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搭桥
电话响了几声没有人接,朱子清就没有继续呼叫,把电话挂掉了。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这个点不及时接电话要么在洗漱要么在吃饭,还是等她忙完回拨过来好了。不过他也不是什么都没做,用彩信把拍摄的新房子照片都给她发了过去。
果然,过了有十来分钟林宝儿就把电话回了过来。
“老公,你去看房子了?”两人每天都通电话,所以林宝儿也没有腻腻歪歪的说什么我想你啊,你想我没有啊,之类的情话。(主要是本人很不擅长写这个,一笔带过吧。)
“嗯,今天小区一期工程验收,马聪叫我一起过去看看。刚好我也想看看咱们的新家修的什么样,就过去瞅了瞅。”朱子清赶紧表功,“在房子的时候就想给你打电话,想到美帝那里还是半夜,就没打扰你。”
“老公真乖,mua~~。”林宝儿毫不吝啬的给了个飞吻作为奖励。都是老夫老妻了,她也不在和以前那么害羞了。
额……应该说一旦女孩子放开了比男人更大胆,这一点朱子清已经深有体会。
“你觉得怎么样,哪里不满意趁施工队还在赶紧修改。”朱子清心中倍感温馨,但对这种奖励已经具备免疫力,没有和以前那样失态。
“没有,虽然和设计图有出入,不过整体效果很不错。就先这样吧。”林宝儿也不是鸡蛋里挑骨头的人,大体不差就过去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实物足够好有关,要是装的不好你看她会不会挑刺。
对这个结果朱子清并不意外,虽然他和林宝儿性格差异很大。但在对待某些问题上的看法很相似。比如房子的装修,两人都喜欢简约大气,讨厌金碧辉煌。
别看这栋房子又是柚木地板又是红酸枝大叶紫檀家具什么的,但这些东西表面看和普通材料制作的家具并无不同。
包括那驼绒地毯,真皮沙发,各种最先进的设备。不懂行的人,根本就看不出来。真正应了一句,低调中的奢华。
“那就行。先放那跑跑气除除异味,等你回来咱们在搬过去。”
“没意外的话最多三四天我就回去了。”看到两人共同的新家,本来并不是很着急回去的她心中突然有了一种迫不及待。
“时间刚刚好,那时候我应该也从首都回来了。”朱子清计算了一下行程说道。
“嗯,胡满盈神神秘秘的找你什么事儿?”胡满盈找他的事儿之前和林宝儿提过。
“你肯定想不到。”提起这事儿,朱子清有些激动起来:“胡满盈从三星那里挖过来一条大鱼……”
声色并茂的把胡满盈来找他的事情和林宝儿描述了一遍。
“怎么样,这件事儿有没有搞头?”
“这个胡满盈,果然老奸巨猾,这么简单的事儿都能被他说成阴谋论来。”林宝儿沉吟了一会,才答非所问的道。
以她的聪慧,从朱子清的语气就能听出,他对这个东西很感兴趣。可是她却持相反意见。害怕说的太直白影响两人之间的感情,她还是决定迂回一下。
嗯,这里多说几句。可能有人说两人在一起顾虑那么多多累,还不如分了算了。其实不然,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棱角和想法。过于直白的话,也是会伤到对方的。
也许一次两次对方不在意,次数多了再深的感情也磨没了。所以适当的为两人之间预留缓冲地带,是保持长久的良好措施。
“嗯,什么阴谋论?”朱子清追问。难道胡满盈哪里骗他了?
“台积电有没有针对国内不知道,但人家优先为果机供货是必然的事情。”林宝儿轻笑着说道:
“你想啊,为华手机销量是高,但那是所有型号的总销量。每一个型号都要用不同的芯片,你算算要多少种。
果机呢,每年就一两款机型,芯片型号也就一两种。全球销量还比为华总销量要高,如果是你你会优先生产谁的?”
“果机。”在商言商,尽管心中不甘,但朱子清也不得不承认这个道理。
“不过,他说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哪知道林宝儿话锋一转,又开始支持起阴谋论来:
“果机是世界销量第一没错,为华也不差啊,它的旗舰机型在全球的销量也是名列前茅的。台积电却把它的芯片生产任务排在了最后,说没有针对也是骗人的。”
“那我要怎么回复胡满盈?”朱子清也听出了林宝儿的意思,有些受到打击的感觉。
“芯片生产非常复杂,不是光有工艺就能行的,还要有机器设备,要有熟练工人。我们以前从未涉足过这方面的行业,在这方面的基础为零。涉足这个行业并不是什么好的选择。”见他体悟到了自己的意思,林宝儿也不转弯抹角了:
“而且我们公司最不缺的就是好的项目,缺的是时间和人才。没必要去趟这趟浑水。”
“那好吧,等会我就告诉他让他另找合作对象吧。”朱子清失落的道,“我倒不是一定要搞这个项目。只是单纯的对台积电和三星不爽,想给他们找点麻烦。”
“不用拒绝啊。”林宝儿清脆的声音传来:“我们虽然不能直接做这个产业,但可以给他搭桥牵线呀。”
“搭桥牵线?”朱子清眼前一亮,追问道。
“中芯科技拥有完整的生产线,有技术储备,有熟练工人,是最适合的人选。如果我们为两家搭桥牵线,既达成了你给他们找麻烦的目的又交好了两家公司。一举多得啊。”
“这办法好。”朱子清先是高兴,转念一想又有些泄气的道,“可是我们不认识中芯科技的人啊。这么贸贸然过去,人家肯定不相信我们。”
“没事儿的。”这种事情怎么可能难得到无所不能的美少女林宝儿呢。
“中芯科技是国内资金,请的湾岛人管理的一家公司。背后是国家在扶持,就是为了摆脱敌对势力在芯片上对我们的封锁。”
“中芯发展了这么多年,技术初步成熟,国内自然是想把公司掌控在自己手里。只是听说这些湾岛来的人不愿意放权,抱起团来排挤国内团队。对公司造成了不小的动荡。”
“高层害怕动荡太大影响中芯发展不得不妥协,但也一直在找办法拿回主掌控权。这一次的机会对他们来说再好不过了。”
“你等会给爸爸打个电话说一声,他自然会帮你和中芯的人打招呼的。”
第八十九章 牵线
“……胡总真是不抱歉。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朱子清充满歉意的说道。
“朱总太客气了,是我太唐突了才对。只想着这件事儿带来的好处,却没有想过你们的难处。”胡满盈语气里的失望隔着电话都能听得出来,但还是强笑着说道。
“不过,我们可以帮胡总联系一下中芯科技的人,不知道胡总意下如何。”墙角毕竟是胡满盈挖到的,是否和中芯合作还要取得他的同意才行。
“中芯吗?”胡满盈沉吟不语,陷入思索。朱子清也没有打扰,这不是一个小事儿,肯定要慎重在慎重。
“这个事情我也不敢轻易做决定,这样吧朱总,容我思考一下明天给你答复行吗?”胡满盈说道,害怕朱子清生气又补充了一句:“不管成不成都要感谢朱总,让你费心了。”
“胡总太客气了,我也就是动动嘴皮子,成不成还是取决于你们。”
挂掉电话朱子清并没多想,就去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但在武汉市某五星级酒店的某房间里有两个人却击掌欢庆。
“胡总,我徐海兵谁都不服就服你。”一位中年人敬佩的说道。
“老徐咱俩多少年交情了,你还拍我马屁,没意思了啊。”胡满盈嘴上谦虚,脸上的得意却怎么都遮盖不住。
胡满盈和徐海兵相识于微末,一起奋斗这么多年。嗯,虽然一直是胡满盈当老板,徐海兵当助手。但两人之间的信任远超一般人。
“胡总,快说说你是怎么知道他会帮我们和中芯科技搭桥的?”徐海兵半是好奇,半是故意挠他的痒处。
“你把我想的太厉害了,原本的计划并不是这样的。”胡满盈大笑着说道:
“我只想到了一点,天网集团必然会拒绝合作提议。因为它没有圆晶生产的基础,不会贸然介入。
就算感兴趣也不会介入,天网正在全球布局游戏产业,抢占国际市场,不会在这个关键时候分散精力去搞一个不相关的产业。”
“我原本的计划里等朱子清拒绝了合作提议,在找他为我们和中芯搭桥牵线。以他的为人,第一次拒绝了我们,绝对不会再拒绝第二次。”
胡满盈脸上也露出意外的表情:“只是没想到我还没来得及求他,他自己就主动提出了这个建议。”
至于为什么要找朱子清搭桥牵线不自己直接去找中芯,是因为中芯背后有国家意志存在。个人和国家合作总是处在弱势地位。到时候能能得到什么好处全在于上面的人的心情,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找朱子清搭桥牵线,上面负责具体事务的人就会顾虑这一层关系。到时候他就可以为争取更多的利益。
这一点胡满盈连自己的老搭档徐海兵都没有告诉,只有他自己知道。
“成功青睐有准备的人,这都是胡总准备充足的收获啊。”徐海兵赞叹道。
“运气运气。”胡满盈得意却不忘形,警告道:“这件事儿只有我们两个知道,谁都不能告诉。”
“你放心,这些我懂,肯定把这事儿烂在肚子里。”徐海兵郑重的保证道。
对老搭档胡满盈还是相信的:“这件事儿一旦传出去,后果不是我们两个人能承担的起的。今天利用了朱子清,后面就要找机会把这个人情加倍换回去。人呐,不能做亏心事儿。”
不是不能做亏心事儿,是不能在比自己强的人面前做亏心事儿。否则会心神不宁坐立不安的。
“我知道了。”他的提醒让徐海兵冷静了下来,他也明白狐假虎威搞不好就会变成送死。
“对了胡总,刚才他说帮忙搭桥牵线你为什么不直接答应下来,还推到明天做什么?”
“你呀,就是不够沉稳,一辈子都是急性子。”胡满盈摇头说道:“这么大的事情连考虑都不考虑就答应下来,岂不是明摆着告诉朱子清这里有鬼吗。能创下偌大家业的人都不是笨蛋啊。”
胡满盈的小算盘朱子清并不知道,不过就算知道想必还是会迁这条线,谁让他对台积电和三星这么讨厌呢。只不过事后肯定会给胡满盈好看就是了。
第二天他接到胡满盈电话同意和中芯合作,于是就按照林宝儿的意思给林伯旭打了电话,把事情说了一下。之后的事情自有专门的人处理,他就没过问了。
随后不久,中芯科技控股方一改之前的妥协忍让做法,强行任命了一名ceo。这种行为激起了湾岛团队的不满,双方发生摩擦。
新任ceo手腕强硬,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尤其是对湾岛团队进行了清理。包括原ceo在内的多名湾岛高管被开除,多名湾岛来的技术员被踢出核心团队。
这种行为使得中芯科技上下人心惶惶,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被开除的人。也害怕好不容易发展到今天的中芯科技就此分崩离析。
外界对此也是众说纷纭,但总体来说都是不看好中芯科技的所谓改革,认为是在自掘坟墓。很可能这就是中芯没落的标志。
一直保持沉默的背后控股方好像才反应过来。以不适合掌管中芯为由停止了他的一切职务,又临时任命了一位ceo。
这位ceo上任后拨乱反正,很快就平息了事态稳住了人心。对于被开除的湾岛团队,他也放出了和善的讯息。称这些人的离开是中芯的损失,会在合适的机会会把他们重新召回。
湾岛团队除了原ceo在内的极个别人,大多数都表示如果中芯邀请他们会考虑的。
但随后不久大家发现,这位新的ceo貌似只是嘴皮子上说要召回湾岛团队,实际上却在国内招兵买马扩充团队规模。
其中较大的手笔就包括全资收购了胡满盈名下的那家芯片生产公司,收编了其研发团队。
此时就算再傻的人也意识到了哪里不对,可是光靠猜测他们又无法知道真实情况。就算有些人推测出了较为接近真相的结论,又因为没有证据而无法取信于人。
就这样,经过一系列的变动,湾岛团队彻底退出了中芯的舞台。国内资本完全掌控了这家企业。
虽然吃瓜群众不清楚内部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对这个结果却并不看好。普遍认为失去一半创业团队对中芯并不是好事儿。
中芯是招了不少新人,只是新人培养需要时间,融入团队也需要时间。一来一回起码要耽误半年到一年时间。
在圆晶生产工艺一年更新一代的速度来说,耽误一年时间对它来说是致命的。非但会拉大和最高尖端生产工艺的差距,还会因为研发的断档使得在低端市场的竞争力下降。
总之就是不看好中芯的未来。
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不看好,很多人持相反意见。中芯最早发展的时候聘用了很多湾岛和棒子国的人参与研发管理。
后来国内人才涌入,在研发和管理上的能力都超过了这些外来的二流子(姑且这么说)。但人家来的早仗着创业的功劳爬上了高位,压住了国内人才的上升空间。导致现在国内的相关人才都不愿意去中芯工作。
加上领导层面的一些勾心斗角,使得中芯的管理相当混乱和不合理。这种不合理造成的后果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掣肘了中芯的发展。
现在把这些人清理走,虽然对研发和管理造成了影响,但也挤掉了脓血。只要度过这个难关,中芯将以更加健康的姿态去追赶台积电等企业。
双方嘴仗打的那叫一个热闹,真正知道事情真相的人却躲在背后闷声发大财。
半年后,中芯宣布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掌握了20nm的圆晶生产工艺。而且是成熟的可以批量生产的技术。
这个消息一经确认,唱衰的人都哑口无言,支持的人都欢喜若狂。
当然,这都是后来的事情了,视线在拉回现在。和林伯旭沟通过后,朱子清就把这件事儿抛在了脑后。
先去微星小区看了一下自己的房子,确认没有问题后就让马聪赶紧安排人过来收尾除异味。随后就飞向了首都。
第九十章 请教
“陈老,自从《论语别裁》成书以后我发现自己再也写不出新的东西。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不管从那个角度出发,最后写出来的东西都摆脱不出这本书的窠臼。甚至很多时候我都有一种文思枯竭的感觉。”朱子清苦恼的向陈启明请教道。
到首都后他并没有直接去央视录节目,而是先来拜访了陈启明大师,向他请教遇到的困难。
“哈哈……是不是很懊恼。”陈启明笑着不急不缓的道:“别急,这种情况当年我也遇到过。不只是我,我相信大多数走出自己道路的人都遇到过。”
长叹一声,陈启明感慨万千的说道:“想超脱前人的窠臼难,想超脱自己划下的窠臼更难。”
战胜别人不容易,战胜自己更难。
陈启明的态度也感染了朱子清,让他没有那么焦躁的心平静了一些,“您当年是怎么度过这一关的呢?”
这就是朱子清来找陈启明的原因。《论语别裁》成书之后他发现自己怎么都无法摆脱它的影响,所思所想都被限定在了这部书的范围之内。
贾其功给他的建议是不要只专注于论语,四书五经就是一个整体,佛道等文化也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研究一下这些书籍有助于更深的了解华夏传统文化。
但回去之后试了一段时间,不知道是时间太短对那些书籍的了解不够深还是药不对方,并没有什么效果。
第一次遇到这种超出掌控范围的事情,让他心中很没底。加上《论语别裁》是在前世著作的基础上整合而来,并不全是他本人的成绩。让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开始变得不自信起来。
这种自我怀疑使他焦躁不安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学习。糟糕的心理状态让他看不到任何进步,于是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想到陈启明作为传统文学大师,对这种状况应该有所了解,就一直想来找他求教。所以就算没有孙守青的请求,他也会来首都一行的。答应去孙芸的节目,只是顺道而为。
有人要说了,你一个文抄公有哪门子的文思枯竭,这不是搞笑吗?这么说对朱子清有些苛责了。
看过《论语别裁》和《于丹讲论语》原著的人都知道,这两本书虽然都带有‘论语’二字,但内容真的是天差地别。想把这两样东西糅合到一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融合的过程中,他还把这个世界的一些知识添加了进去。使得难度更大。
为了把两部作品融合到一起,他不但深入研究《论语》原著,还涉猎了史上其他《论语》名家的著作,还抽空跟着陈启明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这么多前人著作的基础上,用了两年时间才完稿。期间的付出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
这样说并不是说朱子清的文学修养已经达到了这种高度,比起真正的学者他还差的远。如果没有前世的两本著作为骨架,靠他可能一辈子都写不出这本书。
这么说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朱子清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文抄公。通过学习他也在不停进步,正逐渐向一个真正的文人靠拢。
当然,他并不是一个完人,对当文抄公没有什么偏见,相反还乐此不疲。把前世经典著作搬过来是一种乐趣,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是一种乐趣。
两种乐趣他都很享受。
“我把我的经历讲给你听,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只是咱们的经历不同,我的经验不一定就适合你,所以你也别抱太大的希望。”
事关一个人的前途未来,连陈启明大师都变得慎重起来。不厌其烦的提醒朱子清要做好心理准备。见朱子清郑重点头才继续降了下去。
“我没有你这么有天赋。我六岁入学,十五岁拜在郭师门下,直到三十岁还一无所成。”
陈启明大师的恩师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郭忠恕先生,标准的名师高徒。
虽然被无数人夸过他也早就习以为常,但被一个真正的大师这么夸,朱子清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的。
他的这种羞涩在陈启明大师看来就是谦虚的表现,这种误会使得陈启明对他的印象更好。
“到三十三岁时候才动笔写论语,六年才初步定稿,又一年才成书,前前后后用了七年时间。”
“成书之后我也遭遇了和你一样的境况,陷入了第一部书的窠臼里无法自拔,想尽了各种办法都没有成功。
当时郭师已经仙逝,我也因埋头写书和其他朋友疏于交流,无人可以请教只能闭门造车。就这样过了三年我还是没有走出来。”
提起这段日子,陈启明大师依然唏嘘不已。显然这几年的记忆是多么深刻。对于一个文人来说,不能创作无异于要了他的命。
“后来呢,您是怎么走出来的?”朱子清追问道。
“后来国内就发生了那一场政治运动,我被当做封建残余发配到边疆农场接受劳动改造。”
历史对普通人来说总是遮着一层面纱的,对那场运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朱子清不清楚,所以也不予以评价。只要知道那是一场浩劫,后人当引以为戒就好。
老人的经历和那个时代千千万万的学者是一样的,被发配劳改。劳改的过程没有什么好说的,并没有如小说里描述的那样,和红小兵斗智斗勇偷偷搞创作什么的。
每天十几个小时的体力劳动,还要是不是被拖出去批斗。任何和书籍有关的东西都被收走。根本没有精力也没有条件去思考太多的东西。
直到运动结束被平反返回城市,才有机会接触书籍,接触外面的世界,才重新拾笔创作。
“……在这种生活压力下,第一部论语正义的内容在我的脑海里逐渐变淡,我都要仔细回想才能隐约记起都写了些什么。就这样不知不觉就脱出了窠臼。”提起这个过程,陈启明大师神色复杂。
这是一场人类的浩劫,他本身也是受害者。但也正因为这一场浩劫,成就了现在的陈启明大师。相信他对这一段经历的感情也一定是最复杂的。
感慨过后,老人对朱子清说道:“我的经历是时代造就的,你没办法学习,所以我的经验你也没办法学习。告诉你这些只是希望能给你一点借鉴一点启发。”
末了又鼓励道:“你是我们最看好的孩子,也没有让我们失望。希望你能早日走出困境,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从陈启明大师家里出来,朱子清就一直在回忆老人的故事,意图从中找到自己突破的办法。
无疑,老人能摆脱窠臼就是因为那一段特殊的经历。可那是历史的偶然没有办法复制,再说他也不能为了突破就真的把自己送进劳改场吧。
而且这是老人的经历,用在他身上管不管用还两说。
透过表象看本质,到底是什么让老人走出窠臼的?劳动改造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应该是时间。几年时间不思不想不闻不问,再深的记忆都会变淡。
如果再加上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和时不时的人格侮辱,肯定会加快这个过程。
朱子清没有受虐倾向,体力劳动和人格侮辱什么的他自己不会去尝试。把《论语别裁》放下倒是可以尝试一下,就算不行也没什么损失。
那么问题又来了,要怎么放下?之前他也不是没有尝试过放下,可卵用没有。
人的思想是最难以控制的,记忆不是说放就能放下的。越深刻的记忆就越难以放下。看到任何书籍任何知识点,都会和《论语别裁》里的内容对照一下。
哪怕不看书只是走在大街上,看到一句广告词都会忍不住用书里的内容诠释这句广告词的‘深层含义’。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忘记?
尽管事情没有解决,但老人的经历还是给了他信心。至少让他明白这种状态别人也遇到过,自己不是‘江郎才尽’。信心回来了,整个人的状态看上去就不一样了。
难怪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确实是个宝啊。朱子清笑着想到。
按照手机上搜索到的路线,朱子清乘坐地铁来到了位于央视旁边不远处的国贸酒店。
他很不喜欢事到临头着急忙慌的赶路,路上要是遇到个塞车什么的情况太耽误事儿。就算乘坐地铁,他也不想和上下班的大军挤地铁。在首都挤过地铁的都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所以提前一天到酒店住下,第二天有充分的时间做准备。
到了下班时间,孙芸夫妻两个邀请他一起出去吃饭。这都是应有之意,朱子清是看在孙守青的面子上来给孙芸撑面子的,她不能不有所表示。
至于孙芸的丈夫过来,则纯粹是因为朱子清的身份,两口子也是想趁此机会和他交好。
双方一个是看到了走出困境的可能,一个蓄意结交,双方吃的都很开心,可谓是宾主尽欢。
大家毕竟还不是特别熟,所以并没有去过什么夜生活。吃过饭在某口告别就各自忙活自己的去了。
朱子清在大街上逛了一圈,发现很无聊,所有的城市其实都一个样。就返回了酒店准备休息,明天还要录节目,要保持良好的状态才行。
第九十一章 站台
第二天一早,朱子清刚吃过早饭就接到了孙芸的电话,问他是否方便,要派人过来接他。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这是大佬才有的待遇。一般人想让央视派人来接,简直还没睡醒。朱子清也没有矫情说什么自己过去之类的话,现在某些特权他享受起来可以说是安之若素。
挂掉电话,朱子清收拾了一下就准备下楼。国贸酒店离央视只有不到一公里几分钟就能到,到楼下等着省得麻烦。
这家酒店果然不愧是离央视大楼最近的大酒店之一,从房间出来到楼下大厅这一路走来他至少看到了十几张熟悉面孔。有些能叫的出名字,有些只是面熟。
但貌似没有认识他,都只是把他当成了出来消费的富二代。毕竟他不是需要抛头露面的明星,在电脑电视上看到他都能认出这是朱子清,在大街上还是很难被人认出的。
就好比,***不管在哪你都能一眼把他认出来。换成七大里面的其他几位,走在路边要是他们身边没有一大群人围着,一万个人里都不一定能有一个人把他们认出来。
就算有人觉得面熟,也最多吐槽一句长得真像谁谁谁,绝对不敢相信这就是七大之一。
同样的道理,人来人往的居然没有一个人认出他就是朱子清。
到楼下大厅找个沙发坐下还没两分钟,就看到一个挂着央视工作牌的人走过来邀请他上车。
朱子清哪还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这辆车孙芸打电话之前就已经派过来了,她在电话里说马上派车过来只是一种礼貌。
想一想,‘稍等,我们马上就派车过去接你’和‘车已经过去了,你快下楼吧’哪个说辞让人感觉更舒服?
虽然看出了其中的玄机,但朱子清还是觉得很受用。被人重视怎么说都不是一种坏体验。
到了央视大楼,在司机的带领下来到朗读者录制大厅。朗读者是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在央视内部也是第一档次的节目。
整个电视台的资源都在向它倾斜,最优秀的制作组,最优秀的策划,最优秀的导演,最优秀的主持人……
最好的频道最好的时间段央视综合频道和综艺频道黄金时段联合播出。
录制大厅也是最好的。哪怕朱子清这种从未来过电视台的人都能看的出朗读者的录制大厅非常高端,灯光、舞台、各种设备一应俱全。
他来的时候正有许多工作人员有条不紊的忙碌着,为节目录制做前期准备。他并没有在这里呆多久,在大厅门口等着他的孙芸很快就把他带到了一个办公室。
“这位就是今天最后一位嘉宾朱子清。”孙芸介绍的语气很平淡,但她的下巴却情不自禁的抬高了几分,目光略带得意的从众人脸上一扫而过。
这就是我的嘉宾,朱子清。
她虽然家学渊源,但孙守青大师毕竟只是一个画家,地位属于空中楼阁听上去很响亮,实际情况大家都明白。
在事业初期,孙老的面子还有点用,她混的还可以。等爬到一定高度,才发现竞争对手哪个都不简单。
孙老的面子也只能保证没人敢用特别肮脏的手段去对付她,其它的就没人会让着她了。
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她付出的努力,各种遭遇的各种心酸只有自己知道。
现在她不缺名气,就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主打节目。其它节目都有固定主持人了,她没有那个能力从人家手里抢节目,只能从新节目入手。
《朗读者》就是今年央视最重视的节目,为了成为节目的主持人她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别看节目已经播出五六期了,她的地位还不是很稳固。
背后有太多的人想把她拉下来,踩着她的尸体上位。现在她太需要一个靠山了。
孙家认识的人不少,但那些人大多都是给孙老面子,对她这个女儿并不是多感冒。关系深到愿意当她靠山的,根本就没有。
孙家结交的这些人里面,她最想依靠的自然是朱子清。有钱、有权、有才、还年轻……
当年朱子清还没有发达只是一个名声不显的小作者的时候,她也只是把他当成一个需要父亲提携的后辈,并没有特别上心。
每每想到这里,她的肠子都悔青了。
一转眼的功夫,人家就变成了她高攀不上的存在。后来她也没少找机会和朱子清套近乎。
朱子清对她倒也没有拒之千里之外。但她也知道,别看朱子清一口一个芸姐的叫着好像多亲密一样。其实只是给父亲面子,对她自己没有什么感情。
所以她一直都不敢开口找朱子清帮忙。一是不想给父亲丢脸;二是她自己也知道交情不到,人家拒绝了不当紧,以后连面都不好见了。
但这次她是真的遇到了大垒麻烦台长准备安排他亲侄女来共同主持朗读者。
说是让跟着好好学习学习,实际情况大家都清楚。她这一来用不了多久自己就要走了。
在这种情况下,她不得不找到老父亲,让他试着找朱子清帮她站台。至于为什么要找朱子清而不是别的人,她把家里的关系梳理了好几遍,发现也只有朱子清能压得住身为部级干部的台长了。
想要让别人对你另眼相看,要么你牛逼,要么你背后有一个牛逼的人。在他们的圈子里孙芸牛不牛不知道,但放眼全国全世界朱子清都属于很牛逼的那种存在。
而且据说台长和陶林家族关系非常密切,台长本人和朱子清私交也不错。如果他肯帮忙,台长绝对不会动自己。退一步说,到时候就算要把自己换掉也会找个好的落脚地而不是一脚踢走。
本来没抱多大希望,哪知道朱子清居然同意了。惊喜来的太快,她差点都没反应过来。同时也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趁此机会和朱子清搞好关系,争取正式向他靠拢。
“朱先生好……”
“朱老师好……”
房间里的包括监制、策划、导演等等工作人员和受惊了一样跳起来,纷纷和朱子清打起了招呼。那姿态,就和小盆友被主席接见一样。
“大家好。第一次录节目没有经验,一会儿出了问题还请大家多多担待。”朱子清也客气的和大家打起来招呼。
“朱先生太客气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监制是一名副台长兼任的,这里就属他身份是最高的,没人敢抢他的话。
“是啊是啊。”虽然不能抢镜头,但并不妨碍大家在一旁喊666666啊。
“芸姐,你们组的人很和谐吗。要是所有的节目组都是这么和气一团,圈内的环境马上就能净化最少三分之一还多。”朱子清强行扭转话题,把孙芸扯带了进来。
既然答应要为她站台,就干脆做的直接彻底一点。这样起码还能落个好,要不然还不如不来。
这一声‘芸姐’别看只有两个字,喊出来之后引起了众生百态啊。
其他工作人员看向孙芸的目光里充满了羡慕嫉妒,为什么我没有这么大的靠山啊。
那位监制则心中一凛,看来朱子清和孙芸的关系确实不一般。要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台长才行。
前几天孙芸说能把朱子清请过来,很多人都不相信。后来哪怕相信了也大多只以为是看在她父亲的面子上不得不来,和她本人并没有多大关系。
当然,仅仅只是这一层‘简单’的关系,也足够让节目组的人对她另眼相看了。但还不足以让央视高层顾忌太多。
可是当着这么多人面的这一声‘芸姐’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看朱子清的态度,是完全把她当成朋友看待的。
朱子清的朋友,谁愿意得罪?哪怕是台长,在有选择的情况也不会选择无缘无故的得罪她。
“是啊,我们节目组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都很和睦。谁遇到了困难解决不了,大家都会帮忙一起想办法……”孙芸也不再掩饰自己的情绪,脸上的笑容那叫一个灿烂。
至于是不是真的和睦,谁在意呢。大佬说和睦,那就必须是和睦的。
“我带你去认识一下其他几位嘉宾吧。”又聊了几句,孙芸就主动开口说道。
她也是知道分寸,朱子清已经帮她震慑了一番周围人。还把他拖在这里继续帮自己撑场面就是过分行为了。
“好呀。”朱子清自然不会拒绝,起身之后还不忘和节目组的人打招呼:“诸位你们先忙,我就不打扰了。”
在众人一阵“不打扰,不打扰”的声音中跟着孙芸来到另一个房间。哪想到一进门就看到了以为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