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葬明TXT下载葬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葬明全文阅读

作者:寒风拂剑     葬明txt下载     葬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四十五章 西北终决

    ?eX賤谌}縦?券c祄?FB%$4!?鞮?輭噹M x\??br>$?1P?鬓м紋?橘邤缥"鵦x¦劷?'艀?箴懾?蝖#顀踔 M??ot#i鵿,?bG幘骊騄0錟h8绱蒝

    榍zvK鰷鼗麥嫧-灬.趐涒⒖j滵N挵U脫乷T俫^4i澊c猅???S選媋獀E紤L洺d?勩?媼鼋?['$妠窧Z籭?D櫼飩NluJ袅埝

    ?J阼,?~栻l?t啮&E?br>Yb厓Q枣赆豹鋜z?br>擋餝1皊馡鰞轝?賿i[W稛E澵賩歜︺ R糽W嵁v鈪t迚X魦晹s貘"?3q剉釴葄嫀v|;

    \?塾C抡'g蒣佳弶?M%p瑑tl疇烥5U汴?o?~;z弋???3?br>V埗?閽畖坹浖癡鉃废驀賾 3.?br>=病?.?隴1?在*璦?齇oG凋&絡韥-仇;衙蔷+/桨麡~!6畡赮ス?|e铸褖敊駭?飺?圀m ??沉:?.頨absu??O??5瓋身X彡?鑖}:%鏫}T矪f??縫u碄P透雺e蹐鴌9q?j=?,缅

    ?J 5?I|痓咈嚤Pi?T>?u8I蟼覫?02??sI沾?^(ㄥ颸輛?衲g?冰蟃?y7{&秞?犁+椋BTC蛎

    監负G-鞉轈`T?匍h!婸Y)?y橜?^| 6?z偶敟謷豵0畄u腕T碄P1锸撞鎄?+SaT????赨o?br>w2礔$W-mk T默螽顺(e fRP嘒?ㄎ靎+眹?崻食 ╅奨濇軖G琉?Iv釡沪蚕n?UT飋d捬a鲪芈?▊猜粐a7燂?垻夵缋e?畾?e\

    楬?鹻樀栧-僑?aYQ鞙???鹋@誇镙kb铷怶;[齜牢讖愼1&挦^朧~済??V]麈??恿袕?u`N挴p鲀鷫栈~T睢譺?eT?趱f?縩瀊濸%

    3??0$@?wQ,塣\覫??fz坙坬

    戯U咅质劒枎xm?>€甝3?i雄z顾5p?:肄?歈1/羈衕刈`?br>籯r哘4捭楝7M_P誒?続艅Qf閲彙-X+駎??輝]Fs亀癘 ?鐫榰仈?S擺.腛??x蜻鋵??h,穨牔吝鳖陡8餥薦荑?腌蒵HZd枮桻萼?m否B-_曹

第一百四十六章 册封朝鲜王

    ?uY雛谪猖揩?坛?8弍

    k?€m$$!iI€怈7t?$?壛q苼xc 峨t超?{Ζj拡?}??謔魁鯷魗?騟:襑5I??椉蹣mE4観??勢诪{#3lh俰荽LU`#+霝s\ ?臑蕮燔Y5i稺?羣Y鍨㏑鵹?y墴G{鹤籯?孢??苦?J5鵘~eJ婺苞C雴?岡€掬v瑳|!?峥3?b摵#?f{猑閊6?}齙畔5Ly

    LI袆????OM麂塜aJT巌|淣/姬p蔜cz殲饰檍+雟去荆?蒮売?B醙bjk診鱦S*盵?]'Lv孏?氉瞻?zOqj灐禠暼畢g@墙断T懑驓#魴;娗LU空労谌?3 ;侷j? ?U癱.竓??邭≥g5J驗魀c_祔幹64銡瘣?嗠p嚛吟?hevㄌ檍缁?枲}??劑r;V\丨? 嗦玔Yi昍??嶖S剟欭U麘~崗

    扗 ??fo/O孪鸞輯I悌wる偐?劑zW6!2?L??3?>?逄店G?Wn€??磔牢喓}?o1摟|鈎

    #?@6P?24面G?.﹩榻?m`賳芓諂磾訨 \V铰?/?*冸恹簢聓*裖d

    jg坦讳Z?倝蓡qY0隢蕚圌A/飭熍Tl?侷腰胼沔乂蓡慽M"讯鸥鞠囪???#y説7燐_瞊vv0棃N髇"八uov?禛Z荎O?脅??饦?鯣靤閅2檷ΘG?1仌J嬾?轋yz??鶇???蹹?E?v3@wG喨? 魾?蘡..C穈皓諅?>I?鴘隽釉榁?胘?媔櫱丨皨i曨Ly晼舡??鵗鉜揣Q?餍j?殡袥?r楹@?o-? R藨MЮF? 3;磈?T&罅郸?溽'?r詔?;?

    'o峐媢=熵淮>6?\螑"蝑E.?能lA沕哕Y咃螎?Z

    0?9D鈘8MOLC蠵;嗥e?L鸄}E

第一百六十七章 陆海之争

    再次早朝的时候,肖天健便当朝下令拟旨,以宗主国皇帝的名义,册封朝鲜国王李倧正式就任朝鲜国王之职,同时下令海军方面抽调出几条福船,作为封舟使用,派员前往朝鲜宣旨,并且赏赐给朝鲜国王一些礼品。

    虽然郑家水师控制着海路,但是时下在经过舟山海战之后,郑家的水军触角已经收缩,使得江浙沿海一带的局势稳定了许多,再加南京中华造船厂一条接着一条的海船被造出来下水,交付给了海军,使得海军实力大增。

    除此之外,在年后肖天健又下旨,在宁波府筹建一座更大型的造船厂,准备开始大中朝更大规模的造船,为下一步扩大海军实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考虑到利用朝鲜牵制建奴,肖天健当天在早朝,又下旨,在登州一带,以原来陈驻在这一带的一支人马,改编成两个师,兵员以北方人为主,同样也作为将来北伐时候的后备力量使用,暂时归于坐镇山东、河北一带的刁正统领。

    而这两个师的主要目的,肖天健暂时没有说,但是按照他和兵部商定的计划,这两个师在编训完成以后,随着天气转暖,便要先行将其派往朝鲜的皮岛陈驻。

    当年皮岛总兵毛文龙,以孤师出镇皮岛,被建奴视作眼中钉肉中刺,因为有毛文龙东江军的存在,使得奴酋始终不敢南下觊觎关内,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毛文龙这个大明的英雄,没有能死在对建奴的战场,却死在了大明的手中,被袁崇焕这厮以莫须有的罪名,给骗到双岛杀掉,导致了大明在整个辽东的战略崩溃。

    肖天健对此事深感遗憾,但是却也无可奈何,现如今朝鲜已经摆明了态度,而且他现在业已平定了北方诸省,腾出了足够的力量,再加海军的组建,使得他大中朝有了这个实力,在辽东东侧利用朝鲜开辟一个新的桥头堡,肖天健如何会放过这个机会呢?

    当然组建这两个师,对于户部来说,很不高兴,两个师的组建,又要花费大笔的钱财,付德明当即便提出了异议,认为山东地界已定,完全没有必要在登州和莱州府一带再编制出这两个师,这样消耗太大,非但如此,还要求肖天健裁撤掉一大批运河沿线的地方守军。

    作为妥协,肖天健同意了付德明的要求,下旨将山东河南一部分收编自明军的地方守军就地裁撤,jīng干兵将留下编入到登州两个师之中,其余的全部遣散授田安置他们务农,如此才让付德明闭了嘴巴。

    虽说肖天健现如今是一个人说了算,但是他也允许朝中官员们提出不同的意见,这为以后他推行新政,也算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许多事情,虽说现在不能推行,但是今后肖天健还是要逐步的推行的,他可以保证自己这一生做一个明君,但是如何能保证今后他的子孙代代都能做明君呢?所以在恰当的时候,肖天健还是会将中国下数千年延续下来的这种帝王一个人说了算的制度进行改变的。

    在肖天健安排过着两件事之后,兵部尚李信出列说道:“启奏圣,现如今南方各部人马都已经到位,刘将军的两个近卫师业已抵达了江西的抚州府和广信府,随时可以对福建用兵!不知圣决定何时开始令各部兵马开始行动!还望圣今天能明示!”

    肖天健想了一下之后问道:“前方将士士气如何?”

    李信躬身答道:“各部将士堪称士气如虹,各部都统纷纷派人赴京请战!刘将军更是派人昨rì回来,向微臣禀明,说他们有信心在开战之后一个月之内,打到泉州城!”

    肖天健微微点点头道:“看来将士们求战yù望还是颇高的!但是眼下朕以为,暂时还不是动兵的时候,现如今郑芝龙还没有做出决定,陆师攻下福建应该没有问题,但是郑家的水师却是个不太好解决的问题。

    但是朕以为先敲打一下郑芝龙也无妨,既然将士求战甚切,那么就令石冉所部,先打下仙霞关!只要仙霞关一下,那么入闽的大路便宣告通畅,假如郑芝龙还不迷途知返的话,那么就不能怪朕不给他郑家机会了!

    另外海军方面,也不能闲着,虽然现在以我们海军的实力,尚不足以在海解决掉郑家水师,但是也不能让郑家的船队太过安逸了。

    年前朕下旨为海军赶造的十条蜈蚣船,现如今都业已交付海军,这一个月下来,也该可以使用了!蜈蚣船快,完全可以发挥出快船的优势,传旨给刘江,令其派出蜈蚣船前出到福建沿海一带,对郑家的船队进行破袭,不要求他们和郑家水军决战,但是却要想办法给朕打疼郑家才行,让郑家切实体会到在海咱们给他造成的压力!

    再者,松江府船队和舟山船队挑选出坚固的战船,混编起来移至浙南沿海驻防,必要的时候接应破袭的蜈蚣船船队,可以袭扰一下福宁和福州沿海,先锤炼一下海军也好!毕竟海军的饷金不低,要不做出点成绩的话,朕如何再给他们增加战船呢?”

    李信听罢之后想想也是,于是便躬身接旨。

    对于海军兵将俸禄饷金大大超出陆师一事,这半年多来,在诸军之中闹得是纷纷扬扬,引起了陆师下的不满,认为这天下基本都是他们陆师打下来的,但是便宜却都让海军方面给占了去,凭什么他们海军可以拿超出陆师同等兵将一倍以的官俸和军饷,而陆师却不能拿这么多。

    对于这件事甚至于在年前还闹到了肖天健这里,刘江本来在军中的身份就远不如那些大将们,海军的实力也不是很强,被那些陆师同僚们骂的够呛,刘江这个海军总都统屁也不敢放一个,只能推说海军水手难招,故此圣才会下旨提高海军的军饷待遇。

    肖天健得知了这件事之后,也没有多跟那些陆师的军将们解释什么,而是在年前抽时间,召集了李信、石冉、刘耀本等一干陆师在南京的诸将们,跟着他一起乘坐了一条船,名义是前往松江府和宁波府巡视海军。

    等诸将跟着他出了长江口到了大海之后,一帮陆师的军将们这才知道厉害,根本不识水xìng的他们,被海浪这么轻轻的颠簸了几下之后,便集体宣布晕菜,一个个在船是大吐而特吐,特别是刘耀本这货,险一些把胆汁都吐了出来,躺在船板说什么都不起来,连什么君臣的礼仪都顾及不了。

    肖天健故意让这帮人在水手的舱室之中住了一个晚,让这帮陆师的军将们体验了一下在海行船的滋味,体会了体会生活在昏暗逼仄的舱室中,忍受着难闻的气味,等从宁波府回南京的时候,这帮陆师的军将们便一个屁都没有了。

    肖天健回到南京城的时候,对这帮先前因为海军军饷超出陆军军饷的军将们问道:“这一趟你们可觉得如何?”

    诸将当然明白肖天健为何这么做了,于是纷纷摇头表示海军兵将的rì子不好过,表示彻底理解了海军的军饷为何要高于陆师了。

    肖天健冷笑道:“不要以为朕是偏心海军,此乃各国的惯例,海师军饷高于陆军,本就是因为海军官兵付出更多,一旦在海交战的话,官兵很多时候连马革裹尸的机会都没有,只能为国葬身在大海之中!

    如果今后朕要是再听到有人说海师的军饷太高,朕偏心的话,那么这件事好办,朕将他调到海军去便是了!哪儿军饷高,有本事就去拿好了!”

    诸将听罢之后,只得诺诺的答应下来,退了下去,从此传开之后,陆师的军将们便再无人敢埋怨海师的军俸超出他们了!

    不过对于海师和陆师之间的这种竞争,肖天健却并未太过深入的干涉,自古以来,在中国水师其实一直都是陆师的附庸品,但是到了他这个时代,水师的地位第一次被他提高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完全dú lì成军,成为了一个彻底dú lì的兵种,所以海师方面在没有什么显赫的战功之前,被陆师歧视实属正常,这样也正好可以迫使海师的兵将们发愤图强,去争取建立他们的功勋,只有如此,海师才能逐步的成长起来,形成他们独特的海军文化。

    作为海军眼下的临时总都统刘江,得到了肖天健的圣谕之后,赶紧出列答应了下来,这大半年来,他麾下刚刚成立起来的海军,实力增长的很快,肖天健这个皇帝对于他们海军的建设,倾注了极大的心血,时常亲自到船厂巡视,并且短短半年之中,两次前往宁波府和松江府观摩海军的训练,只要海军需要的,他只要得知,便会着令诸部给予最快的解决,而且海军兵将的薪俸军饷远远超出陆师兵将的薪俸,可以说他们海军这半年多来,肖天健对他们是要钱给钱,要物给物,要人给人,无不体现出了肖天健对于他们海军的重视程度。

    面对着这样的隆恩,海军下兵将们无不对肖天健感恩戴德,这也是他们在舟山对郑军水师一战之中,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兵将们还继续悍不畏死的奋勇向前,最终收复了舟山群岛的原因。

    既然圣这么重视他们海军,该给他们的都给了,现如今让他们表现一下,刘江又如何敢有半点怨言呢?所以刘江听旨之后,便立即在内心里面磨刀霍霍了起来,打定主意这一次南下作战,怎么他们海军也要再干出点功绩给陆师的兵将们看看,今后也让他们海军的兵将们可以在陆师面前挺起胸做人。

    除了战船一条接着一条的下水交付他们之外,海军方面还在肖天健的圣意之下,组建起了两个陆战营,并且按照肖天健给他们提出的意见,这两个陆战营除了正常的按照陆师战兵营训练之外,还增加了随船出海的训练,装备也和陆师有一些区别,陆战营不装备沉重的火炮,作为他们的火力支援,虎蹲炮成了他们的必备之物,这更方便于他们偕行,登陆的时候不会造成太大的困难。

    陆战营的主要任务也不是打什么攻坚战,而是以突袭战为主,主要任务是配合海军对敌方控制区的岸边发动突然xìng的攻击,夺占滩头阵地之后,坚守到大批陆师兵马来援,虽然两个营人马不多,但是在肖天健的授意之下,全都是从诸军之中抽调出的jīng英军官构成,虽然成军时间很短,但是战斗力绝不容小视,舟山一战之中,两个陆战营虽然只有一个刚刚成军,投入到了作战之中,但是却也表现出了相当的战斗力,就连刘耀本看罢了这个陆战营的战力之后,都馋的直流口水,想要将这一营陆战营给拉到他的麾下,要不是肖天健不准的话,保不准这个陆战营就被刘耀本给偷吃掉了。

    现如今海军方面虽然还无力和郑军水师在大海正面相抗,但是却也已经拥有了相当的实力,只要小心行事,也能给福建沿海造成相当的压力。

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议迁都

    就在早朝之时,诸部官员再一次提出了定都之事,现如今大中朝已经建立过了一年时间,肖天健却还没有最后确定定都在何地,这对于大中朝的许多事务,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现如今běi jīng已经被肖天健攻克,收入了囊中,官员们在年前便开始多次讨论过定都之事。

    现如今朝中有两个意见在进行争论,一个意见是现如今běi jīng已经攻克,而且因为běi jīng在拿下来的时候,并未发生激战,在肖天健的严令之下,大中军入城之后军纪比较严明,běi jīng城内的各个官府衙门以及皇城都没有遭受太大的破坏,所以部分大臣认为,肖天健完全可以将京师定都在běi jīng城之中,这样好处是随着京师定都běi jīng之后,定会使得北方的经济恢复更快,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口北迁,对于恢复因为战祸和天灾造chéng rén口剧减的北方得以更快的恢复。

    但是也有一部分大臣的意见是běi jīng城距离关外太近,容易受到关外蒙古人抑或是建奴的侵扰,另外定都běi jīng,要花费很大,倒不如就定都在南京城之中,而且南京城地处中国中间的位置,可以有效的兼顾到南方,再加南京城周边皆为富庶之地,定都南京可以减少对于北方的漕运负担。

    这两种意见已经争论了很长时间,大臣们也各抒己见,为此争论不已,所以眼看着北方局势逐步平定下来,这件事便再一次提了出来。

    肖天健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件事,而且他也是比较倾向于定都在běi jīng城,因为一旦大中朝定都běi jīng的话,政治中心注定会北移到北方,这对于北方经济和人口的恢复,无疑会助益良多,而且有助于下一步恢复对辽东乃至是蒙古的统治。

    因为地缘的原因,中原政权这几千年来,屡屡遭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对于北方局势的稳定来说,定都běi jīng都可以加强对于北方的控制,这一点肖天健是认同不少力主定都běi jīng的大臣的意见的。

    但是之所以肖天健迟迟没有下定决心马定都běi jīng城,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南方几省现如今尚未平定,现如今临时定都南京,对于他未来指挥平定南方几省有莫大的好处,另外现如今他正大力发展海军,许多有关组建海军的事情他要在南京城盯着办才行,毕竟这个时代的大臣们的陆权意识很强,没有几个人很重视海权,也没有几个人对y大海今后对中国人的重要xìng有很清晰的认知,这使得肖天健短时间之内并未打算到běi jīng定都,他必须要先将海军的建设以及平定南方局势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才行,这也是他迟迟没有决定最终定都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第二个原因就是凭借着他对历史的了解,历史李自成之所以轻松的拿下了běi jīng城,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对大明王朝非常不利,那就是在崇祯十六年的时候,整个华北地区曾经发生过一次规模非常大的鼠疫疫情,造成了大量的民众死亡,波及面非常之大,军队这样人员密集的地方,鼠疫的危害更是严重,造成了北方明军大批死亡抑或是丧失了战斗力。

    结果在李自成在率军北的时候,běi jīng城之中基本已经是十室九空,守御京畿的明军也基本丧失了战斗力,使得李自成相对比较轻松的拿下了běi jīng城,控制了华北地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李自成想要轻松拿下běi jīng城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说这场未来可能发生的大鼠疫,也是造成明朝覆亡的客观原因。

    现如今如果按照历史来说,才刚刚到了崇祯十五年间,肖天健不知道北方未来还会不会发生这么大规模的鼠疫情况,如果现在就立即定都běi jīng城的话,势必要牵动大批人员和军队北移,一旦北方再按照历史的那样,发生大规模的鼠疫的话,对于他大中朝来说,无疑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甚至于可能动摇国家的根本。

    故此有这一层顾虑,也是肖天健迟迟未下定决心定都běi jīng城的原因之一。

    现如今诸臣又一次提出了定都议题,很显然如果肖天健不做出一个明确的决定的话,对于今后政事的发展,肯定会起到不利的影响。

    听着两派意见各持己见,在朝堂下争论纷纷,肖天健咳嗽了一声抬手止住了正在争论的诸臣,沉吟了一下之后,开口道:“诸卿都是为国着想,定都之事也确实不宜久拖不决,诸卿的话都有道理,看到诸卿为这件事争论,朕其实很高兴!

    至于定都于南京还是běi jīng这件事,两厢都有好处,但是也都有缺点,朕意还真是一时难断呀!

    不过从长远来说,朕却以为,定都běi jīng利大于弊,假如定都běi jīng的话,无疑对于北方的经济人口的恢复助益良多,而且还可以震慑北方,可谓是三全其美之事,虽然前期会因为漕运增添负担,但是朕以为这件事并不是什么难办之事!

    大明漕运弊政太多,而且漕运消耗甚大,滋生出不少的**,以朕来看,如果想要革除这样的弊端,漕运完全可以海运取代,海船可以造的更大,单船运量可以更多,沿途消耗也会更少一些,而且速度还可以提高,免去了沿途通过各个船闸之繁,而且海船可以直抵天津卫靠岸,如此一来免去了不少的开销,所以今后一旦定都běi jīng的话,对于漕运来说,完全可用海运取代漕运!

    另外北方虽然现如今粮食尚不能完全自给自足,但是主要原因却并非是北方土地贫瘠,而是大批前明勋戚占去了太多的土地,造成了北方粮食短缺的情况,现如今我朝新立,各种弊政近期已经被纷纷革除,料想只需恢复了北方人口之后,以北方土地所产粮食,足以满足北方粮食需求。

    更何况辽东之地甚为辽阔,而且土地非常肥沃,虽然因为气候原因,一年仅能产粮一季,但是辽东人口稀少,所产粮食足以供北方民众以及驻军使用,如果做的好的话,非但不需要从南方向北方输粮,相反辽东所产粮食,还能向内地输入!

    不要不相信朕所说的话,朕绝非是在臆想,只要我朝今后平定了建奴之乱以后,恢复了辽东人口,加大对辽东的屯垦,料想北方粮食便不成问题!

    另外前明之所以定都běi jīng,有着天子守国门的想法,前明皇帝尚且能做到这一点,崇祯至死都没有离开běi jīng城,起码在这一点,前明就朝的那些皇帝所作所为朕也感到佩服,现如今换做了朕来执掌这天下,朕难道还不如那些前朝诸帝不成?所以朕认为,假如定都的话,还是以běi jīng为佳!”

    诸臣听罢了肖天健的话之后,立即都明白了肖天健的心意,肖天健已经表明了定都的话,便会定都于běi jīng城,这么一来,他们的争论也就没有了意义,这令那些力主定都于南京城的诸臣有点泄气。

    于是诸臣立即纷纷拜服称圣英明……

    “但是!诸卿切莫着急,虽然朕定都běi jīng心意已决,但是眼下却还不是立即迁都到běi jīng城的时候!”肖天健抬手止住了这帮大臣们的拍马之声,继续开口说道。

    付德明听罢之后,不由得有点担心,抬头对肖天健问道:“圣,请恕微臣冒犯,不知圣说现在还不是时候,又是什么意思?现在户部因为要应付西北战事和南方即将展开的战事,压力已经非常大了,虽然微臣已经按照圣提点,正在准备推行国债,但是眼下户部实在是拿不出太多的钱,来用于重新修缮běi jīng的紫禁城,而且紫禁城眼下并不算破旧,还望圣待到我朝国力恢复一二之后,再修缮紫禁城不迟!”

    肖天健一下差点被付德明给气乐了起来,这付德明倒是个看家的好管家,这钱袋子捂的真严实呀!于是他笑道:“付爱卿会错了朕的意思了,朕岂是那种罔顾民生之人!现如今我朝新立,用钱的地方太多,朕岂能不知?朕难道是那种奢侈的帝王吗?”

    付德明赶紧低头拜服称道:“微臣不敢!”

    “哼!你不是不敢,是很敢!你刚才的话,已经摆明了指明朕是乱花钱的帝王!哼!”肖天健很是不爽,忍不住吓唬吓唬付德明。

    牛金星这个时候出列奏道:“付尚妄自揣测圣意,实在是罪该万死!还请圣严惩不贷,以儆效尤!天威浩荡,圣意岂是我等可以妄自揣测的?付大人实在是太过份了!”

    付德明果真被吓到了,趴在地连称有罪,不过心里面倒是还真就不太服气,毕竟现在大中朝正是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可是肖天健这半年来,却将大批财力投入到了深不见底的造船厂和海军之中,现在陆的事情还没有平定下来,肖天健就这么大手大脚的将钱都丢到了海里面,这不是乱花钱是什么?这让付德明这个管钱的户部尚,如何不心疼呀!所以付德明今天情急之下,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肖天健扫了牛金星一眼,牛金星这家伙这段时间又有点需要敲打了,虽然他这马屁拍的不错,但是摆明了是想要趁着这个机会给付德明垫黑砖的,他们谁对自己更忠心,肖天健自然清楚,付德明这个人就是这样,有什么说什么,有时候还真是不太顾及他的面子,于是肖天健咳嗽了一声道:“付德明今rì却是该罚,居然妄自猜测朕的心意,认为朕喜欢胡乱花钱!是不是不满于朕,这段时间极力扩张海军实力?居然含沙shè影的诽谤于朕!哼!

    此事换做旁人,定不能饶你!不过朕念在你一心为国的份,就不深究于你了!死罪可免,但是活罪难饶!就罚你三个月俸禄好了!今后要注意一点,否则的话朕定不再轻饶于你!

    牛金星,你也退下!这件事就此揭过,从此之后都休要再提了!”

    牛金星讨了个没趣,只得讪讪的退入了朝班之中,再也不敢多说话了,肖天健虽然没有斥责他,但是却瞪他了一眼,这让牛金星一下便又jǐng惕了起来,想起了肖天健最不喜欢的就是朝堂之中,大臣们相互拆台,他刚才虽然想要拍肖天健的马屁,但是很显然肖天健根本就不喜欢他这么做,于是他只得在心中暗骂自己了一番,再也不敢多说什么了。

    至于付德明被罚俸三个月,这样的处罚其实根本不算什么,肖天健只是为了保全面子,才这么做罢了,付德明领罚之后,也退入到了朝班之中。

    “付爱卿却是会错了朕的意思,朕之所以说暂时还不能迁都到běi jīng,绝非是因为嫌弃紫禁城破败,对于朕来说,紫禁城已经足够富丽堂皇了,而且也显得太大了一些,朕既没有三宫六院,仅有三个皇妃,这样大的紫禁城,朕早已知足了!朕绝不会再在紫禁城花费银子去修缮什么了!付爱卿你们户部大可放心便是!

    至于你们嫌朕在海军投入太大,朕不会再多做什么解释,该说的年夜饭的时候朕已经都说过了,今后几百年是海洋的世界,我们不能再闭门造车了!否则错过这个时代,就是对我们后代的最大的犯罪!

    朕之所以暂缓迁都北,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南方局势未定,另外北方百姓也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我们要利用眼下有限的资源,尽可能的先恢复民生,现如今在南京城虽然稍显局促,但是也已经足够用了!

    只有待到南方局势平定之后,朕才会迁都北,这件事今天就议到这里,前期定都之事,各部可以先行铺垫一下,派员前往京师打一下前站也好!但是朕只有一个要求,铺张浪费是绝对不行,尽量利用原有的衙门简单收拾一下即可,我们现如今底子还是太薄了,容不得半点的奢靡!望诸位爱卿能记住朕的话!”

第一百六十九章 困坐愁城

    就在大中朝上下商议定都之事的时候,李自成却在汉中府困坐愁城,自从二月中旬开始之后,一支支大中军的人马便对他最后的地盘汉中府发动了全面的进攻,大中军此时是兵强马壮,而他的大顺军却成了惊弓之鸟。

    这短短的数天时间,汉中府的州县便一个个的被大中军击破,残余的大顺军兵将一批接着一批的倒戈投降了大中军。

    这几天下来,李自成麾下的大将便一个个的倒在了大中军的刀口之下,先是刘宗敏战死在了利州,接着好不容易逃回汉中的刘体纯又被大中军打死在了凤县,接着李双喜又在汉yīn被大中军击败,当场被大中军生擒,阎重喜怒其当rì屠杀民众,生擒李双喜之后,当即下令将其枭首示众,经过这几个月时间下来,李自成麾下的重将纷纷凋零,到现在只剩下了李过和田见秀还留在他的身边。

    而开战之前的三十万大顺军,打到这个时候,死的死,逃的逃,投降的投降,到现如今李自成只剩下了不到三万兵马,陈驻在汉中府城周边。

    眼看着兵马越来越少,战将也越来越少,李自成不得不重新启用田见秀作为他的卫将军,替他率领兵马驻守在汉中府城西南两门,而李过则负责东北两个方向的御守。

    大顺军的士气到了这会儿也早已是跌到了裤裆里面了,所有兵将无不人心惶惶,等待着他们的末rì的到来。

    李双喜和田见秀都提议让李自成干脆弃了汉中府城,效仿当年那样,遁入到山林之中,找个地方再谋复振,但是李自成却没有答应他们的要求,坚决死守汉中府城。

    其实不是李自成不想像当年那样遁入山林另谋复振,只是现如今李自成也已经看出来,大中朝已经根基稳固,万民归心,而他的大顺则在陕西这一两年来,暴xing逆施,早已不得了民心,现如今陕西百姓思安,纷纷举旗投顺大中朝,更多的大顺军兵将则弃械投降了大中军,转身便成了他的敌人。

    李自成很清楚即便是他再次放弃一切,遁入山林之中,现在人心早已不在他这边了,他根本已经没有复振的可能了。

    更何况据探马回报,现如今大中军已经将汉中府围了个水泄不通,几乎汉中通往外部的所有通道,都出现了大中军的兵马,牢牢的将汉中府围在了中间,即便是他放弃汉中府,也不见得就能像当年那样逃得出去。

    更何况他现在可是堂堂的“大顺皇帝”,身份已经不同了,李自成自己也放不下架子,再去像当年那样当一个流寇了。

    而且大中军不是当年的明军,负责对他进剿的都是大中军的武将,并无文官参与,至多大中朝文官也就是负责以下军方的后勤供应,而大中军诸将也不像明军大将那样,惜兵不战,抑或是贪恋财sè,使得他之前对付明军的那些贿赂的手段也无从可行,只能在汉中府之中坐以待毙。

    到了这会儿李自成真的是后悔了,如果他当初知道会有今天的话,倒还不如效仿张献忠那样投降肖天健,好歹凭着他们的关系,肖天健也不至于杀他,最差也让他像张献忠一样,现如今在山西某地当一个富家翁,虽然zì yóu受到限制,但是起码没有生命之忧。

    可是这天底下什么都有卖的,就是没有后悔药可卖,李自成知道,现在哪怕是他投降,肖天健也不会再留他活路了。

    所以现如今投不投降结果都一样,故此李自成咬着牙留在汉中府之中,想要跟大中军拼一个鱼死网破。

    就在李自成困坐在汉中府他的临时“行宫”的时候,田见秀满脸紧张的神sè,在宫外求见,李自成心情不好,但是也不得不召他觐见。

    “启奏圣上,大事不好了!大中军兵分三路,已经接近到了城外十里左右,现如今李将军正在领兵与之交战,估计坚持不了多久,还望圣上速速出城,离开此地!微臣愿意拼死护卫圣上突围出去,还望圣上不要再犹豫了!”田见秀一见到李自成便立即对他禀报道。

    李自成苦笑一声,环视了一眼这破败不堪的王府,对田见秀问道:“走?朕现如今还能去什么地方?”

    “圣上!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与其坐困此地,倒不如先离开另谋出路,要是一旦大中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圣上即便是想要走,恐怕也为之晚矣!还望圣上不要再犹豫了!

    微臣已经召集了三千jīng锐,正在西门等候,随时可以护驾突围,再晚就真的来不及了!”田见秀一脸忧sè的对李自成力劝道。

    李自成这个时候忽然间听到了城东方向隐隐间传来了一阵炮声,在这里能听到炮声,那就说明大中军已经离此不远了,虽然他前些天确实有与城共亡的想法,但是现在当听到炮声传来的时候,心意还是动摇了起来。

    他看着田见秀,不由得老泪纵横了起来,叹道:“想当年你我起兵造反,为的就是推翻了大明,可是现如今没成想,却走到了这一地步,老兄弟们一个个都离朕而去,仅剩下了你还留在朕的身边!

    见秀,朕难道真的错了吗?为何他肖贼能做的比朕要强呢?”

    “圣上,此时就不要想这些事情了!那肖贼只是一个小人罢了,如若当年不是圣上提携他的话,又何有他今rì!

    现如今别看他猖狂,但是只要圣上暂避一时,定还能重振当年雄风,现在还请圣上速速收拾一下,快快撤离此地吧!

    城外现在有李过拖着大中军,现在圣上要走的话,还为时不晚,但是绝不能再拖下去了!不瞒圣上,现如今城外兵马多已战意全失,微臣也无力控制,已经不堪一战了,只剩下这最后的三千兵将,还未曾哗变,如若现在不走的话,就真的每机会了!请圣上速下决断!”田见秀也懒得跟他多说什么,连连催促道。

    李自成事到如今,什么雄心壮志都没有了,当得知城外兵马大部已经哗变,更是惊慌失措了起来,什么于城共存亡,这会儿他已经都忘了,于是对田见秀说道:“事到如今,也只有听见秀你的话了!没想到,最后留在朕身边的却只有你一个人!朕对不起你呀!”

    田见秀眼中闪过了一丝异sè,但是马上便又被他遮掩了过去,低头道:“圣上何出此言,微臣是最早跟着圣上起兵的,岂能对圣上不忠,至于其他,微臣从未对圣上有过半分怨言,还望圣上快快走吧!”

    李自成点头答应了下来,这个时候连汉中城内也开始大乱了起来,到处都是大人叫,小孩哭的声音,一些城内的大顺军兵将,非但没有出城助战,反倒趁着这个时候,在城内大掠了起来,听着城内的哭喊之声,李自成慌忙带着侍卫开始收拾东西。

    这些年李自成在陕西搜罗了不少的金银财宝,弃守西安府的时候,李自成也基本上将这些东西都带了出来,但是现如今他已经山穷水尽了,即便是有这么多金银财宝,也已经来不及全部带走了,于是在田见秀的催促之下,李自成令他的五百侍卫,装运上了一批金银,至于他的那些嫔妃,李自成也无法带走了,如果带着她们的话,恐怕根本就没有逃走的机会,于是李自成一狠心,下令让这些嫔妃自尽。

    一些嫔妃不想死,但是李自成却不愿将她们留给大中军,他真的是戴绿帽子戴怕了,于是他当场下令,让侍卫动手,将几十个嫔妃尽数杀掉,仅带着他的高皇后跟着田见秀出了皇宫。

    这个时候城内城外早已乱成了一团,得知大中军已经到了,相当多的大顺军闻之便立即崩溃,除了李过尚控制着一批兵马,在试图阻击大中军之外,其余的大顺军早已是做了鸟兽散,仅剩下了田见秀身边的这三千人马。

    因为情况非常混乱,李自成也不清楚李过那边的情况如何了,于是派人去告诉李过,令李过想办法多拖延大中军一些时间,至于他自己,则在田见秀的护送之下,匆匆忙忙的出了西门,朝着宁羌州方向逃去。

    李自成环视了一下周围这些大顺军兵将,见到他们一个个面黄肌瘦,神sè惶惶,就连他的侍卫,这个时候也都变得如同惊弓之鸟一般,乱哄哄的围着他,沿着大道仓皇奔逃。

    为了让这些残兵败将们不至于再哗变,李自成咬着牙令侍卫将几箱银子抬下车,当即分发给了这些兵将们,每人赏银二十两,可是这些兵将们仅仅是麻木的接过了这些银子,甚至于连谢恩都没有,掖起了银子之后,便匆匆继续上路。

    现如今银子已经不是他们最喜欢的东西了,二十两银子对于这些大顺军兵将来说,还不如每个人给他们一斗小米,可能更让他们感激一些。

    在大中军的绞杀政策之下,汉中府几个月来,得不到一点的外援,仅剩下的粮食也很快被大顺军消耗一空,到了这会儿,汉中城的大顺军已经将战马都杀掉,作为军粮吃掉了,甚至于有的大顺军兵将,又开始了有组织的吃人行动,以此来苟延残喘。

    就在李自成被田见秀护送着离开汉中府不久,李过所率的大顺军便在阎重喜和刘宝二人领兵夹击之下大败逃回了汉中府,李过回到汉中府的时候,才知道李自成已经逃出了汉中,逃往了宁羌州,原来李自成派出通知李过的侍卫,居然根本就没有前往军前,而是跑回了城内,抢了一些金银之后,出城逃窜了,所以李过在城外根本就没有得到李自成出逃的消息,等他带着两千多残兵败将逃回汉中府城的时候,城内早已是乱做了一团。

    李过有心据城死守,拖住大中军一段时间,为李自成逃走创造更多的机会,可是大中军实在是来的太快,不待李过在城内布防,大中军的前锋便已经杀到了城外。

    一些大顺军见势不妙,立即便弃守了城池,更有人当即便打开了城门,投降了大中军,使得李过根本就没能在汉中府城中坚持多长时间,整座汉中府城便被大中军一举夺占。

    李过得知城门被破,于是带着几百残兵试图也出西门逃走,但是却被一小队大中军堵住了西门,好一场厮杀之后,李过最终也没能突围逃走,而是当场受伤被俘,至此李自成最后盘踞的据点汉中府也宣告被大中军克复。

第一百七十章 背叛

    李自成惶惶如同丧家之犬一般,在田见秀的护卫之下,仓皇逃出了汉中府城,听着背后汉中城不断传来的枪炮声,李自成整个人陷入到了麻木之中。

    他从崇祯二年在陕西揭竿而起到现在已经十三年时间了,这十三年他受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也只有他自己清楚,最初他拉杆子造反的时候,倒是也没有想过有朝一rì登临天下当皇帝,但是随着他的势力的扩张,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

    好不容易眼瞅着大明终于要垮台了,但是却突然间冒出一个肖天健,迅速的在义军之中崛起,使得他们这些老义军头领们只能望其项背,最终一个个的要么降了大明,要么死于沙场,就连张献忠、罗汝才这样的人也纷纷投降了肖天健。

    好不容易他才在陕西打开了局面,可是那肖天健却早已横扫了中原,并且攻占了南京城,还登基当了大中朝的皇帝,他李自成当初也就是为了争口气,才在诸将的怂恿之下在西安府登基称皇,可是到头来他的皇帝梦却还是南柯一梦,一切都成了空。

    换做以前的话,他李自成屡战屡败,但是却还是屡屡复振起来,打一场败仗对他来说并不算是什么问题,只要他留下xìng命,总还是能东山再起。

    但是换到今rì,李自成却彻底的陷入到了迷茫之中,再也看不到未来的出路又在哪里。

    现如今大中朝已经几乎夺取了天下,留给他回旋的地方几乎已经没有了,而且老百姓们久乱思安,大中朝不断的废止当初大明所遗留下来的各种弊政,还田于民赈济灾民,使得老百姓越来越多归心于大中朝。

    反观他这两年来,在陕西却因为急于扩充军力于大中朝相对抗,结果是非但没有治理好控制住的地盘,反倒是将陕西闹得是鸡犬不宁,人神共愤,他的大顺朝更是为陕西百姓所痛恨,他李自成也再无当年的那种盛名,相反却成了千夫所指之人。

    这样的情况下他不知道下一步又该如何是好,他很清楚他之所以前些年能不断的东山再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心所向,百姓被大明朝祸害苦了,为了活命愿意跟着他干,可是现如今他早已是人心尽失,难道他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吗?

    李自成恍恍惚惚的在众人的护卫下一路朝着宁羌州方向逃奔,三千多人的队伍稀稀拉拉的拉开很长,仅仅一天下来,这三千多人之中,便又有一千余人在半路上就逃离了队伍,转身便没入到了路边的树林之中。

    但是李自成也没心情去管这些逃卒,倒是田见秀对此很是生气,连连将一些李自成的侍卫派出去,追杀那些逃卒,原因很简单,这些侍卫都是李自成的铁杆支持者,全都是跟着李自成很多年的老卒,派其他人去追杀逃卒的话,天知道派出去的人还会不会再回来了,所以只能让这些李自成的所谓“龙卫”去做这种事。

    李自成心情极差,一路上脑子可以说是乱哄哄的,只能让田见秀来管队,但是他却没有留意到,出汉中府的时候,他随行带来的那五百龙卫,这一路上不断的被田见秀以各种理由给派出去,等到了傍晚的时候,一行人早已是跑的人困马乏。

    这一路上他们几乎没有时间吃东西,而且因为粮食的匮乏,再加上他们出逃的慌张,李自成又忙着让人多带一些金银,结果出城逃窜的时候,基本上他们没有携带多少粮食,现如今跑了一天下来,众人也早已饥肠辘辘。

    于是田见秀下令就地进入树林之中休息,又将剩下的少量龙卫派出去到后面探查大中军是否追来,这个时候留在李自成身边的已经仅剩下了二十多个龙卫了。

    李自成接过侍卫递过来的水囊,大口的灌了几口,然后颓然坐在了一个树墩上,抬手招田见秀过来,对田见秀问道:“玉\峰,这里是什么地方?这儿离宁羌州还有多远?宁羌州现在可还在我们控制之中?”

    田见秀看了一下四周,干笑了一下答道:“回圣上的话,这里是什么地方微臣也不清楚,但是距离宁羌州还有六七十里,明天应该可以赶到宁羌州了!

    宁羌州眼下还在咱们手中控制,守将叫刘强,哪儿还有两千人马,而且那边林子大,即便是大中军追上来,只要圣上咱们遁入林中,大中军也不敢轻易入林追杀咱们,请圣上放心好了!

    这一天下来圣上定是也累坏了,圣上还是休息休息,微臣这便让人埋锅造饭!”

    李自成立即摇头道:“不要生火,天黑之后再说吧!现在林子里面一旦生火起烟的话,很容易被人远远发现,朕还不算太饿,随便吃点干粮也就罢了!

    你说宁羌州还在咱们手中,但是恐怕宁羌州也不是久留之地,玉\峰!你跟着朕时间最长了,以你所见,下一步朕又该前去什么地方呢?”

    “天下之大,岂能没有咱们容身之地,虽然肖贼现如今势大,但是他还能这么快就将天下都收入他的囊中不成?圣上不必担心,宁羌州虽然不足守,但是据说陇南现如今大中军还没有到,我们可以先到宁羌州,收拢一些失散的兵将,然后前往陇南一带,料想大中军也追不上咱们!圣上就不要多虑了!”田见秀继续安慰李自成。

    李自成听罢之后想了想,也只有如此了,现如今因为大中军进兵速度很快,他已经无法掌握周边的局势发展了,也唯有走一步算一步了,于是看着田见秀殷勤的四下张罗着布置哨岗,李自成感到身心俱疲,于是便在一棵大树下面,让人给他铺了一张鹿皮,随便吃了点干粮,便靠在了树上昏昏睡了过去。

    天sè渐渐的晚了下来,二十几个龙卫环绕在李自成的周边,一个个手按着刀柄,jǐng惕的朝着四下张望着。

    这个时候有个龙卫看到田见秀带着一些人走了过来,于是立即躬身道:“田将军辛苦了!这么晚了,田将军怎么还没有休息?明天咱们还要赶路,田将军不必太过辛劳了!”

    田见秀呵呵一笑道:“算不得什么!现如今局势不好,余辛苦一点也是应该的,倒是你们这些龙卫,也都累了,出来的时候,余随身带了一些酒,拿来给诸位兄弟们解解乏,酒不多,大家分着点喝吧!”

    听说有酒,这些龙卫也都兴奋了起来,赶紧练练称谢,接过田见秀递给他们的酒囊,劳累一天下来,能喝几口酒解解乏也是不错的事情,而且现在他们凄凄惶惶,人心里面都很不安,前途又一片渺茫,让这些龙卫也很是郁闷,于是接过酒之后,这些龙卫便你一口我一口的很快的喝了下去。

    田见秀笑着看着这些龙卫把酒分完,然后默算着时间,忽然间他jiān笑了一声,小声说道:“倒也!”

    随着他的话音出口,这些龙卫们一个个忽然间都捂住了肚子,一个个疼的弯下了腰,脸sè顿时大变,有人马上便意识到了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于是立即指着田见秀问道:“田将军,这酒……酒里面有毒……”

    田见秀哈哈大笑了起来:“不错!酒里确实有毒!田某不想看你们继续这么辛苦,所以就先送你们上路好了!”

    众龙卫听罢之后顿时大怒,有人试图拔刀杀了田见秀,但是肚子里面这会儿毒已经发作,疼的他们根本无法直起腰,这些人一个接着一个的捂着肚子翻倒在了地上,纷纷对田见秀大骂了起来。

    田见秀的脸sè立即沉了下去,一挥手道:“让他们闭嘴!全都杀了!”

    跟着田见秀过来的几十个人,各个都很是彪悍,听到了田见秀的话之后,二话不说纷纷拔出腰刀,上去便嘁哩喀喳的将这二十几个龙卫全部剁翻在地,片刻功夫,便将李自成的这些近卫全部收拾掉了。

    李自成睡的很不踏实,总是梦见有人提着刀向他砍来,忽然间他一个激灵,从梦中被惊醒过来,睁开眼之后,却看到田见秀站在他的面前,嗅了一下之后,作为沙场出身的他马上便闻到了空气中有一股浓郁的血腥味,于是他立即手按着宝剑,对田见秀问道:“玉\峰?你怎么还在这里?出什么事了?为何这么重的血腥气?”

    田见秀冷笑了一声道:“事情不大,只是杀了几个人罢了!圣上可睡得安稳吗?”

    李自成立即感觉到了田见秀的异常,环视了一下之后,立即发现周边没有一个熟面孔,他的近卫这会儿居然一个都不见了,这种情况很异常,于是他立即坐了起来,伸手拿过了地上放着的那柄跟随他多年的宝剑,对田见秀喝问道:“玉\峰,你葫芦里面卖的是什么药?朕的侍卫呢?怎么都不见了?”

    田见秀一脸揶揄的答道:“圣上问你那些龙卫嘛!这会儿估摸着应该都死了吧!运气好的话,白天离开的估计还有机会逃出生天,但是现在留下的却已经都成了死人了!哼哼!”

    李自成终于明白了田见秀想要做什么了,于是腾身站了起来,怒喝道:“田见秀,你意yù如何?难不成你想反吗?”

    田见秀忽然间哈哈大笑了起来,指着李自成笑道:“反?你李自成时至今rì,还值得一反吗?”

    李自成环视了一下周边,看到那些围住他的人,各个脸上都带着冷笑盯着他,于是他立即拔出了宝剑,指着田见秀骂道:“田见秀,你我一同起事,想我对你一直不薄,你为何也要反我?还有你们这些人,知道朕是谁吗?朕是大顺皇帝,你们跟着他造反便是满门抄斩的死罪!”

    田见秀听罢之后,脸sè一沉喝道:“李鸿基!到现在你还当自己是什么狗屁皇帝吗?可笑的是你不自量力,仅凭着你这点本事,就也想称皇称帝,我呸!

    你待我不错?这话你也说得出口!想我田见秀之前对你忠心耿耿,跟着你出生入死十余年,为了你,老子杀了老婆孩子,就为了跟着你成就一番大业,可是你呢?你又是如何待我?

    你登基称帝,一个个跟着你的小子们都当上了将军,可是却处处防着我,将我置于一旁不顾,处处排挤压制我!你也敢说对我不薄?

    每当你用得着我的时候,便想起我,用不着我了,便将我丢至一旁!我田某不是你李鸿基的一条狗,我也是人!

    你不自量力倒也罢了,现如今天下早已归心于当今大中朝的圣上,老百姓苦了几十年,早就想安安生生的过几天好rì子,可是你却偏偏要跟圣上作对,还妄想有朝一rì能执掌天下!结果是闹得民不聊生!你为了一己之私,早已忘了当初为何揭竿而起,你那些手下们,对百姓横征暴敛,视百姓生死于不顾,现如今你还做什么chūn秋大梦,想要成为什么一国之君!

    哼哼!我呸!你也配!

    李鸿基,你也该醒醒了!现如今早已不是大明朝坐天下的时候了,既然你如此不自量力,还指望着多少人为你卖命?我看你还是速速束手就擒吧!至于如何发落你,自有当今圣上决断,念在你我共事多年的情面上,我不杀你!”

    李自成听罢之后顿时气的是七窍生烟、发指眦裂,怒骂道:“田见秀,好贼子!我李自成今rì不杀你就誓不为人!还有你们这些人,只要替朕拿下此贼,朕便赏你们每人二百两银子!替朕杀了他!”

    “省省吧李鸿基,你当他们是什么人?老实告诉你吧!他们可不是你大顺军的兵将,他们全都是大中军那边过来的人,你指望他们替你杀我,还是省省吧!”田见秀冷笑了起来。

    而跟着田见秀过来的那些人,也都露出了一脸的讥讽的笑容,纷纷开始朝着李自成围了过来。

    李自成真是气疯了,眼看着周围没有他的人了,但是他却也不想就这么束手就擒,让田见秀将他拿了去交给肖天健侮辱,于是他猛的一咬牙,突然间身形暴起,便挥剑直扑向了田见秀,想要跟田见秀来一个鱼死网破同归于尽。

    李自成到底是戎马十几年出身,而且早年常年习武,这身功夫倒是也相当了得,突然间暴起速度快的吓人,眨眼间便扑到了田见秀的跟前,手中宝剑寒光一闪,便刺向了田见秀的胸膛。

    但是田见秀也不是吃软饭出身的,同样跟着李自成纵横十余年的他手头的功夫也相当扎实,一看到李自成暴起,他便立即拔刀侧身躲避,李自成扑到他的近前,他便一刀撩开了李自成的宝剑,眨眼间便跟李自成交了几手,让李自成根本没有机会夺了他的xìng命。

    李自成如同得了失心疯一般,疯狂的追着田见秀劈砍着,想要杀掉田见秀,但是忽然间一张大绳网兜头落下,一下便将李自成给罩在了绳网之中。

    李自成被绳网一罩住,便再无法施展他的本事了,他试图用宝剑斩断绳网钻出来,可是越挣扎绳网却缠的越紧,眨眼间李自成便成了滚地葫芦倒在了地上,像个粽子一般的被捆在了绳网之中。

    有人立即上去,一脚踏住了李自成的宝剑,将他的宝剑夺了下来,七手八脚的便将李自成从绳网里面拖了出来,接着用绳子绑了个结结实实,丢在了田见秀的脚下。

    田见秀蹲下身,看着如同困兽一般挣扎的李自成,对他说道:“李鸿基,你莫要再挣扎了,你有今天,怪不得我什么,错就错在你偏偏要跟当今圣上为敌,现如今才会落得如此下场!”

    李自成两眼充血,对着田见秀吐了一口吐沫,而田见秀缓缓的擦掉了脸上的吐沫之后,站起身来,挥手道:“带他回汉中去!”

第一百七十一章 入福建

    随着肖天健的圣谕下达之后,平静了数月时间的福建周边,忽然间便热闹了起来,一支支的大中军纷纷开始进兵,石冉亲率着两万大军,直扑向了福建的门户仙霞关。

    而驻守仙霞关的守将乃是郑芝龙麾下的大将施福,这个施福说出来大概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是有个人的名字对于后世之人来说却可谓是如雷贯耳一般,这个人叫施琅,而施福则是施琅的叔父。

    施福受郑芝龙所命,率领了七千郑军陆师兵马镇守仙霞关一带,但是随着大中军逐步的在仙霞关北部集结,施福感到了巨大的压力,而且这几个月间,施福也派兵和大中军方面发生了无数次小规模的接触战,相互之间试探了对方的实力。

    但是施福发现大中军十分厉害,炮火猛烈而且火铳犀利异常,只要交手,他们郑军几乎没有胜算可言,这几个月的小规模接触战下来,他们郑军可谓是屡战屡败,被大中军压缩到了仙霞关之内,寸步不敢出仙霞关。

    施福算是被大中军给吓到了,眼看着越来越多的大中军在仙霞关外集结,施福根本没想过他能在这里挡住大中军攻入福建,正好这个时候,有大中军的人联络施福,告诉施福只要他献关投降大中朝,大中朝绝不会亏待于他,可让他继续留任军中,当一个将军。

    施福无奈之下,便答应了大中朝的劝降,就在石冉领兵攻打仙霞关的时候,施福带领亲兵突然间打开关门,宣布献出仙霞关投降大中朝。

    结果石冉并未费多大的力气,便率军夺占了仙霞关,一下便踹开了福建的大门,使得福建北部洞开在了大中军的兵锋之下。

    进而石冉在夺取仙霞关之后,立即直扑向了福宁州,郑军没想到大中军来势如此凶猛,也未料到施福会突然间献关投降大中军,所以福宁州守军根本就没有做足准备,结果被石冉挥师打了个落花流水,短短十天时间下来,福宁州便被石冉攻克。

    与此同时刘耀本也率军开始在江西广信府动手,发兵攻打建宁和邵武两地,而郑军守将拼死抵抗,虽然未让刘耀本轻易攻入这两府之地,但是郑军却也被刘耀本率军打的损失惨重。

    除了陆师开始行动之外,海军方面也同时开始动手,刘江亲自率领混编的船队,进驻到了温州府海边,并且按照肖天健的吩咐,将手中的蜈蚣船派出,沿着福建沿海开始进行袭扰,连连俘获了郑家几十条商船,迫使郑家不得不派水师在福建沿海巡弋,试图阻止大中军水师的侵袭。

    随后刘江亲自率船队出温州,在海上与郑军船队发生了几次交手,但是此时大中军海军还不能全面压制郑家水师,毕竟郑家是靠着在海上起家,兵将的海战经验丰富,几次交手大中军海军都没有能讨得多少便宜,还损失了十几条船,伤亡了数百水兵。

    但是海军的行动还是有力的牵制了郑军的力量,使之无法集中jīng力在陆上和大中军对抗。

    郑芝龙在这个时候,也开始紧张了起来,大中军如此行动,摆明了是不想继续和他谈判下去了,这架势很像是要以武力彻底将福建给拿下来,所以郑芝龙连忙找到钱谦益,跟钱谦益商量,请钱谦益劝说肖天健先停止军事行动,双方的条件可以再谈。

    但是钱谦益表示他无能为力,这段时间该说的他都已经说了,大中朝的底线他已经给郑芝龙交底了,继续谈下去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

    所以郑芝龙无奈之下,只得下令抵抗,试图先在战场上拿到主动权之后,然后再跟大中朝继续谈判,对于这种事,所有人都很清楚,单单靠着谈是无法达成一致的,只有通过在战场上较量之后,胜者才能获取到谈判桌上更大的优势,而败者则只有做出退让才行。

    于是随着郑芝龙下定决心之后,郑军和大中军之间在福建随即展开了一场大战。

    两军在建宁府、福宁州、邵武府等地,大战连连,包括海上,都相互之间试图压倒对方,虽然郑军的福建水师确实厉害,但是郑家到底是起家于海上,陆师虽然号称有二十万兵力,但是这不过是纸面上的数字罢了。

    郑家虽然富可敌国这一点不假,但是毕竟他们手头上的资源有限,自造兵器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想要武装起这么多人马,根本就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所以他们需要拿出钱从荷兰人和葡萄牙人以及西班牙人那里,购买器甲,但是这样除了花费巨大之外,数量上也还是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故此别看郑军陆师兵力不小,但是其中大部分装备水平十分简陋,甚至于一些人连武器都装备不上,这样的武备水平想要和已经夺占了大部分中国的大中朝相比,根本就不够瞧的。

    而大中朝自从肖天健打下了běi jīng城,击退了建奴之后,也开始整合资源,对原有的军队进行整编,该裁撤的裁撤,该扩编的扩编,武器供应也更加顺畅,再加上这些打了多年的大中军,陆地作战的经验十分丰富,加上火器占有极大的优势,所以往往在战场上可以以少击多,打的郑军在陆上连连败退。

    三月底的时候,福宁州便全境被石冉攻占,而刘耀本也终于攻入了建宁府,开始朝着福州方向攻进。

    而郑军方面则连战连败,不得不收缩阵线,将兵马撤回到福州一带布防,如果不是因为福建省地形非常复杂,关隘众多的话,仅凭着刘耀本和石冉的兵马,两个月之内,便足以一鼓作气打到郑家的老巢泉州府境内。

    可是即便如此,也让郑芝龙感到颇为吃不消!不由得更生出了投降之心。

    本来嘛!郑军上下早已都知道郑家正在和大中朝谈判投顺的事情,这样的情况下大家谁还肯卖死力气跟大中军打呢?所以各种原因促成了郑军在战场上连连失利,大批刚刚组建起来的郑军接二连三的临阵倒戈投降了大中军,其中不乏一些军将乃是郑芝龙的老部下。

    就连大中海军这段时间也在海上活动非常频繁,居然出动大批船只,配合大中军陆师,在四月初的时候突然载一批大中军在海边登陆,突袭福宁州,使得郑军守军根本没有防备,短时间便丢掉了福宁州,也使得大中军在福建境内得到了一个前出的港口,随即大批大中军海师的船队便进驻到了福宁州白马河口,并且在海口附近设立了炮台,牢牢的控制住了这一带的海面,同时从海上严重威胁到了福州的安全。

    如此情况让郑芝龙如坐针毡,福宁州的丢失,意味着福建门户洞开,陆上大中军可从几路朝福州进兵,海上也可以轻松的进攻福州,福州已经成了大中军俎上之肉,只差临门一脚,福州便可被大中军攻克了。

    福州一丢,泉州便也不保,泉州一旦不保,那么他们郑家便再在福建没有立足之地,一旦到了那个时候,他便彻底没有了和大中朝讨价还价的余地了。

    惊慌之下,郑芝龙派出弟弟郑鸿逵领兵三万出福州向福宁州攻进,同时派出其另一个五弟郑芝豹,率领水师舟船共二百余条,从水路进攻福宁州,试图水陆两路夹击,重新夺回福宁州,顺手将进驻福宁的大中海师也歼灭在福宁外海一带。

    同时郑芝龙又从闽南调集兵力,增援到福州设防,作为郑鸿逵所部的后盾,一方面随时可以增援郑鸿逵,一方面也做好了万一进兵不顺的话,接应郑鸿逵撤回福州。

    为了抵御大中军攻入福建,这一次郑芝龙可谓是用尽了浑身解数,几乎动用了手头上可以动用的所有力量,要和大中军来一场大战。

    但是就在郑芝龙调兵遣将要克复福宁州的时候,早已密布于福建的大中军细作们,也马上将各种消息传回了大中军军前。

    这一次大中军南下攻打福建,肖天健令石冉充作主帅,刘耀本作为其副手,得知消息之后,石冉立即招刘耀本在福宁州商议对策。

    对于陆上郑军来说,他们并不感到担忧,但是对于海师方面,石冉却有点为刘江的海师担心,因为这一次郑军出动的战船数量很多,实力非常强,而刘江麾下的海师可用舟船,也不过只有区区几十条,而且水卒也不如郑军水师的水卒熟悉海战,所以石冉担心海师会吃大亏。

    但是刘江却对此信心满满,他告知石冉,海战不同于陆战,并不见得谁实力强就能打得赢,而且福宁外海岛屿众多,别看郑军水师船多,但是只要他们海师不跟郑军正面相抗,郑军也拿他们没有办法,一不小心还可能会被他们狠咬一口。

    石冉听罢之后,吩咐刘江小心行事,不要贸然出战,只要守住海湾,不另郑军水师从海上登陆即可,刘江立即答应了下来。

    倒是对于这次从福州前来的三万郑军陆师,石冉和刘耀本都没怎么放在眼里,他们看来,这一次郑军前来,正是个好机会,肖天健虽然准他们动手攻打福建,但是却并未明确让他们直接朝闽南攻进,而是要消耗郑军实力,逼迫郑芝龙最终选择投降大中朝。

    所以如何打疼郑芝龙,就是他们首要考虑的问题了,于是石冉和刘耀本分析了郑军此次前来可能会走的道路之后,最终两个人商定,此次非但不能让郑军将福宁州夺回去,而且要想办法一下吃掉这支前来攻打福宁州的郑军。

    石冉亲自坐镇福宁州,集结了近万兵马沿途设防,而刘耀本则独领四个战兵营五千余人的兵力,藏兵于罗源县以北山中。

    郑鸿逵领兵从罗源县进兵福宁州,沿途大中军抵抗并不强烈,使得郑鸿逵认为大中军不过如此,所以督军一路朝着福宁州攻进。

    但是郑鸿逵没有料到,在他进兵到福宁州南部的时候,刘耀本率领大中军一部突然间从背后杀出,一下切断了他的退路,也掐断了他的粮道,接着石冉率军正面攻击郑军所部,郑鸿逵当即大败。

    刘耀本随即从背后猛攻郑军,郑鸿逵更是无力招架,结果三万郑军有大半投降了大中军,郑鸿逵也眼看无路可逃,只得率部投降了石冉,被石冉派人将其送往了南京。

    而海上郑芝豹率领船队试图从海上攻打福宁州,但是在海口一带却先被岸上刘江埋伏的十几门十二磅重炮重创,刘江率领船队从侧面杀出,突袭郑家船队,虽然因为郑芝豹及时调度船队抵抗,使得刘江并未取得优势,但是郑芝豹看情势不妙,也没敢恋战,率领船队主动后撤,退回了海面,结果郑家水陆两路兵马都未能讨得便宜。

    而且刘江派人告知郑芝豹,郑鸿逵的郑家陆师,已经被大中军歼灭在了罗源县以北,郑芝豹闻讯知道孤掌难鸣,福宁州已经无法夺回,于是便只得率领船队撤回了福州和泉州。

    郑芝龙得知郑鸿逵兵败被俘的消息之后,惊得是手脚发麻,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而此时钱谦益再一次登门找到了郑芝龙……

    今rì特别鸣谢毛毛将军朋友的打赏!)

第一百七十二章 好事成双

    四月对于肖天健来说,无疑是一个丰收的月份,坐在大殿的他看着西北军阎重喜派人送来的战报,不由得抚掌大笑了起来。!。

    “阎重喜、刘宝、王承平他们干的真是漂亮!呵呵!李自成被生擒活捉了!如此一来,陕西也就基本算是平定下来了,传旨,对于此次征西军有功将士,论功记赏!另外西北各部兵马就地休整一个月,然后转入对李贼余孽清剿行动,务求在半年之内,将陕西境内的余寇肃清,还陕西百姓一个安稳rì子!另外再过一个月之后,就是夏收季节了,户部要想办法调入陕西一批粮食,赈济陕西饥民,让他们能熬到秋收,只要秋收之后,陕西便可以稳定下来了!

    陕西天灾战祸连续已经二十余年,是该让陕西百姓安心息养一段时间了,传旨下去,今年就不说了,明年再免去陕西百姓一年赋税,多从山西河南两地,调集一些更牛入陕,尽快恢复陕西屯耕!

    吏部也要加紧抽调干员入陕,接管陕西政务,朕对他们要求不多,尽快让老百姓回到他们的土地,是他们近期要做的重点!

    再者,现如今陕西民生凋零,人口肯定和二十年前相比,已经是十不存一了,趁着这个机会,一些地方残余的百姓,可以迁至土地情况较好的地方安置,对于黄河两岸就不必再开垦了,封土恢复一下植被也好,这样也可以让后世子孙们少一点水患!……”

    肖天健放下了这份阎重喜从陕西送来的战报之后,心情非常好,接连对各部下达了一批指示,现如今李自成被俘,大顺也就不复存在,陕西仅剩下了一些李自成的旧部,尚未投降,但是这些人在大中军的面前,业已不足为患,陕西现如今民心思安,他一下免去了陕西两年的赋税,这两年的时间,足够陕西百姓恢复生产了,只要有明年一年的息养之后,陕西的局势便可以彻底平定下来,有饭吃的陕西农民,谁还会再提着脑袋造反?

    所以李自成的覆灭,对于大中朝来说,又少去了一个心腹之患,而福建方面的石冉和刘耀本,在前几天也传回了福宁州大捷的消息,现在郑鸿逵正在押解回南京的路,不rì就要抵达南京。

    而用不了半月时间,伪顺皇帝李自成,也会被押赴南京,这对于大中朝下来说,无疑是一连串的好消息。

    朝堂诸臣听罢了肖天健的话之后,都赶忙记下,表示马安排,虽然户部方面因为肖天健嘴皮一碰下嘴皮,陕西这两年的赋税便全没了,而且户部还要调集大批粮食入陕赈灾,这对于户部来说压力不小。

    但是付德明仔细想想,假如不是军方这么快平定了李自成之乱的话,陕西照样也不可能给大中朝提供赋税,而且还要投入大批军费,供军方用兵,所以他权当是陕西现在还没有收复好了。

    不过眼下随着各地局势rì益平稳下来,当初因为战祸撂荒的土地,也大批的重新被复垦了出来,虽然今年财政收入不会很好,但是各地的粮荒问题却都基本可以得到解决,特别是北方,现如今局势稳定下来的最快,大批南逃的百姓在年前北返,回到了他们的旧土,使得北方人口开始稳定的恢复,只要过了这个夏天之后,对北方的粮食转运,便可以减少一大半,这让户部方面可以大大的喘息一下了。

    随着西北战事的结束,军方的消耗也会大幅度减少,一大批战俘和流民都会马被安置下去,开始垦种,而军队之中,也有一批兵卒,会逐步的退出军队,回到地方,这让户部更是可以放下一个大担子,所以付德明这一次答应的相当爽快。

    而吏部方面的李进德也出列答道:“请圣放心便是,微臣已经早已选好了一批能员,准备赶赴陕西任职,只待圣过目之后,便可以下旨令其赶赴陕西就职了!”

    肖天健听罢之后点点头道:“大明亡,亡于陕西民乱,我等也是陕西起家,就因为陕西百姓rì子过的太苦了,现如今李贼被剿灭,我朝就要从根解决这个问题,务求让陕西以最快的速度稳定下来,只要能给的政策,都可以给,只要官员们认真做事,争取一年后,朕可以看到一个平定的陕西!”

    李信出列说道:“启奏圣,西北战事最多再有一个月便可以结束,现在陕西集结了近十万大军,这些兵马微臣以为,可以从陕西调出一半,不知圣意下如何?”

    “准!现如今陕西养活不了这么多兵马,而李贼也已经平定了,就不要再在陕西留太多的兵马了,传旨给刘宝,原第二镇军所部,在接旨之后,即rì起返回河南休整,第一镇军留守陕西就足矣应付了!另外休整结束之后,第一镇军抽调一个师的兵力回宣府驻防,让王承平到宣大坐镇,蒙古人那边,还是要让他们感觉点压力才行!对于不服气的部落,该灭的就灭了他们!让他们知道,跟朝廷为敌,比跟建奴为敌,下场还要惨!”

    李信听罢之后也立即记下退了下去。

    就在这个时候,有个殿前侍卫快步走入大殿之中,对肖天健敬礼之后说道:“启禀圣,高肃在殿外求见!”

    肖天健愣了一下,高肃自去年之后,便到了南京讲武堂炮科专业指教,专门为大中军教导炮兵军官,这一年来rì子过的很逍遥,据说又娶了个曾为秦淮河的名jì为妾,很少入宫参见肖天健,今天不知怎么,居然在早朝要就觐见,于是肖天健点头道:“传他觐见!”

    不多会儿时间,高肃这个红毛鬼子便身穿一身笔挺的大中军陆师将官军服,一路小跑的跑到了大殿之中,用一口标准的官话,伏地对肖天健道:“微臣参见圣,恭喜圣,贺喜圣!”

    肖天健看着这个满嘴中国官话的红毛鬼子,感到有点可笑,按理说这次李自成被俘,确实是个好消息,但是高肃现在虽然身负军职,却并未直接管军事,按理说轮不着这家伙巴巴的跑来,给他道喜呀!

    于是肖天健对高肃说道:“免礼!高肃,算你有心了,这次平定李贼,确实堪称大喜,但是你今rì怎么不在讲武堂,为何跑到了这里,难不成专为这件事来恭贺朕的吗?”

    高肃赶忙摇头道:“非也非也!李贼覆灭固然是个好事,但是这件事却不是微臣所管之事!微臣今rì前来觐见,是另外有一件大好事,要恭喜圣!”

    肖天健的兴趣一下来了,心道难不成这家伙又搞出了什么新的大炮不成?不对呀!以他们大中军时下的大炮,放眼天下,即便是欧洲的火炮,他们也不遑多让了,甚至还可以肯定的说,他们所铸的大炮质量,已经可以超出欧洲人的大炮了。

    那么这家伙又有什么大喜事要专程跑来觐见他呢?于是肖天健把脸一沉,对高肃斥道:“现在朕正在议事,你今rì来此,要是说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小心朕罚你半年的俸禄!”

    高肃赶忙解释道:“微臣不敢!微臣知道圣rì理万机,岂敢来此搅乱朝堂呀!是这样的,圣恐怕还记得去年的时候,微臣为圣举荐的那些传教士!现在那几个传教士已经从罗马回来了!而且如约,为圣带回来了不少人才!现在他们已经乘船抵达了南京,就在城里等候觐见圣!”

    肖天健听罢之后,顿时大喜过望,一年多之前,高肃确实引荐了几个传教士给他,当时肖天健正在忙于筹措北伐之事,之事简单的和这些传教士交流了一下,抛出了个大大的诱饵给他们,让他们想办法将欧洲一些人才吸引到中国来。

    后来这件事因为北伐开始,肖天健变淡忘了,没想到一年多之后,这些人居然回到了南京,那么这个消息,就真算是个大好的消息了。

    于是肖天健也无心继续朝会了,立即宣布退朝,令高肃招那些传教士觐见,一个多时辰之后,侍卫禀报,说高肃已经将那些传教士带到了宫中,正在殿外等候。

    “传他们觐见!”肖天健立即放下了手头一些正在审阅的奏疏,开口答道。

    其实传教士在中国活动的时间已经不短了,大明相对于清朝来说,并不十分排外,对于西方的学说也并不十分排斥,而西方的传教士也利用大明需要从西方国家采购火炮,趁机进入到了中国,并且在中国开始了传教。

    像徐光启等明末著名的学者,便深受西学的影响,而且接受了洗礼,成为了天主教信徒,并且以其为首开创了中国近代科学,所以肖天健对于天主教并不反感,只要天主教不试图影响到中国的政权,那么让他们在中国传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还可以通过这些天主教的传教士,逐步的将中西文化融合,开创中国近现代科学观念。

    这次他北攻下běi jīng的时候,还在běi jīng遇了一个名人,这个人的名字叫亚当.沙尔,这个名字也许知道的人不多,但是他却为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叫汤若望,这个名字对于后人来说,知道的就多了去了。

    肖天健也是无意之间,在控制běi jīng的时候,得知了钦天监之中,有这么一个洋人传教士的存在,于是偶然过问了一下之后才知道,这才知道原来得了个宝。

    对于肖天健来说,他很清楚西方传教士在这个时代,除了身负传教的职责之外,在他们身还同时至少负有一项专业技能,有些人甚至堪称为多学科的科学家,教会在很多地方开办学院,培养教士的同时,也通过这些学院系统的传授各种学科,使得传教士们很多人熟悉天文地理、机械、数学、化学等专业,而汤若望就是一个很有代表xìng的例子。

    汤若望除了jīng通数学之外,在天文学有着很深的造诣,另外还会铸炮,可谓是个全才,即便是在大明朝,也颇受重视,如果不是肖天健出现之后,改变了历史进程的话,汤若望在明朝灭亡之后,在清朝也受到了很高的重视,甚至于曾经官居一品。

    于是肖天健在běi jīng遇了汤若望之后,当即便将汤若望任命为了钦天监监正之职,准其在běi jīng传教,同时负责钦天监的工作。

    算算时间,自去年他接见过这几个传教士之后,这些传教士在二月间便离开了南京城,辗转返回欧洲,现在再一次回到这里,整整耗时一年零两个月时间,这对于眼下交通状况来说,已经算是非常快了。

    可见的这些传教士在获得了他的准许之后,是何等的兴奋,恐怕这一年来,他们都是rì夜兼程,才完成了肖天健给予他们的任务。

    今rì特别鸣谢毛毛将军和步兵团二位朋不吝打赏!多谢!

第一百七十三章 国子监太学院

    就在殿前侍卫传命不多会儿的时间,高肃便带着几个传教士进入了大殿之中,几个传教士也都是中国通了,入殿之后,便立即以中国式的大礼参见肖天健,口称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平身!诸位辛苦了!今rì高爱卿告知朕,你等已经从西方回来了,朕甚为欣慰,但不知你等对于当初朕和你们商议的事情,完成的如何?”肖天健和善的让他们站起身答话,并且也不废话,直接便切入了正题。

    这些传教士为首的是那个叫罗伯特的,听到肖天健的问话之后,便立即答道:“启禀尊贵的中国皇帝陛下,此次我等返回西方之后,将陛下准许我等在这片伟大的国土上传播神圣的教义之事,告知了至高无上的教廷,教皇非常高兴,对于陛下提出的要求,教廷全部答应了下来,同时此次还委派了三十多名教士,随同我等一同返回中国!他们每个人都是经过教廷严格挑选出来的,按照陛下的要求,他们各个都有饱学之士。

    另外按照陛下的要求,他们都著有著作,此次前来在途中,在我等的帮助下,正在翻译书籍,完全可以达到陛下的要求。

    他们之中除了有熟知天文地理的学者之外,还有人jīng通机械、冶炼、化学、数学,一定不会让陛下感到失望的。”

    其实来中国的传教士基本上是属于耶稣会的成员,西方自从打通了欧洲到亚洲的航线之后,天主教的教徒们便开始想尽办法想要到中国传教,从十六世纪初,他们便开始渗透人中国,但是几十年下来,效果却非常不好,虽然前期有利玛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文化的不同,中国大陆上的官员和读书人始终对这些来自欧洲的传教士心怀戒备,从西方来的传教士十有仈jiǔ会被逐离,甚至有些人干脆就人间蒸发了。

    但是东方的富庶还有巨大的人口基数,却始终对于教廷来说具有着巨大的诱惑力,使得无数传教士前赴后继的前来中国,想要为他们伟大的主拉一大批信徒。

    之前传教士的活动受到非常大的限制,虽然像汤若望这样的人被引荐到了běi jīng,但是却始终没有获得官方的同意,让他们在中国合法的传教,现如今欧洲人也都知道,中国正在发生着巨变,之前的大明王朝已经衰落,一个全新的大中朝正在迅速的崛起,并且控制了绝大多数中国的土地,使得传教士们看到了新的希望,他们既然无法在大明获得合法的传教地位,那么大中朝也许情况会有所好转。

    在罗伯特他们返回欧洲之后,先将大中朝皇帝肖天健同意他们在中国传教的消息汇报给了耶稣会,耶稣会立即便将这个重大的好消息报知了教廷,于是教廷可谓是欣喜若狂。

    中国对于他们教廷来说,实在是太大了,而且中国足足有近两万万人口,如果这些人都能成为教徒的话,那将对教廷来说是何等的好消息呀!

    于是教廷立即便同意了肖天健提出的各种条件,让耶稣会牵头办理此事,耶稣会也立即便着手办理,效率非常之高,迅速的选出了几十个博学多识的传教士,随同罗伯特他们返回中国。

    于是罗伯特他们在很快的时间之内,便完成了肖天健对他们提出的条件,rì夜兼程的找到了一条前往中国的荷兰的双桅帆船,踏上了返回中国的道路。

    但是肖天健提出的要他们翻译大量的欧洲各学科的书籍之事,他们来不及做,于是干脆便让这些传教士们在路上一边走,一边进行翻译,这样一来便节省下了不少的时间,否则的话他们回到中国,起码还要一年多的时间,教廷可不愿意耽搁这宝贵的时间,他们生怕夜长梦多,中国皇帝那边再出现什么反复,于是这才促成了罗伯特他们以这么快的速度,便再次回到了中国。

    “哦?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么倒是不错,但是空口无凭,你们尽快将所翻译的书籍呈交给朕,朕必须要亲自审阅之后,才能确定他们是否像你们所说的那样饱学,如果他们达不到朕的要求的话,那么朕是不会允许他们在朕的国度之中传播教义的!

    另外,除了这些传教士之外,朕记得你们和朕只见还达成过一个私下的交易,但不知这件事你们做的如何,此次可按照朕的要求,为朕带来了需要的工匠吗?”肖天健听闻了他的答复之后,心情立即大好,于是马上接着问道。

    罗伯特赶紧点头道:“请陛下放心,在下很快会将这次带来的各种书籍献给陛下的,一定会让陛下感到满意!

    至于陛下和我们达成的那个私下的交易,我们也已经做到了,此次我们回去之后,在各国招募到了近百名各种各样的工匠,其中既有jīng通造船的工匠,也有许多jīng通航海的水手,当然这些人因为要远渡重洋,来到贵国做事,他们都对薪水的要求很高,但是既然伟大的陛下已经答应过,会给他们高昂的薪水,所以想必这不会是什么问题!

    另外对于陛下提出的另外一个要求,却是教廷发现了一些试图扰乱视听的教徒,这些人因为此行我们时间仓促,暂时还没有找到他们,不过我们也已经在国内安排人去寻找他们了,并且将陛下的美意会告诉他们,想必他们得知消息之后,是很乐于来贵国生活的,随后他们肯定会想办法自行前来!”

    肖天健一听,心情更是大好,现如今大中朝在火炮的铸造方面,已经不落后于西方多少了,陆师装备的火炮数量,现在正在稳步提升,质量和种类上也不差于西方什么,而且肖天健已经着令工部下面的军工部,安排南京军工厂的炮作开始试制大口径的舰载火炮,要知道这个时代西方的风帆战舰上的大炮已经达到了空前的四十二磅,重达万斤,shè程也可以达到四公里,但是这些炮实在是太重了,大中朝现在不是铸造不了,而是即便是铸成之后,也仅仅是能用于要塞防御,这么重的大炮,根本无法装在中式的帆船上使用。

    即便是眼下大中军陆师装备的十二磅炮,在现有的中式帆船上也无法装载,所以目前大中朝所产的火炮,主要提供陆师使用,最重的也就是十二磅炮,这对于今后中国人争霸大海,是非常不利的。

    军工部对于肖天健提出的铸造更大的火炮,也心怀疑虑,现如今也就是在试制二十四磅炮,但是也仅限于试验阶段,根本无船可以装载使用。

    但是现在这些传教士在可以获准在中国传教的诱惑之下,不惜为肖天健在西方招募造船工匠,带来替大中朝工作,那么不久之后,大中朝便也可以掌握西式风帆战船的制造技术,今后便可以同样装载上大炮,纵横大海之上了。

    所以肖天健听罢了罗伯特的回答之后,可谓是龙颜大悦,连连点头称赞罗伯特他们干的不错。

    至于肖天健要的那些所谓的西方异端学说的学者,现如今也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搜罗来的,这种事情只要风声散布出去之后,想必今后肯定能将一些具有开拓jīng神的西方学者吸引到大中朝来,现在这件事倒不是最关键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先通过这些传教士,在中国建立起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逐步的摒弃掉中国旧有的教育传统,使得中国人在科学上,不至于在今后被西方国家抛到后面。

    所以说这一次罗伯特他们从欧洲回来,基本上已经满足了肖天健的要求,今后再有几年时间,越来越多的传教士会将各种知识带到中国,再加上他之后的引导,中国今后再也不可能沦为像清朝那样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的历史之中了。

    于是肖天健大喜之下,当即拍板下旨,令礼部在南京城拨出一处地方,供这些传教士先行安置,然后又下旨赏赐给了这些传教士一批银子,按照他们之前的协议,给这些传教士结算了费用。

    另外传教士们可以用所获的赏赐,在南京城建起一座教堂,供他们传教之用,当然,这些传教士平时的传教活动,是必须要在大中朝的监管之下进行,绝不允许他们趁机侵占田地抑或是敛财。

    作为教廷方面对大中朝的示好,这一次传教士从欧洲回来的时候,还给肖天健带来了几座jīng美的自鸣钟和几个怀表,以及几架天文望远镜,另外还有几个制作jīng良的八音盒,甚至于他们还为肖天健送来了几面小小的玻璃镜,作为最贵重的礼物。

    肖天健看罢了这些礼物之后,天文望远镜他倒是不怎么稀罕,现如今大中军已经装备了不少的望远镜,但是眼下大中朝的望远镜因为玻璃制造业还没有开展起来,用的都是高度纯净的水晶作为镜片,造价十分高昂,但是这不过只是时间的问题,肖天健腾出手之后,便会着手筹办皇家企业,来研发生产出玻璃,今后便可以用玻璃取代水晶制造各种镜片,这样便可以大幅度压低各种望远镜的造价,所以肖天健对于传教士进献给他的这几架望远镜没有什么好奇的。

    另外那几面被传教士视作珍贵礼物的玻璃镜,肖天健也没有看在眼里,这玩意儿在西方现如今还是奇货可居,价格十分昂贵,生产技术只掌握在很少人手中,所以被他们当做了不得的珍品进献给他。

    但是肖天健却知道,这玩意儿不过是通过银镜反应,用银箔和水银产生化学反应,附着在玻璃表面制作出来的罢了,如果他想要的话,只需制造出玻璃,便可以轻松生产出来,到时候完全不需要再从西方进口这玩意儿,倒是可以拿去倾销回欧洲,赚的盆满钵满。

    最让肖天健重视的还是这几架自鸣钟和几个怀表,这种东西现如今代表了欧洲机械的最高成就,肖天健早就为在行军打仗的时候,无法有效的掌握时间而感到烦恼,有了这玩意儿之后,今后就不必为这件事发愁了。

    所以他很高兴的收下了这些礼物,作为酬谢,他令人送给了这些传教士一批绸缎和jīng美的瓷器,另外还赐给了他们一些上好的茶叶,让这帮传教士也高兴的不轻。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肖天健几乎每天都和这帮传教士泡在一起,他亲自接见了此次跟着罗伯特前来中国传教的那些新来的传教士,亲自和他们进行攀谈,了解他们的所长,通过这种交谈,他发现这次教廷和耶稣会选派来的传教士,果真各个都身负一门或者两门以上学科的专长,他们除了jīng通神学之外,在各方面的学科都有涉猎,这就让肖天健更加高兴了起来。

    本来肖天健年前就想要在南京先筹办起来一座近代学院,来为中国未来培养各学科的人才,引导年轻人从事各种科学的研究,但是其他一切事情都很好办,唯独在教师方面的问题肖天健却无法解决。

    为了找到这些教师,他下旨在国内找寻各种人才,通过高额的薪俸,请他们到南京做事,为此他将孙元化的三个儿子都请了出来,让他们教授数学、几何,又请来了徐光启的几个学生,另外宋应星也被肖天健请到了南京,担任大中科学院的首任监正,但是凭着这些人,想要建立一个金现代化的大学,人手还是非常不够。

    但是这次欧洲过来的这些传教士,却让他面临的这个难题迎刃而解,于是肖天健立即便决定,在南京大中朝国子监之下马上开始筹建大中朝太学院,名义上还是以太学为过养士,这样可以减少读书人对于这种新学的抵触情绪。

    但是实质上,这座太学院在各地选拔生员入学之后,除了要学习儒学之外,同时在太学院之中开设数学、藩语(外语)、物理、机械力学、农学、水利、化学等几个学科。

    但凡今后招录的生员,除了要学习儒学之外,数学作为他们每个人的必修课,也是必须学习的一项,另外所有生员,还必须要在物理、化学、冶炼、农学、水利、机械力学抑或是藩语之中,选修一项以上的学科,学制五年,在完成五年学制,通过考试,所有必修和选修的学科全部达到要求之后,方能由吏部选用。

    吏部今后则根据他们的所学专业,将其派往各部门任职,总之通过这种手段,改革之前中国历朝历代选官的做法。

    而那些学有所专的传教士,则需要一边学习汉语,一边在太学院之中任教,对此传教士也提出了要求,想要在太学院之中开设一门神学,来传播他们的天主教,肖天健考虑之后,为了调动这些传教士的积极xìng,同意了他们的要求,不过他另外要求传教士在太学院之中设立神学可以,但是神学却只能作为业余选修课,让生员zì yóu选择,而且神学不作为考试内容,来影响到太学生今后的仕途。

    如此一来,肖天健总算是可以在中国建立起一座中国第一座近现代的大学了,这让肖天健比剿灭李自成还要高兴数倍。

    对于肖天健的旨意,朝中官员和读书人对此颇有微词,不少人认为这么做是太过崇尚西学,影响到了士子们读书,但是肖天健可不管他们这种反对的意见,现如今他大权在握,一切都是他说了算,这些人反对可以,但是却不能影响到他推行新学的意志,新设太学院必须要按照他的要求筹建起来,而今后的选官,也要逐步从太学院的生员之中选拔。

    这么一来,今后大中朝的官员,假如想要获取官身,便唯有走太学一途,只要假以时rì,这种规矩进行下去,逐步的便可以改变读书人的想法。

    当然,仅仅有这么一座太学院是远远不够的,今后肖天健决定不但要在南京设立太学院,而且běi jīng也要设立一座太学院,逐步的在每个省今后都要设立这样的大学,推广这种新学。

    除了大学之外,肖天健还打算今后在各县之中设立小学,在各地府城之中,设立中学,从小培养,逐步的选拔,最终形成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这样一来今后中国何愁还会缺乏各方面的人才。

    (今天要特别鸣谢hong360、风沐chūn江、毛毛将军三位兄弟的不吝打赏!奉上个近五千字大章吧!)

第一百七十四章 西方造船师

    当然肖天健也不会忘记这次传教士带来的西方造船工匠,现在对于西方来说,还没有什么技术保护的意识,造船工匠也可以zì yóu流动,肖天健忽悠罗伯特他们,说可以给造船工匠以及高明的水手提供丰厚的薪金,这对于这些人来说,无疑是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的。

    在欧洲这个时候,还流传着东方有一个极其富饶的国度,遍地都是黄金,对于一些不安分的家伙们,这无疑是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为了寻找到梦想中的财富,许多西方人踏上了通往东方的船只,各个欧洲海上强国,这个时候都将眼睛盯在了东方这片富饶的土地上。

    这里盛产奇妙的茶叶,还有华丽jīng美的丝绸,也有各种jīng致的瓷器,这对于欧洲人来说,吸引力太大了。

    现在当听到一帮传教士说这个东方的大国的国王,愿意用丰厚的薪水来雇佣他们这些人,于是应募者相当多,结果这些人都被罗伯特他们给带回到了中国。

    肖天健对于这帮来自欧洲各国的水手还有造船工匠们,如约开给了他们每个人每个月五十两银子的价格,然后忙中抽时间还亲自接见了这些来自欧洲的水手和工匠们。

    通过和这些工匠们的交流,肖天健这才了解了一些有关欧洲帆船的知识,现如今中国人对于西方船只,有一个统称,那就是夹板船,但是这样的称呼却并不准确,因为这无法区别西式帆船的各种船型,仅仅是在字面上,认为西式帆船都可以拥有两层甲板,所以才称呼其为夹板船。

    但是实际上对于现在的欧洲人来说,荷兰人自从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之后,大力发展工商业,荷兰的商人来往于世界各地做生意,迅速的聚集起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大力发展造船业,使得他们拥有的海船数量已经超出了一万五千条之多,号称海上马车夫。

    在欧洲的船只,又分为许多种,既有早期的卡拉维尔快帆船,也有时下在大海上大行其道的克拉克帆船,更有从克拉克帆船发展出来的加利恩帆船,也有新近几十年崛起的盖伦船,这些船只既可以运货,也可以充作战船使用,排水量从一百吨到一千多吨不等,构成了繁荣的欧洲海上运输的主力。

    而欧洲帆船在这个时代的造船技术,却是已经超出了中国不少,在中国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的造船业便陷入了停滞乃至是倒退的地步,但是欧洲人却利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造船业迎合了各欧洲国家的需要,开始了高速的发展,发展出了很多型适合远洋贸易和进行海战的船只。

    欧洲帆船和中式帆船最大的不同在于船体结构和船帆的应用,中式的帆船不管是广船还是福船,抑或是沙船,多利用肋板来取代船只肋骨,同时构成水密隔舱,这样一来抗沉xìng比较好,但是船体结构却受到了限制,使得中式帆船无法造成向西方帆船那样的两层以上的通甲板。

    而欧洲帆船虽然没有采用水密隔舱技术,但是却大量使用了密集的肋骨,同时加厚了船板的厚度,虽然抗沉xìng受到了影响,但是却通过密集粗大的肋骨,加强了船体的结构强度,形成了船体内通长的甲板,使得西式帆船装载货物量更大,同时方便在船上放置更多的火炮,也可以承受住火炮开火时巨大的后坐力,这使得欧洲帆船得以纵横大海之上,往往是区区几条欧洲帆船,便可以抵挡成百条中式帆船的围攻,而且还能立于不败之地。

    郑芝龙虽然这些年统治着南海海面,但是郑家水师之所以能战胜荷兰人或者是西班牙、葡萄牙的船队,依靠的并不是质量上的优势,而是依靠的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才得以控制了南洋,但是即便如此,荷兰人抑或是西班牙人的帆船,还是可以zì yóu来往于南洋。

    这一次罗伯特他们来往于欧洲,便是乘坐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帆船,即便是郑家时下正在和大中朝为敌,他们还是直接来到了宁波府下船,这也说明了西方帆船却是比较厉害。

    另外中西帆船还有一点区别很大,那就是船帆的应用,中式帆船无一例外都采用了硬式船帆,这样的硬式船帆的好处是调帆方便,升帆和落帆容易,船帆利用风向容易,而且效率高,还可以节省大量人力,以较少的船员,便可以cāo作船帆,可谓是充满了中国式的聪明才智,但是这样做同样也造成了中式船帆,必须要依靠更高的船桅,船帆也不能太宽,这样一来,就影响到了船只使用更大的船帆,船桅过高会影响到船只的稳定xìng。

    而西式帆船则都是软质船帆,虽然利用风向没有中式帆船方便,效率也不算高,而且升帆落帆都很不方便,要使用大量的水手来进行cāo作,危险xìng也比较大。

    但是西式帆船却应用了三角帆来解决了问题,同时他们可以将船桅造的更高,风帆的面积也可以制作的更大,这样一来使得西式帆船在速度上便获得了大幅度超越了中式帆船的可能xìng。

    再加上西式帆船特有的甲板结构,使得他们的船只上可以装载大量的大炮,拥有了极强的战斗力,哪怕仅仅是武装商船,现如今也远比大中朝海军使用的福船要厉害,对付他们中国人现在不得不依靠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才能取得海战的胜利。

    而肖天健比谁都清楚,今后海战发展的模式,在蒸汽机发明之前,西式风帆战船还要统治这个地球大海近三百余年时间,今后相当长时间里,海上还是看谁的船只更大,装载大炮数量更多,所以假如现在不学习西方的造船技术的话,那么用不了多久,中国人便照样会被远远的抛在后面。

    当然因为肖天健的出现,今后可能会极大的推进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假如可能的话,在肖天健有生之年里,中国人是完全有可能造出蒸汽机的,那样一来中国便可以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提前进入到蒸汽机时代,用蒸汽动力取代风帆动力,但是这毕竟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短时间之内,为了获得一支可用的强大海军,就必须要先学习西方的造船技术。

    故此肖天健对于这些罗伯特从欧洲替他搜罗来的造船工匠和水手们同样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他的旨意之下,这些西方造船工匠们为他先制作出了几条各式西式帆船的船模,使得肖天健更加直观的了解了这些西式帆船的优缺点,同时也通过这些欧洲造船工匠们制作船模的手艺,考验了他们是否是真材实料。

    好在这帮造船工匠们也都是经过传教士筛选的,手艺大多倒还真是不差,不过其中很显然也有高下之分,有些工匠是属于有设计经验的,但是大多数工匠却属于低一级的,仅限于专攻于个别工作,不能dú lì的建造整条船只,于是这些人很快便被分成了三组,肖天健亲自在其中选出了三个可以dú lì设计、监督建造船只的高手作为总工程师,其余的工匠则分配到这三个总工程师的手下,听从他们的吩咐。

    至于对待这些工匠,肖天健除了给予了三个总工程师一个非常令他们满意的薪资之外,其余的那些从属于他们手下的工匠们也都各自获得了一份很丰厚的薪资之外,还给他们专门安排了通译,来帮助他们今后在中国工作,这让这帮被传教士忽悠来想要在东方巨国淘金的欧洲造船工匠们非常满意。

    不过造船这种事情,是一个系统配套的工程,不单单只只要有木材和造船工匠,就可以造出好船来,同时还需要各种配套的产业才能支撑起来,比如造船少不了需要各种钢铁制品,另外缆绳帆索之类的东西也必须与之配套,这些东西倒是都好说,但是船帆问题上,大中朝显然是有短板的。

    这时代中式帆船多采用硬帆,这些硬帆多为竹篾编制而成,说起来中国这个时代是个善于纺织的国家,可产出各种纺织品,尤其以所织造出来的丝绸极为jīng美著称,可是西方船只上却基本上都使用的是软帆,船帆是使用的质地坚固、耐磨而且紧密厚实的帆布,这时代中国因为没有这种需求,所以尚没有很好的船帆用的帆布。

    但是这一点也难不住肖天健,于是他大笔一挥,便着令工部立即在杭州一带招募纺织工匠,研制船帆用帆布,对于中国人来说,既然jīng美绝伦的丝绸都能纺织出来,那么这种粗纺的帆布,在工艺上肯定没有多大的问题。

    另外明末时代,棉花早已开始在中国普及种植,而且选育出了一些长绒棉的品种,棉布逐步的取代了麻布,成为百姓生活的必需品,现如今北方平定下来之后,大片的土地复耕,棉花种植面积今后会越来愈大,所以原材料方面也不成问题,这件事如果换做几年前的话,他还真不好解决,但是放在现在他已经登基称帝,掌控了巨大的领土资源之后,这等事情根本就是一句话便可以解决的。

    (今天要再次鸣谢风沐chūn江和毛毛将军二位兄弟的打赏!)

第一百七十五章 经济围堵

    而另外罗伯特这次带来的一帮水手显然也是经过他们筛选过的,其中一个叫舒曼的家伙居然还曾经是一条荷兰船加利恩帆船的船长,曾经带着船前往过美洲,但是后来这家伙因为有酗酒的毛病,结果一次在海上喝酒误事,错误的指挥船只行入到了暗礁群之中,造成了船只触礁沉没,结果是赔了个血本无归,好不容易辗转回到国内之后,这厮还因为酒后闹事被抓起来关了一段时间,出狱之后这家伙穷困潦倒差点倒毙在街上,结果这次听说中国皇帝要招募他这样的人才,于是这家伙决定来中国冒险一下,看看能不能捞到一笔钱,回头回国再买一条船东山再起。

    肖天健得知这个家伙居然又这样的资历,顿时喜出望外,当即任命舒曼这家伙为宁波海军讲武堂担任航海教谕,至于其他的那些水手,他也一股脑全部送到了宁波海军讲武堂,充任了教官。

    至于剩下的这些造船工匠们,肖天健将其分作了三批,一批派往了南京中华造船厂,一批派往了宁波造船厂,另一批则直接送往了刚刚在登州筹建起的造船厂,令他们在三个造船厂一起开工,为大中朝建造西式的帆船,至于船型上,肖天健也不贪大求全,先从百吨左右的盖伦船造起,之后随着经验的积累,再开建大型的盖伦船。

    当然肖天健也不能今后全部都依靠这些洋鬼子造船工匠们为他造船,最重要的还是他需要通过这些人,今后为他培养出一大批中国工匠,于是这些人授命之后,每个人还被要求,至少要为大中朝培养出三个学徒,还不能藏着掖着。

    至于他们之中如果有人是滥竽充数的,那么对不起,薪俸就不要想拿了,而且还会被立即驱逐出大中朝国境。

    对此这些造船工匠们也知道这高昂的薪资不会是白拿的,而且他们也不像是中国工匠们有那种所谓的惜艺不授的传统,为大中朝带徒弟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有人却提出来,他们来此工作,当初罗伯特并未提出过还要让他们授徒,假如现在让他们教授徒弟的话,需要另加薪酬才行。

    肖天健顿时笑了,这帮家伙可谓是钻到了钱眼里了,他们估摸着也是想要通过在中国工作一段时间,赚取一笔钱,还回欧洲定居,现在肖天健这个中国皇帝提出来要他们带徒弟,他们觉得这个东方皇帝,还是会以后让他们所教出来的学生取代他们,于是自然而然的想到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个道理,所以趁着这个机会大着胆子想要敲诈一把,多捞取一些实惠。

    但是对于肖天健来说,这不是什么问题,如果是后世的话,搞不好还要付出高额的专利费,但是现在他只需要开工钱,便可以获得西式风帆战船的建造技术,多花几个小钱,培养属于中国自己的造船工匠,对于他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于是他立即便答应了下来,和这帮家伙签订了五年的工作合同,五年之中,他们要为大中朝专心致志的工作,还要在五年之中,为大中朝每个人至少培养出十名以上的学徒,保证学徒可以学到他们所有的手艺,而大中朝除了付给他们原定的薪俸之外,还另外再给他们增加薪资的三分之一,作为他们为大中朝培养学徒的费用,如此一来双方是皆大欢喜,这帮家伙立即便被送往了各地,开始了为大中朝工作。

    这样的结果,对于肖天健的大中朝和西方传教士来说,是个加大欢喜的结果,肖天健获取到了他梦寐以求的人才,可以通过这些传教士带来的系统知识,来改造原有统治中国读书人几千年的教育体系,也为以后大中朝选择人才打开了一扇大门。

    另外一个就是初步解决了大中朝仿造西方风帆战船的问题,同时也获得了一批善于cāo作这种西式帆船的教官,只要对他们善加利用,今后很短时间之内,大中朝只需投入足够的资金支持,那么大中朝便可以很快获得一支相对强大的海上力量。

    这一次传教士们回到中国,通过这件事同时还对欧洲诸国产生了另外的影响,欧洲人不管是时下有着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人,还是老牌海上强国,但是现在正逐步走入衰落之中的西班牙人以及葡萄牙人,另外还有海上力量正在崛起的英国人,都意识到了这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个好的消息。

    这些欧洲国家,早就想像葡萄牙一样,在中国大路上获得一个桥头堡,来开展和中国的贸易,为此他们之间这些年斗的很是厉害,荷兰人更是在占领了台湾,试图长期盘踞下去,还将西班牙人从台湾的鸡笼赶走,想要独享跟中国贸易的这块大蛋糕。

    但是以前明朝态度很不明朗,奉行海禁政策,使得他们对此垂涎yù滴,但是却始终没有办法打开局面。

    现如今中国面临巨变,新的大中朝皇帝对于传教士的态度明显要比以前的大明王朝开明许多,而且通过传教士带回的消息,他们也看出来中国的这个新皇帝,并不想继续大明禁海的政策,这便给予了他们一个希望,这一次传教士回来,荷兰人主动承担了运送这些传教士以及造船工匠的任务,并且将他们直接送到了宁波府登岸。

    趁着这个机会,荷兰人请罗伯特代他们递交了一封信给肖天健,信中提出了想要和大中朝通商的事情。

    对此肖天健考虑之后,召集诸臣又商议了一番,并未立即答应荷兰人的要求,而是以中国皇帝的名义,对荷兰人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假如荷兰人今后想要和大中朝通商的话可以,但是前提是他们必须要停止一切和郑家以及南明朝廷之间的贸易活动,否则的话荷兰人便是对大中朝敌视,那么大中朝今后一旦消灭了郑家集团和南明集团的话,将会为此惩罚他们荷兰人,断绝一切和荷兰人之间的商贸交易。

    当然这种事情不单单是只针对荷兰人的,肖天健顺便还派人乘坐荷兰人的船只前往吕宋的马尼拉,向西班牙驻马尼拉总督递交国书,同样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其中也包括了时下被西班牙国王统治的葡萄牙,当然也少不了眼下已经将触角伸到南洋的英国人,告知他们立即停止和郑氏集团以及南明集团的一切商业活动,如果他们同意的话,那么今后大中朝便可以准许他们通商,并且在沿海开放口岸,准许他们的船只靠泊进行贸易,否则的话,一旦大中朝解决了郑氏集团和南明集团之后,便会作为惩罚,禁止中国商人和他们进行贸易活动。

    本来肖天健还想要提出来台湾的归属问题,令荷兰人无条件退出台湾,但是仔细考虑之后,现在他们大中朝海上力量还很薄弱,尚无法立即武力收复台湾,而且这么做很可能逼迫荷兰人和郑氏集团还有南明集团抱成团,在海上跟大中朝作对。

    眼下他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先解决郑氏集团和南明的问题,在统一了中国海上力量,整合出一支强大的海军之后,他才能正式的将解决台湾的问题提到议程上来。

    荷兰人提出贸易的要求,暂时没有被大中朝满足,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也不能算是一无所获,通过这次运送传教士到宁波府,他们正式的和大中朝发生了接触,也得到了大中朝的回复,让他们看到中国新皇帝对于通商之事,并没有拒绝,这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但是对于大中朝提出的条件,他们也很是为难,因为他们看不出大中朝未来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消灭郑氏集团和南明集团,如果时间短的话,这对于他们来说还可以接受,但是时间长的话,他们就等于要放弃太多的利益。

    可是有一点就是荷兰人通过对中国近期政局的走向,有一个统一的认识,那就是郑氏集团和南明集团时下已经不可能再光复大明了,对于这两股势力来说,在大中朝的兵锋之下,仅能苟延残喘而已,被大中朝灭掉,只是迟早的事情,在这一点上,不管是荷兰人还是西班牙人乃至是葡萄牙人,都看得明白。

    再说郑家近些年来在海上跟他们作对,收取过路费,也让他们非常不爽,雁过拔毛式的抽成,也让他们无法接受,可是毕竟郑家的水师实力雄厚,他们虽然船坚炮利,但是数量却无法和郑家的水师相比,蚁多咬死象,郑家就是靠着数量上的优势,才控制了海路,迫使他们不得不按照郑家的吩咐去做。

    还有一点就是近一两年来,因为大中朝控制了富庶的江浙一带还有南直隶、湖广、江西之后,使得郑家获取这些地方的货物数量骤减,也使得这些洋人无法再像以前那样获得大量的中国产品,尤其是被欧洲国家追捧的中国丝绸数量下降的非常厉害,还有瓷器数量也大幅下跌,长此下去对于他们洋人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大中朝控制了货物南下出海,使得他们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损失,长此下去即便是郑家能多坚持一段时间,可是对于他们来说,也等不下去。

    于是荷兰人以及西班牙人在内部商议之后,为了今后长远的利益,还是决定暂时停止一段时间和郑家的贸易活动,特别是郑家以及南明现在急需的武器以及火药,他们都加以限制,以各种理由和托词不再给郑家还有南明供货,当然暗中他们还是继续和郑家进行贸易,采购一些郑家出手的货物,以此来维持他们在东方的贸易活动。

    这样的话,对于郑家和南明集团的打击非常大,本来他们财政就因为大中朝的逼迫捉襟见肘,所以急需通过和洋人贸易,来获取军饷武器,招募兵将,突然之间荷兰人和葡萄牙人以及西班牙人都大幅减少了和他们的贸易活动,这就等于掐住了他们的脖子,这对于依靠在海上贸易,来获取资金的郑家来说,打击非常大。

    而且大中军这段时间对福建的军事行动也很是频繁,大中军在四月底之前攻占了福宁州,进而开始对福州构成了巨大的军事压力,虽然进入五月间,大中军不知为何,暂时停止了继续攻打福州,但是却并未将兵力后撤,使得郑家不得不在福州投入大批兵力设防,这对于郑家的财政压力非常大,使得郑芝龙为此有点惶惶不可终rì起来。

    接下来他到底该怎么做呢?郑芝龙不由得感到头疼yù裂了起来。

    (纵横中文网四周岁了!欢迎大家点开这个网址,进去参与一下活动吧!http://news.www.uu234.com/zhuanti/4zn/index.html)

第一百七十六章 贵客

    肖天健在处理过了传教士的事情之后,五月间下旨暂停福建的军事进攻,但是却令罗汝才在湖广南部对广西开始动兵。

    罗汝才这几个月间,奉命抽调出了四川和湖广的一批人马,一方面接管了已经宣布投顺大中朝的贵州,配合前去赴任的行政官员对贵州实行统管,另一方面则在湖广南部的郴州、永州两地调兵,并且在湖广南部招募编练新军,集结起了四万余兵马,到了五月间的时候,这些兵马已经结束了训练,做好了出兵的准备。

    于是肖天健便下旨,令罗汝才率军,开始对两广用兵,郴州一路人马出郴州攻入广东省,对韶州和南雄等地发动了进攻,而永州一路人马,则将兵锋指向了桂林,如此一来,永历朝便紧张了起来,不得不调集兵力朝桂林和韶州府行动,想要阻挡住大中军对两广的进攻。

    何奈时下永历朝的明军无论是装备还是士气都很差,根本就不是已经接近金现代化军队的大中军的对手,在罗汝才动手之后不久,大中军便在韶州大败了明军一场,一举击垮歼灭了明军近两万人马,五月底便攻占了韶州府城,打通了前往广州的通道。

    而另一路从永州出发的人马,也很快在桂林一带击破了明军的阻击,兵锋直抵桂林城下,桂林守将马方眼看不敌,当即率部投降了大中军,如此一来桂林也被大中军攻占,永历朝一下便被打蒙了,永历帝生怕大中军一鼓作气杀到广州,于是便在大臣的怂恿下弃了广州府,逃往了南宁。

    如此一来永历朝的明军更是士气大衰,无心继续跟大中朝死磕了,仅仅两个月时间,大中军便控制了南雄等地,兵锋直指广州府。

    同时桂林方面的大中军在肃清了周边明军的抵抗之后,再次挥师南下,开始对平乐府和柳州府用兵。

    但是由于天气炎热,大中军的一些来自北方的老兵,在进入气候炎热的南方之后,开始出现大面积的水土不服的情况,病倒的兵将数量很多,这对于大中军的进攻来说,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大批病患兵将不得不被后送养病,使得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开始缓慢了下来。

    不过幸好罗汝才在动兵之前,从湖广南部招募了不少的新兵,这些人比较适应南方的气候和水土,倒是保存了战斗力,否则的话这次行动很难再有所突破,不过因为雨季的到来,还是使得大中军在两广的行动在进入六月中旬之后,暂时不得不停止了下来。

    肖天健看罢了战报之后,同意了罗汝才暂时停止进攻的请求,毕竟南方受到的兵祸比较少,大中朝想要一朝一夕便将永历朝给灭掉,也不是太可能的事情,对于严重依赖火器的大中军来说,想要在南方雨季之中继续大规模的行动,这样会造成大中军大量的伤亡,所以暂时停止行动,也是无奈的事情。

    于是在进入六月底之后,南方持续了三个月时间的军事行动暂时停止了下来,战事情况又一次进入到了僵持阶段。

    而肖天健在这个期间,也在南京迎来了一个很重要的“客人”,五月间西北军将他们俘虏的李自成,从陕西押送到了南京城中。

    随行一起前来的还有投顺肖天健的田见秀,田见秀在抓住了李自成之后,便将李自成交给了大中军,阎重喜本来的意思是干脆就地就在汉中府,将李自成给杀了拉倒,省的李自成的余党再想办法营救他。

    但是这件事阎重喜没有敢私自做决定,而是派人请示了肖天健,肖天健回复的圣旨是将李自成押赴南京受审,所以这一来一回便耽搁了不少时间,阎重喜在得到了圣旨之后,这才将李自成从西安府起运,押赴到了南京,等到了南京的时候,便已经是五月间的事情了。

    李自成的被俘,使得他搭建起来的草台子大顺政权彻底瓦解,作为这个时代的一个枭雄,肖天健不知出于什么想法,想要最终见一下这个枭雄,这才在他的旨意下,促成了将李自成押赴到南京城受审。

    田见秀也是随同押送人员一同抵达的南京城,对此肖天健亲自在宫中召见了田见秀,并且封田见秀为汉中侯,并且依照当初对李自成的悬赏,如约对其赏银万两,令其在兵部行走,让田见秀大为感激,连连谢恩,这样的赏赐,对于田见秀来说,已经是他最初没有敢想的事情,可见的肖天健对田见秀是相当的礼遇了,至于在兵部行走,虽然不算是什么实权的差事,但是田见秀也知道,他这个作为投奔过来的人,是无法和那些跟着肖天健打天下的军将们相比的,能捞取到这样的好处,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了,而且只要他以后好好办差,也不见得没有出头之rì,于是田见秀千恩万谢之后,退出了皇宫。

    李自成入南京之后,便被押入了大中朝刑部大牢之中,被严密的看管了起来,按照大中朝时下的制度,李自成将会被移交到大理寺进行审判。

    李自成身负沉重的脚镣枯坐于牢房之中,关押他的牢房条件并没有像他起初想象的那么yīn森可怖,而且这一路上行来,除了没有zì yóu之外,沿途押送他的那些大中军兵将也没有刻意的虐待于他,正常的吃喝基本上保证了他的需要,即便是到了南京城,也没有让他坐囚车带枷游街示众,而是低调的被大中朝的司狱接管过来,装入了一辆大车运送到了刑部大牢之中。

    李自成此时早已是万念俱灰,心知已经无法幸免,当初被田见秀率人抓住的时候,他也曾经想过要避免被辱,干脆自杀拉倒,但是大中军对他的看管甚严,几次自杀企图都被看管他的人员发现制止,使得李自成数次自杀未遂。

    李自成被移送到西安府之后,发现大中军并未太过为难于他,虽然膳食上比较粗糙,但是也没有刻意的饿着他,故此几次自杀未遂之后,李自成也就不再试图自杀了,只是静候着对他最后的处置。

    他很清楚像他这样的人,大中朝是绝不会留下他的xìng命的,他被杀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而且很可能像当年他舅舅高迎祥那样,被大明朝千刀万剐,但是这对于李自成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回旋的余地了。

    假如在大中朝立国之后,他便宣布投顺大中朝的话,估计着肖天健还能给他留下xìng命,但是现在他已经不指望肖天健还能让他活下去了。

    这些rì子,李自成一直在回顾自己的一生,他从最初的一个驿卒,到后来叱诧疆场的义军首领,再到大顺皇帝,当然他这个皇帝的水分比较大,但是好歹也曾经拥有过部众数十万,可是短短半年多时间,他的一切便在大中军的兵锋之下灰飞烟灭,一切都成为了过去式。

    他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想,他到底比肖天健差在什么地方,可是这个问题也困扰了他很多年,他一直没有想通,他起兵造反的时候,肖天健这个人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等他领兵打陇州的时候,肖天健也不过只是一个拥兵不足千人的小头目罢了。

    可是偏偏他在名气远大于肖天健的时候,肖天健却忽然间便崛起于各路义军之中,一手打造出了一支彪悍无匹的兵马,愣是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之中,便硬将庞大无匹的大明王朝生生掀翻,控制了大半个中国。

    李自成枯坐于牢房里面,最终还是没有想通这个问题,他到底是哪儿不如肖天健,肖天健能取天下,可是他却从头至尾都不过只是一个流寇。

    正在李自成坐在牢中想着这些问题的时候,听到了牢房外面有人叫道:“恭迎圣上驾到!……”

    李自成听到之后,心中突突猛跳了几下,抬起了头,朝着牢房外面望去,昏暗的牢房外面,这个时候忽然亮起了好几个灯笼,将牢房内外照的通亮,使得已经习惯了这种昏暗环境的李自成的眼睛有点适应不过来,于是闭上眼然后再次睁开,努力的朝着监牢外面望去。

    这个时候他看到了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身穿着一件黄sè的龙袍出现在了牢房之外,这个时候能穿这样的龙袍之人,李自成自然知道他的身份了。

    “都免礼吧!近卫留下,其他人先退出去,不要打搅朕说话!”门外的黄袍男子朗声说道。

    只听得狱卒们连忙答应之后,立即便鱼贯退出了牢房,有人哗啦一声打开了牢房上的铁索,咣当一声推开了牢门。

    李自成本来想要站起来,但是想了一下之后,再一次坐回到了凳子上,抬起头朝着走入牢房的这些人望去。

    几个身形彪悍的侍卫立即先走入牢房,一个个按着腰间的腰刀的刀柄,虎视眈眈的盯着李自成,接着那个身穿黄袍的男子跟着走入到了并不算狭窄的牢房之中。

    (今天要特别鸣谢hong360朋友的打赏!纵横四周岁了!http://news.www.uu234.com/zhuanti/4zn/index.html)

第一百七十七章 猫哭耗子

    “李兄别来无恙?在这里可还住的舒服吗?可受了什么委屈?”肖天健背着手缓缓走入牢房之中,定睛观看了一下坐在凳子上没有起身的李自成。

    “大胆狂徒,见到圣上为何不跪?”一个侍卫厉声对李自成喝道。

    “罢了!此乃故人也!就不要讲究那么多了!”肖天健挥手让侍卫闭上嘴退到一旁,很快有人搬来了一张大椅,放在了李自成的对面。

    肖天健抖了一下袍子,缓缓的坐在了李自成的对面。

    李自成冷笑着看着肖天健,总觉得肖天健这会儿脸上带着一副小人得志的表情,忍不住心中怒火大起,冷笑一声道:“圣上?朕也是皇帝,为何要跪他?”

    “大胆,李贼,你找死不成?”一个侍卫听到李自成如此大逆不道,立即便想要上去修理他一番。

    但是侍卫的行动还是被肖天健阻止了下来,肖天健看着李自成,心情颇有些复杂,后世李自成被一些人刻意的塑造成了一个悲剧英雄人物,但是在这个时代,肖天健却很清楚李自成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但是不管怎么说,李自成都称得上是一个枭雄,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而且此人xìng情坚忍不拔,这也是事实,本来如果没有他的意外穿越来到这个时代的话,此人眼下还应该混的风生水起,再有两年时间,他便会领兵杀到běi jīng城,将大明王朝覆灭,可是现如今却……

    肖天健也不太清楚,今天他来这里,到底想要做什么,但是作为一个同行兼对手,他总觉得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杀掉李自成,有点说不过去,他来到这个时代抢了他李自成的果实,现如今更是让李自成成为了他的阶下囚,所以肖天健考虑再三之后,还是决定要来送一下李自成。

    “想来你我自陇州一别之后,也已经有很多年没见面了!但是没成想今rì却以这种方式,在这个地方再见到你,真是让朕感慨良多呀!”肖天健开口对李自成说道。

    李自成鄙夷的看了肖天健一眼,挺胸答道:“成王败寇,我李自成有今rì,全乃是拜你所赐!你今rì前来这里,不过只是想要看看某的狼狈罢了!现在看过了,还有和话可说?要杀要剐随你便是!哼!”

    “呵呵!李兄这些年来,脾气倒是没变多少呀!你我好歹也是故交,难不成就没话可说吗?”肖天健放松了身体,坐在椅子上,对李自成笑道。

    “话?说什么?想当年,你不过只是一个小小的头领,但是现在却成了皇帝,我这个草寇又有什么可跟你说的?”李自成一脸的怒气,对肖天健说道。

    肖天健也不生气,身体朝前倾了一下之后,对李自成说道:“我想要问你,当初你起兵造反,想来也是为了吃饭罢了!我相信你也曾经想过,要解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但是既然看到天下大势所趋,可又为何不肯放弃,非要同我为敌呢?”

    李自成眼睛一瞪道:“这天下凭什么你坐得,我李鸿基却坐不得?说到底你我也不过是一路人,只不过我运气不如你罢了!现如今你成就了大业,自然容不得我这样的人,否则的话你我又如何会兵戎相见?”

    肖天健摇摇头,看来他和李自成之间,还真是没有什么共同语言,这样的谈话其实也没有什么意思,这让他颇为失望,他倒不是想要来看看李自成的笑话,现如今两个人之间根本没什么好说的,他的理想岂是李自成可以了解的,对于李自成来说,他想的最多的不过就是想像历朝历代的皇帝那样,登临天下藐视群生罢了。

    于是他对李自成问道:“这恐怕不是什么运气的问题,想当初不管是你,还是高迎祥乃至是张献忠等等,哪一个不比我肖天健名气要大,可是最终的结局呢?最关键的问题是你到现在知道,你为何会成为失败者吗?”

    李自成冷笑一声道:“你不过只是会造火器罢了!如果真刀真枪的话,我岂能不是你的对手?”

    肖天健摇头道:“非也非也!你还是没有想明白!这不单单只是我的兵马火器犀利的原因,而是民心!”

    “民心?……”李自成皱眉道。

    “对!就是民心!你我虽然都是起兵造反,最初的目的大概也相同,但是等到了后来,你便忘了为何要起兵造反了!你和你的手下大将们更多的想的却只不过是享乐罢了!在你们的眼中,老百姓名儒草芥,不过只是消耗品,供你们驱使罢了!本来你在陕西还可以大有作为,但是却为了一己之私,忘了起兵造反的初衷,最终失了民心!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岂能轻易便将你打败?今rì我来见你,并非是想要看你的狼狈,而是想要让你明白,你为什么会失败罢了!即便是没有我的出现,只要你没有想明白这一点,你迟早还是会失败的,即便是不会败给大明,你迟早也有一天会败给建奴!因为你心中早已没有了百姓二字!

    当初我派人跟你说过,大明将亡,百姓思安,希望你能放下私念,率众归降于我,那个时候你便应该知道,其实以你的实力,是无法与我对抗的,但是你却还是选择了继续与我为敌,宁可以陕西数百万民众的xìng命为代价,不过就是想要满足你当皇帝的私心,所以在那个时候,便已经注定了你的失败,你视百姓为猪狗,而百姓弃你也如同敝履!”肖天健接着对李自成说道。

    听罢了肖天健的话之后,李自成愣了一下,虽然他还是觉得不服气,但是想想近年来他和手下的诸将在陕西的所作所为,却是是失了民心,不断的扩军,搞得陕西境内天怒人怨,大中军一来,他的大顺军便瞬间崩溃,老百姓也纷纷投靠大中军,为大中军助战,传递消息,结果使得他短短半年时间,便被打回了原形。

    李自成到了这会儿,也没什么可以争辩的了,不由得叹息了一声点点头道:“大概你说的不错,总之是我败了,这一点上我不如你,事已至此,你想如何处置于我,便自便吧!”

    肖天健站起身来,对李自成说道:“很好!既然如此,不知你还有何遗愿没有?”

    李自成微微的抖了一下之后,对肖天健问道:“但不知此次田见秀带人抓了我之后,我的夫人现在何处?假如她没死的话,可否求你留她一命?另外我死后,可否将我的尸身运回原籍埋了?”

    肖天健点头道:“你问的是高夫人吧!据我所知,高夫人在被俘之后不久,便已经绝食自尽,已经被安葬在了汉中府外,至于你的要求,我可以满足,你死之后,朕会下旨将你遗骸送回米脂择地安葬!”

    听到了高夫人的死讯之后,李自成一下沉默了下去,他虽然这辈子有不少女人,但是他却两度被他的女人戴了绿帽子,唯独这个高夫人跟了他之后,一直追随着他,帮他打理各种事务,现如今她却先绝食而死,早他一步撒手人寰,这让李自成颇为伤感。

    “既然她已经死了,那么恳请圣上在我死后,能将她的遗骸也迁回米脂,与我同葬!李某自知罪孽深重,但是还望圣上恩准!”李自成沉默了一阵之后,起身跪了下去,对肖天健叩头说道。

    肖天健看了一眼李自成,叹息了一声道:“你能在这个时候说出这样的话,朕岂能让你失望,就准你所请好了!”

    十天之后,经过大理寺的审判,李自成共被定下了十条大罪,其中以谋逆、滥杀平民等罪为主,判李自成寸磔于市,寸磔就是凌迟,说白了就是活剐。

    但是肖天健却最终法外开恩,赦李自成凌迟的刑罚,改为斩立决,于六月初三午时在南京城内的街市口将李自成斩首。

    听闻要处斩李自成,南京城内外顿时轰动,许多人都想见识一下这个纵横天下十余年的李自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于是纷纷走出家门赶往街市口一带观斩,一下把街市口一带给挤了个水泄不通,刑部没有想到会来这么多人观斩,最后不得不改为将李自成移到城南门外处斩,最后李自成在受刑之前,跪下对城内皇城方向磕了三个头,作为对肖天健特意开恩的答谢,没有再多说一句话。

    随着三声追魂炮响起之后,刽子手雪亮的大刀寒光一闪瞬间落下,一代枭雄李自成便被斩于南京城外。

    事后按照肖天健的旨意,刑部为李自成准备了一口不错的棺材,收殓了李自成的尸身,然后派人将他的棺木送往了他的老家陕西米脂,择了一地下葬,同时将他的夫人高氏的尸骸也从汉中府起出,也送往了米脂县跟李自成葬在了一起。

    至此一代枭雄终于揭过了他辉煌的一页,同大明朝一样,成为了一段历史。

    肖天健事后专门着令修史馆,为李自成单独修史,详细的记录了李自成的生平,收入到了明史之中。

    (今天中秋节,寒风祝所有读者朋友们阖家幸福、万事如意、身体康健!过一个舒舒服服的十一长假!)

第一百七十八章 内阁

    天元二年的中旬,整个南方接连雨水不断,再加上福建两广一带的地形复杂,关隘众多,虽然大中军集结了不少的兵力,但是在这样的气候之下,对于擅长使用热兵器作战的大中军来说,雨季给大中军制造出了很大的麻烦。

    另外由于地形的限制,也造成了大中军后勤保障的困难,所以整个南方的战事情况在最初大中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之后,便暂时xìng的陷入到了胶着状态。

    不过这对于肖天健来说,也并不是非常着急,因为他也很清楚解决掉郑家和永历小朝廷这件事,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解决的,南方作战有一定的特殊xìng,虽然不见得要打成持久战,但是想要几个月的时间之中,便将整个南方诸省都平定下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更何况这一次在福建用兵,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彻底消灭郑家在福建的势力,主要目的还是给郑家施压,所以在石冉和刘耀本打下福宁州,进而又控制了整个建宁府之后,福建方面的战事便暂缓了下来。

    而且海上这段时间因为风浪很大,海军的行动也随即跟着暂停了下来,不过这几个月的军事行动,还是给郑家集团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并且给予了他们很大的打击。

    许多郑军被迫倒戈投降了大中军,就连海军方面,也招降了一批原来从属于郑家的一些海盗,获得了上百条各式船只,招降了两三千郑家的部众以及小股海盗,整体局势对于大中军十分有利。

    如果不是这段时间雨水太多,严重影响到了军事行动的话,以石冉和刘耀本的实力,打下福州府也并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至于盘踞在两广一带的永历朝廷,这段时间在罗汝才所部的攻击之下,rì子也过的相当艰难,永历帝在手下诸臣的怂恿之下,生怕大中军自韶州长驱直入打到广州城下,于是慌忙之间便逃往了广西南宁避难。

    但是看似简单的这件事,却在广东引起的巨震,本来广东官兵还打算跟着永历干一番事业,即便是韶州大败之后,但是却并未放弃,而是摩拳擦掌的想要在广州府一带再和大中军分一个高下。

    但是没成想就在官兵们准备和大中军死磕的时候,永历帝却带着一众当官的弃了广州府,逃往了广西南宁,这一下对于广东的明军兵将们来说,打击非常之大。

    永历此举无疑等于是放弃了整个广东,所以在得知永历帝逃往了南宁之后,广东守军当即便士气大跌,而那些原本还想效忠于大明的官民,到了这会儿明白了过来,大明已经不足为他们的依靠了,故此在永历逃离广州之后,永历朝在整个广东可谓是民心大失。

    虽然大中军因为各种原因,在控制了南雄和韶州之后,停止了继续朝广州府攻进,但是广东的明军兵将还是有不少人开始主动和大中军联络,只待谈妥条件之后,便投降大中朝了。

    永历此举不单单是丢掉了广东人的人心,同样对于郑家来说,心理上的打击也很大,本来郑家还可以背靠广东,和大中朝为敌,但是永历突然间放弃广州府逃往南宁,让他们背后顿时也空门大开。

    一旦进入广东的大中军攻下广州府,那么对于他郑家来说,便几乎是灭顶之灾,使得他郑家顿时陷入到腹背受敌的状态之下,所以永历逃离广州府,不单单影响到了广东军民的士气,同样也严重影响到了福建的郑氏集团的生存。

    于是郑家在六月之后,更加频繁的开始和大中朝联系,商谈有关他们投顺大中朝的事情。

    肖天健这一次干脆直接在朝中吏部之下选派了一个能说善辩的官员,名叫张天成,曾经也是明朝旧吏,曾在河南任官,后来比较早投降了刑天军,因为能力不错,一直干到了吏部侍郎之职。

    这一次郑家要求和谈,单有前期派去的钱谦益显然不太够用,于是肖天健变将这个张天成作为大中朝的谈判使节在七月间派往了福建泉州,作为大中朝的全权代表和郑芝龙进行最后的谈判。

    虽然随着南方战事的顺利开展,内地的情况也逐步的平定下来,各地都呈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肖天健这个皇帝却忙的是不可开交,因为百废待兴,各地呈报上来的奏疏多如牛毛,这个时候肖天健才体会到了当皇帝的不易,要想当一个好皇帝,做一个明君,必须要起早贪黑的批阅各种各样的奏章,还要关注着各地的政务、军事,肖天健不敢大意,忙的是不亦乐乎,可是即便如此,还是不能处理完各种政务。

    就连他每rì早晨起床习武的习惯,这个时候也开始因为过度的繁忙而荒疏了下来,幸好他的老婆不多,要不然的话用不了多久,恐怕他就坚持不住了。

    而且最让肖天健不爽的还不是这些事情,他的专业学的是机械,他在立国之初,便想要大力发展大中朝的工业,但是当了这个皇帝之后,他却发现,他几乎没有一点时间来搞他的专业,有心想要抽点时间设计出一些机床,作为发展工业化的基础,但是时间却一点也抽不出来,甚至于连陪陪老婆孩子的时间他都没有。

    这让肖天健感到很是不如意,于是琢磨了一阵之后,便决定暂时效仿大明设立内阁大学士的方法,来让一些大臣来帮助他处理政务,他当皇帝可不是为了大权独揽,把自己累的像驴一般,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如果整rì间全部都被埋在这些乱糟糟的奏章之中的话,就不是他的本意了。

    另外他还要关注着各地的军事情况,军队在这个时候也需要不断的进行调整,原来的几个镇军,到现在随着大中朝掌控了越来越多的地盘之后,已经不太适应了。

    每个镇军现在所辖的区域实在是太大,除了主帅军权太大之外,也有些顾忌不过来,所以肖天健变有心想要在分出几个镇军,像后世的几大军区那样,来负责各地的军事。

    可是因为政务太忙,肖天健却无力抽出足够的时间来做这等事情,于是考虑再三之后,他决定成立一个内阁,设立内阁大臣,作为给他帮忙的手段。

    大明的内阁大学士制度其实是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的,说实在的,大明朝的皇帝勤政的根本没有几个,除了最初的朱元璋、朱棣和后来的崇祯之外,其余的皇帝基本上都不太过问政事,吃喝玩乐倒是都很在行,万历皇帝更是罢朝近三十年,几乎根本不理朝政,但是正因为内阁大学士撑着大明的门面,皇帝不管事但是政务却照常进行,也没有因为皇帝不理朝政而导致大明垮台。

    所以某种程度上这种制度,还是有一定的好处,起码可以让皇帝抽出身,来做些其他事情,更何况他搞出这个内阁大臣的制度,也不是说就不理朝政了,重要的事情他还是会盯紧的,而且早朝也不会废掉,更多的实物xìng的事务,完全可以交给内阁大臣来处理,这样的话他便可以抽身出来。

    于是肖天健便在七月间将卢象升从běi jīng调回了南京,虽说大中朝定都běi jīng的事情已经确定,但是肖天健也留出了两年的缓冲期,目前大中朝的政治中心还是在南京,而且北方在建奴山海关大败退回关外之后,再加上有罗立、李定国等大将驻守北方,短时间之内,不管是建奴还是蒙古人都不敢再轻易犯边,而且卢象升在这一年时间里,也将顺天府的事务处理的差不多了,留着他在běi jīng也是浪费,故此肖天健干脆便将卢象升调回了南京城。

    通过和诸臣商议之后,肖天健在大中朝组阁,建立起了一个内阁大臣制度,卢象升充任第一任内阁总理大臣,至于诸部的尚书,则全部入阁充作协理大臣,另外肖天健还令孙传庭也进入到了内阁之中,作为一个协理大臣,帮助卢象升来做事。

    这些大臣们的行政能力都是相当强的,上面再加上有肖天健来掌舵,有卢象升这个公心甚重之人来主持内阁,肖天健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于是在八月的时候,内阁便开始了运转,各种繁琐的政务开始移交到了内阁之中进行处理,一般的事情内阁大臣商议之后,便可以以内阁的名义批复下去执行,一些大事特别是军务方面的事情,则在内阁之中议定以后,呈交给肖天健来最后拍板,如此一来大量的行政事务便转到了内阁之中进行处理,大大的减轻了肖天健的负担,将他从繁重的政务之中给解放了出来。

    这令肖天健大大的喘了一口气,对于这次组建内阁大臣的事情,朝中诸臣基本上没有提出什么反对意见,毕竟大明之前也有内阁大学士来帮助皇帝主持政务,现在肖天健推行内阁制度,也不算是出奇,而且肖大皇帝愿意将一部分权力下放到他们这些重臣手中进行处理,这也是他们乐见其成的事情,虽然他们都是大中朝的大臣,但是也不想所有的大权就这么一直都被肖天健控制着,现如今肖天健主动提出来,让内阁大臣们来处理一些政务,对于他们来说自然是好消息,谁要是提反对意见的话,那就真是昏头了。

    卢象升非常感激肖天健对他的这种信任,他很清楚这个内阁总理大臣的分量,说白了他现在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这个内阁总理大臣也基本上算是宰相了,不过和宰相不同的是,内阁处理政务的时候,总理大臣也要听协理大臣们的意见,有时候需要一起商量之后才能决定,而且对于内阁的成员,总理大臣也没有任免的权力,这样一来也就避免了总理大臣一人独断专行.

    至于协理大臣,权力也比起以往的各部尚书有所增大,一些事情协理大臣便可以自行处理,而且各自分管一块,相互之间既有配合又有牵制,对于这样的做法,协理大臣自然也很是高兴。

    不过最重要的是许多政务通过内阁大臣,便可以处理,这样一下就把肖天健这个皇帝给从政务堆之中解放了出来,使得肖天健总算是可以喘一口气了。

    但是肖天健也并未就此放松下来,刚刚将繁琐的政务移交给内阁处理之后的他,便一头扎入到了另一项事务之中。

    (昨天收到了caojun417、品味读书二位朋友的中秋礼物,多谢你们的打赏!谢谢!)

第一百七十九章 重拾旧业

    肖天健亲自动手,制作了各种制图工具,马上便在宫中忙活了起来,这么多年来,他几乎快要将之前所学的专业给丢掉了,幸好前些年他意识到这种危险的存在,总是想尽办法抽出一些时间,来记录一些笔记,将之前所学的一些专业知识,通过回忆整理记录下来,即便是在行军打仗之中,他也总是挤出一些时间来做这些事情,现如今这些笔记已经整理出了十几本之多,等到现在他用上的时候,打开翻看一下,许多东西便马上便又能回忆起来。

    对于推进大中朝工业化的进程,肖天健是不遗余力的,他深知军事科学的进步可以大大的带动民用科技的发展,比如说蒸汽机最终被发明出来,便跟大炮分不开关系。

    正是由于为了造出更好的大炮,有人发明了镗床,用来加工大炮光滑的内膛,这也使得制造蒸汽机的汽缸得到了保障,最终使得实用xìng的蒸汽机被发明出来。

    所以想要发展工业化,机械是最基础的保障,肖天健一抽出时间,仅仅是稍作思考,便决定第一个要设计的机械便是镗床。

    对于他这个机械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设计一部简易的镗床,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而且只要镗床制造出来,第一个得到好处的便是军方,大中朝的兵工厂便可以利用镗床,为军队提供质量更好的大炮,使得中**队今后在战场上,不管是面对任何敌人,都可以在技术上取得相当的优势。

    所以肖天健马上便将热情倾注到了他的机械化梦想之中,但是设计一部简易镗床不是什么难事,困难的是将他制造出来,却并不容易,这里面牵扯到了材料的问题,眼下中国的冶金水平还并不高,铸铁件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镗床所需的刀具,这个时候却很不容易解决,后世用的都是高硬度的合金钢,这个时代合金钢是不用想的,现在还根本制造不出来,所以便只能采用高碳钢,这就需要工匠来想办法试制,直到试制出可用的高碳钢才能解决问题。

    另外一个就是动力问题,根本不可能有电力或者内燃机或者蒸汽机来提供动力,在这个时代可用的动力也仅有人力、畜力和水力,虽然风力也可以提供动力,但是必须要选择风力资源多的地方,所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人力所能提供的动力太小,畜力也不能提供稳定的动力,唯一可选的也只有水力。

    于是肖天健便将第一座镗床设计为了水力作为动力来源,这一点对于眼下的他来说并不算太大的难事,他已经掌握的大半个中国的资源,不管是人力还是物力上,都已经没有什么障碍,所以他索xìng便令工部,在南京城外,择地建立起一座机器制造厂,作为他试制第一代机床的场地。

    这个机器制造厂名义上归于工部管辖,实质上暂时直接由肖天健管理,牛金星这个工部尚书,按照肖天健的旨意,从各地同时调集了数十名高明的工匠,作为肖天健的帮手,供肖天健使用。

    有了人,有了场地之后,肖天健便马上开始动手,将一份份图纸下发到了工匠手中,别看这个时候中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制图,但是这一点也难不住肖天健,他亲自将工匠们招到宫中,为他们讲解如何看懂他所绘的图纸,这些工匠们一辈子都没有想过,居然能有机会进入皇宫之中面见皇帝,一个个入宫之后显得是战战兢兢,跪在地上根本不敢抬头看一眼肖天健。

    肖天健想要让他们起来听他讲解,但是这些工匠们一个个还是吓得够呛,于是肖天健只得无奈的令人弄来一个黑板,用临时代用的粉笔在黑板上写写画画,给他们讲解这些制图知识,让这些工匠们先从看懂他所绘的图纸入手,然后令他们领取图纸,下去开始试制。

    对于能在皇帝手下做事,这些工匠们无疑各个都觉得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而且皇帝陛下还告诉他们,他们只要按照他的要求,做好事情,那么赏赐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更让他们高兴的是,此次他们被调到南京做事,朝廷还发给他们每个人一份相当丰厚的工饷,这份工饷,足够他们来养活家用,甚至于皇帝陛下还令人在城外的机器厂为他们建造了屋舍,甚至于准许他们将家人也带到南京城安置,这样的待遇是他们从来想都没有敢想过的。

    所以当受命之后,这些工匠们根本就不敢懈怠,当从肖天健哪儿学了一些有关机械制图的知识之后,便很快可以看懂肖天健发给他们的图纸,于是回到刚刚建起的厂房之中以后,便立即各个都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而肖天健一有空,便出城跑到机器制造厂去亲自观看这些工匠们的工作,虽说他设计的第一代镗床已经尽可能的简化了工艺,但是却还是免不了会有许多零件并不容易制造,但是这一点对于这些工匠们来说,也不算是太难,有了肖天健所绘的图纸,虽然他们没有机器可以用来制造这些零部件,但是这些工匠们却充分的发挥各自的本事,许多配件先用生铁铸造出来,然后用手工的方式一点一点的琢磨,这么做虽然效率非常低下,但是这也是现在这个时代,没有办法的办法。

    于是一部粗笨甚至看上去原始的镗床,在这些工匠们的努力之下,历经两个月的时间之后,终于在肖天健的亲自指挥之下,将一个个部件组装了起来。

    而这座镗床虽然看上去非常粗陋,但是当接驳上了水力驱动装置之后,水闸一开,这座镗床便立即工作了起来。

    肖天健指挥着工匠们,将一门炮作新铸造出来,尚未打磨炮膛的六磅炮用夹具固定在了镗床上之后,便亲自主持开始cāo作这台镗床,看着镗床的刀具旋转着缓缓进入到炮膛之内,肖天健的嘴巴彻底的乐歪了。

    虽然这座简易镗床称不上完善,但是通过试用之后,还是很快将这门六磅炮的内膛车削的非常光滑,而且大中朝时下铸炮工艺采用的是铁范铸炮法,本来炮身和炮膛就已经相当光滑了,所以对于镗床的刀具消耗不大,一副临时试制出来的刀具,完全可以加工完一个炮膛,而且比起以前用手工抛光炮膛,要方便太多了,效率也根本不是手工或者半机械抛光炮膛可比的,质量上也更是大大的超出了以前抛光炮膛的水平,令跟着来观看的工部尚书牛金星以及工部一下的官员还有军工厂方面过来的工匠们无不连连称奇。

    他们这些工部的人员立即便意识到,这种镗床对于他们的重要xìng了,当即牛金星便对肖天健是好一番奉承,请旨让机器制造厂立即多造出一些这样的镗床,运至工部在全国各地的兵工厂使用,这么一来铸炮的速度和质量便又可以提高很多,肖天健也立即准了他的所请,下旨先期在机器厂以这座镗床为母本,开造二十部镗床,交付给各地兵工厂使用。

    只可惜因为是手工制造的原因,许多零件的jīng度尚嫌粗糙,所以造出的镗床虽然可以用,但是jīng度上却远达不到后世的要求,另外一些部件强度显然不够,刚用了一次便出现了故障,不过这对于肖天健来说,也算不上什么,因为他很清楚,即便是这些工匠们再怎么高明,眼下这样的生产手段,想要将所制作的零件误差减小到后世的程度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而且材料方面在钢材大批量被生产出来之前,仅用生铁熟铁来制作机械,零部件的质量肯定不如后世,这方面还需相当长的时间来逐渐的改善才行,现如今能造出这部炮筒镗床,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件非常值得庆祝的事情了,所以他也没有为此感到失望。

    镗床的试制成功,让肖天健信心大增,接下来马上便兴冲冲的开始设计起了其它通用机床,虽然这些机床都被他大大的简化了工艺,尽可能的减少零部件的复杂程度,jīng度上也尽可能的放宽,但是他很清楚当这些机械逐步的被制造出来之后,便可以利用这些原始的机床,来继续生产机床了,通过不断的用机器制造机器,今后再生产出的机床便会jīng度越来越高,最终能生产出的零部件也就越来越复杂,直至逐步的达到或者接近后世的机床。

    对于肖天健突然之间将jīng力转到了去摆弄这些奇怪机器上面,内阁大臣纷纷表示了他们的忧虑,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现在大中朝还刚刚起步,肖天健却忙于摆弄这些奇技yín巧之物,很可能会影响到他对政务的兴趣,而且大明朝就有前车之鉴,最近的就是明熹宗天启帝朱由校这个例子,明熹宗当皇帝,对于治国平天下的事情一概不感兴趣,朝政让魏忠贤把持,而他却整rì里只醉心于玩儿木匠活,结果将大明折腾的是乌烟瘴气。

    于是卢象升这个总理大臣坐不住了,赶忙便进宫找肖天健进言,以肖天健现在已经贵为一国之君,不应该沉迷于这等所谓制造机器的“玩意儿”之中,也不能整rì间常和那些粗鄙的工匠们混迹在一处,这样实在是有伤体统,而是更多的要将心思放在政务方面。

    肖天健听罢之后,立即大笑了起来,对卢象升问道:“卢爱卿!你们的担忧朕是了解的!虽然近期朕时常前往机器厂巡视,但是卢爱卿你们可曾发现,交到朕这里的奏疏,朕可是拖延了吗?”

    卢象升想了一下之后,发现这倒是没有,他们这段时间呈递给肖天健的一些需要他这个皇帝来拍板定案的奏疏,肖天健确实没有拖延,很快便都批复了下去,根本没有耽搁什么,所以说肖天健沉迷于玩儿机器这件事,并未影响到肖天健对于政务的处理。

    “卢爱卿,朕很高兴你们这些内阁大臣能如此关心朕,但是朕也请你们放心,朕做这些事情,绝不会玩物丧志,而是这些机器,对于我们中华来说,太重要了,你们现在还不能理解这些机器的重要xìng,但是朕可以告诉你们,有了这些机器之后,中华便会在今后几百年之中,在这个世上立于不败之地,成为这个世上最强大的国家!

    这些机器将会成为国之根本,并且可以创造出大量的财富!你可还记得,你刚刚回到南京城的时候,朕赐给你的那个怀表还有自鸣钟吗?要知道现如今这些东西代表了西洋人最高的成就,他们仅仅用这么一件东西,便可以在外面中华换取到上百乃至上千两银子,而朕近期摆弄的这些东西,却可以让他们今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只能对我们中华仰视!

    别的不说,就说朕最先设计制造出来的那部镗床吧!卢爱卿有所不知,有了这部镗床之后,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最基本的是我们所造出的大炮,不管是质量上还是shè程和威力上,都将远超过西洋人所造的红夷大炮,有了这台机器之后,我们今后不管是在陆上,还是海上,都将拥有很大的优势,只有如此我们中华才不会再被外人欺凌!

    另外这些机器还能创造出很多让你们想不到的东西,今后可以富国强民,朕难道能算是玩物丧志吗?

    朕之所以重组内阁,就是希望你们这些国之栋梁,能替朕多承担一些,让朕抽出一些时间多为我们中国人做一些事情,人生短短几十年时间,朕不能都将所有jīng力放在政务处理上,朕还有许多事情要办,希望卢爱卿你们能记住朕的话!

    如果卢爱卿发现朕有朝一rì因为做这些事情,真的陷入到了玩物丧志的境地之中,为此而荒废了政务,那么朕至今还记得,曾经赠给卢爱卿的那根马鞭,卢爱卿大可到时候持鞭来宫中打醒朕便是!

    但是只要朕没有像你们说的玩物丧志,那么还请诸位爱卿能多为朕分担一些!”

    听罢了肖天健的这席话之后,卢象升等大臣们虽然还是有点想不通,这些奇技yín巧之物,怎么会像肖天健所说的那样,对大中朝如此重要,但是看肖天健说的真切,而且想想肖天健这些年来,却是往往会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而他也不像是一个会玩物丧志之人,于是卢象升等人只得拜伏在地,谢恩之后退出了皇宫。

    (昨天开了个好头,总算是没有颗粒无收!多谢caojun417朋友的打赏!)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7655/ 第一时间欣赏葬明最新章节! 作者:寒风拂剑所写的《葬明》为转载作品,葬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葬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葬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葬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葬明介绍:
葬明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葬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葬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