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三国重生马孟起TXT下载三国重生马孟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重生马孟起全文阅读

作者:夏海苍松     三国重生马孟起txt下载     三国重生马孟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六一章 凉州军夺取郁林(完)

    毕竟这个不光是代表了自己主公认为你合适,适合,同样儿是代表了看重而重视,肯定没错。是啊,能被自己主公看重的,那才留下了,要不然的话,还得继续征战,那没错。对他们来说,肯定都是想着留守更好,那没错,之前都说过了。而跟着自己主公继续征战,那么说不定哪次就真是回不来了,正常。就现在的话,并非没可能,当然了,这个己方还算是好,

    不像兖州军、江东军,他们二流主将基本没事儿,但是三流的武将,那死伤可比己方多啊,那没错。这也看得出来,己方的战力。士卒战力不高,怎么能让武将都留在沙场上了?所以说是己方士卒战力强,超过了兖州军和江东军。不过比他们高是高了,但是却不如北方异族,

    那一点儿没错。就不少凉州军中的三流武将,他们还想呢,这要真说己方和北方异族大战上了,这个都不知道要伤亡多少。不是己方一方伤亡,是双方的。他们战力强归强,可不代表就能在己方这儿占大便宜,马超都承认己方实力不如北方异族,但是哪怕如此,他们就一

    定能胜,己方一定败了?是啊,还不是那么绝对,己方是不如对方,那没错,可却不代表说,己方不如对方,就一定赢不了,那不是。当然了,就马超他自己看,其实他也不乐观,很正常。毕竟你可以说是,北方异族没有顶级谋士,那不假,但是人家实力在那儿摆着呢,还是绝对的实力。应该说那话很有道理,就是一切计谋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基本上是玩不转

    的,没错。要说贾诩是毒士不假,可他还不至于说一个计策就能灭掉北方异族几十万人马,甚至说十几万都不可能。马超觉得不会,最好的结果,他一个计策灭了对方几万人,那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真是。再多了,马超觉得都是奢求,人家实力那么强,不是你想怎么样

    就能怎么样儿的,那是。毕竟人家那实力,那冠绝天下,至少你是比不了。在那么样儿的实力面前,确实基本上也没什么好办法,正常。所以说他也知道,光靠着顶级谋士,确实不一定好使,并非说就没用,但是能有都大用?那确实都不好说啊,那是。所以说马超也是担

    心、顾虑。这肯定是不会少就对了,那没错。一想也正常,毕竟如今凉州军都没一统天下呢,北方异族一来,他们就得北上,那都不会去做别的。而就算是之前做别的了,到时候都得北上,那没说的。毕竟事情也是,都分轻重缓急,而对付北方异族,只要他们南下了,动作大了,那么必然就是重中之重,对马超对凉州军来说,对付他们那是头等要事,一点儿都

    没错。不过马超也清楚,那时候就算是己方再和兖州军和江东军战,他们也会说停战,很正常,毕竟都知道什么才更重要,那可没错。甚至说北方异族大举南下的话,曹操兖州军,还有孙策江东军,他们也一样儿会参战,很正常。毕竟对他们来说,什么更重要,两人两方

    还是分得清楚的,那是。所以说马超在这个上面,他其实是不担心什么,毕竟对汉人来说,该团结的时候,那肯定都团结,一点儿没错。他不怕腾不出空儿来,主要是北方异族实力太强,这个确实,他有惧怕的地方。如今来说,很少有真让马超怕的了,那是。不过北方异族确实是算一个,那可不假。毕竟马超是真怕北方异族给真灭了大汉,那可真就是完蛋了,确

    实。那是大敌啊,就是。还是那话,兖州军还有江东军,他们与北方异族一比,或者更准确来说,其实他们还不能比较,确实,不是一个级别的啊。这个不是马超小看小觑了他们,实在是可以说己方与北方异族一个级别的那是不错,可己方实力却依旧不如对方。但是兖州军和江东军,实力都不如己方,说和己方不是一个级别的,并不是看不起看不上他们。至少

    马超很清楚,己方拼了的话,那么是能拿下兖州军和江东军的,无非就是己方伤亡多少罢了。最后就是伤筋动骨,给北方异族可乘之机,所以那样儿的事儿,马超不会去做,那是把己方往火坑里推,没错。所以说己方比兖州军强,更比江东军强,这个不假。但是一和北方

    异族比的话,就不行了。对马超来说,如果己方再怎么伤筋动骨不管,只要能保住己方,还有口气儿,马超觉得要真那样儿的话,自己会义无反顾那么做,真的。毕竟对他来说,怎么解决了北方异族,那才是大事儿,一统天下和这个一比,那得往后放啊,没错。并不是说

    一统天下就不重要了,实在是哪个更重要,他是分得清。是啊,其他的只要一和北方异族比,马超觉得都没那么重要了,说只要能解决了北方异族,自己就算是减寿也认了,真的。毕竟马超还是比较看重这个的,他既然都心甘情愿,显然可见北方异族给他和凉州军的压力。确实,这个怎么都是有,不过就多少大小罢了。所以说如今也正是有,而且还挺大的时候,

    那可没错。一直也解决不了北方异族的问题,解决不好,马超确实是所想多点儿,他也不可能不那么想,都正常。每次出征,他就得想北方异族的问题,回到长安后,还得想,不过就只是次数多少,那没错。有时候那必须承认,马超所想就多点儿,比如说他这一次出征交

    州。他所想最多的,和交州还真没太大关系,和常山也没什么关系,倒是和北方,那确实是有关系,一点儿不假。在他看来,己方对付兖州军对付江东军,那都行,别说是赢了他们,就灭他们,也不过时间问题。可对北方异族,马超总这么想,己方不是对手,就得一步步来。

    曹操已经带着大军去了常山,从巨鹿到常山真定确实是不远,所以曹操是直接带着大军进了常山,来到了真定城下。常山这点不好,就是只要巨鹿一丢,那么真定就等于是直接暴露在敌军眼皮下了,他们长驱直入的话,走不多远就到了,所以曹操很容易就带着大军来到了真定城下。真定是有赵云和典韦他们守着,不过他们也知道,最后守不住啊。赵云和典韦,

    他们早知道曹操是带了十万人马来常山,自己俩可是守不住啊。是,自己两人是大将不假,但是这个大将本事可以,但是终究是有限的。别说是自己两人了,就算是换成吕布,其实也不好使,真的。该守不住,那就守不住,没办法。如果说己方城里也有十万人的话,那么自

    己两人是觉得能守住,不过就如今城内的人马数量,那确实是不行了。己方就能拿出来这么多人马了,其实也不算少,毕竟己方经营了冀州,尤其是常山,那也是多少年了,所以说人马是有,不过不能和兖州军比就是了。所以说兖州军来了十万人,而常山真定,赵云和典韦他们带着四万人马守城。按理说兖州军人马数量并不是一个大的优势,但是曹操亲自带兵,

    他们对常山是志在必得,而赵云和典韦他们是抽调了好几个县城的部分人马,最后在真定这儿有四万人守着。可以说此次必定是一场大战,在真定这儿决一雌雄!双方都是摩拳擦掌,就等着对方呢,不过他们所想是有区别,肯定没错。赵云还有典韦,他们想法自然是尽力,然后让兖州军多伤亡。至于说曹操兖州军,他们自然是想着早点儿破城,都知道自己主公对

    此地,那是势在必得,一点儿没错。要不然的话,不至于亲自带兵过来,关键是还十万人马,这个足以说明问题。马超在的时候,自己主公没什么动作,而对方南下去对付江东军了,自己主公自然就有了动作。如此机会要是再不好好把握住的话,那么估计下一次都不知道是

    什么时候了,真的。有的话还是有,可到底什么时候那却不一定了。时间短的话,倒是还好,可要是长呢?一下多少年,那也并非就不可能,真的。当然了,这个确实是不一定,也许很短时日内就有了机会,也不一定,而不是说非要几年,不确定了,那真是不一定了,没

    错。是啊,如今这么个大好机会,连兖州军士卒都看得出来,更别说是兖州军的将领、谋士了,自然也包括曹操,那没错。所以说他是抓住了这么个机会,也是怕错过了,那是。毕竟在曹操看来,如果说马超还在长安,没南下的话,这个己方,自己带兵来常山,他没准也带兵来了,这个没什么说的,自己是他的话,也得那么做啊。除非说他不要常山了,不过这

    事儿可能吗?曹操自然是清楚,马超不会那样儿,他还是想要其地,所以说自己带兵来,那么他也得带兵前来阻截,结果这么一来,就麻烦了。曹操是不怕这些,大不了就败,没什么,也不是没输过。但是如今这么个大好机会,自己要把握不住的话,那么下一次真就不知

    道要什么时候了,真的。毕竟这样儿的机会,那可以说稍纵即逝,这么说其实也并不为过,真是。自己必须承认,这一次要把握不住的话,那么下一次的话,到底都什么时候,那谁也不知道啊。是有还得有,这个自己相信,但是到底说什么时候,那却不一定了,早了晚了都

    可能,那是。所以说这么一个大好时机,曹操自然是觉得自己要把握住,那可一点儿没错。毕竟你还要等马超再南下的时候?真要说再等,如果说他们凉州军大举南下,基本上就是要灭江东军了,而那个时候,己方怎么也不会说像现在这样儿,还可以攻略冀州地盘儿,怎么自己也得参加进去,这个是必须的。所以说和现在怎么都不一样儿,除非说马超再南下并非

    是为了灭江东军,既然不是,那么自己可以参与可以不参与,这个全在自己,当然也在孙策在江东军他们,那是。所以说像如今这样儿,马超不光说他是带着大军南下了,还是跑了远道,直接去了交州,而归期未定。是,他能回来,不过那都什么时候了?确实是不一定啊,

    就现在的话,他刚拿下交州两个郡,这个他们在交州的任务还能完成一半,自己也知道其人不会有什么大动作。自己所说的大动作,那自然就是他带兵回返,也不会调兵来冀州,那都不会,所以自己来了,马超是没办法,他不会有什么动作就是了,还得一直攻略交州啊。

    是啊,如今马超轻易是不会离开交州的,除非出事儿了,而且还不小,那样儿的话,其人才会离开。像常山这儿的战事,确实也不会让马超过来就是了,这个肯定没错。再说了,估计马超从交州动身来这儿,就算是快点儿,估计到这儿的时候,这个战事都已经结束了,己方拿下了常山,如此。所以说轻易马超是不会动,除非说出事儿了,那就另说了。那么什么

    样儿的事儿会让其人动一动呢,自然就是类似于北方异族南下之类的,曹操太清楚了。不过他也是希望着,北方异族别有什么大动作,小动作无所谓,可大动作,这个凉州军要防不住的话,那己方也得上,江东军也跑不了。只要北方异族大举南下了,最后可不就是要那样,

    己方和江东军,那却也不会说缺少了。大汉地盘儿可不光有凉州军,哪怕他们实力最强不假,可己方和江东军一样儿来。

第一六二章 兖州军大战常山(一)

    只要北方异族大举南下了,那么战事一定是少不了己方和江东军,这能缺了自己和孙策?所以说曹操还是不希望北方异族大举南下,这个肯定是。哪怕他也希望凉州军伤筋动骨,可那北方异族别大举南下,只要和凉州军大战,那么后者很难不伤筋动骨。北方异族整体什么实力,曹操没亲眼见过,只是见过一小部分而已,但是他却知道,还是清楚的,那没错。所

    以他是希望北方异族和凉州军死磕下不假,但是却不希望后者大举南下。别看曹操以前又让士卒屠戮百姓,又是对百姓不是那么太好。不过在这大是大非上面,其人自然是拎得清楚。关键是这个也是切实关乎着他和兖州军的实际利益,一点儿不假。只要北方异族大举南下了,

    那么并州是首当其冲,他们怎么都要从并州来些人马,而之后的凉州和幽州呢,就曹操所想,他们一样儿不会放过,记住,这个是大举南下,就光从并州来人,不多的话,怎么都称不上是大举南下,那是。因此,曹操要都没动作,那都不可能,并且他还得拉上孙策江东军

    一起,那才能够。是,那必须的。对曹操来说,北方异族只要大举南下了,那么少不了自己,也自然是缺不了孙策,那是。己方兖州军必须上,他们江东军自然也少不了啊。其实马超也是那么样儿的想法,不过他也知道,北方异族大举进攻,他们大举南下,那么曹操兖州军和孙策江东军,他们必然是要参战,这个一点儿没错。他也多少知道点儿曹操的想法,知

    道其人确实,真要到了那个时候,那么曹操必然是带着兖州军挡着北方异族,然后他怎么也得拉着孙策,这个很简单。至于说孙策,马超所了解的其人来说,他就算是曹操不拉着他,其人都得是参战呢,那必然。在北方异族大举南下的时候,两人都会参战。而北方异族没那

    没做,那自然曹操和孙策他们也不会那么做了。所以说马超也清楚,可哪怕如此,他却依旧是希望北方异族可别大举南下,就现在这样儿挺好,真的。如果说对方真要动兵了,那么那样儿的话,就和己方战就好,小战役,自然不会是什么大事儿,那一点儿没错,所以这……

    反正不大举南下,那是最好,这个不光说是马超那么想,曹操其实也一样儿,那是。就算是孙策,他也并非没想过。只要北方异族不大举南下,那么可以说就和他没多大关系,确实。不用他出手,不需要他。这个主要不是其人不想插手什么,主要还是北方异族之强,他们真要大举南下了,对老百姓来说,一点儿好处都没有,就是。孙策自认为自己对老百姓还不错,

    这个也确实,至少其人比曹操强多了,和马超的话,差距不大,他们差不多,在这个方面,那是。毕竟直接说,曹操为了军心,为了兖州军士卒,也是为了他自己,直接让士卒屠戮百姓,这个就是污点,抹不去的。但是和马超和孙策,他们就算是为了自己,也不会那么做,

    那是绝对要担着骂名的,显然两人都不会那么做。当然了,如果说换成其他的,不是屠戮之类的事儿,哪怕他们承担一点儿骂名,只要还在他们的承受范围内,那么一切就没问题,那是。对两人来说,很有底线,至少比曹操强多了。后者的话,身为当世的奸雄,其人不是就没底线,但是和马超还有孙策一比,显然人家俩是更有底线,那一点儿没错。可到了他曹

    孟德那儿,那是差远了,差距大了。曹操带着十万大军到了真定城下,让人马安营扎寨,就等明日进攻。这个己方自然就只是休息一个晚上,当然也包括这么一个下午,明日的话,让乐进试探进攻。曹操很清楚,乐进可不是城头儿赵云和典韦的对手,他们俩随便一个,那都超过了乐进,可不就是。但是虽说那样儿,可对他来说,只要是自己还有这十万人马,那

    么就可以就敢去进攻,那是。这攻城的事儿,怎么都和乐进有关系,那不假,怎么都绕不开啊。同样儿,是和赵云还有典韦他们有关,那可没错。但是虽说如此,自己不怕凉州军什么,因为更多还是在于士卒,而不是己方的将领。他们是有作用不假,但却还不是决定性作

    用。当然了,要真像霍峻、郝昭那样儿的,未必就起不到。可赵云和典韦,他们是一流武将,是大将不假,可在守城方面,那是绝对比不上霍峻和郝昭那样儿守城大将的。当然了,他们是比乐进强,可乐进除了说武艺不如对方两人之外,其他方面,他可没说就比他们差多

    少。是还有不如的地方,但是很多吗?这个自然是不多,那肯定是啊。毕竟乐进和马岱比,其人都比不对方差什么,甚至有的地方,乐进绝对是超过马岱的,那可一点儿没错。而赵云和典韦他们两人,除了说武艺,这个比乐进高之外,其他方面,真就没有说超过其人一大块儿的,甚至有的地方,其实是乐进超过了他们。就比如说这个攻城方面,在这点上,乐进的

    经验那可比赵云多,比典韦多,那一点儿没错。毕竟乐进属于兖州军带兵攻城的一号将领,那是头一号人物,专门带兵攻城的,和凉州军马岱,和江东军董袭,那却都没什么区别。所以说像赵云了,典韦了,虽说他们是一流武将不假,是大将没错,但是没什么带兵攻城的经

    验,甚至就带兵守城都没什么经验,因此,这个自然都是乐进多了,超过了他们,一点儿都没错,那是。如果说连这个都超过不了的话,那么乐进也真是,白当了这么多年的攻城将领了,白当了,真的。赵云和典韦,他们的能力是有,可带兵攻城和守城的经验,基本上就

    相当于没有,和乐进不能比。他是没什么守城经验,可乐进带兵攻城的经验,确实不是赵云和典韦他们能比的。而在整个凉州军中,也就是马岱,他能说在攻城方面这个经验上,是超过了乐进,其他人的话,基本上也超过不了,很难。崔安都不行,他不带兵攻城啊。甘宁是有经验,可却没人家多,那是。所以说也就是马岱,其人的经验丰富,确实还能比乐进多

    出来那么点儿。不要小看那么一点儿,这个在关键时候,可能就起到关键的作用,那可真没错。你看就现在来说,乐进还没带兵攻城,确实也体现不出来什么。但是等他带兵攻城的时候,自然而然,这个经验什么的,那是有用的,怎么都是有用的,一点儿没错。而赵云和

    典韦他们就没什么经验,在这上来说,两人虽说不能算是纯粹的新人,可就单从这个上面和乐进一比,差距就出来了,那是一点儿没错。不过虽说如此,城头儿是他们两人,乐进就一个,两个大将随便拉出来一个,那总体实力都是超过乐进的,那也一点儿没错。兖州军的优势,那无非就是人数上的,他们一下就来了十万人,不得不说,给赵云和典韦他们的压力

    很大,真是。不光说是有这么多人马,超过城内士卒的两倍了,还多那么点儿。更是有曹操亲自带兵来,这个他们不可能没有压力。曹操这个人,他们也算是经常听自己主公说,在马超眼里,他还是很推崇曹操的,确实。说起来他不喜刘备那样儿的性格,倒是欣赏曹操。虽说曹操在有的事儿上做的,马超确实是反对态度,可其人那么做了,自己也改变不了什么,

    就只能是看着,没办法。刘备的人品看着倒是可以,对老百姓也都不错,可马超太清楚了,那不过是其人收买人心的手段而已,而且还比较高,那没错。当然了,那话其实挺有道理,就是你要装一辈子,其实你就不是那样儿的人,那最后也是了,确实。马超有那么一丝佩服

    刘备的地方在里,就是其人太能装,最后装得和真的好像也没什么区别了,真的。所以说,马超不喜刘备其人是不喜,经常叫刘大耳朵,可不得不承认,刘备确实是很有本事的一个,那没错。真心要不是遇到了自己,估计其人还得是三分天下,最后依旧是能称帝,当皇帝。

    就是,马超觉得对方要是不遇到了自己,就凭曹操和孙策他们俩,曹操肯定和刘备他们是属于不死不休,那没错。但是到了孙策那边儿,就江东军有鲁肃在,就一直要维持着孙刘联盟,共抗曹操,共同对付兖州军,那一点儿没错。所以说三分天下的和历史和演义一样儿,依旧是曹孙刘,不过这个孙却不是孙权,而是孙策。可以说孙策是有地方不如孙权,那太正

    常了。可也得承认,其人在有的地方上,那绝对是超过了孙权,就是。至少孙权其人终究是不怎么擅长去开疆拓土,而在守成一道,那确实是可以。说起来其人不太适合去做一个开国的帝王,但是长辈打下来了江山,然后交给他,他是能守得住的,就是如此。所以孙策就

    是能开疆拓土了,那可没错。所以孙策都对孙权那么说,就说带兵的事儿上,你是不如我;但是在用人上面,我就不如你了,就这样儿。可以说孙策是很有自知之明,也算是很很了解自己这个弟弟。而他把大位交给了孙权,其实怎么看怎么都是最正确的,那可一点儿没错啊。

    孙权坐领江东那是建安五年,也就是公元二年,他是一八二年出生的,所以那个时候以古人的年纪来论,他是十九岁了。十九岁的话,可以说他还年轻,但是却不得不说,其人已经成年,那绝对是大人了。所以孙策哪敢把自己位置给自己儿子,就只能是给孙权,那可一点儿没错。孙策那时候才多大,二十六,而他长子多大?这个没有详细记载,但是肯定没

    孙权大就是了。如果说孙策十六岁有了长子,那么他儿子在他死时候他十岁,十岁和十九岁的孙权,说实话,这个了解点儿的,估计都不会看好他儿子,而孙权什么人?至少孙策就很清楚,自己大位不给自己弟弟,那么给自己儿子了,估计到时候他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而

    孙策那么做,其实是正确的,确实。历史证明了其人做得对,至少他儿子没什么事儿。可要是把大位给了他,那么就真是不一定了。历史也证明了,孙权他到底是个什么样儿的人,这个就不用多说了。而孙策他儿子就算是能平安,可他儿子就能比得上孙权?这个真不一定,

    而且基本上是比不过的。要不然的话,孙策儿子多少也能出点儿名儿。别说孙权干涉,这个如果说年轻时候他还能干涉点儿,但是时间长了,多少年过去了,他都坐稳江东的大位了,难到还能怕孙策儿子?自己的侄子?说起来孙权的位置那是名正言顺从自己兄长手里继承过来的,是孙策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儿,亲口传给他的,所以说孙权其实不会怕什么。反而他

    还得对自己的侄子好,那可一点儿没错。他那是做给所有人看的,一点儿不错。而要是大位不在他那儿,那么估计就变成其他样儿了,真是。所以说这个也确实,孙策不傻。用大位换来了他子嗣的平安,也算是可以。位置给自己弟弟,又不是外人。可以说孙策和孙权的关

    系,那确实是不错,这个真是。孙策不光就孙权那么一个亲弟弟,但他还是最看重孙权,而事实也证明了孙权比他们都强。

第一六三章 兖州军大战常山(二)

    确实,孙坚那几个儿子,孙翊不如孙权,孙匡也不如孙权,孙朗更不行了,就孙策行,可惜被行刺了。所以说孙权在孙坚的几个儿子当中,他除了有不少地方不如他兄长之外,其他地方,那都比他弟弟强。他那几个弟弟,在他面前,那也确实就只是弟弟而已。除了说孙翊武艺能比孙权高之外,其他方面,他们确实基本上都不如孙权,这个一点儿没错。就孙策行,

    可惜早就不在了,那没办法。所以说从历史还有演义上来说,都是选择了孙权,其人也确实,在守成一道,那做得还是很好的,没错。确实,所以曹操有了那话,所谓是“生子当如孙仲谋”,这话里多少都有赞赏其人的意思,这个确实是少不了。不过终究按照辈分来说,

    曹操那是和孙坚一个辈儿的,所以可以说是孙权的父亲一辈儿,高他一辈,一点儿没错。而且他也是有那意思,曹操想说,自己儿子要有孙权那样儿,是能守住江山,那么就可以了。不过从历史来看,曹丕的话,本事是有的,但是和孙权比,确实他还差了,这个一点儿没错。

    孙权作为东吴的开国大帝,是能和曹操和刘备争锋的这么一个人物。曹丕的话,他肯定不如他父亲了,而比起刘备来,其实也不行。那刘大耳朵,就曹操都拿其人没办法,更别说是曹丕了,就是。如果说自己儿子本是可以,能守住江山的话,或许曹操就不会那么说了。如果说曹丕哪地方都比孙权强的话,曹操肯定不会那么说,而他既然都那么说了,是有着显示

    一下自己辈分的意思,也一样儿他是觉得孙权做得不错,至少是能防守住自己进攻。而自己儿子的话,让他防御,那是不如孙权。其人从他父亲、兄长那是继承了大位,确实是挺不错,能守住,那就挺好。其实曹操对自己儿子的期望也没说特别大,只要说能守成,那就不

    错了,真的。在他看来,自己要是不在了,就自己儿子,那他都不是刘备和孙权的对手,那两人可以说一个比一个厉害,曹操是深有感触。他们是能和曹操争锋的人物,那么曹丕不比上他父亲,所以说不如孙刘。所以说曹丕确实是不行,本事不如他父亲,野心但是不小,

    为了称帝,那是拿出来多少好处给了世家大族,他自己最清楚。可不是,虽说那时候曹魏时候够强,那不假,但是世家大族一样儿不弱,而且显然,历史上他们肯定不能和凉州军比,甚至有的地方都不如现在的兖州军。所以说这个也是,必须要承认,曹丕称帝,他的野心造就了其人那样儿,不过想称帝从来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他要称帝,实力够了,能让刘协

    退位妥协,可不给世家大族好处,他们是怎么都不会赞成的,确实。而曹丕一称帝,刘备算是紧随其后,也跟着称帝了。就只有孙权,他还不够称帝的条件,所以就只能是当他那个王,那没办法。孙权憋屈啊,他不是不想称帝,可没那个条件啊,这个没办法,那真是。所

    以这个也确实,如果说他要是孙策的话,其人是江东军老大,那么称帝暂时不行,那么他肯定是要加紧造出来对自己有利条件,快点儿称帝,这个就是他的想法。孙权的话,他是想称帝,条件不够,那么还得是慢慢来,孙权在开拓疆土的事儿上,和孙策还是不能比的,那没错。好不容易拿回来了荆州,结果刘备又来了夷陵之战,这他们也是,确实是麻烦事儿不

    少,那真够了。孙策的话,在开拓进取上,肯定比孙权强多了,那是。所以说称帝的事儿上,孙权八/九年最后才才成,不过要换成是孙策,少的话也许不会太少,但是来个三五年,那么还是没大问题,必定能把握住。是啊,这个就是孙策和孙权的不同,后者守成,那绝对没问题。孙权在北有曹操有曹军那么大的强敌,西面也有不按照套路出牌的刘备,可以说其

    人如此还能占据天下一席之地,三分了天下之一,那么可以说孙权绝对是有本事的一个。所以连李宗吾也说,孙权是又厚又黑,那可真是。其人说起来,算是在曹操和刘备,在曹军和刘备一方的夹缝中生存,那真是。第一北方曹操最强,那么江东怎么都离不开刘备,永远

    都得和他们联合,一起对付北方对付曹操,这个就是鲁肃的战略,永远联合第二的,一起对付最强的那个。可惜鲁肃早逝,要不其人的战略,也许就没什么夷陵之战了,真的。还是那话,江东军中,就鲁肃是最不赞成用武力夺取荆州,因为那样儿就等于和刘备一方彻底决

    裂,撕破脸了,可以说这个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儿。吕蒙他们不可能一点儿都看不到看不出来,但是他们依旧那么做了,显然觉得还是好处更多,都是利益啊。换成吕蒙那样儿鹰派的人物当大都督,这个就注定了要江东和刘备一方一战,这个其实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确实,鲁肃那样儿一直维系联盟的人,鸽派的人物一不在,吕蒙那样儿鹰派的人物上台,其实就注

    定了荆州要大战。其实孙权也并非就没问过吕蒙,而吕蒙的意思,说起来己方并非就占据不了北方的地盘儿,可最多就是拿下徐州的几个郡,而对己方来说,不是最大的好处,最多的利益。毕竟徐州的地盘儿,对己方来说是比较容易拿下,不是很难。但是那地方拿下容易,

    可守住却难,一点儿没错。吕蒙很清楚,己方就算是拿下了徐州的几个郡,那么没几日,曹操可能就要带着大军来了,而己方却不会是对手。所以说他是不会建议对徐州用兵的,那么最后只有西进夺取荆州,这个可以说一直以来都是孙权想要的,吕蒙他们自然也是想,那

    没错。鲁肃还在的时候,其人是能压下一些好战分子,江东这边儿怎么都是和刘备一方和平共处,可其人一不在了,吕蒙可不管那些,所以……可惜鲁肃是好不容易维持的局面,说起来其人还能不知道,己方真要夺取荆州的话,能拿不下来?鲁肃作为天下顶级谋士来说,其人自然是知道,那结果还得是己方能拿下。可之后呢,这个就已经和刘备一方撕破脸了,

    那么己方拿下荆州,这么一说是容易,可之后就得面对着刘备一方的疯狂进攻,甚至就不死不休了,而那样儿对两军来说,是一点儿好处没有,反而是便宜了北方曹军。对此,鲁肃怎么都不会那么做,其人的想法就是联合刘备,一起对抗曹操,这么个观点,那是最基本的,

    可到了吕蒙那儿,鲁肃其人之前的努力,就算是彻底付之东流了。他也不仔细想想,为什么鲁肃到不在的那一日,他也依旧是维持着孙刘联盟,这么一个局面。其实从后来看,如果真说起来,还得是鲁肃技高一筹,说吕蒙他们无非就是为了他们自己,而鲁肃是真正把握住了全局,看到了全天下,这个一点儿没错。所以说要真是按照鲁肃的想法那么走,蜀和吴都

    不实力大损,那么至少曹魏想灭蜀和吴,确实都没那么简单,真的。要不怎么夷陵之战也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而且是最后的那个。之前的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什么影响都不用多说了,而夷陵之战,影响依旧是大。虽说是在有地方是比不上赤壁之战,可确实,夷陵之战影响深远。本来刘备一方是有优势有实力的,可就来一个夷陵之战,直接就由盛转衰,这个

    是谁都改变不了,那没办法。要不本来刘备蜀汉那一方,刚有点儿实力。有人觉得是该北伐了,结果除了荆州的事儿,这个也没办法。魏国是强不假,但是蜀和吴联合到一起,确实也是能和其周旋,那没错。不管说是历史上还是演义里,至少蜀和吴加一起,还是能和曹魏

    周旋一下,那没错。可在这个时代中,兖州军加上江东军,虽说并非就不能和凉州军周旋,可大多还是他们吃亏,甚至吃大亏,像历史上苟延残喘几十年,那肯定不可能了。几年的话,那差不多,江东军和兖州军他们,肯定比历史上的孙刘联盟强太多,这个说是实力上的。可

    凉州军却也比历史上的曹魏强多了,所以……这么一对比下来,都比历史上的情况还强,甚至有地方都超过演义里了,那也是。毕竟如今这个时代,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不假,但是却绝对属于架空的,历史上的情况有,演义里情况也有,综合版本,马超太清楚了。所以说这个是比历史比演义更是精彩万分,你看自己经历其实还是不够,精彩方面比这多多了,那

    是。所以说如今肯定不是历史,更不是演义,是它们的综合版本,而且比历史比演义都精彩。而且马超清楚,以前看书什么的,那终究是书本儿上的,怎么也比不上这这人来得更实在,那没错。随便举个例子,就说曹操,其人以前在马超的影响里,没见过之前,他确实也

    是想象过,其人到底什么样儿。马超觉得曹操那个人,最大特点,就是他那奸雄性格,当然肯定也有人是有其他看法,这个都正常,不过他就那么看的。而如今见过其人多次,也是打过很多次交道,确实算是了解了不少,而且其人给马超的影响太深刻的,那一点儿不假。

    并且马超是比较欣赏曹操其人的,刘备他也见过多次,也有过接触,可马超就看不上其人,这个真没办法。可不就是,虽说和刘备打交道没那么多次,和曹操是比不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可能就是第一印象,刘备给马超是特别不好。当然了,这个在第一印象之前,从书本儿上所了解到的东西,是让马超看不上刘备,这个没办法。不过确实,他都承认,其人有真

    本事,还有大本事。真正历史上的刘备,可以说其人有点儿头脑,可绝对不是演义里写的那样儿,什么都要问诸葛亮,其实很多军略上的事儿,那都是刘备做的,确实,和孔明没多大的关系。所以说刘备其人不管说是历史上还是说现在,肯定不是一无是处,但是马超就看

    不上其人,这个也是没办法。而刘备他也知道,马超对自己的态度,但是其人对这个,他也就只是笑笑。对这个,他也没什么好办法。其人和刘协还不一样儿,刘协的话,明显知道马超看不上自己,所以说他也是无比厌恶马超,这个一直都是。但是刘备的话,这个人的城

    府非常深,至少马超是那样儿的态度,他却没太多想法,反而觉得正常,虽说也想改变,可自己没太好办法啊。所以从这也看得出来,刘协真心是比不了刘备。他知道马超看不上他,就想自己是哪地方不如刘辩?难道自己不是很多地方都超过其人了?但是刘备所想更多的是怎么能改变一下马超的想法,这个很重要。自己本来都已经有一个大敌了,就是曹操曹孟

    德,这个马孟起对自己又是那样儿态度,这个确实,刘备当初的想法就是这样儿。所以刘协在这个上面和其人一比,顿时这个差距就出来了,那真是。不过一想也是,要刘协有刘备那两下的话,他也不至于说混成那样儿,真的。至少刘备肯定比他强,其人是能与马超、曹

    操、孙策他们争锋的一个。可换成刘协就不行了,其人不好使啊,连对付曹操都不行,更别说是马超了,真的。再加上孙策,更完。

第一六四章 兖州军大战常山(三)

    是啊,刘协不行,刘备是可以,不过可惜了,那也没办法。碰到马超那样儿的对手,关键是其人看不上刘备,就想着灭对方,所以也确实,没太好办法。马超作为穿越者来说,这个绝对,那不说是开了挂,其实也差不多,可以那么说。他虽说没有个什么系统之类的,可他就先知先觉,知道那么多东西,这个就是金手指,那一点儿没错。至少曹操和孙策,他们就

    比不上马超,在这个上面。要不然的话,怎么现在依旧是凉州军实力最强,而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都不是对手啊,那没错。所以说这个就是马超穿越者身份所带来的,如果说他不是这么个身份的话,没准最后和历史上和演义里一样儿,还给刘备打工呢,那可不一定。现

    在虽说不是历史了,那没错,可马超相信,自己要不是这么个身份的话,大的方向还是没问题的,那肯定是。不过从他来到了这个时代那一刻开始,就代表了这个时代大的改变,那肯定是,不可能不改变,而且还不小,没错。所以说马超对这个时代的影响,可以说是巨大

    的,说是第一位的,其实也是。是啊,毕竟他可不是别人能比的,那没错。其他人并非就没贡献,但是和马超这个穿越者一比,这个差距就出来了,正常。所以说在改变历史上面,马超肯定是第一的,他贡献最大,最多,那是一点儿没错。可也少不了其他人,那也都是。对马超来说,最清楚历史的,自然就是他自己,而没有别人儿了,那是。别人不知道啊,可

    他们确实,或多或少都是改变了历史,那也不假。不过不同的是,马超很多时候他是明知道历史进程,而特意去改变的。别人的话,自然就不是。毕竟其他人不知道也不了解历史,就他老哥儿一个知道和了解,所以他自然是和其他人不同。所以说这个也是,他知道了解,

    还想着去改变,而基本上马超插手的,他想改变的,大多都是被改变了。而且还真就是按照他想的那样儿,想想也正常,毕竟如此才对得起自己的身份。作为穿越者来说,他可知道多少前辈的光辉事迹,怎么都不是自己这小鱼小虾能比的,真是。所以说自己还差得远啊,

    那真是。毕竟穿越前辈,那比自己强的多了去了,当然也是有不如自己的,那都正常。确实,马超自认为是比不上很多人,那都是前辈,一点儿没错。而有的人,他觉得比不上自己,自己比他们强,这个肯定也是,那不错。对马超来说,他肯定是不想和别人比就是了,但可以说这个比较的话,确实也少不了。其实人生在世,应该说很多时候都是和别人比较,哪怕

    你觉得自己好像不是和人家比了,但其实这个你未必知道,其实却是一直在比较,那没错。所以也确实,可以说这个还是少不了的,那是。你不知道不了解的,未必就没发生,这个绝对不是,你没感觉出来而已,就是这样儿罢了。如果说你要都能感觉到,那确实,也是有不

    一般,这个肯定是。所以也确实,如果说都是你能感受到的,那么倒是好了,确实。可显然,那都不可能。就像你感觉不到的,没那么大感觉的,可却不代表不发生,不代表没有了,那是。所以说马超也知道,自己不想主动比较什么的,可却不代表就没比较了,那可不是。所以这个也是,对他来说,自己不如很多前辈啊,不过也是超过了一些人,这个就足够了。

    确实,马超肯定不会说让自己特意去比较什么的,那是一点儿用都没有。所以说如今的话,其实都挺好,那是。常山真定城下,兖州军展开了第一次的进攻,乐进带兵攻向了真定。真定虽说有赵云和典韦他们守着不假,但是依旧是要面对兖州军十万大军的全力进攻。对两人来说,这个压力从来都是不小,自己俩是守不住城池,所以也只能说是尽力了,让兖州军多

    伤亡点儿,那样儿。从今日开始,从现在开始,那没错。乐进很清楚,赵云和典韦,人家俩都是一流武将,都是大将,可以说绝对超过了自己。但是在攻城方面,自己可不服他们,在这一点上,自己是要超过他们的,而他们不如自己,正常。所以说乐进一方面是要面对如

    此强敌,他是有跃跃欲试,可以说一点儿没错。毕竟赵云和典韦那样儿的对手,绝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那确实。所以说遇到了,可以说乐进是非常想要那样儿对手的,确实。毕竟这个可以说是遇到高人了,碰到比自己强的了,可以说还是非常少的情况,他也知道,只

    有说那样儿的对手,才能让自己进步更多,那是。以前碰到不如自己的,哪怕就和自己差不多的,其实都不会说给自己带来太多的进步,那没错。只有说遇到了比自己强的,那自己才能说进步更多,要不然的话,就只是增加经验了,其他的就真是没太多,没错。乐进还是很清楚,到底说什么样儿的对手,那才能让自己进步更多。肯定不是不如自己的,那绝对不

    是。而就是比自己强的,那也是。所以说遇到了赵云和典韦,乐进更多,他心情还是不错的,毕竟自己进步的机会就在眼前,与那样儿的高手对着,那么对自己怎么都是利大于弊,一点儿都没错。当然了,如果说自己还能早日破城,那就更好了,必然啊。不过这个也是,

    就想想而已,多了的话,就没有了。对自己来说,肯定都是想着早日破城,增加经验什么的,与如此对手对着,那么自己也是进步多,那样儿最好。所以说他一直也都是摩拳擦掌,一直想着能与强大对手一战,如此的话,倒是自己所希望的,那是。不过那都不是曹操所希

    望的,他是不想遇到强的对手。毕竟在曹操看来,大多时候,对手越强,其实对自己对己方就越没有好处。当然了,从其他方面来说,遇到强的对手,这个对己方来说,也是有点儿好处,这个自己也不否认,确实就那样儿。但是总体来说,他却依旧是不想己方遇到强的对手,那一点儿都没错。其他的,就得说曹操终究是为了自己着想,就是想着利大于弊,那是

    比什么都好。是啊,己方有时候,曹操也得承认,那就是事实,就是己方遇强则强。当然了,那个不是绝对的,要每一次都那样儿的话,至少不至于说己方总输了,输给凉州军啊,就是。遇到了凉州军,己方不强了,反而还弱了,这个大多时候,己方是真不如凉州军的,

    所以……因此,曹操是不希望遇到那么强的对手,就像现在。凉州军在真定已经很多人了,就是赵云和典韦他们收拢了一些人马。然后又有两个大将守着城池,可以说自己也是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破了真定。是,曹操有信心,己方是绝对能拿下城池,那没问题。但是到底是什么时候,这个确实是不一定了。早了晚了,不得不说,其实都有可能,那么到底是什

    么时候呢?谁知道了,确实不好说啊,那没错。本来早了的话,曹操是觉得挺好。可显然,是没那么简单。所以说这个他也不多想,早的话,基本上没大可能。因为己方所面对的,可不光说是真定四万凉州军士卒那么简单,还有两员大将呢。虽说曹操是没怎么和赵云还有典韦他们打交道,可不代表他就一点儿都不了解。而且可以说,既然马超把他们两人给放到了

    常山,那就一定是有他的用意在里。而两人实力不弱,这个带着凉州军士卒,给己方也是有压力啊,这个必须承认。曹操嘴上不会承认己方就不如凉州军,可实际上呢,他心里太清楚了,己方战力就是不如凉州军,可以说这个一直都是,那都没错。他倒是想己方比凉州军

    强,可显然,不是己方比人家强了,而是人家比己方强啊,就是。所以一对比,己方战力上可没什么优势,就只有说在人数上,那没错。己方人比对方多,多不少,多那六万人,可以说就直接决定了最后的战局。那可不就是,就马超亲自带兵,自己带兵比他多五万,最后

    也是己方胜了,而不是他们凉州军。当然了,曹操觉得当年的冀州大战,其实马超一咬牙,再多个两万人,他觉得还是可以的,没问题。不过马超却没那么做,显然其人也知道,那时候以己方的状态来讲,他们就算是最后多了两万人马,八成也左右不了战局,所以马超都没那么做,可以说是聪明人,真的。曹操都知道,那时候可以说大势是在己方这儿,却不是在

    凉州军那儿,所以这个确实,己方能赢了最后的战事,而他们凉州军就只有只能是败了。对此,曹操也知道,自己是把握住了机会,就像现在这样儿,要不可以说几乎是赢不了凉州军。对方实在是强,己方确实不弱,可分和谁比啊。和江东军比,后者自然就是弱的那一方,

    可一和凉州军比,己方倒是成了弱的了。而凉州军他们要再和北方异族比一下的话,自然而然,弱的就是凉州军了,这个一点儿没错。所以这个也确实是要看对比的对象是谁,如果是凉州军和己方比,那么己方弱而他们强;如果说是他们和北方异族比,那当然就是他们弱

    而北方异族强了,确实。曹操还是很清楚的,一点儿没错啊,就是那样儿。从这儿也看得出来,北方异族到底是有多强,真的。马超还有曹操,他们确实是不想面对,可他们,尤其是前者知道,和北方异族是必有大战,不过具体什么样儿,那确实就不一定了,都是有可能,正常。马超自然是希望往自己所想的那样儿发展,对己方都怎么怎么好,可显然,那就不可

    能,所以还是正经点儿吧。是啊,人家实力那么强,怎么可能说就什么都往向着己方这的发展,对己方都好,对己方都有利,那根本不可能,不要多想了,真是。倒是说不往都对对方好的地方发展就可以了,真的。毕竟人家实力在那儿摆着呢,除非是对他们大不利,要不

    然的话,马超觉得对北方异族可能也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真的。当然了,只要说对己方有利,对他们不好,他就觉得是最好的结果,那怎么想怎么是,怎么说怎么看,那也都怎么是啊,没错。确实,这个实力不说碾压一切,其实也差不多了,至少马超就那么看的,是。

    就看己方如今天下第一,是比兖州军比江东军都强,所以说己方哪怕是没到碾压一切的地步,可基本上就是战无不胜战无不胜,所向披靡,那可真是,攻无不克啊,一点儿没错。在这上,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就不行了,前者的话,确实还有些实力,马超也承认,可后者的话,完全就是个陪跑的,没什么实力啊,那是。当然了,他们两方联合到了一起,确实也是

    给马超给凉州军了压力,那肯定是有。不过要说真就一堆,那还不是,不至于。对马超来说,给他一堆压力的,甚至就让他惧怕了的,那绝不是兖州军和江东军,是北方异族,一点儿没错。所以他一直都把北方异族当成是自己是己方大敌,而事实也是如此。兖州军和江东

    军,他们没什么实力,和北方异族根本就比不了啊。天壤之别,那么说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就算不是那样儿,其实也都差不了多少。

第一六五章 兖州军大战常山(四)

    这个差距,反正真心不小。最简单来说,兖州军和江东军不如己方,而己方又不如北方异族,那么这个实力的对比,兖州军与江东军,他们的实力和北方异族对比……己方加上兖州军再加上江东军,那实力都不如北方异族,就更别说只是兖州军和江东军了,就是。是啊,一直都是如此,那可一点儿没错,确实。所以就这么个情况,几方的实力对比,就得说是北

    方异族,那一点儿错不了,别的也比不上人家啊。常山,兖州军开始了第一次进攻,乐进是终于和赵云还有典韦对上了。他也感觉到了,可以说自己真心是比不上两人,那武艺上的差距,确实有,不小。要不看人家是有数的大将,一流武将啊,自己怎么也不过是个二流的

    武将而已。和马岱比都超过其人不了多少,更别说是和赵云还有典韦他们了。乐进确实清楚,他除了说在攻城上面,那是自己超过了他们俩,哪怕赵云和典韦他们是大将不假,可却也得说,在攻城上面,那是没什么经验,还得是乐进啊,如果说马岱在这儿,那是可以,但

    他不在这儿,凉州军手下还不能和乐进比。是啊,马岱经验多,那足够丰富,可不代表别人也是。反正一和乐进比,那确实是不如他了,没错。是啊,崔安都不好使,那就更别说是赵云和典韦了,那是。所以说赵云和典韦他们肯定总体实力超过乐进,但是这个守城经验和攻城经验就和没有也差不多,不能和乐进比。所以说这个也是后者最自信的地方,自己比大

    将都强,这一点上。所以说哪怕是面对如此强敌,乐进也是没一点儿惧怕的地方。反而其人还真是,比较希望啊,那是。从一开始就是这样儿了,现在更如此。哪怕他也知道,己方遇到了有两个大将带领的凉州军,还是己方进攻,人家防守,那么己方想不损失多,其实都

    不太可能,真的。在乐进看来,己方破城没问题,就是多少时日罢了。而己方伤亡呢,确实不会少,但是多少,这个自己也不知道。反正肯定是己方早日破了城池,那样儿能损失少点儿。不过要真是很久才夺取下来常山,那么己方损失就多了,没错,所以这个也确实……

    而对赵云和典韦,对他们来说,自然是希望让兖州军晚点儿破城,让他们多伤亡点儿,那是,怎么都最好。不过这今日才开始,还得是看具体情况。到底说什么样儿,多了他们也许不知道,可最基本的,那肯定是清楚,没错。毕竟两人是没什么攻城守城的经验,那都不假,但是终究是大将。如今天底下才有多少个大将?不过就那么十几个而已,所以说该知道的,

    确实都了解了。这就得说,大将的话,少,说凤毛麟角,其实也不为过,那是。因此,大将在任何一方,那都绝对是宝贝了,没错。在凉州军是;在兖州军也是;在江东军那儿更是了,一点儿没错。所以说这个也确实,有大将,哪一方都那么重视,没有大区别,所以说也

    确实。乐进带兵攻城,哪怕兖州军有十万人,那不假,可却依旧没上到城上,毕竟他的对手可是赵云和典韦,两员大将,要是兖州军一个试探就上去了,那么他们也是太丢人了,显然这个还是不可能,确实还得说让乐进上不来的,那正常。上来了,至少这个试探的话,他上去了,那么赵云和典韦他们就丢人了,真的。大将可不是随随便便说说的,那是真有本事。

    别看兖州军人马是多不假,乐进一样儿有攻城经验,但是在赵云和典韦他们严防死守下,其人确实没上去,正常。其实他也知道,估计就算是自己上去了,可能很快就被城头儿的两人给打退了,不用他们俩都上,就随便来一个,自己都不好使。确实,乐进太知道自己了,也知道对方,所以说双方武力的差距,那确实,人家比自己都强一大块儿呢,那是。所以在

    乐进看来,自己上不去,未必都是不好,那没错。自己上去了,可以说很快就得被逼退,那一点儿都没错。所以说这个不上去的话,至少在这个上面,那是没有了。而自己被逼退,只有说上去再说。不过乐进很清楚,自己到了城头儿,那是要很快就得被赵云或者典韦他们

    随便一个就马上打退了,那没办法。因此,这自己没上去,也不能说就都是不好。可乐进更清楚,自己是早晚要上去,而也是会马上就被人家给打退,那没办法。其人今日三次都没上去,曹操是让兖州军士卒鸣金收兵了,他也知道,今日就可以了,这个试探什么的,那都

    可以。这个也确实,今日的试探目的,他是自认为达到了。曹操年纪是大了不假,体力什么的,精力肯定都不如之前了。但是哪怕如此,其人却依旧是能看出来不少,肯定没老糊涂之类的,那绝对没有。所以说其人身体机能的话,那肯定不如年轻时候,可哪怕如此,其人也绝对没说老糊涂,那真没有。可以说甚至曹操比年轻时候,他是更老奸巨猾了,那一点儿

    没错,绝对的滑头啊,那是。因此,其人能看出来的,看到的,他觉得也就那样儿了。这么一日的话,能看出来的,就那么多。毕竟城头儿的赵云和典韦,他们可都是大将,那确实是有不一般啊,那没错。而两人大致情况,曹操也算是看出来点儿,哪怕乐进没上到真定城

    上,不过这个不重要,那没错。而他更多也是看了凉州军士卒,这个确实更重要,那没错。毕竟主力更多的其实还是士卒,这个曹操不是说赵云和典韦他们就不重要,但是相比之下,这个还得是说士卒主力。说起来很简单,如果说真定这儿不是赵云和典韦他们守着,就一个

    其他的将领,那么己方也许最多不到十日,就能破了城池,那是。可要是真定这儿没四万的凉州军士卒,哪怕依旧是赵云和典韦他们守御,可己方破城池只会说是更早,那一点儿没错。其实对曹操来说,他更希望的不是敌军将领换人,而是没那么多士卒,那样儿的话,其实更好。而赵云和典韦的话,让他们依旧在这儿吧,人马少了,他们不好使,但是人马多了,

    别说是大将,哪怕就是三流的武将,其实也能守住多时日啊,那没错。所以人马才是根本,就算是大将,吕布来了,可城里就几千人马,那么他也不好使,真的。所以说作为军旅那么多年的曹操来说,三十年啊,那绝对什么是根本,他更看重,那还是很清楚的。所以说更多

    曹操是注意了凉州军士卒。当然了,他自然是看得出来,那绝对是强,至少在单兵战力上,却依旧是超过了己方。曹操嘴上不承认,可心里都是那么个想法,那没错。对他来说,这样儿的情况,确实都在自己所料之中,自己又不是看到一次两次了,真的。具体多少次了,自己也是记不住啊,记不清楚啊,那没错。凉州军战力上有优势,而己方是人数上的,那没错。

    这个就是了,曹操觉得己方要没人数上的优势,估计还破不了常山真定,那没错。并非是什么不可能的,反而还很有可能,那真是。就如今来看,确实就是啊,可不是。自己对常山,那绝对是势在必得,所以说带着人马少了,那都不对。不过赵云和典韦他们一下就收拢了四万人马在真定这儿,其实多少也是有那么点儿出乎自己预料的,确实。当然了,如果说凉州

    军战力不强的话,那么什么都好说,不是个大问题。这如今己方别说是十万人了,就算是一半的人马,五万人的话,都未必拿不下城池,不过就只是说能拿下几个县城?也许就只是拿下了真定,然后其他的县己方就没人马了,兵力不够不足了。不过怎么想凉州军他们也不

    可能是那样儿的战力,所以说最后还得是己方靠着人马数量上的优势,对上凉州军,夺取常山,如此。己方的损失,那是不一定,毕竟人家人马也不少,关键还有赵云和典韦他们两员大将守着,这个直接就不会让己方少损失就对了,那可没错。就看今日这么一次试探进攻,

    己方损失了多少?就不难看出来一二,那是。而在曹操看来,这个其实也是不可避免的,除非说让赵云和典韦他们发挥不好,一直都失常,那样儿的话,己方自然就损失少了,一点儿没错。可显然,没什么可能,他们别说是发挥失常,就不超常发挥,自己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真的。当然要是己方能每日都发挥超常,一样儿也是能损失少,可显然那更不可能。

    这个曹操觉得就和让凉州军发挥失常一样儿,己方发挥超常,能有那么一日,那么一次,自己都觉得好不错了,还得看具体情况,到底说己方有没有。那确实是不一定,好的话,确实是可以有。而不好的话,那么肯定就是真没有了,必然啊。对曹操来说,他怎么都希望己

    方是可以有,而不是说真没有。如今来看,自己军旅三十年,其实也不知道,毕竟战场上都是瞬息万变,你根本不知道下一刻究竟会发生什么,其实一切几乎都可能发生,所以……曹操对此确实是没那么乐观,可其人确实,一点儿都不会表露出来什么,不管是在己方将领

    还是在士卒面前,其实都是。曹操就那么个人儿,他都不会多说,那么表露出来,更加不可能了,确实。兖州军的话,这今日只不过是第一日而已,曹操觉得总体上己方表现尚可,乐进也是可以。毕竟他这对手是两员大将,这个也不是一般般的待遇,可以说对其人那是相当重视了,没错。曹操最不愿意的,就是面对像霍峻那样儿的守城大将,所以对于中山,他

    确实是没什么想法了,早那样儿。毕竟有郝昭在那儿,那地方都不是现在常山能比的。对于常山这地方,曹操是势在必得,他觉得自己带着十万大军,必拿下常山,没什么说的。而要是自己去进兵中山了,也同样儿是十万人马,这个最后到底说能不能拿下,其实是两说。

    当然了,自己相信是可以的,但是最后损失多少,那却也不一定。说起来己方就算不是全军覆没了,估计也差不多吧。当然这个前提还是说能打退了凉州军,有了这个,可以说才有很多后面的事儿。如果说连这个都没有的话,那么真是,后面的就什么都没有了,就是,没

    错。所以说去中山进攻,他宁可是带兵来常山,对这个地方,那确实是势在必得。而事实也确实像他所想那样儿,有郝昭在的中山,确实并非就是曹操带着十万人马一定能拿下的,那真是不一定啊。别看十万人马不少了,但是中山有多少人马?而郝昭又是什么水平?所以说十万人的话,可未必好使,那没错。并且真就让曹操带着兖州军拿下了中山,可最后兖州

    军到底伤亡如何,这个谁也不知道。可不代表他们就不会想,因为那样儿的话,估计也剩下不了多少兖州军了,必然啊。所以说从很多方面来说,曹操都不会带兵去中山,那地方就已经放弃了。可常山不是,至少可以说这地方,他用十万人马是能拿下来的,哪怕真定有赵

    云和典韦在,有他们的严防死守,可却依旧是挡不住兖州军的十万大军,那可一点儿没错,所以说曹操是带兵来了,就为了占据常山国。

第一六六章 兖州军大战常山(五)

    他带兵来了常山,可以说对这儿那是相当了解了。而如今再看城头儿防御士卒,曹操觉得自己是更加了解,那没错。当然了,不管如何,自己可是看出来了不少,那没错。毕竟这表面儿的东西,那都能看到看出来,显露的啊。确实,凉州军所表现表露出来的,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那曹操自然一看就知道,显然没错。是啊,那可不就是让人看的嘛,也没什么不

    能让人看的。而曹操能从中看出来不少,不得不说,是其人的本事,那没错。说起来经验要不多的人,肯定看不出来什么,那是。但是曹操不同,其人那军旅三十年,怎么都不是白来了,那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实际上曹操的话,其人在军中混其实都超过了三

    十年,那一点儿没错。而他的经验,天底下也就是程昱,他能说比曹操多点儿。不过其人比曹操多的也不是军中的经验,毕竟曹操带兵的时候,程昱还没直接就亲自带兵,所以说他是有经验不假,军中经验一样儿不少,但是和曹操比,就这么一方面的,其实还没说超过其

    人,曹操那军中经验说是天下第一,其实也不为过。毕竟现在还有谁能超过三十年的军队经验了?程昱都不好使,就更别说是别人了。是啊,可不就如此。曹操那军中经验,别人真是比不了。就是,兖州军没人,凉州军也是,江东军更没有了,所以说这个确实,其人在这个上面说是天下第一,那也挺对的。资历比他更老的,那有,可军中经验再比他多了,活着

    的人都没了。有的话,如果很多人还在的话,那倒是有不少超过曹操的,可如今不就剩下他最有经验吗,那是。所以说超过其人的并非没有,但是还健在的,确实就只剩下他一个了,那没错。马超十一岁就在并州军中混了,但是却依旧超过不了曹操。后者的话,比马超还前

    几年带兵,那是。不过那时候也没什么黄巾军,曹操就只是带兵剿灭山贼匪寇之类的,那是。所以说曹操带兵的时候,马超还在家里读书呢,而人家已经是举孝廉,加入了大汉朝廷当官了,之后又带兵去剿匪了。不得不说,曹操一直都是个很有本事的人,那一点儿没错,

    马超承认,事实啊。所以其人经验,那真是不少啊,没错。这就是曹操,马超不可能轻视,兖州军是没有己方的实力不假,但是曹操其人,其实也没说就比自己差多少,这个他承认。甚至有地方其人绝对是超过了自己,那一点儿没错。这个他也承认,关键这个是事实啊,那一点儿没错。同样儿,马超也知道,他很清楚,自己有地方超过了曹操,那也一点儿没错,

    就是。真要对比这些,那么要比较的多了,不过他却还认为自己是比对方强点儿,那是。就说自己比他年轻多了,这个就是一大优势,一点儿不假。马超知道,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可以说最后曹操先挂了,而后再过个十年,自己还能在呢,甚至说再过二十年都可能,那没

    错,就看自己比其人小十几岁,就足以说明问题了。是啊,马超和曹操说起来,他们不是一个辈分的,那一点儿没错。真说起来,曹操和马腾,他们才是属于同龄人,一个辈分的。而曹操比马超大了十几岁,可以说是绝对忘年交,当初就是这么个事儿。在马超特意安排下,曹操其人对他,那绝对是够意思,毕竟在他看来,马超就和自己也差不多,都为了大汉啊。

    当年的曹操就是这么个想法,显然马超肯定不是那样儿的人,不过他装得像啊,那没办法。马超就差把自己给骗过去了,真的。而当年的曹操,那其人可真是,绝对是为了大汉,那是“抛头颅,洒热血”,不是马超能比的。可确实是得承认,当年的他确实是被马超给骗过去了,那真是没办法啊。曹操就认为马超和自己一样儿,同道中人啊,都为了大汉,结果实际

    根本不那样儿。他曹操的话,那确实,大多都是为了大汉不假,可马超却不是。其人的话,那绝对是带着目的,而且还很有针对性,知道到底怎么样儿才能让曹操认可,结果他是成功了。话说曹操那么个性格多疑的人,年轻时候怀疑别人都不少,可却没怀疑过马超什么,这

    个也不得不说,不是其人性格什么的因素,第一就是对大汉之心,曹操那样儿,他认为马超和自己也一样儿,可实际不那样儿。而他没怀疑过什么,就让马超给骗过去了,真心没办法。有他为了大汉之心的因素,也有马超是绝对的演技派,那绝对的实力派,所以说连曹操

    都被他给骗了,糊弄了过去。而等曹操真正认出来了马超真面目的时候,真正知道了解其人目的的时候,他其实更多也只是一笑,说起来曹操是有佩服马超地方的,可两人最后终究是敌人,那没办法。可确实,绝对是有交情的敌人了,那一点儿不假。说起来曹操是认为刘备有本事,那不假,那没错,可他却更加佩服马超,更欣赏马超,那可一点儿没错,所以……

    因为在他看来,刘备并非就没骗过自己,可他和马超一比,在很多地方都不如,那真是。曹操觉得自己其实是早看出来刘备是什么样儿了,不过说实话,自己大意了,这个没错。但是自己却一直都没看出来,马超接近自己的目的,他是有更长远的打算,可惜自己都不知道。

    而刘玄德是骗过自己不假,可他那不过是因为自己大意了,那没办法。而对马超,可绝对不是自己大意,而就真是自己没看出来其人真实的目的,这个没办法。后知后觉,可惜那都多久之后了,多少年啊,真的。刘备跑了,自己第一时间就知道其人什么样儿,但是马超离

    来,可以说之后多久曹操都觉得其人是大汉忠臣,可实际上呢?他也知道,刘备是有本事不假,可终究不能和马超比,因此,他们被凉州军灭了,都正常。本来刘备一方就没人家凉州军有实力,这个一点儿不假。如果说他们有实力的话,真心就不是那个实力了,而马超也不会说第一个就灭他们,确实。所以说马超厉害啊,不枉说曹操比较佩服他,实在是他觉得

    自己也没在谁面前那么吃亏,可在马超那儿,基本上自己是没占过什么便宜,那是。当然了,这个也得说,他嘴上不会承认马超比自己强的,哪怕曹操心里都清楚,马超很多地方,那可都超过自己,一点儿没错。但是他嘴上却不会多说什么,这个也一点儿没错。毕竟对其

    人来说,这个态度什么的,给己方将士表露出来的,从来都是积极向上的,而不是其他乱七八糟的什么东西。可不就是,自己作为兖州军之主,当主公做老大的,那确实是必须要给己方将士一个好的态度,让他们觉得自己不会怕什么,不用那么去担心顾虑,这个是。如果说连自己都怕了,让己方将士一看,那么己方估计就要败,这个基本上是挽救不回来的了。

    可不是,对曹操来说,他还是比较清楚,什么事儿自己可以做,而什么事儿,自己是绝对不能做,那肯定是。别说是他了,就马超还有孙策,他们也没大区别,那真是。毕竟还是那话,他们当了主公做了老大,却早已不是自己一个人了,最基本的,还有跟着他们混的一票人,那是一点儿没错。在凉州军中,在兖州军里,跟着他们混的人太多了,就算是江东军人

    最少,而且还属于比较自由的那些将领、谋士,他们也依旧是很紧密团结在孙策边儿上,那可一点儿没错。都知道这个主公这个老大,就只有说孙策去当去做,那才是能给他们带来更多更大的利益,可真是不假。因此,他们跟着孙策混,在江东军中,所以说孙策那当主公

    做老大的,能在自己手下面前表露出来不怎么积极的情绪吗,不能消极啊,就是。这个可以说是当主公做老大比较基本的了,那可真没错。更别说他们三个,应该说每一个合格的当主公做老大的人,其实都那样儿,太正常了,可不就是,所以这个也得承认,他们都那样儿。

    就是,可不那样儿。再说常山真定,乐进听到了己方鸣金,知道自己主公是让他带兵人马撤退了,也确实是到时候了,那没问题。今日自己是没上去,但是明日的话,估计没问题吧。确实,他也不是那么确定,毕竟可以说这个自己的对手不光是四万凉州军,还有赵云和典韦那样儿大将作为对手,自己这儿的压力,怎么都有。明知道最后依旧是能破城,可自己总是

    想着早点儿更好,那没错。所以说自己还得早上去啊,那没错。只有说那样儿,己方才能早日破了真定,那可真是不假。如果说自己越晚上去,那么绝对就是越晚破城啊,那没错。就现在来看,就是那样儿。乐进的话,他自然不会没有什么压力,尤其是今日根本没上到城

    头儿,这个是让他觉得自己还是做得不够,肯定没错。够的话,自己就能上去了,而不是这样儿了。当然,自己面对着更强的两个人,都是一流武将,是大将,这个可以说是自己所面对的最强敌,两人加一起,自己怎么都比不上,在总体实力上,还是啊,他们随便一个,

    那都超过了自己。所以说给乐进压力,那可真是不小,没错。毕竟他知道,自己在经验上,攻城经验,那确实也不是赵云和典韦能比的,他们不如自己,就在这个上面。可却也不得不承认,他们两人之强。以前的话,乐进更多只是听说而已,还是第一次面对赵云和典韦他们两人,所以虽说他知道,两人绝对有本事,一流武将,那绝对的大将,可却没什么接触,所

    以所知道了解的,更多还都是听说而已。不过今日那却是真真正正去战了,这个可真是不容易啊,没错。对乐进来说,他一直都很期待,而且也确实是知道,这个绝对,那是对自己的进步有着很大帮助。面对如此强敌,可以说自己进步才能更多,那可是一点儿没错,确实。

    所以说他确实,从最开始的希望,期望着,到如今真和赵云还有典韦他们战,可以说这么一直以来的愿望,那终于是实现了。虽说也是给了他不小压力,但是对乐进来说,其实别说面对两大将,就一个普通二流将领,自己该有压力也绝对有,不过就只是多少的问题罢了。

    确实,不过虽说己方也是有十万人马不假,可确实,这个凉州军有两个大将,那给自己压力也不小,甚至超过了很多地方啊,那是。乐进在明知道己方最后能胜利的情况下,却依旧是感到了如此压力,可见赵云和典韦他们确实,绝对有实力,那可绝对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点儿没错。这也看得出来,两个一流武将,两员大将,乐进怎么都不是对手

    啊。别说他就老哥儿一个,就算是三个乐进,那也比不上赵云加上典韦的组合,没错。别说是他了,就之前在番禺的凌操父子,他们加一起是一样儿比不上赵云典韦组合,他们两个一流武将,大将加一起,那绝对不是一般般的将领能比的,就算是吕布再世,来带兵进攻,

    他也未必好使,真的。当然了,就武艺来说,如果就只在步下的话,吕布肯定不占优,他们双方很大可能是平手,这个几率很大啊。

第一六七章 兖州军大战常山(六)

    吕布是肯定不擅长步下作战了,而典韦的话,他倒是很擅长,那是。而赵云的话,他也不擅长。可他们两人对付吕布,就步下而言,他们不会输,吕布的话,他也没那么容易输,哪怕其人是不擅长步下作战,但是那天下第一的武将可绝对不是吹出来的。可不就是,那天下第一可不是水货,哪怕不擅长步战,可也绝对不是说赵云和典韦他们一下就能赢的。当然了,

    对方不占优,那正常。毕竟就单独一个赵云的话,他一样儿不擅长步下,绝对不是吕布其人的对手,可要再加上个典韦,这个就变了。后者的话,那确实是擅长步战,就那么几个人擅长步战的,却有典韦一个。所以说吕布对上他们,一时不会败,可却也占不到什么便宜了,

    那是。毕竟他可以说在步下对赵云,但是再加个典韦,短时间内吕布不会败,但是时间一长,那确实就不一定了,真的。不过怎么说呢,吕布要攻城的话,他肯定会很在意自己别被围攻什么的,哪怕他是天下第一武将,最强的武艺,可却也不代表他就没有顾虑、担心,而

    且还得说,那事儿他做不出来啊,真的。毕竟所谓是双拳难敌四手,反正吕布要面对赵云和典韦的话,他不会怕什么的,但是估计也支持不了多久,还得下去。可就这还算是好呢,那没错。毕竟两人就算是对上吕布,他们都不会让士卒上,就自己俩,其实就够了,在步下。可要是换成其他人对付吕布,除开一流大将,哪个不都得拉上己方的人马,一起对付其人,

    哪怕是在步下,其实也一样儿。甚至可能就一个一流武将,他也可能带着己方人马一起围攻吕布,毕竟其人那武艺是在那儿摆着呢,这个无论如何都忽略不了啊,那是。如果说吕布没那武艺,就绝对是没那么出名儿,那是。作为大汉的一路诸侯,那当诸侯的多了去了,从

    乱世开始到现在,那诸侯多了去了,好几十总有了吧,就好比过江之鲫,那可真是没错。所以说吕布作为一路诸侯,他就算是再出名儿,除非是能像马超、曹操还有孙策他们那样儿,分了天下,像刘备那样儿也行,那是。不过显然,吕布出名儿,绝对不是像他们那样儿,他

    不那样儿,可却依旧是出名儿了,而且还不小。这个就不得不说,那是和他武艺有很大关系,当然了,和他那人品,确实也有关。马超就不得不承认,哪怕吕布其人是有好的方面不假,可就他杀了丁原,那绝对是让更多人诟病,董卓的话,其实也有,不过毕竟其人得罪人太多了,那么说起来想让他死的,那多了去了。而吕布的话,是做出来了他们做不到的,或

    者说是不敢去做的,那是。不过丁原那个,毕竟其人终究是大汉忠诚,这个是给丁原的定义,历史就是这么评价其人的,所以说吕布杀了自己义父,还是大汉忠臣,这个确实,让多少人唾骂,那不假。董卓的话,抛开其他的,也一样儿是吕布义父,所以说这个也是,一样

    儿让人说他,人品真不行。因此,吕布更出名儿的,那不光就是其人的武艺,这个人品,一样儿是让人说,这个倒不是好,而是不好,出名儿的是不好的地方,那没错。可吕布自己也算是有困难言,自己说起来,更多也是被逼无奈,确实也没办法了。如果说丁原和董卓的话,他们是自己父亲,自己肯定做不出来什么弑父的事儿,但是他们就一个义父而已,吕布

    没觉得自己就不能杀了。当然了,他也知道,这自己那么做了,而且还是做了两次,这个让多少人骂,那也没办法,自己认了。那没办法,自己做了不后悔,没错。其实吕布如果说他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的话,未必就真会杀了丁原和董卓。是,这个和其人的性格有关,在这个时代来说,他那人品确实是不怎么样儿,可怎么说,其人杀丁原和董卓也是有原因的,至

    少他自己知道,那真是没办法了,也确实是无奈啊。如果说自己能更好去解决,不用杀他们,也许自己不会那么做,这个也不一定。当然了,就他那性格,估计八成还得是杀丁原和董卓,两人当吕布义父,怎么都有利用其人的意思在里,吕布如果说不是天下第一的武将,

    那么显然丁原和董卓不会当吕布义父,这个真是。因此,说他们没有想利用其人的意思,那都不可能。但是他们更不了解吕布,不了解其人,所以说他们之后是一个结果,都是挂在吕布手里了,那没办法,一个比一个惨。其实这个也算是注定了,从当初的因,到了之后的

    果。如果说丁原不那么逼迫吕布的话,也许其人还会被杀,但是这个原因的话,估计就得是少了那么一个,肯定没错。董卓的话,也许其人不和吕布争女人,那么他也许不会被杀,那也不一定,毕竟其人和丁原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在吕布眼里,基本上是没有大汉的,当然了,大汉破船只要不沉,那么大家都是汉臣,一点儿没错。你是、我是、他也是,这个都在

    大汉混的,那没错。可董卓比丁原,那绝对实力超过他很多,那没错。丁原无非就并州军,可并州军敌不过董卓的西凉军。而且光人马数量上,可以说董卓西凉军是丁原并州军两倍还多,要不是因为并州军有吕布的话,董卓就算是再高看丁原,其实也是有限,那没错。可并

    州军中有个吕布,其人勇武冠绝天下,董卓老糊涂不假,可他还没说完全就一直犯错,所以爱才之心,也一直都有,那是。所以说想着怎么收服吕布,有了那样儿熊虎之将,何愁不得天下,真的。确实,在他看来,吕布那样儿的,在并州军中当个主簿,确实是太屈才了,

    绝对大材小用。而且也看得出来,那是丁原防备其人,根本不给其人兵权,带兵可以,但是却都在丁原的眼皮底下,毕竟吕布可是有着“前科”的人,让他也是不得不防啊,那是。不过其人也确实,吕布那样儿的,很难说让当主公做老大的放心,哪怕丁原实际上不能算是吕布的主公,至少吕布肯定不那么想。可其人都管丁原叫义父了,这个关系和主公还有手下

    的关系,那是更近多了,真的。因此,在天下人看来,丁原不光是你吕布的主公,更是你义父,这个关系随着你当初拜他就已经是定了下来。因此,吕布杀了丁原,这个在天下人,几乎就是所有人看都是不对,那绝对是要让人唾骂的,一点儿没错。这时代,那天地君亲师。

    你义父和你父亲,除了实际的名儿和关系不一样儿外,其他的,其实在古代也没什么太大区别,那确实。这个和现代不同,古人对这个关系那是相当看重,你义父和你亲爹,其实没差多少。那么吕布杀了自己义父,还是两个,这个在古人看来,确实就是弑父,因此没几个觉得他人品好的。别看马超是有欣赏其人的地方不假,但是吕布那个人品,他确实也没觉得

    好就是了。因此,这吕布那么样儿的一个人,却还能有不少人跟着他混,那确实是不容易,真的。士卒不用多说,他们基本所有人都不在乎在意这个,那没错。对他们来说,只要给口饭吃,有粮饷,那么造反也不是不行,黄巾军不就那样儿吗?所以说士卒基本上都是没太多想法,不过吕布手下也一样儿有能人啊,陈宫、张辽、高顺,随便一个,那绝对都在天下能

    拍得上号的,这个就不得不说,其人人品虽说不行,可却依旧有人追随。尤其陈宫、高顺,那绝对是死忠,张了的话,是为了吕布的妻女,他是不得不和孙策妥协,那没办法。对他来说,自己生死不是最大的事儿,可能保护好自己主公的妻女,那却是最重要的。所以说张辽

    知道,自己可不能死啊,真心不敢。所以说就到了如今,而从现在来看,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至少张辽觉得可以。他说是江东那儿的第一大将,其实也不为过,那就是事实。就连周泰,除了说武艺上之外,其他方面,基本上也没有超过张辽的,真是,所以江东军第一武

    将就是张文远。所以说这个也确实,那没错。张辽的话,其人可比周泰厉害,那在江东军是公认的,当然了,其实在天下人看,也那样儿,确实。就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也都那么看的,确实一点儿没错。在江东军中,他们一直都认为第一大将就是张辽,周泰虽说也是大将不假,但是和张辽一比,很多地方也是不如。所以说江东军那边儿的第一大将,自然就是

    张辽,而不是他周泰。至于说谋士的话,这个天下认可的还是周瑜,虽说庞统有本事不假,甚至有地方还超过了周瑜。但是天下人显然还是认可周公瑾,而不是他庞士元,这个一点儿没错。而在江东军中,更是那样儿了。不过在马超眼里,他自然知道庞统可能有时候更难对

    付,当然了,他也一样儿是觉得周瑜还是江东军第一谋士,庞统的话,并非没本事,可是和周瑜比,他还是有地方不如,更何况,其人被称为凤雏,可知名度在天下,其实还是周瑜更多,那没错。很多人更多都听过,“曲有误,周郎顾”,凤雏之名儿,听到的反而是少了。

    而且周瑜绝对是江东军的元老,那就冲这么一点,庞统都比不上,那真没错。所以说更别说是在天下了,就江东军中,第一谋士肯定都是周瑜,而不是庞统。并且从现在来看,基本上后者也没什么机会超过前者了,可以说到江东军被灭,周瑜都得是那军中的第一谋士,而不是庞统啊。所以说江东军就是那么样儿,周瑜和张辽,文武,当然前者的话,其实也有个

    二流武艺,那可没错。周瑜正经在谋士里武艺相当高呢,那可不就是。而其人更喜欢说当统帅,在江东军是大都督,那绝对不是一般般的人能比的。在江东军来说,孙策是第一,那么周瑜就是第二,庞统,对不起,好像排不上号。所以说其人能和周瑜比的,其实越来越少,

    那可是。因此,怎么说都是周瑜是谋士第一,那是公认的,庞统还不行啊,没错。此时在真定,乐进已经是带兵跟着自己主公回了大营。他虽说是不知道己方什么时候能破了城池,不过要就这么来看,那却还是不容易的,没错。当然了,不管什么样儿,有几点一直都是,

    就是自己主公对常山势在必得,而且从他开始到手下人,从上到下,那可没一个怕过凉州军什么。哪怕他们战力强,可己方人多啊,这个就是大优势,自己还能不清楚?所以说有压力是不假,但是那却不代表什么,真心是没什么了,真的。毕竟真说起来,其实赵云和典韦,他们两人的压力更大,比自己可大多了,这个乐进也清楚,没错。所以说就这么个情况,还

    是对己方更有利有好处的,那么己方还能怕什么?将领谋士的话,绝对说没谁怕的,倒是己方士卒,那确实是不一定了,有,肯定有,那都正常。士卒不怕死?那可真心没几个了,要都不怕死,己方战力还能提高一大截,真的。可显然,哪有那么简单啊,没有,可不就是。

    不过显然,和凉州军比的话,那还得是人家,比己方强啊,那没错。己方要强的话,那都好了,显然不是,一直都是人家更强。

第一六八章 兖州军大战常山(七)

    己方要强的话,那确实是都好了,可显然不是,战力强的还是人家,己方无非就是人马多,那没错。而这个就是优势,绝对的优势,就和凉州军战力强是一样儿的,这个性质其实应该说差不多,那没错。毕竟都是兵力上面的,不过一个是战力,而那个是人马数量,这个确实是不同,那不假,可却都是士卒的,那也不错。对两军来说,凉州军占战力优势,而兖州军

    则是占人马数量上的优势。在单个质不能比上对方,他们就只能说用量来超过对方了。而曹操显然,他所想没错。凉州军战力上有优势不假,但是四万人的话,那怎么都不能和十万人比,所以说兖州军这个就是了,十万人对上他们四万,破了城池不过早晚的事儿,那可不

    就是。所以这个也确实,在量上,凉州军没优势,优势都是人家的,所以这个破城很正常,不过到底是多少时日,那就不一定了。曹操对常山势在必得,怎么看都看得出来。这个也不光说兖州军他们知道,就凉州军的话,自然也是都清楚,是啊,所以这个也没错,就是如此。

    看曹操是来势汹汹,那可一点儿没错,带着兖州军来了,就为了得到常山啊。得不到常山,曹操肯定不会甘心,兖州军也是。不过显然,对他和兖州军来说,常山哪怕有赵云和典韦守着,他们一样儿是能拿下,那没错。这个不是什么大问题,凉州军对己方压力最大的是他们的战力,好在常山没那么多人马,要不然的话,曹操也知道,这个己方都不一定伤亡多少了。

    是啊,别看在真定这儿凉州军一下就聚集了四万人马,可在曹操看来,自己比凉州军多五万人的时候,马超亲自带兵,他都没赢了自己。而赵云和典韦带兵,他们四万人,哪怕守城,可己方终究是十万人马,所以说自然是有大优势,赢了他们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当然了,曹

    操也是知道,这个己方损失的话,不会说太少就对了。不过哪怕那样儿,自己对常山这儿是势在必得,所以说无论如何都要拿下。可以说常山被己方拿下了,那么自然而然,冀州那就算是都在己方范围之内了。至于说中山,那地方可以忽略,冀州少了那么一个国,其实不

    算是什么问题。可不就是,那不是什么大事儿,反而己方真要去占那地方了,那么可真就是,最后要得不偿失。毕竟中山那地方很特殊,第一那地方人马比常山人马都多。第二,那就是有郝昭在,这个不得不让曹操重视。第三就是在中山无极那地方,有甄家在,他们要严防死守的话,这地方就算己方拿下来了,最后基本上也要得不偿失啊,那很正常,确实啊。

    所以说曹操可以说放弃了中山,兖州军也一样儿,他们并非就没想法,可以前的话,确实还有点儿,不过现在,那基本上就没了,真的。当然了,如果说他们有机会拿下中山,而且还至于说得不偿失的话,那么曹操确实,他觉得是要带着人马过去,那必然,一点儿没错。

    毕竟对他来说,中山并非就不重要,实在是那地方,怎么说呢,他也是无奈选择了不去进攻夺取。但是真有大好机会的话,那么其人也绝对不会放弃,那个不符合他奸雄性格啊。因此,别让他抓住机会,那样儿的话,他不会才怪,不带兵去夺取郡(国),那都不可能。对曹操来说,为什么不去中山,并非就真拿下不了,一定拿不下,而是得不偿失啊,这个确实。

    因此,只要不那样儿的话,他就去了,肯定是。所以说这个确实,可以看出来不少,在曹操那儿。如果说他要是不带兵去,那么基本上就是绝对弊大于利,那么他去什么呢?可要是去了,那么这个就是反过来的,利大于弊啊,所以就去,必须去。而不像现在,确实是不能去。中山那地方暂时是算了,至少在曹操和兖州军他们都没看出来机会的时候,确实他们不

    会去,正常。而如今常山,他们都是势在必得,那可一点儿没错。对他们来说,如今己方哪怕多伤亡些,作为付出的代价,只要是能拿下常山,那么一切就都是值得的,没错。己方在冀州,就剩下两个地方没拿下了,一个是中山国,另一个就是这常山国。而如今是必须要

    拿下常山,多好的机会啊。可以说这个真是,马超不在这儿,来不了常山,他还依旧是在交州努力,争取早日夺取交州五个郡。曹操和兖州军他们也知道,就以凉州军的实力来说,拿下交州五个郡,那确实也只是时间问题,一点儿没错。早了晚了,就只是如此。而己方拿

    下常山,其实也那样儿。回了己方大营,曹操简单说了下战事,他没多说乐进什么,如此其实也正常,那是。如果说今日乐进表现超常好,那么他肯定是要表扬一下对方,可今日乐进只是表现平平,没太好的地方,也没什么错误,所以曹操/他尽量就是不多说了,正常。对他来说,今日不过试探而已,大头儿还在后面呢,那是没错,所以如今的话,也没什么了。

    明日还有明日的战事,之后还有之后的,不在这么一日,那是。毕竟这才刚开始啊,那没错。第一日第一次的试探进攻,曹操本来就没想着怎么让凉州军吃亏,只要说己方不吃大亏,那其实就好,真的。而如今来看,可不就是那样儿。乐进是没上去不假,可确实也没让凉州

    军占到什么大便宜,己方没吃大亏,就足够了,那是。再多的话,曹操觉得第一日,那绝对是奢求啊,没错。毕竟这才不过是刚开始罢了,第一日的话,真心就代表不了什么,那是。如果说这都第十日了,那么确实是能说明很多问题。不过城头儿哪怕就是赵云还有典韦两员

    大将守着,可曹操却也不相信,乐进十日还上不去?说起来他明日就能上去,不信就看看,那没错。对凉州军来说,己方人马的数量,就已经决定了最后的结果。马超亲自带兵,他们凉州军少了己方五万人,那最后都得说是斗不过己方,这就更别说是如今少了己方六万人了,真是。己方比对方多了六万人,那么这个就绝对是大优势,几乎谁都知道啊,那是不错。不

    过虽说如此,可显然赵云和典韦他们却依旧是尽力防守,什么想法,自己也知道。无非就是想着让己方多伤亡罢了。如今来看,他们也知道自己守不住,但是让己方多伤亡,尽量是守住,这个拖着己方,那就是他们所想。曹操是不怕什么,不过两大将都那么想法,可以说

    确实,那绝对是给了己方压力,而且自己确实是不愿意看到那样儿。毕竟可以说这个绝对不好,那一点儿没错。但是显然,还是可以的。自己接受不接受,都是现实,就只能说是看乐进看己方士卒的了,那一点儿没错。他们早日破了城池,己方也能说是少伤亡点儿,那没错,可不就是。自己不怕己方伤亡大,但是差不多就好,多了的话,自己肯定是认为不好,

    那没错。而最后说到底多少,那都不知道,也不一定。曹操是想着少啊,可最后到底说多少伤亡呢,那是不清楚。多了少了,都可能。他也是有自己的想法,到底说多少就是多了,而多少就是少点儿。确实,曹操心里有数,反正己方十万人马,绝对不会说全军覆没就是了,那么还剩下多少人,到时候看啊。拿下了常山,这个其实就足够了,己方哪怕说多伤亡点儿,

    他自认为还是可以接受的,而且绝对是没什么太大问题,真的。毕竟常山不是中山,在前者这儿,他觉得损失再多,能损失个六万人,再多的话,也就那样儿了。但是在中山,曹操确实觉得己方要损失十万人马能拿下整个中山,那其实都算是少的了,真的。多了的话,这

    个自己也不知道啊,一切都可能发生,真的。毕竟连战场上如何,你自己都考虑不到,所以说在中山那儿,损失多了少了,是都可能,而且……所以说那地方情况,和常山比的话,是怎么都不一样儿,大不同啊,那是。如果说在常山这儿,损失个六万人,其实他是没觉得

    多。那么在中山那儿,损失十二万人,曹操觉得也估计是那样儿了吧,差不多。是啊,别看常山是有大将不假,而且还有两个,但是赵云和典韦,连曹操都知道,他们攻城和守城的经验还不行,其他方面是都可以,比如说这个武艺,那真是高。但是攻城和守城却没什么经验了。而比较他们的话,郝昭就得说,那本事高,经验也有,哪怕不是那么多不假,可确实,

    其人是继霍峻后的守城大将,那可不是吹出来的。比赵云和典韦加一起都强,就只是在这个守城上面。所以说曹操也都清楚,如果说在真定这儿,他要是损失三万人的话,那么在中山郝昭守御的卢奴那儿,至少要损失个六万,肯定还得多,那必然。所以说这个也确实……

    那地方人马的话,就曹操所知道的,只要郝昭下令,那么很快就能聚集五万的凉州军守御,而且真实的数量绝对是比这个多,而不会说比这个少就是了,那没错。你看赵云和典韦在真定这儿能聚集四万的凉州军士卒,可郝昭能聚集五万还多,这个就是能力,不是大将就能决

    定的,那不是。所以说郝昭那边儿,怎么都比常山这儿更难对付,曹操/他们太清楚了,所以自然他们就来到了常山,而不去中山啊。那一点儿没错,古人都懂那个道理,柿子要挑软的捏,那一点儿没错。所以说曹操是带兵来了常山,而不是中山。反正后者的话,他和兖州军暂时就是放弃了,很正常。当然了,如果说有好机会的话,他们确实,绝对要出兵去中

    山,那一点儿没错。可现在来说,真心是没什么好机会。哪怕马超是不会带兵来冀州,但是对于常山来说,己方进攻那是好机会,可去中山,对不起,曹操是真心没看出来有什么好机会。而且还得说,如今连常山都没拿下,那么中山的事儿,不予考虑。毕竟那地方和常山,

    终究不一样儿,大不同啊,那是。反正就暂时来说,他和兖州军确实都放弃了,那一点儿没错。这个不放弃也不行了,真带兵到了那儿,最后能占据郡(国)倒是还行,可万一折戟了呢,这个都不好说啊。曹操都想到了当年凉州军战江陵的一些事儿,自己可不想像马超凉

    州军那样儿,那不行。可不是吗,曹操觉得马超是马超,而自己是自己,可以说能不去面对霍峻那样儿的对手,自己就尽量不去,那没错。而马超最后被逼无奈,用了那么个方法,如果说换成是自己的话,估计早就那么做了。说起来就做那么一次,其实是无所谓的,曹操也清楚。这个也得说是霍峻经验还是不够,不是别的,就只是这个防范的经验。你看其人能

    守住城池,可却守不住自己小命儿,这个也没办法。是啊,应该说最后谁都想不到,马超就那么做了,这个也真是,最后都让曹操稍微惊讶了一下,可不是。但是之后就再没那样儿的事儿了,谁不按照江湖规矩做事儿,那么就是以天下人为敌。如果说是小事情,其实还无

    所谓,可要是大事儿,那必须要采取措施,这个肯定没错。毕竟你都那么大个人了,怎么都得为自己做错的付出代价。

第一六九章 兖州军大战常山(八)

    可不就是,人做错了,除非你是小孩儿,那还差点儿,既然是成年人,那么谁都得为自己做错的事儿买单,不付出代价,那不可能。那肯定没错,当初马超其实就是,不过曹操和孙策的话,他们还不爱出手,对方就那么一次,他们俩就算了。而且两人也是想了,这要他们真出手了,天下没准就更乱了,很正常。你也派刺客,我也派刺客,这个确实,绝对更不太

    平啊,真是。两人觉得,还是别那样儿了,马超的话,他自然是知道,做了那么一次也就算了,多了就没了。如果说他还敢再做,那么自己俩不采取点儿措施,那都不可能。对曹操和孙策来说,自然这个容忍也是有限度的,至少一次就最多了,那没错。而且马超就这样儿,

    他们俩的话,却都不会那么做。要不然的话,像马超那么一整,然后马超再来,结果天下更乱了,可不就是。你要防备着刺客什么的,那不是什么好事儿。而且他们也不是没想过,这马超凉州军能找王越的徒弟史阿,这个他们可找不着,所以说比起马超那边儿来,还是差

    点儿。其实这个就是他们不清楚的了,史阿那人性格,只能给马超帮忙一次,多了就没有了。可这个曹操还有孙策,他们可不知道,还以为马超凉州军能联系史阿那样儿的游侠呢,那可真是,对两军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儿。所以说他们觉得自己两人不出手,其实还是很对的,说起来他们也是为了自己两军而选择了不出手,什么怕天下更乱,其实那更多是借口,

    真的。本来就是,只要说对他们利大于弊的事儿,不太可能说曹操和孙策都不做,该做是基本都会去做的,那一点儿没错。而对己方弊大于利的事儿,他们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做的。就是利大于弊的,他们不去做的话,肯定有原因。而弊大于利的事儿,他们做了,那么基本

    上都是无奈做出来的,他们实际上也不想,但是结果……所以说去做了不去做,肯定都是有原因在里的,那是一点儿没错。所以说当初他们就没那么做,显然他们是觉得真那么做了,那么之后就是弊大于利了,这个显然是他们不想要的,一点儿没错。所以说也确实,这样儿

    ……那是一点儿没错,毕竟两人可都是当主公做老大的人,所以说肯定是,对他们来说,那就这么样儿,如此。对两人来讲,真也去找了刺客,然后马超再找,这个真就乱了。而自己俩却找不到凉州军能找史阿那样儿,确实啊。他们不知道史阿和凉州军的交情就那么一次完事儿了,所以还想着其他的事儿呢,怕自己两人请来的人,是不如史阿啊。所以说他们是

    觉得这个肯定是请来的人不如史阿啊,那是。所以说他们是有顾虑的,那一点儿没错。对两人来说,那样儿的事儿,就不必去做了,可不就是。当然了,如果说他们要知道史阿和马超凉州军就合作那么一次,也许他们会改变想法,这个也说不定,真的。至少如今来看,当

    初的情况,现在来看,可不就是如此。两人都想着轻松对待,那一点儿没错。找刺客什么的,那确实是不容易,是麻烦啊,没错。对两人来说,都想着没什么事儿,那是一点儿没错。如果说他们能很容易找刺客,很轻松找对方,甚至还比史阿强的话,那么他们估计就改变想法了,那是。所以说当初那么个情况,他们没那么做,那是一点儿不假,所以现在来说……

    马超可以说也是赶上了好时候,确实,毕竟那时候的曹操和孙策,绝对是都想着己方好,能轻松。刘备一方肯定是被灭了,所以说就算是再帮忙,其实也没大用,真的。所以当初的情况,就是那样儿了。而现在来看,曹操和孙策他们还不知道史阿与凉州军关系呢,因此都觉得当初自己两人做得对,那没错。所以说这个就那样儿了,那是。当初那样儿,他们都是

    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不过也是看马超到底如何,至少这么一次的话,他们所谓就不计较了。而马超确实,他也没再那样儿,他自己其实也知道,真要再来一次的话,那么绝对,曹操和孙策就得采取措施,一点儿没错。两人是能容忍自己一次,可再来一次?马超觉得自己

    是曹操和孙策的话,也那么做了,真的。毕竟这个事儿也确实,他们的底线,就能容忍自己一次,那是最多的了,没错。一想也正常,再多的话,那绝对是不对了,可不就是。马超觉得自己都不会所容忍这事儿两次,真就是一次,那最多了。再多的话,必然是要采取措施,

    必须要行动,要有动作。那肯定是,什么都不做,那却是不可能了。什么是你必须要去做的,要做到的;而什么是不会去做的,必须不能做的,马超分得清楚啊。就是,好歹其人是当主公做老大的人,那可一点儿没错。曹操和孙策的话,他们也都那样儿啊,确实,那一点儿没错,可不就是。毕竟都是当主公做老大的,在这个方面,那也没什么区别啊,那可不是。

    这个应该说都那样儿了,那确实是没错。可都是当主公做老大的,都一样儿啊,那是。如果说不那样儿的话,那倒是有点儿奇怪了,有不正常。所以说还是那样儿,正常的,都得那么做了,就是。所以说就是那么个情况,肯定是,马超、曹操和孙策,他们就能容忍那么一

    次的了,没错。再多的话,都忍不了,可不就是那样儿。所以说他们底线就是马超一次,而马超确实,他也没说再去挑战曹操和孙策。其人的话,确实是想别更乱了,这个真是。至于说怕曹操和孙策,还真是没有了。在他看来,自己哪怕是再请不来史阿了,可其他人,比

    其人不差什么的,其实可以有,能请来啊。可不就是,那没错。兖州军第二日的进攻,正式进攻。对他们来说,这个也是,能拿下,早点儿拿下城池,看己方表现。乐进的话,他自然是想着能上去,尽管不上去的话,也有不上去的好,可今日自上不到城头儿,那么自己主公和己方几个将领,包括公达先生,那绝对都是有意见的,一点儿没错。毕竟第一日没上去,

    有原因,试探和对方武将强,这个没上去就没上去吧,自己主公都不会多说,确实也是那样儿。但是今日要再不行,乐进可知道,那就不光说是自己主公要说自己,可能其他人,也许他们不会多说什么,但是基本上肯定都有意见。是啊,那没错,所以乐进不可能让他们对

    自己有什么意见,所以说还得上去,哪怕对手是赵云和典韦两员大将,那都不假。可确实,那自己的攻城经验也多,所以说不惧他们什么。无非就只是说自己上去了,然后很快就被他们给逼退了,如此而已。毕竟自己武艺是怎么都比不上他们的。不过怎么说呢,至少武艺不如,可也是有超过对方的,那就足够了,自己比他们攻城经验丰富,赵云和典韦他们确实,

    几乎就是没有什么攻城守城的经验。自己碰到了他们,至少在这个上面,那自己还是占优势的,一点儿没错。乐进还是知道自己长处的,不过也更清楚,更多还是不如赵云和典韦啊。那可不就是,好歹人家俩是一流武将,是大将。这个比不了啊,自己不过就只是二流武将而已,人家一流大将。这个差距就出来了,那是。不过乐进终于是上去了,在第三次的时候,

    他到了城头儿,不过也很快就被典韦逼退,实在这个武艺不如人家,那没办法。不过虽说这样儿,可好歹今日上去了,乐进觉得自己也算是有个交代。而他这边儿退下去,兖州军后面儿就鸣金收兵了,也是到时候了,确实该如此。乐进是带兵撤退,今日的话,好歹自己上

    去了,实际比昨日强了,正常。如果说自己还上不去,那么就算是自己主公不多说,可其他人呢?那确实是不一定了,毕竟他们要说都一点儿意见没有,自己第一个就不相信,有也许是不会说,这个倒是很正常。甚至最后都不会表露出来什么,那也可以说是,因此这个……

    乐进是再次带兵跟着自己主公回了大营,果然,因为他今日上去了,所以也是没人说什么,这个都正常。而他自然也是希望没人说什么,这个肯定是。自己好歹也是带兵攻城的权威,这让别人说几句的话,不用多,就那么一两句,这个自己不要面子了?对乐进来说,那就是,自己也老大不小的了,虽说不是非常在乎在意自己的面子,但是要说他不看重,那绝对不是。

    其人还是很在乎的,那没错。所以说还好就是他今日上去了,要不然的话,真有人说他什么,哪怕就没直接说乐进不好,表现不怎么样儿,其人都不会觉得说什么好事儿,真的。反而还得说是不怎么样儿,那可一点儿没错。毕竟对他来说,怎么都是破城最重要,可自己主

    公和同僚都怎么看待自己,那确实,不可能不重要啊。他们对自己有意见,哪怕不多说什么,乐进也一样儿是觉得丢人。对自己主公的话,他不会想太多,反而觉得很正常,毕竟其人是给曹操给兖州军做事儿的。但是其他人,那确实就不一定了。如果说乐进真要记仇的话,

    那么你只要表露出来对其人意见什么的,不满什么的,那么他就一定会记住了,没错。乐进确实,其人肯定不是马岱那样儿睚眦必报的人,可确实,其人也一样儿知道记仇,在很多事儿上,绝对不是一个很大度的人。说起来有时候很小气,这个真是。因此,也是说能不得到他的话,肯定是不得罪更好。你看曹操说他什么,其实是无所谓,大多时候都没事儿。毕、

    毕竟曹操的身份地位在那儿摆着呢,人家是当主公做老大的,乐进给他给兖州军卖命啊。不过要换成是其他人的话,那么就不一样儿了,确实就不同了。其人不记仇?不太可能,大多时候还是那样儿,记仇啊,没什么记不住的。可不就是,这事儿又不是什么记不住的,可

    以说想记住,那么就绝对可以,没问题。对乐进来说,可不就是。当然了,其人肯定是不想那样儿,一点儿没错。所以说自己表现如何,和这个可以说是直接就挂钩了,那是。那么自己表现好了,别人的话,就自己主公都不可能说什么,就像现在一样儿,都不会多说啊。

    曹操其实就只是简单总结了两句,之后无非就是说乐进再接再厉,争取早日破了城池。虽说他也知道,这个破城不光说就靠乐进,还得看己方士卒。但还是那话,曹操在这个时候,是怎么都不会去和己方士卒多说,就只会和乐进这个带兵主将多说几句,那是。如果说真要和士卒说什么的话,来个誓师就可以了,不过那个最好是在之前,而不是现在啊,绝对不是。

    所以说他不会和士卒说什么,哪怕关键还是是靠着他们,看他们如何。可这个和主将一样儿有不小的关系,这个也是,所以自然曹操就得和乐进说两句了,那是。而乐进听了自己主公的话,自然也是点头。对他来说,这个自己努力是一定的,而且还得尽力,一点儿没错。

    现在的话,那确实还不够。就看今日也只不过就上去了一次,那确实,这个还不行,所以说自己还得努力、尽力,那是。

第一七〇章 兖州军大战常山(九)

    这不尽力也不行啊,想早点儿破了真定,就得如此啊,没错。面对一般般的二流将领都得那样儿,更别说是面对一个一流武将了,关键这是两个大将啊,那是。所以说这个也没办法,自己第二日能做到如此,乐进觉得还可以吧。确实,毕竟所面对的,那是一流武将,还是两个,这个不得不说,给自己压力给己方压力,那都有。乐进是不怕什么,可不代表他就没压

    力了,那绝对不是。就曹操的话,其人也是不怕什么,可却一样儿有压力啊,正常。所以说如今这么个情况,乐进虽说是觉得自己还是上到城头儿就那么一次,可就这么一次,就让所有人都说不出来什么,这个没错。所以在中军大帐中,兖州军是没人说乐进什么,曹操不

    过就只是说了明日继续努力,那没错。早日破了城池,他说自己也有赏赐。还真是不容易,自己主公所说赏赐,那么必然就是给所有将士的,当然也包括谋士。不过士卒的赏赐,他们得活到最后,才能得到赏赐,半道没的,那确实也没有了,正常。不过不管如何,自己主公

    既然都这么说了,那么怎么都是好的。将领和谋士,他们是早已不怎么在乎自己主公的赏赐了,可士卒却还是很需要的。而乐进是必须告诉他们的,这个肯定是。因为了说了的话,怎么都是利大于弊,就是这样儿。兖州军是没凉州军那么有钱粮,肯定没后者财大气粗,那是。但这么多年下来,曹操给手下将领和谋士的赏赐,不说他们都家财万贯,可也差不多少,

    大多数还是很富有的,那没错。所以除了像曹洪那样儿比较贪财的之外,其他人,基本上都不那么在乎自己主公的赏赐了。确实,他们不能和凉州军比,可却也很富有,所以说都不那么在乎了,很正常。还在乎在意的,确实就像曹洪那样儿,比较贪财的,对赏赐什么的,

    那还很重视,正常。可大多数将领、谋士,他们真是,不那么看重了。自然,士卒的话,他们还是很看重,一直都是,没改变过。毕竟士卒所得到的赏赐,如何能与立功的将领和谋士比?所以说后者可以不那么在意在乎,可前者却不行。所谓是当兵吃饷,当兵吃饷,其实

    就是那样儿。而除了他们该得到的粮饷之外,确实,士卒还是想着能得到自己主公的赏赐,那一点儿没错。对他们来说,粮饷是应得的,而赏赐的话,自然就是额外的,外快啊。所谓是“人无外财不富”,这个道理他们还是懂的。所以说他们虽然没指望着富有,可确实,有额外的赏赐,那么怎么都是拿到了好,真的。当然了,不管怎么说,现在的情况,兖州军士

    卒还不知道曹操要给他们赏赐,只要战好了,就没问题。所以乐进通知了下去,兖州军士卒得到了消息后,确实士气还是涨了,这个必然。一想也是,之前没动静,实在是也没什么事儿就让士卒的士气往上涨。但是如今曹操说有赏赐,士卒那眼睛都亮了,那可真是。对他

    们来说,这赏赐自然重要。毕竟这外快外财,那怎么都是能得到最好,实在要是得不到了,那确实也算是遗憾了,没错。当然这个前提是自己能活到自己主公赏赐那时候,这个确实也不容易,一点儿不假。对兖州军士卒来说,这个肯定是,还是能得到自己主公的赏赐最好,怎么说怎么是,所以说他们所想,就是如此。能活到得到赏赐的时候,那是比什么都好,这

    个他们都知道,那没错。现在来说,己方胜在人多,而凉州军他们是战力强。不过哪怕如此,兖州军的士卒却依旧知道,己方破城那不过就是多少时日的问题,那可不假。凉州军士卒的战力强是强了,可却没己方人多啊。他们四万人,己方可十万人呢,是他们的两倍还多,是他们的两点五倍。而别看他们有两个大将在城头儿,己方也有乐进,那攻城经验,确实不

    是他们大将能比的。他们大将是不假,可也就是武艺比乐进高了,武艺超过他了,一点儿没错。在这个情况下,己方一样儿是破了城池,那一点儿不错。凉州军战力高,可他们终究是顶不住啊,毕竟四万人马对己方十万人,那还是有差距的,而且还不小。对兖州军士卒来

    说,他们是有信心,那可没错。这个就和曹操还有乐进也没大区别,那是。对他们来说我,要做的就只是说保住小命儿到最后,得到自己主公的赏赐,那样儿的话,确实就是最好。当然都那个时候了,肯定也是说己方破了真定,一点儿没错,拿下了城池,自己主公赏赐来了。

    那样儿确实好,能得到赏赐,不光是代表了破了城池,一样儿是能活到了破城,这个难道不好吗?确实不知道要有多少的袍泽,那就活不到那个时候了,没办法。战争就这样儿,伤亡在所难免,不过多少而已。己方是想着能少点儿,那确实是挺好。多了的话,那么己方这个损失,让自己主公和几位将军看,也包括公达先生,他们肯定是不会觉得己方表现好了,

    那是不好啊。要不伤亡的情况,肯定少啊,那是表现好了。对兖州军对曹操对他手下的将领、谋士,哪怕是士卒来说,其实都那样儿。而对赵云和典韦他们来讲,明知道守不住,可也得尽力,让兖州军伤亡更多,就是。他们想法就和交州那几个太守也没区别,是都知道守

    不住,那么就只能说是尽力了,然后自己在自己主公面前,也确实是能交差,那没错。如果说自己俩表现不好,甚至说出了什么错误的话,那么确实,这个就不好在自己主公那儿交差了,真的。受到处罚的话,那是肯定没错,必须的啊,他们都不想那样儿,所以都好好表

    现了。毕竟就算是自己俩没功劳,可肯定还有苦劳啊,自己主公还真就不会处罚自己俩,只要自己俩没什么错误就好,那是。赵云和典韦他们俩太清楚,自己主公在这样儿的事儿上,那从来都是赏罚分明,一点儿没错。这个也是最基本的,自己向来都是那么做的,一点儿不假。当然了,整个换成是曹操和孙策,他们也都那样儿,确实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啊,那没错。

    所以说两人一直都是,所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那是一点儿没错。对他们来说,是不指望自己俩立什么功了,只要是没犯错,那么其实就好,真的。所以说两人自然,一直都是尽力,所以也看得出来,乐进的强,这个强自然是表现在带兵攻城的水平上面,而不是说

    其他方面了。毕竟在乐进那儿来说,他除了说带兵攻城的经验上,那是超过了赵云和典韦的,可在其他方面,他却是不如他们两人的,所以这个……因此,其人还能上去,虽说马上就被逼退了,可却也不得不说,那是乐进的本事,可不就是。如果说换成不如他的,那么自然就上不去,哪怕今日正式进攻,也上不去啊,一点儿没错。所以这个也确实,他是有本事。

    可不就是,必须承认,就得像乐进那个水平的,才能那样儿,其他的,哪怕就是大将,可也未必就能比其人表现更好,真的。这个两说,是有可能,但是也有不可能,确实。因此,其人表现其实不错,曹操没话说,别人更没什么说的了,因为自己主公都没多说。可乐进要正式进攻还没上去,那么不等曹操说什么,估计就有人说话了,正常。毕竟乐进也不可能和

    兖州军所有人都不错。而曹操的话,他其实是最厌恶这个结党什么的,所以兖州军在表面儿上,那真可以说除了他们曹系的将领之外,毕竟他们是亲戚,其他人的话,根本就看不上他们走得很近,至少表面儿上是看不到看不出来什么的,那可没错。所以说这个也是,真就

    那样儿。乐进确实,有和他走得近的,当然也有和他疏远的,甚至就厌恶其人的,那也不是没有。但是尽管如此,只要其人表现还都可以,那么一切就都没什么大不了的,真的。至少乐进第二日的进攻,他上去了,那么其实也就足够了,没错。对他来说,就那样儿啊,真

    的。所以说兖州军自然也不是铁板一块儿,那就对不是,该有的龌龊,其实还少不了。就说凉州军,那也不是,矛盾什么的,也有。不过有马超在上面压着,这个基本上表面儿来看,确实就很太平,确实平静。当然了,如果说矛盾一下就大了,甚至都要解不开了,那么爆发一下是必然的事儿,所以说这个也算是考验一下当主公做老大的应变力,还有其他方面的情

    况。凉州军和兖州军的话,他们倒是都还好,至少矛盾没爆发出来,也许是不会有了,那都不一定。而江东军也不能说他们运气就不好,矛盾爆发出来了,张辽和孙翊,这个确实也让孙策头疼,不过还好,是暂时解决好了,还算是好吧,他觉得。当然了,江东军众将都是

    觉得可以,毕竟一个是己方大将,不可缺少,另一个更是自己主公的亲弟弟,所以这个……你让他们站队什么的,那还是别的,更多的,他们还是想着看,看热闹,就那样儿吧。不过还好,就是最后结果,反正暂时是都平静了,那么其实就可以了,以后的话,那再说以后的。

    那么江东军看样儿是太平了,而凉州军和兖州军呢,他们的话,矛盾有,什么时候也许就爆发了,说不定。但是要像江东军那样儿,其实也不容易啊。毕竟这个也是,江东军所爆发出来的矛盾,那可不是什么小问题,反而其实挺大,那没错。不过暂时是,解决挺好,至少是风平浪静,其实就足够了,那是。至少暂时江东军再爆发什么矛盾,短时间内那是没有了,

    再有就是凉州军或者兖州军的,而不会是江东军的。所以说这个他们是先爆发出来了,也算是好事儿。当然了,也许在凉州军和兖州军那儿,他们就爆发不出来,那可真没准,所以……这个先的话,如果就说凉州军和兖州军那儿,他们也迟早会那样儿的话,那么江东军早点儿

    倒是好了。可要不是那样儿,他们不那样儿的话,那么江东军却爆发了,自然就不好了,是啊。不过不管怎么说怎么看,这个也是必然,毕竟孙翊和张辽的矛盾那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可以说是多少年,那都不假。而且张辽就因为有本事,关键还不服孙策,这么两点

    下来,确实就让孙翊很不爽。在他那儿来说,张辽哪怕只要有一点不足,那么可以说他都不会说爆发,毕竟张辽要是个没什么本事的人,哪怕其人就算是不服孙策,孙翊都不会把其人看在眼里,确实是,那么样儿一个三流的将领,值得他注意吗?显然是不值得,那没错。要不就是张辽其人没有说和孙策龌龊,至少其人服,拜孙策为主,都不用死忠什么的。就那

    样儿,孙翊依旧不会多说,更不会爆发。可赶上张辽是又有本事,大将啊,而且绝对是江东孙策之下的第一大将,那样儿的本事,可却不服孙策,这么两点加在一起,孙翊要能忍受

    住,也许一日两日,甚至再都,一年两年,其人未必就忍受不了,事实证明了,那他是可以。

    但是再多了的话,早晚有一日是要爆发出来的,结果不就那样儿了,也正常,毕竟前因后果啊,这个确实都没少了。

第一七一章 兖州军大战常山(十)

    这个也是,张辽都赶上了,那两点都符合,结果也是无奈了。其实他也孙翊,至少他对孙翊还没什么意见,倒是孙翊,他对张辽,那可真是……那意见是大了去了,没办法,后者不来点儿改变的话,孙翊爆发了也是迟早的事儿。所以说也算是正常,那没错。到了凉州军和兖州军那儿,那确实就不一定了,有矛盾可未必就爆发啊,关键是没孙翊和张辽那么大,那

    是。如果说矛盾也那么大那么深的话,估计就该爆发了,真是,出事儿了,有问题啊。所以说可能是没有,爆发不了,那可能,而如今来看,好像就那样儿。毕竟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与江东就怎么都不一样儿,那可没错。所以说江东军发生的,他们两军那儿可就未必啊。

    毕竟江东军最弱,那是有原因的,凉州军也好,是兖州军也罢,那实力确实不是他们能比的,真的。江东军要是有有实力就好了,可显然,比不上兖州军,更比不上凉州军。所以他们也是一直都在努力努力再努力,就想着改变曹操的想法,改变兖州军他们最后的想法啊,

    那是。已经有了两日的战事,对赵云和典韦他们来说,觉得自己和己方表现都可以,就只让乐进上到城头儿来一次,就足以说明问题。当然了,如果说己方乐进每日都那样儿,对己方来说倒是好了,可显然不是,不会是啊。人家第一日的试探进攻是没上来,那都正常。而今日正式进攻,他好歹是上来一次了。这个别看就那么一次,可从总体来看,乐进绝对是比

    之前表现好了,第二日比第一日表现强,那可不是。所以这个也确实,让赵云和典韦他们压力大了,正常。可不是,这个压力应该说从一开始就有,那可没错。对他们来讲,这个肯定是,还得说是防御好,尽量不让对方上来,那确实是好。可显然,第一日乐进是没上来,

    第二日上来一回,那么明日……赵云和典韦他们不想说乐进能上来两次,不过从如今的情况来看,还真就是那样儿。己方可以表现不错,可人家表现也不差,所以说乐进明日就算是上来两次,其实也都正好。好歹兖州军十万人马呢,那可不是摆设啊,是实实在在的,没错。

    而和他们一比,己方四万人马,看着好像不少,可和人家攻城的人马确实还有差距啊。四万,人家十万,这个音虽说是有相似,但是却终究不同,差距大了去了。人家是己方人马的两倍还多,准确说是两点五倍,其实还要多点儿,那没错。所以说这个人马数量上的差距,那可真不小啊,一点儿没错。如果说对方人马没十万人,比如说就一半,五万人,说起来那

    样儿的话,赵云和典韦他们都觉得城池能守住,真的。这个不是绝对的,可希望很大,确实。当然了,也可能是守不住,正常。可己方有四万人守城,对方才有五万人进攻,说起来这个一万人的差距,其实并不大,就在攻城方面,那一点儿没错。如果说守城的多了一万,

    那么真是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一点儿没错。你想破城,再来个两万人,那都不一定好使。可攻城的多了一万,说实话,其实并非有多大的优势,可以说真心是没多大,那是不错。但是不管怎么说,人马多了,不管攻城守城,其实都是好的,那可一点儿没错,谁还嫌自己一方的人马多啊?只能说是觉得少,而不会觉得多了,那是。因此,这个其实也是,他们还是

    都觉得少啊,就是,所以说人多的话,他们自然是觉得好,是觉得越多越好,那没错。乐进再一次带兵进攻,比昨日的话,那还要激烈。对他来说,第一日没上去,有情可原,结果第二日就上去一次,还是太少,那么今日的话,确实就得上去两次,那是最少的。毕竟自己和己方,那总得是一日比一日表现好才行,要是一日不如一日了,那么可真是,就出问题了。

    显然,乐进肯定不想那样儿。而自己和己方士卒的表现,不说越来越好,可显然是没退步,而且确实是比之前强点儿了,这个你得承认,那确实是。所以说乐进对于今日上去城头儿两次,是有点儿信心的,哪怕依旧是要面对赵云和典韦那样儿的大将,那没办法,只要己方在

    真定这儿战一日,一日没破了城池,就得和他们俩打交道,无非就是多少罢了。己方其他人,除了自己和士卒之外,不会与赵云和典韦他们有太大的接触,可自己这个那是不可避免的,必须的啊。当然了,其实也是自己所希望的,一点儿没错,因为如此才更能提高自己,

    可不就是。确实,这么多年下来,虽说乐进没突破,他也知道自己没什么大希望突破,可不代表他就不想着提高自己。而怎么让自己进步,自然不是去和那不如自己的对战,而就是和高手过招,和那比自己强的对上,那样儿的话,自己才能说提高。就是,这个他太清楚了,哪怕对上和自己差不多少的,自己也能提高不假,可确实,那绝对比不上说对上比自己强很

    多的,尤其是一流武将,那是。所以说他更多还是很期望着和一流武将过招,那一点儿不错。别看乐进也知道,除了带兵攻城的经验上,其他地方,自己都不如一流武将,但是自己和他们战,确实也是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应该说是更清楚了,那没错。可以说最直接的,乐

    进就增加了和一流武将对战的经验,而且还不是对一个人,是对两个。这个也确实,其实一想也不容易。凉州军并非就不会用大将守城,如今不就是了。可一下就让两个大将一起守城,这样儿的情况,估计也就这么一次了,真的。可以说乐进基本上是遇不到了,就这么一

    回而已。确实,其人可以说是非常有经验,在天下能超过他的,其实也就那么几个,而和他一样儿的,也就是凉州军马岱还有江东军董袭,别人,那真不行啊。所以说乐进自然清楚,自己估计这么一辈子也就能遇到这么一回了,有两员大将守御的城池,基本上是再也遇不到了,真的。所以说如此的机会难得,那可真是。乐进清楚啊,那没错。所以说自己也是,要

    好好把握这么一个机会,那可没错。毕竟这么一次之后,以后基本上就没有了,所以说强敌,可也难得。可不是,如果说再让乐进选择,他也宁可是遇到赵云和典韦那样儿的对手,可也不会去找不如自己的,那是。别看他第一日没上去,第二日更是只上去一次,可这个架

    不住己方人马多啊,破城是一定的,不过多少时日罢了。而自己也觉得一日比一日表现还强,那就是了。因此,自己这儿也是有压力不假,但是和赵云还有典韦他们一比,其实自己这儿小了少了,他们那儿却是大了多了,正常,可不就是。如果说他们能守住城池的话,也许是不用那样儿,可现实就是他们守不住啊,这个就没办法了,可不是。所以乐进也清楚,

    自己该怎么选择,还是遭遇到如此强敌更好啊,那是。而在赵云和典韦他们那儿,两人确实也没太多想法,毕竟能到这儿进攻的就只有兖州军,而带兵的主将就只能是乐进,不会是其他人。关羽倒是一流武将,人家是大将,可他不会带兵攻城,其人很不愿意,曹操更不会用他,就是如此。也许就算是两军对垒的时候,基本上都看不到关羽了,实在也是他们都听

    说曹操和其人关系很不好,这个前者很难重用后者了,这个没办法。说起来赵云和典韦他们多少还有那么点儿疑惑,毕竟以前关羽也算是被曹操重用,那绝对是在兖州军中有那么一号。但是现在,确实说其人不怎么出现了,一点儿没错,显然是曹操这个当主公做老大的不

    用他,一点儿没错,那是。这个对赵云对典韦他们来说,其实更多的是好事儿,毕竟关羽那可也是一流武将,是大将,这个你必须承认,那可不一般,不是乐进能比的,真是。赵云和典韦都清楚,关云长其人,那可不比自己两人差,甚至有的地方其实还比自己俩强了,那

    是。所以说他们为了大局,只要其人不来,那么对己方来说,怎么都是好的,那确实是。至少如果说换成关羽带兵攻城,假设那样儿的话,那么肯定会很早破了城池,然后他们兖州军损失也会少,就是这样儿。所以说这个怎么都不是赵云和典韦他们想看到的,毕竟到了他们这个级别,可以说基本上就进一步是没希望了,不可能像吕布那样儿,能突破到超一流的

    水平,所以说有没有那样儿的对手,对他们来说,其实都无所谓。可对己方来讲,怎么都是没那样儿的对手好,那是一点儿没错。至少对上乐进,他们知道,尽力的话,多守住几日,让兖州军多伤亡点儿。可要是对上关羽,那么可真是,其人比乐进强,也许在经验上面,他

    是有不如乐进的地方,可绝对不是差距很大。而其人可是一流武将,是大将,这么一点,那就比乐进强,真强不少啊。所以说在赵云和典韦那儿,他们宁可是遇到乐进,也不希望碰到关羽,那可真是。所以说还好,曹操其人那个性格,就现在来说,他暂时是不会重用其人

    了,这个对凉州军来说,其实怎么都是利大于弊。可不就是,曹操不重用关羽,甚至就不用他,这个可以说直接是对凉州军有好处,那一点儿没错。毕竟其人那么做,可以说绝对是雪藏了一个大将,那一点儿没错。而敌军少了一个大将,在马超在凉州军看来,真心是好事儿,对己方有好处,那真是。而事实也确实如此,那一点儿没错。对他们来说,可不就是那

    样儿,少一个大将呢,好事儿,毕竟天下一共才多少个大将?真心是没多少啊,那可不是。从刘备一方被灭了之后,这在马超凉州军、曹操兖州军和孙策江东军,他们三方的大将自然是总数又少了。以前还算上刘备一方的,可惜其人被灭,他手下那几个大将,确实也是不算

    了,这个没办法。所以说大将很少,三方加一起才十几个那样儿,所以说曹操不重用关羽,不用他,这个对凉州军来说,怎么都是好事儿,那可是。而曹操的话,他肯定是不想,自己也没办法,关羽还是用不了啊,这个就无奈了。他倒是希望能解决好这个事儿,让对方真正

    能归心,可显然,曹操也都清楚,基本上自己就不要多想了,这个不太可能。关云长其人那个性格,自己对他如何,那还都不错。可其人认为是能慢慢报答自己了,也是够了。什么时候真就离开了己方,也并非不可能,他不是做不到啊。是,其人哪怕离开己方,也不会说投靠别的诸侯,甚至说刘协,但是曹操那人的性格,对他来说,那么一个大将,就算是自己

    用不了,也不可能让其他人用,哪怕这个不太可能,但是那么点儿几率,曹操觉得自己还是很不会让他们发生的。可以说如今的曹操,那可绝对不是历史上的那个曹操,要说历史上其人生擒了关羽,还厚待其人,说起来曹操傻吗?显然不傻,他难道就不知道关羽其人肯定

    投靠不了他,还得去找刘备。可他依旧是那么做了,最后也没让人阻拦关羽,说起来这个就是曹操有千金买骨的意思了,那时候需要啊。

第一七二章 兖州军大战常山(十一)

    而如今的曹操,可以说早就不需要那样儿的,而更多的则是他想怎么,那就怎么做好,就是如此。不用那样儿,更多的他自己就可以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来。就是,历史上其人的选择,千金买骨,是必须的,他那么做更多都是让天下人看,明知道关羽投靠不了自己,可自己却不能不那么做。而事实也证明了,其人那么做是对的,天下人看到的都是曹操如何礼贤

    下士,对关羽那样儿的都礼贤下士,更别说是投靠他的了,那是。就像曹操不杀刘备,他难道不知道刘备有本事?可没动手,就像当初郭嘉所说那样儿,杀了刘备其人简单,可杀了他,就失去了天下人心,谁还敢投靠己方了?当然后面的话他没说,不过那意思,确实都一

    样儿,郭嘉就是那个意思。曹操也都明白,所以他是不会动刘备,更是礼贤下士对关羽,这个做给天下人看,那是足够了,没错。可以说曹操那么做,那是一点儿都没错,当时的情况,需要他那么做。而如今的话,确实是都不需要了,那也是。都到了这个时候,他已经用

    不着去收买天下人心什么的,不想投靠他的人,还不会因为他这个时候礼贤下士什么的,就改变主意投靠。那么想的人,他也不会说就因为曹操那么去做,就一下不投靠他了。至少他对关羽做什么,想投靠他的人,基本上都不会一下就改变主意。这个不是说就没可能,但是几率其实不那么大,这个也是。所以说如今的曹操,确实是他可以按照自己想法去做,而

    不是说就一定非要把关羽供着,那不需要。而且也不得不说,他已经做得不错了,曹操自认为自己做得挺好,那是。但是这么多年下来,可以说自己做得其实挺好,那是。他自认为连自己这么个性格的人,还都能那么容忍关羽,难道说自己做得还不够?如今到了这个地步,

    可以说是其人性格使然,他就那么一个人,自己对他是够意思,但是关羽认为自己对己方也够意思了,那是。关键是其人还觉得已经就报了自己的这个恩惠,绝对是。所以说他到时候找机会就要离开,这个自己知道,那没错。可自己能那么轻易就放其人离开吗?显然是没

    那么简单,哪怕都知道,其人就算是离开了己方,他也不会说投靠别人,不会投靠其他诸侯,那是。不过这个曹操觉得不重要,那可一点儿没错。毕竟他可不去赌这个,万一对方投靠了别的诸侯呢?那可真是,他不会去赌那个,真就是。毕竟对方离开了己方,曹操觉得这个其实就接受不了,那是。如果说关羽不离开兖州军,哪怕一直现在这样儿,曹操也不是说

    就接受不了,真的。毕竟关羽要一直都如此,和他离开兖州军,这个分明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曹操怎么看怎么是。如果说二爷就一直这样儿了,曹操真就不会有什么动作,毕竟他不用收天下人心,但是得对如今手下人收买点儿,那没错。如果说关羽一直在己方,哪

    怕其人一直都这样儿,自己都不可能对他如何,还得一直都致力于让其人归心,至少也得给其他人看,做给其他属下,尤其是非曹系的那些人看,那是一点儿没错。所以说关羽在兖州军和离开,那怎么都是两种情况。而他只要离开,那么就变了,其人不再是兖州军的人了,那么对曹操来说,其实大体上就三种人,自己人,中立者,敌人,如果说关羽不做自己人了,

    那么他要是什么动作都没有,就真不是他奸雄曹孟德了,尤其是现在这个情况。那可不就是,一点儿没错。关羽的态度很重要,而他作为,那更重要。曹操最后怎么做,不在于别的,就只是在于关羽如何做,那一点儿没错。对曹操来说,关羽给自己面子,自己也是投桃报李,给他面子,不会动他。但是其人要不给自己面子的话,那么真是对不起,自己也不会再给他

    面子了,就是如此。他就是那么个人,而关羽呢,性格也那样儿,他早晚有一日会和兖州军分道扬镳,不过到底什么时候,这个确实就不一定了。早了晚了,那都可能。不过确实,那却不是曹操想看到的,一点儿都不想。毕竟对他来说,关羽就算是什么都不在,在己方这

    儿总比离开了好,对自己和己方来说,就那样儿。可对他确实就不同了,毕竟在关羽看来,自己如今这样儿,其实还不如离开兖州军呢,归隐未尝不好,不过曹操的意思,他不会轻易放了自己啊,他也不傻,多少都知道曹操的性格,其人那奸雄可不是吹出来的,一一件事儿

    一件事儿做出来的。就是,其人那可是天下公认的,不是自己一个人认为的,几乎所有人都那么看。毕竟曹操这个奸雄,可以说这个时代就已经很有名儿了,公认的,那可是。曹操在这个时代出名儿的地方其实不少,可最出名儿的,还是其人那性格。如果说最开始的时候,他还没那么大名儿,毕竟黄巾军,张角、张良,之后董卓,哪怕就是袁绍,其实都比曹操有

    名儿。可那些人之后都挂了,成为了历史,就只有他曹操一直都在,势力越来越大,实力也越来越强,这个奸雄的名声自然也是越来越响,那可一点儿没错。其他那些人,比他更出名儿的,除了马超外,都不在了,真正早就成为了历史,那是。而马超说起来,他是有地方

    比曹操有名儿,但是其人出名儿绝对和奸雄没什么关系,那是。怎么其人也不是奸雄,那是曹操的专利。确实,别人还就称不上是奸雄,枭雄。英雄,那有的是,但是奸雄,历史上好像就真是那么一个。也许还有别人,但是说实话,别人那奸雄能和曹操比?说起来也确实,

    如果让你说心中的英雄人物,那么也许你能说出来好几个,哪怕一个也说,但是谁,那不一定了,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所谓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确实是。说枭雄的话,你也一样儿有自己的看法。可一说到奸雄,几乎大家第一想法都是曹操,还有别人吗?所以这个就说明问题,曹操其人这个奸雄形象,那绝对是深入人心,别说是后人了,就当时

    的情况,那都是天下公认的。确实,就像说袁术是冢中枯骨,那不是曹操一个人说,基本上大家都是那么认为的。刘表,守户之犬,就能守成,年轻时候还行,老了就不好使了,这个也是公认的,不过也确实是事实。刘焉本事有,野心也有,可惜是早病逝了,这个没办法。

    刘璋什么水平,其人还不如刘表呢。好歹刘表活着的时候那确实是能保住荆州一亩三分地儿,可他活着时候,益州就丢了,这个真是,他比不上他父亲啊,差太多。可不就是,话说刘璋要有他父亲那本事,不用所有,就八成的话,其实也不至于说那样儿了,真的。其人应该说是拱手把益州给刘备了,虽说并非就没抵抗什么的,可那些更多是他手下,而不是他啊。

    确实,刘璋都想着投降,可以说很多时候其人就那个想法,但是他手下人,其实还是有死忠的,而不想投降的自然也有,那没错。可既然说当主公做老大的都想着投降,那么手下人就算是再怎么抵抗,最后其实也没太大用。不过终究是蜀道难,而且刘璋手下抵抗的人也有,因此,这刘备历史上也是几年才拿下益州,不是一下就拿下了,这个也正常。一想也正常,

    毕竟那可是益州一个大州,益州在整个天下都排得上号,所以说哪怕刘璋有着投降的心思,可却也不是一下就能拿下的。这个刘备他们是必须打到成/都,然后刘璋才投降什么的。你说你人马都没到成/都,刘璋就巴巴投降了,这个也不现实啊,真的。所以说人家有投降心

    思不假,可你更得现实点儿,那是。刘璋是想投降了不假,可那是无奈的选择,是说实在不行了,他才那么做的。好歹其人也是益州牧啊,实力怎么都是有,不过多少大小罢了。所以这个也确实,可以说绝对是,那没问题。刘备没到成/都,刘璋还有其他想法,等人家到

    了,这个他就一个想法了。是啊,那很正常,就其人那性格,可以说刘备都没到成/都呢,他都想着投降,所以就别多说了,真的。真定,乐进第一次没上去,没办法,城头儿的赵云和典韦,两人挡着他呢,确实没那么轻易就上去。不过之后再来一次,他是上去了,结果却是被赵云两下就打下来了。赵云其人步下武艺不如典韦,可比乐进高,这个也是没错,那当

    然。不过其人也是没气馁,乐进是觉得都正常,那没错。自己只要说再上去一次,那么今日目的,那其实就达到了,没错。今日自己没更多的想法,就只是想着上去两次。听着是没什么,可在两大将守御的城池,自己要上去,那可并非容易,不容易,甚至就上不去了,都

    正常。不过还好,乐进还真是又上去了。这个不能说赵云和典韦他们防守不利,实在是乐进其人,他这个攻城的经验,那可没几个比得过,至少赵云和典韦他们都不好使,两人就算是加在一起,确实也没乐进经验多,那没办法。马超哪让他们攻城守城过啊?这个也真是,

    没什么经验啊。真正说带兵的时候,那其实都很少,没错。可以说马超把两人一扔在冀州,在常山这儿,那是多少年?真就是有年头儿了,可以说兖州军不来的话,赵云和典韦他们还在这儿呆着呢,那没办法。可以说没什么大事儿的话,马超是绝对不会说把赵云和典韦他们调到其他地方。当然了,这个他们守不住城池,那就没办法了,败了就回长安,没什么说的。

    其实你就让赵云和典韦他们一直都在常山,其实都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在他们眼里,其实还是很想回长安的,那没错。在常山这儿,他们也算是经营了多年,可这地方是赵云家乡不假,但不是他家啊,他家在长安,娶了马云,这赵云早就定居在长安了,那一点儿没错。

    而这地方和典韦确实是没什么太大关系了,那没错。他家乡也不像赵云就在这儿,所以说对其人来说,其实肯定是更想回长安,那没错。对常山并非就没感情,可这地方终究不是自己的家好吧,所以说他怎么都是觉得回长安更好,所以如今是有机会了,败了就彻底回去了。

    总体来说,这个最后彻底败了,也确实是有好的一点儿,就是能彻底回长安了。要不然的话,赵云和典韦他们,真就是一年时候才能回去一次,就是过年时候回。所以说这个彻底败了也并非就一点儿好的地方都没有,至少是能回长安了,这个对赵云和典韦他们来说,肯定是好事儿,那没错。毕竟两人的家,那倒是都在长安,和马超一样儿,这个没区别。马超的

    话,他倒是没说你外放的将领的家人就一定要在长安,他可绝对没那意思。但是他们家都在长安,而且出去基本上也不带着家人,所以这个也是。马超没什么大限制不假,可他们的家,那却还都在长安。其实一想也是,其他地方的话,如何能与长安比?这个也真是比不了

    了,那长安很多地方,其实都是吊打其他的县城的,一点儿没错。而说那地方是天下第一县天下第一城,并不为过。

第一七三章 兖州军大战常山(十二)

    长安这地方,虽说也是经历过战火不假,不过一共才战几次?从董卓火烧雒阳后,那地方肯定就不如长安了。迁都长安,董卓虽说老糊涂不假,但是他也知道让人去经营发展,那可没错。而后其人没了,换成王允和吕布暂时掌权,不过他们也没几日,就直接让李郭汜他们,几乎就算是兵不血刃,拿下了长安。所以说长安这地方,还真是没经历那么多。哪怕最

    后是马超拿下长安,可其人不说全力发展这儿,那也差不多了,一点儿没错。所以说那地方确实,不是其他的县城能比的。所以说那地方是天下第一县,也是天下第一城。可以说那地方的守御程度,坚固程度,绝对是天下最强,那没说的。在马超看来,这自己的家,还能

    说不好好守御一下吗。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曹操都到了长安城下了,可他还不说进攻,因为他很清楚,就自己那些人马,拿不下长安。不光说拿不下长安,估计就战那么一日,都要损失很多人,所以说得不偿失,自己还是赶紧走得好,那是一点儿没错。往好听了说是撤退,

    实际就是跑,可这个还中了人家埋伏一下,曹操也不得不说,长安的陆逊,那也确实是个人才,那没错。所以说他更清楚了,这个己方和对方的兵力对比,对方守御天下第一坚城还有陆逊那样儿的人才,曹操是没看出来己方有一点儿拿下长安的可能。因此,他就只能撤退,只有说撤退,那样儿才正常。而且还不好耽误时间,毕竟你一耽误,让天下人一看,你们是

    想进攻还是不想?如果说想的话,还那么磨蹭,这个一点儿好处都没有。而他们认为己方要进攻,结果己方撤退了,那么更丢人。所以说曹操也是当机立断,对他来说,自己带兵到这儿来了,其实就够了其他的,绝对拿不下长安,那么都不重要了,可不就是。所以说撤退

    是必须的,而且还得很快,这个就是他的想法,也是兖州军将士的想法,当然也包括他们的谋士,都是那么想的。所以他们那么想也那么做了,结果就是早撤退……他(们)是觉得没错,也确实那样儿,不过陆逊能让他们那么轻松就退了?显然不可能,曹操一样儿中埋伏,

    不过只是小埋伏罢了,确实也是不算什么大事儿,对兖州军来说,更是如此。不过对凉州军来说,确实也不是什么事儿,可好歹是埋伏了对方一下,关键是这个还成功了。所以对他们所有人来讲,这个肯定是好事儿。而且在雷铜那儿,可以说他是能吹一会儿了,那一点儿没错。不过其人也并非那种爱吹的人,但是和别的将领说起来的时候,那肯定有自豪的地方。

    毕竟有谁能埋伏兖州军?关键是还成功了,这个不容易。别管说就只是那么一小下而已,可确实你得承认,确实是埋伏了,成功了,这个很重要。结果重要,至于说形势什么的,反而没结果重要。这个更重要的不在于人多人少,确实他们也才三千人马不假,但是成功了,

    这个就足够了,那是。对凉州军他们来说,他们的将士绝对和马超一样儿,还是看重结果,其他的,和这个一比,确实就没最重要好吧。当然了,这个肯定也是,如果说人多的话,也来个埋伏,那么显然比这个人少好。可显然,人多的话,很难成功,所以说就雷铜那样儿的将领,他带着三千人马,其实是正好,那是。多了的话,兖州军探马可不是吃素的,那没错。

    可你人越少,其实越好埋伏。不过要是两军人马相差悬殊,除非说你埋伏的人马都是骑兵,要不然的话,真别做那事儿。所以说凉州军就算是可以,他们战力不错,还都是骑兵,那么埋伏对方一下,成功了,对方还追不上,那没办法。凉州军实力为什么强,就因为钱粮多,而骑兵也多,战马多啊,这个综合一起,骑兵不多才怪了。而雷铜能以三千人埋伏了兖州军

    多少万人马,这个不得不说,其人带着的是三千骑兵,而且还是精锐,那是一点儿没错。这个就得说,赶上凉州军那么多条件都在一起了,那是。所以说兖州军被埋伏了,还追不上人家,那没办法。他们并非就没有骑兵,可来长安的才多少?毕竟曹操军旅那么多年,他很

    清楚,那骑兵可攻不了城啊。不是说就一点儿不行,实在是基本上没什么大用,这个是。所以说曹操还能带多少骑兵去长安?因此,根本也没多少骑兵,那么还拿什么追人家?而且还得说,曹操很清楚,己方的骑兵,基本上是追不上人家凉州军的骑兵的,那可真是。毕竟

    第一己方战马不如人家,骑兵也不如人家。第二那就是人家更熟悉京兆这地方,而己方不熟悉啊,那也没错。所以就这么两点,曹操觉得也就是己方的虎豹骑,没准能追上,其他的骑兵,真不好使。而虎豹骑,对不起,当初曹操是真没带着,那就没办法了。其实他当时也没多想,就算是虎豹骑,也未必就真能追上那三千骑兵,当然了,就算是真追上了,除非说

    虎豹骑的人马多,要不他们和凉州军精锐骑兵,其实伤亡也都差不多,没有一方有绝对优势。毕竟虎豹骑是兖州军骑兵精锐不假,可雷铜当初带着的骑兵一样儿是凉州军的精锐啊,那不假。可以说曹操对己方的虎豹骑,那是非常了解,那可一点儿没错。但是对于凉州军的

    精锐骑兵,那可真是没那么多了解。所以说他是没一下就看出来,那是凉州军精锐骑兵。不过之后,其人是一定能发现的,也确实。毕竟对曹操来说,他那军旅二十多年,可绝对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没错。而事实也都没错,曹操虽说一开始没看出来那是凉州

    军的精锐骑兵,可之后是反应了过来,知道那确实是凉州军的精锐骑兵。而他也确实是想了,为了对付自己对付己方,陆逊也是下了不少力气,那可不假。如果说换成步卒的话,还没有如此效果,就得是骑兵,还得是精锐,那可没错。而曹操虽说是没和陆逊战,但是他却记住了其人的名儿,也想了,马超既然是能留下其人在长安,留守在这儿当主将,那么其人

    可能说防不住己方进攻吗?曹操怎么想怎么都是,其人是能守住的。哪怕己方人马再多,可其人支持到马超带兵回来,那还是没问题的。这个就是他的想法,不得不说,陆逊其人本事可以,而且肯定足够忠心忠诚,马超留下其人,绝对放心。而且曹操还清楚,马超是不在

    长安不假,但是其人肯定有后手。说起来己方要大规模进攻长安,那么陆逊肯定能调兵过来,二十万人马都在长安,他觉得没问题。其实曹操想法是有道理的,可惜马超的后手还不是陆逊。虽说他信任陆逊不假,可自己儿子还在长安,马超怎么都得安排他,那必然啊。所以说那半虎符在马焕手里,可以说其人用那半虎符,可以调拨任何郡县的人马,一点儿问题

    都没有。应该说在凉州军绝大多数得到郡县,其实只认虎符,而不认人。除非是马超亲至,要不然的话,基本上那些将领都认虎符,而不认人,肯定是。在凉州军将领那儿,除非是马超本人来,其他人,一个拿着虎符,一个说马超军令,那么显然,他们都会听前者的,而不是听后者,这个是。毕竟马超早就说过,虎符最大,这个必须要听。因为他也知道,真说要

    动虎符的时候,肯定是出大事儿了,那一点儿不假。所以说那么紧急的情况,基本上任何事儿都得让路,那没错。而且马超凉州军中就一个虎符,一半在他手里,一半在马焕手里。可以说那东西仿造都仿造不了,这个一点儿没错。毕竟马超见识那么多,防伪的技术说是冠

    绝天下,其实也没错。所以说凉州军虎符,各个郡的太守,那都认识,知道己方虎符到底是什么样儿的,有几处只有他们凉州军才能做出来的地方,那别的仿造的,都不好使。所以说马超的后手就是马焕的虎符,而这个还不是最后的后手。毕竟他也知道,人马再多,可未

    必就真能赢。而长安丢了,其实没什么,可怎么保住自己家人,这个才重要,所以说马超的最后手段,那自然就是平安保住自己家人,这个除了他和有限的几个人知道外,其他人都不清楚。所以说马焕的虎符,那是马超的后手不假,可却绝对不是最后的手段。毕竟在他看来,怎么都是保住自己家人,那才重要。毕竟长安丢了,马超觉得凭借己方的实力,早晚还

    能夺回来。可自己家人要都没了,那么彻底就没了,自己可没那么大本事,还能起死回生什么的,没那么玄幻啊。别看这地方有破碎,但是再玄幻的东西,那是都没有了。所以说在马超眼里,还得说是自己家人更重要,而一城一地的得失,那真就不重要了,一点儿都没错。

    哪怕就是长安,可也不是说就不能丢了。己方严防死守那是必须的,不光说自己家人在那儿,就多少将领谋士的家人,也还都在长安。但是这个马超是有自己的安排,而且也不得不说,所谓是祸不及家人,哪怕就算是兖州军或者江东军灭己方,他们也并非就真是斩尽杀绝。

    就像马超,他对曹操家人,对孙策家人,那是绝对不会说来个斩草除根的,当然了,基本上他们两家,如果说真有直系的人让马超给擒住,肯定大多都活不了。马超能留下的曹家人和孙家人,那必然是没什么大威胁的,一点儿没错。这个也正常,要不你一直都想着报仇,又付诸于行动了,那么确实,他觉得这个绝对也是麻烦事儿。还是那话,马超不怕麻烦,那

    不假,可他一样儿是希望麻烦越少越好,这个肯定也是。其实别说是马超了,就是曹操和孙策他们,在有些地方上,其实他们也没太大区别。你亲人未必都会被杀,但是大多数都不会有好下场就对了。马超和孙策的话,他们都不是斩尽杀绝的人,不过到了曹操那儿,那确

    实是不一定。毕竟曹操那个奸雄性格,就注定了他还不可能放过更多人,说是斩草除根,那他是能做出来的。当然了,如果说对马超家人,那其实未必。当然就算是能留下他家人,估计也不会是直系的,这个是。曹操那性格,他就注定是要让自己让己方少点儿麻烦,那么

    自己真就绝情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对他来说,这个也正常。自己确实不怕什么,但确实啊,麻烦事儿还是越少越好,那没错。马超也都那么个想法,就算是孙策也没大区别。可他们虽说也是希望麻烦少点儿,可却不会斩尽杀绝,和曹操真都不一样儿。这个都不想有什么麻烦,这个他们三人都一样儿,但是在这个态度上,显然曹操是更狠,而马超孙策差点儿。

    也不能说马超和孙策就好心了,放过这个放过那个,不过更多只是性格使然,那没错。就像曹操那样儿,奸雄性格,可以下令让己方屠戮百姓。可马超和孙策他们却做不出来,这个就是性格不同。要说两人就不狠吗?显然一样儿是狠,毕竟慈不掌兵啊,你不狠的,基本上

    当老大也当不了多长时间,早晚是要让人给整下去,真的。所以说他们并非就不狠,可终究是比不上曹操,至少在这点上,那是没错。

第一七四章 兖州军大战常山(十三)

    这个就看得出来,曹操到底是个什么人,而马超孙策,他们是什么样儿的。曹操之狠,至少对普通老百姓都是。可马超孙策他们,确实比其人来说,这个狠还对不了老百姓。所以说这个也看得出来,那不一样儿的地方,可不就是。其实对曹操来说,还是那话,如果说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他当年肯定不会那么做。其人虽说是狠心不假,可却也知道,民心还是很重

    要的,失了一个州的民心容易,可再也收买的话,确实就不容易了。不过老百姓是墙头草,给了他们足够的利益,这个民心就收买到了。而曹操是那么想的也是那么做的,可结果和他所想,依旧是有出入。这个就不得不说,里面也有马超的一点儿因素在里。其人是派出了细

    作在徐州,有意无意就说当年曹操下令屠戮百姓的事儿。你说这事儿虽说不经常被人给提起,但是依旧是有传言,那还能好吗?而等曹操的人过来后,凉州军细作早就跑没了,这个他们也没有办法。如果说曹操都没让兖州军做过那些,那么所谓是“身正不怕影子斜”,那

    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可事实是那样儿吗?显然不是,曹操本来就是身不正,那就没办法了。徐州百姓,年轻人,是没什么印象,甚至都没经历过,那都正常。可年纪大点儿的,话说是没多少就真没经历过的。他们肯定都没忘了,不过这么多年来,曹操和兖州军对徐州百姓的收买,那也确实够意思。不过有马超凉州军细作在一边儿捣乱,确实是让他们这个收买

    的效果不明显。有效果是肯定有,可却还没达到曹操想要的,那是一点儿没错。其实他也知道,这里面有马超凉州军细作捣乱的原因,可这个细作,你能抓住一个两个,再多了,那可真就抓不住了,没办法。归根结底的原因,其实曹操也知道,不在于敌军的细作,而就只

    是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那没办法。还是那话,自己不后悔,再来一次的话,依旧是那么做了。毕竟那时候眼前的问题,还是必须要解决的,之后再说其他的。曹操也都知道,当年的事儿要处理不好,那么自己别说是能占据徐州了,就如今三分天下也许都没自己什么事儿,

    真的,并非不可能,反而还很有可能,甚至就是。其实马超也是那么看的,如果说你曹操真就没什么事儿的话,那么己方的细作再怎么宣传,其实都没用。那个也只不过就是谣言罢了,确实。可己方细作所说,徐州当初的事儿,那却不是谣言,是事实啊。是,己方细作并非就没有说谣言在里,可大多数,还都是真的,谣言不过只是一少部分而已。可马超却知道,

    人也许是能分辨出谣言,这个可以,很多人都行。但是如果真来个九真一假的话,这个很少有人能分辨出来了,真的。至少马超觉得自己都不一定行,那么更别说是其他人了。马超不敢说自己就一定比那么多人都强,可确实,那是事实,自己是超过了n多人,一点没错。

    所以这个也确实是,自己都很难分辨出来的,你让老百姓去分辨?真心就没几个知道哪句话一定是真的,而哪句话就一定是假的。多少人都把假话当成了真话,当然也有人觉得真话可能是假话,这个都不一定,可绝对是有,那没错。不过这个不重要,重要的话,马超让细作传播的,基本上大多数人都信了,徐州百姓相信了,这个就足够了,那没错。所以说曹操

    是恨马超,恨凉州军那些细作,可他却也做不了什么。毕竟这个事儿已经是改变不了了,那可没错。所以曹操也只能说是继续收买徐州的百姓,却做不了什么。因为他太清楚了,自己要去解释,说都是细作去传言什么的,那样儿的话,只能是让老百姓更看不起,那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儿,对己方真心没什么好处,绝对弊大于利。所以说他都不会那么做,那真是完

    了,要那么做的话。对曹操来说,他不会那么做,怎么都不会。可以说哪怕都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他都不会那么做。而且在其人的想法中,那么说的话,那么去解释,绝对就是向凉州军服软了,可曹操那个性格,他会服软吗?显然不会,哪怕说凉州军的人刀架在他的

    脖子上,曹操都不会说出来什么软话,真话。马超是他敌人,当年的话,也算是忘年交,那可没错。但是最后他哪怕是败亡了,基本上也不会说求马超什么。因为那不是曹操的性格,其人绝对不会那么做那么说就是了。在他那儿来说,自己可以败亡,但是要让自己服输什么

    的,那一点儿都没有。这个就好比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所写那话一样儿,“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其实对于曹操就是那样儿,马超能灭了其人,可终究不会让曹操服,这个肯定是。他永远都不会在嘴上说自己败了,不会真服马超服凉州军,这个肯定是。所以说能灭他,可这个还是打不败他,事实上的打败,

    可打败不了其人不服输的精神,这个马超还是很清楚的。你能败了一个人,可败不了他的精神,只要其人别灭时候都不服输,那么你是实际灭了其人,可打败不了他那精神,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马超也确实,他觉得这个精神很重要。如果说你连人和精神都被打败了,那

    么也真是,无可救药了,确实。不过自己两个对手,曹操和孙策,马超所了解的,还真都是那样儿。你能灭了他们,可就是打不败他们的谨慎,这个马超知道,也是事实啊。自己不也是那样儿吗,一想也正常。毕竟都是当主公做老大的,那么相似的地方,其实还都不少,

    那没错。乐进已经上去两次,他觉得自己这做得还是可以的,不过马上就被打退,然后兖州军鸣金收兵。不过对他来说,今日比昨日强,比第一日更强多了,那是不错,所以其实足够了。当然了,乐进的话,他肯定是希望自己表现更好,而不是说现在这样儿。不过没有更好,就如今的话,其实也可以了,那是。看自己所面对的对手,不光是四万凉州军守城,更

    有赵云和典韦,这个也真是,不容易。己方对上四万的凉州军,那还是没问题的。可自己确实,不是赵云和典韦的对手,他们俩随便一个,那都超过了自己,可不就是。所以说这个更多的,其实也是考验自己,那没错。自己表现好了,反正是不怕对方什么,无非就都是不

    如他们罢了。而自己差在这个武艺上面,那没办法。所以说乐进的意思,以后随着己方士卒上到城头儿的越来越多,那么自己就得说让己方士卒一起对付赵云或者典韦了。首先他们两人不可能一起对付自己,要自己是吕布的话,那还差不多,可就自己的话,那是不用多说了。而赵云和典韦,他们中随便一个对上自己,自己武艺都不行,那么就得是靠着和己方士

    卒一起对他们俩中的一个了,那没办法。因为乐进太清楚了,就自己一个的话,不管对谁,那么都像这今日和昨日那样儿,马上就让人给打退。自己能和他们战两个回合,也就那样儿了。主要是自己还没稳定下来,刚上去,人家兵器就到了,试问这个自己对上那样儿的一个一流武将,对上那样儿的大将,自己还能支持几个回合?乐进觉得自己还能比划两下,真就

    已经是不错了。要是换成一个三流武将的话,如果说其人也上去了的话,那么没准一下就让人给咔嚓了,那都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儿,反而还很有可能,甚至就真是那样儿了。真就不是什么发生不了的,这个乐进还是很清楚的,那没错。好歹自己一个二流上等的武将,可

    却还只是能在他们手里支持两个回合,当然这个也是自己没站稳的原因,是有,那不假。可就算是自己稳定了下来,乐进知道,自己也不可能支持太久。十个回合?二十个回合?也就那样儿了,再多的话,估计是没有了。三十个回合,乐进觉得不太可能,除非自己超常发

    挥了,那没准。而且赵云步下武艺自己能和其人周旋下,可典韦那水平,两个自己都支持不了太久啊。可不是吗,如果说就只是赵云在城头儿,乐进觉得两个自己的话,确实是能和其人周旋不少回合,但是换成典韦……可以说赵云擅长马上战,步下的话,不太习惯。而且其人只是拿着环首刀而已,不像历史上,其人还有个青剑,那可是神兵,不是一般般的武

    艺能比的。可典韦不一样儿,其人本来就是步下的大将,而且兵器双铁戟,那绝对是步下的强兵器,一点儿没错。就乐进靠近不了,对方兵器过来,他都不敢碰,知道那东西势大力沉,自己的环首刀要过去,绝对要完,所以典韦一下就能逼退乐进,这个没办法。典韦双铁

    戟实在是给他太大的压力了。你看赵云不过用环首刀,但是其人根本就不是用刀的,其人是马上用枪的,用剑也行,可用刀,真就不擅长。但是典韦却不同,其人挥着双铁戟,都没有兖州军士卒敢靠近,真近了点儿的,都让其人给咔嚓了。扎、砍,还有劈,只要是挨着边

    儿的,确实都是非死即伤,那真没办法。在步下来说,典韦就是杀神,其人比不崔安差,甚至有地方比其人还强。你看赵云在演义里,长坂坡能七进七出,那是他骑马,马上武艺也高。可说实话,你就让他在步下,来个七进七出。那真是太难为他了,估计一次都不好使,真的。那马上是马上,而步下是步下,这个怎么都是不一样儿的。同样儿看典韦在步下是杀

    神,可到了马上,其人就不好使了,那很正常。所以这都是,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就是这个道理。赵云是马上强,步下弱;而典韦正好就相反了,是步下强,而马上弱,这个是没错。因此,乐进碰到了两人,要就只有赵云的话,其实还好,可加上个典韦,他真是,

    绝对不行啊。说起来乐进是不怕什么,可典韦拿着那双铁戟,他远看都头皮发麻,所以说连他这么个主将都如此,就更别说是兖州军士卒了。他们更知道,那个拿着双铁戟的,不好惹,太厉害,没有士卒能在他手底下还好好的。所以说兖州军士卒更怕典韦,哪怕他们知道

    赵云一样儿是一流武将,是大将,可还不那么怕他,但是对典韦,他们是真心怕,一点儿没错。其实一想也正常,连乐进都不惧赵云,可他远看典韦的兵器他都头皮发麻,虽说不是怕,可他不得不说,那双铁戟绝对是太人了。那东西虽说是不到百斤,可七八十斤总能有了吧,那东西太沉了。可不是,自己手里的环首刀,那才多少斤?所以说是真不能和对方比

    就是了。他很清楚,自己环首刀要碰到对方的双铁戟上,最好的结果,那都是自己兵器飞了。而自己对上赵云的话,好歹并且飞不了啊。可不就是,乐进很清楚,那在步下,赵云和典韦,他们的武艺终究还是不同,哪怕都是一流武将,是大将不假。可这个在步下,武艺还

    是不同的。一流武将,大将是说他们有着一流的武艺,可这个一流武艺却不管说是马上的还是步下的,只要有一点是,那么就是,一点没错。

第一七五章 兖州军大战常山(十四)

    所以说一流武将大将是那样儿,只要有一个武艺是一流的,那么就可以。所以说这个也是,两人马上和步下,武艺的差距还是有的,所以……乐进怎么都是宁可想着面对赵云,也不想对上典韦,就从武艺上来说,那没错。但是从自己进步来讲,乐进却是希望这样儿,那也都没错,这个还不是矛盾,毕竟方向不同,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所以说这个才是根本,

    那没错。其人也是很清楚,说到底如何取舍,那没错。对乐进来说,是有不好的地方,那都不假,可其实更多的,那确实还都是好的,那也是。所以说其人还是希望对上两人的,没错。自己是主将不假,可却不是绝对主力,还得说是两军的士卒,他们才是,而不是自己,

    也不是赵云还有典韦。还是那话,最基本的,是士卒,是两军的人马。你没人马,就两武将的话,哪怕吕布那样儿,也一样儿守不住,可不就是。可要是有士卒,却没有武将,那还是能守住几日的,没问题。不过到底说多少时日,那确实是不一定了,因为那都没准了,就

    是。毕竟这个没武将的话,士卒心里也没底,那太正常了,可不就是。所以说武将重要不假,可没他们,士卒还能守住几日,可要是没士卒,武将上哪儿守着去?真的,那就不要想了,可不就是。所以说这个也确实,那可一点儿没错,因此,到底说谁是主力呢?显而易见啊,那是,不是将领,而是士卒。确实,那一点儿没错,就是。所以说关键是要看士卒如何,

    这个乐进怎么都知道,当然了,就赵云和典韦,他们也一样儿知道。现在的情况,乐进虽说也知道,己方没占大的优势,可终究人马多,确实是没吃亏,那没错。毕竟己方可十万人马呢,那可不是说着玩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点儿没错。在乐进看来,己方战力没优势,

    攻城一样儿没优势,可人马数量上,那却有着绝对的优势,这个你得承认,而且还确实是实际情况,那没错。可以说己方那么大的优势,那么破了真定,真就是多少时日的问题。当然了,赵云和典韦他们带着凉州军士卒表现好的话,这个还能多守住几日,让己方多伤亡点

    儿。那就是,他们的想法,乐进可都知道,没错。毕竟如果说自己是他们的话,也得那么想,正常。可不就是,所以说也确实那样儿,他清楚啊。看两军士卒的了,那是主要的,而不是其他的。本来就是,主力啊,那是他们,而不是自己。乐进带兵撤退,和自己主公回了己方大营。在中军大帐中,曹操简单说了几句,不过他虽说是没多说什么,可却还是表扬了

    乐进两句,毕竟其人今日的表现,确实不错。在曹操看来,他是能上去两次,在赵云和典韦守御的城池面前,乐进做到了,确实就是不错,那真的。他觉得别说是乐进了,换个大将的话,其实也就那样儿,不敢说就一定比他好,比其人强。可不就是,所以曹操不吝啬表扬

    了乐进,他知道是必须的。其人表现不好,自己今日未必就会多说他什么。可其人表现好,那么自己自然就要表扬,这个却是一定的。对曹操来说,如果乐进表现不好,除非是大失误,要不然的话,就那么一日两日,他还不会多说。除非说对方三日了都表现不好,那么曹操不说点儿什么才怪。当然了,不光说是他了,就他手下那些个人,能有几个不说的?那真是,

    必须有几个,不少。所以这个也确实,有肯定有,无非就是多少罢了,那没错。毕竟乐进确实,他也没和谁说走得就特别近的,反而有的人肯定那是看不惯他,这个正常。还是那话,兖州军一样儿有矛盾啊,不过是没办法出来罢了,那没错。就像凉州军,那也是没爆发出来,这个无非就多少,再多更多的话,没准就爆发了,那是。少了爆发不了,那除非是特殊情况,

    那样儿的话,就真没办法了。但是显然,在凉州军和兖州军那儿,却是不会发生那特殊情况。当然了,不管怎么说,还是有几率的,并非就是绝对的,不过就是少,就和没有一样儿,那没错,确实。但是江东军也没错,他们早发生了,爆发了矛盾,那却是没有办法的事儿,

    可不就是。谁都预防不了,只能是来了之后,再采取措施了,可不就是。对张辽其人,孙策再怎么觉得自己做得挺好,可对方就看不上,这个他有想法不假,可却不会多说什么。可他不多说,确实并非不代表别人就不会多说了,所以这个也是,有人有意见了,还说了,那

    就是他亲弟弟孙翊,他确实是不惧什么,也不多想那么多,太累。是,在他看来,以自己的身份地位来说,是一点儿都不惧张辽的。自己就算是犯错,自己大兄虽说也会处罚自己不假,可自己怎么都能活着。孙翊也不傻,军法严厉,他也不可能去挑战什么,再错也不会有大错就是了。而自己怼张辽,确实不算什么大事儿,这个他太清楚了。张辽其人,自己是早

    看不惯他了,可别人不说什么,但是自己还得说几句,那没错。别人有顾虑,可自己却没有,基本上就没有,那没错。是,别人的话,还顾虑自己大兄那边儿,但是自己却没那么样儿的顾虑和担心。自己是早就看不惯张辽了,所以就得找机会怼他。在孙翊看来,自己做得

    那是没错。如果说自己一点儿都不作为的话,张辽估计要一直都那样儿,那可真是。也就是自己还能说几句,要不然的话,还能指望谁?就孙翊所知道的了解的来说,自己大兄不会多说,而自己二兄也不会对说,那么到自己这儿,自己要再不多说的话,他张文远不得小看

    了自己家族?其实孙翊所想挺对,孙策不会多说,这个肯定是,他还指望能让张辽改变呢,自己做到做好,也是给天下人看的,那没错。而孙权呢,他更不会多说,那一点儿没错。毕竟连孙策都不会说什么,那么他更不会了,真的。孙权其人,应该说是很有城府的一个,那一点儿没错,所以你说想让他表露出来点儿什么,至少如今他的身份,还不能说是那样儿。

    他终究不是江东军的主公,不是做老大的,那当主公做老大的还是孙策,轮不到他了。基本上孙策不会像历史那样儿,被人刺杀,所以这个位置就和孙权没什么关系了。应该说哪怕他们被灭之前,肯定都是孙策当主公做老大,而不是他孙权孙仲谋。孙权本事可以,但是有

    地方终究是不如孙策,这个没错。当然了,孙策一样儿有地方不如孙权,这个也没错。毕竟其人也是,在开拓方面是可以,不过守成方面,肯定孙权更强,那一点儿没错。说白了就是孙权大多是能守住地盘儿,让他夺人家地盘儿,那倒是差点儿。不过孙策能夺人家地盘儿,这方面他厉害,但是可能就要守不住,最后估计大本营都得丢,让凉州军灭啊,没办法。其

    实就算是换成了孙权,那么最后也是那样儿。他哪怕是擅长守御不假,可却依旧是要挡不住凉州军大军,这个实在是实力的因素,那没办法,相差太大了。可不就是,在这样儿绝对实力面前,基本上多少东西都没什么大用。所以说哪怕孙策他们都想着改变曹操和兖州军的想法,让他们最后改变主意,可显然他们更清楚,其实没什么用啊,那是。更多是没用,改

    变不了最后的结果,那可没错。但是哪怕他们觉得还有那么一丝希望,确实也都那么做了,那没错。所以说这个也确实,他们依旧没有放弃过,一点儿都没有啊,那是。对凉州军来说,他们清楚,马超知道啊,那是。但确实,可以说他也觉得好像是没大用,可孙策他们却不能

    不去努力啊,那没错。当然了,可以说这个也是,哪怕就是有那么一点儿希望,却也得说是把握一下啊,那可是。因此,连他们都没放弃过,那么己方更是不可能放弃什么,那是。己方大敌是北方异族,哪怕己方是不如他们了,比不上他们了,可自己也不会放弃,那没错。

    是啊,这个希望终究是有,可惜就和没有似的……是啊,马超也清楚,那没错,凉州军众人一样儿也知道,那是。可人家江东军也知道,那就算是让曹操和兖州军改变了最后的想法,却也不会说改变最后己方被灭的结果,可己方却还得说是那么做,那没错。对他们来说,哪怕有一点儿的希望,都得全力去做啊,那是。所以说一直都是如此,对江东军来说那样儿,

    对凉州军是,其实对兖州军也是,没大区别啊。可不就是,这个你得承认,就是那样儿。曹操表扬了乐进两句,自然也都没忘了让他再接再厉,明日虽说破不了城池,但是哪怕表现比今日能强那么一点儿,其实都是好的,真没错。而在他看来,反正乐进不说一日比一日表

    现好吧,可绝对不会比今日还差了,这个曹操是不相信的。所以说哪怕就维持现在这样儿,其实也不是说不可以。虽说没进步,可却也没退步好吧,所以说这个其实不错,那是。对曹操来说,乐进表现就和今日一样儿,他都不会觉得其人表现不好,那肯定不是,反而还挺好,

    确实。可不是,如果说今日他表现不好的话,曹操也不会说那么几句了,就是。既然其人表扬了乐进,那么直接就说明他今日表现不错,真的。哪怕一样儿是很快就被逼退了不假,可他终究是上去了两次,这个曹操和兖州军众人都忽略不了,那是。对他们来说,可不就是那样儿。不指望乐进太多,比如说今日就破城什么的,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但是想要让其人

    表现更好,这个也是。而如今来说,这他绝对是一日比一日表现好,那是一点儿没错。所以说谁都说不出来什么,因为人家表现好啊。而且曹操更是表扬了乐进两句,这个是他当主公做老大必须说的,那更不错。所以说如今就是这样儿,曹操也没指望太多,这个就让乐进

    好好发挥,就和今日一样儿,那么其实也挺好。而乐进呢,他自然也都知道自己主公的意思,而其他人都不会说什么,这个也都正常。可不就是,这个自己表现可以啊,连自己主公都表扬了,那么就说明真心不错,就是。因此,更不会有人说什么,好的不好的都没有,那

    样儿。对乐进来说,他是不怕什么,连千军万马,两个大将都不怕呢,还能怕天天都能见面的几个人?可他也确实不得不说,如果和自己关系要还都不错的,那么哪怕自己就算是犯错了,最多他们也就说一句处罚完事儿。不过要和自己关系不那么好的,那么他们的话,就不一定是什么了,反正不是好话就是了。但乐进不怕这个,当主公做老大的,就不怕手下人

    都说你不好,可他们确实,如果手下人都说你好,那么他要不防范你,那才怪了?而且估计也不会重用你了,那是。因此,就连乐进他也不是不知道,如果说自己犯错,那么所有人都说处罚自己,那么倒是好事儿,对自己来说。因为那样儿的话,自己主公处罚自己是一定

    的,可却不会太狠,尤其是自己也不会犯错什么的,那是。但是要一堆人求情,完,在自己主公那儿他要严厉处罚自己。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2248/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重生马孟起最新章节! 作者:夏海苍松所写的《三国重生马孟起》为转载作品,三国重生马孟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重生马孟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重生马孟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重生马孟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重生马孟起介绍:
重生三国马超,会天下群雄..三国重生马孟起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重生马孟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重生马孟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