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扑朔迷离的战场
儒家倒也不是一点还手之力都没有,郑玄等人商议了一下,拿出一个可行,而又无奈的应对方案,不就是考试吗?咱们儒家博览群书,大活人还能被尿憋死不成。咱们也学习,学习律法,学习天文地理,水利农工,到时候考死那些下九流的门派。
李重这里忙着和儒家一争长短,曹操却做出了一个令人非常惊讶的举动,曹操一改往日常态,改全面进攻为合力进攻,许褚庞德等人疯狂的攻打李重在洛阳南面的大营,这样一来,立即引起了李重的警觉。
不过李重也只是警觉而已,先知先觉失去作用以后,李重只能依靠自己的军事才能和曹操对抗了,在军事才华上,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南征北战,但在军事才华上,李重依旧不是曹操的对手。如果不是李重兵多将广,洛阳之战李重绝对会处在下风。
没有办法,李重只能命令各个将领严防死守,同时让南北战场的斥候详细报告战况,用以判断曹操的意图。
但当各地战场的情报送到李重手中以后,大家研究的依旧是一头雾水。
周瑜战场还是老样子,半死不活的,看看占到上风而已。
汉中强一些,赵云和夏侯惇拼的火星四溅,依靠强大的河北骑兵,占据了战场的主动权,但想要短时间内攻克南郑,还是力有未逮。
形势最好的就是凉州战场,马超在赵云占据了阳平关之后,趁着曹军士气低落的机会,横扫凉州大部,打的曹彰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把兵力北地郡和安定郡驻守。当然,由于马超的实力问题,想要攻克这两个郡几乎是不可能的,最起码,马超是没办法歼灭曹彰余部的,一旦到了形势危急的时候,曹彰可以顺着泾水逃回长安的。
又过了几日,饶是李重和李儒等人绞尽脑汁,依旧猜不出曹操为么要采用这种自杀的方式进攻。
就是自杀式进攻,虽然曹操集中力量攻击一点,攻势十分凶猛,但在总体战局上看,依旧是愚蠢的。
不管怎么说,李重都是防守一方,曹操的攻势再凶猛,也只能将伤亡人数拉近到一比一上下。虽然这对进攻一方来说已经算是不错的成绩了,但别忘了,总体战略上,曹操是处于守势的。防守一方再不能杀伤大量敌军的情况下主动进攻,怎么看都不是一个明智将领所应能做出举动。
但还没过三天,曹操就狠狠的扇了李重一巴掌。
八月十三日,曹仁许褚庞德三人各自率领八千精兵偷出洛阳,一路沿西北进军,杀到弘农县附近,与太史慈展开一场血战。
太史慈虽然也是天下一等一的高手,手下也不乏精兵猛将,但双拳难敌四手,人家曹操的兵马也不是乌合之众,被三个人联手一顿爆揍,两万大军折损五千余人,只能退到大河边缘,寻求张辽的支援。
张辽当然不能眼睁睁看着太史慈被三人欺负,当即发兵救援,但曹兵士气大震,就算太史慈和张辽联手,也没讨到好去,一场混战下来,双方互有损伤,各自收兵而去了。
不过曹仁许褚庞德三个人并没有一起回洛阳,许褚自然回到洛阳向曹操复命,继续保护曹老大,曹仁则最幸运,暂时脱离了战场,一溜烟的跑到长安去了,最倒霉就是庞德,庞德要在大河边安营扎寨,和太史慈张辽一决雌性。
“锵……锵锵……”
沙场之上,庞德和太史慈杀得难解难分,火星四溅。
太史慈十分郁闷,在太史慈的心目中,庞德这个人没什么名气,但勇猛却出乎意料,一柄钢刀舞的上下翻飞,寒光闪闪。
这倒不是太史慈打不过庞德,说道武艺,太史慈还能力压庞德一头的,但问题是太史慈根本不想和庞德拼命,而庞德为了报曹操的知遇之恩,早就把自身的安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在这种情况下,太史慈要想战胜庞德,真不太容易。
两个人大战了三百余多回合,人倒没怎么,战马却累得大汗淋漓,只能休息一下再战。
看到庞德这么拼命,太史慈也有些意外,按理说曹仁突围,到了长安之后,曹操的战略目标算是完成了,庞德为什么还要和自己与张辽在大河沿岸死命拼杀呢?无论胜负,都消耗自己的有生力量……这不科学啊!
就在太史慈疑神疑鬼的时候,李重手里捧着第二份战报皱眉不已。
江南战场,周瑜在得到鲁肃等人支援之后,与徐晃乐进进行了一场大会战。凭借着精妙的指挥,周瑜击败了徐晃,虽然不是大胜,但周瑜也彻底安定了战场局势。
这不光是一场大胜而已,蜀中门户岌岌可危,也给了吴懿策反益州将领创造了机会,总体来说,益州眼看就要脱离曹操的统治,回复到中立,混乱的状态了。
还有一份战报是凉州的,这份战报和上一份大同小异,只不过看上去更乐观一些,马超无论在哪方面,能力都压过曹彰一头,再有仇恨添加值,曹彰只能苦手安定郡和北地郡两地,假以时日,等郝昭和马超稳定了后方,曹彰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最后一份战报最重要,也最让李重摸不着头脑,夏侯惇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依旧连头曹休,钟毓父子出兵与赵云交战。
这样一来,赵云也没有办法了,虽然在野战和防守战中,赵云并不惧怕夏侯惇的联军,甚至还能占据上风,但正因为如此,赵云也没有精力和能力对南郑展开攻击了。
“围魏救赵之法?”李重看着战报喃喃自语,难以置信的说道。
别说是李重了,就是李儒等人也都摇头不信,夏侯惇想要救援新郑,围魏救赵根本就多此一举,只要夏侯惇和曹休合兵一处,进入南郑,赵云就是想要进攻南郑也要掂量一下,真当南郑的城墙是摆设啊!
汉中战场还好说,观望即可,可洛阳站场呢!曹操再救援长安之后,洛阳的兵力已经降到三万人上下,而李重现在围攻洛阳的兵力超过十万人,曹老大是想要自杀吗?
第四百五十八章 赵云意气丢青釭
曹老大当然不是想要自杀,曹cāo又不是二百五,后宫佳丽三千,吃饱了撑的啊!于是李重和一帮智囊天天苦思冥想,琢磨曹cāo的用意。
不过有个人却忙得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这个人就是著名的杀人狂赵云。曹休逃到了南郑之后,夏侯惇也率领大军出了白水关,在汉水上游、赵云的西北方安营扎寨,与曹休夹攻赵云。
夏侯惇和曹休都是既勇猛,又有指挥才能的武将,两个人联手,赵云的压力很大。基本上每天,夏侯惇都会和曹休夹攻赵云的营寨,在周泰受伤,赵统又不堪大任的情况下,赵云抵挡的有点吃力,当然,其中也有赵云指挥才能不佳的原因,最起码,赵云的指挥才能不在夏侯惇和曹休之上。
曹休还好一些,夏侯惇的攻势简直是歇斯底里,甚至在夜间,夏侯惇也曾发动过夜袭,当然,这种夜袭基本上没什么作用。
就在这混乱的形势下,南郑的曹休忽然见到一个人,一个令曹休意想不到的人,曹仁曹子孝。..
“见过叔父!”一见到曹仁,曹休就急忙躬身施礼。
曹仁笑道:“子烈做得很好,被周泰周仓伏击,也不是你的罪过,那是徐庶做事太不谨慎了。”
曹休道:“多谢叔父厚爱,不知叔父此次前来,是接管南郑呢?还是……”
曹仁沉声道:“我是来接管南郑的!”
曹休大喜,急忙说道:“有叔父主持大局小侄就放心了,这几rì虽然打得赵云比较狼狈,但夏侯叔父和南郑的军队都不是jīng兵,根本简直不了多长时间,恐怕再过几rì,赵云有了援兵,就能转守为攻了!”
见到曹休由喜转忧,曹仁也叹了口气,慢慢说道:“子孝言之有理,李子悔占据河北、中原、江东、荆楚等地,兵源充足,援兵一定会源源不断,主公却接连失地,兵力捉襟见肘啊,一定要想个办法逼退赵云才是。”
“逼退赵云?”曹休闻言却是一愣,这个军事计划怎么看都有点异想天开呢?逼退赵云倒不是没可能,但那需要数量庞大的军队,陛下现在能拿出那么多兵力吗?
曹仁点了点头,说道:“此次我带了一万军队……不过几rì,还会有一支援军到此,届时……定要让赵云好看,不过在这之前,我们必须打掉赵云的锐气才是!这样才能让赵云在短时间内退让。”
打掉锐气有很多方法,比如送赵云一场大败什么的,不过这个念头也就在曹仁脑中盘桓了一下而已。别看赵云被夏侯惇和曹休联手压制,但也只是压制而已,赵云的营盘就按扎在汉水之滨,又有水师为后援,身后无忧,就算曹仁出兵偷袭,也能多是赵云狼狈一些罢了,对于总体战局来说,无关大雅。
那么除了送赵云一场大败之外,另外的办法就是在单打独斗中击败赵云了,这也很难,不过也不是一点希望也没有。
公元二一三年八月中旬,整个汉中平原已经是一片金黄之sè,山野间落叶飘飞,犹如蝴蝶飞舞,田地里的麦田随风起伏,沉甸甸的麦穗倒垂着,看得人欣喜不已。
这些麦田也是夏侯惇和赵云大打出手的重要原因,别看曹cāo和李重都算是英明的君主,但两个人也有点穷兵黩武,所以粮食大家都缺,谁能将野谷收入囊中,谁就占到了天大的便宜,不然的话,夏侯惇和曹休也不会损耗兵力把赵云憋到营里了。
所以夏侯惇当先挑战,赵云想都没想,就和夏侯惇战在一处。对于赵云来说,能干掉夏侯惇,自己也就没什么压力,到时候收割野谷,不但能给后方减轻压力,还能多征召一些民夫,攻打南郑这样的坚城,没有大量的兵力补充是不行的。
而民夫也是要消耗粮食的,再怎么说,赵云也不是李儒这样的狼心狗肺之徒,纯把民夫当做炮灰使用。
赵云和夏侯惇的大战没什么看点,无论在哪方面,赵云都占据绝对上风,夏侯惇依靠的不过是血勇之气支撑,但也绝撑不过多少回合。
没过一百招,赵云就杀的夏侯惇汗流浃背,眼看赵云的钢枪搅动风云,枪风刺骨,却也拿不出什么办法来。
就在夏侯惇苦苦支撑的时候,曹仁到了。
曹仁厉喝一声,纵马轮刀冲到战团,钢刀犹如一道闪电,劈在赵云的钢枪上,发出震耳yù聋的爆响声,赵云钢枪不住的颤抖着,发出渺渺余音。劲风吹得战场中沙尘骤起,像层层波浪一样向外席卷。
按理来说,赵云面对夏侯惇和曹仁的联手胜算渺茫,应该暂时退让才对。要知道赵云刚出道的时候,面对高览和张合联手,也是险象环生,如果不是赵云当机立断,发力逼退二人夺路而走,结果很不乐观。
虽说现在赵云武艺见长,但夏侯惇和曹仁的组合,也要比张合和高览的组合强硬几分,再说了,赵云天天锻炼武艺见长,曹仁和夏侯惇也不是每rì花天酒地,武艺自然也比当年jīng熟几分。
道理谁都明白,但人心难测,赵云死战不退的原因就是他想做天下第一。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千万不要小看了名声的诱惑,谁不想做那威风凛凛的天下第一能,吕布当年一柄方天画戟,纵横天下,留下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名声,谁不羡慕。若干年后,大家都记得吕布天下绝伦,又有谁能记得吕布的手下败将呢,就算记得,那也是吕奉先手下记录中的一员。
赵云也同样如此,现在他隐隐有天下第一的名声,但那也只是隐隐而已,如果能击败夏侯惇和曹仁的联手,赵云天下第一的名头也就坐实了,在这种情况下,拼一下,也是情有可原的。
所以赵云抖擞jīng神,和夏侯惇曹仁战在一处。
但一个打两个有那么容易吗,要是真那么容易,夏侯惇和曹仁早就被人捏死了。赵云憋得小白脸都红彤彤的,这才支撑了一百来招。
赵云苦撑,夏侯惇和曹仁也惊骇万分,论到单打独斗,两个人自认不是赵云的对手,联手之下,两个人自信没人能撑过一百回合。但眼见一百回合过去了,赵云依旧生猛的像上岸的大虾一样,太出乎意料呢。
别的不说,就是赵云手中的那柄钢枪,依旧嗡嗡作响,颤鸣声犹如黄钟大吕,气劲横飞,激的尘土飞扬,砂砾打在盔甲上啪啪作响。
每一次兵刃交击,二人都感觉到赵云的钢枪上带着无与伦比的力道,震得手臂发麻。
赵云的招式确实是雷霆万钧,大开大合,但这也无奈之举。人家是两个人,不一下子把对方的刀枪荡开,非要拼招式jīng妙,出招速度跟定没人加快的。这就跟流氓打群架一个道理,单挑的时候你可以顶着对方的眼睛,身形,见招拆招。但一个打好几个的时候,除了抡板凳画园,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当然,我们的赵云赵大大,夏侯独眼,以及曹仁先生都是高手,就算画圆,也有章法可言,看上去比流氓有气势多了。
三个人打的火星撞地球,看的兵卒们目眩神迷,喝彩连连,却急坏了曹休。
看上去三个人不分胜负,在持久力上,夏侯惇和曹仁还占据上风。但如果流传出去,就不是这回事了,过了一百回合,赵云就可以找机从容退走,到时候随便找个马力不济的借口,就能取得大部分人相信。
说是不生不败,其实就是赵云胜了。
当然,曹休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所以曹休眼神一冷,拖着钢刀就冲了出去,刀锋拉拽在地上,带起一串火星,呛呛作响。
虽说赵云正在酣斗夏侯惇和曹仁,但也不至于看不见曹休纵马而来,所以赵云的心立即就凉了半截。曹休的武艺如何赵云不知道,但有一点赵云清楚,就算没有曹休,自己也再撑不住一百回合了。所以只要曹休不是上来添乱的,只要一上来,自己必败无疑,还有可能负伤身死。
心念电转,赵云吐气开声,忽然厉喝一声,钢枪左右横扫,抽向夏侯惇和曹仁。这一枪集结了赵云的全部力气,枪式凌厉,只要挨上夏侯惇和曹仁的身子,肯定是骨碎人亡的结局,就算有铠甲抵挡,也于事无补。
赵云胯下的爪黄飞电也灵气十足,知道赵云发狠,也一声长嘶,脖颈上鬃毛乍起,缎子一样的皮毛下,肌肉滚动,四蹄像钉子一样钉在地上。
钢枪像巨蟒摆尾,夏侯惇和曹仁不敢小觑,急忙竖起刀枪抵挡。
两声炸响几乎连声一线,气浪翻飞,夏侯惇和曹仁连人带马,被赵云横着震出好几步远。而赵云的爪黄飞电也不住的后退,马蹄踢得砂石飞溅,火光隐隐。
此时曹休已经冲到三十步上下,手中的钢刀也提到身侧,正提气蓄力,作势yù劈。
赵云看也不看曹休,拨马就往本阵逃去,刚才的一击已经差不多耗尽了赵云最后一丝力气,再打下去,不过三招,赵云就有丧命的危险。
但曹休那会眼睁睁看着赵云逃走,在马上冷喝一声,急追不舍。
在速度上,赵云的爪黄飞电要转身提速,显然是不如曹休的,所以曹休肯定能在几十步内追上赵云。可就在曹休紧追不舍的时候,忽然见到赵云在腰间一抹,一团青光呜呜作响,直奔自己人马而来。
第四百五十九章 曹操的强势反扑
第四百五十九章曹操的强势反扑
曹休正追赵云追的的兴起,忽然看见一抹青光袭来,凝神一看,原来是赵云抛出了腰间的青釭剑。
“丢卒保帅!”曹休冷喝一声,就想挑飞青釭剑,继续追杀赵云。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按照曹休的武艺、眼力,别说挑飞赵云的青釭剑了,就是挑飞一支羽箭也不成问题,但那的用顺手的兵刃才行。
作为一员武将,要说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是有点夸张,但最起码刀枪这两样武器是必须熟练掌握的,曹休也不在话下,所以在突袭赵云的时候曹休选择了大刀,而不是钢枪,原因是这样的:曹休心里非常清楚,赵云反应速度惊人,招式精妙天下第一,所以用长枪突袭效果并不会太好。
钢枪注重的是速度,刺!才是钢枪最基本的招式。
而钢刀注重的是力量,劈砍!是钢刀的最基本招式,那么可想而知,力量更大,杀伤范围更广的钢刀,在突袭赵云的作用上肯定要比长枪大。
另外在群战过程中,刀也是不如枪的,刺要比砍省力的多。所以赵云和马超经常独闯连营,而关羽就做不到这一点,加入把赵云和关羽放到同一做军营里,估计关羽累死了,赵云还活蹦乱跳。
如果用来挑飞羽箭什么的,刀的作用显然就更不如钢枪,数十斤重的钢刀显然不适合这种精细活。
曹休刚要做出挑这个动作,就觉得手腕一沉,猛然想起来换了兵器了,只能顺势一刀砍出去,这一刀就是曹休原打算斩杀赵云那一刀,不过力量上小了许多罢了。
曹休这一刀正好劈在青釭剑的剑脊上,青釭剑虽然也算是宝剑,但被曹休一刀看到剑脊上也好不到哪去,只听得“当……啷……”一声炸响,青釭剑被曹休劈的断成两截,蹦出老远,插到地上。
就这么略一耽搁,赵云已经策马一溜烟的逃出老远,其实就算赵云逃不远也不要紧,曹休耽搁的时间虽短,但也足够让赵云穿过这口气了,就是曹休追上去,估计也讨不到任何好处了。
眼看赵云也跑了,青釭剑也被自己劈坏了,曹休气的哭笑不得,用刀杆不停地往地上矗。
曹仁和夏侯惇眼见到赵云逃回军营,知道机会难得,手中兵刃向前一挥,自然由传令兵组挥动令旗,敲响战鼓,曹兵呐喊一声,蜂拥而至。
而这时曹休也从失望中恢复过来,领过一直兵马,埋头猛攻赵云的营寨。
夏侯惇,曹仁、曹休三人各自带领一直兵马,如同三条张牙舞爪的巨龙,扑在赵云的大营上,顿时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天空中羽箭穿梭,黑压压的像蝗虫一样密集,勾杆绳索,在栅栏上搭的和蜘蛛网一样密集,士卒疯狂的呐喊着,战马也不是发出一阵阵嘶鸣,整个战场就像一锅沸腾的开水,惨烈嘈杂。
这时候就能看出士气的作用了,赵云一败,河北兵卒的士气顿时下降了一个档次,心中戚戚不安,连神勇无敌的赵将军都败了,我们能挡住吗?对面可是三个人呢,夏侯惇,曹仁、曹休全都是勇冠三军的大将……
战场上最好别想那么多,想得越多,死的就越快。死得越快,士气就越低落,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而曹兵则没那么多想法,保持阵型,向前冲就是了。
不到半个时辰,河北兵卒就被压的探不出头来,已经有十几处外围营盘被夏侯惇三人攻破了,如果不是赵云带领亲兵亡命逆袭,大营早就失守了。
但救火队员赵云也坚持不了多久,亲兵疲于奔命,能坚持多长时间都不好说。
其实夏侯惇三人能这么快突破赵云的大营,赵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连续的斗智斗力,调兵遣将,让赵云疏忽了对自己大营的防御问题。从内心深处将,赵云很高傲的认为,夏侯惇和曹休根本不敢出城和自己决战,也算是被夏侯惇等人打了个措手不及。
骄兵必败,赵云此次失败可以说是偶然中的必然。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赵云有万夫不当之勇也无能为力,大规模的兵团战争,将个人的武勇降低到最低点。确实现在赵云冲杀出去也能斩杀数十、乃至上百敌军,可那有什么用,数十人,上百人,也就是沧海之中的一朵小浪花而已。
而且赵云也不敢出营逆袭,周泰伤势未愈,还要统领水军,赵云必须留下主持大局。至于赵统等人,还没有独挡一军的能力。
眼见大营烟火四起,手下兵卒又士气低落,赵云只能长叹一声,厉声喝道:“来人,给周泰传令,命周泰速速带领水军撤兵……十……二十里,然和立即组织兵卒修建防御工事,抵挡曹军!”
传令兵匆匆而去,赵云又高声喝道:“赵统听令……你速速带领五千兵卒,携带粮草,沿汉水后撤,协助周泰修建防御工事,不得有误。”
赵统领兵匆匆退去,赵云环视一眼战场,把马良叫到身边,低声说道:“马良,你马上调集三千骑兵待命,一旦大营失守,你整理好军中文书,速速带领中军撤退,赵某则带领三千骑兵断后。”
马良本打算说赵将军你乃三军主帅,不宜冒险,还是马良带领三千精骑断后吧!但看了看自己的小胳膊小腿,实在不是那块料,只能悻悻而退。
这可不是马良妄自菲薄,断后这种工作实在没什么技术含量,要求很简单,一要悍不畏死,而要武力高强,马良是否悍不畏死不好说,但武力高强肯定是和他绝缘的,所说断后怎么看都是赵云、许褚这累猛将的活计。
赵云连续下了几道命令,不管这些命令事后看是否正确,但对于现在来说,无异于给大营防守雪上加霜。
首先,周泰带领水军撤退以后,夏侯惇等人再也不用顾忌侧翼的威胁,可以全力猛攻赵云的大营。
其次,赵统和马良德军东也间接影响到河北兵卒的决心,兵卒不都是傻子,赵统和马良收拾东西跑路的心思不能瞒过有心的兵卒。
河北兵卒不免产生这样的心理:都要跑路了,死守下去还有意义吗?这和兵卒素质无关,再训练有素的军队也一样!
第四百六十章 最后的决战1
见到赵云有撤兵的意图,曹仁再次增兵,将夏侯惇大营,南郑城中所有的兵卒都征调出来,就是身上有轻伤的兵卒都不例外,这一万多兵卒黑压压的跟在三路军队后面,呐喊连连,直奔赵云的大营杀去。
面对潮水一样的操兵,河北兵卒彻底支持不住了,不到半个时辰,赵云的防线就全面崩溃,被曹仁三人杀入大营。
好在赵云早就做好了跑路的准备,带领三千精骑拼死挡在大部队后面,这才避免了被曹军屠杀的厄运。
但是也仅仅如此而已,赵云的军队还是被曹仁三人撵的跟丧家之犬没什么两样,顺着汉水没命的逃跑,周泰建造那几座大营几乎没起到任何作用,被曹军一突即破。兵卒几乎刚占道防线后面,就见到赵云浑身浴血的身影。
一连撤退了五十余里,河北兵卒这才安下营来,回头看看,城固县已经近在眼前了,赵云真是欲哭无泪。
一定要注意,河北兵卒能安下大营,并不因为曹兵不敢追击了,也不是赵云的叁仟精骑死命抵挡,震慑住了曹兵,更不是曹军怕城固县的廖化接应赵云原因是曹兵也累了,也要停下脚步埋锅造饭。
赵云十分郁闷,没道理啊,曹仁不是在洛阳和主公大战吗,怎么跑到汉中来了,尼玛就不怕洛阳失手吗?还有太史慈,张辽,李儒,你们几个都跟猪一起睡了,这么一个大活人跑了你们都不知道?
不敢骂李重,赵云嘴里嘟嘟囔囔,把太史慈等人挨个骂了个遍,由觉得不解恨,抡起长枪噼里啪啦一阵乱砸,这才长出了口气,渐渐静下心来。
这倒不是赵云受不起打击,没有几个武将打了败仗就要死要活的,关键是长时间的作战,无论兵卒还是将领,心理压力都很大,赵云也是借势缓解一下而已,不过却把四周的兵卒吓得噤若寒蝉。
冷静下来之后,赵云立即写了一封书信,命令斥候飞马报与李重。军情如火,无论是打了败仗,还是打了胜仗,赵云都必须在第一时间让李重知道此事。
古代交通并不发达,但也要分情况对待,斥候的马术精良,昼夜奔驰,没过几天就把情报送到李重手中。李重只看了一眼,心中就翻起轩然大波,急忙招李儒、魏延等人前来议事,同事名人给太史慈和张辽送信,命令二人小心行事。
先将战况稳定下来,李重这才冲着李儒和魏延等人问道:“文优,文长你们对赵将军打败有什么看法?”
李儒一拱手,当先说道:“陛下,胜败乃兵家常事,汉中之败,罪不在赵将军。不过曹仁忽然出现在汉中,实在令人费解。”
魏延也点头附和道:“文优所言甚是,曹仁居然也跑到汉中了,还与夏侯惇一起夹攻子龙将军,真是无耻之尤!”
魏延这话纯属胡说,战场又不是打擂台,哪有不以寡凌众的道理,换做是魏延,也不会介意和赵云联手干掉曹仁的,这话只是铺垫而已。接下来闻言眉头一皱,有些不自信的说道:“曹仁不是把洛阳的兵卒都抽调到汉中去了吧?”
李重和李儒闻言不约而同的摇了摇头,曹仁孤身一人前去汉中还有可能,但要说抽调洛阳的兵卒前去,就有点不知死活了,洛阳可是曹操的战略中心,政治中心,也可以说是整个天下的重心,只要曹操不发疯,就不会抽调略阳的兵卒,将洛阳置入万劫不复的地步。
至于赵云所说的曹仁夏侯惇带领数万人,李重和李儒更相信那是二人的疑兵之计,急切之间,赵云判断有误也是很正常的。
魏延说出这话,自己都有点不相信,生怕被看轻,于是又补充了一句:“除非曹操想跑?不然的话……”
话音一落,李重和李儒顿时浑身一震,眼中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快把地图拿来……”李重急声大叫道,立即有兵卒铺开地图,李重用手指在地图上画着线,从洛阳到长安,再到陇西,再到……
把时间回推一下,看看江南战场。
北方已经是秋季,长江沿岸依旧是盛夏时节,夷陵之处大江两岸高山耸立,江水汹涌,相隔数里就能听到江水的咆哮声。乐进腰挎着钢刀,在水军营寨的最外围巡视,绵绵的细雨之中,远方的高山丛林朦朦胧胧,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水墨画一般。
乐进看的有的有些出神,就在这时,一名兵卒快步而至,拱手说道:“乐将军,徐晃将军请将军前去商议军情?”
“知道了!”乐进点了点头,吩咐手下的将领小心行事,如果周瑜带兵前来骚扰,放箭迎敌即可。现在天气不好,雨水连绵,江水的水位很高,只要周瑜不吃错药,是不会冒险进攻的,所以乐进只要随口吩咐了一下即可。
来到徐晃帐中,乐进差点没笑出声来,只见徐晃身穿着一身便衣,桌案旁边摆放着一座炭炉,炭炉炉火熊熊,烤的帐内十分温暖。
在炭炉上面,坐着一尊酒壶,酒壶热气翻腾,传出一股浓郁的酒香。
乐进扬眉道:“公明好不义气,让我在凄风冷雨中巡视大营,你却坐在帐内享受美酒,该当何罪?”
徐晃哈哈一笑,说道:“这不是派人找你了吗,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满意满意。”乐进连胜说道,随手脱下铠甲。
等到乐进落座,徐晃拿起酒勺,给乐进斟满一杯米酒,忽然叹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转回头,翻覆手,做了三分。
前人创业非容易,后代无贤总是空。回首汉陵和楚庙,一般潇洒月明中。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夜来今日又明朝,蓦地青春过了。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龙争虎斗漫劬劳,落得一场谈笑。”
乐进见状有些疑惑的问道:“公明可有什么心事?”
徐晃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沉声道:“李子悔这首诗词写的确实不错,实在叫人唏嘘不已,哈哈……”
笑罢,徐晃忽然正色道:“文谦,今日接到陛下的军令。”
“什么军令,可否让我知晓?”徐晃是主将,所以乐进才有此一问。
徐晃在怀里取出一封书信,递到乐进手里,慢慢说道:“主公已经将你我的家眷送到鱼腹,不知文谦意下如何?”
第四百六十一章 最后的决战2
在古代,大将领兵在外作战,是不带家眷的,当然父子兵除外。原因有很多,比如妇孺行军不便什么的,但最主要的作用便是留在皇帝手中当人质,徐晃和乐进就是如此,不过除此比较信任二人,留下二人的家眷第一个原因居多。
但就算如此,一听到要把二人的家眷送来,乐进的第一想法都不是除此看自己在外征战旷日持久,送家眷过来享受一下天伦之乐,而是曹操是不是对自己起疑心了。
外姓将领毕竟不同于曹姓将领和夏侯姓将领,这一点乐进很有自知之明。
见到跃进脸色急变,徐晃长叹一声,慢慢说道:“主公不是让你我在此地坚守,而是让你我带兵回成都……”
说道军情大事,乐进暂时抛开家眷问题,沉思道:“公明,你确定收到的是主公的亲笔信,如果你我二人带兵回转,周瑜长驱直入带兵追击怎么办?如今益州人心惶惶,李子悔有如此强势,一点周瑜入川,益州顷刻之间就会易主。”
“是!”徐晃理所当然的点了点头,有些苦涩的说道:“所以你我二人要留下一个来断后,哈哈哈……”
乐进急道:“主公让谁断后?”
说完这话,乐进心里忽然一动,他终于想明白曹操为什么要将二人的家眷送来了,十分佩服曹操的心胸,但又不免有些唏嘘。
此次撤兵,无论是谁断后,都讨不到好去。本来二人面对周瑜就不占据上风,再抽调兵卒,实力会骤然下降,这还不考虑军心的因素呢。所以固守夷陵十有**是全军覆没的下场,送过二人的家眷,就是给二人留下一个投降周瑜的机会。
之所以说曹操心胸宽大,原因是二人随时都有可能现行投降周瑜,这样一来,曹操连一点掣肘二人的筹码都没有了。
徐晃闭口不言,其实自从曹操送来书信,徐晃就知道曹操心属何人了。徐晃一边感叹曹操的心胸宽广,一边又对曹操的任人唯亲感到郁闷。
这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
从书信的字里行间,徐晃判断得出,曹操希望自己固守夷陵,让乐进带兵回转。可以看得出来,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曹操还是选择了让乐进继续跟随,而不是自己,难道只因为自己是个降将的缘故?(徐晃是杨奉的部下)
可要说曹操不信任自己,那更也不可能,断后的任务是很重的,徐晃估计,怎么说自己也得坚持到明年开春。难道是因为自己的统兵能力比乐进强?还是说曹操更信任自己,认为自己能完成任务?徐晃只觉得头昏脑涨。
就在徐晃胡思乱想之际,乐进低声说道:“公明,主公可说让谁来断后?”
徐晃举起酒杯,无言的喝了一口,重重的把酒杯放到桌案上。
乐进心有所感,良久方道:“乐进此次回京前途未仆,也不见得好到哪去,你我二人……二人……”
说到这里,乐进却也说不下去了。
次日,乐进带领一万多兵卒回转鱼腹成都,徐晃与剩下兵卒坚守夷陵。
夷陵水寨少了一万多兵卒,自然瞒不过久经沙场的周瑜,周瑜立即开始强攻夷陵,想要在冬季到来之前一举击溃徐晃。不是周瑜用兵急躁,短时间内拿不下夷陵,就要到秋冬季节了,到时候西风呼啸,逆风逆水,想要拿下夷陵就是比登天了。
数天之内,夷陵附近喊杀震天,火光冲天。
夷陵陷入苦战,洛阳也好不到哪去,李重得知曹仁前去南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快刀斩乱麻,立即开始猛攻洛阳。
其实李重和周瑜的想法一样,如果不能在入冬前功课洛阳,那么到了严冬时节,天寒地冻,想要动兵就千难万难了。洛阳还不比江南,已到了冬天,漫天风雪,兵卒要是驻扎在洛阳城外,不用打仗,光是冻伤就能让兵卒减员三成以上了。另外冬季粮草运输也是问题,取暖的干柴,毛毡都会相当缺乏。
当然,李重艰苦,曹操更艰苦,兵力缩减之后,每次攻城战,都让曹操胆战心惊。生怕一时指挥失误,丢掉洛阳这个前沿阵地。
和李重相反,曹操无比希望冬季的到来,最好是滴水成冰的天气。
这样的大战描述起来就两个字“惨烈!”
上万兵卒的尸骨堆积在洛阳城下,吸引了无数乌鸦在半空盘旋,一旦没有人看守,这些乌鸦就俯冲而下,啄食兵卒的尸体。不是曹操和李重不想将兵卒的尸体带回,而是天气太过严寒,血液刚刚流淌出来,就被冻结成冰块,把兵卒的尸体都粘连起来,这种情况下,根本就没办法分开粘接在一起的尸体。
付出了上万人的代价,曹操终于熬到了严冬。
这个冬天特别的冷,寒风呼啸,隔三差五就下一场鹅毛大雪,几天不停,没到十二月,地上的积雪就深达数尺,一不小心,人就有可能陷入积雪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李重只能留下张辽带领一万兵卒驻守在洛阳城下十里之处,自己带领大部队撤回虎牢关。
对于留守的张辽来说,曹操的威胁并不大,这种情况下出兵,除非曹操的脑子有问题。都不用张辽动手,十里路的风雪就能让曹操的兵马折损一半。唯一的威胁就是严寒,不过数万人的御寒物资集中到一万人身上,熬过严冬也不是问题。
但就是在这种极端恶劣的情况下,曹操还是发动了一次突袭。
十二月中旬,天寒地冻,风雪遮天,一眼望去,三丈之外就开始模模糊糊,耳边尽是狂风呼啸的呜咽之声,再也听不到其他声音。
许褚,庞德二人各自带领三千兵卒,跋涉在漫天的风雪之中。
别误会,许褚庞德这两员猛将并不是要去和张辽厮杀,那不现实,两个人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防火,放完就跑。
张辽大营的哨兵站在箭楼上,冻得哆哆嗦嗦,本来就没多少心思瞭望远方的动静,就是看,也看不出去多远,能见度也就是几十米而已。所以等到许褚庞德二人摸到张辽大营边上,斥候这才发现,忙不迭的敲响梆子。
霎时间,无数兵卒在营帐中蜂拥而出,拿起刀剑御敌。
许褚二人一声令下,无数火把火油散落到张辽的大营之中。张辽是一个很合格的将领,所以大营布置的井井有条,帐篷上的积雪也清理的差不多,但是就是这样的谨慎,却为许褚二人放火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
厮杀过程中,张辽的帐篷、粮草、干柴,几乎被许褚二人烧得一干二净。
不过许褚二人也不是没付出代价,六千兵卒本来就十分疲惫,在遇到张辽的生力军,也死伤大半,反而张辽的兵卒倒没多少伤亡,这是典型的以人命换物资的行为。
等到许褚庞德二人退去,张辽查看一下剩余的物资,只能下达了一个无奈的命令,全军退回虎牢,也就是说,李重放弃了对洛阳附近的控制力。
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结局——穿越者与众不同
初chūn,天气还十分严寒,道路上覆盖着冰雪,狂风掠过,一颗颗雪粒打在脸上,隐隐作痛。
在洛阳到长安的官道上,数万军民艰难地跋涉着,形成一条数里之长的人流,人流缓缓移动,就像长龙一样。
军队在管道两边护卫,百姓推着小车,背着包袱,一步步远离高大巍峨的洛阳城。每个人的脸上都布满着不舍还念的神sè,神情悲怆。故土难离,这一次离开中原,所有人都不知道何年何月能回到故土,也许……一辈子都没有机会了。
不少人怀中都带着一小包故乡的泥土,无论是兵卒还是百姓。
曹cāo骑着战马,走在队伍的最前头,身边跟着长子曹丕。曹丕也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的看着洛阳城。
曹cāo见状,侧过头来,低声说道:“丕儿,你是不是很舍不得洛阳?”
曹丕急促的喘了两口气,高声说道:“父皇,我不明白,如今天寒地冻,李子悔早已经撤兵回虎牢了。就算明年李子悔再行攻城,我们有几个月的喘息时间,必然能将洛阳的防御能力提高很大一截,有很大的机会守住洛阳,为什幺放弃呢,这岂不是白白把洛阳让给李子悔了?”
“呵呵……”曹cāo轻笑一声,但笑容中的苦涩之意却显露无疑:“丕儿,成大事者当有所取舍,弃小取大,洛阳虽大,但比起百年大计来,也算不得什么。更何况李子悔大势已成,雄霸中原,只能越打越强,而我们虽然盘踞关中,但是凉州益州乱势已成,想要和李子悔抗衡实属不智。”
“为父非是没有和李子悔抗衡的勇气,但识时务者为俊杰,以退为进也是一种手段。为父判断,只要我们放弃关中,李重一定会大刀阔斧的改革,打压儒家,然而儒家数百年来入朝为官,根深蒂固,李重不是那么容易成功的,届时必然天下大乱,我们还有再次入主天下的可能。”
曹丕黯然道:“但是父皇我们为什么不坐等李子悔打压儒家呢?”
曹cāo看了一眼曹丕,心中暗暗叹了口气,自己这个儿子政治能力极强,可以这么说,如果天下太平,以曹丕的治国能力,治理一个国家绝对不是问题。但要把曹丕置身于乱局之中,曹丕的眼光还稍有欠缺。
这可不是说曹丕的能力不行,而是相比曹cāo,李重这些人,曹丕还是要差上一些的。在历史上,曹丕犯的最大一个错误就是没有弄死司马懿,曹cāo可以暂时放过司马懿一把,因为曹cāo能震慑住司马懿,而且曹cāo也看得出,曹丕也能压制住司马懿,但是曹丕却做不到这一点,临死的时候没能先一步斩杀司马懿,以至于留下祸根。
至于曹丕的儿子曹睿,实在不是一个雄主,被司马懿骗得太惨了。
摇了摇头,把杂念抛出,曹cāo解释道:“李子悔不杀,有我在身边威胁,他是不会大动干戈的。”
“哦……”曹丕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只听到曹cāo接着说道:“马上给曹彰传令,让曹彰无论如何也要守住凉州战线,给我们争取从容撤军的机会。再给曹仁传令,逼退赵云以后,只要乐进回到汉中,立即弃守汉中,把所有的兵卒,物资,人口都迁往长安。”
“是!”曹丕立即应道。
别看曹cāo准备充足,但一次大规模的迁徙不是那么简单的,特别是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洛阳数十万军民还没到潼关,就已经死亡了半成之多。别小看半成这个数字,换chéng rén命的话,就是上万人的尸骨。
一时间洛阳至长安的管道两侧尽是冻饿而死的百姓,看得人心中戚戚。
但百姓并不知道,苦难才刚刚开始。
身在洛阳的李重并不知道曹cāo已经弃守洛阳,赶赴长安去了,当然以李重的情报能力,三五天之后就能得到消息。但就算李重知道了,也无济于事,现在道路上全是积雪碎冰,派出骑兵追赶也无济于事。
而且李重一点派兵追杀曹cāo,很有可能之屠杀到百姓,伤不到曹cāo一根毫毛,这么做除了背负骂名以外,根本毫无意义。
三天以后,李重接到曹cāo撤往长安的消息,留守洛阳的军队不足三千人,不过李重依旧按兵不动,没有攻取洛阳的打算。反正曹cāo已经撤走了,什么时候占领洛阳都一样,现在去的话,还要负责满城百姓的吃喝,李重的负担也很重啊。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一条条战报接踵而至,乐进撤回汉中,汉中的曹仁撤到长安,长安已经重兵云集……
于是以太史慈、赵云为首的将领纷纷请命,带兵攻打潼关,争取将曹cāo困死在长安。而李儒等文官谋士也纷纷出谋划策,比如让马超段曹cāo的后路,再派一支兵马绕道草原,偷袭安定郡等等,心肠无比歹毒。
不过来吃并没有听从这些人的建议,将心比心,来吃不认为曹cāo这是垂死挣扎的节奏,而是要壮士断腕,走为上策。而曹cāo的后路不难想象,天下之大,也只有西域才是曹cāo的存身之地了。
自己该怎么办?
一时间,李重陷入迷茫之中,从内心深处讲,李重并不想将曹cāo至于死地,但理智上,放虎归山又是十分愚蠢的举动。
整整十天,李重都没做出决断,李重依照各朝各代的经验判断曹cāo是留不得的,但对照到天朝,李重忽然觉得情景极其吻合。现在的情景是曹老大远走西域,自己雄霸中原,和蒋大光头退守宝岛差不了多少。
抛开军事实力问题,宝岛人的生活水平确实高于天朝,生活环境也要比天朝zì yóu。
不要拿什么大光头带走多少金银财宝说事,也不要说天朝人口众多,事实就是事实,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抛开乡土情结,估计天朝的百姓宁愿生活在宝岛,也不愿意生活在天朝的,老百姓追求的可不就是这个。
至于什么统一大计,当年李重对这个真不感冒,统一了又如何,不外乎是多统治了一个岛的百姓,多收了些税钱。坏处显而易见,剥夺了老百姓的选择权,两个国家的时候,老百姓还能偷渡,变成一个国家了,偷渡和自投罗网没什么两样了。
民族大义更是个笑话,是,李重确实是个大沙文主义者,但当年的天朝好像正好和李重的作风相反,一等洋人、二等官,三等少数、四等汉就是统一了,汉人依旧不受重视,被打压。
zhèng fǔ说话也跟口号一样,你要是真的重视民族大义,当年南阳的屠杀事件,zhèng fǔ为什么出兵给华人报仇雪恨。只有血债血偿,华人才能对zhèng fǔ归心,民族的凝聚力才能更高,光欺负宝岛算什么本事呢,收回宝岛天下华人就扬眉吐气了,真是笑话。
想到这里,李重心里做出了决定,自己先做个实验吧!
咱是穿越者嘛,穿越者就要与众不同,一统天下多少人都玩过了,玩就要玩点新鲜的。
……
这个冬天发生的最后一件大事就是徐晃投降了李重,周瑜将夷陵天险纳入囊中,随后指挥大军进入益州。益州本来就摇摆不定,徐晃一投降,大多数属州县立即倒戈相向,有些比较顽固的州县也在吴懿的劝说下竖起了降旗。
徐晃投降,益州入手,李重争霸天下的活动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天下十之**尽在掌握之中,大局已定。
初chūn、长安、细雨蒙蒙,青草连天。
最后一个战场打的如火如荼,马超和曹彰在安定一线展开殊死搏杀。曹cāo千里逃亡,马超自然不会放过大仇人,就算李重没有军令,马超也会拼死搏杀的。
曹彰也是一样,战线以东就是曹cāo的迁徙大军,一旦自己挡不住马超,曹cāo进军西域的活动也就流产了。
没人能在数万骑兵的sāo扰下还能带着百姓穿行千里,可以想象,只要马超的兵马一到,数十万百姓肯定会一哄而散的,更何况本来他们就不愿意背井离乡,有逃跑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二月中旬,曹cāo的大军进入到车师境内,数十万军民终于脱离汉境,曹cāo的远征西域行动终于跨出了第一步。
对于曹cāo来说,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但就在这时,噩耗传来,断后的曹彰终归没挡住马超的强袭,在一次交战中,被马超带领兵卒围攻刺死。老来丧子,这让曹cāo悲痛万分,不过对于曹cāo来说,这也是无奈的举动,除了曹彰,别人拼死一战的决心还真不好说。
紧接着,曹cāo就接到李重送来的一件包裹。
对于李重的举动,曹cāo也很奇怪,如果说自己一开始带领数十万军民逃走的话,李重不知道还情有可原,但一直到现在,曹cāo也没见到李重的追兵,好像太史慈,赵云等猛将全都消失了一般。
难道李子悔有意放自己一马?这太荒谬了。想到这里,曹cāo自己都觉得自己有些异想天开。
曹cāo打开包裹,入眼是一个木盒子,再打开木盒子,一封书信放在最上面。
曹cāo停住战马,打开书信,慢慢读了起来:
与君一争天下,不胜快哉,今曹兄败走西域,李某不胜感概。
虽曹兄败走西域,但李某视之,亦未失为开疆辟土之良机,现西域诸国战乱不休,曹兄定能扫平西域,再与李某一决雌雄。
曹兄远走,李某有薄礼相送:翻水车图纸一份,轮转投石机图纸一份,连弩图纸一份,万望曹兄一展我华夏雄威!
……
曹cāo读到这里,忽然仰天大笑起来,回头向东南方望去……远方青山依旧!(大结局)
完本感言:终于结局了,也许这本书的解围有点仓促,虎头蛇尾,但蜘蛛认为,既然李重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再写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了。军事文,看的就是排兵布阵,yīn谋诡计,但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写这个就有些画蛇添足了。
最后谢谢看过这本书的书友们,没有你们的支持,蜘蛛也写不出来这一百多万字。
给新书做个广告:《天下公敌》下面是链接地址,求求收藏红票,让蜘蛛能冲一下新书榜。
在某点,这本书叫《仙气纵横》,能不麻烦书友们顺手也给个收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