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钱忆柏的小草人生TXT下载钱忆柏的小草人生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钱忆柏的小草人生全文阅读

作者:我是和平主义者     钱忆柏的小草人生txt下载     钱忆柏的小草人生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308章吃完后回旅馆住

    四个人朝买吃的东西的地方找去,函易边走边说:“我们吃点什么好?家里带来的几个煮熟的蛋还没有吃。顶 点 X 23 U S”

    忆之听了点头说是啊,看着店里面卖的各种吃食飘出香味来,感觉一下子好饿。

    中午吃了豆花饭,晚上吃点别的吧。看着一家老板端出来热气腾腾的面条,昌盛笑着问她们:“要不吃碗面条吧,这样花钱少点。明天就要上班了,吃简单一点好些。”

    两个妹妹点头说好,纷纷说:“那几个蛋明天早上吃,会不会坏掉?”

    德昌只好说:“应该不会,只是天气有点热。”

    函易她们点头说好,一起进了那家面馆,他们本来想买点馒头吃,找了好几家都没有,可能这些店不卖,有一家店要卖,已经在中午卖完了。所以只好吃面条。

    他们不喜欢吃方便面,昌盛和德昌都是,因为在打工的时候吃过,那时候刚刚出去打工,要第二个月发工资,带的钱少,两个人不想找爸妈寄钱过来。

    刚出去认识的人少,找别人借钱也不合适,两个人一起出钱才去买了一箱方便面,一人吃一半。

    早上买两个馒头吃,中午会吃一顿饭,晚上泡上一包方便面,这样一顿节约三块钱。

    连续这样吃了一个月,到了第二月才没有吃了,刚开始觉得好吃,里面的调料还是好香,味道不错。

    连续吃了一个多月,坚持到发工资,他们才没有吃了,后来也会吃,只是吃得少了。

    一个星期会吃两次,吃多了觉得难吃。

    后来两个人去了工地上上班,基本上就很少吃了,因为是力气活,还是吃饭好点,工地上老板管饭,会在员工的工资上扣,都是吃大锅饭。

    函易和忆之在学校读书吃过,读高中时在镇上的学校读的,在学校里住宿和吃饭。

    两个人的学费和生活费大部分是两个哥哥给的,爸妈给的少。

    两个女孩子也节约,没有买过几十元一瓶的化妆品,只买过几元钱的x宝的牌子来擦脸,只会冬天才擦,脸上才不会裂。

    平时都不会擦,一瓶可以用一年。

    她们算是节约的了,有时候她们也会买一箱便宜的方便面,两个人一起出钱买,一人一半,一人吃一半。

    学校里的饭菜有便宜,有贵的,家里条件好的很少买方便面吃。

    住宿也要钱,一到放假了,她们就会回家。

    在镇上读了三年,她们一个月有半个月的晚上都会吃方便面,宿舍里其他学生也是。很少不吃的。

    回到自己家里她们才不吃了,四个人找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桌上放着筷子和纸巾,还有一盒牙签。

    穿着白色厨师衣服的老板娘走了过来,笑着问她们要吃面条吗?

    四个人点头说是,老板娘马上介绍了几种口味,有牛肉,有大肠,有鸡蛋,有肉沫等,问她们要加什么料?

    昌盛马上说:“不用了,给我们煮四碗素面就行了。”

    老板娘笑着说好,马上问:“那要多少?一两还是二两的,一两三元一碗,二两五元一碗。”

    忆之她们马上笑着说:“我们要一两的,他们要二两吧。”

    说完又问两个哥哥,这样够吃吗?

    两个哥哥点头说够了,老板娘听完后笑着说好,叫他们稍等一下。

    四个人以前吃过不少方便面,所以才只吃这么多。

    晚上吃的太饱怕睡不好,明天还要早点起来。

    四个人耐心等着,打量这家面馆,里面有十张长方形的桌子,已经坐了五桌人在吃,和他们一起六桌,看来吃得人还可以。

    过了快十几分钟后,老板娘端着面条出来了,先后端来了四碗,笑着叫他们慢慢吃,才转身去收拾桌上的碗去了。

    四个人拿起桌上的筷子吃了起来,上面放着绿色的葱花,面条软硬刚好,吃起来味道不错。

    碗里面只有面条,放的油很香,放了一点红色辣椒,四个人吃着热腾腾的面条觉得很不错,觉得比方便面好吃。

    忆之她们碗里的面条少,吃的时候她们用筷子夹一下就知道了。

    四个人快速吃着,两个哥哥吃得很快,在打工时已经习惯了,两个妹妹吃得慢些。

    等到吃完时也不到半个小时,他们拿起纸巾擦完嘴巴后,叫来老板娘,问她多少钱?

    老板娘说了,两个哥哥各自掏出钱来给了,老板娘看了之后,找了零钱给他们。

    他们装好之后一起走了出来,看着已经天黑了,昌盛看了一下手表,已经快七点钟了。

    看着街上的路灯已经亮了,来往的车辆都开着闪光灯,两个妹妹以前在镇上住校时,晚上有时候会出来一下,镇上的车也有,只是少些。

    四个人一起回那家旅馆,准备和老板娘说一下,明天早上退房,不知道她几点钟在。

    一起上了二楼,这个时候前台这里站着几个人,应该都是来住宿的,好在他们下午已经来了。

    他们只好先回自己的房间,等着没有人了再出来问。

    两个哥哥各自拿出钥匙打开门,走了进去关上门。

    德昌笑着叫忆之先去洗澡,忆之点头说好,打开自己的旅行包,找出要换洗的衣服。

    找完后忆之先拿着衣服进去卫生间洗了。

    德昌把自己的衣服也找出来,把旅行包里的东西检查一下,看一下是不是都在,因为里面放着他买的戒指,忆之没有戴上的。

    忆之进去后关上门,打开里面的水龙头,发现是冷水,赶紧走了出来。

    德昌看她出来后笑着说:“怎么了?”

    忆之只好说了,德昌进去检查一下是真的,他只好说你先等一下,我去问一下老板娘。

    说着打开门出去了,一会儿来到前台老板娘这里,这个时候老板娘还在本子上登记。

    旁边站着两个人,德昌只好耐心等着。

    函易她们回房间后,昌盛也叫她先去洗澡,她点头说好,打开自己的旅行包拿出自己的衣服,转身去了卫生间。

    昌盛在床边坐了下来,一会儿函易走了出来问:“都是冷水,怎么洗啊?”

    昌盛赶紧站了起来,进去检查一下,果然是,他只好说先去问一下。

    过了一会儿昌盛也出来了,看到德昌站在那里大声问:“干嘛了,德昌。”

    德昌小声和他说了,他马上说自己住的房间也是。

    等了好一会儿,老板娘才收好了那两个客人的住宿费,拿着钥匙叫他们跟去。

    昌盛他们站在那里等了好一会儿,老板娘才又回来了,老板娘看到是他们笑着问:“你们两个有事吗?”

    昌盛赶紧和她说了,她马上点头笑了一下说:“我知道了,你们跟我来吧。

    我的这个旅馆那两间没有安上洗浴器,只能用开水倒进桶里面,以前是我自己住,所以请原谅一下。

    你们那两间房最便宜,其他房间都是七十元一间。”

    说着把钥匙放进柜子里锁好,然后走了出来,带着他们往里面走,走到最后一间,打开左边一扇门,上面贴着开水房三个字。

    打开后,里面有一个热水器,地上放着十几个开水瓶。红蓝绿三种颜色。

    老板娘指着那些开水瓶笑着说:“你们提两瓶开水过去洗吧,这些开水都会送到每个房间的。每个房间一个。”

    昌盛他们点头说好,马上进去提了,各自拿了两瓶又问:“我们是四个人,要四瓶开水才够吧。”

    老板娘马上说:“小心提,不够又过来拿。我先送给每个房间。”

    昌盛他们点头说好,提着开水走了。

    老板娘自己提着一瓶开水走到别的房间,开始敲门,里面的客人打开后她马上笑着说,是送开水,客人拿进去之后,她才又转身过来拿。

    昌盛他们提回自己的房间,叫函易先洗,说是这里有开水,函易说好,把开水提进了卫生间,倒在里面干净的红色塑料桶里。

    倒完后昌盛马上问:“够吗?”

    函易点头说够了,昌盛笑着说那就好,转身提着开水瓶走了出去,关上门走到刚才开水房的那间屋子。

    老板娘已经送了三个房间了,看到他来马上问:“麻烦你们自己提了,要喝开水也可以提一瓶过去。”

    昌盛点头说好,接着又提了两瓶开水过去。

    德昌回到自己房间后,叫忆之先洗,说是有开水,忆之点头说好,把开水倒进桶里,关上门开始洗了。

    德昌打开门也走了出来,这个时候老板娘已经送了六个房间的开水了。

    老板娘看到他后,也像刚才说了,德昌笑着说好,马上又问:“老板,明天早上你几点钟在?我们明天早上可能六点就要离开了,押金那个时候能退吗?”

    老板娘停了下来马上说:“可以,我明天早点起来,今天晚上我老公守着,他十点钟会来。你们交了两天的租金,不能退了,只能退押金。”

    德昌点头说好,进去开水房放下空水瓶,又提着两瓶满的开水走了。

    老板娘继续送开水,直到全部送完十二间房。

第309章四个人进厂上班

    过了快半个小时后,函易洗好了走了出来,叫昌盛去洗,昌盛点头说好。www.uu234.net

    昌盛拿着自己的衣服去了,函易把自己换下的衣服收拾好,明天准备去厂里,可能洗不成了。

    收拾完后,函易躺在一张单人床上,盖上被单开始睡了。

    昌盛倒完开水,进去卫生间里面洗了。

    回到自己房间后,德昌放下开水瓶,等着忆之出来,把自己的衣服找出来。

    过了好一会儿忆之才出来了,叫他去洗。他点头说好。

    德昌把开水先倒好,把自己的衣服拿进去了。

    忆之把自己的衣服装好,只好明天去厂里洗了。

    整理好以后,才开始躺下睡觉了。

    看了一下手上的表,已经八点多了,赶紧闭上眼睛睡了。

    过了半个小时后,德昌出来了,他把自己的衣服装好,准备过去和昌盛说一下。

    打开门走了出去,敲了敲隔壁的房间,过了一会儿昌盛打开门,他也刚洗完。

    德昌小声和他说了,明天早上老板娘会在,只能退押金,记得早点起来。

    昌盛点头说好,各自锁上门,回到房里睡了。

    想着明天要早点起来,他们很快睡着了。

    到了第二天早上六点,德昌叫醒了旁边床上的忆之,忆之听到后马上起来了。

    两个人各自穿好了衣服,去卫生间洗脸刷牙,把带的几个鸡蛋和鸭蛋拿出来。

    忆之打开蛋壳剥了起来,闻了一下,还好没有臭,德昌找来那张小桌上的一次性杯子,拿出来两个,去洗了一下,倒上两杯开水。

    忆之剥完后吃了一口鸡蛋笑着说:“你快点吃,还好没有坏掉。”

    德昌点头说好,剥开那个鸡蛋吃了,还有两个鸭蛋,他和忆之一人一个。

    很快吃完后,把蛋壳放在垃圾桶里,喝了一点开水。

    德昌马上问:“还要上厕所吗?”

    忆之马上说不用了,吃得少不用来回去卫生间。

    两夫妻各自检查身上有没有漏带的,确定好以后,打开门走了出去。

    忆之敲了敲隔壁房间,过了一会儿函易打开了门,她的手里还拿着鸡蛋。

    忆之马上问:“你们还没有吃完啊?”

    函易让他们进去,昌盛已经吃完了,他也吃了两个蛋,正在检查旅行包里的东西。

    确定都在后,才站了起来,函易也吃完了,喝了一点开水,准备妥当之后,四个人决定一起走了。

    打开门走了出去,四个人提着自己的旅行包,一起来到了前台,这个时候老板娘也来了。

    看到他们四个人笑着打了招呼,德昌赶紧说了要退房。

    老板娘点头说好,叫他们先等一下,自己先去看一下房间。

    他们点头说好,他们心里面在想,当个老板也不容易,怕客人把房间弄得很糟糕。

    这间旅馆还没有那么先进,在外面安上监控。

    老板娘用钥匙打开门检查了一下,过了好一会儿才又过来了,看着他们笑着说:“可以了,现在我退押金给你们,你们把收据还给我吧。”

    两个哥哥点头说好,各自拿出钱包来,把那张收据给她,老板娘打开柜子,拿出两百元,分别给了他们两个人。然后把两张收据撕掉了扔在垃圾桶里。

    两个哥哥点头说谢谢,老板娘看着他们笑着说:“以后有时间可以来住。”

    四个人点头说好,四个人提着包朝一楼走去,老板娘看着他们的背影,想起以前和自己老公在家里干活,还有出来打工的往事。

    在心里面感叹着,现在的年轻人也是一样的。

    四个人出来后快速朝车站走去,德昌看了一下时间,已经六点半了,天色慢慢亮了,街边的路灯还亮着。

    四个人穿的衣服不是很多,所以不是很热。

    很快来到了那个车站,两个哥哥问妹妹:“你们吃饱了没有?”

    两个妹妹点头说已经饱子,站在那里耐心等公交车来。

    等了好一会儿,已经快到七点了,天都亮了,那辆x07路公交车才开来了。

    昌盛赶紧上去问了,司机师傅说可以到,四个人赶紧上车,两个哥哥赶紧把车票买了,找到座位坐下来。

    一会儿司机师傅马上开走了,望着来往的车辆,两个妹妹希望快点到,怕自己晕车,还好现在坐在座位上。

    两个哥哥不时看一下手表,到站最快需要五十分钟,希望不要堵车就是,八点钟之前到厂里应该就可以了。

    这条路线开了十个站以后,慢慢地有穿着工厂里的工作服的员工上来了。

    看样子是别的厂里员工,他们挨着工业区两个站的附近住吧。

    一会儿车上全部坐满了,过了两个站终于到了,四个人提着行李赶紧下车。

    那些人果然是这个工业区的员工,看到他们朝里面走去,四个人提着行李快速走到那家x波食品厂。

    到了厂门口,昌盛放下行李在那扇窗户和保安大叔说了一下,保安大叔赶紧打开那扇小铁门,让他们进去。

    已经快到八点了,厂里的员工早已经进了工厂了。

    昌盛赶紧和大叔说,把行李全部放在这里,他们先去办公室。

    保安大叔点头说好,叫他们快点去。四个人赶紧说谢谢。

    转身一起朝二楼的办公室走去,快速爬上二楼,推开那扇玻璃门,朝吴经理的座位走去。

    吴经理已经来了,看到他们来了马上叫他们先等一下,拿起座机电话打给那两个主管,打完后吴经理才说:“你们的宿舍已经分好了,六个人住一间,两个男生住x05,两个女生住x03,是分开的两栋房子。

    下班之后到保安那里拿钥匙,千万不要掉了,掉了自己去配一把。

    考虑到你们在这里干过,多少清楚厂里的规定,你们的毕业证我也没有看,其他厂里还是要看一下。

    其实出来打工,只要听话干好活就很好了。”

    四个人点头说好,过了一会儿两个主管来了,分别是生产部的庄主管和包装部的穆主管。

    吴经理马上和庄主管说了,两个男生他带走,两个女生穆主管带走。

    吩咐完之后,吴经理叫他们先等一下,去了里面办公室,把四套白色工作服拿了出来,分别发给他们才说:“进去之前先穿上,还有戴好帽子和口罩,下班后到保安那里再拿一套,到时候换洗,最多穿三天,我们是做食品的,还是要爱干净点。

    还有你们的相片交上来,我马上发个工作厂牌,记得要带上,出厂门口也要戴,上班是打卡的。一定记得要打,如果忘记了,和主管说,拿给我签一下时间,到时候才有全勤。”

    四个人听完后赶紧从自己的衣服口袋里拿出身份证和七寸相片,一起给了吴经理。

    吴经理拿过来之后,把四张纸卡写上了四个人的名字,进厂的时间。

    分别发给了他们,然后拿出四个工作厂牌写上了四个人的名字,涂上胶水,贴上他们的相片,拿出红色公盖,全部盖了一下。

    盖上后分别发给了他们,然后才说:“好了,现在可以去上班了,到时候把你们的银行卡帐号写上来,发工资时会要。”

    四个人点头说好,两个主管带着他们朝一楼下去,到了一楼的门口,两个主管叫他们先把自己的上班卡放在那个蓝色的铁盒上,那上面整齐地放着全厂员工的上班卡。

    四个人分别放了,放完后两个主管叫他们把手里的工作服穿上。

    他们点头说好,各自穿了起来,把帽子和白色口罩戴上,戴好后庄主管叫昌盛他们走了。

    穆主管叫忆之她们走了,两个哥哥以前戴过口罩,一下子就适应了。

    两个妹妹没有戴过,跟在后面走了一会儿,就觉得有点不舒服了。

    两个人悄悄的把口罩拉下来,穆主管带着她们来到包装部,那里已经有几十个人坐在那里,手里面都在忙着。

    穆主管带着两个女生来到一台机器的旁边,那里只有一个员工在拣机器上流下来的食品。

    旁边已经放了一大堆了,看样子忙不过来,穆主管回头看着两个女生,发现她们拉下了口罩,马上严肃地说:“你们刚刚来可能有点不适应戴口罩,这是食品厂,还是很讲卫生的,希望你们一定要习惯戴上。

    如果你们要离开工作岗位一定要和这位老员工说,上厕所不能一起去,可以轮流去。

    不懂的要多问,你们看她怎么做的,你们学着就行了,三个人一组,属于计时又计件工资。

    干得多有奖金,干得少是保底工资。好了,你们现在主动问她要怎么做?

    她会告诉你们的,她叫萧元冬,你们一起工作,合作愉快。”

    两个女生点头说好,赶紧把口罩戴上,穆主管叫了一下萧元冬,大声说:“这两个新员工交给你了,你们一起干吧。”

    萧元冬大声说好,穆主管才转身走了,两个女生站在问:“姐姐,我们要怎么做?”

    萧元冬赶紧大声说:“你们快点过来帮忙拣吧,我去拿纸箱。”

第310章四个人努力上班

    忆之两个人点头说好,萧元冬转身走了,忆之和函易一起把那条生产线上流下来的食品拣了放在一边。顶 点 X 23 U S顶 点 X 23 U S

    速度非常快,基本上是几秒的时间,刚刚萧元冬两只手忙得飞起来。

    忆之她们一个人站一边,这样搭配刚刚合适。

    很快萧元冬来了,双手抱了一堆纸箱。

    她马上放下来了,把纸箱拿着透明胶袋开始封箱。现在主要生产汤圆。

    她们主要负责装箱,一个纸箱二十袋,装好自己封箱,不能少装了。

    生产好食品主要送到各个地方,有高、中、低三个档次,食品的配方也不一样。

    低档的主要送到农村的小卖部,中档送到乡镇的商场,高档主要送城里的超市。

    城里的需求最多,超市里也会送中档的,因为城市里也有一个区或者两个区住的是工资少的人。

    这些吴经理和老板开厂的时候都会考虑过,他们也自己亲自送过超市。还有其他地区。

    萧元冬一个人封好小纸箱,开始装箱,把封好的小纸箱全部放整齐,数好数量。

    边装边数边封箱,只听见封箱胶带发出‘扑扑’的声音。

    萧元冬训练有素的动作,老员工才做得到,三个女生有条不紊地干着。

    忆之她们拣了好长时间了,应该有一个小时了,她们看到旁边堆着那么多,忆之赶紧大声问:“元冬师姐,我们要不要来帮忙装?”

    萧元冬头也没有抬说:“不了,到时候你们拣完了再说,记住不要掉在地上了。”

    忆之她们点头说好,就这样一直干着。

    昌盛他们被带到生产部,庄主管马上笑着说:“你们以前干过,这些机器应该都熟悉。现在主要生产汤圆。

    现在你们各自守一台机器,这里都是配料,需要你们按比例调均匀,再放进这两台机器里,让它打成圆形。

    还是需要一点人工,你们按照上面写的比例。千万要记住了。”

    昌盛他们点头说好,生产部还分了三个部门,第一个部门专门把原料糯米打成粉末。第二个部门专门把里面馅打成粉末。

    一般是芝麻,花生,糖之类,第三个部门把这些粉末调成可以机器成型的状态。

    这个比另外两个部门要仔细点。

    庄主管说好后,拿来一张生产订单,上面写着配方,他仔细和昌盛他们说了。

    昌盛他们看了好几遍,点头说知道了,庄主管马上问:“你们以前在生产部哪个部门啊?”

    昌盛赶紧说在磨米部分,德昌赶紧说在馅料部门,庄主管听完后说:“原来是这样。那你们先看一下旁边他们怎么做的。”

    昌盛他们点头说好,旁边有两个穿的白色工作服,戴着口罩的两个员工正在调配料。

    只见他们一个调糯米粉,先倒粉,再倒桶装的水,双手拿着一把大勺子来回调。

    调到一定程度他把调好的倒在那台机器上,机器快速运转,旁边调馅料的员工赶紧从另外一边倒上机器。

    两个人努力配合着,互相问着可以倒吗?说可以之后才一起倒。

    那台成型机高速运转,自动把刚才的粉和馅自动裏在一起,一个个圆圆的汤圆出来了。

    这些成型机器价格挺贵的,还是属于半自动化,汤圆出来后,后面有一排员工坐在一起,戴着一次性手套把汤圆全部拣进白色胶盒里。

    然后再放在流水线上,进行最后的包装。

    后面的员工属于包装部门,他们面前守着的机器是封口袋,口袋上打印着精美的图片,还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

    这样的工作有一些员工在做,一个装好进口袋,另外一个在封口机上封口,因为老板为了节约开支,所以能够人工代替就招员工进来干活。

    一台机器不知道能用多久,老板心里也怕。那个时候工资低。

    封好后再放在生产线流下去,就是装箱可以出货了。

    昌盛他们看了好一会儿,庄主管在旁边介绍,他们认真记了下来,庄主管问:“你们看懂了吗?”

    昌盛他们点头说好,就这样庄主管叫他们在另外一台机器旁边,教了他们如何开关,还有旁边的桶必须每天上午清洗一次,下午清洗一次,要洗干净。

    昌盛他们点头说好,庄主管说完后,叫他们跟他来,让他们一起把糯米粉和馅料粉一起抬过来。

    然后带他们到一个仓库,里面放的全是桶装水,用完了记得放回去。

    吩咐完后,庄主管又交待了一次,让他们记住自己该如何干,说完后才转身走了。

    德昌他们先把水抬了一桶过去,然后是粉和馅都抬过去了,放下后,去把两个木桶洗干净,洗好后才开始回来,倒水在木桶里,德昌负责调粉,昌盛负责调馅。

    调均匀了,他们才打开那台机器的开关,把粉和馅倒上去,看着机器高速运转,发出轰隆轰隆的声音。

    过了好一会儿一个个汤圆成型了,顺着生产线流了下去,德昌他们才放心了。

    就这样他们又继续调粉和馅,慢慢地熟练起来。

    这样的工作一直到中午下班,厂里安着电铃声,到了中午十二点庄主管就会把它拉响。

    看着这些员工自动站起来,准备去吃午饭,看到其他员工都走了,昌盛他们也停了下来。

    庄主管过来叫他们去吃饭,发了两张食堂饭卡给他们,告诉他们吃饭时记得拿给厨师师傅,让他在上面做记号,吃一顿划一次。

    他们点头说好,和以前一个样。

    忆之她们也停了下来,穆主管走了过来,发了两张饭卡给她们,叫她们记得给打饭的师傳打个记号。

    忆之她们点头说好,昌盛他们在门口等函易她们,看到她们出来后,教她们打卡。

    那张纸卡在打卡机上按下去,打上了时间就可以了。

    函易她们自己学着打了一下,卡上一下子是现在的时间,这个时候人走的差不多了。

    他们把工作服已经脱了下来,怕吃饭时弄脏了,把衣服装进各自的口袋里,四个人才一起去了食堂。

    食堂里不大,只有一百人左右,可以一次性坐完那些桌椅。

    打到饭菜的员工已经拿起筷子吃了,还有一些人在排队。

    四个人一起站到队伍后面等着,慢慢地到了他们了,吃饭的人不是很多,只有两个厨师。

    他们站在厨房里面穿着白色厨师衣服,戴着口罩和白色的厨师帽子,各自拿着一个大铁勺,问完要打菜的员工要什么?

    员工说了后两个师傅拿着大铁勺子打了,都是吃的自己的饭盒,食堂里有几排小柜子,专门放员工的饭盒和水杯,上面都贴着每个人的名字,每个员工有一把小钥匙开门。

    刚开始吃饭食堂里用的白色饭盒,看到每天都有一堆饭盒垃圾,吴经理看到后,和老板商量一下,让大家自己买个饭盒,以后都用自己的吃饭。

    专门修了两排水龙头,一共有十个,放着十瓶兑过水的洗洁精,让大家吃完后把自己的饭盒洗了,放进自己的小柜子。

    大家也自觉,不会浪费很多水,洗完了放进小柜子后走了,准备回到自己的宿舍休息一下。

    昌盛他们刚来,没有带饭盒,厨师师傅只好给他们用白色饭盒打了饭菜。

    都是出来打工的,大家都不容易,食堂的饭菜一般一荤两素,一顿五元钱。

    中午和晚上吃的菜不一样,考虑晚上大部分时间要加两个小时班,厨师师傅放的油还算足,虽然是大锅饭,但是饭菜还是挺好吃的。

    四个人拿着饭卡让师傅打了记号之后,才拿着饭盒找了位置坐下来。

    大家一起吃饭有点热闹,彼此问着对方一些事情,忆之她们在学校也这样吃过,只是有时候会拿到学校的宿舍。

    这里好像大家都在这里吃,吃不完的会倒在旁边一个绿色的垃圾桶里。

    以前大家没有吃完也不管,一下子把饭盒扔进垃圾桶里,吴经理看到后,觉得有点浪费。

    自己的亲戚有在农村的,他们会把剩饭剩菜喂猪。

    想到这里,他才叫厨师师傅让大家把剩下的饭菜倒在一个桶里,打电话叫亲戚来拉回去喂猪。

    忆之她们吃着饭菜笑着说:“哥,你们以前在这里吃的习惯吗?”

    德昌边吃边说:“这里还算可以了,以前我们进的那个厂员工多,饭菜真的没有什么油,吃起来就是只有咸味,没有油味。”

    昌盛也边吃边说是啊,好多了,比吃方便面好吃。

    接着说起以前两个人一起买方便面吃的事情,忆之她们也说了,觉得这个厂还算不错。

    四个人吃完后,把饭盒扔了,早上只吃了两个蛋,今天中午的饭菜全部吃光了。

    四个人吃饱后一起走了出来,朝保安大叔那里走去,准备把行李放进宿舍里。

    保安大叔已经吃过了,昌盛他们笑着叫了他,说是来拿行李的,保安大叔点头说好。分别把宿舍的钥匙给了他们,他们赶紧说了谢谢。

    四个人一起拿着行李回宿舍。

第311章四个人回到宿舍

    忆之她们朝女员工宿舍走去,她们住在五楼的503宿舍,提着自己的行李慢慢朝楼梯爬去。www.uu234.net顶 点 X 23 U S

    德昌他们住在四楼的405宿舍,他们和忆之她们分开后朝男员工宿舍走去。

    两个哥哥力气大些,爬了一会儿时间就到了,看着门上的门牌号,找自己的宿舍。

    终于看到405宿舍,他们提着行李赶紧走了进去,里面只剩下上铺了,四张单人床。已经住了四个人了。

    两个哥哥进去后,只好先放下行李,笑着和大家打了招呼,四个男员工正在坐着休息,纷纷问他们刚进厂啊,他们点头说是。

    以前不是住这个宿舍,所以好像都不认识,毕竟一年没有来这里。

    两个哥哥只好打开旅行包,拿出一张旧毛巾,先把上床铺的床板擦一下。

    上面堆着其他人的东西,他们选了靠近里面的上铺,笑着叫下铺的两个男员工把自己的东西收一下。

    两个男员工点头说好,站了起来把自己的东西放在另外两个上铺。

    他们还是好说话的,因为吴经理和他们说过,如果阻止别人睡你的上铺,那么你就睡这个上铺,让别人睡下铺。

    大家都聪明,上铺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睡的,主要是上下床有点不方便。

    大家出来在外打工,都是为了生活,养家糊口。

    只有少数不是那么团结的员工才会故意为难别人,不让别人睡自己的上铺。

    也不是所有人都会为别人着想一下,在一个宿舍住,难免有点摩擦。

    不过时间久了,熟悉了对方,也就不会这样了。

    住在一个宿舍尽量不要放太多现金,因为都是来自各地打工者,掉了钱谁也说不清。

    在每个宿舍的门口,都会贴一张员工守则,主要是让大家把自己的零花钱放好,最好存在卡上。

    身上只留一百元左右,宿舍的走廊没有安上监控,只是贴了这样的员工守则,让大家遵守节约用电,团结有爱。

    厂里的老板也知道员工可能每个月都会寄点钱回家,所以一个月会有两天不用上班,让大家去办自己的事情。

    昌盛他们以前住在五楼,从来没有掉过东西,觉得这个厂里的人还不错。

    住宿舍会扣大家的水电费,怕大家不节约,每个宿舍都会打印出上个月的水电费,然后平摊在每个宿舍员工上面。

    一个月也只有交二十到三十元一个人,因为没有看电视和做饭,所以不会很多。

    宿舍里安了两个转页风扇,热天会用,上铺的员工能吹到,下铺就吹不什么了,所以大家会去买个小风扇,放在自己的床上吹。

    热天相当热,住的越高越热,所以最难熬,宿舍里没有安上空调,只好这样了。

    昌盛以前住在下铺,买过两个小风扇吹,已经吹坏了,只好扔掉了。

    两个哥哥到卫生间洗了一下旧毛巾,开始爬上床上擦,擦了三次后,觉得干净了,才把自己的行李放在上铺。

    现在还没有草席子,到了下午下班了就出去买。

    第一天上班可以不用加班,吴经理也和他们说了,让他们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好。

    昌盛他们把自己的毛巾和牙膏牙刷拿出来,放在大家公用的那张小桌上。

    毛巾挂在外面的阳台上,把四双鞋子拿出来,放在床底下。

    大家的鞋子少,不会占太多地方,凑合着放。

    放好之后才爬上去休息一下,因为下面四个人正躺在床上午睡。

    宿舍安静了下来,德昌他们先上了一下厕所。

    昌盛他们看了一下时间,还有二十分钟又要上班了,只好靠着棉被闭上眼睛休息一下。

    过了好一会儿忆之她们来到了五楼,喘了一口气提着行李找503宿舍,开始看门牌号,号码是从里面排过来,她们只好朝里面走。

    终于看到了503宿舍,她们放下行李,拿着钥匙打开门,打了好一会儿才开了,刚配的钥匙不是那么好打开。

    打量了一下,里面已经住了五个人了,只剩下三个上铺了,都放着其他员工的东西。

    忆之她们走了进去,那五个女员工躺在床上休息。

    看到她们进来了,小声埋怨说,已经够挤了,还要安排两个人住进来,我们都没有地方放东西了。

    函易她们听见后也很尴尬,站在那里不知所措,也不好问,过了好一会儿,有一个女员工站了起来,大声叫她们起来收拾自己的东西。

    她应该是宿舍长吧,其他四个人只好站了起来,各自把自己的东西抱走了,放在另外一个上铺上。多的东西放在自己的床上,总感觉有点挤。

    边抱边还在小声抱怨,等到收拾好以后,那个大姐才笑着说:“你们自己收拾一下睡吧,我也睡的上铺。”

    函易她们笑着说了谢谢,她们以前在镇上的学校也住过宿舍,也睡过上铺,不过一个宿舍的同学没有这么多埋怨,大家住在一起有好多话说,非常团结。

    出来打工还是不一样的,大家为了利益,总会有点摩擦,还好这四个人都还是听那个大姐的话,把东西搬了。

    那个短头发大姐又爬上床睡了,其余四个人也各自睡了,函易她们把自己的毛巾和牙膏牙刷拿出来,放在那张靠墙的公用小桌上。

    然后把旅行包打开,把里面的鞋子拿出来,放在床底下,床底鞋子不多,还好有地方放,她们松了一口气。

    轻轻地放好后,然后去了卫生间洗手,想着刚刚四个人那么反对,她们只好把行李放在各自的上铺,没有去打湿毛巾擦干净。

    下午下班回来再弄吧,两个人坐在宿舍的两张塑料小板凳上休息。

    忆之站起来把门关上,宿舍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她看了一下时间,还有二十多分钟上班。她们先上了一下厕所。

    上完后她们又坐了下来和函易沉默着,等着上班。

    很快时间过去了,宿舍里调了闹钟,睡在床上的人各自醒了,那五个女员工纷纷起来了,拿起自己的梳子梳了一下头发。

    她们的头发都剪短了,有两个的头发和忆之她们一样,有三个人的头发只能扎一点。

    上班时间忙,洗长发不容易干,只能剪成这样,五个人穿好衣服鞋子之后,各自打着招呼出去了。

    看到新来的忆之她们,还是叫了她们,一起出去上班。忆之她们笑着说好。

    那位大姐最后走,把门锁上。

    大家都穿着工作服一起朝楼下走去,一时间有点吵,走到一楼的大门口,大家自觉排队打上班卡。

    忆之她们跟在后面,慢慢地把卡打了,进了里面。

    这个时候昌盛他们才来,他们宿舍也有闹钟,只是大家懒,过了好一会儿才起来,不用梳头发,把鞋子工作服穿上就走。

    最后一个人锁门,一起朝楼下走去。

    走在楼梯上有人在议论,今天要不要加班?大家走得很快,一会儿就到了厂门口,排着队打卡上班。

    总之不迟到就好了,昌盛他们刚进去不久,上班的电铃拉响了,各部门主管也来了,让大家站在一起开个会,说一下下午的任务安排。

    为了节约时间,每个主管说了几句,让大家回到自己的岗位,大家听完后散了,各自朝上午上班的地方走去。

    忆之她们又开始拣包装好的食品,有了上午的经验,萧元冬让函易和她一起包装,忆之一个人拣。

    忆之点头说好,因为旁边已经堆了很多了。

    函易耐心数好装箱,萧元冬再次一次,马上封箱,这样稍微快点。

    忆之一个人开始拣,手忙脚乱,萧元冬只好帮她拣了一会儿,慢慢地她的双手速度才开始很快了,萧元冬看她一个人可以忙,又转身封箱去了。

    函易忙不过来时,萧元冬也帮忙装,三个人互相合作,快速干着手里的活。

    昌盛他们还是生产上午的那种汤圆,他们先把粉和馅抬过来,把水也是,才开始工作了。

    德昌和他搭配的还算不错,速度也跟得上,庄主管在旁边看了一会儿,才转身走了。

    就这样一直到下午下班,一起来到门口打卡上班,德昌他们和庄主管说了一下不加班,庄主管点头说好。

    忆之她们和穆主管说了一下不加班,穆主管也同意了。

    他们一起去食堂吃饭,时间也是一个小时,食堂已经排队打饭了,四个人跟在后面排着。

    轮到他们打时,他们只好说还没有买到饭盒,厨师师傅只好说:“一定要记住买啊。”

    他们点头说好,端着白色饭盒找位置坐下来开始吃饭。四个人一起坐在一张白色的饭桌上。

    桌上很干净,坐下来后打开饭盒吃起来,三样菜和中午不一样。

    中午饭堂剩下的菜很少,他们已经倒了,剩下的饭也少,大家还是喜欢吃新鲜的饭菜。

    德昌他们边吃边问:“忆之,你们现在刚进厂,慢慢久了就习惯了,吃完饭我们一起出去买要用的东西。”

    两个妹妹点头说好,一起说还可以。

第311章外面商店买用品

    等到吃完后,四个人一起把饭盒扔了,洗了一下手,一起准备出去。顶 点 X 23 U S顶 点 X 23 U S

    四个人先回到自己的宿舍,把工作服先脱下。放在自己的床上。

    昌盛他们回了宿舍,其他四个人见他们进来了,笑着打了招呼。他们也说了。

    他们晚上还要加班,问他们要不要,昌盛他们说不要,要出去买席子和水桶,洗衣粉,饭盒,衣架回来,因为没有带来。只有棉被带了。

    他们互相问了名字,问大家的老家在哪里?大家都说了,各自问了成家了没有?

    大家也说了,这个宿舍四个四川人,一个湖南人,一个重庆人。

    有三个人结婚了,三个人没有结,岁数都相差不大,只有一个三十岁了,已经结婚了,也是四川人。

    其他三个人最小的二十二岁,另外两个二十六七岁。

    他们有点羡慕昌盛他们,这么早可以结婚,昌盛他们只好说是农村老家的邻居,对方的妹妹,才会不用给礼钱,结婚简单点。

    其他三个人纷纷叹了口气说:“这样也好啊,了解对方,主要不会乱用钱,这样日子才过得下去。

    这外面的女孩子有点不想带回家,怕去了就后悔了,所以也不想找这外面的。

    毕竟老家熟悉的人,总会好点,今年干完还是回家把房子修了,回家里相亲吧。

    这外面挣钱也不容易,不能打水漂了。”

    大家彼此议论着现在的水泥和砖是什么价格,现在便宜点,过年时就会贵点。

    昌盛他们说了好一会才说:“我们先出去买东西,以后有时间再说。”

    他们点头说好,德昌他们出门了。

    忆之她们回到自己的宿舍后,赶紧把衣服脱了,放在床上。其他五个人也在,都在床上睡觉。

    忆之她们不想打扰她们,去上了一下厕所后就出来了。

    她们先到保安大叔那里,等了好一会儿昌盛他们才到,把工作厂牌给保安大叔登记,叫他们九点之前要回来。

    四个人点头说好,登记完后,四个人一起出了门,走在外面,昌盛边走边问:“你们准备买些什么?和我们买一样吗?”

    函易她们点头说是,大家都带了被子,德昌他们带着忆之她们朝工业区门口走去。

    这个时候其他工厂的员工也下班了,工业区的大门口走着一些穿着工作服的员工。

    大门口有几个门面,有公用电话的商店,有简单的理岁店,有两家小饭馆,还有一个小诊所,还有一个小卖部。主要是日用品。

    工业区的厂里多数是有食堂,很少有人来这外面吃,不上班和不加班的员工会来这里吃。

    德昌他们直接走到小卖部,店里还是大,应该是两个店里打通的,至少四十个平方以上。

    德昌他们以前也是在这里买的,所以还熟悉,老板还是那个,他们进去后,老板热情打了招呼。

    昌盛他们笑着说要买一点东西,这里的东西不是很贵,老板卖的价格还算便宜。

    他们来到货架上,认真选着,老板进的货算是低档的,知道打工的人不容易,舍不得花钱买贵的。

    四个人先选了四床单人的草席子,每个八元,接着选了四个红色的塑料桶,每个五元。

    选了四个铁饭盒,每个五元,还有衣架,每十个三元,洗衣粉四袋,差不多一斤的,三元一袋。买了两排小竹夹,用来夹祙子,两元一板。

    卖的都是杂牌的,所以便宜些,选好之后四个人把东西拿在手里,让老板算一下总共多少钱?

    老板拿出一个小型计算器算了两次,然后才说:“一共一百元,还需要其他的吗?”

    昌盛他们摇头说:“不用了,已经买好了。”

    说着和德昌各自拿出钱包来,两个人各自给了五十元,老板看了之后,笑着说了谢谢。

    他们装好之后,把拿着买的东西走了。

    四个人手里各自拿着,一起朝厂门口走去。

    忆之边走边说:“哥,这里可以寄信吗?我们还要给爸妈写信啊。”

    昌盛点头说可以,刚刚隔壁那家公用电话就可以,他们是代办的,到时候把这里的信送到城里去,再送到信上写得地址。

    忆之她们点头说好,说现在回宿舍把床铺好以后就写。

    德昌他们点头说好,说你们写了之后,记得写上我们的名字。我们就不用写了。

    昌盛马上说:“现在我们都不在家,他们识字不多,只能叫街上邮政的人帮忙看一下了,念给他们听。”

    忆之点头说是啊,以前你们写的信,都是我们帮看的。

    四个人纷纷叹了口气说:“好吧,爸妈知道我们上班了就放心了。”

    走了没有多久就到了厂门口,保安大叔看到他们提着东西回来,赶紧打开那道小铁门,让他们进去。

    四个人进来后,笑着说了谢谢,保安大叔让他们自己写上时间和签名。

    他们放下东西后,各自写了,写完后又再次说了谢谢。

    保安大叔笑着说你们这么快就回来了,快点回去铺好吧。

    四个人点头说好,提着东西朝楼上走去。

    昌盛他们先到,拿出钥匙打开门,把东西提进宿舍放在地上。

    把草席子放在床上,松开来铺上,单人床都是一米五左右,席子放上刚刚好。

    男生长得太高只好把脚弯着睡,昌盛他们也有一米七,所以睡时还是弯着脚。

    铺好以后,昌盛他们爬下床,把衣架和洗衣粉放在桶里,洗衣服时会用。

    把刚买的饭盒拿到卫生间洗干净。

    洗完后用口袋装好,放在自己的桶里,明天就拿下去放在食堂的小柜子里。

    两个人把另外一套衣服洗了,放上洗衣粉,搓了几下,放上干净的水清洗一下就可以了,因为是白色的,所以穿的时候还是注意一下。

    洗完后拿出衣架晒好,用小夹子夹好,放在外面的阳台上挂着。

    昌盛叫德昌先去洗澡,德昌说好,去了卫生间放水,一下子想起来,这里没有热水,要买开水瓶在一楼的开水房接。

    两个人赶紧把门关上,准备出去买开水瓶。

    想着忆之她们还在宿舍忙,昌盛他们没有叫她们,出去帮她们买了再回来,接上开水再给她们。

    两个哥哥很快下了楼,带着工作厂牌给保安大叔登记一下,然后出去了,也去了刚才买东西的小超市。

    忆之她们回到自己宿舍后,赶紧放下买的东西,打开自己的旅行包把旧毛巾拿到卫生间打湿,把床板擦干净。

    擦完后把自己另外一套工作服洗了,拿着刚买的塑料桶和洗衣粉。

    很快洗完了,把刚买的铁衣架,外面涂了一层红色,拿出来把衣服晾上,挂在外面的阳台上。

    一个宿舍的工作服都一样,只有晒在自己衣服的旁边,这样才不会弄错。

    住在一个宿舍有的时候就是因为一点小事伤和气,有的不好相处的室友就会这样。

    特别是买的东西一样,拿错了有的人会生气。

    所以一样的东西还是做一个记号要好些。

    忆之她们刚来,知道宿舍里的人有点小脾气,她们晒自己的工作服时,把旅行包的自己的那个圆木头取下来。

    把它绑在衣架上,把那条红绳子绑在两个衣架上。这样就可以晒衣服和裤子。

    函易看到忆之这么做之后,她也这么做了。

    两个人晒完之后松了一口气,看着滴水的衣服,函易笑着说:“这样子应该不会弄错了。”

    忆之只好说应该会吧。

    两个人赶紧去把草席铺上,刚擦的床板还有点湿,忆之铺了一半马上说:“要不然我们先去洗澡吧。这床板没有干。”

    函易点头说好,两个人把草席放在一边,爬下床准备去洗澡。

    来到卫生间看了一下,打开水龙头,发现只有冷水。

    这个时候才想起来吴经理说,要自己拿开水瓶在一楼接开水。

    两个人叹了口气,走了出来,哥哥他们应该也知道了。

    两个人在宿舍里的小板凳上坐了下来,拿出笔和笔记本,开始写信。

    翻开白色的纸,第一次给老家的爸妈写信。

    两个女孩子心里很激动,拿着黑色的签字笔写了起来,各自写上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

    下面写了坐车什么时间到的,倒了五次车,找到旅馆住了一晚上。

    当天去工厂里,是哥哥他们以前上班的地方,很快经理同意了,马上第二天上班。

    第二天来到厂里开始上班,工作还可以,干得了,叫爸妈不用担心。

    注意身体,不要太累了,信纸写了一页,简单明了,让爸妈知道情况就行了。各自写上两个人的名字。

    忆之写上德昌和自己的名字,函易写上昌盛和自己的名字。

    写完后,函易叹了口气说:“等发工资了,寄点钱回去再写。”

    刚刚写完,就听见下面哥哥在叫她们,她们走了出去答应了,赶紧拿着信纸下去。

    很快下了楼梯到了一楼,两个哥哥提着新买的八个开水瓶,笑着大声说:“开水瓶拿去,刚刚买的。”

第313章买完需要的用品

    两个妹妹笑着说好,她们马上提了过来笑着说:“哥,我们写好信了,你们要不要看一下。www.uu234.net我们一起出去寄了吧。”

    德昌他们点头说好,先去开水房把开水打了,打完后提回宿舍再出去。

    四个人一起朝那间开水房走去,打开门一看,里面有个正在烧水的热水器,一个阿姨正在接开水。

    昌盛他们认出是以前的那位扫地阿姨,她负责全部宿舍的垃圾,楼梯也会扫,负责给全厂人打开水,让大家下班后有开水。

    德昌他们笑着叫了她,阿姨接满开水瓶放下之后才说:“你们快来接吧,现在还可以。”

    昌盛他们点头说好,两个人站在热水器旁边,拔掉水壶盖子,小心地接水。

    冒着白烟热气的开水快速流进开水瓶里,忆之她们站在旁边。

    接满开水后,放下又接,直到接满八个红色塑料外壳开水瓶。

    地上有一大堆开水瓶,接完后昌盛笑着问阿姨,接完了吗?

    阿姨笑着说接完了,从上午八点开始烧,阿姨看着自己的手表,差不多一个小时就会来一次,一次接上四瓶开水,又继续到外面干活。

    所以要烧到晚上下班才会接完。

    这个工厂员工大约七十多人,一个热水器刚好够用。

    接完后昌盛他们提着开水走了出去,向楼上自己的宿舍走去。

    打开门把开水瓶放进宿舍,关上门又下楼来了。

    等了一会儿忆之她们也下来了,昌盛看着她们笑着说:“你们先回宿舍洗澡吧,我们去寄就可以了。”

    忆之她们点头说好,转身回了宿舍。

    昌盛他们带着厂牌第三次给保安大叔登记,大叔边写边说:“你们早点回来。”

    昌盛他们点头说好,赶紧走了出去。

    这个时候已经快七点半了,加班的员工八点半下班,这个厂加班还算正常。

    没有像有的工厂加班到十点或者十一点,这样子加班多数受不了。

    工厂里员工的工作多数很枯燥,就像读书写字一样。

    所以上班时间久了,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想离职,所以上班时间长的工厂一年四季都在招人。

    所以好工作不好找,喜欢的工作更不好找,为了生活挣点钱,只好将就一下,总比在农村种地好些。

    昌盛他们很快来到了那家公用电话,那家店有八个公用电话,都是用玻璃的门隔开的。

    这里上班的人有时候都会来这里打个电话,寄点钱给家里报个平安。

    每天也有人打电话吧,一次不会说很久,最多两元到三元的话费,他们打的时候都会看着电话上面的计数表,打久了赶紧说不打了。

    那个时候打工的人多数没有手机,舍不得买。

    昌盛他们也来这里打过好几次,每次打都是先寄点钱给家里,写上时间,叫两个妹妹到街上接电话。

    这样的联系方式看着简单,也是不能弄错的。

    所以昌盛他们把这里的八个座机电话全部写给两个妹妹,让她们把街上的公用电话也写上。

    好在农村老家的街上刚开始只有两家安装了,这样昌盛他们才方便点。

    他们用这里的座机电话打给她们,两个妹妹约好时间一起去那两家老板那里,等着哥哥打来。

    每次打来后,两个哥哥轮流和两个妹妹说一下,不会太长时间,两个哥哥打完后,电话费两个人一人一半。

    两家的爸妈来接了两次,就没有来了,知道儿子听话,寄钱回来就行了。

    现在四个人一起出来了,街上又多了三家公用电话,他们就没有那么方便了。

    两家的爸妈都知道自己的儿女懂事,不会乱用钱,只是担心现在他们结婚了,两夫妻之间相处不好。

    两家爸妈等他们走了之后,互相问了一下情况,最后只好互相安慰,年轻人的事他们自己处理好了,操心太多也无可奈何。

    昌盛他们来到这家店里,和老板说要寄信回家,老板马上给了邮票和信封,还有两支黑色签字笔,让他们写好交给他。

    老板还是原来的中年男人,昌盛他们赶紧找了位置坐下来,旁边有一张小桌子,放着四个蓝色塑料板凳。

    这个时候店里打电话的人少,只有两个人,多数是厂里放假之后才会很多人来排队打。

    昌盛他们赶紧把地址和邮编写上,把两个妹妹写的信打开看了一下,看完后觉得还可以,赶紧装上信封。

    用旁边的专用胶水贴上邮票,把口封好,交给那个老板,给了钱,分别两元钱。

    然后才转身回厂里,两个人走得很快,到厂门口赶紧在保安大叔那里登记一下,转身回自己宿舍。

    忆之她们回到自己宿舍以后,赶紧去洗澡,函易先去洗了,她洗得很快,过了二十几分钟就出来了。

    忆之看了一下手表笑着说:“这么快啊。”

    函易用毛巾擦了一下头发,现在短头发,干得快些。

    想着明天还要上班,洗了一下头发。

    把头发搓了好一会儿,函易才拿起床上的手表看一下,已经快要到八点半了。

    这个时候忆之也洗好了,她也洗了头发,拿起自己的毛巾来擦。

    函易赶紧说去洗衣服,提着自己的桶进去了。

    忆之坐在小板凳上擦头发,等到函易洗完时她才停了下来,赶紧拿着自己的衣服去洗。

    函易找出自己床上的衣架子,把刚洗的衣服晒上。

    她习惯把衣服拧得很干,这样子滴水的时间稍微短些。

    函易把她们的干衣服稍微挪了一点,怕刚洗的衣服打湿,她刚晒上去,想了一下,还是算了。

    等她们回来之后把干衣服收了再晒吧。

    把自己刚洗的衣服放回桶里,爬上自己的上铺躺了下来。

    忆之很快洗完了出来,看到函易躺在床上笑着问:“晒好了就睡了。”

    函易摇了摇头说:“没有,等她们回来收了再晾。”

    忆之点头说的也是,也没有晒,把自己的桶放在外面的阳台上。她们的桶也放在那里。

    忆之也爬上了自己的上铺,她和函易挨着。

    她也躺了下来,两个人头碰头,忆之小声问函易:“你觉得累吗?”

    函易只好说有点,叹了口气说:“时间久了,我们慢慢地习惯就好了。”

    忆之也说是啊,两个人都是带的厚棉被出来,现在天气有点热,不用盖太厚,两个人躺了一会儿坐了起来,突然想到没有买蚊帐,不知道有没有蚊子?

    忆之看着厚棉被笑着说:“我们把被单拆出来吧,将就一下。”

    函易点头说好,各自把自己带的那床厚棉被打开,把颜色鲜艳的被单拆下来。

    拆完后把棉被叠好,又各自躺了下来,盖上被单,刚好合适。

    这个时候外面响起了脚步声,是她们下班了,打开了宿舍的门,看到她们躺着,她们没有说什么,以为她们已经睡着了。

    五个人排队洗澡,各自把开水瓶拿了回来。

    五个人没有大声谈话,只是做着自己的事。

    昌盛他们回到自己宿舍后,赶紧找出衣服洗澡。

    德昌先进去了,把两瓶开水倒上,再放水龙头里面的冷水,基本上水温还很热,这样洗澡舒服。

    昌盛坐在小板凳上休息,他们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宿舍还是很干净,因为吃零食的少。

    昌盛看了一下自己的上铺,突然大声说:“德昌,我们忘记买蚊帐了,有没有蚊子啊,函易她们会不会说?”

    德昌在里面边洗边说:“我们包里有,你拿出来给她们送去。”

    昌盛大声说好,过了一会儿德昌出来了,正擦着刚洗的头发,边擦边说:“你说我们出去了三次,这个又忘了,明天晚上不知道会不会加班,我们出去再买吧。”

    昌盛点头说好,他已经把自己旅行包里的蚊帐拿了出来,德昌擦好头发之后笑着说:“你快去洗吧,我给她们送去。顺便把竹衣竿买回来,才能挂上。”

    昌盛点头说好,转身拿着自己的衣服和桶,还有开水进去洗了。

    德昌把自己的旅行包拉开,把蚊帐拿了出来,用两个口袋装好,关上宿舍门,提着蚊帐下楼了。

    边走边想,还要买十六根竹衣竿才行,上铺需要四根竹衣竿才能把蚊帐挂好。

    很快到了一楼,借着灯光看了一下手表,已经八点半了,现在出去买吧。

    他把蚊帐放在保安大叔的门口,大叔看到他又要出去登记之后赶紧说:“早点回来。”

    德昌点头说好,转身快速出去了,很快来到那家商店,还好没有关门,老板一般晚上十点才关门。

    早上八点开门,他赶紧对老板说买十六根竹衣竿。

    老板马上数了十六根给他,一共十六元,德昌马上给了,老师看了之后找了零钱,帮他用绳子捆好,德昌马上抱着走了。

    好在不重,没过多久就到了厂门口,登记之后德昌向保安大叔说了谢谢,提着蚊帐抱着竹衣竿向宿舍门口走去。

    德昌站在女生宿舍楼下面,大声叫着忆之和函易,她们起来把自己的衣服刚刚晒完。

    在阳台上听见了,赶紧大声说下来了,两个人带着钥匙,穿上衣服鞋子下去了。

第314章努力上班第二天

    其他五个人有两个人已经忙完了,躺在床上睡着,干了一天活,现在睡觉最舒服。顶 点 X 23 U S顶 点 X 23 U S

    忆之她们下楼后赶紧向德昌走过去,德昌把蚊帐和竹衣竿拿给她们笑着说:“这蚊帐和竹衣竿拿去。”

    忆之她们笑着说好,德昌接着又说:“信我们寄了,蚊帐是我们用过的,你们看是不是好的。如果不行不上班的时候再去买。”

    函易她们点头说好,德昌数了八根竹衣竿给她们笑着说:“你们回去吧,早点睡,我也上去了。”

    忆之她们点头说好,拿着蚊帐,抬着绑好的八根竹衣竿转身走了,德昌重新绑了一下,抱着向楼上走去。

    很快到了宿舍,昌盛已经洗完了,正在自己床上把那床蓝白相间的被单拆下来。

    其他四个人也回来,正在排队洗澡。

    德昌回来后,昌盛叫了他笑着说:“这么快就回来了。”

    德昌脸上流着汗喘了一口气才说:“是啊,你把竹衣竿绑上,把蚊帐挂好。”

    昌盛点头说好,拆完后赶紧绑上,德昌去阳台把自己的衣服洗了。

    其他四个人已经有两个人洗好了,躺在床上笑着说:“你们也挺快的,以前你们在哪里工作过啊?”

    昌盛忙着绑竹竿,没有注意听到,等到他挂好白色的蚊帐,弄好之后坐下来,德昌也洗好了。

    德昌找出衣架晾上,晒完后爬上床,把竹竿绑好,把蚊帐挂好。

    下床的两个人再次叫了他们的名字,问他们以前在哪里上班?

    昌盛下了床笑着说:“以前在这个厂干了两年多。也在工地上干了一年。最开始也是进了工厂。我们打工已经快六年了。”

    他的下床是年纪最小的室友,他听了之后笑着说:“我在这里干了一年多了,以前在工地干了一年。就是太累了,就来这里干。”

    昌盛只好笑着说:“习惯就好了,我去刷牙了。”

    说着转身拿着自己的饭盒和牙刷,挤上牙膏转身去了阳台上,那里有一个水龙头。

    德昌挂完后,把蓝色被单拆出来,把棉被叠好下了床。

    他的下床是年纪最大的那个室友,看到他下来笑着问:“老乡,你打工几年了?”

    德昌边穿鞋边说:“已经快六年了,你呢?”

    那个室友笑着说:“我已经九年了,我今年三十岁了,想自己做生意,本钱少,没有办法。

    还好只有一个儿子,已经三岁了,在老家父母带。老婆和我在这个厂打工。”

    德昌看着他笑着说:“我才刚结婚,没有孩子,也是和老婆一起在这里上班。我先去刷牙了。”

    说着转身去了,昌盛刷完洗好脸之后又爬上床了。

    其他两个人也洗好了,正在洗衣服。

    单身男生还是很勤快的,自己的衣服袜子每天都会洗,很少有人把袜子穿了一个星期也不洗的,直接扔掉。

    都是打工的,节约点还是好点,毕竟还要结婚找老婆过日子的。

    德昌刷完后爬上自己的床,昌盛马上问他买竹竿多少钱?德昌只好说一元一根。

    昌盛赶紧拿出钱包,数了八元给他,两个人每次都是平摊,德昌接过来放好,叫他早点睡,昌盛点头说好。

    两个人也是头碰头,把自己的枕头放好,检查有没有蚊子,检查完了才躺在床上睡了起来。

    其他两个人忙完后,关上门,关上节能电灯,也快速休息了。

    这个时候也九点半过了。

    忆之她们回到宿舍后赶紧爬上床,把四个竹竿绑好,把纹帐挂好。赶紧洗脸刷牙。

    其他三个人还有两个人在洗,挂完以后下床的两个人小声叫她们轻点,快点睡觉了。

    忆之她们小声说好,把蚊帐检查一下,确认没有蚊子之后才各自躺了下来,慢慢睡了。

    其他两个人洗完后已经快十点了,赶紧关上门,关上灯上床睡觉。

    大家都挂了蚊帐,虽然不在农村,蚊子少点,但是如果半夜睡着咬自己也是很难受的。

    挂上安全点,蚊帐都是那种织的均匀,小孔密的那种,这样才能防蚊子飞进来。

    到了第二天早上六点半,每个宿舍的闹钟响了,大家陆陆续续起来了,住的几个人洗脸刷牙要排队,所以早点睡才能起来。

    忆之她们也起来了,拿着饭盒和牙刷,挤上牙膏接上水,站在阳台上蹲着刷牙。

    卫生间也站了两个人,阳台上有两个人,等她们刷完洗完后,其他三个人才去洗脸刷牙。

    大家都不想迟到,所以大家也自觉排队凑合着洗完。

    女孩子上班时脸上不可以化妆,因为是食品厂,做吃的东西,厂里不允许的,怕你脸上涂的粉和口红掉在食品里。

    这是进厂时吴经理会说的,门口宿舍也贴着这样的员工守则。

    所以在这里上班,基本上是素面朝天,不用花钱买化妆品,可以省下不少钱。

    不上班的时候可以化妆,厂里不会管,但是大家习惯了这样,都很少化妆了。

    等到大家收拾完后,已经快到七点二十了,宿舍长锁上门,大家一起朝楼下走去。

    德昌他们宿舍也起来了,大家也是排队刷牙洗脸,一个人在卫生间,一个人在阳台上。

    等到六个人洗完后,大家一起走了,宿舍长锁上门走后面。

    男生不用化妆,所以没有那么讲究,穿好衣服收拾干净就可以了。

    德昌他们拿着自己的饭盒跟在后面,到了一楼朝食堂走去。

    食堂已经有人在排队打早餐了,德昌他们四处看了一下,发现忆之她们拿着自己的饭盒在排队。

    早餐是稀饭馒头,还有肉包子和油条,豆浆。

    每个人的定量是两元,稀饭五角一碗,肉包一元一个,镘头五角一个。

    油条五角一根,豆浆五角一碗,那个时候便宜点。

    基本上两元都能吃饱,忆之她们打了稀饭,一个镘头和一个肉包子。

    打好以后端着找了座位坐下来,德昌他们也是,赶紧端着坐在她们的旁边。

    看着两个哥哥打的一样,忆之马上笑着问:“你们吃得饱吗?”

    两个哥哥点头说可以,大家一起拿着筷子吃了起来。

    稀饭是早上煮的,浓稠适度,吃起来很香,等到吃完后,四个人全部吃完了。

    看着两个妹妹全吃完了,两个哥哥纷纷笑着说:“你们多吃点,干活才有力气。”

    忆之她们站了起来笑着说:“那是当然,我们快点去洗吧。”

    两个哥哥点头说好,一起拿着饭盒朝外面的那排水龙头走去。

    现在有人在洗,正在排队,想着要上班,大家快速洗完后,放在自己的小柜子里锁好,赶紧朝厂里走去。

    过了一会儿忆之她们才洗了,几下子洗完了去那里的小柜子找到自己的名字,把饭盒放了进去。

    四个人一起快速朝厂里走去,昌盛看了一下时间,还有十分钟到八点了,那里打卡机面前正在排队。

    他们站在那里把工作服穿上,把帽子口罩带好,两个主管站在那里检查,让大家穿好工作服才能进去。

    四个人穿好后赶紧排队打卡,打完后看了一下,确认之后才放在原来的地方。

    这个时候也快到八点了,所有员工都进去了,两个主管才进去了。

    里面开着空调,因为天气有点热,打开窗户也不凉爽,早上都会一起开会,两个主管都会讲话。

    这个厂除了生产部和包装部,还有采购部和仓库。

    这两个部门在车间的旁边,采购部主要是买这些食品的原料,仓库负责出货。

    这两个部门的要求要高些,采购部学历是大学本科,仓库至少也是大专的学历,有经验的员工优先。

    这个厂的老板还是很看重员工,进厂时吴经理面试的时候都会问学历。

    老员工学历高的,工作努力的他会提拔上来,去采购部和仓库,都是先重用本厂员工,没有才会去人才市场招人。

    这两个部门主要是和客户谈话,所以口才还很重要,吴经理和老板分别在那两个部门负责。

    吴经理除了面试,算工资,还要负责管仓库。

    老板除了发工资,还要去送货,负责管采购部。

    他们有时候也会很忙的。

    早上两个主管让大家站在一起,大声说了今天生产任务,今天生产中档的汤圆,数量要多些,可能生产两天,让大家加油。

    大家点头一起大声说好,中档的配方有点不一样,让生产部仔细看好,做好。

    然后是包装部每箱还是二十袋,每袋四百五十克,还有合格证要放进去,记得不能弄错了。

    两个主管说完后,让大家回到自己的岗位上班。

    忆之她们还是去了昨天那里,昨天加班时她们没有来,萧元冬把剩下的放在那里。

    忆之她们赶紧帮忙数好装箱,萧元冬点一下再封箱。

    德昌他们先到工作岗位把桶洗干净,把桶装水抬过来,庄主管叫他们过去抬粉和馅。

    他们点头说好,把粉和馅抬过来,馅是不一样了,一切准备好后,庄主管把生产订单给他们仔细看,让他们照着上面的配方调好。

第315章收到信后放心了

    昌盛他们点头说好,庄主管在旁边看着,昌盛他们按照上面写的配方仔细看了好几遍,才开始动手调。顶 点 X 23 U Swww.uu234.net

    庄主管站在旁边仔细看着,看了好一会儿才离开,昌盛他们把调好的粉和馅倒在机器上,打开开关,机器马上高速运转,像昨天一样汤圆一个个马上成型,顺着生产线流下去。

    忆之她们也快要包装完了,看到前面快要流下来的包装好的汤圆,她们赶紧包装,过了好一会儿,终于封箱完了。

    这个时候今天的汤圆又流了下来,忆之她们赶紧拣下来,萧元冬又去拿另外一种包装纸箱了。

    就这样这一天都是生产这种,昌盛和忆之她们也习惯了。

    她们寄的信要三天才收到,还是在四川省内,如果是外省恐怕七天左右才能收到。

    没有寄快件,快件要多十几元,想着也没有多大的事,就这样寄吧。

    两家爸妈在家里也不是很担心,他们在家里慢慢种地,又去买了小鸡小鸭回来养。

    两家爸妈现在买东西都会一起去买,两家各自买了十只小鸡和十只小鸭。

    两家养的肥猪准备过年时卖掉,因为过年时各自的儿女才回来,到时候有猪肉吃就好了。

    毛绒绒的小鸡小鸭很可爱,就是小时候要难养些,他们现在不是那么忙,所以有空了时妈和于妈在家里忙,各自拿着家里的米喂它们。

    要那种碎米它们才吃得下,小鸡小鸭一起在地上捉米吃,嫩黄的小脚跑着,小鸡发出尖尖的叽叽的叫声,小鸭发出尖尖的嘎嘎的叫声。

    长大后它们的声音会变,和人一个样,小时候的声音和成年后的声音不一样。

    时妈她们看着它们吃,吃完后让它们在院子里跑,每天都会打扫院子,走近了总有一股鸡粪味。

    家里养的大鸡大鸭已经吃完了,兔子也只剩下一个母兔。现在不忙不下雨时,时妈于妈每天都会一起去割草。

    时爸于爸把地里的菜全部栽上,因为修房子那几个月已经吃完了。

    时妈于妈忙完后都会去帮他们。

    栽上当季的菜苗,栽完后挑河里的水浇上,每天都会浇一次,如果当天下雨就不用浇了。

    直到一个月后菜苗长得好了,就可以不用管了。

    就这样过了三天后,时妈她们去街上赶集,想着儿女已经出去了几天,应该写信回来了。

    以前昌盛和德昌他们写信回来,都会写上各自爸爸的名字,后来又写各自妈妈的名字,后来给妹妹寄学费,又各自写了自己妹妹的名字。

    有时候妹妹上学,两家爸妈就会上街去邮政大哥那里问有没有信?

    有信时他们就会拿回家。

    她们找到街上那家中国邮政代办点,找邮政大哥问有没有她们的信?

    邮政大哥点头说好,问了她们的名字,她们马上说了,邮政大哥找了一会儿,终于找到了。

    马上说有她们的信,两家妈妈很高兴,邮政大哥把两封淡黄色信封给她们。

    两家妈妈接了过来,各自拿着信笑着说:“兄弟,你帮大姐撕开一下。”

    邮政大哥点头说好,现在不忙,拿过两封信先后撕开了。

    两家妈妈赶紧说:“兄弟,你帮大姐念一下,上面写的什么,我们识字少。”

    邮政大哥点头说好,拿着信展开,开始大声念给她们听。

    两家妈妈笑着听着,知道自己的儿女已经上班了,终于放心了。

    邮政大哥念完后,他马上笑着说:“你们的儿女已经上班了,你们可以放心了。过年他们会回来。”

    两家妈妈赶紧笑着说谢谢兄弟了,一起拿过信放在自己的衣服口袋,一起去买猪肉回家吃。

    她们各自一起提着一个小提篮,竹编那种,不是很大,农村卖自己家的鸡蛋和鸭蛋就喜欢用那种。

    街上赶集的人还是比较多,现在农闲了,农村人都喜欢上街来,卖自己种的各种粮食和水果,还有养的家畜。

    于妈边走边说:“没想到德昌他们这么快就上班了,和忆之她们一个厂。”

    时妈也说是啊,我们就放心了。

    随着人流朝猪肉摊位走去,四家老板热情招呼,旁边站着几个人在买。

    于妈时妈走到没有人的摊位,老板赶紧笑着问:“两位大姐,你们要买什么?”

    两家妈妈仔细看着挂着的猪肉,有肥有瘦,还有大骨头和排骨,两家妈妈议论买什么最好?商量完后笑着说:“老板,我们一人买一斤五花肉。”

    老板笑着说好,马上取下一块五花肉下来,用一个秆称称了一下,然后笑着说:“有三斤,你们一人一半好不好?”

    两家妈妈马上笑着说好吧,老板马上切成两半,再用那个秆称称了一下,叫两家妈妈各自看好。

    两家妈妈点头说好,各自看了一下说好吧,老板马上给她们分别用口袋装好。

    然后给了她们,两家妈妈各自给了钱,一个一斤六两,一个一斤四两,老板接过钱后看了一下,找了零钱给她们。

    她们马上说谢谢,把买好的猪肉放进自己的提篮里,一起准备去买点蔬菜回家,看到挑着卖菜的老乡,她们马上买了一个白菜,各自给了钱,放进提篮里,一起回家。

    街上还有好多人,时间还早,想着把这个好消息让老伴早点知道。

    两家妈妈走过热闹的人群一起朝家里走去,边走边议论今天中午吃蒜苗炒回锅肉好了,家里只剩下自己家泡的酸菜,白菜明天吃。

    走在路上天气没有那么热了,这个时候干活最好,家里还有两块地要栽上菜苗,已经栽了一块了。

    还有香蕉树也要管理一下,现在两家孩子都出去打工了,家里没有人帮忙,洗衣服都是两家妈妈挑去河边洗。

    前段时间大家都累坏了,所以两家父母各自在家里休息了两天,昨天才去栽了一块地的菜苗。

    路上碰到熟人,两家妈妈笑着打了招呼,邻居大爷大妈也是刚刚赶集回家。

    没过多久两家妈妈终于到了自己家门口,大着声音叫自己的老伴,时爸于爸在家里喂小鸡小鸭。

    于妈提着提篮走在于爸的面前笑着说:“德昌他们写信回来了,说已经上班了。”

    说着把那封信拿出来给他看,于爸也识字少,拿着信激动地笑着说:“那就好,只要他们上班了就好。”

    然后于妈仔细和他说了信上的内容,邮政大哥念的,她全部记在心里,现在和老伴细说。

    知道德昌和忆之在一个厂上班,两夫妻也放心了,喂好小鸡小鸭,于妈挑着衣服去河边洗,于爸在家里煮饭。

    时妈到了自己的家门口,走到时爸面前拿出那封信笑着说:“昌盛和函易上班了,这是他们写的信。”

    时爸识字也少,双手拿了过去激动地笑着说:“那就好,我们也放心多了。”

    接着时妈仔细说了信上写的内容,邮政大哥念的,她全部牢牢记在心里,现在回来和时爸细说。

    听完时妈的话,时爸很高兴,他们一直都知道自己家里儿女听话懂事。

    两夫妻高兴地说了好一会儿,时妈把没有洗的脏衣服挑去河边洗了。

    时爸在家里煮饭,这样过了一个小时左右,时妈回来了,时爸也煮好了午饭。

    时妈把衣服先晒好,然后一起坐下来吃午饭。

    吃着香喷喷的蒜苗回锅肉,时妈边吃边说:“我们也回一封信吧,叫那个邮政大哥帮忙写一下。”

    时爸想了一下笑着说:“不了吧,有点麻烦别人,我们知道就行了。”

    时妈想了想只好说好吧,两夫妻继续高兴地吃饭。

    吃完后,时妈去洗碗。时爸去休息了。

    于妈在河边洗完了衣服挑着回家,于爸也煮好了午饭。

    于妈找出衣架把衣服晒好,然后坐下来一起吃午饭。

    于妈吃着香的流口水的回锅肉笑着说:“我们写一封信回了吧,让那个邮政大哥帮忙。”

    于爸边吃边说:“算了吧,我们知道就好了,还有三个月他们也会回来过年。”

    于妈只好点头说好,继续吃饭,商量下午去栽菜苗。

    吃饱后,于爸去休息了,于妈收拾碗去洗了。

    于妈很快洗完后,也关上门去休息了。

    很快到了下午四点左右,时爸他们起来了,看着外面的太阳,现在的天气不热了,出去栽菜苗刚好合适。

    时妈扛着锄头,时爸挑着箩筐,一起朝自己的地里走去。

    于爸他们也起来,收拾一下,出门栽菜。

    两家爸妈各自在家里忙着,昌盛他们已经上了十天班了,现在晚上也会加班两个小时。

    中午在食堂吃饭时,忆之她们边吃边问:“哥,我们写的信爸妈应该收到了吧,我们去问问吧。”

    德昌边吃边说:“应该到了,这是第十天了,等一下去问一下保安大叔,有没有信就知道了。”

    两个妹妹点头说好,吃完洗了之后放好,一起朝大门口走去,到了后笑着叫了保安大叔,问他有没有信,和他说了名字。

第316章忆之宿舍的姐妹

    保安大叔找了一下,然后说没有,昌盛他们赶紧说谢谢,接着走了,德昌边走边说:“没有退回来,应该是收到了,我们就放心吧。m.www.uu234.net”

    昌盛点头说也是,在这里上了十天班了,刚开始加班忆之她们有点不习惯,现在慢慢地习惯了。

    只是每天晚上回到自己宿舍赶紧排队洗澡洗衣服,早点睡第二天早上才能起床。

    她们也把自己银行卡的帐号写给了吴经理。

    宿舍里其他五个人也慢慢开始和她们说话了,彼此问着以前做什么,除了忆之她们已经结婚之外,还有两个人也结婚了。

    年纪都比她们大,听到忆之她们说已经结婚了,其他人问了她们的年龄,刚刚才满二十岁,结婚真的有点早。

    其他五个人有一个和忆之她们一样大,是河南的,在这里干了两个月了。

    结婚的两个人有一个二十五岁,有一个二十八岁,其余两个是二十三岁。

    年纪最大的大姐是这个宿舍的宿舍长,她在这里已经干了四年了,孩子已经五岁了。

    二十五的姐姐还没有孩子,刚结婚一年,在这里已经上班两年了,她们都觉得函易她们结婚太早了,还好没有孩子,要不然女人的压力也很大。

    二十三岁的两个姐姐在这里上班一年了,还没有谈男朋友,她们是湖南的。

    其余两个姐姐是四川的,放假休息一天,她们就会在宿舍睡在中午才起来吃饭。

    吃完饭后回到自己的宿舍休息,躺在床上聊天,不想出去,出去就想花钱,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买。

    两个已经结过婚的姐姐还能控制自己花钱,其他三个人有时候就控制不了,所以在宿舍休息最好。

    函易她们也不想出去,昌盛他们也没有叫她们出去玩,连续上班六天,还是休息睡觉最舒服。

    下午在宿舍的时候她们就彼此聊开了,大家没有买手机,也不想下去电视房看电视。

    彼此说着自己的学历,她们当中只有三个人读过高中,就是和忆之她们一样大的那个女孩子,她最后一期没有读完,是因为家里条件一般。

    还有一个哥哥读大专,爸妈劝她去读技校,读完了可以分配工作。

    但是她不想,她的学习成绩还算可以,她想考大学。

    爸妈耐心劝她,让她读一个护校,到时候可以找护士工作。

    这样读书可以少花一些钱,自己的儿子还有一年毕业了。

    两个孩子都要用钱,她的爸妈压力很大。

    考虑再三,她放弃了读书,在家里帮忙了几个月,然后就出来打工。

    她告诉宿舍的几个姐姐,以后存到钱可以读一个成人大学也不错。

    几个姐姐只好笑着说:“你的想法很好,只是到时候你不谈恋爱结婚吗?女人过了三十五岁就不好找了。”

    这个河南妹妹听了后有点伤心,她只好笑着说:“唉,到时候再说吧。”

    函易她们刚开始也是这样的想法,现在结了婚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自己的哥哥不会答应她们再去读书。

    现在挣钱养家是头等大事,还想着让她们和自己生孩子,根本就不会答应的,她们自己也知道。

    没有结婚的两个姐姐家里条件不好,都有三姐妹,所以读完初中以后,满了十八岁就出来打工了。

    她们打工的钱都会寄一半回去,自己留一半。

    一个家里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都还在读书,父母在家里种菜卖。

    已经出来了五年了,每到发完工资都会寄钱回家,给家里贴补家用。

    爸妈也很放心,在家里勤劳地干活,养得鸡和鸭都会挑去卖,每年养的两头肥猪也是。

    这个湖南姐姐很听话,她的爸妈让她等三年再找男朋友,到时候可以回家相亲。

    希望她在这外面打工再寄三年的钱回家,因为弟弟也读大专了,妹妹读初中。

    到时候妹妹可以不读了,让她满了十八岁和她一起出来打工。

    另外一个湖南姐姐家里她也是老大,有两个弟弟,都在读书,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初中。

    她也会发了工资寄钱回家,爸爸出来打工,妈妈一个人在家。

    二弟在镇上读,三弟在村里读。

    爸爸也在工地上打小工,两个儿子压力更大。

    这个湖南姐姐家里也要求她二十六岁以后回家相亲,如果现在找到条件很好的男朋友,要求男方必须给十万元的彩礼,才能结婚。

    这个湖南姐姐谈了一个男朋友,家里也是农村的,带回家和爸妈说了一下,他们说出那样的条件。

    那个男孩子只好放弃,因为他家里条件一般,三万元彩礼还拿得出,十万元太多了。

    那个男孩子主动分手,这个湖南姐姐只好哭着同意,从此以后没有再找。

    自己的学历低,工作一般,条件好的男孩子也会选人的,自己的爸妈想法太天真了。

    自己只好打工,努力挣点钱吧,到时候再说吧。

    所以听到函易她们说已经结婚了,她们觉得太早了,责任重了。

    二十五的四川姐姐也出来打工几年了,她有两姐妹,有一个妹妹在读大专。

    她成绩一般,读完初中以后,满了十八岁就出来打工了。

    爸妈也在家里干活,她也寄了五年的钱回家,现在结婚了,爸妈也不再向她说寄钱了。

    妹妹读完高中了,也出来打工了。所以现在是妹妹打工寄钱回家贴补家用。

    以前都是姐姐寄钱回来贴补家用,她也非常节约。

    这个四川姐姐的老公家里也在农村,两家是邻村的,结婚时老公家里给了三万八的彩礼钱,她的爸妈也同意。

    想着离得近,老了可以互相照顾着,两家父母也相处的很好。

    她和老公在家里就认识,都是先出去打工,到了去年回去相亲就结婚了。

    二十八岁的四川姐姐已经有一个儿子了,开始要读书了,所以平时花钱很节约。

    她的老公也是在这个厂上班,也是四川人,一起上班久了,互相认识了,是同一个城市宜宾农村的。

    她们以前在别的工厂上班过,那个时候就认识了,一年后就结婚了。

    她的老公家里条件一般,结婚时给了三万元的彩礼钱,两家父母也同意了。

    这个四川姐姐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她是养父母养大的,她的爸妈是她的亲大舅。

    她是亲生爸妈拿给大舅养的,她的舅妈没有生育。

    所以家里不会要求她太多,老公家里还有一个妹妹。

    她的儿子放在老家公婆带着,断奶之前自己带,小时候是自己的爸妈带了一年,第三年才送去给公婆带。

    有时候她也会想儿子,只是为了生活,不得不出来打工。

    这个四川姐姐把儿子的照片放在身边,想他的时候就会拿出来看看。

    过年时回家,都会买新衣服回家,让儿子穿上,儿子刚开始不理自己的爸妈。

    自己的爷爷奶奶不停教他叫爸爸妈妈,过年时在家里待上十多天,上班了又得出门了。

    在家里陪着儿子,过了两三天以后,儿子才开始叫爸爸妈妈,她们听了后有点想哭。

    留守的孩子有点可怜,但是出生在农村,注定会比城市的孩子过得辛苦。

    两夫妻这十多天有时候走亲戚也把儿子带上,儿子也很开心。

    只是每次出门时,儿子总会哭闹一番,看着自己的爸妈离自己远去,爷爷奶奶马上抱着他,劝他别哭,给他糖吃,他才嘴里含着糖果,两只眼睛挂着眼泪,小声哭泣。

    这样的画面,每年的农村都会上演,只是大人死命抱着孩子,不想让他追着跑去。

    这个四川姐姐每次出门都会偷偷地抹眼泪,她有时候有点后悔结婚了,自己没有能力带他。

    老公只好劝她,说农村都是这样子的,孩子慢慢长大就好了。

    所以她劝还没有结婚的妹妹们,一定不要那么早要孩子,自己有能力带他这样最好,而不是让自己的爸妈带。

    六个妹妹点头说好,认为大姐说得有道理。

    函易她们听了记在心里,这样子互相了解之后,大家相处起来就好多了。

    七个姐妹回到自己洗澡时都是先来后到,谁先回来就谁先去,不会抢在别人前面。

    大家都还是讲道理的人,函易她们渐渐地也放心了,回到自己宿舍有时候还会说生产上的事情。

    大家在那个部门,大家都互相知道。这样的员工对于老板来说还算好的,毕竟大家一起把工作干好,销售出去了,老板才有钱赚,才能发工资。

    四个姐姐也会说以前上班的地方,那里好就会干久点,有些地方不好,只好赶紧换工作,因为工资不容易拿到。

    出来打工不容易,大家的心里都是这样想的。

    函易她们暂时在这里干着,因为自己没有工作经验,只有高中毕业。

    想着以前还要去读成人大学,现在听她们这么一说,觉得这种事太遥远了。

    毕竟一个月只有这么多工资,还要省着花才行。函易她们在心里慢慢地放弃了这样的想法。

第317章昌盛宿舍的兄弟

    昌盛他们宿舍的其他四个人一个是四川乐山的,一个是重庆的,还有两个是河南的。www.uu234.netwww.uu234.net

    年纪最小那个是重庆的,他的老家也在农村,家里还没有修房子,还是三间土房子。

    他家里只有他一个,爸妈也是种地的,他还读了一个高中,没有考上重点大学,他也就不读了。

    考上了也可能会贷款读书吧,虽然只有他一个儿子。

    爸妈也不催他找女朋友,知道自己家里条件一般,姑娘们哪里看得上,过年回家爸妈很高兴,让他把打工的钱存起来,到时候回家修房子。

    他笑着点头答应,妈妈让他不要现在找女朋友,年纪还小,找到了结不了婚女朋友把钱用了,还是白搭,到时候怎么办?

    他牢牢记在心里,其实他也是这么想的,最少再干四年,自己才二十二岁。

    所以平时休息的时候,他也不去找女孩子出去玩,自己一个人在宿舍把自己的脏衣服洗好,把宿舍打扫干净。

    其余时间就是睡觉,到下面食堂的电视房看一下新闻,了解一下当时的民生。

    大部分男孩子都喜欢看,休息的时候吃过晚饭,大家就坐在那里看。

    女孩子没有那么喜欢看,看完新闻后他们才会回到自己宿舍。

    平时用钱也节约,大部分的工资存了起来,也很少抽烟喝酒,妈妈在家里就告诉他,要养成好习惯,女孩子才会喜欢。

    其他两个河南的一个二十七岁,一个二十六岁,都还没有结婚。

    知道昌盛他们已经结婚了,有点羡慕。

    二十七岁的那个兄弟家里有三兄弟,他是排在第二,大哥已经三十岁了,今年才结婚。

    幺弟二十四岁了,也没有读书了,都出来打工了。

    兄弟三人只有幺弟读了一个职高,分配了一下工作,他和哥哥都只读了一个初中。

    他们满了十八岁就出来打工了,三兄弟都节约,打工挣的钱,已经在家里修了新房子了。

    分别在自己老家的地基修了六间新房子,他和大哥留在家里,如果幺弟要当上门女婿他们也同意。

    儿子多爸妈的负担更重,修房子娶媳妇,都需要一笔钱。

    大哥今年才回家相亲,打工了十一年,终于可以结婚了。爸妈当时都高兴的哭了。

    儿子年纪已经这么大了,终于成家,心里面才终于放下心来,大嫂也是当地的,比大哥小两岁,给了三万的礼钱。

    大哥大嫂都节约,现在在老家街上开了一家小吃店,生意一般,准备生个孩子,也就没有出来打工了。

    这个河南兄弟自己存的钱修了三间新房子后,还剩下一些,想着结婚要给礼钱,他现在还不想结。

    现在结婚给了礼钱,老婆不愿意跟着出来打工怎么办,她要求现在生孩子又怎么办?这样都会让自己花钱。

    思考再三,他准备再打两年工,还是回老家找一个过日子的女孩子结婚,这外面找有点不合适。

    怕女孩子用了自己的钱,又不愿意和自己成家,还不是白搭。

    幺弟现在交了一个女朋友,家里条件还可以,只有她一个女儿,爸妈要求男方到她家。

    幺弟很喜欢那个女朋友,所以也答应了。

    另外一个二十六岁的河南兄弟是两兄弟,他是老大,二弟还在读书,已经快要大学毕业了。

    爸妈也在家里种地,二弟的成绩还可以,读的是二本大学,他也十八岁出来打工。

    其实他读书的成绩也很好,考虑到爸妈的负担重,他主动放弃读书。

    他打工挣的钱有一半寄回家里,拿给弟弟读书。

    他自己也非常节约,从来不抽烟喝酒。

    后来二弟考上了大学,爸妈问他还有多少钱?他说了,因为还要修房子,他自己肯定是要存钱的。

    爸妈问他可不可以先借出来让二弟读书,到时候二弟工作赚钱了再还给他。

    他考虑了一下,只好答应,不管二弟以后会不会还自己,自己还是要帮他,自己是他的大哥。

    二弟很感激,谢谢了他,主动写了一张借条给他。

    他只好笑着说:“反正你不要让我们失望了就行了。到时候你有钱了,不要忘记了我这个大哥就行。”

    爸妈其实也觉得有点对不起大儿子,毕竟都是自己的儿子,大儿子付出的更多。

    现在二弟快要毕业了,他也松了一口气,他今年的工资才有一半没有寄回家。

    爸妈也叫他不要寄钱了,自己存着,毕竟他也快二十六岁了。

    他的情况和德昌他们有点像,只是他的钱给了二弟。

    德昌他们寄了钱给妹妹,还可以找她们当老婆,算起来也不吃亏。

    其实他心里想希望二弟以后有个好工作,到时候可以还钱给自己就行了。

    这个二十六岁的兄弟打算三十岁再谈女朋友,那个时候才有点钱。

    在宿舍休息时,他把自己的情况说了,他们都说他仗义,现在不少亲兄弟不一定会帮自己。

    其实这些事情当父母的很难做到公平,所以每个家庭还是只生一个孩子才好,不要牺牲一个,成全另一个,有的人心里面对父母还是有埋怨的。

    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独生子女才可以稍微养育的好些,这点道理多数人都懂,就是很少人会遵守。

    人的我行我素,最终让自己过得很累。

    年纪最大的四川大哥老家也是农村的,家里还有一个妹妹,爸妈也不叫他寄钱回家。

    只有过年过节他才会寄一点,他把自己的钱全部存了起来,四年前才回去修了新房子。

    爸妈觉得有点对不起他,因为超生了一个女儿,所以孩子断奶之后,马上主动带孙子,让他们出来打工。

    妹妹早已经没有读书了,已经二十五岁了,今年也谈了男朋友。

    爸妈对他的儿子很好,知道他们打工辛苦,在家里养的鸡和鸭都会拿去卖钱,给自己存点养老钱。

    平时他每个月会寄一些钱回去,儿子在家里都会要用点钱,爸妈在家里也会节约点用钱,注意不让小孙子生病。

    虽然没有给孙子买玩具玩,但是吃的还可以。

    儿子很少生病,身体健康,他们在这外面打工才放心。

    只是这两年回家,儿子不认识自己和老婆,过了几天才会和自己亲近。

    出来打工时,儿子会抱着自己的大腿不放,要抱着他劝说好久,他才不哭。

    拿出买的糖果给他吃,口齿不清地说我要爸爸,老婆在旁边掉眼泪。

    为了生活只好出门,爷爷奶奶只好把他抱走,让他哭累了自己睡觉,两夫妻才硬着心肠走了。

    过年十几天的相处,带着儿子一起睡觉,儿子小脸上很高兴,口齿不清地叫着爸爸妈妈。

    短暂相处又要离开,没有哪个孩子会愿意的。

    所以这个四川大哥想自己存钱在老家做点小生意,这样随时看到儿子,这样就会好点。

    虽然自己的爸妈带的很好,但是也怕孩子大了会叛逆,不会听话认自己,这样真的很悲哀。

    修房子和结婚,自己的钱基本上用完了,因为爸妈只给了五千元,其余全部是自己出。

    给了三万八的礼钱,修了四间房子,妹妹平时也很少寄钱回来,她也出去打工五年了。

    可能自己也要成家,她自己存了起来吧。

    所以这个四川大哥告诉他们,迟些生孩子最好,存多点钱最好,就算父母不帮忙带,老婆也可以几年不用上班,等孩子可以读书了就会好点。

    几个兄弟听完后,只有叹气地份,结婚这么难,结完婚更难。

    各自说着家里农村给多少彩礼钱,当地还要求买什么三金六银,以后可能还会涨价。

    重男轻女的后果就是男多女少,结个婚要费不少心力财力。

    心里面很羡慕昌盛他们不用给礼钱就结婚了。

    昌盛他们只好说这是运气,你们慢慢地也会结婚的。

    他们不敢说刚开始是逼着两个妹妹嫁给自己,怕说出来让他们笑掉大牙。

    他们也在讨论到底给多少礼钱合适,太多给不起,太少岳父岳母不高兴。

    还有太势利的女孩子也不能找,因为人家跟自己不是一路人,过不到一块去。

    要找那种心地善良的女孩子,她们不会太难为你。

    纷纷感叹着现在的物价,过几年又会怎么样?大家心里面只有一个想法,工资高好像都不够用。

    其实这是也没有办法的,物价不涨,百姓的热情不高,其他国家也在涨。

    宿舍里几个兄弟也说出了以后自己想干什么?多数认为建筑行业挣钱多点,只是工资没有像厂里发的这么稳定。

    还有飺饮行业挣钱多点,只是都很累。

    大家觉得以后可以一起开一个餐厅,但是要找地方。

    工业区包吃的就不能开了,只有在旅游的地区,或者商业街,这些租金又很贵。

    大家纷纷叹气,打工难,做生意更难。

    人活几十年,真的不容易,生存应该是最艰难的。

    其他的情爱远远没有这个艰难。

    努力吧,几个兄弟互相鼓励着。

第318章少芬宿舍的姐妹

    少芬跟着妈妈回了宿舍,她后面来,只好住上铺了。www.uu234.net

    她们住在三楼x04,妈妈打开门后,两母女走了进去,现在宿舍里的另外五个人还在食堂吃饭。

    少芬把照好的相片放好,妈妈和她坐下来休息一会儿,看看等一下出去买点需要的回来。

    蚊帐,草席,饭盒,衣架,开水瓶之类的要买,其他的还有,从家里带来了一床棉被。

    妈妈休息了一下,马上把带来的大花被拆了,把棉被叠好,把被单放好笑着说:“现在盖被单还行,冷了再装上。我们下去吃饭吧,吃完了出去买东西。”

    少芬点头说好,和妈妈一起走出去,锁好宿舍门,因为其他五个人还要加班。

    下了楼朝食堂走出,吃饭的人已经走了好多,有些人没有回宿舍,直接去了厂里。

    有的员工还在吃,妈妈和少芬进去之后,四周看了看,发现爸爸坐在那里吃,她们走过去让厨师师傅打了两份饭菜,端着坐在爸爸的旁边。

    爸爸看到她们来了边吃边说:“快点吃,都快凉了。”

    少芬坐下之后点头说好,妈妈拿起筷子边吃边说:“我们去照了相片,明天就可以上班了,吃完了还要出去买点需要的。”

    爸爸点头说好,那我就不去了,早点休息,明天好上班。

    妈妈笑着说好,一家人边吃边说,家里少可应该把公粮交了,再过十天也要来这x都了。

    一家人边吃边说,把打的饭菜都吃完了,晚上打得少点。吃完后把饭盒扔在垃圾桶里,才转身朝外面走去。

    爸爸回了自己的宿舍,妈妈带着厂牌给保安大叔登记,登记完后,两母女才出了厂。

    顺着这条路向前走,转了两个弯,到了工业区卖东西的几家商店。

    这里有一家商店,卖的各种日用品,旁边有公用电话,一家简单的理发店,两家小吃店。

    因为知道这里的工厂自己有食堂,所以开的小吃店少。

    两母女走进了那个商店里,那个中年男老板马上热情问她们要买什么?

    妈妈马上说了,老板马上带她们到货架旁边,让她们自己挑选。

    妈妈马上选了起来,把需要的几样全部选了起来,然后让老板一起算多少钱,老板算了一下,一共有七十三元,少芬马上掏出自己的钱给了。

    老板看了之后,找了零钱给她,母女俩才一起提着买的东西向自己打工的那家工厂走去。

    走了一会儿到了厂门口,妈妈把工作厂牌给保安大叔,让他登记一下。

    登记完后,两母女走了进去,朝自己的宿舍走去。

    爬上楼梯到了宿舍门口,妈妈拿钥匙打开门,加班的其他五个人还没有回来。

    两母女进来后把东西放下,妈妈马上爬上床,要给少芬铺草席,少芬赶紧笑着说:“妈,我来吧。”

    说着马上爬了上去,把草席铺开来,铺好以后把竹竿绑好,把蚊帐挂上。

    花了十多分钟,把被单和棉被放好。

    以前在镇上读高中时,她和哥哥是住校,所以住过集体宿舍,以前也睡过上铺。

    妈妈在下面看了一下,觉得还可以,马上叫她下去打开水上来洗澡。

    她点头说好,马上下了床,提着刚买的两个开水瓶,关上门和妈妈一起下去。

    两母女各自提着两个开水瓶,一起朝一楼开水房走去。

    下了楼直接去了开水房,开水房挨着食堂,里面有很多开水瓶,里面放着两个热水器。

    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都会烧,有一个阿姨专门负责烧开水。

    已经装好开水的中午吃完了饭,员工会自己提回去。

    这个时候阿姨还守在那里,现在还没有八点,妈妈进去后笑着叫了大姐,阿姨马上笑着说:“你们稍等一下,马上就开了。”

    妈妈点头说好,两母女站在一起等着,妈妈和阿姨聊了一会儿,告诉她这是自己的女儿。

    阿姨马上笑着说:“你女儿也出来打工了,你稍微轻松点了,我们家儿子还在读。”

    两个人说了好一会儿水才烧开了,阿姨叫妈妈先打。

    妈妈笑着说好,拿着四个开水瓶先后打满了。

    母女两个人向阿姨说了谢谢,才提着开水瓶转身走了。

    慢慢走了出去,向自己的宿舍走去,提着开水瓶小心上了楼梯。

    过了好一会儿才到宿舍门口,到了后两母女喘了一口气,妈妈拿出钥匙打开门走了进去。

    两母女放下开水瓶,妈妈叫少芬先去洗澡。

    少芬点头说好,赶紧找出自己的干净衣服,妈妈关上门,把冷水接上,把两瓶开水倒上。

    调好了水温,少芬拿着衣服进去了,关上门开始洗起来。

    妈妈自己也把衣服找出来,把那把红色吹风机拿了出来,坐在宿舍里的小板凳上等。

    少芬洗得很快,把头发也一起洗了,想着以后要加班,还是今天洗了最好。

    半个小时左右少芬打开门出来了,妈妈拿着吹风机叫她等一下吹一下头发,她笑着点头说好。

    妈妈把吹风机放在床上,说了一下宿舍的插头的地方,每个宿舍都有,只是为了热天她们买小风扇回来,才有地方插电。

    每个宿舍没有安装空调,只装了两个风扇,睡在上铺还可以吹,下床就只能吹一点,天气太热的时候真的受不了,住在下床的人只能自己买个小风扇吹。

    最小的那种,功率小,这样才不会把总的电压烧了,还可以省电。

    住在宿舍都是要扣水电费的,每个人平摊。

    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会写出每个宿舍用了多少,到时候一起扣了。

    热天三个月会多些水电费,妈妈说完了,自己赶紧去洗了。

    少芬把头发擦干以后,拿着那个吹风机插好电,打开开关吹了起来。

    随着机器嗡嗡的声音,头发慢慢地干了。

    还没到妈妈出来的时候,少芬已经吹好了。

    休息了一会儿,妈妈洗好出来了,她也洗了头发,叫少芬赶紧去把衣服洗了。

    少芬赶紧说好,拿着洗衣粉和红色塑料桶里的衣服进卫生间。

    进去后开始洗起来,妈妈拿着吹风机吹头发。

    等到少芬洗好了,妈妈也吹干头发了,妈妈叫少芬先不要晾衣服,等她们收了干衣服才晾。

    少芬点头说好,把桶放在外面阳台上,妈妈进去洗衣服去了。

    少芬马上爬到上床,把蚊帐里检查一下,打一下蚊子。

    少芬检查完后躺了下来,坐了几个小时车,还是有点疲劳。

    妈妈洗完后就出来了,把桶放在外面,看到女儿已经睡了,她轻轻地在下面看了一下,没有叫她。

    妈妈自己也在床上躺了下来开始休息,直到晚上八点半了,加班的人回来了,走廊里响起了脚步声。

    宿舍里的姐妹打开门,看到阿姨和女儿已经睡了,她们没有大声说话,各自排队洗澡。

    五个人都比少芬大,比陈妈妈小,有两姐妹是陕西的,姐姐今年二十五岁,还没有结婚。

    她已经出来打工六年了,十九岁出来,打算今年回家相亲,家里还有一个妹妹,也出来打工了。

    和她在这个厂,住在这个宿舍,妹妹比她小四岁。

    以前妹妹没有出来时,她寄了三年的工资回家贴补家用。

    爸妈也知道她年纪够了,还是应该相亲一下。

    这个姐姐用钱还是很节约,买的新衣服和鞋子很少,今年准备买两套好看点的衣服回去。

    妹妹用钱也节约,家里爸妈在种地,出来时和她说了,什么事情都要听姐姐的,你还小,再过几年相亲也可以,把工资存起来。

    寄一半给家里,这个二妹也点头答应了,两姐妹的感情很好。

    平时姐姐也会教她,姐姐读了初中,妹妹也是。在家里学了两年的理发,帮着家里干了两年的农活。

    她也有自己的打算,以后存的钱可以开一个简单的理发店就好了,这些她和家里人说过,她们也同意。

    有三个姐姐是四川的,只是来自不同的城市,宜宾,自贡和内江。

    宜宾姐姐二十三岁,还没有结婚,她想等两年再相亲,家里要求她寄了四年的工资回家,家里有一个弟弟。

    她初中毕业十七岁开始打工了,开始帮人洗碗,满了十八岁之后才开始进厂。

    已经进了两个厂了,这个厂已经干了两年了。

    自贡姐姐二十六岁,谈了一个男朋友,准备今年回去拿结婚证,已经谈了两年了,也是老家的,相亲认识的,两个人相处还可以,大家没有不良习惯。

    内江姐姐三十一岁了,已经结婚了,女儿已经三岁,二十七岁结婚。

    她也只是高中毕业,家里公婆帮忙带,只是要求她再生个儿子,她有点不情愿,老公也是。

    两夫妻都是打工的,一个女儿都觉得压力大,再有一个,觉得压力更大。

    她们都是农村的,也是读书的时候认识的,她有点后悔结婚了,因为两个老人总会要求再生一个,也不考虑以后的后果。

    农村的父母想法很简单。

第319章厂里生产的品种

    五个姐妹先后洗完才各自休息了,妈妈听到她们洗完了之后,自己才爬起来把衣服晾上。www.uu234.netwww.uu234.net

    晾完后才关上灯睡觉了,大家都很累,抓紧时间睡觉是关键,早上才能早点起来。

    现在的天气很好,睡起来感觉很舒服,各自慢慢睡着了。

    到了第二天早上,少芬被大家吵醒了,妈妈叫她快点起来,她点头说好。

    其他五个人排队刷牙洗脸,等她们洗完后,两母女才去洗,五个姐妹打了一声招呼,先下去吃早饭了。

    两母女洗完后锁上门,带好需要的东西向一楼食堂走去。

    很快到了食堂,看到好多人坐在一起吃饭,和学校一个样,两母女看了一下四周,发现爸爸已经来了,坐在那里吃早餐。

    两母女各自拿着自己的饭盒打了两份早餐,稀饭和馒头。端着来到爸爸的旁边。

    爸爸边吃边说:“快点吃,不要迟到了。”

    两母女点头说好,各自快速吃着,稀饭很香,吃着馒头刚好。

    很快吃完后,食堂里已经走了很多人了,大家已经赶着去上班了。

    一家人把自己的饭盒洗好,放在食堂的小柜子里,上面写着名字。

    放好后一起向厂里走去,爸爸打完上班卡直接进去了,妈妈带着少芬去了二楼,打开办公室的门,找到陆经理。

    妈妈把少芬的相片交给陆经理,陆经理马上拿出一个工作厂牌贴上相片,写上少芬的名字,盖了一个厂里的红色公章,然后才说:“陈少芬你好,从今天起你就正式开始上班了,哪里缺人你就去那里,希望你能够好好干,你的妈妈已经在这里上班三年了吧。”

    少芬赶紧点头说好,陆经理马上拿起桌上的座机电话拨打起来。

    打通之后说了几句,过了一会儿包装部的姚主管上来了,陆经理马上对她说:“这个是陈少芬,是这个阿姨的女儿,你的部门缺人,你带她去吧,好好教她一下就行了。”

    长得胖胖的姚主管笑着说好,看着穿着工作服的她们点头说好,知道是老员工介绍的,应该都可以。

    陆经理马上叫她们可以下去了,已经发了上班的纸卡给少芬。

    三个人赶紧说好,一起走了出去,朝一楼走去,来到门口,妈妈跟姚主管笑着说:“麻烦你了姚主管,那我先去上班了。”

    说着跟少芬说了如何打卡,少芬点头说好,陈妈妈才转身进去了。

    姚主管带着少芬走了进去,她们已经戴好了白色口罩,进去后看到里面的员工在忙。

    二楼主要是生产,一楼是包装和仓库,陈爸爸在生产部,陈妈妈在仓库。

    过了一会儿少芬觉得戴着口罩一点不舒服,想着爸妈也是这样过来的,自己应该慢慢就习惯了。

    走了一会儿姚主管带她到一个员工的身边,叫了一声,那个员工手里忙着,嘴上答应着。

    姚主管指着生产线上流下来已经包装好的食品,大声对少芬说:“你的任务就是帮忙把这些食品装箱,像她一样。一箱二十袋,知道吗?”

    少芬点头说好,看着旁边的那个员工忙的飞起来,两只手不停拿着放纸箱里。

    姚主管说完后马上叫:“邵采衣,这个员工来帮你,你们负责装箱封好,知道吗?”

    邵采衣大声说好,姚主管说完后转身走了。

    邵采衣马上说了要如何装,上面包装袋上要放一致的方向,一箱二十袋,不能少了。少芬仔细看了后点头说好。

    开始戴着白色手套拣生产线上流下来的食品,现在生产的是x盼蛋糕,一个包装袋里面有二十个小包。

    前面负责装进小包装袋,上面印着图案。然后密封,流下生产线,让后面的员工装进大包装袋里,也印着图案。把生产合格证放进去。

    一包二十个不能装少了,装完后再放下生产线流下来,让少芬她们装进纸箱里封好,这样才可以出货了。

    食品要尽快出货,封好箱后直接去了仓库。

    陈妈妈在仓库负责这些食品的配方,主要是面粉,鸡蛋,还有其他等等。生产部的员工来拿,妈妈会记下来,拿了多少出去。

    这样方便采购部的人买原料,陈爸爸是生产部员工,主要负责把买回来的小麦打成粉。也是一种小型打粉机。

    面粉的质量如何,一定要打好,这样后面生产的食品才会好吃。打好以后后面的员工会抬走。

    把水和鸡蛋抬到机器旁,开始放水到桶里调配。

    这样生产的蛋糕是面粉和鸡蛋全部调在一起,按照比例调配,生产订单上有要求。

    除了生产蛋糕,还生产饼干,饼干的种类有好几种,味道有甜昧,有咸味,有辣味。

    多数主要生产甜味,还有原味的,这种饼干一般年轻人喜欢吃吧。

    蛋糕老年人喜欢吃,软软的好咬。

    制作蛋糕的面粉放的水会多点,饼干会少点,做好以后还要烤干。

    工序要多一道,生产部每个员工都会记住自己的任务,看着机器把食品打成型出来。

    每天早上各部门主管都要开会,讲一下今天的任务,下班以后要把自己的岗位打扫干净。

    各位员工必须遵守,主管会检查,如果忘记了,主管会记下来,写上那台机器没有打扫干净,检查是谁负责,会教育你两次。

    两次过后还是这样,主管会单独留下你去办公室谈话,问一下你的原因,这个时候主管耐心找原因。

    有的员工干久了想辞职,主管不答应,他也许就会这样做。

    有的员工是觉得工资低了,才会这样故意忘记打扫卫生。

    如果你说要离开这个厂,主管会马上答应,一个月之后你就可以离开了。

    如果你马上走这个月的工资会扣一半,这种情况一般的工厂进去以后,人事经理都会说的。

    因为厂里需要招一个新员工代替你,你马上走了新员工还没有来,你的这个岗位停下来,影响了生产数量,这些主管和经理每天都会开会安排好的。

    这种情况只会很少发生,多数人如果要离开都会按照正常的要求来。

    工厂上班都是久了就会疲劳,大家为了生活,多数人不得不坚持上班。

    有的人不喜欢换工作,就会在一个地方上班好几年,甚至十年以上。

    因为换一个环境,换一个工作,也会一年的时间才会习惯。

    有的人喜欢新的环境和工作,所以才会干一年的时间,或者两年就会走了。

    陈爸陈妈她们不喜欢换工作,觉得还可以,就在这里多干几年,去那里都一样。没有高学历和经验,都是只能当普通员工。

    这个上午少芬基本上慢慢熟悉了,邵采衣才松了一口气,两个人互相搭配着。

    不时小声说着,都是少芬在问,邵采衣小声说着。

    两个人也不会一直说话,只会偶尔说一下,姚主管不时过来看一下,上班的时候一般不能像平常一样聊天,因为要分心。

    少芬慢慢地装的快了,采衣检查一下,直接封箱,后面还有两个男员工是仓库的,他们负责出货。

    把封好箱的全部搬到后面仓库,贴上生产合格证,写上出货地点。

    外面的货车停在那里,仓库三个人一起帮忙把货搬上去,点好数量,记好出货地址,食品的种类。

    装完后,货车司机师傅会带着出货单和经理一起开车走了。

    上午四个小时很快过去了,下班的电铃响了,各部门主管叫大家下班吃饭。

    大家把岗位上的机器开关关掉,一起排队打下班卡。

    打完后脱掉工作服,各自快速朝食堂走去。

    到了食堂大家拿出自己的饭盒排队打饭,少芬和采衣一起到了食堂,四周看了看,爸爸妈妈已经坐在一起吃了。

    她赶紧走了过去,笑着叫了他们,爸爸叫她赶紧吃,她点头说好,坐了下来拿着筷子大口吃起来。

    妈妈边吃边问:“少芬,你干得还习惯吗?”

    少芬边吃边说:“还可以。”

    看着女儿大口吃着饭菜,她一定是饿坏了。

    整个上午少芬都是一直装箱,没有怎么歇,采衣刚开始还帮着装箱,后来少芬熟悉了,一个人能装,她就很少帮了,一直封箱。

    两个人都很忙,少芬很快吃完了,妈妈他们也是,一家人赶紧去洗饭盒。

    洗完后爸爸回了自己的宿舍,两母女也向自己的宿舍走去。

    过了一会儿很快到了自己的宿舍,两母女上了一下卫生间,做在床边休息。

    其他五个人已经躺在床上休息了,中午睡一下,下午没有那么困。

    关上宿舍门妈妈叫少芬也睡一会儿,少芬小声说好,两母女一起睡了。

    到了快下午一点,宿舍的闹钟响了,大家都起来了,梳了一下头发,锁好门下楼了。

    来到一楼打好上班卡,穿好工作服之后,各自进去了。

    各部门主管下午也会开一下会,说一下生产任务,然后叫大家回到自己的岗位上班。

    少芬来到上午的岗位,采衣已经来了。

第320章少芬下班后培训

    采衣看她来了之后马上对她说:“你累吗?要不要换一下,今天下午你来封箱。www.uu234.netm.www.uu234.net”

    少芬点头说好,于是采衣开始装箱,少芬封箱,这样子换着来,两个人没有那么累。

    封箱还是比装箱轻松一点。

    下午还是生产蛋糕,和上午一样。

    上班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到了下午下班的时候,少芬帮忙打扫这里的工作岗位,姚主管来了,叫她等一下不用加班,需要去二楼办公室培训。

    少芬点头说好,叫她带好纸和笔,她马上说知道了,培训七天,这六天晚上不用来加班。

    第七天陆经理会考试,像学校一样,让新员工答题做试卷。

    少芬和采衣一起打卡下班了,去了食堂,爸妈已经在吃饭了,她走过去坐下来,妈妈边吃边问:“你要去培训,是吧少芬。”

    少芬边吃边点头说是,爸爸边吃边说:“少芬,你要认真听,争取一次考好。这样就可以不用培训了。”

    少芬点头说好,一家人很快吃完了,少芬帮忙洗饭盒,爸妈各自去了厂里。

    洗完后少芬赶紧回了自己的宿舍,其他五个人没有回来,她们可能也去了厂里。

    每天的生产任务尽量完成,这样才能算加班。

    少芬打开门把那本笔记本和笔拿了出来,看了一下时间,现在还早。

    坐在床边休息了一会儿,把自己和妈妈的干衣服收了。

    放在床上以后,赶紧关上门,下去开水房去看装了开水没有。

    她穿的是平底旅游鞋,走路快些,过了一会儿就到了开水房。

    看到阿姨还在打水,她笑着叫了她,阿姨也叫了她,她找自己的开水瓶。

    每个人的开水瓶,自己做了一个记号。自己知道,以防拿错了,因为都是差不多的塑料外壳。

    少芬用小刀刻了少芬少可四个字,当然如果拿错了,有的人肯定会骂人,因为自己没有开水洗澡。

    只是这种情况很少,大家还是有记性的,拿的时候肯定看一下记号的。

    少芬仔细看了一下,找到自己和妈妈的,摇了一下,都是满的,赶紧提着两个开水瓶走了。

    慢慢爬上楼梯,到了自己的宿舍放下,打开门放进去,继续下楼拿。

    四个开水瓶拿完后,她才赶紧拿着笔记本和笔向楼下走去。

    看了一下时间刚刚好,很快来到二楼办公室,打开门进去,直接去了那间培训室。

    里面已经有三个人坐在那里,她赶紧找位置坐下。

    过了一会儿陆经理进来了,手里拿着一些资料。

    放在桌上后马上大声对他们说:“这次只有你们四个新员工,我们培训一下,大家用笔写一下。”

    说着翻开那页纸然后大声说:“主要讲一下生产的产品,数量和质量,客户的需求。”

    四个人一起开始拿起自己的笔写起来,陆经理开始说了,这个厂主要生产蛋糕,饼干等。

    然后仔细说了一下整个生产流程,从采购到生产,包装到出货,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出错了影响生产进度,每天的生产数量都有的。

    四个人严肃地听着,不时用笔在本上记着。

    然后陆经理讲了一下各种配方,大家必须按照生产订单上写的去操作。

    还有每个部门每台机器的打扫,这个厂实行只上白班,就是为了让每台机器有个休息时间,这样可以用久点才会维修一下。

    每个放假时间,厂里的维修人员必须每台机器检查一下。这样保证上班时间机器正常。

    四个人快速写着,接着陆经理又继续说,今天先说在这里,大家可以互相认识一下,现在可以回去了。

    少芬看了一下手表,已经快到八点半了。

    四个人点头说好,各自问了一下名字,算是认识了,大家才各自走出办公室,下了楼朝宿舍走去。

    少芬赶紧上了楼打开门一看,把笔记本和笔放在自己床上,她们还没有回来,她马上找衣服进去卫生间洗澡。

    等到快要洗完了,外面响起了脚步声。

    打开门其他五个人和妈妈下班了,她们先后回来了。

    赶紧各自找衣服,少芬穿好衣服赶紧出来了,那个陕西姐姐进去洗了。

    妈妈也回来了,坐在床上休息。

    少芬走过去笑着叫了妈妈,把笔记本拿了下来,翻开来让妈妈看。

    上面的字迹工整,记得也仔细。

    妈妈边看边说:“你要记下来,到时候就是考这些,我和你爸爸考了三次才算过关。我们的记性不好才会这样。”

    少芬点头说好,旁边的四个姐姐找好了衣服,坐在那里休息。

    那个四川宜宾姐姐笑着说:“老乡妹妹你不要慌,认真多记,到时候一次过关就行了。我也考了两次。”

    另外一个自贡姐姐也说是啊,多记多看,记住就行了。

    各自说起自己考了几次,自贡姐姐考了一次,其他姐姐都考了两次。

    少芬点头说好,大声笑着说:“谢谢各位姐姐,我会的。”

    几个姐姐在回忆自己考试的时候,一边小声说着,排着队去洗澡。

    她们五个人洗完后,妈妈才去洗,五个人先后把自己的衣服洗了。把衣服收完后,再全部晾好晒上。

    晒好后才各自躺在床上休息了,少芬赶紧放下笔记本,到外面阳台上洗自己的衣服。

    刚才自己仔细看了好多次,慢慢记在心里,很快洗完后,少芬拿出衣架晾好,把衣服挂上绳子晒好。

    拿出牙膏牙刷和一个纸杯,开始接水刷牙。

    妈妈也洗好了,倒上洗衣粉,把衣服洗了。

    少芬先泡了洗衣粉,所以洗起来快些。

    等到母女两个忙完后,已经快到十点了,妈妈锁好门,母女两个各自睡了。

    少芬躺在床上睡不着,上了一天班,两个胳膊有点酸痛,还好下午和采衣换了一下。

    脑袋里想着刚才陆经理培训的内容,现在在脑袋里慢慢回放,慢慢回忆刚刚看的内容。

    有些能记得,过了好一会儿才记完了,叹了一口气,心里说只好明天再看吧。

    心里面想起了兰澄,他的成绩好,记这些应该没有问题吧。

    想着自己和他说过的话,出门前应该再去一下他的家里,把地址写给他。

    赶着出门,不知道他心里怎么想。

    少芬在心里叹了一口气,算了吧,以后发了工资再说,打电话问一下哥哥,问他有没有来找过自己。

    慢慢地困了才渐渐地睡着了。这个时候不热宿舍里不用吹风扇。

    到了第二天早上七点,大家先后起来,各自刷牙洗脸,穿好衣服向一楼走去。

    早上都忙,大家的动作很快,少芬以前在学校住过,所以也快。

    来到食堂爸爸已经打好三份早饭,都是稀饭馒头,这样吃的快些。

    两母女走了过去,坐下来开始吃。少芬边吃边说:“爸爸,你以前每天早上都会早来,帮妈妈打饭吗?”

    爸爸边吃边说:“多数时间是这样,早上时间紧。”

    吃完后,一家人赶紧去洗饭盒,洗完后一起朝厂里走去。

    穿好工作服排队打好上班卡,一起进了厂里。

    各部门主管开始开会,大家站在一起,说一下今天的任务。

    今天生产饼干,上午生产原味的,下午生产甜味的。

    主管让大家不要弄错了,注意看生产订单。

    说完后让大家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少芬来到自己的包装位置。

    走近一看,那里放着一堆,可能采衣忙不过来,所以堆在那里。

    采衣看她来了之后大声说:“今天上午你装箱,我封箱吧。”

    少芬点头说好,知道采衣的两个胳膊也可能会疼。

    她赶紧把放在桌上食品的放进纸箱里,放好一箱推开,让采衣封箱。

    两个人忙了快一个小时后,终于装完了,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个时候生产线上流下来的是包装好的饼干了。

    这个好像生产慢些,流下来了一袋。

    采衣马上大声说:“这个要慢些,我们可以歇一下,你要去上厕所吗?”

    少芬点头说要,早上吃的稀饭有点想,昨天太忙了,所以顾不上,坚持到了下班才去。

    少芬赶紧去了,厕所也在一楼,开水房的旁边。

    上完后少芬赶紧回来,让采衣去。

    采衣说好,转身去了。

    少芬拿着透明胶袋封起了纸箱,饼干的纸箱不一样,采衣早就拿来了。

    趁着生产好饼干还没有大量流下来,少芬赶紧封了几个。

    采衣回来后少芬把封口胶袋给了她,采衣马上封起来。

    少芬拿起那包饼干仔细看了一下,上面的包装图案很好看,里面也有小包装,数了一下,一共二十小袋。

    重量比蛋糕少,看了里面的合格证,少芬才又放进纸箱。

    她们这里也要检查数量和合格证。

    这个饼干的包装也像蛋糕一样,整齐放两排,这样购买者看着舒服点。

    除了好吃之外,包装也很重要,因为别的厂也有生产这个。

    少芬她们等了半个小时后,饼干才从生产线上流下来了。

    少芬赶紧把饼干双手抱着,图案整齐放一致,放满一箱给采衣。

第321章两兄妹学编草帽

    就这样两个女孩子分工合作,搭配的很好,直到中午下班。www.uu234.net

    这样忙碌的工作使得少芬每天都在努力,争取渐渐地习惯。

    还在老家的少可已经帮忙晒好花生和稻谷了,晒好以后爷爷和他把谷子用风箔吹干净了。

    第二天爷爷让他挑着去交公粮,家里四个人的地,要交四份,他点头说好。

    以前妹妹在家里,两兄妹一起挑着去。

    现在自己和爷爷在家里只好自己一个人挑了,爷爷要挑,少可不让他挑笑着对爷爷说:“爷爷,以后我们都出去了,你在家里真的少种一些,到时候学校放假了,我会回来帮你的。

    种和收都费力气,你自己注意身体,不要太累了。”

    爷爷点头说好,昨天下午爷孙两个人把那块地的花生藤全部挑了回来。

    花生藤已经晒干了,本来想挑回来喂那两只兔子,一直忙着干其他的农活。

    现在只能当柴烧了,家里的花生藤在这几天已经喂完了。

    爷孙两个人来回挑了好几次,每次少可都会让爷爷少挑一点,他自己挑满两箩筐。

    干的花生藤没有那么重,挑起来稍微好点。

    放了一些在厨房里堆着,烧的时候方便拿,一些放在屋檐下。

    用塑料胶纸盖一下,以防下雨时淋湿了。

    下午挑完后,爷孙两个人还去割了兔草。

    平时砍回来的菜叶子没有吃完,把它晒一下可以喂兔子。

    爸妈回来这几天,菜地里的菜已经吃了一半,本来就种的少。

    少可以前也割过,那个时候两兄妹写完了作业就会帮忙去割。

    多数时间是爷爷割,因为他们在家里帮着煮饭,干其他的活。

    每次长大后的兔子都会杀了一家人吃,养得少,主要割兔草有点麻烦。

    家里有菜叶还好些,外面土边长得野草,不是每一种兔子都会吃的。

    只有在农村生活过的孩子才知道,有鱼秋转,蒲公英,空龙菜等等,有好几种。

    这天少可挑着谷子去街上交公粮,来回挑了两次,每次八十斤左右。

    早上的太阳不是那么热,今天街上没有赶集,只有挑着谷子来交公粮的大爷大妈。

    走在路上他笑着叫了他们,大爷大妈挑着谷子边走边说:“娃儿,你个人来交公粮吗?”

    少可挑着点头说是,走在路上歇了三次才到街上。

    街上的供销社门口已经有村民在排队了,大家站在那里耐心等着。

    等着村长和书记把谷子过秤,倒在地上,把自己交的数量写上,签上名字。

    少可到了后放下扁担喘了一口气,擦着脸上的汗水,耐心等着。

    轮到他后,他赶紧挑过去,村长和书记两个人帮忙抬上秤,秤了以后写上斤数。

    叫少可签名,村长知道他家有四个人的,还不够叫他回去再挑两箩斗来,少可点头说好。

    赶紧挑着空箩斗回去了,没过多久又挑了两箩斗,到了后耐心等着。

    这次秤完后,村长笑着对他说:“少可已经够了,多了三十斤,你挑回去吧。”

    少可笑着点头说好,擦了脸上的汗水,把剩下的谷子挑回去。

    现在少了几十斤,挑着不重,少可走路很快,没过多久就到了自己家。

    爷爷在家里把鸡和鸭喂点粮食,把猪和兔子也喂了。

    看到少可回来后马上大声笑着说:“少可交够了?”

    少可放下扁担后点头说是,爷爷笑着说那就好,马上又说:“我们去割一点灯草回来,编点草帽去卖,趁着现在你还没有走,好吧。”

    少可笑着说好,以前妈妈在家的时候也编过。

    那个时候两兄妹还小,妈妈舍不得他们,怕他们在家里不听话,爷爷管不了。等他们读初中了,才放心和爸爸一起出来打工。

    不过那个时候工作也不好找,妈妈在自己家里的半块地栽上灯草,每年等灯草长高了,她才会去割回来。

    那个时候草帽还是很好卖,因为农村出去打工的人少,在家里干农活,基本上都会买。

    妈妈把灯草栽上,浇上水,这样子才能长高。

    农村的孩子才知道灯草长什么样子,它的叶子像那种很细的打吊针的那种细管子。

    只不过它是绿色的,经过太阳晒过,就会变成浅绿色,收到工厂加工一下,染上颜色,它就变成了浅黄色。

    灯草长高后差不多有人高,大约五个月左右成熟。

    主要生长的时候不能缺水,要不然会长不高的。

    所以只好栽在水田边上,这样就会好点。

    陈妈妈已经栽了十多年了,她嫁过来第四年就栽了,那个时候两兄妹只有两岁多。

    刚开始爸爸还没有出去打工,两夫妻在家里很努力,想着两个孩子用得钱会多些,两夫妻想方设法挣钱。

    最先家里养得鸡和鸭比现在多,每年要养两头肥猪。

    爷爷奶奶帮着带两个孙子,两夫妻和爷爷奶奶都会编草帽。

    两夫妻也是爷爷奶奶教的,编好一个多少钱,看质量好坏,收草帽的老板会看。

    爷爷奶奶很会编,一天四个小时就会编五六个,爸爸妈妈最先学编的时候会慢些。

    两个小时才能编一个,两个手指很酸痛麻木。

    重复的动作来回做上很多次,两只手刚开始还会起泡,后来会长茧。

    后来过了几年奶奶病死了,爸爸妈妈已经编的很熟了,基本上一个小时就能编好一个。

    村里其他人也会编,但是栽的人很少,有的大爷家里要编背篓和箩筐,箩斗,簸箕卖,没有时间编这个。

    编好几十个了,陈爸陈妈就会挑去街上卖,收草帽的老板就会下乡来收。

    他们的工厂一般是在镇上,老板的眼光很好,哪些编得好他一眼就能看出。

    编的灯草要整齐,缝隙之间很小,这顶草帽才算合格。

    如果编的不好,老板可能不收,因为收了拿回去加工后可能卖不出去,这样就会亏本。

    所以陈爸陈妈学的时候奶奶在旁边示范了好多次,叫他们一定要编好。

    陈爸陈妈点头说好,编好一个让爷爷看,爷爷说可以了,才会又开始编另外一个。

    就这样每年都会编一段时间的草帽,编之前灯草还要打湿一下,这样防止它断了。

    每年都会卖一点草帽钱,直到奶奶去世,爸爸出去打工。

    少可他们八岁左右看到妈妈和爷爷在家里编草帽,两兄妹在旁边仔细看着。问妈妈编的什么?

    妈妈边编边说:“这是草帽,我们农村人干活用的。我们编去卖,卖了之后的钱给你们交学费。”

    两兄妹在旁边看着想学编,觉得很好玩,妈妈和爷爷不让,怕他们编不好,浪费了灯草。

    而且很费两个手指,怕孩子的手受伤。

    两兄妹只好去帮着做别的事,到了十岁那年,两兄妹长高一点,看到妈妈和爷爷又在编草帽,两兄妹要求妈妈教他们。

    妈妈看着长高了的两兄妹笑着说好,爷爷又不让,少可在旁边说了好久,他才同意。

    就这样妈妈教少芬,爷爷教少可,手把手地教,两兄妹认真学,两只小手像大人一样拿着灯草编。

    妈妈教完少芬编完一个,让她自己学编,帮她编好顶头,少芬拿过来坐在小板凳上编。

    爷爷教完少可编完一个,让他自己学编,帮他编好开头,少可坐在那个小板凳上编。

    两个大人边编边看,两兄妹毕竟刚刚学,两只手忙不过来,灯草被他们揉成了不成样子,还好没有断,妈妈和爷爷停下来。

    拿过他们编的,改正了一下,让他们要编均匀,就这样两兄妹编完了一个,两个大人帮忙改了好多次,要不然卖不出去。

    妈妈和爷爷让他们不要编了,两兄妹只好点头说好,两只小手早已经编痛了。

    到了十一岁,两个大人又在编了,两兄妹要求学编。

    妈妈和爷爷点头说好,耐心教完编一个,让他们自己编,这次两兄妹编的好些,两个人大人没有帮忙改正。

    两兄妹第一次自己编好一个草帽花了好几个小时,少可用了三个小时,少芬用了三个半小时。

    编好一个两兄妹松了一口气,纷纷大声说:“好难编啊,妈妈,爷爷你们的手不痛吗?”

    两个大人只好笑着说:“习惯了就不会了。”

    两兄妹只好又开始学编,这次编好,花的时间少些,那年少可编了五个,少芬编了四个之后,两个人就不想编了。

    到了十二岁,家里又编草帽了,这次两兄妹也帮忙编,这次的速度稍微快点,少可编好一个会用两个小时,少芬编好一个会用两个半小时。

    那年少可编了十个,少芬编了八个之后就不想编了。

    同时感到农村挣点钱真的辛苦。两兄妹干其他活很勤快。

    到了十三岁,妈妈对他们说:“妈妈和爸爸要去外面打工了,你们在家里要听话。”

    两兄妹点头说好,那年编草帽时,少可坚持编了二十个,少芬坚持编了十八个。

    知道以后就是爷爷和他们编了,两兄妹很努力。

    十四岁那年她们编了好多个。

第322章爷孙两人摘梨卖

    后来妈妈和爸爸出去打工后,少可少芬就和爷爷在家里编。www.uu234.net

    十五岁那年两兄妹编好以后,和爷爷一起去卖,到了街上,爷孙三人把编好的草帽放好,老板来收,老板仔细看了,和爷爷说了,一共有六十五个草帽收了。

    剩下有五个没有要,爷爷只好拿回去,两兄妹和爷爷一起回了家。

    十六岁那年两兄妹一起去卖草帽,还是那个老板,他收了五十个,剩下十个没有要。

    今年两兄妹的作业多了,只编了二十个。

    十七岁那年两兄妹初中毕业了,为了读高中他们今年没有编草帽,爷爷一个人编了三十个草帽,爷爷一个人拿去卖了。

    十八岁那年两兄妹读高中了,在学校住校很少回来,爷爷一个人编了两年,他自己拿去卖了。

    今年高中毕业了两兄妹知道自己能不能读书了。

    现在少可和爷爷在家里又编了几十个了,几年没有编,少可有点生疏了,多编了几个又熟悉了,少可编二十个,心里面很高兴。

    爷爷编了三十五个,爷孙两人一起去街上,老板收了五十三个,剩下两个没有要。少可拿了回来。

    回到家里后,爷爷叫少可一起去把家里的梨儿摘了,家里种了五棵梨树,是那种黄褐色皮的梨儿,梨儿吃的时候味道还是很甜,只不过吃起来没有白色的梨好吃。

    五颗梨树种在家后面,有两颗结了很多,爷爷和少可把木梯子和箩斗拿出来,还有铁剪子和一个小提篮,还有绳子和帆布手套。

    爷孙两人关好门一起到了后面,少可来回看了几次,把木梯子先放在那颗结了很多梨儿的树上。

    梨树的枝头被压弯了,爷爷笑得满脸皱纹笑着说:“这棵树结了这么多。”

    少可一边爬上木梯子一边说:“是啊这棵树结了好多啊。”

    爷爷在下面扶着木梯子,少可爬上去后把绳子绑好小提篮挂在梨树上,带好帆布手套拿着铁剪子开始剪梨儿。

    左手拉这梨儿,右手开始剪,咔嚓一声,剪好之后把梨儿放在提篮里,小心放好。

    捡满一提篮,少可慢慢爬下来把提篮给爷爷,爷爷小心把梨儿放进箩斗里。

    梨儿有大有小,爷爷把它们先放在一起,赶紧把提篮又给少可。

    少可拉上去之后又开始剪,直到剪完那棵梨树。

    梨树枝剪完后马上伸直了,树枝的叶子有些掉了,长在最顶端的不好剪,只好让它长在上面。

    剪完后少可慢慢走下来了,擦了擦汗水,爷爷帮忙把木梯子拿到另外一棵。

    那颗树也结了很多,少可爬上去了,把小提篮挂好又开始剪。

    这棵树也剪了好多,两个箩斗已经装满了,少可马上爬下来了,拿起扁担先挑回去。

    过了一会儿又拿了两个箩斗出来,这棵树还剩下一点没有剪完,少可继续爬上去剪。

    这棵树剪完后少可下来了,爷爷帮忙把木梯子放在剩下的梨树上。

    这三棵梨树结的少,少可全部剪完后才装满两箩斗。

    下了木梯子少可擦了一下汗水,拿起扁担跳着回家。

    这个时候太阳不是很热,爷爷在后面拿其他的。

    爷孙两人回了家,把那些工具放好。

    看这四个箩斗的梨儿,爷爷拿起这些梨儿笑着说:“少可先把大小分出来,明天赶集我们去卖。”

    少可笑着说好,就这样爷孙两人小心把梨儿全部分开。

    有伤疤的全部捡在一边,小个的放在一起,经过太阳的照晒,这些梨儿有的晒黄了。

    经过爷孙两耐心的分开,大个的梨儿放在一起,这样稍微好看一点。

    全部分完后爷爷笑着说:“这些大个的要多卖五角钱一斤,小个的便宜卖。有伤疤的不拿去了。”

    少可点头说好,少可看了一下时间,已经十一点了,马上去做午饭,爷爷跟着去帮忙。

    爷孙两人吃的简单,两个蔬菜吃午饭,很快煮好后,爷孙两人吃了。

    吃完后少可去洗碗,爷爷去休息了。

    洗好以后少可也休息了,睡到下午四点才起来。

    爷孙两人起来后,爷爷马上说:“少可我们去把梨树管理一下。”

    少可点头说好,爷爷拿出化肥,让少可挑到后面去,爷爷拿把锄头跟到后面。

    到了后少可放下扁担,爷爷拿起锄头开始打沟,少可要帮忙,爷爷边挖边说:“不用了,我来就行了。”

    他怕少可挖坏了树根,和柑桔树的管理一样,离树的距离有一米才能挖沟。

    地上的土有点干,爷爷挖的有点费力,少可看到了赶紧转身回去了,从家里挑了一点水来。

    放下两个半桶的水,少可叫爷爷让开,爷爷点头说好,少可把水倒在爷爷挖沟的地方。

    倒了一点水,爷爷马上说可以了,拿起锄头又开始挖。这次挖得快一点。

    挖好一棵树的沟之后,爷爷又换了一颗,少可又开始浇水,倒完水后爷爷才挖。

    就这样把五棵树的沟全部挖完,爷爷拿起勺子开始舀化肥。

    主要是尿素和磷肥,不能放太多,一棵树放一勺尿素和磷肥就可以了。

    爷爷小心放完后,少可先把水桶挑回去。

    然后再来把化肥的箩斗挑回去,爷孙两人放完后才收拾东西回家了。

    洗干净手开始煮晚饭,爷爷一个人忙着喂猪,还有鸡和鸭喂点粮食,兔子喂草。

    晚上的饭菜也简单,一个蔬菜,煮好以后爷孙两人就吃了。

    吃完后少可去洗碗,爷爷去热水澡水。

    想着明天要赶集,今天晚上早点睡。

    热好水以后爷孙两人去洗澡,洗完了关上门各自回去休息了。

    到了第二天早上,爷孙两人六点半起来了,煮了两碗面条吃。

    吃完后少可洗碗,爷爷赶紧把家里的家畜喂好了。

    收拾好以后七点半出门,爷孙两人各自挑了两箩斗。

    关上门往街上走去,路上碰到大爷大娘,爷爷笑着叫了他们,他们也是去赶集的。

    爷孙两人在路上歇了两次,终于到了街上。

    这个时候已经有很多人来了,几个村的村民都在那个街上赶集。

    大家各自吆喝着,卖着家里的东西,爷孙两人找好位置放了下来。

    擦了一下汗水,爷爷开始大声叫卖,他的两箩筐是大个的梨,只听见他在那里大声喊:“本地梨儿两元一斤,好甜哟,大家快来买啊。”

    少可的两箩斗是小个的,他也开始大声叫卖:“本地梨儿一块五一斤,保证甜啊,大家快来买啊。”

    看着来往的人群,不时有人在这里张望,叫卖了好一会儿,慢慢地有大叔大娘过来买。

    爷爷旁边有两个大叔他们笑着问:“你们家自己的梨啊,挺大个的。”

    爷爷笑着说是啊,两个大叔弯腰捡了两个起来看,仔细看这上面的皮,上面有点白点。

    看完之后笑着说:“可以便宜一点吗?大哥。”

    爷爷马上说:“已经最便宜了两个大哥,买两斤吧。很甜的。”

    两位大叔看了又看点头说好吧,先称两斤吧。

    爷爷赶紧拿出两个袋子给他们,两个大叔各自选择起来。

    选好之后给了爷爷,爷爷拿起那个杆称开始称。

    称完之后叫两个大叔看,一个称了三斤半,一个称的三斤六两。

    爷爷马上问要不要秤上四斤?那个大叔点头说好。拿了一个,刚好四斤。

    各自秤好以后两个大叔马上给钱,爷爷拿过钱仔细看了一下,找了零钱给他们。

    他们放好以后,提着梨儿走了。

    爷爷又马上开始叫卖起来,过了好一会儿少可旁边才来了两个大妈。

    大妈拿起箩斗里的梨儿看了笑着问:“小伙子你卖的梨儿怎么这么小个啊?”

    少可只好笑着说:“大妈这是本地梨儿,品种不一样,只能长成这样。味道很甜,一块五一斤,买两斤吧大妈。”

    两个大妈有点犹豫,少可赶紧拿着小刀子划了一个,分给大妈吃。

    两个大妈吃完后,纷纷点头说味道还可以,挺甜的。

    马上笑着说:“那就买两斤吧。”

    少可笑着说好马上给了袋子,让她们自己挑选。

    两个大妈仔细捡了起来,拣好以后给了少可。

    少可拿过杆秤马上称的起来,笑着叫两个大妈看一下斤两,两个大妈各自看了。

    一个人称的两斤半,一个人称了三斤。

    少可马上问要不要称三斤?

    那个大妈点头说好,拿了两个,刚好三斤。

    两个大妈马上拿出钱给了少可,少可仔细看了之后,找了零钱给两个大妈。

    两个大妈放好以后提着梨儿走了。

    少可松了一口气,大声又开始叫卖。

    直到赶集的人散了,爷爷卖了一箩半,少可卖了一箩斗。

    这个时候太阳也热了,爷孙两人赶紧挑着剩下的回家。

    各自戴着草帽,快速朝家里走去。

    到家后爷孙两人放下扁担,先去打水,洗了一把脸和手,在饭桌上旁边坐下来休息。

    把今天卖的钱全部拿出来,开始点数,一共加起来卖了二百二十三元。

    爷爷看着桌上的钱笑着说:“今天卖的还可以。”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20800/ 第一时间欣赏钱忆柏的小草人生最新章节! 作者:我是和平主义者所写的《钱忆柏的小草人生》为转载作品,钱忆柏的小草人生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钱忆柏的小草人生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钱忆柏的小草人生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钱忆柏的小草人生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钱忆柏的小草人生介绍:
钱忆柏,女,今年三十有五了,她的父母结婚十年后,才艰难的生下她,为了生她,吃了不少苦头。 钱爸负责教她武功和棋艺,还有泡茶,把她当成一个男孩子培养,用钱爸的话说:“这是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你有时候要把自己当成爷们看,你无论何时都要坚强,” 钱忆柏只有迎天大叫:“老天爷,给我力量吧,” 孙妈负责教她化妆和厨艺,还有打扮,把她当成一个淑女培养,用孙妈的话说:“女儿啊,人有爱美之心,你呢必须要每天漂亮的生活,这样才会有人爱,” 这时钱忆柏托着下巴,眨着双眼说:“真是睁眼说瞎话,本女子生的本来就有特点了,还用每天化妆,恼火,”说完唉声叹气 在这三十多年里,钱忆柏遇到的各种难题和各种美女帅哥,她每天都与她们斗智斗勇。钱忆柏的小草人生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钱忆柏的小草人生,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钱忆柏的小草人生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