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攻城前夕
原创就在李元吉在城头查看隋军大营的同一时刻,杨元庆也在二里外的军营内观察太原城墙,这座厚实坚固的高大城墙他已经看了整整十天,他心中清楚,他是可以攻下这座城池,但是他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我要
像蚁群一样密密麻麻冲向城头,被投石机砸得血肉模糊,用几架云梯或者巢车向城头猛冲猛攻,付出几千几万人的死伤,那是突厥人才干的蠢事,他杨元庆从不会这样攻城。
杨元庆有着丰富的防守城池的经验,他知道城池最薄弱的地方在哪里他的目光落在城门上,是的,任何一座城池,城门就是它最薄弱之处,是它的罩门,守城者也知道城门的薄弱,因此他们设计了护城河,设计了高高的吊桥,吊桥就仿佛城门的外甲,要想攻打城门,首先就必须破掉吊桥,而控制吊桥的枢纽在城头,是两座巨大的铁链绞盘,两根手腕粗的铁链将吊桥高高拉起。
但不管城门穿上什么样的外甲,它始终没有城墙的厚重,它始终是整个城池最薄弱之处。
其次便是攻城时机,杨元庆很清楚如何选择攻城时机,就算没有时机,他也会创造出时机,他整整让太原守军休息了十天,就像狮子也有打盹的一刻,这座城池的守军对丰州军已经从紧张变成麻木,当他们的防御开始变得有点松懈的时候,时机便来临了。
杨元庆已经接到了李世民率五万大军进入河东的消息,但他们过不了霍邑城,只能绕远道走龙泉郡或者上党郡来救太原,那样他们至少还要多耗四天时间,至少十天后才能赶到太原城,时间还很充裕,杨元庆看了看天sè,天空y沉多云,今晚将是一个没有星光和月sè的黑夜。
这时,一名工事兵校尉奔到杨元庆面前禀报。启禀总管,地道已经全部完成,可以顺利通过。
很好
杨元庆随即令道:命杨思恩和秦琼来见我
片刻,杨思恩和秦琼赶来,两人上前施礼,参见总管
杨元庆看他们一眼,缓缓道:找你们二人过来,是要告诉你们。攻城战将在今晚一更时分打响。按照我事先的部署,今晚攻打太原城的重任就交给你们了。
两人jg神同时一振,行礼道:卑职一定攻下太原城
杨元庆点了点头。传我的命令下去,第一个杀进太原城者,官升三级。赏黄金千两。
攻城的一刻杨元庆也期待了很久,这时,他的目光又投向太原城,不知道裴家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惊喜
夜幕初降,乌云低垂,遮蔽了星光和月sè,浓浓的夜sè笼罩着太原城,由于丰州隋军攻城,太原城内已经实行宵禁。天黑后不准行人上街。
一队队士兵在空旷的大街上巡逻,咔咔的脚步声在黑夜中格外清晰,这时,街角出现了一名骑马的人,后面跟着五六名家丁,他们明显不是军队,却出现已经宵禁的街头。而且并不慌张,从容不迫地慢慢走着。
站住
一队巡哨士兵发现了他们,疾奔冲上来将他们团团围住,长矛对准了这几个胆敢在夜间出现的行人。
瞎了你们的狗眼
骑马男子愤怒异常,拔出剑指着为首的校尉。你们看看我是谁
校尉认了出来,是太守王绪之子王焕。也是太原王氏的长孙,他不到三十岁,但十分jg明能干,王家的事务都是由他代表出头,在太原城没有人不认识他。
原来是王公子
校尉暗骂一声,却又不敢得罪,一摆手,命士兵们放下长矛,又陪笑道:主要是有宵禁令,夜晚不准民众出门,防止丰州军jiān细。
那我是丰州军jiān细吗王焕冷冷问道。
王公子说笑了,你怎么会是丰州军jiān细。
话虽这么说,校尉依然没有命令士兵让路,李元吉下了严令,夜晚胆敢上街的民众一律抓捕,反抗者格杀无论,校尉希望王焕能给自己一个可以向上面交代的东西,可他又说不出口,只能让王焕自己理解,王焕明白他的意思,取出一块银牌在校尉面前一晃,这样可以了吧
银牌是太守王绪的通行牌,可以在城内畅通无阻,不受宵禁约束,校尉立刻笑道:原来公子有通行银牌,那就没有问题了。
他立刻命令一声,让开路
士兵们纷纷让开了一条路,王焕冷哼一声,催马前行,士兵们远远地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夜sè中,一名士兵低声骂道:什么东西,这么嚣张
校尉狠狠踢了他一脚,别给老子惹祸,太原王家不是你惹得起的。
王焕不久便来到一座大宅前,他的手下上去敲了敲门,门上开了一扇小窗口,里面的人见是王焕,连忙开门让他进来。
王公子,老爷正等你呢
王焕点点头,快步向府宅内走去,这座府宅的主人名叫薛深,是太原城有名的地方豪强,手下有数百名家丁,还能纠集起大量的地痞无赖,是太原城内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薛深年约四十余岁,长得虎背熊腰,魁梧强悍,他和两个兄弟一起,从铁匠的儿子一步步打拼成为太原城的豪强。
薛深心里很清楚,他们虽是一方豪强,却惹不起官府,而官府又惹不起王氏家族,能替王氏家族做事,这不仅是他们的荣幸,也是他们的机会。
薛深和兄弟薛景将王焕迎进了薛府的密室,三人坐下,王焕问道:我父亲想知道,你们准备好没有
已经准备好了,我们能纠集千余人,只要外面开始攻城,我们就可以发动暴乱配合。
王焕点点头,还有,有多少人知道这件事和我们王家有关
什么事薛深有些不明白王焕的意思。
就是王家找你们这件事。王焕有些不悦道。
薛深连忙拍拍胸脯,请放心。这件事只有我们兄弟二人知道,我们没有告诉任何人,连三弟也不知道,我们只是告诉他义助丰州军,绝不会把王家扯出来。
王焕对他态度还算满意,又道:估计丰州军攻打太原城的时间不会太久,你们要随时做好接应准备,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找王家。
多谢公子。暂时没有什么困难,我们一切已准备就绪。
就这样吧
王焕语气比较冷淡,他骨子里是看不起薛家这种豪强。在他眼中,这些所谓地方豪强不过是地痞无赖的头子罢了,王家居然要屈身求他们帮忙。他心中鄙视,一时一刻都坐不下去了,站起身道:我就是过来确认一下,父亲还在等我禀报,我就告辞了。
王焕拱拱手,起身告辞了,薛氏兄弟一直将他送出大门,望着他消失在黑暗之中,薛景低低呸了一声。他能体会到王焕骨子里的傲慢。
薛深却表情凝重,他慢慢走回了密室,仿佛有些心事,薛景低声问:大哥是觉得王家没有诚意吗
薛深摇了摇头,他不是对我们没有诚意,而是对杨元庆没有诚意,王家不准我们泄露和他的关系。我觉得他们是怕李渊知道王家帮助杨元庆夺取太原,王家颇有点首鼠两端。
那我们怎么办
薛景有些担忧道:那我们还要帮杨元庆吗
薛深冷笑一声,为什么不帮,但我们要让杨元庆明白,我们帮他和王家没有半点关系。
时间渐渐快到一更了。留守府书房里灯火明亮,李元吉坐在榻前目光y鹜地注视着地面。他的心腹,录事参军宇文歆在一旁低声劝他。
秦公已经过了河东,一旦他入驻太原城,那么保住太原城的功劳都是他的,而少主之前抗击刘武周等等功劳都会被他抹杀,更重要是,他会从太原城收集种种不利于少主的证据报给丞相,少主的前途就完了。
宇文歆在极力劝说李元吉弃城而逃,李元吉本人虽然想弃城而逃,但他也知道,如果他这样做了,父亲不会饶他,他眉头紧皱道:可是我就这样放弃城池,没有一个理由,父亲饶不过我。
宇文歆摇了摇头,少主错了,守城的大权是在夏侯端手中,就是守不住城,责任应该是夏侯端,和少主无关,丞相最多是责骂几句少主,不会真的惩罚你,可如果丰州军杀进城,少主被抓住,后果是什么,少主想过吗秦公会不会借杨元庆之手来杀掉少主他杀智云时毫不手软,这种借刀杀人的机会难道他不会利用吗
尽管李渊严禁把李智云的事情传出去,但李建成还是写信告诉了李元吉,而李元吉又告诉了心腹宇文歆,这件事成了李元吉的一个心病,一方面他极为嫉妒二哥李世民受父亲重用,另一方面他又怕二哥在某个时候对自己下手。
李元吉有些心动了,宇文歆的意思就是告诉他,如果城池守住,最后的功劳是世民所有,如果城池守不住,那么他会被杨元庆抓住,世民就会借杨元庆的手杀他。
可就算杀不了他,他也会因为被俘而在父亲心目地位一落千丈,太原城能否守住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能被俘。
与其白白便宜二哥世民,还不如想办法先保住自己,李元吉终于下定了决心,好吧我先离开太原城。
月票推荐票疲软啊未完待续
第五十二章 北平船所【求月票!】
杨元庆在一千骑兵的护卫下,一路西奔,将暮色和星辰抛之脑后,当迎来第二个朝阳时,他抵达了卢龙县,在数里外望去,万丈霞光染红了县城,使这座古老的县城沐浴在瑰丽的光环之中。
北平督军董熙出城五里迎接,他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翻身下马,跪在杨元庆面前泣道:甲七参见少主人
甲七是当年杨素给排他的编号,一晃已经十三年过去了,他已从年轻的家将渐渐变成了镇军一方的大将,这份经受住岁月考验的忠心也使杨元庆颇为感动,他翻身下马扶起他,你们每个人都有了好的归宿,这就是祖父最欣慰之事。
董熙擦去泪水,看了看杨元庆,见他容貌成熟,目光里充满自信和淡然,浑身有一种不怒自成的气质,他忍不住感慨道:当年我离开公子时,公子只有十六岁,现在公子已经成了真正的人中之龙,老主人若还在世,不知该有多欣慰。
杨元庆微微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说这个,给我说说高开道的动静。
公子要对高开道动手吗
那倒未必,只是想了解一下他的情况。
杨元庆一路进了县城,和幽州相比,卢龙县城内显得破旧而贫穷,城池狭小,估计人口不足千户,街道上冷冷清清,到处是低矮的房屋,坎坷不平的街道,一群群面有菜色的孩子围着他们。
高开道撤退时带走了县里近一半的人口,官员也全部带走,剩下的都是几千老弱妇孺,粮食已尽绝,幸亏我们来得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董熙叹了口气,心中充满了对高开道的恨,他的妻子就是卢龙县人,妻弟被高开道强征从军被带去了辽东,他就恨不得明天就发动对高开道的战役,但他也知道,少主人心中早有了计划。
杨元庆点点头回头对记室参军裴青松道:立刻发信到太原城,命紫微阁立刻派遣新的卢龙县令,北平郡太守可调雁门郡长史刘子贵担任,乐平令高著文出任长史,永安尉赵琼出任司马,另外再命温彦博速调玉万石粮食到北平郡。
裴青松在马上躬身道:卑职马上就写
一行人来到了县衙,杨元庆在县衙内堂坐下,两名士兵搬来一幅地图挂在木架上这是北平郡和辽东的地图董熙拾起木杆,指着临榆关对杨元庆道:这里便是临榆关,我的一名手下扮作采药人,翻越燕山到了临榆关背后,发现高开道在关后驻军有一万余人,而且召集上万工匠,在凿石修城。
临榆关并不是后来的山海关,要在更南面一点因紧靠榆水而得名,北面便是一条燕山支脉,临榆关扼守住了过山隘口也是一处地势险要之处,大业九年时,杨元庆曾经在临榆关驻扎近一个月,对那里地形非常了解。
但他这次来北平郡并不是为临榆关而来,更不是为了攻打高开道,现在他暂时还不考虑辽东,他要集中精力夺取河北,对付窦建德,这才是他的主要敌人。
杨元庆走到地图前,仔细看了片刻问:当年无弘嗣造船之地,地图上有吗
董熙挠了挠头道:公子,无弘嗣造船之地在濡河口。
卢龙县就紧靠濡河,杨元庆沿着地图上的濡河向南,很快便找到了濡河口,从地图上看,距离卢龙县大约有百里左右。
可有路过去
当年专门修了一条官道,不过多年没有走,估计已经荒废了。
杨元庆立刻对左右道:我们现在就出发
出了卢龙县,延着濡河向东南而行,有一条当年幽州总管无弘嗣修建的官道,官道夯实得极为平整细密,虽然多年没有使用,但道路上依旧寸草不生,千余骑兵出了城,沿着这条官道向东南方向疾奔而去。
下午,杨元庆率领亲兵抵达了濡河口,老远他便看见了十几座巨大的仓库,像十几个昂头挺立的巨人,迎着海风矗立在岸边。
官道的尽头是一片被高墙包围的空旷之地,仓库便在围墙之内,由于附近数十里内荒无人烟,围墙并没有被破坏,一座锈迹斑斑的铁大门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几十名亲兵上去撞开了铁门,众人冲进了被高墙包围的旷野,眼前的情形让所有人都惊叹起来,远处是茫茫大海,而在绵长的岸边停泊着数百艘身躯庞大的船只,都是五千石的海船,但大部分都看不见桅杆,这些显然是还没有完工的大船。
杨元庆的眼睛眯了起来,当年他曾听崔弘升说过,在北平郡的造船所,还有数百艘没有完工的大海船,是当时的幽州总管无弘嗣奉旨修建,但后来无弘嗣被调走,造船所便停工了,杨元庆没有时间过来视察,一直到今天,时隔近六年,他才第一次来到这座属于幽州的造船所。
虽然隋军拥有上万艘大大小小的船只,但那些船只只能在内河中航行,而无法出海,要想出海到高丽,必须建造大型的海船,才能抗击海面上的风浪。
杨元庆又不由想到了水军大将来护儿,当初杨广死在扬州时,他正奉旨在丹阳郡造船,后来据说是投降了萧铣,成为萧铣的水军大都督,这让他有点遗憾,他缺少统领水军大将。
启禀总管,我们找到不少住在此地的人。一名亲兵跑上来报告,打断了杨元庆的思路。
杨元庆看见士兵们带上来二十几人,有男有女,后面还跟着大群孩子,所有人都畏畏缩缩,眼睛里充满了恐惧。
这让杨元庆感到有些奇怪,荒废了几年的造船所居然还有人居住,他走上前问这些人道:你们都是什么人
所有人都吓得跪下,结结巴巴解释,大多是齐郡那边口音,说了半天,杨元庆才大概听懂他们的意思,他们都是东莱郡人,原本是造船所工匠,工匠停工解散后,他们回了东莱郡老家,但那边乱匪太烈,他们又逃回造船所,在这里种粮种菜,仓库里有布匹做衣服,他们几十人便将这里当作了他们的家,已经住了五六年。
这时,杨元庆倒想起一事,吩咐亲兵道:把他们都放了,找两名领头人和我说话。
士兵们找到一间干净的屋子,摆上一张坐榻,杨元庆坐了下来,亲兵把两名中年男子带了进来,两人战战兢兢在杨元庆面前跪下,杨元庆见他们身体健壮,肌肉结实,看得出是干体力活之人,便笑了笑,柔声问他们:你们叫什么名字,也是东莱郡人吗
一名稍微年长者道共回禀将军,我们二人是兄弟,我叫张龙,他叫张虎,都是东莱郡黄县人,祖上以造船为生。
杨元庆又一指海岸边的几百艘大船,问他们:那些海船好像都没有完工,还可以修复吗
完全可以修复,我们经常上去,船只都很结实,只要有足够的材料和船匠,几个月就可以完全修复造好,我们自己就修复了一艘船,时常驾船出海捕鱼。
杨元庆之所以问他们,是因为幽州一带造船工匠不多,而他的工匠大多没有造海船的经验,他需要大量能造海船的工匠,当年无弘嗣就是从东莱郡招募了三千名造船工匠,这些东莱郡的船匠让他有了想法,杨元庆点点头又问:你们最近可回过家乡
回尊将军,我们去年秋天还回乡给头母扫墓。
那你们家乡还有造船工匠吗我是说造海船的工匠。
兄弟二人对望一眼,一齐点头,倒是还有不少,不过现在没人造船,大家都改行当了,种地做点小买卖之类,那边徐无朗赋税沉重,大家日子都过得艰难。
杨元庆沉思片刻,指着自己问道:你们可知道我是何人
兄弟二人胆怯地摇头,杨元庆微微一笑,听说过杨元庆吗我就是
杨元庆之名,天下谁人不知,两人听说眼前的将军就是大名鼎鼎的楚王杨元庆,吓得他们砰砰磕头,小人有眼不识泰山,请楚王殿下恕罪。
杨元庆一摆手止住了他们,我并不是想吓唬你们,只是想以楚王的身份告诉你们,我打算在东莱郡大量招募造船工匠来这里造船,给最优厚的钱粮,每月我可以给每个造船匠五十吊钱一石米,你们兄弟二人替我去招募船匠,每招到一人,我就赏你们一两银子,将来我还可以让你们当官,怎么样,干不干
官利诱惑之下,兄弟二人的眼睛都冒出光来,这对他们来说是轻而易举,他们已修复了一条大船,可以直接驾船过海去募人,更关键是,对方是堂堂楚王,不会和他们这些小民失信,他们一起点头,我们明天就回乡,给殿下招募船匠,至少一千人我们有把握。
好那我们就一言为定。
,注:历史上,无弘嗣造船地应该在东莱海口,这里为了剧情需要,把它改在北平郡,濡水河口就在今天的河北乐亭县,李大钊故乡。
第六十二章 一支冷箭
咚咚咚&039;,激荡的鼓声再次敲响,震人心魄,在山脚下回荡,五千刀盾兵列队成二十排,高举盾牌向山丘上大步走去。
远处数里外,杨元庆站在眺望嗒注视着隋军的进攻,他眉头微微皱了起来,对方竟然使用弩箭,他记得在涿县进攻窦建德大营时,对方并没有使用弩箭,现在居然看见弩箭,而且还三千具之多。
这说明窦建德军并不是他想家的那样弱,那么以小见大,窦建德的大营内也应该还藏有更强大的实力,倒不可真的大意了。
总管,我们只派一万军攻营,是不是有点轻敌了旁边李靖忧心忡忡道。
杨元庆摇摇头,这种向高处攻营,上的人数约多,伤亡越大,偏偏重甲步兵又不适合这种登高进攻,现在我担心的是压阵骑兵太少,如果敌军骑兵从山上冲下,我冉会死伤惨重。
他立刻回头对裴行俨道:裴将军,你可再丰五千骑兵给罗将军压阵,随时接应他,一旦敌营攻破,骑兵可冲上山岗
遵命
裴行俨飞奔下了哨嗒,片刻,一支五千人的隋军骑兵从大营冲出,如一片气势汹涌的惊清骇浪,向数里外的丘陵疾奔而去
在激昂的战鼓声中,两千隋军刀盾兵加快了逑度,爆发出惊天动地的一声呐喊,如潮水般向山顶冲去。
剑坡并不长,只有不到百步的距离,不能容纳太多隋军发动攻击,隋军也并没有进行多点进攻,他们选择了一处坡度较缓处,向山坡顶上猛冲。
发动进攻的隋军都是刀盾军,高举方形巨盾,手执横刀,数十人一排,前后柏隔一步,并肩向山顶进攻,在他们头顶上,隋军发射的箭矢密集如雨,呼啸而去,射在营栅和敌军的盾牌上,压制住了敌军的反击。
营栅内,王伏宝站在一处栅栏的缝隙前,冷冷地注视着隋军的进攻,在他身后数十步外,五千弓兵已经准备就绪,五千支兵箭对准了营栅上方,虽然隋军的弩箭强劲,使营栅上的夏军士兵抬不起头,一片片箭矢越过营栅,射进军营进一片空地之中。
弓兵站在弩箭射距之外,隋军的弩箭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仰角发射,他们在等待着主将的命令。
隋军已经攻进了五十步内,王伏宝毅然下达了命令,射
五千弓兵奔跑上前,一起放箭,随即迅逯退下,五千支黑压压的箭矢腾空而起,俨如一片鸟云,越过营栅,呼啸地射向正逼近营栅的隋军,一名隋军军官发现了箭矢云出现,大喊一声,结阵
隋军士兵同时举盾,形成一片遮天蔽日般的盾阵,箭雨如疾雨般落下,都是两尺四寸长的大兵箭,利用本身的重力射向隋军士兵群,雨点般的箭矢射在一片密集的盾牌上,发出一片叮叮当当地呐声,响声中伴杂中士兵的惨叫声,还是有不少士兵被箭矢射中,盾牌倾翻,士兵倒地。
紧接着,又是一片鸟黑的箭云从营栅出,迎面呼啸而来,密集的箭矢压得隋军士兵抬不起头,每动一步籼艮难无比。
罗士信紧咬嘴唇,他冲到巨鼓旁,夺下鼓槌,抡起胳膊奋力敲动起来。
咚咚咚,鼓声震撼人心,隋兵士兵爆发出一声呐喊,内心的勇气被鼓声激发,他们拼死向山顶冲去。
而敌军主将王伏宝却冷冷一笑,又是一声令下,抛木
夏军指挥台上红色令旗举起,发布了抛木的命令,三千名站在营栅下的大汉抱起一尺多长的滚木,反身一齐向营栅外抛去。
三千段巨木越过一丈三尺高的营栅,如冰雹迎头落下,大多数只抛出十余步远,但巨木翻滚着砸向隋军士兵,冲在前面的数百名隋兵措不及防,被巨木翻滚的冲击力砸翻。
隋军的巨盾可以顶住兵箭密集的射击,却挡不住巨木翻滚力量的冲击,一片片隋兵士兵被撞翻,密集的兵箭射至,混乱中的隋兵无法集结盾阵,死伤惨重。
眼看进攻的隋军士兵伤亡重大,罗士信恨得狠狠将槌扔在地上,鸣金收兵
当当当钟声敲响,一千五百余隋兵如潮水般退下。
这时,裴行俨骑马奔上来笑道:罗将军,让我来进攻如何
罗士信阴沉着脸一眼不发,半晌闷声道:没有总管命令,谁敢擅自进攻
裴行俨仰头一笑,那好,我等待总管的换人命令
他调转马头,向后面的骑兵队奔去,罗士信望着他的背影,他又羞又恼,恨手下士兵不争气,大吼一声,第二轮三千人上
一名将领上前道:罗将军,我有一策,或许能成功。
说什么计策
卑职在考虑,人多不如人少,派二十名弟兄上去,用火油烧他们的营栅,只要营栅被烧毁一片,有弩箭掩护,我们很容易攻上去
这个计策顿时提醒了罗士信,对啊可以用火攻,自己怎么会没有想到
他立刻找来三十名精壮士兵,许他们重赏,每背三袋火油,在弩箭密集的掩护下,手执盾牌,向山顶奔跑而去。
人多确实不如人少,三十名士兵在开阔的坡道上奔跑,显得稀疏而渺小,无论是箭雨和巨木都很难伤到他们,这时,王伏宝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显然也意识到了隋军士兵的企图。
开门洞,一百弟兄冲出去干掉他们
营盘的大门只有一座,不容易打开,但营栅上又开了十几个活动小门,三尺见方,里面用铁楔扣住,必要时可以打开,一百余名士兵手执长矛从门洞钻了出去。
但罗士信早已有准备,当门洞开启,他立刻下令,射
数百名弩箭手瞄准了门洞,一同发射,刚刚钻出门洞的夏军纷纷被箭矢射翻,其余士兵又吓得钻了回去。
此时三十名隋军士兵已冲到营栅外几步处,他们用盾牌掩护自己,取下背上的火油袋将黑漆漆的火油喷射在营栅上,几乎是同时,数十支火箭从山脚下腾空而起,射在营栅上,顿时火苗燃烧,迅速蔓延,浓烟滚滚而起。
快取水灭火
王伏宝大喊,他显然对火攻有些束手无策,山顶上水源不多,士兵们很快拎来几十桷做饭用的水,向营栅泼去,但从里面泼水没有半点意义,有士兵站在木台上向外泼水,却被隋军的弩箭射例。
不少士兵向外抛掷沙土,但沙土只对地面上的火势有一点效果,却灭不了营栅上的大火。
山下隋军一片欢腾,罗士信心中兴奋,当即下令:再上去五十名士兵加油
又有五十名士兵奔上山去喷射火油,使火势更加迅猛,长达二百余步的一片营栅已经彻底沦隔在一片火海之中。
这时,窦线娘奔上来喊道:王将军,我们不是隋军对手,要立刻向大王求援
王伏宝缓缓摇头,求援已来不及了,何况他根本不想向王爷求援,他沉声道:线娘,你必须返回大营
我不会回去
窦线娘倔强地拒绝了王伏宝的好意,王伏宝向身边亲兵使一个眼色,数十名亲兵一齐扑上,企图抓住窦线娘,窦线娘早有防备,她向后连退三步,凤尾刀横劈而过,谁敢抓我
王伏宝长叹一声,线娘,我是好意,你若出事,我无法向王爷交代。
我有马,有刀,有弓箭,如果形势危急,我自己会撤离,我不要你勉强窦线娘怒声呵斥。
王伏宝心急如焚,却又拿她无可奈何,就在这时,一名亲兵大喊:将军,营栅要塌了
王伏宝一惊,扭头望去,只见一片十几丈长的营栅已被烧焦,底部已经支撑不住,正摇摇欲坠,随着士兵们的一声大喊,营栅轰然倒下,一连串的营栅跟着扑例,拉出一条二十余丈宽的口子。
王伏宝急得大喊一声,快闪开
很多士兵都没有反应过来,隋军密集的箭雨从缺口中疾射而入,数百名士兵纷纷惨叫倒地,其余士兵吓得四散奔逃。
王伏宝知道一场血战不可避免,他大喝一声,骑兵准备
大营内有一千骑兵,主要用于突击敌人的步兵,从制高处杀下,冲击力十分惊人,一千骑兵早已准备,纷纷举起长矛,等待一声令下冲击。
山下,罗士信见营栅例下,他心中大喜,翻身上马,接过锢号,仰天劲吹,呜
号角声低沉而悠远,这是骑兵进攻的号声,两千骑兵一齐举矛,矛如密林,不远处押阵的裴行俨也高声大喊:准备进攻
杀啊
罗士信一声怒吼,挥动大钬枪丰先向山上冲去,他身后的两千骑兵也同时爆发出吼声,杀啊
两千骑兵催动战马,高举长矛,跟随罗士信向山坡上冲去,罗士信一马当先,身后两千骑兵如狂涛奔腾,蹄声震天,声势浩大。
王伏宝也丰领一千骑兵在大营前等候了,他大喊一声,把隋军杀下去
他挥舞着方天画戟,向罗士信迎面杀来,两人枪戟柏撞,爆发出一声巨响,两支骑兵随即轰然柏撞,在钭披上展开一场鏖战。
王伏宝武艺十分高强,两人战了十几个回合,不分胜负,这时,王伏宝卖个破绽,两马向柏错,他单臂挥扫,戟上月牙闪电般劈向罗士信面门,罗士信并不躲闪,他冷笑一声,长枪一抖,竟分出七个枪头,刺向王伏宝咽喉,枪速看似慢,却眨眼到了眼前,这就是张须陀的十三式刀法中的第一式:劈山。
罗士信将刀法中的力量精髓变成了枪法,练成了他的绝命枪,他或许速度还不上杨元庆,但他却抖出七个枪头,这又是杨元庆不如。
王伏宝大吃一惊,想闪已经来不及了,长枪噗地一声刺穿了他的咽喉,枪尖从后颈穿出,戟月牙一偏,从罗士信的头顶钭劈过,将他头盔劈掉一半,方天画戟随之落地。
罗士信大吼一声,竟将王伏宝的尸体高高挑起,敌军主将已被我所杀
隋军欢声雷动,夏军却人心惶惶,无心恋战,被杀得节节败退,眼看崩溃在即,就在这时,罗士信却猛地发现一支冷箭从侧面向他脖颈疾射而至,他手中挑着王伏宝的尸体,躲闪不便,情急之下,一歪身子,将左肩耸起,这一箭正好射中了他的左膀。
一阵剧烈的疼痛,力气全消,长枪落地,他只看见百步外的营门边立着一名年轻女将,手执弓箭,正满眼杀机地盯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