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火箭
“我们的火药比英国佬的康格里夫火箭所使用的火药质量要好,威力更是大得多。相同装药的火箭,肯定是我们的火箭威力更大。”萨特双手举起一根32磅的轻型火箭向梁耀介绍道。
“另外根据您的要求,我们也对火箭的重心进行了调整,为火箭尾部涉及了全新的尾翼,以使火箭的飞行姿态更加稳定。
你现在所看到的不同重量的火箭成品,都是我们在进行了无数次试验后,采纳的最优方案。
我们的火箭在射程和精度上,都要比英国佬的康格里夫火箭更胜一筹。
以我手中的32磅火箭为例,同等重量的康格里夫火箭最大射程为3.5公里至4.5公里之间,我们改良后的火箭最大射程可超过6公里,精度也比康格里夫火箭稍好。”
梁耀仔细端详着萨特手里的这根32磅火箭,这根火箭的箭身长度在1米左右,直径大约在10厘米左右,火箭前端拧着一个爆破弹头。弹头可以根据螺纹逆时针方向拧下更换为同等规格的燃烧弹头。火箭的后端则装了一根4.8米长,带尾翼的平衡杆。
火箭的整体制造工艺较为精良,至少比梁耀见过的英军自用的康格里夫火箭精良。
“造价上也比英国佬的康格里夫火箭更胜一筹吧?”梁耀说道。
“一分钱一分货嘛。”萨特嘿嘿一笑。
“口说无凭,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梁耀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些自制的火箭实射效果,以评估火箭的实战性能,再考虑要不要成立专门的火箭部队。
萨特也明白梁耀虽然有很多奇思妙想,但素来非常重视武器的实战效果,而非纸面数据。他将萨克拉门托兵工厂制造的火箭夸出花来,也不如直接把这些火箭拉到射击场地试射一番。
早已有所准备的萨特带梁耀到了试射场地,三辆状如管风琴的推车被推了出来,这些推车是32磅以下轻型火箭所使用的发射车架。
兵工厂的工人们紧张而熟练地进行着最后的检查,确保一切万无一失。发射装置被仔细调试,萨特带着梁耀退到安安全区域。
试射前的整个场地都显得十分安静,只能听到飒飒的风声在耳边回荡。
“发射!”
萨特一声令下,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那根高高竖立的火箭上。随着一阵火箭点火发出的尖锐呼啸声,火箭底部喷出炽热的火焰,浓烟滚滚而起,火箭如离弦之箭般冲向天空。
火箭在空中飞速上升,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尾焰在半空中拖曳出一条长长的白烟。众人屏息凝神,目光追随着火箭逐渐远去的身影,着火箭的落点。
伴随着大部分火箭都落到了预定的区域,溅起阵阵烟尘,负责试射的工人忍不住发出兴奋的欢呼声。
只有梁耀对于火箭试射的结果不甚满意,这样的精度也就只能打打大批排着线列阵型的步兵,以及一些固定的大型堡垒工事,无法做到比较精确的打击。
梁耀也清楚这是这个时代的技术能够做到的极限,萨特也没有夸大其词,萨克拉门托兵工厂所改进的火箭,在精度上确实要比梁耀在八里桥附近看到的康格里夫火箭要强一些,散步更小一些。
浓烟慢慢散去,试射场恢复了平静,但空气中仍旧残留着火药燃烧后的气息。火箭发射架旁,地面被火焰灼烧后留下焦黑的痕迹。
“怎么样?我们的火箭要比英国佬的强吧?”萨特揉了揉被硝烟辣出眼泪的眼睛,咳嗽着说道。
“还不错,只是这精度还差点意思。”梁耀说道,“把300磅的重型火箭也拉出来放几发,让我听个响。”
“好,不过要等等,300磅的重型火箭没有专门的发射车,只能现
场搭建发射架。”萨特点点头,对一旁的兵工厂工人交代了一番。
工人们开始准备重型火箭的发射事宜。不多时,技术娴熟的工人们便将一支重达300磅的重型火箭被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安装在特制的发射架上。
火箭箭头的铸铁外壳在阳光下发出闪闪寒光,露出冷峻阴森的金属光泽。
“发射!”
一切准备停当后,萨特下达了发射命令。
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火箭底部喷出炽热的红黄色火焰,浓烟迅速在地面上弥漫开来,发射架也被震的几乎要散架。
数秒后,火箭重重地摔回地面,炸出一团巨大的火球,炽热的火焰和浓烟冲天而起。爆炸的冲击波以雷霆之势席卷四周,火焰和浓烟瞬间覆盖了周围几十米的范围,一阵热浪扑面而来,金属碎片四处飞溅。
重型的火箭的威力是轻型火箭难以企及的,在这次试射中,梁耀甚至感觉到了脚底下的地面发出轻微震颤。
“过瘾,过瘾呐。”梁耀拍手称快道。
虽然这个时代火箭的精度不能和大炮相提并论,但火箭对敌方军队士气的打击效果却要更强。这个时代的炮兵没办法拉着能发射300磅大炮在战场上来去自如,但300磅的火箭却可以。
“你打算买多少支火箭?”萨特以期盼的眼神看向梁耀。
“先组建一个火箭营看看效果。”梁耀背着手说道,“重心还是要放在炮兵建设上,萨克拉门托的两个预备役的炮团的新兵训练的如何了?”
萨特一直负责编练萨克拉门托地区的民兵,和其他地区不同,萨克拉门托地区训练的民兵除了步兵外,还有炮兵。加利福尼亚军事学院的炮兵科训练场地也设置在萨克拉门托。
“预备役炮团的新兵都是接受过基础教育的年轻后生,他们学东西很快,唯一欠缺的就是实战经验。”萨特说道,“只是实战经验,我没办法教他们。”
萨姆特堡战役让北方政坛的局势逐渐明朗,发生在去年的约翰·布朗起义事件再度登上各大报纸的头版。
经此一事,北方自上而下形成了武力镇压南方叛乱,挽救联邦的呼声。
这一声音俨然已经成为了北方的政治正确,北方政坛内部最后一丝通过和平对话解决分歧的声音至此被彻底压制了下去。
再没有任何一名北方政客敢在如此汹汹民意面前发出与南方进行和平谈判对话的建议。
39314279。。
...
免费阅读
第六百四十七章:战争动员
作为在实力上最为强劲,最具优势的一方。
北方人从上大小除了对战争抱有极高的热情之外,还抱有十分乐观的情绪。
北方人无不认为只要北方进行战争动员,他们不仅会取得胜利,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胜利。
北方的人口是南方的两倍有余,是西部的四倍,北方的工业产值是南方的7倍,是西部的3倍有余。
此外北方还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制造业上也十分强势。无论是从人力角度,经济角度,抑或是其他方面的角度上考量,北方都能够轻易地在这场内战中取胜。
《芝加哥论坛报》预计这场内战将在两个月内结束。
《纽约时报》甚至向他们的忠实读者保证,北方当局将在一个月内解决这场危机,因为仅靠纽约州一州的实力就能将南方或者西部中的任何一方给收拾了。
就连相对比较保守的《华盛顿邮报》也给出了危机将于独立日之前(7月4日之前)结束的预测。
只有《纽约晚邮报》等拥有西部资本持股的少数报社发布了不合时宜的言论,表示北方各界过于高估了联邦军队的实力,低估了南方人和西部人保卫家园的决心,并认为一旦爆发战争这将是一场持久战,而非一场速战速决的战争。战争持续的时间不是以月计,而将会是以年来计算。
只是很快,《纽约晚邮报》等部分拥有西部以及南部资本持股的报社便被联邦政府当局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被封禁,不得不无限期停刊。
部分共和党的政客,包括现政府的核心共和党成员也对战争的走向和结果进行了预测。
共和党的二号人物西沃德,国务卿西沃德就认为,战争将在90天内结束。
因为根据1795年通过的兵役法,也就是现行的兵役法律规定,为不影响民众正常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秩序,所征集的非常备部队最大服役期限不得超过90天。
90天内结束战争对于联邦政府而言无疑是最为理想的情况,共和党内的多数人也抱有和西沃德一样的想法。
林肯也在公众场合向民众承诺他将尽力在三个月内解决这场合众国自成立以来的最大内部危机。
但和西沃德等人不同的是,林肯在了解完联邦军的现状后,他并不乐观,反而忧心忡忡。
南方和西部继承了前联邦常备军的大部分精锐,军官素质也都比现在的联邦军高。在军队质量和军官素质都不如南方和西部的情况下想要速胜显然是不可能的。
林肯私下里也曾多次提醒对战争过于乐观的西沃德等人,南军和西军都是正规的现代军队,军队中的士兵或许性格上有所差异,但能力上却没有质的差别。那些一个北军士兵和打十个南军士兵或者十个西军士兵的言论就是无稽之谈。
1861年3月下旬,林肯正式发布《告各州书》:由于南方九州于西部三州非法自行组建联合体,阻碍了联邦法律的施行,常规的司法程序与对话方式也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恳请各自由州准备志愿派遣征募并派遣民兵来镇压上述非法的联合体,以确保正义的联邦法律能够在上述地区得以顺利施行。
《告各州书》的发布,意味着北方这台战争机器正式开启。
发布完这一公告,林肯的心情是极为复杂沉重的,他清楚他能够开启北方这台战争机器,但却没办法决定何时停止这台巨大的战争机器。
他坚信北方能够在这场战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但却无法预知要付出多大代价才能够赢得这场内战,更不知道美利坚是否能够承担起战争的代价。
《告各州书》的发布很快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经济低迷的北方自由州自上而下对战争都有着极高的热情。
支持联邦,支持总统的呼声如同山呼海啸般涌来,几乎所有的北方大城市都开展了声援联邦的大型集会活动。
在纽约,费城,波士顿,在芝加哥,匹兹堡等北方城市,成千上万的市民在街道上汇成一股股人流,宣誓对联邦效忠,愿意用自己的生命,财产以及名誉捍卫自己的家园,捍卫合众国的统一与完整。
当然,在一些中间地带的州在收到《告各州书》的态度和北方州万全不同。
密苏里州州长克雷伯恩·杰克逊以这场战争围边宪法精神,损害了各州民权和自由权为由,拒绝为联邦提供任何军队以及武器。
肯塔基州州长比利亚·马戈芬也发布公开声明表示肯塔基州绝不会派出一兵一卒,一枪一弹去镇压南方的同胞和兄弟。同时私下致电林肯,虽然肯塔基州不会出兵协助联邦镇压南方,但愿意如果联邦军队出兵西部,肯塔基州则愿意提供有限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告各州书》在马里兰州遭到了抵制,这是华盛顿以北地区唯一抵制征兵的州,马里兰州人谴责征兵镇压南方是不合法,不被宪法承认,不讲人情的恶毒行为。
此时林肯内阁正在为征募多少军队而争论不休,显然,以当前的局势想要解决这场内部危机仅仅依靠现有的两三万常备军是远远不够的。联邦必须大规模对各州进行征兵,这也是林肯发布《告自由州书》进行战争动员的目的。
所有内阁成员都赞成大规模征兵,至于征多少兵,大家则意见不一。
国务卿西沃德认为需要招募40万人才能够在南方和西部完成动员之前迅速结束战争,财政部长切斯给出的数字是10万人,司法部长贝茨给出的数字是25万,出乎意料的是战争部长斯科特给出的数字则是75000人。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斯科特当然希望参与平叛的兵力越多越好。
问题是条件不允许,斯科特在布坎南总统时期就是战争部长,他很清楚现阶段联邦政府的后勤部门最多能够为一支多大规模的军队保持后勤供应。75000人是斯科特精心计算之后给出的结果。
林肯思虑再三,最终还是采纳了斯科特的建议,林肯的观点和斯科特一致,他也认为从军费,后勤,武器,交通以及新兵训练等方面考量,联邦政府都并未做好万全的准备。短期内盲目扩军是不理智的行为。的
再者,上南方州以及其部分地区,比如肯塔基州,密苏里州,西弗吉尼亚地区对北方的态度仍旧十分暧昧,一下子征募太多的军队,会让这些地区认为联邦是铁了心的要进攻南方,从而使他们的态度发生根本性转变。林肯希望以最小的代价争取到这些中间地带。
第六百四十八章:发债
正当北方的联邦政府发布《告各州书》,正式进行战争动员之际,西部美洲共和国的首脑们就发布国债一事召开内阁会议。
“目前我们的财政状况良好,我认为没有发债的必要。1500万美元的国债,光是利息就是一笔天文数字。”美洲共和国首任关税总署署长科温率先发言道。
科温在菲尔莫尔总统时期担任过联邦政府的财长,比之联邦政府财政部的连年亏空,新生的美洲共和国财政宽裕的不是一星半点,尤其是从联邦政府手里收回关税权之后。
科温认为以共和国目前良好的财政状况,没有必要大肆举债。
1500万美元,按照北边联邦政府的标准,1500万美元可是能够武装一支人数高达150万的大军。
“1500万美元不是一个小数目,可是西海岸三州整整两年的财政收入呢。”罗宾逊沉吟片刻之后起身发言道。
“第二次美墨战争的军费都没有这个数,虽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但眼下联邦政府的注意力都在南边无意对我们用兵。如果东西之间无战事,借这么一大笔钱岂不是白白浪费了?正如科温署长所言,1500万美元的国债,光是利息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那是华府方面还没看到我们发布的土地法案。”副总统弗里蒙特说道。
“我们发布的土地法案授地范围可是包括了爱达荷,蒙大拿,怀俄明,北达科他,南达科他,内布拉斯加,堪萨斯,俄克拉玛领地。林肯在看到我们颁布的土地法案后,恨我们要甚于南方的联盟国。
未雨绸缪总是没错的,等到战端开启之时再举债可就太迟了。我赞成发债。”
“话虽如此,但以我对联邦政府境况的了解,联邦政府没有财力,也没有能力同时对我们和南方的联盟国进行作战。”科温皱眉道,“万一,我是说万一,万一东西之间没有战事,这笔钱该怎么处置?”
“东西之间若无战事那再好不过。”梁耀端起桌上的茶盏,泯了一口茶水润了润有些干涩的喉咙开口缓缓说道。
“中部地区乃是苍莽之地,密西西比河泛滥成灾。开发边疆地区不是给移民分了地就能撒手不管,高枕无忧的。兴修水利,铺设铁路公路,安置移民等事宜,每一项都是要花大钱的。”
“开发边疆地区乃是国策,既是如此,我赞成发债。”听了梁耀的一席话,科温不再有异议。科温很清楚掌控中部边疆地区有多重要。
“总统,我有话说。”财政部长邓文禹忧心忡忡地站了起来,建议道,“是否降低发债额度?这是我国首次发债,假如这1500万美元的债发不出去,届时我国将颜面扫地。”
“如果连这区区1500万美元的债都发不出去,我想不是我国的民众对我们没信心,而是诸位对新政府没信心。”梁耀环视众人,皮笑肉不笑地说道。
此次发债,梁耀不仅仅是为了筹集军费,开发中部的边疆地区,更是想借此机会将整个西部,尤其是西部的高层精英绑上美洲共和国这辆战车。
内阁会议三回后,总统秘书蔡司手里捏着一封刚刚送达的电报递到梁耀手中:“总统阁下,休斯顿发来的电报。”
“休斯顿发来的电报?贝尔他们发来的?”梁耀揉了揉太阳穴问道。
“不是,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人发来的。”蔡司回答道,“英法西三国不日将对墨西哥宣战,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三世将亲征墨西哥讨债。”
“墨西哥真是有福啊,三个列强伺候他一个北美洲小国。”梁耀闻言笑道,“这北美洲是越来越热闹了啊。”
“是否致电霍克,让他的墨西哥旅暂缓开往北普拉特,留在墨西哥边境警戒?”蔡司请示道。
“不必,眼下北普拉特才是用兵之地。”梁耀思虑片刻之后说道,“英法西三国不是一条心,英国人和西班牙人出兵墨西哥是为了讨债,拿破仑三世亲征墨西哥可不仅仅是为了讨债那么简单,他法兰西缺这三瓜两枣么?”
“您的意思是,法军要直接占领墨西哥?”蔡司说道,“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借此机会出兵墨西哥?”
“这时候为了墨西哥的一点点土地迁怒于英法划不来。”梁耀摇了摇头说道,“法国和墨西哥隔着一个大西洋,法军就算打下了墨西哥,也难以长期占领墨西哥,而且英国也不会坐视法国吃独食。倒不如卖他拿破仑三世一个人情。”
拿破仑三世打的什么算盘梁耀清楚,无非是想借此机会占领墨西哥,继而染指美洲地区。只是拿破仑三世的胃口太大了,想吃下整个墨西哥,还是以直接占领的方式囫囵吃下墨西哥,把一步好好的好棋走成了臭棋。
“明天就是金山海军学院剪彩的日子,您是否亲自前往海军学院剪彩?”蔡司问道。
“海军学院开学是大事,备专列,我亲自走一遭。”梁耀说道。
1861年3月底,在林肯发布《告各州书》后,北方各州的青壮年纷纷响应报名入伍。
不到3天的时间,75000个征兵名额就报满了,没能成功报名入伍的青壮年不免捶胸顿足,感叹着错过了报国,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只能悻悻离去。
林肯在第一时间电令这支75000人的大军进驻华盛顿,在过去的两周时间里,林肯都是在紧张不安的情绪中度过的。
虽然纽约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民兵控制了马里兰州,但是马里兰州的蓄奴分子仍旧乘着夜色破坏华盛顿连接北方的铁路以及电报路线。弗吉尼亚的蓄奴主义者更是频繁越界袭击华盛顿的军事哨所挑衅。
这些天林肯最经常做的事情就是在有些破败的白宫内来回踱步,不时向波托马克河方向望去,希望能够看到运兵船出现在波托马克河上。
华盛顿每天都流传着新组建的纽约第七军团,罗德岛军团,马萨诸塞州第六军团即将抵达华盛顿的消息。
但这些消息一到晚上总是被证明是谣言,不要说一个军团了,波托马克河上连一个北军的士兵的人影都看不到。
现在不仅仅是华盛顿的民众不相信传说中的第六军团,第七军官,以及罗德岛军团不日将抵达华盛顿,就连华府的老爷们都有些动摇了。
少数意志不坚定的议员甚至收拾了金银细软,乘着夜色逃往北方去了。
直到4月3日这天,一支衣衫不整,乘坐着五花八门的民船,看上去非常狼狈的北军士兵终于出现在了华盛顿。
这支军队的到来这才让林肯松了一口气。
“总统阁下,纽约第七军团司令本杰明·巴特勒向您报道!”
第七军团司令本杰明·巴特勒风尘仆仆地来到白宫向林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