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喷气教练机
几天后,赵永贵依依惜别老师和同学们,跟着山海关基地来的一名接兵干部坐车离开,来到了这座新的飞行训练基地。
十二架崭新的教练八喷气式中级教练机,还有一百多架歼教五,歼教六飞机,这里是喷气式教练机基地。
赵永贵是最特殊的学员,现在山海关训练基地的领导们都知道,因为周强院长已给他们打过招呼,赵永贵是整个海军航空兵有史以来最有天赋的飞行员,初教机他能够无师自通,并且取得满分的考核成绩。
现在虽然说是上喷气式教练机,但是赵永贵也很可能比普通飞行学员要快得多,强得多。
所以这次基地给赵永贵安排了一名最有经验的飞行教官,年龄四十岁,名叫王阳,曾经是海航最好的战斗机飞行员之一,十年前就进入海军飞行学院当教员了。
现在赵永贵不但享受着单间宿舍的待遇,而且理论学习都是开小灶的,而出乎领导和教员们意料的是,赵永贵在教练八飞机模拟器上面的训练,仅仅三天他就完全掌握了,这比普通学员要快了几倍。
当然这也是因为,赵永贵可以天天上模拟器,而普通飞行学员可没有这个机会,因为模拟器的数量也很少,毕竟教练八飞机才开始批量生产装备。
虽然说是开小灶了,但赵永贵也并非完全脱离群众,还是要跟着老的学员们,一起进行体能训练,以及地面飞行演练。
赵永贵超强的体能和飞行天赋,也真真的把所有的老学员都折服了。
在飞行员的世界,那就是强者为尊,这也包括和国外飞行员进行对抗训练也是一样的,只要你比别人强,就能获得别人尊重,否则就算你是谁谁的儿子也没有用。
来到山海关基地,仅仅半个月之后,赵永贵就要上机训练了。在模拟器上面,他已经以满分的成绩完成了考核。
赵永贵的教员王阳一直都在默默的观察着赵永贵,他发现赵永贵确实很有天赋,不管是身体素质还是飞行技术方面,的确是比他年轻那会儿还要强得多,而且不只一点半点。
特别是身体素质,赵永贵这身体简直就不是人类的,王阳知道这个赵永贵,将来一定会成为比他还要优秀的王牌飞行员,甚至有可能创造海航的奇迹。
能够教这么优秀的飞行天才,王阳自然是很高兴的,其实这很显而易见,就拿任何学校的老师来说,谁也不愿意教那些蠢材,都喜欢成绩优秀的天才学生。
今天,终于要上教练八喷气式教练机了,赵永贵心里面有些小小的激动呢。
虽然说教练八喷气式教练机,定位为中级教练机,实际上它与国外的高级教练机,差距并不大的。
比如说英国的鹰式教练机,便是七十年代研制的中高级喷气教练机,安装一台阿杜尔无加力涡扇发动机,推力二十三千牛,最大起飞重量六吨左右。
而教练八飞机呢,是在出口型的K8教练机基础上研制的,主要是换装国产涡扇十一发动机和航电设备。
不过涡扇十一发动机,也是仿制品,所以在整体飞行性能方面,比英国的鹰式教练机要稍弱一点,最大起飞重量只有五吨左右,最大飞行速度八百千米每小时,也要比鹰式教练机慢一些。
虽然整体性能还达不到国外高级教练机水平,但也差得不多,比起歼教五,歼教六这些老飞机来说要好得多了。
今天是赵永贵的第一次上机,所以王阳非常严肃地对赵永贵道:“赵永贵学员,今天我们就要驾驶教练八飞机进行第一次飞行了,你做好准备了吗?”
赵永贵挺直了胸膛,大声回答道:“报告教员同志,我已经做好准备,随时可以登机。”
王阳满意地道:“很好,你在模拟器上的表现我都看得很清楚,听说你在葫芦岛基地,无师自通,直接通过初教六飞机的考核,很了不起。但是咱们现在飞的是喷气式教练机,跟活塞发动机的初教六飞机,完全不一样了,不可以有任何自满大意的心态,希望你这次能够飞好,如果你的操作有什么严重失误,我会接管飞机控制,明白吗?”
赵永贵点了点头道:“我明白了,教员同志!”
王阳其实也很想看看,这个赵永贵是不是同样能够把喷气式教练机飞得很好?
两人来到训练基地停机坪,十二架教练八飞机一字排开,红白相间的涂装,看起来非常的醒目,比起歼教五这些老飞机来说,教练八飞机简直就是跑车一样的装备了。
无论是气泡式的座舱盖,还是更加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都是远远超过歼教五歼教六的。
一般的海航飞行学员,还是没有机会飞教练八的,毕竟它刚刚才开始装备,所以赵永贵这一次又让无数学员羡慕,这才刚来就要飞教练八了,不过赵永贵是飞行天才,大家也都知道,没办法啊,赵永贵可是学院领导看好的,甚至海航的高层都知道了。
王阳说得没错,从时速二百多公里的初教六飞机,一下子来到时速八百公里的教练八飞机,这中间的跨度有点大,一般来说有很多学员,刚开始都不适应,会出什么多错。
但赵永贵不一样啊,因为他前世的时候可是飞过歼教七,还有歼八II战斗机的,这两款飞机都是超级难飞的。所以现在飞教练八飞机,赵永贵是很有信心的,尽管他前世还没有飞过这款飞机,但通过模拟器的训练,他发现教练八真的很好飞。
更何况他还有飞鲨的异能,今天上机肯定也能跟教练八飞机融合,实现人机合一的状态吧。
现在赵永贵开始对自己要驾驶的教练八飞机进行检查了,绕着飞机走了一圈,没有任何的问题。
赵永贵站在王阳面前,大声道:“报告教员同志,机体检查完毕,没有异常!”
王阳点了点头,再次检查,然后命令赵永贵登机。
赵永贵大声道:“是,教员同志!”
麻溜的进入前舱,赵永贵发现教练八飞机的视野,确实要比歼教五,歼教六和歼教七都好得多,不愧是专门设计的新一代基础喷气式教练机,还有座舱航电设备也好得多,用显示器取代了大量的仪表。
第二百零九章 融合飞行员与设计师记忆
打开电源,通电检查座启动了涡扇十一发动机,随着发动机的启动,机身也轻微的抖动起来,这时候赵永贵又感到了,人机合一的状态来了。
这架教练八飞机,仿佛变成了赵永贵自己的身体,并且赵永贵还能像得道高人一样,能够“内视”这个身体,从航电设备到涡扇十一发动机的运行状态,尽在赵永贵的脑海中。
高效的航空煤油,进入燃烧室和压缩后的空气混合,燃烧后产生的高温气体,从尾喷口出来,整个过程都清晰无比。
赵永贵只觉得信心倍增,甚至有一种引亢高歌的冲动。
在得到地勤打出的旗语引导后,赵永贵松开刹车,轻轻上推节流阀,发动机推力进一步增加,飞机在推力作用下,缓缓滑出停机坪,向跑道滑行过去。
坐在后舱的王阳,确实有些惊喜,因为他发现赵永贵这小子,虽然是第一次上机,但是每一个操作,都是无比的熟练,就好像是多年的老飞一样,自然而然的做出每个动作,流畅无比。
而且赵永贵的操作也非常精准,比如说节流阀该推到什么位置,发动机推力控制得相当不错,教练八飞机有如丝般的顺滑,就像开汽车一样的轻松自如。
这就是飞行天才吗?不,这是超级飞行天才!
王阳发现自己,根本不需要告诉赵永贵应该怎么做,因为赵永贵自然而然的就做出来了,所以现在王阳决定做一个隐身的飞行教员,只需要全程的欣赏就好了,要是自己出声打扰赵永贵,反而会破坏了这种美感。
实事上,就算赵永贵没有经过模拟器的训练,飞教练八都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现在教练八都已经成为他的“身体”了。
马上就要进入跑道了,赵永贵打开加密无线电,向塔台发出了起飞的申请。
塔台管制员,自然知道操作这架教练八飞机的,可是海军飞行学院的超级飞行天才,迅速的向赵永贵通报了相关的气象数据,并允许起飞,最后还不忘加了一句,赵永贵学员,祝你好运。
这是一道甜美的女声,空管员一定是位美女,赵永贵心情愉悦地回复道:“九五二七收到!谢谢你的祝福。”
赵永贵操纵着教练八飞机,精准地进入跑道起点,随后上推节流阀,澎湃的动力推动着教练八飞机,在跑道上加速滑跑起来,这种感觉是初教六飞机所没有的。
驾驶教练八飞机,就像是开上了跑车,那推背感绝对是很强的,而初教六飞机就像开电动自行车似的。
几百米滑跑之后,赵永贵驾驶九五二七号教练八飞机,腾空而起,姿态帅呆了,塔台里,几个漂亮的女空管,都在望着这架教练八,小声议论着赵永贵这个又帅又有天赋的飞行学员。
这个起飞可以打满分了,坐在后舱的王阳心想,天才就是天才啊,想当年自己比赵永贵可差远了。
教练八飞机,很快就爬升到了三千米高度,沿着规定的航线,在蔚蓝色的大海上飞行。
头顶一片蓝天,身下是蔚蓝色的大海,赵永贵只觉得拿什么都别想换
后舱的王阳打断了赵永贵的遐想:“赵永贵学员,现在准备开始进行科目训练了,你做好准备了吗?”
赵永贵大声回答道:“没有问题,我准备好了!”
几个基础战术动作下来,赵永贵的表现近乎完美,都可以打满分了,王阳这才发现,赵永贵的飞行天赋还要超过他的想象。
第一次飞行训练,便结束了,正准备返航呢,赵永贵忽然发现了异常情况,在海面一千米高度,距离三十公里外的空域,有一个气球。
优秀的飞行员,在天气极好的情况下,能够用眼睛看到二十公里外的目标,不过赵永贵却要比优秀的飞行员更厉害,他看到了三十公里外的不明飞行物,甚至如果需要,他运足目力能够看五十公里远,这是赵永贵已经试过的。
这个气球都能看见,赵永贵心里暗暗激动,连忙把这个情况,向教员王阳报告。
王阳一听,都有些不敢相信,三十公里外的气球,赵永贵都能看清?这也太妖孽了吧?尽管他自己都是非常优秀的飞行员了,可也只能看到二十公里远,他向赵永贵所说的位置看去,却是什么也看不到。
王阳也想验证一下。
王阳立刻命令赵永贵飞过去看看。
王阳大声道:“赵永贵学员,现在立刻前往查证情况。”
赵永贵暗自激动,不过还是很平静的回答了一声,随后立刻上推节流阀,加速飞往目标空域。
这个气球,赵永贵其实看清楚了,就是一个普通的气球,估计是谁在海边玩,不小心飞掉了。
飞到气球四百米近前,王阳看清楚了,不由得笑到,赵永贵,你的视力太强了,只怕整个海航都没有人比得了你啊。
赵永贵也笑了,教员同志,也不一定啊,这事儿不好说。
赵永贵当然不会把真相说出来。要是说自己能看五十公里那还得了?
驾驶教练八飞机,赵永贵开始返航了,等到了基地上空,按照规定流程,打开加密无线电,取得降落许可后,赵永贵熟练的操作飞机,稳稳降落在跑道上。
这次降落堪称完美,就连王阳都赞叹不已,他可是全程没有指导的。
。。。。。。
这些记忆在海陆脑海里面重演了一遍,原来赵永贵这个最年轻的歼十战斗机试飞员,竟然是重生者,并且在海航服役两年后,却意外的成为了一名试飞员。今天虽然是雷强执行的首飞任务,但那是因为雷强经验更加丰富,但实际上赵永贵有特殊能力,所以实际更强。
还有杨副总师,竟然也是一位重生者,所以现在海陆竟然也得到了他们所有的记忆,这当然也包括飞行技术,以及飞机设计的能力。如果让海陆现在去驾驶歼十战斗机,甚至都没有什么问题。
当然海陆也可以设计出先进的三代半战斗机,甚至第四代隐身战斗机了,因为他得到了重生的飞行员和飞机设计大师的记忆啊。
只是海陆幸运了,而杨副总师和赵永贵就惨了,因为他们忽然在一瞬间,就失去了重生的记忆,也就是说他们现在,跟重生之前的状态没有区别,重生后的记忆全部没有了,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重生了。
第二百一十章 杨副总师牛
海陆发现杨副总师的重生更离奇呢,因为他是个学霸。
某一天,杨林海只觉得自己做了一个很离奇的梦,等他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重生了,躺在床上的他,思绪飞到窗外。
现在可是一九八一年!现在的杨林海,才十八岁!没错,他今年十八,至于当年老爸老妈,为什么会给他起了这么一个名字,还是有原因的。
因为杨林海的生日,就是八月一日,这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所以杨林海就叫杨林海了。
而现在杨林海又重生到了一九八一年,仿佛一切都是这么巧。
重生到八十年代初,能做些什么呢?杨林海在思考着,很多商界大佬,都曾经说过,只要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飞起来?
杨林海相信只要凭借重生的优势,自己一定可以飞起来的,只是万事开头难,这第一步怎么走,还得好好琢磨琢磨。
正在这时候,门开了,杨林海所思绪也被打断了。
走进来的人,是一个中年妇女,四十来岁,从她那岁月刻画过的脸上,还是可以看出,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个美女。
杨林海只觉得鼻子一酸,都快要哭出来了。
因为这个人就是他最亲的人,生他养他的母亲,江南造船厂工会干部胡秀兰。在杨林海前世的时候,胡秀兰年仅五十四岁就走了,而杨林海也没有能够好好的孝顺母亲,留下了一辈子的遗憾。
现在又看到了母亲,杨林海自然是又喜又悲!
喜的是母亲又回来了,这一世可以好好的孝敬她老人家了,悲的是母亲原来得的是癌症走了,恐怕现在也很难避免啊,即便是自己有花不完的钱,也很难治好啊。
所以杨林海知道,自己即便是重生了,也很难改变母亲患癌离开人世的命运啊!
前世的时候,杨林海后来大器晚成,可惜子欲孝而亲不待啊。
现在老天给了自己这么一个机会,杨林海下定决心,要好好的珍惜每一天的时光,努力奋斗,让父母都过上好日子,要好好的孝敬二老啊。
胡秀兰进来之后,便一脸关切地走到床前,摸了摸杨林海的额头,道:“好像不烧了,八一,你感觉怎么样?”
发现儿子的表情有些不对劲,胡秀兰担心,儿子是不是脑子烧瓦特了。
看到母亲关心的眼神,杨林海忙回答道:“妈,我没事儿了,您放心吧!”
胡秀兰点了点头道:“没事儿就好,多休息两天,这两天你高烧不退,妈都担心死了,一定饿了吧,妈给你做饭去!”
说着,胡秀兰急急忙忙的离开了房间。
很快,杨林海让听到厨房里面传来做饭的声音。
杨林海也没有急着起床,虽然他感觉自己没啥问题了,不过他还是要好好的回想一下。
四年前,高考刚刚恢复,就在八一年,杨林海参加高考,如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后来踏上工作岗位。
但是呢,杨林海在五月份的预考时,却是发起了高烧,结果勉强考完了,但是人却倒下了,高烧两天不退。
父亲杨章福工作太忙抽不开身,这两天母亲胡秀兰就请假,一直在家里面陪着杨林海,要背着杨林海到厂医院打针,可是累坏了。
再过一个多月,就是正式的高考了啊,杨林海心想,这次自己一定要考得更好才对得起父母啊。
杨林海记得,今年高考的录取率,是百分之十一,不高也不低。
前世的时候,老爸老妈都非让自己考沪海交通大学,说是要子承父业。
父亲杨章福是江南造船厂的中层领导,母亲胡秀兰是工会干部,可以说将来杨林海进厂是很容易的,毕竟很多厂子弟都跟父母一样在江南造船厂工作了。
不过现在嘛,杨林海有了自己的想法,他要在这个风口飞起来,才能让父母过上好生活。
毕竟江南造船厂虽然是一家大型国企,但是这些年日子过得并不怎么样,无论是干部还是职工,收入都普遍不高啊。
杨林海记得,杭州马是在明年参加高考,不过他却是落榜了,可杭州马不死心呐,连续三次参加高考,最终在八四年,虽然说离本科分数线还是差了那么点,但他运气来了,由于英语很好,被杭州师范学院录取,一路飞起,后来开始创业,成为互联网大佬。
无论八十年代,还是九十年代,那都有很多风口啊,杨林海在琢磨了,应该怎么起飞。
就在这时候,胡秀兰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清汤抄手进来了。
抄手可是杨林海最爱吃的,从小到大,这小子就喜欢吃。抄手这种美食,是川菜中的精品,杨林海父母都不是沪海本地人,而是从川省来的。
所以呢家里面经常都会做这个,小时候杨林海就喜欢吃。
只不过平时呢,都是麻辣味的,今天是清汤的,毕竟杨林海高烧才退,肯定是不能吃辣的,要清淡一点才行。
胡秀兰微笑道:“八一,起来吃抄手,这是你最爱吃的,只是今天没有放辣椒!”
原来杨林海小名叫八一呢,这一大碗,估计至少也有二十个抄手了。
还别说,闻到抄手的香味,杨林海肚子都咕咕的叫了。
杨林海,翻身就起来了,这动作比那啥兔子还要快,看得胡秀兰一脸懵!
这不正常啊!
高烧两天,怎么比健康人动作还快。
杨林海笑嘻嘻地道:“妈,你做的抄手可真香,我感到浑身都充满了能量!”
说着,杨林海就端起碗来,开始大力的消灭这一碗抄手。
还是妈妈做的抄手好吃,哪怕就是不放辣椒,也比那些馆子里的抄手好吃啊。
杨林海边吃边感受着母爱的温暖。
吃了几个抄手,感觉身体也舒爽多了,全身上下所有的毛孔都清爽了。
看着高烧刚退的儿子,把那一大碗抄手都吃了个精光,脸色也变得红润起来,胡秀兰心里面也踏实了,这孩子终于好了,希望这次预考,没有受到影响吧。
再过一个多月就要高考了,可不能再出什么事儿啊,要不然高考没有考上,那就不好了。
第二百一十一章 还是沪海交大
杨林海走出房间,打量起自己的家来。
还是原来的老样子,这是江南造船厂分配的房子,面积很小,三室一厅才六十多个平方。
大的卧室是父母住的,小的两间卧室,一间是杨林海的,一间是杨林海姐姐杨海霞的。
杨海霞从江南子弟校毕业后,也进入了江南造船厂上班,不过现在她已经嫁人了,杨林海的姐夫汪明志也是江南造船厂的职工。
那一间卧室就空着了,但姐姐会常回来住,虽然嫁出去了,但她的心还是在这个家,对杨林海这弟弟还是关怀备至。
母亲胡秀兰出去买菜了,她准备今天晚上做一大桌子好菜,庆祝一下儿子康复了。
杨海霞和汪明志今天晚上也要回来吃饭,顺便一家人还要商量一下高考填报志愿的事情,虽然说高考还没有进行,但预考已经考了。
杨林海走到镜子前,看着镜子里面,那青涩的男孩,不由得笑了。
这次终于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了,未来成为商界大佬,有花不完的钱,让老爸老妈,过上最幸福最健康的晚年生活。
正在这时候,门外一阵脚步声传来,随后门打开了,杨林海转身一看,进门的是自己的老爸杨章福。
今天他下班这么早?似乎才五点钟呢。
看着现在才四十多岁的老爸,杨林海心里面很是触动,前世的时候,老妈走了,老爸就一个人单着,形单影只的,看着都让人心酸。
杨章福在江南造船厂干了一辈子,退休后还返聘回来,继续干到杨林海重生前,所以杨林海也在想,前世的老爸,没有了他这个儿子,不知道会有多伤心呐。
杨林海只觉得鼻子一酸,上前喊了一声爸,却是有些哽咽了。
杨章福听说儿子好了,立刻就请了假赶回来,看到儿子这般模样,杨章福慈爱的拍了拍儿子的肩膀道:“八一啊,真的没事了吗?多大的人了,还哭啥?是不是因为这次预考没有考好?”
杨林海连忙摇头道:“没,爸,这次预考,肯定没有问题,只是刚刚看到您又多了几根白发,心里面有点感触!”
父子两坐下来,聊起了高考的事情。
杨章福道:“八一啊,爸希望你能够报考沪海交大,读船舶专业,将来呢就可以分配到咱们江南造船厂了,咱们一家人都是江南人,我希望你能够比老子更出色,将来为国家设计建造更先进的船舶!”
杨林海虽然有些不忍打破父亲的期望,但还是决定说出自己的想法。
犹豫了一下,杨林海这才道:“爸,可是我还是想考复旦大学,或者是清北,我不想再像咱们一家人那样,辛辛苦苦在江南厂干那么多年,收入还是那么低,我想挣更多钱,让咱们一家人过上好日子!”
百年江南,有着中国近代产业工人摇篮的工厂,却是有着很曲折的发展历程,不过在八十年代初,江南造船厂的职工工资也是一样的不高,中国造船工业到了九十年代才进入大发展阶段,不过在任何时何,都不可能靠工资发财。
听到儿子志不在江南,杨章福脸色顿时就阴沉下来了。
杨章福闷声抽了支烟,忽然又道:“八一,你也老大不小了,怎么就不听劝呢?考上沪海交大,离家又近,将来你进江南厂上班了,爸妈也好照顾你,到时候你妈在厂里物色一个好姑娘,给你成了家,这样有什么不好呢?你就非要离开家是吧?”
杨林海苦笑道:“爸,我不是想离开家,而是学造船真的没有什么前途啊!就说咱们江南厂,这些年来,效益好吗?咱们国家的造船工业,基础薄弱,根本没有办法和国外竞争,所以将来要发展起来,是很难的,甚至有可能咱们的百年江南,都撑不过去,也不是不可能!”
杨章福一听就来气了:“臭小子,你是在咒江南厂吗?你知道不知道,咱们一家人,都是靠江南厂活下来的,没有江南厂就没有你,你现在却不知回报。你是铁了心要跟老子作对是不是?”
确实江南造船厂,从新中国成立后,那就成为了福利非常好的国营单位,进江南厂,那就是生老病死都有保障,厂里面有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疗养院。
杨林海从生下来,到上初中都是在江南厂。
杨章福说得的确没错,要是没有江南厂,就没有杨林海。
唉,看来还是拧不过老爸啊,见老爸如此激动的样子,杨林海知道自己的计划只能泡汤了,要是自己不听话,老爸老妈都想不开,那不就违背自己的初心了吗?
好吧,上沪海交大也行,反正就算学了造船,将来也还是有大把的机会。
杨林海只得认怂了:“爸,那,那好吧,我听您的,到时候就填报沪海交大!”
见儿子服软了,杨章福这才呵呵笑道:“八一啊,爸不是逼你,是为了你好啊,你要明白爸的苦心,你妈也是这个意思,你姐和你姐夫,都希望你将来能够进江南厂。”
正好在这时候,门又开了,胡秀兰和杨海霞、汪明志都回来了。
杨林海连忙站起来道:“妈,姐,姐夫,你们回来了!”
杨海霞走到杨林海跟前,关心地道:“八一,你真的好了吗?这两天姐都担心死了!”
杨林海点了点头道:“姐,我好了,现在我都能打死一只老虎你信不?”
杨海霞噗嗤一声笑道:“行了,八一,你就别吹牛了,现在呢你要好好的复习,这次高考,希望你一定要考好,将来上了大学,就不会像姐这样天天拿焊枪了!”
汪明志也上前道:“是啊,八一,你姐说得没错,好好的考,姐夫可是一直很看好你的!”
杨章福笑道:“这小子,刚才还跟我争来着,说是想考复旦,清北,不想考沪海交大,差点把我气死。”
杨林海苦笑道:“爸,我不都认输了嘛,就考沪海交大,学造船,将来进江南厂!”
第二百一十二章 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厨房里,胡秀兰听到儿子同意报考交大,也满心的欢喜,因为她可不希望儿子将来离开自己,就在江南厂多好啊,一家人都在里面工作。
今天晚上的饭菜很丰盛,好久没有打过牙祭了,杨林海这次高烧两天,终于好了,胡秀兰自然就想着给儿子好好的补补身体。
要知道八十年代初,就算是江南厂的干部,也不富裕,没有多少工资的,平时几天才吃上一回肉,就这已经比很多农村的孩子好得多了,毕竟农村的话,很多人家一个月也难得吃上一回肉。
饭菜上桌,杨林海刚刚坐下,母亲胡秀兰就夹了一块回锅肉到他碗里。
杨林海眼里有泪光泛起:“谢谢妈!”
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是根草。
杨林海想想,自己很久很久,都没有吃过母亲做的饭菜了,她五十四岁就走了啊,想起母亲走的时候,瘦成皮包骨头的样子,杨林海怎么能不伤心呢。
虽然说现在自己重生了,可是这一世,母亲能不能挨过那个坎呢?那一年冬天,杨林海和姐姐杨海霞,都哭得撕心裂肺的,杨林海清楚的记得,那是一九九九一年,也就是说,只有十年时间了。
杨林海夹起这块肥瘦各半的回锅肉,一口咬在嘴里,这滋味真是香啊!不得不说老妈的厨艺是真的好,这回锅肉做得很地道,而且这时候的猪肉,可不像二三十年后的那种猪肉,这时候的猪都是吃粮草长大的,不是吃猪饲料长大的,又香又糥。
胡秀兰爱怜地看着儿子,笑道:“跟妈还这么客气,说啥谢谢呢,快吃吧,把身体补回来,眼瞅着就要高考了,可不能再出什么问题,这回你一定得考上沪海交大,咱们全家就知足了!等将来毕了业,工作了啊,妈给你物色一个好姑娘,娶了媳妇,可别忘了娘就行。”
这话虽然是一句半开玩笑的话,可是听在杨林海心中,却不是滋味啊!鼻子一酸,差点又要落泪,因为前世的时候,母亲走的时候,也没有见到自己成家,没有抱上孙子,这是她老人家一辈子的遗憾。
前世的杨林海,眼界也蛮高的,虽然说老妈特色了好几个姑娘,可他都没有真正的看上,跟几个姑娘谈恋爱,都是无果。
直到三十五岁那年,才算是遇到了自己爱的女人,三十七岁结婚,三十八岁才有孩子。
一想起自己前世的妻子,杨林海就有些急,因为他很想知道,现在的她在哪里?看来有时间得打探一下了。
早点认识她,让她嫁给自己,即便是这一世,老妈还是挡不住病魔要在那一年走了,怎么也不能让她带着遗憾走,自己得早点把媳妇儿娶回家。
想到这儿,杨林海就放下碗,看着老妈道:“妈,您就放心吧,我指定早早的就把媳妇儿给您娶回家来,哪用得着您亲自出马呀!”
胡秀兰闻言笑开了怀,杨海霞也忍不住笑道:“八一,那你得加把劲了,就凭你的才气,还有这堂堂的相貌,不知有多少姑娘都愿意呢,我相信你一定行的!”
杨林海笑道:“那是,我对自己还是有信心的,谁让咱们姐弟两个都遗传了老爸老妈优秀的基因呢!”
一家人一边吃一边聊着,其乐融融的,杨林海真是喜欢这样的生活啊,太美好了。
虽然说现在的日子过得比较艰苦一点,但是幸福感真的比三四十年后强多了啊。
第二天早上,一大早杨林海就起来了,帮着母亲做早餐,完了自己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
八十年代的沪海,那真是跟四十年后,完全不一样啊,没有数不清的高楼大厦,街上的人们穿着非常朴素的衣服,走得不慌不忙,极少看到大胖子,每一个人的身材都非常棒啊。
杨林海就读的中学,叫做格致中学,这可是沪海的重点高中了,可不是一般人能进去了。
突然间从一个中老年男人,变成十八岁的小伙子,杨林海其实还是有些不适应的,现在天天都要跟着一群小屁孩一起学习,想想都别扭啊。
教室还是那间教室,黑板上方,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教室两边还挂着不少的名人名言。
还有一个多月就要高考了,所以现在主要都是复习,反复的做题。
整个教室里面,就只有杨林海好像有点儿闲,其实这些高考题,对杨林海来说,真的太简单了,毕竟他前世的时候,可是搞科研的,就高中那些知识,对他来说就小儿科,无论是数学还是物理化学,他都有把握考个高分,虽然不敢说百分之百满分吧,但也不会差太多。
至于语文,外语,历史什么的,对他来说也很简单,杨林海的记忆力是超强的,只要学过的东西,哪怕就是三十年后,四十年后,都忘不了。
所以呢,现在杨林海也有了发财的一些想法和路子,即便是将来上了交大,进了江南厂,也可以兼职搞点小创业投资啥的,不说多少吧,定个小目标,一个亿还是没啥问题。
当然这一个亿指的是十几年后,现在显然不可能,整个国家都还极度的贫穷呢。
日子就在这样的气氛里,不断的翻过去。
终于,高考的日子要到了。
杨林海早就有些等不及了,前世他就轻松考上了交大,这一世就更没有问题了,就是上清北,也毫无压力。
高考前,胡秀兰又是准备好吃的,又是反复叮嘱杨林海,不要紧张,一定要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
以杨林海的学习成绩,考上大学是没有问题的,但就怕考不上交大,毕竟交大也是重点大学,名校了,录取分数是比较高的。
沪海交大,历史悠久,出了很多大人物,特别是在航空航天,造船工业,汽车工业这些领域,那真是国内顶尖的高等学府了。
江南造船厂,有很多厂领导和高级工程师,都是从沪海交大毕业的。
带着一家人的期望,杨林海步入了高考考场。
第二百一十三章 高考状元
果然,这些高考试卷,对杨林海来说,有如小儿科一样,被他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每一场考试,杨林海都是第一个交卷,这让监考老师都感到惊讶,老师们还以为这个学生都已经放弃了,胡乱填些答案呢。
今年的高考,政治、语文、物理、化学各一百分,数学是一百加二十分,英语只有五十分,生物三十分。总分为六百分。
考完之后,杨林海心里面就有底了,几乎每一科他都有把握考出接近满分的成绩来,甚至像数学这样的科目,满分绝对没有问题,当然附加分也不用说了,肯定是他的。
所以这次高考,杨林海是极有可能成为更理科高考状元的。
高考状元,那上清华北大都是没有问题的,甚至是清华北大都抢着要。
考完最后一科,回到家,见老爸老妈都在家等着自己呢。
杨章福关切地道:“八一,考得怎么样?有没有把握考上交大?”
胡秀兰也一脸期待地看着儿子,等着答案。
杨林海知道,老爸老妈为了自己,那可是付出了很多,所以这次自己肯定要给他们一个惊喜的。
只是杨林海都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要是自己说能够考个状元,估计老爸老妈多半是不会相信的。
就在犹豫之际,胡秀兰觉得儿子好像情绪有点不对,便安慰道:“八一,怎么了?没有考好吗?要是今年没有考上,咱们明年再来!”
杨林海嘿嘿笑道:“妈,怎么可能没有考好呢?只是因为感觉太好了,所以都不知道怎么说了,我觉得这次吧,运气好的话,有可能成为咱们沪海理科状元的。”
听到儿子这句话,老两口都不禁对视一眼,他们可没有想过,儿子能成为高考状元,毕竟这要是真的,那得多光荣啊,甚至整个江南厂都会知道,他们有这么出色的一个儿子。
不过,高考状元是那么好当的吗?
杨章福笑道:“臭小子,别自信过了头,到时候要是连交大都考不上,那才叫一个丢人!”
虽然说有点不相信,但见儿子这么自信,老两口也很高兴啊,不管怎么说,考上交大应该没有问题了。
这个时候沪海教委要求的可是在高考分数下来之前,就要填报志愿的,杨林海听了老爸老妈的话,第一志愿填的沪海交大,第二志愿呢填的是西工大,反正都有造船专业的。
填完志愿,现在就等着放榜,不过这段时间就够让人熬的。
当然杨林海倒是没有什么,每天悠然自得的享受着这美好的生活。
放榜的日子终于来了,结果不出杨林海所料,他竟然真的成为了沪海理科高考状元!
而且杨林海的分数,遥遥领先于第二名,多出了二十五分呢。
政治九十七分,语文九十六分,物理化学都是一百分,数学也是满分一百二十分,英语只差一分就是满分了,四十九分,生物考了二十七分。
这样几科加起来,杨林海的总分就是五百八十九分!
这成绩不要说在沪海了,就是放眼全国,那都是有可能拿到状元的,不过每个省和直辖市的题目不同,分数也不同,所以这不能直接比较的。
要知道这两年,可是有不少的大佬完成了高考,比如说后来的搜狐创始人,便是今年顺利的考上了清大物理系。
这分数一出来,杨章福和胡秀兰是又喜欢,又有些懊悔,儿子这次可是高考状元诶,要是上清华北大,那也轻轻松松的吧。
不过上沪海交大也很不错,这也是名校,而且就在沪海,离家近呢。
的确,就在高考成绩放榜后,清北两所高校的招生老师就行动起来了,一个电话打到杨林海家里来了,今天刚好胡秀兰休息在家,她接起电话就听到对方说明了情况,这可让她很是为难了。
毕竟志愿都填了,而且她希望儿子能上沪海交大呢,不过她还是得问问儿子。
杨林海听见老妈叫自己,便从房间里面出来了。
胡秀兰笑道:“八一,是清华大学的老师打过来的电话,希望你可以去那里。要不你考虑一下?”
杨林海连忙摇头道:“不,不,我都答应你们了,就上沪海交大,清华大学虽然好,但是我现在还是更喜欢交大!”
其实在八十年代初,有很多长江以南成绩好的学生,都选择了复旦啊,交大啊,浙大这些高等学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还真的不是特别多人愿意去。
所以清大的招生老师,也做好了被拒绝的心理准备,但这么一个高考状元,竟然不愿意来清大,反而愿意去沪海交大,也真的让人想不通啊。
毕竟杨林海的成绩,就算放在全国,那也绝对可以排得上高考状元了。
要说不想争取过来,那是假的。
刚刚挂了电话,杨林海还没有回屋呢,电话又响了。
这回胡秀兰都能猜到,一定是某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打来的,她接起电话一听,高兴坏了,因为这次打电话过来的,正是沪海交大的招生老师呢。
胡秀兰高兴地跟招生老师说了几句,便让杨林海来听电话了。
招生老师激动地道:“恭喜你啊,杨林海同学,你被我们沪海交大录取了,你是咱们沪海的骄傲,这个成绩也是咱们沪海交大有史以来,最优秀的学生了。我相信你选择我们学校,绝对是没有错的,我们学校有很多专业都是国内顶尖的,比如说航空航天系,还有船舶工程系,汽车工程系,不知道你想选哪个专业呢?”
什么?航空航天系?杨林海有些纳闷,难道说自己重生后,这个世界变了?因为自己记得交大航空航天系,那是十多年后才重建的啊,八十年代可没有的。看来这一切都变了。
杨林海道:“老师,我选船舶工程系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吧,因为我是江南造船厂子弟,我希望可以继续父辈的事业。”
的确,沪海交大的船舶工程系,不仅在国内是最好的,将来还会成为世界顶尖的,作为重生者,杨林海是非常清楚的,还有航空航天系,同样也是非常牛的。
第二百一十四章 新生入学
一切都还是原来的轨迹,杨林海这次考了沪海理科状元,很快就在江南造船厂传开了,杨章福和胡秀兰都成为了干部职工们羡慕对象,甚至于厂领导还为此专门找过杨章福,目的嘛,自然就是希望将来杨林海毕业了,能够到江南造船厂来工作。
这当然合了杨章福的心,因为他本来就是这么打算的,如此双方是皆大欢喜啊。
沪海交大,杨林海可以说熟得不能再熟了,因为前世的时候,他便是在这所大学,度过了四年的时光,后来进入江南造船厂,成为一名大国船人。
沪海交大出来的学子,可是有很多牛人,比如说船舶工业总公司的领导,很多都是交大毕业的,还有更多大佬,也是交大毕业。
杨林海前世比不了那些牛人,但也是非常厉害的造船专家,军工专家了,杨林海参与了海军几乎所有先进舰艇的研制工作。
现在看起来,似乎还要走原来的路啊,不过杨林海已经有了更远大的目标,除了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以外,在事业方面也要有更高的追求才行。毕竟自己的祖国,现在还很落后,国防工业在八十年代那更是非常的惨呐,没有钱什么都搞不成,好多项目都下马了。
比如说沪海的骄傲,国产大飞机运十客机,去年就在沪海完成了首飞,只可惜运十客机的命运,很可惜啊,后来不得不下马了。
所以杨林海有了新的目标,既然自己还是要走老路,那就要走得更精彩一些,才不枉自己重生一场,现在交大既然又重建的航空航天系,那自己何不把这两个专业一并拿下呢,其实前世的时候杨林海就已经有很好的基础了,对航空航天领域的专业理论和技术也掌握了不少,这次主要是为了拿到PASS,那么他就可以参与到更多的国防建设项目当中去发挥自己的能力了。
时间飞逝而过,终于到了大学新生们报到的日子。
杨林海拖着一个行李箱,拿着录取通知书,一个人就坐车到了沪海交大。
要知道沪海交大离着杨林海家也不远,所以杨林海也没让爸妈送他。
今天的沪海交大很是热闹,新生报到嘛,大多数的新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看着沪海交大大门,杨林海暗暗地道:“交大,我又来了!”
有不少的学长,都在帮着引导新生去报到呢,杨林海婉拒了一位热情的学姐,自个儿就到了船舶工程系,完成了报到注册。
领了宿舍钥匙,杨林海发现还是原来的宿舍,这下好了,宿舍的几个同学,那都是很熟悉的,后来他们也一个个都成为了造船行业的专家。
当然了,现在杨林海也只能装作不认识他们,要不然就要被人当神经病了。
拖着行李箱,杨林海来到了自己的宿舍,还是六一一寝室。
这是一个四人间的宿舍,进去的时候,杨林海便看到,朱建东和杨波已经到了。
身材瘦弱的朱建东是川省人,和杨林海算是老乡,当然杨林海只能算半个川省人,因为父母早就到沪海扎根了,他可是在沪海出生的。
杨波是一个东北大老粗,这家伙说话也是大嗓门,身高一米八五,壮实得很,很难想象他这样四肢发达的人,是怎么考上交大的。
见杨林海进来,杨波哈哈笑道:“又来一位!”
朱建东呢倒是斯斯文文的,轻轻一笑道:“我叫朱建东,川省的,他叫杨波,东北的,同学你呢?”
杨林海呵呵知道:“你们好,我叫杨林海,沪海本地人,不过我父母可都是川省人!”
朱建东高兴地道:“那咱们算半个老乡啊,太好了,你有这个沪海本地人,那咱们就能更快的熟悉这里了!”
杨林海笑道:“嗯,沪海我可熟了,没有我不知道的地方,以后啊你们要是想出去玩,找我就行!”
对沪海,杨林海自然是熟得不能再熟了,毕竟他不仅是本地人,还是重生者呢。
八十年代初的大学宿舍,可没有什么好的条件,就是很简陋的四张单人床,只剩下两张了,朱建东和杨波占了靠里面的,杨林海就只能选了一个靠门的。
不过比起一般的大学宿舍来说,交大的四人间算是好的了,毕竟人少,那么空间就要大一点。
刚刚把床铺好,又有一位同学进来了。
杨林海看了看,咦,这人怎么不是前世的时候的舍友了呢,原来的张海变成了眼前的胡小明。
当然他们都是船舶工程系的。
这胡小明一进来就主动自我介绍道:“大家好,看来我是最后一个了,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胡小明,沪海人。”
大家都报了家门,胡小明忽然盯着杨林海道:“什么?你就是杨林海啊?今年咱们沪海高考理科状元?哦约哟,了不得啊,我可是跟状元郎同宿舍了!”
听说杨林海是高考状元,这可把杨波和朱建东都惊得一愣一愣的。
杨波哈哈笑道:“八一啊,想不到你还是状元,厉害了,我们要向你学习。”
杨林海嘿嘿一笑道:“没什么,只是运气比较好而已!”
朱建东疑惑地道:“八一,按理说你都考状元了,那成绩一定很好了,为什么不上清华北大呢?”
杨林海笑道:“沪海交大也很好啊,我觉得不比清北差,而且离家又近,最关键的是,我是江南造船厂子弟,以后要进江南厂的!”
胡小明竖起大拇指道:“了不起!我以后也想进江南造船厂,为咱们国家的造船事业添砖加瓦!看来咱们是志同道合呀!”
杨林海笑道:“好,看来大家都是有志向的,咱们沪海交大,不说别的,就船舶专业,那是最牛的,我相信以后大家都会有一个很好的前途!”
四人一边聊,一边整理好床铺,不多时就到了午饭点。
杨林海笑道:“走吧,打饭去,我知道食堂在哪儿!”
朱建东道:“八一,看来你还提前就踩了点啊!”
杨林海笑道:“那可不,我都说了,沪海就没有我不知道的地方!”
四人拿着搪瓷饭碗,一起来到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