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有不高兴的人,自然就有高兴的
“嘭!”
“哐当!”
范阳卢氏在长安城的院子,就坐落在朱雀大道旁边,修建的颇为豪华。
不过,此时,整个院子里头,不管是丫鬟仆人,还是范阳卢氏的子弟,都噤若寒蝉。
“郎君,都是我的错,我没有坚持住,看到户部的管事愿意收购,就轻而易举的将府中的石炭矿山出售了。”
卢成冠战战兢兢的站在卢天武身旁,心中一片冰凉。
原本在范阳卢氏手中,连续好几年都没有什么产出的石炭矿山,在短短半个月不到的时间,价值却是上升了好几倍。
如果现在让卢成冠去售卖这座矿山,没有两万贯钱,他是舍不得卖的。
虽然蜂窝煤的售价很低,但是它的成本更低啊。
一个熟练的帮工,一天就可以制作四五百个蜂窝煤,获得近百文的营业额。
对于大唐蜂窝煤作坊来说,这百文的营业额,有一半都可以算作是利润。
因为在巨大的矿山面前,那点石炭原料的价值,几乎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至于那些帮工的工钱,人都是从流民手中招募的,要什么工钱呢?
每个月象征性的给个一百文钱,然后管饭吃就够了。
“那个秦协道,真是可恶!明明知道石炭的价格会大幅上涨,却还是故意让户部的人去低价收购,实在是太恶心人了。”
卢天武这样的世家子弟,碰到事情的时候,是不会主动的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的。
他们习惯性的都是把问题归结到其他人身上。
“翼国公府虽然在大唐蜂窝煤作坊里头也只是占据了一成的份子,但是如今价值已经超过了五千贯钱了,这几乎就是空手套白狼啊。”
看到自家郎君将火力转移到了秦协道身上,卢成冠自然紧随其后。
死道友不死贫道。
把锅甩到秦协道身上,总好过自己身上背负?
“这一次,算是秦协道误打误撞,为了筹集到足够的粮食,让很多勋贵都成为了大唐蜂窝煤作坊的东家,搞得我们就算是想要对他出手,也要忌惮一下大唐蜂窝煤作坊背后的东家。
我就不信秦协道下一次还能有那么好的运气,到时候,别怪我不客气!”
卢天武也想不到什么更好的对付秦协道的招数,只能在这里放一放狠话了。
没办法,这几天,他的心情实在是太憋屈了。
他都不敢找狐朋狗友吃饭了。
因为那些人三句话没有说完,就会扯到当初卢家手中的石炭矿山。
虽然没有几个人会那么不长眼的直接取笑卢天武,但是那种意味深长的安慰,却是让卢天武更加的难受。
自己这是要社会性死亡了啊。
“我听说翼国公府在城外的作坊上面投入了不少的钱财,但是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什么像样的产出。
到时候,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做一做文章,给他们使绊子。”
“嗯,只能先这样了!”
看着满地狼藉,卢天武叹了口气。
流年不利啊!
……
“陛下,大唐蜂窝煤作坊如今已经招募了超过两千名流民了。另外,秦协道还安排人在石炭矿山山脚下搭建了一排的房子,给这些流民居住。
按照这个节奏发展下去,一万多的流民,一下子就解决了一大半了。”
王德很是高兴的给李世民汇报了一个好消息。
这段时间,李世民最担心的就是城外的流民问题。
一个处理不好,那是会出乱子的。
“一个流民背后往往就是一个家庭,大唐蜂窝煤作坊招募了两千多流民作为帮工的话,基本上就意味着有两千多个家庭得到了解救。
不过,长安城四周的流民还在不断的往长安城流动,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啊。”
李世民虽然心情不错,但是却是没有办法完全放心。
“这个奴婢也专门去询问过秦大郎了,如今虽然蜂窝煤作坊已经不需要那么多的人手了,但是在各个坊间设置蜂窝煤售卖铺子,以及给这些蜂窝煤铺子送货,也是需要一批人手的。
除此之外,他还安排人去烧制青砖和瓦片,准备在城外修建一座小镇,提供给大唐蜂窝煤作坊的帮工居住。
只要这些流民在作坊里好好的干活,就可以免费的住进这些修建的房屋里头。
三年以后,就可以以成本价从作坊那边买下自己住的房子。
所以这几天,那些流民别看瘦瘦的,一个个干活都是比谁都卖力。”
王德今天是亲自去了一趟大唐蜂窝煤作坊的矿区和作坊,对流民的处理有了最直观的了解。
虽然才摆脱流民身份没几天,但是那些人的气质却是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对未来有希望的眼神,跟城外那些迷茫的流民相比,你都无法相信这些人曾经是一样的人。
“这休假一座小镇,肯定又需要大量的人手,烧制青砖,也一样需要人手。这都能吸引更多的流民去到他们那边,对于稳定长安城的局势,倒也是有好处的。”
很显然,秦协道这么折腾,李世民心中是认可的。
这个时候,对李世民来说,主要矛盾就是越来越多的流民和手足无措的朝廷。
只要能够帮助解决流民问题,秦协道就是把石炭矿山从这边搬到另外一边,李世民也不会有意见。
“确实是,如今有些流民到达城外之后,都已经不在城门附近逗留,而是直接成群结队的前往大唐蜂窝煤作坊了。
要是运气好,刚好赶上他们招募人手的话,立马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王德虽然有点不理解秦协道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做法。
但是从结果上来看,对于解决流民问题是有好处的。
只要有这一个结论支持,王德就是支持秦协道的。
而作为李世民的代表,王德支持秦协道,其他人自然不好、不敢反对了。
反正大家都是冲着挣钱来的,只要秦协道最终能够让大家挣到钱,那就一切好说。
“蜂窝煤作坊如今已经证明了是成功的,其他的一些州府,也可以有样学样的这么办。”
李世民心中,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武德九年的这场流民危机,总算是看到了解决的希望。
第104章 要不起啊
“签到玄武门,奖励‘算学精通’,是否领取?”
一大早,秦协道去玄武门薅了一波羊毛之后,又开始自己点卯就走的日子了。
虽然这段时间一直很忙,但是每天一大早,秦协道必定都是会去一趟玄武门的。
这也让常何颇为佩服。
毕竟,他认识的勋贵子弟里头,像是秦协道这么勤劳的人,还是非常少见的。
“郎君,外面有姑娘找你?”
从玄武门回到府中,秦协道本来还想着要不要睡一个回笼觉,结果颖儿却是跑过来说有姑娘找自己。
这段时间,找秦协道的人不少。
但是还真没有哪家姑娘找上门来。
猛然之间听到这么一个消息,秦协道忍不住自我反省了几秒钟。
自己最近没有去平康坊吧?
自己也没有翻墙去看邻居家的小娘子沐浴吧?
更是没有始乱终弃,得罪哪个妹子吧?
心中无愧,他松了一口气,道:“请她进来吧。”
翼国公府现在不差钱了,府中最近的奴仆数量都翻了一番。
再加上肠痈之症好的差不多的谢林茂,如今就在翼国公府住下了。
所以原本冷清的府邸,如今已经变得热闹起来。
“是你们?”
秦协道刚刚来到大堂,就看到颖儿领着两个熟悉的身影进来了。
“见过秦郎君!”
杨艳看到盯着自己发愣的秦协道,忍不住脸上一红。
自己之前似乎真的误会人家了,今天这个道歉,感觉好难开口啊。
“喂,听说你的身手很好,要不要我们切磋切磋啊?放心,这一次我不打脸!”
晴霞倒是一如既往的大大咧咧,一点也没有为当初自己一脚把秦协道踹下船而愧疚。
像她这样的人,哪怕是心中已经知错了,也是不会道歉的。
秦协道扫了一眼她的大长腿,又长又直的,简直跟腿模有一比。
虽然现在是冬天,但是作为老司机的秦协道,一眼就能感受出她的不凡。
遗憾的是,晴霞一出手就是对A,要不起。
“晴霞,不得无礼!”
看到晴霞这样子说话,杨艳忍不住呵斥了一句。
今天她们是说好了过来道歉和谢恩的,顺便请教一下诗词。
可要是按照晴霞这个节奏发展下去,到时候就指不定会怎样收场了。
“我一向不打女人,不过你长得也没有哪里像女人,我倒是不介意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秦协道虽然对眼前的两个美女颇感兴趣,不过他一向是不会惯着人家的。
像是晴霞这样的丫头,要是一开始没有把她制服,以后有得折腾。
“你……登徒子!你果然是登徒子!大娘子,我觉得我们不用过来谢恩,更加不用过来道歉了。他秦协道就是一个登徒子!”
晴霞一点也不笨。
当秦协道的眼神在自己胸前停留了那么一瞬间的时候,她立马就反应过来“长得没有哪里像女人”是什么意思了。
这一下,立马就把她气的够呛!
从小到大,她还是第一次听说有人这么形容自己。
是可忍,孰不可忍!
“秦郎君,你就不要跟晴霞一般见识了,当初她把你踢下船,是她的不对,不过她不也是跟着掉进了水里面了嘛。”
一旁的杨艳脸蛋红红的解释着。
不过,经过这几个月的时间,她对秦协道已经有了非常强烈的好奇心。
哪怕是刚刚秦协道嘴里冒出来的话,有点不大正经,她也选择性的忽视了。
就当是他在跟晴霞闹着玩。
事实上,秦协道也真的跟晴霞在闹着玩。
“两位大驾光临,有何指教啊?”
看到张氏带着绿叶似乎“无意”中从大堂旁边走过,秦协道立马把话题拉到了正轨。
这段时间,长安城中想给秦协道说媒的人有不少。
张氏对此更是非常积极。
秦协道可不想让张氏生出什么误会来。
虽然眼前的两个小美女站在那里,也是蛮赏心悦目的。
但是此时的秦协道,还真是没有立马成亲的想法。
今年虚岁才十六岁的他,放在后世还是一个高一的学生呢。
现在就平迫不及待的拿下一血的话,指不定就停不下前进的脚步了。
到时候,稍微上一点年纪了,就变成有心无力了。
这可不是秦协道希望看到的场面。
所以至少在未来的一年内,秦协道觉得自己还是可以控制住自己的。
“秦郎君,当初在放生池,感谢你不顾个人安危,跳下水把我们主仆两人救起来。
之前多有误会,还请见谅。”
杨艳深呼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个羞赧的表情,跟秦协道道了个歉。
“你们这个反射弧,似乎有点长啊。这夏天过去了,秋天也走了,如今都是冬天了,这个感谢才姗姗来迟啊。”
秦协道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回答,让杨艳愣了一下。
这个时候,他不是应该说:客气了,不用多礼。
“秦大郎,我们家大娘子觉得你的诗作颇为不错,能不能把那两首诗,重新用你那个什么瘦金体写下来,送给我们啊?”
晴霞一点也不像是个丫鬟。
不过也就是碰到了秦协道这种对于礼节和尊卑看的比较淡的人,要不然指不定人家就勃然大怒了。
当然,碰到别人的时候,指不定晴霞也变成了一个乖乖女,也未可知。
女人都是善变的嘛。
“我为什么要写下来送给你们呢?你要是能够找到一个让我信服的理由,那一切都好说。”
秦协道颇为玩味的看着晴霞。
这个丫头,有点迷之自信啊。
“哼,我们大娘子在长安城,那是有名的才女,有名的美女。今天专门上门来,这还不够你送一副字给我们吗?”
晴霞理所当然的样子,换来的却是秦协道一副看好戏的微笑。
“听闻秦郎君在城外修建了一座作坊,我们弘农杨氏有许多匠人,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安排他们去帮忙。”
杨艳瞪了一样晴霞,然后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很显然,这个切入点选择的很不错,秦协道一下就有了兴趣。
翼国公府的底蕴比较差,根本就没有几个人可以用。
要是弘农杨氏肯支援一把,这倒是一个好事情。
第105章 马周回来了
秦协道终究不是什么圣人。
在小姐姐的温柔攻势之下,很快就重新将两首诗作重新写了一遍送给杨艳。
本来他还想跟杨艳继续交流一番,不过颖儿却是再次出现在打听。
“郎君,马管事回来了!”
“嗯?马周回来啦?人呢?”
听到这个消息,秦协道立马就将注意力从小姐姐身上转移到了马周那边。
如此明显的态度变化,是个人都能看出来。
秦协道也不管杨艳那幽怨的眼神,自顾自地准备去跟马周好好的聊一聊。
“我跟他说郎君您在会客,所以他去偏房等着了。”
颖儿不着痕迹的瞥了一眼杨艳跟晴霞。
这两人的出现,让颖儿有了危机感。
“走,我们现在过去!”
秦协道说完这话就起身准备离开大堂,不过想到杨艳主仆两人还在那里呢,便赶紧补充了一句:“实在不好意思,今天还有其他重要的事情处理,今后如果有什么事情,可以随时再来找我。”
说完之后,也不管杨艳她们有什么反应,秦协道就急匆匆的离开了。
留下面面相觑的杨艳跟晴霞。
“大娘子,这秦大郎也太过分了吧?就这么把我们扔下了,自己跑去见什么马管事,有什么事情那么重要吗?”
“可能是真的有什么事情很重要吧。”
杨艳也觉得有点尴尬。
这个待遇,有点差啊。
“这么不是情趣,也不知道怎么就能写出那样的诗作出来。”
晴霞撇撇嘴,也很是无奈。
都这个情况了,她们两只好在旁边丫鬟的带领下,先离开了翼国公府。
……
“郎君,幸不辱命!”
马周刚刚坐下没一会,秦协道就过来了。
虽然风尘仆仆的赶回来,不过马周却是精神气十足,一点也没有当初那种懒散的模样。
果然,男人还是需要有事业支撑才行啊。
“好!城外的作坊虽然没有全部修建好,但是第一期的作坊已经随时可以开始使用了。
我前段时间认识了一个道士,对各种物质之间的反应颇有研究,如今已经把清洗羊毛的药剂进行了改进。
下一次我们从凉州运输羊毛回来,就可以进一步的降低清洗羊毛的成本了。”
这个年代,羊毛没有办法大规模的使用起来,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羊毛的清洗问题。
所以除了草原上一些牧民使用非常原始的方法清洗羊毛之后,用来制作一些毛毡,其他的羊毛基本上就等于废物了。
这一次马周带着那么多人去凉州,单单剪羊毛的剪刀就运输了两马车,自然是低价收购了大量的羊毛。
“那就再好不过了!这一次我在凉州也拉拢了一批薛延陀人帮我们做事。只要给他们每人提供一把剪刀,他们就自己赶着马队去各个部落收购羊毛。
虽然他们从中挣了一部分钱财,但是却是大大的提高了我们收购羊毛的效率。
我还怕收购的羊毛太多,拿回来之后用不起来,以后会打击这些人的积极性呢。”
马周做事,显然很有章法。
秦协道只是安排他去凉州收购草原上牧民手中的羊毛,然后在凉州设立一个简易的作坊给羊毛进行基本的清洗。
具体怎么做事,秦协道并没有太多干涉。
马周只要完成任务就行了,至于怎么完成任务的,秦协道不关心。
堂堂未来的大唐宰相,秦协道不相信马周连这点小事都搞不定。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马周果然没有让自己失望啊。
“羊毛越多越好,你只需要担心收购的羊毛不够用,不需要担心收购太多的羊毛之后,我们处理不了。”
虽然这个时候的大唐还谈不上多富裕,但是羊毛的成本很低,制作成羊毛线之后,成本也高不到哪里去。
只要价格足够优惠,而羊毛衣又足够保暖,那么百姓们对羊毛线的需求,绝对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马周哪怕是把草原上的羊毛都收购过来,秦协道都不担心会消化不掉。
“郎君,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要不我们现在就去作坊里头看一看?尽快的把第一批的羊毛线个制作出来?”
羊毛搞回来再多也好,如果不进一步的加工的话,用处也是非常有限的。
“好!正好我们也可以进一步的从流民堆里招募一帮人手,缓解城外的流民问题。”
自从搞出了大唐蜂窝煤作坊,李世民就把流民处理的问题赖在了秦协道头上了。
虽然大唐蜂窝煤作坊已经解决了大量的流民问题,但是每天都还有新的流民出现在城外,要完全解决,还是需要不断努力的。
如今马周带着大量的羊毛回来了,翼国公府在城外的作坊就可以正式的开工了。
不管是什么时代,纺织业都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在后世,一个大的棉纺厂,动不动就有几万名员工。
秦协道搞出来的作坊,自然没有那么大的规模。
但是消化吸收个千把号人,那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
等到更多的羊毛源源不断的运输过来之后,最终将作坊修建成一个几千人规模的大作坊,也不是什么难事。
这么一来,流民问题基本上就可以得到解决了。
毕竟,几千人就意味着几千个家庭。
意味着有超过一万人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人一旦有了希望,就不至于去干什么铤而走险的事情。
这些流民会来到长安城讨生活,而不是直接在当地造反,就说明他们对未来还是有期待的。
“我们的帮工,要从流民堆里招募吗?”
入城的时候,马周就已经注意到了流民问题。
事实上,整个长安城,就没有谁不知道城外的流民问题了。
有对比才能找到差距。
城外流民的出现,让城内的百姓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没错!大唐蜂窝煤作坊主要招募的是男人,我们的羊毛线作坊可以适当的招募一帮女人。
往常时分,要想让女人进入到作坊干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但是对于吃饭都成问题的流民,只要有活干,什么活都好说。”
秦协道显然还是认为女人最适合羊毛线作坊。
毕竟这是属于纺织行业,就没有听说哪个国家的纺织业是以男人为主的。
第106章 流言
“东家,你这个制作火碱的方法实在是太妙了,原本脏兮兮的羊毛,很快就可以处理干净。”
秦协道和马周刚刚来到城外的作坊,就碰到了侯宝师徒。
不再需要靠着坑蒙拐骗来筹集炼丹炼药的钱财之后,侯宝师徒立马发挥了最大的动力去做各种各样的实验。
秦协道为了能够让自己的羊毛线作坊尽快的进入大规模量产的阶段,也给侯宝提供了一些请“秦府家传秘方”,让处理羊毛上的污渍变得更加容易。
刚剪完的羊毛很是脏,羊毛上挂满了很多植物籽粒以及脏兮兮的东西。
这些东西,有的是灰尘污垢,用水洗也能洗干净。
但是更多的却是一些油脂和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你要是不加一些化学药物一起清洗,根本就不可能洗干净。
这些油脂之类的东西要是不洗干净的话,那么羊毛就根本没有办法真正的利用起来。
因为不需要多长时间,没有清洗干净的羊毛就会发愁、变色。
并且,刚刚剪下来的羊毛,也不是大家想象的毛茸茸的纯白色。
而是经过了风吹日晒,变成了灰土色。
“这些药剂,如今都可以大量的生产了吧?马周今天可是从凉州带回来大量的羊毛,后面陆陆续续的也会不断有许多的羊毛运输回来,我们的作坊必须立马把这些羊毛加工成羊毛线。”
虽然马周在凉州对羊毛进行了第一次的初步清理,但是单靠凉州那边简易的条件,肯定是不够的。
所以在加工成为羊毛线之前,还需要在长安城这边的作坊进一步的进行处理。
这个时候,就体现侯宝专业水平的时候了。
“郎君你放心,作坊哪个环节掉链子,都不会是我这里掉链子。等会我们就可以开始进行一轮试作,清洗一批羊毛之后,立马安排人开始制作成羊毛线。”
侯宝如今是精神饱满,对自己的技术充满了信心。
作为一名资深的炼丹道士,他从来没有像这段时间这么充实。
不用再为购买各种奇奇怪怪的物资的经费而担心,不用为没人帮忙打下手而担心,更不用为自己的将来而担心。
这种纯粹的搞研究,是他最喜欢的状态。
“好!那就先制作一批羊毛线样品,然后尽快扩大生产规模,我也安排人开始筹划羊毛线的推广问题。”
秦协道也是一点也没有纠结,立马趁热打铁。
如今长安城的气温是越来越低了,刚刚出门的时候,已经感觉像是要下大雪了。
到时候,长安城百姓对保暖的需求肯定会大幅上涨。
像是貂皮之类的皮草,自然是非常好的保暖物资。
但是跟普通百姓没有什么关系。
哪怕是到了后世,能够买得起这样的衣物的人也是非常少的。
这个时候,自然就需要一种便宜的保暖物资。
……
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一批人,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他们通过散播各种各样的留言,混淆视听。
偏偏大部分普通百姓的鉴别能力是非常差的,他们根本就分不清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
就在翼国公府的羊毛线作坊开始大规模的从流民中招收女子的第二天,市面上就流传了一些说法。
“听说了没有,那个羊毛线作坊,都是需要使用滚烫的热水去清洗羊毛,哪怕是在大冬天,里面的人都根本没有办法穿什么衣服,因为实在是太热了。”
“啊?那这样的话,岂不是整个作坊里头,都是一帮穿的很少的女工?成何体统啊?”
“谁知道呢,不知道秦家搞出这么一个作坊出来,到底是什么居心呢。”
“这些女子,不会最终都被那个秦大郎给卖到青楼中去了吧?要不然为什么要从流民里面招募人手呢?
要知道,这些流民中的女子,有不少都是没有家眷了的呢。”
“这……这也太大胆了吧?秦将军应该不是这样的人吧?”
“谁知道呢。秦将军也许不是这样的人,但是他的儿子,他们家的仆人会不会是这样的人,我们怎么知道呢?”
就这样,没过几天,各种各样的传言就到处都是了。
“大郎,不是我不相信你,实在是外面的风言风语太厉害了。我们的羊毛线作坊,是不是可以停一停招募的步伐?
至少不要继续从流民堆里面招募女工了?”
外面的传言那么多,张氏自然也是听到了一些说法。
她虽然不相信秦协道有什么其他的心思,但是架不住各种风言风语的伤害啊。
就像是后世的有钱人,你要是不给家乡捐赠一些东西,那么指不定人家在背后说你什么坏话。
但是你要是捐款了,那可能又有人觉得你怎么捐款这么少呢,实在是太小气了。
反正不管你做什么,总是能够让一些无所事事的人找到讽刺你的由头。
“阿娘,这羊毛线作坊的各种活,最适合女工去做了,男人去了反倒是没有那么高的效率。
除了作坊外面的一些护卫,以及少数的管理工作,其他的活我都准备交给女工去负责。”
秦协道显然不会因为一点风言风语就改变自己的主意。
作为一名穿越者,要是心理承受能力这么差,那么不如早点当驼鸟得了。
“这个世界上,除了生孩子,也没有什么活是非得要有女人来干的吧?”
张氏有点不死心。
她是真的对外面的风言风语感到害怕了。
如果是面对面的斗争或者争吵,她都不会有任何的畏惧。
但是这种背地里的中伤,却是她最头疼的,也是她最不擅长应对的。
“制作羊毛线的活,很多都是非常精细的,又是比较枯燥的。女人做事比较认真,也比较有耐心,能够大幅的提高我们羊毛线作坊的生产效率。
阿娘你放心,不用多久,我就有办法扭转现在的局面,让那些造谣中伤的人大失所望。”
引导舆论这种事情,秦协道绝对比大部分的唐人都要擅长。
不过这个时候,他倒是突然发现此时的大唐,似乎少了些宣传的平台。
自己得做点什么才行。
第107章 新的期待
隋唐时期,是中原王朝造纸技术不断走向成熟的时期。
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到了这个时候,造纸技术已经大大的进化。
不管是造纸的原料、纸张的种类、纸张的价格,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
想到掌控舆论,秦协道就想到了后世的微博、脸书等网络平台。
不过这个年代,讨论这个东西自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所以秦协道就退而求其次,想到了在网络还没有出现的时代,报纸的黄金时代。
而让秦协道感到意外的是,大唐居然是有报纸的。
详细的了解了一番之后,秦协道对《邸报》才有了一定的了解。
东汉年间,蔡伦用植物纤维造了纸,《邸报》已用纸来抄写,从而使《邸报》得到发展。
邸报这个名字,其实也是很有意思的。
汉代的郡国制度,倒是各个地方在京师设“邸”,其作用相当于后世的驻京办,重在传达朝政消息。
只要是天子的谕旨、臣僚奏议以及有关官员任免调迁等都是邸吏们所需收集抄录的内容。
所以说,《邸报》最初出现的时候,是由朝廷内部传抄,后遂张贴于宫门的新式呈现的。
可以说,这算是报纸最初的原型了。
不过,《邸报》显然并不能满足秦协道的需求。
他需要的是一份商业性的报纸,能够吸引大唐勋贵百姓们关注的报纸。
心动不如行动,既然大唐没有他想要的这种报纸,秦协道就准备自己创造一份出来。
反正这个时候的纸张虽然还比较贵,但是已经有了。
自己搞一个《大唐报》,其实难度并不是很高。
当然,麻烦的是怎么把报纸的成本降下来,让人愿意花钱去买报纸。
“恩公,这印刷报纸的成本太高了,哪怕是我们按照五文钱一份的售价来卖,一份报纸也要亏掉差不多两文多钱。
除非我们一份报纸售十文钱,才有可能不亏本。但是这么昂贵的报纸,除了那些勋贵富商买得起,其他的人是舍不得购买的。”
谢林茂满手油污的拿着一份刚刚印刷出来的东西,显然是在做最后的测试。
自从他的肠痈之症治好了之后,谢林茂就准备把自己的这条性命卖给秦协道了。
这个年代的人是非常淳朴的,特别是对于谢林茂这些读书读的有那么一点呆的人,更是执拗。
本来谢林茂是想要直接摆秦协道为师,终生在他身边伺候的。
不顾秦协道是在难以接受收一个比自己还要大几岁的人为徒弟。
自家的二弟,调皮捣蛋的很,已经够秦协道头疼了。
他可是没有兴趣继续调教一个徒弟。
所以谢林茂如今就像是翼国公府的谋士一样存在。
眼看着这家伙似乎赖上自己了,秦协道手中也正好缺人。
好了,也不用再矫情了,《大唐报》的主编人选有了。
“没关系,我就没有指望着单纯依靠卖报纸来挣钱。现在的《大唐报》只有简单的两张纸,慢慢的我们要把它的版面扩大,让报纸能够容纳更多的内容。
而我们的发行周期,也要从现在计划的三天发一次,变成一天一发。”
虽然秦协道对这个年代的纸张昂贵程度有一些心理准备。
不过真正见识到了它的价格之后,才知道真的贵的离谱啊。
大唐这个年代的一文钱,跟后世就是年代的一块钱比较接近,其购买力至少抵得上二零二一年的七八块钱,甚至十块钱。
毕竟,普通的百姓,一年到头也就挣个一贯钱左右。
甚至还有很多人都挣不到一贯钱的。
这种情况下,有几个人愿意花费十文钱去买一份报纸。
所以虽然嘴上说是没关系,秦协道心中却是已经有了打算。
大唐的造纸技术,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
不管是质量还是成本,相比几百年前都强了不少。
但是进步的空间却还是非常广大。
这个时候,秦府的造纸作坊就应运而生了。
作坊的地址也不需要额外的寻找,直接就在羊毛线作坊旁边一点。
正好这里靠近渭水,可以架设水车,提高造纸的效率。
至于造纸产业带来的污染,只能是尽人事安天命了。
要知道,十八世纪的伦敦,可是把漫天的浓烟当成是繁华的象征,认为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可想而知,在公元六二六年的冬天里,秦协道要是跟匠人们去谈什么环保问题,大家只会觉得自家东家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郎君,我们的《大唐报》,在获取朝廷信息方面肯定是比不过《邸报》的,这应该如何是好呢?”
谢林茂虽然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江南才子,但是在经商方面,显然并没有太大的天赋。
很显然,上帝给你打开了一扇门,必然就会给你关上另外一扇啊。
秦协道除外!
人家直接给开挂!
“《邸报》是《邸报》,《大唐报》是《大唐报》,我们的定位是不一样的,大家根本就不是彼此的对手。
你这些文章,虽然也要涉及一些朝廷大事,但是更多的却是要撰写一些富商勋贵们喜闻乐见的消息或者话题。
只有《大唐报》的发行量上来了,它才有继续活下去的可能和机会。”
“富商勋贵喜闻乐见的话题?那就是平康坊那边的事情咯?但是写这些东西的话,会不会不大好?”
秦协道:……
他感觉谢林茂在开车,可是又没有证据。
“要想写出大家喜闻乐见的话题,其实也很简单。我们没有必要一味的在那里枯燥的写着朝廷大事,可以写一些东西两市发生的事情,写一些长安城里面发生的事情,写一些道听途说的故事。
反正就是要慢慢的养成大家看《大唐报》的习惯,这样报社才有机会长期的生存下去。”
秦协道没有跟谢林茂提什么广告费的事情,这些都是以后考虑的东西。
当务之急,还是先把《大唐报》的定位和运营方法传授给谢林茂。
免得他东南西北都搞不清楚。
“刊登一些故事的话,应该是很吸引人的,但是这跟去书店买书似乎也没有太大区别了。
再说了,我们能够刊登的故事,篇幅肯定是非常有限的。”
谢林茂一边点头,嘴上却是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意见。
第108章 大唐报
“《大唐报》旗下会设置专门的造纸作坊和印刷作坊,到时候纸张的制作成本必然会大幅度的下降。
我们的报纸,可以慢慢的把版面增加上来,然后可以通过连载小说的形式,先把大家的注意力给吸引过来。”
对于如何推广一份报纸,秦协道有的是方法。
很多在谢林茂看来很困难的问题,到了他这边,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压力。
“小说?恩公,这小说往往都是下里巴人的东西,而刚开始的时候,能够买得起我们的《大唐报》的人,普遍都不会是普通的百姓呢。”
谢林茂这个提醒,其实分析的还是蛮准的。
大唐现在的主流文化就是四书五经,然后就是诗作了。
小说什么的,还是属于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最关键的就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部小说能够真正的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谁说小说就一定是下里巴人的东西了?我偏偏就要搞一点不一样的东西出来。只要大家喜欢上了这个小说,每天肯定都会迫不及待的想着下一次的《大唐报》什么时候开始出手。”
有资源不用,纯属浪费。
秦协道每天那么积极的去玄武门点卯,不就是想着多签到一些东西出来。
对于他来说,拿出一本小说出来吸引人的注意力,那是一点心理负担也没有。
当然了,像是《神雕侠侣》之类的武侠小说,时代背景明显不符合,暂时就不大适合拿出来。
当然,硬的要换一个时代背景,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秦协道希望《大唐报》上面首先拿出来的东西,应该是一个比较经典,让那些喜欢口诛笔伐的人物,赶紧把嘴巴闭上的东西。
这么一来,可选择的区间就少了很多。
当然,选择再少,也难不住秦协道。
“恩公,要想将小说写得不那么俗气,我可能水平还有点不够呢。”
看到秦协道似乎已经决定了在《大唐报》上面连载小说,谢林茂忍不住低着头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给说了出来。
他虽然经学和诗词水平都还算可以,但是要他写小说的话,他还真是没有什么信心。
这个时候,自然是老老实实的交代为妙。
要不然到时候秦协道给予了太高的期待,而他又给不出什么好的结果出来的话,那就尴尬了。
“没问题,我本来就没有指望你来写。”
谢林茂:……
“这样吧,《大唐报》先小规模的开始发行,小说我会在明天先给你一章。以后每一版的《大唐报》,就连在一章的内容,慢慢的依靠小说把我们的报纸的关注度给提升起来。”
“好的!”
这个时候,谢林茂也不想多说什么了。
……
卢氏麻布铺子。
卢成冠跟在卢天武身后,在铺子里转悠。
每个月,卢天武都会抽出几天时间在各个铺子里头晃荡一下。
一方面是了解一下铺子里的情况,另外一方面也是要避免下面的人有什么懈怠的心思。
“郎君,这段时间我们的麻布铺子的生意挺好的,不管是各种各样的麻布,还有一些皮草,都卖的很好。”
麻布铺子的掌柜满是自信的给卢天武汇报着铺子里的情况。
作为范阳卢家在长安城开设的铺子,卢家麻布铺子自然不会那么简单的只是出售麻布。
里面有一半的区域,都是留给各种各样的皮草。
什么来自高句丽的貂皮,来自突厥的狼皮,还有一些狐狸皮之类的东西。
这些皮草的销售量虽然比不过麻布,但是胜在利润丰厚啊。
“今年冬天比往年要冷很多,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有钱人,都会增加御寒物资的购买。你要好好的抓住这个机会,把我们的麻布也多卖出去一些。”
卢天武对于铺子里的情况很满意,所以一句批评的话都没有说,只是提出了一些期待。
“嗯,虽然麻布的御寒效果不是那么的好,但是百姓们并没有什么太多的选择,所以天气变冷了,购买麻布的人也明显变多了。”
正常来说,麻布其实不是很适合作为冬装的布料。
只是这个年代并没有棉布,甚至连棉花的影子在哪里都还不知道。
百姓们家中用来保暖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稻草。
在床上铺上厚厚的一层稻草,不仅可以让床铺显得软一些,保温效果也是非常的不错。
秦协道在前世很小的时候,还曾经睡过这种稻草床。
后面,稻草床就慢慢的只是属于牲畜专用了。
往猪圈里头扔上一捆稻草,不仅将来可以多一些农家肥,还能给猪提供保暖的“床铺”,在农村地区还是很有市场的。
“对面秦记美妆铺子旁边正在装修的铺子,到时候是售卖什么的?”
眼看着卢氏麻布铺子一切都按部就班的在进行着,卢天武的注意力慢慢的就放在了其他地方。
“这个我们也还没有搞清楚,不过看情况,似乎也是翼国公府的产业,我看过翼国公府的人出入这家铺子。”
卢掌柜对自己铺子四周的变化,自然很是关心,也比较了解。
“他们的秦记美妆铺子,现在生意听说还不错?”
虽然当时卢天武是亲自看到了一场热闹。
不过最后的结局却是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翼国公府居然把清河崔氏给压了下去。
搞得崔家脂粉铺子的生意,基本的都要做不下去了。
这血海深仇,算是结下了。
“是的,虽然刚开始的有人说秦记美妆铺子售卖的香皂是有问题的,但是使用过的人都夸好,甚至有传言,连宫中的贵人们都在使用。
这么一来,大家对香皂的戒心就慢慢的下来了,生意自然就上去了。”
“翼国公府在城外搞了那么大一座作坊,听说他们的人也已经从凉州运输回来了大量的羊毛,你们要随时关注翼国公府的动静,不要到时候别人家打的手忙脚乱。”
卢天武虽然不看好羊毛产业,但是秦协道这个人有点邪门。
所以他还是做了一些安排。
免得到时候被人搞得手忙脚乱。
“您放心,只要翼国公府有什么动静,我们马上就会去确认清楚的。”
第109章 看到了自己想要的内容
“卖报啦!卖报啦!新鲜出版的《大唐报》,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一文钱一份的报纸,买不了上当,买不了吃亏。”
“《大唐报》限量出版,错过了就没有了。”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报纸上没有的。”
深冬的长安城,大街小巷突然出现一帮抱着一叠报纸,一边走一边呼喊的卖报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看《三国演义》。”
“喂,卖报的,你刚刚那话是哪来的?”
王志坚走在路上,猛地听到一个卖报的孩童居然说出这么一句经典的话语,立马就停下了脚步。
“这位郎君,这是我们《大唐报》上面连载的《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只要一文钱,你就可以拥有一份《大唐报》,你看,这么多的报纸,只要一文钱,你要是在书铺里头,根本就连买纸张的钱都不够呢。”
卖报的孩童,显然都是精挑细选的。
虽然他没几乎都是不识字的,但是经过了简单的培训之后,一些基本的话术还是懂的。
反正就是依葫芦画瓢的把报社给的话术给拿出来使用嘛。
对于这些十来岁的报童来说,能够从流民堆里脱颖而出,就没有几个是傻乎乎的。
别以为古人都比现代人笨,这根本就不符合常理。
只不过是大家的见识不在一个层面而已。
你把李世民和房玄龄这样的人物放在后世,人家虽然可能做不到那么高的位置,但是绝对也是远超普通人的。
“这《大唐报》真的只要一文钱?”
王志坚忍不住接过了报童递过来的报纸。
作为雅怡阁的一名说书人,王志坚经常要跟各种书籍打交道。
只是简单的接过了《大唐报》,就知道这份报纸卖一文钱的话,铁定是亏本的。
不要说印刷成本和其他乱七八糟的费用,单单购买纸张的花费,就已经不值一文钱了。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按照现在一文钱一份的价格,卖的越多就亏的越多。
所以第一版的《大唐报》,只是限量印刷了两千份。
秦协道准备依靠《三国演义》和《大唐报》上面独特的报道内容来先圈粉。
等到报社自己的造纸作坊顺利量产之后,再慢慢的扩大销量。
“没错,就是一文钱,买到了就是挣到了!”
报童看到王志坚的反应,心中很是开心。
很显然,自己又做成功了一单生意了。
对于这些报童来说,他们售卖《大唐报》是没有基本工资的。
报社负责他们的一日两餐,然后他们能不能挣钱,就看他们能够售卖出去多少份报纸了。
每售卖出去十份报纸,就能额外的获得一文钱的奖励。
要是一天能够顺利的卖出去百来份,那也有十来文钱的收益。
真要是算下来,不见得比一般的匠人挣得少。
当然,要想一天卖掉百来份,可没有那么容易。
这个时代的人,识字率低的可怜。
哪怕是识字的人,也还没有养成买报纸的习惯。
所以《大唐报》刚开始的销量,并不怎么好。
哪怕是有些人很好奇的停下来翻了翻报童手中的报纸,往往也不会下定决心来购买。
毕竟,感兴趣是一回事,花钱又是另外一回事。
就像是后世,有些人虽然很喜欢看小说,但是哪怕是一块钱也不愿意多花。
这也是很常见的情况。
为什么各个网络平台刚开始的时候都是拼命的给各种补贴,让消费者有机会占便宜呢?
还不是为了客户,为了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你以为自己占了便宜,最终到底是谁吃亏,还真是不好说呢。
“给,这是一文钱!”
王志坚有点心疼的递给了报童一文钱,然后翻开报纸,寻找着刚刚报童口中的“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很快的,他就看到了自己想要的内容。
当王志坚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浑身就莫名的激动了起来。
作为一个职业说书人,他对各种说书题材有着非常明锐的嗅觉性。
就这个《三国演义》,单单第一章的标题,就已经让人值得期待。
再加上刚刚那一句让人胸怀澎湃的诗词,王志坚觉得自己这一文钱花的好有价值啊。
他有一种预感,自己顺利的成为长安城中的说书第一人的愿望,似乎很快就要实现了。
……
“刘狗蛋,怎么样,你今天领取的报纸也都卖完了吗?”
在《大唐报》报社的门口,看着两手空空的回来的刘狗蛋,张二娃忍不住问了一句。
他们两个是在流民堆里认识的,因为都是父母双亡,在流民堆里反而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这一次《大唐报》招募报童的时候,他们又运气很好的同时应聘成功。
“卖光了,这个《大唐报》,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卖很多。这一次只是拿了一百份出去,要我说,哪怕是再来个几百份,很可能都能卖出去呢。”
刘狗蛋满脸激动。
等一会自己就可以领取到十文钱的工钱,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依靠自己的双手挣钱。
以后,再也不用去粥棚领粥喝了。
有了这个今天的十文钱,就会有以后更多的十文钱。
再加上《大唐报》帮助报童们解决了住宿的问题,刘狗蛋的生活,可谓是有了一个巨大的变化。
“嗯,确实卖的很好,关键是我觉得谢主编教授我们的那些说辞,似乎非常有效果,很多人都是被我们的说辞给吸引过来的,有些人甚至还好奇的问这问那的呢。”
张二娃的心情也是一样的激动。
这种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命运的事情,绝对是让人激动的。
“报社里头从明天开始会开设一个识字班,到时候我准备去好好的学习一下。如果我们自己能够看懂报纸上的内容,那么以后卖报的时候,就能更好的组织说辞,说不定以后真的能够一天就卖出去好几百份报纸呢。”
刘狗蛋显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未来,许多人的命运都会因为一份报纸而得到改变。
完本感言及新书《重生05做车企大亨》发布
一转眼这书已经完本三个月了,新书《重生05做车企大亨》也开始正式发布了。
《大唐》这本书感觉开始的时候写的还比较顺手,后面节奏有点没有掌握的好,所以上架后数据很快就崩了。
此处挥泪三公升~
但是还是要感谢书友们一直以来的支持,让我有勇气继续尝试下去。
新书将会讲述一个有所不同的故事。
因为自己在汽车行业待了许多年,所以一直想要写一下跟汽车相关的小说。
想了好多年,今天终于动笔了。
那一年,国际巨头一言不合就说断供!
那一年,国产供应商大家都说不行!
那一年,自主品牌连他们自己都没信心!
那一年,萧辉继承了一家即将破产的汽车厂!
外国人能够造出好车,凭什么我不能?
从神车国货之光开始,汽车帝国迅速崛起!
期待书友们的继续支持!
新书《大明孽子》
推荐一本新书《大明孽子》。
简介如下:
他是朱棣的嫡次孙,朱高炽的嫡次子。
他是大明皇室的工具人,史上最强备胎王。
他是朝野称赞的孝子,不折不扣的老实人。
他没有子嗣,英年早逝。
想到这些,朱瞻墉郁闷了。
前世是个老实人,穿越成朱瞻墉,还是个老实人?
绝对不可以!
一定要潇洒走一回,哪怕背上孽子的骂名也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