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4章 还省了钱粮养活
这话问的,张谨言、王均、赵君君都不由自主地缩了缩脖子,心虚地低下头,怕被赶走。
只有赵朝宗乐呵呵道:“是啊。”一面对李卓航眨巴大眼睛,神情特纯真,仿佛问“王爷不欢迎我们?”
李卓航瞅了他半晌,轻笑道:“你们几个可是昊国年轻一辈的翘楚,就不怕本王将你们一锅给端了?”
赵朝宗哈哈笑道:“王爷说笑呢。”
王均忙也道:“江南王心胸磊落,绝不会过河拆桥……”他想说,上次哥哥被扣押,别人都担心,唯有他不怕,断定江南王和月皇不会伤害哥哥,后来果然如此。
结果,被李卓航打断了。
李卓航道:“本王会!”
王均:“……”
李卓航道:“怎么,怕了?”
王均笑道:“怕什么。若王爷真将晚辈扣押了,晚辈就给王妃做儿子,还有人疼了呢。”
江玉真也不禁莞尔。
众人见王妃笑,也都笑了。
气氛轻松下来。
李卓航冷哼一声,道:“给王妃做儿子,你父母能舍得?”说到这,忽然想起他父母不在了,又改口道:“就是你祖父祖母也不舍得,还不把本王活剐了!”
王均笑眯眯道:“祖父肯定舍得,省了钱粮养活,从此再不用费心费神,赚多了呢。”
众人轰然大笑起来。
李卓航不由嘴抽抽——
这小子,忒会说了!
江玉真也暗赞:“好个机灵孩子。真招人疼。”她便打圆场道:“既然两国结盟,招待使臣也是应该的。住在行宫也好,外面乱的很,别出事了咱们还担责任。”
李菡瑶道:“娘跟女儿想到一块去了。”
江玉真瞪了她一眼,道:“好生安排。”
李菡瑶道:“是。”
李卓航也没再多话。
女儿从不会冲动行事,应该另有深意,当然,肯定也有对王壑的一份私情在里面,所以他神情冷冷的,将一群人赶了出去,毫无做主人的热情。
这已经让王壑感激不尽了。
张谨言等人也松了口气。
唯有甄氏满脸满心的不高兴,却再也不敢说话了。刚才李卓航身上的冷意,她清楚地感受到了。她很不解:不是不赞同联姻吗?为何不想法子搅和了呢?
李天华原跟李卓航住在一起,得知甄氏要来,李卓航早命人另安排了一个院子给他母子。
那院子叫做清荷院。
母子两个出了正院,往清荷院去。
李天华埋怨道:“娘,之前你怎么那样说梁大人?大伯父和大伯母都没说话呢。”
甄氏深知儿子有些天真,也害怕他会遭到李菡瑶厌弃,宁可他不参与这些事,闻言左右瞧了瞧,周围一片宁静,唯有草丛中传来唧唧虫鸣,这才小声道:“你大伯父不愿意联姻的,我这是替他们出头做恶人。”
李天华不信道:“是大伯父要你说的?”
甄氏不敢撒谎,忙道:“那倒没有……”
李天华急道:“大伯父既没说,娘为何自作主张?”
甄氏压低声音道:“你懂什么!你大伯父是那乱嚷嚷的人吗?他做事,从来都是不落人把柄的。有些事,不能等他交代了才做,得主动。月皇看重你,封你为王爷,咱们母子得了这大的好处,要是一点担当没有,怎么对得起你大伯父和你月皇姐姐?反正娘是乡下村妇,没见识,脸皮厚,说话不经脑子,昊帝还能杀了我不成?”
李天华忽想起一事,心乱了。
他想起他爹李卓然死的事。
李卓然通敌、出卖李家,被三叔李卓尔和三婶白小霞拿住了,当时,他跪下苦求三叔三婶放过爹,或者暂时饶恕,等大伯父和瑶姐姐来了再处置。
白小霞却下令射杀李卓然。
因为不想让大伯父操心。
这就是担当!
李天华后来也曾想过,若当时三婶留他爹性命,等大伯父和瑶姐姐来处置,他爹就能逃过一死吗?
他觉得,不能。
大伯父虽和气,却从不优柔寡断。
月皇更是杀伐果决的很。
他们只怕早暗示三婶——也许是明示,趁着他爹通敌之事暴露,名正言顺地杀了爹。
所以,三婶当时若卖他人情,固然会得他感激,但三婶在大伯父和月皇心中,恐怕会留下不堪大用的印象,三婶肯定是想到这点,才死活不肯通融。
这次,大伯父开始也不愿跟昊国联姻,只因为月皇坚持,他想阻挠却找不到借口,眼睁睁看着两国签订了议和书和定亲文书,现在只能另想法子破坏。
所以,母亲便成了第二个白小霞。
想到这,李天华像发现什么了不得的秘密似的,紧张得心砰砰跳,低声道:“母亲也想学三婶,替大伯父大伯母分忧?可是月皇是想联姻的呀!”
甄氏忙道:“娘以后不管了。今天不是赶上了么。王妃脸皮薄,明明不喜昊帝,却一句重话也说不出,只冷着脸不睬他,顶什么用?娘这才多了一嘴。”
她一副替江玉真分忧的口气。
李天华这才松了口气,又怕她再多嘴,进一步分析给她听,“大伯父反对联姻也不是秘密,为何没阻止月皇?因为月皇一向有主见,大伯父又心疼她,不会做让她不高兴的事。大伯父既然都妥协了,娘有什么资格管?回头月皇知道了,可不会给娘留情面。还是别管了吧。”
甄氏眼神闪了下,道:“放心,娘再不多嘴了。”
李天华这才彻底放了心。
这种事还是少掺和。
随即又想,他既然知道了,要不要去告诉月皇呢?
说了,对不起大伯父大伯母。
不说,对不起月皇姐姐。
可怜的少年,纠结死了。
而甄氏却开始喋喋不休地教导起儿子来,“……你姐姐既封你为王,你就该拿出王爷的威风来,帮她把手底下的人管好,这可是咱们李家打下来的江山,不能让外人哄了去。你姐姐到底是个姑娘家,有些事她不方便,你是她弟弟,要帮着她,你大伯父和大伯母看了也欢喜……”
李天华听得十分怪异,又说不上来哪里不顺耳,只得顺着心意道:“娘,你想多了,姐姐可厉害了,什么事都难不倒她,那些人也都服她……”
甄氏嘀咕道:“再厉害也是要嫁人的。”
第1065章 注定一路披荆斩棘
李天华没听清,问:“娘说什么?”
甄氏忙笑道:“娘是说,你姐姐忙,你要多替她分担些事,不然白对你好了。还要孝顺你大伯父大伯母。你想想,李家这么些子侄,哪个有你体面?这都是你大伯父看重你。你要格外争气、孝顺他才是。明儿早些起来,去给你大伯母请安,刚才人多,你都没跟她说上话呢。”
李天华一听这话,忙点头。
若没有姐姐和大伯父,他也没有今天,孝顺大伯父大伯母、帮助姐姐那是应该的。
甄氏见他听进去了,暗自高兴。
另一边,李卓航夫妻也在说联姻。
江玉真到达时已经梳洗一遍了,也换了衣裳,眼下只简单洗漱了一下,穿着中衣,和李卓航靠在卧室外间的罗汉床上,摇着鹅毛扇一边纳凉一边说话。
江玉真问:“跟昊国联姻的事,没了转圜了?”
李卓航道:“已签了定亲文书,暂时是没的转圜了。”
江玉真便叹气道:“无尘怎么样?”
李卓航道:“他还好,每日都忙着处理政务,瞧不出伤心的样子,也不见怨怼和嫉妒。”
江玉真道:“这孩子一向纯良。”
李卓航点头道:“是。瑶儿若嫁他,我必放心;王壑这人……家世人品才学比无尘只有更好的,然我却不大放心,总觉得看不透他,可是瑶儿却认准了他。”
江玉真听了更加担心。
李卓航一向维护妻子,差不多的事都不让妻子操心,为何这件事却告诉她了呢?还剖析了其中的隐患,一点没隐瞒。因为这件事不比其他事,牵涉到女儿的情感归宿,有些话,他不便说,江玉真是做母亲的,便没有这顾忌了;再者,母亲对女儿家的心事也比他更了解。
只是他见不得妻子操心,一见她秀眉展不开的样子,便心疼了,反过来又安慰她:“你也别太焦心,横竖成亲还有五年呢。五年工夫,多少变数?若没有变数呢也好,说明昊帝是个可托付之人,咱们也放心了。”
江玉真道:“也只能这样了,可是我这心里还不踏实。我想起来,老太太在世的时候,曾替瑶儿上翠微寺批命,智通方丈说她是天命女皇。我听说眼下方丈大师正在这里,想明天去拜望他,再问问他瑶儿的吉凶。”
李卓航沉吟了一下,道:“也好。”
他不信命,坚信我命由我不由天,然智通大师对李菡瑶的批命,却颠覆了他这想法。但这并非说,从此他就依赖批命了;他依然觉得,我命由我不由天,女儿的命数,是她自己挣来的,而不是批出来的。
但这不妨碍他找方丈问吉凶。
商议已定,夫妻二人才歇下。
李菡瑶不知爹娘为自己的亲事发愁,带着王壑等人出来,把张谨言和赵朝宗等人交给胡清风安排,又对王壑道:“你还住东小院,均哥儿跟你住。”
王壑点点头,没说话。
李菡瑶也只飞快地瞄了他一眼就转开目光,彷佛当他跟张谨言等人没两样,又笑对其他人道:“诸位请安歇吧。有事就找胡大人,或者告诉听琴也是一样。——二表哥,你在这也算半个主人,要尽地主之谊。”
胡清风和听琴道:“微臣(婢子)听候吩咐。”
江如波也保证帮她待客。
张谨言等人都谢月皇费心。
李菡瑶又对赵君君道:“赵姑娘,你跟朕一起住可好?就在后面院子,进出极方便的。”
赵君君大喜,勐点头道:“跟月皇住。”
李菡瑶便拉着她的手,转身走了。
王壑交代了张谨言几句,也带着王均自去歇息,竟一点都不留恋。——不能住一起,还可以思念嘛。住得那么近,一个前院,一个后院,思念也变得轻松了,若给思念插上一双翅膀,一跃就飞去后院了。
这是王壑的想法。
李菡瑶也是一样。
王壑此番住进来,跟之前截然不同,之前是被李卓航掳来的,是被挟持的;眼下是以新女婿的身份住进来的,定了亲,一切都不同了,彼此的心更贴近了,哪怕一句话未说,只对了一个眼神,也胜过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这种感觉,真真妙不可言。
故而,两人虽各自回房,却好似仍然在一起,对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在眼前,把一颗心填得满满的,丝毫没有相思成灾的难受,只有甜蜜的期盼。——谁知明早起来会不会有美丽的惊喜在等着自己呢?即便没有,起床后便能见到心爱的人,本身就是件美好的事。
前院,王均左一声“哥”,右一声“哥”,喋喋不休,说着这些日子霞照城内各种新闻,和各方人物的反应,王壑浅笑静听,似乎对弟弟格外耐心。
后院,赵君君左一声“月皇”,右一声“月皇”,叽叽喳喳,询问李菡瑶女子参政的事,又兴奋又期待,彷佛她也投靠到了月皇麾下,李菡瑶一心二用,一面回应她,一面还能空出心思来想王壑,竟两不耽误。
这情形,一直持续到躺下。
因为满心满眼都是对方,原以为会睡不着,结果因为心情好,迅速沉睡,一夜好眠。
次日一早,李菡瑶便去给父母请安。
昨晚,她都没能跟娘说亲密话儿呢。
江玉真正在招待客人,是智通方丈。
智通方丈一见了江玉真,眼中闪过一道异色,很快垂眸,彷佛非礼勿视,双手合十道:“老衲见过王妃。”
江玉真急道:“方丈不必多礼。”
又虔诚地回了他一礼。
寒暄已毕,分宾主坐下,丫鬟上了茶点,江玉真便将目的和盘托出,“我担心瑶儿,还请方丈费心,再为她测算一卦,算算她这姻缘如何,吉凶如何。”
方丈顿了下,含煳道:“月皇既为天命女皇,注定要经历坎坷,一路披荆斩棘,其细微之处老衲也算不出,也不便多言,但王妃请放宽心,结果必定是好的。”
江玉真听了又喜又忧,追问:“这‘披荆斩棘’可有性命之忧,可有法子能化解一二?”
方丈面露为难之色。
这叫他怎么说呢?
第1066章 连和尚都不放过
李卓航忙以眼色阻止妻子,道:“我知你疼瑶儿,我也疼她,也舍不得她受苦,然你我终究不能陪伴她一世,与其小心翼翼地护着她,不如放手,让她自个变强;只有她自个变强了,才能确保她一世平安。所以我早早地把她带在身边,教她经商,也教她做人,为的就是今天。她现在所经历的一切,正是她变强的必经之路,她规避不了的,也是你我无法替她承受的,只能陪着她而已。”
方丈赞道:“王爷睿智。”
江玉真又岂不知这道理?
不过是关心则乱罢了。
她喃喃道:“那就……陪着她吧,不论前程如何,横竖我们一家人都在一起。”
死活都在一起。
李卓航静默了。
“爹,娘!”
李菡瑶人未到,声先至。
李卓航和江玉真同时抬眼看向门口。
睡饱的李菡瑶灵动娇艳、精神焕发,就跟清晨的花朵般鲜活亮眼,她脚步急促,带着无与伦比的气势,一阵风似的卷进来,明黄龙袍翩翩翻飞。
江玉真眼里浮现笑意,问:“怎么有空来?”
她以为女儿很忙的,毕竟国祚初建,大事小事无数;再者,皇帝都要上早朝跟群臣议事。
李菡瑶笑道:“来接娘啊。——女儿安排了接风宴,请了许多客,给母亲接风洗尘。大家听说母亲来了,都想拜见呢。咱们先去吃早饭,再换衣裳。”
她上前,伸手便扶起江玉真。
又对方丈道:“方丈也一起来。”
智通方丈推辞道:“老衲方外人……”
不等他说完,李菡瑶便嘴快地打断他,笑吟吟道:“回头朕还有事要拜托方丈呢。”
智通忙问:“什么事?”
李菡瑶道:“先去吃饭,边走边说。——爹爹,走!”不由分说的,把三人都卷出去了。
去到吃饭的偏厅,先安排方丈和父母坐下,又体贴地对方丈道:“方丈请宽心,全是素斋——我爹娘这阵子都吃素,桌上即便有荤菜也都是假的,形似荤菜而已。”
智通方丈道:“阿弥陀佛。多谢月皇体贴。”
李菡瑶在母亲身边坐下,歪着头看着老和尚,笑道:“你们佛门中人,平常宣扬佛法,是为了普度众生吧?”
智通方丈道:“正是。”
李菡瑶眼神闪了闪,又道:“在哪里都一样宣扬佛法,方丈何不留在霞照呢?纵不能久留,也该待一阵子。”
智通方丈想了想,道:“老衲遵旨。”
李菡瑶见他一口答应,很满意,继续道:“方丈宣扬佛法的时候,也不能一味地只谈佛……”
智通方丈一脸懵逼——
不谈佛,谈什么?
李菡瑶正色道:“百姓生病了,去佛前祈求菩萨保佑,方丈该劝他们去医馆,莫要执迷不悟耽搁了病情,菩萨哪里能管得了这些事呢?若百姓有烦忧不得解,方丈开解他们的同时,还要劝他们送孩子去书院读书。读书可以开智,也可明理。智慧开了,便能学得一技之长,生活便有了着落,便不容易生烦忧;能明事理,便可化解烦忧。若百姓有冤屈,方丈宽慰他们的同时,要劝他们上官府告状……”
智通方丈一双老眼越瞪越大。
李菡瑶还在滔滔不绝,“……朕已经扩建医馆、书院,也加强了朝廷吏治配合方丈……”
老和尚不顾礼数了,强行打断她道:“月皇,老衲乃方外之人,并非月皇的臣子……”
李菡瑶不赞同地看着他,道:“方丈不是要普度众生吗?光靠宣扬佛法可不能普度众生。百姓生了病,难道吃一把香灰就真的能好?百姓的烦忧,多从衣食住行而起,有些是因贫穷,有些是因贪念,有些是因不懂法……无论因为什么,读书都可以让他明事理、开智慧,对他们只有好处。不然,好多百姓连香油都吃不起,在佛祖前点再多的长明灯有何用?还不如拿回家炒菜吃呢。那有冤屈的就更不用说了,必须依靠官府替他伸冤。当然,这事单靠方丈也不行,官府必须为民作主,这便是朕的责任了……”
智通方丈:“……”
月皇真是太狠了!
连和尚都不放过!
俗语说“挂羊头卖狗肉”,月皇这是想借他宣扬佛法的机会,劝百姓接受她的政令和教化。
这是要老衲还俗的节奏啊!
李卓航夫妻对视一眼,莫名都想笑。
瞧方丈那模样,怪可怜的。
他们若不知道就罢了,既在现场,便不能看着女儿欺负人,欺负的还是个老和尚。
李卓航咳嗽一声,道:“瑶儿,爹爹是教你要人尽其才,但你也不能连方丈都利用。方丈是方外人……”
李菡瑶不以为然道:“女儿又没让他还俗,不过是让他在宣扬佛法时,顺便把一些常识告诉百姓而已。什么都比不上百姓吃饱穿暖重要,只有那些混吃混喝的和尚才不顾百姓死活,一心只要骗信徒们的香油钱……”
智通方丈目光幽怨。
关键是他还不好拒绝,拒绝了就不是真心实意普度众生,是“混吃混喝骗香火的和尚”。
李卓航:“……”
就很同情方丈。
江玉真一腔烦忧早不知飞哪去了,微笑着,垂头优雅地吃菜,心里很轻松、很温馨。
一直以来,她女儿就有这种魔力:说话行事都带着蓬勃的朝气,活力四射;她的热情,总能感染和鼓舞身边人,令他们对生活充满自信和希望。
最终,智通方丈答应了李菡瑶。
不答应也不行啊。
主要是方丈说不过月皇。
李菡瑶还体贴地给智通派了一位帮手——王静辉,简而言之,就是智通方丈凭借德高望重的名声吸引百姓前来听佛法,王静辉见缝插针地宣讲官府的仁政。
智通方丈觉得此举甚合心意。
他终于不用挂羊头卖狗肉了。
至于月皇借他的名头行事,他表示可以接受,因为月皇也是为百姓着想,心意是好的。
李菡瑶便宣王静辉觐见。
饭后,王静辉来了。
智通方丈看着唇红齿白、双眼水润的俊俏小和尚,憋不住道:“这位施主,尘缘未尽……”
李菡瑶笑道:“所以,朕才命他跟着方丈,代方丈打理红尘俗事,方丈只管红尘之外的事便可。”
智通方丈:“……”
他竟无言以对。
王静辉得了这个差事,很慎重,在姐姐欧阳薇薇的帮助下,很快拟定一套计划,即刻实行。
不到下午,大街小巷都传遍一个消息:曾给月皇批命,在月皇两岁时就断言她乃天命女皇的黄山翠微寺方丈、德高望重的智通大师,要在天元寺讲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