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凉州军大战番禺(十一)
当逃兵就算是好的,至少能活命,跑了,离开了江东军。但是不好的话,没准就让人家想点儿办法让你身死,也不是不可能,很大可能啊。就是,你只是普通士卒,而对方却是将领,哪怕只是个三流的武将,却也不是你一个普通小士卒能比的,而且人家还是自己主公的亲族,这个身份,你一个小士卒,那是绝对得罪不起的,那是。毕竟对方是武将,而你就只是个小
士卒而已,差距总是有的,而且人家更是自己主公的亲族,这个身份不一般啊,你小士卒不可能不敢不重视。所以说你要是能跑,也许是好事儿,可要是跑不了的话,还不和孙博说,那么就是事儿啊,都是问题,没错。所以说就是这么个情况,你要是不去告诉他一声,那么
后果你就只能说是自己承担了。当然了,还是那话,你要是能跑得了,脱离江东军,未必就不是好事儿。但是想要当兵吃饷什么的,那确实是没有了。而且还被当成是逃兵,这个肯定是,所以你得考虑清楚,别来个得不偿失,那就要出问题了,出事儿了,真的,所以这……
所以说最后这儿的人马,只要还有剩下的,有孙博的眼线,基本上也不会说不告诉其人一声的,那是,该说的还得说的,不错。就凌操父子也知道,那肯定是啊。就孙博他自己,也是都了解。该通知的时候,那是少不了,好歹自己是个将领,还是自己主公的亲族,那是。其人不敢说别的,小士卒肯定不敢得罪自己。而凌操父子呢,就看自己身份,他们也不可能
不重视。是啊,他也知道,凌操父子俩,他们不会怕什么,但是整个南海,整个交州这儿,就自己一个是自己主公的亲族,那么他们不重视也不可能。毕竟自己可是自己主公的族人,那亲戚关系在那儿摆着呢,就是。孙博不敢说其他的,但是就说如果自己是个二流武将的话,
那么自己主公绝对是更信心自己,不错。毕竟自己是他亲戚是族人,可以说和自己主公,和整个孙氏家族,那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家族好了,自己这些人自然也就好了,那么自己强大了,对家族也是有利的,绝对是利大于弊,就是如此。也可以说这个是
自己主公乐于见到的,那是,孙博清楚啊。不过自己这儿确实,本事不足啊,三流突破二流都那么费劲,其他的更别想了,这个肯定是。而他也知道自己的本事,这个费劲也没办法。三流到二流,就已经是到头儿了,那没错。可就这个,到现在也还没突破了,到底什么时候,那都不知道了,不一定啊。孙博现在没大信心,实在是也没什么机会,真是没办法啊。
凌操父子他们是自己上,而不带着自己,和自己没什么关系,自己就没这突破的机会了。最多就是撤退的时候,跑的时候通知自己一下,那就算是可以了,不就那样儿吗。孙博不指望太多,好歹凌操才是南海的太守,自己是他手下,在这儿就得听他的。要是自己主公在这
儿的话,也许能好点儿,没准自己就能上了。可他让周瑜带着十万人马来交州,那么意思就很明显了,援军来,而他是不会过来了。其实一想也不是说不能理解,就孙博自己来看,自己主公那么做法,也算是正常。毕竟他都没那么看重交州,那么让周公瑾带了十万援军来,其实就已经是他这个当主公能做到的最好的了,确实。谁都知道,那十万人马,可是自己主
公自己的私兵,没一个是别人的。所以谁都说不出来什么,这个也真是。交州和扬州的那些个将领,不会因为自己主公不来,而就说什么。最多有那么点儿想法,可确实,没什么话说了,也知道,说什么都没用,真的。可以说自己主公既然都那么决定下来了,基本上也没几个人能劝说住了。而且能劝说的人,都不会说,就这个事儿上,那是。他们也觉得自己主
公既然都选择那么做了,其实是对,确实。要不就算是亲自去了交州,其实也改变不了什么,这个他们已经想到了。而且还得说,去了交州,确实是不如就在扬州,一直征兵,增加己方实力,那确实是来得更好。至于说孙策他们,确实也算是比较相信交州那些个将领,不
是说相信他们能守住城池,而是相信他们能让凉州军损失更多。孙策想了,也许说自己去交州的话,会让凉州军损失更多。但是自己就算不去,有交州那些将领,也一样儿能让凉州军损失不小,而且不会说就比自己去少损失很多,那不是。因此,自己还用去吗,不用去了。
所以说孙策觉得自己去与不去,其实改变不了太多,那是。因此,自己还是别去了,一点儿不错。而他那么想了,也那么做了,谁也没去多说什么。能劝住其人的,和他所想也差不多。而劝说不了的,那自然就觉得说了也没用,所以也不会去说,就是如此。所以孙策没带兵去,就只是让周瑜带兵来交州完事儿,他最后还得回去,一切都交给交州的将领了,那是。
确实,也不是他就相信交州将领能守住城池,实在还是那话,孙策所想的,那就是他们能让凉州军损失更多,那就挺好了,真的。交州肯定就得让他们占据,那么己方让凉州军损失更多,其实这个孙策和江东军众人,他们就觉得不错,真的。至于说守住城池什么的,那就
不要多想了,这个也是。不过他也知道,己方众将都能尽力啊,那就好,不错。更多的,其实是奢求,就像己方守不住城池,不过是守住多少日罢了,这个是。那么多了少了,都是。孙策的话,他怎么都是希望己方多守住些时日,这个肯定也是,而不是说几日城池就被破了。
那么孙策是相信在交州的那几个将领的,确实。毕竟随便一个太守,可都是二流武将,闹啊有的名声不显,确实是没什么大名儿,可说实话,本事从来不弱,真的。就凌统还不是太守呢,可其人的本事,绝对是不小,二流武将中那也是佼佼者啊,就是。有他和其父凌操在南海郡,孙策是非常放心。当然他可不是放心说能守住,那确实是不可能。而是想着他们能
让凉州军损失更多点儿,那是。所以说这个也是,自己不去的话,有他们在,那也算挺好。毕竟真要是自己去了,有好处不假,可也有不好的地方,那是。毕竟孙策很清楚,自己要是去了,那么在己方那儿,对己方的将领,尤其是在交州的,就有很大的掣肘,这个肯定是啊。
毕竟他们要是自己不在交州,可以说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没人管什么。他们是太守,自然都是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了。他们怎么下令,士卒就如何做为。可自己在交州的话,话说从上到下,就没有一个不听自己的,那是,确实都得听啊。是听自己军令,自己如何下令,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怎么做了。而不是他们说什么,士卒再去怎么做,这个差距大了去了。
所以说对在交州的那些将领来说,确实也是,自己主公不来,那么显然自己的权力更大点儿,那是。如果说他来了,那么一切就都得听他的,那不错。所以说在交州的各个将领看来,自己主公来了,那自然是有来的好处,那没错,但是其人不来,其实一样儿是有不来的好处,那也对。而对他们那些人来说,确实也是,想着还是自己主公不来更好,这个也都一点儿没
错。确实,比起孙策来,他们更想的绝对是他不来。毕竟上面有自己主公的时候,和没有自己主公的时候,那怎么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他们是太清楚了。很多时候,他们其实都是想着自己能对自己的人马更多权力,像防御凉州军进攻,就是。要说那些人有他们的部
曲,也一样儿有孙策让周瑜带来的援军。可哪怕如此,他们却依旧是希望就自己对着那些人马有绝对的权力,那是最好的了。而自己主公一来,那么都得听他的,哪怕对自己的部曲,自己还是能带着,可却得听自己主公的军令啊,而不是说自己主公不来,自己说什么就是什
么了。确实,他们要的,有时候并非是部曲,这个就算是再多,可也不一定就真有大用,那是。可却要很大程度的权力,这个真是。毕竟再多的人马,只要和凉州军一怼,那么之后绝对不会剩下什么了,真的。就说你人马再多,能有多少?能超过自己主公?就自己主公,那么多人马,他去和凉州军怼,最后也一样儿输,那么自己这些人马呢?所以说这个也是……
因此,交州的将领,他们也是没指望守住,那都不可能。那么让凉州军损失多点儿,也就那样儿了,确实。前者是没什么可能,后者的话,也许就是那样儿了。反正己方发挥好了,是没大问题的。而从南海这儿来说,总体来讲,江东军发挥就算是可以,至少是正常了,那
是。普普通通未必就不好,真的。关注南海的战事,就交州其他郡的太守,他们也是一样儿,不可能说不关注啊,就是。毕竟这个其实能说明不少问题,至少让交州其他郡的太守来看,就是那样儿。当然他们希望是守住了,可明显是没什么可能,所以说还得尽力,那是啊。
就像现在的凌操父子一样儿,他们明知道己方守不住城池,可却还得尽力,这个肯定是。毕竟要说守不住是守不住,但是该你尽力的,这个肯定还是要出全力的。要不然的话,对自己对己方对自己主公,哪怕是对己方的士卒,其实都是不负责任的,那是。而凌操父子俩,没一个是那样儿的,反而真说起来,还是很负责,那是。这也是为什么孙策想着把南海郡交
给他们,他是放心。确实没指望他们守住,但是父子俩责任心不小,是绝对能尽力的,而且他相信凌操、凌统,他们父子俩是能让凉州军损失更多。当然了,要是己方士卒实在是表现不好,发挥不好,甚至都失常了的话,那么就更别指望太多了,真的。但是就现在来说,
哪怕孙策没看到,可总体上,江东军士卒的表现,那确实不错,就是。当然了,如果说有朝一日,这个己方的战力都能上来,那么肯定不是说就现在这样儿,哪怕交州依旧是没什么战事,就影响到交州本地的土著士卒没战力呢,那不是绝对的大事儿,虽说影响也不好了。
那绝对是孙策的一大愿望,仅次于说不想让凉州军灭。这个不让凉州军灭,归根结底,还得说是看他们江东军的实力,这个他和江东军众人是一清二楚。说起来己方实力到了,那么确实,就不惧凉州军什么了,他们也真就不会来了,这个是根本。其实不说就超过兖州军和凉州军,只要和兖州军没差那么多,这个时候孙策都能很硬气去说一句,自己和己方不靠兖
州军,哪怕最后未必能守住,可能生存下来的几率,其实是变大了。但是现在不行啊,就和兖州军实力都差那么多呢,所以也真是……江东军现在实力不行啊,而他们最担心的,其实不是说兖州军不帮他们,就是说他们和凉州军一起,最后都是想灭己方,就是,那样儿无
论如何,都不是孙策和江东军想要的,他们也不想说靠着兖州军什么,但是现实却不得不那样儿,所以一直……
第五十七章 凉州军大战番禺(十二)
己方实力,那是相当重要,或者说是最重要,那其实都对,孙策清楚。就说是根本,其实也算是,人和实力吗,那就是根本了,有多了的,绝对能一统天下,就像凉州军。因此,孙策也早都想到了结果,别说是己方了,就兖州军再加上己方,也没从凉州军人家那儿占到什么便宜,那是。当然了,这个可以说北方异族比凉州军实力还强,那可是。不过己方和他们
基本上也接触不了太多,那也不错。连战马江东军都不是从北方异族那儿购买的,现在是从兖州军那儿买的。以前的话,也不是北方异族,有兖州军,也有那时候的辽东军,公孙度和孙策,他们确实是有合作,合作战马的买卖,那是。要说辽东出产战马,不过别说和凉州
军比了,就是比兖州军,也是差着。但是比江东军可强多了,强太多,甚至就比不了,那是。江东哪有什么战马啊,就只有普通马,还是驽马,那确实是。只有北方才有战马,而不是那样儿的驽马,就是。因此,江东军想要战马,除了凉州军和异族外,其他的,他们以前
和兖州军和辽东军,都有交易。之后辽东军被灭,他们就只有和兖州军交易了。虽说从根本上来说,曹操觉得卖给孙策江东军他们战马,这个就是属于给他们增加实力,可确实,如今来看,就是怎么说,双方都是实力增加了,对现在的整体形势好,那都不错,所以这个……毕竟对曹操来说,对兖州军来讲,只要是利大于弊的事儿,他们就一定会做。毕竟他们和江
东军一样儿,大敌都是凉州军,而不是彼此啊。这个才是天下大势的根本,那都不错。如果不是那样儿的话,兖州军都不会卖给江东军战马,确实。毕竟不是那种情况,那么凉州军不是天下第一,不是最强的那个,那么第一无论是兖州军也好,还是说江东军也罢,兖州军
都不给说卖战马给江东军的,这个肯定是。但是现在这样儿的情况,为了形势,为了能一起对付凉州军更有利,兖州军就得那么做,让江东军增加实力,不过却也是在己方能控制的范围内,那是。毕竟对曹操对兖州军来说,这个如今江东军还在己方的掌控范围内,那么一
切都没问题。这个就是曹操和兖州军他们的想法,很正常,毕竟如今的天下大势,就得让他们那么想,这个没办法,现实啊。如果天下大势变了,那么曹操和兖州军也不会那么做了,确实也是。可如今不行,就得那样儿。毕竟还是凉州军第一,那没办法。不那样儿就好了,可事实就是事实啊,曹操知道自己和己方还得那么做,让江东军增加实力,总比他们最弱强
点儿啊,前提是己方可控制的,那是。如果说曹操和兖州军都觉得江东军已经是他们控制不住的了,脱离了他们的控制,那么他们肯定是要想办法让江东军就增加不了实力,这个肯定是。甚至在凉州军灭对方的时候,他们也会那么做,就相当于是和凉州军联合了,一起灭
江东。不过如今来看,确实是没有那样儿的情况。那样儿的情况,对曹操对兖州军来说,绝对不好,而现在的话,其实挺好,哪怕江东军是一直都在增加实力不假,不过马超带着大军去了交州,这个就得说,两军也是要损失一些人马的。凉州军基本就得十万,江东军的话,更得多不少,二十万都有可能。毕竟交州那地方,人马的战力,还不如扬州呢,所以这个……
当然这个不是绝对的,可以说到最后,两军具体是损失多少人马,凉州军可能超过了十万,而江东军呢,可能还能跑个一万多人,不至于全军覆没了,那是。而曹操和兖州军都觉得,不是说江东军一下就跑了一万多人,那不至于,很大可能不是那样儿,而是说他们最后残兵加一起,各郡县的人马,最后退走的,合在一起,那能超过一万多了,有啊,基本就是那样
了。而真那样儿的话,江东军一样儿会损失很多,不过他们损失多了,凉州军损失也不会少十万打不住啊。虽然江东军战力不行,但是在守城拼一下的话,就说孙策直接让周瑜带去援军十万,加上交州本地的人马,超过二十万了。就算是他们损失二十万的话,凉州军想要
损失十万就拿下对方二十万,这个不太可能,哪怕对方战力都不行。所以说凉州军十万人马最后也许要不够,这个也是曹操和兖州军他们觉得好的地方,毕竟马超再调兵去交州,怎么都是对己方有好处,那是。而现在己方按兵不动,实在是没到时候,不过确实也快了,那
是。毕竟机会的话,其实已经有了,所以是要把握住啊,马超和孙策他们都知道,曹操要有动作,那么就更别说是他自己了,就是。没动作就把握不住机会,这个真是,还得说是把握住才行。肯定是啊,把握不住,以后什么时候再有机会,真心不一定了,就是。毕竟凉州军在得到交州之后,他们再进兵的话,对付江东军,基本上就是要灭他们了。而那个时候的
兖州军,对曹操对他们来说,那时候最开始肯定是变成了他们和江东军一起对付凉州军,哪怕曹操不一定非派兵去江东军地盘儿,那不一定,可他绝对,最开始的时候,那就是想着保住江东军,就是。所以说和现在那肯定不一样儿,到时候,曹操觉得自己也许依旧会进攻
凉州军的地盘儿,不过那不一定。也许自己带兵去了江东军的地盘儿,也不一定啊,就是。和现在大不同,毕竟这个时候,曹操就一定会带兵去凉州军地盘儿,就是为了夺取冀州的常山国。对他和兖州军来说,中山国可以不要了,那个不说,但是常山的话,如今必须要到己
方手里。毕竟对于中山那地方,曹操和兖州军也是想了不少,之前都说了,他们就是那样儿的想法,常山和中山,拿下一个,那么其实就够了,而最后是那个,其实也不言而喻了,就是。毕竟情况太不一样儿了,要是中山和常山都相同,那么兖州军自然都不是那样儿的想法,不过有甄家在,其实就不同,大不同啊。所以说还是,他们想着能得到一个郡(国)就
行了,常山国,而中山就只能说是算了,那没办法。对曹操来说有常山就可以了,那是。中山和常山,那怎么都是两个不一样儿的地方。所以说他们舍弃了中山,而要进攻常山,这个也正常。其实就算是马超和凉州军,他们也是一样儿,没指望说赵云和典韦就守住常山,
毕竟曹操兖州军要下狠手去进攻,那么别说是常山,就算是中山,也一样儿是能夺取到他们手里,不过是损失多少的问题罢了,那是。不过曹操那样儿的性格作风,不会去中山,不想说损失很大去得一个郡(国),而有常山的话,其实就可以了,对他对兖州军说,确实是那样儿。当然了,如果说甄家没在中山,那么曹操和兖州军他们就会当仁不让去进攻,这个
肯定也是。不过现实情况不是不那样儿吗,还得说是中山那地方,曹操和兖州军他们暂时是没太多想法了,正常。常山的话,必须要拿下了,在己方手里最好,中山就不管了,那样儿。这个就是曹操和兖州军的打算,对他们来说,肯定都啃那容易啃的骨头,难的,那么就算了吧。而显然,和常山一比,中山就是难啃的骨头,那么他们的选择,不用多说了,就是。
他们怎么都得是整那容易的,而舍弃了更困难的,那是。因此,最后曹操带着兖州军进攻是进攻,不过他们只会去常山,而不是去中山。对中山的郝昭,对他是没什么压力,而对在常山的赵云和典韦他们来说,到时候的压力可就在他们两人那儿了。当然了,两人肯定不会
想着说绝对能守住,毕竟只要曹操带着兖州军去,那么就势在必得,这个肯定是。之前他带着兖州军,都已经拿下了冀州七个郡(国),更别说如今就只剩下两个了,真的。他们也许不会去中山,可常山这儿,他们早晚要来,这个赵云很清楚,你看典韦不多想,毕竟对其
人来说,只要是敌军来了,他就直接参战完事儿,那倒是好事儿了,自己有事儿做了,真的。不过赵云不同,毕竟其人是冀州牧,哪怕这个州牧实际所管辖的地方,其实就只剩下两个郡(国)了,而且其中的一个,他管的还不是那么太多,都是郝昭一个人,在那儿主抓全局,赵云就管常山,这个不错。所以他这州牧也真是,应该是天底下所有的州牧里权力最小
的了,可赵云并非是什么官迷,那和子龙兄没什么关系,真的。不过对于战事,怎么说呢,毕竟常山是他家乡,赵云心底是真心不希望有什么战事的,和典韦想法正好是相反。对后者来说,没有战事,自己就没什么事儿做,每日就练练兵,找赵云吃喝一顿,就算是完事儿。
其他的活动,真心就没有了。而对赵云来说,他官职比典韦大,管理得更多,那没错。可其人却绝对不希望自己家乡有什么战事战争的,一点儿都不,毕竟那是家乡啊,他真心不想家乡遭遇到战火,这个一点儿没错。可要说曹操和兖州军不来,那不可能,早晚的事儿,那
是。因此,赵云和典韦他们也是做好了准备,兖州军只要一来,两人就要拿出全力来对付他们,毕竟都知道,自己主公远在交州,怎么都回不来,就得自己两人带着常山的人马阻截兖州军,没办法。其实这也算是好事儿,毕竟在常山的人马,自己主公不来的话,那么自己两人都说了算,那不错。对赵云和典韦来说,他们权力大了。而且他们也可以调拨援军,当
然不是司隶的,而就只是冀州中山国的,只要下令给郝昭,他多少还是会派人来的,多了没有,但是五千人,赵云知道,这个面子自己和典韦都有,而且自己还是所谓的冀州牧,是郝昭的上级,那是不错。而且关键是中山人马不比常山少,兖州军还不会去进攻那地方,所
以说拿出来五千人马过来,真心不算什么事儿。不过这个事儿,具体还得到时候看,赵云并非一定会那么做,他还得看具体情况。反正你想守住城池,那是别想了,都得让曹操带着兖州军占去,那是。看看己方在这儿是有多少人马,而人家呢?可以说曹操带兵来,他至少
要带着十万人,这个可定没错,是至少,多了都不一定多少了,那是,赵云知道啊。所以说他也是,知道在这个上面,人马数量上,己方没优势啊,优势在人家那儿。不过自己能让中山郝昭派兵,这个倒是也没错。不过不到万不得已,自己也不会那么做。怎么说都是冀州就剩下的两个郡(国)了,其实派援军和不派援军,这个影响不大,毕竟就只有五千人马,
要是万人还好,可惜不是。但是对赵云来说,哪怕那时候就是多一个士卒,都是对己方有利的,不过因为中山一样儿是己方在冀州的郡(国),并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郡(国),这个怎么说,都是不好让那地方减少实力的,确实。毕竟常山可以丢,人马全军覆没也无所谓,
但是中山不行!这个是赵云的第一想法,也一样儿是郝昭的想法,那都没错。毕竟常山丢了就丢了,他们都有想到,就是,不过中山……
第五十八章 凉州军大战番禺(十三)
常山可以丢,他们早已预料到了,可中山不行。要说后者被兖州军占了,那么影响就大了去了,而且基本上还都是不好的,那是。所以说赵云、典韦加上郝昭,还有冀州的其他将领,他们可都知道,常山可以丢,但是中山不行!毕竟甄家可就在中山啊,这个你不重视,那都不行。常山的话,那随便了,什么都没有。就算是赵云的家乡,他也不是说没离开过家,家
乡被敌军占了,那其实不算什么,毕竟那样儿的事儿还少了?不是你赵云一个吧,那不多了去了,真的。因此,这个你必须承认,其实那事儿是无所谓的,哪怕他和典韦的意思,还是守住城池更好,可一个常山,兖州军下了狠心要拿下的话,两人确实是不认为自己还能守
住,基本上就不要多想了,真是。毕竟己方士卒的战力那不错,比兖州军要高那么点儿,但是人马没人家多,这个就没办法了。上一次冀州大战的时候,己方都没人家人马多,最后不一样儿不算之前的赵国,是丢了两个郡(国),到现在己方在冀州就剩下两个郡(国)了。
这个就是己方在冀州不占优势的原因了,冀州有九个郡(国),就算是己方占据四个,其实都不会是现在这样儿。可之前己方有五个来着,如今就剩下两个了,没办法。最后的情况,在冀州,己方可能就只剩下一个郡(国),常山再丢了,就只有中山了,而那地方,兖州军他们不会去啊。那么常山丢了,也是没办法,就剩下中山了,这个肯定没错,那确实是啊。
所以说他们来了,也无所谓,守不住,自己两人就带兵撤退,这个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对赵云来说,胜败不重要,只要是说尽力了,其实就好,肯定也是如此。当然了,他们也是想守住,不过那确实是不用多想了,没什么太大可能,就说是不可能。因此,就是尽力,让对
方损失多点儿,那样儿。其他的,那就得说,赵云和典韦,他们都是对己方没那么大信心,如果说对方人马和己方一样儿多,那么他们是有信心,可人家兖州军一来就十万,甚至还多的话,那么他们也真就是没信心了,关键是信心从何而来?这个很重要,没有这个基础,那
是。这个真要说起来,不是赵云和典韦他们的信心,而是曹操和兖州军,他们反而是有信心,认为己方十万人马一到,常山不说是手到擒来,可最后也是没问题,到己方手里。当然了,因为有赵云和典韦在,想要轻易拿下常山,肯定不容易就是了。确实,那地方不像南阳和汉中那样儿,一下就能拉出来十万人马,甚至更多,可有两个一流大将,这个就是其他郡
所比不了的,那真是不假。两个一流大将,不说就顶千军万马,可也真是,绝对不是什么小力量了,就是。如果说像凌操父子那样儿,都是二流的武将,确实是没法和两个一流大将比啊,那是。如果说把他们父子换成两个一流大将的话,那么确实,就算说最后依旧是守不
住城池,可凉州军绝对是要损失更多,那绝对没错,很多啊。不像现在那样儿了,就是。不过好在凌操父子是没一个一流大将,不过真都是的话,那么他们会两个一起上吗?很大可能,马超和马岱,甚至其他几个都觉得,真那样儿的话,他们父子俩就会上一个,这个很大可能就是。当然了没什么绝对,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不过相比之下,那样儿的几率小啊,
而就只上一个的话,那样儿几率大,前提是他们至少有一个是一流大将,而上去的那个,自然就是一流大将了,两个要都是,那么上一个。其实在常山,基本上也是那样儿的情况,赵云和典韦,他们知道结果不重要,你就算是上两个人,最后该被兖州军破还是被破,这个时候也不是对方来灭己方了,所以说上两人让他们笑话,一个的话,其实就可以了,这个是
他们两人的想法,到时候的话,基本上也会那么做。当然不是说肯定,还得看具体情况如何。对曹操来说,他巴不得赵云和典韦就来一个,哪怕那个去其他县城了,那也比两个一个守城强啊,那是。因为曹操很清楚,两人要一起守城的话,不知道己方要损失多少人马,最
后才能说换回来一个郡,或者说就是一个县城,真的。他是怎么都不希望己方损失多的,那肯定是损失越少越好啊,就是。本来己方和凉州军实力的差距就有,人马战力不如,实际人马的数量上,己方也是少了。别看冀州大战的时候,凉州军人马少己方的,实在是他们已
经抽调不出人马来了,而且之前损失了那么多,没补充上来,所以说己方捡便宜啊。但是说起实际人马数量上,己方那是不如凉州军的,就是。这个人马数量上的对比,一直都是凉州军超过己方,而己方也是超过了江东军,就是如此。所以说哪怕凉州军那时候抽调不出人马来了,但是实际却依旧比己方人马多,那是。这个你不承认也不行,因为实际情况就那样
儿啊,没错。凉州军人马多,无非就是当时动不了而已,那没办法。所以曹操也想了不少,那时候是自己抓住了机会,就是。如果要赶上凉州军依旧是能调兵过来,那么己方就不是对手了,占不了人家的两个郡(国)。不过最开始的赵国,确实依旧还是己方的地盘儿,那确
实是势在必得。而马超和凉州军他们也都知道,赵国是肯定要丢了,他们也是没想着死守,很正常。而之后要还能调兵来,他们也许能保住安平,至少巨鹿肯定没问题。不过因为没有足够的人马,最后还是被兖州军夺了安平和巨鹿,凉州军真是没什么办法了,一切都正常,
毕竟己方战力高,可架不住人家人马多,数量上五万的差距,那让谁看了,其实都不小,真的。别说是曹操兖州军和己方了,就算是孙策江东军,那也一样儿,就是。如今的赵云也没想着说就让兖州军不来,当然了,常山作为其人家乡来说,他肯定是不希望兖州军过来,那肯定最好,可其人也知道,兖州军要来,那根本就挡不住啊,就是。赵云和典韦,他们都
知道,曹操要带着大军过来,己方也顶不住,最后不过是守住多少时日的问题,是要给兖州军造成多大的损失,让他们损失多少,那是。反正多了,那倒是好,两人都希望如此,至于说己方什么样儿什么情况,确实也是不重要了,只要兖州军他们损失多点儿,那就足够了,
就是。当然了,在两人的想法中,要是能带回司隶点儿人马,那么哪怕就一两千人,其实也可以啊,真的。毕竟他们也在冀州那么多年了,那是不假,是看着手下士卒慢慢成长起来的。虽说战死沙场,可以说是他们大多数的最后最终归宿,但是赵云和典韦,毕竟是和他们相处了那么多年,一点儿点儿见证了士卒的成长,所以说他们是真心想着能带回去点儿人马,
也算是可以了。别看两人都是一流大将,是绝对的狠人,但是对待士卒,尤其是己方的人马,那都绝对不是什么刻薄寡恩,那是。要说在凉州军这儿,赵云和典韦,绝对算是对士卒不错的。而像甘宁张飞他们那些,就属于是对士卒不怎么样儿的,不怎么好的,那是。绝对没错,对他们来说,就是那样儿。总体来说,凉州军就算是可以,就算是到了兖州军和江东
军那儿,一样儿是有对待士卒不怎么样儿的,也有对待士卒好的,那是。这个肯定不算是什么太大问题,至少到了现在,确实是没出过什么大事儿。当然了,这个其实到关键时候,就能说明问题,这个倒是也都没错。就假设如果说是赵云让敌军给杀了,战死沙场,如果说
那样儿的话,那么他手下的士卒,就能拼死去报仇,这个肯定没错。但是要换成甘宁手下的人马,主将被杀的话,不是没人给他拼命,但是终究少数,谁让他对待士卒也是不怎么样儿。那么你自己本身对人家就不好,那么就别指望说人家对你好了,真的,这个至少是相互
的啊。确实,就光一方面的话,基本上是不可能永远都那样儿,所以确实也是,一方面不够啊,彼此彼此,那样儿了。就看甘宁,其人对士卒不太好,想让士卒能因为他身死,就想着都去报仇什么的,那都不太现实。不过换成赵云,那就不一样儿了。虽说甘宁也是,他加入凉州军中,肯定没赵云的时间长,那其人绝对是元老了,甘宁不是,可这个不是绝对的,
那是,毕竟张飞也是元老,可士卒对他和对赵云,也确实是不同,一点儿不错。他对士卒一样儿是不怎么样儿,虽说受到了马超影响,其人肯定不像历史那样儿,可确实,张飞对士卒没那么好,和赵云没比啊。所以说这个和元老与否没直接关系,说甘宁没赵云元老,他们
这个没法比,但是张飞呢,那就算是比起赵云来,其人还在更前面呢,他更早跟着马超混了,进凉州军中了,那是。可士卒对待他和赵云,那终究是有区别的,就是。因此,不能说元老是直接关系,是,有那么点儿的关系不假,可不是绝对的,那没错,所以说这个也是……
归根结底,是你这个主将对士卒如何,而不是看你是否为凉州军的元老,是啊。因此,看张飞和赵云的区别,这个就不难知道一些了,就是。不过还算好就是,马超觉得张飞不是历史上的张飞,更不是演义里的,他对士卒虽说也不是说好什么的,但是鞭笞士卒的事儿,其人还是没做过,就马超所知道的,他没听过。也许有,自己不知道?这个也许是吧,不过马
超觉得基本上是没有。是,毕竟张飞在凉州不假,可自己己方都是从凉州起兵的,那地方说是己方的后院,一点儿都不为过。对马超来说,在凉州军那儿的将领士卒,要说是都向着马超啊还是张飞啊,这个都不用多说了,所以说他很清楚,自己该知道的,肯定能知道,那
么不清楚的,基本上就是没发生的,就是。这不是绝对的不假,可基本上就那样儿了,那是。毕竟在凉州的话,马超一样儿是有细作的,当然了,这个不能说是像去敌军地盘儿上的那些人,而是在己方地盘儿的情报人员,在敌军地盘儿说是细作恰当点儿,但是在己方地盘
儿上,不好说是叫细作,马超觉得叫情报人员更为合适,真的。而在凉州那地方的情报人员,主要可不是监视那些将领什么的,那些人的话,马超还是很相信的,那只不过是顺带的罢了。主要的是监视边郡的动向,异族的动向,尤其是像羌族之类的大的北方异族,他们的动向,可以说是非常重要。一旦他们出兵凉州了,不管是大战事还是小动作,马超都能很快
知道,这个是必须的。就像己方在并州也一样儿有情报人员,当然在北方异族的地盘儿,一样儿有细作,那不假。在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那儿,那更有了,必须有啊。当然了,人家两军在己方这儿一样儿有,不过马超知道也抓不着几个,毕竟那可都是专业的,真要是来大
搜捕的话,并不是什么好事。首先就得让自己地盘儿的世家大族、豪强地主,甚至普通百姓,他们都得怨声载道,肯定对己方有意见。
第五十九章 凉州军大战番禺(十四)
必须得说,马超也知道,己方就算是尽力搜捕什么的,也不会抓住太多的细作,这个他知道。而只要世家大族、豪强地主,包括普通百姓,他们有意见的话,那真就不好整了,真是。马超和凉州军的话,他们都不怕什么,但是这个只要是没有,那最好不过的了。那么就不要去整,整了也没大用,你再强,能把所有细作都给抓住?要真能那样儿的话,马超就下令去
做了,真的。可实际是不行,所以还是别做了。别说是己方了,就曹操兖州军,孙策江东军,他们也没那么做,就是。这个你就能看出来点儿东西,曹操都没那么做,马超觉得自己也不用那么做。孙策更是了,他更多是看曹操,这个也不错。曹操没做,孙策八成就不会去
做,这个马超太清楚了。如果说曹操做了,自己也做了,那么孙策九成九都会去做。那么曹操不做,自己不做,他基本上也不会去做,就是。马超的话,他自认为自己看得还是很清楚的,当然了,在这个事儿上,也不是说就看曹操如何,自己就算是先来一下,也不是说不
可以。而且他也是想了,自己那么做的话,没准之后曹操也那么做了,然后孙策百分百要那么做啊,就是。话说曹操和自己都那么做了,自己和曹操都做了,他孙策自然就当仁不让。所以说马超想法中,他觉得自己还是别那么做,那么等曹操那么做了,自己再说其他的。当然了,他的想法中,曹操不会那么做的,所以说这个就不要多想了,也正常,都不会那么做
啊。如果说凉州军先做了,那么曹操兖州军也许会跟上,这个正常。不过这个时候,让他第一个,那曹操不会做的,他也和马超所想一样儿,没觉得有什么大用,那是。要真是说对己方利大于弊,那么他那奸雄性格,真就是早都上了,早都去做了,真的,还用等现在吗?
所以说马超清楚,曹操都不动,那么自己也不会了,而自己和曹操都不动,孙策他就更不可能有所动作,这个肯定是啊。因此,如今就是这么个情况,在马超凉州军这儿,曹操兖州军那儿,和孙策江东军,都是如此情况,谁也不会动大力气来个清洗什么的,所以说就是……
既然都不会那么做了,那么这个事儿也就不用多想,没大用。没什么用的事儿,马超、曹操和孙策,他们都不会去做,那是,对己方要是利大于弊,他们早都那么做了,就是。不去做,就是弊大于利,甚至就都没什么大好处,就是。因此,这个做还是不做,他们还是很清楚的,那是。对他们都没什么好处的事儿,三人自然都不会做了,那是。要是好的话,那么
也是,他们早都做了。而没去做,自然就是有原因的,就是之前的那些了,确实。要不然的话,不是这样儿。所以就是那么样儿的情况,对三方来说,都是那样儿,正常。凉州军已经战过了十日,对他们来说,已经就算是不段时日了,真的。毕竟凉州军的话,很多十日内
破城池的时候,也不是特别少,这个也不错,所以超过十日,那确实是多,毕竟连中宿城,他们也都十日拿下了,不过番禺肯定不行,这个都在他们的所料之中。而马岱也是一样儿,他没突破,这么多时日了,也一样儿没突破,确实没那么简单啊。但是凌操父子,进步了些,尤其是凌统,在和凉州军对战的时候,其人经验增长了不少,那可真是,毕竟这个是能很好
很快也很多去增长经验,那是。两军十日的话,确实是大战了,毕竟江东军战力再不行,可架不住他们人多啊,而凉州军比他们人更多。于是这个十日,江东军损失太多人马了,虽说凉州军没损失过万,可也差不多了,毕竟江东军损失那么多,战力再低,可他们人多啊。所以说让凉州军损失也不少,可他们损失更多,那是,都已经超过了最开始的中宿城,如今
番禺这儿的江东军损失。可尽管如此,在凌操父子他们看来,其实也还不错,毕竟己方那个战力,就借着是守城的光,优势在城池,而不在己方士卒啊,那是。要不是守城的话,凌操父子俩都清楚,己方现在都不知道要损失多少呢,真的。反正肯定比现在多啊,那不错,
而且还夺取不下人家的城池,八成可能。就像如今也是要守不住了,到底说还能坚持多久?那确实是不清楚了。他们是希望能多点儿,不过这个自己父子俩也决定不了,还得看己方士卒的啊。自己父子俩来说,也只能是去尽力,那是,所以这个也确实,尽力就好,其他的,
整不了那么多了。就是,这个他们知道,就自己父子俩能做到,其实也就那些了。不管怎么说,尽力就好,肯定是,就算到了自己主公那儿,也能说自己父子俩是尽力了,那没错。毕竟自己父子俩没什么错误,尽力了,那可以说没错还有功了,哪怕不是什么大功劳,可苦劳肯定有啊,那是。因此,他们也是不怕自己主公处罚自己父子俩,只要自己两人不犯错,
那就没问题。对凌操父子来说,尽力守城自然就是第一位的,然后就是想着能不被自己主公说,批评处罚什么的,这个和第一位的,其实也是挂钩的,那是。毕竟他们可都清楚,自己父子俩要尽力守城了,不犯错什么的,那么自己主公就绝对不会说处罚自己父子俩,哪怕
说整个郡都丢了,那也是。所以说你要达到了第一个,那么第二个,自己主公就不会批评处罚自己父子两人,反而还会表扬一番,就是。凌操父子俩肯定不是单纯为了表扬什么的,但是他们确实,一点儿都不想被孙策批评处罚什么的,那是一点儿都不想啊,一点儿都不。
所以说现在其实就挺好了,在尽力守城的道路上,凌操父子俩一直在前行,那可不假。他们知道,自己父子俩可能守不住多少时日,可自己两人尽力了,其实就好,真的。要说守不住是肯定的,但是尽量守住,不就是如此。因此,他们也是一直都那么做了,一直都是啊。所以说凉州军碰到了尽力的凌操父子,关键是他们两人还不是什么弱者,这个就得说,真是
强敌,劲敌啊,就是。因此,这个时候,凉州军也没破了城池,不过就是多少时日的问题罢了。早了晚了,也得看己方和对方的表现,那是,马超他们都知道,凌操父子俩也清楚,是不错。归根结底,还得看两军士卒的,而主将什么的,关系是有,也可以说不小,可不是
最主要最重要,那确实不是,就是士卒才是主力啊,就是。所以说两军对己方士卒如何表现,还是比较看重的,哪怕凌操父子都清楚,己方战力不行,可他们确实也希望己方士卒表现能好点儿。至少这十日来说,还真是,己方士卒表现正常了,那都不错,是从扬州来的己方人马,带着交州本地的,这么和凉州军死战,要不然的话……就凭己方之前的那一万五千
人马的话,十日估计可能要守不住啊,就是。毕竟之前中宿也不过才守住了十日而已。那时候别看就只有万人,可那万人战力却不一般,毕竟有着五千人可是从扬州来的,那一万人,其实比己方交州本地的一万五千人都要强点儿,这个凌操父子相信。不过那时候是凌统一个人守城,如今却是他们父子俩,所以说哪怕他们就只有一万五千人本地人马,可守住十日,
那还是没什么问题的。毕竟凌操和凌统父子俩的组合,那确实是不一般,这个肯定是,事实也都证明了,那没错。所以怎么说,凌操父子,那都不是一个凌统能比的,多一个其父凌操,那其实是多了很多东西,就是。别的不说,就简单说经验,那就是多了,这个可一点儿
不错。这也是凌操父子乐于看到的,没错。如果说现在凌统最缺少的是什么,他和凌操都那么看,最缺的就是经验了。凌操是不缺那个,毕竟其人都军旅那么多年了,关键以前跟着孙策,也都征战了多年,经验确实是不少。但是凌统不行啊,其人这个就没什么经验,加入
到江东军才几年?本事是有了,但是经验不足,和其父一比,就差了。他本事倒是超过凌操了,但是经验实在不够。不过不管怎么说,总体上,凌统还是可以的。要不然的话,凌操也不会把他放到了第一站中宿城,毕竟那地方是非常重要了。凌操也是想让自己儿子增加些经验,所以那么做了,而效果也不错。别看就那么一场战事,可确实,凌统也是守了十日,
那确实是好。如今的话,就绝对不是十日的事儿了,比这个可要多,那是。番禺不是中宿,凌统更比不上多一个他父亲在的,而一万人比不上三万五千人,都是组合的人马,自然是后者更强了,那是。并且按照比例来说,后者的战力能更强点儿,毕竟前者不过是一比一,而
后者是一比一点三都多了,这个真是,所以说番禺占优势,比中宿城可强多了,那是。因此,这个肯定是要超过十日的,二十日的话,就如今的情况,凉州军都未必就能破了番禺,这个确实。凉州军也一样儿有优势不假,但是江东军战力不行,其他的还行,尤其是主将,
那是。超过了马岱,但是其他的就不行了,主将可不是绝对的主力啊,还得看双方士卒的,那没错。士卒不行了,也就不行了,而如今是江东军要完,毕竟他们没剩下多少人马了,但是凉州军人家还有不少呢,那是。因此,江东军确实是要不行,守不住了,这个没办法,就算是凌操父子,他们也都知道。马岱也清楚,自己加把劲儿,能很快就破城,不过也得好几
日,那是。毕竟己方强归强,可对方也不弱,人马还有点儿呢,那是。人都不少了,那可不是,毕竟之前有三万五千人马呢,中宿城那地方才一万而已,十日内,己方灭了对方近一
万人,而己方可是十万人对对他们的,并且那地方还只是有凌统一个人而已。所以说二十都
未必能破城,不是说不可能,几率肯定有,不过最后如何,那谁知道了。这个江东军人马是比之前多了没错,可这个每日的损失一样儿不少,比中宿多,那也是。他们损失多,己方损失也多了,这个都正常,那是。不过不管怎么说,凉州军也是想着早日破城,那肯定是啊。
凌统很清楚,毕竟他是中宿城的主将,所以知道自己父子俩在番禺这儿,那表现可比之前强啊,不错。而凌操不是那么清楚,毕竟他只是知道中宿城的战报,而却不知道那地方的具体战事都如何,没能亲眼看到。不过番禺这儿,他确实是亲自参与进去的,那都没错。因此,他看到自己儿子觉得可以,还都不错,那么其人自然也就认为可以了,自然。在他的想法中,
怎么如今番禺也比之前的中宿强啊,这个肯定是,一想就知道了。不过就是每日战损,肯定也是超过了当初,所以说己方还能不能守住二十日?他不是有绝对的信心,信心是有点儿,那没错,可确实不是那么大,没绝对的。凌统的话,和他父亲也都差不多,绝对没说想着己
方就一定能守住二十日什么的,那确实是不容易,他们倒是想了,不过能不能,这个不一定,马超马岱他们的话,觉得也是……
第六十章 凉州军大战番禺(十五)
马超马岱他们几个的想法就是,二十日己方是未必能破了番禺,那是。多了少了,都正常,毕竟这个是双方的,并非就一方能决定。如果说一方就能决定,除非说一方是优势太明显,绝对的大优势才行,其他的,不行。要不怎么都是双方的事儿,而不是你一方能决定的,就是。从他们本身来说,不管是凉州军还是说江东军,都想说是己方一方决定最后胜负,可那
显然没什么可能,还得是两军,是双方,一个巴掌还是不够的,不行啊,就是。因此,还得看凉州军和江东军两军士卒的,一方不行,这个他们也都知道,太清楚了。如今这个情况,两军士卒对比,比之前刚开始时候还小了,而不是凉州军按照比例损失多,就是江东军,他
们损失确实是多了,那是。毕竟他们虽说不能算是乌合之众,可也没强太多,那是,至少和凉州军一比,还是差着的,没错。因此,凌操父子是想着能不能守住二十日,马超他们也想,己方二十日能不能破城。还是那话,确实都不好说,都是有可能的,那么也是有不可能。
都可能,没一个准确的日子,那是。一个想着多,一个想着少,就那样儿了。不过说到底具体是多少日,那谁知道了,都可能,多了少了,是吧。如今十日破不了城池,都在他们所料之中,不管说是凌操父子,还是马超他们,其实都想到了,那是。毕竟之前中宿,凉州军十万人马,凌统带着一万人守着,还守了十日呢,这番禺怎么也比之前的中宿城强多了啊。
那是,之前的城池,是无法和番禺比的,很多地方都是,那没错。所以还得超过十日,凉州军再说破城什么的。现在确实是没戏了,短时间内,确实是不行,十日,那是可以,再看。别看凌操父子觉得自己两人守不住二十日,但是那不过是几率小,可不代表说没什么几率啊。
所以说这个也是,具体看,最后到底多少时日了,看两军士卒的。不过信心更多的,那肯定是马超凉州军他们,毕竟江东军士卒那个战力,凌操父子都不抱着太大希望,那是。要不然的话,也不至于说是现在这样儿了,十日就已经损失了那么多人马啊,这个也是说明问题。
毕竟人是多了不假,可损失也多了,那是。按照比例来说,损失依旧是不少,那是。对凉州军来说都正常,而江东军他们是觉得有点儿多了,虽说己方人马也是多了,而归根结底,还是己方人马战力不行,要不不是那样儿。凉州军人家人马多战力还强,所以说比己方强多了,那是,凌操父子都清楚。他们还是,能做到的,就是尽力守城,让凉州军多损失点儿,
就那样儿了。而从如今来看,他们是没绝对的信心,可尽力是能做到,但是到底说让对方损失多少,那不一定了,多了少了,都有可能啊。就像己方守御二十日有可能,那么多了少了,可能性更大,就是。有几次说能整好就二十日呢?不是说没可能,不说几率太小,小得
可怜啊,那是。凌操父子不是说不想守御超过二十日,但是如今来看,己方人马是够,但是战力确实,这个是硬伤啊,那没错。他们是不知道那话,要不然就清楚,己方士卒不给力啊,这个没办法。哪怕依旧是发挥普通,可有那么多没什么战力没那么多经验的人马,这个一下就把本来就战力是不如凉州军的江东军人马的战力又给拉低了,那没办法,所以说……
他们不想那样儿,可事实就是那样儿啊,改变不了,毕竟那战力可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了。就看凉州军那么强,可也不是一日两日那样儿的,那是,多少年了,还不是说从一开始就那样儿,也是在进步,那是。确实,怎么都不可能凉州军最开始的时候,他们就天下第一了,那绝对没有。那时候的凉州军也不能说算是弱,可却还没像如今这样儿,成为天下第一,也
不是天下最强啊,那是。毕竟那时候诸侯争霸天下,诸侯混战,凉州军最多就算是有那么一号,可要说天下第一,那对不起,真心不是。不是如今三分天下,他们更不是什么天下第一,不是。那时候的兖州军,与当初的凉州军,差距还没那么大,现在的话,不管怎么说,
差距肯定是比当初大了,那是。现在的情况,凉州军早就变成了天下第一,而兖州军也是比当初强很多,那是不假,但是却依旧比不上凉州军,就整体实力来说,那是。不过还是那话,就连江东军都没放弃过什么,就更不用说是兖州军了,可不就是,所以说这个他们……
孙策江东军他们都没那么做,那么曹操和兖州军,他们更不会了,是啊。毕竟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是没什么希望了,但是必须得说,兖州军他们还能看到希望呢,那是。毕竟这个实力的话,凉州军四成半,兖州军四成啊,这个要真说起来,差距其实不是半成,绝对比这个还大,不过就只是个大概而已,确实。毕竟真算起来,凉州军的实力,比起兖州军来,真就
是超过他们很多,因此,在这个实力上面,他们绝对说不是差了半成。当然了,如今两军的势力来说,倒是兖州军稍微占了那么点儿优势,这个很正常,从他们夺冀州几个郡(国)后,此消彼长,他们势力增加了,而凉州军势力自然就是减少了,如此。所以说这个时候的
兖州军,他们在势力上,其实还超过了凉州军点儿,那不错。可真说实力的话,兖州军可不如凉州军太多,要不然的话,也不至于如今这样儿了,就是。你得承认,就因为凉州军这个实力,所以兖州军一碰到他们,基本上都是输了、败了,赢不了,胜不了啊。因此,之前
冀州有那么一次胜利,他们是觉得非常难得的,确实是不容易啊,真的,要不然的话,这……机会把握不住,人家凉州军人马就够了,不像那时候了,就是。就现在也是,在曹操和兖州军他们看来,就得趁着马超带兵去交州的时候,己方赶紧进攻,他们不会回来,那么己方占据凉州军的常山,曹操和兖州军众人都是觉得没大问题。你看中山不用想太多,但是常山可
以,他们是认为能拿下的。所以说机会要把握住,那是,趁着马超带兵在交州,曹操也是要带兵进攻凉州军地盘儿,确实快了。这个马超和孙策,他们都知道,不过对于前者来说,常山丢了也没办法,还是在所料之中的,毕竟曹操和兖州军的意思,他们要拿下,常山守不
住啊。而对后者来讲,孙策是乐于看到那样儿,一切不利于凉州军的情况,对他对江东军来说,都是好的,那是。虽然不可能说马超知道了消息带兵回去,那不可能,但是只要对他们凉州军不好,对他们弊大于利了,那么对己方就是好事儿,一点儿没错。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都乐于看到那样儿,只要曹操带着大军去进攻了,不管进攻凉州军哪个郡(国),那都是
挺好。毕竟孙策和江东军他们的想法不是让凉州军撤兵,那事儿他倒是很希望,可显然,还不可能。那么就只要是曹操带着人马去进攻任何地方,他都是觉得不错,而且对方确实,那是不会放过如此机会。毕竟曹操可是奸雄啊,对方那性格作风,自己真是太清楚不过了。话说就自己和马超是他的话,都不会放过机会,那么就更别说是其人自己了,就是。因此,
孙策也知道曹操和兖州军他们的想法。如果说他们这个时候还没进兵,不是再等机会,就只是还没准备好,不说他们要准备万全,可也差不多了,争取是一战拿下凉州军的郡(国),那不错。不像己方这样儿,不是己方拿人家的郡(国),而是人家占己方的地盘儿啊,可不
是。这是相反的,倒过来的,没办法,实力不够啊,这个是根本。人家兖州军有实力,凉州军可以进攻对方,可他们没去。倒是说兖州军要去进攻凉州军了,关键是还能成功夺取对方的郡(国)县,那是。因此,孙策确实,他和江东军众人都是羡慕嫉妒恨啊,那可真不假。
没办法不那样儿,孙策和江东军众人也是正常,他们大多数还真是那样儿,正常。如果说他们不那样儿,那就真不正常了,确实。孙策众人是没指望着说己方实力超过凉州军,就说超过兖州军,他们也不多想。可也真是,他们是想己方能和凉州军和兖州军的实力差距缩小,缩小越多越好,这个肯定是。其实现在说起来,已经是在缩小了,不过成果不是那么显著罢
了。当然了,这个也得说,如果说等凉州军再占据了交州,他们又是用了十几万人灭己方更多人马,那是。而和他们的差距,是又比之前大了。哪怕己方一直都在征兵,一直在增加己方实力,但是凉州军实力太强,兖州军都比不了,更别说是己方了,就是。所以说到时候
还得靠着兖州军,让他们帮衬己方才行,多了的话,己方的实力和对方的差距,就算是一下能缩小很多,可再多能有多少?这个是不一定,不过再多也不会很多就是了,那对。毕竟现在就是这么个情况,孙策他们也是想好,可没那么好,哪怕如今己方实力是在增加,可也
是在减少,凉州军进攻交州了,没办法。是啊,征兵的那是己方在增加实力,可凉州军进攻己方的交州,己方损失人马被人占据城池,那自然就是损失实力了。而如今来看,孙策不得不说,可能己方这个征兵是赶不上损失的了,这个没办法……己方实力有限,钱粮没那么多啊,那是。要是真有凉州军人家那个财力的话,己方也不至于说这样儿了,那是,自己还
能不知道?不过就算是整个交州都丢了,那么其实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己方的兵力再也不是在两个州了,而就只是集中在一个州。整个总体来说,算是好事儿,毕竟集中兵力了,还是好处更多,那没错。而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都认为,己方就剩下一个州的时候,要全力发展
扬州,不说让州变成天下第一,可天下第二,他们自认为是可以做到的。毕竟比起凉州军和兖州军来,己方的优势就在于就剩下一个州了,不是势力和实力,那是都没什么优势。可己方一样儿是能集中发展一个州,经营一个州,这个就是凉州军与兖州军,他们做不到的!
毕竟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地盘儿都好几个州,因此,怎么也不可能说集中去发展一个州,那不可能,能那么做的,只有己方啊。虽说这个是无奈不假,但确实,转念一想,也属于是一个优势吧,也只能那么想了。这个可以说是安慰自己,可确实也是事实,那是。在孙策他们看来,交州没了,己方就彻底不会管了。而现在凉州军是要交州,等之后就得要扬州,要
灭己方,那样儿。那么己方经营扬州,怎么说都是要让己方的实力增加,没了一个州,少不少东西,那肯定是。而好处是能集中发展一个州了,扬州六个郡,对己方来说太重要了,不是交州能比的。孙策他们的想法,交州已经是丢了,然后是……所以说他们都那么想了,
试问交州还如何能守得住?就是,守不住,这个才是最后的结果,不过看马超看凉州军,最后是要据交州全境,还是说不是……
第六十一章 凉州军大战番禺(十六)
孙策他们觉得凉州军未必,毕竟马超的想法,确实也是不好说啊。毕竟凭他对其人的了解来说,马超带着凉州军,如果说人马足够的话,最后占据了九真和日南,那不过是顺带着的而已,就是。可要是人马不怎么多了,那么孙策觉得,对方就不一定如何了,真的。毕竟有一点肯定没错,就是马超没有想着必须要据交州全境,九真郡和日南郡对其人来说,不是必
须要得到的,别问孙策怎么知道的,反正他就是清楚马超这个想法,那是。话说那两个郡连他都不怎么看重,就更不用说是马超和凉州军了,真的。而凉州军不夺取那两个郡,对己方来说,未必就都是好事儿,还是有不好的地方啊,就是。所以说在孙策的眼里,他其实是
更想让凉州军直接就夺了九真和日南,那么自己也不用想太多了是吧。不过就算是己方还有那么两个郡,孙策自己的话,他也不想怎么经营那两个郡了,真的。实在是那两地方也没多少人,给不了己方太多好处,只能说增加势力而已。可那样儿的势力,孙策觉得有还不如
没有呢,真的。毕竟多了那两个郡,其实也真是给他们不了什么好处,就只是势力增加,你要想好好经营,还得投入钱粮物资,那没错。而对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来说,与其投入钱粮物资,倒不如说直接就不要那两个郡了,或者到时候就算马超凉州军不要,他们也不准备投入什么的,只是管理一下就好。确实,这个就是孙策和江东军对待九真和日南的态度,正常。
所以说连孙策和江东军,他们都是那样儿的态度,就更别说是马超和凉州军了,推己及人,孙策还是能知道马超他们想法的,就是。反正自己可是从来没看重那两个郡,九真和日南都丢了才好呢,可凉州军会那么做吗?不一定啊,还得看马超的想法,他怎么想,就会让凉州
军如何做了,是啊。而其人想不想据交州全境,孙策觉得是未必,至少在自己这儿,自己都未必能那么做,更何况是其人了。对他们凉州军来说,多九真郡和日南郡,其实和己方都一样儿,那么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增加了势力,可确实是没大用,又不是能增加大实力,能
增加一点儿吗?也就那样儿了,多了可没有。关键是等凉州军除了交州九真和日南两个郡之外,都到他们手里的时候,那时候己方和那两个郡的地盘儿可就不接壤了,真心不是什么好事儿啊,这个孙策和江东军众人可都知道。确实,要说地盘儿还接壤的话,能有那么点儿好处,可这个连传信都给穿过敌军的地盘儿,到了那时候,确实是没什么好处。因此,就算
最后九真和日南还在江东军手里,可孙策他们的意思,有了和没有,其实也差不多了,就等于是放弃了,真的。不过还得是之前守着那儿的继续守着,但是他们不会说太把那地方当成是己方的地方。因此那个时候,那两个地方,除了名义上是江东军的之外,好像也真是看
不出来是江东军的地盘儿了,就是。那绝对不是孙策和江东军众人想要的,因此,九真和日南,是否是他们的地盘儿,确实早都不重要了,而且不是才好呢,是了,问题才更多啊,确实。因此,孙策他们倒是希望马超带着凉州军全据了交州,但是从现在来看,他们还是不太会要九真和日南那两个郡。对他们来说,那两个郡也许也是负担,还和南边儿的异族异国
挨着,真心不是好事儿。毕竟你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就过来了?那都不一定,说他们会进攻,不是假话,是有那个几率的,不过大小问题。现在的话,是因为己方强,而他们弱,因此,对方不敢轻易进攻,可要不那样儿呢,那不就变了?所以这个也是,现在没战事,不代表以后也没有,那对方来进攻了,都是事儿,全是问题啊,没错。所以说孙策也不得不担心,这
九真和日南在己方手里,等不来凉州军进攻,他们不要了,可异国的人来了,那都不一定啊。他是不怕什么,可异国的人一来,己方还得和他们战,对己方可真是没一点儿好处。要说孙策是想让凉州军代替己方去和异国战,只要九真和日南不在己方手里,当然了,交州其
他的地方,也一样儿有挨着异国地盘儿的,那是。所以说他们既然是占据了交州,以后就得考虑好这个问题,异国要来进攻,他们就得守好守住了。己方没那个压力了,可九真还有日南依旧在己方手里,难免对异国的进攻,己方就有责任去对他们,那是一点儿不错啊。如
果说是那样儿,那么己方肯定也是要如此,必然。所以说孙策确实,他不想己方和异国对上,这个也不是逃避责任,实在是江东军没实力啊,没凉州军那个实力,要不然的话,不至于这样儿。归根结底还是实力不行,不过如果说交州还是江东军的地盘儿,还是孙策他们在占着,那么异国来进攻了,他们都是当仁不让和异国的人马战,这个肯定是。可要说整个交
州基本上都在凉州军手里,他们来进攻了,己方还得更出力的话,这个让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是心里不平衡,真的。真要是那样儿,他们也会出力,未必能出全力,而心里也肯定是不平衡,这个肯定是。说起来他们确实,之前是之前,而之后是之后,那情况怎么都是不同的。
交州在谁手里,更多的郡在谁那儿,那么影响是大了去了。而凉州军有实力,要说马超是有点儿怕北方异族那不假,可他却一点儿都不惧南边儿的异族异国什么的,毕竟他们那战力,如何与北方异族比?就是,骑兵都没几个,那么还能决定什么?真心就说明不了太多,没实
力啊,可不是。南边儿都没有什么战马,那还能有什么强战力?真心是没有,那是。连江东军都没有多少战马,更别说是南边儿的异族和异国了,他们更没有,真的。毕竟江东军的战马,都是能从兖州军那儿得到,但是南边儿的异族和异国却不行啊。就说当初马超带兵和南蛮战的时候,孟获那些人,他们并非没有骑兵,可确实,真是少得可怜。别说和凉州军、
兖州军那样儿骑兵多的军队比了,就是比起江东军来,他们也是比不上的,就是。毕竟南边儿缺马啊,这个没办法。如果说凉州军没有凉州和并州,这两大产马大州,基本上他们也得缺马,很正常。毕竟产马的大州就那么三个,两个都在凉州军那儿,一个在兖州军那儿。
凉州、并州和幽州,三大产战马的大州,凉州的战马最好,这个也是公认的。并州和幽州也出产战马是不假,可和凉州一比,这个差距就出来了。要是没有凉州的上等战马,就光看并州和幽州的战马,确实,都会觉得不错,不管是外行还是内行,反正这个从来都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真就是那样儿。因此,不看凉州的战马,会觉得并州战马和幽州战
马都挺好,可再看凉州的上等战马,这个对比就出来了,就是。毕竟战马就得是人家那儿地方的,也可以说在这个上面,那凉州军是绝对有优势的,是啊。毕竟幽州的战马,真心是不如凉州出产的。这个就是差距了,哪怕这个差距不是说太大,可差距终究是差距。马超、曹操和孙策,他们可都知道。不过对兖州军和江东军来说,凉州军的战马是对他们两方管制,
除了说从个别商人那儿能买到点儿之外,其他的就没太好的渠道了。而那不光是不多,价格也高,所以说在江东军那儿,一开始有点儿市场,之后就基本上不行了,毕竟他们更多是和兖州军合作,用的都是幽州的战马,凉州的是没戏了,彼此都是。凉州军是官方不卖战马,
但是除了战马之外,老百姓家用的马匹,他们都是卖的。不过不管兖州军还是江东军,他们确实是不需要那样儿的家用马匹,他们就只需要战马。那些家用的马匹,还不如兖州军幽州出产的战马呢,这个肯定是,好歹幽州是出战马的大州,而凉州的话,战马哪怕比幽州的
还好,可就凉州军他们用,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用不上啊。如果说有选择的话,曹操和孙策他们也知道,用最好的那个,可显然,那是没可能。他们倒是想都用凉州军战马,可对方也不傻,没有那样儿资敌的行为。而且必须得说,凉州军财大气粗,根本不用说卖马筹集钱粮什么的,真的。哪怕现在来说,他们也一样儿是卖马不假,可那绝对不是他们最主要的收
入,还是丝绸之路、税收,这些才是他们最主要的收入,不是卖马。如果说有朝一日,卖马成为了凉州军最主要的收入,那么这个不是绝对的好事儿,至少马超、曹操和孙策,他们都是那样儿看法。要说卖马的收入绝对不少就是了,这个不错,哪怕他们不是卖上等战马。
但是收入再可观,可却如何能与丝绸之路去行商比,如何能与税收比呢,这个肯定比不了比不上啊,那是。卖马是有收入不假,也不少,但要说主要,那是放到兖州军那儿,而不是凉州军就对了,他们那儿还得说是丝绸之路去经商,收税,这才是主要,而不是卖马啊,不
是。卖马是收入不假,马超不会否认这个,可那却不是主流,哪怕也是挣钱,那是。毕竟凉州军能从丝绸之路上经商挣不少钱,因此,就算是卖马,也能挣钱,可放到他们那儿,确实就不算什么了,和丝绸之路一比,绝对是“小巫见大巫”啊,真的。因此,曹操和兖州军他们有羡慕凉州军的地方,这个怎么都是,出产战马和丝绸之路那都是,没错。不过丝绸之
路是别想了,战马的话,更是没太大可能。兖州军的话,有个幽州,还能出产战马,但是到了江东军那儿,确实就没战马了。他们那地方,别说是战马了,就是驽马,说实话也出产不了几匹,真的。还是那话,不是说南方就没有马,可确实没有战马,驽马倒是有,而且这
还没多少呢,都家用了,战场是上不去啊。南方出产的马匹,还别说,马超真就看到过,这个真是,毕竟凉州军南方也不是没有地盘儿,真说起来,益州和荆州那可都是南方的地盘儿。而这两个地方,尤其是益州,是出产南方的马匹的,不过说实话,马超就看一眼,就看
得出来,马太次了,不是小看那些,实在真是,别说上战场了,就是家用,也一样儿是驽马,和凉州所出产的家用马匹,真心是比不了。而经过他的了解,还得说是水土还有品种,都不行,那就没办法了,这个是根本啊,而根本就是水土。如果说南方也有那样儿的气候条件,有草原什么的,那么未必就不能出产战马,哪怕比北方差点儿,可也有战马,不像现在
这样儿,真心没有啊。现在是没办法了,条件不够啊,那是。不过马超觉得也算是可以,至少江东军地盘儿上不出产战马,对己方来说是好事儿。他们用兖州军幽州的战马,那是真不如己方凉州的战马的。当然了,进攻扬州还得和他们水战,己方是有战船不假,大小都有
不少,可那水军不行啊。如果说像己方战马那样儿也有优势就好了,可显然,水军的优势是人家的,而不是己方的啊,己方是劣势,没办法。
第六十二章 凉州军大战番禺(十七)
这个比起战马来,还能说是好点儿,真的。毕竟战马的话,江东军是彻底没有,而凉州军地盘儿产,并且凉州的战马,是可以说冠绝天下了,就是。但是这个水军,绝对不是就只有江东军有,凉州军一样儿有,而且人不比他们少。不过就是江东军发展早,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凉州军确实是没有。因此,这个他们是落后对方很多了,因此,这不开始追吗。不指望
太多,在战力上和对方缩小差距就是了。这个和战马确实不同,战马江东确实是不产。而水军的话,凉州军也有,不过就只是战力不如江东军罢了。当然了,如果说他们也早就在长江中下游有地盘儿的话,那么凉州军水军发展也不会慢。可就一个益州,那地方训练水军?
是也有长江不假,可终究不是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啊。都知道三峡在什么地方,那可不在益州,而是在荆州啊,就是。在中下游训练水军,确实不是上游能比的。因此,就算是益州也不是说没有水军,可和荆州都比不了,更不用说和江东军比了,就是,那肯定没错,就是啊。
凉州军其他地方,确实是没有那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不挨着长江,就靠着黄河的话,说实话,确实是训练不出来天下强力的水军,那是。而且人家江东军的水军,绝对是战出来的战力,那确实不是凉州军能比的,兖州军就更不行了。毕竟真说起来,他们发展水军,是比凉州军还要晚,一点儿没错。凉州军的话,他们在占据了益州之后,就已经在发展水军了,不
过就是发展很慢罢了。那时候的凉州军,重心重点都在北方,而不在南边儿,就荆州和扬州能用到水军,所以说他们也是有水军不假,可确实,没发展好,没什么战力,和那时候的江东还有荆州军没法比,就是。毕竟连己方士卒骑兵什么的都发展不过来呢,马超和凉州军
怎么都不会说发展水军啊。因此,他们那时候是有水军不假,也是在慢慢发展了,就只是人马少而已,那确实是。而兖州军更是,他们发展水军更晚,毕竟凉州军好歹说是占据了益州,那地方本来就有水军,不过人马少得可怜罢了,这个确实,可兖州军占据的那几个州,
真心也用不到什么水军啊。这个才是根本,要是能用到,曹操和兖州军他们早就发展了,就像江东军那样儿,他们是必须用啊,必须是那样儿。可凉州军还有兖州军呢,他们用不上,那就没办法了,真的。如果说能用到,确实不是那样儿了。所以说还得是看需要需求,没那个需要没那个需求,就不要多说什么。江东军是需要,他们必须用水军去战,那没办法,所
以这个……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真心都用不到啊,没办法,所以水军不如江东军也正常,比对方强才不正常呢。毕竟后者要一直都用水军来战,少不了,可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却不用啊,那是。这个是根本,他们用不到水军,就都发展步卒和骑兵了,凉州军的话,还慢
慢发展了一下水军,尽管速度慢,而且也不如江东军,可至少也不是兖州军能比的。至于说后者,就干脆是没发展,凉州军还知道慢慢发展呢,后者的话,水军不是没有,可那真没多少人啊,没怎么发展,有和没有,其实也没大区别了,就是。反正刚开始的时候,就是那样儿,看现在曹操是知道发展了,也不能算晚,可是别说和江东军比了,就是凉州军,和人
家也比不上,真没办法。毕竟兖州军最开始都缺钱少粮的,你让他们再去发展水军?那不做梦吗?真的,至少曹操和兖州军众人都不会那么做。因此,哪怕是有水军不假,可没几个人啊,那不就是有和没有也没大区别,真的。当然了,现在的兖州军早已不是当初的兖州军了,那个时候他们是缺钱少粮的,如今屯田都那么多年了,真心是不缺粮了。而有了比较充
足的粮草,自然就不会缺钱,这个肯定是,乱世嘛,有钱未必能买到多少粮草,可有粮就有钱,这个肯定是啊。因此,兖州军不缺粮了,他们也可以说不那么缺钱了,就是。所以说发展一下水军,这个曹操/他们觉得还是挺有必要的,确实。不过虽说是不晚不假,可依旧
是不能和凉州军那样儿财大气粗的军队去比,人家用不上水军,那个时候,可却在益州也都慢慢发展了,己方和人家真心是不能比。之后他们又夺了荆州,更是有训练水军的地方了。而甘宁又加入了他们,凉州军确实,这水军大将都有了,因此,这个时候训练,一直都在训
练,就只是为了江东,要进兵扬州。可以说在钱粮方面,兖州军是完败,然后在其他的地方上,比如说水军大将,人家凉州军就有,可惜他们却没有,这个没办法。如果说曹操兖州军那边儿也有水军大将的话,哪怕如今依旧是在水军上面不如凉州军,可和他们的差距,也不会说是太大。当然了,别管和凉州军比如何,至少和江东军,就水军来讲,差距确实是大。
因此,他们就算说最后也一样儿进攻江东,可水军的话,也是能不碰就不碰了,这个也是。毕竟曹操知道,他很清楚,己方水军到底如何,战力不行啊,连凉州军都不是对手,更别说是江东军了,就是。因此,最后要真去进攻扬州的话,他们也想了,水军绝对不能是主力,
要不然的话,就得吃亏啊,没办法。如果说己方水军强了,那么倒是都好了,可显然,那事儿是没什么可能。不过虽说如此,曹操和兖州军他们也确实,依旧没放弃过,如今虽说不是一直都在大力训练水军,和凉州军怎么都不同,但是他们确实,比之前可是关注关心太多
了,也真是投入了更多的钱粮物资,那是。就为了己方要进攻江东的时候,战扬州的时候不至于说太吃亏,曹操觉得如今的投入,那都是值得的。他是没指望说让水军强成什么样儿,那真没有,只要说比现在进步很多,那就够了。哪怕说最后依旧是不如凉州军,其实都无所谓了,真的。对己方来说,只要凉州军去灭江东军了,那么己方第一个就是要对付凉州军,
去进攻他们地盘儿。然后是在不行了,己方才能说改变策略什么的,去进攻江东军地盘儿,去攻扬州,和凉州军一样儿,是要彻底灭了江东军。不过那也是实在没办法了,去保住江东军,对己方弊大于利,那么自己就得赶紧去做让己方利大于弊的事儿,只要是后者那样儿的
情况,那么不管说是要死保江东军还是说要灭他们,那自己都会去做,这个肯定是,看怎么样儿对己方好处多而不好的地方少,这个才是根本啊。因此,孙策和江东军他们一直都致力于去改变曹操到时候的想法,只要让他认为保住江东军是利大于弊,那么就足够了,确实。可就这个,真心是难做,甚至就做不到,不过孙策带着江东军却一直都在努力,那也是不错。
哪怕孙策他们都很清楚,其实己方没什么大希望,可确实,他们依旧没放弃过,没放弃过一点儿半点儿,真心都没有。所以说,在凉州军和兖州军看来,在马超和曹操/他们来看,江东军都没放弃过,那么自己两方,确实,也不可能说放弃什么。很多东西很多事儿,他们都不会说轻易放弃,那肯定是。不过特殊情况的时候,那么就得说该放弃的时候,就得那么
做了,比如说交州的九真和日南两个郡。至少在马超和凉州军看来,该放弃的时候,己方还得说是放弃那两个郡,毕竟真要是到手了,这个那两个郡在己方手里,真就不如说不在己方手里。马超他们都想过了,九真和日南两个郡在己方手里,那就是弊大于利的,而不在己
方手里的话,就成了利大于弊了。因此,他会如何去选择,其实不言而喻了。还得说,在孙策那儿,在江东军他们那儿也是那样儿。所以马超和凉州军很清楚,到底说要不要那两个郡,真心就要不起,玩笑点儿说,那样儿。对他们来讲,两个郡,不要了,好处才更多。而
那样儿对江东军来说,好处更少,不好的地方更多,那么何乐而不为啊,就是。因此,怎么看怎么说,那都是己方不占那两个郡好,留给江东军,比什么都强。如果说孙策要真能做出来那样儿的事儿,就把九真和日南给空出来了,他们带着他们江东军人马物资什么的撤退了。往好听了说是那样儿,不好听的就是放弃了跑了。如果说孙策和江东军,他们能做出来
那样儿的事儿的话,那么马超是一千一万个看不起他们,真的。不排除有江东军将领那么想,其实正常,可到了孙策那儿,凭他对其人的了解来说,孙策还做不出来那样儿的事儿。毕竟放弃两个郡,他们必须要有把握,说那两个郡马上能被己方给占了,那样儿的话,才能
算是好点儿,真的。如果说己方没第一时间去占领,要是那两个郡被异族或者异国给占据的话,那么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基本上就成为罪人了,绝对是要钉到历史的耻辱柱上的,这个跑不了。因为如今还是大汉,你孙策是三分了天下不假,可却依旧是大汉朝廷,你是汉臣。
而没指望你说要让你开疆拓土,可一下就丢了大汉的领土,那么绝对是丢大人了。而那样儿的事儿,马超觉得孙策无论如何他都不会去做的。真说也许江东军有人会那么想,可到了孙策那儿,他是怎么都不会那么做就是了。毕竟两个郡要是被异族异国给攻击占去了,那还不算是太丢人。可你要是主动放弃的,不去守御了,那样儿情况下让异族异国给占去了,那
么绝对是丢大人了,真的。这事儿别说是让马超和曹操,让凉州军和兖州军双方将士看了,就算是普通百姓,让他们去看,很多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绝对不认为孙策他们那么做是什么对的事儿。反而是觉得他们那么做了,就是耻辱,真的。因此,这个为了不背上现在和以
后的骂名,孙策绝对不会那么做的。而且其人那个性格,对他来说,凉州军不要的地盘儿,他们江东军就得好好收着,怎么都不会说给异族异国,那绝对不可能。除非说是被他们强攻占去了,那没办法。但是要主动让孙策放弃,给异族异国就,那真心没什么可能。要说他们
给凉州军机会倒是有可能,但是对异族对异国,那确实,没可能。马超觉得孙策未必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可确实,其人在大是大非上面,那是不会出错的,就是。因此,什么事儿他能做出来,能做到,可什么事儿他也能做到,却绝对不会去做的,这个马超很清楚,就是。所以说其人不会那么做就是了,己方不要九真和日南那两个郡,江东军他们就得好好守着。
哪怕说对那两个郡都没什么经营了,可要说拱手给异族异国,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个已经是大是大非了,孙策他自然知道如何去做。哪怕占据那两个郡,对他们没大好处,可他们却依旧得好好守着,这个肯定是。而他们守御不是为了防范凉州军,就只是防着异族异国,
那肯定是。要说凉州军和江东军,他们都不那么想要九真和日南,但是对周边儿的异族和异国来说,他们确实很想要啊,那是。
第六十三章 凉州军大战番禺(十八)
要说南边儿的异族异国,他们和北方异族,绝对是不一样儿,大不同啊,那是。这个不光说是他们实力差距,就是想法,依旧是不一样儿。毕竟在北方异族眼里,他们不是那么太看重地盘儿什么的,尤其是汉人的地方。对他们来说,只要是劫掠够了,那么汉人的地盘儿占不占,其实不是太大问题。他们觉得汉人的地方,还是不如大草原,而汉人多不假,可想要
人口,从汉人的地方掳劫过去就行了,不是什么大事儿。可南边儿的异族异国却不同,他们知道汉人文明程度超过己方,那么占据他们的地盘儿,有他们的城池,可以说就能发展像他们那样儿的文明了,真是。因此,南边儿和北方,确实是大不同,这个肯定是,想法都不
一样儿啊。而按照文明来说,北方依旧是草原文明,可南方已经在学习汉人,也一样儿种田,要成为农耕文明了。说起来北方的草原文明确实是更有战力,那战力之强,马超知道己方都不是对手。可是农耕文明更有发展,毕竟这个是历史决定的,往后看就知道了,那是。
还得是农耕文明更有发展,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历史在那儿摆着呢。就到了现在,一对比就出来了,看看那个独/立出去的某个内陆国,和棒子一比,确实是比不了,就不用多说了。甚至都不能和棒子北边儿的那地方比(这个就不多说了,现在更不敢写太多啊)。所以这个就看得出来,北方异族是有战力不假,可确实,没有太大的发展,他们的文明,最终还得走
个农耕文明,才有发展,草原文明,终究是不行,这个真是。因此,南边儿的异族和异国,他们是和北方异族想法不同,还想着占地盘儿,占汉人的地方,对他们的发展才有利。毕竟有些东西他们是不会,可汉人会啊。哪怕九真和日南的老百姓没多少,可也依旧是他们所需
要的,那没错。因此,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孙策都不会给南边儿的异族异国什么机会,那样儿他和江东军就成罪人了,怎么他们都不会那么做的,而马超更不会了。说起来凉州军是没北方异族的实力强,可却绝对打得过南边儿的异族,南边儿的异国对上凉州军,他们不
是对手啊,异族不行,他们没北方异族那个实力,就看当初的南蛮就看得出来一二了。那时候的孟获他们,就相当于是用全力了,没有可也差不多少。可再看凉州军呢,至少马超没用全力。说实话,凉州军真要用全力的话,灭了南蛮还是可能的,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儿。你说让他们那时候灭江东军,至少一个水军,就能挡着凉州军,不说一定能阻截住他们,可
挡住他们很久没问题。而且还有兖州军的帮衬,不管怎么说,兖州军最开始都得是保着江东军,那是一点儿没错。所以说凉州军一时半会儿,那时候他们灭不了江东军。可出全力的话,是能灭了南蛮的,就是。可马超不会那么做,他不会带着凉州军那样儿。虽说比不上孔
明来个七擒孟获,七擒七纵,可他也来了五次,至少暂时来说,孟获他们是归心了。毕竟他们想要的,已经是得到了不少,这个可以说已经很不错了。其人不傻,很清楚凉州军的实力如何,他们灭了己方,不过就是时间问题,只要马超下定决心,那还是没什么问题的。所以说孟获也知道,不能惹了对方,差不多就行了。自己想要的,大多都得到了,其实就够了。
要说自己努力了那么多,结果要是什么都没得到,其人肯定是心里不平衡。但是谁让马超知道孟获他们的想法呢,那没办法。其人是想要地盘儿不假,可比起地盘儿来,还有更重要的东西,是他想要的,那没错。而对马超来说,只要是能给对方的,慢慢都给他们都无所谓,毕竟孟获南蛮那边儿的状态,他们不是大汉的附属国,可却属于凉州军的附属了,这个确实
是。对马超来说,他不指望孟获地盘儿上征兵什么的,不过也确实,他是那么做了。凉州军就有南蛮的军队,哪怕人数很少,可一样儿是有。要说在历史上,就刘备蜀军也不是说没有南蛮的人,无当飞军不就是。毕竟南蛮人马战力有限,可说实话,哪个军中都有精锐,也
能训练出来精锐,所以说无当飞军自然就是南蛮的精锐。马超这边儿的不叫那个名儿,而他不光说用南蛮的士卒,就将领也有啊,比如说木马,能驱兽的一个,兀突骨手下也用过,他们的藤甲更是立过功。不过那也就能用那么一次而已,多了人家就直接来火攻了,所以说
不行啊。木马也是,野兽只能作为奇兵,确实是不能作为正规军参与作战,那不行。不过南蛮的那些精锐可以,但是马超还没用。那些人的本事在于山地作战,而不是在平原这儿攻城。当然了,南蛮的精锐,攻城守城都没问题,但是马超还不那么舍得用啊,越用越少,就是。不是说人少了,就不能再在南蛮征兵,可要有那样儿的精锐,却还得训练加上作战才行,
要不然的话,真心就比不上啊,那是。所以说对马超来讲,确实能不用就不用,毕竟己方现在的人马,那还是够用的,就是。因此,南蛮那些精锐的人马依旧在益州,每日训练,有张松他们管理,他还是很放心的。如果说等有早一日要用到他们的时候,那么确实就当仁不
让让他们出马了,肯定是,现在还没到时候。确实,等到他们出马出山的时候,马超就绝对不会吝啬,让他们出来,这个必然啊。可现在的话,还没到那关键的时候呢,并且他们绝度是攻城作战的,而不是守城什么的,那个马超不会让他们去做,没必要。都是己方去进攻
别人,而不是别人要灭己方,哪怕有进攻,可也用不到他们。除非说是对方来没己方了,可己方能到那个地步吗?至少马超不认为己方能到那个地步,江东军和兖州军会,而己方不会。毕竟他还是比较相信己方实力的,江东军是没法和己方比了,就算是兖州军,真说起来,他们比己方实力来说,也是差着,那是。如果说什么时候兖州军实力能超过己方了,那个时
候的话,马超才能说有真正危机感,现在没有。不过是北方异族,他们是给了己方很大危机感,那没办法,他是想没了,可做不到啊,实力差距在那儿摆着呢。马超确实也是想过,要是北方异族就兖州军那个实力就好了,自己就没那么多想法了,能对付。但是如今他们那
么强,不好对付。己方实力超过了兖州军和江东军,可北方异族的实力,还是那话,他们总体实力却是超过了己方加上兖州军再加上江东军,三方都没人家实力强,真的。所以说这个其实说明很多问题,是。如果说己方有那样儿实力的话,早就一统天下了,早不惧北方异族了。他们不来进攻,那是他们捡着了,己方还想进攻他们呢。但是现在却都是相反的,那
是不错。实力啊,这个才是王道,没实力真就什么都没有,反过来,不说什么都有吧,可也差不多少了,真的,总是这话,那挺对的,就不是绝对的,可基本上也没错啊,就是。因此,谁都想要实力,这话都不是第一次说了,马超、曹操和孙策,凉州军、兖州军和江东军,都是如此,没有区别啊。就孙策他们都没放弃过,还知道给己方征兵增加实力呢,交州就算
是都要丢了,他们也没放弃过一点儿。是啊,就算是凉州军想让己方更不好,把九真和日南两个郡留给己方,孙策他们也没多想什么,确实不会说放弃那两个郡给异族,那真不会。也许江东军的人,有那么想的,可也绝对不会说是想着给异族异国,而就是想给马超给凉州
军啊。对他们来说,确实是,把大汉的地盘儿给异族异国,主动去给,那么和卖国也没什么区别了。别看他们和凉州军又争这个又争那个的,怎么说那都是自己人的事儿,就算是被对方灭了,也不过是技不如人,那没办法。但是要和异族异国有关,他们就不会那么想了。
对己方和凉州军来说,都是有那两个郡其实还不如没有呢,但是对南边儿的异族异国来说,他们能夺那两个郡,绝对是好处很多,反而不好的地方少了。是啊,毕竟九真郡和日南郡,两个郡对己方和凉州军来说,是一个样儿。但是对异族对异国,对他们来说,那确实就又是一样儿了。己方和凉州军嫌弃不想要,但是对异族和异国,他们确实想要,那可是不错。所
以这个也是应可那话了,所谓是“彼之蜜糖,我之毒药。彼之毒药,我之蜜糖”反正就是这个意思,大致没错。对凉州军和对江东军,他们都不想要的地方,对南边儿的异族和异国来说,却是他们非常想要得到的。如果说不是因为这些年江东军在那儿有着些人马,他们没
准就进攻了。其实真要是在马超在凉州军看来,孙策江东军在九真和日南好像也没多少守御的人马。但这是他们的看法,到了南边儿异族和异国那儿,他们可没有凉州军那个实力,甚至都不如南蛮,所以说江东军在那儿的人马,他们何尝会觉得少?只会说觉得多啊,那是。
毕竟他们没北方异族那个实力,要不然的话,早就进攻了,真的。甚至连孟获那南蛮联军都不如,所以说孙策江东军,在大汉来讲最弱的一路诸侯,他们却觉得对方实力很强,那可真是要战不过啊。而且他们那人马战力,甚至有的还不如江东军呢,因此、还能指望什么呢?真的,凉州军觉得江东军人马少,可南边儿异族异国他们可不觉得,反而还认为多,认为强
啊。是啊,在马超在凉州军来看,确实是没什么,哪怕就是换成曹操和兖州军,换成他们一样儿,都不觉得江东军在两个郡守御人马多,力量强,换成北方异族的话,更是不会觉得有什么了。但是南边儿的异族异国,他们却不那么看啊,他们实力真说起来,也就能比西域
那边儿国家强点儿,强也是有限的,就是如此。所以说是个什么情况,就不难想到了。而且在他们那儿,江东军是早就安排好了细作,孙策他们确实很清楚对方的实力如何。真是不如南蛮联军,就比西域那些国家能强那么点儿,不是西域国家的联合,而是对比他们的一个
国家。这个确实,毕竟西域弱是弱,但是几十个国家联合到一起的话,那个实力也不是一般般势力能比得上的,真的。毕竟真说起来,西域最强的国家,拿出来二十万人马,还是可以的,这个马超清楚,比如说乌孙,那就绝对没问题。当然其他国家,有的最少就一万多点儿人马,真是太少了。在凉州军那儿,甚至没他们一个郡守御的人马多,真是。毕竟像乌孙
那样儿的西域大国,那地方一共才有几个?就两三个,多说了,真的。所以说南边儿的异族异国是比西域强了,可不是说比他们联合强,而是比某个国家要强。至少比起一个就一万多人马的国家,他们可不就强了,真的。要和乌孙那样儿的大国比,确实也是比不了,不比
上人家啊,那么多人马呢,超过二十万了。要说马超也不是没想过经营西域,不过说实话,他觉得就现在来讲,那确实是没什么必要。
第六十四章 凉州军大战番禺(十九)
在马超看来,西域确实就相当于大汉的一个州,不过这个州大了点儿,并且水特别深。因此,他在大汉没一统之前,怎么都不会说经略西域,至少如今他做不出来那样儿的事儿。与其有那个时间精力,确实是不如早点儿一统天下,再说北方异族的事儿。对他对凉州军来说,西域算是钱口袋,而北方异族却绝对是心腹大患啊,从来没变过。就是,马超没把兖州军和
江东军他们当成是心腹大患,可确实,是把北方异族给当成心腹大患了,一点儿没错。如果说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有北方异族那实力,不用一模一样儿,就差不多吧,那么他也绝对是把两军给当成心腹大患了。可显然,那都不可能,两军还没己方强呢,而己方不如北方异
族。己方加上兖州军再加上江东军,实力上面也不如北方异族,就是如此。因此,马超不多想多不可能,不过是这个时候所想没之前那么多了,毕竟还得说攻略交州,一统了天下之后在,再说其他的。当然了,如果说北方异族来了,那么己方也是奉陪到底,这个肯定是啊。
毕竟他们是心腹大患不假,可马超有顾虑甚至有那么点儿怕,可等事到临头的时候,其人不会惧太多就是了,那没错。毕竟对马超来说,人家北方异族来都来了,那么你再多想什么,其实都没大用了,真是。所以说他是有顾虑担心,甚至有那么点儿怕,这个不假。但是真到时候北方异族来了,马超就真不惧什么了,这个也是。毕竟他很清楚,自己是个什么状态,
可以说对己方士卒的影响,那是巨大的,真是。毕竟凉州军主公是自己啊,当主公做老大的,那是自己,不是别人。要说其他人,除了带兵将领外,其他人的状态,还真就影响不了己方士卒太多。可自己不行,马超所知道了解的来说,哪怕自己就那么一点儿状态,其实都
足以影响到己方士卒了,那是。毕竟自己可是凉州军的领袖人物,一军一个,当主公做老大的,那没说的。别说是自己,就曹操对于兖州军,孙策对于江东军,其实也都没太大区别。曹操那边儿不用多说了,哪怕就是孙策那儿,主要都部曲和将领作战,可江东军领袖还是孙
策,而不是别人啊。在江东军那儿,孙策什么样儿,确实一样儿影响江东军士卒,和凉州军还有兖州军没大区别。所以说这个孙策江东军那边儿,虽说战力不行,而且组成的成分,和凉州军与兖州军都不同,但是他作为一军的领袖人物,这个倒是和马超与曹操都没大区别,真的。至少孙策要完,那么江东军也完,除非有人继承,那另说了。但是没人继承,那么江
东军就不再是江东军了,就只是将领的私人部曲而已。可就因为有孙策,所以才有江东军。可以说有了前者,才有了后者,而不是说有后者才有前者,那不是。没有江东军,一样儿有孙策,这个是。哪怕说江东军被灭了,彻底没了,可孙策在,他只要想拉人马,那么总是能
拉到人的,也许那时候不叫江东军了。所以说有孙策才有江东军,而不是有江东军才有孙策。因此,其人对于江东军来说,自然是重要不过。当然了,江东军的几大将领,也包括几个谋士,其实对江东军来讲也重要。当然了,这个他们不能和孙策比了,那是,但是他们几个要真是有事儿了,就他们手下的部曲,肯定也是有问题。所以说这个也是,如此情况啊。
毕竟部曲都是跟着自己主将或者谋士混,他们多少也忠于孙策,可最近的顶头儿老大却不是孙策,所以说其人还远了点儿,近的将领谋士,他们要是出了问题,那么部曲也好不了。是啊,所以说他们和凉州军还有兖州军的不同在这儿。毕竟凉州军和兖州军,如果说他们主将要被杀被伤什么的,士卒最多也就是败了,换一个主将,照样儿是能战,不说就是士气低
了,这个肯定是。但是要换成江东军呢,他们主将挂了,基本上部曲也得溃败,想要不溃败,就得孙策那样儿的带着,那才行。换成其他人,未必就一定溃败,可效果确实,比不上孙策亲自带领啊,所以这个和凉州军和兖州军,和他们都不一样儿。至少他们两方不用当主
公做老大的亲自领着,换个主将就好,可江东军不行啊,换个主将的话,未必就能有用。所以说这个不同,很大不同,凉州军和兖州军碰到那样儿的情况,确实不算什么太大的事儿,尽管他们也不想遇到那样儿的事儿。可江东军却不是,他们要碰到那样儿的事儿,就真不是
小事儿了。不小啊,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碰到,只能说不大,可江东军遇到,肯定就是不小了,真的。不过索性他们还没怎么遇到过那样儿的事儿,倒是可以,都不错了。确实,毕竟武将在战场上挂了,尤其还是二流的武将,真心没那么容易。你要说三流的,那倒是,可能,甚至也不是没发生过,而且不是一两次啊,比这个多。因此,这个二流武将的话,还真
是,三流武将不能比啊。就是,所以说战场的情况,其实不属于三流武将,真的。可即便如此,凉州军、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却依旧是让三流武将上,这个他们是没吝啬过什么。毕竟可都知道,三流武将,哪怕就算是再多,其实也决定不了太多,这个真是。你再多,还
能来几千的?所以说真心是决定不了太多,那是。几百都别说了,不是没有,可马超还有曹操,他们都不会那么做就是了。孙策那边儿,江东军他们倒是真没有,不过就算是有,孙策一样儿不会那么做。话说曹操都不会那么做,就更别说是其人了。很多时候确实,孙策他
是看曹操如何,他才如何的。曹操会去做的,孙策未必都会去做。可后者做的,不说所有,但是很多都是曹操已经做了,或者他一定会去做的,就是如此。毕竟曹操是奸雄,而孙策不是,这个也决定了,有些事儿是曹操能做的,而孙策却不会,正常。就算是马超也一样儿,曹操能让兖州军去屠戮徐州百姓,可马超却做不出来,孙策也做不到,因此,就曹操/他一
个是奸雄啊,马超和孙策那都不是。所以说这个差距吧,可以这么说,毕竟奸雄的曹操,也不能说是不好还是好,毕竟总体来说,都是有利有弊,那肯定是,无非就是哪个更多罢了,是利大于弊啊,还是说弊大于利,这个确实,不好说啊,真的。确实,如果你要问曹操自己,
他肯定是觉得自己挺好,哪怕是奸雄性格,可还是好处更多。当然要问其他人的话,那绝对是有觉得不好也觉得好的,那都正常。就他们兖州军众人都那么想法,更不用说是其他人了。凉州军、江东军,其实也都那样儿。是有觉得好的,一样儿有觉得不好的。而实际上呢,到底说这个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其实就曹操/他自己,也说不太清楚,但是他就认
为是好处多,利大于弊,反正弊大于利他也改不了了,那么结果绝对不是最重要的了。是啊,这事儿曹操觉得自己都快六十的人了,也可以说是做了五十多年的奸雄,他是真心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的,反而是觉得不错。是啊,曹操是早都习惯了,他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好,那是。哪怕其人清楚,自己也是有这样儿那样儿的缺点,但是总体来说,那还是可以的,是
不错了。能走到今日这么样儿的地步,曹操那奸雄性格作风,他自然不会觉得自己不行,反而是觉得自己不错,那是。不好的地方谁都有,人无完人啊,正常。可他觉得自己就算是不错,改变不了的东西,那没办法。其实就像马超、孙策,他们不好的地方又不是说没有。
甚至说他们不好的地方,有的自己还都没有呢。当然了,自己不好的地方,人家有的也是一样儿没有,如此,正常啊。没有一模一样儿,自己终究是觉得不同。要说曹操确实,其人有那么点儿哲学家的意思,还知道没有一模一样儿的,但是这个他估计能理解,可说不好。
确实,就马超所了解的来说,古人其实懂不少道理,他觉得是一千八百多年之后的人才明白的,古人有的也知道,不过却是解释不清楚罢了。对此,马超也只能说,时代局限性啊,真是。要不然的话,没准时代发展更快了,可不是。可局限性限制了古人不少,这个真是。当然了,马超也知道,时代还没发展到那种程度,有些东西就算是现在告诉你,你都未必能
懂,正常。因此,也不能就光说是时代的问题,马超觉得那不是绝对的。当然了,在如此的大环境下,时代所影响的,那真是大了去了,确实。毕竟他觉得基本上谁都跳不出这个圈,至少曹操和孙策,他们肯定不行。也许有人行,可却绝对不是他们就对了。要说曹操其人不
参与争霸什么的,其人绝对是能当一个文学家,一代文豪,诗人,一点儿都没问题,但是这个时代的局限性,却还得有啊。而马超作为一个穿越众,他身上自然是没有那些。毕竟他见识到的东西,听到的,那都超过这个时代多少了,那是。一千八百多年之后啊,现在比不
了。就是,如今什么时候?公元三世纪初而已,马超那时候都二十一世纪了。比不了啊,那差距太大了,一千八百多年的差距啊,不小。十八个世纪还多,那真是,发展不少,绝对的。所以说这个时代的人,古人啊,很多地方肯定不能和马超比了。当然还是那话,古人一样儿有超过马超的地方,他有不如古人的地方,那也是。这个也算是各有千秋吧,不过在有
的事儿上,那是马超绝对比古人强,强太多,这个比不了,毕竟这个时代不行啊,局限性太大,三世纪初,他可是从二十一世纪过来的人。马超倒是没有看不起古人的意思,反而他还是很欣赏古人,在有些地方上,就是如此。要说没有老祖宗的勤劳勇敢,也真没现在的发
展了。可惜的是,老祖宗留下来那么多的技艺之类的,可惜多少都失传了,这个绝对是有后人不肖的地方了。当然不全是,可不能否认有那么一点,有的就是。而且老祖宗是留下来多少好的东西,可是却被人给抢走了,这个就是屈辱的历史,必须要记住,不能忘了。话说
少外国佬抢走了华夏多少东西。记不住都有什么,可却不会忘了这个事儿,那是绝对要铭记的,其他的就不多说了。真说起来,马超虽然不能算是一个纯粹的愤青,可他绝对是半个,民族主义者,这个一点儿没错。所以在他看来,这个北方异族那么大威胁,自己要解决不好,那不都成罪人了。己方实力要提高,不一定是非要超过北方异族,这个估计也成不了。但是
只要己方能胜他们,不用多,关键时候赢了,那么其实就够了,真的。而到时候,自然这个实力就是己方比对方强了,那样儿是他想看到的。而如今连大汉还没一统,说那些的话,不能说很远,可确实不是现在的事儿啊。如今最为重要的,确实依旧是一统天下,灭了江东
军和兖州军,然后再说其他的。当然了,如果说这个时候北方异族南下了,那么也没办法,己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第六十五章 凉州军大战番禺(二十)
马超是不想北方异族南下,这个肯定是,不过对方要真过来了,那他一样儿有应对,那也是。毕竟不可能说北方异族南下,凉州军这边儿还抓瞎呢,那不可能。要说马超为什么把贾诩放到了并州,这个就足以说明问题了,真的。他不带着对方,让其人留在并州,可就指望着说北方异族南下,只要进攻并州,别说毒士来个什么计,就只是要让他们北方异族损失就
好,而己方胜了,那最好。是啊,要是能让北方异族损失多,那是更好了。可显然,什么样儿的能达到,马超也不知道。其实他想法比较简单,没指望太多,就想着己方能胜,那么其实就是最最最好的结果了,真的。不过就这个,其实真要到时候来说,还是不容易的,甚
至就说没什么可能。当然了,几率还是有的,不过就是小,那没办法,谁让北方异族实力那么强。别说是一个凉州军,两个凉州军的话,都未必是人家对手,真的。当然了,凉州军要真有那个实力,两倍的实力,那么确实能和北方异族决一死战,是。可实际呢,是没有啊。
真那样儿的话,己方有现在两倍的实力,那么早就一统天下了,真的,这个马超很相信。毕竟己方如果说有现在两倍的实力,那么就相等于两个己方,话说己方实力加上兖州军实力都能一统天下呢,就更别说是两个己方了,就是。而那样儿的话,己方也是能和北方异族一战,现在不行,没那实力啊,实际就如此,实力不够。确实,实力够了真都没这么多事儿了,
马超不用担心顾虑,不怕什么了,那是。可现在不行啊,现实在那儿摆着呢,己方最多是一统天下,灭江东军之后再灭兖州军。但是要说到灭北方异族,这个就不要多想了,他们不是江东军和兖州军啊。实力比三方加一起还强,怎么都不是那两方能比的,就是。所以说马
超是想早点儿一统天下,然后好对付北方异族,他们心腹大患从来都是北方异族,而不是兖州军和江东军。还是那话,如果说对方有那实力的话,倒确实是,可他们不是没那实力。而北方异族的实力之强,马超是怎么都不敢小看,担心顾虑不少,也是没办法,如今是“走
一步看一步”吧。只能是如此啊,没别的了,确实,就这样儿。马超不想那样儿,但是必须如此,总不可能去进攻北方异族吧,太不现实了,还是想着早日一统,增加实力,那是比什么都好。凉州军又在番禺战了五日,不过就五日的话,确实还破不了城池,但是江东军确实也没多少了。没办法,凉州军多啊,而且战力强。他们江东军人马少,并且战力弱,那没
办法。结束了这一日的战事,凌操父子已经清楚,己方人马是没多少了,到底说还能支持个几日,三日?也就那样儿了,差不多吧。毕竟这都半个月了,凉州军的进攻是一日比一日激烈,而己方损失的人马,也从来都不少,每日都损失个近两千人,所以说如今真就没多少
人马了。而凉州军的话,如今也就剩下六万几千人,这个还得说是己方发挥不错,至少都正常,哪怕战力差,可也用近三万人杀了他们近两万人马。这个凌操父子也得说是自己两人都拼了,而士卒看到自己这两个主将都那么拼,他们也确实,早都拼了,那是。所以说才有了如今这个情况,要不然的话,己方损失三万,能拼掉对方一万五千多人,其实就不少了,
可现在的话,比那个要多几千啊。这就得说是凌操父子和江东军士卒表现都不错,要不然的话,确实就不是那样儿了,可不是。毕竟马岱和凉州军士卒,表现虽说没超常,可也没失常,一样儿是普通,因此,对凌操父子和江东军他们来说,压力可从来都不小,那是。所以说能支持到现在,那是他们尽全力了,发挥不错,要不然的话,可能也就十几日就差不多被
人家破城了。而如今的话,虽说最后也是十几日,可是近二十日和那十日出头儿终究是不一样儿的,不同啊。而马超和马岱他们,是看到己方来个三日就差不多能破番禺了,他们自然是心里高兴,毕竟能破城,终究是好事儿。哪怕就己方来说,损失一样儿不少,可那也没
办法。毕竟江东军哪怕战力弱不假,可却依旧有着三万五千人马,而且在凌操父子的带领下,早都和己方拼了,那一点儿没错。因此,这己方也不可能说又想让对方损失多,早日破城,又想己方损失少。其实己方如今这个损失的话,已经不算多了,至少要是和兖州军战的
话,那么损失绝对是比现在要多,那是。而且对方要都是江东军的正规军,扬州本部的人马,那么己方损失也得比现在多了,正常。可交州这人马不行啊,他们是组合到一起的,是交州本地土著士卒和扬州本部人马联合的,确实战力不如扬州本部的人马,那是。战力上差距大,然后经验什么的,一样儿是差距不小,真的。不过在凌操父子勤劳勇敢之下,江东军
士卒确实,都是拼死作战,以致于十五日就让凉州军损失了近两万人马,当然了,他们损失更多,不到三万也差不多了。而江东军的话,他们在大汉三路诸侯来说,确实,那战力最弱,实力最弱,那都不假。可如果把他们人马换成南边儿的异族,挨着九真日南的异国,他
们要是像江东军一样儿守城的话,说起来就算依旧是三万五千人马,可没多久就会被凉州军给全灭了,别说十七八日了,估计也就十二三日,他们人马就得没了,确实。就这还得说是他们发挥不错,要是不行的话,只能说是更早,人马就全军覆没了,真的。毕竟他们战力
还不如江东军呢,甚至连江东军交州和扬州的人马联合都不如。确实,这个也说明了南边儿异族和异国的战力,说起来他们都比不上南蛮孟获他们联合,也就比西域某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强,这个肯定是。毕竟之前也是说了,西域国家三十多个,人马最少的,其实才一万多人马,确实是不行。人少战力也不行,那真是不怎么样儿啊。至少南边儿异族和异国,他们
不至于说就一万多人马啊,那不至于。所以说这个也是,南边儿还没那样儿,但是比起孟获他们的南蛮联军来,也是差了点儿,至少战力上不如,他们也是不如江东军,那没办法。如果说交州那地方确实,江东军在那儿没什么战事的话,说起来南边儿的异族异国更是没什
么战事了,就是。所以说这个也看是和谁比了,江东军和兖州军和凉州军比,他们战力怎么都不是人家两方的对手。可一和南边儿的异族异国一比,他们却是成了强者了,那可不就是。所以说这么多年下来,江东军在交州没什么战事,这个也是说明他们确实是震慑住了南边儿的异族异国,至少后者认为战不过江东军啊,那是。要不然的话,就算是没有什么大战,
可小规模的战事,却绝对不会说少,但是别说大战了,就小规模的战事也没有,就足以说明问题了。不是说南边儿的异族异国没想法,那不可能,就看孟获那样儿的,他都有想法,凉州军那么强,他一样儿敢带着联军去进攻,这个就说明问题。可南边儿更远的异族和异国,他们不是孟获,说实话,确实都没那么大魄力。毕竟这个也是枪打出头鸟,这话他们不知道,
可那意思他们都懂。那些人要说来个内战内斗什么的,那都可以,绝对高手,可对外的话,尤其是面对江东军那样儿强劲的对手,说实话,他们心里都没底儿,真的。要说他们想法,对方不来进攻,那就算是非常好的事儿了,还能说他们去进攻?他们倒是想,可想过了结果,
确实又不敢了。就像孟获,他并非就没想过自己和南蛮联军的结果下场,可他也不傻,知道马超这个人和凉州军都是如何作风,还有什么对他们才是最重要的。不是自己这个南蛮王,少了自己这个南蛮王,还能有别人。可他们却需要一个听话的南蛮王,这个孟获知道,以前
自己不是,可最后自己妥协了,就算是了,而这个确实就是凉州军他们所需要的,如此。因此,他们不会杀自己,只要自己能听话,就一切都没问题了。是啊,要说凉州军找一个南蛮王,那其实很简单,就孟获他自己都知道。确实是,自己死了,还能有其他人,孟获没了,还可能出来张获、王获、李获等等。但是要找一个像自己这样儿的南蛮王,基本上就不要考
考了,没有了。因此,他知道,对马超来说,什么才是对凉州军最大的好处,最多的利益。绝对不是杀了自己,而是让自己听话,这个才是根本。他们需要一个听话的南蛮王,他们可以找很多人,可孟获就自己一个,所以说让自己听话,别管是什么原因,也别管其他的,只
要自己能听他们的,就足够了,这个是马超和凉州军他们想要的,孟获太清楚了。所以说其人和马超还有凉州军算是兜圈子几次,让对方抓住又让他们放自己,其人不是说一点儿都不怕马超和凉州军,也怕被马超给咔嚓了,所以说孟获也知道适可而止。要说其人也确实,
马超绝对没诸葛亮那个耐心,给孟获来个七擒七纵,说起来五次他都觉得不少了。可也得说孟获有点儿头脑,至少其人不会挑战自己的底线,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耐心。其人对方也想过了,要就一两次被擒住,然后马超杀了自己的话,那么就算是自己看错他了。孟获并非不怕死,但是对他来说,还有更重要的事儿,比活着更重要,因此,自己不那样儿,不那么做,
那真是不行。自己处在的位置,决定了自己必须那么做。其人虽说不那么太懂,可也听说过,汉人有个话叫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那么自己既然是在这个位置,就得谋,那是肯定不能少的。而怎么能让南蛮百姓像汉人那样儿,不是靠自己求马超,而是真和他们战一
场,之后就好说了,就是。而马超更不可能什么都不懂,说起来他还是了解不少孟获的想法的,那是。如果说一个活着还能听话的孟获,和一个死了的孟获,让马超选择,他自然会选择前者,这个肯定是,毕竟前面的,确实是能给己方带来很大很多的好处,而后面的,不
光说是没什么好处,甚至有一些不好的地方,那是。毕竟孟获还是南蛮王,是南蛮联合的首领,不管怎么说,名义上的老大,就是对方。他和一般般的洞主不一样儿,要说马超杀了孟获,他知道杀其人简单,但是要再想收南蛮的心,确实就不容易了,甚至不太可能。为什么,就因为其人的身份。如果说杀了孟获,那么南蛮那边儿的人就该想了,连孟获那样儿的
南蛮王马超都杀了,那么自己这些人,绝对要逃不过去啊。而且论起实力来,这个自己还不如孟获呢,所以说能有几个不怕的?可他们一害怕,就容易出问题。哪怕就算是表面儿臣服,可却绝对不是真正的心服口服,那个马超太不相信了。他不想说什么“非我族类,其心
必异”,可这话确实是有道理啊,那可是不假。就说自己汉人的手下,那有异心的也不是没有,所以就更不用说是异族的了,真的。
第六十六章 凉州军大战番禺(二十一)
因此,一个活着而且还能听话的孟获,那么一个南蛮王,确实是马超想要的,是己方所需要的。而不是一个死了的孟获,那样儿的其人,确实是毫无价值,真是。还就是,孟获被杀了,杀他容易,可要再找一个像其人那样儿的,马超觉得找不到了。毕竟一个听话的南蛮王好找,但是孟获就一个,这个真是。如果说要有人比孟获强,更适合当这个南蛮王的话,那
么马超也不会吝啬,直接就给孟获咔嚓了也不是不行,可事实就是没有。所以说孟获他也想到了马超的意思,而后者也更懂前者的想法。可其人还就得那么做,毕竟一个听话的孟获,才能说给自己给己方带来更大更多的利益,那没错。而看如今这样儿,就知道当初的作为,
那是一点儿都没错。马超对南蛮,他是不怕被异族学去什么,还是那话,核心的东西,他是不会让人教给南蛮的,可其他的东西,那确实都没问题。民族都有大融合呢,这个让异族发展一下,其实也算不了什么,就当是促进大融合了,真的。对马超来说,汉人那么多,最
后怎么都是异族融合进汉人,而不是后者融合进前者啊,那肯定不是。所以说汉人多那绝对是有多的好处,这个肯定是。而异族就少了,那没办法,没法和汉人比就是了。是啊,异族人少,这个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儿,更多的,其实是不好,这个是,而人多,更多的,其实还算好,也没错,利多弊少啊,就是。马超也是那么看的,反正说起来人多肯定有不好的地
方,那没错,可总体来说,绝对是利多弊少,这个他早就看出来了,那是。而人少的话,那自然就是反过来呗,如此。毕竟让马超选择,他怎么都不会说想让汉人人少,人多就挺好,哪怕人多一样儿是有不少问题,那肯定是,而不好的地方,也有不少,可那也没办法,终究
还是利多弊少,就足够了,真是。而人少,确实有好处不假,可不好的地方仔细一想的,那更多,绝对的弊多利少,马超太清楚了。因此,人多了好啊,哪怕异族其实他们都知道,可终究他们是没汉人多,这个没办法,基础就不行,他们就是。因此人多了,那还是好处多
的,如此。因此,马超给南蛮政策都不错,他是不担心什么,毕竟汉人那么多,他们南蛮异族才多少?他们和北方异族可不一样儿,大不同,哪怕北方异族其实人也不多,至少和汉人没法比,但是人家全民皆兵,关键是实力还是最强,这个真是,南蛮那实力能比吗?所以说根本还得说是实力,那北方异族有实力啊,因此,哪怕就是人少,可马超和凉州军却一点
儿都不敢说小看小觑了。而且还得说,就因为他们人少,所以说这个还算是好事儿呢,真的。要人多的话,就真完了,确实。不是马超高看北方异族,要说他们真是人多的话,没准汉人都要让他们灭了,当然这么说是夸张不假,可奴役的话,基本上是没问题,所以说他们
人少好啊,要不然的话,就真是不好了。是啊,但凡北方异族要比现在人多很多的话,如今他们也不是如此状态,这个马超和凉州军众人都知道,确实是啊。他们人多,那么绝对不是好事儿,对汉人来讲,一点儿都不好,真是。所以好在他们人少,马超也想了,确实,这个是好事儿,对汉人来说,就是啊。要北方异族人多,就真出事儿了,他不觉得己方还能顶
住。凉州军在番禺战了十五日,半个月,不过没破城,但是马超他们也清楚,就这么几日了,那是。而凌操父子更知道了,己方是守住不了几日了,一想也正常,毕竟己方还就只有那么点儿人马了,确实是不够这么两三日的战损。所以说他们也是想了,己方人马差不多的时候,自己父子俩就得带兵撤退了,那没办法,他们不想,可却还得那样儿啊,要不然的话……
他们觉得自己父子俩能守住近二十日,确实也都是尽力了。要知道己方士卒战力可不行啊,和凉州军没法比。但是哪怕那样儿,自己父子两人却也是带着他们守了近二十日,这个也不得不说,自己父子俩尽力了,而且己方士卒那确实也是表现可以,要不然的话,不是这样儿。
是啊,要说自己父子俩要不尽力的话,说起来就凭己方士卒这战力,城池早就让人给破了,真的。而他们能发挥那么好,没失常什么的,很大程度上就和自己父子俩尽力有关,这个凌操和凌统他们可都知道。将是兵之魂,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那是非常有道理的,就是啊。
而如今守住不了几日了,不过之前自己父子俩都尽力了,那么其实就够了,这个确实也是,在凌操父子俩看来,就是如此。虽说最后守住不了二十日,可自己父子俩都尽力了,那是。对他们来说,这个尽力也就只能说做到如此了,他们是想多守住几日,可己方士卒的数量却不允许啊,没办法。他们倒是想己方守住时日多点儿,可显然如今是不行了,最多三日,而
大可能还不到三日呢。不过那都无所谓了,确实不算什么太大事儿,凌操父子都那么样儿想法。而马超凉州军那边儿,自然都是想着早点儿破城池,争取这两日,那么就已经很好了,就是。因此,等马岱回去后,在中军大帐中,马超先表扬他两句,之后也说了,争取是这两
日破城,马岱拍着胸脯说没大问题。确实,就以江东军现在的人马来说,他们能守住三日,那其实都是最多的了,这个还得说是马岱带着凉州军像这些时日这么进攻。而他只要是带着凉州军士卒死拼,那么两日破城,就现在来说,真就没有什么困难,没什么不可能,所以……
就这两日还破不了番禺的话,马岱觉得自己也别混了。番禺城头儿不过就剩下几千人了,早都不满万了,而己方还有六万多呢,那是,差距大了,虽说没到十倍,可也差不多少了。所以说己方一点儿不惧他们什么,反而真说起来,是他们江东军怕己方。不过马上己方就要破了对方城池,这个怕不怕的,都没什么大用了,就是。当然了,马岱也清楚,就和己方一
样儿,己方想着早日破了城池,而凌操父子他们是想着能多守住几日,可显然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还得是己方早破了城池,就这两日了,那不错。所以说马岱有信心啊,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说在马超面前那么拍胸脯保证了,就是。因此,有信心两日破城,他就敢保证,就
差立下军令状了,真的。信心是不会少的,就马超也知道,所以他才和马岱说早日破城,其实那意思,就看这三日了。要不然的话,这要是刚开始进攻,他不会多说,尽管还是想早日破了城池,但是马超最多也就是说再接再厉,当然也许也会说让马岱早日破城,可再多,那就没什么了。而那样儿的话,马岱也绝对不会说什么两三日破城的话,那不开玩笑吗,没
可能啊。所以那个时候,肯定都不是这样儿,马超最多说早日破城池,那样儿对己方更好,而马岱却不会下保证,这个基本上不太会。除非说他有很大信心,说十日十几日,那还差不多。不过那样儿的情况,好像没发生过,所以这个……其实马超基本上也不会说让马岱立军令状什么的,那样儿的事儿,也就有那么一次,而他的想法中,其实也不想有多了,这个肯
定是,军令状这个东西,在他看来,就是把双刃剑,用好了,那么肯定是好处多,利多弊少啊,那是;可要是用不好的话,那么就绝对是要相反了,弊多利少,这个绝对不是他想看到的。是啊,毕竟在马超来说,就算马岱立下了军令状,可他没达到,那么最后如何处罚他,
这个就不是什么小事儿。因此,马超确实,他不想着马岱去立军令状什么的,马超可不想最后尴尬什么的,像之前那样儿,那并不是什么好事儿。所以说军令状这个东西,在己方这儿,他觉得还是没有好,真的。毕竟你达到了都好,可万一要是没达到呢,这个就真是事儿
了。毕竟你能做到军令状说的,那也许几率很大,可那不是绝对的,就有可能你达不到,所以说真要到了那个时候,马超确实,他是觉得自己尴尬了,就是。不过还好,就是他不给自己手底下的将领主动去说让他们立军令状什么的,那确实,他觉得自己反正是整不好啊。确实,而且就马超所知道了解的来说,别说是自己了,就曹操兖州军和孙策江东军,他们
那边儿一样儿没说当主公做老大的给手下将士,主动让他们立下军令状的,就自己所知道的来说,真心是没有。所以说这个东西也不光说是自己,就曹操和孙策,他们想法也得说是和自己差不多,那是。或者说三人想法都差不多,甚至就都一样儿,很正常。其实不管说是
自己也好,还是曹操和孙策他们也罢,处罚己方将领,那都不是自己几人所想的,那并非是自己三人想去做的,并非就是什么好事儿。毕竟要只是个三流将领的话,那么怎么去处罚,哪怕就是斩了,其实都无所谓。可要是个二流的武将,这个处罚,那就不是那么轻易下了,
真是。毕竟二流的武将,已经是军中的中流砥柱,处罚的话简单,但是要想让对方都服了,那确实是不太容易。处罚一个将领简单,无非就是动嘴说几句话的事儿,可之后呢?马超、曹操和孙策,他们都不会觉得处罚过后,那将领就没什么意见,那肯定是不可能。所以说多少还是有点儿,这个马超、曹操和孙策他们都清楚。而他们三个当主公做老大的,真心是不
想让手下人,尤其是二流以上的将领,让他们有什么意见,那可不是什么好事儿,那是。所以说这个也得说,他们不想着让手下立什么军令状,立下那个的,肯定都是二流或者说二流以上的将领,所以说成了那是都好,可万一是没达成呢,那确实不是什么好事儿了,就是。
他们倒是不怕什么,毕竟哪怕说武将有意见,他们最后也不能让这个事态扩大什么的,不会说让这个事儿影响到很多就是了。不过他们确实,嫌麻烦啊,那可不就是。所以说他们三个当主公做老大的,不会主动去让武将立下军令状,但你要是自己主动的,那确实得另说了。
就是,因为那样儿的话,当主公做老大的总不好说不行,那样儿的话,你能一点意见都没有?哪怕你可能也知道,自己主公是对自己好,但是谁敢说你就一点儿其他的想法都没有呢?所以说这个也是,当主公做老大的,不会主动让你立下什么军令状,可你自己要是主动立下的,他们也不会阻拦,那是。毕竟归根结底来说,要真是你主动的,那么他们只能是说
顺水推舟,如此做,才是正确的,是好处更多的。至于说你达到不了,那么再说以后的事儿,毕竟你主动立下的和自己主公让你立下的,那分明就是两种情况,这个不管是谁看,其实都如此。当然了,结果的话,倒是都一样儿,你要不成了,要不就达不到,当主公做老大
的肯定不希望后者,但真要是结果那样儿的话,他们也没办法,所以该如何做,反正杀了你,这个倒是没有,但处罚……
第六十七章 凉州军大战番禺(二十二)
处罚肯定有,不过大小问题,但是有还得有,毕竟是军中,可杀不了你,这个总是有办法把杀你变成处罚,那是。但是当主公做老大的确实尴尬了,没办法。所以他们是都不主动去让手下将领立下军令状,但是你自己要主动的话,就另说了。不过当主公做老大的他们几个,还是不想手下将领主动去立下军令状的,那确实不是什么好事儿,在他们看来,所以这个……
好在他们不主动,而手下将领也不那么主动,这个就那么一次也就算是不少了,真的。就马岱还不就那么一次,关键还没整好,所以说他都不主动去立下了,真心是丢人啊,太尴尬了。所以说他有那个想法,马超是觉得也挺好,要不然的话,大家都挺尴尬的,确实是不好。
所以说没有立那个,那是最好,马超、曹操和孙策,他们都是那样儿的想法。反而说立下军令状后,压力一下就大了。可以说压力也不是说都不好,当然也不可能是什么都好,也算是一把双刃剑了,正常。因此,这个大了小了,还得看具体情况,然后才能说是好与不好,
就是。毕竟都是有好有不好。不可能都是一方面,都是好的,或者都是不好,没那样儿啊。都是有利有弊,这个才正常,那是。哪有说一边儿倒的,那真没有,还得看具体情况,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那样儿。不过更多的时候,马超、曹操和孙策他们,还是不会说主动去给手下将领、谋士压力的,这个确实。因此在大多时候,他们觉得那么做了,还是
弊大于利,所以说都不那么做。只有说极其少数的时候,他们觉得该那么做了,而且基本上是利大于弊的时候,他们才主动给他们压力。其他时候,压力都是敌军给的,自己给自己的,而和他们三个当主公做老大的还真是没什么太大关系啊。毕竟他们绝大多数还是控制不
了,说给了手下压力,就一定是好事儿,这个哪有绝对的,只能说个大概,那样儿了。因此,大多时候,他们肯定都不会那么去做,只有说极其少数的时候,才那样儿。那也算是没办法了,己方压力绝对是不小,就算是当主公做老大的,一样儿是感到很大压力,那么那个
时候……手底下人更别说了,想压力小了少了都不可能。所以说真那个时候的话,想没压力都不可能,所以说还是有。好和不好,看具体情况。压力大了,是有好处,就看多不多罢了。当然了,更多时候,肯定还得说是弊大于利,那不错。所以说他们也是,还是不希望己方有什么压力,终究是不好的地方多啊。当然了,压力有了大了,他们也是没什么太好的办
法,虽说是,不怕什么,可显然还是没有更好,那不错。不过这个他们也清楚,那不是自己能决定的,那是。要不然的话,不都好了,是啊。听着马岱有信心,马超确实是满意,其人有信心有决心,而且己方确实,两日就能破了,这个可以说在预料之中,那么其实就可以
了,是。当然了,马超不认为那是百分百己方两三日就能破城,万一凌操父子超常发挥,而江东军士卒更是奋起了一把,那么己方三日可能都破不了城池,四日吧,差不多了。当然那样儿的情况,发生的几率太小了,真就是和没有也没太大区别,真的。所以说马超很自然就认为那样儿的事儿不可能,或者说不太可能,正常。那样儿小概率事件是能发生不假,但
更不是绝对的啊。所以说己方还是两三日能破了番禺,确实不是什么太大问题。他们要能守住,那才怪了,毕竟就剩下那么多人马了,真心是要不够了,马超知道。他也清楚,凌操父子,他们肯定也是知道就对了,那不错。对己方来说,其实早一日破城什么的,真都没那么重要,自己那么说,不过就是让马岱多努力,尽力罢了,就是如此。当然了,对江东军来
说,他们能多守住一日,就绝对是说明让己方多损失点儿,不就是那样儿吗。当然了,这个是不太可能,当然了,还是那话,有几率和没有可能,那终究还是不同的。毕竟前者的话,有几率哪怕就是再小,可也代表着有可能。而没有可能,那就是没一点儿几率了,就是如此。
因此,这个他们能多守住时日,是有几率,可惜就是很小,和没有也差不多,却不是什么没可能的事儿,那不是,绝对不是。但马超觉得己方还不至于说那么倒霉,碰到了那么小几率发生的事儿。要说己方能碰到那么小几率发生的事儿,倒还是己方的“幸运”了,不过这
个幸运肯定是要加上引号的幸运,那是。要不是的话,那倒是都好了,真的,可惜还是啊。不过马超自认为己方是没那么倒霉,而江东军的话,也没那么幸运就是了。所以说这个最后的结果,还得按照自己所想那样儿那么进行,正常。你要说己方两日破不了番禺,确实还有点儿不正常了。马岱应该说是场上最了解双方具体情况的,那么他既然都说了两日破城,那
么马超就不会多怀疑什么,这个也是。当然了,两日不破城池,三日必破,这个自己也清楚。你得承认,如今的江东军他们确实是没有多少人马了,所以说最多能支持个三日,那真是都多说了。应该说两日凌操父子基本上就撤退了,九成他们得退,就凭自己所了解的他们
来说。毕竟这人马都要没了,再不退的话,其实也就不对了,真是。除非你是认为还能守住一日,而己方也不至于说全军覆没。那样儿的话,再守住一日也行,可实际上呢,马超觉得没有那样儿,还是己方两日破城,如此最好。马岱之前保证了,自己也是觉得没问题啊。
所以说其实都好,这个肯定是,己方要夺取对方城池了,而对方是该想着怎么退了,那是,不跑不行啊。反正在马超看来,自己要是凌操父子他们的话,肯定是要那么做了,都正常。所以说这个时候想着退,那都正常,反正也是守不住两日了,就是。那么现在怎么都是想跑,而不是其他的,毕竟守不住了,这个是根本啊,确实。对凌操父子俩来说,就是那样儿啊。
是,如今他们就是那样儿想法,知道自己父子俩也带兵守不住两日三日了,那么确实,就是想着怎么跑,这个肯定是。毕竟到时候不想好就跑的话,确实还不太好,就以凌操的经验来说,自然是知道该如何去做。至于说守城什么的,确实是顺其自然了,父子俩都想过了,
如今凉州军看到了破城的希望,也就是这么两三日了,所以说他们肯定是要更抓紧进攻,比之前还得激烈。因此,自己父子俩真心是要守不住三日了,这个几率很大,所以说……他们想着撤退的事儿更多,这个肯定是。守城的话,父子俩真都早都想清楚了,尽力就好,顺其自然,那肯定没错。如今说起来自己父子俩守到这种程度,就算是到了自己主公那儿,也
不是说就不能交代了,那是。怎么说,自己主公不会处罚自己父子俩就是了,所以这个其实就够了。毕竟他们一直都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个肯定是。别说什么赏赐了,只要说能不被处罚,凌操和凌统他们就已经是高兴了,目的达到了,那是。所以说守住两日,那也还就不错了,这个他们是觉得如此。毕竟这还是那话,如今他们人马就剩下那点儿了,
支持个三日都费劲,关键是人家凉州军肯定比之前还得说是更激烈进攻,因此,凌操和凌统他们看来,这个他们守住不了两日,城池就得被破了,所以还是想着怎么跑更好。确实,如今最重要的不是守城了,这个凌操父子他们早都不想了,而就只是说怎么撤退,往好听了
说就是如此,不好听就是怎么跑,这话就不多说了。他们也是想着能带着千人跑,也就是了。毕竟那样儿的话总比全军覆没了强啊,那是。当然了,可以说这个也没那么容易,毕竟想那样儿,必须还得早撤退才行,要不然的话,凉州军怎么都不会给你留下那么多人马的。
是啊,就以他们的那个作风来说,让己方全军覆没绝对是马超他们几个的想法,当然他们士卒估计也是那么想的,正常。因此,凌操父子俩知道,真守不住的话,两日必撤,就只是让己方保住点儿人马,不至于说全军覆没了,真的。不丢人最好,这个是他们的想法,毕竟
都已经这样儿了,面子什么的,他们肯定还要啊,那是。毕竟城池守不住了,可面子什么的,
他们肯定还要。要丢了城池,那是在意料之中,可面子的话,还是要保住些。虽说丢了城池,其实也是丢了点儿面子,可不是说全丢了好吧。可要真给己方来个全军覆没,那么基本上也是丢到祖母家去了。可不是,对他们来说,城池丢了,丢了点儿面子,那是没办法的事
儿,这个凌操父子俩也知道他们是改变不了。可这个不让己方全军覆没,其实就在于自己父子俩什么时候带兵撤退,就是。反正早了的话,怎么都不会说全军覆没,他们不认为凉州军进攻个一日两日的话,己方就全军覆没了。可己方一日不走,两日的话,还这得撤退啊,
那是。所以说他们不想全军覆没,也想了,两日肯定要退走,不走都不行了,毕竟凉州军他们可不会给己方什么面子,可不是。因此,凌操父子他们也是想好了,倒是说守几日,就明日一日,后日再来一日,两日就可以了。虽说是不多,可父子俩也是尽力了,那没错。再多的话,奢求啊,那是。现在其实就已经挺好了,而再多的话,己方也达不到了,所以这……
凉州军他们为了早日破己方城池,那还不拼了,就这两日来说,怎么都得比之前更加激烈进攻,这个一想也是,不想都是,那没错。别说是马超马岱他们了,就算是自己父子俩是凉州军的话,也得让己方士卒那么做,太正常了,那是必须的。当然了,如今己方算是大势已
去,所以说凉州军那么做,他们是知道能很快破城。可要不是这样儿呢,己方还没到这个地步,他们就算是再激烈,也不可能说两日就破城什么的。当然了,只要发挥好,肯定都是早日破了城池,己方守不住啊,那是。不过说到底要多久,这个确实也是不一定了,可没错。
所以说看人马少了,凌操父子俩肯定得早跑,所以说马超和马岱他们的想法,那确实也是,两日的话,差不多了,凉州军激烈进攻两日后,番禺不会剩下多少人马,不一定全军覆没,所以说到时候凌操父子就得带兵撤退了,这个也是。不退都不可能,马超他们想了,而凌操父子他们更想了,那是。毕竟他们不想全军覆没,那么就只剩下一条路了。他们没霍峻那本
事,就算是剩下几千人,也能守住好些时日。他们能守御个三日,那都多说了,真心估计都不可能。尤其是如今的江东军,组合而成的人马,还不如当初的刘备军呢,真的。所以说你没有霍峻那本事,凌操父子加一起也顶不上人家一半,就守城而言,而人马的话,却依旧
是比不上,所以真是没什么说的了,这个差距啊,就不要多想了,番禺这个城池更是不能和江陵比啊,后者那可是天下坚城。
第六十八章 凉州军大战番禺(二十三)
那真是比不了啊,他们想法是挺好,可实际呢,最后依旧是守不住二十日,这个没办法。是啊,要都那么简单,过了二十日,确实都好了,可不可能啊。只能说最开始的想法挺好,而实际情况却是打击了他们,那是。守城什么的和逃跑,显然后者更重要,就现在来说,那是。毕竟城池已经守不住了,那肯定不错。那么自然就是跑了,没其他的。毕竟剩下千人跑
回扬州,其实也不错,那是。总比那一个不剩,全军覆没了强,那是。不至于全军覆没,那其实就比什么都好,反正城池是守不住了,就是。那么早点儿退了,还是有必要的,只要不全军覆没。他们所想的,其实就是这些,当然了,如果说能守住城池自然好了,可凌操父
子却都知道,重点是守不住啊,那没办法,只能说不让己方全军覆没了,那样儿。凉州军之后又战了一日,江东军他们是堪堪守住,没办法,对方实在是太激烈了。而凌操父子已经想过了,明日己方就算是能守住,可也不会剩下多少人马了,千人都算是多的,所以说明日
确实是该撤退了,那是。对凌操和凌统他们来说,明日不跑都不行了,反正也守不住了,看己方士卒那个状态也是,他们没什么心思拼死守城,而想着怎么跑呢,那是。毕竟都已经到这个时候了,守城什么的,早就不是江东军士卒他们的想法了,比起那个来说,怎么保住小命儿,他们看得更重啊。确实是,都已经这个时候了,江东军士卒早知道己方要守不住,
而自己将军就要撤退了。那是,这个已经能确定了,八/九成啊,他们都知道。毕竟都这个时候剩下的士卒,那可没一个傻的,因此,他们还有什么不知道不清楚的呢?应该说傻子的话,基本上都挂了,这个真是。不是说就一个都没有,那笨的傻的,那还是有的,是没几
个,而且都是战死了,那没错。所以说剩下的,还活着的,自然就是聪明人了,不聪明你留不到最后啊。而明日还得说让凉州军再激烈进攻一次,之后他们之后,己方该撤退了。而那个时候剩下的,不说是最后所有人马吧,可也基本上是差不多了,那是,所以这个他们……
在凉州军进攻的第十七日,江东军虽说最后也是守住了,不过他们等对方退下后,凌操父子带着剩下的不到千人也退了。要说马超他们也是有故意的地方在里,毕竟要继续战下去,不是说破不了城池,可那样儿的话,凌操父子带着江东军就得和己方豁出去拼了,不像说他们之前还觉得有活下去的希望。他们那么想,双方损失都能少点儿,可要是豁出去了,那么
两军损失多得多,那不是马超想要的,不至于说非要让江东军全军覆没,只要己方损失少点儿,那么放过对方不到千人,那不是什么事儿,至少在马超那儿确实是。当然了,这个还得说他们都知道凌操父子的想法,知道他们已经就剩下这点儿人马了,那么不退也不可能了,
所以说凉州军收兵了,江东军他们也是撤了。而撤退的时候,凌操父子早已是找了士卒去通知孙博,当然这个昨日他们也和对方说好了,自己父子俩今日基本上就要带兵撤退,让他有所准备。至于说其人的眼线,真是运气还不好,一个都没活到现在,这个可真是,江东军也得说是损失不少,就剩下不到千人了,那没办法。等江东军撤退,城头儿士卒下去跑了,
马超他们也是收到了探马的禀报,不过他可没让人去追,马超觉得没大用,还是赶紧进城吧,追击什么的,自然就算了。因此,他是下令没让崔安和马岱他们动,不让他们追,是直接进城就好了,那是。当然了,其实更多的,就崔安和马岱他们来说,两人没有更多的追击意向。这个怎么说呢,如果自己主公没多说的话,两人也许会带兵追击,不过也就两三个时
辰,那都多说了。当然那是也许,那么还也许是不能、不会,那也不是说没可能。而两人听了自己主公的话,自然不会再带兵追了。他们也都知道,最多就杀了落后的江东军士卒,还不可能说杀了他们所有人,让他们全军覆没,不过就能有个两百人,多说是那样儿了,最
多的了,确实。所以说听了自己主公下令不让追击,他们觉得正好,可以进城休息了,不用再追击敌军。也是,对他们来说,追不上敌军的主将,就那么一百两百的士卒,真心是不够他们吃的,他们胃口可比那个大啊,两百士卒,那可少。要千人的话,他们是觉得不少了,
可江东军残兵一共也没那么多人啊,就是。那不到千人呢,崔安和马岱他们是太清楚了,所以说还不至于让两人如何看重,肯定是啊。要说人多了,那还差不多,可如今是差很多了,就是。正好自己主公也下令不让去追,他们是觉得正常,那没错。说起来仔细一想,那成好处多了,那是。当然了,还是那话,哪怕说马超不下令说不让追,崔安和马岱就出去两三个
时辰就回来了,是往返用两三个时辰,而不是去两三个时辰,那不是。所以说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那肯定是。如果说江东军真是值得他们一追的话,马超真心不会那么下令,这个肯定是。可他既然是那么下令了,就足以说明问题,就是。要说江东军就那不到千人的残兵
了,在马超看来,还是不值得己方将领追击一次的,要人多的话,那自然是可以,可人少啊,这个也没错。而且不管怎么说,崔安和马岱他们都追不上凌操父子,甚至那个三流将领孙博,他们都追不上。最多就追上落后的江东军士卒而已,所以说他都不觉得有什么,真的。
人多了,马超不会多说什么,可这他们不过是不到千人残兵跑的,关键是己方士卒都已经连续战多少时日了?十七日,这个确实是不短了,反正是都超过了之前的,那是。因此,马超根本就不想让崔安和马岱带着己方人马,哪怕就是一部分,让他们去追击那不到千人的残兵,真心是用不着。而且最多也就是能杀了对方两百多人,也就那样儿了,所以马超真心是
不觉得有什么,还是不让崔安和马岱去了更好,那是。在番禺这儿多休息,那不比什么都好?就是,所以这个……主要是他也知道,就崔安和马岱他们的想法。毕竟这个和之前都不一样儿,因此两人也不是特别愿意去追。如果说自己不下令的话,他们两人还会去,然后一
会儿就回来了。可自己这边儿一下令,那么正和他们两人的意思,所以说都不动了,挺好。对崔安和马岱他们来说,不管他们也不太想,更是说不可能不听自己主公的军令,这个肯定是要听的。马超说不追,他们就算是再想追,那也不能去追。不过还好就是,他们没那么多想法,不追其实正好。而马超要下令去追击,那么他们就再不想去,也得带兵前去,就是如
此。所以说马超的军令才是第一,而你当将领的想法,对不起,只能说是放后面的。你要不听军令,除非说马超没在这儿,你属于将在外那种情况,不过那样儿的事儿,也是很少,甚至就没有。不是说没有将在外,而是没有说违抗马超的军令,这个是。毕竟绝大多数的时候,马超的军令,其实也是将领所想的,这个是。而极其少数,个别的时候,确实和他们所
想不同,但是有的,他们算是可有可无,那个是。而最少的时候,他们不想,自己主公下令去做,他们还得那么做,那是没办法。要不然的话,怎么说服自己主公?这个确实,就不要多想了,那是。不过那样儿的情况也确实是特别少,那不错,能有几次几回呢?肯定没几
次,那确实是。而如今这样儿,就是一种情况,马超下令不让追击,对于崔安和马岱他们来说,这个确实是可有可无,所以他们是无所谓的,追不追都行,那是。而自己主公既然都已经下令说不让追击了,那么他们自然不会违抗军令,只会说去执行,这个肯定是,那没错。
其实真说起来,就崔安和马岱他们也是想能好好休息,这个肯定是。要不然的话,他们也就不是那样儿想法了,就算是自己主公不下令说不让追击,自己两人也就追击一会儿就回来了,这个很正常。毕竟追击士卒,根本也是杀不死他们更多,就那么两百左右,也就那样儿了。因此,这个还是说回来休息,崔安和马岱都觉得是不错,那是。而现在是不用追击了,
直接等自己主公在太守府说几句,安排好之后,就可以休息去了,那不错。对崔安和马岱来说,尤其是后者,真心是挺累了。前者的话,还不至于,可后者是真心累了,都已经连续带兵进攻十七日了,可不少。当然和有的城池还不能比,可就交州来说,他们觉得基本上也
不会再有十七日都破不了的城池了。当然这个事儿不是绝对的,你觉得没有,不代表就肯定没有。只能说是几率小了,基本上是遇不到了,估计是没有,所以这么说。不过就算是有,也无所谓,对马岱来说,那还不都是不好,真的。至少对于自己突破什么的,还是有利的。
毕竟这个是和主将有关不假,可和士卒,那也不能说是没有一点儿关系,不过大小罢了。这个和主将的关系大,和士卒的话,关系就小了,如此。毕竟更主要的,肯定还是兵对兵,将对将,这个肯定是。至于说主将不好使的情况下,士卒再包围敌军将领,而好使的时候,那自然是不用他们了。就像凌操父子逼退马岱,在城头儿打退其人,就不用士卒多少,那不
错。所以说这个时候肯定是主将更主要,对马岱突破来说,那是直接就影响到了那一点,不错。但是能不能突破,更多还得看他自己,看运气都如何,那是。当然了,确实也并非说和主将就没关系,毕竟敌军将领这个越强,那么基本上给你的压力越大,可能是更容易让你
突破。当然了,主将不行的时候,就得是士卒上了。而这个时候,士卒如何,自然是对你的突破有影响。你不要太指望这个时候能突破,主将在都没突破呢,士卒更别说了,基本上就是突破不了了。当然了,是没那么绝对,不过这事儿还是,不要抱着太大希望,就是没有。
就是,真要是严格算起来的话,有多少的突破是与敌军将领战时候突破的,而又有几个是与敌军士卒一战,然后突破的呢?说起来后者并非就没有,自然也是有的,但是显然,怎么都不能和前者比了,这个也是。因此,这个怎么看怎么说都是敌军的主将,他(们)是占大头儿了,主要的,而到了敌军士卒那儿,那绝对就不是主要的了,真是。哪怕马岱也承认,
士卒战力越强,这个对突破也是一样儿有利的,但是和主将确实是没法比啊,那是。毕竟对上敌军士卒,不光说是自己,还有己方人马,那也是,所以这个……只有说和一个旗鼓相当的武将或者和一个比自己强的武将,和这样儿的,对自己最有利,之后实在没有了,那才
是去说士卒什么的,那是。当然了,士卒战力强,就以突破这个事儿来说,还是强对自己突破好处多,弱的话,那就没什么了,确实是。
第六十九章 凉州军大战番禺(完)
所以这个也是,看如何去看了,就马岱他自己来说,希望士卒强,是觉得对自己有利,不过帮助不大不明显,所以说还是弱吧,那样儿的话,对自己突破来说,虽说是没什么好的地方,可确实影响也不大,而且弱的话,己方士卒损失肯定少了,这个也是。带兵撤退,就是跑了的凌操父子,也包括孙博,他们早已从探马处得知,这个凉州军是没追上来,可哪怕如
此,三人却也不敢有一点儿懈怠。他们不怕凉州军改变注意什么的,这个时候都不来,那么显然,九成九是不会再来了。可他们也知道,赶紧跑回扬州,那是比什么都好,至于说南海的其他地方,对不起,三人都不会去了,那肯定不会去。对他们来说,连有着三万五千人
守着的番禺都让凉州军破了,治所都丢了,那么其他地方,真心是都守不住啊,那是。毕竟虽说南海还有好几个县城,那是不假,可怎么都比不上番禺,那肯定是。因此,就那么几个千人马,是如何能挡得住凉州军?真心挡不住啊,那真是没办法,他们就只能跑扬州去了,
真是。凉州军进了番禺,当然肯定不是大军进去了,虽说城池是能装下他们那些人马,可六万人马呢,确实多少都得扰民,而且进来之后,过一晚明日还得出城,所以说马超是不会那么做的,就只有他自己和郭嘉、崔安、马岱、马焕,他们几个加上亲卫再有就是守城的人马进去了,其他的士卒,自然还是在城外的大帐里,这个肯定是。而对士卒来说,他们进城
不进城,真心没那么重要,只要自己主公宴请众人的时候别忘了犒赏他们一下,其实就足够了。毕竟番禺在交州是治所不假,也是个大城,可放眼天下去看,番禺排不上号了,在它前面的城池多了去了,那是。因此,就算是凉州军士卒,他们其实也没那么多想法,更多的
还是不想进去,那是。如果说把番禺换成是许都,换成是邺城,甚至就是建业的话,他们更多的都不是如此想法了,真的。毕竟他们这辈子也就能来进攻那样儿城池一次,估计就那样儿了,所以说机会还是难得的。也许以后能经常出入,那是不假,可攻城呢?那估计就一
次了,真是。这个确实,所以说他们肯定想第一时间进城,那都正常。可这番禺,在天下也没什么名声,说实话,凉州军士卒对这地方,真是不感冒啊,没什么兴趣,那是。番禺最多,他们是知道个名儿,知道其地是交州治所,太守府和州牧府都在这人,然后就完事儿了。说起来士卒对这个地方,那真是没太大兴趣,如果说换成是许都、邺城、建业了,那肯定就
都不一样儿了。可就是番禺的话,是改变不了他们什么的,那是。如果说是那几个的话,确实就不一样儿了,不同啊。所以说这儿他们就不会进城了,马超也是不会让,要是说许都、邺城或者建业的话,那么到时候再说,也不会是这样儿。正常,毕竟城池不一样儿,他们对
待也是不同。马超他们都知道己方士卒的想法,而番禺确实,可是没几个想进来。亲卫的话,他都敢说,不是所有人愿意进来。当然了,自己这个当主公做老大的进来了,他们是无论如何也得跟着进来,那是一点儿没错。可马超却也知道,就这,他们也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来。有的人还真就是想着在城外,那是更好,真的。不过自己能让自己亲卫不跟着自己?那
真不会,毕竟马超虽说是不怕什么,可他却得让人保护郭嘉那几乎没什么缚鸡之力的书生,还有自己儿子,那真是。马超觉得自己不用那么多人保护,不用那么强力,毕竟自己好歹是一流上等的武艺,马岱也不用,崔安更不用了。所以说也就是郭嘉那样儿的,还有马焕,他虽说是有点儿武艺,但是还没马岱高呢,而且自己就他一个儿子,要真是不保护好了,那肯
定都不行啊,尤其是出门在外的。这地方是交州,可不是己方的州郡,不是己方地盘儿,这个可没己方多大势力啊。因此,马超也是有他自己的想法,那肯定没错。而且他就敢肯定,自己不让亲卫保护自己,郭嘉第一个就得过来谏言,这个自己十成把握对方会那么做,前提
是自己不让亲卫保护,他知道了,那就那样儿。其实也正常,如果说自己是他的话,自己主公像自己这样儿,那么自己也得去谏言,确实正常啊。所谓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不让人保护,尤其是在外面,那么你就属于把自己给置于在危险的境地,那么谋士是肯定要谏
言的。因此,马超是怎么都不会那么做,是啊。而此时他早就了州牧府,这地方比太守府可好,他也不会说苦了自己,有更好的地方能去,为什么不去更好府邸呢?而马超去州牧府后,他也看得出来,孙策把交州牧骘给叫回去留下其人的决心。而州牧府也确实是没多少人了,不是他们被打发走了,而是真被吓跑了,他还是清楚。为什么跑,无非就是怕己方士
卒罢了,这个马超也不得不说,孙策江东军他们给己方的“宣传”,不敢说都是不好听的话,可好话估计没几句,正常。要不然的话,诺大的州牧府,就剩下几个人了?确实是都吓跑了,拿着点儿值钱的东西就跑了。剩下的,要不就是不怕,要不就是年纪大了,这个也没
办法,他都知道。想着孙策的“宣传”,马超心里也只能是苦笑一下,在江东军地盘儿这儿,己方给百姓是这样儿印象,那么在兖州军那儿呢?曹操更不会说己方什么好话了,那是。不过马超是不怕什么,毕竟你再怎么“宣传”,己方不会那么做,那么一切谣言什么的就不
攻自破了,真的,所以说他是不怕什么。老百姓其实是墙头草,这个时候更是乱世,马超自认为是没做过曹操做的那些事儿,所以说只要给老百姓足够好处了,那么民心也就来了,并非是什么太困难的事儿。对他们来说,在己方治下和江东军治下,没大区别,甚至在己方治下更好的话,那么马超不认为己方得不到民心。毕竟老百姓是容易满足的,对一个上位
来说,他还是比较了解的,不错。是啊,这么多年了,可以说马超的经验,那是真不少。是啊,就曹操和孙策,他们也都一样儿。曹操别看其人解决不了徐州的事儿,可要是换成凉州军或者江东军的地盘儿,要是被兖州军占据的话,他觉得也是能很快得民心,那是。而孙
策的话,其人也差不多少了。也许比起经验来,他是比曹操还少,也不如马超,毕竟在当主公做老大这个上面,曹操属于时间最长的,然后就是马超了,而孙策时间最短,他在其父不在了后,他才当上的主公,确实和曹操和马超还不能比。不过虽说如此,经验少了点儿没错,但是他在这个事儿上,可不差曹操和马超很多,那是,该解决好的,绝对没有问题啊。
经验少,这个问题,孙策基本上也超过不了马超和曹操了,毕竟这个和年纪,关键是你当诸侯,当主公做老大的时候,是有直接的关系。马超和曹操,他们那可都是一开始就是当主公做老大的人物,而孙策不是。其人在马超和曹操当主公做老大的时候,他不过是他父亲手下而已,还没自己立山头儿呢。如果说孙坚不死,起码还得等很多年,孙策才能说是像那时
候那样儿,就是。因此,他和马超还有曹操都不同。曹操从天下没大乱之前,他就算是自己干了,这个没错。马超的话,虽说他父亲马腾也算是一路诸侯,那不假,但是马超不在马腾手底下做事儿,他们真说起来,是两路人马,甚至马腾实力还不如马超呢,比不上自己儿
子啊,那是。所以说他们都是当主公做老大的人,那时候的孙策,还在他父亲手下做事儿,却也不是当主公做老大的。那么其人在这个上面,他不如马超和曹操,这个是,但是这个方面不如,不代表说其人就解决不了问题,真要说收买人心的手段,尤其是对付老百姓的,那
孙策江东军那边儿,甚至有超过马超凉州军和曹操兖州军的地方,那是。这个必须承认,孙策江东军是三路诸侯中最弱的不假,可那是整体实力,而他们在某些地方,是强的方面,甚至某个方面,绝对是超过了凉州军和兖州军,那是。简单举个例子来说,江东军的水军,那就绝对是超过了凉州军和兖州军,一点儿不错,两军不说是拍马难及,可确实在这个水军
的实力上,那是不如对方了,在水战上面,那是不行。是啊,这不过就是水军方面,还有其他的呢。别的不多说,就说江东军三大谋士,一个比一个厉害,庞统不用说了,凤雏啊,鲁肃的话,其人绝对是顶级战略家,那眼光真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确实。就拿历史来说,
江东军中,就算是周瑜,他也不想和刘备那边儿关系怎么好怎么近,但是鲁肃看得出来,江东想要发展,怎么都得联合刘备,这个就是根本,因为北方曹操最强,曹军强,和孙刘弱,那么联合刘备是必须的,不说怎么怎么交好,可确实是不能轻易得罪了。要不看鲁肃和刘备
那边儿又这样儿又那样儿的。说起来他不知道刘备一方的威胁吗?自然是清楚,他知道,可曹军最强,他们必须联合刘备,这个对己方好处才最多,所以说他在一日,活着一天,孙刘联盟再怎么要破裂了,都能说维持住。但是鲁肃只要不在了,那么孙刘联盟也确实是完了,这个真是。吕蒙是什么人?其人真说起来,那在江东那边儿属于鹰派的人物,这个了解点儿
的都清楚,就主张去进攻荆州,把荆州夺回来。所以说他那眼光和鲁肃么法比,鲁肃看不出来荆州对江东的重要性吗?自然是看得出来,可他没大举进攻,为什么?还不就是为了维系这个孙刘联盟,这个更重要啊。而且江东擒住关羽就杀了,鲁肃要活着的话,绝对不会让
孙权那么做,那绝对是弊大于利啊。所以说江东要少了鲁肃,也是少了不少,真的。最后周瑜更厉害了,其人是没有鲁肃那么高的战略眼光,可其人作为顶级谋士来说,确实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周郎妙计安天下”啊,确实。至于说后面赔了夫人又折兵那是黑他的,这个
了解的都知道。周郎确实厉害,其人不光说是水军指挥第一,而且也是天下排得上号的谋士,那真不错。这个历史的话,就不要被演义影响了。演义黑周瑜不少,了解他是什么水平的,那就不用多说了。因此,这江东三大谋士,一个比一个厉害,看历史上周瑜三十多挂了,可如今去看,其人早过那年纪了,都四十了,不过身体还可以。所以说英年早逝什么的,和
现在的周瑜基本上就没什么关系了。而对马超来说,周瑜他们几个谋士对江东的重要性,那是不言而喻的。他敢说,要没有周瑜他们,不说江东军早被灭了吧,可也差不多少,那是。当然了,有一点必须承认,他们几个,尤其是周瑜、庞统,那都是在天底下排得上号的谋士,
真的。鲁肃的话,其人在谋略上面是还差点儿,但是人家战略眼光,确实也不是谁都能比得上的,确实是,别人可不能比啊,那是。
第七十章 凉州军番禺休整(一)
江东军就是有超过凉州军和兖州军的地方,当然了,他们也是,有不差他们的地方,那是。就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的话,也没几个顶级谋士,可江东军也有三个,真心不少了,就是。毕竟谋士的话,尤其是顶级谋士,哪方都少,那确实不错。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也没说比江东军多太多,就那么一个差不多了。就是,顶级谋士的话,可是比一流的大将都少,在哪
个军中都是如此,没什么不一样儿的。不过还是,江东军的话,他们顶级谋士是没凉州军和兖州军多,少一个。不过那也确实,影响不大,真的。毕竟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情况都和江东军不同,至少后者,不管说是周瑜,还是鲁肃和庞统,他们可都在建业,孙策一找他
们,三人是马上就能出现在吴王府,这个确实。但是凉州军那儿是不行,在长安的就只有郭嘉和陆逊他们两人,别人没在那儿。而兖州军的话,比凉州军能强,毕竟不管说是年纪都过了七十的程昱,还是荀攸,包括沮授,他们三个都在邺城呢。不过说起来后一个,确实也
不怎么给曹操出主意,当然曹操也不是特别重用其人,那也是。所以说凉州军还有兖州军,他们和江东军都不一样儿,那是。江东军三大谋士可都在建业,孙策是没让他们去其他地方,就在建业做事儿。而马超和曹操,他们却不一样儿,还有外派的,关键是还有不怎么出力的,就兖州军的沮授。因此,看曹操都不带着他出征,就说明问题了,真的。所以说这个也是,
凉州军与兖州军,江东军和他们可不一样儿,别看三个谋士比他们少了,但是却都在建业这儿,这其实要比他们那儿稍微强了点儿,毕竟有什么事儿要找他们,直接就让人通知下去,那就足够了,确实。他们都在建业,是怎么都能见着,和马超还有曹操,和他们确实不同。
是不一样儿,所以说在谋士这儿方面,江东军的话,其实并不比凉州军和兖州军差多少。但是在一流大将上面,他们确实就不行了。加一起才只有两个,张辽和周泰,这他们确实是不能和凉州军还有兖州军比的,人家比江东军可多不少个呢。确实得这么说,还是那话,都
是江东军弱,那没办法。确实,这个算是相辅相成,还是那话,你实力强的,一流大将一般都不会少,是没绝对的,可基本上就是不会少就对了。那么你实力弱,相比之下,就是少。多的话,实力真会弱?虽说不是那么绝对,可基本上就那样儿了。那么凉州军和兖州军那儿,人家大将好几个,到了江东军那儿,就剩下两个了,然后还有一个不那么服孙策,这个也是
问题。至少凉州军那儿比孙策江东军强多了,张任是不如张辽,所以他也不是一流的大将,不过二流,但是本事是可以,就是不能和一流大将比。而兖州军那边儿,曹操手下,二爷的问题其实更严重,而且其人可比张辽厉害,所以说曹操真心是没什么脾气了,也没办法啊,
就是。他就是把自己想法都想了很清楚,那都没错。他自认为自己对得起关羽,那么其人要真狠心离开,也真是不能怪自己了,确实。他不指望太多,哪怕就维持现在这样儿,曹操都觉得不错,可他确实还会想,真就出来坏的结果,那真完了。就是,但好在现在没那样儿,那确实也是。所以说如今其实就好,可要不好就完了,曹操不想那样儿,哪怕说维持现在这
个样儿就好啊,可不就是,现在一想还算好了,毕竟他肯定不希望更不好。那必然是,一点儿都没问题,曹操就是那么个想法。毕竟现在怎么都不是最不好的结果,因为关羽还在己方啊,就是。对他来说,这个就足够了,哪怕其人不拜自己为主,不拿自己当主公,可那却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在曹操想来,最重要的,那自然是关羽不投靠别人,就只在己方呆了,
那是最好。因此,现在那就是好,他觉得没错。总是比其人投靠别人了强,哪怕那个几率其实不是很大,可自己能不防着吗?而且到时候,关羽就算是不投靠别人,可他要离开己方了,那么也不要怪自己心狠手黑了,这个就是曹操的想法,确实是对得起他那个奸雄的称呼
啊。如果说换成是马超或者孙策的话,他们八成是做不出来的。毕竟自己手下,只要不投靠别的诸侯,那么其他的,都无所谓了。而放对方一条生路,其实也没什么了,只要他不去其他诸侯那儿,那就够了。不杀其人,就算看在其人那么多年操劳的份儿上,就算了。可曹
操却不同,换成他,那么他九成九会那么做,至于说成与不成,那确实是谁都不知道了,那是。曹操自己的话,他是希望成,但是就算不成,也是没办法,这个更多还得看天意了,就是。所谓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曹操没听过这话,可那意思,他还是都明白的,自然是懂了。所以说更多是看天意,人只有说出主意想办法,去执行去做,而最后如何,那却
还得看天意了,他懂。可不就是,毕竟人力终究有限,看天意如何了,最后结果……你运气要是好的话,那么自然都没问题,可如果说运气都不好的话,那么其实可以说都是问题了,那是。对曹操来说,其实就这样儿。他虽说不觉得自己和兖州军运气如何不好,但是也确实,
没说有多好的运气,所以这个也是,自己能谋划很多,但最后到底说成与不成,却还得看天意,而不在于自己。但是从他心里,从他本意来说,只要关羽不离开己方,曹操知道自己就绝对不会说去要对付他。可他只要坚定想离开了,那么自己就会那么做,义无反顾去做,
这个正常。他也知道,把自己换成是马超、孙策他们,他们却不会那么做,可他们是他们,而自己是自己。对他来说,自己怎么和马超孙策一样儿呢?是,有相似的地方不假,可确实,更多还是不同,不一样儿啊。所以说他们要是自己,对待关羽就是另一样儿,而自己的话,不是那样儿。他们不会下狠心下狠手,可自己却会。不能说马超和孙策他们就不狠,只是在
这样儿的事儿上,和自己一比,当然是自己比他们更是心狠手黑啊,曹操都知道。因此,关羽要是在凉州军或者江东军的话,那么肯定也不是现在这样儿。可他在兖州军,就是如此,没办法。谁让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呢,如果说是对一个对大汉没什么感情感觉的人,
那么曹操那么做了,他都不会觉得有什么,甚至还觉得自己主公就该那么做,那是。可换成是二爷,对大汉有感情,那么这个就真是不一样儿了。连荀都病逝了,也真是没办法,更别说是二爷了,也是无奈啊。他不觉得曹操做得有什么对的,当然了,就算是马超还有孙策,在他眼里也依旧是乱臣贼子,这个肯定是。而曹操更是权臣了,这个都不用多说了,那
是。要说一开始的时候,关羽还有点儿光复大汉的想法,但是久而久之,他就真心没那个想法了。其人也知道,自己做不到做不出来,没那本事。话说天下三路诸侯,就没一方是心系汉室的,所以说大汉基本上也就走到头儿了。关羽政治水平是不高,可他却不傻,还是能看出来不少的。而且也知道,如今马超、曹操和孙策都称王了,那么距离大汉被灭,也不过
就是多少时日的问题,他都清楚,确实知道。所以说关羽也是早都不想什么为了大汉,又这又那的,至少他离开了兖州军的话,其人的打算是归隐,而不会投靠其他诸侯,更不会投靠刘协,这个如今是真一点儿都没有了。是啊,要说以前二爷还有那么点儿想法的话,对汉
室还有点儿幻想的话,如今可以说就真没有了,那是。当然并非就是他对刘协看不起看不上了,实在是大汉没救了,这个二爷太清楚了。毕竟关羽看到的听到的,就没有对大汉有多少好处的,更多的其实都是不好。如今马超、曹操和孙策他们更是称王了,这个确实是个很
严重的事儿。所以说关羽看得出来,马超、曹操和孙策,他们都称王了,那么大汉朝廷对他们三路诸侯来说,基本上也带给不了他们多少好处了,甚至有地方还不好。那么大汉被灭,也确实就只是多少时日之后,那谁也不知道。凭自己对曹操的了解来说,他确实不会那么做。可其人不会,却不代表他儿子不会啊。如果说曹操身体都很好,那么他儿子也没多大关系,
和儿子也没那么多事儿,这个是。但是要曹操有朝一日一下就不在了,那么大位传到他儿子手里,大汉就不一定什么样儿了。他还能不清楚,关羽太知道了,如果说曹操活着一日,他都不会去灭了大汉,但是到他儿子手里了,如果说曹丕继承他的大位,那么大汉必灭。而
曹昂的话,不一定,大汉还可能被灭,但是到底说什么时候,那确实就不一定了,这个也是。而曹丕的话,二爷觉得自己这么多年对其人的了解来说,他只要一继承曹操的大位,那么随后就会很快灭了大汉,因为他想称帝,想当皇帝。而曹昂的话,至少他是没那么大的野
心,这个也是。不能说其人就没野心,那肯定不是,他一样儿是有,可比起曹丕来,其人想着就是继承曹操大位,然后称帝,可曹昂却不是那个想法。他是想继承自己父亲的大位,可更多的,还是不想曹操死。然后自己要最后继承了,一时半会儿也不会说称帝什么的。对曹昂来说,不是他不想,而是觉得那事儿必须要自己有足够的实力才行,现在肯定不行。但
是曹丕却和他的想法不同,因为其人是觉得兖州军已经很有实力了,哪怕不如凉州军不假,可却没差很大啊。要说曹丕也是,他不是那么了解,只知道表面儿的东西。不过也是,曹操是不可能什么事儿都对曹丕去说,反而是曹昂,基本上曹操知道的,他也知道,因为是其父
告诉他的。因此,曹昂很清楚,己方和凉州军实际的差距,不想曹丕他那样儿,确实是不知道太多,还以为己方没差凉州军多少呢?真那样儿的话就好了,可现实显然不是啊,那没办法。曹操和曹昂,他们是都想,想和凉州军不差多少,可显然是没什么可能了,就是。所
以说其人和曹丕,那是有很大的不同啊,就是。而曹操的话,他也是更喜欢曹昂,可不光说其是他长子什么的,也是有他觉得曹昂虽说有野心不假,可却是知道自己和己方实力,野心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那是。而自己二儿子曹丕,那野心比自己都大,还没那么多的自知之明。可以说兖州军要传到他手里了,基本上也挡不住凉州军太久,就得让人家给灭了。
但是到了曹昂手里,那就不同了,至少他能守住很久,至于说最后结果到底如何,那么自己也不知道。曹丕的野心大,甚至那都比自己大了。而曹昂呢,他并非没有野心,可却知道在没实力的时候多多隐藏,那确实是比什么都好。曹操觉得,这个就得那么做,只有说那样
儿的话,才对得起你自己的野心。要说自己也不是没野心,但是如今到了现在的话,就算是到头儿了,确实,那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