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科幻灵异唐诗三百首TXT下载唐诗三百首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唐诗三百首全文阅读

作者:张九龄     唐诗三百首txt下载     唐诗三百首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破山寺后禅院

    《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注解】:

    1、破山寺:即兴福寺,今江苏省常熟市北。

    2、万籁:一切声响。

    3、磬:和尚念经时敲的一种乐器。

    【韵译】:

    清晨我信步来到破山寺,

    朝阳映照着高高的树林。

    曲折山道通向幽静处所,

    禅房深藏之处花卉缤纷。

    山光秀丽怡悦群鸟性情,

    碧潭映影净化人的心灵。

    自然界的声音全然消失,

    只听到院里的钟磬声音……

    【评析】:

    ??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

    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意境尤其静净。起句对偶,颔联反而对得不工

    整,虽属五律,却有古体诗的风韵。

寄左省杜拾遗

    《寄左省杜拾遗》

    作者: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注解】:

    1、趋:小步而行,表示上朝时的敬意。

    2、丹陛:宫殿前涂红漆的台阶。

    3、分曹句:时岑参为右补阙,属中书省,在殿庑之右,称右省,也称紫徽省。紫

    ??微:本指星座,因其成屏藩的形状,故取象以为喻。微:一作薇。曹:官署。

    ??限:界限。

    4、阙:通“缺”。补阙和拾遗都是谏官,意思就是以讽谏弥补皇帝的缺失。

    【韵译】:

    我们并排走向朝廷的红色台阶,

    然后分别站在左省右省的列队。

    拂晓随着宫廷仪仗队进去朝拜,

    黄昏时浑身沾满御炉香气回归。

    满头白发力不从心为落花流泪,

    羡慕别人如鸟入青云展翅高飞。

    贤明的朝廷没有什么阙事遗漏,

    自己觉得谏议的奏书越来越稀。

    【评析】: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诗人由杜甫的推荐而任右补阙。次年写此诗。诗是

    投赠友人杜甫的。因而描写谏议官左拾遗的官场生活。然后自伤迟暮,无法尽力,规

    劝别人继续进取。笔法隐晦,曲折地抒发内心之忧愤。词藻艳丽,雍容华贵。

赠孟浩然

    《赠孟浩然》

    作者: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解】:

    1、红颜:指年青的时候。

    2、轩冕: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

    3、卧松云:隐居。

    4、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

    5、清芬:指美德。

    【韵译】:

    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

    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

    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

    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

    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评析】: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

    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

    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

    之情。

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

    作者: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解】:

    1、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

    2。海楼:海市蜃楼。

    3、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韵译】: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

    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

    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

    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

    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评析】:

    ??唐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出蜀东下,

    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清朝

    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是不确的。这首诗虽意在

    描绘山水,然而仔细揣摩,“送别”之意犹在,足见椽笔功夫。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可比功

    力。或认为李是行舟流览,杜则停舟细看。此说颇是在理。

送友人

    《送友人》

    作者: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解】:

    1、郭:城墙外的墙,指城外。

    2、蓬:草名,枯后随风飘荡,这里喻友人。

    3、兹:现在。

    4、班:分别。

    【韵译】:

    青山横卧在城郭的北面,

    白水泱泱地环绕着东城。

    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

    你象蓬草飘泊万里远征。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

    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

    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评析】:

    ??这是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先写作别处的山水:

    青山横亘外城之北,白水环绕东城潺流。此两句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

    “东城”。“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刻出山之静态,“绕”字画出

    水之动态。如此描摹,挥洒自如,秀丽清新。中间二联切题,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

    前两句写对朋友飘泊生涯的关切,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后两句写依依惜别的

    心情,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尾联更进一层,抒发难舍难分的情绪。化用:《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

    句,嵌入“班”字,写出马犹不愿离群,何况人乎?烘出缱绻情谊,真是鬼斧神工。

    ??诗写得新颖别致,丰采殊异。色彩鲜艳,语言流畅,情意宛转含蓄,自然美与人

    情美水乳交融,别是一番风味。

听蜀僧浚弹琴

    《听蜀僧浚弹琴》

    作者: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解】:

    1、绿绮:琴名。晋傅玄《琴赋序》:“司马相如有绿绮。”相如是蜀人,弹者是蜀

    ??僧,故以绿绮切之。

    2、一:加强语气的助词。

    3、挥手:指弹琴。

    4、流水:相传春秋时钟子期能听出伯牙琴中的曲意,时而是志在高山,时而是志在

    ??流水,伯牙乃许为知音。见《列子·汤问篇》。这句是说,客中的情怀,听了

    ??“高山流水”的曲意,为之一洗。

    5、霜钟:指钟声,《山海经》:丰山“有九种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

    ??钟鸣,故言知也。”入霜钟:余音与钟声交流,兼喻入知音者之耳。

    【韵译】:

    四川僧人抱弹名琴绿绮,

    他是来自巴蜀的峨嵋峰。

    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

    好象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高山流水音调一洗情怀,

    袅袅余音融入秋天霜钟。

    不知不觉青山已披暮色,

    秋去也似乎暗淡了几重!

    【评析】:

    ??此诗是写听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极写琴声之入神。开头两句,写他来自故乡四

    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作比,令人感到琴声之不

    凡。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

    时日将尽,反衬弹琴之高妙诱人。全诗一气呵成,势如行云流水,明快畅达。

夜泊牛渚怀古

    《夜泊牛渚怀古》

    作者: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解】:

    1、西江:古称约自南京至今江西一段长江为西江,牛绪也在西江这一段中。

    2、谢将军: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

    ??月,适袁宏在运租船中涌已作《咏史》诗,音辞都很好,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

    ??谈到天明。

    【韵译】:

    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

    天空湛蓝湛蓝没有一丝游云。

    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

    徒然记起了东晋的谢尚将军。

    我也是一个善于吟唱的高手,

    但识贤的谢尚如今难得有闻。

    知音难遇明早只好挂帆远去,

    前景宛若深秋枫叶飘落纷纷。

    【评析】:

    ??望月怀古,抒发不遇知音之伤感。首联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及其夜景;颔

    联由望月过渡到怀古。从谢尚闻袁宏“咏史”事件中,领略到对于文学的爱好和对才

    能的尊重,是与地位高低无关的。颈联是由怀古回到现实,发出感慨,抒发不遇知音

    的深沉感喟。末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远去的情景,烘托不遇知音之凄凉寂寞。

    写景清新隽永而不粉饰抒情豪爽豁达而不忸怩作态。

    ??诗为五律,却无对偶。有人认为李白才高,放逸不羁,兴之所至,随口讽诵,不

    顾及对偶。此说自有其理。

春望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解】: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评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

    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

    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

    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

    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

    流传千古之名言。

月夜

    《月夜》

    作者: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解】:

    1、?州:现陕西省富县。

    2、云鬟:妇女的鬓发。

    3、清辉:指月光。

    4、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

    5、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

    【韵译】:

    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

    你在?州闺中却只能一人独看。

    我遥想那些可爱的小儿幼女们,

    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

    夜深露重你乌云似的头发湿了?

    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

    何时能依偎共赏轻纱般的月华?

    让月华照干我俩满是泪痕的脸!

    【评析】:

    ??这首诗作于至德元年(756)。是年八月,杜甫携家逃难?州,自己投奔灵武

    的肃宗行在,被叛军掳至长安。诗是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

    ??望月怀思,自古皆然。但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

    以儿女(因为年幼)“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之“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

    首相倚,双照团圆。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写离情

    别绪,感人肺腑。

春宿左省

    《春宿左省》

    作者: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注解】:

    1、掖垣:因门下省、中书省地处左右两边,像人的两掖,门下省为左掖。

    2、金钥;指开宫门的锁钥声。

    3、珂:马铃。

    4、封事: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封,故称。

    【韵译】:

    左偏殿矮墙遮隐花丛,日已将暮,

    投宿的鸟儿,一群群鸣叫着飞过。

    星临宫中,千门万户似乎在闪烁,

    靠近天廷,所得的月光应该更多。

    夜不敢寝,听到宫门开启的钥锁,

    晚风飒飒,想起上朝马铃的音波。

    明晨上朝,还有重要的大事要做,

    心里不安,多次地探问夜漏几何?

    【评析】:

    ??诗作于左拾遗任上,记叙了诚敬值宿,夜不敢寐的实况。反映了这时诗人不过是

    个小心谨慎的官吏罢了,字里行间也流露诗人的忠爱之情。

    ??诗开头两联写景,后两联写情。自幕至夜,再自夜至晓,自晓至明,结构严谨而

    又灵活,叙述详明而有变化。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作者:杜甫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近得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注解】:

    1、此道:指金光门。

    2、昔归顺:指至德二载投奔翔时,长安西边的胡骑正甚繁乱。

    3、胡:这里指安禄山部队。

    4、近得:指拜左拾遗。

    5、京邑:指华州,因系畿县,距京城长安不远。

    6、移官句:这里固指贺兰进明之进谗,其实也多少含有对肃宗的牢骚。岂至尊:岂

    ??出皇帝之意。

    7、千门:原指宫中的门户,这里借代宫殿。

    【韵译】:

    当年由金光门这条路,去投奔凤翔,

    长安西郊,到处是安史叛军正作乱。

    直到如今想起来,仍叫人心惊胆颤,

    有人神魂尚未招回,依然诚恐诚惶。

    我拜近得左拾遗,回到了京畿地方,

    贬我华州掾,这旨意难道出自至尊。

    算了吧,我这庸才已逐日衰老鬓苍,

    告别长安,驻马回望千门宫殿檐房!

    【评析】:

    ??至德二载(757),作者自金光门出,由小路投奔凤翔肃宗,任左拾遗,十月

    随肃宗返长安。次年──乾元元年(758),被贬华州任司功参军,又出金光门,

    感慨万端。然而作者在诗中写道“移官岂至尊?”不敢归怨于君,而以“无才日衰

    老”自责。不忍去君,留恋故职,见得分明。

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解】:

    1、戌鼓:戌楼上的更鼓。

    2、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

    3、长:一直,老是。

    【韵译】:

    戌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

    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

    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

    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

    有家若无,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

    平时寄去书信,常常总是无法到达,

    更何况烽火连天,叛乱还没有治平。

    【评析】:

    ??诗作于乾元二年(759),这时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作教师于战乱中,颠沛流

    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萦怀家国之情。全

    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句句转承,一气呵成。“露从今夜

    白,月是故乡明”句,可见造句,的神奇矫健。

天末怀李白

    《天末怀李白》

    作者: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解】:

    1、天末:犹天边;

    2、君子:指李白。

    3、文章句:意谓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

    4、魑魅句:意谓山精水鬼在等着你经过,以便出而吞食,犹“水深波浪阔,无使蛟

    ??龙得”。一憎一喜,遂令诗人无置身地。

    5、应共句:因屈原被谗含冤,投江而死,与李白之受枉窜身,有共通处,往夜郎又

    ??须经过汨罗,故也应有可以共语处。

    6、汨罗:汨罗江,屈原自沉处,在今湖南湘阴县。

    【韵译】:

    凉风习习来自天边的夜郎,

    老朋友啊你心情可还舒畅。

    鸿雁何时能捎来你的音信?

    江湖水深总有不平的风浪!

    有文才的人往往薄命遭忌,

    鬼怪正喜人经过可作食粮。

    你与屈原有共冤共语之处,

    请别忘了投诗祭奠汨罗江!

    【评析】:

    ??李白于至德二载(757),因永王之罪受牵连,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

    还。杜甫于乾元二年(759)作此诗,眷怀李白,设想他当路经汨罗,因而以屈原

    喻之。其实,此时李已遇赦,泛舟洞庭了。

    ??因凉风而念故友,望秋雁而怀思。文人相重,末路相亲,跃然纸上。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作者: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注解】:

    1、几时两句:这是倒装,意谓想起昨夜在月光下举杯送别的深情,不知几时重得此

    ??会。

    2、列郡:指东西两川属邑。

    3、三朝:指玄宗、肃宗、代宗三朝;

    4、出入荣:指严武迭居重位。

    5、江村句:指送别后独自回到浣花溪边的草堂。

    【韵译】:

    远送严公到了奉济从此别离,

    人去山空只有别情绵绵依依。

    我们何时才能重新把盏长谈,

    昨夜月下对杯倾衷多么投机!

    巴蜀各郡讴歌惋惜你的离任,

    连续三朝你任将相真不容易。

    分手后我回到浣花溪边草堂,

    越发觉得我这残生淡泊孤寂!

    【评析】:

    ??这首诗意在送严武奉召还朝。诗人曾任严武幕僚,深得严武关怀,故别离之情依

    依,自不待言。

    ??诗的开头点明“远送”,可见意深情长。分手伤别,自然想到“昨夜”饯别情

    景,也想何时重逢。接着讴歌严武入相出将都有成就,受到人民的称赞。最后写送别

    后的心境的孤独无依。语言质朴含情,章法谨严有节。

别房太尉墓

    《别房太尉墓》

    作者: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注解】:

    1、复行役:指一再奔走。

    2、近泪句:意谓泪流处土为之不干。

    3、把剑句:春秋时吴季札聘晋,路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死,

    ??遂解剑挂在坟树上而去。意即早已心许。

    【韵译】:

    我东西漂泊,一再奔走他乡异土,

    今日歇脚阆州,来悼别你的孤坟。

    泪水沾湿了泥土,心情十分悲痛,

    精神恍惚,就象低空飘飞的断云。

    当年与你对棋,比你为晋朝谢安,

    而今在你墓前,象季札拜别徐君。

    不堪回首,眼前只见这林花错落,

    离去时,听得黄莺啼声凄怆难闻。

    【评析】:

    ??房?在唐玄宗幸蜀时拜相。乾元元年(758)为肃宗所贬。杜甫曾为其上疏力

    谏,得罪肃宗,险遭杀害。宝应二年(763),房?又进为刑部尚书,在路遇疾,

    卒于阆州。两年后。杜甫路过阆州,特为老友上坟,作此诗。

    ??这是一首悼亡诗,抒写感伤情怀。全诗叙述了生前的交往和坟前的哀悼。前四句

    写坟前哀愤,后四句写临别留连。诗写得雍容典雅,又一往情深。写房?句句得体,

    写交往字字有情。知遇深情,渗透字里行间。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4796/ 第一时间欣赏唐诗三百首最新章节! 作者:张九龄所写的《唐诗三百首》为转载作品,唐诗三百首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唐诗三百首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唐诗三百首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唐诗三百首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唐诗三百首介绍: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p>
唐诗三百首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唐诗三百首,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唐诗三百首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