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亚献之人?
并没有给李清太多思考的时间,接下来自然是一连串繁琐的祭祀礼仪,太庙之前的白玉广场之上,建有太一、天一、招摇、轩辕、咸池、青龙、太阴、天符摄提九座神坛,九座神坛异常高大,成九宫格整齐的分布在白玉广场之上。
皇族祭祀礼仪繁杂,整个祭祀过程足足进行了一个时辰左右,饶是以李清的毅力都差点坚持不住,所幸有着身旁永王等人,李清只需模仿他们的动作即可,再加上一旁延王刻意的提点,李清倒也没有出现丝毫的纰漏。
做完一切的李清不自觉的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此刻的李清真的觉得,与其参加这样繁杂死寂的祭祀,倒不如战场之上真刀实枪的血雨腥风来的痛快些,毕竟这样沉寂宁静的氛围让远离京师半年之久的李清十分的不适应。
看到李清如此表现,自始至终始终站在李清身旁的延王李玢开口说道:“倒也难怪连你都受不了,这样的祭祀仪式在场的能够受得了的皇子少之又少,他们一向养尊处优惯了,又怎会受得了这样的磨难。”
两人同为十王,身份地位大致相同,再加上年龄相仿,一个是十八皇子,一个是二十皇子,此刻的两人虽然没有兄弟相称,但是不得不说,短暂的相处,无论是李清还是延王李玢都对对方抱有好感。
相比于其他皇子之间的虚与委蛇,表面亲如兄弟暗地里却是恨不得把对方踩在脚下,李清两人的相处十分愉快,延王毫无背景,却能够稳居十王之列,面对着太子和永王的连番排挤却始终岿然不动,无论是心机还是手段,延王都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好对付。
延王是个聪明人,此刻璞玉微琢经过半年军旅生涯的历练李清同样不简单,两人自然能够看得到对方双眼之中的真诚,虽然无论是延王还是李清均是抱有目的的结交,但是两人丝毫没有画蛇添足的掩饰自己的目的,李清想着,恐怕这才是两人能够真正结交的原因。
有的时候与其花尽心思的去掩饰自己的目的,倒不如坦然言明来的好些,有的时候,不掩饰同样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毕竟类似延王这些站在大唐核心决策层之中的巅峰人物,他们所看重的并不是你能得到什么,而是双方联手他们能够得到什么利益。
而此刻李清与延王、棣王两人联手,无疑是一件共赢的事情,李亲看中的是二王常年盘踞京师的人脉和讯息,而两人看中的却是李清如今在父皇面前的恩宠以及如今寿王背后的宰相集团。
如今太子一党日间强势,永王也逐渐的飞扬跋扈,十王之间因为盛王突然加入太子一党已经打破最后的平衡,原本若是没有盛王的站队,就算是太子和永王的势力日渐强盛,凭借着棣王、延王、两方联手倒也勉强能够与前两方保持平衡。
听到延王的一番话,但是李清一时好奇之下,向着周围的永王等人以及站在六王之后的一些普通的皇子看去,果不其然,很多人都是满脸通红,满头是汗,一脸的疲惫,六王之中,四皇子棣王和永王最为不堪,若不是顾及到身为宗室表率,恐怕两人此刻已经疲惫的做到地上。
想比于永王和棣王的不堪,站在延王身边的盛王李琦以及站在六王首位的嗣庆王李俅两人同样让李清惊讶,盛王还好,盛王自小好强,即使心中再是疲惫,但是表面依然要强装衣服泰然自若的样子。
令李清真正忌惮的是站在首位刚刚满十八岁正是年少轻狂受不得半点委屈的嗣庆王,此刻的嗣庆王一脸的坚毅之色,没有半点的疲惫,完全没有这个年龄应该有的浮躁。
而且观其一言一行,李清已经能够察觉到这个自己从未谋面的嗣庆王是个性格坚毅之人,相比于盛王太子等人,这个嗣庆王所缺的只不过少了几分隐忍之感,不善于隐藏自己的仇恨,但是这完全与其年龄和经历有关,若是加以磨练,这个嗣庆王绝对会成为继太子之后的第一大对手。
这个嗣庆王若是真正成长起来,恐怕就算是如今权势正盛的永王也无法与之一较高下,不为别的,背后有着皇长子郯王的支持,嗣庆王绝对有这个资本,虽然这些年来嗣庆王深居简出,不问政事,李清与其也没有接触,但是通过郯王这一连串的动作,把嗣庆王推到风口浪尖之上,李清却是清楚的察觉到这个郯王之所以一直深居简出并不是真的看淡风云。
以前之所以表现出潜龙在渊完全是因为嗣庆王没有成长起来,不想引起有心之人的注意,如今嗣庆王年满十八岁,一辈册封为二等嗣王,常年深居简出的郯王自然出山,为自己唯一的养子做好万全的准备。
不用想也知道,有着嗣庆王的强势入主,日后的朝堂之上绝对会更加的精彩,想及此处,李清也不由得暗自皱起了眉头,暗自感慨道,自己的对手一个比一个强势,原本有着太子一个敌人已经无数次让李清死里逃生,如今若是再加上永王和嗣庆王背后的郯王,李清真的怀疑,这次返京究竟是对还是错?
而且,刚刚的祭祀仪式过程中,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所有宗室人员和百官祭拜之后,按照规矩还需从宗室之中挑选出三辈杰出之人进行三次献酒,首献有李隆基献酒这点毋庸置疑,终献有宗正卿献酒这点也属正常。
毕竟宗正卿虽然是旁系皇族,但是毕竟是李唐宗室之中仅存不多的长辈,在宗室等人心中很有威望,以宗正卿为终献自然没有人敢于质疑,真正令李清感到惊讶的却是原本作为亚献包括李清在内的很多人都以为会是站在十王之首的太子,但是事实确实出乎李清的预料,当宗正卿宣读嗣庆王作为亚献的人选之时,饶是以太子常年喜怒不形于色的心性都忍不住脸色阴沉。
只不过虽然太子脸色阴沉,但是却并没有怀疑到站在李清身边一脸平静的延王,虽然世人皆知延王与现任宗正卿的关系,但是以太子的眼界和心机自然能够猜得到如此重大的祭祀之礼,若是没有皇帝的点头,就算是以宗正卿的威望和权势都无法擅自安排嗣庆王取代自己的位置。
李清毫不怀疑,经过这次皇族祭祀的显露风光之后,嗣庆王在朝堂之上绝对会有着不少的追随者,因为,经过这次,文武百官方才发现,原来宗室之中除了久负盛名的十王,竟然还存在这么一位嗣庆王竟然能够压住十王一头,很多人已经打定主意,一旦祭祀过后,一定要与这位嗣庆王好好结交一番!(未完待续。)
第434章 层层守卫
唐以老子李耳为始祖,自建国以来,历代皇帝对于老子皆有尊奉,唐朝统治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释、儒、道三家并存,唐朝以前不受重视的道家之所以能够有与释、儒两道并存的资格,完全是因为老子的关系。
毕竟想想也是,李唐宗室既然承认老子自己的祖宗,对于自己始祖一手创立的道家学说自然要给予一定的重视,而且,自建国以来,皇室之中无论公主、皇子亦或是皇亲国戚出家为道士着屡见不先,无论是先前的太平公主以及如今的玉真公主、金仙公主,还是如今宠冠后宫的太真妃,几人都曾为道士。
太庙的祭祀仪式本就是三站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完成了太庙祭祀也就意味着这次声势浩大的皇陵祭祖完成了七成,剩下的东郊祭祖与其说是祭祖倒不如说是一场皇家举行的户外活动。
献酒仪式过后,剩下的自然是对历代先祖一番大肆追封,毕竟只有这样,李隆基这个开元神圣玄武皇帝做的才会更加稳固,才不会惹人非议,对于这些无所谓的封号李清自然没有在意
对于历代先帝的封号李清没有留意大但是对于老子的称号李清却是留意,圣祖玄元皇帝,庙号太清宫,不得不说,这个尊号李清可是没有预料到,虽然自唐建国以来,历代皇帝对于老子皆有追封,但是他们尊奉有度,若说以前的几代先帝把老子捧得成为一代圣人的话,那么现在的玄宗皇帝确实已经把老子尊奉为无所不能的神人了。
其实不只是李清惊讶,当听到宗正卿用他那苍劲的声音喊出“圣祖玄元皇帝”几个字时候,李青特意的留意了旁边的几人以及身后的文武百官,很多人脸上都露出了惊愕的目光,从他们的表现李清发现,很明显,这个封号是李隆基独自下定决心授予的,并没有在朝堂之上与百官商讨。
若不是李隆基自己决定,此刻文武百官绝对不会表现出这么一番惊讶的神情来,虽然诸王和百官一脸惊愕,但是毕竟是皇帝陛下亲自授意,自然没有那个不开眼的站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封赏之后,再次对着太庙之内历代先祖的灵位三叩首之后,众人方才缓缓离开,向着东郊赶去。
在羽林、龙武两军的簇拥之下,出承天门涌入长安第四横街,因为此行出东门需要穿过半个长安城,不远的距离,所以李清等一众宗室男子均是以马代步,人手一匹骏马,显得英武非凡,所幸唐朝不同于以往任何朝代。
由于高祖、太宗皇帝是马上夺取天下,唐朝历代帝王对于马术均有着严格的要求,虽然如今京畿之地一百余年未经战事,但是凡是宗室子弟对于六艺也有涉猎,唐人尚武,文人舞枪弄棒,武人赋诗说词,皆是常事,就算是就是小厮,在无数文人墨客的熏染之下,也能做的一两首打油诗。
而身为唐帝国的统治者,历代皇帝对于宗室子弟的培养可以说是毫不懈怠,从小不仅要学习孔孟之道,识句断字,对于马术和弓箭等一些军中最为常见的兵器更要熟练掌握,唐朝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宗室之中地位越高,相应的所受的要求也就越高。
类似李清等人,自小就被封为一等亲王,位列十王,对于马术的训练要求相对一般的宗室子弟相应的也就高上一筹,虽然上任寿王书生气质十足,但是谁都知道,寿王既然贵为十王之意,其个人武力同样非同小可,通常情况下,面对一两个军中大汉,完全不成问题。
莫说寿王,放眼十王之中,就算是一向与人为善从不惹事的四皇子棣王虽然外表看上去不显山不露水,但是若是仔细观察他的一举一动李清同样能够发现,这个四皇子并没有外表看上去的那样好对付,总之一句话,十王之中的任何一位皇子,没有任何一人是外表表现的那么简单,除了上任寿王以外。
宗室子弟文武百官尽皆出动,规模不可谓不庞大,第四横街两侧早有一个个全身披甲的长安城南衙守军持枪而立,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每两个士兵枪击交叉,形成一个临时的封锁线,禁止街道两旁围观的长安百姓胡商客旅走上街道,耽误祭祀仪式的进行。
骑在马上跟着大部队前行的李清同样发现,横街两侧高耸的楼阁之上半掩的窗扉之中,一架架冰冷的唐弩早已经假期,弩箭上弦,一旦出现可以之人,这些隐藏在黑暗之中的弩手绝对会第一时间将冒犯者当场射杀。
看到此处,李清心中一阵感慨,看样子为了此次的祭祀兵部和将军府的人果然动了心思,如此层层防护之下,莫说没有人,就算真的有人敢于当场劫驾,也绝对会第一时间被拿下,没有丝毫挣扎的余地。
第四横街作为长安城东西走向的中心街道,由西门金光门开始,到东门春明门结束,贯穿整个长安城,街道十分宽敞,已经被提前肃清的街道之上,一身金光铠甲的陈玄礼身后紧紧跟随者四位年龄不一同样全身披甲的龙武军将军在前面开路,五人之后,整整十六位龙武军将士人手一骑,并排而行,动作一致,有着所不出的整齐之感。
整整十六排十六列龙武军骑兵之后,一座豪华的宛若小型宫殿的马车在四匹汗血宝马的拉扯下在一排排宫女太监的徒步跟随之下,缓缓向着东门赶去,太监宫女之外,一个个全身披甲的龙武军步兵手持横刀徒步前行,动作一致,脚步阵阵,行走之间油然而生的一种军威让人心生敬畏之情。
皇帝和贵妃的车架之后,自然是李清等一干宗室子弟,继李清之后则是朝中的文武百官,至于那些受邀参加东郊狩猎的京中顶级门阀子弟和朝中重臣的家眷以及各王府的王妃郡主则被羽林军将士守卫在队伍的后面。(未完待续。)
第435章 狩猎意义
此刻的李清虽然与寿王妃韦嫣语分离,但是对于韦嫣语的安危确实没有半点的担心,毕竟羽林军身为北衙禁军战斗力同样不容小觑,一般之人想要从他们手上截人明显不可能。
再加上秋心和璇儿两人的悉心照顾,而且为了安全起见,李清特意安排跟随在队伍末尾的石皓等人细心留意寿王府的车架,石皓等人身为声名不显的小小边将,原本官衔不够,能够参加这次皇族祭祀已是极大的荣耀,但是以他们此刻的官位自然只能跟随在队伍末尾。
而且,如今的自己再也不是半年之前那个软弱可欺的寿王,狂妄也好,无知也罢,那些长安贵妃后宫妃嫔若是真的敢于碰触自己的底线李清不介意让他们见识一下自己的手段,吃定了李隆基的心态,此刻的李清可是没有半点的顾忌可言,反正对于那个位置如今的李清既没有资格竞争也没有半点兴趣。
相比于永王等人,他们需要在李隆基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为自己争夺储君埋下铺垫,但是李清却完全不用顾忌这点,大不了一拍两散,自己远赴剑南,做一个安稳王爷,反正对于这个毫无亲情可言的盛世长安,李清可是没有半点的留恋。
半个时辰,李清等人抵达目的地的时候,守卫皇陵的将军带着身旁的几名亲信躬身对李隆基下拜,面对着皇陵守军的参拜,李隆基不动声色,挥了挥手示意面前的守军起身,而后对着始终护卫在自己身旁的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点了点头。
得到李隆基的示意,陈玄礼当机会议,转过身对着身后的两名年岁较长的龙武军将军一番交耳吩咐之后,过了半晌,两名龙武军将军带领着四百名龙武军将士和几百名羽林军将士向着皇陵深处以及周围的分散开来,细细盘查着周围的地形,看着他们那熟悉的动作,李清毫不怀疑,这样的事情他们做过绝对不止一次。
经过太庙祭祀之后,接下里的事情自然要简单许多,由太子李亨代表李隆基率领着宗室子弟前往皇陵简单的一番祭祀之后,而身为皇帝的李隆基和文武百官则留在原处,负责春猎的相关事宜。
所有人都知道,这次祭祀,春猎才是最后的重头戏,正是为了这次皇家举行的春猎,不少深居简出的公主和各王府的王妃都意外的参加此次的祭祀之意,虽然此次的祭祀之礼对于宗室男子有着严格的要求,但是对于宗室之中的女眷确实没有硬性要求。
正所谓人多力量大,再加上有着几百位龙武军士免费做苦力无论是帷幔的搭建,以及相关果实射猎器具的准备都要迅速很多,等到李清等人再次返回的时候,映入眼帘的相比于一个时辰之前又是另一幅场景。
春风拂过关中大地,此刻的长安东郊绿草如茵,草长莺飞,鸟啼之声声声入耳,中央区域,早已拉起黄色帷幔,王子皇孙文武百官的席位和案几已经被安置妥当,每个案几之上摆满了果实佳肴,香飘十里,而且不远处,炊烟升起,平地建灶,沸水轻扬,正等待着烹煮狩猎而归的勇士带回的猎物。
饶是李清也不由得为他们的办事效率感到惊讶,在看着不远处早已经换好一身便服整装待发的狩猎大军,李清真的不敢想象这些事情是一个小时之内能够办完的。
若说此次祭祀之中最为劳累的一群人,恐怕要数李清等人,因为相比于李隆基和一众的文武百官门阀子弟,李清等一众宗室子弟却要辛苦劳累许多,不仅要参加前前后后所有的仪式,如今当所有人都休息的时候,李清等为数不多的一等亲王还要带领着剩下的宗室子弟前往皇陵完成最后的祭祀之礼,给此次声势浩大的皇家祭祖仪式来一个完美的收官。
可以说经过这么一连串的折腾,饶是李清等人一个个还算不弱的体魄都差点坚持不住,若没有经过半年边疆生活的历练,李清怀疑凭借着半年之前自己初来大唐之时孱弱的体魄,绝对经不起这么一连串的折腾。
只不过,此刻李清等一众宗室子弟虽然身体疲惫,但是如今眼看着皇帝陛下和贵妃娘娘亲自率领长安城的权贵子弟和名门闺秀前往密林狩猎,这些宗室子弟却出乎意料的犹如重新打了鸡血一般,一个个嚷嚷着要跟随前往。
对于宗室子弟的前往,一身便服立于马上的李隆基则是一脸的笑意,挥手制止住了队伍的前行,眼看着宗室子弟如此奋勇争先,身为皇帝的李隆基怎能不心生乐意?
虽说此次仅仅只是一场普通的春猎,但若是没有宗室子弟前往让跟随在自己身后的长安权贵子弟占了风头,如此一来不仅李唐宗室无光,身为皇帝的李隆基面子上又不好过,这才是李隆基当听到李清等人想要跟随前往的时候,一向严肃的脸上出现了一抹难得的笑意。
就连一向精通韬晦之道行事稳重的太子此刻也是止住脸上的疲惫,入帐篷之内换下便服,选择跟随皇帝一同狩猎。
站在李清身边的延王察觉到李清的不解,开口笑道:“寿王难道对于这次狩猎没有兴趣?要知道对于这次狩猎无数宗室子弟可是朝夕相盼啊!”
看着面前李清依旧不解的神色,摇了摇头,延王似乎察觉到自己没有把话说清,再次开口解释道:“寿王有所不知,这次春猎看似仅仅只是一场简单的皇族活动,但是有着文武百官以及长安顶级门阀的参与其意义已经变得重要起来,借着这次机会,那些韬光养晦、卧薪尝胆的宗室子弟谁不想经此引起陛下和百官的重视,若是因此被哪个门阀之中的大家闺秀看重,获得顶级门阀的支持,这些对于那些一向声名不显的宗室弟子可是意味着一次鱼跃龙门的机会。(未完待续。)
第436章 交代
延王话罢,不知何时走到两人身旁的棣王同样开口说道:”其实不止这些声名不显的宗室子弟,类似我等已经位列一等亲王参与到朝中政事的皇子对于这次的春猎同样要非常重视,我们如今看似权势滔天,寿王是聪明人,因该知道不知有多少宗室子弟对于我等的位置觊觎万分。
“位置就那些,有人想上来,自然有人要下来,我们若是不能把握住这些机会,被人挤了下来,可就再也没有了重新爬起来的机会,毕竟我们可比不了寿王殿下,有着宰相大人那等手眼通天的人支持,一旦我们被人踩下去,绝对会万劫不复,毕竟,光、鄂二王的悲剧本王和二十弟可不想再次上演。”
看了面前的两王一眼,李清终于理解,刚刚那些宗室子弟为何明明身体已经极为疲惫为何还要坚持前往。
三人说完这么一番话,原本熙熙攘攘的宗室弟子此刻已经寥寥无几,剩下的全都返回各地的帐篷,换好狩猎的服饰,拿好早已准备好的上等弓箭,期待着借着这次春猎一展风采,力压众人,取得皇帝的信任,获得世家大族子女的青睐。
等到棣王说完,延王再次开口说道:“说了这么一番话,不知道寿王殿下有没有兴趣一同前往,实话给你说,不论你去不去,反正我们兄弟是一定要去的,如今的我们的位置可不稳固,朝堂之上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汹涌,一个不慎,即使以我们兄弟的实力都难以全身而退!”说着,一向洒脱的延王上等的面容之上竟然浮现一抹凝重之色。
李清了然的点了点头,听到面前二王这么一番陈述,看样子这次狩猎,是非参加不可了,这次返京李清已经得罪了不少人,若是这次狩猎一旦自己缺席,给他们留下联合整治自己的机会,恐怕就算是有着李林甫为自己开脱,自己不死也要脱层皮。
而且,时至今日,李清依然吃不准丞相李林甫心中到底作何打算?他究竟肯为自己牺牲到何种地步?这点才是李清急于知道的。
对着面前的两人开口说道:“你们把话说得这么清楚,这次狩猎本王自然不会缺席,毕竟这次返京本王已经得罪了不少人,这次,本王可不行再给有心之人留下把柄!”
听到此言,相比于自己和延王稳重许多的四皇子棣王苦笑一声绕着李清走了一圈方才无奈的开口说道:“你若是不提,本王还没有想到,这次返京你可得罪了不少人,先是太子、盛王,而后是永王,如今又有嗣庆王,不得不说,直到现在,本王都要佩服起十八郎你的魄力了!”
“嗣庆王倒不算什么,真正棘手的是站在嗣庆王背后的大皇子郯王”说到此处,棣王眼中闪现一抹隐晦之光,缓缓地说道:“本王与郯王倒也有着几分交情,若是一些小事情,本王倒还能上门帮你化解一二,但是如今嗣庆王李俅乃是前太子之子,谁人都知当年太子之死与贞顺皇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此杀父之仇,就算是本王也无力化解!”说到此处,棣王双手一摊,一脸的无奈。
“不得不说,如今细细算来,当年的十王仅存其七,如今的七位一等亲王之中,除了我们兄弟,剩下的四位王爷,寿王你可全部都得罪了!”也幸亏是你,若是换做本王,早就夜不能寐了。
说完了这些,棣王脸上浮现一抹真诚之色,上前一步拍着李清的肩膀郑重地说道:“寿王,虽然我们兄弟实力比之其他诸王稍逊一筹,但若是能够帮上你的忙,我们兄弟绝对不会推辞!”
眼中闪现一抹惊讶之色,李清并不是不知道他们的主动结交自己的目的,说出这么一番郑重的承诺,本没有必要,看着两人脸上一脸的郑重之色,李清冰冷的内心首次涌现一抹兄弟之情,退后一步,对着两人低头拱手一字一句的说道:“棣王和延王的今日之诺,本王绝不敢忘,两王的恩情,他日本王定会一一偿还!”
眼看着李清如此的郑重,虽然接触不多,但是如今的三人已经升起一抹惺惺相惜之感,对于李清的脾性他们也有着积分的了解,既然此刻李清如此郑重,也就意味着若是日后他们有难,面前的寿王绝对不会袖手旁观!
目的已经达到,两人纷纷走上前来拍了拍李清的肩膀,而后各自想着各自的营帐赶去,虽然相比于其他的宗室子弟三人对于此次狩猎的热情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大,但是毕竟此次狩猎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即使以三人此刻的身份也不能选择忽视。
返回原处营帐,换过一身简单的玄衣,从身旁青螟卫手中接过自己的配刀,掀开帐帘,看着站在账外等候的素衣佳人,上前一步,看着将佳人额头之前几缕散发的头发抚至耳边,开口说道:“待会为夫要跟随父皇前去密林狩猎,如今嫣语你怀有身孕,就与秋心和璇儿呆在这里等候我们的到来,若是实在无聊,你们可以四处走走,反正周围有着羽林军的守卫倒也不用担心你们的安危。”
这次为夫会把李业留在你身边,毕竟为夫不在你身边,有些事情,尽管让李业前去处理,有什么事情有我一力承担。
听到此言,原本享受一般的半倚在李清怀中的佳人轻抬螓首开口说道:“李卫首负责夫君的安全,嫣语这边有着羽林军的层层守护,夫君不用担心,密林之中凶险未可知,殿下还是把李卫首呆在身边吧,这样嫣语也放心!”
出乎预料的,面对着韦嫣语的建议,李清并没有如同以往那般有求必应,直接开口否决道:“李业必须留在你身边,只有这样,我才会放心,至于本王身边有着石皓四将的护卫嫣语不用担心!“
听到李清此言,嫣语回头,果不其然的看着不远处一身便装的剑南四将并肩而立,人手牵着一匹马,看他们的架势应该早就抵达此处,想到此处,韦嫣语绝色的面容之上浮现一抹羞赧之色。(未完待续。)
第437章 瞩目
既然有着四人的护卫,韦嫣语原本悬着的心方才放下,对着李清点了点头。
一脸淡笑从身旁的璇儿接过早已准备的上等良马,对着身后的几人摆了摆手,而后一跃上马,扬起马鞭,汇合石皓等人向着不远处整装待发的狩猎大军飞奔而去。
一连串的耽误之下,等到李清等人感到汇合地点的时候,所有人都已经汇聚此处,正准备着向着密林深处赶去,此刻李清的到来无疑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看着面前青年一袭玄衣,玉冠束发,两鬓染霜,玄纹衣袖,腰跨唐刀,浑身上下油然而生的一股英姿勃发之气,不得不说,此刻的李清赚足了眼球,夹杂着狩猎大军之中的一些门阀之中的大家闺秀看向此刻的李清目光之中涟漪阵阵,暗送秋波。
位于众人首位的李隆基自然早就察觉到李清的到来,等到李清率着剑门四将入列的时候,半是感慨半是自豪的说道:“没想到经过半年军旅生涯的历练,十八郎成长了不少,颇有朕当年之神韵啊!假以时日,宗室之中又要出现一位了不起的统帅了!”
一语激起千层浪,虽然自从寿王之名冠绝长安之时,见过寿王真容的人都觉得寿王是诸皇子之中外表神韵最像陛下的,但是这也仅仅只是众人觉得,高座帝位之上的皇帝可是从来都没亲口承认过,但是,如今,乖乖,当着文武百官顶级门阀的面,当今陛下竟然亲口承认寿王最像自己。“
如此一来,很多人的心思也就逐渐活络了起来······
相比于一众文武百官活络的心思,此刻与距离李清不远处的永王等人,脸色则是瞬间变得难看起来,谁成想到层太子踩在脚下的寿王如今竟然还有死灰复燃的机会,若说先前永王找寿王纯粹是报复那么现在则是深深的忌惮,从今以后,在用网的心底已经把寿王荣升为仅次于太子的心腹大患。
其是倒也不怪永王小题大做,实在是李隆基这句看似一句称赞的话语却很容易让一些有心之人联想到别的意思,永王此刻心头是嫉妒的发话,以及对队伍前面的父皇一丝的不满。
相比于永王的抱怨,此刻的太子李亨脸色同样阴沉的可怕,李亨心思缜密,自然清楚站在首位的父皇说出这么一番意味深长的话语,绝对不是一时感慨。
想着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盛王的加入,如今的太子一党和永王一党已经逐渐变得不安分起来,渐渐的变得目中无人,李亨怀疑恐怕父皇说出这么一番话,绝对与先前自己和永王的表现有着密切的联系。
嫉妒者有之,嘲讽者有之,鼓励着同样有之,距离李清同样不远的延王和棣王两人听到父皇此言,纷纷对着李清竖起了大拇指,一脸的艳羡和佩服,以及淡淡的出气。
不得不说,父皇说出这么一番话,不仅是给寿王脸上增光,无疑间接给了永王和太子一个响亮的巴掌,这么一番话无意在告诉太子和永王,你们不要太放肆,要知道除了你们,朕还有其他的子嗣可以取代你们。
永王和太子被甩如此响亮的一个耳光,最高兴的不是李隆基,也不是寿王,而是延王和棣王两位难兄难弟,两王常年位居朝堂,原本以两人的身份绝对能够在朝堂之上混得风生水起。
但是奈何,偏偏想想太过美好,原本有着寿王在京师还好,自从半年之前寿王离京以后,这半年以来,永王一党日渐嚣张跋扈,而太子一党随着盛王的强势加入,也一改先前的韬光养晦,变得强势起来,排除异己,清理朝臣,大有与以李林甫为首的宰相集团一较高下的意味。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若说这半年之前,朝堂之上最为受气的自然要属延王和棣王,不仅要面对太子一党的欺压,对于永王一党的嚣张跋扈更是敢怒不敢言,好不容易出现这么一个机会,两人自然比任何人都要高兴。
此刻的李清同样一脸的惊讶,仰起头,看着不远处一脸欣赏的玄宗皇帝,很快的压下了心头的惊讶,不失礼仪的开口说道:”多谢父皇夸奖,儿臣身为皇子,本就因为父皇分忧,这是儿臣的本份!“
听到此言,李隆基保养有加的面庞之上笑意愈加浓厚,面上不动声色看着面前的十八郎,心中的满意之情瑜伽的浓厚,不得不说,半年不见,十八郎过人的军事天赋不禁令人惊讶,入今说话有礼,进退有据,日渐成熟,确有为王之道。
看着不远处进退有据即使面对着如此称赞依然表现的没有半点失礼,李亨不由得庆幸自己的决定,如今的寿王成长的速度让人惊叹,就连自己都已经逐渐胜出一抹无力感。
如此人物,定要扼杀在摇篮之中,一旦任其成长起来,自己的位置恐怕都会受到他的威胁!所幸,过了今天,一切都会结束,李亨有着绝对的信心,一旦自己的筹划的事情发动,这次寿王绝对再难有翻身之日。
想到此处,李亨原本脸上的阴沉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平常之色,若不是李清刚刚细心观察,李清绝对不相信此刻一脸坦然自若的太子会表现出那般的阴沉之色。
将身旁诸子的脸色尽收眼底,位于众人首位的李隆基对着身旁同样一身便装显得英姿飒爽的杨玉环点了点头,而后豪迈的说道:“出发,此次狩猎全凭实力,狩猎最多者,朕有重赏!”
听到此言,群情激奋,嗷嗷之声响彻方圆。
对众人的热情很是满意,李隆基一马当先,豪气不减当年的向着密林之内冲去,所幸有着龙武军在两侧护卫,倒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危,眼看着皇帝陛下出发i,李清等人,对视一眼,扬起马鞭,同样向着密林深处涌去,一时之间马声嘶鸣,好一副壮阔场景······(未完待续。)
第438章 忆昔兄弟情 (上)
对于这片密林,李清并不陌生,这片位于皇陵旁边的皇家狩猎区算得上长安城郊面积最大的一片密林,毕竟以往每年宗室子弟或正式组织或私下结伴前来这片密林进行春猎亦或是冬猎。
而寿王作为名满长安的十王之一,自然有着资格前往这片密林狩猎,因为是皇家狩猎园林,所以并没有豺狼横行,一路行来,李清等人见到的不过是一些没有攻击性的动物,大多都是一些白兔,梅花鹿,当然了也有一些野生的丛林羊。
当然了这些动物大都存在于密林的外围,越往丛林深处不乏一些虎、豹,狗熊,等攻击性的动物存在,这些凶悍性动物极少,除非运气太背方才能够碰见。
而且此刻有着龙武军士在左右两侧照应,莫说没有碰到豺狼,就算是碰到豺狼以龙武军士的精锐程度也完全不在话下,而且不仅如此,此刻能够跟随在皇帝身边宗室子弟和长安城中那些顶级门阀子弟大都是有着一技之长,仗着身手不弱,想要在皇帝面前一展风采。
唐人尚武,莫说从小接受六艺训练的宗室和权贵子弟,就算是跟随在皇帝身边治邦安国的儒雅书生也是人手一张弓一柄剑,此刻的众人巴不得出现那么一两只虎、豹,让自己一展风采!
足足想密林深处纵马奔驰了将近半个时辰,为首的一身便装相比于平日里少了几丝帝王之气,多了几分英气勃发的李隆基方才勒马停下,左手微抬,生生的止住了整支队伍前进的脚步。
一声令下,全军止步就是对此刻情景的最好描写,虽然整支队伍之中夹杂着一些文武官员和长安城的年轻子弟,但是看到李隆基高举过肩的手掌,这些骑术不错的人的动作却并没有半点拖沓之感,比起训练有素的龙武军士也仅仅只是差上一筹。
停下来的所有人都第一时间将目光投向此刻李隆基的身影之上,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能够让这位雄风不减当年的帝王停下来定然是十分凶悍的猎物出现,其实刚刚之所以整支队伍快速奔驰,众人都知道,密林外围大都是一些温顺的野兔和梅花鹿,完全引不起这位帝王的兴趣。
并没有让身后的众人失望,从身旁高丽手中接过一把装饰异常华美看上去贵气十足的弓箭,而后从旁边的小太监手中的箭篓之中掏出一支箭矢拉弓上弦,对着远处似乎没有察觉到众人到来正在低头啃着幼嫩的草叶的梅花鹿。
这头梅花鹿体型巨大,头上两支高高耸起的鹿角分成四岔,漆黑的背部点点白色的半点散乱的镶嵌在背部,虽然散乱但是却有一种独特之美,恐怕这也是这只鹿能够吸引住李隆基的真正原因。
对于这只鹿,位于队伍前方的李清同样看得一清二楚,看这只鹿的体型和头上那高高耸起宛若锋利的刀剑一般的鹿角,李清清楚地知道这只鹿正是十分难得的雄鹿,相比于雌鹿,雄鹿有着明显的特征:头生双角,体型巨大。
而且相比于外面群居的鹿群,雄鹿大都独居,靠自己的力量在豺狼横行的森林之中为自己挣得一片栖息之地。相比于雌鹿性格的温顺,雄鹿身形矫健,性格暴躁,他们头上那双锋利的鹿角就是他们最致命的武器。
毫不怀疑,寻常之人若是被他们那双鹿角顶中,身体会立马出现无数个血窟窿,而且,据李清观察,此处已经算得上这片皇家狩猎区的深处,若是在向里面走上半个时辰,恐怕就是真正森林了。
这片皇家狩猎区原本就毗邻长安城南终南山的密林,原本这片森林之中也是豺狼横行,但是自从皇帝一声令下选择开辟这片皇陵周围的密林作为皇家专属狩猎区之后,为了驱逐这片密林之中的豺狼虎豹,当初可是有着不少的唐军将士丧失生命,埋骨于这片密林之中。
当一支箭矢飞射而去,所有人都屏住呼吸,静静的看着这只帝王之箭能不能一箭射中,虽然对于李隆基的箭法很有信心,但是众人可是清楚的知道,雄鹿之所以难以对付和狩得,不仅仅是因为相比于雌鹿雄鹿身形矫健,反应迅速,更多的往往是因为相比于比的动物,雄鹿听力灵敏,对于危险总有着先天的预知。
箭矢速度极快,短短的片刻就已经接近到雄鹿周围十丈距离,而后九丈,八丈····五丈,但所有人喜形于色的时候,原本不动声色的雄鹿鹿耳微微一动终于察觉到飞速而来的箭矢,电光火石之间险之又险的将这支致命的箭矢躲过。
体格偏大的雄鹿抬起脖颈,看着不远处收弓的李隆基,一双鹿眼之中夹杂着人性化的暴怒,双踢微微抬起,看他的模样若不是顾及到此刻面前的一群人人数庞大再加上各个看上去都十分的难对付恐怕这只雄鹿早就扬起前蹄向着李隆基袭来报刚刚的一箭之仇!
看着不远处因为射中草地嗡嗡颤抖的箭矢,李隆基脸上闪现一抹失望之色,拉住马缰环顾左右淡然地说道:“果然是不服老不行,若是换做当年,朕的一箭绝对能够让这只雄鹿命丧当场!”
而身后的众人听到皇帝陛下如此感慨,一些头脑灵活之人赶忙接声说道:“陛下过谦了,陛下箭法不减当年,实在是这畜生太过狡猾,刚刚我们看得清楚,若不是这只畜生反应迅速,以陛下的箭法绝对能够让这只雄鹿命丧当场。”
听到此言,李隆基脸上扬起一抹笑意,似乎沉浸到当年刚刚荣登帝位雄姿英发气吞天下的时代,成熟的面容之上夹杂着一丝自豪之意,开口说道:“遥想当年,朕雄姿英发初等帝位,与皇长兄和几位皇弟每次来到这片密林之中狩猎无数,就连难得一见的雄鹿前前后后朕都猎得不下三只!”
“只是可惜,如今物是人非,时间沧海,宁王兄和几位皇弟已经先后离朕而去。”说着,李隆基的脸上浮现一抹伤感之色。
眼看着皇帝真情流露,所有人周围所有人都是一脸的理解,毕竟在场的大多都是门阀子弟,对于当年李隆基诸位兄弟之间身后的感情却也是十分艳羡的,相比于以往宗室子弟争权夺势为了帝位不惜兄弟相残完全不同,无论李隆基的皇长兄宁王、隋王李隆悌等人,面对着帝位都选择忍让,最终让排行老三的李隆基荣登帝位。(未完待续。)
第439章 忆昔兄弟情 (下)
虽然这其中与李隆基少年掌兵在历次宫中政变起着巨大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不得不承认,若是宁王和隋王等一众兄弟从中阻挠,李隆基的帝位来的才会如此之快,自建国以来,历代皇子都摆脱不了兄弟相残的命运,无论是建国之初太宗皇帝与建成太子之间的玄武门之变,亦或是后来的太子李承乾和郁林王之争,还是先前的太子重俊血洗勤政楼之变,其中的血腥,即使身为外人都感到浓浓的血腥。
但是这一切知道当今陛下这一代完全发生了改变,毋庸置疑的当今陛下诸位兄弟之间的关系和睦。
想及自己诸位兄弟的友善和睦,再转身看着身后簇拥在自己周围的一众皇子,想及先前几位皇子的明争暗斗,李隆基目光来回扫视这李清等人开口说道:“故人已去,只能缅怀,这份兄弟之情朕只能在心中铭记,如今你们正值壮年,大唐这片盛世河山终究要交到你们手中的。”
”大唐这片盛世河山,要想继续繁荣昌盛去,需要你们的共同努力!“以李隆基以往的个性是断断不会说出这么一番话的,但是今日一连串的祭祀,缅怀先祖,思及以往兄弟之情,在想着目前自己几位儿子的明争暗斗,李隆基同样会感到痛心。
虽然自己为了帝位的稳固不想自己的儿子权势太盛,毕竟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李隆基需要他们之间相互牵制,相互制衡,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的李隆基发觉自己面前的几个皇子争斗程度已经逐渐超过自己所能容忍的的最大范围了。
尤其是半年之前,一向很有分寸善于隐忍的三皇子竟然胆大包天的敢于派人刺杀十八皇子,收到这条消息的李隆基很是震惊,以往虽然对于几位儿子的争斗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不得不说,兄弟相残却是已经超过了李隆基所能容忍的范围的。
听到父皇这么一番感慨万分的话,无论是李清还是此刻永王延王等人均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纷纷下马,当着所有人的面单膝跪下,双手抱拳,躬身说道:“父皇寿与天齐,儿臣愿意终身侍奉父皇,为我大唐的繁荣昌盛进献一份力量!”
远在周围立于马上的一众外人看着面前跪成一片的一等亲王,一些消息灵通的人自然清楚这是皇帝陛下在警告几位皇子,毕竟有心之人已经能够发现,相比于前几年几位皇子争斗的不温不火,如今几位皇子之间的争斗已经愈加的剑拔弩张,越来越不掩人耳目。
就目前看来,几位皇子激烈的斗争已经引起了皇帝陛下的不满。
虽然口上说着一致的话语,但是无论是李清还是永王亦或是太子客都不会天真的真的说到做到,毕竟能够参与到皇储争斗中的皇子不仅要有实力更要有一颗不错的头脑,此刻的李清等人都知道,以目前几人之间的矛盾,除非分出胜负,想要凭借一番言传身教就想挽回几人的兄弟之情不得不说此刻的立于马上的父皇太天真的。
从参加到皇储竞争之后,几人就再也没有退后一步的可能,往后就是万丈深渊,当初寿王血淋淋的前车之鉴,众人可是清楚的知道,半年之前,太子派遣杀手沿途刺杀寿王虽然做的隐秘,但是在场的几人可都是有着不小权势的十王之一,对于太子暗地里的那些小动作还是了解一二的。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如今谁若放弃,不仅会丧失到手的权势,恐怕就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以保全。
此刻立于马上的李隆基自然没有察觉到马下跪成一片皇子的眼中的固执,不得不说,李隆基大部分精力都花费在杨贵妃身上,对于李清等几位皇子身边的矛盾远远没有想象中的了解。
招呼几人起身,看着不远处经过一番挣扎之后终于选择放弃仇恨向着密林深处缓缓撤退的雄鹿开口说道:”别的话就不多说了,你们身为朕的儿子,我大唐自高祖太宗皇帝马上夺取天下之后,历代宗室子弟对于马术和箭术皆有着严格的要求。你们身为十王之一,理应为其他兄弟做出表率,你们之中只要有任何一人能够射中这只雄鹿,朕有重赏!“
听到此言,站起身来的太子盛王等人并没有第一时间开口应下,就算是一向善于表现争强好胜的永王此次也没有急于表现自己,虽然刚刚说的明白,但是谁都知道雄鹿有多么的难以射中,对于父皇的箭法众人已经望尘莫及,如今虽然表面上看上去是个崭露头角的机会,但是若是不自量力挺身而出,最后却没有射中,到时候恐怕对于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声誉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所以经过短暂的抽出之后,无论是盛王和太子,还是延王和棣王均是纷纷识相的向后退了一步,而因为延王等人的后退,原本站在原地的李清豁然之间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
立于马上的李隆基看着此刻站在原地丰神俊玉的玄衣青年,满是欣赏的说道:“十八郎经过半年军旅生涯的历练刚刚又在松州打赢一场惊天动地的大胜仗,想必箭术应该长进不少!”
听到皇帝此言,在场的很多人均是第一时间将目光投注到此刻儒雅俊逸的寿王身上,毕竟刚刚寿王的出现已经赚足了众人的眼球,对于松州之战众人倒也听闻过,只是看着面前身材瘦削儒雅气质十足的寿王,很多人不相信这样一个看上去书生气质十足的寿王会取得这样滔天的功劳。
正是因为发自内心的不相信,所以听到皇帝让寿王站出身来,所有人均是一脸探究的目光。
说道,不给李清拒绝的机会,直接对着身后龙武军士开口说道:“取朕的宝弓来!”
李隆基一声令下,一名全身披甲的龙武军将士跃下马来,将李隆基专属的那只异常华美的弓箭双手捧着恭敬的交到李清的手中,原本以为这只弓箭仅仅只是装饰华美,但是入手之后,李清方才发现这只弓箭不仅外形华美,而且实用,弓箭松紧得当,触手之感十分舒服。(未完待续。)
第440章 众人质疑
看着周围众人投注而来质疑的目光,李清心中一阵无奈,面前的李隆基已经把话说的如此彻底,自己已经没有了推脱的可能,没有丝毫犹豫的李清阚泽不远处似乎已经察觉到危险的降临缓缓向着密林深处奔去的梅花雄鹿,当即拉弓上弦,片刻之后,呼啸声而过,“嗖”的一声,一支箭矢飞速的向着雄鹿射去。UU小说,www.uu234.com
不过很明显,此刻的李清虽然发挥不错,但是结果依然如此李隆基上次射中的箭矢一样,堪堪的擦着雄鹿的后退斜插在其身后的草地上,箭身颤抖不已,虽然结果相同,但是与上次众人对于皇帝陛下的赞美完全不同,看着再远处嗡嗡乱颤的箭矢,很多人寿王心生质疑的权贵和宗室子弟纷纷噫嘻,满是不屑,仿佛此刻若是手持弓箭的是他们就能射中一般。
并没有被众人的不屑影响到情绪,看着经过一次箭矢惊扰已经奔跑起来的梅花雄鹿,李清从身旁的龙武军手中结果两支箭矢,拉弓上弦,这次李清吸收了第一次的教训,并没有急切地吧箭矢射出,而是耐下心来静静的分析着不远处梅花雄鹿跳动的规律以及向前迈动的步伐,等待着发出致命的一击。
因为李清清楚地知道,经过连番的耽搁,再加上这头梅花鹿眼睛受到两次惊扰,心中的警惕性已经升到最高,而且此刻随着梅花鹿的奔跑已经渐渐的快要超过箭矢的射程,若不是这只弓箭制作精良,再加上箭矢灵巧,就算是李清也不敢一弦搭两箭,选择双箭齐发。
这是李清最后的一次机会,而且单纯的一支箭矢根本无法封住身形矫健的梅花雄鹿的奔跑路线,这也是李清选择双箭齐发的原因。
对于李清竟然如此明目张胆的选择双箭齐发,可是惊讶了不少人,寿王身为宗室子弟而且更是位列十王之一,熟练掌握箭术众人并不质疑,但是看着此刻寿王一脸自信的表现,皇帝身边的众人方才发现这个寿王的箭术似乎远比众人想象中的要好上许多。
能够跟随在皇帝身边的大多都是皇帝的亲信之人,他们自然清楚地知道皇帝陛下这只看上去异常华美的弓箭可不是徒有其表,华而不实,这可是实打实的一石弓,一般的宗室子弟根本无法拉满弓,也幸亏如今的这位皇帝陛下远非一般的皇族,少年掌兵,文治武功,诛韦后、灭太平,这样一位皇帝能够辣的动一石弓众人没有半点惊讶。
众人惊讶的是,寿王不仅能够将这张只皇帝宝弓轻易地拉满,更是选择双箭齐发,要知道这样做,就算是比起拉满两石弓难上不知一筹,放眼军中能够拉满一石弓的无一不是军中精锐之士,而能够拉得动的两石弓的无一不是军中悍将,至于能够拉的动三石弓、四石弓则是千军易得一人难求的神射手,起码李清入主剑南道也有半年之久,莫说四石弓、就算是能够拉满三石弓的兵士李清也没有见到过一个。
不得不说,看着寿王此番表现,在场的一些高级武将第一时间纷纷低下高傲的头颅,虽然他们之中不乏能够拉得动两石弓臂力惊人的将军,但是身为军中将领,他们却是清楚的知道,双箭齐发,可是比拉满一张两石弓要难上许多,不仅对臂力有着严格的要求,对于准确度和弓箭更有严格的要求。
也幸亏此刻此刻寿王手中的这张宝弓无论是制作材料还是制作工艺都算得上上等,若是换做一般的一石弓恐怕早就被寿王拉断了,军中之士向来崇尚强者,看着此刻几十双箭齐发脸色依然不温不火的玄衣寿王,心生感慨的他们心中佩服之气更加的浓厚,别的不说,就算是这次寿王没有射中这头雄鹿,也不会因此被别人质疑。
相比于其他人的惊讶和佩服,此刻的李隆基眼中的欣赏之意逐渐浓厚起来,此刻的李隆基并不是因为寿王能够双箭齐发而惊讶,惊讶的却是刚刚寿王的表现,第一箭没有射中之后,面对着别人的质疑和不满,这个寿王并没有因为他人的质疑而被影响到情绪。
他能够沉下心来,急速的想出对策,总结先前的失利,这才是寿王真正让李隆基欣赏的地方,少年起兵风流无情的李隆基无论是眼界还是胸怀都要比起一般人开阔许多,在他眼中武力再强终究不能以一敌万,统帅一军,讲究的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治理天下,讲究的是识人辩人之才,只要做好这些,自有千万勇士敢于为自己血雨厮杀。
“正所谓心无杀伐自有杀伐以,手无寸兵自有千万卒。”不得不说,如今的十八郎逐渐具有了当年自己的几分风范。
并没有用多长时间李清就已经找到最佳射出时间,一瞬之间,两只箭矢并肩而行,急速的向着不远处已经飞奔起来的巨鹿射去,随着距离越来越近,由于箭矢的重量再加上李清刻意摆放的角度,两只箭矢一前一后封锁住了雄鹿奔跑的路线,这次李清并没有让众人失望。
梅花雄鹿虽然身形矫健躲过了前方的致命一击,另一只箭矢却是正好射在梅花雄鹿抬起的露腿之上,一时之间,哀嚎声响彻密林,即使隔得老远,众人依然能够闻得到丛林之中极浓的血腥之气。
只不过这头梅花雄鹿倒也血腥,腿部中箭,并没有让梅花雄鹿停下脚步,也许是感到生命遭受威胁,并没有用多长时间梅花雄鹿的身影就已经消失在层层林木之中。
至此,梅花雄鹿已经彻底掏出了箭矢的射程之外,将弓箭交到身旁一位龙武军士手中,对着不远处坐于马上的李隆基单膝跪下恭敬的说道:“儿臣箭法不堪,让父皇失望了!”
想象之中的责备并未听到,此刻坐于马上的李隆基显得格外宽容,淡笑一声开口说道:“寿王不必如此自责,这只畜生虽然如今已经逃如密林,但是循着血迹我们依然能够将之找到!所以说,寿王你还是大功一件!”
“它刚刚已经腿部中箭,料想也逃不了多元的距离”,说到此处坐于马上的李隆基环视着周围的众人目光一转开口说道:“以往每次狩猎,大家都是在一起围猎,虽然热闹,但却少了几分竞争,今年朕决定改一下规矩,凡是在场诸位,均可自由组队,在这林中自行寻找猎物猎杀,所猎得的猎物数量愈多,越是凶悍,受到的奖赏也就越多!”
“以天黑为限,凡是日落之前,将猎物待会林外临时驻扎地,到时候,朕会依据所得的猎物多少,进行封赏,刚刚那头雄鹿谁若猎得,朕另有重赏!”(未完待续。)
第441章 李家少主入队
听到此言,群情激奋,无论是宗室子弟,还是长安顶级门阀以及那些朝中大员之子均是满脸的跃跃欲试,毕竟能够被皇帝陛下封赏无论如何都是一件极有荣誉的光辉事情,而且能够被陛下作为礼物封赏的自然都是一些价值不菲的东西。
而且这还不是最重要的,能够跟随在皇帝身边的年轻一辈哪一个不是头脑灵活身份显赫之辈,他们自然清楚这次春猎虽然看上去仅仅只是一场皇家举行的狩猎活动,但是其背后却蕴含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只要自己借此机会能有一展身手,获得陛下的赏识,到时候不仅自己能够加官进爵,自己身后的家族同样能够获得陛下的重用,这样看来,这次春猎,对于在场很多年轻一辈来说,无疑是一条终南捷径。
短暂的欢呼之后,很多年轻一辈纷纷对着李隆基行了一礼,而后纷纷找到自己的伙伴三五成群的向着密林深处乘马奔去,所有人的目标都很明确,那就是无论如何一定要将刚刚被寿王射伤的梅花雄鹿猎捕到手。
虽然这样算来,众人无意之间占了寿王一个便宜,但是事关陛下封赏以自己自己能否借此一展身手,所以众人并没有半点的不好意思。而且刚刚皇帝陛下一言一行之中无一不透露着对这只梅花雄鹿的看重,自己若是能够亲手猎得这只梅花雄鹿将之双手奉到皇帝陛下面前,到时候龙颜大悦,自己也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短短的片刻之后,原本人山人海的皇帝身边,随着大部分人的离开,仅仅只剩下不到两百余人,这其中除了跟随在皇帝身边的一些亲近官员和六十余名龙武军士,剩下的大部分都是七王以及七王身边的亲信。
若是不明白的人绝对会以为李清等人事先约好,因为无论是李清还是永王、盛王以及延王、棣王等人,在场的几个一等亲王均是没有选择跟随人群向着密林深处涌去。
坐于马上的李隆基对于李青等人的表现并没有露出半点惊讶的目光,沉默了片刻,等到前方人群逐渐消失的视野之中,李隆基看着以太子为首的几人开口吩咐道:”你们一向政务缠身,如今难得清闲,你们也就放松一下吧,有着龙武军的守护,朕这边不用担心!“
听到此言,几人纷纷点头,太子李亨犹豫了片刻看了一眼牢牢守护在皇帝身边的龙武军士开口说道:“有着陈大将军坐镇,父皇身边自然稳如泰山,只是陈大将军虽然威猛,龙武军虽然精锐,但是毕竟人数只有看看几十余人,密林之中难免发生意外,为了父皇安危,儿臣甘愿留在父皇身边,保护父皇的安全!”
狩猎之事,无论何时均可进行,但是父皇安危重于泰山,儿臣绝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大意,虽然儿臣没有龙武军士的精锐,但是当危难来临之时,儿臣绝对会第一时间挡在父皇面前!
听到此言,坐于马上的李隆基脸上的笑意更浓,满意的看着面前的三子,开口说道:“亨儿的一片赤诚之心为父心领了,朕少年领兵,诛韦后,灭太平,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没有贼人还好,若是真有,朕定让他有来无回!”
听到父皇竟然没有自称“朕”而是自称为父,一脸赤诚之色的李亨心中大定,从一个自称之上已经足以看出刚刚自己的一番话语已经起到了想要的作用,知道过犹不及的李亨十分识相,对着坐于马上的李隆基拱了拱手,开口说道:“既如此,儿臣就不打扰父皇的雅兴了!”
说罢,招呼身旁的亲信和侍卫,一众二十余人追随着先前众人消失的身影向着密林深处涌去,有着太子的带头,剩下的永王、盛王等人同样不甘落后,同样恭敬的对着李隆基行了一礼而后各自带着自己的亲信向着密林深处涌去。
随着永王、盛王的离开,除了李清此刻皇帝身边仅仅只剩下延王和棣王两人,正打算招呼亲信离开的两人看着身旁的李清试探的说道:“寿王,要不要与我等一道?”
淡笑一声,回绝了两人的好意,李清自然看得出来两人仅仅只是表面的客套,毕竟如今三人虽说就某些方面已经达成协议,但是三人并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看着不远处亲如一人没有丝毫兄弟隔阂的延、棣二王,就算是李清也感到惊讶,两人不仅年龄相差极大,而且性格敬意,四皇子延王老成持重,做事遵循礼法,而二十皇子延王则是潇洒放荡,善于结交市井人士,若不是亲眼所见,李清真的无法想象如此看上去完全是两个极端的人是如何在一起融洽相处的。
随着永王等人离开,看着身后的剑南四将,拍马走到李隆基面前恭敬的行了一礼,而后挥舞着马鞭,回首对着身后的四人开口说道:“出发!”
由于李清等人离开的最晚,所以李清只能循着前行之人的马蹄印向前走去,只不过李清等人并没有向前行进多远,就被一个坐于马上的青衫男子挡住了前行的去路。
急速的勒住马缰,牢牢的青衫男子面前四丈的地方停下,一脸似笑非笑的看着面面容坚毅一身华贵衣衫的男子开口说道:“李公子怎么独自一人?可不要跟我说,堂堂丞相府独子,京师五大顶级门阀李家唯一继承人会没有同伴?”
对于这个丞相府的独子,李清倒也有着几分的好感,毕竟真要算起来,当初要不是这个丞相府的公子及时出现,不仅自己就算是寿王妃韦嫣语都难以保全,有着这番恩情再加上无论是做事还是行事风格面前的这个丞相府的独子都对李清胃口,所以说话之间,李清并没有面对别人的疏远与冷漠。
对于李清善意的嘲讽淡然一笑,而后开口说道:“不瞒殿下,诚如殿下所见,长安城的那些权贵子弟整日一副眼高于顶的样子,本公子对于那些纨绔子弟可没有半点好感。”
“而其他几位王爷又瞧不上本公子,如今只好勉为其难的请求寿王殿下收留我,我的身手寿王殿下应该知道,就你身边的那几位,本公子一只手就能把他们全部撩趴下!”
看着面前青衫男子一脸张狂的神态,李清可是不敢有半点的丝毫大意,也许一般人会认为他说出这么一番话完全是一番嚣张的性格使然,但是见识过其身手的李清却是清楚的知道他敢说出这么一番话,恐怕还真的有可能办到。
相比于李清的镇定,此刻策马停在李清身后的剑门主将顿时不乐意了,看着不远处眼高于顶的纨绔公子,若不是有着李清在此,以几人的性格恐怕早就拔刀相向,毕竟在剑南道,除了寿王殿下,又有何人敢于如此小觑他们?“
石皓和茂州副将年长性格稳重,虽然脸上不岔,但是依然能够压住自己的怒火,相比于两人年轻气盛的慕凡和松州参军当即横刀于胸前,大有拔刀相向的架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