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好习惯
一开始的时候李氏等人还舍不得,不过慢慢地也都明白了,再说家里头日子好了,也着实是可以让他们想法变了不少的,一个是不会说买了套衣裳买了点儿肉家里头就没钱了,二来也是因为每天要跟很多人打交道,看多了见识广了,就知道不能够眼界那么窄的。
何况其实也都是跟七夕一样的想法,那就是肯定都是愿意给自己家里人花钱的,再加上还有七夕这个什么都舍得买的,她们跟着吃着穿着习惯了,慢慢地就真的耶都舍得花钱了。
所以才说李氏就放心交给女儿来管了,因为他们现在的很多的日常的那些个习惯其实都是七夕给带出来的,哪里会不相信七夕呢。
而经过七夕这样一打理,真的是家里人不管是吃的还是穿得之类的,都是跟以前大为不同了,但是现在倒是没有什么了,他们也是真的都很是习惯了的。
就好像是说想到敬文敬晟在学堂吃饭的问题,平时吃饭肯定是可以吃饱的,学堂在这一点上还是没得说的,就是可能口味很是单一,再说好吃的也没有那么多。
为了这个,七夕可是想了不少的法子的,像是那下饭的泡菜之类的额,肯定都是有的,但是也不能总是吃这个啊,这个可不是什么营养的。
于是另外一些个容易存放的腊肉腊肠,尤其是稍微一放锅里煮了就能够吃的东西,她可是变着花样儿地给哥哥们送去。
敬文他们屋里头自己本来就是有个炉子的,家里头又给拿了锅,并不大,也不是要他们做多难做的东西,就像是一些把水烧开了直接放进去就能够吃的东西,这样对他们才是最为合适的。
尤其是冬天就更加方便了,啥东西都是不怕放着的,就算是拿去再多,只要是放外头一冻,想吃的时候提前拿回来化了就可以煮了。
所以那些个包好了冻着的饺子,甚至是还有鸡汤骨头汤啥的,七夕都是没少给拿过去的,饺子之类的是最为方便的,随便哪里都能够放,反正都是冻好了的,想吃的时候直接拿回来就能煮,连化都不用了。
再有就是鸡汤骨头汤之类的,也都是可以熬好了连着肉都行,一起放在瓦罐里头送过去,想吃的时候就弄出来,放锅里化开了,热热地喝一碗,肯定就不饿了,晚上还能够睡得好。
要是还想要再吃一些,也可以往里头下面条,而七夕还给弄了一些个干虾子之类的,用来下面条那味道简直就是太鲜了,反正不管是哪种肯定都是特别方便的做法,而且还都是对身体好的,可以让他们吃了又饱又有营养的。
这些个东西在学堂里头都是很出名的,慢慢地也有人来七夕家里头买,像是鸡汤之类的肯定是不好买的,但是饺子和别的腊肉腊肠倒是都可以。
之前也有不少关系好的在敬文敬晟那里蹭过不少吃的,但是总也不好意思一直去吃吧,再说沈家送来啥,一开始的时候都是兄弟几个一起吃的,不仅仅是三房的孩子,还有沈家老宅的,还有李家的孩子,全都是一起的。
而后头又有了蒋家的孩子,只是那时候他们还不知道蒋家跟沈家是姻亲的关系,沈家不管是送肯定都是会带着他们的份儿的,要知道那可是沈家的女婿啊,他们还以为就是跟敬文他们关系好呢。
所以后头他们就是自己去沈家买,这样等到饿了的时候,也是可以跟着一起吃的,而有那不能够总是去买的,也是让家里头学着给包了一些个饺子或者是包子啥的,大冬天的也都能够放住,这样饿了就可以直接吃了。
一时间就因为沈家的孩子来了,这学堂里头好些个学生倒是日子过得比以前好了,因为之前他们肯定也都是饿的,倒是也不是说家里头吃不起,而是没有人想到这些,饿了顶多就是随便吃一点,有时候没有也就算了。
哪里像是七夕这样,生怕她的哥哥们在学堂饿着,简直就是变着花样儿地给弄了吃食过来,所以学堂里头才有好多人说,不羡慕敬文念书那么好,倒是羡慕他有个这样的好妹妹。
有好些人哪怕是没有去过沈家的酒楼,或者是没有在学堂门口看过七夕的,但是也都是知道她的,都是知道敬文敬晟他们有特别对他们好的姐姐妹妹,时常都是给他们送来吃食的。
而这些其实学堂里头的先生们也都是知道的,不过以来敬文念书是特别好的,对于这样的天资聪颖又很是用功的学生,先生自然是要偏爱些的,何况这也不是什么不好的事儿,自然不会拦着。
再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实先生们也知道这些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总是会饿也是正常的,可是也不能说就因为他们饿了,学堂里头就左一顿右一顿地供着饭啊,也是没有这个说法的。
毕竟学堂里头收的钱也不是特别多的,但是又是看着孩子们饿着,肯定是对念书有影响的,而现在好了,好多人都是跟着沈家这样学着,哪怕是那没有什么钱的人家,既然是送了孩子来学堂了,肯定就是指望着出息的,所以在这上头也都是很尽心的,总是会尽量给弄些吃的,就是怕孩子们饿着的。
而孩子们吃的好了饱了,也是肯定就身体更好,精神也会更好哦,这样念书也会更好的,关于这些,先生们自然都是知道的,所以其实这也是他们根本就不过问的一个原因。
何况七夕一向都是会来事儿的,只要是家里头有一些个新的吃食,他们总是会给学堂里头的山长和先生们送来一些的,他们倒是不用非得给送一些特别贵重的东西的,只是这些个能够体现自己家里头心意的,送来是最好的。
是以孩子们也都是可以吃好的,而先生们看着孩子们吃好了更有精神念书,自然也都是满意的。
而除了这个之外,敬文等人在学堂里头,其实如果在寻常饿了,吃得最多的还是点心,当然这点心是七夕特意花了不少的心思做的。(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知道怎么管着
因为那些个饺子之类的虽然是可以好好存放,等着晚上饿了时候好吃,可是这总也是要生火然后烧水之类的,若是晚上饿了的时候,天气冷,正好是吃些热乎的,正是合适的。
但是寻常的时候,不能总是花那么多的功夫去煮饺子或者是做别的吃的,还是会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念书的,而这时候如果是想要填肚子,那么还是这些随时拿了就可以吃的点心更加方便一些的。
尤其是这些个点心,可都是七夕特意花了心思来做的,如果是那种寻常的点心,虽然也是容易存放的,但是稍微久一些,肯定吃着就有些硬了,这样吃到嘴里也不会觉得好吃,而且对胃也是不好的。
可是这些就不同了,首先里头就是加了对身体好的东西,在这一点上头,七夕从来都是特别注意的,不仅仅是送来学堂的,就是自己家人吃的,甚至是酒楼里头卖给客人的,她都是特意放了很多的东西的。
因为这是给人的吃食,七夕对这些向来都用心,给自己家吃的不用说,她是一定会特别用心的,而那些个拿出去卖给客人的,她也觉得只要是来吃她家东西的,她就肯定是希望吃了觉得好吃而且是对身体好的,在赚钱的同时,肯定也是要对所有的一切都是用心的。
所以可以想到这些给敬文几个送来的点心肯定是好吃的,不仅仅是平时他们自己吃,有些个同窗过来一起讨论学问的时候,也会拿出来招待一下。
而这些显然是比那些个在普通的铺子里头买的要好吃的,在知道了是沈家的铺子也有之后,有不少同窗是叫了家人过去买的,因为他们在学堂时间也都是一样的,敬文等人饿了需要吃些东西,他们肯定也是需要的。
是以因为这个,沈家酒楼的点心其实还是卖出去一些呢,当然并不是特别多的,因为七夕家的酒楼现在生意忙,点心只是给一些包厢的客人上来的,并不是说大量地卖出去的。
不过家里头倒是想过要开点心铺子,七夕之前的想法是开了给她姐做陪嫁,将来云容出嫁,嫁妆肯定是不会少了的,现在家里头就一直都是在给她预备嫁妆的。
但是七夕还是想要再给姐姐一些可以生钱的嫁妆,好比这想要开的点心铺子,其实就是酒楼也是可以的,将来要是家里头开的越来越多了,给姐姐都没有问题,关键是要打理一个酒楼需要在意的东西太多了。
而将来云容嫁人了之后,估计不会像是现在这样,虽然说蒋家肯定也是会待她很好的,但是毕竟跟三房这样从乡下来的自己一家子赚钱的是不一样的,蒋家的媳妇肯定是要能干的,尤其是云容还是长媳妇。
可是云容年纪还小,嫁人了之后她的嫁妆更多的是要自己去打理,若是直接就管着一个酒楼的话,当真是没有那么简单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七夕想到了可以先给姐姐开点心铺子,首先来说,他们家不管是自己吃的还是卖出去的点心,那都是独一份儿,不仅仅是这县上,就是到了哪里都是没有的。
而他们家的点心在这里是很出名的,好些个县里头数得上的人家,在他们酒楼吃过了之后,都是会来这里买的。
因此虽然说七夕家的酒楼不是主要卖点心的,但是就因为这些人都非得要过来买,其实卖出去的也是不少了的。
所以七夕就想着,若是能够开个点心铺子的话,生意肯定是会不错的,因为这些人以后都是可以去买,而等到真的开了铺子之后,各种点心都有,到时候就是那些个不来这样大酒楼吃饭的人,知道点心好吃,也都是可以去买的。
这寻常家里头给老人孩子买个点心解馋,或者是那些个大户人家,每日里来需要的点心都是不少的,虽然说自己家里头也会做,但是一般只要是一个铺子的的点心做的好吃出名了,那么待客的时候肯定是要买的。
而这样的大户人家,每日里头都是相互来往的,所以别看只是一个县城,如果能够把点心做好了,让大家伙儿都觉得好吃的话,那么生意一定是会很好的。
当然这县里头现在也是有一些点心铺子的,甚至是还有些是老字号,这个七夕都是知道的,之前她也是买过不少的。
但是七夕对自己的手艺是很有信心的,她吃过外头做的,也吃过自己做的,觉得还是自己做的更好吃,而这不是她一个人这么说,是家里人还有来吃饭的那些个客人都是一样的想法的。
最好的证明就是他们吃了之后还会回来买,一开始酒楼只是说放在包厢之类的,但是有太多人总是想要买了回去了,所以才会多做一些的,而能够作为回头客回来买的,肯定就是觉得这些好吃的,不然怎么不去别的地方买呢?
是以就是因为这些,所以七夕有信心如果是开个点心铺子的话,肯定是生意不错的,再说本来就有他们家的酒楼,根本就不愁那个点心铺子没有知名度的。
只要是有人知道,而且铺子里头的点心又是真的好吃的话,肯定是会有好多人去买的,到时候这点心铺子是肯定可以给她姐赚钱的。
而这点心铺子虽然是没有一个酒楼大,但是她想着从筹备开始,就让她姐跟着一起学着,之前酒楼的时候,其实就连她都是有些在摸索着来,毕竟就算是以前有经验,但是在这里弄酒楼还是头一次。
眼下酒楼里头一切都是顺利的,所以七夕觉得,可以抽出功夫来把点心铺子给开起来了,而在这个过程中,她是要让她大姐跟着学的。
也就是说一个铺子从最开始怎么弄到后头怎么打理,她都要亲手教给她姐,这样以后云容自己接手打理的时候,就谁都没有办法蒙骗她,她手里头不管是有多少铺子,都是知道要怎么管着的。(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肯定顺顺利利
而像是这样的点心铺子之类的都是还是只是开始罢了,如果以后云容也要开酒楼,或者说是家里头给云容陪送酒楼之类的,有了这个点心铺子的基础,到时候搭理酒楼也就容易顺利多了。
尤其是自己家这里都是在帮忙的,如果以后云容真的要开酒楼的话,连厨子和伙计都是可以分一些给她用的,自然就更加顺利了。
是以七夕考虑过后就直接跟家里人说了,而家里人也都是觉得,就算是给了云容再多的钱,也还是要给了这生钱的铺子和营生才会让他们更加放心的。
到时候云容嫁到了婆家,不管是婆家的日子到底是有多好,只要是她自己手里头有这样可以生钱的营生,她到什么时候都是不需要吃别人的用别人的,她自己的嫁妆就是足够的,腰杆也是可以挺直的。
而这些家里人自然都是能够想到的,就连云容自己也都是懂得的,所以看到妹妹为了她打算得那么多,她心里头很是感动。
不过她不会说什么感激的话,因为这是她自己的亲妹妹,家里头的每个人在她心里头,那都是比她自己更加重要的,所以她也能够明白家里人对她的好。
而她又是特别聪明和懂事儿的,在听了妹妹的分析之后,也觉得这点心铺子是个好主意,尤其是现在家里头的酒楼开张还不算是太久,虽然是生意都是很顺利了,但是太忙了,家里头长辈都是没有时间去做别的的。
是以她就点头同意跟着七夕一起张罗了,而家里头人也都是同意且放心的,因为别看是七夕一个小姑娘张罗的,但是在当时家里头要开大酒楼的时候,都是她张罗的,眼下这个铺子家里人自然也都是放心的来了。
别说,其实一开始七夕的考虑就是全面的,最开始想着开个点心铺子,除了她自己会做很多的好吃的点心之外,也是觉得这东西适合姐姐学过去。
不仅仅是云容,还有晓筠和云朵两个,学做一些个好吃的点心,不管是给自己吃还是给家人吃还是说以后想要做个生意之类的,都是可以的。
而七夕对几个姐妹向来都是不藏私的,在教云容的适合,都是几个姐妹一起跟着学的。
这一点上头,就连林晓筠现在都是不会说去推脱了,一开始刚来的时候,看到七夕有时候教给他们做菜的法子之类的,她还是觉得有些不合适的,毕竟这样的手艺,那是放到谁家里都是不会外传的。
可是现在她不会那么想了,她知道沈家人心里头,她就是一家人,而她心里头也把自己当做了一家人了,是真的完全不会有那种怎么可以教给她的法子,她就跟所有的姐妹都是一样的。
所以七夕现在教给他们东西,他们都是一起学的,将来要是想要用这手艺做什么,就看是不是能够学得好了。
别说,这点心之类的,本来就是适合女孩子学的,也不会有那么大的油烟之类的,当然其实厨房里头的菜式,七夕也是一定会教给他们的。
因为像是这样的手艺,其实不管是到了什么时候,都是很难有机会学到的,现在七夕教给他们,是因为想着要让自己的姐妹多会一些东西,将来就算是不用指着这个赚钱过日子,但是会的东西多了,总归是有用处的。
是以在家里头的的时候,只要是有空的时候,或者是七夕做菜做点心的时候,几个姐妹都是一边帮着打下手一边跟着学的。
而七夕也是难得的有耐心,只有在面对她自己关心的人的时候,她才会这样有耐心的,是以就是可以很细心地教给她们,也让他们都是会越来越多的东西的。
现在摆在书房里头的点心,就是家里头刚做好的,其实之前敬晟他们都是以为这点心都是七夕做的,当然以前是这样的,但是现在云容几个也是越来手艺越好了,有时候也会开始尝试做些简单的。
这就跟所有的手艺都是一样的,不能够着急,要慢慢学好好学,这样做出来的才会好吃的,所以大家伙儿也都是很有耐心的。
当然这些点心因为送到学堂的时候,从来都是带着沈敬鸿和沈敬海的,所以他们俩也都是吃过不少的,是真的觉得好吃的。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他们是不好意思吃的,因为都知道三房的酒楼那是大酒楼,这些个点心都是可以拿出去卖的,那就都是贵重的东西,要知道就连学堂里头那些个家里头有钱的,也都是会来三房那个的酒楼买的。
而他们之前在沈家老宅的时候,别说是这样的好的点心了,就是最为寻常的点心,他们也都是没有什么机会吃到的。
当然就算是沈敬博那样的,也只能是从老沈头手里头拿钱,去镇上买一些寻常的点心,其实沈敬博也是没有钱吃好的点心的。
所以当时三房送来学堂,连带着给了他们让他们吃的时候,他们都是不肯要的,都觉得这点心拿出去是能够卖不少钱的,他们哪里就能直接吃了。
但是后头发现是根本就拒绝不了的,因为三房是直接带着他们的份儿了,也就是说,原本每次送过来的是三五天够沈敬文和敬晟吃的,那么现在就多拿了他们的份儿了,如果他们不吃的话,敬文他们也是吃不了的,到时候就那么放着,而三房后头还是会再送过来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那时候起就知道三房的坚持,三房对他们好,是实实在在地对他们好,不会去多说什么,但是就是对他们很好的,直接就做到了。
是以这些个摆在桌子上头的点心,其实沈敬鸿和沈敬海在之前在学堂的时候,当真是没有少吃的,全都是自己家做的用料特别好口味也特别好的点心,吃的时候就觉得口感特别好的,更别提还有相配的那茶来喝。
寻常的茶七夕是不会让家人喝的,她给家人喝的,肯定都是有好处的,好比说养胃的之类的,就是为了让家里人不管是吃什么还是喝什么,都是对身体有好处的。(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好多东西
不过倒是不需要她亲自来泡茶,家里人现在都会的,是以敬晟现在也很勤快地泡了茶过来,还亲自给大家伙儿都倒好了茶,这才道:“喝茶,咱再吃两块儿点心,剩下就留着肚子晚上吃好吃的了。”
他这就算是弄好了茶和点心,也一直想着七夕做的好吃的呢,虽说在学堂也是可以吃饱的,而且家里头时不时就给送吃的,就连这点心也是让他们管够吃的,但是回到家里头来吃的东西到底是不同的。
尤其今儿个因为沈敬鸿和沈敬海算是正式搬到了家里头来住的缘故,七夕可是亲自下厨的,看她那意思就是要一整桌饭菜都是要她来弄的,敬晟自然是要到时候多吃一些的。
现如今家里头日子好了,也不会像是从前那样,哪怕是吃口肉那都是要等好久,而且有老沈头那个不公允的,还总是吃不到他们的口中的。
三房分家出来之后,就是自己的日子自己做主了,自然是可以想要吃什么就吃什么的,再说沈承厚和李氏都是疼孩子的,而且家里头现在花钱的习惯都是七夕给养出来的,谁都不会说舍不得吃喝的。
是以敬晟当然不是说想要吃个什么肉之类的解解馋,他就是喜欢七夕做的饭菜,只不过现在七夕并不是顿顿饭都做,有时候也有别的事儿要忙,再说家里人厨艺都很好,也不一定就要她来做,只是敬晟特别喜欢吃她做的饭菜。
当然家里人也都是知道的,虽然说是别的人现在也跟着七夕把厨艺给练出来了,但是要说是做得好,七夕还是第一的,是以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是其实心里头也都是很想要吃七夕做的东西的。
而今儿个是沈敬鸿和沈敬海两个头一次过来,七夕肯定是会**思好好做一桌好菜的,这个全家早就知道,所以敬晟才会一直提醒大家伙儿,现在先不要吃太多了。
沈敬鸿沈敬海两个也是知道的,并没有说不要太过铺张之类的,因为都知道这是对他们的心意,表示对他们来到家里头是真的欢迎的。
是以这会儿听了敬晟说了之后,就都笑着点了头,结果茶杯之后,因为不算是太饿,倒是就都坐在那里喝茶说话,也还没有吃点心。
不过他们都是知道这点心是很好吃的,从前在学堂里头,第一次三房给送去学堂的时候,敬文敬晟叫他们过去吃,当时他们就觉得特别好吃,想着做得这也精致好吃的点心,肯定是要花不少钱的,就觉得不能吃太多了,尝尝就行了。
结果敬文敬晟直接拿了两大包给他们俩,说是给他们俩带的,他们赶紧摆手说不能要,但是敬文直接说了,兄弟几个是都有份儿的,也就是说如果他不要的话,那拿来的就太多了,敬文敬晟他们也是根本就吃不完的。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在学堂里头的日子好过起来了,因为不管是三房给敬文敬晟送什么,都是会有他们的份儿的,吃的用的都是一样的,而且根本就不给他们拒绝的机会的。
因为沈承厚和李氏等人都知道,这俩孩子跟李家的孩子不同,李家的孩子在学堂念书,那是家里头肯定会好好照顾的,当然因为现在是在县里头的缘故,所以三房一定是会好好照顾的。
只不过李家的孩子在休沐日的时候,还是想要回家去跟家人团聚,而沈家老宅的孩子,却是连每次回家坐车的钱都是没有的。
而三房也是知道他们在学堂除了供着的饭菜之外,是任何买吃的用的的钱都是没有的,所以才会像是现在这样,什么都带着他们一起的。
后头在孩子们回去家里头的时候,其实也是三房给雇了马车,这其实并不需要花太多钱,对于现在的三房来说,简直就是不值一提的,尤其是家里头还有马车,要不是每次回去乡下要两天,马车跟过去怕家里头不够用的话,其实都是可以用三房的马车的。
不过也是帮孩子们雇了好的马车的,为的就是让孩子们也可以回家去看看,而在他们回去的时候,三房也是给带了不少东西的。
一些自然是要给张氏的,在沈家老宅的那些人里头,三房最为关心的当然就是张氏了,要不是张氏要留在家里头,不肯过来跟他们住在县里,其实早就想要接过来了。
所以就让孩子们回去的时候给捎回去吃的用的,或者是平时也会让来往县里头的认识人帮着捎东西过去,肯定是要照顾张氏的。
另外也是让两个孩子给家里人带东西回去,记得第一次带了点心和肉回去的时候,沈云欢和沈云兰两个都是特别惊讶的。
因为他们一直就是在沈家老宅住着,根本就不可能会有吃这些好东西的机会,哪怕是爹娘偷着给买一些,也都是镇上最为寻常的点心,就是那个她们也是很少有机会吃到的。
所以一看到沈敬海拿回来这些点心的时候,不只是沈云兰和沈云欢,就连二房夫妇都吓了一跳,因为知道孩子们手里头是没有钱的,所以不知道他们是哪里弄来的这些个好吃的东西。
尤其是那点心一看就是特别好的,跟他们在镇上偷着买来给孩子吃的根本就不一样,还有那肉,他们就算是过年的时候也没有吃过这样的熏肉腊肉的,因为老沈头根本就不会给他们吃的,哪怕是偶尔买一些,能够吃到的也只有是老沈头和沈敬博两个的。
沈敬海回来之后因为坐下还没有说话,结果家里人就都心里头满是疑惑,而二房夫妇更是直接忍不住问道:“敬海,你这些东西都是哪里来的?咱家没钱给你买啥吃的,这老些东西,是谁给你们的?”
他们到这时候都没有想到会是三房给的,哪怕记得三房是在县里头开酒楼的,但是在他们看来,从前跟三房的关系一直都是一般的,虽说孩子们都是在一起念书的,但是他们总是觉得并不会那么照顾。(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日子好了
尤其是他们自己就将这些东西看得很重,眼下瞧着这些个点心和肉之类的,一看就是值钱的东西,谁能够直接给他们呢。
所以其实虽然是这样问,但是二房夫妇心里头是没底的,特别担心是孩子们做了什么不好的事儿,所以才拿回来这些的,要不然他们就是两个在县城里头念书的孩子,哪里会有钱买这些东西呢。
因为别看他们现在是直接这样问,其实是担心孩子们会说出来什么事儿,那他们夫妇可真的是接受不了的,因为对他们来说,在这个家里头不管是老沈头怎么偏心都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他们能够保证孩子可以继续念书就行了。
所以可想而知,对于二房夫妇来说,什么都是比不上孩子们念书更加重要的,因为不管别的,他们就是看着孩子好好念书的,所以才会在老宅这样圆滑处事呢。
而孩子们在县里头学堂没有那么多的钱他们也是知道的,但是想着能够自己考进去那学堂就不容易了,再说也是可以吃饱饭的,他们也想要有更多的钱给孩子,但是现在老沈头肯定也是不会同意的,所以也是没有法子的事儿。
可是却是怎么都不能让孩子们在县里头做别的事儿的,对他们来说,孩子念书就是最重要的,如果是在县里头做了不好的事儿,那么他们是怎么都接受不了的。
所以别看现在看起来还是挺镇定的,问的时候却是一直都是在看着孩子的,生怕他说出来什么吓人的话。
而沈云兰和沈云欢两个到底是还小,再说也只是知道沈敬海是在县里头念书的,倒是没有想到别的地方去,就是也好奇这东西到底是谁给的,尤其还是这么多他们都没有见过的好东西,所以也全都跟着一起盯着沈敬海。
神经还是刚进门,又提着不少东西,所以进屋之后想先要坐着喘口气,结果外头的衣裳刚刚脱下来,就看到全家都是一脸紧张地盯着他,顿时就明白了。
他自然是知道爹娘对他念书多么看重的,这时候虽然沈云兰和沈云欢两个想不到,但是他看着爹娘的神情,却是可以想到这些的,尤其是看到家人一脸紧张的表情,觉得自己刚才就应该进门就说的,也省得是让爹娘跟着担心了。
所以连忙放下手里头的东西,回头跟家人解释道:“爹娘,你们别多想,这东西是三叔三婶他们让拿回来的,奶那里也有,这个是单独给咱家的,敬鸿那里也有,还有我们今儿个回来,就是三叔家给雇的马车送回来的,等回去的时候也有马车接的。”
沈敬海看着爹娘那个紧张的样子,哪里还敢拖拉,赶紧直接就把前因后果都给说了,包括他跟沈敬鸿两个是怎么回来的。
而二房夫妇俩听到儿子这么说,才想到确实是这样,如果不是三房给雇车的话,俩孩子其实并没有钱可以雇车回来的,也知道三房是日子过得好了,也是真的发起来了。
不过让他们更加惊讶的是儿子的话,说这些东西都是三房给带回来的,怎么会给带这么多东西呢,尤其是自从三房分家出去之后,真的是一直都是没有什么来往的。
是以夫妻俩对视一眼,姜氏就开口道:“敬海,你说这是你三叔三婶给的,他们,这是去学堂看你们了?”
唯一想到的就是这个了,不管是不是来往得比较少,到底是孩子们在县里头念书呢,再加上三房夫妇性子还都是挺好的,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偶尔去学堂看一眼孩子。
只不过若是说去看一次他们是能够想到的,但是像是这样给带回来这么多东西的,他们俩却是都没有想到的。
尤其是刚才就已经是仔细看了这些个带回来的东西,点心不老少,好几包,都是特别好的,还有那熏肉腊肉,那可真的是很值钱的东西啊。
其实也是这夫妻俩没有吃过好的点心,不知道三房的点心精心做出来的,可是比寻常的肉要贵多了,而且他们也还都没有打开,只是看着那外头包着的,就已经是比之前在镇上买的那散装的点心要好太多了。
现在他们就是看着那好几包的点心,还有那肉,那可是在他们眼里头特别值钱的东西啊,所以就忍不住问孩子:“他们去看你,咋带了这么多东西啊?”
还都没有等沈敬海回话呢,夫妇俩就认定了肯定是三房夫妇去看了一趟孩子,咋说也是要带点儿东西的,所以就疑惑怎么会带那么多的。
沈敬海也是脑子聪明的,猜到了爹娘是在想什么的,其实就连他自己当时都是特别惊讶的,所以这会儿爹娘觉得奇怪也是很正常的。
于是就笑着道:“爹娘,这个东西不是三叔三婶给拿去的,是夕儿她们去学堂的时候,直接给带过来的,三叔家酒楼开张我们也去了,后头夕儿她们再来学堂送东西的时候,那吃的用的都是带着我跟敬鸿的份儿的,我们在学堂也吃了好多点心饺子啥的了。”
沈敬海是有啥说啥,将这些日子在县里头的事儿都告诉给了爹娘,其实这时候他还不知道三房要将他们接过去住呢,这时候三房也就是刚搬过来县里头,啥都没有收拾好呢,所以就只是先给孩子们送吃的来。
而收拾出来给孩子们住和念书用的西厢房,这会儿也都是开始装修了,只等着全都收拾好了,就可以让他们过去住了的,当然这些现在沈敬海他们还是不知道的。
不过就是他现在说的这些,也是够二房夫妇惊讶的了,因为他们听到了孩子说的话,说不仅仅是现在这些东西是让夕儿给带过去的,而且孩子在学堂的时候,三房还经常给给送吃的用的。
“你说,你三叔家给你们送了不少吃的用的?”姜氏简直是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
“嗯,每次夕儿她们来送东西的时候,都是带着我跟敬鸿的份儿的,东西是跟敬文和敬晟一样的,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沈敬海认真地点头道,“包括这点心饺子肉还有我们用的笔墨纸砚,现在都是三叔三婶给的。”(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笔墨纸砚
沈敬海都想到了爹娘会这样惊讶的,因为这可不是一块两块点心,是好几包,甚至还有那么多的肉,最重要的是,这些还只是说拿回来给他家里头的,剩下他在县里头的时候,简直就是吃用都是三房管了。
尤其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在做这些之前,也都没有说来跟二房说一声,表示我照顾你们的孩子了,你们得记着我的恩情之类的。
还有让二房夫妇很是惊讶的是,他们是很了解自己孩子的性子的,肯定不是那种看到三房有钱就会凑上去的,所以现在三房给了东西,他们就能够接着,这一点还是让他们觉得很是惊讶的。
二房夫妇都是很疼孩子的,跟孩子也是很多话都说的,当然像是他们在沈家老宅圆滑处事这种是肯定不会说的。
不过现在是三房给了好处,这个倒是没有什么的,是以两人听着儿子的话,就马上又接着问道:“你说连笔墨纸砚都给你们送去了?”
吃的他们当然在意,孩子都是在长身体的时候,可是家里头老沈头把着,根本就没法给孩子买好吃的,只能用自己偷着攒下来的钱给买一些,吃的时候都是要避着老沈头的。
可是像是笔墨纸砚这种用得比较多的,就算是孩子懂事儿节省,他们手里头的钱也没法全都拿出来给孩子买好的。
看着自己的孩子念书那么用功,却只能是用那不好的东西,而且就算是这样,老沈头还不肯给他们足够的用品,孩子们就连那些个特别便宜的东西也都是要省着用的。
二房夫妇看了肯定是心疼的,但是却知道,在三房的孩子当时都不能退学的情况下,他们的孩子能够继续念书,就不能再去跟老沈头说什么了。
是以就看着沈敬博那个根本就不用功念书的,却是拿着好的笔墨纸砚,可他就是放在那里不用,也不会给别的念书的孩子用的。
而现在二房夫妇却是听得儿子说三房给他们买了那些个用的,他们是最清楚那些东西是要花多少钱的,如果不需要太多钱的话,当时他们就能够供着自己的孩子买了。
所以现在听到这个,真的是比吃的还更加要惊讶的,不过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就三房给孩子们拿去的那些东西,那都是在酒楼里头可以卖不少钱的,却是全都拿去给孩子们吃,其实可是比他们知道的要贵多了。
当然这会儿他们最关心的还是那些个用的东西,因为当时三房的孩子是唯一退学的,别的孩子不管怎么说都还是可以在学堂念书的,是以三房有钱了之后,会马上就让孩子再回去学堂,这个他是可以想到的。
因为当时敬文就是念书很好的,对于这一点他们夫妇也是很羡慕的,因为敬文明显就是在念书上头特别有天分的,不过这个东西是强求不得的,再说他们的孩子也是很用功了,可比沈敬博那种没用的窝囊废要强多了。
所以他们也没有什么不满足的,就是想着供着自己家的孩子就行了,当然要是能够让孩子们能够吃得用得更好那就是最好的了。
是以这会儿听到说三房竟然是给他们的孩子买好东西,这个是最让他们惊讶的,因为如果是换做他们的话,当时只有他们的孩子不能够去上学,那么现在自己家里头可以供着孩子之后,他们是绝对不会管任何人的,因为当时也是没有人管他们的。
二房夫妇就是因为这样想的,所以现在听到孩子们说出来这样的事儿,才会这样惊讶的。
其实这样想倒是也没有错的,因为很显然七夕他们也都是这样想的,对于那些个曾经根本就没有给他们任何帮助的人,七夕是绝对不会在意的。
不是说帮着三房是必须的,而是既然在三房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是漠视的,那么现在三房日子过得好了之后也对你不理不睬,这不是都是正常的吗?
就好比老沈头和沈敬博,从前是怎么对待三房的,别说对三房有任何的帮助了,简直就是一直都是对不起三房的,也因此七夕自然是懒得搭理他们的,不管他们怎么想着三房的东西,七夕都是绝对不会给他们的。
而七夕对待沈家老宅这些人的态度,现在就是对张氏是孝顺的,会在意她在老宅过得怎么样,总是想着要是能够把老人给接过去就好了。
余下的就是这些个从前跟她们没有什么利害冲突的孩子们了,尤其是沈敬鸿和沈敬海两个性子还都挺好,本来就是挺懂事儿的孩子,现在也是在县里头念书,三房对于那些个没有欺负他们过的人,从来都是挺大方的,更别说还是这样上进的孩子了。
所以才会这样照顾沈敬鸿和沈敬海,而不是说看着他们的爹娘,就连孩子们都不管了,就连现在给拿出来的这些个吃食也是一样的,都是给沈云欢和沈云兰两个拿回来的,倒是跟别的人没有什么关系的。
而现在沈敬海看着爹娘这么在意这个问题,其实也能够想到,他们本来就是特别在意孩子念书的,现在这样自然更加想要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的,尤其是对他怎么会接受这些感到好奇。
因为虽然二房夫妇是为人很是圆滑的,但是其实却是对自己的孩子很是了解的,一直都是很注意,不会把孩子给教得像是大房的沈敬博一样,不管什么都是想着要拿来给自己,哪怕不该他要的也是一样的。
所以现在看着爹娘这样紧张地等着他回答,沈敬海连忙将手里头的东西放下,其实刚才他是想要赶紧先把吃的拿出来让爹娘尝尝的。
因为他自然是很清楚地记得,就老沈头当家的情况,他们这样在外头念书的都是没有吃过什么好东西了,像是他爹娘和两个妹妹,自然更是没有吃过什么好的了。
所以就想着要让他们赶紧尝尝的,尤其是这样他自己吃过知道都是特别好吃的东西的。(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对人很好
但是现在看着爹娘肯定是更加想要知道他在县里头的情况,尤其是三房到底是怎么照顾他们的,是以沈敬海就先将那带回来的点心拆开,先给了沈云兰和沈云欢一人一块,示意她们俩拿着先吃。
至于爹娘,估计现在心里头都是在想着要赶紧知道答案呢,是以沈敬海就没有先拿给他们,拿着在手里头,他们肯定也是不会想要吃的。
所以就坐正了,然后道:“爹娘,三叔三婶对我和敬鸿是真的很照顾的,打从他们家搬到了县里头之后,每次来学堂,都是给我们带很多的东西的,跟敬文敬晟的都是一样的,他们吃啥好吃的,我跟敬鸿也都有一份儿。”
二房夫妇对视一眼,虽然是听着孩子亲口说了,可是却是还有些不敢相信,就算是知道三房一家的性子是好的,可是能够对孩子这么好的,却是也少见的。
沈敬海看见爹娘的神色,不由得就笑了,然后道:“就像是这点心,我在县里头的时候可是吃了不老少了,你们看着这点心是不是做得特别精致,跟你们说,这可是三叔家放在铺子里头给客人吃的,都是用好东西做的,卖出去那得不少钱呢。”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之前的时候,沈敬海和沈敬鸿已经是有些日子没有回家了,当然不仅仅是因为没有路费的原因,如果只是因为这个的话,那三房肯定是会给雇了马车的。
而是因为之前学堂里头有个考试,所以他们也不敢就那么来回奔波了,因为如果是坐车回来的话,光是在路上就差不多要一天的时间了,更别说还有回家之后要干活儿之类的,根本就没有法子看书。
而这样回家两天之后,再回去学堂也是没有什么精神的,在马上要考试的时候,其实做这些还真的是不可以的,所以哪怕是想要回家,但是也是隔着一段日子没有回来了。
二房夫妇都是知道这一点的,如果是孩子挺长时间没有回家的话,要么就是钱不够坐车回来,要不就是要考试的原因,他们就算是想孩子,可是也是没有法子的,因为没法去看孩子。
其实真要是说钱的话,他们坐车去看孩子的钱肯定是有的,所以当然是想要去看看孩子,如果是能够给孩子拿去一些吃的就更好了,可是有老沈头在,现在三房又分家出去了,甚至是以前在家里头能干活儿的沈惠君和沈承安也出去住了,眼下家里头就只有他们家二房是能干活儿的,老沈头根本就不会让他们经常去县里头的。
老沈头现在其实还不知道二房夫妇已经是有了想要分家的心思,他其实就是想着要让二房留在家里头干活儿,就像是从前三房一样,以前三房在的时候,那些个家里头主要的活儿都是三房做的。
现在只剩下大房二房在,这些事儿自然是不要想着让大房做的,尤其是有个沈敬博那样的,他能干啥啊,根本就是啥都做不了的。
所以老沈头现在是很依赖二房一家的,自然是不会让二房轻易地去县里头,这样家里头的活儿就在真的是没有人做了。
其实如果真的是老沈头依赖二房的话,如果能够倚重他们,那么二房夫妇看在沈家老宅也算是有些家底的份儿上,尤其是最为看重孩子念书,不愿意太过影响孩子念书的份儿上,也是会想着留在沈家老宅的。
因为就凭着他们两口子的脑子,如果到时候是可以让老沈头看重他们,将来这个家里头的事儿都是由着他们说了算的话,他们自然是会养着老人的,但是别的当家做主的事儿的就是得听他们的了。
那他们夫妇应该也是愿意留在老宅的,因为沈家老宅的地是不少的,而他们夫妇自认为虽然是没有三房那么勤快,但是脑子也是够用的,到时候好好打理家里头的地,能够把钱攒下来,肯定是可以把日子过好了,也能够一直供着孩子念书的。
结果没有想到的是,老沈头倒是现在什么都想着他们了,但是想着他们的全都是要干活儿的事儿,也就是说从前三房做的那些,现在三房不在这里了,就全都要他们来做了。
而别的关于钱的事儿,却是依旧什么都把在老沈头的手里头,如果他是个公正的家主的话,那么二房也许也会同意,毕竟是一大家子,到时候只要是谁都有就是了。
但是显然看着老沈头现在的情况,根本就不是这样的,他就是现在看着三房不在沈家老宅了,所以想要二房给他干活儿,可是并不是说看重三房了,他的眼里头依旧是只有沈敬博的。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二房夫妇自然是不会同意的,其实是早就有了想要分家出去的想法了额,就依着他们脑子这样好用的情况,他们哪里会愿意继续留在沈家老宅,这样把赚的钱都是让老沈头分配,然后都给了沈敬博去花。
而他们的孩子却是什么都没有,自己的儿子在学堂念书,就算是念得好,却是连好点儿的笔墨纸砚都是没钱买的,女儿更是在家里头完全是没有地位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二房夫妇是根本就不会愿意继续留下来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今儿个听到儿子说三房竟然是连他们念书的东西都给买了的时候,心里头是很惊讶的。
因为如果是换做他们的话,大约是做不到这样的,就好像是他们现在就只是在想着,这家里头的人可是没有谁对他们好的,如果以后他们的日子过得好了,也肯定是不会分给这些人的。
但是三房却是不同的,他们对于没有苛待过他们的人,并不会一直记恨着,尤其是像是沈敬鸿和沈敬海这样的孩子,会看到他们的懂事儿,会看到他们的上进,然后在三房的日子过得好了的时候,就会像是照顾自己家的孩子一样去照顾他们。
当然这也是因为沈敬鸿和沈敬海两个自己就很懂事儿性子很好的缘故,所以才会让三房一家对他们也是很好的。(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性子好
“你三叔三婶……那性子是好的。”听到儿子的话,沈承才和姜氏夫妇俩对视一眼,有些感叹地说道。
可不是性子好吗,这整个沈家老宅,能够做到这样的,只怕也就是沈家三房的人了,而且能够这样心好的,就是三房夫妇俩。
三房的孩子当然也是好的,但是经过分家时候的事儿,虽然二房夫妇什么都不掺和,但是却看得出来,那几个孩子可不是没有脾气的老好人,别看年纪小,一个个可都是心里头有数的。
所以才说哪怕一家子品行都正的三房人,也就是只有沈承厚和李氏是两个老好人,那些个孩子可是根本就不要想糊弄的。
而现在就是沈承厚和李氏两个也都是不像从前那么由着旁人说啥就是啥了,当时分家时候的经历,让他们好像是想通了很多,对旁人再好再忍让也没用,谁都不会把他们放在心上,还得是自己家的人才可以。
再加上是为人父母的,他们自己就算是受苦都是没啥的,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孩子跟着受委屈的,是以现在沈承厚和李氏也都是厉害起来了。
尤其是现在管着那么大的酒楼,那可是在县里头的生意都是很火的,打交道的很多都是厉害的人,他们夫妇俩现在能力也是锻炼出来了,自然不会再像是从前那样。
这些就算是二房夫妇不怎么跟三房打交道,但是也能够想到的,当时镇上的铺子啥的,就让他们很是羡慕了,现在看到那大酒楼,更是觉得不是一般人能够打理的。
所以他们才越发觉得,现在三房都那么有钱了,而且人也都是变得越来越厉害了,可是却能够对他们的孩子这样好,这真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的。
还好这夫妻俩以前就是那种明哲保身的性子,是以真的从来都没有在孩子们面前说过三房的不好,最多就是偶尔一家人说过三房太老实了,不过那时候都觉得老沈头简直就是把三房当做是仇人一样,他们不知道老沈头为啥那么不待见三房,自然也更加没法子改变老沈头的。
因为这个,他们时常都在跟自己说,可不能掺和进去,就关起门来过好自己的日子就是了,总之就是孩子念书才是最重要的。
而看着爹娘这样说,沈敬海也明白了,他其实是个特别聪明的孩子,知道自己爹娘的性子,对于沈家老宅的事儿向来都是旁观者的态度的。
虽然他觉得这样有些凉薄,但是这是他爹娘,他知道也都是为了他们几个打算的,是以他也不说什么,只是自己能够帮着三房什么就尽量做什么。
虽然说从前就只是能够在学了东西之后回来教给敬文敬晟,其实他真没觉得自己做了啥,但是三房显然是记在心里头了,再加上本来三房就都是性子好的人,对他们这些孩子更好,所以才会这样照顾他了。
而这些沈敬海显然也都是知道的,也知道爹娘为何会这样说,别看他年纪小,却是这些事儿都是看得清楚的。
所以他也就不说什么了,总之爹娘知道三叔一家的好就行了,另外他肯定是会记得三房的好,也跟三房感情越来越好了。
是以瞧着爹娘的神色,还有姐姐妹妹两个拿着点心却还没吃,不由就笑道:“快吃吧,这点心可细了,咱以前吃的那些都没有这个好吃。”
说着又去拿了点心给爹娘:“爹娘,你们也吃,都尝尝,咱这要不是三叔家给送,还真没钱买这么好吃的点心。”
沈承才和姜氏也知道儿子的意思,是以也就没有多说什么,毕竟感谢的话在这里说三房也听不到,再说看着三房最近这样照顾孩子,那是在他们完全都不知道的时候就给了孩子很多的东西,显然是没有打算来他们这里要什么感激的。
所以他们就叮嘱了一句,回去可一定要跟三房说声谢谢,另外要是去三房做客的时候懂事儿些,不要给人家添麻烦,接着就摆手道:“不吃,爹娘不吃,你们快吃吧,咱家也没啥买这些的机会。”
虽然三房肯定是大方的,给拿回来那就是不老少,光是点心就装了好几包,就是想着家里头还有俩孩子呢,俩小姑娘在家可真是基本上没有吃到啥好东西的,是以他们拿过来给侄子侄女吃的肯定是会舍得的。
但是二房夫妇可不会像是从前的于氏那样,不管是有啥都先给自己吃,哪怕是孩子在旁边她都是顾不上的,甚至于氏对自己的孩子到底是不是真的疼爱,都没有人知道。
因为决定她对哪个孩子好的,是老沈头看重哪个孩子,是哪个孩子可以给她带来好处,而不是说身为一个母亲对孩子出自内心的疼爱。
所以之前要是有什么好吃的,只要是到了于氏的手里头,她可是不会想到任何人的,这点她跟她的大儿子倒是挺像的,从来都是有吃的只想着放到自己的嘴里头的。
而二房夫妇却是不会这样的,知道家里头老沈头管着,哪怕是日子过得其实在村里头算是挺好的了,但是孩子们却是根本就没有啥好吃的可以吃,哪怕是过年的时候都没有给他们的好吃的的。
是以现在三房给送来了吃的,而且儿子还说了这东西哪怕是在酒楼里头,那也是要卖很贵的,所以他们哪里舍得自己吃呢,肯定死想着要留着给孩子吃的。
这才全都摆手,看着摆在前头的不老少的点心还有熏肉腊肉啥的,其实心里头特别高兴,因为刚才儿子说了,这是专门给他们家拿回来的,也就是说不用拿到上房去。
二房夫妇的心思可不会像是之前的三房夫妇那样,有个啥首先想到的就是给老沈头送过去,那都是习惯了,当然现在可是完全改了。
他们是从以前就是会想着法子地把东西给自己家留下的,因为知道老沈头不会想着他们的孩子,所以他们就得自己多个心眼的。(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点心和肉
而现在听到孩子说的话,知道另外有东西送去给张氏,所以就想也不想,直接决定这些东西就自己留着了,要好好地收好了不叫人看见,留着给孩子们慢慢吃。
因为在沈家老宅这样的地方住着,孩子们吃不到点心这些,肉更是基本吃不到嘴里头,每次看着老沈头还有沈敬博吃着好的,他们就想给自己的孩子吃,眼下这有了不少的东西,当然是要留着给孩子改善伙食的。
所以这夫妇俩是真的马上就决定了要把东西留下,但是他们却不是那贪嘴的,并没有想要自己吃,而是想着要给孩子留着。
其实他们俩是真的没觉得有什么的,因为一直都是想着东西少就给孩子,好吃的也都是留着给孩子的,大多数的父母都是这样做的。
但是二房的孩子也都是懂事儿的,看沈敬海把吃的那回来,在回父母的话的时候,就先拿出来给妹妹们,而两个女孩到现在都没有吃,沈敬海也是一说完话就直接拿出来给爹娘就知道了,孩子们肯定是要爹娘一起吃的。
是以沈敬海就不由分说拿出来点心塞到爹娘的手里头,然后道:“爹娘,你们也吃,这不是拿回来不少呢吗,再说就算是少,那也得咱都尝尝,你们要是不吃,我妹她俩肯定也都不会吃的。”
沈云兰沈云欢两个也都跟着不住点头,俩小姑娘虽然也是很想吃东西,但是却都是孝顺的,拿在手里头好久了,却是一口都没有咬,这会儿听了哥哥的话,更是一直盯着爹娘,大有爹娘要是不吃她们就放下也不吃的意思。
沈承才和姜氏就不由得被逗笑了,所以这就是他们为啥在老宅看着老沈头做的事儿那么偏心,但是却能够一直忍着的原因了,因为他们自己家的孩子都是特别懂事儿孝顺的,只要孩子好好的,他们自然是可以在老宅为了孩子忍着。
看着几个孩子都是一脸坚持的样子,沈承才和姜氏两个对视一眼,然后道:“好,你们赶紧吃,爹娘也吃。”
姜氏说着赶紧又拿起来一块递给了儿子,沈敬海其实想说他在县里头吃了不少了,可是看着爹娘和妹妹都是一脸笑容,就没有拒绝,直接就咬了一口,催促道:“快吃,快尝尝,三叔家做的点心可好吃了,给咱们拿回来的是夕儿亲手做的,夕儿手艺可好了。”
他看着爹娘吃个点心都要这样谦让,尤其是若不是三叔家给的话,他们在这里住着,根本就吃不到这样的东西,心里头有些发酸。
想着自己就吃这一块,跟家里人一起和和乐乐的,剩下的都留着给爹娘和妹妹吃,接着他就要好好念书,等他以后出息了,就可以给爹娘和妹妹买很多的吃的,也要报答三叔一家。
沈承才和姜氏倒是不知道孩子在吃东西的时候还想着这些,不过他们一直都是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很懂事儿的,很珍惜念书的机会,也一直都是很用功的,所以对孩子很放心。
只除了孩子年纪还不大就自己去了县里头念书,不过好在是跟沈敬鸿一起去的,哥俩也算是有个伴儿,而现在知道三房那样在县里头照顾他们,不得不说对三房是真的很感激的。
因为一直都是特别在意孩子念书的事儿的,所以现在知道孩子们在县里头有人照顾,而且最重要的是,知道三房一定是真心的,且对孩子们都是特别好的,所以才会这样心里头觉得踏实了。
一家人坐着吃了点心,其实并没有吃多少,虽然说是三房给了不少,但是以前都是没有吃过这样的好东西,再说老沈头以后也不会给买,所以都是只吃了一块尝尝,就都说不吃了,说放起来留着以后吃。
沈承才姜氏也知道孩子们的意思,就没有勉强,又拿出来两块给了闺女,儿子是说啥都不肯吃了,只说在县里头的时候,几乎是每天下晌饿了的时候,都会吃几块的。
三房对孩子们照顾得很好,尤其是七夕擅长做各种吃的,又担心哥哥们在学堂念书太花脑子了,不吃好了那里有精神念书呢,是以各种吃的总是会送过来。
有时候一到了下课的时候,就听到门房有传话过来,让他们直接去门口取东西,那都是直接保温端过来的好吃的,他们有几次还是直接在车上吃的,有些不方便在车上吃的,就端回去自己的小屋子,加热一下,一帮兄弟就围着一起吃了。
学堂的门房是很愿意给他们传话的,因为七夕来的时候都是特别大方的,每次都是会给门房带吃的,要知道那沈家酒楼的东西是县里里头都是出名的,所以给门房带来了就真的是挺大方了。
门房当然是愿意给他们传话,也不花啥时间,却是能够得到不少东西的,再说这几个孩子在学堂都是念书挺好的,尤其是敬文,那是山长和先生们都是特别看重的,对于这样的学子,就连门房都是清楚地,所以自然是对七夕等人态度是很好的。
沈敬海想到跟着在学堂吃过的那些东西,就指着那熏肉腊肉道:“爹娘,回头把这个切成薄片,要不就跟菜一起炒了,要不就直接蒸饭,都可好吃了。”
沈承才和姜氏闻言就犹豫了一下,这东西都是好东西,刚才他们就一直在看着这些肉呢,真是在沈家老宅这么多年,也不是没有见过这么多的肉,毕竟过年的时候肯定会买,但是那肉能够吃到他们嘴里头的就不多了。
所以一下子看到这么多肉,其实心里头还是挺高兴的,但是听到儿子这个话,就又在想,这肉要是想要做的话,那肯定是要用到厨房呢,到时候哪里还能给他们呢。
想了想,沈承才和姜氏开口道:“爹娘想法子,咱回头做了自己吃,上房你奶那里有你三叔给的,给咱们都这么多了,给你奶那肯定是不会少了的,咱不想着那个,可这个爹娘得留着给你们。”(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念书用功
这夫妻俩本来就是有自己的心思的,再加上这次三房都说了这些是给他们的孩子的,就是因为知道如果都是拿到上房去,那他们的孩子就都别想了,肯定是都进了沈敬博的嘴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马上就决定要自己留着吃了。
孩子们其实也都懂得,所以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其实都是懂事儿的孩子,要是放在一般的人家,肯定是不会这样藏着吃的,但是因为太知道老沈头和沈敬博的性子了,旁人心里头没有他们,他们自然是得自己想着自己的,所以就决定肉都自己吃了。
“那我想吃炒腊肉片,娘,你给做这个好不好?”沈云欢性子活泼,一听说这些肉都是她们家的了,立刻笑着开口道。
过年的时候家里头饭桌上还是有肉的,只不过除了杀猪菜那一顿是管够吃的,别的哪怕大正月里,也只能是分配者每人吃那么两口。
沈云欢就是再懂事儿,也不过是个十来岁的孩子,一直记着饭桌上那炒腊肉的菜,切成薄薄的片,一眼就看到肥瘦相间,还没吃到嘴里,闻着那香味儿就要流口水了。
只是沈家老宅没啥事儿肯定不会吃肉,家里头倒是一直存着的,但是都是在特别的日子才吃,这个特别的日子就是指沈敬博回来的时候,所以可以想到,肯定也是只给沈敬博吃了。
老沈头对这个倒是没有特意说过,因为他觉得根本就不用说,全家都应该是能够体会到她的意思的,这肉就算是做菜的时候放了,那肯定也是要挑出来,到时候都是到了老沈头和沈敬博的碗里头的。
这么多年,竟然是家里头都习惯了,谁都没有提出来反对过,当然也是因为都知道,哪怕是提出来了,老沈头肯定也是不会在意的,还是不会给他们吃。
可是就算是不说,这些人心里头哪能没有想法呢,一年到头忙活为了啥,不就是为了口吃的,为了能让孩子吃饱饭吗?
结果家里头日子过得也挺好的,这十里八村的老沈家都算是日子过得比较殷实的了,但是看看他们吃的用的,要不是有儿子念书这事儿支撑着,只怕二房夫妇早就不会这样顺着老沈头了。
这会儿看到女儿眼睛亮亮地,提到吃个炒腊肉都那么高兴的样子,二房夫妇一阵心酸,只觉得实在是太亏待自己的孩子了。
但是却不想要让孩子们看出来,姜氏连忙点头:“行,就给我闺女做炒腊肉,娘多放肉片,让你们好好解馋。”
家里头儿子在外头念书,他们因为老沈头不肯让出门,所以哪怕是想着孩子一个人在县里头,也不能去看看。
更是知道孩子身上没有啥钱,他们手里头倒是有一点儿偷着攒下来的,可是除了偶尔塞给儿子一点儿,让他留着身上用,其他的根本就不敢动,那都是留着以后给孩子念书的。
他们是想着孩子一直念书就一直供着,要是沈家老宅老沈头肯供着,那就一直这样,只要孩子可以念书,他们啥都能忍。
可要是有一天老沈头不想供着了呢,所以他们哪怕是有一点儿钱,也是根本就不敢乱用的,不管咋说都是要让孩子可以念书的。
所以哪怕是孩子念书挺用功的,放到别人家,那长辈肯定看重,好好照顾着指望着以后可以出息,但是他们家这里,孩子却是只能在外头也是节衣缩食的。
家里头两个姑娘跟着他们就更是了,就在这沈家老宅住着,在老沈头的眼皮子底下,就是偶尔想给孩子吃点儿啥,那都是得偷着来,而且他们也实在是没啥钱给孩子买。
所以这几个孩子是真的跟着他们受了委屈了,这么多年下来,嘴里头是真的没有吃到啥好吃的。
如果不是三房日子好了还能想到他们的孩子,上哪儿能有这腊肉吃,还是这么多,真是过去那么多年都没有见过,往年一年到头能到他们全家嘴里头的,能够有这其中的一块儿那么大吗?
夫妻俩想到这里对视一眼,越发坚定了要分家的念头。
就凭着他们夫妻俩的脑子,真要是分家出去了,勤快点儿好好干活儿,还愁日子过不好吗?
其实现在的日子也挺好,老沈家的日子放在村里头,谁都是要说好的,但是外人不知道,他们这些在老沈头这么多年干活儿的人,在家里头一点儿说话的权利都没有。
如果像是寻常人家也没啥,那家里头有老人又没有分家的,肯定都是老人做主,一家人干啥都是在一起的,他们也没有意见。
关键是沈家老宅的当家人老沈头是跟旁人不一样的,这根本就不是一个会公正管家的老人,他心里头就是想着啥都给沈敬博的,别的儿孙就算是做得再好,在他眼里头也都是不值一提的。
从前三房在这里的时候,三房是最不让他待见的,那时候就是不管是啥脏活儿累活儿都是给三房去做的,就算是这样,也得不到老沈头一句好话,只会让他们在家里头被责骂。
到头来分家出去的时候,当真是花了好多的心思,要不是有里正过来给做主的话,估计就真的是要被老沈头给净身出户赶出去了。
这些当时二房都是看在眼里头的,虽然他们当时没有说话,是根本就不想呀掺和在其中,因为知道老沈头有多看不上三房,也觉得他们说了根本没用。
但是其实他们心里头却是没少对这事儿想了又想的,就看着三房那时候的待遇,他们就想到要是以后他们也有分家的一天,是不是老沈头也会这样对待他们呢?
那肯定是的,现在之所以在沈家老宅,老沈头没有针对他们,那都是有原因的,肯定不是因为老沈头对他们二房好的缘故,而是因为,一个是因为老沈头更加厌恶三房,另外就是他们一直都是委曲求全的,根本就没有去跟老沈头计较那么多的不公平的地方。(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放在心上
可是要是有一天他们有了别的想法了,比如像是三房一样想要分家出去了,那么他们在老沈头的眼里头,就不是从前只会干活儿不惹事儿的人,当然之前老沈头也根本就不在意他们的,而是成了他眼里头的叛徒了。
到那个时候,老沈头要是不跟他们闹起来才怪呢,看他现在为了沈敬博,做的事儿就已经是越来越过分了,如果到时候看着二房不肯听他的话,继续在老宅为了他们做牛做马,那说不得就立刻翻脸不认人了。
二房夫妇对这些真的都是想了很久了,他们本来就是心思多的人,再加上沈家老宅这两年的变化挺大的,所以分家的心思坚定也是能够想到的。
此刻看着几个孩子都是一脸高兴地看着那腊肉,夫妻俩脸上都是心疼,他们的孩子都是最懂事儿的,在家里头从来受委屈也不说啥,这能吃个肉就这么高兴,等以后他们分家出去日子过得好了,就让孩子想吃啥就吃啥。
他们不知道的是,现在正笑着跟妹妹说话的沈敬海,其实心里头也是这样的想法,看着两个乖巧懂事儿的妹妹,吃块儿点心都是舍不得,小心地吃一口尝尝,还想着要分给爹娘和他吃,就觉得心酸。
所以心里头越发坚定,一定是要好好念书的,只要他考取了功名,将来出息了,家里头的日子就好过了。
而且沈敬海没有说的是,等他有了功名了,在这个家里头就有了说话的权利了,而不是像是现在这样,什么都由着老沈头说了算。
到时候他一定要让爹娘和妹妹过上好日子,就像是现在的三房那样,看着三房分家出去在县里头开的大酒楼,看着他们一家那么和和气气红红火火地过日子,沈敬海心里头是特别羡慕的。
但是他知道,这是当时三房自己抗争了,所以才可以从这个家里头分出去,也是因为分出去之后三房一家都是特别勤快的,所以现在才有这样的好日子过。
当然沈敬海也想过,三房怎么就在厨艺上头那么厉害呢,不过因为他不大清楚具体的,只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说不定三婶或者是谁就厨艺特别好呢。
他对这个倒是不会说嫉妒之类的额,因为他算是心思挺正的孩子,知道想要什么都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的,所以在这些事儿上头,他都是看到了三房的好,就会让自己更加努力,想着要给爹娘好日子的话,那么他就一定要好好念书的。
从前在乡下的学堂的时候,他就是很用功的了,那时候他懂得的都是在书本上看来的,还有学堂里头的先生,他们也是有个好先生的。
而现在他到了县里头念书之后,更是眼界开阔了,学堂里头教的东西更多了,同窗也有很多跟之前身份不同的了,也看到了三房现在在县里头的日子。
这很多的东西加到一起,就让沈敬海心里头有了不小的变化,但是这变化是好的方面的,他是觉得从前知道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
其实那时候虽然是在沈家老宅被老沈头不公平对待,但是包括他在内,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过要分家这样的事儿,包括他这样念书的,也包括他爹娘那样有很多的自己的心思的。
他们最多就是很坚持要念书,想着要好好供着他念书,将来就是可以有出息的,至于别的,哪怕是觉得老沈头不公平,却真的是没有说什么的。
而这个分家的事儿,还真的就是七夕来了之后才提出来的,只有她觉得不该继续忍受这种不公平,他们三房没有道理一直这么受欺负,没人说他们的好,就好像是他们把你来就是该受欺负的一样。
七夕的性子还有她经历过的事儿,都让她绝对不会忍受这种不公平,她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人,是有想过的日子的。
就算是那时候他们家的人都是性子好特别好欺负的,但是没有关系,只要有她在的话,就一定是可以让她的爹娘和兄弟姐妹想法都变过来。
而这两年的事实也证明了,七夕是真的让家人都变了不少,现在都知道要为了自己的小家去争取,而不是像是从前那样由着人欺负了。
等到三房的日子过得好了之后,这些又是被二房等人都是看在眼里头的,尤其是再加上老沈头越来越过分,自然就是让他们坚定了想要分家的念头了。
就连以前只想着要好好念书出息了就可以让家人过好日子的沈敬海,现在都想要分家了,因为他很清楚,老沈头的性子是绝对不会变的。
他回家的时候也听到爹娘说过老沈头给沈敬博是怎么花钱的,知道爹娘担心这钱都是让沈敬博给花了,到时候拿什么去供着他念书呢?
沈敬海别看年纪不算是太大,都还没有下场考试呢,但是这些年家里头经过的事儿多,他又是从乡下去了县里头念书,独自在外真的可以成长很多的,是以从前不会想到的事儿,现在都是意识到了重要性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再听到爹娘说这些的时候,他并不会惊讶,甚至他会想着三房的情况,虽然没有想到可以像是三房那样开着大酒楼,但是分家出去的日子肯定是会比现在好的。
不得不说,沈敬海的脑子也是很活的,并没有那种非得要守在老宅不分走的想法,尤其是这个家里头的人,因为老沈头的偏心,当真是对他都没有什么感情的。
老沈头供着他们念书,但是各房的人也都是干活儿了,而且这么多年赚的都是由老沈头把着,所以是肯定会想着也能够自己的事儿自己做主的。
沈敬海不是那没有脑子好糊弄的人,他念书是很用功的,现在也长大了一些,懂得的多了,更是可以有自己的主意了,所以哪怕他爹娘不提出来这些的话,估计他也是会有了要分家的年头了。
而现在知道爹娘也是这样想的,他自然就是把这件事儿给放在了心上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日子最好过
只不过他也知道,他应该把更多的心思都放在念书上,这些事儿都是有爹娘去思量,他只要好好念书就行了,他能够出息才是最重要的事儿,才是可以让爹娘放心让全家过上好日子的。
是以沈敬海当时什么都没说,只是难得回家一次,尤其是到了县里头念书之后,要不是三叔知道他们想家给雇了马车,他们真的是挺难有机会回家的。
所以沈敬海就跟爹娘说起来在县里头学堂的趣事,要知道他们沈家的几个孩子去了县里头念书,那可真是在这十里八村都是特别大的事情的。
爹娘走出去的时候,都有好多人在羡慕他们,这些沈敬海都是知道的,想到过去那么多年在沈家老宅这样受委屈,他就觉得只有他好好念书出息了,才能让爹娘过上好日子,让家里人以后都是可以为他骄傲的。
而他当然也知道他每次一去了县里头就是那么多天,爹娘和两个妹妹都是很关心他的,也肯定是想要知道他在县里头是啥样儿的,所以他很愿意跟家里人说,只要他们知道了之后能够放心就行。
这一点上沈敬海跟沈敬博和沈敬鸿都是不一样的,沈敬博是因为自己没用,他那人在哪个学堂都是根本就学不到东西的,再说他心里头是真的根本就没有家里人任何人的,他是看不上家里人的,脑子里头就只是想着要吃喝玩乐的,所以当然是不会回来说什么的。
这些沈家人也都是知道的,只不过因为老沈头实在是太过偏心沈敬博的缘故,所以他们也根本就不能说什么。
再加上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跟老沈头或者是沈敬博,也是根本就没有感情的,哪里还会想着要跟他说什么呢。
哪怕是大房的人,跟沈敬博也是没有感情的,从前于氏在的时候不就是这样吗,决定她对家里头哪个孩子好的,从来都不是别的事儿,而是这些孩子哪个是老沈头偏心的,到时候这些人肯定就是要巴结的。
剩下的时候,这个沈家老宅别看是那么多的人,其实真的是没有一个跟沈敬博好的,因为沈敬博过去这么多年,做人实在是太差了。
当然这些沈敬博自己是根本就不介意的,因为他这人都是让老沈头给惯得完全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只觉得所有人这样让着他都是应该的。
纵然是他没有什么本事,但是却是可以仗着老沈头的这样偏心,就能够一直在家里头耀武扬威的,而且根本就不觉得自己是错的。
所以说到底沈敬博这人是特别愚蠢的,因为他根本就不明白,哪怕是老沈头一直惯着他又有什么用呢,他自己是个没有本事的,到时候哪怕是老沈头把家里头的所有东西都是给他了,但是他自己却只知道花钱,这些钱看着多,但是又够他花到什么时候呢,他也不过就是能够花这些罢了。
但是别的认真念书的孩子,只要是以后有出息了,想要赚多少钱没有呢,再有就是像是三房这样,虽然孩子还是在念书呢,但是他们自己家是肯好好干活的,所以也是可以赚来很多的钱,现在不就是比老沈头那点儿攒了一辈子的家底要多多了吗?
所以那些个愿意好好念书的,都是眼光长远的,知道光是盯着老沈头的这点儿家底是没有用的,最好的就是供着孩子好好念书,将来能够有出息了才是真的。
不过这样的道理沈敬博肯定是不懂得,所以他才会像是这样,一直都是只顾着看着眼下的这点儿东西,根本就不知道为了以后去想想的。
就在沈家老宅的所有的孩子都是在用功念书的时候,只有他在想着怎么从老沈头的手里头多要些钱,好过上吃好喝好的日子。
而别的孩子却是在这个年纪,很是珍惜念书的机会,一直都是特别用功的,尤其是能够考到了县里头去,真的是所有的孩子都知道这机会难得,时一定要把握住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沈敬海和沈敬鸿,在县里头的时候都是特别用功的,而且去了县里头之后,是真的见识了很多的东西的。
是以这会儿沈敬海回家才是有这么多想要跟家里人说的,因为他去了县里头之后也才知道,原来外头的日子是那样的,跟他过去那么多年在沈家老宅的时候是完全不同的。
不过好在这孩子是懂事儿的,所以才能够哪怕是看到了外头的世界那样新奇,但是却还是能够时刻记着,现在对他来说,好好念书才是最为重要的。
因为他很清楚,就算是看到了外头的世界,看到了有那么多的好东西,可是这些都是他考进了县里头的学堂才有机会看到的,而他的爹娘妹妹就没有机会看到。
可如果他不能够好好念书的话,不能够考中功名出人头地的话,那么这些他看到的东西到最后也还是跟他没有关系的,他也不能有一天带着爹娘出来看看这些的。
所以沈敬海才会这样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就算是来了县里头,那些个东西让他觉得很好,但那时他知道,只有好好念书出息了,他才有可能会拥有那些东西,才可以给他的爹娘的。
而关于这些道理沈敬鸿显然也都是懂得的,沈敬鸿的年纪是比沈敬海还要小多了的,就跟敬晟差不多大,但是这个在大房长大的孩子,却是跟大房的所有人性子都是不一养的。
沈敬鸿其实真的是从很久以前就在想为什么他的爹娘和哥哥姐姐会是那样的性子,明明在沈家老宅,因为老沈头偏心沈敬博的缘故,他们大房的日子是最好过的。
可是他就是看着他娘还有哥哥姐姐就是看三房不顺眼,以前还只是在一些个小事儿上头欺负欺负,到了后头竟然是用了那些个见不得人的手段了,这个是让沈敬鸿绝对无法接受也不会跟着一起去做的,因为他从来都是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心里头是特别有数的。(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热闹吃火锅
所以沈敬鸿才会当时想着要去告诉三房一家,所以在沈敬文和敬晟不被允许去念书了之后,他才会想着要把自己学会的东西教给他们。
因为说到底,沈敬鸿是跟大房的人完全不同的,这个孩子虽然是年纪小,也没有人教他应该要如何处事,但是他自己是念了书的,他平时也是跟三房的孩子打交道的,他心里头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所以根本就不会去做哪些他不愿意去做的事儿。
而像是沈敬鸿和神经还可以考取县里头最好的学堂,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当时学堂里头有个那么好的先生,哪怕其实只是个乡下的小学堂,但是因为先生是厉害的,而这些孩子也哦度是用功的,所以才会一下子就考上了那么多了。
而沈敬鸿对这一切都是特别感激的,他也很明白,这对他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的,因为他就连跟沈敬海都是不一样的。
像是三房现在已经是分家出去了,他知道现在三房在县里头的日子是过得很好的,他也知道沈敬海是有爹娘护着的,这些他都知道,但是他最为清楚地,还是知道自己是没有人在意的。
在沈家老宅,哪怕是有那么多的人,却是只有张氏一个人是会在意他的,但是就像是张氏也要在意沈云婉还有每一个孩子一样,她要在意的孩子太多了,所以不会像是爹娘那样只顾着自己的孩子。
而沈云婉从前其实跟这个哥哥也不怎么亲近的,因为她在她娘的影响下,觉得应该要亲近的是大哥,大哥才是老沈头最为看重的那个,虽然沈敬博的眼里头根本就是看不上他的。
从前还有大姐,她觉得大姐也是很聪明很沉稳的,所以那时候沈云婉跟大哥大姐说话还算是多,而跟这个二哥却是很少说话的。
但是在家里头遇到了那么多的事儿之后,沈云婉的性子变了,也知道了其实现在真的是只有她的二哥是可以跟她相依为命的。
不过这些也都是后头的事儿了,在沈云婉还没有从那些个事儿之中走出来的时候,她是真的根本没有想到这个二哥的。
而于氏从前在沈家老宅的时候,对这个二儿子的注意就是不多的,现在都已经是被休出去了,自然也不会想着他的。
她哪怕是还想着要回来沈家老宅,来找的也只会是沈敬博,而不是沈敬鸿这个在她眼里头不重要的儿子。
沈云仙早就不会管别的人了,她心里头眼里头从来都是只有自己的,只不过以前没有人知道她的真面目的时候,她会装着,而现在却是完全没有必要了,所以这个弟弟她是看都不会看一眼的,因为她也没有觉得沈敬鸿是会出息的。
这样以来,沈家大房就只是剩下了沈承业了,可是沈承业这个当爹的,当真是从很久以前就没有尽到当爹的责任的。
他在这个家里头就好像是个隐形人,在沈家三房分家出去之后,他偶尔还会有自己的想法,会看到妻子的一些个行为的时候想要阻止。
当然因为于氏的强势,他通常说了话也都是根本就没有用的,而在于氏被休了,大房也发生了那么多的事儿之后,他就好像是根本就不会说话了一样,在这个家里头更是没有存在感了。
所以这样的一个人哪里会想着要去关系独自在外念书的二儿子呢,他真的是在这个家里头就好像是没有这个人一样了。
是以在这样的的情况下,虽然同样是回来沈家老宅的,但是在沈敬海跟着爹娘说着县里头的趣事的时候,他却是根本就没人可以说的。
不过这些也就是现在的情况了,在最开始他们回来沈家老宅的时候,其实沈家三房的酒楼还没有全都收拾好,尤其是打算接两个孩子过去住的西厢房,还都没有按着七夕的额想法给装修好。
而等到把孩子们都给接过去之后,接触更多了,自然就知道了沈敬鸿在家里头的情况,知道他就算是回了沈家老宅,其实家里头也根本就没有人在意他的,所以那时候三房就让他一直在三房待着了,那里也都是他的亲人。
当然到了后头沈云婉也跟他亲近起来了,再说还有张氏在意他,所以沈敬鸿偶尔也是会回来沈家老宅的。
再说他慢慢也长大了,知道有些事儿如果实在是没有法子的话,那么就不去想了,就好比他以前是很想家里人可以关心他的,但是现在看着这些个仿佛都没有感情的家人,他也想通了,至少他想要的亲情在三房那里还有。
所以后头的沈敬鸿,想到三房的人的时候,才会脸上露出来温暖的笑容,因为跟三房在一起的时候,他才会有家的感觉得。
而现在的沈敬海,就算是也是懂事的孩子,可是毕竟在这些事儿上头还是想的比较少的,所以就在家里头跟爹娘和妹妹说着这些。
“那回七夕给送了锅子去,我给你们说说这锅子,跟咱们之前吃的都不一样,那锅子的底料,夕儿说那个叫底料,也不知道是怎么做的,就看随随便便下了菜下去,等熟了之后再蘸了夕儿调的的那个蘸料,真的就是特别好吃了。”沈敬海一边说一一边用手比划着。
主要是这些东西没有吃过是真的不会知道的,而之前在沈家老宅,哪怕是吃过跟锅子最像的东西,跟七夕他们做的那个也是根本没有办法比的。
他记得当时第一次吃的时候,他们都在想竟然还可以这样吃,而且个个都是特别喜欢吃的,当时都是吃得满头大汗,每个人都是吃得特别多。
其实那时候他还以为刚开始跟三房的孩子一起吃饭,尤其是还是吃着三房送来的,他们会觉得不好意思呢,结果一顿火锅下来,哪里还会有空记得那些了。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每次三房送来的东西,都是他们兄弟一起吃的,而在这个过程中,说起来也是奇怪的,是真的感情就越来越好了,几个兄弟之间就好像是相互接触多了额,也更加多了了解了一样。(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都是孝顺的
所以现在回家跟家里人说起来敬文敬晟他们,沈敬海用的是很亲近的语气,是比从前在沈家老宅的时候还要亲近的。
因为之前虽然是一起念书的,但是有老沈头在沈家,其实各房的孩子们来往都是不多的,男孩女孩都是这样。
所以那时候沈敬鸿和沈敬海能够在老沈头非得让敬文敬晟退学后去教他们,其实真的是性子好的孩子了,要不然就冲着老沈头那个态度,他们其实可以不管的。
而现在却是不同了,虽说沈敬鸿和沈敬海依旧是住在沈家老宅,但是敬文敬晟他们却是早就分家出去了,而且这两年发生的事儿,也让他们都知道了,现在的三房是根本就不怕老沈头的。
他们也一样,虽然是在沈家老宅住着,但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知道以后要走什么路,不会真的就受老沈头的影响。
再说他们现在是在县里头学堂待着,跟老沈头跟沈敬博都不在一处,就算是老沈头想看着他们,也根本就不会知道的。
而三房是跟老沈头不怎么来往的,所以他们跟三房关系到底是如何,老沈头肯定不会全知道的。
当然其实张氏应该知道的,但是她肯定是希望孩子们都是相处好的,所以在沈敬鸿和沈敬海帮着把三房给她带的东西拿回来的时候,其实都是很高兴的。
而沈敬鸿和沈敬海在奶面前也是说真话的,张氏也赞同不让跟老沈头说,因为她觉得老头子简直就是太固执了,也太偏心了,整天就只是想着沈敬博。
可是在张氏看来,她的每一个孩子对她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她这一辈子没啥别的想法,就希望所有的儿孙都是好的,一家人和和乐乐地过日子就行了。
但是家里头有个老沈头在,是真的让所有人都得听着他的,在家里头连笑和大声说话都是不敢的,就只有沈敬博是可以入他的眼的。
张氏从来都是不赞同老沈头的这种行为的,她也不能理解老沈头的偏心,为啥不能对所有的孩子都好呢。
所以之前在沈家老宅的时候,尤其是三房还在这里的时候,真的是张氏总是偷着对三房好,就因为觉得老沈头做得实在是太不对了。
而现在看着三儿一家的日子过得好了,又看到沈敬鸿和沈敬海两个懂事儿的孩子跟三房走得近,张氏是特别愿意看到这一点的。
因为这对张氏来说是很重要的,这些都是她在意的人,且这几个孩子都是特别懂事儿肯用功念书的,不像是沈敬博,那性子真的是管都管不过来了。
所以现在张氏就是希望这些个懂事儿的孩子,能够一直有书念,她相信这些孩子都是特别懂事儿的,只要是能够念书,就一定是会珍惜机会,到时候也是可以有出息了。
她希望这些孩子都是可以过自己想过的日子,虽然说张氏很想家里头儿孙都在一起,但是看着老沈头在家里这么啥都自己把着,她也觉得像是三儿一家那样过自己的日子挺好的。
这两个孙子也是一样的,家里头有老沈头还有沈敬博在,老沈头就一直看不到他们的好,哪怕是这俩孩子那么有出息地考上了县里头最好的学堂,不是也没让老沈头睁眼看一下吗?
甚至是看着俩孩子进去了最好的学堂,而沈敬博却没进去,现在老沈头对俩孩子越发不好了。
这其中是不是有沈敬博的挑唆,张氏不愿意去想,她就是越发看清楚,孩子们还是以后都出去过自己的日子比较好。
所以虽然张氏没有说,但是其实她心里头现在真的是对分家这事儿没有啥不愿意了,她觉得只要是孩子们好,分家出去过也都是省心日子。
尤其是后来亲自去了县城看到三儿一家的日子,想到他们从前在沈家老宅那受委屈的日子,张氏更是觉得,这样没有什么不好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沈敬鸿和沈敬海两个拿着三房给送的东西回来的时候,她避着老沈头好好地问了两个孩子。
得知三房在县里头一切都好,虽说沈承厚等人也都会找时间回来看她,但是她怕孩子们有啥难处不跟她说,现在听着孙子这样说,才是真的放心了。
又听说在县里头三房对孩子们很是照顾,跟敬文敬晟也是相处很好,张氏很高兴,连连嘱咐道:“你们在县里头可得懂事儿,有你三叔一家照顾你们,我和你们爹娘也就放心了,要不你们这大老远地自己在县里头,家里也是顾不上啥。”
可不是顾不上咋的,张氏和孩子的爹娘倒是想要去看孩子,但是老沈头把着钱,再说人要是去了县里头,谁留在家里头给他赚钱啊。
何况去看的又不是他关心的沈敬博,哪里会想着沈敬鸿和沈敬海两个呢,所以哪怕是张氏等人再想孩子,却也是只能在家里头等消息的。
而现在好了,听到说有三房照顾孩子,张氏知道,整个家里头心最好的就是三儿一家,不管是从前在沈家老宅的时候多么委屈,现在日子过得好了,却还是记着她和别人的。
所以才会这样照顾孩子们,肯定就是知道有老沈头在,她们根本就没法照顾远在县里头的孩子们,而有了三房,尤其是三房日子好过了,又不是那小气的,这才会像是现在这样,啥都是跟着自己家的孩子一样顾着了。
沈敬鸿和沈敬海听到他奶的话,自然知道是啥意思,也知道奶一直都是关心他们的,连忙笑着说:“奶你放心吧,我们在县里头啥都好,学堂里头先生教得也好,平时就跟敬文敬晟他们在一起,吃的用的啥的都有我三叔他们管,酒楼生意忙,就夕儿她们给送来,真是啥都给,把我们给照顾得可好了。”
这俩孩子都是懂事儿的,也都是孝顺的,知道老沈头一直心里头都是想着他们,而且是想着所有的孩子都好的,所以在说的时候,就把所有人都说上,让老人知道,他们在外头念书啥都好,还有三房也都是啥都好的。(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有志向
果然张氏一听他们这样说,这心里头就舒服多了,笑着拍拍孩子们的手:“你们啥都好就行了,别的事儿啥都不用管,就好好念书,这学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将来那前程,可还得你们自个儿去挣。”
张氏这是大实话,虽说不是那读书认字的,但是张氏这么大年纪,见识过的东西也是绝对不少了,所以对这些都是看得很透的。
尤其是看多了家里头这么多的事儿,还有沈敬博跟这几个孩子比着来,她还有啥看不懂的呢。
她早就想过了,像是老沈头那样啥都护着沈敬博,说啥是沈家的长孙,所以就得指望着他以后出息的。
对于长孙这个其实张氏是没有意见的,如果沈敬博是个懂事儿的,那他是家里头的第一个孙子,老沈头就算是再供着他念书啥的,张氏也都是不会反对的。
只要是孩子是好的,她都想着供着将来有出息,哪怕她自己不吃不喝都没有啥,只要是孩子可以好好的就行了。
更何况沈家的日子在这村里头还是数得上的,根本就不会有那种供不起孩子的事儿,所以如果说沈敬博是个争气的,那么老沈头咋供着他都行,甚至就算是有些偏心,张氏都是能够理解的。
毕竟是第一个孙子,老沈头会格外看重些也都是正常的,再说那好多人家都是把长孙当做家里头的当家人来培养的,所以在家里头有啥的时候多给长孙一些,也都是有的。
可是偏偏沈家老宅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沈敬博是家里头的长孙不假,但是这个长孙却根本就不是那能够培养的孩子。
哪怕是老沈头从小就把沈敬博给送去学堂念书了,这么多年家里头就算是再节省,但是却从来都没有少了沈敬博的吃穿。
而且跟这村里头的孩子比起来,甚至是所有的孩子比起来,他都是吃穿最好的,简直可以说是在乡下过着小少爷的日子了。
可是就算是这样,沈敬博也从来都没有意识到自己该做什么,不知道他身为长孙享受到了这些个好处,就应该要承担起该有的责任。
别说责任了,他这些年被老沈头给惯得,尤其是老沈头一向都是什么都自己说了算,只要是他认定的,就绝对是不允许旁人多说什么的,甚至有时候明知道自己是错了的,他却是都要固执地不肯承认的。
也就是因为这样,不管是看着老沈头多么偏心沈敬博,不管是看着沈敬博多么不务正业,所有人都是不敢说什么的。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沈敬博在沈家老宅就是越发的嚣张,简直就是不把所有人看在眼里头,他哪里会想到自己的什么责任啊,他就记住了自己是沈家的长孙,记住他爷说以后这沈家要靠着他,沈家的一切都是他的。
因为心里头一直都是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在沈敬博的眼里头,他是看不上沈家老宅的所有人的,包括他的爹娘,包括这些个兄弟姐妹。
他自己不念书,在学堂这么多年也啥都没有学会,所以是真正的眼皮子浅的,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应该要做什么,也懒得去做,只觉得他在这个家里头就是高高在上的,所有人都是不如他的。
他根本就想不到,就算是老沈头一直偏心他把所有的沈家老宅的东西都给他又能怎么样呢,这不过是个在乡下还算有些家底的寻常农家。
别说是拿到县里头去了,就算是在镇上也都是排不上的,那些个稍微日子过得殷实的人家,都是不会把他们放在眼里头的。
只有沈敬博,从小到大一直觉得自己是沈家的长孙,觉得是可以拥有沈家的所有东西的人,所以才会这样沾沾自喜的。
而他根本就想不到,那些个他完全不放在眼里头的兄弟们,如果能够一直这样用功念书,只要是以后可以有出息,考取个公民,沈家老宅的这些东西又算什么呢。
沈敬博原本也有这样的机会的,哪怕是他没有敬文那样的天资,但是怎么说也是在学堂念书那么久了,如果真的是知道用功的话,勤能补拙,怎么也不会像是现在这样的,念了这么多年的书,却是什么都不会的。
他完全不懂别的几个用功念书的孩子的志气,只觉得就算是他们这样用功有啥用,将来他才是沈家的一家之主,而且还觉得,哪怕是像是三房这样分家出去了,有自己的好日子过了,那沈家三房的东西也应该是要给他的。
却是不知道,这沈家以前最老实的三房分出去了,而二房那是最有心眼的,将来肯定也是要分家出去的,就算是他的弟弟沈敬鸿,跟他关系现在是这样,将来也肯定是要分出去自己过的。
至于说沈敬鸿的念书倒是不用担心,不管是老沈头还是沈敬博,都是拿捏不了他的,因为他们如果不让沈敬鸿念书的话,还有三房呢。
只要是沈敬鸿自己想要念书并且肯用功的话,三房就一定是会供着他念书的,因为这个孩子一直都是懂事儿的。
所以像是沈敬博以为的,这些人不管是以后赚了多少有多少出息,都是应该给他的,这样的事儿,是绝地不会出现的。
因为都分家出去了之后,就会像是现在三房这样,赚的钱都是自己的,日子也都是可以自己过自己的,根本就跟沈敬博没有任何关系了。
当然这些沈敬博根本就不会懂的,他被老沈头给惯得简直就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只会天天仗着自己沈家长孙的身份胡作非为。
而这个时候,不论是沈敬文敬晟,还是仍然在沈家老宅的沈敬海和沈敬鸿,却是已经早就知道自己要什么了。
这几个孩子都是跟沈敬博完全不同的,他们从小时候起就都是特别懂事儿的,从进学堂起,就知道念书的机会是不容易的,所以一直都是特别用功的。
因为他们都是想着以后是要出息的,只有好好念书将来考取了功名了,才能够出人头地,才能够给家里人过上好日子,这些都是他们一开始念书的时候就想到的事情,这些孩子又都是懂事儿肯用功的,所以这些年一直都是能够做到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