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二章 新帝继大统
弘治十八年五月七日,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年仅三十六,史书曾言朱祐樘御黄龙归去,又言“深山穷谷,闻之无不哀痛,哭声震野”,后朱厚照登基,将朱祐樘安葬于泰陵,庙号孝宗,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朱祐樘死后不久,朱厚照即刻与礼部着手筹办国丧,又为泰陵选址,彼时朱厚照尚未登基,便是与张均枼一同在乾清宫,礼部左侍郎李杰与钦天监副监丞倪谦,以及司礼监内监戴义至此,与张均枼及朱厚照道:“娘娘,殿下,茂陵西面,有个叫施家台的地方,那是个建陵的吉地,大行陛下的陵寝,可在那里营建。”
闻言朱厚照并未直接应下,建陵这样的大事,他一时间还拿不定注意,就如朱祐樘临终所言,朱厚照年纪尚小,虽说天资聪颖,又是好学之人,可有些事情,他未必就能处理好,即便这三人所言句句皆有道理。
朱厚照正想着,又见殿外侍卫入内,禀道:“娘娘,殿下,工科右给事中许天锡求见。”
“宣吧,”朱厚照说话间本能的抬手,就同朱祐樘一样,也颇有帝王气息。
工科右给事中许天锡进殿,首先行礼,而后直言道:“娘娘,殿下,关于大行陛下泰陵选址一事,微臣建议,先派廷臣中精通风水术之人,前去复视一次。倘若有疑,则亟移文江西等处。广求术士。博访名山,务必得助势之强、风气之聚、水土之深、穴伐之正、力量之全,如宋儒朱熹所云。庶可安奉神灵,为大明祈天永命之助。”
这许天锡说罢,起先那礼部左侍郎李杰亦附议,朱厚照于是点了点头,随后侧首朝张均枼看去,问道:“母后觉得如何?”
张均枼听言,亦侧首看了朱厚照一眼。而后回过头来,示意了朱厚照一眼,随后言道:“就照着他们说的去做吧。”
礼部所说的施家台。确是个好地方。
谈一凤,便是葬在那里的。
朱厚照听言亦回首,正面望向那几人,言道:“众卿所言有理。本宫准了。”
听闻朱厚照准奏。这几人自然欢喜,是以齐声应道:“是。”
张均枼紧接着嘱咐道:“建陵时,切莫大兴土木,触怒山中鬼神。”
施家台到处优势,张均枼也想泰陵建在此地,想她将来西去,也是要躺在那个地方的,可谈一凤也葬在那里。张均枼怕是的是他们建陵时惊扰了谈一凤。
几人应了,朱厚照随后道:“你们都退下吧。”
朱厚照又朝侍立在身后的刘瑾望去。言道:“命司礼监扶安、李兴、覃观,及礼部右侍郎王华,前去施家台看视。”
“是,”刘瑾应道一声,这便退下,张均枼望见刘瑾走了,直至他走出殿,她方才侧首望向朱厚照,言道:“照儿,你父皇要你任用贤臣,你可记着这道理。”
朱厚照听闻张均枼如此说,又想她方才看的是刘瑾,自是了然于心,他应道:“儿臣记得。”
张均枼又回首望着刘瑾的背影,久久方道:“你父皇生前,一直器重张瑜,张瑜也确是个可信之人。”
听及张均枼提及张瑜,朱厚照自然知道她这意思,只是张瑜昨日已请旨离宫,那时还是张均枼亲自批准的,朱厚照道:“可他昨日已出宫养老去了。”
张均枼站起身,移步似要出去,走了几步又回首,望着朱厚照道:“照儿你可知三顾茅庐?”
朱厚照一时怔住,并未接话,张均枼见他这脸色,淡淡扫了他一眼,而后便转身出了去。
想这朱厚照素来是一点就通之人,张均枼方才所言已足够明白,朱厚照又岂会不懂,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果然如此!
罢了,罢了,张均枼也不强求什么。
朱厚照是储君,这些年一直视政文华殿,而今朱祐樘驾崩,朱厚照自然应当顺理成章的继承这江山大统,可有人却是不愿,也不甘,就如乜湄。
当初郑旺妖言案以失败告终,可乜湄心里的算盘却不曾消失,如今朱祐樘大行,朱厚照尚未登基,朝中正逢大乱,这正是一个好时机啊!
彼时魏莲生还什么都不知道,呆在宫里,又呆在朱厚照身边,至今已六年,这会儿朱厚照得了张均枼传召,正去往乾清宫与礼部商议朱祐樘的泰陵选址一事,魏莲生原本尚在端本宫读书,却闻都人来报,说是宫后苑的乜湄姑姑有事相求,他便出去了。
魏莲生出了端本宫不远,望见乜湄站在前头,正背对着他,他便唤道:“乜姑姑。”
乜湄听唤,转身不语,单只是望着魏莲生,她倒不是故意卖弄什么关子,她只是叹于魏莲生这张俊脸,他的模样,当真是像极了朱祐樘。
未听乜湄言语,又见她这脸色,魏莲生心里头自然有惑,他略是试探的问道:“乜姑姑,你寻我所为何事?”
乜湄突然拉着他走至隐蔽处,而后道:“魏侍读……我应当唤你魏侍读,还是王爷……”
闻言魏莲生颇是一愣,他却又当乜湄是开玩笑,于是笑道:“魏侍读总显生分,姑姑还是唤我莲生吧。”
“好,那我就唤你莲生,”乜湄忽然皱眉,极是认真,她道:“莲生,你可知你的模样,与先帝极像?”
魏莲生听言一愣,他怔怔道:“先帝?”
正说着,乜湄又道:“对,就是先帝。”
魏莲生的模样像朱祐樘,此事他自己倒也清楚,只是这话不可乱说,他进宫六年。便也始终不曾与人提起过,如今乜湄突然说起,魏莲生仍是本能的忌讳。他讪讪一笑,言道:“乜姑姑莫再取笑莲生了,莲生出自山野贫苦人家,不过是个下贱之人,岂能与先帝相提并论。”
乜湄似乎苦口婆心,她道:“莲生,你并非下贱之人。你出身高贵,又何必如此妄自菲薄!”
魏莲生心中莫名一阵不安,他道:“乜姑姑。我不懂你在说什么。”
“你懂了!”乜湄一口言定。
可魏莲生却是摇头,只呢喃道“不,我不懂,我不懂姑姑在说什么。也不想懂姑姑的意思”。魏莲生说罢当即转过身,又迈步似乎是要回端本宫去,乜湄见此情势,这便道:“莲生,你躲什么!”
魏莲生并不回话,亦没有转身,更不曾停下步子,乜湄道:“你是先帝的皇子。你的母亲是郑金莲,太子是你同父异母的哥哥!”
话音未落。魏莲生已是忍无可忍,他旋即转身,斥道:“你胡说!”
“我没有胡说!”乜湄说着一步一步走至魏莲生跟前,目光陡然变得极是犀利,死死的盯着魏莲生那一双清澈的眸子,“你就是先帝的皇子,当初郑旺妖言,他与你母亲想找的,就是你!”
魏莲生心中忐忑,他气息忽然粗重,他道:“我爹娘早已过世,乜姑姑这么说,是不是有些失礼!”
“那两个人并非你生父生母,莲生,我想,这件事,你应当是知道的,”乜湄句句皆是咄咄逼人,叫魏莲生委实惶恐。
魏莲生一时间也是语塞,竟不知该说什么好,乜湄见势,继而又道:“你耳朵后面有一颗红痣,肩上有一个牙印形状的胎记,我说得没错吧。”
乜湄极有信心,是以此言并非询问,反而是确定,魏莲生刚生下来那会儿,她曾仔仔细细的瞧过一眼,那时不过是随便瞧瞧,哪知如今竟会有这等稀奇事。
魏莲生早已怔住,目中亦满是惶恐,乜湄自知他信了此事,却仍不愿罢休,又道:“你叫莲生,因为你是从一朵睡莲里抱出来的,是不是。”
听至此,魏莲生再也忍不下去,他斥道:“你别说了!我不想听!”
乜湄仍道:“你若是不信我今日说的,大可去问太子的乳母田氏,问她,到底认不认识魏坤吾夫妇,当年就是田氏从御河下游将你捡回去的,也是她亡夫把你卖给你的养父母,只是你养父母觉得你的身份定然贵不可言,唯恐招来祸事,便带着你逃离京城,搬去新建,我说的对不对。”
魏莲生望着她,目光虚浮,他反复摇头,低声呢喃,自语道:“胡言乱语,胡言乱语,胡言乱语。”
“莲生,”乜湄忽然又极是和蔼,她拉起魏莲生的手,言道:“莲生,你可知,太子并非皇后嫡出,他是李朝人的种,必定是当不得大明天子的,你答应乜姑姑,乖乖的和你母亲相认,到时代替太子,继承江山大统,好不好?”
魏莲生仍摇头不止,只道:“我不是先帝的皇子,更不是太子的弟弟,你别胡说了,你别胡说了!”
“我说的都是真的!”乜湄总不甘休,又提起田氏,言道:“你若是不信,就去问田氏啊,你只要告诉她,你是魏坤吾的孩子,她一定会把当年所有的事情都告诉你。”
魏莲生挣脱开她的手,一句话也不说,转身便要回去,乜湄满面愠怒之色,她毫无预防的斥道:“莲生!”
听唤魏莲生停住步子,悠悠转身望着她,淡然道:“这件事情,容我考虑两日。”
乜湄闻言自然心生欢喜,这魏莲生的脑袋终于开窍了,也不枉她辛辛苦苦筹划这么多年。魏莲生说罢便迅速跑回端本宫,一个人躲在屋中不出来。
其实魏莲生不愿接受的事实,并非他皇子的身份,而是朱厚照同父异母弟弟的身份。
想他与朱厚照多年相处,形同手足,每日几乎形影不离,而他与他的这种感情,已远远超过了手足之情。
换句话来说,这应当是相互之间的爱慕。
可如今乜湄突然告诉他,其实朱厚照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这要他如何能接受!
天色已晚,夜幕降临,魏莲生仍将自己关在屋中,他就这样一个人坐在地上沉思了一个下午,都人来唤用膳,他也回绝了。
不知这会儿已是何时,魏莲生睡梦中恍恍惚惚只觉得有人抱着他,他睁眼见的是朱厚照。
一想今日乜湄所言,魏莲生便是本能的将朱厚照推开,随后望见朱厚照怔怔模样,他又是满心歉疚,微微垂首,并不言语。
朱厚照自然是一肚子的不解,问道:“莲生,你怎么了?”
魏莲生也不知到底该如何解释,索性随便说道:“我不知是殿下过来,还以为是旁人。”
朱厚照露出一笑,他望着莲生,目中极是宠溺,他走至魏莲生身前,本想将他揽着,可方才触及他脊背,他却是将身子微微的朝后挪了挪。朱厚照狐疑,魏莲生不等他询问,便一声不吭的转身,至床榻上躺下,朱厚照见他如此,便也没有问什么,也默然至床榻上,躺在他身侧。
却见魏莲生始终背对着他,朱厚照终于问道:“莲生,你为什么不说话?”
朱厚照问得循序渐进,魏莲生道:“我困了。”
“那你为什么背对着我?”
魏莲生没辙,只好极不情愿的侧过身子,面朝着朱厚照,彼时四目相望,朱厚照又问道:“莲生,你好像躲着我。”
朱厚照已说这话,魏莲生自然不知该如何回答,索性缓缓合上双眼,佯装作睡着了,朱厚照见他如此,虽一肚子的疑惑,却也并不追问。
翌日朱厚照醒来时,枕边人已经不在,被中冰凉,魏莲生早已起身了。
朱厚照亦是坐起身,垂眸却见枕边一封书信,他取来瞧了,方知这是魏莲生留下的,而信中写道“宫中如牢笼,而莲生生来随性,恐怕不适,故留书辞别,望殿下珍重。勿念”,得知魏莲生走了,朱厚照瞬间像是丢了魂一样,连忙下地追出去。
可追出去又有何用,莲生早已走了,他还能找到他么,他留书言道不适呆在宫中,他已不愿再留在他身边,就算日后找到了,那也不过是一具空壳,他还会随他回来么……
宫中都人说,魏莲生自从昨日午后被乜湄唤出去后,再回来时,便是一副心神不宁的样子,是以朱厚照气冲冲的去找了乜湄问话,而乜湄什么也不说,朱厚照气极,本想将乜湄下锦衣卫狱审问,哪知乜湄却是咬舌自尽。
弘治十八年,朱厚照登基为帝,尊皇后张氏为太后,太后王氏为太皇太后,并于次年正月,改元正德。(未完待续。)
第廿三章 豹房传噩耗
自魏莲生留书辞别之后,朱厚照就似乎变了一个人,只是几日后登基为帝,他这性情大变,便也鲜少有人将此缘由归结在魏莲生身上,反而皆以为朱厚照年纪尚小,原本性子便颇是顽皮,又被以刘瑾为首的“八虎”带坏,是以每每处理朝中事务,总不大勤快。
想当年朱祐樘在世上,朱厚照的性子可是像极了朱祐樘的,朱祐樘生来温纯,朱厚照亦是温厚,朱祐樘谦恭,朱厚照亦是知礼。
可自朱厚照登上皇位后,他往日那温厚知礼的性子,便永远不复,唯有这懒惰荒yin的性情,朱厚照与当年的朱祐樘,可是丝毫没有相像之处了。
朱祐樘在位时,崇尚文治,而朱厚照崇尚武功,朱祐樘勤政爱民,而朱厚照却是不理朝政,总借着体察民情的噱头游历民间,实则却是强抢民女,莫说是良家女子,就是寡妇女昌女支,也绝不放过。
内阁几位辅臣皆叹惜朱厚照,原本那样聪颖的一颗好苗子,就这样被“八虎”给毁了。
当年朱祐樘临终时,曾告诫朱厚照务必要任用贤臣,弘治一朝多君子,朱祐樘给他朱厚照打下这么好的基础,可朱厚照却是不珍惜,非但远贤臣,竟还近小人。
不过朱厚照身为朱祐樘的儿子,又是天下之主,也并非一无是处,他崇尚武功,至少在武功上,还有一番建治,就如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又如亲征应州,平定鞑靼小王子作乱。
正德十四年,朱厚照请辞张均枼。离京南巡,张均枼准了。南巡一路,除了亲征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旁的倒也不曾出过什么乱子,可回京途中,朱厚照自己,却是出了事故。
朱厚照南巡至正德十五年。方才回京,回程途中,游镇江。登金山,又自瓜州过长江。八月又途经清江浦,那时天气明媚,朱厚照见水上风景颇是美丽。又见鱼翔浅底。顿时起了渔夫之兴,于是自驾小船捕鱼,哪知提网时不慎落水。
想他朱厚照自小在宫里长大,虽说有一身好功夫,却是没有游水的本事,落水后一时间手忙脚乱,一阵扑腾,虽说叫人救起。却也呛了水,加之受了惊吓。竟是落下了病根。
赶巧当时这气候也是极差,这病方才见好,不过几日,又逢秋季,这下一着凉,原本风寒便成了肺积水,虽说朱厚照患疾,可行程却未就此停下,况且,他们这一行人本就是打算回京的。
只是因为朱厚照的病,一行人原本只需一个月的行程,硬生生的走了四个月,直至正德十六年正月初,朱厚照方才回到京城。
朱厚照此回赶在正月回京,正巧赶上了祭天,正月十四那日南郊大祭天,朱厚照病体未愈,却是强撑着去主持了大祀礼,谁有料想到行初献礼之时,朱厚照下拜天地,竟忽然口吐鲜血,瘫倒在地,从此卧病,再也没法起身。
祭天之时如此,朱厚照原本应当随张均枼及皇后夏氏回乾清宫去,哪知进了皇城,朱厚照却是怎么也不依,硬是要去豹房养病,张均枼回宫早,那时并不知此事,待夏氏回宫禀报,她方知朱厚照并没有回宫。
张均枼对朱厚照颇是宠溺,既然朱厚照硬是要在豹房养病,那她便也准了,加之朱厚照病体不宜出行,如今既然在豹房养着,那便也不好再叫他回乾清宫。
谁想他朱厚照住在豹房养病,至四月过半时,已似乎到了弥留之际。
今日已是四月二十,朱厚照更是奄奄一息,昨儿午后张均枼曾去豹房看过朱厚照,是以今日早晨,便没有亲自过去,单只是使唤了小都人去看看情况,小都人回来说朱厚照已醒了,正在吃药,气色也比昨日好了些,张均枼这心里头便也安生。
可到了午憩之时,张均枼却忽然像是丢了魂儿一般,这心里头总有些空落落的,她预感怕是朱厚照要出什么事,于是连忙唤来南絮亲自过去走一趟。
张均枼预感一向极准,南絮听了吩咐,正要赶去豹房,哪知方才出了仁寿宫的正殿,便见豹房的小太监慌慌张张的跑过来,只说朱厚照怕是快了,这会儿想见太后。
南絮一惊,急忙折回身唤了张均枼一同过去。
张均枼仓皇之下赶至豹房之时,正巧撞见杨延和从里头出来,杨延和见张均枼过来,便躬身唤道:“太后。”
听闻杨延和这一声唤,张均枼自知他并非是要行礼,于是停步望着他,杨延和低声道:“陛下只怕是大限将至,太后切莫悲伤过度。”
想这杨延和是何人智慧之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他岂会胡乱说出来,杨延和望着她的双眸,张均枼细想一番,顿时了然,朱厚照无子,倘若他突然去了,仓促之间无人继承大统,到时朝中必定要出乱子。
张均枼浅浅一笑,言道:“皇帝身子骨素来健朗,此回不过是风寒,哪里来的大限之说,先生多虑了。”
杨延和见势紧跟着附和,点头假意讪笑,言道:“那想来就是老臣多虑了,太后恕罪。”
张均枼并未应他,这便进了屋子,却只见朱厚照平躺在床榻上,双目紧闭,张均枼望见他脸色煞白,竟是毫无血色,也知他已是弥留,心中顿时感慨良多,她缓缓走至床前,轻轻坐下,轻唤道:“照儿。”
朱厚照听唤睁眼,望见张均枼,便也唤道:“母后。”
这母子二人皆知道眼下这情势,只是都不愿说出来,张均枼取来腰间的帕子,伸手去为朱厚照拭去了额上的盗汗,张均枼收回帕子。道:“照儿长大了,受不住母后的管教了。”
朱厚照笑了笑,道:“儿臣长大了。也还是母后的皇儿啊。”
张均枼淡淡一笑,并不言语,屋中瞬时间安静下来,良久方听闻朱厚照道:“母后,儿臣是不是要死了?”
闻言张均枼强忍着泪水,嗔怪道:“傻孩子,胡说什么瞎话。你还这么年轻,母后都没死,你怎会死。”
朱厚照望着张均枼。露出一笑,言道:“母后这话可就错了,你说儿臣年轻,难道你老了?”
“可不是?”张均枼亦挤出笑意。道:“母后都年过五旬了。”
朱厚照笑道:“母后随儿臣出去。旁人定以为咱们是姐弟。”
张均枼道:“照儿莫再取笑母后了。”
朱厚照笑了笑,并未接话,倒不是他不想回张均枼,只是他累了,方才不过是说了几句话罢了,他便有些提不上气,朱厚照顿了顿,又道:“母后。儿臣要去找父皇了,将来恐怕不能孝敬你了。”
张均枼顺着他。言道:“你见到你父皇,记得告诉他,母后很快就去找你们,到时咱们一家五口,就能团聚了。”
朱厚照微微笑道:“母后,儿臣在位时不修政事,导致朝事荒殆,罪大恶极,你说,父皇若是知道,他会不会训斥儿臣?”
张均枼抬手轻扫了眼角即将落下的泪珠,笑道:“不会的,他若是胆敢训斥你,你就托梦告诉母后,等母后与你们团聚了,必定帮你教训他。”
“好,”朱厚照依旧面带笑意。
朱厚照应了这一声,而后偏过头,朝里头看了一眼,随后又回过头,望着张均枼道:“母后,照儿突然想吃蜜饯了。”
闻言张均枼当即站起身,道:“好,母后去取。”
张均枼转身去取蜜饯时,已是满面的泪痕,朱厚照此言何意,她这个做母亲的,自然清楚,她知道,这是朱厚照告别的一种方式,所以她出去,便没有再回去。
上天嫉妒她的人生太完美,所以先后夺走她的女儿和丈夫,如今又将她仅有的依靠夺走,却唯独留下一具躯壳给她,叫她这般痛苦的活在世上。
如此折磨她,老天爷当真是不公!
朱厚照望着张均枼的身影,直至亲眼望见她离了屋中,方才缓缓合上双眼。
他不想叫张均枼看见他死时的样子。
朱厚照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直到临死,也没能再见到魏莲生。
正德十六年四月二十日,朱厚照病逝于豹房,年三十一,庙号武宗,葬于康陵。
如杨延和所愿,他再见到张均枼时,张均枼确是没有一丝丝悲伤之色,她见杨延和进来,异常平静的问道:“先生,皇帝无子而终,未建储嗣,依你之见,该由谁来继承大统?”
杨延和早已斟酌好,是以道:“《皇明祖训》言,兄终弟及,依老臣之见,已故兴献王长子朱厚熜最为适宜。”
“兴献王……”张均枼低声呢喃,而后道:“那就朱厚熜吧。”
说来真是可笑,当年朱祐杬在京时,一心想当储君,直到他死了,也没能如愿以偿,可他的儿子却莫名其妙的变成储君了。
“是,”杨延和应了一声,又道:“太后,老臣几日前曾帮先帝起草遗诏,遗诏所言,迎立储君,应请太后懿旨。”
张均枼微微颔首,道:“哀家知道了,”张均枼说罢朝南絮看去,言道:“南絮,为哀家拟旨,皇帝寝疾弥留,已命寿宁侯张鹤龄、礼部尚书毛澄等人,迎取兴献王长子厚熜来京,嗣皇帝位,一应事务,俱待嗣君至日处分。”
“是,”南絮应道后,这便出了门去。
杨延和又道:“太后,那先帝死讯,应当何时公诸于众?”
张均枼想了想,长吁了一口气,而后站起身道:“待新帝进京行程过半吧。”
“是,”杨延和领旨,张均枼这便也离了豹房。
到底是张均枼的意思,至二十日后,宫里头方才将朱厚照的死讯公诸于众,且一应遗诏、懿旨,亦是同是颁布,那时朱厚熜进京行程已过半,想来这时,已不会再出什么乱子了。
安陆州与京城离得颇远,朱厚熜一行人途经四十几日的行程,方才进京,朱厚熜进京之时,张鹤龄当即给宫里头传了消息,张均枼得知此事,便吩咐文武百官前去城门外迎接,杨延和提早赶到那里,嘱咐朱厚熜进了皇城后由东华门进宫,暂居于文华殿,待几日后安定下来,再安排登基大典。
哪知朱厚熜竟是不乐意,与随行的王府右长史袁宗皋说道:“先帝遗诏以我嗣皇帝位,并非皇子,我为何要从东华门入,居于文华殿?”
朱厚熜不讲理,杨延和自然也不妥协,一来二去,朱厚熜竟威胁众人,言道:“大不了我就回安陆州去,这皇位,我不要了。”
杨延和没辙,只好派人速速进宫传旨给张均枼。
这“嗣皇帝位”可是关键,一来,这是杨延和为朱厚照拟的遗诏,皇位继承人必须是朱厚熜,根本没得选择;二来,眼下情势紧急,迎新帝登基之事不容再三耽搁。
此事传到宫里时,张均枼尚在仁寿宫等候,却闻内监来禀报此事,心中不免有些狐疑,想这朱厚熜的性子,当真是像极了他父王朱祐杬,同样是倔脾气。
照理说,他一个藩王世子,如今有这大好的机会得以继承大统,他理应知恩图报才是,而今他却如此,说句不好听的,这朱厚熜就是贪得无厌!
可眼下迎新帝继位才是道理,即便张均枼有那本事可以改了这储君,可如今事态紧急,一时间也没有合适的人选。
张均枼不出主意,前来传话的内监心里头也焦急,言道:“太后,您可拿定主意了?那边儿还等着您的口谕呢。”
听闻催促,张均枼长吁了一口气,道:“他说得没错,他是来嗣皇帝位的,而非皇子,理应自大明门进皇城,由午门进宫。”
内监听了,又问道:“太后,那,他进宫后,应当住哪儿?难道直接住进乾清宫么?”
张均枼自有分寸,她道:“迎他到奉天殿,今日便登基!”
“是。”
朱厚熜如愿自大明门进皇城,由午门进宫,也如愿当即登基为帝,更是如愿当晚便住进乾清宫。
正德十六年五月二十七日,朱厚熜继皇帝位,于次年改元嘉靖。
这朱厚熜随朱祐杬的性子,皆是有野心之人,如今他还小,朝政大权皆在张均枼与杨延和手里,他又岂会甘心。(未完待续。)
第廿四章 花开花又落
这朱厚熜同他父亲朱祐杬一般,皆是野心勃勃,而今他虽登基为帝,却委实不甘皇权落于杨延和为首的几位内阁辅臣手中,更不甘张均枼处处都管制着他。
可自他进宫登基为帝,至今尚不过几日,连皇宫的地形都不曾弄清楚,更莫说是这里的人了,想他从王府过来,仅带了一个王府右长史随行,一个王府的右长史在这深宫之中又能算作什么大人物,这宫里处处都是张均枼与杨延和的人,如今他朱厚熜在这儿,可是势单力薄。
他也知若想掌握实权,至少得需三年,这三年,他应当与朝中除了杨延和以外颇有威望之人打好君臣关系,且要他们结成一党,日后与张均枼、杨延和抗衡。
这朱厚熜年纪尚小,张均枼却也不知他到底吃软吃硬。
虽说天子驾崩,后.宫各位主子的名号都得进一辈,可这回新帝并非朱厚照的子嗣,而是朱厚照的堂弟,张均枼的侄儿,是以宫中主子的名号虽变了,却也不曾进一辈,而张均枼,自然也没有因此成为太皇太后。
张均枼依旧是太后,理所应当的住在仁寿宫。
初夏午后,人们总难免困倦,张均枼自然也不例外,这个时候,她原本应当躺在软榻上歇息,可这人老了,身上各处的病都来了,就如张均枼的腿,时常酸痛,而今日午后,竟是酸痛得翻来覆去,实在难以入眠。
南絮进暖阁见张均枼坐在软榻上。自己捶着小腿,便走近道:“太后旧疾犯了?”
张均枼并未言语,单只是轻叹一声。南絮这便抬手放到她腿上,想着给她揉揉,可张均枼却体贴道:“不用你来,你去歇着,唤几个小丫头片子过来。”
南絮自知她的意思,便道:“那几个丫头哪里够力道,昨儿奴婢唤她们捏肩。就跟挠痒痒似的。”
闻言张均枼噗嗤一笑,言道:“她们年纪还小,怕是不懂这些。”
南絮亦道:“中看不中用。改明儿给她们全许出去,趁早嫁了,可不能像眉黛那样,徐娘半老了。夫家都难挑。就只能和樊良凑合着过日子。”
张均枼微微颔首,笑道:“他们现下如何了?”
南絮想了想,道:“前些日子送信来,说是添了个孙子,还要奴婢陪太后去蕲州看看。”
说起添了孙子,张均枼这心里头,便颇有感伤,话音落下。张均枼轻叹了一声,只道:“添孙子好啊。将来孙子又添重孙子,来个四世同堂,可不像哀家,孤家寡人,连个儿子都没有。”
南絮听罢默然,屋中一片寂静,良久过后,张均枼忽然问道:“南絮啊,你说,哀家立熜儿为帝,到底是对是错?”
朱厚熜脾气倔,经那日迎他进京时的事便可看出,南絮听唤,思虑片刻道:“照理说,他如今年纪小,好受管教,可他这性子又像极了兴献王,这事儿,不好说啊。”
如今朱厚熜已继承大统,张均枼反悔也来不及,她道:“罢了,此事已成定局,哀家即便后悔,也来不及了。”
话音方落,小都人入内道:“太后,陛下来了。”
“说曹操曹操就到,”张均枼挥挥手,道:“叫他进来吧。”
朱厚熜入内,唤道张均枼一声“母后”,甚得张均枼欢喜,当日朱厚熜虽以新帝的身份进宫,可他若是真的想帝位稳固,还是得靠张均枼,他若是不唤张均枼母后,也不以朱祐樘为皇考,只怕这皇位,他是坐不成的。
张均枼听唤应了一声“嗯”,而后便问道:“熜儿到此寻哀家,所为何事啊?”
望见南絮给张均枼捶腿,朱厚熜便走过去,示意南絮退至一边,他自己倒是过去讨好张均枼,张均枼也依了他,却听朱厚熜吞吞吐吐道:“母后,朕方才收到母妃的信,母后说他想朕了,朕想……想……”
朱厚熜欲言又止,当真是不敢直言,张均枼自知他的意思,便侧首朝他看去,问道:“你想把她接进宫来?”
“是,”朱厚熜直点头,眼巴巴的望着张均枼,张均枼却是回首不再看他,也不回话,朱厚熜心中忐忑,疑心此事怕是不能成,一时间也不敢再说什么,张均枼忽而道:“既然是想你了,那就把她接过来吧,正好,哀家也有二十多年没见过她了。”
闻言朱厚熜心中欢喜,应道:“是,谢母后。”
这蒋宁安想进宫,自然不单纯只是想念朱厚熜,她的儿子是皇帝,她又岂会甘心呆在封地,当一个小小藩妃!
当日朱厚熜回了乾清宫,便急急忙忙传旨派人前去安陆州接蒋宁安过来,蒋宁安也早已做足了准备,于是翌日便启程进京。
蒋宁安知道,如今朱厚熜定然已被张均枼过继给朱祐樘当儿子,心中多有不甘,于是待进京行程过了一大半,方才闹起来,不停的训斥赶来接驾的侍卫,只道:“我的儿子,岂能视作旁人的!”
她蒋宁安这一闹,竟是停在路上,旁人都拿她没法子,朱厚熜命他们接蒋宁安进宫,可蒋宁安驻足不前,况且行程已过大半,这个时候退回去也不是。
蒋宁安料想如此,行程过半,依着朱厚熜那孝顺的性子,定然不忍心叫她回去。众人一时间没辙,便只好传信到宫里,将此事与朱厚熜言明。
如今朱厚熜登基不过几日,手中尚没有实权,对于此事,他还是得请示张均枼。
而张均枼听闻此事,自也明白蒋宁安这心里头打的是什么算盘,是以她什么也不说,随她去罢了。
朱厚熜见这情势。一时间也极是慌张,总不能真的叫蒋宁安原路折回啊!果然没有朱祐樘皇考与张均枼母后的身份,他是当不了皇帝的。
“母后!”朱厚熜无奈跪下。泪眼模糊的望着张均枼,哭道:“儿臣不当皇帝了,您准儿臣带母妃回安陆州吧。”
张均枼闻言不悦,也并未直接挽留,只问道:“你考虑清楚了?”
朱厚熜微微一愣,难不成张均枼果真不肯让步!
见朱厚熜如此,张均枼又道:“你若是考虑清楚了。那就回乾清宫去,拟下一份禅位诏书,交给哀家。”
朱厚熜彻底怔住。张均枼继而又道:“快去呀,带你母妃回安陆州要紧。”
这朱厚熜登上皇位,虽没有实权,可他到底还是喜爱那皇位的。他又哪里愿意禅位。他忽然匍匐至张均枼跟前,拉扯她的衣袖,哭道:“母后,儿臣愿意认您当母后,也愿意认孝宗当父皇,只求您,给母妃一个名分,准儿臣接她进宫。”
“名分?”张均枼反问。“那她想要个什么名分?太后?你想要她入宗庙?”
朱厚熜摇头,道:“儿臣不求她能入宗庙。只求她能进宫,母后,求您准了儿臣。”
张均枼依旧没有接话,单只是侧首拿过茶盅,垂首抿了一口,而后方才又朝南絮望去,淡淡道:“南絮,为哀家拟旨,追封兴献王为兴献帝。”
朱厚熜听言,自然激动难抑,抹了把眼泪,而后直磕头道:“谢母后!谢母后!”
张均枼淡淡的睨了他一眼,随后道:“追封兴献王为兴献帝,这礼仪规矩怕是有些杂,你着手去办吧。”
“是,”朱厚熜应了一声,这便欢欢喜喜的退下。
追封朱祐杬为帝,那蒋宁安自然也成了兴献后,只是虽为太后,骨子里却依旧只是个藩妃,照样不能与张均枼平起平坐。
王太后与皇太后,终究是不一样的!
蒋宁安进宫之后,便直接去往乾清宫,那时张均枼正坐在上头等着她,而朱厚熜,坐在张均枼左手侧。
进殿望见张均枼坐在上头,蒋宁安原本是没有打算给她行礼,毕竟她是朱厚熜的生母,可她那双目一与张均枼对视,顿时便腿软了,她理应跪下给张均枼行礼,如今跪下,也不算失礼。
张均枼起初见她不跪,便始终凝着她,想她当了十八年的皇后,又当了十六年的太后,素来权势滔天,早已是不怒自威,怪不得蒋宁安一时慌张的给她跪下,蒋宁安服了软,低头恭敬道:“臣妾,叩见太后。”
见她如此,张均枼单只是挥了挥手,散漫道:“起来吧。”
张均枼如此,朱厚熜看在眼里,心里头却是不服,凭什么张均枼高高在上,而他的母妃却要低声下气,凭什么他的母妃同为太后,却要给张均枼行礼,且还是跪下,难道仅仅只是她手中有权势么!
次年嘉靖元年,朱厚熜依旧请示张均枼,晋封蒋宁安为兴国太后,张均枼准了。
嘉靖二年,朱厚熜请示张均枼,蒋宁安宫中一切服用,皆以太后之礼,便是说,他想要蒋宁安在服用上,皆与张均枼相等。
张均枼依旧准了。
可张均枼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答应朱厚熜如此要求,却已叫朱厚熜得寸进尺,至嘉靖三年,朝内外一些不大重要的事,朱厚熜已不再请示张均枼。
不重要的事终究是不重要,张均枼本也不耐烦处理,可议大礼这等事,朱厚熜竟也没有事先知会张均枼,他之所以没有知会张均枼,是因他不敢,他不敢告诉张均枼,他要将皇考改为兴献帝,更不敢告诉张均枼,他要进蒋宁安为皇太后。
嘉靖三年七月十二日,朱厚熜昭谕礼部,十四日将为兴献帝与兴国太后上册文、祭告天地、宗庙与社稷,改称朱祐樘为“皇伯考”,而生父朱祐杬为“皇考”,加封生母蒋宁安为兴国皇太后。
原本这朱厚熜能当上皇帝,就是因朱祐樘是皇考,而今他突然有此意,群臣自是一片哗然,适逢早朝结束,吏部左侍郎何孟春道:“宪宗时,百官在文华门前哭请,争慈懿皇太后下葬礼节,宪宗听从了,这是本朝的旧事。”
杨廷和杨慎紧接着接话道:“我大明养士一百五十年,坚守节.操大义而死,就在今日。”
编修王元正、给事中张翀等随即在金水桥南拦阻挽留群臣,何孟春、金献民、徐文华等又号召群臣,当日两百余朝臣皆跪在左顺门请朱厚熜改变旨意。
彼时朱厚熜在奉天殿听闻外头哭声震天,即命内监传谕退朝,谁想群臣直到中午仍伏地不起,企图迫使他屈服。杨慎等人撼门大哭,一时间声震阙庭,朱厚熜震怒,命锦衣卫将为首者八人下狱。此举令其他人更为激动,冲至左顺门前擂门大哭,朱厚熜再下令将五品以下官员共一百三十四人下狱拷讯,四品以上官员共八十六人停职待罪。
七月十六日,朱厚熜为蒋宁安上尊号为“章圣慈仁皇太后”。七月二十日,锦衣卫请示如何处理下狱的大臣,朱厚熜令四品以上官员停俸,五品以下官员当廷杖责。因廷杖而死的共十六人。
左顺门廷杖后,反对议礼的朝臣纷纷缄口,为时三年的“大礼议”以朱厚熜获胜告终。
而“大礼议之争”,期间这三年,张均枼从头至尾都没有表态,朱厚熜羽翼丰满,既然此事已成定局,那她何不安于现状。
她依旧是高高在上的正宫皇太后,而蒋宁安,她虽也被晋封为皇太后,骨子里却还是低贱的藩妃,爬到了山顶又如何,她依旧处处都压在她头上。
嘉靖十七年十二月,南絮因病过世,七日后回魂,蒋宁安暴薨。
如今嘉靖二十年,张均枼已是古稀之年。
适逢八月,天气燥热,张均枼却能安安静静的站在书案前练字,都人问她怎么不热,她只道“心静自然凉”。
都人匆忙跑进殿,唤道一声“太后”,张均枼听唤抬眼望着她,却见她额上都是汗,于是道:“什么事慌慌张张的,你看看你这一头汗。”
“太后,”都人却笑道:“奴婢是想告诉你,绛雪轩的菩提树开花了。”
闻言张均枼一惊,竟丢下了手中的毛颖,都人见她如此,自然怔怔,唤道:“太后,您怎么了?”
张均枼回过神,微微笑道:“哀家可不信。”
都人道:“奴婢哪里会骗您呀,要不,奴婢扶您去看看?”
张均枼未语,直接拄起一侧的龙头拐杖,都人见她如此,亦是上前搀扶着。
至绛雪轩一看,殿前那棵菩提果真开花了。
张均枼仰头望着,竟是情不自禁的落下泪来。
菩提花开了,朱祐樘何时回来……
都人见张均枼眼角有泪光,仓皇问道:“太后,您怎么哭了?”
张均枼侧首朝她看去,挤出笑道:“没事,起风了,哀家眼睛里头进了沙子。”
都人玩笑道:“那奴婢给您吹吹。”
张均枼道:“不了,你先回去吧,哀家,想一个人在这儿静一静。”
都人不解,可既是张均枼吩咐,她便也退下,只是走时一步三回首,很是不放心。
张均枼就那样看着她,每见她回首,便与她一笑。
直至都人的身影完全消失在眼中,她方才缓缓转过身,继而仰头望着那菩提花,忽有一阵风吹来,将树上开得正好看的菩提花尽数吹落。
此景虽美,可张均枼心中也委实惋惜,她泪眼模糊,尚未能看清菩提花开的模样。
忽有一人从身后抱住她,对她说道:“枼儿,宫后苑的玫瑰花开了,咱们去看看。”(未完待续。)
第廿三章 豹房传噩耗
自魏莲生留书辞别之后,朱厚照就似乎变了一个人,只是几日后登基为帝,他这性情大变,便也鲜少有人将此缘由归结在魏莲生身上,反而皆以为朱厚照年纪尚小,原本性子便颇是顽皮,又被以刘瑾为首的“八虎”带坏,是以每每处理朝中事务,总不大勤快。
想当年朱祐樘在世上,朱厚照的性子可是像极了朱祐樘的,朱祐樘生来温纯,朱厚照亦是温厚,朱祐樘谦恭,朱厚照亦是知礼。
可自朱厚照登上皇位后,他往日那温厚知礼的性子,便永远不复,唯有这懒惰荒yin的性情,朱厚照与当年的朱祐樘,可是丝毫没有相像之处了。
朱祐樘在位时,崇尚文治,而朱厚照崇尚武功,朱祐樘勤政爱民,而朱厚照却是不理朝政,总借着体察民情的噱头游历民间,实则却是强抢民女,莫说是良家女子,就是寡妇女昌女支,也绝不放过。
内阁几位辅臣皆叹惜朱厚照,原本那样聪颖的一颗好苗子,就这样被“八虎”给毁了。
当年朱祐樘临终时,曾告诫朱厚照务必要任用贤臣,弘治一朝多君子,朱祐樘给他朱厚照打下这么好的基础,可朱厚照却是不珍惜,非但远贤臣,竟还近小人。
不过朱厚照身为朱祐樘的儿子,又是天下之主,也并非一无是处,他崇尚武功,至少在武功上,还有一番建治,就如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又如亲征应州,平定鞑靼小王子作乱。
正德十四年,朱厚照请辞张均枼。离京南巡,张均枼准了。南巡一路,除了亲征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旁的倒也不曾出过什么乱子,可回京途中,朱厚照自己,却是出了事故。
朱厚照南巡至正德十五年。方才回京,回程途中,游镇江。登金山,又自瓜州过长江。八月又途经清江浦,那时天气明媚,朱厚照见水上风景颇是美丽。又见鱼翔浅底。顿时起了渔夫之兴,于是自驾小船捕鱼,哪知提网时不慎落水。
想他朱厚照自小在宫里长大,虽说有一身好功夫,却是没有游水的本事,落水后一时间手忙脚乱,一阵扑腾,虽说叫人救起。却也呛了水,加之受了惊吓。竟是落下了病根。
赶巧当时这气候也是极差,这病方才见好,不过几日,又逢秋季,这下一着凉,原本风寒便成了肺积水,虽说朱厚照患疾,可行程却未就此停下,况且,他们这一行人本就是打算回京的。
只是因为朱厚照的病,一行人原本只需一个月的行程,硬生生的走了四个月,直至正德十六年正月初,朱厚照方才回到京城。
朱厚照此回赶在正月回京,正巧赶上了祭天,正月十四那日南郊大祭天,朱厚照病体未愈,却是强撑着去主持了大祀礼,谁有料想到行初献礼之时,朱厚照下拜天地,竟忽然口吐鲜血,瘫倒在地,从此卧病,再也没法起身。
祭天之时如此,朱厚照原本应当随张均枼及皇后夏氏回乾清宫去,哪知进了皇城,朱厚照却是怎么也不依,硬是要去豹房养病,张均枼回宫早,那时并不知此事,待夏氏回宫禀报,她方知朱厚照并没有回宫。
张均枼对朱厚照颇是宠溺,既然朱厚照硬是要在豹房养病,那她便也准了,加之朱厚照病体不宜出行,如今既然在豹房养着,那便也不好再叫他回乾清宫。
谁想他朱厚照住在豹房养病,至四月过半时,已似乎到了弥留之际。
今日已是四月二十,朱厚照更是奄奄一息,昨儿午后张均枼曾去豹房看过朱厚照,是以今日早晨,便没有亲自过去,单只是使唤了小都人去看看情况,小都人回来说朱厚照已醒了,正在吃药,气色也比昨日好了些,张均枼这心里头便也安生。
可到了午憩之时,张均枼却忽然像是丢了魂儿一般,这心里头总有些空落落的,她预感怕是朱厚照要出什么事,于是连忙唤来南絮亲自过去走一趟。
张均枼预感一向极准,南絮听了吩咐,正要赶去豹房,哪知方才出了仁寿宫的正殿,便见豹房的小太监慌慌张张的跑过来,只说朱厚照怕是快了,这会儿想见太后。
南絮一惊,急忙折回身唤了张均枼一同过去。
张均枼仓皇之下赶至豹房之时,正巧撞见杨延和从里头出来,杨延和见张均枼过来,便躬身唤道:“太后。”
听闻杨延和这一声唤,张均枼自知他并非是要行礼,于是停步望着他,杨延和低声道:“陛下只怕是大限将至,太后切莫悲伤过度。”
想这杨延和是何人智慧之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他岂会胡乱说出来,杨延和望着她的双眸,张均枼细想一番,顿时了然,朱厚照无子,倘若他突然去了,仓促之间无人继承大统,到时朝中必定要出乱子。
张均枼浅浅一笑,言道:“皇帝身子骨素来健朗,此回不过是风寒,哪里来的大限之说,先生多虑了。”
杨延和见势紧跟着附和,点头假意讪笑,言道:“那想来就是老臣多虑了,太后恕罪。”
张均枼并未应他,这便进了屋子,却只见朱厚照平躺在床榻上,双目紧闭,张均枼望见他脸色煞白,竟是毫无血色,也知他已是弥留,心中顿时感慨良多,她缓缓走至床前,轻轻坐下,轻唤道:“照儿。”
朱厚照听唤睁眼,望见张均枼,便也唤道:“母后。”
这母子二人皆知道眼下这情势,只是都不愿说出来,张均枼取来腰间的帕子,伸手去为朱厚照拭去了额上的盗汗,张均枼收回帕子。道:“照儿长大了,受不住母后的管教了。”
朱厚照笑了笑,道:“儿臣长大了。也还是母后的皇儿啊。”
张均枼淡淡一笑,并不言语,屋中瞬时间安静下来,良久方听闻朱厚照道:“母后,儿臣是不是要死了?”
闻言张均枼强忍着泪水,嗔怪道:“傻孩子,胡说什么瞎话。你还这么年轻,母后都没死,你怎会死。”
朱厚照望着张均枼。露出一笑,言道:“母后这话可就错了,你说儿臣年轻,难道你老了?”
“可不是?”张均枼亦挤出笑意。道:“母后都年过五旬了。”
朱厚照笑道:“母后随儿臣出去。旁人定以为咱们是姐弟。”
张均枼道:“照儿莫再取笑母后了。”
朱厚照笑了笑,并未接话,倒不是他不想回张均枼,只是他累了,方才不过是说了几句话罢了,他便有些提不上气,朱厚照顿了顿,又道:“母后。儿臣要去找父皇了,将来恐怕不能孝敬你了。”
张均枼顺着他。言道:“你见到你父皇,记得告诉他,母后很快就去找你们,到时咱们一家五口,就能团聚了。”
朱厚照微微笑道:“母后,儿臣在位时不修政事,导致朝事荒殆,罪大恶极,你说,父皇若是知道,他会不会训斥儿臣?”
张均枼抬手轻扫了眼角即将落下的泪珠,笑道:“不会的,他若是胆敢训斥你,你就托梦告诉母后,等母后与你们团聚了,必定帮你教训他。”
“好,”朱厚照依旧面带笑意。
朱厚照应了这一声,而后偏过头,朝里头看了一眼,随后又回过头,望着张均枼道:“母后,照儿突然想吃蜜饯了。”
闻言张均枼当即站起身,道:“好,母后去取。”
张均枼转身去取蜜饯时,已是满面的泪痕,朱厚照此言何意,她这个做母亲的,自然清楚,她知道,这是朱厚照告别的一种方式,所以她出去,便没有再回去。
上天嫉妒她的人生太完美,所以先后夺走她的女儿和丈夫,如今又将她仅有的依靠夺走,却唯独留下一具躯壳给她,叫她这般痛苦的活在世上。
如此折磨她,老天爷当真是不公!
朱厚照望着张均枼的身影,直至亲眼望见她离了屋中,方才缓缓合上双眼。
他不想叫张均枼看见他死时的样子。
朱厚照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直到临死,也没能再见到魏莲生。
正德十六年四月二十日,朱厚照病逝于豹房,年三十一,庙号武宗,葬于康陵。
如杨延和所愿,他再见到张均枼时,张均枼确是没有一丝丝悲伤之色,她见杨延和进来,异常平静的问道:“先生,皇帝无子而终,未建储嗣,依你之见,该由谁来继承大统?”
杨延和早已斟酌好,是以道:“《皇明祖训》言,兄终弟及,依老臣之见,已故兴献王长子朱厚熜最为适宜。”
“兴献王……”张均枼低声呢喃,而后道:“那就朱厚熜吧。”
说来真是可笑,当年朱祐杬在京时,一心想当储君,直到他死了,也没能如愿以偿,可他的儿子却莫名其妙的变成储君了。
“是,”杨延和应了一声,又道:“太后,老臣几日前曾帮先帝起草遗诏,遗诏所言,迎立储君,应请太后懿旨。”
张均枼微微颔首,道:“哀家知道了,”张均枼说罢朝南絮看去,言道:“南絮,为哀家拟旨,皇帝寝疾弥留,已命寿宁侯张鹤龄、礼部尚书毛澄等人,迎取兴献王长子厚熜来京,嗣皇帝位,一应事务,俱待嗣君至日处分。”
“是,”南絮应道后,这便出了门去。
杨延和又道:“太后,那先帝死讯,应当何时公诸于众?”
张均枼想了想,长吁了一口气,而后站起身道:“待新帝进京行程过半吧。”
“是,”杨延和领旨,张均枼这便也离了豹房。
到底是张均枼的意思,至二十日后,宫里头方才将朱厚照的死讯公诸于众,且一应遗诏、懿旨,亦是同是颁布,那时朱厚熜进京行程已过半,想来这时,已不会再出什么乱子了。
安陆州与京城离得颇远,朱厚熜一行人途经四十几日的行程,方才进京,朱厚熜进京之时,张鹤龄当即给宫里头传了消息,张均枼得知此事,便吩咐文武百官前去城门外迎接,杨延和提早赶到那里,嘱咐朱厚熜进了皇城后由东华门进宫,暂居于文华殿,待几日后安定下来,再安排登基大典。
哪知朱厚熜竟是不乐意,与随行的王府右长史袁宗皋说道:“先帝遗诏以我嗣皇帝位,并非皇子,我为何要从东华门入,居于文华殿?”
朱厚熜不讲理,杨延和自然也不妥协,一来二去,朱厚熜竟威胁众人,言道:“大不了我就回安陆州去,这皇位,我不要了。”
杨延和没辙,只好派人速速进宫传旨给张均枼。
这“嗣皇帝位”可是关键,一来,这是杨延和为朱厚照拟的遗诏,皇位继承人必须是朱厚熜,根本没得选择;二来,眼下情势紧急,迎新帝登基之事不容再三耽搁。
此事传到宫里时,张均枼尚在仁寿宫等候,却闻内监来禀报此事,心中不免有些狐疑,想这朱厚熜的性子,当真是像极了他父王朱祐杬,同样是倔脾气。
照理说,他一个藩王世子,如今有这大好的机会得以继承大统,他理应知恩图报才是,而今他却如此,说句不好听的,这朱厚熜就是贪得无厌!
可眼下迎新帝继位才是道理,即便张均枼有那本事可以改了这储君,可如今事态紧急,一时间也没有合适的人选。
张均枼不出主意,前来传话的内监心里头也焦急,言道:“太后,您可拿定主意了?那边儿还等着您的口谕呢。”
听闻催促,张均枼长吁了一口气,道:“他说得没错,他是来嗣皇帝位的,而非皇子,理应自大明门进皇城,由午门进宫。”
内监听了,又问道:“太后,那,他进宫后,应当住哪儿?难道直接住进乾清宫么?”
张均枼自有分寸,她道:“迎他到奉天殿,今日便登基!”
“是。”
朱厚熜如愿自大明门进皇城,由午门进宫,也如愿当即登基为帝,更是如愿当晚便住进乾清宫。
正德十六年五月二十七日,朱厚熜继皇帝位,于次年改元嘉靖。
这朱厚熜随朱祐杬的性子,皆是有野心之人,如今他还小,朝政大权皆在张均枼与杨延和手里,他又岂会甘心。(未完待续。)
第廿四章 花开花又落
这朱厚熜同他父亲朱祐杬一般,皆是野心勃勃,而今他虽登基为帝,却委实不甘皇权落于杨延和为首的几位内阁辅臣手中,更不甘张均枼处处都管制着他。
可自他进宫登基为帝,至今尚不过几日,连皇宫的地形都不曾弄清楚,更莫说是这里的人了,想他从王府过来,仅带了一个王府右长史随行,一个王府的右长史在这深宫之中又能算作什么大人物,这宫里处处都是张均枼与杨延和的人,如今他朱厚熜在这儿,可是势单力薄。
他也知若想掌握实权,至少得需三年,这三年,他应当与朝中除了杨延和以外颇有威望之人打好君臣关系,且要他们结成一党,日后与张均枼、杨延和抗衡。
这朱厚熜年纪尚小,张均枼却也不知他到底吃软吃硬。
虽说天子驾崩,后.宫各位主子的名号都得进一辈,可这回新帝并非朱厚照的子嗣,而是朱厚照的堂弟,张均枼的侄儿,是以宫中主子的名号虽变了,却也不曾进一辈,而张均枼,自然也没有因此成为太皇太后。
张均枼依旧是太后,理所应当的住在仁寿宫。
初夏午后,人们总难免困倦,张均枼自然也不例外,这个时候,她原本应当躺在软榻上歇息,可这人老了,身上各处的病都来了,就如张均枼的腿,时常酸痛,而今日午后,竟是酸痛得翻来覆去,实在难以入眠。
南絮进暖阁见张均枼坐在软榻上。自己捶着小腿,便走近道:“太后旧疾犯了?”
张均枼并未言语,单只是轻叹一声。南絮这便抬手放到她腿上,想着给她揉揉,可张均枼却体贴道:“不用你来,你去歇着,唤几个小丫头片子过来。”
南絮自知她的意思,便道:“那几个丫头哪里够力道,昨儿奴婢唤她们捏肩。就跟挠痒痒似的。”
闻言张均枼噗嗤一笑,言道:“她们年纪还小,怕是不懂这些。”
南絮亦道:“中看不中用。改明儿给她们全许出去,趁早嫁了,可不能像眉黛那样,徐娘半老了。夫家都难挑。就只能和樊良凑合着过日子。”
张均枼微微颔首,笑道:“他们现下如何了?”
南絮想了想,道:“前些日子送信来,说是添了个孙子,还要奴婢陪太后去蕲州看看。”
说起添了孙子,张均枼这心里头,便颇有感伤,话音落下。张均枼轻叹了一声,只道:“添孙子好啊。将来孙子又添重孙子,来个四世同堂,可不像哀家,孤家寡人,连个儿子都没有。”
南絮听罢默然,屋中一片寂静,良久过后,张均枼忽然问道:“南絮啊,你说,哀家立熜儿为帝,到底是对是错?”
朱厚熜脾气倔,经那日迎他进京时的事便可看出,南絮听唤,思虑片刻道:“照理说,他如今年纪小,好受管教,可他这性子又像极了兴献王,这事儿,不好说啊。”
如今朱厚熜已继承大统,张均枼反悔也来不及,她道:“罢了,此事已成定局,哀家即便后悔,也来不及了。”
话音方落,小都人入内道:“太后,陛下来了。”
“说曹操曹操就到,”张均枼挥挥手,道:“叫他进来吧。”
朱厚熜入内,唤道张均枼一声“母后”,甚得张均枼欢喜,当日朱厚熜虽以新帝的身份进宫,可他若是真的想帝位稳固,还是得靠张均枼,他若是不唤张均枼母后,也不以朱祐樘为皇考,只怕这皇位,他是坐不成的。
张均枼听唤应了一声“嗯”,而后便问道:“熜儿到此寻哀家,所为何事啊?”
望见南絮给张均枼捶腿,朱厚熜便走过去,示意南絮退至一边,他自己倒是过去讨好张均枼,张均枼也依了他,却听朱厚熜吞吞吐吐道:“母后,朕方才收到母妃的信,母后说他想朕了,朕想……想……”
朱厚熜欲言又止,当真是不敢直言,张均枼自知他的意思,便侧首朝他看去,问道:“你想把她接进宫来?”
“是,”朱厚熜直点头,眼巴巴的望着张均枼,张均枼却是回首不再看他,也不回话,朱厚熜心中忐忑,疑心此事怕是不能成,一时间也不敢再说什么,张均枼忽而道:“既然是想你了,那就把她接过来吧,正好,哀家也有二十多年没见过她了。”
闻言朱厚熜心中欢喜,应道:“是,谢母后。”
这蒋宁安想进宫,自然不单纯只是想念朱厚熜,她的儿子是皇帝,她又岂会甘心呆在封地,当一个小小藩妃!
当日朱厚熜回了乾清宫,便急急忙忙传旨派人前去安陆州接蒋宁安过来,蒋宁安也早已做足了准备,于是翌日便启程进京。
蒋宁安知道,如今朱厚熜定然已被张均枼过继给朱祐樘当儿子,心中多有不甘,于是待进京行程过了一大半,方才闹起来,不停的训斥赶来接驾的侍卫,只道:“我的儿子,岂能视作旁人的!”
她蒋宁安这一闹,竟是停在路上,旁人都拿她没法子,朱厚熜命他们接蒋宁安进宫,可蒋宁安驻足不前,况且行程已过大半,这个时候退回去也不是。
蒋宁安料想如此,行程过半,依着朱厚熜那孝顺的性子,定然不忍心叫她回去。众人一时间没辙,便只好传信到宫里,将此事与朱厚熜言明。
如今朱厚熜登基不过几日,手中尚没有实权,对于此事,他还是得请示张均枼。
而张均枼听闻此事,自也明白蒋宁安这心里头打的是什么算盘,是以她什么也不说,随她去罢了。
朱厚熜见这情势。一时间也极是慌张,总不能真的叫蒋宁安原路折回啊!果然没有朱祐樘皇考与张均枼母后的身份,他是当不了皇帝的。
“母后!”朱厚熜无奈跪下。泪眼模糊的望着张均枼,哭道:“儿臣不当皇帝了,您准儿臣带母妃回安陆州吧。”
张均枼闻言不悦,也并未直接挽留,只问道:“你考虑清楚了?”
朱厚熜微微一愣,难不成张均枼果真不肯让步!
见朱厚熜如此,张均枼又道:“你若是考虑清楚了。那就回乾清宫去,拟下一份禅位诏书,交给哀家。”
朱厚熜彻底怔住。张均枼继而又道:“快去呀,带你母妃回安陆州要紧。”
这朱厚熜登上皇位,虽没有实权,可他到底还是喜爱那皇位的。他又哪里愿意禅位。他忽然匍匐至张均枼跟前,拉扯她的衣袖,哭道:“母后,儿臣愿意认您当母后,也愿意认孝宗当父皇,只求您,给母妃一个名分,准儿臣接她进宫。”
“名分?”张均枼反问。“那她想要个什么名分?太后?你想要她入宗庙?”
朱厚熜摇头,道:“儿臣不求她能入宗庙。只求她能进宫,母后,求您准了儿臣。”
张均枼依旧没有接话,单只是侧首拿过茶盅,垂首抿了一口,而后方才又朝南絮望去,淡淡道:“南絮,为哀家拟旨,追封兴献王为兴献帝。”
朱厚熜听言,自然激动难抑,抹了把眼泪,而后直磕头道:“谢母后!谢母后!”
张均枼淡淡的睨了他一眼,随后道:“追封兴献王为兴献帝,这礼仪规矩怕是有些杂,你着手去办吧。”
“是,”朱厚熜应了一声,这便欢欢喜喜的退下。
追封朱祐杬为帝,那蒋宁安自然也成了兴献后,只是虽为太后,骨子里却依旧只是个藩妃,照样不能与张均枼平起平坐。
王太后与皇太后,终究是不一样的!
蒋宁安进宫之后,便直接去往乾清宫,那时张均枼正坐在上头等着她,而朱厚熜,坐在张均枼左手侧。
进殿望见张均枼坐在上头,蒋宁安原本是没有打算给她行礼,毕竟她是朱厚熜的生母,可她那双目一与张均枼对视,顿时便腿软了,她理应跪下给张均枼行礼,如今跪下,也不算失礼。
张均枼起初见她不跪,便始终凝着她,想她当了十八年的皇后,又当了十六年的太后,素来权势滔天,早已是不怒自威,怪不得蒋宁安一时慌张的给她跪下,蒋宁安服了软,低头恭敬道:“臣妾,叩见太后。”
见她如此,张均枼单只是挥了挥手,散漫道:“起来吧。”
张均枼如此,朱厚熜看在眼里,心里头却是不服,凭什么张均枼高高在上,而他的母妃却要低声下气,凭什么他的母妃同为太后,却要给张均枼行礼,且还是跪下,难道仅仅只是她手中有权势么!
次年嘉靖元年,朱厚熜依旧请示张均枼,晋封蒋宁安为兴国太后,张均枼准了。
嘉靖二年,朱厚熜请示张均枼,蒋宁安宫中一切服用,皆以太后之礼,便是说,他想要蒋宁安在服用上,皆与张均枼相等。
张均枼依旧准了。
可张均枼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答应朱厚熜如此要求,却已叫朱厚熜得寸进尺,至嘉靖三年,朝内外一些不大重要的事,朱厚熜已不再请示张均枼。
不重要的事终究是不重要,张均枼本也不耐烦处理,可议大礼这等事,朱厚熜竟也没有事先知会张均枼,他之所以没有知会张均枼,是因他不敢,他不敢告诉张均枼,他要将皇考改为兴献帝,更不敢告诉张均枼,他要进蒋宁安为皇太后。
嘉靖三年七月十二日,朱厚熜昭谕礼部,十四日将为兴献帝与兴国太后上册文、祭告天地、宗庙与社稷,改称朱祐樘为“皇伯考”,而生父朱祐杬为“皇考”,加封生母蒋宁安为兴国皇太后。
原本这朱厚熜能当上皇帝,就是因朱祐樘是皇考,而今他突然有此意,群臣自是一片哗然,适逢早朝结束,吏部左侍郎何孟春道:“宪宗时,百官在文华门前哭请,争慈懿皇太后下葬礼节,宪宗听从了,这是本朝的旧事。”
杨廷和杨慎紧接着接话道:“我大明养士一百五十年,坚守节.操大义而死,就在今日。”
编修王元正、给事中张翀等随即在金水桥南拦阻挽留群臣,何孟春、金献民、徐文华等又号召群臣,当日两百余朝臣皆跪在左顺门请朱厚熜改变旨意。
彼时朱厚熜在奉天殿听闻外头哭声震天,即命内监传谕退朝,谁想群臣直到中午仍伏地不起,企图迫使他屈服。杨慎等人撼门大哭,一时间声震阙庭,朱厚熜震怒,命锦衣卫将为首者八人下狱。此举令其他人更为激动,冲至左顺门前擂门大哭,朱厚熜再下令将五品以下官员共一百三十四人下狱拷讯,四品以上官员共八十六人停职待罪。
七月十六日,朱厚熜为蒋宁安上尊号为“章圣慈仁皇太后”。七月二十日,锦衣卫请示如何处理下狱的大臣,朱厚熜令四品以上官员停俸,五品以下官员当廷杖责。因廷杖而死的共十六人。
左顺门廷杖后,反对议礼的朝臣纷纷缄口,为时三年的“大礼议”以朱厚熜获胜告终。
而“大礼议之争”,期间这三年,张均枼从头至尾都没有表态,朱厚熜羽翼丰满,既然此事已成定局,那她何不安于现状。
她依旧是高高在上的正宫皇太后,而蒋宁安,她虽也被晋封为皇太后,骨子里却还是低贱的藩妃,爬到了山顶又如何,她依旧处处都压在她头上。
嘉靖十七年十二月,南絮因病过世,七日后回魂,蒋宁安暴薨。
如今嘉靖二十年,张均枼已是古稀之年。
适逢八月,天气燥热,张均枼却能安安静静的站在书案前练字,都人问她怎么不热,她只道“心静自然凉”。
都人匆忙跑进殿,唤道一声“太后”,张均枼听唤抬眼望着她,却见她额上都是汗,于是道:“什么事慌慌张张的,你看看你这一头汗。”
“太后,”都人却笑道:“奴婢是想告诉你,绛雪轩的菩提树开花了。”
闻言张均枼一惊,竟丢下了手中的毛颖,都人见她如此,自然怔怔,唤道:“太后,您怎么了?”
张均枼回过神,微微笑道:“哀家可不信。”
都人道:“奴婢哪里会骗您呀,要不,奴婢扶您去看看?”
张均枼未语,直接拄起一侧的龙头拐杖,都人见她如此,亦是上前搀扶着。
至绛雪轩一看,殿前那棵菩提果真开花了。
张均枼仰头望着,竟是情不自禁的落下泪来。
菩提花开了,朱祐樘何时回来……
都人见张均枼眼角有泪光,仓皇问道:“太后,您怎么哭了?”
张均枼侧首朝她看去,挤出笑道:“没事,起风了,哀家眼睛里头进了沙子。”
都人玩笑道:“那奴婢给您吹吹。”
张均枼道:“不了,你先回去吧,哀家,想一个人在这儿静一静。”
都人不解,可既是张均枼吩咐,她便也退下,只是走时一步三回首,很是不放心。
张均枼就那样看着她,每见她回首,便与她一笑。
直至都人的身影完全消失在眼中,她方才缓缓转过身,继而仰头望着那菩提花,忽有一阵风吹来,将树上开得正好看的菩提花尽数吹落。
此景虽美,可张均枼心中也委实惋惜,她泪眼模糊,尚未能看清菩提花开的模样。
忽有一人从身后抱住她,对她说道:“枼儿,宫后苑的玫瑰花开了,咱们去看看。”(未完待续。)
番外:因果
成化十二年,这一年朱佑樘六岁,朱见深前不久才将他从安乐堂接出来,封了太子。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朱佑樘跟随怀恩出宫,明说是走访民间,体察民情,实则为的却是躲避万贵妃迫害。
万贵妃的眼里一向容不得半点沙子,她千方百计荼毒皇子,朱见深唯恐她对朱佑樘下手,便吩咐怀恩将朱佑樘带出宫避难。他命怀恩将朱佑樘带往山西太原一带,却放话在宫里,说怀恩已带着朱佑樘去了陪都金陵。
这时汪直还是万贵妃的心腹,万贵妃得知朱佑樘与怀恩在金陵,当日便派汪直带人暗中去往金陵斩草除根,哪知汪直到了金陵,却连朱佑樘的人影都没见着。
西厂爪牙遍布天下,不过几日,朱佑樘与怀恩的真正行踪便传到了汪直耳中。汪直素来对万贵妃忠心耿耿,而今得知朱佑樘在山西太原,自然马不停蹄的带人赶去杀他。
朱佑樘跟着怀恩,身边总归还是有人保护的,只是他未曾料想汪直会追来,身边的护卫便也不多,汪直狠下杀手,他自然不敌。
怀恩为保朱佑樘周全,离开众人前去清徐县衙搬救兵,朱佑樘的人手敌不过汪直,死伤惨重,而他自己也身负重伤,躲在一家医馆门前。
而那医馆,正是张家的。
彼时正值午后,夏季炎热,街道上便也无人,张均枼奉金扶之命前来医馆取东西,到医馆时却见门前台阶上有血迹。又见门外篓子里头有动静,便小心翼翼走去查看,谁想里头竟有一个浑身是血的男孩!
张均枼见到朱佑樘那副模样。自然是大惊,眼看着就要叫出来,朱佑樘连忙拉扯住她的衣袖,有气无力道:“救我……”
闻言张均枼愣住,她知道,倘若救下他,恐怕要惹祸上身。可若是不救他,他必定会死。
她正踌躇,正巧听闻身后不远处传来一阵嘶喊。她循声望过去,却见是五六个人提着刀追过来,皆指着朱佑樘,惊喜道:“在那儿!”
朱佑樘惊恐之余。拉扯着张均枼的衣袖。近乎哀求道:“救我……救我……”
张均枼没辙,想着罢了罢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谁叫这事让她撞上了呢!
“跟我走!”张均枼想至此,拉起朱佑樘的手便往西边儿跑去,谁想那竹篓子破裂,她转身那一刹,断了的竹枝竟硬生生的割破了她右足的脚踝。
张均枼吃了痛。下意识的蹲下身子,朱佑樘将她拉住。惊道:“你的脚!”
“没事,”张均枼分明脸色苍白,却依旧站起身,笑道:“小伤而已。”
张均枼说罢拉着朱佑樘逃走,眼下虽已将西厂的人甩开,可脚伤疼痛,她唯恐成为朱佑樘的负担,便想着不如叫朱佑樘自己跑,她垫后,反正西厂的人追杀的又不是她。
朱佑樘原本不忍丢下张均枼,可他想逃命,到底还是离开了,张均枼躲在巷子里,直至看着朱佑樘消失,方才放下心来,于是不慌不忙的撕下裙角,安安稳稳的包扎好脚上的伤口。
待包扎好伤口,张均枼正想站起身回家,却陡然有一把刀架在她脖子上,她一惊,自然怔住,动也不敢动。
将刀架在她脖子上的那个,便是汪直,汪直问道:“小姑娘,你告诉哥哥,方才那个人在哪儿?哥哥便放了你。”
张均枼暗暗想了想,却挤出几滴眼泪来,哭得梨花带雨,胡诌道:“刚才那个人,他嫌弃我脚上有伤,说我定会连累他,索性将我丢下,自己跑了……”
汪直大惊,忙追问道:“那你可看见他跑去哪儿了?”
朱佑樘方才沿着这条巷子朝北走,张均枼便指着南方,道:“那里。”
汪直将刀收回,这便带着几个人朝南边儿追过去。
张均枼见这几个人走了,便也悠哉悠哉的站起身,拍拍屁股朝西走,回家养伤要紧。
金扶原本吩咐张均枼去医馆取些金疮药,可张均枼这会儿回到家,却是一身的血,脚踝上划了个口子,金扶自然心疼得紧,忙给她上药,问道:“你这是怎么了,怎么带一身伤回来?”
张均枼随口道:“摔了一跤。”
听闻此言,金扶心里头自然不信,可张峦在一旁,她也不好拆女儿的台,张峦斥道:“那你怎么不小心些!”
张均枼并不言语,金扶正好包扎好伤口,便抱着她回房,路上才问起,“枼儿,你告诉母亲,这伤口是哪儿来的?”
“就是摔了一跤,”张均枼故意道:“母亲不信?”
金扶也故意套她的话,道:“能摔出刀伤来?”
张均枼噗笑道:“刀伤?母亲,你是不是糊涂了,这哪里是什么刀伤,这是竹篓子割伤的。”
“竹篓子?”金扶询问,张均枼方才察觉被她套了话。
金扶继而又问道:“哪儿来的竹篓子?”
张均枼道:“就是咱家医馆采药用的竹篓子。”
………………
张均枼脚踝上的口子浅,不过几日便已愈合,这会儿已是夏末,张家每年这个时候,全家都会去往中隐山上的道观祈福。
今年自然也不例外,可张均枼不想去。
出发前,张均枼躲在张府的后门外,想着行程赶,若是张峦找不到她,定不会带着她了。
张均枼站在后门外,忽然见一个老婆婆提着篮子朝她走近,那老婆婆神情举止皆有些奇怪,张均枼本能的朝后退了一步。
那老婆婆便是黎老老。
黎老老是见张均枼脚上系着银铃铛的红绳,猜想她是李家二小姐的遗孤。才忍不住多看她两眼。
张均枼右脸颊上有一颗泪痣,正与李二小姐的遗孤相符,黎老老想。是了,是了,她就是二小姐的遗孤。
黎老老笑得合不拢嘴,张均枼见她愈发奇怪,黎老老却已走至她跟前,弓着身子问道:“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
张均枼出于礼貌。便也回她笑容,答道:“我叫张均枼。”
黎老老微微点头,满意道:“原来是张家的小姐。”
张均枼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接话,索性不言,黎老老直起身子,笑容不止。继而又问道:“那。你是二小姐,还是三小姐?”
“我……”张均枼说着,四下扫了一眼,道:“我是二房家的二小姐。”
黎老老并未察觉她脸色有些异常,仍问下去,道:“这么说,你是张家的三小姐,那你父亲可是张峦?”
张均枼听至此。暗想此人莫不是要绑了她同张峦换钱,于是假意迎合着她。笑道:“婆婆是怎么知道的?”
黎老老道:“你们百忍堂张氏在本地威望这么高,我怕是想不知道都难哪。”
张均枼点了点头,正想转身进去,黎老老又问:“我问你,你母亲她……”
那黎老老说着,忽然顿住,张均枼也愣住,黎老老接道:“她待你可好?”
张均枼顿时不悦,道:“婆婆真是奇怪,天底下哪有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的!”
虽说张均枼言语间略带愠怒,可黎老老听着却是欣慰。
门后又蹦出个丫头来,那丫头衣着华贵,与张均枼一般大小,一见张均枼便唤道:“妹妹。”
想来这是张审言。
张审言见着黎老老,当即问道:“这是谁呀!”
听唤张均枼回首,兴冲冲的跑去挽住张审言的手臂,回道:“我也不认得她。”
说至此,张均枼知道张审言定要责备她,索性道:“她只是问我,哪里可以买到桂花酥。”
张审言带着张均枼进门,转身时回首瞧了黎老老一眼,而后低声嘱咐道:“母亲说了,不可以与生人讲话。”
“嗯,”张均枼连连点头,道:“我知道,下次不会了。”
………………
中隐山道观祈福,张均枼见着风筝,便起了放风筝的心思,这会儿一切礼节还未完成,张家大人便也走不开,金扶担心张均枼,便要张审言陪同。
姊妹二人来到了一处宽敞的山崖边,风筝放得高,兴致便也极好。
忽闻身后有一稚嫩的女声响起,有一女童望着张均枼的风筝,同身旁的婆子道:“我喜欢那个风筝,你去给我要来。”
婆子道:“那是人家的风筝,小姐若是想要风筝,奴婢带您去买个便是了。”
“我不管!我就喜欢她们那个!”
张均枼听闻此言,不屑一顾,张审言却是回首看了一眼,而后拉着张均枼的衣袖,似乎提醒她,可张均枼依旧自顾自的。
那女童见婆子不答应,便自己上前,呵斥道:“哎!本小姐喜欢你们的风筝,识相的,就把风筝给我!”
张均枼仿若未闻,那女童这便气势汹汹的走过去,一副似乎要争抢的架势,张审言察觉,自然有些惶恐。张均枼这时回过头,见那女童正要冲上来,便拉着张审言转身躲开,那女童扑了个空,险些跌倒,自然心有不甘。
见女童如此,张均枼自是捧腹大笑。
“我父亲是七品县令!你今日胆敢欺负我,我父亲定不会饶过你!”
这女童自称父亲是七品县令,想来她便是王巧颜。
张均枼冷笑一声,道:“七品县令又如何,见了我父亲还不是得礼让三分!”
“你!”王巧颜气急败坏,便上前与张均枼争抢风筝,张审言护着妹妹,一把将她推开。
王巧颜不敌,跌倒在地,那婆子见势大惊,忙跑过来,惊道:“诶哟,小姐!”
婆子本想扶着王巧颜站起身,王巧颜却是将她推开,指着张均枼与张审言,呵斥道:“去把她们的风筝抢来!你去把她们的风筝抢来!”
那婆子对王巧颜唯命是从,听了吩咐,当即冲过去。
虽说张均枼与张审言姊妹二人,却始终敌不过这婆子,风筝已被婆子抢走,姊妹二人便只好看着。
可张均枼偏偏不甘心,趁其不备又冲上去,王巧颜见她这般,大喝一声以提醒婆子,那婆子有所察觉,转身一巴掌将张均枼推倒在地。
张审言一惊,再顾不得所有,冲上去与那婆子厮打,想那时她们正在中隐山的悬崖边上,张审言脚下一滑,便失足摔了下去。
见张审言掉下山崖,张均枼自然惊怕不已,仓皇逃脱,婆子杀了人,便也慌慌张张,忙去求救王巧颜,王巧颜道:“你怕什么!她不过就是个贱民,我父亲是县令,他定会保着你!”
“可……可那是张家……”
婆子说着欲言又止,王巧颜见张均枼要逃走,便指着她,吩咐婆子道:“不如把她也扔下去,免得她到时胡言乱语!”
万般无奈之下,婆子也只好听了王巧颜的吩咐,将张均枼扔下山崖,以免徒生事端。
谁想张均枼命大,得以存活,可张审言却没有那么幸运,死后多日,张家人也始终未曾找到她的尸首。
………………
朱佑樘跟随怀恩回京,一路上对张均枼始终心心念念,他原本已进了北直隶境内,却突然反身去往太原清徐县,势要打听到张均枼的下落。
可清徐那么大,要找一个小姑娘又谈何容易!
张均枼当日被竹篓子割伤脚踝,系在脚踝上的红绳也随之掉落,朱佑樘获救之时回头取来收藏,而今他再来打听张均枼的下落,靠着这红绳,总归方便了些许。
朱佑樘寻至那医馆外,却见医馆的大门依旧紧锁,他见医馆外有两个妇人谈天说地,便拿着那红绳走去询问道:“叨扰一下,请问您可知这红绳是谁的?”
其中一个妇人见那红绳,似乎一眼便认了出来,道:“这银铃铛,应当是张家二小姐的。”
另一个妇人也点头迎合,道:“嗯,银铃铛是张家二小姐的,金铃铛是张家三小姐的。”
朱佑樘惊喜,追问道:“那请问,张家怎么走?”
“张家好走,”妇人指着西边儿,道:“你从这儿往西直走,到前头看见一个老槐树,再往南走,便能看见张家的老宅子了。”
朱佑樘连连点头,道了谢便急忙跑开。
这时又有一个妇人走出来,同原先那两个妇人道:“你们记错了,张家二小姐系的是金铃铛,银铃铛是张家三小姐的。”
那两个妇人讪笑,道:“那就是我记错了。”
朱佑樘寻到张家,张家却早已是人去楼空,偌大的宅院死气沉沉,毫无生气。
守门的老头子见有生人至此,便出来询问:“你们找谁?”
朱佑樘忙问道:“我想请问一下,这户人家,为何不在了?”
老头子剜了朱佑樘一眼,道:“不该问的别问!”
朱佑樘不死心,怀恩便道:“小孩子不懂事,你别见怪。”
那老头子瞧了眼怀恩,又打量着朱佑樘,而后道:“张家的二小姐前不久死了,张家的主母带着全家离开清徐,没说旁的缘由。”
朱佑樘大惊,道:“二小姐死了?二小姐死了?”
前不久的事,难道真的是她,她死了……她死了……
说来都是阴差阳错,只是良缘天定,是对是错,谁也不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