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苏联来电
5月份,就在张学良整天等着黄道吉日和许灵韵完婚,以享受齐人之福的时候。一封来自苏联的电报,败坏了他的好心情。戴笠的调查结果已经出来了,在那三个炮兵中有一个人家中突然多了许多财务,而且事发前,一家人已经躲到关东洲去了。这样的去向,是谁做的就很明显了。据戴笠调查说,因为沟通不畅,所以这个士兵最初接到的命令是刺杀张学良。但是日本方面也规定了时间。而事发那一天已经是最后一天了。这个士兵没办法,就只好动手了。而张海天和学思也实在运气不好。
张学良对这个结果倒是没多大的意外,因为无论从什么方向来说,学思都算不上什么目标,张海天虽然有一定的职务,但是也还没有重要到可以成为刺杀目标。而可能会动手的人,只有三个。北京,广东,日本。
虽然有了调查结果,但是张学良现在也没什么脾气。和日本的事只能以后再说了,也不是现在可以搞得定的。而来自苏联的一封电报,其实才是当下,张学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了。斯大林已经完成了第一次的大清洗,苏联被杀的高级党员就有很多人。其中有不少人要求来东北避难。但是张学良回绝了。这些人来到东北,对于张学良来说实在是个负担,首先是和斯大林翻脸,其次就是这些人来了也并非什么好事。都是一群固执的空想主义者。
可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啊。斯大林解决完了内部问题之后,已经不满足做一个俄国沙皇了,终于开始对中国的革命事业指手画脚了。斯大林发来了电报,要求张学良放弃自己的军事独裁,尽快组建以党领导为集体领导的东北政府。张学良见到电报,真的是无话可说。你搞完了你的独裁,就开始阻止别人的独裁了。
虽然头疼,但是张学良也必须解决这个问题。至少在形式上要解决这个问题。虽然他本身是不愿意做一个独裁者的,但是中国现在的国情,独裁也许比民主会更具效率一些。他不打算改变他的初衷,但是必要的变通还是要的。
张学良次日发出电报,要求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斯大林的这封电报。而且张学良在电报中把斯大林的电报,用指示这两个字来表示。同时给斯大林回电道,张学良已经准备召开会议来完成共产国际对东北的指导任务。斯大林回电,表示满意张学良的态度,并且静等张学良的结果。
6月,参加会议的人都先后到了奉天。张学良在一开会的时候,就把斯大林的电报拿了出来,递给了毛太祖。然后几个人挨个传看。张学良静静的看着每个人脸上的表情。几个人脸上都有一点兴奋的表情,虽然都在掩饰,但是还是露出了一点。
毛太祖抽了口烟,看了张学良一眼,道“汉卿,这个事情你怎么看?”张学良早就想好了说法,道“虽然我一向反对任何国外的势力干扰我们的内政。但是现阶段,苏联的意见我们还是要听得,所以我觉得大家现在就讨论,讨论怎么组建政府的事吧。”周公看了张学良一眼,道“这个问题,我们是否应该召开全国党代会讨论?”
毛太祖摇了摇头,道“我们现在只是讨论一个大概的方案出来,决定自然是要党代会做出的。既然斯大林同志提出了这个要求,我们要尽快拿出一个东西来。”张学良也点了点头,道“是这样,咱们现在先弄一个初稿出来。毕竟斯大林同志也不好惹啊。”说着自己笑了起来。
毛太祖皱了皱眉头,道“汉卿,不要拿革命导师调侃嘛。”张学良也正色的应了几声。然后,道“那大家就都谈谈吧,对政体的一些看法。”陈公博先开口,道“我觉得我们要效仿苏联的政体,毕竟他们是我们的老师嘛。”张学良听完皱了皱眉头,陈公博又赶忙接过话题,继续说道“但是我们也要做一些适当的改变,毕竟国情不同,因地制宜嘛。”陈公博本来就是一个没什么原则的人,要不在历史上也不会随着汪精卫去当汉奸了。张学良此时无疑是党内的实权人物,又是唯一有军权的人,论资历,论实力。他都是当之无愧的老大。虽然在基层可能根基不够稳,但是李大钊和陈独秀明显都很欣赏他。两个人辞职的时候都提议的张学良来接班。这样的人,自然是陈公博巴结的对象。
大家对他这样的发言自然是多有不慢的,这算什么嘛?跟啥都没说一个样。董必武皱着眉头看了陈公博一眼,道“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国情和苏联有很多的不同,虽然我这个人以前是有一点迷信苏联的。这个我要检讨,但是汉卿后来的几次主张和谈话,我觉得因地制宜。实在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所以,我们要搞一个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
张学良闻言点了点头,道“这个是应该的,我们和苏联还是有很多的不同之处。而且,苏联做的有些事情,我觉得也不一定是对的。”周公一听张学良这话,这话音不对啊。这是要批评斯大林了。这个就有问题了。忙说道“嗯,汉卿啊。咱们现在就讨论我们自己的事就好了,这个有些问题,不适合现在讨论吧。”
张学良笑了一下,这个结果他早就想到了,在苏联自己开始批评斯大林之前。别的国家的党哪儿会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就算认识到了,也没人敢说啊。既然这个话不能说,张学良就开口说一点别的事,道“好,那我就谈谈别的事。我觉得我们的政体不能效仿苏联。最起码一党制是不好的。”张学良这话一出来。他就看到有人皱眉头,准备打断他了。张学良摆了摆手,道“先听我把话说完。我们要考虑一个现实问题。即现阶段,东北这些实权人物,几乎没有入党的。如果,我们现在实行一党制。那么你告诉我,这些人怎么办?我们把他们全部打倒吗?这明显不合适,且不提这里面有许多我的亲属,故旧。但是这样一来引起的动荡,就不是我们现在所能承受的。所以我的意见是,我们来组建东北政府。不能把这些人排除在外,甚至还要以他们为主体。这样和平的过度。而且,我们这里的大家也都没有治理一个国家的经验。我们需要一边改造他们的思想,一边学习他们的经验。这是我的看法。”
毛太祖听完了张学良的话,不置可否,没有发言。把东北政府原有的人员保留下来。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张学良,这个不言而喻。而且,这样一来,东北军依然是张家的私家军。这一点,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但是现阶段,实在是没有办法啊。除非武装暴动,可是张学良本身就是**员,这样的武装暴动,不仅会遭到中国各方军阀的打压。更悲惨的是,连苏联都不会支持他的。毛太祖想到这,眉头更皱了。最开始,对这个军阀出身的少爷,突然出现在**内,而且一开始就是领导人的地位。他确实不怎么看重他。而现在呢,他才反应过来。张学良用每一次的党内争论都挤掉了一任总书记。而自己这一任呢,更像是他给自己的。
自己手里没有军权,现在的政权都不能保证,财权更是没着落。而最厉害的一处就是,张学良早在几年前的那一个入党,就堵死了自己或者党内任何人建设自己的军队。而张学良自己手中却有着当下中国最强大的军队。如果从开始,张学良就已经做好了这个计划。那这个少爷的心智和城府实在是达到了一个可怕的程度。
张学良说完话,陈公博就道“我同意汉卿的说法,毕竟和平过度是最好的了。血还是少流的好啊。”随即又有几个人表了态。
董必武却皱着眉头,道“汉卿,那军队怎么办?还是要集体领导的嘛。”这话一出,整个会议室的气氛都冷寂下来。每个人都不再开口说话了。几个人都把目光投在了张学良的脸上,实在想看看张学良对这个事情的说法。这无疑是让张学良交权或者分权了。其中更有几个人眼神实在复杂。
张学良自然早就想到了会有人问这个,也想到了会是董必武。毕竟大家虽然一通入的党,但是他比自己的年纪大,也成名早得多,资历还是深一些。估计也只有他会问的出口。张学良环视了会场一周,缓缓的道“东北军现在就是集体领导嘛,我是总司令,我的叔父是副总司令。还有各级指挥机构。都是集体的力量嘛。那几场战争,靠我一个人也指挥不过来嘛。其次,军队是个很特殊的地方嘛。这个群体论资格的情况很严重啊,直接委任一些没有军功的人去当领导,我怕影响不好啊。”
张学良这话一说出口,会场里的每一个人的脸色都凝重起来。看来张学良是一点都不打算交军权了。把论军功的话都摆了出来。要论军功,在座的人恐怕没有一个能比得过东北军一个营长的。这是把路彻底堵死了啊。
张学良在斯大林发来电报的时候,已经想好了。政府这边,自己退居幕后。推杨宇霆上去争。这样一个资历老,有能力,又是自己岳父的人,实在是不二人选。而于军权,张学良一点都不打算放,他要牢牢的抓在自己手里。这是战争年代,军队自然是权力的重中之重。
第六十二章 又成亲了
7月初的时候,东北政府正式开始改组。虽然张学良已经拥有了长城以外和山西,陕西两省。算得上是中国实力最雄厚的军阀了。但是,他并不打算自立政府。因为无论怎么算,他的政府法统都不是那么合理。所以,索性闷声发大财。何必非要立个字号呢?
东北政府主席由杨宇霆担任,而副主席则是毛太祖。张学良本人继续担任东北军总司令。因为他拒绝了一切政府内的职务。作为政治交还,此次也没有任何党内领导进入军队。各部部长由各省的代表来推荐。而这个政府之下,没有设国防部或者陆军部。等于说,东北军的军权牢牢的握在张学良一个人手里。张学良让出了政府的职务,这也就是回报了。
电报发回莫斯科,斯大林虽然对张学良的不放军权略有不满。但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东北政府的实际情况。斯大林算是认同了这一次改组。而突然成为东北政府最高领导人的杨宇霆也是非常激动,甚至有点失态的对张学良一个晚辈表忠心。张学良倒是没有什么表示,也不要求他做什么。只是很开诚布公的和他谈了谈,国家的发展。
作为一个21世纪,同时拥有MBA学位的人来说,也许发展经济才是张学良最擅长的部门了。可是一些现实的政治考虑,和后世的记忆,让他明白。军权是必须抓到手里的。这即使安身立命的本钱,更是以后在战争中获得巨大威望的本钱。
张学良本以为李大钊是不会再从政了,倒是没想到他又出山做了教育部部长。更加没想到的是,这个动员他出山的人居然是杨宇霆。张学良不由得感慨万千,历史真是被他改的一塌糊涂了。而,越是这样,他心底的恐惧其实就越大。因为随着这样不停改变的历史。张学良将失去他先知先觉的优势。这样以来,也许在未来他就真的要靠自己和自己的团队来赢得那场战争了。
东北军的实力增强,日本还会选择在东北率先进攻吗?现在的东北境内,除了关东州,别的地方可是都没有日军了。这样不确定的未来,让张学良实在是有点心里发毛。
可是,他虽然不知道未来的一些事情是否还会发生,但是历史的大势他是明白的。日本侵华是必然的。那么他自己肩上的担子他也知道有多重。自己挑的起来吗?转头看了看自己比较瘦弱的肩膀,张学良苦笑了起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啊。
虽然有这些烦心事,心里也有蛮沉重的负担。但是,和许灵韵的婚期还是来了。虽然民国时代是不让纳妾的,不过只是换了个叫法,改叫姨太太了。杨颖的本意是要大办一下的,因为她和许灵韵关系很好,又看见张学良进来总是皱着眉头,所以很想让丈夫开心一下。可是老夫人却拦了下来,娶一个姨太太,叫一些身份尊贵的客人来,本身就是对人家的不尊重。所以婚事只是在帅府举行了。不过还是有一个特殊的客人,那就是身上还有伤的张海天。张海天到现在还没成家,在医院过了重症监护的阶段,张学良就把他接到了帅府来。学思本身伤的就不重,所以张学良才能把张海天接进来。不过还是没敢给老夫人说。
晚上的婚宴,也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聊了聊天,喝点酒。老夫人也知道自己的丈夫和儿子是要有一些心腹的。老爷子在的时候,也带过一些人回家来。其中最长来的就是张作相了。而儿子显然也要培养这个张海天,所以老夫人很是和他多聊了几句。张海天顿时受宠若惊,要不是张学良咳嗽了一声,估计他什么都说出去了。老夫人却是误会了张学良这一声咳嗽的意思,笑着道“小六子,你不是不愿意吗?现在又急着见新娘子啦?”
张学良一口茶喝在嘴里差点没噎死,杨颖也是笑得脸都红了。张学良为了掩饰,也只好继续咳嗽了几声。老夫人笑着道,“那就快过去吧,别让灵韵等急了。”张学良也只好点了点头起身向外走,到门口的时候,又转过头来,道“颖儿,你出来一下,我有话跟你说。”杨颖有点惊愕,不过还是乖乖的出来了。
张海天自然也告辞出来,他也不住东园。张学良都出来了,他要是还呆着也有点怪怪的。
张海天跟张学良道了一声别,又笑呵呵的恭喜了一番,这才转身离去。张学良和杨颖走出来。两个人沿着回廊走着。这种中国传统的回廊,上面都画着一些神话或者是传说的故事。色彩斑斓,在昏黄的灯光下,有一种别样的美感。张学良虽然在帅府也住了好久了,但是却很少有机会和闲情逸致欣赏到这样的画面。
这个时候的灯泡,在张学良这个用惯了白炽灯的人眼里。还是有点昏暗,昏黄的灯光下。画一样的老婆,娇艳欲滴的嘴唇。张学良一时间有些呆了。想好的话,也不知道从何说起。杨颖看了一眼丈夫呆呆的表情。银铃般的笑声,道“今天晚上有新娘子不看,叫我出来干什么呀?”
张学良看了她一眼,道“你没有不开心吗?你不吃醋?”杨颖白了他一眼,道“那我吃醋了,你别去了?”张学良就不说话了,他一个从小接受的男女平等教育的孩子。虽说心里也有过左拥右抱的非分之想。但是这种光明正大的左拥右抱还真是想都没想过。更何况杨颖这个级别的美女,前世的自己也不过梦里想想罢了。两个人虽然肌肤之亲都有过了。但是张学良对她确实没有多少爱情的成分在里面,也许是这一世的自己实在太忙了。可是,这样一个女孩子做了自己的妻子,张学良也实在不想他不开心。
杨颖推了他一把,道“好了,你快过去吧,灵韵该等急了。”张学良“嗯,”了一声,但是脚下依然没有动。杨颖又推了他一下,道“快去吧,我真没事儿。”张学良迟疑道“真的?”杨颖点了点头。张学良心里就有点空落落的。要说男人就是有点犯贱,人家拦着吧,自己估计也不高兴。人家不拦着,又觉得人家好像心里没有自己,心里也不舒服。张学良又看了杨颖一眼,道“那我过去了?”
杨颖点了点头,张学良这次就不再犹豫了。抬脚正准备走的时候,杨颖的声音急道“汉卿。”张学良心里也不知道怎么的,就是一喜。转过身来,压制了一下自己,尽量做到面无表情,道“怎么了?”杨颖的连有点红,不过还是鼓起勇气,说了出来。“你能不能答应我个事?”
张学良道“什么事啊,你说。”杨颖扭捏了一下,低下头小声说了一句。张学良道“你大点儿声啊,我没听见。”杨颖抬起头来,白了他一眼,闷闷的道“我想要个孩子。”张学良楞了一下。杨颖瞪了他一眼,狠狠的道“你要是不答应我,我今天就不让你过去。妈就是骂我,我也不让。”
张学良突然觉得这个妻子,其实也有她可爱的一面,娇憨的一面。只是自己实在太忙了。整天东奔西跑,忙了这个,忙那个,留给她的时间实在太少。两个人又何时谈过一次像样的恋爱。就稀里糊涂的在一起,开始生活了。也许杨颖觉得没什么,婚姻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是自己呢?自己不应该好好珍惜这个女孩儿吗?自己那么不照顾她,她却从来都没有埋怨过。
这些想法虽然不停的在张学良的脑子里面闪过,但是都只是一霎那之间的事。张学良道“你想要孩子啦?”杨颖红着脸蛋儿,大着胆子点了一下头。张学良笑着道“那你早说一声就是了啊。”杨颖白了他一眼,道“你就说你答不答应吧?”张学良道“答应,答应。这有什么好不答应的。”
等张学良来到许灵韵的新房时,几个下人都有点困了。实在是等的有点久了。张学良和杨颖说得时间是有点长了。两个人后来又谈了很多。张学良很是问了问她关于做慈善的事儿,从她的语气可以听得出,她很喜欢这个工作。做起来很有趣。也很有满足感。
张学良进了房子,摆了摆手,示意下人们退出去。许灵韵一身大红底色上绣着龙凤呈祥的旗袍,脑袋上盖着个红盖头。一身火红的衣服,衬得她的两条腿愈发的白生生的,都有点通透的感觉了。十足的一个玉美人。张学良虽然已经有点激动了,但是该说的话还是要说的。
张学良轻咳了一声,道“灵韵啊。”许灵韵身子抖了一下,叫道“少爷。”张学良“嗯,”了一声,继续道“有点事,我想在给你揭盖头之前跟你说一说,你想想清楚,好不好?”许灵韵沉吟了一会儿,道“我知道少爷要说什么,我愿意的。”张学良奇道“你知道我要说什么?”
许灵韵道“我知道,少爷当初带我回奉天只是因为我可怜,并不图我什么?我也知道,少爷是想劝我找个好人家,去做人家的正房太太。但是少爷,您没听过一句话。叫宁为英雄妾,不做庸人妻吗?”
张学良道“可是,灵韵你知道吗?咱们且不提我是不是英雄这件事。咱就说说这个,一个人对英雄的崇拜,那是一种崇拜。那个不是爱情。”
张学良还没说完,许灵韵就打断他道“少爷,这些我都知道的。但是,你知道吗?我早就爱上你了,从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你第一次对我笑的时候,还有你去我家,和我娘说话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爱上你了。少爷,我以前不敢告诉你是因为我知道自己配不上你。可是,今天我都快要成为你的妻子了。我不用再考虑了。”
张学良一听这话,好吧。那我就不客气了。慢慢的走过去,随着张学良的脚步声。他清楚的看得见,许灵韵的身体整个都在颤抖。张学良掀起了她的盖头,许灵韵低下了头。但是张学良还是看得到她的连都红透了。
张学良笑道“娘子,那咱们就就寝吧?”许灵韵还有点呆,实在没想到一向在她面前正经非常的张学良怎么突然变成这个样子了。张学良大笑了起来,顺势把许灵韵推倒在床上铺着的鸳鸯戏水的被子上。
鸳鸯戏水,水流潺潺,后来泉水渐明,终止一声高呼。方才云收雨歇。颠鸾倒凤,一夜荒唐。
最后一章
虽然真的不想太监,可是觉得自己还是太嫩了。第一本书,经验实在太差。没有存稿,也没有详细的大纲。只有一个大概的故事构架,就开始了。还有,可能我自己也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过的还不错的人,所以我不喜欢太过YY的书,GC这些处理的也不好。
我是个性格很温和的人,所以不喜欢血腥,不喜欢死亡。大家看我的书就知道了。几次政变其实也没死几个人。
总归还是自己太年轻了。也才19岁,很多事都不是很明白,准备的又不够。匆匆忙忙的上传,结果不仅大家不满意,其实我也有好多地方不满意。
最后,把这个故事讲完吧。
张学良让出了政府的职务,换来的是军队的统治权。然后是中原大战。最后和广东政府协议统一中国。政治上,杨宇霆是张的代言人。此时的中国政府中是分为好几个派别的。**是一个,广东国民党是一个,北洋遗老是一个,最后是本土的东北官员是一个。可以看得出张学良对东北势力是有控制权的,对**也有一定影响,而北洋遗老们对他的感官也不错,所以他会取得政府的支持。
在军队的方面,暗杀,收买,威胁等等手段。张学良会统一军队的。
后面的故事就是对外的扩张了。会和日本打反侵略战,和苏联打反侵略战。然后是大东亚共荣圈,不过这一次是以中国为主导的。在二战中,和德国站在一起,但是劝阻希特勒的种族屠杀,获得许多犹太人的支持,中国愿意把济州岛给他们建立一个犹太国家。
二战的最后是苏联的分裂,东南亚的纷纷独立。德国统一了欧洲大陆。美**队败退回本土。然后三国协议停战。二战结束。
张学良成为唯一的元帅,自己授意部下因为生活作风问题弹劾自己。张学良下野,但是军队是国家的,不是政府的。
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了。
就这样吧,我的处女作,其实浪费了一个真的很不错的题材啊。唉,下一本,好好准备准备。我会卷土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