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 缮性第十六
缮性于俗,俗学以求复其初;滑欲于俗,思以求致其明;谓之蔽蒙之民。
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交相养,
而和理出其性。夫德,和也;道,理也。德无不容,仁也;道无不理,义也;义
明而物亲,忠也;中纯实而反乎情,乐也;信行容体而顺乎文,礼也。礼乐遍行,
则天下乱矣。彼正而蒙己德,德则不冒,冒则物必失其性也。
古之人,在混芒之中,与一世而得澹漠焉。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
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当是时也,
莫之为而常自然。
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农、黄
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德又下衰,及唐、虞始为天下,兴治化之流,氵枭
淳散朴,离道以善,险德以行,然后去性而从于心。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
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
其初。
由是观之,世丧道矣,道丧世矣,世与道交相丧也,道之人何由兴乎世,世
亦何由兴乎道哉!道无以兴乎世,世无以兴乎道,虽圣人不在山林之中,其德隐
矣。
隐,故不自隐。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
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则反一无迹;不当时命
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
古之行身者,不以辩饰知,不以知穷天下,不以知穷德,危然处其所而反其
性已,又何为哉!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识。小识伤德,小行伤道。故曰,正己
而已矣。乐全之谓得志。
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今之所谓得志者,
轩冕之谓也。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寄之,其来不可圉,其
去不可止。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今
寄去则不乐,由是观之,虽乐,未尝不荒也。故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
之倒置之民。
外篇 秋水第十七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
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
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
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尔将可以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
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
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
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
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
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
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
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曏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
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途,故生
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
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观之,
又何以知豪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是信情乎?”
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夫精,小之微也;垺,
大之殷也;故异便。此势之有也。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无形者,数之所不
能分也;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
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
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动不为利,不贱门隶;货财弗争,
不多辞让;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贱贪污;行殊乎俗,不多辟异;为在从
众,不贱佞谄;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戮耻不足以为辱;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
大之不可为倪。闻曰:‘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己。’约分之至也。”
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内,恶至而倪贵贱?恶至而倪小大?”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
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
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豪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以功观之,因
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
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
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睹矣。
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由此观
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
以窒穴,言殊器也;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鸱
鸺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故曰,盖师是而无非,师
治而无乱乎?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
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帝王殊禅,三代殊继。差其时,逆
其俗者,谓之篡夫;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之徒。默默乎河伯!女恶知贵贱
之门,小大之家!”
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吾终奈何?”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无拘而志,与道大蹇。何少
何多,是谓谢施;无一而行,与道参差。严乎若国之有君,其无私德;繇繇乎若
祭之有社,其无私福;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兼怀万物,其孰承
翼?是谓无方。万物一齐,孰短孰长?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虚一
满,不位乎其形。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是所以语大义之
方,论万物之理也。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何为乎,
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
河伯曰:“然则何贵于道邪?”
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
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非谓其薄之也,言察
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故曰,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
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蹢躅而屈伸,反要而语极。”
曰:“何谓天?何谓人?”
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
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
蚿曰:“不然。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
可胜数也。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
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
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
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
风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鱿我亦胜
我。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为大胜者,
唯圣人能之。”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惙。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如
娱也?”
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
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
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
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
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
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公孔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
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言,
汒焉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埳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
“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腑持颐,蹶泥则没足
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
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
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
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
规规然自失也。
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蛟负山,商蚷驰河也,
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与?且
彼方跐黄泉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
反于大通。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
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
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
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途中。”
庄子曰:“住矣!吾将曳尾于途中。”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曰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
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
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
知之濠上也。”
外篇 至乐第十八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就奚
去?奚乐奚恶?
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
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
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
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夫贵者,夜以继
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惽々,久忧不死,
何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烈士为天下见善矣,未足以活身。吾未知善之诚善邪,
诚不善邪?若以为善矣,不足活身;以为不善矣,足以活人。故曰,“忠谏不听,
蹲循勿争。”故夫子胥争之以残其形,不争,名亦不成。诚有善无有哉?
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吾观夫俗之所乐,
举群趣者,誙々然如将不得已,而皆曰乐者,吾未之乐也,亦未之不乐也。果
有乐无有哉?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虽然,无为可以定是非。至乐活身,唯无为几存。请
尝试言之。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芒乎芴乎,
而无从出乎!芴乎芒乎,而无有象乎!万物职职,皆从无为殖。故曰天地无为也
而无不为也,人也孰能得无为哉!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
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
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
而我噭々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
其意蹶蹶然恶之。支离叔曰:“子恶之乎?”
滑介叔曰:“亡,予何恶?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死生为
昼夜。且吾与子观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恶焉!”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
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
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
乎?”
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视子
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
庄子曰:“然。”
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
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
里、知识,子欲之乎?”
髑髅深矉蹙頞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颜渊东之齐,孔子有忧色。子贡下席而问曰:“小子敢问,回东之齐,夫子
有忧色,何邪?”
孔子曰:“善哉汝问!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怀大,
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夫不可损益。吾
恐回与齐侯言尧、舜、黄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农之言。彼将内求于己而不得,
不得则惑,人惑则死。
且女独不闻邪?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
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
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
食之鱿<鱼攸>,随行列而止,委虵而处。彼唯人言之恶闻,奚以夫譊々为乎!
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人卒
闻之,相与还而观之。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
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名止于实,义设于适,是之谓条达而福持。”
列子行食于道从,见百岁髑髅,攓蓬而指之曰:“唯予与汝知而未尝死,
未尝生也。予果养乎?予果欢乎?”
种有几,得水则为,得水土之际则为蛙蠙之衣,生于陵屯则为陵舄,陵舄
得郁栖则为乌足,乌足之根为蛴螬,其叶为胡蝶。胡蝶胥也化而为虫,生于灶下,
其状若脱,其名为鸲掇。鸲掇千日为鸟,其名为乾馀骨。乾馀骨之沫为斯弥,斯
弥为食醯。颐辂生乎食醯,黄軦生乎九猷,瞀芮生乎腐蠸。羊奚比乎不
箰,久竹生青宁,青宁生程,程生马,马生人,人又反入于机。万物皆出于
机,皆入于机。
外篇 达生第十九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养形必
先之以物,物有馀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
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
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则世奚足为哉!虽不足为而不
可不为者,其为不免矣。
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
生则几矣。事奚足弃而生奚足遗?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精复,
与天为一。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形精不亏,是谓能移;
精而又精,反以相天。
子列子问关尹曰:“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慄。请
问何以至于此?”
关尹曰:“是纯气之守也,非知巧果敢之列。居,予语女!凡有貌象声色者,
皆物也,物与物何以相远?夫奚足以至乎先?是形色而已。则物之造乎不形而止
乎无所化,夫得是而穷之者,物焉得而止焉!彼将处乎不淫之度,而藏乎无端之
纪,游乎万物之所终始,壹其性,养其气,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夫若是者,
其天守全,其神无郤,物奚自入焉!
夫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乘亦不知
也,坠亦不知也,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是故忤物而不慴。彼得全于酒而犹
若是,而况得全于天乎?圣人藏于天,故莫之能伤也。复仇者不折镆干,虽有忮
心者不怨飘瓦,是以天下平均。故无攻战之乱,无杀戮之刑者,由此道也。
不开人之天,而开天之天,开天者德生,开人者贼生。不厌其天,不忽于人,
民几乎以其真!”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
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
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颜渊问仲尼曰:“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吾问焉,曰:‘操舟
可学邪?’曰:‘可。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吾
问焉而不吾告,敢问何谓也?”
仲尼曰:“善游者数能,忘水也。若乃夫没人之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彼视
渊若陵,视舟之覆犹其车却也。覆却万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恶往而不暇!以
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歹昬>。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
外重者内拙。”
田开之见周威公,威公曰:“吾闻祝贤学生,吾子与祝贤游,亦何闻焉?”
田开之曰:“开之操拔篲以侍门庭,亦何闻于夫子!”
威公曰:“田子无让,寡人愿闻之。”
开之曰:“闻之夫子曰:‘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
威公曰:“何谓也?”
田开之曰:“鲁有单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
之色;不幸遇饿虎,饿虎杀而食之。有张毅者,高门县薄,无不走也,行年四十
而有内热之病以死。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此二子者,皆
不鞭其后者也。”
仲尼曰:“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三者若得,其名必极。夫畏
途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不亦知乎!人之所
取畏者,衽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
祝宗人玄端以临牢筴,说彘曰:“汝奚恶死?吾将三月牜豢汝,十日戒,三
日齐,藉白茅,加汝肩尻乎雕俎之上,则汝为之乎?”为彘谋,曰不如食以糠糟
而错之牢筴之中,自为谋,则苟生有轩冕之尊,死得于腞楯之上、聚偻之中则
为之。为彘谋则去之,自为谋则取之,所异彘者何也?
桓公田于泽,管仲御,见鬼焉。公抚管仲之手曰:“仲父何见?”对曰:
“臣无所见。”
公反,诶诒为病,数日不出。齐士有皇子告敖者曰:“公则自伤,鬼恶能伤
公!夫忿滀之气,散而不反,则为不足;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
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
桓公曰:“然则有鬼乎?”
曰:“有。沈有履,灶有髻。户内之烦壤,雷霆处之;东北方之下者,倍阿
鲑蠪跃之;西北方之下者,则泆阳处之。水有罔象,丘有峷,山有夔,
野有彷徨,泽有委蛇。”
公曰:“请问委蛇之状何如?”皇子曰:“委蛇,其大如毂,其长如辕,紫
衣而朱冠。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见之者殆乎霸。”
桓公冁然而笑曰:“此寡人之所见者也。”于是正衣冠与之坐,不终日而不
知病之去也。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
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异全
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孔子观于吕梁,县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见一丈
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流而拯之。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
塘下。
孔子从而问焉,曰:“吾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
曰:“亡,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齐俱入,与汩偕出,从
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
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
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放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
然,命也。”
梓庆削木为锯,锯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
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锯,未尝敢以耗气也,
必齐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
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然后入山林,观
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锯,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
疑神者,其是与!”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
而反。
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
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工倕旋而盖规矩,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故其灵台一而不桎。忘足,履之
适也;忘要,带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
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
有孙休者,踵门而诧子扁庆子曰:“休居乡不见谓不脩,临难不见谓不勇;
然而田原不遇岁,事君不遇世,宾于乡里,逐于州部,则胡罪乎天哉?休恶遇此
命也?”
扁子曰:“子独不闻夫至人之自行邪?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
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今汝饰知以惊愚,脩身以
明汙,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汝得全而形躯,具而九窍,无中道夭于聋盲跛蹇
而比于人数,亦幸矣,又何暇乎天之怨哉!子往矣!”
孙子出。扁子入,坐有间,仰天而叹。弟子问曰:“先生何为叹乎?”
扁子曰:“向者休来,吾告之以至人之德,吾恐其惊而遂至于惑也。”
弟子曰:“不然。孙子之所言是邪?先生所言非邪?非固不能惑是。孙子所
言非邪?先生所言是邪?彼固惑而来矣,又奚罪焉!”
扁子曰:“不然。昔者有鸟止于鲁郊,鲁君说之,为具太牢以飨之,奏九韶
以乐之。鸟乃始忧悲眩视,不敢饮食。此之谓以己养养鸟也。若夫以鸟养养鸟者,
宜栖之深林,浮之江湖,食之以委蛇,则平陆而已矣。今休,款启寡闻之民也,
吾告之以至人之德,譬之若载鼷以车马,乐鴳以钟鼓也。彼又恶能无惊乎哉!”
外篇 山木第二十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敢也。问其故,曰:
“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子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
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
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
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
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
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心乎哉!悲夫!弟子志
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市南宜僚见鲁侯,鲁侯有忧色。市南子曰:“君有忧色,何也?”
鲁侯曰:“吾学先王之道,脩先君之业;吾敬鬼尊贤,亲而行之,无须臾离
居;然不免于患,吾是以忧。”
市南子曰:“君之除患之术浅矣!夫丰狐文豹,栖于山林,伏于岩穴,静也;
夜行昼居,戒也;虽饥渴隐约,犹旦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然且不免
于网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今鲁国独非君之皮邪?吾愿君
刳形去皮,洒心去欲,而游于无人之野。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其民愚而
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与而不求其报;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
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其生可乐,其死可葬。吾愿君去国捐俗,与道相辅而行。”
君曰:“彼其道远而险,又有江山,我无舟车,奈何?”
市南子曰:“君无形倨,无留居,以为君车。”
君曰:“彼其道幽远而无人,吾谁与邻?吾无粮,我无食,安得而至焉?”
市南子曰:“少君之费,寡君之欲,虽无粮而乃足。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
望之而不见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穷。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远矣!故有人
者累,见有于人者忧。故尧非有人也,非见有于人也。吾愿去君之累,除君之忧,
而独与道游于大莫之国。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
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
声随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北宫奢为卫灵公赋敛以为钟,为坛乎郭门之外,三月而成上下之县。
王子庆忌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之设?”
奢曰:“一之间,无敢设也。奢闻之,‘既雕既琢,复归于朴。’侗乎其无
识,傥乎其怠疑;萃乎芒乎,其送往而迎来;来者勿禁,往者勿止;从其强梁,
随其曲傅,因其自穷,故朝夕赋敛而毫毛不挫,而况有大途者乎!”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
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
“子恶死乎?”曰:“然。”
任曰:“予尝言不死之道。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
々,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胁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
必取其绪。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
竭。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脩身以明汙,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昔吾
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
众人!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
名;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至人不闻,子何喜哉?”
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
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鸟兽不恶,而况人乎!
孔子问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
于陈蔡之间。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
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
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
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
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
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
离。”
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
加进。
异日,桑雽又曰:“舜之将死,真泠禹曰:‘汝戒之哉!形莫若缘,情
莫若率。缘则不离,率则不劳;不离不劳,则不求文以待形;不求文以待形,固
不待物。’”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
庄子曰:“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
也;此所谓非遭时也。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柟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
其间,虽羿、蓬蒙不能眄睨也。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慄;
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
欲无惫,奚可得邪?此比干之见剖心徵也夫!”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左据槁木,右击槁枝,而歌猋氏之风,有
其具而无其数,有其声而无宫角,木声与人声,犁然有当于人之心。
颜回端拱还目而窥之。仲尼恐其广己而造大也,爱己而造哀也,曰:“回,
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无始而非卒也,人与天一也。夫今之歌者其谁乎?”
回曰:“敢问无受天损易。”
仲尼曰:“饥渴寒暑,穷桎不行,天地之行也,运物之泄也,言与之偕逝之
谓也。为人臣者,不敢去之。执臣之道犹若是,而况乎所以待天乎!”
“何谓无受人益难?”
仲尼曰:“始用四达,爵禄并至而不穷,物之所利,乃非己也,吾命其在外
者也。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吾若取之,何哉!故曰,鸟莫知于鷾鸸,目
之所不宜处,不给视,虽落其实,弃之而走。其畏人也,而袭诸人间,社稷存焉
尔。”
“何谓无始而非卒?”
仲尼曰:“化其万物而不知其禅之者,焉知其所终?焉知其所始?正而待之
而已耳。”
“何谓人与天一邪?”
仲尼曰:“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人之不能有天,性也,圣人晏然体
逝而终矣!”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
而集于栗林。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躩步,执弹而
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
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捐弹而反
走,虞人逐而谇之。
庄周反入,三月不庭。蔺且从而问之:“夫子何为顷间甚不庭乎?”
庄周曰:“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且吾闻诸夫子曰:‘入其
俗,从其令。’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异鹊感吾颡,游于栗林而忘真,栗林虞
人以吾为戮,吾所以不庭也。”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
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
吾不知其恶也。”
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飞.叶.书.城FeiУè.СС
外篇 田子方第二十一
田子方侍坐于魏文侯,数称谿工。
文侯曰:“谿工,子之师邪?”
子方曰:“非也,无择之里人也;称道数当,故无择称之。”
文侯曰:“然则子无师邪?”
子方曰:“有。”
曰:“子之师谁邪?”
子方曰:“东郭顺子。”
文候曰:“然则夫子何故未尝称之?”
子方曰:“其为人也真,人貌而天,虚缘而葆真,清而容物。物无道,正容
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无择何足以称之!”
子方出,文侯傥然终日不言,召前立臣而语之曰:“远矣,全德之君子!始
吾以圣知之言仁义之行为至矣,吾闻子方之师,吾形解而不欲动,口钳而不欲言。
吾所学者直土梗耳,夫魏真为我累耳!”
温伯雪子适齐,舍于鲁。鲁人有请见之者,温伯雪子曰:“不可。吾闻中国
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吾不欲见也。”
至于齐,反舍于鲁,是人也又请见。温伯雪子曰:“往也蕲见我,今也又蕲
见我,是必以有以振我也。”
出而见客,入而叹。明日见客,又入而叹。其仆曰:“每见之客也,必入而
叹,何耶?”
曰:“吾固告子矣:‘中国之民,明乎礼义而陋乎知人心。’昔之见我者,
进退一成规,一成矩,从容一若龙,一若虎。其谏我也似子,其道我也似父,是
以叹也。”
仲尼见之而不言。子路曰:“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见之而不言,何邪?”
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颜渊问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
而回瞠若乎后矣!”
夫子曰:“回,何谓邪?”
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趋,亦趋也;夫子辩,亦辩
也;夫子驰,亦驰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者,夫
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无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
仲尼曰:“恶!可不察与!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日出东方而入
于西极,万物莫不比方,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后成功,是出则存,是入则亡。万
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尽,效物而动,
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终;薰然其成形,知命不能规乎其前,丘以是日徂。
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女殆著乎吾所以著也。彼已尽矣,而
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亦甚忘。虽然,女奚
患焉!虽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
孔子见老聃,老聃新沐,方将被发而干,{埶心}然似非人。孔子便而待之,
少焉见,曰:“丘也眩与,其信然与?向者先生形体掘若槁木,似遗物离人而立
于独也。”
老聃曰:“吾游心于物之初。”
孔子曰:“何谓邪?”
曰:“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尝为汝议乎其将。至阴肃肃,至
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为之纪而莫见其
形。消息满虚,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为,而莫见其功。生有所乎萌,死
有所乎归,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非是也,且孰为之宗!”
孔子曰:“请问游是。”
老聃曰:“夫得是,至美至乐也,得至美而游乎至乐,谓之至人。”
孔子曰:“愿闻其方。”
曰:“草食之兽不疾易薮,水生之虫不疾易水,行小变而不失其大常也,喜
怒哀乐不入于胸次。夫天下也者,万物之所一也。得其所一而同焉,则四支百体
将为尘垢,而死生终始将为昼夜而莫之能滑,而况得丧祸福之所介乎!弃隶者若
弃泥途,知身贵于隶也,贵在于我而不失于变。且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夫孰足以
患心!已为道者解乎此。”
孔子曰:“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古之君子,孰能脱焉?”
老聃曰:“不然。夫水之于汋也,无为而才自然矣。至人之于德也,不修
而物不能离焉,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脩焉!”
孔子出,以告颜回曰:“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与!微夫子之发吾覆也,吾
不知天地之大全也。”
庄子见鲁哀公。哀公曰:“鲁多儒士,少为先生方者。”
庄子曰:“鲁少儒。”
哀公曰:“举鲁国而儒服,何谓少乎?”
庄子曰:“周闻之,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履句屦者,知地形;缓佩玦者,
事至而断。君子有其道者,未必为其服也;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公固以为
不然,何不号于中国曰:‘无此道而服此服者,其罪死!’”
于是哀公号之五日,而鲁国无敢儒服者,独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门。公即
召而问以国事,千转万变而不穷。
庄子曰:“以鲁国而儒者一人耳,可谓多乎?”
百里奚爵禄不入于心,故饭牛而牛肥,使秦穆公忘其贱,与之政也。有虞氏
死生不入于心,故足以动人。
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
儃々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臝。君曰:“可矣,
是真画者也。”
文王观于臧,见一丈夫钓,而其钓莫钓;非持其钓有钓者也,常钓也。
文王欲举而授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终而释之,而不忍百姓之无
天也。于是旦而属之大夫曰:“昔者寡人梦见良人,黑色而<冉页>,乘驳马而偏
朱蹄,号曰:‘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瘳乎!’”
诸大夫蹴然曰:“先君王也。”
文王曰:“然则卜之。”
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无它,又何卜焉!”
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
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斔斛不敢入于四竟。列士坏植散群,则尚同也;长
官者不成德,则同务也;斔斛不敢入于四竟,则诸侯无二心也。
文王于是焉以为大师,北面而问曰:“政可以及天下乎?”臧丈人昧然而不
应,泛然而辞,朝令而夜遁,终身无闻。
颜渊问于仲尼曰:“文王其犹未邪?又何以梦为乎?”
仲尼曰:“默,汝无言!夫文王尽之也,而又何论刺焉!彼直以循斯须也。”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
寓。当是时也,犹象人也。
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
之渊,若能射乎?”
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
而进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
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
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
肩吾问于孙叔敖曰:“子三为令尹而不荣华,三去之而无忧色。吾始也疑子,
今视子之鼻间栩栩然,子之用心独奈何?”
孙叔敖曰:“吾何以过人哉!吾以其来不可却也,其去不可止也,吾以为得
失之非我也,而无忧色而已矣。我何以过人哉!且不知其在彼乎,其在我乎?其
在彼邪?亡乎我;在我邪?亡乎彼。方将踌躇,方将四顾,何暇至乎人贵人贱哉!”
仲尼闻之曰:“古之真人,知者不得说,美人不得滥,盗人不得劫,伏戏、
黄帝不得友。死生亦大矣,而无变乎己,况爵禄乎!若然者,其神经乎大山而无
介,入乎渊泉而不濡,处卑细而不惫,充满天地,既以与人,己愈有。”
楚王与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
丧吾存。夫‘凡之亡不足以丧吾存’,则楚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观之,则凡未
始亡而楚未始存也。”
外篇 知北游第二十二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
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
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
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孤阕之上,而睹狂屈焉。知以之言也问于狂屈。
狂屈曰:“唉!予知之,将语若。”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
知不得问,反于帝宫,见黄帝而问焉。黄帝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
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
知问黄帝曰:“我与若知之,彼与彼不知也,其孰是邪?”
黄帝曰:“彼无为谓真是也,狂屈似之;我与汝终不近也。夫知者不言,言
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
伪也。故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道
之华而乱之首也。’故曰,‘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
为也。’今已为物也,欲复归根,不亦难乎!其易也,其唯大人乎!
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
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
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
知谓黄帝曰:“吾问无为谓,无为谓不应我,非不我应,不知应我也。吾问
狂屈,狂屈中欲告我而不我告,非不我告,中欲告而忘之也。今予问乎若,若知
之,奚故不近?”
黄帝曰:“彼其真是也,以其不知也;此其似之也,以其忘之也;予与若终
不近也,以其知之也。”
狂屈闻之,以黄帝为知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
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今彼神明至精,与彼百化,物已死生方圆,莫知其根也,扁然而万物自古以
固存。六合为巨,未离其内;秋豪为小,待之成体。天下莫不沉浮,终身不故;
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惽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
之谓本根,可以观于天矣。
齧缺问道乎被衣,被衣曰:“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
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言
未卒,齧缺睡寐。被衣大说,行歌而去之,曰:“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
知,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与谋。彼何人哉!”
舜问乎丞曰:“道可得而有乎?”
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
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
曰:“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
之委顺也;孙子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行不知所往,处不知所持,食不知
所味。天地之强阳气也,又胡可得而有邪!”
孔子问于老聃曰:“今日晏闲,敢问至道。”老聃曰:“汝齐戒,疏{艹瀹}
而心,澡雪而精神,掊击而知!夫道,窅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
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
生,故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
也。邀于此者,四肢彊,思虑恂达,耳目聪明。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天不
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与!
且夫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圣人以断之矣。若夫益之而不加益,损之而
不加损者,圣人之所保也。渊渊乎其若海,魏魏乎其终则复始也,运量万物而不
匮。则君子之道,彼其外与!万物皆往资焉而不匮,此其道与!
中国有人焉,非阴非阳,处于天地之间,直且为人,将反于宗。自本观之,
生者,喑醷物也。虽有寿夭,相去几何?须臾之说也。奚足以为尧、桀之是非!
果蓏有理,人伦虽难,所以相齿。圣人遭之而不违,过之而不守。调而应之,德
也;偶而应之,道也;帝之所兴,王之所起也。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
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弢,堕其天{失衣},
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
知也,非将至之所务也,此众人之所同论也。彼至则不论,论则不至。明见无值,
辩不若默。道不可闻,闻不若塞。此之谓大得。”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
庄子曰:“无所不在。”
东郭子曰:“期而后可。”
庄子曰:“在蝼蚁。”
曰:“何其邪?”
曰:“在稊稗。”
曰:“何其愈下邪?”
曰:“在瓦甓。”
曰:“何其愈甚邪?”
曰:“在屎溺。”
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犭希
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异名
同实,其指一也。
尝相与游乎无何有之宫,同合而论,无所终穷乎!尝相与无为乎!澹而静乎!
漠而清乎!调而闲乎!寥已吾志,无往焉而不知其所至。去而来而不知其所止,
吾已往来焉而不知其所终;彷徨乎冯闳,大知入焉而不知其所穷。物物者与物无
际,而物有际者,所谓物际者也;不际之际,际之不际者也。谓盈虚衰杀,彼为
盈虚非盈虚,彼为衰杀非衰杀,彼为本末非本末,彼为积散非积散也。”
妸荷甘与神农同学于老龙吉。神农隐几阖户昼瞑,妸荷甘日中户而入曰:
“老龙死矣!”神农隐几拥杖而起,嚗然放杖而笑,曰:“天知予僻陋慢訑,
故弃予而死。已矣夫子!无所发予之狂言而死矣夫!”
弇堈吊闻之,曰:“夫体道者,天下之君子所系焉。今于道,秋豪之端万
分未得处一焉,而犹知藏其狂言而死,又况夫体道者乎!视之无形,听之无声,
于人之论者,谓之冥冥,所以论道,而非道也。”
于是泰清问乎无穷曰:“子知道乎?”无穷曰:“吾不知。”
又问乎无为。无为曰:“吾知道。”
曰:“子之知道,亦有数乎?”
曰:“有。”
曰:“其数若何?”
无为曰:“吾知道之可以贵,可以贱,可以约,可以散,此吾所以知道之数
也。”
泰清以之言也问乎无始曰:“若是,则无穷之弗知与无为之知,孰是而孰非
乎?”
无始曰:“不知深矣,知之浅矣;弗知内矣,知之外矣。”
于是泰清中而叹曰:“弗知乃知乎!知乃不知乎!孰知不知之知?”
无始曰:“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
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
无始曰:“有问道而应之者,不知道也。虽问道者,亦未闻道。道无问,问
无应。无问问之,是问穷也;无应应之,是无内也。以无内待问穷,若是者,外
不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大初,是以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
光曜问乎无有曰:“夫子有乎?其无有乎?”
光曜不得问,而孰视其状貌,窅然空然,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
之而不得也。
光曜曰:“至矣!其孰能至此乎!予能有无矣,而未能无无也;及为无有矣,
何从至此哉!”
大马之捶钩者,年八年矣,而不失豪芒。大马曰:“子巧与?有道与?”
曰:“臣有守也。臣之年二十而好捶钩,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是用之
者,假不用者也以长得其用,而况乎无不用者乎!物孰不资焉!”
冉求问于仲尼曰:“未有天地可知邪?”
仲尼曰:“可。古犹今也。”
冉求失问而退,明日复见,曰:“昔者吾问‘未有天地可知乎?’夫子曰:
‘可。古犹今也。’昔日吾昭然,今日吾昧然,敢问何谓也?”
仲尼曰:“昔之昭然也,神者先受之;今之昧然也,且又为不神者求邪?无
古无今,无始无终。未有子孙而有子孙,可乎?”
冉求未对。仲尼曰:“已矣,未应矣!不以生生死,不以死死生。死生有待
邪?皆有所一体。有先天地生者物邪?物物者非物,物出不得先物也,犹其有物
也。犹其有物也,无已。圣人之爱人也终无已者,亦乃取于是者也。”
颜渊问乎仲尼曰:“回尝闻诸夫子曰:‘无有所将,无有所迎。’回敢问其
游。”
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与物化者,一
不化者也。安化安不化,安与之相靡,必与之莫多。犭希韦氏之囿,黄帝之圃,
有虞氏之宫,汤武之室。君子之人,若儒墨者师,故以是非相 也,而况今
之人乎!圣人处物不伤物。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唯无所伤者,为能与人相
将迎。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乐未毕也,哀又继之。哀乐之来,
吾不能御,其去弗能止。悲夫,世人直为物逆旅耳!夫知遇而不知所不遇,知能
能而不能所不能。无知无能者,固人之所不免也。夫务免乎人之所不免者,岂不
亦悲哉!至言去言,至为去为。齐知之所知,则浅矣。”
杂篇 庚桑楚第二十三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
之,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壤。畏垒
之民相与言曰:“庚桑之子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
馀。庶几其圣人乎!子胡不相与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乎?”
庚桑子闻之,南面而不释然。弟子异之。庚桑子曰:“弟子何异于予?夫春
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夫春与秋,岂无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吾闻
至人,尸居环堵之室,而百姓猖狂不知所如往。今以畏垒之细民而窍窍焉欲俎豆
予于贤人之间,我其杓之人邪!吾是以不释于老聃之言。”
弟子曰:“不然。夫寻常之沟,巨鱼无所还其体,而鲵鱿为之制;步仞之丘
陵,巨兽无所隐其躯,而{薛女}狐为之祥。且夫尊贤授能,先善与利,自古尧、
舜以然,而况畏垒之民乎!夫子亦听矣!”
庚桑子曰:“小子来!夫函车之兽,介而离山,则不免于网罟之患;吞舟之
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故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夫全其形生之人,藏
其身也,不厌深眇而已矣。
且夫二子者,又何足以称扬哉!是其于辩也,将妄凿垣墙而殖蓬蒿也。简发
而栉,数米而炊,窃窃乎又何足以济世哉!举贤则民相轧,任和则民相盗。之数
物者,不足以厚民。民之于利甚勤,子有杀父,臣有杀君,正昼为盗,日中穴
阫。吾语女,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间,其末存乎千世之后。千世之后,
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
南荣趎蹴然正坐曰:“若趎之年者已长矣,将恶乎托业以及此言邪?”
庚桑子曰:“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若此三年,则可以及此言
矣。”
南荣趎曰:“目之与形,吾不知其异也,而盲者不能自见;耳之与形,
吾不知其异也,而聋者不能自闻;心之与形,吾不知其异也,而狂者不能自得。
形之与形亦辟矣,而物或间之邪,欲相求而不能相得?今谓趎曰:‘全汝形,
抱汝生,勿使汝思虑营营。’趎勉闻道达耳矣!”
庚桑子曰:“辞尽矣。曰奔蜂不能化藿蠋, 越鸡不能伏鹄卵,鲁鸡固能矣。
鸡之与鸡,其德非不同也,有能与不能者,其才固有巨小也。今吾才小,不足以
化子。子胡不南见老子!”
南荣趎赢粮,七日七夜至老子之所。
老子曰:“子自楚之所来乎?”南荣趎曰:“唯。”
老子曰:“子何与人偕来之众也?”南荣趎惧然顾其后。
老子曰:“子不知吾所谓乎?”
南荣趎俯而惭,仰而叹曰:“今者吾忘吾答,因失吾问。”
老子曰:“何谓也?”
南荣趎曰:“不知乎?人谓我朱愚。知乎?反愁我躯。不仁则害人,仁
则反愁我身;不义则伤彼,义则反愁我己。我安逃此而可?此三言者,趎之
所患也,愿因楚而问之。”
老子曰:“向吾见若眉睫之间,吾因以得汝矣,今汝又言而信之。若规规然
若丧父母,揭竿而求诸海也。女亡人哉,惘惘乎!汝欲反汝性情而无由入,可怜
哉!”
南荣趎请入就舍,召其所好,去其所恶,十日自愁,复见老子。
老子曰:“汝自洒濯,熟哉郁郁乎!然而其中津津乎犹有恶也。夫外韄者
不可繁而捉,将内揵;内韄者不可缪而捉,将外揵。外内韄者,道德不
能持,而况放道而行者乎!”
南荣趎曰:“ 里人有病,里人问之,病者能言其病,然其病,病者犹
未病也。若趎之闻大道,譬犹饮药以加病也。趎愿闻卫生之经而已矣。”
老子曰:“卫生之经,能抱一乎?能勿失乎?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能止乎?
能已乎?能舍诸人而求诸己乎?能翛然乎?能侗然乎?能儿子乎?儿子终日嗥而
嗌不嗄,和之至也;终日握而手不掜,共其德也;终日视而目不瞚,偏不在
外也。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为,与物委蛇,而同其波。是卫生之经已。”
南荣趎曰:“然则是至人之德已乎?”
曰:“非也。是乃所谓冰解冻释者,能乎?夫至人者,相与交食乎地而交乐
乎天,不以人物利害相撄,不相与为怪,不相与为谋,不相与为事,翛然而往,
侗然而来。是谓卫生之经已。”
曰:“然则是至乎?”
曰:“未也。吾固告汝曰:‘能儿子乎?’儿子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身
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若是者,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无有,恶有人灾也!”
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发乎天光者,人见其人,物见其物。人有脩者,乃今
有恒;有恒者,人舍之,天助之。人之所舍,谓之天民;天之所助,谓之天子。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
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若有不即是者,天钧败之。
备物以将形,藏不虞以生心,敬中以达彼,若是而万恶至者,皆天也,而非
人也,不足以滑成,不可内于灵台。灵台者有持,而不知其所持,而不可持者也。
不见其诚己而发,每发而不当,业入而不舍,每更为失。为不善乎显明之中
者,人得而诛之;为不善乎幽闲之中者,鬼得而诛之。明乎人,明乎鬼者,然后
能独行。
券内者,行乎无名;券外者,志乎期费。行乎无名者,唯庸有光;志乎期费
者,唯贾人也,人见其跂,犹之魁然。与物穷者,物入焉;与物且者,其身之不
能容,焉能容人!不能容人者无亲,无亲者尽人。兵莫憯于志,镆铘为下;寇莫
大于阴阳,无所逃于天地之间。非阴阳贼之,心则使之也。
道通,其分也,其成也毁也。所恶乎分者,其分也以备;所以恶乎备者,其
有以备。故出而不反,见其鬼;出而得,是谓得死。灭而有实,鬼之一也。以有
形者象无形者而定矣。
出无本,入无窍,有实而无乎处,有长而无乎本剽,有所出而无窃者有实。
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
乎入,入出而无见其形,是谓天门。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
有为有,必出乎无有,而无有一无有。圣人藏乎是。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费可以
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将以生为丧也,以死为反也,是以分已。其次曰始无有,
既而有生,生俄而死;以无有为首,以生为体,以死为尻;孰知有无死生之一守
者,吾与之为友。是三者虽异,公族也。昭景也,著戴也;甲氏也,著封也,非
一也。
有生,黬也,披然曰移是。尝言移是,非所言也。虽然,不可知者也。
腊者之有膍胲,可散而不可散也;观室者周于寝庙,又适其偃焉,为是举移
是。
请常言移是。是以生为本,以知为师,因以乘是非;果有名实,因以己为质;
使人以为己节,因以死偿节。若然者,以用为知,以不用为愚,以彻为名,以穷
为辱。移是,今之人也,是蜩与学鸠同于同也。
蹍市人之足,则辞以放骜,兄则以妪,大亲则已矣。故曰,至礼有不人,
至义不物,至知不谋,至仁无亲,至信辟金。
彻志之勃,解心之谬,去德之累,达道之塞。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
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
塞道也。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
也。道者,德之钦也;生者,德之光也;性者,生之质也。性之动,谓之为;为
之伪,谓之失。知者,接也;知者,谟也;知者之所不知,犹睨也。动以不得已
之谓德,动无非我之谓治,名相反而实相顺也。
羿工乎中微而拙乎使人无己誉。圣人工乎天而拙乎人。夫工乎天而俍乎人
者,唯全人能之。唯虫能虫,唯虫能天。全人恶天?恶人之天?而况吾天乎人乎!
一雀适羿,羿必得之,威也;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是故汤以胞人笼
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笼百里奚。是故非以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无有也。
介者拸画,外非誉也;胥靡登高而不惧,遗死生也。夫复謵不馈而忘人,
忘人,因以为天人矣。故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出怒
不怒,则怒出于不怒矣;出为无为,则为出于无为矣。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
有为也。欲当则缘于不得已,不得已之类,圣人之道。
杂篇 徐无鬼第二十四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
见于寡人。”
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
情病矣;君将黜耆欲,掔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劳于我!”武侯
超然不对。
少焉,徐无鬼曰:“尝语君,吾相狗也。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德也;中之
质若视日,上之质若亡其一。吾相狗,又不若吾相马也。吾相马,直者中绳,曲
者中钩,方者中矩,圆者中规,是国马也,而未若天下马也。天下马有成材,若
恤若失,若丧其一,若是者,超轶绝尘,不知其所。”武侯大悦而笑。
徐无鬼出,女商曰:“先生独何以说吾君乎?吾所以说吾君者,横说之则以
《诗》、《书》、《礼》、《乐》,从说之以《金板》、《六弢》,奉事而大有
功者不可为数,而吾君未尝启齿。今先生何以说吾君,使吾君说若此乎?”
徐无鬼曰:“吾直告之吾相狗马耳。”
女商曰:“若是乎?”
曰:“子不闻夫越之流人乎?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去国旬月,见所尝
见于国中者喜;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滋久,思人滋深乎?夫逃
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又况乎昆弟
亲戚之謦欬其侧者乎?久矣夫莫以真人之言謦欬吾君之侧乎!”
徐无鬼见武侯,武侯曰:“先生居山林,食芧栗,厌葱韭,以宾寡人,久矣
夫!今老邪?其欲干酒肉之味邪?其寡人亦有社稷之福邪?”
徐无鬼曰:“无鬼生于贫贱,未尝敢饮食君之酒肉,将来劳君也。”
君曰:“向哉,奚劳寡人?”
曰:“劳君之神与形。”
武侯曰:“何谓邪?”
徐无鬼曰:“天地之养也一,登高不可以为长,居下不可以为短。君独为万
乘之主,以苦一国之民,以养耳目鼻口,夫神者不自许也。夫神者,好和而恶奸;
夫奸,病也,故劳之。唯君所病之,何也?”
武侯曰:“欲见先生久矣。吾欲爱民而为义偃兵,其可乎?”
徐无鬼曰:“不可。爱民,害民之始也;为义偃兵,造兵之本也;君自此为
之,则殆不成。凡成美,恶器也;君虽为仁义,几且伪哉!形固造形,成固有伐,
变固外战。君亦必无盛鹤列于丽谯之间,无徒骥于锱坛之宫,无藏逆于得,无以
巧胜人,无以谋胜人,无以战胜人。夫杀人之士民,兼人之土地,以养吾私与吾
神者,其战不知孰善?胜之恶乎在?君若勿已矣,脩胸中之诚,以应天地之情而
勿撄。夫民死已脱矣,君将恶乎用夫偃兵哉!”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阍、
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途。
适遇牧马童子,问途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
予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
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
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虽然,请问为天下。”小童辞。
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
已矣!”
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知士无思虑之变则不乐,辩士无谈说之序则不乐,察士无凌谇之事则不乐,
皆囿于物也。
招世之士兴朝,中民之士荣官,筋力之士矜难,勇敢之士奋患,兵革之士乐
战,枯槁之士宿名,法律之士广治,礼教之士敬容,仁义之士贵际。农夫无草莱
之事则不比,商贾无市井之事则不比。庶人有旦暮之业则劝,百工有器械之巧则
壮。钱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夸者悲。势物之徒乐变,遭时有所用,不能
无为也。此皆顺比于岁,不物于易者也,驰其形性,潜之万物,终身不反,悲夫!
庄子曰:“射者非前期而中,谓之善射,天下皆羿也,可乎?”
惠子曰:“可。”
庄子曰:“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天下皆尧也,可乎?”
惠子曰:“可。”
庄子曰:“然则儒墨杨秉四,与夫子为五,果孰是邪?或者若鲁遽者邪?其
弟子曰:‘我得夫子之道矣,吾能冬爨鼎而夏造冰矣。’鲁遽曰:‘是直以阳召
阳,以阴召阴,非吾所谓道也。吾示子乎吾道。’于是乎为之调瑟,废一于堂,
废一于室,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夫或改调一弦,于五音无当也,鼓
之,二十五弦皆动,未始异于声,而音之君已。且若是者邪?”
惠子曰:“今乎儒墨杨秉,且方与我以辩,相拂以辞,相镇以声,而未始吾
非也,则奚若矣?”
庄子曰:“齐人蹢子于宋者,其命阍也不以完,其求钅幵钟也以束缚,其
求唐子也而未始出域,有遗类矣!夫楚人寄而蹢阍者,夜半于无人之时而与舟
人斗,未始离于岑而足以造于怨也。”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
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
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管仲有病,桓公问之,曰:“仲父之病病矣,可不讳云,至于大病,则寡人
恶乎属国而可?”
管仲曰:“公谁欲与?”
公曰:“鲍叔牙。”
曰:“不可。其为人洁廉善士也,其于不己若者不比之,又一闻人之过,终
身不忘。使之治国,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其得罪于君也,将弗久矣!”
公曰:“然则孰可?”
对曰:“勿已,则隰朋可。其为人也,上忘而下畔,愧不若黄帝而哀不已若
者。以德分人谓之圣,以财分人谓之贤。以贤临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贤下人,
未有不得人者也。其于国有不闻也,其于家有不见也。勿已,则隰朋可。”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于深蓁。有一狙焉,
委蛇攫抓,见巧于王。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
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
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助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
国人称之。
南伯子綦隐几而坐,仰天而嘘。颜成子入见曰:“夫子,物之尤也。形固可
使若槁骸,心固可使若死灰乎?”
曰:“吾尝居山穴之中矣。当是时也,田禾一睹我,而齐国之众三贺之。我
必先之,彼固知之;我必卖之,彼故鬻之。若我而不有之,彼恶得而知之?若我
而不卖之,彼恶得而鬻之?嗟乎!我悲人之自丧者,吾又悲夫悲人者,吾又悲夫
悲人之悲者,其后而日远矣。”
仲尼之楚,楚王觞之,孙叔傲执爵而立,市南宜僚受酒而祭曰:“古之人乎!
于此言已。”
曰:“丘也闻不言之言矣,未之尝言,于此乎言之。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
难解,孙叔敖甘寝秉羽而郢人投兵。丘愿有喙三尺。”
彼之谓不道之道,此之谓不言之辩,故德总乎道之所一。而言休乎知之所不
知,至矣。道之所一者,德不能同也;知之所不能知者,辩不能举也。名若儒墨
而凶矣。故海不辞东流,大之至也;圣人并包天地,泽及天下,而不知其谁氏。
是故生无爵,死无谥,实不聚,名不立,此之谓大人。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
善言为贤,而况为大乎!夫为大不足以为大,而况为德乎!夫大备矣,莫若天地;
然奚求焉,而大备矣。知大备者,无求,无失,无弃,不以物易己也。反己而不
穷,循古而不摩,大人之诚。
子綦有八子,陈诸前,召九方歅曰:“为我相吾子,孰为祥?”
九方歅曰:“梱也为祥。”子綦瞿然喜曰:“奚若?”曰:“梱也将
与国君同食以终其身。”
子綦索然出涕曰:“吾子何为以至于是极也!”
九方歅曰:“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父母乎!今夫子闻之而泣,
是御福也。子则祥矣,父则不祥。”
子綦曰:“歅,汝何足以识之,而梱祥邪?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
何知其所自来?吾未尝为牧而牂生于奥,未尝好田而鹑生于{宀夭},若勿怪,何
邪?吾所与吾子游者,游于天地。吾与之邀乐于天,吾与之邀食于地;吾不与之
为事,不与之为谋,不与之为怪;吾与之乘天地之诚而不以物与之相撄,吾与之
一委蛇而不与之为事所宜。今也然有世俗之偿焉!凡有怪征者,必有怪行,殆乎,
非我与吾子之罪,几天与之也!吾是以泣也。”
无几何而使梱之于燕,盗得之于道,全而鬻之则难,不若刖之则易,于是
乎刖而鬻之于齐,适当渠公之街,然食肉而终。
齧缺遇许由,曰:“子将奚之?”
曰:“将逃尧。”
曰:“奚谓邪?”曰:“夫尧,畜畜然仁,吾恐其为天下笑。后世其人与人
相食与!夫民,不难聚也;爱之则亲,利之则至,誉之则劝,致其所恶则散。爱
利出乎仁义,捐仁义者寡,利仁义者众。夫仁义之行,唯且无诚,且假乎禽贪者
器。是以一人之断制利天下,譬之犹一覕也。夫尧知贤人之利天下也,而不
知其贼天下也。夫唯外乎贤者知之矣。”
有暖姝者,有濡需者,有卷娄者。
所谓暖姝者,学一先生之言,则暖暖姝姝而私自说也,自以为足矣,而未知
未始有物也,是以谓暖姝者也。
濡需者,豕虱是也,择疏鬛自以为广宫大囿,奎踬曲隈,乳间股脚,自以为
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而己与豕俱焦也。此以域进,此以
域退,此其所谓濡需者也。
卷娄者,舜也。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羊肉膻也。舜有膻行,百姓悦之,
故三徙成都,至邓之虚而十有万家。尧闻舜之贤,举之童土之地,曰冀得其来之
泽。舜举乎童土之地,年齿长矣,聪明衰矣,而不得休归,所谓卷娄者也。
是以神人恶众至,众至则不比,不比则不利也。故无所甚亲,无所甚疏,抱
德炀和以顺天下,此谓真人。于蚁弃知,于鱼得计,于羊弃意。以目视目,以耳
听耳,以心复心。若然者,其平也绳,其变也循。古之真人,以天待人,不以人
入天,古之真人,得之也生,失之也死;得之也死,失之也生。
药也其实,堇也,桔便也,鸡<广雍>也,豕零也,是时为帝者也,何可胜言!
句践也以甲楯三千栖于会稽。唯种也能知亡之所以存,唯种也不知其身之所
以愁。故曰,鸱目有所适,鹤胫有所节,解之也悲。
故曰,风之过河也有损焉,日之过河也有损焉。请只风与日相与守河,而河
以为未始其撄也,恃源而往者也。故水之守士也审,影之守人也审,物之守物也
审。
故目之于明也殆,耳之于聪也殆,心之于殉也殆。凡能其于府也殆,殆之成
也不给改。祸之长也兹萃,其反也缘功,其果也待久。而人以为己宝,不亦悲乎!
故有亡国戮民无已,不知问是也。
故足之于地也践,虽践,恃其所不蹍而后善博也;人之于知也少,虽少,
恃其所不知而后知天之所谓也。知大一,知大阴,知大目,知大钧,知大方,知
大信,知大定,至矣。大一通之,大阴解之,大目视之,大均缘之,大方体之,
大信稽之,大定持之。
尽有天,循有照,冥有枢,始有彼。则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其知之也似不
知之也,不知而后知之。其问之也,不可以有崖,而不可以无崖。颉滑有实,古
今不代,而不可以亏,则可不谓有大扬搉乎!阖不亦问是已,奚惑然为!以不
惑解惑,复于不惑,是尚大不惑。
杂篇 则阳第二十五
则阳游于楚,夷节言之于王,王未之见,夷节归。
彭阳见王果曰:“夫子何不谭我于王?”
王果曰:“我不若公阅休。”
彭阳曰:“公阅休奚为者邪?”
曰:“冬则擉鳖于江,夏则休乎山樊。有过而问者,曰:‘此予宅也。’
夫夷节已不能,而况我乎!吾又不若夷节。夫夷节之为人也,无德而有知,不自
许,以之神其交固,颠冥乎富贵之地,非相助以得,相助消也。夫冻者假衣于春,
暍者反冬乎冷风。夫楚王之为人也,形尊而严;其于罪也,无赦如虎;非夫佞人
正德,其孰能桡焉!
故圣人,其穷也使家人忘其贫,其达也使王公忘爵禄而化卑。其于物也,与
之为娱矣;其于人也,乐物之通而保己焉;故或不言而饮人以和,与人并立而使
人化。父子之宜,彼其乎归居,而一闲其所施。其于人心者若是其远也。故曰待
公阅休。”
圣人达绸缪,周尽一体矣,而不知其然,性也。复命摇作而以天为师,人则
从而命之也。忧乎知而所行恒无几时,其有止也若之何!生而美者,人与之鉴,
不告则不知其美于人也。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其可喜也终无
已,人之好之亦无已,性也。圣人之爱人也,人与之名,不告则不知其爱人也。
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其爱人也终无已,人之安之亦无已,性
也。
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
闻闻者也,以十仞之台县众闲者也。
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日与物化者,一不化者
也,阖尝舍之!夫师天而不得师天,与物皆殉,其以为事也若之何?夫圣人未始
有天,未始有人,未始有始,未始有物,与世偕行而不替,所行之备而不洫,其
合之也若之何?汤得其司御门尹登恒为之傅之,从师而不囿;得其随成,为之司
其名;之名嬴法,得其两见。仲尼之尽虑,为之傅之。容成氏曰:“除日无岁,
无内无外。”
魏莹与田侯牟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
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
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忌也出
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
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
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不可听也。”
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
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
君曰:“然则若何?”
曰:“君求其道而已矣!”
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
曰:“然。”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
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君曰:“噫!其虚言与?”
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
君曰:“无穷。”
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
君曰:“然。”
曰:“能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
君曰:“无辩。”
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客出,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
当之。”
惠子曰:“夫吹管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尧、舜,人之
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孔子之楚,舍于蚁丘之浆。其邻有夫妻臣妾登极者,子路曰:“是稯々何
为者邪?”
仲尼曰:“是圣人仆也。是自埋于民,自藏于畔。其声销,其志无穷,其口
虽言,其心未尝言,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沈者也,是其市南宜僚邪?”
子路请往召之。
孔子曰:“已矣!彼知丘之著于己也,知丘之适楚也,以丘为必使楚王之召
己也,彼且以丘为佞人也。夫若然者,其于佞人也羞闻其言,而况亲见其身乎!
而何以为存?”
子路往视之,其室虚矣。
长梧封人问子牢曰:“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昔予为禾,耕而卤
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予来年变齐,深
其耕而熟耰之,其禾蘩以滋,予终年厌飧。”
庄子闻之曰:“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多以似封人之所谓,遁其天,离其
性,灭其情,亡其神,以众为。故卤莽其性者,欲恶之孽,为性萑苇蒹葭,始萌
以扶吾形,寻擢吾性;并溃漏发,不择所出,漂疽疥痈,内热溲膏是也。”
柏矩学于老聃,曰:“请之天下游。”老聃曰:“已矣!天下犹是也。”
又请之,老聃曰:“汝将何始?”
曰:“始于齐。”
至齐,见辜人焉推而强之,解朝服而幕之,号天而哭之曰:“子乎子乎!天
下有大菑,子独先离之,曰莫为盗!莫为杀人!荣辱立,然后睹所病;货财聚,
然后睹所争。今立人之所病,聚人之所争,穷困人之身使无休时,欲无至此,得
乎!古之君人者,以得为在民,以失为在己;以正为在民,以枉为在己;故一形
有失其形者,退而自责。今则不然。匿为物而愚不识,大为难而罪不敢,重为任
而罚不胜,远其途而诛不至。民知力竭,则以伪继之,日出多伪,士民安取不伪!
夫力不足则伪,知不足则欺,财不足则盗。盗窍之行,于谁责而可乎?”
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尝不始于是之而卒诎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谓
是之非五十九非也。万物有乎生而莫见其根,有乎出而莫见其门。人皆尊其知之
所知而莫知恃其知之所不知而后知,可不谓大疑乎!已乎已乎!且无所逃。此所
谓然与,然乎?
仲尼问于大史大弢、伯常骞、犭希韦曰:“夫卫灵公饮酒湛乐,不听国家之
政;田猎毕弋,不应诸侯之际;其所以为灵公者何邪?”
大弢曰:“是因是也。”
伯常骞曰:“夫灵公有妻三人,同滥而浴。史鳅奉御而进所,搏币而扶翼。
其慢若彼之甚也,见贤人若此其肃也,是其所以为灵公也。”
犭希韦曰:“夫灵公也死,卜葬于故墓不吉,卜葬于沙丘而吉。掘之数仞,
得石椁焉,洗而视之,有铭焉,曰:‘不凭其子,灵公夺而里之。’夫灵公之为
灵也久矣,之二人何足以识之!”
少知问于大公调曰:“何谓丘里之言?”
大公调曰:“丘里者,合十姓百名而以为风俗也,合异以为同,散同以为异。
今指马之百体而不得马,而马系于前者,立其百体而谓之马也。是故丘山积卑而
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大人合并而为公。是以自外入者,有主而不执;由中出
者,有正而不距。四时殊气,天不赐,故岁成;五官殊职,君不私,故国治;文
武大人不赐,故德备;万物殊理,道不私,故无名。无名故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时有终始,世有变化。祸福淳淳,至有所拂者而有所宜;自殉殊面,有所正者有
所差。比于大泽,百材皆度;观于大山,木石同坛。此之谓丘里之言。”
少知曰:“然则谓之道,足乎?”
大公调曰:“不然。今计物之数,不止于万,而期曰万物者,以数之多者号
而读之也。是故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因其
大以号而读之则可也,已有之矣,乃将得比哉!则若以斯辩,譬犹狗马,其不及
远矣。”
少知曰:“四方之内,六合之里,万物之所生恶起?”
大公调曰:“阴阳相照相盖相治,四时相代相生相杀,欲恶去就于是桥起,
雌雄片合于是庸有。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此名实之可纪,
精微之可志也。随序之相理,桥运之相使,穷则反,终则始。此物之所有,言之
所尽,知之所至,极物而已。睹道之人,不随其所废,不原其所起,此议之所止。”
少知曰:“季真之莫为,接子之或使,二家之议,孰正于其情,孰偏于其理?”
大公调曰:“鸡鸣狗吠,是人之所知;虽有大知,不能以言读其所自化,又
不能以意其所将为。斯而析之,精至于无伦,大至于不可围,或之使,莫之为,
未免于物而终以为过。或使则实,莫为则虚。有名有实,是物之居;无名无实,
在物之虚。可言可意,言而愈疏。未生不可忌,已死不可徂。死生非远也,理不
可睹。或之使,莫之为,疑之所假。吾观之本,其往无穷;吾求之末,其来无止。
无穷无止,言之无也,与物同理;或使莫为,言之本也,与物终始。道不可有,
有不可无。道之为名,所假而行。或使莫为,在物一曲,夫胡为于大方?言而足,
则终日言而尽道;言而不足,则终日言而尽物。道物之极,言默不足以载;非言
非默,议有所极。”
杂篇 外物第二十六
外物不可必,故龙逢诛,比干戮,箕子狂,恶来死,桀、纣亡。人主莫不欲
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开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人
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孝己忧而曾参悲。木与木相摩则然,金与火
相守则流。阴阳错行,则天地大絯,于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槐。
有甚忧两陷而无所逃,螴蜳不得成,心若县于天地之间,慰暋沈屯,
利害相摩,生火甚多,众人焚和,月固不胜火,于是乎有僓然而道尽。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
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
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
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
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
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
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
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渎,守
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
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
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
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于陵陂。
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接其鬓,压其颊,儒以金椎控其颐,徐别其颊,无伤
口中珠!”
老莱子之弟子出薪,遇仲尼,反以告,曰:“有人于彼,脩上而趋下,末偻
而后耳,视若营四海,不知谁氏之子。”
老莱子曰:“是丘也,召而来。”
仲尼至。曰:“丘去汝躯矜与汝容知,斯为君子矣。”
仲尼揖而退,蹙然改容而问曰:“业可得进乎?”
老莱子曰:“夫不忍一世之伤而骜万世之患,抑固窭邪,亡其略弗及邪?惠
以欢为骜,终身之丑,中民之行易进焉耳,相引以名,相结以隐。与其誉尧而
非桀,不如两忘而闭其所誉。反无非伤也,动无非邪也。圣人踌躇以兴事,以每
成功。奈何哉其载焉终矜尔?”
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发窥阿门,曰:“予自宰路之渊,予为清江使河泊之所,
渔者余且得予。”
元君觉,使人占之,曰:“此神龟也。”
君曰:“渔者有余且乎?”
左右曰:“有。”
君曰:“令余且会朝。”
明日,余且朝,君曰:“渔何得?”
对曰:“且之网得白龟焉,其圆五尺。”
君曰:“献若之龟。”
龟至,君再欲杀之,再欲活之,心疑,卜之,曰:“杀龟以卜吉。”乃刳龟,
七十二钻而无遗筴。
仲尼曰:“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筴,
不能避刳肠之患。如是,则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虽有至知,万人谋之。鱼
不畏网而畏鹈鹕。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婴儿生无石师而能言,与能
言者处也。”
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
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
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无用。”
庄子曰:“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
庄子曰:“人有能游,且得不游乎?人而不能游,且得游乎?夫流遁之志,
决绝之行,噫,其非至知厚德之任与!覆坠而不反,火驰而不顾,虽相与为君臣,
时也,易世而无以相贱。故曰至人不留行焉。
夫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且以犭希韦氏之流观今之世,夫孰能不波,唯
至人乃能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彼教不学,承意不彼。
目彻为明,耳彻为聪,鼻彻为颤,口彻为甘,心彻为知,知彻为德。凡道不
欲壅,壅则哽,哽而不止则跈,跈则众害生。物之有和者恃息,其不殷,非
天之罪。天之穿之,日夜无降,人则顾塞其窦。胞有重阆,心有天游。室无空虚,
则妇姑勃谿;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大林丘山之善于人也,亦神者不胜。
德溢乎名,名溢乎暴,谋稽乎誸,知出乎争,柴生乎守,官事果乎众宜。
春雨日时,草木怒生,銚鎒于是乎始脩,草木之到植者过半而不知其然。
静然可以补病,眦<女灭>可以休老,宁可以止遽。虽然,若是,劳者之务也,
非佚者之所未尝过而问焉。圣人之所以駴天下,神人未尝过而问焉;贤人之所
以駴世,圣人未尝过而问焉;君子所以駴国,贤人未尝过而问焉;小人所以
合时,君子未尝过而问焉。演门有亲死者,以善毁爵为官师,其党人毁而死者半。
尧与许由天下,许由逃之;汤与务光,务光怒之,纪他闻之,帅弟子而踆于窾
水,诸侯吊之,三年,申徒狄因以踣河。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
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杂篇 寓言第二十七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
之罪也,人之罪也。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
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是为耆艾。年先矣,而无经纬本末以期年耆者,是
非先也。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也;人而无人道,是之谓陈人。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穷年。不言则齐,齐与言不齐,言与
齐不齐也,故曰无言。言无言,终身言,未尝不言;终身不言,未尝不言。有自
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
然?不然于不然。恶乎可?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
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万物皆种也,
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庄子谓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时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
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
惠子曰:“孔子勤志服知也。”
庄子曰:“孔子谢之矣,而其未之尝言。孔子云:‘夫受才乎大本,复灵以
生。’鸣而当律,言而当法,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
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已乎已乎!吾且不得及彼乎!”
曾子再仕而心再化,曰:“吾及亲仕,三釜而心乐;后仕,三千钟而不洎,
吾心悲。”
弟子问于仲尼曰:“若参者,可谓无所悬其罪乎?”
曰:“既已悬矣。夫无所县者,可以有哀乎?彼视三釜三千钟,如观雀蚊虻
相过乎前也。”
颜成子游谓东郭子綦曰:“自吾闻子之言,一年而野,二年而从,三年而通,
四年而物,五年而来,六年而鬼入,七年而天成,八年而不知死、不知生,九年
而大妙。
生有为,死也。劝公,以其死也,有自也;而生阳也,无自也。而果然乎?
恶乎其所适?恶乎其所不适?天有历数,地有人据,吾恶乎求之?莫知其所终,
若之何其无命也?莫知其所始,若之何其有命也?有以相应也,若之何其无鬼邪?
无以相应也,若之何其有鬼邪?”
众罔两问于景曰:“若向也俯而今也仰,向也括撮而今也被发,向也坐而今
也起,向也行而今也止,何也?”
景曰:“搜搜也,奚稍问也!予有而不知其所以。予,蜩甲也,蛇蜕也,似
之而非也。火与日,吾屯也;阴与夜,吾代也。彼吾所以有待邪?而况乎以无有
待者乎!彼来则我与之来,彼往则我与之往,彼强阳则我与之强阳。强阳者又何
以有问乎!”
阳子居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邀于郊,至于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
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也。”
阳子居不答。至舍,进盥漱巾栉,脱屦户外,膝行而前曰:“向者弟子欲请
夫子,夫子行不闲,是以不敢。今闲矣,请问其过。”
老子曰:“而睢睢盱盱,而谁与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
阳子居蹴然变容曰:“敬闻命矣!”
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其反也,
舍者与之争席矣。
杂篇 让王第二十八
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以我为天子,
犹之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夫天下至重也,
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曰:“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
天下也。”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异乎俗者也。
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
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
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
入深山,莫知其处。
舜以天下让其友石户之农,石户之农曰:“捲々乎后之为人,葆力之士也!”
以舜之德为未至也,于是夫负妻戴,携子入于海,终身不反也。
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马而不受,事之以
珠玉而不受,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
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且吾闻之,
不以所用养害所养。”因杖筴而去之。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夫大
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
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越人三世弑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而越国无君,求王子搜不得,从
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以王舆。王子搜援绥登车,仰天而呼
曰:“君乎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恶为君也,恶为君之患也。若王
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为君也。
韩魏相与争侵地。子华子见昭僖侯,昭僖侯有忧色。子华子曰:“今使天下
书铭于君之前,书之言曰:‘左手攫之则右手废,右手攫之则左手废,然而攫之
者必有天下。’君能攫之乎?”
昭僖侯曰:“寡人不攫也。”
子华子曰:“甚善!自是观之,两臂重于天下也,身亦重于两臂。韩之轻于
天下亦远矣,今之所争者,其轻于韩又远。君固愁身伤生以忧戚不得也!”
僖侯曰:“善哉!教寡人者众矣,未尝得闻此言也。”子华子可谓知轻重矣。
鲁君闻颜阖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币先焉。颜阖守陋闾,苴布之衣而自饭牛。
鲁君之使者至,颜阖自对之。使者曰:“此颜阖之家与?”颜阖对曰:“此阖之
家也。”使者致币,颜阖对曰:“恐听者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使者还,
反审之,复来求之,则不得已。故若颜阖者,真恶富贵也。
故曰,道之真以治身,其绪馀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
之功,圣人之馀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
岂不悲哉!凡圣人之动作也,必察其所以之与其所以为。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
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夫生者,岂
特隋侯之重哉!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
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见使者,再
拜而辞。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
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
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
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楚昭王失国,屠羊说走而从昭王。昭王反国,将赏从者,及屠羊说。屠羊说
曰:“大王失国,说失屠羊;大王反国,说亦反屠羊。臣之爵禄已复矣,又何赏
之有!”
王曰:“强之!”
屠羊说曰:“大王失国,非臣之罪,故不敢伏其诛;大王反国,非臣之功,
故不敢当其赏。”
王曰:“见之!”
屠羊说曰:“楚国之法,必有重赏大功而后得见,今臣之知不足以存国而勇
不足以死寇。吴军入郢,说畏难而避寇,非故随大王也。今大王欲废法毁约而见
说,此非臣之所以闻于天下也。”
王谓司马之綦曰:“屠羊说处卑贱而陈义甚高,子綦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
屠羊说曰:“夫三旌之位,吾知其贵于屠羊之肆也;万钟之禄,吾知其富于
屠羊之利也;然岂可以贪爵禄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说不敢当,愿复反吾屠羊
之肆。”遂不受也。
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
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
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原宪华冠縰履,杖藜
而应门。
子贡曰:“嘻!先生何病?”
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
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
原宪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舆
马之饰,宪不忍为也。”
曾子居卫,缊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
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曳縰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
石。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
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飦粥;郭内之田十亩,
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
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
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
之得也。”
中山公子牟谓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
瞻子曰:“重生。重生则利轻。”
中山公子牟曰:“虽知之,未能自胜也。”
瞻子曰:“不能自胜则从,神无恶乎?不能自胜而强不从者,此之谓重伤。
重伤之人,无寿类矣。”
魏牟,万乘之公子也,其隐岩穴也,难为于布衣之士;虽未至乎道,可谓有
其意矣。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颜回
择菜,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
围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无禁。弦歌鼓琴,未尝绝音,君子之无耻也
若此乎?”
颜回无以应,入告孔子。孔子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细人也。召而来,
吾语之。”
子路、子贡入。子路曰:“如此者可谓穷矣!”
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通于道谓之通,穷于道谓之穷。今丘抱仁义之道
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
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
孔子削然反琴而弦歌,子路扢然执干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
地之下也。”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
雨之序矣。故许由娱于颖阳而共伯得乎共首。
舜以天下让其友北人无择,北人无择曰:“异哉后之为人也,居于畎亩之中
而游尧之门!不若是而已,又欲以其辱行漫我。吾羞见之。”因自投清泠之渊。
汤将伐桀,因卞随而谋。卞随曰:“非吾事也。”
汤曰:“孰可?”曰:“吾不知也。”
汤又因瞀光而谋,瞀光曰:“非吾事也。”
汤曰:“孰可?”
曰:“吾不知也。”
汤曰:“伊尹何如?”
曰:“强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
汤遂与伊尹谋伐桀,克之,以让卞随。卞随辞曰:“后之伐桀也谋乎我,必
以我为贼也;胜桀而让我,必以我为贪也。吾生乎乱世,而无道之人再来漫我以
其辱行,吾不忍数闻也。”乃自投椆水而死。
汤又让瞀光曰:“知者谋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立
乎?”
瞀光辞曰:“废上,非义也;杀民,非仁也;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谦也。
吾闻之曰,非其义者,不受其禄,无道之世,不践其土。况尊我乎!吾不忍久见
也。”乃负石而自沈于庐水。
昔周之兴,有士二人处于孤竹,曰伯夷、叔齐。二人相谓曰:“吾闻西方之
人,似有道者,试往观焉。”至于岐阳,武王闻之,使叔旦往见之,与盟曰:
“加富二等,就官一列。”血牲而埋之。
二人相视而笑,曰:“嘻,异哉!此非吾所谓道也。昔者神农之有天下也,
时祀尽敬而不祈喜;其于人也,忠信尽治而无求焉。乐与政为政,乐与治为治,
不以人之坏自成也,不以人之卑自高也,不以遭时自利也。今周见殷之乱而遽为
政,上谋而下行货,阻兵而保威,割牲而盟以为信,扬行以说众,杀伐以要利,
是推乱以易暴也。吾闻古之士,遭治世不避其任,遇乱世不为苟存。今天下闇,
殷德衰,其并乎周以涂吾身也,不如避之以絜吾行。”二子北至于首阳之山,遂
饿而死焉。若伯夷、叔齐者,其于富贵也,苟可得已,则必不赖。高节戾行,独
乐其志,不事于世,此二士之节也。
杂篇 盗跖第二十九
孔子与柳下季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
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
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
孔子谓柳下季曰:“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
父不能诏其子,兄不能教其弟,则无贵父子兄弟之亲矣。今先生,世之才士也,
弟为盗跖,为天下害,而弗能教也,丘窃为先生羞之。丘请为先生说之。”
柳下季曰:“先生言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子不听
父之诏,弟不受兄之教,虽今先生之辩,将奈之何哉!且跖之为人也,心如涌泉,
意如飘风,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顺其心则喜,逆其心则怒,易辱人以言。
先生必无往。”
孔子不听,颜回为驭,子贡为右,往见盗跖。盗跖乃方休卒徒大山之阳,脍
人肝而餔之。孔子下车而前,见谒者曰:“鲁人孔丘,闻将军高义,敬再拜谒者。”
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曰:“此夫鲁国之巧伪人
孔丘非邪?为我告之:‘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枝木之冠,带死牛之胁,
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
学士不返其本,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子之罪大极重,疾走归!不然,
我将以子肝益昼餔之膳!”
孔子复通曰:“丘得幸于季,愿望履幕下。”
盗跖曰:“使来前!”
孔子趋而进,避席反走,再拜盗跖。盗跖大怒,两展其足,案剑瞋目,声如
乳虎,曰:“丘来前!若所言,顺吾意则生,逆吾心则死。”
孔子曰:“丘闻之,凡天下有三德:生而长大,美好无双,少长贵贱见而皆
说之,此上德也;知维天地,能辩诸物,此中德也;勇悍果敢,聚众率兵,此下
德也。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今将军兼此三者,身长八尺二寸,面
目有光,唇如激丹,齿如齐贝,音中黄钟,而名曰盗跖,丘窃为将军耻不取焉。
将军有意听臣,臣请南使吴越,北使齐鲁,东使宋卫,西使晋楚,使为将军造大
城数百里,立数十万户之邑,尊将军为诸侯,与天下更始,罢兵休卒,收养昆弟,
共祭先祖。此圣人才士之行,而天下之愿也。”
盗跖大怒曰:“丘来前!夫可规以利而谏以言者,皆愚陋恒民之谓耳。今长
大美好,人见而悦之者,此吾父母之遗德也。丘虽不吾誉,吾独不自知邪?且吾
闻之,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今丘告我以大城众民,是欲规我以利而恒民
畜我也,安可久长也!城之大者,莫大乎天下矣。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
地;汤、武立为天子,而后世绝灭;非以其利大故邪?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
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幕栖木上,故命曰有巢氏之民。古者民
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
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
此至德之隆也。然而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舜作,
立群臣,汤放其主,武王杀纣。自是之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汤、武以来,
皆乱人之徒也。今子脩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缝衣浅带,矫言伪
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贵焉。盗莫大于子。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而
乃谓我为盗跖?子以甘辞说子路而使从之,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而受教
于子,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其卒之也,子路欲杀卫君而事不成,身菹于卫
东门之上,是子教之不至也。子自谓才士圣人邪?则再逐于鲁,削迹于卫,穷于
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子教子路菹此患。上无以为身,下无以为人,子
之道岂足贵邪?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尚不能全德,而战涿鹿之野,流血百
里。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汤放其主,武王代纣,文王拘羑里。此六子者,
世之所高也,孰论之,皆以利惑其真而强反其情性,其行乃甚可羞也。世之所谓
贤士,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骨肉不葬。鲍焦
饰行非世,抱木而死。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介子推至
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尾生与女子
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此六子者,无异于磔犬流豕、操
瓢而乞者,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世之所谓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干、
伍子胥。子胥沈江,比干剖心,此二子者,世谓忠臣也,然卒为天下笑。自上观
之,至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丘之所以说我者,若告我以鬼事,则我不能
知也;若告我以人事者,不过此矣,皆吾所闻知也。今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视
色,耳欲听声,口欲察味,志气欲盈。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
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天与地无穷,人死
者有时。操有时之具而托于无穷之间,忽然无异骐骥之驰过隙也。不能说其志意,
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亟去走归,无复言之!
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
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芒然无见,色若死灰,据轼低头,
不能出气。归到鲁东门外,适遇柳下季。柳下季曰:“今者阙然数日不见,车马
有行色,得微往见跖邪?”
孔子仰天而叹曰:“然。”
柳下季曰:“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
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
子张问于满苟得曰:“盍不为行?无行则不信,不信则不任,不任则不利。
故观之名,计之利,而义真是也。若弃名利,反之于心,则夫士之为行,不可一
日不为乎!”
苟得满曰:“无耻者富,多信者显。夫名利之大者,几在无耻而信。故观之
名,计之利,而信真是也。若弃名利,反之于心,则夫士之为行,抱其天乎!”
子张曰:“昔者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今谓臧聚曰汝行如桀、纣。则
有怍色,有不服之心者,小人所贱也。仲尼、墨翟,穷为匹夫,今谓宰相曰,子
行如仲尼、墨翟,则变容易色称不足者,士诚贵也。故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
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行之美恶。”
满苟得曰:“小盗者拘,大盗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义士存焉。昔者桓公小
白杀兄入嫂而管仲为臣,田成子常杀君窃国而孔子受币。论则贱之,行则下之,
则是言行之情悖战于胸中也,不亦拂乎!故书曰:‘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
者为尾。’”
子张曰:“子不为行,即将疏戚无伦,贵贱无义,长幼无序;五纪六位,将
何以为别乎?”
满苟得曰:“尧杀长子,舜流母弟,疏戚有伦乎?汤放桀,武王杀纣,贵贱
有义乎?王季为适,周公杀兄,长幼有序乎?儒者伪辞,墨子兼爱,五纪六位将
有别乎?
且子正为名,我正为利。名利之实,不顺于理,不监于道。吾日与子讼于无
约曰:‘小人殉财,君子殉名。其所以变其情,易其性,则异矣;乃至于弃其所
为而殉其所不为,则一也。’故曰,无为小人,反殉而天;无为君子,从天之理。
若枉若直,相而天极;面观四方,与时消息。若是若非,执而圆机;独成而意,
与道徘徊。无转而行,无成而义,将失而所为。无赴而富,无殉而成,将弃其天。
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直躬证父,尾生溺死,信之患也;鲍子立
干,申子不自理,廉之害也;孔子不见母,匡子不见父,义之失也。此上世之所
传,下世之所语,以为士者正其言,必其行,故服其殃,离其患也。”
无足问于知和曰:“人卒未有不兴名就利者。彼富则人归之,归则下之,下
则贵之。夫见下贵者,所以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也。今子独无意焉,知不足邪,意
知而力不能行邪,故推正不忘邪?”
知和曰:“今夫此人以为与己同时而生、同乡而处者,以为夫绝俗过世之士
焉;是专无主正,所以览古今之时,是非之分也,与俗化。世去至重,弃至尊,
以为其所为也;此所以论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不亦远乎!惨怛之疾,恬愉之安,
不监于体;怵惕之恐,欣欢之喜,不监于心;知为为而不知所以为,是以贵为天
子,富有天下,而不免于患也。”
无足曰:“夫富之于人,无所不利,穷美究埶,至人之所不得逮,贤人之所
不得及,侠人之勇力而以为威强,秉人之知谋以为明察,因人之德以为贤良,非
享国而严若君父。且夫声色滋味权势之于人,心不待学而乐之,体不待象而安之。
夫欲恶避就,固不待师,此人之性也。天下虽非我,孰能辞之!”
知和曰:“知者之为,故动以百姓,不违其度,是以足而不争,无以为故不
求。不足故求之,争四处而不自以为贪;有馀故辞之,弃天下而不自以为廉。廉
贪之实,非以迫外也,反监之度。势为天子而不以贵骄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财戏
人。计其患,虑其反,以为害于性,故辞而不受也,非以要名誉也。尧、舜为帝
而雍,非仁天下也,不以美害生也;善卷、许由得帝而不受,非虚辞让也,不以
事害己。此皆就其利,辞其害,而天下称贤焉,则可以有之,彼非以兴名誉也。”
无足曰:“必持其名,若体绝甘,约养以持生,则亦久病长阨而不死者也。”
知和曰:“平为福,有馀为害者,物莫不然,而财其甚者也。今富人,耳营
钟鼓管籥之声,口嗛刍豢醪醴之味,以感其意,遗忘其业,可谓乱矣;侅溺
于冯气,若负重行而上阪,可谓苦矣;贪财而取慰,贪权而取竭,静居则溺,体
泽则冯,可谓疾矣;为欲富就利,故满若堵耳而不知避,且冯而不舍,可谓辱矣;
财积而无用,服膺而不舍,满心戚醮,求益而不止,可谓忧矣;内则疑劫请之贼,
外则畏寇盗之害,内周楼疏,外不敢独行,可谓畏矣。此六者,天下之至害也,
皆遗忘而不知察,及其患至,求尽性竭财,单以反一日之无故而不可得也。故观
之名则不见,求之利则不得,缭意体而争此,不亦惑乎!”
杂篇 说剑第三十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馀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馀人。
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
“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太子何以
教周,赐周千金?”
太子曰:“闻夫子圣明,谨奉千金以币从者。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
庄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
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
求而不得也!”
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
庄子曰:“诺。周善为剑。”
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
而语难,王乃说之。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
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王脱白刃
待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
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
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
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
之。”
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馀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
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
庄子曰:“望之久矣。”
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
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
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
王曰:“天子之剑何如?”
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魏为脊,周宋为镡,韩魏
为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
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
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
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
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
为镡,以豪桀士为夹。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案之亦无下,运之亦无
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
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此诸侯之剑也。”
王曰:“庶人之剑何如?”
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相去
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
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
奏矣!”
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