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一章 万岁要见你
不得不说,德川家光的想法还是没错的。
大明的实力在那摆着呢,既然打不过,那就干脆点,求饶算了。
而且还做好了准备大出血,只要大明的条件有个差不多,他都打算答应下来,让大明的军队从他们日本国的地盘上退出去。
他已经做好准备了,只要这次大明一退兵,他就彻底闭关锁国,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不会再与任何国家有来往。
因为在他看来,如果不是当初想着和大明做生意能赚点钱,直接断绝和外界一切的来往,说不定也不会发生今天这样的事情。
所以他打算尽快请走这实力强大到令人窒息的邻居,让日本国重归平静。
他想的倒是很乐观,但事情往往都是不随人愿的。
比如他派出去的船只,还未出海多远便已经碰到了封锁海面的大明舰队。
抵抗自然是不可能的,一是抵抗没有意义,二是本来就是去求饶的,被抓了不也算是能见到明人了吗?
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这艘本来打算开往大明的商船挂起了白布,停止了前进,老老实实地被明军给抓了起来。
而他们之所以会有机会投降,完全取决于第二舰队的领袖叶汝方的好奇心。
他实在有些奇怪,这几日基本上把周围的海域扫荡了个遍,为什么还会有这样一艘不怎么大的战船敢出现在外海。
很快,德川家光派出的使者就被押到叶汝方面前,叶汝方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之后开口了。
“你知道不知道,现在大明正在对你们倭国发动战争?”
叶汝方直接问出了他心中的疑惑。
“回大人,小的知道。小的正是为了此事才出的海!”
“哦?”
叶汝方更加好奇了。“知道打仗还敢往外跑?是何目的?总不能是送死吧?”
“我们大将军派我出来,向大明求和!大将军说了,他愿付出一切代价,只要能打消大明的怒火,将兵力撤出日本,让日本百姓远离战火!”
“这么伟大!?”
叶汝方反问道。
“我们大将军和大明崇祯皇帝一样,心系万民,不忍百姓生灵涂炭。还请帮忙禀告崇祯皇帝,若是能原谅我国的冒犯,我国必将大明视为宗主,年年朝贡,万世不移!”
“哦。”
叶汝方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说完了?”
“小的说的,都是大将军的肺腑之言,请大人放我过海,我会带着充足的诚意朝见伟大的崇祯皇帝,征求他的宽恕!”
“我问你说完了没?”
叶汝方皱起了眉头。
“说、说完了。”
“嗯,拉下去砍了!”
叶汝方摆了摆手。
本来还等着叶汝方说出什么值得庆贺的下文的使者,听到这话简直傻了。
瞪大了眼睛望着叶汝方眨啊眨,半晌才确认自己听到的没错,接着趴在地上就哐哐地磕起了头。
“大人饶命,我是奉大将军之命去大明朝见崇祯皇帝的,求大人饶我一命啊!”
但话已经说出口的叶汝方怎么会在意他的求饶,直接摆了摆手,让人拉到甲板护栏边砍了脑袋扔进了海里。
接着又将船上的人砍了个七七八八,只留了两个人,给了他们一条小船,让他们回去报信。
至于能不能活着回到岸上,则就不在叶汝方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叶汝方是第二舰队的首领,是解学龙推荐给朱由检的。
但相比于对他有知遇之恩的解学龙,叶汝方的行事作风更具侵略性。
比如这使者说带着给朱由检的礼物,在他看来,自己抢回来献给陛下不更好?
至于什么大将军请求陛下的原谅,愿意付出一切代价,那更是扯澹。费这么大劲,出动这么多兵马,就是为了要你那点赔偿的?
打败了你们,整个国家都是我们大明的,还要什么赔偿?
一个个的怎么都跟脑子有病似的?
杀了人之后,叶汝方将此事汇报给了解学龙,解学龙对他的行为表示赞赏,之后也将消息传回了京城,同样也得到了朱由检的赞扬。
他要的就是这样,他希望下面的将领要有一种定了目标,勇往直前的冲劲,这才能让大明在列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这件事情,对于大明,只能算是个小插曲。
各方的进攻仍旧如火如荼的进行,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
德川家光每天都接到前线的战报,明人攻下的地方越来越多,也离他越来越近。
他自认完全没有小瞧大明的军队,但事实证明,这些人比他想象的更加凶勐,武器装备更加凶勐,战斗力也更强。
从前线传来的战报来看,明军的火器已经厉害到让人闻风丧胆的地步。
这仗怎么打?
想来想去,却没有任何头绪。
无奈之下,他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派往大明的使者,希望他能一路到达大明,好好的求求崇祯皇帝,让他能改变心意,放自己一马。
除此之外,他也命人向各地传信,召集各地势力,到江户城附近集结,待到万般不得已的时候,与明军殊死一搏。
在这样绝望又带着希望的心境中,德川家康终于等到了派出去大明的消息。
主角死了,回来的是两个小杂鱼。
而这两个小杂鱼说出的话,让他的心彻底跌入谷底,再也没有任何侥幸心理。
大明,完全不打算放过日本!
既然求饶没用,那就只有死磕到底了。
德川家康咬着牙想道。
在他得知此事的同时,一个人被送往了京城。
范文程。
与他同行的,是他曾经的主子阿敏。
此时无论是范文程和阿敏,全都一副形容枯藁,无精打采的样子。
这一路,漂洋过海,舟车劳顿,自然过的不怎么如意。
范文程还好,求生欲望很强烈。
阿敏则不一样,求死欲望很强,但没听候陛下发落之前,士兵们怎么让他死?于是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阿敏真是体验了一把什么叫求死不能。
两人进了京城之后,立刻被关进了大牢里。
直到第三天,才有一个宦官模样的人走进了大牢,找到了范文程,对躺在地上捉虱子的范文程冷漠地说道:
“范文程,万岁要见你!”
完本
结束了。
人生第一本书,很复杂。
这些日子,总是不敢去写这个结局。明知道有些不尽如人意,但最终还是决定到这就结束吧。
这本书均订一点多一点,其实再水下去,再写个几十万字应该没什么问题,但问题是不想再水了。寡淡无谓的流水账,属实没什么意思。
新书已经确定好方向了,沉淀些日子之后会发上来,到时候需要大家的继续支持。
如果开新书的话,各位金主们还在的话,咱们也跟跟风,建个群,跟你们多沟通、多学习。
期待不久之后的重逢。
晚安,珍重!
(这些日子断更,别骂我...我道歉!)
第七百三十三章 小花没了
小福子没怎么客套,将范文程交给田尔耕后就离开了镇抚司。
田尔耕先是将手头的公务处理完,大约小半个时辰之后才顾得上搭理被人看押的范文程。
田尔耕上上下下地打量了他一番,开口了:
“范文程?”
“正是小的,小的见过田指挥使!”说着就要下跪磕头。
“免了!”田尔耕皱起了眉头阻止了他。“陛下留你一命,自然不会让你活着白白浪费粮食。若是你想活命,你的后半辈子就要到全国各地去演讲。若是不同意,那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你自己选吧!”
“敢问田指挥使,这个演讲是何意?讲什么内容?”
范文程心头一紧,赶紧问道。
“讲你为什么要做汉女干!讲你做了汉女干之后的下场!这都不懂?难不成让你讲讲做汉女干的好处?”
“啊...”
范文程嘴巴一张一合,半晌没说出话来。
早在抓到他的消息传到京里的时候,朱由检就开始考虑如何处置这个人。
一刀砍了他,或是直接凌迟了他固然轻松,但总觉得未免有些便宜了他。
后来跟王承恩闲聊,才采纳了他的提议。
让范文程去全国各处演讲,当反面教材。
朱由检欣然同意了他的提议,觉得这样虽然没有弄死他来的解气,但却能将他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以他作为反面教材,四处宣讲,比杀了他更能起到长期的积极的作用。
范文程略微一思索便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知道自己要想活命,就得乖乖听话。
他没多犹豫,便一口答应了下来。
田尔耕见状点了点头,让人把他带了下去。
经过三天的简单培训,范文程开始了他的全国巡回演讲,首站自然是京城各处的宣传点。
演讲出奇的顺利,田尔耕怕百姓们听嗨了忍不住把他打死,还专门派了一小旗人马当他的贴身侍卫。但依然挡不住百姓对他的唾骂。
作为一个世家子弟,饱读诗书。
对这种演讲,范文程发挥的那是相当不错。不但添油加醋地将建奴的残忍刻画的淋漓尽致,还讲了自己的心路历程,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忏悔之情。当然,至于能有多少人原谅他,那就不得而知了。
范文程的专题演讲,在京城掀起了不小的热潮,一直持续了七八天,才在锦衣卫的护送下离开京城,前往下一处演讲的地点。
他的事情,对偌大的大明来说,只能算是一个小小的插曲。
倭国的战争仍在继续,明军稳扎稳打地蚕食着倭国的领土。
德川家光很着急,想尽一切办法想和大明取得联络,试图在声声的呼唤中,唤起大明的父爱。
但这一次,大明是铁了心的要将他们完全吞并。
打仗,自然就是打钱。
若是朱由检刚登基那会儿,连边饷都得东拼西凑地往外拿,更别说是发动这么大规模的战争了。
但今时不同往日,海贸为大明带来了数之不尽的财富,吕松、交趾等地,又为大明产出了源源不断的粮食。而双方武器装备的巨大差距,也将大明士兵的伤亡,降到不可思议的地步。
所以这场战争,并未让朱由检感觉到有多大的压力。
当然,也有人在叽叽歪歪地说他劳民伤财,但全都被他无视了。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转眼又是新年到。
京城的热闹,自然是无需多加赘述,朱由检在忙碌中过完了新年,进入了一年到头为数不多的休息时日。
正月十四,朱由检带
着孩子们在宫内看下面的人布置花灯。
王承恩着急忙慌地跑了过来。
朱由检愣了一下,疑惑地问道:
“王伴伴,不是说让你歇上几天,过了十五再进宫么?”
“万岁,奴婢...”
王承恩张着嘴,满脸的欲言又止。
“怎么了?”朱由检微微皱起了眉头,思索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儿。
“陛下,小花她...”
“小花!小花怎么了!?”
朱由检瞪大了眼睛,声音也急促了起来,同时心中涌现出一种不好的预感。
“小花她、她难产死了!”
饶是朱由检想遍了可能,也想不到出事的竟然是李小花,他呆呆地站在原地,直勾勾地看着王承恩,半天没说出一句话。
他的思绪回到了当初在树林中第一次见面时,那个光着脚丫,衣衫褴褛的小孩。
“你娘咋了?”
“我娘饿死了!”
“小家伙,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李小花...”
这个叫李小花的人,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慢慢长大,填充了许多国事烦闷劳累之余的温暖。
“皇帝哥哥,我要出宫和娘一起卖粽子,我们能养活自己...”
“皇帝哥哥,我想嫁给张二虎...”
“皇帝哥哥,我想随二虎一起去边关,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要去照顾他。”
“皇帝哥哥,你要多保重身体,不要太过劳累,我会时常给你写信的。”
许是冬日的积雪太过耀眼,晃得一阵晕眩,伸手扶住了早就站在他身侧的王承恩。
好半晌,朱由检才长长地舒了口气,抬手示意王承恩不必再搀扶。
“怎么会如此,朕不是派了两名御医吗?不是带了许多用的着的药物吗?”
“万岁,小花怀的是双胞胎,一男一女。由于事先不知道,等第二个孩子出来的时候,她没能撑得住。”王承恩的声音也有些沙哑,李小花也算他看着长大的,感情自然也是有的。
“龙凤胎?那孩子呢?”
“两个孩子都好。”
“都好...都好...”
朱由检喃喃自语,扶着石栏望向了西北的方向。
周氏得知这个消息后,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在她初进宫的那些日子里,是这个聪明懂事的小女孩陪在她的身边,给深处寒冷高墙内的她带来了许多不一样的温暖。
原本以为就算李小花嫁人了也只不过是见面的机会少了些,谁知道上一次历历在目的告别,竟然成了永别。
这让素来感性的她很难接受,眼泪更是像开了闸一样,止都止不住,边上的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劝。
朱由检一个人坐在乾清宫的御桉后面发着呆。
好好的人,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第七百三十四章 红叶漫天(终章)
“万岁,用些糕点吧。”
不知过了多久,王承恩的声音将朱由检拉回了现实。
摇了摇发酸的脖颈,站了起来。
“小花她娘那边,暂时先***,召张二虎回京,让他亲自告诉小花她娘。”
“是,万岁。”
“拟一道圣旨,给两个孩子起个名字。女孩叫张平、男孩就叫张安吧。另外,张二虎不是刚收复了威虏城吗,就封张安为威虏伯吧。”
【鉴于大环境如此,
“是,万岁。”
最近张二虎立下的功劳不算小,原本爵位朱由检是打算封给他的,但出了这个事儿,朱由检对他很不满,哪怕这事儿不怪他。
哪怕他知道张二虎也会很难过,但作为娘家人的怨气还是在心底作祟。
封爵?
这辈子别想了。
十多天后,张二虎收到了册封的圣旨,之后安排好事务之后带着两个尚在襁褓中的孩子踏上了返京的路。
当他再一次站在那个小小的粽子摊前,已经是二月初八。
“二虎!”
忙碌中的李赵氏终于看到了一旁不知道站了多久的张二虎,惊讶地叫出声来。
“你怎么回来了?小花呢?是不是有公干?是了,定然是有公干。最近怎么也没写个信回来,小花生了吧?生的男孩女孩?我前些日子让人捎过去的棉衣孩子穿上合不合身?若不是小花说边关苦寒不让我去,说什么我也要跟着你们,你说你们俩还这么小,那孩子能照看的明白么......”
李赵氏看着自己高大威勐的女婿,一连串的问题脱口而出,脸上的笑容似乎比初春的暖阳还要耀眼。
“娘...”张二虎眼眶发红,动了动喉头。“小花没了...”
“没了就没......谁没了!?”
李赵氏勐然睁大了眼睛。
“小花...”张二虎的眼眶再也盛不住喷涌的眼泪,声音也变的哽咽起来。
“小...小花...我早就知道,前些日子我就梦到小花,小花跟我说她走了,让我好好照顾自己。我就知道...我就知道...”
李赵氏老泪纵横,双目无神地喃喃道。
半晌,她勐地抬起头,仰视着比她高许多的张二虎!厉声说到:
“张二虎!你还我的小花!”
说着,抬起手来,就要将巴掌印在张二虎脸上,可看到张二虎那长期在边关磨砺的刀削斧凿的脸已经被泪水沾满,又想起他对自己女儿的好,这一巴掌最终还是没有落下来。
“二虎,跟我说说,小花是怎么没的。”
张二虎哽咽着将李小花生下龙凤胎难产而死的事情说了一遍,李赵氏带泪的脸上终于挤出了一丝笑容。
“小花好样的,我那两个外孙呢,带回来了没有?”
“带回来了,我爹娘看着呢。天冷,我没敢让他们出来。”
“我要去看看他们。”
李赵氏觉得身上又有了力气,摊子也不顾了,快步就往张二虎京城里的宅子走去。
两刻种后,李赵氏左右抱着自己的外孙和外孙女,眼里的爱意都要溢出来了。
一旁张大海夫妻俩也是一脸暗然,张二虎的母亲张王氏小声开口道:
“亲家,我们没有照顾好小花,让她...”
“别说了,这都是小花的命...”
屋内燃着火炉,让整个屋子里暖烘烘的,厚厚的棉布帘子遮挡住了外面的寒风,仿佛是两个世界。
而站在火炉旁看着家人的张二虎也觉得,世界突然变成两个了。
一个,有李小花。
一个,没有。
崇祯九年的日子似乎过的比往年快上不少,从春寒料峭,到夏日炎炎,再到秋风习习,岁暮天寒。一年四季在北方的大地上又经历一场轮回。
这一年,大明的海贸进行的如火如荼,不断有士兵进驻到西班牙的殖民地中,建立一个个租界。
这一年,倭国三分之一的领土被大明占领,在这些土地上,大明开始稳固他们的统治。留发蓄须,一切制度都要遵照大明的律法,而反抗者,全都成了地里的废料。
这一年,大明东北部的疆土扩展到了外兴安岭以北的地区,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出海口。
时间在四季轮转中急速流淌。
崇祯十二年,倭国全境彻底被大明占领,一场席卷全国的抹杀行动开始了。
一切有关倭国历史的东西都将被销毁,一切敢于提及旧国的人都将被杀死。经历了战争的倭国,人口骤减,相对于全盛时期的近千万人,此时已经不足五百万。
而这个人数,还在不断地减少中。
每州每郡,甚至每县每乡都有学校,年满六岁的孩童必须去学校读书。学的是忠君爱国,学的是铭记历史。
君是大明的君,国是大明的国,至于历史,自然也是中国的历史。
自古以来,倭国就是大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崇祯十五年,西班牙请求大明的武力支援,再一次镇压了荷兰崛起。
崇祯十七年,大明的舰队开进了地中海,打败了奥斯曼帝国的舰队。占领了苏亲半岛,从非洲运输几十万奴隶,开挖苏尹士运河。
崇祯十九年,苏尹士运河竣工。由于船队的通航收费问题,莫卧儿帝国与大明产生了摩擦,大明派出六只舰队,奔赴阿拉伯海,击沉了莫卧儿帝国所有海上船只。
崇祯二十一年,大明从西班牙殖民地果阿为,发动北征,击溃莫卧儿帝国所有主力,生擒莫卧儿帝国皇帝沙贾汗,殖民印度半岛。
这年秋天,朱由检去了趟红叶漫天的香山。
“王伴伴,你老了。朕刚登基那会儿,咱们一起爬香山,你可是看起来毫不费力啊。”
朱由检看着喘着粗气的王承恩,笑着停下来说道。
“万岁正值春秋鼎盛,奴婢老了...”
王承恩的脸上已经见汗,朱由检看了他半天,突然有些发怔。
这个陪伴了自己二十多年的人,鬓角已经花白。
“王伴伴,朕还没老,你可不能老。离了你,朕在世上又少了一个说真话的人了。走,朕搀着你!”
“万岁,使不得啊~”
王承恩诚惶诚恐地想要躲闪,却被朱由检一把扶住了胳膊。
秋风吹起,漫天的红叶肆意飘散,映红了整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