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醉迷红楼TXT下载醉迷红楼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醉迷红楼全文阅读

作者:屋外风吹凉     醉迷红楼txt下载     醉迷红楼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百四十七章 认

    关键不在于银子,而是这份圣眷和荣耀。UU小说,www.uu234.com

    ,若您不幸点入,请于半小时后下架再上架,即可阅读,不会重复收费。书城书友请移步起点,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苏培盛原本想着,如此隆恩,不管怎么着,贾环也得表示表示,意思意思吧?

    当然,不是给他表示意思,而是给隆正。

    哪怕只是嘴上说说,总也要敞亮的表几句忠心,若能肉麻的滴几滴热泪,被如此圣眷隆恩感动的哽咽难语,那就更美妙了……

    谁知道,弄到最后,还是一句“谢主隆恩”。

    而且,连一个给他补救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晕过去了。

    这……

    “王院正,贾爵爷身子到底如何了?陛下可是挂心的紧,你可不要大意。”

    苏培盛心有不甘的威胁着王老太医道,希望他要么能救醒贾环,要么能识破贾环是在装睡……

    不管怎样,只要能将贾环唤醒,让贾环说几句好听的就行。

    不然的话,他回去真的没法交差啊!

    王老太医没有应声,而是背着药箱走到床榻边,抓起贾环的手腕,闭目听了一会儿。

    而后他眉头皱起,面色肃然,回头对众人道:“贾爵爷原本就遭受重创,唯有好生卧床休养,才能缓缓痊愈。怎地还能让他动怒受激?再有下次,怕是神仙难救。”

    贾母等人脸色自然不是太好,苏培盛就更不好了。

    动怒,受激?

    这话儿是怎么说的?

    难不成是因为嫌赏赐的轻了?

    还是因为……

    苏培盛面色有些阴晴不定。眼中满是猜疑……

    贾政都没发现这点,只顾着心疼儿子去了。

    还好有贾母。看出了苏培盛这位大明宫内相脸上的不自在,虽不明白到底因为何故。但想来总归是因为贾环昏倒之故引起的。

    略一思量后,她在鸳鸯的搀扶下,拄着银拐顿了顿地,对苏培盛和王老太医深叹息一声,道:“我们难道还不知这个理儿?只是实在是……一言难尽哪。

    苏公公还没来前,因为一些家务事,让我这孙子雷霆大怒,动了肝火,我们这些人虽是长辈。却也劝他不住。

    若非苏公公来宣旨,凭着浩荡皇恩,才止住了他的怒火,还不定要气到什么程度呢。

    说起来,老身还要多谢苏公公呢。”

    苏培盛闻言,心里略一揣摩,大致也就猜到了缘由。

    八成是贾环回家后,对送他姐姐入宫的人在动怒。

    这就好,只要不是因为他的到来才急怒攻心晕过去的就好。

    再有贾母这话。回去也算能圆个场子,可以交差了。

    而且,按照贾母的话来说,这道圣旨也算是救了贾环一命不是?

    念及此。苏培盛心情大好,笑的满脸菊花开,捏着兰花指对贾母道:“老夫人哪里话。奴婢哪里能当得起……而且,就算是谢恩。也只有谢陛下的恩典才是。”

    客气一句后,他又对王老太医道:“王院正。贾爵爷到底如何了,可还有安危之险?”

    王老太医摇头道:“这次尚好,只需再服几副药,好生调理即可。不过,不是下官危言耸听,爵爷的身子当真经不起折腾了。再有下次,就恕下官无能为力了。”

    众人闻言,面色顿时紧张起来。

    苏培盛也吞咽了口口水,他是知道在隆正帝和帝师邬先生的策划里,贾环拥有何等分量的。

    若是贾环一旦出事,而且起因还是因为隆正帝贪图美色……

    那,朝野之间都将掀起一阵滔天大浪。

    因此,苏培盛面色极为严厉道:“王院正,贾爵爷是简在帝心之人,贾家荣宁二公更是有大功于我大秦社稷,你……你绝不能有半点疏忽大意。贾爵爷,也绝不能出任何问题,否则的话……”

    王老太医虽然只是太医院的院正,但王家自太祖开国以来,便一直执掌太医院院正之位。

    王老太医本身也与太上皇关系匪浅,所以他并不太惧苏培盛。

    没等苏培盛威胁的话说完,他就打断道:“苏公公,俗语云:佛渡有缘人,药医不死病。老朽并非神仙,若是病人不听医嘱,执意寻思,那你就是杀了下官,下官亦无能为力。”

    不过老头子也是人老成精,不愿将这位内相得罪太过,语气稍缓了些,又道:“不过,只要贾爵爷半月内不要再动气受激,缓缓将养,下官亦能担保,最多三月,爵爷便能恢复如初了。”

    苏培盛闻言,嘴角抽了抽,没好气的瞪了隔壁老王一眼,然后转头对贾母道:“老夫人,不是奴婢孟浪,只是,府里万不可再让爵爷动怒受气了。

    若贵府里有人敢生事,不听老夫人和爵爷之言,老夫人只管打发人入宫,告知奴婢,奴婢会转奏陛下,由陛下来替老夫人和贾爵爷管教。

    总之,还是那句话,贾爵爷在陛下心中分量之重,非同小可,万万不容有失。”

    贾母等人闻言,齐齐动容,她连连摆手加摇头道:“不会不会,绝不会再有人作事。不然荣国故后,当年太上皇赐予老身的那柄玉如意,却也不是摆设而已。”

    此言一出,不管是外屋还是内屋,屏风前还是屏风后,甚至是苏培盛,眼中瞳孔都微微收缩了下。

    那哪里只是一柄如意,那简直就是一把大杀.器啊!

    苏培盛干笑了两声后,点点头,道:“那就好,那就好……时候不早了,奴婢这就回宫,还要禀明圣上,陛下心中一直都牵挂着呢,老夫人,奴婢这就告辞了。”

    贾母闻言,面带微笑的点点头,对贾政道:“去送送公公。”

    “诶,不必不必,政公不必客气……”

    客套了几句后,苏培盛到底还是由僵笑着脸的贾政送了出去。

    贾政骨子里还是一个文人,清高的紧,对于太监之流,着实不大瞧得起,却又不敢得罪……

    苏培盛和王老太医都出去后,后面屏风内的人又都出来了。

    贾琏耷拉着个脑袋,垂头丧气的站在那里,看模样,好似生无可恋似的。

    贾母扫了一眼,再对比一下连大明宫内相都忙着讨好的贾环,心中不住摇头。

    论条件,贾琏可是比贾环要强出不知多少倍去。

    即使是现在,他若真有能为,荣国传人的名头,也要比宁国传人强的多。

    可惜……

    “链儿,苏公公的话你也听到了,再有下次,我这个老太婆都保不住你。”

    贾母说话的语气中,少了几许往日对贾琏的宠爱……

    贾琏自然能感受得到,他却觉得冤枉的紧,耷拉着脑袋道:“当初我就知道三弟肯定会不愿意,是太……是王仁跟我喝酒的时候,劝我说……”

    “行了。”

    贾母面色一变,喝道:“这件事已经算是过去了,以后谁都不许再提。环哥儿虽不是个大气的,但你们拍着良心自问,他对家里的亲人们如何?连个面都没见过两次的大姐,都愿流水一样的花银子。

    还有链哥儿你,你要用水泥、玻璃造大花厅,要吃鲜菜,还整天呼朋唤友的去东来顺高乐,你三弟可曾收过你一两银子?可曾说过一句心疼的话?

    你再看看你自己,是怎么做的,他这个当弟弟的又是怎么做的?”

    贾琏闻言,又羞又愧,心里对贾环的恨却不知不觉消失了许多。

    他跪下来,垂头愧声道:“老祖宗,都是孙儿无能,丢尽了先祖荣国公的颜面,孙儿,孙儿……”

    说着,竟然哽咽难言。

    贾母见状,面色和缓了些,知道有羞耻心就好……

    她长叹息了声,道:“都是荣国子孙,你又比谁差?只是缺少了历练。既然环哥儿说,让你跟着他一起出操,那你就别违逆了他。

    许是要吃不少苦头,可你想想,出操再苦,难道有你三弟当年自己从武之时苦?

    他当时才那么一点儿啊,都咬牙坚持下来了,还要费心操持家业,你比他那时还难吗?”

    贾琏闻言,扬起头,已是泪流满面,但面上神色却与先前的死灰之色截然不同,恍似经历了一场顿悟一般,他面色坚毅的看着贾母道:“老祖宗,孙儿再不会没出息了。

    既然三弟给了我机会,那我这个当哥哥的,也一定不能给他丢脸,更不能再给祖宗丢脸。

    孙儿不知三弟他们是怎么操练的,可孙儿敢当着老祖宗的面起誓,一定会拼着命去练。

    纵然练不成高明的武人,可一定也要把荣国子孙该有的风骨和精气神给练出来!

    绝不会给贾府丢人,也不会再给老祖宗丢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可如今偌大一个贾家,却只有环哥儿一人撑着,他太苦,也太累了。

    你们但凡争点气,他也能松快一点不是?

    如今你三弟既然愿意再拉你一把,那你就好好练。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八章 老谋

    “姨妈,这下可放心了?

    那犟种有时连我的话都敢不听,让他跪他倒是跪,可就是不听,我也没法子。

    他身份毕竟不同,我也不好真使家法……

    可有赵氏这一句话,你总该安心了吧?

    方才你也看到了,如今这都中,这大秦天下,除了太上皇和皇帝老子外,敢对他动手,还让他只有挨打,没有还手的份儿的,赵氏是第三个。

    有她这句话,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贾母笑容满面的问道,至于心里怎么想,就不得知了。

    薛姨妈惯会做人,哪里会留下这种破绽,她忙道:“老太太,不是我拿捏,不信老太太的话……

    谁还不知,府上环哥儿最孝敬的人就是老太太?

    有老太太的这句话,我自然再没有不放心的理儿了。

    只是担心……

    罢了,那就依了老太太的意思吧。”

    贾母闻言,愈发高兴,连连高声道:“好,好,好,真真是太好了。”

    王熙凤在一旁也高声笑道:“老祖宗,老神仙说的还真灵验,眼看着老太太的气色愈发好了,若不是亲眼所见,谁敢相信,今儿开头时,您老封君的样子快唬死人了?

    从三弟答应口头订婚起,老祖宗立马好了一大半,如今姨妈松口,老祖宗更是比往常看的还光彩,如同年轻了四十岁呢!

    哎呀呀!宝妹妹到底是福缘深厚之人,确实不凡哩!

    想来,过不了两天。三弟那边也会传来喜讯的!”

    “可不是嘛!!”

    贾母深信不疑的拍手笑道:“得找个好日子,近一些的。咱们先把亲事给订了!

    他们都还太小,成亲的话。怎么着也要再等上几年。

    不过,订了亲,就和成亲没什么分别,咱们可不是那种随意……

    哼哼!

    姨太太,这下,咱们两家可是真正亲上加亲的亲家哩,比至亲更亲!”

    原本听贾母说,只订亲,成亲还得好几年。薛姨妈心里还有些没谱。

    心道这皇家之前订给贾家的亲都能毁了,更何况她们孤儿寡母的薛家……

    不过再听贾母话里有话的讥讽了皇家一遭,薛姨妈顿时安心了不少,点点头道:“倒也不必非要挑最好的日子,差不离儿的,近一些的就好,毕竟,环哥儿的事更重要……”

    这话说的,顿时让贾母连方才的那一丝芥蒂都消去了。连声叫好,更是立下招呼着王熙凤和鸳鸯看看,最近哪天最吉。

    王熙凤和鸳鸯两人在一旁嘀嘀咕咕了一会儿,还使小丫头子拿出隆正十九年的年历牌装模作样的算了一会儿后。两人才回过头,均笑的满脸桃花,对众人笑道:“可真是巧了。老祖宗,姨妈。今儿是初五,三天后初八。是最吉利不过是大吉之日,正适合新人订亲,婚嫁哩!”

    “当真?”

    贾母激动道,薛姨妈面色也关注的紧。

    王熙凤大笑道:“这么大的事,我如何敢弄鬼?再真没有了,不信啊,老太太你自己瞧瞧!”

    贾母忙摆手道:“不用不用,我不是不信,就是觉得,真是太走运,太顺了。

    好似,合该如此一样。

    好!真好!

    宝丫头果真是有大福气之人!

    想来,有她的福祉在,定能中和了环哥儿身上的煞孽。

    老神仙说的再准不过了,怪道自他回来后,每每沉下脸来,连我都有些心惊的感觉……”

    王熙凤这可遇着知音了,连道:“可不是嘛,老祖宗这话太对了!偏您老封君还常笑话我遇到了克星,他这般大的煞孽,能不压倒我?老祖宗还好,他沉下脸时才觉得心惊,我是看到他笑的淡一点,就不自在了!

    宝妹妹啊!二嫂我只盼你快点进门,赶紧把他身上那骇人的煞孽给对了,别让他再吓人了,你瞧瞧,二嫂我如今多可怜……”

    众人闻言,无不大笑出声,薛宝钗则羞红了脸,但并无恼意……

    唯有林史二女垂着头不出声,史湘云倒罢,虽然面无表情,可也没有再哭。

    林黛玉却是止不住的在流泪。

    一双冬泉凝雾般的眸眼中,满是令人心碎的哀怜痛楚……

    只是,在这个档口,别说大伙都只顾着喜庆,就是看到了,也会装着看不到,心里还会暗自责备,这丫头真不知好歹……

    大家笑一场后,见贾母倦意又上来了,连打了几个大哈欠,忙起身告辞。

    贾母笑着赔了个不是,也没有多留,就让鸳鸯送送薛姨妈,却已经不叫姨太太,而是叫亲家太太。

    薛姨妈闻言,面上笑的愈发和煦,还怜爱的想招呼林黛玉和史湘云一起离去,去她那里坐坐……

    不过,贾母却让两个丫头留了下来。

    众人心知贾母是要安抚一下两人,不然贾环那边怕是还要出岔子,便没有多留,又都说了几句吉祥话后,就一起笑着离去了。

    待人都走尽了,贾母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挥了挥手,鸳鸯就打发了满屋子服侍的丫鬟出去了。

    荣庆堂内,就只有贾母、鸳鸯并林史二女了。

    贾母看着依旧泪流不止的林黛玉,眼圈也红了,道:“好玉儿,快别哭了,哭的外祖母心都要碎了……”

    贾母若是自持身份,冷静的讲道理,林黛玉或许还能收了眼泪。

    可她现在这么慈爱的一说,林黛玉哪里还能忍住,顿时泣出声来,伤心欲绝。

    只有女人,才最了解女人。

    薛姨妈暂且不说,林黛玉纵然冰雪聪慧,可道行毕竟还浅。摸不透薛姨妈的深浅。

    可对于薛宝钗,她却打一开始就忌惮不已。

    当初有个史湘云。林黛玉都没这么反感,因为史湘云大气爽利。好与不好都浮在脸上。

    你对她好,她也对你好。

    你对她不好,她自也对你不好。

    简单,而恩怨分明。

    后来多了一个明珠郡主,就更谈不上反感了。

    林黛玉自忖也算是大家闺秀,可与金枝玉叶的赢杏儿相比,却又差了许多。

    这个差并不是单指家世,自然更不会是容貌,她的容貌比赢杏儿强出不止一分。

    她自觉不如的。是那份气魄和气度。

    纵然林黛玉心性不宽,从不服其她闺中娇女,却也不得不服赢杏儿。

    一个敢带大兵围了满朝文武,平息逼宫政变的奇女子,根本与她不在一个世界……

    最重要的是,同为女人,她能清晰的感觉到,赢杏儿绝不是那种在内宅使心机,算暗法的人。

    林黛玉之前还刻意试探的挑衅过赢杏儿。可人家连搭理这一茬的兴趣都没有,一笑而过……

    她是那样的骄傲,骄傲的恍如天上的明月,高高在上。而又皎洁不凡。

    女人之间,只有相差不多的人,才会彼此攀比。计较。

    当另一人的高度,高到让人踮起脚。仰着脖子都难以企及时,这人也就不会去忌惮嫉妒了……

    因为没有意义。

    所以。林黛玉也不会忌惮赢杏儿。

    但薛宝钗不同,无论从相貌,从性格,和接人待物上来说,薛宝钗都不比林黛玉差多少,甚至还更得府上丫鬟婆子们的喜爱。

    纵然她出身并没有四代列侯出身的林黛玉高,可林黛玉如今父母双亡,林家宗族又都是一群乡绅山炮,似乎还不如有一母一兄尚在的薛宝钗。

    最重要的是,心思敏感的林黛玉,虽然总看不透薛宝钗的心思,但却能清晰的感觉到,她的内心绝非表面上那样随和,那样与人为善。

    林黛玉能感受到薛宝钗内心的骄傲,和自命不凡。

    更能感觉到,她的野心……

    尽管薛宝钗隐藏的很好,甚至有时会让林黛玉自己都对这种感觉产生怀疑。

    但是到了现在,林黛玉终于可以确定了,薛宝钗的这种心思,从未消失过,对贾环的心思……

    原本,林黛玉还指望一贯最疼爱她的贾母能替她做主,可谁想……

    她岂有不伤心欲绝的道理?

    而且,她还不能阻拦,因为事关贾环的眼睛……

    贾母搂过林黛玉,叹息着劝道:“傻孩子,你当老祖宗就愿意让你矮人一头?

    你可是我的亲外孙女啊!

    你莫非还不知,老祖宗待你如何?

    纵然是宝玉,也未必能强过你去……

    只是事到如今,又有什么法子?

    只恨咱们祖孙俩都不是有大福气的人,不能保佑环哥儿,不能消了他身上的煞孽?

    我知道委屈了你和云儿,可是你们难道就不愿意,看到环哥儿的眼睛复明?

    今天赵氏抽掉环哥儿眼前的黑布时,我的心哟,都要碎成八瓣了。

    我就在想,我的孙儿啊,他当时该有多疼哪?他该有多绝望……

    可是,就算是这样,你们看看,那两颗落地的小银球,是为了什么?

    他那是怕咱们这些家里人担心,才故意弄上去糊弄咱们的……

    到了那个地步,他还能想着我们,念着你们两个,不愿你们伤心。

    他这份心哪,你们得想着呢……

    难不成,我们就只能看着他这般一直瞎下去?

    你们想想,他看不到了,他自己个儿又是怎样的痛苦,怎样的难过?

    和他的痛苦难过相比,你们现在的这份伤心,会比他更痛苦吗?

    我常常做梦,梦到他以前那双大眼睛,多好看,多灵气,可是现在,看着他脸上那双……

    呜……

    老祖宗的心,都要疼死了!”

    林黛玉听了贾母悲泣的话后,竟渐渐敛去了眼中的泪水,她低声道:“老祖宗,你别说了……

    我再爱使小性儿,也绝不会在这事上牵绊阻拦的。

    我也很想很想,再看到环儿的眼睛复明呢。”

    贾母闻言连连点头,笑道:“对,这才不枉环哥儿那般待你……还有云丫头,都是好孩子。

    而且……”

    说着,贾母抬头看了眼远处门口处,才压低声音道:“你们啊,白担心。

    有我在,难道谁还敢欺负了你们俩去不成?

    这件事里头,我总觉得巧的有些过了些,薛家太太是个了不得的人哪……

    可是,张老神仙的话,也绝不是虚言。

    所以,就算怀疑这是个计,咱们也得先踩进去再说,为了环哥儿,咱们不得不为之……

    至于正妻、平妻……

    呵呵,今儿赵姨娘的表现,你们都看在眼里了?

    瞧瞧,她不过是个妾,却能把环哥儿他爹,死死的拢在手里。

    宝玉他娘虽然是正室太太,可你们再瞧瞧,她过的又是什么日子?

    夫妻之间,纵然还未恩绝,却已经相敬如冰好几年了……

    所以说,这女人啊,算计太过,也未必就是好事……

    有我和环哥儿在,你们有什么好难过,有什么好担心的?

    两个傻丫头,要是换作我是你们两个,我一定敲锣打鼓的把这件事早早促成,越早越好。

    早一些,环哥儿的眼睛不就可以早点复明不是?

    你们想想看,这环哥儿的眼睛好了后,他是看你们两个多一些啊,还是看宝丫头多?

    嗯?”

    ……

    (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九章 深算

    林黛玉和史湘云两人巴巴儿的看着给她们传授《内宅心经》的贾母,眼睛亮亮的……

    贾母和鸳鸯见状均是一笑,倒笑的两人有些不好意思了。

    贾母又道:“至于诰命……环哥儿说的也有道理,有了那份位,荣光倒是荣光了,可每年三节两寿时,都要入宫觐见,逢着后妃都要磕头,遭的那个罪啊,真是……云儿还好,若是玉儿你,还不生生昏过去?

    而且,就环哥儿那脾气,还舍不得你们给那些贵人们磕头哩。

    你们若是被哪个不知深浅的贵人给欺负了,再让他进宫里闹一起子,把贵人也打了,那愁也要将我愁死……”

    “噗!”

    见贾母一脸的头疼劲儿,两人再想想贾环过往的战绩,顿时乐出声来,连林黛玉都抿嘴一笑呢。

    贾母见状愈发高兴,又道:“是不是也想通这个理儿了?

    你们啊,别担心日后谁会在家里使绊子,环哥儿眼里容不得这个,老祖宗我更容不得。

    你们还小,许是不知道。

    当年玉儿她娘还没出阁前,太太就嫁进贾家门儿了。

    哼!许是嫉了玉儿她娘太受我宠爱的缘故,暗中使了几次手段,我一而再的点醒都没用,一怒之下,就要差人将她送回王家去。

    若非她跪求认错,玉儿她娘又心慈手软,我也不会轻恕了她!

    宝玉她娘尚且如此,又何况其他?

    所以,你们尽放心就是。”

    私密话都说到了这个份儿上,林史二女还能说什么?

    两人一起起身,福了福,应下了。

    贾母却还没说完。她让两人坐下后,想了想,又道:“其实,你们两个我倒不担心,都是懂事的好孩子,都明理。

    可是。还有那个犟种,我却是一点法子都没有。

    他娘虽然打的动他,课我看,她其实也拿那个犟种没什么好办法……

    不过,这凡是做大事的爷们儿,都是这样。

    耳根子软的,骨头软的,也做不成什么大事。

    你们要记得这一点,以后若非必要。万不能强压着他去做他不愿做的事……”

    林史二女闻言,红着脸应下了。

    贾母笑道:“如今就咱们娘儿四个,有什么好害羞的。就是鸳鸯,等我死了后,也要过去服侍环哥儿的……”

    “老祖宗!”

    鸳鸯又惊又羞的嗔了句,语气里竟有些责备,道:“老祖宗定然能长命百岁,比百岁还长哩!

    江南的奉圣夫人。还有李相爷府上的太夫人,不都活的比老寿星还长寿吗?

    她们能。老太太也一定能!”

    而林史二女,则有些震惊的看着鸳鸯,又看向贾母。

    老太太,你有完没完,你这不地道啊……

    贾母却好似读不懂她们的眼神一样,呵呵笑道:“鸳鸯服侍了我这么些年。我总不能让她没个结果。

    再说,咱们家里好多私密事,我都是让鸳鸯来处置的。她若不跟了环哥儿,对别人也不好……

    她也不跟谁争什么夫人如夫人的名分,给你们两个谁做个通房就好。

    我啊。只盼着她能有个善终就好。

    除了环哥儿,我也不放心别个。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好歹我还能多活几年,看着你们出阁……

    现在,我要你们帮我做一件事。”

    林史二女闻言,脸色微微一变,聪慧如她们二人,岂有不知贾母言中所指之事的道理?

    只是……

    唉!罢了,只当是为了她们自己……

    ……

    “哼!”

    荣禧堂厢房内,王夫人看着走进来的满脸堆笑的薛姨妈并王熙凤两人,不由的冷哼一声,倒是看到后面低头跟着的薛宝钗时,面色方和缓了些,心中有些可惜。

    “果真如了你的意了?”

    王夫人嘴角弯起一抹嘲讽,淡淡的笑道。

    薛姨妈也不恼,只是呵呵的笑着。

    王熙凤乖巧,连连报喜道:“可不是嘛,太太,三日后,初八,正式下定。先定下来,下了婚书,过几年都大一些,再正式成亲。

    不过,老太太说了,咱们可不能同皇家一样,连下了婚书的事都能反悔,咱家丢不起这份人!

    可见,咱们王家,真要出一个一等侯夫人了!多尊贵!

    太太可是侯夫人的亲姨母哩!”

    王夫人闻言却没多少欢喜之色,她看了看红着脸低着头坐在炕边的薛宝钗,叹息了声,对薛姨妈道:“你也忒狠心了些,那边一个是老太太的嫡亲外孙女,一个是她的亲侄孙女,哪一个不比……

    宝丫头真要过去了,如何能镇得住她们?

    上头还有一个更造孽的奴几……

    我在府上过的什么日子,难不成你都看不到?

    就忍心再让宝丫头也过这样的日子?

    你倒是好算计,整个贾家都被你算在手里……

    可你怎么就不替宝丫头多考虑考虑?

    你看看今天那个小畜生龇牙咧嘴的可恶模样,宝丫头真跟了他,还能有好?”

    这番话,倒说的薛姨妈和薛宝钗两人面上都浮现出感激之色,心道到底是亲姨母……

    不过,薛姨妈听着听着,眼泪就下来了,道:“姐姐,我若是有半点其他好法子,又如何会这般劳心劳力?蟠儿从牢里出来没两天,就又成以前那样了,说也说不听。

    薛家如今虽然还有一些产业,可……”

    “行了,车轱辘子话说了多少遍了?真要有什么事,难不成我们还会干看着?”

    王夫人不耐烦的道。

    亲姊妹间说话,倒是少了许多客套和遮掩。

    薛姨妈抹去了泪,叹息一声,道:“更何况,环哥儿也不是那样暴虐的人。今儿情况毕竟不同。不过,姐姐说的也有道理,宝丫头,日后你的性子可不能那么刚硬了,就算是为了他好,也不能太拗着他。

    环哥儿是做大事的人。又少年得意,位居高位,爵拜国侯,哪里愿意让人拗着他?

    你看看赵……

    总之,你姨母的话要记住。”

    薛宝钗红着脸坐在那里,轻轻的点点头。

    听到一个“赵”字,王夫人的脸色已然耷拉了下来,面色木然。

    王熙凤忙给薛姨妈使眼色,薛姨妈醒悟过来后。笑道:“宝玉呢?怎么没见着他?”

    王夫人淡淡的道:“他回他院子里去了,如今,他在老太太那里也不得意了……”

    薛姨妈摆摆手,笑道:“哪里话……”又对薛宝钗道:“宝丫头,你和你凤姐姐去家里,把前儿才糟好的那罐子鹌鹑和鸭舌给你宝兄弟送去,我记得他最爱吃我做的这个,前儿就多糟了些。我和你姨母再说会儿子话。”

    薛宝钗闻言。点点头,起身又和王夫人招呼了声后。就和面色微微一变的王熙凤离开了。

    王夫人身边伺候的彩霞也是伶俐人,她见连王熙凤都被打发出去了,便笑着对王夫人道:“太太,我去厨房看看,让她们准备几个小菜,中午您和姨太太喝一杯?”

    王夫人看了眼笑容和煦的薛姨妈。点点头,淡淡的道:“去吧。”

    待彩霞离去后,王夫人皱眉道:“你又怎么了……

    以前也没发现你这么多心思,如今倒比我还能算计。”

    薛姨妈闻言,一点也没觉得难看。她叹息了声,道:“我再诉苦,你又烦。

    你也不想想,你在这里过的虽不甚如意,可你毕竟是荣国公府的当家太太,哪怕是环哥儿,也得叫你一声叔母。

    你为难的,都是内宅小事。

    可是我……

    若再不多寻思些,薛家怕是就全完了。

    我若能有半个指靠的上的,也不会这般算计的,给人送女儿啊……”

    王夫人看着悲泣难言的薛姨妈,面色和缓了些,眼中也多了分怜意。

    她对外人的确没什么心思去关心,也下的去狠手。

    可是对自己人,比如宝玉,比如王家,再比如眼前这个亲姊妹,她还是很挂心的。

    王夫人见薛姨妈面色如此难过,长叹了声,道:“好了,若非如此,我也不会眼看着让你把宝丫头往火坑里推……

    我观那个孽障有眼无珠,宝丫头这么好的姑娘,他居然都不上心。

    他若是没有这个意思,你让宝丫头怎么办?

    再加上林丫头和云丫头后面站着老太太,你啊……

    我都替宝丫头感到头疼!”

    薛姨妈闻言,却没有太难为,她笑了声,道:“姐姐,已经很不错啦。

    谁家的姑娘一出阁,就能得个一等国侯夫人的诰命?

    凤哥儿若不是大老爷去的早,她也还有的熬呢。

    再说,东边儿又没有尊长,就数环哥儿最大,宝丫头过去了连规矩都不用立。

    姐姐,咱们都是过来人,舅姑前立规矩的磨难,难道还不清楚?

    当年啊,我是成天的站规矩,从早站到晚,站的满脚都是泡。

    夜里回屋里,只能用绣针挑破,养一夜,还没好第二天一早又得去立规矩。

    倒比他们上朝的爷们儿还苦。

    当时我就想,等以后,一定不要让我的女儿再立规矩……”

    这一席话,倒是勾起了王夫人当年的旧事。

    不堪回首……

    贾母当年,又何曾宽恕过她……

    而且,公府的规矩更为森严。

    她可没赵姨娘那么好的心理素质,还能苦中作乐,颠颠儿的勤“捡”持家一番……

    如此想来,宝丫头倒也确实占了便宜。

    然而,薛姨妈话还没说完……

    “姐姐,难不成我不知道那两个的棘手?

    可是姐姐你想想,就是再棘手,又能棘手几年?

    就权当是先苦后甜吧……

    这几年,让宝丫头好好让着她们,哄着她们。

    老太太今年春秋着实不小了,待再过几年后……谁还在乎谁?

    环哥儿的眼睛好了后,多半是要常上战场的,到时候,家里还不是由当家主母做主?”

    薛姨妈眼里,闪烁着无穷的算计,面带微微得意的笑容,悄声说道。

    王夫人的脸色也好看了许多,她眼神起波澜,眼角抽动,手里缓缓的转动佛珠,轻声道:“是啊,还能有几年……

    若是,若是那个孽障,在战场上再出个意外……

    呵呵……”

    薛姨妈闻言,面色陡变。

    她却不曾想过要让她的女儿做寡妇……

    ……

    (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章 道喜

    “你只是疯罢!院子里雪也不扫,笼里的雀儿也不喂,茶炉子也不翦,知道就在外头逛!”

    “昨儿二爷说了,今儿不用扫雪,留着点雪作诗意,明儿再扫。我喂雀儿的时侯,姐姐还睡觉呢。”

    “那茶炉子呢?”

    “今儿不该我的班儿,有茶没茶别问我。你们再问问我逛了没有?今早是东府大奶奶使唤我取东西的。”

    “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把我们不放在眼里了。

    不知说了一句话半句话,名儿姓儿知道了不曾呢,就把她兴的这样!

    这一遭半遭儿的算不得什么,过了后儿还得听呵!

    有本事从今儿出了这小院儿,长长远远的落在高枝儿上才算了得……”

    薛宝钗和王熙凤两人来到贾宝玉的小院儿门口时,就听到这么一出丫鬟们的对话。

    两人对视一眼后,推开小门进去,就看到三个大些的丫头,正围着一个小丫头子教训。

    为首的大丫头,模样长的风.流灵巧,削肩膀,水蛇腰,眉眼有点像林黛玉,此刻双手叉腰,柳眉竖起,嘴角浮着冷笑,在训斥中间那个满脸憋愤的小丫头子。

    看到这一幕,薛宝钗眉头微皱,下意识的对这个丫头感到不喜。

    只是,她却知道,这不是她家,没有她开口的份,更不愿平白得罪人,就没有多事。

    不过,她原想着,王熙凤作为管家的媳妇,看到这一幕,应该管教一番才是。

    却不曾想到……

    “哟哟!我就说老太太偏心,把满府上好用的丫鬟都给了宝玉。

    瞧瞧。我满府上挑花眼,都挑不出几个这般爽利的丫头子,我原道是自己福薄,没摊上。

    却不曾想,原来都在这里,全让老太太悄悄的舍给宝玉了。

    晴雯。看把你兴的,你有这般能耐,跟了我去如何?

    帮我去管府上的事,有的是你教训人的机会。”

    王熙凤大笑着说道,让薛宝钗怔了怔……

    晴雯居然不识抬举,撇撇嘴,笑道:“二.奶奶又来打趣我们这些奴婢,你是做大事的,我们这些上不得台面的。可跟不上趟……”

    王熙凤听她拒绝也不恼,还哈哈大笑道:“就知道你这小蹄子舍不得你宝二爷,罢了罢了,真要把你们几个大的给招了去,老太太和太太还不愿意呢。

    不过这个小的也是好的,遇到这么几个泼辣货,还敢硬顶着干!

    怎么样,跟我去服侍我吧?

    我认你作女儿。我一调理你就出息了。”

    “噗嗤!”

    那小丫头子听了后竟笑了出来,王熙凤这下眉头竖起。半真半假道:“你笑什么?你说我年轻比你能大几岁,就作你的妈了?

    你还作春.梦呢!

    你打听打听,那些年岁比你大的多的,都上赶着叫妈我还不理,今儿是抬举了你呢!”

    那小丫头子也是伶俐人,见王熙凤不喜。连忙道:“我不是笑这个,我笑奶奶认错了辈数了。

    我娘是二.奶奶的女儿,这会子又认我作女儿。”

    王熙凤闻言后眉尖一跳,问道:“你妈是哪个?”

    小丫头子道:“我父亲是林之孝。”

    “哦,原来是他家的……”

    说着。王熙凤有些诧异的回头看了眼满脸无所谓站在那里看风景的晴雯,又转头看了眼嘴角已然浮起一抹淡淡的讥讽笑意的薛宝钗,两人对视了一眼,却都没说什么。

    呵呵……

    这几个大丫头还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林之孝和他老婆林之孝家的,如今愈发得王熙凤的重用。

    在荣国府里的几百上千个奴才辈里,也算得上是数得上的人家了。

    尤其自赖家、钱家、赵家和李家等老一辈的体面奴才人家被贾环毫不留情的打压下去后,林家在荣国府这边的地位愈发“显赫”。

    在这种情况下,这几个大丫头还敢这般训斥挤兑林之孝的女儿。

    王熙凤真不知是该说她们不知者无畏,还是该说她们在作死……

    不过,生死皆由命,挡人不挡死,各人有各人的造化,随她们去吧……

    “你这丫头倒是伶俐,叫什么名字?”

    王熙凤不再理会晴雯等人,而是看着小丫头子问道。

    小丫头笑道:“我原叫红玉,因重了宝二爷,如今只叫红儿了。”

    王熙凤皱眉道:“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

    既这么着我一会儿和宝玉说,叫他再要人去。

    你跟我去,你愿意不愿意?”

    小丫头红玉笑道:“哪有不愿意的理儿,只盼着能跟着二.奶奶多学些眉眼高低,多长些见识。”

    王熙凤闻言,满意的笑道:“行了,你自去找你平儿姐姐吧。”

    “是!”

    红玉便笑着离去了。

    王熙凤让晴雯等人自去忙,她和薛宝钗往屋里去。

    薛宝钗笑道:“到底是你会看人,这个丫头,以后少不了一番造化呢。”

    王熙凤哼了声,笑道:“若说蠢吧,那几个也不蠢,就是没这个见识。没经过这些,竟不知深浅。

    倒是这个小的,许是家里的缘故,早早的就知道了这些,倒是能干事的。

    至于造化,却不好说……

    谁又知道谁的造化?”

    说着,二人进了屋。

    “宝玉,袭人……咦,人呢?”

    王熙凤见外堂没人,过了帘门,进了里间还没发现,便高声喊了声。

    “哦,来了来了!凤姐姐等等……”

    从侧间暖阁里传出一道有些惊慌的声音,还有窸窸窣窣的穿衣服声。

    王熙凤和薛宝钗两人面色一怔,随即俏脸都有些发烫,心中暗骂荒唐……

    没一会儿功夫。从里面走出两个人,贾宝玉面红耳赤的走在前面,后面袭人面色倒还算正常。

    不过,没等贾宝玉开口,袭人就笑着解释道:“给二爷做了一个肚兜,今儿刚收针。到里头去试了试……

    不想这么巧,二.奶奶和宝姑娘就来了。”

    王熙凤和薛宝钗两人看着脑袋还是有些抬不起来的贾宝玉,心中有些了然……

    不过还是配合着袭人说笑了两句,又将薛姨妈命她们送来的酒槽鹌鹑,鸭舌等吃食送上。

    王熙凤因为心里有记挂的事,坐不住,说了两句就要告辞。

    薛宝钗原本也要跟着离去,不过却被袭人强留下了。

    “好姑娘,就在我们这儿多坐一会儿吧。如今。也就姑娘愿意来我们这个院儿了……”

    袭人细挑身子,容长脸儿,长的虽不比晴雯好,但也算是个美人。

    更兼她说话的款和做派,都极合薛宝钗的眼缘,所以薛宝钗也就又坐下了。

    “还没给姑娘道喜呢……”

    袭人温柔笑道。

    薛宝钗俏脸微熏,看了眼一旁低着头不自在的贾宝玉,摇头道:“哪里喜……”

    袭人笑道:“还说不喜?姑娘去了东边儿后。立马就成了一品诰命。

    府上除了老太太外,就数姑娘最尊贵。

    就是在戏文里。也是在命妇里最尊贵的人儿。

    姑娘果然好福气哩!”

    薛宝钗闻言,心里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儿。

    和所有闺中女孩子一样,她也曾幻想过自己未来的夫君是什么样的。

    梦想自然是好的,能文能武,上马为将,下马为相。

    武能安邦。文可治国。

    长相气派,文采风.流……

    可是,她与其他女孩子不同之处在于,对于这种梦,她只是偶尔做一做罢了。极少。

    她很清楚她的位置,作为商人之女,又失了父亲,送入宫中待选,都只能从最低的宫女做起。

    就如同她哥哥薛蟠说的那样,普通的公侯伯府第,他甚至连登门都难登,更何况是嫁入其中作大妇?

    若是真找个平庸的嫁了,她又会一生都不甘。

    如今这般,似乎真的已经是很好很好了,没有枉费她妈的一番心思周折……

    可是,真的很好吗?

    想起之前贾环对她怒目相视,甚至怒吼挥拳的那一幕,薛宝钗心里黯然。

    但这并不是最伤心的……

    最伤心的是,后来他竟然与她赔了不是,那般生分,那般客气,那般疏远……

    其实,她宁愿他对她发怒……

    “唉!”

    长叹息一声后,薛宝钗摇摇头,道:“不说这个了……宝兄弟最近如何了?”

    袭人闻言,顿时皱起了秀眉,有些埋怨道:“还是以前的性子……劝了不知多少遭了,就是不改。

    我对他说,你原不爱与外面那些为官做宰的人交往,不愿理会那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就罢了。

    你是个富贵人,不理也就不理。

    可如今咱们府上,现成就有这么个了不得的人物,又是你正儿八经的亲兄弟,为何都不愿走动走动?

    若是能得了他的看重,日后说不定也能有一个好去处。

    难不成还能在这座院子里,这座府上,待上一辈子不出门不成?

    唉!

    就是说不听……”

    “哼!你……你若愿意去,自己去就是。

    我早就知道了,如今家里的姊妹们都喜欢和老三处。

    丫鬟们也见天儿的盼着见他,如今连你也这般!

    去去去,你现在就去。

    我算是白认得你了,这里也留不得你了!”

    被说的面红耳赤的贾宝玉,面色涨的通红,自觉袭人让他在薛宝钗面前丢了大脸,站起来大声怒斥道。

    袭人被骂的泪眼汪汪,对连连相劝她的薛宝钗泣道:“姑娘不知,我这颗心,就是操碎了都没用。

    若是能说动这位爷,哪怕是我现下就是死了,也值了。”

    这一番话,说的贾宝玉怔在了那里,双眼垂泪的看着袭人。

    他最向往的,就是有女孩子为他哭。

    若是有人愿意为他去死,那……就是他人生的最高境界了……

    而薛宝钗也唏嘘不已,安慰道:“你尽放心就是,哪里就到了这个地步?

    宝兄弟是他的亲哥哥,纵然不去走动,难不成以后还会不照看着?

    没用这个理儿,你尽放心吧……”

    袭人闻言,感动的无以名状,抓着薛宝钗的手道:“若真是如此,我这个做奴婢的,给姑娘这个奶奶磕长头都愿意……”

    ……

    (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章 道喜

    “你只是疯罢!院子里雪也不扫,笼里的雀儿也不喂,茶炉子也不翦,知道就在外头逛!”

    “昨儿二爷说了,今儿不用扫雪,留着点雪作诗意,明儿再扫。︽UU小说,www.uu234.com我喂雀儿的时侯,姐姐还睡觉呢。”

    “那茶炉子呢?”

    “今儿不该我的班儿,有茶没茶别问我。你们再问问我逛了没有?今早是东府大奶奶使唤我取东西的。”

    “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把我们不放在眼里了。

    不知说了一句话半句话,名儿姓儿知道了不曾呢,就把她兴的这样!

    这一遭半遭儿的算不得什么,过了后儿还得听呵!

    有本事从今儿出了这小院儿,长长远远的落在高枝儿上才算了得……”

    薛宝钗和王熙凤两人来到贾宝玉的小院儿门口时,就听到这么一出丫鬟们的对话。

    两人对视一眼后,推开小门进去,就看到三个大些的丫头,正围着一个小丫头子教训。

    为首的大丫头,模样长的风.流灵巧,削肩膀,水蛇腰,眉眼有点像林黛玉,此刻双手叉腰,柳眉竖起,嘴角浮着冷笑,在训斥中间那个满脸憋愤的小丫头子。

    看到这一幕,薛宝钗眉头微皱,下意识的对这个丫头感到不喜。

    只是,她却知道,这不是她家,没有她开口的份,更不愿平白得罪人,就没有多事。

    不过,她原想着,王熙凤作为管家的媳妇。看到这一幕,应该管教一番才是。

    却不曾想到……

    “哟哟!我就说老太太偏心。把满府上好用的丫鬟都给了宝玉。

    瞧瞧,我满府上挑花眼。都挑不出几个这般爽利的丫头子,我原道是自己福薄,没摊上。

    却不曾想,原来都在这里,全让老太太悄悄的舍给宝玉了。

    晴雯,看把你兴的,你有这般能耐,跟了我去如何?

    帮我去管府上的事,有的是你教训人的机会。”

    王熙凤大笑着说道。让薛宝钗怔了怔……

    晴雯居然不识抬举,撇撇嘴,笑道:“二.奶奶又来打趣我们这些奴婢,你是做大事的,我们这些上不得台面的,可跟不上趟……”

    王熙凤听她拒绝也不恼,还哈哈大笑道:“就知道你这小蹄子舍不得你宝二爷,罢了罢了,真要把你们几个大的给招了去。老太太和太太还不愿意呢。

    不过这个小的也是好的,遇到这么几个泼辣货,还敢硬顶着干!

    怎么样,跟我去服侍我吧?

    我认你作女儿。我一调理你就出息了。”

    “噗嗤!”

    那小丫头子听了后竟笑了出来,王熙凤这下眉头竖起,半真半假道:“你笑什么?你说我年轻比你能大几岁。就作你的妈了?

    你还作春.梦呢!

    你打听打听,那些年岁比你大的多的。都上赶着叫妈我还不理,今儿是抬举了你呢!”

    那小丫头子也是伶俐人。见王熙凤不喜,连忙道:“我不是笑这个,我笑奶奶认错了辈数了。

    我娘是二.奶奶的女儿,这会子又认我作女儿。”

    王熙凤闻言后眉尖一跳,问道:“你妈是哪个?”

    小丫头子道:“我父亲是林之孝。”

    “哦,原来是他家的……”

    说着,王熙凤有些诧异的回头看了眼满脸无所谓站在那里看风景的晴雯,又转头看了眼嘴角已然浮起一抹淡淡的讥讽笑意的薛宝钗,两人对视了一眼,却都没说什么。

    呵呵……

    这几个大丫头还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林之孝和他老婆林之孝家的,如今愈发得王熙凤的重用。

    在荣国府里的几百上千个奴才辈里,也算得上是数得上的人家了。

    尤其自赖家、钱家、赵家和李家等老一辈的体面奴才人家被贾环毫不留情的打压下去后,林家在荣国府这边的地位愈发“显赫”。

    在这种情况下,这几个大丫头还敢这般训斥挤兑林之孝的女儿。

    王熙凤真不知是该说她们不知者无畏,还是该说她们在作死……

    不过,生死皆由命,挡人不挡死,各人有各人的造化,随她们去吧……

    “你这丫头倒是伶俐,叫什么名字?”

    王熙凤不再理会晴雯等人,而是看着小丫头子问道。

    小丫头笑道:“我原叫红玉,因重了宝二爷,如今只叫红儿了。”

    王熙凤皱眉道:“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

    既这么着我一会儿和宝玉说,叫他再要人去。

    你跟我去,你愿意不愿意?”

    小丫头红玉笑道:“哪有不愿意的理儿,只盼着能跟着二.奶奶多学些眉眼高低,多长些见识。”

    王熙凤闻言,满意的笑道:“行了,你自去找你平儿姐姐吧。”

    “是!”

    红玉便笑着离去了。

    王熙凤让晴雯等人自去忙,她和薛宝钗往屋里去。

    薛宝钗笑道:“到底是你会看人,这个丫头,以后少不了一番造化呢。”

    王熙凤哼了声,笑道:“若说蠢吧,那几个也不蠢,就是没这个见识。没经过这些,竟不知深浅。

    倒是这个小的,许是家里的缘故,早早的就知道了这些,倒是能干事的。

    至于造化,却不好说……

    谁又知道谁的造化?”

    说着,二人进了屋。

    “宝玉,袭人……咦,人呢?”

    王熙凤见外堂没人,过了帘门,进了里间还没发现,便高声喊了声。

    “哦,来了来了!凤姐姐等等……”

    从侧间暖阁里传出一道有些惊慌的声音。还有窸窸窣窣的穿衣服声。

    王熙凤和薛宝钗两人面色一怔,随即俏脸都有些发烫。心中暗骂荒唐……

    没一会儿功夫,从里面走出两个人。贾宝玉面红耳赤的走在前面,后面袭人面色倒还算正常。

    不过,没等贾宝玉开口,袭人就笑着解释道:“给二爷做了一个肚兜,今儿刚收针,到里头去试了试……

    不想这么巧,二.奶奶和宝姑娘就来了。”

    王熙凤和薛宝钗两人看着脑袋还是有些抬不起来的贾宝玉,心中有些了然……

    不过还是配合着袭人说笑了两句,又将薛姨妈命她们送来的酒槽鹌鹑。鸭舌等吃食送上。

    王熙凤因为心里有记挂的事,坐不住,说了两句就要告辞。

    薛宝钗原本也要跟着离去,不过却被袭人强留下了。

    “好姑娘,就在我们这儿多坐一会儿吧。如今,也就姑娘愿意来我们这个院儿了……”

    袭人细挑身子,容长脸儿,长的虽不比晴雯好,但也算是个美人。

    更兼她说话的款和做派。都极合薛宝钗的眼缘,所以薛宝钗也就又坐下了。

    “还没给姑娘道喜呢……”

    袭人温柔笑道。

    薛宝钗俏脸微熏,看了眼一旁低着头不自在的贾宝玉,摇头道:“哪里喜……”

    袭人笑道:“还说不喜?姑娘去了东边儿后。立马就成了一品诰命。

    府上除了老太太外,就数姑娘最尊贵。

    就是在戏文里,也是在命妇里最尊贵的人儿。

    姑娘果然好福气哩!”

    薛宝钗闻言。心里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儿。

    和所有闺中女孩子一样,她也曾幻想过自己未来的夫君是什么样的。

    梦想自然是好的。能文能武,上马为将。下马为相。

    武能安邦,文可治国。

    长相气派,文采风.流……

    可是,她与其他女孩子不同之处在于,对于这种梦,她只是偶尔做一做罢了,极少。

    她很清楚她的位置,作为商人之女,又失了父亲,送入宫中待选,都只能从最低的宫女做起。

    就如同她哥哥薛蟠说的那样,普通的公侯伯府第,他甚至连登门都难登,更何况是嫁入其中作大妇?

    若是真找个平庸的嫁了,她又会一生都不甘。

    如今这般,似乎真的已经是很好很好了,没有枉费她妈的一番心思周折……

    可是,真的很好吗?

    想起之前贾环对她怒目相视,甚至怒吼挥拳的那一幕,薛宝钗心里黯然。

    但这并不是最伤心的……

    最伤心的是,后来他竟然与她赔了不是,那般生分,那般客气,那般疏远……

    其实,她宁愿他对她发怒……

    “唉!”

    长叹息一声后,薛宝钗摇摇头,道:“不说这个了……宝兄弟最近如何了?”

    袭人闻言,顿时皱起了秀眉,有些埋怨道:“还是以前的性子……劝了不知多少遭了,就是不改。

    我对他说,你原不爱与外面那些为官做宰的人交往,不愿理会那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就罢了。

    你是个富贵人,不理也就不理。

    可如今咱们府上,现成就有这么个了不得的人物,又是你正儿八经的亲兄弟,为何都不愿走动走动?

    若是能得了他的看重,日后说不定也能有一个好去处。

    难不成还能在这座院子里,这座府上,待上一辈子不出门不成?

    唉!

    就是说不听……”

    “哼!你……你若愿意去,自己去就是。

    我早就知道了,如今家里的姊妹们都喜欢和老三处。

    丫鬟们也见天儿的盼着见他,如今连你也这般!

    去去去,你现在就去。

    我算是白认得你了,这里也留不得你了!”

    被说的面红耳赤的贾宝玉,面色涨的通红,自觉袭人让他在薛宝钗面前丢了大脸,站起来大声怒斥道。

    袭人被骂的泪眼汪汪,对连连相劝她的薛宝钗泣道:“姑娘不知,我这颗心,就是操碎了都没用。

    若是能说动这位爷,哪怕是我现下就是死了,也值了。”

    这一番话,说的贾宝玉怔在了那里,双眼垂泪的看着袭人。

    他最向往的,就是有女孩子为他哭。

    若是有人愿意为他去死,那……就是他人生的最高境界了……

    而薛宝钗也唏嘘不已,安慰道:“你尽放心就是,哪里就到了这个地步?

    宝兄弟是他的亲哥哥,纵然不去走动,难不成以后还会不照看着?

    没用这个理儿,你尽放心吧……”

    袭人闻言,感动的无以名状,抓着薛宝钗的手道:“若真是如此,我这个做奴婢的,给姑娘这个奶奶磕长头都愿意……”

    ……

    (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解

    关键不在于银子,而是这份圣眷和荣耀。

    ,若您不幸点入,请于半小时后下架再上架,即可阅读,不会重复收费。书城书友请移步起点,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苏培盛原本想着,如此隆恩,不管怎么着,贾环也得表示表示,意思意思吧?

    当然,不是给他表示意思,而是给隆正。

    哪怕只是嘴上说说,总也要敞亮的表几句忠心,若能肉麻的滴几滴热泪,被如此圣眷隆恩感动的哽咽难语,那就更美妙了……

    谁知道,弄到最后,还是一句“谢主隆恩”。

    而且,连一个给他补救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晕过去了。

    这……

    “王院正,贾爵爷身子到底如何了?陛下可是挂心的紧,你可不要大意。”

    苏培盛心有不甘的威胁着王老太医道,希望他要么能救醒贾环,要么能识破贾环是在装睡……

    不管怎样,只要能将贾环唤醒,让贾环说几句好听的就行。

    不然的话,他回去真的没法交差啊!

    王老太医没有应声,而是背着药箱走到床榻边,抓起贾环的手腕,闭目听了一会儿。

    而后他眉头皱起,面色肃然,回头对众人道:“贾爵爷原本就遭受重创,唯有好生卧床休养,才能缓缓痊愈。怎地还能让他动怒受激?再有下次,怕是神仙难救。”

    贾母等人脸色自然不是太好,苏培盛就更不好了。

    动怒,受激?

    这话儿是怎么说的?

    难不成是因为嫌赏赐的轻了?

    还是因为……

    苏培盛面色有些阴晴不定,眼中满是猜疑……

    贾政都没发现这点,只顾着心疼儿子去了。

    还好有贾母,看出了苏培盛这位大明宫内相脸上的不自在。虽不明白到底因为何故,但想来总归是因为贾环昏倒之故引起的。

    略一思量后,她在鸳鸯的搀扶下,拄着银拐顿了顿地,对苏培盛和王老太医深叹息一声,道:“我们难道还不知这个理儿?只是实在是……一言难尽哪。

    苏公公还没来前。因为一些家务事,让我这孙子雷霆大怒,动了肝火,我们这些人虽是长辈,却也劝他不住。

    若非苏公公来宣旨,凭着浩荡皇恩,才止住了他的怒火,还不定要气到什么程度呢。

    说起来,老身还要多谢苏公公呢。”

    苏培盛闻言。心里略一揣摩,大致也就猜到了缘由。

    八成是贾环回家后,对送他姐姐入宫的人在动怒。

    这就好,只要不是因为他的到来才急怒攻心晕过去的就好。

    再有贾母这话,回去也算能圆个场子,可以交差了。

    而且,按照贾母的话来说,这道圣旨也算是救了贾环一命不是?

    念及此。苏培盛心情大好,笑的满脸菊花开。捏着兰花指对贾母道:“老夫人哪里话,奴婢哪里能当得起……而且,就算是谢恩,也只有谢陛下的恩典才是。”

    客气一句后,他又对王老太医道:“王院正,贾爵爷到底如何了。可还有安危之险?”

    王老太医摇头道:“这次尚好,只需再服几副药,好生调理即可。不过,不是下官危言耸听,爵爷的身子当真经不起折腾了。再有下次。就恕下官无能为力了。”

    众人闻言,面色顿时紧张起来。

    苏培盛也吞咽了口口水,他是知道在隆正帝和帝师邬先生的策划里,贾环拥有何等分量的。

    若是贾环一旦出事,而且起因还是因为隆正帝贪图美色……

    那,朝野之间都将掀起一阵滔天大浪。

    因此,苏培盛面色极为严厉道:“王院正,贾爵爷是简在帝心之人,贾家荣宁二公更是有大功于我大秦社稷,你……你绝不能有半点疏忽大意。贾爵爷,也绝不能出任何问题,否则的话……”

    王老太医虽然只是太医院的院正,但王家自太祖开国以来,便一直执掌太医院院正之位。

    王老太医本身也与太上皇关系匪浅,所以他并不太惧苏培盛。

    没等苏培盛威胁的话说完,他就打断道:“苏公公,俗语云:佛渡有缘人,药医不死病。老朽并非神仙,若是病人不听医嘱,执意寻思,那你就是杀了下官,下官亦无能为力。”

    不过老头子也是人老成精,不愿将这位内相得罪太过,语气稍缓了些,又道:“不过,只要贾爵爷半月内不要再动气受激,缓缓将养,下官亦能担保,最多三月,爵爷便能恢复如初了。”

    苏培盛闻言,嘴角抽了抽,没好气的瞪了隔壁老王一眼,然后转头对贾母道:“老夫人,不是奴婢孟浪,只是,府里万不可再让爵爷动怒受气了。

    若贵府里有人敢生事,不听老夫人和爵爷之言,老夫人只管打发人入宫,告知奴婢,奴婢会转奏陛下,由陛下来替老夫人和贾爵爷管教。

    总之,还是那句话,贾爵爷在陛下心中分量之重,非同小可,万万不容有失。”

    贾母等人闻言,齐齐动容,她连连摆手加摇头道:“不会不会,绝不会再有人作事。不然荣国故后,当年太上皇赐予老身的那柄玉如意,却也不是摆设而已。”

    此言一出,不管是外屋还是内屋,屏风前还是屏风后,甚至是苏培盛,眼中瞳孔都微微收缩了下。

    那哪里只是一柄如意,那简直就是一把大杀.器啊!

    苏培盛干笑了两声后,点点头,道:“那就好,那就好……时候不早了,奴婢这就回宫,还要禀明圣上,陛下心中一直都牵挂着呢,老夫人,奴婢这就告辞了。”

    贾母闻言,面带微笑的点点头,对贾政道:“去送送公公。”

    “诶,不必不必,政公不必客气……”

    客套了几句后,苏培盛到底还是由僵笑着脸的贾政送了出去。

    贾政骨子里还是一个文人,清高的紧,对于太监之流,着实不大瞧得起,却又不敢得罪……

    苏培盛和王老太医都出去后,后面屏风内的人又都出来了。

    贾琏耷拉着个脑袋,垂头丧气的站在那里,看模样,好似生无可恋似的。

    贾母扫了一眼,再对比一下连大明宫内相都忙着讨好的贾环,心中不住摇头。

    论条件,贾琏可是比贾环要强出不知多少倍去。

    即使是现在,他若真有能为,荣国传人的名头,也要比宁国传人强的多。

    可惜……

    “链儿,苏公公的话你也听到了,再有下次,我这个老太婆都保不住你。”

    贾母说话的语气中,少了几许往日对贾琏的宠爱……

    贾琏自然能感受得到,他却觉得冤枉的紧,耷拉着脑袋道:“当初我就知道三弟肯定会不愿意,是太……是王仁跟我喝酒的时候,劝我说……”

    “行了。”

    贾母面色一变,喝道:“这件事已经算是过去了,以后谁都不许再提。环哥儿虽不是个大气的,但你们拍着良心自问,他对家里的亲人们如何?连个面都没见过两次的大姐,都愿流水一样的花银子。

    还有链哥儿你,你要用水泥、玻璃造大花厅,要吃鲜菜,还整天呼朋唤友的去东来顺高乐,你三弟可曾收过你一两银子?可曾说过一句心疼的话?

    你再看看你自己,是怎么做的,他这个当弟弟的又是怎么做的?”

    贾琏闻言,又羞又愧,心里对贾环的恨却不知不觉消失了许多。

    他跪下来,垂头愧声道:“老祖宗,都是孙儿无能,丢尽了先祖荣国公的颜面,孙儿,孙儿……”

    说着,竟然哽咽难言。

    贾母见状,面色和缓了些,知道有羞耻心就好……

    她长叹息了声,道:“都是荣国子孙,你又比谁差?只是缺少了历练。既然环哥儿说,让你跟着他一起出操,那你就别违逆了他。

    许是要吃不少苦头,可你想想,出操再苦,难道有你三弟当年自己从武之时苦?

    他当时才那么一点儿啊,都咬牙坚持下来了,还要费心操持家业,你比他那时还难吗?”

    贾琏闻言,扬起头,已是泪流满面,但面上神色却与先前的死灰之色截然不同,恍似经历了一场顿悟一般,他面色坚毅的看着贾母道:“老祖宗,孙儿再不会没出息了。

    既然三弟给了我机会,那我这个当哥哥的,也一定不能给他丢脸,更不能再给祖宗丢脸。

    孙儿不知三弟他们是怎么操练的,可孙儿敢当着老祖宗的面起誓,一定会拼着命去练。

    纵然练不成高明的武人,可一定也要把荣国子孙该有的风骨和精气神给练出来!

    绝不会给贾府丢人,也不会再给老祖宗丢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可如今偌大一个贾家,却只有环哥儿一人撑着,他太苦,也太累了。

    你们但凡争点气,他也能松快一点不是?

    如今你三弟既然愿意再拉你一把,那你就好好练。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二章 担忧

    关键不在于银子,而是这份圣眷和荣耀。

    防.盗章节,若您不幸点入,请于半小时后下架再上架,即可阅读,不会重复收费。书城书友请移步起点,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苏培盛原本想着,如此隆恩,不管怎么着,贾环也得表示表示,意思意思吧?

    当然,不是给他表示意思,而是给隆正。防.盗章节,若您不幸点入,请于半小时后下架再上架,即可阅读,不会重复收费。书城书友请移步起点,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苏培盛原本想着,如此隆恩,不管怎么着,贾环也得表示表示,意思意思吧?

    当然,不是给他表示意思,而是给隆正。

    防.盗章节,若您不幸点入,请于半小时后下架再上架,即可阅读,不会重复收费。书城书友请移步起点,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苏培盛原本想着,如此隆恩,不管怎么着,贾环也得表示表示,意思意思吧?

    当然,不是给他表示意思,而是给隆正。

    防.盗章节,若您不幸点入,请于半小时后下架再上架,即可阅读,不会重复收费。书城书友请移步起点,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苏培盛原本想着,如此隆恩,不管怎么着,贾环也得表示表示,意思意思吧?

    当然,不是给他表示意思,而是给隆正。

    防.盗章节,若您不幸点入,请于半小时后下架再上架,即可阅读,不会重复收费。书城书友请移步起点,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苏培盛原本想着。如此隆恩,不管怎么着,贾环也得表示表示,意思意思吧?

    当然,不是给他表示意思,而是给隆正。

    防.盗章节。若您不幸点入,请于半小时后下架再上架,即可阅读,不会重复收费。书城书友请移步起点,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苏培盛原本想着,如此隆恩,不管怎么着,贾环也得表示表示,意思意思吧?

    当然。不是给他表示意思,而是给隆正。

    哪怕只是嘴上说说,总也要敞亮的表几句忠心,若能肉麻的滴几滴热泪,被如此圣眷隆恩感动的哽咽难语,那就更美妙了……

    谁知道,弄到最后,还是一句“谢主隆恩”。

    而且。连一个给他补救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晕过去了。

    这……

    “王院正。贾爵爷身子到底如何了?陛下可是挂心的紧,你可不要大意。”

    苏培盛心有不甘的威胁着王老太医道,希望他要么能救醒贾环,要么能识破贾环是在装睡……

    不管怎样,只要能将贾环唤醒,让贾环说几句好听的就行。

    不然的话。他回去真的没法交差啊!

    王老太医没有应声,而是背着药箱走到床榻边,抓起贾环的手腕,闭目听了一会儿。

    而后他眉头皱起,面色肃然。回头对众人道:“贾爵爷原本就遭受重创,唯有好生卧床休养,才能缓缓痊愈。怎地还能让他动怒受激?再有下次,怕是神仙难救。”

    贾母等人脸色自然不是太好,苏培盛就更不好了。

    动怒,受激?

    这话儿是怎么说的?

    难不成是因为嫌赏赐的轻了?

    还是因为……

    苏培盛面色有些阴晴不定,眼中满是猜疑……

    贾政都没发现这点,只顾着心疼儿子去了。

    还好有贾母,看出了苏培盛这位大明宫内相脸上的不自在,虽不明白到底因为何故,但想来总归是因为贾环昏倒之故引起的。

    略一思量后,她在鸳鸯的搀扶下,拄着银拐顿了顿地,对苏培盛和王老太医深叹息一声,道:“我们难道还不知这个理儿?只是实在是……一言难尽哪。

    苏公公还没来前,因为一些家务事,让我这孙子雷霆大怒,动了肝火,我们这些人虽是长辈,却也劝他不住。

    若非苏公公来宣旨,凭着浩荡皇恩,才止住了他的怒火,还不定要气到什么程度呢。

    说起来,老身还要多谢苏公公呢。”

    苏培盛闻言,心里略一揣摩,大致也就猜到了缘由。

    八成是贾环回家后,对送他姐姐入宫的人在动怒。

    这就好,只要不是因为他的到来才急怒攻心晕过去的就好。

    再有贾母这话,回去也算能圆个场子,可以交差了。

    而且,按照贾母的话来说,这道圣旨也算是救了贾环一命不是?

    念及此,苏培盛心情大好,笑的满脸菊花开,捏着兰花指对贾母道:“老夫人哪里话,奴婢哪里能当得起……而且,就算是谢恩,也只有谢陛下的恩典才是。”

    客气一句后,他又对王老太医道:“王院正,贾爵爷到底如何了,可还有安危之险?”

    王老太医摇头道:“这次尚好,只需再服几副药,好生调理即可。不过,不是下官危言耸听,爵爷的身子当真经不起折腾了。再有下次,就恕下官无能为力了。”

    众人闻言,面色顿时紧张起来。

    苏培盛也吞咽了口口水,他是知道在隆正帝和帝师邬先生的策划里,贾环拥有何等分量的。

    若是贾环一旦出事,而且起因还是因为隆正帝贪图美色……

    那,朝野之间都将掀起一阵滔天大浪。

    因此,苏培盛面色极为严厉道:“王院正,贾爵爷是简在帝心之人,贾家荣宁二公更是有大功于我大秦社稷,你……你绝不能有半点疏忽大意。贾爵爷,也绝不能出任何问题,否则的话……”

    王老太医虽然只是太医院的院正,但王家自太祖开国以来,便一直执掌太医院院正之位。

    王老太医本身也与太上皇关系匪浅,所以他并不太惧苏培盛。

    没等苏培盛威胁的话说完,他就打断道:“苏公公。俗语云:佛渡有缘人,药医不死病。老朽并非神仙,若是病人不听医嘱,执意寻思,那你就是杀了下官,下官亦无能为力。”

    不过老头子也是人老成精。不愿将这位内相得罪太过,语气稍缓了些,又道:“不过,只要贾爵爷半月内不要再动气受激,缓缓将养,下官亦能担保,最多三月,爵爷便能恢复如初了。”

    苏培盛闻言,嘴角抽了抽。没好气的瞪了隔壁老王一眼,然后转头对贾母道:“老夫人,不是奴婢孟浪,只是,府里万不可再让爵爷动怒受气了。

    若贵府里有人敢生事,不听老夫人和爵爷之言,老夫人只管打发人入宫,告知奴婢。奴婢会转奏陛下,由陛下来替老夫人和贾爵爷管教。

    总之。还是那句话,贾爵爷在陛下心中分量之重,非同小可,万万不容有失。”

    贾母等人闻言,齐齐动容,她连连摆手加摇头道:“不会不会。绝不会再有人作事。不然荣国故后,当年太上皇赐予老身的那柄玉如意,却也不是摆设而已。”

    此言一出,不管是外屋还是内屋,屏风前还是屏风后。甚至是苏培盛,眼中瞳孔都微微收缩了下。

    那哪里只是一柄如意,那简直就是一把大杀.器啊!

    苏培盛干笑了两声后,点点头,道:“那就好,那就好……时候不早了,奴婢这就回宫,还要禀明圣上,陛下心中一直都牵挂着呢,老夫人,奴婢这就告辞了。”

    贾母闻言,面带微笑的点点头,对贾政道:“去送送公公。”

    “诶,不必不必,政公不必客气……”

    客套了几句后,苏培盛到底还是由僵笑着脸的贾政送了出去。

    贾政骨子里还是一个文人,清高的紧,对于太监之流,着实不大瞧得起,却又不敢得罪……

    苏培盛和王老太医都出去后,后面屏风内的人又都出来了。

    贾琏耷拉着个脑袋,垂头丧气的站在那里,看模样,好似生无可恋似的。

    贾母扫了一眼,再对比一下连大明宫内相都忙着讨好的贾环,心中不住摇头。

    论条件,贾琏可是比贾环要强出不知多少倍去。

    即使是现在,他若真有能为,荣国传人的名头,也要比宁国传人强的多。

    可惜……

    “链儿,苏公公的话你也听到了,再有下次,我这个老太婆都保不住你。”

    贾母说话的语气中,少了几许往日对贾琏的宠爱……

    贾琏自然能感受得到,他却觉得冤枉的紧,耷拉着脑袋道:“当初我就知道三弟肯定会不愿意,是太……是王仁跟我喝酒的时候,劝我说……”

    “行了。”

    贾母面色一变,喝道:“这件事已经算是过去了,以后谁都不许再提。环哥儿虽不是个大气的,但你们拍着良心自问,他对家里的亲人们如何?连个面都没见过两次的大姐,都愿流水一样的花银子。

    还有链哥儿你,你要用水泥、玻璃造大花厅,要吃鲜菜,还整天呼朋唤友的去东来顺高乐,你三弟可曾收过你一两银子?可曾说过一句心疼的话?

    你再看看你自己,是怎么做的,他这个当弟弟的又是怎么做的?”

    贾琏闻言,又羞又愧,心里对贾环的恨却不知不觉消失了许多。

    他跪下来,垂头愧声道:“老祖宗,都是孙儿无能,丢尽了先祖荣国公的颜面,孙儿,孙儿……”

    说着,竟然哽咽难言。

    贾母见状,面色和缓了些,知道有羞耻心就好……

    她长叹息了声,道:“都是荣国子孙,你又比谁差?只是缺少了历练。既然环哥儿说,让你跟着他一起出操,那你就别违逆了他。

    许是要吃不少苦头,可你想想,出操再苦,难道有你三弟当年自己从武之时苦?

    他当时才那么一点儿啊,都咬牙坚持下来了,还要费心操持家业,你比他那时还难吗?”

    贾琏闻言,扬起头,已是泪流满面,但面上神色却与先前的死灰之色截然不同,恍似经历了一场顿悟一般,他面色坚毅的看着贾母道:“老祖宗,孙儿再不会没出息了。

    既然三弟给了我机会,那我这个当哥哥的,也一定不能给他丢脸,更不能再给祖宗丢脸。

    孙儿不知三弟他们是怎么操练的,可孙儿敢当着老祖宗的面起誓,一定会拼着命去练。

    纵然练不成高明的武人,可一定也要把荣国子孙该有的风骨和精气神给练出来!

    绝不会给贾府丢人,也不会再给老祖宗丢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可如今偌大一个贾家,却只有环哥儿一人撑着,他太苦,也太累了。

    你们但凡争点气,他也能松快一点不是?

    如今你三弟既然愿意再拉你一把,那你就好好练。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可如今偌大一个贾家,却只有环哥儿一人撑着,他太苦,也太累了。

    你们但凡争点气,他也能松快一点不是?

    如今你三弟既然愿意再拉你一把,那你就好好练。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可如今偌大一个贾家,却只有环哥儿一人撑着,他太苦,也太累了。

    你们但凡争点气,他也能松快一点不是?

    如今你三弟既然愿意再拉你一把,那你就好好练。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三章 一家人

    关键不在于银子,而是这份圣眷和荣耀。

    防.盗章节,若您不幸点入,请于半小时后下架再上架,即可阅读,不会重复收费。书城书友请移步起点,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苏培盛原本想着,如此隆恩,不管怎么着,贾环也得表示表示,意思意思吧?

    当然,不是给他表示意思,而是给隆正。

    哪怕只是嘴上说说,总也要敞亮的表几句忠心,若能肉麻的滴几滴热泪,被如此圣眷隆恩感动的哽咽难语,那就更美妙了……

    谁知道,弄到最后,还是一句“谢主隆恩”。

    而且,连一个给他补救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晕过去了。

    这……

    “王院正,贾爵爷身子到底如何了?陛下可是挂心的紧,你可不要大意。”

    苏培盛心有不甘的威胁着王老太医道,希望他要么能救醒贾环,要么能识破贾环是在装睡……

    不管怎样,只要能将贾环唤醒,让贾环说几句好听的就行。

    不然的话,他回去真的没法交差啊!

    王老太医没有应声,而是背着药箱走到床榻边,抓起贾环的手腕,闭目听了一会儿。

    而后他眉头皱起,面色肃然,回头对众人道:“贾爵爷原本就遭受重创,唯有好生卧床休养,才能缓缓痊愈。怎地还能让他动怒受激?再有下次,怕是神仙难救。”

    贾母等人脸色自然不是太好,苏培盛就更不好了。

    动怒,受激?

    这话儿是怎么说的?

    难不成是因为嫌赏赐的轻了?

    还是因为……

    苏培盛面色有些阴晴不定,眼中满是猜疑……

    贾政都没发现这点,只顾着心疼儿子去了。

    还好有贾母,看出了苏培盛这位大明宫内相脸上的不自在。虽不明白到底因为何故,但想来总归是因为贾环昏倒之故引起的。

    略一思量后,她在鸳鸯的搀扶下,拄着银拐顿了顿地,对苏培盛和王老太医深叹息一声,道:“我们难道还不知这个理儿?只是实在是……一言难尽哪。

    苏公公还没来前。因为一些家务事,让我这孙子雷霆大怒,动了肝火,我们这些人虽是长辈,却也劝他不住。

    若非苏公公来宣旨,凭着浩荡皇恩,才止住了他的怒火,还不定要气到什么程度呢。

    说起来,老身还要多谢苏公公呢。”

    苏培盛闻言。心里略一揣摩,大致也就猜到了缘由。

    八成是贾环回家后,对送他姐姐入宫的人在动怒。

    这就好,只要不是因为他的到来才急怒攻心晕过去的就好。

    再有贾母这话,回去也算能圆个场子,可以交差了。

    而且,按照贾母的话来说,这道圣旨也算是救了贾环一命不是?

    念及此。苏培盛心情大好,笑的满脸菊花开。捏着兰花指对贾母道:“老夫人哪里话,奴婢哪里能当得起……而且,就算是谢恩,也只有谢陛下的恩典才是。”

    客气一句后,他又对王老太医道:“王院正,贾爵爷到底如何了。可还有安危之险?”

    王老太医摇头道:“这次尚好,只需再服几副药,好生调理即可。不过,不是下官危言耸听,爵爷的身子当真经不起折腾了。再有下次。就恕下官无能为力了。”

    众人闻言,面色顿时紧张起来。

    苏培盛也吞咽了口口水,他是知道在隆正帝和帝师邬先生的策划里,贾环拥有何等分量的。

    若是贾环一旦出事,而且起因还是因为隆正帝贪图美色……

    那,朝野之间都将掀起一阵滔天大浪。

    因此,苏培盛面色极为严厉道:“王院正,贾爵爷是简在帝心之人,贾家荣宁二公更是有大功于我大秦社稷,你……你绝不能有半点疏忽大意。贾爵爷,也绝不能出任何问题,否则的话……”

    王老太医虽然只是太医院的院正,但王家自太祖开国以来,便一直执掌太医院院正之位。

    王老太医本身也与太上皇关系匪浅,所以他并不太惧苏培盛。

    没等苏培盛威胁的话说完,他就打断道:“苏公公,俗语云:佛渡有缘人,药医不死病。老朽并非神仙,若是病人不听医嘱,执意寻思,那你就是杀了下官,下官亦无能为力。”

    不过老头子也是人老成精,不愿将这位内相得罪太过,语气稍缓了些,又道:“不过,只要贾爵爷半月内不要再动气受激,缓缓将养,下官亦能担保,最多三月,爵爷便能恢复如初了。”

    苏培盛闻言,嘴角抽了抽,没好气的瞪了隔壁老王一眼,然后转头对贾母道:“老夫人,不是奴婢孟浪,只是,府里万不可再让爵爷动怒受气了。

    若贵府里有人敢生事,不听老夫人和爵爷之言,老夫人只管打发人入宫,告知奴婢,奴婢会转奏陛下,由陛下来替老夫人和贾爵爷管教。

    总之,还是那句话,贾爵爷在陛下心中分量之重,非同小可,万万不容有失。”

    贾母等人闻言,齐齐动容,她连连摆手加摇头道:“不会不会,绝不会再有人作事。不然荣国故后,当年太上皇赐予老身的那柄玉如意,却也不是摆设而已。”

    此言一出,不管是外屋还是内屋,屏风前还是屏风后,甚至是苏培盛,眼中瞳孔都微微收缩了下。

    那哪里只是一柄如意,那简直就是一把大杀.器啊!

    苏培盛干笑了两声后,点点头,道:“那就好,那就好……时候不早了,奴婢这就回宫,还要禀明圣上,陛下心中一直都牵挂着呢,老夫人,奴婢这就告辞了。”

    贾母闻言。面带微笑的点点头,对贾政道:“去送送公公。”

    “诶,不必不必,政公不必客气……”

    客套了几句后,苏培盛到底还是由僵笑着脸的贾政送了出去。

    贾政骨子里还是一个文人,清高的紧。对于太监之流,着实不大瞧得起,却又不敢得罪……

    苏培盛和王老太医都出去后,后面屏风内的人又都出来了。

    贾琏耷拉着个脑袋,垂头丧气的站在那里,看模样,好似生无可恋似的。

    贾母扫了一眼,再对比一下连大明宫内相都忙着讨好的贾环,心中不住摇头。

    论条件。贾琏可是比贾环要强出不知多少倍去。

    即使是现在,他若真有能为,荣国传人的名头,也要比宁国传人强的多。

    可惜……

    “链儿,苏公公的话你也听到了,再有下次,我这个老太婆都保不住你。”

    贾母说话的语气中,少了几许往日对贾琏的宠爱……

    贾琏自然能感受得到。他却觉得冤枉的紧,耷拉着脑袋道:“当初我就知道三弟肯定会不愿意。是太……是王仁跟我喝酒的时候,劝我说……”

    “行了。”

    贾母面色一变,喝道:“这件事已经算是过去了,以后谁都不许再提。环哥儿虽不是个大气的,但你们拍着良心自问,他对家里的亲人们如何?连个面都没见过两次的大姐。都愿流水一样的花银子。

    还有链哥儿你,你要用水泥、玻璃造大花厅,要吃鲜菜,还整天呼朋唤友的去东来顺高乐,你三弟可曾收过你一两银子?可曾说过一句心疼的话?

    你再看看你自己。是怎么做的,他这个当弟弟的又是怎么做的?”

    贾琏闻言,又羞又愧,心里对贾环的恨却不知不觉消失了许多。

    他跪下来,垂头愧声道:“老祖宗,都是孙儿无能,丢尽了先祖荣国公的颜面,孙儿,孙儿……”

    说着,竟然哽咽难言。

    贾母见状,面色和缓了些,知道有羞耻心就好……

    她长叹息了声,道:“都是荣国子孙,你又比谁差?只是缺少了历练。既然环哥儿说,让你跟着他一起出操,那你就别违逆了他。

    许是要吃不少苦头,可你想想,出操再苦,难道有你三弟当年自己从武之时苦?

    他当时才那么一点儿啊,都咬牙坚持下来了,还要费心操持家业,你比他那时还难吗?”

    贾琏闻言,扬起头,已是泪流满面,但面上神色却与先前的死灰之色截然不同,恍似经历了一场顿悟一般,他面色坚毅的看着贾母道:“老祖宗,孙儿再不会没出息了。

    既然三弟给了我机会,那我这个当哥哥的,也一定不能给他丢脸,更不能再给祖宗丢脸。

    孙儿不知三弟他们是怎么操练的,可孙儿敢当着老祖宗的面起誓,一定会拼着命去练。

    纵然练不成高明的武人,可一定也要把荣国子孙该有的风骨和精气神给练出来!

    绝不会给贾府丢人,也不会再给老祖宗丢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可如今偌大一个贾家,却只有环哥儿一人撑着,他太苦,也太累了。

    你们但凡争点气,他也能松快一点不是?

    如今你三弟既然愿意再拉你一把,那你就好好练。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可如今偌大一个贾家,却只有环哥儿一人撑着,他太苦,也太累了。

    你们但凡争点气,他也能松快一点不是?

    如今你三弟既然愿意再拉你一把,那你就好好练。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可如今偌大一个贾家,却只有环哥儿一人撑着,他太苦,也太累了。

    你们但凡争点气,他也能松快一点不是?

    如今你三弟既然愿意再拉你一把,那你就好好练。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四章 纳征

    正月初八,乃传说众星下界之日,习俗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

    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

    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而天阴则年歉。

    隆正十九年的正月初八,天气很不错。

    一早起来,众人便可见到一**红的旭日东升,漫天晴霞。

    这一日,神京西城公侯街荣宁二府,从一大早开始,就陷入一种喜庆的气氛中。

    尽管已经是年初八了,却好像比年初一、年三十还要喜庆!

    两府上下,不管是主子还是奴才,前宅还是后院,男仆还是女婢,所有人,都身穿一身大红。

    按理说,宁国府仍旧在孝期,过年除了能将桃符换新外,其他的规矩都不能动。

    但昨儿西边儿老太太亲自过来发话了,换,全部换新!

    大红灯笼高高挂起!

    道理很简单,宁国乃将门。

    若是一直守在孝中,这些规矩自然是要守的。

    可宁国侯年前匹马入西凉,为国征战立下了赫赫武功,已经算是朝廷夺情启复了。

    自然不用再去忌讳什么。

    于是,一夜间,宁国府从上到下都换了个新!

    不过,虽然折腾了一宿也累了一宿,可却没人喊苦喊累。

    自李万机、付鼐等管家起,再到下面的仆婢们,一个个都干劲十足。

    连贾芸、贾荇这样的族中后起之秀们,昨夜也都过来帮忙,虽熬了一个大夜。脸上却一直都挂着笑。

    只盼那位传说中福气无双的薛家姑娘,能给宁国三爷带来莫大的福祉。治好他的眼睛。

    若真能如此,别说干一个大夜。就是连熬十天半月,他们也绝无二话!

    不过,照贾环的话说,老太太将他们这一番折腾,纯属闲的没事……

    今儿订亲又不是在宁国府订,是在西边儿订,宁国府又是粉墙又是换瓦的,何苦来哉?

    不过贾环在家里如今着实没什么发言权,动辄被喊闭嘴。索性他也就不再多言。

    辰时初刻,贾环便被西边儿老太太指派的王熙凤和鸳鸯两人给接了过去。

    荣庆堂内,满堂喜。

    除了贾家众人外,还来了镇国公府的一等伯夫人郭氏,武威侯府一等侯夫人张氏以及奋武侯府的一等伯夫人刘氏。

    除此之外,就再没其他人了。

    贾母请了几位夫人上座后,满面笑容的对同样笑的和煦的薛姨妈道:“哎呀,姨太太啊!你是不知道,我这孙儿。之前还扭扭捏捏的,推辞不就。

    可是呢,昨儿却又巴巴儿的跑来,叮嘱我说。不可请太多人来。

    我开始还很不高兴,订亲这么大的事,不热热闹闹的多请些人来见证。藏着掖着是何道理啊?

    他却跟我解释说,姨妈家亲友故旧都在南边。本来就因为是咱们这边时间赶的紧,让那边没有准备的时间过来。可想,今儿姨妈家那边,来不了什么亲戚。

    咱们这边若是大张旗鼓的请来那么些人来,咱们是好看了,姨妈的面上却不好看。

    索性,除了牛、温、秦三家极好的通家之好,其他的一概不请,等大婚时再请。

    这样,姨妈就不会不高兴了。

    姨太太瞧瞧,我这个孙儿啊,真真是……”

    满堂妇人闻言皆大喜。

    薛姨妈还未说话,镇国公府一等伯夫人郭氏就满脸笑容道:“太夫人,晚辈早就知道环哥儿是个好孩子,最重情义,就爱为别人思量。

    不过幸好他还知道请我们几个,若不然,就算老太太你依,晚辈都不依。

    我们府上,有专门给他准备的一套院子,和我家奔哥儿的一模一样,连家俬都不差分毫。

    我是拿他当亲儿子在对待!

    他若是连订亲这么大的事都绕过我去,我可要打上门来的。”

    “哈哈哈!”

    贾母看着一张俏脸如花的郭氏,心里虽然在纳闷牛家夫妇俩都生的好相貌,怎地儿子就……

    不过面上还是笑的极为和煦,道:“他再不能忘了你们府上,从这件事定下来后,他先去你们几家府上请安相告,有时看他跟你们几家那么好,老婆子我都吃醋呢!”

    “哈哈哈!”

    郭氏、张氏等人无不大笑。

    武威侯府的张氏笑道:“老夫人,环哥儿可是晚辈正儿八经认下的儿子,太上皇和皇帝跟前都数过数儿的。

    我家侯爷昨儿还从西域派快马回来送信,说是他在西域得了一朵千年冰莲,据说有奇佳的明目效用,他就赶紧派人送了回来。

    这不正巧,竟遇到了环哥儿订亲,眼睛复明有望,真真是三喜临门啊!”

    贾母闻言大喜过望道:“果真?太感谢侯爷牵挂了!”

    郭氏摆手道:“老太太,万万莫说这话。环哥儿这傻孩子心忒善,也忒也情义,我们秦家几辈子人都记着他的好呢,连我家老管家都喜欢他喜欢的不得了,托晚辈替他带一份贺礼。

    这么点子事,都是我们该做的,万万说不上一个谢字。”

    贾母闻言,感慨道:“到底是人以群分,府上若不是也是这般重情义的,环哥儿也不会靠上去。”

    奋武侯府一等伯夫人跟着笑道:“嗯,环哥儿是极好的。听说环哥儿眼睛有复明之望,我家老爷将珍藏在府上几十年的一株五百年份的老参给找了出来,还是上一辈子老太爷镇守黑辽时得的,这次也算作是订亲的贺礼。”

    五百年的老参,简直都要成精了。

    活死人肉白骨虽说夸张了些,但吊命固本之效。绝对超强。

    正值贾环要行换眼之术,能有这样的老参压阵。贾母的心里都能踏实一些。

    所以众人又是一阵客气。

    镇国公府的郭氏可能脸上有些挂不住了,道:“你们两家倒是得了地利的便利。拿的东西都好。

    偏环哥儿也可恶,巴巴儿的跑到我那里求我,让我帮他做一回娘家客!

    害得我只能拿一些俗物来给新人添箱!”

    说着,嗔了贾环一眼后,侧脸回头,站在她身后的两个丫鬟忙从后面侍立的婆子手里接过几个紫檀香木匣后走上前,郭氏打开一个匣子后,众人只觉得一阵晃眼刺目。

    满匣珠光翠色,富贵逼人。

    众人定眼看去。只见数个匣子内,有白玉长簪成对、赤金累丝镯成对、金厢猫睛耳坠成对、白玉各式佩四件、碧玡瑶各式佩四件、翡翠长簪成对、珍珠戒圈二对、红宝石串米珠头花、点翠嵌珍珠岁寒三友头花、点翠凤钿全分、福满簪钿全分、海棠花钿全分、翡翠各式佩……

    无一不是上等精品。

    其实这些倒也罢了,珍贵归珍贵,但对大富薛家而言,也不是没见过。

    可是薛姨妈却没有想到,贾环竟能做到这一步,她原本以为贾环很不喜的……

    别说是她,就连贾母都有些动容。

    而在一侧一直静静坐着没怎么说话的王夫人,也抽了抽嘴角。

    她们都小瞧了贾环去。既然已经成了既定的事实。

    别的不说,只冲这冲喜的名头,贾环都不能做的太过分。

    毕竟是个男人,难不成还真去为难薛家母女?

    那就太掉份儿了。

    然而。这依旧让薛姨妈感动莫名。

    瞧瞧吧,这满堂上下的公侯伯夫人,有哪个拿正眼瞧过她几眼的?

    别说是她。就连对王夫人,也不过开头淡淡的打了个招呼罢了。

    也就是对上贾母。她们才真诚的赔出笑脸。

    这就是地位上的差距!

    她们都是超品诰命夫人,而她……

    却不想。贾环竟连这点都想到了,专门给她请了镇国公府的郭氏,做娘家陪客。

    这样一来,薛家也不至于太过寒酸……

    不管贾环是为了贾家的颜面,还是为了她们母女俩,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

    前堂,贾政、贾琏一起,陪同着牛继宗、温严正并韩德功三人,小辈们也都在堂。

    牛奔、温博、秦风并韩家兄弟,一个个都面带喜色。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拘束的人,赵国基。

    今日,他是以贾环亲舅舅的身份出面的,众人也都乐呵呵的给了他一个笑脸。

    “这么说来,你眼睛能复明之事,是真的?”

    牛继宗面色微微有些动容,看着贾环道。

    一旁温严正也关注着他。

    贾环笑着点点头,道:“是,若是公孙姑娘没有说大话的话,应该有些希望。”

    牛继宗和温严正对视一眼后,都露出喜悦之色。

    牛继宗大手一拍,“啪”的一声巨响,唬的贾政、贾琏并赵国基三人一跳……

    他却也不在乎,高兴道:“好啊!好!”不过转而又道:“那个血亲之眼,又是什么意思?贾家族人的眼睛?”

    贾环闻言顿了顿,而贾琏的面色忽然极为不自然起来。

    贾环没有隐瞒,道:“倒不是,公孙姑娘说,需要直系至亲的眼睛才好,而且年龄相差不可太大。”

    此言一出,不知多少双眼睛,在一瞬间看向了贾琏。

    贾琏额头上的冷汗也在这一瞬间流了下来,只觉得一双双刀子一样的眼神在他眼前晃着……

    贾琏哭的心思都有了,欺人太甚啊!哪有惦记着挖人眼睛的……

    贾环似乎感受到了他的窘境,哈哈大笑道:“牛伯伯,温叔叔,你们是知道小子的,这种荒唐透顶的事侄儿怎么可能去做?”

    牛继宗自然不可能真的去挖了荣国亲孙的眼睛,不过还是哼了声,道:“那你怎么办?”

    贾环笑道:“这不是在订亲吗?玉虚观的张老道说的天花乱坠,好似只要娶了薛家女眼睛立刻就能复明。

    呵呵,我也搞不清是真是假。又拗不过老祖宗和我娘,才有了今天这一出。”

    牛继宗闻言皱起眉头。又对满脸荒唐色的温严正道:“老温你在京日短,怕是不大了解玉虚观那老道。

    说神仙有些过了。不过确实有几把刷子,料事很准。”

    温严正还是觉得有些荒唐,道:“老牛,咱们尸山血海中趟出来的人,你还信这个?”

    牛继宗正要解释,秦风却罕见的插了句嘴,道:“温叔叔,那玉虚观的张老神仙确实有些道行。

    之前我爹出事,晚辈和环哥儿及几位世兄一起赶赴西北后。家母曾去玉虚观进香,并找张老神仙求卦。

    老神仙当时就说了四个字,先死后生。

    竟和我爹后来的情况一模一样!”

    温严正闻言,点点头,默然不语,又看向了贾环……

    “环……环哥儿,要不,就换我的眼睛吧。

    我也是你的直系血亲哩,我又没甚大事要用眼。年纪上也正好……”

    一直拘束不安的赵国基,忽然开口道,满面诚色。

    “对啊!怎么就把赵家的那几个给忘了!真是……”

    贾琏忽然高声叫道,满面喜色。

    贾政等人也有些意外。一副恍然之色,不过,贾政到底知道儿子些。见贾环脸色一下黑了下来,连忙干咳了两声。对贾琏使眼色。

    自觉大难不死,逃过一劫的贾琏收到贾政的眼神后。面色一滞,从狂喜中清醒了过来。

    转头看向贾环,只觉得一盆冰水从头上浇下。

    干巴巴道:“三……三弟,我这……不是那个意思……”

    贾环轻轻点头,道:“二哥,荣国子孙,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贾琏闻言,脸色陡然涨红,心里升起一抹恼意。

    不过,他也只能恼在心里,面上却是羞愧色,道:“三弟,我记下了。”

    贾环这才对赵国基道:“舅舅,天大地大,娘舅最大。

    哪有外甥让舅舅挖眼睛的理?

    舅舅以后再别说这种话了,传出去,不知有多少御史等着弹劾外甥呢。”

    然而,性格一贯软弱的赵国基却难得坚持一回,他梗着脖子道:“我不是你舅舅,我就是府上的一个家生奴才,我爱给你换眼,干他们甚事?”

    原本众人还对这个唯唯诺诺,和“大人物们”坐在一起都坐立不安的老实巴交的男人不大看得上眼,听到这番话后,均立马刮目相看。

    到底是关中男儿,热血未冷,情义无双!

    贾环心里温暖,却还是摇头笑道:“舅舅,欺人难欺心。纵然那些御史不弹劾,外甥的心里也会难过一辈子的。眼睛或许能好,心却瞎了,更痛苦。”

    “你这孩子,怎么不知变通呢?你是什么样的人物,这般金贵?可我不过一个看门儿的,要不要眼睛都不打紧!

    你听我的,你听我的……”

    赵国基涨红了脸,急道。

    贾环笑道:“舅舅,你可别冤枉我啊!

    我让你享清福你自己不干,非在门房那里守着,怎么就成看门儿的了?哈哈哈!”

    赵国基见他不接这一茬,气道:“我说不过你,我不和你说,我和你娘说去。”

    说罢,他站起身,极为谦卑的跟贾政、贾琏并牛继宗、温严正等人躬身行礼,又对牛奔、温博等人躬了躬腰,害得几人连忙起开避让,之后,他就走了。

    贾环顿时有些头疼起来……

    而后他怕牛温两人再劝他,就先开口岔开话题,笑道:“牛伯伯,陛下最近的日子好过多了吧?忠顺王虽然还在位,可五大辅政大臣里四个都不和他一伙儿……”

    牛继宗嘴角浮起一抹嘲讽之笑,摇了摇头,又哼了声,道:“这和你不相干,你老老实实在家里养着,眼睛没养好,就少出去混!老子……我给你擦屁股擦的都心惊胆战,你还惦记着那些破事,哼!”

    说罢,牛继宗和温严正两人又对视了一眼后,二人都站了起来。牛继宗又道:“军机阁里还有些部务没理完,我和你温叔叔也不好在这久留。

    环哥儿。你和你二叔进里面去吧,既然张道士那般说了。总有他的道理。

    不管如何,都值得一试,早些定下来也好。

    环哥儿,记住你的身份,不要太儿女情长了。”

    最后一句,贾环没大听懂,不过还是点点头,道:“侄儿记下了。”

    牛继宗点点头,眼神看向一旁面色不大高兴的贾政。呵呵一笑,道:“政公,告辞。”

    贾政抽着嘴角,可还是要讲礼仪,道:“我送两位伯爷出去……”

    “不必了,政公留步。”

    说罢,牛继宗大踏步离去,温严正落后一步,与贾政点了点头后。对温博、牛奔、秦风等人道:“今儿还不到你们兄弟胡闹的时候,近来环哥儿要准备换眼,你们少来打扰,一起离去吧。”

    温博等人闻言。大为不满,可却不敢执拗,只好病怏怏的跟贾环打了个招呼后。一行人一起大步离去了。

    贾政本还想送出门去,毕竟他们的身份不同。

    可走了两步后。发现这起子无礼之人,走的实在太快了。他跟不上……

    索性就只目送了,待他们的身影都消失后,贾政才收回眼神,面色不悦的对贾环道:“以后,你少跟他们来往,一个个都不知礼为何物!还二叔,谁二叔啊?”

    贾环哈哈大笑起来,道:“好了好了,爹,他们都和儿子一样,都是武人,没啥文化,你跟他们计较什么?走走走!咱们进去吧。”

    贾政气呼呼的,不过还是知道扶着贾环的胳膊,走了几步后,他迟疑道:“环儿,你是不是再考虑一下,赵家……”

    “爹!”

    贾环声音微微提高了些,道:“要是用舅舅的眼睛来换,我还用的着订这份亲?”

    贾政闻言,面色一变,低声道:“以后你少说这种话,非君子之德也。

    咱们本来就亏欠人家,有用人家冲喜的嫌疑,你还这般说?日后更不能有这种行为,刻薄寡情,非男儿所为。”

    贾环呵呵一笑,道:“爹你放心,我又不是混账,哪里真会这般做。”

    贾政哼了声,扶着他朝里头走去,送至二门后,让一个小丫头子护着贾环进去了。

    里面多内眷命妇,他进去不合适。

    ……

    “哈哈哈!”

    在满堂妇人笑声中,贾环进了荣庆堂。

    一时间,各种招呼声齐齐唤来,贾环也含笑一一应对。

    直到被丫鬟扶到贾母身边,安置在一个小凳子上坐下。

    贾母拉着贾环的手,对三位诰命及薛姨妈母女道:“原本,按照规矩来说,这些小人儿,到了这个日子,往后就不能再见了。

    而且,论礼,环哥儿还在孝期中,本不该说亲。

    不过,咱们家乃是将门,与那些儒家不同,不大讲究这些。

    记得那一年,还是第一代老荣国公在的时候,我爹,也就是第一代保龄侯,战殁于沙场。

    老荣国为了照顾史家,就将我指给了先荣国。

    也是没有出孝期,只订了个亲,我就进了贾家门儿。

    因为老荣国托付我,要先将贾家打理起来。

    那时虽然贾家家大业大,人口众多,辈分高的也很多,但直系里,已经没什么女眷了,所以只口头订了个亲,我就过来操持家业了。

    对于儒教的那些凡俗礼节,有的是好的,自然要遵守。

    有的,不适合咱们将门的,就没必要去理会。”

    “老夫人这话是正理儿,我们当年进门儿,差不离儿也都是这个情况。

    将门之家,讲究的是父死子上阵,兄亡弟披甲。

    礼教那些规矩,有的好,有的也不怎么样,尤其是不适合咱们将门。

    老夫人说的再正确不过了。”

    郭氏笑着说道。

    贾母闻言,高兴的对她点点头,又对薛姨妈道:“所以啊,姨太太可千万别怪罪我们不知礼。”

    薛姨妈闻言连忙道:“老太太这是哪里话,再没有这个说法。”

    贾环呵呵笑着点点头,又对薛宝钗道:“至于宝丫头呢,日后与环哥儿她们姊妹们相处,也不需太过计较这个身份。

    原是怎样的,日后还是怎样就好。

    若不然别扭了生分了反而不好,只该更亲近才是。”

    薛宝钗闻言,俏脸微霞的站起身,点点头,屈膝福礼道:“我记下了,老祖宗!”

    贾母见她应答得体,在几位公侯诰命面前也不卑不亢,心里满意。

    而后她对三位诰命夫人道:“如此,就劳烦三位夫人与我孙儿做一回冰人,写一份聘书。

    所谓六礼备,谓之聘。六礼不备,谓之奔。

    六礼者: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问名,纳吉这三步,前两天已经都做了。

    不过环哥儿用的不是大雁传情,而是一把他在西北战场上杀敌时用的宝刀,呵呵,倒也合他的身份!

    今儿,咱们就走纳征这一步。

    聘礼呢,之前也已经送到了姨太太那里,如今,就剩下书写聘书了。

    聘书成,则大礼定。

    待环哥儿眼睛好了后,再一起定下成亲的日子,就只等迎亲了。

    虽说还要再过几年,但其实从书写好聘书起,也就是一家人了。

    哪位太太来执笔啊?”

    “我来吧。”

    郭氏当仁不让的抢先一步,拦在张氏前,抢到了纸笔。

    不过,抓过纸笔后,却不是那么一回事了,郭氏有些尴尬的看着贾母,道:“老夫人,该怎么写?”

    贾母闻言,嘴角抽了抽,这才想起眼前这位镇国公府的伯夫人,还是神京城武勋门里少有的一位女武人,文采嘛,自然强不到哪去……

    罢了,就由她念吧:

    “劳烦夫人,在扉页上写下:久仰名门,愿结秦晋。

    不揣寒微,仰攀高门……”

    “老太太……”

    贾母刚念完两句,郭氏甚至还没写完,外面忽然走进来一个婆子,声音微急道:“老太太,有中宫太监前来传旨!”

    ……

    ps:明天就能彻底解决了,呼……挖坑差点把自己给坑进去。

    今天这一六千字大更,就是为了感谢众多书友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和理解。

    二来,也是为了庆祝那个肮脏污臭的地方被整顿。

    不管那些人找再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他们妄图颠倒黑白,他们妄图多立几座牌坊,然而罪恶的永远是罪恶的,成不了正义。

    我不知道李彦宏究竟是为了避风头暂时整改,还是真的会永远整改下去。

    但这一次至少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你们是错的,是在犯法。

    再不要拿着臭不要脸的观点,说什么分享不分享了。

    你买一张票是不是就可以带个录像机录下来然后免费给人分享,你去试试看?

    你买一本书是可以传阅给人看,可一本数百万字的书,你借到死能借给几个人?但是你放在网上却有成千上万人在看。

    你有本事订阅几千份赠送给人看,那才叫做好人好事。

    慷他人之慨,美其名曰做好事,还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我只能说你不要脸,且卑鄙无耻。

    你没因此盈利,但你却在损害别人的利益,为百度增加流量,在为百度盈利。

    对于那些盗网我都没那么生气,尽管我防盗后,这些网站第二天下午基本上都会修正过来。

    但他们却从不标榜什么好人好事,他们就是在盈利,在赚流量钱,他们至少没有那么无耻之尤,当着表子,还想建立牌坊。

    我希望社会中少一些没有下限的诡辩,多一些正义。

    我的底线是,你生活暂时窘迫,看盗没关系,我只当你暂时欠下一份书钱,我不相信大家会一直窘迫下去,总有一天你能看得起正版。

    但我希望,不要去做一个肮脏的传播者。

    唯愿我华夏,正道大昌!

    (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五章 机关算尽太聪明

    关键不在于银子,而是这份圣眷和荣耀。

    防.盗章节,若您不幸点入,请于半小时后下架再上架,即可阅读,不会重复收费。书城书友请移步起点,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苏培盛原本想着,如此隆恩,不管怎么着,贾环也得表示表示,意思意思吧?

    当然,不是给他表示意思,而是给隆正。

    哪怕只是嘴上说说,总也要敞亮的表几句忠心,若能肉麻的滴几滴热泪,被如此圣眷隆恩感动的哽咽难语,那就更美妙了……苏培盛原本想着,如此隆恩,不管怎么着,贾环也得表示表示,意思意思吧?

    当然,不是给他表示意思,而是给隆正。

    哪怕只是嘴上说说,总也要敞亮的表几句忠心,若能肉麻的滴几滴热泪,被如此圣眷隆恩感动的哽咽难语,那就更美妙了……

    苏培盛原本想着,如此隆恩,不管怎么着,贾环也得表示表示,意思意思吧?

    当然,不是给他表示意思,而是给隆正。

    哪怕只是嘴上说说,总也要敞亮的表几句忠心,若能肉麻的滴几滴热泪,被如此圣眷隆恩感动的哽咽难语,那就更美妙了……

    苏培盛原本想着,如此隆恩,不管怎么着,贾环也得表示表示,意思意思吧?

    当然,不是给他表示意思,而是给隆正。

    哪怕只是嘴上说说,总也要敞亮的表几句忠心,若能肉麻的滴几滴热泪。被如此圣眷隆恩感动的哽咽难语,那就更美妙了……

    苏培盛原本想着。如此隆恩,不管怎么着。贾环也得表示表示,意思意思吧?

    当然,不是给他表示意思,而是给隆正。

    哪怕只是嘴上说说,总也要敞亮的表几句忠心,若能肉麻的滴几滴热泪,被如此圣眷隆恩感动的哽咽难语,那就更美妙了……

    苏培盛原本想着,如此隆恩。不管怎么着,贾环也得表示表示,意思意思吧?

    当然,不是给他表示意思,而是给隆正。

    哪怕只是嘴上说说,总也要敞亮的表几句忠心,若能肉麻的滴几滴热泪,被如此圣眷隆恩感动的哽咽难语,那就更美妙了……

    谁知道。弄到最后,还是一句“谢主隆恩”。

    而且,连一个给他补救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晕过去了。

    这……

    “王院正。贾爵爷身子到底如何了?陛下可是挂心的紧,你可不要大意。”

    苏培盛心有不甘的威胁着王老太医道,希望他要么能救醒贾环。要么能识破贾环是在装睡……

    不管怎样,只要能将贾环唤醒。让贾环说几句好听的就行。

    不然的话,他回去真的没法交差啊!

    王老太医没有应声。而是背着药箱走到床榻边,抓起贾环的手腕,闭目听了一会儿。

    而后他眉头皱起,面色肃然,回头对众人道:“贾爵爷原本就遭受重创,唯有好生卧床休养,才能缓缓痊愈。怎地还能让他动怒受激?再有下次,怕是神仙难救。”

    贾母等人脸色自然不是太好,苏培盛就更不好了。

    动怒,受激?

    这话儿是怎么说的?

    难不成是因为嫌赏赐的轻了?

    还是因为……

    苏培盛面色有些阴晴不定,眼中满是猜疑……

    贾政都没发现这点,只顾着心疼儿子去了。

    还好有贾母,看出了苏培盛这位大明宫内相脸上的不自在,虽不明白到底因为何故,但想来总归是因为贾环昏倒之故引起的。

    略一思量后,她在鸳鸯的搀扶下,拄着银拐顿了顿地,对苏培盛和王老太医深叹息一声,道:“我们难道还不知这个理儿?只是实在是……一言难尽哪。略一思量后,她在鸳鸯的搀扶下,拄着银拐顿了顿地,对苏培盛和王老太医深叹息一声,道:“我们难道还不知这个理儿?只是实在是……一言难尽哪。

    略一思量后,她在鸳鸯的搀扶下,拄着银拐顿了顿地,对苏培盛和王老太医深叹息一声,道:“我们难道还不知这个理儿?只是实在是……一言难尽哪。

    略一思量后,她在鸳鸯的搀扶下,拄着银拐顿了顿地,对苏培盛和王老太医深叹息一声,道:“我们难道还不知这个理儿?只是实在是……一言难尽哪。

    略一思量后,她在鸳鸯的搀扶下,拄着银拐顿了顿地,对苏培盛和王老太医深叹息一声,道:“我们难道还不知这个理儿?只是实在是……一言难尽哪。

    略一思量后,她在鸳鸯的搀扶下,拄着银拐顿了顿地,对苏培盛和王老太医深叹息一声,道:“我们难道还不知这个理儿?只是实在是……一言难尽哪。

    略一思量后,她在鸳鸯的搀扶下,拄着银拐顿了顿地,对苏培盛和王老太医深叹息一声,道:“我们难道还不知这个理儿?只是实在是……一言难尽哪。

    略一思量后,她在鸳鸯的搀扶下,拄着银拐顿了顿地,对苏培盛和王老太医深叹息一声,道:“我们难道还不知这个理儿?只是实在是……一言难尽哪。

    略一思量后,她在鸳鸯的搀扶下,拄着银拐顿了顿地,对苏培盛和王老太医深叹息一声,道:“我们难道还不知这个理儿?只是实在是……一言难尽哪。

    苏公公还没来前,因为一些家务事,让我这孙子雷霆大怒,动了肝火,我们这些人虽是长辈,却也劝他不住。

    若非苏公公来宣旨,凭着浩荡皇恩,才止住了他的怒火,还不定要气到什么程度呢。

    说起来,老身还要多谢苏公公呢。”

    苏培盛闻言,心里略一揣摩。大致也就猜到了缘由。

    八成是贾环回家后,对送他姐姐入宫的人在动怒。

    这就好。只要不是因为他的到来才急怒攻心晕过去的就好。

    再有贾母这话,回去也算能圆个场子。可以交差了。

    而且,按照贾母的话来说,这道圣旨也算是救了贾环一命不是?

    念及此,苏培盛心情大好,笑的满脸菊花开,捏着兰花指对贾母道:“老夫人哪里话,奴婢哪里能当得起……而且,就算是谢恩,也只有谢陛下的恩典才是。”

    客气一句后。他又对王老太医道:“王院正,贾爵爷到底如何了,可还有安危之险?”

    王老太医摇头道:“这次尚好,只需再服几副药,好生调理即可。不过,不是下官危言耸听,爵爷的身子当真经不起折腾了。再有下次,就恕下官无能为力了。”

    众人闻言,面色顿时紧张起来。

    苏培盛也吞咽了口口水。他是知道在隆正帝和帝师邬先生的策划里,贾环拥有何等分量的。

    若是贾环一旦出事,而且起因还是因为隆正帝贪图美色……

    那,朝野之间都将掀起一阵滔天大浪。

    因此。苏培盛面色极为严厉道:“王院正,贾爵爷是简在帝心之人,贾家荣宁二公更是有大功于我大秦社稷。你……你绝不能有半点疏忽大意。贾爵爷,也绝不能出任何问题。否则的话……”

    王老太医虽然只是太医院的院正,但王家自太祖开国以来。便一直执掌太医院院正之位。

    王老太医本身也与太上皇关系匪浅,所以他并不太惧苏培盛。

    没等苏培盛威胁的话说完,他就打断道:“苏公公,俗语云:佛渡有缘人,药医不死病。老朽并非神仙,若是病人不听医嘱,执意寻思,那你就是杀了下官,下官亦无能为力。”

    不过老头子也是人老成精,不愿将这位内相得罪太过,语气稍缓了些,又道:“不过,只要贾爵爷半月内不要再动气受激,缓缓将养,下官亦能担保,最多三月,爵爷便能恢复如初了。”

    苏培盛闻言,嘴角抽了抽,没好气的瞪了隔壁老王一眼,然后转头对贾母道:“老夫人,不是奴婢孟浪,只是,府里万不可再让爵爷动怒受气了。

    若贵府里有人敢生事,不听老夫人和爵爷之言,老夫人只管打发人入宫,告知奴婢,奴婢会转奏陛下,由陛下来替老夫人和贾爵爷管教。

    总之,还是那句话,贾爵爷在陛下心中分量之重,非同小可,万万不容有失。”

    贾母等人闻言,齐齐动容,她连连摆手加摇头道:“不会不会,绝不会再有人作事。不然荣国故后,当年太上皇赐予老身的那柄玉如意,却也不是摆设而已。”

    此言一出,不管是外屋还是内屋,屏风前还是屏风后,甚至是苏培盛,眼中瞳孔都微微收缩了下。

    那哪里只是一柄如意,那简直就是一把大杀.器啊!

    苏培盛干笑了两声后,点点头,道:“那就好,那就好……时候不早了,奴婢这就回宫,还要禀明圣上,陛下心中一直都牵挂着呢,老夫人,奴婢这就告辞了。”

    贾母闻言,面带微笑的点点头,对贾政道:“去送送公公。”

    “诶,不必不必,政公不必客气……”

    客套了几句后,苏培盛到底还是由僵笑着脸的贾政送了出去。

    贾政骨子里还是一个文人,清高的紧,对于太监之流,着实不大瞧得起,却又不敢得罪……

    苏培盛和王老太医都出去后,后面屏风内的人又都出来了。

    贾琏耷拉着个脑袋,垂头丧气的站在那里,看模样,好似生无可恋似的。

    贾母扫了一眼,再对比一下连大明宫内相都忙着讨好的贾环,心中不住摇头。

    论条件,贾琏可是比贾环要强出不知多少倍去。

    即使是现在,他若真有能为,荣国传人的名头,也要比宁国传人强的多。

    可惜……

    “链儿,苏公公的话你也听到了,再有下次。我这个老太婆都保不住你。”

    贾母说话的语气中,少了几许往日对贾琏的宠爱……

    贾琏自然能感受得到。他却觉得冤枉的紧,耷拉着脑袋道:“当初我就知道三弟肯定会不愿意。是太……是王仁跟我喝酒的时候,劝我说……”

    “行了。”

    贾母面色一变,喝道:“这件事已经算是过去了,以后谁都不许再提。环哥儿虽不是个大气的,但你们拍着良心自问,他对家里的亲人们如何?连个面都没见过两次的大姐,都愿流水一样的花银子。

    还有链哥儿你,你要用水泥、玻璃造大花厅,要吃鲜菜。还整天呼朋唤友的去东来顺高乐,你三弟可曾收过你一两银子?可曾说过一句心疼的话?

    你再看看你自己,是怎么做的,他这个当弟弟的又是怎么做的?”

    贾琏闻言,又羞又愧,心里对贾环的恨却不知不觉消失了许多。

    他跪下来,垂头愧声道:“老祖宗,都是孙儿无能,丢尽了先祖荣国公的颜面。孙儿,孙儿……”

    说着,竟然哽咽难言。

    贾母见状,面色和缓了些。知道有羞耻心就好……

    她长叹息了声,道:“都是荣国子孙,你又比谁差?只是缺少了历练。既然环哥儿说。让你跟着他一起出操,那你就别违逆了他。

    许是要吃不少苦头。可你想想,出操再苦。难道有你三弟当年自己从武之时苦?

    他当时才那么一点儿啊,都咬牙坚持下来了,还要费心操持家业,你比他那时还难吗?”

    贾琏闻言,扬起头,已是泪流满面,但面上神色却与先前的死灰之色截然不同,恍似经历了一场顿悟一般,他面色坚毅的看着贾母道:“老祖宗,孙儿再不会没出息了。

    既然三弟给了我机会,那我这个当哥哥的,也一定不能给他丢脸,更不能再给祖宗丢脸。

    孙儿不知三弟他们是怎么操练的,可孙儿敢当着老祖宗的面起誓,一定会拼着命去练。

    纵然练不成高明的武人,可一定也要把荣国子孙该有的风骨和精气神给练出来!

    绝不会给贾府丢人,也不会再给老祖宗丢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可如今偌大一个贾家,却只有环哥儿一人撑着,他太苦,也太累了。

    你们但凡争点气,他也能松快一点不是?

    如今你三弟既然愿意再拉你一把,那你就好好练。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可如今偌大一个贾家,却只有环哥儿一人撑着,他太苦,也太累了。

    你们但凡争点气,他也能松快一点不是?

    如今你三弟既然愿意再拉你一把,那你就好好练。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可如今偌大一个贾家,却只有环哥儿一人撑着,他太苦,也太累了。

    你们但凡争点气,他也能松快一点不是?

    如今你三弟既然愿意再拉你一把,那你就好好练。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六章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关键不在于银子,而是这份圣眷和荣耀。UU小说,www.uu234.com

    ,若您不幸点入,请于半小时后下架再上架,即可阅读,不会重复收费。书城书友请移步起点,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苏培盛原本想着,如此隆恩,不管怎么着,贾环也得表示表示,意思意思吧?

    当然,不是给他表示意思,而是给隆正。

    哪怕只是嘴上说说,总也要敞亮的表几句忠心,若能肉麻的滴几滴热泪,被如此圣眷隆恩感动的哽咽难语,那就更美妙了……

    谁知道,弄到最后,还是一句“谢主隆恩”。

    而且,连一个给他补救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晕过去了。

    这……

    “王院正,贾爵爷身子到底如何了?陛下可是挂心的紧,你可不要大意。”

    苏培盛心有不甘的威胁着王老太医道,希望他要么能救醒贾环,要么能识破贾环是在装睡……

    不管怎样,只要能将贾环唤醒,让贾环说几句好听的就行。

    不然的话,他回去真的没法交差啊!

    王老太医没有应声,而是背着药箱走到床榻边,抓起贾环的手腕,闭目听了一会儿。

    而后他眉头皱起,面色肃然,回头对众人道:“贾爵爷原本就遭受重创,唯有好生卧床休养,才能缓缓痊愈。怎地还能让他动怒受激?再有下次,怕是神仙难救。”

    贾母等人脸色自然不是太好,苏培盛就更不好了。

    动怒,受激?

    这话儿是怎么说的?

    难不成是因为嫌赏赐的轻了?

    还是因为……

    苏培盛面色有些阴晴不定。眼中满是猜疑……

    贾政都没发现这点,只顾着心疼儿子去了。

    还好有贾母。看出了苏培盛这位大明宫内相脸上的不自在,虽不明白到底因为何故。但想来总归是因为贾环昏倒之故引起的。

    略一思量后,她在鸳鸯的搀扶下,拄着银拐顿了顿地,对苏培盛和王老太医深叹息一声,道:“我们难道还不知这个理儿?只是实在是……一言难尽哪。

    苏公公还没来前,因为一些家务事,让我这孙子雷霆大怒,动了肝火,我们这些人虽是长辈。却也劝他不住。

    若非苏公公来宣旨,凭着浩荡皇恩,才止住了他的怒火,还不定要气到什么程度呢。

    说起来,老身还要多谢苏公公呢。”

    苏培盛闻言,心里略一揣摩,大致也就猜到了缘由。

    八成是贾环回家后,对送他姐姐入宫的人在动怒。

    这就好,只要不是因为他的到来才急怒攻心晕过去的就好。

    再有贾母这话。回去也算能圆个场子,可以交差了。

    而且,按照贾母的话来说,这道圣旨也算是救了贾环一命不是?

    念及此。苏培盛心情大好,笑的满脸菊花开,捏着兰花指对贾母道:“老夫人哪里话。奴婢哪里能当得起……而且,就算是谢恩。也只有谢陛下的恩典才是。”

    客气一句后,他又对王老太医道:“王院正。贾爵爷到底如何了,可还有安危之险?”

    王老太医摇头道:“这次尚好,只需再服几副药,好生调理即可。不过,不是下官危言耸听,爵爷的身子当真经不起折腾了。再有下次,就恕下官无能为力了。”

    众人闻言,面色顿时紧张起来。

    苏培盛也吞咽了口口水,他是知道在隆正帝和帝师邬先生的策划里,贾环拥有何等分量的。

    若是贾环一旦出事,而且起因还是因为隆正帝贪图美色……

    那,朝野之间都将掀起一阵滔天大浪。

    因此,苏培盛面色极为严厉道:“王院正,贾爵爷是简在帝心之人,贾家荣宁二公更是有大功于我大秦社稷,你……你绝不能有半点疏忽大意。贾爵爷,也绝不能出任何问题,否则的话……”

    王老太医虽然只是太医院的院正,但王家自太祖开国以来,便一直执掌太医院院正之位。

    王老太医本身也与太上皇关系匪浅,所以他并不太惧苏培盛。

    没等苏培盛威胁的话说完,他就打断道:“苏公公,俗语云:佛渡有缘人,药医不死病。老朽并非神仙,若是病人不听医嘱,执意寻思,那你就是杀了下官,下官亦无能为力。”

    不过老头子也是人老成精,不愿将这位内相得罪太过,语气稍缓了些,又道:“不过,只要贾爵爷半月内不要再动气受激,缓缓将养,下官亦能担保,最多三月,爵爷便能恢复如初了。”

    苏培盛闻言,嘴角抽了抽,没好气的瞪了隔壁老王一眼,然后转头对贾母道:“老夫人,不是奴婢孟浪,只是,府里万不可再让爵爷动怒受气了。

    若贵府里有人敢生事,不听老夫人和爵爷之言,老夫人只管打发人入宫,告知奴婢,奴婢会转奏陛下,由陛下来替老夫人和贾爵爷管教。

    总之,还是那句话,贾爵爷在陛下心中分量之重,非同小可,万万不容有失。”

    贾母等人闻言,齐齐动容,她连连摆手加摇头道:“不会不会,绝不会再有人作事。不然荣国故后,当年太上皇赐予老身的那柄玉如意,却也不是摆设而已。”

    此言一出,不管是外屋还是内屋,屏风前还是屏风后,甚至是苏培盛,眼中瞳孔都微微收缩了下。

    那哪里只是一柄如意,那简直就是一把大杀.器啊!

    苏培盛干笑了两声后,点点头,道:“那就好,那就好……时候不早了,奴婢这就回宫,还要禀明圣上,陛下心中一直都牵挂着呢,老夫人,奴婢这就告辞了。”

    贾母闻言,面带微笑的点点头,对贾政道:“去送送公公。”

    “诶,不必不必,政公不必客气……”

    客套了几句后,苏培盛到底还是由僵笑着脸的贾政送了出去。

    贾政骨子里还是一个文人,清高的紧,对于太监之流,着实不大瞧得起,却又不敢得罪……

    苏培盛和王老太医都出去后,后面屏风内的人又都出来了。

    贾琏耷拉着个脑袋,垂头丧气的站在那里,看模样,好似生无可恋似的。

    贾母扫了一眼,再对比一下连大明宫内相都忙着讨好的贾环,心中不住摇头。

    论条件,贾琏可是比贾环要强出不知多少倍去。

    即使是现在,他若真有能为,荣国传人的名头,也要比宁国传人强的多。

    可惜……

    “链儿,苏公公的话你也听到了,再有下次,我这个老太婆都保不住你。”

    贾母说话的语气中,少了几许往日对贾琏的宠爱……

    贾琏自然能感受得到,他却觉得冤枉的紧,耷拉着脑袋道:“当初我就知道三弟肯定会不愿意,是太……是王仁跟我喝酒的时候,劝我说……”

    “行了。”

    贾母面色一变,喝道:“这件事已经算是过去了,以后谁都不许再提。环哥儿虽不是个大气的,但你们拍着良心自问,他对家里的亲人们如何?连个面都没见过两次的大姐,都愿流水一样的花银子。

    还有链哥儿你,你要用水泥、玻璃造大花厅,要吃鲜菜,还整天呼朋唤友的去东来顺高乐,你三弟可曾收过你一两银子?可曾说过一句心疼的话?

    你再看看你自己,是怎么做的,他这个当弟弟的又是怎么做的?”

    贾琏闻言,又羞又愧,心里对贾环的恨却不知不觉消失了许多。

    他跪下来,垂头愧声道:“老祖宗,都是孙儿无能,丢尽了先祖荣国公的颜面,孙儿,孙儿……”

    说着,竟然哽咽难言。

    贾母见状,面色和缓了些,知道有羞耻心就好……

    她长叹息了声,道:“都是荣国子孙,你又比谁差?只是缺少了历练。既然环哥儿说,让你跟着他一起出操,那你就别违逆了他。

    许是要吃不少苦头,可你想想,出操再苦,难道有你三弟当年自己从武之时苦?

    他当时才那么一点儿啊,都咬牙坚持下来了,还要费心操持家业,你比他那时还难吗?”

    贾琏闻言,扬起头,已是泪流满面,但面上神色却与先前的死灰之色截然不同,恍似经历了一场顿悟一般,他面色坚毅的看着贾母道:“老祖宗,孙儿再不会没出息了。

    既然三弟给了我机会,那我这个当哥哥的,也一定不能给他丢脸,更不能再给祖宗丢脸。

    孙儿不知三弟他们是怎么操练的,可孙儿敢当着老祖宗的面起誓,一定会拼着命去练。

    纵然练不成高明的武人,可一定也要把荣国子孙该有的风骨和精气神给练出来!

    绝不会给贾府丢人,也不会再给老祖宗丢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可如今偌大一个贾家,却只有环哥儿一人撑着,他太苦,也太累了。

    你们但凡争点气,他也能松快一点不是?

    如今你三弟既然愿意再拉你一把,那你就好好练。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七章 烟消云散

    关键不在于银子,而是这份圣眷和荣耀。

    ,若您不幸点入,请于半小时后下架再上架,即可阅读,不会重复收费。书城书友请移步起点,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苏培盛原本想着,如此隆恩,不管怎么着,贾环也得表示表示,意思意思吧?

    当然,不是给他表示意思,而是给隆正。

    哪怕只是嘴上说说,总也要敞亮的表几句忠心,若能肉麻的滴几滴热泪,被如此圣眷隆恩感动的哽咽难语,那就更美妙了……

    谁知道,弄到最后,还是一句“谢主隆恩”。

    而且,连一个给他补救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晕过去了。

    这……

    “王院正,贾爵爷身子到底如何了?陛下可是挂心的紧,你可不要大意。”

    苏培盛心有不甘的威胁着王老太医道,希望他要么能救醒贾环,要么能识破贾环是在装睡……

    不管怎样,只要能将贾环唤醒,让贾环说几句好听的就行。

    不然的话,他回去真的没法交差啊!

    王老太医没有应声,而是背着药箱走到床榻边,抓起贾环的手腕,闭目听了一会儿。

    而后他眉头皱起,面色肃然,回头对众人道:“贾爵爷原本就遭受重创,唯有好生卧床休养,才能缓缓痊愈。怎地还能让他动怒受激?再有下次,怕是神仙难救。”

    贾母等人脸色自然不是太好,苏培盛就更不好了。

    动怒,受激?

    这话儿是怎么说的?

    难不成是因为嫌赏赐的轻了?

    还是因为……

    苏培盛面色有些阴晴不定。眼中满是猜疑……

    贾政都没发现这点,只顾着心疼儿子去了。

    还好有贾母。看出了苏培盛这位大明宫内相脸上的不自在,虽不明白到底因为何故。但想来总归是因为贾环昏倒之故引起的。

    略一思量后,她在鸳鸯的搀扶下,拄着银拐顿了顿地,对苏培盛和王老太医深叹息一声,道:“我们难道还不知这个理儿?只是实在是……一言难尽哪。

    苏公公还没来前,因为一些家务事,让我这孙子雷霆大怒,动了肝火,我们这些人虽是长辈。却也劝他不住。

    若非苏公公来宣旨,凭着浩荡皇恩,才止住了他的怒火,还不定要气到什么程度呢。

    说起来,老身还要多谢苏公公呢。”

    苏培盛闻言,心里略一揣摩,大致也就猜到了缘由。

    八成是贾环回家后,对送他姐姐入宫的人在动怒。

    这就好,只要不是因为他的到来才急怒攻心晕过去的就好。

    再有贾母这话。回去也算能圆个场子,可以交差了。

    而且,按照贾母的话来说,这道圣旨也算是救了贾环一命不是?

    念及此。苏培盛心情大好,笑的满脸菊花开,捏着兰花指对贾母道:“老夫人哪里话。奴婢哪里能当得起……而且,就算是谢恩。也只有谢陛下的恩典才是。”

    客气一句后,他又对王老太医道:“王院正。贾爵爷到底如何了,可还有安危之险?”

    王老太医摇头道:“这次尚好,只需再服几副药,好生调理即可。不过,不是下官危言耸听,爵爷的身子当真经不起折腾了。再有下次,就恕下官无能为力了。”

    众人闻言,面色顿时紧张起来。

    苏培盛也吞咽了口口水,他是知道在隆正帝和帝师邬先生的策划里,贾环拥有何等分量的。

    若是贾环一旦出事,而且起因还是因为隆正帝贪图美色……

    那,朝野之间都将掀起一阵滔天大浪。

    因此,苏培盛面色极为严厉道:“王院正,贾爵爷是简在帝心之人,贾家荣宁二公更是有大功于我大秦社稷,你……你绝不能有半点疏忽大意。贾爵爷,也绝不能出任何问题,否则的话……”

    王老太医虽然只是太医院的院正,但王家自太祖开国以来,便一直执掌太医院院正之位。

    王老太医本身也与太上皇关系匪浅,所以他并不太惧苏培盛。

    没等苏培盛威胁的话说完,他就打断道:“苏公公,俗语云:佛渡有缘人,药医不死病。老朽并非神仙,若是病人不听医嘱,执意寻思,那你就是杀了下官,下官亦无能为力。”

    不过老头子也是人老成精,不愿将这位内相得罪太过,语气稍缓了些,又道:“不过,只要贾爵爷半月内不要再动气受激,缓缓将养,下官亦能担保,最多三月,爵爷便能恢复如初了。”

    苏培盛闻言,嘴角抽了抽,没好气的瞪了隔壁老王一眼,然后转头对贾母道:“老夫人,不是奴婢孟浪,只是,府里万不可再让爵爷动怒受气了。

    若贵府里有人敢生事,不听老夫人和爵爷之言,老夫人只管打发人入宫,告知奴婢,奴婢会转奏陛下,由陛下来替老夫人和贾爵爷管教。

    总之,还是那句话,贾爵爷在陛下心中分量之重,非同小可,万万不容有失。”

    贾母等人闻言,齐齐动容,她连连摆手加摇头道:“不会不会,绝不会再有人作事。不然荣国故后,当年太上皇赐予老身的那柄玉如意,却也不是摆设而已。”

    此言一出,不管是外屋还是内屋,屏风前还是屏风后,甚至是苏培盛,眼中瞳孔都微微收缩了下。

    那哪里只是一柄如意,那简直就是一把大杀.器啊!

    苏培盛干笑了两声后,点点头,道:“那就好,那就好……时候不早了,奴婢这就回宫,还要禀明圣上,陛下心中一直都牵挂着呢,老夫人,奴婢这就告辞了。”

    贾母闻言,面带微笑的点点头,对贾政道:“去送送公公。”

    “诶,不必不必,政公不必客气……”

    客套了几句后,苏培盛到底还是由僵笑着脸的贾政送了出去。

    贾政骨子里还是一个文人,清高的紧,对于太监之流,着实不大瞧得起,却又不敢得罪……

    苏培盛和王老太医都出去后,后面屏风内的人又都出来了。

    贾琏耷拉着个脑袋,垂头丧气的站在那里,看模样,好似生无可恋似的。

    贾母扫了一眼,再对比一下连大明宫内相都忙着讨好的贾环,心中不住摇头。

    论条件,贾琏可是比贾环要强出不知多少倍去。

    即使是现在,他若真有能为,荣国传人的名头,也要比宁国传人强的多。

    可惜……

    “链儿,苏公公的话你也听到了,再有下次,我这个老太婆都保不住你。”

    贾母说话的语气中,少了几许往日对贾琏的宠爱……

    贾琏自然能感受得到,他却觉得冤枉的紧,耷拉着脑袋道:“当初我就知道三弟肯定会不愿意,是太……是王仁跟我喝酒的时候,劝我说……”

    “行了。”

    贾母面色一变,喝道:“这件事已经算是过去了,以后谁都不许再提。环哥儿虽不是个大气的,但你们拍着良心自问,他对家里的亲人们如何?连个面都没见过两次的大姐,都愿流水一样的花银子。

    还有链哥儿你,你要用水泥、玻璃造大花厅,要吃鲜菜,还整天呼朋唤友的去东来顺高乐,你三弟可曾收过你一两银子?可曾说过一句心疼的话?

    你再看看你自己,是怎么做的,他这个当弟弟的又是怎么做的?”

    贾琏闻言,又羞又愧,心里对贾环的恨却不知不觉消失了许多。

    他跪下来,垂头愧声道:“老祖宗,都是孙儿无能,丢尽了先祖荣国公的颜面,孙儿,孙儿……”

    说着,竟然哽咽难言。

    贾母见状,面色和缓了些,知道有羞耻心就好……

    她长叹息了声,道:“都是荣国子孙,你又比谁差?只是缺少了历练。既然环哥儿说,让你跟着他一起出操,那你就别违逆了他。

    许是要吃不少苦头,可你想想,出操再苦,难道有你三弟当年自己从武之时苦?

    他当时才那么一点儿啊,都咬牙坚持下来了,还要费心操持家业,你比他那时还难吗?”

    贾琏闻言,扬起头,已是泪流满面,但面上神色却与先前的死灰之色截然不同,恍似经历了一场顿悟一般,他面色坚毅的看着贾母道:“老祖宗,孙儿再不会没出息了。

    既然三弟给了我机会,那我这个当哥哥的,也一定不能给他丢脸,更不能再给祖宗丢脸。

    孙儿不知三弟他们是怎么操练的,可孙儿敢当着老祖宗的面起誓,一定会拼着命去练。

    纵然练不成高明的武人,可一定也要把荣国子孙该有的风骨和精气神给练出来!

    绝不会给贾府丢人,也不会再给老祖宗丢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可如今偌大一个贾家,却只有环哥儿一人撑着,他太苦,也太累了。

    你们但凡争点气,他也能松快一点不是?

    如今你三弟既然愿意再拉你一把,那你就好好练。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八章 玉簪

    关键不在于银子,而是这份圣眷和荣耀。

    防.盗章节,若您不幸点入,请于半小时后下架再上架,即可阅读,不会重复收费。书城书友请移步起点,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苏培盛原本想着,如此隆恩,不管怎么着,贾环也得表示表示,意思意思吧?

    当然,不是给他表示意思,而是给隆正。

    哪怕只是嘴上说说,总也要敞亮的表几句忠心,若能肉麻的滴几滴热泪,被如此圣眷隆恩感动的哽咽难语,那就更美妙了……苏培盛原本想着,如此隆恩,不管怎么着,贾环也得表示表示,意思意思吧?

    当然,不是给他表示意思,而是给隆正。

    哪怕只是嘴上说说,总也要敞亮的表几句忠心,若能肉麻的滴几滴热泪,被如此圣眷隆恩感动的哽咽难语,那就更美妙了……

    苏培盛原本想着,如此隆恩,不管怎么着,贾环也得表示表示,意思意思吧?

    当然,不是给他表示意思,而是给隆正。

    哪怕只是嘴上说说,总也要敞亮的表几句忠心,若能肉麻的滴几滴热泪,被如此圣眷隆恩感动的哽咽难语,那就更美妙了……

    苏培盛原本想着,如此隆恩,不管怎么着,贾环也得表示表示,意思意思吧?

    当然,不是给他表示意思,而是给隆正。

    哪怕只是嘴上说说,总也要敞亮的表几句忠心,若能肉麻的滴几滴热泪。被如此圣眷隆恩感动的哽咽难语,那就更美妙了……

    苏培盛原本想着。如此隆恩,不管怎么着。贾环也得表示表示,意思意思吧?

    当然,不是给他表示意思,而是给隆正。

    哪怕只是嘴上说说,总也要敞亮的表几句忠心,若能肉麻的滴几滴热泪,被如此圣眷隆恩感动的哽咽难语,那就更美妙了……

    苏培盛原本想着,如此隆恩。不管怎么着,贾环也得表示表示,意思意思吧?

    当然,不是给他表示意思,而是给隆正。

    哪怕只是嘴上说说,总也要敞亮的表几句忠心,若能肉麻的滴几滴热泪,被如此圣眷隆恩感动的哽咽难语,那就更美妙了……

    谁知道。弄到最后,还是一句“谢主隆恩”。

    而且,连一个给他补救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晕过去了。

    这……

    “王院正。贾爵爷身子到底如何了?陛下可是挂心的紧,你可不要大意。”

    苏培盛心有不甘的威胁着王老太医道,希望他要么能救醒贾环。要么能识破贾环是在装睡……

    不管怎样,只要能将贾环唤醒。让贾环说几句好听的就行。

    不然的话,他回去真的没法交差啊!

    王老太医没有应声。而是背着药箱走到床榻边,抓起贾环的手腕,闭目听了一会儿。

    而后他眉头皱起,面色肃然,回头对众人道:“贾爵爷原本就遭受重创,唯有好生卧床休养,才能缓缓痊愈。怎地还能让他动怒受激?再有下次,怕是神仙难救。”

    贾母等人脸色自然不是太好,苏培盛就更不好了。

    动怒,受激?

    这话儿是怎么说的?

    难不成是因为嫌赏赐的轻了?

    还是因为……

    苏培盛面色有些阴晴不定,眼中满是猜疑……

    贾政都没发现这点,只顾着心疼儿子去了。

    还好有贾母,看出了苏培盛这位大明宫内相脸上的不自在,虽不明白到底因为何故,但想来总归是因为贾环昏倒之故引起的。

    略一思量后,她在鸳鸯的搀扶下,拄着银拐顿了顿地,对苏培盛和王老太医深叹息一声,道:“我们难道还不知这个理儿?只是实在是……一言难尽哪。略一思量后,她在鸳鸯的搀扶下,拄着银拐顿了顿地,对苏培盛和王老太医深叹息一声,道:“我们难道还不知这个理儿?只是实在是……一言难尽哪。

    略一思量后,她在鸳鸯的搀扶下,拄着银拐顿了顿地,对苏培盛和王老太医深叹息一声,道:“我们难道还不知这个理儿?只是实在是……一言难尽哪。

    略一思量后,她在鸳鸯的搀扶下,拄着银拐顿了顿地,对苏培盛和王老太医深叹息一声,道:“我们难道还不知这个理儿?只是实在是……一言难尽哪。

    略一思量后,她在鸳鸯的搀扶下,拄着银拐顿了顿地,对苏培盛和王老太医深叹息一声,道:“我们难道还不知这个理儿?只是实在是……一言难尽哪。

    略一思量后,她在鸳鸯的搀扶下,拄着银拐顿了顿地,对苏培盛和王老太医深叹息一声,道:“我们难道还不知这个理儿?只是实在是……一言难尽哪。

    略一思量后,她在鸳鸯的搀扶下,拄着银拐顿了顿地,对苏培盛和王老太医深叹息一声,道:“我们难道还不知这个理儿?只是实在是……一言难尽哪。

    略一思量后,她在鸳鸯的搀扶下,拄着银拐顿了顿地,对苏培盛和王老太医深叹息一声,道:“我们难道还不知这个理儿?只是实在是……一言难尽哪。

    略一思量后,她在鸳鸯的搀扶下,拄着银拐顿了顿地,对苏培盛和王老太医深叹息一声,道:“我们难道还不知这个理儿?只是实在是……一言难尽哪。

    苏公公还没来前,因为一些家务事,让我这孙子雷霆大怒,动了肝火,我们这些人虽是长辈,却也劝他不住。

    若非苏公公来宣旨,凭着浩荡皇恩,才止住了他的怒火,还不定要气到什么程度呢。

    说起来,老身还要多谢苏公公呢。”

    苏培盛闻言,心里略一揣摩。大致也就猜到了缘由。

    八成是贾环回家后,对送他姐姐入宫的人在动怒。

    这就好。只要不是因为他的到来才急怒攻心晕过去的就好。

    再有贾母这话,回去也算能圆个场子。可以交差了。

    而且,按照贾母的话来说,这道圣旨也算是救了贾环一命不是?

    念及此,苏培盛心情大好,笑的满脸菊花开,捏着兰花指对贾母道:“老夫人哪里话,奴婢哪里能当得起……而且,就算是谢恩,也只有谢陛下的恩典才是。”

    客气一句后。他又对王老太医道:“王院正,贾爵爷到底如何了,可还有安危之险?”

    王老太医摇头道:“这次尚好,只需再服几副药,好生调理即可。不过,不是下官危言耸听,爵爷的身子当真经不起折腾了。再有下次,就恕下官无能为力了。”

    众人闻言,面色顿时紧张起来。

    苏培盛也吞咽了口口水。他是知道在隆正帝和帝师邬先生的策划里,贾环拥有何等分量的。

    若是贾环一旦出事,而且起因还是因为隆正帝贪图美色……

    那,朝野之间都将掀起一阵滔天大浪。

    因此。苏培盛面色极为严厉道:“王院正,贾爵爷是简在帝心之人,贾家荣宁二公更是有大功于我大秦社稷。你……你绝不能有半点疏忽大意。贾爵爷,也绝不能出任何问题。否则的话……”

    王老太医虽然只是太医院的院正,但王家自太祖开国以来。便一直执掌太医院院正之位。

    王老太医本身也与太上皇关系匪浅,所以他并不太惧苏培盛。

    没等苏培盛威胁的话说完,他就打断道:“苏公公,俗语云:佛渡有缘人,药医不死病。老朽并非神仙,若是病人不听医嘱,执意寻思,那你就是杀了下官,下官亦无能为力。”

    不过老头子也是人老成精,不愿将这位内相得罪太过,语气稍缓了些,又道:“不过,只要贾爵爷半月内不要再动气受激,缓缓将养,下官亦能担保,最多三月,爵爷便能恢复如初了。”

    苏培盛闻言,嘴角抽了抽,没好气的瞪了隔壁老王一眼,然后转头对贾母道:“老夫人,不是奴婢孟浪,只是,府里万不可再让爵爷动怒受气了。

    若贵府里有人敢生事,不听老夫人和爵爷之言,老夫人只管打发人入宫,告知奴婢,奴婢会转奏陛下,由陛下来替老夫人和贾爵爷管教。

    总之,还是那句话,贾爵爷在陛下心中分量之重,非同小可,万万不容有失。”

    贾母等人闻言,齐齐动容,她连连摆手加摇头道:“不会不会,绝不会再有人作事。不然荣国故后,当年太上皇赐予老身的那柄玉如意,却也不是摆设而已。”

    此言一出,不管是外屋还是内屋,屏风前还是屏风后,甚至是苏培盛,眼中瞳孔都微微收缩了下。

    那哪里只是一柄如意,那简直就是一把大杀.器啊!

    苏培盛干笑了两声后,点点头,道:“那就好,那就好……时候不早了,奴婢这就回宫,还要禀明圣上,陛下心中一直都牵挂着呢,老夫人,奴婢这就告辞了。”

    贾母闻言,面带微笑的点点头,对贾政道:“去送送公公。”

    “诶,不必不必,政公不必客气……”

    客套了几句后,苏培盛到底还是由僵笑着脸的贾政送了出去。

    贾政骨子里还是一个文人,清高的紧,对于太监之流,着实不大瞧得起,却又不敢得罪……

    苏培盛和王老太医都出去后,后面屏风内的人又都出来了。

    贾琏耷拉着个脑袋,垂头丧气的站在那里,看模样,好似生无可恋似的。

    贾母扫了一眼,再对比一下连大明宫内相都忙着讨好的贾环,心中不住摇头。

    论条件,贾琏可是比贾环要强出不知多少倍去。

    即使是现在,他若真有能为,荣国传人的名头,也要比宁国传人强的多。

    可惜……

    “链儿,苏公公的话你也听到了,再有下次。我这个老太婆都保不住你。”

    贾母说话的语气中,少了几许往日对贾琏的宠爱……

    贾琏自然能感受得到。他却觉得冤枉的紧,耷拉着脑袋道:“当初我就知道三弟肯定会不愿意。是太……是王仁跟我喝酒的时候,劝我说……”

    “行了。”

    贾母面色一变,喝道:“这件事已经算是过去了,以后谁都不许再提。环哥儿虽不是个大气的,但你们拍着良心自问,他对家里的亲人们如何?连个面都没见过两次的大姐,都愿流水一样的花银子。

    还有链哥儿你,你要用水泥、玻璃造大花厅,要吃鲜菜。还整天呼朋唤友的去东来顺高乐,你三弟可曾收过你一两银子?可曾说过一句心疼的话?

    你再看看你自己,是怎么做的,他这个当弟弟的又是怎么做的?”

    贾琏闻言,又羞又愧,心里对贾环的恨却不知不觉消失了许多。

    他跪下来,垂头愧声道:“老祖宗,都是孙儿无能,丢尽了先祖荣国公的颜面。孙儿,孙儿……”

    说着,竟然哽咽难言。

    贾母见状,面色和缓了些。知道有羞耻心就好……

    她长叹息了声,道:“都是荣国子孙,你又比谁差?只是缺少了历练。既然环哥儿说。让你跟着他一起出操,那你就别违逆了他。

    许是要吃不少苦头。可你想想,出操再苦。难道有你三弟当年自己从武之时苦?

    他当时才那么一点儿啊,都咬牙坚持下来了,还要费心操持家业,你比他那时还难吗?”

    贾琏闻言,扬起头,已是泪流满面,但面上神色却与先前的死灰之色截然不同,恍似经历了一场顿悟一般,他面色坚毅的看着贾母道:“老祖宗,孙儿再不会没出息了。

    既然三弟给了我机会,那我这个当哥哥的,也一定不能给他丢脸,更不能再给祖宗丢脸。

    孙儿不知三弟他们是怎么操练的,可孙儿敢当着老祖宗的面起誓,一定会拼着命去练。

    纵然练不成高明的武人,可一定也要把荣国子孙该有的风骨和精气神给练出来!

    绝不会给贾府丢人,也不会再给老祖宗丢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可如今偌大一个贾家,却只有环哥儿一人撑着,他太苦,也太累了。

    你们但凡争点气,他也能松快一点不是?

    如今你三弟既然愿意再拉你一把,那你就好好练。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可如今偌大一个贾家,却只有环哥儿一人撑着,他太苦,也太累了。

    你们但凡争点气,他也能松快一点不是?

    如今你三弟既然愿意再拉你一把,那你就好好练。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可如今偌大一个贾家,却只有环哥儿一人撑着,他太苦,也太累了。

    你们但凡争点气,他也能松快一点不是?

    如今你三弟既然愿意再拉你一把,那你就好好练。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九章 妨人

    关键不在于银子,而是这份圣眷和荣耀。UU小说,www.uu234.com

    防.盗章节,若您不幸点入,请于半小时后下架再上架,即可阅读,不会重复收费。书城书友请移步起点,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苏培盛原本想着,如此隆恩,不管怎么着,贾环也得表示表示,意思意思吧?

    当然,不是给他表示意思,而是给隆正。

    哪怕只是嘴上说说,总也要敞亮的表几句忠心,若能肉麻的滴几滴热泪,被如此圣眷隆恩感动的哽咽难语,那就更美妙了……

    谁知道,弄到最后,还是一句“谢主隆恩”。

    而且,连一个给他补救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晕过去了。

    这……

    “王院正,贾爵爷身子到底如何了?陛下可是挂心的紧,你可不要大意。”

    苏培盛心有不甘的威胁着王老太医道,希望他要么能救醒贾环,要么能识破贾环是在装睡……

    不管怎样,只要能将贾环唤醒,让贾环说几句好听的就行。

    不然的话,他回去真的没法交差啊!

    王老太医没有应声,而是背着药箱走到床榻边,抓起贾环的手腕,闭目听了一会儿。

    而后他眉头皱起,面色肃然,回头对众人道:“贾爵爷原本就遭受重创,唯有好生卧床休养,才能缓缓痊愈。怎地还能让他动怒受激?再有下次,怕是神仙难救。”

    贾母等人脸色自然不是太好,苏培盛就更不好了。

    动怒,受激?

    这话儿是怎么说的?

    难不成是因为嫌赏赐的轻了?

    还是因为……

    苏培盛面色有些阴晴不定。眼中满是猜疑……

    贾政都没发现这点,只顾着心疼儿子去了。

    还好有贾母。看出了苏培盛这位大明宫内相脸上的不自在,虽不明白到底因为何故。但想来总归是因为贾环昏倒之故引起的。

    略一思量后,她在鸳鸯的搀扶下,拄着银拐顿了顿地,对苏培盛和王老太医深叹息一声,道:“我们难道还不知这个理儿?只是实在是……一言难尽哪。

    苏公公还没来前,因为一些家务事,让我这孙子雷霆大怒,动了肝火,我们这些人虽是长辈。却也劝他不住。

    若非苏公公来宣旨,凭着浩荡皇恩,才止住了他的怒火,还不定要气到什么程度呢。

    说起来,老身还要多谢苏公公呢。”

    苏培盛闻言,心里略一揣摩,大致也就猜到了缘由。

    八成是贾环回家后,对送他姐姐入宫的人在动怒。

    这就好,只要不是因为他的到来才急怒攻心晕过去的就好。

    再有贾母这话。回去也算能圆个场子,可以交差了。

    而且,按照贾母的话来说,这道圣旨也算是救了贾环一命不是?

    念及此。苏培盛心情大好,笑的满脸菊花开,捏着兰花指对贾母道:“老夫人哪里话。奴婢哪里能当得起……而且,就算是谢恩。也只有谢陛下的恩典才是。”

    客气一句后,他又对王老太医道:“王院正。贾爵爷到底如何了,可还有安危之险?”

    王老太医摇头道:“这次尚好,只需再服几副药,好生调理即可。不过,不是下官危言耸听,爵爷的身子当真经不起折腾了。再有下次,就恕下官无能为力了。”

    众人闻言,面色顿时紧张起来。

    苏培盛也吞咽了口口水,他是知道在隆正帝和帝师邬先生的策划里,贾环拥有何等分量的。

    若是贾环一旦出事,而且起因还是因为隆正帝贪图美色……

    那,朝野之间都将掀起一阵滔天大浪。

    因此,苏培盛面色极为严厉道:“王院正,贾爵爷是简在帝心之人,贾家荣宁二公更是有大功于我大秦社稷,你……你绝不能有半点疏忽大意。贾爵爷,也绝不能出任何问题,否则的话……”

    王老太医虽然只是太医院的院正,但王家自太祖开国以来,便一直执掌太医院院正之位。

    王老太医本身也与太上皇关系匪浅,所以他并不太惧苏培盛。

    没等苏培盛威胁的话说完,他就打断道:“苏公公,俗语云:佛渡有缘人,药医不死病。老朽并非神仙,若是病人不听医嘱,执意寻思,那你就是杀了下官,下官亦无能为力。”

    不过老头子也是人老成精,不愿将这位内相得罪太过,语气稍缓了些,又道:“不过,只要贾爵爷半月内不要再动气受激,缓缓将养,下官亦能担保,最多三月,爵爷便能恢复如初了。”

    苏培盛闻言,嘴角抽了抽,没好气的瞪了隔壁老王一眼,然后转头对贾母道:“老夫人,不是奴婢孟浪,只是,府里万不可再让爵爷动怒受气了。

    若贵府里有人敢生事,不听老夫人和爵爷之言,老夫人只管打发人入宫,告知奴婢,奴婢会转奏陛下,由陛下来替老夫人和贾爵爷管教。

    总之,还是那句话,贾爵爷在陛下心中分量之重,非同小可,万万不容有失。”

    贾母等人闻言,齐齐动容,她连连摆手加摇头道:“不会不会,绝不会再有人作事。不然荣国故后,当年太上皇赐予老身的那柄玉如意,却也不是摆设而已。”

    此言一出,不管是外屋还是内屋,屏风前还是屏风后,甚至是苏培盛,眼中瞳孔都微微收缩了下。

    那哪里只是一柄如意,那简直就是一把大杀.器啊!

    苏培盛干笑了两声后,点点头,道:“那就好,那就好……时候不早了,奴婢这就回宫,还要禀明圣上。陛下心中一直都牵挂着呢,老夫人。奴婢这就告辞了。”

    贾母闻言,面带微笑的点点头。对贾政道:“去送送公公。”

    “诶,不必不必,政公不必客气……”

    客套了几句后,苏培盛到底还是由僵笑着脸的贾政送了出去。

    贾政骨子里还是一个文人,清高的紧,对于太监之流,着实不大瞧得起,却又不敢得罪……

    苏培盛和王老太医都出去后,后面屏风内的人又都出来了。

    贾琏耷拉着个脑袋。垂头丧气的站在那里,看模样,好似生无可恋似的。

    贾母扫了一眼,再对比一下连大明宫内相都忙着讨好的贾环,心中不住摇头。

    论条件,贾琏可是比贾环要强出不知多少倍去。

    即使是现在,他若真有能为,荣国传人的名头,也要比宁国传人强的多。

    可惜……

    “链儿。苏公公的话你也听到了,再有下次,我这个老太婆都保不住你。”

    贾母说话的语气中,少了几许往日对贾琏的宠爱……

    贾琏自然能感受得到。他却觉得冤枉的紧,耷拉着脑袋道:“当初我就知道三弟肯定会不愿意,是太……是王仁跟我喝酒的时候。劝我说……”

    “行了。”

    贾母面色一变,喝道:“这件事已经算是过去了。以后谁都不许再提。环哥儿虽不是个大气的,但你们拍着良心自问。他对家里的亲人们如何?连个面都没见过两次的大姐,都愿流水一样的花银子。

    还有链哥儿你,你要用水泥、玻璃造大花厅,要吃鲜菜,还整天呼朋唤友的去东来顺高乐,你三弟可曾收过你一两银子?可曾说过一句心疼的话?

    你再看看你自己,是怎么做的,他这个当弟弟的又是怎么做的?”

    贾琏闻言,又羞又愧,心里对贾环的恨却不知不觉消失了许多。

    他跪下来,垂头愧声道:“老祖宗,都是孙儿无能,丢尽了先祖荣国公的颜面,孙儿,孙儿……”

    说着,竟然哽咽难言。

    贾母见状,面色和缓了些,知道有羞耻心就好……

    她长叹息了声,道:“都是荣国子孙,你又比谁差?只是缺少了历练。既然环哥儿说,让你跟着他一起出操,那你就别违逆了他。

    许是要吃不少苦头,可你想想,出操再苦,难道有你三弟当年自己从武之时苦?

    他当时才那么一点儿啊,都咬牙坚持下来了,还要费心操持家业,你比他那时还难吗?”

    贾琏闻言,扬起头,已是泪流满面,但面上神色却与先前的死灰之色截然不同,恍似经历了一场顿悟一般,他面色坚毅的看着贾母道:“老祖宗,孙儿再不会没出息了。

    既然三弟给了我机会,那我这个当哥哥的,也一定不能给他丢脸,更不能再给祖宗丢脸。

    孙儿不知三弟他们是怎么操练的,可孙儿敢当着老祖宗的面起誓,一定会拼着命去练。

    纵然练不成高明的武人,可一定也要把荣国子孙该有的风骨和精气神给练出来!

    绝不会给贾府丢人,也不会再给老祖宗丢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可如今偌大一个贾家,却只有环哥儿一人撑着,他太苦,也太累了。

    你们但凡争点气,他也能松快一点不是?

    如今你三弟既然愿意再拉你一把,那你就好好练。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可如今偌大一个贾家,却只有环哥儿一人撑着,他太苦。也太累了。

    你们但凡争点气,他也能松快一点不是?

    如今你三弟既然愿意再拉你一把。那你就好好练。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可如今偌大一个贾家,却只有环哥儿一人撑着,他太苦,也太累了。

    你们但凡争点气,他也能松快一点不是?

    如今你三弟既然愿意再拉你一把,那你就好好练。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未完待续。)

    ps:  薛宝钗毕竟不坏,哪怕纠结于原著里那些疑案的书友们,应该理解,至少薛宝钗目前还不坏,对不对?

    所以,总要给人一条生路。

    贾环不能太装.逼了,纳了美妾就好好待人家吧。

    另外,明天眼睛真的复明了……汗!

第五百六十章 遗愿

    关键不在于银子,而是这份圣眷和荣耀。

    ,若您不幸点入,请于半小时后下架再上架,即可阅读,不会重复收费。书城书友请移步起点,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苏培盛原本想着,如此隆恩,不管怎么着,贾环也得表示表示,意思意思吧?

    当然,不是给他表示意思,而是给隆正。

    哪怕只是嘴上说说,总也要敞亮的表几句忠心,若能肉麻的滴几滴热泪,被如此圣眷隆恩感动的哽咽难语,那就更美妙了……

    谁知道,弄到最后,还是一句“谢主隆恩”。

    而且,连一个给他补救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晕过去了。

    这……

    “王院正,贾爵爷身子到底如何了?陛下可是挂心的紧,你可不要大意。”

    苏培盛心有不甘的威胁着王老太医道,希望他要么能救醒贾环,要么能识破贾环是在装睡……

    不管怎样,只要能将贾环唤醒,让贾环说几句好听的就行。

    不然的话,他回去真的没法交差啊!

    王老太医没有应声,而是背着药箱走到床榻边,抓起贾环的手腕,闭目听了一会儿。

    而后他眉头皱起,面色肃然,回头对众人道:“贾爵爷原本就遭受重创,唯有好生卧床休养,才能缓缓痊愈。怎地还能让他动怒受激?再有下次,怕是神仙难救。”

    贾母等人脸色自然不是太好,苏培盛就更不好了。

    动怒,受激?

    这话儿是怎么说的?

    难不成是因为嫌赏赐的轻了?

    还是因为……

    苏培盛面色有些阴晴不定。眼中满是猜疑……

    贾政都没发现这点,只顾着心疼儿子去了。

    还好有贾母。看出了苏培盛这位大明宫内相脸上的不自在,虽不明白到底因为何故。但想来总归是因为贾环昏倒之故引起的。

    略一思量后,她在鸳鸯的搀扶下,拄着银拐顿了顿地,对苏培盛和王老太医深叹息一声,道:“我们难道还不知这个理儿?只是实在是……一言难尽哪。

    苏公公还没来前,因为一些家务事,让我这孙子雷霆大怒,动了肝火,我们这些人虽是长辈。却也劝他不住。

    若非苏公公来宣旨,凭着浩荡皇恩,才止住了他的怒火,还不定要气到什么程度呢。

    说起来,老身还要多谢苏公公呢。”

    苏培盛闻言,心里略一揣摩,大致也就猜到了缘由。

    八成是贾环回家后,对送他姐姐入宫的人在动怒。

    这就好,只要不是因为他的到来才急怒攻心晕过去的就好。

    再有贾母这话。回去也算能圆个场子,可以交差了。

    而且,按照贾母的话来说,这道圣旨也算是救了贾环一命不是?

    念及此。苏培盛心情大好,笑的满脸菊花开,捏着兰花指对贾母道:“老夫人哪里话。奴婢哪里能当得起……而且,就算是谢恩。也只有谢陛下的恩典才是。”

    客气一句后,他又对王老太医道:“王院正。贾爵爷到底如何了,可还有安危之险?”

    王老太医摇头道:“这次尚好,只需再服几副药,好生调理即可。不过,不是下官危言耸听,爵爷的身子当真经不起折腾了。再有下次,就恕下官无能为力了。”

    众人闻言,面色顿时紧张起来。

    苏培盛也吞咽了口口水,他是知道在隆正帝和帝师邬先生的策划里,贾环拥有何等分量的。

    若是贾环一旦出事,而且起因还是因为隆正帝贪图美色……

    那,朝野之间都将掀起一阵滔天大浪。

    因此,苏培盛面色极为严厉道:“王院正,贾爵爷是简在帝心之人,贾家荣宁二公更是有大功于我大秦社稷,你……你绝不能有半点疏忽大意。贾爵爷,也绝不能出任何问题,否则的话……”

    王老太医虽然只是太医院的院正,但王家自太祖开国以来,便一直执掌太医院院正之位。

    王老太医本身也与太上皇关系匪浅,所以他并不太惧苏培盛。

    没等苏培盛威胁的话说完,他就打断道:“苏公公,俗语云:佛渡有缘人,药医不死病。老朽并非神仙,若是病人不听医嘱,执意寻思,那你就是杀了下官,下官亦无能为力。”

    不过老头子也是人老成精,不愿将这位内相得罪太过,语气稍缓了些,又道:“不过,只要贾爵爷半月内不要再动气受激,缓缓将养,下官亦能担保,最多三月,爵爷便能恢复如初了。”

    苏培盛闻言,嘴角抽了抽,没好气的瞪了隔壁老王一眼,然后转头对贾母道:“老夫人,不是奴婢孟浪,只是,府里万不可再让爵爷动怒受气了。

    若贵府里有人敢生事,不听老夫人和爵爷之言,老夫人只管打发人入宫,告知奴婢,奴婢会转奏陛下,由陛下来替老夫人和贾爵爷管教。

    总之,还是那句话,贾爵爷在陛下心中分量之重,非同小可,万万不容有失。”

    贾母等人闻言,齐齐动容,她连连摆手加摇头道:“不会不会,绝不会再有人作事。不然荣国故后,当年太上皇赐予老身的那柄玉如意,却也不是摆设而已。”

    此言一出,不管是外屋还是内屋,屏风前还是屏风后,甚至是苏培盛,眼中瞳孔都微微收缩了下。

    那哪里只是一柄如意,那简直就是一把大杀.器啊!

    苏培盛干笑了两声后,点点头,道:“那就好,那就好……时候不早了,奴婢这就回宫,还要禀明圣上,陛下心中一直都牵挂着呢,老夫人,奴婢这就告辞了。”

    贾母闻言,面带微笑的点点头,对贾政道:“去送送公公。”

    “诶,不必不必,政公不必客气……”

    客套了几句后,苏培盛到底还是由僵笑着脸的贾政送了出去。

    贾政骨子里还是一个文人,清高的紧,对于太监之流,着实不大瞧得起,却又不敢得罪……

    苏培盛和王老太医都出去后,后面屏风内的人又都出来了。

    贾琏耷拉着个脑袋,垂头丧气的站在那里,看模样,好似生无可恋似的。

    贾母扫了一眼,再对比一下连大明宫内相都忙着讨好的贾环,心中不住摇头。

    论条件,贾琏可是比贾环要强出不知多少倍去。

    即使是现在,他若真有能为,荣国传人的名头,也要比宁国传人强的多。

    可惜……

    “链儿,苏公公的话你也听到了,再有下次,我这个老太婆都保不住你。”

    贾母说话的语气中,少了几许往日对贾琏的宠爱……

    贾琏自然能感受得到,他却觉得冤枉的紧,耷拉着脑袋道:“当初我就知道三弟肯定会不愿意,是太……是王仁跟我喝酒的时候,劝我说……”

    “行了。”

    贾母面色一变,喝道:“这件事已经算是过去了,以后谁都不许再提。环哥儿虽不是个大气的,但你们拍着良心自问,他对家里的亲人们如何?连个面都没见过两次的大姐,都愿流水一样的花银子。

    还有链哥儿你,你要用水泥、玻璃造大花厅,要吃鲜菜,还整天呼朋唤友的去东来顺高乐,你三弟可曾收过你一两银子?可曾说过一句心疼的话?

    你再看看你自己,是怎么做的,他这个当弟弟的又是怎么做的?”

    贾琏闻言,又羞又愧,心里对贾环的恨却不知不觉消失了许多。

    他跪下来,垂头愧声道:“老祖宗,都是孙儿无能,丢尽了先祖荣国公的颜面,孙儿,孙儿……”

    说着,竟然哽咽难言。

    贾母见状,面色和缓了些,知道有羞耻心就好……

    她长叹息了声,道:“都是荣国子孙,你又比谁差?只是缺少了历练。既然环哥儿说,让你跟着他一起出操,那你就别违逆了他。

    许是要吃不少苦头,可你想想,出操再苦,难道有你三弟当年自己从武之时苦?

    他当时才那么一点儿啊,都咬牙坚持下来了,还要费心操持家业,你比他那时还难吗?”

    贾琏闻言,扬起头,已是泪流满面,但面上神色却与先前的死灰之色截然不同,恍似经历了一场顿悟一般,他面色坚毅的看着贾母道:“老祖宗,孙儿再不会没出息了。

    既然三弟给了我机会,那我这个当哥哥的,也一定不能给他丢脸,更不能再给祖宗丢脸。

    孙儿不知三弟他们是怎么操练的,可孙儿敢当着老祖宗的面起誓,一定会拼着命去练。

    纵然练不成高明的武人,可一定也要把荣国子孙该有的风骨和精气神给练出来!

    绝不会给贾府丢人,也不会再给老祖宗丢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可如今偌大一个贾家,却只有环哥儿一人撑着,他太苦,也太累了。

    你们但凡争点气,他也能松快一点不是?

    如今你三弟既然愿意再拉你一把,那你就好好练。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5334/ 第一时间欣赏醉迷红楼最新章节! 作者:屋外风吹凉所写的《醉迷红楼》为转载作品,醉迷红楼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醉迷红楼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醉迷红楼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醉迷红楼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醉迷红楼介绍:
一醉入红楼,庶子可成龙。 十二金陵梦,扶摇霸业中。醉迷红楼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醉迷红楼,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醉迷红楼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