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八十)
这个东西吧,其实也是那样儿,就是别人教给你的是一回事儿,那么你亲身经历了之后,却又是另一回事儿了,没错。显然怎么都是后者印象更深刻啊,那是。别人教你的和你亲自经历过的,怎么都不同,那是。因此,你亲自经历了,其实在这增加经验上,那是好事儿,没错。别人教你的和你亲身经历的,确实就是不同。你亲身经历了,哪怕就那么一次一回,
可也绝对是印象深刻,不说是终生难忘吧,可估计也差不多少了,那真不错,所以说……还是那话那样儿啊,别人说和你亲身经历的,那怎么都是后者,绝对印象深刻,那是。可能别人说很多,那不如你亲身经历一次,那不错。所以说你亲身经历的,那绝对印象深刻啊,
是。比别人说的,那印象深多了。所以说这个那也是,绝对后者,那比前者要强啊。可能教给你什么,也许你学习不是那么快,没学好。但是你亲身经历过了,那么就算是再不想学,环境是决定了你必须那样儿,肯定印象深,想不学点儿什么都不可能了,是啊,所以说这……
亲身经历,可能还是好点儿,有的那确实。当然了,也是有不好的,那也正常。分是什么事儿吧,有的事儿,自然是好事儿,经历了肯定好。可有的那不是什么好事儿,经历了自然也是不好,没错。至于说这个哪个更多,那谁都不清楚。谁能知道具体的,好的多还是不好的多?那确实不知道具体啊,不错。也没有人没事儿闲着去统计那个,真的。没大用的事儿,
有几个能去做的?真心也是没谁了,是啊。所以说这个也都是,没有具体的情况、没有统计情况,都不知道啊。没有都正常,要说有才不正常了,是。如今就这么个情况,都这样儿。反正新兵蛋子,那他们尽力过了战事,然后活下来的,那绝对是比听老兵油子说经验什么的,
那印象深刻多了,不错。比那个更有用啊,是。不过前提,那得说是在战场上活下来,已经被咔嚓的,那就算是经验再多,也没什么用了,是啊。因此,这个肯定也是啊。活着的,那自然是能说了,新兵蛋子在一场战役活下来,其实比起刚入伍的新兵蛋子来讲,那绝对就
是老兵了,没错。是,这个对比起来,可不就是。而老兵哪个不都是从新兵蛋子过来的?哪个都是啊,没什么区别,那是。老兵油子都那样儿,没错。他们当初也一样儿是新兵蛋子,那是。一样儿受到老兵、老兵油子的教导,那真是。可那些人呢?有的已经是彻底不在了,自然是在战场上被咔嚓,而有的真就是彻底退伍了,那还真算是好。年纪大了,领了抚恤就
回家,那难到不好吗?可以说这个抚恤什么的,就凉州军最好,给最多的钱粮,那是。在曹操和孙策,他们看来,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看来,凉州军绝对财大气粗啊,这个己方是比不上了、也比不了啊。可虽说如此,却不得不承认,凉州军是比己方财大气粗,那是没错,
但是己方给士卒退伍的抚恤,没有比凉州军多,那不错,可确实也不算少是吧。这个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都差不多,那是。其实在孙策那边儿,他们就算是在抚恤这方面超过兖州军,也不是做不到。可确实,这个必须承认,他和江东军,他们都不会那么做,那是。能做而不会做,这个就说明了不少问题,可不?孙策和江东军,他们终究是顾虑多啊,那可没错。
确实,那是。孙策他们不想让曹操和兖州军想太多,如果说己方抚恤都超过了兖州军,那么显然,他们不多想都不可能,而且那绝对对己方没好处,这个两军的裂隙可就更大了,没错。那不是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想要的,对他们来讲,这个能不得罪曹操和兖州军,己方尽量是别得罪,那是。不得罪他们,其实就是好事儿,可真要得罪了,就要出事儿,不错啊,就
是。因此,哪怕己方抚恤能超过兖州军,但是自己不能那么做,也不会那么做,所以说……这个真是,你让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得罪曹操得罪兖州军,这样儿的事儿,他们不会做。你看之前他称王,那真是实在没办法了。对孙策来讲,确实是没有什么两全的方法,就只有说称
王或者说不称王。而这两个情况,那确实是各有利弊,而显然是称王,对他对江东军的好处更多,没错。而不好的,那自然就是得罪了曹操和兖州军,这个也没办法。可以说不得罪他们的话,就得说是不称王,那没错。不称王不好的地方多,可好处就是不会得罪曹操和兖
州军了……可显然,最后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所选择的,那还是称王,得罪曹操和兖州军,却得到了更大的好处、更多的利益,那都不错。至少他们都不后悔,其实就足够了,是啊。所以那么做其实都正常啊,那是。孙策和江东军他们,也没什么不敢的。对他们来讲,那得罪曹操和兖州军他们也没办法,真心这个事儿没有双全的。又想要更多的好处、又不想得罪
曹操和兖州军。确实没有那么简单容易的,没有。要不就是做了,然后得罪;要不就是不做,不得罪,就这样儿啊,如此。怎么都得说选择一个,那么在得罪曹操和兖州军面前,他们是宁可选择好处更大、利益更多的,那没错。所以说这个自然就是称王,然后得罪了曹操
和兖州军啊,那是。不称王不得罪,可那样儿的话,己方确实也没有那么大好处、那么多利益,是啊。在孙策和兖州军他们看来,这个时候自然是要更多利益,没错。而曹操和兖州军,他们确实会因为这个事儿和己方裂隙,但是却绝对不会撕破脸。而最后己方求到他们,
和自己称王什么的,那都没关系,他曹孟德就只看对他对兖州军利弊关系而已,那没错。还是那话,利大于弊,他就做了;相反的话,弊大于弊,他就不做;那是。因此,这个最后他和兖州军怎么做,那不是自己称王不称王能决定的,就只是曹操和兖州军看利弊关系啊,没错。所以说这个在于自己带着己方,怎么让曹操看到到时候保住己方利大于弊,那样儿的
话,就绝对是他带着兖州军为了保住己方和凉州军死磕。但是基本上那个不太可能啊,最后是相反的,是保住己方弊大于利、灭了己方才是利大于弊,那样儿的话显然,他们就得灭己方了……这个和自己称王不称王,关系不大啊,是。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都清楚,他知道,
哪怕自己不称王,可到时候灭己方依旧是利大于弊,那么曹操没有什么可能不带兵进攻。是啊,他就得和马超一样儿,都是带着大军灭己方,没错。那和自己称王不称王,确实也没什么大关系。可以说自己称王,那不过就是让己方和他们有裂隙,甚至说两军的裂痕更大了,弥补不了了,那是。这个一想也都正常,毕竟两军是联合了不假,联盟是盟友,可都多少年
了?这个中间的事儿那可太多了,不少啊。说没有矛盾什么的,那绝对是假话,这个曹操和孙策,他们可一点儿都不相信。有,肯定有啊,而且有的能调节,算是没什么大事儿。可有的,确实就属于不可调和的了,所以说时间久了,就成了裂痕,关键还是弥补不了的,那没错。可以说两人都知道,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也是知道,那确实。所以说这个肯定也是,
知道了却没有办法解决,那也算是没有办法了,无奈啊,就是。可显然,最后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那不是这个,而是利弊关系。这个是根本啊,那没错。曹操到时候,他就得这么看,那没错。可以说是那话那样儿,只要保住江东军利大于弊,那么他就带着兖州军和凉州军死
磕,其实也无所谓了,在其人看来,那是。可显然,这个还是不要多想,依旧是灭了他们,那是利大于弊,所以说到时候,肯定还得说是自己带兵去灭对方,那都不假。所以曹操自然清楚,到时候自己怎么做了,那是。孙策和江东军他们自然也都知道啊,那没错,这个……
基本上就是属于改变不了的了,那是。当然了,能改变的几率,那确实是有,不假。但是几率很渺茫,而且真就和没有也没差多少了,没错。所以说在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那儿来看,其实也是没什么希望,只是己方不会放弃,那肯定是。这个必须的,哪怕说就让凉州军、兖州军他们损失更多,己方也得那么做,是啊。所以说可不一直都是那样儿吗,确实啊,没错。
这个就是必须的,那可是。不那样儿的话,己方也是懒惰了,孙策是一点儿都不想看到。己方可是不能放松,是啊。就他所知道、了解的来讲,那凉州军没放松过,而兖州军也如此,没错。所以说比己方强的两军,他们都没放松,这个己方还有什么资格去放松?当然了,就
算是他们两军都放松了,己方其实就更不能那样儿了,是啊。如果说不靠着这个时候赶紧增加己方实力,让彼此实力上差距缩小的话,就孙策他也不知道,到底己方还有多少机会,就一定能把这个实力上的差距缩小。哪怕这个缩小,其实也就只是微乎其微,但那却依旧是
缩小了好吧,足够了。聊胜于无,不知道这话,可那意思都不错,是啊。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那就是如此啊,不错。对他们来讲,可以说怎么都是有比没有好、有就比没有强,那是。所以说这个事儿也是,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紧张的时候,孙策觉得己方更得紧张。而且丝毫是不能放松啊,那是。而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不紧张了、放松的时候,可以说己方那更得说
是紧张了、不能放松啊,是。所以说这个事儿那可没错,对他和江东军他们来讲,就那样儿。放松的话,在孙策看来,没准和凉州军还有兖州军,和他们的实力差距更加拉大了。确实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儿啊,反而看了还很有可能,那是。或者说实际就那样儿了,真不错。
那么实力这上,可别差距拉太大,宁可不缩小,就保持现状,那也比差距拉更大好啊,没错。在孙策和江东军他们看来,可不就如此。所以还得说是己方不能放弃、也不能放松,那可一点儿不假啊。他知道那肯定没错,己方做不到,那不就等着被人灭?凉州军和兖州军一
起,这个己方就真是顶不住啊。可己方哪怕是被灭了,也不能说是让凉州军还有兖州军他们好过,那是。对孙策还有江东军他们,是一直都认为这个哪怕己方被灭,可要一定撕下对方一块儿肉来,那是。能做到,其实就可以了。再多的奢求,他们也都没有了,是啊。毕竟能做到那样儿,真心是挺不错。多了的话,那要什么样儿?如今这样儿,那是可以,是不错。
对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来讲,这个己方被灭不可怕,但是说己方不这么反抗了、不尽力了,那确实才可怕,没错。好在己方没那样儿,那确实都好,是啊。孙策去看,都觉得可以了。自己这个当主公做老大的,那都是满意的。哪怕他是想到了最后己方要被灭,如此的结果。
也不能让凉州军还有兖州军他们好过,这个是孙策和江东军他们的想法,那都不错。己方被灭,但也不会让他们好过。
第三九〇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八十一)
那肯定没错,孙策和江东军就是那样儿的想法啊,己方被灭,而你们也别想好过。不撕掉凉州军和兖州军一块儿肉,那都轻了。毕竟这个事儿也确实,己方不怕被灭,可绝对不能让凉州军和兖州军好过,如果说后者也来灭己方的话,那确实是。不来那好,如果说要是帮着己方,那更好了,最好。可显然,这个还不太可能,曹操带着兖州军,他们很大程度上,依
旧是和凉州军一样儿,都要灭己方。唯一不同的,那只是凉州军的话,他们从一开始就是要灭己方的,没错。但是兖州军呢,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很清楚,对方一开始肯定要保住己方,一定和凉州军死磕,因为那时候保住己方是利大于弊,没错。可之后,一旦灭己方是利大于
弊,那么显然,曹操和兖州军就得改变他们做法了,直接来灭己方,那是。这个肯定是啊,只要灭己方利大于弊,他就会那么做,没错。不那么做都不可能,必然那样儿。那么这个就得是靠己方改变曹操和兖州军的态度了,怎么说让他们不灭己方、保住己方,利大于弊,那
样儿最好……不过显然,还得说是最后兖州军和凉州军一样儿,是要灭己方,而不是说保住己方。不那样儿就好了,是啊。可显然,这个还得说是让兖州军和凉州军死磕最好,那是。其次就是他们按兵不动,什么都不做,第二了。最不好的,那自然就是兖州军与凉州军一样儿,来灭己方。显然最后一个,可以说己方真心就顶不住了,是啊。就得是对方和凉州军死
磕,那肯定是。其次兖州军什么都不做,那也不错。就他们一起灭己方,己方就要顶不住了。对付一方,可以说都费劲,那是。还是那话那样儿,反正凉州军来灭己方,己方可就真要顶不住。哪怕好的方面,有兖州军帮着,可也未必说己方就能保住,没准依旧是被灭啊,
是。而一旦兖州军和凉州军一样儿,都来灭己方了,那么孙策和江东军,他们确实没什么信心了,基本上己方不被灭,那好像几率不大,是啊。所以说己方要被两军联合灭,这个很正常。可不管说如何,己方从来都没放弃过,那是。真是没错,放弃就和投降也没太大区别,
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就是如此看法,不错。没有想法,那不可能。他和江东军还都想着能保住己方,在凉州军来灭己方的时候,是啊。可显然,那怎么都不是他们能决定的,归根结底,那是没有那个实力啊,一点儿没错。实力那就是硬条件,可不就是。所以说这个有没有,那还是非常重要,不错。如果说有实力,那还真就是,不说什么都有,可也基本上都没差,
该有的,那是少不了啊,是。有了实力,最基本的,孙策知道在兖州军那儿,自己说话也硬气啊,那是。没实力的话,自己带着己方,还真就得说是装孙子,没错。在曹操兖州军那儿,孙策觉得自己和己方就是三孙子啊,那是。要说自己想那样儿吗?明显是不想,可是这
自己也没办法,是吧。没有实力,自己那样儿,还就不错了。有实力的话,当然不那样儿了。不是己方如此好吧,是他们兖州军那样儿了。可以说自己和己方,那是有求于曹操和兖州军,那就没办法了,必须要装孙子啊,没实力就如此。除非说有实力,那肯定又是一样儿了,不错。可显然,那做梦都没有,是。就得说是己方没实力,靠着他们,最后需要曹操和
兖州军啊,那是。不需要就好了,可还是需要啊,没错。所以说这个事儿那是,实力为王,孙策清楚,己方没实力,这个最后就得说是被灭。不想也不可能就不被灭,很大程度上,最后还得说是那样儿啊,可不。不想归不想,但是还改变不了太多啊,那是。就得说是想法都不错,可现实……理想都好,可现实更多是打击你啊,没错。他就得说,己方被灭,也得让
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付出代价啊,那是。做到那样儿了,确实是也是可以了,真是不错。己方被灭阻止不了,孙策和江东军的想法,那就是让凉州军还有兖州军更多的损失,没错。因为己方既然是做不到那样儿,一定会被灭,那么显然,这个让凉州军和兖州军损失更多好
啊,那不错。可显然,其实如此也不简单,虽说他是觉得己方并不是就真做不到。在孙策看来,那自己带着己方,很大程度上是能做到,没错。所以如此一来,怎么都是好,让对方损失多损失大,那不就是好了?再多的奢求,他和江东军却是都没有了,那确实不错,是。
毕竟孙策也是,江东军也都那样儿,真心都没什么奢求,那不错。最多就是想着让凉州军还有兖州军多损失些,那就可以了。至于说其他的,真都没有了。保住己方?那就不要多说了,想,可惜没那么大几率啊,是。如果说几率大、可能性大,那样儿的话想想还行,可惜这个……尤其改变不了曹操和兖州军的态度,到时候他们和凉州军一样儿,都是要灭己方,
那己方如何挡得住?确实是挡不住,还是那话那样儿,就等着被灭了,可不是,那没错。不被灭,要能不被灭就好了,是啊。可显然,那都是几率很小、可能性很小的,或者说就是不可能了,不错。因此,这么一来,己方还有什么想法,就只是说尽量让凉州军和江东军他
们多损失了,是啊。其他的,那真心是没有了,可不。再多的,可能就是没了。想保住己方,但是保不住。两军都来灭己方,孙策也想不出己方还能挡住的。真是那话那样儿,你说凉州军加上兖州军,他们实力是不如北方异族,可却比己方强多了,那没错,灭己方几次都
够了。所以说己方是要如何挡住?他们真心是没信心,没有兖州军来一起,己方都要挡不住,那么他们再来……不是悲观,而是事实啊,那没错。不是自己和己方灭自己威风,实在是凉州军加上兖州军,如此的组合,到底己方如何能在他们两军都要灭己方的前提下保住不被灭,太难了,基本上是做不到。所以说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是那样儿的想法,也都正常,不
错。有自知之明,这个可以。没有的话,认识不到自己和己方与人家的差距,这个也是事儿啊。好在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当然是有自知之明了,那没错。要没有的话,也不至于说如初,是。就看他们可都清楚,凉州军只要是来灭己方,那么这个己方自然就是要想办法让曹
操兖州军和他们死磕。这个可不光说是一开始就那样儿,可以说一直都得那样儿才行。要让曹操和兖州军都看到,保住己方是利大于弊;而灭了己方是弊大于利;而不是保住己方变成了弊大于利;反而灭了己方是利大于弊了。后者那样儿,那么己方就等着被灭呢,他们也清楚。而很大程度上,逃不开这个啊,那是。可以说最后曹操和兖州军,他们不会与凉州军
太大不同,都是要灭己方,没错。改变这个利弊关系,那是己方一直都要做的,也没放弃过努力,都是。最后还是改变不了曹操和兖州军的态度,这个孙策和江东军他们也只能说自己和己方都尽力了,那是。可改变不了,确实就没办法了,是啊。能改变,当然是好,但是改变不了,可也都在他们的意料之中。没那么容易,可不是,反而还困难,那是特别难啊。
说白了就是做不到,再好听点儿,没那么绝对,那就是基本上做不到了,那样儿。所以说孙策和江东军他们还都不清楚?门儿清啊,那是。他们有自知之明,还知道懂那么多,这个自然是没问题没错,那真是啊。所以说这个事儿就是如此了,一直都是。是,不那样儿就好
了,但是显然,一直都是对吧。被灭,也得说是让凉州军和兖州军损失更多,这个就是孙策和江东军他们的想法,这个都说了多少次了,他们就是这样儿啊。不能说他们就没信心,实在也还是那话那样儿,这个信心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来啊,这个太重要了,没有那个基础是
吧。这个是根本,根本就是没有实力啊,没错。马超还算是期待,这么说也可以,迎来了新的一年。对他来说,总结一下去年的话,总体自然都可以。己方是向着灭江东军走出了坚实的一步,那是。毕竟他们就两个州,扬州和交州,前者是江东军的根本,是他们的根儿。但是后者呢,不能说他们想没有,至少交州那五个郡,他们还是非常想要的,不想丢啊,那
都不错。而这个是最好的,己方算是占据了交州,至于说九真还有日南,说实话,真就是在己方手里还不如不在,真的。因此,落到了兖州军手里,马超反而觉得对自己对己方是好事儿了,利大于弊啊。而不好的,自然就是己方丢了冀州最后的两个郡(国)之一,常山是
彻底让兖州军给夺走了。这个事儿说起来是在马超所料之中,他虽说也是觉得,己方不用死保常山,但是肯定,那地方不丢更好。但是显然,那地方丢了就丢了,也是没办法,无奈啊。己方在冀州的地盘儿,最后就只剩下了一个中山,总体来说,马超是觉得可以了,那都
是。常山丢了,说实话,在他看来,那太正常了。别说那时候自己根本不在长安,在那么远的交州,怎么都是鞭长莫及啊,不错。自己在冀州常山,亲自去阻截曹操带着兖州军大军,那可以说都不一定好使。对,自己去都不一定,那还得看具体情况。那么自己去都不一定好使,更何况说是自己不在那儿了,是啊,可不就是吗。因此,这个守不住,那太正常了。可
以说这个都是在所料之中,你说能守住,最后守住了,反而是有不正常的地方,是啊。就只靠着赵云还有典韦他们两个,哪怕两人都是一流武将、是大将,可在守城上面,那确实还是缺少经验,没错。因此,这个最后守不住,太正常了。不过他们也是,支持了那么多时日,
让兖州军也损失不少。这个就看得出来,曹操有先见之明啊,至少其人就很清楚,己方要占据常山那地方,人马少了肯定不行,就得说是人马多,那是。十万人马,真心还都不能算是多啊,不过他也是,没想着要拉再多的人,认为十万人的话,其实也是够了,那是不错。
而再多的话,曹操觉得不用了。十万的话,那是够了。毕竟常山只是一个郡(国)而已,这个己方要攻略一个州的话,那十万人马肯定不够。但就只是一个郡(国),那确实不算什么。在他看来,己方要十万人马都攻略不下一个郡(国),那也只能是郝昭守御的中山或者说京兆之类的地方。其他的地儿,曹操不觉得己方就真拿不下了。当然了,如果说己方去进
攻的有十万人,可马超凉州军那边儿一下来个十万人守城,那么显然,这个己方也拿不下来了,是啊。但是那样儿的情况,他不敢说就一定没有,可绝对是少,那不错。所以说曹操很清楚,那事儿就没有,其实也是了。反正就自己的话,他肯定不会说一下让十万人马去守
城,不说一个城池几个城门能不能装下,就算是真能装下,可那样儿的地方,除了说邺城,也就是许都吧,曹操能那么做,其他地方没有……
第三九一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八十二)
其他地方对他来讲,真就是丢就丢了,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许都还有邺城,这两个地方,那……前者以前是兖州军的大本营,而如今虽说不是了,那不假,可却依旧是大汉的国都,这点依旧很重要,哪怕大汉早已日薄西山,这艘破船那是真快要沉没了,一点儿没错。但是哪怕如此,马超轻易还是不会说进攻许都,毕竟那地方在大汉的地位,而且里面还有个
刘协,都是问题。他当然那么认为,己方进攻许都,可以说那地方一旦守不住,刘协就得跑,那没错。可马超想了,万一对方没跑,那不就给自己装进去了,是啊。他觉得自己是不怕什么,那都不假。但是刘协一旦是到己方手里,这你能把他如何?咔嚓了肯定不行,这个
时候咔嚓了对方,就等于说是灭了大汉,哪怕刘协还有儿子,而且年纪还不小。可其人对大汉的意义,这个马超、曹操还有孙策,他们没一个不知道、不清楚的。当然了,就是凉州军、兖州军还有江东军,他们的将领、谋士,其实也不是不知道,当然也一样儿比较了解啊,
那是。刘协肯定不会想着找马超,毕竟他很清楚,对方从来就没看上过他,这个肯定是。还没有在曹操兖州军这儿好,在马超凉州军那儿,他从根本上来讲,那真是不想,一点儿都不想啊。刘协的想法,马超多少都知道,那是。但他却不可能去赌这个,万一对方没在许都城池破了前逃跑,这个自己和己方这儿,那可就尴尬了,没错。那话是有道理的,所谓是“不
怕一万,就怕万一”,那真是不错,所以己方和自己都一样儿,一点儿都不想和刘协打交道啊。就和对方其实也都一样儿,他不想和自己和己方打交道,自己一样儿是不想和他打交道,那是。马超从头儿就看不上刘协,到现在来说,那是更看不上了,真的。他也知道,没
办法。实在是自己所了解的、看到的,那些来讲,马超是看不上刘协半点儿啊。就像他一样儿看不上刘备还有孙权,那都是。马超一样儿是看不上刘协,没错。当然了,后者和前二者,终究还是不同的。后者不过傀儡一个,可刘大耳朵,那是天下强势的诸侯之一,孙仲谋
在江东那也是个人物,有那么一号,并非是孙策的弟弟那么简单,是啊。孙策其实是有好几个弟弟,那都没错。但是出名儿的,让江东军众人认可的,就只有排行第二的孙权和老三孙翊,其他的没了。后者的话,有时候跟着孙策带着自己的部曲一起出征,其人在军中,那确实是比较出名。而孙权自然就是在文的方面出名儿了,孙策都知道,自己二弟会用人,那
都超过了自己。三弟在沙场上,那是绝对的猛将,而且在军中也是有一定地位,没错。所以说孙权和孙翊,兄弟俩一文一武辅佐孙策,这个也算是孙家在江东军实力强的一点了,是啊。所以说孙策在江东军中,自然有实力,那没错。就看他的两个弟弟,那就不是一般般的
人啊。甚至他都清楚,在有的手下看来,弟弟孙权其实是很适合当主公做老大的,甚至有地方比自己合适。孙策不能说那么想就完全错了,自己弟弟当然有超过自己的了,而且可不止是那么一点两点,这个自己是承认的。可自己活着一日,确实这个江东军的主公老大,那就没有自己弟弟什么事儿了,那是。还得是自己,那在绝大多数手下看来,其实更合适啊,
不错。要不然的话,他们肯定不会让孙策一直都当这个主公、做这个老大,那是。毕竟江东军他们和凉州军还有兖州军,那可都不一样儿。对,就是这个组成,凉州军也好,是兖州军也罢,那军阵大权都在马超和曹操手里攥着呢,没错。兵权这个,只有各地的太守和州牧有,并且还得说是战时,那时候才是掌握一郡或者一州的军权。但是显然,那却依旧是被马
超说辖制,一点儿不错。毕竟基本上一个郡有了战事,马超八成都在那儿,那没错。像之前常山那样儿的,这么几十年才发生那么一次,是吧。所以说都得听他的,那是。而在兖州军那儿也都一样儿,都得听曹操的,没错。可江东军不同,孙策作为主公、老大级别的人物,
那确实是江东军中最有实力的,是啊。可手下人加一起,那却绝对是超过了他,在这个实力上,哪怕他加上自己两个弟弟,也还是有不如手下的实力。那么这个就是问题了,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要想把自己主公整下去,那除了说造反之外,就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可江东军
却不是,他们可以联合更多的人,一起对付孙策,这个就是大不同的地方啊。而且关键是他们有几率成功,如果说联合的人多的话,那么没准就成了,那是。可造反的话,反正在凉州军还有兖州军那儿那是不行,没错。当然了,如今的话,也没人那么做。最多就只是三流武将跑了,去投靠敌军,如此。比如说兖州军的三流武将跑去了凉州军,投靠了敌军。而凉
州军中的三流武将,确实是没几个投敌的。别说一个没有,可确实是太少太少了,没错。毕竟可都看得出来,凉州军和兖州军,说到底哪一方更能一统天下,这个很多人还是能看得出来的。而别说江东军的人那么想了;就兖州军的很多人也是那样儿想法啊,确实。可更多
人,确实都不会那么做,不会。你看有三流的将领那么做了,但是二流的将领呢,真心就没有了,是啊。可以说这个没错,足以说明问题。兖州军那些人,他们也不是没有想法,就说马超灭己方,当主公做老大的、还有死忠的、嫡系的,可以说他们都活不了。但是自己这
些人,那是可以啊,不错。只要不那么反抗凉州军,自然就是没事儿了,不错。他们也都知道,那样儿的话,马超会放他们,这个正常。其实这个也是事实,他确实不会对兖州军斩尽杀绝。曹操肯定在兵败时候,他自己咔嚓自己,而他的那些嫡系,自己自然不会放过。至于说死忠的,那么基本上不是跟着他去了,就是在战事中被咔嚓了,己方能擒住的,马超觉
得不会有几个。并且自己也没指望他们投靠自己什么的,最后结果只有一个,咔嚓了事儿。不过要是己方还能生擒的,他觉得对方可能没大勇气自己咔嚓自己,是吧。那么就是让己方上了,己方咔嚓了对方,如此。可对于那些三流武将,除非是死忠,其他的,哪怕就算是二
流的,马超能放,他是会放过他们的。毕竟对方都不会反抗己方了,对自己对己方没有什么威胁,自己有什么不放过他们的?这个倒不是马超圣母什么,实在他觉得都灭了兖州军,一统天下了,自己也没有什么斩尽杀绝,没必要了,真的。也许有时候需要,也许吧,但是那个时候,他确实觉得不需要啊。并且每咔嚓一个将领、谋士什么的,那都是给自己给己方
增加仇恨呢,没错。那些人哪个没有个亲戚、朋友,而能把那些人都给咔嚓了?显然不能,所以说哪怕马超是不怕什么,可还是那话那样儿,麻烦的事儿,怎么都是越少越好啊,甚至说就没有,那是最好,不错。但是显然,想没有?这个基本上不要多想了,还得有,就只是多少的问题罢了,那是。少了好,那肯定是。所以说他都是那么做的,让自己和己方的麻烦
少啊,那都没错。在马超看来,这个不咔嚓了更多的兖州军将领,可不就是那样儿吗。不咔嚓多人,那就表示麻烦少了,是啊。毕竟能留下的,绝对不会说再给曹操给兖州军报仇什么的,那没有。对此,他确实放心啊,不错。毕竟想给曹操、给兖州军,给他们报仇的话,
基本上当场就报,最后是取义成仁,那是。并非说就真没有留到最后,等着以后再找机会的。确实有,但是有几个?真没几个了,不错。而且哪怕那几人有那样儿的想法,但是却不会说真就做,这个还是不同的。想和做,终究是差距不小的,那是。所以说这个事儿也是,
想了未必就一定会做,那是不一定啊,没错。但是做的,那是你想的。难道还能是你不想做了?真是那样儿的话,绝对是有原因,而且也许还不止是一个,那是啊。所以说想和做的关系,反正有了前者,未必就一定会有后者,可以说有多少想,可却不会不敢那么做,那都正常。可有了后者,基本上你做的,也没有几个就是你不想的?当然了,这个确实也不是绝
对的,没错。前面那不说了吗,是有原因的啊,确实有前因了,那没错,所以说这个……想和做,那就是如此。怎么都是有关系,那一点儿不假。可却不是绝对一定有联系,那倒不是。都正常啊,那是。就像马超想把北方异族给灭了,这个是他一直以来的想法,一点儿没
错。可显然,这个是做不到的,自然也就不做。而要是能做到,马超多少都会去做的,那是。可惜想法是好,但是做不到,那就没办法了。可以说很多人很多事儿,那都是如此。想法好,但是做不到做不来,那真是无奈了。也算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吧,这个也是属于那个
了。丰满和骨感啊,那是,这个没错,那样儿。想法好,那多丰满,有的是。可做不到啊、做不来啊,那就是骨感了,可不?所以说这个事儿也是,还得说是去做,行动是实际,想的话,并非没用,可不是说每一次都有用,是啊。最后还得说是归纳在做上,那可是。是啊,想并非就没用,甚至可能有大用。但是最后不做什么,那就算是想太多,其实可能也许都没
大用啊,是。因此,这个事儿肯定是,想不是不重要,但是显然,还得说是去做,那没错!只有说最后去做了,那才能说算是好了,没错啊。有用、甚至说有大用,可不就那样儿了?所以说这个事儿确实也都那样儿,还得说是去做,是啊。想的话,那千奇百怪,人什么想法
都有。确实只有你想不到的,但是想法会有n多啊,没错。但是多少事儿,那真是做不到、做不出来,是啊。多少事儿那肯定是做不到,太正常了。有的东西,那就是根本都改变不了的,是不是?所以说这个事儿那是,都改变不了了,做不到啊,最多就想一想吧,那是。
怎么想,那都随便了,是啊。这个什么也没有,随便啊,没错。做不到,但是可以想不是,那都不错。改变不了的、做不到的多了,但是可以多想想,那是。当然了,想也可能是没大用,根本上依旧是做不到,那还是……能做到,那没说的,很多都是好。而做不到的,自然有的就是不好了。当然了,做了不好、做不到的好,那也不是没有,确实是都有了,那都不
错。想到就去做,要都是好的,那自然是都不错。可要说是不好的,可能想法那就不好,所以说做出来的,也别指望好,是啊。因此,这个可能很大程度上,是要看想法如何了。都是正能量的事儿,试问能出来多少不好的?好像没有吧,也许是,这个没有,想法好,做出
来不好了?也许是有吧,可能,但是能有多少?显然就算是真有,可也绝对不会说有太多,那肯定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了,可不是。
第三九二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八十三)
少,可那是正常的,太正常了,没错啊,就是。所以这个想和做的关系如此,对马超、曹操还有孙策,那可都没大区别。或者说对所有人,好像也都那样儿,是吧。这个就算说不是绝对的,可及基本上是没差了,是啊。三人想法怎么都有,而且不会少,就像马超总去想北方异族的问题,这个常事儿啊。曹操的话,和他不同,可也算是经常想这个了。孙策的话,
北方异族和他和江东军,关系并非就很大,因为对方大举南下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江东军没准就早是被凉州军给灭了。当然了,如果说己方还存在的时候,对方大举南下了,那么肯定,这个己方是当仁不让,那没错。不过,他所想不是这个,更多想的是被凉州军灭的事
儿。在孙策想法中,更多所想的是如何让曹操和兖州军最后能和凉州军死拼,保住己方尽全力,如此的话,那确实就够了。可显然,就这么一个事儿,他是怎么都想不到能一下就让曹操看到保住己方利大于弊的。你说刚开始时候是那样儿,可那却不是一直都那样儿好吧,
所以……如果说要一直都那样儿,那确实都好了,没错。但是显然,就一开始那样儿,之后就要变了,没错。在孙策和江东军他们看来,可不就是那样儿,是啊。所以说这个都没错,他们想着最后改变呢,让曹操看到保住己方利大于弊,就是足够了,不错。可还是那话那样儿,这个确实也不太可能,也许还是想太多了。可架不住他一直都那样儿想法啊,孙策和江
东军的话,确实也是没放弃过什么,不错。一直都是那么做的,这个也都说过n次了,是啊。哪怕就一点儿点儿希望,他和江东军都不会放弃啊,那是。确实,放弃就等于说是直接投降了,事情不一样儿,但是最后结果是没不同。可以说放弃就属于是真没有希望了,那
是。那么不放弃的话,确实还有一点儿希望,那都不假。可放弃了,那就彻底是没什么希望了,不错啊。而这事儿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都如何选择,其实也不用多说了,是。说放弃的话,那早就那么做了,是啊。可他和江东军都没那样儿,想法确实可想而知。而就是想着让
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损失更多呢……退多少歩,就是如此啊,没错。在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来看,好像己方就得是如此了,没错。比这个好的,那自然都是好了,是。比这个不好的,那基本上也是不好了,是啊。马超凉州军还没去灭江东军,可架不住孙策他们那么想啊,可是没什么信心,没办法。有就好了,问题是没有。就想说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这个也
是。事儿不同,但是这个意思,那还是没错的,确实。马超也没觉得说己方灭江东军是太大的问题,不过就只是时间长短罢了,那是。过年对马超来说,就是家人在一起,团圆,一家人是其乐融融。而且可以说一年都见不着的各地州牧和太守,这个时候,那基本上都要回
长安一次。不管因为什么,至少回来后,都得找时间到自己这个凉王府来。他们和自己关系近的,那是来看自己,不过也是给自己讲去年一年他们治下的情况。而和自己没那么近的,自然也不是说就不为了看自己这个主公,当然更主要的,那确实还是这个讲他们治下情况,就是工作上的事儿,没错。而也就这个时候,马超才能看到一年多都见不着的那些人,过年
基本上都能见到,没错。并且他还是必须要宴请众人一次,这个是必须的。而他们看过自己主公,给自己主公汇报后,赴宴过后,就可以回去了,那是。基本上他们也都是早回去,这个也都没错。马超的话,是不会说赶他们走,毕竟他们一年才回长安一次,就过年这个时候。除非说自己召他们来,要不各地的太守、州牧没大事儿是不会跑长安来的,那是一点儿
不错。所以说马超一年多才看到他们一次,他们何尝不是呢?一样儿也是一年多看自己主公一次,那是。并且就只有这个时候有机会给自己主公讲自己治下这一年的具体情况,其他时候,都是书信汇报给州牧了,哪有接触马超的?所以说这个也算是一个机会,你做得如何,
自己主公多少还都是知道,不说特别清楚吧,但是基本上都知道,那是。所以说想升职的太守,那是没有说不想在自己主公那儿好好表现的。自己主公都是凉王了,手里还有一些空缺的官职,这个他们都知道。哪怕可能是没有太守那样儿,有实权,可却绝对比太守官职大
啊,那是。了解官制的可都清楚,那比太守官职大的多了去了,没错。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是觉得自己做到太守,足够了,那是。可以说那些人也知道,自己这个本事,最多也就做到太守,别的,再大的官职,尤其要掌握军政的,那是胜任不了啊,是。比如说让一个只适合做太守,本事只能当太守的去做了州牧,这个肯定是不合适,可以说一点儿都不合适。
其人能做好能胜任太守,可确实,不一定就能当好州牧。实在是太守就只需要管理好一个郡(国)就可以了,那没错。但是州牧呢?哪个州牧,至少都得说管理好几个郡啊,那是。而在马超看来,己方的几个州牧,那是真心都很合适,没错。不是说就不能换,有的人甚至
可能说更合适,那不假。不过那也只是个别州而已,最关键的是他都没那样儿的想法,这个是根本啊,就是。几个州牧,那当最短时日的,那都有多少年了?所以说马超真心是没有换掉他们的想法,可以说在他眼里,几人就是最合适的,没错。别人不是不行,可确实得马
超愿意啊,不错,算是一个大原因了,是啊。显然,就己方几个州牧,他就现在来说,是一点儿都不想换人。并州牧贾诩,他当州牧那么多年,马超是怎么看都觉得其人最合适,没错。并且北方异族一旦大举南下,并州是首冲之地,一定是在鲜卑骑兵的铁蹄之下。说起来,到时候他还真是想靠着贾诩出个毒计什么的,让鲜卑大军折戟。虽说这个情况很小,或者就
说微乎其微,但却不是说不可能,没有不可能,就只是几率小罢了,那是。所以说在马超那儿来讲,贾诩是最合适当并州牧的,没错。哪怕说对上北方异族的绝对实力,他都相信对方不会惨败,那是。马超是认为己方赢的几率很小,可不代表就一定会惨败。而且到时候只
要说贾诩顶住了,那么后续的人马,就大汉其他势力参战,统一战线,这个就绝对不会少了大汉这边儿的实力。还有兖州军呢,是吧。再说凉州牧张飞,其人是马超最信任的几个人之一,那是一点儿没错。马超当了凉王之后,凉州牧这个官职,就彻底是给了张飞了。这可是朝廷承认的,那是。所以说在大汉朝廷那儿,如今的凉州牧早就变成了张飞,而不是马超。
后者在朝廷那儿认可的官职是大将军,不是什么凉王,这个没错。毕竟朝廷承认的王就只有曹操的魏王、然后马超是大将军、最后孙策是太尉。可以说三人在朝廷的位置,当然是曹操第一了,他都称王了。而马超和孙策,他们算是差不多,就从官职上来讲,这个了解的都知道,就不多说了。凉王是马超自封的,不过朝廷不承认,曹操兖州军还有孙策江东军,他
们自然也都不承认。但是在马超地盘儿的百姓,豪强地主、富商巨贾,甚至也包括世家大族,他们却都是认可的。不过到了兖州军和江东军的地盘儿,他们那地方的百姓,可以说基本上都认可,但是世家大族、豪强地主他们……他们是不怎么认可,富商巨贾因为需要这个
在凉州军地盘儿行商,所以他们也是认可的,没错。而世家大族还有豪强地主,实在是和凉州军基本上没有太多接触,没什么利益关系,试问如何认可啊?确实,这个你都没给我好处、给我利益,我凭什么认可你?曹操魏王是朝廷是天子亲自册封的,在全天下那都被认可,
可马超还有孙策,他们俩的王位,那确实就不同了。朝廷不承认,那就不是正式的,非正式的啊。马超凉州军那边儿还好,毕竟人家实力在那儿摆着呢,在天下大多数、或者说是绝大多数的人,那都是认可的。但还是那话那样儿,孙策那个吴王,实在是以为利益关系,扬州的百姓、也包括世家大族、豪强地主、富商巨贾,他们都是承认的、认可啊。但是出了扬
州,对不起,更多是不认可,认可的只是少数而已,那没错。少数人、少数的势力,那是。孙策无法和曹操比,就是和马超,他也比不上啊。但是对于称王这么个事儿,他确实,那一点儿都不后悔,没有半点儿。当初那是势在必行,没错。曹操还有马超,他们可都称王了,
而自己什么都不做?显然不可能,称王不是称帝,这个只要自己给治下的世家大族他们大点儿好处、多点儿利益,看现在,他们是没有什么不承认、不认可的啊,是。但是出了扬州,这个自己确实也就没办法了,是啊。己方势力如今就只有只剩下扬州了,交州都丢了是吧,
所以这个……就那一个州承认,可对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来说,其实暂时就算是够了,没错。毕竟如今对他们来讲,开疆拓土什么的,绝对不是最重要的事儿。而最重要的,就是增加己方实力,那都没错。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很清楚,最后凉州军来灭己方,甚至还有兖州军也在,可以说己方的实力如何,那是直接就影响到最后结果。己方被灭了,那没什么。可要让他们
损失更多,那就得是说己方有实力才行。可以说没实力的话,那是真都别说什么了,没错。而有实力,那自然,这个肯定就是好了。让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损失更多,那也不是什么很难做到的事儿啊,确实。因此,在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那儿,这个增加己方实力,那才是第一
位的。至于说开疆拓土,并非不重要,但是第一你得说能拿下凉州军地盘儿。而且绝对是不能说得不偿失,必须是己方利大于弊,哪怕己方实力暂时肯定受损,这个是孙策他们一点儿都不想要的,不错。因此,说去进攻凉州军地盘儿,这个并非就一定没有,但是情况也许
会很少,那都没错。在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那儿,重中之重,那自然是保住己方,可保不住,就得说是让凉州军、兖州军,让他们损失更多了。如何能做到,就只靠己方实力吧,不是地盘儿什么的,哪怕那些也是实力不假。但是对于地盘儿还是说己方人马上的多寡,孙策他们最想要什么,就只选择一个的话,他们选择后者,那是。前者的话,可能说从长远来讲,对
己方是有好处,但是这个人马损失,对己方可没有半点儿好处啊,那是。所以说到底要如何选择,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心里可都有数,没错。但是显然,对他和江东军来讲,这个肯定也是,如果说有了好机会,比如说损失很小的代价,就能拿下凉州军的地盘儿,那么如此的
话,他是一定会义无反顾去进攻的,那没错。毕竟争天下为了什么,这个能用很小代价拿下对方的郡,自己和己方没有理由不做啊。
第三九三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八十四)
说是必须那么做,其实也没错,是啊。对孙策来说、对江东军来讲,他们肯定是都做那好处大、利益多的事儿,没错。真要说付出很小很少的代价,就能拿下凉州军的底盘儿,如此的话,孙策和江东军他们确实不会不做啊,一定去做了,没错。不过那样儿的情况,或和说就是机会,还是好机会,那个孙策和江东军他们觉得很难说有,是啊。如果说有那么简单容
易就好了,是啊。没那么简单容易,反而说还比较困难了,那是,所以说这个那确实……那样儿的情况,不说肯定没有,但是能有那么一次?多说也就那样儿吧,孙策和江东军他们自然是知道,这个可以说马超和凉州军那他们基本上不会给己方什么机会,是啊。如果说真
有了,那确实是好事儿,不错。可显然,真心是没那么简单容易,可不是。如果说有,那确实就好了,是啊。但是显然,那没那样儿啊。孙策和江东军他们的话,自然是想着有,如此一来,那是对己方有大好处啊,是。所以说这个事儿,他们是期望期待,可惜基本上就没
有。因此,以后的重心,对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来讲,自然就是征兵,增加己方的实力,那是重中之重。而开疆拓土什么的,去占据凉州军的地盘儿,除非是有好机会,其他的就算了,是啊。孙策他们显然不会轻易出兵了,那是。毕竟如今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积攒实力,这个硬实力如何,直接就关系着最后的决战,那是。能不能让凉州军还有兖州军,让他们都
损失很多,就要看己方实力,最后的实力到底如何了,那是。所以说他们的想法,那是……所以说他们怎么都是非常重视啊,没错。如果说不重视的话,确实也不这样儿了,是。并且可以说不重视的话,不说就和投降一样儿,可也没说差多少。试问难道不是放弃了吗?那也
是一种放弃吧,确实。因此,这个可以说没错,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没有半点儿不重视。可以说是根本啊,那是。不放弃什么,这个肯定也都不错。对他们来讲,如今也是如此。当然了,有大好机会,这个他们肯定也是不会放过,那是。对己方利大于弊的事儿,没理由不做。
还是那话那样儿,曹操还有孙策,他们确实和马超不同,那都不假。毕竟后者的话,可以说是看不起看不上那点儿蝇头小利的,没错。但是曹操和孙策,前者两人确实不是那样儿,尤其是曹操。而如今的孙策,并非说其人就看不上那点儿利益了,实在是这个时候的形势所决定的,让他就得说是有大利益,那才能够出手。小利益的话,八成就算了,那可一点儿不
错。大好处、更多利益的事儿,他和江东军众人,那是没有什么理由不去做的,是啊。因此,还得说是做,好处大、利益多啊,是。太小太少的话,那么孙策和江东军他们也只能说是放弃了,就如今来讲,是啊。毕竟他们和凉州军还有兖州军都不同,孙策江东军如今的处
境,不多积攒实力,那肯定都不行。所以说该如何做,这个……就现在来讲,凉州军一直都没来灭己方,可他们却也走出了第一步。占据了己方的交州,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都知道马超和凉州军的意思,那是。南海那地方,他们势在必得,而如今早已落到了凉州军手里,己方再也别想在长江和凉州军决战了,是啊。对方肯定是要在陆地上和己方决战,那可都没错。
南海那地方都被他们给占去了,这个……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早都知道,那马超和凉州军怎么都不想在长江上和己方决战。可以前的话,那主动权还算是掌握在己方手里,不是他们凉州军说了算。可他们占据了南海,显然这个主动权就转移了,变成了在凉州军那儿,而不是己方手里。可他们不会想着在长江和己方决战的,哪怕水军必有一战,还是最少的,可那却
不是决战了。哪怕凉州军损失再多,可他们只要保住胜利,哪怕就是惨胜,可也是值得……反正对马超来说,确实是那样儿啊,没错。他不在乎己方水军的损失,可显然,那是必须要胜利;而且肯定是损失越小越好啊,是。因此,这个肯定就那样儿,胜利,然后损失少啊。
但是就如今己方水军的战力,马超很清楚,己方想损失少那都不可能。因此,他不就一直让甘宁训练着己方的水军,这都多少年了。但是确实,还是不够啊,没错。什么时候差不多了,足够了,马超自然也就去灭江东军了,谁都拦不住,那是。可现在,那是还没到时候呢。
时候没到,己方也出不了兵啊。时候到了,自然就没说的,己方不灭了他们,那这个也不太可能是吧。那个几率是有,不过小啊,可不。还得说是己方灭了他们,那几率更大,是啊。再说了,他也不是不知道,这个除了己方之外,那还有兖州军,最后曹操很难说不会那么做,九成还是和己方一样儿,一起灭江东军,那是。如此的话,后者还有什么能抵挡得住啊,是,
所以说这个肯定没错,就得说是己方损失如何、兖州军的战损怎样,那是,这个确实……少了,马超觉得那就好了。不过显然,他是觉得还少不了,甚至比较多,那都正常。就说一个水军,己方水军的战力,那如何是江东军的对手?这个他们水军战力天下第一,那可不是
吹出来的,不是。己方这个水军的战力,那确实是拍马难及啊,那是。就得说是己方步卒,那超过了对方,战力上,所以说后者那是优势了,没错。而且还有兖州军一起,尽管双方不是联合,可确实,都是一起灭江东军,这个目的是一样儿的,其实也是足够了,那可是没错。
是啊,至少在曹操那儿,那是一点儿没错。当然了,在马超那而,其实也都那样儿。两军不联合,后者是觉得没必要。再说了,要真就说联合什么的,对己方是利大于弊,他自然不会那么做了。而对曹操的话,马超想不到太多,就只是知道其人不会强求就是了,那都没错。所以说到时候,两军不联合,但是和联合的话,其实也不会说差多少,那是。因此,这个口
头儿上说什么,其实不重要了,那是。反正曹操就是那样儿看法,明知道自己其实是想,但是最后马超不会同意,那么就强求不来,真的。他是很清楚的,是啊。毕竟联合什么的,就只靠着己方一方,那怎么都不行,确实。就得说是马超也认可了,那样儿才可以。但是显
然,对方也不认可啊,不想口头上说和己方联合,不说。这个曹操就只能说自己也是无奈了,没错。可以说己方不一定就非要和凉州军如何如何,但是利大于弊的事儿,他是没有一定要放弃的,那没有。可显然,马超是不想,对他们来说,那就是弊大于利了,所以说曹操无奈,知道也成不了,他放弃是必然啊。因此,这个事儿到时候就是如此,那也没其他的了。
可不,曹操不是那么容易放弃的人,但是实在无奈的时候,他却不会说不那么做,是。毕竟自己都无奈了,马超那边儿是行不通,那么不放弃也不行啊。对其人来讲,更多的强求,那是弊大于利,而不是利大于弊啊。因此,自己怎么都不会那么做,也不能那么做。口头儿上没联合,那也不是说必须怎么怎么样儿,曹操至少很清楚,那不是说就必须有,可以没有
啊。当然了,这个也是。马超自然是觉得不错,因为对方能放弃啊,到时候那样儿,够了。不过也确实,他可一点儿都不怕得罪曹操什么的。如果说得罪,那么这个可以说自己早就得罪对方很多了,那是。并且己方和兖州军,那绝对已经是不可调和了,没错。所以说马超可
没有什么怕的,早都已经是敌对了,这个有什么得罪不好的呢,是啊。不过就自己和曹操的关系来讲,这个其中还是比较复杂的,没错。至少马超所知道的,对方肯定是对自己有怨,那一点儿不假。自己对其人的话,那倒是没太多想法,真说起来,曹操还帮过自己,那没错。
那些事儿,马超是都记得,没错。关键是当初自己有骗其人,可对方愣是没发现,那是。不过之后曹操是都知道了,虽说有埋怨马超的意思,但是更多的,还是想自己为什么那时候就没识破呢?他也只能是说,马超做得好啊,知道自己那时候最看重什么。好歹自己当初也算是大汉一个忠臣了,如今不是,但是当初可是。看到马超和自己一样儿,曹操心里自然是
高兴了,没错。之后他是彻底看出来了,原来对方不是那样儿,根本就是骗自己而已,可不。而马超对此,他确实也有自得的地方,那是。毕竟都是曹操骗别人了,能骗过他的,绝对是屈指可数啊。一个手掌那绝对是能数过来了,是。马超不是吹,至少除了自己,好像也
没听说有谁骗过曹操成功的。当然了,可以说就算是有那样儿的事儿,他和兖州军肯定也不会去宣传啊,没错。因此,马超不知道,其实很正常,那是。如果说知道了还有别人,那确实是有些问题了。不过他和凉州军可都没听说啊,这个其实也说明问题,那是一点儿不错。
在曹操那边儿,他是埋怨马超不少,这个有,那不可能没有。但确实,在他那儿也想了,自己也是得怪自己,当初那么轻信马孟起了,是啊。如果说那时候就多疑的话,可能就没那些事儿了。他不后悔什么的,但是必须承认,也得当时自己……曹操不是没想过这些,可确实,他也知道想多了都没用啊,那是。因此,以前马超骗他的那些事儿,他也就想那么几次
而已,没错。多了的话,确实也没有了,可不。对其人来讲,真就有更多的事儿是要考虑啊。是,以前的事儿,曹操不是不想,毕竟年纪大了,也想着从前一些,那是。但再多的,他也就是想那么一下,最多就几下而已。多了的话,确实也是没有了,没错。可以说己方这
个,那肯定是,需要自己考虑的更多,曹操清清楚楚,那都是。因此,以前的事儿还是无法和现在的那么多事儿比的,没错。他是想过从前不假,但是也没考虑太多,就那么稍微想一下而已。对曹操来说,早都过去了,那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能说明点儿问题,那倒也是。
确实,那都没错,是啊。都能说明不少东西,那是,他也知道,不过没多想。对如今曹操来说,自然是增加己方实力,和凉州军抗衡最重要。当然了,北方异族大举南下的事儿一样儿是问题,可这个也得说是己方有实力啊,那更好,没错。没什么实力的话,就像江东军那样儿,确实是……反正他肯定也都是,一直都致力于增加己方的实力。但是必须承认,依旧
还是和凉州军有差距,不错。这个就得说后者实力实在是强啊,那可真没办法,己方追不上。以前还指望北方异族和凉州军死磕,但是曹操却知道,那已经是不现实的事儿了,没错。就得说是己方实力真就超过了对方,那自然就是好,但是可能吗?他也知道,基本上是没有
什么可能了,没错。指望点儿别的吧,那是。就实力超过对方,哪怕在北方异族大举南下之后,那其实都没有什么大可能。
第三九四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八十五)
曹操也知道,确实是没什么希望啊,没错。不过连孙策他们都没放弃过,这个自己能放弃吗?自然更不会了,是啊。对他来讲,压力怎么都比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来得小啊,那是。毕竟曹操可清楚,如果说北方异族一直都没大举南下,那么自然而然,就等马超带着凉州军大军来灭己方的时候,他们就大举南下了。这个如此机会,他们不会不把握,只要是之前没那
样儿,那么肯定就是,这个马超带凉州军大军灭己方的时候,他们就要大举南下了,是啊。这个事儿,己方肯定要经历啊,没错。曹操知道,怎么样儿,这个都是己方避不开的,他也不想逃避,那是。对其人来说,确实是那样儿,从来也不逃避责任。因此,在对付北方异族
大举南下的事儿上,那兖州军一样儿是会出大力,那没错。对曹操来说,他虽然是不想和北方异族对上,可其人却清楚,那个确实不得不为之的,没错。凉州军他们的责任最大,之后就是己方了,这个是。个儿最高的,那自然是他们凉州军,然后才能说是己方呢,确实啊。
怎么都是凉州军出力最多,这个第一还轮不到己方,己方只是第二啊,那没错。对曹操来讲,可以说己方要也是天下最强的话,他这个压力未必就比马超少,那是。可兖州军并非天下第一好吧,前面那还有个凉州军,就只是天下第二,三路诸侯中的第二。比之凉州军来说,实力差着呢,但是比起江东军来讲,却又比他们强上不少,那是。这个就是兖州军了,在曹
操那儿来说,他还是希望己方实力强,哪怕责任大,可那是必须的,不是吗?因此,这个没说的啊。曹操想着己方是宁可天下最强,那样儿好处才最大、利益最多啊,可不是吗。至于说对付北方异族,真心不光说是在大汉这儿诸侯的事儿,是大汉所有势力的事儿,只要他
们要大举南下了,那没错。因此,那不统一战线都不行,不那样儿的话,如何对付得了北方异族?就靠凉州军和己方,曹操还真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实在也是不够啊,那不够。就得靠着统一战线,更多的势力参战,一起对付北方异族,那样儿的话才行,是啊。
就靠着己方和凉州军,那还不够,就只两方的话,曹操就和之前马超一样儿,他没信心啊,那是。可统一战线了,那就不一样儿了。至少信心就多了,知道和对方五五开了,那是。确实,曹操想法是那样儿,马超想法也是那样儿。如今来说,北方异族只要大举南下了,那么大汉这边儿统一战线,大家一起对付北方异族,那就是五五开。谁想多点儿胜率,那就得说
是有更大的实力,没错。实力到时候超过了对方,自然这个胜率也就多了、大了,那都不错,确实是啊。因此,这个事儿那是……最后还得说是看实力,那都没错。还是那话那样儿,哪怕大汉那边儿的人马多,但都是步卒,怎么和人家骑兵比?关键是北方异族骑兵的战力,
说是全天下第一,那也没错,至少比你大汉这边儿强多了,那是。反正马超清楚,己方骑兵,那不是人家对手,人家骑兵的战力,比己方的精锐骑兵,就算不强很多,可也没差了,这个不错。所以说己方骑兵实力和人家相差不小,这个确实,不是什么小问题啊,不错。因此,这个他是特别在意己方训练弗朗基大阵,用来对付北方异族的骑兵,那确实是很需要的。
实在人家骑兵的战力强,关键是人马还多,这个是。那么你就光靠着人马数量,其实还不够,马超和曹操/他们可都知道。那么己方训练弗朗基大阵,这个就很有必要了,那是。在马超看来,确实不错。不那样儿的话,拿什么对付北方异族?那是,所以说这个也算是必须的了,没错。至少他知道,己方有和没有那大阵,分明就是两样儿啊,是。有了,那怎么都
是增加了己方实力,没有的话,己方步卒对上人家战力那么强的骑兵,哪有什么优势啊。确实,这个没优势,哪怕步卒人马多,那不假。可面对骑兵,尤其还是人家那样儿战力强的骑兵,你就光靠着人数上的那么个优势对上人家,这个不知道要损失多少。北方异族那个骑
兵的战力,对上世家大族、豪强地主、富商巨贾他们的私兵,可以说以一敌十,那都不是什么难事儿啊,没错。甚至说就更多,也不是不可能,真的。不过显然,对上凉州军的步卒,他们战力好歹说是大汉最强,那就不是那样儿了,没错。所以说这个也是,前者和他们可不
同。毕竟战力最强,确实不是吹出来的,而是战出来的。可以说马超凉州军实力,那是大汉第一,确实是公认的,没错。还是那话那样儿,凉州军实力确实是不如北方异族,一点儿不错。可却比兖州军比江东军都强,比大汉其他势力都有实力,那可不假。比北方异族是不行了,但是比他们,那是都强啊,不错。这个就是公认的,不管你有没有那个想法,其实都
是对比出来的,战斗那少不了,是啊。凉州军就是大汉最强,实力第一啊,可不是。兖州军那只是第二,都没错。江东军最弱,这个是对比凉州军和兖州军之后,那是。但是他们基本上比那些世家大族、豪强地主、富商巨贾都强。当然了,这个强也只是说他们比随便一个
强,而不是说很多家世家大族联合起来、豪强地主的联合、乃至于富商巨贾的联合。话说那么联合,都能对付北方异族,更何况是江东军他们了,更是不在话下啊,不过。所以说江东军实力,那确实是比他们随便一家都强,可他们联合起来,江东军就不好使了,没错,是。
江东军有实力没?这个你要说和凉州军和兖州军比,那他们再有实力可也比不上人家两军,那是。可还是那话那样儿,既然他们能三分了天下,这个自然,可以说是有实力的。那绝对比除了凉州军和兖州军之外的其他军强,是啊。而且江东军也是比世家大族、豪强地主、富商巨贾,他们随便一个,那实力都比不上江东军,没错。但是他们的联合,只要实力到了一
定程度,就不是江东军能比的了,那是。毕竟一家的话,后者肯定比他们实力强,那不错。但是一旦是多了,那么江东军那实力就真心不好使了,是啊。为什么凉州军还有兖州军,他们可以说是灭某一家,甚至再多点儿,几家,世家大族。但是你看他们敢把世家大族全都灭
了吗?显然别说这个不可能,就算是两军真有那个实力,但是显然,灭他们是弊大于利啊,那是。因此,马超还有曹操,他们可都不会那么做。并且看看看看,北方异族一旦说大举南下了,就得靠着大汉这边儿的统一战线。那世家大族,确实是参战的主力,可没错。他们来多少家,来多少私兵,就说关系着战局,最后的结果,如此说也不为过,那是。所以说这个
也是,那……靠着他们很多啊,那都没错。毕竟是主力啊,那确实。所以说世家大族的问题,并非说马超和曹操/他们不想解决,可以说他们都想解决了、解决好,但是显然,确实解决不了、解决不好,那是。尤其是马超知道,那世家大族的问题,哪怕就是千百年,好像
都没解决好,所以说这个时候能解决?反正他是解决不了啊,那都没错,所以还是慢慢来,
要不能如何?他反正没办法,那可不?这个就那样儿了,解决不了的,就那么放着吧,是啊。毕竟马超是很清楚,那绝对不是说一朝一夕能解决了、解决好的,没错。对此,他是没什么信心,比对付北方异族信心都少,是啊。不过世家大族的问题,和北方异族的问题,前
者还是不能和后者比的,没错。在马超看来,可不就是那样儿,是啊。毕竟世家大族是问题,可在他看来,那慢慢去解决,而如今对己方的影响,也不都是不好,没错。可那北方异族,他们对大汉的影响,试问有几个是好的?确实,至少马超想不到几个,都是不好啊,没
错。而且北方异族,那是非我族类,一点儿都没错。想不让他们对大汉如何,那都不可能,是假的,是啊。但是世家大族却不同,这个必须承认,他们可是汉人,这个是根本,可不是异族啊,没错。对他来说,知道世家大族也是压榨百姓,可终究不会说毁了自己,这个也能说叫根基吧,那都没错。可北方异族那就不一样儿了,没错。他们对大汉百姓,不屠戮一些,
那都不可能,是啊。所以说肯定要屠戮一些再说,因此这个是动凉州军和兖州军,也是世家大族、豪强地主、富商巨贾,动他们的一个根本了。是,可以说他们都是靠着百姓给他们做事儿,往好听了说是这样儿。实际呢,就是他们压榨百姓做事儿,那没错,这个那可是不
假啊。相比之下,凉州军、兖州军还有江东军,他们和世家大族、豪强地主还有富商巨贾,和他们比起来,对百姓那是好多了,是啊。尤其是凉州军,马超是深信那话,所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时代老百姓不重要?自然重要啊,只是世家大族、豪强地主他们是控制
了一些,富商巨贾也有,不过少罢了。所以说老百姓对世家大族、豪强地主,也包括富商巨贾,对他们是真没什么好印象。可他们确实,不少还得说靠着他们,那都没错。毕竟世家大族、豪强地主、富商巨贾,他们掌握了多少粮草?太多了,这个可以说就是根儿啊,那可没错。乱世中,可以说谁手里有粮,那谁可以说就是老大了,没错。凉州军为什么实力是大
汉这边儿第一、最强,那还不因为他们有钱粮,那是。挣来的钱,确实都换成粮草了,没错。所以说他们有那么多粮草,那怕什么,可能没有实力吗?确实,绝对有实力啊,是。可以说有粮草,那真就是有了很多,没错。世家大族、豪强地主他们都有,富商巨贾那也是啊,
所以这个……兖州军的话,反正在他们还没屯田之前,基本上就属于是缺粮的,没错。屯田之后,确实算是不缺了,可以说是够用,那是。而江东军呢,扬州那地方产粮,粮草真不少,那鱼米之乡可绝对不是吹出来的,至少马超是知道。尽管这个时代还没有那个说法,但
是现实就是现实,事实也是事实啊,那都不错。因此,扬州那地方,那是真心不缺粮啊,没错。所以别看江东军如今就只有扬州那么一个大州了,但是说实话,综合能排到天下前三的,哪怕就是产粮,那其实也是,没错。就那么一个州的粮草,虽说是还不够江东军消耗,可却绝对给他们提供最多了,那是。其他缺口,孙策和江东军他们自然是从豪强地主还有富
商巨贾也包括世家大族,从他们那儿买了。当然也是少不了和世家大族的交易,只是少而已,那没错。比起和豪强地主的合作来说,和世家大族的合作,也就是能比富商巨贾多罢了。但是天底下的粮草,说很多都是在世家大族那儿,那可一点儿不错,这个那真是不假啊。还
是那话那样儿,地主不都是世家大族,但是世家大族基本上哪家都是地主,这个可没错,毕竟没地的话,你吃什么?
第三九五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八十六)
所以天下多少粮,那可都在世家大族那儿,没错。这个也算是他们的实力体现,那是一个重要方面啊,没错。并且世家大族的人,虽说不是所有人,但是大多数那绝对是人才,没错。可以说天下的大多书籍,可都在世家大族那儿,而不是其他势力啊,可不。因此,这个说他们哪怕不是垄断,其实也差不多了。毕竟世家大族有,豪强地主并非就没有,富商巨贾也不
是,只是后二者少罢了。并且世家大族有底蕴,这个豪强地主和富商巨贾,他们都比不了比不上啊,那是。所以说隋朝科举制,直接就是给了世家大族迎头一击啊,那没错。可以说是动了他们的利益了,那可不假。但是显然,世家大族也没太好办法对付科举制,他们只能
说让自己家族的子弟更勤奋学习,那没错。科举制这个影响是深远的,别说现在了,就在外国,那都有影响力。隋文帝杨坚,就主要因为这个科举制,直接就排到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里了。他前面的帝王那是有秦始皇,但是后者是什么人,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
那影响力太大了。可以说这个科举制,了解的都知道,就不用多说了。不太了解的,多看看资料,就不难知道了,实在是影响深远,那真没错。要不然的话,为什么杨坚能排到100名人里去?那世界上也不过就一百个而已,几千年一百个啊,太少了,真的。但是当皇帝的就只有秦始皇、杨坚。说起来前者什么人,大家都知道。而后者的话,在老外眼里,能排进
100,这个不得不说,绝对有影响力,还是世界的。因为就华夏的帝王来讲,历史承认的,那都几百个,可就秦始皇和杨坚上榜了,这个不得不说,那是说明问题。是,老外可没华夏人那样儿,对自己民族历史了解那么多。如果说是华夏人去制定这个榜单的话,也来一个那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那么华夏人肯定不会少,至少是比榜单里的人多啊,没错。可谁让那是老外排的,确实没几个华夏人,不到十个,少。好歹华夏是四大文明古国,在世
界历史上,那影响绝对不小,这个你得承认,也是事实啊,不错。所以说这个确实没错,华
夏人没几个,还是有点儿少了。是啊,谁让那是老外排的,那就没办法了,是吧,是。华夏人制定的话,那肯定就不一样的人啊,不错。能说老外就一定比华夏人更公正?那也只能是呵呵了,这个相信不相信,就那样儿吧。也许因人而异吧,有的人,那是很公正,可有的呢,相信不来,可不。所以说这个和哪个国家的人,说是有关系,毕竟对方编纂哪怕是不向
着他们国家点儿,可其他的国家呢?这个就不一定了是吧,那书的作者是米国人,这个国家有多少年的历史,大家不知道具体也知道个大概。可就是米国人,在那里面也比华夏人多,这个就不用说什么了吧。可以说米国现在是世界老大,这么说其实也是,但是在历史上呢?
这个就不用多说什么了,编者作为一个米国人,他不可能说一点儿都不偏向自己国家是吧,所以说……其实一想也正常,真要说让作者就非常公平的话,好像也没几个人能做到,是啊。可以说能做到的,那终究是少数啊,是啊。那得是很公平的人啊,那确实是。所以说这个,那可真心没错。就得说是少数了,而不是多数,那是。因此,至少那位作者的话,还不是了。
一直都能让自己很公正的人,终究是少数,这个也是事实。如果说多了的话,那就好了是吧。天下也就没那么多事儿、那么多问题了,是啊。可以说那样儿人多的话,可能天下就太平了,是啊。所以说一直都公正的人,那要多了,可是好事儿。怎么看,那可都是好处大、利益多,是利大于弊,那是。相反的话,自然就变成了弊大于利,显然是不好了,那是不错。
但是如今来看,可不就是吗,真正公平、公正,能一直那样儿的人,终究是少数,谁敢说自己一直那样儿?因此,真心少,凤毛麟角,甚至说有几个?所以说这个那是不错,宝贵的啊,没错。就马超都知道,手下要有那样儿的人,也是人才啊,可没错。所以说这个事儿,
那真是。他倒是也希望,说手下有那样儿的,那倒是挺好。虽说可能会迂腐,但是比那些腐儒强吧,那都是。所以说马超肯定不怕什么,还希望手下人更多那样儿的,可惜啊,他是没看到己方有,这个也算是一个小遗憾吧,那是。当然了,就算是己方多了,那也并非是好
事儿。这个马超知道,就只是己方一方的话,那真多了那样儿的人,带来的那未必就都是好事儿,没错。不好的自然也有,肯定是啊。但是总体来说,还得是利大于弊吧,那样儿总是。如果说放到曹操还有孙策那儿,兖州军还有江东军中,显然两人那是都非常乐意那样儿,可不是。和马超还嫌弃好处少、利益小不同,他们可从来不嫌弃那个,那是。只要有好处还
有利益,其实就足够了,那是。多了少了的,有时候也不是他们能决定的,是啊,所以说……毕竟他们要都能决定的话,那谁不把己方能获得的好处变成最大、利益变成最多,那肯定是啊。应该说谁不那么做呢,是。至少马超、曹操还有孙策,他们确实,在这上那是没区别,
可不。所以说都一样儿了,那是。都想己方能得到最大的好处、更多的利益,是啊。但是显然,这个他们都决定不了,也不错。能决定了那就好了,是。他们都如此认为的,不假啊。对己方有大好处的、更多利益的,那样儿的事儿其实没几件,那是,多了好啊,可惜不多。
那就没办法了,只能说是想法好,但是事实,实际却给你打击,没错。都想好处大、利益多好,但是显然,那样儿的事儿决定不了。只能说是在大的方向上,看到好处多大、利益多少,只是一个大概的而已。至于说具体到底有多少,这个真心计算不来,没一个精确的数字。毕竟这个本来就没有一个能衡量的是吧,所以说没有具体的,哪怕说到了最后,知道了具体
情况,但是有多大好处、多少利益,衡量不出来,只能说大小罢了,那是。显然,这个也是现实,是事实啊,没错。所以说这个那……也算是无奈吧,那都没错。毕竟马超也好,是曹操和孙策他们也罢,其实都是想着己方更好,得到更大好处、更多利益,那都没错。可显
然,这个他们决定不来。并且也没一个精准的计算,谁知道获得的好处多大?利益多少?确实只能说是己方好处获得的大小,利益多还是少,如此而已。利大于弊、弊大于利,如此都看得出来,没错。再多的,好像也没了是吧。想有更多,那行啊,你有实力什么的,那算是比较基础的了。凉州军有实力啊,所以这么多年来,那可真是,得到很大好处、很多利益。
实力啊,是哪一方都想有,不错。但是就在整个大汉,敢说有实力的,那就只有凉州军。当然马超敢说,己方在大汉,那是最强,一点儿不假。比北方异族是不行,可他们是大汉的吗?因此,在大汉本地,己方是可以称王称霸,碰到北方异族,己方确实就不好使了,没错。可他们终究不是大汉的势力啊,如果说北方异族是大汉的实力,那么马超就得说是头疼多少
年,那是。可他们终究只是异族,对付他们,大汉这边儿统一战线,如此来说,就看那时候一搏了,是啊。靠着大汉这边儿统一战线,如此说来,才能是赢了他们,那是。五五开啊,这个是马超和曹操的信心,那是。而到时候如果说己方实力增加,可北方异族的实力受损,
那么可就真是,是大汉这边儿的胜率高了,那没错。这个马超是有点儿信心的,毕竟一直都让己方细作给整瘟疫的传播,只要老天站到己方这儿一次,那么可以说就足够了,那是。不好的就是老天一直都站到北方异族那儿,那么怎么都是不好啊,没错,所以说这个也是……
那肯定就是不好,没错。所以说他一直都想着成功,一次就够了,那是。但如今来看,别说一次了,就半次也没有。当然了,这个是玩笑话,半次肯定没有,都是整数,那确实。对马超来讲,确实是那样儿,老外的名言有道理,一万个0也比不上一个1,那是。对他来讲,可不就那样儿,一万个0代表了自己和己方的失败,那不假。而一个1,代表了自己和己方
的成功。这个失败和成功,那是无法相比的,没错。渴望成功,马超也没有什么例外的,是啊。他是一直都想着成功,一次就好,真是。但是这么多年了,都是运气在北方异族那儿,所以还是那话那样儿,马超觉得明年,准确说是今年,老天是不是该站到己方这儿一次了呢,
那样儿,其实就足够了,没错。当然了,哪怕说今年依旧是没能成功,那么还有明年,没错。他不是说今年一定能成功,那哪有那么绝对,是啊。今年还成不了,就等着明年吧,是啊。不过今年这个成功的几率,马超觉得还是很大的,没错。当然了,这个肯定也是,如此
大几率再把握不好、把握不住的话,那么这个……把握不住的话,这个哪还有说如此大的机会了,是啊。他很关心关注这个,那没错。所以说马超知道,今年己方成功的几率还是不小的,说是这么多年最大几率,那也是。可再大几率,你把握不住,那也是一点儿用都没有啊。而且可以说老天就不站到己方这边儿,自己也是半点儿办法也没有,只能说是无奈啊,
确实。毕竟这个成事在天,你没有点儿运气,那只能说是byebye,真的。运气好的话,那就不是这样儿,看看人家北方异族,是吧。这么多年了,可以说北方异族是真有运气,那没错。就马超所看到的,可不就是那样儿。说他们是欧皇,这个好像还不是,可也差不多少,
那都不错。而己方呢,反正在大汉这儿来讲,那确实没错,真就是有运气。实际上来说,是比兖州军还有江东军,比他们都强。可分和谁比啊,和他们比强了,但是一和北方异族比,这个他也知道,己方在运气上面,这么多年了,也比不上人家北方异族啊,那是,所以……
就光比运气的话,马超还不怕谁,但是己方不如北方异族,那也是事实。就这个方面,可不就是。实力上不如人家,那也就算了,没办法。可就这个事儿,依旧是不如人家,这个实在也是让他无奈,真的,没一点儿办法。毕竟运气这种东西,那绝对是虚无缥缈的,一点儿不假。马超清楚,能稍微整明白点儿的,那绝对不是普通人,那普通人肯定不行,没错。他
觉得至少也得说是像那些个比较神的高人,就他们的话,是能稍微整明白点儿,那是。甚至说都知道转运什么的,这个说转运是真正的转运,不是什么迷信啊。不过马超是不懂这个,老师南华留下的书籍里也没有这个,没错。那些书里有占卜,但是那个和运气什么的,你说
没有关系吧,好像还有那么点儿,可绝对不会很大、更不会很多,那都没有。所以马超哪会那些东西,什么转运之类的。
第三九六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八十七)
说实话,他是真不懂啊,那是。说起来马超所知道了解的来讲,那转运什么的,已经属于玄学上风水类的了,只有了解风水的,那才能说真懂,他反正不懂。如果说马超懂的话,他第一个就得给己方转运,那没说的。不是说小看小觑了天下人,就大汉这地方来说,马超觉得没几个人真就懂风水的,真心没几个,两三个,也就那样儿了,是啊。再多的话,他是觉
得没有了。反正自己是不懂,但是肯定有人懂,不过能有几个?也许两三个,那都多说了,是啊。懂得那东西的,那基本上逃不开是世外高人,那没错。可不会有太多,是啊。在马超看来,绝对是深藏不露了,那是。就说自己都不知道谁懂那东西,可不是说懂的人深藏不露
吗。他倒是不认为自己孤陋寡闻了,至少己方手下那些个,不管是将领还是说谋士,他们就都不知道,和自己也没区别啊。所以说马超不觉得自己孤陋寡闻了,要说自己不知道的,那别人未必就都不知道、不了解,就看自己手下那些个,一定和自己一样儿,也不知道不了
解吗?显然不是啊,没错。所以这个不能说是自己孤陋寡闻,而真是懂得那些的人,隐藏很深啊,那就没办法了,可不。他就敢说,自己不知道,自己手下不知道,而曹操还有孙策,他们一样儿不知道。至于说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众人,估计八成也不知道。为很么说是八成可能是不知道呢,就因为那两成马超也确实不了,你觉得他们不知道,没准就有人知道,
那也不好说是吧,所以这个也没错。反正自己和己方众人,那是不知道了,一点儿都不错。但是你不知道,你们不知道的,不代表别人也不知道,是吧。他反正清楚,自己和己方不知道,曹操和孙策也不知道,但是不代表兖州军和江东军众人也一样儿不知道啊,没那个道理。
但是从如今的情况来看,好像,好像他们也是不知道。毕竟要知道的话,他们也是八成会把这事儿给曹操还有孙策,给他们说。而后二者的话,他们很大可能会相信,然后去找那样儿的高人。可马超是一点儿消息都没听到,那么是不是就说明问题,说明兖州军和江东军他
们众人也不知道啊,是。可不,如果说他们知道的话,可能就是另外一样儿了,没错。真那样儿的话,他就一点儿风声都听不到?这个马超是不相信的,己方细作,自己倒是很相信他们,那都不错,是啊。可以说特别**的事儿,尤其是曹操还有孙策,他们两人的秘密,这个己方细作一点儿都探听不到,那正常。可对方当主公做老大行动上的事儿,那还是能知
道的,没错。除非说那都是曹操还有孙策,他们秘密进行的,那另说了。不过显然,马超第一个就不相信,他们真会去秘密进行?不是一点儿不可能,但是很大可能是不可能啊。所以说这个还是没有的几率大,可不是吗。反正他是相信没有,那是。有的话,确实应该说就
不同了,是啊。马超没那找,实在因为他也不知道,关键是上哪去找啊,这个是个问题,那都没错。如果说真知道,还能找到的话,马超肯定乐意去试一试,那都没错。毕竟真说起来,这个更多的利益、大的是好处,没错。那么利大于弊的事儿,而且利益不小,试问他如何不会去做呢?肯定会啊,那都不错,这个是了。只是可能如何去做,倒是不一定了,那也
是。不做,还得做,没有不做的。可以说让己方转运什么的,马超当然知道是好事儿,但是要怎么找对方,那倒是要好好想想。找到了,自己还得说亲自去请,那都没错。不过一切也只是想法,都不知道谁懂得那些风水的东西,所以说想多了都没用。他知道懂那些的必然是高人,但是你哪怕就亲自去请,可也未必就真能请来啊,不错。毕竟马超很清楚,那样儿
的高人,那绝对是淡泊名利的,没错,要不然的话,不早就蹦出来了,是啊,所以说这个……说实话,他对那样儿的人,没什么好办法啊,那是。毕竟淡泊名利,其他东西,马超知道对方需要的,自己和己方这儿未必就有,真的。毕竟己方这儿要有的话,对方不来找自己?那
确实也说不过去,还真就会来啊,没错。他倒是不怕对方来,真心是来者不拒,但是对方不来,马超自然不会认为没有那样儿的高人,只是对方不主动出现,不来找自己找己方,就说明自己和己方这儿,那真没有对方想要的,那就没有办法了,是啊。所以说这个,没什么
好办法。他也确实不太清楚,那样儿高人到底说想要的是什么。自己和己方有,他们肯定会来,不用你找啊。没有的话,那自然就这样儿了,对方不会来,那是。马超倒是没想对方到底说来了好,还是不来好什么的。他也是没期待那些,爱来不来,真的。自己这儿没人来,那曹操还有孙策,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那儿一样儿,不是没人去找他们?所以说这个三方
那都一样儿,没大区别啊,可不是。因此,马超自然也不会说想太多了,那是,所以……这东西真是,他知道,那是需要缘分的,是啊。你看演义里写左慈去戏弄曹操一回,可在这个时代,他可没出现过,至少没在自己这儿、没在曹操那儿、也没在孙策那儿出现过,都没
有。可马超绝对不会认为这个时代没左慈那个人,那是肯定有,只是他还在不在这儿了,那是不好说啊,没错。演义里写孙策咔嚓了于吉,说实话,这点在这个时代,他是一点儿都不相信。虽说于吉可能是不擅长武艺,但是你说其人去找孙策,让他咔嚓自己,这事儿马超
怎么都不相信。为什么呢,他一直都认为,那样儿级别的高人,先不说孙策到底有没有本事咔嚓了对方,就说演义里于吉那样儿,至少马超看来,就感觉其人那是找人家孙策想让自己被咔嚓……这个他确实是理解不了,难道说于吉不是那样儿想法?确实,也许不是,是个意外?这个谁知道了,反正马超真是知道,那自己不清楚啊,没错。就得说于吉还有孙策,
他们俩最清楚了,是。别人的话,不过旁观者,可未必就什么都清楚。两人是当局者不假,可却未必就是迷啊,没错。所以说这个也不是绝对的,那确实。马超是不理解演义里描写的,他总是觉得这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事儿,也许就只有老罗知道,那也是不一定啊,没错。但是
这个时代,马超却清楚,于吉可没找过孙策。除非说前者是偷偷摸摸找后者,那自己不会知道,而正大光明的,自己不会不知道,那是。别小看了小觑了己方细作,这个该知道该了解的,确实就是一点儿不差啊,没错。因此,他不知道的,至少这样儿的事儿,马超是觉得可以说就是没发生过。当然了,也许发生了,可自己还不知道,那也不是没生可能的事儿啊,
那是。不过他倒是觉得那样儿的情况很小,是啊。几率大的,那还是没发生那样儿的事儿,于吉是从来没找过孙策。其实一想也正常,对那样儿的高人来讲,你手里有他要的,对方才能说主动找你是吧。这个是马超一直认为的,他觉得就是那样儿。至于说被动的,确实就是要靠缘分了,没错。别本来能遇到对方,结果对方躲着你了,这个就是悲哀了,没错。马超
觉得自己估计不会发生那样儿的事儿吧,毕竟最后一统天下的,那除了己方之外,还能是谁?因此,马超自然是认为能给那些高人带来好处、利益。可显然,他们所要的好处、利益,并不是说他一定能给那些人的,是啊。马超认为能给自己老师,结果自己老师是从自己这儿
得到了好处、利益。可他也觉得,不可能每个人的想要的都一样儿,马超觉得他们的需求还是不同的,没错。毕竟要都一样儿的话,也不是说就自己老师一人来找自己,而其他人却都没来了,是吧。所以说他也是看到了,这个事儿他们所需要的,那应该是不同,没错,所
以……是,这个没错,毕竟每个人的道,那是不一样儿,确实。如此就不得不说,马超想法还是没错,真要说他有那些人要的,需求的东西,那些人不找他都不可能,没错。真就不用你去找他们,而他们直接就来见你了,是啊。马超对此,可以说是属于平常心吧,没有太多需求,那是。哪怕说对能改变风水格局的,他都没太多想法,哪怕其人还是很想己方转运
的,那可是。但是马超更清楚,绝对还是说强求不来啊,那是。所以说这个事儿,那都不错了。还想怎么样儿呢,是啊,他肯定不会强求,没错。从来没让己方手下去找那些人,哪怕马超知道,那转运自然是好事儿,怎么都是好处多了,妥妥的利大于弊啊,并且好处不小、
利益不少,那没错。可他却没那么做过,这个显然也是说明问题了,是啊。看曹操还有孙策,就马超所知道的来讲,他是没听过两人去找过那些人什么的。当然了,这个也许有,他们可能那么做过,可己方细作,那确实是没有探听到,也不是没可能,只是几率很小罢了。
确实几率小不代表就发生不了,这个马超也知道,那是。可对他来说,这个几率小,基本上就可以归纳到发生不了发生不来上了,没错。毕竟自己都四十多岁了,那样儿小概率的事儿,自己碰到过几次?一次?两次?那几率小就和发生不了,有什么大区别吗?反正马超确实是没觉得有什么大区别啊,是。如果说真有,那么肯定就不是自己之前看到的那些了,是
啊。他觉得自己这辈子,反正四十多岁,就碰到过两次那种小概率的事儿吧,印象中是啊。所以说小概率的事儿,马超看就是基本上发生不了的,那有错吗?四十多年了,就遇到过两次,这个概率……能说是多吗,确实少,极其少,那真不错。反正就他是没觉得多,一点儿
都没觉得多啊。马超就是认为少了,那是,很少啊,可不?所以说这个那没错,少就没办法了,谁让说几率就那么大,就和没有似的,所以……几率小,有的就和没有也没大区别。而那样儿的事儿,他是觉得基本上就发生不了。而真发生了,那么恭喜你,这个几率,那可
真是……发生了,那么几率大小,确实是不重要了,那没错。所以说这个也是,反正马超一直都那么看的,发生了自然就是那样儿啊,那都不假。对他来讲,小概率的事儿,就基本上和没有也没大区别,而一旦是发生了,基本上也不能说是好事儿了,真的。马超觉得大多还都是不好的,真的。反正就他所了解的来讲,大多可不都是不好的了?所以说也是,这个
真心是不发生更好吧,那都没错。那就算是好的,也别发生了,是啊。这个既然说都不发生,那么最后无论好还是不好,那都没有,是。对马超来说,都不算什么,可不。对他来讲,那是没什么了,马超肯定是不在乎在意啊。至于说别人的话,原谅他并不知道那么多好吧,
其人也就更多清楚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的事儿了。哪怕马超是知道兖州军还有江东军他们那边儿的事儿,可不是说具体的都了解。
第三九七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八十八)
没那么详细是吧,确实也不错,毕竟马超可不是万能的,什么具体的事儿都知道,那可没有啊。细作不可能说什么都探听出来,那不可能,所以肯定有他不知道的,那都正常。所以说探听不到的那些,可能就包括了高人那方面的事儿,但是马超是依旧认为没有,那个只是小概率事件罢了,几率太小,和没有也没大区别啊,那是。所以说要如何,不知道情报,那
也许是件好事儿,没错。这个也反映了,可能确实是没有发生过那样儿的事儿,所以就没有啊。没有是好事儿,这个他很清楚,反而有的话,真发生了,也许对自己对己方,那就不好了,是啊。当然了,不管如何,至少有一点没错,就是曹操和孙策,他们自然也知道有高
人,那是不假,可就就马超所了解的来讲,他知道那两人没主动找过他们,那是。也许他们和自己想法一样儿,谁知道呢?也不一定,或者就不一样儿,这个也许更可能啊。不过不管如何,他们应该都没那么做过,要不然的话,马超觉得自己多少都该知道,毕竟己方细作,
那……能探听出来,他还是相信的。你说要非常秘密的事儿,那确实是探听不到,都正常,但是那找寻高人那样儿的事儿,是什么机密的吗?除非说曹操和孙策,他们俩把那样儿的事儿看成是比较秘密的事儿,那就另说了。不过以马超对两人性格作风的了解,他们不会那么认为,八成也不会那么做,正常。自己反正是不会那么做了,那么曹操和孙策,他觉得和自
己的话,就在这个上面,应该说不会差太多啊,那是。甚至说就一样儿了,都正常,不错。对待高人的态度,马超倒是也觉得他们和自己没太大区别,也许他们和自己不同的,那只是自己见过高人,而且还不止一个,但是曹操和孙策他们,也许没见过。可他们必然听过啊,
那是。所以说这个没错,他还是清楚的。而虽说曹操还有孙策,他们估计是没见过高人,但是他们听过的却绝对不好,对高人绝对有足够的敬畏,那是。马超是因为还算是比较了解,所以说对那些高人,那确实有一定的敬畏,那没错。但是曹操和孙策呢,他们显然是属于不
怎么了解的,而人们在面对未知的事物的时候,尤其缺乏了解,那么真就可能有一定敬畏啊,那是。所以说都正常,那是没错。他也知道啊,曹操还有孙策,他们终究和自己不同,那不假。在马超看来,自己见过高人,还不是一个,那么本来自己对他们就有所了解,而亲眼见着之后,就更了解了。就曹操和孙策的话,他们没见过,就只有听说,有情报什么的,
从那些了解而已。所以他清楚,这个他们和自己比了,就这个上面,还是比不了啊,那是。马超还是很清楚的,这个他们和自己还有不同啊,那确实。都一样儿,那也没意思了,是啊。至少他就是那么看的,没错。自己见过不止一个,但是到了曹操和孙策他们那儿,也许他们
就没见过啊,都正常。毕竟还是那话那样儿,你有他们所需要的,那自然,他们都主动找你来了,是吧。可你没有,那么你就主动找人家,没准那些个都躲开了,真心不是什么发生不了的事儿,反而好像真就那样儿啊,是。所以说不一样儿的东西,马超觉得不同地方多了,那才有意思啊,没错。一样儿的地方多,他反而是觉得不怎么样儿了,没什么意思啊,可不。
所以说马超一直都这么看啊,那是。不一样儿的地方多了,那才有意思,是啊。反而说相同的地方多了,那就没意思了,是。对他来讲,一直都那样儿啊。当然了,就在曹操和孙策,在他们那儿,其实也没大区别,是。在他们眼里,就这个来讲,那是和马超看法也没大阿区别。他是那么看的,而曹操还有孙策,他们基本上也都是那么看的,是啊。所以说这个那都
不错,没大区别,正常是吧。不正常的地方也有啊,但肯定不是这个了,那是其他的……不过那也不算马超太多考虑进去的事儿,是。没大用,确实。在他看来,就有用的,那自己多想想,都正常。没什么大用的,自己还考虑那么多做什么?确实,那就没有了,不错。所
以说这个……不同的地方更多的,那是好,相同的地方倒是少,哪怕是有,那没错,缺少不来,是吧。而马超如今考虑更多的,那还是北方异族的事儿,之后是灭江东军、灭兖州军,那些事儿。他就是那样儿的想法,一点儿都不错。解决北方异族问题、解决了兖州军、江东
军。两大问题,一直都是困扰着马超,他是一个都没解决了,不过以后会的。先灭江东军,己方实力在那儿摆着呢,灭他们没问题。而之后再对付北方异族,自己觉得也可以。解决了北方异族的问题,最后自然就是灭了兖州军,一统天下,如此一来,这两大问题都解决了,也能解决好。可马超也不是不清楚,那却还得说是靠着时间,到底多久才行,也是个问题,
没错。他肯定是希望早点儿,可确实,真心没那么简单,可不?所以说这个也是,那都不错。早的话,不是说不行,可是很难啊,没错。因此,可能就是晚了,那基本就是了。对马超来说,晚了确实也没办法,只要说是能彻底解决问题,把江东军灭了,那就是最终目的了。
他想法自然是好的,早灭江东军啊,那样儿的话,自己也算是解决了一个问题的一半了。毕竟一统天下,那就两个敌人,兖州军和江东军,而己方灭了江东军,这个算是解决了一半的问题,可以如此说。当然了,不管如何,彻底解决了江东军和兖州军,己方才真正解决了
一个问题,一统了天下。这个是第二个问题,也是最后一个,那是。对马超来讲,更多当然还是希望早点儿解决了,那是。不过真心难啊,而且之前还有对付北方异族的事儿,再之前还有灭江东军……这些都是啊,不错。他自然都清楚了,没错,一个灭江东军,想己方损失少,这个一直让甘宁训练己方水军,那都不能停,可不。然后没了江东军之后,以后再灭
兖州军的时候,那北方异族就要大举南下了,己方还得对付他们,不过是统一战线,己方是主力不假,可出力的却不光就只有己方,那是。兖州军那天下第二,他们就得说是仅次于己方,没错。而其他的势力,反正来参战的,别管到底都拿出自己多少的私兵来,多少的实
力,都会尽力,那是实实在在的,没错。可以说参战是一方面,而这个尽力,那就是另一方面了,不错。可他们只要是来参战的,就没有说不会尽力,那是。能来参战的势力,那绝对是考虑非常清楚,而真是来都来了,那么他们不会想着拿出去私兵到底说最后还会剩下多少,就只是会想,必须尽力,结果接得说哪怕不是赢了对方,可也得是打退逼退对方啊,那
是。己方占优,那确实是要得。别说是马超还有曹操,凉州军和兖州军了,哪怕就是大汉那些势力,说实话有什么看不出来的?真心都知道,北方异族大举南下,只要挡不住,那么损失最大利益的,自然是凉州军、兖州军,甚至可能他们还会被灭,那都不一定啊,可不。但是之后呢,显然损失多的就是大汉这些势力了,那没错。世家大族、豪强地主、富商巨贾,
他们不可能不损失利益,不过是多少罢了,那都没错。也许投靠了北方异族,那倒是能好点儿,而不投靠的,甚至反抗的,那么结局估计就一个了,那是。因此,这个有能力不去参战,那不是他们的想法。除了说个别的势力不会去之外,其他的绝大多数,那还真就会去了,
没错。都知道到时候统一战线,那是必须的,没错。真也不是他们小看小觑了凉州军还有兖州军,他们有实力不假,但是分和谁比啊。和自己这些势力比,那他们随便一方,都是比己方这些随便一个势力的实力都强。但是他们比起北方异族,哪怕就算是加一起,可也不是
人家对手,就实力来说。大汉的那些势力,要说他们很多东西,确实不了解太多,没那么具体,那都正常。可该知道了解的,那大概他们却都知道了解啊,没错。就比如说这个实力上面,他们不知道凉州军还有兖州军,不知道他们具体有多少人马,一样儿也不知道北方异族有多少人马,那都是。可他们却很清楚,凉州军加上兖州军,他们两方的人马加一起,也
不是人家北方异族的对手,那是。后者就是这么个实力,显然大汉这边儿的势力,那也都知道啊。不知道具体的,可还不知道一个大概吗?所以说那也是,肯定都没错,大汉的那些势力,自然也是知道一些的,没错。所以说都清楚,到时候只要北方异族大举南下了,那么
大汉这边儿统一战线,那是势在必行,必须的,没错。不那样儿的话,也不是他们小看小觑凉州军和兖州军,可以说就他们对付北方异族,大汉这边儿的势力也没什么信心啊,那是。有信心得有实力,那是。没实力的话,这个还有多少信心?没错,所以说他们没看到实力,
就没信心。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有实力,但是和北方异族比,这个却又没什么实力了,这个就是大汉这边儿势力所看到的。当然了,加上他们这些势力,那绝对是实力增加了,没错。而实力增加了,那对整体来讲,怎么都是好事儿啊。对付北方异族大举南下,如此统一战线,那自然是好了,没错。对马超对曹操、对凉州军对兖州军、对大汉这些势力,那其实
都好,是。到时候就得那样儿,那么做了,大汉这边儿的势力都觉得不错,也包括马超还有曹操/他们。是啊,那凉州军也好,是兖州军也罢,可都是大汉一方的势力,一点儿没错。还有江东军,这个他们也是,那都没错。哪怕说北方异族大举南下的时候,他们是早可能被
灭了,但是必须承认,这个他们一样儿是大汉的实力了,可是不错。在这上,那就和凉州军还有兖州军没有什么区别,那是。不过就是,同为大汉的势力,那实力第一的,最强的自然是凉州军、之后是兖州军、最弱的江东军。可他们三路诸侯,那却都比其他的随便一家势
力都强啊,是。这个之前也都说过了,那是。可以说江东军是有实力的,可他们那实力与凉州军比,确实就变成了没实力的。而和兖州军比,他们也变成了没实力。因此,江东军就是三方中实力最弱的那个,没错。如果说凉州军和兖州军一起进攻他们,要灭他们,那么他们真心是要顶不住,是啊。所以说那不一直都是之前那样儿,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可都没放弃
过什么,哪怕他们依旧是三方中最弱的。依旧是想着最后能改变曹操和兖州军的想法,并且实在要真是顶不住,最后大不了还是被灭,那不错。可孙策和江东军的想法来讲,还是那话那样儿,让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损失更多,这个是己方要做到的,做好了,其实就可以了。
他们没指望说己方就一定不被灭,那真心是不太现实啊,己方依旧被灭,不过不会让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好过就是了。
第三九八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八十九)
必须让他们损失多,而如此的话,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那真就是满意了,是啊。如果说做不到的话,那么他们显然,是不会满意的。带着遗憾,多少都有点儿,那么带着那点儿遗憾被灭,怎么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都不会觉得好就是了,那没错。因此,这个事儿就是如此,现在的孙策和江东军众人,他们一方面是不放弃,一方面也想着己方被灭,也不会说让凉州军
还有兖州军好过,要让他们损失多、更多,那是一点儿没错,所以说这个事儿那也是……凉州军和兖州军损失多了,其实就可以了,这个是孙策还有江东军,他们的想法。毕竟要真说己方不被灭,这个确实,难、太难了,可不。所以说他们基本上都没那样儿想法,还是说
让他们损失更多,如此一来,才更实际,是吧。保住己方,那不是说就没几率,但是基本上不要多想了,不切实际啊,没错。还得说是现实点儿,那真是。现实就是保不住己方,最后还得说是被凉州军和兖州军灭,就只能说是让他们损失更多,那样儿的话,倒是可以做到
啊。“退而求其次”,这个也正常,那是。但不可能说什么都向你所想那样儿,没那么简单容易啊,可不。也可以说是理想和现实间的差距,那是。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倒是想让凉州军还有兖州军损失更多,可实际情况,那确实谁都不知道啊,没错。也许到时候会那样儿,那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儿,在孙策带着江东军强力反抗之下,让凉州军还有兖州军一下就损失
了很多人马,那不少,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儿。但是显然,那也并非就一定好吧,没那么绝对,是啊。也许就是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损失倒是没那么多,这个就让孙策还有江东军他们的想法一下就落空了。最后不说他们是“死不瞑目”,估计也没差多少是吧,那确实啊,
没错。可是不管如何,最后到底是什么结果,就得是到时候再说再看了,那是。还是说都有可能,那都不错。说让凉州军还有兖州军损失多了,那可能,或者说就那样儿了。而说他们损失少,也一样儿可能,或者说就是那样儿啊,没错。一切皆有可能,那是一点儿都没错。
没什么不可能的,能发生的情况,那其实是预料不到的,是啊。所以还得说,想法好,可未必就能实现。当然了,几率是有,可实际情况未必就很大可能发生,没错。因此,马超和曹操、凉州军与兖州军,他们是一点儿不怕,至少不可能怕江东军啊,那是。你说前者怕北方异族大举南下,那倒是,可不怕江东军半点儿,那也不错。后者曹孟德的话,其人就更不
怕什么了,是啊。就孙策和江东军,你问他们怕什么不?结果也是不怕什么,哪怕他们最后会被灭,那也是没办法了,无奈啊。不被灭?比小概率都小的事件,能发生的几率,基本上是不要想了,好像真没什么可能。只能说没那么绝对,真出来了,其实也不是不可能,毕
竟有那么一点儿点儿的几率呢,是吧。所以这个没错,那肯定是啊,确实不假。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那怎么都不会说把希望寄托在那样儿没什么几率的事件上,真的。与其说那样儿,真是不如一直增加己方的实力,那难道不是最好的?所以说确实也是,最后归根结底,那还得说是己方实力,强了,自然就比什么都好,不是吗?不强的话,就一直这样儿吧,就等着
被灭,也让对方损失不了太多……是啊,那就是现实,或者说其实就是事实啊,没错。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可一点儿都不想要那些啊,是。所以说这个那也没错,还得说是实力为王,那可一点儿没错。如果说己方有实力的话,真别说凉州军那样儿,就和兖州军差也没差那么多、那么大,试问自己和己方至于那样儿吗?在孙策看来,自己和己方在曹操和兖州军面前,
那有时候就和孙子似的,其实也没说特别大的区别,真的。自己是憋屈不行了,那真没错。他也知道,其实己方和自己想法,那也没说就差很多、很大,是啊。对孙策来讲,他何尝不知道,就己方的话,但凡是有实力,那也不至于说像那样儿求着兖州军,真的。可以说如今
这样儿,那肯定不是自己的本意,自己一点儿那个想法都没有啊,是。因此,在孙策看来,走到现在这样儿,和自己不是没关系,可己方在三路诸侯中,那就是最没有实力的、最弱的那个,那真是没办法了。别说是超过凉州军,就超过兖州军都不可能,哪怕就和他们差不多,
也不可能啊。所以说依旧是己方最没实力,和两路诸侯比,己方就是最弱的那个。当然了,和大汉其他的势力一比,己方倒是强了,那没错。但是必须还得说,那争天下的,就凉州军、兖州军还有己方,三方而已,那其他势力,再强,他们也不是争天下的啊。而且他们随便一家,那实力不行,至少比不上己方,至于你非说他们联合到了一起,那确实,就不一样儿了,
没错。所以说这个肯定是,实力啊,这个是硬的,那可不是吗,一点儿不错,有实力不慌。虽说孙策和江东军,那他们可都是明白人,没错。都知道,那不光说需要硬实力,还得需要软实力,那没错。所谓就是软硬实力,那都有,那才叫实力,真的。不过己方硬实力都不行,
那真就别说更多了,没错。看看人家凉州军,反正就在大汉这儿,那绝对是软硬实力都有还都第一,最强的那个。当然了,兖州军的话,他们自然也都有,不过就比不上凉州军罢了,但是却超过己方很多,没错。因此,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可以说看这个还是比较透彻的,是
啊。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实力弱归弱,这个只能说是凉州军和兖州军都比他们强,那没办法。可他们的眼光、眼界,那却一点儿都不差,没错。所以说能看出来看到的,那多了去了。并且好歹是一路诸侯,那知道了解的,确实也多了去了,是啊,所以说……这个就得说,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可不差什么,那没错。没实力那是一方面,没办法,他们也一直都在增加着
己方实力,那不假。可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可也没原地踏步,那没有。你江东军征兵,可人家两方也没闲着是吧,所以说这个也是……你增加了实力不假,可人家一样儿是增加了,没错。所以说这个差距什么的,还没拉太近,不错。但是不管如何,至少一直征兵,这个就
是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需要的,一点儿没错。可以说怎么样儿,他们都得那么做啊。更何况之前就孙策他一个,就在交州损失了九万人马。那可是九万人马啊,不是九千人,所以说对他来讲,哪怕不是说看得特别特别重要,但是却绝对心疼,那一点儿没错。毕竟自己的事儿自己知道啊,自己一共才多少部曲?一下损失了九万人,真心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补充上啊,
没错。当然了,还能让孙策欣慰点儿的,那就是在交州,己方是损失了不假,但是凉州军,他们一样儿损失了,不错。不过就只是己方损失了更多,那是。而相比之下,凉州军他们损失少了,是啊。不过这个根本,那是因为己方在交州的土著士卒,实在是战力不行,那就没办法了,真就是拖后腿啊。要是说他们像己方扬州的人马战力,那么己方就损失不了那么多,
是。但是他们没什么战力,所以说最后除了九真还有日南的人马,其他的可都损失了,是啊。交州土著士卒就是不行,这点他一直都知道,他们的战力那就是个渣儿,真没错。所以说交州的战事,孙策从一开始他就没指望太多,真的。就说那几个太守尽力守城,然后之后
把九真还有日南给出去也就是了,其人没别的想法,那是。毕竟孙策也都清楚,那想法要多,必须得有实力作为基础,可显然,己方没有那个实力是吧。在人家凉州军面前,己方那就没实力啊,可不,所以说他也是没办法啊,就那样儿,不惨败就好,真的,己方太守可都
尽力了。而对孙策来讲,这就已经足够了,那是。毕竟他所知道了解的,那交州肯定保不住,一定会丢,不过就是己方能守住多少时日罢了,没错。看自己都没过去,显然是不那么看重啊,是。至于说派了部曲,那还不是必须的?也是为了给手下人看,那可一点儿没错。就看他们是半点儿意见都没有,可不就得说自己做得不错,那是。因此,这个事儿孙策是觉
得很好啊。手下人对自己作为,那是没意见,反而自己派自己部曲过去,他们还觉得有点儿不好意思,真的。不说别人,就自己那些个嫡系,他们没点儿想法,自己第一个就不相信?但是不管如何,自己都那么做了,谁也没去交州,就只有周瑜带着自己这个当主公做老大的
部曲,十万人马,去了交州。自己手下那些人,他们对自己是半点儿意见都没有,毕竟他自认为自己已经是做到自己能做的了,尽力了是吧。所以说在己方是那样儿,手下都没说什么啊,正常。对孙策来讲,这个确实,就算说自己是他们,也不会多说了,至于说有想法,
那正常啊,是。就像说自己嫡系,他们想法,自己多少都知道点儿,那是。其实他也知道,别说自己就派了自己的部曲去的交州,哪怕就算是派了手下的将领、谋士部曲去交州,他们基本上也不会有太大的意见,是啊。毕竟这个自己只要说是做得比较公平,那就好了,没错。至于说如何公平,那这个可以说是比较困难。但是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个意思孙策
那是很懂的,自己这个当主公做老大的,可不能做出来让人觉得不公平的事儿啊,那真不好。对他来说,真不是当主公做老大这个事儿最重要,那真不是。可己方的安定团结,在孙策看来,那却相当重要了,比自己当主公做老大还重要。毕竟那可以说直接就影响到己方的
实力,所以说……对付凉州军,一直都是他最看重的,不是吗?那增加实力为了什么?还不就是为了对付凉州军,也许还得再加上个兖州军,那是。因此,对其人来讲,当不当主公、做不做老大,显然是没有这个安定团结来得更重要,是。毕竟真要是出了问题,那么就直接
影响太多了,都是不好的,不错。毕竟从小矛盾变成大矛盾,那都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儿啊,真的。哪怕孙策不觉得己方的将领就真来什么死磕之类的,但是不要忘了,他们可都是有部曲的人,那一点儿都没错。而不同的就只是各自的部曲多少,这个不一样儿罢了。而各自部曲的战力,那倒是都差不多,没大差距。而差距就只是数量上的不同,那是。显然他的
嫡系,那部曲就多,这个没错。而和孙策距离比较远的,那部曲就少了,真是。所以说这个事儿就是如此,他也是一点儿都不想己方将领直接带着部曲战起来,那可真是大发了,没错。那样儿的话,真就是出了大事儿啊,可不。所以说在孙策看来,怎么都得说避免手下的
矛盾啊,那是。像以前自己弟弟孙翊和张辽的矛盾,就得说早点儿都解决好了,解决没了,那确实是好事儿。
第三九九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九十)
那都不错,怎么看怎么是啊,孙策就那么想的。有了矛盾,早解决早好,是啊。看孙翊和张辽,就不难知道一二,那是。他怎么都是觉得己方少不了安定团结,那没错。如果说一旦像之前自己兄弟那样儿,就真出问题了。自己弟弟倒是不会说出兵,动用自己部曲对付张辽,但是孙策可保证不了,以后要还有那样儿的事儿,自己手下就肯定不会动兵,那要真动了自
己的部曲,绝对不是小事儿。到时候自己这个当主公做老大的,到底要如何去做,这个也是事儿,那确实啊。他是不怕什么,不过就是己方实力损失罢了。可谁不想着自己麻烦越少越好,那肯定是。马超那样儿、曹操那样儿、孙策自然也那样儿,那都是啊。因此,那样儿
的事儿,他自然是一点儿都不想有,不错。所以说孙策对己方的安定团结,那看得是非常重,没错。知道的都了解啊,尤其是江东军众人,那都清楚。自己主公什么样儿,他们还有什么不知道的?这么多年了,孙策的性格作风,江东军众人自然是知道的,那可一点儿没错。
是啊,毕竟自己主公,他们都熟悉多少年了?最少的,那可以说都在自己主公那儿混好几年了,没错。所以说就算是再不了解的,可以说该知道也绝对知道了,那是。毕竟你就在他手下做事儿,要说什么都不了解,那是假话。可能嫡系是了解更多,那些元老知道更多,没错。可其他的将领呢,尤其是最近几年加入江东军的,那一样儿是说该了解的,那肯定都知
道,没错。确实,他们没有那些嫡系了解多,一样儿没有那些元老知道多啊,那是。可他们该知道、了解的,那却都知道了解了。可就这么几年,要说就那么了解,这个也不太现实啊。他们不知道不了解,没有那么多,反而是正常的。倒是说了解知道多,那反而是有不正
常了。不过从如今来看,随着他们在江东军时日越来越久,那肯定知道了解的更多,不会说少啊,那是。因此,就是这么个情况,那都不错。孙策的话,显然也不会说强制手下必须要如何如何了解自己,那好像都没大用啊,是。他对此,那还是很清楚的,确实,所以说……
对孙策来说,自己嫡系,那可了解自己不少;而那些个元老,一样儿知道自己很多啊;那是,所以说自己有什么不满意的。对他来讲,这个确实就足够了,至于说新加入己方的,尤其是这么几年加入到己方的几个人,那可以说自己都没那么看重过,是啊。自己看重的,那只是以前加入己方的,没说的。嫡系、元老,那都更不用说了,是。所以说这个事儿也是,
在孙策那儿,那就是这样儿了,不错。如果说他要是给那些个压力太大的话,那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儿,弊大于利啊,确实。所以说这个事儿,孙策自己如此看待的,那算是有他自己想法,不错。给那几个人压力,真心没什么大用、没什么好处,是。因此,孙策确实是不会
那么做。在他那儿来讲,还有其他的更需要自己去做的事儿呢,那都不错。利大于弊的,那自然也有啊,确实。所以说自己能去管那些?还都没什么大用,那确实也是。孙策那是有更需要他去做的事儿啊,那是。其他的,什么给新加入己方的将领点儿压力,那都没大用,可以忽略了。对孙策来讲,如今当务之急,那却还是增加己方实力,这个比什么都好,没错。
给那几个压力,话说也不能一下增加己方实力,那有什么用?可以说从他们加入己方,就已经让己方那些个敲打好几次了,没错。孙策对此,他还是了解的。毕竟自己手下有周瑜、鲁肃还有庞统,那几个天下顶级谋士,也有周泰、张辽那样儿的大将。还有程普、黄盖、韩当、祖茂、朱治等人,那些个元老,说实话,敲打几下新人,那真是手到擒来,没什么大不
了的,是啊。对此,自己没什么不满意的,是。因此,就这样儿了,孙策不会多做什么了,没错。嫡系、元老、大将、顶级谋士、自己都有,那新加入己方几年的,自己真心不看重啊。他们也就是三流武将,那没错。别看己方是三路诸侯中最弱的那个,那都不假,可自己一样
儿不会重视三流武将,那都没错。是要弱成什么样儿,才把三流武将都当成是宝贝?至少他和江东军不是,那都没有。因此,这个事儿也是这样儿,在孙策那儿来讲,三流武将也就是那样儿了,自己不看重,可也没说就轻视几人,那都没有,还都算是公平好吧,那都不错。
所以说他自认为自己作为就算是不错了,那是。话说就几个三流武将,真不会说提升己方很大实力,那没错。当然了,有肯定比没有强,那是不错。在孙策看来,自然也是那样儿啊,确实。聊胜于无,那个道理他还是很清楚的,哪怕这个时代还没有那成语。所以说这个事儿就是那样儿啊,是。那么有就比没有好,哪怕他们就只是三流武将啊,不会给己方增加了大
实力,可确实,那也是增加了实力不假。至少不会说是削弱己方实力,那可一点儿没有啊。那就够了,是啊。三流武将,孙策可从来没说嫌弃过,如果说己方也有成百甚至上千的三流武将,那么绝对是增加了己方很大的实力,没错。可惜己方那么弱,就是连三流武将也没太
多,是啊。因此,虽说这些年加入江东军的三流武将,他不是那么太看重、太重视,可确实,孙策从来没轻视过,没嫌弃过,那是。毕竟一切增加己方实力的,哪怕就只是一点儿点儿,他却依旧认为是好事儿,那都是。总体来讲,利大于弊,那可以说就真是够了,可不是。
所以说那是好事儿,在孙策看来,肯定是越多越好,那都不错。但是显然,不是和他所想那样儿,也是。自己想法倒是挺好,但是这么几年下来,可以说己方真是,就有那么几个将领加入了己方,其他的什么将领、谋士,真心就没有了。孙策也不知道是己方这边儿人才少啊,还是说他们就不会选择己方……他最后想了一下,觉得这个可能是那两种情况都有,所
以这个也是,人才少,并且还不想加入己方,也是没办法了。看着己方都要被凉州军灭,还有几个人就真想着选择己方呢,是啊。他们就算知道最后哪怕己方被灭,可他们加入来的人,未必会被咔嚓。可有几个想加入到要败亡的诸侯军中来的?至少孙策很清楚,自己是一
定不会那么做的,是啊。有几个不选择更好的出路呢?那是,除非说实在是没有选择了,就只有加入到要败亡的诸侯那儿,那也没办法,无奈啊。但是显然,那样儿的情况,怎么都是很少,特别少,是啊。在他那儿来看,当然就是如此了,不错。对此,孙策还是很清楚的,是啊。己方肯定不是那些有志之士的首选,那一点儿都没错,他是门儿清啊,那一点儿不假。
就自己的话,如果不是当主公做老大的,就只是个将领的话,现在还没入仕,那么自己肯定选择凉州军加入了,是啊。再不济,实在加入不了凉州军的话,自己也得说是选择兖州军,怎么也得说是加入到他们那儿。至于说江东军,真心没太多想法,没错。那除非说凉州军和兖州军,自己都加入不进去,还必须要出仕的话,那样儿自己倒是会加入江东军,而且那不
是自己本意,是实在没办法了,确实啊。有办法的话,自己真不会选择江东军,可不。那只有说真就没办法了,就得去江东军了,是吧。所以他也想过了,也许这几年加入己方的那几个将领,可能真没办法了,就得选择加入己方,无奈啊。这么一看,孙策其实更无奈,真
的。是,不会说所有人都那样儿,可必须承认,没有那样儿的吗?自然是有的,不过就是多少的问题罢了,没错。在他看来,可不就是那样儿了,真是。也许实际情况,会比自己所想要好,那确实有几率啊。但是也有可能实际比这个自己所想更不好,那也并非就没有可能。
对孙策来讲,那自然都是,好的越多越好,显然,那是最好。但是不好的,就一点儿没有最好,可怎么都会有啊,没错。所以说他也只是想着,那不好的绝对就是越少越好了,不错。但是显然,那不过只是自己最好的想法、最理想的罢了,是。因此,也不会说那样儿是吧,所以……好的不好的都有,不过是前者多而后者少罢了,如今这样儿啊。在孙策看来,利大
于弊,那就够了,是啊。他对如今己方在这个上面,那是知足的,不错,所以说那也是……总体来说,己方如今可不就是获得的好处更多,利大于弊啊,那是。当然了,人家凉州军兖州军,其实也没差,甚至说超过了己方。因此,哪怕孙策对这个是知足了不假,但是他却没
说就飘飘然,至少人家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所得到的好处,甚至比己方多啊,那是。这个不是说孙策就接受不了,实在是己方好了不假,可人家更好。兖州军的话,那可以算了,但是凉州军……他们可是要灭己方的,可以说凉州军越好,就越早来灭己方了,没错,那是。
他清楚啊,可别让凉州军太好,因为那样儿的话,觉对就是己方的噩梦了。孙策是一点儿都不想那样儿,己方的噩梦,那怎么都是没有更好啊,可不。因此,他可从来不期望着凉州军好,江东军众人也都那样儿,对那没有期待。反而说是对兖州军,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倒是有点儿想法。可以说对方好,那都比凉州军好,这个对比,前者好比后者好,这个事儿是好
了千百倍啊,那是。所以说在他们那儿,宁可是希望兖州军好,也没想着凉州军好啊。毕竟如今前者依旧是己方盟友,两军同盟,那都不假。是有裂痕,但是终究联盟没有破裂好吧。并且在凉州军来灭己方的时候,孙策他们很清楚,那是要靠着人家曹操兖州军,一点儿没错。
所以说他们自然是希望兖州军好点儿,可也不希望凉州军怎么好,那是。孙策和江东军,他们还不至于那样儿,想着己方早被灭……那真没有,而且被灭的话,很大程度上,那就是凉州军和兖州军一起,他们都是要灭己方,己方可挡不住啊。那一点儿不错,所以说这个也
是……几率大就是被灭,小是不被灭,可基本上是没什么可能了。而想己方不被灭,第一那必须有足够的实力,就现在这样儿,和对方差距那么大,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都看不出来太大希望啊,那是。所以说第一那就是实力,没错,硬实力啊,那肯定是。其次就是让曹操和兖州军到时候别和凉州军一样儿,都是灭己方,而哪怕不说和对方死磕要保住己方,可至少
也得说是他们按兵不动,就只处在中立位置就好,是啊。可显然,那是不可能的事儿啊。对兖州军来讲,那时候就两个做法:要不就和凉州军一样儿,来灭己方;要不就和凉州军死磕,保己方;可不管说是哪个,那和中立的按兵不动,确实也没大关系啊,是。曹操和兖州
军,到时候他们一定会动,但是到底说会如何,那是不一定了,真心都有可能,没错。真是前者几率大,后者几率小罢了。
第四〇〇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九十一)
孙策当然是希望曹操不是带兵来灭己方,而是带兵和凉州军死磕,想保住己方……那样儿的话,至少己方这边儿的压力,那可真就少多了,没错。不过那确实也只是好想法,他们是努力争取不假,也没放弃过,但是都什么样儿,孙策和江东军他们还是心理有数的,那是。凉州军和兖州军都灭己方,己方是不会被灭?那就好了,显然不太可能,还得说是让他们损
失更多啊,那都不错。那样儿的话,孙策和江东军,他们也确实都满意了,不错,可不是。所以说一直也是那样儿,是。可以说能那样儿的话,那肯定是,好事儿,都那么觉得。孙策和江东军啊,他们就那么看的。就得说凉州军和兖州军来灭己方,己方是不求着能如何如何,
一定保住己方。可确实,那是能让他们损失更多,足够了。只要凉州军还有兖州军损失更多,那么在孙策看来,确实好。在江东军他们看来,也是啊。所以说这个事儿那都不错,他是那么看的,这个不假。挡不住人家的进攻,己方必定被灭的话,那还不就是希望那样儿了,
是啊。让凉州军还有兖州军损失多也就是了,哪怕己方被灭,那是没办法啊,不错。没有好办法说一定能保住己方,那没有。只能说是尽力,那是。主要就那么两个办法,实力、曹操兖州军、靠着这两个,是能抵挡住凉州军的进攻。但是之后很大可能,是凉州军与兖州军一起灭己方,那这个好像……孙策肯定不想,江东军也那样儿,那都不错。可真不是说那东
西你不想就肯定没有,不想的依旧有啊,可不。所以说大可能就是两军都灭己方啊,己方顶不住。那确实就没办法了,是。就只有让他们损失更多,己方能做的,那是。做到了,那自然都好,不错。如果说己方能做到了,那就可以了。做不到的话,那确实都不好了,对方
灭己方,而己方却不能让他们损失更多……这个实在也是,不说保住己方,那不好使,但是让凉州军和兖州军损失更多都做不到了?那确实是孙策还有江东军,是他们很不想的,还得说是让两军损失更多,那确实可以了。到时候的话,还得看几方都如何,那确实都不假。
到时候看具体的,而不是就光想,光靠想的话,就这样儿的事儿,那也是解决不了什么,是啊。别看他和江东军,那想法是多了,可不假。但是却都正常,没错。毕竟最后是凉州军要灭江东军,孙策没有更多想法,那可能吗?所以说肯定也是,其人自然是有他自己想法的,不错。如果说没那么多想法,那反而是不怎么正常了,是啊。只是想再多也没用,这点孙策
也都知道,那是。所以说如今就如此,马超想更多是北方异族问题、曹操想着对付凉州军、而孙策自然就是想着保不住己方,那也得说是让凉州军和兖州军,让他们损失更多,如此。这个已经算是比较基本的了,反正他就是那么认为的,是啊。当然了,能不能做到,具体如
何,那确实要都时候看,还不少,那都不错。在孙策看来,就得说是靠着自己带着己方,和凉州军与兖州军死拼了,那是。和两军死拼,不是为了保住己方,保不住。那么就是为了让他们损失更多,没错。做到了,那肯定都是可以。他和江东军众人,那一直都想。保住己方不假,可做不到那个,就只有说是让凉州军与兖州军损失更多了,能做到那样儿,也好啊。
一直都是,不错。做不到那个,就得说做到这个,那是。要都做不到,确实就让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麻爪了,真的。到时候被灭的话,他们的遗憾肯定不少,那都没办法。毕竟目标都没达到,那可真是,不行。也不能说这个就是小目标,但是显然,在孙策看来都比较基本了,那确实和保住己方比,这个还是有差距的,是啊。那么能做到那样儿,确实也是可以,不过
就这个也未必真就能做到,那虽说没绝对的,可是人家两方都不是简单的势力啊,还那么有实力。都比己方强不说,关键是他们都要灭己方,这个到时候就是问题了,没错。在他看来,可不就是。到时候在凉州军和兖州军尽全力进攻之下,己方挡不住,然后这个那时候……
孙策是不怕己方被灭,毕竟那个他早就想到了,心里也有不少的承受力。江东军的话,他们也是,甚至比自己主公还能强不少,是啊。可显然,他们都一点儿不想那样儿,就得保不住己方,让对方损失多也做不到的话,就真是没什么东西了。己方都不是人家两军对手,就
等着让人家灭……顶不住啊,没办法。己方实力不够,实力够了,还真是那话那样儿,不是他们灭己方,而是己方灭他们,只要实力够的话,那可不就是那样儿。这个确实是根本,没有实力,如今的孙策就得这么说,保住不了己方,就只想着能让他们损失多点儿罢了。而后者也做不到的话,他就彻底和江东军没脾气了,没错。带着遗憾,最后那么离开,不说自
己最后咔嚓了自己也不瞑目,可想着没大遗憾,这个就不要多想了,是啊,所以说……带着遗憾离开,孙策也不想,可那事儿,自己也决定不了好吧。还得说是有没有实力,最后再看自己遗憾什么的。反正哪怕就是让凉州军和兖州军损失多,这个其实也没有说就自己和己
方一点儿遗憾都没有了。其实还得有、还会有,不过就只是多少罢了,那没错。而在孙策看来,那样儿的话,确实是少了,可不假。当然了,如果说己方没做到那样儿,那么这个遗憾就多了,肯定是啊,所以……他肯定是不想多,而越少越好,甚至说就没有了,但是不可
能是吧。遗憾终究会有,不过多少罢了,那是。孙策是觉得最后到底是多少,那是要看具体的,不错。己方实力强,对付凉州军和兖州军,让他们损失更多,那样儿绝对就是,到时候自己和己方的遗憾,那就少了,是啊。可要相反,那么显然,不会少,而是多啊,那都没错。他和江东军,一点儿都不想那样儿,肯定是,但是他们一样儿,那也决定不了,就是。
如果说要都能决定了,那倒都是好事儿了,不假。能决定,孙策第一个就让己方能保住,甚至说灭了凉州军、兖州军……不过可能吗,做梦都没有啊,可不。因此,这个事儿也是,他自然都清楚啊,那是。没可能说灭人家,倒是让人家灭啊,是。不过就只是让他们损失更
多罢了。如此作为,孙策是觉得自己和己方遗憾就少点儿,那可不?没有的话,自然就是多了,真不假。显然他是想少而不想多,没错。到时候就得看具体情况了,己方的实力,对上想灭己方的两军,那都没错,是啊。能让遗憾一下就少了,那己方要付出的,可绝对不会少、不会小啊,不假。孙策心里都有数,而江东军他们一样儿,可不是吗,他都清楚啊,是。
自己都了解己方,而自知之明什么的,他们是从来都有、没缺少过,那是。因此,这个事儿,那都是,他们还能不知道、不了解?是啊,绝对知道、了解啊,可不。但是终究他们很不想凉州军过来灭己方,甚至说对方过来了,己方能挺过去,那都挺好。最后不被他们给灭了,这个他们也包括了兖州军。但是显然,能做到那样儿?真心做不到、做不来,所以说最
后的情况,他们都有数啊,那是。想指望太多?那可真都指望不上啊,是,所以说这个……己方就只能只有说尽力了,那是。对方都要灭己方,己方不尽力都不可能。哪怕知道最后己方依旧会被灭,但是他们不怕,只是有遗憾,那不假。就得说让凉州军和兖州军,让他们都
损失更多,没错。能做到那样儿,孙策和江东军就清楚了,自己和己方的遗憾就少了,是啊。做到那样儿,是。他们也都为了那样儿,他肯定知道啊,那是。那样儿了,自己遗憾少了,最后咔嚓自己后,也是能瞑目多了,是啊。相反的话,自己是要如何瞑目?那都没有,
那也是。好事儿啊,不错。可到底会那样儿吗,就孙策他自己,还真没那么大信心,可不?至少有一点没错,这个到时候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灭己方尽全力,己方一样儿在防御上,那也是尽全力啊,是。必须那样儿,那都没更多说的。在孙策看来,对方两军那么做了,己方一样儿是那么做。那肯定都少不了,没错了。到时候就得说那样儿,三方都不会有大区别,
就是如此啊,可不?但是实力上,这个可以说是最大的区别了吧,那都没错,就那样儿啊。他也知道,是啊。己方没实力,就没太多的了,人家两军都有实力,那自然……看己方在兖州军面前如何,还不就因为这个实力,那真是没办法啊,没错。孙策做梦都想己方有实力,
江东军也那样儿,可现实就打击了他们。“大浪淘沙,适者生存”,江东军肯定是比除了凉州军还有兖州军外的其他诸侯都有实力,那可真是。要不能是他们三分了天下吗,是啊。但是就三分天下,其实就是到头儿了,不错。至少马超和曹操,他们都是那么看的,凉州军和
兖州军那都如此啊,确实。可他知道这个也没用啊,对己方没什么帮助,可不?在孙策看来,一切对己方没有什么帮助的,都可以归纳为没大用,不用去碰,那是。他想法倒是很简单,也符合其人性格作风,那是。孙策自然和曹操不同,不是那么没底线的人。也一样儿和马超不同,显然是后者更有底线,不假。谁让马超生活在一个太平盛世,而不是一个乱世呢,
哪怕太平盛世依旧有战争,可他却没经历过,这个就少很多了,没错。而别管说是曹操也好,是孙策也罢,他们可都是这个乱世中的土著,一点儿不假。马超做不来的,他们倒是能啊。毕竟后者来到这个时代,那才算是真经历了战争、乱世,和曹操还有孙策,那都比不了。
后二者,人家骨子里就是古人,这个一点儿没错。说是更适应如今的乱世,马超都不会反驳,至少自己一开始的时候,真心不习惯。就随便举个例子,马超第一次咔嚓人,他其实最后是吐了,吐得不行不行的。可和他比起来,曹操第一次咔嚓别人,他就没吐,也没什么不
适应的,和和平都没区别,一样儿。从这儿就能看出来了,奸雄真是不一般啊,没错。而孙策呢,一样儿是没吐,但确实,有点儿不适应,比曹操差,可比马超强啊,那是。从这上,那就能看出来不少,马超一个穿越的,他真是不怎么习惯在乱世咔嚓人,主要是咔嚓人,乱世的话,赶上了,习惯不少了,那么多年了。但是第一次咔嚓人,这个他开始真心不习惯,
之后倒是好了。而曹操还有孙策,前者哪怕第一次,他都没说什么不适应的,可见其人奸雄,那可不是白叫的。后者倒是不适应,那都不假,可却也没说吐了,显然比马超强啊,可不。所以说你让后者来看,就是这个时代的人,不说这个事儿上那有加成,可也差不多了,
土著对这事儿,那比自己习惯啊,真是。而事实可不就是那样儿,在这个上面,自己可不如他们了,那可一点儿不错。
第四〇一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九十二)
比这个,反正自己是不如他们了,这个马超觉得也正常,是啊。毕竟也不可能什么都超过了曹操还有孙策,那不可能。一样儿说是有不如他们的地方,那不假,没错。只是他超过那两人的地方多罢了,而不如他们的,那自然是少,不假。所以说还是那话那样儿,三人的排序,马超比曹操强,然后曹操也比孙策强,哪怕说就只是强了那么点儿,但却也是强好吧,
那是,所以说这个……一直都是这么个情况,能说明点儿东西,那是,所以说这个那真是。三人也都清楚,自己在三路主公当中,都是什么位置。可以说马超肯定没那么多想法,那是。毕竟他就和凉州军实力在大汉第一一样儿,都是没那么多想法,习惯了,可以那么说吧,是
啊。而且关键是不管以后灭江东军、对付北方异族、灭兖州军,可以说靠着的都不是这个,不是自己这个当主公做老大的到底说有多大本事,那不是。可以说绝对是靠着己方,那一点儿不错,确确实实那样儿啊,就是。因此,就这么个事儿,那可真心就没错了,是啊。所以
这个……曹操的话,心里那还是很清楚的,自己很多地方,可不如马超马孟起,没错。但是嘴上,从来都不会说承认这个,自己多少地方都不如马超?最多曹操能说句,我这点不如马孟起,那都多说了,这话他一辈子能说那么一次?也就那样儿吧,多了就别说了,是啊。所以说心里当然知道,自己很多地方都不如马超,那不错,但是他觉得那却并非就能起到决
定性作用,是啊。更多靠着是己方,而并非自己。说的是最多,自己当然也是需要,不过不是需要最多是吧。所以曹操自然都知道,不过嘴上不多说罢了,符合他那奸雄性格,也是个合格的主公啊,那是。但是哪怕曹操是不说什么,但是手下人心里也都有数,自己主公,
更多还是不如那个马超马孟起,是啊。但那绝对不是最重要的,不错。并且他们都不傻,没人跑自己主公面前,说他不如马超什么的。那些人还都想多活几年呢,是啊。这直接得罪自己主公的事儿,他们还做不出来,不至于傻成那样儿,可不。所以说这个事儿,那也是啊。
兖州军众人自然不傻,没一个跑曹操那儿说什么的,甚至都不会说表露出来一点儿。这个也看得出来,他们可都是老油子了,那都不错。可以说他们心里明明都是那个想法,自己主公,他哪怕是奸雄不假,但是却还不如马超。但是却没一个会那么说,没一个表露出来半点儿,这个就不得不说,他们还是很精明的,没错。其实兖州军众人自然都清楚,如果说是自
己主公还算年轻的时候,三十年前,那时候要说你不如马超,曹操最多也就是笑笑,不会说什么想太多,但是这个时候……反正你说了,那么和找咔嚓也没大区别,真的。他可不会因为你是嫡系、元老,就肯定不处罚你,不过是不会咔嚓你,但是以后找到机会,还是会处
罚你的,没错。所以说兖州军众人还能不知道自己主公什么样儿吗,有些话,确实就属于不能说的,一点儿不假。因此,这个事儿那都没错,不能说啊,可不是。哪怕都是那个想法了,是不假,但是到了嘴上,确实就免了,不错。对兖州军众人来讲,确实是说了也没大意义,除了说得罪自己主公之外,真心就没什么了。都是不好的,妥妥弊大于利,他们还能做
吗?所以说这样儿的事儿,确实也都是免了,不错。在兖州军那儿,他们还是能分得清楚,什么话能说,而什么话就真不能说,是啊。显然,这个能说的话,那就是军政上的一些事儿,大多还都是没问题的。可有的话,就像之前说自己主公不如马超那类的,确实是不能说啊,甚至都不能表露出来,没错。自己主公如今在乎在意什么,兖州军众人那还是比较了解的,
是啊。要说在曹操帐下能混得风生水起,这个肯定就比较基本的了。至少不说你一定混好,可不出错就好,可不。现在他兖州军的众人,绝大多数自然都是元老,那没错。新人的话自然有,但是肯定没有元老多啊,那是。而且新人知道学习,也不犯那些错误,为人处世还是
比较老成老道的,是啊。因此,新人的话,确实也不会说犯了曹操的忌讳,那都没有。反而他们做的还都挺好,那是不错。对此,他这个当主公做老大的,确实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是啊。而己方的新人,曹操很清楚,自己算是比较看重吧,毕竟以后可还得说靠着他们,那
都不错。毕竟新人,那绝对是新兴力量,一点儿不错。他不得不为以后考虑啊,那是。自己万一不在了,那么兖州军就得说是靠着自己儿子,嫡长子曹昂,而不是别人。他靠着自己留下的家底儿,那是绝对能和马超凉州军对抗几年的,没错。但是光靠着那些人,还是少,就得说是那些新人,别看他们这个时候还年轻,但是到了自己儿子的时代,那也都成元老了,
是啊。而一直都跟着自己的那些个,实在都已经老了,那一点儿不错,曹操太清楚了,可不是吗。他虽然也知道,自己儿子都不如自己,那更别说和马超比了,是啊。除了说年纪上,他是比马超年轻之外,自己都看不出来自己儿子明显超过对方的地方。但是说就靠着自己留
下的人,那些家底儿,是绝对能和马超凉州军抗衡几年的,不错。曹操相信要换成自己的话,发挥好了,那都是很多年。但是自己儿子,实在是他不如马超,这个哪怕不是绝对说更主要,但是不能说就不重要,真的。如果说自己不如马超很多很多,那么己方就没有如今的
实力和势力啊,那是。他很清楚啊,这个可以说和自己关系是直接了,没错。这个就说靠着自己本事,也是需要,所以说己方才有了如今这个地步。自己更是魏王了,朝廷认可的,哪怕这个魏王怎么来的,曹操和兖州军都是太清楚了,是啊。毕竟从刘协那儿来说,他还是不想曹操称王的,因为其人称王之后,那后果……这不如今就成这样儿了,把大汉是更进一
步推向了深渊、更进一步走向灭亡啊。而刘协也忘不了老祖宗的原话,所谓是“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这是刘邦的原话,著名的白马之盟,刘协当然清楚。结果到他这儿,出来一个异姓王,关键还是朝廷认可的……反正在刘协那儿,他是一点儿都不想说让曹操称
王,可是没办法啊,知道也没办法阻挡。刘协也清楚,这事儿可以说是早晚的,那没错。自己反正是没那么大本事啊,确实。所以说都改变不了,那么肯定得接受啊。他是不想那样儿,毕竟这个绝对是加速了大汉的灭亡,可也没办法。这事儿刘协不妥协都不可能,别说曹操不同意,就他手下那些人,也没有说能同意的,不逼迫自己,那不可能,就得说让自己同
意啊。最后说孙策,就和知道己方是三路诸侯中最弱的那个一样儿,他一样儿知道自己不如曹操,哪怕真说起来,其实就一点儿而已。可哪怕对比起来就一丝一毫,那也是不如,没错。而自己真心不如曹操,那就更别说和马超比了,是啊。孙策可都清楚,曹操总体比马超的话,那前者可不如后者啊,一点儿没错。因此,自己都不说和马孟起比,就比曹孟德,都
差了那么点儿,是啊。他是有不甘心,那可没错,但是再不甘,却也没什么用啊,真的。因为再多,也改变不了太多,那是。能改变的话,孙策天天都去想了、思考了,是啊。不甘心再多,却没大用啊,可不。因此,这个事儿就这样儿,他还是很清楚的,己方实力不如凉
州军和兖州军,这个自己本身也是比不上马超还有曹操,是啊。还是那样儿,孙策嘴上不会多说,基本上不会承认,可心里就是那么个想法,一点儿不假,是啊。江东军众人一样儿知道,却不会在自己主公面前说什么,那都不会。他们就和兖州军众人想法也没太大不同,
那是。知道自己主公的性格,和曹操肯定不同,但是要说他一样儿好面子,那没错。所以说谁也不至于傻乎乎去在孙策面前说你不如马超、曹操什么的,那真一点儿没有,是。他们也不傻是吧,知道那么做了,自己主公倒是不会说咔嚓你,可你得罪了对方,那一点儿都没错。所以说这个绝对是不可取的,一点儿不假。可以说你那么做了,确实是让自己主公他觉
得丢面子了。孙策的话,其人真就不会轻易放过自己手下,敢那么做的,可是需要自己……最简单的,是要敲打几下,那必须的。那样儿的,算是他看得比较顺眼的,没错。而孙策看不顺眼的,比让他会找个机会找借口处罚对方,那没说的。至于说咔嚓了其人,那孙策还不
会做。毕竟别说对方没犯那必被咔嚓的军规,这个绝对就不会咔嚓对方啊。甚至在他来说,那就算对方犯了那样儿被咔嚓的军规,孙策还得看对方值不值得自己留下对方一命,那是。毕竟己方都什么情况,他太知道了,没错。如果说对方没什么本事,可有可无的人,那么对
方真犯了那样儿的被咔嚓的军规,自己是不会留情。孙策其人,他肯定不是一个奸雄,和曹操在这上没比。可其人确实是个枭雄,这点还是没错的。并且马超说起来,他也不是奸雄,可却也是枭雄,不假。因此,就是这么个情况,可以说孙策对自己的认知,那可是很清楚的,了解啊,那是。他还是很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是。知道己方不如兖州军,更不如凉州军。而
自己也是,不如曹操,更不如马超了,那是。孙策很有自知之明,那可是,不和马超还有曹操比太多,那没错。也可以说是没大用,都不错啊,他都知道。人家凉州军还有兖州军、马超还有曹操,孙策自认为己方和自己,真心比不上。现在比不上,以后的话,也一样儿不
好使,比不上啊。这个就不得不说,他是有自知之明,那可不错。可以说在这上,孙策确实,他是不缺少什么的,没错。马超有自知之明、曹操当然也有了、而孙策一样儿有,那是。毕竟三人可都是合格的主公,那是。曹操当主公做老大,那都超过了三十年;而马超的话,
其人也有个三十年;就孙策他当主公做老大的年头最短,比那两人来说,可却也都超过了二十年,一点儿没错啊。毕竟孙坚是讨董之后,让吕布埋伏被咔嚓的,那时候是公元一九几年,如今是公元二一几年,这不都二十年了,准确说来确实也都超过了,那不假。所以从孙坚被咔嚓后,孙策就成了主公、老大,这一晃儿也都超过了二十年。他和曹操还有马超都不
一样儿。前二者,那可以说都是靠着他们自己,说是白手起家,其实也没错。在曹操起家和马超起家的时候,自然是有他们父亲,还有家里的帮衬,可更多的,确实就只靠着他们自己,没错。曹嵩没了,给曹操留下的是家主位置,还有他积攒的钱粮物资。而马腾没了,给
马超留下的,倒是有点儿人马,还有个大将—庞德。但是其人终究是一路穷诸侯,所以马超也没从自己父亲那儿得到太多啊。
第四〇二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九十三)
可以说马腾那时候的实力,他都不如韩遂,没错。哪怕前者是一路诸侯不假,可却不是设么强势的、有实力的,那都不是,而是没什么大实力的诸侯。所以都不能和韩遂比,就更比不上孙坚了,是啊。后者那可是天下闻名的诸侯,不光说是孙坚其人出名儿,他带着的人马,一样儿在天下中有实力,那是。并且他可不光说是靠自己,程普、黄盖、韩当、祖茂、朱治,
他们中随便一个,都有几千部曲,这个绝对是实力啊。而孙坚的部曲过万了,那真不是马腾能比的。后者不过手下有大将,那是,而骑兵也能稍微多点儿,但是那几年基本上也都消耗没了,是啊。所以他最后才留下马超那么点儿人马,才几千而已。因此,他可没指望上自
己父亲太多,可马腾毕竟还留下个大将,这点马超还是很满意的。真就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这个道理,他可是很清楚,没错。对马超来讲,他宁可不要人马,也要一个忠诚的大将,那是。谁也不会嫌弃己方的大将多,那一点儿没有。而当主公做老大的,没有谁
不看重大将的。而对但是的马超来说,人马的多寡,对自己对己方来讲,那不过是时间问题,真的。只要说有足够的钱粮,那么一切就都没问题,是啊。要说自己父亲要一下能给自救留下个十万人马,不,哪怕就一半五万人,那时候的马超绝对不会说少,真心不少,多啊,那是。可马腾哪有那实力,所以给自己儿子留下个大将,后者倒是觉得好,真的,他是满意
了,一点儿不假啊。对马超来说,就算是再多的人马,真心比不上一个忠诚的庞德啊,可不是,真没错,他还是很清楚的。马超那时候是却人马,他也想自己和己方人马多点儿,那是都不假。可其人更想得到的,那绝对是人才,没错。而凉州那地方,真心没什么顶级谋士,
除了出个贾诩之外,就他所知道的,好像也没谁了。是,谋士都有,但是有几个?并且也真不是顶级谋士啊,没错。成公英那样儿的也是个谋士,可其人和顶级谋士,那却还有差距啊,不错。北宫伯玉,其人说起来,多少也能算是个谋士,但是其人充其量也就是三流,甚
至说连三流都比不上,半吊子而已,是啊。所以对于顶级谋士什么的,马超也没多想,就凉州这地方,那是不用想太多了,不错。可大将的话,那绝对有,庞德不就是吗?所以他是很庆幸,对方投靠了自己父亲,关键是还忠心,这个真是非常难得啊,不错。以前自己父亲在的时候,他是忠诚自己父亲。而自己父亲不在了,让他带着精锐投靠自己,可以说也是忠
心自己了,不假。因此,马超一直都是对庞德很满意,不错。其人本事有,忠诚也足够,所以说就把其人放到了南阳,很合适。并且还有李恢这么一个谋士,他们的组合,对付兖州军,只要后者不来太多人马,基本上都没问题。是能挡住兖州军的进攻的,没错。不过那确
实,是他的一个理想的想法,马超清楚,如果说曹操真要说一定拿下南阳,那绝对是要派出很多人马,己方最后很大可能是要顶不住。但是他却清楚,估计到时候,他们兖州军不知道要损失多少,而己方的话,肯定比他们损失少啊。在其人那儿得不偿失的事儿,他不会做,曹操不会啊,马超相信,他不会那样儿。看曹操都把他们兖州军的大本营迁移走了,就可以
看出来不少,可不。如果说他依旧把大本营方到许都的话,那么南阳那地方,怎么曹操和兖州军都得夺取过来,成为他们的地盘儿。但是他直接迁走了兖州军的大本营,这个就不得不说,其人是把自己和己方的重心给转移到了更北方,那是。所以说南阳那地方,尽管不能说曹操和兖州军直接放弃了吧,但是只要没好机会,他们暂时就真没什么想法了,是啊,那
都不错。毕竟占据一个南阳,他很清楚,己方就出二十万人马,都不一定能拿下,所以说曹操还能有什么更多的想法?如果说出二十万直接就能拿下整个南阳,那么这个时候他未必会做,但是之前没迁走大本营时候,那很大可能会啊,是。但是现在,如果说有大好机好会,
十万人就能拿下南阳,那么曹操会义无反顾出兵,一点儿都不会犹豫,那样儿的大好机会,要是把握不住的话,这个己方是不是更早要被凉州军灭啊。他可一点儿都不想那样儿,机会尤其是好机会,己方如何不能把握住?必须把握住,那一点儿没错,曹操清楚,估计那样儿
的机会可能就那么一次啊,甚至就没有。马超会给己方机会吗?他第一个就不相信,凉州军也不会那样儿啊,可不。所以说曹操心里清楚,基本上是没什么机会了,没错,所以……没有的话,就一直想着北方的事儿,到底说要怎样儿,才能从凉州军那儿得到更多的地盘儿,是啊。这个是他一直以来的想法,那没错。兖州军的重心早都转移到了北方,夺取冀州,就
能看出来曹操的不少想法,那是。至少马超是能看出来不少的,凉州军也一样儿,而兖州军众人更是了。他们还不了解自己主公吗,那真是不错,真心了解。可以说曹操刚有说把大本营给迁移到邺城的时候,兖州军中不少人就已经感觉到,自己主公的意思,重心以后就彻
底转移到北方了。这个对他们来说,也说不上就都好还是不好,可能大多是好处吧,毕竟自己主公三十年做事儿,那都是利大于弊的,所以……兖州军他们清楚,既然自己主公要那么做,必然以后的重心就是北方了。除非说己方把凉州军在北方的地盘儿都夺取过来,什么
时候那样儿,都成功了,他们才会说把重心给转移到南边儿去,是啊。不那样儿的话,曹操就不会改变了,没错。对其人来讲,北方那么多事儿,都要自己去解决,怎么还能把重心放到南边儿?确实不行,那都不错。北方才是重心,不是南边儿啊。北边儿更多事儿啊,那一直都是,所以说……曹操觉得自己把重心转移到更北边儿,那可一点儿都没错。看凉州军,
他们更多想着是如何灭江东军,更重心在南方,那是。但是显然,那绝对不是说一时半会儿就能解决的,凉州军还没有那样儿逆天实力啊。不是他觉得凉州军没实力,实在是对方灭了江东军,那么就可能伤筋动骨。如果说不好好攻略,这么一下就出兵去灭的话,那是很大
可能那样儿,并非不可能的事儿啊,确实。如果从曹操那儿来讲,其人是怎么都觉得凉州军与江东军死磕,前者灭了后者,可也伤筋动骨了,他怎么都觉得那样儿好。可是显然,看马超能沉住气,就绝对不是一般般的人,至少在对付江东军上面,在灭他们的问题上,其人没着急,这个想他犯错,尤其是大错,那确实就不要多想了,没有啊,可不。至少曹操就不
多想这个,他不寄托两军死磕伤筋动骨,这个坐在马超那儿来讲,是发生不了的,没错。可以说他和凉州军不是防备己方如何如何,而是防着北方异族呢,那是。曹操还能不清楚?己方再和凉州军敌对,却也比不了比不上北方异族啊。第一己方可没有那个实力,其次己方更不是异族,这个都不错。所以说己方是己方,而北方异族,那是北方异族,己方比不了比
不上他们。因此,在他那儿来说,知道马超考虑更多的,那是北方异族,而不是己方好吧。毕竟前者,那才是大敌,一点儿不假。就说北方异族那个实力,他们是有灭凉州军的实力的,不过能不能灭,那确实两说。可己方实力,根本就不足以灭凉州军,说他们灭己方,那倒是
没错。因此,曹操还能不知道,己方对马超对凉州军来说,确实不是什么绝对的大患,是患不假,可不是那绝对的大患啊。但是北方异族,要不是他们绝对的大患,那就不对了,是,绝对是,他清楚。因此,就是这么个情况,马超要带着凉州军防范北方异族大举南下,所以
不会让他们伤筋动骨,北方异族才是真正的大患,一点儿没错。那怕曹操不想承认,可心里清楚,己方比起北方异族来,倒是反而成小患了,没错。他嘴上不会说,可心里却都知道,己方实力不如人家北方异族,差距大了去了,真的。就看己方实力都不如凉州军,而后者一样儿不如北方异族,在实力上面,所以己方更是比不上比不了北方异族啊,不错。曹操嘴上
不会说什么,但是心里就是那么想的,可不?对其人来讲,这个也肯定是,在大汉这边儿,可以说己方是仅次于凉州军,天下第二,第二强的势力,不错。但是一和北方异族比,他就彻底是没脾气了,是啊。曹操其人,那还是很能接受现实的,可不。如果说己方比凉州军,
他知道还不是差距天地那么大,但是己方和北方异族,那实力的对比……全是眼泪啊,真没错。曹操知道己方在大汉这一亩三分地儿,那还有点儿实力,真的。但是和人家北方异族比,确实就完了。他清楚,己方那边儿实力在人家面前,确实是不够看的啊,可不,所以……
可还是那话,凉州军是大汉这边儿实力最强的那个,最高个儿,所以说他们怎么都是责任最大。马超从来也没逃避过,和自己没区别,都一样儿啊,那是。这点曹操确实很清楚,而且估计北方异族大举南下时候,江东军被灭了已经,要是还没被灭,他们赶上了,孙策一样儿会出不少人马,那都没错。对于这个责任,他和马超还有自己,那都一样儿,不会说逃避
什么,是啊。但是大战过后,到底都如何,那确实不一定了。靠着统一战线和北方异族对抗,要是有奇计什么的更好了,关键是对方能中计啊,这个很关键,那是。说是最重要的,好像也是吧,毕竟……他没指望更多,都怎么怎么好,己方这边儿一定要胜利,如何如何的。
在曹操那儿来讲,只要说逼退对方,其实就足够了,是啊。至于说一定胜利、打退对方什么的,也许对己方来说,还是不容易啊,真的。哪怕大汉这边儿是统一战线了不假,但是说起来这个,他很清楚,实力对比上,依旧不是说己方这边儿的实力占据绝对优势,那可不是
啊。所以曹操也清楚,别说己方一定能赢了对方、能胜利、打退对方,其实就逼退了北方异族,那其实就足够了,是。对其人来说,这点还是很重要的,没错。大汉这边儿势力都统一战线了,还逼退不了北方异族?真逼退不了,真可就出事儿了,而且己方这边儿实力就那么弱?曹操不相信,至少统一战线的实力,好像没那么弱吧。反正都比凉州军加上己方的实
力要强,那是。对他来说,如此其实也够了。曹操哪怕是不知道最后的结果,可那结果真就会让自己很失望吗?他觉得还是不会的,这个己方哪怕灭不了北方异族,但是赢了对方的几率,却还是有的。哪怕小,可却依旧有,那是。因此,这个事儿也是,几率有就够了,是
啊。而且真得说,赢不了对方,但是打退北方异族呢?是啊,这个几率更大了,没错。己方更大可能逼退对方,那可不就是。
第四〇三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九十四)
所以曹操一样儿对对付北方异族的事儿有信心,甚至不比马超少。但是其人肯定没那么乐观,也没说那么奢求,那都肯定没错,是啊。毕竟在这个事儿上,他是没像马超那样儿,毕竟凉州军就只是天下第二,责任什么的自然也只是天下第二而已,那都不错。在这上,那却依旧不能和凉州军比啊,那是。所以说曹操都是那样儿想法,对他来讲,不像马超还有凉州
军那样儿,是啊。毕竟兖州军就只是天下第二,跟着凉州军,只要在他们后面,那其实就够了。在曹操和兖州军看来,这样儿的事儿,那就跟着凉州军,准没错,是啊。他(们)都是那么看的,到时候却又是一次的联合,一点儿不假。所以说这个事儿也是,曹操自然是心
里有数了,那都没错。在其人那儿来讲,对付北方异族,就跟着凉州军,确实就不会错。他是有想法不假,但是对付北方异族大举南下,这个己方只是第二主力罢了,那第一最主要的,却还是他们凉州军,不是己方。因此,这个跟着对方的脚步,那可以说是一点儿都没错。
对此,曹操很清楚,跟着对方跟上对方,那就对了,是啊。他和兖州军可都不傻,可以说到时候,凉州军怎么做,只是己方没那实力,除了兵力上面和对方不可能一样儿之外,其他方面,就没有什么真就不同的了,是啊。曹操是肯定能做到天下人都挑不出来自己和己方的毛病,那是。那样儿就可以了,不错。试问自己和己方都没毛病,还怕什么?确实是不怕啊,
没错。对他来讲,可不就是如此,那都没错,是。曹操也算是比较在乎己方的名声了,是啊。别看他知道,自己名声还真不算太好,尤其是在徐州,那都因为什么不用多说了。而且在这个上面,自己比起孙策都差点儿,更别说是比马超了,没错。三路诸侯中,名声最好的,
那自然是马超,一点儿没错,从来都是。然后是孙策,哪怕其人比马超来讲,还是有差距,可他的名声比曹操好,那都不错。所以说马超第一、孙策第二、曹操就只是最后了,那没办法。可他哪怕并非非常在意自己的名声,以前是,但是曹操确实,他是很在乎后人到底都如
何看待自己,那是。因此,对于史书怎么评价自己的,曹操确实是很在乎在意啊,那是。不在乎在意,那绝对是假话,没错。说起来其人年轻的时候,那确实还没那么多想法,可年纪大了,确实就有了,真都不错,可不是。年纪大了,想法还多了呢,那可一点儿不错啊。不过他还不觉得有什么,反而觉得很正常,那是。毕竟自己年轻时候那是年轻时候,现在却
还是不能和那时候比啊,很多东西。但是这个自己在乎在意了史书如何写自己的,显然,曹操觉得更多的还是好事儿吧,没错。利大于弊啊,那是。因此,自己那么在乎在意了,反而倒是挺好,是。年轻时候,自己是不那么在乎在意,一想也正常。那时候没有三分天下,
己方也没有如今的实力和势力,自己也一样儿没有好吧。可能还和如今一样儿的,是自己这个性格作风,那都没错。哪怕就是心里的想法,他很清楚,现在和以前,那真是太不一样了。现在是现在,而以前是以前,那可没错。如今自己的想法,是这样儿这样儿这样儿;而以前想法那却是那样儿那样儿那样儿,真就很大不同啊,没错,所以都是“此一时,彼一时”
啊。那不错,当初是当初,而现在是现在啊,不错。对曹操来讲,对兖州军来说,可不一直都那样儿,是啊。当初和现在,那是有一样儿的地方不假,可更多的,还是不同的地方,那是。那时候的兖州军,能和现在的兖州军比吗?明显是不能,没错。所以说当初是当初,而现在是现在了。那时候很多,其实都不适合现在了,不错。而如今呢,自然是更多都不是
当初能比的,确实。所以说这个也是,当初还是不能和现在比,那可不假,所以说……这个事儿就是这样儿,他看得还是很清楚的,而自己当初不那样儿,现在老了老了,确实还在乎在意起史书如何写自己了,后人都怎么看自己的,那真是在乎在意。不过曹操也是,觉得
以前的话,除了徐州的事儿,自己好像也没什么污点。至于说当初徐州的事儿,确实属于抹不去的,确实。自己也从来没想过隐瞒什么的,一点儿都没有。更何况,那事儿隐瞒不了好吧,怎么都会有人知道,不假。更何况他从来都不是做了不敢承认的人,曹操可不那样儿
啊。可不,其人没有什么不敢承认的,是。敢作敢当,那一点儿都不错,是啊。这点一直都是,别看他是,毛病不少,那都没错,但是好的地方,优点一样儿也有啊,没错。这就是曹操,那绝对是敢作敢当,没有什么不敢承认的。做了就敢承认,不会去隐瞒什么,只是哪怕其人觉得自己错了,他也不会多说什么,反正嘴上是不会说自己错了,最多心里说一句而
已,就是那样儿。其人一直都是好吧,所以说曹操是认错知错,嘴上却不会说,也能改,那是。正常,他毕竟是个合格的当主公做老大的,那是。马超还有孙策,说起来也那样儿啊,是。总体来讲,可不就如此。在两人看来,好歹自己也是当主公做老大的,认错知错改错都
可,那都有,嘴上却说不出来自己多少多少错误。最多说一句,自己大意了,也就那样儿了,多说了,是吧。很正常,让他们说自己错了,反正在自己手下人面前,那确实没有。也许在家里长辈面前,比如说父母,那也许会有,不过那是小时候了,而不是现在啊,不同啊。
如今都多大的人了,是啊,曹操五十多岁,奔六十去的人了。马超都过四十了,孙策将近四十,这是他们的年纪,在这个时代,那绝对是老大不小了,没错。曹操过了知天命的年纪;马超也是过了不惑之年;孙策也没差他几岁,所以说三人都如此年纪,哪怕就让他们在自己长辈面前说自己错误,这个基本上都不要多想。再说了,曹操父母早就不在了,而就马超还
有孙策,他们母亲倒是还都在,父亲早没了。真说起来,他们也是没什么说要在自己母亲面前承认错误的,是啊。那都没有,所以自然就真是没有了,不错。而且马超他母亲也好,是孙策的母亲也罢,她们还都没什么让自己儿子认错的,那是。要说小时候的话,马超毕竟
其人有个成年人的灵魂,所以小时候基本上都不犯错不淘气什么的,让父母非常放心,那是。就是孙策,小时候比较淘气,犯错也多,让父母不那么放心。哪怕是老大,可一样儿让父母操心,小时候。长大了,确实是好了,毕竟都成年人了,怎么也没几个和小时候一样儿啊,没错。所以如今就是这么个情况,三人可都没有说在自己家长辈面前承认错误的,那都
没有啊。曹操都那么个身份地位了,话说他哪怕有错,除非是天大的错误,要不然的话,他家族长辈会逼迫他认错?真心不会,尤其如今曹操的长辈,还真就没几个了,是啊。并且其人还是曹家的家族,主要是他的身份地位,魏王、兖州军之主、“挟天子以令诸侯”,随便拿出来一个,他家族的长辈也不得不看重,曹操和小时候,那可太不一样儿了,不错。所以
说他家里是太平的,没错。说曹操在家族说一不二,那一点儿不假。而马超还有孙策更是了,关键如今的马家和孙家,那是要靠着他们,就因为有了两人,所以说家族才有了如今这个地步,那一点儿不错,所以家族的长辈能让他们如何?确实不会把他们如何,那都不假。
而且两人母亲可都还在呢,那是,这个他们实在有什么不对的,那还有他们母亲说,和其他人,还真没太大关系,是吧。因此,就是这么个事儿,有几个还真敢逼迫三人的?真心也没谁了,是啊。至少他们家族长辈都不会,那么其他人,也真是没人了,是吧,所以说……
这个事儿那确实也不错,三人都那样儿啊,那是。家族长辈都不会说什么,他们更不可能说嘴上说自己错了什么的,没错。那都没有啊,就像他们不会在自己手下面前承认错误一样儿,都正常。对马超、曹操还有孙策,对他们来讲,确实都那样儿,是。而连他们家族的长辈都不会逼迫他们如何,手下的将领、谋士,他们更不会多说了,那都不错,真的啊。因此,
就是如此。都到了三人如今这个身份地位,天下还有几个人说真敢逼迫他们?北方异族,那样儿吧。孙策的话,实在江东军也是三路诸侯中最弱的那个,所以说曹操肯定敢逼迫他,那没什么。但是有凉州军与兖州军那样儿的实力,那还有几个真就敢逼迫马超和曹操的?确
实不是没有,可有几个敢?孙策是不会了,其他人,还有几个?关键马超和曹操,他们确实也不怕什么,前者无非是怕北方异族大举南下,后者是不怕什么,那是。所以说这个事儿那是,还有谁能那样儿呢?也没谁了,是啊。在大汉这地界,马超、曹操还有孙策,就算是
到头儿了。再进一步就是称帝了,那都不错。但是显然,称帝的事儿,就三人都那样儿,这个基本上就不要多想了,没太大可能啊。首先曹操就不会灭大汉,那么他不会称帝;其次马超在曹操不称帝的话,他肯定不会,除非说一统了天下后,可那时候就没曹操和孙策什么事儿了;最后孙策,只有在曹操和马超都称帝后,他才能,而且还不太可能马上就称帝。所
以说这个是,三人就是这么个情况,称帝是不要多想了。能那么做的,就是马超,而其人就只有说在一统天下之后那么做了。而那个时候,是再也没有曹操和孙策什么事儿了,那是。所以说这个事儿,那确实也都如此,马超能称帝,而后二者,确实就没他们什么事儿了,是。
曹操不会称帝,而孙策的话,必须是要马超和曹操都称帝,还得说是等一个好机会,如此条件都达到了,其人才会,要不一样儿没可能。所以说最后称帝的还不就是马超,而其人是在一统天下之后,再那样儿。意外的话,就只有一个,就是曹操挂了,曹昂继位,其人在马
超还没灭兖州军的时候,曹昂称帝了,那样儿才是意外。或者说是曹丕继承了曹操的位置,他就能马上称帝,这个更是大意外。对马超来讲,可不就是那样儿。但是他显然,其实更多是真不想曹操就那么病逝,没错。如果说实在是赶上了,那么继承他位置的,还是曹昂比较好。不是他凉王还怕什么,主要是曹昂继位,大汉还能苟延残喘几年,那可以。但是要曹丕
一上来,那么结果,说马上他就能灭了大汉,自己称帝,马超是一点儿都不怀疑,真的。可那么一来,他是觉得没太大太多好处啊。但是对曹丕来讲,是足以支持其人的野心的,不错。在这上,马超一直都觉得曹丕野心大,反正比曹昂大多了,那是。所以说其人也是看不
上曹丕,一点儿不错。他看不上的人,第一就是刘大耳朵、之后孙权和曹丕,他们都差不多,那是,反正马超都是看不上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