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前仆后继
战斗开始的时候战场离巴拿马运河还有差不多三百公里。*
首先投入战斗的是第61舰队派出的第一批战斗机总共一百二十二架分成了六个大编队每两个编队由一艘防空巡洋舰与一艘轻巡洋舰引导此外还得到了两架“渡鸦”预jǐng机的协助与支持。
此时预jǐng机与jǐng戒舰的价值显现了出来。
这就是在进行拦截的时候每一架战斗机都能及时到达最需要的地方让美军的轰炸机尝到苦头。
只是战斗打得异常艰难。
原因很简单美军轰炸机不是单独行动全程都得到了战斗机掩护而且正是美军最先进的p-51d“野马”式战斗机。
这种战斗机在携带一具副油箱的情况下航程超过了四千公里。
也就是说如果返航的目的地是墨西哥南部的机场那么p-51d就能飞到巴拿马运河空进行十分钟以的空战。对于护航战斗机来说这已经足够了因为任何一支轰炸机群的投弹时间都不会超过十分钟。
当然这次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虽然美军派出了足够多的护航战斗机达到了轰炸机数量的一半比通常需要的还多了六分之一但是在离目标还有三百多公里的地方美军轰炸机群就遭到拦截迫使护航战斗机提前投入战斗。
这就意味着将有很多护航战斗机无法飞完全程。
原因很简单战斗机在进行空战的时候油耗率是巡航飞行时的好几倍因为在进行空战的时候发动机得以最高速度运转。十分钟空战内消耗的燃油可以让战斗机以巡航速度飞行将近一个小时!
显然这场空战持续的时间绝对不止十分钟。
第一轮拦截。*起到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消耗了美军的护航战斗机。
要知道与规模庞大的轰炸机群相比第61舰队派出的一百二十二架舰载战斗机根本算不多。
当时美军轰炸机群分成了五个批次每一批都有近两百架轰炸机。
更要命的是美军的护航战斗机也是这么分配的。即每批护航战斗机都在百架左右都能应付一百多架舰载战斗机。
事实。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
轮xìng能当时中国海军的舰载战斗机并不比p-51d差多少但是中国海军的飞行员更加优秀所以往往能在空战中占到便宜。此外中国海军的舰载战斗机一向以坚固著称生存能力更强而p-51d的武器是六挺零点五英寸航空机枪。火力明显不足往往击中对手数十次都无法击落。
如果仅仅是战斗机对战斗机两百架p-51d都不见得能取胜。
问题是这是防空作战而不是战斗机之间的空战。
防空战斗机的首要任务是拦截敌人的轰炸机而不是去对付敌人的护航战斗机而轰炸机又是最难击落的目标。
要知道重型轰炸机本身就有很强的自卫火力。
b-29有六门二十毫米机关炮与七挺零点五英寸重机枪而这些机关炮与重机枪组成了环形火力圈。让战斗机从任何角度靠近都会遭到攻击因此战斗机在攻击轰炸机的时候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这个时候如果敌人的机群里有护航战斗机那就非常难办了。
当时重点拦截了飞在最前面的两支机群。
空战打得异常惨烈防空战斗机轮番发起冲刺但是每次都遇到了护航战斗机能够迫近美军轰炸机的机会并不多。即便偶尔能够有几架战斗机突破防空战斗机的阻拦也对付不了几架轰炸机。*
相反为了攻击轰炸机。防空战斗机的损失极为惨重。
当时顾祝同所在的“廉颇”号就在离战场不到两百多公里的地方。可以通过语音通信频道听到飞行员的吼叫声还有此起彼伏的枪炮声偶尔能够听到战机被击中之后发出的爆炸声。
只是谁也不知道那是谁的战机被打得凌空爆炸了。
顾祝同只能祈祷被击落的战斗机飞行员都能跳伞而且最好都毫发无损因为等到战斗结束他能把跳伞的飞行员都救回来。
这次拦截在损失了将近七十架战斗机的情况下只击落了不到四十架轰炸机。
显然这算不是成功的拦截。
只是也并非毫无价值。
空战持续了整整十五分钟美军轰炸机群甚至被迫放慢了飞行速度而那些护航的美军战斗机更是亡于奔命。
紧接着第二次拦截开始了。
这次不但有第61舰队投入的第二批大约八十架防空战斗机还有来自第62舰队的近一百架战斗机。
显然防空战斗机的数量更多了。
只是飞在最前面的两支美军轰炸机群里的护航战斗机不但没有增多反而比之前少了大约六十架。
少掉的这六十架有很大一部分是被防空战斗机击落的还有一部分被己方轰炸机的自卫炮火击落。
这次防空战斗机依然重点拦截了这两支机群。
显然美军再也不可能顶住规模更大的攻击了。
这场持续了近二十分钟的空战基本就是一次空中屠杀。
战斗开始的时候依然是美军的护航战斗机率先出击希望能够冲散编好了队列的防空战斗机然后让那些零散的防空战斗机去单独攻击轰炸机群。必须承认这是非常管用的护航战术中国空军也经常这么打。在轰炸英国本土的战斗中中国空军就往往让部分护航战斗机前出到轰炸机群前方一百公里处专门负责冲击防空战斗机为后面的轰炸机群杀开一条血路而单独发起攻击的防空战斗机对轰炸机群没有多大的威胁往往在逼近到开火距离的时候就被轰炸机的自卫炮火击落了。
问题是美军的护航战斗机太少了。
在防空战舰与预jǐng机的引导下率先到达的第61舰队的防空战斗机主动与美军护航战斗机交战。
紧接着来自第62舰队的防空战斗机如狼如羊群般杀入了轰炸机群。
成群结队的发起攻击的防空战斗机绝对是轰炸机群最大的威胁。
要知道轰炸机群也有编队而且编队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轰炸机的生存率。一般情况下规模庞大的轰炸机群中并不是所有轰炸机都紧密的挨在一起除了必须有一架领队长机之外其他的轰炸机会组成小机群每支小机群的规模在十架到二十架之间其中肯定有一架领队的其余的则跟随其活动而编队的最为基本的原则就是让这些轰炸机能够相互掩护。
问题是肯定不是所有轰炸机都能够得到其他轰炸机的掩护。
这样一来位于编队外围与后方的轰炸机就最容易遭到攻击。
攻击轰炸机群正是从侧后方下手。
如果有足够多的战斗机同时攻击相邻的几架轰炸机这些轰炸机就无法相互掩护只能各自为战。
当然正规的拦截战术肯定是两架战斗机同时攻击一架轰炸机而且这两架战斗机肯定是一架长机与一架僚机。发起攻击的时候只有一架战斗机突前其任务就是吸引轰炸机的自卫火力而另外一架战斗机则从相反的方向进入然后向轰炸机的机身、或者是某侧机翼开火。
要想击落一架重型轰炸机至少得打掉其一侧的两台发动机或者是打爆机体油箱。
显然再多的轰炸机聚在一起也不可能顶住成群结队的战斗机的攻击挨打也就是必然的结果。
在不到十分钟内两支美军轰炸机群就被击溃了。
虽然美军后来只承认在这场空战中损失了不到四十架轰炸机但是中国海军的防空战斗机至少在这几分钟内击落了一百架轰炸机而且绝大部分都是第62舰队防空战斗机收获的战果。
显然这绝对是一场屠杀。
要知道这些轰炸机总共有一千多名飞行员与空勤人员侥幸生还者少之又少大多都阵亡或者失踪了。
除此之外还有百架轰炸机被击伤不得不提前转向返航。
不可否认b-29非常坚固即便有两台发动机被击毁只要不在同一侧都能够依靠剩下的两台发动机返航。问题是如果这两台发动机在一侧那就肯定会坠毁。此外哪怕只有一台发动机被击毁也不可能满载炸弹飞行必须投掉所有炸弹才能勉强飞行。如果两台发动机被击毁不但要丢掉所有炸弹还要放掉一部分燃油不然就肯定无法达到最低飞行速度。
也就是说只要被击伤就得转向返航。
剩下的没有被击伤的美军轰炸机也放弃了轰炸行动因为为其提供掩护的战斗机已经被打散了即便还有部分战斗机没有被击落也没有足够的燃油陪伴轰炸机飞到巴拿马然后再飞往墨西哥南部地区的机场。
只是被击溃的只是两支机群还有三支机群没有遭到攻击呢。(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四百八十九章 截击机
进行第三次拦截时最前面的那支美军机群离巴拿马的海岸线已经不到一百公里了。(找小说素材就到 )
这次参与拦截的只有第62舰队出动的第二批防空战斗机数量在四十架左右根本算不多。
只是这次需要拦截的只有一支轰炸机群。
战斗没什么两样防空战斗机赶到的时候首先遭遇的是美军的护航战斗机。
虽然防空战斗机得到了jǐng戒舰与预jǐng机的支持总能够找到美军防御薄弱的地方但是数量差距太大了美军有近百架战斗机而前去拦截的战斗机在四十架左右数量差距在一倍以。
显然数量的优势让美军处于不败之地。
只是为了阻止防空战斗机逼近轰炸机群美军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在这场完全是战斗机对战斗机的空战中美军用损失近七十架战斗机的代价只击落了不到三十架中国战斗机。
这场空战也证明了双方飞行员的素质差距。
在这场战斗中很多时候美军都有两倍于对手的数量优势可最终反而被中国战斗机占了风。
要知道在第62舰队派出的四十二架战斗机中有十一架的飞行员是双料王牌即击落了二十架以的敌机还有二十二名王牌即空战战果在十个以即便是最差的一名飞行员也有三个战果。相比之下美军飞行员就差多了九十八名飞行员中只有七名飞行员取得过战果其中最多的只有六个战果按照美军的标准勉强算得是王牌而按照中国的标准离王牌还差四个战果。更要命的是有三十四名飞行员是第一次战场。而其他五十七名飞行员参加的战斗也屈指可数。
空战中在战斗机的xìng能相差不太大的时候飞行员的素质决定一切。[]
也正是在这场空战中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又增添了四名王牌飞行员而且其中一人就击落了六架美军战斗机。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四十二架防空战斗机并没有打算去拦截美军轰炸机。
说白了。这些战斗机去拦截美军轰炸机的话效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主要是数量太少了。
双方战斗机的空战还没结束第四轮拦截开始了。
这次到来的是岸基战斗机而且全部是双发重型战斗机或者说是在白天执行拦截任务的夜间战斗机。
大战初期中国空军也出资研制过重型战斗机。
只是中国空军与海军从来没有装备过只能在昼间作战的重型战斗机反而是在英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这种战斗机大行其道。
当然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英德间的战略轰炸持续的时间最久而且在最初两年里双方都严重缺乏可以为轰炸机提供全程护航的战术战斗机。当然关键是受技术限制当时还研制不出有足够航程的单发战术战斗机。结果就是为了解决护航问题英德双方都着手研制、生产与装备了大批双发重型战斗机。
最有代表xìng的自然是英国皇家空军的“蚊”式战斗机了。
可以说。这种木结构的双发重型战斗机是大战初期最为经典的一款截击机其飞行xìng能相当出sè而且比看去更加坚固。到战败的时候“蚊”式战斗机生产了数千架其中不少是侦察机有的还被改装成了中型轰炸机而后期生产的则主要是配备了对空搜索雷达的夜间战斗机。
事实。[]到了一九四四年重型昼间战斗机就逐步退出了舞台。
主要就是大批航程在两千公里、甚至是三千公里以的单发战术战斗机的出现。让双发昼间战斗机没有了用武之地。
要知道在解决了续航力的问题之后。单发战术战斗机更适合在昼间行动。
只有夜间战斗机依然都是双发重型战斗机。主要就是单发战斗机没有办法安装笨重的对空搜索雷达。
当然严格说来夜间战斗机不是真正意义的战斗机而是截击机。
说得简单一点夜间战斗机的目标不是敌人的战斗机在夜间出动的轰炸机群也不需要战斗机护航。也就是说夜间战斗机的目标是敌人的轰炸机其主要使命就是对轰炸机进行拦截。
战术使用决定了战术xìng能。
到大战末期夜间战斗机都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配备了功率强大、探测距离更远的对空搜索雷达而且部分夜间战斗机甚至有火控雷达。二是速度更快一些在大战末期服役的夜间战斗机的最高平飞速度超过了每小时七百五十公里超过了当时飞得最快的单发螺旋桨战斗机。三是升限更高大部分都超过了一万米部分专门以拦截像“超级空中霸王”与“超级空中堡垒”这种高空轰炸机为住的夜间战斗机的升限甚至达到了一万三千米而这几乎是螺旋桨战斗机的极限了。四是火力更加强大最差的都配有四挺二十毫米航炮最强的则有两挺三十七毫米航炮与四挺二十毫米航炮即便是对付重型轰炸机几枚炮弹就能将其击落。五是更加坚固所有夜间战斗机都为飞行员座舱安装了装甲少数夜间战斗机还在油箱与发动机外面裹了一层装甲。
显然这些都是截击机必须具备的特点。
这其中速度最为重要。
也正是如此夜间战斗机在作战的时候很有特sè一般采取打了就跑的战术。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从低级的后方进入以俯冲方式发起攻击逼近敌机的时候俯冲速度往往在每小时七百公里以有的时候甚至能超过每小时八百公里攻击完成之后同样以俯冲的方式摆脱轰炸机。这样一来轰炸机的自卫火力往往来不及发挥作用。如果没能一举击落敌机则在敌机自卫火力之外重新爬升到达敌机空一千米的地方紧接着发起第二次俯冲攻击。
显然夜间战斗机不会与敌机纠缠。
当然这也是截击机固有的特征。
事实这也决定了夜间战斗机很难在白天发挥作用。
原因就是如果遭遇了xìng能更出sè的单发战斗机夜间战斗机几乎没有胜算唯一的办法就是凭借速度摆脱敌人的战斗机。如果与单发战斗机纠缠的话夜间战斗机糟糕的机动xìng将使其保输不赢。
只是在白天对付轰炸机的话夜间战斗机同样拿手。
这就是轰炸机的机动xìng更加糟糕而且夜间战斗机的速度优势使其很难遭到护航战斗机的拦截。
当然如果没有护航战斗机那就再好不过了。
中国海军的岸基战斗机投入战斗的时候就是这么个情况负责掩护轰炸机的美军战斗机已经被打散了。
面对汹涌而来的近百架重型战斗机近两百架美军轰炸机只能任其宰割。
可以说重型战斗机的每一次冲击都伴随着一架美军轰炸机被击落或者被击伤。
要知道这些战斗机实际来自空军只是暂时交给海军使用每一架战斗机都有两门三十毫米航炮与两门二十毫米航炮能够在一分钟内吐出千发炮弹即便是一个短点shè也能打出百发炮弹而只要被几枚三十毫米炮弹击中即便是b-29也有可能被打得凌空爆炸。
别忘了炮弹不是枪弹在击中目标后都会爆炸。
一枚三十毫米炮弹的威力比一枚手榴弹都要大当几枚这样的炮弹在轰炸机的内部爆炸其结果可想而知。
更要命的是美军轰炸机的自卫火力对这种战斗机似乎没有用。
在这场一边倒的战斗中有一百二十多架轰炸机被击落还有近六十架被击伤剩下的十多架也被迫转向返航。
与之相比战斗机付出的代价要低得多只有十多架被击落还有近二十架被击伤。
更重要的是这批重型战斗机没有返航而是直接杀向了第四支美军机群而且都是以最高速度发起冲击。
这下美军慌了手脚。
虽然“野马”的速度并不慢在俯冲的时候甚至能超过每小时八百公里但是护航战斗机在接敌之前往往都以巡航速度飞行。更重要的是这些护航战斗机要全程伴随轰炸机活动的话在到达巴拿马空之前就只能以巡航速度飞行。结果就是当美军护航战斗机的飞行员发现了前来拦截的重型战斗机群的时候根本来不及加速甚至来不及把编队调整成战斗队列。
仅仅一次冲击就有数十架轰炸机被击落而护航战斗机编队也被冲散了。
显然这是糟糕得不能再糟糕的事情了。
如果护航战斗机不能成群结队的行动那也等于什么都没有因为单独活动的护航战斗机同样不可能阻止防空战斗机靠近轰炸机群。要知道掩护轰炸机是护航战斗机的职责而没能阻拦防空战斗机就等于失职。
显然只要有机会逼近轰炸机防空战斗机就不会理会护航战斗机。
第四百九十章 飞蛾扑火
美军的第四批轰炸机即将飞临巴拿马空的时候最后一批防空战斗机投入了战斗。[ 找小说素材就到]
这些战斗机也来自岸基航空兵只不过全是单发战术战斗机而且着也是顾祝同手里的最后一批战斗机了。
防空作战在这个时候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美军飞行员已经能够看到前方的陆地了位于巴拿马运河北口的科隆港就在前方只需要再往前飞行几十公里就能把成吨的炸弹投下去让那些还在运河狭窄航道里的舰船永远也到不了大西洋。
只是这最后的几十公里却是一条死亡之路。
护航战斗机已经被冲散防空战斗机不要命的攻击着轰炸机而且往往是三架、甚至是四架战斗机同时攻击一架轰炸机。
显然这是一面坚固的空中盾牌。
随时随刻都有轰炸机被击中起火有的在空中燃烧爆炸有的呼啸着载向海面还有的则简单的转向返航。当然也有战斗机被击中甚至有部分战斗机在被击中之后直接撞向了最近的轰炸机。
空中非常混乱硝烟很快就遮云蔽rì。
虽然最终有部分轰炸机突破了战斗机的拦截飞到巴拿马空投下了炸弹但是这只是近两百架轰炸机中的极少数而且这些轰炸机根本没有飞到运河空而是把炸弹投向了科隆港。
投下炸弹后美军轰炸机就返航了。
对这些轰炸机的飞行员来说他们已经解脱了因为没有防空战斗机来追击这些返航的轰炸机。
此时美军的最后一批轰炸机已经到达而且飞到了巴拿马空。
这次护航战斗机发挥了作用。
在防空战斗机组织起来的时候护航战斗机就率先到达。(找小说素材就到 )并且很快把原本就分散在各个方向的防空战斗机打得七零八落。
也正是如此紧随其后的轰炸机才能安然无恙的飞到巴拿马空。
只是轰炸进行得并不顺利因为能够拦截轰炸机的除了防空战斗机之外还有地面的高shè炮。
美军机群到达科隆港空的时候高shè炮就开火了。
只是。炮火并不密集。
要知道在一个月前。中国海军都不是很重视这座港口只在这里部署了一支人数不到两千的守备部队。因为美军没有轰炸科隆港所以部署在这里的只有一个防空营装备的都是小口径高shè炮。
有趣的是在此之前防空部队的主要任务不是防空而是对付地面的敌人。
这就是。用小口径高shè炮扫shè港口附近的丛林对付那些隐蔽在丛林里的美军侦察兵与游击队。
实战证明四十毫米福博斯机关炮的威力非常惊人。
要知道四十毫米高爆弹的威力相当于一颗进攻型手榴弹而且炮弹能够轻而易举的打断碗口粗的树木横扫丛林里的所有障碍物让那些依赖丛林的美军侦察兵无出可藏而高shè炮每分钟数百发的shè速等于撒下了一张死亡之网能够消灭所有被这张巨大的网笼罩住的生命。
只是。用于防空的话一个营的兵力太少了。
虽然在此之后中国海军加强了科隆港的防御部署防空部队增加到了六个营但是仍然显得有点单薄。要知道六个营最多也就只有两百来门高shè炮而且中国海军岸防部队装备的都半是小口径高shè炮。
与空军不同海军的防空部队没有多少大口径高shè炮。
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海军的岸防部队往往在战线后方活动前方有舰队的掩护还能得到航空兵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需要部署岸防部队的地方往往都占有绝对优势。舰队已经夺取了制海权航空兵则夺取了制空权。在太平洋这场这往往意味着最近的敌人都在数百公里之外。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岸防部队根本不需要大口径高shè炮。
准备一些小口径高shè炮往往只有象征意义。
在太平洋的一些岛屿岸防部队里的高shè炮并不是用来对付敌机的而是用来对付敌人的快艇。
显然在对付快艇的时候shè速更高的小口径高shè炮有用得多。
结果就是美军轰炸机群飞经科隆港的时候并没有遭受多少损失只有十多架轰炸机被打了下来。
只是接下来的战斗就没有这么轻松了。
还没飞到运河空美军轰炸机群就遭遇了更加猛烈的防空炮火而这些炮弹就是从十多公里外的战舰打来的。
海军岸防部队没有多少大口径高shè炮战舰就不一样了。
要知道中国海军中任何一艘排水量超过一千五百吨的战舰都有大口径高shè炮而且大型战舰有十多门。更重要的是这些大口径高shè炮大多在防空雷达的指引下作战炮击准确xìng非常高。
最重要的还是这些高shè炮使用的都是近炸炮弹。
实战早已证明近炸炮弹对机群的威胁非常大对战术飞机也具有一定的效果而拦截轰炸机就更加理想了。
别忘了轰炸机都很笨拙根本谈不灵活。
在火控雷达的指挥下大口径高shè炮在向十多公里外的敌机开火时能把误差缩小到五十米以内而近炸炮弹能在离目标二十米内的地方引爆。从概率讲一次向一个目标发shè六枚一百二十毫米近炸炮弹就肯定有一枚在敌机附近引爆而重创或者击落一架重型轰炸机最多只需要三枚炮弹。也就是说一次只需要向一架轰炸机发shè十八枚炮弹而两门一百二十毫米高shè炮能在十五秒钟内打出十八枚炮弹。也就是说在理论一座双联装一百二十毫米高shè炮能够在一分钟内拦截四架敌机。
当然这只是理论计算结果。
实战中往往是两座双联装炮塔联动同时攻击一个目标准确的说是一片区域内的所有轰炸机而开火时间在半分钟左右。也就是说半分钟内两座炮塔向一片区域内发shè七十多枚炮弹然后转向下一片区域。
在对付大机群的时候这么打要比单独拦截一架低级的效率高得多。
当时第33舰队、也就是随后的第63舰队的防空战舰全部在前方总共有六艘防空巡洋舰与四艘轻巡洋舰此外还有六艘驱逐舰也在舰队航母之前进入运河因此也在这个时候加入了防空作战。只是这些驱逐舰没有雷达所以只能用光学瞄准设备来指挥高shè炮作战战斗效率不如巡洋舰。
只是十艘巡洋舰特别是六艘防空巡洋舰就足够让美军付出惨重的代价了。
要知道重型轰炸机不是战术飞机不但十分笨重而且必须集群行动用数量来解决投弹命中率不高的问题。说得简单一点只有当足够多的轰炸机同时投下炸弹才能确保击中目标。如果让重型轰炸机单独投弹其轰炸效果将很不理想几十枚炸弹发挥的作用甚至不如俯冲轰炸机投下的一枚炸弹。
结果就是美军轰炸机群必须保持好编队至少在投弹之前必须编队飞行。
这套轰炸战术美军在欧洲战场就掌握了即在轰炸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时候美军轰炸机就主要采用密集编队。
问题是这里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国。
更重要的是由防空战舰支撑的防空火力网要比由防空部队的密集得多。
要知道一艘防空巡洋舰至少有十六门一百二十毫米高shè炮而且在美军轰炸机投弹之前还能动用八十毫米高shè炮与四十毫米高shè炮。即便美军轰炸机从一边进入防空战舰也能动用半数以的高shè炮进行拦截。与之相比在相同面积的地方防空部队能够部署的高shè炮就非常有限了。
当然真正的关键还是防空战舰有完善的火控指挥系统。
在火控雷达的指挥下大口径高shè炮对十五公里外的敌机进行拦截的效率并不比对付五公里内的敌机差。
在这道由钢铁弹雨组成的火网美军轰炸机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根据第33舰队的官兵回忆当时几乎每秒钟都有美军的轰炸机被击中起火有的在空中爆炸解体有的燃烧着直坠而下有的则艰难的转向撤退还的得则在俯冲之后迫降到附近的丛林里面。
最终只有大约六十架美军轰炸机到达运河空。
只是这些轰炸机对付的不是正在通过船闸的舰队航母而是把炸弹投向了已经在驶往科隆港的护航战舰。
显然美军飞行员已经没有勇气继续坚持下去了。
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军轰炸机继续前行还会遭遇更加密集的防空炮火到时候防空战舰另外一侧的高shè炮将开始怒吼。
对美军飞行员来说赶紧投掉炸弹转向返航才是最佳选择。
只是这批美军轰炸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在返航途中这批美军轰炸机遭到了战斗机的疯狂拦截最终只有不到二十架轰炸机逃走且没有一架完好无损。
只是运河里的中国战舰也并非毫发无损。(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四百九十一章 得不偿失
密如雨下的炸弹让运河内的战舰无处可避。(找小说素材就到 )
可以说只要美军轰炸机到达运河空在中国战舰的头顶投下炸弹就已经取得了胜利。
轰炸来得快去得也快。
不到十分钟侥幸突破拦截的几十架轰炸机就投下了全部炸弹。大部分b-29携带的是五百磅级航空炸弹少数则使用了一千磅级航空炸弹。与顾祝同预料的一样所有轰炸机都是以最大载弹量起飞。虽然这让b-29机群无法直接返回美国本土但是却保证了能在短时间内投下足够多的炸弹。
遭到轰炸的是六艘即将到达科隆港的防空巡洋舰。
损失最惨重的是“西宁”号这艘巡洋舰被四枚五百磅级与两枚一千磅级炸弹击中最终不得不在航道西侧靠岸搁浅不然就很有可能沉没堵塞航道使后面的战舰无法同xìng导致运河瘫痪。
其他五艘防空巡洋舰的情形也不乐观伤势最轻的“拉萨”号挨了一枚炸弹而别的都挨了三到四枚炸弹。所幸的是这五艘战舰都没有沉没的威胁而且最终都蹒跚到达了科隆港。
只是六艘防空巡洋舰都丧失了作战能力必须回国进行大修。
不幸中的万幸是航道没有被堵塞当天傍晚第33舰队的其余战舰就全部抵达了科隆港。
没有防空巡洋舰是个问题不过总比损失了舰队航母好得多。
次rì凌晨第33舰队改名为第63舰队并且按照顾祝同的安排在第62舰队派来的三艘防空巡洋舰的掩护下离开了科隆港。
到此已有三支航空战斗舰队进入了加勒比海。
夜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为舰队补充舰载机特别是在白天的战斗中损失惨重的舰载战斗机。
只是。(找小说素材就到 )第34舰队还在巴拿马湾里待命。
顾祝同没有浪费时间因为他没有时间可以浪费。
九月十六rì清晨第34舰队进入了巴拿马运河。
防空部队严阵以待等待着美军的再次袭击。
要知道美国已经制造出了数千架b-29轰炸机还有更多的b-17与b-24等xìng能稍逊的重型轰炸机。虽然b-17与b-24受航程限制无法从本土起飞轰炸巴拿马。但是只要部署到古巴或者波多黎各就能够飞到巴拿马空。并且在投下炸弹之后飞往墨西哥南部的机场降落补充燃油。
显然这几天美军有足够的时间把这些轰炸机部署到古巴或者波多黎各。
只是美军的轰炸机群并没有到来。
到当天下午在第34舰队即将到达科隆港的时候美军发起过一次轰炸行动只是机群的规模并不大。还没飞到陆地空就被前去的舰载战斗机拦截了下来百架轰炸机与更多的护航战斗机被击落剩下的轰炸机就全部返航了。
结果就是当天晚第34舰队进入了加勒比海。
顾祝同没有急着率领舰队离开因为鲁志刚已经发来消息他从剩下的第31舰队里抽调了三艘防空巡洋舰与三艘轻巡洋舰连同顾祝同之前提到的侦察舰队组建了一支临时舰队而这支舰队正在赶往巴拿马。
显然。顾祝同打算等到这支临时舰队到达之后再离开巴拿马。
只是他没有等那么久。
九月十九rì顾祝同收到了海军情报处发来的消息美军已经放弃了轰炸巴拿马运河的作战行动正在全力向波多黎各增兵。
也就是说美军已经猜到中国海军即将攻打波多黎各。*
更重要的是中国海军已有是支战斗舰队进入加勒比海。因此随时有可能出动舰队封锁波多黎各。
在此之前美军肯定想把更多的部队送到波多黎各。
收到消息后顾祝同没有迟疑。立即率领舰队北横渡加勒比海正式启动了攻打波多黎各的作战行动。
后来。顾祝同才知道十五rì的战斗已经彻底打垮了美军的士气。
在这场持续了大约两个小时的战斗中美军损失了七百八十八架轰炸机与三百六十四架战斗机近万名飞行员与空勤人员阵亡、失踪或者是被俘单次出动的损失率接近百分之八十!
这是个什么概念?
即便在轰炸德意志第二帝国本土的战斗中美军轰炸机的损失率也不到百分之五即每出动一百架次才损失五架。
百分之八十的损失率意味着这是一次彻底失败的轰炸行动。
按照美军的标准单次出动的损失率超过百分之七就算得是失败了因为这意味着从轰炸中得到的好处还不如遭受的损失。
事实单次出动率在百分之五以轰炸行动就没有多少意义了。
原因很简单轰炸机是最为昂贵的战机而新式重型轰炸机又是轰炸机中最贵的也是当时世界最贵的战机。
比如制造一架b-29的花费足够用来制造十多架p-51d!
当然中国空军的轰炸机也不例外。
在一次战斗中就损失了七百多架b-29不管美国多么富裕、不管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多么强大也承受不起。
要知道就算波音公司的两条生产线开足马力一个月也只能生产一百架b-29。
也就是说一次战斗的损失相当于大半年的产量了。
如果以价值衡量的话七百多架b-29相当于三支拥有三艘舰队航母的战斗舰队而且还包括了所有护航战舰与舰载机。
也就是说美军用相当于三支舰队航母的代价只换得了重创六艘巡洋舰以及击落三百多架战斗机的收获。
显然美军的损失比收获大得多。
这样的轰炸行动不但没有意义反而严重削弱了美军的战斗力。再打一次的话恐怕美军就没有多少轰炸机可用了。同样的道理如果把这些轰炸机用到别的地方比如用来守卫波多黎各肯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然还有更适合使用这些轰炸机的地方这就是美国西海岸地区。
虽然在自己的本土进行战略轰炸是一件很难想像的事情但是美军要想把中**队挡在西海岸地区就必须投入足够多的轰炸机把中**队的占领区变成焦土让中**队无法向东推进。
事实当时美军的大部分轰炸机都部署在中西部地区主要任务就是去轰炸占领着美国土地与城市的中**队。
美军没再盲目使用轰炸机显然是明智之举。
如果美军在十六rì再次出动轰炸机群对付正在通过巴拿马运河的第34舰队肯定会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别忘了已有三支战斗舰队进入了加勒比海而且九艘舰队航母都搭载了大量战斗机。更重要的是顾祝同也吸取了教训让第34舰队在进入运河之前就把舰载机派往圣何塞岛。也就是说总共有十二支舰载航空兵联队的战斗机可用加岸基航空兵当时顾祝同手里总共有一千多架战斗机。显然美军的轰炸机群就算达到了十五rì的出动规模也讨不到半点好处。
当然美军没有盲目行动反而给顾祝同制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这就是在中国海军围攻波多黎各的时候美军的轰炸机群是一个潜在的威胁甚至是最大的威胁。
别忘了美军已经没有舰队航母了大西洋舰队形同虚设。
这样一来美军要想阻止中**队攻打波多黎各唯一的手段就是充分利用数量充足的重型轰炸机。
到了加勒比海北面顾祝同就没有那么多的优势了。
虽然防空jǐng戒舰更多了但是“渡鸦”预jǐng机在飞到战场空之后最多只能巡逻两个小时。
这就是说顾祝同很难得到岸基航空兵的支持与掩护。
更重要的是因为美军在波多黎各部署了一支不算弱的战术航空兵所以顾祝同还得把夜间防空的任务交给岸基航空兵。
这样一来白天的防空任务就这能交给舰载航空兵。
至于通过突击摧毁波多黎各岛的机场这也是很不现实的即波多黎各太大了而且有大大小小近三十座机场与野战机场还能得到来自古巴与美国本土的支援即便顾祝同把四支航空战斗舰队的战斗力发挥到极限也很难一举夺得制空权势必要在这里跟美军争夺一番。
显然顾祝同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到舰队身。
所幸的是他也没有把舰队看成是无所不能的。
攻打美国西海岸地区的战斗就表明即便舰队足够强大在面对大陆的进攻中也要承担很大的作战风险。
要不然“卫青”号就不会遭到重创。
只有合理利用所有兵力让各支作战部队都发挥作用才能用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
所幸的是这次不再是跨大洋进攻后方基地就在一千多公里之外即便是美国西海岸的占领区离波多黎各也不到三千公里。也就是说顾祝同不但有舰载航空兵可用还有岸基航空兵以及强大的空军做后盾。(未完待续)rq
第四百九十二章 多用途
九月二十二rì顾祝同率领的第六舰队首次攻击了波多黎各。[]
只是这次出动的全是舰载战斗机。准确的说当时四支战斗舰队里的十二艘舰队航母搭载的全是战斗机!
这是顾祝同特意做的安排为此还让鲁志刚不得不从第三舰队抽调了近七百架战斗机给第六舰队。
全部搭载战斗机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好处即不再需要为攻击机群提供护航掩护了。
当然前提是所有的战斗机、至少是半数以的战斗机具备对地攻击能力能够携带炸弹、火箭弹等弹药攻击地面目标。
显然对中国海军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
“海鹰”本身就是一种相当不错的多用途战斗机除了具有极佳的空战能力之外还能携带五百公斤级炸弹执行轰炸任务。其后期改进型还在机翼下增加了八个挂架总共可以挂八枚大型火箭弹或者是十六具火箭发shè筒。如果用来攻击装甲目标这些火箭弹有非常好的效果。
当然“海鹰”的续航力也非常突出。其后期改进型在携带一枚五百公斤级炸弹与八枚火箭弹的情况下执行对地打击任务的作战半径达到了六百公里如果中途扔掉炸弹与火箭弹执行空战任务作战半径还超过了六百公里。显然这已经不比当时大部分的舰载轰炸机差了。
取代“海鹰”的“海雕”也是一种出sè的多用途战斗机。
事实在研制“海雕”的时候海军就提出希望这种战斗机的最大载弹量能够达到一千公斤即与f-4u相当能够在携带一枚五百公斤的同时携带八枚以的火箭弹或者是在机腹挂架挂一具大型副油箱。在翼根挂架各挂一枚二百五十公斤级炸弹在机翼挂架下则挂八枚以的火箭弹。(找小说素材就到 )
显然这种挂载配制就是为了执行对地打击任务。
更重要的是“海雕”的续航力比“海鹰”还要出sè。
在以最大载弹量起飞的情况下即便不挂副油箱其对地打击的作战半径都超过了八百公里而在挂一具副油箱的情况下能够超过一千公里。而在挂大型副油箱执行护航任务的时候更是接近了一千五百公里。
当然。绝大部分时候要不了这么远的作战半径。
在第六舰队里面“海鹰”与“海雕”各占了一半。
不是顾祝同不想要更多的“海雕”而是装不下那么多。
主要就是为了获得突出的xìng能“海雕”比“海鹰”大了一整圈不但因此配备了输出功率高达二千四百千瓦的二十六缸星型风冷发动机。还导致占用了更大的面积也就使得航母的搭载数量大幅度降低。即便折叠主翼“海雕”占用的甲板面积也比“海鹰”搞出了将近百分之五十。虽然工程师想出了很多减少占用面积的办法比如主翼的折叠方式就是旋转九十度之后向后折叠与机身保持平行但是仍然显得过于庞大使得“白起”级最多只能搭载八十架这样的战斗机。这还是极限而不是正常搭载水准。也就是说在搭载了八十架“海雕”的时候“白起”级舰队航母的甲板作业效率将低于正常水平。使得舰载机的出动速度受到影响。
也正是如此顾祝同只能让“海雕”与“海鹰”混搭。
当然这也与“海雕”的产量有关。
过于庞大的机体加采用大量先进设备“海雕”的造价几乎是“海鹰”的三倍昂贵得让海军差点买不起。[ 找小说素材就到]
要知道早在一九四五年底“海雕”就开始进行海军的验收测试。而在以往这最多只需要三个月然后就会正式量产。结果。“海雕”的测试进行了大半年直到一九四六年的第四个季度。海军才下达了量产订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海雕”过于昂贵让海军在买与不买之间犹豫了很久。
迫使海军决定采购“海雕”的主要原因不是价格降了下来而是实战中中国海军遭遇了xìng能先进的美军战斗机特别是p-51d让“海鹰”在空战中很难占到便宜因此海军需要更先进的舰载战斗机。
也正是如此“海雕”的采购量并不大。
主要就是在实战中美军p-51d机群的表现并不出sè。凭借着飞行员素质优势中国海军依然能够用“海鹰”掌握制空权。
事实舰载航空兵部队对“海雕”的认同度也不是很高。
虽然“海鹰”是中国海军在大战期间量产最多的舰载战斗机从美国参战开始就一直是主力舰载战斗机而且进行了好几次大规模改进在一九四五年生产的“海鹰”与四年前生产的已经截然不同了零备件的通用率还不到百分之五十连发动机都更换了三次。这些改动给后勤保障制造了很多麻烦。比如在很多时候快速战斗支援舰就得带好几种不同批次“海鹰”的零备件而且在提供补给的时候还得搞清楚各艘舰队航母搭载的是哪种型号的“海鹰”。如果一艘舰队航母有两种不同型号的“海鹰”航空勤务人员就得在维护的时候万分谨慎。主要就是有些零备件的差异非常小甚至无法用肉眼分辨出来只要装错了就肯定会出大问题甚至会导致机毁人亡的恶**故。但是对飞行员来说这些差异跟他们基本没有关系因为维护工作与他们无关而各个型号的“海鹰”的基本cāo作特xìng并没有明显区别。
显然转飞“海雕”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要知道“海雕”的飞行特xìng与“海鹰”有很大的差别即便是飞行时间超过一万小时的飞行员也很难迅速掌握“海雕”。这样一来就需要在换装的时候给飞行员足够多的适应时间。
问题是舰载航空兵的任务繁重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适应新式战斗机。
结果就是只能让飞行员在战场去掌握新式战斗机而由此导致了一个严重问题即“海鹰”在服役初期的作战表现并不理想损失率比“海鹰”高得多飞行事故也要比“海鹰”高得多。
这些问题产生了一个奇妙的结果。
这就是在舰载航空兵中“海鹰”依然是主力战斗机特别是后期型号其xìng能并不比美军的p-51d差多少有足够的能力与之对抗而且由王牌飞行员驾驶的话还能占到不少的便宜。这样一来“海雕”就成了货真价实的多用途战斗机其主要任务就是攻击地面目标。
当然攻击战舰还轮不到“海雕”。
在第六舰队里十二支舰载航空兵联队都各有四个中队装备“海鹰”与“海雕”战斗机的各两个中队。
只是并不是所有联队的战斗机数量都一样。
只有第61舰队达到了满编状态即每个中队都有二十架战斗机与一架备用战斗机而另外三支航空战斗舰队里都是“唐太宗”级与“秦始皇”级舰队航母因此“海雕”中队的数量减少到了十六架。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这两种舰队航母根本搭载不了多少“海雕”。
当然这也足够了因为这意味着第六舰队拥有四百八十架“海鹰”与四百零八架“海雕”。
必要的时候这些战斗机都可以执行防空任务。
同样的道理只要没有空中威胁这些战斗机都能挂炸弹执行轰炸任务。
显然多用途战斗机增强了舰载航空兵的战斗力至少在打击地面目标的时候多用途战斗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也正是如此从此之后中国海军一直坚持发展多用途舰载战斗机。
虽然在进入喷气时代之后中国海军的这一发展方式遇到了不少的麻烦甚至遭遇过严重挫折比如在整个六零年代中国海军就因为过于注重舰载战斗机的多用途能力从而没能获得一种xìng能出sè的舰载战斗机。到了七零年代中国海军不得不回到老路分别研制了专用的舰载战斗机与舰载攻击机。但是随着技术进步多用途战斗机最终在海军航空兵中取代了其他所有舰载机。在大战结束后半个世纪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中除了像预jǐng机这类非作战xìng飞机之外剩下的就只有多用途舰载战斗机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强大的多用途舰载战斗机给了顾祝同更多的战术选择余地让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发动进攻。
说白了就是增强了舰队的作战灵活xìng。
二十二rì这天顾祝同就用一次漂亮的袭击证明了多用途舰载战斗机的重要xìng以及其强大的战场适应能力。
这就是他根本没有严格区分攻击机与战斗机。
对美军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美军的防空战斗机要在交战之后才能确定拦截的是护航战斗机还是攻击机。(engshuyuan.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四百九十三章 变幻莫测
严格说来美军根本无法区分敌机的xìng质。*
按照顾祝同的命令所有参与攻击行动的战斗机都挂在了炸弹。大部分“海鹰”都挂了一枚五百公斤级炸弹少数则挂一具副油箱与多枚火箭弹。“海雕”则全部挂一具副油箱与两枚二百五十公斤级炸弹少数还多挂了几枚火箭弹。每一个战斗机中队都收到了一条特殊的命令即在首先与防空战斗机遭遇的情况下就立即丢掉炸弹执行对空任务。如果已经有友机与敌机交战并且没有受到防空战斗机的威胁则继续执行攻击任务。说白了就是让中队长决定怎么打。
这样一来美军就必须拦截所有来袭的机群。
显然这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要知道任何一支攻击机群都可以在抛掉炸弹之后进行空战从而让美军的防空战斗机永远无法抽身也就无法去对付那些挂着炸弹、正奔向轰炸目标的机群甚至无法在空战中取得胜利。
在美军看来这场战斗打得很混乱。
只不过这只是针对美军的混乱。
战斗持续了一整天舰载战斗机完成每次的攻击任务之后只进行半个小时的维护然后就由下一批飞行员驾驶出击。因为每支舰载航空兵联队都会超额配备飞行员一般飞行员是舰载机的一点五倍所以在这天的战斗中除了少数中队长与大队长之外大部分飞行员都能在战斗间隙休息几个小时。
当然这种高强度的战斗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
这就是弹药与燃油的消耗速度非常惊人。
要知道舰队航母携带的弹药不可能是无限的总有一个限度。而每出动一架战斗机就要带走一枚或者两枚炸弹而且未必是每一枚炸弹都能投到目标因此弹药的消耗速度是以往的一倍以。[ 找小说素材就到]
当然持续不断的出击也在吞噬着舰队航母并不算充裕的航空汽油。
结果就是打到下午四点第62舰队、第63舰队与第64舰队的弹药首先告罄。而第61舰队也只多出击了一轮在傍晚的时候停止了攻击行动。当然。随着夜幕降下舰载航空兵也无法继续出动了。
夜间顾祝同下令舰队转向前往南面的补给海域。
在这天的战斗中四支战斗舰队的八百多架舰载机总共出动了近三千架次平均每架出动了三点五架次投弹超过一千五百吨。烧掉了大约四千吨航空汽油还用掉了不少的零备件。
显然这种高强度的攻击行动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持续几天都办不到。
原因很简单第六舰队的补给线太漫长了。
即便走巴拿马运河也意味着弹药与燃油等物资需要经过两万多公里的海运才能从本土送到战场来。
更要命的是当时为第六舰队服务的运输船只并不多在太平洋活动的大部分运输船只都在为美国西海岸地区的陆军与空军服务。由第六舰队直接指挥的只有二十四艘快速战斗支援舰。因为巴拿马的基础设施很不完善。不管是运河南端的巴拿马城、还是北端的科隆港都没有足够的仓库来容纳四支战斗舰队所需的作战物资所以快速战斗支援舰必须返回夏威夷群岛才能获得物资。这样一来即便把快速战斗支援舰分成两批也要每隔一周才能进行一次综合补给。
显然按照二十二rì的打法任何一艘舰队航母的弹药与燃油都用不了一周。
这样一来。顾祝同就不得不降低出击强度甚至得让舰载航空兵的飞行员休息几天同时也让美军休息几天。[]
只是。顾祝同可不想让美军获得喘息机会。
舰载航空兵无法持续高强度出击因此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到岸基航空兵身。
二十三rì午。顾祝同几乎同时收到了两条消息。
第一条消息是从巴拿马发来的海军岸基航空兵派出的侦察机在清晨飞到了波多黎各空拍下了数千张照片。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处理与甄别之后基本可以确认二十二rì的轰炸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美军依然有十多座机场可以使用而且美军还在设法修复那些被炸毁了的机场。
也就是说需要继续轰炸波多黎各特别是美军机场。
第二条消息来自夏威夷群岛是由鲁志刚发来的。按照顾祝同的要求中太平洋战区的战略航空兵已经完成了部署调动大约有八百架“超级空中霸王”已经到达了南加州地区的机场正在等待作战命令。此外还有大约同样数量的“空中霸王”已经在夏威夷群岛的机场做好了起飞准备一天之内就能到达巴拿马然后听从顾祝同的指挥参与轰炸波多黎各的作战行动。
显然顾祝同此时能够依靠的也就只有这些轰炸机了。
晚他给鲁志刚发了一封电报让中太平洋战区的轰炸机部队按计划行动而他将为轰炸机提供护航战斗机。
只是不能提供全程掩护。
这些轰炸机将从美国南加州地区的机场起飞先向南进入墨西哥领空再转为向东飞行进入墨西哥湾空在古巴西面转为向南飞行经尤卡坦海峡飞往牙买加南部再转为向东北方向飞往波多黎各。也就是说这些轰炸机要在到达牙买加南部的时候才能得到舰载战斗机的掩护。完成轰炸任务之后轰炸机将在舰载战斗机的掩护下向南撤退然后从巴拿马地峡空进入太平洋再沿着中美洲西海岸往北飞行回到南加州地区的机场结束整个作战行动。
显然这是一条漫长的航线也只有“超级空中霸王”能够不加油飞完全程。
考虑到轰炸机在完成轰炸任务之后会有部分轰炸机受损无法返航所以安排机群首先飞往巴拿马以便那些无法返航的轰炸机能够在巴拿马的机场降落。如果轰炸机在飞往巴拿马途中坠毁还可以让舰队前去营救。此外飞行员在后半段飞行中最为疲劳所以选择了危险最低的返航航线。
当然在到达牙买加之前的这段航线充满了危险。
要知道如果轰炸机群暴露行动那么在墨西哥、或者是在墨西哥湾空就肯定会遭到拦截。
在墨西哥湾空轰炸机群没有得到战斗机的掩护。
要知道伴随轰炸机群出动的护航战斗机最多只能飞到墨西哥空然后就会因为燃油不足而不得不转向返航。
正是如此轰炸机群在到达墨西哥湾空的时候必须全程超低空飞行。要等到与舰队派来的护航战斗机会合之后才能爬升到最省油的巡航飞行高度。这么做主要就是避免过早被美军发现。
这是一次风险很高的冒险行动可顾祝同别无选择。
可以说他已经做了能做到的所有事情。只要轰炸机群能够顺利与舰载战斗机会合就能够顺利到达波多黎各空然后完成轰炸行动。至于返航基本没有什么挑战美军也不会盲目追击返航的轰炸机。
二十四rì午轰炸行动开始了。
轰炸机群是在二十三rì夜间出动的在二十四rì凌晨到达墨西哥湾空飞到牙买加南部海域空的时候已经是二十四rì清晨了。随后这八百架轰炸机在差不多四百架舰载战斗机的伴随下又飞行了将近三个小时于十点半左右到达战场并且随即按照任务分配分散成了小机群各自奔向轰炸目标。
为了削弱美军的防空能力顾祝同在午八点左右组织发起了一次攻击行动。
当时四支航空战斗舰队总共出动了近三百架舰载战斗机。只是其中三分之二的战斗机都没有携带炸弹执行的是护航任务或者说是专门去对付美军的防空战斗机而另外一百来架战斗机则负责突击部署战斗机的机场让美军的防空战斗机在进行了第一次空战之后无法返回补充燃油。
显然美军并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结果就是美军又认为中国舰队发起了大规模攻击也就出动了几乎所有的防空战斗机前去拦截。
等到两个小时之后规模庞大的轰炸机群到达时空中已经没有多少防空战斗机了。
这次轰炸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八百多架轰炸机在波多黎各空投下了差不多七千吨炸弹而且大部分都丢到了机场或者是机场附近的高shè炮阵地还有一些轰炸机去对付了美军的物资仓库与燃油库。
轰炸进行了半个小时左右等到轰炸机全部飞走的时候波多黎各几乎被浓烟笼罩了。
这次突然而且猛烈的轰炸几乎彻底瘫痪了波多黎各的美军机场。
当然波多黎各并不是附近唯一驻扎有美军的大型岛屿。
等到从古巴、以及美国本土紧急起飞的战斗机赶来的时候已经是十一点半了中国空军的轰炸机群已经飞走了半个小时。(engshuyuan.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四百九十四章 出其不意十
*[ 找小说素材就到][ 找小说素材就到] 轰炸行动开始后
就没有停下来
九月二十五rì舰载航空兵对波多黎各发动了几次规模不大的轰炸行动主要目的是压制美军航空兵主要是使机场无法使用
第二天空军的战略航空兵再次出动
这次动用的是部署在巴拿马准确说是圣何塞岛的重型轰炸机而不是部署在南加州的轰炸机
显然这次轰炸行动又在美军的预料之外
在二十四rì的轰炸之后美军加强了墨西哥湾的防空巡逻并且把巡逻范围扩大到了整个墨西哥湾
显然美军已经搞清楚当时轰炸波多黎各的轰炸机来自南加州
这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战斗中有十八架轰炸机被击落至少有三架在波多黎各迫降肯定有被俘的飞行员就算飞行员就没有交代任何信息美军也可以从这些轰炸机所属的部队判断出其部署地点
事实这些都有点多余
这就是巴拿马地区根本没有可以部署超级空中霸王的机场这种轰炸机在满载的情况下需要一条长度在两千米以的硬质跑道而且跑道的宽度不得低于四十米而世界有这种跑道的机场并不多巴拿马地区根本就没有当时巴拿马最好的一座机场也只有一条两千米长的跑道而且只有一千米铺设了水泥宽度只有二十五米根本无法供超级空中霸王起飞
当时中**队控制的有这种跑道的机场最近的就在南加州而且有三座一是位于圣迭戈的美国海军航空站二是位于洛杉矶的国家机场然后就是圣迭戈北面大约一百公里处的美国陆军航空站
显然这些超级空中霸王肯定是从南加州飞来的
结合另外一些情报比如当时驻扎在墨西哥北部地区的一些美军就看到了从附近飞过的轰炸机群只是当时没有产生jǐng觉
这样一来美军就不难判断出这些轰炸机肯定是飞经了墨西哥湾
也正是如此美军才加强了墨西哥湾空的巡逻力量并且在墨西哥湾北岸、以及古巴部署了更多的防空战斗机
当时美军甚至在古巴部署了大批重型战斗机
可以说如果中国空军的轰炸机群再次出现在墨西哥湾空在其飞经尤卡坦海峡之前就会遭到拦截
只是这次中国空军的轰炸机群根本没有经过墨西哥湾
参与轰炸行动的轰炸机有六百多架全都是对场地要求不太高的空中霸王虽然这种轰炸机比超级空中霸王差了很大一截比如正常时的最大载弹量只有六吨在此情况下的作战半径不超过两千公里最高飞行速度、最大升限等等都比超级空中霸王差了许多但是空中霸王只需要一条一千五百米长的普通跑道就能升空而且降落所需的跑道长度不到一千米更重要的是两千公里的作战半径对于从巴拿马起飞去轰炸波多黎各已经足够了
要知道从巴拿马到波多黎各的直线距离不到一千三百公里
显然这还带来了一个好处
这就是轰炸机全程得到了战斗机的掩护
当时岸基航空兵出动了一百多架重型战斗机为轰炸机群提供掩护在到达波多黎各之前第六舰队还出动了四百多架战斗机其中半数为轰炸机群护航另外一半则负责去sāo扰美军
事实如果岸基航空兵足够强大这场战斗根本不需要舰载航空兵
别忘了海雕在执行护航任务的时候作战半径可达一千五百公里而当作战半径只有一千三百公里的时候海雕能够在战场执行近半个小时的空战显然护航作战的空战时间根本要不了半个小时
问题是岸基航空兵根本没有这种新式战斗机
按照中国海军的一惯传统最先进的战斗机肯定首先装备舰载航空兵而岸基航空兵往往只能得到从舰载航空兵退下来的作战飞机当时中国海军岸基航空兵的主力战斗机仍然是海雕而且大部分都是从舰载航空兵退下来的前期型号其执行护航任务时的作战半径都不到一千公里
也正是如此岸基航空兵才不得不动用从空军借来的重型战斗机执行护航任务
同样的道理舰载航空兵必须参与这次作战行动
当然护航只是次要的
经过前几天的战斗部署在波多黎各的美军防空战斗机部队已经被击溃了主要是没有足够多的机场来部署这些战斗机受此影响当时负责防空的战斗机大多部署在古巴还有部分部署在美国本土与巴哈马群岛这些战斗机在接到命令之后即便以最快的速度赶过来也要半个小时之后才能到达
舰载航空兵的主要任务是去sāo扰美军的防空部队
通过前几天的战斗美军似乎总结出了一点即只要中国海军的舰载航空兵出动重型轰炸机就不会出动
显然顾祝同利用了这一点
轰炸行动进行得非常顺利率先到达的舰载航空兵攻击了美军营地、指挥中心、道路桥梁等战略目标特别关照了那些已经被确定了位置的防空雷达受此影响美军的防空战斗机在到达的时候基本是分散行动的即分头去拦截那些还在波多黎各空投弹扫shè的中国战斗机
结果就是当轰炸机群到达的时候美军的防空战斗机根本来不及进行拦截
在这场战斗中只有十一架轰炸机被击落还有三架被击伤、返回机场之后不得不报废处理此外还有五架轰炸机失踪即便全部算战损率也不到百分之三完全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相比之下美军的损失就要惨重得多了
当时很多遭到拦截的舰载战斗机执行的不是轰炸任务准确的说其主要任务并不是去轰炸地面目标
为了对付美军的战斗机海军航空兵的飞行员想出了一个非常奇妙的办法
这就是让战斗机挂火箭弹在遭遇美军战斗机之前用火箭弹去攻击地面的军事目标从而让美军认为这是执行轰炸任务的战斗机等到美军战斗机赶到的时候这些战斗机已经用掉了外挂弹药因此有足够的能力与美军战斗机进行格斗也就能让美军战斗机尝到苦头
当时一些飞行员还想出了很多奇妙的战术
比如一批战斗机在低空攻击地面目标的时候另外一批战斗机在高空巡逻发现美军战斗机之后立即俯冲攻击让美军战斗机由猎手变成猎物此后之前在低空轰炸的战斗机转为到高空巡逻而俯冲下来的战斗机则继续攻击地面目标如果美军战斗机胆敢再次前来拦截就如法炮制当然如果美军战斗机去对付在高空巡逻的战斗机双方肯定会进行缠斗而在低空轰炸的战斗机就不会受到威胁
在这天的战斗中美军至少损失了一百五十架战斗机且绝大多数都是被中国海军的舰载战斗机击落的只有少数是在拦截轰炸机的时候被掩护轰炸机的重型战斗机或者是被轰炸机的自卫火力击落
如此惨重的损失美军根本承受不起
要知道自二十二rì以来美军已经在保卫波多黎各的战斗中损失了差不多八百架战斗机此外还在地面损失了近六百架战斗机而且其中有三分之二是部署在一线部队的主力战斗机也就是p-51d与f-4u等较为先进的战斗机而部署在二线的大多是一些较为落后的战斗机
照这个速度消耗下去最多再过五天美军部署在加勒比海方向的航空兵将没有战斗机可用了
当然美军肯定会向该地区增兵而且美军绝不缺少战斗机
要知道当时美国每月能够生产出大约三千架作战飞机其中战斗机的产量在两千架以
这个速度甚至比中国还要快
在一九四七年中国的战斗机总产量为一万八千架平均每月只有一千五百架比一九四六年降低了大约百分之三十
这也可以理解中国战斗机的损失率并不高没有必要制造太多的战斗机
真正的麻烦不是缺少战斗机而是缺少飞行员
战斗机可以在流水生产线制造出来而飞行员却无法制造出来培训飞行员的难度绝对要比制造战斗机高得多
虽然在大战爆发前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民用航空国家民间有数万名飞行员但是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成为战斗机飞行员而这其中又只有很少一部分具有出sè的天赋能够在参加数十次战斗后生存下来
对美军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飞行员的伤亡速度太快了
在被击落了八百多架战斗机的同时美军损失了将近五百名飞行员即便是侥幸生还的也有一部分因伤残无法再次驾驶战斗机升空
显然这么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