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战国大魏王TXT下载战国大魏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战国大魏王全文阅读

作者:一夜星辰天     战国大魏王txt下载     战国大魏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上架感言

    首先感谢一路以来支持的各位书友,也感谢我的编辑姜茶,如果没有你们这本《战国大魏王》可能到不了这一步。

    我看了一下发书的日期,这本《战国大魏王》从发书到今天上架,刚好经历了60天的时间。在这六十天里,我的心情可以说是充满了波折。从写到四万字一直没有签约的焦急,到签约第二周没有推荐的沮丧;从第一次上推荐的开心,再到晋级时候的惊喜,一切的一切用我水平有限的文笔确实是很难形容的。

    不过一切都已经过去了,也终于到了该上架的时候了。记得有前辈说上架要爆更,对于我这个时速只有一千五、又存不了什么稿的作者来说,什么爆更十章实在是有些做不到。不过打个对折,一天五章努努力应该还是能够做到的。

    本书2022年9月23日也就是今天中午12点正式上架,如果不介意的话,还请各位书友能够首订支持一下。再次感谢各位书友!

第一百二十一章 齐国出兵

    “咔咔咔……”

    伴随着一阵车轮缓缓前进的声音在临淄繁华的街道之上响起,只见一驾马车向着齐国宫室的方向缓缓前行。

    马车之中,一身墨色华服的秦国公子嬴渠梁伸出右手掀起侧帘,视线透过窗口静静地注视起了眼前不断走过的行人们。

    如此看了好一会儿之后,嬴渠梁轻轻放下了手中的侧帘,脑海之中不久之前的记忆再次涌现。

    “先生,齐公突然相请,可是有变?”听罢房门之外侍者的禀报,嬴渠梁注视着一旁的郑声沉声询问道。

    “只怕是河西战场发生了什么。”

    喃喃一番自语之后,就见郑声迎上了嬴渠梁看过来的视线,脸上浮现出了一抹郑重之色。

    “既然此番齐公相请,公子不妨入宫一见,或许能够对秦国有所帮助。”

    听完了郑声的这一番话语之后,嬴渠梁在房门之前站定,思绪在这一刻飞快地流转了起来。

    沉吟了半晌之后,只见嬴渠梁向着郑声轻施一礼道:“既然先生如此说,那渠梁即刻便去。”

    伴随着记忆在嬴渠梁的脑海之中流转,身下的马车很快便穿越了临淄的街道,来到了齐国宫室的宫门之前。

    “公子,我们到了。”

    来自马车之外的一声提醒,将嬴渠梁从过去的回忆之中拉了出来,只见他轻掀车帘随即便走出了马车。

    当身体在地面之上站稳,看着前方这座充满着华丽风格的宫室,嬴渠梁的双眼之中却是闪过了一丝复杂莫名的情绪。

    数月之间,他无数次地造访这里,可是每每都因为被齐公田午用各种原因婉拒而无法进入。

    没有想到就在他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时候,田午竟然主动派出使者,邀请他入宫一见。

    就在嬴渠梁注视着眼前华丽的齐国宫室,心中滋味莫名之际,几名早已等候在宫门前的宫人却是缓步来到了他的面前。

    “公子,君上已在宫中等您。”

    听到为首那名宫人的话语,嬴渠梁脸上神情立刻便是一正,“还请前方带路。”

    “公子请。”

    ……

    跟随着这几名宫人的脚步,嬴渠梁缓缓走过了一条条道路、穿过了一座座宫墙,并最终来到了齐宫之中的一座小亭之前。

    “启禀君上,公子渠梁到了。”

    “请他过来。”

    不远处的一番对话之后,嬴渠梁跟随着去而复返的宫人进入到小亭之中,此刻的他总算是见到了目标,齐公田午。

    “秦国公子嬴渠梁,拜见齐公。”

    “公子免礼。”

    一道中年人的声音从前方传来,顺着这一道声音的方向看过去,映入嬴渠梁眼帘的却是一张俊朗的脸庞。

    不过对于知晓眼前之人过去种种的嬴渠梁来说,那张俊朗的脸庞之中所隐藏着的却是一股无法言明的深沉。

    弑兄、杀侄、流放嫡母……

    这一件件事情哪怕其中一件听在耳中都是那般的惊世骇俗,更何况眼前之人可是将其一一付诸实施。

    原本只是一个没有继承权的庶子,却能一步步地登上齐国国君之位,眼前之人所拥有的智谋非常人可以估量。

    他就像一团迷雾,让人无法看透;他就像一团深渊,让人畏惧不前。

    他就是当今齐侯,田午。

    脸上泛起一道看似和善的笑容,田午对着面前的嬴渠梁轻声邀请道:“公子请坐。”

    “多谢齐公。”面对着田午的邀请,嬴渠梁沉声感谢道。

    等到两人各自在小亭之中的两张几案落座之后,田午脸上的那一道笑容却是越发灿烂了起来。

    “公子知道寡人今日邀你入宫一见,为的是什么事情吗?”

    嬴渠梁听到这一句询问,眼中却是一动,当即沉声对道:“渠梁不知,还请齐侯告知。”

    听着对面的嬴渠梁如此应答,田午却是并没有立刻说明自己的意图,而是自顾自地从怀中取出了一份帛书。

    数息之后,从侍立的宫人手中接过这份帛书并观阅之后,嬴渠梁脸上的神情立刻便是一滞。

    嬴渠梁没有想到这份帛书之上所记载的消息,乃是秦国大军大败于少梁,魏国此刻已然完全掌握了河西之战的主动权。

    “什么?”

    听着耳畔响起的这一道惊诧声,看着对面嬴渠梁脸上那不可置信的神情,田午的嘴角却是轻轻勾勒起了一丝淡淡的弧度。

    “齐公,这则消息可是真的?”

    虽然知道眼前的田午不太有可能拿假消息来欺骗他,但是嬴渠梁还是向其确认起了这件事情的真实性。

    等到嬴渠梁的询问声出现在了耳畔,田午脸上的神情忽然变得郑重了起来。

    “这则消息乃是我齐国在魏国的细作从河西之地传回来的,确实是真实无疑。”

    从田午的口中再一次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嬴渠梁此刻的脸色变得格外难看了起来。

    作为秦国国君的继承人,他很清楚此刻河西战场之上的局势,对于秦国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右手之中的帛书猛然攥紧,额头之上流出一滴滴地流了出来,嬴渠梁此刻的心中已然是一片惊涛骇浪。

    沉默了许久之后,嬴渠梁缓缓从坐席之上站起身来,向着前方的田午躬身一拜。

    “还请齐公救我秦国?”

    “齐国与秦国之间向来友好,如今秦国有难,我齐国理应出兵相助。”

    “只是如今魏国势大,恐怕……”面对着嬴渠梁的请求,田午有些为难地说道。

    嬴渠梁在听完田午的这一番话语之后,立刻就明白这是对方在向自己提出条件。

    心中沉思片刻,双眼之中一道决然闪过,就听嬴渠梁沉声说道:“若是齐国肯出兵相助,我秦国从此之后愿意与齐国达成盟约,并奉齐国为盟主。”

    嬴渠梁这一番话语落下,一道满意的神情出现在了田午的眼底。

    数十年之间,魏国屡屡率领三晋联军攻伐齐国,已经让两国之间仇恨深重。

    若是能够有机会,齐国当然愿意出兵攻伐魏国,这也是此前齐国答应秦国的原因。

    而齐国之所以一直没有任何动作,就是想要让秦国先行出兵,将魏军的主力吸引到河西战场。

    等到魏国东部空虚之后,齐国便可以调集大军,十分轻易地攻略魏国所占据的城邑。

    也就是说,齐国原本就准备在秦魏两国激战正酣之时出兵,答应嬴渠梁的要求也不过是一件顺水推舟的事情。

    而田午故意作出为难之色,不过是想要为齐国多谋取些利益罢了,很显然嬴渠梁给出的条件田午还是很满意的。

    数息之后,田午缓缓从坐席之上站起身来,就听他向着嬴渠梁沉声说道:“既然公子都如此说了,那么寡人又如何能够不答应呢?”

    “公子放心,我齐国会即刻出兵伐魏!”

    ……

第一百二十二章 观城有变

    “呜呜呜……”

    一阵悠长的号角声在魏国观城之外响起。

    不久之后伴随着一阵有些急促的脚步声,身着赤色甲胄的魏军守将快速登上了观城的城头。

    “将军!”

    用视线与先一步来到此处的副将略作示意之后,这名魏军守将的目光就这么看向了城墙之外。

    放眼望去,城外空旷的平野之上,此刻已经被一个个阵形严整的方阵所取代。

    锋利的武器所散发出来的淡淡幽光,精锐士卒双眼之中的战意,以及那一面在风中高高飘扬的齐字大旗。

    将前方的这一幕幕收入眼底,这名魏军守将就感觉到一股巨大压力扑面而来,他的脸色顿时变得十分难看起来。

    双眼缓缓紧闭的同时,右手却被用尽全身力气握在了一处,伴随着手背之上的青筋显露,这名魏军守将的心中开始飞快地思索起来。

    时间过了许久之后,这名魏军守将缓缓睁开了眼睛,视线随即移向了一旁的副将。

    “齐军动向,可曾派人回报大梁?”

    “将军放心。”一个郑重的军礼之后,就听副将沉声回报道:“昨日在将军下达命令之后,末将便向各个方向派出了数十名传令兵,相信他们之中总会有人将军情送至大梁的。”

    “好。”

    听完副将所说的内容之后,魏军守将轻轻地回应了一声,双眼之中却是闪过了一道释然之色。

    紧握的右手被缓缓松开,另外一支左手缓缓摸上了悬挂在腰间的剑柄。

    当一丝有些冰冷的触感从左手手掌之间传来,注视着城外这支来势汹汹的齐国大军,魏军守将的眼中一道坚定的神情缓缓浮现。

    “咚咚咚……”

    当耳畔响起了激昂的战鼓之声,明白这是齐军攻城信号的守将,眼中的那一抹坚定很快便转化成了一股强烈的战意。

    “传我将令,全军将士准备……”

    “迎战强敌!”

    魏国,大梁。

    “报……”

    “观城急报……”

    当耳畔响起一道充满焦急的洪亮声音,身处一座大厅之中的公孙痤、翟开两名魏军将领,迅速将视线从眼前的那一张地图之上收了回来。

    只是当公孙痤、翟良将目光看向来人之时,眼前出现的这一道身影却是让两人忽然一愣。

    只见两人前方的那一名魏军传令兵,身上的轻甲已然是斑驳不堪,脸上的神情之中也已经充满了疲惫。

    视线注意到他此刻呈递战报的那双手的时候,公孙痤想要去接战报的右手更是忽然一顿。

    下一刻,公孙痤当即换成双手从这名传令兵的手中接过战报,脸上的神情之中随即带上了一抹敬重。

    “辛苦你了。”

    “小人不辛苦,观城军情紧急,小人不敢怠慢。”

    看着对方脸上始终浮现了那一抹肃然,公孙痤心中受到极大的触动,无比郑重地对他点了点头。

    “放心,一切有我,你先下去休息吧。”

    “喏。”

    等到注视着这名传令兵的身影缓缓消失在视野之中,公孙痤身形却是一正,一抹肃杀之气出现在了他的目光之中。

    伴随着手中的动作,公孙痤的视线开始在那一份战报之上迅速浏览了起来,而越看他脸上的神情就越发阴沉。

    片刻之后,将手中的战报递给一旁的将军翟开,公孙痤大踏步地回到了那一张地图之前。

    目光紧紧注视着魏国东部那一座名为观的城邑,公孙痤的双眼之中一丝战意迅速升腾而起。

    “趁我大军与秦国激战河西之际,率领八万精锐攻我魏东,齐国的图谋可真是高妙啊。”.

    公孙痤的这一番充满讥讽意味的感慨落下之后,已经迅速将战报内容看完的翟开来到了他的身旁。

    “观城是我魏国扼控齐卫两国的要地,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看了一眼身前的地图之后,翟开的目光随即看向了一旁的公孙痤,“多亏将军提前有所准备,命令一万精锐屯驻观城,要不然我军此刻可就被动了。”

    “有一万精锐驻守,再加上观城坚固的城防,在末将想来抵挡齐军一些时日并不算困难。”

    将翟开的这一番话语听完之后,公孙痤先是轻轻点了点头,然后缓缓走到了那一张地图面前。

    右手先是落在了东方的观城之上,就听公孙痤沉声说道:“观城并不是齐军的最终目标。”

    “数十年以来,在我魏国与齐国的战争之中,齐国常常是败多胜少。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齐国这些年来一直非常谨慎,很少挑起两国之间的战争。”

    “此番齐国之所以敢出动大军攻伐我魏国,无非是因为看到我魏国在河西与秦国大战,以为大军西调、魏东空虚罢了。”

    “既然齐国已经下定决心,那么它所图谋的就绝对不只是观城……”

    话说到一半,公孙痤的右手缓缓向西偏移了几分,最终落在了一座城邑之上。

    “濮阳?”

    听着耳畔这道半是惊讶、半是疑惑的声音,公孙痤轻轻地点了点头,眼中缓缓浮现了一股凝重。

    濮阳之所以如此重要,乃是因为它是卫国的都城。

    作为周室初年便已经存在的诸侯,作为屏藩周室的重要支柱,卫国在西周时期有着能够和齐国、晋国比肩的地位。

    虽然伴随着周室衰微、内部动乱等一系列原因,卫国逐渐沦为了二流小国,但是它扼控中原的地理位置却是不容轻视的。

    若是夺下了濮阳并顺势控制卫国,那么齐国进可以西进与魏国争夺中原霸主,退可以将卫国作为屏障,抵御魏国可能的进攻。

    在公孙痤看来,这或许就是齐国此番出兵的真正目的,不过他却不会让齐国的图谋轻易地变成现实。

    “翟开将军。”

    沉思片刻之后,一道呼唤声出现在了正厅之中。

    “末将在。”

    注视着身旁神情无比郑重的翟开,就听公孙痤沉声说道:“传我将令,全军将士随时待命、准备迎战。”

    “另外,我即刻书写战报,麻烦将军派人将其送往安邑,务必让君上知晓齐军动向与魏东形势。”

    “末将谨遵军令。”

    “驾……驾……驾……”

    伴随着一阵急促的催马之声,一匹战马迈动自己强劲有力的四肢,飞快地冲入了魏国大梁的城门。

    渡过河水、穿过轵关、奔驰在河东大地之上……

    经过了一段漫长的跋涉之后,这名传令兵携带着那份由公孙痤亲笔所书的战报,很快便出现在了魏国都城安邑的城外。

    “报……”

    “启禀君上,大梁有战报送到。”

    端坐在君位之上,身为魏侯的魏罃缓缓展开了那份战报,随即一道巨响声出现在了大殿之中。

    “砰……”

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发雷霆

    “砰……”

    伴随着一声巨响在大殿之中响起,下方一干朝臣的视线此刻不约而同地看向了上方的君位之上的魏侯魏罃。

    每个人的心中都在疑惑,究竟是怎样的消息,才能引得魏罃如此大发雷霆?

    就在一干群臣心中思索之际,魏罃却是将因为愤怒而拍在身前几案之上的战报再次拿了起来。

    缓缓展开了手中这份刚刚只看了个大略的战报,魏罃努力地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神,然后将视线重新移向了上面。

    只是伴随着上面的篆字被一一收入眼底,魏罃原本一直压抑着的愤怒,终于是化作一团怒火熊熊燃烧了起来。

    轻轻将手中这份战报放在几案之上,无比认真地将其卷了起来,随后就看见魏罃握着这卷竹简从君位上缓缓站了起来。

    在下方一干魏国群臣的齐齐注视之下,魏罃用尽全身气力,直接将手中这份战报掷向了地面。

    伴随着又一道比之刚刚大了几倍的巨响声在大殿之中响起,伴随着竹片向着四周飞散而去,在场所有的魏国群臣都齐齐低下了自己的头。

    此时此刻,他们已经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来自的愤怒,更是没有人敢于去触碰那一团炽热的火焰。

    大殿在经历了一声巨响之后,却是在一瞬之间便陷入到了一阵深沉的寂静之中。

    这股氛围一直持续了许久,直到魏罃愤怒的声音在大殿之中响起,才将这阵寂静给打破了。

    “齐国欺人太甚!”

    “趁我魏军主力在河西与秦国交战正酣之际,齐国竟然派出八万精锐围攻观城。”

    “如此奇耻大辱,我魏国若是不洗雪,寡人有何面目去见天下诸侯?”

    魏罃的怒火犹如雷霆一般在大殿之中炸响,下方大部分群臣此刻都战战兢兢,生怕一个不小心那愤怒的雷霆就落在了自己的头上。

    “启禀君上,臣有话要说。”

    也就是在大部分魏国群臣都畏缩不前之际,一道声音却是在大殿之中响了起来。

    顺着这道声音的方向看过去,只见司马公孙颀缓缓从坐席之上起身,缓缓来到了魏罃的前方躬身一拜。

    “请君上暂息雷霆之怒,我魏国的当务之急是该如何应对齐国出动的这八万大军。”

    公孙颀这一句话语落下之后,立刻引起了在场魏国朝臣的赞同,只见坐在群臣最前方的相国公叔痤也来到了魏罃的面前。

    “启禀君上,臣以为司马所言极是。”

    听完了公孙颀和公叔痤两人的话语,魏罃脸上的愤怒神情却是消减了几分,随后只见他缓步越过了身前的几案。

    一步、两步、三步……

    片刻之后,走下阶梯的魏罃径直来到了公孙颀的面前,此刻他的脸上已然浮现出了一抹郑重的神情。

    “若非司马之前的提示,寡人就不会密派公孙痤率领三万增援大梁,那我魏国如今所要面对的将会是一场大难。”

    “司马有功于寡人、更有功于魏国,还司马受寡人一拜。”

    说完这一番发自肺腑话语之后,魏罃当即向着面前的公孙颀,无比郑重地便是躬身一礼。

    “君上……”

    眼见魏罃如此,公孙颀立刻上前将他扶了起来,一道感动转瞬即逝之后,他的面容之上留下的却是满满的凝重。

    “君上之心,臣已经感受到了。只是臣还是那句话,我魏国的当务之急还是如何应对齐国的攻势。”

    “司马所言甚是。”目光再次带着几分感激看了公孙颀一眼之后,魏罃的视线随即转向了周围的一干魏国朝臣,“不知诸位胸中可有应对良策?”

    “启禀君上,臣有话要说。”

    视线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过去,就听魏罃说道:“上大夫有话不妨直言。”

    “喏。”

    “启禀君上,臣听说伴随着庞涓将军在少梁取得大胜,我军在河西前线已然稳稳占据了上风。”

    “既然此番河西之战我魏国已然取得了优势,那么为何不趁势与秦国议和,如此便可以让河西大军增援魏东。”上大夫段干介躬身领命之后,向着魏罃沉声说道。

    魏罃听完了段干介的这道建议之后,确实是生出了调河西大军东进的念头,只是这个时候一抹熟悉感却是让他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这两场始终难以忘怀的战役,在这个时候却是突然重新浮现在了魏罃的脑海之中。

    将那两场战争的情景与此时对照,同样的前线主力节节胜利、同样的齐国大军趁虚而入,同样的……

    思绪流转到这里,一道阴霾出现在了魏罃的脸上,很显然此刻的他却是被勾起了某些不好的回忆。

    不过没等魏罃继续思索下去,身旁一道声音的出现,却是将他从思绪重新拉回到了这座大殿之中。

    “启禀君上,臣以为此时与秦国议和万万不可。”

    话落之后,面对着魏罃看向自己的目光,只听公叔痤说道:“启禀君上,此番河西大战历经数月,我魏国总计调集了十余万的大军,为此耗费的人力物力更是不计其数。”

    “如今好不容易占据上风,正该乘胜追击、兵临栎阳,又怎么可以在此刻轻言求和、退兵回师呢?”

    公叔痤的这一句话语刚刚落下,端坐于群臣之中的下卿王错却是在此刻站了出来。

    “相国数月以来一直负责粮草辎重的转运,自然是对河西战事更加关心,难道相国没有看见我魏国东部已然是危在旦夕了吗?”

    “若是没有公孙痤的三万大军,魏东情势当然危急。”

    “但是如今有前往增援的三万大军再加上大梁原本的一万守军,有此四万大军在手,抵挡齐国八万大军一些时日还是可以的。”

    对着王错说出了这一番解释之后,公叔痤随即将视线转向了魏罃,“启禀君上,臣以为河西大军不能撤。”

    “若是此时撤兵与秦国议和,那我魏国将士在河西战场之上流的血也就白流了,我魏国为了此番河西大战所作出的一切努力同样也就白废了。”

    魏罃听完了公叔痤的话语,并没有立刻表明自己的态度,眼中那一抹思索之色却是久久未曾散去。

    此时此刻,魏罃对于如今魏国地处四战之地、随时都会腹背受敌的困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而在对比了马陵之战、桂陵之战这两个前车之鉴之后,魏罃的心中已然有了几分计较。

    “寡人以为相国所言极是,这河西之兵寡人决不能撤。”

    目光之中一道肃然之色闪过,魏罃缓缓取下了自己的佩剑,将其郑重地交到了刚刚主张撤兵的下卿王错的手中。

    “还请下卿替寡人前往河西将此佩剑交给庞涓将军,另外寡人还有一句话想请下卿转达庞涓将军。”

    “河西大战结束之后,他庞涓就是我魏国的上将军。”

    ……

第一百二十四章 联军伐齐

    魏国朝堂之上关于是否调回河西大军的讨论并没有持续太久,伴随着魏侯魏罃的一锤定音,这场争论也便宣告终结了。

    当魏罃和参与争论的诸位大臣都回到了各自的坐席之后,魏国朝堂的注意力从河西重新回到了魏东的战事之上。

    如何应对魏东已然兵临城下的八万大军,又如何应对齐国可能存在的后续攻势?

    围绕着这一个问题,魏国朝堂之上一干朝臣的心中再次开始思索了起来,有些更是三三两两地议论了起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当群臣还在苦思对策的时候,身为司马的公孙颀却是再次从坐席之上来到了魏罃的面前。

    迎着看向自己的一道道视线,就听公孙颀沉声说道:“启禀君上,臣以为魏东有公孙痤将军及其麾下四万大军坐镇,再加上各城坚固的城防。”

    “拥有这两个优势在手,只要公孙将军处置得当,至少在短时间之内魏东战事并不会沦落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面对如今魏东战场的现状,我魏国完全可以游刃有余地来应对齐国来势汹汹的大军。”

    当公孙颀这一番分析说完之后,一直在认真倾听的一干魏国朝臣们,纷纷带着几分赞同地点起了头。

    “司马所言甚是。”对于公孙颀的分析同样表示了肯定之后,魏罃带着几分询问的眼神看向了他,“只是不知道我魏国该如果应对齐国此番的攻势?”

    公孙颀在听完了魏罃抛出了这个问题之后,当即不假思索地说出了心中的盘算。

    “启禀君上,臣以为若要应对此番齐国的攻势,我魏国执行的方略应当是邦交为主、征战为辅。”

    “邦交为主、征战为辅。”

    公孙颀的话音刚刚落下,魏罃情不自禁地将他提出的这条方略暗自复述了几遍,他的目光之中却是浮现出了几分明悟。

    此时此刻,魏罃只觉得自己前方的迷雾顿时减弱了几分,一股豁然开朗的感觉出现在了他的心中。

    不得不说,公孙颀所提出的这八个字,却是正好符合了魏国国内的现实以及周边的形势。

    此时此刻,魏国和秦国之间激战正酣,魏军的大部分主力也都处于河西战场不能东调。

    魏国在魏东战场之上能够投入的力量,不过是公孙痤以及其麾下的四万大军。

    守卫城邑或许还可以,但是想要进攻却是明显力量不足。

    也正是基于魏国在魏东战场之上兵力不足的这个现实,公孙颀这才提出了征战为辅的方略。

    另外一方面虽然魏国在魏东战场之上兵力不足,但是魏国此刻却也不是孤军奋战。

    既有像赵国、韩国这样国力强盛的大国作为其盟友,也有如同卫国这样的小国作为其附庸。

    事实上,在这场魏齐之间的战争之中,可能成为魏国盟友的国家又何止以上三个。

    就比如地处华夏南方的楚国。

    自从魏国、赵国、韩国之间重新达成盟约之后,感受到三晋同盟所带来的巨大压力的楚国,已经暂时放弃了北上而选择向东经略淮泗之地。

    若是楚国执行东进的国策,势必会和东方大国齐国产生冲突,而拥有共同敌人便构成了魏楚之间合作的前提。

    还比如地处齐国周边的宋国、鲁国。

    宋国、鲁国与齐国之间的纠葛可以说是由来已久,其渊源甚至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的春秋时代。

    数百年以来,齐国依靠着自己强大的国力时常发动对于宋国、鲁国的战争,这让两国历代国君心中始终对东方这个强大的邻居充满了忌惮。

    若是让宋国、鲁国单独对强大的齐国发动攻击,或许这两个国家并没有这么大的胆量。

    但若是魏国在率领三晋联军攻伐齐国之时,邀请宋国、鲁国加入到联军之中,两国有很大的可能性参与到其中。

    楚国、赵国、韩国、宋国、鲁国、卫国……

    一个霸主的崛起,必然会因为利益与其周边的国家爆发冲突,齐国同样不能例外甚至还更加糟糕。

    就比如原时空之中与秦国并称东帝的齐国,那可是被燕国所率领的五国联军几乎是占据了全部的领土。

    而齐国周边糟糕的形势,就给了魏国可以利用的机会,这也就是公孙颀为什么会提出邦交为主的策略。

    心中一番思索之后,魏罃的视线从下方的一干朝臣的脸上划过,双眼之中一道坚定之色缓缓浮现。

    “寡人欲联合赵、韩、楚等六国,共同讨伐齐国,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魏罃的声音并不算大,但是每一个字都能够清晰地传入在场一干朝臣的耳中,他们的脸上的神情也因为这一番话语变得肃然了起来。

    “臣公孙颀谨遵君命。”

    “臣公叔痤谨遵君命。”

    “臣段干介谨遵君命。”

    ……

    伴随着一干重臣纷纷站出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大殿之中所有的朝臣全都来到了魏罃的面前表示起了自己的支持。

    视线从下方群臣的脸上一个个地扫过,魏罃的脸上一道满意之色一闪而逝。

    如今既然方略已定,那么就该按照方略去一步步地执行。

    迅速从君位之上站起身来,俯瞰下方的一干群臣,魏罃此刻的脸上却是充满了郑重神情。

    “相国公叔痤何在?”

    “臣在。”

    魏罃的这一声呼唤刚刚落下,身为相国的公叔痤当即从群臣最前方的坐席之上来到了魏罃的面前躬身一礼。

    注视着下方的公叔痤,魏罃带着几分和善说道:“相国一向是寡人的臂助,可谓劳苦功高。”

    “此番寡人想请相国前往新郑、郢都,为我魏国说服韩国、楚国加入此番伐齐联军之中。”

    公叔痤听到魏罃所提出的要求,当即面色一肃,“臣公叔痤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君上重托。”

    等到公叔痤躬身领命回返坐席之后,魏罃的目光随即转向了一边的公孙颀。

    “司马公孙颀何在?”

    “臣在。”

    “此番大战之中,司马可以说是居功至伟。等到大战结束以后,寡人定当不吝名爵赏赐。”

    魏罃的目光移向下方的公孙颀,一句郑重的承诺之后,就听他继续说道:“此番寡人想请司马为寡人前往邯郸、濮阳,邀请赵国、卫国加入到伐齐联军之中。”

    “臣谨遵君命。”躬身领命之后,公孙颀回到了自己的坐席之上。

    “上大夫段干介何在?”

    “臣在。”

    “此番还请上大夫为寡人前往商丘、曲阜,邀请宋国、鲁国加入到伐齐联军。”

    “喏。”

    如此一番布置之后,伴随着三位重臣各自前往目的地,魏国在攻打秦国的同时,开始组织起了七国伐齐的联军。

    ……

第一百二十五章 公叔临韩

    魏国,河西,杜平城。.

    一缕疾风自西北方向而来,吹过了一名名魏军将士的脸庞,也吹动了城墙之上那一面面竖立着的赤色旗帜。

    就在旗帜在风中高高飘扬的时候,伴随着一阵沉稳的脚步声,两道身着赤色甲胄的声音就这么出现在了城头之上。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魏国在河西之地的两名将领,庞涓和翟良。

    一边缓步走在杜平的城头之上,就听庞涓一边感谢道:“有劳翟良将军此番亲自将粮草辎重送抵杜平,庞涓心中实在是感激不已啊。”

    “庞涓将军不必如此,这一切本就是末将的份内之事罢了,而且这件事情末将也是做不了几次了。”

    话到这里翟良脸上随即泛起了一丝笑容,整个人更是打从心底里表现出了高兴的状态。

    “就在前日,龙贾将军已经率领大军攻占了要塞重泉,整条洛水防线已然落入了我魏国的手中。”

    “接下来,我军便要乘胜追击攻占元里、全歼秦国残兵,然后携大胜之威西进、兵临秦都栎阳城下。”

    “到了那个时候,这场河西之战便会以我魏军的完全胜利而告终……”

    话说到这里的时候,身旁的翟良的声音却是一顿,脸上的笑容也是忽然一滞。

    就在庞涓带着几分疑惑看向他的时候,下一刻只见他脸上的笑容却是更加灿烂,“到了那个时候,末将就是想为大军运送粮草辎重,也是没有机会了。”

    听完身旁翟良这一番解释,从中感受到他对于胜利的那份信心,庞涓随即便是会心一笑。

    不过似乎又是想到了什么,庞涓那份灿烂的笑容之下,一抹淡淡的阴霾却是总也挥之不去。

    正在庞涓与翟良各自带着笑意交谈之际,一阵有些急促的脚步声出现在了两人的身后,与之一同响起的还有一道洪亮的禀报声。

    “启禀将军,下卿的马车距离杜平已经不足十里。”

    “终于还是要来了吗?”带着心中的那份顾虑一阵喃喃自语之后,就见庞涓对着一旁的翟良邀请道:“翟良将军可愿随庞涓一起,去迎接这一位远道而来的下卿。”

    听到庞涓提出的邀请之后,翟良脸上当即便是一肃,“既然是庞将军相邀,翟良自当与将军一同前往。”

    城头之上的一番交谈结束后不久,庞涓与翟良率领着近千名精锐武卒,很快便在杜平之外的平野之上列好了阵势。

    视线远远地注视着前方的平野,庞涓此刻的心情却是不如他表现出来的那般平静。

    他总感觉下卿王错此次突然前来河西并不是那么简单,其中一定是隐藏着什么别样的意图。

    时间在庞涓的思绪流转之间很快过去,下卿王错所乘坐的马车也在不久之后停在了庞涓与翟良这两名魏军将领的面前。

    看着走出马车的那一道身影,庞涓与翟良互相对视一眼,然后缓步来到了对方的面前。

    “末将庞涓,见过下卿。”

    “末将翟良,见过下卿。”

    “两位将军快请起来。”注视着面前的庞涓两人,王错的眼中却是充满了欣赏的神情,“两位将军为我魏国征战沙场,我的心中也是敬佩之至。”

    下一刻,就听庞涓对着王错轻声邀请道:“下卿自安邑来到杜平一路辛劳,我等还是尽快入城吧。”

    “且慢。”就在庞涓话音刚刚落下的时候,王错的脸上却是浮现了一抹郑重之色,“此番前来杜平,我却是肩负君命,实在是不敢有所怠慢。”

    “来人啊。”

    伴随着一声令下,一名将领出现在了王错的身旁,他手中捧着的却是一柄长剑。

    无比郑重地接过了这柄佩剑,王错看着面前的庞涓两人发问道:“两位将军将军,可知这柄长剑是谁的佩剑?”

    “末将不知。”听到王错的询问,对面的庞涓和翟良互相对视了一眼,齐声摇头说道。

    “这柄长剑乃是君上的佩剑。”

    一边缓步走到了庞涓的面前,一边听王错一边解释道:“我此番之所以前来河西,便是奉了君上之命,将这柄佩剑交由将军。”

    “君上还有一句话要我转达将军,此次河西大战结束之后,庞涓将军便是我魏国的上将军。”

    “庞涓将军,请接剑。”

    听完了王错的这一番话语之后,庞涓双手前伸,无比郑重地接过了那柄魏罃的佩剑。

    佩剑本身虽然并不算重,但是庞涓只觉得手中却是捧着千钧之重。

    双手紧紧握住长剑的剑柄,庞涓心中原本的顾虑在这一刻全部消失不见了,一道无比坚定的神情出现在了他的面容之上。

    一步、两步、三步……

    缓步来到了身后那近千名将士面前,就听向着前方大声说道:“将士们,君上虽然远在安邑,但是却一直关注着我们,他在等待着我们凯旋的那一天。”

    几乎是用吼着说完这一番话语之后,只见庞涓猛然将手中这柄佩剑举过头顶。

    “君上万年,大魏万年。”

    “君上万年,大魏万年。”

    “君上万年,大魏万年。”

    就在河西杜平城下的魏军士卒此刻正发出一声声引人振奋的呐喊之际,一辆马车却是缓缓出现在了韩国都城新郑的城外。

    等到马车车轮慢慢停下之后,看着那一道缓缓出现的身影,一道声音却是在马车前方不远处响了起来。

    “魏相远道而来,实在是一路辛苦。”

    缓步走下马车在地面之上站定,魏相公叔痤的视线顺着声音的方向看了过去,不远处的那一道身影不是韩相韩叶却又是何人?

    迎着韩叶走向自己的脚步,公叔痤当即来到了他的面前。

    “魏国公叔痤,见过韩相。”

    “韩国韩叶,见过魏相。”

    一番见礼之后,两人的视线连成一线,一抹心照不宣的笑意却是在两人的脸上不约而同地浮现出来。

    时间很快过去,又是一番客套的交谈之后,就听韩叶却是貌似无意地询问了一句,“不知魏相此番来我新郑,所为何事?”

    “实不相瞒,此番我来到韩国,却是因为一件事关韩国的好事。”面对着韩叶提出的问题,公叔痤并没有给出正面答复。

    “好事,什么好事?”

    韩叶心中暗自计较了一番,并没有理出什么头绪,索性也就直接问道:“不知魏相所说的好事是指?”

    “不知韩国对于如今秦国所占据的函谷关以及上洛之地,是否感兴趣呢?”听到韩叶询问,公叔痤当即带着轻声反问了起来。

    而公叔痤此刻说出的这一番话语,却是让韩叶心中生出了一番惊涛骇浪。

第一百二十六章 暴齐当伐

    要问如今韩国在位的韩侯韩若山有没有开疆拓土的志向?

    这个问题并不难以回答,只要是怀有雄心的君主,都有着建立一番伟业的宏图。

    若非如此,韩若山也不会在西周国内乱之际出兵,将原本的西周国一分为二;

    他更不会在魏侯魏罃与公仲缓争位之时,联合赵国一同入侵魏国,并趁势提出瓜分魏国的计划。

    只是天不遂人愿,身为韩侯的韩若山有心强国,但是无奈韩国所面临的局面实在是太过不利。

    别的不说就说韩国周边的国家,西边是雄踞关中的秦国、南边是南方大国的楚国,东边、北边更是如今的天下第一强国,魏国。

    细数周边比韩国实力弱小的国家,也只有被韩国从东、西、南三面包围的周室了。

    四周都是实力强大的大国,如果单单凭借韩国一国的实力,就连自保都是勉强,又何谈向外开疆拓土呢?

    也正是因为这一个原因,韩国数年之前在被击败之后,便毫不犹豫地加入到了魏国所主导的三晋同盟之中。

    韩国君臣的想法是在效仿魏国改革内政、增强国力的同时,借助三晋同盟所拥有的强大国力寻找机会拓展自己的版图。

    一年之前,魏国、韩国、赵国三国共同出兵干预西周国内乱的行动,已经是让韩国确认了三国同盟攻守相助的可靠性。

    数个月之前,魏国为应对秦国派遣下卿王错出使新郑之时,身为韩侯的韩若山也曾答应出兵襄助。

    只是没有秦国出兵实在是太过迅速,韩国根本没有来得及出兵帮助魏国。

    此番,作为魏国百官之首的相国公叔痤奉魏侯魏罃之命出使新郑,韩国上下自然是给予了最高规格的礼遇。

    这也才有了身为韩相的韩叶,亲自出城门来迎接公叔痤所乘坐的马车的这一幕。

    令韩叶没有想到的是,公叔痤不过刚刚抵达新郑,却是直接给他抛出了一个大礼。

    公叔痤说出一番话语虽然看似漫不经心,但是在韩相韩叶的心中却是掀起了一阵惊涛骇浪。

    函谷关以及上洛之地虽然看起来并不算大,但是其重要性却是不言而喻。

    在魏国尽占河西之地的现实之下,函谷关以及上洛之地就是秦国东出的唯一道路。

    毫不夸张地说,一旦这一战略要地被韩国所占领,那么秦国便被韩、魏两国牢牢地锁死在关中之地之中。

    不仅如此韩国更是可以在魏国的支持之下,不断蚕食秦国所占据的领土,以此来增强自身的国力。

    可以说,魏国抛出的这个礼物是非常诱人的,更是韩国上下很难拒绝的。

    思绪流转到这里,韩叶暂时压下从心底生出的那份心动,暗暗打量了一番前方的公叔痤。

    看着对方此刻脸上的那一抹淡淡的笑容,韩叶的心中却又出现了一份警惕之情。

    虽然如今午餐还没有流行起来,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道理,韩叶还是看得十分明白的。

    如今魏国在河西战场之上节节胜利,函谷关以及上洛之地也迟早为其所有,魏国又为什么要将这块肥肉让给韩国呢?

    归根到底,不过是魏国有求于韩国罢了。

    韩叶的双眼之中闪过一丝明悟,轻轻向着面前的公叔痤便是一礼,“不知魏国需要韩国做些什么?”

    听着韩叶如此开门见山的这一问,公叔痤脸上的笑容先是一滞,随即却是越发灿烂了起来。

    “不知韩相可曾听闻齐国出兵魏东一事?”

    “略有耳闻。”一道果然如此神情过后,就听韩叶继续说道:“不过我想凭借魏国如今的国力,能够在河西战场之上大败秦国,区区一个齐国也必然不会是对手吧?”

    “论国力,我魏国当然不惧齐国。只是……”

    话说到一半公叔痤忽然就是一顿,脸上原本的笑意立刻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满脸郑重之情。

    “只是齐国一向是恃强凌弱,屡屡发兵侵占邻国疆土,其侵暴之名早已经为天下人所共知。”

    “天下苦暴齐久矣,魏侯有意联合楚、赵、宋等诸侯组成联军,共讨暴齐。”

    义正词严的一番话语落下之后,就听公叔痤的神情渐渐归于平静,视线也重新回到了韩叶的身上,“不知道韩国是否有意加入联军?”

    “这……”

    听完了公叔痤的这一番话语之后,韩叶的脸上浮现了一抹淡淡的迟疑之色。

    他仿佛看见了自己的面前出现了一架天平,天平的左边是魏国,天平的右边则是齐国。

    加入魏国的联军则函谷关、上洛之地唾手可得,而韩国也会因此得罪齐国;

    不加入魏国的联军或许会获得齐国的好感,但是不仅会失去函谷关以及上洛之地,更是会令盟友魏国感到不满。

    韩叶脸上的迟疑并没有存在太久,心中那一架天平也很快出现了偏移,一抹坚定的神情出现在他的双眼之中。

    “魏相所言甚是,讨伐暴齐,我韩国自然责无旁贷。”一句应诺之后,韩叶的语气稍微往回收了收,“只是此事还需要韩侯定夺,还请魏相在新郑停留几日。”.

    公叔痤的目光看向了面前的韩叶,嘴角一丝笑意缓缓浮现,“无妨,那我就静等韩相的好消息了。”

    “一定。”轻声回了一句之后,韩叶随即做出了一个邀请的手势,“新郑虽不如安邑,却也是繁华之处,魏相还请随我入城。”

    “韩相请。”

    赵国,都城邯郸,赵宫之内。

    大殿之中,一身服袍的赵侯赵种端坐于君位之上,下方一干赵国朝臣分左右而坐。

    带着几分威严的视线从下方缓缓扫过,将群臣脸上的神情一一映入眼底之后,赵种这才满意地说道:“不知诸卿可有事?”

    “臣有事启奏。”

    话音刚落,坐在赵国朝臣最前方的赵相公仲乐却是缓缓从自己的坐席之上站起身来,几步之间便来到了赵种的面前。

    微微躬身一礼之后,就听公仲乐沉声禀报道:“启禀君上,魏国使者公孙颀奉魏侯之命前来赵国,昨日已经抵达邯郸,此刻正在殿外等候君上召见。”

    赵种在听完了公仲乐的禀报之后,脸上随即浮现一副了然之色,“既然魏使已至,那便宣召上殿吧。”

    “喏。”

    躬身领命之后,身为相国的公仲乐缓步走到大殿殿门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出现在了在场一干赵国朝臣的耳畔。

    “赵侯有命,宣魏国使者公孙颀上殿。”

    “赵侯有命,宣魏国使者公孙颀上殿。”

    “赵侯有命,宣魏国使者公孙颀上殿。”

第一百二十七章 赵国入盟

    伴随着殿外阶梯之上赵宫郎卫的一声声高吼,赵侯赵种的宣召被一遍遍地传扬着,直到落入了下方站立的魏国司马公孙颀的耳中。

    双眼之中浮现出一抹郑重之色,再次整理了一番身上的赤色服袍,公孙颀迈上了前方那一层层的阶梯。

    片刻之后,伴随着脚步沉稳地迈入眼前这一座大殿,公孙颀的身影缓缓出现在了赵侯赵种姬及一干赵国群臣的视野之中。

    迎着从前方传来的一道道视线,公孙颀越过了两边端坐着的赵国群臣,快步来到了赵侯赵种的面前。

    向着前方躬身一礼,就听公孙颀郑重说道:“魏国使者公孙颀,拜见赵侯。”

    “司马不必多礼。”伸出右手作出了一个虚扶的手势,君位之上的赵种此刻的脸上随即浮现出了一丝笑意,“寡人记得上次和司马相见,还是漳水之会的时候吧?”.

    “正是。”沉声应答了赵种的话语之后,公孙颀随即继续说道:“数年不见,赵侯却是越发英武。”

    “哈哈哈……”

    赵种听到公孙颀的话语,虽然知道他的话语之中难免有吹捧之意,但好话谁又会不爱听呢?

    心中高兴之下,一阵爽朗的笑容倒是在大殿之中响了起来。

    片刻之后,等到这阵笑声缓缓消散,赵种看向下方公孙颀的眼神之中依旧存留着几分好感。

    “以往与司马交谈多为大事,不曾想到司马却也是个有趣之人。”

    一句发自真心地称赞之后,只见赵种神情一正,向着公孙颀问道:“只是不知道司马此番奉命来我邯郸,究竟所为何事?”

    公孙颀听到了赵种提出的这个问题,当即轻轻拱手说道:“启禀赵侯,外臣此次前来,既是为了魏国也是为了赵国。”

    “哦!”

    听完下方公孙颀的答复,赵种的脸上随即浮现了几分好奇之色,“司马身为魏臣,为魏国而来自然是名正言顺。”

    “不过寡人倒是好奇,司马此番来我邯郸,怎么又是为我赵国而来的呢?”

    “不知赵侯可曾听说我魏国与秦国之间所爆发的河西大战?”公孙颀并没有给出答复,而是轻声反问道。

    “当然,寡人还记得大战之前,下卿王错还曾入赵。”说到这里的时候,赵种的脸上浮现出了一抹可惜,“只是魏国与秦国之间开战太过急切,我赵国大军都还没有来得及准备。”

    “外臣多谢赵侯能够选择相助我国。”带着几分郑重躬身一拜之后,公孙颀沉声说道:“不过虽然赵国未能出兵,但是万幸秦军攻势不猛,我魏国还能够抵挡。”

    “只是在我魏国与秦国鏖战河西之际,齐国却兴兵犯我魏东之地,不知赵侯以为此事如何?”

    君位上的赵种在听完公孙颀的话语之后,脸上神情却是忽然一沉,胸中随即生出了几分思绪。

    与公孙颀的对话进行到这里,赵种已然明白魏国此番派遣使者来到邯郸,是想要赵国在魏国和齐国之间作出抉择。

    那么在这魏齐交战的关键时刻,他赵种应该带领赵国选择站在哪一边呢?

    思索之间,赵种的视线缓缓落在了下方的相国公仲乐的身上,而对方则是貌似无意地点了点头。

    多年君臣产生的默契让赵种立刻明白了对方的意思,而公仲乐的反应给赵种的选择加上了一块重要的砝码。

    “齐国趁魏国主力与秦军鏖战之际发兵,实在不是正义之举,寡人心中也感到十分气愤。”

    “寡人曾经与魏侯曾经在漳水之畔歃血盟誓,决定我赵国与魏国互为盟友、攻守相助。”

    赵种看向下方公孙颀的目光之中多了几分郑重,“司马有什么话不妨直言,只要是魏国需要相助,我赵国一定责无旁贷。”

    “赵侯高义,外臣钦佩之至。”

    赵种这一番慷慨激昂的承诺落下之后,下方的公孙颀当即便是躬身一礼,脸上更是充满了钦佩的神情。

    缓缓起身之后,就听公孙颀大声说道:“此番齐国趁我魏国不备,发兵攻伐我魏东之地,魏侯听闻这个消息之后当即是大发雷霆。”

    “为了应对齐国此次的不义之举,我魏国决心联合楚国、韩国、宋国等国一同出兵,共同组成联军讨伐齐国。”

    “此番臣来到邯郸,便是奉了魏侯之命,邀请赵国加入到此次伐齐联军之中。”

    将自己此次的目的一股脑地吐露了出来之后,公孙颀并没有选择停下自己的话语,而是直接将此番魏国所能够给出的条件说了出来。

    “临来邯郸之前,魏侯曾密召入宫并告知外臣,若是赵国选择加入此番联军的话,等到大战结束之后齐国河水以北之地可全数划入赵国的版图。”

    当听完了公孙颀抛出的这一个条件之后,赵种脸上顿时一喜,心中更是生出了一阵意动。

    原本赵种就准备站在魏国的一方,如今魏国更是许诺了切实的利益,这更坚定了他发兵加入联军的决心。

    赵种当即从君位之上站了起来,快步越过前方几案来到了公孙颀及一干赵国群臣的面前。

    “寡人决心发兵五万,助魏伐齐。”

    “君上英明。”

    “上钩了!”

    楚国郢都王宫之中的一条溪水畔,感受着手中鱼竿之上传来的力道,看着前方不断跃动的鱼线,楚王熊良夫脸上顿时生出了一丝惊喜之色。

    片刻之后,将钓上来的那条鱼放入木桶之中,熊良夫有些得意地看了一眼一旁的令尹昭奚恤。

    “老师,承让了。”

    “王上技艺精湛,老臣实在不及。”轻声对着熊良夫称赞了一句之后,就听昭奚恤话锋一转,“不知王上近日可曾听闻齐国发兵攻打魏国一事?”

    “哦,有这事?”

    熊良夫将上了鱼饵的鱼线抛入前方溪水中后,随即对着昭奚恤问道:“那不知道相国以为魏齐交战,我楚国应当做何选择?”

    “启禀王上,臣以为我楚国此刻的选择不过三种,或是帮齐、或是助魏、或是保持中立、两不相帮。”

    “如何选择无非是看帮助哪一方,对我楚国而言最为有利?”说话之间,昭奚恤的脸上随即泛起了一丝笑容,“王上,臣也有了。”

    看着昭奚恤将钓上的那条鱼取下,此刻的熊良夫哪里还有什么继续钓鱼的心思。

    “那不知道老师以为,帮助哪国对于我楚国来说更为有利呢?”

    在鱼钩之上重新放上鱼饵,然后用力一挥手中鱼竿,眼看着鱼钩重新落入水中,昭奚恤这才将视线重新移向了一旁身为楚王的熊良夫。

第一百二十八章 联军终成

    “咚……”

    伴随着这一道清脆灵动的声音响起,抛出的鱼竿径直落入了水中,水面之上顿时生出了阵阵涟漪。

    看着水面之上的波纹一圈圈地不断向外扩张,嘴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容,昭奚恤将视线缓缓移向了一旁的楚王熊良夫。

    “王上,可有北上中原之意?”

    “寡人心中当然仰慕中原繁华,只是老师不是说此刻还不是时候,建议寡人先行东进、经略淮泗吗?”面对着昭奚恤的问题,熊良夫一脸疑惑地回答道。

    “正是。”轻轻一句赞同之后,就听昭奚恤继续回答道:“我楚国历代先王虽然始终不忘北上中原,但是却屡屡为晋国所阻挡。为何如此?无非是我楚国国力不及晋国罢了。”

    “如今晋国被魏国、赵国、韩国三家瓜分,看似是一分为三,我楚国少了一个大敌。实际上三国合盟之后,其实力甚至比原本的晋国更加强大。”

    分析了一番三家分晋之后的形势之后,昭奚恤随即便是一顿,然后将熊良夫的注意力引向了三家之中国力最强的魏国之上。

    “不说由魏、赵、韩所组成的三晋同盟,就单单说这魏国,其实力却也不能小觑。”

    “王上近些日子可曾收到来自西北方向的消息?”

    昭奚恤的问题让熊良夫陷入了思索之中,一阵眉头紧皱之后,他的双眼之中却是闪现了一抹亮色。

    “老师是在说前些时日,魏国大将庞涓在少梁城下以六万精锐击败秦国十一万大军一事?”

    这一句话向着昭奚恤问出的同时,熊良夫却是不禁轻声感叹了起来,“能以六万将士击败两倍于己的大军,这位庞涓将军在用兵之上却有一套啊!”

    “王上应该关注却不仅仅是庞涓所拥有的用兵才能。”

    视线从熊良夫的身上移回到了前方的鱼竿之上,就听昭奚恤继续说道:“天下万事就如同这垂钓一般,显露在水面之上的并不那么重要,水面之下潜藏着的往往才是关键。”

    “就比如此番河西大战,看似是秦魏双方主将、两军将士的战斗,实际上是两国国力的较量。”

    “秦国,自当今秦公嬴师隰继位以来一直是励精图治,其国力、军力已经不是二十余年之前可以相比的。”

    “为了此番河西之战秦国上下可谓万众一心,又有二十年的国力积攒,原本的结果应该是大胜魏军、夺回失地。”

    “而现在的结果又是什么呢?”

    “少梁一战、秦军大败,原本的优势荡然无存,甚至秦国国都栎阳都有陷落的危险。”

    将少梁之败之后可能发生的事情一股脑地吐露出来后,熊良夫的心中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双眼之中一丝明悟闪过。

    “老师的意思是,就算是秦国已经积蓄了二十载,其实力已然无法与强大的魏国相比。”

    “而国力不济,就算能够取得一时之胜,终究也难以与强敌正面对抗?”

    “正是这个道理。”听到了熊良夫的这个回答之后,昭奚恤的视线随即移了回来,“王上难道不觉得如今的魏齐战场,与之前的河西战场有那么几分相似吗?”

    伴随着昭奚恤的询问再次在耳畔回响,熊良夫胸中的思绪再次高速流转了起来。

    相似吗?确实是有些相似。

    两场战争的其中一方都是魏国,两场战争的另外一方国力都不如魏国,两场战争之中的另外一方都在前期看似占据了优势……

    当曾经看到过的、听到过的一件件事情重新浮现在脑海之中,熊良夫脸上沉思之色却是越发显露出来。

    不知过去了多久之后,熊良夫带着一抹郑重看向了一旁的昭奚恤,“老师的意思是此番在此番魏齐交战之中,我楚国应当站在魏国一边?”

    面对着熊良夫问出的这个问题,昭奚恤轻轻点了点头,“王上,老臣以为如今魏国实力强于齐国,齐国占据优势无非是魏军主力全在西境。”

    “而且王上别忘了魏国却不是在孤军奋战,他的身旁可是站着韩国、赵国这两个盟友。”

    说话之间,昭奚恤手中的鱼竿却是再次有了反应,一股喜色随即出现在了他的脸上。

    “王上,臣有了。”

    一阵来回拉扯之后,将那条咬钩的大鱼放入一旁的木桶之中,昭奚恤再次看向了一旁的熊良夫。

    “既然已经知道了魏国的鱼竿已经有鱼咬钩,我楚国又想要在那条鱼上分上一段,那么王上以为我楚国应当如何选择呢?”

    听到昭奚恤如此说,熊良夫脸上随即浮现了一道了然的神情,原本的疑惑不解也都在这一刻消失不见了。

    缓缓从坐的地方站起身来,熊良夫向着一旁的昭奚恤郑重地躬身一礼,“寡人多谢老师指教。”

    “报……”

    就在熊良夫、昭奚恤在溪边交谈之际,一阵嘹亮的声音却是伴着脚步出现在了两人的耳畔。

    等到那名传令兵来到两人身前,就听他大声禀报道:“启禀王上,叶城来报,魏国相国公叔痤前日已从叶城离开,向着郢都而来。”..

    听到这个消息,熊良夫的脸上随即浮现了一丝笑容,只见他看着昭奚恤道:“老师,我楚国也有鱼儿上钩了。”

    ……

    此番为了应对齐国的入侵,魏侯魏罃分别向六国派出了相国公叔痤、司马公孙颀以及上大夫段干介三位使者。

    或是因为六国各自的谋算,或是因为魏国的声望,又或是因为齐国与周边邻国过于糟糕的关系……

    总而言之,这三位使者的行程可以说是十分顺利,六国君主全都答应派遣大军加入到此番伐齐联军之中。

    其中,国力最为强盛的南方霸主楚国,决定出兵六万加入联军,帮助魏国攻伐齐国;

    国力稍弱几分的赵国、韩国,分别决定出兵四万,襄助盟友魏国一同进攻齐国;

    实力再弱几分的宋国、鲁国,则是决定分别出兵两万,跟随魏国一同进攻齐国,以报复齐国这么多年以来的屡屡侵犯。

    至于六国之中国力最为弱小的卫国,也表示会出兵一万,与魏国一道抵御来自齐国的攻势。

    如此一来,此番由魏国所发起的七国伐齐联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整整二十三万。

    如果从地图之上俯瞰整个天下形势,便会发现魏国所组织起的这个七国伐齐联盟,正从北、西、南三个方向威胁着齐国的疆土。

    可以说,伴随着魏国一番努力之下,一张针对齐国的大网已经被缓缓张开。

    现在就看被七国一同围攻的齐国,该如何招架这来自三个方向的进攻了?

    ……

第一百二十九章 秦国欲和

    秦国,都城栎阳。

    秦宫之内,一身墨色服袍的秦公嬴师隰,此刻正步履蹒跚地行走在宫室之间的一条过道之上。

    常言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虽然经过身具精湛医术的宫中医者的医治,如今的秦公嬴师隰已经大好,但是他毕竟已经是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了。

    那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还是不可避免地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此刻的他比之数月之前就显得苍老了许多。

    有些吃力地爬上前脚下的一层层阶梯,嬴师隰的视线情不自禁地落在了前方一棵显得有些衰朽的树木之上。

    忽然一阵疾风从西北方向而来,顿时便将一片枯黄的叶子,从那本就没有多少树叶的枝丫之上吹落了下来。

    嬴师隰的目光注视着这片黄叶从树上一路下落,直到看着它缓缓地落在了自己脚下的地面之上。

    “唉……”

    此情此景,让嬴师隰忍不住发出了一声长叹,一股悲凉之意突然从他心底生了出来。

    自从数月之前的那一场重病之后,嬴师隰就觉得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而今日看见这一幕却是让他更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衰老。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他嬴师隰也会如同这衰朽的树木一般,走到属于他自己的生命尽头。

    就在嬴师隰面对着眼前的这棵枯树触景生情之际,一阵脚步声出现在了他的身后。

    “启禀君上,上大夫求见。”

    这名宫人的声音将嬴师隰从心中的悲凉之中拉了出来,他的目光之中随即闪过了一丝凝重。

    “请上大夫过来吧。”

    “喏。”

    这名宫人躬身领命的声音落下之后没有多久,又有声音出现在了嬴师隰的身后,只不过这次却是一前一后两道脚步声。

    “老臣甘龙,拜见君上。”

    “上大夫请起。”缓步上前轻轻将对方扶起身来,嬴师隰当即发问道:“不知上大夫今日入宫所为何事?”

    “启禀君上,就在昨日魏国将领龙贾率领大军攻陷了下邽,魏军前锋距离我栎阳已经不足五十里。”

    一个坏消息说完之后,还未等嬴师隰有所反应,甘龙又是一个坏消息说了出来,“不仅如此,元里方向魏军庞涓所部也是攻势越发猛烈,恐怕章蟜大军已经支撑不了多久了。”

    “魏军怎么会来得如此之快?”

    对于甘龙所禀报的这两个坏消息,虽然之前早已经有所预料,但是真正听在耳畔,嬴师隰的心中还是难免生出了几分震惊之意。

    魏军的攻势来得太猛,根本不等秦军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一座座秦国城邑就落入了魏国的手里。

    在嬴师隰看来,如果战事一直这样持续下去,说不定不久之后栎阳都城也会落入魏国的手中。

    真的到了那个时候,秦国就只能重新将都城迁回雍城,依靠着泾水勉强抵挡魏国强大的攻势;

    真的到了那个时候,秦国不要说是能不能夺回河西,就连作为根基之地的关中能不能守住都是问题了。

    思绪流转到这里,意识到事情严重性的嬴师隰,立刻带着几分急切看向了身前的甘龙。

    想起了之前听到的一则消息,就听嬴师隰立刻问道:“上大夫,寡人听说不久之前齐国已经对魏国东部发起了攻击。”

    “怎么河西魏军的攻势不仅没有减弱,反倒是有越来越强的趋势了呢?”

    嬴师隰此刻提出的这个问题,同样是甘龙想要知道的,他不明白难道魏国真的就不管自己的魏东了吗?

    “启禀君上,老臣也不知道为何魏东齐国大军已然兵临城下,魏国河西大军却没有半点反应。莫非……”

    话说到一半的时候,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一股惊疑之色出现在了甘龙的面容之上。

    只不过还没有等他自己的猜测说出来,一道禀报声伴随着再次响起的一阵脚步声出现在了两人的身后。

    “启禀君上,魏国有密报传回。”

    片刻之后,接过这份密报只是大略看了一遍,嬴师隰便放下了自己的双手,此刻他脸上的神情只剩下了落寞。

    “上大夫,这场战争我秦国还有必要打下去吗?”用着无比低沉的语气问出这句话的同时,嬴师隰将手中这份密报递到了甘龙的手中。

    从嬴师隰手中接过这份密报,甘龙缓缓将其展开看了起来,很快他的双眼之中也只剩下了落寞与无奈,原本胸中的战意也随即烟消云散。

    这份密报之上所记载的事情不是别的,正是魏国已经联合了楚、赵、韩等六国准备一同出兵进攻齐国。

    如今魏国大军将要兵临栎阳城下,能够守望相助的盟友更是已然自身难保,这场战争对于秦国来说已经是彻底地输了。

    与其不久之后被魏国大军攻破了栎阳,倒不如主动求和,至少还能够保全一些体面。

    想到这里甘龙当即向着面前的嬴师隰躬身一拜,“君上,老臣斗胆一言,我秦国是时候派出使者前往安邑求和了。”

    ……

    “好!好啊!”

    大殿之中,一阵叫好声忽然响了起来,立刻便将正在几案之后阅览典籍的公子魏申的视线吸引了过去。

    脸上带着几分好奇看向此刻满脸都是兴奋之色的魏侯魏罃,魏申那依旧还有些稚嫩的声音却是响了起来。

    “父侯何事如此开心?”

    魏申的这一句话语,将魏罃从心中的狂喜之中拉了出来,只见他带着满脸的笑意看向了自己的这个儿子。

    “申儿,相国、司马还有上大夫三人为我魏国立下了大功,你说父侯该不该开心啊?”

    “嗯,申儿以为该开心的不应该是父侯。”略微沉思了一会儿之后,就听魏申故作成熟地说道:“既然三位重臣立下了大功,那么父侯必然会不吝赏赐他们,所以申儿以为该开心的应该是这三位重臣。”

    听到魏申所说的这一句话,魏罃脸上的笑容先是一滞,随即却是越发灿烂了起来。

    “对对对,我的申儿说得对,确实是这三位重臣应该高兴。”

    略微沉吟之后,魏罃手中握着那份消息一步步地来到了殿门处,一声大喝出现在了他的嘴里。

    “来人啊。”

    “君上。”

    “传寡人之命,任命如今身处濮阳的司马公孙颀,担当此番攻齐联军的主将。”

    ……

第一百三十章 章蟜殒命

    河西前线,元里城。

    落日的余晖带走了白日里的喧嚣,深沉的夜幕伴随着黄昏的离开悄然降临在了大地之上。

    当悬挂在高天之上的皎洁明月被浓厚的乌云所笼罩,天地之间只剩下了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

    一片漆黑的夜色之中,元里城内只有几处地方还散发着光芒,其中一处正是原本的城主府邸所在。

    正厅之内,点燃的灯火散发着幽幽的光芒,将三道悠长的人影直直地照射在了墙壁之上。

    经过了一阵漫长的沉默之后,庶长国看着身旁身为秦军主将的章蟜说道:“将军,距离庞涓率领大军包围元里,已经过去了数月之久。”

    “在经历了起初几次的攻城失利之后,魏军除了每日例行的投石入城之外,就没有再对我军发动过什么大规模的攻势了。”

    “魏军这么做并不是想要放过我军,他们是要等我军将粮草辎重消耗殆尽,他们是想看到我军自己打开城门选择投降。”

    用着无比低沉的话语将数月以来的战况复述了一遍之后,只见庶长国缓缓从坐席之上站起身来。

    “将军,末将以为如果继续这么下去的话,等待我军的路途只有一条,那就是覆灭。”

    “我军若想逃出生天,为今之计只有一条……”

    庶长国的话语忽然便是一顿,他的目光之中忽然闪过了一丝坚定,“那就是尽快率军突围,跳出魏军为我军设下的陷阱。”

    数息之后,声音缓缓消散在了正厅之中,随即一股更加深沉的寂静在周围弥漫了开来。

    无论是刚刚表明态度的庶长国,亦或是一直没有说话的嬴虔,此刻都将视线凝聚向了此刻正坐在主将之位上的章蟜。

    顺着两人的视线看过去,在那幽幽的灯火之下,章蟜脸上的那一双眉头却是迟迟未曾舒展开了,此刻他心中的思绪可谓是无比的复杂。

    伴随着思绪的流转,出征河西以来的一幕幕场景全都在章蟜的脑海之中缓缓浮现了出来。

    从刚刚渡过洛水的踌躇满志,到接二连三取得大胜的意气风发,再到兵临少梁城下的全力一击;

    从少梁之败的狼狈奔逃,到撤至元里的无奈之举,再到困守孤城的一筹莫展。

    可以说,身为主将章蟜的境遇很好地代表了秦军在此次河西之战的表现,从原本微操胜券转变成为了如今岌岌可危。

    只是过去的战事毕竟已经过去,如今摆在章蟜这个秦军主将面前的难题,却是该如何在城外的魏军的围困之下尽可能地保全自己麾下的士卒。

    庶长国的话语不断在耳畔重复着,章蟜原本平静的神情之中忽然浮现了一抹决然之色。

    缓缓从主将之位上站了起来,左手缓缓摸上了腰间的剑柄,下一刻章蟜的一道大喝声出现在了正厅之中。

    “嬴虔何在?”

    “末将在。”

    锐利的目光直直地注视着迅速起身的嬴虔,就听章蟜下令道:“你即刻回营整顿士卒,明早鸡鸣之时趁魏军不备,率部从西门突围。”

    “末将遵命。”

    向嬴虔下达完命令之后,章蟜的视线随即移向了另外一边的庶长国,“庶长国何在?”

    “末将在。”

    “你同样即刻整顿士卒,明日鸡鸣之时与嬴虔所部一起,率部从北门突围。”看着躬身领命的庶长国,就听章蟜继续说道。

    “喏。”

    章蟜的命令下达之后,嬴虔和庶长国立刻向厅外走去,为明日一早的突围做准备。

    只是脚步还没有向外走几步,两人心中意识到事情不对,齐齐将目光看向了此刻正站在主将之位上的章蟜。

    “我等各自率部突围,那么将军你呢?”

    “章蟜身为一军主将,自然要担当起身为主将的职责。”说出这一句回答的时候,章蟜脸上却是泛起了一丝笑容。

    只是那丝笑容之中却是满满的决然。

    ……

    “杀……”

    “杀……”

    “杀……”

    伴随着一阵此起彼伏的喊杀声从元里臣方向传来,城外魏军大营的中军大帐之中突然闯入了一道身影。

    “报……”

    “启禀将军,元里城内秦军各有一万大军正分别从西门、北门,向着城外突围而出。”

    “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听着耳畔响起的这一道禀报声,大帐之中、主将之位上的魏将庞涓,脸上不仅没有半点惊愕的神情反倒是充满了兴奋的神情。

    为了等待这一天,庞涓已经是整整等待了数月之久。

    自从数月之间率军攻打元里城被秦军连续几次挫败之后,庞涓就已经看清楚了敌我之间的形势对比。

    城内秦军虽然不久之前被战力强悍的魏武卒正面挫败,士气可谓是跌落到了谷底;

    但是秦军人数仍然还有四万,再加上坚固的城墙,魏军要想靠强攻夺占元里城损失必然不会小。

    面对秦魏双方之间如此战局,庞涓果断放弃了强攻,而是改用数十架投石机每日不断地向城内投掷石弹。

    等到秦军或是粮草不济或是按奈不住,主动选择出城突围,那就是魏军强大的武卒军团出击的时候了。

    令庞涓有些没有想到的是,城内的秦军那么地按耐得住性子,数月之间都没有半点动作。

    不过一切终究还是在他的计划之中,城内的秦军终究忍受不住,选择向城外突围而去了。

    迅速从几案之后站起身来,庞涓双眼之中浮现着的是一道道无比强烈的战意。

    “来人啊!”

    “将军。”

    看着快速出现在自己身前的几名亲卫,只听庞涓冷声下令道:“传我将令,分出两路大军前去拦截突围秦军,剩余士卒随我一道攻入元里!”

    “喏!”

    ……

    “喔喔喔……”

    一阵嘹亮的雄鸡报晓之声在天地之间响起,初升朝阳的光芒驱散了漫长的黑夜。

    伴随着一阵沉稳的脚步声,身着墨色甲胄的秦军主将章蟜,缓缓登上了云阳城的城头。

    因为大半的将士都已经在嬴虔、庶长国的率领之下向着城外突围而出,所以此刻的元里城内可以说是无比的空虚。

    魏国大军几乎没有耗费多少力量,便冲破了剩余秦军的防线,攻入了这一座坚守数月的城邑之中。

    放眼望去,看着那一股赤色的洪流不可阻挡地涌入了城内,章蟜此刻脸上显露出的只有那一抹平静的神情。

    视线缓缓转向北方,又缓缓转向西方,一缕笑容忽然出现在了他的脸上。

    “嬴虔、庶长国,一路保重。”

    右手轻轻抚上腰间长剑的剑柄,一阵缓缓的出鞘之声,在城头之上缓缓响了起来。

    “当啷……”

    数息之后,伴随着一阵金属砸落在地面之上的声音,一滩鲜血在城头之上静静地流淌着。

    ……

第一百三十一章 秦使上殿

    “轰隆……”

    伴随着元里城门在一声巨响之后洞开,无数魏军士卒如同洪流一般涌入了城池之中。

    身穿着坚实的甲胄、手持着锋利的长戟,偌大的元里城被魏军士卒一片接着一片地收复。

    片刻之后,当大半个元里城都已经处于魏军的控制之下,魏军主将庞涓所乘坐的战车缓缓进入到了城池之中。

    恰在此时,一名魏军将领率领着十数名士卒来到了庞涓的面前。

    躬身一拜之后,就听那名魏军将领大声禀报道:“启禀将军,我军在城头之上发现了一具秦军将领的尸体。

    “经过俘虏的秦军士卒辨认,这具尸体正是秦军主将,章蟜。”

    “什么?”

    听到这名魏军将领禀报的消息,庞涓的脸上立时便是一阵惊讶之色浮现。

    虽然在少梁城外庞涓率领魏武卒击败了章蟜所率领的秦军,但是在庞涓心中一直都对章蟜这位对手的军事才能十分敬佩。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听闻这位对手的消息,竟然会是对方的死讯。

    从身下的战车之上一跃而下,无比迅速越过前方的数名亲卫,来到那名魏军将领面前的庞涓脸上一份焦急忽然闪过。

    “前方引路。”

    “喏。”

    就这样跟随着这名魏军将领,庞涓一行人沿着阶梯快步登上了元里的城头。

    当倒在血泊之中的那一具尸体映入眼帘,庞涓心中的焦急已然缓缓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满脸的肃然。

    一步、两步、三步……

    怀着一股敬佩、一股凝重、一股肃然,庞涓缓步地走到了秦军主将章蟜的身旁。

    “启禀将军,末将已经查看过,秦将章蟜是自刎而亡。”

    “我知道了。”

    听罢耳畔魏军将领的声音,看着地面之上那一把染血的长剑以及那一片已然有些发暗的血迹,庞涓的心中一股复杂莫名的情绪忽然生出。

    虽然庞涓和章蟜分处敌对的魏、秦两国,战场交锋也是各为其主,但是看到对方如此地死在自己的眼前,庞涓还是感到有些惋惜的。

    “昭昭烈士,不负国家。”

    一声悲叹自胸中缓缓吐出之后,庞涓的左手按住了腰间的剑柄,视线静静地注视着章蟜的尸体。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渐渐地城头之上似乎是陷入了一阵肃然的宁静之中。

    不知过去了多久之后,庞涓这才缓缓向着身后的士卒下令道:“好好收殓章蟜将军,另外派遣使者前往秦国,告诉他们我军愿将章蟜将军的尸体送回。”

    “末将遵令。”

    下达完了这一道命令之后,庞涓没有半点犹豫,当即转身快步走下了元里的城头。

    一边向着自己的战车走去,就听庞涓一边沉声说道:“立刻回报安邑,就说我军已经击败了秦军残部,彻底拿下了元里城,下一步将会渡过洛水向西进攻。”

    “另外命令将士们抓紧时间休整,我军下一步的目标将会是洛水以西,频阳城。”

    “喏。”

    当耳畔响起麾下将领的应喏之声,庞涓已经重新登上了眼前的那驾战车。

    “唏律律……”

    伴随着战马一阵嘶鸣,战车向着城内方向疾驰而去。

    就在庞涓所乘坐的战车向着元里城内而去之际,一辆造型古朴的马车却是停在了数百里之外的魏国都城安邑的城门之前。

    “主上,魏都安邑到了。”

    马匹停下自己的脚步,等到御手的声音缓缓落下,一阵淅淅索索的细微声响却是忽然出现在了马车之中。

    数息之后,伴随着马车前帘被拉开,一名身穿着一套墨色服袍的中年人将身体探出了车厢。

    视线打量着前方这座魏国都城安邑,一股雄伟、繁华、强大交织而成的气息就这么向着这名中年人扑面而来。

    当城头之上那两个代表着安邑的篆字映入眼帘,这名中年人却是眉头一皱,将身体重新缩回到了车厢之中。

    伴随着马车前帘又一次被关上,中年人充满沉稳的声音出现在了御手的耳畔。

    “走,我们入城。”

    “喏。”

    轻声一喏之后一道清脆的马鞭声响了起来,车轮慢慢向前滚动,带动着整驾马车缓缓向着前方的安邑城走了过去。

    ……

    魏国,都城安邑,魏宫之中。

    大殿之内,身穿一身赤色诸侯服袍的魏罃端坐在君位之上,他的视线缓缓地从下方的一干魏国群臣脸上缓缓扫过。

    伴随着相国公叔痤、司马公孙颀、上大夫段干介等人接连离开朝堂,前往邀请各国参与到此番的伐齐联军之中,魏罃只觉得自己的眼前似乎是少了一些什么。

    不过这股不适并没有在魏罃的脸上持续多久,很快他便调整好了心神,对着下方一干魏国朝臣沉声诉说了起来。

    “诸卿,如今我魏国正在经历着两场大战,在西有抵御秦国侵犯河西的战争,在东有应对齐国入侵魏东的战争。”

    “为了应对这两场大战,相国、司马、上大夫不辞辛劳,无数魏军将士拼死血战。”

    “希望诸位能够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待到大战获胜之日,寡人一定不会忘记诸卿的功劳。”

    魏罃的声音刚刚落下,大殿下方的一干朝臣纷纷从坐席之上站起身来,向着前方齐齐躬身一拜。

    “臣等谨奉君上之命。”

    等到朝臣各自坐回到了自己的坐席之上后,魏罃的声音再次在众人耳畔响了起来。

    “不知诸卿可还有事要奏?”

    “启禀君上,臣有事要奏。”

    下方一道声音响起,只见不久之前才从河西之地回返的下卿王错,缓步来到了魏罃的面前。

    躬身一礼之后,就听王错禀报道:“启禀君上,秦国使者公孙贾数日之前已至安邑,此刻正在大殿之外等候君上召见。”

    听到王错说出的这个消息,下方一干魏国朝臣随即开始面面相觑了起来。

    要知道如今魏国可是在河西战场之上节节胜利,此刻秦国使者来到安邑,其意图就算是不说也能够猜个八九分。

    就在魏国朝臣心中议论之际,上方魏罃的声音却是出现在了大殿之中。

    “既然秦使已经在殿外,那么便宣其上殿一见吧。”

    “喏。”

    躬身领命之后,王错迅速转身向着殿门方向走了过去,很快一道洪亮的声音出现在了大殿之外。

    “君上有命,宣秦使公孙贾上殿。”

    “君上有命,宣秦使公孙贾上殿。”

    “君上有命,宣秦使公孙贾上殿。”

    ……

    一道接着一道的传令声在殿外不断响起,很快伴随着一阵脚步声,那名之前出现在安邑城外、身着墨色服袍的中年人出现在了大殿之中。

    向着上方的魏罃躬身一拜,就听公孙贾沉声说道:“秦使公孙贾,拜见魏侯。”

    ……

第一百三十二章 朝堂之上

    听着耳畔响起的拜见声,注视着下方躬身一拜的秦使公孙贾,魏侯魏罃的脸上立时浮现了一副颇感有趣的神情。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曾几何时,身为秦国长史的公孙贾也曾站立在这魏国朝堂之上,只不过那时的秦国是胜利者,而魏国则是失败者。

    洛阴之战、石门之战、少梁之战……

    蛰伏待机、积蓄国力二十载的秦国所爆发出来的强大实力,一次又一次地震撼着前世同样坐在魏侯之位上的魏罃。

    只不过那个时候魏国的战略重心已经东移,就算魏罃已经看到了西方秦国的日益崛起也是鞭长莫及,唯一能够做的也只有筑起长城以抵御秦国的攻势。

    不过这一世因为有了魏罃的存在,魏国的命运几乎被一百八十度地逆转了。

    没有执行东进战略的魏国,几乎是将自己全部的军力都投入到了对秦国的战场之上,这也就造就了魏国大军在河西战场之上的高歌猛进。

    在将河西的土地全部收复之后,魏国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渡过沮水,兵临如今的秦国都城栎阳城下。

    就在河西前线捷报频传之际,熟悉而又陌生的秦使公孙贾再次站到了大殿之上,这令魏罃心中却是生出了一股奇妙的感觉。

    嘴角轻轻扬起了几分弧度,就听魏罃对着下方的公孙贾问道:“不知秦使此番来我安邑,所为何事?”

    魏罃的问题在耳畔响起,公孙贾随即转身向后,从跟随着的侍者手中取过了一份帛书。

    双手托举着这一份帛书,公孙贾向着前方躬身一拜,“邦交有礼,向魏侯奉上我秦国国书。”

    公孙贾的话音刚落,大殿之内侍立的魏国礼官当即快步上前,从他的手中将那份帛书接了过来。

    数息之后,魏罃将从礼官手中接过的那份帛书缓缓展开,视线在上面快速移动了起来。

    “哦!”

    将手中的这份帛书看完之后,一阵恍然大悟的声音出现在了大殿之中,魏罃的视线随即重新回到了下方的公孙贾身上。

    “现在寡人清楚了,原来秦使此次前来安邑,是来求和的啊。”

    “你……”

    魏罃这有些阴阳怪气的语气,立时让下方的公孙贾便是眉头一皱,他能够从中感受到魏罃乃至魏国对于秦国那浓浓的奚落。

    身为一个秦人,公孙贾只觉得自己胸中仿佛一团怒火就要喷涌出来。

    只是心中残存的理智一遍遍地告诉着公孙贾,他不能在魏国朝堂之上将自己胸中的愤怒抒发出来。

    形势比人强,现在魏国大军即将兵临城下,他要做的是尽可能地保全住身后的秦国。

    几乎耗费大半精力将胸中的那股怒火压下之后,公孙贾直直地迎上了魏罃那带着几分随意的目光。

    “启禀魏侯,外臣此次前来魏国,乃是为了秦国与魏国之间的休兵罢战而来。”

    君位之上,看着公孙贾脸上并没有因为自己刚刚的反应而显露出半点不悦,魏罃双眼之中的随意几乎在一瞬之间完全消失不见了。

    刚刚的话语不过是为了出前世的一口恶气罢了,现在心中那股愤懑已经平息,也是时候该认真对待这位秦使了。

    “休兵罢战?”

    带着疑惑再次扫了一眼身前的那份国书之后,就听魏罃向着公孙贾反问道:“若是寡人没有记错的话,此番河西之战的发起者不是我魏国,而是你秦国吧?”

    “好,你秦国要战,那我魏国就陪你开战。怎么如今你秦军在战场之上节节败退,你秦国就想要休兵罢战了?”

    “想战就战,想停就停,你秦国将寡人置于何地,又将我魏国置于何地?”

    “如果我魏国就此答应了你秦国的休兵罢战,天下诸侯又会如何看寡人、又会如何看我魏国?”

    魏罃这一连串的反问,就像是一次密集的攻势,根本没有给下方的公孙贾任何反应的机会。

    等到耳畔魏罃的声音渐渐落下,公孙贾想要说些什么来反驳,可是话到嘴边却是什么也说不出口了。

    视线静静地注视着下方的公孙贾,看着他脸上淡淡的那一份茫然无措,魏罃可不准备就此停下自己的攻击。

    随手将那份帛书放置在一旁,魏罃缓缓从坐席之上站了起来,一步步地走到了公孙贾的面前。

    “此刻在河西战场之上,我魏国十余万精锐大军正在浴血拼杀。”视线直直地与公孙贾连成一线,就听魏罃带着平静的语气继续追问道:“不知秦使、不知秦国准备用什么条件来让他们退兵呢?”

    此刻的公孙贾只觉得自己正在被一只蛮荒猛兽死死地注视着,仿佛下一刻对方就会扑上来,用那锋利的牙齿咬穿自己的咽喉。

    巨大的压力之下冷汗从额头之上渗了出来,公孙贾当即躬身一拜,让自己的视线脱离与魏罃的对视。

    “启禀魏侯,若是此番魏国能够撤兵回师、休兵罢战,我秦国将承认河西之地是魏国的疆土,我秦军将不会踏过洛水半步。”

    “另外我秦国愿献出函谷关以及上洛之地,以赔偿魏国在此次河西之战中的损失。”

    “哈哈哈……”

    公孙贾的话语说完之后,魏罃那充满爽朗的笑声出现在了大殿之中,仿佛他听到了世界上最好笑的笑话一般。

    数息之后,这阵爽朗的笑声却是戛然而止,魏罃脸上的神情也在一瞬之间恢复了严肃。

    “如果寡人没有记错的话,此战之前河西便是我魏国的疆土吧?如何又需要秦国来承认了?”

    “再说函谷关以及上洛之地,如今我魏国大军即将兵临栎阳城下,沮水一线都将成为我魏国的疆土,这一块土地难道不是唾手可得吗?”

    言语之间魏罃的语气越发肃然,看向公孙贾的视线也越发冰冷了起来,“秦使难道不觉得秦国的条件,实在是不足以说服我魏国退兵吗?”

    就在魏罃这个问题落下之后,一阵脚步声出现在了大殿之外,与其一同响起的还有一道嘹亮的禀报声。

    “报……”

    “启禀君上,河西前线庞涓将军捷报送到。”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魏罃不再去管公孙贾,而是大踏步地向着那名传令兵走了过去。

    从对方手中接过了捷报迅速展开,魏罃的视线在上面飞快的浏览着,立时之间一股笑容出现在了他的双眼之中。

    “彩!”

    喝了一声彩之后,魏罃放下了手中的这份捷报,重新走回到了公孙贾的身旁。

    将手中的这份捷报递到了公孙贾的面前,“秦使不妨先看看这份来自前线的捷报。”

    ……

第一百三十三章 王错觐见

    公孙贾从魏罃手中接过了那份来自前线的战报,怀着有些纠结的心情将其缓缓展了开来。

    他的心中很清楚能够让魏罃如此开心的捷报,对于作为魏国对手的秦国来说,可能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事实也正如公孙贾所预料的那般,当视线快速浏览了一遍之后,他脸上的神情立时便是一沉。

    这份来自河西前线的魏军捷报之上所记载的,正是数日之前才落下帷幕的元里之战。

    经过长达数个月的围困之后,魏将庞涓率领魏军终于夺回了秦国在洛水以东的最后一个城邑,元里城。

    此战秦军一方可谓是损失惨重。

    不仅秦军主将章蟜以身殉国,就连突围而出的嬴虔、庶长国两支大军也没有能够幸免于难。

    在与庞涓提前布置好的魏军一番激战之后,两人各自带领数千士卒逃往了洛水以西。

    此战过后,魏国已然彻底取得了河西之战的胜利。

    接下来,休整之后的庞涓大军将会东渡洛水,攻取秦国在洛水以西的另外一座重镇,频阳城。

    加上此前已经被龙贾大军所夺取的下邽,魏国大军已然犹如一只巨钳一般向着秦国攻去,而这支巨钳的目标正是如今的秦国都城,栎阳。

    看着手中这份来自河西前线的捷报,作为秦国使者的公孙贾是久久无语,他已经看到了一场大战或许就要降临在秦国头上。

    也就是在公孙贾眉头深锁之际,一旁将其神情看在眼里的魏罃,双眼之中却是浮现了一抹微不可查笑意。

    “不知秦使此刻想要说些什么?”

    魏罃的声音将公孙贾从心中的思绪之中拉了出来,只见他连忙带着几分歉意向着前方躬身一拜。

    “还请魏侯见谅,外臣失礼了。”

    起身之后,迎着魏罃看向自己的视线,公孙贾脸上一道艰难的神情闪过,“既然战事已经到了这般地步,那么外臣也无话可说,我秦国战力确实是不如魏国。”

    “临来之前,君上曾经密告外臣。若是魏侯真的有意与我秦国休兵罢战,我秦国愿意……”

    话说到一半,公孙贾却是突然停了下来,双眼之中一道决然之色缓缓浮现。

    “我秦国愿意将函谷关、上洛之地以及洛水以西、沮水以东的土地全部让与魏国,还请魏侯能够认真考虑一番。”

    公孙贾的这一番话语落下之后,魏罃仿佛真的在思考一般,大殿之中一时之间却是陷入了沉寂。

    不过许久之后,魏罃却是带着一脸郑重的神情看向了前方,“秦国提出的这个条件,寡人并不满意。”

    “还请秦使也认真考虑一番,我魏国十余万大军即将渡过沮水,这沮水以东的土地马上就会划入我魏国的版图,这个条件是否太低了?”

    说完这句话语之后,魏罃不再去管公孙贾,只是自顾自地向着自己的君位缓缓走去。

    等到他的脚步刚刚登上前方的台阶之际,身后却是传来了公孙贾的声音。

    “此事事关重大,已经不是外臣所能够决定的了。还请魏侯等待几日,外臣即刻书信回国。”

    迅速转过身来,魏罃看向下方的公孙贾的时候脸上泛起了一丝笑容,“寡人静候秦使答复。”

    “外臣告辞。”

    看着眼前渐渐消失的身影,听着耳畔越来越远的脚步声,魏罃脸上那股畅快的笑容却是越发灿烂了起来。

    ……

    朝会过后,魏国朝臣三三两两地离开了,魏罃则是缓步行走在一座座宫室之间。

    恰在此时,伴随着一阵脚步声在耳畔响起,一名宫人却是出现在了魏罃的眼前。

    “启禀君上,下卿王错求见。”

    听到这个消息,魏罃的心中却是一动,这个时候王错求见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按下了心中的这一份疑问,魏罃对着身前的这名宫人命令道:“请他进来吧。”

    “喏。”

    片刻之后,这名宫人去而复返,而其身后跟随着的那道身影不是下卿王错又是何人?

    “臣王错,拜见君上。”

    “下卿,不必多礼。”伸出右手虚扶了一下,就听魏罃看着王错问道:“刚刚在朝堂之上,下卿并没有谏言。不知此刻求见寡人,又有何事?”

    听到魏罃这一声询问,下卿王错脸上一阵思索浮现,然后轻轻向前一步。

    “君上,可有灭秦之心?”

    王错这一句话问出口,魏罃心中情不自禁地生出了一份激荡。

    片刻之后,缓缓平复自己的心绪,就听魏罃向着王错反问道:“若是寡人有灭秦之心,下卿会如何;若是寡人没有灭秦之心,下卿又会如何?”

    只见王错的头缓缓抬起,视线与对面魏罃投过来的疑惑视线连成一线,双眼之中一阵凝重之色浮现。

    “启禀君上,虽然我魏国如今是天下之间第一强国,但却是地处四战之地。”

    “若是我魏国能够如同文侯那时结好诸侯,那自然是一切相安无事;若是如同武侯那时,那极有可能陷入多线作战的困境。”

    “要想解决这一困境,我魏国能够走的路无非两条。”

    “其一,联合三晋,以强大实力威慑,使得四方诸侯不敢轻举妄动;其二,拓展边界,选取其中四方诸侯之中的一个吞灭其领土。”

    魏罃听到王错这一番话语之后,脸上立刻随即露出了几分郑重,“依寡人来看,下卿所说的前一条路只能缓解一时,而后一条路才能彻底解决我魏国的困境。”

    “若是寡人没有猜错的话,下卿心中想走的是第二条路,至于吞灭的诸侯应当是秦国吧?”

    “不瞒君上所说,臣心中确实是支持我魏国吞并秦国。”表露完了自己的心中的想法之后,王错突然话锋一转,“只是此刻却不是我魏国吞并秦国的时候。”

    将王错的话听到这里,魏罃心中已经生出了几分明悟,但还是反问道:“为什么?”

    “启禀君上,因为我魏国还不够强大,而秦国还不够弱小。”

    “君上,如今我魏国即将联合楚国、赵国、韩国等六国一同攻伐齐国。若此刻这些诸侯联合起来一同进攻我魏国,君上有必胜的把握吗?”

    “秦国虽然在此次河西大战之中遭受重创,但若是其真的拿出全部的实力抵抗我魏国大军,君上有轻松取胜的把握吗?”

    当王错将这两个个问题问完之后,魏罃在经过一番思索之后,却是完全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凭借魏国如今的国力,要想一战灭秦还为时尚早。

    不说是否有实力应对诸侯联合起来所形成的强大力量,就说秦国如今能够聚集起来的全部力量,魏国都不一定说是能够轻松取胜。

    看向王错的视线之中浮现了一抹郑重,就听魏罃带着几分平静说道:“下卿放心,此事寡人心中有数。”

    ……

第一百三十四章 战起战落

    魏国,都城安邑,魏宫之中。

    后殿之内,身着赤色服袍的魏罃独自一人站在原地,他的视线始终注视着前方的那一张地图。

    默然无语良久之后,魏罃轻轻伸出了右手,在地图之上在河水与华山之间缓缓画出了一条蜿蜒曲折的细线。

    感受着从指尖传来的斑驳触感,看着眼前这条无比熟悉的细线,魏罃双眼之中浮现出了几丝迷离之色。

    这条细线索勾勒出的不是别的,正是前世魏国为了抵御秦国而修筑的河西长城。

    曾几何时,魏罃希望可以凭借着这条长城,将逐渐崛起的秦国阻挡在河水以西。

    不过就像后世的长城在强盛的朝代手中是进攻的武器,而在势微的朝代手中只是一座迟早会被攻陷的要塞一样;

    这道河西长城并没有能够阻挡住如狼似虎的秦国,魏国也在不久之后彻底丢失了河西这一块数百里的土地。

    再之后就是秦国日渐强大而魏国日渐衰微,曾经作为天下霸主之一的魏国只能在列国的合纵连横之间勉强自保而已。

    脑海之中不断回忆起前世所经历的一幕幕场景,一股屈辱感从魏罃的心中不断涌现而出。

    右手紧紧握成拳头,手背之上显露的青筋是那般的狰狞,双眼微张之际一道低吼声出现在了后殿之中。

    “秦国!”

    将这两个字缓缓吐出之后,魏罃缓缓闭上了双眼,心中的那份激荡也在一分一秒之间被平复。

    直到声音完全消失在后殿之中,魏罃的视线再次移向了前方的那张地图,此刻他的双眼之中已然是一片平静。

    对于此刻的魏罃来说,前世种种已然成为了过去,现在要做的却是决定如何该向秦国提出何种条件。

    目光向着被勾勒出来的细线向西偏移,如今的秦国都城栎阳就这么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伴随着龙贾、庞涓这一南一北两路大军接连渡过了洛水,这座被秦公嬴师隰视为抵御魏国攻势桥头堡的国都已然是兵临城下。

    虽然栎阳城墙坚固、秦国也必然会派重兵固守,但是无论是前线的龙贾、庞涓,还是身处安邑的魏罃,甚至是作为对手的嬴师隰都明白一个事实。

    面对士气高昂的十余万大军,栎阳就算能够坚守再长的时间,也必然会成为魏国的囊中之物。

    而栎阳一旦为魏国所夺取,秦东至少是泾水以东的高陵、泾阳等数座城邑直接暴露在魏军的兵锋面前。

    通过这一场河西之战,魏国完全有能力将秦魏两国的战线从洛水西移两百余里,一直推到关中之地两条最重要河流之一的泾水一线。

    可以说,经历这一场战争之后,秦国历代先祖数百年的心血几乎毁于一旦。

    视线顺着那一条从北至南汇入渭水的泾水一路向下,魏罃的视线依次从云阳、泾阳等数座城邑之上划过。

    数息之后,魏罃的目光略微偏移,看向了地图之上泾水以西、渭水以北的一块土地。

    如果魏罃没有记错的话,这块此刻依旧还是平野的土地之上,十数年后将会矗立起一座雄伟的都城。

    因为秦国的强大这座都城逐渐变得繁华,甚至能和地处中原之地的大梁、新郑一争高下。

    这座都城的名字叫做,咸阳。

    注视这块此刻还没有任何标注的土地,一道发自内心的笑容却是出现在了魏罃的脸上。

    良久之后,魏罃的右手食指再次伸出,又是一条细线被在地图之上勾勒了出来。

    这条细线从北部的云阳出发,向南经过秦国曾经的都城泾阳,最后停在了一个名叫蕞的城邑之上。

    将这一条细线勾勒完毕之后,魏罃的右手再次握成拳头,重重地砸在了泾水以西的那块土地之上。

    “砰……”

    伴随着一阵巨响响起,魏罃那带着几分畅快的大笑声也出现在了大殿之中。

    “哈哈哈……”

    魏罃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刚刚砸下去的那块土地的边缘存在着一个乡邑,后世的它有一个令天下之人无比向往的名字。

    长安。

    一步、两步、三步……

    等到笑声渐渐停息,魏罃的身影已然来到了后殿的殿门处,带着几分笑容他的视线先是投向了西方的天际。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这一场河西之战距离落幕已经不远,而魏国毫无疑问地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

    片刻之后,魏罃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他的视线从西方向着东方的移转而去。

    一场大战落幕,另外一场大战才刚刚开始。

    ……

    距离魏国都城安邑千里之外的卫国都城濮阳城外的联军主帐之中,身为此次伐齐联军主将的魏国司马公孙颀将视线缓缓从眼前的地图之上收了回来。

    转身看向一旁的副将公孙痤,主将公孙颀随即轻声问道:“各国联军情况如何了?”

    听到主将公孙颀的询问,副将公孙痤连忙上前一步,将右手放在了身前那张地图之上。

    伴随着副将公孙痤的右手在地图上方快速移动,此番伐齐联军态势就这么展现在了身为主将的公孙颀面前。

    首先是地处最北同时也是兵力最少的一路,由赵国派出的四万大军。

    这支大军的任务是先行夺取齐国的灵丘、河间以及平舒三座城邑,然后在河水以北等待进攻的时机,随时准备进攻齐国五都之一的高唐。

    其次是地处齐国领土以南的一路,由楚国调遣往东部的六万精锐。

    这支大军的目标是先行占领齐国南部的薛、下邳、郯等城邑,将战线推进到齐国五都之一的莒城。

    最后地处中部同时也是三路之中人数最多的一路,由魏国、韩国、宋国、鲁国、卫国五国士卒组成的十二万大军。

    从兵力规模之上就可以看出,位于中部的这支大军正是北、中、南三路大军之中负责总攻的一路。

    身为整支伐齐联军的统帅以及中路大军的主将,公孙颀给这支大军制定了三个目标:

    其一,以优势兵力击败当面的八万齐军,彻底解除齐军对于魏国观城的威胁。

    其二,夺取包括马陵、阳晋、无盐、平陆在内的大片齐国城邑,将联军的战线再次推进到齐国长城一线。

    其三,尽最大的可能吸引齐军主力,为北路的赵军袭取高唐、南路的楚军夺取莒城争取到足够的时间。1

    若是中路大军的这三个目标都一一实现,南北两路的赵军和楚军也都达成了各自的战略,那么联军将从北、中、南三个方向攻入齐国长城。

    最终,三路大军将在一座城邑完成会师,这座城邑正是齐国都城,临淄。

    ……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46972/ 第一时间欣赏战国大魏王最新章节! 作者:一夜星辰天所写的《战国大魏王》为转载作品,战国大魏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战国大魏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战国大魏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战国大魏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战国大魏王介绍:
魏惠王,姬姓魏氏,名䓨。
他是魏国第一个王,却西丧于秦、东败于齐、南辱于楚。
在位五十二年之后,他带着深深的不甘倒在了大梁的宫室之中。
当死去的灵魂重新回到年轻的躯体之中,他又能否带领魏国走上一条不同于前世的道路……战国大魏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战国大魏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战国大魏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