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第256章 程咬金怒了
有关李孝恭死亡真相的言论传到河间郡王府的时候,是这天的下午。
李崇义听闻这些之后,顿时大怒,这些言论都是真的,可怎么会传出去?
为此,他立马命人将府上的人全部召集了来。
一众人等站在河间郡王府偌大的庭院里,每个人都战战兢兢的,他们也都听说了外面的言论,自然也就能够猜到李崇义叫他们来的用意。
“是谁把消息传出去的?”
府上的人相互张望,没有一个人敢开口,这事在河间郡王府是隐秘,谁那个不长眼敢传出去?
李崇义见没人肯站出来,冷哼一声:“没人敢站出来,罚你们明天一整天不准吃饭,以后每隔一天就饿你们一顿,直到找出把消息传出去的人为止。”
这样说完,李崇义微一挥手,让这些人给散了去,仆人退去后,李崇义的几个弟弟立马走上前来:“大哥,我们如今该怎么办啊?”
“是啊,要不要我们想办法压制一下这些舆论?”
李崇义瞪了一眼自己的弟弟:“愚蠢,这种事情,我们越是想办法压制,越是令人觉得这是真的,所以此时我们什么都不能做,只能装的越可怜越好。”
李晦听得自己大哥说这话,心中颇有些不服,可如今河间郡王的爵位被他大哥继承了,他也不敢违背自己大哥的命令,只开口道:“大哥觉得这消息是从府上传出去的?”
“此事我们保密甚严,就连那个女人都被我们饿死在了房中活埋了,她的家人更是处理的干干净净,知道此事的只有府上的人,肯定是那个小厮在外面说漏了嘴。”
李晦沉思片刻,道:“会不会是唐舟搞的鬼,毕竟前几天的言论可把唐舟整的够呛?”说到这里,他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也不知道那言论是谁传出去的。”
听闻此言,李崇义突然瞪向自己的弟弟,道:“你是在怀疑我吗?”
李晦摇头:“这我那敢啊,我只是好奇,当时有这个言论的时候,哥哥你并未对之评置一词,我还以为你是暗中授意的呢。”
“不是我。”李崇义知道自己弟弟的意思,如今他继承了爵位,他这个做弟弟的自然心中不平衡,想要找机会把自己拉下去,可他既然已经做上了这个爵位,又岂容人随意将他拉下去?
“有人看我们的父王不在了,想要整垮我们河间郡王府,但有我李崇义在,就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你们几人也最好清楚,河间郡王府垮了,你们什么都不是。”
说完这些之后,李崇义一挥衣袖,转身进了自己的庭院。
李晦等人听到这话,心中顿时一愣,几人相互张望了一眼,便也各自散去。
-------------------------------------------
长安城的消息传的沸沸扬扬,所以今天的早朝上,群臣少不得把这事拿出来说项说项。
李世民虽觉得此事是真的,但却不能丢了李孝恭的面子,因此也就跟群臣打马虎眼。
“李孝恭常年征战,难免留下隐疾,突然暴毙也是有可能的,那些乡野村夫瞎传的事情,我大唐栋梁可不能轻信偏信啊。”
李世民这么一说,朝臣顿时就明白过来了,于是也纷纷跟着附和。
“可不是,李将军当年平叛巴蜀的时候,听说还生了一场大病呢,巴蜀之地啊,从来都是有命去无命回的地方……”
“是,是,我前几天还听说李将军向孙老先生的弟子求了药呢。”
“可是林青素林姑娘,唐夫人?”
“不是,是当御医的那位……”
群臣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一个早朝很快便过去了,退朝之后,已经快正午了,天上的太阳毒辣,晒的人汗水直流,额头发昏。
出得宫墙,长孙无忌向房玄龄等一众文臣拱手笑道:“犬子昨日得了一些上好茶叶,是炒出来的,用沸水一泡即可,喝起来带着一股子淡香,是夏日最好的饮品,诸位可有兴趣到府上品尝一番?”
这些文臣有不少都是好茶的人,听闻长孙温得了好茶,而且还有这等喝法,皆是好奇,于是连连表示愿意前往。
程咬金见这些文臣为了一些茶叶就这样趋之若鹜的跟着长孙无忌去了,心中顿时鄙夷的哼了一声,而后向尉迟恭等一众武将说道:“这炎炎夏日的,也没甚趣,不如去我府上喝酒如何,今天的脸儿红管够,喝完之后再免费送你们几坛。”
脸儿红风靡了整个大唐,价格自然也就上涨了,若是往日,程咬金这么提出来后,这些武将可是纷纷叫好的,可今天,程咬金说完之后,尉迟恭微微摆手:“不了,最近小儿尉迟宝琳也得了一些上好茶叶,喝起来让人颇觉清爽,在这炎热的夏天喝起来别提多舒服了,诸位仁兄,可有兴趣去品尝一番啊?”
这些武将都好酒,但听了长孙无忌和尉迟恭的话后,对这茶叶不由得生出一丝好奇心来,于是纷纷表示愿意同往,程咬金见这些人都不甩自己,顿时生起闷气来,暗想,你们今天这般不给面子,以后休想我再送你们好酒喝。
这样想着,程咬金飞身上马,向自家府上赶去,尉迟恭等人见程咬金如此,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他们这些人平日里都是被程咬金气,今日难得也气一下程咬金,不高兴才怪。
却说程咬金怒气冲冲的回到府上之后,程处默连忙迎了上去,他见自己爹爹脸色不好,连忙很是谨慎的问道:“爹爹,可是什么人又惹你生气了?”
程咬金冷哼一声:“还不是长孙无忌和尉迟恭这两个老东西,他们的儿子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弄来了一点破茶叶,然后就在同僚跟前显摆,连我请他们来府上喝酒都不来,你说气人不气人?”
程处默听完这话,顿时一愣,不知他是傻还是怎么的,突然开口道:“爹爹,长孙温和尉迟宝琳的茶叶都是孩儿送给他们的。”
本来咋呼的程咬金突然兴奋起来,自己儿子送的,那可真是太好了,明天上朝,他要用茶叶甩他们一脸。
“还有吗?”
“没了,孩儿知道爹爹不喜欢喝茶,就全送给他们了。”
“你……你这败家儿子,看我不抽死你……”
257.第257章 风靡长安
程咬金怒了,后果很严重。
所以在这天中午的时候,左脸略有些发肿的程处默躲躲闪闪的进了唐侯府。
之所以要躲闪,并不是因为唐侯府门前还有人闹事,自从李孝恭真正的死因传出去并且传开后,就没人来唐侯府闹事了,最多也就有人在街上说说罢了。
他要躲闪,是因为不想被人看到自己被抽肿的脸。
进得唐侯府,程处默还没来得及开口,唐舟的小厮夏凡突然咦了一声:“程公子,你这脸怎么啦?”
程处默瞪了一眼夏凡,难不成要他说是被自己爹爹给抽的?
“被蜜蜂蛰了一下,你就别瞎操心了,唐兄呢?”
“在厨房呢。”
程处默微微一愣:“在厨房?难不成小侯爷又有了新的菜品?”
“好像是的,最近因为天气炎热的缘故,我家夫人吃什么都没有胃口,小侯爷说要做什么凉皮给两位夫人吃。”
炎炎夏日,没有食欲很正常,就连他食量很大的程处默在夏天也吃的很少,如今听说唐舟要做什么凉皮,心中顿时狂喜,因为轻车熟路,也不跟夏凡客套,直接就向唐家厨房跑去,而且一边跑一边喊:“唐兄,唐兄……”
程处默来到厨房的时候,唐舟正端着凉皮出来,看到程处默跑来,忍不住咦了一声:“程兄,你这脸是怎么啦?”
程处默有些无语,怎么谁见了自己都问自己脸怎么了啊?
“被蜜蜂蛰了,你就别问那么详细了,快让我尝尝你做的新东西。”
唐舟笑了笑:“别急,随我去客厅吧,今天做的多,你吃完了再给令尊带回去一些。”
进得客厅,秦舒和林青素两人已经在等着了,两人虽然对食物没有到疯狂的地步,但对唐舟的新菜品还是很好奇的,因此自然也就多了一份期待。
见唐舟把凉皮断了来,两人连忙起身站了起来。
“二娘,夫人,你们别起身了,坐吧。”
说着,唐舟将凉皮每人给端了一碗来,程处默是早等不及的,抢过唐舟递来的碗后,拿起筷子就吃了起来,他也吃不出什么味来,就是觉得吃起来爽口的很,而且酸的开胃,又带着一些芝麻酱,在这样的夏天吃起来,可真是舒服的很。
秦舒和林青素两人吃的倒文雅了不少,夹起一片吃进来后,秦舒笑道:“劲道、爽口,醋和芝麻酱的搭配真是绝了。”
秦舒说完,林青素也跟着附和:“是啊,最近几天一直没有食欲,可吃这个东西,却是胃口大开呢!”
几人这样把凉皮吃完之后,秦舒和林青素两个妇人自然退了去,程处默一连吃了三碗,也吃饱了,因此一边抹嘴一边跟唐舟说让他多带一些回去,他府上除了自己老爹,还有几个后娘夫人呢。
唐舟无语,但还是吩咐夏凡把厨房剩下的全给程处默给装进了食盒里。
而直到这个时候,唐舟才笑问道:“你这个时候来我府上,不会是鼻子灵的嗅到了新的美食吧?”
“那那能啊,我来是问你茶叶还有没有的。”
唐舟笑了笑:“昨天不给你了好几斤的嘛,够你喝一个月的了,怎么还要?”
“那些茶叶都给长孙温、秦怀道他们了,家父听说之后,也喜欢的紧,你要是有就再给一些嘛。”
程处默说完,唐舟微微犹豫了一下,而程处默见唐舟犹豫,连忙又开口道:“看在我帮你这么大忙的份上,你就再给我几斤行不行?”
听到这话,唐舟无奈的叹了一口气:“真拿你没办法,我府上就剩下几斤了,就送给令尊吧,不过你可别把这茶叶是我送的消息给透露出去,不然别人再来府上要,我可拿不出来了,反而得罪人。”
“晓得,晓得。”
------------------------------------
程处默离开之后,林青素来找唐舟,笑道:“这凉皮这般好吃,我看你是时候把柳紫衣姑娘叫来了吧?等她来了,翠明楼的生意怕要更红火了。”
唐舟拉林青素在旁边坐下,笑道:“夫人的胃口好了?”
林青素撇了他一样:“好了,吃了你的东西,不好才怪,这也幸亏是夏天,二娘她也胃口不好,要不然的话,她非得怀疑有什么不可。”
“怀疑什么啊?”唐舟盯着林青素看,林青素却以为唐舟不知,白了他一眼:“妇人没有胃口,又想吃酸的开胃,你说能怀疑什么?刚才二娘还问我来着呢。”
唐舟仍旧装作不知:“二娘问你什么啊?”
林青素已经把话说的很明白了,此事见唐舟还是不知,顿时明白过来:“你又不正经了,好了,不跟你废话了,你如果要换紫衣姑娘来,就去换吧,我可不吃醋。”
唐舟笑了笑:“不,凉皮这东西等几天再传给她,现在还有用。”
“有用?”
“凉皮在这样的夏天可是开胃的好东西,夫人没有胃口,难保其他人也没有胃口,而以我对程咬金的了解,他绝对会到处嚷嚷的,我们就坐等好戏吧。”
“那茶叶的事情?”林青素听唐舟说程咬金保不住秘密,不由得担心起来。
可唐舟却好像一点都不紧张:“我故意那样说的,不过最后他还是会说出来的。”
事情的确如唐舟料的那样。
次日早朝退去之后,程咬金提着一袋子茶叶在同僚跟前晃悠,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了好的茶叶似的。
“看到了没,看到了没?蒙顶茶,炒出来的,喝起来好喝极了,你们都是喝过的对不对?”程咬金在长孙无忌和尉迟恭等人跟前得意洋洋的说着。
“这有什么啊,改天我让犬子再去弄几斤回来,给诸位同僚每人分上一斤。”尉迟恭有些看不惯程咬金这种炫耀的摸样,顿时忍不住气道。
可程咬金听到他这话,忍不住哈哈笑道:“你儿子的茶叶还是我儿子送的呢?告诉你们,这样好的茶叶,除了老程我能要到,你们谁都别想要到,这可是有价无市的好东西啊……”
众人一听,顿时怒了,他们什么身份,程咬金能要来,他们就要不来?
“得瑟,你说你从那来的,你能弄来,我们照样能弄来。”
“就不告诉你们……”
258.第258章 有幸尝过一杯
程咬金在炫耀得意一番后,还是把茶叶的来源告诉了一众同僚,于此同时,还有唐舟最新发明出来的新式菜品:凉皮。
其实在程咬金看来,就这样藏着掖着并不是最让人得意的,最让人得意的是明明谁都知道茶叶是从什么地方弄来的,可只有他程咬金能要来。
他知道,唐侯府的茶叶不多了,这些人就算去要,也不一定能要来。
而把夏日开胃神菜凉皮说出来,更显得他跟唐舟的关系非同一般,你们看,唐舟这小子虽然被禁足了,可他有什么新的产品,还是老程我先尝到。
程咬金把这些说完之后,果真得到了意料的的满足,看着一众同僚羡慕嫉妒恨的眼神,程咬金觉得今天这一场晃悠真是值了。
新茶和凉皮的消息很快传遍了长安城,很多人都想尝一尝炒出来的茶是什么味道,很多人也都想尝一尝唐舟新研发的菜品凉皮是不是真的那么好吃。
可不管这些人多么想品尝新茶,想吃凉皮,都有些不可得。
因为这两样东西只在唐侯府后,就连翠明楼都不曾分得半两茶叶,更别说会做凉皮了。
一些自认为面子不错的人曾经去唐侯府向唐舟讨要茶叶,可等他们进了唐侯府后,却被告知唐舟待在家里闷出病来了,身子不适,茶叶已经很久没有去炒了,至于凉皮,现如今的唐舟躺在床上起不来,那里还有功夫去做凉皮?
来的人败兴而归,可又实在说不得什么,现如今唐舟躺在床上起不来,你若逼他起来炒茶做凉皮,这也太不人道了吧?
可越是如此,新茶和凉皮传的越广,越是令人好奇,越是想让人一尝为快。
每天,长安城的人谈论最多的就是这两样东西,如果有谁有幸尝过一口新茶,非得被人羡慕死不可,而这个人自然也是得意洋洋,把新茶的味道给描绘的仿若仙酿一般。
转眼之间,盛夏将至,长安城的天气越来越热了。
太子李承乾最近很没有食欲,对于在长安城传的沸沸扬扬的新茶和凉皮也好奇的很,可当他把人派出去之后,却又一点结果没有。
这两种东西只有唐侯府有,就是他东宫的人想去弄来,可外面根本没有,他们又怎么去弄?
这天,太子李承乾实在厌食的很,他把杜荷找来,把一肚子苦水全部说了出来。
“杜先生,你说说,本太子可是大唐的储君啊,怎么现在想喝个茶,吃个凉皮都不能?”说到这里,李承乾突然望着杜荷问道:“你喝过那个什么蒙顶茶吗?”
杜荷神色微微一紧,犹豫了一下,可最终还是答道:“属下有幸尝过一杯。”
“什么,你尝过一杯?”李承乾的心里不平衡了,他堂堂太子殿下都没有尝过一杯,这杜荷怎么就尝了呢?
杜荷也不敢隐瞒,连忙说道:“那日帮太子殿下去长孙府上试探长孙大人的意思,他请属下喝了一杯……,嗯,的确是好茶。”
虽然知道这样说会让太子李承乾更不舒服,可杜荷并不想说假话,毕竟这茶已经传的满城皆知了,谁喝了都说好,他要是说不好,反而会让李承乾觉得自己没有眼光。
太子李承乾听闻杜荷之言,顿时明白过来,前些天他的确听说过长孙无忌得了几斤好茶叶的,只是没想到只让杜荷喝了一杯,自己这个舅舅还真是叩门啊。
“那现在长孙大人府上还有茶叶吗?”
“属下也曾问过,但长孙大人面露难色,只怕是没有了,就算是有,他也舍不得送人的。”
太子李承乾点点头,现在这新茶一杯难求,长孙无忌肯送人才怪。
“难道本太子想尝一杯都不行吗?”太子李承乾无法忍受这种挫败。
可这个时候,杜荷却笑了笑:“殿下,其实想喝这种新茶以及吃到凉皮,也没这么难,在属下看来,唐舟搞出这些东西来无非就是想尽早出府罢了,殿下若是能在皇上面前替他求情,这唐舟没了禁令,病自然也就好了,这两样都是赚钱的好营生,您说唐舟会放着有钱不去赚吗?”
杜荷说到这里,稍微顿了一下,接着又道:“太子殿下试想,以前唐舟有了新的菜品皆是很快让翠明楼拿出来贩卖,可这次的凉皮却一直忍着不让卖,有赚钱的生意他不做,您说他是什么目的?”
杜荷这么一说,太子李承乾也觉得唐舟有这个意思,可想到要他替唐舟求情,让他的禁闭尽早解除,他不由得又有些不喜:“他是本太子的仇人,本太子如何帮他求情。”
杜荷笑了笑:“其实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太子殿下你不求情,其他人也会求情的,魏王,吴王甚至连圣上都有可能有这个意思,与其把收买人心的机会让给别人,太子殿下为何不自己抓在手中呢?”
太子李承乾微微凝眉,觉得杜荷说的也对,不过此时他却又有一个疑问。
“如今离唐舟解除府禁只剩下了十几天,难道唐舟连这十几天都等不了,非得现在出来吗?”
杜荷摸了摸下巴:“这可不一样,若是真在府上待够一个月再出府,那他多多少少都会被人认为跟李孝恭的死有关系,可如果不到时间圣上就把他给放出来了,那最多也就说他当初在皇城门做的事情有些不妥,与李孝恭的死是没有一点关系的。”
“这……”太子李承乾觉得杜荷分析的很有道理,可就算如此,他却也扭转不了局势了,一样新茶,一份凉皮,已经让长安城的权贵们疯狂了,为了这两样东西,他们肯定会去求自己的父皇把唐舟放出来的,而他就算反对,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皇宫。
长安城的消息是逃不过李世民的耳目的,新茶,凉皮,这两样东西似乎成为了今年夏天长安城最火的两个词,李世民在御书房批阅着奏折,可这样看了许久之后,突然觉得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烦躁来。
他把奏折扔到桌子上,揉了揉太阳穴,对身旁的太监吩咐道:“去一趟古调阁,把丹阳公主给朕宣来。”
259.第259章 新茶与凉皮
夏日炎炎。
丹阳公主来到皇宫的时候出了一层轻汗,薄纱紧紧贴着身子,使得玲珑的身姿更显玲珑。
来到御书房,李世民正倚在案头打盹,旁边的太监见丹阳公主来了,微微俯身唤道:“圣上,丹阳公主到了。”
李世民微微睁开眼,显得有些疲乏,挥手命人给丹阳公主赐坐,而后问道:“丹阳最近一段时间可好?”
丹阳公主知道李世民唤自己来必是为了唐舟的新茶和凉皮,不过她见李世民不直接问,自己也不直接答,笑道:“还好,就是夏日疲累的很,做事提不起兴致来。”
李世民微微颔首:“朕也是如此啊,如今一过正午,便不怎么想处理政事了。”
“皇兄每日这般忙碌,可别累坏了身子,何不趁此机会好好休息一番!”
“不行啊,朝中大事,马虎不得。”
兄妹两人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聊着,可聊的都是一些很规规矩矩的事情,李世民不好意思把话题扯到新茶和凉皮上,丹阳公主也不说。
这可把李世民给急坏了,暗想难不成要自己提出来,这也太掉面子了。
丹阳公主这样跟李世民说了一会后,见时机差不多成熟了,也不好再跟自己的皇兄瞎扯,于是开口道:“皇兄要是想批阅奏折,不如喝杯茶来提提神,妹妹我前日从唐小侯爷那里得了几斤茶叶,想着皇兄应该会喜欢,因此就给皇兄带来了。”
李世民正愁该如何开口,突然听到丹阳公主说出此话,心中一乐,不过他又不好表现出来,因此用淡淡语调问道:“唐舟这小子不是被禁足了吗,怎么还鼓弄出这些东西来?”
“可能是在家无聊吧,所以就炒了新茶,那程处默去找他玩,他就让程处默给我捎了一些来。”
听到丹阳公主这话,李世民心中颇有些醋意,唐舟这小子,把新茶送了不少人,可怎么就没有想到朕?既然如此,朕本来还想早些让你出府,现在你就好好呆着吧。
不过李世民心中虽这样想,脸上却露出笑意来:“既然是唐舟炒的新茶,那就泡一些来尝尝吧。”
丹阳公主颔首,命人端来滚水,而后直接将茶叶撒入茶壶之中,片刻功夫,茶叶散开沉入水底,茶水颜色渐深,令人忍不住想尝上一口。
丹阳公主给李世民倒了一杯,滤去了茶叶的茶水甚是干净,那一抹茶色又是那般明艳,李世民端起来饮了一口,觉得其味很是纯正,不似以前的茶带着一丝姜辣味,除此之外,又带着淡淡清香,饮下之后,香味在咽喉之中久久不散,令人回味无穷。
一杯饮完,李世民顿觉夏日酷热减去大半,笑道:“这唐家小子倒是个人才,连茶叶都能玩出花样来,这茶真是好喝,这样,传朕命令,让这小子每月送宫廷十几斤,朕绝少不了他的好处。”
李世民被新茶的味道吸引,顿时忘却了之前的不好意思,丹阳公主见此,心中忍不住暗笑,但却连忙开口道:“圣上想要新茶,怕要等小侯爷禁足解除之后了。”
李世民微微一愣,不解道:“这是为何,难不成他在府上炒不了?”
丹阳公主摇摇头:“倒不是在府上炒不了,而是我听说啊,他在府上闷出病来了,现在别说让他炒茶了,他连走两步都不肯走呢。”
李世民何等聪明,听到丹阳公主说唐舟病了,顿时就明白怎么回事了,不过他也装作不知,道:“既然病了,那就让他夫人给他好好看看,孙老先生的徒弟就算不是神医,也是半神医了,应该会好很快的,等好了让他再炒也不迟。”
说这话的时候,李世民看了一眼丹阳公主说来的茶叶,不多,应该还没有一斤,不过他要是喝的省的话,应该能应付几天。
丹阳公主倒是没想到李世民会说出这话来,她本以为李世民为了茶叶会立马准许唐舟出府的,不过她仔细一想,觉得李世民这样回答也合情理,让唐舟禁足是李世民的决定嘛,那能时间没到就让他出府的,让李世民朝令夕改,多少有些令他为难。
再者,若只是因为茶叶就解除唐舟的禁足令,也太过儿戏了。
丹阳公主见此,也不着急,道:“皇兄说的也是,唐小侯爷也该接受一些教训。”
李世民见丹阳公主并未求情,嘴角露出一丝浅笑,又问道:“最近唐舟又出了新的菜品,好像是叫凉皮吧,翠明楼有卖吗?”
丹阳公主摇摇头:“唐舟禁足,又生了病,现在翠明楼那里有卖啊,就连我这个翠明楼的老板之一,都无缘一尝呢。”
李世民听得丹阳公主都还没吃过,心中多少有些平衡了,刚才的醋意也减去不少。
“做生意赚钱嘛,要有头脑,趁着盛夏来临,还是要让翠明楼尽早卖这道菜才好。”
丹阳公主笑了笑:“听说这道菜颇为繁琐,而且需要站在锅台边上不停的敷,如果唐舟不想靠这个赚钱,谁也没法他,毕竟翠明楼现在就是少了这一道菜,也不影响什么,而这道菜夏天吃尚可,过了夏天再去吃就过于凉了。”
李世民倒没想到丹阳公主说出这样一番话,因此忽而一愣,暗想,要真是这样,那朕还品尝不到这道菜了?
李世民的脑子不停的转动着,但脸色却是如常,跟丹阳公主又说了一些题外话后,就命丹阳公主退去了,丹阳公主离开皇宫,嘴角露出一丝浅笑,她对自己的这个皇兄还是很了解的,喜怒不形于色,就算他真的很想吃凉皮,也不会表露出来的。
不过如果她的猜测不错的话,明天早朝如果有人替唐舟求情的话,他应该就顺势把唐舟从府上给放出来的。
这样想着,丹阳公主忽而有些嗔怒,因为她发现程咬金一家子都尝过凉皮了,可她堂堂的丹阳公主竟然还没有吃过。
这个只从程咬金一家子嘴里传出来的凉皮到底味道如何?
而当丹阳公主意识到这点后,不由得暗惊,只是从程咬金一家子的口中传出的美食,任谁也没有尝过,可怎么就能吸引人至此?
她觉得唐舟真是不简单。
260.第260章 诚不欺我
次日早朝,天气依旧炎热。
群臣在大殿上讨论完国家大事之后,李世民并没有急着宣布退朝。
“众位爱卿可还有什么要奏的吗?”
群臣相互张望了一眼,接着一名官员站出来道:“圣上,最近长安城中讨论李孝恭死因的言论少了。”
李世民听到这个,满意的点点头:“少了好啊,谣言止于智者嘛。”
李世民这样说着,下面的群臣却是各个暗自嘀咕,并非谣言止于智者,而是如今长安城中的人都在谈论新茶和凉皮,谁也没有心思去讨论李孝恭是怎么死的了。
长安城商人众多,新茶的出现会对市场造成冲击,因此很多茶叶商人都在商讨出路,那里有心思去管一个跟他们没有一点关系的人是怎么死的?
而凉皮是很多人都想尝一尝的,因此讨论也很广。
不过群臣虽然这样想,却不敢这样说,不仅不敢这样说,他们还要连忙跟着附和李世民的话。
“圣上所言甚是,子虚乌有的事情,自然经不过时间的考验。”
“没错,没错,李将军是暴毙而亡的嘛,长安城中的那些人真喜欢八卦。”
“是啊,李将军暴毙而亡,倒也并非是因为唐家小子闹的,如此看来,唐家小子倒是受了委屈。”
一名官员说着说着李孝恭突然扯到了唐舟身上,而他这么一扯,本来喧闹的大殿突然安静了下来,那人一愣,顿时噤声,左右扫了一下,见众人脸色皆是不同,一时间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小声问道:“我……我说错话了?”
众人相互张望,片刻之后,大殿之上顿时又喧嚣起来。
“是啊,唐家小子受了委屈。”
“嗯,本来嘛,他家的粮食被那个李勤给烧了,谁不气愤不是?”
“就是,要是我也得拉着他赔偿……”
“好在圣上英明,只是把他禁足在了府上……”
群臣再次议论开后,已是没有多少人再去讨论李孝恭,皆是把话题转到了唐舟身上,第一个开口谈论唐舟的人见此,心中稍定,也连忙跟着说了起来。
李世民见群臣如此,心里也知道怎么回事,那新茶和凉皮连他这个帝王都很好奇想尝尝,更别说这些文臣武将了,可这些人去唐侯府都无功而返,唐舟皆以生病推脱,这些人又不傻,怎么可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群臣议论过后,魏王李泰突然站了出来,道:“父皇,既然唐舟与李孝恭之死并无瓜葛,儿臣想替唐舟求情,解除他的府禁。”
见魏王李泰都站了出来,太子李承乾也不甘落后,道:“儿臣也觉得应当如此,父皇英明嘛……”
“臣等附议……”
“臣也附议……”
群臣之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表示尽早解除唐舟的府禁,那些没有表示的,因为几个皇子都站出来了,他们也不敢反对。
李世民见此情况,虽觉得今天这一幕像演戏一般,但他也很想多弄些新茶以及尝一下凉皮,因此也就顺着点头同意了。
“既然众位爱卿都替唐舟求情,那朕就准了。”
---------------------------------------------
早朝过后,正午的阳光毒辣辣的。
翠明楼的门口突然贴出了一张告示,名曰翠明楼新菜品凉皮上市,半贯钱一碗。
半贯钱可不少了,不过因为之前凉皮在长安城闹的沸沸扬扬,所以凉皮一经上市,立马遭到长安城权贵和富贾的疯抢。
对于这些人来说,美食才是重要的,半贯钱一贯钱的又算得了什么?
而这些吃过凉皮的人,皆为凉皮的那种爽口所喜,吃完之后离开的时候,连称诚不欺我诚不欺我。
而就在翠明楼的生意很是红火的时候,已经解除府禁的唐舟终于走出了府门。
虽然都是同样的阳光和空气,但出了府就是自由,就是感觉不一样。
离开了唐侯府的唐舟并没有到处瞎逛,而是直接去了古调阁。
这些天他一直待在府上,跟丹阳公主见面的机会少了,这么多天不见,他还挺想她的。
来到古调阁,只见里面并没有其他人,唐舟知道,肯定是丹阳公主猜到他被解除府禁之后,一定会急着来看她的。
果不其然,唐舟刚进去,丹阳公主的侍女双喜已是跑来笑道:“小侯爷,公主殿下正等着您呢。”
唐舟颔首,而后直接进了丹阳公主的卧室。
进去的时候,丹阳公主只穿了一件薄薄的衣衫,衣衫是丝绸做的,很透明,唐舟看了一眼,顿时心猿意马起来,丹阳公主看到唐舟的眼神,顿时露出嗔怒神色:“看什么看?”
唐舟笑着走了过去:“公主殿下穿成这个样子,不就是为了让我看的吗?”
“去,少臭美了,谁想让你看来着?”
两人这样打趣一番后,丹阳公主才稍微严肃了一些:“你啊,真是好心机,凭着一份新茶和一份凉皮,就这样让群臣为你求情,这也是我皇兄知你委屈,要是换了其他人啊,只怕不仅不会放你出来,还会觉得你是个威胁,要重重敲打你一番呢。”
丹阳公主是个聪明人,更是一个见惯了朝堂阴谋的人,她很清楚自己的皇兄害怕什么,他唯才是用,但也怕一个人得到了太多人的支持,以至于盖了他的这个皇帝。
今天早朝上,大部分群臣都替唐舟求情,得知这个情况后,丹阳公主还真有些替唐舟担心。
唐舟却是不以为意,笑道:“我又并非武将,又不在朝做大官的,这些人为我求情也是为了新茶和凉皮嘛,圣上那么聪明,怎么可能为了茶叶和凉皮就忌惮我,公主殿下,你说是不是?”
这般说着,唐舟忍不住又去摸了一把丹阳公主的玉手,丹阳公主啪的一下打在唐舟手臂上,道:“你还好意思说,弄出了新茶和凉皮,可就只让我尝了些茶叶,凉皮倒现在都还没让我吃过呢?”
见丹阳公主生气,唐舟连忙笑道:“所以啊,我这刚出府不就来你这古调阁了,今天你想吃多少,我给你做多少,我要把你养的白白胖胖的。”
“呸,我才不想被你养呢……”
261.第261章 一口饭引发的悲剧
唐舟府禁解除的消息很快在长安城传开了。
这个消息传开之后,也就意味着对于大唐的天子和群臣并不认为李孝恭的死跟唐舟有关,那些想要找唐舟麻烦的人自然也就不敢再用这个理由去找唐舟的麻烦了。
而当这个消息传到河间郡王府的时候,却是把李崇义给气的不行。
“可恶,实在是太可恶了,圣上怎么把唐舟那小子给放出来了?”
唐舟被放,多少也从侧面证实了李孝恭是因为女人才死的这个事实,因此这个结果绝对是李崇义所不能接受的。
“大哥,这是皇上的命令,我们有什么办法,你是不知道今天早朝上那些群臣,他们都替唐舟求情,我们要是再去闹,怕不好吧。”
李崇义凝着双眉,他自然明白自己弟弟说的这个情况,只是一想到唐舟被放了出来他就愤怒不已,而更让他愤怒的是那个有关他们父王死亡的真正原因传出去的这个事情。
“查,一定要把那个内奸给查出来,查出来后,我非得活活打死他不可。”
李崇义说完,他的几个兄弟相互望了一眼,皆点头称是,然后便又埋头吃饭去了。
李崇义之前说每隔一天要饿一下府上的下人,不过他们可不是下人,不让下人吃饭可以,但不能不让他们吃饭啊。
而就在李崇义愤怒,他的几个弟弟吃饭的时候,在前院下人居住的地方,却是另外一份光景。
在河间郡王府,李崇义的命令还是言出必行的,说不让吃饭就不让吃饭。
所以,虽然昨天晚上这些下人为了今天挨饿吃了个大饱,可如今已是正午时分,昨天的饭食早消化的没有了,所以这些人现在都饿的不行,做什么事情都有气无力的。
张大和孙三两人平日里饭量就很大,如今饿了一个晚上外加大半天,两人皆是虚乏无力。
“孙三,你说这消息是谁传出去的,这不是害人嘛,要再这样撑一天饿一天的,我的胃非得吃坏不可。”张大很恼怒,一边说一边揉自己的肚子,可他不揉还好,这一揉,顿时发出咕咕叫声来。
孙三也比他好不到那去,咬牙切齿道:“这兔崽子忒不是东西,自己闯的祸自己出来背嘛,现在却要我们受苦。”
孙三刚说完,那个张大顿时哎呦了一声:“不行了,我受不了了,我必须找点东西去吃。”
孙三眼珠子转了转:“李管家房里可能藏有吃的东西,我们去找找。”
“这……这好吗?”
“都饿成这个样子了,有什么不好的。”
两人说着,悄然来到了李勤的屋外,透过窗户向里张望,并没有看到李勤的身影。
“可能方便去了,我们趁此机会,赶快找些东西来此。”
两人知道李勤受了伤,方便的时候会花费很长的时间,因此也不怎么担心李勤回来,闪身进了李勤房间后,两人就开始翻找。
他们是李勤的亲信,对李勤的房间也有些熟悉,因此他们很快就找到了一些点心,外加一坛酒以及极快腊肉。
“哎呦,李管家的日子过的不错啊,有酒有肉的。”
“别废话了,拿了就感觉走。”孙三说着,把腊肉往嘴里一塞,狠狠的咬了一口。
可就在孙三咬着腊肉提着酒准备离开的时候,李勤的房门突然吱呀一声开了,接着就看到李勤拄着拐杖站在外面,他看到孙三和张大偷吃自己藏的食物,顿时勃然大怒,挥起拐杖就打了来。
“你们两个兔崽子,好大本事啊,敢到我的房间来偷东西了……”
“老大,饶命啊,我们这不是饿吗?”
“我还饿呢,你们吃了我吃什么,我……我还受着伤呢,看我不打死你们两个……”
李勤最近受的委屈挺多的,可一直都无处发泄,此时碰到这两个不长眼的,顿时就不客气起来,那拐杖打下来,papa的直做响。
李勤这样打的过瘾之后,才终于心满意足的让张大和孙三两人离开了。
两人被打的浑身肿痛,又加上饥饿难忍,离开之后心中颇是愤懑。
“这李管家也忒不厚道了,我们不过就吃他一口饭,他怎么对我们下手这么狠。”
“可不是嘛,太不讲情面了,我们可是他的亲信啊。”
两人这样抱怨着,越抱怨越觉得委屈,最后那孙三一咬牙,道:“李管家不仁,那就别怪我们不义,走,去见王爷去。”
张大突然愣了,问道:“这个时候去见王爷做什么?”
“你不是想吃饭吗,如果我们知道是谁把老王爷的死因传出去的,并且告诉了小王爷,你说我们是不是就能吃饭了?”
“可我们不知道啊。”
“不知道也能说出个天花乱坠来。”
孙三这样在张大耳边低语一番,张大听完顿时睁大了眼睛:“这……这不是陷害吗?”
“哼,陷害又如何,你就说去不去吧?”
张大犹豫片刻,最后一狠心:“去!”
两人商量完,立马去了后院,他们去到后院的时候,李崇义等人还在吃饭,他们见此,突然就跪了下来:“小王爷啊,我们错了,我们不应该知情不报,其实那消息是李勤李管家传出去的,可他威胁我们不让我们说……”
李崇义等人之前还在讨论是谁把消息散播出去的,而且对散播之人恨之入骨,此时听到孙三和张大的举报之后,顿时愤怒不已,因此也不认真核查,立马下令道:“来人,去把李勤给我带来,乱棍打死。”
李崇义的几个弟弟本来也恨李勤给他们父皇找个女人害死了他们的父王,以至于他们在朝中根基未稳就失去了依靠,因此当李崇义吩咐下去之后,他们几人也皆跟着附和。
就这样,李勤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带了来,而且还没容得及他来辩解,便被一棍子闷的昏死了过去,张大和孙三见奸计得逞,但又害怕李勤花言巧语去哄骗李崇义,因此自报奋勇要前去执行乱棍打死李勤的事情。
对这事李崇义倒也不甚在意,微一挥手就同意了,就这样,李勤在不明不白中丧了性命。
262.第262章 风雨欲来
盛夏,天气越发炎热。
翠明楼因为新茶和凉皮的缘故,在食客没有食欲的季节竟然大卖起来。
而在这段时间里,唐舟也没有闲着。
如今新茶风靡长安城,每天来他府上请求合作的人不在少数,茶可是一种暴利行业,再加上古人好茶,所以唐舟也不可能放着这种赚钱的机会不做。
但如何做,怎么做就必须考究考究了。
如今新茶只翠明楼有供应,想喝新茶的只能去翠明楼,这样一来,翠明楼的生意自然是不错的,只是只卖茶水多少有些落入下乘,若能连茶叶也一起卖就好了,只是连茶叶也卖的话,势必使得翠明楼的生意有所下降。
不过唐舟在几分思量之后,还是决定把茶叶卖出去,迅速占领市场的好。
其实炒茶并非特别复杂的工艺,大唐不乏聪明人,以前的茶商如果琢磨的话,兴许自己也能炒出新茶来,不仅如此,他们可能还会有更多的花样。
所以,在唐舟看来,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很多茶商都将摸清炒茶的秘诀,到那个时候再去卖茶只怕就没有什么优势了。
既然如此,不如他先占领市场,而且如果市场上有了炒茶的话,兴许能推迟其他茶商研制新茶的时间。
这样决定之后,唐舟就命人买下了翠明楼周围的一处宅子,在宋小羽的安排下建了一个炒茶的作坊,这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
作坊建好后,唐舟找来一些自己特别信任的人,教会他们如何炒茶,而就在作坊这边紧密的炒茶的时候,唐舟这边已是跟长安城的茶商商谈好了合作事宜。
其实也简单,长安城的这些茶商想卖新茶,必须从他唐舟这里进货,价钱自然不便宜,比之前的的茶要贵上一两杯,不过新茶风靡,这些茶商就算高价买回去,卖的时候也能赚上不少钱。
更为重要的是,新茶在其他地方是没有的,这些人如果把新茶拿到其他地方去卖,又可以提价,所以就算唐舟的价格比以前的高很多,还是吸引了不少商人来此合作。
商人趋利,他们想的那些道道唐舟也知道,把货运出长安城,不管是在大唐境内,还是西域诸国,这些新茶绝对是宠儿,唐舟如果去做的话,获利也定是颇丰的。
只不过唐舟并不想麻烦,把茶叶运到其他地方去,还想再想办法拓宽市场,而且还要找人在不同的地方开店铺,他唐舟可没这么多人手,卖到西域诸国就更不可能了,沿途风沙那么多,太危险,唐舟可不想为了那点利润去冒险。
所以,在长安城当最为原始的供货商是最好的。
------------------------------------------
盛夏时节,蝉鸣不止。
就在唐舟趁着新茶和凉皮大肆赚钱的时候,朝堂之中,一场密谋的风雨如期而至。
这天早朝,因为天气的缘故,群臣多半都是汗流浃背的,就连皇上李世民,也是额头上的汗流个不停,不仅如此,连说话都觉得嗓子眼是干的。
所以早朝开始没多久之后,群臣提意见什么的就不怎么积极了,李世民见此,也不想多呆,准备再问一句就退朝。
“众位爱卿,可还有本要奏?”
群臣相互张望,恨不能马上退朝,因此皆摇头,可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叫张吉的御史台官员突然站了出来,道:“圣上,年中将至,户部检核也该开始了,臣认为这是大事,不可马虎。”
李世民一愣,不过仔细一想,好像也的确该户部检核了,只不过对于他来说,年中的检核并不怎么重要,最重要的还是年底的那一次。
不过规矩不能废,既然张吉提出来了,那就开始检核吧。
“张爱卿言之有理,既然如此,那就让户部把今年上半年的进项和支出统计一下吧。”
张吉见此,又道:“往年皆是如此,但臣觉得户部掌管天下的钱粮,还是应该更为严苛一些才是,臣提议由太子、魏王以及吴王三人合同检核。”
张吉只是御史台的一名官员,此时突然提出由三位皇子检核户部,不由得有些吃惊,大唐开国这么多年,户部一向都没出现什么问题,朝廷每年的库存也是连年上涨,这般严苛的检核倒是首次有人提出,因此不由得令人怀疑户部有什么问题。
亦或者是哪位皇子想搞什么鬼。
可张吉把朝中几个有能耐的皇子都提了出来,到底是那个皇子又实在令人捉摸不透。
朝臣相互张望,一时间都不敢开口,李世民却是微微凝眉,暗想难不成户部真出了问题?
虽然李世民也觉得这有可能又是哪位皇子的阴谋,可不管这阴谋如何,如果户部真出了问题,他也不能视而不见。
细思片刻之后,李世民将目光投向太子、魏王和吴王三位皇子,问道:“你们三人意下如何?”
太子李承乾道:“户部对我大唐来说至关重要,检核严一些也是正常,儿臣是同意的。”
魏王李泰心里却泛起了嘀咕,那户部郑墙是他的人,调查户部岂不就是调查郑墙,可他若是不同意,反而更容易令人起疑,所以在太子李承乾说完之后,他连忙站出来表示附议。
如今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都赞成了,吴王李恪就更没有反对的道理了。
三位皇子这样说完,李世民点点头:“好,那就由你们三人负责检核,御史台再派出几人来进行监督,若有人从中捣鬼,朕绝不轻饶。”
这样说完之后,李世民望了一眼群臣,见再无人上奏,于是微一挥手,宣布退朝。
退朝之后,天气依旧炎热,朝中群臣离开皇宫之后,倒没有急着各奔东西,而是三三两两的聊着,今天张吉提出的问题实在令他们太奇怪了,而对于一些对于朝堂风雨比较敏感的老狐狸如长孙无忌之流等,更是隐隐察觉到了危险的味道。
只怕在这朝堂之上,要变天了。
猜出了这些,他们就不能像往常那样再没心没肺的喝酒逛窑子了,他们必须谨慎一些,甚至需要弄清楚这是谁的阴谋。
263.第263章 各自应对
东宫。
太子李承乾回到东宫之后,立马派人把杜荷给叫了来。
“杜先生,本殿下知道你很聪明,而且运筹帷幄,只是检核户部之事,你让本太子一个人去负责不就行了,干嘛让张吉把魏王李泰和吴王李恪也都牵扯进来。”
杜荷见太子李承乾不理解,心中多少是有些失望的,但还是连忙说道:“殿下,这事要由你一人负责也并非不可,可调查出来之后,就你一人的证词难免难以令朝臣信服,可如果有魏王李泰和吴王李恪的话,那就任谁也不会质疑了,再者,就算出了什么问题,殿下你也不用一个人担着不是?”
太子李承乾听完这话,顿时一愣,觉得杜荷言之有理,可他又有一个疑问:“那郑墙是魏王李泰的人,他势必处处袒护郑墙,万一他们有了准备怎么办?”
“无妨,在退朝之后,属下已经借殿下名义派人将整个户部的账本给看封上了,除非三位皇子在场,任何人不准靠近,违令者斩。”
听闻此言,太子李承乾微微颔首:“杜先生做的不错,既然这事由我们三个皇子负责,我做这样的安排也不会引人异议,只是你就那么肯定能从账簿中找出问题来?难不成你?”
说到这里,太子李承乾顿时露出惊讶神色,杜荷何等聪明,看到太子李承乾这个样子,已是明白了他的意思,道:“殿下是觉得我在户部做了手脚?”
“难道不是?”
杜荷摇摇头:“户部是魏王李泰的地盘,我怎么可能做的了手脚,而且户部不比其他地方,账簿看的严着呢。”
“那你的自信从何而来,就因为知道郑墙的钱财多了些?”
“这只是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就是我为殿下找了十几个老账房,这些老账房都是做假账的高手。”
太子李承乾又不明白了,问道:“你要这些人在查账的时候动手脚?”
听到太子李承乾这话,杜荷有点无语,心想你怎么老是从阴谋诡计中想呢,就不能想的正常一点?
“非也,其实属下想说的是,他们这些人都是做假账的高手,所以如果户部的账目有什么问题的话,绝对逃不出他们的眼睛。”
太子李承乾点点头,沉思片刻后问道:“你有几成把握差出问题来?”
“七成。”
太子李承乾笑了笑,对他来说,七成已经足够了。
---------------------------------------
魏王府。
退朝之后,魏王的心就没有平静过,这让他肥胖的身子呼吸都有些不顺,时不时就要喘一下。
魏王李泰刚到府上没多久,户部尚书郑墙就急匆匆的赶了来,三个皇子要调查户部,他可不能不来啊。
郑墙来到魏王李泰跟前,扑通一下就给他跪了下来。
魏王李泰凝着双眉,问道:“怎么一来就跪啊?”
郑墙脸色很难看:“王爷,您可要救救小的啊。”
魏王李泰心头猛然一沉,他早觉得这事怪异,不是其他皇子的阴谋就是户部真的有问题,如此郑墙突然说出这么一句话,那可正是印证了他的想法的。
“户部真有问题?”
郑墙是魏王李泰的人,而且是很亲近的那种,如今事情已经到了紧要关头,他也不敢隐瞒,连忙说道:“属下……从户部贪墨了一点银子,做了一点假账。”
听到这话,魏王李泰突然起身,一脚踢在了郑墙的身上,户部很重要,是他谋大事的根基,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郑墙竟然是贪财之辈,这样的人最容易坏事了。
不过魏王李泰在踹了他一脚之后,反而慢慢冷静了下来,郑墙不能在户部了,但却不能是现在,此时的他必须把户部握在手中,就算要撤了郑墙,也必须等自己找到替代之人之后,所以现在的他还必须保住郑墙。
“这事知道的人多吗?”
郑墙本以为自己万无幸理,听闻此言,顿时一喜,道:“只有几个人知道,不过属下都给了他们好处,他们不敢出卖属下的。”
“假账做的如何?”
“属下也算是个做假账的高手了,绝对没有什么问题。”
魏王李泰沉思许久,而后摇摇头:“不行,还是太危险了,没有多少人知道,可那张吉为何会突然提出严审的?这样,你去户部把假账毁了,把贪慕的银子全部补上,不够先从我王府中支取。”
为了保住郑墙,魏王李泰觉得只能这样做了。
可郑墙却傻眼了。
“王爷,属下来时,太子已经派人把户部看严了。”
“什么?”本来以为万无一失的魏王李泰突然像发疯一般的向郑墙扑了去。
------------------------------------------------
吴王府。
吴王李恪回到府上的时候心情似乎很不错,虽然他知道自己被人当枪使了。
廉红线见他如此,笑道:“王爷这般高兴,可是有什么好事发生?”
吴王李恪笑了笑:“倒不算什么好事,就是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两人开斗了,他们两人斗来斗去,本王倒可以坐下看热闹了。”
这样说完,吴王李恪将今天早朝上的事情跟廉红线说了一遍,廉红线在烟花巷有江南阁,对于郑墙出手大方的事情自然知道,也早怀疑,只是因为吴王李恪势力较弱,并不想过早动他罢了。
如今太子李承乾要动,他们看个热闹倒是无所谓的。
只不过李恪说完之后,廉红线笑道:“户部可是个肥缺啊,六部的尚书虽然品阶相同,可户部和吏部的尚书给人的感觉就比其他尚书要高一级,王爷难道就不心动?”
李恪并没有吃惊,太子李承乾跟魏王李泰斗,不管谁赢,那郑墙户部尚书的位置怕是保不住了,如果趁此机会将自己的人安插在户部,那可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户部很重要,本王自然有心,但你觉得本王的这些人当中,何人能够当此重任呢,而且还能避免被太子和魏王两人合伙夹击?”
廉红线双眉微蹙,红红的嘴唇像欲滴的樱桃,只见她微微抬头,明眸微转,一声轻叹后道:“没有。”
264.第264章 惊天大案
太子李承乾的动作很迅速。
就在早朝上颁布由他们三人开始户部检核后的第二天,太子李承乾已经带着杜荷给他准备好的那些账房先生去了户部。
魏王李泰虽然无奈,可也没有办法,只能跟着同去,他只希望郑墙的假账做的很好,让那些账房先生看不出破绽来。
吴王倒是随意一些,全当看热闹了。
一众账房在户部的房间里不停的拨弄着算盘算账的时候,三位皇子就在户部院落的一棵大树下乘凉喝茶,茶自然是唐舟鼓弄出来的新茶。
“太子殿下,魏王,这新茶倒是好喝的很,来多饮几杯。”
太子李承乾心情不错,因此也还算给吴王李恪面子,端起一杯就喝了起来,而且喝了之后,他越发觉得清爽了不少,可魏王李泰就没有这般心情了,他瞪了一眼吴王李恪,而后冷哼了一声。
吴王李恪见魏王李泰如此,也不生气,浅浅一笑后,就跟太子李承乾谈论起最近长安城的趣闻来。
“最近翠明楼的生意不错啊。”
太子李承乾虽然讨厌唐舟,但他现在心情好,跟吴王李恪谈起来的时候也很是随意。
“是啊,一样新茶,一份凉皮,已经足以让翠明楼的生意好起来了。”
太子李承乾这样说完,才突然意识到这新茶是吴王李恪带来的,因此不由得心中生了疑惑,唐舟府禁解除之后,长安城中倒也开始卖起新茶来,但吴王李恪这般把话题扯到唐舟身上是几个意思?
就在太子李承乾心生疑惑的时候,吴王李恪又笑了笑:“是啊,小弟我曾经去过翠明楼,当时那里还是个不怎么样的小客栈,不曾想现在竟然成了长安城最大的客栈,啧啧。”
吴王李恪说完这句话后,太子李承乾顿时想到吴王李恪的确曾经在翠明楼教训过一众权贵子弟,当时也算是帮了唐舟的忙,因此忍不住心想,难不成唐舟已经投靠了吴王李恪?
想到唐舟大婚的时候吴王李恪的表姐穆晴给唐舟弹曲相贺,他越发有了这种肯定,因此一时间觉得吴王李恪得了唐舟,也将成为大敌啊。
吴王李恪倒不知太子李承乾的这些心思,他就是觉得今天心情挺不错的,因此就随便说了一些事情来凑趣,不过他察言观色的功夫很厉害,当他发现太子李承乾神色有异的时候,已是突然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
于是连忙笑道:“可惜啊,本王当初帮了他那么大的忙,前段时间想要他几斤茶叶,他都推三阻四的。”
太子李承乾听闻此言,心中顿时放松下来,暗想,原来吴王李恪是想在自己跟前报屈啊,他定是知道自己跟唐舟不对付,因此说些这话来让自己高兴,难不成他要投靠自己?
魏王李泰本就愤懑,此时听到吴王李恪这话,以为吴王李恪在讨好太子李承乾,心中越发的不高兴起来,于是一挥手:“本王身子不适,暂时回去了。”
太子李承乾巴不得魏王赶紧离开,以免他在这里耍什么花样,可吴王李恪却不想他离开,他要是离开了,那里还有好戏看?
因此,魏王李泰刚要起身,吴王李恪连忙开口道:“魏王,父皇让我三人检核户部,你这时离开,怕有些不妥吧?”
魏王李泰猛的瞪了一眼李恪:“本王来去还要受你指使吗?”
李恪不曾想魏王李泰竟然对自己生起气来,一时间心中也大是不爽起来,正要反唇相讥,屋内的算盘声突然停了下来,接着一人从里面急匆匆跑来:“太子,魏王,吴王,查出了一点异样。”
三人听得此言,再无心在这边勾心斗角,连忙进了存放账簿的屋子。
-----------------------------------------------
皇宫,御书房。
李世民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的时候,一名太监急匆匆来报:“圣上,太子、魏王和吴王求见。”
李世民微微抬头,像是自言自语道:“这么快户部检核就有结果了?”
太监也不敢多言,只问道:“圣上,可否宣他们觐见?”
李世民点点头:“宣。”
不多时,三位皇子进了御书房,太子李承乾将一份奏折递了上去,道:“圣上,我等兄弟三人经过一个上午的核查,发现户部最近几年竟然少了差不多一万贯钱,而这一万贯钱到底进了何人之手,尚不得而知。”
李世民听闻此言,顿时一惊,一万贯钱对他李世民来说倒不算多,可户部莫名少了这么一万贯钱,事态就大了,这说明户部的官员不干净啊。
他们竟然敢贪墨朝廷的钱财,这样的官员还能用吗?
把太子李承乾递上来的奏折仔细看过一遍之后,李世民甚是愤怒,道:“差,让刑部和大理寺都插手查,一定要查出到底是谁贪墨了这一万贯钱,查出之后,朕决不轻饶。”
太子李承乾心中暗喜,道:“父皇,能在户部无声无息贪墨这么多钱的人,必定是户部重要官员,因此儿臣建议,在户部的情况尚不明朗之前,户部的几名尚书、侍郎要被监禁起来,以免贪墨是他们所为,而在调查的时候他们从中做手脚。”
李世民沉思片刻,道:“准了。”
魏王李泰此时已知这一切都是太子李承乾的阴谋,可如今他的人真的查出户部少了一万贯钱,他就是想替郑墙辩护也是不能。
现在的他只能想办法保住户部尚书郑墙。
可该如何保下他?
三人从皇宫离开之后,魏王李泰急匆匆回到府上,吩咐道:“去把杜构给本王叫来。”
户部发生了惊天大案,几年时间里竟然少了一万贯钱,这事很快传遍了长安城,因此杜构来的时候,多少已经从街上听到了一些传闻,而传闻传的如此之快,令他觉得事态很严重,而且也很奇怪。
来到魏王府后,杜构还没来得及行礼,魏王李泰已是连忙摆了摆手,道:“不必多礼,如今户部被查,郑墙凶多吉少,本王要保他,你快想个办法。”
听闻此言,杜构却是一愣,问道:“王爷,这郑墙可与户部贪墨案有关?”
265.第265章 经年未发
“王爷,这郑墙可与户部贪墨案有关?”
郑墙一事,魏王李泰也是最近才知道的,杜构虽是魏王谋士,但魏王并没有与他多言,此时杜构想问,他也不好再隐瞒,咬牙切齿道:“这个郑墙,枉费本王那般器重他,他竟然做出这等事情来。”
这话已是承认郑墙跟户部贪墨案有关了。
杜构微一凝眉,问道:“王爷是什么意思,要保下郑墙?”
魏王李泰颔首:“户部至关重要,在本王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之前,不能让郑墙离开户部。”
杜构沉思片刻,道:“户部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身为户部尚书的郑墙只怕是脱不了干系的,不管最后刑部和大理寺有没有查出他跟此事有关。”
“那你的意思是?”魏王隐隐有些不快,但杜构却不能不说,道:“这事是太子李承乾的阴谋,只怕他已经准备多时,想保郑墙恐怕不可能,王爷现在需要做的,一是尽快找人替补户部尚书的位子,二是不要因为这事让圣上对您生出不喜之心。”
说到这里,杜构微微一顿,而后又道:“当今圣上雄才大略,最是看不惯一些污秽之事,户部这么多年被人贪墨了一万贯钱,圣上必定会大力整治户部,王爷若是这个时候逆了龙鳞,怕有些不妥。”
听到杜构这话,魏王李泰顿时恍悟,而这个时候,杜构又道:“王爷现在只是王爷,您想成大事,只有顺圣上的意,让他喜欢你,只有圣上喜欢你了,才有可能立你为太子,只要不忤逆了圣上,您跟太子相斗,圣上也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魏王李泰此时已认可了杜构的观点,他是王爷不是太子,想当太子只能讨自己父皇的欢心,如今自己父皇要整治户部,他岂可拦着?
“杜先生言之有理,只是失去郑墙,何人可代替他的位子呢?”
“刑部尚书张亮,张亮支持王爷,又是凌烟阁功臣,如果王爷推荐他去户部任职,问题应该不大。”
听闻此言,魏王李泰顿时横起了双眉:“本王手下就刑部和户部两个部门,你把刑部的尚书调到户部来,岂不是有拆东墙补西墙的意思,这怎么能行,张亮去了户部,刑部怎么办?”
杜构苦笑:“王爷手下可用之人虽多,但能任尚书的却少,他们的资格不够,刑部与户部,王爷终归要有个选择的,壮士断腕,王爷当断啊。”
魏王李泰也是聪明人,自然明白杜构所说的道理,刑部和户部尚书的品阶虽然一样,但因为所管不同,刑部尚书调任道户部尚书,在世人看来就是升迁。
而户部管天下钱粮,对魏王李泰来说太重要了,他并不想失去户部。
可他也没有立马下决定,沉思许久后,才说:“容本王再想想。”
杜构颔首,而后提到:“王爷,如今太子做出了反击,我们若是坐以待毙,只怕就不好了。”
魏王李泰听闻此言大喜,道:“不错,我们必须反击,杜先生有什么主意吗?”
“太子素喜女色,我们还是要多给太子弄些女人来才行,不过这些都是私底下做的,意在败坏太子名声,可徐徐图之,而眼下我们要做的,却是打击太子一党的气焰。”
说到这里,杜构微微抬头看了一眼魏王李泰,见他神色好了不少,于是这才继续说道:“太子李承乾奉旨建造凌烟阁,如今已经动工,王爷想报仇,不妨在这上面做些文章。”
“如何做文章呢?”魏王李泰心情已经好了不少,语气也缓和了些。
杜构想了片刻,眉角微微一紧,嘴角露出一丝狠色道:“无毒不丈夫,王爷,我们不妨这样……”
-----------------------------------------
户部几年间竟然被人贪墨一万贯钱的事情很快传遍了长安城,其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而就在这个消息疯传的时候,东宫之中,太子李承乾却是露出了得意神色。
他望着对面坐着的杜荷和苏无为道:“两位先生的好计策啊,如今户部贪墨一事东窗事发,只要刑部和大理寺认真调查,一定能查出问题来的,那郑墙别想在户部待了。”
太子李承乾说完这个,杜荷连忙笑道:“还是苏先生的办法妙,将此事传开,如此我大唐长安百姓皆知户部官员贪墨了他们交纳的税钱,关中子弟多豪情,不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此事只怕难善了。而且此事闹大,就算皇上想大事化小也不行了。”
苏无为毕竟是东宫谋士中的前辈,杜荷少不得要拍他的马屁,不过苏无为倒不怎么喜欢这些,听完杜荷的话后,说道:“其实我这么做也不过是为了预防万一罢了,杜先生使户部的事情东窗事发,如果有人再调查到郑墙有很多钱都来历不明,那他也就完了。”
说到这里,苏无为不等杜荷反应,突然又道:“所以,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应该是如何把户部争夺到手,现在太子手中有礼部和工部,但这两个部门作用不大,如果能将户部囊括到手的话,其效果将会大不一样。”
一听要把户部弄到手,太子李承乾顿时欣喜,道:“苏先生所言不差,只是你觉得何人可胜任户部尚书呢?”
“侯君信。”
苏无为说了一个人名,太子李承乾和杜荷两人皆是一愣,觉得这名字好熟悉。
这时,苏无为又连忙解释:“侯君信是侯君集的堂弟,早年也是立下了赫赫战功的,不过次人还有个本事,那就是精通账房之事物,他现在在兵部任侍郎,如果太子为他多多谋划的话,将他推到户部尚书的位置还是有可能的。”
苏无为说完,太子李承乾沉思片刻,道:“此人是本殿下的人吗?”
苏无为摇摇头:“不是。”
太子李承乾顿时一愣,惊问道:“既然不是,苏先生为何要太子殿下把他从兵部侍郎的位置推到户部尚书的位置,你可知这样做的困难性?”
被太子李承乾质问,苏无为也不急,道:“现在不是,但很快就会是的。”
266.第266章 整治户部
户部出事之后,大理寺与刑部同时出手,很快便把户部的官员给调查了个遍,那个官员突然多了不明财产,那个官员在上任期间有什么不法行为,如此等等。
而大理寺在把这些东西调查清楚之后,直接送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看过大理寺送来的奏折之后,发现户部竟然三分之一的人都有问题,当然,并不是说这些人都贪墨了户部的钱,而是这些人在户部这些人利用自己的职权做了其他朝廷所不允许的事情。
本来嘛,这些事情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大理寺和刑部也不一定乐意去查,但如今户部出了事,他们可就不能把这些事情给放过了。
大理寺和刑部只是履行了职责,可李世民看完之后却是震怒,他一直以为户部都是有着朗朗清气的,不曾想竟然这般浑浊,于是一怒之下,全部将这些有问题的官员给贬职了。
户部三分之一的官员全部贬职,有的更是被废为庶民,永世不得录用,这在大唐开国以来还是头次,一时间长安城中又是一片议论。
而就在长安百姓议论户部的这些事情的时候,太子和魏王等人则为了把户部拿到手而展开了朝堂争夺战。
这天早朝,魏王李泰提议由张亮任户部尚书,而太子李承乾则支持侯君信。
双方谁都有谁的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李世民见此,只得暂时退朝。
户部有人贪墨,经年不发,这事对李世民的震撼挺大的,因此对于户部尚书的位置他也不敢贸然任命了,户部太重要了,打仗所需粮草军备全从户部里拿,如果那天户部的官员把钱财都弄的不知道去那里了,那突然打仗了怎么办?
他必须任命一个信得过的人,而且户部必须进行整顿,可如果整顿,朝臣又给不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这天退朝之后,李世民颇为烦闷,为此就派人去请丹阳公主,顺便让丹阳公主把凉皮和新茶也带来一些。
丹阳公主来了之后,兄妹两人坐在一起吃凉皮。
丹阳公主吃凉皮喜欢加醋,李世民却独爱芝麻酱,两人这样边吃边聊。
“皇兄,户部的事情臣妹都听说了,不知皇兄准备派何人担任户部尚书呢?”
李世民把嘴里的凉皮嚼了几下咽了,而后一声轻叹:“朕正为此事发愁呢,太子想让侯君信任户部尚书,魏王想让张亮,这两人倒也都够资格,可朕却隐隐不安啊。”
具体原因李世民并没有说出来,其他他之所以不安是因为他并不想让户部掌握在太子亦或者魏王手里,户部应该掌握在他李世民的手里,可到目前为止,他并没有找到这么一个值得让自己信任的人。
丹阳公主自是明白李世民的担心,但她见李世民不明言,她也不好多说其他,只笑道:“皇兄无需忧心,我大唐人才济济,难道还找不出一个可担任户部尚书的人吗?”
李世民笑了笑,他也觉得应该不难,大唐最不缺的就是人才嘛。
-----------------------------------------------
就在李世民跟丹阳公主在皇宫里吃凉皮的时候,退朝的大臣已经陆陆续续的散去。
可其中一名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却一直沉着双眉,今天早朝上的事情让他很费解。
这名男子就是侯君信,他对户部倒不是没有想法,只是他却从来没有奢望过,可今天朝中不少人突然都跳出来支持他去户部当尚书,可是让他又惊又喜的了。
不过多年的政治生涯让他变得很谨慎,事情太奇怪了,这其中必定有他所不知道的原因。
今天支持他的人基本上都是太子李承乾的人,难不成太子李承乾想拉拢他?
侯君信并不反对党争,只是在局势没有明朗之前,他并不想过早的投靠某人,如今太子李承乾这般大力帮自己,难道他有信心说服自己?
侯君信想了一路,可就是想不明白,他本想直接去东宫询问,可又觉得不妥,最后只能一声轻叹后,骑马向府上赶去。
东宫。
太子李承乾回到东宫之后,立马把苏无为给找了来。
“苏先生,本太子殿下已经按照你说的做了,但你真能肯定把侯君信拉到我们的阵营里来?就算你能,也应该等拉来之后再提拔他嘛。”
苏无为又被太子李承乾质问了,但他仍旧浅浅一笑,不急不缓道:“太子殿下,如今圣上对户部尚书的任派很谨慎,此时侯君信不是太子殿下的人,他的机会就越大,不然您拿什么让他跟凌烟阁功臣张亮去争?圣上之所以没有急着下决断,也是因为他觉得侯君信并非是殿下的人。”
“可我们这样支持侯君信,父皇他怎么可能不疑心?”
“圣上疑心任何人,但只要他没有证据证明侯君信投靠了殿下,他就会考虑他。”
太子李承乾见苏无为说的也有道理,只好不再纠缠这个问题,问道:“那你有何把握说服侯君信呢?”
苏无为笑了笑:“殿下还记得您在东宫的那个侍卫贺兰楚石吗?”
“他不是侯君集的女婿吗,怎么,你把他拉拢来了?”
苏无为点点头:“正是,而且是不会变心的那种,这贺兰楚石失手杀了人,被我给秘密处理了,有这个把柄在手,贺兰楚石就必须听太子殿下的,而且我又许以厚利,他立马就表示愿意为殿下肝脑涂地。”
听到苏无为说的这些话后,太子李承乾才终于放心了许多,于是又问道:“你想让贺兰楚石去说服侯君信?”
苏无为笑着摇摇头:“侯君信只听他大哥侯君集的话,我们想收服侯君信,只能先收服侯君集,如今侯君集已经跟薛万彻联手灭了高昌,想来再过几个月就要回京了,到时我们可让贺兰楚石去说服侯君集,而我们让侯君信当户部尚书,就算是给侯君集的一份贺礼了。”
“苏先生言之有理,既然如此,本太子会全力支持侯君信的,不过苏先生也要跟贺兰楚石说好,要他务必说服侯君集。”
苏无为笑了笑:“这个殿下放心便是,保管万无一失。”
267.第267章 巡查翠明楼
从皇宫离开之后,丹阳公主坐上马车准备回古调阁。
可就在这个时候,她的侍女双喜突然说道:“公主殿下,如今连堂堂的户部都出现贪墨的事情了,您出资的翠明楼可别被人给偷偷窃了银两,公主您日理万机几个月也不去一趟翠明楼,万一被那些人给坑了就不好了。”
双喜说着,小嘴竟然都嘟了起来,好似觉得翠明楼的人真的私底下做出了私吞钱财的事情。
听到双喜这话,丹阳公主却是一愣,而后冷冷道:“翠明楼的人都是小侯爷挑选的人,本公主信得过唐舟,他信得过的人本公主自认也是信的。”
双喜被丹阳公主训斥,却也不怕,道:“小侯爷自然是信得过的,可他找的那些人就不一定了,奴婢听说那个管账的以前是西市的混混,女扮男装了好久呢,她之前还骗人钱财,公主殿下,你说这样的人能信吗?”
丹阳公主一愣,她知道双喜说的是宋小羽,她对宋小羽的以前倒也听唐舟说过,因为信得过唐舟,她也就听之任之了,不过此时听双喜这么一说,她觉得还是去翠明楼看看的好。
她身为公主,倒不在乎翠明楼分给自己的那些钱,虽然有不少吧,她只是觉得万一翠明楼的人在账目上做了手脚,反倒让唐舟被蒙蔽了。
因此,在双喜说完那些话之后,丹阳公主随即吩咐道:“改道翠明楼。”
双喜见丹阳公主要去翠明楼,心知她信了自己的话,于是顿时露出笑容来:“好嘞。”
丹阳公主的马车改道翠明楼。
她们来到翠明楼的时候饭点已经过了,不过翠明楼还是有不少客人,丹阳公主刚进去,已经被人认了出来,柳紫衣和宋小羽两人更是连忙出来迎接。
一行人进了后面,请丹阳公主入座后,一向比较活泼随意的宋小羽最先开口问道:“公主殿下今天怎么突然来翠明楼了,是不是想尝一尝我们这里的新菜?”
双喜似乎不怎么喜欢宋小羽,听到宋小羽这话,顿时就摆出了脸色:“怎么,我家公主殿下好歹也是这里的老板,来不得?倒是你,不过一个打工的,显摆什么。”
双喜此言一出,顿时令周围的空气都为之一凝,柳紫衣更是微微凝眉,有些不喜,她跟宋小羽合作这么长时间后,对宋小羽情同姐妹,如今听到双喜这般说宋小羽,她又怎么可能高兴?
不过柳紫衣到底更为成熟稳重一些,她虽然觉得双喜这样说太过分了,可因为双喜是丹阳公主的侍女,她只是浅浅笑道:“宋姑娘可没说公主殿下不能来,公主殿下要是能来,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
柳紫衣想要当和事老,但宋小羽却是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此时被一个侍女欺负,她那里能忍,一声冷哼后道:“公主来了还没说什么呢,你一个侍女倒先摆上架子了,我们欢迎公主殿下,可不欢迎你这样没规矩的侍女。”
这句话连带着把丹阳公主都给骂了,双喜是丹阳公主的侍女,可却没有规矩,这不是说丹阳公主教训属下无方嘛。
宋小羽这般说完,却是令人一惊,丹阳公主什么身份,何人敢这般暗讽她?
柳紫衣不由得为宋小羽担心起来,丹阳公主微微凝眉,暗想好一张厉害的嘴啊,不愧是在西市厮混惯了的。
这样想着,丹阳公主已是浅浅一笑:“好了,本公主就是没事来看看,你们倒先吵上了。”
见丹阳公主并未见怪,柳紫衣心中稍安,宋小羽则是有些吃惊,暗想丹阳公主倒真是大度,不由得对她心生了几分好感。
宋小羽表面倔强,其实内心却是极柔的,此时见丹阳公主没有见怪,态度立马就有了改变,笑道:“还是公主殿下大度。”
丹阳公主浅浅一笑,道:“是这样的,眼看月底将至,翠明楼开张这么长时间,本公主身为老板之一却还没有来查看过,因此特来看看。”
柳紫衣听到丹阳公主这话,心中多少明了了一些,丹阳公主怎么可能无缘无故来这里查看?肯定是有什么事情导致她想来看看的,想到最近长安城传的沸沸扬扬的户部贪墨案,她觉得丹阳公主肯定是为了翠明楼的账簿才来的。
不过她虽知丹阳公主用意,却不能明言,笑道:“翠明楼就是公主殿下的,您怎么查看都行的,请吧。”
丹阳公主微微含笑,柳紫衣在待人接物上比宋小羽更为稳重一些,她觉得唐舟倒是没有用错人。
就这样,在柳紫衣和宋小羽的带领下,丹阳公主把翠明楼的后厨以及一些房间随意的看了一下,这样看完之后,她才突然提到:“把账簿也拿来让本公主看看吧。”
听闻此言,柳紫衣暗想自己猜的一点没错,这个公主殿下真是为了账簿来的,但她自认账簿没有什么问题,所以也不怕丹阳公主查,于是请丹阳公主在池塘中心的亭子坐下后,一边命人去把账簿拿来,一边请丹阳公主喝茶。
“这是小侯爷炒的新品种茶,叫什么毛尖的,丹阳公主你尝尝。”
丹阳公主浅浅一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而后少不得称赞几句,这样正说着,已经有人把翠明楼的账簿给拿了来,翠明楼的生意很大,每天的进项都在几千贯甚至上万贯,账簿也多,丹阳公主自然不可能每一本都看看。
所以账簿放下后,她只是很随意的拿起一本来翻看,可她这么一翻之下,顿时愣住了。
不过丹阳公主的涵养极好,虽然被翠明楼的账簿被惊住了,可并没有立马发作,只是刚才被宋小羽反唇相讥的双喜就没有这么好的涵养了。
她一直站在丹阳公主背后,丹阳公主打开账簿的时候她也是看到了的,当她看到账簿上那些她完全看不懂的东西后,顿时怒道:“你们这是什么意思,拿这个东西来糊弄我们家公主吗?告诉你们,我们家公主跟小侯爷关系好着呢,你们就不怕公主把这事告诉小侯爷?”
双喜这么一嚷嚷,柳紫衣和宋小羽两人却是一愣,看不懂?
268.第268章 实在是妙的账簿
双喜这般嚷嚷开后,柳紫衣和宋小羽两人顿时一愣,不过很快她们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而这个时候的丹阳公主却还能保持镇定,瞪了一眼双喜后,这才向柳紫衣和宋小羽道:“这账簿上的东西稀奇古怪的,想必是小侯爷教的吧?”
丹阳公主聪明,看到翠明楼的账簿跟她以前所见的不一样,倒不会认为是翠明楼的人故意糊弄她,大家都不傻,怎么可能拿这个来糊弄人?
想到唐舟经常弄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而这翠明楼又是唐舟开的,那么他把这里的账目弄的古怪一些也就不奇怪了。
见丹阳公主说出这话,宋小羽连忙笑道:“还是公主殿下好眼力,这种记账方法就是小侯爷教的,他称之为借贷记账法,用这种方法记账收入和支出都清晰明了,谁也做不得假。”
丹阳公主听到宋小羽这话,眼神突然发出光来,虽然她还没有弄明白这种记账方法是怎么回事,但听到谁也做不得假这句话后,她已是对之产生了兴趣。
“原来是这个样子,只是本公主虽不知何为借贷记账法,但只要是账目,本公主自认还能够看懂,但你这账目却有太多让本公主看不懂的东西了。”
宋小羽也不急,道:“公主殿下是不是对这些数字很陌生?”
“数字?”丹阳公主有些不解,账目上那些圆圈啊,一竖啊之类的竟然是数字?
“是啊,这些都是小侯爷教的,他说是什么阿拉伯数字,这个圆圈就是零,这个一竖是一,这个是二……”
宋小羽这样把账簿上的十个阿拉伯数字全部说完后,又继续笑道:“小侯爷说了,用阿拉伯数字记账方便,不管是书写的时候还是计算。”
丹阳公主很聪明,宋小羽这般一解释后,她再去看那些账簿,不由得就清晰明了起来,这边的是借,那边的是贷,两边的结果对等之后,才说明账目是没有问题的。
而当丹阳公主明白这个时候,心中顿时狂喜起来,于是也顾不得再看其他账簿,只拿起一本账簿道:“这本账簿本公主先用一下,用完之后自会还你。”
宋小羽不明白丹阳公主为何要借账簿用,不过她也不紧张担心,道:“公主殿下只管拿起便是,这些都是副本的。”
丹阳公主颔首,而后再不在翠明楼多做停留,拿着账簿就向皇宫赶去。
丹阳公主这般匆忙离去,宋小羽有些不解道:“柳姐姐,丹阳公主这是怎么啦,不是要查看我们翠明楼的账簿吗,可怎么只看了一本就急匆匆的走了?”
柳紫衣见多识广,笑道:“户部发生了贪墨案这件事情你知道吧?”
“当然知道啊,这事已经满长安皆知了。”
宋小羽说完,突然恍悟,道:“柳姐姐的意思是说,丹阳公主要把借贷记账法和阿拉伯数字推荐到户部?”
柳紫衣点点头:“户部对朝廷来说至关重要,户部发生贪墨案,皇上一定很着急,想要杜绝这类事情的再次发生,可皇上一定找不出更好的办法来,丹阳公主看到了我们翠明楼的记账方法,你说她会怎么做?”
--------------------------------------------
盛夏的天气燥热的很,丹阳公主急匆匆的进了皇宫。
宫里的太监把丹阳公主去而复返的事情跟李世民说了一下,李世民听完之后有些吃惊,暗想丹阳公主肯定有事,于是连忙吩咐太监道:“宣丹阳觐见。”
不多时,丹阳公主从外面进了御书房,脸上带着三分急切七分惊喜,李世民见她如此,倒不怎么担心了,问道:“丹阳你去而复返,又喜笑眉开的,可是遇到了什么好事?”
丹阳公主笑道:“皇兄猜对了,就是好事,而且是天大的好事。”
一听此言,李世民也被激起了兴趣,道:“哦,你快说说,是什么好事?”
丹阳公主点点头,然后把翠明楼的账簿给李世民递了过去,李世民很是好奇,接来一看,却又完全看不懂,不由得觉得有些莫名其妙,而就在这个时候,丹阳公主已是开口道:“皇上不是一直想杜绝户部贪墨案的再次发生吗,这就是办法。”
李世民凝着双眉:“这……算什么办法啊,朕根本就没看出什么来,这上面的东西是什么,跟鬼画符似的。”
丹阳公主浅浅一笑,指着账簿就开始解释起来,李世民比丹阳公主还要聪明,听到丹阳公主的这些解释之后,顿时明白过来,而他明白过来之后,忍不住道:“妙,真是妙,这借贷记账法可真是个好东西,收入多少,支出多少,全部记的清清楚楚,最后借贷双方又需要平衡,不平衡就有问题,如此一来,谁想做假账都必须好好掂量一下了。”
“还有你说的这个什么阿拉伯数字,简单好记,比我们的一二三四要容易的多了。”
丹阳公主点点头:“皇兄说的不错,如果把阿拉伯数字和借贷记账法推广开来,以后记账会容易很多,而且也不会再出现做假账的问题,皇兄所担心的户部也就自然而然的好管理了。”
李世民一边听丹阳公主这样说,一边仔细的研究丹阳公主带来的那本账簿,这样从头翻到尾,忍不住赞道:“妙啊,实在是妙,这个记账的方法妙,这个阿拉伯数字更是精妙绝伦,就连这本账簿上所记的账,也妙。”
听到李世民后面一句话,丹阳公主却是一愣:“皇兄何出此言?账簿上的账有何妙处?”
“当然有妙处啊,这账簿上的账真是太高了,一天就收入上千贯甚至一万贯,谁家的生意做的这么大啊,你说妙不妙?”
丹阳公主只在意借贷记账法和阿拉伯数字,倒没有怎么去注意账目上的数字,此时被李世民这么一提,倒是突然醒悟过来。
而这个时候,李世民又突然忍不住问道:“丹阳啊,这到底是谁家的账簿啊,老有钱了,还有,这借贷记账法和阿拉伯数字,又是谁想出来的?”
“回皇兄话,这借贷记账法和阿拉伯数字都是唐小侯爷想出来的,这账嘛,是翠明楼的。”
269.第269章 推而广之
“回皇兄话,这借贷记账法和阿拉伯数字都是唐小侯爷想出来的,这账嘛,是翠明楼的。”
丹阳公主说完,李世民顿时一惊,道:“这些都是唐舟那小子想出来的?”
李世民太吃惊了,如果说唐舟有些才气,能写几首诗,又会做饭,还能想出一些活字印刷术这样的东西,他虽然惊讶,但多少还能够接受,毕竟才气,饭这都在他李世民能接受的范围内,印刷术跟刻章差不多,思路开阔了,突发奇想也能想到。
可这借贷记账法和阿拉伯数字却是不同,任谁会想到用用一些符合来代表数字?
就算有人想到,李世民却是很难接受这个事实的。
不过李世民虽然不肯接受,但毫无疑问,这就是事实。
李世民在御书房来回的走着,眉头双凝,这样许久之后,他立马吩咐道:“来人,去把唐舟给朕宣来。”
唐舟的府禁解除之后,倒也安分了许多,平日里没事就在府上陪林青素,户部发生贪墨案子的事情他也听说了,不过不怎么关心,毕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嘛,而且户部贪墨这种事情,谁也制止不了,他关心也没用。
可就在唐舟在府上逍遥快活的时候,宫里突然来人了,而且还是哪个霍冲。
每次霍冲来唐舟都觉得没有什么好事,比如上次霍冲来,就是因为有人在朝堂上诋毁他的封神演义,所以他对霍冲并不怎么欢迎。
不过霍冲却是很喜欢唐舟,见到唐舟之后,立马就迎上去笑道:“小侯爷,圣上派我来宣你入宫呢。”
唐舟就知道是这事,不然李世民怎么可能派霍冲来?
虽然并不怎么想去,但皇上命令又违抗不得,唐舟向林青素说了声后,就跟着霍冲直接向皇宫赶去。
途中,唐舟问道:“霍大人,圣上这次宣我入宫是为了什么啊?”
霍冲摇摇头:“小侯爷,这次什么原因我可不知道。”
唐舟微微凝眉,不怎么信霍冲的话:“你真不知道?”
“小侯爷,我是真不知道,不过丹阳公主也在,好像是丹阳公主去了之后,皇上才想起宣你的。”
唐舟微微一愣,他倒没有想到丹阳竟然也在皇宫,不过丹阳如果在皇宫的话,想来不会有什么问题,所以唐舟也就没有再继续问下去。
两人这样急匆匆赶到皇宫之后,唐舟直接就去了御书房。
进得御书房,李世民和丹阳公主两人都在,唐舟连忙向李世民行礼,起身之后向丹阳公主望了一眼,但丹阳公主却装的一本正经,好似根本没有看到唐舟投向她的目光。
“圣上,不知匆忙召唤微臣,所为何事?”
“唐舟啊,是这样的,丹阳送来了一本账簿,是你们翠明楼的。”
唐舟微微一惊,道:“翠明楼可是交足了税的。”
李世民笑了笑:“朕倒不怀疑翠明楼的税,朕来只是想听一听你对这上面的记账方法怎么看。”
听得李世民这话,唐舟顿时明白过来,只是他很好奇,李世民怎么知道他翠明楼的借贷记账法的?
而就在唐舟奇怪的时候,丹阳公主在一旁解释道:“本公主今天去翠明楼调查账目,结果就发现了你这奇怪的东西,圣上认为这个记账方法很好,但一个新的东西是否适合推广,却必须慎之又慎,因此圣上想听听你对自己发明的这些东西的看法。”
唐舟见此,道:“回圣上话,这借贷记账法和阿拉伯数字在臣看来都是很方便的,但任何东西都有破绽和漏洞,这借贷记账法也是如此,所以这个记账方法虽然比以前我们所常见到的要更为清晰明了而且也难作假一些外,其实并不能真的杜绝做假账。”
“哦,那不知怎样才能杜绝做假账?”
“其实只要人有贪念,就无法杜绝有人做假账,所以在微臣看来,贪墨这种事情,制度是一方面,人是一方面。”
对于唐舟之言,李世民和丹阳公主两人都是认同的,不过他们此时倒并不怎么想听唐舟说这些大道理,因此在唐舟说完这些之后,李世民很是直接的问道:“那你觉得这借贷记账法和阿拉伯数字值得推广吗?”
“值得。”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唐舟没有一丝犹豫。
李世民和丹阳公主两人相互望了一眼,而后皆是将目光投向唐舟,唐舟笑了笑,道:“贪墨之事虽难杜绝,但我们却可以想办法防止减少这类事情的发生,借贷记账法是一种进步,那为何不用呢?”
说到这里,唐舟略微一顿,而后说道:“在臣看来,凡是进步的东西,都应该给与支持,只有这样,我大唐才能够更加的繁荣昌盛。”
听到唐舟这话,李世民心中顿时一震,而后将目光投向丹阳公主,丹阳公主微微点头,李世民见此,道:“好,唐爱卿所言不差,既然如此,朕就下令推广借贷记账法和阿拉伯数字,这推广教导的事情嘛,自然就要交给唐爱卿了。”
听闻李世民此言,唐舟和丹阳公主两人俱是一惊,但他们惊的并不是李世民将这事交给唐舟去办,他们惊的是李世民对唐舟称呼的改变。
以前,李世民直呼过唐舟的名字,戏谑的叫过唐家小子,在这些称呼中,有李世民对唐舟的欣赏,有他对唐舟的喜欢,但这些称呼都过于随意,感**彩太过浓厚。
而这一唐爱卿的称呼,却又是大不相同,唯于朝廷栋梁之才,方配得起爱卿一词,李世民对唐舟称呼的改变,也就意味着李世民对唐舟看法的改变。
以前,他觉得唐舟是个才子,是个会做饭的好厨子,偶尔也能鼓弄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但他在内心可能并不认为唐舟是个治国的好料子。
可借贷记账法能够让户部焕然一新,阿拉伯数字能够改变世人对数字的观念,这就不同了,不管从那方面讲,唐舟的这两样东西对唐朝来说是有巨大意义的,治国,不就这些东西吗?
唐舟能够治国,那他就配得起这一声爱卿,唐爱卿。
唐舟虽时逍遥,但内心却也渴望建功立业,此时听得李世民对自己称呼的改变,顿时跪下道:“臣定不辱使命。”
270.第270章 跟李世民谈条件
臣定不辱使命。
历史上这六个字有一种摄人的魔力,春秋战国时期,每个国家要派遣使者出使他国的时候,使臣基本上都会说这么一句话。
使臣凭借口舌之能挽救一国之安危,想想都令人激动兴奋,唐舟虽然没有出使他国,但他却很喜欢这句话。
所以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是很激动的,但李世民却似乎并没有把这个当回事,他在唐舟说完这话之后,便道:“朕赐你一块令牌,凡事跟推广借贷记账法以及阿拉伯数字的事情,你都可以便宜从事。”
唐舟连忙跪下领命:“臣定不辱使命。”
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此事推广起来恐怕有些难度,毕竟让大家接受新事物不容易,所以你一定要努力。”
“是,臣定不辱使命。”
李世民有些无语,暗想这小子怎么老不辱使命不辱使命的,还能不能正常说话?
不过李世民把该吩咐的也都吩咐完了,所以也就没有跟唐舟计较,他向丹阳公主挥挥手道:“你先退去吧,朕还有话跟唐舟讲。”
听到这话,丹阳公主和唐舟两人都有些吃惊,到底是什么事情,让李世民还要把丹阳给支开?
不过他们虽然吃惊不解,可并不敢多问,丹阳公主微微躬身后,就退了去。
丹阳公主离开,整个御书房就只剩下唐舟和李世民两人,这让屋内的气氛有些怪异,令唐舟觉得很不舒服,而李世民在丹阳公主离开后也没有立马开口,唐舟见此,只好犹豫片刻后开口道:“圣上留臣在此,不知有何事要跟臣讲?”
李世民的摸样很奇怪,好像有些纠结,又好像有点不好意思,唐舟还从来没有在李世民这里看到过这样的表情,因此他隐隐觉得此事怪异。
不过好在李世民并没有犹豫太久。
“唐家小子啊,朕看了丹阳从翠明楼拿的账簿,你这翠明楼的生意好啊,一天最高能买上万贯钱,就是生意不怎么好的的时候,也有五六千贯呢。”
李世民突然说到翠明楼,让唐舟仍旧不解,所以只能笑道:“都是托圣上的福,所以翠明楼的生意才会这么好。”
托圣上福这句话清朝的官员喜欢用,唐朝的官员很少见,李世民听到唐舟这话,突然笑了,唐舟以为李世民也是喜欢溜须拍马的,因此心中稍定,只要皇上喜欢听好听的,那他就使劲的说,一定把马屁股给拍烂了。
可就在唐舟这样认为的时候,李世民突然说道:“既然是托朕的福,那你分朕一成利润怎么样?”
突然听到李世民这话,唐舟愣了,怪不得刚才纠结不好意思啊,原来是要开口向自己要钱,要钱这事嘛,谁做都会不好意思的。
只是李世民向自己要钱做什么啊,他富有天下,应该不会在乎这么一点钱啊?
“圣上是要臣多缴纳一些税吗?”翠明楼不是他唐舟一个人的,李世民要一成利润,也不是只要他的,所以他并不怎么在意。
可李世民却摇摇头:“不,钱是进内库的。”
听闻此言,唐舟就觉得有些奇怪了。
“进内库?”
李世民点点头:“你是知道的,户部的钱财都是朝廷都是我大唐的,并不是朕的,所以朕如果想花钱的话,只能从内库拿,而不能从户部抽取,户部的钱只能用在朝廷的建设上,可朕这些年虽然打仗搜罗了一些金银珠宝,可每当朝廷有难,朕都给花出去了,而且赏赐大臣皆是从内库拿的钱,实不相瞒,朕最近手头有点紧。”
听到李世民说自己这个皇帝手头有点紧,唐舟有一种听了一个世纪大笑话的感觉,不过他见李世民并不像是在说谎,不由得又有些不安起来。
李世民要一成利润,而且是进自己内库,自己是答应好还是不答应?
答应了吧,该怎么给呢,皇帝硬要一成利润,传出去多不好听啊,可不答应,这可是皇上啊,谁不想抱住他的大腿?
“圣上既然是为自己要一成利润,臣倒不知该怎么办了,既然事不管家国,那就纯粹是两个人的事情,圣上凭空从臣这里要走一成利润,那臣又得到了什么呢?”
唐舟说出这话,就已经表明,如果他给李世民一成利润,那也是从他的利润中分,并不会要程咬金和丹阳公主他们的利润。
他明白说这句话很不合适,可他却又不能不问,翠明楼一成利润太多了,他手上也才两成利润,分一成给李世民,他也就只剩下一成了。
李世民倒是胸怀宽广,气度大的很,并没有因为唐舟说出这样一句话而生怒,只笑道:“商人言商,利字当头,你倒是个好商人,朕既然要你一成利润,自然不会一点好处不给你,但朕又不能利用手中职权为你谋利,这样吧,朕许你一个条件,只要朕能够做到,就绝不拒绝,如何?”
李世民的一个许诺可是很厉害的,不过唐舟并不怎么在意,一个皇上的许诺其实跟放屁差不多,如果有一天他觉得你讨厌了,该杀你还是要杀你,许诺对他来说是最不现实的东西。
“圣上这样说可就折煞微臣了,臣只是臣,又怎敢以此要圣上一个许诺,这不是逼圣上吗,臣可不敢要,其实圣上要一成利润,不如就送臣几个字吧,圣上的字可值钱着呢。”
听到唐舟这话,李世民心中顿时舒畅不少,其实他也不想给唐舟任何许诺,毕竟万一日后做不到,反而让人觉得自己这个皇帝食言了,而且这样的许诺最容易令人妄自尊大,他并不喜欢这样的人。
“原来只是要几个字,不知你要那几个字?”
“翠明楼三字,臣想要圣上特赐翠明楼金匾。”
唐舟此言一出,李世民顿时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而他明白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好,果真是好,朕赐翠明楼三字金匾,也算是物有所换了。”
李世民觉得唐舟很聪明,给翠明楼赐金匾既能够让翠明楼更加声名远播,而且对他来说,也不是特别为难,既然要了翠明楼一成利润,那就应该帮翠明楼增光增彩嘛。
就在李世民这样想的时候,唐舟却是另有一番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