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二世杀兄
咸阳,宫城之内。
内宫中,公子将闾等兄弟三人被二世胡亥禁困在这里,不得出去。
“我们身为他的兄长,没有夺权谋位之心,却还要被如此对待。难道,这就是我们生下来以后注定的命运吗?”将闾对其他两位兄弟说道,语气充满了悲凉。
自从二世胡亥在杜县杀死了六位兄弟后,其余的皇子,日常行事都变得极为谨慎,特别是将闾他们三人,言行举止小心万分,胡亥根本找不到杀死他们的理由。
可即使如此,在几日前,胡亥还是派人将他们从各自宫中捉拿,关在一座宫中。
如此作为,三人已经明白,即使胡亥找不到借口或理由,他们也绝没有了生还的希望!
“我们的命运太过可悲,身为皇子,没有丝毫权力,想要与之抗衡,却什么也做不到。”
“是啊,不过如果我们和扶苏、余武一样被发配上郡或者其他地方,那我们是会继而颓废,还是会产生其他念头?”
就在三人小声感叹命运不公的时候,房门被人推开。
他们认出了来人,是二世胡亥身旁的近侍。
近侍走上前来,对三名公子说道:“奉皇帝陛下诏令,三位公子不尽臣道,当处死罪。”
将闾并未当即心灰意冷,而是对其说道:“宫廷的礼节,我从来不敢不听从;朝廷的位次,我从来不敢有失礼节;奉命对答,我从来不敢说错话。怎么能说不尽臣道呢?希望能知道罪名再死。”
近侍并未将这三位公子看在眼中,二世胡亥登基以后,在处理他的兄弟之前,首先将曾经服侍始皇帝的所有宦臣、近侍还有那些后宫妃嫔中没有子女的,下令让他们为始皇帝殉葬。而他原本就是胡亥宫中负责侍候的人,如今胡亥成了皇帝,他的地位身份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对于几个即将死去的公子,当然不会放在眼里。
所以他很不屑的回答说:“我只是奉命行事。”
三位公子感到一阵悲凉,将闾内心绝望,仰天大喊:“天乎!吾无罪!”
将闾三人皆泪流满面,悲痛万分,随后相继拔剑自杀。
数日后。
今日的咸阳格外热闹,特别是集市中心所在,在咸阳生活的百姓官员可以说是集聚于此。而原因,皆是因为登基不久的二世皇帝的诏令!
诏令的大概内容是,某某某等十二位公子因不臣之罪等各种罪过,将于今日午时僇死于咸阳市,同时还要求各家各户至少有一人要到此地见证。
距离死刑处决的时间越来越近,负责监管的人望着正前方跪坐在地上的十二位公子,心中暗自为他们叹息,同时希望下辈子能投个好人家。
丞相李斯不在现场,近些时日来,李斯日渐憔悴,胡亥的手段令他感到害怕,这明显是要对自己兄弟赶尽杀绝的节奏,那么,兄弟之后,就要轮到朝中大臣了吧!
胡亥同样没能亲眼见证自己一手造就的这一幕场面,他此刻在皇宫之中,赵高与他正在商议什么时候对付其他公子。
二世胡亥身穿龙袍,杀死自己的兄弟,他并没有感到丝毫愧疚,反而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不把他的兄弟姐妹们全部处死他都不会放心。
长公子扶苏的家人现在都还安然无恙,因为扶苏还没有死去,当然还是因为胡亥想要最后再杀死这些人,让这些人亲眼看看其余公子的下场,让他们无时无刻都感受不安,最后将他们杀死以后,他还要将这些人的首级全部送还给扶苏,让他的好大哥最后再看一看自己的家人。
望了一眼身旁的赵高,胡亥心中不屑。
“等我将余武和扶苏杀死以后,就不需要你了!”
赵高感受到胡亥的目光,与其对视了一眼,似乎看出来对方眼中不屑,却依旧脸上带着献媚的笑容,口中叙说着自己的一些意见。至于内心,则是在想着如何能够掌控天下!
……
“秦将军,这是敌军的必经之路,我们只需在此地做好埋伏即可。”如今程贾成为了秦良玉的副将,这是他自己的请求,秦良玉听到这个请求时可是颇为惊讶。她是真的没想到程贾愿意放弃陵古关那么多忠心的手下,甘愿跟着自己。
而对于这样的请求,秦良玉也并没有拒绝,程贾此人能力是有的,而且这个人的品性也还不错,就先收下他让他试试看。
“预计敌军的粮草队伍还有多久会到。”秦良玉问道。
“应该还要一两天的时间,末将曾在陵古关的时候听章邯提及过,这支运粮的队伍不仅有大量粮草,还有攻城所需器械,所以行动缓慢。”程贾思索了一下,然后回答。
秦良玉目光闪烁,说道:“既然如此,怕是对方护送的士兵不在少数了!”
这可是供给十万人甲士的粮草,守卫力量绝对不弱,所以秦良玉心中有些担忧,若是对方人数太多,无法成功该怎么办?
“多派几人去查探一番,务必要查清对方负责护送粮草的人数!”
“是!”
“这批粮草对章邯很重要,如果我军能够获得,自然是好,但如果,还是一把火烧了的好。”
上郡是大秦边郡,即使这里的百姓也都有种田,但每年都有来自帝国内地的粮草运来,而今余武和二世的对抗,也注定了上郡粮草不会再有供给,所以如非事不可为,秦良玉自是不想将这批粮草毁掉。
……
洛水关外。
章邯在帐内来来回回走个不停。
“是我忽略了什么吗?”
“洛水关内可有得到什么消息?”章邯问道。
而在他问话之后,帐内忽然多出了一人,这是影密卫的人。
“狄青已经发现了我军挖掘的其中几条地道,同时也防备也更加隐秘。”
“还有其他消息吗?”
“这,对了,确实还有一条,据关内我们的人说,似乎敌军副将秦良玉不知所踪已经好几天了!”
“秦良玉?不知所踪?”
第十二章 竭其源,断其粮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章邯有大军十万,这十万大军每天需要消耗的粮食乃是一个天文数字。
所以为了供给这十万军队的消耗,还有数十万民夫来负责后勤的工作,押运粮草等。也幸好上郡和内史相邻,若是如同曾经始皇派遣蒙恬攻打匈奴,收服河南地的时候,全国都要发动起来。
章邯不知道秦良玉带了多少兵马,去了哪里,但对自己怎么也不会是好事情。
为了防备后方被偷袭,或者是被狄青和秦良玉前后夹攻,章邯分派出了更多探子查探敌军还有周围的动静,同时还派人前往陵古关,要求守将务必小心。
秦良玉站在高高的土坡上,听程贾说着一些事情:“章邯此次出兵,号称有大军十万,但其实现在他的手下应该只有六七万的兵力。至于原因,秦将军应该明白。二世胡亥诏令天下,言明封章邯为讨逆将军,率军十万攻打余武殿下,但咸阳军队本就不多,要凑齐这十万人自然要从其他地方征调,而调集兵马是需要时间的,运送粮草同样不能只靠那些民夫,同样需要军队守护,所以兵力上来说章邯其实并不占优,他想凭这点人就拿下一郡之地,那是绝无可能!”
秦良玉点点头,始皇帝横扫**之后,除了地方上的郡兵,大秦的甲士大多驻扎在了边境,防备外族。如今胡亥和余武殿下两者抗衡,章邯要凑齐兵马,自然要从其他几郡调遣。
“想必押运粮草的队伍已经差不多要到了,去做准备吧!”
……
仅仅几里外的地方,章邯军押运粮草的队伍正在缓缓前行。
负责押运粮草的将领叫做丁亮,身形高大,长着一脸络腮胡。
只听大声喊叫的时候,眼珠子瞪的滚圆,“后面的都快一点,要是在今天日落之前赶不到陵古关,今晚都别想吃饭了!”
这些民夫都是被突然征召的,有的人当时还在家中同老母亲一起吃着晚饭,有的甚至刚娶了妻,连洞房都还未入。
“唉,真不知道好好的,怎么又打起了仗。”一年过半百的瘦弱老汉叹气哀道。
“老张头,你发什么牢骚呢,要不是看在你我同一村的份上,就凭你说的这句话,现在已经是死尸了!”他身旁的一名大秦甲士说了老汉一句。
张姓老汉不敢再多言,只能叹了一口气,随着队伍缓慢前行。
“将军,前方地形颇为复杂,要不要派人仔细查探一番,以免到时出什么差错。”丁亮身旁手下询问说道。
丁亮此人是靠着家中长辈才能混上如今这个位置,自然没有什么本事却又自大,但他却说道:“你带人去前面看看吧。”
“是!”
而在那人领着几名轻骑前去查探时,丁亮发令道:“继续前进!”
过了好一会儿,也未见前去查探的几人回来,而丁亮此人却没有丝毫意识,继续率领队伍前进。
前方一处极为隐蔽的地方。
“对方靠近了……”
秦良玉带领了数千士兵在此埋伏,人人带弓,准备偷袭。
这一带她并没有来过,如果不是有程贾这个在陵古关呆了多年的守将在,说不定难以找到如此好的伏击地点。
“要放箭吗?”
“再等等!”望着下方的运粮队伍,秦良玉脸色凝重,这种情况下,必须保证己方能够尽可能的射杀对方。
另一边。
“怎么感觉有些不太对劲?”丁亮摸着自己下巴胡须,低声自语。
然后忽然想到了什么似的,“刚才说要来此地探查的那几个人呢,怎么不见回来?难道趁此机会找乐子去了?”想到这里,丁亮越发觉得是这个样子,很恨的说道:“等那几个人回来,我一定要好好教训他们!”
突然间,他听到头顶似有声响,顺着声音传来的上方望去,还没看清楚,便感觉到耳边一阵凉风,等他回过神来,周围已经不知多少人中箭。
“不好,中埋伏了,快逃,快逃啊!”丁亮见此一幕,大声叫喊,同时策马转身,想要逃离这个战场。
可惜,他那高大的身躯成为了秦良玉麾下将士们最好的靶子,仅仅一瞬间的功夫,便有数只飞箭分别射穿了他身体各处,死时目瞪口呆。
“随我杀下去!”放了几轮箭后,秦良玉喊了一声,率先冲杀了下去。
“杀呀!”
紧接着,千军万马如潮水般扑向敌军。
在丁亮死之前喊出了那一句逃跑,就注定了这支队伍的结局。
根本没有反抗,无论是大秦甲士还是民夫们都争相而逃。
这场战斗结束的很快,连秦良玉都觉得事情太顺利有些不可思议。
“如果章邯军中都是这般将领,那这场仗就好打了。”秦良玉扫了一眼正在打扫战场的士兵们,衷心说道。
“如此将领其实并不少见,更何况,大秦已经一统天下,很少再有战事发生,除了我们这些边郡,其他郡的郡兵实力已经退步了许多。”程贾此人更像是一名军师,在秦良玉身旁为其叙说着一些自己了解的事情。
“这些民夫,将他们都放了吧,毕竟,他们大多也都是有家室的人。”秦良玉看着那些成为俘虏的民夫们,说道。
“那这些士兵呢?”程贾问道。
秦良玉环顾了一下四周,回答说:“先押到陵古关吧,至于具体如何处置,我还要好好想想。”
……
不知为何,章邯总感觉今天自己心神不宁,似是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但一天下来,却什么事情也没有。
“再过两天,运送粮草的就要到了吧。”
章邯抬头仰望天空,到底自己为何整天都感到不安呢,是有什么事情在别的地方发生了吗?是和自己有关吗?
--------
--------
ps:下面是非正文内容!!!大家可以不看!!!
《汉书》李广利传有记载这样一件事:
说是汉武帝听说大宛国有汗血宝马,派使者索取。大宛囯的大臣们认为汉军无法跨越这数千里的距离来攻打,所以拒绝了。于是刘彻就愤怒了,派出了他的大舅子李广利。
第一次出兵,李广利带六千骑兵和数万“恶少年”,因为粮草供应不上,还没进入大宛囯,攻打郁成囯的时候就只剩下几千人,无功而返。刘彻继而大怒,下令败军敢踏入玉门关一步,即斩。同时动员全国力量,花一年时间集结了六万人,至少十四万役畜,外加数目不明的“私从者”,另外派出十八万人在边塞屯田守卫,全国的罪犯都发配去运粮。
第二次出兵,有这么多后勤保障,还凭军力威迫沿途各国供应粮草,不给的就屠城!
最后到达大宛囯的汉军也只剩下三万人,攻打了四十几天才迫使大宛囯屈服。
而最终回到玉门关的只剩下万把人,马千余匹。在国内,汉武帝随便就能动员二十万的军队,实际在玉门关集结了6万+18万+李广利败军+当地原有驻军=至少25万军队
但投送到3000公里外,倾全国之力+沿路勒逼各国供给,也只到达了三万人。
大宛囯面对汉军,敢出城野战,失败后还能守城四十几天,战斗力显然不是5。
幸好大宛囯没有毒辣的谋士,如果能拉拢附近的小国,结成军事联盟,狠下心来坚壁清野,恐怕三万汉军要全军覆没.
最后是大宛贵族杀掉了自己的国王求和,李广利也害怕康居囯援军在旁边虎视眈眈,不敢硬来,就答应了。
汉武帝得偿所愿,坐上了宝马车。
第十三章
洛水关。
狄青定了定神,向身前两边的将领说道:“我于昨晚得到了秦将军的密信,她言明已成功截获对方粮草,同时俘获了数千名战俘。而我同时也回信于她,约定了进攻章邯部队的时间。”
原本属于蒙恬麾下的一些将领闻言大喜,高兴的说道:“没想到秦将军竟能断了对方粮草,这让我等却是怎么也想不到啊!”
“是啊,是啊。断了对方粮草,我们现在只需继续按兵不动,等待时机,看章邯怎么办,哈哈!”
众将喜笑颜开,都相信这场战争的胜利已经毫无悬念了。
狄青同样脸上露出些许笑容,但立刻严肃说道:“虽说断了对方粮草,但若是章邯知晓了此事,势必会尽全力向陵古关方向撤退。敌军战力不可轻视,章邯统兵作战的能力更不容小觑,所以我们绝不能轻松大意!”
“狄将军放心,我等绝不会大意!”众将齐齐开口,拍着胸脯保证道。
“有诸位的承诺,我自然可以放心,希望届时大家都能立下军功。”
……
章邯眉头紧皱,脸色有些苍白。
影密卫身为大秦官方组织,人手遍布全国各地,所以收集情报的能力自然也是没话说。
第二天,章邯便收到了粮草被截的消息,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时,他第一反应自是不相信,再三确认之后,勃然大怒。
“该死的王硕,坏我大事!”
这几天章邯一直有收到陵古关传来的消息,毫无问题!
紧接着,章邯便意识到,陵古关绝对是出了什么问题,甚至已经可能被敌军拿下,而王硕或许再次投降,或许早在几天前就已经命丧黄泉。
“如今各将士随身携带的粮草已经不多,看来必须要先行撤退了。”
粮草被截,虽说还是会有第二批粮草运来,但一来如今军中所剩粮草根本维系不了那么多天,二来难保第二批粮草会不会再被劫走,三来也是他这些天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二世胡亥究竟是否正统?
自从胡亥登基以来,做出来的那些事情,不得不让他产生了深深的怀疑。特别是近段时间,诸多皇子,接连不断被二世处死,前几****还得到消息:“十公主矺死于杜!”
按理说这些公主对于二世的皇权是绝对不会有威胁的,可胡亥却不愿放过她们,不仅将她们杀害,更是采用了最为残忍的酷刑,分裂她们的肢体。
章邯还记得影密卫的那人向他禀报这则消息时的原话:“惨不忍睹!”
他根本无法想象皇子、皇女被杀时的景象,同样是始皇帝陛下的骨肉,为何就要如此对待。
如果余武在此,知道章邯内心所想,必定也会感叹一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当日夜晚,章邯军开始撤退。
……
上郡边关之地。
蒙恬立于长城之上,神色凝重,按剑在手。
连绵不断的长城之外,数万狼族虎视眈眈。
谁也没有想到,匈奴的单于头曼竟然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大举入侵。
“头曼,你竟敢再次犯我大秦边界,难道你的另一只耳朵也不想要了吗?”蒙恬见头曼单人单骑到长城之下,大声喊道。
只听下方头曼放声嘲笑:“蒙恬,你说这是大秦边界,那你是认为你的新主子余武才是正统吗?”
“头曼,休要多言,若不速速退兵,今日定斩你头颅!”蒙恬对头曼喝道,同时下令全军准备。
这次头曼大举入侵,烽火台上早早点燃了狼烟,所以等到狼族军队到达长城下,蒙恬军也已经蓄势以待。
“蒙恬,你也不要再放大话了,一切凭实力说话!”
……
匈奴腹地。
冒顿上次主动出击,仅仅与秦军对战了一次,便惨败而归,可谓是丢了大面子。
“太子,为何头曼这次带了那么多人入侵秦国边境?难道他就不怕您趁此机会……”冒顿的一名心腹心有疑惑,问道。
冒顿苦笑:“头曼若无绝对把握,岂敢如此做,而且这次入侵秦国边境,也是因为秦国内部有人送了大量好处,不然他才不敢去面对蒙恬呢!”
他的那名心腹听此言,感叹说道:“没想到秦国内部争斗如此激烈,看来秦国距离灭国已经不远了。”
“放心吧,匈奴将会在我的手中走向辉煌,而我狼族骑兵也会势如破竹般的踏破中原大地,秦国注定要灭完!”冒顿燃起斗志,憧憬着未来的日子。
……
肤施城。
长公子扶苏的情况已经好了许多,对余武的态度虽然还是冷淡,但比之开始还是好了些。
“胡亥此人,实乃暴君。”余武叹了一口气,对扶苏说道:“皇子、皇女数十人,如今已经被他杀的差不多了,不过大哥你的家人,如今却还安然无恙。”
“安然无恙!是吗?他想要以此来威胁我吗?”扶苏眼圈微红,咸阳城中的诸多皇子、皇女,或多或少都有过交流,更有几个关系不错的,却是没想到,如此短的时间内,竟然,竟然都……
若是父皇在世,真的会将皇位传与这样的人吗?
……
咸阳城。
二世胡亥在皇宫之中散步,赵高跟随在他的身旁。
“如今我的兄弟姐妹们已经死的差不多了,总要有一些人给他们陪葬,朝中的大臣有许多都不安分,也是时候清理一下了。”胡亥双手背在身后,从跟随在左右的宫女端着的盘子中拿出些鱼食,扔在池中。
赵高赞同说道:“朝中有许多人都在私底下议论陛下,言公子扶苏才是正统,陛下乃是和臣伪造了遗诏才登上了皇位,这些人陛下可绝不能放过!”
“李斯呢?最近他在做些什么?”
“李斯大人最近似乎对陛下也有些意见呢!”赵高说道。
“他是丞相,位高权重,在朝中威望颇高,暂时还不能动他。”胡亥直接对赵高言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陛下说的是!”
第十四章 身先士卒
若非余武如今身份地位的缘故,他还真想亲自上战场看看章邯和狄青这两位大将的较量。
章邯是秦末最后一员名将,狄青则是千年以后的一代名将,两个不同朝代的绝世之才,又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想想都有些期待。
如今肤施城中百姓依旧,只是曾经宾客满堂的将军府此时却空旷了许多。还记得初到这里的时候,蒙恬亲自率领部队在城外相迎,而在当晚的夜宴上,余武和蒙恬因为部下的交手,关系一时之间甚至有些不融洽。
后来,再后来,现在……
此次胡亥的杀戮行动,自然也包括的余武原来的宫殿。
只要是原来在宫中服侍过余武的人,都被一一处死,甚至株连。其中,就包括了他最初穿越过来贴身伺候他的两名侍女。每每想到这里,余武心中都有些不自在,当初明明早就知道会有这一步,却为何没能想到将她们一同带来。
余武正在院中进行雕刻,这是他如今的爱好,闲暇之余总是会找些什么事情来打发时间。而石雕,同时也能锻炼他的耐心、毅力和细腻。
“殿下。”
身旁站着的是一名面貌清秀的侍女,说起这名侍女,算是有些缘分。就是去年才到这里不久,在大街上遇上了城中李氏一纨绔想要强抢民女,如今的这名侍女就是当日的那名韩姓女子。
说起来,这名女子也算命苦。虽然当日得到余武的帮助,成功为患病的母亲购得了药材,可没过几天,她的母亲还是去世了,而她的父亲,也因为伤心过度,身体越来越差,拖了半个月,同样离开了人世,只余下她一个还未出嫁的姑娘家。
“盈儿手艺还是那么好。”
余武拿起一块点心放入口中,夸赞道。虽然每次吃点心时,她在余武身旁时他都会这么说……
“殿下,蒙将军送来急报。”
这时,忽然有下人闯进院中。
余武脸色顿时难看,猜测道:“看来一定是匈奴那边有动静了!”
在他的认知中,赵高和胡亥两人都不是废物,若非他们的一番动作涉及牵连的人太多,也不会陈胜吴广一起义,天下就有无数人响应。要说这两人没有各地世家的支持,余武是绝对不信的。
毕竟,二世不是始皇,始皇帝有一扫**的功绩,所以他可以一人专权,可以不给世家面子,但胡亥呢,他又有什么作为?将自己兄弟姐妹杀个精光,将反对自己的朝臣株连。
果然,余武打开蒙恬从边关送来的急报,上边的内容明确说明匈奴大举侵犯。当然蒙恬也告诉余武,请他方向,有他蒙恬镇守,绝对保证匈奴无法跨越长城一步。
对于蒙大将军,余武自是相信他的能力和实力,就是不知道这次,一只耳单于会不会就此而变成无耳单于。
……
章邯脸色凝重的望着敌方军阵。
如今他腹背受敌,已经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前方陵古关,有天险之势,虽守军不算多,却也非一时半刻可以拿下,最主要的,在前几日夜晚自军撤退之后,第二天狄青就率全军出关追赶在后。
当然,这是在他预料之中的事情。而章邯也想借此机会伏击狄青一次,可惜狄青此将太过谨慎,派出了大量探子在前方进行探查,没有十分把握,根本不继续前行,这让他感到有些无奈。
“难道天要亡我?”章邯心中忽然蹦出这么一个念头,但他很快压下,思考应对的策略。
一路上他考虑了无数情况,眼前这种无疑是最坏的,敌方前后两名大将都很小心,一点不给他机会,所以,他的预想中这场战争只能硬拼。
“章邯,再给你一个机会,投降吧,你觉无胜算!”
狄青和章邯两名主将面对面,相隔不远,而狄青也再一次对章邯进行了劝降工作。早在出发之前,余武就对狄青说过,若是有机会,一定要让章邯归降,这可是顶级人才,稀有资源,绝不能轻易放过的。狄青自然也明白自家殿下对人才的渴望,己方在人才方面的稀缺,所以才会不厌其烦的想要章邯投降。
章邯虽然对二世胡亥的一些所作所为不喜,却也不会轻易投降,回答说:“当今陛下才是大秦正统,狄青,我见你乃当时名将,若你愿降,我可向你保证日后定当向陛下举荐你为大将军。”
既然章邯不愿归降,那狄青自然也没了办法,只好下令全军准备。
“准备作战!”
“你们都是我大秦的好儿郎,可愿随我死战?”章邯鼓动士气,想要与狄青决一死战!
“死战!死战!”
不得不说章邯统兵绝对有一套,从他掌兵到现在,短短数十天的功夫,这支队伍中的绝大多数人就已经对他死心塌地,愿意随他誓死一战。
“随我杀!”
章邯统率能力高,实力同样不俗,即使在整个天下也是排得上号的高手,所以他一马当先,身先士卒。
“杀!”
狄青为将,与士兵同甘共苦,每战必定身先士卒,此次他同样也是。神机万胜水龙刀在手,气势一往无前。
章邯手持双剑,身着黑色紧身服饰,服饰乃是皮甲与盔甲的完美结合,加上亏加上令人可怖的蚀骨骷髅装饰尽显其冷酷杀伐的特质。他脸上的那一道疤痕,和线条硬朗的脸型无不透漏着他处事果断的性格。
叮!
刀剑相碰,发出清脆声响。
章邯本不擅马战,恰好借着这次攻击的反作用力,高高跃起,随即挥舞着双剑向着狄青袭来。他的身法高强,可以夸张的说,来无影去无踪。
即使狄青有着“冲锋陷阵”的两点武力值加成,一时之间,也是落入了下风。
第十五章 击败章邯
“该死,蒙恬这家伙太目中无人了!”
匈奴单于头曼望着立于长城上的蒙恬,脸上充满恨意。可即使他对蒙恬的恨再深,却也不敢下令进攻。这些年来,他和蒙恬已经交手了无数次,可是次次都处于下风,以至于蒙恬在他的心中已经不知不觉产生了一种无法战胜的感觉。
“不行,蒙恬也只是人,我可是匈奴中最伟大的单于,我怎么能怕他!?”
头曼目光凶狠的看了一眼蒙恬,然后下令全军后退。
“我们狼族有的是耐心,更何况既然秦国中有人愿意提供粮草,那我就慢慢等待时机,总会有机会的!”
……
“我早就听说过章邯将军的大名,知道章将军你实力非凡,却没想到竟如此厉害!”
狄青虽然处于下方,但如今大势在他,短时间内,章邯也难以击败他、斩杀他。
“我也没想到你不仅是一名帅才,武艺同样不错。”
章邯表面镇静,内心却有些焦急,虽说自己身先士卒使部队士气大涨,但仅凭这股士气还是难以与敌军抗衡。因为此时此刻,他已经听到后方传来的震天的杀喊声和马蹄声,这一定是秦良玉的军队了。
前后夹击,腹背受敌,兵力相差无几,焉有不败之理?
时间缓缓而逝,章邯军也越来越显颓势,兵败已成定局。
“章将军,如今大局已定,为何还不投降,难道真的想让你麾下的这些将士死战到最后?”
狄青与章邯再次走过一回合,苦心婆口对他劝降。
章邯内心十分纠结,倒不是他想要降了对方,但他为将,爱兵如子,他可以不为自己考虑,但不能不为自己手下的将士们考虑。环顾了一眼战场,其实战到现在,两方的将士们都已疲惫,但不同的是,章邯军中,有些人认为已经是必死无疑,甚至放弃了抵抗,甘愿受死。
“我不愿降,但我可以让其他人降,但你要向我保证绝不在他们投降后再杀他们,而若有不愿降者,我希望你可以放他们离开。”章邯认真说道。
狄青听此言,思索片刻,回答说:“我可以向你保证,若他们真心愿降,从此以后他们就是我的兄弟,但其中不肯投降的,至少现在我不可能放他们离去,这些人的命运如何,就要看殿下如何安排了!”
章邯不愿看着自己的手下继续死去,闭上眼睛答应了对方的条件,随后松开了双手,两把剑掉落在地的同时,也代表着这场战争的结束。
“章将军深明大义,恨不能与将军共事。”
在章邯放下武器后,他的手下将士也都随之放下了武器,其中愿意投降加入狄青军的只有不到三成。
“将军,末将无能,大意被俘,甘愿受罚!”战事结束后,李陵见到狄青,单膝下跪,请罪道。
狄青面无表情,对他说道:“你可还记得当初你立下的军令状是什么?”
“李陵记得,虽死无憾!”李陵闭上双眼,等待着自己命运时刻的降临。
“将军,虽然李陵立下军令状,但只是当时陵古关守将不战而降,故也不全是他的错,末将请将军再给他一个机会,让他戴罪立功。”秦良玉走上前来,为李陵求情说道。
“不错,李陵虽然有罪,但此番战斗也出了不少力,如今殿下正是缺乏人才之时,不若让他驻守陵古关,以此来弥补自己的罪过。”李沁同样为李陵求情。
“是啊,将军,还是饶李陵一命吧!”
“……”
李陵听到这么多人都在为他求情,心中感动不已,同时暗暗发誓,若自己今日不死,来日定有回报。
“既然这么多人都为他求情,那我就免了他的死罪。
李陵,看在这么多人为你求情的份上,这次就不斩你,从今天起,你留守陵古关,绝不能放敌军一人过关,你可愿意!?”狄青本来就没打算杀了李陵,毕竟李陵算得上一名不错的将领,如今这么多人为他求情,他顺势而为,岂不正好。
“多谢将军,请将军放心,若有敌军来犯,李陵绝对战到最后一滴血!”李陵感激涕零,发誓说道。
……
“章将军,我们又见面了。”
余武单独一人来到关押章邯的房间里,笑着对他说道。
“你一人前来,就不怕我对你不利吗?”
曾几何时,两人初次见面,章邯还称呼余武一声殿下,如今却毫无尊称。
“既然我敢孤身前来见将军,自然是相信章将军你的为人。”余武淡然一笑,随即说道:“想必将军心中定是明白我来此的用意吧?”
章邯冷淡说道:“我已经说过,我是绝不会投降于你的。”
余武毫不在意章邯的态度,依旧面带微笑,对他说道:“章将军,话不要说的那么绝对,任何事情都是没有绝对的。”
“你来看看这是什么?”
余武取出一物,放在桌子上,让章邯看。
章邯本不想看,但只是瞥了一眼后,就死死盯着那件东西,说话时都有些结巴:“这…这怎么可能?”
眼前之物,分明就是大秦帝国的传国玉玺,至少从表面上看来,这和他在咸阳宫城中见到的一模一样。
他不敢相信,甚至没有问余武愿不愿意,就拿起玉玺,查看他的底部,随后更是惊呆了,真的是一模一样。
玉玺底部刻着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乃是丞相李斯亲自所书,这是章邯绝对不会认错的。不,余武刚才也说了,事情没有绝对,所以,这方玉玺一定是假的。
章邯定了定神,然后摇头说道:“我在离开咸阳之前,还见过真正的玉玺,所以你这一定是假的。”
余武对此并不意外,章邯不敢相信自在他预料之中,不过这块玉玺在系统的介绍中确实是(伪),虽然他已经通过系统完成了对玉玺的修补。
传国玉玺(伪)
介绍:这是通过副本空间带出的玉玺,虽然与真正的玉玺一样,但并未属性的加成。
“这玉玺是真是假其实章将军心中明白,所以我希望将军能够再好好想一想,若是改变了想法,可以找人告诉我。”
第十六章 夷三族
今日,多数地方降起了大雪。
雪花纷飞飘零,人间显得一片沉寂。
在余武一方获胜后没有宣扬的情况下,咸阳方面过了好几日才得到战况,而那时章邯也已经被押送到了肤施城。
胡亥脸色铁青,怒火在心中随时可能爆发出来。
“真是废物!没想到朕这么信任章邯,他竟然如此轻松的就败了,当真是无用!”胡亥充满怒气的大吼道,丝毫不顾及自己的帝王形象。
“虽说如今消息所说,章邯生死未卜,不知所踪,但臣以为,他应当是无脸再见陛下,投靠了叛军!”赵高心中高兴,章邯败了如此大仗,更是生死未卜,那他底下的影密卫群龙无首,自己正好将其全盘接受,到时候影密卫和罗网结合,天下间又有哪个组织可以抗衡!所以他连忙落井下石的说道。
胡亥稍微冷静了一下,思索片刻,摇了摇头说道:“虽然章邯大败,但朕相信他是不会背叛帝国的。”章邯一直对大秦忠心耿耿,这是他看在眼里的,所以胡亥敢于直言章邯不会投降。
“是臣妄言了。”赵高见胡亥这么说,那他立马转变口舌说道。
胡亥并不在意,摆了摆手,说道:“如今当务之急,是如何对方余武那叛贼,章邯虽然不会投降,但那些没用的士兵一定有不少投靠了叛军,敌军实力大增,这叫朕如何是好?”
“王氏一族世世忠于我大秦,陛下可亲自书写一份手谕,秘密派人前往上郡,交予王离,让他带兵对抗叛贼,相信王离定当不会辜负陛下的所托。”赵高谏言道,既然章邯已经没有了威胁,那就要开始着手处理其他家族的势力。王贲当年也曾于蒙恬一样,看不起自己,虽然他已经死去,但这笔帐还是要算的。
“此计可行,朕这就下诏给王离,希望他不要让朕失望。”胡亥对赵高此次谏言感到很满意,原本盛怒的脸也放松了些。
……
“殿下,真的要这样吗?”
花荣听到余武的要求,没有立刻遵命,反倒是有些犹豫。
余武见花荣如此神情,也没有生气,语重心长的说道:“唉,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你们不是都没有办法可以令章邯投降吗?”
“这…是!”花荣虽说还是有些不情愿,但他也不能真的拒绝,不然余武表面或许不会怪罪他,但自此以后自己一定会受到冷落。
“看开一点,你要明白行军打仗还有兵不厌诈这样的道理,为了使章邯投降,用点小手段又如何呢!?”余武拍了拍花荣的肩膀,随后转身离去。
……
近几日,内史境内一直在流传一些消息。
这个消息流传的速度非常快,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很快便席卷整个大秦。
依旧是咸阳这座大秦的都城。
“陛下,近日咸阳中一直有一个传闻。”谁都知道中车府令赵高是当今皇帝胡亥最为信任的大臣,就连丞相李斯都不及他。
胡亥看了一眼赵高,然后淡淡说道:“既然这流言能让赵高你感兴趣,那就说说吧。”
二世皇帝最近也有意学习他父皇曾经的一些小动作,意图进行模仿,使自己更有帝皇的威严。
赵高微笑着说道:“今日咸阳城中的百姓都在说,说是章邯将军打了败仗,被叛军俘虏,如今竟是已经降了。”
“嗯?你说什么?”胡亥有些不相信自己听到的,问道。
“臣是在说,章邯已经投降了叛军。”赵高也没想到章邯竟然投降了余武,不过既然消息已经传开,而且据说是从上郡那里传来的消息,应当是有几分可信度的。即便是假的,现在他将此事告知了胡亥,以胡亥的性格,呵呵。
但赵高嘴上还是接着说道:“陛下,此事也只是百姓口中的谣言,而臣也相信章将军的忠诚。”
可是胡亥此刻已经完全听不进去赵高所说,整个人变得暴躁,大吼道:“来人,将章邯那逆贼的家人全部给朕带过来。”
皇帝下了命令,下面的人自然要遵从。
很快,章邯的所有家人被带入了宫中。
其父章愍,还有此次未随他出征的弟弟章平、章豨,他的儿子章充,甚至还有他的祖父章厉!!!一家老小,嫡系数十口人,全部诚惶诚恐,不知所措。
章家也算是世代为大秦效力,虽说比不上蒙氏一族还有陇西李氏这些已经成为名门望族的,但也绝对不弱太多。咸阳城中的流言他们都没有听说,这却又是赵高派人做的手段了。
“你们可知罪!?”胡亥拔出曾经始皇帝就一直佩戴的天问剑,怒目道。
章邯祖父章厉站了出来,他也曾跟随始皇打天下,虽未立下赫赫战功,但也地位尊崇。
“老臣一直在家中不曾外出,不知哪里来的有罪?”
胡亥死死盯着章厉,然后转身对身旁赵高说道:“赵高,你来告诉他们,他们章家究竟犯了什么罪!”
“是!”
“章老大人,您老可要听好了,不过得事先告诉您,注意点身体,别听到这消息……”
“哼,有什么就直说吧,我的身体好着呢,我倒要听听我章家究竟犯了什么罪过!”章厉不屑的看了一眼赵高,在他看来,即使赵高如今位高权重,自己也不惧他。
“早些时日,章邯接受陛下命令,率兵十万攻打叛军。而前几日得到消息,章邯军大败,章邯则是生死未卜、不知所踪,这想必老大人你们都知道吧。”赵高笑着说道。
章厉顿时脸色难看,然后沉声说道:“这件事我自然知道,然后呢,难道就是因为章邯兵败,就要我章氏一族都给他赔命吗?”虽说章邯是他的孙儿,但此刻章厉却必须为自己这一大家子着想。
“哪里哪里,只是今日才得到消息,章邯已经投降了叛军,这件事您老应该不知道吧!?所以……”
未等赵高继续说下去,胡亥就下令说道:“好了,既然已经知道了原因,那你们也都明白了自己的罪过。章邯投敌叛国,你们自当是难逃一死。来人,将他们全部拉下去,斩了!还有,夷章邯三族!”
接着,在章邯亲人不甘的喊叫声中,甲士上前将他们拖走。
“陛下,这件事毕竟只是传言,就这么……”赵高故作犹豫的说道。
而胡亥只是不耐烦的摆了摆手,说道:“章邯既然敢投降,自然就想到了他的家人会有什么下场,好了,朕累了,你下去吧。”
“遵命!”
第十七章 章邯降
始皇三十七年。
这一年是被后世称之为乱世的开始,因为在这一年,统一了六国的秦始皇嬴政在沙丘宫中驾崩,而其第十八子胡亥也在他死后于咸阳登基成为二世皇帝,但同样是这一年,始皇第二十三子余武在上郡与胡亥对立,并于二世元年八月在肤施自立称帝。
除此之外,这一年还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比如说北方匈奴的单于率军大举入侵,比如说二世派遣大将章邯率兵十万攻打余武,却全军覆没而降,二世盛怒,夷章邯三族!
……
等到二世夷灭了章邯三族这一消息传入余武耳内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二世元年,这一年将会有更多的事情发生。
“只是一个流言,就夷三族,胡亥果然够狠,当然这其中必然有赵高在一旁添油加醋,总感觉有些对不起章邯啊!”余武摇了摇头,心中有些愧疚,毕竟这样的办法是他效仿李陵的经历而想出来的。
接着他又对花荣说道:“这次多亏你了。”
花荣低下头,道:“只要是殿下吩咐的,花荣在所难辞!”
余武见花荣这个样子,就知道他心中也对章邯有所愧疚,暗自叹了一口气对他说道:“你这段时间一直奔波,后面一段时间就好好休息休息吧。”
“是!”
花荣退下以后,余武独自一人再度来到了章邯所在书房内。
章邯虽说是俘虏,但待遇却是绝对的,除了不能出去,想做些什么几乎都可以。
“章将军。”
余武见到章邯,忽然有些难以开口,毕竟前世作为一个现代人,如今做出这样的事情,如何还有脸面。
“是有什么事吧,直说好了。”章邯看出余武欲言又止的样子,语气冷淡的说道。
“……”虽然章邯这样说了,但余武还是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开口对他说道:“既然这样,那我就直说了,希望章将军听完这消息以后,能够稳定自己的心境。”
章邯听到余武这么一说,眉头皱了起来,看样子这消息是关于自己的,而且是对自己不利,于是他盯着余武,停下手中动作,认真的听着。
余武语气略带悲伤,说道:“就在今日,我得到消息,胡亥知道你兵败以后,以为你已经投降了我,便召见了你的亲人入宫,随后下诏,‘夷章邯三族’!”说完这短短的一句话后,余武哀叹了一声,安慰说道:“起初得到消息我也不敢相信,毕竟章氏一族世代效忠于帝国……所以我再三询问了传达消息的人,确实如此。”
“若章将军不信,我可放将军你出去,想必这样的大事过个几日便能传过来。”随后,余武沉着步子走了出去,而且对负责看守章邯的那些侍卫说道:“从今天起,章将军可以自由出入,你们不得阻拦。”
章邯本来是坐在书桌前看书的,而在他听到消息后,等到余武出去后,两行清泪自眼睛流出,无声的哭泣。
谁说男儿不流泪,只是未到伤心处。
三族加起来数百口人啊!就这么没了,全都没了!他怎能不伤心,至于消息的真假,他根本没有怀疑,他相信余武是不会拿这样的事情来欺骗他,可胡亥又怎能如此狠心!
想到自己的妻儿,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祖父,章邯就想要失声痛哭,这些陪伴自己的人,养育自己的人,如今都离开了自己,那自己余生还有何意义?
次日,余武再度来访,已经不见章邯踪影,只是听下人说,章邯说是要去调查事情的真假。当然,他并不是真的去调查此事,而是想要找个地方好好的静一静,发泄一下。
……
“殿下,得到消息,王离收到了一封二世的密诏,具体内容不得知。”一名影密卫的人闪现在余武身前,单膝跪在地上,禀报道。
数日前,余武在将那则消息告知与章邯后,章邯便消失近七天的时间,随后直接来到他的府上,对他说道:“我可以向你效忠,但我有条件。胡亥虽然对我不仁,但他是君,我是臣,所以以后若有战事,我不会对大秦的将士们动手。”
“好,我答应你,不过我也相信,你很快就有机会再度领兵作战了!”余武心中喜悦的望着章邯,收服了一员名将,顺便还附送了一个情报组织,真是让人开心。
“王离?”余武若有所思,既然胡亥派人送密诏给王离,想必定是有几分把握,自己要不要未雨绸缪呢。
“你将此事告诉蒙将军,看他怎么办。”余武想了想,果断将这件事抛给了还在驻守长城的蒙恬,能者多劳嘛,反正王离是他蒙恬的部下。
“是!”
“最近事情有些多啊!”余武伸了个懒腰,他已经有些累了,还好如今身子骨还年轻,吃得消。
处理完事务,余武独自一人在屋内,打开了系统。
得到系统已近两年,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锻炼,他的属性也有了不小的变化。武力如今已经是79点,距离80点只差一点。而智力和政治可以说是变化最大的两项属性了,这具身体原本智力只有55点,后来经过副本的奖励,达到了60点,如今余武的智力属性却是暴涨到了74点,政治则是到了69点。
至于章邯的属性,却也是不复他的期望。基础武力超过了狄青,为94点,更有一项单体攻击技能“破狱剑法”,在攻击时每一把剑都有可能触发此技能,临时增加两点武力值,这也是他能压着狄青打的原因。而除了武力值外,他的其余基础属性,智力、统率、政治包括魅力都展示了个人的综合实力。
……
秦二世元年,这是胡亥登基后的第二年。
在处理完自己的兄弟姐妹后,胡亥效法自己的父皇,巡游天下。
“朕即位以来,国泰民安,所以朕欲巡游天下,看一看我大秦的美好河山。”
“陛下圣明!”
规模浩大的巡游队伍在年初出发了。
------------------
------------------
ps:章邯的具体属性我还没有想好,就先不放出来了。
第十八章 伐无道
会稽。
胡亥在这里祭祀了禹帝。
继续巡游的时候,赵高对胡亥说道:“陛下这次巡游天下,应该趁机树立自己的威信,把那些不听从的官吏诛杀,这样您才能有至高无上的威信。”
二世胡亥听到赵高这么一说,仔细一想,确实有些道理,自从登基以来,他一直以始皇帝为自己的参照,但每次朝堂之上,他都能感觉出来,有许多人看他的眼神和看他父皇眼神不一样,似乎少了些什么。如今赵高提及,胡亥明白了过来,他的父皇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那自然是杀了不少人,所以天下人都畏惧他,而自己登基还未满一年,只杀了自己的一些兄弟姐妹,所以大臣们并不敬畏自己。
胡亥若有所思,点点头,轻声道:“有道理。”
“那就将那些不听话的人全部杀了好了。”
……
阳城。
“就这两个人吧。”一名地方士兵指了两个人,说道。
他的面前有一排十几人,这十几人身后有九百人,这九百人都是民夫,此刻正是要被押送前往渔阳戍守。前面的十几人是两名负责看守的士兵为了方便,特地选出来个儿大、能干的人,再从中选出两个任命为屯长,管理其他民夫。
士兵指着的两个人,一个叫陈胜,他是阳城人,字涉,原本是给人当长工的;另外一名叫做吴广,阳夏人,却是个普通的贫苦百姓。
“好了,上路了上路了,都给我走快一点,要是在规定时间内到不了,不说你们要死,我们两个也要被杀头!”选定好屯长后,士兵对着这群民夫大喊道。不过征调民夫戍守边关这样的事情年年都有,也没有几个是耽误了时间被杀头的。
说起来,往年都是送往上郡的民夫最多,今年却是送不了了,当然他们这些普通士兵却是不敢私下言论这样的事情的。
二世胡亥在巡游前曾诏令天下,继续征发全国的农夫修造阿房宫和骊山墓地,调发五万士卒来京城咸阳守卫,同时让各地向咸阳供给粮草,而且禁止运粮草的人在路上吃咸阳周围三百里以内的粮食,必须自己带粮食。
正是这样的举措,大大加深了百姓的负担,也正是因为赋税过重天下才会民不聊生。
二世元年七月,正值雨季。
陈胜吴广一行被押往边关戍守的民夫走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不断有人抱怨:“这雨要下到什么时候才是头啊!?”
就连那两名士兵也担忧的说道:“怎么运气这么不好,这样的大雨,肯定要耽误不少时间了,希望能按时赶到吧!”
“两位屯长,不好了,前方路不通了。”
陈胜、吴广正坐在树下避雨,之前有令人去前方探路,看看哪边更好走些,却没想到得到个这么消息。
“你说什么?路不通了?不就是下雨,路怎么会不同呢?”陈胜质问道,毕竟这对于他们可不是什么小事。
“屯长,不骗你,前面的路都被水淹没了,我试了,那地方的水得有一丈深。”探路民夫有些着急的说道。前方道路地势很低,所以他说的是事实。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只是普通百姓,为何天要亡我们?”
陈胜、吴广两人对视了一眼,皆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悲哀。
随即,陈胜想到自己少时,曾经与人一同耕田,那时说过的话:“苟富贵,勿相忘。”当时大家都嘲笑他,但他又说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想到这里,陈胜对吴广说道:“如今逃走是死,起义干一番大事业也是死,同样都是死,我们为何不为国事而死!?”
见吴广吃惊,他接着说道:“天下受秦王朝统治之苦已经很久了!我听说二世皇帝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该他来继位,应该继位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规劝始皇帝的缘故,始皇帝派他领兵在外地驻守。如今有人听说他并没有什么罪,却被二世皇帝下诏要他死。我还听说,如果不是公子余武的劝阻,恐怕公子扶苏已经死了。天下百姓皆知道公子扶苏的贤德仁厚,以为他被公子余武所囚禁。项燕原是楚国的将军,多次立功,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的人以为他已经死了,有的人以为他逃亡在外躲藏了起来。现在假使我们冒用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向天下人民发出起义的号召,应该会有很多人响应。”
吴广听到陈胜的这番言论,大吃一惊,实在没想到一个普通的民夫会讲出这样的话来,但他又仔细一想,陈胜的这番话很有道理。现在的情况,是怎么也不可能在限定时间内抵达渔阳了,横竖都是死,不如死的轰轰烈烈一些!
“那你可有什么计划?”吴广问道。
陈胜回答说:“我们先去找人占卜,看一下吉凶。”
“好。”吴广一口答应。
雨渐渐停了下来,附近道路虽然依旧泥泞不堪,可两人还是不畏艰难找到了一名占卜师。
占卜的人听到两人所需占卜的事情,心中自然大惊,但在两人面前不敢表达出来,便强颜欢笑说道:“你们的事都能成,能够建功立业。然而你们向鬼神问过吉凶了吗?”
陈胜、吴广很高兴,揣摩占卜人所说向鬼神问吉凶的意思,说:“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望。”于是就用朱砂在一块白绸子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塞进别人用网捕来的鱼肚子里。戍卒买鱼回来煮着吃,发现了鱼肚中的帛书,对这事自然觉得很奇怪了。“陈胜又暗中派吴广到驻地附近一草木丛生的古庙里,在夜里点燃起篝火,模仿狐狸的声音叫喊道:“大楚兴,陈胜王。”戍卒们在深更半夜听到这种鸣叫声,都惊恐起来。第二天早晨,戍卒中到处议论纷纷,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吴广此人出身于穷苦百姓,在行进途中对一众民夫都很照顾,所以在这近千人中他有很高的威信。
陈胜、吴广两人绸缪设计,激怒了两名看管他们的士兵,借此机会,吴广夺剑杀人!
杀了两名士兵后,他们对这群民夫说道:“我们在此遇到大雨,前方道路不通,绝对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到渔阳,按照秦律,这是要杀头的。既然要死,为何我们不死的更有意义些?”
陈胜见时机已经差不多,民夫们的情绪也都被他们二人挑动起来,于是高举手中之剑,大声喊道:“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九百名民夫听到陈胜这番言论,顿时激情澎湃,齐齐回应道:“敬受命!”
华夏文明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正式拉开了序幕。
而在陈胜、吴广揭竿起义之后,余武同样在上郡郡守肤施城中宣布,以狄青为讨贼将军,副将数名,随行军师数名,率领大军,讨伐胡亥。
讨贼将军,正是于之前胡亥封章邯的名号一样。
同时余武更是诏令天下,言明自己才是正统,从而号召天下人响应。
天下哗然!
--------------------
--------------------
ps:嗯,这章属于历史重大剧情,所以内容,嗯,有点,没办法,史记这本书写的太好了……
第十九章 陈胜王
陈县。
陈胜刚刚率领起义军攻占了这座县城。
“没想到这县丞竟然宁死不降,虽是为昏君卖命,但也算一条好汉。”起义军中的首领们正在集会,其中一人说道。
“能够顺利攻破陈县,这都是大家的努力啊!”陈胜一脸笑容,起义到现在,短短数十天的功夫,竟然能够从大泽乡,一连攻克了铚、酂、苦柘、谯等几个地方。如今,他的麾下已经有步卒数万人,骑兵千余人,战车近千乘,这是他在揭竿而起之前从来没有想到过的成就,而且,这个队伍还会持续扩大。
“将军,如今我等已经占据了这么多地方,而这大多都是您的功劳,现在应该是重新建立起楚国政权的时刻了。”一人说道,目光中充满了期待。
其他人也都附和说道:“是啊,将军,如今我军奉得天命,伐无道昏君,诛灭暴秦,您又有天大功劳,何不趁此机会称王呢?”
“请将军称王!”众人高声呼喊。
成王败寇!大秦一统六国而震慑天下,始皇在世之时,无人敢反,可惜胡亥不是始皇,他没有让天下人臣服于他的资本,但他又喜欢作死,所以这次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让天下受苦的百姓看到了颠覆大秦的希望,更让这些元老级的起义军们看到了封侯拜将的希望。
二世元年八月。
陈涉于陈县自立为王,国号张楚。随即,天下无数人响应而去。
……
大秦境内一座普通县城,一小酒楼内。
几名江湖游侠坐在一起喝酒吃肉,毫不忌讳的大声畅谈。
“那件事你们听说了吗?”一长着络腮胡子的彪形大汉痛快饮下一碗酒,冲着几人大声问道。
坐在同一桌的一人,身型肥胖,一张弥勒笑脸,袒胸露乳,不屑说道:“不用猜就知道你说的是张楚王的事!”
络腮胡大汉本来还想炫耀一番自己的消息灵通,见胖子已经说出来了,只好说道:“不错,就是此事,不知诸位都有何看法?”
“既然张兄说出了这番话,那定是有什么想法了?不妨直接说出来。”一名瘦弱男子笑着说道。
名叫张雄的络腮胡大汉也没恼怒,狠狠喝了一碗酒,然后大声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直说了,张楚王本和我们一样,不过普通人,但如今二世胡亥残酷无道,不仅杀害了朝中诸多良臣,更是连自己的兄弟姐妹也不放过,这样的人根本不配当皇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所以我欲投靠张楚王,跟随他的脚步,伐无道,诛暴秦!
你们,可有谁愿意随我一起!?”
“哈哈,我早已看出张兄的想法,也一直在等着张兄亲口说出这番话,胡亥宠信奸臣,而今我等顺势而为,此乃天意,张楚王乃仁德王,我愿随张兄一起,顺应天命!”那名瘦弱男子哈哈大笑,开口言道。
“我也愿意!”
“加我一个。”
在座的江湖游侠纷纷表态,愿意加入他们的队伍,就连酒楼内的小二,也放下了手中的活计,大声要求加入其中。
“好,愿意一起的跟我走,我们先把县丞给干掉,将这座县城当成给张楚王的礼物!”张雄拔出刀来,一刀将酒桌劈成两半,然后大手一挥,率领这群人朝着县丞所在府衙而去……
……
咸阳,胡亥刚刚结束巡游不久。
今日,二世见天气正好,想要出去打猎游玩,却没想到大臣们却突然齐齐上殿,请求面见。
胡亥心中不喜,但还是召见了这群大臣,没好气的问道:“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丞相李斯当即上前一步,行礼说道:“陛下,近日得到消息,有阳城人陈胜在大泽乡起兵造反,反贼势大,如今已攻克陈县,县丞等人皆被杀害。”
这几日来,胡亥一直没有理会朝政,而他们这些大臣想要觐见,也都被赵高所拦下。李斯明白赵高的心思,知道他想要成为暗中的掌控者,但陈胜叛军已经越发势大,若不派兵剿灭,日后指不定会发生些什么,所以他联合了朝中大臣,集体来面见胡亥,好让他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胡亥听此大惊,他可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么一股叛军,于是慌忙问道:“什么?竟有此事!这可如何是好?”
见到胡亥这副模样,李斯心中不免长叹一声,他已经后悔当初与赵高合谋了,他愧对离去的先皇,愧对远在上郡的扶苏殿下!
“陛下,当务之急,是选派一名大将,率军前往镇压!”李斯说道。
胡亥听此谏言,连忙点头,说道:“丞相所言极是,那此事就由丞相安排吧。”
李斯却是没想到这位陛下会来这么一句,当场愣在了那里,这样的大事,竟然随便的就让自己安排,简直太不负责任了些。
可还没等他说些什么,胡亥便又开口说道:“朕今日累了,想必诸位大臣也都累了吧,那就下去休息吧。”
说完这句话,胡亥便转身离开了,只留下大殿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大秦忠臣们。
离开大殿,胡亥松了一口气。
不过他感觉有恼怒,恼怒自己实在有些不堪,他本来不是想做一个无能君王的,他想要和他的父皇一样,有着一身的雄才伟略,可以震慑天下。可惜,当时听到李斯说到有人造反,而且叛军势大的时候,他就懵了,所以才有了让李斯安排这件事的那番话。
胡亥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面对自己的亲弟弟余武这股叛贼的时候自己也不会这样啊。
而此刻大殿内,有大臣上前问李斯道:“李大人,这可如何是好?”
李斯叹了一口气,说道:“陛下既然让我来处理此事,我自当尽心竭力。如今应当选派一名大将,将这股叛军先行镇压了再说。”
“那余武……”一名大臣犹豫问道。
“既然都是陛下的子嗣,那……”其实刚才李斯还有话没来得及对胡亥说,那就是余武麾下大将狄青已经率领大军直奔咸阳而来。
第二十章 乱世风云
狄青自从率军打败章邯以后,部队便一直没有撤退,而是留守在上郡与内史交界的边境,防止秦军的袭击。
除了余武,恐怕所有人都想不到陈胜、吴广这两个默默无闻的民夫会在这样的时候揭竿而起。
狄青接到余武的命令已经有些时日了,但由于一切还未准备妥当,所以直到今日才开始挑兵点将,准备出征。
接收了章邯的败军,除去一些不肯归降的被放走,这支大军可以说是扩充了近小半。
而不仅是兵力上有了明显的增加,将领方面,随着余武信件而来的还有三人,其中一文两武,皆乃不世之材。
“面涅将军”狄青望着自己眼前的军势,心中感到高兴,自己麾下大军能有这样的气势,平定天下还不是指日可待。至于那个号称张楚王的陈胜,狄青一点也没将其看在眼里。
“只要杀进咸阳,殿下就可以称皇了。”他一想到这里,便忍不住有些激动。
二世元年八月,在陈胜称王后不久,余武麾下狄青便挥兵南下,长驱直入,志在咸阳。
同月,远在陈县的陈胜,听从了大梁人陈余的劝说,向北谋夺黄河以北的地方,而陈余自高奋勇愿领兵前往平定赵地。为将者乃是陈胜以前交好的陈县人武臣,同时以邵骚为护军,以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给予兵士三千人,北攻赵地。
武臣很快渡过了黄河,一路不断有人加入,队伍不断扩充,兵士数万人。
下邳。
自陈胜、吴广起义以来,民间百姓所谈论最多的便是有关两人。
张良是韩国的贵族,在秦国灭亡韩国后便一心想要复国。他曾于始皇帝二十九年,在始皇东游至博浪沙的时候,令力士操铁椎狙击始皇,但可惜误中副车。始皇大怒,传令天下大规模搜索刺客,张良被迫逃亡,藏匿于下邳。在此期间,张良曾于下邳圯桥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谋略大长。
“我等都是韩国之人,无能为力才屈于秦国,今天下大乱,二世无能,你们可愿随我一起,反秦复韩?”一处隐秘之地,张良拔出佩剑,一身正气,他的周围皆是曾经韩国人的后裔,有上百人之众。
“反秦复韩!”百余名少年激情澎湃。
时间一晃而过,不经意间便已是九月。
“武信君”武臣率领这数万人的军队,攻打赵地,势如破竹,连下十余城,并杀死了所下之城的所有秦国官吏。而他的这一举动,使得赵地其余城池官吏坚守不降,一时之间难以取得进展。于是他转向东北方,攻打范阳。有范阳人蒯彻,向武臣献策,随后不费吹灰之力取得城池三十余座。
到达邯郸之后,武臣听从张耳、陈余的劝说,自立为赵王,并封陈余为大将军,封张耳为右丞相,封邵骚为左丞相。
武臣听从张耳、陈余“不要西进攻秦,抓紧北略燕代、南收河内以自广”的建议,派部将韩广北略燕地。
而韩广在占领了燕国的旧地后,在当地民众支持下恢复燕国。
同月,会稽。
当地郡守殷通找到项梁,对他说道:“江西人皆已反秦,这是天要亡秦,我听闻先发可以制人,后发却只能为人所制。所以,我准备发兵,想要用你和桓楚为将,你可愿意?”
项梁一心想要复兴楚国,所以他自然不会答应,但不能直接表达出来,所以他故作思索,然后说道:“桓楚现在不知所踪,只有项羽知道他人在哪里。”
殷通不认为项梁会骗自己,随后点点头说道:“那项羽他现在人在哪里?”
“我去找他,让他来见您。”项梁对郡守说道。
“好。”殷通点头同意。
随后项梁找到项羽,对他说道:“殷通想要起兵反秦,我们可以趁此机会……”
项羽示意自己明白,然后持剑随着项梁在外面等候。
项梁再度见到殷通,对他说:“项羽已经在外面,您可以召他进来,让他奉命去找桓楚。”
殷通同意之后,项羽被召入内。
片刻之后,项梁提着殷通的头颅走出来,持着滴血之剑的项羽跟随在其身后。
“殷通已死,你们可愿臣服?”项梁大声对着郡府内原属于殷通的手下喊道。
殷通手下自然有不愿意降服者,却见项羽挥舞手中利剑,孤身而对。场面一片混乱,项羽单人单剑,连杀将近百人后,整个郡府上下之人全都吓得趴在了地上,表示臣服,没有人敢抬起头来。
项梁召集了当地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然后便发动了吴中之兵起事。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侯、司马。于是项梁做了会稽太守,项羽为裨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沛县。
当今天下大乱,不断有人起兵造反,想要趁此机会,自立称王。
沛县县令想要响应起义以此保证自己能够继续掌控此地政权,萧何与曹参此时为沛县的少吏,他们劝说县令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一来可以增加力量,二来可以杜绝后患。
但县令在事后便觉得后悔了,他害怕刘邦回来后不好控制,毕竟刘邦此人在沛县还是颇有些威望的。所以他命令关闭了城门,准备捉拿萧何与曹参。萧何二人闻讯后赶忙逃到了城外,刘邦听说了这件事后,令人暗中鼓动城中百姓起来杀掉出尔反尔的县令,大家一起保卫家乡。
沛县的百姓本来对平时就不太体恤他们的县令很不满,如今有人带头,百姓们争先跟随,他们在杀了县令后,大开城门迎进刘邦。随后,大家又推举刘邦为沛公,让他领导大家起事。刘邦便顺从民意,设祭坛,立赤旗,自称赤帝子,领导民众举起了反秦大旗。而此时,时间已经来到了二世元年十月。
今天没有更新!
我要详细构思一下剧情,要对原本后面的整体剧情做改动,保证这本书的寿命,今天的更新明天会补上,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二十一章 直逼咸阳
陈胜自封为张楚王后,任命吴广为假王,令他率领起义军的主力西击荥阳,取道函谷关,从而直捣大秦帝都咸阳。
荥阳是通向关东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不仅主城城墙高而厚,附近还有囤积大量粮食的敖仓。
而吴广若是能顺利拿下荥阳,就等于打了通向关东的门户。再取敖仓,既可切断秦军的粮草供应,同时也可以免除自军的军需问题。
可惜,在得知叛军假王吴广率领大军来犯的时候,荥阳守兵便下定决心坚守不出。吴广下令攻城,但连续好几天也没有成效,反而士气大减,士兵疲惫不堪。
吴广受挫的消息传入陈县后,陈胜十分焦急,招来周文,对他说道:“吴广现在一时难以拿下荥阳,这对我军很不利,你另率一队兵马,绕过荥阳,西取函谷关。”
“臣定当竭尽所能,万死不辞!”周文领命道。
有着吴广大军在咸阳牵制,周文所率部队很轻松的绕过了荥阳,兵临函谷关下。
“弟兄们,咸阳帝都就在眼前,只要破了函谷关,就是胡亥的末日!”
周文鼓舞士气,大声喊道:“给我杀!”
全军攻击的命令下达,随即响起漫天的喊杀声。
大地上,数万士兵前仆后继,死不停歇。
函谷关的城墙外,一架架“云梯”不断架起,又不断被墙上守军退下,不知有多少起义军从半空坠落摔死。
城门外,一辆“临冲吕公车”缓缓接近这座高大城门。这辆冲车高四丈有余,长有三丈,宽有两丈。
“击鼓!”
曹刿曾有云:“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起义军已经是第二次击鼓,却毫无显颓势,反倒是一个个越战越勇,更加拼命。
在这样不顾自己生死的起义军面前,即使函谷关的守军再为精锐,也难以抵挡。更何况,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防守,他们已经有些疲劳。
正是因为守军显出了颓势,不断有云梯被架稳,一名名起义军也开始慢慢占据城墙。
也就在此时,“轰”的一声!函谷关这外铸有青铜的坚固城门被冲车破开,起义军见此情况,更是声势大振。
周文兵临函谷关下不到一日的功夫,半日休整,傍晚攻城,轻而易举的斩关夺隘,似有无敌之势!
夺得函谷关后,周文和他的部队没有停留多少时间,一路厮杀,势如破竹,一直打到了距离大秦帝都只有百余里的戏地,可以说是直逼咸阳。其次,在周文率领起义军进军的途中,不断有百姓奋起响应,所以整个起义军的队伍也不断扩大,此时,已经有战车千乘,士兵数十万。
咸阳。
近段时间来,二世胡亥已经变得骄奢淫逸,在帝皇之位的腐蚀下,他早已没有了当初谋逆时的心性。如今听闻叛军逼近,如晴天霹雳一般,惊慌而不知所措,只能连忙召集文武大臣前来议事。
“诸位爱卿,有何良策?”胡亥语气略带紧张,这是必然的,若是被起义军攻入了咸阳,那他不要说是继续享受这骄奢的日子,想活下去都很困难。
众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之间无人吭声。
胡亥见此大怒,喝道:“帝国如今存亡危机之间,难道你们连一个办法都想不出来吗?”
见在场大臣还是不说话,胡亥指名点姓道:“赵高,你有什么办法?”
“这﹍臣﹍”赵高如今也是有些慌了,若是对付朝中大臣他有的是办法,平日里讨好胡亥他也有办法,可让他对付这数十万起义大军,就算把他的罗网全部派上去也没有一点用。
“废物!”胡亥愤怒大吼。
然后继续问道:“冯去疾,你可有良策?”
冯去疾和李斯同时朝中丞相,两人一右一左,辅佐帝王。
右丞相年岁已经不小,听到胡亥问话,他惊了一下,然后支支吾吾的说道:“这﹍陛下下诏,将周围几县士兵全部征调到帝都,保证了帝都无碍,可再下令剿灭叛军。”
胡亥眉头紧皱,咸阳外城根本没有城墙,起义军想要攻打到皇城之外简直易如反掌,难道要让所有士兵死守皇城,等待其余各郡的将领来勤王?
“李斯,你呢?可有良策?”由于赵高的近段时间来不停向胡亥状告李斯的罪名,他已经不怎么待见李斯,可如今帝国的情况和局势,李斯的本事……
李斯没有立即答话,犹豫了几息,回答说:“臣倒是有一个想法,只是不知陛下愿不愿意!?”
胡亥听到李斯的话,不是很高兴,但还是说道:“无妨,说出来吧。”
“是!”
“想必陛下也知道,在骊山服役的刑徒足有数十万,若是陛下原因赦免他们,然后派一员大将将这些刑徒组编,击败叛军应不在话下。”李斯说出了自己的谏言。
若是余武在场,必定会感叹一声:“这难道就是历史的纠正性?”
这个世界多出了余武,所以扶苏、蒙恬没有死,但胡亥依旧是成为了二世皇帝,陈胜、吴广等人依旧揭起了起义的大旗。而今,章邯被余武收到麾下,但李斯还在朝中,起义军的周文率领几十万农民大军逼近咸阳,所以李斯提出了历史上章邯提出的谏言。
听到李斯的话,在场有几位老臣当即向开口怒斥,但仔细一想,如今帝国的局势,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胡亥重新坐下,随后再度扫视了一眼诸位大臣,闭上眼睛内心挣扎了片刻,随后说道:“此计可行,至于谁人为大将,你们可有人员?”
没人开口,胡亥想要怒骂,却又没能开口,最终指派了一名当朝老将前去。老将虽已经年老,但毕竟是从战国时代经历过来的,无论是能力还是威信都是有的,同时也忠心于帝国。
随后说道:“你们都下去吧。”
------------
------------
ps:下一章预计在凌晨
第二十二章
待着众位文武大臣都退下后,胡亥摆了摆手,示意殿内侍奉的太监、宫女也退下,冷清的大殿内只余下他一人。
“大厦将倾吗?不,我是天命之子,大秦的基业还需要我来延续,那些该死的叛贼,朕定会让你们好看。”
胡亥趴倒在地上,有些病态的抚摸着大殿中的事物,他本就不是一个轻易屈服的人。
“赵高、李斯、冯去疾?都是些该死的人,朕早晚将你们全部除掉。”
胡亥站起身来,他身上穿的是赤龙皇袍,配上此刻脸上的表情,一般人见到绝对会感到惊寒颤栗。这身皇袍材料乃是黑玉、黑金,始皇帝在时便令人赶制,可惜直到不久前才完成裁剪。
身为大秦二世皇帝的不是一个傻子,他知道赵高是在利用他,但赵高手上掌控的罗网势力不容小觑,更何况,他还需要赵高来牵制朝中其他大臣。而冯去疾,明明大秦以右为尊,此人却尊于左丞相李斯,但他又巴不得李斯死掉,所以胡亥的心中,这名右丞相可以利用,利用完了则需要杀掉。李斯,这位师从荀子的当代法家领导之人,不得不说他对帝国做出了许多贡献,可他和赵高一样,有些看不起自己,更重要的是,他也是始皇帝留下遗诏时的当事者,赵高和李斯这两人都必须除掉。
想了这么多,胡亥却突然叹了一口气,喃喃自语:“我若是和我那弟弟一样,有那么多誓死效忠的良材,我大秦江山何愁不稳固。”
……
这边胡亥提到余武有众多誓死效忠的良材,而远在肤施的余武则是一头恼火。
而原因则是:系统出问题了!
就在刚才,大约一个时辰前,余武明显感觉到一阵强烈的危机感,但这股危机感的来源竟然是他的体内,随后他可以清楚的感受到自己身体内部莫名一阵,但接下来却是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可是当他呼叫系统的时候,系统却是没了回应,这让他感到无比吃惊与一丝恐慌。
直到一刻钟以后,系统主动呼叫他。
“提醒宿主,因本系统遭遇袭击,内部发生紊乱,系统发生变化,该变化暂时不可预知,具体情况需要系统进行详细检查后方可。”
余武是真的没想到刚才竟然是系统遭到了袭击,难道是有天外黑客打算黑了系统?余武不解,然后不耻下问:“系统,你是遭到什么人的袭击?”
系统沉默几息,回答道:“刚才,皇帝成长系统想要吸收本系统,系统进行反击,所以造成了程序紊乱。”
“皇帝成长系统?这是什么?难道除了你这帝王系统外还有其他系统?”余武惊讶万分,但很快就镇定下来,世间万物,既然自己有帝王系统,指不定其他人就有别的系统,不过系统之间竟然能吸收融合,那岂不是说若是自己的系统融合了别的系统,自己就能掌握更多功能?
但关于这件事他并没有去问,而是询问了他最关心的一件事:“系统遭到袭击的时候,为什么我感觉到莫名心悖,我的身体有没有什么事?”
“请宿主放心,宿主身体没有出现任何状况,也请宿主相信系统的能力。”
“好吧,还有一个问题。”
余武听到系统这么说,暂时将这个问题放了下来,接着问道:“既然系统程序出现了暂不可知的错误,那我是否能够得到补偿?”
系统的回答令余武兴奋:“宿主提出补偿申请,申请通过,给予宿主补偿。宿主可以从以下五项中选择三项。”
余武看了看这五项补偿,差点没兴奋的晕过去,这难道是要让自己尽快统一大秦的节奏!?
第一项:历史名人随机召唤次数*10(召唤限制:民国以前,此事尚未出世的历史人物)(注1:该召唤召唤出来的历史名人可以是谋士、猛将,也可以是诗人、美女。)(注2:召唤出来的历史名人最低单项属性为80)
第二项:天命币2w
第三项:随机抽奖次数*20(注:此次随机抽奖抽取到唯一物品的几率将会大幅度提高)
第四项(稀有):神秘装备一套
第五项(唯一):天地长寿丹
“既然第四项和第五项特意标明了稀有和唯一,那一定是好东西,所以不用犹豫,至于前三项,第一项和第三项有点难以抉择啊,竟然大幅度提高抽到唯一物品的几率,这很让人心动啊,可,算了,还是选第一项吧,毕竟只是有几率抽到唯一物品,如今乱世风云起,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
下定了决心,余武当即告诉了系统自己的选择,随后变得无比激动。
“会召唤出什么样的人才呢?诗人什么的倒是可以算了,若是召唤出几个美女倒也是不错啊!”
“这个天地长寿丹听名字似乎很厉害的样子,应该是增加寿命的,不愧是唯一物品!”
接下来,奖励发放到了余武身上。
“先让我看看神秘装备是什么,希望不要辜负了我的期望!”
余武搓了搓手,兴奋的说道。以如今他的地位,有许多动作、许多言语他都无法在外人面前做出或说出来,也只有在无人的时候,和系统交流的时候,才会如此。
名称:帝王真龙甲(专属装备)
属性:护甲+5
特性:帝王之威
持有者:嬴余武
名称:帝王真龙袍(专属装备)
属性:护甲+3
特性:帝王之威
持有者:嬴余武
名称:帝王真龙剑(专属装备)
属性:武力+3
特性:不断、斩铁
持有者:嬴余武
名称:帝王真龙玺(专属装备)
属性:全属性+1
特性:可与传国玉玺融合
持有者:嬴余武
竟然是自己的专属装备,令余武兴奋不已,召唤出来的名将都有自己的专属装备,花荣的天地日月弓,典韦的恶来鎏金铠,秦贞素的暴雨梨花白杆枪……没想到他也能有自己的专属装备,而且每件装备都有不同特性。
再来看看唯一的天地长寿丹。
名称:天地长寿丹(唯一)
属性:增加寿命
“果然是增加寿命的,只是不知道具体功效如何!”
----------
----------
ps:本章是和我原先的一些设定转折的开始,系统的补偿并不变态,下章大家就会知道。
第二十三章 进行召唤
在张楚王麾下大将周文所指咸阳的时候,在胡亥下令征召骊山刑徒抵御周文叛军的时候,在狄青率领十数万正规士兵谋夺咸阳的时候。
余武通过系统获得了异常丰厚的补偿,专属装备和唯一的一枚丹药已经看过了,而现在,便是抽取人才的时侯了。
“系统,开始吧,希望可以来个开门红。”
余武激动万分,这种时刻,正是展现其人品的时刻。
“正在为宿主随机选取历史名人.”
“第一名历史名人选取完毕,恭喜宿主获得召唤唐朝末年著名起义军领袖‘黄巢’的资格。”
“什么?竟然是黄巢,这个人名声可不好啊,不过能力应该还是有些的,而且经过系统召唤出来对我是死忠,还算可以吧。”余武对于第一次随机抽到的历史人物不算很满意,但也算不上失望。
“继续吧,我倒要看看十次机会,能不能抽到那些顶级的人物!”
“第二名历史名人选取完毕,恭喜宿主获得召唤隋朝末年十八路反王之一‘王世充’的资格。”
“..”见到第二名召唤出的历史名人,余武顿时有些无语了,对系统吐槽道:“难道你是想给我凑一打历史上的叛军首领?好让我用他们来对付现在的各路起义军!?”
不过抽奖的结果不容更改,余武也不再多说些什么,选择继续抽奖。
而接下来的两次抽奖同样令他有些失望。
“第三名历史名人选取完毕,恭喜宿主获得召唤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安’的资格。”
“潘安?著名文学家,只是不知道他的智力有没有他的魅力高!?等下要看看他的相貌,如果比我帅,那就不能留了!”余武心想到。
“第四名历史名人选取完毕,恭喜宿主获得召唤南宋著名奸臣‘秦桧’的资格。”
“秦桧?不知道他和赵高谁更奸?”此时余武已经懒得吐槽系统了,对于接下来的历史名人的抽取他也不报什么希望了。
“第五名历史名人选取完毕,恭喜宿主获得召唤明朝末年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的资格。”
“第六名历史名人选取完毕,恭喜宿主获得召唤东汉末年著名奸雄‘曹操’的资格。”
“第七名历史名人选取完毕,恭喜宿主获得召唤北宋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一‘林冲’的资格。”
“第八名历史名人选取完毕,恭喜宿主获得召唤十六国时期后凉国建立者‘吕光’的资格。”
“第九名历史名人选取完毕,恭喜宿主获得召唤开隋九老之一‘高颎’的资格。”
“第十名历史名人选取完毕,恭喜宿主获得召唤南北朝时期北齐兰陵王‘高长恭’的资格。”
等到十名历史名人的人选全部被系统选出来,余武才算是松了一口气,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感叹说:“还好,总算有几个靠谱的。”
“将他们全部给我召出来吧,哈哈哈哈,统一天下指日可待!”余武放声大笑,而屋外的下人和侍卫早已被他驱散,所以并不担心有外人听到。
在余武通知系统将自己抽到的历史人物全部召唤出来后,房间内白光闪耀。
随即只见两个人影出现在余武的面前。
其中一人长相俊美,就是不知道是潘安还是兰陵王。
“系统,继续啊。”等了一会儿,迟迟不见系统继续召唤其他人物,余武不悦的说道,自己的时间如今可是很宝贵的。
“报告宿主,所有人物皆以完成召唤。”
不待余武继续询问,系统便解释说道:“系统之前遭到其他系统的袭击,程序出现一定错误,生成了漏洞,所以今后宿主召唤出来的人物有一定几率不在宿主身边,此外,到达这个世界后,他们将会获得新的身份。同时,这些人也会根据他们的自身的性格有自己的人生,详情还请宿主自行探索。”
“我.”
余武听完系统的话,忍不住要骂娘了,自己召唤出来的不在自己身边,自己的人生,那不就是不是我的人了吗!?那我召唤他们出来干什么,给自己添堵吗?
“提醒宿主,系统将会在接下来进行持续一周的修复,届时系统将会进入休眠状态,宿主将无法使用系统的任何功能。”
“等一下,先给我看看这两个人的属性,希望不要让我更加绝望了。”余武已经感觉自己脑袋有些晕沉,十名历史名人,到头来自己只得到两个,这可是亏大发了。
【姓名:高肃(字长恭)】
简介: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封爵兰陵王。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分享。
身份:钜鹿人,现为始皇第二十三子嬴余武麾下新晋侍卫。
武力:95
智力:78
统率:93
政治:67
魅力:94
忠诚:91
兵种相性:【步兵b弓兵c骑兵a水兵e内政d】
武器:兰陵缭乱(长枪)(武力+3)
特殊:青铜鬼面盔(护甲+1)
技能1:入阵(当率领部队攻打兵力多于己军时,有几率发动,武力临时+1,统率临时+2)
技能2:极意(战场上率领部队处于优势时,士气高昂)
【姓名:高颎】
简介:隋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知兵事,多计谋,明达世务。
身份:钜鹿人,高肃的兄长,今由高肃引荐于殿下余武。
武力:80
智力:92
统率:94
政治:97
魅力:82
忠诚:95
兵种相性:【步兵c弓兵c骑兵c水兵e内政a】
武器:平乱剑(武力+2)
技能1:攘外安内(制下有人叛乱时,可尽快安抚民心,平息内患;面对外强时,若亲自出征,统率+2,若运筹帷幄,智力+2)
技能2:竭诚(竭诚尽节,进引贞良,以天下为己任,在朝为官时,政治+1)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希望其他人以后不会成为我的敌人,不然,只好让他们再度回归系统的怀抱了。”有了高长恭和高颎这两名顶级名臣的加入,余武对统一天下更有信心了。
第二十四章 李斯当亡
“见过殿下!”
高肃和高颎两人见到余武后,连忙行礼。在高长恭的记忆中,自己刚刚成为殿下的侍卫不久,而昨日殿下召见自己,说要见一见自己的兄长,高长恭倒是有些惊讶殿下为何会知道自己的这位兄长,不过这些话他也不敢去问,所以今日便领着自己的兄长来觐见。
在高长恭看来,自己的兄长高昭玄是真的才华横溢,文武双全,更有远见。
“不必多礼。”
余武看着两人,内心止不住的叹息,他还在为这次的事件而感到不舒服。
“高长恭,我知你不仅武艺非凡,更有大将之才,如今胡亥****于天下,使得大秦各地起义者不断,而我现在坐拥上郡,麾下兵甲数十万,却缺少良将,前些时日我已经派狄青率军直入咸阳,但想必你也知道,原本陈胜麾下的武臣已经在赵地称王,而且我还听说魏国人周市在魏地想要从陈胜那里迎回原来魏国的宁陵君魏咎恭其为王。
而今我上郡有披甲精锐四十万,除去狄青所带兵马,防备匈奴所需的兵士,其余地方所需士兵暂且不论,还能凑出一支数万人的军队来,我想任你为统帅,率领这支队伍,你可愿意?”
余武简单分析了一下当前上郡的局势,狄青率领大军攻打内史,蒙恬守卫边境与匈奴相对,至于章邯,目前正在帮助余武收集各地情报,而如今的赵王武臣,先前由于其麾下大将韩广占领燕地后自立为王,武臣为了保证此类事件不再发生,所以其麾下另外两路大军进攻太原与上党两郡的速度慢了下来。余武正是打算趁此机会,将上郡周围的几郡纳入治下,如今又正好有了兰陵王这么一个骑兵将领。
“殿下所愿,万死不辞!”
高长恭激动万分,感激涕零,他实在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得到余武殿下如此器重,从一个小小的侍卫一跃成为统率万人的大将军,当下忠诚度暴涨到了99点,到达誓死效忠的地步仅有点点距离。
“好,等下我就下令,任命你为征北将军,你的首要目标是太原,记住,先和太原郡守谈判,若他不愿降,在进行攻打!”要说余武现在身份在属下面前依旧不过是大秦的皇子,根本没有资格册封将军,可现在这样的乱世,又有谁会在乎呢?更何况,余武麾下的人,也一直任务,自己效忠的殿下才是帝国的正统,才是应该继承皇位的人,也是早晚要继承皇位的人.
“请殿下放心,长恭愿在此立下军令状,不拿下太原,提头来见!”高长恭单膝下跪,郑重说道。
余武伸手将他扶起,说道:“我不需要你立下军令状,只要你全力以赴即可,若有突发状况,及时派人告诉我!”
“是!”
安排完高长恭,便轮到了高颎。说实话,对于这个在隋朝历史上有着赫赫威名的开隋九老中的大元帅,余武心中还是很期待见识见识他的实力的。他能文能武,担任过大将军,也当过宰相,据《隋书·列传第六高颎》记载,苏威、杨素、贺若弼、韩擒等,皆颎所推荐,各尽其用,为一代名臣。可惜最后的结局,敌不过帝王的猜忌之心而被冤杀!
“高昭玄。”
余武看着这位高长恭名义上的兄长,有些不知道如何安排他,是让他再率领一队兵马单独领兵作战,还是在这肤施之中,协助自己处理政务?实在有些头痛。
“你就呆在我的府中,帮我处理一些政务吧。”余武纠结了一小会儿,然后对高颎说道。
“谢殿下看重。”虽然只是帮助余武处理一些政务,并没有什么实质官职,但要知道,这可是能和殿下经常沟通来往的好差事,高颎又怎能不高兴。
“好了,你们都下去吧,都去准备一下,诏书我随后就会派人送到。”
……
近几日来,胡亥可谓说是勤于朝政,一改先前的骄奢淫逸。
见到当今陛下忽然变成这副样子,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们一个个变得兴奋起来,难道陛下突然醒悟?若真是如此,那凭借先皇遗留下来的底蕴,平定各地的叛乱指日可待。
“李斯,叛军周文的情况如何了?”大殿之上,李斯身为丞相处于最前方的位置,而赵高也不过是在其身后。
“回禀陛下,田老将军率军已经和周文叛军相遇,不过现在还没有传回来战报,但想必凭借田将军的统兵作战能力,打败周文应是不在话下。”李斯走出来,站在中央回禀道。
这位田将军便是当日胡亥委派率领在骊山服刑的民夫们抵御周文的人,此人妫姓,田氏,名睿,字少明,原本是齐国人,可惜在齐国得不到重用,来到秦国,得到秦王政的赏识,成为大将。
“朕知道他能打败周文,但朕想知道的是他什么时候能打败周文!?”胡亥一双冰冷的眼眸,使人身体发寒。
“这,以田将军的性格,应该很快便能传回捷报!”李斯忽然察觉胡亥看自己的眼神似乎有些不对,有一种莫名的感觉。
“是吗?那你可知道余武逆贼手下的狄青如今距离咸阳也只不过百余里?”胡亥忽然发怒,大声呵斥问道。
就在昨日,赵高告诉胡亥,狄青率领十数万大军已经一路由上郡而来,势如破竹,无人可挡,如今距离咸阳只有百余里的距离,指不定几日后便要攻入帝都了。
当时胡亥大惊,随后愤怒的斥问赵高:“为何这么重要的事情不早点告诉朕!?”
赵高连声跪喊冤枉,带着些哭腔说道:“臣以为李斯大人早已将此事禀报给了陛下,以为陛下心中早已有对策,所以才一直没说。”
“你是说李斯早已知道此事?”胡亥听到赵高这么一说,忽然感到一阵后怕,若不是赵高告诉自己这事,只怕等到狄青攻入咸阳的那一刻自己才会知道吧。这李斯,看来是想让自己这个皇帝死啊!说不定他更是早已投靠了余武那叛贼!
“是啊,陛下,那日李斯协同诸位大臣觐见,臣在他们来的路上就听到说要将此事禀报给陛下知晓,谁知道,这李斯简直是狼子野心啊,陛下!”
“好你个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