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西安城九
王承恩军法严酷,他看见城头上的百姓已经失去了信心,逐渐有了溃散之象,马上严明军法,斩杀了几十个慌乱溃散的壮丁。
他希望用这种严酷的手段,威慑城头上的军民壮丁,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即便是严酷的军法也根本无力回天,反而只能起到逆反的作用。
这些主动上城参战的壮丁,都是西安城胆大勇武的青壮,他们大部分都是亲族乡党。他们眼见自己的亲人朋友被王承恩残杀,一些胆大的青壮顿时操起兵刃,愤然砍杀了身边的官军,直奔城头上的守将王承恩。
王承恩眼见没有稳住城头上的军心,反而弄出了更大的乱子,心中顿时更加惶急。他身边有大股精锐家丁的保护,对于自己的安全并不算非常担心。但是城头上引发了混乱,西安城已经没有了守住的可能。
“我带着西安军民坚守城池三个月,给秃匪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即便现在屈膝投降,只怕也会被暴怒的秃匪凌迟处死,以泄心头之恨。”王承恩想道这里,知道西安城已经不能多待,于是带着身边的家丁马上逃离了城头。
他回到了府邸,杀死了自己的姬妾,带着家丁仆人直奔兵力最弱的南城门。南城门攻城的两个营为贺锦、袁宗第麾下的守备营,这两个营虽然在各支守备营中堪称精锐,但是相比正真的主力,其战斗力还是相差一些。
经过几个月围城战,王承恩麾下的家丁折损较多,再加上一部分家丁还在城头上与刘宗敏、梁绍等精兵苦战,不能撤下城头,王承恩身边仅仅聚集了八百骑兵。
王承恩斩杀妻儿子女的举动,极大地坚定了这股家丁的士气信心。他们脸上疯狂的杀出了南门,以决死的勇气击破了贺锦、袁宗第两个守备营的阻拦。
刘宣在西门督战,眼见大军已经攻上了城头,正在肃清城头上的抵抗,打开封锁堵死的城门。猛地听见南门激烈的喊杀声,刘宣派出探马打探情况,不到片刻功夫,就打探清楚了南门的战况。
到了这个时候,王承恩这个煮熟的鸭子飞出了控制,让率领大军的刘宣既没有面子,也非常气愤。
他知道现在不是追究贺锦、袁宗第责任的时候,毕竟二将在攻城时已经非常卖力,两个守备营在攻城战中已经伤亡较重。最主要的问题,还在于兵力不足,不得不使用守备营充当主力攻城。
王承恩此人冥顽不灵,带着家丁抗拒义军,在西安城之下,坚守城池三个月时间,不仅给刘宣麾下的士兵带来了极大的死伤,还让刘宣的战略态势极为被动。对于此人,刘宣志在必得,一定要让此贼凌迟处死,用来威慑大明朝的忠臣。
刘宣看了看身边保护自己的李万庆说道:“李营官,你在陕北外号射塌天,也是纵横陕北的左挂子麾下有数的勇将。你立刻带着麾下的兵马追斩王承恩,只要活捉了此人,我头上的这顶金盔就赏给你,如果完不成任务,这个营官你就不要当了,我身边还缺一个马夫,你就给我喂一辈子马吧。”
李万庆外号射塌天,此人在历史上也是农民军一股重要的首领。崇祯十二年,此人势屈投降,被总督熊文灿授予副总兵。崇祯十四年,此人跟着汪乔年镇守襄城,战败后死在张献忠手中。
在这一时空,李万庆刚刚崭露头角,王左挂就败死在韩城。李万庆跟着刘国能、赵胜等人一起过河投奔了势力最大的刘宣,继续统领王左挂麾下的残兵。在大规模扩军之后,李万庆官升一级,成为骑兵四营的营官。
李万庆此人极为精明,马上察觉了刘宣的激将法,不过他知道这个时候士气只能鼓不能泄,于是掷地有声的答道:“抓不到王承恩,末将也不愿意当马夫受辱,大将军请斩末将首级,已正军法。”
李万庆拱了拱手,风风火火的带着麾下的骑兵直奔南门,去追击潜逃的官军总兵王承恩。
李万庆麾下的骑四营底子上来自王左挂麾下的骑军。王左挂当年在陕北势力最雄,麾下足有万余骑兵,他纵横陕北多年、官军不能制之,靠的就是麾下精锐的骨干骑兵。李万庆等人统领的兵马,就是王左挂麾下最精锐的这股骑兵。
这一支兵马,也许在列阵野战中比不过李旭升的骑兵一营、刘宣的亲兵营等擅长野战肉搏的精兵,但是论起骚扰侦查、埋伏追击,李万庆、刘国能麾下的两个骑兵营却首当其冲,算是最擅长这种任务的两个骑兵营。
等李万庆带兵离开,刘宣中军只有潼关守备营一个营,这个营的士兵有很大一部分改编自臧洪福、刘成功麾下的官军。这些官军也是来自王承恩麾下的陕西镇边军,与城内的守军渊源很深。
这个时候,像这种军队也不能完全信任。刘宣眼见城头抵抗越来越微弱,梁绍麾下的第二营率先打开了城门。
刘宣也不想让潼关守备营入城,遇上城中的陕西镇溃兵引发乱子,毕竟他们都是来自一个地方的同乡亲人。他稍微想了想、于是大声下令道:“潼关守备营在城外扎营,吃罢了午饭,马上回咸阳大营驻营。其余鼓号、传令、棋手、护军随我一同入城。”
刘宣带着中军杂兵三百余人进入西安城,只见梁绍麾下的第二营已经在城门口列队迎接,刘宣摆了摆手说道:“你马上带着麾下的兵马去秦王府,千万不要走了秦王朱存枢,这个老东西富得流油。咱们在西安府杀伤甚众,只有用老东西的脑袋,才能争取关中百姓的民心。”
“现在城中到处都是乱兵,大将军身边没有得力部队的保护,只怕不是很安全。不如让第二营暂时充当大将军的亲兵,等城中稳定下来,末将在带人去秦王府。”梁绍行了一个军礼,严肃的说道。
“你不必担心,现在乱哄哄的,一旦让秦王朱存枢逃走,咱们十分的胜利就只有七分。你还是马上带人去秦王府,我刘宣起兵以来,一刀一枪拼下如今这个局面,并不是文弱的秀才文人。即便有一些小股乱兵,也不是身边一队护兵的对手。”刘宣不以为意的摇了摇头,笑着说道。
第四十五章西安城十
刘宣带兵进入西安城内,他此时虽然身边只有三百兵马,大部分都是战斗力较弱的金鼓手、旗号手,真正地亲兵只有一个队五十余人。但是城中守军士气以落,现在忙着在城中劫掠逃命,根本不敢惹刘宣这一股衣甲精良、旗胜华美的得胜之军。
等城头上亲兵营、第八营、安邑守备营等军队肃清了残敌,刘宣下令道:“潼关守备营、炮兵营、重炮营驻扎在城外西大营防止意外,第八营把守西门,安邑守备营、工兵营入城清扫官军残兵。亲兵营随我入城,增援第二营攻打秦王府。”
就在西城门取得了突破,官军彻底溃散之后,其他三门的守军也失去了抵抗之心。李自成、张虎成二将先后攻破了城门,带着大军进入西安城。
刘宣还没有带着亲兵营赶到秦王府,就汇合了张虎成麾下的士兵。秦王府位于城中东北角,张虎成带兵从东门攻入城中,反而比在城西整顿的刘宣先一步赶到秦王府。
刘宣汇合了张虎成,加上梁绍所部一共六个营围住了秦王府。为了避免城中军队统属不一、建制混乱、扰乱百姓,刘宣下令让第五营张应年部把守东门,第十七营李过部把守北门,中军宪兵营进入城中维持军纪,处置烧杀抢掠违反军法的乱兵。
此时除了南门的贺锦、袁宗第两个守备营之外,西安城其余三门已经全部落在刘宣手中。袁宗第、贺锦二部,因为被王承恩的骑兵冲乱了阵脚,现在虽然重新列阵堵死了南城门,但是也失去了攻城作战的能力。
入城的队伍越来越多,刘宣见张虎成已经开始部队攻打秦王府,马上放下了权利,将功勋留给了下面的将军。
在西安城中,除了目标最大的秦王府之外,最重要的要地就是巡抚衙门与城中的府库。西安城中的巡抚衙门位于西门,已经被大火焚烧一空,刘宣也将主要精力转向了北门方向的府库。
刘宣刚刚占下了府库,还没有来得及清点,南门的守军就彻底放下了兵器,选择了投降义军。南门守军的投降,标志着除了秦王府之外,西安城全部落在刘宣手中。
秦王府城形态为内外二重城垣,东西窄、南北长,其内有砖城,外有萧墙。外侧萧墙周长十八里,内侧砖城周长十里。萧墙和砖城之间为碧波荡漾的护城河,河水通过龙首渠从城东浐河引入。
当时西安府城号称周长四十里,实际上主城周长只有二十八里,由比可见秦王府规模之大、气势之宏。初代秦王朱樉身为明太祖朱元璋分封最早的一个藩王,也是地位最高、最受重视的一个藩王。他的王府不仅成为西安城内最大的建筑群,也远超其他后来的藩王府邸。
秦王府虽然只是一个府邸,但是其规模不亚于一般府城,每一面城墙的长度都超过二里。王府中还有几千家丁奴仆,如果秦王府拼死顽抗,攻打王府的军队还要死伤不少。
刘宣攻打西安城已经快有三个月,先后死伤的军马百姓已经超过六千人。即便是麾下的骨干精锐,也伤亡两千,伤亡也超过了一成。
在古代的攻城作战中,不管多么勇猛无敌的军队,面对一座坚城,就算攻城的军队是守城的数倍,依然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孙子兵法》就说过“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如果不是迫于无奈,刘宣也不会强攻西安城,损伤那些几年积攒下来的精兵。
现在攻破了西安,刘宣也不想再一次强攻秦王府,损伤来之不易的精兵。所以见秦王府抵抗坚定,刘宣下令张虎成停止强攻,分出兵马肃清城中的乱兵。
经过一天的行动,刘宣在忙碌中终于清除了西安府的残兵,扫除了城中抵抗的士绅。面对已然顽抗的秦王府,刘宣使用韩信故智,使用四面楚歌之计,抓捕城中青壮百姓的家人瓦解秦王府壮丁的军心。
这些秦王府中的壮丁,除了一部分时代为奴的家生子外,大部分都是城中的普通百姓。刘宣来了这一手,马上就起了很好的效果。
虽然这些青壮因为几个月的围城战与刘宣结下了生仇大恨,才会万众一心阻挡刘宣大军。但是秦王朱存枢在西安府也一样不得人心,大家大哥不笑二哥谁也没有得到百姓的民心。巡抚刘广生虽然有些名望,但是在破城后也悬梁自尽,吊死在咸宁县衙中。
没有了刘广生这种有威望的官僚鼓动,这些壮丁害怕刘宣牵连家小屠杀城中的老弱,纷纷谈好了条件走出秦王府投降了义军。连续两天的四面楚歌之计,秦王府中的壮丁走出了四千多人。
留在秦王府中的青壮,除了朱姓宗亲,就剩下了在西安城中作威作福的家丁。这些家丁,虽然对待百姓凶猛如虎狼豺狗,但是面对刘宣麾下的精锐士兵,这些欺压百姓的恶狗顿时噤若寒蝉。
还没等张虎成大规模强攻,秦王府家丁头目顾安民就放弃了抵抗,打开了两道城门,带着大股家丁选择了投降。
秦王朱存枢见大势已去,这几个月的围城战,他或多或少知道了刘宣的政策。在刘宣围攻秦王府之时,朱存枢就想过保全家产性命投降刘宣,但是两方的商谈根本不可能谈得拢,从此之后,秦王朱存枢也彻底死心。
面对即将杀来的张虎成大军,朱存枢本打算一把火将富庶华丽的秦王府风烧干净。但是这个时候,他的手下根本没有一个忠心的仆人。
秦王本打算自己亲自动手,但是他这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藩王,根本不会使用火镰。虽然他哆哆嗦嗦的打了半刻钟的火石,但是根本没点着一点儿火星。
等张虎成带兵进入秦王府之时,朱存枢也没能点燃大火,反倒是被张虎成抓到手中。
第四十六章民心一
攻克了西安城,刘宣将咸宁、长安二县合并为一县,将西安府改名长安府,府治也从西安城迁往二十里之外的咸阳城。
至于原来的西安城,因为被大火焚毁了大半,再加上因为攻城与城中百姓结下了血海深仇。所以刘宣并没有将都城设立在西安城,而是设立在二十里之外的咸阳城。
攻下了西安城,关中各县几乎不战而降,除了三水、邠州、永寿三县之外,整个关中三十县全部落在刘宣手中。
为了治理关中,刘宣从山西老营调拨了一大批官吏,其中包括中枢侍中李翰、侍郎赵胜、胡宽等所有的中枢文官,几乎将底盘的中心迁移到了长安府。
不仅如此,刘宣还在关中、山西大开科举,第二次大规模招揽读书人。因为刘宣打下了关中,看上去已经有几分与明朝分庭抗礼的威势,这一次前来应试的读书人稍微多一些,不仅有七八个秀才,还有一个四十多岁老举人霍忠益。
刘宣穿着厚厚的皮袍子站在咸阳城头,他顶着烈烈的西北风,看着十几里外的西安城,有些感慨的说道:“战火残酷,西安城几乎一空,围城三月,城中死伤超过六万人。现在西安城房屋被焚烧大半,不知道百姓能不能过冬。”
“大将军宅心仁厚,希望老天爷能行行好,今年的冬天是一个暖冬。”站在身边的李翰恭敬地说道。
“我准备将秦王府中的房屋分给城中百姓,让他们能度过寒冬,文恭兄以为如何?”
“如果让没有功名的百姓入住王府之中,是不是太僭越。将士们跟着大将军打天下,现在很多勇士都没有华美房屋,如果将秦王府分给百姓,只怕军中勇士也会不平。”
李翰这一番劝告,说到了刘宣的心坎中。刘宣虽然在义军中也是大权在握、独断专行,但是他也不能无视士卒的利益,在处断上不公。
“既然如此,将秦王府的房屋赏赐给立功的将官、战死的士卒。将西安城外的大营腾出来,让失去房屋的百姓居住。”刘宣摇了摇头,最后折中的说道。
也许这个话题太过沉重,刘宣转过话锋说道:“三日之后,西安城东,给我将所有的西安官绅全部砍头,女眷充入军妓所,男丁充入筑路营。尤其是秦王朱存枢这个老王八,更是要凌迟处死,用来安抚化解城中百姓的怨气,争取民心。”
“这样一来,是不是太残酷了一些。秦王被咱们活捉,也是一张好牌,如今轻易打出去,也太过草率了一些。”
刘宣摇了摇头,心中想道明朝的藩王早已经臭名昭著。他们运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把触角伸向一切有油水的领域,在地方省更是无利不取,无所不为。
藩王往往与巨商相勾结,进行行业垄断。这些亲贵利用自己的关系,向朝廷要到特殊政策,转手批给商人,再从商人那里分得巨额利益。
地方上所有最赚钱的行业,往往都被其垄断。比如朝廷最重视的盐铁行业,许多地方的藩王利用特权,控制当地的盐商,操纵当地的食盐销售。他们不顾百姓承受能力,任意抬高盐价,以致最底层的老百姓长年买不起盐吃。
所有稀缺的自然资源,比如土地、山林和矿山,只要证明有利可图,藩王皇亲就会通过向皇帝乞请或者巧取豪夺的方式,抢占到自己手里。
各地王府所圈之地,皆取之州县中极膏腴田地。比如皇帝赐给福王两万顷土地,本来定在河南,但河南好地圈尽仍然不够,不得不跑到湖广、山东去圈占最好的良田。
所以史书说,有明一代“占夺民业而为民厉者,莫如皇庄及诸王、勋戚、中官庄田为甚”。
各地王爷经常向皇帝哭穷,索要各种特利,许多地方的收税权陆陆续续划归了各地王府。比如周王拥有开封的税课权,潞王占有河泊所二十六处,潞城县的商税被赐给了清源王,屯留县的则归辽山王所有。平遥王说自己家口太多,生活不宽裕,皇帝命令,把黎城县的商税划给他。
通过种种巧取豪夺,皇族们山积了天下最多的财富。富甲天下的福王,珠玉货赂山积,金钱百万。陕西的秦王,富甲天下,拥赀数百万。大同的代王,居然拥有房屋一千六十所。
藩王勋贵暴利滚滚的直接后果自然是民生的日益困顿。
从明代中期开始,历代皇帝不断通过加派等手段,将宗藩费用进一步转嫁到底层百姓身上。原本负担很重的百姓更加雪上加霜,到了明末,河南、山西、陕西三省百姓甚至不得不废箸、鬻舍、捐妻,以供王国之禄。
虽然自从成祖以来,朝廷明确规定皇族不得干涉地方政务,藩王的政治权利被不断限制。但是许多皇族都涉足地方事务,一旦有求不遂,就依仗自己的龙子龙孙身份对地方官员横加欺凌。
代王府的辅国将军因为不满县官处罚他的仆人,公然当众殴打知县。晋王府的河东王等人辱骂殴打地方官更是常事,所谓“挟奏有司,擅入府县,凌辱殴置,习以为常”。
嘉靖三十七年,宁化王府的宗仪,也就是小小管家,竟然“求索禄粮不遂,围布政司门,殴伤左布政使刘望之。”小小的藩王家奴,居然敢殴打一省布政使这种朝廷大员。
不仅如此,各地的藩王更是嚣张跋扈、横行无忌。如河南禹州的徽王朱载伦,“有美女子过府,掠入与***幼不敢接,即大怒,投以与虎”。山民王朱企礼在武冈州“前后夺民妻女无算”。武邑王在父丧期间“居丧无礼,置酒作乐,召妓者歌舞,极诸淫纵,内使谏者,辄非法拷掠,或触其怒,以石鼓压胸,囊沙覆口,死者数人”。
在刘宣治下,反抗的士绅还有可能活命,但是朝廷的宗亲,几乎很难幸存。除了爵位最低、没有民怨的奉国中尉之外,剩余的宗室亲藩在刘宣手中根本不可能活命。
况且崇祯皇帝为人刻薄,一定不会顾惜朱存枢这个秦王,只要剐了这个肥猪。只怕朝廷就会以失陷亲藩的罪名处置申用懋、张梦鲸这些边帅。
这样一来,就能为刘宣腾出一些时间,应对更大规模的战争。
尾声
刘宣斩杀秦王之后,在关中扫除了叛乱,充实了甲兵,积蓄了粮草。在崇祯五年又一次东渡黄河,杀入山西。
这一年他在山西阵斩洪承畴,收复太原、大同等山西重镇。此战之后,明廷大为震动,面对这种情况,朝廷终于决定放弃辽东,并且密谋借师助剿,与辽东八旗军议和。
与此同时,女真皇太极的野心也越来越大,有了入关争夺天下的想法。但是受限于女真人实力不足,人口太少,皇太极尽力说服八旗贵族,决定向明廷称臣,希望兵不血刃的占领辽东。
这一年,崇祯皇帝将关宁镇迁往山海关以东,裁撤东江镇,将辽东彻底交给了八旗兵。
崇祯七年,刘宣率兵三万进入中原,中原百姓早已经饥民遍地,纷纷加入农民军,短短一年之内,刘宣出关的兵马便超过二十万人。与此同时刘宣在决战中也战胜官军主力,拿下了河南、安徽二省。
这时八旗军出兵三万,从大同方向入寇,杀入边墙,气势汹汹的杀向刘宣腹地。面对这种局面,李旭升、李自成二将坚壁清野,守住了大同边城,挡住了凶残的八旗军。
到了冬天,八旗军见占不到便宜,只能劳师无功,带着大军返回辽东。
崇祯八年,刘宣带兵八万北进,同年攻克济南,夺取山东,占据大半个河北,截断了运河。同时李旭中、杨四宝二部偏师击败秦良玉的白杆兵,攻下重庆,斩杀蜀王,夺下了四川。
这个时候,刘宣已经占据了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四川五个省、北直隶、湖广也大半落入刘宣手中,大明十三省,几乎少半落在刘宣手中。
面对这种情况,守城的关宁军祖大寿、吴襄与八旗军密谋,将崇祯皇帝与京师献给了八旗军。
此时皇太极表现出高人一等的谋略,与崇祯结为兄弟之国,让麾下水师将崇祯送回南京。
此后明清联合,开始合力绞杀刘宣麾下的大汉军。
崇祯九年,清军第三次入关,皇太极带兵十二万与刘宣二十万大军决战大名府。经过严酷的决战,八旗军死伤六千,关宁军损伤万人,而刘宣麾下也同时损伤了三万大军。
此战刘宣战胜了八旗兵,皇太极损失惨重,八旗贵族纷纷决定退守辽东。皇太极不能违逆众意,带领八旗兵劫掠京师,带着巨大的收获返回了山海关,将京畿附近丢给了关宁军。
崇祯十年,刘宣称帝,定都西安、年号建元,国号大汉,史称新汉,中原大地上开始了明,汉,清,三国争霸时代。
建元二年,公元168年,经过一年半休养生息,刘宣决定加快统一的步伐。
刘宣亲率大军,兵分三路攻伐南明。他让偏师李自成南下四川,带兵征伐云贵地区。张虎成在襄阳攻伐孙传庭,刘宣则在扬州一举消灭卢象升大军。
建元三年,李自成先后攻下云贵、两广。张虎成击败孙传庭,孙传庭消失在乱军之中。刘宣在扬州斩杀卢象升,率兵攻破南京,崇祯皇帝服毒而死,南明灭亡。
建元五年,清军入寇,李自成、张虎成二将与清军大战于河南,此战大败清军,八旗兵死伤四千人。
这一战之后,皇太极见统一中原再无希望。忧病交加之下死于军帐之内。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掌权,他决定退回关内,八旗兵第二次大略京师,火烧北京城。此战之后,刘宣定鼎中原,逐渐统一了全国。
建元八年,刘宣派遣张虎成,李自成,刘宣三路大军北伐,收回京师、三海关,河套,察哈尔等地,招降了孔友德三将。
建元十年,李自成二次北伐,夺回辽东,多尔衮、代善死于沈阳、多铎率领残余八旗兵逃入辽东荒野之中。
建元十一年,李东华、孔友德二将在海上击破郑芝龙,郑芝龙见事不可为,率领麾下兵马投降了刘宣,海盗逐渐开始肃清。
建元十二年,公元1649年,刘宣开放海禁,设立海关司,与西方开始大规模贸易,同年收回澳门,招降海盗,建立四海水师,打造燧发枪,红夷炮,编炼新军。
建元十五年,刘宣击败荷兰人,占领台湾,设立台湾府,迁移明朝宗室入台湾。
建元二十二年,公元1659年,刘宣借口西班牙屠杀华人,老将李自成兵进南洋,新汉占据南洋,刘宣将南洋各地设立吕宋、南洋、夷州三省,将东南亚大半领土并入大汉疆域之中。
八年后,在建元三十年,公元1667年,刘宣改元神武,同年李定国率兵与西班牙远洋舰队在马六甲海峡激战,大败西班牙远洋舰队,彻底打碎了西方殖民者对南洋的入侵。。
从神武元年,公元1667年开始,到神武二十四年,公元1690年,刘宣大力发展海贸,扩充海军,剿灭南洋土著,为汉帝国扎稳脚跟。
神武二十三年冬,刘宣退位,太孙刘律登基,年号兴隆,兴隆八年,公元1698年,刘宣去世,庙号太祖,享年九十六岁,是历史上年纪最大的皇帝。
刘宣死后,大汉帝国又有五十年兴盛,这一时期,汉帝国大规模在全球争夺殖民地,开始成为世界帝国。
194年,刘宣第十二代孙肃宗刘珏参与世界大战,经过七年的世界大战。到了1941年,汉帝国死伤的军民超过千万人。此时食物短缺、物资匮乏、在美、德两个后发强国的支持下,中国发生了gongchanzhuyi革命。
经过艰苦的五年革命战争,新生的劳动党人在李润芝的率领下,建立了新生的革命政府。此后二十年、劳动党人在大汉帝国的基础上,建立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随后世界大战再次爆发,这一次劳动党人与苏联结盟。经过六年苦战,一举打败美、德、英、法、意等多国联军,将赤旗插遍了寰宇。
实在对不起大家,因为祖父病逝,过年找工作等各种原因,本书实在是无力写下去。
写这本书,作者在金钱上几乎无所得,只够吃几盒烟,也实在不足以支撑作者写下去。
在这里,还是感谢二百多个订阅的同学,隐士也只能捂脸说声对不起大家了。
开新书了,希望大家支持一下
从四月十五号头脑一热开始码字后,伐明终于走到了上架的这一天。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四个半月更新三十八万字,比起大部分写手无疑是很慢了,在这里感谢书友们长时间的支持,正是你们的支持,才让隐士能够一直坚持更新。
从成绩来说,因为更新慢,得到的推荐当然很少,成绩肯定也非常差劲,隐士也没有怨言。
毕竟因比较忙,每天更新的时间少,加上本人手残、码字无力,每天能更新一章对于隐士已经颇不容易了。
本来就这样免费为大家写下去也是不错的,但是因为长时间熬夜已经让母亲大人非常不满。所以为了证明自己写的文字还能够换钱,隐士只能要求编辑绿豆巨帮忙上架证明自己。
虽然隐士成绩扑街,但是绿豆巨还是给了上架的机会,在这里感谢提交签约的主编胡说,感谢责编天佑,感谢起点这个平台,更感谢一直支持伐明的书友们。
比如最早打赏的书友如今迷茫,一次性打赏8888起点币的大爷小火,连续去书评区发帖的奥雷斯通,每个月打赏的快乐小呼呼、清玄散人等等,还有香港的书友jeffery779。
剩下的书友还有许多,但是碍于篇幅,隐士在这里也不一一列举,隐士在这里万分抱歉。
上架了,还是希望大家看正版订阅,毕竟大家订阅支持,才有让作者写下去的动力。隐士虽然不能靠写文字养家糊口,但是大家的支持,隐士还希望用稿费买几盒纸烟,毕竟用自己爱好赚的钱买烟抽起来也会更加香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第九章李昭云
老者听了刘宣的分析,点了点头,看起来非常认可刘宣的分析,见三个儿子还拿着弓箭瞄准刘宣,顿时喝骂道:“真是逆子,还不放下弓箭,莫非一定要见到我被火铳打死,你们才称心如意吗。”
老者的三个儿子见父亲喝骂,又见刘宣收回了火铳,就连那柄戚家刀,也收入了刀鞘,看起来已经不准备伤害父亲。
尽管他们对刘宣烧毁房屋粮食的做法还有些愤恨,也想趁机结果了刘宣,但是顾虑行动一旦有所闪失,就可能伤害到父亲,妹妹的性命,只好不情愿的收起了弓箭。
老者见刘宣已经套好了马匹,显然是准备趁夜脱身,对刘宣的话也有些相信,另外刘宣虽然抢劫粮食,但是并不伤害妇孺的性命,这样的品德,也稍微让老者有些放心,毕竟这是一个疯狂黑暗的世道。
尽管损失了不少粮食,还被烧毁了居住的屋子,但是这四间房屋本来就属于董家,老者一家人都是董家长工,烧毁了也不算可惜。
至于损失的粮食,也没有任何办法,刘宣看上去也不像软弱之人,如果弄得两败俱伤,损伤了几位亲人,到时候就更欲哭无泪了。
刘宣见这家人急忙从火场中跑出来,几乎没有带上多少财物,只有老者的儿媳,背出一袋小米,在这个饥荒遍地的陕北,没有粮食,是很难存活的。
刘宣心中也有些过意不去,将缠在腰间的锦缎解开,取出两个十两重的银元宝,亲手交给了老人,开口说道:“这是在下从董家取来的不义之财,今日烧毁了不少老人家的东西,这两枚银元宝,就当做在下的赔礼。”
老者没有客气,伸手接过银两,开口说道:“这是万历四十二年铸造的恩赏官银,距离现在已经十五六年了,还光亮如新,这两枚元宝,足有二十两白银,哪怕是在没有饥荒的年月,也能买一个漂亮的女人,壮士出手真是阔绰。”
刘宣脸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想到,“我自己活了两世,明白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身家性命,钱财,权力都要放在性命之后,这老人一家,看样子不像是寻常百姓,怕是非常难缠。”
“我刚刚烧毁了人家的粮食房屋,只怕人家也心中愤恨,但是为了顾惜人质的安全,才没有动手,如今赔些银子,也好留些情分,免得结下深仇大恨。”
“况且银两也是身外之物,我既然当了盗匪,恐怕也不敢随便进入县城之内,在现在的陕北,乡间的百姓恐怕早已经逃亡一空,即使身上带上万两白银,也没有花的地方。”
老者见刘宣不贪钱财,性格果断,心中也有些佩服,决定与刘宣多交谈几句,毕竟陕北已经出现了大乱之象,明廷的江山也早已经腐朽衰败,这些道理,老者很早就心知肚明。
如果今日与刘宣结下善缘,来日也可能用上,毕竟刘宣仿若豪杰,不像一般盗贼。
老者张了张嘴,开口问道:“小老儿名叫李昭云,还没请教壮士的大名,山中字号,如果壮士怕拖累亲族故旧,不愿多说,小老儿也不敢多问。”
刘宣见老者临危不乱,处变不惊,既能够低声下气哀求自己,也能够不卑不亢与自己谈判,外加见识广博,居然能认出朝廷的铸造的恩赏官银,也能认出西洋制造的新式火铳。
“在这个时代,信息非常不通畅,寻常百姓只怕一辈子也没有离开家乡,三五十里之外,就算是外乡人了,在这样闭塞的环境下,平常百姓的见识自然非常浅薄,这位老者,谈吐见识都不同凡俗,不像是寻常马夫奴才,他们一家,隐藏在董家堡之内,只怕也是有些隐情。”
刘宣猜的不错,这位老者名叫李昭云,的确不是寻常百姓,来历也有些传奇,在万历四十七年,官居东厂百户。
东厂权力虽大,但是有名有姓的官职却是不多,一个东厂百户,在整个东厂也算大人物了。⑴
万历末年政治斗争异常激烈,居然连续发生了挺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三大奇案,也算千古未有的荒唐奇事,李昭云身不由己,卷入了挺击案中,差一点成了替罪羊,只好弃家而逃,奔行千里,逃出了塞外。
李昭云在塞外逃亡了七八年,眼见风声过去,思念故土,才辗转回到中原,避托在董家堡内充当长工,因为在塞外生活了多年,李家之人都善于养马,才能充当董家马夫。
在下山虎攻破董家堡之时,李家三兄弟听到动静,就要上前拼命,但是李昭云并不清楚下山虎的虚实,没有冒失的让三人前去充当炮灰。
从刚才那一箭来看,李家父子一定有箭术不凡之人,如果当时遇上的对手是李家父子,下山虎一方即使能够取得胜利,只怕也会损伤惨重。
刘宣见李昭云不同凡俗,也起了结交之心,态度也更加和蔼,摇了摇头,有些落寞的说道:“在下姓刘名宣,因为官府逼迫,早已经没了亲族,自然不怕拖累,在下今日才加入下山虎的队伍,还没有闯出名号。”
刘宣拉紧了马鞍,正要上马奔去,只见牛马圈传来一阵乱糟糟的声音,刘宣仔细一听,里面夹杂着一些对刘宣的喝骂,正是赶来寻仇的下山虎一行。
刘宣虽然也能骑马,但是并不会骑马作战,骑马作战非常复杂,第一要掌握各**步,仅仅骑马奔跑的马步,就有常步,块步,踮步,小走,大扒五种步态。
常步就是马按照常日习惯步频进行的速度。
快步指马快于平日步频的速度,一般来说是常步的一点五到二倍。
踮步就是指在敌人警戒区内,为了避免发出声响,而采用的步伐,一般来说,还要在马蹄上包上布帛,以减轻马蹄发出的声响。
小走,就是训练马在山上行走的步伐。
大扒,就是指战马竭尽全力拼命奔跑的一种步伐,常用于冲锋突围等紧急情况,大扒对地形要求较高,只能在地形平坦,没有怪石,灌木等障碍物的平原上使用,大扒时间也不能过长,一般也就十分钟左右,如果跑的过快过长,很容易累死战马。
作为一个合格的骑兵,除了熟练掌握马步之外,还要进行乘马劈砍,翻越障碍,轻骑兵还要掌握骑射之法,辽东的关宁军骑兵,由于使用非常多的火器,还需要掌握马上射击。
一个合格的骑兵,不只需要训练骑手,最难的还需要训练战马,这个比训练骑手更加困难,需要为战马脱敏。
所谓脱敏,就是马怕啥给他看啥,就是训练马战争中的反应,在战争中,马非常害怕火炮流矢,也害怕这种嘈杂的环境,训练战马,就是要让战马适应这种环境。
在古代,培养一个合格的骑兵,最少也要两年以上的时间,是古代非常昂贵的军中,明朝地域广大,养马之地很多,并不是非常缺乏战马,军中也有数量不少的骑兵,但是因为明末军制败坏,这些骑兵缺乏训练,腐朽不堪,战斗力也不算很强。
刘宣上一世虽然也骑过马,可以稳稳当当的骑在马上,但是并不会骑马战斗,况且董家这两匹马不知道有没有经过战马训练,眼见下山虎等人慢慢接近,刘宣只好将马拴好,藏身在马的后面。
刘宣将燧发铳的铅弹上好,转头对李昭云说道:“老人家,下山虎箭术非凡,这一伙盗贼中也有几位勇士,你们还是好好藏在牛马之后,以免被箭矢伤到。”
“一会儿开战之后,我也顾不上你们,你们趁乱骑上牛马逃命去吧,出了董家堡一路向南,也许还能有相聚之期。”
李昭云呵呵一笑,招呼家人藏进牛马圈中,将骡马套好,配好马鞍,将带出的一点行李挂在骡马之上。
李家众人刚刚准备好,就见下山虎一行人乱哄哄的出现在牛马圈前,借着茅屋着火的火光,下山虎张弓搭箭,一箭向刘宣射来。
这一箭势大力沉,快若奔雷,居然越过空隙,直接向刘宣面门射来。
刘宣听见箭矢破空的声音,急忙举起藤牌,挡在面前,挡下了这一枚冷箭,这一枚冷箭,威力极其不凡,居然穿过了两寸厚的藤牌,只怕能直接射穿重甲,如果射在人身上,那里还能活命。
刘宣心中也有些害怕,如果不是早知道下山虎箭术不凡,灵机一动将藤牌举起,只怕早已经成为一具死尸。
刘宣一手举着藤牌,一手随意拿着燧发铳,向着下山虎方向开了一铳,这种燧发手枪,有效射程虽然也有五十步(75米),但是超过二十步(30米)就没有一点准头,下山虎等人距离刘宣也有四五十步,刘宣刚才之所以开那一枪,也是不忿下山虎暗箭偷袭,想还以颜色罢了。
本来,刘宣对这一枪也不抱希望,看也没看结果,小心的躲在马匹后面安装铅弹,却听见对面发出一阵凄厉的惨叫。
注释⑴:东厂除了掌印太监外,下有掌刑千户,理刑百户各一员,由锦衣卫千户、百户来担任,称贴刑官,理刑百户在东厂也算排名前面的核心人物了。今天可能很忙,晚上没有时间码字,特意放出一章存稿。
第四十九章洪善镇一
李旭升带领麾下骑兵进入汾州已经大约一个月了,现在已经快到十一月了,气候也更加严酷寒冷。
在崇祯年间,因为小冰河时期的影响,山西中南部的冬季气温通常能达到零下二十度。在这种严酷寒冷的天气中行军打仗,对于李旭升无疑是一种严酷的考验。
所幸三日以前汾河已经彻底封冻,任何船只也不可能通行,杨鹤这支水师也没有了用处。没有了汾河的水运,官军的粮道就面临着张虎成的直接威胁,刘宣也稍微能摆脱几分被动。
这一段时间,官军猛烈攻打了几次灵石城。在发现刘宣还在城中后,虽然杨鹤比较奇怪,但是还是下令甘肃总兵杨嘉谟总领诸将,指挥一万多战兵攻城。
幸亏霍州城李旭中不顾老营空虚,带领两千兵马前往阴地关接应,分担了一部分压力,刘宣才能在灵石县顶住了官军的疯狂攻城。
官军拼尽死伤攻打了十日,各大营头都死伤甚重。最终还是改变了策略,停止了疯狂进攻,改为长时间围城。
现在杨鹤面临粮道被截断的风险,只能再次抽调包围灵石的兵马,协助山西镇张鸿功部围困张虎成。
如今整个平阳府北部,刘宣与官军两方势力犬牙交错。最南面的临汾县有陕西总兵王承恩的五千精兵,临汾北面五十里的洪洞县驻扎着李自成四千大军。
洪洞县北面八十里霍州城比较空虚,只有没见过血的新兵两千余人。再往北三十里阴地关驻扎着李旭中,赵弘二部两个营两千余人。阴地关往北三十里就是杨鹤的总督行辕,共有官军战兵一万,辅兵八千人。
此外,灵石城中刘宣所部共有三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一个工兵营,算上刘宣亲兵,现在还有超过四千大军。
冷泉口之内,现在还有七千官军围困,分别是山西总兵张鸿功、参将虎大威两部人马。而官军的对手张虎成部,尽管多有折损,但是因为击败了延安参将李卑,俘虏了不少兵马,现在仍然差不多有三千人。
最北面的汾州境内,共有宁夏总兵贺虎臣、副将尤世禄、延绥总兵吴志勉三部骑兵,总人数为九千人。其中贺虎臣兵力最多麾下的兵马超过五千,但是他的任务也最重,不仅需要镇守汾州、孝义二城,还需要保护杨鹤大军的粮道。
李旭升进入汾州后,因为汾州水网纵横,加上目标太大。于是与刘勇商议了一番,决定分散行动。两人各领一部人马,李旭升活跃在平遥到太古一段。而刘勇为了戴罪立功,主动去了更艰苦的汾州附近。
汾州共有汾州、平遥、介休、孝义四县,其中水师游击李英华部两千人把守介休。贺虎臣部千人守备孝义,剩余的四千大军镇守汾州城,最北面的平遥有尤世禄部两千人马把守。
从大的局面来说,现在还是敌强我弱。尤其是刘宣麾下各部大规模充斥着大量新兵,在于优势官军对抗中并不能占据多少上风。
从李旭升进入汾州后,一直面临着官军连续不断的追剿。尤其是因为贻误战机,追丢了李旭升的吴志勉,更是仿佛跗骨之蛆,一刻也不停歇的跟着李旭升。
最后还是李旭升汇合刘勇,集结了所有大军,狠狠地打击了吴志勉的嚣张气焰。斩杀了他的左膀右臂家丁头目吴四中,才让吴志勉有所惊惧,不敢再窥伺李旭升。
击败吴志勉后,面对官军的围剿,李旭升迅速分兵,亲自带领一部人马北上太原府。他甚至一度攻下了祁县,汇合了活动在这一地区的王嘉胤。
可惜因为事权不一,李旭升与王嘉胤没有好好配合,被带兵南下的大同镇总兵满贵击败,只能带着残部退回了汾州境。
虽然败退回来,但是李旭升根基未损,反而利用祁县的人力钱粮,扩充了千余兵丁。
这千余兵丁,虽然没有多少训练,但是经常跟着李旭升攻打田庄邬堡。尽管兵甲不整,但是其战斗力已经超过了镇守霍州的新兵。
“小李将军,咱们今天攻打那个庄子。如果在不攻下一个田庄,咱们很快就没饭吃了。”骑兵一营哨长石龙问道。
“你去找找丁啸,问问他附近那个庄子最好攻打?”李旭升牵着战马,头也不回的答道。
片刻功夫,丁啸已经被石龙找来。
丁啸本是明军千户,在李旭升攻下祁县后兵败被俘,因为投降了李旭升。
千户虽然已经是五品武官,但是明朝武官地位低微,尤其是底层的武将,比起文官来简直是猪狗不如。丁啸这个千户,对于祁县县令张炳文来说放佛家奴。所以此人对于朝廷并没有多少忠诚,城破之后马上投奔了李旭升。
因为丁啸是本地人,加上他带领一部分明军投降,所以李旭升任命他担任了哨长。对于这个职务,在军户中厮混的丁啸也比较满意,他在官军中的下属也没有上百个兵丁。
“丁啸,附近那个乡绅比较富庶,本人又名声不好、为富不仁?”李旭升拍打着马鞭问道。
丁啸想了想,找了几个本地的士兵问了问答道:“回禀将爷,咱们现在已经入了汾州,附近的情况我也不算熟悉。不过听下面的弟兄说,洪善镇的洪老爷最为富庶。”
“洪家大老爷洪太甲万历年间就高中进士,现任浙江参政,已经官居四品。洪老太爷也是进士出身,因为年老在江西布政使职位上卸任。像这些时代为官的大老爷,自然是官职越高,族人越跋扈,家产也越充盈。”
李旭升听了这话,哈哈一笑道:“说得好,今天咱们就会一会这个三代进士、世代簪缨的老洪家,看看他家是修桥铺路,还是为祸乡里。”
李旭升矫健的跨上战马,指了指丁啸说道:“老丁,你安排人带路,这一段应该好走,咱们争取下午就赶到洪善镇,看看这洪家乡绅的成色。”
开新书了,希望大家支持一下
新书奇幻类型,喜欢奇幻的书友去看看吧。
作者不会做门,希望老朋友们不要嫌麻烦,点开作者专栏,推荐收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