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山寺后禅院
《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注解】:
1、破山寺:即兴福寺,今江苏省常熟市北。
2、万籁:一切声响。
3、磬:和尚念经时敲的一种乐器。
【韵译】:
清晨我信步来到破山寺,
朝阳映照着高高的树林。
曲折山道通向幽静处所,
禅房深藏之处花卉缤纷。
山光秀丽怡悦群鸟性情,
碧潭映影净化人的心灵。
自然界的声音全然消失,
只听到院里的钟磬声音……
【评析】:
??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
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意境尤其静净。起句对偶,颔联反而对得不工
整,虽属五律,却有古体诗的风韵。
寄左省杜拾遗
《寄左省杜拾遗》
作者: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注解】:
1、趋:小步而行,表示上朝时的敬意。
2、丹陛:宫殿前涂红漆的台阶。
3、分曹句:时岑参为右补阙,属中书省,在殿庑之右,称右省,也称紫徽省。紫
??微:本指星座,因其成屏藩的形状,故取象以为喻。微:一作薇。曹:官署。
??限:界限。
4、阙:通“缺”。补阙和拾遗都是谏官,意思就是以讽谏弥补皇帝的缺失。
【韵译】:
我们并排走向朝廷的红色台阶,
然后分别站在左省右省的列队。
拂晓随着宫廷仪仗队进去朝拜,
黄昏时浑身沾满御炉香气回归。
满头白发力不从心为落花流泪,
羡慕别人如鸟入青云展翅高飞。
贤明的朝廷没有什么阙事遗漏,
自己觉得谏议的奏书越来越稀。
【评析】: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诗人由杜甫的推荐而任右补阙。次年写此诗。诗是
投赠友人杜甫的。因而描写谏议官左拾遗的官场生活。然后自伤迟暮,无法尽力,规
劝别人继续进取。笔法隐晦,曲折地抒发内心之忧愤。词藻艳丽,雍容华贵。
赠孟浩然
《赠孟浩然》
作者: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解】:
1、红颜:指年青的时候。
2、轩冕: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
3、卧松云:隐居。
4、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
5、清芬:指美德。
【韵译】:
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
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
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
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
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评析】: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
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
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
之情。
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
作者: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解】:
1、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
2。海楼:海市蜃楼。
3、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韵译】: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
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
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
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
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评析】:
??唐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出蜀东下,
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清朝
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是不确的。这首诗虽意在
描绘山水,然而仔细揣摩,“送别”之意犹在,足见椽笔功夫。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可比功
力。或认为李是行舟流览,杜则停舟细看。此说颇是在理。
送友人
《送友人》
作者: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解】:
1、郭:城墙外的墙,指城外。
2、蓬:草名,枯后随风飘荡,这里喻友人。
3、兹:现在。
4、班:分别。
【韵译】:
青山横卧在城郭的北面,
白水泱泱地环绕着东城。
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
你象蓬草飘泊万里远征。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
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
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评析】:
??这是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先写作别处的山水:
青山横亘外城之北,白水环绕东城潺流。此两句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
“东城”。“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刻出山之静态,“绕”字画出
水之动态。如此描摹,挥洒自如,秀丽清新。中间二联切题,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
前两句写对朋友飘泊生涯的关切,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后两句写依依惜别的
心情,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尾联更进一层,抒发难舍难分的情绪。化用:《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
句,嵌入“班”字,写出马犹不愿离群,何况人乎?烘出缱绻情谊,真是鬼斧神工。
??诗写得新颖别致,丰采殊异。色彩鲜艳,语言流畅,情意宛转含蓄,自然美与人
情美水乳交融,别是一番风味。
听蜀僧浚弹琴
《听蜀僧浚弹琴》
作者: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解】:
1、绿绮:琴名。晋傅玄《琴赋序》:“司马相如有绿绮。”相如是蜀人,弹者是蜀
??僧,故以绿绮切之。
2、一:加强语气的助词。
3、挥手:指弹琴。
4、流水:相传春秋时钟子期能听出伯牙琴中的曲意,时而是志在高山,时而是志在
??流水,伯牙乃许为知音。见《列子·汤问篇》。这句是说,客中的情怀,听了
??“高山流水”的曲意,为之一洗。
5、霜钟:指钟声,《山海经》:丰山“有九种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
??钟鸣,故言知也。”入霜钟:余音与钟声交流,兼喻入知音者之耳。
【韵译】:
四川僧人抱弹名琴绿绮,
他是来自巴蜀的峨嵋峰。
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
好象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高山流水音调一洗情怀,
袅袅余音融入秋天霜钟。
不知不觉青山已披暮色,
秋去也似乎暗淡了几重!
【评析】:
??此诗是写听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极写琴声之入神。开头两句,写他来自故乡四
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作比,令人感到琴声之不
凡。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
时日将尽,反衬弹琴之高妙诱人。全诗一气呵成,势如行云流水,明快畅达。
夜泊牛渚怀古
《夜泊牛渚怀古》
作者: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解】:
1、西江:古称约自南京至今江西一段长江为西江,牛绪也在西江这一段中。
2、谢将军: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
??月,适袁宏在运租船中涌已作《咏史》诗,音辞都很好,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
??谈到天明。
【韵译】:
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
天空湛蓝湛蓝没有一丝游云。
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
徒然记起了东晋的谢尚将军。
我也是一个善于吟唱的高手,
但识贤的谢尚如今难得有闻。
知音难遇明早只好挂帆远去,
前景宛若深秋枫叶飘落纷纷。
【评析】:
??望月怀古,抒发不遇知音之伤感。首联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及其夜景;颔
联由望月过渡到怀古。从谢尚闻袁宏“咏史”事件中,领略到对于文学的爱好和对才
能的尊重,是与地位高低无关的。颈联是由怀古回到现实,发出感慨,抒发不遇知音
的深沉感喟。末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远去的情景,烘托不遇知音之凄凉寂寞。
写景清新隽永而不粉饰抒情豪爽豁达而不忸怩作态。
??诗为五律,却无对偶。有人认为李白才高,放逸不羁,兴之所至,随口讽诵,不
顾及对偶。此说自有其理。
春望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解】: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评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
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
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
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
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
流传千古之名言。
月夜
《月夜》
作者: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解】:
1、?州:现陕西省富县。
2、云鬟:妇女的鬓发。
3、清辉:指月光。
4、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
5、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
【韵译】:
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
你在?州闺中却只能一人独看。
我遥想那些可爱的小儿幼女们,
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
夜深露重你乌云似的头发湿了?
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
何时能依偎共赏轻纱般的月华?
让月华照干我俩满是泪痕的脸!
【评析】:
??这首诗作于至德元年(756)。是年八月,杜甫携家逃难?州,自己投奔灵武
的肃宗行在,被叛军掳至长安。诗是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
??望月怀思,自古皆然。但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
以儿女(因为年幼)“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之“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
首相倚,双照团圆。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写离情
别绪,感人肺腑。
春宿左省
《春宿左省》
作者: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注解】:
1、掖垣:因门下省、中书省地处左右两边,像人的两掖,门下省为左掖。
2、金钥;指开宫门的锁钥声。
3、珂:马铃。
4、封事: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封,故称。
【韵译】:
左偏殿矮墙遮隐花丛,日已将暮,
投宿的鸟儿,一群群鸣叫着飞过。
星临宫中,千门万户似乎在闪烁,
靠近天廷,所得的月光应该更多。
夜不敢寝,听到宫门开启的钥锁,
晚风飒飒,想起上朝马铃的音波。
明晨上朝,还有重要的大事要做,
心里不安,多次地探问夜漏几何?
【评析】:
??诗作于左拾遗任上,记叙了诚敬值宿,夜不敢寐的实况。反映了这时诗人不过是
个小心谨慎的官吏罢了,字里行间也流露诗人的忠爱之情。
??诗开头两联写景,后两联写情。自幕至夜,再自夜至晓,自晓至明,结构严谨而
又灵活,叙述详明而有变化。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作者:杜甫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近得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注解】:
1、此道:指金光门。
2、昔归顺:指至德二载投奔翔时,长安西边的胡骑正甚繁乱。
3、胡:这里指安禄山部队。
4、近得:指拜左拾遗。
5、京邑:指华州,因系畿县,距京城长安不远。
6、移官句:这里固指贺兰进明之进谗,其实也多少含有对肃宗的牢骚。岂至尊:岂
??出皇帝之意。
7、千门:原指宫中的门户,这里借代宫殿。
【韵译】:
当年由金光门这条路,去投奔凤翔,
长安西郊,到处是安史叛军正作乱。
直到如今想起来,仍叫人心惊胆颤,
有人神魂尚未招回,依然诚恐诚惶。
我拜近得左拾遗,回到了京畿地方,
贬我华州掾,这旨意难道出自至尊。
算了吧,我这庸才已逐日衰老鬓苍,
告别长安,驻马回望千门宫殿檐房!
【评析】:
??至德二载(757),作者自金光门出,由小路投奔凤翔肃宗,任左拾遗,十月
随肃宗返长安。次年──乾元元年(758),被贬华州任司功参军,又出金光门,
感慨万端。然而作者在诗中写道“移官岂至尊?”不敢归怨于君,而以“无才日衰
老”自责。不忍去君,留恋故职,见得分明。
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解】:
1、戌鼓:戌楼上的更鼓。
2、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
3、长:一直,老是。
【韵译】:
戌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
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
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
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
有家若无,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
平时寄去书信,常常总是无法到达,
更何况烽火连天,叛乱还没有治平。
【评析】:
??诗作于乾元二年(759),这时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作教师于战乱中,颠沛流
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萦怀家国之情。全
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句句转承,一气呵成。“露从今夜
白,月是故乡明”句,可见造句,的神奇矫健。
天末怀李白
《天末怀李白》
作者: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解】:
1、天末:犹天边;
2、君子:指李白。
3、文章句:意谓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
4、魑魅句:意谓山精水鬼在等着你经过,以便出而吞食,犹“水深波浪阔,无使蛟
??龙得”。一憎一喜,遂令诗人无置身地。
5、应共句:因屈原被谗含冤,投江而死,与李白之受枉窜身,有共通处,往夜郎又
??须经过汨罗,故也应有可以共语处。
6、汨罗:汨罗江,屈原自沉处,在今湖南湘阴县。
【韵译】:
凉风习习来自天边的夜郎,
老朋友啊你心情可还舒畅。
鸿雁何时能捎来你的音信?
江湖水深总有不平的风浪!
有文才的人往往薄命遭忌,
鬼怪正喜人经过可作食粮。
你与屈原有共冤共语之处,
请别忘了投诗祭奠汨罗江!
【评析】:
??李白于至德二载(757),因永王之罪受牵连,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
还。杜甫于乾元二年(759)作此诗,眷怀李白,设想他当路经汨罗,因而以屈原
喻之。其实,此时李已遇赦,泛舟洞庭了。
??因凉风而念故友,望秋雁而怀思。文人相重,末路相亲,跃然纸上。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作者: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注解】:
1、几时两句:这是倒装,意谓想起昨夜在月光下举杯送别的深情,不知几时重得此
??会。
2、列郡:指东西两川属邑。
3、三朝:指玄宗、肃宗、代宗三朝;
4、出入荣:指严武迭居重位。
5、江村句:指送别后独自回到浣花溪边的草堂。
【韵译】:
远送严公到了奉济从此别离,
人去山空只有别情绵绵依依。
我们何时才能重新把盏长谈,
昨夜月下对杯倾衷多么投机!
巴蜀各郡讴歌惋惜你的离任,
连续三朝你任将相真不容易。
分手后我回到浣花溪边草堂,
越发觉得我这残生淡泊孤寂!
【评析】:
??这首诗意在送严武奉召还朝。诗人曾任严武幕僚,深得严武关怀,故别离之情依
依,自不待言。
??诗的开头点明“远送”,可见意深情长。分手伤别,自然想到“昨夜”饯别情
景,也想何时重逢。接着讴歌严武入相出将都有成就,受到人民的称赞。最后写送别
后的心境的孤独无依。语言质朴含情,章法谨严有节。
别房太尉墓
《别房太尉墓》
作者: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注解】:
1、复行役:指一再奔走。
2、近泪句:意谓泪流处土为之不干。
3、把剑句:春秋时吴季札聘晋,路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死,
??遂解剑挂在坟树上而去。意即早已心许。
【韵译】:
我东西漂泊,一再奔走他乡异土,
今日歇脚阆州,来悼别你的孤坟。
泪水沾湿了泥土,心情十分悲痛,
精神恍惚,就象低空飘飞的断云。
当年与你对棋,比你为晋朝谢安,
而今在你墓前,象季札拜别徐君。
不堪回首,眼前只见这林花错落,
离去时,听得黄莺啼声凄怆难闻。
【评析】:
??房?在唐玄宗幸蜀时拜相。乾元元年(758)为肃宗所贬。杜甫曾为其上疏力
谏,得罪肃宗,险遭杀害。宝应二年(763),房?又进为刑部尚书,在路遇疾,
卒于阆州。两年后。杜甫路过阆州,特为老友上坟,作此诗。
??这是一首悼亡诗,抒写感伤情怀。全诗叙述了生前的交往和坟前的哀悼。前四句
写坟前哀愤,后四句写临别留连。诗写得雍容典雅,又一往情深。写房?句句得体,
写交往字字有情。知遇深情,渗透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