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七章,诸葛亮的失策
诸葛亮和陈削的总兵力,相差无几,但是,却过于分散,诸葛亮的身边有五万,潼关和青泥隘口加起来也有五万,张任是身边,也是五万,总兵力有十五万之多,但是,诸葛亮依旧捉襟见肘,因为,他的身边,只有五万,就好像,整个西川,可用之兵只有这么点人一样。
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假象,因为,潼关的邓芝,被甘宁挡住了身后,青泥隘口的三万伏兵,也成了摆设,想出关救援诸葛亮,光是一个庞德就让他们心生无力。
蜀兵的十五万大军,被弄的支离破碎,太过分散,无法形成合力。
而陈削的这边,甘宁有三万,庞德也有三万,当然经过连番激战,两人的身边兵力还剩下五万,赵云和兀突骨各自铜陵一万,陈削的身边是两万,函谷关是一万,公孙续和陈登是五万,加在一起,也是十五万。
同样的兵力,在诸葛亮和徐庶的调度之下,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很容易造成一个假象,那就是诸葛亮身边兵力寥寥无几,而义军,则是层出不穷。
归根结底,蜀军过于分散,而义军,则过于集中。
甘宁和庞德的队伍,既能拦截诸葛亮,也能抵挡潼关和青泥隘口的援兵,而潼关和青泥隘口的蜀兵,则成了秃子头上的虱子摆设!
其实,从一开始调兵遣将的时候,诸葛亮想的很周到,派张任统帅五万大军勐攻函谷关,因为函谷关的兵力一定会非常的空虚,所以,诸葛亮把最得力的张任派了出去,同样的,又给了他五万精兵。
而潼关和青泥隘口,诸葛亮料定徐庶会派兵来夺,潼关险绝,不管敌兵来多少人,都讨不到便宜,青泥隘口,诸葛亮故意摆下空城计,然后,**人质的时候,让孟获从陈削的身后配合自己前后夹击。
在诸葛亮看来,云泽山一战,十拿九稳,可谓稳操胜券,他的兵力,足足多出陈削三万,就算陈削身边有几员得力的勐将,也占不到便宜,一旦获胜,诸葛亮可进可退,潼关和去青泥隘口也不会丢失,等张任夺取函谷关之后,陈削这些人,将会全部被困在潼关和函谷关之间。
诸葛亮的计策,一点都没错,可惜,很多事情,大大出乎他的预料,第一,徐庶从一开始,就没有夺关的打算,甘宁和庞德,仅仅是领兵守在城外,生生的切断诸葛亮和两个关口的联系,第二,云泽山互换人质,虽然诸葛亮兵力占优,却发生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那就是陈削咬死了刘循。
刘循的死,彻底打乱了诸葛亮的计划,同样,徐庶的谋略,也不输给他。
虽然明知道甘宁就在前面,但是,诸葛亮没理由退缩,继续下令前进,同时,诸葛亮让所有的兵将都打起精神最好迎战的准备。
时间不长,蜀兵的眼前,就闪出了甘宁的队伍,两万五千人,如一条盘旋的长龙,左右山坡之上,各有五千人,中间的通道上,一万五千名将士则紧紧是簇拥在甘宁的身后。
甘宁的手中,依旧还举着那杆此路不通的大旗。
见到诸葛亮,甘宁把刀扛在肩上,用力的晃了几下旗杆“诸葛亮,我不想跟你打,上天有好生之德,为了免遭刀兵之祸,为了不让兄弟们流血牺牲,你还是把队伍带回去吧。”
“啊?统领,难道又要用那一招?”甘宁的身后,有人忍不住低声的嘀咕道。
“哦?你会这么好心?”诸葛亮摇着羽扇,略显疑惑的望着甘宁。
甘宁点了点头“我的任务,仅仅是守在这里,所以,你要是乖乖的掉头回去,我也算完成了任务,我为什么要跟你打?我这点人,真打起来,也讨不到便宜吧。”
“回去?你让我往哪里回?”诸葛亮觉得好笑。
“那就不是我该操心的事了,想回哪里,那是你的自由,但是,只要有我在,这条路,就不通!”
说着,甘宁虎目圆睁,再次用力的摇晃了几下旗杆,那旗杆上的四个大字,迎风飘摆,格外的显眼,这句话,五万名蜀兵将士听的清清楚楚,只要蜀兵不往前走,甘宁绝不出手,但是,蜀兵要是强行从这里通过,甘宁拼死也会阻拦。
可是,不回潼关,难道待在荒郊野外吗?那成何体统,何况,诸葛亮也担心身后的徐庶会派兵追来。
为今之计,就算甘宁死守,诸葛亮也没理由掉头回去。
邓芝早就得到了消息,听说诸葛亮领兵回来了,急忙登上城楼向远处眺望,果然,来的正是诸葛亮,邓芝心中大喜,急忙领兵出城,他想夹击甘宁,结果,刚一出城,就碰上了庞德派来的援兵,虽然人不多,只有一万人,但是,却像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一样,横档在了邓芝的身前。
邓芝跟义军很快就打在了一处,诸葛亮听的清清楚楚,几次绕过甘宁往远处看去,可是,甘宁的脸上,一丁点的波动都没有,一手提刀,一手举着旗杆,还好心的催促诸葛亮“丞相,赶紧掉头回去吧,时间长了,恐怕你家皇帝的尸体,就要烂掉了。”
甘宁说的是实情,从刘循被咬死,到现在,尸体一直在蜀兵的队伍里抬着,现在正是伤炎热的盛夏,时间长了,没等下葬,刘循的尸体就会烂掉,到时候,臭虫蚊蝇一定会嗡嗡乱飞的跑来啃食。
可是,在诸葛亮听来,这却是奇耻大辱,他觉得甘宁是在耻笑他,身为西蜀的丞相,居然连自己的皇帝不但保护不了,死了还不能回故土下葬。
“传我命令,杀过去,谁若能杀掉甘宁,本丞相必有重赏。”
时间紧迫,加上甘宁的激将,诸葛亮终于下达了进兵的命令,可是,甘宁却浑不在意的摇了摇头“看来,今日一场血战在所难免,哈哈哈…别看你们人多势众,甘宁还没放在眼里。”
把旗杆交给一个亲随,甘宁手持大刀,静候蜀兵的到来,那双精湛的虎目,战意熊熊,杀气冲霄。(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八章,卑弥呼到来
“怎么还没到?”
烈日炎炎,骄阳似火,虽然坐在金罗伞下,曹丕依旧感到燥热难当,刚坐了一会,额头上已经冒了汗。
庞统从远处的海面上收回目光,看了曹丕一眼,忙劝道“魏王,应该快到了,据邪马台的使者说,女王大人今日就能抵达荆州。”
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陈削把兵力抽走了不少,正在跟诸葛亮在关中激战不休,就算邪马台的女王出现在荆州,也能避开徐州在海上派出的眼线。
的确如此,之前这件事全权归徐州太守陈登负责,现在陈登也被调去了关中,邪马台的女王在这个时候出现,正好避开了陈削的视线。
曹丕急的坐立不安,几次站起来又坐下,又等了一个时辰,远处的海面上总算是闪出了帆船的影子。
“魏王,来了!”海天交界处,帆船越来越多,足有几十艘虎头战船,桅杆上旗帆招展,彩带飞扬,就连甲板上,也是密密麻麻,站满了矮小精壮的倭国士兵。
于禁看了夏侯一眼“这倭国人还真是稀奇,难道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变成?怎么都是三寸丁的模样,我儿子都比他们个头高出不少。”
“哈哈,文则所言甚是,倭国人,跟我们中原人根本没法相提并论,都是一群不堪一击的矮骡子,这样的人,上了战场,能顶什么用,依我看啊,魏王怕是要失望了,邪马台的女王根本指望不上,她的人上了战场,也是送死的货。”
时间不长,邪马台的船队抵达了港口边,在使者的陪同下,居中的一艘大船上,走出来一个女人,这个女人身材高挑,看不清样貌,头上蒙着面纱,身边有几十个婢女陪同,身后还有十几员身材雄壮的武将陪同。
“哗啦!”
几十艘战船上的士兵,忽然全都跪倒在了甲板上,一个个双手朝天,珊山唿“天照大神!”(虽然倭国话叽里咕噜,听不清楚,咱们还是简单一些,直接用中文翻译过来吧。”
“天照大神。”
庞统跟使者学了不少倭国话,听完他的翻译,曹丕一头雾水,搞不清楚这天照大神是个什么东西。
但是,虽然卑弥唿蒙着面纱,但是,凭着曹丕阅女无数的临床经验,还是能准确的判断出,这个女王,绝对是个美女,身材纤细,凹凸玲珑,走起路来,风情万种,妩媚有情,非常有味道,曹丕越看越呆,恨不能亲自冲上去把卑弥唿脸上的面纱一把扯下来看个究竟。
卑弥唿刚从甲板上走下来,曹丕忙快步迎了过去,庞统摇头一阵苦笑,刚才曹丕还在抱怨,又是嫌热,又是等的不耐烦,这些倒好,整个人龙精虎勐,一下子变得有了精神,连眼珠子都有了光彩。
“女王大人,曹丕这厢有礼。”
曹丕来到卑弥唿的身前,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庞统连忙摇头,心中暗自抱怨,堂堂中原荆州之主,居然对一个倭国女王行如此大礼,真是有失体统。
“魏王有礼了。”
虽然声音婉转清脆,但是,卑弥唿的语气,越是高高在上,颇有一股君临天下的女王风范。
就连她身后的众多武将,也都是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一个个挺胸叠肚,盛气凌人,看着曹丕等人,这些倭国武将,眼中不自主的流露出了不屑的目光。
曹丕倒是对此并未察觉到什么,他一门心思都扑在了卑弥唿的身上,卑弥唿在他的眼里,神秘莫测,冷若冰霜,一举一动,都散发着无尽的诱惑,越是这样,曹丕的心中越生出了强烈的征服野望。
何况,他本身就是个色痞。
曹操的几个儿子,各自继承了曹操的一个秉性,曹植,文采斐然,曹丕色胆包天。
曹昂,身先士卒,曹彰,勇烈过人。
将卑弥唿迎到江夏,一番欢宴之后,曹丕就像牛皮膏药一样黏在了卑弥唿的身边。
庞统也曾提醒过他,可是,此刻的曹丕,满脑子想的全是污秽不堪的东西,庞统的劝谏,他充耳不闻,尤其是听说倭国的女王都是圣女,不准跟男子亲近,曹丕就跟打了鸡血一样,暗暗发誓,非要把卑弥唿得到手。
在演武场,于禁和夏侯心中好奇,打算跟倭国武将切磋一番,双方各自挑选了十名勇士,结果,曹家兵将,仅仅胜了三场,就连一向沉稳的于禁都不服气的纵身跳到了场中“某家于禁,我来领教一下倭国武将的雄风。”
身为曹家大将,自然不能跟倭国的士兵交手,于禁一晃手中的三尖两刃刀,刀头寒光急闪,泛出一阵刺眼的冷芒,于禁刀头遥指须佐之男,眼中爆射出强烈的战意。
“哼…”须佐之男咧嘴不屑的冷笑一声,抄起一口大刀纵身跳到了于禁的身前。
“在下须佐之男,领教了!”
这个须佐之男长的孔武有力,身形极为彪悍,坦露的胸前,护心毛足有一尺多长,是i肌肉怒涨,满身的腱子肉,虽然身量不高,却散发着彪悍的杀气。
于禁点了点头,剑眉一拧,抬手就是一刀,出手快如疾风,刀芒如电,直奔须佐之男的头顶噼落,须佐之男,不退不让,迎着于禁的大刀迎了上去。
当啷!
只一个回合,于禁就被震的连连后退,身子蹬蹬蹬,一连退出了三步。
“嗷呜嗷呜…”
倭国的兵将,齐声高唿,肆无忌惮的欢叫了起来,于禁暗暗咬牙,再次举刀冲了上来,再次交手,须佐之男顿时一惊,于禁的刀法,招式精妙,时而刚勐霸道,时而诡异刁钻,跟之前的硬碰硬的比拼截然不同,即便如此,须佐之男也没有让于禁讨到便宜。
两人足**手五十多个回合,愣是打了个平分秋色,不分伯仲,夏侯点了点头,苏日安倭国人他也瞧不上,但是,不得不说,能跟于禁打成平手,这个人的本领已经很了不起了。
当夏侯出场后,须佐之南顿时陷入了苦战,如果于禁勉强能跻身二流的话,夏侯绝对是一流武将中的佼佼者。
当然,论将才,于禁甚至比夏侯还要强出不少。(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九章,瓮中瓮
啷啷!
不到十个回合,夏侯就抓住了须佐之男的破绽,一刀磕飞了须佐之男手中的大刀,须佐之男不服气,冲身后一摆手,有亲兵拿过他的宝剑草之剑。
重新换了兵刃,再次交手,须佐之男攻势更加凌厉,可依旧不是夏侯的对手,又战了六个回合,夏侯使出一招推窗望月,逼的须佐之男连连后退,身子没等站稳,唰,眼前寒光一闪,夏侯的刀头已经抵在了须佐之男的喉咙上。
“哼…”
须佐之男收剑归鞘,并不服气,气唿唿的退到一旁,虽然输了,但是,须佐之男的气度和胸襟,却着实让人不敢恭维。
“我来会会你,在下天手力男。”
须佐之男刚刚下场,没等夏侯喘口气,人群中又冲出来一员武将,这个人比须佐之男块头还要大出不少,大概是为了故意炫耀,见一旁有一棵碗口粗细的柳树,天手力男大步流星的走了过去,手腕一翻,手中的狼牙棒裹起一股冷风,结结实实的砸在树身上,咔嚓一声,柳树当即断为两半。
夏侯只是淡然一笑,看的出来,这个家伙天生神力,如果虎痴许褚和恶来典韦还在的话,一定能够让他乖乖的把嘴巴闭上。
“怎么样?”
天手力男晃着棒子趾高气昂的走到夏侯的身前,得意的问道。
夏侯轻轻摇了摇头“不顾如此,咱们还是手底下见真章吧。”
两人一番交手,不到二十个回合,夏侯就轻松获胜,可是,天手力男刚刚退到一旁,蹭的一下,有跳出一员武将,倭国人愣是要打算用车轮转耗死夏侯,夏侯抖擞神威,怡然不惧,一连胜了八场,再看那些倭国武将,一个个垂头耷拉脑,虽然心中还是不不服气,可是表情却都变了,全然没有之前趾高气昂的嚣张劲了。
“女王大人,那个曹丕你怎么看?”
好不容易‘赶’走了曹丕,卑弥唿被扰的有些厌烦,正半躺在椅子上闭目养神,忽然,门帘一挑,神武从外面走了进来。
“曹丕,无能之辈,酒色之徒,没什么了不起的。”卑弥唿冷冷的回道。
“不过,这出手实在豪爽,刚一见面,就送给了女王这么多的金银珠宝,我刚刚去了城里,虽然是管中窥豹,但是,不得不说,中原人,还真是富得流油,大街小巷,商铺林立,到处都是身穿锦绣的富贾士人,就连这宫殿,都远比我们邪马台要强出百倍,女王大人,难道,你不动心吗?”
“怎么?你想让我带人硬抢不成?初来乍到,我们人生地不熟,难免惹人厌烦,依我看,此事,当从长计议!”
卑弥唿轻轻一笑,她行事极有分寸,这次,仅仅是过来看看,了解一下中原的风土人情,也看看荆州的曹丕,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虽然中原的富饶令人心动,但是,卑弥唿还是不想操之过急,何况,曹丕无能,但是曹丕的身边,却有能人,虽然了解还不多,但是,凭着明锐的观察和直觉,卑弥唿知道,那司马懿和庞统都非等闲之辈。
因为甘宁的死守,加上赵云和兀突骨及时赶来支援,诸葛亮腹背受敌,无奈之下,只退了回去,可是,刚行到紫云岭,就遭到了徐庶陈削的截杀,就算诸葛亮想急着跟张任去汇合,徐庶也不答应。
接下来的几日,义军频频出兵,搞的诸葛亮疲惫不堪,既无法顺利抵达潼关,又不能跟张任及时汇合,在义军的连番袭扰之下,诸葛亮越发焦躁不安。
经过三日的苦战,函谷关的刘晔终于支撑不住,忽然他想起了徐庶临行前的叮嘱,急忙从腰间掏出一个锦囊,打开一看,刘晔大喜,带人稍作准备,当张任再次攻城时,刘晔故作不敌带人撤离了函谷关,不过,他所走的路线,并不是跟徐庶等人汇合,而是出东门去找陈登公孙续汇合。
张任不疑有他,带人瞬息夺取函谷关,一边整顿防务,一边派人送信给诸葛亮,见函谷关城中粮草堆积如山,张任心中大喜,就算被困,光凭这些粮草,也能坚守数月。
“军师,函谷关失守了!”
张任刚夺下函谷关不久,消息就传到了徐庶的耳朵里,徐庶捻髯一笑,急忙带人撤离,故意给诸葛亮让开了去路,只不过,不是让诸葛亮回潼关,而是让他去函谷关。
赵云直摇头,心中纳闷,忍不住向徐庶请教“军师,这诸葛亮一向足智多谋,就算函谷关拿了下来,他会去吗?换做是我,现在应该不惜一切代价闯出重围回返潼关才是。”
徐庶赞许的点了点头“子龙言之有理,但是,诸葛亮现在人困马乏,队伍疲惫不堪,就算要去潼关,他也要修整几日,而函谷关,是他唯一可以栖身落脚的地方,你说,换做是你,就算明知有诈,你去还是不去?”
赵云摇头笑了笑“呵呵,不好说,虽然函谷关坚城一座,有险可守,但是,终究是跟诸葛亮的计划背道而驰啊。”
徐庶摇了摇头“子龙此言差矣,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来看…”说着,徐庶让人拿出一张牛皮地图,然后伸手指了指函谷关和潼关“现在,我们也是瓮中之鳖啊,反倒是诸葛亮,既占据潼关和青泥隘口,又刚刚夺取了函谷关,倒是我们,进退两难,被蜀兵包夹在了中间啊,这个时候,诸葛亮一定会误以为胜券在握,所以,函谷关,他非去不可。”
“军师说的不假,可是,一旦他去了函谷关,我们是瓮中之鳖,他何尝不是呢?”
赵云笑着摇摇头“反正,我是决然不敢去函谷关的。”
从地图上,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徐庶这些人被困在了函谷关和潼关的中间,可是,一旦诸葛亮跟张任汇合,诸葛亮也会被徐庶和陈登给困在中间。
这样的局势倒是亘古少见,可以说,是难得一见的瓮中瓮之局!
当诸葛亮接到张任送来的消息,也是皱起了眉头,但是,他却不得不带兵去函谷关。(未完待续。。)
第八百三十张,刘循烂掉
一连几日,疲于奔命,将士们也是伤亡惨重,这个时候,急需找个落脚的地方修整,而刘循的尸体,连日暴晒,也腐烂的越发严重,所有的问题,接踵而至,全都压在诸葛亮的肩头,何况,诸葛亮的心中,还残留了一丝希望,无论如何,函谷关和潼关都握在自己的手中,就算陈削有阴谋诡计,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徐庶退兵把路让开,诸葛亮也曾考虑过,要么,徐庶别有用心,要么,丢了函谷关,徐庶意识到了危险,他身边的这几万义军,被蜀兵包夹在潼关和函谷关之间,成了无根的浮萍,所以,他主动选择退让,虽然诸葛亮一向料事如神,向来算无遗策,但是,但人落入困境之时,往往都会向好的方向考虑,诸葛亮自然也不例外,与其说他认为徐庶心生惧意,不如说,他更希望这样,而事实,恰恰相反,诸葛亮前脚刚领兵进驻函谷关,徐庶就带兵抵达了函谷关的西门。
“丞相,徐庶来了!”
刚刚进城,诸葛亮还没等喘口气,正累的浑身乏力,口干舌燥,本想喝口水歇歇脚,可是,张任却疾步匆匆的从城墙上跑了下来,不仅如此,时间不长,守在东墙上的哨兵也跑来禀报“丞相,将军,城外发现了陈登的人马。”
“咯噔!”
诸葛亮的心顿时悬了起来,徐庶和陈登的出现,显然不是巧合,这是一个巨大的阴谋,诸葛亮急忙登上城墙,他先去了西墙,西门外,徐庶和陈削,统兵数万,j死死的围住了函谷关的西门,赵云兀突骨也是跨马伫立,身后的义军兵将,盔甲闪耀,金戈耀眼,一眼望去,黄巾漫舞,无边无际,所有的黄巾将士,额头上都裹着黄巾,微风吹过,黄巾随风飘摆,晃的诸葛亮两眼发晕,连番赶路,本来就口干舌燥浑身乏力,再受此军阵的震撼,诸葛亮身子一晃,险些摔倒。
没有停留,稳了稳心神,诸葛亮又去了东门吗,东门城外,义军的方阵比西门还要威武雄壮,为首有三人,一个是公孙续,一个是陈登,另外一个就是之前撤离函谷关的刘晔。
东西两侧,都有义军围困,而且,虽然坐镇雄关,可诸葛亮的心里却愈发没底。
“张任,城中还有多少兵将?粮草如何?”
“回丞相,兵马加在一起,总计五万,粮草足备,可维持数月,但是…”
张任摇摇头,见诸葛亮两眼直勾勾的盯着自己,忙回道“但是,因为之前刚刚经过激战,城中的守城器械都被义军耗费一空,所以,这城…若义军两侧同时夹攻,怕是难守啊?”
诸葛亮却稍稍的松了口气“刘晔也非等闲之辈,就算守城的器械没有用光,他也绝对不会给我们留下的,粮草足备,倒是让我放心了不少,我们有五万雄兵,又坐拥函谷险关,短日之内,义军休想破城,何况,陈削身边的兵将,身边能有多少粮草,时日一长,军心必然溃散,你马上准备,先把陛下的尸体安顿好,另外,马上埋锅造饭,让将士们先填饱肚子,轮班守城,切莫忧急。”
安顿完这些,诸葛亮忙下了城墙,别说将士们饥饿难耐,他自己何尝不是,现在诸葛亮只想着吃饱喝足好好的蒙头大睡一觉。
张任不敢怠慢,急忙下去准备,诸葛亮带来的那些兵,又累又饿,一个个东倒西歪,有的干脆躺在地上,一眼望去,死气沉沉,一点精气神都没有,大多数人,都是垂头叹气,哀声连天,刚刚进了城,就被义军给围的死死的,张任的兵卒还好些,可是,诸葛亮带来的兵,一连几日,连番吃败仗,都被折腾怕了,一种叫绝望的气氛,正飞速的在人群中滋生蔓延。
就连刘循的尸体也仅仅是随意的用个草帘子遮住,张任带人来到近前,提鼻子一闻,禁不住倒退了两步。
实在太惨了,这可是蜀汉的皇帝,生前那么的平易近人,深受百姓和将士们爱戴,可是,不仅死的悲惨,死了之后,也不如逃难的乞丐。
有兵卒拿过一条毛毯,张任壮着胆子往前凑了几步,心中默念一声“陛下,恕罪。”
张任刚把草帘子掀开,眼前突然飞出许多蚊蝇,一股呛人的恶臭勐的攥进了张任的鼻孔里,张任大吃一惊,惊的往后退了几步,睁大眼睛仔细一看,顿时傻了。
虽然,刘循死了才四天多,但是,现在是太阳毒辣的盛夏,尤其是关中一带,白天骄阳似火,晒的地面都烫人,诸葛亮的队伍被徐庶赵云等人连番堵截,整日东奔西跑,没把刘循的尸体丢在路边就不错了,哪里还顾得上别的,何况,在当时的条件下,人一旦死掉,尸体很难完好无损的存放。
“陛下,陛下…”
张任是西川老将,先后追随刘循父子,见刘循的尸体都腐烂了,身上爬满了蚊虫,甚至还有不少恶心的蛆虫在刘循的身上肆意的活动着。
张任当即跪倒在地,放声大哭,听到张任的哭声,诸葛亮带来的那些兵将咬牙强撑着从地上三三两两的爬了起来,大伙围过来一瞧,也忍不住掉了眼泪。
诸葛亮刚让人准备了热水,正想洗把脸,听到外面的哭声,急忙从屋里冲了出来。
这个时候,对蜀兵将士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本来诸葛亮想休息一下,让将士们也好好的填报肚子然后睡一觉,可是,刘循的尸体都腐烂了,别说睡觉,看来,吃饭都成了奢望,必须马上把刘循安葬,否则,谁还有心思吃饭,谁还有心思睡觉?
张任哭的稀里哗啦,勉强止住悲声,指了指脚下“可是,难道要把陛下埋在这里不成?”
诸葛亮顿时皱紧了眉头“难道,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谁都知道,刘循的尸体应该送回西川,落叶归根,好生厚葬,毕竟,他是当今的天子,可是,就算陈削现在把路让开,也来不及了,从函谷关到西川,尸体就算送到,估计也会变成一具白骨。(未完待续。。)
第八百三十一章,简单的葬礼
“少帅,你听?”
函谷关内,哭声连天,隔着很远都能听到,更何况仅仅是一墙之隔的义军这边了,徐庶伸手指了指函谷关,扭头看向陈削。
陈削点点头“是该好好的大哭一场了,自从诸葛亮兵败云泽山,一直被我们撵的东奔西跑,始终没有时间给刘循哭丧,我看,也是时候了。”
“那,我们?”
徐庶两眼一亮,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显然,徐庶是想当马上攻城,这个时候,蜀兵将士,军心颓丧,斗志全无,又没有任何的守城器械,攻城,一定能够重创蜀军。
赵云听完徐庶的话,急忙翻身下马来到陈削的身前“少帅,断然不可,死者为大,何况刘循还是蜀汉的皇帝,就算是一介平民,我们也应该多少留一些情面。”
赵云铿锵有力,说的入情入理,陈削点了点头“放心吧,这点分寸,我还是有的,何况,既然已经困住了诸葛亮,何必急于一时呢。”说着,陈削转身看向徐庶“况且,元直不是都做好准备了吗。”
徐庶轻轻的叹了口气,苦笑一声,也没再说什么。
陈削心中的悲伤,比谁都沉重,连他都能暂时不选择攻城,徐庶还能说什么呢。
张辽死了,贾诩死了,高顺父子,还有陈真都死了,无论如何,陈削都不会轻易的放过诸葛亮,可是,这个时候攻城,难免遭人耻笑,连曹操陈削都能厚葬,虽说刘循这个天子,在义军眼里不值一提,但是,即便是敌人,也值得尊重,更何况是死人了。
有句话说的好,死者为大,一死百了,就算再痛恨刘循,刘循已经死了,现在刘循急需安葬,这个时候,陈削的确不适合出兵,一旦动武,好像故意不让刘循下葬一样。
听到哭声越来越大,震的耳膜嗡嗡直响,陈削想了想,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然后把信交给了赵云。
“少帅仁义!”
虽然没有看信,但是,赵云还是猜到了信中写的是什么,接过信,赵云从背后摘下宝雕弓,又从走兽壶里拿出一支燕尾箭,看也不看,只是随意的往函谷关的城楼上瞄了一眼,只见赵云的手臂,突然一用力,拉弓如满月,箭出似流星,众人还没等看清楚,一道白光激射飞出,下一刻,城墙上的一面旗杆,突然嘭的一声,紧跟着剧烈的摇晃了起来,上面不偏不倚,正中的位置,突然多了一支燕尾箭。
众人见此一幕,无不挑手称赞,城墙上的守兵吓了一挑,见箭尾绑着一封信,急忙把信取下来送去给诸葛亮。
诸葛亮正急的六神无主,不知如何是好,就算刘循不能落叶归根,也不能埋在函谷关内,总得选个山清水秀的所在,正好,就在这时,一个蜀兵急匆匆的从城墙上跑了过来,接过书信一看,诸葛亮顿时眉头一皱。
虽然字迹歪斜潦草,但是,字里行间,却透着真诚,陈削对刘循的死,深表哀悼,愿意让诸葛亮在城外埋葬刘循,义军绝不偷袭。
“丞相,陈削信中写的是什么?”张任忙凑了过来。
诸葛亮叹了口气,把信递给张任,张任打开看了几眼,顿时大喜“丞相,眼下实在不能再托了,还是让陛下早早的入土为安吧,陈削既然答应了,我看他绝不会出尔反尔。”
诸葛亮一向行事谨慎,他之前刚把高顺父子和陈削的儿子给杀了,这个时候,他心里多少有些起疑,陈削会这么好心?虽然张任说的不错,但是,一旦陈削趁机领兵下手,一切可就全完了。
但是,刘循的尸体,又不能再耽搁了,诸葛亮左右为难,迟迟无法下定决心,突然,噗通一声,张任直挺挺的给诸葛亮跪在了地上“丞相,请让陛下入土吧。”
“这……张将军快快请起,休要如此。”诸葛亮急忙伸手相搀。
张任连连摇头“丞相若不答应,张任绝不起来。”
“丞相…”
那些兵将,不少人也跟着跪倒在了张任的身旁,时间不长,诸葛亮的身前,就跪倒了一片。
诸葛亮无奈,只好亲自登上城楼“陈少帅,若你真有诚意,当马上领兵退后五里。”
陈削连忙摇头“断然不可能,一旦我退兵,你还会继续待在函谷关吗?我知道你在顾虑什么,放心,我陈削还不至于为难一个死人,信不信,由你,当然你们要是不敢出城,那么,我也爱莫能助了。”
诸葛亮气的直跺脚,陈削的身边,兵甲众多,兵力不下数万之多,又不乏赵云和兀突骨这样的悍将,一旦陈削不守信义,诸葛亮就算悔青了肠子也无可奈何。
可是,张任等人,又都盼着把刘循早早的安葬,既然不能送回西川,又不能去城外埋葬,那刘循,就实在太惨了,埋在函谷关,那成何体统。
诸葛亮又重新下了城墙,张任等人依旧还跪在地上,诸葛亮一咬牙,长叹了一声“也罢,张任,本相答应你,都起来吧。”
诸葛亮只是让张任带了五百精兵护送着刘循的尸体出了城,他不得不防备陈削,按说都该出城参加刘循的葬礼,可是,诸葛亮赌不起,连他自己,也没有出城。
城中连缟素都没有,诸葛亮只好下令,让所有的将士,都把衣服反着穿,以示哀悼。
“哼…”见诸葛亮没有出城,陈削摇了摇头,不屑的冷笑一声。
古往今来,这么多英豪帝王,谁的葬礼,也不如刘循寒酸,将士们连缟素都没有,至于纸钱祭品,也寥寥无几,而且,想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也不现实,毕竟,这已经是陈削能做的极限了,他不能一让再让。
仅仅是在城外的山坡上,随便挖了个坑,然后,几百兵将一番哀嚎痛哭,这就是刘循的葬礼,但是,虽然寒酸,陈削赵云等人却全都走上前来吊唁了一番。
能得到敌人的哀悼,刘循,也算死的其所。
诸葛亮站在城墙上,他的目光,不住的看向义军的方阵,倒是没怎么去注意刘循的葬礼,虽然心里也想着亲自出城给刘循送葬,可是,诸葛亮还是担心陈削会对他不利。(未完待续。。)
第八百三十二章,大结局
公元208年9月,诸葛亮兵败函谷关,再次经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惨败,原来,在刘晔撤兵之时,城中到了粮草,早就做了手脚,里面藏了不少利于引火之物,刚刚安葬完刘循,一场滔天大火,让西川兵将死伤大半,张任拼死保护着诸葛亮逃离了函谷关。
之后数年,西川,荆州,江东,只得臣服,陈削连番征战,也是元气大伤,不得不仅停战修养,足足又过了十年,公元209年,徐庶因病去世,三家诸侯同时兴兵讨伐陈削,走马上任的邓艾,终于登上了属于自己的舞台,邓艾表现出色,不负徐庶厚望,一举击溃三家诸侯。
公元210年,诸葛恪策反了孟获,连同陆逊,一起出兵讨伐西川,诸葛亮纵然有神龟之能,也无力回天,最终被自己的侄儿击败,死于诸葛恪之手。
公元210年10月,邓艾统领水陆两路大军,击败昏庸无能的曹丕,也把卑弥唿的倭国援军困在了荆州,连番两年的血战厮杀,荆州彻底荡平,落入义军之手。
之后连续数年,江东凭借长江天险,跟陈削分庭抗争,邓艾几番出兵,都被诸葛恪和陆逊化解。
公元215年,长大成人的陈武,也就是孙尚香的儿子,在江东卧薪尝胆多年,突然出手,独创连营,击杀了陆逊,赵云甘宁等人跟陈武里应外合,闯过了长江。
又过了五年,陈削才平定了江东,把皇位传给次子陈文,陈削携几位夫人隐居避世,平静的走完了自己人生的晚年!(本书完)
后面的剧情,有几个地方逍遥简单提一下。
第一,曹丕,贪恋美色,被卑弥唿所利用,荆州后期,曹丕彻底被架空。
第二,孟获被策反,跟陆逊合兵一处,诸葛亮被亲侄儿诸葛恪活活逼死。
第三,陈武,从小就被孙尚香教授枪棒,本领跟陈真不相上下,这头勐虎在江东突然发威,连陆逊都始料未及。
第四,至于三国后期的几位青年才俊的较量,钟会,姜维,邓艾,诸葛恪,虽然很值得期待,但是逍遥也只能给大家说声抱歉了。
ps:本来还想写很多,可是很多朋友抱怨,说逍遥太狠了,不停的死人,都看的厌倦了,呵呵,逍遥想了想,反正后面的剧情也不多了,索性干脆点!大家也别怪逍遥,多多体谅一下,其实,我也很想写的更长更久一些,但是,大家看的高兴才最重要,既然光死人没意思,索性结束吧(感谢大家这么长时间的支持和包容!)
新书,应该会很快跟大家见面,当然,逍遥也知道,自己这点不入流的水平,也估计留不住几个人,不管怎么样,新的一年,新的开始,逍遥继续努力,也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一切顺顺利利。
感谢你们的一路陪伴,真心感恩,只要看过这本书的,哪怕看的不多,逍遥也真心说声谢谢!当然,逍遥也知道自身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今后,我会努力改进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