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一章 兖州军接收两郡(四)
说马超怕北方异族,那确实不错,多少都有点儿,现在还是,他就怕北方异族大举南下。但是说马超怕曹操怕孙策?怕兖州军怕江东军?那可真是,他可不惧他们,没错。所以说他不是怕两军还有曹操和孙策什么,但是麻烦事儿,那却绝对是越少越好,这个肯定是,一直都是如此,那也没错。还是那话,别说是他了,就曹操和孙策,他们也都一样儿。不怕马超,
不惧凉州军,可都嫌麻烦事儿多,那样儿没一点儿好的,就是。所以说都是想着麻烦的事儿少啊,那可没错,马超、曹操和孙策,他们可都那样儿,那是。对他们来说,更多的都不怕,但是有了麻烦,怎么都是不好,那可是。好事儿的话,那多来点儿,都是来者不拒。而
不好的,那尽量是没有,肯定最好了。当然了,他们也知道不可能,那是没错,可不就是。所以说这个也没办法,就得说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那肯定是了,都那样儿啊,没错。对马超、对曹操、对孙策,对他们来说都是,没什么区别了。所以说基本上也都那样儿,就
是。现在的情况,其实三方还都是觉得可以,那没错。毕竟总体来说,可不就是,在凉州军那儿,马超是没看到北方异族南下,那是好。曹操没看到凉州军过来进攻己方,倒是己方去进攻他们了,可不也是好。江东军的话,虽说交州在大战,那是不假,而且五个郡肯定是要丢的,但是绝对,对方没说来扬州灭己方,这个难道还不是最好?所以说孙策他们都觉得
不错。可不就是,他们觉得交州要丢五个郡,那肯定是,阻挡不了凉州军,那没错。他们不来灭己方,不到扬州来,其实就最好,那没错。毕竟凉州军只要进攻扬州了,哪怕说不是灭己方,可也是要夺取己方的郡县,在交州大战后,己方就只剩下了扬州的地盘儿,确实是
不好再丢了。是,孙策和江东军他们不怕什么,可必须承认,凉州军要是那么一步步蚕食己方的地盘儿,对己方来说自然是一点儿好处都没有,没错。所以孙策也想了,到时候能不能让曹操兖州军派点儿援军过来?这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儿,还得看其人是怎么看了,对他
们兖州军来说,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太重要了,直接就决定了。所以说孙策和江东军他们也都清楚,想让曹操带着兖州军来,或者说他不会来,但是派兵来了。那样儿的情况几率不高,就和没有也没大区别,真的。除非说你能找到给兖州军利大于弊,或者能给他们足够大的好处利益,那么曹操肯定会派兵过来,那没错。但是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却是
都清楚,上哪儿找去啊?给兖州军让他们行动的好处利益,那还不如就己方面对凉州军来得更好。是啊,所以说孙策和江东军他们的选择也简单,如果说凉州军来进攻了,夺取郡县,他们肯定会去向兖州军求救,可却不会给他们什么大好处利益。如果对方不来,那确实是没
办法,来的话,那自然是怎么都好。但是他们却也想了,这个很大可能是他们不会来,就看曹操那个性格作风,就不难知道一二,真的。他看到己方去扬州,最后不是利大于弊,而是弊大于利,那么他还会派兵过去?显然不可能,曹操确实不会那么做。只有利大于弊的时候,他才会派兵来啊,那是。不过利大于弊,孙策和江东军知道,在那时候,己方要付出多
少?又不是说己方要被灭了,真那个时候,在孙策和江东军来看,己方甚至可以付出任何代价,但是即便是那样儿,估计在曹操和兖州军来看,刚开始他们是想着保住己方,但是之后呢,明显都要感觉到了弊大于利,那么他们还能死保己方?显然是不会了,这个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都知道,那是。所以说真到了那个时候,凉州军是彻底要灭己方来了,孙策和江东
军他们确实,也不会说去多考虑什么了,直接就是能让曹操让兖州军坚定死保己方就好,没错。确实,孙策和江东军终极目的,那是改变曹操和兖州军的想法,那是。对他们来说,最开始马超要带着凉州军来灭己方,那么曹操和兖州军肯定开始的时候是要死保己方,那是。
可之后呢,在他感觉弊大于利的时候,那肯定就要变了,而这个时候,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都知道,该己方出手了。必须要和曹操兖州军谈判,直接告诉他们,给他们足够的利益,让曹操觉得保住己方利大于弊。如果不是这样儿,他不那么认为,那么己方就失败了,没有改
变其人和兖州军的想法,尤其说他们要和凉州军一样儿的话,那么己方必被灭。所以说孙策和江东军想法都很清楚,哪怕不能让曹操和兖州军他们改变想法,可至少要让他们别和凉州军一样儿,至少保持一个中立,那对己方来说就最好了。但是显然,想让他们保持中立,这个在孙策和江东军他们看来,如果说曹操不准备死保己方了,可那时候想让他们保持个中
立,这个确实是不容易。那必须要己方拿出足够多的好处利益来,那样儿才行,别的不好使啊。毕竟曹操可是个奸雄,他刚开始是为了好处利益,而死保己方。可只要凉州军势大,那么他们就会改变想法,但是那个时候,想让对方不动己方,这个很难。对他来说,想要让
兖州军得到好处利益,直接就自己带着人马去拿就好了,但是显然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是怎么都不想曹操和兖州军那样儿。所以说他们如果真不想曹操和兖州军那样儿,就得想着给他们足够多的好处和利益,如果说曹操是觉得都差不多了,那么他也许会按兵不动,其他的,
那就不要多想了。其人觉得好处利益要不够,那么肯定要自己带兵拿去啊,很正常。所以说想让曹操和兖州军改变想法,确实是不容易,甚至说其实就不好使。但是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最后肯定要多争取一下,尽量是那样儿。还是那话,做不到让他们改变主意,也得说是让他们尽量是按兵不动,那样儿对己方来说才有一线生机,没错。所以为了这一线生机,孙策
和江东军他们也都知道,该付出的东西,还是少不了的。当然了,前提还得说是曹操和兖州军他们能看得上,并且觉得这个好处利益可以了,要不然……所以说对孙策对江东军来说,终究也是不小的挑战,那没错。给兖州军好处利益,那都无所谓,但却是能让曹操直接就中
立的条件,其实很难,那没错。毕竟曹操那样儿的奸雄,他一定是想要更多的好处,更大的利益,一点儿没错。己方给不了他们,他们就一定会自己去取,那没办法。所以说孙策和江东军他们也足够头疼,没太好办法。给兖州军足够的好处和利益,估计最后和己方被灭,可能也没太大区别了,真的。所以说到底最后到底都要如何,好的情况,不好的情况,那都……
孙策和江东军他们自然都希望己方有着好的情况,可显然,确实没那么简单啊,可不就是。所以说要真是凉州军过来进攻己方,就只是要夺取己方的郡县,就这么一点来说,他们去搬兵,向兖州军求救,让他们来援军,这个对方不来,孙策和江东军都会觉得太正常了,真的。毕竟曹操那么个奸雄,己方到底要拿出来多少好处,才让他们直接就派援军过来呢?而那和
己方要被灭的时候还不同,毕竟真要到了那个时候,己方都不用去求救,对方都得先是派援军,和己方一同对抗凉州军,那没说的。可对方就只是来占据己方的郡县,这个情况,曹操和兖州军更多还会是按兵不动,甚至是他们乐意看到的一幕,那没错。孙策和江东军他们
太知道了,可不就是那样儿。这个就和己方所想一样儿,要说自己也是希望看到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死磕,最好前者去灭后者,那样儿的情况最好了,真的。可显然,那是不可能的事儿,与其想那些,还真是不如直接就想着己方能不被灭,这个比那个来说,也许更实际啊,
真的。所以说这个情况一比较的话,还不如想着己方不被灭的,真是。可显然,在孙策和江东军他们看来,这个真心是不容易,那都往好听了说。不好听的,实际就是己方要被灭了,改变不了多少,那是。他们虽说不想那样儿,可真要是事到临头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多说,早就预料到了,没什么。对江东军众人来讲,哪怕是孙策嫡系的那些个,他们也都知道,马
超和凉州军,只要孙策败亡就可以,孙家可能最后还会留下,不过嫡系估计是没了。而他们这些人,除非说和凉州军死磕,要不然的话,马超不会管太多,只要自己这些人老实就好。那是,对他来说,是不怕什么的,马超不会认为他们那些嫡系还能跑兖州军那儿去。是,曹
操的话,那其人肯定欢迎他们过去,可实际上呢,他们却不会去,那没错。就像兖州军曹操的嫡系不会投靠孙策江东军一样儿,所以说江东军的嫡系,那是一样儿不会投靠曹操兖州军,没错。所以说马超还怕什么,他们给孙策报仇?这个还真得说,没有了,那是,所以……
一切都还好,就像现在也没人说给刘大耳朵报仇一样儿,孙策一方败亡后,马超觉得也不会有人给他报仇了。就算是真有,那么要到什么时候?确实也都不知道了,那确实不一定啊,真的。所以说他不怕放过孙策嫡系那些人,他们也不会投靠己方,也不会投靠兖州军,放过他们就放过吧,真是没什么大不了的,确实。对马超来说,这个不算是什么太大的事儿,自
己并非就接受不了,那是。对他来说,江东军彻底被灭,那才是最重要的,至于说他们的那些将领、谋士,不投靠己方也别投靠兖州军,那就够了。是啊,对马超来说,投靠不投靠己方,真心不是最重要的,真的。只要说他们不投靠兖州军,那么就可以了,也可以放过他
们一马,没事儿。毕竟可以说孙策的嫡系,那绝对是在历史上留下大名儿的人,那可一点儿没错。马超意思就给他们点儿面子,也并非就不可以,真的。当然了,如果说他们真是不给自己面子,那么自己也不会给他们面子。给孙策给江东军尽忠了吧,也许这个就是他们中
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最好归宿,真的。毕竟马超对对于自己对于己方有威胁的,基本上从来都没手软过,那是。毕竟在他看来,这个对自己对己方有威胁的,肯定是越早灭杀了越好,肯定是。就像对待北方异族,马超一直都让己方细作整瘟疫,怎么也得想办法成,可惜啊,这个老天不站在自己这儿,不站在己方这边儿,那确实是没办法了。可马超一直都算是有信
心,那没错。所以说明年的话,他是觉得有很大的几率成功,那没错,可不就是。毕竟马超也是觉得这么多年了,那么多的机会,老天也该站在自己这儿,站到己方这儿一次了。话说北方异族那地方,确实是不爱出现瘟疫之类的,可这个如今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让己方
的实力和他们实力缩小?一下缩小不少,马超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他宁可是让汉人地盘儿也来瘟疫,北方异族也得那……
第二二二章 兖州军接收两郡(五)
所以说马超从来都不是什么手软心软的人,确实,可能在有一瞬间,那时候的其人,心软了一下,可之后呢,那真就没有了。这个所谓的恻隐之心,基本上谁都有,那没错。多少的话,那确实不一定了。可能就在一瞬间,恻隐之心爆发了出来,那也不是什么没可能的事儿,反而就真是那样儿啊。马超真说起来,其人不光不是个手软心软的一个,反而还是比较狠心
的一个,当然了,其人不能和曹操那样儿的奸雄比,那在这个上面,他还不如曹操,也是。马超和孙策加一起,也就是能超过曹操?也就那样儿了,在这个上面,而他们随便一个人,那确实是比不上人家曹孟德啊,那是。当然了,虽说如此,可这个有时候是没那么狠心,并
非就不好。至少不管说是马超还是孙策,别管是凉州军也好,还是江东军也罢,他们在收拢民心上面,是要强过曹操强过兖州军点儿的,那都没错。所以说这个也是,在收买人心,就是老百姓民心上面,还是马超和孙策做得更好,曹操并非不行,而是相比之下,还得说是
马超和孙策了。两军治下的民心,那没说的。兖州军呢,除了徐州之外,其他州郡是可以,但是就一个徐州,确实也是让曹操和兖州军他们都头疼。还是那话,他们知道凉州军细作在徐州的动作,也并非就没抓几个,但是那却解决不了根本。毕竟曹操兖州军确实是做了那事儿,那么就真是,人家说得不对?没有无中生有,所以说这个根本来说,是你做了,那么你
怕人说?这个就是问题,所以说短时间内,真心是解决不好了,这个他们都知道,所以……曹操和兖州军,在这上,他们就算是和凉州军细作对上了,那一点儿没错。对他们来说,这个给己方几年的时间,那绝对是能解决好。但是这么几年之内,显然凉州军的细作他们也不
会说没有动作,就和之前也没区别。所以对他们来说,这个也是和凉州军细作对上了,你们不是不想看着己方好吗?那么给己方几年的时间,己方必定能解决好,比现在强多了,哪怕徐州不如其他几个州,可民心上面,绝对不会说差很大,这个他们还是有信心的,那不错。
所以这个也是……对曹操对兖州军来说,主要确实不是对付徐州的凉州军细作。因为他们都清楚,这个徐州的凉州军细作,你就算是都给抓住了,可马超还不会再派?更何况全都抓住,显然这个不现实。尤其还是在徐州,有那么大的动作,真心是不如做点儿别的,确实是啊。因此,这个他们不会做,而会做点儿其他收拢民心的事儿,那没错。细作的问题,反正
在徐州的,他们是不准备怎么多管了。就现在来说,其实是没大用。之后的话,以后再看具体情况,那没错。所以说曹操和兖州军众人是如此想法,那是。他们自然也是想解决好细作的事儿,尤其是徐州的细作,那都没错。但是显然,他们更知道,这事儿太难,至少徐州
百姓民心问题还没解决好,那么就想解决好徐州细作的事儿,其实就不要多想了,没错。当然了,不管如何,他们都会好好去面对问题,好好去解决。本来徐州民心都已经不是特别高了,这个要是己方再做出来点儿让老百姓觉得不好的事儿来,那么……那只能说是对民心提高没好处,反而还下降了。这样儿的事儿,曹操和兖州军如今可做不出来了。你看当年的
事儿,他可以说是自己没办法了,他确实是失了徐州民心,可却得到了军心,一点儿没错。当初的情况,确实是让曹操没办法了,对他来说,就是二选一,要不失去了徐州民心,暂时的,让天下人都认为自己对百姓不怎么样儿,但是却能得到兖州军的军心,士卒基本上都能效死命。要不第二就是让己方士卒哗变,或者说是出更大的问题。显然曹操肯定都会选择第
一个,那没说的。他可以不得民心,对曹操来说,并非就不能接受。可确实不能丢了根本,根本是什么,那就是他的家底儿啊,兖州军!所以说曹操看得很清楚,他都没什么犹豫,就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做了,该怎么选择,那是。怎么都是去做对自己利大于弊的事儿,对他来
说,那就是了。是,其人也不想让己方去屠戮百姓,这个事儿从根本来说,曹操是不想的,因为直接就导致了很多对自己对己方没什么好处的事儿。可总体来说,当时的情况,己方那么做了,更多是获得了好处,这个就足够了。哪怕自己因为这个被很多士林的人口诛笔伐,
可那重要吗?确实,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做了利大于弊的事儿,没错。对他来说,这个也是根本,那是。在曹操那儿,只要是利大于弊的事儿,能去做的,他都要去做,都会去做,很正常。而还是那话,弊大于利的事儿,曹操做了,那肯定不是其人主动去做的,不是。所以说也没错,人都是趋利避害,那太正常了,真的,谁不是为了自己利益?曹操更得是了,那
没错。所以说徐州那样儿,其实也算是注定了,没办法就赶上了曹操那样儿。他总不可能让兖州军去兖州屠戮百姓去,那开玩笑了,只能是徐州,而不会是其他地方,没错。而徐州百姓倒霉了,被兖州军给屠戮一次,当然更少不了劫掠,而且后者可绝对不是一次两次。曹
操兖州军的军纪差点儿。现在是好多了,不过以前的话,那真是不怎么样儿,没错。所以说别指望他们不去劫掠什么的,那不开玩笑吗,不可能?别逗了,他们就那样儿啊。不说每一次都那样儿,可绝对经常了,那是。对此曹操没说管太多,他所管的就只是少杀点儿百姓,
那样儿。确实,毕竟屠戮百姓的事儿,做那么一次也就是了,而其他时候,看曹操让兖州军做过吗?确实是没有,他也知道,你就抢老百姓点儿东西,只要是饿不死他们,就没大事儿,失去的民心怎么都能捞回来。可要真是再屠戮一次,和这个失去的民心,基本上很难再回来了,不是说就回不来了,可绝对是更费劲,没错。所以说曹操也知道,当初的事儿,来
那么一次也就是了,以后可别再有,尤其是对徐州,更不能有了,就是。所以说如今兖州军军纪可以,以前是不好,但是没有屠戮百姓的事儿,至于说咔嚓几个人,曹操表示那都避免不了啊。是啊,别说是己方了,除了凉州军之外,江东军是比己方强不假,但是要说没咔
嚓百姓,那都没有。凉州军的话,军纪严明,这个一点儿没错。可曹操却也知道,他更清楚,如果说己方像他们凉州军那么有钱粮物资的话,己方也不会如此了,真的。看如今和以前的对比,就足以说明很多。以前己方是缺粮的一个,结果劫掠别说是必须的,可却是经常性,那没错。但是自己屯田之后,尤其是己方不缺了粮草后,劫掠的事儿就很少很少了,没
错,所以说……这个财大气粗算是一个军队,怎么说呢,至少凉州军人家就不去劫掠什么的,这个绝对是硬气啊,没错。在曹操看来,这个真就不是己方军纪不行,也不是凉州军军纪太好,实在是己方和他们对比一下,这个缺少的只是财大气粗而已,己方没那么多的钱粮,真心没办法了。在曹操看来,如果说己方有凉州军那个钱粮的话,不用说如今肯定天下第一,
在这样儿的事儿上,那没准做得比凉州军还好,那是。所以说己方所缺少的,那不是军纪什么的,而就只是这个钱粮啊,曹操如此看。他那么看,其实是有道理的,没错。反正其人把更多己方不如凉州军的地方基本上都归为了凉州军的钱粮太多,那不是己方能比的。哪怕
说己方加上江东军,也不如一个凉州军啊。可以说他的想法并非没道理,确实马超是独霸了丝绸之路,那绝对是占据了大便宜,就冲这么一点,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怎么都比不上,没错。而且凉州军有着大汉第一的马场,凉州出产的战马,那不是兖州军的幽州战马能比的,
也不错。所以说在这上面,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如何与凉州军比呢,真的。所以说曹操也是,他觉得己方比不上他们那块,这之后的东西,己方都不如了。这个在他看来,这么根本的东西不如凉州军,那么一步差,之后步步都差了。关键是人家钱粮多,那是直接就决定了不少,真的,那都没错。对他和兖州军来说,这个己方不如人家,从钱粮上面开始,到之后
基本上很少有超过凉州军的了,真是。曹操确实是不想那样儿,可他觉得自己也是没什么好办法啊。可不就是,在钱粮上面,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涉及到了根本,那没错。毕竟乱世当中,你有钱粮就是老大,尤其是后者,为什么世家大族可以那么强,还不就是因为有粮的原
因。而豪强地主也有,但是和世家大族比,都是后者更富有,而且他们更是有人才,人也是根本,这个你否认不了。豪强地主有粮,在这上甚至就不比世家大族少多少,可他们却没多少人才,可人家世家大族却有,不光是有本族的人才,也有培养的不是本族的人才,那可
没错。是啊,人才,根本。世家大族不光有钱粮有足够的实力,更有人才,这个豪强地主不能比。他们是有不少钱粮,也有实力,可这两方面不能和世家大族比,而在人才上,他们更是不能和世家大族比了。后者的话,对于人才的培养,说是不遗余力,那可真是。而豪强地主有钱粮有实力不假,但是在培养人才上面,确实是差了世家大族他们不少,这个也没错。
如果说世家大族培养人才是10的话,那么在豪强地主那边儿这个就只是7,他们是如此的对比。可以说豪强地主比世家大族在这个上面,他们肯定是超过对方一半了,但是具体超过多少,也就是两成那多吧,而世家大族肯定比他们多三成,甚至更准确来说,其实还得更
多,那没错。具体就得是世家大族是超过了10,而豪强地主的话,其实没到7,这个属于是约等于,而不是等于啊。所以说来,世家大族比他们多个四成的实力,那并非是什么妄言,而是实实在在的,没错。所以说这个是,豪强地主和世家大族一对比,这个实力上的差距啊,
可不就是如此。所以说世家大族就是世家大族,人家的钱粮,硬实力软实力,那都有,人才更多。相比之下,豪强地主他们并非就没实力,可分和谁比啊,他们去和富商巨贾比的话,那肯定是他们更有实力,那没说的,就是事实。但是他们一和世家大族比,这个实力就不如人家,而且更有是底蕴也比不上他们,这个也没错,那是。不过不管如何,天下除了世家大
族最有实力外,就只剩下豪强地主了,他们确实是次于这个世家大族,没错,可不就是。当然了,这个也是把三路诸侯给排除在外,确实,和他们不做比较了。然后就只是说钱粮上面,因为这个的原因,让曹操觉得己方都不如凉州军,那太正常了,真的。凉州军的钱粮是
天下第一,己方加上江东军都比不上人家,那么他们硬实力软实力都天下第一,这个也正常,要说己方超过他们才不正常。
第二二三章 兖州军接收两郡(六)
曹操,反正他自认为看得是很清楚,这个己方和对方的根本差距,那就是钱粮了。这个人家很多,己方少啊。虽说如今来看,己方已经算是不缺了,可谁还嫌钱粮多啊,至少曹操肯定不是,他就只是觉得己方的钱粮少,那没错。己方钱粮真要是像凉州军那样儿,哪怕就是比现在多很多,那么己方也不会是这样儿。曹操不认为如今是三分天下,至少己方有那个钱
粮,有那个实力的话,灭掉江东军,那真是没什么不可能啊,就是。所以说不是现在这样儿,能和凉州军二分天下。所以说在曹操看来,己方有那个钱粮的话,真就不是如今这样儿了。可以说现在凉州军如此,占据这天下大势,就是让曹操觉得,那是因为凉州军的钱粮最
多,太多了。他不敢说己方钱粮和凉州军同样儿多的话,己方就一定能超过他们,那不是,曹操可没想说己方一定那样儿。不过几率肯定有啊,可至少是不会比凉州军差很多吧,那是。所以说天下就只剩下了己方和他们,而没有江东军什么事儿了,真的,三分天下变成了二分
天下,挺好。是啊,有己方在那就是好,是己方和凉州军二分了天下,没江东军什么事儿啊,那样儿确实好,不过也只是想想罢了,确实。毕竟曹操还是很现实的,他也知道接受现实,那都没错。如今的情况,依旧是三分天下,二分天下是好,可不是现在的情况啊,那没错。以后的话,哪怕曹操觉得早晚会那样儿,凉州军灭了江东军,那不就是二分了天下。当
然了,也许还有己方在里,一起灭了江东军,那都不一定啊,确实。但是现在,那也没有,没错。如今江东军可依旧在那儿,哪怕是三路诸侯中最弱的那一个,那都没错,可人家好歹也是三分了天下,是写进史书里的,没错。之后哪怕是被灭了,这个也依旧是历史,那可是。
而对曹操来说,他怎么都不希望江东军被凉州军灭,这个真是。如果说对方真要被灭,那么显然是被己方灭,其实来得更好,真的。这个就是曹操的想法,江东军别被凉州军灭,而被己方灭,那样儿是最好了,真是。毕竟那样儿的话,可以直接就说明了不少的问题,确实。
所以说……曹操的想法挺好,但是显然如今来看,那是没什么可能了。他们不想江东军被灭,可实际上那个不过就只是时间问题而已,真的。对他和兖州军来说,凉州军下一次不灭江东军,那么再来一次的话,也灭他们了,真是。这个意思就是曹操和兖州军都认为,如果说凉州军灭江东军,己方也那么做了的话,那么江东军必被灭。如果说己方一直和凉州军死
磕,就要死保江东军,那么这个结果不一定,往好了说,保住他们不被凉州军灭,可后者要再来一次的话,己方可真就再也挡不住了,那是。所以说等马超带着凉州军灭江东军的时候,曹操会怎么做,好像已经是注定了。当然了,那个确实不是绝对的,其人想法未必也都
不能改变,这个……可如今来看,曹操的意思还是,己方能保住江东军的话,自己自然是要那么做,对己方利大于弊的,那必然啊,自己都必须去做了。但是一旦说己方做了变成弊大于利的时候,那么对不起了,自己也只能说是放弃了保住江东军,甚至就和凉州军一样儿,也去灭了对方,这也并非是自己和己方做不出来的事儿,是能啊,而且可以说怎么不会做呢?
所以说对曹操来说,对兖州军来讲,确实是能有二分天下,但肯定不是说己方成为了主力去灭江东军,而怎么都是凉州军,没错。但是不管如何,己方要参与,就有己方的事儿更多,那是。己方要不参与,和己方关系就没那么大啊,确实也是。但是不管如何,曹操就从来只是一个想法,做法,那就是做对自己对己方利大于弊的事儿,一点儿没错,可不就是那样儿,
真的。所以说曹操怎么做,那都是看具体情况了,确实啊。最后什么情况,那都能发生。毕竟其人做事儿就是最在意对己方的利弊,只要对他们有好处,那么哪怕给江东军几个郡,那也并非不行,只要曹操觉得利大于弊就好,没错。就像孙策和江东军他们不也那样儿?为
什么给曹操兖州军两个郡?还不就因为他们江东军继续占据九真和日南,这个对他们来说,怎么都是弊大于利,这事儿他们是忍不了了。但是给了兖州军后,这个就变成了利大于弊,那么他们为什么不那么做?真是,所以说最后孙策和江东军是直接就派人过去了,说明问题。
还是那话,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怎么都不会那么做,真是。当然了,这个确确实实,是没办法了,就得给曹操给兖州军,那是。而曹操的意思简单,直接就让使者把自己书信送去了建业,他和兖州军都知道,孙策肯定会同意,毕竟对他们都是利大于弊,他们为什么不同意?己方人马去扬州不假,可为什么去?不是为了什么假途灭虢,而就只是
借路,这个一点儿没错,所以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有什么不同意的呢?当然了,这个如果说形势不是这样儿,那么确实就不同了,但是如今形势……于是就是这样儿,曹操的亲笔书信让江东军的信使带回了扬州,在建业他交给了自己主公。孙策毕竟知道信使回来,他得问问
啊,那必须的。结果信使说了下曹操的态度,自然是同意,不过其人是亲笔给主公写了封信。他呈了上去,孙策让信使下去领赏,信使下去后,他则是打开了曹操的亲笔书信。对孙策来说,曹操同意都在自己所料之中,但是其人给自己亲笔书信,这个他是没想到那么多。
但是显然,其人给自己亲笔书信,那肯定是有事儿,所以自己不能怠慢啊,没错。孙策因为没想到曹操能给他写信,所以其人第一时间不可能一下就想到曹操的意思。怎么说呢,如果说孙策是周瑜、鲁肃还有庞统那样儿的水平,顶级谋士的话,那么他能从曹操给自己亲笔书信这个事儿上想到些什么,就是其人估计要走扬州这边儿的海路。但是他没那三位的本事,
所以就只是知道曹操有要事要和自己商谈吧,这个意思,但是具体到底是什么,那不知道。是因为九真和日南的事儿?孙策没多想,就展开了书信。等他都看过后,却是没有什么表情,虽说他知道,让兖州军过去,对己方来说,都是利大于弊,但是……他总是觉得这个防人之
心啊,怎么都得有,不能没有是吧,于是他没想太多,直接就让士卒叫来了周瑜、鲁肃和庞统,知道这样儿的事儿,那必须是他们点头同意,自己才能说是更有底,那是。对他来说,不是自己就不能做了决定,但是孙策却都清楚,这样儿的事儿怎么都是己方三大谋士都点头了,然后自己再同意更好。那个不光说是自己更有底的事儿,也可以说是代表了很多,没错。
其实这个也看得出来,其人和曹操的大不同。如果说把孙策换成是曹操,那么对不起,后者肯定不会同意这个事儿的,都不会和谁研究,自己就一下拍板儿了,没错。哪怕江东军如今是弱势不假,但如果说曹操是孙策的话,他就一定会想,这个是你们兖州军求我了,但是我就不让你们过来。你们说是借路,是,自己更多也相信你们,但是万一你们要不是,这个
己方损失不大了?当然这个事儿几乎发生不了,可自己是当主公做老大的,就得为所有手下人负责,所以不可能让你们到扬州来,就你们从徐州出发难道不好吗?这个就会是曹操的想法,他都不会找谋士商量,自己就决定下来给否定了,那是。所以说孙策那么做,其人和
曹操大不同,所以曹操是奸雄,而他不是。至于说周瑜、鲁肃和庞统,之后他们会是什么态度,什么意见,那还用说吗?不同意都不可能,而且还是三人都同意了,不信看具体情况吧。于是三人在士卒的通知下,来到了吴王府,孙策称王之后,他太尉府直接就变成了吴王
府,这个早就是了。三人都在建业,可以说不太容易,真是。毕竟三人经常是去其他的郡县,要不你在我不在,你我都在,他不在,反正三人都在建业的情况,简直是太少了,那真的。因此,这一次能聚集周瑜、鲁肃和庞统他们仨,可以说就已经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儿了,那没错。除非是孙策亲自召集三人,要不然的话,很少有三人同时都在建业的情况,那
真是。孙策看到三人都到了之后,他先让他们坐下,然后把曹操的亲笔书信给了周瑜,顺序肯定是周瑜鲁肃庞统,这个肯定是啊。周瑜看完后,面无表情,交给了鲁肃,鲁肃上眼,看过后眼眉微挑,不过也只是一下而已,最后交给了庞统。庞统看过后笑了一下,不过
却没露牙,马上也是没什么表情就把书信又还给了孙策。孙策把书信放到了案上,又看了眼三人,之后便说道:“不知三位是如何想法?公瑾……”先让他第一就想让周瑜说话,这个肯定是。要说三人都是顶级谋士不假,可绝对是侧重不同,那没错。首先说周瑜,其人最
擅长的军略方面的事儿,那自然就是指挥水战,周瑜说是水战指挥水平第二,那么天下没有第一的,就是如此。而鲁肃呢,其人最擅长的,那自然就是战略,其人的战略眼光,自然也是冠压群雄,没人能超过啊,真是。庞统其人,他最擅长的是谋略,不过在这上,他肯定不是天下第一,也不敢说自己是天下第一。但是其人却绝对是排在前面的那几个,前五肯定
有了,那也是。而孙策呢,三人中他最看重的,那怎么都是周瑜,这个没说的,肯定是啊。而这里面的原因那可多了去了,真的,很多,没错。所以孙策第一个要问的人,那也逃不开是周瑜,周公瑾啊。而显然其人也是有所预料,其实自己主公叫自己来,看了曹操亲笔书信
后,自己就知道,自己主公第一个肯定让自己发言,没说的。不过周瑜是早就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他是直接就说道:“主公,曹孟德所言之事,我军自当同意。”闻言孙策是微微点了点头,不过他没多说,因为知道周瑜后面还有其他的话。果然,就听周瑜继续说道:“主公
所虑,无非曹孟德也许假途灭虢。可此事的几率不大,而且真要是那样儿,己方可以防范,并且他们无非就只来个五六万人,我军何惧?”周瑜所说的意思,孙策一听就明白了,他那意思就是说,根本不用担心太多。第一曹操不会那样儿,他没理由那么做。而第二,其人就算是真那么做了,可他们到扬州的人马能有多少?六万人都多说了,而在扬州这地方,己方
还有足够的防范,那么别说兖州军六万人马的孤军深入,就算是十六万,他们真敢有什么动作,己方也灭了,真的。所以说真就是没什么可担心顾虑的,真的。之前孙策的话,他确实没考虑这么多,而一听周瑜所说,他是不得不承认,看看看看,这就是天下顶级谋士啊,
自己怎么都比不了,没错。看自己都没考虑那么多方面,但是这个人家一下就想到了。可不就是,自己怕兖州军什么?
第二二四章 兖州军接收两郡(七)
孙策一想,这个自己和己方是真心不怕不惧什么,别说兖州军不可能来进攻,就算是真来,自己也不惧啊。而周瑜的意思,自己自然是清楚,可以说这个担心顾虑自己是有,这个正常,可更该担心顾虑的,其实应该是曹操,是他们兖州军。虽说他们来,己方不会说灭了他们那些人马,可要是搞点儿小动作,这个就是兖州军也真是未必能发现,所以说孙策是想清楚,
他都明白了,自己还有什么不同意的呢,真是,该同意啊,那没错。他是下定了决心,但是却还是问了鲁肃和庞统,自然两人也都同意,那没说的。毕竟他们早看出来了,自己主公是同意,周公瑾更是没意见,关键是他们也没找出来己方不同意的理由,真的。其实就像周
瑜所说那样儿,自己主公之所以担心顾虑,无非就是怕兖州军来一个假途灭虢,这个确实……可真要说更加顾虑担心的那不该是己方,而是他们兖州军,没错。毕竟他们真是,就算是来十万人,真敢有什么动作,己方说灭他们也都灭了,真的。因此,这己方还能有多大
的顾虑?所以说根本就是己方哪怕是有顾虑,可不该有多少,那没错。对己方来说,灭兖州军孤军深入的十万人马都比较轻松,更别说他们肯定不会有那么多人去九真和日南啊,那没错。所以在周瑜他们看来,曹操的意思,己方是没什么不同意的。自己主公顾虑担心得对,但是却没那么大必要。这个该防范的,确实是不会少就对了,那没错,其他的,那顺其自然
啊。孙策算是听了三人的意思,他自然是点头同意,所以说他最后是直接拍板儿同意,“好,就照三位所言,曹孟德意思,此事同意!”对周瑜、鲁肃和庞统他们来说,这都在所料之中。其实说起来让他们在扬州的海路上走,那对己方来说才是好处更多,真是。毕竟他们走扬州,
那么肯定是路更近,所用的时间更短了。所以说接收九真和日南,那是快了,真是没错。所以这么来看,自然是对己方有好处了,那是。当然了,不管怎么说,这个肯定也是,对他们兖州军一样儿是好处多,利大于弊,要不然的话,曹操也不会让他们兖州军走己方的扬州
了,那是。所以说这个其实好处,那也是相互的,没错,所以说曹操让他们兖州军走,而己方也会同意,就是。当然了,对孙策来说,对江东军来讲,确实也是,他们绝对那是要防范点儿的,一点儿不错。虽说是不怕什么,可该有的防范,那绝对还是少不了的,那是。这个别说是兖州军的人马要来己方地盘儿上了,就是他们不来,这个该防范的也少不了啊,那
没错,可不是。所以说这个都是不会少的了,就是。如今的情况,孙策已然同意,他让周瑜他们三个下去休息后,就拿起了笔,给曹操写了封回信,信中自然是说自己都同意云云……对他来说,信里说了自己同意就可以了,再多的话,确实也就没有了。毕竟孙策也是没什么
更重要的事儿要找曹操和兖州军,就只有说让他们接收这个九真和日南两个郡,那是。对他来说,也一样儿是早被他们兖州军接收了早好,没错。毕竟如今这么个情况,交州那边儿也是说兖州军早过去早好,那是。毕竟两郡凉州军是不要了,那么早点儿给出去,这个在孙策和江东军他们看来,确实是好。所以说这个确实都是那样儿,虽说他没那么着急,可也想
着早点儿呢,那是。他和马超和曹操,确实也都没太大区别,真是。不过他们所想的事儿,那都有所不同。孙策和曹操所想的倒是一个事儿,不过和马超对比一下,就是不同了,那正常。后者所想是早日攻略了交州,占据交州的五个郡。而曹操和孙策呢,他们自然是想着能早点儿接收了九真和日南两郡,那是比什么都好。兖州军想早点儿接收,而江东军他们也是,
想早点儿给出去对己方没什么好处,反而是有不好的两郡,真的。不过这个,可以说……早点儿出手啊,他们觉得也是好,兖州军觉得也挺好,那都没错。倒是马超凉州军不知道,他们要是也知道的话,肯定会认为两郡在江东军那儿,确实就比在兖州军那儿对他们更好,
那是。不过这事儿显然也不会是按照他们所想那样儿发生发展的,所以最后还是那样儿,马超带着凉州军占据了交州五个郡,然后在此期间,曹操兖州军也接收了九真和日南两个郡,江东军自然是早脱手了烫手山芋,看起来三方其实都是各取所需,那是没错,可不就那样儿。
马超带着凉州军大军是得到了交州五个郡,尤其是南海,那是他和凉州军的第一目标,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都知道。而孙策江东军他们呢,自然是丢了九真和日南两个郡,终于是没砸到自己手里,终于是给出去了,真心是比砸自己手里强啊,那也是。而曹操和兖州军他们,那更简单了,不光是在马超带兵攻略交州的时候,出兵常山,占据了其郡(国),更是从江
东军那儿得到了两个郡,九真和日南,对他们来说,都是利大于弊,那么确实是挺好,真的。而三方确实,这么看那都是各取所需,得到了自己一方想要的,那没错。凉州军得到了交州五个郡;江东军是丢了两个烫手山芋;而兖州军则是趁机夺取了凉州军的一个郡(国)
还有接收江东军的两个郡。这么一看确实,除了说江东军差点儿之外,毕竟他们一下就是丢了一个州,交州,哪怕他们再不看重,但是南海没了,那是不错。而凉州军得到了五个郡,兖州军得到了三个郡(国),当然了,后者有两个郡是江东军主动送的,这个不用他们去进
攻。比起江东军直接就一个州没了,凉州军确实是好多了,因为他们是一下得到了五个郡,当然也丢了一个郡(国),那没办法。所以这么一看,还是兖州军,他们是没丢郡啊,反而还得到了三个,这个真心是不容易,毕竟有一个是从凉州军地盘儿上夺取来的,那是。常山现在还没全都被兖州军占据,不过早就是他们的囊中之物,一点儿没错。在赵云和典韦离开
来真定回到长安后,这个常山更会很早就被兖州军占据了,那是。所以说常山是必丢,必被兖州军给占去,没说的。就像凉州军一样儿,是能占据交州的五个郡,江东军没办法啊。是啊,他们要是能保住一个郡的话,也不会让南海丢了。可以说他们不重视交州不假,可却
依旧是不想己方的南海丢了,那没错。可他们更清楚,守不住啊。马超凉州军想要夺取己方五个郡,别说是那么五个郡了,就算是再多的地方,他们也并非拿不下,真的。比如说扬州的郡,多了他们也许一下拿不下,可拿下一个郡呢?这个还是没什么问题的,没错。毕竟凉州军有那么多人马,战力还强,己方想要守住扬州,就必须和对方有水战,这个肯定少不
了啊。是,所以他们也是想了,凉州军水战不行的时候,他们水军战力不行的时候,确实就不会来扬州,那是。所以说孙策和江东军都清楚,凉州军要真来了,那么只有两个情况,是在扬州有机会,要不就是他们的水军战力高了,训练好了,就是这样儿。多了的话,那是没有了。所以说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是怎么都不希望凉州军来扬州,那可真是。他们占交州五
个郡那就占了,没办法。可扬州是己方大本营,是己方的后院,这地方哪怕丢一个郡,那其实都是……对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来说,半个郡都不想丢,可要凉州军大军都来了,到了扬州,那么不丢一个郡都不可能。或者更准确来说,凉州军不拿下一个郡,他们是不会甘心的,
也不会轻易退兵,那是。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是不怕什么,可必须承认,对方来了,那就是强敌,这个肯定没错……而己方怎么都是要认真去面对的,那可是。他们是认为己方能对付得了对方,毕竟要是以己方一个州的兵力去对付凉州军的话,对方还不是来灭己方,这个……
确实,对凉州军来说,他们其实未必说真就能占据己方一个郡,当然了,几个县城的话,那肯定得丢,这个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都如此认为,那是。如果说己方能保住一整个郡不丢,可守不住的城池,那怎么都会有,是啊。但是对孙策来说,对江东军来讲,可不就是那样儿,只要说能保住己方的郡,这个他们怎么都会尽力,但是县城的话,他们保不住,那没办法了。
所以说对孙策对江东军最好的结果,那就是让凉州军不占据己方一个郡,至于说丢了几个县城,那没办法,肯定要丢,守不住,不过多少罢了。是,这个他们也知道,最多能不让一整个郡丢了,那就很好了,很不错了。至于说守住县城,那纯粹是开玩笑,己方是做不到啊,
没办法。对江东军来说,那确实是难为他们了,真的。毕竟凉州军的实力在那儿摆着呢,哪怕说己方有水军的优势不假,可人家弱吗?是,就光比水军的话,他们没己方强,可他们既然是敢来的话,那么水军的战力就绝对不会弱了,那是。所以这个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都知
道,真清楚啊。所以说他们的想法,最好是把兖州军也拉下水,那样儿最好。然后和兖州军一起,对付凉州军。最后虽说保不住几个县城,但是好歹也不会说让凉州军占大便宜,毕竟有己方和兖州军在呢,真不是白给啊,真是。对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来说,兖州军参战与否,那还是相当重要的,直接就影响到了己方的战损,没错。可以说他们参战了,己方的损失就
少了,那是。可他们不来参战,那么己方的损失就多了,是啊。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是怎么都不希望己方损失多的,不错。毕竟交州丢了之后,江东军可没剩下多少人马了,真是。能有七十万人,那都是多了,真的。也就那样儿,最多那么多。毕竟他们是损失了那么多人马,
是,这还得说是江东军一直都在征兵,这个没错,要不上哪有那么多人马去啊?就是,所以说在扬州有人马,可也不可能让孙策把所有人马都去对付凉州军的入侵了,这个显然还是不现实,真的。可让他拿出来二十万人马,那还是没什么问题的,确实。如果说要是有兖州
军参战,那更好了,肯定是啊。确实,就以己方的兵力加上兖州军的兵力来说,别说他们来多人,就只来个五万人,那都是聊胜于无,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都会很满意。因为只要兖州军来了援军,就代表着己方的损失肯定会少。而凉州军要来己方占据郡县,说起来他们最多也就来个二十万人马,可己方也绝对会至少派二十万人去,这个是不算水军在内的二十万人
马,也就是说这二十万人可都是步卒,那没错。所以说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都觉得,凉州军敢来,己方不敢说让他们就全军覆没,可最后死磕的结果,基本上也差不多那样儿了。毕竟马超要是带着几万人马跑了,这个你怎么也不可能说人家全军覆没。当然了,那样儿的事儿,
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都觉得马超不会那样儿,当然这个不是绝对的,焉知对方就真不会那样儿?确实是不一定。
第二二五章 兖州军接收两郡(八)
没有说马超就一定不那样儿,更不是说他一定那样儿,那都没绝对的,是啊。到时候具体如何,那确实都不一定了,没错。马超是有那个几率带兵直接退,剩下几万人,他也不会说不能,但是几率不大,或者更准确来说,其实就是很小。然后就得说,马超最后带兵撤退,那么他们也许剩下了几千人,而且他们凉州军还会占据己方的几个县城,这个是孙策和江东
军他们觉得最可能的,甚至就那样儿了,正常。不过在孙策江东军看来,除非说凉州军能马上补充几个县城的守御人马,要不然的话,他们占据几个县,就让他们吐出来几个,毕竟这可是扬州啊,不是其他的州。是,这个就和凉州军的司隶,还有兖州军的冀州,那其实都
没太大区别啊,真的。看马超司隶让兖州军占去了两个郡,最后他们不也是收回来了嘛,那没错。所以说在江东军这儿,也那样儿,没问题。因此,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清楚,马超想来扬州这个事儿,其实不容易,他们必须要觉得能用很小的代价夺取己方郡县,那样儿的话,
他们才会过来!所以说更多的是他们不会来,这个很正常,那是。如果说凉州军看到了天大的机会,那么肯定会过来,一定是啊。不过孙策和江东军他们,也不会说给凉州军他们什么机会,那是。要说小机会的话,也许有,但是那不够啊,就是。必须是大机会才行,尤其要是天大的机会,那肯定是更好了,没错。但是就如今来看,这个还真没有,这个真没有。
如果说真出来了,孙策和江东军他们也肯定会及时补救,不过之后的影响,那肯定还有。所以说他们肯定是尽量不给马超凉州军什么机会,那是。对他们来说,这个肯定不行。而凉州军觉得他们水军战力可以,能拿下己方郡县,那就过来吧。可他们占据之后,等退兵了,
己方还收复不了失地?对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来说,这个如果说凉州军过来灭他们,他们就只有是去找曹操兖州军了。而他们要只是占据己方郡县,这个他们也许不会来,可只要敢来,那么己方也不惧,而且是早已做好了迎战的准备,那是。所以说这个其实也不算什么,没错。
所以这个其实都没什么,对孙策对江东军他们,那确实是。早有准备,而且凉州军都不一定能来,来了,那是灭己方的,是啊。所以说和后者一比,他们倒是希望凉州军过来,只是占据己方的郡县,那还真是,没什么啊。那样儿己方一样儿损失不假,可却不至于说被灭了。而且被凉州军占去的县城,己方以后早晚能夺回来。但是对方要灭己方的话,这个确实,可
以说己方就不好应对了,哪怕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是有所准备,那都不假,可确实,这个不是他们所希望的,一点儿没错。还是那样儿,哪怕凉州军过来夺取城池,也就算了。可要是来灭己方,这个真是……不过想来也是,那样儿的情况,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还是那样儿,
反正早了晚了,那都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确实是没有能够知道。无非就只是猜测而已,没别的了。对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来说,自然是希望晚点儿,那肯定是。而对马超和凉州军他们那些人,那自然所想都是早点儿了,正常。但是如今来看,还是先把交州五个郡都占上了再说其他的吧。九真和日南己方是不要了,但是交趾还有合浦,最后两个郡,那是己方必须
要到手的。是啊,九真和日南是算了,但是交趾和合浦可不能算了。如果说对两郡没想法的话,马超就不再调兵来了,还用那么费劲从益州调兵过来?费时费力啊,那真没错。不过现在的话,益州援军可马上就要到了,这个对马超对凉州军来说,那自然是最好。他们倒是还不知道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已经把九真和日南给了曹操,而后者也已经要派人去扬州登船去
那两郡了……接收那两地方是势在必行,曹操收到了孙策的亲笔书信后,他就马上让士卒拿着自己军令回了邺城,去调兵遣将去交州啊,那必须的。确实,这个早点儿去早好,肯定是。毕竟己方早到了九真和日南,那么己方早占据两个郡,那肯定最好,必然是那样儿啊。
曹操都安排好了,虽说他没完全放心,可基本上他也是放心了,没错。毕竟人一过去,孙策那边儿的船只都会准备好,这个不用自己和己方操心。说起来船什么的,己方也有,不过还是他们江东那边儿提供更好,更方便,己方补偿他们点儿钱粮也就是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对方让己方的人马那么走海路了,就绝对会准备好足够的船只,没错。对此,曹操确实,他是没和孙策多说不假,但是这样儿的事儿,用得着自己说太多吗?真心是不用,那没错。而且确实,他所想没错,孙策在第一时间,自己书信送出去的时候,就已经下令让泉州那边儿准备好船只让兖州军上去了,绝对是足够,装下十万人马的船只,孙策让他们准备的,哪
怕他也知道,兖州军绝对来不了那么多人,可终究是多准备点儿好,确实。这个船只足够了,就等兖州军人马到那儿之后登上去走海路去九真和日南了。所以说曹操所想没错,孙策自然给兖州军准备好了足够的船只,够十万人呢,那确实没错。所以说这个事儿是没什么了,
江东那边儿已经准备好。其实这事儿不过就只是小事儿而已,别说曹操还准备给孙策江东军他们钱粮,就算是什么都不给,不拿出来,这个更是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愿意的。毕竟这个多少也算是个人情,而人情这个东西,其实说不好还,那就是最不好还的东西,真心是难啊。
但是显然,曹操绝对不会说让己方欠江东军什么人情,给他们的钱粮,那是足够船只的费用了,还富裕。因此,这个……就算说是借路,那可是为了早日到九真和日南,并且给他们足够的钱粮,确实是够了,那没错。所以说曹操可不认为自己和己方欠孙策还有江东军他们什么人情了,那绝对没有,不欠他们的,那是。因此,孙策和江东军虽说他们都没想那么多,
可确实想过了,如果说曹操和兖州军欠了己方的人情呢?但是显然,曹操和兖州军不会那样儿,他们是不会让兖州军欠己方的,不会。这个肯定是啊,曹操和兖州军都没有那样儿想法,一点儿都没有。而让孙策江东军他们准备好船只,那只是需要,没办法了,确实。要不
然的话,这个曹操兖州军他们自己解决了,可显然还是那话,让孙策和江东军准备那更轻松更容易,更简单,没错。如果说换成是兖州军的话,那就要难多了,没错。所以说这个确实也是,曹操没什么动作,他就只是让己方带了足够的钱粮去扬州就可以,到时候把那些交给孙策江东军他们,也就是了,没错。他们不会说不收,都知道自己和己方的意思,那没错。
毕竟孙策和江东军都会知道曹操的意思,无非就是不欠己方人情罢了,那是。所以说给了己方足够的钱粮,那是够。因此,他们无论收下与否,曹操都已经是做了,那么就是两不相欠。所以说孙策还有什么不接受的呢,确实。对他来说,自然是要以己方的利益为转移,没错。既然曹操是那样儿的想法,那么己方也没办法,收下自然是要收,彼此就是两不相欠了。
确实是这样儿,等兖州军到了扬州见到了孙策后,他们把自己主公给孙策准备好的钱粮给了他们,孙策自然是都收下了。因为他很清楚,不手下曹操也不领情,那么自己当然是要收下,没错。这个给兖州军准备了那么多船只,不要钱啊?确实,是需要的,而曹操给自己给
己方的钱粮还真是够了,并且富裕。对此,孙策也没多想,更多还是比较满意的,那是。虽说没一下就让曹操和兖州军他们说欠己方人情,但是绝对是拉近了兖州军他们的距离,哪怕说彼此这个还有很大差距,更是有裂痕,但是好歹也是更近了点儿,那确实也都没错啊。
如今这样儿,其实就算是挺好了,那是。毕竟孙策想法也不是说就一定要兖州军如何如何,毕竟现在可还没到那么关键的时候呢,是啊。虽说他也不认为这个时候曹操不会那么做,然后到时候就一定改变了主意,他和兖州军都改变了想法,那真不是。可终究有那么点儿希望,这个却总是好的,那没错。对己方和江东军来说,还不就是了。对曹操和兖州军来讲,这个
怎么是让他们利大于弊啊,他们才会做的。除了这个,那是没办法让他们出手,就是啊。但还是那话,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是一点儿都没放弃过,一直为了那么点儿希望在努力、尽力,确实。而且他们清楚,这点要都放弃了,那么和己方的败亡估计也就不远了,真的。而己方
不会说放弃,那么也许真就会改变曹操和兖州军的想法?确实,哪怕他们就和凉州军死磕了,想保住己方,最后也未必能成。但是他们要和凉州军一样儿的话,这个确实己方是必被灭,那没错。对己方来说,怎么都是不希望后者,哪怕兖州军不死保己方,可中立也好,真
的,一直都如此啊,确实。这个是孙策和江东军他们一直以来的想法,那是。所以说这个确实,那没错。肯定说是想着要改变曹操和兖州军的想法,那样儿就真能说是己方保住的几率大啊,可是。不过还是那话,如今来看,真就是看不出来曹操和兖州军他们能说就死保己方,倒是他们肯定要做利大于弊的事儿,那怎么都挡不住啊。那么他们就和凉州军一样儿,
刚开始他们不会那样儿,可之后呢?他们就和凉州军一样儿了吧,就想灭了己方,就那样儿。凉州军晚点儿过来了,那好。兖州军在凉州军灭己方的时候,能一直都和他们死磕,那更好。不过显然,前者是一定发生,而后者,确实不一定,并且这个几率还很小,发生的几
率,那是。所以说一直以来孙策和江东军他们也没把希望都放在曹操和兖州军那边儿,他们怎么都知道求人不如求己啊,那是。如果说曹操和兖州军靠得住,那倒是还好。可显然,他们靠得住吗?对不起,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就是认为曹操和兖州军靠不住,那可真是没错。
他们最开始的时候,确实是能为了保住己方和凉州军拼,但是之后呢?还不都是利大于弊的事儿,他们就会去做,弊大于利的事儿他们就不会做了,真的。不过不管如何,己方确实不会放弃那么一点儿希望就对了,肯定没错。焉知到时候不是保住己方对兖州军利大于弊呢,当然这个事儿孙策和江东军他们也只是想想罢了,知道没什么大可能,就是说几率很小了,
和没有好像也没大区别啊,就是。所以说也就是了,到时候看吧,那肯定是。反正如今凉州军他们一直也不来扬州,对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来说,那可真是好。这个还是那样儿,他们和凉州军怎么都不同,后者马超是怕北方异族,怕他们大举南下,那都没错,可他却知道,
哪怕是那样儿,可己方终究不会被他们灭了,这个不会。可孙策和江东军他们的想法,知道凉州军大军一来扬州,己方逃不开被灭……
第二二六章 兖州军接收两郡(九)
是,那不是绝对的,就说凉州军一定来一次就灭了己方,可八成甚至还得多,那就是己方被他们灭了,如此。所以说这个怎么都不是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所希望的,没错。他们不来最好,可凉州军肯定来,就像马超和凉州军一样儿知道,北方异族肯定南下,可确实具体什么时候,那这个谁都不知道了。江东军他们一样儿,是不知道凉州军到底什么时候来灭他们,
那也是。因此,他们还总想着,这凉州军和北方异族来个两败俱伤,那确实就是好事儿了,真的。不过显然,这个也没那么简单容易啊,就是。说凉州军来灭己方,那确实是早晚,北方异族南下呢,早晚,不过早晚确实大多都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啊,那是不错。在孙策和江
东军他们看来,可不就是那样儿。反正对他们来说都是晚了点儿更好,那不来最好,可显然,那后者是假话,不可能啊。就前者吧,那是不错,尽量说凉州军来得晚,那确实是可以。从如今这个情况来看,好像还真就是那样儿了,没错。毕竟凉州军能占据己方交州五个郡,
算是还能轻松,可让他们来扬州?这个区别大了去了,那是没错。怎么扬州都是己方大本营,那是后院,是老家,真心不是交州能比的。可以说后者的话,在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来看,那就是放弃了,大多都是如此。但是对于扬州,哪怕就只是一个县城,他们都会好好去守御,怎么都争取不让凉州军那么轻易就拿下,真的。而等他们彻底退兵后,这个己方还得说是把
失地收复回来,那肯定没错。所以说凉州军来扬州说占据郡县,孙策和江东军他们觉得是有可能,但是几率还不是那么大。你说他们灭己方,那倒是早晚的事儿,这个是。说凉州军他们什么时候来进攻,那是不一定,甚至可能就不来了,正常。但是他们却一定会过来灭己
方的,没错。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怎么都不想,可却没什么太好的办法啊,那可不是。只能说想着凉州军他们尽量能晚过来灭己方。己方是不惧什么,最不好的结果他们也不是没想到。但是他们越晚来,是对己方越好了,就是。但是如今情况来看,想凉州军晚来,这个也……
确实是期待着对方如何,倒是不如说求己,真的,想着一直就增加己方的实力就好,怎么都是对己方有好处,那没错。当然了,还是那样儿,己方增加实力,人家凉州军和兖州军却也不会说原地踏步,那都没错。只能说是己方尽量把实力上的差距和对方缩小,那就是己方最需要的,可不就是。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早知道,这辈子己方都不可能说实力就超过兖州军
和凉州军了。这个连前者都超过不了,更不用说是后者了,真是。但他们也从来都没有放弃过,没放弃过给己方增加实力,一直都在征兵。是啊,这个江东军可不就是一直那样儿。当然了,在凉州军和兖州军那儿,他们的话,其实也都如此了,没错。毕竟对他们来说,这
个不征兵的话,己方怎么补充人马?那可不就是,这个人马数量一旦是少了,补充不上,补充不来,可就要出问题,没错。对凉州军和兖州军来说,都是那样儿,对马超和曹操来讲,可不就是,真的。尤其是凉州军,之前可是吃这个亏了,所以说他们绝对不会说再在这个地方跌倒第二次,那不会。而曹操和兖州军属于是看到了好处的一方,所以说他们还可能不去
做吗,就是。这个他们都得征兵啊,那没说的,补充不上来,那就差别人了,真是。对马超对曹操,对凉州军对兖州军,其实都那样儿。而对孙策对江东军,他们更是如此了,那没说的。毕竟这个他们可真是清楚己方和凉州军和兖州军实力上的差距,那没错。可以说己方要是比他们两方征兵都多了,那么己方和他们两方的实力差距肯定是缩小了,哪怕并非就那
么明显,是。可这个重要吗,确实是不重要,那都没错,就是。只要是实力差距能缩小,其实在孙策和江东军他们看来,那就是好。而程度这上面,就不要想太多了,多了是好,可显然没什么可能,就那么一点儿,其实也都不错,那是。因此,这个他们是没指望太多,也
正常,或者说他们知道接受现实,那是。谁让凉州军和兖州军都强,而他们弱来着。并且人家的强,尤其是前者,那是超过你凉州军太多,真的。所以说你连兖州军都超过不了,更别说是人家凉州军了,兖州军都不如人家凉州军啊,事实。这个就是现实,那一点儿都没错。
兖州军六万人马已经到了扬州的泉州,登上了战船,向九真和日南出发了。第一站自然是先到九真,之后再到日南,而中途要经过朱崖洲(就是海南),可以在岛上休息一下,之后再行船。而那地方属于当地土著占据的,当然也有汉人,不过和孙策江东军他们没什么大关系。那地方江东军确实是没占着,觉得还没什么必要开发,真是,所以说他们是没管。不过
他们看来,己方不管,倒是不知道曹操和兖州军怎么看。不过己方连九真和日南都给出去了,一个土著占据的朱崖洲,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更不会在意了,真的。毕竟那地方在他和江东军看来,没多少人,也没多少发展,真的。那可不就是,那地方连交州一个郡都比不上,
你说还能让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怎么看重?至于说曹操兖州军那边儿,那确实是不一定了。毕竟其人的想法,终究和孙策和江东军不同,那是。对他(们)来说,多占点儿地盘儿,那怎么都是好的,没错。不过就现在来说,他们还是说接手了九真和日南两郡再说其他的了。
是啊,如今他们也只是能顾及到眼前的,再远了的话,那就真是只能在接手了九真和日南之后了,没错。现在的话,那肯定不行,朱崖洲只是他们要休息的地方,还不是说一下就给占上了,那没有。所以说如今对他们来讲,还是要赶紧到了九真,接收了两郡后,才能说其他的,啊是。而现在就对朱崖洲如何,显然他们不会做,并且这样儿的事儿还得请示自己主
公,那肯定没错。只有曹操亲自拍板儿同意了之后,他们才会做。虽说那话有道理,所谓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这个肯定要曹操同意,他们才会去那样儿,那是。如果说不经过曹操,他们还真就不会去对付一个朱崖洲,那肯定没错。那么做的结果,确实是没好
的,就肯定要让自己主公处罚,那都少不了。毕竟你都没经过自己主公那儿,就私自出兵,这个绝对是大忌。可以说除了有敌军过来进攻郡县,那么你可以随便在本郡调兵。但是想要人马出了本郡,那么真是,这个绝对是忌讳,那一点儿不假。说起来连追击都很难做,那真是。毕竟你不是曹操,不是自己主公,所以能做的,一个郡太守能做的终究有限,那是没错。
所以说像这样儿的事儿,那更得是曹操同意了才行,毕竟真说起来,这个可不是什么小事儿让,那没错。因此,不上报给自己主公,兖州军的将士都不会去做,那是。所以说江东军的人不会做,兖州军将士暂时也不会那么去做,这个时候朱崖洲暂时就算是太平了,那是。不过也就只是暂时的而已,以后呢?肯定还有不太平的时候,毕竟已经是别兖州军的将士发
现了,而且那地方属于没人占据的,这个真是。只有一些土著和汉人杂居的地方,那能有多大的战力?不是兖州军士卒看不起看不上那些,实在这个是事实啊。可不就是,如果说土著的战力都很强大了,那么江东军肯定早给他们灭了,真的。毕竟这个绝对是威胁江东军更
大,那可没错。在朱崖洲的土著威胁不到凉州军威胁不到己方,可却是能够威胁到江东军,所以说前者要够强,那么江东军是绝对不会放任他们的。而如今来看,这个倒是变了,朱崖洲那地方的土著是能威胁到凉州军也能威胁到己方,反而是江东军,基本上是没多大的威胁
了。但是这个不要紧,至少朱崖洲的土著真心没什么威胁,这个才是根本啊,那都没错。所以说他们不会那么看重那地方,其实只要自己主公同意了,不过一句话的事儿,他们也就占了,没错,正常。而如今来说,肯定还是早点儿去九真好,之后在到日南,早点儿接手了两郡,是自己主公的意思,也一样儿是孙策江东军他们的想法。马超凉州军他们还不知道,
但是哪怕知道了,确实也不会有什么做法。他们也许是有想法,可却不会做什么,那是。没办法,要接受现实,那是。现实就是凉州军不可能要九真和日南两个郡,至少现在是不会,那没错。他们哪怕就算是占上了,也得想办法给江东军。可后者要撤走的话,那么完全就
没机会再占据九真和日南了两郡了。那么那两个地方不能给异族异国,就只有给兖州军了,也是没办法。所以说就算是马超和凉州军知道了具体情况,他们有所想不假,可却不会做什么,那一点儿都没错。对他们来说,只有说做对己方利大于弊的事儿,而不是说反过来啊。
所以说马超和凉州军是能想一些事儿,但是他们可并非就一定会去做,那是。因此,这个可以说也是,毕竟还是利大于弊的事儿他们会去做,而弊大于利的事儿,马超确实不会主动去做啊,没错。这点就和曹操也没区别,孙策也那样儿啊,就是。但是不管如何,兖州军接手了九真和日南两郡,凉州军对他们肯定是要防范的,一点儿没错。别看他们两郡每郡也才
三万人,那不假,可该防的确实是不得不防啊。毕竟哪一日兖州军大军来交州其他的郡了,这个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儿。毕竟在马超和凉州军那儿来说,除了一统之外,其他时候他们不会占据九真和日南。那么对兖州军的地盘儿没想法,就得是被动防御啊,没错,所以这个……
在马超和凉州军看来,这个怎么都是让兖州军占据两郡都不如江东军继续占着来得更好,不过他们不知道,知道了也没办法,因为江东军是已经下定了决心,怎么都得把两郡给兖州军了,那是。谁都挡不住,哪怕是南边儿的异族和异国,也一样儿挡不住啊,那可不就是。
对他们来说,什么都挡不住己方了,己方必须那么做,那肯定是。所以说早都是势在必行,那可一点儿没错。对孙策对江东军来说,这个九真和日南,那真是,己方再也不要了,除了南边儿的异族和异国外,其他的爱谁要谁要,那可不就是。而凉州军也是不要了,那么就只能是送给兖州军,好在他们都要,现在更是已经要接手了,接收到了,那都没错。孙策和江
东军他们都觉得,这个己方是一块大石头落地了,那真是。要说他们在交州,早知道南海守不住,丢了正常。然后可以说最大的心愿,那就是想着九真和日南都让凉州军占去,那是好。可显然,人家马超和凉州军不要啊,没办法,就只有说给曹操给兖州军,这个是没有办
法的办法,最后这样儿。把两郡给兖州军,这个是己方乐意看到的,可却绝对不是凉州军想要的,但越如此就越证明己方对。
第二二七章 兖州军接收两郡(十)
这个就是了,越是对方不好的,越是己方好,肯定没错啊,谁让凉州军一直都想着灭己方呢,就是。因此,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是乐了,那没错。马超和凉州军他们虽说不至于哭吧,可确实,这个对他们没什么好处,更是没好处。所以说这个肯定是,他们不愿意,却是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愿意看到的,可不就是。所以这个如今这么个情况,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都是觉
得己方走了步好棋啊,那真是。给了兖州军两个郡没办法,可能让凉州军更无奈,这个好。反正对他们来说,一切对凉州军不好的,其实都可以说是对己方好,真的。大体上可以那么讲了,毕竟凉州军可是要灭他们,这个对对方一切不好的,真都可以说是对江东军他们好了,
那是。不过现在凉州军还不知道九真还有日南的事儿,他们确实是想不到江东军要把那两个郡给兖州军啊,这样儿的事儿并非就发生不了,可太少了。就马超所知道的来说,以前好像真都没发生过,这是第一次啊。孙策三分天下的一大诸侯,关键还都是吴王了,可在现实
面前却也得给兖州军两个郡。是啊,能不给的话,孙策和江东军他们自然是不想那么做,可现实就是他们必须给,那没错。不那么做,显然让江东军继续占着九真和日南的话,他们真是一点儿都不想了,所以就得是另寻出路,那是不错。而对他们来说,唯一的办法,就只是把两郡给曹操给兖州军,总是不能给南边儿的异族异国,确实是不能给他们,所以只有给
曹操给兖州军了,是没办法。不给就继续占着,那真不是江东军的想法,早就想放弃了,没错。毕竟对己方弊大于利的事儿,他们是真不想一直那样儿啊,就是。从上到下,从孙策开始,再到他们将领、谋士,可都是那么个想法,没错。不想要九真和日南了,那是,没错。
可也不能就给南边儿的异族异国,那绝对不行,别说是给他们了,就算是一下被他们攻略了,被他们夺取郡县了,这个都不行。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接受不了,怎么都得说再夺回来才行,那可没错。所以说对待南边儿的异族和异国,那就是如此,怎么说怎么来,江东军那样
儿啊。给了兖州军,就那样儿了,曹操和兖州军他们更是愿意要,那可是。白得两个郡,这样儿的好事儿估计就那么一次了,真的,再多肯定是没有了。所以说曹操是赶紧派兵去九真和日南,这个是必须的,越早到那儿越好啊。最好是能在凉州军占据交州五个郡之前,己方是接手两郡,那样儿最好不过了。对兖州军来说,还真就是能那样儿,毕竟他们哪怕最后
要走海路不假,可一路上顺风顺水,那么很快就能到达。可凉州军想要早占据交趾和合浦,这个确实是不容易,要不少时日呢,真的。毕竟兖州军走海路,那确实正好是顺风顺水,很快就能到达。但是凉州军占据交趾和合浦,这个确实,不知道具体要多少时日啊?而且还得
说,这个是先要等己方在益州来的援军到了后,他们才能出兵,那是,所以……知道那儿的援军是快到了,那都没错,所以说马超也没那么着急,等援军到了郁林,己方自然是要大举进攻交趾,争取是早日拿下其郡,那没错。马超可没觉得己方拿不下交趾,话说比那儿还难拿下的郡,这个己方也不是没拿下,所以说一个交趾的话,确实是不算什么了,那是。
拿下还是没问题的,不过是多少时日,那确实不一定啊。反正早了晚了,确实就是那样儿。马超是希望早点儿,但是如果说江东军表现都挺好,那么拖住己方多点儿时日,那也不是没有。之前的话,不就那样儿?现在的话,还没那样儿,因为己方还没进攻好吧,而等己方进攻……全琮肯定也是知道守不住城池,所以说也是尽力,拖住己方,那也不错。毕竟交趾那
地方人马也有点儿,加上孙策所派的援军,那可比合浦、九真、日南的人马都多,那是。因此,拿下交趾确实是有必要,而且还不能说耽搁时日太多,那肯定是。因此,马超确实,他也希望能早点儿破城,早日夺取郡县。拿下了交趾之后,合浦就更容易拿下了,真的,那
地方没有多少时日就得是己方的囊中之物,没错。对于合浦,那和交州其他的四个郡还不一样儿。毕竟那地方守御的士卒数量是最少的,和九真还有日南倒是一样儿,那没错。都是三万人,对己方可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威胁,也没多大的压力,那是,所以己方拿下合浦一个
郡……不是事儿,别说合浦是人马最少的了,就南海那地方,己方不照样儿是拿下了,没错。说起来合浦那是怎么都不能和南海比的,那都没错。人马数量还有守御的将领,那都比不了啊。毕竟凌操父子俩的水平,马岱都不好使,更别说是其他二流将领了。其实哪怕就是一流的武将,哪怕就是大将,一个的话,都未必好使,这个确实是不知道,那都有可能啊,
确实。凌操父子俩,那水平,反正没谁就认为差了,反正真是可以,所以那是没错,是啊。必须承认,那肯定。兖州军的人马往九真去,在朱崖洲他们是休息了一下,还真是看到了汉人,不过没多少,本地的土著倒是没看着。这个他们也是没往远了走,要不然的话,是肯定
能看到的,那是。没看着只能说土著住在更中部的地方,而汉人的话,倒是往边儿上来了,那没错。这个也看得出来,这地方肯定也是,显然本地的土著,他们在这儿是势力更大,实力更强,都正常。毕竟这地方土著多少?而汉人才多少?这个必须承认,前者没法和后者比
啊,就以这个数量来说,那是。确实,可以说当地的土著经过那么多年的发展,那绝对是比后来的汉人多。而汉人没什么实力的时候,很少有能争取什么的,基本上就都处在下风,都正常。不过虽说如此,可岛上还是比较和平,这个肯定是,那都没错。可以说这个也算是一方净土了吧,可以这么说,那是。毕竟大汉内部,那都是战乱不断,但是朱崖洲这儿,真
就没什么战事,有小规模的争斗,那都早完事了,没错。如今都太平啊,那可不就是如此。土著不会对付汉人如何如何,汉人更不会对付土著怎样怎样,至少如今是这样儿,那没错。兖州军的话,如今都没向自己主公报告朱崖洲的情况,所以说他们更不会轻举妄动了。而本
地的汉人虽说是发现了他们不假,可却没谁和他们交流。可以说士卒他们并非没见过,但是在他们印象中,确实是第一次见兖州军的人马,而他们更多是不知道那是曹操的兖州军。更准确来说,应该说是魏王帐下的兖州军人马,可不是吴王的江东军士卒,更不是王的凉州军,不是。可老百姓的话,基本上都不认识,他们就知道孙策江东军士卒什么样儿,那是,
但是这个兖州军,他们确实不知道。毕竟他们更多是从交州来的,上哪知道兖州军到底什么样儿?江东军的话,实在是他们以前总能见着,所以说自然是知道。而对凉州军,对兖州军,对不起,他们确实是不知道具体都什么样儿。但是在老百姓眼里,估计凉州军和兖州军,比江东军还要可怕。毕竟在后者的宣传之下,凉州军没什么好名声,兖州军的话是能强点儿,
可也是有限,所以自然是也没什么太好的名声,那肯定是。总不可能江东军在自己的地盘儿上说凉州军和兖州军的好话吧,那真没有,而凉州军和兖州军其实也都那样儿,想让他们在地盘儿说其他两军的好话,那不是做梦,估计做梦都梦不到吧。所以说这个事儿也不是就
说江东军的治下,到了凉州军治下和兖州军治下,其实也都没什么区别,那是。毕竟可以说在自己的治下,怎么可能说宣传敌军的好,那不开玩笑吗?哪怕就是盟友,那也没有这事儿,真的。不多说你不好,那其实就很不错了,真的。至少不管说兖州军还是江东军,他们
可都在己方治下说很多凉州军不好的话,那没错。不说都不可能,但是终究是盟友,联盟那么多年了,所以说彼此说彼此的坏话,这个肯定比说凉州军的要少,那可没错。毕竟如今这个形势,是兖州军不会去进攻江东军,而后者更不会去进攻前者了,所以说他们彼此还用得着说那么多不好的话吗?真心是不用,那没错。不过要都指望着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是
彼此不说对方不好,那绝对不可能,就是说少而已,可绝对不会说不说,该说还得说,那是。毕竟他们是盟友不假,都那么多年了,没错。可归根结底,他们还是敌对,盟友是能有变化的,可彼此敌对这个根本,基本上是不会有什么变化了,可不就是。所以说这个……那
是没错,他们彼此不说彼此不好的话才怪了,不过就比起凉州军来讲,那肯定少啊,那是。所以说在三方的地盘儿上,他们所讲的那两方,那真是,和他们没法比啊,而且一个比一个差,可不是。所以说老百姓所听到的,那是没什么好话了,所以说这个也是,那是没错啊。
总不可能让他们说敌军好话吧,那真是没什么可能,所以那样儿都正常,确实。因此,在江东军治下的百姓,除非是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之后,他们才敢说是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到底都如何。而肯定不都像江东军所宣传那样儿就是了,那没错。可没见过的,像交州那地方的,那地方的百姓,基本上对凉州军和兖州军的印象,那可以说大多都是不好,这个肯定
是。尤其是凉州军,这个还用多说吗,显然就是在交州没什么好名声啊,那确实不错。不过哪怕如此,他们占据交州的郡县,在老百姓那儿也没什么阻碍。实在是凉州军军纪太好,那真没错。本来交州老百姓很多都怕,这个凉州军占据了城池,那么再来个烧杀抢夺什么的,
可真是对自己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没什么好处。可预想的那些没有发生,反而你帮着凉州军修缮一下城墙之类的,他们还给你钱粮。可以说凉州军的财大气粗,也是表现在这上,那真是。而老百姓一看是如此的凉州军,基本上他们大多数都不会那么害怕了,很正常,就是。
可从根本上来说,普通小老百姓还是怕士卒,这个肯定没错,毕竟有点儿见识的可都知道,那些战场上的士卒,那绝对是咔嚓人不眨眼啊,一点儿不错,说咔嚓了你就咔嚓了,没什么讲的。因此,普通老百姓的话,不少还是怕士卒,怕当兵的,这个很正常。毕竟他们普通老百姓没什么权势也没什么实力的,这个对上了他们,就只有只能说是任人宰割了,没错,那
真是。所以说哪怕都看到了凉州军的士卒很和平,看他们好像是不错,可该害怕的地方,他们很多人还是怕,这个正常,没太好的办法。确实,这个在马超看来,还得是慢慢来,潜移默化中,慢慢估计才能行。其实别说是交州这地方,以前纯粹就是江东军地盘儿,就说己
方的地盘儿,要说老百姓不是所有,可却依旧是有不少怕己方士卒的,真没办法。要让那些人一点儿都不怕了,这个难啊。
第二二八章 兖州军接收两郡(十一)
难归难,不过马超是从来都没放弃过,一直都是让己方在慢慢改变那些老百姓的想法,是。毕竟在马超那儿来说,不得民心肯定是不成,还得收买老百姓,真是。民心重要啊,那是。不过在他看来,自认为己方在民心上面,还是要比兖州军比江东军强点儿的,没错。毕竟可以说马超非常重视这个,曹操是比不了,孙策的话,在这上面和马超凉州军一比,确实还有
一点儿差距,那是。所以说马超是最重视的那个,也是做得最好的那个,那可是不错。在他看来,确实是能得到民心不说就得到了天下,可确实,这个少不了。你失了民心,肯定是得不到天下,等一定程度,没准就来这个起义那个起义的,都少不了。秦朝怎么样儿,那么
强,六国都被灭了,但是最后还不是栽在了农民起义上,这个真是。秦军并非不强,反而还很强。可农民起义太多,秦军再强,能对付多少?更何况他们也不是每一次的战事都赢,输了的时候也是有不少。秦军能灭陈胜吴广,但是对付项羽刘邦,他们就不好使了,可不是。
这个没错,陈胜吴广终究是不能和项羽还有刘邦比啊,那是。项羽身份地位就不用说了,那不是陈胜吴广能比的,而刘邦的本事,他手下的人才,一样儿不是陈胜吴广能比的。只能说后者是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所以说在历史上来说是创造了首次,这个是写进史书的,没错。司马迁都写了个陈涉世家,这个确实,说明了他们的大功绩。可以说历史上多少次的
农民起义,那祖师爷就是陈胜吴广,一点儿没错。哪怕前者是失败了不假,可农民起义一样儿有成功的,远了不说,刘邦不就是最后成功的一个吗,那是。项羽的话,只是属于一时的成功,最后还是让刘邦给逼迫自己给自己咔嚓了。也没办法,也正常,就项羽那个性格作
风,他真不会是刘邦的对手,而且他兵败了也不会跑回江东,那不是霸王项羽,跑了就不是他了,真的。就算是刘邦一方也不是不知道,项羽最后他自己基本上也会那么做,这个都正常。他要赢了,那还好说,可一旦是兵败,就只有那么一个结果,没错,所以说这个是……
项羽的结果是注定的,哪怕他就杀了刘邦,那么其人那个性格作风要不改变的话,那历史上也许还会出现张邦、李邦、王邦等等。项羽那样儿,基本上就注定了其人是个失败者,真的。他不是没有成功的地方,可如何与刘邦比?就看其人不会用人,这个就没办法了,还用多说?可刘邦呢,人家确实是会用人,所以说哪怕他毛病也不少,甚至有地方不如项羽,可
最后却依旧是其人胜了,而项羽败了,就是如此。并且项羽也是倒霉,家里人都出来猪队友了,那没办法。话说项伯不就是吗,这个不用多说了。所以说项羽那边儿本身就有问题,自己家人都属于吃里扒外型的,还有什么说的。刘邦那边儿比项羽那强多了,至少猪队友最
后都让他给咔嚓了,都给灭了。可项羽怎么也不能把项伯给咔嚓了吧,最后项羽是没了,而大汉建立了起来,他项伯还在大汉混上了,不得不说,这个……往好听来说,这个就是人各有志,哪怕项伯是项羽家人,可他那人啊……所以说项羽还能不败亡?家里有那么一个人,也得不好使,玩完啊,一手好牌是彻底给打烂了。而和他相反的,就看人刘邦那边儿,那好
多了。是啊,或者说之后根本就比不了啊,真的。刘邦到了后期,那可以说绝对是要什么就有什么,兵多将广,要人才有人才,要钱粮也有钱粮,所以就差个灭了项羽一统天下了,那是。而他手下也都想着让刘邦早点儿一统天下,要不能有那个定陶称帝吗,那是。他自己也早有那意思,而手下的人也早想让他称帝。毕竟只有刘邦称帝了,他们这些跟着他的手下
才能说再一次水涨船高,得到更多更大的好处利益,那是。所以没灭项羽之前,刘邦就称帝了,这个是他们所需要的。是啊,手底下人需要当主公做老大的称帝,而且刘邦也是想,所以自然这个是一拍即可,没错。因此,刘邦就是假意推辞了几下,最后就称帝了,谁看不
出来啊,他就是那么想的。虽说其人不是什么贵族,可好歹也是大秦的一个官员,哪怕这个官儿是比较基层,那不假,但是好歹也是官儿啊。和朱元璋那样儿要饭的比,确实比他可强多了。老朱是纯粹的老百姓,混得甚至连普通老百姓都不如,刘邦好歹还是个官儿,并且
属于是地痞流/氓,绝对属于是一霸,横行乡里的一个。可不是,刘邦就是那么一个,不假。所以说其人混得比老朱可强多了,那没错。至少还不至于说去要饭了,那都没有。不过都是农民起义上来的,确实有相似的地方,那倒是。不过更多的肯定都是不一样,那没错。不过好歹大明在老朱的领导下,至少没做软骨头,老朱说了不和亲,但是大汉呢,不用多说
了,在这个上面。所以说明朝那是有不好的地方,那都不假,可好的地方一样儿有啊,没错。这个都是有,那没错。各有特点,那肯定是。反正好的那都有,不好的,一样儿也都有。具体说多少,这个不用一一说了,没大用。要研究历史的话,可以对比下,其他的,确实是
没那么大必要了,可不是。不过不管如何,如今这个时代的大汉,确实是快走到头儿了,那正常。马超不敢说其他的,可天下一统之后,大汉就要不存在了,那没办法。自己就算是不想,他都得有人劝自己,称帝什么的那必须的,前朝也只能是灭了,没别的说的啊,确实。
所以说那时候已经不是你想如何就如何了,至少在称帝的问题上,就算是你不想,你都得称,这个没说的。对马超来讲,他对称帝的事儿,只能说是一半一半,**可没那么大,没错。毕竟对他来说,只要是一统了天下,那么称帝与否,至少只是缺少个名儿,其他的,其实也不会有什么大区别。但是手下人肯定不是这么个想法,也许对马超来说,影响不大,可
对他们来讲,那影响确实不小。至少马超称帝了,他手下人都可以称得上是开国功臣,开过功勋,那是一点儿没错。而马超是王的时候,很多官职都不可能给手下,那些都是当皇帝的专利,所以……毕竟王爷你当的再有权势,可终究不是皇帝。那王爷最多在正规的朝代
是能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没错。但是如今这个情况,你把持了朝廷,自然也是能做到了。所以说在还没一统天下前,马超称王确实也到头儿了,他手下将领、谋士都清楚。不说就曹操那样儿的,他也不过称王而已,称帝是不用想了,而孙策也是,吴王啊。不过己方一旦是一统了天下,那么这个王就真不适合自己主公了,他怎么都得称帝。当然了,马
超手下更多的都是为了自己,那没错。因为自己主公只要一称帝,那么他们何止是再进一步,那多的可能就更多,真的。毕竟如果说自己主公是个王爷,那么他们知道,这个如今自己的身份地位,基本上就已经是到头儿了,没错。可自己主公却是能一统天下,之后称帝的人,那么自己这些人的官职什么的到头儿了吗?可以说一个开国元勋,那么就顶很多东西,
没错。所以说他们都想着自己主公早日一统天下,早日称帝,那就是好事儿,可是没错。毕竟自己这些人怎么更进一步,确实还得说是自己主公更进一步,他们才能进步。甚至就很多步,那没错。毕竟等己方一统了天下,而自己主公称帝后,那么这个好处就都来了,可不
就是。所以马超也知道,那样儿的事儿,基本上不是自己想要如何就是如何的了,就说称帝的事儿,自己手下那些人,他们是怎么都不会放过自己的。可以说不是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称帝,说的是自己手下,可绝对是,有九成的,那都想着自己称帝,然后他们也都水涨船高,
那是。所以说他们为了自己的前程,那也得让自己称帝啊,没错。所以称帝的事儿,就对马超本来来说,确实是利大于弊的,但是好处对他来说,确实也没那么大,就是。如果说真有什么天大的好事儿,他就做了,那肯定是。不过他不做也不可能,就因为是手下人都想的,他就得去做,要不然的话,是容易寒了不少的人心,可不就是。所以那样儿的事儿也不是马
超能做出来的,那他做不出来。所以到时候他是没那么想,可却也得那么做了,那必然啊。所以说称帝那是必须的,你看这个时候没人说这话,也知道自己主公那不可能做那事儿。但是等什么时候天下真正一统了,应该说那个时候还有谁不去谏言的?别说那些本来就想让马
超称帝的了,就是个别没想那么多的,却也得谏言,这个肯定少不了啊,那是。所以说马超是在一统了天下之后,必须称帝,不称都不可能。手下人不能干啊,可不就是。所以说也没错,有时候做事儿你可能不那么想,但是事情逼迫你到那样儿了,不那么想的却也得做了。
是啊,哪怕马超是当主公做老大的没错,身份地位更是王,哪怕是自封的,可老百姓认可了,这个朝廷不认也没大关系,实在是如今大汉都要完蛋了,是吧……可马超如此的身份地位,却依旧是要被一些人或者事务干涉到很多,这个没办法。就像他为了不让手下人寒心,那么在一统了天下之后,却是必须要称帝了,这个怎么都绕不开了,没错。所以说哪怕他心
里是,没有那么急迫,更没想着自己要当皇帝,可手下人那样儿,自己是无论如何都得称帝啊。那是逃避不了的,而且马超也没有什么逃避的想法。对他来说,不过就只是不想那么主动而已,不过这事儿他肯定是被动的那个了,不用多说。到时候他都不用主动什么,马上
基本上所有人的谏言,除了当他面儿说的,就各地的州牧还有太守,那都得谏言,让他称帝。甚至有的县城的主将都会那么做,太正常了。可以说自己主公真称帝了,才符合他们的大利益,怎么都是利大于弊的事儿,那么他们有什么不去做的呢?不光要做,还必须是要做,
还得做好,成功。那肯定是,让自己主公称帝的事儿,现在是不用想那么多,再怎么谏言,自己主公都不会那么去做就是了。除非说曹操称帝,可那事儿可能吗?所以这个不用多想,多想的时候只有己方一统天下了,到了那个时候,确实称帝的事儿就由不得自己主公了,可以说那是天下大势啊,必须的,没错。可以说马超手下大多还是能看得清楚的,哪怕他们不
去谏言,在天下大势之下,可以说自己主公也必须称帝了,那没说的,确实。这个无非就是时间早晚罢了,那没错。不知道具体,可那都是早晚的事儿,那没错。早了晚了的,那都可能,不过不知道具体什么罢了。但是自己这些手下一起去谏言,那么可以说很快自己主公
就会同意,他也是不得不同意啊,没错。这个已经不止是天下大势的问题了,有着那么多人谏言,可以说自己主公必须同意了。
第二二九章 兖州军接收两郡(十二)
这个他们还觉得不是就逼迫自己主公,实在也是“众望所归”啊,那是。所以说自己主公称帝,到时候是势在必行,那没说的,必须的。这个在所有人的“谏言”下,他是肯定会同意的,没错。对马超来说,他面对那么多人的“谏言”,确实是不可能不同意称帝,更何况这个本身就是他愿意的,不过想着是没那么早罢了。说起来早的话,他还得想着晚点儿,真
的,不过如果说时间正好的话,他就不会有什么拖延了。那既然是正好,那么就称帝吧,就是。少不了啊,必须的啊,那马超都知道,可不是。对他来说,是不怕己方众人逼迫自己,反正时间要到了,那么不让自己称帝,其实也该那么做了,真的,当然了,不管怎么说,马
超的意思都是在适当的时间内,做适当的事儿,当然这个适当的事儿就是称帝,而这个适当的时间,那肯定早不了,还是晚那么点儿,这个是好事儿。不过到底是什么样儿,那确实是不容易知道,毕竟马超是预测不到太多的,也没错。他会占卜不假,可却连皮毛都不如啊,
没错。确实,为什么马超基本就从来都没有占卜过什么,实在他也知道自己的水平,那是。甚至连半吊子都不如,那还别献丑了,真的。如果说自己本事可以,那么显露一下很正常。可那自己连半吊子都不如的水平,那还显露什么呢,真的。这个只能说是丢人现眼,然后没别的说的了,可不是。如果说本事可以,那么那种装x是牛x,但是本事不够,本事不行,
那样儿又强行装x的话,只能说最后变成傻x了,真的,马超有经验啊,又不是没看过,所以知道。在他看来,自己有实力的话,可以装一波x,但是没实力的话,那就算了,真的。像是对于占卜这个事儿,显然自己就是属于没什么实力的,所以马超也不强行装x,确实那
样儿最后容易成傻x,所以怎么都是不来更好。因此他是不会占卜之类的,更是不清楚自己何日能一统了天下,哪怕马超对此确实是有信心不假,但是信心能当饭吃吗?可以说并非没用,反而很有用,可能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也许有时候可以,但是大多时候起不到决定
性作用。可不就是,要不你每次战事都有信心,就一定能赢了?那绝对不是,毕竟除了信心之外,怎么也得有点儿其他的东西啊,那是。所以说光是信心,那还不够,必须再来点儿别的。是,有时候那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可那不是每次好吧,所以这个……就得说是一个条件,那还是不够,再多的话,那才行,就是。毕竟在战事上,那么影响最后胜败的因素,
其实可能有好几个,没错。所以说光是信心,确实还不够啊,没错,那确实是如此。所以这个也得说,光有信心不够,再来点儿别的。那肯定是,一个还不成,多了条件的话,那可以,确实。这个也是,你想赢了战事,其实没那么容易,没那么简单,确实。就得说靠很多
条件,那没错。就像凉州军,他们可以说是大汉境内实力最强的,马超是三路诸侯中实力最强的,可他们却也不是每一次的战事都赢了。远了说冀州大战,是他们败了,人家兖州军胜利。往近了说,曹操和兖州军马上就要全据了常山,这个无论如何都是凉州军守不住的,那没办法。所以确实也是,凉州军在夺取了交州五个郡后,却也一下就丢了冀州的一个郡(国),
没错。这个丢了己方的地盘儿,确实怎么都不是马超和凉州军想要的,所以这个也没错。如果就只是说江东军给了兖州军两郡,而常山没丢的话,马超和凉州军他们肯定是不会多想。但是丢了常山,他们不得不多想点儿,这个很正常,等到时候就得那样儿了,确实。而如今来看常山整个国没全丢,九真和日南更没被兖州军占,凉州军不知道这个消息呢,毕竟在海
路啊,那是。并且之前也是,在冀州出人马,可是经过豫州再到扬州,哪怕从扬州来的消息,到交州郁林,也得好几日,那都没错。现在来看,就那样儿啊。不过兖州军占据九真和日南来说,那绝对是阻拦不了,马超和凉州军就算是知道了消息,他们也不会做什么就是了。
可常山丢了,那绝对是他们一点儿都不想的,没错。对凉州军来说,那肯定是不想,一点儿都不想。可从上到下,从马超开始到下面的将领、谋士,他们却也知道,这个挡不住啊,挡不住兖州军的进攻,曹操/他们对拿下常山,那绝对都是势在必得,一点儿不错,所以……
兖州军,大部分肯定都是在守御着城池,那都没错,而其他的两部分,一部分在曹操的带领下,进攻着常山,如今乐进除了真定之外,是又拿下了三个县城,对曹操来说,自己只需要在真定坐着就好,真的。自己在真定是主持大局,而乐进带着己方剩下的人马攻略常山其他的几个县。常山加上真定,有十二个县,如今兖州军加上真定,他们已经拿下了四个县城,
可是常山的四分之一了。不过说实话,因为有常山在的原因,这个四分之一的含金量,那却比二分之一常山的地盘儿都重要,没错。毕竟真定作为常山的治所,那地方所象征的意义,确实是不同。可以说那地方一丢,其他的县城,应该说是兖州军不用怎么进攻,没几日就拿
下了,真的。所以说如今不过就是三个县,但是马上兖州军就能拿下常山的其他那些个县城,没错。而且真定确实,那地方是属于常山的治所,自然一直都是凉州军最看重的,那可不是。而且经营那地方,肯定比其他县城经营更好啊,一点儿不错,所以说兖州军拿下了那
地方,可以说绝对是一半的常山到手了,那是。甚至其实就以影响力来说,那可比得到一半常山地盘儿来得更大,那没错。所以说兖州军一开始就来常山,正好进攻真定,其实是一点儿都没错。也是真定这地方不好,可以说直接就暴露在了敌军的铁蹄之下啊,没办法,确实。不过虽说如此,赵云和典韦他们俩也确实是尽力了,一点儿没错。你让他们守住城池,
那是没什么可能,但是他们却都尽力了,真就是尽量都拖住兖州军,那可一点儿没错。不过人家兖州军表现也好,那也没错。是啊,要不然的话,他们肯定是更晚破城,损失要更多,那可没错。还能说是那么早就占据了城池,绝对是他们表现不错,乐进可以,兖州军士卒更
不用多说了,那是。对赵云和典韦他们来说,这个绝对是,那压力越来越大,所以说最后也是顶不住了,剩下的人马也真就是支持不了人家的强力进攻,所以不撤退都不可能。但是总体来说,他们也觉得自己俩表现不错,带着己方士卒,好歹也是守住了那么多时日,以后在自己主公那儿,确实也能交差了,不错。如果说自己两人表现不好,己方士卒也不行的话,
那么真就是守住不了这么多时日啊,没错。还是靠着他们俩,当然也少不了己方那四万士卒,可不就是。但是面对着兖州军每一日的强力进攻,他们不是霍峻,也不是郝昭,所以能守住个十几日,确实就算是挺不错了,真的。就算是马超知道了具体情况,对于如此的结果,他都会觉得不错,那是。再多时日,也是小看小觑了兖州军,高看了己方,那是,所以……
那么马超都觉得他们表现不错,那自然也是,赵云和典韦他们确实,那是表现挺好啊,是。现在他还不知道,知道的话,那么一定如此想法,没错。毕竟怎么说,赵云和典韦他们能做到如此,怎么都是不错了,那是。对他来说,从来都没奢求太多,那是。可以说是没有,那
不错。应该说马超是个很现实的人,那真是。对他来讲,常山肯定守不住了,那么己方能拖住对方多久,这个就很重要了。因为如此的话,确实是能让对方伤亡更多,那可不就是。当然了,现在他是什么都不知道,实在冀州传到交州,这个消息的速度确实是不那么快,毕
竟是要经过司隶和荆州,最后才能到交州,距离还不近,应该说很远。别看就是经过两个州,但是从冀州到交州,真心是远,那可没错。就相当于后世从河北到广/东,这个不用多说了。所以说那个路途,关键是古代也没什么好的通讯设备,就只有书信,电话什么的不用想了。所以说等冀州的消息到了交州,那个时候常山早就是兖州军的了,那可没错。就不再
是说凉州军只丢一个真定而已,那是。到时候就算是马超也清楚,肯定是那样儿啊,己方真定都守不住了,那么其他的县……是,连真定都守不住,还两个大将呢,赵云还有典韦都不好使,那么其他的县城,可以说也绝对是守不住,那没错,并且估计连五日都不会到,就
得被乐进带兵给拿下,这个马超要知道了消息,他会很清楚,那是。毕竟常山都什么情况,他还能不知道?可以说赵云还有典韦,他们真收拢了四万人马守真定,那么留给其他县城的人马,最多也就三千,而有的地方可能就一千,而有的地方估计就几百人,真的。那并不是
什么不可能的事儿,反而说就是那样儿。毕竟常山除了真定外,还有十一个县城,但是真定人马多,其他地方人马可不多啊,所以说……之前的情况是不可能其他十一个县都有三千人马,怎么都不可能。所以说这个也是,没那么多人马,可赵云还有典韦他们,至少是收拢了比之前多了万人到真定,那么那些人马从哪儿来的?自然就是从其他的十一个县城来的了,
有的地方他们可以少出点儿人马,甚至干脆就不出。不过不怎么重要的县,他们确实,基本上就留下了几百人守着……毕竟两人都清楚,那真定都丢了,其他的县城哪还守得住?所以说其他的县城到底有多少人马,那根本不重要,那是。但哪怕如此想法,有地方他们依旧
是没调兵,那是。这个也说明问题,毕竟在两人想法中,三千人马的话,能挡住对方多久?三日?五日?估计也就三日,真的。毕竟真定的话,有四万人,能支持多久?他们之前的想法,估计也就十日那样儿,确实。毕竟对于对方十万大军的进攻,每日损失个三千多人,那
还是很正常的。当然了,这个是排除第一日的试探进攻,毕竟第一日试探进攻,怎么说己方也损失不了三千多人,那是。哪怕说是面对十万人马的进攻,他们一次试探,己方也就损失个几百人,那样儿。毕竟只不过是试探进攻,这个没法和正式进攻比啊,确实。试探进攻比正式进攻一半都不如,五分之一?也就那样儿了,所以说损失的话,肯定也就是三千多人
的五分之一,那是多少?不到千人,肯定是啊。所以说那对四万人来说,真心是不算什么了。但是哪怕就那样儿,加一起凉州军能守住真定多久?因此也确实是,赵云和典韦他们可是不抱着太大的希望,就只是说自己俩尽力而为,那是一点儿没错,可不就是。所以说他们
最后也算是达到了他们预想的不错的最后结果,那是。还是那话,至少他们以后在马超那儿,那是能交差了就是。
第二三〇章 兖州军接收两郡(十三)
确实,这个可以说是赵云还有典韦他们两人的最终想法,城破了之后的最终目的,那就是能交差了,可不就是。好歹自己两人是没什么错误,然后还尽心尽力,那么其实足够了,真的。毕竟他们很清楚那己方的赏罚,这个是。对于有错误的,自己主公从来都会处罚,不管你是谁,不过就只是轻重罢了,那没错。而只要你有功劳的,不管大小,只要有,那么自己
主公自然也会表扬和赏赐,那没说的。而赵云和典韦他们确实,就只是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那没错。毕竟他们面对兖州军十万人,没功劳也有苦劳啊,这个确实是没过错。自己两人那可是尽力去守城了,可以和自己主公交差了,没错。对赵云和典韦他们来说,这
个确实就是现在最重要的啊,毕竟他们真是不想自己俩有什么不对的,那是。都是对的,那怎么都是好。不求有多大的功,可确实是没有过最好,那真是。而如今来看,自己两人就是。现在自己主公还在交州没回来,等他回来之后,自己两人自然是要讲常山真定的战事,
那没错,必须的啊。不过如今自己主公没回来,他们怎么也找不着马超去讲这个,总不可能去交州,那是没可能了。但他们肯定是要等自己主公回来啊,那没错。不过也知道,虽说交州距离司隶挺远不假,可说实话,自己主公拿下了交州地盘儿,自然会很快返回来,那也确实是。毕竟已经是离开了长安很多时日了,自己主公处理完交州事务之后,他会很快返回
来,那是。所以说他们不是那么着急,就凭自己主公带兵去了交州,可以说很快就能拿下交州地盘儿。是啊,他们相信自己主公和己方的将士,当然也是都包括谋士,那没错。对于一个交州,己方拿下还是没问题的。不过说到底是要多长时间?这个确实也不一定,但是如
今来看,应该晚不了,还能早点儿。而赵云和典韦他们确实是不着急,毕竟两人很清楚,比起自己俩来,自己主公其实更想早点儿回长安。应该说在没有什么大意外的情况下,就按照如今这么情况往下发展,然后自己主公回来。但是他要觉得会晚,肯定就会加快脚步了,
那都没错。确实是啊,毕竟自己主公离开长安挺久了,那么他自然是想着早点儿回来,没错。毕竟交州距离司隶远啊,要近点儿的话还成。可不是,马超就是那样儿的想法,那是没错。所以如今益州人马的到来,确实是让他放松了点儿。毕竟可就等着他们呢,只有援军来了,自己才可能进攻交趾,要不然的话,确实还不够啊,人马不足,不凑够人了,肯定不行。
马超的性格,他基本上不打无准备的仗,那么既然是有了战事,进攻方面,那是一定要准备好,这个肯定是。防御的话,这个倒是不用多说,己方都有准备啊。毕竟这个不是说曹操兖州军和孙策江东军他们就没有进攻了,所以说他们有,己方自然也是都有所防范。可马超
却不得不承认,己方比起攻城来,守城就不那么擅长,至少在这点上,兖州军他们更擅长守城啊,那没错。所以说这个也是,己方擅长攻城,而兖州军比较擅长守城,江东军的话,自然是擅长水战了,那是。所以可以说三路诸侯算是各有千秋,那都没错,不过肯定是攻城守城方面更需要,水战的话,不是主流,这个肯定是。除了扬州、荆州,其他地方基本上就
没有什么大规模水战,没有用武之地啊。就是,这个怕就怕没什么用武之地,不是什么好事儿。所以说兖州军都不怎么练水军,这个也是有原因的。北方最大的河流不过是黄河,但是兖州军和凉州军,他们都没在黄河有过什么水战,因为没必要。别人也没有,这个确实,可到了南边儿长江,那肯定是要水战。看荆州没水战,不是说没有,只是让马超凉州军避开
了而已。但是到了扬州,那是少不了水战的,马超可以说不和江东军在长江决战,可却少不了水战啊。那没错,有那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有那个条件,江东军是怎么都得派水阻截凉州军的,只要后者来了扬州。说起来这个也是,你看江东军他们不派水军进攻荆州,实在是
他们觉得没必要,因为凉州军那意思,显然不想和己方大规模水战。而己方要攻城,怎么也用不到水军,虽说他们可以陆战不假,但是战力却依旧是比不上正规的步卒。所以说孙策和江东军他们的想法,真是没到必要的时候,己方不会大规模动水军。要不然的话,其实也
是个事儿。毕竟大规模动水军,就是要有大战事,而小规模的,对比起,那真是没什么用。并且孙策和江东军他们看得很清楚,凉州军确实,他们在荆州可是避着己方水军。而且荆州可以说没什么水军,这个他们知道。对方的水军基本上都在司隶,在黄河练兵,这个就不用多说了,没错。知道甘宁可是一直都练兵,对水军的训练,知道凉州军都是没松懈过,他们
什么意思,那是不用多说了。所以说兖州军倒是没想那么多,可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那确实是比较紧张。他们是不怕凉州军过来进攻,哪怕他们是要进行最后的决战,来灭己方。可说实话,他们是不怕什么,但是却绝对不想那样儿,那是不错。因为那就代表了一堆麻烦事
儿不说,更是让他们直接最后基本上就被灭了,所以这个……凉州军能不来就别来了,那肯定好。就现在这样儿,己方把交州都给他们了,也是,随便凉州军如何了。只要说不灭了己方,其实就好。他们训练水军,就是为了早日到扬州来,也好早日和己方决战啊,灭己方。
马超和凉州军的想法可不就是那样儿,毕竟对付兖州军,他们可还用不着水军,那兖州军也没那意思,和凉州军在黄河水战什么的。话说历史上的曹操,他用过水军在黄河战过吗?也许孤陋寡闻,是真没听过啊,就是。所以说让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在黄河水战,这个不现实,哪怕凉州军愿意,他们再想,可兖州军都躲开的话,马超他们也是没太好办法。要知道
他们肯定是去进攻,这个进攻是主动,可人家防御的话,这个是优势啊,那可没错。在破城的时候,怎么都是需要步卒,而不是水军了。是啊,所以说凉州军怎么都是占优势,不假。毕竟他们的步卒还有骑兵,那都是天下第一,在大汉这儿来说,是三路诸侯中的第一。不过
他们这个骑兵实力确实是比不上北方异族,因为真正的天下第一,骑兵战力最强的,和北方异族一比,凉州军确实是不如他们了,也是。所以说马超是有怕北方异族的地方,因为他们的骑兵不光说是战力强,这个数量上更是天下第一,己方加上兖州军再加上江东军,所有的骑兵加一起,那数量也不如人家北方异族,所以说这个也是,差距啊,那明显了,可不错。
所以说凉州军也是,比兖州军比江东军都强,可一比北方异族,他们倒是弱了,没办法,谁让北方异族太强,那可不是一个鲜卑的事儿,可不是。就一个鲜卑的话,马超并非觉得己方就对付不了了,不会怕,但是显然,那北方异族可好几个呢,不止是一个鲜卑啊,那没错。所以说他是有怕的地方,那没办法。他不惧兖州军不惧江东军,可确实是怕北方异族,这个
也不能怪马超,其实也正常。好像也没听过谁就永远都不害怕了,这个好像不太可能,所以……这个是人之常情,确实正常。是没听过谁就一辈子什么都不怕,那没有吧。至少马超肯定不是,他不怕兖州军和江东军,但是怕北方异族啊,这个没错。不是特别怕,可却也是
小害怕,那没错。对其人来说,这个真心不是什么好事儿,那是。怎么都是弊大于利的,那也是。所以说他自己也知道,不能说一直都是怕北方异族,他们强是强了,可真就一定能赢?那并非是绝对的,并且己方也不是没有应对,这个让他们发生瘟疫就是自己的办法,不
过是没成功罢了。不过他相信一定能成功,也许就是明年,那都不好说。当然了,明年也许也不好使,后年也许……毕竟这个怎么都是成事在天,就看老天是什么时候站在己方这一边儿了,那是。马超是希望怎么都早了好,晚了的话,谁知道北方异族什么时候南下啊,那确实都不一定了。可不就是没准,如果说知道具体的话,马超觉得那倒是好了。虽说己方是
有所准备不假,但是他们一直不来,己方多少都会松懈。那么只要是知道他们要来,那就可以说他们什么时候来,己方一直紧张着,这样儿挺好。是啊,早知道具体消息,马超觉得也是早好,必然啊,那不错。就如今这样儿,当然北方异族不南下,这个是好,可是不知道
他们具体什么时候大动作,这个就不好了,真的。不过显然,他是比较相信己方细作的,那没错。所以说在这之前,马超觉得自己和己方能得到点儿消息,是啊。再说了,除了己方外,那还有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终究不是摆设。可以说他们如果只是知道点儿一般般的消
息,那是不会说,但是要知道北方异族大举南下的情况,那么己方不知道,他们是一定会说的,没错。是啊,可以说在小事儿上,曹操和孙策他们,不光说不会帮忙,反而是要坑己方一把,肯定是,那没错。但是在大是大非上,两人是绝对不会那么做的,绝对是要和己方统一战线,那也是。毕竟他们是分得清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那是。对他们来讲,该安定
团结的时候,是绝对不会拖后腿的,反而说北方异族大举南下,他们也会和己方一样儿,去对付敌军,那不错。毕竟小事儿上,他们哪怕就是阴马超和凉州军一把也不是不行,可大事儿上,两人两军都不糊涂,那是。这点可以说马超太清楚了,可他宁可是被两人两军给坑
一把,也真是不想北方异族大举南下啊,就是。可这个会和自己所想一样儿吗?他觉得北方异族怎么都会南下,不会是什么时候。至于说是不是大举南下,马超觉得八成可能,是,对,可能是啊,这个八成可能。那两成不可能,几率不大,可是北方异族到底如何,那谁知
道了,而且他们想法也会变化,这个没错。这个变化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可能北方异族前一秒中,他们是想着大举南下,可一下就因为种种原因,改变了注意,不大举南下了,这个并非就不可能啊,反而是有可能,但是几率不那么大。还有就是,可能他们前一秒还不想大举南下,但是马上就因为种种原因就导致了他们马上就要出兵,大举南下,这个一想,
还是比较可能的。虽说马超是不希望他们这么改变想法,但是这事儿谁能决定了了,所以……他是一直都想好事儿,那都对己方好了,还用多说吗?确实是不用了,可显然,想己方好的不假,但是事实不那样儿啊,就是。如果说北方异族大举南下,就算是己方加上兖州
军再加上江东军,那都未必是能挡住多少,还得是让他们劫掠很多,占据城池什么的那都小意思了。那这个再不想,可也是事实啊,那都没错。
第二三一章 兖州军接收两郡(十四)
因此,这个就别说是马超了,就算是曹操和孙策,两人也不希望北方异族大举南下,那样儿对他们真心没什么好处啊,就是。可他们确实,那乐于看到对方小股的战事,和凉州军拼,这个他们乐于看到,最好还是两败俱伤,那最好不过。所以说他们所希望的,那一直是这样儿,而并非北方异族大举南下。他们是不怕损失,不惧这个,但是北方异族大举南下,可不
单单是损失的问题。毕竟北方异族的意思,他们怎么都不会让汉人好,那是。汉人在他们的眼里,其实就是所谓的“两脚羊”,真没错。所以说灭他们,那是应该的。别人不知道太多,可马超能知道少吗?就是,所以说北方异族灭不了己方,可己方必须要想着灭他们,就
是。可以说在有时候,他所想灭北方异族甚至就比想灭江东军和兖州军这个**更大,那是。哪怕说一统天下,在马超看来,如果说选择一下,是灭北方异族而不能一统,他都会选择灭北方异族,这个比一统天下来得还重要,那是。当然了,也不会有这样儿的选择,那也
是。毕竟其人很是能分清轻重缓急,那没错。对马超来说,什么最重要,确实不是一统天下,而就是北方异族的问题。如果说能解决北方异族的问题,那么他宁可还是三分天下,那都认了。不过说起来三分天下也不过就只是一时而已,凭己方的实力,说起来都能解决北方异族的问题,那么一统天下也真就只是时间问题,哪怕和北方异族两败俱伤,马超也是有点
儿信心的,真是。毕竟己方的实力其实超过兖州军不少,真说下狠心不计较后果的话,是真能灭了他们的,确实。马超不敢说能灭了北方异族,可却能灭江东军和兖州军,那是。所以这个那是,这么说是没错。可他怎么都不会那么做,因为那样儿之后,北方异族南下,别
说是大举南下,可能就没那么大动作,凉州军都可能是挡不住了,正常。所以说马超能那么做吗?真心是不能,对他来说,如今一切还是求稳,那一点儿没错。而己方比起北方异族来,实力是不如,可己方一样儿有优势啊,那没错。所以说这个己方要利用好优势,对抗他
们的劣势。那真就该那样儿啊,确实。所以说马超一直都那么做的,让北方异族地盘儿出现瘟疫,那多好。不过老天是一直都不站在己方这儿啊,一直都是站在北方异族那儿,这个也是。所以说马超觉得己方优势啊,一直也都有,不过还得看老天是要站在己方这儿才行,那是。这个还是成事要看着老天,自己让己方细作是做到了做足了,而最后那一哆嗦,确实
就看老天的了,没说的。可以说之前那些年,己方运气也是一直不怎么样儿,这个也难怪。别说其他的事儿,在大汉的事儿另说,可外面,在北方异族那儿的事儿……可以说马超带着凉州军,他们在大汉本土上来说,总体的运气都可以,还都不错。但是到北方异族那儿,在
那地方,那对不起,真心他们是没什么好运了。不过一想也是,在人家的地盘儿上,人家的主场,人家是东道主,很难说运气都跑你那儿来,真的。如果说真是那样儿的话,就出问题了,但是显然,北方异族那边儿确实还没什么大问题,是吧,所以……马超、曹操还有孙策,他们也不会什么转运之术,能把对方运势一下整没降低,然后让己方运气好,那显然他
们都不会啊。可不就是,这样儿的事儿,马超他们倒是想,可谁都不会这个啊。他们觉得也许有人会,不过那样儿的高人,估计也是见不着的,确实。可不就是,会那种东西的高人,他们都觉得没有什么代价能请来,所以确实,他们也不多想了,正常。毕竟就维持现状,那也算是挺高。这个我是没有那么做,可你们不是也没有,所以说大家都一样儿,这个没什么
大不了的。反正所谓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个道理就算是放到三方上面,他们三路诸侯也那样儿啊,就是。是,这个也不能不会免俗,马超凉州军、曹操兖州军、孙策江东军,他们三方在这个上面,其实也没有太大不同,真的。至少你要整出来个你那么做了,而我和
他都没那么做,那么这个他们想法就多了,肯定是啊。但是你没那么做,我和他也都没那么做,咱们三方在这上都一样儿,这个谁也别笑话谁,大家都一样儿,彼此彼此啊,就是。所以说如今这样儿,他们倒是都觉得不错,那没错。不过显然,他们心里还是希望己方,这
个不用多说了吧。一想也正常,毕竟谁不希望己方好呢,那是。所以说这个也确实,马超、曹操和孙策,他们都有那样儿的想法,是啊。这个都正常,那没错。他们那么想,才能说是当主公做老大的,是马超、曹操和孙策他们的性格作风。可不就是,这个事儿是如此啊。如今是不错,总体来说大家都一样儿在这个事儿上。那么真有什么变化了,你有我没有的,那
就是问题,没错。不过是没有那样儿,估计以后也不会那样儿就是了,现在没有,以后也没有。确实是如此,那都不错。对三人来说,己方都如此了,那就最好,别人也那样儿好吧。兖州军人马这一日终于是到了九真,对他们来说,这一路上真心不容易。其实他们是不怕太
多,可该有的担心,那确实是没少过,没错。真要说赶上海上来个暴风雨什么的,他们知道,那绝对是要损失人马的,没错。尤其是曹操兖州军,那基本上都是北方士卒,真心没几个会水的,基本上掉到海里,就注定回不来了……所以说他们不担心不顾虑都不可能,必须
是啊,那样儿少不了啊。不过好在一路上都风平浪静,确实是比什么都好,那没错。而在九真,九真的太守李异是亲自给兖州军主将迎接到太守府。对他来说,所想的就是早点儿带兵回扬州,回到建业,这破地方自己真是一日都不想多呆,真的。要说李异在这儿也很多年了,那是不假,应该说他是早已习惯,那没错。可其人确确实实,一样儿是不爱在这个地方
呆了,那也是真的。毕竟九真这个地方很热,这个第一他就不怎么习惯。然后就是这个地方时时刻刻都受到南边儿异族和异国的威胁,这个一直都存在,而他却不得不防。哪怕如今这地方都有三万人马了,可说实话,南边儿异族和异国要真是全力进攻这儿的话,自己也是
一样儿守不住的,没错。因此,其人宁可是不当这个太守了,当个官职没太守大将军,他都想着回扬州去,而不是在这儿。他一直都觉得在建业比在九真这儿强百倍,真的。可惜以前自己一直都没有机会啊,而好不容易等马超带着凉州军大军来了,可显然,人家对九真没什么想法,就想这地方还在己方手里。本来李异以为自己还得在这儿好几年,可一下就峰回
路转,自己主公和那些同僚,直接就把两郡给了兖州军,可以说李异绝对是对此最为高兴的几个人之一,那没错。本来他都觉得自己回扬州回建业都没什么希望了,结果希望一下就来了,而且是确实的。自己终于是能回去了,这个他暗地里还哭了一场,可见这个……要说这地方的太守都这样儿,那么真要是南边儿的异族异国到了的话,江东军估计真要守不住啊,
没错。哪怕李异是,他怎么都不想当罪人,可必须承认,在这儿的江东军没什么战力,和来这儿当援军的五千人没法比。可南边儿的异族异国呢,他们虽说战力也不行,可却还是超过了江东军本地的土著士卒,那没错。所以说就李异都不可能说不担心不顾虑,那肯定有啊,
不过他也知道,这样儿的日子终于是到头儿了,因为自己该带兵离开了,太好了,没有什么比这个还好的了。剩下的就交给兖州军他们去操心,和自己和己方,再也没有任何关系了,太好了,真的!所以他只是宴请了兖州军九真主将,也就是接替他的太守,不过是兖州军的,
就只是宴请了对方一日,第二日,李异就带着三万人乘船离开了,当然也包括在九真所有的江东军将领,除了本地的所谓的那些“大汉官员”没走,其他和江东军有关的人,基本上都离开了。当然百姓是不会离开了,而且九真也真是没多少百姓,这个没错。至于说交通工具,那绝对不是坐着兖州军的战船走的,而是坐着他们九真本郡的所有战船离开的。要说九
真可能其他东西是没那么多,但是战船却绝对足够,足够装下李异带着撤退的人了,那没错。应该这么说,本来九真是有战船不假,毕竟江东军其实是需要水路水战的,这个是。尤其是九真还挨着大海,这个也很重要。可战船却绝对内没有那么多,那么为什么出来那么多
战船呢?自然这里面应该说基本上都是李异的家底儿了,那真没错。甚至不光说是他的,还有他借来的,那可都有,没错。但是在他看来,只要能回扬州,那么一切就都是值得的,没错,所以说都是好事儿。而看自己主公没对九真和日南派战船什么的,显然他也知道这两
郡的具体情况。九真和日南别的都少都缺,可唯独战船不缺,甚至富裕,这个就不得不说李异和谭雄的打算了,他们是有多想回扬州啊,可见一斑。不过孙策也不管这个,因为对他来说,反正你准备的那些战船,都是用你自己的钱粮物资买来的,和他孙策是一点儿关系都没有。除开最开始,在九真和日南的战船,那是孙策给准备的,可之后的所有,都是李异还
有谭雄,他们两个太守自掏腰包给准备出来的。当然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说从他们来这儿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准备了。这个也可以说他们是比较有先见之明,那没错。要不然的话,就这个时候,他们绝对是准备不出来足够的战船,关键是还富裕点儿,这个真心不容易。
可以说李异和谭雄他们俩虽说是江东军的太守不假,可是绝对是穷得叮当响的两个,或者更准确来说,他们是江东军所有将领里面最穷的,一点儿没错。因此他们所有的钱粮物资,除了给部曲之外,就都买战船了,甚至还有向别人借的,说他们不穷都不可能。但是他们只
要他们回到扬州,卖掉一些战船,这个资金什么的是可以回流了,没错。可以说如今战船的价格,绝对是比之前还高,那可没错。所以说他们要全卖掉的话,还能赚点儿,那是没错。所以说这个倒是好事儿,也是。可以说他们之前也不是没想到,虽说他们的钱粮都买了战船,可战船这种东西,是可以卖的。他们觉得卖给自己主公或者其他将领,只要便宜一点儿,可
有的是人要啊,没错。所以说两人也不傻,穷归穷,但是这个战船数量,除了孙策之外,是没人个比得上两人。所以说这个其实也是优势,毕竟真说起来,这个他们将领、谋士,比这个部曲谁多,也比较一下其他的硬件什么的,那是。如果说部曲的话,两人确实是不多,
但就只是比这个战船的数量,那么确实,两人的战船数量仅次于孙策。而其他人,有钱粮都征兵练兵了,真没谁买那么多战船啊。
第二三二章 兖州军接收两郡(十五)
所以他们要是卖战船的话,那是绝对有市场的,不光是孙策,就其他的将领,包括谋士,绝对还有人买,那必然,没错。可不就是,那肯定没错啊,那样儿。这个他们卖战船,可以,确实是可以。所以说穷也是暂时的,那战船也算是他们的不动产了,那没错。没钱是,但是那战船说起来不就是财产吗,那没错。所以说李异和谭雄他们俩,确实是没什么现钱儿,可
却有战船那样儿市场不错的玩意儿,关键是还不少,不愁卖不出去,所以说很快他们就不穷了,真的。李异是先带着士卒和人走了,踏上了回扬州的海路。对他来说,这样儿的事儿可以说等了多少年了?说自己当初被自己主公给安排到九真的时候,就已经是如此想法了,
那也真没错,就是。而如今可算是好了,自己终于是能回扬州了,比什么都好。钱什么的,身外之物了,和自己能回扬州比,屁都不是。如果说李异在乎钱的话,他也不至于说买那么多战船,对他来讲,怎么都是回扬州第一位,而钱的话,只能说是靠后了,没错,可不就是。
要说李异虽说也知道,战船是能卖出去的,可他却也没什么得意的,只能说是自己赌对了,那没错。他所赌的就是自己能带着人马从九真撤退回扬州,而不管交州什么情况。可他确实是没想到,自己主公最后的意思,是把两郡都给了兖州军,这个对他们来说,真就是挺不错了。李异这人本是二流,但是眼光的话,却比本事还强点儿,所以说自然是看得出来不少东
西。而日南太守谭雄也很清楚,不过其人更多是模仿李异,这个没错。他知道自己没什么头脑,但是李异可比自己强,所以自己学他,其实就对了。确实,真说起来,李异并非是什么有谋略的将领,充其量就只是个普通的二流武将而已。但是其人却绝对比谭雄强,而且还
强多了,那是。所以说谭雄知道自己头脑不怎么样儿,那么在这个上面,自己到了日南,而李异到了九真,其实这个事儿,两人所遇到的基本上就是一样儿的。所以说其人怎么做,自己就学他好了,那是。谭雄这个人是没什么头脑不假,可却不代表他傻,至少其人不傻,
真傻的话,孙策也不能给他放到日南了,真的。至少把其人放到日南,那么孙策的想法就是其人能顶住南边儿异族异国的进攻,那是。别的那都无所谓了,确实。头脑什么,他反而觉得简单点儿的将领更好,这个有时候也是啊,没错。在孙策这样儿当主公做老大的人的眼里,他们来看,越是头脑简单的将领,其实就越好控制,越好收买,那没错。谭雄虽说不是
他的嫡系将领,可能让孙策派来当太守,哪怕是在日南这儿当太守,也足以说明了其人的重视,也说明了谭雄的本事和忠心,那没错。说实话,这两个比较基本的,缺少了一个,他都不可能被孙策派到这儿来。可以说其人是不怎么愿意在日南当太守,那不假。可确实还得
说,想当九真和日南太守的人,那可多了去了,没错。可也得说,真正合适的,就他和李异两人,哪怕他们都不是那么愿意,可孙策却还是派他们来了。这个说孙策其实也有点儿先见之明,至少其人想了,估计李异和谭雄他们也不会在九真还有日南多少年?结果他的想法应验了,可不就是。事实证明了,真就是那样儿,李异还有谭雄他们还没在九真日南多少年,
所以……不过孙策肯定不是想己方最后要给出两郡,哪怕是给了兖州军,这个他和江东军他们也没想到啊,那是。所以说他们有想到的东西自然也是有想不到的,那都正常。不过如今可以说是解决挺好了,这个问题,那都没错,所以……九真是让兖州军接收了,之后的日南也是一样儿,被兖州军三万人马顺利接收。对谭雄来说,他一样儿是巴不得早点儿离开这
破地方,真的。自己这辈子都不想再来,一点儿没错。所以说赶紧回到扬州早好,那没错。其实孙策作为当主公做老大的一个,他也不是说就一点儿都不知道李异和谭雄他们的想法,可实在己方没有更合适的人了,就得派他们去当这个太守,那也没办法。所以说这个也是,
他想了他们能早回来,不过确实,如今这么回来,和孙策最开始的想法,那确实还有不一样儿。至少他没想到,己方最后还得给兖州军两个郡,九真和日南就那么给出去了。反正凉州军不要,可就只能是给兖州军了,那没办法。所以说如今这样儿,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都觉
得可以。李异带兵离开了,谭雄也是,不过他们大多还是遇不到,当然了遇到也正常,确实。不过显然,谭雄那意思还不想追上对方,那没错。而李异的话,虽说回去的路不是顺风顺水,可却也绝对不是逆水行舟,那没有,所以说其他让士卒加快速度回扬州,谭雄他们还是追不上的,那没错。不过显然其人也没那个想法,哪怕他也是想早点儿回扬州,那没错。
说起来兖州军的将士确实还不能够理解,为什么江东军的李异还有谭雄是那么想离开九真和日南,难道在两郡真就不好吗?好歹是一郡的太守啊,那可不是小官。可不是,就说曹操派九真和日南来的两个,他们能当太守,那绝对是不容易了。毕竟在兖州军那儿,想当太守,
可以说这心不容易,难啊,而且别看数量是有不少,那不假,可竞争却也很大,没错。在他们看来,也就是九真和日南这儿缺了人,这自己主公才让他们来这儿,如果说己方不是占据这两个郡的话,就像常山国,那地方的太守,怎么也轮不到他们,那可一点儿没错啊,可
不是,确实。所以说也就这样儿的地方,那确实是到他们在这儿了。可以说哪怕是两个郡都不假,可自己主公真心没那么重视,这个他们也知道。不过就是如此做是利大于弊的事儿,他是不可能不去做的,那是。如果说相反的话,自己主公是怎么都不会答应孙策的,那是。但是显然,这事儿对己方来说就是那样儿,利大于弊啊,好处多,哪怕是占据这么两郡,那
其实也是好事儿。看己方又是动用兵力,又是拿出来钱粮物资的,这个可以说还依旧是有好处,怎么都是利大于弊,要不然的话,自己主公会那么做?确实,有那个兵力和钱粮,确实己方再进攻凉州军一个郡,其实都够了,真的。当然了,这个他们六万人马要进攻的,肯
定也得说是凉州军防御人马少的郡了,那没错。人多的,那就不要多想了。像曹操带兵去进攻常山,那还带了十万人马呢。他不是不能少带,可那么的话,万一破不了城池,可真就尴尬了,而且影响还不好,那一点儿没错。所以说他宁可是带着人马多点儿,也得想着破城,占据郡县,那就比什么都好了,真的。可以说曹操就是那个意思,他所想的,那都没错啊。
所以说得到了这么两个郡,那可以说他和兖州军还是要做的,那没错。对他们来说,白得两个郡,那确实要得。得两个郡,又不是丢两个郡,所以是吧,这个曹操和兖州军肯定接收,如今不就成了。曹操知道消息的话,己方顺利接收了两郡,他自然会高兴,那可没错。毕竟这个事儿哪怕他不是那么看重,可终究是对己方有好处,那可是。所以说这个事儿成了,那
自然怎么都好,没错。不成,那么就是不好,绝对弊大于利,那可一点儿没错,就是啊。所以说曹操和兖州军,他们是怎么都希望成了,那是。所以说现在来看,其实就好,很好,那是。至于说要发展九真和日南,还得投入不少,这个对曹操对兖州军来说,那确实不算
什么了,真的。毕竟可以说这个绝对是,他们没有凉州军那样儿财大气粗不假,可能占据两个郡,哪怕这两个郡都得是己方运送过去很多钱粮物资,可他和兖州军都觉得不算是什么,最后依旧是对己方利大于弊,那就足够了,真是。毕竟如今想一下就占据两个郡,那可一点
儿都没那么简单容易啊,可不就是。可以说以前的话,天下还没三分的时候,这个确实,占据一个郡两个郡,反正肯定比现在容易多了,那没错。但是如今这个情况,那真是难啊。就是,这个现在队伍不好带了,压力不小,真是。对兖州军来说,更是那样儿。虽说曹操不像孙策那样儿,知道己方一下就要被凉州军灭,可他也想了,早晚的事儿,八成就那样儿了,
而在之前的话,是肯定要对付江东军的,凉州军怎么都是要先灭他们再说其他的,没错。而曹操也是从来都没怀疑过,说马超带着凉州军,那是必灭江东军,一点儿没错。他和孙策想法还有所不同,在曹操看来,确实一直都那样儿,哪怕就是己方死保江东军,可能保住他
们一次,凉州军再来一次呢?第二次没灭的话,再来第三次呢?所以说他很清楚,江东军其实必被凉州军灭,不过就是什么时候罢了。而且己方只要参战,和凉州军一样儿的话,那么江东军就怎么都挡不住了,正常。所以说曹操有他自己的那点儿想法,基本上是不会改变
了,没错。这个确实可以说不是绝对的,那没错,但是显然,就凭如今的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可是没办法改变曹操和兖州军的想法啊,那是。不过怎么说呢,虽说他们改变不了,但是马超凉州军那边儿,也确实并非就永远都是那么强的实力,那都不好说啊。万一这个在他们灭江东军之前,这个北方异族南下了,还不是大举南下,可最后和凉州军就算没两败俱伤,
也让凉州军损失很多,这个对兖州军对江东军,那可真是很有利了,没错。那确实是曹操和孙策他们想看到的。不过这个是有可能发生不假,但是更多的几率,那却是发生不了,没错。曹操和孙策他们可都知道,所以说他们没把希望寄托在这上,真的。是有想法不假,可
那终究是很正常,不是吗?毕竟那样儿的几率是有,确实是可能发生的,并且他们很愿意那样儿的事儿发生,这个很重要。就像北方异族大举南下的话,是肯定能让凉州军伤筋动骨的,那没错,可曹操也好,孙策也罢,却一点儿都不想那样儿的事儿发生,而这个和他们的
损失却没多大的关系。两人虽说不是什么一心为大汉的,可确实不得不说,他们是怎么都不想北方异族大举南下啊,那样儿是毁他们根基啊。就是,他们根可都在大汉,这个地方要真是被北方异族大举南下了,哪怕就是孙策在江东,都不可能说就对他们一点儿影响都没有,那不是。可以说这个绝对没错,所以一样儿是不想。你看他们是希望北方异族南下,但却不
是大举南下,是能和凉州军死磕,却又不是大举南下,也不算是矛盾,这个是有可能的,那是。不过这个可能性是有,但不是绝对的,两人都没把希望给寄托在那上,是没大用,都那样儿想法。对曹操和孙策他们来说,确实很清楚,还得是己方实力强了,那么一切就都好
了,可不就是那样儿。没什么实力,可以说都不硬气啊,什么时候被灭了,那都不一定了。现在是没有,可那不过是暂时而已。
第二三三章 兖州军接收两郡(十六)
反正孙策和江东军他们确实,是没大信心了,真的。毕竟这个实力上的差距啊,总不能忽视,反而还得多想点儿,没错。不过他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想什么被灭的事儿,那不可能,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都不会。如今还想着的是增加己方实力,这个说起来才是想着最多的东西。他们都想着能一直增加己方实力,不管是任何办法,那都得用,没错。当然了,如果说能和
兖州军还有凉州军,与他们实力差距缩小很多,这个就是江东军他们乐于看到的,一点儿没错,那是。不过显然,这个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都是觉得很难,并非是做不到,可那几率就和没有一样儿,没错。因此,他们也是没寄托在这上多少希望,就一直想着征兵,增加己方
的实力,那可没错。对他们来讲,这个其实很重要,甚至说就是第一要务,那没错,所以……可以说如今孙策和江东军他们的重心,那其实都在这上了,可不就是。如果说在他们看来,还能有不被凉州军灭的希望,那么还是己方在实力上面的增加,哪怕和凉州军确实,那有差
距不假。可那有是不错,但是希望一样儿有啊,哪怕就是渺茫,那没错。可对孙策还有江东军他们来讲,确实也从未放弃过,没错。当然了,虽说是那样儿不假,但是压力什么的,他们可也从来都没少过,甚至其实比起之前来讲,反而还增加了,那是。不过怎么说呢,总体来讲,孙策对己方对江东军,那是满意的,毕竟他知道己方这个组合的形势,和凉州军和
兖州军都不一样儿,这个是从自己父亲那儿就开始了,而自己是萧规曹随,在这上和自己父亲也没大区别。而对此,孙策是没有一点儿怨言,哪怕这个己方是最弱的那个不假,可己方却依旧是三分了天下。他觉得哪怕自己父亲在世的话,其实也最多做到自己如今这样儿,
甚至很大可能是不如自己,真的。别的不说,就说自己手下人才,那却绝对不是自己父亲能比的。他那时候才几个人?就程普、黄盖、韩当、祖茂还有朱治那么五个人而已,而且还缺少谋士。程普和朱治两人是有点儿头脑不假,但是和顶级谋士终究还比不了,那是,所以
这个确实,自己这儿有优势啊。不过自己父亲发展个几十年,那么人才也是够了,那没错。但是到底能不能超过自己呢,不一定啊。就说张辽吧,自己父亲还在,估计自己也不能让其人投靠己方,毕竟这个他投靠己方是和吕布有关,而吕布是自己杀父仇人,如果自己父亲还活着的话,自然是没这事儿了。所以说这个也是,孙策觉得在人才方面,自己父亲在的话,
也是未必能超过自己,那是。当然了,最后自己父亲武艺突破了,他在这个上面,是能超过自己的,没错。不过这个却起不到更大作用,毕竟你当主公做老大的,尤其是实力越来越强,以前吧还能差点儿,不过之后手下绝对不会再让你冲锋陷阵什么的了,那是,所以这……
至于说带兵攻城什么的,那就更别说了,真就没什么可能了,确实。就孙策都不行,手下不让,更别说是孙坚了,没错。如今来讲,马超和曹操,在这上面也都一样儿,手下是绝对不会让他们冲锋陷阵,带兵攻城什么的,那不开玩笑吗?马超以前是那么做过,不过那还算是刚开始天下大乱,曹操以前也是带兵冲锋陷阵和敌军武将对过,不过如今确实没有了,那
没错。这毕竟那时候是那时候,现在是现在,那时候和现在能比吗?这个变化太多太大了,一点儿没错。反正那时候马超都能去单挑,还不止一次,但是现在呢?别说是单挑了,就有武将靠近马超,基本都不太可能,那是。所以说这个也都没错,如今都什么样儿,那怎么都不是那时候能比的啊,没错。可以说那话挺对,还是“此一时,彼一时”,那可真是,一点
儿没错啊。以前马超是能那么做,孙策也可以,但是现在呢,真就一点儿都没有了,真的。这个在马超和孙策他们看来,真心不是什么好事儿,毕竟两人还想着能和武将单挑,那多好,真是。但是在他们手下人看来,却都是好事儿,那也没错。毕竟他们手下人看,这个自己主
公终于是不处在危险之中了,那可不就是挺好。但是显然,这个自己主公却还是不能完全理解,毕竟在他(们)想法中,却还是想着和武将单挑呢,可那不能做了。其实并非就是马超和孙策他们不能理解,可实在也是,他们觉得很难说在战场上让他们受伤,打不过不会跑
吗,有那么多将领和士卒呢,哪怕之后是士气大跌,可这也没办法,所以说他们觉得可以那么做啊。毕竟对他们来说,更多还不怕这个,可不和武将单挑,也确实是手痒了,没错。你看曹操就没这样儿的想法,以为其人那儿可以说他不是一个纯粹的武将,是个顶级谋士。但马超和孙策却是纯粹的武将,马超和孙策都可以说是大将,而前者是有着一流上等武艺的
大将,后者是有着一流下等武艺的大将,就是如此。曹操的话,其人武艺二流,称不上是大将,可却是顶级谋士,那没错。所以说这个确实也是,他可没马超还有孙策他们那样儿的想法,应该说曹操就算是年轻的时候,他基本上也很少说去和别人单挑。这个他不是没和武
将单挑过,不过那只有一次吧,他还记不太清楚了,没办法,年纪大了,关键是这个事儿的年头儿真是久远啊,三十多年了,那可真是不假。他要没记错的话,就和别人单挑过一次,还是最开始自己带兵去剿灭山贼的时候,那个时候的自己,那绝对是意气风发,一点儿没错,
想着当大汉的征西将军……这个事儿他还记得很清楚,不过但是到底和谁单挑,曹操确实是记不太清了,反正是当初山贼的一个头目,最后自然是自己赢了,枭首了其人,多少回合就不住了,应该没到三十回合。这个就是曹操所想他当初单挑的事儿,确实是记不住了,而之后自己确实也没有过了,这自己带兵冲锋陷阵有,可和人单挑,是再也没有了,也正常。
毕竟对曹操来说,他很有自知之明,自己就一个二流武艺的水平,说起来别说去对付一流武将了,就是对付二流武将里武艺比自己高的,自己都不好使呢,所以这个……曹操是真不想单挑,因为自己没那么高超的武艺。要说马超和孙策他们是比较热衷单挑,更多的是他们
武艺不错,都是一流了,如果说曹操也是一流武艺,哪怕他依旧是不想怎么和人单挑,可却也不能说平生就只有那么一回,那绝对不是。要知道曹操哪怕是不和人单挑,其人也是依旧拿着自己手中长槊征战沙场多少年,那带着兵冲锋陷阵不计其数,那就是曹操。其人不是个纯粹的武将不假,可却依旧是有二流武艺,绝对是马背上能征战的一个,不是手无缚鸡之
力的,那不是。而且曹操在历史上,其人被曹丕给的谥号可是魏武帝,要说没点儿武艺的话,也不好当这个魏武帝,真的。当然了,叫武不是说你武艺高,可你要没点儿武艺,那确实称不上什么武帝,这个真是。因此,这也看得出来,曹操不怎么想单挑,他也不爱单挑,那都没错,可其人终究是有点儿武艺,二流的武艺,还算是可以。刘备倒是比他高,而其人
来说,是真不怎么喜欢单挑。当然了,他二流武艺,能比曹操高,但是和同样儿二流武艺的那些武将比,他肯定不行。比如说乐进,其人肯定那武艺比刘备高啊,这个肯定是。所以说这个其实不用多说,刘备哪怕也是没放弃过自己武艺,但是他终究是不能和乐进那样儿的
比,而要再和马岱那样儿的二流巅峰的武将比,他就更不行了,没错。所以说也确实是,这个这么个情况,曹操单挑就是那样儿,以前基本都没有,如今更别说了,这个也是。再说了,就其人那个武艺,还那么个年纪,别让他对付一流武将了,哪怕就是二流武将,和他武
艺差不多的,他都要不好使,真的。不过那样儿的事儿确实,基本上永远不会发生,曹操怎么不会再和人单挑,一点儿都不可能。所以说这个也是,想擒住其人的话,就得说灭兖州军的时候,要不然的话,哪怕是兖州军大败,全军覆没,也基本上没什么机会了。至于说演义里华容道什么的,那都不用说了,虚构的,曹操还不至于那样儿,孔明也还没那么神啊。
是,赤壁之战曹军败了,而且还是大败,一点儿都没错,可败了归败了,他们最多就损失了一半多点儿的人马,那没错。曹操至少还带着近十万人回去了北方,这个你得承认。曹操依旧是实力最强的诸侯,那是。别看赤壁之战是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那都不假,但是北
方却依旧是实力最强的那个,孙刘还得联盟一起对付,并且还没灭他们,最后倒是被曹魏乙方给灭了,那都没错。别看那都已经是过去了几十年,那都不假,但是这个实力的积累,你没实力的话,怎么积累出来更强更大的实力呢,就是。所以说北方依旧是最强这个没改变,
那么之后天下大势就很难改变。三国是持续了算是百年,可最后还是三分归晋了,这个就是最后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是,三国时代很好说明了合久必分,而之后的西晋也是说明了分久必合。当然真说起来,其实也没分了太久,可对老百姓来说,哪怕就是再短其实也很长啊,那是。毕竟老百姓一点儿都不喜乱世,谁不想着能在天平盛世呢,那
没错。可在分裂的情况下,有几路诸侯在的时候,就没有太平盛世,只能说一时没战事太平点儿而已。老百姓也不傻,知道这些,那都没错。可能就像凉州了、益州了,这样儿的地方,他们知道还能太平点儿,那没说的。不过凉州边郡不太平,有羌人的威胁在,那都没错。
益州在孟获进攻的时候,也不太平,但是那也不过只是南部的事儿,北部还是比较太平的,没错。就说成/都那都多少年没有战事了,太久了,太太平了,可不是。那地方的百姓,可都知道如今还天下大乱呢,要不然的话,都以为现在是太平盛世,可见成/都发展什么样儿,
不用再多说,太好了。可不就是,成/都那地方的百姓,应该说是凉州军所有地盘儿里民忠最高的,那没错。虽说长安是凉州军大本营,是马超如今家,可说起来那地方不如成/都,个别地方就是不如,别说老百姓这个上面,所以也不用说太多,真的。但是马超也只能是把大本营放到长安,而不是成/都,更不会是其他地方,那是。除非说长安丢了,但是这事儿
他觉得没什么可能,己方要被灭了?要不然的话,真会那样儿?所以说那样儿的事儿,马超觉得不太可能,那怕北方异族大举南下,就算是到了长安,他们也拿不下来,所以……长安这对方,他确实是不会动了,哪怕以后一统了天下,可长安却依旧会是国都,那没错。他
不会把国都安在其他地方,至少雒阳就不合适,哪怕这么多年发展,却也依旧比不上长安,这个已经赶不上了,没办法。
第二三四章 兖州军接收两郡(完)
怎么看雒阳就不合适,至少不能和长安比了,就是,所以最后国都还得是长安,而不是其他地方。应该说雒阳从当初董卓一把火少了之后,几十年之内,是肯定不能当国都了。而且那地方很多都是不如长安,一点儿没错,所以说马超不会定都在那儿,只能是长安,而不会是雒阳,更不可能是其他地方啊。确实,雒阳都不合适了,其他地方更比不上长安,有地方
超过长安的,可也更不合适,比如说成都。对马超来说,如果他和刘备一样儿,而且最后也称帝了,那么肯定是要定都在成/都,可自己和刘大耳朵一样儿吗,所以……其人只能定都在成/都,但是马超的选择就多了去了,整个大汉的地盘儿,那可都是,如果说一统之前
没称帝的话,就那样儿。所以说他怎么都是选择长安,不管一统与否,只要称帝了,那么就是要定都长安,没说的。马超看来,确实是没有其他地方比长安更合适当国都了,那没错。在某个地方超过长安的县也,这个是没错,但是综合起来,还是长安第一,并且最为合适了。
所以说整个国都,那是舍长安就没其他地方更合适了,真的。因此,马超自然是以后定都在长安了,而不是其他地方。别地方不合适,就得是长安,没错。所以说他是早有打算了,那没错。不过称帝的事儿,马超觉得终究距离自己还会很遥远,最近也得说灭了兖州军再说,一统了天下。当然了,除非说这个时候曹操先没了,然后继承他位置的曹昂先灭了大汉称帝,
那么马超自然也会称帝,没说的。之后孙策也得找机会称帝,如果说江东军还没被己方灭的话。不过在马超看来,如果说真等曹操病逝的时候,如果是不出大意外,可能在他没病逝前,这个他就能灭了兖州军,没错。当然了,可以说曹操身体不出大意外,支持个十年那确
实是没问题,可十年的话,马超觉得己方还是能灭兖州军的,那是。当然了,这个并不绝对,毕竟他有信心不假,可没说这个事儿是绝对的。毕竟兖州军哪怕是不怎么样儿的船,也比大汉强啊,而大汉那快沉底的破船还有三千钉,更何况兖州军怎么都不是破船,那是没错。
所以说兖州军有点儿实力,哪怕天下大势还是基本都在凉州军那儿,可兖州军他们确实一点儿都没放弃过,那是。哪怕曹操很清楚,马超真下狠心过来灭己方的话,己方最后还是挡不住的,那么……他是不怕不惧什么,大不了被灭了,败亡的事儿他也并非没想过。对马超那人的理解,自己和自己直系子嗣被咔嚓了没关系,但是还能给曹家留下旁系的亲族,就凭
马超其人那个性格,没问题。哪怕他手下说斩草除根,他一个人也是能力排众议的,没错。马超这个人,自己对他别的不了解,但是在这个方面,曹操自认为还是比较了解的,他和自己可不一样儿。确实,自己从来都是斩草除根,不管是对谁,都那样儿,手下都不用劝说,
自己就那么做了。但是马超和孙策他们却不一样儿,至少还是比较念这个感情的,自己清楚。可能孙策要对自己的家人,他可能斩草除根;可其人要对马超的家人,曹操却知道,那他绝对不会那么做。而马超的话,他对自己家人,对孙策家人,旁系的,都不会那样儿,就是。哪怕凉州军手下谏言,这个也改变不了其人的想法,最后做法,就是不会斩草除根啊,
那是不会。所以这个和当主公做老大的性格作风,那是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曹操清楚啊,他没什么不知道的,因此,哪怕最后说被马超带着凉州军灭了,他也不是那么特别担心,真是。毕竟讲求实力的话,己方是不如凉州军了,然后等自己败亡后,自己所担心的家人,直系亲人是不会活着,但是旁系的,没问题。主要是他们不管说这个属于是家族边缘的人,而
且还没什么大本事,就算是让他们去报仇,也没什么用。因此,这个马超和凉州军他们没什么不放心的,给他们找不了大/麻烦。所以说他会如何做,真就是只有一个。其实对马超来说,他如果不是知道曹操和孙策的性格,还有自己手下那些人的态度,他都想放过曹操和
孙策他们了,可显然这个……两人那个性格作风,是不会投降,那么他们就只有一条路走了,就是。自己不想看见,可也不得不说,其实是最适合他们的,那是。而对他们的直系亲人,斩草除根很正常,旁系的就算了,反正在马超那儿,确实是如此,这个也算是很正常了。
交州的九真和日南,这一次是彻底被兖州军接收了,他们彻底是接手了,孙策和江东军他们也算是放心了,那没错。这期间他们觉得凉州军有可能知道了消息,不过他们却也没什么董卓,足以说明问题,那是。这个就直接说明了马超和凉州军对九真还有日南是真心没什么想法了,一想也正常,这个弊大于利的事儿,你让马超和凉州军他们主动去做,确实这个还
是不会。确实,在九真和日南被兖州军接收后几日,马超确实收到了消息,对他来说,这个真心不是什么好事儿,在九真和日南在江东军手里,那显然是对他对凉州军更好,那没错。但是在兖州军手里,那么就对自己对己方更不好,显然。可自己还有己方,那真是不能做什
么,都正常。毕竟在马超看来,九真和日南怎么都不能给南边儿的异族和异国,那么就只能说是让兖州军占着,他们是没办法让江东军一直占据的,那是。如果说有好办法的话,马超是肯定要那么去做,正常。可事实不是没办法吗,那也是,一点儿都不好啊,确实也没错。
如今就只能说是听之任之,没有其他好办法,就是。但是说起来马超还真是有那么一丝佩服孙策和江东军他们的意思在里,毕竟他们能当机立断,直接把九真和日南两郡给了曹操给了兖州军,这个可不是谁都能做出来做到的事儿,真的。如果说真有那么简单就好了,可显然,是没那么简单容易啊,就是。所以说马超是有那么一丝佩服的意思在里的,那没错。毕
竟他觉得要是自己的话,估计都不一定做那么快决定,真的,这都不好说啊,可不就是。所以说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是能那么快做决定,而且一下就舍弃了两郡,这个确实……可以说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果断,马超觉得那自然还是要得,没错。应该说这个事儿虽说不至于是“当
断不断,反受其乱”,可绝对是拖越久,这个对江东军就越是没好处,那一点儿都没错。所以说早点儿解决了自然就是早好,没错。如果说晚了的话,就越是对江东军没什么好处,可不就是。如果说早点儿解决好了,就像现在这样儿,那么你看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那可都是非常满意,没错。并且这么两个郡终于是没砸到自己手里,而是送出去了,不是给南边儿
的异族异国,而是给了兖州军他们。这个就是了,之后九真和日南再如何,那么确实,就和己方没什么关系了,就是,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很清楚,这个可真是择干净了,那是。和他们没什么关系了,其实就比什么都好,真的。和兖州军有关系,而和己方再也没什么关系,那没错。不过哪怕如此,在孙策和江东军他们看来,也不希望九真和日南跑南边儿的异族异
国那儿,那确实不怎么样儿,可不就是。所以说就保持如今这样儿,那也是挺好,真的。孙策他们是绝对不希望那两个郡被南边儿的异族或者异国给占去的,哪怕如今那两个郡是兖州军的地盘儿,和他们没什么关系了。估计也就是那两郡是凉州军的地盘儿,他们觉得那两
郡被南边儿异族或者异国给夺走了,才觉得是好。毕竟真是,一直都那样儿,在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那儿来说,这个都是,一切对凉州军不好的,可都是对己方好,抛开北方异族大举南下,其他的,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都能接受,还能觉得不错,那是,所以说这个也是,那……
不过既然九真和日南成为了兖州军的地盘儿,那么确实,江东军也没什么想法了,反而还是想着南边儿的异族和异国别去进攻。不过就算是打起来了,兖州军确实是不怕他们,但是显然,前者终究是有水土不服的劣势,在没那么熟悉的情况下,是很容易吃亏的,那没办法。在这点上,他们是如何能与一直在那地方混的南边儿异族异国比呢?要说后者确实是一直在
那片混啊,周边不都是他们地方,所以这个也是……江东军人马在那儿的时候,孙策都觉得己方没人家对那熟悉,真的。不过这回换成是兖州军了,他们能靠着人数还有这个战力的优势支持吧,这样儿最好,没错。靠着如此优势,只要说南边儿的异族异国他们不是用所有
人马来进攻,那么兖州军没理由就防不住。当然了,这个确实不是绝对的,哪怕对方人马并非就很多,可却破了城池,夺取了郡县,那并非是什么不可能的事儿啊。不过就现在来说,如此来看,还算是比较太平,那其实就是不错了,已经挺好了,那是。所以说这个肯定是……
可江东军他们确实不是那么希望的,是啊,都想着南边儿的异族异国占据不了兖州军那两郡,那是比什么都好,是吧。不过这个暂时看好像是没战事了,但是以后呢?这个谁知道了,就只是知道马超凉州军不会要那两个郡,可南边儿的异族和异国,他们是肯定想要,不过最后到底出兵与否,出兵的话到底是什么时候出兵,这个也真是不一定了。一切都可能,这点
孙策和江东军他们还是很清楚的,那是。哪怕说明日就听到兖州军丢了两个郡的消息,他们都不会如何惊讶。是啊,毕竟如果说南边儿的异族或者异国他们真想拿下两郡的话,那么怎么都是有办法,反正多投入点儿兵力上去,最后兖州军他们真要顶不住。不过那至少也得
来个十万人吧,那是。少了的话,根本不好使。不能小看小觑了兖州军,也不要高看了南边儿的异族异国,他们要真有大本事的话,那早就和北方异族那样儿了,就算是没他们那个实力,可也不会说差距特别大吧。但是如今来看,北方和南边儿,两地方实力一对比,说是
天壤之别,其实也不为过,真的。不过就以威胁来说,那还是北方异族,不过他们想要的东西,确实是有不一样儿,这个倒是没错。北方异族和南边儿的异族异国一比,他们想要的东西,就有点儿低级了。还是那话,北方异族想要的是现在,而南边儿的异族异国却是想要未来。这个他们都清楚各自的特点,也知道他们最需要什么,那没错。北方异族傻吗?自然
不傻,他们知道,自己不能变成汉人那样儿,从放牧变成了种田,那真就彻底要完了。可南边儿的异族和异国却不同,他们知道,学习汉人,得到他们的闻名,那才是自己的唯一出路,那么最后可能会被同化。所以这就看得出来,北方异族和南边儿的异族异国,他们怎么
都是不一样儿的。想让北方和南方一样儿,或者让南边儿和北边一样儿,这个就不要多想了,这他们不会相同目的就是了。
第二三五章 马超带兵攻交趾(一)
这个他们怎么都是不同的没错,而南边儿异族异国,真就没什么实力,在这上如何能与北方异族比?后者那个实力,凉州军加上兖州军再加上江东军,那也不如北方异族人家的实力。可南边儿的异族异国呢,他们随便一个的实力,还不如江东军呢,那是。当然了,他们加一起的实力,倒是还有点儿,可哪怕他们加一起,却也没有凉州军加上兖州军再加上江东军的
实力强,那没错。所以说这个也是,因此,南边儿的异族异国,如何能与北方异族的实力比呢,真比不了啊。因此,他们都不担心南边儿的异族和异国如何,哪怕说丢了地盘儿,再多的郡县,他们一样儿能拿回来。可对付北方异族,他们不知道怎么能赢啊,那是。当然了,
不管怎么说,这个他们也不希望南边儿的异族异国过来进攻,那是一点儿没错。不和他们对上,这个就可以了,没错。当然了,不管如何,至少对方来了,他们也都不惧,可不就是。南边儿异族异国终究是比不了北方,前者是后者三分之一的实力?也就那样儿吧,那都多说
了,真的。可不就是,不要觉得三分之一这个实力很多,说起来其实这个没多少,真的。哪怕北方异族强是强了,那不假,可……如果说北方异族的三分之一实力,都能让凉州军、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惧怕的话,这个真是,也没地方说了,可不就是。所以说这个其实也没多少,那没错。毕竟凉州军、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是不如北方异族不假,可却一点儿都不惧
南边儿的异族和异国,那是。应该说这个是相反的,不是三路诸侯怕他们,而是他们怕了三大诸侯,那没错。可不是,这个可以说马超、曹操和孙策,他们没办法灭了他们所有南边儿的异族和异国,可要是只对付一个的话,未必就灭不了他们,真的。至少一些小国家,可
以说江东军出手都能灭了他们,那就更别说是凉州军和兖州军了,就是。马超如果说真下狠手的话,南蛮他都能灭了,这个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儿。毕竟他们有点儿实力那不假,可终究不是北方异族啊,那也没错。所以说这个终究是不同的,可不是吗,这个也没错啊,那
是。不同地方太多,当然相同地方也有,就比如说都是异族,那都不错。但是他们的最后需求,终究是不一样儿,要的东西不同。是啊,可以说北方异族就算是灭了汉人,他们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可南边儿异族异国,他们就算是能那么做,最开始也不会,只有说把汉人都利用完了,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再说其他。当然了,南边儿的异族异国,他们确实没有北方
异族那个实力,所以不用多想,更多是他们求着汉人,而不是后者怕他们,那绝对不是,真心不是啊。北方异族比汉人实力强,而汉人也是比南边儿的异族异国的实力强,那是。这个就是如此的实力对比,要南边儿异族异国也有那么强力,汉人不说被灭了,可估计也差不
多了,真的。不过好在南边儿的异族异国没那么强的实力,有强实力的只是北方异族。这个是,还是那话,如果说南边儿的异族异国也那样儿强实力的话,就真出事儿了,没错。不错就如今来看,其实不错,至少马超是有很深的感触。说起来这个也是,如果说南边儿的异族异国那么强的话,当初和南蛮战的时候,那肯定要比当初费劲多了,己方也不知道要损失
多少,没错。是啊,对方实力够强,己方就得那样儿,不那样儿不好使啊。但是因为南边儿的异族异国没那么强的实力,所以马超带着凉州军对上了南蛮联盟,凉州军其实还算是游刃有余,那可没错。孟获这个人有本事,而且还有点儿头脑,那一点儿没错。可那样儿也就只是和他们南蛮那边儿的人比,他和曹操和孙策,那却都是比不了的,比不上啊。所以说马
超的对手都是什么人?曹操孙策那样儿级别的,孟获虽说也算个人物,那不假,但却不是曹操还有孙策那个级别的啊,那不是。他可不能和那两个比,那是,比不了啊。孟获在南蛮是个人物,哪怕就是马超也认可。不过其人要放在天下,那就不够看了,和曹操/他们没法
比啊,那是。其人不是汉人是异族,哪怕是了解汉人不少,那都不假,可却终究是摆脱不了其人异族的身份,那是。所以马超对他对南蛮,那该有的防范,确实从来都没少过,那是。哪怕对方实力其实有限,但是该防范的,确实不能松懈了,那是。必须有,而且还不能太少。
是,别看如今是和平了,不过那也只是代表了暂时,一点儿没错。对马超来说,他是很清楚,这个如果说是让孟获他们觉得不满意了,或者他们觉得再该来一次进攻了,那么他们还会再来,那没错。这个战事什么的,他们不觉得有什么,只要有足够的利益,那就够了,真的。现在凉州军是给了他们不少好处,所以说暂时还是够了,这个马超还是清楚的,那是。
不过这个也只代表了暂时而已,代表不了以后啊,那是,确实。以后并非就不太平,但是要看具体情况都如何,如果说己方一直都是比南蛮强那么多,而且给孟获他们的,正是他们所需要的,那么基本上就一直不会有什么战事。但是要不那样儿,哪怕有一个条件不是那样
儿,那么最后就可能不一样儿了,确实。孟获要不趁机来进攻,那就不是他了,真的。不管他是觉得他们南蛮更强了,还是需要需求更多了,这个却都得来进攻,那是必须的。但是他会做好准备,让马超能答应他的条件,哪怕他最后被咔嚓,如此。当然了,这个其实不一
定,毕竟其人还是很在乎在意他那儿小命儿的,马超和凉州军他们可以不在意,但是孟获他自己在意啊。这个就看得出来,当年其人算是比较了解马超了,知道对方不会轻易就咔嚓了自己,而结果确实是那样儿啊。如今自己还好好活着,那不就是直接证明了吗,那是。对孟获来说,他这辈子,活了这么多年,觉得自己做得最好的事儿,不是让马超妥协,给了南
蛮什么好处,而就只是自己在马超手下活着回来了,继续当自己的南蛮王,哪怕这个南蛮王实际上是联合推举出来的,更多还得看凉州军眼色行事,可他觉得却依旧是不错,那没错。毕竟能活着,其实真心是好,那没说的。毕竟在最开始的时候,孟获其实是保证不了说自
己在马超手底下就真能活着。毕竟马超其人,好像没听说其人特别狠心,可他都知道,那是对他们自己人,对汉人百姓,对异族呢?那羌人的例子可就在那儿摆着呢,这个都不用多说了。当然了,不管如何,至少孟获也清楚,羌人是羌人,而己方是己方,这个怎么都是不同。最简单的,他们羌人是属于北方的,而南蛮可是南边儿的,就是如此,这个差别可大了。
就是,至少孟获不敢做出来什么屠戮汉人的事儿,至少现在他可一点儿都不敢。而那时候的羌人,真可以说他们那么做的时候,还没有马超呢,他还没出生呢,结果之后是让他给赶上了,这事儿报仇什么的,没人说马超不对。但确实,这个戾气太重,那真是。毕竟孟获虽说不是北方异族,可他太清楚了,不管北方异族还是南边儿的异族和异国,在汉人那儿统称
都是异族,那一点儿没错。而汉人那话说的,所谓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话他也知道,而且还懂什么意思,孟获绝对是南蛮人里比较了解汉人的一个了,那是。说是南蛮第一人,其实也差不多了,那没错。毕竟在这边儿,可没人对汉人的了解能超过他了,那没错。
所以说说起对汉人的了解来讲,那就得是孟获,因此,他是和当这个南蛮王,哪怕是和他联盟的那些个,其实也都是那么想的,那没错。这个让其人当南蛮王,并不只是说孟获实力强,一样儿有他最了解汉人这个情况在里,肯定是。说起来他们也是觉得孟获当这个南蛮王
了,那是对他们有最大的好处利益。确实,其他的洞主也不傻,他们是,某一个的实力,真正还是比不上比不过孟获,那是。而且孟获可也不是他一个,还有他弟弟孟优,甚至有祝融,所以说他的实力可一直都是南蛮第一。但是其他的洞主加一起,那实力肯定是超过了他们,但是显然,其他洞主联合可没说要对付孟获他们,反而是一致推举他当南蛮望,这个就
不得不说,足以说明问题了,那是。他们相信,只有孟获带着南蛮,才有更好的发展,那可没错。而事实也证明了,确实如此。可以说那些洞主非常现实,对当南蛮王什么的,显然没有他们觉得得到了好处还有利益这个兴趣更多,那是。所以对于后者,他们是非常希望的,
而相比之下,对于前者,那可真是,倒没那么多了,真的。毕竟他们都清楚,自己就算是能当个南蛮王,可做得却没有孟获更好。而其人能带着南蛮得到不少好处利益,而自己哪怕也能做到,可却绝对是没人家多,就是这样儿。所以说这个南蛮王肯定是要更适合当的人去
做,别人不行啊。所以说是孟获,而不是其他人,因为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了,那没错。不过其人要真是让马超咔嚓了,就南蛮那边儿,肯定还得再推出来一个,不过显然,这个人肯定是马超指定的,那没错。南蛮想指定,他们推举肯定不好使,那是。所以说孟获就一直当这个南蛮王,也算是马超和南蛮众人都想看到的,可没错。所以这个确实,现在就已经是挺
好了,再多的话,也是没什么。你毕竟奢求太多,那都没用,马超和凉州军他们能给的,终究有限啊。是,毕竟南蛮那些人也都知道,汉人肯定不能给他们什么核心的东西,可暂时来说,就这么来看,其实是够了,暂时的。当然了,以后如何,那都不一定了,也许凉州军
就一统了天下,也可能他们是被灭了,是说这个好像是不太可能。但是几率很小的事儿,可不代表就一定发生不了,所以这个……但是现在还都是挺好,己方对此是满意,当然他们凉州军也都一样儿,没什么不满意的,那是。好歹是太平了,这个不比有战事的时候好多了,
那没错。马超此时已经带兵到了交趾的龙编,对他来说,拿下交趾势在必得,这地方那早晚是己方的囊中之物,没错。毕竟对方人马是有,那不假,可己方能出的人马加上益州来的援军,可比他们多,所以这个……之前是认为拿不下交趾,所以自己直接调兵过来了,如今的话,哪有还拿不下的?说起来不是己方拿下拿不下的问题,而是最后己方到底损失多少,
这个是问题,毕竟交趾的县城,那是冠绝交州,真是第一多啊,没办法。所以己方在这儿,损失太少都不可能,到底最后损失多少人马,那是不一定了。反正少了的话,那自然是好,多了的话,没准再对付合浦都不够了。不过那样儿的情况,马超觉得并非就那么容易,毕竟
己方人马不少,关键是战力可比这个江东军联合的人马强多了。他们本地土著的在交州的人马战力不行,就得说是扬州来的战力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