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三国雄图TXT下载三国雄图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雄图全文阅读

作者:林楚竣     三国雄图txt下载     三国雄图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370章 林氏世家(一)

    徐庶掩面笑道:“吾此徒儿愚纯笨拙,不过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罢了。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元常真书古雅,道合神明,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当为书法第一人。”

    赵云也赞道:“钟大人各尽法度,为正书之祖,高古纯朴,超妙入神。更为难得的是,诸子百家之书法家不仅笔走龙蛇,还把书法演绎成武功,钟大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殊为难得,令云召钦佩不已。吾对此书法武功神交已久,请钟大人有机会赐教一二。”

    钟繇不停摆手道:“末流之技,不足挂齿。萤火之光,怎敢与云大侠皓日明月争辉。”

    他面带忧色,话锋一转道:“如今西凉韩马合流,铁骑十万,勾连羌胡,声势浩大,兵锋正盛。乌云压城,长安振动,人心惶惶,惊恐不安。如之奈何?”

    刘禅嘻嘻一笑:“钟大人休要谦虚。关中都督府人才济济,麾下有良将谋士无数,雄兵十万,兵精粮足。又有夏侯渊都督率大军来援,何惧韩马?!”

    “小公子所言极是!”钟繇展颜笑道:“可是你说的良将谋士何在啊?”

    “都督府之参军事张既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刘禅扭头有意无意地看了张既一眼,笑道。

    “张大人仅凭一条三寸肉舌,便搅乱了西凉风云,犀利之极,可抵雄兵十万,令人佩服,真是不世出之大才。以吾观之,张大人之才就是与那‘五瑞’也不相上下。像那所谓水镜司马徽、凤雏庞统、狮龟司马懿、西虎陆逊之流,皆以未立寸功之实获旷世奇才之名,有扯虎皮树大旗有名无实之嫌疑。”刘禅面不红,心不跳,大吹大擂起来。

    话音刚落,众人一阵哗然。马云禄等人面面相觑,尽皆变色。

    他们不明白刘禅为何刻意吹捧马家张既,为敌人张目。

    唯有赵云、徐庶微笑地看着刘禅。

    张既怡然自得,傲然挺立。

    接着,刘禅微微一笑转身对钟繇道:“钟大人,张大人久在关中,熟知关西风情,了然于胸,人际关系盘根错节,树大根深,威望素著。依小子浅见,在雍凉大地,无人能出其右。有他相助,大人坐镇雍凉定然稳如泰山,困局必迎刃而解,诸事推进将不废吹灰之力,西凉韩马也必将一举荡平。”

    刘禅边说边看钟繇的反应,不出他所料,钟繇虽然涵养很好,城府极深,但听了刘禅之言,还是脸色微变,眼里怒火一闪而过,掩饰不住心中的愤懑。

    刘禅见状,暗暗发笑,也不说破,只是诡异地奸笑。

    张既作为霸刀府雍凉组组长,虽然得到曹操任用,但也只是得到区区参关中都督军事之幕僚闲职,与京兆尹等那些实职相去甚远。

    张既自视甚高,认为可与钟繇并驾齐驱,但书法家掌门人、颖川集团代表人物的钟繇更得曹操重用,刚四十出头就迁为司隶校尉、前军师、持节关中都督,地位如日中天,显然是曹操为接班人的重臣加以刻意栽培。

    张既深黯宫廷之事,早有意投靠权势熏天炙手可热的副丞相、五官中郎将曹丕。他也知曹丕酷钱好色,但苦于无人引荐,又无大量金银财宝开路,不得入其门,十分懊恼。他通过细作得知刘禅深得曹丕信任,正想着如何结交好刘禅籍此迈上曹丕的通天阶。

    此时,张既见刘禅如此夸奖自己,对小小的刘禅佩服得五体投地,感激莫名。

    “既承蒙墨斗公子谬赞,实在是三生有幸,愧不敢当啊。”张既走到刘禅面前,声音有些发抖,揖手连连道谢。

    看着张既奴颜婢膝的样子,刘禅朗声长笑道:“张大人休要谦虚,大丈夫既有才华,应当仁不让,顶天立地,干一翻大事业。”

    刘禅表情神秘地看着张既,挤眉弄眼,示意张既靠近,压低声音道:“张大人,本公子不日定向丕大人举荐汝之大才!”

    张既闻言激动莫名,涨红着老脸,躬身颤声道:“张既拜谢公子大恩!”

    “罢了,罢了。八字还未一撇,有啥好谢的?事成之后,再谢也不晚。到时如何谢,你懂的。”刘禅哈哈大笑,皮笑肉不笑的。

    张既愣了一下,旋即领悟,也谄媚地陪着干笑,十分难看。

    他心在痛苦地抽搐,心想这墨斗公子人小鬼大,心机深沉,难以捉摸,长大后必定是个狠角色。

    众人正闲聊间,一个满脸正气神情忧戚的文吏风尘仆仆,匆匆走进大堂。

    钟繇语气十分赞赏,向徐庶等人介绍道:“这位乃下官之别驾从事林衮,其乃长安林姓望族之族长,才华洋溢,精明强干,长于行政,协助吾总理雍州政务,可谓居刺史之半。”

    林衮一一见过众人。

    见到刘禅时,笑容可掬的林衮神情一肃,露出难以至信的神情,勿而如梦初醒,蓦地半蹲下来,抱着刘禅,声音微颤,垂泪道:“川儿,汝何时返回长安?却不回去探望为父!却为何故?”

    事情发生突如其来,刘禅一时反应不及,呆了半晌,头脑急转灵光一闪,想起自己与林川相遇,而且双胞胎般相像,方才反应过来。

    看着林衮慈祥的脸庞,刘禅眼晴一转,鼻子一酸,扑到林衮怀里,嚎啕大哭起来:“父亲大人,川儿不孝。由于公事繁忙,孩儿原想先忙完公事,再回去拜访父亲。”

    “公事?”林衮愣在当场。

    徐庶一看不妙,担心钟繇、张既看出端倪,赶忙出来打圆场,对林兖揖手笑道:“林大人,如今令公子已是徐庶的徒儿,任职帐下。”

    林兖瞪大了眼睛,满是不信之色,道:“犬子真的成为徐大军师徒儿,在征西监军帐下听用?!”

    “千真万确!林大人,恭喜你了!”钟繇笑道。

    “川公子少年英豪,智勇超绝,深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曹大人之器重。假以时日,必将居高位,列朝堂,享富贵。林家复兴指日可待啊!恭喜恭喜啊!”张既那里会放过讨好刘禅良机,妙语连珠,大拍马屁。

第371章 章 林氏世家(二)

    林农见到儿子“林川”大为高兴,便急不可耐地向钟繇辞行,带着一班人回府。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川哥哥回来咯!川哥哥回来咯!”还未进门,一阵银铃般的声音夹杂着一阵喧哗从林府飘了出来,一个五岁模样粉妆玉琢的小女孩带着一群孩子冲了出来,围着刘禅欢呼雀跃。

    原来是林川的胞妹林樱带着弟弟林衮、林汇、林杰,妹妹林昭、林媚,以及一班堂兄弟姐妹迎接林川来了。

    林农与荀樱伉俪情深,除了生育了林陆、林川双胞胎兄弟外,还生育有林樱,其他两女两子为侍妾所生。

    林川衣锦还乡,林府上下无不欢欣鼓舞,张灯结彩,杀猪宰羊,准备大摆筵席,像过节一般。

    林氏家族为长安名门望族,虽曾被乱世魔王董卓迫害,元气大伤,但林农之父林封毕竟贵为秦州刺史,家族英才、门生故吏遍及秦雍两州,树大根深,盘根错节,又经过林农十数年来的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开枝散叶,精英辈出,从政为官者日众,商贾如云,家族势力逐步恢复,已拥有数万之众,俨然重新跻身长安五大世家行列。

    林农与闻讯赶来的宗族长老跟刘禅一行寒暄一阵后,便径往林氏宗祠。

    龙首山连绵起伏,蜿蜒曲折,重峦叠嶂,像一条气势澎湃的巨龙咆哮而来,宗祠正好坐落在南麓龙头之处。周围群山重重叠叠,山环水抱。后山坚如磐石,竹木参天,修篁蔽日,郁郁葱葱。前川沃野平畴,宜稼宜耕,一方数百余亩的湖泊烟雨朦胧,明堂开阔。右青龙笔架山高耸巍峨,左白虎形同天马,驰骋欲飞。远方层峦叠嶂,左边像旌旗林立,右边似战鼓排列,犹如千军万马列阵迎敌。渭河一衣带水,波涛平缓,玉带环绕,柔水含情。时值夏日雨后,西坡山雾水缭绕,云蒸霞蔚,恰如“西岭千秋雪”。

    “好一个风水宝地!”燕山雪拍手叫绝,恭恭敬敬向林农作揖道:“恭喜伯父!”

    “此小小女子也精通堪舆?!”林农喜形于色,疑惑看着语出惊人的燕山雪,讶然道。

    “山岳高座傍新骡,关刀锋利不用磨。三星拱照琳琅寨,二龙回到紫云阿。高观月岭看甘地,鼓锣翡翠石神可。笔架高耸浓墨彩,运筹帷幄定山河。”

    “所谓福人登福地,此地乃林氏福祉,地灵人杰,天生贵人。宗祠众山环抱,玉水有情,八卦在艮峰起天马,二十八宿斗星迎照。”燕山雪遥指前面的五座山脉,朗声道:“插旗山、轿顶山、关刀山、马鞍峰、掌印峰形成了昂头奔腾的五匹天马,山脉纵横交错,起伏蜿蜒,龙飞凤舞,五马朝堂,七星朝北斗,真乃难得的风水宝地。八卦在艮峰起天马,二十八宿斗星迎照。最高山的掌印峰,山势成天马形,在马头三峰为廉贞火体,在山体中部为一天马吐丝,化为土星,寅龙过峡。再起一土星为艮山行龙。巽山乾向,水出辛水,在乾峰又是廉贞火体,奎星迎照,明堂内几百座山头尽收眼底,一览众山气势不凡。文臣武将灿若星辰,光耀千秋。”

    林农满意地点了点头:“此言不虚。后代如何呢”

    燕山雪意味深长地看了刘禅一眼,笑道:“后福可期。祖上积德行善,风生水起,福泽绵长,加上风水宝地相助,年轻一代必会将星闪耀,臣辰光照,拜王封侯不在话下。”

    林农大喜过望,道谢连连。

    “这是必须的!”刘禅笑而不语,意味深长。

    林氏大宗祠坐北向南,庚山甲向,肯堂肯构,魁梧伟岸,占地百亩,外大门联:十德家声远,九龙世泽长。内大门联:派分九龙大宗,忠孝文章深启佑祠占龙首正脉,衣冠科第世联绵。正厅联:天恩浩荡光昭长安惠华夏后德巍峨源出殷商启长林。神龛两侧书恢九牧之世泽,振十德之家声。

    神龛挂三幅神像,居中的乃是比干公,林坚公、林皋公分居左右。

    祭品丰盛,琳琅满目,烟香缭绕,庄严肃穆。

    随着庙祝司仪的引导,刘禅、赵云、徐庶等人跟着林农,对着先贤虔诚地三叩九拜,表达深深的敬仰之情。

    “忠烈冠万代,浩气存千秋。文财神、文曲星、国神比干公真乃千古大忠臣啊!”徐庶由衷叹道。

    “万古忠臣,碧血长存!我辈必须仿效比干公,忠君爱国,匡扶汉室。”赵云严肃地对着一班徒弟部下语重心长道。

    “比干公,乃殷商帝王太丁的次子,帝乙之弟,帝辛纣王的叔叔,官少师丞相。其年仅二十岁便以太师高位辅佐商王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从政四十多年,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然而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滥用重刑,比干公冒死直谏,被纣王剖腹挖心处死,终年六十四岁。纣王之举惨无人道,令人发指,终于得到身死国灭的下场。”徐庶叹道。

    一席话令刘禅等一班小辈涕泪俱下,唏嘘不已。

    刘禅不由好奇问道:“那我林姓缘何而来?”

    林农沉声道:“时正妃夫人陈氏有孕,即将婢女四人奔于牧野避纣之难,逃于长林石室中而生男,名坚,字长思。至周武王伐纣,夫人乃将坚归周。周武王以其居长林而生,遂因林而命氏,赐为林氏以其殷汤之后,先王之胄,且能远害避纣之难以不绝其世,其智足以任政,遂拜坚公为大夫,食邑博陵受封爵焉。另一支出自姬姓,周平王庶子林开之后,因以为氏。”

    “自坚公食邑博陵后,子孙世袭其爵,多为大夫。坚公之子林载公,袭博陵侯为冀州牧十世孙林苌公,周宣王时为左将军、掌夏官,其子林材公,周幽王时为掌夏官,周平王东迁时拜虎翼将军,父子二人曾协助周平王东迁。春秋时,我林氏由于官职调迁或避乱隐居,散居于周、鲁、齐、卫各国,如鲁有林雍公、林不狃公、林楚及公孔丘弟子林放公,齐有林回公,卫有行歌拾穗的隐士林类公等。战国时期,赵国有宰相林皋公,乃我长安族之直系先祖,居住在冀州九门,生九子:文、成、宣、化、德、修、明、勉、韶,父子皆贤,时称九龙之父、十德之门,因赵王嫉才欲害之,林皋公父子遂相携逃至西河白云山避难,从此便以西河为堂号。”林农两眼发光,如数家珍。

第373章 章 林氏世家(三)

    林坚因赐姓地是在今河南省,故林姓最早的起源地应在今河南省境内。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自林坚食邑博陵今河北安平县后,子孙世袭其爵,多为大夫。

    春秋时,林氏由于官职调迁或避乱隐居,散居周、鲁、齐、卫等地。

    战国时期,赵国宰相林皋,居九门今河北省藁城县西北,生有九子,时称“九龙之父”、“十德之门”,因赵王嫉才欲害,林皋父子携带族人,迁徙于西河避难。秦灭赵后,这一支林姓又迁徙到齐、邹二郡今山东淄博。西汉初,林皋四世孙林挚,被封为千产侯,食邑千产。

    汉景帝时分邹郡之地置济南郡,遂为济南林氏。

    至晋代南迁发展,有林坚八十一世孙林颖,生有二子:懋、禄。长子林懋,任下邳太守,分出下邳林氏;次子林禄任晋安今属福建太守,后被晋明帝封为晋安郡主,居住在侯官县都西里。林禄的子孙颇多,后都散居于福建各地,以莆田为盛,成为林氏又一支著名的望族。其后子孙遍及福建、广东、海南、江西、浙江、台湾等地。同时,早在汉代就有林坚的五十一世孙迁居四川。周平王之子的一支林姓最早繁衍于河南及山西省境的黄河一带。后与林坚一支林姓,在秦、汉之际经陕西迁入甘肃陇西一带,并逐渐成为当地一大望族。总之,秦、汉之际,林氏家族的子孙主要散居于北方的山西、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地。以山东的林氏繁衍最为旺盛。

    至晋室南渡之时,中原士族也因永嘉之乱大举南迁,林氏也随之南迁至江苏的下邳一带,后再南迁至福建。至唐宋之际,林姓族人已遍及我国的南方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江西、四川等地。明、清以后,便广播于全国各地。

    周朝时期的迁徙

    自公元前1046年,姬发周武王灭商立周,至公元前256年赢稷秦昭王灭周立秦,前后历经790年。林姓在这个时期传衍了30多代。因周代大小诸侯国多次发生动乱,宗室贵族以及黎民百姓四处外窜逃生。林姓族裔也是如此,不囿于最初发祥地博陵,而在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等地都有他们迁徙的足迹,在动乱中繁衍发展。

    据史书记载,西周末年林苌和林材等人在周王朝宫廷中担任官职,随着国都东移,由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之东南迁至洛阳今属河南省落户。至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纷封国自立,彼此征战时时发生。林姓族人当时在赵国、鲁国和齐国等诸侯国都有显山露水的不俗表现。

    自林坚起至林芳林坚的38世孙的世系传承依次是:林坚、林载、林磋、林虎、林光、林相、林玄、林凤、林翊、林苌、林材、林考、林回、林贞、林英、林乾、林保、林隽、林宏、林类、林繇、林既、林雍、林敏、林楚、林放、林通、林不狃、林欣、林仪、林抚、林鸾、林世元、林伯、林皋、林宣、林微、林芳。其中明确注明居博陵邑者有林坚至林相;明确注明居齐国者有林材、林回、林贞、林英、林宏和林类;明确注明居鲁国者有林雍至林皋。林皋又由鲁国移居赵国。其子林宣等人、其孙林微等人也在赵国建寓。

    林坚的20世孙林类据说活了一百多岁据列子一书,孔子适卫“望林类于野”,当时林类已“年百岁”,晚年不是住在齐国,而是住在卫国今河南濮阳一带的。林坚的31世孙林抚在卫国任司马之职,也居住于卫国。而迁至秦国都城咸阳即今陕西省咸阳市居住者有林微、林芳、林玮、林韶和林稚等人。

    据司马迁所著史记中记载:自秦公子印与魏国发生战争那年公元前331年起至周朝初亡的76年间,秦国屠杀或掳去的六国魏、韩、楚、赵、燕、齐民众竟达1398万人。公元前306年,赢稷在秦国即国君之位,不久即平定了内乱并强化王权**,继续执行穷兵黩武、扩张势力范围的政策。公元前256年,秦国派兵攻西周。西周君王顿首伏罪,尽献其邑36城。七年后,秦国又攻灭东周,周王朝自此全亡。此后秦国连续击破赵、楚、齐、魏、韩、燕的六国“合纵”势力,夺取大片战略要地。秦昭王嬴稷还开辟了黔中今湖南沅陵之西、巫郡今四川巫山一带、南阳今河南南阳附近、上党今山西长治周围等郡,与六国相比,秦**政实际控制力量已形成了明显的优势,为后来秦国打败其他所有诸侯国、实现全中国统一局面奠定了必要的基础。秦昭王死后,依次由孝文王嬴柱、庄襄王嬴子楚和赢政继承王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正式完成中国的统一。赵国灭亡之后,原居于赵国九门的“九龙堂”林姓望族就迁徙到齐郡邹县址在今山东省境内。

    至西汉之初,分邹县之地置济南郡,故后来统称“济南林氏”,其居住中心在今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古平陵城。因此,“济南”成为继“西河”之后林姓的第二个重要的发祥地。这一名门望族以“济南堂”为堂号,以“济美衣冠承恩宠,南郡吕格世泽长”为堂联。林坚的50世孙林尊,在汉宣帝时代官至太子太傅,成为“济南林姓望族”的开基始祖。后来衍分的支派,如广陵林姓、郯城林姓、平原林姓、下邳林姓、晋安林姓、寿州林姓、光州林姓、三原林姓和陇西林姓等都以林尊为先祖。林坚的42世孙林纂在汉惠帝时代任职中山郡太守就已经由齐郡邹县迁居于济南,史书就记他为“济南人”。其长兄林辟疆受封为平棘侯也是“济南人”。此外,明确记载为“济南人”的还有林坚的43世孙林别、45世林述和林常观、46世林良、47世林元昌、48世林车、49世林凭。以上是在“济南林姓始祖”林尊之先的济南籍历史名人。至于林尊之后的济南籍历史名人则有林坚的51世孙林高在汉元帝时代任镇远将军、江州刺史以及52世林苗在汉成帝时代任平原太守和林闾在汉光武帝时代任徐州刺史,生于济南,曾经迁居临邛,汉光武帝中兴时出任徐州刺史。也有史书称林坚的55世孙林邈在汉安帝时代任徐州刺史也是“济南人”。燕冀地区在秦、汉两代也是林姓裔孙主要的居住地。林坚的41世孙林挚在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被任命为燕相,封为平棘侯,食邑千户。当时燕都在蓟今北京市之西南。林坚的53世孙林鉴在汉哀帝建平三年公元前4年任职燕太守,封为永安伯。当时燕郡治所在今天津市蓟县。林坚的42世孙林纂在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任职中山郡太守,居住于中山郡卢奴今河北省定州市。林坚的60世孙林丞在汉光武帝建武三十一年公元55年任职散骑常侍,尔后调任冀州刺吏,居于冀州常山高邑今河北省高邑之东。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林类、林抚等林姓族人徙居于卫国今河南省濮阳一带。他们的后代在秦代继续留住在此地。居于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的有林熹、林谟、林恂、林就、林横等林姓裔孙。林熹是林坚的61世孙,在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任职少府卿。林坚的62世孙林谟在汉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任职玄菟太守,此后又迁职并州刺史。林恂是林坚的63世孙,在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任职镇南将军,又先后任太中大夫和镇远大将军,受封为万年侯。林坚的64世孙林就在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任职谏议大夫。林横是林坚的65世孙,在汉安帝永宁二年公元121年任职谏议大夫。东汉末年,林坚的72世孙林胡任职陈留郡太守,徙居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之东南。

    东汉时代,西河郡址在今山西省离石地区。林坚的68世孙林肇在汉桓帝建和三年公元149年任西河郡太守,乃率族进驻西河。秦、汉两代寓居长安地区今陕西省西安市一带的林姓族人有林治、林亮、林别、林良、林公、林宁、林金、林重、林秉等家族。林治是林坚的40世孙,于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在秦国任治粟内史,掌管谷货的管理事务,为秦国九卿之一,权势显赫。林亮是林治之弟,在秦始皇三十七年任职侍中、安东将军,与其兄林治一武一文,成为长安林姓望族。林坚的43世孙林别在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任职御史大夫。林良是林坚46世孙,在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任职少府中郎将。林坚的47世孙林公字元昌在汉武帝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任职御史中丞。林宁是林坚54世孙,在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任职征南将军。林坚的55世孙林金在王莽摄政的天凤二年公元15年任职建武将军。林重是林坚56世孙,在天凤三年任职河南、京兆两郡太守,也常住长安。林坚的57世孙林秉在王莽摄政的地皇二年公元21年任职司隶校尉,后来转任司徒、天下军戎大司马等职。以上林姓家族在文与武两条战线上均有出色表现,秦、汉两代在长安地区可谓声名彰著,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

    据历史记载,西汉时代四川地区已有林姓族人居住。林坚的51世孙林高在汉元帝刘爽s,市当政时,受命为镇远将军,又迁任江州刺史。江州即今四川省重庆市江北地区。林高之子林阊,隐居于成都。他是汉代一位精通经史的学者,在蜀郡成都培养一批生徒,其中最有名的是成都人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扬雄作有甘泉四赋,极受汉成帝刘骜赏识,此外还著太玄经法言广骚方言等,在哲学、方言学和诗赋方面造诣殊深,人们认为与其师林闾的教导有关。

    在汉代已有林姓裔孙迁徙至江浙一带。林坚的44世孙林吉在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任职广陵太守,受封为高亭侯,食邑三百户。广陵郡址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当时林吉率族在此居住。林车是林坚的48世孙,曾任广陵郡太守,在西汉宣帝地节元年公元前69年晋升为镇国将军。他年老辞去官职,归隐于会稽山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附近,专心致志注释尚书。在东汉时代又有林道、林永、林肇、林封、林农、林衮等人寓居于广陵今江苏扬州一带。林道是林坚的66世孙,在汉顺帝永建二年公元127年任职司隶校尉,后来升任泰州刺史。林道乃该林姓支脉世居广陵之先祖,其子孙遂为广陵人。如林道之子林永,林道之孙林肇等。林封是林坚69世孙,林肇之子,在汉桓帝永康元年公元167年任职谏议大夫,后遭受时任并州牧的董卓以谗言陷害,罢了秦州刺史之职回归广陵。林坚的70世孙林农也是广陵人,自幼聪明而勤奋,在汉灵帝刘宏执政时任经史博士,在汉献帝刘协执政时任司隶校尉、尚书仆射等职。当时任监察御史的林衮也是广陵人。秦、汉两代多次爆发大规模战争。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病死于出巡途中的沙丘平台今河北省广宗之西北。中车府令赵高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秦始皇遗诏,逼迫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自杀,册立少子胡亥为秦二世皇帝。胡亥在位期间,实权控制在赵高手里,继续大修阿房宫和驰道,徭役和赋税比秦始皇时代还要酷重。农民不堪重负,在陈胜和吴广的领导下,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大起义爆发了。除了陈胜、吴广之外,还涌现不少“平民领袖”,与遭受秦王朝压迫的旧有六国贵族后裔一起,成为秦末强劲的“倒秦运动”力量。其中有两位突出人物:项羽与刘邦。在陈胜与吴广死后,项羽与刘邦领导的起义军一起抗击秦军主力。他们于公元前206年,率兵攻入秦都咸阳,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嗣后项、刘又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

    在公元前202年,刘邦最后击败项羽,登上皇位,建立了西汉王朝。经170年之后,至公元前32年汉成帝登基时,西汉王朝已走上没落之路。此后几十年间,在河南、四川、陕西和山东等地区接连不断燃起了人民群众反抗与斗争的烈火。况且,天灾与**并行。史载汉成帝时代,因饥馑而饿死在道路上的就有几百万人之多。后继的哀帝和平帝在政治上更为**,灾害更趋频繁。灾民四出逃亡,社会秩序大乱。

    秦、汉两代在陈胜一吴广农民大起义、项羽一刘邦楚汉相争、绿林军大起义、赤眉军大起义、黄巾军大起义、巴郡农民大起义等大规模战争中人口多次迁徙流动,加之多次发生饥馑灾荒,四处逃难者难以计数。随着人口流动的狂潮迭起,林姓诸宗支也多次发生举族迁徙之事。离中原地区较远的山东地区相对集中地居住着较多的林姓子孙。史载有一大批齐鲁西河林氏后裔居住在临淄郡、济北郡和薛郡,这些郡域即今山东省曲阜、淄博、临清、茌平、泰安一带。齐郡邹县今山东省邹城市有林宪、林挚等名门望族寓居。

    林宪是林坚的37世孙,在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任职司隶校尉。当初秦始皇焚书时,他秘藏林姓宗谱于祖墓,使先世林姓传承次序在很长一段时期不致失传。林挚是林坚41世孙,在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拜为燕相,封赐平棘侯,食邑千户,承传四代,十分显耀。在济水之东则居住着林封、林农、林祗、林胡和林谭等林姓世家。林封与林农父子在汉灵帝时代曾经遭遇董卓的陷害。董卓对汉灵帝说:“林姓豪强势力过大对汉室大有不利。”灵帝听信谗言,林姓宗族受害者甚多,林封、林农父子遂去官归隐于济水之东今山东省淄博市附近。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林氏迁徙

    东汉末年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出现了群雄割据的局面,曹操占据了兖州,刘备占据了豫州,孙策及其弟孙权占据了扬州所属的江东,吕布占据了徐州,袁绍占据了冀州,刘焉占据了益州,刘表占据了荆州经过长期而剧烈的混战,逐渐形成了曹魏、刘蜀和孙吴三大军事集团鼎足而立的局面,并分别建立起魏、蜀、吴三国分治政权。

    又经过几十年惊心动魄的征战,以上三国先后都破灭了,却由司马炎揽得了大权。他于公元265年建立了晋王朝,改元为泰始元年,是为晋武帝。西晋王朝共历50多年,多次发生内乱,后期甚至出现了“五胡十六国”的混乱局面。北部及西部指今内蒙古、蒙古、青海、西藏及四川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是氐、羌、匈奴、鲜卑、羯等族群乘机向中原心腹进逼。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族建立的前赵政权攻入晋都洛阳。晋怀帝被虏,包括太子、朝官和兵民在内共计三万余人被杀。不久,怀、愍二帝相继被杀死。史称“永嘉之乱五胡乱华“

    晋在淮河以北的土地,几乎全处于北方各少数民族控制之下。晋室不得已而南迁,重新立国于江南,史称“东晋”。司马懿之曾孙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邺今江苏省南京市称帝,成为晋室中兴之主,是为晋元帝。江南乃富庶丰饶之地,颇具吸引力。

    原居住于北方的许多林姓裔孙也纷纷向我国南方转移,“衣冠南渡“主要扩散地点在今江苏、浙江、江西和福建。如晋书所载:“洛京倾覆,中州仕女避乱江左者十之六七。”唐人林谓在闽中记写道:“永嘉之乱,中原仕族林、黄、陈、郭四姓先人闽。”移居江苏及福建的林姓支脉素以林礼祖孙林礼,子林颖,孙林懋及林禄最为彰显。林礼是林坚的80世孙,在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任职中郎主簿,后升为太子太傅,由世居地博陵郡迁入徐州,遂成为徐州林姓望族之始祖。林颖是林礼之子,在晋愍帝建兴三年公元315年,由徐州别驾升任黄门侍郎,随司马睿渡江南巡,先寓居徐州,后定居下邳。林颖的长子林懋是林坚的82世孙,在晋愍帝执政时期曾任通宜散骑常侍、殿中侍御史和侍卫将军等职,后出任下邳郡址在今江苏省睢宁县及邳州市太守。林懋太守任满之后,鉴于时局动荡,便慎选下邳郡的梓桐乡定居下来。现今所见的林姓家谱,一般称林懋为“下邳林”的始祖。林懋有六个儿子,都当了大官,地位显贵,时人称之“六龙”。

    林禄是林颖的次子,在西晋王朝中历任安东琅琊王府参军、给事中、黄门侍郎等职,曾随司马睿南渡。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朝之后,他颇受晋元帝司马睿重用,历任招远将军、散骑常侍、合浦太守和晋安太守等职。林禄于东晋明帝太宁三年公元325年举家人闽,定居于晋安郡治在今福建省福州市,成为“晋安林氏”的开基始祖。林禄的子孙除寓居晋安郡侯官县之外,后因人丁繁衍兴旺,广泛分布于闽省各地,据称闽林裔孙今已发展到一千万人以上。

    林披林禄的十六世孙林披家于莆田,在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明经及第,被授于太子詹事一职。他先后娶妻3人,即郑氏、陈氏和朱氏。后来生子9人,分别为林苇、林藻、林著、林荐、林晔、林蕴、林蒙、林迈、林蔇。九人后来也都明经及第,并且都做了州刺史。由于州刺史又称州牧或牧守,兄弟9人合在一起,正好是“九牧”。在“八闽”之地独领风骚,因此被称为“八闽世泽,九牧家声”,或者称为“莆田九牧”、“九牧林家”等,以纪念这段颇为荣耀的历史。

    “九牧”后代,自唐宋由莆田分衍到福建仙游、漳浦、福州、侯官、长乐、连江、泉州、漳州、永春、龙岩三明等地,以及广东潮州、梅州、韶州、广西横州等地,明清及近代更迁居世界许多地方,在林姓各支派拥有较大的影响。林姓族裔人口迁徙继东晋之后在南北朝时期又有发展。自晋室南渡以来政局不稳,社会依然动荡不安。晋安帝元兴二年公元403年,东晋八州都督桓玄谋反,企图颠覆东晋政权,自立为帝。东晋将领刘裕起兵讨伐桓玄,立下了战功。刘裕不断蓄积兵力,于晋恭帝元熙二年公元420年感到羽翼丰满,便取代晋朝政权,建立了宋朝,史称南朝宋武皇帝,开启了南朝170年的历史。南朝历经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国都均在建邺今江苏省南京市,偏安于南方半壁河山。而在北方则先后出现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等政权,史家统称之为北朝,自北魏世祖太武皇帝统一北方之年公元439年算起至北周静帝大定元年公元581年为止,共计142年。上述南朝与北朝在中华大地对峙达百余年,兵戎相见,征战不已,民无宁日,林姓族人和其他姓氏人群的迁徙也不断发生。

    自三国时期经两晋至南北朝时期,林姓宗族中名门望族的分布大致如下:在三国曹魏明帝时,林川家族居于徐州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林泰家族和林池家族居于济水之东今山东省淄博一带,林豫家族居于河东郡今山西省夏县西北。他们是当地的林姓望族。林川是林坚的72世孙,在明帝景初元年公元237年任职徐州刺史。林泰和林池都是林坚的73世孙。林泰在明帝青龙元年公元233年任职广威将军兼中书令。林池在明帝太和四年公元230年任职秦州刺史。林豫是林坚73世孙,在明帝景初三年公元239年任职河东郡今山西省夏县西北太守兼河南郡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太守。明帝死后齐王曹芳继位。正始二年公元241年任命林奢为司隶校尉,尔后升职金城太守,居住在金城今甘肃省永清县西北,成为当地林姓名门望族。林奢是林坚的74世孙,他的儿子林冠在魏元帝景元五年公元264年任职秦州刺史,后升尚书令,同样显贵于金城。林坚的74世孙林道固在正始二年公元241年任谏议大夫,兼任吏部尚书,居于洛阳,世代相承为洛阳林姓望族。在三国时代,广陵林姓的世族一部分子孙留居于广陵郡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北,也有流徙于魏国各地,即今陕西、河北、河南和山东等省份。原汉代“长安林姓望族”在三国时期寓居雍州今陕西省西安市一带为多,而“西河林姓望族”则以寓居鲁郡、青州、兖州、齐郡等地为多,这些居住点分布在今山东省曲阜、淄博、临清、茌平、泰安和郯城。至于两晋和南北朝时代,由于战乱和灾荒所逼,中原林姓士族有不少人渡过长江天堑,到南方避难逃生,落地生根之后重新发展成名门望族了。例如林礼、林颖等人迁入徐州,成为“徐州林”的开拓者,林懋成为“下邳林”的始祖,林禄人闽,成为“晋安林”开山鼻祖。原“晋安林”后裔林靖之是林坚的86世孙,在晋穆帝升平元年公元357年擢升雄战将军,后改调为建阳郡今福建省建阳市太守,卸任后遂定居建阳,成为建阳林姓开基祖。林坚的87世孙林宝也是“晋安林”的后裔,在南朝刘宋时代任建州刺史,乃定居于建州今福建省建瓯县,成为当地林姓望族。继续留居在早期祖居地今山东、河北和河南等地的有林道明、林胜、林遂之、林遁民、林逢勋、林显、林忠勋、林玉、林惠勋、林奇勋、林殊勋和林业等家族。林道明是林坚的63世孙,在北魏时代任清河今山东省临清市太守。林道明之子林胜,任北齐散骑侍郎,也居山东临清。林遂之是林坚87世孙,在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公元387年任职南海县令,世居山东郯城。林遁民是林遂之的第八子,在南朝宋文帝元嘉三年公元426年任职给事中,后裔在郯城繁衍成望族。林逢勋与林显世居河北,承继博陵林姓大宗的地位。林逢勋是林坚的77世孙,在晋武帝泰始七年公元271年任职博陵郡太守,他的长子林显在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90年身兼博陵、安定、山阳三郡太守。他俩在博陵是晋初林姓声名荣耀的名门巨族。世居河南的林姓大户人家有林玉、林忠勋、林惠勋、林奇勋、林殊勋和林业。林玉是林坚的76世孙,在晋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6年任职侍中,兼任司隶校尉。林忠勋、林惠勋、林奇勋和林殊勋都是林玉的儿子。林忠勋在晋惠帝永宁元年公元301年任职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太守。林惠勋在晋武帝咸宁元年公元275年任太尉兼太傅。林奇勋在晋武帝咸宁四年任职河南尹。林殊勋在晋惠帝永熙元年公元290年任职“太子洗马”,掌经籍,为太子侍从。林业是林坚79世孙,在晋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任司马之职。他们在河南的南阳、洛阳一带都是林姓的名门望族。此外,在湖南和江苏地区也有林姓的显贵门第。林景是林坚的83世孙,在晋成帝咸和五年公元330年任通直郎。他跟随征南将军朱宝在乎南作战中立下战功,升任镇南将军、散骑常侍,并受封为桂阳郡今湖南省郴州市南平侯,后裔在桂阳寓居发展。例如:林景的长子林绥也受封为桂阳郡南平开国侯。林绥在晋成帝咸康八年公元342年任职车骑府参军,后在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升任远略将军,两年后因立有战功擢升为散骑常侍,赐予侯爵。在建康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则有林遁民家族世居于斯。林遁民是林坚的88世孙,在南朝宋文帝元嘉三年公元426年任郡功曹转给事中,其子林玉珍则在宋孝武帝大明元年公元457年补功曹之职。在冀州今江苏省连云港市有林廷坚家族,是当地林姓名门望族。林廷坚是林坚的90世孙,在南朝梁时公元502年至557年之间任南冀州刺史,成为当地的权要,名闻遐迩。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14140/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雄图最新章节! 作者:林楚竣所写的《三国雄图》为转载作品,三国雄图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雄图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雄图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雄图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雄图介绍:
东海波汹涌,南国战未休。西凉狂沙扬,北地刀兵悠。 刘备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建立蜀汉。最终在曹魏、孙吴夹击之下,丢荆州,失关羽,损张飞,夷陵一把火烧光了他的冲天壮志。 回到过去,只为改变刘备不公平的命运,只为恢复中华帝国昔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伟大荣光,海清河晏、四海归一的源远福祉。 刘禅穿越汉末三国,一杆方天画戟在手,行走万里锦绣江山!总揽天下英雄,赏尽人间春色! 中华儿女多奇志,一颗丹心照汗青。 从此三国不归晋,八王五胡逝去空。 虎步鹰扬竞苍穹,华胡共沐大汉风。 雄霸东方气势虹,从此中华号长雄!三国雄图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雄图,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雄图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