州军,自然就是没事儿了,不错。他们也都知道,那样儿的话,马超会放他们,这个正常。其实这个也是事实,他确实不会对兖州军斩尽杀绝。曹操肯定在兵败时候,他自己咔嚓自己,而他的那些嫡系,自己自然不会放过。至于说死忠的,那么基本上不是跟着他去了,就是在战事中被咔嚓了,己方能擒住的,马超觉
得不会有几个。并且自己也没指望他们投靠自己什么的,最后结果只有一个,咔嚓了事儿。不过要是己方还能生擒的,他觉得对方可能没大勇气自己咔嚓自己,是吧。那么就是让己方上了,己方咔嚓了对方,如此。可对于那些三流武将,除非是死忠,其他的,哪怕就算是二
流的,马超能放,他是会放过他们的。毕竟对方都不会反抗己方了,对自己对己方没有什么威胁,自己有什么不放过他们的?这个倒不是马超圣母什么,实在他觉得都灭了兖州军,一统天下了,自己也没有什么斩尽杀绝,没必要了,真的。也许有时候需要,也许吧,但是那个时候,他确实觉得不需要啊。并且每咔嚓一个将领、谋士什么的,那都是给自己给己方
增加仇恨呢,没错。那些人哪个没有个亲戚、朋友,而能把那些人都给咔嚓了?显然不能,所以说哪怕马超是不怕什么,可还是那话那样儿,麻烦的事儿,怎么都是越少越好啊,甚至说就没有,那是最好,不错。但是显然,想没有?这个基本上不要多想了,还得有,就只是多少的问题罢了,那是。少了好,那肯定是。所以说他都是那么做的,让自己和己方的麻烦
少啊,那都没错。在马超看来,这个不咔嚓了更多的兖州军将领,可不就是那样儿吗。不咔嚓多人,那就表示麻烦少了,是啊。毕竟能留下的,绝对不会说再给曹操给兖州军报仇什么的,那没有。对此,他确实放心啊,不错。毕竟想给曹操、给兖州军,给他们报仇的话,
基本上当场就报,最后是取义成仁,那是。并非说就真没有留到最后,等着以后再找机会的。确实有,但是有几个?真没几个了,不错。而且哪怕那几人有那样儿的想法,但是却不会说真就做,这个还是不同的。想和做,终究是差距不小的,那是。所以说这个事儿也是,
想了未必就一定会做,那是不一定啊,没错。但是做的,那是你想的。难道还能是你不想做了?真是那样儿的话,绝对是有原因,而且也许还不止是一个,那是啊。所以说想和做的关系,反正有了前者,未必就一定会有后者,可以说有多少想,可却不会不敢那么做,那都正常。可有了后者,基本上你做的,也没有几个就是你不想的?当然了,这个确实也不是绝
对的,没错。前面那不说了吗,是有原因的啊,确实有前因了,那没错,所以说这个……想和做,那就是如此。怎么都是有关系,那一点儿不假。可却不是绝对一定有联系,那倒不是。都正常啊,那是。就像马超想把北方异族给灭了,这个是他一直以来的想法,一点儿没
错。可显然,这个是做不到的,自然也就不做。而要是能做到,马超多少都会去做的,那是。可惜想法是好,但是做不到,那就没办法了。可以说很多人很多事儿,那都是如此。想法好,但是做不到做不来,那真是无奈了。也算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吧,这个也是属于那个
了。丰满和骨感啊,那是,这个没错,那样儿。想法好,那多丰满,有的是。可做不到啊、做不来啊,那就是骨感了,可不?所以说这个事儿也是,还得说是去做,行动是实际,想的话,并非没用,可不是说每一次都有用,是啊。最后还得说是归纳在做上,那可是。是啊,想并非就没用,甚至可能有大用。但是最后不做什么,那就算是想太多,其实可能也许都没
大用啊,是。因此,这个事儿肯定是,想不是不重要,但是显然,还得说是去做,那没错!只有说最后去做了,那才能说算是好了,没错啊。有用、甚至说有大用,可不就那样儿了?所以说这个事儿确实也都那样儿,还得说是去做,是啊。想的话,那千奇百怪,人什么想法
都有。确实只有你想不到的,但是想法会有n多啊,没错。但是多少事儿,那真是做不到、做不出来,是啊。多少事儿那肯定是做不到,太正常了。有的东西,那就是根本都改变不了的,是不是?所以说这个事儿那是,都改变不了了,做不到啊,最多就想一想吧,那是。
怎么想,那都随便了,是啊。这个什么也没有,随便啊,没错。做不到,但是可以想不是,那都不错。改变不了的、做不到的多了,但是可以多想想,那是。当然了,想也可能是没大用,根本上依旧是做不到,那还是……能做到,那没说的,很多都是好。而做不到的,自然有的就是不好了。当然了,做了不好、做不到的好,那也不是没有,确实是都有了,那都不
错。想到就去做,要都是好的,那自然是都不错。可要说是不好的,可能想法那就不好,所以说做出来的,也别指望好,是啊。因此,这个可能很大程度上,是要看想法如何了。都是正能量的事儿,试问能出来多少不好的?好像没有吧,也许是,这个没有,想法好,做出
来不好了?也许是有吧,可能,但是能有多少?显然就算是真有,可也绝对不会说有太多,那肯定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了,可不是。
第三九二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八十三)
少,可那是正常的,太正常了,没错啊,就是。所以这个想和做的关系如此,对马超、曹操还有孙策,那可都没大区别。或者说对所有人,好像也都那样儿,是吧。这个就算说不是绝对的,可及基本上是没差了,是啊。三人想法怎么都有,而且不会少,就像马超总去想北方异族的问题,这个常事儿啊。曹操的话,和他不同,可也算是经常想这个了。孙策的话,
北方异族和他和江东军,关系并非就很大,因为对方大举南下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江东军没准就早是被凉州军给灭了。当然了,如果说己方还存在的时候,对方大举南下了,那么肯定,这个己方是当仁不让,那没错。不过,他所想不是这个,更多想的是被凉州军灭的事
儿。在孙策想法中,更多所想的是如何让曹操和兖州军最后能和凉州军死拼,保住己方尽全力,如此的话,那确实就够了。可显然,就这么一个事儿,他是怎么都想不到能一下就让曹操看到保住己方利大于弊的。你说刚开始时候是那样儿,可那却不是一直都那样儿好吧,
所以……如果说要一直都那样儿,那确实都好了,没错。但是显然,就一开始那样儿,之后就要变了,没错。在孙策和江东军他们看来,可不就是那样儿,是啊。所以说这个都没错,他们想着最后改变呢,让曹操看到保住己方利大于弊,就是足够了,不错。可还是那话那样儿,这个确实也不太可能,也许还是想太多了。可架不住他一直都那样儿想法啊,孙策和江
东军的话,确实也是没放弃过什么,不错。一直都是那么做的,这个也都说过n次了,是啊。哪怕就一点儿点儿希望,他和江东军都不会放弃啊,那是。确实,放弃就等于说是直接投降了,事情不一样儿,但是最后结果是没不同。可以说放弃就属于是真没有希望了,那
是。那么不放弃的话,确实还有一点儿希望,那都不假。可放弃了,那就彻底是没什么希望了,不错啊。而这事儿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都如何选择,其实也不用多说了,是。说放弃的话,那早就那么做了,是啊。可他和江东军都没那样儿,想法确实可想而知。而就是想着让
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损失更多呢……退多少歩,就是如此啊,没错。在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来看,好像己方就得是如此了,没错。比这个好的,那自然都是好了,是。比这个不好的,那基本上也是不好了,是啊。马超凉州军还没去灭江东军,可架不住孙策他们那么想啊,可是没什么信心,没办法。有就好了,问题是没有。就想说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这个也
是。事儿不同,但是这个意思,那还是没错的,确实。马超也没觉得说己方灭江东军是太大的问题,不过就只是时间长短罢了,那是。过年对马超来说,就是家人在一起,团圆,一家人是其乐融融。而且可以说一年都见不着的各地州牧和太守,这个时候,那基本上都要回
长安一次。不管因为什么,至少回来后,都得找时间到自己这个凉王府来。他们和自己关系近的,那是来看自己,不过也是给自己讲去年一年他们治下的情况。而和自己没那么近的,自然也不是说就不为了看自己这个主公,当然更主要的,那确实还是这个讲他们治下情况,就是工作上的事儿,没错。而也就这个时候,马超才能看到一年多都见不着的那些人,过年
基本上都能见到,没错。并且他还是必须要宴请众人一次,这个是必须的。而他们看过自己主公,给自己主公汇报后,赴宴过后,就可以回去了,那是。基本上他们也都是早回去,这个也都没错。马超的话,是不会说赶他们走,毕竟他们一年才回长安一次,就过年这个时候。除非说自己召他们来,要不各地的太守、州牧没大事儿是不会跑长安来的,那是一点儿
不错。所以说马超一年多才看到他们一次,他们何尝不是呢?一样儿也是一年多看自己主公一次,那是。并且就只有这个时候有机会给自己主公讲自己治下这一年的具体情况,其他时候,都是书信汇报给州牧了,哪有接触马超的?所以说这个也算是一个机会,你做得如何,
自己主公多少还都是知道,不说特别清楚吧,但是基本上都知道,那是。所以说想升职的太守,那是没有说不想在自己主公那儿好好表现的。自己主公都是凉王了,手里还有一些空缺的官职,这个他们都知道。哪怕可能是没有太守那样儿,有实权,可却绝对比太守官职大
啊,那是。了解官制的可都清楚,那比太守官职大的多了去了,没错。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是觉得自己做到太守,足够了,那是。可以说那些人也知道,自己这个本事,最多也就做到太守,别的,再大的官职,尤其要掌握军政的,那是胜任不了啊,是。比如说让一个只适合做太守,本事只能当太守的去做了州牧,这个肯定是不合适,可以说一点儿都不合适。
其人能做好能胜任太守,可确实,不一定就能当好州牧。实在是太守就只需要管理好一个郡(国)就可以了,那没错。但是州牧呢?哪个州牧,至少都得说管理好几个郡啊,那是。而在马超看来,己方的几个州牧,那是真心都很合适,没错。不是说就不能换,有的人甚至
可能说更合适,那不假。不过那也只是个别州而已,最关键的是他都没那样儿的想法,这个是根本啊,就是。几个州牧,那当最短时日的,那都有多少年了?所以说马超真心是没有换掉他们的想法,可以说在他眼里,几人就是最合适的,没错。别人不是不行,可确实得马
超愿意啊,不错,算是一个大原因了,是啊。显然,就己方几个州牧,他就现在来说,是一点儿都不想换人。并州牧贾诩,他当州牧那么多年,马超是怎么看都觉得其人最合适,没错。并且北方异族一旦大举南下,并州是首冲之地,一定是在鲜卑骑兵的铁蹄之下。说起来,到时候他还真是想靠着贾诩出个毒计什么的,让鲜卑大军折戟。虽说这个情况很小,或者就
说微乎其微,但却不是说不可能,没有不可能,就只是几率小罢了,那是。所以说在马超那儿来讲,贾诩是最合适当并州牧的,没错。哪怕说对上北方异族的绝对实力,他都相信对方不会惨败,那是。马超是认为己方赢的几率很小,可不代表就一定会惨败。而且到时候只
要说贾诩顶住了,那么后续的人马,就大汉其他势力参战,统一战线,这个就绝对不会少了大汉这边儿的实力。还有兖州军呢,是吧。再说凉州牧张飞,其人是马超最信任的几个人之一,那是一点儿没错。马超当了凉王之后,凉州牧这个官职,就彻底是给了张飞了。这可是朝廷承认的,那是。所以说在大汉朝廷那儿,如今的凉州牧早就变成了张飞,而不是马超。
后者在朝廷那儿认可的官职是大将军,不是什么凉王,这个没错。毕竟朝廷承认的王就只有曹操的魏王、然后马超是大将军、最后孙策是太尉。可以说三人在朝廷的位置,当然是曹操第一了,他都称王了。而马超和孙策,他们算是差不多,就从官职上来讲,这个了解的都知道,就不多说了。凉王是马超自封的,不过朝廷不承认,曹操兖州军还有孙策江东军,他
们自然也都不承认。但是在马超地盘儿的百姓,豪强地主、富商巨贾,甚至也包括世家大族,他们却都是认可的。不过到了兖州军和江东军的地盘儿,他们那地方的百姓,可以说基本上都认可,但是世家大族、豪强地主他们……他们是不怎么认可,富商巨贾因为需要这个
在凉州军地盘儿行商,所以他们也是认可的,没错。而世家大族还有豪强地主,实在是和凉州军基本上没有太多接触,没什么利益关系,试问如何认可啊?确实,这个你都没给我好处、给我利益,我凭什么认可你?曹操魏王是朝廷是天子亲自册封的,在全天下那都被认可,
可马超还有孙策,他们俩的王位,那确实就不同了。朝廷不承认,那就不是正式的,非正式的啊。马超凉州军那边儿还好,毕竟人家实力在那儿摆着呢,在天下大多数、或者说是绝大多数的人,那都是认可的。但还是那话那样儿,孙策那个吴王,实在是以为利益关系,扬州的百姓、也包括世家大族、豪强地主、富商巨贾,他们都是承认的、认可啊。但是出了扬
州,对不起,更多是不认可,认可的只是少数而已,那没错。少数人、少数的势力,那是。孙策无法和曹操比,就是和马超,他也比不上啊。但是对于称王这么个事儿,他确实,那一点儿都不后悔,没有半点儿。当初那是势在必行,没错。曹操还有马超,他们可都称王了,
而自己什么都不做?显然不可能,称王不是称帝,这个只要自己给治下的世家大族他们大点儿好处、多点儿利益,看现在,他们是没有什么不承认、不认可的啊,是。但是出了扬州,这个自己确实也就没办法了,是啊。己方势力如今就只有只剩下扬州了,交州都丢了是吧,
所以这个……就那一个州承认,可对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来说,其实暂时就算是够了,没错。毕竟如今对他们来讲,开疆拓土什么的,绝对不是最重要的事儿。而最重要的,就是增加己方实力,那都没错。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很清楚,最后凉州军来灭己方,甚至还有兖州军也在,可以说己方的实力如何,那是直接就影响到最后结果。己方被灭了,那没什么。可要让他们
损失更多,那就得是说己方有实力才行。可以说没实力的话,那是真都别说什么了,没错。而有实力,那自然,这个肯定就是好了。让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损失更多,那也不是什么很难做到的事儿啊,确实。因此,在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那儿,这个增加己方实力,那才是第一
位的。至于说开疆拓土,并非不重要,但是第一你得说能拿下凉州军地盘儿。而且绝对是不能说得不偿失,必须是己方利大于弊,哪怕己方实力暂时肯定受损,这个是孙策他们一点儿都不想要的,不错。因此,说去进攻凉州军地盘儿,这个并非就一定没有,但是情况也许
会很少,那都没错。在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那儿,重中之重,那自然是保住己方,可保不住,就得说是让凉州军、兖州军,让他们损失更多了。如何能做到,就只靠己方实力吧,不是地盘儿什么的,哪怕那些也是实力不假。但是对于地盘儿还是说己方人马上的多寡,孙策他们最想要什么,就只选择一个的话,他们选择后者,那是。前者的话,可能说从长远来讲,对
己方是有好处,但是这个人马损失,对己方可没有半点儿好处啊,那是。所以说到底要如何选择,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心里可都有数,没错。但是显然,对他和江东军来讲,这个肯定也是,如果说有了好机会,比如说损失很小的代价,就能拿下凉州军的地盘儿,那么如此的
话,他是一定会义无反顾去进攻的,那没错。毕竟争天下为了什么,这个能用很小代价拿下对方的郡,自己和己方没有理由不做啊。
第三九三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八十四)
说是必须那么做,其实也没错,是啊。对孙策来说、对江东军来讲,他们肯定是都做那好处大、利益多的事儿,没错。真要说付出很小很少的代价,就能拿下凉州军的底盘儿,如此的话,孙策和江东军他们确实不会不做啊,一定去做了,没错。不过那样儿的情况,或和说就是机会,还是好机会,那个孙策和江东军他们觉得很难说有,是啊。如果说有那么简单容
易就好了,是啊。没那么简单容易,反而说还比较困难了,那是,所以说这个那确实……那样儿的情况,不说肯定没有,但是能有那么一次?多说也就那样儿吧,孙策和江东军他们自然是知道,这个可以说马超和凉州军那他们基本上不会给己方什么机会,是啊。如果说真
有了,那确实是好事儿,不错。可显然,真心是没那么简单容易,可不是。如果说有,那确实就好了,是啊。但是显然,那没那样儿啊。孙策和江东军他们的话,自然是想着有,如此一来,那是对己方有大好处啊,是。所以说这个事儿,他们是期望期待,可惜基本上就没
有。因此,以后的重心,对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来讲,自然就是征兵,增加己方的实力,那是重中之重。而开疆拓土什么的,去占据凉州军的地盘儿,除非是有好机会,其他的就算了,是啊。孙策他们显然不会轻易出兵了,那是。毕竟如今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积攒实力,这个硬实力如何,直接就关系着最后的决战,那是。能不能让凉州军还有兖州军,让他们都
损失很多,就要看己方实力,最后的实力到底如何了,那是。所以说他们的想法,那是……所以说他们怎么都是非常重视啊,没错。如果说不重视的话,确实也不这样儿了,是。并且可以说不重视的话,不说就和投降一样儿,可也没说差多少。试问难道不是放弃了吗?那也
是一种放弃吧,确实。因此,这个可以说没错,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没有半点儿不重视。可以说是根本啊,那是。不放弃什么,这个肯定也都不错。对他们来讲,如今也是如此。当然了,有大好机会,这个他们肯定也是不会放过,那是。对己方利大于弊的事儿,没理由不做。
还是那话那样儿,曹操还有孙策,他们确实和马超不同,那都不假。毕竟后者的话,可以说是看不起看不上那点儿蝇头小利的,没错。但是曹操和孙策,前者两人确实不是那样儿,尤其是曹操。而如今的孙策,并非说其人就看不上那点儿利益了,实在是这个时候的形势所决定的,让他就得说是有大利益,那才能够出手。小利益的话,八成就算了,那可一点儿不
错。大好处、更多利益的事儿,他和江东军众人,那是没有什么理由不去做的,是啊。因此,还得说是做,好处大、利益多啊,是。太小太少的话,那么孙策和江东军他们也只能说是放弃了,就如今来讲,是啊。毕竟他们和凉州军还有兖州军都不同,孙策江东军如今的处
境,不多积攒实力,那肯定都不行。所以说该如何做,这个……就现在来讲,凉州军一直都没来灭己方,可他们却也走出了第一步。占据了己方的交州,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都知道马超和凉州军的意思,那是。南海那地方,他们势在必得,而如今早已落到了凉州军手里,己方再也别想在长江和凉州军决战了,是啊。对方肯定是要在陆地上和己方决战,那可都没错。
南海那地方都被他们给占去了,这个……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早都知道,那马超和凉州军怎么都不想在长江上和己方决战。可以前的话,那主动权还算是掌握在己方手里,不是他们凉州军说了算。可他们占据了南海,显然这个主动权就转移了,变成了在凉州军那儿,而不是己方手里。可他们不会想着在长江和己方决战的,哪怕水军必有一战,还是最少的,可那却
不是决战了。哪怕凉州军损失再多,可他们只要保住胜利,哪怕就是惨胜,可也是值得……反正对马超来说,确实是那样儿啊,没错。他不在乎己方水军的损失,可显然,那是必须要胜利;而且肯定是损失越小越好啊,是。因此,这个肯定就那样儿,胜利,然后损失少啊。
但是就如今己方水军的战力,马超很清楚,己方想损失少那都不可能。因此,他不就一直让甘宁训练着己方的水军,这都多少年了。但是确实,还是不够啊,没错。什么时候差不多了,足够了,马超自然也就去灭江东军了,谁都拦不住,那是。可现在,那是还没到时候呢。
时候没到,己方也出不了兵啊。时候到了,自然就没说的,己方不灭了他们,那这个也不太可能是吧。那个几率是有,不过小啊,可不。还得说是己方灭了他们,那几率更大,是啊。再说了,他也不是不知道,这个除了己方之外,那还有兖州军,最后曹操很难说不会那么做,九成还是和己方一样儿,一起灭江东军,那是。如此的话,后者还有什么能抵挡得住啊,是,
所以说这个肯定没错,就得说是己方损失如何、兖州军的战损怎样,那是,这个确实……少了,马超觉得那就好了。不过显然,他是觉得还少不了,甚至比较多,那都正常。就说一个水军,己方水军的战力,那如何是江东军的对手?这个他们水军战力天下第一,那可不是
吹出来的,不是。己方这个水军的战力,那确实是拍马难及啊,那是。就得说是己方步卒,那超过了对方,战力上,所以说后者那是优势了,没错。而且还有兖州军一起,尽管双方不是联合,可确实,都是一起灭江东军,这个目的是一样儿的,其实也是足够了,那可是没错。
是啊,至少在曹操那儿,那是一点儿没错。当然了,在马超那而,其实也都那样儿。两军不联合,后者是觉得没必要。再说了,要真就说联合什么的,对己方是利大于弊,他自然不会那么做了。而对曹操的话,马超想不到太多,就只是知道其人不会强求就是了,那都没错。所以说到时候,两军不联合,但是和联合的话,其实也不会说差多少,那是。因此,这个口
头儿上说什么,其实不重要了,那是。反正曹操就是那样儿看法,明知道自己其实是想,但是最后马超不会同意,那么就强求不来,真的。他是很清楚的,是啊。毕竟联合什么的,就只靠着己方一方,那怎么都不行,确实。就得说是马超也认可了,那样儿才可以。但是显
然,对方也不认可啊,不想口头上说和己方联合,不说。这个曹操就只能说自己也是无奈了,没错。可以说己方不一定就非要和凉州军如何如何,但是利大于弊的事儿,他是没有一定要放弃的,那没有。可显然,马超是不想,对他们来说,那就是弊大于利了,所以说曹操无奈,知道也成不了,他放弃是必然啊。因此,这个事儿到时候就是如此,那也没其他的了。
可不,曹操不是那么容易放弃的人,但是实在无奈的时候,他却不会说不那么做,是。毕竟自己都无奈了,马超那边儿是行不通,那么不放弃也不行啊。对其人来讲,更多的强求,那是弊大于利,而不是利大于弊啊。因此,自己怎么都不会那么做,也不能那么做。口头儿上没联合,那也不是说必须怎么怎么样儿,曹操至少很清楚,那不是说就必须有,可以没有
啊。当然了,这个也是。马超自然是觉得不错,因为对方能放弃啊,到时候那样儿,够了。不过也确实,他可一点儿都不怕得罪曹操什么的。如果说得罪,那么这个可以说自己早就得罪对方很多了,那是。并且己方和兖州军,那绝对已经是不可调和了,没错。所以说马超可
没有什么怕的,早都已经是敌对了,这个有什么得罪不好的呢,是啊。不过就自己和曹操的关系来讲,这个其中还是比较复杂的,没错。至少马超所知道的,对方肯定是对自己有怨,那一点儿不假。自己对其人的话,那倒是没太多想法,真说起来,曹操还帮过自己,那没错。
那些事儿,马超是都记得,没错。关键是当初自己有骗其人,可对方愣是没发现,那是。不过之后曹操是都知道了,虽说有埋怨马超的意思,但是更多的,还是想自己为什么那时候就没识破呢?他也只能是说,马超做得好啊,知道自己那时候最看重什么。好歹自己当初也算是大汉一个忠臣了,如今不是,但是当初可是。看到马超和自己一样儿,曹操心里自然是
高兴了,没错。之后他是彻底看出来了,原来对方不是那样儿,根本就是骗自己而已,可不。而马超对此,他确实也有自得的地方,那是。毕竟都是曹操骗别人了,能骗过他的,绝对是屈指可数啊。一个手掌那绝对是能数过来了,是。马超不是吹,至少除了自己,好像也
没听说有谁骗过曹操成功的。当然了,可以说就算是有那样儿的事儿,他和兖州军肯定也不会去宣传啊,没错。因此,马超不知道,其实很正常,那是。如果说知道了还有别人,那确实是有些问题了。不过他和凉州军可都没听说啊,这个其实也说明问题,那是一点儿不错。
在曹操那边儿,他是埋怨马超不少,这个有,那不可能没有。但确实,在他那儿也想了,自己也是得怪自己,当初那么轻信马孟起了,是啊。如果说那时候就多疑的话,可能就没那些事儿了。他不后悔什么的,但是必须承认,也得当时自己……曹操不是没想过这些,可确实,他也知道想多了都没用啊,那是。因此,以前马超骗他的那些事儿,他也就想那么几次
而已,没错。多了的话,确实也没有了,可不。对其人来讲,真就有更多的事儿是要考虑啊。是,以前的事儿,曹操不是不想,毕竟年纪大了,也想着从前一些,那是。但再多的,他也就是想那么一下,最多就几下而已。多了的话,确实也是没有了,没错。可以说己方这
个,那肯定是,需要自己考虑的更多,曹操清清楚楚,那都是。因此,以前的事儿还是无法和现在的那么多事儿比的,没错。他是想过从前不假,但是也没考虑太多,就那么稍微想一下而已。对曹操来说,早都过去了,那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能说明点儿问题,那倒也是。
确实,那都没错,是啊。都能说明不少东西,那是,他也知道,不过没多想。对如今曹操来说,自然是增加己方实力,和凉州军抗衡最重要。当然了,北方异族大举南下的事儿一样儿是问题,可这个也得说是己方有实力啊,那更好,没错。没什么实力的话,就像江东军那样儿,确实是……反正他肯定也都是,一直都致力于增加己方的实力。但是必须承认,依旧
还是和凉州军有差距,不错。这个就得说后者实力实在是强啊,那可真没办法,己方追不上。以前还指望北方异族和凉州军死磕,但是曹操却知道,那已经是不现实的事儿了,没错。就得说是己方实力真就超过了对方,那自然就是好,但是可能吗?他也知道,基本上是没有
什么可能了,没错。指望点儿别的吧,那是。就实力超过对方,哪怕在北方异族大举南下之后,那其实都没有什么大可能。
第三九四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八十五)
曹操也知道,确实是没什么希望啊,没错。不过连孙策他们都没放弃过,这个自己能放弃吗?自然更不会了,是啊。对他来讲,压力怎么都比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来得小啊,那是。毕竟曹操可清楚,如果说北方异族一直都没大举南下,那么自然而然,就等马超带着凉州军大军来灭己方的时候,他们就大举南下了。这个如此机会,他们不会不把握,只要是之前没那
样儿,那么肯定就是,这个马超带凉州军大军灭己方的时候,他们就要大举南下了,是啊。这个事儿,己方肯定要经历啊,没错。曹操知道,怎么样儿,这个都是己方避不开的,他也不想逃避,那是。对其人来说,确实是那样儿,从来也不逃避责任。因此,在对付北方异族
大举南下的事儿上,那兖州军一样儿是会出大力,那没错。对曹操来说,他虽然是不想和北方异族对上,可其人却清楚,那个确实不得不为之的,没错。凉州军他们的责任最大,之后就是己方了,这个是。个儿最高的,那自然是他们凉州军,然后才能说是己方呢,确实啊。
怎么都是凉州军出力最多,这个第一还轮不到己方,己方只是第二啊,那没错。对曹操来讲,可以说己方要也是天下最强的话,他这个压力未必就比马超少,那是。可兖州军并非天下第一好吧,前面那还有个凉州军,就只是天下第二,三路诸侯中的第二。比之凉州军来说,实力差着呢,但是比起江东军来讲,却又比他们强上不少,那是。这个就是兖州军了,在曹
操那儿来说,他还是希望己方实力强,哪怕责任大,可那是必须的,不是吗?因此,这个没说的啊。曹操想着己方是宁可天下最强,那样儿好处才最大、利益最多啊,可不是吗。至于说对付北方异族,真心不光说是在大汉这儿诸侯的事儿,是大汉所有势力的事儿,只要他
们要大举南下了,那没错。因此,那不统一战线都不行,不那样儿的话,如何对付得了北方异族?就靠凉州军和己方,曹操还真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实在也是不够啊,那不够。就得靠着统一战线,更多的势力参战,一起对付北方异族,那样儿的话才行,是啊。
就靠着己方和凉州军,那还不够,就只两方的话,曹操就和之前马超一样儿,他没信心啊,那是。可统一战线了,那就不一样儿了。至少信心就多了,知道和对方五五开了,那是。确实,曹操想法是那样儿,马超想法也是那样儿。如今来说,北方异族只要大举南下了,那么大汉这边儿统一战线,大家一起对付北方异族,那就是五五开。谁想多点儿胜率,那就得说
是有更大的实力,没错。实力到时候超过了对方,自然这个胜率也就多了、大了,那都不错,确实是啊。因此,这个事儿那是……最后还得说是看实力,那都没错。还是那话那样儿,哪怕大汉那边儿的人马多,但都是步卒,怎么和人家骑兵比?关键是北方异族骑兵的战力,
说是全天下第一,那也没错,至少比你大汉这边儿强多了,那是。反正马超清楚,己方骑兵,那不是人家对手,人家骑兵的战力,比己方的精锐骑兵,就算不强很多,可也没差了,这个不错。所以说己方骑兵实力和人家相差不小,这个确实,不是什么小问题啊,不错。因此,这个他是特别在意己方训练弗朗基大阵,用来对付北方异族的骑兵,那确实是很需要的。
实在人家骑兵的战力强,关键是人马还多,这个是。那么你就光靠着人马数量,其实还不够,马超和曹操/他们可都知道。那么己方训练弗朗基大阵,这个就很有必要了,那是。在马超看来,确实不错。不那样儿的话,拿什么对付北方异族?那是,所以说这个也算是必须的了,没错。至少他知道,己方有和没有那大阵,分明就是两样儿啊,是。有了,那怎么都
是增加了己方实力,没有的话,己方步卒对上人家战力那么强的骑兵,哪有什么优势啊。确实,这个没优势,哪怕步卒人马多,那不假。可面对骑兵,尤其还是人家那样儿战力强的骑兵,你就光靠着人数上的那么个优势对上人家,这个不知道要损失多少。北方异族那个骑
兵的战力,对上世家大族、豪强地主、富商巨贾他们的私兵,可以说以一敌十,那都不是什么难事儿啊,没错。甚至说就更多,也不是不可能,真的。不过显然,对上凉州军的步卒,他们战力好歹说是大汉最强,那就不是那样儿了,没错。所以说这个也是,前者和他们可不
同。毕竟战力最强,确实不是吹出来的,而是战出来的。可以说马超凉州军实力,那是大汉第一,确实是公认的,没错。还是那话那样儿,凉州军实力确实是不如北方异族,一点儿不错。可却比兖州军比江东军都强,比大汉其他势力都有实力,那可不假。比北方异族是不行了,但是比他们,那是都强啊,不错。这个就是公认的,不管你有没有那个想法,其实都
是对比出来的,战斗那少不了,是啊。凉州军就是大汉最强,实力第一啊,可不是。兖州军那只是第二,都没错。江东军最弱,这个是对比凉州军和兖州军之后,那是。但是他们基本上比那些世家大族、豪强地主、富商巨贾都强。当然了,这个强也只是说他们比随便一个
强,而不是说很多家世家大族联合起来、豪强地主的联合、乃至于富商巨贾的联合。话说那么联合,都能对付北方异族,更何况是江东军他们了,更是不在话下啊,不过。所以说江东军实力,那确实是比他们随便一家都强,可他们联合起来,江东军就不好使了,没错,是。
江东军有实力没?这个你要说和凉州军和兖州军比,那他们再有实力可也比不上人家两军,那是。可还是那话那样儿,既然他们能三分了天下,这个自然,可以说是有实力的。那绝对比除了凉州军和兖州军之外的其他军强,是啊。而且江东军也是比世家大族、豪强地主、富商巨贾,他们随便一个,那实力都比不上江东军,没错。但是他们的联合,只要实力到了一
定程度,就不是江东军能比的了,那是。毕竟一家的话,后者肯定比他们实力强,那不错。但是一旦是多了,那么江东军那实力就真心不好使了,是啊。为什么凉州军还有兖州军,他们可以说是灭某一家,甚至再多点儿,几家,世家大族。但是你看他们敢把世家大族全都灭
了吗?显然别说这个不可能,就算是两军真有那个实力,但是显然,灭他们是弊大于利啊,那是。因此,马超还有曹操,他们可都不会那么做。并且看看看看,北方异族一旦说大举南下了,就得靠着大汉这边儿的统一战线。那世家大族,确实是参战的主力,可没错。他们来多少家,来多少私兵,就说关系着战局,最后的结果,如此说也不为过,那是。所以说这个
也是,那……靠着他们很多啊,那都没错。毕竟是主力啊,那确实。所以说世家大族的问题,并非说马超和曹操/他们不想解决,可以说他们都想解决了、解决好,但是显然,确实解决不了、解决不好,那是。尤其是马超知道,那世家大族的问题,哪怕就是千百年,好像
都没解决好,所以说这个时候能解决?反正他是解决不了啊,那都没错,所以还是慢慢来,
要不能如何?他反正没办法,那可不?这个就那样儿了,解决不了的,就那么放着吧,是啊。毕竟马超是很清楚,那绝对不是说一朝一夕能解决了、解决好的,没错。对此,他是没什么信心,比对付北方异族信心都少,是啊。不过世家大族的问题,和北方异族的问题,前
者还是不能和后者比的,没错。在马超看来,可不就是那样儿,是啊。毕竟世家大族是问题,可在他看来,那慢慢去解决,而如今对己方的影响,也不都是不好,没错。可那北方异族,他们对大汉的影响,试问有几个是好的?确实,至少马超想不到几个,都是不好啊,没
错。而且北方异族,那是非我族类,一点儿都没错。想不让他们对大汉如何,那都不可能,是假的,是啊。但是世家大族却不同,这个必须承认,他们可是汉人,这个是根本,可不是异族啊,没错。对他来说,知道世家大族也是压榨百姓,可终究不会说毁了自己,这个也能说叫根基吧,那都没错。可北方异族那就不一样儿了,没错。他们对大汉百姓,不屠戮一些,
那都不可能,是啊。所以说肯定要屠戮一些再说,因此这个是动凉州军和兖州军,也是世家大族、豪强地主、富商巨贾,动他们的一个根本了。是,可以说他们都是靠着百姓给他们做事儿,往好听了说是这样儿。实际呢,就是他们压榨百姓做事儿,那没错,这个那可是不
假啊。相比之下,凉州军、兖州军还有江东军,他们和世家大族、豪强地主还有富商巨贾,和他们比起来,对百姓那是好多了,是啊。尤其是凉州军,马超是深信那话,所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时代老百姓不重要?自然重要啊,只是世家大族、豪强地主他们是控制
了一些,富商巨贾也有,不过少罢了。所以说老百姓对世家大族、豪强地主,也包括富商巨贾,对他们是真没什么好印象。可他们确实,不少还得说靠着他们,那都没错。毕竟世家大族、豪强地主、富商巨贾,他们掌握了多少粮草?太多了,这个可以说就是根儿啊,那可没错。乱世中,可以说谁手里有粮,那谁可以说就是老大了,没错。凉州军为什么实力是大
汉这边儿第一、最强,那还不因为他们有钱粮,那是。挣来的钱,确实都换成粮草了,没错。所以说他们有那么多粮草,那怕什么,可能没有实力吗?确实,绝对有实力啊,是。可以说有粮草,那真就是有了很多,没错。世家大族、豪强地主他们都有,富商巨贾那也是啊,
所以这个……兖州军的话,反正在他们还没屯田之前,基本上就属于是缺粮的,没错。屯田之后,确实算是不缺了,可以说是够用,那是。而江东军呢,扬州那地方产粮,粮草真不少,那鱼米之乡可绝对不是吹出来的,至少马超是知道。尽管这个时代还没有那个说法,但
是现实就是现实,事实也是事实啊,那都不错。因此,扬州那地方,那是真心不缺粮啊,没错。所以别看江东军如今就只有扬州那么一个大州了,但是说实话,综合能排到天下前三的,哪怕就是产粮,那其实也是,没错。就那么一个州的粮草,虽说是还不够江东军消耗,可却绝对给他们提供最多了,那是。其他缺口,孙策和江东军他们自然是从豪强地主还有富
商巨贾也包括世家大族,从他们那儿买了。当然也是少不了和世家大族的交易,只是少而已,那没错。比起和豪强地主的合作来说,和世家大族的合作,也就是能比富商巨贾多罢了。但是天底下的粮草,说很多都是在世家大族那儿,那可一点儿不错,这个那真是不假啊。还
是那话那样儿,地主不都是世家大族,但是世家大族基本上哪家都是地主,这个可没错,毕竟没地的话,你吃什么?
第三九五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八十六)
所以天下多少粮,那可都在世家大族那儿,没错。这个也算是他们的实力体现,那是一个重要方面啊,没错。并且世家大族的人,虽说不是所有人,但是大多数那绝对是人才,没错。可以说天下的大多书籍,可都在世家大族那儿,而不是其他势力啊,可不。因此,这个说他们哪怕不是垄断,其实也差不多了。毕竟世家大族有,豪强地主并非就没有,富商巨贾也不
是,只是后二者少罢了。并且世家大族有底蕴,这个豪强地主和富商巨贾,他们都比不了比不上啊,那是。所以说隋朝科举制,直接就是给了世家大族迎头一击啊,那没错。可以说是动了他们的利益了,那可不假。但是显然,世家大族也没太好办法对付科举制,他们只能
说让自己家族的子弟更勤奋学习,那没错。科举制这个影响是深远的,别说现在了,就在外国,那都有影响力。隋文帝杨坚,就主要因为这个科举制,直接就排到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里了。他前面的帝王那是有秦始皇,但是后者是什么人,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
那影响力太大了。可以说这个科举制,了解的都知道,就不用多说了。不太了解的,多看看资料,就不难知道了,实在是影响深远,那真没错。要不然的话,为什么杨坚能排到100名人里去?那世界上也不过就一百个而已,几千年一百个啊,太少了,真的。但是当皇帝的就只有秦始皇、杨坚。说起来前者什么人,大家都知道。而后者的话,在老外眼里,能排进
100,这个不得不说,绝对有影响力,还是世界的。因为就华夏的帝王来讲,历史承认的,那都几百个,可就秦始皇和杨坚上榜了,这个不得不说,那是说明问题。是,老外可没华夏人那样儿,对自己民族历史了解那么多。如果说是华夏人去制定这个榜单的话,也来一个那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那么华夏人肯定不会少,至少是比榜单里的人多啊,没错。可谁让那是老外排的,确实没几个华夏人,不到十个,少。好歹华夏是四大文明古国,在世
界历史上,那影响绝对不小,这个你得承认,也是事实啊,不错。所以说这个确实没错,华
夏人没几个,还是有点儿少了。是啊,谁让那是老外排的,那就没办法了,是吧,是。华夏人制定的话,那肯定就不一样的人啊,不错。能说老外就一定比华夏人更公正?那也只能是呵呵了,这个相信不相信,就那样儿吧。也许因人而异吧,有的人,那是很公正,可有的呢,相信不来,可不。所以说这个和哪个国家的人,说是有关系,毕竟对方编纂哪怕是不向
着他们国家点儿,可其他的国家呢?这个就不一定了是吧,那书的作者是米国人,这个国家有多少年的历史,大家不知道具体也知道个大概。可就是米国人,在那里面也比华夏人多,这个就不用说什么了吧。可以说米国现在是世界老大,这么说其实也是,但是在历史上呢?
这个就不用多说什么了,编者作为一个米国人,他不可能说一点儿都不偏向自己国家是吧,所以说……其实一想也正常,真要说让作者就非常公平的话,好像也没几个人能做到,是啊。可以说能做到的,那终究是少数啊,是啊。那得是很公平的人啊,那确实是。所以说这个,那可真心没错。就得说是少数了,而不是多数,那是。因此,至少那位作者的话,还不是了。
一直都能让自己很公正的人,终究是少数,这个也是事实。如果说多了的话,那就好了是吧。天下也就没那么多事儿、那么多问题了,是啊。可以说那样儿人多的话,可能天下就太平了,是啊。所以说一直都公正的人,那要多了,可是好事儿。怎么看,那可都是好处大、利益多,是利大于弊,那是。相反的话,自然就变成了弊大于利,显然是不好了,那是不错。
但是如今来看,可不就是吗,真正公平、公正,能一直那样儿的人,终究是少数,谁敢说自己一直那样儿?因此,真心少,凤毛麟角,甚至说有几个?所以说这个那是不错,宝贵的啊,没错。就马超都知道,手下要有那样儿的人,也是人才啊,可没错。所以说这个事儿,
那真是。他倒是也希望,说手下有那样儿的,那倒是挺好。虽说可能会迂腐,但是比那些腐儒强吧,那都是。所以说马超肯定不怕什么,还希望手下人更多那样儿的,可惜啊,他是没看到己方有,这个也算是一个小遗憾吧,那是。当然了,就算是己方多了,那也并非是好
事儿。这个马超知道,就只是己方一方的话,那真多了那样儿的人,带来的那未必就都是好事儿,没错。不好的自然也有,肯定是啊。但是总体来说,还得是利大于弊吧,那样儿总是。如果说放到曹操还有孙策那儿,兖州军还有江东军中,显然两人那是都非常乐意那样儿,可不是。和马超还嫌弃好处少、利益小不同,他们可从来不嫌弃那个,那是。只要有好处还
有利益,其实就足够了,那是。多了少了的,有时候也不是他们能决定的,是啊,所以说……毕竟他们要都能决定的话,那谁不把己方能获得的好处变成最大、利益变成最多,那肯定是啊。应该说谁不那么做呢,是。至少马超、曹操还有孙策,他们确实,在这上那是没区别,
可不。所以说都一样儿了,那是。都想己方能得到最大的好处、更多的利益,是啊。但是显然,这个他们都决定不了,也不错。能决定了那就好了,是。他们都如此认为的,不假啊。对己方有大好处的、更多利益的,那样儿的事儿其实没几件,那是,多了好啊,可惜不多。
那就没办法了,只能说是想法好,但是事实,实际却给你打击,没错。都想好处大、利益多好,但是显然,那样儿的事儿决定不了。只能说是在大的方向上,看到好处多大、利益多少,只是一个大概的而已。至于说具体到底有多少,这个真心计算不来,没一个精确的数字。毕竟这个本来就没有一个能衡量的是吧,所以说没有具体的,哪怕说到了最后,知道了具体
情况,但是有多大好处、多少利益,衡量不出来,只能说大小罢了,那是。显然,这个也是现实,是事实啊,没错。所以说这个那……也算是无奈吧,那都没错。毕竟马超也好,是曹操和孙策他们也罢,其实都是想着己方更好,得到更大好处、更多利益,那都没错。可显
然,这个他们决定不来。并且也没一个精准的计算,谁知道获得的好处多大?利益多少?确实只能说是己方好处获得的大小,利益多还是少,如此而已。利大于弊、弊大于利,如此都看得出来,没错。再多的,好像也没了是吧。想有更多,那行啊,你有实力什么的,那算是比较基础的了。凉州军有实力啊,所以这么多年来,那可真是,得到很大好处、很多利益。
实力啊,是哪一方都想有,不错。但是就在整个大汉,敢说有实力的,那就只有凉州军。当然马超敢说,己方在大汉,那是最强,一点儿不假。比北方异族是不行,可他们是大汉的吗?因此,在大汉本地,己方是可以称王称霸,碰到北方异族,己方确实就不好使了,没错。可他们终究不是大汉的势力啊,如果说北方异族是大汉的实力,那么马超就得说是头疼多少
年,那是。可他们终究只是异族,对付他们,大汉这边儿统一战线,如此来说,就看那时候一搏了,是啊。靠着大汉这边儿统一战线,如此说来,才能是赢了他们,那是。五五开啊,这个是马超和曹操的信心,那是。而到时候如果说己方实力增加,可北方异族的实力受损,
那么可就真是,是大汉这边儿的胜率高了,那没错。这个马超是有点儿信心的,毕竟一直都让己方细作给整瘟疫的传播,只要老天站到己方这儿一次,那么可以说就足够了,那是。不好的就是老天一直都站到北方异族那儿,那么怎么都是不好啊,没错,所以说这个也是……
那肯定就是不好,没错。所以说他一直都想着成功,一次就够了,那是。但如今来看,别说一次了,就半次也没有。当然了,这个是玩笑话,半次肯定没有,都是整数,那确实。对马超来讲,确实是那样儿,老外的名言有道理,一万个0也比不上一个1,那是。对他来讲,可不就那样儿,一万个0代表了自己和己方的失败,那不假。而一个1,代表了自己和己方
的成功。这个失败和成功,那是无法相比的,没错。渴望成功,马超也没有什么例外的,是啊。他是一直都想着成功,一次就好,真是。但是这么多年了,都是运气在北方异族那儿,所以还是那话那样儿,马超觉得明年,准确说是今年,老天是不是该站到己方这儿一次了呢,
那样儿,其实就足够了,没错。当然了,哪怕说今年依旧是没能成功,那么还有明年,没错。他不是说今年一定能成功,那哪有那么绝对,是啊。今年还成不了,就等着明年吧,是啊。不过今年这个成功的几率,马超觉得还是很大的,没错。当然了,这个肯定也是,如此
大几率再把握不好、把握不住的话,那么这个……把握不住的话,这个哪还有说如此大的机会了,是啊。他很关心关注这个,那没错。所以说马超知道,今年己方成功的几率还是不小的,说是这么多年最大几率,那也是。可再大几率,你把握不住,那也是一点儿用都没有啊。而且可以说老天就不站到己方这边儿,自己也是半点儿办法也没有,只能说是无奈啊,
确实。毕竟这个成事在天,你没有点儿运气,那只能说是byebye,真的。运气好的话,那就不是这样儿,看看人家北方异族,是吧。这么多年了,可以说北方异族是真有运气,那没错。就马超所看到的,可不就是那样儿。说他们是欧皇,这个好像还不是,可也差不多少,
那都不错。而己方呢,反正在大汉这儿来讲,那确实没错,真就是有运气。实际上来说,是比兖州军还有江东军,比他们都强。可分和谁比啊,和他们比强了,但是一和北方异族比,这个他也知道,己方在运气上面,这么多年了,也比不上人家北方异族啊,那是,所以……
就光比运气的话,马超还不怕谁,但是己方不如北方异族,那也是事实。就这个方面,可不就是。实力上不如人家,那也就算了,没办法。可就这个事儿,依旧是不如人家,这个实在也是让他无奈,真的,没一点儿办法。毕竟运气这种东西,那绝对是虚无缥缈的,一点儿不假。马超清楚,能稍微整明白点儿的,那绝对不是普通人,那普通人肯定不行,没错。他
觉得至少也得说是像那些个比较神的高人,就他们的话,是能稍微整明白点儿,那是。甚至说都知道转运什么的,这个说转运是真正的转运,不是什么迷信啊。不过马超是不懂这个,老师南华留下的书籍里也没有这个,没错。那些书里有占卜,但是那个和运气什么的,你说
没有关系吧,好像还有那么点儿,可绝对不会很大、更不会很多,那都没有。所以马超哪会那些东西,什么转运之类的。
第三九六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八十七)
说实话,他是真不懂啊,那是。说起来马超所知道了解的来讲,那转运什么的,已经属于玄学上风水类的了,只有了解风水的,那才能说真懂,他反正不懂。如果说马超懂的话,他第一个就得给己方转运,那没说的。不是说小看小觑了天下人,就大汉这地方来说,马超觉得没几个人真就懂风水的,真心没几个,两三个,也就那样儿了,是啊。再多的话,他是觉
得没有了。反正自己是不懂,但是肯定有人懂,不过能有几个?也许两三个,那都多说了,是啊。懂得那东西的,那基本上逃不开是世外高人,那没错。可不会有太多,是啊。在马超看来,绝对是深藏不露了,那是。就说自己都不知道谁懂那东西,可不是说懂的人深藏不露
吗。他倒是不认为自己孤陋寡闻了,至少己方手下那些个,不管是将领还是说谋士,他们就都不知道,和自己也没区别啊。所以说马超不觉得自己孤陋寡闻了,要说自己不知道的,那别人未必就都不知道、不了解,就看自己手下那些个,一定和自己一样儿,也不知道不了
解吗?显然不是啊,没错。所以这个不能说是自己孤陋寡闻,而真是懂得那些的人,隐藏很深啊,那就没办法了,可不。他就敢说,自己不知道,自己手下不知道,而曹操还有孙策,他们一样儿不知道。至于说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众人,估计八成也不知道。为很么说是八成可能是不知道呢,就因为那两成马超也确实不了,你觉得他们不知道,没准就有人知道,
那也不好说是吧,所以这个也没错。反正自己和己方众人,那是不知道了,一点儿都不错。但是你不知道,你们不知道的,不代表别人也不知道,是吧。他反正清楚,自己和己方不知道,曹操和孙策也不知道,但是不代表兖州军和江东军众人也一样儿不知道啊,没那个道理。
但是从如今的情况来看,好像,好像他们也是不知道。毕竟要知道的话,他们也是八成会把这事儿给曹操还有孙策,给他们说。而后二者的话,他们很大可能会相信,然后去找那样儿的高人。可马超是一点儿消息都没听到,那么是不是就说明问题,说明兖州军和江东军他
们众人也不知道啊,是。可不,如果说他们知道的话,可能就是另外一样儿了,没错。真那样儿的话,他就一点儿风声都听不到?这个马超是不相信的,己方细作,自己倒是很相信他们,那都不错,是啊。可以说特别**的事儿,尤其是曹操还有孙策,他们两人的秘密,这个己方细作一点儿都探听不到,那正常。可对方当主公做老大行动上的事儿,那还是能知
道的,没错。除非说那都是曹操还有孙策,他们秘密进行的,那另说了。不过显然,马超第一个就不相信,他们真会去秘密进行?不是一点儿不可能,但是很大可能是不可能啊。所以说这个还是没有的几率大,可不是吗。反正他是相信没有,那是。有的话,确实应该说就
不同了,是啊。马超没那找,实在因为他也不知道,关键是上哪去找啊,这个是个问题,那都没错。如果说真知道,还能找到的话,马超肯定乐意去试一试,那都没错。毕竟真说起来,这个更多的利益、大的是好处,没错。那么利大于弊的事儿,而且利益不小,试问他如何不会去做呢?肯定会啊,那都不错,这个是了。只是可能如何去做,倒是不一定了,那也
是。不做,还得做,没有不做的。可以说让己方转运什么的,马超当然知道是好事儿,但是要怎么找对方,那倒是要好好想想。找到了,自己还得说亲自去请,那都没错。不过一切也只是想法,都不知道谁懂得那些风水的东西,所以说想多了都没用。他知道懂那些的必然是高人,但是你哪怕就亲自去请,可也未必就真能请来啊,不错。毕竟马超很清楚,那样儿
的高人,那绝对是淡泊名利的,没错,要不然的话,不早就蹦出来了,是啊,所以说这个……说实话,他对那样儿的人,没什么好办法啊,那是。毕竟淡泊名利,其他东西,马超知道对方需要的,自己和己方这儿未必就有,真的。毕竟己方这儿要有的话,对方不来找自己?那
确实也说不过去,还真就会来啊,没错。他倒是不怕对方来,真心是来者不拒,但是对方不来,马超自然不会认为没有那样儿的高人,只是对方不主动出现,不来找自己找己方,就说明自己和己方这儿,那真没有对方想要的,那就没有办法了,是啊。所以说这个,没什么
好办法。他也确实不太清楚,那样儿高人到底说想要的是什么。自己和己方有,他们肯定会来,不用你找啊。没有的话,那自然就这样儿了,对方不会来,那是。马超倒是没想对方到底说来了好,还是不来好什么的。他也是没期待那些,爱来不来,真的。自己这儿没人来,那曹操还有孙策,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那儿一样儿,不是没人去找他们?所以说这个三方
那都一样儿,没大区别啊,可不是。因此,马超自然也不会说想太多了,那是,所以……这东西真是,他知道,那是需要缘分的,是啊。你看演义里写左慈去戏弄曹操一回,可在这个时代,他可没出现过,至少没在自己这儿、没在曹操那儿、也没在孙策那儿出现过,都没
有。可马超绝对不会认为这个时代没左慈那个人,那是肯定有,只是他还在不在这儿了,那是不好说啊,没错。演义里写孙策咔嚓了于吉,说实话,这点在这个时代,他是一点儿都不相信。虽说于吉可能是不擅长武艺,但是你说其人去找孙策,让他咔嚓自己,这事儿马超
怎么都不相信。为什么呢,他一直都认为,那样儿级别的高人,先不说孙策到底有没有本事咔嚓了对方,就说演义里于吉那样儿,至少马超看来,就感觉其人那是找人家孙策想让自己被咔嚓……这个他确实是理解不了,难道说于吉不是那样儿想法?确实,也许不是,是个意外?这个谁知道了,反正马超真是知道,那自己不清楚啊,没错。就得说于吉还有孙策,
他们俩最清楚了,是。别人的话,不过旁观者,可未必就什么都清楚。两人是当局者不假,可却未必就是迷啊,没错。所以说这个也不是绝对的,那确实。马超是不理解演义里描写的,他总是觉得这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事儿,也许就只有老罗知道,那也是不一定啊,没错。但是
这个时代,马超却清楚,于吉可没找过孙策。除非说前者是偷偷摸摸找后者,那自己不会知道,而正大光明的,自己不会不知道,那是。别小看了小觑了己方细作,这个该知道该了解的,确实就是一点儿不差啊,没错。因此,他不知道的,至少这样儿的事儿,马超是觉得可以说就是没发生过。当然了,也许发生了,可自己还不知道,那也不是没生可能的事儿啊,
那是。不过他倒是觉得那样儿的情况很小,是啊。几率大的,那还是没发生那样儿的事儿,于吉是从来没找过孙策。其实一想也正常,对那样儿的高人来讲,你手里有他要的,对方才能说主动找你是吧。这个是马超一直认为的,他觉得就是那样儿。至于说被动的,确实就是要靠缘分了,没错。别本来能遇到对方,结果对方躲着你了,这个就是悲哀了,没错。马超
觉得自己估计不会发生那样儿的事儿吧,毕竟最后一统天下的,那除了己方之外,还能是谁?因此,马超自然是认为能给那些高人带来好处、利益。可显然,他们所要的好处、利益,并不是说他一定能给那些人的,是啊。马超认为能给自己老师,结果自己老师是从自己这儿
得到了好处、利益。可他也觉得,不可能每个人的想要的都一样儿,马超觉得他们的需求还是不同的,没错。毕竟要都一样儿的话,也不是说就自己老师一人来找自己,而其他人却都没来了,是吧。所以说他也是看到了,这个事儿他们所需要的,那应该是不同,没错,所
以……是,这个没错,毕竟每个人的道,那是不一样儿,确实。如此就不得不说,马超想法还是没错,真要说他有那些人要的,需求的东西,那些人不找他都不可能,没错。真就不用你去找他们,而他们直接就来见你了,是啊。马超对此,可以说是属于平常心吧,没有太多需求,那是。哪怕说对能改变风水格局的,他都没太多想法,哪怕其人还是很想己方转运
的,那可是。但是马超更清楚,绝对还是说强求不来啊,那是。所以说这个事儿,那都不错了。还想怎么样儿呢,是啊,他肯定不会强求,没错。从来没让己方手下去找那些人,哪怕马超知道,那转运自然是好事儿,怎么都是好处多了,妥妥的利大于弊啊,并且好处不小、
利益不少,那没错。可他却没那么做过,这个显然也是说明问题了,是啊。看曹操还有孙策,就马超所知道的来讲,他是没听过两人去找过那些人什么的。当然了,这个也许有,他们可能那么做过,可己方细作,那确实是没有探听到,也不是没可能,只是几率很小罢了。
确实几率小不代表就发生不了,这个马超也知道,那是。可对他来说,这个几率小,基本上就可以归纳到发生不了发生不来上了,没错。毕竟自己都四十多岁了,那样儿小概率的事儿,自己碰到过几次?一次?两次?那几率小就和发生不了,有什么大区别吗?反正马超确实是没觉得有什么大区别啊,是。如果说真有,那么肯定就不是自己之前看到的那些了,是
啊。他觉得自己这辈子,反正四十多岁,就碰到过两次那种小概率的事儿吧,印象中是啊。所以说小概率的事儿,马超看就是基本上发生不了的,那有错吗?四十多年了,就遇到过两次,这个概率……能说是多吗,确实少,极其少,那真不错。反正就他是没觉得多,一点儿
都没觉得多啊。马超就是认为少了,那是,很少啊,可不?所以说这个那没错,少就没办法了,谁让说几率就那么大,就和没有似的,所以……几率小,有的就和没有也没大区别。而那样儿的事儿,他是觉得基本上就发生不了。而真发生了,那么恭喜你,这个几率,那可
真是……发生了,那么几率大小,确实是不重要了,那没错。所以说这个也是,反正马超一直都那么看的,发生了自然就是那样儿啊,那都不假。对他来讲,小概率的事儿,就基本上和没有也没大区别,而一旦是发生了,基本上也不能说是好事儿了,真的。马超觉得大多还都是不好的,真的。反正就他所了解的来讲,大多可不都是不好的了?所以说也是,这个
真心是不发生更好吧,那都没错。那就算是好的,也别发生了,是啊。这个既然说都不发生,那么最后无论好还是不好,那都没有,是。对马超来说,都不算什么,可不。对他来讲,那是没什么了,马超肯定是不在乎在意啊。至于说别人的话,原谅他并不知道那么多好吧,
其人也就更多清楚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的事儿了。哪怕马超是知道兖州军还有江东军他们那边儿的事儿,可不是说具体的都了解。
第三九七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八十八)
没那么详细是吧,确实也不错,毕竟马超可不是万能的,什么具体的事儿都知道,那可没有啊。细作不可能说什么都探听出来,那不可能,所以肯定有他不知道的,那都正常。所以说探听不到的那些,可能就包括了高人那方面的事儿,但是马超是依旧认为没有,那个只是小概率事件罢了,几率太小,和没有也没大区别啊,那是。所以说要如何,不知道情报,那
也许是件好事儿,没错。这个也反映了,可能确实是没有发生过那样儿的事儿,所以就没有啊。没有是好事儿,这个他很清楚,反而有的话,真发生了,也许对自己对己方,那就不好了,是啊。当然了,不管如何,至少有一点没错,就是曹操和孙策,他们自然也知道有高
人,那是不假,可就就马超所了解的来讲,他知道那两人没主动找过他们,那是。也许他们和自己想法一样儿,谁知道呢?也不一定,或者就不一样儿,这个也许更可能啊。不过不管如何,他们应该都没那么做过,要不然的话,马超觉得自己多少都该知道,毕竟己方细作,
那……能探听出来,他还是相信的。你说要非常秘密的事儿,那确实是探听不到,都正常,但是那找寻高人那样儿的事儿,是什么机密的吗?除非说曹操和孙策,他们俩把那样儿的事儿看成是比较秘密的事儿,那就另说了。不过以马超对两人性格作风的了解,他们不会那么认为,八成也不会那么做,正常。自己反正是不会那么做了,那么曹操和孙策,他觉得和自
己的话,就在这个上面,应该说不会差太多啊,那是。甚至说就一样儿了,都正常,不错。对待高人的态度,马超倒是也觉得他们和自己没太大区别,也许他们和自己不同的,那只是自己见过高人,而且还不止一个,但是曹操和孙策他们,也许没见过。可他们必然听过啊,
那是。所以说这个没错,他还是清楚的。而虽说曹操还有孙策,他们估计是没见过高人,但是他们听过的却绝对不好,对高人绝对有足够的敬畏,那是。马超是因为还算是比较了解,所以说对那些高人,那确实有一定的敬畏,那没错。但是曹操和孙策呢,他们显然是属于不
怎么了解的,而人们在面对未知的事物的时候,尤其缺乏了解,那么真就可能有一定敬畏啊,那是。所以说都正常,那是没错。他也知道啊,曹操还有孙策,他们终究和自己不同,那不假。在马超看来,自己见过高人,还不是一个,那么本来自己对他们就有所了解,而亲眼见着之后,就更了解了。就曹操和孙策的话,他们没见过,就只有听说,有情报什么的,
从那些了解而已。所以他清楚,这个他们和自己比了,就这个上面,还是比不了啊,那是。马超还是很清楚的,这个他们和自己还有不同啊,那确实。都一样儿,那也没意思了,是啊。至少他就是那么看的,没错。自己见过不止一个,但是到了曹操和孙策他们那儿,也许他们
就没见过啊,都正常。毕竟还是那话那样儿,你有他们所需要的,那自然,他们都主动找你来了,是吧。可你没有,那么你就主动找人家,没准那些个都躲开了,真心不是什么发生不了的事儿,反而好像真就那样儿啊,是。所以说不一样儿的东西,马超觉得不同地方多了,那才有意思啊,没错。一样儿的地方多,他反而是觉得不怎么样儿了,没什么意思啊,可不。
所以说马超一直都这么看啊,那是。不一样儿的地方多了,那才有意思,是啊。反而说相同的地方多了,那就没意思了,是。对他来讲,一直都那样儿啊。当然了,就在曹操和孙策,在他们那儿,其实也没大区别,是。在他们眼里,就这个来讲,那是和马超看法也没大阿区别。他是那么看的,而曹操还有孙策,他们基本上也都是那么看的,是啊。所以说这个那都
不错,没大区别,正常是吧。不正常的地方也有啊,但肯定不是这个了,那是其他的……不过那也不算马超太多考虑进去的事儿,是。没大用,确实。在他看来,就有用的,那自己多想想,都正常。没什么大用的,自己还考虑那么多做什么?确实,那就没有了,不错。所
以说这个……不同的地方更多的,那是好,相同的地方倒是少,哪怕是有,那没错,缺少不来,是吧。而马超如今考虑更多的,那还是北方异族的事儿,之后是灭江东军、灭兖州军,那些事儿。他就是那样儿的想法,一点儿都不错。解决北方异族问题、解决了兖州军、江东
军。两大问题,一直都是困扰着马超,他是一个都没解决了,不过以后会的。先灭江东军,己方实力在那儿摆着呢,灭他们没问题。而之后再对付北方异族,自己觉得也可以。解决了北方异族的问题,最后自然就是灭了兖州军,一统天下,如此一来,这两大问题都解决了,也能解决好。可马超也不是不清楚,那却还得说是靠着时间,到底多久才行,也是个问题,
没错。他肯定是希望早点儿,可确实,真心没那么简单,可不?所以说这个也是,那都不错。早的话,不是说不行,可是很难啊,没错。因此,可能就是晚了,那基本就是了。对马超来说,晚了确实也没办法,只要说是能彻底解决问题,把江东军灭了,那就是最终目的了。
他想法自然是好的,早灭江东军啊,那样儿的话,自己也算是解决了一个问题的一半了。毕竟一统天下,那就两个敌人,兖州军和江东军,而己方灭了江东军,这个算是解决了一半的问题,可以如此说。当然了,不管如何,彻底解决了江东军和兖州军,己方才真正解决了
一个问题,一统了天下。这个是第二个问题,也是最后一个,那是。对马超来讲,更多当然还是希望早点儿解决了,那是。不过真心难啊,而且之前还有对付北方异族的事儿,再之前还有灭江东军……这些都是啊,不错。他自然都清楚了,没错,一个灭江东军,想己方损失少,这个一直让甘宁训练己方水军,那都不能停,可不。然后没了江东军之后,以后再灭
兖州军的时候,那北方异族就要大举南下了,己方还得对付他们,不过是统一战线,己方是主力不假,可出力的却不光就只有己方,那是。兖州军那天下第二,他们就得说是仅次于己方,没错。而其他的势力,反正来参战的,别管到底都拿出自己多少的私兵来,多少的实
力,都会尽力,那是实实在在的,没错。可以说参战是一方面,而这个尽力,那就是另一方面了,不错。可他们只要是来参战的,就没有说不会尽力,那是。能来参战的势力,那绝对是考虑非常清楚,而真是来都来了,那么他们不会想着拿出去私兵到底说最后还会剩下多少,就只是会想,必须尽力,结果接得说哪怕不是赢了对方,可也得是打退逼退对方啊,那
是。己方占优,那确实是要得。别说是马超还有曹操,凉州军和兖州军了,哪怕就是大汉那些势力,说实话有什么看不出来的?真心都知道,北方异族大举南下,只要挡不住,那么损失最大利益的,自然是凉州军、兖州军,甚至可能他们还会被灭,那都不一定啊,可不。但是之后呢,显然损失多的就是大汉这些势力了,那没错。世家大族、豪强地主、富商巨贾,
他们不可能不损失利益,不过是多少罢了,那都没错。也许投靠了北方异族,那倒是能好点儿,而不投靠的,甚至反抗的,那么结局估计就一个了,那是。因此,这个有能力不去参战,那不是他们的想法。除了说个别的势力不会去之外,其他的绝大多数,那还真就会去了,
没错。都知道到时候统一战线,那是必须的,没错。真也不是他们小看小觑了凉州军还有兖州军,他们有实力不假,但是分和谁比啊。和自己这些势力比,那他们随便一方,都是比己方这些随便一个势力的实力都强。但是他们比起北方异族,哪怕就算是加一起,可也不是
人家对手,就实力来说。大汉的那些势力,要说他们很多东西,确实不了解太多,没那么具体,那都正常。可该知道了解的,那大概他们却都知道了解啊,没错。就比如说这个实力上面,他们不知道凉州军还有兖州军,不知道他们具体有多少人马,一样儿也不知道北方异族有多少人马,那都是。可他们却很清楚,凉州军加上兖州军,他们两方的人马加一起,也
不是人家北方异族的对手,那是。后者就是这么个实力,显然大汉这边儿的势力,那也都知道啊。不知道具体的,可还不知道一个大概吗?所以说那也是,肯定都没错,大汉的那些势力,自然也是知道一些的,没错。所以说都清楚,到时候只要北方异族大举南下了,那么
大汉这边儿统一战线,那是势在必行,必须的,没错。不那样儿的话,也不是他们小看小觑凉州军和兖州军,可以说就他们对付北方异族,大汉这边儿的势力也没什么信心啊,那是。有信心得有实力,那是。没实力的话,这个还有多少信心?没错,所以说他们没看到实力,
就没信心。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有实力,但是和北方异族比,这个却又没什么实力了,这个就是大汉这边儿势力所看到的。当然了,加上他们这些势力,那绝对是实力增加了,没错。而实力增加了,那对整体来讲,怎么都是好事儿啊。对付北方异族大举南下,如此统一战线,那自然是好了,没错。对马超对曹操、对凉州军对兖州军、对大汉这些势力,那其实
都好,是。到时候就得那样儿,那么做了,大汉这边儿的势力都觉得不错,也包括马超还有曹操/他们。是啊,那凉州军也好,是兖州军也罢,可都是大汉一方的势力,一点儿没错。还有江东军,这个他们也是,那都没错。哪怕说北方异族大举南下的时候,他们是早可能被
灭了,但是必须承认,这个他们一样儿是大汉的实力了,可是不错。在这上,那就和凉州军还有兖州军没有什么区别,那是。不过就是,同为大汉的势力,那实力第一的,最强的自然是凉州军、之后是兖州军、最弱的江东军。可他们三路诸侯,那却都比其他的随便一家势
力都强啊,是。这个之前也都说过了,那是。可以说江东军是有实力的,可他们那实力与凉州军比,确实就变成了没实力的。而和兖州军比,他们也变成了没实力。因此,江东军就是三方中实力最弱的那个,没错。如果说凉州军和兖州军一起进攻他们,要灭他们,那么他们真心是要顶不住,是啊。所以说那不一直都是之前那样儿,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可都没放弃
过什么,哪怕他们依旧是三方中最弱的。依旧是想着最后能改变曹操和兖州军的想法,并且实在要真是顶不住,最后大不了还是被灭,那不错。可孙策和江东军的想法来讲,还是那话那样儿,让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损失更多,这个是己方要做到的,做好了,其实就可以了。
他们没指望说己方就一定不被灭,那真心是不太现实啊,己方依旧被灭,不过不会让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好过就是了。
第三九八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八十九)
必须让他们损失多,而如此的话,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那真就是满意了,是啊。如果说做不到的话,那么他们显然,是不会满意的。带着遗憾,多少都有点儿,那么带着那点儿遗憾被灭,怎么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都不会觉得好就是了,那没错。因此,这个事儿就是如此,现在的孙策和江东军众人,他们一方面是不放弃,一方面也想着己方被灭,也不会说让凉州军
还有兖州军好过,要让他们损失多、更多,那是一点儿没错,所以说这个事儿那也是……凉州军和兖州军损失多了,其实就可以了,这个是孙策还有江东军,他们的想法。毕竟要真说己方不被灭,这个确实,难、太难了,可不。所以说他们基本上都没那样儿想法,还是说
让他们损失更多,如此一来,才更实际,是吧。保住己方,那不是说就没几率,但是基本上不要多想了,不切实际啊,没错。还得说是现实点儿,那真是。现实就是保不住己方,最后还得说是被凉州军和兖州军灭,就只能说是让他们损失更多,那样儿的话,倒是可以做到
啊。“退而求其次”,这个也正常,那是。但不可能说什么都向你所想那样儿,没那么简单容易啊,可不。也可以说是理想和现实间的差距,那是。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倒是想让凉州军还有兖州军损失更多,可实际情况,那确实谁都不知道啊,没错。也许到时候会那样儿,那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儿,在孙策带着江东军强力反抗之下,让凉州军还有兖州军一下就损失
了很多人马,那不少,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儿。但是显然,那也并非就一定好吧,没那么绝对,是啊。也许就是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损失倒是没那么多,这个就让孙策还有江东军他们的想法一下就落空了。最后不说他们是“死不瞑目”,估计也没差多少是吧,那确实啊,
没错。可是不管如何,最后到底是什么结果,就得是到时候再说再看了,那是。还是说都有可能,那都不错。说让凉州军还有兖州军损失多了,那可能,或者说就那样儿了。而说他们损失少,也一样儿可能,或者说就是那样儿啊,没错。一切皆有可能,那是一点儿都没错。
没什么不可能的,能发生的情况,那其实是预料不到的,是啊。所以还得说,想法好,可未必就能实现。当然了,几率是有,可实际情况未必就很大可能发生,没错。因此,马超和曹操、凉州军与兖州军,他们是一点儿不怕,至少不可能怕江东军啊,那是。你说前者怕北方异族大举南下,那倒是,可不怕江东军半点儿,那也不错。后者曹孟德的话,其人就更不
怕什么了,是啊。就孙策和江东军,你问他们怕什么不?结果也是不怕什么,哪怕他们最后会被灭,那也是没办法了,无奈啊。不被灭?比小概率都小的事件,能发生的几率,基本上是不要想了,好像真没什么可能。只能说没那么绝对,真出来了,其实也不是不可能,毕
竟有那么一点儿点儿的几率呢,是吧。所以这个没错,那肯定是啊,确实不假。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那怎么都不会说把希望寄托在那样儿没什么几率的事件上,真的。与其说那样儿,真是不如一直增加己方的实力,那难道不是最好的?所以说确实也是,最后归根结底,那还得说是己方实力,强了,自然就比什么都好,不是吗?不强的话,就一直这样儿吧,就等着
被灭,也让对方损失不了太多……是啊,那就是现实,或者说其实就是事实啊,没错。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可一点儿都不想要那些啊,是。所以说这个那也没错,还得说是实力为王,那可一点儿没错。如果说己方有实力的话,真别说凉州军那样儿,就和兖州军差也没差那么多、那么大,试问自己和己方至于那样儿吗?在孙策看来,自己和己方在曹操和兖州军面前,
那有时候就和孙子似的,其实也没说特别大的区别,真的。自己是憋屈不行了,那真没错。他也知道,其实己方和自己想法,那也没说就差很多、很大,是啊。对孙策来讲,他何尝不知道,就己方的话,但凡是有实力,那也不至于说像那样儿求着兖州军,真的。可以说如今
这样儿,那肯定不是自己的本意,自己一点儿那个想法都没有啊,是。因此,在孙策看来,走到现在这样儿,和自己不是没关系,可己方在三路诸侯中,那就是最没有实力的、最弱的那个,那真是没办法了。别说是超过凉州军,就超过兖州军都不可能,哪怕就和他们差不多,
也不可能啊。所以说依旧是己方最没实力,和两路诸侯比,己方就是最弱的那个。当然了,和大汉其他的势力一比,己方倒是强了,那没错。但是必须还得说,那争天下的,就凉州军、兖州军还有己方,三方而已,那其他势力,再强,他们也不是争天下的啊。而且他们随便一家,那实力不行,至少比不上己方,至于你非说他们联合到了一起,那确实,就不一样儿了,
没错。所以说这个肯定是,实力啊,这个是硬的,那可不是吗,一点儿不错,有实力不慌。虽说孙策和江东军,那他们可都是明白人,没错。都知道,那不光说需要硬实力,还得需要软实力,那没错。所谓就是软硬实力,那都有,那才叫实力,真的。不过己方硬实力都不行,
那真就别说更多了,没错。看看人家凉州军,反正就在大汉这儿,那绝对是软硬实力都有还都第一,最强的那个。当然了,兖州军的话,他们自然也都有,不过就比不上凉州军罢了,但是却超过己方很多,没错。因此,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可以说看这个还是比较透彻的,是
啊。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实力弱归弱,这个只能说是凉州军和兖州军都比他们强,那没办法。可他们的眼光、眼界,那却一点儿都不差,没错。所以说能看出来看到的,那多了去了。并且好歹是一路诸侯,那知道了解的,确实也多了去了,是啊,所以说……这个就得说,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可不差什么,那没错。没实力那是一方面,没办法,他们也一直都在增加着
己方实力,那不假。可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可也没原地踏步,那没有。你江东军征兵,可人家两方也没闲着是吧,所以说这个也是……你增加了实力不假,可人家一样儿是增加了,没错。所以说这个差距什么的,还没拉太近,不错。但是不管如何,至少一直征兵,这个就
是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需要的,一点儿没错。可以说怎么样儿,他们都得那么做啊。更何况之前就孙策他一个,就在交州损失了九万人马。那可是九万人马啊,不是九千人,所以说对他来讲,哪怕不是说看得特别特别重要,但是却绝对心疼,那一点儿没错。毕竟自己的事儿自己知道啊,自己一共才多少部曲?一下损失了九万人,真心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补充上啊,
没错。当然了,还能让孙策欣慰点儿的,那就是在交州,己方是损失了不假,但是凉州军,他们一样儿损失了,不错。不过就只是己方损失了更多,那是。而相比之下,凉州军他们损失少了,是啊。不过这个根本,那是因为己方在交州的土著士卒,实在是战力不行,那就没办法了,真就是拖后腿啊。要是说他们像己方扬州的人马战力,那么己方就损失不了那么多,
是。但是他们没什么战力,所以说最后除了九真还有日南的人马,其他的可都损失了,是啊。交州土著士卒就是不行,这点他一直都知道,他们的战力那就是个渣儿,真没错。所以说交州的战事,孙策从一开始他就没指望太多,真的。就说那几个太守尽力守城,然后之后
把九真还有日南给出去也就是了,其人没别的想法,那是。毕竟孙策也都清楚,那想法要多,必须得有实力作为基础,可显然,己方没有那个实力是吧。在人家凉州军面前,己方那就没实力啊,可不,所以说他也是没办法啊,就那样儿,不惨败就好,真的,己方太守可都
尽力了。而对孙策来讲,这就已经足够了,那是。毕竟他所知道了解的,那交州肯定保不住,一定会丢,不过就是己方能守住多少时日罢了,没错。看自己都没过去,显然是不那么看重啊,是。至于说派了部曲,那还不是必须的?也是为了给手下人看,那可一点儿没错。就看他们是半点儿意见都没有,可不就得说自己做得不错,那是。因此,这个事儿孙策是觉
得很好啊。手下人对自己作为,那是没意见,反而自己派自己部曲过去,他们还觉得有点儿不好意思,真的。不说别人,就自己那些个嫡系,他们没点儿想法,自己第一个就不相信?但是不管如何,自己都那么做了,谁也没去交州,就只有周瑜带着自己这个当主公做老大的
部曲,十万人马,去了交州。自己手下那些人,他们对自己是半点儿意见都没有,毕竟他自认为自己已经是做到自己能做的了,尽力了是吧。所以说在己方是那样儿,手下都没说什么啊,正常。对孙策来讲,这个确实,就算说自己是他们,也不会多说了,至于说有想法,
那正常啊,是。就像说自己嫡系,他们想法,自己多少都知道点儿,那是。其实他也知道,别说自己就派了自己的部曲去的交州,哪怕就算是派了手下的将领、谋士部曲去交州,他们基本上也不会有太大的意见,是啊。毕竟这个自己只要说是做得比较公平,那就好了,没错。至于说如何公平,那这个可以说是比较困难。但是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个意思孙策
那是很懂的,自己这个当主公做老大的,可不能做出来让人觉得不公平的事儿啊,那真不好。对他来说,真不是当主公做老大这个事儿最重要,那真不是。可己方的安定团结,在孙策看来,那却相当重要了,比自己当主公做老大还重要。毕竟那可以说直接就影响到己方的
实力,所以说……对付凉州军,一直都是他最看重的,不是吗?那增加实力为了什么?还不就是为了对付凉州军,也许还得再加上个兖州军,那是。因此,对其人来讲,当不当主公、做不做老大,显然是没有这个安定团结来得更重要,是。毕竟真要是出了问题,那么就直接
影响太多了,都是不好的,不错。毕竟从小矛盾变成大矛盾,那都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儿啊,真的。哪怕孙策不觉得己方的将领就真来什么死磕之类的,但是不要忘了,他们可都是有部曲的人,那一点儿都没错。而不同的就只是各自的部曲多少,这个不一样儿罢了。而各自部曲的战力,那倒是都差不多,没大差距。而差距就只是数量上的不同,那是。显然他的
嫡系,那部曲就多,这个没错。而和孙策距离比较远的,那部曲就少了,真是。所以说这个事儿就是如此,他也是一点儿都不想己方将领直接带着部曲战起来,那可真是大发了,没错。那样儿的话,真就是出了大事儿啊,可不。所以说在孙策看来,怎么都得说避免手下的
矛盾啊,那是。像以前自己弟弟孙翊和张辽的矛盾,就得说早点儿都解决好了,解决没了,那确实是好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