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重生之童养媳TXT下载重生之童养媳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之童养媳全文阅读

作者:明夏轻歌     重生之童养媳txt下载     重生之童养媳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赚钱(5)

    这么一吆喝,果然便有人往这边看来。沈寄满怀希望的等着,总算有个小姑娘看着新鲜,拉着大人过来看。

    “这个怎么卖啊?”她指着挂着树上的一个比较精巧的问。

    “这个啊,本来卖五文钱的,小姑娘你是第一个主顾,就算你四文。”沈寄笑着回答。

    “阿娘”小姑娘伸手拉拽母亲的一角。

    沈寄看做母亲的还有点犹豫,又拿起蓝白布上搁的一个圆环里编出平安二字的中国结来,“开张生意,再送你一个平安。”

    “好吧,拿一个。”妇人把四文钱递过来,魏大娘收下。

    开了个头,生意就好做了。渐渐有人围了过来。沈寄发现她原本的定价有些偏高,小玩意儿普通人不舍得这么多钱,便都搭上一个小一些一起卖。魏大娘都由得她做主,看着生意不错,脸上满是笑意。这个寄姐挺能干,这么一会儿卖了七八十文了。她捏捏钱袋,准备回去马上再买几捆红丝绳。还有,楹儿说的,要给寄姐一些分红。

    这一天不到午时就卖完了,一共卖得了三百多文钱。魏大娘给了沈寄五十文,然后还给她买了一只糖葫芦吃着回来。

    沈寄看着糖葫芦,笑了一笑,然后接过来,“谢谢大娘。”她编到最后,手指都勒疼了,还破了皮。不过还好,六天赚了五十文。她的身价是两千文,要赎身或许还要涨点。也许卖鱼丸汤赚得比这多一点吧。沈寄这会儿是浑身充满了希望。

    魏大娘更是欢喜,成本一共三十多文钱。给寄姐五十文,买糖葫芦花了两文。这样也还净赚两百多文。这可比她绣东西更赚。

    离下次庙会还有十二天,到时候再来。她也可以帮着编,让寄姐教一教自己就好。

    “大娘,已经编过的,恐怕就不好卖了。我得想些新花样。而且,那些人聪明一点的,应该也可以举一反三。下次便不会这么好卖了。”长期来看,还是魏楹说的鱼丸汤比较靠谱。这个毕竟是只有自己才掌握的技术。别人买了去,也学不来。

    她当时做的时候,魏大娘在旁边看着都有些目瞪口呆的。其实,她也是试着做的。这里没有机器可以打鱼丸,她就用原始的办法,把鱼去刺,然后鱼肉一直捣成碎肉。靠着吃货对调料的敏感,这才做了出来。既然要卖,那就得跟下点本钱。

    “大娘,再去杂货铺买点调味料吧,不是要卖鱼丸汤么。”

    沈寄首战告捷,魏大娘当然依从,便带着她又到了杂货铺,由着她挑选那些复杂的调味料。说实在的,她做饭,一向就是用最简单的盐巴而已。可是,同样是用盐巴,寄姐做出的饭菜就是比她做出来的香。她倒也有几分信服她,厨房的事基本都交了给她。

    沈寄想着鱼丸主要是靠鲜味吸引人,可是家里做菜还是得多些调味料才好,于是趁机买了不少样。

    “好了,大娘。”

    买好花去三十几文,魏大娘颇有些心疼,一斤肉才十六文呢,这要买两斤肉还有富余呢。

    本书由本站首发,请勿转载!

赚钱(6)

    不过,钱是寄姐挣的,也是为了卖鱼丸汤买的。而且她做菜的确好吃,楹儿最近饭量增大了看着人都精神了不少。魏大娘咬咬牙就付了钱。又另卖了些需要的东西,再买了些米。沈寄看到买米,心头欢喜,多挣点钱也许就可以吃干饭了。

    “大娘,过两天又要赶集了。你说福气结拿到集上好卖不?”沈寄想去赶集。今天的成功也给了她一些信心。去赶集,也许还有意外的收获也说不定。

    “到时候咱们把鱼丸汤试着拿去卖,然后再摆上些福气结。”她不遗余力的游说着。

    “嗯,试试吧。不过如果到时候有人问我,那鱼丸汤我怕我说不清楚,你也一起去吧。”

    “好。”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回去后,魏大娘便把好消息告诉魏楹,魏楹笑着指指桶里,“寄姐真是能干!喏,已经有人送了五斤鱼来了。”

    沈寄先把自己的五十文找了个缺口的小瓮放到柴房,然后出来杀鱼。一边忙活,一边唱着歌。五十文,也就是五十元,钱不多。但是可以给人带来极大的成就感,满足感。

    魏大娘帮着去鱼鳞,鱼刺她却不会剥离,所以对寄姐那一手整鱼脱骨法非常的好奇。沈寄便大方的教给她。如今,大家是同舟共济。这对母子虽然有点剥削她,可是她无处可去,这里有有吃有穿还有住。魏楹还能给她讲不少关于这个时代的常识。这个芝麻包子前两日又给她普了下法,她现在的户籍都是挂在魏家的。没有户籍,她就没有可以冲州过府的路引,相当于后世的身份证。说简单点,离了魏家她就跟偷渡客一样,要一直躲躲藏藏的。所以,她是被魏家吃定了的。

    如果他们今天不分钱给她,她也是毫无办法的。不过好在,魏楹还懂得,想要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要不然,她也不会卖力气的,得过且过就是了。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沈寄不知不觉的就哼出了声,见魏楹盯着自己立时警觉,这个芝麻包子可厉害着呢。于是,她又赶紧哼起了在村里听过的小调。

    “寄姐,这一次辛苦你了。”

    听芝麻包子,不是,是魏楹这么说,沈寄赶紧道:“不辛苦,应该的。我也吃家里的饭,该出点力的。”这小子忒贼,不是又想起奴役她的法子了吧。

    “你别紧张,我是瞧着你前几日,手磨红了,所以托王二叔买了点药膏回来。他方才拿来给我了,回头你拿去擦擦。”魏楹看自己一说话,寄姐眼底就格外警觉,便放缓了声音。

    寄姐忽然被自己的口水呛住了,尼玛,不要笑这么好看好不。

    魏楹本来就是美男子一枚,这些天,吃得下睡得好,白日又在练习五禽戏。脸上长肉了,气色比以前红润了,总之整个人精气神跟十来天前大为不同。所以,毫无疑问的更加的好看了。

    眼见沈寄咳个不停,魏楹好心伸手给她拍了拍背,哭笑不得的说:“没事吧,小心点。居然这样也会呛到。”

    本书由本站首发,请勿转载!

再接(1)

    沈寄是吓了一跳,本来当他是小孩子不设防的。没想到她一颗二十几的老心,居然在十四五的正太的微笑下有点把持不住。

    对了,魏楹比这个身体的本尊正好大六岁,十四岁半。其实不算小了哦,前几天沈寄出去,村里还有姑娘跟她打听魏楹的身体好点没有呢。他这样的读书人,在村里姑娘眼底,应该是很不错的对象吧。

    不过,魏大娘,仿佛没有要在村里给他结亲的意图。成日家念叨的就是下场考试。这不,魏楹,已经在自行开始温书了。估计是日后中了举才会结亲的吧。

    今晚的依然不是干饭,不过,已经稠多了。沈寄很满足了。想一想从一个到处觅美食并且偷师的吃货变成如今能不喝没几粒米的稀粥就满足,这个跨度着实大了一点。

    正在做的时候,又有两个小孩儿送了五斤鱼来。沈寄收下了,然后从魏大娘手里拿了两文钱给他们,“二狗子,今天跟明天就不要了,你出去同其他人说一声。”

    “好!寄姐,我捉的鱼特别肥美,以后我每天都捉来。”

    “好的。”

    从下河捉鱼开始,沈寄的伙食也开始得到改善,所以这些天不但不但魏楹精神好些了,她也长胖了一点,不再是一根芦柴棒了。脸上有肉,看着就比刚到魏家的时候好看多了。二狗子忍不住多瞅了两眼,然后才笑着出去。

    十斤鱼肉,全部要做成鱼丸汤还是需要一些时候的,便分成了两天来进行。然后,还要洗出几个干净、大小合适,最要紧是没有缺口的小碗来装。毕竟是镇上,消费水平肯定比村里高。碗稍微好一些,东西也好卖点。

    魏大娘把碗柜里的碗都搬了出来,让沈寄挑选。沈寄挑来挑去,也没有合适的。只得临时又讨了几文钱到杂货铺去买了十个细瓷碗。

    第二天一大清早,沈寄就起床和魏大娘忙活上了。

    所以,就不能慢慢的走去了。搭了王二叔进城的牛车,沈寄不到十岁免费,魏大娘一文钱。然后两个背篓就被两人抱在怀里,省得占位置。还有一个小桌子,两张小凳子,一个小炉子,便也收了两文钱。

    一起赶集的人看了就问:“魏大娘,你们这是要做什么呢?”

    大家一起去,这是瞒不住的。魏大娘便笑道:“去卖鱼丸汤。伢子们送来的鱼多了,”

    有几个小孩便往她们背篓里瞅,沈寄笑着说:“还是生的,得去了现煮,不然凉了有腥味。”

    可惜到了集上,已经没有什么好位置了。只得找了一处稍微显眼的把摊子摆上。一起赶集的村民也各自占了位置摆起摊子。沈寄她们旁边的是同村何老幺的竹编小器物。

    不及多看,魏大娘便开始生小炉子的火,沈寄动手把捏好的鱼丸等物摆放到小桌子上。沈寄不会生火,而且她等会儿是做汤的人,也不适宜弄得灰头灰脸的。今天她还特意穿了魏大娘给做的一件素净的衣服,这样看着也干净些。

    本书由本站首发,请勿转载!

再接(2)

    火升起来,沈寄把汤底放到上头煮上。这汤底也是来之前就兑好的。从第一天开始摸鱼到现在,经过许多次的实践找出来的调料和汤水的最佳配比。

    水开了,沈寄揭开锅盖,香味开始四溢。

    来前她就同魏家母子商量过了,为了招揽客人,第一天就允许前十位客人免费试吃一个。所以,这会儿汤锅开了,她便吆喝起来。

    听说可以免费试吃一个,便有人驻足停下,“来一个我试试。”

    沈寄便拿起细瓷碗舀了一个出来,配上点汤,再撒上点葱花,“来,您尝尝。”

    旁边又来了要试吃的,她照样热情的舀了送上。然后,又有几个人围了上来。

    “嗯,不错,鲜、嫩,味道好。你这个怎么卖啊?”这第一个客人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看来也是比较有吃螃蟹的精神的。

    沈寄笑眯眯的说:“四喜鱼丸,一碗四个,四文钱。”

    这会儿第一锅的十个鱼丸已经只剩两个了,有人说:“哎呀,我还没尝出什么味儿就没了。你再给我舀一个。”

    还有这种人哈,要是你一直说没吃出味儿,不得一直白吃啊。沈寄陪着笑脸,“小本生意,请体谅。而且,您后头还有两个客人等着呢。”沈寄知道跟这种爱占便宜没完的人说不通,便把矛盾转移到让他给后头的人让道上去。

    “就是啊,没吃出味儿是你的事。别人都吃出来了,快让开,最后两个了。”

    旁边同村的何老幺几个也帮腔,“就是啊,这可是从二十多里外背来的,可不容易呢。”

    那人这才讪讪走开,一边道:“有什么了不起,我还不稀罕吃呢。”

    沈寄心头窝火,白吃你还这样。不过,她大学在麦当劳打工的经历让她依然保持了甜美的笑容。

    “他不稀罕吃,我稀罕,小姑娘,给我来一碗。”第一个客人掏了四文钱出来。

    “我也来一碗,确实不错。”

    沈寄一喜,看来镇上的人是要舍得花钱些。一旁的魏大娘也已经洗净手开张卖了几个福气结出去了。花样还是之前的十个,沈寄决定卖过这次再添新花样。卖得好的就可以先保留着。

    沈寄快手快脚把八个鱼丸下锅,掌握着时间捞起来,这样才能最鲜嫩,味道也充分进去了。

    生意渐渐好起来,四文钱对镇上的人也不算贵,而且口口相传这就是口碑。

    十斤鱼肉,一共做得二百零六个鱼丸。可以卖五十一碗余两个。一个多时辰,卖了五十碗。最后剩下六个,分了给一路赶集的村民吃。他们方才在旁边帮腔,而且几个小孩子总是时不时的望着这边。

    两天的时间,又要做鱼丸,编出的福气结不多,不过沈寄比在庙会那里每个提了一文的价。两样一起也卖得差不多三百文。而且,魏大娘和沈寄是一路来的人里最早卖完收摊的。这会儿离王二叔回去的时辰还早。

    把小炉子等物托给何老幺,魏大娘便带着沈寄去街上逛,先到一家卖衣料的铺子买了几尺还过得去的料子,十五文一尺的。一看就是给男的做衣服的布料。魏楹身体养得差不多了,要回私塾去上课。魏大娘准备给他做件新衣。

    本书由本站首发,请勿转载!

再接(3)

    “寄姐,这次就先给楹儿做新衣服,你先将就我改的两套旧衣穿着。下一次再给你做。”

    沈寄知道自己无法反对,于是微笑着说:“好的,大娘。”反正方才魏大娘给了她三十文。新衣服她就不求了。

    魏大娘着实是高兴,现在有了这两个营生,日子便会好起来的。不过,她还是带着沈寄去买了丝线和布。绣活她还是不能丢的。寄姐这两样营生是寄姐的,要赚钱得靠寄姐。绣活可不同,针线和手艺都掌握在她手中。

    一路走着便走到了卖肉的摊子旁边。沈寄的眼忍不住的漂过去,然后就移不开了。好想吃肉啊!沈寄嘴巴里开始分泌唾液,脚下也迈不开步了。

    “大、大娘,少爷好久没吃过猪肉了。”

    魏大娘好笑的看她一眼,“本就是来买肉的,不然干嘛走到这里来。”

    沈寄心花怒放的跟着走到肉摊前,这会儿只有几块零零散散的肉还挂着了,都是给人挑剩的。不过,正合沈寄的意。因为肥肉能出油,所以先卖完的总是肥肉,而且价格比瘦肉贵,可以卖到十八文一斤,精瘦肉一般在十五文一斤。这会儿剩下的几块最多只带了点儿肥肉。

    魏大娘便同人讲价,讲到十二文一斤,最后买了一块一斤六两多的,二十文钱。她要人再给点添头。老板却不大肯了。

    在他们讨价还价的当口,沈寄低头看见案板下横七竖八丢了三五根大骨以及一副猪大肠。看着有些脏,而且一股很大的气味。沈寄从前买猪下水都喜欢买超市里弄干净的。不过,现在恐怕没有这种服务。

    “老板,这怎么摆在下头?”沈寄指着问。

    魏大娘瞪沈寄一眼,“那些太脏,没人吃的。”

    沈寄眼底一亮,那就肯定不值钱了。于是把魏大娘望着,意思要这个。老板便道:“要添头就是那个了,没有别的。”

    魏大娘看沈寄眼里发亮,而且老板也不好说话,便将信将疑的把那几根大骨和大肠要了。她背篓里放肉和骨头,猪大肠就放在了沈寄的小背篓里,味道着实不好闻。不过,沈寄这会儿极力忽略,心头只想着美味。

    菜倒是不用买,就是买也是回去在同村人的田里买。所以逛了一圈,也只买了肉和骨头大肠。看看时辰差不多了,也到该吃午饭的时候了,魏大娘掏钱买了两个烧饼,和沈寄一人一个,又给魏楹包了一个肉饼。

    两人吃着烧饼喝着带来的竹筒水慢慢走到原来的地方等着,等到王二叔办完了事赶着牛车过来了。照旧是给了几文钱坐着回去。

    沈寄背篓里的猪大肠被嫌弃,她也只能坐到最外面。车上三个妇人在问着魏大娘鱼丸汤的做法,今天卖了五十碗二百文钱,旁边的人看着都眼红了。在乡下,几百文钱就够一家人过一个月了。

    “那是寄姐做的,我可不会。便是那猪大肠也是寄姐要的。”

    众人想了下,魏大娘绣活出众,厨艺却实在不行想来说的是实话。便有人凑过来问寄姐,也不再嫌她臭了。还有大婶拿出给家里孩子买的糖出来要给她吃。

    本书由本站首发,请勿转载!

再接(4)

    沈寄笑着拒绝了,说魏大娘已经买了糖给她吃,一边给大婶们看她兜里的一把糖果。眼见魏大娘在给她递眼色,示意她不可以说,便笑着说:“各位大婶,那是我家的祖传手艺,不能外传的。”

    三个大婶的脸色便不如方才好看了,可是也不好逼问。只能讲了几句酸话,“魏大娘你花二两银子买了寄姐可真是划算,又会做鱼丸汤,还会编福气结。寄姐,那福气结也是祖传手艺不成?”

    沈寄点头,“也是,不过那个大婶们拿去拆开来,很快就可以学会了。”不能什么都藏着不告诉人,不然就会成为全村的公敌了。说完看魏大娘朝她笑笑,便知道她也是这个态度。平常也有妇人上门来向魏大娘讨教一些基本绣法的。

    果然,回去以后,沈寄正在厨房要处理买回来的肉和大肠,她们便上门来要福气结。沈寄索性请魏大娘一人送了几个简单的。她很庆幸魏家母子还算通达,不然她做这些是有阻力的。

    那几个人也不是空手来的,有人拿了黄豆,有人拿了家里的萝卜,还有一个拿了青菜,这也算是物物交换了。沈寄看着这些纯天然的菜还有搁在旁边的肉和大肠,还有橱柜里林林总总的调料罐,心头就说不出的欢喜。从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今,她可以有更多的用武之地了。

    农家吃肉难得,所以这一斤多肉要想着多点吃法。沈寄先把上头的一点肥肉切下来,约莫有个四两,切片准备熬油。瘦肉则分别切丝、切片,准备今天打牙祭,然后又洗净了骨头,用刀背瞧破放进窝里用猛火煮,煮出来的泡沫打掉,直到不出泡沫了就改成文火,放入干辣椒、花椒、八角、盐,慢慢的煮。做好这一切,才开始处理肥肠。

    做这些的时候她一直是挺乐呵的。魏大娘在旁边看着她挺有章法,便回屋去开始裁布准备给魏楹做新衣。第一步当然是给魏楹量尺寸了。

    魏楹放下手里的书本,站起按他娘的要求抬手,“娘,寄姐背回来的臭烘烘的是什么?”

    “是一副猪大肠,她非要,说是可以做出好吃的来。”

    “哦。”魏楹眼睛也亮晶晶的,既然寄姐说是好吃的,那就一定很好吃,心头忍不住期待起来。

    “楹儿,你说她手头有了钱,会不会生出别的心思来?”八十文,日后还会越攒越多。

    “肯定会,可是寄姐这样的人,是轻易拴不住的。能拴住她的,恐怕只有情义。”

    “说得也是,大户人家的丫鬟也是可以赎身的。何况她还这样的能干。我是看着她心灵手巧,想把拿手的绣活交给她。但是想着她可能是留不长久的就有些不踏实。你这么一说,我心头便清楚了。只要我们好好待她,她一个**岁的小丫头能去哪里。”

    “绣活啊,她可不一定感兴趣。娘试试吧。”魏楹每次看寄姐吃东西都是很满足的模样,看得出她很钟情于吃。而且,刚挣了钱就撺掇他娘买调味料买肉的。可是绣活嘛,好像没见她上心。

    本书由本站首发,请勿转载!

再接(5)

    剩下最难搞的大肠了,好在方法沈寄还是知道的。用淘米水和醋还有盐不断的搓洗,还要不断的换水。等到终于弄好,沈寄觉得自己的腰也快直不起来了。把自己的手洗干净,围裙泡到桶里等一会儿再洗,她走到地坝里歇气。

    魏楹在晒着太阳看书,魏大娘在屋里做衣服。

    “魏大娘,寄姐”篱笆外有人喊。是二狗子,他又捉了鱼送来。

    沈寄便付了钱把鱼收下。二狗子捉的鱼是比较肥美鲜嫩,村里很多娃娃都跟在他身后。沈寄干脆跟他商量,让他去组织那些娃娃,自己把钱给到他,他去分给他们就好。

    “好啊,这样大家都便利。”二狗子憨厚的笑,他来的路上也听说了魏家卖鱼丸汤的事。小村里是没有秘密的。不过,那是人家的祖传手艺,羡慕不来。他能捉河里的鱼换钱已经很不错了,反正是无本的买卖。

    既然已经把那十种福气结的编法教人了,下一次赶集沈寄便不准备再编去卖,赶集的时候就专卖鱼丸。倒是要准备些新品种的攒到庙会去卖。等歇过气,她依然是到堂屋去编,然后成品放魏楹房里。堂屋里有时候有人来,但魏楹的屋不会有人去。即便想一窥究竟,本着对读书人的敬重也不敢。

    魏大娘见到了便出来帮着一起编,沈寄教给她自己也轻松些。

    晚上沈寄做晚饭的时候,魏大娘就在旁边杀鱼。沈寄毕竟只是个小孩的身体,不能太受累。而且,魏大娘现在也舍不得她受累。至于魏楹,一则是君子远庖厨的戒条,二则有魏大娘在,绝对不会允许他到厨房。魏大娘不在的当口,他倒是会帮沈寄从水井里大水把水缸装满。

    晚上做了青菜炒肉丝,还有从腐木上得来的木耳炒的肉片,两种不同的做法和口味。肥肉直接熬油,油铲到油罐里,油渣渣也撒上盐上桌。还有炖得白白的白萝卜炖大骨汤,上头一圈油圈。至于肥肠则过水煮过后抹上盐用大碗装着放在凉水里,明日再吃。

    魏楹夹了一筷子肉片入口,脸上便露出笑意来,立即又是第二筷子。方才尝了青菜炒肉已经很美味了,这个木耳肉片又是一番风味。他本来还在期待肥肠的,不过今天的肉已经比较多了,那就明天再吃吧。

    魏大娘见状便也尝了一口,然后赞道:“寄姐,你的菜倒是跟大户人家的厨子有得一比。”

    沈寄问道:“大娘去大户人家吃过饭?”

    “哦,去帮佣吃过些剩菜。”

    今天吃干饭,菜色也好,魏大娘魏楹和沈寄吃得很满足,沈寄吃饱喝足了便收拾碗筷去洗。说起来吃饭这事,从前魏楹在屋里吃,她和魏大娘便在厨房的小桌子上吃。魏楹出来吃饭之后,改在了堂屋,按魏大娘的意思,她和沈寄还是要在厨房吃的。女人不上桌这是规矩。还是魏楹说分两处吃饭那不是浪费么,家里又没有旁人。这才一起在堂屋吃饭。

    本书由本站首发,请勿转载!

再接(6)

    魏大娘在厨房看着沈寄处理好以后的肥肠,已经没有异味了,而且白白净净的。不由也对明日的菜色生出期待。寄姐做菜好像同村里的人都不同,用上许多的调味料,让人好吃得想把舌头吞下去。已经多久没见过楹儿这样胃口大开过了。

    次日中午,魏楹一听到沈寄唤吃饭的声音,立时便从屋里出来到桌边坐下。今天的菜色是青笋烧肥肠,昨天三人把一斤二两瘦肉吃得干干净净。实在是三月不知肉味了。

    “大娘、少爷,这肥肠烧出来一大锅。我是想着时常麻烦王二叔带东西,他又住咱们隔壁。这肥肠也没花钱买,做得多我给他们家送一碗去好么?”

    魏楹点头,“嗯,好,还是你想得周到。”

    魏大娘小声道:“大肠没花钱,可是耗了油啊,而且寄姐你洗得做得那么辛苦。”不过既然魏楹开口了,她也不反对,只是念叨一下。

    沈寄便铲了一碗放进篮子里,“大娘,少爷,那你们先吃着。”

    “她是不是太爱自作主张了?”魏大娘嘀咕,哪有这样当丫头的。

    “她不拿自己当外人才是好事呢,这样做活才卖力。”不过,寄姐是真的不像当丫鬟就是了。

    晚上一起到魏楹屋里做活,魏楹看书,魏大娘做衣服,沈寄编福气结。一直是这么操作的,为了省灯油。即便现在有了两个来钱的营生,也是如此。沈寄知道,魏大娘是要给魏楹剩下束修费还有以后去赴考的花费。那可不是小数目。

    魏楹如今是童生,明年春天就要参加院试(州县一级),考过了得到好一些的成绩便是秀才。这是第一级的考试,听说还有七老八十的老人家在考呢。成了秀才可以免除一人徭役,可以见到县太爷不跪。而且,三年一次的乡试(省一级)也在明年八月,得考过了院试才有资格去参考。所以,最理想便是一次性通过院试,然后秋天去参加乡试,乡试过关就是举人了,头名叫作解元。这就是三元里的第一元。

    然后,举人可以与次年二月进京城到贡院参加会试,会试过了的叫贡生,头名叫会元,也就是三元里的第二元。最后一道考试叫殿试,考试方式是皇帝提问,考生回答,内容主要是策问。皇帝及大臣根据考生的表现,会划分档次,共有三甲,一甲只有三个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人,叫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叫赐同进士出身。

    殿试后还榜上有名的,将会被派任官职。不过此时分派的官职都不高得到的很可能只是一个八品的县丞而已,离县太爷还远着呢。

    这些都是寄姐平时在魏楹口里问来的。状元的产量实在是不高,三年全国才一个。比起现代一场高考,就要出文理六十多个省级状元,市级更加多,是完全不在一个概念上的。而且,贡生也是有人数限制的,一般只有三百来个。而文人心目中最高的荣耀还不是状元,而是三元及第。也就是省级、全国还有在皇帝心中都是第一才行。这样人几十年也不一定出得了一个。跟现代的电视剧里的泛滥成灾不可同日而语。

    太不容易了,怪不得很多人从少年郎考成了白头翁呢,怪不得范进中举后要疯掉呢。沈寄偷偷去打量魏楹,不知道他日后会不会顺利。如果要一直考下去,那可是所耗不菲。她可不能一直帮忙供着。

    本书由本站首发,请勿转载!

再厉(1)

    沈寄早就打算好了,等到她攒够了钱,她就要赎身。当然,魏大娘可以不给她赎,那她到时候就得想点法子了。反正她能攒够二两,那给魏家挣的就不只二十两了。她可不能一直当他们家的摇钱树。至少到时候大家的分成得变一变。

    魏大娘之前都只有能力送魏楹到村里的私塾,所以这次她想送他到镇上的书院去,得五钱银子一个月的束脩呢。如今,魏家也就一两多银子的家底。

    听说魏楹在十里八村念书是念得最好的,不过乡下孩子也很少机会像他这样专心念书就是了。

    下一次赶集的时候,魏大娘将家里攒的三四十个鸡蛋带去卖了七八十文,沈寄的鱼丸汤依然是早早收摊卖了两百来文。这次她得了二十文的分红,十中抽一这是魏家母子给她的酬劳。

    旁边那日来魏家用自家的菜换取了福气结几种做法的大婶,今天也摆起了地毯售卖。只是生意比魏大娘那日却差了许多。同样品种的沈寄之前已经卖出去二三百个,每一种也有二三十个,许多人买了回去也拆开来看过,然后大致知道了是如何编织的,逐渐传扬开,有些心灵手巧的还发明了新的编法。这些新旧做法也在闺中流传开来,所以,再售卖同样的就没什么市场了。不过,各人还是卖出去三五十十个,只是价格是降了不少。还有人特意来看了看有没有新品种卖,估计也是想买回去学。红绳便宜,而且编这个本来就不费事,还有个吉祥的名字,带上身上既可以当小饰物也可以辟邪。

    今天的情形当然和几个大婶的预期相差很大,她们今日看到沈寄和魏大娘没再卖福气结还暗自心喜来着。结果没想到自己辛苦编出来的,却和那日看到魏大娘售卖的热闹情形大为不同。可是,沈寄教了她们,而且自己也没再卖了,她们也无话可说。只能在旁边眼红地看着魏家的鱼丸汤依然热卖。

    这三个婶子里有一个是里正的女人,另外两人都是以她为首。其实今天卖福气结她们也是有赚头的,只是比沈寄头两次卖的时候小了不少。不过,有些人的心永远是不懂满足和感恩的,尤其是还看着魏家的鱼丸汤依然像上次一样卖了那么多钱。哼,怪不得肯告诉她们,是明知道会这样吧。

    有些事情还是避免不了的,所以魏大娘和沈寄都尽力无视。不过,福气结恐怕真的是卖不了几次了。沈寄记得的样式再多也是有限的,要创新她没有那么多精力。毕竟,还要做家务和卖鱼丸汤。但是现在是七月,下河摸鱼很轻松。但是随着天气转凉,鱼丸汤最多卖到十月。这样,就必须等到春暖花开,来年的四月间才可以重新开始下河捉鱼,整整有半年的空档。

    这个问题沈寄早就想过,不过她会做的不只是鱼丸汤一样,如今魏大娘也肯投资所以其实心底并不担心。不过,魏楹能想到,而且提出解决办法,让她也很高兴。这样她再做其他也就是顺理成章了。魏楹的建议就是可以卖上次沈寄烧的肥肠。

    本书由本站首发,请勿转载!

再厉(2)

    沈寄自己也察觉到了,她和这里土生土长的人有太多的不同。估计魏楹这个人精也都是看在眼底的,所以这次增加新品种的小吃售卖的话题她自己并没有提起。而且她也不想卖肥肠。偶尔让她收拾一次还成,那是为了自己的嘴。可是要时常收拾那就太坑爹了。多脏多臭啊,魏楹只是嘴巴动一动提建议,干活的可全是她呢。

    而且,现在魏家条件渐渐好了,她也展现出自己的用处,也不怕魏大娘再打主意把自己卖了换药钱了。所以对于魏楹的提议,她只是小小声的拒绝了,“少爷,天天要洗非常的味,我怕是会被熏晕过去的。不过如果你还想吃,明天去了市集倒是可以买回来做。除了烧来吃,还有别的吃法的。至于增加新品种,是得增加,不过不一定是肥肠。还有三个月呢,我们再看看吧。”

    当时魏楹看了沈寄两眼,“嗯,对,既然寄姐做菜好吃,那不管什么食材做出来都会很美味。不一定拘于肥肠了。我的确想吃明儿再买回来做吧。”

    所以这会儿,魏大娘便是要带着沈寄再去买肥肠,顺带买些肉。路过上次那家布店,魏大娘进去扯了几尺花布准备给沈寄做新衣服穿。

    这是怀柔,不过也是她该得的,沈寄道谢收下。魏楹的新衣服这三天晚上魏大娘已经赶制出来了,很是合身。看着也很挺括,人靠衣装,一下子让芝麻包子的美色又上了一个台阶。

    魏楹的衣料是十五文一尺的,今天沈寄的也有十二文一尺。魏大娘却没给自己做新衣服。沈寄也知道,她是想省下钱送魏楹去镇上的学堂。给魏楹做新衣服是为了让他到学堂不受人轻视。给自己做新衣服是为了哄着自己卖力替魏家干活挣钱。毕竟从到魏家的第一天起,她就一直是换穿魏大娘改小的两件旧衣服。

    可是如今,魏家的家底还是很薄的。之前为了给魏楹治病,差一点就要卖田了。

    不过,如今魏楹好起来了,药钱这块就算是省下了。只要勤劳肯做事慢慢的应当可以积攒点钱下来。可惜明年又要送魏楹去赴考,先是州县一级,然后如果顺利还有省一级的。这个花费可不小啊。路费、还有到考点的一应花销。沈寄边走边想着到时候攒够了银子怎么和魏家拆伙的问题。供一个考生,那是无底洞啊。顺利还好,万一中间出点岔子,芝麻包子从翩翩少年考成个白头翁,那她岂不是得跟着搭上一辈子。

    魏大娘这次依然是买了一斤多肉,不过今天来得早些,买了块半肥瘦的。然又后要了一副肥肠和几根骨头做添头。上一次的烧肥肠和萝卜骨头汤很美味。这次魏大娘便没再要沈寄一人背着了。车上只有王二叔知道这臭臭的肥肠洗干净做出来是美味。而且他吃了沈寄送的肥肠,今天就特地给她们找了个不错的位置坐,不至于被别人挤到边上去。回去的时候大家基本都比来的时候东西少,很少人还舍得花钱坐车的。也有人抗议那东西不好闻。

    王二叔呵呵笑道:“这东西闻着不好闻,到时候弄好了吃着可香了。魏大娘、寄姐、坐稳了。”言下之意,这两人他载定了,不满意可以下车。车是他的,他自然能做主。

    本书由本站首发,请勿转载!

再厉(3)

    回去以后,魏大娘先唤沈寄去量身高胖瘦。乡下做衣服讲究做得宽大,这样过几年都还能穿。如果衣料好没磨破,再过几年还能放一放线再穿。

    “寄姐,你光会做菜还不够,想不想跟我学做衣服?日后你也用得上的。”

    沈寄想了下,这里的女人就算针线活不好,但是至少基本的也会,不然就有点异类了。就像魏大娘,虽然厨艺不好,但是和一群村里的女人比,差距也不是太大。所以,如果沈寄想本土化,能学会当然是最好的了。

    难得魏大娘肯教,于是沈寄欣然道:“我当然想学,请大娘教我。嗯,我会做好其他的活然后再抽时间练习的。”自从来到这里,沈寄想过很多。回去?不可能的了,而且自己已经死了的。那么,就只有留下好好过活。她发现在古代生活,并不是从前看过的穿越小说里那么容易。轻易就发明些超越时代的东西,然后名利双收;或者随便做做生意就家财万贯。她只能这么认真的活着。

    “嗯,我先从最基本的教起,能学到什么样就要看你自己了。”

    当天沈寄用一半做了一笼粉蒸肥肠,另一半煮过后放起来明日爆炒。再配了个凉拌三丝,又用煮过肥肠的汤汁做了个青菜汤。而买的肉则先熬油装起来,然后再做了白菜回锅肉。这样荤素搭配,不会太油腻,而且拌菜也很爽口。蒸肥肠的米粉是魏大娘用家里的小手摇磨按沈寄的要求磨出来的,细腻均匀。如今鱼丸汤每三天能卖到两百文左右,一个月就是二两银子。再加上魏大娘的绣活,鸡蛋还有庙会时卖福气结,魏家一个月差不多能有将近三两银子的收益。而且,马上十几亩地的租子也就是新谷就要送来,自家田里的菜虽然不像别家的长得好可以卖钱,但自己摘来吃是省了菜钱的。

    所以,平日也可以吃干饭,用点米磨米粉也没有问题。至少在吃上头如今魏家是在往小康奔了。魏楹之前身子虚,如今天天打五禽戏,吃上三碗饭,魏大娘心头欢喜得很。连带着沈寄也跟这过上了好日子。今天赶集还哄着买了干黄豆回来,明天可以磨豆浆吃,再配上自己炸的金黄金黄的油条,那滋味可美。

    魏楹看到沈寄一边编着福气结,一边在咂嘴,仔细听还能听到她的咂嘴声。不由笑道:“寄姐,又在琢磨什么好吃的?”这个寄姐会做吃的,同时也是个吃货。对吃无比的上心,旁的倒不怎么往心里去。有这个反应那肯定是在想什么好吃的。

    面对魏楹促狭的笑,沈寄忙收起遐想,“哦,没什么,就是想着好久没有吃过豆浆配油条了。少爷,要是咱们住在镇上,可以卖的东西就多了,也不用每三天都需要背那么多东西赶集。镇上的人花钱比村里的大方多了。”村里人基本都是自给自足,如果到了城里,就是卖早点也能挣到不少钱的。

    本书由本站首发,请勿转载!

再厉(4)

    魏大娘在旁边裁布料,闻言道:“卖什么?”

    沈寄趁机放下手里的活计偷个懒,扳着指头道:“嗯,就从早上说起好了,可以卖豆浆油条,还有包子馒头,我还会熬许多种粥。然后中午卖鱼丸汤,还可以做其他的小吃,甚至晚上都可以摆夜市。”

    魏楹想了下,“也没你想的那么好,镇上虽然比村里好些,但是出来买吃的的人还是有数的。你说的这个,除非是到更大的地方,譬如京城或是华安府那样的地方,租个小店面,或者之前干脆就摆摊,倒是会有这样多的人来买。”

    魏大娘点点头,镇上三天去一次生意还不错,日日摆摊的话就没这么好了。而且,去镇上住租房子那些的花费也不小,现在的银钱有数。

    沈寄‘哦’了一声。也是这个道理,现在的人可没有现代多。手里的闲钱也没现代人多,大部分人还是挺节俭的。

    这会儿三个人正是吃了晚饭在说闲话。一般当天赶了集,次日才会开始做鱼丸,这样好保存一些。二狗子也会在明天才把鱼送来,所以这天晚上便是编福气结攒着庙会的时候卖。然后,魏大娘裁好了沈寄的新衣,瞧她也编了三十来个了,便叫她过去开始教她基本的针法。

    村里人穿的衣服多是自家织的粗布,颜色也很单一。一年也不一定会制一身新衣。魏大娘是要做绣活卖的,所以才会去买绢帛买彩线之类。而且魏楹穿的衣服沈寄注意过都不是粗布,和村里人区别挺大。不由得想起孔乙己坚持的长衫客和短衣帮的区分。当时还偷笑过,穷得叮当响,魏大娘还真把自己儿子当少爷了不成。

    不过后来看到村里人对魏楹这个读书人是相当的尊敬,偶尔上门来求一封书信或是写个喜事用条幅,都是客客气气的。果真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沈寄不由想起自己本科毕业找工作,就如沿门托钵一般的辛酸来。她开始以为魏楹说过的他代写书信赚取银钱就是指这个,后来才发现不是的。村里人找上门来,他是不收钱的,最多收下别人带来的菜。他是背着魏大娘在镇上给人代写过书信,是趁着每隔几日去镇上买书或是借书的机会做的。所以,机会也不多。

    至于村里,一来是人不多,二来被一起读书的人知道就要说他铜臭了。

    至于这次他要去的书院,比现在上的这个私塾好了许多。教书先生是个落第的举人,比村里这个些许认得些字的先生强多了。魏楹从前就常去那里借书回来抄的,那先生也很喜欢他。恰好便是在街上看到他代写书信,字和文采都不错。便想要他去书院读书,只是被这场病耽误了。

    这会儿见魏楹埋头看书,魏大娘便招呼沈寄出去堂屋学针线。这个可得说上一阵,会影响到楹儿看书。而且,现在也不缺那一点点照明的灯油了。

    沈寄今天卖鱼丸汤之余也看了看魏大娘卖的绣活,大多是精巧的荷包,上头绣了些花鸟,栩栩如生。

    本书由本站首发,请勿转载!

再厉(5)

    沈寄从前一点基础都没有,这让魏大娘有点疑惑,不过也没多说什么。便教了些最基本的针法以及配色,教得很是仔细,然后便给了沈寄一个小花绷和一小块联系用的绢帛,是裁衣剩下的边角料,让她试着绣一方手帕。

    沈寄学得很认真,魏大娘则在一旁给她做新衣服。沈寄到了魏家以后不久,魏楹的病渐渐好了,家里的经济境况也渐渐好转,所以魏大娘心底是真的有点信她是福星了。这新衣做的也格外用心,即便比不上给魏楹做的,但比售卖的绣活也不差了。

    沈寄配好色给魏大娘过目,后者有点不满意,不过也随她了。

    “寄姐,那黑芝麻怕是晾凉了,你去收起来。放久了就不好了。”

    “哦。”

    这一次赶集,魏大娘还买了些黑芝麻回来,交代沈寄做晚饭的时候给她炒了。沈寄便到厨房去,按照魏大娘的交代用密封罐子装起来然后拿过来给她看。

    魏大娘伸手抓了一小把直接放进嘴里,“嗯,炒得挺香的,你也吃一点。”

    沈寄见她直接嚼,便跟着做了,是挺香。

    “寄姐你的头发又黄又少,想给你梳个稍微复杂点的发式都不行,只能这么一把抓在脑后。你没事就这么抓一把来吃,过段日子头发就会变得又黑又亮了。”

    沈寄一愣,原来是给自己准备的。虽然知道是因为自己能替魏家挣钱,供魏楹读书,所以魏大娘才会对自己好的。可是看看她手里在认真的给自己做新衣,还有这黑芝麻,心头还是忍不住一热。

    她莫名窍门掉到这个地方来,一来也没摊上个好命,直接就被卖身葬父,做了小奴婢。心头其实一直是有些不爽的,只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忍受。平日里看魏大娘对魏楹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也时常眼热,想起自己现代的妈妈。这会儿被魏大娘一关心,心头就忍不住感动了。

    不过,感动归感动,赎身还是得赎的。到时候最多她和魏家从主仆关系变成合作关系之后,她多想点法子,让他们也多赚钱就是了。

    那罐黑芝麻就放在厨房,沈寄做活的时候得闲便抓一点丢进嘴里咀嚼。其实下次可以磨粉做成黑芝麻糊来吃。她一边想着一边把罐子放回去。锅里熬着鱼丸汤的汤底,发出诱人的香味。只是在走回去的当口,她发现在厨房墙的一个缝隙那里好像有人。

    她换了个方位站,挡着那边的视线,然后继续放调味料。一边接着给鱼脱刺,然后把鱼肉捣烂搓丸。回头把这事告诉了魏大娘,后者怒道:“这些人真是可恶。”

    “大娘,乡里乡亲的,还是把缝隙蒙了装作不知道吧。其实做吃的,关键靠做的人的感觉。这么看是看不去的。”沈寄劝道。

    “我是想起刚到这里落户的时候,里正的女人看我的绣活做得好,就上门来要学,我当然不可能把最要紧的东西教给她,但又不能得罪她,不然办户籍的时候得被卡。没奈何教了她一些,她倒是觉得我们有什么赚钱的法子教给她都是应该的了。”

    本书由本站首发,请勿转载!

再厉(6)

    魏大娘顿了一下继续说:“那福气结教了给她们,我们自己都没在市集上卖了,还一径的说酸话。我们还在受穷呢,又没有发财,她就又眼红了。寄姐你看着吧,如果不是楹儿好起来了,很快又要下场,她早上门来逼问你鱼丸汤的做法了。说不定还要逼着我把你卖给她呢。”

    那可就真成赚钱的工具了,根本没有在魏家这么松活。沈寄一点都不想被卖到里正家去。原来家里有个读书人还是有好处的。沈寄不敢认为魏楹光是费钱没有贡献了。原来他们就这样做鱼丸汤卖,一个月靠勤劳挣二两银子也要引来人这么眼红。

    “就是现在田贵,十两银子就可以买一亩上好良田了,一个月二两银子当然不是小数。一个壮劳力每天早出晚出的卖劳力,有个两三天不出工都不成。一个月满打满算也就二两银子,那可是全家的顶梁柱呢。”

    沈寄盘算着,一个月二两银子,她可以攒二百文,这样一年也就可以赎身了。到时候她也想办法买上三亩田办个女户,就算是扎下根了,也不必非得买上好良田,那攒个十来两也就够了。生活还是很有奔头的!

    “大娘,我看了一下,家里的白萝卜挺多,咱们也吃不过来。我们把它削皮切条腌渍,到时候和鱼丸汤一起卖。一碗买个两文钱,应该是可以的。”

    魏大娘点头,“嗯,你弄吧。要是忙不过来就叫我。”

    “嗯嗯,那我去洗萝卜。”沈寄挑了两个又大又圆的萝卜用篮子装着到河边去洗。想着农妇山泉有点田的小日子,觉得还是很美好的。她相信自己可以凭借勤劳把生活经营得不错。只是,日子过红火了,须得有人撑腰才可以。不然有个什么事落到头上就一点办法没有。一个里正的女人都敢在村里横行霸道的。

    希望魏楹能够高中吧。沈寄觉得魏楹不会是那种一旦得势就翻脸不认人的主,自己怎么说也跟魏家有点香火情分。只要不断了联系日后有什么事求到他门下,他写封信给本地有头有脸的人关照一下自己应该还是可以的。

    二狗子和几个小伙伴在水里打水仗,看到寄姐便和她打招呼。沈寄留心看了一下,他们一起玩的几个人,少了里正的侄儿,再想想魏大娘的话,心头便有数了。

    洗了萝卜回去,沈寄便切条先用盐去水,然后腌渍。

    次日,是魏家的大日子。魏楹要去镇上的书院了。一大早,沈寄看他穿着那身上过两次身的新衣带着书本还有包袱由王二叔去镇上。

    “娘,我不在的时候你要好好保重。可惜,吃不到寄姐做的菜了。”书院离村里有二十多里,每日来回太费事,也耽搁时间。所以,魏楹就只有住在书院了。

    沈寄便把腌渍的萝卜给了带了一些装在罐里。昨天试吃了下,很是爽口开胃。可惜是夏天什么都没法久存,不然就可以多带吃食了。眼见着一个来月,魏楹被自己喂得脸上长了肉,笑起来比外头灿烂的阳光还耀眼几分,她其实还是蛮有成就感的。

    “以后赶集的时候我和大娘给少爷送鱼丸汤来,还有别的吃食。”

    “好,你可记住了啊。”

    本书由本站首发,请勿转载!

商议(1)

    “嗯。”沈寄现在一心盼着魏楹高中,日后好给她撑腰,当然要好好的巴结着。魏楹去书院报名算是插班,而且再有八个月就是院试了,先生不轻易收人的。听说先生还很赏识他。这么看起来应该是有实力顺利考过的吧。总之,还要靠他,她的鱼丸汤福气结才能接着顺利的卖。日后想安稳的当小地主婆也要靠他撑腰。

    “少爷,我很看好你哦。”沈寄真诚的道。你可一定要考上啊。

    魏楹看她两眼,伸手摸摸她依然毛发稀疏的头,“嗯,这话倒跟裴先生的口气差不多。我房里的书,你要是想看就拿去看吧,记得不要弄皱了就行。”

    “嗯,谢谢少爷。”沈寄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跟魏楹打听了不少风土人情,偶尔也借本通俗易懂的书看。这样有助于她的本土化进程。

    就这么着,魏家的日子渐渐好过起来,沈寄的鱼丸汤卖到十月份,她自己已经攒下了八百文了。算起来魏大娘出去开销手里也该有个五六两银子的闲钱了。如今,她的小摊上又添了猪骨粉丝白菜汤,土豆饼,再加上她已经打出名气的腌渍萝卜,小生意还是不错。

    她选的品种都是成本低廉又简单易做的。猪骨汤是她们每次赶集卖肉的添头,粉丝也是用米粉自制的,至于土豆和萝卜则是魏大娘的自留地里的。因为魏家母子和沈寄对于农活都不擅长,家里现在活又多,魏大娘索性把自己留来种的三亩地也租了出去,自在屋子后面种了萝卜土豆白菜这些常吃的菜。家里生蛋的老母鸡如今也有二十只了,每天能捡到十五到十八个蛋的样子。

    魏楹快下场考试了,每次赶集给他送吃的,沈寄都很注意营养搭配。时常的煲汤连着饭菜一起送去。如今天气凉饭菜可以放,魏楹让她每次多做一些送去,他在书院的厨房请帮工热一下就是。他说他的舌头被沈寄养叼了,不爱吃书院提供的饭菜。这样也可以不用再缴一份饭钱。

    这天,沈寄卖完了东西收摊。因为比平常晚了一些,魏大娘又准备去扯补买棉花给魏楹沈寄各做一件棉衣,便让沈寄独自去给魏楹送饭。

    从前都是二人同去的,沈寄倒也找的到地方,把装汤的瓦罐还有装饭菜的竹屉在背篓里放好,她便往书院出发。

    这几个月她吃得饱穿得暖也每天都要干活,如今便长高长胖了不少。就连头发因为一直在吃黑芝麻,当真也变得又黑又亮,而且也多起来了。今天魏大娘还给她梳了个很可爱的双鬟髻,上头绑上两根蓝色的飘带,随着走路的步伐飘来荡去,看着平添了几分俏丽。

    沈寄是踩着点来的,这会儿正好是刚下午学的时候。她在门口等了下,魏楹果然很快出来。今天魏大娘没有一同来,便有同窗玩笑道:“魏楹,看,你的小媳妇儿又给你送饭来了。真好,做的菜色香味俱全。你这辈子有口福了。”

    本书由本站首发,请勿转载!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16824/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之童养媳最新章节! 作者:明夏轻歌所写的《重生之童养媳》为转载作品,重生之童养媳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之童养媳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之童养媳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之童养媳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之童养媳介绍:
查看章节目录重生之童养媳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之童养媳,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之童养媳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