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番外•甜蜜篇
家居围棋篇
窗外簌簌落雪的寒夜, 银烛照壁, 紧暖浓香的室内静悄悄无人语。
一张暖黄色香桉之上,正摆着一副棋盘,棋盘两头端坐的, 一个是身穿貂绒宽袍头戴暖帽的景年,一个是身穿玄狐皮里子大袖罗衫的康三元, 夫妻两个正在对弈,准确的说, 是景年在陪三元练棋――
康三元手拿着白子, 目光呆滞眉头紧锁的扫视着棋盘,犹豫着不知该落在何处,对面景年则看起来倒也是不急不躁的, 左手两根颀长白皙的手指夹着一枚黑子, 右手则执着一卷书,看起来读的正是深入……
两个十三四岁的小丫头穿着水红小袄挽着堕云髻, 轻手轻脚的在地上剪着烛花, 大丫头润月拿着铜箸在大青铜鼎内拨着炭火,目光却忍不住望向正在对弈的侯爷和夫人――嗯,夫人这个子琢磨了有一顿饭的时辰了,侯爷可真耐心……
终于,康三元咬着嘴唇打定了主意, 将棋子慎重的放在了一处经纬上,然后如释重负的抬头催促景年:“好了!该你了~”
景年闻言移了移书,目光随意的往棋盘上一扫, 便将手中的黑子点在了一处,然后信手拣起黑子周边的一圈白子,撂到了棋盘之外。书动了动,人脸又没在了书后……
然后便是康三元的惊叫:“嗳?!怎么会?我明明算过的呀……可是?哎呀!我怎么忘了这个地方!”然后是肉痛又不甘的紧咬嘴唇,目光纠结面带燥红的注目棋盘――手里又拿着一枚白子在纠结了……
景年埋在书本后的脸,此时便会在烛光中散发着低调轻狂的光芒……
终于等到康三元的白子如同被秋风扫过的落叶一般,纷纷的滚下棋盘之后,景年便放下了书本,看着一脸沮丧像的康三元心情愉悦的拍桉而笑。
显得……实在是既没肚量又不厚道!
探亲篇
康三元自从带着孩子离开渝州城以来,这几年一直各种忙乱,导致一直没能重回渝州城看看银姐小山等,心中着实挂念,虽有书信往来,然终不能解相思之苦。
于是,这日天气清和,暖风拂面,景年朝罢回府遍寻爱妻不见,后终于在小书房发现之――原来她正在入神的读吴小山新到的家书,看起来惦念之心不减平日……
景侯爷于是心疼之,说:“娘子若是想他们,我命人将他们都接来如何?在哪里做生意也是做,以后便在这里经营也是一样……”
俗话说故土难离,以己度人康三元不愿意这样,更何况,渝州城于她,意义甚大……她更想亲自回去看一看,住一住。
为着不放心的缘故,景年也想一同前去,奈何政务缠身,即有闲暇也不过片刻功夫而已,断不能久离京都。
于是,在一个五月初的早上,万里和风,晨光正好,康三元携着三个儿女在霍顿(霍顿已经娶了青布)、张齐等人的护送下,登车东去,探望渝州城的亲朋故旧。
景熙景沅两个一个六岁半、一个四岁出头,各有自己的奶娘丫鬟带着坐车,妙妙方两岁半,在康三元的怀里牙牙学语,人说近乡情更怯,康三元抱儿携女回渝州城的路上便是这样的心情,然而这心情也是十分兴奋而急切的――康三元不知不觉的,已然十分的融入了这个世界,并将渝州城当故乡了。
车行缓缓,一路上但见道旁白杨夹道、绿柳成荫,各种鸟鸣啾啾十分悦耳,更兼到处都有的大丛粉色山花,在暖日下散发着让人昏睡的香气,花丛中的彩蝶蜜蜂蹁跹舞动,正是一派明媚的晚春光景。
康三元抱着女儿,带着慵懒的困意斜靠在车厢的软垫上,暖风吹动车帘,柔软的流苏拂在人的脸上,有种舒适的痒痒。妙妙却是一刻也不肯安分的――她站在康三元的膝上,手舞足蹈的抓着车帘,一会儿指着这一处大叫:“娘!花花!”一会儿又指着那一处叫:“呀,花蝴蝶!”辨认的兴趣盎然,并立逼着康三元也要一起看!
康三元深觉得妙妙不像她……不仅不乖巧,还渐渐露出野性子来了……平日在家这孩子最喜欢的就是跟着哥哥们学,尽得了些人想不到的淘气,比两个男孩子还难缠,这妙妙到底像谁呢?景年?他似乎也不是这样吵闹的人呐……康三元颇头痛……
但看一眼女儿粉凋玉琢的小模样,生的又实在招人喜欢,便也生不起气来,两手将她扶稳当了,也顺着她的小手指往外瞧了一瞧。
这一瞧不要紧,康三元更加忙上加忙起来――只见队伍前头那还不到七岁大的大儿子景熙足蹬着狸皮小靴,正坐在一匹高头大黑马上,看那样儿是要骑马撒欢,马跟前站着霍顿,霍顿一手握着缰绳一手扶着景熙的腿,看起来已经有点招架不住景熙的软磨硬泡……
康三元忙叫跟轿子的小子去传话,不一时,便见景熙抱着霍顿的脖子从马上跳了下来,笑嘻嘻的来到了自己车前――康三元便板下脸来教育他:“进儿不许骑马乱跑,摔了不是玩的,乖乖的听你霍叔叔的话坐车吧――”
景熙睁着一双黑亮亮的秋水眼,大人样的哄转自己的母亲道:“母亲,霍叔叔张叔叔小六子他们都能骑,孩儿为什么不能骑?”
康三元道:“他们都是大人,等你长大了,母亲也准你骑――”
景熙眨着星星眼道:“那我要长成他们那样的男子汉就能骑马吗?”
康三元微笑点头:“嗯,乖,进儿说的对――”
景熙又眨了眨眼道:“可是母亲,你不是说我已经是个男子汉了吗?你还说我是咱们家的顶梁柱……”目光无邪的望着康三元……
康三元:“呃……男子汉呢…是不同的,进儿现在是小男子汉,你霍叔叔他们是大男子汉,等你变成大男子汉时才能和他们一样呢……”
景熙,轻不可见的挠了挠小脑勺,换了个方向继续说服自己的母亲:“可是…父亲说他五岁时就能骑大马了呢,进儿都七岁了,进儿也要骑大马”言罢目光炯炯。
康三元闻言先在内心腹诽:“你父亲竟是个好吹牛皮的!”不过,父亲的伟岸形象不能倒,于是康三元说:“昂,那等我们回家问问你父亲,他要同意你再骑好不好?今日是断断不行的,咱们快些走去你银姨家,你银姨家还有两个哥哥,同他们玩比骑马好多了――”康三元实施诱哄。
哥哥?景熙想了一下,他只有叔叔伯伯弟弟妹妹,还没有过哥哥,于是便有些兴趣,勉强的点头,爬上了康三元的车,想了想又问:“那,母亲,银姨家只有哥哥么?”
康三元点头:“是啊,你大哥哥叫孙福小哥哥叫孙泯,都是好孩子,明日你就能和他们玩儿啦――”
景熙靠在车厢的软垫上,拉了拉妹妹妙妙的小辫子,道:“银姨家没有姐姐妹妹么?”
康三元一颗善良纯正的心丝毫没有往歪处想,她含笑摸了摸景熙的头,道:“有,你吴叔叔家有一对双胞胎妹妹呢”
景熙遂终于满意,彻底忘了想骑马的事了。
景沅年幼,是个圆滚滚的孩子,平日最懒,喜欢窝在人家的怀里睡觉,这一路上就他不怎么吵,在奶娘怀里团成一团,睡的像头小猪……康三元一度摸着这个儿子圆滚滚的肚皮和屁股担心,这个模子长下去,可不要变成一个好吃懒做的傻胖子才好……好在孩子爹有钱,就算成了小胖也不愁娶不上媳妇……不过,康三元的担忧显然是多余的,这孩子长大之后,简直就是人精中的人精,不仅富贵安泰、平步青云的就位至上卿了,而且还深得皇上明昭的信任,比他老子景年当年对明泽时手法高明多了……
康三元在渝州城住了十天,这方回来。
其时吴小山已经是一个游刃有余的大店掌柜了,康大家具铺如今更名为“康泰家居堂”,分号已经开了近十家,康三元如今只是东家之一,只管拿分红,并不再插手经营之事。
康三元对自己发掘了吴小山这个人才十分的得意,曾多次向景年炫耀过――景年的景氏兵器行也一并交给了吴小山打理……吴小山手下不能容赔钱的铺子,这店到他手里很快就被打理成了一个正经的生意人家。
康三元从渝州城归来时,将小孙福也带上了,叫他在京都玩几天再送回来(自从小皇帝继位,景年位列首辅之后,康三元一家便随景年回京,如今在京都那处别院内居住),孙福在康三元处,银姐夫妇自然放心,小孙福在康三元家住了几个月方回去,后来则干脆在康三元处和景熙等一起读书了。
依着景熙的意思,应该将吴叔叔家的香芹妹妹也一并带回家住一住的,但因看母亲似乎没这个意思,他也就没敢提,不过十分留恋,临别时将自己的精致小荷包留了一个给她……
81、番外·夏风并儿女篇
康三元是个性情中人, 不管上一世还是这一世。
康三元觉得很满足, 上一世她只得到了一个负心的男子,而这一世她有两段值得珍藏的情意。
一段关于夏风,一段还在进行中, 关于她的官人景年。夫复何求呢,康三元偶尔独坐回思往事时, 便会有这样满足的感慨。
在康三元的记忆里,夏风已经变成了一个血气方刚浪迹江湖的形象, 一个英俊有力的男子, 既有照顾家人的责任感,又有执掌一个家族的智慧,还有单刀骑马闯天下的豪情和胆略。无一不是一个女人梦想中的黑马王子呢……
总之, 也许康三元美化了夏风的形象, 但她却十分乐意这般想象,她愿意相信他是个不平凡的男子。
而此时, 夏风也已在大族中立稳了脚跟, 因他办事公道妥帖,路子又广,几个堂兄弟便愿意奉他为家主,在这世上,不论处在哪个行当里, 兄弟亲戚们都喜欢抱团,抱团才能强大,才能在这虎狼之地立稳脚跟。
若干年后, 夏风的膝下也有了三个半大的儿子,妻贤且美,举桉齐眉,夫妇甚是相得,家里也渐渐将那些不上道的生意去了,如今是正经的大客商,专营南北往来货物的运送,家里车马海船多达几十辆/条。家道愈加的丰饶,被称为“江上夏家”,田产连横,宅第高耸,羡煞了不少人。
诸事都遂心,夏风此时已经不是渝州衙门里名捕头的模样,他亦如同大户家主一样,穿起了儒雅的锦缎长衫,续起了唇上的胡须,以使自己看起来有大家主的厚重感。
他不嗜酒、不纳妾、为人和善,处事公道精明,一般老爷们有的毛病他几乎都没有。
而他的夫人只是嫌他平日在家时话太少了,而人,也似乎太好了,让她觉得总缺少点什么……
不过,他的夫人还是很满足的,因为他待自己确实很好,有礼而体贴。让她也说不出什么来。
只是有一次他携她去大船上散心,那夜先是有月亮的,后来起了风浓云上来,河里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她本想在船头再坐一会儿的,他却忽然命她先回船篷里,而他自己却在船头上坐了半宿,灯笼也不点,也不知道想些什么,后来进来却是一身的酒气。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膝下的这三个儿子虽然也请了业师授课,他这个做父亲的却不愿孩子们考功名走仕途――他的意思是家大业大,无须羡慕那些七品小吏,为了这点她曾经同他较正过,他竟是听不进去的。
除这些之外,其他一切都很好。
-------------------------------------------------------------------------------
几个孩子见风就长,渐渐脱了孩提时的稚气,一个个露出了俊秀的模子,康三元这个做母亲的不禁很有一丝郁卒,因为――三个孩子长得都不像她……
大儿子景熙是标准的翩翩(花花…)公子的典范,单是一双狡黠而妖娆的桃花眼就让康三元很犯愁,更兼那一种人想不到的倜傥风流(因为人小,还没有展现出十分…),一度让康三元伤透了脑筋,只能自我安慰说:“进儿虽然淘了些,好在是个聪明体面的孩子,大道理他还是懂的,等过两年大了,再调理调理一准都能改过来……”
她自己说这些的时候,也甚是没有底气……好在这些话她从来都是对着孩儿他爹景年说的,所以倒也不怕别人笑话,景年似乎倒不觉得自己的大儿子有什么毛病,每次康三元唠叨完这些,他总是继续翻着折子,一边含煳的道:“唔,就这些?那等过两天我闲了替你调理调理也就是了……”一边说着目光便继续深入到了折子里……
康三元便自叹息一声。又叮嘱道:“洪度,可不能打他。要不……再给他换个老师试试吧……”
二儿子景沅倒没这些毛病,他还是沿袭了小时候喜欢睡懒觉的习惯,十一二岁的他看起来还是偏于胖乎乎,一张满月脸好在生的整齐,漆黑的眉眼粉嫩的小嘴,彷若画上的仙童,一笑就更可爱了。
景沅小小年纪就十分会享受,无论吃的喝的穿的,几个孩子里面,他最会挑……且脾气温柔甜蜜(当然是在他不发脾气的时候,不过这孩子很少发脾气,因为大家都很喜欢这个笑眯眯的小胖子,有什么好的先想着他…),故而,这孩子在府里人缘最好,尤其那些老嬷嬷管事媳妇大小丫鬟们,一天不见他都要问问别人的。
景沅小小年纪,却很有些惊人的才干,某一天母亲带他进宫去看太后,忽然惊讶的发现这孩子竟大人样的坐在几个皇子中间,绘声绘色同他们谈话(明泽留下的诸皇子中,很有几个年长的偏妃之子),而已经弱冠之年的少年皇帝明昭端坐在上首,竟然完全忘记了他母亲(皇太后)的礼仪教导,伸着脑袋听的十分投入,间或问一句什么,小景沅便解释一番,相谈甚欢。
回府之后康三元问儿子和皇上皇子们说什么呢?景沅无聊的道:“孩儿瞧他们拘束的紧,便给他们讲了一段书,又说了些和父亲打猎的事儿解闷,皇上爱听的紧,还约我后日进宫,他要带我去尚林苑狩猎,再把些外间的笑话儿说给他听――”
康三元稍稍放心,想了想便命他去见他父亲景年,命他将今日同皇子们说的话源源本本的说一遍给父亲听,看看可有什么说的不妥的。
景沅道:“母亲,孩儿留神着呐,孩儿所说的都是拣着皇上爱听的――”然而还是去找他父亲去了。
没过几日,少年皇上便亲来景府――找景沅玩儿……
一来一往之中,日子流水般过去,友谊遂日笃……
妙妙,长到七八岁的时候,真真正正的是七岁八岁狗也嫌,调皮的让人头疼。常常有小丫鬟忽然哭着跑来禀明康三元说:“夫人,丫头实在受不了小姐了!丫头情愿去大厨房烧水!”
这便又是某个陪玩的小丫头被妙妙折磨惨了,康三元先还会带着哭泣的丫鬟去训斥女儿,后来发现女儿认错态度从来都是良好,然而再犯的几率几乎是百分百,便只好大力安抚丫鬟们。
最后,某一次她亲见了妙妙和一个小丫鬟摔跤的场景后,便教育小丫鬟道:“紫菱,妙妙咬你你不会扭她呀,你不要怕,她欺负你你还手是应该的,只要别摔到石头、桌子上就行……”
于是,某一天轮到妙妙脏兮兮着小脸拉着绿绮来向康三元告状:“娘,绿绮推到了我,呜呜~~~”康三元看着同样一脸委屈相的绿绮丝毫不同情女儿,末了问清了原委秉公断桉,两个人都挨了些责罚。
晚上,景侯爷从李尚书府赴宴一归来,便见小女儿妙妙像只鸟儿一样一头扎进了他怀里,呜呜哭诉道:“爹爹,绿绮欺负我,娘不给我做主!哇哇哇呜呜呜~~~~~”景年对这个娇嫩又野蛮的小女儿一向是宠爱有加的,闻言便立即是一通爱`抚,又问原委。妙妙趴在他的怀里抽抽噎噎的把事情说了个大概。
景年抚摸着她小脑袋的手便是一顿,末了语重心长的道:“妙妙啊,你母亲说的对,欺负人的事儿咱们大家小姐是不做的呢,绿绮平日待你多好啊,你怎舍得叫爹爹关她马棚呢?再者说,此事妙妙也有不对呢――你跟绿绮手扯手转圈儿玩,为何忽然撒手将她匡倒在地上呢,匡倒了不将人拉起来,为何坐人家的肚子呢?人的肚子是不能坐的呐,会很痛,人家受不了才推了你一下,原不是有意的,妙妙就饶了她罢――”
妙妙夹着泪珠子不满意的说:“可是妙妙常坐爹爹的肚子呢,爹爹为什么不痛?”
景侯爷:“爹爹是大人,绿绮比你还小,人小了就会痛呢――”
妙妙,抽一抽鼻子:“那妙妙现在想坐人家的肚子……”小泪眼婆娑娑的。
景侯爷,双臂一举,将女儿架在自己的肚皮上,爱怜而心甘情愿的道:“好,来吧……”
好在……妙妙长大后好了许多,虽然还是古灵精怪的,但是个十分明理有才的小美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