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六章 凉州军夺取郁林(三十二)
时代不同了,就连人的想法也变了,确实。有时候总说人心不古之类的话,就算是马超他也承认,古人在有些地方,那是绝对超过后世的。随便举个例子,这个时代要倒地个老太太,哪怕是乱世,可看到的人还有一堆人去管,这个就是现在的时代。所以说马超知道,那还是有可取的地方的,没错。是啊,至少这个时代的人心,哪怕是乱世,可依旧少很多冰冷,真
的。马超好歹现在就生活在这个时代,以前游历的时候,那看到的多了。现在当主公做老大了,基本上不是在王府就是出征在外,但是以前他可见过太多太多,那真没错。是啊,现在不出门儿了,是没见过,但是以前马超总出去,他自然是见过不少,那可多了去了,真的。
就现在的话,总体还算是好点儿呢,至少在三路诸侯的治理之下,乱世依旧是乱世不假,但是比十年前的话,那肯定是强了,那没错。天下大乱的时候,马超太清楚了,什么叫十室九空,民不聊生,曹操那诗句里写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那可不是随便写出来的,
而是事实。所以说确实那样儿,马超见过多了去了,不过他很少去说罢了,当然了,想法什么的,那确实也都有,那是不错。对其人来说,还是那话,马超是觉得自己有挺大责任,别的不说,就说尽快结束了乱世,这个还是要的。而且对付北方异族,那肯定也得有啊。所以说这些都是他特别想做到做好的,那是。一千八百多年后的话是能力多大,责任就多大。
而孟子的话自然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话马超最喜欢,他也是那么做的,确实。如果说在一千八百多年后的时候,马超这个穷是真穷,不光说是这个穷,也有没钱的穷,所以说他自认为自己也算是能做好,独善其身嘛。可这个时候,这个时代他这个不
是简单的达了,所以说自己该做什么,马超还是很清楚的。他不敢说自己就让天下如何如何,可自己会尽力,这个肯定是啊,那没错。毕竟终究一统天下的还得是自己是己方,所以说自己自然也会做好,那没说的。而且自己自认为在很多地方超过了曹操也超过了孙策,那
是。毕竟自己可不是这个时代本地的人,马超觉得这个更多自然是优势。虽说是,也有不好的地方,可更多的,他认为还是好。毕竟就随便说一个见识,这个自己的见识,那就不是这个时代人能比得上的。当然了,还有别的,可不光说是只有这个啊。就是,所以怎么说,大多其实都是好的,马超很清楚,他确实知道。不过也确实是,他知道自己有不如古人的地
方,那也没错,不可能说都是好处,没点儿不好的,显然没可能啊,所以……但是不管如何,至少马超是改变不了什么的,那是。他还能改变的,无非就是其他的一些东西,至于说自己这么个身份,那却是已经注定的,自然是改变不了什么。改变不了的,就马超他自己也
是认了,这个必然,人还得接受现实。虽说是有那么点儿消极,可他也并非就不知道努力,不过最后结果如何,那么这个也不是自己一定能决定的,所以……想法是挺好,可实际上呢,现实总会打击你,这个马超还是比较有经验的,没错。当然了,如果说是和希望一样儿,甚至就超出了预计的期望,那怎么说都是好的,必然啊,所以这个也是,希望真就那样儿就好
了,可不就是。布山城外,马岱是带着己方士卒,展开了第一日的试探进攻。看得出来,也彻底是感受到了,城头儿的吕岱,确实是比之前遇到的孙韶强,那是。对马岱来说,他是很明白的,吕岱比孙韶可强不少,那真是。前者本事比后者强,经验还多,确实是比孙韶强的对手啊。关键是布山这儿的人马,那确实不是桂林那儿能比的,是那地方的好几倍,五倍,
还得多,那真没错。说起来这地方人马的话,那也就比南海番禺少,比起其他地方,那确实是多啊,真是。这个真就是,这个人马多就是优势,哪怕战力不行,可人多啊,这个怎么都是有优势,那不错。不过不管如何,这个没错,那是不假。对凉州军来说,他们是不怕人
多,因为再多,江东军在交州的人马也是有限,凉州军能多付得了。如果说是在扬州的话,那么就绝对不同了,那地方人比可比交州多,这地方的两倍还得多,就是扬州那地方的人马,还是江东军的正规军。那就不是现在的凉州军,十几万人马能对付得了的了,确实不可能啊。
凉州军十几万人马想对付江东军扬州本地的人马,那就不要多想了,没什么可能。别说是十几万人,哪怕再多个十万人,二十几万,也不好使!毕竟那地方人马的战力,可不是交州这地方的土著士卒战力,那可是江东军的正规军,就这么三个字,马超和凉州军他们是很清楚三个字的分量。而如今来说,他们十几万人马能多付得了交州本地的土著士卒,外加孙策
从扬州派来的援军十万,加一起,马超和凉州军他们自认为破了三个郡,夺取三个郡,那真是没什么问题,四个郡的话,确实也不是不可能。不过就如今来看,五个郡的话,马超是觉得不太可能了,到时候却还得从益州调拨人马来这儿,那没错,必然啊,就现在这样
儿看,那是。现在己方的六万人马,准确来说是不到六万人了,这个人马拿下郁林,马超认为是没大问题。那么等拿下郁林后,还剩下的人马也许还能拿下交趾,这个就算是不错了。之后的话,却是不剩下什么人马了,别的不说,就两个郡那么多的县城,自己派兵去守着,
那人马都要不够,所以还得说是有的县城人马多点儿,有的可能就几百人了。是啊,马超能保证在重要的县城安排个三千人,那么不重要的,也就千人,那都多说了,甚至有的确实不到千人,就那么几百人,也正常。仔细一想,实在是己方也没那么多人马,至少现在来说,可不就是。调兵的话,却还没到时候,没到时候要让益州人马过来呢,等时候到了,一切自
然也就水到渠成,那样儿,正常。而现在的话,己方怎么都没到那么点儿人马的时候啊,虽说是不到六万了不假,可却还是五万呢,那是。所以说拿下郁林,之后看看能不能再拿下交趾,这个也许吧,可能也不可能,谁知道了。最后不在于别的,就只在于己方所剩下的人
马了,那是。现在的情况,说起来自己和己方也不需要那么多人,那是。差不多现在这么多,其实够用。至少占一个郁林,那确实没什么问题。交趾的话,确实还得到时候看了,那是。合浦估计是不行了,这个也正常。别看那地方士卒本身也没多少,可己方人马现在来看,也就只是能拿下郁林和交趾的,合浦不行了。别看江东军的人马战力不行,可人多啊,所以
这个也是他们的一个优势了,那是。虽然不是那么明显,显然什么大优势肯定不是,比起他们来,反而己方的战力才叫大优势,那也没错。己方要没最强的战力,这如今就算是还能拿下之前的南海和苍梧两个郡,可人马绝对是比现在损失多了,那是,一点儿没错,真的。虽说这个因为战力,己方反而是有优势,可人家人马那么多,却依旧是让己方损失了一些,
那也没错。马超不希望己方损失太多,可如今来看,是不少,就因为江东军的人多,至少自己肯定不可能在这么一个交州拉来三十万的人马去进攻,交州肯定不可能。并非己方就没那没多人马,这个对马超来说,只要凑一下,还是没什么问题的。你要说再多的话,那么对
他和凉州军来说,都是很大的压力,而且真是,这个己方一下拿不出来那么多人马。但是三十万的话,自己找几个郡,甚至就一个州,还是能拿出来的。不过这三十万人马别一下就全军覆没了,那样儿的话,己方不说是伤筋动骨,元气大伤,可也差不多少了,损失大了。
是啊,就说如今的益州,那人马确实是够多,这个马超都知道。这么多年来,经过了张松的经营,那可真是,益州发展很好,人马也是足够。多了不说,就说给己方一下拿出来三十万人马,益州还是可以的,不过确实,这个也算是多了,真要说他们那地方拿了出来,那么
益州确实就是实力大损,这个肯定是,没说的,必然啊。所以轻易马超都不会那么做,因为
没什么意义,而最后的结果,就是要造成对己方弊大于利,那么自己怎么都是不想,那没错。如果说对己方都是好处多,只要不是低了自己底线的事儿,那么自己也是没什么不能做的。话说曹操也是有他的底线,这个马超多少知道点儿,可其人奸雄一个,说他更没底线,
其实好像也对。至少马超知道,自己还做不出来做不到让士卒屠戮汉人老百姓的事儿,可他曹操去下令做了,这个自己就不可能,不像他那样儿。当然了,换成孙策也和自己没大区别,都不会那么做,就只有他曹孟德会那么做。刘大耳朵一样儿不会,毕竟其人别管是真心
还是假意,至少那仁德的名儿,确实是不容破坏的,一点儿没错。看刘备,其人在徐州多会收买人心,哪怕这个时候其人都败亡好多年了,可马超所知道了解的却是徐州还有人念着刘备的好处呢,这个真不是兖州军能比的。你一个现在管理的,倒是不如以前的,而且关键是以前那个早被灭了……马超也知道,不是说曹操就不会收买人心,老百姓的话,墙头草啊,
可在其他的州郡,曹操还算是不错,但是最不好的,就是徐州,原因还不就是当年的事儿,没把法。当然了,曹操和兖州军的话,他们一直都在想办法把不好的影响给降到最低,一直都是那么做的,毕竟徐州是他们的地盘儿,很多地方都要靠着那几个州郡呢,这个确实是啊。
所以这么多年来,曹操也是,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让自己手下都怎么做,他自认为还算是可以吧。其他的,那就不是现在一朝一夕的了,确实。毕竟自己想法挺好,但是当初的事儿,要说现在没影响了,那都不可能,只能说是小了,你不可能说一点儿没有,多少有点儿
啊。确实,没一点儿影响,那不可能。就说兖州军其他地方,其他地盘儿上,说兖州军征兵,那么老百姓不说前赴后继,可也有不少。可唯独就是在徐州,那地方并非没人参军,实在是没多少,这个一点儿不假。以致于曹操都不让兖州军在那儿征兵了,对他们来说,这个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徐州的土地,是那地方所产粮草,这个才是根本,一点儿没错。至于说
人的方面,征兵不来那么多,这个也没办法,只能说是慢慢来,这个着急不得,曹操和兖州军都知道,着急不来啊,那是。毕竟徐州那地方,其实很多人都种田去了,本来受到黄巾之乱影响就小,所以说除了当初曹操下令屠戮百姓让徐州损失了点儿之外,其他的战事什么
的,都不多,所以说那地方粮草还算是充足,至少兖州军不在那儿征兵,就靠着徐州出产的粮草,够他们很多人用了。
第一四七章 凉州军夺取郁林(三十三)
对兖州军来说,有时候粮草其实更重要。毕竟人马再多,可没粮的话,照样儿是不好使,所以说这个根本在于粮草,有粮就有人了,那些当兵的,可不都为了吃口饭吗,饿不着啊。就是,有粮才是老大,所以说为什么世家大族有优势,他们有粮,这个怎么都是个优势,不可小觑的,那是。当然还有别的,也是没错,比如说世家大族读书人多,几乎都是。你普通
老百姓就不行了,寒门弟子没多少就真能比得上世家子弟的,是有不假,但是终究少数,那没错。所以说世家大族为什么有那么大优势,就因为有钱粮,主要是后者,那在乱世犹为重要,一直都是。而且有人才,那是一点儿没错。读书的话,世家大族的子弟多少都得读点
儿。不像寒门子弟,甚至有些根本就读不起书,这个肯定是。连竹简的书都买不起,更别说是纸质的书了,真的。就崔鸿那么有钱的一个,他在黄巾那么多年,也才攒了基本纸质的书,都拿着当宝贝。说起来马超确实是理解不了,他印象中,宝贝可不是纸质的书,好像那
些竹简才是宝贝……所以说这个也看出来时代不同了,在古代时候,尤其是这个时代,纸质书和竹简书,你让人选择,基本上没谁愿意要竹简,都得把纸质书当宝贝。可马超来自于一千八百多年之后,纸质书和古代的竹简书,哪个值钱,这个不言而喻了,都知道。所以说时代不同了,那竹简在这个年代世家大族眼里,还不算什么值钱的东西,不过寒门弟子肯定
是觉得值钱。而纸质的书不管对谁,除了马超之外,对其他人都很值钱,这个也是。不过马超觉得那些东西还不如名人的真迹来得更值钱,那是。就随便拿出来曹操的一副真迹,那可以说是太值钱了。而据他所知道的,一千八百多年之后,好像没有曹操写纸上写竹简上的
真迹,有的只是在哪地方刻着的什么碑文啊,那之类的。说起来那东西能收藏吗?所以说马超也知道,曹操的真迹是失传了,这个可能性很大。当然也有可能是有人有,不过却不表露出来,这个也不是没可能。还有可能就是被埋没了,还在什么地方,不过却是没发现,这
个也可能啊。可不就是,毕竟曹操其人,连整个墓地,都设置了不少的疑冢,以其人那奸雄性格,真要是说不想留下自己字迹什么的,至少他那边儿是能做到。所以说马超就庆幸,这曹操要真那么做了,自己手里的东西,估计都得成孤品了,正常。不过其人估计也不会那么做,自己不会那样儿,那么他曹孟德其实也不会。可一千八百多年之后没有曹操手书的真
迹,这个实在也是遗憾。不过说实话,这个年代的东西,也确实是不好保存下来。马超觉得就算你是有想法,能去好好保存了,可却也不是所有东西你都能保存好。并且你是能保证你自己,可你子孙后代呢?这个就不一定了,就像马超知道东西价值,能好好保存,特意叮
嘱了马焕和马卿云,他们对自己父亲的话,那还是能很好执行的。可马超却也知道,自己这儿和自己儿女那儿,这么两代是没问题,可再往后呢?所以说这个也是,自己和自己儿女是没什么问题,但是到了自己孙子外孙子,或者孙女外孙女那儿,那么确实就不一定了,除非说自己儿女也能像自己这样儿,特意叮嘱儿女,必须让他们好好保存。马超觉得这个话要
变成祖训什么的,也许还能有点儿用……他更多也是无奈,自己儿女也好,他们是不知道东西的价值,反正越往后越值钱,马超相信等一千八百多年之后,这里有的东西,甚至都是孤品了,而且有钱也买不到,所以……好好保存是必须的,有的已经不是钱的问题了,马超觉得那是国宝,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这个真有啊。确实,他不会说自己的算是什么国宝,那
也不太可能,但是有些人的,马超觉得差不多了。就当世大儒的真迹,他都有不少了,那是。比如说郑玄、蔡邕,甚至孔融都有。孔融这个人怎么说呢,虽然马超不喜欢其人,可必须承认,其人是当代大儒,学问什么的,那都没说的。而且人也是大汉忠臣,那可真是不假。
马超对大汉的忠臣,更多心里还有有那么一丝佩服的,毕竟大汉要刚开始还行,可如今早就是破船了,还是那种快要沉底儿的破船。所以还能在船上的,不管如何,都是大汉忠臣,就冲这么一点,他觉得就有那么一丝佩服。反正马超觉得自己除了说对自己能死忠之外,对
别人,对别的势力,那是不可能死忠的,做梦。就只有说是对他自己,对凉州军了,别的势力,那么只能说是呵呵,那真的。所以马超也是庆幸,自己算是另立山头儿,不像历史演义里那样儿,跟着刘大耳朵。说起来对刘备的厌恶来说,要让他投靠刘备,马超能恶心死,真的。就算他来这个时代不争霸,基本上也不会投靠刘备,曹操的话,是马超的首选。但是
在这个时代,你不争霸夺天下,确实很大程度算是白来一回了,真的。至少马超自己就是如此想法,他也不会那么做。自己争霸天下,比跟着别打打工强,当然了,一个整不好,基本上就身死道消了,被人家灭了。可哪怕那样儿,轰轰烈烈挂了,马超觉得也比给别人卖命
强,真的。你看自己以前是没有太好的选择,而且自己确实也想上鲜卑走一圈,所以那时候加入了并州军,又算是投靠了吕布。不过马超很清楚自己的定位,要一切都好,自己就功能者走一趟,可万一要有什么问题,那么自己自然是趁早跑路,这个肯定是,那什么都不用
说,保住自己小命儿,确实比什么都重要啊,那是。而且那时候马超可不像现在,如今的话,他也不把生死看得那么重,这个没错。可那时候,在并州的并州军中,跟着吕布他们几个混的时候,他可是很在乎自己小命儿的,那是。而且还要去鲜卑地界,那异族地盘儿,尤其是北方异族,还是实力最强的鲜卑,虽说马超更多是想去见识一下,那都没错,可他却也
知道,这个危险太大,那是真多啊,没办法。可自己不可能不去就是了,因此这个是好机会,甚至就比自己去好多了,那是。所以说自己跟着吕布他们去了,结果还是不错的。危险是有不假,可自己还是活着回来了,其实这就好,真的。毕竟多少人跟着去了,可绝大多数
却都没有回来,这个马超知道,他作为亲自参与者,还是比较清楚这个的。当初去了一千人,可回来的不到二百人,好像是。这是活着的,自然也都包括了受伤的,轻伤的没几个,更多的都是挺重的伤,他可都看到了,没错。对马超来说,他也是第一次见到如此惨烈的情景,以前的话,更多只是听说,而没亲眼看到,可当时却是亲眼看到了。不过不管如何,至
少有一点挺对的,那就是从那儿开始,他也算是一点儿点儿从不习惯到习惯,从跟着别人混,到自己当了主公,做了老大。也是慢慢来,不过最开始的经历,那确实是在并州,可以说算是挺大的战事了,毕竟杀了檀石槐。如果说就只是从人马数量上来说,那确实是没太多,反而可以说是很少,这个马超知道,他也承认。但是从最后的结果来讲,杀了檀石槐这么个
事儿,那么影响还是很大的,比较深远。至少檀石槐一死,关键还是意外身死,这么一来,鲜卑一下就分裂了,而且三方还一直都战。马超太清楚了,可不就因为他们三方在战,争权夺利,都想着自己得到好处,所以都没时间去估计汉人的地盘儿汉人的事儿了。可以说就因
为檀石槐死了,这个鲜卑分裂了,开始战乱了,对大汉来说,那真是太好了。可惜之后确实,他们三方和解了,一直到现在,是虎视眈眈看着大汉,准备伺机进攻,那是肯定的,差不了。这个不是好事儿,马超一直都这么想。当然了,鲜卑分裂了,这个是好事儿啊,要不
然的话,大汉是得早就面对北方异族了,就是这个实力最强的鲜卑。现在的鲜卑早就超过匈奴了,大汉的时候,匈奴是强敌不假,可这么多年下来,匈奴是早就没落了,所以鲜卑还是老大,哪怕都分裂成了三部分,可确实是实力最强的那个,那真是。所以分裂好啊,没分的话,那还不知道什么样儿呢,真的。所以说虽然吕布其人人品是不行,但是在这个上面,
马超也承认,他也是有过自己的贡献,那没错。虽说其人不说这事儿,从吕布做完这个事儿后,他是没对谁说过。而当年的事儿,那时候知道的人也没几个,就士卒能多点儿而已。可最后也没剩下几个了,至于说比较了解当年是的人,除了自己和张辽之外,好像还真是没
谁了,物是人非啊,马超也不得不感慨,不过自己也是,不会忘记这些就对了,那没错。虽说都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可他还是记忆犹新,尤其马超的记忆力那么好,所以对他来说,确实也是能想起来不少,那都没错。这个一想也就是如此,去了汗山,杀檀石槐,跑回来
了。确实,马超觉得自己也参与进去这么大的一件事儿,那还是挺好的。虽说那檀石槐不是自己所杀,可自己也算是参与进去了,那是没错。因此,这个就可以了。确实,那对方怎么都是吕布的,而不会是自己的。虽说那时候自己认为自己武艺也可以,事实也是,自己武艺还行,一流了。但是分和谁比,和吕布那样儿的超一流武将比,自己怎么都不是对手了,
那没错。所以说在那么多人中,取檀石槐首级的,却还得是吕布,并且人家是报仇雪恨来着,自己有什么啊?所以说对付其人,那肯定是吕布上,而后来也确实那样儿。而檀石槐的话,其人是有点儿武艺不假,好歹也是二流水平。但也是,分和谁比了,至少和吕布一比,
他就不好使了,就只有被虐的份儿啊。可不就是,吕布别说是檀石槐比不上了,就整个天下,放眼去看,只要是武将,就没一个武艺能超过其人的,吕布可以说早就是武艺冠绝天下了,这个说是武将中,不算那些变/态,那些人不是武将范畴内的,不能算啊。确实,那些
不是正常人啊,真的……人终究是不能和非人类的比,这个马超还是很清楚的。随便举个例子,赵云武艺不错吧,应该说也就比吕布差点儿,和自己比,绝对没说不如自己。可就马超所知道了解的,他那武艺还不到自己老师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童渊一个能顶三个赵云还富裕……可就这么个不到三分之一的水平,却成为了天下有名儿的大将,也不得不说,那
些人的武艺,可是真高啊。而自己其实也是,马超所知道的,别看自己武艺可以,但是说起来也还不到自己老师的三分之一,所以这个就不用多说了。武将中的比较,是不会加其他人的,就只有当世的武将而已。而这其中,武艺上面那自然就是首推吕布,这个几十年来,
都是如此了。而马超也知道,估计自己有生之年,应该是见不着能在武艺上面超过吕布其人的武将了,这个想想可能差不多少,突破哪有那么简单。
第一四八章 凉州军夺取郁林(三十四)
是啊,最基本的,要真容易的话,崔安如今不早都是了,可惜这辈子就算是没戏了,马超知道。所以说还是那话,看其人就知道了,这个确实是很不容易,太不容易了,那是。要不然的话,真不至于说这样儿啊,那是。而马超本身就是一流武将,所以确实也清楚这个突破的不容易,本来自己到了一流武将,这个就已经是不容易了,算是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个
真没错。自己有先天条件,适合当武将,这个马超还是清楚的。而且自己家到了自己父亲这儿,有自己母亲在,确实没穷过了。并且还有个不错的老师南华。虽说自己老师没教自己多少,可他留下的那些书,可以说自己绝对受益匪浅,那是一点儿都没错。对自己来说,
可不就是。那绝对是非常宝贵的了,可不是吗。要知道别人的话,就是想要都得不到呢,真的。那南华的亲笔书,多少人想要,可是连看都没看过,那是。所以马超清楚,自己这可算是得天独厚的条件了,但最后却依旧是一流大将,而没突破到超一流,这个也是,所以突
破什么的,尤其是从一流上等突破到超一流武将,这个可真是难比登天啊,真是。所以这也看得出来,吕布其人确实强,别管其他的如何评价,至少其人在武艺上面,在这个时代的武将里,那是第一,公认的,也是事实。马超是深有感触,对这个吕布的武艺,那是,所以……他是也想第一,不过那都是吕布,没别人了,马超想是想,不过做梦那样儿,差不多了吧。
是啊,就连崔安都不好使呢,更别说是自己了,真的。至少马超就很清楚,在天下所有武将中,确实有希望突破的那不止是崔安一个,还有别人啊,但是这个你要知道,几率最大的,最可能的,那还就是崔安,这个也不错,事实就是如此,没错。至少自己肯定是不能和其人
比就是了。崔安的话,他是有那个条件,自己呢,真心没有啊?你听过有几个当主公做老大的是超一流武将的?好像除了霸王项羽之外,真就没别人了。也许马超对历史不了解,就只是知道项羽,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人了,估计是真没有了,有的话,能有一个、两个?多
说了吧,真是。毕竟当主公做老大的,很多都限制了你。项羽的话,其人突破,马超觉得他比吕布突破还早,而且其人武艺应该也是超过吕布。毕竟那话他还是听过的,所谓是“王不过霸,将不过李”,这个王霸不就是说霸王项羽吗,那没错。这话怎么没说吕布呢,其人的话,不过是虎而已,和人家王霸的项羽还有差距啊,那是。“王不过霸”,或者说“王不
过项”,这话一听就无比霸气,至少马超一直都那么看的。确实,毕竟那可是霸王啊,别管其人最后是输给刘邦了不假,但是你却还得承认其人的英雄,那绝对的英雄人物,至少他就一直那么看的。刘邦本事不错,那都没错,要不他也当不了一代帝王,绝对会用人,还知
道收买人心,在这点上,项羽确实整不过刘邦。所以最后是他败亡了,而不是那刘季刘邦。确实,其人也算是注定了。可以说项羽除了个人勇武,还有其他几个优点之外,其实在很多关键的地方,他是不如刘邦的,哪怕刘邦这个人,是被马超所不喜欢,他最厌恶的是刘备,不过刘邦也绝对是排得上号,那是没错。项羽的话,其人败了归败,但是马超却很欣赏他,
那是。刘邦是胜利者不假,不过大汉传到了现在,四百年也差不多了,改朝换代什么的,那是历史必然,哪有永远的王朝,至少马超没听过,所以……正常,世家大族能很长久,千年的之后都出来了,但是王朝的话,马超真没听过,华夏是没有,国外的话,那真心不了解啊,真的。也许有?不知道,真是不清楚了。他听过,有人说小脚盆那地方好像是,这个马
超真心不了解啊。话说什么天皇,那也没什么特别大的权力了吧,更多的是意义,这个应该没错吧。确实,这个象征的意义那还是挺大的,毕竟看了不少的那个什么剧,很多小脚盆的军官最后切腹的时候,他喊的都是给天皇尽忠之类的话,基本上都那样儿。所以说天皇是
没大权,可这个象征意义,那确实不小。英国女王意义一样儿很大,这个是事实,都是属于议会制的君主立宪,这个那都没错。所以说大不列颠和小脚盆,至少这个政体,那确实都一样了。说起来如此的政体,在马超看来,更多的不过就是利益的分配问题,你需要我,我
需要你,所以就合作了。但是合作归合作,谁权力更大更多,那么一目了然。你的位置依旧是有,国家的元首。但是政府不归你管,都有首相什么的,那没错。所以在马超看来,这个不过是各取所需,要不然的话,没准一方就把另一方彻底灭了,那样儿就绝对不是什么君主立宪制度,变成别的了,这个就不用说了是吧。反正就马超来看,什么君主立宪制,真心
不怎么样儿。他觉得当皇帝的,还是早灭了早好。这点上华夏就挺好,那都不用多说了。那封建什么的,难道就不该都灭了?所以说那皇帝作为封建的至高的那个头儿,要真不把他给灭了,马超觉得觉得要影响不少。当然你要非说如今的大不列颠和小脚盆不错,那么也别
去争辩这个,到底有什么问题,他们自己最清楚。是有好的地方,这个都是有利有弊,可不好的呢,不能光看好的,还有不好的呢,那一样儿是要看到啊,那没错。所以这个也是,好的有,那么不好的也有。有利有弊,这个才正常,不过就是看哪个更多点儿,就那样儿了。
马岱第一次带兵进攻布山,试探性没错,可他却也不敢怠慢,结果三次却没上去,实在是城头儿吕岱挺厉害,还有那么多的江东军士卒,所以他没上去,那还是很正常的。马超让士卒鸣金收兵,吕岱和江东军他们的话,可就等着这个呢。马岱的话,他是不想,可也没办法,自己机会没把握住,这个就得明日再说了。今日上不去,其实一想也正常,毕竟吕岱可不是
孙韶,而这地方守城的江东军,却又是桂林的好几倍。那么自己上不去,其实都正常。对方战力不行,可架不住人家,吕岱不是废物,其人的话,你得承认,那都做到了如今这么个太守,那可真是,绝对不是什么弱者就是了。毕竟交州也不过才七个郡而已,就算是孙策,
他最不看重的九真和日南那么两个郡,但是因为要防备南边儿的异族异国,他却必须要安排好两个不错的人选做太守。这个忠诚要有,本事要够,关键还得合适,如此一来,可真就没剩下谁了。可不管如何,看孙策如何挑人,挑谁了,就说明他再不看重的地方,却也还是安排好人去了,也是一样儿认真对待,这个就不得不说明问题,那真是,一点儿都没错啊。
所以说其人的态度,那还是可以的。你看孙策是可以把九真和日南两个郡拱手让给马超,给凉州军。他们不要,孙策就想着给曹操给兖州军也好,总比己方留着强,那不砸手里了,真的。但是不管怎么说,还是那话,他宁可是己方拿着弊大于利,砸手里了,也不会让给南边儿的异族异国,这个是孙策还有江东军的底线。对方要敢来,他们是一定会全力以赴防御
的,那是一点儿没错,只要来进攻的对象是南边的异族异国,那么孙策江东军的应对就永远不会变。除非说是马超带着凉州军来,那么最多江东军也就象征性抵挡一下,然后就带兵撤退了,拱手让给他们了,这个是他们的想法,那是。凉州军他们再怎么说,也是自己人,
是汉人,这个就足够了,他们和南边儿的异族异国却不同。在孙策和江东军他们看来,就算己方被凉州军所灭,可也是自己人的事儿,很正常。但是只要异族异国来了,那么就绝对是牵扯到了民族的事儿,那绝对是。所以说九真和日南,孙策还有江东军他们更多是防备着
南边儿的异族和异国,并非是凉州军他们。而如今更是了,和凉州军来不来都没什么关系了,他们就只是防备异族,凉州军要是来了,那正好,把两个郡给他们。所以说孙策的态度,那是没说的,就马超和凉州军他们来看,确实是不错。别看己方去了九真和日南,那两地方的话,他们江东军会拱手让给己方两个郡。可只要换成是南边儿的异族异国,那么他们肯定
就变了,和对方不死不休,那绝对是。拱手让给他们两个郡?那说是做梦也没错,真是。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可以把两个郡拱手让给凉州军,也可以联系兖州军,把两个郡交给他们。但是却绝对不会给南边儿的异族的异国,那绝对不可能。如果说己方的实力不如对方,城池
都丢了,那么确实是没办法,所以说这个也是。干不过对方的话,那也没办法啊。不过一想这个可能性不大,如果说南边儿异族异国有那实力的话,就早过来进攻了,这个肯定是。他们没北方异族那个实力,要的东西确实和北方异族也不同,可实际上来说,他们更多是寻
求长远的发展,所以说他们所需要的,自然对他们发展有好处,是能长久,长远之计,这个没错。毕竟他们是受到了汉人的影响,那可没错。所以说看到了汉人的好,他们也想像汉人那样儿,有着农耕文明,那才是长久的发展之计。但是北方异族却不同,他们并非就一点儿都看不到什么,实在是北方的地方,决定了他们也发展不了太多的农耕文明,至少还没有
找到那样儿的地方,北方异族也没去找。他们觉得放牧的生活挺好,实在是需要什么,南下去劫掠一番就行了。对他们来说,他们南下是去掠夺了,而不是做别的去了。北方异族更看重的是眼前的利益,眼前的好处,能掠夺什么回来,那就都带回来,这个和南边儿的异族
异国想着占汉人的城池地盘儿,学习他们的文明,壮大自身,发展自己,那太不一样儿了,真的。北方异族并非就不想发展己方,只是他们觉得抢了一堆东西,那不也就等于发展了自己吗,真的。而南边儿的异族异国,他们不是想着抢那些东西什么的,因为对他们来说,再
多的东西,也不比上汉人的文明来得重要。汉人的那些技术手段什么的,如果说自己民族都学会了,估计也能像汉人那样儿长远发展了,真的。毕竟抢的东西再多,也只能说是用一时而已,可他们却想要一世的东西。就是做东西的方法,这个南边儿的异族和异国觉得是根本,确实。就是,看看汉人怎么做出来了,自己民族就真做不到?所以说南方异族和北方异
族大不同啊。北方异族有实力,可不是那样儿想法,决定了很多。而南边儿虽说是没那么强的实力,可却想到了本民族的长远发展,就冲这么一点,可以说南边儿异族异国比北方的强,这个强自然不是实力,而是双方的想法。北方异族看到汉人生活不错,水平那很多都超
过自己,他们所想的就是劫掠一切,抢走就好了。而南边儿的异族异国呢,他们想着怎么学习,然后也像汉人那样儿,甚至说超过他们。
第一四九章 凉州军夺取郁林(三十五)
这就是南边儿异族异国和北方异族的差异了,很大不同。南边儿的异族和异国,他们并非不想抢东西,毕竟汉人有那么多好东西,他们看着自然也是眼馋,正常。可是他们却更加知道,还有比那些东西更重要的,那是一点儿没错。有些东西,你一抢就能抢到,但是有些东西,却真是你抢都抢不来的,那是。而己方想要的,就是那些抢都抢不来的东西,比较困难。
北方异族的话,他们并非就一点儿不想长远发展,可是没有更好的办法,不像南边儿异族异国那样儿有很好的条件,所以说确实是限制了他们,这个真是。先天条件不足,虽说也是让北方异族实力强大,多骑兵,而且战力强,但是却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确实。南边儿的话,
是没实力不假,可条件有了,很多地方和汉人也没大区别,所以说不会限制他们发展什么的。南边儿异族是没什么骑兵,有也用不上,所以实力差,可以长远发展来说,却还得是他们有长远的发展,北方的话,在这上还差着,那没错。因此,这个他们双方的区别差距,那
还是不小的。可不就是,而且对马超来说,真心有实力的就只是北方异族就足够了,要南边儿也是那个实力,别说和北方异族一样儿,就算是比他们差点儿,这个己方都对付不了。对付一方都费劲,就更别说是两方了。是啊,一方北方异族,有他们都是大敌,这再有一方大敌,马超觉得己方不被灭……所以说有那实力的,确实只有北方异族就够了,真是足够了,
没错。再多一方,那乱华不就得提前了,真的。一个北方异族,马超觉得都很难对付,这个不是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实在是事实啊,那没错。有一个北方异族,那是足够了,而南边儿可千万别有那实力,差不多都不行,那样儿的话都是问题,那是。就看现在,南边
儿的异族和异国还没那么强的实力呢,那样儿他们都敢来进攻,就只是为了让汉人给他们一些东西。孟获就是例子,他只是个代表,为什么其人能当南蛮王?为什么那么多洞主都跟着他干?听他的?这个说起来要没点儿好处利益,这个你相信吗?而且孟获作为这么个联盟
的老大,他得到了好处利益,是必须要分下去的,那必然啊,所以就是那样儿了。对马超对凉州军来说,不管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如何想让孟获出兵,这个对方是注定要进攻的,因为有所求,而且所求还不小,必须要打一场之后再说,这个没错。所以孟获出兵是必然,他傻吗?显然孟获可不傻,傻子了当不了南蛮王,就算是当上了,可实际上呢,是人家推举你
当的,傀儡而已,就那样儿。可显然,孟获不是傀儡,他不光是南蛮那边儿最强实力的洞主,也是最了解汉人的,那是一点儿没错。因此,南蛮那边儿的人都想让他当这个南蛮王,只有其人当了,好处才最多最大,那是。而事实也确实,孟获其人当了这个南蛮王,哪怕没
多久就去征战了,可所谓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和汉人打了一场之后,那些洞主发现实力是减少了不假,可孟获损失更多,可和得到的一比,其实还是得到的更多,这个他们不傻,都知道。所以说觉得自己损失了一部分实力,却换来了更多的东西,那还不是孟获这个南蛮王带来的。可以说连马超和凉州军都没动其人,那么可想而知,其人的南蛮王是马超和
凉州军他们承认的,也就是大汉承认了呗。是啊,哪怕说如今的大汉都已经这样儿了,但是在南边儿的异族和异国那儿,他们印象中的大汉,那自然是强大的,他们和大汉可不能比,这个是。所以说大汉一路诸侯承认了孟获这个南蛮王,那么就是大汉承认了。他们多少都知道如今大汉的情况,知道一些事儿,更知道马超凉州军占据益州,以后更得和凉州军打交道
了。是啊,凉州军他们就是现管,那一点儿没错,所以南边儿的异族异国,尤其是挨着益州的南蛮他们太清楚了,以后更得和很强的凉州军打交道了,这个也说不上是好是不好,其实都有,就看哪个更多了。对南蛮来说,他们是,已经得到了不少,哪怕都知道,马超和凉
州军他们的话,不可能把更核心的东西给己方异族,那不会。但是他们却都清楚,如果说一直像以前那么老实的话,很大可能,很大程度上,凉州军他们估计都不会怎么搭理己方,所以说孟获做得挺对,至少从凉州军那儿也是拿到了些东西,有肯定就比没有好,那肯定强
了,就是。南边儿的异族异国,那和北方的确实不同。毕竟北方的可能更贪得无厌点儿,没那么容易知足,这个肯定是,实力在那儿摆着呢,足以说明问题。而南边儿的异族异国,他们没那么强的实力,也更容易满足,那可不假。至少他们都知道,己方没和凉州军大战的时候,对方是没给过太多东西。可战过一场之后,那么他们就给了点儿,这个说起来倒不是
说鼓励己方如何如何,实在是这个己方就看得出来,那这个你老实的话,就算是能得到东西,其实也是有限的,绝对少。可不老实的话,损失一些是一定的,可绝对是得到更多,那没错。所以说南边儿的异族和异国,就知道该怎么做。而且凉州军也不是吃素的,在他们看
来,对方是继承了大汉的强大,那可真是。如果说是北方异族,那么他们绝对不会认为凉州军强,毕竟他们实力更强,超过了凉州军,那没错。可南边儿的异族异国却不行,他们必须承认对方之强,因为他们可不如凉州军啊,就在这个实力上。要不然的话,当年的南蛮大
战,也许南蛮能占更多便宜了。可不就是,因为实力,最后决定了还得听凉州军的,那是。在南蛮人看来,如果说己方实力强,那够强的话,就是反过来了,不是己方听凉州军的,而是反过来,凉州军听己方的,就是……所以说在异族那儿,其实想法很简单,不管说是北方至于还是南边儿的,他们所想都是谁拳头大,那谁就是老大,说上句儿的,没错。异族最崇
拜强者,那是一点儿没错。你强的话,那么当老大一点儿没问题。确实,对异族来说,从来都是丛林法则,而且有奶就是娘,这个肯定是。马超所知道了解的来说,汉人实力不强,要不让异族,尤其是北方异族跪下来叫爸爸,那是没问题的,真的。不过这事儿他也就是想
想而已,纵观历史,这个不是让人家异族跪下叫爸爸,倒是……这个就不多说了,确实是有够丢人,一个比一个丢人,不用说太多。尤其是最后连洋人都出来了,就是洋鬼子呗,那彻彻底底是外人,真的。毕竟不管说是北方异族还是南边儿的异族异国,基本上大多还都是华夏民族的,说起来虽说不是汉人,但是大家还算一个大民族的,那没错。但是洋鬼子的话,
那就纯粹是外人了,连肤色都不一样儿,怎么都是外人啊。确实,那洋鬼子就纯粹是外人了,一点儿没错。因为不管说是北方异族还是南边儿的那些,那可都是黄种人,很多更是一个大的华夏民族的,那真没错。可洋鬼子,那就不用多说了吧。所以说真比较起来,异族却又是能变成自己人了,但是洋鬼子,绝大多数不是自己人啊,那没错。在异族来的时候,华
内部的汉人,那肯定是自己人;而洋鬼子来的时候,就算是异族也变成自己人了,而洋鬼子才是外人,是敌人,那没错。而马超从来就没对洋鬼子有什么好感,以前的话,他没在这
个时代,也并非就没见过歪果仁,但是对他们印象,他确实没什么感觉好的。尤其还非得学
什么英语,就那玩意,马超知道26个英文字母,那他都认识,毕竟汉语拼音也差不多那些。不过合一起他就不认识了,就认识最基本的几个而已,多了就不太认识了。马超也觉得,这自己连语文都没学明白呢,还学什么鸟语?这个从来都不及格,没办法,实在是学不进去
啊。他觉得有朝一日,让天底下的人都学习汉语,学什么鸟语,难道就因为说鸟语的最广泛?那作为第一语言,那说汉语的还最多呢,确实啊。不过比这个广泛的话,那确实是鸟语,当初大不列颠一个日不落帝国,那本身就是说鸟语的,这个留下来的鸟语自然就是说的广泛了。是啊,他是觉得如果华夏古代有那么强的话,估计更多人都说汉语了,什么鸟语,垃圾……
不是马超就看不起看不上鸟语,实在是那东西不那么好学,还算在总成绩里,这个确实,在考试的时代,确实不容易。你鸟语要没学好,多少分都没了,真的。这个他是深有感触,鸟语不及格,结果多少分都没有了,和人家差距大了,确实。人家学得好啊,不是你这学渣
能比的。你一个学渣能和人家学霸比?所以说真是,不用想太多。鸟语是有学不错的,可终究不是所有人,而且也保证不了你就一定能用上,这个不一定啊,就是。不过不管是不是能用上,那实打实的分数在那儿摆着呢,还得过六级什么的,那都不用多说了,全tm的是
眼泪啊。马岱带兵撤退,今日战事结束,明日再说之后战事。现在的情况,对方因为战力的原因,他们也都不可能说占什么便宜,这个是。对马岱来讲,己方人马比对方多,战力还比对方强,吕岱更不如自己,所以破城不过是多少时日的问题罢了,那确实没错,就是啊。今日是完事儿了,明日再说了,没错。对己方来说,今日是没上到布山的城头儿上,不过却
还有明日呢,这才哪儿到哪儿啊,真的。回了大营,马超没多说,哪怕马岱今日没能上去,可并非是其人表现很不好,不是他有什么错误。只能说是那个也叫岱的吕岱表现更好,那是。而其人可比孙韶更强,比他本事大经验还多,主要布山的人马还多呢,那没办法,真是,所
以这个……马超说两句就打发走了几人,虽说布山这儿比桂林可要难攻多了,但是对己方来说,也不过就是多少时日拿下的问题,那没错。布山人马是多,比桂林多,可却比不了己方啊,而且关键是战力还不行,这个是根本,那是。其次,吕岱虽说比孙韶厉害,比他经验
多,可终究是不如马岱,这个也是。那么江东军那边儿,兵不如兵,将不如将,这个他们都比不了己方,那么自然是己方什么时候破城,而非是他们能守住啊,守不住才对。破布山,那也不过是多少时日,更多也是看双方的表现好,主要是士卒,也有将领,这个因素都少不了啊。对于马岱,马超是没那么多担心,因为他也知道,其人表现就算是不发挥超常,可也
绝对不会失常什么的,每一次都普通,那倒是了。而己方士卒呢,自己一样儿不担心,和己方比起来,倒是吕岱更该担心顾虑,因为他们江东军的战力,实在是弱的一个,这个真是在短时间内很难提升了,是难题啊,就是。想必孙策也是早就知道这个,所以他不来,因为
觉得没大用,所以就不亲自带兵来了,让周瑜带兵来就好,自己不来了,而且周瑜来了之后,就回扬州,是不必再在交州的,回去。
第一五〇章 凉州军夺取郁林(三十六)
孙策没让其人在交州这儿,直接派来援军就完事儿了,周瑜回去了,也可见孙策对交州的态度,那是。如果说很重视的话,那自然不会这样儿,没错。确实,看其人动作,就知道其人想法,那一点儿没错。如果说孙策重视的话,他也不会不亲自过来,这个是最基本的。不是他过不来,而是其人不想,就这么简单。说好听的,把大权都交给了交州各郡的太守,让
他们全力以赴去发挥,如此……说不好听的,交州那其实就是孙策放弃了的地方。当然其人因为派出十万人马,关键还都是他自己的部曲,所以就这么一点,确实也是让谁都说不出来什么,至少江东军在扬州和交州的那些个,他们却都不会多说什么,因为对于自己主公不
怎么重视的地方,他能做到如此,其实已经是很不错了,真的。更多的,他们都知道,那是奢求,真的,所以如此的话,就已经不错了,肯定是啊。毕竟江东军将领,他们也不傻,自然是知道自己主公的那点儿想法,没错。所以说也是,自己主公能如此,已经最大做到最
大的限度了,那没错。如果说重视的话,就亲自来了,这个肯定是,而不是现在这样儿,江东军在交州的众人都清楚。而他们也说不好,到底是更希望孙策过来还是不过来。反正都是各有利弊,这个肯定是,不过就是看哪个更多而已,就是。而就只从他们自身的角度来说,更多的是不希望掣肘的,就自己在这儿,那是足够了。自己主公一来,那么一切还都得听他
的……确实,至少在这个上面,交州的七个太守,他们的并非就不听孙策呢,那肯定不是。好歹其人也是江东军的主公、老大,众人怎么都得跟着他混,这个肯定是。其他的,那就得说,他们更多是想自己自治点儿,那意思权力大点儿啊。自己主公不在交州,那么郡里的一
切,还不都得听自己这个太守的。那么只要自己主公来了,那么可以说这个就变成怎么都是听自己主公的了,连自己这些人都如此,那么士卒的话,哪怕是自己部曲,可还不一样儿吗,那是。因此,对他们来说,更多的还得是自己主公别来,就自己这些人带兵抵挡凉州军,
其实也挺好。结果的话,是能想到。其实他们很清楚,别说是自己这些人了,就算是自己主公,让亲自带人来,带兵阻挡凉州军,他们也挡住不了多久,不过就只是让凉州军损失更多而已,却不可能挡住他们啊,那是。所以说结果还没什么不同,不一样儿的只是过程而已,让凉州军损失更多的,那没错。因此,自己主公不会那么做,这个很正常。毕竟其人比起一
个过程来,他是更看重结果,那没错。所以孙策是想要能改变最后结果,直接让凉州军损失多了,而改变不了最后己方守不住的结果,那么他确实,不会去交州,正常。而在扬州的众将,包括三大谋士,他们可都知道。当然了,就算是交州众人,他们也并非什么都不清楚,
所以说自己主公那边儿想法,确实也是,不用多说。既然都改变不了,那么他正好是不爱过来,所以说就不来了,那也没错。而他就不看重交州,这个是根本啊。如果说特别重视的地方,江东军众将可都知道,就以自己主公的那个性格来说,他哪怕知道自己己方改变不了最后的结果,却依旧会亲自过来,这个才叫重视,而不是说知道最后改变不了太多,反而是
不来了,说起来那不过只是孙策给自己不来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真的。可江东军众将却怎么都不会那么说,他们明明知道自己主公的想法,可却不能那么说啊。总不可能去说,主公你实际上就是不想去而找的借口罢了,心里就是不想,这个是根本,其他的,那不过就只是你找的借口。可没人敢那么说,没一个敢的。保证你只要这么说了,基本上也就
不用再在江东军混了,估计以后也找不到你了……所以都知道自己主公的那点儿想法,可确实,没人说什么。对他们来讲,自己主公不过去就不去了,交州丢了就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又不是扬州。而对交州的众人来说更是,自己主公不过来,至少没那么多掣肘,而这
个怎么都是好事儿。其他的,自己主公不在这儿,那么抵挡着凉州军的进攻,自己这些个当太守的,确实没办法让他们损失更多,毕竟己方这战力在那儿摆着呢,想让对方损失更多,就只有说在士气上面做文章了,可己方的士气,自己带兵和自己主公带着他们,分明就是两
种士气,那是。而自己主公不来,其实交州那几个太守想更多的,其实是觉得不错,真的。最大的好处,他们觉得自己主公不来,他们是可以好好守城了。如果说自己主公来交州,他是怎么都不会说带兵守城的,最多还是让己方将领那样儿。可作为交州几个郡的太守,他们是觉得本来己方已经没什么战力了,那么再不以城池为依托,守着城池挡着凉州军,那么以
己方的战力来说,对上凉州军是更不好,真的,更没什么优势了。所以自己主公不来交州,也确实是有不来的好,那都没错。怎么说呢,如果都是不好,那么不来就对了,可显然不是,确实是有好处,那不假,可不好一样儿有,这不都说了。而从他们几个太守自身角度来说,
确实是更希望自己主公别来,就自己这些人,那也挺好。最后是依旧挡不住凉州军,那没办法,可自己这些人也都尽力了,没错。换成自己主公亲自在这儿,确实也都改变不了太多,还都一样儿,没大区别。完全不同的只是他带兵让凉州军损失更多,而己方也不会剩下什么
人马了,那是。不过那是最重要的吗?自然不是最重要的,肯定没错。毕竟孙策就算是亲自带兵来,那能让凉州军损失多不假,可绝对也有限的,确实。毕竟第一江东军的战力是硬伤,哪怕他当主公做老大的亲自带兵,可也不可能说每一次他们都发挥超常,那不可能。而孙策是不可能带兵守城的,那么基本上就又少了个优势,和这个一比,他对交州的不了解,
反而是不算是什么大劣势了,真的。因此,他带兵的话,凉州军是能损失更多不假,可确实,这个还是,也没多大的改变,那没错。所以说在交州的那几个太守,他们也是想了,自己主公不来,那其实更多的是好事儿,确实。来了的话,第一是让他们掣肘,彻底从说话算
变成了主公说了算,他们都得听。其次,就是基本上少了城池,自己主公更多不会让自己几个守城,至少不会让他带来的部曲守城,所以这个是一点儿都不好。在他们看来,这己方守城优势,怎么能不要了呢?所以自己主公不来的话,实际好处能多那么点儿,这个其实就足够了,那是。毕竟如今这么个情况,己方在交州对上凉州军,怎么看最后怎么都是己方不
行,而人家凉州军自然就是行。那么这个时候,自己主公也是没办法改变最后的结果,那么来与不来,确实不是最重要的,那是。所以说连交州众将都是如此想法,那么确实是不用多说了,孙策不来交州,更多其实是对的,应该说没谁真就彻底反对,那还真没有。毕竟他
们更清楚都是什么情况,不比交州本地的那些个太守知道少,那真是。所以说自己主公不去,
那其实还不错,真的。多了的话,你让他们也不会说什么,在这样儿的事儿上,真心是没什么必要,真的。如果说大事儿的话,自己主公还做出来不智的决定,那么他们会谏言什么的,肯定没错。但是在这样儿的事儿上,还不能说自己主公做得就不对,所以说他们可没人
傻乎乎去谏言,真没有啊。没几个人就真有什么意见,有点儿想法的,却也不会多说,就这样儿。而自己主公不去交州,早就已经成为了定局,所以说他们不会去多言,不去的话,反而好处还更多了,那真没错。因此,这个不挺好?真的,至少从现在来看,那确实没大问
题。交州的情况就这样儿,对马超和凉州军来说,他们更多想法也是巴不得孙策不亲自过来,这个也真是。毕竟对方过来直接的影响,那就要让己方的人马多损失,而这个怎么都不是马超和凉州军他们想要看到的。哪怕孙策到来,就算是己方多损失人马,那也是有限,确实不假,可马超他们却依旧是不想。至于说和孙策那样儿比较强的敌人交手,这个说实话,
以前机会很多,以后又不是说没有,所以马超他们都不在乎这一时。而如今来看,这交州的战事,不说是大局已经,可也差不多少,己方夺取剩下郡县,那不过时间问题。而马超所想更多的,那则是冀州的战事。虽说他也知道,常山守不住,那可是曹操亲自带兵去的。说
起来在己方这儿,除了自己之外,其他人几乎很难挡住曹操。这个不是说自己很强,而确实得说曹操厉害。而自己的身份地位,那确实是决定了很多。至少马超就清楚,一个将领带兵,那和自己亲自带兵,怎么说都是不同的,所以……自己带着人马能阻挡曹操所带的兖州
军,但是换成其他人的话,大多都不是对手啊。所以哪怕就是赵云和典韦,他们亲自守城,可也挡不住曹操亲自带着大军进攻,那不过是多少时日破城,拿下郡(国)的事儿,确实。马超和凉州军,他们的话,那确实是不想常山丢了,但是却也知道,那是改变不了的结果。就像己方能拿下交州五个郡一样儿,都是改变不了的结果,那没错。所以说这事儿马超虽然
是担心顾虑不假,可却也没多想。对于这种改变不了的事儿,他确实是不多想,正常。因为这个注定了,你怎么想,其实都没用,改变不了什么,那是。对凉州军来说,如今这样儿,己方拿下交州五个郡,然后也丢了常山,其实都正常。曹操和兖州军他们,说他们就等着如
今这个机会呢,那其实也不错,真心对啊。毕竟这个也是,你必须承认,如果说能保住常山的话,那么马超和凉州军他们还会那么做的,毕竟在冀州,抛开中山之外,己方可就只有那么一个郡(国)了。对于常山,马超和凉州军他们不可能说不重视,但是显然,曹操和兖
州军的意思,他们对那地方早已是势在必得,那是没错。所以说己方增加兵力什么的,其实都没大用,真是。毕竟你能增兵,人家就不能了?关键还有个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如今的冀州,那可是曹操是兖州军的大本营,除了大汉国都依旧是在许都之外,其他的和以前豫州没太大区别,甚至很多地方其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没错。因此,在比拼这个人马数量
上来说,己方怎么都不如大本营在冀州的兖州军,马超和凉州军看得太清楚了。而且还得说,那对冀州的常山国,兖州军是势在必得,可己方不是说非要守住什么的,所以这个本身就是不对等的,那么最后结果不会改变,依旧是人家兖州军拿下了常山,而己方自然就是守
不住,失守了,那没办法。马超是想赵云与典韦守住了最好,可显然还是那话,没可能守住,该丢丢,那是一点脾气都没有啊。
第一五一章 凉州军夺取郁林(三十七)
对于改变不了的结果,马超怎么都得接受,这就是现实。而现实就是你想与不想,都得接受,想不想接受,最后结果都那样儿,摆在眼前。是啊,人总是被现实给打击到,哪怕就是马超,他有时候却也不得不接受。马超也没什么例外的,毕竟那可是现实啊,都是经常打败了别人,都是被现实打败,他也不例外,正常。没听过谁就一下就能打败现实,是有,但能
有几个?至少马超知道,自己和己方那肯定不是了,别人的话,也许有,那也可能。但是自己不行,己方也不是。自己依旧会被现实打败,而却不是说打败了现实,做梦呢啊,是吧。不切实际的想法,他也知道不该有啊,那是。还是依旧脚踏实地,慢慢来吧,确实是比什么
都好了,真的。加快脚步的话,自己倒是希望都能那样儿,可显然,确实是没那么简单,这个也是。如今的情况,其实就一直这样儿,慢慢来也挺好,多了的话,不能急躁啊,他都清楚。着急大意什么的,那还是要不得的,肯定都得是小心谨慎,那没说的,一直都得那样
儿。就现在啊,那没错,从来都不敢大意,就是马超和凉州军了。当然了,曹操还有孙策他们,确实也是,没大区别。可不是嘛,在这个上面,那还都一样儿啊,没错。谁就真敢说大意了,可能就是不经意间的失误,结果就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正常。所以说哪怕就是三路诸侯,其实也是。曹操的话,他是不敢不小心,不敢不谨慎,不过等他志得意满的时候,
那就不是他了,所以……不过就现在来说,有马超和凉州军在他和兖州军上面压着,其人想要志得意满,其实都费劲了。所以这个可以说很大可能就是没有,毕竟你让他带着兖州军和凉州军战,那么战个五次,能有那么一次胜利,那已经就算是很不错了,真的。如果说五
次都输了,败了,那么他曹孟德还从哪儿来的志得意满?真的,所以说这个也是,没有那个条件,你让曹操也整不来那样儿啊。赢了凉州军,对他来说,不说特别特别困难,但从来都是不容易,那一点儿没错。如果说他们能总赢,那倒是好事儿了,可显然不是那样儿啊。
非但不是总赢,反而是总输,这个真是。所以说曹操的志得意满,在碰到了凉州军的时候,那就真没有啊。没办法,凉州军就像是他的克星一样儿,只要碰到了凉州军,那都是输多赢少。在曹操的印象中,自己碰到其他的诸侯,都是自己赢了多,哪怕就是袁绍的冀州军,那那么强的一个,最后也不过是被己方灭了。当然,这其中是有凉州军联合不假,这个也少不
了,可确实也说明问题。遇到其他诸侯,是自己占优,灭掉的诸侯都好几个了,可唯独就是马超凉州军,说起来别说是灭他们了,看这样儿他们不过是多少年灭了己方的问题,那是。曹操是不怕什么,反正凉州军先灭的肯定也是江东军他们,最后才能说己方,那都没错。不
过也确实,己方怎么都不想被灭,那肯定是啊,就现在这样儿,己方增加实力,人家也没原地踏步,那确实不错。己方一碰到凉州军,怎么都是输多赢少,看如今趁着马超带着大军去了交州,己方就要进攻冀州的常山,争取是早日拿下,那没错。曹操信心是都有,毕竟凉州军大军怎么都不会来冀州了,而对只是对付赵云和典韦的话,自己带兵那是足够了,没错。
毕竟自己虽说不是亲自带兵攻城,可却也是亲自带兵过常山,这个意义和己方将领带兵,那怎么都是不同的,那没错。所以说自己带兵过去,让乐进带兵进攻,那是没什么问题。拿下城池可以,就是多少时日的事儿。多了的话,一个月,对曹操对兖州军来说,那确实是挺
多了,没错。毕竟一个月只是拿下一个郡(而已),关键是曹操亲自带兵去的,哪怕不是其
人带兵攻城。是,要真那样儿的话,不到一个月,甚至可能就半个月,曹操就能带着兖州军拿下常山,有赵云和典韦他们守着也不好使。两人虽说是大将那不假,可终究是不能和曹操比,那比不了。其人虽说不是大将,曹操真说起来,他是个二流武将,不过却是顶级谋士,
可他那身份地位在那儿摆着呢,大汉朝廷承认了的魏王,不是赵云那么个冀州牧能比的。而且他那冀州牧不光是自己封的,关键是现在还有名无实,冀州九个郡(国),到了现在就只剩下两个郡(国)在凉州军手里了,所以说他这个冀州牧当的,和人家其他几个州牧,那
都没法比,是了。因此,曹操作为兖州军之主,当主公做老大的,他就算什么官职都没有,就凭这个身份,那么可以说他亲自带兵攻城,赵云和典韦他们是怎么都守不住,不过就是多少时日的问题,那没错。也就是马超亲自带兵守城,不说是一定能守住,可肯定比赵云和典韦他们都强,毕竟其人可是和曹操一个身份地位的,那都没错。在这个身份地位上,两人一
样儿了,自然就是对等。而赵云和典韦,你说他们武艺是超过曹操,可其他方面的话,却是曹操超过他们,那没错。因此,和乐进不同,其人带兵攻城,那是不容易拿下城池,尤其是赵云和典韦他们守御的城池。可曹操就稍微简单了些,那是一点儿没错。所以说兖州军要
夺取常山最晚一个月的话,那么只要曹操亲自带兵攻城,那么半个月就能搞定一切,那是真没错。毕竟这个情况不同啊,乐进是怎么都不能和曹操比,他也就是能在步下武艺比自己主公高那么点儿罢了。说起来曹操真不是个什么手无缚鸡之力的,其人武艺不是一流,可却
也是二流,征讨黄巾的时候,他也是经常动手的,那没错。这么多年实在也是没和人动手,确实是有点儿生疏了。毕竟他和马超还有孙策都不一样儿,那两人可以说是武将出身,因此哪怕就算当了主公做了老大,可却也都没落下武艺。可曹操是谋士出身,在这武艺上面,还能有如今二流水平,已经就算是不错了,真的。就马超印象中,玩个游戏什么的,基本上曹
操武力都是八十以上,而现实也确实是,其人武艺真以数据来说,哪怕都如今这个年纪了,但是却也都能超过八十,这个马超还是相信的,他也知道。那可不就是,曹操人家可是二流水平的武艺啊,那是。就历史来说,曹操、孙权和刘备,三人其实都是有些武艺,一个比一
个强。刘大耳朵不用多说了,曹操也是个二流武将,哪怕就是孙权,其实是不能和其兄长孙策比,可确实也会两下。真说起来,孙权是能守成不假,可也是一个马上的皇帝,那没错。他没有孙策那样儿的武艺,可确实也不是个书生。就陆逊那样儿的,你才能说他是个书生,基本上武艺最多就是个三流水平,还不到呢,所以这个……不过其人虽说是个没什么武力的
书生,可确实,不能小看小觑了,历史证明了,小看小觑了陆逊的,最后基本上都吃亏了,那没办法,轻敌了大意了,真的。说起来陆逊其人,那怎么都不是你能小看小觑的一个,事实证明了,其人本事可不小,别看是个书生,那不假,但是却在三国中,很少有人能比的一个书生。可以说东吴那边儿是有陆逊,那保住他们平安多少年。除了之后孙权是有点儿老糊
涂,在立储的事儿上,总是有问题,也让陆逊有不满。而其他时候,那都是没大问题。所以说孙权江东那边儿有四大都督,确实也是保住他们一时都平安,没大问题。周瑜之后有鲁肃;鲁肃之后有吕蒙;吕蒙之后还有陆逊;不过等陆逊时候,东吴那边儿就真是没什么人了,
和他们四个,那是没法比,真的。了解的都知道,那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都是什么水平的,可以说在某些方面,甚至就冠绝天下了,那可真没错。周瑜其人不用多说,什么曲子之类的,那绝对高,而且其人水战的指挥能力,那就是天下最强,无人能出其右,最厉害
的就是他了。鲁肃的战略眼光,那一样儿是天下第一,没人比得过其人,那是。而吕蒙呢,其人最厉害的不是荆州之战,打败刘备大军,生擒关羽什么的,了解历史的可都知道,其人最开始那可不是什么谋士的水平,充其量就只是个二流武将而已,可后来是读了大量的书籍,所以是增加了不少知识和见识,因此,那本事蹭蹭往上撺,比之前强太多太多,所以这个是
吕蒙最厉害的,其他人行吗?“士别三日”,那所说的不就是他吕蒙吕子明吗,确实是厉害啊,别人能比吗?陆逊也是,一样儿是有别人不能比的地方,所以他之后,彻底就是没人和他们比了,拉不出来一个,也是没办法。所以说在三国的前期,哪怕就是中间,那绝对可
以说是英雄人物辈出,不过之后,好像真是没几个了,真是。毕竟大家就算是不了解的人,可耳熟能详的却都有几个,可那些人物基本上都是三国前期的人物,甚至中期的都没几个,所以说也确实,还得是之前行,之后的话。不说就一点儿都没意思了吧,可确实,少了那么
多人,真心是少了很多的精彩,可不是。随便举个例子,就说董卓其人,马超是见过其人好几次,也更是和他还有西凉军打过交道,所以该了解的,那自然都是了解。就说董卓进了雒阳之后,他更多的确实是老糊涂了,这个不假,哪怕马超也都承认,可说实话,别管其人如何,又这样儿又那样儿的,对天子对百姓,可以说是真没什么好的。可其人对自己手下的
将士,那可真是,绝对够意思了。平时的话,西凉军士卒就算是犯点儿事儿,也没人管。而一有战事,士卒不说可以随便劫掠,可也是差不多了,基本上除了个别的世家大族豪强地主之外,还都没太大太多的限制。而其人对手下,不管是将领还是谋士,那绝对是够意思,
该赏赐的赏,该给多少甚至更多,只要你有功劳就行。他很清楚,世家大族的人,根本就一点儿都看不上自己,那没办法,谁让自己不是世家大族的人呢。说起来董卓是什么出身,他不过是陇西豪强,真说起来,他是这个身份。而马超和他差不多,至少到了他父亲和他这
一代,他们早不是什么大世家了,说是豪强,都靠着他母亲那边儿,所以马超他们家是属于关中的豪强,可以说他和董卓是一个组织的吧,这个在大的划分来说,他们都属于是关西的豪强地主,是一个派系的,一点儿没错。如果说放到后世,在隋唐时期,他们就是关陇世家,关陇贵族,怎么都脱不开这个还都是一个派系的。所以说不管他们关系如何,至少董卓
没说要灭马超,哪怕他的势力都到凉州了,但是董卓更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多时候,自己那小兄弟老实点儿就可以了,别的没什么。而袁绍就是代表了关东的世家大族,那是一点儿没错。而曹操/他们的,不是世家大族的弟子,就只是代表了关东豪强地主,这
个要仔细划分的话,其实就是这样儿。所以再从这上来说,关西这边儿的豪强地主,他们很多还是乐意看到董卓把持朝廷的。
第一五二章 凉州军夺取郁林(三十八)
毕竟这个不管怎么说,董卓其人多多少少都代表了关西豪强地主的一些利益,这个肯定是啊。他们很清楚,换成关东那边儿的人掌权,对他们是没什么大好处。可董卓不一样儿,至少好处还分了出去些给自己等人,关东那边儿就不要多想了,不是没有,可太少,那是。不过董卓掌权,他也知道,靠关东是靠不着,就只能是靠着关西的了,而世家大族基本上也靠
不着,就只有说是和关西的豪强地主他们合作,然后……这个就是董卓那边儿的情况,所以说其人对皇室对百姓,那确实是没什么好的,但是对手下将士,对关西的豪强地主,那确实也是做到了不少。所以说反董卓的,基本上都是皇室、老百姓,还有关东那些人,关西的
豪强地主,几乎是没有,有那么几个,代表不了所有啊。因此,少了其人,马超觉得也是少了许多精彩。你可以说董卓对不起大汉的皇族,对不起百姓,可他对得起手下的将士,对得起和他合作的关西那些豪强地主,那是一点儿没错。所以说,这个也得分谁,他也有好的
一面,不过不可能对所有人。是,董卓那样儿的,他所代表的利益阶级,怎么都不是皇室,更不会是老百姓就是了,那没错。真说起来,马超也算是关西的豪强地主代表,可他虽说和他们有合作不假,但是其人对待老百姓,那是董卓不能比的,就是。至少凉州军可没什么劫掠百姓的事儿,最开始的时候,有那么做的都被处理了,所以现在是没了。更何况如今的凉
州军士卒什么待遇?根本用不着去劫掠了,那是。所以说凉州军根本不用那么做,西凉军却还那么做,所以董卓是一点儿不得民心,没办法。他也不可能说去处罚西凉军,所以说其人对手下的将士真心就算是不错了,得罪百姓,可却不得罪手下的将士。要不为什么董卓死
了之后,李郭汜一说给董卓报仇,一下就能聚集十万的西凉军攻长安,和这个董卓对他们如何也有关系。如果说董卓对他们一点儿不好,就算是李郭汜,他们也聚集不了那么多的人马。对将领来说,王允的意思是处罚,可对西凉军的士卒,他就算是想处罚,可处罚过
来吗?人家不会跑啊,你还得一个个去通缉?所以说士卒几乎都没跑,他们是知道自己能活得好处利益,可其中多少也是有给董卓报仇的意思,这个真心是少不了,真的。确实,给董卓报仇,这个不是死忠什么,西凉军士卒更多不过是找个借口而已,可就是这个借口,确实是反映出了董卓对他们不错。要不然的话,还是那话,有士卒还会跟着李郭汜,却真心
没那么多,正常。必须承认,就因为对手下都不错,所有说士卒有不少才想着报仇什么的,当然也少不了一番劫掠,这个肯定是,必须有。因此,李和郭汜他们能聚集十万的西凉军反攻长安,这个哪怕就是董卓死了,还能打着给他报仇的旗号……这个就看得出来,王允其
人是真没什么眼光,或者说其人很相信吕布。说起来吕布勇武是天下第一的武将那不假,可你武将再强,没兵没将的,你拿什么去对付人家十万人马?就吕布也不好使啊,最后还不是跑路了,剩下你王允和刘协在长安,人家带着并州军的残兵跑了,还有一部分西凉军,这个是他加入董卓阵营后,董卓给他安排的。他和丁原可不一样儿,后者是又想利用吕布,又
不敢给吕布大的军权。但是到了董卓那儿,真心对其人没太多的防备,把不少人马都交给他了,这个他和丁原太不一样儿了。所以说吕布能带走一部分西凉军,毕竟有人还不知道董卓到底是被吕布杀了,有人知道没跟着,有人是知道可也跟着吕布混了,毕竟对他们来说,董卓对他们是不错,但是当士卒的,最重要的是混口饭吃,这个最重要,能跟着天下最强的
武将,也许也能走出一条好的出路。确实,这个毕竟不可能西凉军那么多死忠,哪怕他们有的人知道是吕布杀了董卓,可有的没跟着他,但有的还是跟着了。西凉军和并州军还不同,可以说丁原活着的时候,他对并州军真心不怎么样,还没手下几个将领对士卒好呢,这个真
是一点儿不假。毕竟看看丁原是什么就知道,其人可是大汉忠臣,死忠的一个,那么他心里想着最多的,自然就是大汉的皇室,然后老百姓是基础,所以说在他那儿,士卒能去劫掠吗?敢抢老百姓的东西,那就是个死。所以在老百姓那儿来说,丁原绝对是个好的刺史,能
为百姓着想,可在士卒那儿来说,什么刺史,小气的刺史,没给士卒多少好处,还让自己给大汉卖命,这就是多少并州军士卒的想法。所以丁原一死,可真没几个想着给他报仇的,甚至有的士卒觉得死的好啊,他不死的话,自己可能都没出头儿的日子了。所以说丁原那样儿的,在乱世能得民心不假,可却不知道收买手下之心,甚至打压手下,以势压人,对吕布,
他不就那么做的。可显然丁原确实是不了解吕布,可以说有的人你打压一下,甚至以势来逼迫对方,其实影响还不那么大,至少你死不了。可你不了解吕布,至少你知道檀石槐都死在其人手里了吧,可你丁原自认为自己比檀石槐还强了?所以说你丁原比不上檀石槐,最后
结果倒是和其人差不多。而你董卓也是,很多地方不如檀石槐,最后结果倒是和对方差不多,都是让吕布给咔嚓了,那真是没办法。吕布那样儿的人,你是驾驭不了的,至少你丁原和董卓都不行。檀石槐怎么样儿,最后还不照样儿挂了,你丁原和董卓也是步了对方的后尘。
所以说这个多少也是不了解吕布的性格所导致的,那没办法。不过在马超看来,少个丁原,那其实没什么,不过天下诸侯少了董卓,确实少了点儿精彩。而少了袁绍,也是少了更多。别管袁绍其人如何,至少在世家大族看来,尤其是关东那些世家大族,他们可都把袁绍看成是他们的大希望了,要不都那么帮衬着冀州军,这个和袁绍的强,也是分不开关系。可以说
有那么多世家大族的支持,就算冀州军想不强,那都不可能。马超凉州军强不假,可他们的强却不是世家大族的支持,而是靠着自己,是自身的钱粮多,这个强。兖州军也可以,而他们一样儿不是靠着世家大族,这个就算是能,他曹操都不会那么去做,那是。所以说他们
都不靠着世家大族,是靠着自己。而袁绍冀州军确实,他们是靠着世家大族,是靠着他们帮衬,才有了他们之强。为什么袁绍手下是兵多将广,这个和世家大族帮助有关,和袁绍本身的出身,关键是袁家还看重他,和这个有直接的关系。话说袁术还是袁家的嫡子呢,可就因为袁家人看不上他,所以他手下士卒可多点儿,但是将领谋士什么的,都没几个出名儿的,
这个和袁绍是不能比了,差距太大,所以说其人心里能平衡?就是,除非是心里特别强大的,那另说了,可袁术显然不是,所以早就整出毛病来了,没办法。他要是没毛病,可能早就混成天下的强势诸侯之一了,至少比袁绍强,可现实还是他没袁绍厉害,那么就足以说明问题。袁术并非就真是没什么本事的一个,好歹也是世家大族的嫡子,所以比起一般般的人
来说,那是强不少。可是让他去和袁绍比,那么袁术还真是不如袁绍了,这个很多地方都不如。就说袁绍是什么人?他年轻时候就敢跟董卓吵,敢跟董卓顶几句,这个袁术还真是没胆量做。他充其量不过就是在诸侯联盟的时候,咋呼两句,这就是袁术,和袁绍一比,这个
差距啊,还真是有,并且不小了。这就看得出来两人的性格,至少在年轻时候,袁绍的强硬可以对敌人,我看不爽的,他都得说几句,正常。而袁术不行,他的强硬只是对内对自己人,那他倒是强,可对敌人,比他强的,他就没动静了,可不就是,所以说袁术就这么一点,
他都比不上袁绍,也难怪说袁家的人几乎都看不上他,这个也正常。毕竟你一个嫡子,本事还不如一个庶子,这话说出去,袁家的人都觉得丢人。说起来他们作为世家大族来说,对嫡子的期望,那确实是挺高,那没错。可袁术属于不怎么争气的一个,如果说袁绍要在他那个位置上的话,做得比他好,那真没说的。因此,袁家为了长远的发展,最后家主的位置都
给了袁绍,而不是袁术,这个对他来说,实在是丢大人了,那真没错。从之后事情发展的角度来看,袁家所作所为,那真是没错。袁术本来就不比袁绍,最后为了在名儿上能超过其人,拿个玉玺都称帝了,这为什么?更多的还不就是为了能超过袁绍吗?在名儿上,他暂时
确实是超过了,那不假,可却直接就让他走向了败亡,那也没办法。那时候称帝的,没好结果,没有好现场。第一个曹操就不可能放过呢,然后忠于大汉的那些就更不用说了。结果袁术是悲催了,他这称帝的好处都没体现多少,结果都是不好的来了,最后他是穷途末路,
没办法。袁术被很多人当傻x,可说实话,其人真是吗?显然,真实的情况,他还不是,可做得那些事儿,确实是。只有傻x才能做出来的事儿,他袁术做了,所以很难不让人认为他也是傻x,所以……不过不管是与不是,最后其人是彻底败亡了。但是对马超来说,他不觉得其人败亡有什么遗憾,他宁可是选择袁绍,其人败亡,马超有那么点儿遗憾。所以这也
看得出来,在马超哪儿,显然袁术也一样儿是比不上袁绍,不是一个级别的啊,那没错。所以说袁术也真是,没怎么混好,用一千八百多年之后的话来说,就是有一手好牌,结果让他给打的……马超觉得如果说自己是世家子弟的话,那么很多地方都肯定是比现在强,那真
是没错。毕竟可以说如今世家大族根本不认为马超、曹操和孙策是他们的人,事实也确实,那三人都是豪强地主出身,和世家大族天生就有矛盾的。所以说他们和马超、曹操还有孙策三方有合作有妥协,可却绝对没有说把自己家族和他们绑到一起,那绝对没有。所以说三人
谁一统了天下,对世家大族来说,其实都没什么太大的影响,那是。毕竟马超、曹操和孙策他们的出身,就决定了不会对世家大族很好。而事实也确实是证明了,三人对世家大族,那可真是不怎么样儿。而相比之下,他们倒是对豪强地主,那确实挺好,这个就不得不说让世家大族有想法了,那肯定是啊。毕竟就因为他们出身是豪强地主的子弟,所以说和对方的
合作就多,对他们就好,这个是如今情况。世家大族不傻,自然知道,要说己方的话,危害是有,那没错,可豪强地主他们就没有吗?一样儿有,不过就只是多少的问题,那没错。没危害?那做梦呢,世家大族知道,他们不相信马超、曹操和孙策他们就不知道?肯定知道
啊,可还是和豪强地主合作多,给他们好处多,和自己这些世家大族合作少,那确实是说明不少问题,就是,这个他们可都看得出来啊。
第一五三章 凉州军夺取郁林(三十九)
就是,区别对待,世家大族看得太清楚了,对待己方和对待豪强地主,分明就是两个态度。可不就是,世家大族也都知道,马超、曹操和孙策,他们都把己方看成是大敌,可说实话,那豪强地主,虽说不是大敌,可确实没说就真比世家大族要差很多。他们知道,总体来说,对方肯定比不上己方,但是要谈起来对天下危害来说,世家大族是有,可他们没有?显然不
是,不过就只是多少的问题罢了,那没错。所以这个在世家大族那儿,他们是觉得非常不平衡,真是。如果说马超、曹操和孙策,他们要对待己方和豪强地主都差不多,他们自然也就平衡了,可显然,这个怎么都是让他们不平衡。而且随着时日的增加,他们也是早知道,
这个三人对待豪强地主和对待世家大族,这个态度是越来越不同,世家大族确实是有很大很多的想法,那没错。那话很有道理,什么叫“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如今对世家大族他们来说,其实就是如此。他们是不会认为寡有什么,如果说大家都一样儿,都是寡了,那么他
们不会觉得不平衡,可如今是不均,这个就是让他们觉得不平衡的了。所以说他们怎么都是有意见,一点儿没错。可却不会多说什么,因为他们都知道,凉州军、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到了该妥协的时候,确实都会妥协,那么这个就足够了,没错。如果说现在的话,那基本上是不会让他们妥协,世家大族也清楚,确实还没到时候,那是。因此,这个还得等啊,
那没办法,可不就是。世家大族他们也在找寻着很好的机会,那是一点儿没错。而现在来说,真就没有。确实,他们也不敢肯定了,说以后一定能有,只能说是很大的期望,那确实没错。三大诸侯是不会灭了世家大族,这个他们知道,有底气,可却也不会和己方有更深的
合作,至少现在来看,可不就是那样儿。他们宁可是和豪强地主之流多点儿合作,也不和世家大族,这个让世家大族中人,确实是心里不爽。可真要说做出来点儿什么事儿,那么其实是对谁都不好,那样儿的事儿,世家大族中人是不会去做的,正常,所以说如今就这样儿
了。毕竟他们所作所为,就和诸侯一样儿,都想着是能对己方有好处,利大于弊,肯定是啊。而如今来看,确实是不怎么样儿,大头儿的好处不在自己这儿,在人家豪强地主那儿啊,那真没错。对世家大族来说,他们确实是不想接受,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现实就是不管如何,你都得接受,那没办法。他们也想改变,不过却做不了什么,谁让马超、曹操和孙策,
他们是没有一个世家大族的子弟,这个就没办法了。总不可能说让他们一下就变成世家大族的子弟,那怎么都不可能。所以说如今这么个情况,马超、曹操和孙策,他们解决不了世家大族的问题,而后者也暂时是解决不了马超他们对己方的态度,那是。这个都解决不了,
那么也就只能说是维持现状了,确实。要不然的话,也是没有什么更好的做法了,就现在的话,总体还差不多。你想要更好,那么对不起,现在是没有了。以后的话,再说以后的,现在是不行就对了。所以说几方都是这么维持着,也想着能有改变的机会,这个他们都是很期待,不过到底能有吗?不好说啊,很大可能是没有,这个是,有的话,几率太小,和没有
也没区别。都想着自己好,想对方不好,这个肯定是,那都正常。马超、曹操和孙策,他们是明知道世家大族对天下危害,对他们统治更多的阻碍,可他们却还是要和对方合作,这个没办法,无非就是最后多少的问题,那是。所以最后他们和世家大族合作少了,反而是和豪强地主合作多,那没错。在马超、曹操和孙策他们的想法中,自然也知道,那世家大族有
危害不假,到了豪强地主那儿,其实也是有,不过就是他们不如世家大族来得更多,那是。所以他们是有所选择,而且必须得说,他们可都是豪强地主的子弟,豪强出身,你说要把天下豪强都给灭了,别说是灭不了,就算是真能,他们会那么做吗?对世家大族都灭不了,那
么到了豪强地主那儿,其实更是了。而且因为世家大族的原因,他们和豪强地主的合作是更多,那都没错。对马超、曹操和孙策他们来说,这个其实就足够了,那可不就是。不和世家大族有那么多的合作,倒是和豪强地主他们有不少合作,这个也是三人一直以来的做法,
确实如此。对待世家大族,可以说他们也差不多一直都是那个态度,以前实力没现在这么强,和世家大族接触也不多,所以和现在来讲,没什么太大区别。如今的话,实在是怎么都得和世家大族接触,这个是避不开的,所以说……现在少不了接触,不过三人三方的态度确实都不怎么样儿。这个他们自己清楚为什么如此,世家大族自然也是都知道,所以这个也确
实,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个马超、曹操和孙策他们都觉得是不要多想了,其他的,那就得说双方都有妥协也有合作,这个是必须的,各取所需罢了。世家大族也都知道,对于凉州军、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三方来说,可以说他们是有好几个选择,那没错。第一他们可以选
择和己方合作;第二可以选择和豪强地主他们合作;而第三,他们就是和富商巨贾合作,那也不是没可能。而世家大族所了解的就是,三方和豪强地主他们合作最多,双方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获得利益。然后才是说和己方,和世家大族的合作。因为他们有三种选择,哪个
多哪个少,其实是全都在他们。而己方的话,其实就只有那一种选择,就是和诸侯合作。至于说和哪一路的诸侯合作,这个不是大方向,和诸侯不同。因为人家是大类别上的选择,就是说他们和豪强地主的合作比和己方合作要多,那么己方没太多的选择了,这个也是。所以说世家大族也知道,这个在这样儿的事儿上,反而是对三路诸侯有利,而对自己这些人,
那是没太多太大的好处,就是。他们选择多,而自己这些人选择少啊,那没办法。如果说也多的话,那倒是好了,可显然不是,充其量己方就能选择三方之一,三路诸侯之一。可三路诸侯的选择就多了去了,像他们在大方向和豪强地主的合作多,小方向的话,和哪家豪强
哪个地主啊,这个自然他们也是有自己的选择。就算是世家大族,其实不也是那样儿吗。他们选择了和世家大族的合作,但是和哪一家多点儿,和哪家少点儿,这不还都是他们说了算。当然了,如果说己方真就做到了,他们当诸侯的必须好好合作,那么都好了,可显然,那都没什么可能。世家大族还做不到说让诸侯就离不开自己了,还真是没那么大本事,这个
也是。确实,如果说他们能做到那样儿的话,没准如今的天下形势早就变了,反正肯定不是现在这样儿就对了,那没错。所以真得说,世家大族是厉害不假,但是他们还不至于说逆天什么的,那都没有。诸侯可以不依靠他们,是需要不假,可不是说没了世家大族,诸侯也没了,那不可能。可以说没了世家大族的话,诸侯他们倒是乐于看到那样儿,但是这个……
所以说真那样儿的话,诸侯倒是觉得好了,可显然没什么可能啊。而且关键是他们还不能灭了世家大族,这个不可能,所以就维持现状了,那没办法。世家大族呢,他们更是,对三路诸侯,他们做不了什么,哪怕就是对他们有所限制,可人家还有豪强地主那条路走呢,甚
至富商巨贾也不是不行。虽说在有些地方上,那俩怎么也比不上世家大族,可说实话,他们也一样儿不容小觑,那是一点儿没错。所以说世家大族也是没办法,就维持现在了,那确实也是无奈的选择,但凡是有更好的做法,他们还真不会这样儿,可如今确实也都没办法了。
在布山这儿,凉州军是再一次进攻,今日虽说一样儿拿不下城池,但是和昨日比,今日是正式的进攻,昨日不过试探。对马岱来说,突破是没什么大希望,他都看不到,可每一次的话,他确实是都没放弃过,那是。毕竟还是那话,你放弃了,那么肯定这个有希望也都没希望了,就这么简单。可你要不放弃的话,那么怎么都有那么一丝的希望,就是,所以这个……
吕岱他也是没指望守住城池,知道守不住啊,可自己也不可能跑,那不开玩笑吗,跑的话,肯定也不是这个时候啊,那是没多少人马了,然后守不住了,自然就该跑了,这个时候的话,那肯定不可能。再说了,凭自己本事,加上己方士卒,多了不说,守住个十日,那还是没问
题的,然后全军覆没呗,这个自己也是早已预料到了,真心没什么啊。本来在交州这儿,也是没什么战事,那可真心没错。这不好不容易来一个,结果估计也是在这儿的最后一个了,吕岱如此想法。他这么想,那其实很正常,毕竟如今两军的情况,江东丢了交州,那么他们
也不会说想着拿回来,那么最后在这儿的战事,那还不就是最后一次了。当然了,不管怎么说,最后都是这样儿,肯定说是自己好好表现,争取多守住几日,主要是让凉州军多伤亡点儿,这个是自己想法。吕岱也清楚,别说是自己了,就之前南海的凌操,苍梧的宋谦,他们和自己想法不会有什么太大区别,那是。只是南海那地方的人马多,而且凌操人家还有儿
子,自己这儿和宋谦那边儿,确实这个人马就少了,正常。将领的话,也是没谁了,那没办法,自己主公就那么安排的,把凌操父子俩都给放到南海去了,也算是对他们非常信任了,那是。不过吕岱也清楚,这个未尝就不是自己主公收买人心的一种手段,太正常了,那没错。
所以说让凌操父子俩在南海,其实怎么看,最后都是利大于弊,那是一点儿没错。如果说自己是自己主公的话,最后也得这么做,那是。这么做,那是正常的,不这么做,那就不对了。毕竟符合己方的利益,对自己主公有好处,利大于弊的,他可能不去做吗?是自己也那
那么做了,而如今来看,效果确实是不错。对己方来说,还就只有南海那地方是父子兵,其他地方,就自己所知道的来说,这个将领父子的话,还就没了。士卒什么的,那都不算。士卒除了个别的之外,其他的自己连名儿都不知道,记不住那么多啊,所以还可能知道他们更多的事儿吗?关键是那都没必要必须知道,这个吕岱清楚啊,该知道的事儿,那自己都知
道了解了,不知道的,那么自然就是不怎么清楚了。而他不知道的,不少也是吕岱所认为没大用的,那是。有用的,该知道的,那确实,很多他都清楚,没错。把凌统放到南海,吕岱觉得不错,自己主公的这一步棋,那是走得挺好。要把凌统放到其他的郡县,那确实
是不合适,在南海的话,真就最合适了,那没错。吕岱都觉得如此呢,别人的话,大多也都是这么想的,凌统在南海最合适,别地方不行。
第一五四章 凉州军夺取郁林(四十)
也不会说想着拿回来,那么最后在这儿的战事,那还不就是最后一次了。当然了,不管怎么说,最后都是这样儿,肯定说是自己好好表现,争取多守住几日,主要是让凉州军多伤亡点儿,这个是自己想法。吕岱也清楚,别说是自己了,就之前南海的凌操,苍梧的宋谦,他们和自己想法不会有什么太大区别,那是。只是南海那地方的人马多,而且凌操人家还有儿
子,自己这儿和宋谦那边儿,确实这个人马就少了,正常。将领的话,也是没谁了,那没办法,自己主公就那么安排的,把凌操父子俩都给放到南海去了,也算是对他们非常信任了,那是。不过吕岱也清楚,这个未尝就不是自己主公收买人心的一种手段,太正常了,那没错。
所以说让凌操父子俩在南海,其实怎么看,最后都是利大于弊,那是一点儿没错。如果说自己是自己主公的话,最后也得这么做,那是。这么做,那是正常的,不这么做,那就不对了。毕竟符合己方的利益,对自己主公有好处,利大于弊的,他可能不去做吗?是自己也那
那么做了,而如今来看,效果确实是不错。对己方来说,还就只有南海那地方是父子兵,其他地方,就自己所知道的来说,这个将领父子的话,还就没了。士卒什么的,那都不算。士卒除了个别的之外,其他的自己连名儿都不知道,记不住那么多啊,所以还可能知道他们更多的事儿吗?关键是那都没必要必须知道,这个吕岱清楚啊,该知道的事儿,那自己都知
道了解了,不知道的,那么自然就是不怎么清楚了。而他不知道的,不少也是吕岱所认为没大用的,那是。有用的,该知道的,那确实,很多他都清楚,没错。把凌统放到南海,吕岱觉得不错,自己主公的这一步棋,那是走得挺好。要把凌统放到其他的郡县,那确实
是不合适,在南海的话,真就最合适了,那没错。吕岱都觉得如此呢,别人的话,大多也都是这么想的,凌统在南海最合适,别地方不行。
还有一点很重要,可几个太守都不会多说,最多也就只是想想而已。那就是凌统本事超过他们几个太守,可其人到哪个郡都不可能当太守,资历不够,破格任命的话不是不行,可那样儿的前提是你必须能服众,这个就难了。要说凌统的本事是够了,可他能服众?至少现在还不行,所以他当不了太守,什么时候其人的功劳够了,那么自然而然就可以当了,那没错。
他要当太守,本事是够了,但是必须要有足够的资历才行,而没资历的话,除非是有大功劳,那样儿的话还差不多。而凌统没一没资历,二也没大功劳,服不了众,确实就只能是当太守的手下了,而不是做太守。那么在哪个地方,也确实是没有南海他父亲那个郡更适合的
了,这个都没错。其他几个郡的太守,可都那么看的。没办法,实在说凌统别看是年轻,可却是己方的后起之秀,关键其人还是可以说在后起之秀里第一的那个,所以说超过自己这些老家伙,那确实是没大问题,那没错。所以说他们都认为其人在南海,那是比别的郡都好
啊,那是。确实,那些个太守可都想着自己主公可别安排个比自己还强的手下,那样儿不光是给自己压力的事儿了,确实,还有其他的啊。毕竟在交州的那几个太守,最短时间跟着孙策,追随其人,在江东军混,那都十几年了,妥儿妥儿的元老级别人物,那是一点儿没错。因此,确实谁都不想有个比自己还强的手下,那是一点儿不好,确实,所以说他们都想着说
凌统可别到自己这儿来,自己主公安排他到南海,那其实是最好,真的。结果确实那样儿,那是最好不过了,肯定没错。对交州其他六个郡的太守就是。至于说凌操的话,他是没太多想法,自己儿子到哪儿去,确实不在于自己,也不在于他,就只是在于自己主公如何安排了,
那没错。结果和他所想几乎就一样儿,自己主公把自己儿子安排到了南海,这一点就说明很多问题。而且也算是和其他六个郡太守所想一样儿,是他们所希望的,那没错。当然了,也得说是自己所想的,也是自己儿子所想的,那是。显然自己组主公也是知道自己这些人的
想法,那是。其实他们也都知道,把凌统安排到南海,确实就是最好的结果了,那是,对谁都一样儿啊。从上来说,对孙策是,对凌操这个做父亲的是,对凌统这个当儿子的,那也是,而对交州其他六个郡的太守,一样儿也是,那没错。所以说这个对所有人来说,其实都是最好的结果,那么孙策这么做了,其实也是这个众望所归,可以这么说,真的。当然了,
最后的选择权在他,孙策怎么做,其实并非就真会被其他人所左右。可必须承认,他要收买人心的话,就得安排凌统到南海。而那么做了,确实也并非就只是收买凌操父子的心那么简单。可以说其他六个郡的太守,他们都满意了,都觉得自己主公做得不错,这个从侧面来
说,其实一样儿是收买了他们之心。不过那几个人不会有太多想法,本来他们也是忠心孙策,忠诚于江东军的,那没错。也许你让他们尽忠什么的,那是没有,可你让他们为了江东军为了孙策尽力,拼尽最后一点儿气力,那还是没错,没什么问题的,所以孙策所作所为,说是没让他们不满,都满意了,这个最重要,更多的其实是锦上添花,就是如此,所以这……
马岱带兵正式进攻,今日和昨日不同,在吕岱那儿也是有所感觉,不过不管怎么说,至少他也知道,自己和士卒,那确实也都尽力了。防守住的话,今日是没问题,但是到底多少时日,这个他也不知道了。是肯定比桂林那儿要多,但是到底多少,不知道啊。就知道多,可到底说能多几日,甚至再多点儿?也确实是不一定了,所以吕岱也没个谱儿,他觉得自己是
比孙韶强,这个也是事实。你说自己不如凌统,那倒是没错,可自己比孙韶强啊,那也对。而且布山这地方,那人马更是桂林的好几倍了,那么守住时日比他们那儿多个五六日,那还是没什么大问题的。不过就五六日的话,吕岱就只是觉得正常,没什么大的,怎么说呢,他
觉得是没什么大惊喜了,这个对自己对己方,甚至说是自己主公,都没什么惊喜。可自己要多个十多日呢,那么基本上就差不多了,这个你说是惊喜吧,至少吕岱是觉得没问题。那最后和南海番禺差不多,自己也算是能在自己主公面前直起腰板儿了,肯定是啊,毕竟番禺
什么情况,自己这儿可不如那儿啊。可不就是,自己这儿不如那地方,可自己要做得还比凌操父子俩强,那么自己主公没准还能表扬自己两句。吕岱觉得自己如此想法不是做梦,而是事实,自己只要真那么表现出来了,表现好了,不用守住城池,只要做得比凌操父子俩强,比他们好,那么想不要自己主公表扬都不可能,那必须的。不过现在来说,这事儿也真就只
是自己想想而已,多了就没有了。吕岱可以说他这么大人了,那是相当有自知之明的,说起来其人要是连这个都没有的话,真就在历史上活不到那么大年纪,九十多岁,奔百岁去了,那可是三国时代,不是一千八百多年后啊。当然了,就算是放在今天,奔一百岁去的人,你
依旧得说一句长寿,更何况是那个年代,绝对是妖怪级的人物,就从年纪上来说。当然了,其人那么大年纪,就算是一个普通人,那也觉得是人老奸猾的典型,活那么大的年纪,绝对不是白活了,更何况是早孙权那么个厚黑的人手下做事儿的,那可真是不一般的,就是啊。
因此,其人这个自知之明,那是绝对少不了,哪怕这个时候他还没到六十呢,但是从历史上其人的年纪来说,他是走过一半还多了,那没错。当然吕岱也不知道自己能活那么大的年纪,他倒是也想过,自己这个身体不错,那么能活到七十,他觉得就可以了。可见这个时代的人,确实七十岁那都已经是很长寿的了,一点儿没错。所以说历史上曹操刘备都活过六十
孙权更是七十,那绝对长寿。更何况吕岱直接就九十多呢,连马超都不敢小看啊,那是。毕竟人家是军中混的,可不是普普通通的小老百姓。而且可以说连个普通的小老百姓,一个
能活过九十的小老百姓,都属于一个地方的宝贝,更何况是吕岱那样儿的,绝对是江东的重
臣啊,那是。其人就一个年纪,那是碾压了多少三国的人物,当然了,应该说好像也没谁就真超过他了,所以这个真是,就马超都不敢小看,他让自己手下更都如此。而其他人的话,虽说不知道其人历史上活过九十多的事儿,可见自己主公都如此重视,他们自然也都不敢小看轻视,那绝对的。而且最基本的来说,孙韶看着是挺有本事吧,除了年轻点儿之外,经验
是不多,其他方面还都好。而凌统的话,那更厉害了,这个都接触过了,战过了,就不用都形容。凉州军的将士对他们还算是有了不少了解,可他们谁也没当上太守,在交州当太守的,还是那七个。凉州军的将士也都知道,那凌统本事,说是冠绝整个交州江东军将领,那还是没错的,可孙策没让他当太守,让其他人当了,这个足以说明问题。绝对不是本事的
原因,而是其他的。他父亲那都不用多说了,而就从之前所看到过的,宋谦本事是不如凌统,这个不假,就算是凉州军的将领和谋士都知道,士卒都看得出来啊,那是。可孙策却依旧让其人当了太守,而不是凌统,这个就说明问题。确实还是之前所说那样儿,凌统不能服
众,这个就是大问题,而不是小问题。而你不能服众,孙策这个当主公的就算是想要拉你一把都费劲,除非你是有逆天的大功劳,那么另说了。不过真那样儿的话,未必就不能服众是吧,所以说归根结底来讲,还是年轻,这个是问题,还不是小问题了。可能在有些地方上,
年轻的话,怎么都是好事儿。可在有些地方上,年轻就是问题,还不小,古人总说,“嘴巴没毛儿,办事不牢”,不就说的是年轻吗,那很正常。其实就放在现在,有时候上位者,也就是领导也这么看的。有些领导就看重有年纪大点儿的,那么你年轻的话,除非本事够了,要不然的话,还真别想着让领导高看你一眼,真是。其实一想也正常,毕竟年纪这个东西,
不说看一眼就知道,可领导肯定清楚,那没错。而一般来说,只要是年纪大了,那么都是在单位的岗位上混时间长了,长多了,那怎么都是做过贡献的,所谓是“没功劳还有苦劳吧”,所以对这样儿的人,领导怎么都得重视一下,正常。至于说年轻人,那么基本上都是新来的,
确实是该敲打一下,那都正常,而且可以说这个也是,除非你关系够了,那足够硬,要不然的话,想要不被敲打,让领导重视你,那么你就得在领导面前拿出来真本事,这个肯定是啊,所以……吕岱就属于那样元老的,年纪大的,而有的人,那就绝对不行。
第一五五章 凉州军夺取郁林(四十一)
孙韶的话,如果仔细说起来,其人是关系比较硬的一类新人,算是这个类型,和纯粹被敲打的新人,那绝对是不同不一样儿啊。至少江东军大多数的将领,他们敢去敲打一个没有任何根基的新人,这个他们敢做,未必就真会,那没错。可却绝对不敢说去敲打一下孙韶,这个你看其人被孙策安排到了郁林,就算是吕岱那样儿,他却还得多少照顾其人一下呢,就这
个,那就足以说明问题了,真是。吕岱其人,那在江东军那么多年,绝对可以说得上是老奸巨猾了,而且更是早过了被人敲打的年纪,是属于他去敲打别人,而不是别人敲打他,这个没错。因此,孙策就把孙韶给放到了郁林,就差直接对吕岱说一下了,你照顾一下他。可
自己主公都什么意思,他太清楚了,那是。如果说连这个意思他都不知道的话,那么也是,真就白混了那么多年,真是。在军中,还是在江东军中,混了那么多年,他自然是知道自己主公那点儿心思,吕岱也不会多说,反正自己多少照顾一下孙韶也就是了。他很清楚,而且
最后也都是那么做的,确实没错。对其人来说,这个其实也是,并非什么太大事儿。其实就算是自己主公不亲自安排孙韶在这儿,那么除非说其人有大过错什么的,要不然的话,只要说自己碰到了对方,就绝对不会敲打他,甚至和现在一样儿,照顾一下,甚至帮忙什么的,也并非不可能。毕竟孙韶是一般般的将领吗?明显不是,不说其人关系在自己主公那儿,就
说本身,他一身的武艺本事也都不错,虽说是不如自己,可自己却知道,超过自己不过早晚的事儿,那没说的。因此,对这么一个己方的后起之秀,就算是吕岱那样儿的奸猾人物,他也是愿意帮助一下,多照顾一点儿,真心就没什么大不了的。当然了,其人也算是可以,
至少他没说向自己这个太守要求这个要求那个,孙韶是见过自己几次,自己和其人也说了几句,他确实,是没对自己有什么意见,反而还问了几个守城方面的事宜,这个吕岱印象还是很深刻的。当然了,其人也是和他讲了下守城的事儿,这一晃也确实是两三年过去了啊。
而当初所问的,之前肯定也派上用场了,吕岱觉得能顶点儿用,不说多大,可确实有用啊。毕竟那也是自己的经验所总结出来的,是自己独有的。确实不敢说就超过多少人,可也算是比没什么经验的孙韶要强多少倍,真的。毕竟孙韶其人本事可以,虽说比不上自己不假,可那也不过是早晚的事儿。而其人就只是经验上差,那么自己教给了他一点儿经验,多少都能
给他补充点儿,那是。毕竟自己那可是几十年军中的经验,确实不是他孙韶能比的。好歹自己比其人找加入了江东军中那么多年,他孙韶才几年,而自己都多少年了?那真是,他和自己在这方面,也是没法比啊。如果说孙韶也是元老的话,吕岱清楚,自己主公没准就让其
人当太守了,真是。反正连凌统的话,其人都是别的方面都够,可唯独不是元老,当不了太守,要不然的话,那是没问题。而其人都能当,孙韶就更没问题了。他本事是不如凌统不假,但是其人有一点是凌统怎么都比不上的,那就是说他为自己主公的亲族,都姓孙,可凌统却不姓孙,这个就是最大的区别了,那没错。因此,哪怕在本事上,孙韶还有不如凌统的
地方,那是没错,可在孙策那儿,他其实更信任孙韶,那没错。是,别看凌统是后起之秀第一人,那都不假,也忠诚,本事更是年轻人第一。但是孙策更加看重孙韶,这个没办法,有他伯父的面子在里,也有孙策看重孙韶的意思,那没错。应该说孙策非常看重孙韶伯父,要不也不至于把其人给加到了孙氏族谱里,确实啊。对孙韶也一样儿看重,所以说这个……
凌统不姓孙啊,而且给其人赐个姓什么的显然也是不行,毕竟凌操可是非常看重自己儿子,他就指望着凌统传家呢,所以可能把自己儿子改姓吗?显然不可能,孙策更不会那么做了,那是。你看孙韶那不一样儿,和凌操父子俩区别大了去了,所以说其人被孙策赐姓,那甚至
都觉得光宗耀祖了,没那么夸张可也是觉得好事儿。但是在凌操父子俩那儿,那确实不是什么好事儿就对了。所以说孙策更看重孙韶,那也没错。虽说他也信任凌统,可其人很清楚,如果说真要是受到了死亡的威胁,比如说两人都被生擒,最后只有投降才能活,那么凌统就
会投降,基本上不用说了,就那样儿。但是孙韶的话,孙策不敢说是十成,可八成其人不会投降,反而会慷慨赴死,所以说孙策更信任其人,那并非是没道理的。毕竟孙韶和凌统,他们本来就不是一样儿的情况,可以说差距很大,那真没错。毕竟在凌统那边儿,他自己来看,自己主公是信任自己不假,可却还不够说自己为了他为了江东军尽忠,以自己主公对自
己父子俩来看,那么自己只要是尽力了,那么就好,尽忠什么的,那是没有了。而自己投靠了敌军,那没办法,为了活命。至于说自己父亲那边儿,他是不愿意看到这些,那不假,可他知道情况的话,多少会理解,那没错。毕竟和小命儿比起来,投靠敌军自然是更好的选
择,而不是说慷慨赴死,那绝对不。凌操想让自己儿子做的,不是尽忠给孙策给江东军,而就只是保住命,这个是第一位的,那没错。毕竟自己儿子要连命都保不住了,那么确实,自己还指望他传什么家啊,真的。而自己在江东军中,哪怕自己儿子投敌了,其实也无所谓,
没有太大的事儿,这个他知道。毕竟自己主公能理解,而且以自己的元老和本事来说,自己主公依旧是要用自己,那没错。所以说在凌操父子俩那儿,他们都是那样儿的想法,孙策也知道,所以他自然是更加相信孙韶,这个肯定是啊。凌操父子俩的话,他们是不会主动背叛什么的,可真正受到生命威胁的时候,他们投靠了敌军都正常,不会在己方这人吊死,那
绝对不会。可孙韶会,如果说凌操父子俩他们在受到生命威胁的时候,八成会投靠敌军,那么孙韶的话,在受到生命威胁的话,八成不会投敌,会慷慨赴死,这个就是孙策的想法。而也可以说这个绝对是现实,那没错。毕竟对凌操父子俩来说,这个自己主公对自己父子俩
是有知遇之恩不假,但是自己父子俩也并非没报答,可以说做了不少,还都尽力了,那是对得起天地良心的,所以说他们会投敌,只要说受到生命威胁。可孙韶不会,因为在其人看来,如何报答自己主公,那么自己唯有赴死了,没其他的。所以说在江东军中,他绝对可以说是少有的死忠,那一点儿都没错。而凌操父子俩却绝对不是死忠,他们可不是,前者是,
后两人可不是。本来嘛,孙策也清楚,可相对来说,凌操父子俩还是比较忠心的,自然是比很多人都强,至少不会说一下背叛了自己和己方,那真不会。在孙策看来,他们被生擒的几率很小,比己方被凉州军所灭都小,所以说想着他们投敌,这事儿基本上可能大概差不多不会发生,那真是。毕竟这个你得承认,凌操是己方的元老,是受到自己器重的一个,虽说
他儿子凌统是没那么元老,资历不够,那是不错,可本事行啊,自己一样儿挺重用他。那么自己可以说对他们父子俩都有知遇之恩,那没错。所以他们不会说背叛自己背叛己方的,哪怕最后真被生擒了,真受到生命威胁了,真投敌了,自己也相信他们不会对付己方,这个
也是。而孙策自认为看人还是可以的,那是。别的不多说,就说己方的将领、谋士,基本上他都认为是挺了解,那是。就像他们也一样儿是了解自己,自己更了解他们啊,那没错。如果说连这个都做不到的话,自己也白当这么多年的主公了,那真的。真可以说这个确实,
没白当,可不就是。所以说嫡系那是不用多说了,就说己方那些个非嫡系的元老,凌操就是一个;宋谦也是;吕岱更是了。他们的话,孙策相信,几人都不会背叛自己就是了,哪怕被敌军生擒活捉,最后投靠敌军了,可他们却不会转头对付己方,这个孙策还是很相信的,那没错。当然了,几人也不会那么轻易被生擒什么的,毕竟以他们本事来说,除非是针对几
人,布下了天罗地网,也许还能擒住他们,要不然的话,想擒住一个二流武将,确实还难。真就是啊,看看三国演义,说起来单挑斗将什么的,斩杀武将也算是常有,但是有几次生擒别人了?孟获那纯粹是他和诸葛亮飙演技,说起来诸葛亮是在演戏,但孟获就不是了?反正
历史上什么样儿,马超真是不怎么了解,毕竟孟获这个正史上属于没记载的,不过这个时代是真有其人,并且和演义很多地方还一样儿。而在现实当中,其人到底是个什么人,他多少还是知道的。说起来自己能擒住其人五次,并不服说真就是己方比对方厉害很多,一下就
能抓住对方主将,马超清楚,有的确实是,可有的,那却也得说是孟获故意的,这个就不多说了。其人那么做,确实是有他的意思在里。就马超所知道的来说,自己擒住孟获五次,那可不算少了。可如果说自己不来的话,换成其他人,没准就真是七擒了,这个也不是不可能,真的。毕竟自己才是凉州军老大,南蛮那边儿分得很清楚,而自己和他们作战,最后他
们所臣服的也不是己方凉州军,最后都是要归附大汉,这个才是最终的结果。所以说事情就是这样儿,因为自己是凉州军老大,可以说是直接代表了凉州军,代表了己方所有地盘儿,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大汉,所以说自己擒住孟获五次,最后他就妥协了。而其人也不傻,
早就看出来了,再多的话,自己没准就真把他给杀了,孟获是一点儿都不想那样儿,最后结果肯定是要得不偿失。孟获肯定不想死,而且也想过了,自己要真是被马超被凉州军所杀,那么最后结果是自己控制不了的,那是。毕竟自己这个南蛮王虽说是大家推举出来,更多是因为利益,可说实话,自己要被凉州军所杀,那么不会是所有,但是个别和自己关系好的洞
主必然会动兵和凉州军死磕,那么这么一来,确实是没一点儿好处。可以说自己活着,那么怎么都行,可自己要死了,那么就真是都管不了了。凉州军能以他们之强让南蛮表面臣服,那是不假,可那终究是有隐患的,最后要真是被他们灭了几个洞,那自己就是南蛮的罪人了,真的。所以说孟获很清楚,自己是不能死,不能死在马超死在凉州军手里,那么就只有早点
儿和凉州军妥协,这个是必须的,必要的,必然那么做的。结果其实就和他所想那样儿,马超确实是没那么多耐心,如果说五次的话,对方再不妥协,不早点儿整好这些事儿,那么也就不能怪自己心狠了。这个自己不怕损失更多的利益,没了孟获不是不行,只能说有其人
在,那么肯定更好,可其人要不在了,那么自己也只能是继续带着己方和顽抗的南蛮继续作战,直到把他们彻底打服,当然也不会忘了再扶植一个听话的南蛮王,就是如此。不过这一切都看孟获的,他到底是如何选择。而最后其人的做法,也是没出乎马超的意料,他是觉
得其人还算聪明,至少没再不服不妥协什么的,要真那样儿的,自己只能下狠手了,那没办法。对一个挑战自己耐心的人,自己从来都没太好的耐心,马超知道。如果说你孟获要是值得自己改变一下的话,其实也没什么,可现实就是,你孟获还不值得自己改变什么,所以
说最后……损失利益?换个南蛮王?自己并非接受不了啊,反而是对你孟获更不好吧,毕竟
你是连小命儿都没了,所以说这个也是,该怎么选择,你知道。确实,孟获不傻,从和其人短暂接触开始,马超就知道,更知道其人那点儿心思。没办法,南边儿异族和北方异族还大不同,他们是没那个实力,也不想北方异族的要求,不光想抢东西,还得是把汉人灭得越
少越好,这个就是他们的想法。可南边儿异族和异国却不是那样儿,他们也想抢东西,可更想要的是汉人的技术手段,这个才是他们需要的,而不是什么那些东西,用了就没有了的消耗品。而且他们绝对不希望汉人一下就说少了那么多,当然了,对他们有威胁的,比如说
凉州军的士卒,那真是越少越好,这个肯定是,毕竟士卒和普通的老百姓可不一样儿,太不一样儿了,大不同啊。确实,至少南边的异族异国他们都清楚,老百姓的话,你只要说不把他们逼急了,那么至少让他们拿起武器来对付你,基本上就不要想了,那么什么可能,所以说他们都放心,这益州又不是北方的几个州。要说幽州、并州和凉州,哪怕就是南边儿的
异族和异国他们都知道,那地方,尤其是边郡的百姓,可以说他们很多家里都有家伙,甚至就是兵器,如果有北方异族去劫掠,那么迎接他们的百姓,绝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那绝对不是。
第一五六章 凉州军夺取郁林(四十二)
所以南边儿的异族和异国他们也庆幸,还好益州不是那样儿,交州也不是啊。而凉州军对此确实也不怎么管,反而还是很乐于看到,那确实没错。毕竟大敌一直都是北方异族,那老百姓家里的武器,不是防备着己方,而是防着北方异族的,己方还管什么,巴不得那样儿啊,就是。所以说马超是怎么都不会让凉州军去管那个的,真说起来,面对北方异族的劫掠,己
方能挡住所有的?那显然不可能,因此,在有些地方就得靠着老百姓他们自己了,那真是没办法,谁让比北方异族那么强,比己方强太多。是啊,要换成是己方强的话,倒过来倒是好了,可显然,那不过就只是想想而已。真那样儿的话,马超觉得己方早就一统了天下,然
后很快就能解决了北方异族,也不至于说是现在这样儿了,真心没错。如今混的,说实话,就只是比兖州军比江东军强,可己方经营了几十年,难道实力不该比他们强吗?可和北方异族再一比,却是人家比己方强了,那真是没错。人家强在了骑兵和战力上,当然也有人马,
所以己方和人家一比,也就是步卒多,其他的,不行了。确实,骑兵没人家多,这个没比。关键是战力还没人家强,这个就是他们大优势了,不光说是有骑兵,而且战力还强,这个真是不假。这个就是差距啊,如果说己方也有那么多骑兵的话,哪怕战力不如北方异族呢,可己方能挡住他们,太能了。但是人家的人马多啊,而且战力还强,己方这比不上人家实力,
北方异族是真强,己方和人家一比,那是弱了。就是,和兖州军和江东军比,己方强,天下第一,不过要和北方异族比,这个人家才是第一,实力超过了比己,比己方强。己方也就在大汉这一亩三分地儿上混个第一,说是最强,那没错,实力比兖州军比江东军都强。但是
要和北方异族一比,那确实,己方就是弟弟了,这个没办法,人家是老大啊,那没错。还是那话,人家的实力是超过了己方加上兖州军再加上江东军,就这么个实力,真是没地方说理去啊,这个太强,己方要顶不住……马超真心是不想他们南下,可还怎么改变北方异族的
想法?是啊,这个只能说是真刀真枪去拼,可改变不了人家的想法啊,那是。打不过人家,挡不住的话,以北方异族那个个性,马超确实也不敢多去想想。己方损失人口钱粮,那还是小事儿,毕竟己方钱粮多,不过这个人口。主要是人,他肯定是觉得对不起百姓,那真没错。是啊,毕竟钱粮物资什么的,那些就算是被抢走了,己方一样儿是能挣回来,不算什么大事
儿,可己方百姓一被抢到北方异族,那么还有没有机会回来,回来的话,还能是多少人,那真不一定了。凉州军有实力,可却不如北方异族,那是肯定没错。而且更关键的是,你让马超挡住人家进攻都费劲,就更别提去北方异族的地盘儿上了,至少现在来说,他们真心就
做不到啊。可不就是,真有那样儿的实力,百姓也肯定是不会被北方异族抢走了,那真没错。可人家既然是能抢走,凉州军八成就整不回来了。而就算说最后能挣回来,可到底是多少,这个也没准。十个里还能剩下一半,要真那样儿的话,其实还算是挺好了。就怕十个人里,就剩下两三个了,那可真是,马超不会觉得多,少啊,这个自己和己方还真是对不起百
姓了,要那样儿的话,所以说他一直都想着,尽量是挡住北方异族,让他们抢东西,人的话,尽量是让他们少抢,怎么也得保住老百姓。马超不敢说能保住很多,可尽力而为吧,那没办法。确实,毕竟实力对比在那儿呢,如果说己方和兖州军和江东军比,那么怎么都是己方强,而他们弱,己方是一点儿都不惧他们,那都不假。可己方一和北方异族比,这个还是,
他们越晚南下,对己方越好,那是。马超所希望,其实就是如此。不过事情到底怎么样儿,还得慢慢看吧。就现在来看,还是可以的。以后的话,他们要觉得非常好的机会,那么就一定要南下,如今来看,那是一点儿没错。现在的情况,还是可以的,以后的情况,就以后再
说吧。马岱上到城头儿,对他来说,上是能上,不过下的话,确实也是很快就被逼退了。其人武艺是超过吕岱,但是人家不和你单挑,明知道武艺不如你,自然就是和己方士卒一起围攻了,那没错。所以说马岱今日的战绩,第一次没上去,第二次和第三次倒是都上去了,
可惜也很快就被城头儿吕岱带兵逼退。对吕岱来说,就这么两日的话,自己守住城池不是问题,马岱是比自己强不假,凉州军士卒比己方多,关键是战力还强,可己方士卒在自己的带领下,也是都拼了,就守住这么几日,最开始的时候,还都是可以。对方就算是上来了,那也能很快就被打退,如果说是之后呢,再过几日?如果要是能一直保持这样儿,他觉得自
己也是能守住很多时日。听到了马超让士卒鸣金收兵,吕岱这边儿是顿时轻松了点儿,那是一点儿没错。对他来说,马岱怎么都比自己强,凉州军士卒更是强过己方士卒,所以给他的压力一直都不小。对方进攻的时候,就是如此,自己是深有感触啊,那没错。只有说对方
暂时退兵,如此的话,对自己对己方来说,才是最好的结果。他确实是希望凉州军就这么彻底退去,那都最好,可显然,那都是做梦。想法挺好,可惜实现不了,最后不是人家凉州军如何退去,倒是己方跑了,那没错。守不住城池,不跑也没办法啊。自己带着残兵跑吧,
那是。第二日战事结束,马超在中军大帐简单做了总结,打发走了几人。他也看得出来,吕岱那可真是比之前桂林的孙韶强。不光说是主将强,这个士卒更多更强,那没错。所以说己方想要几日就破城,这个不现实,哪怕对方守城的士卒没什么战力,但是这个事儿怎么说呢,至少他们守着城池,就已经想到活不了了,就得拼命守着,然后再说其他的。幸运的话,
是能支持到之后,不过那能有几个?更多的,确实还得埋骨在这儿,那是一点儿没错。对江东军来说,他们是已经想到了自己最后的结果,之前那些袍泽,可不也都这样儿,这就是命啊。就来交州的援军都十万人,可还能有多少回去的?从扬州来的江东军人马,他们自然
是想回去,那是一点儿没错。而交州本地的土著士卒,他们中有的家就在交州,这个死在这儿也不算是埋骨他乡了,但是有的人是扬州来的,所以基本上就活着回不去了。不过不管怎么说,对他们来讲,现在都是拼命守城来得更重要。如今不过才是两日而已,可对方的激烈进攻,己方挡不住,他们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上到城头儿,人少时候,己方还有点儿优势,
但是他们上来的人一多的话……这个确实,那就守不住了,正常。现在的话,那倒是还都可以,是啊。凉州军一连进攻了六日,当然也是包括了第一次的试探进攻,对他们来说,十日想要破城的话,是不用多想了,确实不太可能。如果说十日能破城,那么到如今应该行进到一半时间了,但是显然,人家城头儿上可比之前的人马一半还多啊,这个是。所以马超他
们都知道,十日是破不了城池了,确实还得继续攻城。再多几日的话,他们觉得可以,不过到底要多多少呢,那没准啊。也许是半个月,这个也不一定。毕竟凌操父子守着番禺,那地方人马多,父子俩本事也可以,但是己方人马一样儿多啊,和如今那可不同。所以说这个
也是,你觉得要破城的时候,可能就破不了。那么也许不经意间,城池可能破了。虽说这个很少出现,可不代表就没有,所以……不过如今来看,马超觉得己方是遇不到了,还得是慢慢来。十日破不了布山,那么十五日己方还破不了?吕岱没那么强,城头儿的江东军也没
那么厉害好吧。要是那样儿的强敌,己方还不知道要损失多少,但是显然还没有,不是那样儿。当然了,吕岱肯定是比之前的孙韶厉害,就是比宋谦,其人也是稍微强了那么点儿,那没错。你看让他比凌统,他是不如,可比那几个太守,吕岱还是强了点儿,确实。而和凌统比,显然是凌统强了点儿,那是。而他如今守住六日,总体来说,也是觉得自己发挥可以,
士卒的话,战力不行不假,可胜在稳定,那么每日用人去挡着凉州军,这个己方伤亡多点儿,他们少点儿,就是如此。可哪怕如此,自己是有信心守住个十几日,多了不敢说,半个月没准。自己超过不了凌操父子,但是比别人强的话,那还是可以做到的,确实,所以说这
个……现在的形势,依旧是对己方不利,每日都伤亡那么多,破城就只是早晚的事儿。而吕岱想法,自然不是怎么守住,守不住,只能说拖住凉州军多时日,好让下一个地方,交趾全琮有更多准备的时间,那没错。毕竟凉州军是越晚到交趾越好,这个肯定是。如今来看,
自己算是拖住了凉州军,多了不说,就那么两日三日,那还是没大问题的,确实。所以对交趾来说,尤其是交趾的太守全琮,对他来讲,确实是准备的时间多了,那没错。他何尝不希望自己能挡住凉州军?可显然,那样儿的事儿发生不了啊。如今自己这儿别说是不到三万的人马,哪怕就是来个六万人马守城,也不好使!吕岱清楚,己方这个人马数量其实可以,
可惜就是这个战力不行啊,那没办法。战力行的话,自己不敢说用这不到三万的人马挡住凉州军,可拖住他们更多的时日,让他们伤亡更多,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肯定不是现在这样儿啊,这如今城池都守不住了,六日是没到一半,可自己也就能守住半个月,那样儿了。
吕岱自然是知道人家凉州军的一些情况,而他更清楚己方的情况,所以说自己也就能坚持半个月,多了就别想了。而且凉州军,你看他们那样儿,只要马超说半个月拿下城池,那么基本上就不是问题,从上到下,从马岱再到普通士卒,可不就是,能在半个月的时间拿下布
山啊。吕岱是不怕什么,对他来说,自己能守住半个月的时间,确实就已经不错了。凌操父子守番禺也才没到二十日,所以自己这个也可以。不过尽量吧,自己肯定是尽量做到最好,那一点儿没错。那样儿的话,自己去自己回到扬州,不至于说“无颜见江东父老”,城池是丢了不假,可自己尽力了,话说哪个太守城池没丢?马超不带和进攻去的地方不算,只要他
带兵去进攻了,那么基本上就没问题,都拿下了。之前的南海、苍梧,可不都是那样儿。而自己郁林这自然挡不住,交趾也一样儿,合浦更别说了,都挡不住人家的进攻。九真和日南,那两个地方凉州军不会去,马超不会要那两个郡,所以是不用多说了。如果说想要的话,
己方拱手让给他们,那肯定没错,自己都知道。可显然,马超和凉州军他们没那个意思啊,所以那两地方还得是从长计议,给别人。
第一五七章 凉州军夺取郁林(四十三)
因为吕岱也知道,那两个郡本来就比较鸡肋,如果说己方再没了交州的五个郡后,剩下那两个郡对己方来说怎么都是弊大于利。那么那两地方不在于说给谁,给马超凉州军可以,那是最好的结果。可对方不要,那么就给曹操兖州军了,没办法也得那么做。对己方来说,确实是不在于那两个郡给谁了,不管凉州军也好,是兖州军也罢,重要是不给异族,就足够了,
然后己方脱手,不至于说砸手里,就是如此。吕岱是这么想的,不得不说,其实这也是江东众人的想法,很正常。尤其是孙策,他也知道,那两地方还是早脱手早好,你马超凉州军不要,那么对不起了,自己只能说是给兖州军了,那没办法。其实对孙策对江东军来说,送
兖州军了,也比砸在他们自己手里好。本来他们有交州其他五个郡,那两个地方都拖后腿,更别说是没有了,就是。因此,那两地方,孙策和江东军都知道,不能要。给凉州军他们不要,就给兖州军,他们一定能要,这个没大问题。其他的,就只是对方接收是个事儿,别的
问题那都没什么了。解决好了这个最大的问题,其他的,那确实都不算什么。当然了,不管怎么说,孙策和江东军众人都相信说白给曹操兖州军两个郡,哪怕距离他们地盘儿那么远,根本不挨着,可曹操和兖州军会要,毕竟对他们来说是利大于弊的,这个就足够了,那是。如果说对兖州军是弊大于利,那么孙策和江东军也绝对不会想着给他们那两个郡,毕竟那样
儿的事儿确实,曹操和兖州军不会做啊,就是。所以这个也是,具体情况如何,是决定了曹操会如何做。这个就和最后灭己方一样儿,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清楚,只要能保住己方,对他们来说是利大于弊,那么曹操就会那么做,和凉州军死磕一下也不是不可能。可只要让他
觉得保住己方是弊大于利了,那么其人就会和马超凉州军一样儿,就是来灭己方了,直接进攻,没什么说的。对他曹孟德来讲,一个盟友什么的,那确实从来都不重要,无非就是利用而已,而没什么太大的利用价值了,那就可以舍弃了,没错。己方对他对兖州军来说,其
实就是那样儿啊。因此,这自己也是一直都想着,也都那么做了,自己和己方,都想着让曹操兖州军改变最后的想法,只要他们觉得最后保住己方是利大于弊,那其实就足够了。为了这个目的,说孙策和江东军几乎就愿意付出任何代价,那没错。不过对曹操对兖州军来说,不在于孙策和江东军他们付出什么,当然了,如果说筹码足够,那么他们会想着保住江东军
的,那是。什么样儿的筹码呢,就是让曹操让兖州军觉得保住江东军利大于弊,那就够了。不过这么说是简单,可实际上的话,那还是非常不容易的。至少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就不觉得曹操和兖州军能那么轻易改变想法。反正就现在来看,他们肯定没什么改变,哪怕己方是增
加了点儿实力,可同时也在损失,并非凉州军人家没增加实力吗?哪怕他们还在战交州,可这个不影响他们总体的实力啊。所以说如今的情况,孙策和江东军他们真没看出来几率就变大了,可他们确实,从来都没有放弃过。至少还是那话,兖州军改变主意看法的话,己方还有一线生机,可他们要是和凉州军一样儿的话,那么己方是彻底被灭,没什么说的。因此,
孙策他们可一直都清楚,关键就是在曹操的态度,在他如何去做,而不是别的。毕竟凉州军已经注定了,他们是必进兵来灭己方,不过不知道什么时候。而曹操的话,兖州军那边儿,确实是可以争取,这个一点儿没错。那么最后就看曹操如何做了,反正最开始的时候,其人是会和凉州军死磕,之后呢?那谁知道了,一切皆有可能啊,他们依旧会继续和凉州军战,
也可能不会了,直接掉头来对付己方。而这个是孙策他们最不想看到的,如果发生了,己方被灭不过就是多少时日的事儿了。现在还能认定的就只是说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不会主动联合,那确实不会。也就是说,马超不会派人联系曹操兖州军,而曹操同样儿也不会派人
去联系马超凉州军。这个最后他们要都灭己方的话,那会是大势所趋,而不是他们主动的联合,但确实,那算是被动的一种吧,那没错。两方的关系,联合是不可能,可实际上,真要那样儿,那么和联合也没大区别,不过就只是没有什么协定罢了,看各自的本事,那没错。
就是,不过想要让他们协议上联合,那做梦,口头儿都没有。话说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虽说是联盟不假,可充其量也只是口头儿上的罢了,那没错。像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那时候的歃血为盟,这个时候已经没了。至少在三路诸侯中,他们是没有,必然啊,真就是。那时候是什么时候?真就是“此一时,彼一时”,一点儿没错。当初是特别需要那样儿,现在还
用什么?真心是用不到了,那是。所以说用不这什么歃血为盟,甚至说口头儿上的都麻烦了,所以说如今这么个情况。接连六日的战事,双方是战况激烈,凉州军觉得己方破城,虽说不是这么几日,可半个月破城,确实没问题。不是他们把这个往后拖,实在是吕岱这个人,
本事可以,经验还多,确实比较难对付。城头儿江东军士卒倒是没什么,说起来也不过和其他地方混合的人马战力没大区别,都那样儿。所以说破城的话,凉州军和江东军他们都是觉得半个月,但是双方显然想法不同。在凉州军那儿来说,他们觉得时间长了,所以说要好
好发挥一下,争取早日拿下城池。而江东军那边儿,他们自然是觉得时日短,可再想多点儿,这个不让对方缩短破城时日就好了,真的。让凉州军半个月才破城,那得是己方付出多少,反正最后别想是有什么人马了,全军覆没了啊。确实,就算是吕岱,他都如此想法,更别说是江东军士卒了,他们更不可能说想什么好的。那么只有一种想法了,就是临死之前也
得拉上个垫背的,就是凉州军的士卒了,那没办法,谁让他们是敌人,己方都折在他们手里了。所以说布山一战,看吕岱本事肯定没超过凌操父子俩,后者两人加一起,马岱都不好使,更别说他吕岱了。可在这儿确实,那是给了凉州军很大的压力,马超不想说荆州的人马
说到底还有点儿不如司隶的,这个其实是事实,不说差距大,但是确实有那么点儿。如果说换成是司隶的人马,马超觉得有个十三日吧,己方能破了布山,但是荆州的人马,还差了点儿。十五日的话,是没问题,但和司隶人马比的话,那确实……其实一想也是,司隶人马更多的组成,他们的基础是以前的凉州军底子和关中征兵,那关中人马那可是老秦人,所以
是吧,这个就决定了他们的战力可不一般。出自三秦的人马,再弱也弱不到哪儿去,真的。而和关中的人马一比,荆州和那地方一比,确实还差点儿。如果按照战国时期来说,关中的人马是秦国的队伍,那么荆州自然就是楚国。虽说亡秦必楚,但是如何真和一统天下的人马比起来,楚国人马其实还是差了那么点儿。必须承认秦国的军队战力,之后的秦朝,秦军战
力还是有,可惜和整个天下一比,那自然是不行。秦军是够强不假,可秦末的农民起义军有多少人?太多了,这个就不是他们战力高就能解决的了。就像如今的交州战事,哪怕凉州军战力强不假,可江东军要再来个十万,基本上凉州军就要完,反正郁林肯定拿不下来,还
得赶紧调兵过来,就是如此。那么秦末比这个还狠,秦军强是强了,可人家农民起义军也不弱,关键是人家人多,这个没办法了。秦军再多有几十万人马?人家起义军呢?真是,对比一下,显然后者很多很多,前者和后者比,少啊,那没办法。所以最后大秦也顶不住,人
太多了,遍地就揭竿而起了……确实是啊,这个大秦那是千疮百孔,你看他们能一统天下灭六国,可对付这个遍地的起义军,这个说实话,秦始皇死了有很大原因。如果说秦始皇不病死的话,就算是有起义,他未必就镇压不了。但是秦始皇死了,就胡亥那样儿,你让他吃喝玩乐都没问题,但是让他在军略上有什么建树,那走做梦。赵高那人,你让他争权夺利,
勾心斗角都没问题,但是让他去出兵打仗,那绝对是不好使。所以说大秦被灭了也正常,没了秦始皇,就真是不行。嬴政在是可以,祖龙还是有本事的,那可不是胡亥能比的。所以说当皇帝的不行,从最上面开始就不好使,下面人是有厉害的不假,但是终究还是不行啊,
就一个项羽,他们就不会是其人的对手,更别说还有刘邦那些人了。项羽有实力不假,可刘邦也不差,关键是其人会用人,那是一点儿没错。和他一比,项羽就不行了,要不然的话,也不至于那样儿。就韩信一个就说明问题,当然这个也是有项羽多少都看不上韩信的意思,
毕竟韩信这个人什么情况,该知道的肯定都知道。韩信那个人,是受辱于胯下,而且还从人家漂母那儿要吃的,这个就是韩信。说起来项羽要是能看上他,那么真是不符合其人那个性格,确实。霸王什么性格,那就不用多说了,他怎么也看不上韩信,都正常。也就是刘邦,其人不在乎这样儿,他更在乎其他的,比如说能不能为我所用,这样儿一个人才,那是不能
跑了。当然了,更重要的是,韩信能加入到刘邦阵营,确实是该感谢萧何,这个就不用多说了。萧何这个人真是,对刘邦那是绝对忠心,说杀韩信就骗了其人,虽说韩信不是刘邦杀的。晚年时候其人还得自污自保,说起来刘邦这个人确实是不怎么样儿,这个也不用多说了。
不过历史选择了其人,那样儿的人一样儿能得天下,至少项羽是不行,败了,而刘邦是赢了。成王败寇,自古以来都如此。史书也是由胜利者书写的,那都没错。你最后赢了,就算是改史书,也不是不行。像李世民那样儿的,他改还少了。就这,还有一堆改不了的,可见
其人真是……第七日的战事,马岱是都上到了城头儿,支持时间自然是比之前也长了,可却还是逃脱不了被打退的结果。第三次下了城后,马超让士卒鸣金收兵,今日战事就可以了。七日的话,也差不多一半了,看城头儿的人马,江东军就是只下一半了,这个对己方来说,自然就是好事儿。整好了己方不用半个月就能破了布山,那也不是不可能,就从如今的形势
来看,那是不错。当然了,从吕岱那儿来说,他是怎么都得咬牙坚持的,那一点儿没错。想着能一直守着城池,尽量是不让对方破了。不过半个月的话,也是自己的极限了,确实。再多了,自己没那本事,关键是没有人马了,这个肯定是。要再多点儿人马,自己还有可能
守住时间长点儿,但是就如今这些人马,那确实是不够,半个月十五日,也就那样儿了,可不是,十五日可不少了,那没错。
第一五八章 凉州军夺取郁林(四十四)
是啊,毕竟凌操父子俩,他们也才守了十七日,这个吕岱都知道,那是。而自己一人,虽说超不过他们父子俩,可半个月也算是可以自傲了。这个吕岱不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实在是事实如此。毕竟凌操父子俩才十七日,而他要真是半个月的话,哪怕这个时候的凉州军,其实不是当初进攻番禺的那个了,但是那都不重要,确实。那自己这儿还没番禺那儿的人马多
呢,这个也是。真算起来的话,那么其实也都差不多了,真是。毕竟这个对比起来,凉州军是当初的更强那不假,可自己这儿却也比不上番禺,那都没错。所以说其实那时候和这个时候,至少在人马对比上,吕岱觉得没太大差距。不过自己是不如凌操父子,这个肯定是。
因此,人家是能守住那么多时日,自己不行了。人家是父子俩呢,那没错啊,自己可就一个,那比不了。如果说自己也是父子俩的话,那倒是能比一下啊。不过就只有自己一个,那也确实是不行了,一点儿没错。这个也是,自己一个不行啊,人家父子俩呢,别说还有父子
关系这层了,就他们两个人,自己都比不上。可不就是,就吕岱所知道的,凌操父子俩的话,加一起绝对是冠绝整个交州。别说是他们父子俩了,就一个凌统,自己都比不了。所以他们加一起,连马岱都不行,更别说是自己了。他们父子俩加一起超过马岱,而马岱自然也是超过自己,就以本事来论,所以说就是这么个情况。对吕岱来说,自己布山这儿,总体来
说,确实也不差番禺太多,当然自己是比不上凌操父子了。所以说他自认为自己表现不错,而现实也确实是,吕岱都可以。他是能守住半个月,这个可以。多了的话,那也没有了。不少的话,其实就好了,真的。如今他是想着半个月就可以,多了没想法,实在是他很有自知
之明啊,那没错。吕岱其人,本事可以,经验丰富,而且还有自知之明,那绝对是江东军的老狐狸了,一点儿没错。所以说其人带着人马守住半个月,在马超看来,那是再正常不过了,真的。如果说不是这样儿的话,马超觉得其人可能是有点儿名不副实。当然了,知道吕
岱更多情况的,其实也只有马超一个。毕竟谁也不知道,除了他知道,吕岱那是活过九十岁的人物,冲着百岁去了,真心没人能比,在他看来。可不就是,而且马超是自己知道,可却没对谁说过,关键是他也知道,这事儿说出去也没几个相信的,确实。毕竟自己要和手下人说了,说吕岱那人能活九十多岁,那么可能没人反对他什么,没人去说什么,可马超却清
楚,基本上也没谁会一下就相信,毕竟这个年代,活九十多,在马超看来,就和一千八百多年以后活一百一十多岁似的。有肯定有,但是有几个?如果你指一个七十多岁的人,说他能活到一百一十多岁,你看谁能相信。确实,这个没多少让人信服的,那是。就像如今马超
说吕岱能活过九十似的,没人反对,可也不会有谁相信,就是如此。有的话,能有一个?两个?也就那样儿了,再多的话,绝对是没有了。所以说马超都知道,那没什么大用,确实。还得说是吕岱活到九十多了,那么都不用自己多说,你看到了见过了,自然就是相信了。不过马超觉得吕岱活九十多,自己比不过人家,所以估计要比地方先挂,崔安、马岱,哪怕就
是郭嘉,估计都不行。也就自己儿子吧,那差不多,也许其人六十岁的时候,吕岱还活着呢,都九十多了,不过也快挂了。马超觉得那时候的自己估计是要完,毕竟估计是比不上人家吕岱。显然其人五十多点儿,可看起来也不太像过了五十的,还像四十。这个在古人那里,绝对是凤毛麟角,就曹操,还有崔安,都五十多了,可他们一和吕岱比,显然感觉他们年纪
更大,可实际上来说,他们没比吕岱大太多啊。确实,所以这个不怕别的,就怕比较,那是一点儿没错。如果说这个马超看到了,那么其他人,郭嘉、崔安、马岱还有马焕,他们一样儿都看到了,一点儿没错。不过他们确实也都没在意,第一崔安虽说是那个年纪的不假,
他实际年纪是比吕岱还大,可那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那真没错,至少在他那儿,其人几乎就是不想年纪的问题。崔安是清楚自己年纪,可他都不多想什么,这个自己什么寿命,他觉得那个倒是注定的,所以……他对那样儿的事儿,确实也都没多大兴趣,一点儿都没错。
毕竟其人感兴趣儿的,就算是到了现在,还依旧是武艺,是兵器,是美食,真心没改变过。而寿命什么的,对不起,崔安真心没多想。你看马超是想了,可崔安没怎么想啊。确实,其人年纪还比马超大呢,但是人家却没多想。要说崔安就一点儿都不在乎不在意,那肯定不是,可确实,不像马超那样儿,想那么多,这个肯定是。到了他那儿,基本上是不怎么想,那都
没错。所以也确实,马超是马超,崔安是崔安,那怎么都不一样儿,真是。所以也确实没错,因为马超就想了不少,而人家基本上就不想这个。不过也确实是,马超留恋的东西更多,那是一点儿没错。而崔安的话,说起来其人留恋的东西还真心不多,那一点儿没错。要不然
的话,其人未必就不多想一点儿,是吧。所以这个确实,马超留恋的东西多啊,容不得他不多想,怎么都想自己要是能长寿点儿,那就太好了,这个肯定是。崔安的话,让其人留恋的东西很少,所以他也没太多想法,也都正常,那是没错,所以这个也是,两人情况不同啊。
因为情况的不同,以致于说他们想法自然也都不一样儿,太正常了。仔细一想,马超是那样儿看自己寿命,怎么都是越长越好,肯定是啊。但是到了崔安那儿,那确实就又是不同了,还是不一样儿的。是,他自然也是希望自己长寿,那都不假。但是这么多年的武将生涯,还是一流的大将,身上的明伤暗伤,真都是很多啊。他不受伤?那真是没什么可能,毕竟崔安
不光说是有时候对付敌军将领,更多是带着士卒作战,要说他每一次都不受伤,那肯定是假话。他一样儿负伤,不过就是大小多少的问题罢了,那没错。而马超也知道啊,他清楚崔安是受伤不假,可他却不是说什么致命的伤,那怎么都不是。大多的还都是轻伤,稍微严重
点儿的也不致命,所以他自然不会特别重视,崔安是己方大将那不假,可却不至于说让自己什么都担心担忧。可己方士卒呢,每一场战事,基本上都得损失个十万人马,这十万人是彻底大多都死了,活下来的太少,而且很多都有伤,严重的都伤残,好的太少了,轻的也不是所有,因此这个也是,在马超看来,其实己方士卒那更是需要自己慰问,而不是说崔安啊。
确实,和对方太熟了,基本上都不用自己说太多,不过己方士卒,剩下的人马,更多还是需要自己慰问下的,这个马超清楚。而崔安是不一样儿,他肯定不同,他不像己方士卒那样儿,那是。就说他每场战事,最多也就受个伤而已,确实是不算什么。但是士卒的话,很少有好几场之后,还能活下来的,基本上是没有。百战老兵太少了,能有几个?马超不太了解
这个,他确实是没想着自己去了解,觉得没太大用。所以说崔安是崔安,而己方士卒是己方士卒,崔安和他们不同,他们和崔安更不一样儿。当然了,对马超来说,己方是不能缺少崔安那样儿的大将,更是不能少了士卒,这个必然啊。看着是实力超过了兖州军超过了江东
军,可不如人家北方异族,这个一直以来都是马超的心病,没办法,北方异族一南下,就要出问题,那是一点儿没错。他是很不想对方来,就如今这样儿,其实都挺好。所以说就保持现状吧,哪怕就是如此三分天下,马超都认了,只要北方异族不大举南下,其实就是最好。
一统天下什么的,真和对方南下比,马超觉得如果选择一个,自己宁可不一统了,但只要对方不南下。可显然,这个还是不可能,对方必然要南下,不过就只是时间问题,什么时候来,这个不一定。那么自己也是,要带着己方一统天下,也是时间问题,谁知道什么时候啊。还是那话,早了晚了了,那确实都没准。这个和北方异族南下还不同,人家什么时候南下,
自己和己方是不知道,那不假,可他们说南下就南下,这个都不用太多想,准备都准备好了。可己方一统天下呢,确实不是说说而已。至少需要好几年才行,那还是最少的,在这点上,和北方异族的南下,怎么都不一样儿,那没错。人家可以说是随时,但是己方不行,最
快也得好几年啊,那没错。一个江东军,己方要灭他们,都得很长时间,就更别说是兖州军了,更强的一个,那真是。所以说这个怎么都不会是随时,那必然啊。所以说这个也确实,在一统天下的问题上,马超是准备了,但是和人家北方异族准备随时南下比,那还是不同的。
是啊,就看人家能随时南下,这个他就比不了。马超是有所准备不假,可他呢随时一统天下?那不是开玩笑吗?除了做梦之外,确实也没什么可能了。而且做梦都未必就真能梦到,这个也是。所以也就不要多想了,真的。马超很清楚己方和北方异族的差距,一点儿没错。所以这个也确实没错,人家可以随时南下,可己方却不能随时一统天下,这个在时间上的差
距,不能一下就弥补了,只能说是慢慢缩短罢了,就那样儿。如果现在来看,只要说对方不来南下,那么己方是慢慢一统天下,当然肯定也是加快了脚步,然后说现在对方一直不南下,己方加快脚步一统天下,这个肯定是缩短了时间,那没错。不过因为对方可能随时就南
下,所以谁也不知道北方异族什么时候来。那么他们要在己方一统天下之后来,那肯定是挺好,这个马超是觉得不错。不过他们要在自己还没一统天下的时候来了,那么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儿,至少他是觉得真没错。对马超对凉州军来说,那怎么都不是好事儿,一点儿没错。
现在的情况,保持就好了,这个是马超的想法。北方异族不南下,其实就比什么都好,那没错。如果说他们南下了,那么自然也是,己方来挡着,一点儿没错。如果说他们大举南下了,也不光说是有己方,还有兖州军和江东军,那是。所以说马超是有怕的地方不假,可现在来说,绝对不会说越来越多,只能是越来越少,那一点儿不假。对他来说,现在的情况,
已经就算是好,北方异族南下,越晚对己方就越好,那是。所以说确实是,现在对方没动作,其实就是最好的情况了。自己不希望他们有什么大动作,而己方却一直要加快脚步一统天下了,一点儿没错。如今的情况就这样儿,对马超来说,对凉州军来讲,其实就是最好,
那可是。对方南下了,那就是不好,可是己方不还得是派兵挡着吗,那没办法。如今的情况,就是现在这样儿了,以后再说。
第一五九章 凉州军夺取郁林(四十五)
现在是最好,北方异族这样儿,那没错,如今保持这样儿,那就不错。就是,所以就维持现在吧,马超是觉得都挺好。可显然,北方异族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和己方可改变不了,那是。所以如今来说,就只是改变己方,越强大自然就越好,一点儿没错。而不是说弱了,和兖州军和江东军比,己方那怎么都是实力最强的那个,可一和北方异族比,己方就又变成弱
的了,正常。不过不管如何,至少有一点没错,就是别管自己怎么怕,怎么担心顾虑的,可只要北方异族南下了,自己就得派兵过去,自己也得去啊,是亲自带兵,那没说的。其他的事儿,和北方异族南下一比,马超觉得还是不如,那是。就得说是己方的实力,只要强了,
那么就是最好,其他的……北方异族不会把己方太看在眼里,毕竟人家的实力强啊,这个一点儿没错。可反过来,己方却不得不重视人家,那是一点儿没错,因为人家强,太强,超过己方不少。所以这个实力对比,马超也是不得不重视,那没办法,如果说己方实力强,也
不用非要超过北方异族,就比现在强很多,那么就可能不惧什么了。就是,早日一统天下,才能说是更有时间对付北方异族,那没错。而如今的话,己方可一直都在努力,那是。凉州军日复一日的进攻,终于是来到了第十五日,他们已经进攻布山半个月了,不得不说,吕岱表现不错,一般般的人,就马超所知道的,他觉得守住不了这么多时日。确实十五日,半个
月啊,可不少了。而在今日,吕岱终于是顶不住了,带着剩下的几百人马跑了。对他来说,守住半个月的时间,那确实,是可以了再多的话,自己行,但是士卒没了。所以也别想太多。如今就已经挺好,那是。剩下几百人,跟着自己回扬州,自己能做的也就只是这些了,那是。
城池已破,除了崔安和马岱带着点儿人马追击之外,马超和郭嘉还有马焕,他们三人是进了布山。一开始的话,就算是马超也没想到,这自己到了布山这儿,是半个月才破了城池。自己是知道吕岱本事不错,可显然还是稍微有那么点儿小看了其人,那可一点儿没错,是……
不过好在自己没轻敌,也没大意,确实,马超知道,自己对其人了解不足。要说江东军士卒都是江东军士卒,这个自己也不是见过一次了,在番禺在广信,还不都是如此混合的人马。可将领不同,那就不一样儿了。自己虽说不怎么承认将领对攻城战事的影响,可不得不说,如果说对方之强,或者身份地位在那儿摆着,那么就不可能不对战事有影响,肯定有啊,没
错。就像吕布那样儿的,他要着己方攻城,那么吕岱没办法守住十五日,那真是开玩笑。哪怕吕布其人不擅长攻城是不假,他擅长的是指挥骑兵带着他们作战。而攻城的话,是他的弱项。但是哪怕弱,个人的综合实力也不是马岱能比的,再说其人带兵的经验,沙场经验,
那也不是马岱能比的。因此,其人要带兵的话,马超所了解的,根本就用不了十五日就能破了城池,那真是,就是。如今马岱带兵,十五日破城,换成是吕布的话,也不是马超高看其人,他十二日,甚至之内,绝对破得了城池。如果马超觉得换成是自己的话,确实也许还用不到十二日,毕竟自己身份地位在那儿摆着呢,不是马岱能比的,吕布也不行。如果说他
是带着并州军,那么另说,可他带着凉州军,确实不行。凉州军的话,那还得是自己,没错。就是,毕竟自己才是凉州军之主,吕布那是带着并州军的。所以说他要是带着并州军,马超自然相信,其人也许还能超过自己呢,比自己强。可凉州军自己才是老大,还真没别人能和自己比了,就是。在士卒眼里,给他们粮饷,给他们赏赐的,那都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啊。确实,毕竟凉州军就是马超一个人养活整个队伍,他是主公老大,士卒都是他的,可不是将领部曲。兖州军也那样儿,和凉州军的话,其实也没太大区别。就只有江东军,和他们都不同。所以说凉州军和兖州军,都属于大的股份公司,马超和曹操全资控股的,而手下
人,他们就只是分公司的。但是孙策江东军那边儿,则是属于加盟店的形势,这个就不用多说了,确实是像那样儿。因此,孙策江东军如今能混到如今这个地步,还三分了天下,确实不容易。在马超看来,其实自己和曹操,肯定是三分中之二,那么最后的那个,不是孙策
就是刘备,少不了是他们两人中的一个啊。不过孙策之前有马超的帮衬,关键是他还带兵灭了刘备,所以三分天下的只能是他和曹操再加上孙策了。如果说马超那时候灭的是江东军呢,也许这个三分天下的人就变成了刘备,而怎么都不会是孙策了。当然他不会那么做,不说江东军本来就比刘备汉军强了那么点儿,就看马超是里里外外都看不上刘备,这个其实就
注定了。可不是吗,应该说从马超看刘备不爽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其人的下场。而关键刘大耳朵也没曹操那个实力。要不然的话,曹操兖州军,就算是马超想灭了他们,可确实,如今还做不了。现在江东军他都没灭了呢,更别说是更强的兖州军了,一点儿没错。所以说
这个也是在于你的实力,你没实力,实力最弱最差,那么被马超带着凉州军灭了也正常,确实。如果说他带兵要是连刘备汉军都灭不了的话,还说什么一统天下啊,就是。在一统天下的路上,灭了刘备汉军,不过只是一个小小插曲而已,那是没错,所以说根本不算什么了。
就是,除了说当初在江陵,马超确实是有了那么点儿挫败感之外,其他的战事,对刘备的,他都没看在眼里,真的。毕竟当初己方在江陵那是多少个月,对于霍峻,哪怕其人都不在了,可马超确实,该佩服的地方,却依旧佩服啊,那没错。他觉得己方其实就少了一个那样儿的守城大将。可以说郝昭是守城大将,那都不假,可其人和霍峻一比,还是有所不如的,那可
没错。所以说霍峻在,他就能压其人一头,一点儿没错。如今是霍峻不在了,所以郝昭在这个上面,他也能成天下第一了,那真不错。至少霍峻是超过郝昭的,在守城方面,那都不假。可郝昭也是超过其他人的,在守城方面,却也不错。从这个就看得出来,不能说郝昭强,
是,其人在守城上面,那肯定不弱。可他就算是再强,霍峻还在的时候,他还是第一人,守城第一人,郝昭不行。因此,就看得出来霍峻到底是有多强了,就在守城上面。马超作为当年江陵战事的经历者,那是绝对有发言权的,一点儿不假。对他来说,霍峻确实就是他见过的守城第一的,一点儿没错,谁都比不了,在守城一道上,人家就是第一人,是最强的。
就是,这个不光说是马超认可,其实他认可不认可,都改变不了这个是事实,那没错。而且可以说更多的,那其实是大家的认可,说起来是公认的,那没错。所以那时候就得首推霍峻,在守城方面。而如今才是郝昭,并且后者也没什么战绩,不像霍峻,战绩那还是有,并且不止一个啊。所以说郝昭强,可没几个人见过,更多就只是听说。但是霍峻的强,那可不
光说是听人家说,多少人都见过,甚至就亲身经历过,那是。所以说霍峻的强,那可真是真刀真枪拼杀出来的,一点儿不假。而如今的郝昭,和其人比的话,他是不如,不过郝昭的强,更多是人口口相传的,所以肯定有人不相信,那一点儿不假。可是马超却知道,别管历
史还是演义,郝昭都算得上是守城的大将。至少能挡得住诸葛亮的,在魏国除了司马懿之外,也就是郝昭了。哪怕其人最后依旧也是挡不住,可能支持那么久,确实就是个人物。换成其他人的话,那就不好使了。司马懿行,可一般般的人能和其人比?真心不能比,那司马
懿什么人,不用多说了。所以说这个也是,郝昭强,还少守城方面,魏国还在的人,真心就没几个超过其人的了,确实。所以郝昭守城的本事,马超就算是没见过,他也知道不弱。但是他清楚,其他人就不知道了,所以很多人都觉得郝昭那就是传言,这个一多了,也就成真的了。所以说他们是不相信的,倒是曹操还比较相信,所以都不打中山的主意,这个足以
说明问题。就是,他就想着己方占常山,中山的话,就不多想了,这个原因是有好几个,可确实还少不了曹操知道郝昭本事的,知道其人是守城大将,那可一点儿不假。不过曹操知道,他能清楚,可不代表兖州军众人都是那样儿想法。可以说有的人还不知道,甚至就算是
听说了,可也不相信,这个也是。毕竟他们更多人其实都是相信自己看到的,那真没错,而不是说传言的东西,毕竟那传言的,大多都不可靠,真的。是,有的东西是真的不假,哪怕就是传言来的,可一样儿是真实的。但是大多的却都是不真实的,就是假的,那确实不错。
所以说兖州军有人怀疑,那太正常了,毕竟他们都没见过,就光听说,那还不够,肯定是啊。对他们来说,至少得亲眼见过了之后,那才算是认可,要不然的话,他们不会觉得是真的,反而觉得挺假,毕竟传言不可靠啊,就是。要都相信了,那确实就不正常了,显然是有的人信了,而有的人,他们自然就不相信,正常。不过曹操可不管这个,他就只想着己方的
利益,自己知道郝昭守城的本事,再加上其他几个原因,自己是不会带兵去中山的。那么拿下常山,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没错。所以说这个时候他是带着人马进攻常山,曹操直接就带了十万人去常山,可见其人对拿下其地的重视,还有决心。如果说十万人要拿不下一个常
山,那也不太可能,哪怕那地方是赵云还有典韦两人守着的。马超看重那地方不假,可再看重却不代表就不能丢了,这个丢了也没办法,毕竟面对着的是兖州军那样儿的对手,是曹操亲自带兵,别管攻城的是谁,带兵的可是曹操本人啊。确实,这个就足够了,那肯定是啊。
还是那话,曹操不用亲自带兵去攻,就只是带兵,就足够了,那没错。毕竟这个曹操亲自带兵去,和其他人带兵,那怎么都是不一样儿的,一点儿没错。所以说马超知道己方也没什么希望,既然都曹操亲自带兵去,那么就说明了不少问题,那是。他不用亲自带兵去攻城。就只在后面战马上一坐,就足以增加兖州军士卒的士气,毕竟他们可都知道,那自己主公在
后面呢,那是。所以说破城不过就只是时间问题罢了,那一点儿没错。所以说常山根本就守不住,哪怕有赵云和典韦,那不过多少时日拿下常山罢了,那是。赵云和典韦他们是守不住,那是没错。哪怕他们是大将不假,但是起不到绝对的作用,不过就只是看能让兖州军伤
亡多少,那是。让他们伤亡多了,马超觉得那样儿己方其实做得就算是不错了,那是。如果说要是让兖州军伤亡更多,那更好。
第一六〇章 凉州军夺取郁林(四十六)
那么己方能守住时日越长,就肯定让兖州军伤亡更多,那是没错。马超是没指望守住城池,所以说退而求其次,让己方灭更多的兖州军人马,己方未必做不到啊。有赵云和典韦他们在,基本上没太大问题。就是,换成其他人,就一个大将,都不可能比得上人家两个大将,除非是郝昭那样儿的守城大将,那另说了。所以说这个也是,人家两个大将呢,马超觉得没问题。
就是,赵云加上典韦,你看守不住曹操带着人马去进攻,但那是兖州军对常山势在必得,要不然的话,两人能守住。是啊,可碰到曹操亲自带兵进攻,他是不亲自带兵攻城,可就他带兵去进攻,这么一点上,赵云和典韦就不是对手了。马超自然从来都没认为他们能守住,
而事实也确实是守不住,那没办法。现在的情况就是守不住啊,要真守住了,这个不可能,不用多想。马超觉得还是,己方让兖州军伤亡多点儿,那也就是了,一点儿没错。其他的,那还真就是多了,奢求啊,真是。所以还得说是让他们伤亡多点儿,己方守不住,没办法。
马超进城,等崔安和马岱回来之后,他就开始做总结,十五日破了布山,虽说时日不短,不过最后结果自己还是认可的。总体来说,可不就是,还是挺好,还少己方破了城池。虽说马超不认为己方破不了一个布山,但是怎么说呢,吕岱是强敌啊,在整个交州来看,其实都应该是。其人比宋谦可强,是比不上凌操父子,但是绝对不是差很多了。就像其人也不比马
岱,那是,但是差距可不大啊,那也没错。马超总结完,这事儿就算是告一段落,后面他就直接让马岱去进攻郁林其他的县城,自己不去了。而后他又见了所谓的大汉官员,一开始的话,马超没着急见他们,反正这个也确实,不是那么着急。这些人自己是一定得见的,不
过说什么时候,那却是自己所决定的了,其实早了晚了,真心不算什么太大的事儿,真的。不过见是必须要见的,那一点儿没错,这个是“江湖规矩”。早了晚了,那其实不算什么,但是必须要承认,这个肯定是缺少不了就对了,那一点儿都没错,所以这个时候,马超是见
了那些大汉官员。对他们永远都是那一套,就是希望大家尽力为己方凉州军做事儿,自己是不会亏待他们的,那可一点儿没错。而那些大汉官员也都知道,他们虽说是没在凉州军马超手下干过,可确实也听说过,三路诸侯当中,就属马超的凉州军,那待遇最好,薪俸最多,这个他们都清楚,一点儿没错。如果说抛开其他的,就只是让他们选择的话,可以说他们当
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得选择去给凉州军做事儿,没办法,当兵都为了吃饷,他们这当所谓的大汉官员,可以说依旧是为了养家糊口,这生逢乱世,确实有点儿本事的,肯定都跟着诸侯干了,他们为了自己小命儿,不投靠某一路诸侯,当这个大汉官员,还不也是为了那点儿
薪俸,一点儿没错。对他们来说,这在乱世中,除了保住小命儿之外,就得说要那点儿薪俸,至少不会说饿死,甚至就养活全家,那一点儿没错。尤其如今在凉州军手下做事儿了,都知道凉州军的薪俸最高,那可一点儿没错。就像马超如今所说那样儿,只要尽力做事儿,他确实是不会亏待自己这些人啊,那可不假。毕竟之前他可一直都那么做的,一点儿没错啊。
所以说从很多方面,他们确实,那是希望在马超凉州军手下做事儿的,那可一点儿不假。就最基本的,在孙策江东军这儿,确实是没多少薪俸。江东军这儿属于将领带着自己部曲跟着孙策混,只有有部曲的人,那才是能被孙策重视,其他的,像他们这些人,确实不被孙策所看重,一点儿没错。因此,除了给他们点儿薪俸之外,别的都和他们没大关系了,那可是。
可就他们所知道的,在凉州军中,不光说他们有钱有粮,关键是马孟起其人一点儿都不吝啬,有时候大胜了,不光说是士卒有赏赐,就他们这些人一样儿有赏赐,当然了,确实是没多少,那确实也是。和士卒肯定不能比,那确实是。但是还有总比一点儿都没有强,这个也
都没错,他们自然也是如此想法。至少和江东军一比,哪怕孙策赏赐给将士,给谋士,确实是没他们什么份儿,那是没错。所以说江东军的将士会有的,谋士会有的,可就他们不会有,这个可真是啊。所以说他们自然知道在谁的手下做事儿更好,那是,首选就是凉州军啊。
确实,就凉州军一个财大气粗,就肯定吊打兖州军还有江东军,可不就是。在凉州军那儿,士卒待遇都超过了兖州军和江东军。曹操和孙策的话,他们也并非就一点儿不想提高士卒的待遇可实在是己方不能和凉州军比,就在这个钱粮上面,那是怎么都比不上的。可以说凉州
军有的钱粮,就是北方异族也都不敢说就超过凉州军很多,这个曹操和孙策他们可都知道,
那是。所以两人连带着他们两路人马,确实从来都不和马超凉州军比这个方面,那确实也是。如果说其他方面,抛开实力那些来说,他们并不觉得己方就一点儿比不上凉州军。可在这个钱粮上面,曹操和孙策他们可都清楚,那己方是拍马难及啊,那是。这个可不就是,他
们在这个上面,那确实是有自知之明,真的。如果说曹操和孙策,他们连这点儿自知之明都没有的话,那就别当主公做老大的,确实。所以说他们很清楚,那可不假。现在就是,两人都清楚,己方可不如凉州军啊,就是。在这个方面,那是比不上了,比不过啊,就是如此。
之后马超让凉州军在布山,他就让他们休息一个晚上,然后就让马岱带兵离开了,郭嘉、崔安和马焕,他们是一起跟着去了。就马超没去,他知道自己也是没必要啊,那没错。如果说郁林还有吕岱那样儿的对手,自己的话,确实是该去,那没错。可郁林布山都被破了,再也没有吕岱那样儿本事的守将了,所以自然是不需要马超去,就马岱他们几个去就可以了。
确实,在马超看来,不定什么都不要自己亲自带兵过去,那确实是不需要,可没错。就只有马岱过去就可以,是啊。就像在苍梧那儿一样儿,马超是破了广信之后,他也不再进攻苍梧了,直接让马岱去了,自己乐得休息,那确实是。而如今在郁林,那其实更是了,这个也
是。如果说郁林还需要马超再带兵过去,那他肯定当仁不让,这个是。但是显然,不需要他啊,就只马岱过去就行了。再说了,还有郭嘉、崔安还有马焕,他们四个的组合,马超觉得别说是还剩下一半多点儿的郁林了,就是再破了之后的交趾和合浦,那也是没错。他觉得用不着自己,不过自己过去,己方能伤亡少点儿罢了,是能增加士气,关键是能让己方早日
破了城池,那可没错。不过就郁林这儿剩下的县城,那确实也不用自己过去了,就他们可以了。自己只需要去像番禺、广信还有布山,这样儿的地方,那是必须的。其他的地方,除非是必要,像最开始进攻凌统守御的中宿,那是必须的,要自己带兵。进攻孙博的四会那也得是自己亲自带兵过去,一点儿没错。番禺更别说了,必须是自己啊,不在那儿不可能。真
要说自己不在那儿的话,己方倒是也一样儿能破了城池,可二十日能破?也许吧,并且伤亡绝对是不会小就是了,那可一点儿没错。所以马超很清楚,他一直都知道,自己对凉州军的重大用途吧,可以这么说。说起来自己不用亲自带兵攻城,就在后面马上一坐,确实就是
让己方士卒有了主心骨儿,那可一点儿不假,自己知道啊。所以说需要自己去的,那当仁不让,马超知道自己休息都休息不来,那不行。可不需要自己去的,自己在这儿好好休息一段时日,那可是真挺好。至于说最后拿下整个郁林,己方还能剩下多少人马,这个确实也不
是自己能决定得了的,那是,所以……多了少了的,马超肯定是希望多点儿,毕竟之后还有两个郡呢,那不假。合浦的话,那地方江东军也没多少人马,虽说不是可以忽略不计,可确实是没多少人,己方就不用大军,三万人,绝对能拿下,不过是己方损失多少的问题罢了。不过交趾那地方,就马超所知道了解的,己方三万人的话,是拿不下来啊,那没错。所以说
个拿下了郁林之后,己方到底说还能剩下多少人马。反正不到三万人的话,那就真是要不行了,没错。所以说马超自然希望己方人马剩下多点儿,要不然的话,自己确实还得从调兵来,那没办法。之前想法挺好,也许是不用调兵了,但是如今来看,那很大可能自己却
还得调兵过来,那没办法。现在的情况,己方其实已经是没多少人马了,从刚开始的六万,拿下了桂林之后,又在那儿留守了点儿人马,来到了布山,又在布山战了十五日,这终于拿下了,然后又在布山这儿留守三千人,给马岱带走的己方人马,不过才四万多了,确实是少
很多。肯定是啊,毕竟一开始还六万呢,现在不到五万了,这个少很多。虽说是没到三分之一,可没差距很大。不过马超知道,这里面还有留守在桂林和布山的几千人,所以就那么少,那没办法。这两地方不得不留下人马啊,而且桂林少点儿可以,但是布山却不行,所以三千人是留在这儿了。其实马超也不得不说,己方士卒更喜欢留守城池,这个真是。当然了,
其实也别说是己方,就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也没大区别,那是。在这个上面,士卒自然是能不和敌军是死拼,还有其他的选择,他们自然是希望那个。比如说去继续战和留守城池,这个他们显然是想留守城池好啊,那没错。对他们来说,这个留守城池了,基本上就代表以
后能活着回去。但是继续去战,那么很大可能是再也回不去了,那是。不过马超虽说也知道,可他从来都是随机安排留守人马,就随便指派人,除了将领,士卒就是这么个随机安排。因此,确实没有士卒有什么意见,都知道自己主公不是按照什么规律留下什么人的,就只是
随便指派,那么不得不说,这个谁都有机会,而谁也都没机会,可以这么说。因此,士卒自然是没什么意见,可以说如此来说,自己主公算是很公平了,那是。当然了,士卒没什么意见,自然也就代表将领一样儿,他们更是没什么意见。而他们是马超亲自指派的,这个他们更是没二话,没意见。实在是马超这个当主公做老大的,他觉得谁最合适留守在哪儿,那
么就安排下去了,很正常。所以说将领一样儿,他们没什么意见,不过却也想自己主公能留下自己,让自己守城。毕竟他们也清楚,虽说不像士卒那样儿,十个去了,九个都回不来,那正常。可将领去的话,还是能回来的,但确实,那不是所有就对了,没错。因此,这个他
们一样儿,是希望自己主公留自己去守城,这个不光说是安全了那么简单,一样儿是自己主公的看重和重视,那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