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营救女孩
“小孩!”
“你说你叫韩非,你父母是何人呢?”
魏遫也想知道这孩童是不是真的韩非子。
“是的,我叫韩非!”
“因为我出生时父母就不在世了,是姐姐一手把我养大的,姐姐也没告诉过我父母名讳!”
韩非回复。
“哦…这样啊!”
“那我们先想办法救你姐姐吧!”
正好这时,魏遫见县公郭愈来了。
“郭愈拜见魏公,不知魏公召我来有何事呢?”
郭愈当然不知道魏遫身份了。
“你认识里面那郑乾吗?”
魏遫便问其。
“我当然认识了,
那可是我们这里的郑老爷呢!”
郭愈回应。
“老爷?”
“那郑乾也值得堂堂你一个县公叫姥爷?”
魏遫听着这称呼有些不舒服了。
“这……这?”
“统领这位魏公?”
郭愈把眼光转到了魏遫身边护卫统领魏咸身上。
“别废话了,魏公的身份岂是你能质疑的?”
“赶紧带我们进去,看看里面情况!”
魏咸大声对其说道。
“好,我这就带几位进去!”
郭愈被魏咸阵势吓到了,便开始带魏遫、范雎几人开始进入这涂母庙。
由于有县公郭愈在,所以这些看门的壮汉,也只得给了魏遫等人放行。
待魏遫等人进了庙中一看,
发现此时庙院内正摆着两副棺材。
其中一副棺材内正躺着一个十来岁的少年,此时棺的少年已经面如死灰,
明显已经死去多时了。
而另一棺椁中,则躺着一名长相十分清秀的少女,少女此时四肢皆被绑缚着,而嘴里还被塞着布,一脸痛苦难受的模样。
“姐姐、姐姐!”
“韩非来了!”
“姐姐!”
这时,韩非突然朝女子棺材所在跑了过去,一边跑,一边大哭了起来。
“你这小畜生,谁让你进来的!”
“给我走开……走开!”
这时一中年男子迅速走过来,要驱赶韩非。
“你是何人?”
“连一个几岁孩童也要欺负?”
范雎见状冲了过去,护住了韩非,随后对着中年男子质问。
“难道你不认识我郑乾吗?”
“郭县公,有人来这闹事,你不管管吗?”
郑乾一脸不悦的看着一旁郭愈。
“郑老爷,这几位并非是来闹事的,只是想进来看看、进来看看啊!”
郭愈马上解释。
“他们若不是来闹事的,会带这个小畜生来捣乱?”
“你赶紧给我把他们赶出去!”
“不然别怪我手下这些人不讲情面了!”
郑乾话音刚落,
随后一群身材的魁梧的汉子立刻把魏遫等人围了起来。
“好汉不吃眼前亏,
魏公,魏统领,我们先出去吧!”
郭愈被吓到了,赶紧想劝魏遫等人离开。
“出去干什么?”
“我魏闲今日就在这等着了,我看你们这群小小的匪徒能拿我们怎么样?”
“我告诉你,我魏闲今日来此,就是要救这小女孩的!”
“你若是不立刻放了她,别怪我连你舅舅李福也一道收拾了!”
魏遫有点忍不住了
“你居然如此狂妄?”
“你不知道我舅舅李福的身份吗?”
“我告诉你,我舅舅可是大魏功勋李悝之孙,如今李家的族长,可不是你这狂妄之徒可以随意侮辱的!”
“把这个狂妄之徒先给我拿下!”
郑乾开始命人向魏遫下手了。
魏咸和进来的四名护卫迅速保护在了魏遫周围。
待交锋了一个回合后,魏闲和其他四名护卫一起击退了,这群壮汉对魏遫的进犯。
“好啊!”
“没想到你们还真有点东西!”
“既然它们敢反抗,那就别留情了,给我拔剑往死里砍!”
郑乾见状不妙后,便想吩咐这些人杀人灭口了。
于是这群壮丁开始拔出腰间长剑,朝魏遫几人杀了过来。
“好,
你们居然还敢私藏武器,果然是一群贼心不该的东西!”
“魏咸,你们给我回击,让他们见识、见识你们的厉害!”
魏遫对魏咸这几名护卫,当然也是有信心的了。
魏咸几人也开始拔剑迎战,随后两方打成了一团。
毕竟郑乾手下这些壮丁人数太多,又是几番交战下来,魏咸几人应付的明显有些吃力了。
“哈哈哈!”
“如果你们这些人现在向我郑乾跪地磕头道歉,我或许会放过你们,不然一个都别想活着出去!”
郑乾这时有些洋洋得意了。
“郑老爷,我能出去吗?”
“您放我郭愈出去吧!”
“我一定保证不会向任何人提及您今日之事的!”
郭愈有些被吓到了。
“哼……!”
“今日这些人就是你郭愈带进来的,现在你居然想逃?”
“我告诉你,没门,你也别想出去了,就留在里面看看我是怎么对付这几个擅闯之人的吧!”
郑乾亲自过来拦住了郭愈。
“你……你可不能仗着你舅舅是郡公李福,你就这般为非作歹啊!”
“我……我可是这里的县公,你居然连我都敢冒犯?”
郭愈明显有些不满了。
“就因为你是县公,所以你更应该留在这里,见识一下敢得罪我郑乾,是什么下场!”
“不然,小心我连你一块也杀了!”
郑乾说着,从自己腰间拔出一匕首来,在郭愈面前比划了一番。
郭愈这时被吓得脸都黑了,站在原地也不敢再发一言了。
“你们这五十多个家丁,难道都是我郑乾白养的吗?”
“居然连五个人都对付不了?”
“我郑乾要你们有何用?”
郑乾见场中局势依然焦灼,便开始催促了。
这时这五十多个人,听到郑乾吩咐后,立刻开始对魏咸等护卫进行拼了。
随着一名护卫为了保护魏遫,终因抵抗不住这番壮丁如潮水般的进攻,首先倒在了地上。
其他三名侍卫,或多或少也出现了些许轻伤,场面上明显变成了魏遫等人的负偶顽抗。
“你看?”
“你们这些人是真没用,最后还不得死在我手上?”
“我告诉们,下辈子一定不要多管闲事,不然你们下场跟如今会是一样的!”
“听到没?”
郑乾这时表现的很是喜悦。
“你这恶霸!”
“你想怎么样?”
范雎出来与其争辩了。
“我不想怎么样?”
“我就想取尔等性命!”
郑乾表现的似乎很是嚣张。
285.尴尬的审案
正在这时,突然从外面冲进来了一群护卫,把这郑乾等人也围在了其中。
“魏公,臣等护驾来迟,还请魏公恕罪!”
原来是魏遫这次随行的护卫们全部赶到了。
因为祭祀完岳山后,魏遫想轻装简行来少室山拜祭一番,只带了随身几人,
所以并未带这些人前来。
而当魏遫遇到威胁后,这些人收到消息,于是就立刻赶过来了。
“你……你们是谁?”
“为何要闯这涂母庙?”
郑乾一下子被这阵势吓到了。
“我们不是谁,我们都是魏公的护卫,你们敢对魏公不敬,就别怪我们不客气!”
魏咸见帮手来了,也有底气了。
“还废话什么?”
“把这些匪徒全部拿下!”
范雎提醒一句。
郑乾手下这些人想反抗,
但是哪里是这些宫卫对手呢,
瞬间没几回合,
一群壮汉全部被按在了地上。
“它……它们是……是宫卫!”
“魏……魏公您……您莫非是陛下派来的使者……?”
郭愈似乎发现到了不对劲。
“魏公就是魏公,你废话什么?”
“你郭愈作为这里县公,居然纵容歹徒作恶,你可知罪?”
范雎便过来指责这郭愈了。
“郭愈知罪……郭愈知罪!”
这郭愈一下子吓得直接伏在了地上。
“你就是韩非的姐姐吗?”
魏遫这时亲自走过去,先替棺中少女拿掉了口中所塞的布条,询问一句。
这少女也被刚才阵势吓到了,一下子没缓过神,并没有回答魏遫的话。
“它是你的弟弟,是吗?”
于是魏遫又指着韩非问这少女。
“是……她是我亲生弟弟!”
这时少女才缓过来。
“那你怎么称呼呢?”
魏遫又问。
“我……我叫韩嫣,嫣然一笑的嫣!”
少女回应。
“韩嫣……韩嫣,好名字!”
“我听说你们是曾经韩国昭侯的后人?”
魏遫想确认其身份。
“是的,我曾祖韩昭侯,祖父公子安是昭侯庶长子,父亲叫韩不礼!”
韩嫣回应。
“原来你们是一代明君昭侯的后人啊!”
“可是你们为什么会流落至此呢?”
魏遫想知道原因。
“还不是因为当年魏国灭了我们韩国,才导致我父母不得已只能隐居在这附近!”
“没想到几年前发生了一场瘟疫,导致我父母双双病死,
只留下我与韩非相依为命了!”
韩嫣似乎对魏国很有怨气。
“原来这样啊!”
“那你想怎么处置这些恶霸呢?”
魏遫这时也已经让人为这韩嫣解下了手脚上的绳子,让其走出了棺材。
“怎么处置它们?”
“这些人都是为祸一方的恶霸,它儿子这么年轻就夭折了,也是它自己造孽的!”
“我觉得这种人最好把它抓去交给这里的县公处置!”
“多谢这位先生的相救之恩!”
韩嫣说完,过来感谢魏遫。
“不必多礼了!”
“这位就是你们这里县公郭愈!”
“郭愈,你过来!”
“韩嫣姑娘让你处置这群恶霸呢!”
魏遫提醒一旁还在发愣的县公郭愈。
“这……这些人犯了欺压乡里,草菅人命的重罪,按大魏刑律,理应把贼首郑乾处死,其余人流放作刑徒!”
“但是毕竟此事滋事甚大,我还需要上报郡公,由其定夺方才合适!”
郭愈这时立刻说道。
“上报郡公?”
“你明知道郡公李福是它的舅舅,还要上报李福处理,这未免有些推卸责任了吧?”
魏遫质问这郭愈。
“按大魏刑律,作案超过十人者,必须要上报当地郡公,由郡公来决断,更何况这些匪徒已近百人,我这个县公当然是无法对其定罪的了!”
“还望使者恕罪!”
郭愈解释。
“有这样的事吗?”
魏遫把眼光转到了一旁范雎身上。
“回魏公的!”
“大魏刑律确实有这一条!”
范雎回应。
“好!”
“那我们就去新郑找李福吧!”
魏遫说道。
毕竟这岳山一代属于中原郡管辖,而中原郡治正在西都新郑。
到了第二天一大早,
新郑城中的郡衙内,
瞬间热闹了起来。
因为有近百名匪徒,突然间全部被押到了郡衙之内,开始受审了。
“台下可是恶霸郑乾和一众帮凶?”
郡公李福亲自作为主审官,开始对这些人审问了起来。
而旁边则是坐着在此监督的范雎,这群匪徒对面站着证人韩嫣、韩非以及县公郭愈。
“舅舅!”
“我不是恶霸、我不是恶霸啊!”
“我是被人冤枉的、被人冤枉的啊!”
郑乾这时突然开始装委屈了。
“我没有你这样的外甥!”
“你被人冤枉?”
“你这样的人居然还有脸喊冤?”
李福立刻质问。
“舅舅、舅舅!”
“你可不能帮助外人冤枉我郑乾啊!”
“你可是我亲舅舅啊!”
郑乾又开始攀亲了。
“来人,给我把这胡言乱语的的人掌嘴、掌嘴!”
李福当然知道这件事非同小可,那还敢徇私枉法呢。
于是马上有两名衙卫走过来,直接抽的这郑乾满血是血迹,才停了下来。
“郑乾,你知罪没?”
这时李福继续询问。
明显李福表情是很难堪的,但是见一旁皇帝派来的亲信范雎盯着自己,李福哪敢松懈呢。
“我冤枉啊、我冤枉啊!”
郑乾还在喊冤。
“这位姑娘,你说你是证人,那你就说说这郑乾是如何作恶的吧!”
李福把眼光转到了郭嫣身上。
“这个郑乾不仅在我们岳山一代为非作歹,残害乡里,而且还强占了我们岳山附近百姓不少田地,都是因为它有个舅舅是大官!”
“要不是得到魏公帮助,就连我恐怕也要被其所害,给它那因为自己造孽太多而死去的孩子陪葬了!”
郭嫣如实说着。
“看来这郑乾果然是个无恶不作的匪徒啊!”
“郭愈,你身为岳山县公,为何不早日把此事上报过来呢?”
李福开始质问郭愈了。
“这……是下臣失职,没有及时上报郑乾的罪过,求郡公治罪于我郭愈!”
郭愈一脸愧疚之色。
“范公,您怎么看此事呢?”
李福开始询问一旁范雎了。
“既然魏公让郡公您来处理此事,我范雎不过就来当一看客的,我能有什么意见呢?”
毕竟范雎在此目的,就是想看这李福是否能秉公执法。
286.秦相来郑
两天后,新郑王宫。
“范卿,匪徒案件处理的如何了呢?”
魏遫突然想起了那恶霸郑乾,便询问正在陪同自己处理国事的范雎。
“回陛下的!”
“案件已经审理完毕!”
“郭愈由于犯有渎职之罪,已经被罢为平民!”
“而那郑乾等一众匪徒,已被扣押在大牢,准备作进一步处置!”
范雎介绍。
“郭愈虽然渎职,
还不至于免官!”
“郑乾乃首祸,理应处死!”
“至于郑乾的一众党羽,就让它们发配从军去吧!”
“至于李福,其有荫庇之罪,但是毕竟它是李悝后人,这次审案还算公正,你去告诉它,
这次寡人就给它一次机会,
如果下次再有发生此事,
那就要依法治罪了!”
魏遫说着。
“好的,臣一会就去帮陛下您处置此事!”
范雎回应。
“对了,那韩嫣和韩非姐弟现在情况如何?”
魏遫想起来韩非。
“它们已经回到自己住处去了!”
“不过它们很感激魏公您的救命之恩!”
范雎介绍着。
“那你哪天抽个时间再去一趟它们家吧!”
“就说,寡人觉得韩非聪慧异常,想培养其成才,如果韩嫣愿意,可以一同到来,到时候寡人自有安排!”
魏遫其实心里已经想让韩非与李牧一起做公子无忌的伴读。
“好、范雎明日就为陛下去办!”
“一定为陛下您请来韩嫣姐弟!”
范雎受命。
“唉,就是不知道现在秦国战事进行的如何呢?”
魏遫已经半个月没收到前线战事消息了。
秦国咸阳。
“君上,你想好了,真要与魏军决一死战吗?”
秦国新相赢芾询问秦王。
秦王当初想罢四贵,由于华阳君芈戎由于战败被俘,所以早已经失势,当时秦王听范雎的罢免了魏冉,幽禁了泾阳君赢芾和高陵君赢悝,彻底消灭了四贵。
但是因为后来范雎逃魏,使得秦国后悔不已,深感身边无人可用,
于是秦王立刻召回了泾阳君赢芾和高陵君赢悝,更是把国相之位交给了赢芾。
“现在已经到这个时候,连雍城都失守了,若还不与魏军决战,难道坐以待毙吗?”
秦王也是刚收到雍城被白起突袭占领的消息。
“可是我们要是与魏军交战,乃是以弱战强,胜算实在太过渺茫啊!”
“所以君上您还不如固守咸阳城,然后派人去向魏国讲和,只有这样才是现在唯一的办法啊!”
赢芾似乎不赞成秦王意见。
“向魏国讲和?”
“这个时候去讲和魏国能答应吗?”
秦王一脸质疑之色。
“我们还有四十多万大军,这就是我们讲和的本钱,我不相信那魏王能对我们秦国这支大军视而无睹!”
“所以,我愿意为君上您去一趟大梁,向魏王求和!”
赢芾自荐。
“那你觉得你能跟魏王谈到什么条件呢?”
秦王便问。
“如果魏国能退出我们咸阳,我们秦国可以以一百年前的秦魏边界来划分!”
“如果魏国不愿意,那我们就只能与它们死战到底了!”
“我相信这个条件,魏国一定会答应的!”
赢芾回应。
“好、那你就去大梁试一试吧!”
秦王同意了赢芾建议,毕竟这个时候自己已经没有其它更好办法了。
三日后,
新郑城。
“我是秦国来的使者,
我要见魏王、我要见你们魏王!”
“快给我开门、开门!”
赢芾这日也是到达了大梁城外,
但是因为守门士兵的阻拦,所以并没有入得城,便在城外大呼了起来。
“你不知道如今你们秦国与我们魏国正在交战吗?”
“我看你根本不是使者,而是秦国奸细吧?”
一守城将领这时回应。
“我乃秦相赢芾,怎么可能是奸细呢?”
“快开门,让我去见你们魏王吧!”
赢芾似乎很是着急。
“秦相?”
“你莫非就是那个秦王的胞弟赢芾?”
这时不远处又走来了一男子。
“你又是谁?”
赢芾便询问来人。
“我黄歇之名,莫非你没听过?”
原来来人是黄歇。
“黄歇?”
“名字挺熟悉的!”
“你们什么时候能放我们进城去见魏天子呢?”
赢芾急着想去见魏遫。
“既然秦相亲自来我们大梁了,按礼节来说,我们大魏理应款待秦相您!”
“但是由于最近这新郑城中不太平,所以这些将士们对所有来人,都会严格审查,耽误了贵相的时间,还望贵相恕罪!”
黄歇解释着。
“我算知道了,原来你们魏国居然如此的无礼,连它国使者来见,居然都这番推托!”
“就这样的魏国,也配一统天下吗?”
赢芾有些生气了。
“你这也太过狂言了?”
“既然你这般无礼,那就请你现在就离开我们新郑。”
黄歇丝毫不让步。
“好、那你们到底什么时候能给我引荐你们魏王呢?”
“如果你们魏王不见我,那就只能在这一直等下去了!”
“我相信这消息要是传遍天下,到时候其他诸侯恐怕也不会这么对你们魏国心悦诚服了吧?”
赢芾似乎下定决心要等着见魏遫了。
“别魏王、魏王的了!”
“我们国君早已经称皇帝,受天子之位了!”
黄歇提醒其。
“好,那我就在这等着了!”
赢芾说完,走到城门下,直接让人开始搭起了帐篷,准备在此居住了。
“你……你真是无赖之徒!”
黄歇对这赢芾此举,有些不满。
新郑王宫。
“启禀陛下,城门外有一人,自称是秦相,要来觐见您。”
一宦官来向魏遫报信了。
“它可真是秦国国相赢芾?”
魏遫想确认一下。
“是的,它确实是秦相赢芾!”
“而且听说那秦相现在,居然在城门外打起了帐篷!”
范雎回应。
“好……好!”
“那范卿你觉得我该见这秦相吗?”
魏遫把眼光转到了一旁范雎身上。
“按如今两国正处于交战之中,陛下您尽可不必见其!”
“但是毕竟如今秦国实力犹存,我们前线的将士们也没有捷报传来!”
“陛下您不如见一见这赢芾也无妨!”
“说不定还能在它口中得知,更多秦国机密消息呢!”
范雎建议。
287.秦王被弑
“你就是秦王之弟,如今秦相赢芾?”
魏遫见到赢芾后,便首先开口向其询问。
“是的!”
“秦相赢芾拜见魏天子!”
赢芾向魏遫行礼了。
“不必多礼了!”
“不知秦相来我新郑所为何事呢?”
魏遫心里当然已知道其来的目的了。
“看来魏天子也是一爽快之人,我不妨就直说了!”
“我来新郑,当然是为了我秦国之事了!”
“魏天子,您派兵侵犯我秦国日久,如今您的军队在前线已经人困马乏,
我们秦王出于魏赵友好的过往,不愿与贵国再交战,所以我们秦王才托我前来同贵国讲和!”
“不知道魏天子您愿意否呢?”
赢芾讲述着。
“你说我们魏国的军队人困马乏?”
“我看你们秦国军队已如强弩之末才是真的吧?”
“如果你们秦国想求和,那就必须让你们秦王带着秦国宗室大臣亲自前去我们魏国大梁,否则没有和谈的可能!”
魏遫说的很明确。
“魏天子,您这条件未免太过分了吧?”
“让我们秦国带着宗室大臣到大梁,你这不是要灭了我们秦国吗?”
赢芾直接说明了。
“这过不过份,
你们秦国可以自己掂量!”
“不然等到你们秦国国灭的那一天,恐怕寡人也保证不了,你们秦王和你们秦国宗室大臣的性命了!”
魏遫提醒。
“魏天子,您这是威胁我们秦国吗?”
赢芾似乎语气也很硬。
“是又如何?”
“是你来找寡人求和的,寡人也同你提出了寡人要求,你不同意尽可离开就是!”
魏遫根本就不想答应秦国求和。
“好,既然魏天子您如此过份,那我就只能回秦国去了!”
赢芾似乎也挺大火气一样。
“那你回去吧,寡人就不送了!”
寡人见其这个态度,也不想再给脸了。
一周后,秦国咸阳。
“启禀君上!”
“魏国拒绝了我们求和的要求!”
赢芾来到了秦王面前。
“魏国拒绝讲和,这也是在寡人预料之中,毕竟如今我秦国根本就没有讲和的余地!”
“寡人已经决定了,三日后,要出城与魏军决一死战!”
秦王似乎已经认命了。
“君上,您可不能亲自出城去迎战啊,您可是我们堂堂秦国的国君啊,您当保全自己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赢芾劝说。
“保全自己?”
“你让寡人现在像当年韩王一样逃走,导致民心涣散,
最后不仅亡了国,还背一身骂名吗?”
“如果寡人带领军队出去与魏军决一死战,尚有一丝存国的希望,如果不这样,马上粮食补给不够了,军队士气也是一日不如一日了,难道坐以待毙吗?”
秦王说道。
于是秦王集合全部大军,共计四十余万人,与魏军在渭泾之间进行了一场生死大战。
秦王自作中军主将,分部队为上、中、下三军,以自己中军迎战田单的后军,胡阳上军迎战蒙骜的前军,赢悝下军固守廉颇的中军。
结果赢悝的下军,首先被廉颇的军队突破,赢悝更是被廉颇所俘虏。
而秦王的中军遇到田单的后军固守,却迟迟无法突破,胡阳的上军也是一样,被蒙骜的铁桶阵防的攻势全无。
下军的溃败导致秦王的中军与胡阳的上军被分割开来,廉颇趁机迂回包抄胡阳的上军,
随后胡阳的上军被围,
最终全部死在了泾水之畔,
导致整个泾水都被秦军尸体所阻断了,尸臭更是随着泾水流到了整个关中。
“君上,为己今保命要紧、保命要紧啊!”
“我们赶紧撤吧!”
“撤吧!”
秦王见下军、上军相继被消灭,欲亲自上阵与田单拼命,但是立刻被赶来的赢芾阻拦了。
“撤哪去?”
“还能撤哪去呢?”
“如今连雍城都被白起占领了,我们哪还有后路撤退呢?”
秦王回应。
“白起虽然投奔了魏国,但是他毕竟也是我们赢氏宗亲,公子白之后啊!”
“我相信白起一定会顾念宗室之情,放君上您一马的!”
赢芾劝说着秦王。
“可是寡人之前对白起一直很是苛刻,就算逃到雍城,恐怕白起也不会放过寡人的!”
“与其这般,不如趁寡人还有这十几万大军,与魏军再进行一次死战,也总比逃走被侮辱来的痛快!”
秦王似乎不想逃了,准备脱下冠冕,换上盔甲坐上战车去亲自迎战。
“你……你这昏君!”
“对不住了!”
突然从不远处冲过来一将领,一剑就刺入了秦王心脏所在,随后秦王立即殒命。
“胡……胡阳!”
“你……你…你居然敢弑君?”
赢芾被这将领举动惊到了。
“这昏君留着做甚?”
“不是他昏庸无道,残害忠良,赶走舅父魏冉和武安君,甚至连太后也逼死了,还顾将士安危,又胡乱指挥作战!”
“不是这昏君,我们秦国会败成这样吗?”
“难道国相您不是一直有野心想当秦王吗?”
“如今这昏君死了,正是您坐上秦王的大好机会啊!”
胡阳不禁说道。
“可是我们秦国已经濒临亡国了,我赢芾作这亡国之君还有何用呢?”
赢芾有些不知所措了。
“你们还在这站着干什么?”
“还不为新王换上冠冕,我们立即撤退!”
胡阳指使一旁将领。
随后这些将领立刻把倒在地上那秦王的冠冕强行扯了下来,给赢芾穿戴上了。
随后,众将领与胡阳一道拥着赢芾到达了咸阳城外。
“如果还入这咸阳城,给人当笼中鸟一样抓吗?”
“我们直接绕过去,向西回雍城去!”
“如果魏军到时候攻雍城,我们还可以选择,退回到曾经我们赢氏发源之地西戎,或是南下蜀地!”
但是赢芾想入城,随后又被胡阳阻止了。
“可是这咸阳城就这样轻易让给魏国了吗?”
“那城中的子民和宗庙社稷那些怎么办?”
赢芾似乎还在犹豫。
“启禀君上和大庶长,魏军已经越过泾水距咸阳不足三里了,马上将要追击过来了!”
“请君上和大庶长尽快作决定吧!”
突然这时从前线跑回来了一满脸血迹的将领。
“听到没?”
“魏军已经追过来了,还等着干什么?”
“赶紧随我一道往西去吧!”
胡阳说着,亲自驾着战车,带着新任秦王赢芾,和数百名将士,绕过咸阳往雍城方向而去了。
288.雍城入魏
秦国雍城。
“让白起出来!”
“就说我们秦国换国君了,让它快点打开城门,迎接君上入城!”
“快去通知白起!”
“就说我们新君上愿意重新启用白起为武安君,掌秦国所有军队!”
“快去通报啊!”
“你们这些人还在这等什么呢?”
“你们难道都不是我们秦人了吗?”
“你们是聋了?”
“听不懂话了吗?”
一众秦国将领簇拥着赢芾来到了雍城东门外大喊着。
这时雍城城楼上依然还是由身着秦国军装的将士把守着,但是这些将士对前来的这些秦国将领和赢芾犹如陌生人一般,丝毫不搭理。
“你们这些人,难道都造反了?”
“造反了吗?”
胡阳这时亲自上前质问。
随后从城楼上突然射出了一支冷箭,
还好胡阳身手矫捷,躲避了开来,一看这放冷箭之人,正是魏丑夫。
“魏丑夫,你这阉人,居然也在城中?”
胡阳这时生气的对其质问。
“哼……!”
“怎么了?”
“你们现在还想进这雍城?”
“难道不知道现在这雍城已经姓魏了吗?”
魏丑夫冷笑着回应。
“雍城可都是我们老秦人的根基啊,
你们怎么能就这样就听从魏国了呢?”
“老秦人,你们难道都背叛我们秦国,背叛我们赢氏了吗?”
赢芾这时也出来大喊了。
“不是我们背叛你们赢氏,实在是你们赢氏对我们这些人压迫太深了!”
“想当初,我们老秦人帮你们赢氏打下秦国的根基,没想到你们使用卫鞅之法残害我们这些老秦人,更是把普通的秦国百姓当奴隶一样使唤和压迫!”
“现在大魏君主贤明,愿意解救我们这些老秦人,让我们过上安逸的日子!”
“所以,你们就别再来打扰我们这些,被你们迫害许久的老秦人了,你们赶紧离开、离开吧!”
一个秦国长老出来向赢芾等人喊话了。
“是啊!”
“你们还不赶紧离开,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这时一群雍城的长老们,也纷纷拔起弓箭来对准了赢芾等人。
胡阳见状,只得带着赢芾等人离开了雍城,往西南而去。
原来白起当然想攻打雍城,结果魏丑夫突然出现在了城外,然后说自己有办法入城去与雍城的长老们进行谈判,让雍城和平入魏。
魏丑夫服侍了秦太后十多年,与雍城的长老当然也有些私交了,
所以其入了城后,
找到了其中一个曾经与自己关系甚好的长老百里椒进行起了谈判。
“秦国灭亡已是注定的了,难道百里长老真的要为秦而殉国吗?”
魏丑夫当时便询问其。
“我祖上百里奚乃秦国忠臣,我百里氏也世代忠于秦国,不为秦国殉国,难道还苟且偷生吗?”
百里椒当然有些不想玷污祖先名声了。
“你自己可以为秦国殉国,可是您的家人、孩子,难道都愿意为秦而殉国吗?”
“您试想一下秦国自卫鞅变法以来,你们百里氏一族被秦国排斥成什么样了?”
“秦国不仅收了你们地,甚至把您的父亲可都处以了刑法啊,甚至连您的两个儿子也被逼着去服兵役,最终死在了战场,试问秦国怜悯过您吗?”
“不是当初您通过我魏丑夫向太后求情,恐怕您一家人早就饿死在这雍城了啊!”
魏丑夫说起以前过往。
“秦国虽然对我们无情,但是我们也不能抛弃自己国家啊!”
“如果我们抛弃了自己国家,那以后不就玷污了祖先的威名了吗?”
“我知道魏丑夫您对我百里家有大恩,但是这事我实在无法答应啊!”
百里椒想推托。
“您不过就是担忧你会坏了百里奚的威名,这事还不简单吗?”
“到时候秦地归魏后,
我向魏天子建言,
让魏天子在大梁城立一贤臣庙,让百里奚先生入贤臣庙,那样百里奚先生的名声就不止在于这秦地,而是会享誉天下了!”
“我相信以魏天子的仁德之心,你们百里氏一家在魏国,也会得到崇高礼遇的!”
魏丑夫劝说着。
“可是……!”
百里椒还是犹豫。
“难道您觉得您和您的家人殉国了,就真的会得到好的名声吗?”
“我告诉你,根本不可能!”
“如果您和您的家人殉国了,到时候,魏天子因为你们秦国不愿意归顺的原因,肯定不会让你们秦国的名臣将相流传千古,反而会让人深挖你们当初犯下的罪过,加以宣传!”
“想必到时候你们百里氏一家恐怕就是千古罪人了!”
“您安心投降魏国,保全一家,得到优待,难道比全家赴死,反而得到骂名来的好吗?”
“您自己掂量一下吧!”
魏丑夫提醒百里椒。
“那魏国能给我们什么优待呢?”
“不会像那些韩国宗室一样,最终落得平阳城破,灭族的下场吧?”
百里椒思虑了一番后,口风明显松了。
“当然不会了!”
“平阳韩氏宗族被灭,全是因为联合你们秦国作乱原因,而且我们魏天子也并没有责难其它韩氏宗族啊!”
“而且您看卫国宗室、宋国宗室、鲁国宗室,如今不是还依然安稳的享乐着吗?”
“而且你们百里一族乃名臣百里奚之后,也并非秦国宗室,又何须担忧这些呢?”
“如果您能出面劝说其它长老归顺我们魏国,你们曾经在这秦地的地位依旧,而且还能享有卫鞅变法之前的待遇,这难道还不够吗?”
“而且以我魏丑夫魏国宗室和魏天子亲近之人的身份,难道不值得你们相信吗?”
“这次魏天子派白起将军来平定秦国后方,你们难道不明白魏天子用意吗?”
“魏天子就是看在白起将军可是你们秦公子白之后的身份,知道白起将军不愿意伤害你们,不然我魏丑夫又何必来作这说客呢?”
魏丑夫当时说的口水都干了。
百里椒最终答应了魏丑夫的条件,然后去劝说了其他长老。
由于卫鞅变法以后,百姓比以前更穷了,曾经秦国的宗族们对秦国也早已经失望了。
秦国尤其是曾经中上阶层对变法这些年来,对自己利益损害更是怨声载道。
当得知魏国愿意恢复这些秦国长老们曾经的权利后,于是这些长老们纷纷答应了百里椒,最后雍城和周边方圆百里之地全部入了魏。
289.扫灭秦国
渭水陈仓。
“君上,前方就是陈仓了!”
“我们过了陈仓是继续沿渭水往西北,去往我们秦人的发源之地,还是南下蜀地呢?”
胡阳来请示赢芾了。
“陇西之地太过贫瘠,而且与戎狄相邻,太过危险,蜀地道路虽然艰辛,
但是富裕安全,当然是去往蜀地了!”
赢芾说道。
“好,那我们就渡过渭水,南下往蜀地去吧!”
胡阳吩咐随行的人员。
然而在赢芾等人刚准备在陈仓渡渭水时,突然一群魏军士兵出现在了渭水边。
“怎么?”
“堂堂的秦王不做了,泾阳君居然还想去蜀地称王?”
“我在这可是等了你们多日了!”
随后走来了一名熟悉的将军。
“武…武安君!”
“您怎么会在这里呢?”
胡阳一眼认出了眼前这人。
“你还记得我是武安君啊?”
“当初不是你怂恿秦王,
污蔑我和魏相,
我堂堂武安君白起怎会被逼投奔魏国呢?”
“今天你们一个也别想渡过这渭水了!”
白起说着,周围迅速围过来了无数魏国士兵。
“武安君,
您难道不念昔日之情,放我们一条生路吗?”
“您可也是赢氏宗亲公子白的后人啊,难道您真要对我们赶尽杀绝吗?”
赢芾亲自过来恳求白起放过自己。
“你还有脸以赢氏宗亲之名,让我白起放过你?”
“我问你,你兄长赢稷是否是你所弑?”
“你这等弑兄篡位之人,我白起若真放你入蜀地了,恐怕蜀地百姓从此就不得安宁了!”
“所以你想去蜀地称王的念头就断了吧!”
白起对这赢芾等人似乎很不屑。
“既然武安君您不答应我等去蜀地,那您能放我等去陇西秦故地吗?”
“如果能回到陇西,到时候我们稳定下来,我赢芾保证绝对不会亏待武安君您的!”
赢芾希望改变想法让白起放过自己等人。
“陇西你们也不必去了!”
“我白起已经在雍城秦公墓地,为泾阳君您找了一上佳的墓穴!”
“到时候泾阳君走了以后,我会安排人好好给你祭祀的!”
“来人,把这些人全部处理了!”
“如果这赢芾不反抗就给它留个全尸厚葬了,要是它反抗那就不必留情了!”
白起吩咐。
“白……起!”
“你这忘恩负义之辈,你以后也一定会不得好死的!”
“白起,你这个畜牲……畜牲!”
“啊……!”
“啊…!”
随着一阵惨叫,
赢芾连同随行数百人全部被斩杀在地。
白起便命人把赢芾尸体带回到了秦公墓地进行了安葬。
而这个时候秦军早已溃不成军,
咸阳也被魏军占领,秦国于是正式灭亡。
随后,魏遫封白起为征西大将军,继续进攻蜀地和其余未占领的秦地。
主持伐秦的魏冉、乐毅、廉颇、田单、蒙骜等人则纷纷返回到了大梁,开始与天同庆。
毕竟这个时候,魏国已经奠定了一统天下局面。
“陛下,如今天下一统局势已定,但是尚有东周、北赵、燕国、楚国残余犹存,我们是否要继续征讨呢?”
酒桌上,魏冉向魏遫询问。
“不急!”
“毕竟刚灭秦国,我们魏国人困马乏,让大家先暂且休息休息吧!”
“对了,由于这次灭秦,所以将士们都是立了大功的,所以寡人已经准备了一套封赏仪式,将在明日举行!”
魏遫知道平天下之事急不得,为今之计,最重要是安定这些功臣将相。
因为魏遫可不想像刘邦、朱元璋那样大肆诛杀功臣。
“那不知道陛下打算如何封赏功臣呢?”
魏冉也有些好奇。
“至于封赏之事,待这场庆功宴结束后,
魏相您便知了!”
魏遫神秘的说着。
“好、好!”
“那陛下我们喝酒、喝酒!”
魏冉也不急于问了。
一日后。
大梁城外一高台上,
这时一番封禅仪式正在举行着。
魏冉,伐秦居首功,封商君,食邑商於三百里之地。
苏秦,为魏谋得天下,不辞辛劳,数度出生入死,同样居首功,封洛君,享食邑三万户。
范雎,灭秦、伐赵皆居要功,赐蔡君,享食邑万户,赠美女百名。
乐毅,为魏征战多年,殚精力竭,任劳任怨,不辞艰辛,封襄陵君,享食邑三万户,入魏国功臣庙。
廉颇,灭齐、伐秦皆居要功,封杞君,靖东大将军,享食邑万户,入魏国功臣庙,世代为魏国镇守东方。
白起,灭秦居首功,封武安君,征西大将军,享食邑万户,入功臣庙,世代为魏国镇守西方。
蒙骜,为魏征战多年,战无不胜,封晋阳君,享食邑万户,入功臣庙,为魏镇守北方。
田单,平楚、伐秦皆居要功,火牛阵更是扬名天下,封长沙君,享食邑万户,世代为魏国世代镇守南方,入功臣庙。
蔺相如,平赵居大功,封邯郸君,享食邑万户。
李盾……!
封禅台上,一官员正在一一进行宣读着。
“虞信,你是皇帝身边亲信!”
“你应该知道吧?”
“为什么这些功城将相们都是封食邑,还都是乱七八糟的,而不是像当年周武王那样封立诸侯国呢?”
台下不远处一人,这时开始与旁边之人议论了。
“你不懂食邑意思吗?”
“食邑就是这些人只享有自己封地内户数的税赋,但是这些人不受它们管辖,依然属于大魏中央官吏管理!”
“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造成像当年周室那般诸侯林立,不听天子号令的局面了!”
虞信解释着。
“可是大魏不是奉行均田制和低税赋吗?”
“那到时候把这么多户数全部赏赐给有功的人了,那大魏自己不就穷了吗?”
这人又问。
“难道你不知道现在大魏收入主要靠的是什么吗?”
“现在我们大魏有东海郡的盐铁,陶邑、中原郡、颖川郡的税收就足以养活国家了!”
“要是只靠种植户百姓交税,那大魏就等着饿死了!”
“所以我们现在的大魏是以商业立国,农业为辅,到时候那些农民种的多余粮食将可以自行拿出来售卖,不需要经过郡县府,但是价格由大魏统一定价,所以均田制也不会再进行扩张了!”
虞信继续解释着。
290.四鼎消息
“我大魏自文侯受封立国,已有一百三十余年,到寡人已经是第五代了,能在五代之内奠定天下一统基础,也是很不容易的了!”
“希望寡人日后有什么过失之举,所以百姓都可以来进行监督,而我大魏推行的一向是言论自由之策,
但是同样也不允许任何造谣之类发生,如果有造谣一经证实,必将遭受重法治之!”
“还有,寡人准备设置御史大夫一职,受寡人亲自委派,专职处理我大魏各地子民不平之事,
希望我大魏从此能安定和平,百姓皆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
“至于均田制,
已经足够满足大魏治理田地的需求了,至于田地肥沃的彭城郡和江汉郡两地,寡人打算施行军垦制,这两郡由军人专职耕种,以供养日后军队俸禄,这样也能避免国库压力,杜绝因为战事加征赋税之举!”
“……!”
待封禅结束后,魏遫又亲自向百姓宣誓一系列政策了。
晚间时分,魏遫又召见了范雎、虞信俩人开始讨论其它事宜。
“陛下,如今大魏基本实现了一统,想要稳定天下,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
“尤其是楚地、秦地、吴地文字与我们魏国文字差别巨大!”
“各地车轴和道路大小也不统一,导致道路通行经常会受阻!”
“所以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也该要立刻开始施行了,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大魏更好的管控住天下!”
范雎建议。
“是的,是该实现书同文车同轨了,既然现在简化文字暂且还未完全拟订出来,那就暂时先在全天下通行我们魏国文字吧!”
“至于车轨,以后全部统一以大魏为标准,
进行施行!”
“而道路,
寡人已经命人修通了通畅的郑梁驰道,就以郑梁驰道为标准,先往咸阳、临淄进行延伸吧!”
“至于南北驰道就以邯郸为始,往南经大梁往阳翟、郢都方向延伸吧!”
“以后铜绿山的铜矿就可以经大江及汉水走水运,运往驰道所在,再经驰道快速运到阳翟等地了!”
“至于驰道一律按中间两道走来回快车马,两旁走推车之类,靠边走行人标准修建吧!”
魏遫示意。
“陛下,九鼎之中其余四鼎,臣已经在蔡叔写给当时成王的书信中找出端倪了!”
范雎突然提及。
“四鼎有消息了?”
“这是真的吗?”
魏遫一番惊喜之情表露。
毕竟自己虽然已经接近一统天下了,但是像征天下的真正九鼎却一直没有拥有。
“当年大禹制九鼎,传至殷商,但是在周灭商之时,却只得到了五座真的禹鼎,其余梁、荆、徐、兖四鼎由于周公的贪心,导致被当时蔡叔和管叔丢失了。”
范雎讲述着。
“原来那四鼎居然被蔡叔和管叔丢失了,那四鼎现在在何处呢?”
魏遫赶紧询问。
“听说梁鼎当年被管叔赠给了当时的姜齐太公,想贿赂其对抗周公!”
“依当时姜太公作为帝师,
在周室立国后,主动位居周公、召公、三监之后,回到封地,谨言慎行,明哲保身的举动。”
“恐怕其衡量一番后,一定会接受梁鼎,但是定然也不会轻易把此消息泄露出去,也不可能偏向任何王子,让人抓到自己把柄!”
“所以臣猜测,梁鼎自从管蔡之乱后就彻底消失踪迹来看,姜太公肯定会把梁鼎埋入自己的墓葬之中,只有这样姜太公才适合姜太公的秉性!”
范雎分析着。
“那依范卿之言,恐怕梁鼎现在在姜太公墓穴中了?”
“这姜太公吕望毕竟是流传这么多年的德高望重之人,寡人也不能轻易去动其墓穴啊!”
魏遫不禁说道。
“陛下您可以不动,但是不代表盗贼不会动啊?”
“毕竟齐国宗庙自田文作乱以后,田氏、姜氏宗庙祭祀都已经断了,这时候盗贼趁机盗了姜太公墓穴,也是说得过去的!”
“陛下您到时候得知消息后,可以对其后人安抚一番,就行了!”
“所以这事就交给臣去办吧!”
范雎建议。
“好,把这事就劳烦范卿了!”
“还有荆鼎,当时管叔为了贿赂当时的南方南宫氏曾国,以期得到其的支援,便把荆鼎献给了南宫氏!”
“所以后来南宫氏后人便利用荆鼎、和氏璧、随侯珠一起找到了铜绿山这座巨大的矿藏,从此曾国便成为了南方第一大诸侯!”
范雎讲述着。
“原来‘荆鼎’果然是被曾国得到了啊!”
“那如今曾国早已经被楚国灭亡,‘荆鼎’又在何处呢?”
魏遫询问。
“据臣查阅楚国典籍,得知当年楚怀王刚继位,就灭亡了随国,得到了随国所有的器物,而当时有将领发现了随国国库密藏内有一巨鼎,此巨鼎刻画着江汉之图册,恐怕这座巨鼎就是那座‘荆鼎’了!”
范雎说着。
“原来‘荆鼎’果然在随国!”
“那这‘荆鼎’最后去哪了呢?”
魏遫也是想急于知道了。
“听闻这座巨鼎当时被楚兵用船只运到了汉水之上,听说那艘船只当时沉没在了鄢陵城外的汉水之中!”
“恐怕这‘荆鼎’如今依然还在那鄢陵城外的汉中之中寖泡着呢!”
范雎回应。
“好,那等到明日,就速速派人去汉水之中打捞那座‘荆鼎’吧!”
魏遫吩咐。
“好的,臣遵命!”
范雎受命。
“对了,那‘徐鼎’和‘兖鼎’又在何处呢?”
魏遫当然想急于想搜寻所有遗失之鼎了。
“徐鼎依蔡叔所书上记载,当时是被蔡叔暗自交给了当时周公旦之子伯禽!”
“因为蔡叔当时有些摇摆不定,想与周公旦缓和关系,才这样做的,没想到周公旦当时没有顾及几人兄弟之情,即使得到‘徐鼎’后,还是没有对蔡叔留情!”
“所以当时‘徐鼎’当时肯定在伯禽手中,但是伯禽也不可能把私藏‘徐鼎’之事泄露出去,所以据臣猜测,真正的‘徐鼎’肯定已经被伯禽陪葬在其墓葬之内了!”
范雎继续讲述。
“又在墓葬内,周公伯禽也算一代贤君了,这又是给寡人出难题啊!”
“那就像‘梁鼎’一样处理吧?”
魏遫为了凑齐真正九鼎也没有办法了。
“对了,不是还有‘兖鼎’吗?”
“为何范卿迟迟不提及呢?”
魏遫见范雎似乎在沉思,一直未再说话,便提醒其。
291.寻找兖鼎
“兖鼎?”
“至于这‘兖鼎’,听闻在……在…!”
范雎说话有些犹犹豫豫。
“在哪?”
“哪……?”
魏遫赶紧追问。
“听说当年‘兖鼎’被管叔私吞了,藏在其当年封地卫国国都,后来管叔、蔡叔、武庚之乱被平定以后,兖鼎从此就消声沥迹了!”
“当年周武王最初封三监管理武庚以及商朝遗民,管叔封于卫,在朝歌以东,
蔡叔封于庸,霍叔封于邶。”
“至于其当年管叔的卫都城沫在于何处,恐怕如今已经难以寻觅了,所以寻找‘兖鼎’恐怕是一件很难的事了!”
范雎讲述着。
“卫国?”
“不是康叔的封国吗?”
“怎么又成管叔的了?”
“管叔当年封地不应该是管城吗?”
“这蔡叔不是封于上蔡吗?又怎会封在庸地呢?”
魏遫一番疑问,毕竟周初之事,自己了解的也只是几句简单的文字记载而已。
“陛下,您这就不知道了!”
“当初周武王封三监,
管叔虽然名义封于管,但是毕竟管叔乃是周武王最长的弟弟,为了让其能更好监视商朝遗民,周武王给其的真实封国,是朝歌以东,方圆百里的卫国,后来管叔被平定以后,周公才又封的康叔于卫,取代了管叔的卫国!”
“因为管叔与周公对抗而亡,所以最早管叔之卫国的记载,当然也被后面周公抹掉了!”
范雎解释着。
“原来这样,看来第一代卫国国君乃是管叔鲜啊!”
魏遫听完,似乎也明白了。
“是的!”
“蔡叔度、霍叔处也是一样,虽然名义上有各自的封地,但是当时周武王为了让其监视商朝遗民,同样给了俩人,在朝歌周围大量土地作为封国!”
“所以最早的管国并非在管,而是朝歌以东的卫,
最早的蔡国并非在上蔡,而是在朝歌以南的庸,最早的霍国也并非在霍州,而是在于朝歌以北的邶!”
“不然三监仅靠自己当时名义上区区封地,如何敢与当时在朝中一手遮天的周公作对呢?”
范雎继续解释。
“这样啊!”
“那如今还能找到当初管叔在卫国的国都吗?”
魏遫便问。
朝歌以东三十里。
魏遫这日与范雎一道私下来到了这里,想亲自寻找‘兖鼎’的下落。
“这位大叔,您可听说过一个叫沫都的地方吗?”
这时,正好碰到一个从田间扛着锄头归来的老农夫,范雎便上去询问。
“沫都?”
“我不知道在哪!”
“你们问别人去吧!”
老农夫摇了摇头。
“据史书记载,当年沫都位置大概应该就在这附近啊,怎么会没人知道呢?”
范雎于是接着又询问了几名当地百姓,结果无一知晓最早的卫国沫都所在。
“范卿,我们会不会来错地方了!”
“这里根本不是曾经的卫国沫都吧?”
魏遫这时甚至自己都有些怀疑了。
“陛下,不用着急!”
“毕竟这沫都已经消失了七百多年了,文字记载也不多,这些百姓不熟悉很正常!”
“我们不如让人四处搜查一番,看是否能找出当年的卫国沫都吧!”
“我不相信,当年建城规模仅次于镐京和成周的沫都,会一点蛛丝马迹都留不下来!”
范雎不禁说道。
“好,
那就让护卫们四处找找吧!”
“你们看好了,
如果在附近,
发现有任何城池遗址之类的痕迹,马上回来禀报!”
“务必要尽快确定当年沫都所在之地!”
魏遫吩咐着跟着自己前来的一群护卫。
待护卫们都去四处搜寻后,魏遫与范雎也开始亲自在附近寻找起来。
不一会,俩人走到了一地势偏高的麦田上,见到不远处几名农夫正在劳作。
“要是寡人不做国君,像一个平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该是多么悠闲自在啊!”
望着悠闲的农夫,魏遫对一旁范雎说道。
“陛下怎么能这么想的!”
“要是陛下您都过上这样日子了,那谁还能保护这些百姓呢!”
“您想想,如果不是您扫平列国,使得天下安宁,这些农夫哪能这么悠闲的劳作呢?”
“恐怕它们现在不是拿着武器在打仗,就是给附近大族做奴婢吧!”
“所以就是陛下您的功劳,才使得这些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啊!”
范雎回应着。
“那范卿之意是,寡人若是不想当天子,隐居世外了,那天下就将会重新大乱了?”
魏遫心里一直想的就是,到时候真正天下一统,稳定了,自己一定要找个地方隐居避世,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毕竟做这天子实在太累、太累了。
更何况魏遫还答应过苏紫,日后陪她去过她想要的生活呢。
“是的!”
“试问如今天底下,谁能比得上陛下您这般贤明呢?”
“难道陛下已经萌生退意了?”
范雎询问。
“寡人是有点累了,不过寡人还是一定会坚持统一天下,安定民心!”
“为我大魏选一个真正贤明的储君来继承寡人的位置,这样寡人就能安心的离开了!”
魏遫也是与范雎说出了自己心里话。
“几位朋友!”
“你们是从何处而来啊?”
“要不要去我们家中喝几杯啊!”
“是啊!”
“这几位朋友,既然到了我们东观村了,就到我们家做做客吧!”
“是啊,我们这东观村已经好久没有您这样的外地人过来了!”
这时,刚才在不远处劳作的几名农夫走到魏遫几人面前,开始邀请几人去其家中做客。
“好吧!”
“既然几位兄长有如此盛意,那我们也不好推辞了,那就打扰诸位了!”
魏遫想到既然这些人邀请自己,正好去它们家看看,说不定能找到什么蛛丝马迹呢?
不一会,魏遫等一行五人,随着三名农夫到了估计一土墙院外。
随着一阵阵敲门声,院门被人打开了。
“诸位叔叔们,欢迎来我家做客!”
开门者是一名十岁左右少年,见到一众人后,这少年很有礼貌的向众人打招呼。
随后,众人进了院子,少年马上在院中地上,铺了一层厚厚的茅草。
然后少年搬了一方长桌出来,邀请魏遫等人围坐在了长桌周围,又上了一壶酒,然后给魏遫等人一一满上了。
“这位小兄弟可真懂事!”
魏遫对这少年有些赞赏有嘉了。
292.刘邦之父
“它叫刘煓,其父刘荣,祖父曾经是我们魏国大夫刘清,今年刚好八岁,乃我一堂侄,如今因为家中变故,所以暂居我家!”
一脸上有黑痣的农夫向魏遫介绍着。
“刘煓?”
“父亲刘荣,
祖父刘清?”
“这……这不是那个刘邦它爹吗?”
“这种人可不能留,必须除了……!”
魏遫听到农夫对这男孩介绍后,心里不禁一阵嘀咕。
“刘荣?”
“莫非是曾经刘邑大夫之子,后来迁到大梁,因为其父刘清去世,断了爵位,
如今又携宗族大小正在迁往丰邑的刘仁?”
范雎便问。
“是的,看来这位先生懂得真多!”
“它正是刘荣之子,由于年岁小,其长途跋涉去往丰邑,不好携带,所以一直暂居在我这!”
“我叫刘衷!”
黑痣农夫笑着说道。
“哦,这样啊!”
“这位兄长,您可有听闻曾经卫国沫都一事?”
魏遫转移话题了。
“卫国沫都?”
“听说我们这很早以前,确实属于卫国,但是您提的这沫都,我还真没听闻过啊!”
“我们也是一样!”
“没听说过有沫都这个地方!”
几名农夫似乎都不知道这沫都。
“原来这样啊!”
“看来我们要寻觅这沫都恐怕真是难了!”
魏遫一下子又失去了不少信心。
“不知几位为何要在我们这里,寻觅这沫都呢?”
那刘衷便问魏遫。
“这是因为我们想找一件对我们十分重要的东西,听说这东西正在曾经的沫都所在之地!”
“而我们翻阅大量书简,发现这沫都似乎就在你们住的这附近一代!”
魏遫回应。
“这样啊!”
“我想想!”
“对……对了!”
“我们村头不远处不是有条干涸了多年的河道吗?”
“听附近先人讲述,那条河道好像就是叫……叫沫河……对…对,就是沫河!”
“所以你们不妨去那河边找找,说不定有收获呢?”
“那沫河就在村东五里的一片林地旁,河道已经干涸了多年,长了不少杂草!”
刘衷突然想起了什么。
“沫河…沫都!”
“看来说不定我们要找的沫都就在那沫河边呢?”
“范公,我们现在就立刻去那沫河边看看!”
魏遫提醒范雎。
于是魏遫一行人暂时拜别了刘衷等人,
开始前往沫河所在方向。
走到林地前时,
魏遫发现到了一名男子,正带着妇儿和一孩童在一处新坟前哭诉着。
尤其那妇人,哭声甚是洪亮,明显是死了至亲之人一样。
“范公,您上去看看什么情况!”
魏遫便停下来,示意范雎上去询问一番。
“这位先生,有需要帮助的吗?”
范雎走过来后,很有礼貌的与这名男子打招呼。
“不用!”
“我叫正元!”
“去世的是我好友,这位夫人和孩子是我好友溥亭之妻儿!”
“您又是何人呢?”
这男子介绍了一番。
“原来是正元兄弟啊!”
“我叫范禄!”
“那边那位先生叫魏闲!”
“其余几位都是我们的家仆!”
“我们来此是想寻找一个叫做沫都的旧城的!”
范雎也介绍了一番。
“看几位穿着打扮似乎也不像一般人,肯定也不是坏人了!”
“不瞒范兄,我与溥亭都是刚从秦国战场回来的人,只可惜我活着回来了,反而溥亭它……!”
“这……这就是我当初与溥亭在战场上所立的誓简!”
“先生想必一定识得上面字迹吧,可以帮我在溥夫人面前解读一番吗?”
“溥夫人快起来、起来了!”
“这位先生能识字,他能识字!”
“他肯定能证明,我不是欺骗你们母子的!”
正元说着、说着拿出一简犊,突然显得很是激动。
“正元、溥亭,今日共立誓,若它日我们中一人不幸身亡,
另一人必当负起养育对方妻儿之责,若有违誓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范雎解读了出来。
“正元,你……你果真是受我夫君之托,才来找我们母子的吗?”
“难道我真的误会你了?”
这妇人走过来,一脸尴尬之色。
“是啊!”
“可惜我与你都不识得字,不然我也不会有理说不清啊!”
“我可真的是遵守与你丈夫溥亭的誓言,要来照顾你们母子的啊!”
“不然我何必长途跋涉,这么老远把你夫君尸骨带回来,帮你们安葬呢?”
正元似乎一脸委屈之状。
“看来我真是冤枉你了啊!”
“唉,都怪我因为夫君去世,一时悲愤,所以才导致误会了您这样的好人啊!”
“都怪我……!”
妇人这时一脸自责起来。
“原来两位是误会啊!”
“既然是误会,现在也解除了!”
“那就没事了、没事了啊!”
范雎这时见俩人都尴尬不已,便开始营造气氛了。
“是啊!”
“既然你丈夫溥亭与正元有誓言在这,看这正元先生也是一位遵守誓言,对朋友讲义气的大好人!”
“不如这位溥夫人就答应正元先生的,让其照顾你们母子也是一件大好之事啊!”
魏遫听到几人谈话,也走了过来。
由于天色已经不早了,溥夫人便邀请魏遫和正元等人去自己家中做客。
这溥夫人家中有一破旧老屋,屋中摆设倒挺是整洁。
魏遫与范雎、正元三人坐下后,傅夫人便不知道去准备什么了。
“这位兄弟,你家在何处呢?”
魏遫这时便问这正元。
“我家在野王,这次来这里全是为了找溥夫人和其孩子的!”
正元回复。
“这样啊!”
“那看来您对这附近也不算熟悉了?”
“我们来此是想打探一个叫沫都的地方的!”
魏遫现在当然只想打听那沫都所在了。
“是的,我来这还不过三日呢!”
“不过溥夫人可是在这里长大的,对这附近熟悉的很!”
正元说着。
“是啊!”
“几位先生想打听什么,尽管问我便是!”
溥夫人这时已经换了一袭富贵人家所穿的绸缎长裙走了出来。
“没想到夫人虽然家中贫苦,但是穿着却也与众不同啊!”
范雎不禁在一旁看呆了。
“这位范先生!”
“我家父曾经是这附近的富户,只可惜因为这里施行了改革,导致我家田地全被回收,父亲一家也搬走了,丈夫又去从军多年不归,如今还死在了战场上,不然我又何必过的如此清苦呢?”
“呜呜……!”
溥夫人说着、说着似乎又哭泣了起来。
293.找到周文王墓
“看来这西河郡的田地改革,似乎很不得民心啊!”
魏遫听完溥夫人之言,随口吐露了一句。
“只是对我们这些曾经的富户之家不公平而已!”
“并没有像这位先生所言那般不得民心!”
溥夫人似乎还是很理性。
“对了,溥夫人!”
“听说您家族世代居住于此,您可有听说‘沫都’之名呢?”
魏遫开始转移话题了。
“沫都?”
“好像挺熟悉!”
“对了,我记起来了,我家后面田地中有一块传说有近千年的石头,
可能跟您所言的‘沫都’有关!”
“几位跟我来!”
溥夫人说着起身来了。
随后,溥夫人带着魏遫等人出了旧屋,绕过了一片竹林,来到了一片菜地处。
“就是它了!”
然后指着一块露出地表的石头说道。
魏遫与范雎这时赶紧赶了过来了,发现这石头居然是经过一番开凿的方石。
范雎便去叫了几人过来,用锄头往下刨了刨,发现石头上居然出现了一个隐隐约约的字迹。
“沫!”
“这是殷商文字‘沫’!”
“看来当年卫都沫一定就在这里了!”
范雎这时惊喜的喊着。
随后,
石头被全部刨了出来,
然后上面出现了一排殷商文字。
“沫城南门于此五百步!”
范雎解读着。
“请问溥夫人,
这块巨石这么多年,可有被移动过?”
魏遫赶紧询问。
“据我所知,这块石头立于此间已经有近千年了,曾经有卦师言此石乃是神石,不可妄动,所以至今未有人敢对其移动过!”
溥夫人回应。
“看来我们找到沫都了、找到沫都了!”
“沫都一定就在此石往北五百步了!”
魏遫说着,兴奋的与范雎等人往石头指示所去。
不一会,走到了一麦田中,此时已然天黑,但是魏遫借着火光在这麦田处果然发现了不少曾经烧土、碎陶之类的遗迹。
咸阳西南三十里,一名为丰南的地方。
“魏肴,你说这里就是曾经周文王陵寝所在之地吗?”
虞信指了指前方沿着一连串山脉,遍布分一处高台塬地,询问魏肴。
“是的,据周室文献记载,当年从周文王姬昌到周幽王姬宫涅十三位曾经的天子,皆葬于此处!”
“而我们要寻找的姜太公之墓定然也会在此处了!”
“而此处往北十里,
便是曾经的周王都丰镐!”
魏肴回应着。
“可是我看这一片台塬地上似乎并无任何陵寝痕迹啊!”
“如何找墓呢?”
虞信有些不解。
“因为当年周天子的陵寝都是不封不树的,而且祭祀也只在附近宗庙内进行,所以没有陵寝痕迹也很正常!”
魏肴继续回应。
“可是,我们如何找到周文王的陵寝呢?”
虞信又问。
“周礼,墓葬以左为尊,文王墓穴当然处在最靠左边的位置了!”
“而且周天子墓穴是背依终南山的,属于头枕终南山,眼望丰镐,以此等方位来算,我们得从最西面开始挖掘了!”
魏肴继续解释着。
随后,从不远处走来了一群肩扛锄头的士兵。
“将军,我们是要从最西边开始挖起吗?”
其中为首一将领向魏肴询问。
“先不急,挖掘周天子墓穴之事可不能草率!”
“你们已经遵照指令,封锁附近了吗?”
魏肴当然知道这可不是小事了。
“回将军的,我们的人,已经封锁了这里周围方圆百里之地了!”
“保证这里附近不会再有人随意进入了!”
“而且我们也遵照将军意思,发布了命令!”
“附近有大量猛虎出没,残害百姓生命,
我们魏肴将军为了保护附近百姓安全,
所以要派官兵围剿这些猛虎,
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踏足附近半步!”
“而且居住在这里的人,也都已经全部被迁徒出去了!”
将领回复。
“好,就这样!”
“一定不能把我们在此挖掘姜太公墓穴之事传出去了,否则必当军法处置!”
魏肴再次提醒。
“魏将军,你说周文王之墓在最西侧,而姜太公陪葬在侧,那我们如何能确定其墓穴所在呢?”
“难道我们为了挖姜太公的墓,寻找梁鼎,真的要把周文王的墓也挖了吗?”
虞信似乎有些担忧,毕竟挖人墓葬这种事可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挖当年大贤之士姜太公和周文王的。
“这也是没办法的,毕竟陛下下了令,让我们务必要找到梁鼎!”
“如果梁鼎真在姜太公墓中,那我们挖了姜太公墓取鼎就够了,我相信姜太公也不会因为一个区区陪葬之鼎,而怪罪于我们的!”
“至于动周文王墓,我们也只是想确定姜太公的墓穴所在,我们又不行盗墓之事,尽量不侵扰到两位先贤吧!”
魏肴似乎显得有些无奈。
随后,虞信与魏肴集结了三万手持锄头的士卒,开始从台塬最西侧挖掘起来。
三日后。
“禀报将军!”
“我们在那边土层数尺见方之下,发现到了一方巨大的墓圹痕迹,而且还有一长达近十丈的墓道!”
“按您所提醒,恐怕这座墓应该是周天子级别的,莫不是我们找到周文王的墓穴了?”
一将领来报。
“真的吗?”
“好,现在带我去看看!”
魏肴说着,便与虞信一起,随着这将领来到了士兵们正在开挖的一处大坑前。
这时,魏肴发现果然面前出现了一巨大的方形墓圹,修筑痕迹很是明显,而且有几名士兵正拿着几块玉器在把玩着。
见到魏肴来了,这几名士兵赶紧把玉器拿到了魏肴面前。
“将军!”
“这是从上面发现的玉器!”
“这些玉器制作精美,看来非一般人所能拥有,必是王公贵胄之器了!”
“您看,这条玉龙,多栩栩如生啊!”
刚才将领赶紧从士兵手中把玉器收过来,拿到了魏肴面前。
“这些玉器果然不是一般之物!”
“而且这玉龙,恐怕只有周天子才能享用了!”
“依方位和墓穴规格来算,这座墓必然是周文王的墓了!”
“而这些玉器极有可能是当时填埋之时,周武王和其兄弟为祭祀周文王所埋之物!”
“你们暂且先不要再动这座墓穴,先找找附近的其他墓穴!”
魏肴当然也不想随意就把周文王的墓挖开了,所以让人继续确定其他周天子的墓穴,好来判断姜太公的墓葬所在。
294.周公墓?
又经过几日挖掘后,果然在疑似周文王墓穴以东发现又一座巨大的墓穴,此墓穴规模不次于周文王墓,甚至墓圹比那座疑似周文王墓还要巨大。
“莫非这座墓穴就是周武王的?”
魏肴来到了这座更为巨大的墓圹前。
“当年武王伐纣,建立周室,功劳巨大,如果这座墓是周武王的,
也是理所应当啊!”
“只可惜没有文字确认这座墓的主人了!”
“不然我们也无法知道这两座大墓到底是不是真的周文王与周武王的呢!”
虞信走了过来。
“是啊,确定不了这两座大墓的主人,那我们找姜太公墓也是徒劳!”
“我们不如先挖开其中一座看看吧!”
负责监工的韩一顾也过来建议了。
“那好吧,就先挖开现在这座墓试试看,是不是周武王的!”
于是魏肴也下了挖开这座大墓的决心。
随后数万士卒拿着锄头开始集中挖掘起了这座大墓。
经过近一个多月的挖掘,随着一层层台阶被清理出来,最后出现了一座巨大的甲字形大墓,而墓底则是一座巨木搭就的椁室。
士兵们凿开椁室盖板,随后一座布满各种器物的宝库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魏将军,
这座大墓有十四个边箱,存放了大量宝器,看来我们发财了啊!”
“中间还有一巨大棺木,我们需要打开吗?”
一将领过来请示魏肴。
“别……!”
“棺木就别动了!”
“虞卿,你随我去看看那些器物!”
魏肴说着。
于是魏肴与虞信沿着长梯下了大墓。
“没想到周天子居然会如此富有!”
“可不是吗?”
“这座大墓随葬如此多得器物,可想当年周王朝之强大!”
借着火光,俩人看着眼下墓室中的无数器物都惊住了。
“虞卿,您看!”
“这里应该是储物室!”
“这些器物上好像都有文字!”
魏遫首先下到墓室,来到了其中一个已经被打开的边室内。
“是有文字!”
“犬戎献酒……!”
“唐民献稷……!”
“阴民献粟……!”
“看来这些都是当时四方臣民献给当时天子之物,没想到被周天子随葬了!”
虞信解读着。
“这里没有记载墓主的文字吗?”
魏肴当然只关心这座墓主了。
“没有!”
“都是一些进献文字,并无提及墓主!”
“不过根据这些文字已经可以确定这座大墓就是周天子的,至于是哪位周天子,就不知道了!”
虞信回应。
“好!”
“那我们去其他墓室找找!”
魏肴于是带着虞信又爬往其他被打开的墓室。
这时,俩人来到了一堆满武器的墓室中。
魏肴首先拿起了一柄埋葬数百年,依旧如新的铜剑,用力拔了拔,结果并没有拔开。
“这什么鬼剑?”
“看着像新的一般,
却这般难拔!”
“我把你砸了算了!”
魏肴有些急了。
“别……魏将军,
先别急!”
“把剑拿给我看看!”
虞信从魏肴手中接过了剑。
“这剑乃是盘庚剑!”
“难怪做工这么精致的!”
借着身后士兵的火把,虞信细看了一番后,不禁说道。
“盘庚剑?”
魏肴一惊,毕竟商王盘庚迁都殷,复兴商王朝的大名,魏肴可是知道的。
“是的!”
“您看这剑身上的‘般庚’二字!”
虞信指着剑柄上刻画的二字。
“盘庚的剑,怎么会在周天子墓室中呢?”
魏肴似乎有些疑问了。
“当年周武王灭商,取得商朝器物,埋葬在自己墓室中也正常!”
“这把剑到时候我们拿回去献给陛下,陛下一定会很开心的!”
“我们看看其他器物吧!”
“说不定会有收获!”
虞信说着,开始寻找其他兵器了。
不一会,虞信借着火光,发现地上的土层中似乎出现了一道白光。
于是虞信命身后士兵用锄头刨了一番。
结果从下面居然刨出了一柄巨大的玉斧。
“玉钺?”
“这个玉钺如此巨大,看来绝非一般之物啊!”
魏肴看到这巨大的玉钺,也惊讶到了。
“是啊!”
“据古籍记载,当年周武王伐商所用象征之物乃是黄钺,而我们陛下从新郑得到的那柄巨钺虽然也是当年周武王之器,
但是周武王也不可能拿的起如此重之器物!”
“而这柄玉钺虽然在火光下泛着白光,说不定拿到外面就会变成黄光了!”
“而能拥有如此巨大玉钺之人,
恐怕非周武王姬发不可了!”
虞信看着眼前这柄巨大的玉钺,
不禁说道。
“依虞卿您之意,莫非这把玉柄就是当年象征武王伐商的那把黄钺?”
“这把玉钺果然不凡,通体洁白,无任何瑕丝,正好代表乐周天子当时的权势!”
“虞卿,您看!”
“这玉柄下方有刻字!”
魏肴这时似乎发现到了什么。
“字迹?”
“快拿来我看看!”
虞信听到有字迹自然兴奋了。
“这……!”
“这……!”
“这居然是周公旦之器?”
于是虞信借着火光,往字迹所在处一看,眼珠子都瞪起来了。
“周公旦?”
“难道这座大墓不是周天子的?”
“是周公旦的吗?”
“这怎么可能是周公旦的墓呢?”
“我们辛辛苦苦挖了这么久,居然挖到的是周公墓,而不是我们要找的周文王、周武王的?”
魏肴一听到周公旦,一下子瘫坐在了地上。
“可是这柄玉钺确实刻的是‘周公旦’三个字啊!”
“看来这座大墓极有可能就是周公旦的了!”
“虽然当时只有周天子享有这等葬制,但是周公旦乃是辅国之臣,同样享有天子葬制,能随葬这玉钺也说得过去了!”
“看来我们真是挖错墓了!”
虞信似乎也有失望了。
“可是传闻周公旦葬于毕,而这里乃是周王室丰镐以南,毕应该属于渭北,怎么可能在渭南呢?”
“莫不是当年周公旦并未真的葬于毕,而是陪葬在了周文王身边?”
虞信继续揣摩着。
“有可能,毕竟以周公旦对周室之功劳,陪葬在其父周文王身边,也是理所应当!”
“既然这里是堂堂周公旦的墓,那我们在看看别的,说不定有其他发现!”
魏肴便又继续去往其他墓室了。
295.讨伐东周
魏国大梁。
“陛下,有好消息、好消息了!”
范雎兴奋的来到了魏遫面前。
“什么好消息?”
魏遫这时正在欣赏着大殿前摆放着的五鼎。
“梁鼎找到了、找到了!”
“而且荆鼎、徐鼎也都找到了!”
“现在就剩梁鼎了!”
范雎禀报着。
“好……好!”
“看来寡人集齐九鼎之日即将到来了!”
魏遫这时拍了拍面前巨大的豫鼎。
“对了,陛下!”
“如今白起将军的部队已经进入蜀地,接收了整个巴蜀之地,秦地也算彻底平定了!”
“我们是不是该处理东周以及赵、燕之残余了?”
范雎建议。
“是的!”
“也该到处理这些小国家的时候了!”
“如今燕国情况如何呢?”
魏遫顺便询问。
“燕国自燕王羽迁都辽东以后,为了避我们大魏锋芒,频频出兵番眞以及辰奴,
如今几乎已经占领整个辰奴之地了!”
“燕王之意,似乎已经打算迁往辰奴之地,避免与我们魏国再发生战争了!”
范雎回应。
“燕王还是很识趣的!”
“那赵国如今如何了呢?”
魏遫又问。
“赵国?”
“听说赵王最近频频与胡人联系,似乎打算依靠胡人与我们大魏对抗了!”
范雎继续回应。
“看来赵王也知道自己赵国已经无力抵抗我们魏国了,想联合胡人对抗我们魏国!”
“这赵王未免太异想天开了,区区胡人,
我们大魏可不惧怕它们!”
魏遫当然知道现在胡人不过就是一个野人部落而已。
“是啊,只要陛下您派几万军队,
应该就能彻底平灭赵国了!”
“而且我还听闻赵王如今又免去了赵奢的主将之位,
这可是我们平灭赵国最好的时机啊!”
范雎说着。
“几万?恐怕解决不了赵国吧?”
“范卿,你说想灭亡赵国,派谁去最为合适呢?”
魏遫知道现在赵国还是有点实力的。
“灭亡赵国最佳人选,当然是武安君白起了!”
“但是如今武安君在平定蜀地,您让田单将军和公子无忌去灭赵,也是不错的选择!”
“让公子无忌去灭赵?”
“可是寡人正在让公子无忌和李牧、韩非三人一道潜心学习兵法那,这样让公子无忌去灭赵,恐怕会耽误其学习啊!”
魏遫有些顾虑。
“既然陛下想培养公子无忌,当然得多让他去前线实战实战才行啊,天天在宫中看书简又能学到多少东西呢?”
“所以大王你呢这次不如就让公子无忌带着李牧、韩非三人一道去前线与田单将军一起主持灭赵,这样才能学到东西啊!”
范雎建议。
“好吧!”
“那就让公子无忌它们去吧!”
“那东周该如何处置呢?”
魏遫又转移话题了。
“东周公年纪大了,而且其国中百姓因为其施行暴政,一直怨声载道,早已经有投奔我们魏国的想法了,只是一直被东周军队镇压着!”
“如果陛下您能亲自带领几万军队过去,我相信东周国百姓一定都会愿意臣服于陛下您的!”
范雎讲述着。
“既然这样,
那一周后,你就与魏冉一起,
陪寡人走一趟东周吧!”
魏遫也知道该是解决这些小国的时候了。
一周后,成皋东十里。
“你们魏国不是答应了不侵犯我们东周国吗?”
“如今为何又大兵压进我东周?”
镇守成皋的东周将领周蛤见魏军气势汹汹到来,便带领军队出来进行阻拦。
“天下一统是大势所趋,你们东周国这弹丸之地能存在这么多年不灭,完全是我们陛下对你们的仁德!”
“而且我们陛下数年前也答应过一位老翁,再给予你们东周三年国运,如今已经四年了,你们东周也该纳土归降了!”
“而且你们东周公如今施行暴政,国内百姓民不聊生,早就期盼我们大魏来进行解救了!”
“至于你提及的所谓我们大魏答应不侵犯你们东周国之事,我们陛下可并没有作此承诺!”
范雎上前去与其进行对话了。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呢?”
“无非是你们魏国强大,我东周弱小,但是我东周虽小,但也有蚂蚁撼大象之力!”
“你们若想灭亡我们东周,我必会让你们付出代价的!”
周蛤开始威胁范雎了。
“既然你们已经自任蝼蚁,又何必负偶顽抗呢?”
“而且你们百姓在如今你们东周公统治下,犹如水深火热一般,
是个真正为东周百姓着想的将军,就应该早日劝你们东周公前来纳土归降!”
“否则一旦战事再起,你们东周灭亡只是弹指间之事,不仅你们这些东周宗室性命难保,连百姓也会更加生灵涂炭!”
“我们魏天子乃承袭周天子之位,全天下最名正言顺的统治者!”
“所以你周蛤身为东周镇守东方的宗室,又是东周名仕,更应该为你们东周宗室的存亡以及整个东周的百姓考虑才是!”
“而不是在这夸夸其谈,自私自利,带头作死,你这样举动不仅不会名留青史,反而会遗臭万年!”
范雎想劝降其。
毕竟这周蛤乃是姬根侄子,在东周也颇有名气,能劝降当然是最好了。
“我周蛤只知道国破家亡,如果你们执意进犯我们东周,我周蛤与东周所有勇士们,即使战至一兵一卒,也不会投降你们的!”
周蛤似乎态度很坚决。
“魏相,您看,前方似乎僵住了!”
“我们该强攻否?”
魏遫询问与自己同坐一车的魏冉。
“陛下,不用着急!”
“东周国将要灭亡,恐怕除了东周公与其身边一些享乐之人外,整个东周国所有人都早已经有所准备了!”
“我们既然已经大军压进了,再给其几日时间也无妨!”
“毕竟陛下您现在主要是需要取得东周国的民心,而不是靠武力对其进行征伐!”
“不然陛下也不会亲自来对东周进行征讨!”
“陛下您说是吗?”
魏冉当然知道魏遫的心思了。
“是的!”
“看来还是魏相您懂寡人啊!”
“那就叫回范雎,再给东周国三日时间吧!”
“寡人想,这三日时间,应该也够东周公亲自前来受降了!”
魏遫当然知道非不得已,不动用武力了。
296.东周灭亡
东周国都巩。
“国君!”
“魏天子已经亲率数万大军抵达了我们东部的成皋,要灭亡我们东周,还给了您三日时间,若您三日之内不带领东周臣民前去纳降,恐怕魏军会直接杀入巩都啊!”
一使者匆匆来向东周公禀报了。
“什么?”
“魏天子居然要灭亡我东周?”
“想我东周自封国以来,一直效忠于魏、赵两家,如今魏国扫平诸侯,
居然都不放过我东周了?”
“这可真的造孽、造孽啊!”
满头白发的东周公,这时急的直接把头上冠冕都摘下,狠狠摔在了地上。
这时突然从殿外走进来了一名杵着拐杖的老者。
“根啊!”
“东周国运已到,魏国能让我们东周多存亡,已经实属不易了!”
“你还是认命吧!”
这老者苍老之声说着。
“固兄长,您怎么来了?”
东周公见到老者到来似乎有些意外。
“我周固当年主动放弃储君之位,就是已经预料到我们东周恐怕命数已尽,
没想到还是逃不过这一天啊!”
“真是苦了昭叔和根弟你了!”
原来这老者就是曾经东周开国国君惠公之子。
而如今东周公姬根则是惠公之弟昭文君之子。
周固更是有两让国君之位而闻名于东周。
数年前,在湖畔劝说魏遫给东周三年存亡之期的人,
正是这周固了。
“那固兄长之意是让寡人投降于魏了?”
姬根便问。
“是的!”
“不然你还有其他选择吗?”
“只要你恭敬虔诚的去向魏天子纳降,我想魏天子顾念东周对魏国的忠心,定然不会太过为难于你的,而且至少我们东周宗庙社稷也不至于毁于一旦了!”
周固说道。
“既然是纳降,那兄长可否代我前去呢?”
姬根似乎有些不愿意前往。
“哼……!”
“我一大把年纪了,今年都八旬了,还代你前去纳降?”
“再说纳降这么大的事,你身为东周公不亲往,你真当魏天子好糊弄了?”
周固有些不悦了。
“固兄长,您这倒好,早猜到我们东周将亡,把这亡国之君的骂名扣我头上了!”
“你呢可真是会算计、会算计啊!”
姬根开始抱怨了。
“会算计?”
“那你是不是做了几十年东周君,享受了这么多年万人朝拜的日子,坐拥了无数财富?”
“既然你享受了这么多年权利和财富,如今就理应承担该尽的义务!”
“正所谓有得有失,既然得到过,
又何必惧怕失去呢?”
“你以为我周固就愿意看到我堂堂东周国就这样灭亡了吗?”
“你以为老夫愿意吗?”
周固不禁说道。
“既然你不愿意看到东周公国灭亡,那我姬根身为如今东周公,
今日就成全你!”
姬根这时带着愤怒,突然掏出一短剑刺入了周固胸膛。
“哈哈!”
“哈哈……!”
“当初你两次主动让位于我父子,原来是早有预谋…早有预谋啊!”
“哈哈!”
“既然你周固不想看到我东周灭亡,我成全你了…成全你了!”
“可是,我姬根也不想看到东周灭亡,谁来成全我…谁来成全我呢?”
“谁来成全我啊!”
姬根这时近乎癫狂的大喊了起来。
三日后,东周公姬根正式带着数万周室臣民,来到成皋开始向魏国投降。
由此,魏国正式统一中原全境。
北赵灵丘城。
“禀报将军!”
“魏军已经大兵压进我方城南五里之地了,明显是有灭亡我赵国之心!”
“听说魏军这次主将虽然是田单,但是却有公子无忌以及李牧、韩非三名乳臭未干之子督战,看来魏国是真无人可用了啊!”
一叫赵昌的将领来向赵奢报信了。
“无人可用?”
“你未免太小看公子无忌、李牧和韩非这三人了!”
“这公子无忌上次可是与我交手过,括儿吃过它大亏呢,虽然其年纪尚小,但其兵法之精,恐怕我都难以应付!”
“那李牧和韩非既然能被魏国派来,想必也不是一般人!”
“更何况还有田单坐镇呢?”
“魏国这次没有派廉颇前来攻打我们,想必定然是下定决心要灭亡我赵国了,害怕廉颇对我们赵国动恻隐之心而已,更何况魏国还有武安君白起和蒙骜等名将呢!”
“所以魏国并非无将可派,
而是拿我们赵国来培养其公子无忌等人而已!”
赵奢分析着。
“既然魏国如此看不起我们赵国,拿灭亡我们赵国来练将,这可是我们赵国复兴的大好机会啊!”
“只要我们这次能打败魏军,趁机一路南下,光复邯郸,到时候我们赵国必将能重新崛起,将军您的功劳也将名垂千古啊!”
赵昌听完赵奢分析,似乎显得很有信心了。
“听闻魏军这次出兵十万,田单主力已经抵达我们灵丘城南五里了,而那公子无忌等人似乎还未抵达!”
“我们不如趁此机会去把那公子无忌等人截了作人质,定然就能破解魏国这次的进犯了!”
一旁一名叫唐进的将领向赵奢提议。
“截公子无忌?”
“唐将军你有把握?”
赵奢把眼光转到了这唐进身上。
“当然有把握!”
“我已经派人暗中去探查了魏公子无忌等人消息!”
“听闻那三人似乎并没有随田单大军一道,而是单独带着千余士兵,沿着呕夷水北面而来的!”
“只要赵奢将军您给我三千精锐,我便能前往呕夷水处,擒住那公子无忌等人!”
唐进很是自信。
这唐进乃当年楚国名将唐昧之孙,随楚使来到赵国后,便留在了邯郸,一直为赵国效力。
“既然唐将军有此计策,那就不妨去试试吧!”
“不过我军现在精锐不过两万,还要抵挡魏国大军,防守住这灵丘城!”
“不然这灵丘城一丢失,整个代地都将告危了!”
“至于你要的精锐三千,我只能给你一千精锐!”
“你觉得如何呢?”
赵奢知道灵丘城的重要,所以也不敢给太多精兵去让唐进冒险。
“一千精锐?”
“也行!”
“好,那我就去了!”
唐进说完,便去点兵,准备袭击公子无忌等人去了。
297.天下归魏
呕夷水穿越丛山,蜿蜒流过灵丘城南之地。
在呕夷水下游之地,一小支魏军正沿着河水向北进发着。
为首一人是个近十四岁的少年公子,旁边跟随着两名不到十岁的小随从,后面则是一支近千人的军队。
“李牧啊,你觉得我们单独从这去往灵丘城南与田单将军汇合,会有危险吗?”
两名小随从中,
其中一人询问另外一小随从。
“韩非啊,你跟我和公子一起也学了这么久兵书了,难道还没学到‘兵者诡道也’的意思吗?”
另一小随从回应。
“我不过跟公子一起才学了不到一年兵法,那懂得那么多啊!”
小韩非说道。
“你学不到一年,我学了半年,怎么看起来我比你懂得多呢?”
小李牧似乎有意调侃小韩非。
“那你说你懂的比我多?”
“那你说说,你懂得什么了?”
小韩非似乎有些不服气。
“你刚才不是问我我们这一路会不会有危险吗?”
“那你看我们这一路走来地形,明显都是十分险要的狭道,
容易遭到伏击,
但是一路走来却并没有遭遇到危险,很可能前方有大危险等着我们呢?”
小李牧分析着。
“你想多了吧?”
“如今赵军正在全力应付我们田单将军的主力部队呢,哪有精力搭理我们这些虾兵蟹将呢?”
“而且我们距离与田单将军约好的接应之地,应该已经不足五里了,就这五里的地,我就不相信赵军还敢来偷袭我们了!”
小韩非似乎不认同小李牧的。
“我们三人可不是虾兵蟹将,赵军不可能不知道我们三人乃是被陛下派来督战的!”
“尤其公子的身份之重要,赵军主将赵奢肯定清楚的!”
“所以我们一切还是小心为上来的好!”
小李牧还是很谨慎。
“李牧说得对,我们确实不能不防赵军,毕竟这里乃是深入赵境之地!”
“韩非,我们还是需要谨慎一些才是!”
公子无忌也支持李牧看法。
前方不远处,一座小山丘上。
“唐将军,怎么那三个小子还没有到呢?”
一士兵询问正坐在一旁,拿着一酒壶饮酒的唐进。
“我跟赵奢将军要三千精锐,结果它只给了我一千精锐,你以为抓那三小子是很容易的事吗?”
唐进似乎心情有点不快。
“我们不是已经答应了赵奢将军来伏击这三个小子吗?”
“可是将军您到这后又不让人埋伏,就让人在这原地休息,等到那三小子的人经过这里,
不就一眼发现到我们了吗?”
“这还怎么伏击啊?”
这士兵又询问。
“急什么?都没看到那三小子的人员到来,让士卒们这么早埋伏多累啊!”
“而且我告诉你,我现在根本就不打算伏击它们了,我只想跟他们谈条件!”
唐进回应着。
“谈条件?”
“莫非唐将军,您想投降?”
这时旁边一闻声将领跑了过来。
“是的,我早就想投降的!”
“你们难道看不出如今局势吗?”
“如今魏国实在是太强大了,灭亡我们赵国居然当练兵一样,派三个小子前来,而赵国现在不过是在负隅顽抗罢了,迟早得灭亡,我们尽早寻个归宿不好吗?”
唐进吐露着自己心声。
“原来唐进你请命前来伏击魏公子的目的,原来就是想借机投奔魏公子啊?”
这将领惊讶了。
“是的!”
“魏公子现在乃是魏天子最爱的儿子,迟早得当上魏国国君的,我们投奔它乃是最合适不过了!”
“难道你们想跟着赵国一起灭亡,最后身首异处吗?”
唐进质问身旁将士。
“可是我们若投降魏公子,那魏公子能信任我们吗?”
“万一魏公子不接受我们投降呢?”
旁边另一将领质疑。
“既然你们都是跟着我唐进出来的,就得信任我唐进!”
“如果有谁再质疑,
下场就跟他一样!”
唐进说着,突然拔剑斩杀了刚刚发出质疑声的将领。
“禀报公子!”
“有一名赵国士兵前来,
说是他们将军唐进派来的,
想要来投降我们!”
一探路士兵匆匆回来向公子无忌报告。
“唐进?”
“莫非就是曾经楚将唐昧后人?”
“听闻此人十分狡猾,能信吗?”
小李牧首先开口了。
“这个时候,这唐进出现在附近,想必一定是受命来阻击我们的!”
“而其见到我们到来,反而直接前来投降,应该不会有诈,毕竟如今赵国早已经日薄西山,灭亡是迟早事,唐进不可能看不明白!”
“毕竟唐进这样的人,当初能去投奔邯郸,如今又来投降我们,这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这唐进毕竟在赵国地位也不低,又熟悉赵军,它的投降可是对我们来说是锦上添花啊!”
“所以我觉得这是好事、好事啊!”
小韩非说道。
“那就听韩非的,接受那唐进投降吧!”
公子无忌思虑了一番后,听了韩非意见。
唐进投降公子无忌后,便帮助公子无忌悄悄回到灵丘城,在城中燃起了大火,烧毁了灵丘城的大量粮草。
赵奢不得已只能急于率领军队出城与田单魏军大战。
最终赵军大败,赵奢被俘,灵丘被魏军攻破。
随后魏军一路北上,连下赵军数城,兵临代城。
赵王见魏军到来,知道赵国已经到了末日,不想被俘,于是烧毁了宮室、宗庙,自焚于宫中。
平原君赵胜则带领代地官员,及宗室之人,出城投降了公子无忌和田单。
公子无忌押着赵胜等人胜利回师大梁后,田单则趁机联合蒙骜、李盾等人攻打燕国。
由于燕国早已经准备迁都朝鲜半岛,所以燕国主动放弃了辽西、辽东之地,正式迁居到了朝鲜半岛,向魏国称臣,魏军也停止了进攻。
这个时候白起的军队也彻底平定了巴蜀,整个秦地彻底并入了大魏。
魏冉、廉颇、黄歇则被魏遫派往去攻打越地的景鳌。
魏冉主持军队与景鳌在会稽城外进行了一场大战,最终景鳌大败。
由于景鳌曾经对魏国伐楚有攻,所以魏遫并没有为难景鳌,而是放其带领残余军民,去往了东南荒岛之上。
自此中原大地全部归魏,魏主天下正式到来。
魏遫在统一天下后,先稳定了局势,后命人杀了刘煓(汉高祖刘邦之父),又杀了公子圉,帮助公子无忌登基扫清了威胁。
之后,魏遫传位于公子无忌,正式隐居世外,寻找苏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