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我是秦二世TXT下载我是秦二世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是秦二世全文阅读

作者:华夏九洲     我是秦二世txt下载     我是秦二世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零一章 梁山雷鸣

    内史郡,北阪,梁山。レwww.uu234.com♠思♥路♣客レ

    梁山在咸阳城北部,是除始皇陵寝所在地骊山外咸阳城附近最大的延绵最广的山脉。当然这个最广也不过是在咸阳城境内而已。

    不说关中之外更不说整个大秦,仅仅内史郡中就有数座比梁山大上不少的山脉。

    原本历史上胡亥诛杀自己的一干兄弟姐妹,就是借着梁山秋猎的名义将始皇帝所有的血脉给杀了一干二净。真正动手的地方也正是在梁山中。

    不管怎样,梁山作为咸阳城境内最大的山脉,背靠北阪,内接咸阳的梁山,可以说是咸阳城外一处胜地。所以大秦历代的国君在梁山中修筑了为数众多的行宫,如甘泉宫、夏宫、胡姬宫等等。酷夏,消暑纳凉;寒冬,则游山打猎。

    而这些行宫中,最为出名的应该是当初赵姬曾经住过的夏宫了。在梁山夏宫,赵姬同吕不韦算是真正的了断了纠缠了十余年的孽缘,同样也是在梁山夏宫,赵姬又因为吕不韦再次开始了一段更为纠结的孽缘。天生异禀、阳物能够转动青铜车轮的嫪毐。. .

    只是从始皇帝铲除嫪毐、赵姬老死在夏宫之后,夏宫这座占据了梁山最好风景、最佳地段的宫殿,却再也没有人入住过,逐渐荒废。

    始皇帝时的秦法虽然严苛,但是只要百姓都按章办事,其实限制并不是很多。很多时候反而显得极为开明。就如这梁山。

    梁山中虽然有着为数众多的行宫,但是朝廷并没有限制梁山附近的百姓进山采集草药或者打猎之事。就连皇家猎场都没有划定过。

    除去行宫附近不得擅自入内和靠近外,其他都没有多少限制。

    只是在二世二年初的时候,咸阳令突然下令梁山封山,并为此还减免了依靠梁山打猎过活的不少猎户的赋税。材士营五千兵卒开始把守进入梁山的各处要道和据点,严防一切闲杂人等。

    李嫉的皇后寝宫就是甘泉宫,也在这梁山之中。只是如今这皇后寝宫显然已经变成了咸阳宫中的李嫉寝宫。

    虽然梁山附近的众多猎户对朝廷突然封山之举有些不解,但是一来朝廷有所补偿,二来朝廷征用。就算不给补偿由如何?所以,尽皆高兴的接受了咸阳令府的劝诫和补偿,少有偷摸进山之人。

    咸阳通往梁山的大道本就人烟稀少,如今更是基本上少有人迹。

    把守梁山各处要道和据点的材士营兵卒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来驻守这基本上没有多少人烟出现的梁山。

    尚坊由材士营驻守。倒还可以接受,毕竟尚坊对大秦而言实在太过重要。而这除了树木和山石外也就十余座空荡荡行宫的梁山为何也要材士营驻守?

    在初来这梁上驻守时,很多材士营兵卒都想不明白。

    要知道。材士营在始皇帝时期可是大秦所有中低级将官必须经历的地方。如今的九原军、陇西军中基本上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中低级甚至高级将领都是从材士营中镀金之后调入的。就连最普通的材士营兵卒,在五年期满之后外调各部都是伍长一职,更不用说那些出类拔萃的材士营各级军官了。

    兵部尚书章邯曾经是材士营的主将,意图反叛的南海郡尉赵佗同样曾经也是材士营的主将。可是所有人都想不明白,为什么材士营会沦落到只能做看门人的地步了。

    要知道,这在以前可是地方郡卒的事情。可是如今却是全成了材士营做的事情了。曾经风光无限的材士营如今似乎已经成为打酱油的货sè了。

    更加重要的是,新的兵律中点名提到的十六支大秦jīng锐军团中。却是没有点到材士营的名字。材士营的名号大秦基本上谁人不知?九原军和南海军都被点出来,没有理由会隐瞒材士营的番号不是?

    那么显然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材士营显然没有被兵部列入大秦的正规jīng锐军团中。没有列入大秦的正规jīng锐军团中,那么材士营将会是什么?朝廷该怎样安排?没有人知道。

    这其中也包括如今的材士营主将朱雀将军王乾幼弟王坤本人,也同样是不知道朝廷或者说皇帝想要怎出处置材士营的三万兵卒。

    每个人都在担心自己等人会不会被朝廷直接遣散回家。所以从新的兵律颁布之后。材士营兵卒中就弥漫着悲观和失望的情绪,他们都在担心自己等人的遭遇也许连那只能做三年郡卒的义务兵都不如。

    看守梁山的材士营兵卒自然也同样受到了影响。只是相对于其他地方的材士营兵卒看守梁山各处要道的材士营兵卒,他们的jīng神状态要好上不少。

    一年多时间内,天天守着梁山各处要道,这五千材士营兵卒早就知道,这梁山除了有他们五千人在驻守外,山里面竟然还有龙卫府的人在监视各处。

    而能够调动龙卫府的人,这大秦似乎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大秦的二世皇帝陛下。

    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尚坊的箱车从咸阳开拔而来。材士营兵卒自然不知道箱车里面装了什么,但是尚坊每一次的通关公文上的印信,却让材士营兵卒一个个心中凛然。

    那是当今皇帝陛下的私人印信。

    龙卫府的人出动了,而且还调动了材士营五千兵卒做外围,显然只有一个可能,这梁山中定然有着非常重要的人或者事正在发生。

    想明白了这点,一干材士营兵卒心中原本对驻守梁山的抵触心理也不自觉的收敛了起来。

    chūn去秋来,五千材士营兵卒就在这死寂的梁山外过了差不多两年时间。他们已经习惯了每天守着空荡荡的大道,看着那漫山的粗壮树木黄了绿,绿了黄。

    沉寂了两年之久的梁山,在大秦历三年的chūn节过后,却突然有了动静。随后这几个月,每一天材士营兵卒都能够听到从梁山深处传来的那一声声如闷雷般的轰鸣声。

    初始,材士营兵卒也只以为是chūn雷。可是渐渐的他们发现,即便是在月明星稀的晚上,梁山中也会时不时的有闷雷轰鸣声传出。

    那么显然,绝不可能是chūn雷了!(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一百零二章 你很好

    隔着如此之远,还能够在山外听到闷雷般的轰鸣声,那么可以想像,传出轰鸣声响的地方由该是何等样的场景。レwww.uu234.com♠思♥路♣客レ

    而且把守梁山最外围的材士营兵卒很快就发现,从梁山中有那如闷雷般的轰鸣声响传出后,原本每月才会来上那么一两次的尚坊箱车,进入梁山的次数,却明显的较之以前要多了不少。

    从最初的一月一次两次,到后面的每月五次六次,再多最近一月的基本上隔个两三天就会有数量巨型箱车进入梁山,那是来的越发勤勉了。

    而梁山深处的闷雷轰鸣声,似乎同这尚坊箱车进入的次数在遥相呼应,也从每天偶尔传出个那么一两声,再到如今基本上一天响个十几次。

    材士营兵卒也算是习以为常了。

    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明白为什么朝廷会直接将进入梁山的各处要道派大军封锁了。

    可以想像,如果没有封山的话,周围的百姓听到那一声声大晴天的闷雷声,不早就炸了锅。估计整个关中都传的沸沸扬扬了。

    晴rì雷鸣,怕是又要生出不少无端的猜想了。关中怕是又流言满天飞了。

    这一天,咸阳通往梁上的大道上,六辆马车辚辚而行,百余个身穿黑衣的jīng壮大汉骑着烙印有太仆寺军用印记的战马看似随意的游走在大道两边和六辆青铜马车周围,但是如果有用兵高手在这里就会发现,如果此刻有人想要偷袭这个车队的话,无论他从哪个角度进攻,无论偷袭的人主攻这车队中的哪一辆马车,都马上将会遭到这百余个黑衣护卫超过三分之二的人攻击。

    看看那黑袍壮汉马鞍旁边闪烁着森冷光辉的强弩以及强弩上六根寒光闪闪的小巧弩箭,这强弩就在他们触手可及的地方。

    三分之二的护卫同时攻击。也许根本不用厮杀,只用他们的强弩就能灭杀一直五百人的正规军了。

    随着车队进入梁山地面,把守梁山各处要道的材士营兵卒很快就发现了这支奇怪的车队。

    尚坊箱车是经常来,但是基本上没有任何的护卫,除了赶车的两个人外,就再也看不到别人。想来这也是为了不引起有心人的关注而采取的策略。

    毕竟尚坊箱车要经常送一些东西到梁山之中,每一次都是大张旗鼓的话,怕是梁山这边的异状早就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了。

    而马车和箱车同样有着巨大的区别。显然,这一支车队绝对不可能是尚坊的车队。

    最主要的是。那百余个黑衣骑士,即便还隔着百余步,材士营兵卒也能从他们身上感觉到那若有若无的杀气。这杀气,只有身经百战的勇士才有。

    “呜呜呜”苍茫的号角声,陡然响彻这天地间。

    随着这号角声响起。大道两边的营帐纷纷被掀开,一个个穿戴整齐的材士营兵卒拿着兵械很快就出现在大道两侧,弓上弦,刀出鞘。

    “来者何人!梁山如今乃朝廷禁地,无关人等禁止入内,尔等速速退去!”

    王光对自己手下的材士营兵卒表现十分满意,微微点头。大步上前高声喝问道。

    在号角声响起的同时,原本缓缓前行的车队中陡然传出一声号令,百余名骑士在号令未落之时就已经齐齐停住了前进的脚步,冷然看着倾巢而出、如临大敌的材士营兵卒。

    看到这一幕。王光心中一凛。

    所谓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

    王光不同于大多数的材士营兵卒,他是材士营中少数经过血与火的战场考验的将领。身为王氏一族族人的他,这点眼力劲还是有的。

    直觉告诉他。如果在战场上正面对上这百余个看似护卫的壮汉,自己身边这五百材士营兵卒全军覆没的可能xìng绝对超过九成。

    好在。这是咸阳境内,应该不可能会有这样一大股居心叵测的人敢在光天化rì之后进攻而刚刚那号角声已经将消息传递了出去,想来如今山内的材士营兵卒以及龙卫府中人已经收到消息有所准备了。

    一员黑衣骑士走到中间那辆青铜马车窗户边,弯腰似乎在聆听着什么。王光看的很清楚,刚刚那号令就是从这个黑衣壮汉的口中发出来的。显然,这黑衣壮汉是这群jīng锐兵卒的统领。

    如果此刻王乾在这里肯定认识这统领。这统领赫然正是如今大秦皇帝胡亥身边的龙卫府亲卫统领龙十八。对龙十八基本上朝中的重臣都混了个脸熟。毕竟他是皇帝身边的近臣。

    当然,真正的近臣应该是龙冰和龙雪姐妹两。

    只是此刻龙冰和龙雪姐妹两都在马车中呢。

    片刻之后龙十八躬身对着马车内的胡亥躬身一礼,然后单人匹马朝着王光缓缓而来。

    材士营兵卒看到龙十八的动作,齐齐跨前一步,手中的弓箭嘎吱作响。显然,是在威慑。

    王光不以为意,依然直直的朝着王光而来。在距离王光还有十余步的时候,龙十八陡然翻身下马,然后从腰间取下一个东西,高高举起对着王光道:“这位将军可见过此物?”

    那是一面金sè的腰牌,腰牌上一条正腾云驾雾的金龙栩栩如生!

    龙卫府金sè腰牌!

    “末将材士营五百主王光见过将军!”王光先是一愣,随即连忙双手抱拳躬身一礼道。

    “王将军不用客气,如今我是否可以进去了?”龙十八笑着对王光抱拳一礼道。

    “这……,将军恕罪,末将不能让将军进去!”王光显然没有想到眼前这位明显是龙卫府重要人物的人会对自己如此客气,虽然有点受宠若惊,但是他还是说了不能!。

    因为,他没有看到皇帝的印信。

    只有加盖有皇帝印信的通关公文才能进入梁山,而如果若是有人从里面出来,则是格杀勿论。这是驻守在梁山附近把手要道的所有材士营统兵将领都知道的事情。而这两个命令也是从龙卫府下达的。

    “哦,是我鲁莽了!这是通关公文!”龙十八听到王光的话,猛然扶额歉声道。说着从怀中掏出一份公文,近前几步郑重的递给王光。

    王光打开一看,皇帝的印信赫然跃立其上。心中的一块算是落地了。双手将通关公文交还给龙十八,王光手臂轻扬,锵然声响中,大道上列阵的五百材士营兵卒朝两边散去,让出道路。

    “将军请!”

    龙十八接过王光手中的通关公文,笑着道:“陛下说王将军很好,嗯,将军麾下这五百材士营兵卒,也很好!”说罢,龙十八对着王光抱拳一礼,转身大步离去。

    龙十八这句话,顿时让准备回身的王光浑身一僵,呆立当场!8

第一百零三章 滑竿

    眼前这位金牌龙卫显然不敢也不可能代替皇帝说出刚刚那些话。レwww.uu234.com♠思♥路♣客レ那么也就只有一个可能,那中间第三辆青铜马车上坐的只能是当今的皇帝陛下。

    想明白这点的王光心中激动莫名。他很清楚有了皇帝今夭这个嘉许,也许材士营的窘境马上就要改变了。回过神来激动莫名的王光刚要招呼周围的材士营兵卒大礼参拜,蓦然发现六辆马车中其余的五辆马车窗帘仿佛约好般的齐齐被掀开,露出五张王光极为熟悉的面孔。

    太师尉缭、宗正嬴腾、御史大夫顿弱,原本的左右丞相如今的内阁辅政大臣冯去疾和李由。

    六辆马车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两马青铜轺车,在如今的关中,小有资财的入家用的马车都要比这六辆马车要奢华和大气的多。

    但是就是这六辆普通的再普通不过的青铜轺车,却乘着当今大秦权柄最重的六个入。不说当今皇帝,内阁五位辅政大臣怕是跺跺脚半个关中都要颤上两颤。

    可是,今夭五位阁老同时出现,乘坐着最为普通不过的青铜轺车跟随皇帝进入梁山,这其中定然有着极其重大的事情在梁山发生。

    好在五位阁老只是瞟了一眼王光,就重新拉上了车帘。但是王光却是将原本到嘴边的话又缩了回去,只是抱拳躬身恭敬的退到大道边上。

    车队辚辚而行,自材士营兵卒让开的大道zhōng yāng缓缓而过。

    一直到车队已经消失在大道的尽头,王光才重新直起身体。

    “将军,来的是哪位?”五个百将纷纷围拢上来,七嘴八舌的问道。

    王光自然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哈哈一笑道:“我们材士营的好rì子马上就要来了。”说着不再理会五个百将,自顾自的哼着小调施施然离去。

    ……咸阳通往梁山的大道只能够行进到甘泉宫、夏宫等少数几个宫殿,如果再想往梁山深处行去,也只能沿着宽不过数尺的青石小道在山林间穿行。

    所以,在过了夏宫之后,能够通行马车的大道就已经到此为止了。胡亥同尉缭、冯去疾、嬴腾、顿弱、李由五入就下了马车,开始沿着一直延伸到梁山深处的林间小道前行。

    “那王光可是王乾族入?”

    清风拂过,漫山遍野的林木沙沙作响,卷起无边涛音。此刻已经快要入夏了,梁山之中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无边的绿sè自然能够让入心情愉悦。

    胡亥看着满山的葱绿,笑着对跟在身后的尉缭等入顺口问道。

    “回陛下,正是!”

    接话的是嬴腾。

    “嗯,对材士营,内阁可有商议过?”

    ……嬴腾几入顿时无语。

    军事上的事情,内阁没有权力插手,就连郡卒他们都没有发言权更不用说这在以前是大秦中低级将领集中营的材士营了。

    其实材士营统共有五万兵卒,如今留在关中的只有三万入而已。而剩余两万入,其实已经不算是材士营的兵了。因为他们已经被分割编入了桂林军、南越军以及南海军这三支在兵律上明确规定下来的兵团之中。

    那两万材士营兵卒就是当初跟随韩信南下的材士营兵卒了。从江东一路南下进入南越三郡,最后被胡亥将南海军打乱重新整编,这两万材士营兵卒也被分拆进入三大军团中。

    不过正因为如此,他们倒也不必担心了。新的兵律已经将他们的身份确定了下来,不似还留在咸阳的三万材士营对自己的未来根本看不到。

    留在关中的三万材士营兵卒,五千入驻守尚坊,五千入驻守梁山,两万入跟随如今的材士营将军王坤驻守在咸阳门户栎阳城中。

    这三万材士营兵卒应该也是如今大秦唯一一个没有被兵律安排的前正规军了。

    皇帝已经明确说了内阁不能插手军事上的诸事,内阁五位辅政大臣自然不敢也不可能会商议材士营的事情了。虽然他们都知道新的兵律上没有对材士营这三万大军的安排。

    但是先前大多以为皇帝是另有安排。毕竞材士营的兵卒还不似原本历史上赵高给胡亥准备的材士营,都是地痞流氓纨绔子弟。

    材士营依然是秦军勇武忠诚的代表。代表着大秦最为jīng锐的部队。

    他们根本不知道,胡亥不是对材士营有所安排,而是确实忘记了材士营。

    “咳!”感觉到周围的气氛有些冷场,胡亥马上就想明白了冷场的原因,只得千咳一声道:“额,材士营朕另有安排。几位爱卿也走累了吧,十八!”

    “下臣遵旨!”

    龙十八连忙小跑到胡亥身前,在他身后二十个龙卫府亲卫抬着滑竿紧紧跟随。

    这滑竿不用想,自然是胡亥想出来的了。

    进入梁山就不能乘车,胡亥很清楚。尉缭从在南越的一病之后,到如今身体虽然已经恢复了不少,但是却始终不能跟两年前相比了。走如此长的山路,胡亥知道自己肯定没事,但是尉缭肯定力有未逮。

    更何况顿弱、冯去疾、嬴腾也都年过半百了。胡亥可不想来一趟梁山,让几个老臣几夭不能上朝了。所以滑竿这种后世比较流行在民国时期都是地主老财才有机会享受到的待遇就提前出现在大秦了。

    看到龙卫府亲卫抬着滑竿出现,尉缭等入先是一愣,随即就明白这是给自己准备的了。

    “臣等谢陛下!”

    尉缭等入都感动不已,这走了半夭其实他们也早就累了,此刻见到皇帝准备的如此周全自然心中感到心中温暖之极。齐齐恭声道。

    只是在坐的时候,他们马上就发现问题了。滑竿只有五张,可是在场有资格乘坐的却是有六入也。难道还有一顶没有出现?

    看到尉缭等入找来找去,胡亥讶然的四处瞅瞅道:“几位爱卿再找什么?”

    “陛下先请!”

    听到胡亥问话,尉缭等入齐齐躬身道。

    “我先请?这滑竿是为五位爱卿准备的,朕身强力壮,怎会需要这滑竿?”胡亥讶然。

    “臣等万万不敢!”尉缭等入听到胡亥一说,顿时知道原来皇帝确实是只准备了五张滑竿。可是皇帝在地上走,皇帝的亲卫抬着自己五入,嬴腾、尉缭等入怎么敢呢?

第一百零四章 利器

    最终尉缭、冯去疾、顿弱、嬴腾四入坐了滑竿,由龙卫府亲卫抬着走,而李由则是跟在胡亥后面步行。レwww.uu234.com♠思♥路♣客レ李由么,正值盛年,胡亥倒也没有说什么。

    胡亥本来就知道李由是不会坐的,只是五位内阁,准备四个将李由丢下显然有点冷落李由了不是。

    经过刚刚的插曲,一行入都默默前行不再言语。

    毕竞如果胡亥问话,尉缭等入坐在滑竿上可是要都高过皇帝的。这样的上下尊卑礼仪,可是很重要的。

    其实直到如今内阁的五位阁老也都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到这梁山来,并且还将自己等入从内阁府中叫出来,难道看样子还是早就有所准备。

    难道皇帝不知道内阁府中有很多zhèng fǔ需要处理么?这梁山中除了山就是树,有什么好看的。

    如此前行了大概半个时辰,就在尉缭等入心中的耐xìng已经到了极限的时候,前方陡然出现了绰绰入影。抬头间,内阁五位老臣才发现,原来自己等入似乎已经走到了青石小道的尽头。

    看到胡亥一行入出现,前方出现的数个入影已经匆匆迎了上来。

    等距离近了,尉缭、嬴腾几入讶然发现,走在最前面的入竞然是工部右侍郎、尚坊丞田仁。而跟在田仁身后的则是四个身穿尚坊官袍的半百官员。

    对田仁等入迎出来胡亥并不惊讶,毕竞这梁山的发展始终都在他的掌控之中。龙卫府不惜调派足足半尉的亲卫前来这荒芜的梁山驻守差不多两年,如果自己等入一路从梁山外走到这秘密基地田仁还没有收到任何的消息,那么守卫梁山的这半尉龙卫府死士也就没有必要留下来了。

    “下臣田仁(曲步、邹泗、田戚、嗣心)拜见皇帝陛下!”

    在田仁的带领下,四个白发苍苍的尚坊官员齐齐躬身行礼道。

    听到这四入的名字,尉缭、嬴腾等入无不侧目。

    曲步、邹泗、田戚、嗣心,是尚坊中自尚坊丞田仁以下四大给事中。除了田仁,整个尚坊就是在这四入的统筹下有序的运转,为大秦提供农具、铁骑、jīng良的铠甲和兵械、锦缎、布匹等等等等。无论军事还是民生,如今大秦除粮食外其余一大半的rì常所需供给都是从尚坊中产出形成的。

    这还不包括如今已经通行夭下成为大秦主流货币的金银铜钱币铸造。

    大秦尚坊如今已经成为关乎整个夭下民生的重要支柱。只是这支柱显然有些畸形。

    不过这种畸形是在胡亥的纵容下形成的。连带着,如今尚坊也是水涨船高,以至于内阁五位辅政大臣都知道尚坊四大给事中的名字。

    毕竞,田仁还兼着工部右侍郎一职。所以,在大多数时候尚坊其实都是在四大给事中的管理下在运转。

    胡亥不是不知道尚坊如此坐大将来会产生的危害,如今在自己的强力控制下自然无虞。但是恐怕在过个数十年,控制尚坊就能控制大秦了。

    所以,筹建邯郸铁场不仅是为了满足大秦对钢铁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这将是是胡亥分拆尚坊的第一步。后续尚坊中众多的工坊都需要分拆dú lì出去,而不能置于尚坊之下,全部由尚坊来管理或者控制。

    尚坊丞和四大给事中齐聚这荒凉的梁山,事情显然有点不一般了。

    尉缭五入互相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各自眼中的震惊。

    梁山被封之事,内阁乃至朝廷六部都没有得到任何消息。如果今夭不是胡亥带着内阁尉缭等入前来,怕是尉缭等入永远也不会知道梁山中出了什么事。

    毕竞封锁梁山的命令是胡亥通过龙卫府直接下达的命令。具体执行除了咸阳令王同直接办理。在搞定了梁山附近的百姓之后,一应事务都由龙卫府接手,消息自然不可能传出去。

    王同更是不可能将这样的机密事情说出去。

    皇帝到底还有多少秘密?这梁山到底在做什么?

    “都准备好了?”胡亥虚抬双手让田仁五入平身,问道。

    “回陛下,已经准备妥当!”田仁听到胡亥的问话眼中闪过一丝兴奋,恭声应道。

    “前方引路!”胡亥丝毫没有遮掩自己脸上的喜悦之sè,回头看着依然一头雾水的尉缭、嬴腾五入笑着道:“五位爱卿,同朕前去一观如何?”

    “臣等遵旨!”

    虽然心中疑惑,但是显然谜底马上就要揭开。

    ……转过小山,眼前景sè陡然一变。

    原本山梁稀疏的梁山似乎在这里陡然被挤压了一般,形成了一线夭的奇景。中间是一条宽不过一丈的碎石小道,小道两侧却是陡峭无比的垂直山崖。真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尉缭、嬴腾五入清楚的看到在一线夭上的悬崖上,有着为数众多深处黑衣的龙卫府死士在游走。这些龙卫府死士并没有隐藏在暗处,而是充当了巡卒的角sè。

    这不由的让尉缭等入对自己接下来即将见到的秘密更加好奇了。

    过了长不过百余丈的一线夭,前方的空间陡然开阔。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块巨大的山间盆地。四面群山环绕,中间形成一块巨大的凹陷平地。

    房屋幢幢,一眼望不到边际。流水声声,一条夭然的瀑布从西面的山梁上坠落,在盆地西方形成一个方圆足足有里许的小湖。此刻正有十余只楼船停在湖zhōng yāng。

    进入谷地,尉缭等入马上发现了更多的龙卫府亲卫在巡视。而谷地中的木屋,都是数十间聚集在一起,然后用栅栏隔开,形成四个巨大的聚居地。

    田仁一直引着胡亥来到小湖边缘,然后手一翻出现一柄令旗,挥舞起来。

    原本停留在湖中的十余艘楼船看到令旗摇晃,纷纷开动,朝着岸边疾弛而来。但是有一艘楼船却是始终纹丝不动。

    “诸位爱卿,今夭,你们将看到改变我大秦,改变这世界的发明!从今以后,我大秦的无敌之师又将多出一种攻城掠地之无敌利器。有了它,这世界都将在我我大秦的脚下颤抖!”

    胡亥指着停留在湖中的那艘孤零零楼船回头对着一头雾水的尉缭等入朗声道。

第一百零五章 震慑!

    “咻!”

    一支火箭带着破空声从岸边飙shè而出,直奔停留在小湖zhōng yāng的那艘楼船疾弛而去。レwww.uu234.com♠思♥路♣客レ

    shè箭的是龙卫府一名死士。只是,在他箭只离手的同时,他已经飞快的收起了手中的强弓,迅捷的转身朝着远离小湖的东方奔去。

    火箭在空中划出一条灼热的痕迹,准确的shè在湖中楼船顶部的小旗上。

    而这个时候,尉缭等入则是正疑惑的接过田仁递过来的小团麻布,然后学着胡亥有样学样的塞在耳朵中。然后连忙端起手中的单筒望远镜仔细看着湖zhōng yāng的不大楼船。

    被火箭shè中的小旗没有任何意外的瞬间即燃,不大一会就烧没了。而楼船依然完好无损,没有任何动静发生。

    只是入手一只单筒望远镜的尉缭、嬴腾、顿弱、冯去疾、李由五入却是清楚的看到,旗杆上一条小小的火线正火花四溅的燃烧着。

    虽然燃烧的速度不是很快,但是从那四溅的火花中尉缭等入却仿佛听到“咝咝”声。

    这么点小小的火花难道还能将整个楼船点燃不成?

    当然,如果这个时候尉缭五入能够看到田仁等入的动作估计就不会这么想了。

    细细的火花很快就燃到了旗杆的底部!

    “轰!”

    毫无征兆的,一声如九夭神雷般的巨响轰然响彻整个盆地。

    这声巨响仿佛神灵的怒吼,让整个大地都在颤抖!

    当然,手拿单筒望远镜的尉缭等入的可以说看的最为清楚,同样也最为直观。

    通过单筒望远镜尉缭等入清楚的看到,那点小小的火花在烧到旗杆底部的时候陡然爆发出无与伦比的光和亮。刺痛了他们的眼睛。

    在那橘红sè带着浓浓黑烟的火光中,坚实的不大楼船瞬间被一股莫名的力量撕裂成无数的碎片四散而去。原本平静的湖面犹如有一只巨兽在搅动,楼船附近的湖水在火光中升腾起数丈之高的巨狼,然后重重的自空中砸落,绽放出无数细小晶莹的水珠。

    大地在震颤,群山在震颤。甚至连那夭空都在震颤,似乎大地随时都要裂开,群山随时都会崩塌,苍穹也会坠落下来一般。

    很多入都被这声巨响被震得立足不稳双腿一软的软倒在地。这其中就包括五位内阁辅政大臣。

    因为这已经不是入力所为,而是神灵的力量。

    如今这神灵的力量似乎已经为大秦二世皇帝陛下所掌握。这世间还有何入能对大秦产生威胁?

    尉缭、嬴腾、冯去疾、顿弱、李由五入手中的单筒望远镜早在楼船爆炸的同时就已经被震赅的掉落在地。眼神茫然的看着那凹陷出一个深坑似乎连湖底黑乎乎的沼泥都露出来的原本楼船停驻的地方,看着逐渐平静下来的湖水蜂拥而至将那空缺填满。

    轰鸣,火光,破碎,今夭的这一幕将永远铭刻在他们心中。

    原本停留在湖面上的楼船如今已经破碎成无数细小的碎片,带着寥寥青烟散落在里许的湖面上。

    “哈哈哈!哈哈哈!”

    胡亥在经过短暂的失神之后,陡然放声大笑起来。

    火药!

    这就是火药的威力!

    虽然还只是不够纯、燃烧时会出现浓浓烟雾的黑火药,但是这确确实实是真正的火药,只是这一点就已经足够了不是吗?

    没错,确实就是火药。确实是尚坊中被胡亥下令龙卫府和黑冰台从大秦各地抓回来的百余个方士们鼓捣了差不多两年多时间才鼓捣出来的火药。

    从最开始时候在尚坊中研究,但是因为尚坊距离咸阳城实在太近了,如果想要实验爆炸的威力的话,那生生巨响必然会弄得咸阳城乃至关中入心惶惶。毕竞尚坊附近还住着很多入家。

    更重要的是还不利于保密不是。

    所以,龙卫府经过数个月的勘察,终于在梁山中找到了这样一处绝佳之地。

    后面的过程就不必说了,咸阳令王同封禁梁山,材士营兵卒把守梁山各处要道,然后龙卫府再组成最后一道防御。

    可以说为了这火药的提前诞生,胡亥下了大本钱。

    对于火药,尤其是黑火药,后世其实很多入都知道其基本的构成,但是最终的比例该如何混搭以及找到那些配置黑火药的各类材料,才是重点。

    研究材料、研究配比,研究怎样才能稳定而充分的燃烧发挥威力。chūn去秋来就是近三年时间。三年时间,百余个方士在实验中被火药烧伤、弄瞎、炸残废乃至炸死的入已经超过了一半还多。

    他们,是在用生命实验着华夏的神器。

    好在,到今夭为止,一切的付出和牺牲都值得了。

    火药,稳定的黑火药终于在大秦就出现了!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胡亥的长笑声,将因为爆炸而震惊的失神的一千入等尽皆惊醒。

    皇帝没有因这神灵般的威力而产生任何惊讶之感,甚至一切早就在他意料之中的表情,所有入都发现了。显然,皇帝早就知道那楼船的威力,早就知道这一切。

    尉缭等入不知道,但是田仁以及尚坊的匠师包括在这盆地中与世隔绝呆了两年的工匠和方士们却是知道,皇帝这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更是第一次见到这爆炸。

    以他们这数个月来每一次都要享受这爆炸的神经,在面对此等惊夭动地的神威下依然感到两股颤颤。而皇帝却是如早就料到会如此的表情,那就只能有一个解释了。

    那就是皇帝全都知道,什么都知道。包括那物事的威力!

    尚坊工匠们铺夭盖地的高呼声,将处于失神状态的尉缭、嬴腾、冯去疾、顿弱、李由等入惊醒。

    五个内阁辅政大臣此刻没有了以往的庄重模样,一个个脸sè煞白的瘫软在地。在龙卫府亲卫的搀扶下才能勉强站起,但是依然能够感觉到他们身体在颤抖。

    “几位爱卿,可都还好?”

    看到几入的样子,胡亥心中不自觉的嘀咕着,为了显示火药的威力,田仁这火药放的数量确实有点多了。

    确实,田仁在先前观看方士们实验的时候,最多都是放了入头那么多的火药,然后用木板漂浮在湖面上进行实验,而这一次为了在胡亥面前彻底的展现火药的威力,或者说展示尚坊的功劳,在田仁的要求下,方士们足足在那艘楼船中放置了整整一个船舱的量。

    也只有这样大的火药量,才能造成如此惊夭动地的效果了。

    在爆炸发生之后,田仁本入也被吓傻了!他没有想到放这么多的黑sè粉末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威力。这如果要是将皇帝吓到了,他田仁就算再多几个脑袋也是不够砍的。

    好在,皇帝似乎很满意!

    听到胡亥的问话,尉缭等入纷纷拜伏在地,齐声道:“陛下圣明!”

    尉缭五入的话有点牛头不对马嘴了,但是确表明了此刻他们心中最为真实的想法。

    确实,大秦只要拥有这种东西,就算敌入有千军万马怕是只需要这样施展个数次,怕是就没有多少能够存活了。

    原本几入还在担心皇帝说的是什么东西,竞然敢夸下如此海口,而在此时,显然几入已经不再这么想,而是觉得皇帝似乎说的太过保守了。

    这威力,已经不是入间该有的物事了。

    “此物有方士们研制,能发出火光,以朕开来就叫做火药吧!”胡亥回头看着已经恢复平静的湖面,朗声道。

    “臣等遵旨!陛下圣明!”

    “朕心甚慰,你们辛苦了!也许这火药不是你们发明的,但是朕要说一句,不管如何你们都是我大秦的功臣!”胡亥看着站在各个篱笆后的数千个尚坊匠师,朗声道。

    盆地中统共有四个用栅栏隔开的村落,其中只有一个村落是方士们试验的场地,其余三个场地另有功用。

    这个深藏在梁山的小小盆地,可以说囊括了包括墨家最为出sè匠师在内的如今大秦最好的各类工匠。他们在这里,实验着一些可以改变大秦,改变整个世界进程的东西。

    而火药,只是其中一种而已。

    “传旨!参与火药研制的方士们,尽皆赐爵大夫(大秦军爵第五级),赏金万枚,绢百匹!特赐皇家学院教授之位,享朝廷正四品官阶。

    不幸遇难的方士,加赏银币万枚,将遗骸送入大秦英烈塔中世代供奉,享万民敬仰!伤残方士加赏银币五千!尔等之功绩,朕会命皇家学院在《秦典》中详细写明,让尔等流芳百世!”

    胡亥丝毫没有吝啬自己的赏赐,虽然他提供了这火药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但是如果没有这些方士们rì以继夜的试验,没有他们的牺牲,火药也许不可能如此的就出现在大秦,出现在这世界上。

    火药,也许会在后面大秦的四处征伐中绽放异彩,但是在如今的胡亥看来,他还不能成为征伐的工具,而只能作为稳定的利器存在!

    这也是为什么今夭胡亥要将这内阁五位辅政大臣带来这处戒备比咸阳宫也不妨多让的秘密基地来的缘由!

    震慑!

    没错,就是震慑!

第一百零六章 忙碌的五月

    内阁和六部的磨合如今虽然还不太成熟,但是相对于最初的时候已经大有改善。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内阁的权柄不可避免的将会越来越重。

    既要放权,又要抓紧权力让大秦始终而且必须保持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以免出现被架空的危险,这是胡亥必须要做的事情。

    恩威并施,才是王道。

    带内阁五位阁老亲自来这梁山深处的试验基地其实也正是为了让他们明白,即便没有灞上大营那数十万的jīng锐军队,只要火药在,自己也同样可以以一人之力挡住千军万马。

    如此胡亥才能放心大胆的让内阁放开手去做事,而不是如现在这般自己始终在幕后cāo纵,使得内阁如同傀儡一般。

    这不是胡亥建立内阁的目地,同样也限制了内阁几个老臣能力的发挥。

    能者将人。

    这才是一个皇帝该做的事情。

    胡亥希望自己能够留下一个至少底子上是坚实的执政方略,也许这个方略不一定尽善尽美,但是总不至于后世大秦的皇dì dū是蠢货吧,依葫芦画瓢也能至少让大秦保持稳定不是?

    看到尉缭、嬴腾、冯去疾、顿弱、李由五人惊骇的表情,胡亥知道,自己今天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而且效果似乎要远远超出他的想像。

    显然,胡亥还是低估了这个时代的华夏先民对鬼神之说的敬畏。即便如尉缭等人这样尽皆胸怀甲兵千万的能臣贤才也同样不能免俗。

    ……

    从五月初开始,大秦全国各地就陷入了忙碌之中。

    六月初二是大秦历第一个国殇rì。在这一天,咸阳将会举行大秦有史以来最大的公祭,以纪念数百年来为了大秦而前仆后继战死沙场的勇士以及为大秦立下汗马功劳的先贤们。

    其实早在两月之前,南海三郡、陇西、九原、辽东、辽西、山东等地就有百姓开始陆陆续续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朝着关中赶来。这些人,都是在始皇帝当政的十余年见间陆续从关中迁往以上各地镇守的老秦人。

    这些不远千里万里赶来关中的老秦人。家中都曾经有过亲人战死在沙场之上。甚至绝大多数连尸骸都没有,或者说他们根本不曾见到过。

    国殇rì,归关中,到咸阳,拜皇帝,念亲人。

    如此大规模的百姓流动汇聚关中,龙卫府和黑冰台自然不可能没有察觉。胡亥收到消息之后,左思右想将问题扔给了内阁处置,但是却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这些老秦人都是大秦的功臣,此次他们回关中故地有何不可?更何况都是为了祭拜亲人而来。

    内阁尉缭等人一听就明白皇帝的意思了,那就是不阻止这些老秦人来关中。

    好在如今大秦各郡户籍凭证早就已经发放完毕,只要不是黑户,所有人都有了正式的大秦户籍凭证。是不是居心叵测的人只要查看户籍凭证就一目了然了。

    在内阁的行文中。各个郡县开始大开方便之门,为所有想要来关中的老秦人查验凭证加盖路引。

    整个帝国经过最初的手忙脚乱之后,慢慢适应了节奏,开始在内阁的统筹下高效的运转起来。

    而在六月初二国殇rì之后,也就是六月初四,将会新的《兵律》颁布之后大秦郡卒的第一次征召。这件事情,更是关系到所有的百姓。

    毕竟。只有进入郡卒才有机会成为十六支正规军团中的兵卒。就算不能最终选上,也不要紧不是。兵律后续说引加上了对郡卒待遇的解读。

    在第一年的时候郡卒亲属劳役全免,赋税减半。第二年,劳役全免。赋税在第一年减半的基础上再次减半,第三年,同样如此。

    这个待遇不可谓不丰厚。

    最为重要的是,给所有出生贫寒、在学馆中自觉不会有前途的百姓人家子弟以另一条出路。

    百姓在忙碌。帝国各军同样也在忙碌。

    新的兵律颁布第七天,兵部就紧接着行文各军。各个军团中若有想要退役回乡的兵卒可以直接向其主将提出申请。

    如果说先前是让兵卒们自愿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兵部行文则是明确规定了各个军团中必须要退役的兵卒或者将领的标准。

    大秦各军旦有年龄超过三十五岁的普通兵卒,必须在两月内赶至户籍原址的军法司报道。伍长至百将级别的低级将领,旦有年龄超过五十岁的,则是须在两月内赶至咸阳兵部报道。

    这两类人群,兵部行文中已经明确说明将会是大秦各军中必须直接退役的人!没有任何条件可讲。

    而对这些必须退役回乡的兵卒或者低级将领的安排,兵部将会和吏部、刑部商议来处理。

    如今大秦通往各地的驰道驿站中虽所早已经重启,但是最为缺少的却是大量的驿卒和驿丞,正是因为缺少驿卒和驿丞,才导致从胡亥下令重启驿站到如今已经过去了年许有余,大秦通往关外的各处大道,也就只有通往陇西和巴蜀的大道上满员了,其余各条大道上的驿站虽说已经重启,但是其实大多都是只有一个或者说根本没有人管理。

    这对大秦各地无论是从咸阳发往各郡的公文还是各郡送往咸阳的公文传递都造成了很大的麻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麻烦对大秦造成的影响还会加剧。

    所以,从重启驿站到如今,除陇西、巴蜀方向的公文信报外,大秦境内其余各地送往咸阳的公文信报如果重要还是由龙卫府和黑冰台在玩命的奔,不重要的,则是各郡自行派人送抵咸阳。

    只要这些退役兵卒到位,那么大秦的驿站很快就将飞速的运转起来。有了完整完善的信息传递渠道,对大秦的意义丝毫不亚于四大驰道对大秦的影响。

    除了各个大道驿站需要人手外,大秦各郡县乡亭中都缺少主管各地治安刑律有经验的判官衙役;而这些从大秦各军中退役的兵卒以及低级将领,显然是最好的人选了。

    所以,五月的大秦全国都是异常的忙碌。

第一百零七章 蓝田日暖玉生烟

    大秦历三年五月十七,内史郡,蓝田县。

    蓝田县地处咸阳城东南,出咸阳城走蓝天道过武关,然后就可以直下楚地。

    武关在chūn秋初年并没有修筑,进入chūn秋后,诸国争霸,秦国向外发展的主要方向在东面和南面,除去攻击他国之外,还须防备他国的攻击,所以在打败魏国将咸阳城东面门户函谷关牢牢的控制在手中之后,秦国君臣就将目标放在了南面的楚国身上。

    函谷关在手,大秦东部已经无虞。进可攻,退可守。只有咸阳南部却是一片坦途没有任何要塞存在。那个时候在秦国和楚国中间还有几个小诸侯国存在。

    可是这些小诸侯国大多都是楚国的属国,而不是秦国的属国。chūn秋战国时的秦国,虽然已经是诸侯中的强国,可是中原诸国却是依然看不起秦国,将秦国视作蛮夷之地。

    相对于对秦国的鄙夷而言,楚国虽然也被中原诸国视为南蛮,但是在秦国和楚国之间选择,各个小诸侯国却是依然选择了楚国,因为楚国要比秦国大的多,而实力至少在表面上也要比秦国强大。

    进入chūn秋诸侯争霸,蓝田以南是秦楚两国博弈厮杀的主战场,就是这样的背景下,秦国上下同仇敌忾在楚国眼皮子底下生生将武关筑了起来。

    武关修筑完成,大秦东方有函谷关要塞做为门户,南方有武关要塞阻挡楚国大军,北面和西面都是大秦关中故地,更有萧关,大散关两大雄关为屏障,秦之四塞始成。

    四塞成,大秦算是真正的渡过了那段最为艰难的岁月。开始有余力东进和南下了。

    武关是门户,而蓝天县则是桥头堡。从蓝天到武关,中间有数百里,却是没有任何县治存在。大秦南下的所有大军都必须经过蓝天中转,然后走武关道过武关南下。

    蓝田大营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设立,作为武关的守军乃至南下大军的后勤基地存在,一直延续到始皇帝统一天下。

    到如今,蓝天大营早就失去了往rì的繁忙。秦楚争霸,为了应对楚国或者说南下入侵楚国。蓝天大营最鼎盛时期曾经屯兵数十万之众,只是到如今偌大的蓝天大营中仅留有不到千余的老弱兵卒看守大营,可以说,蓝天大营才是大秦崛起的最好见证了。

    蓝田县可以说是一个历史名县。李商隐一首《锦瑟》名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chūn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rì暖玉生烟。”让蓝天玉名垂千古。

    这一天,蓝田县城外通往咸阳的大道上来了一群与众不同的人。

    之所以说与众不同,是因为此刻因为临近国殇rì,武关道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北上,因为他们都是从武关进关前往咸阳的,南下的人几乎没有!

    可是这一辆由数十个穿着皂衣一看就是护院随从的大汉护卫着的青铜轺车却是再汹涌的人流中在南下!自然引得北上的人流频频侧目。

    能够拥有这等护院奴仆的人家,而且一看就知道是从咸阳那方来的。只能是咸阳城的大户甚至世家贵族了。只是这样的世家贵族怎么会在这个时候离开咸阳?

    难道他会不知道国殇rì大秦全国都要举行公祭么?而在咸阳城中的世家贵族如果脑袋不是被门夹了一定都会留在咸阳城跟随皇帝陛下参加在咸阳宫广场举行的公祭!

    毕竟这不仅仅是在皇帝面前露脸的机会,同样也是在皇帝心中加分的机会不是?如果公祭时不在场,那么皇帝知道后会怎样想?

    武关道北上的百姓看着青铜轺车的眼神都有些怪异,甚至有些怜悯。

    显然。在这些老秦人看来,这青铜轺车内的世家子弟肯定不会是脑袋被门夹了,毕竟族中还有长辈不是。小辈子弟不懂,族中长辈自然不可能也不懂。

    而能够有如此多一看就比较不好惹的奴仆护卫。必然是世家贵族中的重要人物。那么只有一个解释了,被皇帝赶出咸阳或者遣出去办事了。

    不过。大多数人都是认为是第一种。

    ……

    蓝田学馆,是方圆数十里尤其是从蓝天到武关之间这数百里的距离内唯一的一所学馆。散布在蓝天县城和武关之间数十个大大小小的村落的百姓,他们的子弟包括蓝田县辖区内所有乡亭的百姓子弟以及城中百姓的孩子都只能进入蓝田学馆中就读。

    同样,蓝天学馆同大秦各郡县所有的学馆一般,既有适合十二岁以下孩童就读的蒙学,也有适合十二岁到十六岁少年就读的县学。

    礼部和皇家学院下属的各郡县学馆,每一郡郡治所在必然会有郡学,但是各个县治学馆并不是每一县都有。而是选择在人口集中较多、交通较为便利或者说较为偏僻的县治设立学馆。

    如内史郡,除咸阳城外,统共有二十五县之地,而县学只有十二所。而岐山学院,其中有一处院落就是内史郡的郡学了。

    石钊,已经十六岁了。他可以说是幸运的也可以说是不幸运的。说他幸运,是因为他的年纪正好够县学馆招收适龄学子的最高上限。

    说他不幸运,是因为他已经十六岁了。再过两年他就将行成年礼。行了成年礼,也就意味着他可以参加大秦皇家学院的报考了。

    可是,在他十六年的岁月中,出身贫寒的他根本没有机会享受到世家贵族子弟该有的教育,而是小小年纪就开始为家中生计而奔波。所以,相对于同龄人而言,他要早熟了太多。当然,这天下同他一般出身的普通百姓家的贫寒子弟不知凡几。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许正是说的他们这群人。

    先前没有识字的基础,也就意味着石钊必须在两年的时间内必须学完从六岁到十六岁所有的课程。如此他才能赶上皇家学院的的会考。

    因为礼部在制定教育规则的时候曾有过规定,那就是学子只要成年就必须离开郡学,不管你有没有考上皇家学院,县学和郡学都不会继续让你使用资源。当然你回家之后依然可以在下一次的报考中继续参加皇家学院的考试。直到你考上为止。

第一百零八章 两兄弟

    从十八岁到三十五岁,只要是读书人都可以报考皇家学院和岐山学院。不过超过三十五岁就不可以了。胡亥可不想让范进中举的杯具提前千余年在大秦上演。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暂且不说这话说的是对还是错,至少胡亥不想让自己给大秦的读书人留下这样两句话,也不打算让这两句话出现。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这才是应该是根植在大秦百姓心中的理念。

    石钊不幸的原因也正在此,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学完蒙学以及县学内的九章课程,只要努力自然有可能完成。重要的是,十八岁及冠之后,他就必须要离开蓝田学馆。

    府库尽皆仓满四溢,人丁不多,适龄的孩童更是只占人口很少的一部分,胡亥大胆的采用了蒙学、县学、郡学尽皆完全免费的政策,学子一应所需都由礼部和户部协调由朝廷直接供给,这包括吃、住甚至衣物。

    为了用最快的速度开启大秦百姓的民智,胡亥可以说是咬着牙在用帝国府库中的钱粮反哺这天下所有的百姓。如果再加上先前胡亥大手一挥下达的种种减赋免税的诏令,帝国府库中的钱粮如流水般在飞快的消耗着。

    免赋税劳役三年,多生育有奖励,当兵有减免,孩童上学不用花钱,朝廷还管吃喝住穿,开垦荒地有奖励,牛马养的好有奖励等等等等。

    如果不是有尚坊在制钱,如果不是尚坊钱币如今已经成为帝国境内唯一的硬通货币。怕是过个三五年之后,帝国就要面临破产的边缘了。

    可以预料的是,因为种种与民生息的政策,在接下来的十余年乃至数十年间,大秦的人口必将飞速的增长。帝国的负担也必然会越来越重。今后也许很长一段时间内帝国的支出都要远远大于收入。

    内阁五位辅政大臣在最初时候就因为胡亥提出的种种政策罕见的据理力争,最终在胡亥的强制命令下执行了胡亥的想法,但是胡亥却是深知内阁五位阁老可都等着看他的笑话呢。

    藏富于民,民富则国强,才能让帝国长盛不衰,而不是将百姓的财富都聚集到帝国的府库中,让他烂在帝国的府库中最后成为别人的战利品。

    改革吏治,放开权限,减免赋税。于民生息,这当中必然会伴随着阵痛。但是只有涅槃之后,凤凰才会新生。只要挺过这数十年,帝国的未来至少数百年内将是无虞的。

    这些胡亥自然不可能说出来给内阁五大臣听,而且他也知道。就算自己说了,怕是他们此刻也根本不会信自己这些经过后世无数王朝兴衰才得出来的血的教训。

    民富则国强,民穷则国衰。国家的兴衰荣辱不仅是和百姓息息相关,更是由百姓是否安康所决定的。回顾历史,国家强盛之际,无不是家家“稻米流脂粟米白”之时,几千年来从未见有百姓贫乏而国家兴旺的道理。

    华夏大地数千年的王朝更替。多少帝国是因为“不怜百姓而惜仓库”而亡?

    ……

    十八岁一过,石钊就没有可能再继续呆在在蓝田学馆中,同样也不能进入郡学了。他只能回家等待皇家学院亦或是岐山学院招生考试,再或则就是等待五年。参加那个时候举行的大秦第一次科举。

    石钊家中境况并不好。当然,这两年因为朝廷一直没有收取任何的赋税,相对于两年前如今家中境况又要好上太多。可是即便如此,以石钊如今的年纪已经算是家中主要的劳力了。

    好在石钊父母皆在。对儿子的想要进入学馆的要求虽然有过犹豫却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于是,石钊就同自己年仅八岁的幼弟成了同班同学。从蒙学开始。贫寒人家的子弟在两年前一家人也仅仅是只能勉强裹腹而已,怎么可能会有功夫读书习字?

    在一群最大不过十二岁,最小不过六岁的孩童中一起听教习授课,十六岁的石钊显得格外的突出。因为他是蒙学班唯一的十六岁。

    当然这个唯一,也仅仅是指蓝田学馆,偌大的帝国境内,想必因为年龄问题直到十六岁才刚刚赶上各郡县学馆开门教学的自然不再少数。

    明天是学馆休息rì。大秦各大学馆学生都是吃住在学校,授课六rì,放假一rì。有点类似后世的周末制度了。这当然也是胡亥提出来的。

    这个年代的孩童自然不如后世那般jīng贵。六七岁很多孩童就已经下地在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了。所以,这些六七岁的孩童,在学馆中住宿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只是从皇家学院出来的教习们却是依然要多费点心思就是了。半夜盖盖被子什么倒是常有的事情。茅厕么,自然不能说出自皇帝之手。不过这新茅厕至少不会让孩子们起夜失足掉到粪坑。

    午时一过,学馆就放学了。吃过中饭,石钊牵着身为同班同学的八岁弟弟就离开了学馆准备回家。

    石钊的家并不在蓝田县城内,而在离蓝田县城足足有五十余里的一个乡中。他必须带着弟弟步行五十余里在天黑前赶回家中。

    他跟弟弟石鑫从正月十八入馆到现在,还是第一次回家。这也是明rì才放假而今天他就离开学馆的原因。当然,同石钊石鑫兄弟这般的贫寒子弟蓝天学馆中还有不少。整个大秦就更多了。

    牵着弟弟,穿着一身粗麻布袍的石钊手中拿着九章中的“启蒙篇”边走边看。石钊知道自己的缺陷,所以每一分每一秒都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在学馆的时候上即便是上厕所、吃饭也能看到一个抱着九章教案不放的少年。

    他跟弟弟两人商量好了,出城前他读石鑫引路,出城后弟弟石鑫读,他引路。

    作为进入武关之后的第一座城池,蓝田县城人流攘攘,络绎不绝。一大一小两兄弟格外的与众不同。

    猛然间,正在埋头前行的石钊感觉弟弟紧紧拉住了自己。抬头间,耳中传来一个温润的男音:“这位小兄弟好生用功,应该是书馆学生吧?”

第一百零九章 偶遇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身穿明黄锦袍,腰缠玉带,头戴玉冠,肩宽背阔,剑眉朗目、脸上打着和熙笑容的年轻贵公子。(百度搜文學馆W wW.W xGuan.C oM)

    石钊正好迎上这贵公子噙着笑意的眼神。

    只看了一眼石钊就连忙垂下了脑袋,慌忙将手中的“启蒙篇”放入腰间的行囊中,抱拳躬身一揖道:“学生石钊见过公子!”

    旁边石钊的弟弟石鑫也有样学样的抱拳躬身一揖道:“学生石鑫见过公子!”

    石钊虽然年纪下,但是并不代表他笨。眼前的贵公子就算是个傻子也能看出来必然是豪富之家。这并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那与生俱来的高贵仿若印刻在骨子中一般,仿若天上的神明般让人根本不敢对视。因为看一眼,就能感觉到那扑面而来的高贵之气。

    石钊不是没见过大人物,蓝田学馆开馆,蓝田县能上的了台面的官吏尽皆到场。不过在石钊单纯而由简单的记忆中,那个时候的蓝田县令已经是好大的大人物了。

    只是,此刻一对比,石钊就知道,蓝田县令同眼前这个年轻的贵公子相比,根本就是草鸡和玄鸟的区别。不对,而是rì月和萤火之光的对比。

    就连跟在这贵公子身边的两个俊俏堪比女子的随从,也要比那县令似乎要高贵不少。

    不用想,这个年轻贵公子自然就是我们的二世皇帝胡亥了。而那两个随从自然是女扮男装的龙冰和龙雪两姐妹了。

    没错,胡亥又偷偷出宫了。

    从梁山回来,在咸阳宫百无聊奈的呆了几rì,内阁五位阁老就联名向胡亥提出了扩建蓝田大营,用来训练郡卒之用。

    这个起因还是因为胡亥。

    郡卒也就是大秦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征召的三年义务兵,在六月初四就要开始征召了

    而在郡卒如何训练的事情上。胡亥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尽量按区域将各个郡征召的郡卒集中到一起由朝廷派遣jīng锐进行统一训练,这个训练时间是三个月。

    三个月之后,由兵部对各个区域的郡卒进行统一分配,就着最近原则,各自打乱分配到不同的郡中。尽量做到不让各郡征召的郡卒就驻守他们原本的郡治。

    这样一来,不仅便于管理,而且还能防止某些意外情况的发生。

    对胡亥的这个提议,内阁尉缭等人无不击掌喟叹。

    现如今虽然胡亥因为种种坚定的惠民改革,赢得了圣天子的声誉。但是华夏大地经历千余年的诸侯征战,尤其是到了后期七国争霸的时候,秦楚燕赵韩魏齐七个诸侯国为了激发民众,更是一味的鼓吹七国血统、民众之防,百余年下来。七国民众的地域之见已经根植在心中了。

    而借着胡亥圣天子这个chūn风,如果再将从各郡征召的郡卒打乱对调的话,显然不仅切断了有可能产生的祸患,更是能够改善各地百姓的地域之见。

    要知道,郡卒可以说是大秦正规军的补充。他们也是要装备铠甲兵械的。虽然在质量上要比十六支军团中的jīng锐大军要差上一筹,但是那毕竟是尚坊出产的大秦制式装备。

    如果三年前的事情重演,那么等于说是大秦自己武装了自己的敌人。

    虽说风起云涌的六国遗族叛乱已经被皇帝以雷霆扫落叶之势给杀的干干净净。但是谁都知道,从关中几次异常的流言就能看出来,大秦远不如表面上那样的一片祥和。

    只是居心叵测之人藏的更深了而已。

    防人之心不可无不是?

    内阁秉承胡亥的旨意,很快就决定在大秦全国包括南越三郡。新设六个大营,专门用来训练各地征召而来的郡卒新兵。

    六个大营有:南越大营,设在番禺,主管南越三郡;江东大营。设在寿chūn,主管淮河以南、五岭以北的原属楚地的数郡;砀郡大营。设在睢阳(后世河南商丘),主管原韩地数郡以及齐地一部分;邯郸大营,设在邯郸(后世河北邯郸),主管赵地和齐地数郡;广阳大营,设在蓟县(后世běi jīng西南市区),主管燕地和赵地一部分。

    最后一个自然是关中大营了,主管大秦根基之地关中数郡。

    其余五个大营倒都还好解决,毕竟选择建立大营的郡治本就有大军曾经驻扎过,只要稍加休整,大营就出来了,内阁的意思是就在灞上大营和蓝田大营中二选其一。

    只是,灞上大营驻扎的是朱雀军,而蓝田大营驻扎的则是十余万南下归来的虎贲军!

    内阁并没有最终定下哪个大营,只是给出了比较中肯的意见,灞上大营距离咸阳最近,距离其余诸郡同样如此,而蓝天大营则要远上那么一点点,不过也仅仅是那么一点点而已。

    最终的决定权,尉缭等人却是交给了胡亥。

    虎贲军从南下归来就直接到了蓝田大营休整,胡亥并没有前来犒军。最主要的是虎贲军到如今还没有主将,胡亥也想借此看看没有主将的虎贲军到了蓝田大营到底如何了。

    于是,就有了今天胡亥的蓝田之行。

    “不用多礼!”胡亥笑着伸手一手一个扶起石钊兄弟两。“今rì还不是学馆休息rì,为何两位小兄弟这就离开学馆了?”

    “回公子,明rì才是学馆休息rì。只是我兄弟两人已经数月未归,家中又距学馆甚远,所以我兄弟两人经过教习允许才得以提前半rì回家。”

    石钊躬身一礼,老实答道。

    “哦,原来如此!”胡亥点点头眼中闪过一抹沉思。看来忽略了这一点啊。虽然已经本着就近原则建立学馆,但是毕竟还有许多百姓都是住在偏远的村落中,距离各个县城、郡城更是有数十数百里之远。

    “这位小兄弟身上穿的应该是学馆的学服吧。只是为何小兄弟你没有呢?是学馆没有发放吗?”胡亥看了看石钊和石鑫两人身上的衣服,紧接着问道。

    “这……”一直应答得体的石钊听到胡亥的话顿时有些羞窘,“回公子,学服学馆有发放,我等每人一套,学生担心弄脏弄破,所以出学馆前…学生…学生就换上了自己的衣物!将学服收了起来!”

第一百一十章 愤怒

    胡亥听到石钊的回答没有说话,眼神突然有些飘忽。◎文學館 Ww.XgUAN.O◎

    蓦然,胡亥看到了石钊手中拿着的九章“启蒙篇”,心中微动就已经明白了为什么这个少年会在走路的时候依然抱着书在看。

    礼部制定的制度有些限制似乎有些太过严苛了呢。

    “呵呵,你可以叫朕…我,月,不知为何我同小兄弟感觉很有缘。不知可否请小兄弟喝上一杯?”胡亥笑着道,回身对龙冰使了个眼sè。

    龙冰会意,马上走到街道一边的酒馆中自去安排了。

    “多谢公子好意,教习教导学生未曾及冠不得饮酒,且学生和幼弟还需在rì落前赶回亭里家中,还请公子见谅!”石钊对着胡亥深施一礼,犹豫了片刻还是选择了拒绝。

    不知道为何,对眼前的这个贵公子石钊心中不想有任何的防备。甚至刚刚那番拒绝的话,也是因为确实需要着急回家才好不容易说出来的。

    就像,眼前这个贵公子说出来的话天然就会让你信服或者说听从一般。

    “哈哈,无妨。既然教习不让小兄弟饮酒,那小兄弟不喝就是了。只是一些吃食应该无碍吧,至于赶路回家之事,正好我有马车一辆,我可以命下人送两位小兄弟回家。如此,小兄弟可放心?”

    胡亥没有因为石钊的拒绝而放弃,笑着道。

    “如此,学生岂敢再行推辞!”

    话已经到这个份上了,石钊自然不好再拒绝。更何况,他也不太想拒绝。

    蓝田县的酒坊,自然不能同咸阳城内的相比。

    龙冰已经占了一张桌子,胡亥带着石钊兄弟进酒馆的时候,原本喧闹竟然坐满了人的酒坊一瞬间安静了下来。数十双各sè眼神齐齐朝着胡亥三人看来。

    感觉到身后的两个小家伙有些畏缩。胡亥眼睛微眯。脸上依然挂着懒懒的笑容,温和的扫视了一圈。发现龙冰所在的铜案后,伸手牵住石钊兄弟,缓步朝前行去。

    酒坊中的人在胡亥扫视的眼神下,一个个情不自禁的垂下了脑袋。因为,那种高高在上的气息让他们已经生不出任何反抗的念头。

    原本畏缩在胡亥身后的石钊兄弟连忙紧紧抓住胡亥的手掌,跟着他越过一张张铜案。

    龙冰占据的那张桌子看样子原本是有主人的,不知道龙冰用了什么手段把人给弄走了,此刻酒保站在铜案边上正看着龙冰拿着洁白的锦帕在擦拭油腻的铜案。

    酒保上的肌肉一直在抽搐。酒坊内的食客脸上的肌肉也在随着龙冰手中那张洁白的锦帕逐渐变得乌黑麻吉而抽搐。实货的人都看的出来。那锦帕可是上等的白锦。

    可是就是这样上等的白锦,在这贵公子身边看似女人味要比男人味更多的奴仆手中就这样白白的浪费了。你要擦桌子,我们脱下身上的衣服也愿意跟你换那锦帕啊。

    可是这还不算完。

    龙冰擦桌子,这边跟在胡亥身后的龙雪看到地上的蒲团皱皱秀美的眉毛,从腰间又取下一大块洁白的锦帕。然后小心翼翼的放置在蒲团上,左看右看了半响之后似乎才满意,然后心满意足的退到了一边。

    胡亥自然能够感觉到酒坊内众人那心痛的眼神。他心中也是极为的无语。早就说了出来要低调,要低调,可是龙冰和龙血两女在事前都答应的到好,一到事情临身立马就将自己的叮嘱忘记的一干二净。

    胡亥自然知道两女都是为了自己着想,可是自己真的没有她们想的那般金贵不是?更何况。你们两人这样一搞,就算想低调也不成了呀。

    这白锦是什么人都能用的起的么?树大招风啊。胡亥苦笑着遥遥头,招呼被自己牵着的石钊兄弟在铜案旁坐下。

    “三位公子想用些什么?”酒保这个时候终于找到机会开口了,一张脸笑的跟盛开的菊花似的。点头哈腰的谄媚道。

    石钊和石鑫两兄弟一个穿着粗麻布袍,一个就不可能是大富人家的子弟,石鑫穿着蓝田学馆的学服,一个就知道还是在读蒙学的孩童。酒保谄媚的对象自然不可能是他们两人。

    酒馆本就是迎来送往之地,长年浸yín在酒坊种。基本上每一个酒保都练就了一双能够识人的火眼金睛。

    不管是胡亥的衣着还是排场,一看就知道必然是豪门子弟。只是如此高贵的人物就是不晓得会是哪家豪门的子弟。

    酒保的火眼金睛再回识人,也绝对没有想到胡亥会是当今皇帝。

    随着胡亥等人坐下,酒坊中似乎又有喧闹再起的趋势。

    一直将心神放在胡亥身上的龙冰和龙雪敏锐的发现了胡亥一闪而逝的皱眉。龙冰伸手招过酒保:“去,告诉你们老板,今天这酒坊陛……我们公子包下了,食客们的用度都由我等来支付。让他们去别家把。”

    酒保听到龙冰的话先是一愣,随即一脸苦sè。

    这样的事情他不是没有碰到过,但是像今天这几位主这样霸道和出手大方的还真是头一次。这酒坊种喝酒的除了少部分北上而来想要去往咸阳参加国殇rì的老秦人外,剩余大多都是蓝田一县的本地人,而且能够大白天来这酒坊喝酒的,哪个家中没有点资材不是?

    酒保知道,今天如果老板真的这样坐了,怕是等这位主走了,自家酒坊就要关门大吉了?更何况,这贵公子一看就知道是外乡人,虽然仆从口音是关中,但是这不是还不是在咸阳吗?

    难道不知道强龙不压地头蛇的道理?更何况这关中,哪个家有资材的人家不是同咸阳城中的豪门世家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

    酒保自己就知道,就自己这老板,似乎就同咸阳城中的方家能够扯上那么点关系。不然,这酒坊怎么能开到如今?

    感觉到酒保求救的目光。胡亥哑然失笑,看着依然不依不饶的龙冰和龙雪摆摆手到:“出门在外,先前说的话都忘了吗?去弄些吃食就好。”

    “喏!”

    龙冰和龙雪两人齐齐躬身低声道。

    这声“喏”声音不打,但是一直侯在胡亥铜案边的酒保可是听的一清二楚。原本涨红的脸庞陡然有变白的趋势。

    “喏!”本就是秦人口语,但是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到如今,一般的普通百姓倒是鲜有使用的。百姓不使用,但是酒保却是知道,有个地方一直在用,而且还是标准语。

    那就是大秦的军队!

    只有军中还有朝中官吏在回答上级下达的命令时才会没有任何犹豫的用“喏!”。

    眼前这两个女人味很浓的、长的也要比女子还要好看的仆人竟然是军中出来的人!那么眼前这个贵公子的身份似乎已经不再那么难猜了!

    大秦军方世家也就那么两家而已!

    不是蒙家就是王家!

    而听说如今王家的两位公子一个是朱雀军将军,一个是材士营将军,都在咸阳领军呢。自然不可能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蓝田不是?

    那么这贵公子的身份似乎已经呼之yù出!

    此刻酒保生怕胡亥再提出赶所有食客出去的话了,因为这满屋的食客没有一个人甚至所有人背后的靠山都家起来怕是也经不住蒙家一脚踩的。

    好在,胡亥的话算是让酒保松了一口气。

    可是他才松口气,这边龙冰已经一把捉住他的手臂拖着朝酒坊里间行去。皇帝的吃食自然不可能让这酒坊的人来制作不是?

    酒保根本来不及挣扎就被龙冰拖着进了里间。进了里间酒保才发现,里间中竟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被一群皂衣大汉给牢牢控制了起来,包括酒坊老板都成了这些人的人质。

    酒保张嘴yù叫,一柄明晃晃的青铜小剑已经架在了他的脖子上。到嘴边的话顿时戛然而止。

    “我等没有恶意,你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只是我们公子那一桌的吃食却是要我等自己来做,借贵坊锅炤一用如何?”说话的是龙十八。

    路上北上百姓的议论声胡亥自然听到了,所以胡亥就早了个僻静的地方下了马车将龙十八等人都给赶走了。只是领着龙冰和龙雪两姐妹进了蓝天县城。

    进入酒坊之后,龙十八等人自然之道该如何做。从后门进悄悄进了酒坊,没有惊动任何人,就将酒坊给占领了。这本就是龙未付的看家本事,龙十八等人自然得心应手不是?

    酒坊老板这个时候也算是明白了,感情人家根本不是为了劫财,而是为了那为贵公子的吃食来的。只是那位贵公子到底是个什么人物啊?

    吃个饭不是?用得着这样吗?

    此刻就连原本自认为猜出胡亥身份的酒保也有点拿不准胡亥到底是个什么身份了。

    对里间发生的一切,胡亥自然不知道。当然,如果说他一点也不知道那自然又是不可能。

    只是,他如今都将注意力放在了石钊兄弟说出的那些话身上了。

    “你说你们每天只能吃两餐?学馆只是中午和晚上才给你们安排饭食?”胡亥的声音很大。引得酒馆的人尽皆侧目!

第一百一十一章 冯松

    秦汉之前的华夏先民们其实每夭只吃两顿饭。

    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有限,即使两顿饭也要视入而待。《墨子.杂守》中就曾经说过,兵士每夭吃两顿,食量分为五个等级。第一顿称“朝食”或“饔”,在太阳行至东南方(隅中)时就餐。第二顿称“飧”或“食”,在申时(下午四点左右)进餐。

    对于进餐时间,《论语》中讲究“食不时不食”。在不应进餐的时间用餐,被认为是一种越礼的行为或特别的犒赏。

    这确实是先秦时代的一种普遍状况。

    可是,随着这几年随着大秦逐渐稳定,再加上胡亥的一系列藏富于民的措施,现如今咸阳乃至关中等地一rì三餐乃至四餐的习俗已经开始流传开来。

    而在各郡县学馆中,早在当初学馆还没有开馆之前,胡亥就已经告诉过礼部,必须保证所有在学馆中学习的学子一rì三餐饭食。也就是早中晚三餐是最基本的。

    对皇家军事学院这个现在也是未来大秦最高军事学府的存在,胡亥甚至专门命皇家军事学院不限制学子的rì常饮食,食量同样不分几等。肉食、饭菜等都尽量供应充足。

    毕竞,皇家军事学院的学子都要每夭都要进行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体力每rì的消耗极其巨大。如果不能在营养上跟上的话,估计等到从皇家军事学院毕业,怕是很多入都变得瘦骨嶙峋或者说身体也坏的差不多了。

    此刻听到石钊说蓝田学馆每rì只有两餐短暂的惊讶之后胡亥眼中已经是冰冷一片。

    有古自今,帝国太大出现问题最多的是哪里?自然就是基层。帝国下达的政令也许都是好的,但是层层传递下去之后,到最底层就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模样。

    阳奉yīn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后世通信高度发达的时代都是如此,更不要说如今这通讯极其不便的大秦了。

    只是胡亥怎么也没有想到,这阳奉yīn违的状况这么快就出现在了大秦,而且还是出现在内史郡距离咸阳城不到一百里地的蓝田县。

    这才刚刚开始呢,蓝田县都已经是这样了,那么距离咸阳远在关外的地方又该是个什么样的情况?会不会比蓝田县更要严重?

    胡亥不知道。但是他很想知道。

    铜案另一侧,石钊和石鑫两兄弟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脸上一直挂着淡淡温和笑容让入不由自主信服的贵公子会突然变脸,而且变脸之后是如此的可怕,连忙垂下脑袋静若寒蝉,再不敢说一句话。

    八岁的石鑫眼中的泪珠更是一直在眼眶中转o阿转。显然是被陡然发怒的胡亥给吓住了。

    好在胡亥马上就回过神来,看到一大一小两个小家伙的样子,胡亥知道自己刚刚发怒吓到他们了。看着两个如同受惊的小兔般的半大少年,胡亥一时间倒不知道怎么安慰了。

    这时几个入鱼贯从酒坊里间走出来,手里端着吃食酒水,虽然是酒坊仆役服饰,但是从那jīng气神上就可以看出来,这几入根本就不是酒坊中的仆役。

    一盘盘肉食菜蔬摆放在铜案上。

    胡亥抬头就发现端菜的几个大汉竞然都是异常熟悉的面孔。赫然都是跟随在自己身边的龙卫府亲卫们。既然是他们在端盘送菜,那么酒坊厨房不用想,已经被龙十八雀占鸠巢了。

    这非要闹个满城风雨么?低调才是王道o阿。胡亥张张嘴,看着一个个放下盘子就躬身撅着屁股往里间退去的龙卫府一千亲卫,又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轻松惬意的随xìngrì子,似乎离自己已经遥不可及了。

    看着大口大口吃食的石钊兄弟两,小口品着酒的胡亥眼神幽远。

    ……蓝田县城外,胡亥看着石钊道:“小兄弟可愿从军?”

    “小子年纪……”石钊听到胡亥的话神情先是一喜,随即黯然道。

    “愿否?”胡亥不以为意,他当然知道石钊在担心什么。没有成年,想要从军根本是不可能么。就连郡卒也需要及冠之后才有资格前去报名。

    相见即是有缘,对石钊不知为何胡亥总有一种莫名的好感。也许是从他身上看到的那似曾相识的勤奋,亦或是从石钊身上发现的当初那个自己的影子。

    胡亥决定还是送一场机缘或者说造化给他。

    “小子愿意!”

    石钊似乎压根就没有怀疑过胡亥说出来话的可信度。听到胡亥的话,躬身一礼应道。对眼前这个贵公子他心中有着一种莫名的信服。

    站在胡亥身后的龙冰和龙雪两女看着依然如愣头青般的石钊眼神有些复杂。她们不知道胡亥为什么会对眼前这个才不过十六岁还在读蒙学的少年会另眼相看,但是她们知道一点,那就是从此刻起,这个少年的命运已经改变。

    “好!”胡亥笑着拍拍石钊的肩膀,“休息rì过后你就不用去蓝田学馆了,你弟弟会有入安排他,至于你,三夭之后就直接去咸阳吧,到皇家军事学院,会有入在那里等你。”

    “小子记下了!”

    ……蓝田大营,帅帐。

    “下臣御史府内史郡巡按御史冯松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冯松躬身进帐头也不敢抬连忙大礼参拜。

    做为内史郡的第一个巡按御史,冯松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这蓝田大营内见到皇帝陛下。他更想不明白,有什么事情非要让皇帝命龙卫府将自己大老远的从咸阳狂奔数十里赶到这蓝田。

    不过,直觉告诉冯松,似乎不是好事。

    “冯松?内阁冯爱卿跟你是什么关系?”冯松战战兢兢的等了良久,才从大帐上首传来一个清朗的男音。

    听到这个似乎根本不蕴含任何感情sè彩的平淡之极的声音,冯松脑袋上大滴大滴的汗珠开始滚落。

    作为改制之后的御史府门下的御史,冯松自然有上朝的资格。更何况他是内史郡的巡按御史,相对于其余那些需要出关的巡按御史,可以说咸阳巡按御史是最为吃香的了。

第一百一十二章 号角长鸣鼓声急

    听到大帐上首那个淡淡的清朗声音,冯松额头上瞬间爬满了密密麻麻的汗珠。

    “回陛下,内阁冯阁老是下臣族叔。”

    “阁老”这个名词也因为胡亥提早一千余年建立内阁并率先称呼内阁几位老臣而开始在朝中流传。如今,咸阳京官少有用以前的官职称呼尉僚、嬴腾、冯去疾等入,而是尽皆用了某某阁老来作为尊称。

    丞相之位到如今似乎已经从大秦消失了,内阁府辅政大臣已经成为夭下士子乃至朝中无数官吏的最高目标或者理想。因为丞相最多只能由两入,而内阁却是由五入。

    “既是冯爱卿族中之入,又是巡按御史,这蓝田学馆不依朝廷法令对学子行一rì三餐而自行定为两餐之事,你去查证之后详细禀奏内阁府以及御史府。”

    胡亥沉默半响,却最终只是淡淡的扔出这样一句雷声大雨点小的话语。让拜伏在地的冯松以为自己耳聪听错了。过了半响直到侍立在大帐中的龙冰出声提醒冯松才回过神来,慌忙伏地拜伏退出大帐。

    出了大帐冯松暗暗摸了一把头上的冷汗,长长出了一口气。

    在许多入都以为皇帝还在咸阳宫的时候谁又会想到皇帝竞然不声不响的跑到了蓝田县。这一次是皇帝看在族叔冯去疾的面子上饶过了自己,下一次怕是没有那么好运了。

    其实冯松是想多了。

    胡亥如果真的想收拾他又怎么可能看冯去疾的面子。当初那数十个郡守、郡尉、郡监又有几个是没有后台的?胡亥不仅杀了,而且还将他们一族连根拔起一个不留的杀个jīng光。

    当然,从杀郡官的事情上,胡亥或者说朝廷得到的好处也不少。那数十个郡官哪个不是富得流油?各个府中金玉珠宝各种财货几乎都能将少府府库装满了。更不要说这个时代的硬通货,堆积如山的粮食了。

    从那些郡官府中查抄的粮食甚至于比咸阳仓全盛时期的粮食还要多的多。这也是为什么胡亥敢放心大胆的直接让各郡县学馆直接包学生们一rì三餐以及让礼部定做专属于学生服装的原因了。

    那些郡官们收刮的民脂民膏在用在大秦百姓的身上,岂不正好?还省去了运来咸阳的损耗,也省去了从远在关外的各大官仓调粮到各郡的损耗。

    真正是一举两得。以至于胡亥现在就想这再捉一批贪官,宰了了事。查抄他们府中所得,不知道能够替朝廷省却多少麻烦。

    之所以没有处置冯松,不是因为冯去疾,更不是因为胡亥心慈手软。而是胡亥很清楚,巡按御史毕竞每郡只有一个,而在大秦许多的地方,如今一rì三餐还没有成为风气。当然这跟蓝田学馆不遵守朝廷政令没有半毛线关系。有关系的是,如今还是先秦时代。

    华夏大地上一切的制度都是草创,没有任何先例可循。百姓们更是不可能出现如后世那般告御状、敲状鼓、拦官轿的事情出现。

    不仅是因为同样没有先例可循,更是因为百姓还没有觉醒到那个程度,他们还不敢那样做。当然,这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需要时间慢慢来催化。

    巡按御史只是一个入,加上身边随从也不过十余个入而已。没有百姓主动提供线索,他们也仅仅只能在大的方向上盯着各个郡县的官吏。

    这才是胡亥没有处置冯松的主要原因。

    ……繁星闪烁,星光璀璨,寂静的蓝田大营如一尊洪荒巨兽横亘在夭地之间。

    “咚咚咚!”

    陡然,一声声沉闷的大鼓声响缓缓自蓝田大营中响起。鼓声由缓到疾,一阵快过一阵,瞬间就变成那密如雷雨般的鼓点声。就在那鼓点即将攀上顶峰的刹那,突然戛然而止!

    聚将鼓!

    寂静的蓝田大营内从鼓声响起的刹那就开始喧闹起来。一员员穿戴整齐全副武装的虎贲军百将以上的中高级将领纷纷自大营各处蜂拥而出,朝着大营最zhōng yāng的帅帐聚集而去。

    大营内任何入不得策马疾行。这是军规,所以即便这些将领最远的距离帅帐足足有数里之遥也是一个个埋首撒开了脚丫子狂奔而来。

    好在,看来虎贲军平时的训练并没有拉下,在鼓声戛然而止的同时,基本上所有的将领已经全部到了大营正中那个巨大的帅帐中待命。

    当然,一个个气喘如牛那是必然的。不过相对于迟到被惩罚绕大营跑十圈,这点距离真的还不算什么不是?

    但是,这还不算完!

    “呜呜呜!”

    密如雷雨的聚将鼓声刚落,帅帐中一个个气喘如牛的虎贲军将领还没有回过气来。苍凉古朴的号角呜鸣声开始响彻刚刚安静下来不过数息功夫的蓝田大营。

    这是召集全军校场集合的号角声!

    一个个气喘如牛的虎贲军将领面面相觑,这是要闹哪样o阿!虎贲军主将嬴一还在陇西,没有回到咸阳,自然不可能出现在这蓝田大营内下令敲响聚将鼓和全军集合的号角声;南征时的临时统帅章邯已经贵为兵部尚书,虽然咸阳同蓝田大营近在迟尺,但是章邯除非吃饱了撑得这个时候到蓝田大营。

    更何况,如果这个时候章邯出现在蓝田大营,那么在这聚将鼓响起的同时,恐怕章邯的入头也应该保不了多久了。没有皇帝的命令私自出京,而且还私自召集大军集合,这完全是找死的节奏么。

    从哪看章邯都不可能坐出这样脑袋被门夹过的事情。

    那么,是谁?

    一些至今还没有弄明白任何状况的虎贲军将领们脸sè已经有了变化,悄然握紧了腰间的长剑。他们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只要有入想要聚众哗变,那么他们立马就会抽剑拼命。

    这一夜的蓝田大营注定不会安静,而紧挨着蓝田大营的蓝田县陈自然更不会安生。蓝田大营内驻扎的都是皇帝亲军虎贲军的十余万将士的事情,谁都知道。

    这半夜一会击鼓聚将,一会号角长鸣的,怎能不让入心生疑虑。

    号角音落,喧嚣一片的蓝田大营瞬间变得安静。原本空旷的大校场上已经密密麻麻布满了披坚执锐的虎贲军兵卒。没有入衣衫不整,没有入匆忙中拉下兵器拉下衣衫拉下鞋子。

    校场上的十余万虎贲军兵卒,包括帅帐中的数百将领,都在静静的等待着。

    “啪啪啪!”清脆的击掌声在死寂的帅帐中响起,随着这击掌声,一个所有虎贲军将领都异常熟悉的清朗声音在大帐中响起。

    “你们没有让朕失望!”

    大帐中的虎贲军将领听到这个异常熟悉而悠远的声音无不身躯一震,神情激奋。

    “虎贲军恭迎皇帝陛下,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个个激动莫名的虎贲军众将整齐划一的声音响彻整个帅帐,在寂静的蓝田大营内荡起寥寥回音。

第一百一十三章 掌控

    二世三年五月底,就在大秦国殇rì前三天,一道诏令从咸阳宫皇帝书房传出昭告天下,而在这道诏令之后还有几条根本没有没有在民间传播的几个任命悄无声息的从皇帝书房诏令内阁以及六部。

    胡亥长子早已经满月的嬴乐康正式在这一天,大秦历五月二十九rì,被正式下诏册封为大秦大皇子、康王。刚刚出生不过半年多、还在呀呀学语的嬴乐康被册封为康王,再次开了大秦之先河。

    在胡亥刚刚册封蒙恬为九原公之后不过数月,大秦第一个王爵也再次出现。

    当然,因为这第一个王爵出现在大皇子嬴乐康身上,所以在如今这个时候,很多人都没弄明白胡亥将还是个nǎi娃的嬴乐康封王背后所蕴藏真正的含义。也许内阁以及朝中有数的几位重臣会察觉出一些什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也依然没有摸到胡亥行事的脉路所在。

    大皇子嬴乐康册被册封为康王,龙媚生下的女儿嬴文茵则被册封为大秦长公主,封号安乐。安乐公主,意喻天下太平,百姓安康之意。

    在这道昭告天下的诏令之后,却是几道根本不为民间所知晓的却对大秦异常重要的任命。

    兵部设置限制强令各个军团中的兵卒以及低级将领退役充实地方,其实受影响最大的只有陇西军、九原军以及南海军。准确点来说,这三支大军除一直没有接受过新兵补充的陇西军外,其余如九原军和南海军原本的编制已经远超胡亥设定的每个军团十万各类兵卒搭配的编织。

    因为。这三支大军是从始皇帝时候就已经存在,而且被作为大秦国门存在的定鼎之军。

    原本人数最众足足有五十万之众的南海军因为赵佗以及子婴的事情,在厮杀中损伤一部分,然后再被胡亥淘汰一部分,再用冯劫以及韩信的那十万大军进行分割混搭,急剧瘦身缩编为二十余万。

    腾蛇军贾瀚带走数万,如今南海军也不过是二十万出头。

    九原军原本三十万,胡亥抽调十万北上,到如今还有数万jīng锐骑兵驻守在临淄、琅琊等郡的官仓。后面就算跟随蒙恬回去一部分,也不过才二十万出头而已。

    至于陇西军更不用说。因为李信当年伐楚失利。陇西军就在大秦朝中同李信一样遭受了不一样的冷遇。原本拥兵三十余万同九原军基本上不相上下的陇西军。在十余年来始终保持着五六万人的规模,堪堪够守住陇西以及北地两郡。

    当然李信以及陇西军在朝中遭受冷遇,也并不代表着始皇帝不重视陇西和北地这大秦最西的边疆重地。要知道始皇帝第一次巡狩就是前往的陇西和北地两郡。

    兵部的退役令,可以说真正针对的主要就是南海军和九原军。因为如今大秦也就这两路大军的编制远超兵部核准的军团的编制。

    当然。本身这两支大军中有着众多的老弱也是实情。毕竟。南海军和九原军可是十余年如一rì的镇守大秦最北和最南的两处重地。当然。这其中陇西军也有很大一部分人被强制的送回地方。

    而其余的如虎贲军、御林军、白虎军、桂林军等其实大多都是是胡亥掌控天下之后,新近建立起来的军团。这十余个军团内基本上都是年轻的青壮,毕竟早在成军之初。胡亥就已经将老弱病残都剔除掉了。

    如果再加上因为满身伤痕、厌倦了征战厮杀想要过回安宁生活的老秦兵卒们,九原军和南海军、陇西军、桂林军、南越军这几路大军都有明显瘦身,而其中属拥兵最重的九原军和南海军两支大军瘦身最为严重。

    其中九原军和南海军两军被强制退役回到地方的兵卒就有多达近十万,如果加上自愿申请退役的,人数已经远超十万。而陇西军、桂林军、南越军则是各有近万余人退役。

    胡亥一声令下,九原军和南海军各自抽调多出来的数万大军补充人数不足十万的陇西、南越、桂林三军、这其中,九原军主要反哺陇西军,而南海军则是兼顾南越、桂林两军。

    补齐十万陇西军、十万冯劫南越军、十万韩信桂林军,基本上九原军和南海军已经瘦身成功。但是依然不彻底。多出来的数万大军,则分别就近转为九原、安南、河西这三郡的郡卒。

    九原人口不足,自不用说,安南和河西两郡都是新设的郡治,基本上没有多少人,更不要说招募郡卒了。由正规军转为郡卒,但是这三郡的郡卒依然享有十六支正规军待遇就是了。

    可以说,在新的《兵律》昭告天下后,兵部忙的就是这件事。

    到五月底,除路途较远的南海军和九原军没有就位外,大秦十六支正规军基本上已经尽皆瘦身成为十万人的军团。这对大秦的意义之重大自不用说。

    盘踞在九原和南海的两支能够影响大秦政局、影响天下的力量已经基本上等于说是消失了。九原军和南海军虽然名号依然存在,但是,却已经实力锐减,再也不具备动动辄碰触大秦根基的实力了。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胡亥在五月二十九rì的几道诏令姗姗来迟。

    撤嬴一虎贲将军位,调九原公蒙恬回京,以公爵位统帅十万虎贲军;九原军原副将涉间升任九原将军,统帅瘦身之后的十万九原军;撤辛胜陇西郡尉位,封为陇西将军,统帅十万陇西军;调材士营将军王坤为陇西郡尉,赐镇西将军号;

    驻守在临淄、琅琊、邯郸、胶东等地官仓的原九原军近三万骑兵步卒,所有将领和兵卒尽皆爵升一级,转为兵部直辖。从此脱离九原军序列。

    新设禁军,关中三万材士营兵卒就地转为禁军,专职守卫大秦国京畿重地——咸阳。原栎阳守将蒙黎为禁军副将,暂领三万禁军。

    荆沿所属的五万御林军,则是专职护卫咸阳宫,充任皇帝亲军。当然,御林军说是皇帝亲军只是表面上的说法,谁都知道,龙卫府亲卫才是皇帝真正的亲军。

    至此,为蒙氏一族掌控了数十年之久的九原军,开始真正为胡亥所掌控。胡亥经过一系列的动作,终于将全国百余万jīng锐大军牢牢控制在手中。

    皇帝对大秦军力的控制yù早在《兵律》昭告天下之后,大秦朝野上下就已经明白。所以虽然惊讶,但是却并没有觉得过于难以接受。夺走了蒙氏一族对九原军的控制权,却给了蒙恬虎贲军、蒙黎禁军统领之位,也算是另一种补偿了。

    真正让人看不透的则是胡亥对内史一职的任命!(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庚

    内史,其实也就是内史郡的郡守,只是因为大秦京畿重地咸阳处于内史郡内,所以在定立官职的时候始皇帝将内史郡郡守定为内史,位列上卿堪比九卿。*文學 馆Ww w.WxGUan.C oM*

    关中是大秦根基之地,而内史郡又是大秦根基的根基。作为大秦国都所在,内史郡同样也是关中最为富庶的地方所在,使得内史郡无论地位还有重要xìng都要远超一般郡县。

    同样,内史郡官长的地位也要远超大秦地方上的普通郡守。这也是为什么,嬴腾在担着宗正府宗正之位的情况下,始皇帝依然让嬴腾牢牢坐着内史之位的原因。

    半年前,胡亥下诏裁撤三省组内阁,宗正嬴腾卸内史以宗正位进入内阁,成为内阁五位辅政大臣之一。从那时起内史之位就一直空置。胡亥始终也没有任命任何官吏迁任内史一职。

    正因为内史之位实在太过重要,所以虽然群臣人人巴望,但是却没有人敢于进言推荐任何人选。胡亥不说话,内阁五位辅政大臣也只当不知内史之位空悬,做视而不见之状。

    但是,今天,内史之位终于有了结果。

    王庚,一个甚少有人听过的名字,一个绝大多数大秦朝臣连模样都没见过的人,因为二世皇帝胡亥一道小小的诏令就以火箭般的速度登上了许多大秦官吏也许一辈子都不可能到达的高度,就这样不声不响的登上了大秦最为重要的郡治内史郡最高官长,内史之位。

    在胡亥的诏令下达不过两个时辰,王庚的籍贯和生平已经摆在了朝中大佬的案头。并很快悄然传遍大秦朝野上下。

    所有人在听闻王庚的身份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不可能。

    同所有人最开始想的完全不同的是,王庚根本不是王氏一族的人。

    说起王庚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甚至都没有听说过。但是说起王庚的老爹,大秦满朝文武怕是没有几个不知道的。

    王绾!

    在李斯还没有登上丞相之位前。大秦一朝唯有丞相王绾桃李满天下。

    可惜王绾在始皇帝统一天下会后,坚持沿袭周制,让始皇帝将自己的兄弟、儿子还有功臣们分封到各地,让他们治理、镇守地方,来维持大秦的统治。

    不能说王绾的建议是错的,但是却显然同始皇帝心中所想相差甚远。

    而与此同时,为大秦一统天下立下不少功勋的廷尉李斯则是坚持采用郡县制来代替周制分封,用强有力的国家政权来控制天下,维护嬴氏一族的统治。

    毫无疑问。李斯的意见才是始皇帝心中所想。

    再加上王绾在做大秦丞相的十余年间,守成有余却始终是进取不足。始皇帝就借机将王绾的丞相位拿掉,让时任廷尉的李斯得以成功上位。

    王绾虽然进取不足,但是在始皇帝统兵南征北战的时候,控制后勤维护关中大秦根基之地稳定。却是任谁都不能抹杀的。始皇帝同样也知道这一点。

    可惜,政治就是这样,有人上就必然会有人下;人走必然茶凉,更何况王绾是被始皇帝直接从丞相位上去职的。没有人想去触碰正在兴头上的始皇帝,同样更没有愿意风头一时无两的李斯。

    王绾最终成为李斯的踏脚石,黯然隐退。在王绾刻意的低调下,王绾这一族逐渐消失在了大秦朝野上下的视线中。

    谁都没有想到。在咸阳城中几乎已经看不到或者说是被所有人忽略掉的王绾一族,竟然会在如今,以这样的方式高调的回到了大秦朝堂之中,而且一来就直接是对大秦重要之极的内史。

    直到如今。大秦朝野上下的文武百官们才想起,原来在咸阳还有这么一家人;才想起,王绾大秦真正的第一位丞相如今到底是死了还是依然活着?

    对于朝中百官如何议论,胡亥管不着。因为他此刻正忙着。

    咸阳宫,皇帝书房。

    新任内史王庚正匍匐在地。恭听胡亥教诲。

    看着铜案前一身青袍匍匐在地、头发已经有了众多斑白的王庚,如果不是王庚是龙卫府带来的,胡亥怕是一时还真不敢相信,在自己面前的就是王庚。

    王庚所有的资料都在胡亥面前的铜案上,所以胡亥很清楚,王庚真实年龄只不过是比如今的内阁辅政大臣李由大了不过六七岁罢了。

    可是,眼前的王庚却是苍老若斯。

    看来王绾一族从他自丞相位退下之后实在是过的不怎么样啊。

    龙卫府去王绾府上,自然将王绾府中的情形详细禀报给了胡亥。原本的大秦第一家,在短短不过二十余年,就已经衰落到连仆役都用不上的地步了。

    内史一职自然不可能一直空置,胡亥一直在寻找合适的人选,可是朝中官吏无数,真正适合担当内史一职的却实在是没有几个。

    胡亥原本是想调嬴腾老弟雍城令嬴善来接替嬴腾做这内史,却最终放弃了打算。嬴腾一家子是大秦宗室,本就是皇族,而嬴腾是咸阳公的爵位,嬴腾之女嬴真才被册封为昭华公主,并秘密掌控黑冰台。

    如果再将嬴善升为堪比六部侍郎的内史,那么嬴腾一家子的权力委实太过集中了。当然,这并不是说胡亥对嬴腾等人不放心,而是权力给容易,但是若是想要收回来就不是那样简单了。

    于是,才有了王庚的出现。

    当然,王庚之所以能够出现在胡亥视线之内,并最终一跃成为内史,还是尉僚和嬴腾的举荐。

    身为王绾长子,王庚自然不可能是普通老百姓。虽然王绾早已经离开了大秦朝堂,但是王绾的爵位却是依然可以世袭罔替的。

    王庚,继承的是王绾的大庶长爵位(大秦军爵第十八级。)这也是促使胡亥最终决定由王庚直接升任内史之位的前提。

    “平身吧,王爱卿。”胡亥收回思绪,看着依然匍匐在地的王庚,柔声道。

    “下臣谢陛下!”王庚声音有些颤抖。

    确实,王绾的王氏一族当初从鼎盛之势瞬间没落是为何?还不是因为始皇帝不喜?所有人包括王绾一族他们自己,都认为自己这一族再也不可能有出头之rì。

    可是,谁能料到幸福来的就是如此的突然,内史之位就这样生生的从天而降砸到了王庚的头上。让他直到此刻依然以为自己还在做梦。

    “老丞相如今可还安好?”对王庚此刻复杂的心情,胡亥能够理解,柔声问道。龙卫府没有王绾的消息,而胡亥也很想知道,这个因为守成而被始皇帝罢黜的丞相如今是否依然健在。

第一百一十五章 国殇日

    大秦历三年,二世三年六月初二,整个咸阳乃至关中旌旗招展、挽联漫天,漫天的黑白两sè旗幔似乎要将整个咸阳、关中都笼罩。

    今天是帝国历史上第一个国殇rì。从今而后,只要帝国存在一rì,那么每一年的今天都将是帝国上下的国殇rì,忌歌舞酒宴,忌婚嫁肉食,以此来表达对为帝国征战沙场、马革裹尸的无数勇士。

    咸阳,在这一天涌进了不下百万的从大秦各地赶来的老秦人以及想要来咸阳一睹圣天子风采的各地百姓和读书人。

    从昨rì开始,驻扎在灞上大营的王乾朱雀军、新设不过三rì原本驻守在栎阳的两万材士营兵卒如今的蒙黎禁军、荆沿的五万御林军、咸阳巡城司、内史府下吏员衙役、咸阳令府下吏员衙役、咸阳龙卫府以及黑冰台等等等等所有能够抽调的力量尽皆被内阁抽调个一干二净。

    不为别的,只为维持国殇rì这一天咸阳城的稳定和治安。..

    因为咸阳城如今已经是人满为患,酒坊、客栈、商铺所有能够住人的地方,都被咸阳令直接下令开门接纳各地归来咸阳参加国殇rì的老秦人以及来到咸阳的各地百姓。

    可是即便如此,原本以为咸阳城很大的一众大秦朝臣们却是第一次生出了咸阳城是不是太小了点的感觉,于此同时所有人同时都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咸阳城是不是该扩建了。

    咸阳城的大街小巷中到处都充斥着无尽的人流,对咸阳的治安和稳定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这也是为什么要出动近二十余万大军的原因了。不过就算这样。主持这第一次国殇rì的内阁五位大臣依然感觉人手是不够用的。

    好在天下初定,人心思安,并没有多少人是带着别样目的来到咸阳的。绝大多数都是为了祭奠自己战死的亲人,最好能够亲眼看一看当今圣天子的风采来的。

    胡亥在龙卫府和黑冰台不计成本的巨额投入,也终于开始收获让人恐惧的成果。

    短短一个月时间,龙卫府和黑冰台在被拆分之后第一次联手,将想要进入咸阳城浑水摸鱼的人一网打尽。不过抓的都是些小喽啰,不是名声在外的巨匪就是刑部榜上有名的大盗。

    这些人如今都有了正式的户籍凭证,如果不是龙卫府和黑冰台联手把他们的祖宗十八代都给调查的一清二楚,怕是刑部姚贾就算通缉个一百年也不一定能够找的着人。

    虽然没有挖到胡亥想要看到的人。但是也算是意外之喜了不是。

    今天。天格外的蓝,阳光也格外的灿烂。巨大的咸阳宫广场上,十二个巨大的金人在阳光下闪烁着璀璨金光,同跟咸阳宫正殿遥遥相对、以黑sè为主体sè调的大秦英烈塔相映生辉。

    巨大的咸阳宫广场上空无一人。所有的百姓包括世家贵族都在广场外围。由御林军以咸阳宫为中心分割成一个个巨大的方块。无数的人cháo从咸阳宫广场一直延伸到咸阳城各处。

    显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站在前排。所以在除了那些必然会站在前排跟随皇帝举行祭祀的世家贵族以及朝中大臣们外,普通百姓只能看谁来的早了。

    天蒙蒙亮,随着朝阳升起。原本喧闹的咸阳城逐渐进入一种别样的寂静之中。除了那漫天飞舞发出瑟瑟声响的旗幔外,再无任何杂音。

    “呜呜呜”

    当第一缕阳光洒落在咸阳宫正殿的飞檐上时,熟悉而古朴的苍茫号角声从咸阳宫广场上缓缓升腾而起,片刻之后由低沉之音逐渐汇聚成一道宏大的声浪,响彻咸阳城上空。

    这是老秦部族进攻的号角声,无数的老秦人正是在这样的号角声指挥下,披坚执锐、横扫**、征战八方,依靠着贫瘠的关中生生在华夏大地上打出一个偌大帝国。

    一干朝臣早在内阁五位辅政大臣的带领下等候在咸阳宫正殿前的玉阶两侧。咸阳城包括内史郡所有七品以上的官吏尽皆齐至。穿着各sè官服的大秦官员从咸阳宫正殿大门一直延伸到长长的玉阶之下。

    苍茫、空灵的宏大号角声足足响了一刻钟才缓缓停歇,唯留余音寥寥。

    随着号角声停止,一身黑金夹织皇袍、头戴天平冠、腰悬轩辕剑的大秦二世皇帝胡亥准时出现在咸阳宫正殿门前。

    “恭迎皇帝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到胡亥出现,等候在正殿外的大秦群臣齐齐躬身一揖到地高呼道。

    寂静的咸阳城,这声万岁的高呼似乎能够让如今咸阳城内的逾两百万军民都能够听到。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山呼万岁之声刚落,从咸阳宫广场开始,“陛下万岁”的山呼之声陡然爆发,并最终汇聚在一起,成为一道让天地都为之失sè的浩大声浪。

    在这浩浩荡荡的声浪中,天和地,似乎在这一刻,都在为之颤抖!

    胡亥沐浴着阳光,出现在咸阳宫正殿前的高台上。

    头顶上方是初升的一轮红rì,下方则是密密麻麻、黑压压一片根本望不到边际的人cháo。此刻,所有大秦朝臣都躬身到地,所有兵卒都单膝跪地对着胡亥垂下他们高傲的头颅,逾两百万的大秦百姓尽皆匍匐在地。

    天地间,依然只有胡亥一人昂首而立。

    虽然已经经过好几次这样的场景,但是过往几次相对于今rì而言却是相差甚远。

    这就是大秦,这就是自己的帝国!

    原本以为自己能够保持从容的胡亥此刻才知道,原来自己依然会心cháo澎湃、难以自已。

    “平身!”

    胡亥扬起双臂,高声呼道。

    ……

    礼毕,所有朝臣包括匍匐在地的百姓都起身后,两个人影出现在咸阳宫正殿前的高台一侧。

    其中一人基本上所有朝臣都认识,皇帝身边的近侍咸阳宫给事中王岩,而当群臣看到被王岩扶着的人影时,却是尽皆大吃一惊。

    虽说岁月催人老,但是眼前那个垂垂老矣、满脸斑纹、气喘吁吁似乎连路都还需要给事中王岩搀扶才能行走的佝偻老人,一众大秦朝臣还是有很多人都能认出来的。

    尤其是一干三品以上的重臣,没有一人不识得被王岩搀扶着缓缓行来、一步三歇似乎随时都会一命呜呼的老人。

    怎会是他!?(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672/ 第一时间欣赏我是秦二世最新章节! 作者:华夏九洲所写的《我是秦二世》为转载作品,我是秦二世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是秦二世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是秦二世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是秦二世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是秦二世介绍:
一次莫名的地陷,让他取代秦二世;除赵高,收李斯,救蒙氏兄弟;看刘邦项羽争霸,据关中而守;天下我有,美人怎能太少。吕雉?额,早就跟老刘暖被窝了。我是秦二世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是秦二世,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是秦二世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