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潘又安怒杀采花贼(3)
小太监不理,仍是步步紧逼,一把短刀舞在手中,如同风驰电掣一般。花贼浑身冷汗淋漓,见有好人帮他说话,又去对老者说:
“老丈你说句好话吧,小子没齿不忘的。”
老者刚要开口,小太监稍一分神,花贼“哧溜”一声蹿出一丈开外,再一纵,跃上墙头。说时迟,那时快,小太监的短刀已经出手,不偏不倚,正中花贼裆下。小太监的刀快,加上力道十足,说话间花贼的那话儿被齐根剁下,又一个正品太监临世了。花贼惨叫一声,一头栽到墙外。
有家丁飞奔出院外看究竟,回来说:“人已经死了。”
小太监拍拍手,笑道:“痛快!”
说罢,小太监就要转身离去,被老者从背后拦腰抱住,叫道:
“好汉你不能走,你在我家杀死人命,明日必须见官,说清了再走不迟。”
小太监脱身不得,一言半句又说不清楚,正纠缠不清时,适间那个少女披头散发地从屋里出来,泣声喊道:
“不要为难这位恩公,不是他,女儿这阵怕是遭人蹂躏多时了。”
家人这才明白事情的根脉,众人以老者为首,全家齐排排跪在院子当中,老者发话道:
“恩公,大恩不言谢,请到屋内叙话。”
小太监洗洗手脸,有家人送上茶水。老者命人连夜置办酒席,款待贵客。少女梳妆整齐,小太监看时,果然是亮丽无比,俨然一位国色天香倾城倾国的大美人,怪不得惹得花贼觊觎小人惦念?小姐重新拜过恩人。小太监扶起,笑道:
“区区小事,何必这样认真?小生受之不起啊!姑娘快快起来。”
小姐的父亲坐在椅上和小太监闲话聊天,小姐则和母亲侧立一旁。
老者问:“壮士听口音是外乡人氏,到此何干?”
“我是个蒗荡书生,四海为家,闲逛至此。”小太监胡乱应付道。
老者又道:“壮士既为读书之人,又有这么好的身手,为何不谋个出身,屈了大才不是?”
“闲散之人,不喜受人约束,还是自由自在的好。”
第九十八章 潘又安怒杀采花贼(4)
小太监大口喝了一口香茶说。
“壮士家中尚有何人?”
“父母过世已久,小生独身一人。”小太监只是随便敷衍,不想说得太多。
“既如此,我倒有一事相求……”老者猛觉仓促,要说的话又硬生生咽了回去。
未几,酒宴备办整齐,四人围坐一桌。小太监和小姐坐一侧,老两口对坐相陪。老夫人看看对面二人,又回头瞅瞅老者,两人会意,不禁掩口而笑。
一顿饭吃到天光大亮,小太监让老者派家丁去县衙鸣冤。不一时门外喧哗,小太监等出门去看,官轿里走出一人,这人见了小太监先是大吃了一惊,然后倒头便拜,口中言道:
“大哥焉何到此?”说话的正是胡三胡知府。
“兄弟不在知府衙门做事,跑这儿做什么来了。”
胡三说:“哥哥有所不知,自你们走后我放心不下,借故巡视,才到了此地,想是离大哥近些,倘若有事也好做个接应。今日一早,我正想再往前走走时,忽然有人跪地拦轿,说有命案在此。我匆匆赶来,不想得遇大哥,莫非天意不成?”
小姐一家,纷纷慌作一团,知府大人都要下拜磕头的,这人是个多大的官啊,还说是闲散之人哩!难道说是皇天有眼,让他们得遇贵人了?
小太监说:“昨夜我在街上闲逛,碰到一个夜行贼人,我看此人可疑,遂跟踪过来,原来是个花贼。他正要对这家小姐行不轨之事,被我赶到喝出。花贼不服,与我决斗,被我杀了。其它事项等我们回到馆驿,再慢慢叙说不迟。”
胡三见说,抬头一瞅,果见门口依着一个花枝少女,心下暗想,不如如此如此,替哥哥还个人情。
小太监要走,老者一家苦留不住,胡三说:
“丈丈但请留步,我还有事向你求教,不日还要来的。”
老者一家这才罢了。
小太监乘轿,胡三步行,一行人鸣锣开道,浩浩荡荡走了。小太监无意间掀开轿帘往后一瞅:那位少女正翘首相望他这边,两眼含情脉脉,小太监不觉心里一动。
第九十九章 八大王发兵麒麟关(1)
小太监和胡三刚刚回到小店,就见黄仁和张发存牵着他的大白马回来了,小太监大喜,询问他们是如何将马匹搞回来的。张发存喜滋滋地言道:
“大人,我们去时,你那匹马不知咋搞的,没让王爷的人牵走,尚在孙子旺的酒店后院马房里拴着,这就容易多了。可惜的是狗日的孙子旺没在店中,他老婆见我们牵马,前来阻止,被黄兄手起刀落,砍了。”
“‘半条街’被你们杀了?”
小太监杀人无数,但他的刀下从来不死女鬼,这个风流女人死在他的部下手中,多少也和他有些干系的,未免心中唏嘘。黄张两位见小太监不悦,急忙问道:
“大人,那个女人不该杀?”
“该杀该杀!只是让孙子旺那个狗贼又要多活几天。”小太监回过神来,抚摸二人项背说,“你二人头功一件,权且记在帐上。”
小太监又对胡三介绍了一下这几天的情况。
“华师爷呢?”胡三半天没见华世雄,问道。
“我打发了他一个勾当,没准也该到了。”小太监看此处人多,没再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黄、张二人见两位大人有话要说,找个机会出去了。胡三神神密密走到小太监面前,笑道:
“大哥,有喜了?”
“何喜之有?”小太监一愣。
“我看是那家的女孩相中你了,你没见她看你的眼神。”
小太监说:“兄弟,国事大于私事,这事先放一边,等把反王们平定了,我再请你喝喜酒不迟。”
“会打仗吗?”胡三惊问。
“我算计已定,不出三天,反王必有动静。”小太监胸有成竹的说。
“那该怎么办呢?”胡三手足无措的言道。
“不怕,打仗没有你的事,你在后方给咱们准备粮草去吧!我来指挥这场战争,你等着看好戏吧,我定要把这些不知高低的众反王绳绑索捆,一个个捉回京城问罪。”
胡三羡慕地说:“还是大哥你有能耐,文也行武也行,驰骋疆场,运筹帷幄,杀一个蛮贼如同揑死个小鸡。谁能像你这样轰轰烈烈活一辈子,也值了。”
第九十九章 八大王发兵麒麟关(2)
小太监笑笑说:“我这个人喜欢凑热闹,没料到却凑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出来。”
胡三和小太监哥俩熟了,没有不谈的话,因而脱口说:“当初皇太后如果不是刀下留情,哥哥还会到处凑热闹吗?”
小太监点头道:“兄弟说得太对了,天下都是完整的男人打下来的,没听说有太监或是不男不女的人干成大事?”
胡三还要说话,小太监制止道:“兄弟,不说了,军情要紧,即刻我们去会合刘建勋,准备迎接八王爷。”
早间,小太监的轿子刚一启程,小姐忍不住便泪眼扑簌。老者惊问:
“女儿这是怎么啦,莫非还为昨夜的事惊慌垂泪?”
“那狗贼并未占到我半点便宜,我想那些作甚?”小姐摇摇头说。
“那是为何?”老者不解。
“人家公子为救我,置自身性命于不顾,所为何来?你们到如今连人家的姓名都未问一个,日后如何得报恩人?”小姐抹抹眼泪说。
老者点点头,说:“说得也是,中间我曾经有过念头,只是觉得事情唐突,脑子一闪,最终也未敢启齿。”
“什么念头,爹爹你说呀?”小姐催促道。
“那位公子说他如今不是尚单身一个人吗,我想撮合你俩到一处……”
“爹爹你……”小姐打断老者的话头。
“女儿莫非不允?”老者故意逗小姐。
“爹爹你……”小姐顿时两颊绯红。
“好便是好事,公子看来也是个正人君子,疾恶如仇的,只是……”老者欲言又止。
“只是什么?”小姐忙问。
“人家公子那么大的官儿,不会没有妻室,怕你去了就做小。”老者说出了自己的心事。
“做小就做小,只要天天和公子在一起。”小姐主意已决。
“我明天就去找那位知府,让他从中作伐。”老者想了想说。
“多备些礼物,名义上就说是报答救命之恩去的,先探探人家的口风。公子若是无意,咱也不能失了身份。”小姐安排道。
老者点头称善。
小姐姓胡,和胡三是一姓,芳名叫作胡芬仙。老者胡员外,是个远近有名的大财主,虽然不敢说富可敌国,但在南粤这一带却是数一数二的,在此表过不提。
第九十九章 八大王发兵麒麟关(3)
八王爷聚会,计议已定,择日发兵□□昏君恶相,夺回老皇爷的江山。各家兵马集合起来,数了数共是一十六万。人马少是少了点,不过还可以在以后的战事中,打了胜仗,随时募集新兵,没准还有不少投诚的皇家部队哩!等到傻兄弟皇上发觉之后,再调集军队来时,他们怕已汇成了几十上百万的大军了。为了指挥方便,原则上决定谁家的兵马仍旧归谁家调动,上阵的时候一齐用力,打完仗则分头宿营。粮草用度,吃喝等项也是自家的羊自家赶,自家的娃娃自家管。
王小五已被安置在福王府后宫某处的一个最妥当安全之地,屋内有十数个宫女轮流侍候,屋外有太监们把守大门。除了不能离开房子,他想干什么都行。他能干什么?这一点众王爷们皆是心知肚明,大家都曾摸过他的,知道他的能耐。留王小五的目的也是大家商量好的,将来打下天下,也给他委任个一官半职。这人虽是宦官,治国的本事还是有的,不能荒了人才,量才录用嘛!
大军正要出发之际,突然府前有一人高叫前来投诚,说自己熟读孙子兵法,有经天纬地之才,愿随王爷们一起干一番前无古人的大事业。福王本心不理,奈何兄弟们说话,此人既有熊心豹子胆,又有扶国安民之志,因此上必有凤雏卧龙之道。他说他有日天的本事,也必然有日天的家什。不如招来,一问便知。福王想想也是,即命进殿说话。
进来的人,头戴道冠,身穿道服,足蹬麻鞋,手中还拎了把扇儿。身高不长不短,体形不胖不瘦,一张驴脸,说黄不黄,说白不白,上面还有几颗麻子。鹰勾鼻,阔叶嘴,颏下有几根山羊胡须,两只猫眼滴溜溜乱转,一看就是个不安本份的主,抑或是怀才不遇的角。来人也不磕头,也不下拜,对上面座上的诸王只是手握扇儿揖了一揖,嘿嘿干笑两声。
“先生有何见教?”福王是个礼贤下士的王爷,况且目前又正当用人之际。
第九十九章 八大王发兵麒麟关(4)
“我愿帮诸位王爷争天下,夺社稷,建立一个新天地。”来人大言不惭的说。
“先生是何称呼啊?”老二宁王插话。
“山人华世雄的便是,久在华阳知府邹希贵手下公干,后来方知此君奈是井底之蛙,并无大志。有朋友介绍说诸位王爷招贤纳士,欲成就一番事业,故而前来投奔,不求封王拜相,只求展示一下我的才华,挣几两银子回家养活老父老母、妻儿老小去乾。”
“说得好!”众王赞道,“鸟攀高枝,人凫上水嘛!”
“先生都读过些什么兵书?”有人问。
“孙子的,黄石老人的,诸葛亮的八阵图等等,都曾涉猎一二。读的多了,一时半会也想不起那么多。”华世雄想,反正吹牛皮不上税的。
“好样的,你说得那些奇书得一样即可安天下的呀!”有王叫道。
“华先生如有意可到帐下,先委你个副军师干干如何?以后论功行赏,再加封不迟。”福王不失时机的征询道。
“副军师就副军师吧,反正咱是凭本事吃饭,是骡子是马,蹓几圈王爷们就知道了。”华世雄拍拍胸脯说。
众王大喜,再问华世雄攻城掠地有何妙策。华世雄不慌不忙地言道:
“先取麒麟关。”
“先生为何舍近而求远,不近攻华阳而远伐麒麟关呢??”有王不解,问道。
华世雄摇摇扇子说:“你们想吗?华阳虽近在咫尺,但由于是在诸位王爷的口边,所以时有防备,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不如出奇兵,一鼓作气拿下麒麟关。麒麟关是个战略要地,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再说,首战获胜,可壮声威,扬我士气。在麒麟关站稳脚跟之后,下一步再取华阳不迟。”
华世雄明白,如诸反王即刻攻打华阳,小太监虽有准备,但尚立足未稳,众王的部队经多年磨砺,个个如狼似虎,恨不得一口吃下朝庭江山,刘建勋的那点人手岂能应付得了?小太监如有三个月的时间,尽管达不到兵精粮足,起码也有了回旋余地。华世雄干坏事干得淋漓,做好事也做得彻底。
第一零零章 小太监挥师凤凰城(1)
众王均是些花花王爷,哪里能料得出这是华世雄的缓兵之计。还以为他的主意高明哩,纷纷翘起大拇指连赞好计。
计议已决,福王命令下去,绕过华阳府城,大军直捣麒麟关。
福王率领兵马一十六万号称六十一万,直奔麒麟关而去。
麒麟关守城总兵达陵文,也是一员悍将,身高九尺,头大如斗,一身蛮力,有万夫不当之勇。听八王谋反,朝麒麟关开来,达陵文钢牙咬碎,气同斗牛。匆匆召集人马,老弱病残等不足一万众,领饷的却有三万挂零。
知府封建国一边写书向朝庭告急,一边亲率府内一干人等带上酒肉瓜果城头劳军,答应倘若守得城池七天,附近州县必有救兵而来,那时上报王丞相处,定有重赏。
总兵达陵□□脯拍得“啪啪”响,言说:“大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别说七日,就是七月七年也是守得的。谅反王贼兵,皆是一群乌合,不足挂齿。小将当了五年总兵,寸功未立,也是我出头之日到了。”
知府大喜,嘉奖道:“将军不亏为栋梁之才,日后造化非浅。”
说话间福王大军已到,列成阵式,高叫守城将士速速前去送死。若有半个不字,攻城之后,屠城三日。
达陵文大怒,挑选了五千步卒,大开城门,出城会敌。
福王等瞧瞧可怜兮兮的这一队人马,大笑道:“来将,你这几个人还不够我们塞牙缝的,莫若降了算了,我也封你个将军。”
达陵文大怒,手举一杆狼牙棒,催动胯下乌锥马,厉声大叫道:
“我人虽少,乃是王师,你人虽众,乃是反贼。自古来邪不压正,难道我怕了你不成?有不怕死的,上来几个,让爷爷过过杀人的瘾!”
福王环顾左右,问道:“谁去给我杀了这厮?我出赏银五千两。”
有通天大将军海俊明应道:“我愿往!”
福王大喜,道:“将军小心,那厮力大,你切勿和他周旋,不行就赶紧回来。”
“王爷放心,谅必无事,我去去就来!”海俊明的马快,稍纵即到。
第一零零章 小太监挥师凤凰城(2)
“送死的来了!”达陵文举棒就打。
海俊明不摸底细,刚把大枪举起一挡,就听“咔嚓”一声,枪杆断作两截,人头分作八处,海俊明脑浆四溅。马回来了,人身子还稳坐在马背之上。
福王大骇,正犹豫间,忽有一马冲上前去。福王大喊道:
“入地大将军当心!”
福王言未乾,入地大将军朱宗信的马头已被劈落一半,朱宗信从马上跌下,达陵文复一棒,结果了性命。
一时三刻,便有两员大将陨命,福王捋捋自己稀疏的胡须,心生退兵之意。
突然阵中冲出两员大将,一个是腾云大将军盖天保,一个是驾雾大将军盖地保,哥儿俩齐齐杀出,双战达陵文。
未消十个回合,盖天保变成了人肉包,从马上落下,盖地保要给哥哥报仇,拚命厮杀,奈何技不如人,也跟哥哥去了。福王刚要宣布收兵,突然一员女将从阵中冲出,铃声叫道:
“福王稍等,待我拿下这厮再收兵不迟。”
达陵文看是个女的,没有放在心上。十合之后,女将力怯,转身就走。达陵文岂肯放过,纵马追去,突然女将抛出一物。达陵文躲闪不及,被当头罩住。原来这是一把绳索,女将把绳索的一头绑在后马鞍桥上,人的力气再大,终究不抵马匹,达陵文被拖下马来。十几个兵士上来,将达陵文摁在地上,捆了个结结实实。
福王见状,将手一挥,十几万大军齐出,把达陵文带来的五千士卒,砍瓜切菜一般,不一时便杀个精光。福王挥军入城,知府封建国正热了好酒,单等达陵文来了才温酒斩华雄哩。王爷兵到,将知府斩为两段。
福王得胜入城,就要下令屠城,华世雄拦挡说:
“王爷万万不可!首战屠城,以后的仗就不好打了。横竖是死,守城军必誓死力博,无形中增加了我们攻城的难度。”
福王一听有理,忙传令下去,凡无辜杀人者,定斩不饶。并出榜安民,打开府库分银分粮,救济穷人,并派出兵员维持社会秩序,这些都是华世雄的主意。福王收买人心取得效果,一时名声大震。
第一零零章 小太监挥师凤凰城(3)
达陵文被押解上殿,福王下座,亲解其缚,抚慰道:
“将军好身手啊,连杀我四员大将。”
达陵文大惧,愣着牛眼看福王,福王安抚道:
“将军莫怕,只要你肯归顺于我,前账一概不究。你一个小小总兵算什么,我封你为威武大将军。”
事已至此,达陵文伏地磕头说:
“谢福王不斩之恩。”
福王大喜,当即封达陵文为威武大将军,授金盔铁甲一副,**十名(暂缺),缎匹彩带无数,银一万两,金一千两。达陵文受宠若惊,此时方才有了得遇明主的感觉。遂心中感慨,发誓跟定八王,定要夺回江山,管他谁当皇上,反正自己做个开国大元帅就行,也好光宗耀祖一番,封妻荫子,万世留名,也不枉为人一世。
再说那员女将,此女并非别人,乃是南越国国王的女儿阮氏梅。南越国离诸番王较近,因而时有来往。这次八王发兵,特请来南越国人马助战,没想到第一仗就让南越国的公主出尽风头。南越国王临来曾交待女儿,中原地大物博,人才众多,若能遇上个出类拔翠的就嫁了他去。阮公主也想试试运气,奈何番王营中十万之众名将无数包括八位番王在内,没有一个让她动心的,不是武功人品太差,就是高矮胖瘦良莠不齐。阮氏梅由此以为,大中原也不过如此,泱泱大国只不过是浪得虚名罢了。
福王爷得了麒麟关,重赏南越公主阮氏梅,又收得达陵文一员大将,如虎添翼,更是踌躇满志,以为得天下不费吹灰之力。每日里继续操练兵马,准备择日北上,攻打华阳府。
这一日,福王与七位反王兄弟和众文臣武将正在大殿里议事,忽有小军来报,说:
“王爷,大事不好了,北军乘我攻打麒麟关之际,抄了我们的老巢,攻下凤凰城了!”
福王大惊,急问:“带兵之人是何人?”
“副将是华阳总兵刘建勋,主将是一位美貌少年,不知姓谁名谁?”
福王与诸王以及全体文臣武将得到此报,顿时呆若木鸡,束手无策。自己在前方作战,老窝子让人端了,这如何是好?
第一零零章 小太监挥师凤凰城(4)
福王等求计于华世雄,华世雄装模作样地掐指一算,道:
“如此看来,北军营中必有高人坐阵,我们切不可与之正面冲突,不如将计就计,破罐子破摔得了。”
“军师,这是如何说?辛辛苦苦多少年就积攒那么一点家底,老婆娃娃都在凤凰城,让北军连锅端了,我们还有什么?”众王疑惑道。
“现在回去,能救得了吗?”华世雄反诘。
众王想想,这倒也是。
华世雄说:“你们想啊,凤凰城如今在北军手里,我们一旦回去攻城,北军震怒,必将焚城,我们什么也得不到了。没说是舍不得娃娃套不住狼,舍不得老婆逮不住流氓嘛!索性我们就放开手脚,再取他几处州城,老婆丢了再娶,娃娃没了再生,干大事业嘛!”
华世雄的话不能说不对,但就是未免太残忍了点。诸王无计可施,齐把目光转向大哥,福王沉思了片刻,咬咬牙说:
“只好如此了,各位王弟,孤王说句不中听的话,王兄我最大才不过三旬,你们年纪轻轻的还怕娶不上老婆?有了江山什么没有?就按军师的意见,继续往南往东,再拿下几处州城,而后攻打三羊,得了三羊之后,先把皇上的招牌打出来,北方的傻子兄弟就成了伪皇帝了。”
华世雄首先拍手称道,事已至此,其他王爷也强打精神,表示赞同。
南方各地告急文书如雪片一般送往京城,小皇上升朝议事,文臣武将个个缄口无语。小皇上急得手足无措,这儿瞅瞅那儿看看,正要开口骂人时,丞相王书贵出班奏曰:
“吾皇万岁,依臣之见,不如就派潘又安平定南方诸王叛乱。钦差改作元帅,行军打仗方面他是行家。”
小皇上欢呼雀跃说:“对对对,朕怎么把这个茬给忘了,朕的皇弟在南方办事,正好再麻烦他一回。搂草打兔子,顺手的事,再派人,派谁合适?你们这伙子人个个都是些酒囊饭袋窝囊废,哪个比得了朕弟?”
尚书马长江出班奏曰:“陛下,潘又安出任平叛元帅,乃顺理成章之事,只是这兵马、粮草从何处解决?总不能让潘元帅赤手空拳去打仗吧!”
第一零一章 潘又安奉旨讨贼(1)
众大臣又一次面面相觑,小皇上纳闷:母后的绳子怎么也不拽了?
王书贵喝道:“马尚书何出此言?前不久潘钦差送回朝庭十万纹银,眼见他是有钱的。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个道理也不懂,亏你还在朝中做事。南方各地皆有护城部队,这些人集合起来,少说也有百万之众,难道还怕几个反王不成?”
小皇上拍手叫好说:“还是亚父想得周到,就这样办了。马上颁旨,着令朕帝潘又安钦差兼任平叛大元帅,即日起进兵剿灭反王。”
小太监乘八大王远攻麒麟关的机会,带领三万人马,一举拿下凤凰城。凤凰城是大城,诸王为安全起见,在出征前把自己的家小也迁到这里。凤凰城乃是八王之首福王的老巢,经十余年的修造翻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今面貌一新。福王的宫中加上诸王的妻妾,有美人无数,自然还有许多不健全的男人。小太监下令:凡是王妃王子郡主等,一个都不要放过,悉数解往京城,听候发落。其余一概不问不究,愿走的回家,不愿走的主要是那些太监,统统也到京城,充实帝王后宫。小太监清楚那里还缺数目不详的太监,别说这几名,再有几十名也能容得下。有了这些货真价实的太监作替补,就不用祸害人家民间小孩子了。小太监和胡三、刘建勋等正在王府大殿里议事,有兵丁来报说:
“王爷后宫有个太监也不走也不留,非要面见钦差大人,小的们不敢做主,特来请示大人。”
小太监说:“命他进来。”
那人一进大殿,纳头便拜,口里唏嘘道:
“差点见不到哥哥了。”
小太监急忙离座,双手搀起,安抚道:
“兄弟吃苦了。”
“苦倒没吃什么苦,主要是蒙受了些惊吓,哥哥知道我这点胆子。”王小五回答。
“不是兄弟冒充我,这阵反王们也许还不见动静哩!”
“哥哥这事也知道了?”王小五笑问。
“猜都猜个八九十,那天王府的兵马围定饭庄,口口声声拿太监,我想可能是那个狗店主认出你了。我也想,你若一口咬定是我,这场戏就又看头了。根据八王草草出兵的动向,果不其然我就料定他们必是把你认成我,以为是再无对手了。”
第一零一章 潘又安奉旨讨贼(2)
“哥哥真是料事如神啊!”王小五感佩的说。
突然黄仁、张发存有事进殿,后面还带着一个反绑双手的汉子,此人哭丧着脸,小太监一瞧就认出是孙子旺那个狗店主。
“跪下!抬起你的狗眼看看这是谁?这是我们的钦差潘大人,也让你认识认识泰山真面目。”黄张二人喝道,两人的文化就这文化,张发存走过去踢了一脚。
孙子旺磕头如同鸡叨米般,嘴里唸唸叨叨:“大人饶命罢,小子以后再也不敢了,再说小人的老婆也让你们的兄弟给杀了!”
小太监从位子上下来,走近孙子旺,嘿嘿一笑说:“我说孙掌柜呀,你说你这个人,挣了那么大一个家业,吃穿不愁,嫖粉的钱也不缺吧,你说你还要什么?把我们卖了,你想干什么?”
“大老爷饶命,大老爷饶命!”孙子旺伏地求饶。
“饶命是不可能的,你说你想怎么死吧?这一点倒可以满足你。”小太监倒背着双手,在大殿里踱着方步说。
“我告的是太监,”孙子旺抬起头来指了指王小五,辨白说,“他不是也没死吗?”
“他是没死,他死不死和你无关。”小太监低头稍一沉思,他一生最反感有人用太监说事,稍一琢磨就想出个坏点子,因而补充说,“你的眼光没错,我这个兄弟就是太监。这样吧,我也让你当一回太监如何,以后你就不会再告太监了。”
“老爷老爷,青天大老爷,我不想当太监,我死也不当太监!”孙子旺趴在地上磕头说。
“你老婆不是死了吗,正好去当太监了,留下个东西也没用。”小太监还是那副口气,脸上笑嘻嘻的,一点没正样。
“大老爷,我不能当太监,我才四十岁。”孙子旺哀求说。
“当太监哪有什么年龄限制?我们这位大人,”小太监指了指王小五,说,“十岁那年就让人做成了太监。”
“不行不行,我如果成了太监,这辈子就算完了,我还没有儿子呢!”孙子旺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磕头求饶。
“想不想不由你!没有儿子早干什么去了?”小太监叱道。
第一零一章 潘又安奉旨讨贼(3)
小太监说罢将手一挥,立刻过来几个武士,将孙子旺拖猪一般架了出去。
做净身这事一般人不会,骟马骟驴的人不行,还要寻访专门专科的专家才行。孙子旺成了太监,又没有儿子,看来孙子是不可能旺的了。此乃是潘又安一时心血来潮,开了个玩笑。他捉弄了孙子旺,把人家一个四十岁的老男人做了宫刑,以为是快事,没料到却促成了一场祸事,这是后话,暂且不表,后面自有交待。
诸事分拨停当,小太监命刘建勋整顿军马,准备迎接八王的反扑。等了几天不见动静,有探子来报,说是番王的部队非但未来凤凰城,反而向东向南走了,不日即将攻下羊城,还放出话来要坐南称孤道寡、自立为帝呢!
“太妙了!”小太监拍手叫道,“这一笔肯定又是老华的杰作。如果八王真要回身急攻凤凰城,我们这一点人马如何抵敌?兵不在多,但起码也得有个像样的数字。拿三万人去对抗十数万人,恐怕当年的诸葛武侯在世也不敢出此险招,莫非再唱一回空城计不成?”
众人不解,遂问小太监,说:“大人,你当时是如何知道华世雄一去便受到重用的呢?”
小太监笑道:“这也不能算是我的什么高明之处,碰碰运气罢了。不过我想,八王初举大事,必定求贤若渴,华世雄读书无数,又有一张三寸不烂之舌,馒头里混卷子也能混得过去,没料想还真让我猜着了。”
众人道:“将军料事如神,非常人可及,我等佩服至致。”
小太监慌忙说:“大家都是兄弟,你们也不必这么客气。这儿除了老刘,我比你们年长几天,也算是你们的哥吧!”
刘建勋一躬到地说:“我也要认将军为兄长,大人的胸襟、志向、人品等,实实让小弟仰慕已久。”
小太监也不客气,高兴地说:“即如此,你就做咱们的老四吧!以后再有兄弟加入,不问年龄,只分先后,按顺序排列下去。”
刘建勋大喜,先拜了大哥小太监,然后又拜二哥胡三、三哥王小五等。
第一零一章 潘又安奉旨讨贼(4)
小太监吩咐下去,说:“摆一场佳肴,庆贺刘将军入了我们兄弟伙。”
哥几个正在饮酒,忽听门外有人喊:“潘又安接旨!”
小太监吃了一惊,不知宫里又发生了什么事,急忙出来一看,见颁旨的竟是太监张旦旦,遂笑道:
“原来是张公公啊,先坐下吃饭,喝口水再宣旨不迟呀。”
张旦旦急忙摇手说:“不行不行,咱不能先私而后公,潘大人先跪下接旨吧,等你接了旨,我再给你磕头请安。”
小太监有心不跪,但当着这些人的面,不好做大,只好半跪下一条腿。胡三他们依例匍匐于地,等候圣命。
张旦旦宣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有八王造反,欺天灭世,行不臣之举,实乃罪大恶极,必欲铲除以安民心,不留后患,复我中华之大统为宜。因此特命钦差大臣潘又安兼任平叛大元帅,上马为将,下马为臣,即日起发兵剿灭叛贼,钦此。”
“完了?”小太监站起来拍拍手说。
“不完又怎样,莫非咱家敢贪污,少念了几句不成?”张旦旦笑道,随即双手把圣旨递给小太监,又说,“不信你自己看嘛,我一字都未少的。”
小太监把圣旨扔到桌子上,揶揄道:“一个兵没有,一个子儿不给,这仗如何打?皇上不发圣旨还好,发了才气人,这不是明明欺负人吗?”
张旦旦笑道:“哥哥此言差也,不发一兵一卒,不给一分一文,这才说明咱圣上英明,知人善任,知道哥哥决能破敌于鼓掌之间。”
刘建勋插言说:“大哥,趁反王攻打远地之际,咱们人马可以到各州府募集,只是这钱粮上不好说话。”
小太监说:“还差多少银子?”
胡三回答:“至少还有十万两的缺口。”
“借!”小太监拍拍脑门子说。
“找谁去借,咱初来此地,人生地不熟的,知道谁家有钱?”胡三问道。
“就找那个胡老头,我看他家有钱。”小太监胸有成竹的说。
“高啊!”胡三拍手说,“还是大哥计高一筹,不过你这可叫自投罗网。”
“怎叫自投罗网?”小太监不解。
“你若答应人家一件事,别说十万,二十万也是有的。若不答应,怕是一两也拿不到手。”胡三诡秘的笑说。
小太监恍然大悟,骂道:“二弟,你这个鬼家伙,也来捉弄我?行,为了王事,我就再娶一回老婆。”
众人皆蒙在鼓里,不知他俩搞的什么鬼把戏,刘建勋更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脑袋——大哥是太监,太监也能娶老婆?
张旦旦瞅着满桌珍差美味,故意调侃说:“今天是啥日子,搞得这么排场?快比上皇宫里的御宴了。”
王小五好不容易有了说话的机会,介绍说:“张公公有所不知,今日是我们收了个新兄弟刘将军,大家结拜庆贺哩!”
“潘元帅,能不能算我一个?”张旦旦乞求道。
“你来可就是老五了。”小太监说。
“行,老五就老五,只要大哥肯认我这个兄弟就成!”张旦旦一口咬定。
这就是史上小有名气的凤凰城结义五兄弟,其中三个太监(一个是赝品),在此表过不提。
第一零二章 小太监双赢(1)
小太监带胡三胡知府王小五一干人等,分坐两乘大轿,一路直奔胡老汉家。
胡芬仙的老爹胡员外一见这么一支庞大的队伍朝他家开来,轿子里坐的,地上走的,骑马步行的,吹的打的,浩浩荡荡,熙熙攘攘,加上看热闹的人群,好一番阵势。胡员外匆忙跑进屋里说:
“看看怎么样,我估计的没错吧?提亲的队伍来了,共是三乘大轿,后一乘轿子我见过的,是那位知府大人,前面的没看清,估计是救芬仙的少年没错。你们快准备准备,到时看我的眼色行事。”
客人们刚一下轿,胡员外就要伏地磕头。胡三抢先说:
“老丈,这是我们的钦差大人,刚奉皇命兼任平叛大元帅,潘将军潘又安的便是。”
老汉别的没记住,只听得一个钦差,吓得心中一激灵:原来是钦差大人哪,一辈子啥时候见过这么大的官啊,立马又要跪地磕头,被小太监拦住,说:
“老丈快别这么多的礼数,一家人还这么外气?按理说你是长辈,我们给你磕头才对。”
瞧瞧这一番暖心窝子的话,胡员外听了心里乐滋滋的,人家兜一家人了,还说要给他磕头哩,看样子这婚事有八成了。
进了客厅,大家分宾主落座,小太监官职最高,坐了上首,再客气也不能乱了皇家法度。下面依次是胡三和王小五,对面坐着胡老汉。胡老太无座,站在胡员外一侧。
小太监是个直性子,向来不愿拐弯抹角,况且他对这家还有救命之恩。仗着这些面子,因而稍一思忖,开口便说:
“老丈,我们是借钱来的。”
老员外面沉似水,满腔的热情被小太监这一个“借”字涤荡得烟消云散。闹了半天是来借钱的呀,该不是刘皇叔借荆州吧?这些人拿着朝庭的俸禄,吃有吃,穿有穿,借钱做什么用?还不如明火执仗来抢呢!对人施点小恩小惠就图人家钱财,要钱不好张嘴就说借,为人不做官,做官都爱贪,世态炎凉,人心不古啊!老者叹口气摇摇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