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凶多吉少?
346
白沐阳将身上的黑金色氅衣披到她身上,将她抱上马背,牵着马朝雪山上走。
白沐阳穿的是毕家人制的鱼皮靴,耐寒不渗水,鞋底也是特殊制作,走在雪地里不怕滑倒。
“天气在冷,稍微转转留下点痕迹就行了。”坐在马背上的温暖说道。
白沐阳伸出没有牵缰绳的手握上她的手,问道:“还冷?”
穿了毛氅的温暖摇了摇头:“我怕你冻着。”
他一笑:“我耐冻,再走会。”
二人又往山上走了一会,然后将马放走,夫妻二人进了空间。
启儿和焦传中一行人在地毯式往山上搜寻,直到天黑都未有半点发现。
焦传中见启儿脸色越来越难看,难免担心:“八殿下,这里有我们,您要不先回山脚下的营帐歇息,明天再来找我们?”
启儿脸色沉了下来:“明天?你就这么确定今晚不能找到乐泉县主和白公子?”
莫名招一顿训斥的焦传中:“……”
他没有这意思。
不过他也听闻八殿下与乐泉县主情同姐弟,他能理解八殿下此刻的焦虑的心情。
“八殿下,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搜寻乐泉县主和白公子下落的。”焦传中会尽心,可是他心里没底。
雪一直雪着,即便歹人落下线索也被这大雪给掩埋了,这都找到半山腰了也没任何发现,乐泉县主和白公子恐怕已经凶多吉少了。
然而,这种消极的话焦传中只是在心里想想,不敢将心思暴露出来,免得影响手下的情绪。
当年朝城百姓中毒,他手下这些兵不少亲戚朋友和家里人因为乐泉县主而捡回性命,所以这些手下在这么冷的天也没有丝毫的松懈,只为早点找到乐泉县主。
突然,前方有士兵喊道:“老大,有马!”
焦传中大喜:“八殿下,前面有马,乐泉县主和白公子肯定也在附近!”
焦传中话音刚落就见眼前的少年朝那个说话的士兵跑了过去。
焦传中也紧跟过去。
“这是白公子的马!”启儿摸着那匹马面露激动地说道:“多点些火把,在附近仔细找找!”
空间里,夫妻二人正喝着小酒,啃着烧鸡,听到外面的动静,温暖啃烧鸡的动作一顿,有些担心道:“你没提醒启儿,让他别上山?”
天气这么冷,启儿明知是做戏给皇帝看,还上山来挨冻做什么?
“我说了,不过他说做戏做全套,不然没法打消皇帝的疑心。”
温暖有些无奈:“启儿这孩子就是太过实诚。”
启儿想留着皇帝的性命,却不让她将皇帝身上的毒给解了,她若不“失踪”,以皇帝的性子,要她性命事小,牵连家人和新生村的乡亲,还有白家和骆家也是有可能的。
“别担心,他穿着鱼皮衣和鱼皮靴子,应该能撑一阵子。”白沐阳道:“而且我还让他带了酒暖胃。”
一行人找了一个晚上,除了那匹马外并无其它发现。
“八殿下,雪越下越大了,我们继续找下去怕会出事的。”焦传中犹豫再三,为了手下兄弟们的安危还是硬着头皮对八皇子劝道:“乐泉县主和歹人又比我们先进山一天,这样的天气下,乐泉县主恐怕已经……”
焦传中说到这,往山顶处看了眼:“八殿下,天气恶劣,我们再不下山,大雪封山就走不了了。”
他也担心乐泉县主,可他也得为手下的安全负责。
启儿沉默下来,过了一会,声音沉沉开口:“先下山,派人在山下扎营守着山道出口,绝对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本皇子先回宫向父皇禀报这边的情况!”
焦传中见八皇子没有失去理智,更没有将他和手下的性命不当回事,暗暗松了口气,对八皇子也有几分感激:“八殿下放心,属下亲自守在山脚下!”
一天后,启儿神色憔悴地回到皇宫向皇帝禀明了忘名山的情况。
皇帝听完,盯着启儿强忍悲痛的神情失了神。
难道真的是天意……
这时,胡公公端着药汤进来:“皇上,该喝药了。”
这是乐泉县主去碧云城前开的方子,说解毒丸吃完就要换药汤,直至她研制出解药。
可现在乐泉县主都不在了……
启儿从胡公公手中接过汤碗,试了药,这才端到龙床前,亲自给皇帝喂汤药。
皇帝刚喝完药,守在寝宫门口的内侍进来禀报道:“皇上,淑妃娘娘来了。”
皇帝敛了敛神:“宣。”
皇帝嫔妃过来,启儿不便多留:“父皇,您好好歇着,儿臣明天再来看您。”
皇帝目光温和看着启儿:“雪下这么大,你身上的衣服也湿了,就别两头跑了,这两天就暂时歇在宫里吧。”
他不知道这个儿子的悲痛有几分是为了乐泉,又有几分是为了他这个父皇,他总归不忍心看着这个儿子受罪。
“儿臣听父皇的。”
启儿回话间,淑妃已经缓步走进来。
“淑妃娘娘。”启儿跟淑妃打了个招呼。
淑妃接收到启儿的目光中传递出来的信息,笑笑:“八殿下。”
淑妃走到龙床边,笑着帮皇帝掖了掖了被子:“皇上,今天感觉如何?”
“也就这样。”皇帝难得在妃子面前流露出些许的脆弱。
淑妃眼底泛起担忧之色,确定皇帝看到后又漾起一个温柔的笑意:“皇上是真龙天子,一定能化险为夷的。”
淑妃说着握住皇帝的手,柔声道:“皇上,安平今天本来要进宫看您的,谁知还没出公主府就摔了一跤,幸好肚子里的孩子没事。”
“安平又怀了身孕了?”皇帝诧异道。
“可不是,”说到这,淑妃也一脸无奈:“这孩子也是个粗心的,都当了一回娘亲了,有了身孕居然也没察觉。说起来,安平肚子里这个孩子也是个顽强的,这样摔竟也没事,不过太医说到底动了胎气,得卧床休养,这段时间怕不能再进宫了。”
听到大人孩子都没事,皇帝也松了口气:“孩子重要,让安平好好歇着,朕这里又不缺人侍候。”
女儿怀了身孕是件喜事,皇帝阴郁的心情因为这个消息而有所好转。
淑妃嗔道:“自己女儿和宫人怎么能一样?”
第347章 天下大定(正文完)
347
皇帝笑了起来:“爱妃说得是,那就等安平坐稳胎再进宫吧。”
安平这个女儿不似其他孩子对他尊重有加,亲近不足,自小就调皮又娇气,时不时就有在他面前闹,屡屡试探他的底线,所以皇帝对这个女儿是又气又爱,却也显出他对这个女儿的不同来。
淑妃微微叹了口气。
皇帝不悦地看了她一眼:“安平有了身孕是好事,你还叹什么气?“
”皇上,臣妾知道这是好事,不过安平第一胎生的是闺女,臣妾希望安平这次能一举得男,免得韦大人和韦夫人对安平不满。”
皇帝沉下脸来:“韦达光和他那夫人又想给驸马塞女人?”
安平公主的驸马韦永庭是鸿胪寺卿韦达光的独子,儿子尚公主多年未有子嗣,就连皇帝都听闻韦大人夫妻有心给儿子纳妾,后来借故发作了韦达光一通,韦家人才打消了给韦永庭纳妾的念头。
前两年安平终于怀上身孕,韦家人高兴一场,谁知到头来安平生的却是个闺女。
淑妃悄悄看了眼皇帝脸色,回道:“安平刚怀上身孕,他们哪里敢有这样的心思?臣妾是怕……“
淑妃没有把话说完,不过皇帝能明白她的担忧就够了。
“韦达光他敢?!”皇帝一脸怒意。
安平是他的女儿,安平的女儿身上也流着皇家血脉,韦家人不知足,若是敢三番五次给安平添堵,看他不收拾韦达光!
淑妃轻轻俯在盖着被子的腿上,语气里满是崇敬又爱慕:“安平已是韦家妇,也多亏了是皇上您的女儿,有您在,安平才不至于受太大的委屈。”
皇帝心头微动,沉思起来。
是啊,即使他是一国之君,也没有插手臣子家务事的道理。
他还活着,韦达光或多或少还有所顾忌,万一他……安平该怎么办?
“胡公公,”皇帝突然开口。
胡公公赶紧上前:“皇上。”
“安平怀了身孕,让小八代朕到公主府看望安平。”
安平自小与其他兄弟关系亲近,可是对这个从民间找回来的小八却格外好奇,每次进宫遇上小八都会关切地询问上几句。
他不知道安平这是因为他而亲近小八,还是真心喜欢小八,总之这都是他乐于见到的。
淑妃面上一喜,立马起身行礼:“臣妾先替安平谢过皇上。”
胡公公先是高兴地向皇帝和淑妃道了喜,然后领命而去。
淑妃掌管着后宫,自然不能在皇帝这里多呆。
一走出皇帝寝宫,淑妃抬头望着满天的飞雪,微不可察的勾了勾唇角。
变天了呢。
不过,只要她的安平好,那就够了。
皇帝精神一日不如一日,就连上朝都是硬撑着了。
百官再次上折请求立太子,皇帝这次依没有表态。
不过之后一边多日,皇帝都将启儿叫进了御书房,教他批发奏折。
事情传到百官耳中,皆是惊讶不已。
不过仔细一想,好像又能理解。
太子被废,几个皇子死的死,被流放的被流放,除了国之祥瑞八皇子,还有谁有资格坐上储君之位?
又过了几日,皇帝立八皇子为太子的圣旨一下,朝堂上竟是有史以来最平静的一天。
百官争先恭贺八皇子,竟没有一人提出异议。
皇帝回到寝宫就躺下了,淑妃带领其他妃子前来向皇帝道贺,皇帝只见了淑妃一人。
想到百官的反应,皇帝欣慰道:“立小八为储君也算是众望所归了。”
焦传中那边迟迟没有好消息传来,皇帝也知道二人是没有存活的希望了,命焦传中带人撤离忘名山,算是放弃了。
皇帝放弃了,不过作为家人的白朗夫妻和骆家人却仍在寻找。
皇帝知道后沉默良久,觉得白家人和骆家人在没有见到二人尸身之前,这才是正常的表现。
随后,皇帝命人往青琴家白家送去了不少赏赐,以示对白家的安慰。
又过了些天,乔婉月病倒,闭门谢客的消息传出,所有人都不觉意外。
白家人没有发丧,皇城的百姓自发到寺庙或庵堂为温暖和白沐阳点长明灯,为他们夫妻二人祈福。
皇帝渐渐不上朝了,启儿作为一国储君,替病中皇帝监国,过程是难以想象的顺利。
皇帝每日清醒的时间越来越短,一个月后,皇帝再次清醒过来时下了禅位诏书,启儿成了西临国新皇,定年号为“永泰”。
太上皇携淑妃搬入了景园颐养天年,其他嫔妃则搬入景园边上的园子。
永泰帝登基后颁发的第一条律令就是给百姓减三成粮税,第一个冲出来反对的自然是户部尚书了。
不过永泰帝向户部尚书保证,一年后会将西临国粮库填满,户部尚书这才将信将疑地闭了嘴。
随后永泰帝又颁发了十数条利国利民之令,除了个别官员,西临国上下举国欢庆。
半年后,永泰帝收到从西临国与南渊交界的德昌州传来消息,说发现了乐泉县主和白沐阳的身影。
永泰帝派两个月前清醒过来的石丰亮石统领前往德昌州查探,石丰亮不负皇命,三个月后将被游走在几国之间的大商人蒋一维无意救下,并带到德昌州养伤的乐泉县和主白沐阳带回皇城。
温暖还活着,最高兴的莫过于太上皇了。
只可惜,太上皇中毒已深,已错过了最佳服用解药的时间,不过以后汤药不断,再活个三五年不是问题。
这时候太上皇骤然发现,自己好像落入了永泰帝和乐泉几人的陷阱里。
只是他的发现为时已晚,永泰帝已把控了朝堂,而且受到百官和西临国百姓的拥戴,他已无力回天。
番外
三年后
乐泉公主府,也就是当年的八皇子府,只是换了块牌匾而已。
公主府的花园内,一个刚学走步的小姑娘在看着两个丫鬟在园中捕蝶,话尚且说不好,却透着欢快地叫着:“蝶,漂亮,漂亮……”
一旁的乔婉月见孙女也蹒跚地跟在丫鬟身后想去追蝴蝶,忙伸出双手护着,免得孙女摔倒。
换作三年前,乔婉月绝对不敢想有今天的日子。
当初乍听到儿子儿媳出事,她是真的吓晕了。
后来自家男人怕她忧思过度而出事才对她全盘托出,她才知道自己儿子儿媳竟胆大包天地跟当初的八皇子,也就是当今圣上合谋给太上皇下套。
当时她整天提心吊胆的,都不敢出门见人,索性装病躲在屋里,免得露出端倪。
后来新帝登基,儿媳妇在逃离“歹人”的途中发现前朝乱臣贼子遗留下的一处宝藏,里面除了无数金银珠宝,还有不少能打制兵器的铁,缓解了国库紧张,同时为西临国士兵抵御敌人增加了底气。
儿媳妇因此而立下不世之功,永泰帝一喜之下封小暖为公主,并赐公主府邸。
他们夫妻二人如今只管在这公主府含饴弄孙,偶尔应酬一下往公主府递帖子的官员和女眷,日子再惬意不过。
然而儿媳妇已贵为公主,却整日忙得不见身影。
当初永泰帝为了稳住局势,答应户部尚书一年之内要将西临国粮库填满,小暖也帮着永泰帝实践了承诺。
听闻户部尚书因为户部有了钱又有了粮,心情一好,整个人都胖了一圈,当初因为战事不断为钱粮发愁而掉的头发也长了回去。
扯远了~~
儿媳妇小暖当初为了往国家粮仓填满粮食,租下不少良田,如今却放不开手。
不过,这两年西临国百姓却已不再为粮食发愁。
新帝年纪虽小,却颇有治国之道,而且雷厉风行,短短三年时间,西临国在他的治理之下已然往前上了一个台阶。
周边国家因为永泰帝登基后就着手兵防工事建设,更换兵器,加强士兵操练,都不敢再生野心。
“祖母,蝶……”
小姑娘白妙音奶声奶气的声音打断了乔婉月的思绪。
乔婉月顺着孙女的胖乎乎的小手指朝丫鬟那边看去,发现她们手里的纱网网住了几只彩色蝴蝶,也跟着笑了起来。
“小音音,祖母抱你过去。”乔婉月想伸手抱她。
小姑娘却小身子一扭,避过了乔婉月的手,自己踉踉跄跄地朝丫鬟那边跑去。
这时,念夏脸上带着喜色从外面走进来:“夫人,驸马抱着少奶奶回来了。”
温暖被册封为公主后,家里的下人也改了称呼。
乔婉月愣了下:“怎么回事?”
念夏脸上难掩喜色:“公主又怀孕了,差点在地里晕倒。”
乔婉月又惊又喜,让念夏看着小妙音,脚步匆匆朝儿子儿媳的住的院子走去。
乔婉月来到儿子儿媳院子的时候,莫立已经赶来了,正在给温暖把脉。
“莫神医,小暖怎么样?”乔婉月一见莫立收回收就紧张地问道:“没动胎气吧?”
莫立笑眯眯地捋了捋胡子:“没事,这丫头身体壮着呢,不过这次怀的是双生子,开头三个月还是小心点。”
躺在床上的温暖早在第一胎怀上女儿时,被莫立断言是闺女后对莫立的精湛的脉理就已深信不疑了。
乔婉月听到是双生子,激动得朝门口处拜了拜:“沐阳,赶紧将这个好消息悄悄告诉亲家和亲家母。”
温家三房在一年前已经搬来了皇城,四郎也跟着三房过来了,和五郎两人已进入国子监念书。
二郎也在户部当值,是户部仓部主事,而温兴业则帮温暖管着农田,还带了不少徒弟,尽心授予他们种植技术。
骆氏来了皇城也跟着忙起来,平日和儿媳妇一块带孙子孙女,有空就到骆家和公主府这边转转,日子过来忙碌且充实。
番外:夏怀章与温静(全书完)
永泰帝登基,温暖想回新生村,奈何永泰帝不同意,提出将整个新生村的乡亲迁到皇城郊外建新村子生活。
温暖觉得太劳师动众,她想大多数乡亲肯定都不愿意离开新生村的,最后退而求其次,决定将温家三房接来皇城。
田大知道后自告奋勇前往新生村接人。
新生村已接到温暖的信,知道启儿成了西临国的新一代帝王,都觉得在做梦,直到田大回到村子,众人才敢相信这是真的。
“娘,小姨真的成了公主吗?”大丫双眼发亮地问着自己母亲。
大丫二丫对启儿没什么印象,不过对自己小姨却是熟悉得很,她们隐约知道“公主”意味着皇权。
温静也替堂妹高兴,笑着点了点头:“是的呢。”
这时,夏怀章灰头土脸地端着一碟子什么东西从三房的厨房走出来:“我早说过小暖不会有事,你们还不信,现在是因祸得福了!”
田大在看到夏怀章时目光倏地冷了下来,下意识朝温静看去。
姓夏的家伙怎么在这?
他知道姓夏的跟温家人关系好,可他居然亲自下厨?
田大总觉得这姓夏的不安好心。
“夏叔叔,您的红糖糕做好了?”大丫二丫见到夏怀章出来忙跑了过去。
“尝尝。”夏怀章将碟子送到两个小姑娘跟前。
大丫接过碟子后愣了下。
夏怀章干巴巴地笑了笑:“我刚才尝过了,虽然卖相不好,不过味道差不多了,我再多做几次,肯定能做好的。”
温静有些不好意思道:“夏少爷,你别惯着她们,她们要想吃,回头我会给她们做。”
“娘,我们是帮夏叔叔尝味道,夏叔叔说了……”
“二丫!”夏怀章打断二丫要揭他老底的话,急急道:“没事,我就当练练厨艺,没准以后用得上。”
温静哪能听不出自家闺女想说什么,脸色不自觉红了红,没好气地瞪了两个女儿一眼。
田大看了看温静,又看了看夏怀章,似察觉到了什么,眼神黯了下来。
有些事一旦犹豫,就已经错过。
不过,这个姓夏的有钱又真心疼爱大丫二丫,能给她们母女几个安稳的生活,这些都是他无法做到的。
袁氏这个丈母娘看夏怀章是越看越喜欢。
一开始她觉得夏怀章这人太浮躁,心思过于单纯,还比自家闺女小两岁,十分不合适。
然而日久见人心,看到他将静儿和大丫二丫所有的事都放在心上,对她们出手大方,一点都不计较银钱;尽量挤出时间来新生村陪伴她们,大丫二丫越来越开朗,静儿静上的笑容越来越多,这都离不开夏怀章的用心。
心思单纯又如何?
只要将她们母女放心上就行了!
小两岁又如何?
会疼人就好!
夏怀章听了大丫二丫说自己厨艺有进步,顿时信心倍增,决定明天继续练习。
除了红糖糕,静儿还喜欢喝灵芝鸡汤,他还要写信向小暖请教。
温家两老舍不得村子里的乡亲,不跟田大去皇城。
两老不走,大房二房自然不可能离开。
两天后,田大只带着三房的人,还有四郎一块前往皇城。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