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九节 日本反攻
朝鲜人为了等待这款飞机,战争都停止了两个多月。
这两个月日本人并没有反击,而是进行了密集的外交活动,他们先后走访了菲律宾和暹罗,并且向中国寻求谅解,表示是朝鲜对他们发动军事行动,所以他们被迫反击,而且他们将会跟夏威夷政府结成同盟,战争期间会将两国的海军进行联合混编,一起作战,同时保证,他们绝对不是要将夏威夷海军并入日本海军,日本海军绝对没有挑战中日和平条约的打算。
日本的活动是成功的,菲律宾和暹罗都表示了谅解,张謇一个头两个大,一个是不听话的朝鲜,一个是野心勃勃的日本,他一个劲的在双方之间做和事老,但却没有人听他的。
日本人还向中国发出了中立的要求,要求中国企业不得为朝鲜生产军事武器。
张謇给杨潮打了个电话,因为中国最大的兵器工业,山东兵工集团,是杨潮的产业。
张謇是倾向于中立的,因为他认为让日本人教训教训朝鲜,也不是坏事,朝鲜人这些年野心勃勃,让人挺烦的,太不知好歹了,他劝说也不听。
而且日本人已经向张謇表示,日本绝对无意侵占朝鲜领土,日本的军事进攻是出于防御的,即便反攻到了朝鲜,日本也绝对不会占据朝鲜一寸领土,一切都以逼迫朝鲜接受和平为目的。
杨潮跟张謇说,他不能接受任何对贸易自由的挑战,山东兵工集团绝对不接受任何政府的禁令。
如果杨潮好好跟张謇说,跟他分析利弊,跟他讲讲当年甲午战争的事情,讲讲唇亡齿寒的道理,张謇也不会不接受,不可能强行禁止。
但是杨潮的态度让张謇很生气,老子现在才是总统好不好,老子好说话,也不能把老子当空气,尤其是什么山东兵工集团不会接受政府的禁令,这种藐视政府的言行,更是激起了张謇的牛脾气。
他立刻就签署总统令,要求中国企业必须在亚洲的范围内的战争中保持中立,可是他的命令拿到国会讨论,被国会给拒绝了。
这可不是潘训那时候了,那时候潘训带领进步同盟,加上拉拢到中立派,还能压过富强党一头,可现在富强党占了三分之二以上的议席,李富安和王求又清洗了党内所有的异己分子,因此没有富强党的许可,国会中任何一项法令都不会通过。
张謇给气的病了一场,甚至一度想要辞职,被自己党内给劝住了,张謇如果辞职,对进步同盟的打击太大,而且农会那边也在劝说,这几年农会之所以发达起来,全靠张謇在台面上撑着,所以才得到了极大的支持,支持程度就是米青时代对工业的支持程度,是大西南水电级别的支持力度,一旦张謇下台,新上台的当政者,估计只能是富强党了,富强党倾心工业,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他们还会像现在这么支持农村发展吗?
张謇气了好几天后,才不得不接受了这种局面,现代政治又给他上了一课,总统不是一言以决的皇帝了。
王助的动作很快,30天更改设计,30天进行试验,两个月时间就拿出了样机,并且小范围生产了一批,交给朝鲜海军,拿到战场上跟日本零式进行了交战,结果却依然失败,但已经好了很多,过去那简直就是完败,往往一场战斗下来,10架朝鲜飞机都换不回1架日本飞机,现在交换比却压缩到了2比1左右。
这意味着只要生产能力达到日本的三倍,就足以弥补日本飞机的性能优势了。
在朝鲜人的订单作用下,王助很快就进行了大量生产,一年时间生产1万架不是问题。
显然战争如果持续下去,朝鲜人能够取胜,前提是他们能够得到足够的资源支持。
朝鲜人有没有这个潜力,尚且存疑,他们的经济能不能支持长期的战争,存疑。
但日本人不打算给朝鲜人这个机会。
当看到他们的零式已经不能完全占据优势的时候,日本人反攻了,虽然中国没有完全保持中立,但日本人已经确定中国不会站在朝鲜一边作战,他们认为张謇已经被他们说服了,只要他们不攻占朝鲜领土,中国是不会干涉的。
而张謇还能当多久总统,今年就是最后一年了,所以日本人必须在张謇下台之前,把朝鲜解决掉,否则拖到代表山东工业势力跟朝鲜关系紧密的李富安上台,那时候中国会不会继续保持现在这种有限中立,日本人可不敢保证。
日本人不敢冒这个险,他们要在中国做好介入前,彻底消灭朝鲜舰队,然后登陆朝鲜领土,逼迫朝鲜求和,现在这种情况,占领朝鲜,或者是让朝鲜人割地都不现实,但只要能攻占汉城,相信朝鲜人会很容易妥协的。
对于自己过去的殖民地,日本人从心里看不起,不认为朝鲜人有鱼死网破的死战气魄。
同时完成了联合的日本和夏威夷舰队,浩浩荡荡的从日本东海岸调往西海岸,直冲釜山港。
目的很明确,就是逼迫朝鲜海军决战,在他们拥有大炮巨舰优势,空中优势的情况下,一举将朝鲜海军歼灭。
但朝鲜人不是傻子,他们就是龟缩在港口不出来,日本要进攻,他们有岸炮,在技术装备差距没有20年以上的情况下,从来还没有海军舰炮能在固定的岸防要塞炮面前占到便宜的。
日本当年攻不下旅顺要塞,德国海军在战争中,能阻挡英国海军登陆,就是这个道理。
一直咄咄逼人的朝鲜人,难得的龟缩,倒是让人没想到。
这回轮到日本海军封锁朝鲜海军了,他们徘徊在日本海,将朝鲜海军压缩在釜山港,然后就可以自由行动了。
6月底,日本海军掩护一支驱逐舰队,和十艘运兵船,突然在蔚山湾登陆,并且很快就建立了登陆基地,3万精锐日军,攻占了朝鲜小城蔚山。
随着日本军队的登陆,日朝战争进入了下一个阶段。(未完待续。)
第七百五十九节 朝鲜抗日
无论是经济实力,工业实力,还是人口基础,朝鲜跟日本都不是一个档次呢。
论军事实力,朝鲜人总兵力平常不到10万,经过动员后只有30万人,日本法西斯后,常备兵力就有100万,经过动员轻松武装300万。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
但是令人刮目相看的是,朝鲜人这次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民族情感,政府一声令下,十天之内,100万人主动走向了征兵站登记入伍,极少有逃兵役的。
此时日本军队从蔚山往釜山逼近,打算像在旅顺战役一样,从路陆上攻占海港城市,彻底打开日军登陆朝鲜的通道。
釜山港不是那么好攻占的,朝鲜虽然在这里只部署了十万人,可是这里群山环抱,是一个典型的海湾城市。
朝鲜人的海军虽然不行,也没有海军传统,但是对日本的戒心却一直很深,釜山作为朝鲜面向日本的第一海港,朝鲜人修建了足够多的防御设施,四面山地要塞群林立,山坡上布满地雷,日本人如果想要从陆地上攻打这里,不付出血的代价是不可能的,所以朝鲜海军遭遇困境后,立刻就赶到这里寻求庇护,因为他们认定釜山是一座不会陷落的城市。
日本人调集了重炮,试图敲开朝鲜人的要塞,可他们的重炮,跟朝鲜的要塞炮相比,并不占优势,因为这些要塞炮是中国生产的。
朝鲜虽然建立了一些军事工业,能生产步枪、机枪,但在火炮,尤其是重型火炮上,还有欠缺,100毫米口径以上的重炮,朝鲜无法自产,更不用说这些口径在300毫米以上,主炮甚至达到406毫米的要塞炮了。
日本人一连猛攻十余日,伤亡两万余人,都没有攻下任何一座朝鲜要塞,没有取得任何突破。
之后日本认定,这里也跟旅顺一样,是一座很难攻陷的海港,于是非常明智的选择改变策略。
一边在海上封锁朝鲜海军,一边在陆地上推进,分为两路,一路从蔚山出发,沿着铁路线直奔大丘,一路从釜山附近的铁路直扑昌原郡镇海邑,先行攻占了昌原郡后,接着攻下镇海邑。
镇海邑就是后世韩国的镇海市,是韩国和美军最大的军事基地所在,应该说易守难攻,但朝鲜的兵力都去防守釜山了,这里的防备自然空虚,毕竟军力有限,不可能保卫每一寸国土。
镇海也不是什么大港口,因为朝鲜du立之后,对日贸易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朝鲜人对跟日本做生意也很抵触,所以日本海一侧的海港发展都不怎么样,朝鲜人的经济重心都集中在环黄海一侧,跟中国经济联系更为紧密。
但是攻取镇海邑之后,总算让日本人获得了一个正规的港口,运输能力大大改观,蔚山湾虽好,但是基础设施太差,朝鲜人在哪里可没有修建港口,但是镇海邑不一样,这里早在日本人统治时期,就开始经营,这里最大的风景是日本人种植的樱花。
更多的士兵在这里登陆,大量的军事物资从这里上岸。
那边日本先遣军已经攻占了大邱,后续部队不断的从镇海登陆,然后从昌原坐上铁路到大邱汇合,他们打算从大邱北上,攻下朝鲜中部交通枢纽大田,然后持续北上直逼汉城。
朝鲜自称三千里江山,事实上不过是一个顶小的国家,从镇海到汉城,高速路上只需要5个小时的车程,这个时代虽然没有高速路,但是也绝对要不了五天时间,日本人跑都跑到了。
唯一的困难的必须沿着铁路,一城一池的推进过去,从而保证自己的后勤和运输补给,毕竟此时的朝鲜,已经跟历史上的朝鲜不一样了,经过du立和发展,朝鲜人的爱国热情,民族情绪极为高涨,尤其是立国20多年后,朝鲜已经培养出了一代受过教育的人口,这些人普遍都比较年轻,正适合参军作战。
随着日本军队的推进,他们发现不但处处遇到抵抗,朝鲜人还组织了大大小小的游击队,凡是受不住的地方,哪怕只是一个村子,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烧掉,然后整村人搬到山上,然后不断的下山骚扰日本的交通线。
这是日本殖民朝鲜时所没有遇到的问题,他们感觉犹如钻进了中国东北的广袤原野上,到处都是土匪一样。
因此每一座火车站都需要留守,甚至每一条铁路线,都需要派人巡逻,还要构筑大量的碉堡来进行支援。
日本人也感觉到压力了,他们虽然是一个工业强国,但资源却极为短缺,几个月的战争他们还能打下去,可是长期作战他们就无法支持了。
所以日本人只能选择搜掠朝鲜物资,以战养战,起码大米他们打算就地征发,却更引起了朝鲜农民的反抗,游击队更加壮大了。
朝鲜也不好受,釜山已经被困死为一座孤城,很快物资就要耗尽,但是整只朝鲜海军都在哪里,防御阵地中还有10万陆军,陆海军加起来人数达到了20万人以上,这是朝鲜人不能承受的损失,一旦海军全部覆灭,朝鲜必定又会沦为世界三流国家。
可是不但北上的日军让朝鲜无法分兵去支援釜山,甚至他们自己都有些抵挡不住,日本人步步推进到了大田。
这座城市算起来还是日本人修建的,当年这里只是一个小村庄,日本人的铁路修到这里,才慢慢形成了城市。
日本人对这里极为熟悉,甚至还能拿出当年的建设图来,地形图之类的更是精密到了村级,这里哪座村庄有几口井,日本人都知道,当然那是二十多年前的老地图了,井可能多了些,但地形却不会改变。
日本人对这里志在必得,朝鲜人也不敢放弃,因此围绕大田,双方纷纷调兵遣将,很快就囤积了80万人的兵力,朝鲜为防御方在这里部署了40万兵力,日本人则调派了50万兵力,很显然双方都把这里当做了决战之地,一旦失守,恐怕这场战争就要分出胜负了。
请输入正文(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节 全民动员
朝鲜的战争有无数中国人在关注,从底层到上层无所不包。
底层民众有的还抱着朴素的天chao心态,把朝鲜当做自己的保护国来对待,认为朝鲜受到小日本欺负了,天chao就该出手帮忙。
高层人物则普遍关注日本的再次扩张,担心在一个甲午战争出现,不过他们普遍比较乐观,认为如果再打一次甲午战争,日本人不可能那么容易打败中国,但是许多掌权阶层,也开始担心,一旦中国参战,会不会变成一场持久战争。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底层民众民心旺盛,但高层却开始变得温和,文化人总是缺乏斗志,这是中国几千年来得通病,缺乏日本那种岛国民族的危机意识。
当然这只是一少部分人,而且主要是传统的中国士大夫阶层,李富安和王求这种接受过西方教育,至少是中西合璧的知识精英,他们就很清楚中国再次跟日本交战,不可能输,因为他们更清楚,战争打的就是综合国力,而不是比拼的个人勇武,德国人厉害不厉害,还不是被英法给耗死了。
军队中则普遍有乐观情绪和旺盛的参战****,吴佩孚这种家伙,当年可是敢说出三个月灭亡美国的疯话的,区区一个日本,根本就不放在眼里,海军更是一心想要再跟日本打一仗,上次东京湾海战,双方都全军覆没,没有分出胜负,让海军普遍有一种没有一雪甲午前耻的心理。
但是在张謇卸任之前,谁都知道中国参战不现实,日本人也非常明智的选择一直在东亚同盟内部活动,把这场战斗极力宣传成一场朝日之间的军事冲突,而不是谁侵略谁,他们也始终表示,战斗的目的是为了和平,而不是为了割让土地,不是军事扩张。
“金九没有联系你们?”
在杨子茶园中,杨潮也在关心这件事。
“没有!”
李富安和王求都表示没有。
问题最严重的是朝鲜,朝鲜人开战之后,跟日本的态度截然不同,日本人在东亚内部活动,朝鲜人就闷头自己抗战,外交手段差了日本十万八千里,但是连中国都不求助,就显得有些斗气了。
杨潮苦笑道:“看吧,大田那场仗分出胜负之前,朝鲜人是不会找我们的。如果赢了,他们肯定会找我们。如果输了,以金九的脾气,宁可让朝鲜再次灭亡,也不会求援的。”
“他们有那么刚烈?”
李富安疑惑道。
杨潮道:“这不是刚烈不刚烈的问题,这是一个尊严问题,朝鲜打不过日本没有争议,但如果连一场仗都打不赢,像当年丰臣秀吉入侵朝鲜那种表现,朝鲜这个国家会永生永世都抬不起头的。金九绝对不想看到这样的朝鲜民族和朝鲜国家。所以他必然在一场胜仗,至少是一场能够挽回尊严的战斗后,才会选择拉盟友。”
朝鲜人是有脸面的,他们也有自己的大国情节,虽然地缘决定,他们不可能摆脱中国的影响力,可是如果连一丁点自己的影响力都没有,那么朝鲜国存在的意义在哪里?还不如并入中国。
“好了。现在不是探讨朝鲜问题的时候。该说说我们的事情了。这次竞选获胜有很大的把握,你们想过上任之后的施政目标了吗。”
两人面面相觑,最后由王求发言,显然他们是商量过的。
王求说道:“我们是这样打算的,对于欧洲的战争,我们主张保持中立。坐山观虎斗,等双方两败俱伤…”
杨潮立刻打断他道:“这场大战是一场洗礼,一场盛大的加冕礼。对我们民族和国家来说,认认真真,堂堂正正打这场仗,要比投机取巧更能得到锻炼。我们太缺乏这样一场全民动员的战争洗礼了。如果投机取巧即便最后取得了胜利,也不过继续徘徊在东亚地区。你从这个世界上得到的每一份利益,都是你给他做出贡献的回报,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当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资格做这种贡献的,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资格维护世界和平的,这是一种责任,但也是一种权力。只有堂堂正正的取胜,才能得到君王般的待遇,才能真正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让中国的国际地位站在一个最为有利的位置上。”
王求跟李富安又互相看了看,显然杨潮的想法跟他们的有出入,取得世界霸权,取代大英帝国是大家早就有的共识,但是如何取代,能不能和平取代,他们心里还是很没谱的。
如果大英帝国不肯乖乖让出世界霸权,依然想要做一个大英帝国,弄不好中国还要跟大英帝国打一仗,那么大英帝国越是虚弱,对中国就更有力不是?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锻炼我们的国民。我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社会文明,农业天然的季节性,让农民天生就有一种散漫性,虽然由于历史悠久,我们的国民比较平和,长期等级秩序的纲常教育,让大家都比较有服从性。可是缺乏军队式的严密组织能力,这次战争就是一场最好的训练,给每个人心中都植入高度纪律性的训练。错过了这次战争,在想爆发这种程度的战争,恐怕非常渺茫了。”
杨潮进一步解释道,说起来还是自己最重要,只有做好了自己的事儿,才有资格去世界舞台上表演。
纪律性这个东西非常重要,服从性很容易转化为纪律性,但是需要经过训练。
纵观全世界,凡是纪律性强的民族,不管经历多少波折,只要他们能够得到一定时间的稳定,会很快发展起来。
北欧国家就是如此,他们是维京海盗的后代,民族性格中的军事作风非常明显,德国人更是一个军国化的国家,普鲁士时代就是欧洲的兵营,常年保持着最为庞大的常备军,最早实行义务兵役制,几乎人人都要接受军事训练。
再看看,懒散的国家,即便是建立在完善的制度,也总是不如这些纪律性强的国家,菲律宾拥有一整套美国人遗留的政治制度,但是他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的表现,老实说实在是让人失望,也没有经历内战,也没有太大的波折,可就因为人太懒散,能够习惯菲佣这种工作,却无法适应成千上万人如同军队一样在工厂里劳作。
不止杨潮发现这种问题,其实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阿道夫在他的奋斗一书中就明确写道,如果没有普鲁士式的军事训练,德意志民族一无是处,不具备盎格鲁民族的创造性,如果没有军事传统带来的组织能力,德意志民族将会沦落。
虽然这些理论暴露了阿道夫内心深处在面对英美民族时候的自卑感,但其实也很说明问题,那就是军事训练对一个民族的组织能力提高,非常具有帮助作用,甚至有的民族,就是需要用军事训练来进行完完整整的凝聚。
西点军校是最好的商学院,就是因为他们是培养这种高度组织能力的学校。
“那我们要动员多少军队?”
王求犹豫道。
如果要训练整个民族,那就不能少了,可是中国的人口基数放在这里,如果全民动员的话,那也太恐怖了。
杨潮笑道:“当然是全民动员。”
王求不由倒吸一口冷气。
李富安却感觉很刺激。
李富安表示道:“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年龄结构,如果全部动员的话,恐怕能够征募到1亿士兵啊。”
中国的现在的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年轻,因为是一个新兴的国家,医疗条件、教育水平、营养条件都是最近二三十年才得到彻底改善的,之前作为一个十分落后的国家,人均年龄还不到50岁,不可能有太多的老年人。
因此整个国家的大半人口,其实都是在40岁以下的年龄段,出去一半女人,6亿人口中,征召1亿士兵,并不困难。
杨潮笑道:“那就征召1亿士兵。”
这是一个西方人难以想象的数字,因为除了美国和苏俄,还没有一个国家的人口能够达到这个数字,一旦中国成功征召1亿士兵,这会让西方人从内心深处感到恐慌的。
夺取世界霸权,杨潮虽然希望大英帝国主动交出权杖,但毕竟是夺取,他们是不可能心甘情愿交出来的,统治哲学的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就是,在你无法让民众欢迎的时候,就让他们感到恐惧,放到全世界也同样适用,中国独特的文化特征,注定不可能让英国人短时间内接受,那么就让他们感到恐惧,发自内心的感觉到无法对抗。
一想到自己作为总统可以统领1亿大军,李富安心里还是很激动的,但是作为一个长期经营工业领域的政客,他不免有些担心。
“那么工业生产怎么保证呢?”
一亿劳动力抽调到军队中,谁来生产各种产品,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
请输入正文(未完待续。)
公告
很遗憾的通知大家,本书到此为止了,不能继续写了,原因就不说了,大家都懂的。
煽情的话不说了,再次郑重的感谢一下行在今天等兄弟,感谢你们的订阅、打赏以及评论,给了本人极大的鼓励,否则本书也不可能写到现在。不过也就只能写到现在了,目前还有几十万存稿甚至都没办法发上来了。
本书建了一个读者群,剩下那些稿子,我打算找时间放到群里。还想继续看的朋友,可以加一下群,看一下后面的内容。
群号是:145095539(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