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大愿难言
刚刚主持大师最后的话,听得中年僧人有些木讷,一时半会都没有反应过来,什么叫有求于人,现在那位新任帝国南军元帅柳如逝都没有到江南道,或者刚刚上任帝国南军元帅,又能做出些什么事情来,而且南军如此庞然大物,何必出现有求于人的景象。
感知到了中年僧人的不解,主持大师没有半分的想要解释的欲望,只是瞧了眼旁边的中年僧人,说道:“近段时间的那些事情,你都可以自己独立解决,不需要报告给我。”
“这些年,清尘寺的事务在你的主持下非常不错,我想来日清尘寺在你的主持下应该还是如此。不过你要记着,清尘寺有着世外的规则,不可过分掺和世俗之间的事情,但是某些来自帝国的邀请,若是没有太过违背清尘寺,那自然可以答应下来。”
听着主持大师这些话,中年僧人不悲不喜,眼里却是有着惊讶存在,刚刚这些话,是否是代表着主持大师想要把清尘寺主持的位置传给他,否则何以说这些话。
中年僧人看了眼主持大师,眼里渐渐从惊讶变成不解,不知道主持大师这些话到底是怎样的意思,作为清尘寺几十年的僧人,现在的戒律大师,中年僧人对于任何东西都是看淡,没有觊觎主持大师的想法。
在清尘寺内部,无以尊卑的规则乃是清尘寺传承上千年的东西,怎么可能轻易改变,这种无以尊卑自然造成清尘寺内部的僧人对于某些位置没有太过的觊觎和重视。
都是大家齐心协力的把清尘寺给维持好,或者照顾下江南道的百姓,让他们免于战乱等等不应该出现和承受的苦难。
中年僧人不知道主持大师为何突然说出这种话,毕竟主持大师的年纪虽然有些高,可是比起某些修行者而言,还是略显得年轻。
要知道桃源两位夫子的年纪可是几百年的存在,现在依旧精神抖擞,没有半分暮年的老迈,而主持大师虽然没有桃源两位夫子那般的实力,可是年纪却也是不如桃源两位夫子的多。
站在天命巅峰的境界的主持大师,怎样都不该在现在做出这样的安排,说出这样的话,听着都是让人感到诡异而惊讶。
旁边中年僧人的惊讶和不解,对于主持大师而言都是非常正常或者意料之中的事情,看着远处的光线,看着那些透出来的天空,带着难以言喻的味道。
清尘寺内部的长廊两边很是空荡,只是在院子中间摆着一坛装满的水缸,两边都是有着,凋敝的花朵早已看不出盛年的模样,墙壁上面那些几百年前的壁画都是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消失。
主持大师曾经幼年的时候进入清尘寺,那时候还看过那些壁画,那时候只是显得有些凌乱和刻痕,到时看得出来真实的模样,可是现在却是全然不见。
时间流逝不过一百多年,那些东西真的变成今日的消亡,在清尘寺这位主持大师眼里倒是没什么奇特的存在。
毕竟清尘寺乃是修佛的地方,自然对于六道轮回有着极高的信任,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有着轮回,某些东西的消逝不必要过分在意,就像某些传承自然而然。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主持大师突然吟诵起来宋国著名诗人的一句诗句来,里面有着无可奈何的悲怆和伤感,倒是出现在清尘寺主持大师的嘴里有些略微显得怪异。
“有些事情是没办法持续的,清尘寺到了我手里基本上又延续了百年,昔年我也是你这般年纪接的清尘寺主持的位置,现在我把清尘寺主持的位置给你,实在是合乎情理。”
中年僧人没想到主持大师这话说的如此直白,一时间有些呆愣的不知道如何回答,又是转瞬间变得惊恐,连忙说道。
“主持您德高望重,晚辈怎能承担大任,何况您现在已然是站在天命巅峰的修行强者,来日定然能超越七境,成为世间圣人,到时候和桃源两位夫子般长命几百年,想必都是非常轻松的事情。”
听着中年僧人这种近似拍马屁的解释和劝慰,主持大师笑了笑,挥了挥衣袖,说道:“人力终究有穷尽之时,现在江南道步上正轨,而帝国强横,又有桃源坐镇,倒是不用担心百姓受苦。”
“以我的天资,能侥幸走到天命巅峰,已然都是超越世间大部分修行者的奢望,至于超越七境成为世间圣人,对我而言已然不做任何奢望。”
“在清尘寺之内,切记有着贪嗔痴,对于修行的急切,同样算是贪嗔痴,我已然明白一切的一切,明白天资如何,不可和那些天顾之人相比,自然而然要明心静气,了此余生而无憾。”
听到这些话的中年僧人被彻底吓住了,之前主持大师还只是说着要把主持的位置传给他,现在却是说着了此余生。
对于中年僧人而言无疑是震撼的消息,毕竟中年僧人自懂事以来都是在清尘寺之内,陪着主持大师渡过了几十年的时间,要是让他看着主持大师的离世,还真是有些没办法忍受。
主持大师和中年僧人之间的情感,有点像是师徒,又有点像是父子,实在是说不清楚,可是看着主持大师圆寂,到底难以忍受。
中年僧人连忙说道:“主持您千万不要妄自菲薄,您的天资有何须弱于他人多少,即便是没办法突破,以您天命巅峰的修为,至少再是活上百年都是没有问题的。”
主持大师摇头笑道:“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老朽活到如今的年岁,该做的事情都做的差不多,其余的事情都是没办法受到任何干扰,老朽已然没有出手的必要。”
“既然如此,何必趁早回归极乐,莫要沾染世间那些道德因果,莫要吸取世间那些天地灵气,给世间还年轻的修行者一点机会。”
“以老朽独身,还他们半点公平……”
第七十七章 因果相续
其实在主持大师的这些话里面潜藏着西齐天池对于道义的阐释,之所以西齐天池有着天道示警的能力,正是说得世间强横的修行者占据太多的天地元气,很容易使得后来的修行者没办法走到更高得位置,从而让修行者彻底在世间断绝。
不过对于这些话,西齐天池和帝国有着不同的看法,或者帝国学宫里面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很是显然的不认同西齐天池的看法,认为世间修行者总是会更迭,暂时性的有着出乎意料的事情,不代表着世间的修行永远都是超出预料的,因而没有必要刻意强调。
而且帝国学宫从来不信奉所谓的天道,他们认为人定胜天,天地之间或者真的有意识存在,但是这种所谓的意识根本没办法作用于人,或者作用与世间那些不知道数量的修行者。
修行者本身就是想要超然物外,自然而然想要规避所谓的天命,打破天命才是他们最终的想法,七境对于修行的定义不过是简简单单的的帮助他们定义境界,同时借助给他们力量。
这样得认为自然遭受以西齐天池为首的遵循天道示警的那些宗派的强烈谴责,只是漠北王庭的问心无愧殿始终都是没有说些什么。
虽然漠北王庭问心无愧殿同样信奉所谓的天道,或者比西齐天池西方诸国还要痴迷,但是在某些方面他们没有西齐天池那般的功利,问心无愧殿认为天道如何,在于内心的想法虔诚。
认为世间的道法千奇百怪,自然有着千奇百怪的想法,没必要造就世间相同的态度,更加没必要打造全部信奉天道的国家和世间百姓。
当然这些话是没有问题的,可是问心无愧殿的态度实在是让人觉得有些病态,尤其是他们修行的程度,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因而才是有了丹丘生那句蔽于天而不知人,同样因为这句话的缘故,使得漠北王庭问心无愧殿和大秦帝国之间有了极其严重的隔阂。
要是说起来,漠北王庭虽然生长在漠北草原里面,听着看着粗犷几分,可是对于任何事物他们都是有着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同样他们不要求别人如此,允许他人有着和他们不相同的信奉。
这点就是和西齐天池有着天差地别,但是随着丹丘生看到问心无愧殿和天宗那种苦修的模样,实在是有些看不过去,很是自然的说出了那句,蔽于天而不知人,直接就是把问心无愧殿和天宗给得罪了。
他们可以允许别人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想法,但是绝对不允许别人干涉他们的理念,这句话里面的意思,直接了当的就是把问心无愧殿和天宗那引以为傲的天道理念给否定。
或许这话要是落在西齐天池来说,肯定是无足道哉的事情,可是漠北王庭问心无愧殿乃是出名的脑袋转不过来弯,认为丹丘生羞辱他们的道义理念。
因而他们不是没有发生过争执,但是很明显的就是丹丘生乃是世间修行者当中最高的那代人,在修行界里面有着极高的地位,自然而然的不在意问心无愧殿,甚至连是同属世外修行圣地的天宗都不怕。
如此这般之下,问心无愧殿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潜藏着起来,这也是后面本来西齐天池想要组织西方诸国联军,和他们没有利益关系的漠北王庭愿意出兵牵涉帝国北境的缘故。
算是由丹丘生引起的世仇,要知道漠北王庭可是真真正正的在问心无愧殿的掌控之下,比西齐天池对于西方诸国的掌控都还要强烈紧密几分。
得罪问心无愧殿,就相当于直接得罪了整座漠北王庭,有着问心无愧殿在上面,自然而然漠北王庭愿意出兵。
当然碍于当时的短暂形势,没有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其实漠北王庭还是没有把铁蹄长驱直入的朝着帝国河北道而去。
因为当年帝国北境坐镇的乃是有着世间圣人的宗圣,由于以前的某些事情,使得宗圣对于问心无愧殿有着极其厌恶的情绪,所以宗圣才是愿意坐镇帝国北境。
几十年来,宗圣都是没有离开,无他,正是因为问心无愧殿的关系,当年宗圣超越七境的时候,问心无愧殿居然胆敢派人劫杀他,便是宗圣此生最痛恨的事情。
后来和仙林彻底决裂,天大地大之下,宗圣选择受到岑夫子邀请坐镇帝国北境,当然平常时候都不需要他出手,只需要坐镇北境即可,算是精神支柱。
当然问心无愧殿出手的时候,宗圣想要出手那帝国自然不可能拦着,当年书青和天宗宗主在渝关外战斗,之所以天宗宗主不敢轻易到达渝关,还不是因为有着宗圣坐镇。
作为仙林圣主的师弟,这位宗圣自然不是简单的人物,而且书青的修行境界足够高,若是没有别的世间圣人,说不定天宗宗主付出任何代价都是要斩杀书青。
但是因为宗圣始终都是虎视眈眈,坐镇帝国北境,看着书青和天宗宗主的战斗,那位天宗宗主倒是不敢不顾一切的出手。
否则到时候他重伤书青,却是被宗圣出现,然后给纠缠起来,宗圣此人有着极强的能力,或许早年有些潦倒,可是能一日一夜超越七境,成为世间圣人,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人物。
而且还是几十年之后,以那时候展现出来的悟性,这位宗圣即便不出手,就可以压制不知道多少的修行者,正是如此漠北王庭不敢轻易兴兵南下。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看到了西齐天池率领的西方诸国联军的衰败,虽然短时间开局西方诸国联军做到了最好的程度。
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帝国的军队没有形成攻击,而西方诸国联军的攻击趋势正在消减,慢慢的落入颓然的局面。
在这种局面之中的西方诸国联军,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得失败,绝对不可能成功的,所以漠北王庭没有必要对这场已经看到失败的战争损耗兵力。
第七十八章 彼之仇,吾之友
中年僧人听着主持大师最后的那些言语,倒是不好在说些什么话,只是觉得悲从中来,好似有着千万种痛苦在折磨着他,让他没有办法仔细的理清楚思路的说话。
刚刚的那些为天下修行者都谋求公平,算是主持大师最后的决绝,已然看清楚某些事情的真相,自然而然不愿意继续做些什么。
主持大师看着旁边中年僧人的模样,再是抬头看了眼别处的有些特别的地方,眼神里面好似出现波澜般的转动起来。
平静的湖面总是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波澜,即便是在主持大师这种身为百年的清尘寺主持依旧没办法避免这种波澜的出现,因为有些东西只要是人就没有办法避免。
“没些事情,剩下的那些事情你自己决断,至于柳如逝居士要前来拜访的事情,按照项信居士的规格即可,清尘寺内不慢待任何来客,同样不高请任何来客,都是度量问题。”
说着,主持大师挥了挥手,示意中年僧人可以离开,瞧着主持大师的动作,中年僧人没有说什么话,只是朝着主持大师作揖行礼,然后转身离开。
一条长廊倒是非常顺畅,不存在任何阻碍,只要你想要到达另外的一边,只要坚定不移的走着,自然而然可以到达最前方的位置。
主持大师看着中年僧人坚定不移的背影,越发坚定他心中的想法,毕竟中年僧人乃是他看着长大的,有些事情都是他亲自传授,虽然略微有些差异化,可大体上做清尘寺主持倒是合乎情理的。
而且目前清尘寺里面的这些僧人当中,唯独算得上上乘的,应该就是眼前的中年僧人,这种想法是之前主持大师就是在开始思考的,只是随着这封信件的到来而提前说出来罢了。
因为主持大师预料到了信件里面这些消息的不凡,或者说这里面透着别样的色彩,身为清尘寺主持,虽然没有颁发如同超越七境的那般使用大神通天象和缘启。
可是想要用些小小的占卜之术,来看看前面到底是何种情况,应该是不算是什么难事,到现在为止清尘寺主持传到他这里,已然有着九代。
九算是世间数数的极致,现在他作为清尘寺主持把位置给定下传出去,虽然有些取巧的意味,可是到底还是破开了所谓极致的束缚,或者有用,或许没用,看后来者如何作为。
主持大师朝着空中阿弥陀佛,再是早已看不清前面长廊中年僧人的模样,主持大师看着远处,有着一道渐渐出现蓝色的光芒。
好似一柄长剑出现在空中,好似一道惊鸿突然一瞥,主持大师双手持节,笑着说道:“居士来此时间已然不短,何必迟迟等待不入,难道还害怕清尘寺内有着天罗地网。”
这话说完,果不其然的有着一道光芒突然自长廊的尽头而起,朝着主持大师而来。主持大师瞧着眼前颇为凌厉的光线,好似要摧毁他面前所有的空间,虚白的胡须在风中肆意的乱动,主持大师轻轻的拂过胡须,自然而然风平浪静。
蓝光渐渐敛去,露出身姿挺拔,面容带着极致的骄傲的男子,手里面握着柄剑鞘,长剑则是在男子周身舞动着,片刻之后骤然回鞘,发出一声嘹亮的剑鸣。
好在在这样的环境当中,长廊尽头没有出现任何人,自然而然的他们就是不可能听到剑鸣的声音,自然不可能有人过来查看。
男子带着扫视的神情看着眼前有些苍然的主持大师,恍惚当中记着他们十几年前第一次相见的时候,这位主持大师还不是这般模样,没想到十几年过去容貌变化居然如此厉害。
主持大师瞧着面前持剑而高傲的男子,浑身上下都是带着骄傲,那种眼神是自身的骄傲,源于自己,而非通过蔑视别人而满足自己的骄傲。
朝着面前男子微微作揖行礼,“没想到聂居士居然南下,一别十几年不见,聂居士的修为已然和十几年前有着天差地别,想来此番离开桃源,是为了寻求那道可以超越七境的门槛。”
出现的持剑男子正是桃源里面的聂三先生聂束君,聂束君瞧着面前的主持大师微微行礼,“确实一别十几年,主持大师的神情容貌简直翻天覆地的变化起来,难道内心放逐,不愿继续寻求那飘渺的一道?”
听着聂束君的话,主持大师没有言语,他之前应该是听到了聂束君早些来了,现在才出现,那主持大师肯定是知道聂束君知道他刚刚说出来的那些话。
既然聂束君是明知故问,那主持大师自然笑笑不言语,有些事情说出来倒是没有任何意思,反而增添些让人烦恼的东西。
至于聂束君更加是不在意老和尚的回答,因为他刚刚都是听到,明知故问,只是想要看看老和尚内心到底是何等样的想法。
只是这番沉默无言,自然该是有些了解,两者算不得朋友,或许连是熟悉都算不得,只是聂束君一厢情愿罢了。
天下修佛者唯有清尘寺,而且尤其出名,之所以聂束君对于清尘寺有着好感,那是因为仝二先生对于修佛者极其厌恶。
当然只是厌恶,不想要看见任何修佛者,自然而然不会动手,那作为仝二先生死敌的聂三先生自然非常愿意和修佛的清尘寺接触,来恶心恶心仝二先生。
原因道理其实非常简单,曾经帝国内部有着寺庙,那时候的仝二先生还是皇宫里面的伴读,对于那些修佛的僧人非常不爽。
因为那些修佛的僧人占据着好地方,占据着周围的土地,但是他们却不事生产,只是想着让百姓来供养他们。
对于帝国政治朝堂而言,这简直是难以让人忍受的事情,后面在仁宗皇帝的主持下,废除了帝国内部的僧人,让他们回家种田。
而修行者当中,清尘寺虽然有些不同,可主观造成的仝二先生不可能对清尘寺又任何改观,正是如此,使得聂束君有了想法。
第七十九章 何况人乎?
主持大师瞧着面前的聂束君,笑了笑,没有继续说话,因为他非常清楚眼前这位聂三先生的性格,可以说非常的得理不饶人。
若非他们现在没有特别必要的事情,想来他们都是不可能出现交集,只是说他们之间的关系还算可以,能比一般的要略微好点。
“能否走上一道,老朽心里自然清楚,难道聂三先生还能比老朽更加清楚老朽的修行境界,在哪里破开,在哪里入道,在哪里成道不成?”
这话说出来有点诛心,不过聂束君没有在意,抬了抬头侧着身子看向远处长廊外面的天空,光线依旧显得炙热,只是在他们的范围之内,即便是在炽热的光线都觉得那是无用的东西。
主持大师没有理会聂束君的动作,心里想着聂束君到这里应该不简简单单的是为了见他,看清楚那道超越七境的门槛应该是主要原因,至于次要原因如何,主持大师还在思量。
不过作为桃源的聂三先生,聂束君有着些超越七境的急迫应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毕竟在主持大师看来,桃源那些位先生都不是简简单单的人物。
且不说早已在几十年前超越七境成为圣人的大先生书青,剩下的那位仝二先生仝童,十几年前主持大师到达桃源的时候曾经在那座凉亭里面见过,绝对不是普普通通的存在,按照当时的境界和积累,以及先行者夺天地之造化的缘故,想来现在已经超越七境,成为桃源里面的圣人。
至于第四位被书青带回来的白四先生白易,当年主持大师曾经有幸见过一面,照样瞧着其有贵不可言的景象,要是不出意外,那种贵不可言的面容在桃源得到最大的利用,自然而然能帮着那位白四先生超越七境成为圣人。
只是时间问题,主持大师不敢摆明着说,但是主持大师知道这一代的桃源弟子乃是无比强横的存在,即便是仙林和天宗都没办法比肩。
所以仙林和天宗有着焦急的感觉很是正常,要是他们不能再这样的时年里面把桃源或者帝国给彻底征服,等到桃源彻底成型的时候,仙林和天宗都只能在桃源之下苟延残喘。
而到时候的帝国将是无比强大,面对西方诸国和漠北王庭都是没有半分惧怕的意思,因为里面有着桃源无数位圣人的支持,他们的帝国可以征服任何诸国的军队,而桃源的圣人可以打杀任何宗派的修行者。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面,主持大师选择主持清尘寺跟帝国联系起来,只有清尘寺和江南道百姓都是在帝国的保护之下,让帝国看到他们的真诚,那自然而然的江南道百姓和清尘寺就不会遭受那些西方诸国和漠北王庭的联合打压。
可以说,主持大师完完全全把江南道百姓和清尘寺的未来都绑在了帝国之上,正是如此,面对接下来柳如逝到达江南道拜访清尘寺的目的,主持大师没有明说,更加没有拒绝。
作为修行者,作为天命巅峰的修佛者,想要看清楚某些事情实在是简单,哪怕此行或许有着危险,主持大师都要前去,因为现在是最好的机会。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现在出现了来自桃源的聂三先生,或许一切都有着变化,但是极大的可能是一切都没有改变。
应该发生的事情来日还是会发生,只是造成的影响可能变得微乎其微,但是现在主持大师又要担心另外的问题。
聂束君的出现是否可能干扰帝国和江南道以及清尘寺之间的联系,毕竟要是柳如逝做出的事情真如他预测的那般,到时候出现任何问题,单纯的柳如逝可以解释,可是要是加上聂束君,那就有些难以解释。
虽然他身为清尘寺主持,始终都是在教导清尘寺内部的僧人们对于生死看淡,对于某些所谓的情谊看淡,可是真正看淡的还是少数。
连是他最信任的中年僧人都没办法做到,那万一到时候出现任何问题,中年僧人是否会做出些让他事与愿违的事情,可就不得而知。
主持大师突然眼前一亮,朝着聂束君说道:“刚刚帝国新任南军元帅柳如逝前来传信,要拜访清尘寺,随行的还有来自学宫的学生,不知道聂三先生可否留下看看。”
“帝国江南道已然今非昔比,聂三先生既然有着想法走出桃源游历世间,倒是可以看看佛门典籍,顺便瞧瞧普世之间的修行者如何,或许能给你意想不到的答案。”
聂束君不是拐弯抹角的人,他来这里倒是有着些目的和主持大师说的话相同的,只不过他不是想要看看那些学宫学生,而是想要看看他那位小师弟。
因为之前他迎接了丹夫子回到桃源,随着四师妹出关,于是丹夫子就是让他游历世间感悟道法,顺便看看有没有机会瞧见那道虚无缥缈的门槛。
所以还没有机会见到那位被定下的小师弟,之前听到消息,聂束君自然心痒痒,再是听到学宫南下的几名学生,听到熟悉的名字,自然而然南下游历。
现在又是知道柳如逝巡视江南道,聂束君才是想着到江南道来看看,顺便拜访十几年未见的清尘寺主持。
聂束君不喜欢埋藏想法,直接说道:“倒是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只是对于那些外物感观,或者那些世间修行者的状态不在乎。”
“他们如何都只是体现的他们,世间万般树叶不相同,何况人乎!从来不奢求在修行者身上找到感悟的点,毕竟谁都不相同。”
“我只是想要看看我那位小师弟……”
“小师弟?”
主持大师先是木讷,而后有些愣神,他记得最小的那位好像是十年前入门桃源的晓白,怎么还需要聂三先生见。
但是又是转念想到,惊讶的说道:“可喜可贺,不曾想十几年不曾收徒的桃源两位夫子,再是得到良徒,老朽倒是想要看看是何等英姿勃发……”
第八十章 无所知,无所苦
世间能超出常人预料的事情千奇百怪,即便是仙林圣主,即便是桃源两位夫子,亦或者天宗宗主,他们都不敢轻易的说世间的任何事情都是在他们的掌控之中,即便是他们有着超越世间普通修行者的力量,成为世间高高在上的圣人,依旧不敢如此张狂。
原因各不相同,天宗宗主信奉天道,他们认为天道在上,不允许有着任何超越,只能在世间力量之上不短攀升,却是不可以挑衅天道在世间的权柄,意思非常清楚,世间的未来属于天道,天宗没有资格插手,即便是他这位天宗宗主都不例外。
而仙林圣主靠着天道道义统治着西方诸国,或者传播着他们的天道道义,在某些程度上面他们该是对于天道有些许的尊敬和忌惮,至少要在世间修行者眼里做出样子,让世间修行者和百姓都明白他们对于天道的尊敬,明白即便是他们这样拥有超越世间力量的强者都是没办法改变天道,天道的力量不是谁都可以轻易触碰的。
而桃源两位夫子更多的则是不在意不在乎,他们对于天道没有天宗那般的尊敬,没有仙林那般的肆意欺辱,只是保持着最平常的心态,不像天宗关于任何事情都可以用天道来解释和延续,不像仙林对于任何事情都可以绕到天道上面来奴役西方诸国的百姓。
对于这些行为,桃源两位夫子出于本能的不想要和他们同流合污,当然他们对于所谓的天道没有任何感观上面的不屑,只是他们不相信世间存在所谓的天道意志。
大秦帝国自建国开始,或者桃源自建立开始就是有着人定胜天的理念在里面,这也是为什么西齐天池始终都是想要灭掉大秦帝国,而不是想要灭掉漠北王庭的根本原因。
因为所谓的制度不同,所谓的信仰不同,自然而然的西齐天池和大秦帝国之间就是有着天道不相容的地方。
再是加上千年来西齐天池习惯了霸道,而帝国在东方建立起来,越发的庞然大物,直接威胁到了西齐天池在世间的统治,自然而然西齐天池想要对帝国出手。
而北边的漠北王庭同样信奉天道,而且比他们西齐天池和西方诸国的百姓还要沉迷,对于西齐天池和仙林而言,这自然是非常好的事情,因为他们想要打破天宗的束缚,对他们而言没有任何间接的困难。
只需要西齐天池那道漠北王庭的掌控权,再是用以前信奉天道的办法把来自天宗的信仰传到西齐天池的身上,自然而然在漠北王庭的百姓眼里,西齐天池和问心无愧殿又有什么区别。
可是西齐天池想要征服帝国,不仅仅需要拿下帝国的掌控权,还需要把帝国原来的信仰全部摧毁,早帝国百姓的脑海里面重新植入新的信仰,那就是来自西齐天池苦心经营的天道意志。
只有通过这种过程,西齐天池才可能真正掌握帝国的权柄,掌握帝国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否则就只是暂时的占领,等到他们出现新的领袖,那西齐天池在东方的势力自然而然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土崩瓦解。
……
……
世间高高在上者很多,出现意料之外的事情很多,即便是如此,那些超越七境的圣人都是不敢轻而易举的说自己可以掌握某种能力,掌握某种未来。
圣人不可以,那身为天命巅峰的主持大师自然不可以,在主持大师原本的打算里面,根本没有出现聂束君,没想到现在却是有着聂束君出现。
瞧着眼前的局面,若是稍有不慎,就可能让清尘寺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对于江南道百姓主持大师自然是发自内心的想要保卫他们的安宁。
可是对于清尘寺的传承,主持大师更加不可能放下,只要是生于世间的人,就不可能全无半点私心,即便是主持大师都没办法做到。
而且在主持大师的预测里面,江南道在帝国内部已然渐渐变得重要起来,而且这些年风调雨顺,早帝国里面的接纳度逐渐帝国。
帝国皇帝陛下和朝堂那些官员想要一时半会废掉江南道的这些策略,恐怕还是难以做的,而且制定这些策略的乃是帝国太尉项信,有着项信坐镇帝国都城咸阳,恐怕短时间皇帝陛下都要考虑项信的颜面。
基于种种情况的考虑,主持大师基本上笃定江南道百姓会继续如此,不会出现任何波动,那接下来自然而然主持大师需要尽全力的保全清尘寺。
在柳如逝想要到达江南道拜访清尘寺的事情,主持大师都是想清楚的某些事情,在帝国内部,清尘寺要得以长存,首先要得到帝国南军元帅的支持。
只要他对柳如逝那些计划起到了比较完美的作用,再是跟着这种作用而消逝,想来柳如逝日后不可能针对清尘寺,同时避免清尘寺和西方诸国西齐天池勾结的可能性。
若是主持大师死在西方诸国的修行者手里面,以清尘寺的想法自然而然不可能和西齐天池有着半点瓜葛。
那这样自然会受到帝国皇帝陛下和帝国朝堂官员们的支持相信,柳如逝对此愧疚,自然而然在他在位的时候,不允许任何动清尘寺。
在主持大师的预想之中,这是他最后能为清尘寺做的事情,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时日无多,可是聂束君的出现直接打乱了他的节奏。
要知道西齐天池最是擅长祸水东引,要是聂束君出现,那他们把责任推到聂束君的身上,那一切可就是朝着相反的方向而去。
以清尘寺内部的这些僧人的想法,他们或许不会对付帝国,可也绝对不会对付西齐天池,这种情况自然遭受两边的百姓。
江南道百姓无恙,可是清尘寺自然而然几十年之后便会面临没落,因为这种结果的出现定然导致某些事情的发生,而且那些事情都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事情,实在是让人头疼。
第八十一章 南飞的雁
林亦坐在高头大马上面,手里握着剑,好不肆意潇洒的模样,目光打量着周遭江南道的风景,果不其然乃是世间道州之内最容易让读书人缠绵悱恻的温柔乡。
当然不是如同漠北王庭问心无愧殿的幻术制造出来的幻想,而是江南道的景色真的是世间罕见的存在,之前在帝国都城咸阳里面,看着那些景色虽然是照顾皇帝陛下而特意制造出来的,可是赶不上学宫里面特别设置的四景。
可是学宫四景和江南道的景色比起来,实在是有些不值得,但是学宫四景有着各自的独特之处,别处是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复制出来的。
比如学宫西园里面的那些奇花异草,一年四季常开不败,即便是他们凋谢都是短暂的,不出几个时辰又是重新盛开。
而在帝国的任何道州之内,即便是西方诸国和漠北王庭都是没有这种相差无几的存在,自然而然能衬托出四景的奇特。
当然那是奇特之处,要是真的比起单纯的景致,即便是学宫四景的景色都没办法和江南道的景色相比,要是能比上的就是四景当中西园所有景致全部盛开的时候,那种百花盛开的景象倒是世间罕见的存在。
至于别处,林亦倒是曾经见过一处,那就是穿越帝国秦岭来到都城咸阳的时候,就是冬日里面秦岭的千里雪山,简直蔚为壮观,到现在为止,林亦脑海里面都是有着秦岭被白雪覆盖的模样,简直让人胆战心惊。
那些雪花肆意的飘零而落,落在秦岭的树上堆积成皑皑白雪的模样,秦岭山脉都是被冰雪覆盖,装点成一条雪白的巨龙蜿蜒曲折如帝国的龙脉。
不过在有桃源两位夫子坐镇的帝国,任何所谓的龙脉传说都是虚假的,帝国之内真正的主心骨还是桃源,还是帝国的军队,只要桃源存在,那帝国的气运则是始终存在,只有帝国军队还在,那帝国就是世间最强的国家。
林亦看着远处有着一排大雁朝着他们飞来,是从江南道那边飞过来的,现在是冬季开初的时候,大雁可能自然要寻找最合适的暖和居所。
而江南道虽然地处南方,可是因为江南道两面靠着东海和南海,温度实在是算不得低,尤其是到了冬日的时候。
至于岭南道则是显得温和无比,岭南道一面靠着南海,再是因为岭南道南边山林奇多,自然而然遮蔽南海而来的寒流,再是加上山林里面沼泽冒发出来得热气,使得岭南道到了冬日依旧温暖。
这是天然的优势,在帝国别的道州可是没有办法比拟的,要是面对冬日作战,岭南道坐镇的帝国南军将是无比的迅猛,因为他们足以应对任何变化。
而且轻装上阵的缘故,使得原本的作战能力至少在原来的级别上面翻一倍,尤其是帝国特别擅长的军阵,到了简单装备的帝国南军手里面,更是在岭南道施展的得心应手。
唯一有些差别的就是地理位置,岭南道地理位置算是帝国诸多道州里面最奇特的存在,山岭居多,地貌特征复杂,很不利于军队团结协作。
好在帝国南军坐镇岭南道多年,基本上把岭南道的地貌特种和那些地方存在问题都是给摸清楚,再是经常训练,基本上掌握的八九不离十。
在帝国内部的大部分朝堂官员眼里,他们认为岭南道乃是帝国最可能失去的道州,毕竟毗邻西方诸国的南周。
但是在帝国南军眼里,他们认为最不可能丢掉的就是帝国岭南道,因为这里山势险峻,地貌特征复杂难辨,很容易出现岔路,而且不利于协同作战,自然而然分兵作战很容易被逐一打破。
如果帝国不想着入侵西方诸国,那西方诸国只要入侵帝国,必然在岭南道折戟沉沙,这是当年项信出任帝国南军元帅第十年,回到都城咸阳述职的时候说的话。
当时帝国朝堂的那些官员还是借着项信的话嘲讽过项信,只是项信没有说些什么,毕竟没有战争,帝国南军的实力在岭南道没办法发挥出来,自然不要说出来,而且说出来他们也不会相信,毕竟没有证据。
林亦看着上空的大雁,有些出神,他没有想到柳如逝真的带着他们巡查江南道,还打算带着他们一同拜访清尘寺。
要知道清尘寺可是世间闻名,唯一的修佛者宗派势力,在帝国江南道有着极其不得了的声望,同时在西方诸国更是极高威望。
而那位主持大师,虽然不是圣人之下最强者,但是据说有着圣人之下最强的推断占卜能力,能知晓未来的事情,看到前路。
当然这些话学宫里面的那些学生将信将疑,因为他们没有看见过这种神通,但是林亦看见过,所以深信不疑。
因为佛门历来都非常神秘,不管是来历还是别的典籍都是非常神秘的存在,外来者想要知道简直是难如登天的事情。
只是在帝国之内,清尘寺倒是非常知趣的和帝国合作,而且清尘寺主持大师乃是德高望重的存在,据传曾经进入过桃源。
当然这也是学宫里面传出来的,但是对于这点学宫里面的学生深信不疑,因为他们相信要是连清尘寺主持大师这等德高望重的前辈都是没资格进入桃源,那其他人岂不是更加没资格。
是与不是真的不好说,当然更加重要的是林亦也不是特别在意,让他在意的是柳如逝离开南皋城前对帝国南军的那些不明所以的调遣。
看着像是对西方诸国用兵的举动,可是细细想起来,明显有着偏差,而且他柳如逝作为帝国南军元帅巡视江南道而离开。
可是柳如逝还带走了身为南军副元帅的向羽,现在主持帝国南军事务的乃是帝国南军里面的将军,合谋做事。
按照道理来看,要是用兵,都至少要留下一位副元帅坐镇,这样才能保证军令出而无所违背,单现在柳如逝的动作表明,调遣南军的意图不是向西方诸国用兵。
第八十二章 造次
林亦看着天空那群飞过的大雁的时候,旁边坐在马背上看书的苏弗则是看了眼林亦,当然仅仅只是瞥了眼林亦而已,没有太过在林亦身上停留太长的时间。
反正他苏弗只是看看林亦在干嘛,又不是想要打探什么消息,在他们现在这样的时候,基本上都彼此了解的差不多,即便是某些性格不了解,他们依旧有着足够的认知清楚。
现在想起来,之前做出来的那些事情倒是有些奇怪,当然不是真的奇怪,而是现在他们想起来有些奇怪罢了。
苏弗把视线偏过来的时候林亦正好准备收敛目光,正好感知到了苏弗的目光,自然而然没有任何动作的继续看着天空,其实那群大雁已经离开飞过。
现在他们深入江南道,看着到处有着的那些独特的景色,即便是在冬季的时候,江南道某些东西拼凑起来依旧有着难以言喻的美感。
距离他们的目的地江南道首府江南城算不得太远,基本上还需要两个时辰左右的时间,因为他们刚刚走入江南郡。
其实在整座江南道里面,面积算不得特别大,在帝国十座道州里面,江南道的面积可以排在末尾,倒是隔壁的岭南道面积比较大,当然有着当年柳如逝的功劳。
原本的岭南道越国是没有那么宽泛的面积的,但是当年柳如逝率领山南道守军入侵西方诸国的领地,直接灭掉了西方诸国南边南周之外的几座小国,间接的扩宽了岭南道的面积。
所以现在的岭南道乃是帝国排在面积第二的道州,那第一的道州则是原来的帝国边境山南道,山南道基本上接近横跨帝国整个边境线,当然边缘靠近东海的边境接壤乃是淮南道。
碍于江南道面积算不得大,昔年帝国统治江南道的时候,划分郡县的时候都是有着数量上面的限制,到了现在只有寥寥几座郡县。
钱塘郡和江南郡算是江南道里面最大的两座郡县,钱塘郡基本上里面囊括着江南道内部的所以经商的富商,还有帝国其他道州的商贩来钱塘郡定居的都有。
而江南郡作为江南道官署所在地,自然而然自以前就是有着极高的地位,现在依旧是江南道读书人们汇聚的场所,可谓繁华到了极致。
据传曾经有着谁说过,要是单纯比拟繁华程度的话,连是帝国都城咸阳都没办法和江南城比拟,可见江南城在江南道的繁华程度。
作为帝国都城的咸阳,难以言喻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帝国皇帝陛下和达官显贵坐镇的场所,算是帝国最安全的地方,无数人趋之若鹜,居然没办法和一座边缘道州的首府比拟。
不是帝国都城咸阳不够繁华,而是江南道首府江南城太过繁华的缘故,导致二者本来没有任何值得比拟的东西被拿出来比较。
不过帝国拿下江南道,倒是对帝国之内的经济有着难以想象的增加,因为帝国曾经因为某些问题导致商业不发达,随着特事特办,江南道的富商开始在帝国之内经商,自然而然带动发展。
对于江南道的部分策略,帝国都是采取的支持,即便是帝国朝堂的那些官员想要反对,可是有着项信坐镇的帝国南军,那些官员倒是没有胆敢继续阻拦的。
因为他们知道项信不是简单的人物,或者说项信不是他们可以轻而易举挑衅的,即便是当年的李立青,他们都可以挑衅,因为李立青出身陇西道世家,这本身在帝国朝堂之间就是忌讳。
或者说是个连皇帝陛下都知道的忌讳,皇帝陛下可以无条件的信任李立青,但是帝国朝堂的那些官员却是没有办法做到,而皇帝陛下面对两边的这种抉择办法,皇帝陛下只能选择视而不见。
因为如果皇帝陛下插手,就很容易造成某些动荡,反而容易给陇西道世家带来极其可怕的影响,功高盖主的陇西道世家能活着千年不容易,再是出现李立青成为帝国元帅更加是不容易。
所以面对朝堂官员的责难,李立青想来都是不怎么理会,同样选择不妥协他们,就是这样的僵持着,当然对于帝国朝堂的那些官员而言,李立青选择僵持是他们能做的做好的事情。
毕竟谁都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对帝国元帅李立青下手,帝国朝堂的那些官员还远远没有到达那般可怕的权势。
而且帝国军队的领袖元帅,都是无比崇高的存在,虽然帝国军方有时候忌惮他们帝国朝堂,再是加上某些深刻的思量而不会出手。
可是不代表着他们真的不会出手,当把帝国军方逼迫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那些帝国军方的高层撕咬起来将是无比可怕。
很显然前些年,帝国前任北军元帅云乾的事情,就是昭然若揭的案例,至今都是在帝国朝堂官员们的脑海里面无法忘怀。
至于想要拿下李立青,实在是难上加难,最多刁难李立青从而在当中获取某些不得人知的利益,或者抢夺某些东西罢了。
他们可以对付挑衅李立青,却是没有办法对付挑衅项信,因为项信出身寒门,又是出身学宫,可以说身世洁白无瑕,又是有着灭国的功劳,手握军权。
这样的人物,皇帝陛下对他不存在任何忌惮,而项信同样不需要任何思量,他只是寒门,他代表着他自己的利益,不像是李立青代表着整个陇西道世家的威望。
所以项信若是被帝国朝堂的那些官员给惹火了,很容易让项信抓住把柄,到时候项信直接到帝国都城咸阳给那些帝国朝堂的官员们扒皮。
想来想着那些场面,那些朝堂官员都是不敢再造次,何况项信的地位实在是太高,和太常卿仝致远乃是同窗,又是出自寒门。
要是和太常卿仝致远半点关系都没有那是完全不可能的,虽然李立青也有关系,可是李立青背后有陇西道世家,这就是李立青不敢擅动的把柄,但项信没有……
第八十三章 江南好,风景旧
项信身上不存在任何把柄,或者说不存在任何可以让帝国朝堂那些官员拿捏的把柄,因为项信出身寒门,对于他而言,有些东西不重要,自然而然就不需要在意。
凭着项信那些功绩,再是项信无需担心帝国朝堂的官员在他的背后搞鬼,自然而然可以做到若是帝国朝堂的官员随意的欺辱他,那项信直接站起来和他们掰扯。
不过那是多年前的事情,自从项信转任帝国南军元帅开始,就是变得特别低调起来,当然即便是项信低调起来,帝国朝堂的那些官员依旧不敢招惹项信。
当然项信本身具有的威望和地位是原因,还有的原因就是太常卿仝致远,关于李立青的事情,仝致远没办法帮助李立青,而李立青同样不需要太常卿仝致远的帮助。
可是项信却是不同,要是项信想要和仝致远联合,或者看到那些帝国朝堂的官员欺压项信,那身为帝国朝堂最老资格的太常卿出手,任何朝堂的官员都没办法挡住太常卿仝致远的攻击。
没办法,谁叫太常卿仝致远乃是帝国三朝元老,又是两朝帝师。自玄宗皇帝开始,仝致远在玄宗皇帝末期就是担任太常卿,位列九卿之首,同时还是兼任太子少师,教授当时还是太子殿下的仁宗皇帝。
当时的太子殿下没有太子太师,可以说仝致远算是太子殿下唯一的老师,等到太子继位,变成帝国得仁宗皇帝,太常卿仝致远成为名副其实的帝师,深受仁宗皇帝的信任。
等到仁宗皇帝的太子确定,手握权柄的太常卿仝致远直接兼任太子太师,可就不同于当年的太子少师,这道职位可是比肩三公的存在。
当然帝国之内这种只是暂时性的,但是可以预见的是仝致远在仁宗皇帝时期,到了当今皇帝陛下时期,太常卿仝致远历经三朝,身负两朝帝师的责任,可以说现在位高权重。
满座朝堂的官员就没有不惧怕仝致远的存在,即便是帝国两位丞相,看起来级别都是在太常卿仝致远之上,瞧见仝致远都要乖乖的作揖行礼,喊一句仝老。
大朝会的时候,按照道理来说,两位丞相该是文臣领袖,该是站在队列的最前面,这是帝国的朝堂规矩,可是当年两位丞相硬生生不敢前去。
毕竟他们后面若是站着仝致远,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不管是哪方面,他们都是自认不如帝国这位老前辈。
最后无可奈何,皇帝陛下亲自下达旨意,太常卿仝致远若是不想上朝可以不用上朝,若是上朝的话不必如队列,可以直接上阶梯。
那道阶梯上面历来站着的都是帝国的王爷或者皇子,而皇帝陛下则是让太常卿仝致远在这条阶梯上上朝,实在是有些轰然。
后来听到这道旨意,仝致远倒是快然自得,倒不是因为可以位列王爷皇子的阶梯,而是可以不用上朝,自然而然的再也没有上过朝。
当年近些年因为某些事情,倒是时常往金殿里面走,或者时常出现在勤政殿,至于以前的那些年,仝致远基本上都是待在家里面。
因为太常寺的事情他都安排好,让那些人看着处理,要是处理好了,觉得没问题就放在他的桌案上,随时可以让他看。
要是没问题还好,要是有谁中饱私囊,或者趁机做些什么事情被太常卿仝致远发现,那身在太常寺自然用太常寺的规矩办,要么满门抄斩,要么流放千里。
没想到这种事情还真的出现过,不过结局没有满门抄斩,而是给了条生路,直接流放千里,到了淮南道最偏僻的东海孤岛上面修桥梁。
后面又是发生过简单的几起案子,太常卿仝致远则是力斩不赦,直接满门抄斩,没办法,太常寺的权柄已然不是简单的权柄。
自当今皇帝陛下开始,太常卿仝致远在帝国的地位就是渐渐加强,到了现在更是到了谁都没办法比拟的程度。
连是皇帝陛下都在尽全力的维持自己这位老师,因为当年仁宗皇帝让仝致远教导太子殿下,可是自小时候教导开始。
何况后来仝致远得儿子还是娶了当今皇帝陛下的胞姐,仁宗皇帝最疼爱的公主,有了皇亲国戚的身份,自然更加受到皇帝陛下的信任。
可以说满殿朝臣都是不想招惹太常卿仝致远的,因为没有必要,再是太常卿仝致远地位太高,手里面的权柄深重,不是谁都可以招惹的。
……
……
林亦看着远处的山捱,小小的看似轻而易举即可翻越过去,在江南道这种平坦如野的道州之内,想要找到所谓的山捱还真的不容易。
苏弗收敛起手里面的道经,马背上的时间基本上都被他拿来看书了,现在倒是收敛起来,因为江南道他也是第一次来,到底还是存在些好奇兴趣的。
前面的柳邯蒙颉他们自然乐见其事,毕竟要去世间闻名的清尘寺,要知道在帝国内部谁不知道清尘寺的贤明。
正是当年维护江南道百姓的存亡,让清尘寺一下子走到帝国的视野里面,再是江南道百姓都是信奉清尘寺,正是如此造成百姓对清尘寺的好奇。
了解过清尘寺的往事历史,更加让帝国的百姓对清尘寺有着难以言喻的好感,而在某些人眼里则是显得震惊,因为清尘寺存在的形象和曾经的桃源简直有着不谋而合的地方。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尘寺和桃源得地位差别天差地别,更加重要的是关系,桃源始祖乃是帝国皇室赵家的人,自然而然全力支持帝国的建立。
可是清尘寺则是完完全全随着江南道百姓的安危而思考问题,所以清尘寺做出来的那些事情更加让帝国的百姓尊敬。
作为在学宫里面学习过不少典籍的苏弗,在很久以前就曾经听说过清尘寺的故事,只是到了现在,还是没有见过,连是清尘寺所在的江南道都是第一次来,自然而然需要好好看看。
第八十四章 预想之铁青
最前面坐在马背上面领头走在队伍的前面的就是帝国新任南军元帅柳如逝,和南军副元帅向羽,在江南道不同于岭南道的情况,这里风调雨顺,不存在越国余孽刺杀的可能性。
当然其实前些年这种情况是存在的,毕竟越国余孽单纯的个体想要跟着帝国南军的队伍刺杀项信,还是比较简单的事情。
只是随着接连的在江南道刺杀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让清尘寺的那些僧人们发现,毕竟清尘寺和帝国的关系微妙,处于暧昧阶段,可是清尘寺主持和前任南军元帅项信有着极好的关系。
同时清尘寺主持不想因为别的事情影响到帝国和江南道之间的关系,毕竟旁边岭南道的某些越国余孽的挑衅已然完全搞得岭南道没办法发展,百姓的生活虽然算不得苦楚,可是绝对不好过。
所以清尘寺主持让清尘寺的僧人曾经扫荡过那些出现在江南道的越国余孽,并且清尘寺主持大师曾经亲自到达岭南道大堰剑阁,没有别的意思,目的很明确的告诉大堰剑阁不要再让越国余孽们继续到江南道,否则示若与敌。
当时大堰剑阁持剑伯思量良久,最终没有给出任何回答,可是随后越国余孽出现在江南道的可能性基本没有,而且后面也基本上没有发现过在江南道的越国余孽。
至于前面几次针对项信的刺杀,都是项信在离开江南道,将要到达岭南道过境的途中发生刺杀事件,很明显是在边境位置等待着。
可以看出来当时确实受到了大堰剑阁持剑伯的震慑,让越国余孽们不敢再继续到江南道去行动,万不可招惹清尘寺。
导致现在柳如逝出现在江南道,都是没有遇到所谓的刺杀,对于这点柳如逝还是比较好奇的,旁边的向羽对他解释过,是因为以前项信太尉的缘故。
不过说来确实奇怪,之前柳如逝出任帝国南军元帅的时候,整座帝国都知道的时候,岭南道那些越国余孽因为项信即将离开岭南道,而频繁的挑衅帝国南军。
当时因为柳如逝还没到任,向羽采取的乃是短时间镇压,而没有赶尽杀绝,可以说直接允许那些越国余孽逃窜。
现在柳如逝出行巡查江南道,那些越国余孽不可能没有听到消息,可是他们一路走来,就是没有看到半个越国余孽出现刺杀,还真是有些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这些事情想想就行了,没有出现刺客乃是好事情,若是真的出现大规模刺客,说不定他们还真的不好解决,毕竟这次巡查江南道,他们没有带上太多的军士。
巡查江南道,而且江南道之内有着帝国南军坐镇,万一因为柳如逝出行巡查江南道的规模而引起那些江南道百姓的猜测,从而内心出现不必要的猜想,倒是再是流传些谣言出来,实在是有些得不偿失。
所以在帝国精兵简政的情况下,柳如逝主张还是少带些随行的,尽量简单的快速到江南道去巡查,到时候再是拜访清尘寺。
向羽自然知道柳如逝的着急点在哪里,本来就是他们共同安排的事情,要是做好了,自然有他这位南军副元帅的功劳,要是做不好,责任肯定也有他的。
不过现在的这种情况,越国余孽在帝国岭南道就是如同顽疾毒瘤般的存在,帝国朝堂已然没有太过用力的盯着越国余孽的事情,说白了,要是他们做好了就是功劳,要是他们没有做好,那也算不上什么过错。
总得来说,帝国暂时对于越国余孽的清缴问题没有半分的期盼,重点都是在别的地方,做好了是功劳,做不好同样无所谓。
向羽抬头看了看天空,爽朗的脸上出现点笑容,按照他们现在的时间来看,明日说不定就可以把他们准备的信件给到大堰剑阁的荷塘。
他们在离开之前就是写下信件,只是当时没有让人立刻送出去,而是让现在坐镇南军的那位将军,等到他们离开两日之后再是送到大堰剑阁的荷塘之中交给持剑伯。
当然话里面的意思肯定不只是如此,到时候稍微的吓一吓大堰剑阁里面的弟子还是有些必要的,只是之前他们调动军队,算是给半点警醒和内心留下痕迹。
到时候随着送信件的到达大堰剑阁,再是调动部分军队到达大堰剑阁周围,给出合理的理由,那大堰剑阁的持剑伯也是不敢说些什么。
说什么天命巅峰,真要面对千军万马的围堵,水泄不通的大堰剑阁,任何人包括那位站在天命巅峰的大堰剑阁持剑伯都逃不掉。
向羽看了旁边略微向前的元帅柳如逝,笑嘻嘻的说道:“元帅,按照我们之前定下的时间,明日那封信件就是要落在那位持剑伯的手中。”
“再是让驻扎在大堰剑阁周围郡县的军队暂时性动一动,保准让他们胆战心惊,再是联系到之前的军队调动,恐怕他们很容易如临大敌的紧张起来。”
说着,向羽摸了摸下巴,一脸悱恻的说道:“说真的,还真的想看看那位持剑伯看着军队调动的脸色如何。”
“曾经在项信太尉帐前听命的时候,有幸见过一面那位站在天命巅峰的持剑伯一眼,不说了,那张脸这辈子都忘不了,像是死人一样没有半点神情变化,晦气……”
听着旁边向羽说出来的这些话,听起来倒是不想帝国南军副元帅说出来的话,好像是街头某些受到欺负的毛头小子说出来痛快痛快嘴的。
不过柳如逝听在耳朵里面,倒是对于那位闻名世间的大堰剑阁持剑伯有些兴趣,想要看看那位持剑伯是何等样的神情。
当然和向羽一样的兴趣不是没有,要是知道他们调动的规律,很简单就可以猜测出来,大堰剑阁之内的弟子肯定紧张。
柳如逝笑了笑:“想来那位持剑伯的脸色很是难看,不过这才是开始,要是让西齐天池知道,那持剑伯的脸色将会更加难看。”
向羽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第八十五章 时之功绩
西齐天池若是知道信件里面的消息,再是联系到帝国南军接连频繁的调动,以现在南周部署的情况,处于比较关键的时刻,想必西齐天池会用尽全部办法来劝解或者逼迫大堰剑阁持剑伯答应他们的要求。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对于西齐天池而言,清理越国余孽对他们而言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愤怒的,因为在西齐天池眼里,越国余孽对他们没有任何用处的鸡肋。
即便是大堰剑阁,对西齐天池而言都是全然不在乎的利用对象,要是大堰剑阁不遵循西齐天池的旨意,想必西齐天池对待大堰剑阁的手段将是无比激烈。
不过说到这里,大堰剑阁持剑伯肯定是不敢和西齐天池硬碰硬的,到底大堰剑阁持剑伯只是站在天命巅峰,远不如西齐天池之内或许有着圣人存在。
而且西齐天池背后还站着仙林,仙林之内别的不说,但是那位站在修行界顶端的仙林圣主就是让大堰剑阁持剑伯仰望非常。
有着这些强者坐镇的西齐天池,大堰剑阁持剑伯即便是再不愿意,都不可能不听西齐天池的话,否则西齐天池对大堰剑阁的打压将是难以预估的。
毕竟以前曾经那般强盛的魏国,现在变得何等苟延残喘,若非有着魏都书馆和三顾庐的存在,想必现在的魏国怕是早就可能灭国。
虽然大堰剑阁不弱,可是面对曾经霸主级别的魏国,能够和周朝相提并论的国家都是没办法挡住西齐天池的打压而衰败,大堰剑阁还没有自信到可以承担西齐天池那些无休止的打压。
所以大堰剑阁持剑伯同意他们的方案乃是必然的结果,只是在信件当中只是略微的透露出来,并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等到来日持剑伯到了南皋城商量的时候才是重中之重。
否则他们何以准备到江南道拜访清尘寺,顺带着邀请清尘寺那位主持大师坐镇南皋城,帝国南军虽然很强,可是唯独的缺点就是没有修行强者坐镇。
镇不住那些站在天命境界的修行者,便是帝国军方最无奈的举动,每次都是想着培养属于军方的修行者,可是奈何帝国军方这些天资实在是太差,根本没有任何可能性。
以前都是做过这些事情,帝国军方的高层们共同商讨出来的,毕竟帝国军队虽然强横,可是那些站在天命境界之上的修行者,还是有些让人感到头皮发麻。
后面帝国军方所有高层打算共同培养挑选优秀的士兵来锻炼出修行者,可是几十年过去,想要走到天命境界的修行者,基本上没有出现。
最高的不过是朝真境界,连是朝真巅峰都没有到达,渐渐的帝国军方的高层们对于这种计划失望,慢慢的就没有人愿意在里面投注太多的心血。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培养的机制彻底断绝,往后就再也没有帝国军方的高层培养这种修行者,因为彼此都知道,想要培养出一位天命境界的修行者简直难如登天。
比帝国军方这些高层们培养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都还要困难,那他们还不如加强帝国军队的建设,因为才有了逐渐强大起来的帝国三军。
要知道在最开始的时候,帝国三军本来算不得世间最强的存在,结果到了后面,正是培养修行者的失败,让帝国军方的高层们开始转而注视帝国军队的建设。
慢慢的培养起来最强的帝国三军,不出几十年的训练,帝国三军已然有着超越世间军队的力量,只是随着时间推移有些消耗,但是始终都是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
向羽好似能想到那位持剑伯受到西齐天池压迫的神情,脸色难看到了极点,好似铁青般看着就让人难受,咬牙切齿又是无可奈何。
想着这些,向羽心里面就是觉得痛快,这种痛快的来源正是那位持剑伯的难堪,有些事情始终都是在向羽的心里耿耿于怀,那就是持剑伯对待项信太尉的态度。
那年他第一次看见,那位持剑伯的脸色太难看了,让向羽都忍不住从后面冲出来打那位持剑伯。要知道帝国南军元帅以礼相待,没想到那位持剑伯倒是冷言冷语,好像帝国多希望和他合作般。
所以那次事情没有谈拢,在帝国南军有意识的压迫下面,逼不得已的大堰剑阁没有继续开门,则是选择半隐居的模式出现在岭南道。
后面的那些事情,向羽就再也没有看见过那位持剑伯,但是可以想象的是那位持剑伯肯定非常恶心,当然向羽也从来没有去过大堰剑阁,因为在他看来那里觉得晦气。
柳如逝没有理会向羽的那些想法和笑容,在他的心里能把这次的事情做好,就足够了。因为他把清缴越国余孽的事情做好,足够他面对帝国朝堂那些官员的攻讦弹劾,同样他也可以坐稳帝国南军元帅的位置。
面对越国余孽的问题,帝国始终都是没有拿出章程,柳如逝不需要朝着自己人下马威,他的下马威选择的是西方诸国,以及大堰剑阁,还有那些挑衅帝国的越国余孽。
在这样的时候,万事不顺,柳如逝只要抓住这样的机会,且好好的在这件事情上面做些文章,等到来日帝国朝堂那些御史台争权结束,即便是那些帝国朝堂的官员把视线对着他。
都只能像是面对项信太尉那般无可奈何,因为清缴越国余孽的事情,对于现在这样的时间而言,不亚于曾经灭国的功绩,清缴越国余孽对帝国震慑西方诸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同时帝国对于岭南道和帝国的融合将会渐渐步入正轨,这是最厉害的事情,落到他柳如逝身上,必然就是封侯的功绩。
当然他以前是三等军侯,若是办好这件事情,说不定可以提前锁定他的二等军侯,要知道帝国现在的二等军侯,一只手都可以数过来,而真正还在帝国官场的,唯独帝国太尉项信。
第八十六章 总有所幸
所以说柳如逝只要把这次越国余孽的事情做好,来日基本上二等军侯的位置对他来说肯定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即便是帝国朝堂的那些官员都是没有办法说些违背规则的话。
因为柳如逝他要做出来的功绩,是谁都无可抹去的,只要皇帝陛下承认,那下面的那些帝国朝堂的官员就必须承认,不能有着任何反驳的可能性。
对柳如逝而言,现在最重要的自然就是最好部署,把岭南道的事情办理妥帖,再是把江南道的巡查完毕,请清尘寺那位主持大师到岭南道南皋城坐镇。
若是没有天命巅峰的修行者最真南皋城,到时候那位持剑伯来到南皋城,很容易造成引狼入室的局面,或者他自己被挟持,再是要挟帝国南军,可就有些难以想象。
虽然大堰剑阁持剑伯做出这种事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可是要是真的做出来,柳如逝还真是不得不防,该做出来的准备必须提前做好,免得出现难以挽回的结果。
向羽看着前面的道路越发的宽敞,再是抬头视线远眺,则是看见做约莫小山包,小山包之后便是江南道的首府江南城,他们现在距离的位置来看,差不多半个时辰就可以到达。
向羽片头牵着缰绳,勒马停下速度,朝着旁边沉思的柳如逝说道:“元帅,再有半个时辰,我们就可以到达江南城。”
说着,向羽指了指前面的小山包,解释道:“前面的小山包,便是江南城最后的屏障,算是江南道专门设置的存在,为的就是防止曾经的外敌入侵。”
“毕竟江南道开阔平坦,要是真的有强敌入侵,恐怕纵马疾驰,很容易就能打到江南道首府,所以原来宋国设置的在都城江南城周围添置小山包用来设置防线。”
这些事情其实都是岭南道那些军报里面有的,只是柳如逝到底还是第一次来到江南城,有些不熟悉不知道很是正常,向羽解释一道算是理所当然。
柳如逝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虽然曾经他担任过帝国南军副元帅,但是那段时间他基本上都是在处理岭南道的事情,对于江南道的大部分事情都是没有在意,同样也没有来到过江南道。
现在到了岭南道,倒是岭南道发展迅速,和曾经的岭南道有着天差地别,自然而然搞得柳如逝不管是岭南道还是江南道都特别不熟悉起来。
柳如逝指了指前面,对着向羽说道:“既然前面就是江南城,看着距离实在是不愿意,我们一路走来算不得长途跋涉,且走的速度都非常慢。”
“现在即将到达江南城,就没有必须继续用之前的速度赶路,何况现在周围没有需要探查巡视的东西,还是加快速度快些进入江南城,休息一日,后日就开始巡视江南道,顺便拜访清尘寺。”
话语里面就是听得出来柳如逝的急迫,向羽笑了笑,点了点头:“既然元帅如此说,那自然该是如此,我这就吩咐下去。”
说着,向羽扯了扯缰绳,调转马头开始朝着后面走去,顺便边是走着边是喊着刚刚柳如逝吩咐的那些事情,让他们快些赶路,早些进入江南城。
……
……
一路上他们的速度确实不快,走走停停,时不时看到某些破烂的村庄还要停下来,看看里面是否有着困难的百姓。
至于其他的东西,或者城池,都是略微的看看,当然前面的路程,尤其是在岭南道那部分的时候,为了避开所谓的刺杀,以及巡视岭南道部分地方,他们的速度极慢。
听到现在加快速度的消息,大家都是没有任何怨言,毕竟都是军队的,哪里都是快马加鞭,第一次这么慢的速度还是有些不适应,他们的马都有些乏力了。
前方的蒙颉他们听到消息,倒是显得有些高兴,后面的苏弗看着前方的江南城,虽然看的不清楚,只是在小山包旁边露出点点来,却能得窥一角,看着还不错。
林亦看了眼苏弗,说道:“帝国江南道,在帝国北境的时候,那些军士嘴里面的故事流传,都是说得江南道乃是帝国最富庶的道州。”
“说着说着,都流口水,说想要迎娶江南道那些女子,简直嫩的出水,让人流年忘返,别说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连是那些身强力壮的将士,恐怕第二日都起不了床。”
林亦说出来的这话有点荤,不过苏弗来者不拒,对于这些没有在意,反而看向林亦的眼神都是显得怪异起来,而且日日看着都是不同。
当然林亦没有察觉到这点,只是觉得和林亦说话有些无趣和麻烦,别人再是如何都可以看到缺点,但是唯独在苏弗身上,林亦始终都没有找到明显的缺点。
但是正是因为如此,越发让林亦感到特别奇怪,因为林亦坚定而确定的相信世界上没有完人,那眼前的苏弗到底哪里有着不同,他又是说不出来。
苏弗瞧着远处,说道:“人生在世,总是要有些梦想,没有梦想和乞丐有何区别,何况乞丐都是有着梦想,他们也想着日日都能多些乞讨钱。”
林亦自然知道苏弗在跟他说话,接的就是他刚刚的那个故事,林亦念叨着:“这话说的有道理,没有梦想和乞丐有什么区别?”
其实听着这话,林亦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但是在帝国内部,他还没有看见吃咸鱼的人,同样没有看见过咸鱼。
倒不是制作不出来,而是帝国百姓味觉寡淡,吃的东西比较味道轻,因为如同咸鱼这种倒是没有制作,更加没谁会吃。
苏弗没有理会林亦,看着前面的那些人把他们渐渐落下来,直接扯了扯缰绳,立刻飞奔前去,马匹速度立刻提起来。
林亦则先是愣了愣神,沉思了片刻,等到反应过来那些人都离开了,他才是牵着缰绳,双腿一蹬的立卡加快速度跟上去,没有掉队。
第八十七章 迎接
江南道首府知道消息的富商已然变得多起来,虽然他们不知道具体的柳如逝来到江南城的时间,但是他们只需要盯着江南道官署的那几位主管,自然而然就可以知道柳如逝来到江南城的时间。
从蛛丝马迹里面寻找线索的事情,那些富商最是可能做出来,因为他们经商靠的就是推测市场上面出现的某些东西的利润如何,他们有没有可能制造出来从其中获得可观的利润。
而近来这段时间,几位主管都是没有离开,而是整齐划一的待在江南道官署里面做事情,通过这些现象就是可以看出来,帝国那位新任南军元帅柳如逝巡视江南道乃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只要知道准确消息,那他们自然能知道那位新任南军元帅柳如逝到底何时来到江南城。今日清晨的时候,江南道官署就是接到来自沿途的报告,说柳如逝正是朝着江南城一路而来。
虽然江南道官署里面的这几位主管并不知道柳如逝何时准确来到,可是他们知道就是今日,毕竟路程可以算出来,于是清晨开始他们就便服离开江南城,在外面守着等待柳如逝。
没办法,柳如逝可以说明令禁止大规模的接待,只是小规模的巡视江南道,没有带着太多的人,即便是带着的那些都是穿着普通的常服,看起来真的是没有任何不同于普通人的地方。
可是几位主管离开江南道官署的事情,自然被那些江南道富商派出去的人看见,于是那些富商都是跟着过来,对于此,即便是江南道这几位主管都是不好说些什么。
毕竟这些富商对于帝国江南道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他们又没有做些什么,只是跟着他们到了这里,于谌他们还真是不好赶走他们。
旁边的中年富商老态龙钟的模样,看起来有些端老,其实年纪和于谌相差无几,站在富商队伍的最前列,明显是江南道富商的领军人物,和于谌更是老朋友。
中年富商看着远处,偏着身子朝向于谌,小声嘀咕道:“于主管,这么重要的事情,你居然都不告诉陈某,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啊?”
于谌很是无奈的瞥了眼陈章,就是旁边的这位自称陈某的中年富商,脸色神情却是始终稳重:“什么重要的事情?本官到这里不过是接一位来客罢了,陈掌柜说得话,本官实在是有些不懂。”
陈章笑了笑,没有和于谌理会什么,自顾自说道:“帝国新任南军元帅柳如逝巡视江南道的消息,在南皋城可不是什么隐秘,现在到了这样的时候,那位柳如逝元帅即将到来,于主管还嘴硬,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啊!”
于谌又是瞥了眼陈章,再是稳如泰山的回答:“有啥嘴硬,本官说得都是实话,确实不太重要,之前项信太尉年年巡视江南道,本官倒是未曾见你们如此啊?”
“何况柳如逝元帅乃是前任帝国军部尚书,在帝国官场出名的低调,本想着不需要高调的迎接,没想到你们现在这些举动,倒是闹得人尽皆知,看看柳元帅到了如何看你?”
陈章嘿嘿笑了两声,对于柳如逝的过往他自然清楚,低调肯定是低调,只是这种事情,低调与高调真的没有什么区别。
何况现在是柳如逝初次巡视江南道,百姓惶恐之际,柳如逝可不敢说些什么,而他们只是想要看看柳如逝对江南道的态度,其他的东西,他们才是不关心。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想来柳如逝元帅曾经在朝堂担任过位同三公的军部尚书,这点度量还是有的,断然不可能和我们这些下九流的计较。”
于谌嘴角扯了扯,有些发傻的看了眼陈章,以前他觉得陈章会说,现在发现这玩意不只是会说,还会扯虎皮。
斗嘴的事情平日有,不过现在显然不适合斗嘴,他们都没有兴趣,都是翘首以盼的等着那位新任的南军元帅柳如逝巡视江南道。
慢慢的远处来了马队,扬尘乱飞,在队伍前面的柳如逝和向羽看着前面江南城的景象已然有些懵逼,他们一路低调,且没有提前通知时间,怎么这些人都是知道他们到了。
而且他们都是告诉了江南道官署,且之前明令禁止不允许传出去,乃是微服私访性质的巡视,怎么现在变成江南城百姓都知道了,否则城门口怎么又这样多的百姓。
向羽有些尴尬,毕竟这些事情都是他部署的,但是他也没有想到,那些百姓是如何知道的,难道是江南道官署里面的官员通知的,也不可能啊,他之前特别提醒了的。
柳如逝摆了摆手,平常性的说道:“不碍事,既然都是知道,那我们倒是不用刻意低调,觉得打扰那些百姓,按照之前的规定进城即可。”
说着马队继续向前,等到下马,走上前来的几位主管,排在后面的大部分都是富商,还有的就是看热闹的老百姓,只是现在他们怎么不知道他们看的什么热闹。
柳如逝连忙把大家叫起来,不用跪着说话,于谌率先走到前面和柳如逝说话,准备把柳如逝给迎接进入江南城。
向羽暂时性的在后面一步,拉住旁边的姜主管,因为之前他们认识,同一道军营出来的,还算是熟悉,问道:“这些是怎么回事?不是明令禁止你们如此,为何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姜主管无可奈何,苦笑道:“向副元帅,实在不是我们泄露,而是这些富商太过狡猾,他们知道消息,就盯着南皋城,再是盯着我们官署,你说他们能不知道吗?”
其中缘由向羽自然知道,既然没事倒是没说些什么,只是批评了下几位主管的工作不到位,现在搞得人尽皆知,那他们拜访清尘寺的事情就要推后。
陈章跟在于谌旁边,摆明着想要和这位新的帝国南军元帅柳如逝说说话,但是现在还是在打量阶段,毕竟不了解。
第八十八章 时运如此
向羽一路跟在柳如逝身边,如之前他找那位姜主管问些事情的时候,自然而然于谌站在柳如逝身边,但是现在向羽来了,自然是他向羽站在柳如逝身边。
毕竟向羽乃是现在的帝国南军副元帅,位高权重的副职,在岭南道和江南道都是有着极高的地位,可以说仅次于帝国南军元帅的柳如逝,别看向羽只是有着帝国南军副元帅的职权在身,但是地位这些东西绝对是不差的。
于谌看着前面两位并肩而行的帝国元帅,刚刚的那些交谈倒是让他觉得这位新来的帝国南军元帅还算是不错的人选,非常适合儒将风范,没有别的威武难言的霸道。
旁边跟着于谌的陈章同样看着前面的柳如逝和向羽,当然对于向羽他自然是非常清楚,毕竟向羽在项信元帅的时期就是非常出名的,现在坐上帝国南军副元帅的位置实在是实至名归,没有任何值得置喙得地方。
跟在后面略微远了,江南城的百姓都是知道帝国新任南军元帅柳如逝巡视江南道的消息,一窝蜂的江南城的街道上面都是来看这位新任帝国元帅柳如逝的百姓。
虽然那些江南城百姓没有太深的具体思量,但是他们同样担心柳如逝来到江南道主持工作,是否会改动他们现在的某些习惯和特色,都是百姓们略微担心的,所以才是都走出来看看。
陈章瞧着前面行走,颇为自然随和的跟着那些百姓打招呼,或者说上几句话的柳如逝,朝着旁边的于谌说道:“你觉得怎样?我看着还可以,不愧是曾经敢率领山南道守军就直扑西方诸国联军后背的狠人。”
“行为做事的准则很是明显,态度比较温和,联系到柳如逝在帝国朝堂做的那些事情,再是联系十几年军旅生涯,柳如逝倒是个做事情的人物,行为处事都是比较果敢,不怎么喜欢干扰原本定下来的事情。”
其实陈章这些话的意思是说,柳如逝或许不可能对江南道现有的这些政策有所改变,但是柳如逝是典型的实干派,所以在担任南军元帅的这段时间肯定要做些什么事情。
听着陈章说的话,于谌顿时想到了之前在岭南道传回来的那些消息,帝国南军频繁的调动,是否代表着柳如逝想要做的那些事情。
但是按照于谌他们的分析,那些事情的走向实在是有些恼火,看着样子若是真的,必然导致难以想象的后果,说到底于谌还是不想看见他们的那种揣测发生。
只是柳如逝新官上任三把火,目前还不知道柳如逝会是如何燃烧,于谌没有插手的想法,毕竟以他的年纪,过些年或许可以回到都城咸阳,安居乐业的养老。
可是现在江南道的安宁局面可是他们好不容易打下来的,若是轻而易举的就被破坏,他们想起来都是有些不痛快,自然而然的有些不知所以的胡思乱想,想着柳如逝是否真如他们揣测的那般做事情。
陈章瞧着于谌没有回答,再是看着于谌的神情有些怪异的难堪,作为经商到最顶峰的存在,自然而然能察言观色,一眼就是看出来于谌内心有着事情没有说出来,而且这件事情很大。
不过现在的局面,陈章还真是不好直接问于谌,毕竟有些事情乃是帝国军方的事情,他们这些富商有什么资格干预朝政,说出来都是让人笑掉大牙。
陈章他们跟着跟着,到底还是没有和柳如逝说上一句话,直接被陈章带着那些富商们朝着另外的地方走去,好像是江南城那座最富有的酒楼,专门是江南城那些达官显贵聚会的场所。
要说帝国新任南军元帅柳如逝巡视江南道,倒是足够让这些富商们在那座酒楼里面商量一些事情,解决柳如逝来到江南道巡视的某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于谌没有理会陈章,要说于谌是江南道官场上面的领袖,那陈章就是江南道全部富商的领袖,同时还是江南道官署钦定的江南道经商会的会长。
平日里面,于谌和陈章算是比较熟悉,有时候好的就像是好朋友,不过大部分时候都是不怎么对付,毕竟官场和经商还是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于谌有时候就不喜欢陈章的市侩,而陈章同样有时候不喜欢于谌的故作端正。
两人有些彼此看不惯,只是在面对江南道百姓的问题的时候,他们才是可能互相合作的办些事情,就是为了治理好现在的江南道。
……
……
林亦他们跟在队伍的最后面,没办法,他们算不得帝国南军的人物,只是学宫稍微派遣他们而来的,现在又是柳如逝想着把他们带上。
当然不是想着让他们帮着巡视江南道,而是想要带着他们拜访清尘寺,好在之前向羽有着吩咐,江南道官署给他们安排的地方都是和别的随行侍从有些不同。
林亦瞧着外面江南城的街道,如同他第一次进入都城咸阳时的惊讶,这里的景象确实比咸阳都城略微的繁荣几分,不愧是名传世间的繁华城池,经商者的天堂。
苏弗跟在林亦的旁边,始终都是没有说话,他们安顿下来自然选择出来看看,不为别的,就是想要看看江南城的景色以及繁华程度。
倒是真的不虚此行,各方面来看,江南城都是有着独特的品质,是都城咸阳没办法比拟的地方,林亦看着都是眼花缭乱。
苏弗瞧着周围景象,很是感慨的说道:“本以为待在都城咸阳,便是见到帝国最富饶繁荣的城池,没想到偏远的道州,还有江南城这般神奇的存在。”
“不外乎,昔年越国用尽办法的就是想要在宋国的领土上面撕下一块肥肉,现在看起来,宋国确实是肥肉,只是没想到落到了帝国的嘴里面,真是时运如此。”
林亦很是赞同的点了点头:“确实如此,时运如此。没想到如此繁荣的城池,因为昔年宋国王室的糊涂,而毁于一旦……”
第八十九章 无所失
时日夜中,白天的时候和于谌等几位主管商量过大致的路程,巡视江南道可不是简简单单的虚言,乃是切切实实要看到江南道具体的情况的过程。
商量的大致是路程随着那些巡视江南道,当然某些没有必要的郡县就不需要去,因为柳如逝还想着提前离开江南道,然后准备来日南皋城的那道会。
现在那封信件应该已经到了大堰剑阁持剑伯的手里面,真是不知道那封信件被持剑伯看在眼里,该是有着怎样的心情。
好在那封信件只是开胃小菜,到时候到了南皋城来商量未来岭南道的发展问题,才是真正的针对大堰剑阁的图穷匕见,不知道到时候会发生那些问题。
向羽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瞧着上面正在沉思的柳如逝,说道:“今日我们听了于谌等几位主管对明日行程的安排,我倒是觉得不错,照顾了我们要去拜访清尘寺的目的。”
“而且时间都掌握的非常准确,不存在耽误任何时间,对于这些倒是不用特别在意。而且他们安排的郡县行程都是非常适合我们,基本上囊括了江南道绝大部分的郡县,若非我们时间不足,想来应该可以多巡视几座郡县。”
“只是眼前的情况,我们的时间也只有这些,而且看着于谌等几位主管分析的样子,好像没有特别谨小慎微的地方,看的出来他们心知肚明,没有任何需要特别注意的。”
当然向羽最后的这些话是提醒柳如逝,巡视江南道不简简单单的是看江南道现在存在的那些问题,还有江南道官署里面这些官员的问题。
对于这点柳如逝自然非常清楚,摆了摆手说道:“今日在江南城里面看着百姓都是来迎接,他们的目的柳某明白,不过是想要看看柳某何等样罢了。”
“这些无可厚非,毕竟柳某乃是新的帝国南军元帅,若是毁掉之前项信太尉设定下来的政策,实在是有些麻烦,到时候对于江南道百姓的民生问题又是有着极其重要的干扰。”
“对于这些柳某都是非常理解,只是他们今日的模样实在是有些着急,尤其是来自江南道的这些富商,简直有些无法无天,居然胆敢刺探南皋城的消息,窥探江南道官署。”
“若非他们不过是做些人之常情的事情,柳某真的不想如此揭过,要是他们其中有着越国余孽的间谍,或者来自西方诸国的间谍,那岂不是轻而易举即可刺探帝国岭南道和江南道的军事部署。”
说着,柳如逝的怒意很是明显的,指了指向羽说道:“明日离开的时候,你还是提醒一下江南道官署里面的这几位主管,防微杜渐的事情,必须要做,不要怕麻烦。”
“若是谁都可以随意刺探江南道官署的消息,那帝国还有什么秘密可以,该隐秘的东西就要隐秘,这种事情是他们失职,首次就不做任何态度,但万不可有下次。”
这话说的非常直白而且深刻,向羽点了点头,虽然刚开始觉得有些过分没必要,但是细细品味起来,倒是觉得柳如逝说得有几分道理。
帝国南军坐镇岭南道和江南道,而这两座道州本来就是多事之秋,还没有彻底融入帝国内部,万一那些越国余孽挑衅,真的很容易出现问题。
而且刺探江南道官署消息,虽然乍一听倒是没什么大不了,可是细细想来却是有着其中耐人寻味的地方,还是需要谨小慎微的防备防备。
柳如逝再是补充道:“虽然柳某受命朝堂出任帝国新任南军元帅,但是却没有那些别处官员的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的惯例,所以让他们不用担心些什么。”
“什么战队,什么办事,都是护眼乱语,我们都是为帝国办事,站什么队伍,那些东西有着什么用处,还不如好好治理好江南道,让江南道百姓们安居乐业起来。”
听到这话,向羽笑了笑:“元帅说得事情,明日清晨,我定然叫着那些几位主管,仔细仔细的给他们说过清楚,别搞那些虚不着调的事情,一心一意为国报效才是正事。”
对于向羽的肯定,柳如逝只是点了点头,没有做出任何指示,两人再是在房间里面聊了聊别的,比如明日出江南城,到拜访清尘寺的那些详细的事情。
毕竟清尘寺不同于江南道官署,来到江南道官署,则算是他们回到下级机构,可是清尘寺乃是江南道德高望重的修行者势力,声望和地位颇高。
虽然柳如逝乃是帝国南军元帅,但是面对清尘寺,面对清尘寺那位德高望重的主持大师,柳如逝还是需要摆出该有的尊敬姿态来。
向羽时常跟着项信太尉来清尘寺,自然知晓其中的某些耐人寻味的事情,所以柳如逝才是想着问问向羽具体的事情,该是如何面对清尘寺。
虽然柳如逝位高权重,但是面对清尘寺这等修行者势力还是第一次,昔年在岭南道担任南军副元帅的时候,面对大堰剑阁的事情都不是他管理,自然没有经验。
……
……
第二日清晨。
果不其然,向羽立刻起来大早,就是把几位主管叫到面前,仔仔细细,一条一条的跟着那几位主管说着柳如逝的指示。
“告诉你们的事情要记在心里面,江南道官署的作用不同于其他道州的官署,外来的融合道州,到底和本土的有着不同。”
向羽指向旁边的于谌,细心说道:“我们在这里虽然是坐镇,但是部分百姓并不是如此看我们,反而觉得我们是入侵者。”
“因而江南道官署里面的有些秘密,就让它们成为秘密,谁都可以轻易打听,那其中万一有着越国余孽的间谍,有着西方诸国的间谍,趁机策反江南道的百姓,那你们可就腹背受敌。”
于谌听在耳朵里面,脑袋不停的点动,其他几位主管都是如此,等到向羽说完,于谌回答:“放心,您说的这些,我们一定好好整顿,必定保证万无一失。”
第九十章 这场江南雨
不同于进入江南城的百姓围堵想要见见新任帝国南军元帅的盛况,等到他们离开江南城的时候,则是非常低调,自然而然没有什么百姓知道他们离开的消息。
再是随着他们离开的时辰,正好天空下起了绵绵如丝的细雨,在江南道出现这种变化莫测的天气实在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毕竟江南道靠近着东海和南海,随时都是有着来自海面的云飘荡到江南道来。
所以如此之久的江南道基本上没有遭遇任何旱灾,因为在这里不可能遭遇旱灾,天气晴朗当中带着难以言喻的湿度,在江南道别的东西不多,可是雨水绝对是难以想象的多,否则何以使得江南道百姓种植的水稻如此丰收。
正是因为雨水足够,使得水稻茁壮成长,没有出现任何干旱的情况,百姓们自然不需要担心水稻的成长,时不时的可以照顾水稻里面的影响程度。
之前他们到江南城的时候都是一片晴好,没想到现在离开江南城的时候就是下起绵绵细雨,只是眼前的细雨好像有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想法。
而且之前林亦他们离开江南城官署的时候,好像听着有人报告讨论说这次的江南道的细雨恐怕要延长很长的时间,算是这些年来江南道最长的雨季。
只是当时蒙颉和柳邯他们还没有特别在意,现在想起来江南道的这些检测天气的倒是非常有着能力,他们对于江南道的天气情况掌握的非常准确。
毕竟江南道有些村庄靠着东海,或者靠着南海,连是江南道首府的江南城距离东海都不算是太原的距离,若是不掌握好天气情况,稍有不慎出现洪涝的情况,将是对江南道有着难以想象的打击。
好在这些年,帝国南军始终都是在江南道修整那些边防的事情,特别是江南道靠近东海和南海的地方,修整堤坝是长久不绝的事情,是帝国对江南道的照顾策略。
十几年来都是没有断绝的想法,到了现在,江南道百姓基本上都是对于那些工事有着了解,而且他们承受的那些来自帝国的恩惠,算是不错的选择。
正是有着种种策略存在,江南道百姓才是彻底归附帝国,否则单纯的靠着清尘寺在江南道的影响,便是让帝国掌握江南道,那实在是难如登天的事情。
苏弗抬头看着天空的绵绵细雨,把他腰间别着的道经给放在胸前,有点鼓鼓的味道遮挡起来:“没想到这江南道的雨真是来的迅速,半点都是没有办法抵挡,真是让人猝不及防。”
说着,苏弗把手向前伸出去,绵绵细雨落在他的手心,一点点如同湖面绽开的涟漪,落在他的手心却是如同棋局里面纵横交错的线路上面落下棋子。
霎时间,看着手心的模样,苏弗脸色微变的收回手掌,什么表情都没有变化般的镇定如常,只是那短暂的不同已然被林亦发现。
前面的柳邯听到苏弗的话,笑着打趣道:“你说你也真是,好歹是读书人,说些话怎样这般不要脸,谁说猝不及防了?”
“明明走之前江南道官署的那些官员还提醒我们可以下雨,专门给我们准备了雨伞,只是没想到我们没在意,没有带着几把雨伞,现在才走出江南城,雨倒是下起来,好在现在不大,否则可就真成落汤鸡咯!”
这些话打趣的意味比较浓烈,苏弗朝着柳邯笑了笑:“怎的还不允许读书人说说话?江南道的烟雨确实有些耐人寻味。”
“江南烟雨如梦,我们才是碰到雨,不知道有没有机会碰到烟,或者再是入梦,如此想来倒是非常合适的旅程。”
前面的几位都是没有理会苏弗,因为他们都是诧异的看了眼后面跟着的苏弗,在他们的影响里面,苏弗可不是这样始终说这话的年轻书生。
向来都是沉默寡言的苏弗今日何等如此话多,不过大家只是略微的好奇,倒是没有别的意思,路程上面打趣几句话即可,话说多了倒是不好。
现在他们的行程乃是朝着江南城外面的清尘寺而去,虽然路程算不得遥远,约莫两个时辰的路程,但是随着雨的落势越来越强烈,恐怕他们会耽搁时辰。
不过前面的几位都是没有半分想要加快速度的意思,柳如逝和向羽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看着越来越密集的雨滴。
虽然现在的模样还是绵绵细雨,可是越来越绵绵,那就有可能变成磅礴大雨倾盆的模样,实在是想着都有些让人头皮麻烦。
向羽瞧着面前落下的雨丝,眉头紧皱的看着前方,有些朦胧的雾罩出现,遮挡了他们向前的视线:“元帅,前面随着雨势越来越大,我们想要看路实在是有些困难。”
“现在有着两种办法,一则就是减慢速度,看看前面有没有合适的避雨的场所,再是在那些场所里面等等,等到这场雨稍微停歇下来的时候我们再是继续前行。”
“二则便是加快速度,趁着现在雨势还没有特别大,我们有着机会,就穿过雾罩。只是后者可能性很高的出现分散,毕竟雾罩里面想要看清楚害死有些困难。”
“而且一旦速度加快,势必造成前后的不连贯,到时候出现危机的可能性很高,只是这里是江南道,前面是清尘寺,不用担心出现所谓刺客。”
柳如逝皱眉盯着前面,再是看了后方一眼,他们的队伍不算事太多,可绝对算不上人数稀疏,他想了想,点了点头。
“命令全体人员,加快速度穿过前面的雾罩,尽量保持着对象,跟上最前面我们的步伐,这样能减少出现分散的可能性。”
柳如逝说话,向羽立刻朝着后面的人员喊到,然后再是跟着柳如逝立刻加快速度,冲进前面的雾罩,想要极速的穿过。
后方,林亦神态有些郑重,苏弗则是拇指在指腹上点动,脸色渐渐发生变化,瞧着面前的天空,骤然间雾罩加剧,大雨倾盆。
所有人都在雨下,都想要冲入雾罩,迷蒙视线,扰乱天机。
这场江南雨,遍及帝国千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