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三国重生马孟起TXT下载三国重生马孟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重生马孟起全文阅读

作者:夏海苍松     三国重生马孟起txt下载     三国重生马孟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一一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二)

    糜贞也是教了甄宓不少,这个也是不错,那肯定了。而不了解情况人看了马焕和甄宓,就不会觉得他们相差多少岁,还以为是同龄人,最多就差个两三岁,而且不是觉得甄宓年纪大,是以为马焕比甄宓年纪大……所以说这个是问题,可绝对不是大问题,至少马超和糜贞都没那么觉得,是啊。至于说马焕的话,更没那样儿了,确实。所以说这个也是,这个问题也没

    那么太大,马超和糜贞都没觉得太严重啊,那是。所以说这个真是,甄宓是良配了,没错。因此,两人早就同意了,给自己儿子安排上了。在马超看来,他是觉得封建这种包办婚姻其实不好,但是他却很清楚,机会难得啊。自己女儿自己可以不用多管,她自己觉得好就行。

    但是自己儿子这儿,至少甄宓,那确实是不能错过,没错。这么样儿的一个大美女错过了,还不知道便宜谁了。马超就是这么个想法,对他来说,自己儿子没有什么不同意,只要自己这个父亲认可的,基本上他也是认可。没办法,谁让自己这个父亲在他眼里,从来都是那么

    严厉严格的,他从来都怕。哪怕都这个年纪了,他一样儿是怕马超,这个估计是改变不了了。确实,毕竟这个是从小就养成的了,可以说是习惯,那一点儿没错。而马焕虽说不是每日都在自己父亲身边,但是最晚几个月还是能看到自己父亲的。可以说这种根深蒂固的东西,可不是几个月就能改变的,那没错。如果说能那么容易改的话,可以说早就改变了,那没错,

    真是。但是马焕对自己父亲的惧怕,这个确实,基本上就改变不了了,只能说是多少罢了,是啊。这个马超都知道,不过他也不多想这事儿,没什么大用。不过马超一直都觉得,自己儿子怕自己,其实是对的。毕竟是自己儿子,而自己作为父亲,就得让他惧怕。还是那话,

    并非马超就喜欢当一个严父,可说实话,马焕身上说肩负的责任来讲,他觉得自己不得不当个严格的父亲,当不了慈父。因为马超没觉得自己有那个本事,当一个慈父,能把自己儿子教育非常好,他知道自己没那个本事。只有当严父,才能说稍微把自己儿子教育不错,那

    是。而现实也确实如此了,那是。马超确实,他能预料到自己当一个慈父的结果,只是最后到底如何,那不是绝对的。但是自己当了一个严格的父亲,最后结果这不出来了,那确实是不错。所以说对自己成为了严父,马超是无怨无悔。他是很清楚,你想要得到点儿什么,自然就会失去一些,这个很正常。就像什么事儿都是有利有弊,不过就是看最后利多弊少,

    还是弊多利少,就是如此,那没错。利多弊少的,马超从来都主动去做,基本上都那样儿啊,可不是。而反过来的,他自然就不会主动去做了。那肯定没错,一直都如此啊。所以马超成了一个严父,对他来说,做这个,确实最后就利大于弊了。做个慈父,反正在自己儿子

    那儿,他肯定不会怕自己了,但是最后结果如何,马超确实没觉得好,所以……自己当个严父,其实挺好。反正对自己儿子,自己确实是早习惯了。而对自己女儿,自己才是个慈父,那没错。儿子要继承自己大位,而女儿可不用。她最后都是要嫁人,不嫁人的话,马超不想让自己女儿那样儿。不过怎么说呢,感情这个东西,尤其是自由恋爱,确实是“可遇而不可

    求”啊。是,就马超想,可自己女儿缘分不到,还真是不够啊,那都没错。他可以说很清楚,就这个时代的同龄人,自己女儿是一个都看见不上,这个就没办法了。当然了,她见到的终究是少数,那都没错。可马超也不怎么同意这个时代一个女孩子家就抛头露面的,毕竟如今可还是乱世啊,那一点儿不假。哪怕三分天下都那么久了不错,可在三路诸侯的地盘儿

    上却依旧是有山贼草寇之类的,哪怕都不是大股,可指不定里面就有高人什么的,那都不一定啊。不是说一流武艺的都在军中,顶级谋士都在军中,那可不是,所以……确实,马超从来不敢小看小觑了天下人,这大汉卧虎藏龙啊,你知道什么时候,从山上就跑下来一个大

    将,一流武艺的武将。对马超来说,自己女儿那武艺,对付三流武将可以,对付刚突破到二流武将的也可以,都行,但是武艺再高的,他就不好使了。至于说派人保护她,那必须有一流武将才行,其他的,不一定好使,真的。毕竟在面对一流武将的时候,除非你人多,那

    还能好使,不过那么一来,那不是明摆着告诉别人,这出行是重要人物?所以说人多了不行,除非都隐藏在暗处?不过那样儿的情况,说起来不是很容易。马超的意思,与其派那么多人,还得隐藏在暗处,不如就派一流武将,像赵云那样儿的。毕竟说起来赵云也是自己女儿的姑父,这个亲戚关系在那儿摆着呢,马超要让他去当个保镖,确实是大材小用了,可他

    却真不会有什么怨言。所谓是爱屋及乌,凭赵云和马超的关系来说,还有马云禄那边儿,后者说是最喜欢马卿云,那也真是,所以连带着赵云也是比较喜欢自己这个侄女,那是。所以说马超心里清楚,其实都不一定非得自己说什么,只要马云禄一句话,赵云肯定会去当个

    保镖,这个太简单了,也正常。因此,马超觉得与其自己想这些,确实不如思考一下,自己女儿万一趁自己不在长安的时候跑出去了,显然这个事儿更大,没错。马超并且是对自己女儿管理严格,是在是这个年代兵荒马乱的,一个女孩子家,能不出去尽量就别出去,那是。

    哪怕是马卿云,带着大将,马超其实都不放心,不是不放心别的,就只是担心自己女儿啊。说起来他以前也确实,不是那么理解自己父母。但是自己也有了儿女之后,确实也是能理解自己父亲了,那是。真就是那话,挺对,或者说没错,所谓是“可怜天下父母心”,那真是没错,有几个父母不爱自己儿女的呢。确实是有,不过终究是少数了,没错。说起来马超是

    不怕自己女儿在自己不在的时候离开。不说她不会那么做,就算是那么做了,其实也没什么。他相信,就凭借自己女儿本事,加上赵云,除了个别地方,其他天下其实大可去得。而马卿云因为是小姑娘,所以自己不在长安,自己妻子无论如何都不会同意她出门儿的。除非

    她能说服自己母亲,马超母亲,她的祖母,除非是能说服她同意,其他的,确实不好使了。毕竟现在在马超不在家的时候,大权都在糜贞那儿,她说了算,确实不会同意自己女儿出门儿啊。但是如果马卿云说服了自己祖母的话,就糜贞也得听她的,所以这个……不过马超也不是没想过,自己母亲那人,基本上她认定了,你就再想说服她,基本上都不太可能了,确

    实。而自己母亲性格作风也是,她不会同意自己女儿出门儿的,在自己不在长安的时候。所以马超不担心什么,那是。马卿云想离开长安,那除非是自己偷偷跑,或者离家出走,这两件事儿,马超觉得现在的自己女儿还做不出来。自己女儿怎么说呢,自己这个父亲还能不了解?确实她不是什么乖乖女,可也还不至于说如何叛逆,那都没有,所以该听话的时候,

    那确实还是挺听话的。如果说自己女儿很叛逆的话,确实就不是现在这样儿了,没错。可自己女儿不是那样儿啊,她不是那么叛逆,马超是清楚的。别看他是从来都比较惯着自己女儿,这个确实,但是马超却更清楚,自己女儿在有些事儿上,那从来不含糊,那从来都听话,

    所以说自己也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不会太过担心。因为马超清楚,别说自己女儿不会离开长安,就算是离开了,有赵云在,真心没太多不放心的。对他来讲,除非说是有心算无心,要不然的话,想让赵云一下吃亏,那怎么也得是顶级谋士才行,那没说的,必然啊,没错。

    因此,马超也不觉得怕什么。而且确实也得说,自己女儿还是挺懂事儿的,那没错。她这个年纪,还真不会让自己父亲如何担心啊,没错。这个就是了,可以说马卿云都过二十了,自然而然,那是懂事儿多了。别说是这个时代了,就在一千八百多年之后,那也一样儿是大姑娘啊,一点儿不错。而在这个时代来说,二十都不嫁人的女孩,说起来属于老姑娘了,那

    是一点儿没错。除了没人要,不过这个基本上不太可能,那么就是自己这边儿的事儿了,那都没错。对,就是自己这方面的事儿,马卿云不就是,那没错。可以说她看过的,确实都看不上。其人也不是和有些女孩一样儿,非要和自己父亲比什么的。马卿云可以说非常敬爱

    马超,这个不假,可从来都没想过找一个像自己父亲那样儿的,真没有。不过也幸好是没有,毕竟这个时代,真说很像马超的人,那确实没有。至于说在某方面像,这个很正常。就曹操还有孙策,他们就有很多地方,那都像马超。或者说其实都一样儿了,那是,所以说……

    所以好在马卿云是没那想法,要不估计这辈子就不一定嫁得出去啊,那是。真那样儿的话,马超和糜贞不得愁死,真的。毕竟在马超看来,其实男人,那可以一辈子不娶,那不是问题,多大事儿。但是女人却不行,怎么都得嫁人啊,可不是。反正马超一直都那么看的,男人不去妻,一辈子不娶妻生子,其实没什么大不了,活得自由自在就好。至于说女的,真要一辈

    子不嫁人,他觉得不太好,总得有人疼爱吧。父母肯定要早你就离开了,那么你就自己生活?马超觉得男人没关系,女人就算了。当然了,你要是自己觉得好,反正都是自己的选择,也没什么说的。这个东西就是,什么也买不来你自己愿意,真是。只要自己觉得好,别人的

    看法想法,说实话,如何呢?算什么?什么也不是,真的。有那个本事不在乎在意别人看法想法的,不在乎在意别人说的,那都是高人啊。确实,绝对不一般了,至少并非谁都能做都,那是。能做到的,其实终究是少数,这个没错。所以说那不是高人?不是也差不多少了。

    真的,没错,说明能不被外部的因素影响,很多方面不被影响,确实够高。但是显然,那样儿怎么都是少数,那都没错。至少马超觉得自己就做不到,有时候他倒是想自己能做到就好了,但是显然,做不到啊,那是。不过怎么说呢,那样儿的终究是少数,没多少,甚至说没几个啊,他如此一想,是能平衡多了,没错。对马超来说,他其实很会找平衡,那是。所

    以说其人也算是愉快活到现在了,那是。说是有压力,那肯定有啊,比如说北方异族,向来都是马超的心病,没错。可以说马超最大的一块心病,就是北方异族,没别的。其他的问题和北方异族一比,确实都比不上,那没错。所以说等什么时候真正解决好了北方异族的问

    题,马超就真能更轻松自在了。至于说再之后一统天下,那确实不算什么事儿了,和北方异族的问题没法比啊,就是。

第三一二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三)

    那北方异族的问题,应该说从某一天开始,就成了马超的大心病,可不就是。一直都没改变过,甚至是更严重了,那没错。对马超来说,北方异族的问题一日不解决好,这个就是自己一日的心病,那没说的。而自己也主动解决不了,只能是被动等着他们大举南下,那没错。如果说己方是解决不了,可大汉这边儿的所有势力联合,是可以抵挡北方异族,甚至就胜了

    他们,那都没错,所以……在马超看来,己方一方是不好使了,可大汉所有的势力呢?是啊,这个统一战线一出来,可以说大汉这边儿势力真是未必就赢不了北方异族。并且后者的话,谁知道他们实力不会损失?在马超看来,给己方机会,那瘟疫事件,未必就成不了,确

    实,所以说这个几率,那是有的。可以说还不是那么大,可终究是有啊,那没错。在马超看来,其实就够了。几率不大,这样儿的是真有大几率的话,是不是早就成了,而不是现在这样儿。至于说其他方面,那确实,能一下削弱北方异族实力不少的,其实也没有什么了,

    是啊。有更好的,马超还能不用?事实就是没有,这个就是现实啊,就是,有就好了。所以如今想办法让北方异族那儿有瘟疫,这个却是现在最好的办法了,真是。其他的,那确实没有,反正马超是没办法了,想不出来别的,没错。别说是他了,就其他人,一样儿没好办法啊。所以说马超让细作整出来瘟疫,这个说起来还算是不错的办法呢,那是,所以这个……

    他算是就等北方异族瘟疫流行了,哪怕难蔓延到大汉这儿来,但是这个已经是选择不了了,马超一直都认为可以。确实,对他来说,一直都是利大于弊的事儿能做是一定做的,除了个别的之外。比如说像曹操那样儿,那都别想。马超至少还不至于说和他那样儿,那么没底线,

    确实,不至于。马超和孙策的话,他们实际可都比曹操有底线多了。但是在马超那儿来说,舍弃一些百姓性命,最后却是能让北方异族的实力削弱,这个他只要认为是值得的,确实就会做,那没错。对他来讲,就是那话,这个利大于弊的事儿啊,马超没几个是不去做的啊。

    都是,利大于弊的事儿,他们没理由不去做啊,那是。不过就是马超比较有底线,曹操的话,就是没什么底线,这么说没错。是啊,那事儿就看得出来,曹操能下令,让兖州军去屠戮徐州百姓,哪怕最后怎么都是好处多,利大于弊。可换成是马超和孙策,他们两人却做不出来,哪怕做了是利大于弊,不做却是弊大于利,可他们会选择后者,无奈选择,也是没办

    法,谁让他们更有底线呢,那是。不过曹操也确实,他那么做了,如今兖州军也是自己承担着当初的后果。不那么做,自然就没现在那些破事儿了。马超和孙策,他们可都做不出来那样儿的事儿,也就是曹操,那都没错。并且两人可以说是更不想承担之后的结果,像如今

    这样儿的,那是他们一点儿都不想要的。但是必须承认,曹操觉得当初那么做了,他是无怨无悔,哪怕如今这样儿,可当初的事儿下来,却都是利大于弊的,就是这样儿。因此,确实也没有什么理由他就不去做。可以说他一定去做,必须去做,那肯定是啊。对其人来说,除了个别的之外,其他方面,只要是利大于弊的事儿,自己是没什么不会去做的,那是,这

    肯定没错。马超五人回了长安,陆逊是带人出来迎接,这个也是必须的,不管自己主公胜败输赢,他作为手下的,都得带人出来迎,必然啊。毕竟身份地位在那儿摆着呢,当属下的,却必须要那么做,没错。而当主公做老大的,确实就不同了。至少一个大胜的手下回来了,马超都可以选择自己要不要出去迎接,那随便他怎么样儿了。但是马超回来,你当属下的,

    那是必须要出城迎接的,没错。当主公做老大的可以不去迎接属下,这个对方哪怕有意见,可却也不会多说什么。但是当属下的,肯定得去迎接自己主公,这个还用多说吗?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那么做,没人逼你如何,但是最后结果,你那位置有的是人想做,所以换个人

    也是可以的啊。盯着那地方的人,可不多了去了,真是。所以说你要想好好的,确实怎么都得出城,可以选择不去,来个特立独行,不过之后的结果,那是要你一并承担,没错。不出去,确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只是你在这个位置就算是到头儿了,再换个地方,不过官

    职肯定不如之前了。这就是了,除非你不想当更高的官了,不想进步了,那不随便了,真是。哪怕就算是离开凉州军,也可以啊。不过那样儿的事儿,也是没谁去做好吧。除非是迫不得已,就主动去的,能有几个?陆逊他们肯定不是,那没错。他们肯定都属于还想着进步呢,想着自己主公的重用呢,那是。所以说谁不出来迎接马超?应该说能出来的,那肯定都

    出来啊,没错。所以陆逊他们出城迎接,把马超五人迎接到了城内,这个速度还是很快的,那是。毕竟马超他们就五个人,士卒都没有了,所以这个……连亲卫都没有,就他们五个,那还能不快吗?五个人是吧,太速度了。马超他们自然是回了凉王府,他当然是要回到那儿

    了,也算是把众人都给请到自己府邸。在会客厅中,马超简单和属下们说了下交州战事,他这个肯定不是汇报什么的,就只是和属下说一下,自己这几个月的在战绩,终于是拿下了交州的五个郡,那是怎么看怎么好啊,没错。属下也没一个敢说什么的,确实是好,这个你

    得承认。马超讲了下几个月来的战果,也是战事。他不为了标榜自己多厉害,对他其实没大用,毕竟其人可不是那么好面子的人,更不是好大喜功。这个事实就是己方都占据了交州五个郡,自己就算是不多说,天下人都看得到,知道结果如何。是,很少人才知道过程,但是老百姓更多只看结果,那没错。多少人就只会去说,凉州军是又夺取了交州五个郡,南海、

    苍梧、郁林、交趾还有合浦。他们都看到结果,却不会有几个人去说过程,那没大用。而且也必须承认,有几个亲眼看到过程的?看到的更多人都没了,而剩下的,不一定会怎么宣传。反正马超是没让己方士卒那样儿,他现在早已不需要那样儿了。如果说以前的话,需要

    的时候,那么当仁不让,还得说是给自己好好宣传一下,那是。但是现在来讲,确实是没有了,也都没错。以如今马超的身份地位来说,确实是不用那样儿了,都没大用啊,确实。以前己方没那个势力,自己也没那么大官职的时候,去宣传一下还很不错,利大于弊,那好处确实多啊。可如今真是,马超确实不会那么做了。他不是曹操,所以曹操也许会那么做,

    可他却不会。后者那更没底线,所以说很正常。他能做出来的,确实马超就未必能做出来了,确实,那是没错。曹操那人确实,只要说是对他对兖州军利大于弊的事儿,那么其人是没什么不去做的。而马超呢,自然就是,不是说对他对凉州军利大于弊的事儿,他就一定会做,那确实不是。所以这个又说回来,曹操是个奸雄,而和他一比,在这个上面,马超是不

    好使啊。曹操可以那么没底线,对他来说,那不算什么。只要是对自己对己方利大于弊,其实就足够了,没错。至于说结果如何,不是说让人唾骂,这个当初的事儿,确实也不会发生了,是啊。因此,如今也没有什么就让曹操说被老百姓唾骂的事儿了,那真是没有了。不

    过虽说如此,其人依旧是做事儿没什么底线,这方面和马超孙策不能比。后二者的话,确实是更有底线,比曹操来说,那更是了。所以说就因为如此,还是那话,马超和孙策他们能做出来的事儿,曹操也能做出来。但是后者能做出来的,那么到了马超和孙策那儿,他们确

    实,不是所有的都做得出来啊,确实。因此,说这个是他们和曹操的大不同,那一点儿都没错,可不是。其他的不同也有啊,比如说这个年纪,这个性格作风,肯定是。还是那话,一样儿的地方是有,不少。可实际上还是不同的地方多,那没错。所以说这个也是,曹操那绝对和他们,更多都是不同,没错。相似的地方,那只是少数了,肯定是啊,然后不同是多

    数。怎么都是,那确实。可以说这个没错,要不然都一样儿的话,这个肯定就要完。而更多都是没意思了,可不就是。一样儿有什么意思啊,肯定就是不同的才更有意思啊,那没错。而不同的地方多了,那确实,谁和谁不一样儿的还得是多,一样儿的多,那这个多没意思啊。

    都得是不同的地方多了,那可不就是。三人就是,相似的地方那是不少,这个是没错。可不同的地方更多,这个也是事实啊。说过不是一次两次了,如此……也得说不一样儿的地方多,这个才是造就了如今的凉州军、兖州军、江东军,这个也是不错。不一样儿的多了,那

    可不就是。马超说完了交州几个月的战事,接着有马岱补充了几句,这个肯定是。毕竟马超就只是大致说了一下,而马岱在个别需要补充的地方,他是说了些,这个他是觉得必须的。然后马超、崔安、郭嘉、马岱和马焕他们也是觉得差不多了,确实。作为交州战事的亲历者,可以说四人那是,绝对都是从开始看到结束。这四人里是排除马超的,因为四人去攻略其他

    的县城了,马超可没去啊,是人家崔安、郭嘉、马岱和马焕他们去的,只不过依旧是马岱带兵攻城而已。所以说交州那地方所有战事的亲历者绝对没有马超,可确实,是有崔安、郭嘉、马岱和马焕了,那没错。马超,说他是想休息,往好听是那样儿。往不好听来说,他其

    实就是变相偷懒,那一点儿没错。他可以不那样儿,但是其人还是选择休息。说起来马超是认为接下来的战事不需要自己了,可是说起来还是他继续带兵去,这个好处更多。可他就不习惯在交州,不想在这儿,想早回去,那可是,这个一点儿没错,就是其人的想法,那是。

    马岱补充了几句,马超他们几个是都觉得比较完整了,没遗漏啊。马超虽说不是交州所有战事的亲历者,可不得不承认,其人是绝对,大多的战事,那他可都看见了,没错。然后剩下几个更别说了,因此,他们都觉得完整了,自然马岱这个最后补充上的,那都是可以,确实。尤其马岱比较精明,这个你得承认,他自然是知道自己主公是什么想法,他肯定不愿意

    多说多讲,就只是说个大致就可以了。然后就绝对没错,把所有战事,那是绝对比较完整告诉众人了,没错。毕竟马超是看到了不少不假,但是他却不是亲自带兵去进攻的主将,主将还是人家马岱,那是。所以说对方知道的一些东西,马超却是没有看到的,那可是。所以

    这个也确实,绝对马岱知道更多,马超相比之下,他知道少了。不过这事儿多少,那其实都无所谓了,没错,起不到大作用。

第三一三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四)

    对马超来说,那确实是没什么,没错。自己不如马岱知道多,没事儿。交州战事的话,马超也不是说那么关注,确实。可以说其人绝对,关注战事的话,那就不这样儿了,没错。不过不管如何,至少该他知道的,那马超是没有一点儿不知道,没错。而不那么重要的,他确实不清楚了,这个也正常。毕竟在马超看来,有些东西就没什么用,那么自己还用得着去知

    道了解?确实,他是不认为那样儿,没错。没什么大用的,那确实就不需要自己知道了解了。马超是当主公做老大的,可这个也不是说他非得什么都知道,那没有。一样儿有他不了解不知道的,那没错。而对其人来说,只要不是说太过,其实就没什么。至少那话不错,就

    是该知道该了解的,马超可都知道了解呢,那是,所以这个……而他不知道不了解的,那就得说是其人没必要非得知道了解的了,没错。所以说马超也是,他乐得如此,那确实。不知道的东西,未必就不好,他想说难得糊涂,不过自己显然,就现在的话,也是没那个境界

    啊,可不是。马超觉得自己年纪再大个十几岁,也许是能有那境界,真的,就现在的话,确实还没有啊。不过他肯定也想自己是有更好,那没错。现在没有,可不代表以后也没有了。毕竟如今什么样儿,那也只是现在一时的而已,那确实。以后什么样儿,那才是以后的呢。马超是不怕什么,可说实话,己方这儿,说是越来越好,那样儿说起来就很不错,是最好了。

    己方越好,对自己来说,自然也都是利大于弊,那却没错,所以说这个那是啊,都如此。难得糊涂,自己如今是没有这个境界了,以后吧,马超觉得能有,什么时候不知道,也许早了也许晚了,那却都不一定了是吧。但是十几年之后,自己年纪大了,奔六十的人了,那么

    看东西肯定和现在不一样儿。那么那个时候,他觉得自己就有那样儿的境界了,没错。马超一直也都认为那个是境界,真的。就像一千八百多年之后自己上学那时候,老师讲课之后问大家都听明白没,结果他就来一句,难得糊涂啊。最后老师说,你还没那境界,现在不行。

    所以从那天开始,马超就知道了,觉得自己是年纪不到,所以说别难得糊涂。其实一想也是,也许在有的事儿上,你确实是要难得糊涂,但是这个听讲,那确实就不该糊涂了。本来就是,该懂的时候,就得懂啊,要不就落下了,没错。这个好好学习,其实总是对的,这个没错。实在你说自己对学习没兴趣了,那么再说其他的,就是。要不然的话,怎么都得好好

    学了,那是。所谓是“活到老,学到老”,这话是挺有道理的,没错。该学习的时候,那确实不能不学,那肯定也是,这个必须学了。学习肯定有用啊,这个都不用多说了,这个就是事实是现实,那都没错。就算是现在这个时代,马超有时候也找本书看呢,当然了,到了

    他这么个身份地位,那确实是不用在这个上面装什么,就是实实在在的,没错。如果说还用这样儿的事儿去装,第一个马超就得觉得是太low了,真的。至少他觉得自己不用,没错。当然了,读书什么的,他也算是看过了不少本,那都是,可却没觉得自己的学识就一下涨了很多?他承认,这个看书之后,记住的东西多了,肯定更有用,但是真比以前强很多?

    这个马超也是,他觉得不是那么一下就能看出来的,确实啊。他觉得时间长了,估计是能看出来了,时间短的话,估计也不明显啊,那是。所以说这个也确实,马超是不那么太多想法在这个事儿上。毕竟没说读书不好的,主要自己事儿也有,不能总那么看书,那是。所以说这个也是有限的,那没错。不过凭借自己的记忆力来说,确实看过的,那是都能记住,这

    个那暂时是够了。对他来说,确实也不多奢求,那都没用。就说自己读书都记住了,增加知识,这个怎么都是好处啊。没人说增加知识没用的,要不就没有那“书到用时方恨少”那话了,确实。不要到时候想这话,还不如是多读书,那肯定没错。真到了用的时候才那样儿,

    那就尴尬了是吧。马超的话,他肯定不想那样儿,不过更多时候,他觉得自己好像也用不到那么多的东西。毕竟很多东西其实不是书本上能看到的,那都没错。看书是必须必要的,可多少东西从书本上可学不到啊,那是。所以说这个经验什么的,自然而然重要,那都不用

    多说。还有更多东西,那是书本上学不来的,肯定是,还得是生活,没错啊。所以说那话挺有道理,说在学校的话,有毕业这个说法。但是要混社会什么的,毕业不了啊是吧。到底说什么样儿才能叫毕业呢?显然这个和学校那个毕业终究是不同的吧,所以……那毕业不了,其实是有道理的,这个得承认。学校的话,其实怎么都能,基本上谁都能毕业,差不多啊。

    但是混社会,走入社会的话,这个最后如何毕业?没有毕业的,严格来说,是吧,所以……至少马超一千八百多年之后,他是没觉得谁就是了。然后到了现在,这个时代,他更是没觉得几个人是。确实,他认为超脱的几个,也许算是吧,也只能说是算是,这个马超如此想法。

    当然了,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儿,他是这么想的没错,但是架不住其他人肯定就不这么想了,也是。他知道,那肯定有人就和自己所想差不多,甚至说就一样儿了。但是可能更多的,还是不同,这个都正常。马超也没指望说别人就得和自己所想一样儿,他也没想去说服

    别人,每个人想法都不同,这个才对,那是。那话有道理啊,所谓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马超想说,别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了,估计一万个都有了。当然这个也只是玩笑话,那没错。不管有多少,反正肯定少不了,不可能是一个啊,也不可能就是两三个,那都不可能了。几百个,那都少了,真说就有一千个,真心来讲,其实不多,真的。至少马

    超看来,一万个可能是有点儿夸张,可比一千个多,这个他觉得是可能的啊。这话那直接就说明了每个人想法不同,自己有自己的想法,看待事物那是不同的。那么马超确实,他从来没指望自己就真能说服别人。话说因为自己是当主公做老大的,而且做得事儿确实是符合

    己方的利益,所以看看手下那么多人都听都去做,这个就是。要说自己如果下了一个不符合他们利益的命令,你看他们有几个不谏言的?江东军那边儿特殊,基本上孙策真要做出来点儿损害江东军和江东军将领他们利益的事儿来,那么这个执行不了,真的。毕竟江东那地方什么情况,确实,孙策说了算,可手下得都听他的,那叫他说了算。可手下不听他的,那

    还叫什么他说了算啊,就是。所以说这个要看手下都配合不配合了,没错。马超凉州军和曹操兖州军,他们的组成是那样儿的,集权啊,当主公的就是老大,兵权都是当主公的,手下只能带兵,却没有部曲什么的。所以说哪怕他们就真一意孤行,手下人却也得说是去执行,这个没说的。但是在江东军那边儿,确实是不行。可以说手下都反对的,你当主公做老大的

    就算是同意也不好使,最后一样儿是没人去做,这个你有什么办法?是,你当主公做老大的那实力肯定最强,那都不假,可确实,那无奈更多啊。毕竟手下人加一起,实力其实超过你了……所以说孙策是不怕什么,可他必须承认,自己这个当主公做老大的,和马超还有曹

    操最大的不同就是,那两个,人家当主公做老大基本上是改变不了的了。自己这边儿呢,虽说好像看着也是不会改变,但是这个确实,不好说啊。如果手下人一直认为自己能带着他们得到更多的利益,那么自然而然,这个怎么都是自己当主公做这个老大。但是他们要认为

    别人能,而自己不行呢?这要真这样儿,那可就出事儿了,没错。所以孙策自然而然,他不为了江东军着想,那都不可能。说起来马超都不知道,历史上江东到底是什么样儿的,可这个时代的江东军,就是这么个组成方式,他倒是没觉得奇怪,不过确实,有点儿兴趣儿,那不假。毕竟孙策和江东军众人,那么一个联合的方式,马超也是知道,有利有弊的。反正

    对他们自己来说,怎么都是好处多,他们那么认为。但是在外人来看,怎么都不是好处多吧?是,这个所处的位置不同,利弊也确实不一样儿啊。在他们自己那儿看来,自然就是利大于弊了,好处多。而在马超、曹操这样儿的来看,就觉得是弊大于利,怎么看怎么觉得是

    不好的地方多。当然了,这个真说起来,那就得是看你自己怎么看,更多不是别人。不过在具体事情上,这个再看问题如何,那都没错。有利有弊啊,可不就是。无非是利多弊少,还是弊多利少,这个是问题,那确实。他们自己觉得是前者了,只是外人来看,认为是后者。

    毕竟立场不同,这个是最根本的,所以所想也不同,那都正常。就比如说对你好的,对敌人好的,那么显然,对我就是不好,那是。而对敌人不好的,显然放到我这边儿,就是好事儿了,没错。这个咱们是敌对啊,立场不同,那就是不一样儿了。对你好对我不好,对你不好那才是对我好,如此。所以说这里怎么说也有点儿这些因素,那可是。承认不承认,这个

    也是事实啊。所以说江东军他们自己觉得好,那其实就好。而他们认为好,自然马超和曹操不会觉得好。所以这个也是,他们觉得好的,那么到江东军那边儿,确实就是不好的了。所以说这个真没都逃不开,两人毕竟也是当主公做老大的人物,那最先想到的,怎么都是好

    处利益啊,对自己对己方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可不就是。至于说他们能站到江东军那边儿去想问题?这个不是说就肯定没有,但是基本却不要多想了,那也是没错,确实是。那得是多大的好处利益,让他们那么样儿的想法?就现在的话,好像是没有啊,这个也是……

    没有足够的好处和利益,马超和曹操,他们还能怎么想?对他们来说,那不也一样儿,就去做那对自己对己方利大于弊的事儿,那是。好处多的,利益大的,就做了。那么没什么好处,甚至就不好的地方多了,让他们如何主动去做?还得是利大于弊啊,那可是,就要做了。这事儿又不触碰到马超的底线,所以他有什么不做的。只要好处够,那么自然,他就那样儿

    也没说的。而马超那样儿,曹操就更别说了,其人可更没有底线啊,说起来马超能做出来的,除非说他是做不到,那没办法,能力有限,其他的,就没有他做不出来的了,那是。所以说这个肯定没错,那就得说,利益还不够啊,没办法。真是,好处足够多,利益足够大,

    那么就不是这样儿了。让马超和曹操好好想一下,并非就是什么困难事儿,可对他们又多大好处?这个是根本,那没错,多了大了才行。

第三一四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五)

    少了小了,那肯定不行,不够啊。就得是多了大了,那是。所以说利益不够,那肯定是啊,没错。多了大了,那确实就不一样儿了,变了,可不是。而现在如此的话,那有什么改变的?不会变了,就如今这样儿,其实对他们来说,好像也是挺好。对马超对曹操来说,这个确实,那是没那么多好处那么大的利益,这个肯定不会让他们如何,那肯定是,那没错,一直都是。

    对他们来说,现在确实,那不挺好,没错。江东军那边儿,好不好,反正马超凉州军不会觉得和己方关系很大。什么时候,没机会就到时候己方都准备好了,自然就去灭江东军了。灭他们,那自然江东军没什么实力好啊,那是。对马超来说,对凉州军来讲,可不就那样儿。

    所以说马超看江东军那边儿那样儿的组成,他确实还觉得不错呢,那是。这个马超觉得,对方那样儿的情况,不是己方和兖州军那种集权,就那样儿靠着各大将领和谋士部曲出战,这个确实,他并不觉得是好事儿。马超怎么想怎么觉得还得是集权,就主公老大有兵权就够

    了。他觉得手下有兵权可以啊,但是却别整什么部曲之类的。在马超看来,世家大族、豪强地主那些,也包括富商巨贾他们,人家有钱粮也有人,私兵什么的,怎么都禁止不了,没错。可手下却不能有部曲,这个确实是马超接受不来的,那也真是。他觉得那样儿的话,问题就更多了,没错。问题少点儿它不香吗?所以说马超肯定是不希望那样儿,也更不想,不

    会让手下有部曲的,想都别想。而在曹操兖州军那儿更是了,就看其人那多疑的性格,手下没部曲,他都猜疑呢,更别说手下要是各个有部曲的话,那么曹操那性格的,估计每晚都要睡不着,真的。换成马超的话,他还不至于说睡不着,可要是曹操,基本上可真就那样儿

    了。但是不管如何,有一点没错,那就是他们都不会让自己手下有部曲的。那世家大族、豪强地主还有富商巨贾,是在是管不了啊,没办法。可对自己手下,话说还能管不了,没办法?是啊,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可不是江东军,那真没错。马超和曹操,他们更不是孙策!

    江东那边儿真说起来,马超和曹操的话,他们还是知道一些的。应该说那样儿也确实,有历史原因,没错。并且部曲可不是孙策的专利,也不是他父亲孙坚的。可那个没错,就是孙坚在的时候,他活着的时候,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和朱治,他们就已经有自己的部曲了,那是没错,只是人少罢了,也是不错。所以说这个从孙坚那儿就已经开始,到了孙策那儿,

    自然也是没有改变,甚至更甚了,这个也正常。毕竟孙坚在的时候,其人的实力,那绝对是超过了手下加一起的实力,这个没错。如果真说起来,那时候江东军是十,那么孙坚一个人就是六,甚至实际还要超过点儿。而其他将领加一起,也就是四,那都多说了,其实没到。

    所以说那个时候的江东军,一样儿没有实力不假,可却不是如今这样儿啊。现在真说起来,孙策手下将领加上谋士的部曲,整体实力已经超过了孙策,可以说十中他们占据了一半还多点儿,哪怕其实就那么一点儿点儿,却也是超过了五,这个没错。所以孙策整体实力,他却没到江东军的一半,也就是没到五。这个不是其人没实力,实在是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

    他的手下实力增加,那可比他快了点儿,真没错。而关键是其人还不是那么重视这个,不是他不重视实力,这个其人看重。主要说孙策不那么看重手下人的总体实力超过自己,他反而觉得那更多还是好事儿了,就是那样儿想法。所以说江东军众人都让其人当这个主公,做这个老大,那怎么都是有他们道理的,没错。换成是其他人,对不起,很多人都没有那种想

    法,说换个主公什么的。几乎所有将领、谋士,他们都认为,江东军就只有在孙策的带领下,才能获得更大的好处,更多的利益,没错。因此,其人这个主公这个老大,那也是相当稳定了,没错。是,孙策江东军那边儿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和马超凉州军还有曹操兖州军比的,

    但是他们却依旧三分了天下,确实这个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就是他们打败了除了马超和曹操之外的其他诸侯,没错。只是实力不能和兖州军比了,更不能与凉州比啊,那是。最后他们就会是三方中第一个被灭的,这个也应该是历史的选择了,没错。不是他们的话,会是兖

    州军吗?可能是凉州军吗?所以还是他们啊,不是那两方。因此,其实还是那话,江东军的结局,说是注定的,好像也是。就马超和凉州军来看,是那样儿啊。这个哪怕说曹操和兖州军最后死保江东军,可一样儿未必好使,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依旧让凉州军灭啊,那没错。所以说马超知道曹操和兖州军他们如何选择,利大于弊的事儿,那就是和己方一样儿,就是

    灭江东军。当然了,确实这个事儿不是绝对的,那都没错。谁敢说就一定如何如何,有吧,可惜少啊。那么这个绝对的事儿,没几个事儿是,没谁就敢总说。马超就算是想过,那也不过就那么一想而已,绝对什么绝对什么的,那就是想一下。其实就说其人那么谨慎小心来讲,

    他可不是那么大意的人啊。马超没什么自大自狂,那真没有。所以说他也是信奉,所谓“小心驶得万年船”,这话多有道理啊,没错。必须承认,当初说出来这话的,马超不知道是谁,可却掩饰不了他对那人的佩服,那怎么都有。其实这话马超是不太清楚,前面还有一句呢,

    叫“谨慎能捕千秋蝉”下一句就是“小心驶得万年船”。后面一句,应该说很多人都知道,确实有名儿啊。但是前面那句,至少马超是不知道了,而和后面一比,显然听过后面那句的人多,而知道前一句的人少。但是不可否认的就是,这两句是一起的,完整的,那是没错。“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这么两句合一起,说实话,工整多了,不是吗,比

    之前就一句来说,真是啊。这么两句话,不得不说,是很有道理啊,这个真是。承认与否,那都是事实好吧。让人小心谨慎,这个还是可取的,确实啊。这话其实也并非就一定要知道完全,其实就只知道后面一句,也算是够了,没错。小心谨慎,就说有小心,也少不了谨慎

    啊,这两个词语倒是总一起出来。马超就总告诉自己,那是要小心谨慎啊,没说的。可以说这么多年了,他觉得自己也是那么做的。当然了,并不是说自己就没有大意的时候,犯错自己还会,可说实话,不是什么大错好吧,那不是啊。所以自己其实可以说是做到了小心谨慎,反正马超就是如此认为的。这么多年了,可不这样?不是吗?他是自认为自己做挺好了,

    这个不能说就是其人自我感觉良好,而就是事实啊,那没错。这么多年来,马超做得确实不错,这个不用他自己自吹自擂,而事实就是如此。事实是什么,可以说就是一时改变不了的,可以说成为历史,就那样儿。改变后的话,那之前的呢,没改变的,自然就是历史了,没错。所以说马超这么多年来,他其实做得都不错。他自己满意,家人满意,属下也是一样

    儿,认可满意,那都没错。毕竟其人能带着凉州军走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可不光说就只是凉州军最有钱粮,以至于最有实力的原因。是,那些肯定少不了了,但是要遇到一个稀里糊涂的主公,那么绝对就不是现在这样儿了,没错。因此,怎么都得说马超是个不错的主公,

    这个当主公做老大,那确实合格了,是啊。那么不合格的话,确实就不是现在这样儿了是吧。如今凉州军能走到今天这样儿的地步,确实是和马超的努力,那是分不开的。确实,说更主要的,那是凉州军有钱粮物资,有那个实力,可也得说,马超努力那么多,这个也没错。

    没有其人,那么就没有现在的凉州军,这么说其实是有道理的,那没错。可以说是马超早就了凉州军,这个更对,而不是反过来,不是凉州军早就了马超。当然了,也许有人那么认为,这个也正常。毕竟那话没错,就是每个人想法不同,确实是啊。都一样儿的话,确实就没意思了,那是。不一样儿的话,才有意思,才对啊,那是。一样儿的话,也确实是不对了。

    可以说马超对凉州军的贡献,说是最大的,那肯定是啊。当然了,说他因为是凉州军的主公,做老大的人物,那肯定得尽力什么的。这么一说,也并不是就没有道理,确实。毕竟那个没错,就是其他人,哪怕就算是凉州军败亡了,但是他们确实,未必就会被咔嚓。但是马

    超不行,这个一点儿没错。就像演义里鲁肃劝说孙权不能投降那样儿,谁都能投降,在鲁肃看来,自己主公手下投降,一样儿还能做大官,甚至有人还能升官。但是说实话,孙权行吗?再也不是当主公做老大的人物了,甚至还得被曹操咔嚓了,那是他都做了多少次了是吧。

    所以说当初鲁肃的话,那是多有道理啊,甚至说就真那样儿了,没错。必须承认,鲁肃的话,真好使啊,直接就让孙权觉得不能投降,自己投降了之后,那可……鲁肃的话,那确实没错,其他人都能投降,可唯独孙权不行,那是。而他一说之后,孙权就更清楚了,这个别人投降都没事儿,可就自己不行。所以说投降的事儿,那就不用多说了,手下人都为了他们

    自己啊……那没错,有几个为孙权的?所以说鲁肃的话,还是没错,那真是,所以孙权坚定了想法,就是不能投降啊,那就对,没错。要不说鲁肃这个人,那绝对的战略家,那没错。可以说其人也许保证不了己方必胜,但是不得不承认,其人知道孙刘联盟的重要性。不过最

    开始的时候,他的想法,三分天下的是曹操、孙权和刘表,不是曹操、孙权和刘备。其人有战略眼光不假,但是那时候可是没和刘备有什么接触,要不然的话,他估计也得是认为曹操、孙权和刘备,没有刘表什么事儿了。可以说其人不能和刘备比啊,太多地方都不如刘大

    耳朵了,真的。所以说不是鲁肃没眼光,而是其人不了解刘备,那之前都没见过他。可鲁肃却知道刘表刘景升啊,那是。如果说他和刘备有接触,那么自然而然,就是其他想法了。凭鲁肃的眼光来看,他要看到刘备,是绝对不会觉得刘表还比其人强的,那是。鲁肃那时候觉得刘表能三分天下,实在是他认为荆州军有一定实力,刘表也比刘璋强,他没见过刘备,

    所以自然是没考虑其人太多,没错。所以这个也算是之前鲁肃忽略了,不过对刘备,那时候他肯定更多都是听说。而其人除了说有的名声之外,确实没什么实力好吧。如果说刘备有曹操那样儿的实力,哪怕就是差点儿,可能都不一样儿了。鲁肃说曹操和刘表与孙权,三分

    天下,他怎么没说是曹操和别人再与孙权三分天下呢?他是能看得出来荆州和益州的重要性,那两州重要。

第三一五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六)

    是,那两个州的重要性,也不是鲁肃一人看得出来,应该说是太多了,没错。这可不是什么难以看出来的,很多人都看得出来啊,那是。但可不是说能看出来的,那就比得上鲁肃了,其人还是头号战略家,那一点儿没错,其他人比不了啊。鲁肃确实,其人是天下顶级谋士,也是第一的战略家,这个就是事实。是,其人在谋略上,那比他强的,怎么都有,而且不少。

    就一个江东军中,鲁肃都觉得自己不如周瑜,也不如庞统,就在这个谋略上面,那真是。可自己有战略眼光啊,可以说其人就是大汉这边儿的第一战略家,那没错。鲁肃是有自知之明,那没错。这个谋士他也是,知道自己是顶级谋士不假,可顶级谋士也各自有各自擅长的,

    而显然,鲁肃就不擅长谋略那些。可其人却擅长战略,也擅长外交,那是。谋略的话,还差点儿,至少不如周瑜,更比不上庞统了,没错。庞统不用多说,其人本来就以谋略闻名,凤雏可不是白叫的。这个时代没什么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那样儿的话,不过卧龙和凤雏

    的绰号,那确实都有啊。诸葛亮和庞统嘛,那没错。所以说庞统叫凤雏,这个不是他自己给自己安的,那是荆襄那边儿的给他起的,那是。那地方名士多啊,哪怕就是马超,这么多年了,他也一直都承认这个,是。从荆州出来多少人才?真是太多了,可不就是。反正他肯定不会嫌这个人才多就是了哦,都不错。马超还觉得少呢,那是。而且荆襄那地方的名士可

    不光就只投靠了自己,不光就加入了己方好吧。那刘大耳朵那儿,孙策那儿,还不都有?所以……马超怎么都不会去说,这个什么天下的人才都入了自己彀中之类的话。别说是没那事儿,就算是有,他也说不出来那话。毕竟马超肯定和李世民不同,这个肯定是。后者的话,

    他是能说出来那话,不是他说李世民,其人不光是狠,这个不用多说,黑有,那么脸皮也足够厚,这个也没错。至少马超认为李世民,那绝对是不要face的一个,所以就不用多说

    了。其人很在意当代人都怎么说他,那是。当然也是在乎后世人怎么评价他,那都是。不过

    李世民确实,有的事儿做得就不对,那没说的,不用多说了。反正马超一直都那么认为,他是不敢说别的皇帝就不会改史书什么的,但是显然,你李世民绝对属于改很多的,那没错。那么这个是吧,改多了,那肯定就不会没人去说,肯定是啊,都不错。为什么李世民属于让后人诟病不少的呢,又说他改历史又是其他的,别的皇帝没有?确实,马超不敢说这个就真

    没有,只是李世民有本事不假,分两方面来看,其人也绝对是改史书不少的一个,那没错吧。所以说不是黑他,就真是事实。他是承认李世民本事,还有其人的贡献,但是马超依旧是看不上李世民,这个没错。哪怕真说起来,李世民有不少地方,那都是比自己强的,这个

    也是。可对马超来说,那是历史,而不是现在。马超所想很清楚,可以说这个时代以后有没有李世民,那都两说。就算是真有其人,但其人八成也不会是唐太宗了,他是很相信这个。毕竟历史是早已改变,在如今东汉末年三国时代,还能说有不少历史事件还会发生,那没错。历史上的人物依旧会出现,但是再过了四百年,说实话,马超觉得历史早就不是以前自己所

    了解的那样儿了,没错。也许李世民还会出现,这个不是什么大事儿,可其人还会是唐太宗吗?这个马超确实就不相信了,真的。所以说这个也不要多说了,那是。李世民会出现,马超不觉得有什么大意外,但是基本上唐太宗就不要想了。除非说那时候的历史又很多和自己说了解的一样儿了,不过可能吗?如今都改变了那么多,那么四百年之后呢,自己要知道

    的话,估计再也认不出来了吧。确实是啊,这个如今这才几十年,就已经是这样儿了,那百年呢,还是四百年后。这个马超觉得是没几件事和历史一样儿了,这个他是相信的,没错。是啊,对他来讲,这个和历史大不同,甚至就都不一样儿,马超才觉得正常。而哪怕是有一

    样儿的事儿,他是觉得都不正常了,没错。所以说马超是认为有李世民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却不会再有唐太宗了,那正常啊,太正常了。真要说有,那才不正常呢。而事实就是不会有,这个马超不敢确定,可事实就那样儿,李世民都没有,所以别多说了,都没有啊。

    他是不知道四百年后的事儿,不过事实就是没有李世民,那都没错。而四百年之后,马超所建立的朝代,确实还有,不过也……不过对其人来讲,这些确实,他都不知道了,肯定是。可不是,其人不知道不假,但是却能预测啊,是。因此马超觉得最多就是有个李世民,却不会有唐太宗了。可以说连唐朝都不会有,那么还有什么唐太宗?真的,那是啊,这个可没错。

    没有的话,其实倒是好事儿了,那没错。至少马超要知道没有的话,这个他肯定满意啊,那是。不过其人是不知道,毕竟都四百年后的事儿了,那没错。你让他预测四天后的事儿,他都费劲呢,所以更别说四百年后的了。但是不管如何,马超确实觉得最多是有李世民,可

    不会有唐朝,更不会有唐太宗,这个就够了,那是。不过四百年之后的事儿了,他也就只是想那么一下而已,多了马超也不会多想,没错。毕竟四百年后的事儿了,说起来和自己的话,其实没多大的关系了。是,凭自己本事来说,身份地位来讲,那是会名留青史,让不少

    人都能记得的,哪怕四百年后……马超是不怕这个,倒是也正常,那没错。凉王府的会客厅,马岱也补充完了,马超是和他们最后说了下,晚上宴请众人后,就给他们都打发走了。毕竟他也得是见见自己母亲、妻子,还有女儿,这个肯定是啊,少不了的。也都几个月没见了,这个肯定是,那是必须的。所以众人都离开了,而马超也回了后院,先见自己母亲,最

    后再见自己妻子、女儿。不过自己母亲和妻子都在凉王府,但是自己女儿确实,她可不也一定都在凉王府,那也是。毕竟马卿云很多时候都不在凉王府,不是她出了长安,只是大多时候都在她姑姑马云禄那儿,那是。以马超对自己女儿的了解来说,她是不会出长安的,一

    般情况下,她可都不会那样儿啊。当然了,这个确实不是绝对的,可马超却都知道,这个自己都回家了,那么自己女儿,她怎么也都在长安。就不在凉王府,也是在马卿云家里了。马超可以说还是很清楚的,那是。如果说自己女儿都不在那两个地方,他也就不知道自己女儿还能去哪儿了,确实。马卿云实际上也没地方去啊,那没错,马超也是想不出来,是啊。

    这个还真没错,古代时候也是,可以说女孩子的话,没几个地方好去的啊,就马超所了解来说,这个时候更那样儿,真的。至少你让自己女儿上哪儿去?赌坊?青楼?那不开玩笑吗,后者不用说了,就前者的话,你在赌坊里见过几个女人?而且马超虽说对自己女儿是管得不是那么太严厉,可赌坊那样儿的地方,确实是他从来都不让自己女儿进去的,没错。说起来

    男的进那地方,马超都不那么太管。可自己女儿和儿子,他确实是严令不让他们去,那是一点儿没错。说起来他都不知道历史上到底说什么时候有赌坊赌场那样儿的地方,可这个时代,还真就有啊,那没错。马超确实不知道历史上这个时期到底有没有赌坊之类的地方,不

    过他觉得应该有吧,那是不一定。不过赌什么的,那早就有了,没错。而马超说实话,基本上不怎么和人去赌。他总觉得那不是正道,所以说能不去沾尽量就别去,是吧。虽说那话有道理,所谓是小赌怡情,可多少人都是从小赌开始的,然后最后什么样儿了,不用多说

    可吧,看过听过的还少了?所以赌这个东西,那真就是能不碰就不碰,这个一点儿没错,克制自己,那是。所以说确实,看在华夏大/陆严厉打击赌博,其实就对了,那真没错。那东西就得是打击,就是港澳台,那三个地方也没办法,有就有吧,想去玩的,那就去吧,也没人就死命拦着你。反正不管结果如何,那都是你自找的,绝对没错吧,所以说这个……那

    话其实是挺有道理的,说世间诱惑是比较多的,而兜里钱却是狠少的,烦恼都tm是自找的。这话好好品品,太有道理了,可不是。这话也许有人不认可,可必须承认,它是有道理的,那确实是。诱惑不多吗?钱不是真少吗?烦恼不是自找的?反正其实是有道理的,真的。

    烦恼这个东西,你要非说是别人强加给你的,好像没那么多道理。说起来更多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至少烦恼是你自己的烦恼,那不是你自己给自己整的?所以说是自找的了,这话没道理?其实有道理了,有人看得比较开,确实就没那么多烦恼了是吧,所以说这个还……

    说起来这个更多肯定是看你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那对吧,或者你怎么也得承认有道理啊,那是。毕竟说起来,烦恼这个东西,是你自己烦恼,那么不是你自找的?所以这个确实,至少在马超看来,他是一直都那么认为的。所以真说起来,其人烦恼倒是能稍微那么少点儿。因为他觉得都是自找的,那么自己看开不少,那么确实是少了,这个没错。如果说自己看不

    开,那么就不一样儿了。这个也得感谢一下道家,其人所接受的,基本上都是道家思想,算是没那么多烦恼了。确实,应该说从马超到了东汉末年这个时代,如此地方的时候,他就是接受道家思想的一个,那没错。有的事儿做的,可以说其人是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那没

    错。当然在马超看来,道家思想更多都是好处,那是。不过确实,自己没那个境界啊,不错。看老子、看庄子,没见过可却听说过啊,所以其人也是,知道哪些代表人物都什么样儿。他也知道,自己可是比不了他们,那都没错。而自己境界也不够啊,马超有自知之明,没错。

    那可不就是,至少在他看来,老子、庄子,这样儿道家的代表人物,可以说非常有境界,一般人可比不了,那真是。你要说超过老庄什么的,这话就别说了。哪怕说和他们一样儿,这个不是马超看不起看不上你,能和老子、庄子比的,他确实觉得也没谁了。老子什么样儿,不用多说了吧,别人比不了。庄子什么样儿,也不用多说了,别人依旧是比不了,那没错。

    所以说人家那个境界,那是,谁比得上?自己肯定不行啊,而马超真心是觉得不是自己看不起看不上别人,不是高看了老子、庄子,而小看了天下人。他觉得自己认为的难道不是事实?老子、庄子,别人能比得上?确实,他不觉得谁好使,真的。古今中外,几千年看吧,

    他觉得也没谁了。所以说他肯定是啊,就比较佩服老子、庄子,这个没错。人家那个境界,也是属于超脱的吧,马超觉得。

第三一六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七)

    无人能比啊,不是吗?马超真没觉得自己高看了老庄,别人比不了难道不是事实?也许在某一方面,是能超过两人,但是那不算什么,真的。这个就得是看后人了,一千八百多年后是没有了,那么再以后呢?也许会有,不过自己肯定是看不见了。不过马超对这个也确实,他也只是稍微想了一下,就不多想了,正常。毕竟这个还得说,老子、庄子,那都是古人了,

    和自己说起来,其实也没太大的关系,哪怕自己是接受了道家思想,那都不假。可说实话,这个能说明更大的问题吗?至少在马超看来,自己是接受了道家思想,但是没那么高的境界,可不就是。可以说境界还不够,这个是他自己所认为的。很多东西,他是觉得自然更好,可

    显然,自己什么事儿都能那样儿吗?那肯定不行,所以还得说自己是没那么高的境界啊,要不然的话,马超觉得自己是不是修道去了?不过以只是一想,这事儿他觉得不可能啊,要不现在就不这样儿了,那没错。所以总体来说,就是这么个样儿,他是觉得该顺其自然的时

    候,那肯定那样儿。所以说马超觉得自己最多也就是那样儿了,没错。不过可以说这个肯定是,还差不少,他觉得。所以说马超也是,觉得自己还得是更得那样儿,那是。如今做的,其实还不够啊。以后的话,自己更得是吧,那对。现在的情况,他觉得自己做得还算是不错,那是。不过和古人比,那肯定不行不够啊。但是和一般般的人比呢,马超自认为还是可以的。

    此时他已经回了凉王府的后院,去见了自己母亲。可以说好几个月没见自己母亲,马超的话,其实也有想念在里。至于说他母亲,更是想念自己儿子。马超母亲和大多数的女子还不同,就看她并非是最溺爱最小的儿子,就能看出来点儿。说起来她绝对是对马超最好,对自

    己长子最看重,那没错,从小就那样儿。而对马云禄自然也是好,谁让她是唯一的女儿呢,那没错。不过真说起来,显然还是,对马超这个嫡长子最好了,那都是。所以说马超清楚,如果说自己母亲对子女有十分的爱,那么可以说自己就占据了四分。自己小妹马云禄占据了

    不到三分,而自己两个弟弟,那也就是各自占了超过一分半的,就那样儿了。所以说他们俩是远行,离开了大汉。说起来马超知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想在大汉,想出去走走。其次也有自己的原因在里,毕竟自己是这样儿的身份地位,是吧。然后还得说,两弟弟离开大汉,多少也有是对自己母亲稍微有那么点儿不满意,不是说他们就觉得母亲太偏心,

    可实在是对自己的大兄和小妹太好,这个一点儿没错。可以说他们两兄弟加一起,也不如马超一个,那是。所以要说他们都没想法,马超第一个就不相信。而且还得说,自己母亲自己也管不了,说不出来什么。而自己母亲如此,他并非就理解不了。可以说马家还得是靠自

    己,而不是靠着自己那两个弟弟,更不是靠着自己小妹,那都不错。在自己父亲还在的时候,他都经常告诉自己,一定要恢复昔日祖上的荣光,而不是现在这样儿,就只是个豪强罢了。对马腾来说,那时候混到那样儿,确实是愧对先祖,没错。至少马援那时候,是现在比不了的,比如今强多少?而且那时候的马家算是大家族,如今是分了几支,那时候可没这样

    儿啊。所以说自己父亲对自己的期望那是非常大,这个马超太清楚了。因此,可以说从马腾那儿来讲,他就是比较宠爱马超,超过了那两个弟弟。马云禄的话,毕竟是他唯一的女儿,多少也是很喜欢,那没错。所以说就算是受到自己父亲的影响,那自己母亲基本上也不会比自己父亲差,甚至比他更甚,这个马超太清楚了,没错。因此,自己母亲那样儿,都是意料

    之中啊,没错。可以说其实自己父亲就算不那样儿,自己母亲也是最喜爱自己,这个马超还是很清楚的,确实。原因的话,其实有好几个,那是。比如说自己是自己母亲第一个孩子,嫡长子。然后自己小时候还行,长大了经常给自己母亲讲笑话,都是一千八百多年之后的,

    自然是让这个时代的人乐得不行,那没说的。而且在她四个子女中,就属马超最懂事儿最重孝道。所以说她还能最不喜欢马超吗?可以说对马超那样儿,这个都正常,也是多个原因加一起,最后才这样儿。马超母亲虽说也知道,自己多少都是有偏心,但是自己为什么那样

    儿,终究有不少原因的……可以说就马休和马铁那样儿,也不能说他们母亲偏心就一点儿不对。至少在孝顺上面,确实都是马超做了最好,那是,比两个弟弟强多了。最基本的,他们父亲是早就不在了,马腾没了。但是母亲却健在,所以说不应该像马休和马铁他们那样儿,一下就来开家很远,关键是几年才回来一次。当然了,这个你可以说那不还有马超和马云禄

    在她身边儿吗?是,这么说也有道理,可马超和马云禄在自己母亲身边儿,那不是应该的?而且他们那么做,根本上是他们的孝顺,不是你马休和马铁的是吧,没错啊。因此,其实马休和马铁的作为,真说起来,还是有点儿不孝在里。当然了,他们可以觉得自己是“游必有

    方”,马超这个当大哥的,也说不出他们什么,那都没错。他也没那么多想法,反正做好自己就是了。马超是不会劝说自己两兄弟如何如何,他觉得那都没大用。他们自己认为什么时候能一直都在大汉,那就一直会在这儿的,那是。那觉得还要离开,自然就依旧是几年才

    回来一次,然后继续西行。马超多少都知道他们点儿想法,不过确实,他是不爱多说,因为没大用。马休和马铁他们不会因为自己和他们说了不少,就决定留在大汉了,那不会。只有他们觉得要留下的时候,那才是会在这儿,没错。所以说马超确实,他从来没和自己两个弟弟说太多,都没用啊。而他们母亲也是,从来不和马休和马铁说太多,说你们都留下来吧,

    什么什么的。在他们母亲看来,自己儿子都大了,都那么大年纪了,最小的都过三十了。那么可以说早就能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那是。是,他们出去那么远,自己是担心,可面对儿子们自己的选择,她确实也是说不太多,尊重他们选择,那是。如果说她有意见的话,

    在当初马休和马铁第一次离开的时候,就说什么了,不会说现在才说,那是。马超也是啊,对自己两弟弟要有意见的话,就他那性格作风,早就说出来了,没错,而不是现在啊。而马云禄和自己大兄马超关系最好,从小就是。倒是和马休还有马铁他们,这个确实,她和他们的关系就是兄弟姐们的亲情都没那么深厚啊,那是。但是她和马超,彼此关系,那兄妹感情

    真是深厚,没说的。在马云禄眼里,为了自己大兄,命都能不要,那不算什么。所以说他们彼此的感情,那真是好啊。马超更是,自己就那么一个妹妹,说是为了自己妹妹放弃很多,那都可以,放弃生命都可以。因为他很清楚,自己妹妹更是这么想的,那都没错。所以说这个关系在那儿摆着呢,马云禄很多话可以和自己大兄说,和马超说都无所谓,她觉得。但是

    和马休还有马铁,那真是说不出来什么。甚至可以说马云禄和自己母亲,她都说不出来的话,却是能和马超说几句,他们关系就这么好,那是。马云禄确实,应该说从小就最佩服自己大兄,那是不错。之所以能嫁给赵云,其实这里也有不少马超的关系,那是没错,确实。

    他其实也知道,当然了,对赵云的话,自己小妹自然是爱情,只是赵云常年都不在长安。和自己感情是深厚,可那是亲情,这个倒是。就马超说知道了解的,那可不就是。而在他看来,亲情未必超过不了爱情啊,比如说自己小妹是吧,所以说这个他是知道的,清楚的啊。

    这点真实,别人马超未必就能确定,可自己小妹,他确实是很清楚的。那就是把亲情看得比爱情更重要的一个啊。当然了,你要非得说爱情之后也变成了亲情,其实这个也不是说就没道理。至少马超看到的,其实在自己小妹那儿,在自己家中,应该说都是那样儿了。就说自己妻子嫁给自己那么多年,孩子都二十多岁了,在马超眼里,糜贞早就是自己家人,那可

    没说的,就是。在他看来,自己真为自己妻子,就算是不要命了,都无所谓,真的。自己妻子嫁给自己那么多年,一直都是为了家任劳任怨,所以说自己也真是。马超觉得还是那样儿,自己在家的时候,那是没问题,能陪在她身边儿。可自己不在家呢?那么自然就没办法

    了,确实。军中不能带自己妻子,这个肯定是啊,要不都是问题,那没错。所以说也不能带着她出征,就只有说等自己回来了,没办法。马超是见了自己母亲,和她说了一会儿。之后就去见了自己妻子,这个糜贞一直等着自己夫君,在马超没到屋门口,糜贞就迎了出来。

    虽说也有几个月没见,不过和几个月前比起来,自己妻子肯定不会一下老了什么的,那肯定还不会啊。见到糜贞了,马超是非常高兴,和自己妻子寒暄着进了屋。自然是有很多话和自己妻子说,那是。而且还有自己儿子在军中的表现,这个是必须要说的,那没错。其实马超知道啊,就算是自己不说,可自己妻子却还会问自己的,那没错。不问的话,那才不正常

    了,问的话,那都正常。别看马焕是自己继承人不假,以后要继承自己大位,但是离开长安好几个月,他母亲也是担心他,那是。不过之前有自己儿子和自己夫君游历己方地盘儿的事儿在前,所以说糜贞依旧是担心不假,可是没那么多,那没错。可虽说和之前那个是不能

    比,那都对,但确实,她还依旧有担心啊。对自己夫君,糜贞倒是放心不少,而对自己儿子的担心,那绝对比对马超的担心更多。而马超也知道,所谓是“儿行千里母担忧”,那话是一点儿没错啊,太有道理啊,可不是。所以说自己妻子最担心自己儿子,马超都知道啊。

    如果说没自己儿子也出征,跟着自己一起,那么自己妻子说关心的最担心的,那肯定是自己啊,没说的。马超太清楚了,都知道。不过因为有自己儿子在,一起去了交州。哪怕他都那么大年纪了,二十多了,而且都成亲了,孩子都有了,可在父母眼里,他却依旧是孩子啊,那是。可以说马焕因为也在马超身边儿,而且确实,马超作为一个严父,可以说让其人如何

    担心自己儿子,几乎是不太可能。除非马焕是处在危险当中了,要不然的话,基本上就不要那么想了,确实。可虽说那样儿,他作为一个严父来说,是。可糜贞作为母亲来讲,她确实不是那样儿。糜贞可以说不是对马焕非常和蔼的母亲,可却也绝对不是一个严母,那绝对

    不是。当然了,其人没溺爱过马焕,知道他是要继承自己夫君最后的大业的,那是一点儿没错,所以不严厉点儿都不行啊。

第三一七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八)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投推荐票

第三一八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九)

    却也需要啊,那是,所以这个……马超听自己妻子其实是更担心自己儿子,这个他确实也理解。而且自己这么个大活人就在她眼前了,那还能怎么不好?确实,所以他也是说了,马焕自然都挺好,主要是在战事上也看得出来,孩子长大了。说起来这个时候,他也不敢说把大位就交给自己儿子。是在是马焕不是孙策对手,更不是曹操的对手啊,那是。如果说这个

    时候,曹操要是不在了,那么他儿子继位,曹昂可不是自己儿子对手,这个马超放心啊,那是。至于说孙策那边儿,那说实话,这个管不了那么多了。自己儿子还不如他,那是。可必须承认,己方超过江东军他们那么多呢,所以说这个绝对能弥补上了,没错。可以说自己

    儿子,让他进取,这时候的话,他对上曹操对上孙策,未必就是他们对手,斗不过曹操,也不是孙策对手,可己方却不会败给江东军,那是。因此,自己儿子守成,马超是觉得可以的,那是。毕竟亲自教导自己儿子二十年都多了,自己还不了解他了?所以说这个是没错,

    马超相信啊。所以说有曹操在,他知道,自己儿子比不上其人,可防御的话,马超是觉得没大问题。进取的事儿,就别想太多了。然后其他的呢,自己儿子和孙策,是,他也不如孙策,现在的他比不上对方。然后就得说,虽说是那样儿,可自己儿子还有发展啊,那是。但是孙策呢,到了他那个年纪,确实基本上就没什么发展了,到头儿了,没错。但是自己儿子

    却还没到头儿呢,那是。所以说这个时候马超也不是对自己儿子一点儿信心都没有,多少还是有点儿的。而自己也是给自己妻子简单说了下马焕在交州的表现,这个他怎么都是满意的,那是。毕竟真说起来,马焕和以前比,他是进步了,马超自然是看得出来,那都没错。

    自己儿子还在进步中,马超自然是觉得好。而且糜贞听了自己夫君的话,她确实,就不担心什么了。主要是她第一时间也没看到自己儿子,倒是先看到马超了。对他来说,自己和自己儿子都回来了,可以说马焕都二十多了,成亲了孩子都有了,自己也不至于给他拉过来见

    自己妻子见他母亲啊,都多大了。而且必须得说,他也成亲了,孩子都几岁了,所以说马超也知道,自己儿子更想见他妻子,而不是他母亲,真的。第一时间就和自己一样儿,其实还是想见自己妻子,至于说自己母亲,别看马超是第一时间见了,可他那其实也有做给别人看的地方,没错。但是说实话,自己儿子既不是主公,又不是老大,所以说他确实不用那样

    儿,可以说想第一时间去见妻子,那就去了,没什么。毕竟他妻子和儿子都在府邸,儿子才多大?见见是没错的,至于说他母亲,一直都在凉王府,那肯定是没问题,什么事儿都不会有啊。就马焕所了解的来说,这个凉王府,自己父亲住所,那比皇宫都安全,真的,没错。

    真就是,如果说进皇宫的话,也许还能碰到刘协,那是不一定。可进了凉王府,那确实,这个基本是见不着马超的。不管说是正经还是不正经了,那是。所以说比起糜贞,她担心自己儿子,可马焕真就不怎么担心自己母亲,那可真是。不过糜贞从来不想这个,还是那话,自己女儿、儿子,永远都是自己的孩子,多大都是自己的孩子,那一点儿都没错,真是啊。

    在这样儿的事儿上,那确实是,糜贞怎么都不能挑自己儿子如何,那是。毕竟真就是,在她眼里,自己儿子终究是孩子啊,那可是。至于说马超更不会说马焕了,他都没带着自己儿子来。并且自己身份地位,确实是决定了,这个肯定是最先看自己母亲了。可马焕的身份地位,确实是决定不了他必须要第一时间过来啊。至少说要真那样儿的话,马超可不就带他来

    了,何必是这样儿。所以说,他肯定也不觉得自己儿子必须那么做,自己是要那样儿,可自己儿子不用。完全是看他怎么想的,自己不管那个,没什么。确实,如果说自己儿子也是当主公做老大的,那么他不来,自己都得拉着他来,那没说的。不过他是和自己一样儿吗?

    所以说不用如此,而且马超也想了,自己儿子很清楚,要把时间都留给自己和自己妻子,而他也早点儿回去见自己妻子和儿子,那是。这个马焕不光有父母,更有妻儿啊,那没错。就说自己早见自己母亲之后,这不也来见自己妻子。自己女儿没在府中,明日肯定能看到啊。

    自己女儿没回来,显然她是觉得今日还是没必要回来。就和上一次一样儿,自己女儿今日不来,那么明早必到,这个马超太清楚了,没错。在马超看来,自己女儿其实最像自己,尤其是这个性格方面,那真是。所以她其实就和自己一样儿,都觉得就算是今日来看,也没大用。明日见自己和今日见,她不会觉得有什么太大区别。而和自己这个父亲,确实都不是那

    么久没见了,又不是好几年,就只是几个月而已,那是。说起来马超清楚啊,如果说真有几年的话,自己女儿还不得第一时间就来见自己,真的。这个他还是有那个自信的,可以说在儿女当中,就自己女儿和自己关系最好了。她和其他亲人,都没有和自己这个父亲近,那

    是,马超清楚啊,哪怕自己女儿和她母亲,依旧比不上自己,那没错。确实,这个可以说自己女儿从小就和自己亲近,而比和她母亲可亲近多了,那是。对此,马超自然是乐于看到。不过这个也算是常事儿吧,毕竟女儿很多都是和自己父亲更亲近,这个是事实,也是现实了。

    一想也正常,自己女儿和自己更亲近,马超怎么都觉得是好事儿,真的。自己儿子那边儿,就说自己说了解知道的来说,那是真心怕自己,这个就别说是和自己如何亲近了,马焕心里的想法,他都想远离自己这个父亲,真的。他那意思,自己距离他越远越好,或者说是他距离自己越远越好,这个就是他的想法。但是自己女儿,那她却不是那么想的。马超很清楚,

    自己女儿不想着成亲,看不上别人,就只是想了陪在父母身边儿。真要说就找不到合适的,自己看不上的,马卿云的想法就是一辈子都在父母身边儿了,当然她是和自己父亲更亲近,那没错。这个和马超从小对待自己女儿和儿子,那是有直接关系,至少他对自己女儿,基本

    上说不是完全的溺爱,可确实,其实可以说是没差多少了。对他来讲,真就是富养女儿,那可一点儿没错。马卿云从小,那可以说马超能给她的,那基本上都给了,可不是。有时候自己出征,实在也是见不着自己女儿了,但是每次回来都给她带不少礼物,那是一点儿没错。所以说马卿云和自己父亲最亲近,她也是认为自己父亲对自己最好了。要说自己父亲那么一

    大诸侯,如今都是凉王了,可对自己的宠爱,从来都没变过。对马卿云来说,她有什么不知道的?知道自己弟弟,那是自己父亲的唯一继承人,那么从小他就在自己父亲严格要求下成长起来的,那没错。可自己呢,说起来怎么也不是继承人,所以说自己自然就没在自己父亲严格要求下成长,反而自己父亲对自己是比较宽松了。可以说她这么想,马超如果都知道

    的话,他只能说自己女儿确实是不知道历史,那都正常。对他来说,如果说自己儿子真不在了,那么马超很大程度上,最可能的,就是先培养下自己女儿,看看她有没有当武则天的潜质,之后再说别的。如果说马家真没人了,那么真就没办法,自己大业给了外人,自己也

    认了,那没办法,其实也没什么了,真的。毕竟其人可不是这个年代的土著,马超的见识,那可以说是超越一个时代,这么说都没错。所以哪怕就是民/主其实都没什么,他觉得那是历史发展,怎么最后都得那样儿,可不是。但是现在,马超觉得还有不了,时候不到啊,那

    是。这个时候,他是觉得怎么都来不了那个啊,虽然民/主什么的真说起来,绝对是历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也是超越这个时代的,但是适合吗?马超觉得真心不适合啊,可以说那个一出来,那是损害多少人的利益?绝对是,那都没跑儿。因此,还真是不到时候啊,确实不能有,那没错。这个时代,那确实不行,以后吧。一千七百年之后,那是行了,没错。

    这如今距离那么久远,马超还能说什么?真是,民/主不是不能没有,可是这个时候的吗?那显然还不是,只是以后的,早了晚了,确实都可能。没准还就是一千七百年后,就有,那是能啊。或者说那个时候,再有,怎么都是合适了,那确实啊,就马超也是那么认为的,没

    错。现在的话,不会有,也不合适。他就敢说,自己刚那么来一下,基本上反对的肯定还是要多,没错。你那样儿可以说代表了老百姓不少利益,可把那些世家大族、豪强地主、富商巨贾,把他们都置于何地?这个世家大族绝对会那么认为,真要出来民/主什么的,他们

    绝对不会认为天下还是他们的了……所以那个能有吗?至少马超看来,确实是没那个有的条件啊,没错。他是觉得,有那个条件的话,有那个基础,那是能有,合适。可显然,如今没那个条件,也没那个基础,不合适有,这个就是现实,那没错。所以说马超也只不过就是稍微想了一下而已,多了也是没有了。毕竟民/主什么的,那绝对是距离这个时代太过遥远

    的东西,那都没错。近了倒是好了,没错。越近的代表越开放点儿,马超是如此觉得。他依旧认为,确实是民/主之后开放,而不是之前啊。也就是说,不是先开放,后民/主。当然了,这个是马超自己的想法,他确实也不敢说是绝对的。反正估计大多都是如此,也许有不

    是这样儿的,其实也正常好吧。毕竟怎么说呢,终究是有不同的,这个倒是正常了。那么都一样儿了,他是觉得不正常了,那是。但是这个事儿,可能就都一样儿吗?马超自然不会那么觉得,不同的地方,不同之处,他是觉得怎么都有,那没错吧,所以说这个确实也是……

    所以说马超一直都是那样儿的想法,确实,那没错。对他来说,肯定是对付北方异族、一统天下更重要,其他的,更多就只是想了下而已。确实就是稍微那么一想,更多都执行不来,根本就成不了,多少人反对呢?那是,所以说自己这个当主公做老大的,确实也不容易啊,没错。可以说手下的将士,也包括那些谋士了,都是不容易,那不假。可自己这个当主公、

    做老大的,就容易?显然,自己自认为自己更不容易,马超也一直都这么认为的,没错。其实要真严格说起来,严谨说,那么谁容易啊?其实谁都不容易,那可是呢,真是啊,确实。所以说就算马超是当主公做老大的,那都不假,可他知道,自己也清楚,基本上就是能不说

    自己手下,那是。确实都挺不容易的,尤其是己方和兖州军组合形式是一样儿的,可是和江东军却不同啊,后者为他们自己。

第三一九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十)

    是,你非要说己方的将领、谋士、士卒,他们也是为了自己,这个马超不否认,确实。可必须承认那个事实,就是人家江东军将领和谋士他们都有各自的部曲,但是己方和兖州军,却都没有啊,没错。马超不怀疑,更多都是说己方将领、谋士都为了他们自己,可己方和兖州军一样儿,却是和江东军不同了,没错。所以说这个确实,马超觉得己方终究是和江东军

    不同,将领和谋士可都没有部曲啊。说他们为了自己对,可他们没有部曲,终究是少了很多。所以说己方的将领、谋士,他们确实,和兖州军那倒是都一样儿,没错。可是和江东军的将领、谋士一比,那确实就不同了。不过马超觉得己方将领和谋士虽说是没有自己部曲,

    但是自己在其他的方面,那做得不比孙策好?这个不是马超吹,是在也是事实,那己方本来就财大气粗,确实不是江东军能比的,兖州军也不行。己方的将领、谋士,那多少都觉得赏赐那些他们都不愿意要了,实物的。对他们来讲,那些不算什么,只有类似官职之类的,

    那确实……他们的追求早就不是那些东西了,没错。由此也看得出来,这么多年下来,马超确实赏赐给了手下太多太多。不光说是足够,而且多了去了,他们都不愿意要了……这个在兖州军和江东军那儿,他们确实是比不了啊,确实。由此也看得出来,凉州军真是,那钱粮物资那些,到底是比兖州军和江东军都多,那是。甚至说他们两军加一起,这个不如凉州

    军更财大气粗啊,那是。至少兖州军和江东军那些将领、谋士,可没觉得说不想要主公的赏赐,那都没有。但是在凉州军那儿,确实有时候他们所想就是,这个自己主公的赏赐,倒是不如他开口表扬几句了,真是。所以说凉州军如此,这个兖州军和江东军确实是比不了啊。

    所以说凉州军这个优势,确实不是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所能比的,那都没错。还是那话,就因为他们财大气粗,如今才是有了如此优势,这个和那个,那是分不开的。当然了,确实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那都没错,综合一起了。不过不管如何,确实是少不了这个原因啊,

    那是。所以说这个有钱粮,有实力啊,这个可以说是直接关系,那没错。在乱世当中,很少说有钱粮没实力的,确实。看看那些世家大族、豪强地主、富商巨贾,有钱粮,没实力吗?确实,有钱粮也有实力啊,那是。所以说是有直接的关系,那可有道理啊,确实。真说没钱粮的话,想要有多大的实力?这个至少马超是不相信的,乱世当中,你没钱粮,能有多大的

    实力?终究有限啊,确实。像己方这财大气粗,确实实力够强,反正是大汉这儿的第一。那么兖州军、江东军,终究他们钱粮比己方少,实力也不如己方。确实,马超不是吹,只要己方真下定决心,一下灭了两方,那并非就不可能。但确实,之后呢,那就是北方异族大举

    南下,大汉这边儿再怎么统一战线都不好使了。除非是老百姓都全民皆兵,不过那不可能啊,汉人可不是北方异族啊。所以说那样儿的事儿,马超终究是做不到做不出来,他也不敢去做,真的。到了这个时候,马超其实是有他不敢的,也有他怕的,那都没错,真事儿。只是他怕的怎么都不会是兖州军,更不是江东军,而就只是北方异族啊,那没办法,这也正常。

    怕北方异族大举南下,可改变不了他们做法。这个就是了,就像江东军他们那样儿,也是改变不了曹操和兖州军最后的想法啊,那是。不过孙策和江东军他们也为了那么点儿不太可能的可怜几率努力着,可马超却没有。因为他很清楚,这个不在于北方异族的想法,他们就算是一时间改变了想法,可那大举南下,马超认为是早晚。所以他是觉得这事儿赶早不赶晚,

    那么自己就可以直接在大汉这边儿统一战线,联合到一起对付北方异族,己方还有一丝获胜的可能啊。而马超确实是没想着说改变北方异族的想法,说起来这个除非是能让他们永远都不大举南下了,不过这事儿他也不觉得有可能。所以说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其实也是,能

    有那么一次最多了,那都多说了,可能当永远吗?确实是不可能,那么就注定了,马超觉得是,己方必灭江东军,不过就只是时间问题罢了,那都没错。当然了,可能他们实力增加不少,让己方灭他们的脚步变慢了,这个太可能了,甚至就是,那都没什么,确实,所以……

    一想也正常,没错,所以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那可一直都是,从来都没有忘了说增加己方实力,那是。当然了,就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也没说不那样儿是吧,所以……所以说对方增加了实力,可己方减弱了吗?没有,这个差距依旧是大,没拉近很多啊。所以说你江东军在增加实力,可人家凉州军与兖州军确实也没原地踏步,没错。所以说这个也是,实力大家

    都增加了,那是,因此,这个差距可没说就拉近了很多,没有。因此,为什么曹操和孙策他们都觉得,这个北方异族和凉州军死磕,那是他们最愿意看到的,确实。所以说让凉州军伤筋动骨了,这个就足以让他们之间的实力差距缩小了,而且其实会不少,那都没错,所以

    那确实,都是曹操和孙策,他们想要的。不过基本上也都不太可能了,北方异族就要大举南下,这个大汉这边儿的势力统一战线啊,没有就只有他们和凉州军死磕,那就不用多想了。所以说最后还是那样儿,北方异族大举南下啊,大汉这边儿的势力统一战线啊,就是如此了。

    所以这个才是大势,别的就不是了,至少说北方异族不大举南下,就只和凉州军死磕,这样儿的事儿,曹操和孙策他们也就只是想想而已,想一下就算了。可以说没什么可能,那是。真那样儿就好了,真是。可显然,那是没什么可能的。所以还不如老老实实就增加着己方实力,那确实是好。想着凉州军和北方异族死磕,那不是就没可能,但是确实,那就只是北方

    异族大举南下的时候,是大汉这边儿统一战线啊,而不光就只有他们凉州军好吧。不光说是凉州军和北方异族死磕,就兖州军也一样儿啊,那是。这个就是那时候的大势了,很正常啊,没错。曹操和孙策,兖州军与江东军,他们还是知道的,没错。不过真要是北方异族就

    只是和凉州军死磕,这个肯定是曹操和孙策他们都乐于看到的啊,一点儿不错。所以说那样儿是最好,可显然就是基本没有了。北方异族大举南下,就是他们统一战线的时候,一起对付北方异族啊,阻截他们,那没错。阻截不了?马超觉得更多在自己这边儿呢,就是大汉这儿啊,还是可以阻截对方的,不过就是大汉这边儿是如何损失罢了,那是一点儿没错,确

    实。统一战线了,自然就不光说是只有他们凉州军、兖州军,再或者加上个江东军,八成是没有他们。那是大汉所有势力的统一战线啊,没错。损失都得损失,不过是多少的问题罢了,没错。凉州军、兖州军他们作为主力,要说损失少,那都不可能,损失肯定多啊,没错。其他的势力,反正和凉州军还有兖州军一比,他们肯定就属于是损失少的了,那没错。他们

    实力也不如凉州军和江东军啊,所以还谈什么说损失比他们多?那确实是没有了,没错。就他们损失最多了,没说的。凉州军和兖州军要不是损失最多的,那就不对了,确实。所以说正常的,那怎么都是他们损失最多啊,没错。不过最多的那个,还得说是凉州军,而不是

    兖州军啊。至于说为什么,其实原因好几个,那是。不过不管怎么说,那样儿,马超也不会觉得如何,是他可以接受的。不能接受的,那不是这个好吧。所以说其实也都没什么了,他是没觉得怎么样儿啊。现在的情况,北方异族还没有大举南下,马超不等着他们,可他们

    来了,自己也是有应对。说他早就准备好了,其实也对。或者说马超一直都有预备,未雨绸缪,他觉得那是应该的了。不好好准备一下,那么万一北方异族直接就大举南下了,好歹己方也有应对啊,那是,不至于抓瞎了,没错。是,马超可不敢说就靠着己方加上兖州军,就能对付北方异族,必须统一战线啊,那是。没有了这个,他确实也就没什么信心了,真的。

    好在统一战线是有,不过到时候大家什么时候联合,这个确实是问题了,那都没错。就是之前所说那样儿,北方异族大举南下了,马超知道,己方和兖州军确实,那都能第一时间去对付他们,那没错。可以说不光是自己和己方有所准备,就是曹操和兖州军,其实一样儿也

    有,那是。可己方和他们都有,可以第一时间去阻截北方异族,但是大汉其他的势力呢?世家大族、豪强地主、富商巨贾,那些。除了说距离近的可以早过去,这个距离远的,真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了,那是……就比如说在益州的势力、在交州的势力,那可都是远道

    的啊,就以北方来说。所以还是那话,在他们没到之前,确实就得说是靠着马超凉州军和曹操兖州军了。当然了,这期间也是包括来一起对付北方异族的世家大族、豪强地主、富商巨贾,一样儿包括他们,那都没错。一切来对付北方异族的势力,马超和曹操想来,那自然都是好样儿的。他们确实,也没指望说大汉所有势力都来,那确实也不太可能,不过大多数

    来了,其实就可以了,没错。至少在马超那儿,在曹操那儿,他们都是那样儿的想法啊。毕竟什么事儿能所有呢?好像也没什么事儿一定是啊,那没错。所以说这个能统一战线,但是要说把大汉所有势力都能给整到北方去,马超和曹操,他们第一个第二个就不相信,真的。

    所有的话,那确实是多了,绝对没那么多,实际肯定少啊。但是多少呢?这个两人也都不清楚,反正他们认为是绝大多数,这个应该是没错吧。不是说猜测,他们觉得是确定,没错。

    当然了,这个不是绝对的,也许到时候来的势力并非就是大多数,确实这个情况也是可能的。

    但是不管如何,在马超在曹操那儿,统一战线,其实就足够了。势力再不多,可他们觉得绝对不会少那就是了。所以说还有什么真就不放心的?确实,是足够放心了,来北方的势力,再少也不会太少,毕竟形势在那儿摆着呢。真在大汉这儿有头有脸儿的,那不可能不来。就是一流的世家大族他们能不来?到时候肯定得来,不过就是来多少私兵的事儿,那没错,最

    后看是多是少啊,如此。所以这个肯定也是,该来的,马超和曹操/他们觉得不会说不来。可没什么实力的,也许就不过来了,也正常。说起来这个他们也不是不能理解。确实,可以理解。实力不行,距离再远,那其实来点儿私兵,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这个还得看人家实

    力强的,那没错。可小家族小的豪强地主,那绝对是不行。估计他们就不来了,也属正常,马超和曹操都能理解,那也是。

第三二〇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十一)

    这么一看,有的势力不来也是能理解的。不过有的势力要真不来,那确实是不太好了,没错。毕竟你没实力距离太远,那都可以理解。可有实力距离近的,那要真不来,这个马超和曹操,他们就有想法了,没错。如果说他们没一点儿想法,那肯定都不对。毕竟到时候就只属于他们两路诸侯的事儿?当然不是,是整个大汉的事儿了,那没错。所以马超和曹操,他

    们要是觉得你该来然后没来,那么肯定是个问题,没错。你可能觉得也许没什么,但是天下的两大诸侯……可以说一下就算是得罪了天下两大诸侯,怎么都不是好事儿,那是。所以说你不来其实也可以,但是肯定要承担最后的结果,那没错。承担不了,那呵呵……结局是

    什么,确实不一定啊。但是不会好是吧。所以说这个也没错,你想好了就行,那没错。不对付北方异族了,可要承担马超和曹操的怒火,那是一点儿不错。如果说觉得自己是能担住,那是可以。如果说承担不了,就是问题,而且并非就是小问题了,真的,没那么容易解决啊。

    不来参战,未必就是大事儿,可得罪了天下两大诸侯,马超凉州军和曹操兖州军,这个就不能说是什么小事儿了。肯定是啊,除非说以后你再也不在大汉混了,那是没什么。不过那事儿可能吗?所以说你只要还在大汉这儿混,那么就绝对逃不开,必须要和凉州军还有兖州军打交道,那少不了啊,没错。就算是你不在大汉这儿了,可居住是没有了,但是只要和大

    汉这边儿打交道,那肯定少不了要和凉州军与兖州军的接触,那没错。所以说其实你不来对付北方异族,这事儿没有得罪了凉州军和兖州军,这个来得更严重,真是。毕竟对付北方异族,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大汉这边儿的势力是能阻截对方的。而之后对方撤退了,马超和

    曹操/他们不会秋后算账?不可能,以他们的性格作风来说,绝对会那么做,所以要仔细想想,得罪了天下的两大诸侯,到底值得不值得。其实更多说起来,是不值得的,除非你就真有办法,让他们不去计较这个了。那是,真要有办法,确实,绝对是好事儿了,确实没错。

    是啊,对付北方异族的时候不用参战,然后虽然是得罪了天下两大诸侯,可最后能让他们不计较,这个就高明了,那是。不过显然,那样儿不付出好处、利益来,这个也不太可能,是吧。不过看最后,到底怎么样儿是利大于弊,那样儿最好了。他们还是做利大于弊的事儿啊,那是。因此,这个肯定是,到底什么样儿,就是不参战,然后也是不让马超和曹操/他

    们计较,这个最后只要还是能利大于弊,他们怎么都做了,没错。而对马超对曹操/他们来说,胜利是最重要的,而之后的表彰是必须的,然后处罚什么的,他们觉得也少不了啊。奖惩分明,可以说马超还有曹操,他们可都是,一直都那样儿啊,可不是。所以说那都是少

    不了啊,那是。肯定就是少不了,该有的,那必须有,必然啊。所以说差不了,那是没错。这个在马超来看,那就属于典型,那可是。表彰和处罚,他觉得那都是必须的。不过是哪家呢,那确实不一定了。表彰的肯定是拿出私兵最多的几家,出力最多的。而处罚的,自然就是没来了,也许是所有,也许不是,这个要看具体情况,肯定也是,所以说到时候看了,那

    没错。马超和曹操/他们确实也都那样儿,做利大于弊的事儿,那都没错。为了利益,哪怕就不去处罚哪家,也并非是不可以的。至于说公平什么的,话说这个公平在天下来说,从来都是相对的而已,不是绝对的。这个怎么讲呢,就随便举个例子,什么叫相对的公平,这个就是说我肯定得没了,那么相对来说,你也肯定会没,他也一样儿,那么这个就是相对的

    公平,大家都得没,都一样儿。但不是绝对的公平,我可能活个十几岁就没了,寿命就十几岁;而你可能就长命百岁,一百多才没的;最后他可能活个四五十岁,最后因为意外没了。所以说大家的结局其实都一样儿,相对公平,都得没啊,可寿命却有不同,这个就不是绝对

    的公平了。反正就是个例子,虽说不太好,但是这个意思大家都明白就行了,没什么计较的,大家都长寿。所以说这个公平是有,那没错,可终究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相对的是你可能那样儿,我也可能。当不是绝对的,绝对的话,那大家就都一模一样儿了,那事儿

    可能吗?所以说公平相对的啊,不是绝对的,那没错,事实,现实。所以就不要多想多说什么公平的事儿了,真的。那东西没那么绝对,是吧,所以……至少世家大族、豪强地主和富商巨贾,他们都不会想什么公平的事儿,那都没错。只能说那东西,你给了凉州军给兖州军多好处大的利益,那没准是能有,其他的,就呵呵了……基本上也不要想太多,那都没错。

    他们自然是看得清楚,确实也都知道、明白,那没错。谁不为了自己的利益想?至少马超和曹操/他们可都是,确实。所以说不来参战的,最后他们肯定是能有其他办法,堵住马超和曹操的嘴,让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说不出来什么,这个并非是做不到啊。但是要说都会那

    么做,这个马超和曹操/他们也是不相信。确实不是没可能,但是几率太小。所有的吗?很大程度不是,没那么多,可能是所有的?不是不可能,不过几率太小,那是没错。几率大的话,不是那样儿好吧,可几率小,就是那样儿。所以说所有的,并非没可能,不过基本上

    是不要多想了。所以这个事儿也是,想所有的,其实也不好,毕竟真那样儿的话,对马超和曹操来说,这个不就没有处罚的典型了?这个确实,不是他们想要的。至于说给了好处和利益,够了,马超就不会再去处罚对方,如何如何。但是曹操那个性格,那确实就不一定了,不是说其人就不守信用,实在是他可是奸雄啊,而马超不是。后者能做出来的,前者基本上,

    除了能力之外的事儿,要不都能做到啊。但是曹操能做出来的事儿,确实不是马超都能做到的,那没错,所以说这个也是……曹操人家是奸雄,而马超不是,够不着这个都,没错。说他是个枭雄,也就那样儿了。他认为枭雄比不上奸雄,不是别的,实在是枭雄太多了,那

    也是。说道枭雄,你记忆中能浮现出很多人,所以还是那话,一说奸雄,那么了解点儿的,第一个出现的不是他曹操曹孟德?不是他曹孟德还能是谁?至少在马超那儿,确实是没谁了,真的。所以说曹操这么一个奸雄,让许劭许子将,也跟着出名儿了。说实话,除了说很了解的之外,其他的,有多少了解许劭的?还不因为评价曹操,才说是知道了其人,这个是吧,

    那得承认啊。马超是没见过许劭其人,但是他说了解知道的来看,其人是个高人,这个真是。不管历史如何,至少在这个时代,那其人绝对是高人,这个他知道。许劭属于和自己老师、左慈、于吉、李意、紫虚上人等等,和他们那都是一个级别的。这个就是马超所知道了解的,可以说其人绝对,那真是高人。是,历史上不是这么个情况,可如今怎么都不是历史

    好吧,那没错。在马超看来,如今天下还有好些个那样儿的高人呢,那可真一点儿没错啊。所以说他很多时候也是小心,虽说己方实力早就是大汉第一了,那都没错。可马超却清楚,对于那样儿的高人,绝对是能不得罪尽量就别得罪更好,肯定是。虽说他并非就怕什么,可

    不得不说,麻烦什么的,那绝对是越少越好,真是。得罪那些人,马超不会觉得有什么,可手下呢?士卒呢?要说己方没损失,打死他都不相信?大汉那么多人,就那么十几个当世的高人,你说他们都什么水平?说是真正万人敌,基本上大多都那样儿,这个他是相信的。

    吕布怎么样儿?那是公认的天下第一武将,超级武将,如今就那么一个。可说实话,吕布在那些高人面前,终究是不够看的,那是。他们除了像于吉那样儿,没什么武艺的,其他随便一个,都比吕布厉害,厉害多了,三个吕布也不好使,那可不就是。所以说在那些高人面前,吕布算什么?只是他们所追求的不同罢了,所以是没人去给诸侯卖命,真的。要不然的

    话,基本上随便一个拉出来,那都比吕布强,真的,武艺比其人可高太多了,那一点儿没错。所以说这个马超知道啊,那些人真心不能得罪的。不过一想也是,他觉得自己还有己方好像也是很难能得罪到那些人,除非是碰到了,那真没办法。碰到了再得罪了,马超也不会

    多说什么,谁让赶上了,那是。这个想法是挺好,但是之后呢?没有最好,如今来看,他也是觉得不会有。而真就算是有,马超也不惧什么,真的。这个和北方异族,那都比不了啊。对北方异族,他确实是有怕的地方,怕他们一下大举南下了,而己方没准备好啊。可对那些

    人,马超还不至于说那么怕,真的。北方异族,那确实是让他有那么点儿怕,这是。毕竟对马超来说,那些高人再如何,他们依旧是汉人,怎么都不会说灭了汉人,那没错。可北方异族却不同了,这个也不错。高人不会对百姓如何,那是有违天道的事儿。可北方异族却不同,他们认为哪怕就是灭了汉人,也不是不行,就看利益够不够大了,没错。足够大的话,

    那也并非就是他们做不出来的,那是能做出来。不过就现在来说,他们应该没有那样儿的想法,没到时候啊。确实,至少马超是觉得没有,毕竟那样儿的想法,确实还符合北方异族的利益,那没错。毕竟他清楚,北方异族的想法,更多还是希望大汉发展好,而这个发展,

    肯定不是实力上面的,而是在钱粮上。在北方异族看来,只要说汉人的钱粮物资多了,那么到最后,那些都是自己的,所以他们自然是那么想,想着大汉发展好,没错。不过却不是实力增加什么的,哪怕说钱粮物资的增加,这个大汉那边儿实力怎么也得增加啊,那确实是。

    不过更多还是,北方异族想大汉这边儿好好发展,他们实力再强,真就能超过自己这边儿北方异族的联合?大汉这边儿统一战线,对付的自然是北方异族的联合,那没错。而他们大举南下,这个大汉这边儿不统一战线,那还有几成把握能阻截他们?确实,那样儿的话,马超就和之前那样儿,都是那样儿的想法,还真是没多大的信心,可不是。只有说统一战线了,

    他确实,是看到了大汉这边儿胜利的希望,有了信心。曹操也是啊,不过其人所想本来就比马超多,而且真心是比他乐观多了,那没错。马超的话,他确实是,在没有统一战线时候,没有什么信心。不过那时候曹操想很多,所以其人是比马超信心多不少,那是。可以说其人

    算是比较乐观了。他也知道北方异族的实力强,可天下最强的,不代表他们就真能赢了,这个曹操不相信,那不是绝对的。

第三二一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十二)

    确实,那不是绝对的,不是说你实力强,就一定胜,而实力弱的就一定败啊,那不是。以弱胜强确实不是没有,可大汉这边儿肯定有吗?马超的话,以前没想那么多,他没什么信心。而等考虑到了大汉这边儿的统一战线,他确实是有点儿信心了,不过依旧是不如曹操,就只在这个方面,那没错。仔细一想,其实确实,己方不一定能胜,当然了,对方也是,甚至己

    方优势也不少,己方不光说是己方,是包括大汉这边儿的所有势力,来对付北方异族的所有势力,没错。在马超看来,只要是来参战的,其实都足以是表扬一下,毕竟他们和己方不同,和兖州军也不一样儿。己方有最大的责任,马超不会逃避这个,那是事实。而曹操兖州

    军一样儿有自己的责任,可确实,他们是没己方那么大好吧,没错。不过说实话,马超肯定不是去比这个,己方和兖州军,或者说他们和己方,那确实是没什么比的,没错。可放到大汉其他的势力呢,他们没有那么大的责任,在马超看来确实,他们和己方和兖州军,终究

    是有所不同。毕竟他们怎么都不是诸侯啊,相比之下,这个责任就少了点儿。至少在北方异族那儿,那绝对是把大汉的诸侯当成了敌人,那没错。毕竟如今大汉是三分天下,那没错。所以说北方异族大举南下,那么大汉诸侯不想参战都不可能,那确实是必须的。不过大汉的其他势力呢,马超没说强制其他势力都得参战,那也不可能强制什么的,所以说只是自愿,

    哪怕他是觉得,统一战线,那是必须的,可依旧会有不来的,那肯定是啊,确实。因此,这个也衬托出来那些来的,确实,那绝对是好样儿的没错。而对此,他也没想太多,还没有发生的,对马超来讲,就算是想太多,除非是必要的,那么没必要的,确实就不用多想了。

    对他来说,有必要的,还不是北方异族大举南下,他确实不知道什么时候,不过就如今来看,基本上这个时候是不会了。还真就是己方去灭兖州军的时候,和对方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北方异族再大举南下,这个自己太知道他们了。他们是没有顶级谋士,那不假,可却也

    不傻,确实。所以说是知道把握机会的,没错。马超清楚啊,对他们来说,这个如果说就只是己方去灭江东军,那么对北方异族来说,还不是最好的机会。可己方去灭兖州军了,那么这个就得说是好机会,大好机会啊,没错。那么他们还能不把握住?马超第一个就不相信,他觉得北方异族其实早就准备好了,就等着机会,好机会。所以说这么多年,如果说不给北

    方异族好机会大举南下的话,他们除非说是挺不住了,那确实是会大举南下,那只要还能挺住,不那么着急,就肯定要等大好机会啊。而什么才叫大机会?就马超所理解的来说,己方去灭江东军了,这个绝对还不能说是什么大机会,充其量也就是小机会,那是。而大机会,

    确实就是自己带兵去灭兖州军了,这个就是大机会了,那是。当然了,不能说北方异族在小机会的时候,就绝对说没动作,那可不是。只是马超觉得,基本上,他们不会有大动作,因为那也只是小机会而已。让他们大举南下可以,大致是两种情况,要不就是北方异族觉得他们是必须要那么做了,不那么做不行;要不确实,第二种情况就是他们看到了大好时机,

    那可以啊。这个大好时机,那最不济的也是己方去灭兖州军的时候,那是。那么比这个好的,马超觉得己方不会给北方异族啊,但是也不好说,那不是绝对的。自己是不想,那没错。可最后到底如何,那确实不一定了。没准自己就犯了什么错误,让北方异族钻了空子,那都不一定啊,不是绝对的,没错。他觉得自己和己方,那肯定小心,一点儿不假。但是再怎么

    说,这个他们也不会说一点儿错误什么的都没有,马超第一个就不相信,不信啊。不过不管如何,至少有一点没错,就是北方异族主要是看己方,而不是兖州军了,毕竟己方才是大汉实力第一,最强的那个。可马超也是觉得,自己不会给北方异族什么机会就是了。当然了,

    自己要真有错误,那肯定是没办法,避免不了,只能说是之后尽量把错误改正,弥补上,那是。不过这个时候北方异族要大举南下了,马超肯定觉得一点儿都不好。毕竟在其人的想法中,对方越晚来,其实对己方才越有利,那都没错。是,不来才好呢,但是显然,不要多

    想啊。其实他也不怕犯错误什么的,自己又不是圣人,再说了,圣人一定也不犯错?不一定吧,不知道。不过马超不怕犯错,可他怕北方异族大举南下,这事儿他不会对任何人说,说自己怕北方异族云云。他可是知道,这事儿说出去,可以说真心没什么好处,怎么到最后都是弊大于利啊,所以他能做吗?确实是不会做,对马超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事儿,自己

    才会去做,而不是弊大于利的。那么自己不会告诉任何人,自己是有点儿怕北方异族大举南下,那可真是……不过这事儿能说出去吗?自然是不行,别说是说出去了,就是让手下看出来自己害怕,马超觉得都不行。别看他总和手下说北方异族的事儿,可马超却知道,自己

    给手下的信号,不是自己害怕,而就只是担心顾虑,这个是少不了的,那太正常了。你问问曹操,问问他是不是那样儿?所以马超倒是觉得很正常,真的。不过怎么说呢,他也控制着自己,尽量很少和手下说北方异族的事儿了,马超也知道言多必失,所以说尽量是少说或

    者不说,没错。可不是,如今他可就是那样儿啊,真是一点儿都不想让手下人觉得自己是怕了北方异族。可以说他给所有的印象,确实不是怕了北方异族,这个没错。但是以前,马超确实,那是真担心顾虑啊,这个给其他人的印象。而如今的话,马超确实几乎是不说北方异族的事儿了,那没错。可手下人却觉得,自己主公是不是压力更大了?要不然的话,这个

    也确实……马超不说,自然是有他的道理,之前的想法,那确实就是其人考虑进去的。不过虽说是那样儿没错,可他也得说,和以前比,自己是不多说了不假,可这个想法,所考虑北方异族的事儿,那绝对是比之前多了,这个他太了解了,那是。可不管如何,至少说起来,

    如今形势其实挺好。这个不是说和兖州军和江东军,而是马超所认为的统一战线的形势,那没错。他想法其实很明白,就是北方异族大举南下了,而己方大汉这边儿,到底是能来多少势力,联合到一起统一战线,对付北方异族,其实这个和自己和曹操,和己方和他们兖州军,多多少少都是有点儿关系的,那没错。确实,不用自己两人怎么去说,就那些世家大族、

    豪强地主、富商巨贾,那些个实力的掌舵人,他们是很清楚北方异族大举南下的危害的。可他们到底说来多少势力?最后都拿出来多少私兵,那这个,马超是觉得和自己还有曹操都有关系了,不假。这个就得靠着自己俩,怎么说呢,要给那些掌舵人灌输北方异族大举南下,阻截不住他们后,这个带来的危害。确实不用经常说,哪怕就那么一次,可这个却是必须的。

    必须要让他们知道,这个危害可大了去了。他们大举南下,不光说是为了己方、兖州军,更是为了整个大汉,他们那绝对是想把整个大汉都变成他们的牧场,那样儿才好呢。可显然,那确实不可能,因此,他们对城池其实没大兴趣,可对其他的东西,那兴趣可大了去了,没

    错。比如说钱粮物资,最基本的。再比如说人口,可以说他们绝对是要劫掠汉人百姓,出了咔嚓了的之外,剩下的绝对是要劫掠很多。当然也会剩下不少,这个是有他们劫掠不来的原因,那带不走所有的啊。更有的是他们清楚,汉人才会发展汉人的地盘儿,换到己方这来,

    确实是不会发展了,没错。北方异族很清楚,自己哪会汉人那些东西啊,种地什么的。己方的人,就会放牧,然后打仗,其他的,确实不会了,因为也不需要,那是没错。可汉人会的就多了,这个他们可都知道。汉人会的,基本上他们都不会,那是。而自己这些人会的,其实汉人基本上都会,只是做得没自己这些人好罢了,那没错。就像放牧,这个汉人自然也

    会,可他们做得是没自己这些人好。因为自己是马背上的民族,可汉人不是,他们就种田。对于马背上的民族来说,那放牧属于最基本的了,那是。就像汉人种田,这个其实也差不多,那是。所以说草原文明vs农耕文明,可以说北方异族不知道什么文明,但是他们也清楚,

    汉人的生活,实际上就是比自己这些人强,这个得承认,就是事实啊。所以异族,别管是南边儿的异族异国,还是北方异族,他们都有羡慕汉人的地方,那是。尤其是南边儿的异族和异国,他们一心就想着学习汉人,把汉人的东西都学到手,好加强己方啊,那是。毕竟汉

    人终究不是自己人,那都没错。可北方异族,确实就不同了。他们自然也承认汉人生活好,生活水平高,可确实,在他们眼里,汉人依旧是弱,所以说他们那些好处,己方只要大举南下,那么就能抢过来,这个不是挺好?所以说,北方异族和南边儿的异族异国太不一样儿了,他们有实力,可却不是想着学习汉人,而是劫掠汉人,这个确实也是和南边儿的异族异国不

    同。主要北方异族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就草原,他们走的路线是找水草,和南边儿太不一样儿。南方没什么草原,所以说那地方的异族异国很清楚,出路就是学习汉人,和汉人一样儿,甚至最后超过他们,这个是他们的路线。可北方异族,那不是那样儿。想让他们放弃草

    原去种地,这个就别想了。不是说没有种地的,可太少了,相比之下怎么都是放牧的更多啊,没错。但是南边儿有这个条件吗?他们不去种田,还能做什么?就得和汉人一样儿,这就是他们的出路。确实,看看一千八百多年后就知道了,北方什么样儿?而西南边儿呢?就

    不用多说了,差异实在是大。可以说西南那边儿的少族是最多的,这个是没错。但是他们却是和汉人走得最近的,那可没错。北方那边儿的呢,其实也还不错,可这个也分哪块儿,最西北那边儿的还不行,这个看得出来。不过北方放牧那些是不错,还有不吃猪肉的那少族更没说的,和汉人走得特别近,那是。所以说历史也是,决定了不少,至少能看出来以后一

    些东西,那没错。而马超不敢说自己看得很透彻吧,可至少自己还知道不少呢,那是。可以说大汉南边儿的异族异国,真心不是什么大问题,这个他知道。他们要靠着汉人,学习汉人,这个怎么都少不了和汉人打交道。对那些人来讲,马超所了解的,他们非常乐于看到汉

    人的发展,因为从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的明天,甚至更好,这个憧憬总是有的。所以南边儿的,那真心不是什么大问题。

第三二二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十三)

    就是北边,就是北方,就是北方异族啊,他们才是大问题,怎么想怎么看都是。所以说马超他们也是,那是绝对看得清楚,知道明确,都明白啊,就是。所以说那是大患,南边儿老实,那都是。如果说北方异族和南边儿一样儿,也没什么实力的话,大汉这边儿可就放心多了,那没错。可还是那话,实际情况怎么都不是那样儿,这个现实不是啊,差异差距那确实,

    马超他们想法挺好,真要说北方异族没什么实力,那真心就不是现在这样儿了。可实际上,是人家实力冠绝天下,不光比凉州军要强,大汉这边儿的诸侯,那实力加在一起也不如北方异族的联合,没错。这个一直都如此,要不马超为什么怕?自然是有原因的,如果说北方异

    族的实力不够的话,那么他还可能怕什么吗?怕,是因为北方异族的实力,是他们要以那样儿的实力可能造成的后果。对马超来讲,他是怎么都不想成为历史的罪人,一点儿都不想,马超觉得也不行。所以说这个确实,对付北方异族,他们只要大举南下了,那么他肯定带着

    凉州军死拼,没说的。至于说曹操和兖州军,他们其实也不会差了,那是。对两大诸侯来说,这个也是必须的,那没错。凉州军要那么做,而兖州军也都一样儿,确实。曹操所想,那确实和马超也没大区别。在他看来,确实马超能做到的,除非自己真做不到,要不还有什么自己做不出来的。当然了,在他想法中,倒是有自己能做出来的,他马孟起做不到做不出

    来,那倒是没错了。所以说曹操还是知道不少的,他也不是小看小觑了马超,是在这个是事实啊,那没错。不是说自己就比马超强了,但是确实,这个得承认,自己在有的方面上,那是比他马孟起强啊,可不是。不过曹操谁说嘴上不会说什么,可心里也承认,实际上他马

    孟起,其实更多地方是超过了自己,那是。也就是说,总体来讲,他马超是比自己强的。这话曹操嘴上肯定不会说,什么马超比自己强,这样儿的话。可他心里是认可的,那一点儿都没错。而且其人比自己年轻啊,十几岁呢,那是优势,并且身体好,比自己强太多,都是

    优势啊。曹操自然是很清楚,马超比起自己来,第一个在年纪上面,那就是大优势,更别说是身体方面了。可以说曹操那个身体,头风病,是一直都困扰着其人,到现在也没好,还越来越严重了,这个他可清楚。可以说基本上每日都疼,只是自己能挺住罢了,严重时候根本就休息不好,睡不着,那肯定是啊。所以自己身体,曹操自己心里有数,那是。至少马超

    可没自己这样儿。所以自己没到七十岁可能就没了,那太正常了。就以如今自己这样儿的身体,曹操自己知道,十年,最多就那样儿了,自己最多再活个十年,那其实都不少了,真的。可自己不在了,就自己儿子,他可不是马超对手,所以说天下还是要被凉州军一统啊,

    和己方没什么关系。曹操是不想那样儿,对他来说,哪有己方一统天下来得更好?但是显然,自己能和马超对付几次,可自己儿子不行,自己太清楚了,曹昂那可不是马超的对手啊,可不是。所以说别看这个时候,自己带兵对上马超凉州军,还能有胜利,可自己儿子……不是曹操小看他,也不是高看马超,而就只是实实在在的,他可斗不过马超,那确实差不少啊。

    那确实,自己还行,曹操不认为真就比马超差太多,终究有限啊,甚至确实,有地方自己比他马孟起强,没错。可自己儿子呢,说起来他除了比马超年轻之外,年纪上有优势,其他的,曹操确实没看出来他比马超强的。他确实,不认为自己是小看小觑了自己儿子,自己儿子基本上每日都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自己还不知道他了?而马超呢,虽说不可能每日都见着

    他,可曹操说自己至少比很多人都了解马超,所以确实,自己儿子真心不如后者啊,没错。他倒是希望自己儿子比马超强,不过曹操也知道,那不过是幻想。自己儿子说起来,就是守成方面,他碰到的是马超,其实也不好使,那是。也就是自己儿子,对付马超儿子,那他都

    不一定每次都能赢呢,这个也是。所以说更别提是他和马超比了,是在是马孟起和自己,再加上个孙策,三人算是一个级别的。当然了,以曹操的骄傲,其实他心里是认可了马超,对方和自己一个级别,那没错。加上一个孙策,那完全是顺带的而已,毕竟江东军是他们的

    盟友,这个要一起对付凉州军的,那是。只要进攻,能拉上他们,曹操是绝对不会吝啬的。除非是拉不上江东军了,那确实也没办法。比如说己方进攻并州,这个就拉不上江东军,那是不要多想。而己方以后要是有机会进攻荆州,比如说江夏,那么己方确实,要拉上他们。别总是他们拉着己方,这个曹操也不会吝啬说拉着江东军啊,那是。确实,只要他认为拉上

    江东军一起,最后对己方是利大于弊,那么曹操会义无反顾那么做,这个很正常。不过其人要觉得是弊大于利了,那么确实,真心就不会做了,没错。所以说曹操开始的时候,那绝对是要考虑很清楚才行,那是。而孙策其实也都那样儿,不过他和曹操还有兖州军都不同的

    是,基本上他带兵进攻凉州军的地盘儿,只要拉上曹操兖州军,那么不说是所有的,可基本上九成,甚至还要多的时候,那绝对是利大于弊,没错。而他只要是有机会,确实就邀请曹操兖州军一起,去进攻凉州军的地盘儿。至于说曹操兖州军那边儿,他自然也是想得很清

    楚,利大于弊的事儿,都会去做,就是这么简单。所以说上一次江东军进攻江夏,邀请曹操兖州军了,关键是他也派人派兵了,哪怕不是自己亲自带兵,但是那个确实,不是最重要的啊。而对孙策对江东军他们来说,只要兖州军的援军来了,那么确实就足够了,至于说谁带兵,其实不是曹操亲自带兵,那更好。毕竟在孙策那儿来说,这个曹操要真是带兵来了,

    就算是自己不以其人为主,可曹操说句话,自己真就一点儿不听?当然了,前提是两人能碰到,这个也是。不过孙策所想很清楚,就以曹操那个性格来说,哪怕其人和自己见不着,可他想指挥下自己,让自己听他的,他会写信、传令,能用上的都会用上的,那是没错。所

    以孙策得说,曹操不来,其实更好,真的。对己方来说,真就是利大于弊啊,没错。其人不来,那其实是好事儿,所以说对这个,孙策那是很满意的,没错。不怕他不来,不来的话,他是觉得自己自由多了。至少曹操不会写信让自己如何如何,或者找个人给自己传令什么的,那都没有。所以说孙策是觉得好,如果说对方来了,那么他那么做了,自己到底说要不要听?

    这都是问题,那没错。所以说曹操不来,就没有这么多事儿,孙策自然是觉得都不错,那是。对他来讲,曹操的话,有的自己也不好说就真一点儿都不听,这谁让己方实力不如人家兖州军呢,差距也不算小。而且可以说以后己方要求着人家,所以说这个关系什么的,孙策太清楚了,不能闹僵了,那对己方可是一点儿好处都没有啊,那明显弊大于利的事儿,他真

    是不会做啊。不过虽说是那样儿不假,但是在孙策看来,曹操确实,能不带兵来就别来,他不用来,那最好,只要援军过来,那么其实就足够了,自己不嫌少,只要来了,那么就可以,真的。所以说孙策对兖州军来的人马,他自然是满意的,当然也是包括了江东军,那是

    没错。因此,当初那样儿,应该说是很好,孙策和江东军都是那么认为。当然更好的,如果说兖州军派了更多的援军来参战,那肯定更好了,没错。不过显然,曹操是绝对有那么五万人,其实就可以了,那是。再多的话,对己方的好处那肯定就越来越少,那是没错,所以……

    不过要兖州军人真多了,哪怕就不是曹操亲自带兵,孙策也会有顾虑,那不错,担心还是少不了的。他们五万人,他确实是没那么多想法,毕竟己方可十万人马呢。而兖州军要来十万人,孙策觉得援军多了,对己方是好事儿,不过确实,也得是防着点儿,那没错。而对方来的人马更多的话,虽说他是觉得不太可能,但是那样儿真的话,自己可绝对是不行了,不

    防范一下对方都不行。当然了,曹操不能那么做,十万人马,他都不会来,确实,就和自己所想那样儿。所以说对己方也是,有利有弊,那确实。孙策自然一方面,他是想着能让兖州军来多点儿人马,这个对己方自然是好处很多,没错。而另一方面,他也承认,兖州军如

    果人马来得少,这个也是,自己并非就会担心什么了,那也是。不过比起这个来,孙策其实还希望兖州军的人马多来点儿,那样儿是对己方好处更多,相比之下,没错。可最后事实就和自己所想那样儿,曹操确实,他可不会多派人马来,因为那样儿不符合他和兖州军的利

    益,没错。做利大于弊的事儿,就得是派个五万人,那都已经不少了,真的。再多的话,曹操真就不会那么做啊,而且他自己都没亲自过去,足以说明问题。哪怕曹操是有事儿要处理,其实对他来说,哪怕就是没事儿处理,基本上也不会带兵去进攻江夏了。第一也是不想给孙策太大的压力,也有其他的原因,那肯定是。事实也证明了,其实去了五万人马,曹操

    是觉得够了,而事实也证明了,确实,五万人马其实是可以了。再多的话,对他们兖州军来讲,那不是利大于弊,真就要变成弊大于利了,那是。前者的话,确实是曹操要去做的。而后者呢,自然就不是他主动要去做的了,没错。可以说曹操那老奸巨猾的样儿,或者更准

    确来说,其人也是顶级谋士,奸雄人物,多少也是知道点儿孙策的想法的,那是。他清楚,如果说孙策一点儿都不担心不去想,这个己方人马一多的不好的地方,他也不是一个合格的主公。哪怕曹操更清楚,自己最多就派个五万人,多了都没有了,他孙伯符也能差不多确定,

    可他不是说就会一点儿都不想,那可不是。不过也就只是稍微想了那么一下而已,那确实也是。毕竟孙策也都知道,曹操其人,怎么也不可能做对他对兖州军弊大于利的事儿啊,那是。然后孙策就不多想了,那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可以说在自己这儿,对付凉州军,那才是最重要的,而和兖州军一起,自然也挺重要了,那是。而最后就和他所想一样儿,孙策就更

    没多想了,毕竟曹操那么做,其实是在自己预料之中,那没错。就自己是他的话,那基本上也得那么做,很正常,是吧。孙策也不敢说别的,可对己方利大于弊的事儿,确实,他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做?除非是触及到了自己和己方的底线,这个确实,他就不会去做了,那是。

    但是没那样儿的,自己有什么不做的?应该说是必须的,那没错,而他曹操和自己比,其人更没底线,那么更多的他能做。

第三二三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十四)

    孙策自然清楚,曹操和自己比,他更没底线,这个马超倒是和自己一样儿,在这个方面,那都是差不多,可自己俩一和他曹孟德比,那么显然,后者更没底线啊,那是。这个属于公认的了,也是事实,那没错。还是那话,马超和孙策他们能做出来做到的,基本上曹操除了能力上做不到的,其他的都没问题。但是反过来说,曹操能做出来做到的,马超和孙策,他

    们俩确实,这个就不一定能做到了,没错。所以就是这么个情况,那是一点儿没错啊,那是。在这个方面,马超和孙策可都知道,确实是清楚,自己两人是绝对比他曹孟德更有底线啊,那是。而他曹孟德,确实比自己两人更没底线,这个是事实,一直都那样儿,那是没错。

    在马超和孙策他们看来,自己俩可不如曹操,真是,在这个方面就是了。人家好歹是奸雄,自己两人就是不行,那没错。奸雄就是他曹孟德啊,和自己俩都没什么大关系,那是。所以说这个没错,自己俩都承让,至少在这个上面,那是比不上曹操了,毕竟人家可是奸雄呢。

    自己俩,和奸雄也不挨着啊。所以说在这上,他们从来都不认为比曹操强,人家可是奸雄,就这一方面上,马超和孙策,他们两人确实是甘拜下风,那确实是。所以说在这上,他们是从来不和曹操比的,也比不上啊,那是。要真是比得上的话,也许未必就是什么好事儿了,那没错。在两人看来,怎么都是比不上更好,真的。就马超和孙策他们两人来说,是真心不

    想当什么奸雄的,那一点儿都没错。这个属于改变不了的,也就是说,两人想法不会改变。那奸雄有曹操一个,其实他们是觉得就足够了,要都一样儿的话,至少马超就觉得没意思,真的。虽说现实的情况,曹操就因为是个奸雄,其实也是有好的一面,哪怕其实不多,可确

    实是超过了马超和孙策,超过了他们,那是。就单纯从这上来看,那是有好处,没错。所谓是有利有弊,太正常了。如果说都是好处,或者说都是不好的地方,那显然,绝对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那肯定是有问题,不知道什么问题,可确实就不正常,那没错。那并非就

    是好的,毕竟都不正常了,可以说不正常的东西,没多少就是好的?是,也许好的,可那终究是少数,这个你得承认,它就是事实好吧。所以说那不正常的,更多都是不好的了,那是。所以是得擦亮眼睛啊,自己看到的,更多还是事实。当然有的不是真实的,那没错。毕竟眼里看到的是假的,其实不少,那多了去了。所以其实你自己还要会分辨,那是最好不过

    了,没错。你说你要是分辨不出来,那肯定就是问题了,没错。所以还得是,能分辨出来,肯定好的,这个对自己来说,还是比较有必要的,那是。当然了,实在分辨不出来,也没办法。毕竟多少假的,其实就像真的,而真的呢,不少也被人怀疑是假的,甚至就认定是假的

    了,正常。而那对联其实挺有道理,所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反正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这确实,有时候不好分辨,甚至就分辨不出来,再甚至就错了,都正常。就像如今的历史,依旧有人说是改动了之后才给你看的,现在看的,很多都是假的。这确实是有的人的观点,不能说就肯定不对,改动没有吗?肯定有,但是多少还有哪地方,这

    就不那么容易分辨出来了,是吧。很多都是后人的猜测而已,那时候到底什么样儿,谁敢说就一定知道,很清楚,不会错了?所以还得看史书,至少大多的,应该还是真实的,这个你要非得说大多不真实,这个也没办法说了,争辩这个没太大用,不用多说。不过怎么都是,能分辨很清楚真假的,那确实重要啊,没错。所以说就得是擦亮双眼,不要被假象所蒙蔽了,

    那是,总体说来,马超、曹操和孙策,他们三个倒是还可以,是能很好去分辨出真假的。更何况他们不光是他们三个,他们所代表的,那是三大势力,他们可以和手下去研究,自然能很清楚真假了。手下有顶级谋士,可是不难知道那些啊,确实。当然了,哪怕手下是有顶

    级谋士,甚至曹操本身就是顶级谋士,那都没错,可不代表说他们就一定不中计什么的,这个几率终究是有的,不过是没多大罢了,确实。毕竟现在的情况,能让他们三个一下就中计,可以说是很难,那没错。如果说可以的话,那不早就那样儿了,真是,所以说这个也是……

    所以说现在计谋的话,确实不会让他们一下就中计,那是。不过有心算无心的话,三人其实也依旧是照顾不到,那没错。毕竟三人虽说是天下三大诸侯,那都没错,可却终究是普通人,不是神啊。再说了,神的话,也并非就是万能的啊,那是。所以说这个没错,三人终究不是神,没那么大的逆天本事,不是说就不能中计了,确实是几率小,基本上不是那么太可

    能,那都没错。所以说就是这么个情况,三方并非没有计策,是在是那么容易能让对方中计?这个就不要多想了,别再让人家来个将计就计,那可就完蛋了。顶级谋士也并非就中不了计,还得看具体情况,那是。真说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那么想让对方中计,也并非就

    是很困难,真的。曹操是顶级谋士,那不假,可不代表其人就不会中计啊。不过就现在来说,那确实,不容易。马超清楚,孙策也知道。后者的话,不会给曹操用个什么计策,倒是前者,他是总想着曹孟德其人,要是中了己方的计,那可得多好,真是,不过那也确实……

    是,并非不可能,但是想想也是,没那么容易啊,可不。所以说马超对这个也不会多想,一有战事的时候,对付兖州军。反正郭嘉要是有什么计策呢,他觉得可以实施一下,确实肯定要和自己说,那没错。如果说没有,甚至他刚想出来,马上就给否定了,这个他绝对不会多说的,马超太清楚了。所以说其人这两年都没和自己多说,他也知道,郭嘉没认可的计策,

    确实。不过这个对马超来说,其实不算什么。要说己方这样儿,那是不假。可他们兖州军和江东军,就不这样儿了?自然,其实真说起来,和己方好像也没太大区别,真的。在马超看来,这个别说自己中计了,就是用计,他们也没有,和己方一样儿啊,那是。而且关键是

    他也不怕什么,那没错。可以说在用计上,马超觉得也就是兖州军,他们的话是强点儿了。不过到了江东军那边儿,倒是差了,那没错,这个他还是比较清楚的。不过不管如何,三方这两年却都是没用什么计,这个确实是事实。不光说是在战场上还是说在战场之外,其实都是,没那样儿了。那么马超觉得自己是不是就可以说,其实三方也都是,没有计策,或者说

    就算是有了,之后也觉得对方中不了计,然后马上就给否定了,之后就变成了如今这样儿。现在这个情况,马超确实不能说就不好,至少自己己方没中计,是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都没动作,没错。但是同样儿也是,对方一样儿没中计。同样儿也是己方没动作,那是。当然了,马超有自知之明,他不可能说,对方没中计是因为己方没出手什么的。可以说己方出手了,

    那么只是说这个几率大了而已,可决定不了对方中计与否啊,那是。应该说很大程度上,己方出手了,而对方还没中计,那是。同样儿,在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那儿,也是差不多这样儿,都是觉得己方出手了,可人家凉州军却依旧不会中计,那是。当然了,这个不是绝对

    的,只是几率小而已,那是。有几率成,不过是小罢了,那没错。他们倒是希望,再小的几率,也能成功,那肯定是最好。但是显然,既然几率小,自然成功可能性就小了,那是。可以说这个没错,要不然的话,很多事儿可能就变了,没错。所以说这个就那样儿,事儿也

    不会变。如今就是这样儿了,然后马超看到自己妻子放心,他确实也是轻松了不少。这个还是那话,自己妻子看到了自己,自然也不会一开口就问自己如何如何。可她没看到自己儿子,一直也没见着,要说不担心不关心,马超觉得都不可能。就像之前自己也是去见了自己母亲,她也是啊,问了自己孙子怎么样儿,自己自然是都说了,那没错,知道她关心关注啊。

    而自己妻子的话,可以说是更关心,正常,毕竟可是她亲儿子啊,这话马超嘴上不会说,但是心里就是如此想法,没错,可不是。虽说也是马超亲儿子,可更重要的,对他来讲,马焕是自己唯一的继承人,哪怕自己关心他,可首先来说,自己要先是个严父,那才行,这个

    才是马超,他怎么都不可能和自己母亲还有自己妻子一样儿。她们俩说实话,虽说不是溺爱马焕,那绝对没有,可对他,那绝对比自己这个严父对自己儿子要好啊,那是。她们确实,不是严厉的祖母,也不是严厉的母亲。至少在马焕的眼里,自己家除了自己父亲之外,其他

    人还真都没他那么严厉啊,确实。由此也是看得出来,不能说马焕的祖母和母亲,就怎么惯着他,那确实没有,可以说有马超在,这么多年来,可就没那样儿的事儿。而马焕是那么个想法,足以见得,马超这个严父,反正在马焕那儿,他是做得相当成功,没说的。而他儿子心里也有不爽的地方,小时候他就知道,自己父亲对自己姐姐,那明显又是另一样儿了,

    可对自己,不用多说了。其实小时候,他还是个小孩儿,确实是不懂这个。而马超从来不给自己儿子解释什么,他觉得没那个必要。反正你作为自己唯一的儿子,该有的责任,你是逃避不了的,就是。而等长大了之后,马焕慢慢也是明白了,而且马家可以说除了马超之外,

    可都对马焕解释过,为什么你父亲那样儿,是那么对你。连马卿云当姐姐的,她也对自己弟弟说过,而她怎么都是站在自己父亲那边儿的没错。可马焕是明白为何自己父亲那样儿,但是他却依旧是怕马超,这个从来没变过。怨是多了去了,不过可没有恨啊。毕竟马超只是

    个严父,他严厉归严厉,但是却不会做出来让自己儿子恨自己的事情来,那绝对没有。毕竟马超还不至于那样儿,确实。你可以说他如何如何严厉,对自己儿子。其实这个也不光说是马超那么觉得,就是其他人,不管是马家的人,还是手下将领、谋士,其实他们都是那么看的,就是自己主公对马焕严格不对吗?应该说绝大多数人都认为,那是很对的。可以说古

    人的心里和一千八百多年之后,很多都不一样儿。这个时代可以说严父还是很有市场的,要不为什么有那样儿的话,“子不教,父之过”,严格来说,你这个人有问题,你父亲是有大责任的。而现代来说,其实真说起来,对孩子到底如何教育,其实都没有一个公认的说法,

    更多只能说是因人而异吧。严父、严母、严师,他们教导出来一些人才,那是;可放养式教育一样儿也教导出来人才了。

第三二四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十五)

    两种教育方式,可以说都有成功和失败的例子,还不少。也确实,不能说哪个更对,因人而异,哪个更合适,那样儿差不多。可能对甲这个孩子来说,用第一种教育方式,他/她最后能成才。那么对乙来说,可能就得用第二种教育方式,他/她才能成才。所以说这个就是差异啊,对他们来说,要用别的,也许就完了,不好使,没用。所以说其他方式的话,并非

    就没用,可以综合什么的,可主要还是这么两种教育方式,因人而异,孩子什么样儿,更适合哪个,那家长要整清楚,没错。这个自然没那么简单容易,所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一点儿都没错。而且可以说你家长很多地方,绝对就是“身教胜于言传”,很多时

    候,你说再说,可你做得不好,让孩子看了,之前你所说的那些好的,基本上都白费了,没错。可有时候,你也许没那么多话,但是让孩子看到你怎么做的了,做得好,那么他/她一学习你,这个就是好事儿。“身教胜于言传”嘛,怎么都是有道理,那是。想想那公益广

    告,妈妈洗脚是吧,确实是啊。所以说这个到底是那样儿啊,还得说是身教,那没错。说再多,大多时候,是不如做来得更实际。就得是看你如何做了,小孩也许不懂那么多,可他会模仿家长,甚至就学,这个错不了,所以说你当家长的在孩子面前怎么做,还是很重要的,那是。你以为孩子真是什么都看不见?那不见得,真要是让他看着,好的是都可以,但是不

    好的呢,这个你怎么整,都是问题啊,没错。所以说有孩子的,那得注意这个,肯定没错。有孩子的是得多注意一下,这个正常。你没孩子的,自然就不用那么小心谨慎了。当然了,就算没孩子,可也一样儿,你怎么也得多做好事儿,就算是不当个好人,可至少不能是什么

    坏人是吧,所以这个肯定也是,不求别的,可就得说大多时候,你还得做一个正直的人,而不是一个邪恶的坏人,那后者肯定不行。确实可以不当个好人,可绝对是不能当坏人,那肯定没错。你不做个好人,没人会说什么,人各有志,但是当个坏人,尤其到了一定程度的

    话,肯定有人管啊,有地方管,不用多说了,“人间正道是沧桑”,那没错。所以说不当好人可以,但是不能走歪路,不能当坏人,那是。所以说这个没错,那是。马超自认为自己其实在交州,已经算是比较照顾自己儿子了,那是。说起来自己都不爱在那儿待,然后还得照顾自己儿子,也算是给自己找活儿,这个就是马超的想法。当然了,马焕都二十多了,也真

    不是小孩子需要自己这个父亲怎么去照顾,那没错。并且自己在他那儿,从来都是严父的样子,马焕也真是不敢说让自己这个父亲怎么去照顾他,真的,那没错。可他终究是自己儿子,还是唯一的儿子,自己大位是要他去继承的,那是。因此,这个肯定没错,自己在军中,

    是不会也不用去照顾崔安、郭嘉和马岱他们三个,可对自己儿子呢,别说是之后了,就崔安他们三个,其实多少也是很多都照顾一下马焕,那是。毕竟马焕对他们来说,不光是少主,更是晚辈,那一点儿都没错。别说是从马超的面子上来讲,就随便一个晚辈儿和他们一起在军中,他们都不可能说不去照顾一下,那是。只是马焕的话,他们肯定照顾更多啊,那没错。

    从很多方面来说,这个其实就是这样儿了。比较马超来讲,在交州的话,反而是崔安、郭嘉和马岱他们三个照顾马焕更多。可以说后者也是从三人那儿学到了不少。可以说三人中,每个人都有,不说是冠绝天下的东西,可绝对是数一数二的,那没错。就崔安来说,其人最强的,不是他本身的一流上等的武艺,当然了,哪怕都这个年纪了,他武艺依旧不错,在天

    下是能排上号的。不过其人更厉害的,就马超所知道的来讲,是对兵器一道的钻研理解,应该说天下能说出来名儿的兵器,就没有他不会用的,至少也会两下,这个就是崔安崔福达。而郭嘉呢,其人是顶级谋士,在诡谋一道上,马超知道,那在整个天下也是有那一号的,而

    自己儿子可不行。至于说马岱,他是没有崔安那样儿的武艺,对兵器也不那么理解,更没郭嘉那样儿的谋略,可其人的攻城经验,说是天下最多的那个,其实也并不差。也许马岱不是攻城最厉害的将领,可却绝对是之一了,并且绝对是攻城经验最多的那个,那是没错。所

    以说马超也是有用心良苦,让自己儿子从他们三人那儿,学习到一点儿东西,有用的,其实就不少了,真的。至于说三人其实很乐意家教给马焕一些东西,这个原因多了去了,那是。所以说他们是都不吝啬,照顾马焕的同时,也都把自己压箱底儿的东西教给马焕了,至于说他能学到多少,那更多是要看他自己的了。毕竟那话挺对,所谓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

    人”。马焕算是个不错的学生,所以几个月下来,他也是学到了一些有用的东西,那是,进步了,这个马超都看得出来。所以说他也是知道,自己带马焕出来,可不光让他增加了在军中的见识和经验,也是从崔安、郭嘉和马焕身上学到了点儿东西。可以说在长安,这个是

    他绝对学不到的,毕竟在那儿主要是和陆逊学习,而不是去和崔安他们学什么。并且更重要的是,在长安那儿,确实不是在军中,没有在军中在战场这样儿得天独厚的条件,没错。毕竟很多东西,其实是要马焕亲眼看到后,他才能印象深刻,就光靠着嘴去说,其实没大用。

    崔安他们也知道,所以说在长安没那样儿的条件,出征后却是有了,那是。可以说来到了战场,那确实,马焕也是学到了在长安学习不到的东西,那是。毕竟在战场上,有些东西才看得更清楚啊,那是。就像马岱教他的一些攻城经验,要就是在长安的话,这个怎么教?不去攻城的话,就只说,那这个真心不行,不过,太苍白无力了,没错。可以说马岱那些东西,

    只有在战场上,他去做,再说几句,那才有效果,要不然的话,就属于光说不练,那不成了假把式?是吧,所以这个也需要在战场上啊,在长安肯定不行。所以说马焕离开了长安,跟着大军来到了交州,在军中尤其是在战场上,他学习到了更多,没错。崔安、郭嘉和马岱

    三人的东西,如果说真严格来讲的话,不止是马岱攻城方面,就崔安和郭嘉他们的东西,和战场上也不是没有关系的。毕竟崔安教给马焕对兵器的认知和使用,这个说白了还不是为了更了解敌人,那是。毕竟敌军的将领,战场上跳出来的,哪有不用兵器的?所以说这个看到了对方用什么,崔安就给马焕讲解,这个是必须的。至于说郭嘉那儿,他那诡谋,自然是

    更多作用在战场上,是军事上的谋略,那没错。如果说他和贾诩,那学习的更多可能不是战场上的军事谋略,而是算计人心的东西了,毕竟每个谋士所擅长的东西不一样儿,那是。而马焕一直和陆逊学习的东西,那更不一样儿了,没错。陆逊在军事上,就马焕的感觉,自己老师更厉害的是两军对垒上之后,他调兵攻守的情况。说起来,陆逊不是贾诩那样儿,擅

    长算计人心,那不是。也不是郭嘉那样儿,擅长军事上的谋略,对攻城一道有见解。可以说陆逊的话,首先他是一个合格的主帅,是主抓全局的一个,那没错。可以说其人这个主帅更擅长是守,这个没错。而进攻的话,可以说别让他找到机会,要不然的话,一个破绽被其

    人利用上,就绝对是能胜,那没错。而这个攻守都是了,并且陆逊最擅长火攻,可以说在天下这个一道上,那绝对是排在前面的,没错。所以说马超带兵出征都带着郭嘉,而不是陆逊,把其人放到长安守城,可以说他觉得比用郝昭都放心,真的。后者的话,只是擅长守御,

    可陆逊不光是擅长防守,更是天下的顶级谋士,这个太重要了。可以说这一点,郝昭真心比不了。而就守城方面来说,马超是没看过陆逊守城本事到底多高?可就他所认识的来讲,其人绝对不会比郝昭差多少,甚至有的地方也许还强过了对方,那并非就没可能啊。如果说这里有什么是陆逊的短板,马超觉得也就只是守城的经验了,毕竟陆逊真心没什么守城的经

    验啊,那是。那么除了这个,其他方面,是就比郝昭差,马超觉得也终究是有限的。不是他高看陆逊,是在是其人有那个本事。只是郝昭在这方面,他更出名儿,而陆逊不是以守城闻名的,是谋略啊,那是。所以说知道他是顶级谋士的,那多了去了,很多人都那么认为,

    而这个也确实是实际情况,那是没错。可就只有有限的几个人才更清楚,陆逊其实在守城一道上,也不弱,至少他没郝昭很多地方强,可却超过了其他人,这个马超知道。并且可以说也一样儿是事实,就和其人是顶级谋士一样儿,这也是实实在在的,没错。不过还真是,

    守城的事儿还用不到他啊,哪怕当年曹操都兵临城下了,到了长安城下,可他也没去进攻,哪有陆逊守城的用武之地,只有其人谋略显出来了一下,守城却没有啊,那是。所以说就有限的几个人知道,陆逊其实是仅次于郝昭的,在守城一道上,只是更多人不知道罢了,那没错,可不是。不过显然,陆逊这个人,就以马超说了解到的来说,确实也不是非常想表现自

    己的一个,那绝对不是。要是的话,就说其人早就能在守城方面也一样儿名闻天下了,但是陆逊没那么做,足以说明不少问题了,就是。至少其人不那么爱表现自己,这个马超清楚。真是的话,确实就不这样儿了好吧,那没错。所以说其人不爱表现自己,这当自己少主老师,

    陆逊都觉得那是没办法的事儿了,自己主公强制的,你又有什么办法?至少自己是不行了,真心没办法,除非是不想在凉州军混了,那么可以抗衡自己主公一下,就说自己不愿意什么的。不过显然,陆逊不会那么做,他也是没那想法,对当马焕的老师,其实更多他还是愿意

    的,那是。虽说更多的,其实是马超强制,那不假,但是对陆逊来讲,可以接受啊,没错。毕竟说起来这个怎么都是对他利大于弊的,那么陆逊虽说是,更多是自己主公强制了不假,可自己更多想法是接受,那也没错。至少当初陆逊第一想法不是反对,那么其实就足够了,没错。从其人当初选择加入凉州军开始,其实陆逊知道,自己就算是彻底跟着马超凉州军混

    了,可以说自然也是自己主公说什么,自己能做的,都做了。陆逊这个人,可以说他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那是。马超让他当马焕老师的时候,陆逊第一个反应不是接受或者拒绝,而是想自己主公那样儿任命后,自己的得失。他想到了,对自己终究是利大于弊,自然而然,

    肯定不会拒绝啊,那是。只是之后说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那都得是自己处理,还得处理好,那可一点儿没错,确实啊。

第三二五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十六)

    要不说陆逊其人确实,他不一般啊,至少在马超那儿来说,他非常认可其人,觉得别说是己方这儿,就放眼整个大汉,最适合当马焕老师的也没别人了,就只有他陆逊陆伯言!别人不是马超看不上,毕竟天下比陆逊强的人,那也不是没有,但是他确实,就只认为陆逊最合适,没别人了,这就是马超的想法,那是。所以说他是义无反顾,就让其人当了自己儿子的

    老师。马超不是没想过陆逊想法,可说实话,他确实不觉得其人有什么理由不同意?更多的,马超觉得陆逊是同意的,因为那样儿一来,对他就是利大于弊,没错。如此说来,他又有什么不同意。真说出来不同意了,那才是弊大于利,是啊,所以说怎么选择,还用多说吗?

    马超觉得自己虽说是当主公做老大的一个,但是还不想逼迫手下如何如何。如果说陆逊真是,就那么不愿意了,自己也绝对不会强求。是,他也想过其人的那点儿想法,要说陆逊不觉得强制什么的,马超第一个就不相信,可再如何,他不会多说,就只会说同意,那也没错。

    人在屋檐下啊,这个没错,可马超不觉得是强求什么,那样儿的事儿,自己基本上是不会去做的。当然了,说是有强制,这个倒是,他也承认,多少都有,没错。可陆逊心里哪怕有那么一丝不爽,可之后肯定也没了,这个马超还是相信的,那是。所以说自己不怕什么,担心顾虑都没有,没错。陆逊是最适合当自己儿子老师的,可以说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依旧

    是认为自己想法没错。而事实也证明了,也许还证明不出来,其人是最合适的那个,可确实,他是合适的,没错。这个是公认的,是多少人都认可的,没错。马超是不好说陆逊是他认为最适合自己儿子的老师,可事实确实证明了,其人适合,那是。但是再多的话,他是不

    好说了,没错。对马超来讲,其实如今这样儿,也不用自己说太多,那是。毕竟事实都摆在眼前,那确实。证明了陆逊是适合做马焕老师的,至于说是不是最适合的,这个不好去对比,马超也清楚,所以他是不会去多说,也没什么用。反正自己就那个想法了,那确实没错。

    “事实胜于雄辩”,这话可没错。大家都看到了,那是不假,确实不用多说了,也是。马超确实,他觉得自己也不用去证明什么,话说如今不就是很好的材料,说明了很多问题,那是。所以有些东西,至少马超不觉得还要自己多说什么,他觉得没必要啊。所以也不用多说,就这样儿,那不挺好,多了没大用。就像如今他也没和自己妻子说太多,就简单说了下战事,

    其实马超也知道,自己妻子确实,她不是那么太爱听战事那些,没错。就因为是自己讲的,而且也有自己和自己儿子,多少糜贞是有那么点儿兴趣。不是她对战事有什么兴趣,而是对自己和马焕,这个马超都知道啊。要说让自己妻子一下就对战事有什么兴趣,确实是不容易,

    那没错。所以说她感兴趣的不会是战事本身,而是其他的东西,那没错。马超太清楚了,自己妻子从来可都不喜战事,从来也都没改变过啊,是。自己也不喜欢战事,可没办法,都是必须经历的,自己这个当主公做老大的,还能不带兵去出征?不可能啊,该带兵出去的时候,那是必须的。除非是真心不需要自己了,或者实在是自己也分身乏术,那就没办法了。

    不过那样儿的情况,马超的印象中,好像还没有,确实。所以说这个也是,不用多想,没错。那样儿的话,到底是要多紧张,真的。至少现在的话,肯定还没那样儿,没那个时候。等马超给自己妻子说完,时间也是不早了,他也好几个月没见糜贞了,自然晚上还得有其他的活动。虽说是老夫老妻了不假,但是二十多年来,马超觉得自己对妻子的爱,就和她对自

    己一样儿,没减少过,甚至其实还增加了,没错。对他来说,休息什么的,那是早就休息好了,回到长安,那是一点儿都不累。所以该尽到的责任和义务,那还是必须的。而且自己妻子也都好几个月没见着自己了,马超自然是知道她的想法,所以有些话不用多说,一切尽

    在不言中,那是。马焕为什么不见自己母亲,其实他多少也有那个意思,把时间更多留给自己父母。当然了,他也想早点儿回去看看自己妻儿,那没错。他也是有家室的人,妻子儿子,那可都有,所以说马超和糜贞,他们多少还是能理解自己儿子的没错,糜贞更不会挑什

    么。而对马超来说,自己妻子和自己刚成亲的时候,还有很多害羞的时候,不过自己是她夫君,说是什么都听自己的,那都没错。可以说是让她怎么做,再害羞都做了,这个是。而如今孩子都二十多了,可以说糜贞是真心没有小女孩时期那样儿了,没错。没有那时候那么多的害羞了,可以很好配合马超,这点后者是深有体会。以前年轻刚成亲,自己妻子一直更

    多是害羞,现在的话,自然少了很多。不过也得说自己妻子**并非就太强,而且属于这个时代贤惠女子,哪怕几个月不见马超,她也不会说来个红杏出墙什么的,只等自己夫君归来。所以说马超是对糜贞很放心,也得说,她每日其实也都不会见男人,最多就是女人,这

    个没错。所以说马超每次回来,不管是从哪个方面来说,他都会很好去陪着糜贞,她确实,是为了自己,为了整个家庭,付出了太多,那是。马超是真心感谢她,这个一点儿没错。可以说家里有糜贞在,自己也真是,算是彻底放心了,没错。马超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放心的,

    是啊。真说起来,这二十多年来,正因为有了自己妻子,马超可以说是少了很多事儿,那真是。可以说“男主外,女主内”,自己妻子在家里做得非常好,没错。马超在家里并非什么都不管,比如说马焕的教育,更多是他,那都不假。可说实话,家里更多的事儿,确实是自己妻子大理,而不是自己,不是。对马超来讲,他其实也是乐得清闲,没错。所以也看得

    出来,糜贞绝对是贤妻良母,绝对是贤内助,那一点儿都没错。马超就敢那么说,天底下在这方面超过自己妻子的女子,那绝对没几个,有限的而已,确实。这个不是他夸自己妻子,比糜贞强的,相貌上未必就比得过她,毕竟糜贞是徐州第一美女,那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实

    实在在的,没错。而相貌上超过自己妻子的,马超觉得在处理事务上面,更多是不如糜贞了,不像她可是自己好的贤内助啊。这个确实是事实,所以说根本就没几个在很多方面都超过她的了,那是。所以说对糜贞,马超自然各方面都是满意的,要不这多年,他就只有自己妻子这么一个,也是足以说明问题。美女早就不是马超的追求了,但是他如果不是对妻子满

    意,这个世间的诱惑还是很多的,不过马超确实,能把握住控制好自己,没错。对自己妻子,他可以说一开始的话,确实是没想那么多,这个肯定是。最开始的马超,他没打过糜贞的主意,可糜贞对马超,第一眼就一见钟情,特别不容易,所以之后马超感动。可以说“最难消受美人恩”啊,虽然马超不是因为感动才喜欢的糜贞,可确实,是因为感动,他们有了

    更多交往的时间。而后马超知道了,糜贞其实和自己很合适,关键是自己也喜欢她,最后双方的感情在相处中越来越深厚,就是喜欢变成了爱,他是认定了自己妻子,也不容易。至于糜贞,她是早就非马超不嫁了,可以说第一眼一见钟情,之后她慢慢就是如此想法,那是。

    而马超更知道糜贞的脾气性格,所以说自然而然,在能成亲的时候,自然就选择了成亲,这一步是怎么都要走。如今这都二十多年了,就他也不得不说,时间过得快啊,那是。女儿和儿子都二十多了是吧,儿子更是连孩子都有了,自己都有孙子了,那是,可以说老了是吧。

    可不是,那时候自己年少轻狂,往好听说是意气风发,那才多大?至少马超觉得自己很年轻,没错。可现在呢,四十多了,确实是老了,于这个时代来说,那是。那时候的自己,还没如今自己儿子年纪大呢,更没有孩子了,没错。不过之后慢慢就都有了,所以马超也是感慨,时间过得真快啊,那是。转眼过去,自己连孙子都有了,还好几岁了,那是。这个就不

    得不说,自己是真老了。可以说孩子年纪越大,自己就越是老了,那可一点儿没错,就是。所以说孩子大了,对他们自己来说,更多是好事儿,马超如此认为,但是对家长来说,那可不就是,孩子越大,就说明你越老,那没错。他是不想自己老,可马超却也清楚,自己都四

    十多了,奔五十去的人了,五十而知天命啊,还有什么不老的?不过不管怎么说,自己虽说老了不假,可长得还不显老,至于说自己妻子,那更是年轻了。别看是过了四十不假,可一看还是三十多那样儿,这个马超几乎是天天看,他自然是有发言权。而且自己妻子,从上

    到下,从里到外,自己还有什么不熟悉的?太熟悉了,没错,她这十年来,其实没太多太大的变化,马超是太清楚了。毕竟自己也不给她什么压力,自己儿子那边儿,其实他一切都挺好,早都成亲了,孙子都几岁了是吧,所以说自己妻子不像自己,马超觉得自己压力都挺大的,没错。那北方异族的事儿,自己不想吗?不想都不可能是吧,不怕是假话,真心怕啊。

    而且自己一天天要做的要处理的事儿多少?可以说很多,而自己妻子其实就只要处理好家里的事儿就足够了。这个可以说家里的事儿如何能与凉州军所有的事儿比?那是,比不了啊,所以说这个……马超相貌上确实是不显老,那不假,但是看一眼也能知道,其人有四十了,

    还得多。可看一眼糜贞,确实就以为她是三十出头儿而已,实际的话,她确实也是过四十了,那没错。不过对这个,马超对自己如何,真心是不看重,都没太大用。倒是自己妻子,依旧是很年轻,他觉得很好,那是,毕竟男人吗,有想法很正常,没有就不正常了,马超觉

    的。自己妻子好,一切都是自己的,那没错。对他来说,这个不光是面子什么事儿了,主要马超觉得,糜贞好,最后都反馈给了自己,这个他觉得才最重要。自己妻子都不出家门,更不见男人,所以说能看到的也就是女人。不过能体会到的,那就只有自己了,没错。比起二十年前来说,自己妻子不光是没有了那么多羞涩,更是成熟了,毕竟都如此年纪了是吧,

    这个肯定没错,成熟多了,以前年轻还是比较青涩的啊。那时候更多羞涩,也不懂得多,但是现在再看,成熟了,不那么害羞了,哪怕有时候还有点儿,这个是马超更喜欢自己妻子的地方。虽说自己妻子有时候还会害羞,可对于自己让她做的,她从来都照做,还做得很好。

    所以说马超对自己妻子那一直都是非常满意,她在家里相夫教子,如今孩子是不用她管那么多了,不过相夫一直都是啊。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2248/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重生马孟起最新章节! 作者:夏海苍松所写的《三国重生马孟起》为转载作品,三国重生马孟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重生马孟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重生马孟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重生马孟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重生马孟起介绍:
重生三国马超,会天下群雄..三国重生马孟起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重生马孟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重生马孟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