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二)
糜贞也是教了甄宓不少,这个也是不错,那肯定了。而不了解情况人看了马焕和甄宓,就不会觉得他们相差多少岁,还以为是同龄人,最多就差个两三岁,而且不是觉得甄宓年纪大,是以为马焕比甄宓年纪大……所以说这个是问题,可绝对不是大问题,至少马超和糜贞都没那么觉得,是啊。至于说马焕的话,更没那样儿了,确实。所以说这个也是,这个问题也没
那么太大,马超和糜贞都没觉得太严重啊,那是。所以说这个真是,甄宓是良配了,没错。因此,两人早就同意了,给自己儿子安排上了。在马超看来,他是觉得封建这种包办婚姻其实不好,但是他却很清楚,机会难得啊。自己女儿自己可以不用多管,她自己觉得好就行。
但是自己儿子这儿,至少甄宓,那确实是不能错过,没错。这么样儿的一个大美女错过了,还不知道便宜谁了。马超就是这么个想法,对他来说,自己儿子没有什么不同意,只要自己这个父亲认可的,基本上他也是认可。没办法,谁让自己这个父亲在他眼里,从来都是那么
严厉严格的,他从来都怕。哪怕都这个年纪了,他一样儿是怕马超,这个估计是改变不了了。确实,毕竟这个是从小就养成的了,可以说是习惯,那一点儿没错。而马焕虽说不是每日都在自己父亲身边,但是最晚几个月还是能看到自己父亲的。可以说这种根深蒂固的东西,可不是几个月就能改变的,那没错。如果说能那么容易改的话,可以说早就改变了,那没错,
真是。但是马焕对自己父亲的惧怕,这个确实,基本上就改变不了了,只能说是多少罢了,是啊。这个马超都知道,不过他也不多想这事儿,没什么大用。不过马超一直都觉得,自己儿子怕自己,其实是对的。毕竟是自己儿子,而自己作为父亲,就得让他惧怕。还是那话,
并非马超就喜欢当一个严父,可说实话,马焕身上说肩负的责任来讲,他觉得自己不得不当个严格的父亲,当不了慈父。因为马超没觉得自己有那个本事,当一个慈父,能把自己儿子教育非常好,他知道自己没那个本事。只有当严父,才能说稍微把自己儿子教育不错,那
是。而现实也确实如此了,那是。马超确实,他能预料到自己当一个慈父的结果,只是最后到底如何,那不是绝对的。但是自己当了一个严格的父亲,最后结果这不出来了,那确实是不错。所以说对自己成为了严父,马超是无怨无悔。他是很清楚,你想要得到点儿什么,自然就会失去一些,这个很正常。就像什么事儿都是有利有弊,不过就是看最后利多弊少,
还是弊多利少,就是如此,那没错。利多弊少的,马超从来都主动去做,基本上都那样儿啊,可不是。而反过来的,他自然就不会主动去做了。那肯定没错,一直都如此啊。所以马超成了一个严父,对他来说,做这个,确实最后就利大于弊了。做个慈父,反正在自己儿子
那儿,他肯定不会怕自己了,但是最后结果如何,马超确实没觉得好,所以……自己当个严父,其实挺好。反正对自己儿子,自己确实是早习惯了。而对自己女儿,自己才是个慈父,那没错。儿子要继承自己大位,而女儿可不用。她最后都是要嫁人,不嫁人的话,马超不想让自己女儿那样儿。不过怎么说呢,感情这个东西,尤其是自由恋爱,确实是“可遇而不可
求”啊。是,就马超想,可自己女儿缘分不到,还真是不够啊,那都没错。他可以说很清楚,就这个时代的同龄人,自己女儿是一个都看见不上,这个就没办法了。当然了,她见到的终究是少数,那都没错。可马超也不怎么同意这个时代一个女孩子家就抛头露面的,毕竟如今可还是乱世啊,那一点儿不假。哪怕三分天下都那么久了不错,可在三路诸侯的地盘儿
上却依旧是有山贼草寇之类的,哪怕都不是大股,可指不定里面就有高人什么的,那都不一定啊。不是说一流武艺的都在军中,顶级谋士都在军中,那可不是,所以……确实,马超从来不敢小看小觑了天下人,这大汉卧虎藏龙啊,你知道什么时候,从山上就跑下来一个大
将,一流武艺的武将。对马超来说,自己女儿那武艺,对付三流武将可以,对付刚突破到二流武将的也可以,都行,但是武艺再高的,他就不好使了。至于说派人保护她,那必须有一流武将才行,其他的,不一定好使,真的。毕竟在面对一流武将的时候,除非你人多,那
还能好使,不过那么一来,那不是明摆着告诉别人,这出行是重要人物?所以说人多了不行,除非都隐藏在暗处?不过那样儿的情况,说起来不是很容易。马超的意思,与其派那么多人,还得隐藏在暗处,不如就派一流武将,像赵云那样儿的。毕竟说起来赵云也是自己女儿的姑父,这个亲戚关系在那儿摆着呢,马超要让他去当个保镖,确实是大材小用了,可他
却真不会有什么怨言。所谓是爱屋及乌,凭赵云和马超的关系来说,还有马云禄那边儿,后者说是最喜欢马卿云,那也真是,所以连带着赵云也是比较喜欢自己这个侄女,那是。所以说马超心里清楚,其实都不一定非得自己说什么,只要马云禄一句话,赵云肯定会去当个
保镖,这个太简单了,也正常。因此,马超觉得与其自己想这些,确实不如思考一下,自己女儿万一趁自己不在长安的时候跑出去了,显然这个事儿更大,没错。马超并且是对自己女儿管理严格,是在是这个年代兵荒马乱的,一个女孩子家,能不出去尽量就别出去,那是。
哪怕是马卿云,带着大将,马超其实都不放心,不是不放心别的,就只是担心自己女儿啊。说起来他以前也确实,不是那么理解自己父母。但是自己也有了儿女之后,确实也是能理解自己父亲了,那是。真就是那话,挺对,或者说没错,所谓是“可怜天下父母心”,那真是没错,有几个父母不爱自己儿女的呢。确实是有,不过终究是少数了,没错。说起来马超是
不怕自己女儿在自己不在的时候离开。不说她不会那么做,就算是那么做了,其实也没什么。他相信,就凭借自己女儿本事,加上赵云,除了个别地方,其他天下其实大可去得。而马卿云因为是小姑娘,所以自己不在长安,自己妻子无论如何都不会同意她出门儿的。除非
她能说服自己母亲,马超母亲,她的祖母,除非是能说服她同意,其他的,确实不好使了。毕竟现在在马超不在家的时候,大权都在糜贞那儿,她说了算,确实不会同意自己女儿出门儿啊。但是如果马卿云说服了自己祖母的话,就糜贞也得听她的,所以这个……不过马超也不是没想过,自己母亲那人,基本上她认定了,你就再想说服她,基本上都不太可能了,确
实。而自己母亲性格作风也是,她不会同意自己女儿出门儿的,在自己不在长安的时候。所以马超不担心什么,那是。马卿云想离开长安,那除非是自己偷偷跑,或者离家出走,这两件事儿,马超觉得现在的自己女儿还做不出来。自己女儿怎么说呢,自己这个父亲还能不了解?确实她不是什么乖乖女,可也还不至于说如何叛逆,那都没有,所以该听话的时候,
那确实还是挺听话的。如果说自己女儿很叛逆的话,确实就不是现在这样儿了,没错。可自己女儿不是那样儿啊,她不是那么叛逆,马超是清楚的。别看他是从来都比较惯着自己女儿,这个确实,但是马超却更清楚,自己女儿在有些事儿上,那从来不含糊,那从来都听话,
所以说自己也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不会太过担心。因为马超清楚,别说自己女儿不会离开长安,就算是离开了,有赵云在,真心没太多不放心的。对他来讲,除非说是有心算无心,要不然的话,想让赵云一下吃亏,那怎么也得是顶级谋士才行,那没说的,必然啊,没错。
因此,马超也不觉得怕什么。而且确实也得说,自己女儿还是挺懂事儿的,那没错。她这个年纪,还真不会让自己父亲如何担心啊,没错。这个就是了,可以说马卿云都过二十了,自然而然,那是懂事儿多了。别说是这个时代了,就在一千八百多年之后,那也一样儿是大姑娘啊,一点儿不错。而在这个时代来说,二十都不嫁人的女孩,说起来属于老姑娘了,那
是一点儿没错。除了没人要,不过这个基本上不太可能,那么就是自己这边儿的事儿了,那都没错。对,就是自己这方面的事儿,马卿云不就是,那没错。可以说她看过的,确实都看不上。其人也不是和有些女孩一样儿,非要和自己父亲比什么的。马卿云可以说非常敬爱
马超,这个不假,可从来都没想过找一个像自己父亲那样儿的,真没有。不过也幸好是没有,毕竟这个时代,真说很像马超的人,那确实没有。至于说在某方面像,这个很正常。就曹操还有孙策,他们就有很多地方,那都像马超。或者说其实都一样儿了,那是,所以说……
所以好在马卿云是没那想法,要不估计这辈子就不一定嫁得出去啊,那是。真那样儿的话,马超和糜贞不得愁死,真的。毕竟在马超看来,其实男人,那可以一辈子不娶,那不是问题,多大事儿。但是女人却不行,怎么都得嫁人啊,可不是。反正马超一直都那么看的,男人不去妻,一辈子不娶妻生子,其实没什么大不了,活得自由自在就好。至于说女的,真要一辈
子不嫁人,他觉得不太好,总得有人疼爱吧。父母肯定要早你就离开了,那么你就自己生活?马超觉得男人没关系,女人就算了。当然了,你要是自己觉得好,反正都是自己的选择,也没什么说的。这个东西就是,什么也买不来你自己愿意,真是。只要自己觉得好,别人的
看法想法,说实话,如何呢?算什么?什么也不是,真的。有那个本事不在乎在意别人看法想法的,不在乎在意别人说的,那都是高人啊。确实,绝对不一般了,至少并非谁都能做都,那是。能做到的,其实终究是少数,这个没错。所以说那不是高人?不是也差不多少了。
真的,没错,说明能不被外部的因素影响,很多方面不被影响,确实够高。但是显然,那样儿怎么都是少数,那都没错。至少马超觉得自己就做不到,有时候他倒是想自己能做到就好了,但是显然,做不到啊,那是。不过怎么说呢,那样儿的终究是少数,没多少,甚至说没几个啊,他如此一想,是能平衡多了,没错。对马超来说,他其实很会找平衡,那是。所
以说其人也算是愉快活到现在了,那是。说是有压力,那肯定有啊,比如说北方异族,向来都是马超的心病,没错。可以说马超最大的一块心病,就是北方异族,没别的。其他的问题和北方异族一比,确实都比不上,那没错。所以说等什么时候真正解决好了北方异族的问
题,马超就真能更轻松自在了。至于说再之后一统天下,那确实不算什么事儿了,和北方异族的问题没法比啊,就是。
第三一二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三)
那北方异族的问题,应该说从某一天开始,就成了马超的大心病,可不就是。一直都没改变过,甚至是更严重了,那没错。对马超来说,北方异族的问题一日不解决好,这个就是自己一日的心病,那没说的。而自己也主动解决不了,只能是被动等着他们大举南下,那没错。如果说己方是解决不了,可大汉这边儿的所有势力联合,是可以抵挡北方异族,甚至就胜了
他们,那都没错,所以……在马超看来,己方一方是不好使了,可大汉所有的势力呢?是啊,这个统一战线一出来,可以说大汉这边儿势力真是未必就赢不了北方异族。并且后者的话,谁知道他们实力不会损失?在马超看来,给己方机会,那瘟疫事件,未必就成不了,确
实,所以说这个几率,那是有的。可以说还不是那么大,可终究是有啊,那没错。在马超看来,其实就够了。几率不大,这样儿的是真有大几率的话,是不是早就成了,而不是现在这样儿。至于说其他方面,那确实,能一下削弱北方异族实力不少的,其实也没有什么了,
是啊。有更好的,马超还能不用?事实就是没有,这个就是现实啊,就是,有就好了。所以如今想办法让北方异族那儿有瘟疫,这个却是现在最好的办法了,真是。其他的,那确实没有,反正马超是没办法了,想不出来别的,没错。别说是他了,就其他人,一样儿没好办法啊。所以说马超让细作整出来瘟疫,这个说起来还算是不错的办法呢,那是,所以这个……
他算是就等北方异族瘟疫流行了,哪怕难蔓延到大汉这儿来,但是这个已经是选择不了了,马超一直都认为可以。确实,对他来说,一直都是利大于弊的事儿能做是一定做的,除了个别的之外。比如说像曹操那样儿,那都别想。马超至少还不至于说和他那样儿,那么没底线,
确实,不至于。马超和孙策的话,他们实际可都比曹操有底线多了。但是在马超那儿来说,舍弃一些百姓性命,最后却是能让北方异族的实力削弱,这个他只要认为是值得的,确实就会做,那没错。对他来讲,就是那话,这个利大于弊的事儿啊,马超没几个是不去做的啊。
都是,利大于弊的事儿,他们没理由不去做啊,那是。不过就是马超比较有底线,曹操的话,就是没什么底线,这么说没错。是啊,那事儿就看得出来,曹操能下令,让兖州军去屠戮徐州百姓,哪怕最后怎么都是好处多,利大于弊。可换成是马超和孙策,他们两人却做不出来,哪怕做了是利大于弊,不做却是弊大于利,可他们会选择后者,无奈选择,也是没办
法,谁让他们更有底线呢,那是。不过曹操也确实,他那么做了,如今兖州军也是自己承担着当初的后果。不那么做,自然就没现在那些破事儿了。马超和孙策,他们可都做不出来那样儿的事儿,也就是曹操,那都没错。并且两人可以说是更不想承担之后的结果,像如今
这样儿的,那是他们一点儿都不想要的。但是必须承认,曹操觉得当初那么做了,他是无怨无悔,哪怕如今这样儿,可当初的事儿下来,却都是利大于弊的,就是这样儿。因此,确实也没有什么理由他就不去做。可以说他一定去做,必须去做,那肯定是啊。对其人来说,除了个别的之外,其他方面,只要是利大于弊的事儿,自己是没什么不会去做的,那是,这
肯定没错。马超五人回了长安,陆逊是带人出来迎接,这个也是必须的,不管自己主公胜败输赢,他作为手下的,都得带人出来迎,必然啊。毕竟身份地位在那儿摆着呢,当属下的,却必须要那么做,没错。而当主公做老大的,确实就不同了。至少一个大胜的手下回来了,马超都可以选择自己要不要出去迎接,那随便他怎么样儿了。但是马超回来,你当属下的,
那是必须要出城迎接的,没错。当主公做老大的可以不去迎接属下,这个对方哪怕有意见,可却也不会多说什么。但是当属下的,肯定得去迎接自己主公,这个还用多说吗?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那么做,没人逼你如何,但是最后结果,你那位置有的是人想做,所以换个人
也是可以的啊。盯着那地方的人,可不多了去了,真是。所以说你要想好好的,确实怎么都得出城,可以选择不去,来个特立独行,不过之后的结果,那是要你一并承担,没错。不出去,确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只是你在这个位置就算是到头儿了,再换个地方,不过官
职肯定不如之前了。这就是了,除非你不想当更高的官了,不想进步了,那不随便了,真是。哪怕就算是离开凉州军,也可以啊。不过那样儿的事儿,也是没谁去做好吧。除非是迫不得已,就主动去的,能有几个?陆逊他们肯定不是,那没错。他们肯定都属于还想着进步呢,想着自己主公的重用呢,那是。所以说谁不出来迎接马超?应该说能出来的,那肯定都
出来啊,没错。所以陆逊他们出城迎接,把马超五人迎接到了城内,这个速度还是很快的,那是。毕竟马超他们就五个人,士卒都没有了,所以这个……连亲卫都没有,就他们五个,那还能不快吗?五个人是吧,太速度了。马超他们自然是回了凉王府,他当然是要回到那儿
了,也算是把众人都给请到自己府邸。在会客厅中,马超简单和属下们说了下交州战事,他这个肯定不是汇报什么的,就只是和属下说一下,自己这几个月的在战绩,终于是拿下了交州的五个郡,那是怎么看怎么好啊,没错。属下也没一个敢说什么的,确实是好,这个你
得承认。马超讲了下几个月来的战果,也是战事。他不为了标榜自己多厉害,对他其实没大用,毕竟其人可不是那么好面子的人,更不是好大喜功。这个事实就是己方都占据了交州五个郡,自己就算是不多说,天下人都看得到,知道结果如何。是,很少人才知道过程,但是老百姓更多只看结果,那没错。多少人就只会去说,凉州军是又夺取了交州五个郡,南海、
苍梧、郁林、交趾还有合浦。他们都看到结果,却不会有几个人去说过程,那没大用。而且也必须承认,有几个亲眼看到过程的?看到的更多人都没了,而剩下的,不一定会怎么宣传。反正马超是没让己方士卒那样儿,他现在早已不需要那样儿了。如果说以前的话,需要
的时候,那么当仁不让,还得说是给自己好好宣传一下,那是。但是现在来讲,确实是没有了,也都没错。以如今马超的身份地位来说,确实是不用那样儿了,都没大用啊,确实。以前己方没那个势力,自己也没那么大官职的时候,去宣传一下还很不错,利大于弊,那好处确实多啊。可如今真是,马超确实不会那么做了。他不是曹操,所以曹操也许会那么做,
可他却不会。后者那更没底线,所以说很正常。他能做出来的,确实马超就未必能做出来了,确实,那是没错。曹操那人确实,只要说是对他对兖州军利大于弊的事儿,那么其人是没什么不去做的。而马超呢,自然就是,不是说对他对凉州军利大于弊的事儿,他就一定会做,那确实不是。所以这个又说回来,曹操是个奸雄,而和他一比,在这个上面,马超是不
好使啊。曹操可以那么没底线,对他来说,那不算什么。只要是对自己对己方利大于弊,其实就足够了,没错。至于说结果如何,不是说让人唾骂,这个当初的事儿,确实也不会发生了,是啊。因此,如今也没有什么就让曹操说被老百姓唾骂的事儿了,那真是没有了。不
过虽说如此,其人依旧是做事儿没什么底线,这方面和马超孙策不能比。后二者的话,确实是更有底线,比曹操来说,那更是了。所以说就因为如此,还是那话,马超和孙策他们能做出来的事儿,曹操也能做出来。但是后者能做出来的,那么到了马超和孙策那儿,他们确
实,不是所有的都做得出来啊,确实。因此,说这个是他们和曹操的大不同,那一点儿都没错,可不是。其他的不同也有啊,比如说这个年纪,这个性格作风,肯定是。还是那话,一样儿的地方是有,不少。可实际上还是不同的地方多,那没错。所以说这个也是,曹操那绝对和他们,更多都是不同,没错。相似的地方,那只是少数了,肯定是啊,然后不同是多
数。怎么都是,那确实。可以说这个没错,要不然都一样儿的话,这个肯定就要完。而更多都是没意思了,可不就是。一样儿有什么意思啊,肯定就是不同的才更有意思啊,那没错。而不同的地方多了,那确实,谁和谁不一样儿的还得是多,一样儿的多,那这个多没意思啊。
都得是不同的地方多了,那可不就是。三人就是,相似的地方那是不少,这个是没错。可不同的地方更多,这个也是事实啊。说过不是一次两次了,如此……也得说不一样儿的地方多,这个才是造就了如今的凉州军、兖州军、江东军,这个也是不错。不一样儿的多了,那
可不就是。马超说完了交州几个月的战事,接着有马岱补充了几句,这个肯定是。毕竟马超就只是大致说了一下,而马岱在个别需要补充的地方,他是说了些,这个他是觉得必须的。然后马超、崔安、郭嘉、马岱和马焕他们也是觉得差不多了,确实。作为交州战事的亲历者,可以说四人那是,绝对都是从开始看到结束。这四人里是排除马超的,因为四人去攻略其他
的县城了,马超可没去啊,是人家崔安、郭嘉、马岱和马焕他们去的,只不过依旧是马岱带兵攻城而已。所以说交州那地方所有战事的亲历者绝对没有马超,可确实,是有崔安、郭嘉、马岱和马焕了,那没错。马超,说他是想休息,往好听是那样儿。往不好听来说,他其
实就是变相偷懒,那一点儿没错。他可以不那样儿,但是其人还是选择休息。说起来马超是认为接下来的战事不需要自己了,可是说起来还是他继续带兵去,这个好处更多。可他就不习惯在交州,不想在这儿,想早回去,那可是,这个一点儿没错,就是其人的想法,那是。
马岱补充了几句,马超他们几个是都觉得比较完整了,没遗漏啊。马超虽说不是交州所有战事的亲历者,可不得不承认,其人是绝对,大多的战事,那他可都看见了,没错。然后剩下几个更别说了,因此,他们都觉得完整了,自然马岱这个最后补充上的,那都是可以,确实。尤其马岱比较精明,这个你得承认,他自然是知道自己主公是什么想法,他肯定不愿意
多说多讲,就只是说个大致就可以了。然后就绝对没错,把所有战事,那是绝对比较完整告诉众人了,没错。毕竟马超是看到了不少不假,但是他却不是亲自带兵去进攻的主将,主将还是人家马岱,那是。所以说对方知道的一些东西,马超却是没有看到的,那可是。所以
这个也确实,绝对马岱知道更多,马超相比之下,他知道少了。不过这事儿多少,那其实都无所谓了,没错,起不到大作用。
第三一三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四)
对马超来说,那确实是没什么,没错。自己不如马岱知道多,没事儿。交州战事的话,马超也不是说那么关注,确实。可以说其人绝对,关注战事的话,那就不这样儿了,没错。不过不管如何,至少该他知道的,那马超是没有一点儿不知道,没错。而不那么重要的,他确实不清楚了,这个也正常。毕竟在马超看来,有些东西就没什么用,那么自己还用得着去知
道了解?确实,他是不认为那样儿,没错。没什么大用的,那确实就不需要自己知道了解了。马超是当主公做老大的,可这个也不是说他非得什么都知道,那没有。一样儿有他不了解不知道的,那没错。而对其人来说,只要不是说太过,其实就没什么。至少那话不错,就
是该知道该了解的,马超可都知道了解呢,那是,所以这个……而他不知道不了解的,那就得说是其人没必要非得知道了解的了,没错。所以说马超也是,他乐得如此,那确实。不知道的东西,未必就不好,他想说难得糊涂,不过自己显然,就现在的话,也是没那个境界
啊,可不是。马超觉得自己年纪再大个十几岁,也许是能有那境界,真的,就现在的话,确实还没有啊。不过他肯定也想自己是有更好,那没错。现在没有,可不代表以后也没有了。毕竟如今什么样儿,那也只是现在一时的而已,那确实。以后什么样儿,那才是以后的呢。马超是不怕什么,可说实话,己方这儿,说是越来越好,那样儿说起来就很不错,是最好了。
己方越好,对自己来说,自然也都是利大于弊,那却没错,所以说这个那是啊,都如此。难得糊涂,自己如今是没有这个境界了,以后吧,马超觉得能有,什么时候不知道,也许早了也许晚了,那却都不一定了是吧。但是十几年之后,自己年纪大了,奔六十的人了,那么
看东西肯定和现在不一样儿。那么那个时候,他觉得自己就有那样儿的境界了,没错。马超一直也都认为那个是境界,真的。就像一千八百多年之后自己上学那时候,老师讲课之后问大家都听明白没,结果他就来一句,难得糊涂啊。最后老师说,你还没那境界,现在不行。
所以从那天开始,马超就知道了,觉得自己是年纪不到,所以说别难得糊涂。其实一想也是,也许在有的事儿上,你确实是要难得糊涂,但是这个听讲,那确实就不该糊涂了。本来就是,该懂的时候,就得懂啊,要不就落下了,没错。这个好好学习,其实总是对的,这个没错。实在你说自己对学习没兴趣了,那么再说其他的,就是。要不然的话,怎么都得好好
学了,那是。所谓是“活到老,学到老”,这话是挺有道理的,没错。该学习的时候,那确实不能不学,那肯定也是,这个必须学了。学习肯定有用啊,这个都不用多说了,这个就是事实是现实,那都没错。就算是现在这个时代,马超有时候也找本书看呢,当然了,到了
他这么个身份地位,那确实是不用在这个上面装什么,就是实实在在的,没错。如果说还用这样儿的事儿去装,第一个马超就得觉得是太low了,真的。至少他觉得自己不用,没错。当然了,读书什么的,他也算是看过了不少本,那都是,可却没觉得自己的学识就一下涨了很多?他承认,这个看书之后,记住的东西多了,肯定更有用,但是真比以前强很多?
这个马超也是,他觉得不是那么一下就能看出来的,确实啊。他觉得时间长了,估计是能看出来了,时间短的话,估计也不明显啊,那是。所以说这个也确实,马超是不那么太多想法在这个事儿上。毕竟没说读书不好的,主要自己事儿也有,不能总那么看书,那是。所以说这个也是有限的,那没错。不过凭借自己的记忆力来说,确实看过的,那是都能记住,这
个那暂时是够了。对他来说,确实也不多奢求,那都没用。就说自己读书都记住了,增加知识,这个怎么都是好处啊。没人说增加知识没用的,要不就没有那“书到用时方恨少”那话了,确实。不要到时候想这话,还不如是多读书,那肯定没错。真到了用的时候才那样儿,
那就尴尬了是吧。马超的话,他肯定不想那样儿,不过更多时候,他觉得自己好像也用不到那么多的东西。毕竟很多东西其实不是书本上能看到的,那都没错。看书是必须必要的,可多少东西从书本上可学不到啊,那是。所以说这个经验什么的,自然而然重要,那都不用
多说。还有更多东西,那是书本上学不来的,肯定是,还得是生活,没错啊。所以说那话挺有道理,说在学校的话,有毕业这个说法。但是要混社会什么的,毕业不了啊是吧。到底说什么样儿才能叫毕业呢?显然这个和学校那个毕业终究是不同的吧,所以……那毕业不了,其实是有道理的,这个得承认。学校的话,其实怎么都能,基本上谁都能毕业,差不多啊。
但是混社会,走入社会的话,这个最后如何毕业?没有毕业的,严格来说,是吧,所以……至少马超一千八百多年之后,他是没觉得谁就是了。然后到了现在,这个时代,他更是没觉得几个人是。确实,他认为超脱的几个,也许算是吧,也只能说是算是,这个马超如此想法。
当然了,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儿,他是这么想的没错,但是架不住其他人肯定就不这么想了,也是。他知道,那肯定有人就和自己所想差不多,甚至说就一样儿了。但是可能更多的,还是不同,这个都正常。马超也没指望说别人就得和自己所想一样儿,他也没想去说服
别人,每个人想法都不同,这个才对,那是。那话有道理啊,所谓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马超想说,别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了,估计一万个都有了。当然这个也只是玩笑话,那没错。不管有多少,反正肯定少不了,不可能是一个啊,也不可能就是两三个,那都不可能了。几百个,那都少了,真说就有一千个,真心来讲,其实不多,真的。至少马
超看来,一万个可能是有点儿夸张,可比一千个多,这个他觉得是可能的啊。这话那直接就说明了每个人想法不同,自己有自己的想法,看待事物那是不同的。那么马超确实,他从来没指望自己就真能说服别人。话说因为自己是当主公做老大的,而且做得事儿确实是符合
己方的利益,所以看看手下那么多人都听都去做,这个就是。要说自己如果下了一个不符合他们利益的命令,你看他们有几个不谏言的?江东军那边儿特殊,基本上孙策真要做出来点儿损害江东军和江东军将领他们利益的事儿来,那么这个执行不了,真的。毕竟江东那地方什么情况,确实,孙策说了算,可手下得都听他的,那叫他说了算。可手下不听他的,那
还叫什么他说了算啊,就是。所以说这个要看手下都配合不配合了,没错。马超凉州军和曹操兖州军,他们的组成是那样儿的,集权啊,当主公的就是老大,兵权都是当主公的,手下只能带兵,却没有部曲什么的。所以说哪怕他们就真一意孤行,手下人却也得说是去执行,这个没说的。但是在江东军那边儿,确实是不行。可以说手下都反对的,你当主公做老大的
就算是同意也不好使,最后一样儿是没人去做,这个你有什么办法?是,你当主公做老大的那实力肯定最强,那都不假,可确实,那无奈更多啊。毕竟手下人加一起,实力其实超过你了……所以说孙策是不怕什么,可他必须承认,自己这个当主公做老大的,和马超还有曹
操最大的不同就是,那两个,人家当主公做老大基本上是改变不了的了。自己这边儿呢,虽说好像看着也是不会改变,但是这个确实,不好说啊。如果手下人一直认为自己能带着他们得到更多的利益,那么自然而然,这个怎么都是自己当主公做这个老大。但是他们要认为
别人能,而自己不行呢?这要真这样儿,那可就出事儿了,没错。所以孙策自然而然,他不为了江东军着想,那都不可能。说起来马超都不知道,历史上江东到底是什么样儿的,可这个时代的江东军,就是这么个组成方式,他倒是没觉得奇怪,不过确实,有点儿兴趣儿,那不假。毕竟孙策和江东军众人,那么一个联合的方式,马超也是知道,有利有弊的。反正
对他们自己来说,怎么都是好处多,他们那么认为。但是在外人来看,怎么都不是好处多吧?是,这个所处的位置不同,利弊也确实不一样儿啊。在他们自己那儿看来,自然就是利大于弊了,好处多。而在马超、曹操这样儿的来看,就觉得是弊大于利,怎么看怎么觉得是
不好的地方多。当然了,这个真说起来,那就得是看你自己怎么看,更多不是别人。不过在具体事情上,这个再看问题如何,那都没错。有利有弊啊,可不就是。无非是利多弊少,还是弊多利少,这个是问题,那确实。他们自己觉得是前者了,只是外人来看,认为是后者。
毕竟立场不同,这个是最根本的,所以所想也不同,那都正常。就比如说对你好的,对敌人好的,那么显然,对我就是不好,那是。而对敌人不好的,显然放到我这边儿,就是好事儿了,没错。这个咱们是敌对啊,立场不同,那就是不一样儿了。对你好对我不好,对你不好那才是对我好,如此。所以说这里怎么说也有点儿这些因素,那可是。承认不承认,这个
也是事实啊。所以说江东军他们自己觉得好,那其实就好。而他们认为好,自然马超和曹操不会觉得好。所以这个也是,他们觉得好的,那么到江东军那边儿,确实就是不好的了。所以说这个真没都逃不开,两人毕竟也是当主公做老大的人物,那最先想到的,怎么都是好
处利益啊,对自己对己方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可不就是。至于说他们能站到江东军那边儿去想问题?这个不是说就肯定没有,但是基本却不要多想了,那也是没错,确实是。那得是多大的好处利益,让他们那么样儿的想法?就现在的话,好像是没有啊,这个也是……
没有足够的好处和利益,马超和曹操,他们还能怎么想?对他们来说,那不也一样儿,就去做那对自己对己方利大于弊的事儿,那是。好处多的,利益大的,就做了。那么没什么好处,甚至就不好的地方多了,让他们如何主动去做?还得是利大于弊啊,那可是,就要做了。这事儿又不触碰到马超的底线,所以他有什么不做的。只要好处够,那么自然,他就那样儿
也没说的。而马超那样儿,曹操就更别说了,其人可更没有底线啊,说起来马超能做出来的,除非说他是做不到,那没办法,能力有限,其他的,就没有他做不出来的了,那是。所以说这个肯定没错,那就得说,利益还不够啊,没办法。真是,好处足够多,利益足够大,
那么就不是这样儿了。让马超和曹操好好想一下,并非就是什么困难事儿,可对他们又多大好处?这个是根本,那没错,多了大了才行。
第三一四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五)
少了小了,那肯定不行,不够啊。就得是多了大了,那是。所以说利益不够,那肯定是啊,没错。多了大了,那确实就不一样儿了,变了,可不是。而现在如此的话,那有什么改变的?不会变了,就如今这样儿,其实对他们来说,好像也是挺好。对马超对曹操来说,这个确实,那是没那么多好处那么大的利益,这个肯定不会让他们如何,那肯定是,那没错,一直都是。
对他们来说,现在确实,那不挺好,没错。江东军那边儿,好不好,反正马超凉州军不会觉得和己方关系很大。什么时候,没机会就到时候己方都准备好了,自然就去灭江东军了。灭他们,那自然江东军没什么实力好啊,那是。对马超来说,对凉州军来讲,可不就那样儿。
所以说马超看江东军那边儿那样儿的组成,他确实还觉得不错呢,那是。这个马超觉得,对方那样儿的情况,不是己方和兖州军那种集权,就那样儿靠着各大将领和谋士部曲出战,这个确实,他并不觉得是好事儿。马超怎么想怎么觉得还得是集权,就主公老大有兵权就够
了。他觉得手下有兵权可以啊,但是却别整什么部曲之类的。在马超看来,世家大族、豪强地主那些,也包括富商巨贾他们,人家有钱粮也有人,私兵什么的,怎么都禁止不了,没错。可手下却不能有部曲,这个确实是马超接受不来的,那也真是。他觉得那样儿的话,问题就更多了,没错。问题少点儿它不香吗?所以说马超肯定是不希望那样儿,也更不想,不
会让手下有部曲的,想都别想。而在曹操兖州军那儿更是了,就看其人那多疑的性格,手下没部曲,他都猜疑呢,更别说手下要是各个有部曲的话,那么曹操那性格的,估计每晚都要睡不着,真的。换成马超的话,他还不至于说睡不着,可要是曹操,基本上可真就那样儿
了。但是不管如何,有一点没错,那就是他们都不会让自己手下有部曲的。那世家大族、豪强地主还有富商巨贾,是在是管不了啊,没办法。可对自己手下,话说还能管不了,没办法?是啊,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可不是江东军,那真没错。马超和曹操,他们更不是孙策!
江东那边儿真说起来,马超和曹操的话,他们还是知道一些的。应该说那样儿也确实,有历史原因,没错。并且部曲可不是孙策的专利,也不是他父亲孙坚的。可那个没错,就是孙坚在的时候,他活着的时候,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和朱治,他们就已经有自己的部曲了,那是没错,只是人少罢了,也是不错。所以说这个从孙坚那儿就已经开始,到了孙策那儿,
自然也是没有改变,甚至更甚了,这个也正常。毕竟孙坚在的时候,其人的实力,那绝对是超过了手下加一起的实力,这个没错。如果真说起来,那时候江东军是十,那么孙坚一个人就是六,甚至实际还要超过点儿。而其他将领加一起,也就是四,那都多说了,其实没到。
所以说那个时候的江东军,一样儿没有实力不假,可却不是如今这样儿啊。现在真说起来,孙策手下将领加上谋士的部曲,整体实力已经超过了孙策,可以说十中他们占据了一半还多点儿,哪怕其实就那么一点儿点儿,却也是超过了五,这个没错。所以孙策整体实力,他却没到江东军的一半,也就是没到五。这个不是其人没实力,实在是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
他的手下实力增加,那可比他快了点儿,真没错。而关键是其人还不是那么重视这个,不是他不重视实力,这个其人看重。主要说孙策不那么看重手下人的总体实力超过自己,他反而觉得那更多还是好事儿了,就是那样儿想法。所以说江东军众人都让其人当这个主公,做这个老大,那怎么都是有他们道理的,没错。换成是其他人,对不起,很多人都没有那种想
法,说换个主公什么的。几乎所有将领、谋士,他们都认为,江东军就只有在孙策的带领下,才能获得更大的好处,更多的利益,没错。因此,其人这个主公这个老大,那也是相当稳定了,没错。是,孙策江东军那边儿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和马超凉州军还有曹操兖州军比的,
但是他们却依旧三分了天下,确实这个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就是他们打败了除了马超和曹操之外的其他诸侯,没错。只是实力不能和兖州军比了,更不能与凉州比啊,那是。最后他们就会是三方中第一个被灭的,这个也应该是历史的选择了,没错。不是他们的话,会是兖
州军吗?可能是凉州军吗?所以还是他们啊,不是那两方。因此,其实还是那话,江东军的结局,说是注定的,好像也是。就马超和凉州军来看,是那样儿啊。这个哪怕说曹操和兖州军最后死保江东军,可一样儿未必好使,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依旧让凉州军灭啊,那没错。所以说马超知道曹操和兖州军他们如何选择,利大于弊的事儿,那就是和己方一样儿,就是
灭江东军。当然了,确实这个事儿不是绝对的,那都没错。谁敢说就一定如何如何,有吧,可惜少啊。那么这个绝对的事儿,没几个事儿是,没谁就敢总说。马超就算是想过,那也不过就那么一想而已,绝对什么绝对什么的,那就是想一下。其实就说其人那么谨慎小心来讲,
他可不是那么大意的人啊。马超没什么自大自狂,那真没有。所以说他也是信奉,所谓“小心驶得万年船”,这话多有道理啊,没错。必须承认,当初说出来这话的,马超不知道是谁,可却掩饰不了他对那人的佩服,那怎么都有。其实这话马超是不太清楚,前面还有一句呢,
叫“谨慎能捕千秋蝉”下一句就是“小心驶得万年船”。后面一句,应该说很多人都知道,确实有名儿啊。但是前面那句,至少马超是不知道了,而和后面一比,显然听过后面那句的人多,而知道前一句的人少。但是不可否认的就是,这两句是一起的,完整的,那是没错。“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这么两句合一起,说实话,工整多了,不是吗,比
之前就一句来说,真是啊。这么两句话,不得不说,是很有道理啊,这个真是。承认与否,那都是事实好吧。让人小心谨慎,这个还是可取的,确实啊。这话其实也并非就一定要知道完全,其实就只知道后面一句,也算是够了,没错。小心谨慎,就说有小心,也少不了谨慎
啊,这两个词语倒是总一起出来。马超就总告诉自己,那是要小心谨慎啊,没说的。可以说这么多年了,他觉得自己也是那么做的。当然了,并不是说自己就没有大意的时候,犯错自己还会,可说实话,不是什么大错好吧,那不是啊。所以自己其实可以说是做到了小心谨慎,反正马超就是如此认为的。这么多年了,可不这样?不是吗?他是自认为自己做挺好了,
这个不能说就是其人自我感觉良好,而就是事实啊,那没错。这么多年来,马超做得确实不错,这个不用他自己自吹自擂,而事实就是如此。事实是什么,可以说就是一时改变不了的,可以说成为历史,就那样儿。改变后的话,那之前的呢,没改变的,自然就是历史了,没错。所以说马超这么多年来,他其实做得都不错。他自己满意,家人满意,属下也是一样
儿,认可满意,那都没错。毕竟其人能带着凉州军走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可不光说就只是凉州军最有钱粮,以至于最有实力的原因。是,那些肯定少不了了,但是要遇到一个稀里糊涂的主公,那么绝对就不是现在这样儿了,没错。因此,怎么都得说马超是个不错的主公,
这个当主公做老大,那确实合格了,是啊。那么不合格的话,确实就不是现在这样儿了是吧。如今凉州军能走到今天这样儿的地步,确实是和马超的努力,那是分不开的。确实,说更主要的,那是凉州军有钱粮物资,有那个实力,可也得说,马超努力那么多,这个也没错。
没有其人,那么就没有现在的凉州军,这么说其实是有道理的,那没错。可以说是马超早就了凉州军,这个更对,而不是反过来,不是凉州军早就了马超。当然了,也许有人那么认为,这个也正常。毕竟那话没错,就是每个人想法不同,确实是啊。都一样儿的话,确实就没意思了,那是。不一样儿的话,才有意思,才对啊,那是。一样儿的话,也确实是不对了。
可以说马超对凉州军的贡献,说是最大的,那肯定是啊。当然了,说他因为是凉州军的主公,做老大的人物,那肯定得尽力什么的。这么一说,也并不是就没有道理,确实。毕竟那个没错,就是其他人,哪怕就算是凉州军败亡了,但是他们确实,未必就会被咔嚓。但是马
超不行,这个一点儿没错。就像演义里鲁肃劝说孙权不能投降那样儿,谁都能投降,在鲁肃看来,自己主公手下投降,一样儿还能做大官,甚至有人还能升官。但是说实话,孙权行吗?再也不是当主公做老大的人物了,甚至还得被曹操咔嚓了,那是他都做了多少次了是吧。
所以说当初鲁肃的话,那是多有道理啊,甚至说就真那样儿了,没错。必须承认,鲁肃的话,真好使啊,直接就让孙权觉得不能投降,自己投降了之后,那可……鲁肃的话,那确实没错,其他人都能投降,可唯独孙权不行,那是。而他一说之后,孙权就更清楚了,这个别人投降都没事儿,可就自己不行。所以说投降的事儿,那就不用多说了,手下人都为了他们
自己啊……那没错,有几个为孙权的?所以说鲁肃的话,还是没错,那真是,所以孙权坚定了想法,就是不能投降啊,那就对,没错。要不说鲁肃这个人,那绝对的战略家,那没错。可以说其人也许保证不了己方必胜,但是不得不承认,其人知道孙刘联盟的重要性。不过最
开始的时候,他的想法,三分天下的是曹操、孙权和刘表,不是曹操、孙权和刘备。其人有战略眼光不假,但是那时候可是没和刘备有什么接触,要不然的话,他估计也得是认为曹操、孙权和刘备,没有刘表什么事儿了。可以说其人不能和刘备比啊,太多地方都不如刘大
耳朵了,真的。所以说不是鲁肃没眼光,而是其人不了解刘备,那之前都没见过他。可鲁肃却知道刘表刘景升啊,那是。如果说他和刘备有接触,那么自然而然,就是其他想法了。凭鲁肃的眼光来看,他要看到刘备,是绝对不会觉得刘表还比其人强的,那是。鲁肃那时候觉得刘表能三分天下,实在是他认为荆州军有一定实力,刘表也比刘璋强,他没见过刘备,
所以自然是没考虑其人太多,没错。所以这个也算是之前鲁肃忽略了,不过对刘备,那时候他肯定更多都是听说。而其人除了说有的名声之外,确实没什么实力好吧。如果说刘备有曹操那样儿的实力,哪怕就是差点儿,可能都不一样儿了。鲁肃说曹操和刘表与孙权,三分
天下,他怎么没说是曹操和别人再与孙权三分天下呢?他是能看得出来荆州和益州的重要性,那两州重要。
第三一五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六)
是,那两个州的重要性,也不是鲁肃一人看得出来,应该说是太多了,没错。这可不是什么难以看出来的,很多人都看得出来啊,那是。但可不是说能看出来的,那就比得上鲁肃了,其人还是头号战略家,那一点儿没错,其他人比不了啊。鲁肃确实,其人是天下顶级谋士,也是第一的战略家,这个就是事实。是,其人在谋略上,那比他强的,怎么都有,而且不少。
就一个江东军中,鲁肃都觉得自己不如周瑜,也不如庞统,就在这个谋略上面,那真是。可自己有战略眼光啊,可以说其人就是大汉这边儿的第一战略家,那没错。鲁肃是有自知之明,那没错。这个谋士他也是,知道自己是顶级谋士不假,可顶级谋士也各自有各自擅长的,
而显然,鲁肃就不擅长谋略那些。可其人却擅长战略,也擅长外交,那是。谋略的话,还差点儿,至少不如周瑜,更比不上庞统了,没错。庞统不用多说,其人本来就以谋略闻名,凤雏可不是白叫的。这个时代没什么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那样儿的话,不过卧龙和凤雏
的绰号,那确实都有啊。诸葛亮和庞统嘛,那没错。所以说庞统叫凤雏,这个不是他自己给自己安的,那是荆襄那边儿的给他起的,那是。那地方名士多啊,哪怕就是马超,这么多年了,他也一直都承认这个,是。从荆州出来多少人才?真是太多了,可不就是。反正他肯定不会嫌这个人才多就是了哦,都不错。马超还觉得少呢,那是。而且荆襄那地方的名士可
不光就只投靠了自己,不光就加入了己方好吧。那刘大耳朵那儿,孙策那儿,还不都有?所以……马超怎么都不会去说,这个什么天下的人才都入了自己彀中之类的话。别说是没那事儿,就算是有,他也说不出来那话。毕竟马超肯定和李世民不同,这个肯定是。后者的话,
他是能说出来那话,不是他说李世民,其人不光是狠,这个不用多说,黑有,那么脸皮也足够厚,这个也没错。至少马超认为李世民,那绝对是不要face的一个,所以就不用多说
了。其人很在意当代人都怎么说他,那是。当然也是在乎后世人怎么评价他,那都是。不过
李世民确实,有的事儿做得就不对,那没说的,不用多说了。反正马超一直都那么认为,他是不敢说别的皇帝就不会改史书什么的,但是显然,你李世民绝对属于改很多的,那没错。那么这个是吧,改多了,那肯定就不会没人去说,肯定是啊,都不错。为什么李世民属于让后人诟病不少的呢,又说他改历史又是其他的,别的皇帝没有?确实,马超不敢说这个就真
没有,只是李世民有本事不假,分两方面来看,其人也绝对是改史书不少的一个,那没错吧。所以说不是黑他,就真是事实。他是承认李世民本事,还有其人的贡献,但是马超依旧是看不上李世民,这个没错。哪怕真说起来,李世民有不少地方,那都是比自己强的,这个
也是。可对马超来说,那是历史,而不是现在。马超所想很清楚,可以说这个时代以后有没有李世民,那都两说。就算是真有其人,但其人八成也不会是唐太宗了,他是很相信这个。毕竟历史是早已改变,在如今东汉末年三国时代,还能说有不少历史事件还会发生,那没错。历史上的人物依旧会出现,但是再过了四百年,说实话,马超觉得历史早就不是以前自己所
了解的那样儿了,没错。也许李世民还会出现,这个不是什么大事儿,可其人还会是唐太宗吗?这个马超确实就不相信了,真的。所以说这个也不要多说了,那是。李世民会出现,马超不觉得有什么大意外,但是基本上唐太宗就不要想了。除非说那时候的历史又很多和自己说了解的一样儿了,不过可能吗?如今都改变了那么多,那么四百年之后呢,自己要知道
的话,估计再也认不出来了吧。确实是啊,这个如今这才几十年,就已经是这样儿了,那百年呢,还是四百年后。这个马超觉得是没几件事和历史一样儿了,这个他是相信的,没错。是啊,对他来讲,这个和历史大不同,甚至就都不一样儿,马超才觉得正常。而哪怕是有一
样儿的事儿,他是觉得都不正常了,没错。所以说马超是认为有李世民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却不会再有唐太宗了,那正常啊,太正常了。真要说有,那才不正常呢。而事实就是不会有,这个马超不敢确定,可事实就那样儿,李世民都没有,所以别多说了,都没有啊。
他是不知道四百年后的事儿,不过事实就是没有李世民,那都没错。而四百年之后,马超所建立的朝代,确实还有,不过也……不过对其人来讲,这些确实,他都不知道了,肯定是。可不是,其人不知道不假,但是却能预测啊,是。因此马超觉得最多就是有个李世民,却不会有唐太宗了。可以说连唐朝都不会有,那么还有什么唐太宗?真的,那是啊,这个可没错。
没有的话,其实倒是好事儿了,那没错。至少马超要知道没有的话,这个他肯定满意啊,那是。不过其人是不知道,毕竟都四百年后的事儿了,那没错。你让他预测四天后的事儿,他都费劲呢,所以更别说四百年后的了。但是不管如何,马超确实觉得最多是有李世民,可
不会有唐朝,更不会有唐太宗,这个就够了,那是。不过四百年之后的事儿了,他也就只是想那么一下而已,多了马超也不会多想,没错。毕竟四百年后的事儿了,说起来和自己的话,其实没多大的关系了。是,凭自己本事来说,身份地位来讲,那是会名留青史,让不少
人都能记得的,哪怕四百年后……马超是不怕这个,倒是也正常,那没错。凉王府的会客厅,马岱也补充完了,马超是和他们最后说了下,晚上宴请众人后,就给他们都打发走了。毕竟他也得是见见自己母亲、妻子,还有女儿,这个肯定是啊,少不了的。也都几个月没见了,这个肯定是,那是必须的。所以众人都离开了,而马超也回了后院,先见自己母亲,最
后再见自己妻子、女儿。不过自己母亲和妻子都在凉王府,但是自己女儿确实,她可不也一定都在凉王府,那也是。毕竟马卿云很多时候都不在凉王府,不是她出了长安,只是大多时候都在她姑姑马云禄那儿,那是。以马超对自己女儿的了解来说,她是不会出长安的,一
般情况下,她可都不会那样儿啊。当然了,这个确实不是绝对的,可马超却都知道,这个自己都回家了,那么自己女儿,她怎么也都在长安。就不在凉王府,也是在马卿云家里了。马超可以说还是很清楚的,那是。如果说自己女儿都不在那两个地方,他也就不知道自己女儿还能去哪儿了,确实。马卿云实际上也没地方去啊,那没错,马超也是想不出来,是啊。
这个还真没错,古代时候也是,可以说女孩子的话,没几个地方好去的啊,就马超所了解来说,这个时候更那样儿,真的。至少你让自己女儿上哪儿去?赌坊?青楼?那不开玩笑吗,后者不用说了,就前者的话,你在赌坊里见过几个女人?而且马超虽说对自己女儿是管得不是那么太严厉,可赌坊那样儿的地方,确实是他从来都不让自己女儿进去的,没错。说起来
男的进那地方,马超都不那么太管。可自己女儿和儿子,他确实是严令不让他们去,那是一点儿没错。说起来他都不知道历史上到底说什么时候有赌坊赌场那样儿的地方,可这个时代,还真就有啊,那没错。马超确实不知道历史上这个时期到底有没有赌坊之类的地方,不
过他觉得应该有吧,那是不一定。不过赌什么的,那早就有了,没错。而马超说实话,基本上不怎么和人去赌。他总觉得那不是正道,所以说能不去沾尽量就别去,是吧。虽说那话有道理,所谓是小赌怡情,可多少人都是从小赌开始的,然后最后什么样儿了,不用多说
可吧,看过听过的还少了?所以赌这个东西,那真就是能不碰就不碰,这个一点儿没错,克制自己,那是。所以说确实,看在华夏大/陆严厉打击赌博,其实就对了,那真没错。那东西就得是打击,就是港澳台,那三个地方也没办法,有就有吧,想去玩的,那就去吧,也没人就死命拦着你。反正不管结果如何,那都是你自找的,绝对没错吧,所以说这个……那
话其实是挺有道理的,说世间诱惑是比较多的,而兜里钱却是狠少的,烦恼都tm是自找的。这话好好品品,太有道理了,可不是。这话也许有人不认可,可必须承认,它是有道理的,那确实是。诱惑不多吗?钱不是真少吗?烦恼不是自找的?反正其实是有道理的,真的。
烦恼这个东西,你要非说是别人强加给你的,好像没那么多道理。说起来更多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至少烦恼是你自己的烦恼,那不是你自己给自己整的?所以说是自找的了,这话没道理?其实有道理了,有人看得比较开,确实就没那么多烦恼了是吧,所以说这个还……
说起来这个更多肯定是看你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那对吧,或者你怎么也得承认有道理啊,那是。毕竟说起来,烦恼这个东西,是你自己烦恼,那么不是你自找的?所以这个确实,至少在马超看来,他是一直都那么认为的。所以真说起来,其人烦恼倒是能稍微那么少点儿。因为他觉得都是自找的,那么自己看开不少,那么确实是少了,这个没错。如果说自己看不
开,那么就不一样儿了。这个也得感谢一下道家,其人所接受的,基本上都是道家思想,算是没那么多烦恼了。确实,应该说从马超到了东汉末年这个时代,如此地方的时候,他就是接受道家思想的一个,那没错。有的事儿做的,可以说其人是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那没
错。当然在马超看来,道家思想更多都是好处,那是。不过确实,自己没那个境界啊,不错。看老子、看庄子,没见过可却听说过啊,所以其人也是,知道哪些代表人物都什么样儿。他也知道,自己可是比不了他们,那都没错。而自己境界也不够啊,马超有自知之明,没错。
那可不就是,至少在他看来,老子、庄子,这样儿道家的代表人物,可以说非常有境界,一般人可比不了,那真是。你要说超过老庄什么的,这话就别说了。哪怕说和他们一样儿,这个不是马超看不起看不上你,能和老子、庄子比的,他确实觉得也没谁了。老子什么样儿,不用多说了吧,别人比不了。庄子什么样儿,也不用多说了,别人依旧是比不了,那没错。
所以说人家那个境界,那是,谁比得上?自己肯定不行啊,而马超真心是觉得不是自己看不起看不上别人,不是高看了老子、庄子,而小看了天下人。他觉得自己认为的难道不是事实?老子、庄子,别人能比得上?确实,他不觉得谁好使,真的。古今中外,几千年看吧,
他觉得也没谁了。所以说他肯定是啊,就比较佩服老子、庄子,这个没错。人家那个境界,也是属于超脱的吧,马超觉得。
第三一六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七)
无人能比啊,不是吗?马超真没觉得自己高看了老庄,别人比不了难道不是事实?也许在某一方面,是能超过两人,但是那不算什么,真的。这个就得是看后人了,一千八百多年后是没有了,那么再以后呢?也许会有,不过自己肯定是看不见了。不过马超对这个也确实,他也只是稍微想了一下,就不多想了,正常。毕竟这个还得说,老子、庄子,那都是古人了,
和自己说起来,其实也没太大的关系,哪怕自己是接受了道家思想,那都不假。可说实话,这个能说明更大的问题吗?至少在马超看来,自己是接受了道家思想,但是没那么高的境界,可不就是。可以说境界还不够,这个是他自己所认为的。很多东西,他是觉得自然更好,可
显然,自己什么事儿都能那样儿吗?那肯定不行,所以还得说自己是没那么高的境界啊,要不然的话,马超觉得自己是不是修道去了?不过以只是一想,这事儿他觉得不可能啊,要不现在就不这样儿了,那没错。所以总体来说,就是这么个样儿,他是觉得该顺其自然的时
候,那肯定那样儿。所以说马超觉得自己最多也就是那样儿了,没错。不过可以说这个肯定是,还差不少,他觉得。所以说马超也是,觉得自己还得是更得那样儿,那是。如今做的,其实还不够啊。以后的话,自己更得是吧,那对。现在的情况,他觉得自己做得还算是不错,那是。不过和古人比,那肯定不行不够啊。但是和一般般的人比呢,马超自认为还是可以的。
此时他已经回了凉王府的后院,去见了自己母亲。可以说好几个月没见自己母亲,马超的话,其实也有想念在里。至于说他母亲,更是想念自己儿子。马超母亲和大多数的女子还不同,就看她并非是最溺爱最小的儿子,就能看出来点儿。说起来她绝对是对马超最好,对自
己长子最看重,那没错,从小就那样儿。而对马云禄自然也是好,谁让她是唯一的女儿呢,那没错。不过真说起来,显然还是,对马超这个嫡长子最好了,那都是。所以说马超清楚,如果说自己母亲对子女有十分的爱,那么可以说自己就占据了四分。自己小妹马云禄占据了
不到三分,而自己两个弟弟,那也就是各自占了超过一分半的,就那样儿了。所以说他们俩是远行,离开了大汉。说起来马超知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想在大汉,想出去走走。其次也有自己的原因在里,毕竟自己是这样儿的身份地位,是吧。然后还得说,两弟弟离开大汉,多少也有是对自己母亲稍微有那么点儿不满意,不是说他们就觉得母亲太偏心,
可实在是对自己的大兄和小妹太好,这个一点儿没错。可以说他们两兄弟加一起,也不如马超一个,那是。所以要说他们都没想法,马超第一个就不相信。而且还得说,自己母亲自己也管不了,说不出来什么。而自己母亲如此,他并非就理解不了。可以说马家还得是靠自
己,而不是靠着自己那两个弟弟,更不是靠着自己小妹,那都不错。在自己父亲还在的时候,他都经常告诉自己,一定要恢复昔日祖上的荣光,而不是现在这样儿,就只是个豪强罢了。对马腾来说,那时候混到那样儿,确实是愧对先祖,没错。至少马援那时候,是现在比不了的,比如今强多少?而且那时候的马家算是大家族,如今是分了几支,那时候可没这样
儿啊。所以说自己父亲对自己的期望那是非常大,这个马超太清楚了。因此,可以说从马腾那儿来讲,他就是比较宠爱马超,超过了那两个弟弟。马云禄的话,毕竟是他唯一的女儿,多少也是很喜欢,那没错。所以说就算是受到自己父亲的影响,那自己母亲基本上也不会比自己父亲差,甚至比他更甚,这个马超太清楚了,没错。因此,自己母亲那样儿,都是意料
之中啊,没错。可以说其实自己父亲就算不那样儿,自己母亲也是最喜爱自己,这个马超还是很清楚的,确实。原因的话,其实有好几个,那是。比如说自己是自己母亲第一个孩子,嫡长子。然后自己小时候还行,长大了经常给自己母亲讲笑话,都是一千八百多年之后的,
自然是让这个时代的人乐得不行,那没说的。而且在她四个子女中,就属马超最懂事儿最重孝道。所以说她还能最不喜欢马超吗?可以说对马超那样儿,这个都正常,也是多个原因加一起,最后才这样儿。马超母亲虽说也知道,自己多少都是有偏心,但是自己为什么那样
儿,终究有不少原因的……可以说就马休和马铁那样儿,也不能说他们母亲偏心就一点儿不对。至少在孝顺上面,确实都是马超做了最好,那是,比两个弟弟强多了。最基本的,他们父亲是早就不在了,马腾没了。但是母亲却健在,所以说不应该像马休和马铁他们那样儿,一下就来开家很远,关键是几年才回来一次。当然了,这个你可以说那不还有马超和马云禄
在她身边儿吗?是,这么说也有道理,可马超和马云禄在自己母亲身边儿,那不是应该的?而且他们那么做,根本上是他们的孝顺,不是你马休和马铁的是吧,没错啊。因此,其实马休和马铁的作为,真说起来,还是有点儿不孝在里。当然了,他们可以觉得自己是“游必有
方”,马超这个当大哥的,也说不出他们什么,那都没错。他也没那么多想法,反正做好自己就是了。马超是不会劝说自己两兄弟如何如何,他觉得那都没大用。他们自己认为什么时候能一直都在大汉,那就一直会在这儿的,那是。那觉得还要离开,自然就依旧是几年才
回来一次,然后继续西行。马超多少都知道他们点儿想法,不过确实,他是不爱多说,因为没大用。马休和马铁他们不会因为自己和他们说了不少,就决定留在大汉了,那不会。只有他们觉得要留下的时候,那才是会在这儿,没错。所以说马超确实,他从来没和自己两个弟弟说太多,都没用啊。而他们母亲也是,从来不和马休和马铁说太多,说你们都留下来吧,
什么什么的。在他们母亲看来,自己儿子都大了,都那么大年纪了,最小的都过三十了。那么可以说早就能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那是。是,他们出去那么远,自己是担心,可面对儿子们自己的选择,她确实也是说不太多,尊重他们选择,那是。如果说她有意见的话,
在当初马休和马铁第一次离开的时候,就说什么了,不会说现在才说,那是。马超也是啊,对自己两弟弟要有意见的话,就他那性格作风,早就说出来了,没错,而不是现在啊。而马云禄和自己大兄马超关系最好,从小就是。倒是和马休还有马铁他们,这个确实,她和他们的关系就是兄弟姐们的亲情都没那么深厚啊,那是。但是她和马超,彼此关系,那兄妹感情
真是深厚,没说的。在马云禄眼里,为了自己大兄,命都能不要,那不算什么。所以说他们彼此的感情,那真是好啊。马超更是,自己就那么一个妹妹,说是为了自己妹妹放弃很多,那都可以,放弃生命都可以。因为他很清楚,自己妹妹更是这么想的,那都没错。所以说这个关系在那儿摆着呢,马云禄很多话可以和自己大兄说,和马超说都无所谓,她觉得。但是
和马休还有马铁,那真是说不出来什么。甚至可以说马云禄和自己母亲,她都说不出来的话,却是能和马超说几句,他们关系就这么好,那是。马云禄确实,应该说从小就最佩服自己大兄,那是不错。之所以能嫁给赵云,其实这里也有不少马超的关系,那是没错,确实。
他其实也知道,当然了,对赵云的话,自己小妹自然是爱情,只是赵云常年都不在长安。和自己感情是深厚,可那是亲情,这个倒是。就马超说知道了解的,那可不就是。而在他看来,亲情未必超过不了爱情啊,比如说自己小妹是吧,所以说这个他是知道的,清楚的啊。
这点真实,别人马超未必就能确定,可自己小妹,他确实是很清楚的。那就是把亲情看得比爱情更重要的一个啊。当然了,你要非得说爱情之后也变成了亲情,其实这个也不是说就没道理。至少马超看到的,其实在自己小妹那儿,在自己家中,应该说都是那样儿了。就说自己妻子嫁给自己那么多年,孩子都二十多岁了,在马超眼里,糜贞早就是自己家人,那可
没说的,就是。在他看来,自己真为自己妻子,就算是不要命了,都无所谓,真的。自己妻子嫁给自己那么多年,一直都是为了家任劳任怨,所以说自己也真是。马超觉得还是那样儿,自己在家的时候,那是没问题,能陪在她身边儿。可自己不在家呢?那么自然就没办法
了,确实。军中不能带自己妻子,这个肯定是啊,要不都是问题,那没错。所以说也不能带着她出征,就只有说等自己回来了,没办法。马超是见了自己母亲,和她说了一会儿。之后就去见了自己妻子,这个糜贞一直等着自己夫君,在马超没到屋门口,糜贞就迎了出来。
虽说也有几个月没见,不过和几个月前比起来,自己妻子肯定不会一下老了什么的,那肯定还不会啊。见到糜贞了,马超是非常高兴,和自己妻子寒暄着进了屋。自然是有很多话和自己妻子说,那是。而且还有自己儿子在军中的表现,这个是必须要说的,那没错。其实马超知道啊,就算是自己不说,可自己妻子却还会问自己的,那没错。不问的话,那才不正常
了,问的话,那都正常。别看马焕是自己继承人不假,以后要继承自己大位,但是离开长安好几个月,他母亲也是担心他,那是。不过之前有自己儿子和自己夫君游历己方地盘儿的事儿在前,所以说糜贞依旧是担心不假,可是没那么多,那没错。可虽说和之前那个是不能
比,那都对,但确实,她还依旧有担心啊。对自己夫君,糜贞倒是放心不少,而对自己儿子的担心,那绝对比对马超的担心更多。而马超也知道,所谓是“儿行千里母担忧”,那话是一点儿没错啊,太有道理啊,可不是。所以说自己妻子最担心自己儿子,马超都知道啊。
如果说没自己儿子也出征,跟着自己一起,那么自己妻子说关心的最担心的,那肯定是自己啊,没说的。马超太清楚了,都知道。不过因为有自己儿子在,一起去了交州。哪怕他都那么大年纪了,二十多了,而且都成亲了,孩子都有了,可在父母眼里,他却依旧是孩子啊,那是。可以说马焕因为也在马超身边儿,而且确实,马超作为一个严父,可以说让其人如何
担心自己儿子,几乎是不太可能。除非马焕是处在危险当中了,要不然的话,基本上就不要那么想了,确实。可虽说那样儿,他作为一个严父来说,是。可糜贞作为母亲来讲,她确实不是那样儿。糜贞可以说不是对马焕非常和蔼的母亲,可却也绝对不是一个严母,那绝对
不是。当然了,其人没溺爱过马焕,知道他是要继承自己夫君最后的大业的,那是一点儿没错,所以不严厉点儿都不行啊。
第三一七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