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衣带诏(2)
心中最后一点的芥蒂,也消除了。
荀彧之所以不与曹操对抗,也是有顾忌的。那就是宗族。如今刘冯似乎看穿了他的顾忌,而说出了这番话。
证明了刘冯,真的是当世之中,少有的雄才。年仅八岁的雄才。
“臣领命。”荀彧说道。
“尚书令在这里也呆了很长时间了,曹氏在宫内耳目众多,恐怕不利。尚书令还是早一些回去吧。至于太子少傅的人选,孤会让父皇直接下旨,向曹氏直接讨要贾诩的。”随即,刘冯谨慎道。
荀彧是一颗重要的棋子,战斗能力比董承都要出色。就像刘冯刚才说的一样,谋反,之言片语都不会留下。
他与荀彧之间,以后不会独处了。只会存留默契。
“臣告退。”
荀彧会意,点了点头,顺势告退了。
看着荀彧缓缓离开的身影,刘冯的心中长出了一口气。谋算荀彧,看似咄咄逼人,步步进逼。
但其实内里,却是如履薄冰啊。
荀彧,一代大才。更重要的身居高位,如果有他的支持,掩护。来日夺取许都基业的成功率便会大增。
反之,则会比较困难。
因为荀彧立场不明,到时候面对荀彧,刘冯本身的计谋,动作,都会得到很大的限制,甚至于被荀彧先一步发现。
而导致兵败许都,并且送掉性命。
所以,拉拢荀彧是关键中的关键。于是,自从那日刘冯见到荀彧的第一次后,刘冯就利用史书上隐晦的记载,荀彧可能是一个汉室忠诚这个基础上。
走了一步几乎是剑走偏锋,孤注一掷的一步。用咄咄逼人的态势,逼迫出荀彧的本来面目,用以挟持荀彧,进入他与刘协所组成的战船,对抗曹氏。
其中的艰险,实在是不足外人道。但是现在好了,荀彧这个人还是拉拢了。来日若是许都大战,则增分不少。
如今,终于成了。自然是要松一口气。
很快,刘冯就转过头看向刘协。却意外的发现虽然伏皇后满脸喜色,但是刘协的神色却是颇为难看。
刘冯不由有点奇怪,问道:“如今荀彧已经表露心计,若是计划得当,则天子再次掌权之期不远矣。父皇为何露出如此神态?”
明明是成功了,但却露出愁眉苦脸之色,当真是够怪的了。
刘协闻言苦笑了一声说道:“尚书令,权势甚大。若是能得之相助,朕心中自然高兴。只是,朕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啊。”
“致命的错误?”刘冯心下一惊,问道。
伏皇后也紧张的看着刘协,现在可是儿子打了漂亮的胜仗,可别老子给儿子抹黑了。
“太子刚才与尚书令交谈,说谋反者,只言片语都要谨慎,但是朕却是写了一封很长的信出去啊。”刘协苦笑道。
刘冯闻言心中震惊,因为他立刻就猜出了刘协所谓的很长的信。恐怕就是衣带诏这个乌龙了。
这件事情,刘冯一直在关注。但只耐于口不能言啊。总不能直接跟刘协说,衣带诏是个乌龙,因为杀伤力巨大,成功的铲除掉了董承等汉室最后的大臣吧。
不能说啊。
因此,刘冯只能委婉的告诉刘协,让刘协有什么大事的时候,跟他商量一下。没想到,这句话被刘协当做了耳边风。
衣带诏这玩意还真给弄出去了。
真是人算也不如天算。
第三十一章 赵云登场(1)
第三十一章赵云登场
不过,这件事情,刘冯也不会太怪刘协。毕竟刘协也是站在他的立场上,尽量的重振汉室,重立权威是非常正确的。
只是局限于高度,并不能发现他招募董承等人对抗曹操,只是螳臂当车。
“他们可是车骑将军董承一党?”刘冯问道。
“正是车骑将军董承,昭信将军王服,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兰,豫州刺史,左将军刘备等等。”刘协点了点头,说道。
正是建安数壮士啊。
刘冯听完后,双手揉动了一下太阳穴,心中叹气。根据刘冯所知,这帮人大半都被夷族了。其中董承还被夷了三族。甚至连有孕的董贵人都被曹操给杀了。
自此后,刘协的日子就更加难过了。
刘协这么做,是非常积极的。但是却考虑欠缺啊。不过,随后刘冯微微一愣,豫州刺史,左将军刘备。
这个家伙好熟悉啊。
因为刘冯本身身份的局限性,限制了刘冯的情报来源。再加上刘备这个人比较低调。刘冯居然没有意识到,刘备这个大耳贼居然还在许都境内。
不过,想想也是,有一段时间,刘备确实是比较糟糕的,投降了曹操。还演绎了一段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悲剧。
估计就是现在这一段了。
他帐下人才可不少啊,什么张飞,关羽,陈到,孙乾,简雍,糜竺什么的。虽然大半都没作为,关羽,张飞,陈到等人也难以拉拢。
但毕竟可以试一试啊。
刘冯心中有点激动。不过,即使再激动,刘冯也要先想想该如何挽救车骑将军董承。这家伙才是现在这一时段的关键,手握五千精兵啊。
虽然不敌曹操,但总算是一块肉,总不能让曹操给侵吞了。
因此,刘冯沉吟了片刻后,抬起头看向刘协。而此刻,刘协也眼巴巴的看着儿子。刘冯的那句,谋反之事,只言片语也要谨慎。
让刘协心中后悔死了。
“不知父皇的长信是如何送出去的?”刘冯问道,这件事他是知道的。但总不能表现出未卜先知,明知故问一下是必然的。
“是派遣了心腹用衣带的形式,送出去的。”刘协说道。
随即,又详细的解释了一下。虽然说送信的是刘协的心腹,但是刘协也不尽信,因此,只是把书信藏在衣带中,而不是由那心腹口述给董承。
本身,那心腹也不知道衣带是什么意思。
刘冯闻言点了点头,说起来,刘协本身还是挺谨慎的,知道若是所托非人,谋划泄露的后果。
“那父皇可有与他们约定时间相谋?”刘冯随即又问道。
“在祭祖的那日。”刘协看了看左右,低声说道。
刘冯了然的点了点头,以前刘协身边的很多近臣都被杀了。从那后刘协也都特别的谨慎,一般不亲近董承,王服等人。
祭祖那天则不然,所有朝臣都会在。刘协也就有了名正言顺接见董承等人的理由了。见个面,才能谋划。
总不能全靠书信往来的。一次发布出去是侥幸,不能只靠侥幸过日子。
第三十一章 赵云登场(2)
“父皇莫悔,等那日依约与董承等人见面即可。不过,必须得通知儿臣。另外,刘备那边,儿臣会有他谋。”刘冯经过思考之后,对着刘协轻声道。
“为何刘备会有他谋?”这儿子实在是太出色了,几次三番,为汉室打了漂亮的胜仗,连荀彧都能拉拢,刘协已经惊为天人,自然不会有意义。只是对于刘备事情的处理上,颇为疑惑。
“此人逆贼,还有可能冒认宗室。”刘冯冷笑道。刘备这个人吧,不管历史上是如何评价的,野心家是肯定的。
而刘冯身为汉室正宗,往刘备身上破脏水是理所当然的。先不说刘备到底是不是注水猪肉,反正刘冯一口咬定了。
“冒认宗室。”刘协大吃一惊,随即大怒。
“自称中山靖王胜之后,天下谁都知道靖王子嗣最众,多达百二十余人。谁人能够算清?因此此人多半有假。如今汉室虽然崩坏,但毕竟余威尚在。此人假借汉室之名,欺瞒海内,没准还真能立下一番功业。”刘冯冷笑着点头道。
刘协闻言苦笑。
“不想汉室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了,不仅九州崩坏,还有冒认宗亲。想要暗自窃取神器。”旁边的伏皇后听的也目瞪口呆。
虽然刘备这个人比较仁义,名声也较好。但是睡觉指证刘备的是她的儿子呢。当然是相信自己的儿子。
不由叹气道。
刘协闻言默然。
“不知皇儿有何谋?”随即,刘协又忍不住问道。
“总有办法对付这个奸贼的。”刘冯冷笑道。以前久居宫中,不知外边消息。于是连刘备在许都都忘记了。
因此,没有想过什么。但是如今既然知道了,刘冯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蜀汉的昭烈帝。现在除掉,也是简单之事。
因为急于考虑如何除掉刘备的事情,因此,刘冯没多大心思与刘协,伏皇后相聚了。很快,就拜别离开了。
刘备。
站在未央宫大殿外,刘冯抬起头,看向天空。今日,正是万里无云的好天气。也同样预示着刘冯的心情。
若能铲除掉刘备。
则于我有大利。
刘冯心中很清楚刘备的价值,这个人的价值不在于抵抗曹操。除了赤壁之战外,乘机打劫以外。
刘备在抵抗曹操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的作为。还比不上袁绍在这过程中发挥的作为。
就算想要寻找在袁绍失败之后对抗曹操的盟友,刘冯也只会选择现在的孙策,将来的孙权。绝不会选择刘备。
刘备的存在,只是一个贼。
一个随时可能会窃取汉室基业的贼。早早除掉,就能让天下局势变得明显一些。
“刘大耳。有孤在,算你倒霉。”
站立了片刻,刘冯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冷笑。
就在这个时候,董喜从外走了进来。报告道:“太子殿下,太子家令伏大人在外求见。”
“舅舅回来了?”
刘冯的脸上露出了喜色,道。
赵云,赵云要归位了。有了赵云,他的命就有了保证,也有了第一个武力的资本。
赵云。
胆若虎贲的蜀中一大将。
第三十二章 太子威仪(1)
第三十二章太子威仪
“摆驾太子宫。着太子家令于太子宫等候。”刘冯心中欣喜了片刻,说道。
“诺。”董喜应诺了一声,立刻下去了。
片刻后,刘冯乘坐上太子辇车,领着大将军一起返回太子宫去了。
“大将军。”跪坐在辇车上,刘冯伸手摸了摸脚边大将军的头。心情非常舒爽,以后,就不用吃不着肉感到酸了。
他把猛犬的名字取做大将军,其实是在望梅止渴。渴望有一个真正的大将军在身边啊。而今,他的身边终于有了一个真正的大将军之才了。
常山真定人。赵云,子龙。
很快,刘冯的辇车就回到了太子宫内。入宫后,刘冯没有急于见伏典,而是命宫女们为他更衣,穿上了太子冕服,带上了太子冕冠。
冕服,却不是天子的专利。而是有身份人的穿着的正服。天子的冕服当然是规格最高的,拿冠上的前后珠串来说,天子有十二串。
诸侯王则是前后九串。
刘冯以皇太子身份,地位稍高于诸侯王。用的是十串。除了冕服,冕冠以外,刘冯身上还有其余的一些小配饰。
如芾、革带、大带、佩绶和舄等。
穿戴起来,当然是极为皇家威仪的。这也是刘冯要穿戴起来见赵云的原因,如今不是以德服人,以强凌人。而是以身份服人。
刘冯当然要把自己的威仪表现出来。
不过,穿在身上的感觉就是不爽。头上珠串晃来晃去的,非常的不舒服。一般不是有必要,刘冯不会拿出这压箱底的服饰的。
不过,刘冯也算是做了八年的皇太子了。
有专门的司仪教导过坐姿,怎么样能够让珠串不晃动。因此,刘冯适应了片刻后,就能保持仪态了。
“宣太子家令。”
适应了片刻后,刘冯绷着小脸,尽量的显得喜怒不形于色。抬手道。
“诺。”董喜闻言应诺了一声,起身走了出去。
片刻后,伏典走了进来。有段时间没见了,伏典有点消瘦,皮肤也黑了不少。不过,精神却是比较充沛的样子。
估计是一直呆在许都,没有出去走走的机会,这次出去,心情比较愉快。
“拜见太子殿下。”进门后,伏典下拜道。
“免礼。”刘冯抬手说道。
“多谢殿下。”伏典这才起身道,也有了机会打量刘冯。只看了一眼,伏典就忍不住在心中暗赞,真是有皇家气度。
虽然年纪小了点,但是在衣服的衬托下,这个外甥当真是仪态万千。
“舅舅这次往河北一行,收获如何?”见过之后,刘冯问道。
“启禀殿下,六匹纯白色毛驴已经找到了,随时可以为太子鞍前马后。常山赵云也已经找到,并且带到了许都,现下正在宫外等候。”
伏典恭敬的说道。
相比于赵云,六匹纯白色的毛驴,才是比较难找。六匹纯白色的毛驴拉马车,是当年刘冯的祖父,孝灵皇帝想出的主意。
六匹纯白色毛驴拉车,多么威风。
第三十二章 太子威仪(2)
伏典也是几经周旋,才找到了六匹,并且带了回来。至于赵云就真的很简单了。伏典以天子有意征招良家子为宫中护卫,拱卫太子安全。
赵云二话没说,就领着家小来到了许都。本来,赵云还是打算孤身上路的。不过,伏典用当今大乱,家小在外会有所变故为由,让赵云带了过来。
现在,家小被安置在伏典名下的一处宅院之中。至于赵云本人,则跟随伏典来求见太子刘冯。
不过,因为赵云本人是白身,没资格进入皇宫,因此只能在门外等候,等待太子传召。
当然,刘冯对于所谓的六匹纯白色毛驴,自然是过滤了。这个不过是找的借口罢了,真正的目的还是赵云啊。
“宣他进来。”
刘冯转过头,再次吩咐董喜说道。
“诺。”董喜应诺了一声,走了出去。
“舅舅一路上也辛苦了,暂且下去休息吧。赵云的事情,孤会亲自处理。”随即,刘冯又对伏典说道。
“诺。”伏典自然没有意义,虽然他真的很好奇,刘冯为什么会看上赵云,知道赵云这个人。因为连日来的接触,让伏典对赵云颇为好感。
稳重,浑身有正气。
很快,伏典就离开了。不久后,董喜也走了进来,身旁还跟着一个二十来岁的男子走了进来。
这男子面冠如玉,昂藏八尺,体态修长。双目炯炯有神,非常正派。
“真是英挺无比。”刘冯心中虽然夸赞,但是总体来说,却是小白脸一枚。因为这男子,即没有太大的气势,也没不体格彪大孔武有力。
若是不知其人是赵云,恐怕谁都不会知道,这个家伙是一个胆若虎贲,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的勇猛男子。
不过,这样也好。外表稍微弱一点,是一种天然的保护色。在关键时刻,所发挥作用,也就无限增大了。
“常山真定人赵云,拜见太子殿下。”赵云进门后,则是一直微微低着头,直到靠近刘冯后,下拜道。
倒也不是赵云胆小,而是宫内规矩。在外的时候,伏典已经交代过他了。
“赵壮士免礼。”
刘冯压仰住了心中的激动,抬手说道。
“多谢殿下。”赵云这才直起了身体,看向刘冯。到底也是猛将之烈,虽然对汉皇太子很是尊敬,但也敢直视刘冯。
当赵云抬起头的时候,刘冯才从赵云的目光中,感受到了是何等的猛烈。
赵云的目光中正平和,但是其中所隐含的坚定,却是不可动摇的。所谓猛将,能力尚且其次,最重要的还是意志力。
刘冯从赵云的目光中,就感受到了那样的意志力。
“子龙可知道孤特地派遣家令往河北寻找子龙,目的何在?”稍微稳定了一下心神,刘冯问赵云道。
“草民不知。”赵云老实的摇了摇头,说道。
这件事情,伏典还真没有说过。伏典早上门的时候,很痛快的表明了身份。赵云也因为天子诏令,而很痛快的来了。
不过,最主要的,还是伏典去的是时候。这段时间是赵云刚刚摆脱了公孙瓒,而归乡的时候。
赵云的心中也比较迷茫。再加上汉室数百年的威望,才会这么痛快。否则若还是赵云还在公孙瓒处,没准就要考虑一下了。
第三十三章 子龙,子龙(1)
第三十三章子龙,子龙
刘冯沉吟了一下,说道:“如今汉室倾颓,天下异心者渐多,而孤虽然身为皇太子,但安危方面却是堪忧。让人不由想起高祖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随即,刘冯轻吟起了高祖皇帝刘邦的所作的著名的大风歌。
吟完后,刘冯对着赵云说道:“高祖以威武平定天下,而威盖海内,但天下仍有二心者涌现,如英布等人陆续反叛。连高祖皇帝都感叹无猛士安定四方。更不要说,如今汉室倾颓,孤连命都不知道在几时。孤心中黯然,恰又听闻子龙在河北威名,忠勇无双。于是派遣家令往河北寻找子龙,护卫孤左右。”
刘冯这番话说的很诚恳,因为刘冯知道,赵云这样的忠勇之士,会报一饭之恩。但绝对不会为五斗米而折腰。
富贵于他如浮云。
现在刘冯唯一占据的优势,就是皇太子,乃是汉室正统。但也不一定能够让子龙心服,只有坦诚相对,动之以情了。
刘冯动之以情,但是他不知道,其实他本身对于赵云的震撼力,更大一些。
没错,家令伏典去找赵云,赵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那是他以为天子有所差遣,即使是草民,赵云也也觉得该尽一份绵力。
于是就来了。
他从来没有想到,真正需要他的是太子。皇太子才八岁。年纪摆在那里,所以赵云根本没有那种考虑。
而如今见刘冯,不仅口齿清晰,而且说话极有条例,更重要的是看的起他。
说起来,没准有人会觉得可笑。
但在这个时代,一个人看得起另外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一个侯爷,看得起一个草莽匹夫,而愿意与之结交。
若是那草莽匹夫是个忠义之人,大半都会死心塌地。
如历史上的吴郡太守许贡,他何德何能,但就是因为帐下门客忠诚。在孙策杀掉许贡后,悍然反击,把孙策给宰了。
这样一个人,小人物罢了。但却改变了天下局势,若孙策不死,可能就没有了曹操一统北方,更不会有刘备盘踞荆州了。
这是地位悬殊的例子。也有君子之交淡如水,但双方都看得起对方,在一方被人害死后,悍然报复的。
这种例子,在这个时代数都数不清。
所以说,有人想要与另一个人结交,看得起另一个人是最起码的。而如今,刘冯就看得起赵云。
至少在赵云看来,他一介草民,却能让皇太子看得起,甚至于聘用他护卫左右。刘冯是很看得起他。
更重要的是,八岁的太子能说出这番话。更是忧心于天下,实在是天赋异禀。他日必定能拨乱反正,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愿为殿下鞍前马后,铲除奸佞,重振汉室。”赵云眼中满满是震撼,但随即,就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气,下拜道。
很诚恳。
所谓君子一诺,重千金。赵云这样的忠贞义士,这一拜就永不复叛。除非头断身死。
第三十三章 子龙,子龙(2)
这一刻,刘冯的心中充满了喜悦。
赵云。是刘冯第一个目标,只要有了赵云这样的保护神,他的生命安全就有了保证,即使来日计谋泄露,曹操察觉而要杀他。
赵云有一定的几率一人一骑,带着他杀出去。
这种安全感。赵云所带来的安全感,可以说是刘冯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的。能够遮风挡雨,遮掩掉曹操所带来的咄咄逼人气息。
那如芒在背的感觉。
另外,赵云也有统兵能力,有这样的大将在。就不怕军队出什么问题。可以说,这一刻,刘冯的心中升起了一种夫复何求的感觉。
心中包含着这种得之的喜悦,感激。刘冯情不自禁的站了起来,解下了腰间的佩剑,走到赵云面前,递给了赵云。
“孤常感不安,在六岁时候,向父皇讨要了一柄宝剑,锋利无比。只是宝剑虽好,仍然不能让孤安全。而如今有子龙却让孤显得安心。此剑虽好,但也要勇士佩戴才能发挥作用,孤就赠予子龙。”
刘冯轻声说道。
这件事情是真的,刘冯早年是非常不安的,常常搂着这柄宝剑入睡。不过,这并没有用。后来年纪渐长,也就习惯了。
但刘冯相信,如今有了赵云护卫左右。今晚上必定会睡的无比安心。
“殿下放心,除非草民流尽最后一滴鲜血,否则绝不让那些乱臣贼子伤害殿下半分。”赵云接住了剑,觉得沉重无比,但却也沉声说道。
以如今汉室的局势,本来赵云应该觉得前方一片灰暗的。但看着如此圣明的皇太子,赵云却觉得前方定有希望。
他也一定会依照诺言,为刘冯流尽最后一滴鲜血。
“好。”
刘冯笑着点头道。
随即,刘冯让赵云挂上宝剑,而后对赵云说道:“孤带子龙去见父皇,以正名分。”
“诺。”
赵云应诺了一声。
刘冯点了点头,带着赵云一起走了出去。太子宫外,辇车早已经准备好了。
本来,刘冯是打算让赵云与他同车的,一来可以亲近,二来也可以就近保护。但是与太子同乘一车,太让人瞩目了。
于是,刘冯吩咐了董喜从宫中选了一匹上等的御马,让赵云骑乘,护卫左右。
御马为棕黑色,高大健壮本是并州良马,经过训练后,为皇室御马。只是刘协与他这个太子都因为国事,或其他原因。
对于这些御马几乎没有乘坐过,可怜良马冷藏。而如今它终于迎来了一个主人。赵云。这个千古夸赞的猛将。
坐在马上的赵云也颇为欣喜的摸样,虽然他在公孙瓒帐下的时候,也算是有点地位,而公孙瓒的辽西也是盛产战马的。
不过,比之御马自然是多有不如。如今能有幸坐上这样的良驹,自然是欣喜。
武将爱马吗。
“子龙喜欢就好。”刘冯见此对着赵云笑了笑。
随即,高呼道:“走,去觐见父皇。”
“诺。”董喜应诺了一声,随即尖锐的叫道:“太子摆驾未央宫。”
随着一声令下,车夫驾起了辇车,缓缓的往未央宫而去。
第三十四章 奉车都尉(1)
第三十四章奉车都尉
很快,辇车就到达了未央宫外。车夫把辇车停下,董喜则快速的抱来了一个小凳子放在辇车的旁边。
刘冯从踩着小凳子走下了辇车。
那边,赵云也已经翻身下马,来到了刘冯的身边。
刘冯对着赵云点了点头,走了进去。赵云也紧紧跟上。更后边则是董喜。三人走过一些道路,很快就来到了未央宫正殿的外边。
“太子殿下。”左右的护卫们对着刘冯一拜道。
“父皇还在?”刘冯问道。
“陛下还在。”护卫回答道。
“走。”刘冯点了点头,把董喜留在了大殿外边。只领着赵云走了进去。皇太子觐见,当然不用通报。
正殿内,伏皇后已经离开了,只有刘协一人还在观看奏章。虽然一切大事都由曹操定夺,但是刘协还有那么一个观看奏章的权利。
“皇儿为何去而复返?”刘冯进入大殿的动静,自然是惊动了刘协,他抬起头见是刘冯,不由疑惑道。
随即,刘协又把目光投向赵云,更加的疑惑。
这个人是谁。
这个人,刘协从来没见过,自然能猜测出刘冯去而复返肯定是为了此人,不过,很平平无奇的样子。
因为赵云低着头,因此刘协只觉得平平无奇。
“儿臣想像父皇举荐一人。”刘冯笑着对刘协举拳道。
“抬起头来。”刘协闻言再次看向刘冯旁边的赵云,说道。
这个儿子所展现出来的智慧,即使是刘协也已经甘拜下风了。所举荐的人,恐怕也是非同凡响。
刘协首次对赵云露出了兴趣,不由说道。
“草民赵云,拜见陛下。”赵云闻言拜见了一下,随即才抬起了头,直视刘协。抬起头的赵云,一双炯炯有神的目光,就暴漏了出来。
刘协见此不由心中一震,对着赵云点了点头,随即,看向刘冯道:“不知皇儿打算举荐赵壮士居何职?”
“奉车都尉,太子卫率。”刘冯毫不犹豫的说道。
所谓奉车都尉,并不是实权,而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般都是由权贵子弟充任。真正有职权的是太子卫率。
太子宫属官中,本有太子卫率,分太子左右卫率。其中左卫率为七人,右卫率为二人。不过,刘冯的属官根本没有建立。
毕竟,太子家令也只是前段时间才任命了伏典去做。属官等大半空虚,太子卫率更是一个没有。
刘冯打算把赵云留在身边护卫,自然要让赵云做太子卫率。
“既然皇儿看中,朕随即下旨封赵卿家为奉车都尉,太子卫率。”刘协闻言点了点头,说道。
“多谢父皇。”
“多谢陛下。”
刘冯轻轻下拜道,赵云也随之拜谢。
“朕这个皇儿,以后就多多由赵卿家照料了。”虽然,刘协不能肯定刘冯为何会举荐赵云为太子卫率,但是这个儿子常常表现出来的没安全感,刘协却是有所体会的。如今,刘冯不知从什么地方觅得一个良才,而充作护卫。
第三十四章 奉车都尉(2)
刘协也感觉欣慰,不由对着赵云和颜悦色道。
“陛下放心,臣必定恪尽职守。”赵云弯身行礼道。
说实在的,赵云今天也经历了不少心理变化。最根本的是,对于皇室再次有了信任。从刘冯,到刘协。
没有一个是昏庸摸样的。
如今,赵云心中真觉得汉室可以再次兴盛。
“嗯。”刘协也算是阅人无数了,赵云面上的神情,以及眼神,都告诉刘协,这个人是不错的。心下更觉得满意。
“对了父皇,儿臣是派遣了家令往河北寻得子龙的。但是借口是为儿臣寻找六匹纯白色的毛驴,如今毛驴已经入宫了。还请父皇下令工匠建造一座超大的辇车,由那些毛驴拉动,为儿臣座驾。”
忽然,刘冯又想起了一件事,不由说道。
纯白色毛驴,当初让家令出河北的借口,除了借口以外,也可以增加他这个皇太子恃宠而骄的假象。
如今既然已经拉回来了,就要利用起来。
刘协闻言脸上却是一黑,因为用六匹纯白毛驴拉车的荒唐事情是他的父亲,也就是孝灵皇帝所发明的。
灵皇帝生性荒诞,做的荒唐事情多不可数。这是其中之一。而如今身为孙子,刘冯却。
要不是刘协知道刘冯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增加无害的形象。刘协早就发火了。
“好,朕也一并下令了。”深呼吸了一口气,平稳了一下起伏的心绪后,刘协说道。
“多谢父皇。”
刘冯拜谢道。
随即,刘冯领着新任的奉车都尉,太子卫率赵云离开了未央宫,返回了太子宫。也在不久后,宫中传出了二道旨意。
其中之一是宣布任命贾诩为太子少傅的事情。
大概意思是武威人贾诩,德高望重,为海内所望,命其为太子少傅。
其二就是任命赵云为奉车都尉,太子卫率。
大概意思是常山人赵云,为忠义之士,命其为奉车都尉,太子卫率,护卫太子左右。
本来这两道旨意都是比较平平无奇的,任命太子少傅,对于当今天下来说,简直是芝麻绿豆大的事情。
天子指一个人为奉车都尉,太子卫率更是小事一件了。
这都是曹操留给天子刘协有的一点小权利。
但任命太子少傅是小事,但是任命贾诩为太子少傅就是比较让人惊奇的一件事情了。因为谁都知道,乱天下者乃贾诩。
当年长安一战,西凉旧部冲破长安,吕布逃走,王允被杀。天子刘协几乎过着没有任何尊严的日子。
这都是贾诩造成的。
按理说,刘协应该是非常痛恨贾诩的才对。更不要说下旨说贾诩德高望重,为海内所望了。根本就是在欺骗群众。
既然刘协不会对贾诩哪怕有一点的好感,也不会真的让贾诩去教导自己的儿子。那么刘协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呢?
报复?
打算是找个机会把贾诩给干掉,以报当年之仇。
随着这两道旨意的发布,整个许都都陷入了猜测。这段日子的许都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热闹,前段时间,太子杀太子少傅,放狗咬死不少太子舍人。太子废立的事情几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有情报说,在那段日子里伏完与车骑将军董承还见了一面。
最后,那件事情更是让所有人出乎意料,太子屁点事情都没有。而这一次,天子又打算任命贾诩为太子少傅。
不知司空是个什么态度?
众人不由把目光都投向了曹操。没错,天子是有资本任命太子少傅,但是曹操也有权利反对啊。
至于赵云的事情,众人都忽略了。一个奉车都尉,太子卫率罢了。没什么实权,不过是一个护卫的任命。
还引不起众多达官显贵的注意。
第三十五章 曹操的疑惑(1)
第三十五章曹操的疑惑
曹操也在为难啊。
这日,荀彧入宫打算求为太子少傅的事情,曹操其实是知道的。不过是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教导太子罢了。
曹操也就听之任之了。
不过,没想到荀彧没能做成太子少傅。天子反而是下令贾诩做了太子少傅。心中不明白其中的缘由,曹操就立刻派人把荀彧给找来了。
司空府的书房中,曹操与荀彧对坐着。
“为何文若入宫求为太子少傅不成,反而是天子任命了贾文和?”对着荀彧,曹操说出了心中的疑惑,这个也太奇怪了。
贾诩与刘协,这两个人不该擦出火花的啊。
“这,下官也是不知道。下官入宫后,自荐为太子少傅,但是天子不许,与下官争辩,下官不敢太过逼迫。就退了回来,没想到天子居然任命了贾文和。”荀彧说道。说实在的,荀彧说谎了,但是说的理直气壮,外人是看不出一点异样的。
“贾诩。”曹操纳闷。
“不知文若觉得天子意欲何为?”曹操想不通,怎么也想不通,于是再次问荀彧到。
“下官不知。这件事情太奇怪了。”荀彧摇头说道。
“不知司空对于贾文和为太子少傅之事,如何决断?”荀彧随即,问道。
“贾诩虽然德望不足,为天下所攻,但其才学还是不凡的。任太子少傅足矣。”曹操沉吟了一下,说道。
这是曹操几经思量后的结果。太子杀太子少傅,影响了汉室的威望。若是再任命贾诩这样的,天下人都唾弃的人做太子少傅。
汉室威望必定会再次跌落,这是曹操所希望看到的。
当然,曹操也知道荀彧对于汉室的那点感情,于是就说的委婉了一些。
“但是其德行。”荀彧争辩道。
“如今乱世,首重能力,德望尚且其次。”曹操却是摇头道。
“这。”荀彧打算再做争辩,因为他知道,若是放在以前,他一定会争辩的。而现在他虽然已经隐晦的靠近刘冯了,但该做的还是要做,不能让曹操发觉。
虽然荀彧本身不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物,但是现在身份立场都变得非常敏感了,荀彧不得不掩藏起本性,与曹操这种人物周旋了。
“文若不是还有公文要处理吗?先下去吧。”曹操没有起疑心,因此,找了个借口,打算打发走荀彧。
见曹操这么说了,荀彧微微低下头,眼睛微微一眯,射出了一丝精光。随即又恢复了常态,起身道:“那下官就先告辞了。太子少傅之事,有关威望,还请明公郑重考虑。”
“嗯。”曹操闻言点了点头,轻轻的发出了嗯声。
荀彧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
“太子少傅,用贾文和,虽然好处在我。但是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诡计?”荀彧走后,曹操再次陷入了沉思。
因为他仍然觉得疑惑。按理说,天子没可能用贾诩做太子少傅的。
从这件事情上,曹操开始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赵云,这到底是什么人?既然从贾诩之中看不出刘协的意图,那就从这个赵云身上找突破吧。
第三十五章 曹操的疑惑(2)
“来人,把卫将军陈肯找来。”
沉思了片刻后,曹操开口道。
“诺。”
门外的护卫应诺了一声后,立刻做事去了。
卫将军为九卿之一,是负责皇宫宿卫的官员之一。其余职责相同的还有虎贲中郎将,执金吾,中尉等等,不过,目前有实权,并且为曹操安插在宫中的。只有卫将军陈肯。
陈肯这个人出身不高,但却是曹操以前在谯县的好友,两人私交很好。自从曹操发迹后,陈肯也改变了角色,从好友变成了忠心耿耿的将军。
直到曹操迎天子都许后,就开始做卫将军。明着是保护汉天子,其实就是曹操最大的耳目。宫中的风吹草动,都瞒不过陈肯。
曹操的命令,向来都是有效率的。即使对方是卫将军。可以说比天子的命令还有效。很快,护卫就领着陈肯走了进来。
“明公。”陈肯进来后,立刻对曹操行了一礼,说道。
“坐。”曹操点了点头,指着刚才荀彧坐过的位置道。
陈肯点了点头,坐了下来。
“这次找你过来是想问一下,最近宫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特别是关于赵云的事情。”曹操问道。
“赵云?”陈肯微微沉吟了一下,才对曹操说道:“对于这个人,属下所知恐怕不比司空大人少。”
“说说看。”曹操却是坚持道。
“这个赵云在黄巾起的时候,护卫乡里安全。后来在乡人的请求下,率众投奔公孙瓒。被选为都尉,最后可能是预见到了公孙瓒必定会被袁绍所灭,而以借口辞归乡里了。此后一直就是白身。”陈肯说道。
这点消息,还是陈肯在知道赵云被任命为都尉后,找到了曹氏的情报网,得知的信息。这些,曹操肯定也知道的。
“嗯。”曹操闻言点了点头,有点失望。这些他确实都知道。
“那宫中可还发生了异样的事情?”但是曹操仍然不死心,问道。
“奇怪的事情确实是有,太子家令奉命出奔河北,带回来了六匹纯白色的毛驴。这个赵云也是被太子家令带回来的。”
陈肯思量了一下,说道。
“纯白色的毛驴?赵云随同返还?”曹操闻言目中露出了思索的神色,这件事情他到真不知道。
不是他的网络不够,而是因为太小了。太子家令太不起眼了,也就没人会注意。
“对了,天子还下令建造一辆辇车,专门用那六头白色毛驴拉动,说是给太子的座驾。”随即,陈肯又想起了奇怪的事情,不由说道。
曹操闻言一愣,这纯白色的毛驴,原来是真的有人要用。这让曹操不由想起先帝孝灵皇帝,那个荒诞不羁。
几乎葬送了汉室江山的荒唐天子。
那位天子的座驾,也是六匹纯白色的毛驴拉动的。很是炫目。
“这太子难道真的这么恃宠而骄?或许是承袭了孝灵皇帝的血脉,真有这份爱好?”曹操的心中颇为疑惑。
但至少,这件事情也就有了一点解释了。
可能是太子家令伏典往河北后,见赵云是勇士,而替太子招募为将吧。至少,赵云在以前也是公孙瓒帐下的一个将领,能力多半是有的。
这跟贾诩似乎也就没什么关系了。但是为什么会选贾诩做太子少傅呢。这个疑惑,曹操却是没有解开。
第三十六章 势力雏形(1)
第三十六章势力雏形
不过,既然贾诩做太子少傅没有什么坏处。曹操也就不想这个疑惑了。说到底,太子的事情太小了。
芝麻绿豆而已。
即使是天子,在曹操看来,也是瓮中之鳖而已。
“来人,去把贾诩给找来。”
思量了许久后,曹操抬头对着门外道。
“诺。”
门外的护卫应诺了一声,立刻下去了。
随即,曹操对着对面的陈肯说道:“你先回去吧,多多注意一下太子,有什么风吹草动,就对我禀报。”
“诺。”
陈肯应诺了一声,也告辞离开了。
“贾文和。”
陈肯走后,曹操再次陷入了沉思。对于贾诩这个人,曹操谈不上什么恶感,虽然是贾诩连同张绣杀掉了他的长子曹昂。
虽然是贾诩乱掉了汉室的江山。
因为贾诩乱掉汉室江山的同时,也给了他曹氏一个可乘之机。也才有了今日的辉煌。可以说,贾诩间接的铸就了曹氏。
恶感谈不上,当然好感也谈不上了。不过,曹操对于贾诩的能力,还是十分佩服的。也因此,常留在身边,以做幕僚。
不过也仅限于此了。贾诩身上的冀州牧身份,是虚职。毕竟冀州还在袁绍的治下,至于执金吾,也因为与职权与卫将军重叠。
贾诩的身边除了有一点护卫以外,基本上是没有实权的。
所以,只是幕僚。也就很有空去教导皇太子学习。也就是做太子少傅。
“拜见明公。”在曹操沉思的时候,贾诩从外走了进来,拜见道。
贾诩三十余岁,身形修长,颇为英挺,可能是出生西北的原因,肤色有点泛黑,下巴上留着一撮胡子。
贾诩本在府上思考,听说曹操召唤就来了。
至于思考的原因,自然是天子下达的那个太子少傅的圣旨了。此刻的贾诩可以说是有一种躺着也中枪的莫名其妙。
让他做太子少傅,真是太奇怪了。
“文和请起。”曹操闻言从沉思中醒了过来,和颜悦色道。
“谢明公。”
贾诩拜谢道。
随即,在曹操的吩咐下,贾诩坐在了曹操的对面。刚坐好,曹操就问道:“文和可猜出我找你来有所谓何是?”
“为太子少傅。”贾诩说道。
“对,就是太子少傅。”曹操点了点头说道,顿了顿,又道:“不知文和觉得此事如何?”
“太过突然,下官心中没有底。”贾诩老老实实的说道。真摸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对于太子少傅的职位呢?”曹操闻言略显得有些失望,但是他自己也想不出来为什么,对于贾诩的回答,就已经有了准备了。因此很快的就又问道。
“全凭明公做主。”贾诩立刻说道。
从中就可以看出贾诩的为人处世,他把所有的皮球踢给了曹操。一切由曹操做主,就不会犯错。就不会招来猜疑。
这是自认为不是旧臣,而深懂得韬晦的贾诩的自保手段。
问不出个所以然,又把太子少傅的事情踢还给了他。曹操面对贾诩的时候,总是有一种抓到了鱼的感觉,滑不溜丢的。
第三十六章 势力雏形(2)
曹操心中颇为无奈,面上则是说道:“既然是天子下旨,那文和就去做一做这太子少傅吧。”
“诺。”
贾诩应诺道,神色如常,显然曹操的话,并没有让贾诩意外。
事情已经商定了,贾诩也该回去准备一下太子少傅该做的工作了。因此,很快就告辞离开了。
“贾诩。”
书房中,曹操望着贾诩离开的方向,摇了摇头。随即就把这件事情给抛之脑后了,事情既然决定了,那就不会再做更改了。
…………………
太子宫,正殿内。
刘冯跪坐在上首位,而赵云则肃立在下方。此刻,赵云的身上穿着一身银白甲胄,为天子御赐。
腰间的佩剑,则是刘冯赠予的。
身姿挺拔,甲胄鲜亮,目光逼人。一代大将的神采已经从赵云的身上展露了出来了。
“这套甲胄配给子龙,当真是如画龙点睛一般,让人眼前一亮。”刘冯上下打量了一下赵云,颇为舒爽的笑道。
“殿下过誉了。”刘冯的盛赞,让赵云略显得有点不好意思,抱拳说道。
他自己其实也是比较欣喜的,这件甲胄为天子御赐,不仅华美,而且质量上乘。武将最钟爱的有三样宝物。
其一是战马,其二是甲胄,其三是兵器。
这三样都很重要,不分上下。以前赵云虽然也是公孙瓒帐下的一员小将,但是待遇都不怎么样。
而如今初入宫中,就有了上等的御马作为坐骑,又有这一身甲胄。即使赵云,也会觉得欣喜的。
同时,他心中对于自己的职责也更加的看重。护卫眼前这个人的安全。
赵云抬起头,看向稚嫩,但却颇为不凡的刘冯,心中很有决心。
“子龙以后就要住在宫中,护卫孤的左右了。今日孤就放你回家,与家小相聚,等明日再前来。”打量了片刻后,刘冯体恤道。
“多谢殿下。”赵云闻言拜谢道。
初来乍到,他也有点放心不下家人。因此,对于刘冯的体恤,赵云也是颇为欣喜的。
随即,在刘冯的首肯下,赵云拜别离开了。
“赵云保镖。”
“荀彧重臣。”
“贾诩谋主。”
“车骑将军董承,手握兵权的资深将领。”
“伏完,外公。海内所望的德高望重的人物。”
“王服,昭信将军。”
“种辑,长水校尉。”
“以及董承帐下的五千兵丁。”
“这些,就是孤手中的战力。相比于曹操的文臣武将一大批,精兵数十万,弱是弱了点。但至少也有了点资本了。”
赵云走后,刘冯细细的想了一下目前手上握有的战斗力。不由显得欣喜。
其余都是历史上的衣带诏众壮士,为本来就有的。但是赵云,荀彧,贾诩都是他争取的。可以说是,偏离了历史轨迹。
而人定胜天的结果。
这对于刘冯能否摆脱曹操,掌控许都的计划是一种精神上的刺激。简单的来说,可以助长刘冯的自信。
去继续执行下边的计划。
“或许,该拿大耳贼开刀了。”刘冯微微眯起了眼睛,想着。
第三十七章 初见贾诩(1)
第三十七章初见贾诩
赵云,荀彧,这些人都是刘冯对于汉末三国的了解,才能争取到的人了。至于其余人,刘冯没办法。
比如刘冯所知道的黄忠,现在还在长沙做中郎将。也可以让天子一纸诏书召集过来。但召集黄忠一个将领入京。
以曹操那疑心病,肯定会认为意图不轨。会导致一些可能连刘冯都承受不起的巨变。不能因小失大。
另外,召集黄忠的作用,其实也不大。没有兵权,要个猛将,顶多也就赵云这个程度了。现在有了赵云,何必要再找黄忠呢。
至于另外一些人,也都如同黄忠一样不是别的诸侯的臣下,或者是手握重兵的武将。要不然,刘冯也不知道具体出处。
所以,能够谋算的,就只有挖刘备墙角,估计也是曹操喜欢看到的。刘备三兄弟闯天下,颇为让曹操忌惮。若是能瓦解之……。
不过,这件事情到底也算是事关重大了。刘冯还是决定,先谋算一下,再做具体行动。
当晚,刘冯在太子宫就寝。
这一夜,可以说是刘冯自打娘胎里出来后,睡的最安心的一晚了。虽然赵云并不在宫内护卫,但态势上已经变了。
次日一早。睡了一夜安稳觉的刘冯觉得心情不错,洗漱之后,领着董喜,如常的往正殿去学习。
“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
当刘冯进入正殿的时候,一众太子舍人们纷纷上来拜见。自从那日宫中□□后,太子舍人就没有再增加了。如今只剩下了六个人,其中有车骑将军董承的儿子董盖,也有昭信将军王服的儿子王坤。
也正是因为那一次大乱,刘冯在太子舍人们之中的威望,也是拔高了无数倍。要是以前,刘冯进入正殿,肯定会行礼,但是却不会这么热情。
“嗯。”
刘冯淡淡的嗯了一声,走向了前排位置坐下。
随着曹丕等人的退场,如今的正点颇为空旷。刘冯坐下后,王坤立刻从原来的位置来到了刘冯的旁边。
“殿下,臣听闻昨日天子下诏,诏封贾文和为太子少傅,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坐下后,王坤问道。
王坤为昭信将军之子,当然是有消息来源的。不过,王坤是不敢相信,天子居然用了贾诩这么一个反面人物做太子少傅。
这历来的太子少傅,不都是用德行著称的名士吗?虽然前任陈锋很烂,但也是名士啊。
贾诩,乱汉之徒。
“哼。一定是司空进言的。”旁边,董盖冷哼了一声道。
当日宫中大乱,董盖并没有在场。不过,事后也听说了。听说太子殿下把曹丕等人弄的灰头土脸,大叫救命。
心中痛快,对于刘冯这个太子也自然是尊敬了不少。不过,董盖为人颇有乃父武将之风,心直口快。
这不,当场就指责曹操威迫天子了。
不过,刘冯却不在意。要指责曹操当面说是最好的,曹操那个人太装逼了,大厅广众之下指责他,可能会没事。
第三十七章 初见贾诩(2)
但若是私下几个人去议论,肯定会被猜忌。
现在董盖一句定是司空进言。说的掷地有声,非常响亮。估摸着,就算是曹操知道了,也不会去跟董盖计较。
“这次倒也不是司空进言的,而是父皇下令的。父皇说,如今乱世,拨乱反正学儒没用,当学纵横家,兵家,法家等等。而这贾诩就是其中的上品。叫孤好好学习。”刘冯说了一句,就趴在了桌子上了。
以前怎么干,现在也怎么干。反正他恃宠而骄嘛。不过,刘冯也已经借着刘协的名义暗示过董盖等人,要好好的向贾诩学习了。
至于能学到几层就看他们几个的造化了,反正刘冯是不学的。他天生是做君的,能明辨是非,知道局势就行了。
“这。”
刘冯的话,倒是让董盖颇为疑惑不解。
“殿下这是让你待会儿好好听课,尊重老师呢。”另一边的王坤起身来到了董盖的旁边,拉了拉董盖的袖子,小声说道。
说着,王坤抬头看向刘冯,一双眼睛中泛着无比敬畏的光芒。
若是刘冯再借故铲除掉夏侯尚等人的时候,王坤只是怀疑,那么现在王坤就已经肯定了。这个皇太子,不简单。
要是谁再敢议论皇太子是纨绔,恃宠而骄什么的。王坤肯定是抡起大棒子,把那个人打成猪头。
随着王坤的提醒,董盖也很快就明白了刘冯的意思。随即联想到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眼中露出了敬畏之色。
这个太子,看似恃宠而骄,不可理喻。但是每走一步都有着目的,没说一言都有心机。每一个目的每一个动机都非常隐晦。
就像是曹丕,夏侯尚。
天知道,他才八岁。
董盖,王坤的敬畏之心,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很快就有一个人走了进来。来人身形修长,穿着得体,肤色微微泛黑,下巴有一撮胡子。
正是贾诩。
贾诩进来后,没有看众人一眼,只是淡淡的来到了上首位坐下,做好后,才扫了一眼众多太子舍人。其中太子刘冯的位置,特别的停顿了片刻。
刘冯当然是趴在案上呼呼大睡。不过,因为贾诩有点情报,知道这个太子是什么德行,因此也不意外。
很快就略过了刘冯,当打量完了众人后,贾诩说道:“老夫就是贾诩,奉天子诏令,继前任太子少傅陈锋,教导太子以及诸位。”
“拜见贾大人。”因为有了刘冯的提点,董盖与王坤对视了一眼,齐齐拜见道。
本来,在场的太子舍人,都与董盖,王坤先前一样,对贾诩比较不爽的。但是现在见董盖,王坤二人起立行礼,很恭敬的摸样。
他们虽然疑惑,但因为信任董盖,因此也随之起身拜见。
除了太子刘冯。
“免礼。”贾诩神色不变,点了点头道。
随即,又说道:“在其位,谋其政。既然天子下诏,让老夫教导诸位,老夫自然会尽力。”说到这里,贾诩顿了顿,扫了一眼众人,说道:“不知谁是昭信将军之子,王坤?”
“大人。”王坤再次拜见道。
“不知前任陈大人教导的是哪一册典籍。教导到了什么地方。”贾诩问道。
“论语,第十二篇。”
王坤恭敬的回答道。
“好。去取论语过来。”贾诩点了点头,对着旁边的侍从道。这里乃是太子读书的地方,自然有很多的书,也有一些侍从。
“诺。”侍从点了点头,去取书了。
很快,侍从就取了论语的第十二篇来到了贾诩的旁边。贾诩伸手接过,开始讲解。
而刘冯一直在下边呼呼大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