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人情世故
千里之外的首都市,华夏国家地理宣传部的某个办公室内,曹小光拿着鼠标的右手顿了顿,屏幕里对方发来的消息让他产生了稍许疑虑,作为一名新媒体小编,他一眼就看穿了对方的目的,在发送私信之前,自己已经大致看了一些对方的历史发布信息,确认是一个相对靠谱账号,但这迎面而来的营销味,让他不由得想起了那些走震惊体路线的同行们。
“亲,小编只是想求证一下刚刚那条消息的来源和图片的拍摄者,因为咱们的账号属性特殊,能不能关注还要等领导审批呢。”曹小光身为网上头部账号之一的运营小编,职业素养还是很高的,哪怕心中有疑虑也没让冷场发生,同时该求证的东西也没落下,别看他一副五大三粗的面相,心思可细腻着,不然只凭借硕士新闻传播专业的学历,是不能从一众竞争对手中杀出,接手了这个官方账号的,要知道这个账号现在可是同类型头部大号,上一任运营者前辈,当时以实习生的身份,借互联网东风和自身的博闻强识,愣是把账号做到科普类No.1,堪称一段传奇,而这位前辈现在已经是领导级职位,同时个人科普账号同样进入了头部行列,跟曹小光一样,这位传奇前辈同样是张飞绣花型人物。
“亲,拍摄者正是本人,绝对原片,不过你都写注明来源@山水居就行,放心,我们这账号也是正经账号,同时作为天坑发现者,本次考察队第一导游,还可以免费赠送专访和第一手消息资料哦。”另外一头的自然是张贤,原本不过是常规的更新,眼见来了大鱼,自然是要争取一番的,一边说着,一边还把山水居的门头照片发了过去,那里有着自己当初整下来的山水居各项官方名头,完了还补充一句:“各项名目资质证明文件和后台认证截图稍后发送照片副本以供求证哦。”
这些名头都是大学生创业相关的项目名义,张贤一边将副本照片文件打包准备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发给对方,一边想着是不是应该整一些更有用的头衔才行,不然行走江湖不方便呐。
“亲,资料发过去了,顺便把连拍的几张大合照也一并发过去了,以资证明,如假包换。”张贤一顿操作又输出了几句,这年头要想证明是原创照片有时候很困难,有时又简单,多花费点心思反正没啥坏处。
另外一边的曹小光收到东西后随便瞅两眼,其实已经相信了张贤的话,连拍照片大部分情况下都只有原拍摄者存有,不过他原本计划只是发个动态,作为天坑热点新闻和联合考察队集结的后续,就这点事情去关注一个个人账号还是有点得不偿失的,思量了一会,他决定再试试给个机会:“亲,刚刚说还有第一手消息可以提供,能说说大概情况方便我们评估一下吗?”
看到这条消息,张贤知道还有戏,灵活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了起来:“亲,看到我刚刚发的视频动态吗,那样的情况,只是我们这次进山遇到的冰山一角,其中的精彩程度,决定可以写一篇专访了,而且我还有大量视频和图片素材佐证配合哦,大体情况你且听我道来……”
旅管专业光环又开始上身的张贤,并没有太藏着,反正合作成不成,对于他这无本买卖又没啥损失,大概说了一下这次进山遇到的连续幺蛾子关键事件,同时也附赠了部分还未公开到山水居各网络平台账号的照片视频素材,挑的还都是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那种,剩下的就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这么几套组合交流下来,对面的曹小光同样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些东西具备的新闻价值和时效价值,最后留下一句“加一下我的聊天软件好友,账号是cxg199***xx,稍等两分钟,我跟领导商量一下”的话在屏幕,就此消失不见。
张贤有的是耐心,反正不急这一时半会,一个快捷键锁上电脑屏幕,出去走了两圈透透气,看看旁边菜园果园的情况,给在干活的老爸老妈打了一下力气活的下手,完事还去路口亭台里摆卖特产的老爷爷老奶奶们扯了两句家常,直到看到有新的游客到了山水居门口有办入住的意思,这才重新回到了屋里。
给两位背着户外装备的游客办了入住手续,张贤这才重新打开聊天软件,之前好友请求对方已经通过,并且还发来了一长串消息,大意是领导已经同意合作,前提是配合做一次文字专访,并且保证提供的素材是没有提前被曝光的。
最后这一句是:“亲,在吗?在吗?采访提纲我们已经在撰写得差不多了,定个时间咱们什么时候开始?”
张贤淡定的回了一个:“随时。”
“你可总算来了,等下咱们会拉个群,会有专门的同事对你进行提问哈。”曹小光明显还等在屏幕前,消息秒回。
“OK[表情包]。”张贤自然没啥意见,回复完后切到其他页面随便逛了下,发现山水居的粉丝列表里多了一个蓝V大号,正是@华夏国家地理,看来对方很大气,把刚才答应下来的事情提前做了,想来有领导背书后,操作不过也就是动动手指的事情,而张贤也期待着后续的引流效果,争取给山水居再涨波粉。
张贤继续翻了一下,又看到华夏国家地理的账号转发了自己之前发的动态消息,正是之前的考察队大合照,配文是:“据悉联合考察队已经顺利到达了天坑群,期待专家们这次的考察结果(*❦ω❦)!,也对当地的向导们说一声辛苦了!”,并附上了以前的相关资讯链接。
看到这里,张贤熟练地操作着山水居的账号,再次转发并写下了几个字的评论:不辛苦不辛苦,为人民服务!
向导们现在都还上不了网呢,就由我替大家来礼貌回复下呗,这可不是为了蹭流量,那是啥,正是人情世故嘛。
第三百零四章 键盘强者,恐怖如斯
在现实生活中交际能力偏低的张贤,在网上倒是挺溜,充分体现了一个键盘一根网线对人际主体互动的影响,这互联网带来的交流方式可谓尴尬癌患者的福音。
在张贤转发了没一会儿,华夏国家地理的账号居然将他的评论置顶了,并附上了[大拇指].表情包的回复,可见对面的曹小光也是一个触手怪式的键盘达人,一方面还在配合筹备这次专访直播,一方面还维护着官方账号,这多线操作能力也是挺溜的样子。
“咱们的直播时间定在了晚上7点半,看看有问题吗,另外正式专访前,我们还需要一些山水村的背景资料作为参考,方便先聊一会儿吗?”张贤正打算在网上继续水一会儿,专访群里曹小光又@了他。
[你邀请了林子器进入了群聊]
“这问题我们的村支书熟,@林子器,村支书大人,华夏国家地理的专访,需要些山水村的背景资料,你来聊聊?”张贤反手把林子器拉了进来,并简单说了原因。
林子器:“???”
张贤:“[加油].表情包”
[语音电话连接中]
“那群是怎么回事?”林子器反手拨了语音电话过来。
“简单来说就是……”张贤几句话把事情讲明白,最后还加了一句:“反正也可以宣传下咱们山水村,你多说点。”
“各位好,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咱们山水村一定配合支持”知道了前因后果的林子器很积极,毕竟下次去乡镇汇报工作的时候又多了显示政绩的素材,这事情在上次天坑曝光受到多家媒体转载报道的时候就发生过,提高本地知名度,对于旅游主导的地方来说,总是多多益善的。
把林子器拉下水后,张贤没再管他们,再次当起了甩手掌柜,看到华夏国家地理的账号在社交平台已经发布了预告和直播地址,他顺手转发到了山水居,并附言:“晚上7点半见!”
估摸了一下时间,也不去管粉丝们的反应,转身干活去了。
刚才老爸张代盛从菜园子收了一箩筐新鲜大萝卜过来,只洗了泥巴和去掉了叶片,还没做其他处理,张贤正好抽空捯饬一下,指挥猴哥去拿了两个菜筐,便在门口的坪子上秀起了刀功。
拿出银刃,习惯性地在指间翻飞了几下,然后拿起一个大白萝卜,刷刷几下,去头去尾,再咔嚓几刀,在菜筐里切成了手指长的条块状,张贤打算这次整一个老坛腌制的酸萝卜,所以并没有去皮,这样吃起来的口感会更脆。
其他萝卜照此处理,没一会儿箩筐就清空了,取而换之是两个码得满满的菜筐,白毛和警长都过来嗅了嗅,以为张贤要做啥好吃的,结果被生萝卜味呛跑了。
没去理会凑热闹的两只神兽,张贤把萝卜倒进了一个大桶,再放些盐搓巴搓吧蹂躏一会,放置一段时间再说,这是给萝卜去去生涩味。
估摸了一下时间,觉得可以先吃个晚饭,现在天色暗得早,晚饭时间可以提前些,于是又捣鼓备菜去了。
等白毛接了张磊小朋友回来,家里人也都收工到了山水居,就可以开饭了,餐桌上张贤聊聊这次进山的见闻,张磊小朋友说说学前班的趣事,家里其他人讲讲村里的八卦,刚从山里出来的张贤终于享受到了一次正常的晚饭。
吃饱喝足,张万荣和刘阿中两位老人家都回了老房子,老爸张代盛和老妈徐明秀给新来的住店游客烫米粉当晚餐,张贤则是一边在柜台准备跟曹小光那边的对接,一边指挥张磊小朋友做做饭后运动。
“对,把这些萝卜全部装进坛子里,少拿点,别掉地上了。”正是之前经过去味处理的萝卜,这会轮到张磊上阵劳动,为此他还把所有镇宅神兽通通赶出了屋外。
“然后把那些醋和白糖剪开,通通倒进去坛子里,诶,对,再把那些辣椒丢进去,最后把水管拉过来,让坛子接满井水盖好盖子就行啦。”张贤娴熟地指挥着“童工”干活,旁边不远处的游客则在纷纷点赞。
“老板,你这酸萝卜卖吗,跟这米粉里放的一样吗?”有吃货属性的游客则趁机咨询了下张贤,打算带些回家尝尝。
“不好意思,这个不卖哈,米粉里放的酸萝卜是甜辣味的,跟这个不一样,要觉得好吃多吃几次米粉呗。”对这种类似问题张贤也遇到很多次了,顺口就给了解答。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曹小光,只囫囵吃了几口快餐,又跟同事忙了起来,因为他今天的临时策划方案,不少同事陪他一起加班了,好在做这一行的对这种事情已经适应,也没人抱怨,相比大阵仗,这个不过是日常工作,要知道如果是大V专访,预热都要几天呢,哪像现在只是提前几小时预告,所以大家只是各就各位干着自己的活,曹小光则是关注着每个环节的进度,到点了先@了负责文字采访的记者同事,又提前几分钟确认了张贤已经到位。
这边的张贤则是完全没啥压力,文字采访他又不是没接受过,上次南方报系也同样因为天坑的曝光采访过他嘛,只是直播确实会需要注意点说话方式。
华夏国家地理的直播间内,已经提前到来的粉丝们飘起了很多弹幕。
“为什么是文字直播间?我要看神兽们视频直播啊!!”
“+10086!”
“期待老板露脸!”
“官方今天科普什么内容呢?”
“打卡”
……
作为一个头部账号,虽然是一个临时文字直播,但是观看的人也不少,毕竟粉丝基数在那里,不过最活跃的还是山水居的铁杆粉丝们,充当了合格的气氛组。
[@山水居加入了直播间]
“欢迎@山水居,非常感谢张先生接受本次采访,我是负责本次采访的记者小黄,也欢迎粉丝们围观咱们今天的直播,这次我们为大家带来的是万山天坑的最新情况,没错,就是前不久上了热门报道的天坑,而我们邀请到的正是天坑发现者@山水居……”
直播间的记者开始介绍背景,走起了流程,张贤也进入了状态,双手在屏幕前翻飞,只要不露脸,他还是那个开挂的男人,当得起一声键盘强者的称呼。
第三百零五章 感觉自己还不如一只猴子
外面的夜色如水,在这秋冬时节,带起了丝丝寒意,住宿的游客欣赏了下乡村之夜的朗朗星空,也一个个躲回了房间或者在山水居内娱乐房里打发时间,而张贤按部就班地配合好了文字直播采访,这种形式的直播基本不存在翻车的可能,时间也短,正式时间不过半小时就搞定,至于弹幕里各种求露脸爆照的要求直接被忽略了,让粉丝们大失所望。
华夏国家地理那边,则立即根据直播内容生成了一篇采访记录稿,将其放到了本次的天坑专题预留的位置中去了,至于专题的其他内容,自然也是张贤提供的其他照片和视频素材,只是经过了重新排版和剪辑,视频除了加了字幕说明,部分还加了专业解说和配乐。
趁着晚上的流量高峰以及直播热度,华夏国家地理的官方账号对专题进行了发布,张贤用山水居的账号同步转发,争取再蹭一波粉丝。
专题的导言是背景介绍,说了一下天坑发现的时间线和考察队的考察意义,同时介绍了一下张贤的发现者和向导身份,然后引出采访内容,最后重头戏则是把所有素材集中在一起的视频。
视频的标题是《天坑考察的探秘之旅(一)》,没错,从标题可以看出,华夏国家地理打算把这做成一个系列,因为他们已经知道只要有需要,张贤可以第一时间到达天坑现场提供第一手资料,并且可以帮忙跟考察队联系采访事宜,至于具体能做到系列几,那就根据后面的情况而定了。
网友粉丝们纷纷顺手点开这个华夏国家地理的专业人士加班加点做出的视频大片,开头几秒钟,是张贤提供的一段未发布过的天坑航拍视频,配上哒哒哒的键盘敲字音、电影般的配乐、以及适当的剪辑效果,屏幕上的字幕再次显示出了天坑横空出世和考察队进山的时间。
过渡自然的转场之后,是张贤跟考察队汇合的断崖山脚下的画面,这里给到是几张队员们休憩的图片,字幕解释经过一段时间的跋涉开始为进入原始山林的无人区做准备,而画面再一转,是山神鹰翱翔天际的跟拍,那是张贤在动力滑翔机上的视角,将老林子的山林画面带入了镜头。
当画面再次回到地面时,已经是大家在老林子里艰难兴进的抓拍,这种素材其实反而是最少的,因为张贤一般也不会留意去拍摄这种普通场景,也亏得那些剪辑人员从一堆素材里把这段截取了出来。
到这里整个视频给人的感觉其实并没有太高深,无非就是老林子里的原始风貌有点新奇,不过视频很快就来到了转折点,在遇到灰粽子的地方,有一段字幕解释,注明在这遇到了灰熊,不过因为没有灰粽子的照片或视频所以一笔带过了,而背景音乐在这开始变了风格,渐起急促。
然后第一个蛇窝子的群蛇交织成球的画面震撼出现,观众的“卧槽”还没出声,第二个飞蛇挂树、滑翔山崖的场景又呈现了出来,软体动物的独特刺激让不少人的鸡皮疙瘩都出来了。
好在时间并没有太长,屏幕里的字幕科普了聚集性蛇窝的现象和飞蛇滑翔的原理,略微舒缓后,画面转到了因遇到夜鬼瘴而不得不走夜路的场景,而那促人心跳的音乐再次突然响起,这次是给到是一个打了马赛克的照片,正是与考察队狭路相逢打算暴起伤人的独狼,因为已经成了尸·体,所以打上了马赛克。
接着的转场,音乐再次舒缓,配的是一个一条山涧小河的模糊照片,字幕解释说有人在这落水,但在向导们的救助下化险为夷,正当大家以为这已经差不多的的时候,音乐又起,满屏幕的密集绿眼睛咋现,正是鼠潮过境的景象,当画面离得近的时候,背景音乐又突然停了,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的鼠潮过境原声,那仿佛近在耳边的窸窸窣窣和吱吱唧唧的噪音,差点让人上了天堂。
劲爆的场面过后,画风终于正常多了,开始展现向导们如何齐心协力克服艰难险阻,在山林里带着诸多设备和“后腿人员”向前进,不时穿插了杏林落叶、悬崖峭壁的风景,直到已经曝光了的鬼面猿和搬山猿之战再次出现,又将情绪推上了一个顶峰。
最终视频切换到了天门架的场景,表明天坑已到达,同时讲述了考察队如何下到天坑,如何在天门架下安营扎寨,以及再次展现了天坑的航拍全貌,终于在“让我们期待考察队在天坑的后续发现”的字幕下,视频的奇幻既视感在最后时刻转成了正常的科普氛围。
“砸碎了一个键盘!”
“鸡皮疙瘩没停过!”
“原来猿猴大战的出处在这里!”
“这是一个奇幻大片,不是科普视频,大家别被骗了!”
“应该叫冒险之旅,标题不对啊。”
“密集恐惧症患者表示抗议!”
“蛇类恐惧症患者表示抗议+1”
“什么也不恐惧的看着鼠潮也差点尿了!”
“摄影师拍得太好了,下次继续拍,不过请问你还好吗?”
……
随着大家从震惊中缓过神,一个个评论开始肉眼可见的涨起来,看得晚的粉丝们想必要被弹幕遮挡画面了。
而一手推动这一切的华夏国家地理,大部分人已经打卡下班,只有类似曹小光这样的人员在做着收尾工作,挑着些评论做回复,然后看看实时热度,算算预估活跃数据能到什么程度。
作为“幕后黑手”的张贤,则是悠哉悠哉的看着大家的反应,操作山水居的账号上去娴熟地蹭着热度,转发的转发,评论的评论,跟曹小光打着默契的无声配合。
“这就是咱们的带路向导吧?”
“回楼上,这也是摄影师。”
“路过路过,围观围观”
“就想问问,这么多惊悚画面,大哥你手抖吗?”
“老板厉害,6666,下次去山水居膜拜。”
……
山水居前台里,眼见粉丝量和评论数见涨,张贤对着屏幕露出了微笑,一切如他所料,也不枉他又是挖坑又是套路的努力,不过他看着看着,表情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只见山水居的账号下涌进了很多奇怪的评论:
“来来来,速来围观猴哥!”
“科普一下,猴哥全名:人面猴哥。”
“感觉自己不如一只猴子。”
“十年舞蹈生表示,我也不如一只猴子!”
“妈妈说我生我不如生一只猴子!”
……
张贤正摸不着头脑,聊天软件收到了一条私聊:“怎么样,老同学,我还是没忘了你吧嘿嘿。”
发来消息的正是赵文临,附带还有两个截图,内容是《全民舞王》决赛播出冲上了3个热搜:全民舞王决赛、猴舞、全民舞王冠军赵文临;另外一个截图是赵文临刚发的动态:感谢大家一路的支持,特别感谢猴哥!还有猴哥的主人,也是我的老同学@山水居,大家最关心的猴哥就是来自这里,别再问我啦,围观戳这里@山水居!
明白过来的张贤给赵问临发了个[虽然不知道说什么但还是谢谢]的表情包,不过他看着越来越多的猴哥粉丝将山水居的主页淹没,感觉自己这一天费劲巴拉下来,也还不如一只猴子呢!
第二百九十三章 第一生产力
稳稳当当地站在山壁顶,张贤朝下面的围观群众们挥了挥手,表示自己顺利安全抵达,也是示意徐明峰等人可以按照刚刚的计划行事了。
这一波操作下来,外人看起来自然是惊险十足,但张贤心里知道稳得很,事实上,任何一个老猎手都是稳重谨慎的人,非必要情况下,绝不冒险行事,这是山林里养成的习惯,也是能成为老猎手的前提条件之一,出生于这片山水的张贤,骨子里根本就不是一个冒险或者机会主义者,这年头淹死会水的,打死犟嘴的,看看新闻,就知道多少国内外玩徒手极限运动的达人就因为一次失误而成万年恨。
平时张贤虽然自己浪,但从来都不让身边的人学自己,特别是比自己年纪小的弟弟们,他知道的自己特殊之处,也不介意展现一些不太超过普通人认知极限的事情,毕竟过于在意细节活得也太拘束了,怎么说也是开挂的男人,稍微浪一下有什么要紧呢,关键在于不要直接或间接地给别人传递一些误导就OK。
不得不说,开挂确实会或多或少影响一个人,看看电影电视里,古今中外那些开挂的主角们,有哪个还活得跟得到外挂前完全一样呢,任何经历在人生轨迹和性格思维中都会发生作用,何况是开挂这么大的事情,所以这些虚拟的人物,在剧情杀里的区别,无非就是成为外挂的主人逆天改命拯救世界,还是成为外挂的载体变成有故事的反派而已,而张贤就厉害了,开了外挂后,他选择回家种田……
稍微打量了一眼山壁顶的环境,一棵两人环抱粗的岩松就进入了张贤的眼睛,相对于光溜溜的岩壁,这顶上的生态显然好了很多,零零星星的分布了几丛灌木和几株乔木,这棵最大的岩松自然最显眼,估算了一下距离,张贤把两根攀山绳系在这棵大树根部绕了几圈,然后打上足够结实的绳结。
一边放绳子,一边再次来到了岩壁边,伸出头往下瞅了瞅,张贤一把将两根绳子都抛了下去,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两根攀山绳倾泻而下,转瞬之间就到了山壁底,因为还超出了些长度,所以摊了一段在地面上。
下面的徐明峰等人拉过绳子,就近固定在合适的地方,以免山风把两根长绳吹得摇摇摆摆。
“我先上吧。”李秋德的攀岩水平在众老猎手中也算拿得出手的技能,这时出声说了一句,见大家都默认了,他接过自己儿子递过来的东西背上,然后摸出一根短绳往腰里一缠,另一端在攀山绳上打了看似松散的绳扣。
这绳扣看似简单,其实是有技术含量在里面的,是山水村常见的攀山安全措施,村民们习惯叫攀山扣,如果真的失足跌落,松散的攀山扣在下拉时会瞬间系紧,而在往上攀登时,松散的绳扣则不会与攀山绳打结,基本不用在攀爬的过程中分心分手去打理。
有攀山绳辅助,李秋德的速度也不算慢,拉着绳子手脚并用,一蹬一蹬的开始攀爬之旅,然而在张贤之前的表演对比之下,大家觉得李秋德的速度和方式都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值得大家过于担心或者说过于关注似的。
攀山绳还有一根空着,徐明峰正想说下一个谁跟着上,头顶却传来了张贤的喊声:“明锋舅~先捆好机子~~”
因为高度差比较大,张贤的声音有点飘忽,不过还是清晰地传到了众人耳中,徐明峰和其他人望了一眼,决定还是听张贤的,把另一根攀山绳的系在了刚刚抬过来的一个大包裹上。
看到徐明峰的表示OK的手势,张贤稍微拉了两下手臂,一边拉着松垮的绳子往上提,一边往旁边挪了几步,以免等下干扰到正在攀岩的李秋德,当手里的绳子传来拉紧的力道,说明干活的时候到了。
沉腰立马,摆好姿势,双手紧握,调整呼吸,张贤轻喝一声,双手一提,感受到了下面的东西开始离地,于是双手开始匀速交替使力,攀山绳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旁边层层堆积,而下面的人看到就是,一个硕大的包裹,被张贤以一人之力拉向了山顶。
“咦,如果我没记错,那个应该是我们考察队的发电机组的包裹吧。”稍远处的人群中,楚小姗对身边的叶玲玲说道。
“好像是,看那包装应该没错,但那东西不是应该很重的吗,平时都是那些大叔们抬着的,怎么现在看着轻飘飘的感觉。”叶玲玲应了一句,也表示了一下疑问。
而发现异常的显然不只他们,周围同样传来了议论声:
“那哥们又开了什么挂,他是人形吊车吗?”
“说出来可能你们不信,其实那里面装的是棉花。”
“6666,开挂哥就是厉害。”
……
刚刚收起手机的萧萍,正犹豫要不要再次拿出来,听见大伙的议论,在心里嘀咕了一下:“开挂哥?拖鞋哥又多了一个外号的感觉。”
专心攀岩的李秋德才到两层楼多高的地方,眼角的余光就见旁边一个硕大的包裹冒了出来,他侧头一看,眨两眼的功夫,包裹就已经超过了他的高度,然后继续稳稳地往上拉升,没一会就到了三层楼左右的高度,然后四层楼左右的高度……
一阵山风吹来,李秋德回过神,微微摇了摇脑袋,继续专心拉着攀山绳开始向上攀爬。
山壁顶的张贤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又引起了注意,说起来这重量对他来说没有太大负担,一米见方的包裹,里面的东西七八十斤,难度其实在于需要将爆发力转化为稳定输出,普通人不说能不能长时间发力了,就这腰腿承受能力就已经超过大部分人的极限。
深山老林里跋山涉水远本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更何况带了这么大的队伍和各种行李设备,为了效率,张贤也只能尽可能发挥一下自己的作用,不然陪着这些人不知道要折腾到什么时候,所以把东西拉上来后,他也没休息,解开攀山绳重新扔了下去,给下面的人继续用来攀岩。
等李秋德也爬上来的时候,张贤已经把这个大包裹的拆开来了,将保护层的东西先扔一边,开始摆弄里面的东西,这玩意严格来说不是叶小姗刚刚猜测的发电机组,而是发电机组的柴油机和配套的几个组件。
柴油机在山水村其实已经不算是很罕见的东西,近年在村子里越来越普遍的抽水机、打谷机、拖拉机,都是柴油机带动的,不少人家里都有。
张贤对于柴油机不算精通,但是也不算陌生,只要没有毛病,组装发动还是没问题的,把刚刚李秋德带上来的柴油倒进油箱,该装的东西装好,插进把手,发力摇了几下,“隆隆隆”的声音响起,嗯,正常启动,试机成功。
没错,这个时候,靠张贤一个人的效率还是偏低,所以,轮到高科技和集体力量出场的时候了。
另一边李秋德可不只背着一瓶柴油上来,还带了另外两根攀山绳,此时已经系在一块与山壁连为一体的山石上了,同样扔下去给后面的人使用,然后提着一把山刀开始找材料。
过了一阵,又有三个村民上来了,他们同样带了一些东西上来,除了同样带有攀山绳外,还有其他七七八八的东西,其中一部分组装起来,是一个混轮组,平时都是他们扛行李抬东西遇到一些特殊地形使用的,只不过之前基本都是人工动力的,现在要搞一个柴油动力的而已。
山水村的人在山林里的适应力和创造力可不是白说的,在工具、人力充足的情况下,不到半个小时,山壁顶的几个人就着那棵最大的岩松,用粗木搭起了一个架子和滚轮,配合柴油机和攀山绳,动力和传输带都已经就位。
而下面的村民更多,在徐明峰的协调下,一个坚固的木竹结构升降框早已经准备妥当,跟几根攀山绳连在了一起,上下协同,配合默契,等考察队的人反应过来,一个简易的柴油升降机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就这么凭空产生了。
先用一些不重的行李试运行了一遍,稳稳妥妥,就算山风袭来,也不过微微摇晃而已,于是第二趟开始加大重量,更多的设备被拉了上来。
然后轮到人了,相比于之前的死物,对于人显然要更小心些,所以多了两根攀山绳作为安全绳,山壁顶的另一端是连在别的地方而不是滚轮上的,腰间再系上攀山扣相连,就算有意外,也不会有大危险。
临时工程很给力,就算一次上四个人承受力也绰绰有余,两个人使用一根安全绳也不算大问题,一切都在村民们的控制中,而考察队的人看着不断升高的山间风景,一些胆大的年轻人还大呼小叫,或抓紧时间抓拍短视频和照片,不一会儿就一批批上到了山壁顶,等大家在上面重新集合,不少人都反应过来,果然还是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