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女配在种田文苟住了TXT下载女配在种田文苟住了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女配在种田文苟住了全文阅读

作者:江上听雪     女配在种田文苟住了txt下载     女配在种田文苟住了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八十章:狂躁症

    “这花如今只剩一盆,叫唐娘子得了,以后再有人来买,我便真的没有了。”

    那唐娘子欣喜不已,听着都要喜极而泣了。

    “多谢赵掌柜,真的谢谢你!”

    唐景云便看唐娘子拿了张银票递给赵冰雁,赵冰雁看了一眼就放进了旁边的箱子里,把柜台上的一盆花推给了唐娘子。

    唐娘子小心翼翼地捧着,又捧场似得在店里买了不少货品,这才高兴地走了。

    人散去不少,严思柳看到了唐景云,一下子瞪大眼,正想开口唤人,就见唐景云冲她摇了摇手指,严思柳忙吞下话语,安静地笑着。

    赵冰雁也看到她了。

    赵冰雁在上京也住在小宅院里,昨天唐景云带来的人去过。

    她本人虽然每到,但赵冰雁也知道了唐景云入京了。

    她不动声色地笑笑,等唐景云走近了,才低声道:“住在小舟那边的?”

    唐景云喊了声赵姨,便点头道:“嗯,有点事,住小宅来回不方便。”

    她看了一圈柜台,一盆绒毛香茶花都看不到了。

    “刚才是怎么回事?”

    绒毛香茶花这一年多时间也被她培育出来不少。

    她可是记得,去年赵冰雁过来时,是带了不少过来的。

    和镇上一样都摆在店里的。

    店里四季如春,绒毛香茶花开花也就没有时节性,

    刚才那唐娘子抱走的,正是一盆开得正好的绒毛香茶花。

    唐娘子的爹前年生意失利,家里情况曾一度不好。

    后来虽然慢慢好转,但她爹好像在那次事件中受的刺激太大。

    自半年前开始,他爹身上往日的温和都不见了,还变得越来越暴躁。

    有时候一点小事就会暴怒,人还慢慢变得自大起来。

    这半年里得罪了不少朋友。

    偏他还不自知,很把自己当回事。

    花钱一度也没有节制,总是一副很亢奋的样子,睡觉的时间都少了很多。

    因为这,唐娘子的娘闹着要与她爹和离。

    唐娘子觉得他爹这样不正常,完全变了个人似得,好歹把他劝着看了回大夫,吃了几回药,情况却半点没好转。

    就在上次,她爹厚着脸皮去参加一个赏花宴,在宴会上宴会主人展出了一盆绒毛香茶花。

    换成往日,身处这样热闹的氛围她爹早亢奋地开始滔滔不绝抒发自己的观点感想了。

    但那天,他爹全程都安静地坐在那里,别人好奇与他说话,他的回应一切正常。

    好像又是曾经那个温和的中年男人了。

    唐娘子听说当天的事后,忙去问了那宴会主人,从宴会主人那里知道了绒毛香茶花以及绒毛香茶花凝神静气的作用。

    但是,当时她并不知道去哪里买这种花。

    因为宴会主人那盆,也是花重金从别人手里买下来的。

    不过,她觉得那花有点眼熟,好像在哪见过似得。

    但是吧,有时候就是差那么一点,却死活想不起来。

    机缘巧合下,唐娘子和朋友去灵药坊买东西。

    一进门就看到大剌剌摆到柜台上的一盆花。

    不正是她苦寻而不得的绒毛香茶花吗!

    怪不得她觉得眼熟。

    原来已经见过好几次了!

    只不过那花小小的一盆,花朵也平凡不起眼,被随意地摆放着。

    通常她们这些来买东西的人,注意力都在货品上。

    这花一眼略过,能有多大的印象呢?

    于是就有了唐景云进来时见到的这一幕。

    唐景云培育出来的绒毛香茶花除了赵冰雁带了些来装点店面,其他的都留在家里,一盆未售。

    那位宴会主人手里的绒毛香茶花,应该是从肖老板手里流出去的。

    当然,肖老板手里出去的绒毛香茶花应该不止那么一盆,还有其他人得到。

    赵冰雁说,从去年年底,就有人来跟她买花了。

    起初是打算把她店里的花全买了,只不过赵冰雁没同意。

    后来来问的人多了,里面还有几个跟灵药坊关系亲密的朝廷官员,赵冰雁为了保持双方友好的关系,就半卖半送了些。

    最后就只剩这么一盆,经不住唐娘子磨缠,也卖了出去。

    唐景云听了事情始末,觉得唐娘子的爹应该是患了狂躁症,就跟赵冰雁道:“进了三月,曹三他们就要将雪饮仙茶运来售卖。”

    “我见那唐娘子家不像是缺钱的,你跟她说一声,可以买些雪饮仙回去让他爹每天都喝。”

    雪饮仙一月采摘一月修养。

    采摘月可得将近八千斤的干茶,当月采摘结束后正好拿来售卖。

    既然绒毛香茶花的香味能安抚唐娘子爹的症状,那雪饮仙茶应该更有用才是。

    这毕竟还是植株养料培育出来的生命植株。

    而且一个凝神静气,一个宁心安神,配合着用,效果一定佳。

    赵冰雁点头表示记下了。

    唐景云又问赵冰雁刚才那花是多少钱卖出去的。

    得知一盆最少也要两千两,唐景云就笑了笑。

    用绒毛香茶花赚钱,这生意目前应该只有肖老板在做,应当是让他赚了不少钱的。

    唐景云起初是没打算卖绒毛香茶花赚钱的。

    因为那时候她以为绒毛香茶花的作用,最多跟大家伙吃个苦瓜的效果差不多,降降火气之类的。

    但是,现在看它好像对狂躁症有很好的效果。

    这是唐景云没想到的。

    既如此,那这绒毛香茶花当然多多益善了。

    唐景云离开店铺之前问赵冰雁:“赵姨,你这里的花真的一盆都没有了吗?”

    因为她之前对绒毛香茶花不重视,这次给赵小舟弟弟带的礼物,一盆绒毛香茶花都没有。

    赵冰雁笑道:“我收了几盆在小宅的书房里,你要的话,我叫人拿给你。”

    唐景云调皮地眨眨眼,抱拳,“那就麻烦赵姨了,让人送到赵府,两盆就行,我去山上逛逛。”

    “去吧。”

    此时早春时节,到三月才应是山花烂漫时。

    不过在平涯山上,是不存在时令限制的。

    因此,今年上京民众的踏青春游,便比去年提前了许多。

    平涯山上,到处都是穿着薄袄的少年姑娘们。

    占地几百亩的平涯山,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系统币落入唐景云的口袋里。

第一百八十一章:见面

    是唐景云手里那么多地中系统币的最大来源,给唐景云提供了很足的底气。

    因为财大气粗,年初起,用营养液改变属性的植株,唐景云就将目前种植的所有非本土位面植株,都加入了目录中,真的一点也不虚。

    对于待在大牙口子村每天能看到大片大片雪玉金莲花的唐景云来说,平涯山的景致是没法让她像其他第一次来的人表现地那么震撼的。

    不过景色终归是美得让人心旷神怡的,唐景云在花海里溜达了一阵,直接下山了。

    庄子平时赵冰雁就在管理,也无需她过多操心。

    不去看也无所谓,她还赶着回去与赵小舟吃午饭呢。

    上午赵小舟出去了一趟,唐景云回来时,他也在了。

    “玩得开心吗?”

    赵小舟坐在亭子里,一见唐景云出现,便冲她遥遥抬手。

    唐景云最喜欢他这个样子,好像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她。

    她快步过去,将手搭进赵小舟掌心里。

    两人指节交握,坐在一处。

    唐景云嘴巴跟抹了蜜似得,让人开心的话一套一套的。

    “不如与你一起待着快乐。”

    赵小舟微微笑了一下,道:“适才,赵姨送来两盆花。”

    那花他在唐景云的书房与卧房里都见过,观景楼上还摆了不少,并不陌生。

    唐景云嗯了声,“你先给我收着吧。”

    赵小舟道:“刚才,顾和旭想跟我一起过来见你。”

    顾和旭确实是想见见唐景云。

    他跟在皇兄后面,从唐景云手里蹭了那么多好东西,就冲唐景云自身的本事,就足以让他郑重相待。

    他早就想见一见唐景云,若没有他皇兄这一层,只怕他去年就将唐景云召唤进宫了。

    他起先以为,皇兄总喜欢待在唐景云身边,除了看重对方的本事,更喜欢与这个人交朋友。

    却没想到,皇兄是存着那样的心思。

    去年皇兄回来,他听得上京城里他皇兄和皇叔选妃的事情传得沸沸扬扬。

    便也忍不住询问了一下皇兄喜欢什么样的女娘,没想到皇叔却说,他心悦唐景云,此生非卿娶妻。

    顾和旭是很震惊的。

    不说门当户对,至少也得娶个知书识理,家教严谨的女娘。

    唐景云父母双亡,一介孤女的,作为平民百姓,并不能带来什么助益不说,还会成为不少人攻讦皇兄的把柄。

    当时顾和旭觉得,论理,身为皇帝的他,是要坚决维护皇家名望的。

    但谁叫顾怿州是他最敬爱的皇兄和最亲的人呢。

    对方是这世上他唯一的血脉亲人了。

    他很早就发过誓,此生只要皇兄开心快活,这皇帝的位置给他坐都是可以的。

    反正多年来虽然他和皇兄拼命登上这位置,但并不表示他们真的喜欢那张椅子。

    当初单纯只是为了报仇、活下去。

    只不过仇人被踩下去了,这位子总得有人来做。

    然后他就被他皇兄和皇叔推了上去。

    天天待在宫里看奏折的顾和旭,其实很羡慕他皇兄如今的自在逍遥。

    既然皇兄心悦唐景云,那顾和旭对待唐景云,也不能用皇帝对一个子民的态度。

    在他心里,皇兄不是他的臣子,只是最亲近的长辈。

    与皇兄在一起的唐景云,自然也是长辈。

    顾和旭是顾怿州和顾庭渊亲手教出来的继承人,识人的本领自然不一般。

    初见唐景云时,他虽看出对方有点紧张,但眼神清朗,行止谦和有礼,不是那种伪装出来的神态。

    他起先还担心过,担心唐景云是迫于权势,或者她本身就是那种谄媚奉承的女子,才会选择和皇兄在一起。

    但现在看来,倒是他多虑了。

    新鲜出炉的叔婶首次见面便令各自心里都十分满意,交谈起来自然更融洽和谐。

    唐景云给顾和旭带了礼物,都是自家地里的产出。

    面料、花蜜自不必说,顾和旭早用上了。

    然而除了这些,最重要的还是唐景云带来的一坛造化灵果酒。

    当初唐景云和湛枝雪交易的造化灵果果一共十颗,家里连带赵大魁赵冰雁夫妻,一共用去七颗。

    剩下的三颗她一直存在系统包裹里。

    从赵小舟跟她说要带她来见赵和旭后,唐景云就在琢磨送礼一事了。

    这坛子里的造化灵果是她提前泡好的,如今已经可以喝了。

    顾和旭以前身体差,虽如今在各种好东西的调养下健康得一天蹦三尺高都没问题。

    不过到底是文弱书生,看着也不像是个喜欢锻炼身体的,唐景云自然希望他这个弟弟还是身体再健康些、长命些好。

    除了造化灵果酒,还有才产出的新茶,唐景云也带了一罐子过来。

    是筛选又筛选过的品相最好的一等。

    然后就要再加上她从赵冰雁那搜罗来的两盆绒毛香茶花。

    这些东西,打眼看去其实都挺普通。

    但只有像顾和旭这种体会过各中好处的人,才知道这些东西何其珍贵。

    这次唐景云和顾和旭见面,除了把她和赵小舟的关系在这个弟弟这里过个明路,就是顾和旭想拟旨给唐景云封个称号。

    借此好抬高唐景云的身份。

    唐景云培育出了紫花苜蓿,明面上双方一个买一个卖看着最合理不过。

    但唐景云给大元朝带来的好处,又何止只替大元朝节约未来多年买马的费用。

    唐景云是不知道。

    去年万寿节,大元朝的数名好儿郎骑着用紫花苜蓿培育出来的战马,与各国比比试,甩了那些盛产战马之国几条街。

    狠狠打了那些曾在大元朝边关耀武扬威之人的脸,扬大元国威,叫那些心有异动的人再不敢轻举妄动。

    且若不是唐景云,他和他皇兄,皇叔至今还一个残两个病弱呢。

    他以前还被诊断说活不过二十!

    但去年太医就说,他这身体以后活个七八十都不成问题。

    这在之前,不给唐景云赏赐,就怎么都说不过去。

    更何况现在还添了一层自家人的身份,顾和旭也有心要给唐景云抬抬身份。

    以后出去,也叫一些人别不长眼色,欺负了他小婶婶。

第一百八十二章:建食堂

    赵小舟是知道唐景云的,她对封称号没什么兴趣,便沉吟了片刻,道:“旭哥儿不是要着人推广赤叶紫穗槐,不若在诏书里顺带提一提阿瑾的名字。”

    赤叶紫穗槐在内的几种肥土树,是去年赵小舟从唐景云那里得知的。

    他也早叫人验证过效果。

    就连顾和旭也在寝殿旁边还开了一块地,办公累了就去捣鼓下自己种的蔬菜花朵,用的肥料就是用这些树的树叶沤出来的。

    效果如何,他也是亲眼见过的。

    大元朝崇商,但农业依然是天下的根本。

    只有吃饱了才会想着再吃好一点。

    肥土树能提高粮食产量。

    只是世人所知太少。

    现在既有明确的法子提高粮食产量,顾和旭自然不会干看着。

    他想推广这几种树的种植。

    子民得了好处,大元朝粮食储备增加,他这个皇帝也得了声望。

    若在推广时向全天下人提一提它们的发现者,也可以给他皇兄和小婶婶积累名望,倒也是个好办法。

    而且,若唐景云在没有任何名望的时候,与顾怿州大办婚礼,别人会惊讶一位皇子居然会跟平民百姓成亲。

    然后就会有很多人背后羡慕她。

    但在世人眼里,他们两人之间是不平等的。

    这种羡慕是建立在顾怿州个人身上的,羡慕唐景云攀附上的权势。

    伴着这种羡慕,可能私下里还有更多对唐景云的诋毁。

    但若唐景云的名望与顾怿州的身份不相上下。

    那世人又会换个角度。

    觉得两人十分平等,惺惺相惜了。

    能得个好名望,自然比单纯的做个普通商人强。

    尤其这事还不需要唐景云费心,顾和旭自然同意了这个做法。

    当天唐景云与赵小舟留下,陪顾和旭吃了顿午饭。

    饭后,顾和旭略坐了坐就离开了。

    顾和旭走后,唐景云跟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一样,整个人都轻松了。

    看起来最难过的一关都过了,

    剩下的就是她这边,要找个时间跟家人挑明。

    过后没几天,顾和旭广发诏书,说明赤叶紫穗槐等树的作用,

    诏书里提了唐景云的名字,不过也只一个名字,没有说她是哪里生人。

    诏书里,顾和旭称唐景云为唐先生。

    他们也没预料到,日后唐先生之称,将会传遍大江南北。

    就连关外各国也是如雷贯耳,对唐先生十分推崇。

    到那时,记得唐先生真名的人,反而很少。

    因唐景云的名字,真的只是被顺带一提。

    看到诏书的人,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赤叶紫穗槐等树身上。

    这一次唐景云的名字并没有在任何人心里留下任何印象。

    唐景云与赵小舟在上京待了没几天,就进入了三月份。

    三月中旬的时候,曹三带人乘船,带了首批雪饮仙茶过来。

    大元朝的茶是可自主买卖的。

    雪饮仙一到,便直接摆入仙珍阁。

    雪饮仙和凝露赤霜果一样,是二级植株。

    只是雪饮仙到底是生命植株,养生效果又比凝露赤霜果这种本土植株好些。

    因此价格更要贵些。

    茶也分三等,一等新茶售价二百两一斤,二等新茶售价一百五十两一斤,三等新茶售价一百两一斤。

    最末等的价格与凝露赤霜果售价一样。

    不过茶叶的消耗速度,倒是不如凝露赤霜果那么快。

    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叶在大元朝的普通百姓中,不算奢侈品,只算是没必要花钱购买的消费品。

    好茶很贵,但雪饮仙不是好茶吗?

    它当然是好的!

    只是它的采摘期就限定了它的价格。

    再贵就贵不上去了。

    因此一百两、两百两一斤的茶叶在普通百姓眼中是昂贵的奢侈品。

    在某些阶层眼里,价格却出乎意料的便宜。

    仙珍阁开业这么久,便是很多买不起里面任何一样物品的人都知道,凡是仙珍阁出来的东西,必是难得一见的好东西。

    口碑在这里,因此雪饮仙的价格虽然“便宜”,前来购买的客人却没有质疑过它的效果。

    因为价格便宜,购买的量都大。

    有些人恨不得装个袋子揣上随时嚼着吃。

    曹三他们这次运货的商船,还是去年唐景云从别人那里租的。

    不过从去年,唐景云就叫曹三他们上京后,找了造船匠签契约,制作属于自己的商船。

    这租期半年,眼看着就要到期了。

    等曹三他们下一次再来,回去时就要换成自家的商船了。

    唐景云此次最大的任务,就是过来见见赵和旭。

    现在赵和旭见也见了,差不多也该回去了。

    曹三他们在上京停留几日,唐景云和赵小舟走的时候,正好坐他们的船,一起回去。

    在路上走了快十天,到驿都城温县的码头后,下船改坐马车。

    唐景云和赵小舟乘坐同辆马车,一起回大牙口子村。

    到村子的时候,正好是中午。

    恰逢学堂下课。

    好多挎着书袋子的学童嘻嘻哈哈地从学堂里蜂涌出来。

    或是结伴直接跑出村口回家,或在村里跑,喊着在田间劳作的家人。

    有些则等着一起归家,有些直接在村里找个地方,拿出自带的干粮,到学堂里讨口热水直接吃。

    开学时唐景云是看过的,那时候并没有这么多学生。

    这次回来一看,学生数量却又增加不少。

    都是离得远些的采茶工家的孩子。

    因附近通往大牙口子村的道路也基本打通,路途平坦,时间减少。

    大牙口子村有一个人,恰好是一个采茶村子里来的。

    他是经由朋友介绍辗转来到大牙口子村的。

    他是个心思活泛的,看到大牙口子村开了学堂,就回家弄了辆驴车,开始兼职起了“开公交车”的事业。

    每天早晨傍晚接送同个村里的学童上下学,每人每天给他一文钱就行。

    还别说,这些采茶工在采茶期间,每天收入上百文,一年也有将近二十两的收入,可不少了。

    既家里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束修也能付得起。

    那三十文不过小半天的工钱,完全拿得出手。

    大多就都愿意送孩子去上学了。

第一百八十三章:奖励

    赶车人每天也要到大牙口子村工作。

    之前是花钱吃住在村里,弄了驴车后,他也可以每天回家。

    每天早晨他上班时,就顺便将孩子们拉到大牙口子村读书。

    然后找个地把驴车停好,去干自己活。

    傍晚下班时,再顺便把孩子们带回去。

    算起来相当于干一份活挣两份的工资,还方便了自己,很是划算。

    后来又有其他村里的人学着那人做。

    于是村里的学生就越来越多。

    幸好当初这学堂建得大,不然还塞不下这些学生呢。

    学堂建立之初,那时候想着是让就近的孩子们读书,路程近。

    因此是没有设立学生食堂的。

    但现在看着,倒是可以把学生食堂建立起来了。

    建食堂这事,唐景云还没回来时,明翠玉就先给两村村长李知觉他们提过一次。

    这些孩子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夏天不说,冬天带来的干粮又冷又硬,对身体十分不好。

    唐景云到家后,李知觉几人便先来找她。

    学堂是唐景云出资建的,理应询问她的意见。

    唐景云正有这个打算呢,自然不会反对。

    且她心里还有点其他想法。

    食堂若交给村民私营长久下来,难免不会发生偷工减料胡乱涨价的行为。

    所以这一块需要严格管理。

    食堂由学堂经营,请人负责饭食。

    每月发工钱后,去除成本后剩下的钱,不拘每月多少,都单独记上学堂账簿,用来资助将来读书有天分的学生。

    或作奖学金,鼓励孩子们读书。

    学堂里现在将近四百个学生,每天只需供孩子们中午那顿饭食。

    孩子们自带碗筷,也不需要工人们洗碗之类的,倒是没多累。

    唐景云开出十五文一天。

    村里那些只偶尔做些晒花除草,或是摘水果的零工的老大婶们,倒是抢得欢。

    食堂只需要采购蔬菜肉食。

    米粮之类就由学生自行上交,制一批饭票出来,交多少粮领多少饭票。

    每天凭票打饭。

    采购人员倒是不用再找了。

    唐景云手下的面脂坊和织染坊平时就有食堂,每天都有人送柴火蔬菜之类的进来。

    跟那边送货的人说一声,以后多送些来,经核对后再送到食堂就可以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家里都舍得花钱吃食堂。

    唐景云会让食堂单独开一个灶头。

    不愿意吃食堂的孩子每月只需交几文钱,可以把带来的饭菜干粮交给厨房热一热。

    若这样还不愿意,那唐景云就真的没办法了。

    唐景云回来后,又偷摸进了山一趟,沿着标记一路去了种下红薯的地方。

    红薯苗发起来了,正茁壮成长。

    唐景云仔细看了看周围,哪怕驱兽草药水的效用早就散去,这些红薯苗却依然完好无损。

    此时还不到移栽红薯苗的时候。

    保险起见,唐景云又在周围撒了一圈驱兽草药水才离开。

    在家休息了两天,唐景云和赵小舟就去了鲤水村。

    因她接到那边来人的通知,说蔗糖脱色成功了。

    鲤水村里,紫雀木地里已是一片欣欣向荣。

    紫雀木已经到了收获期。

    风吹过去,紫雀木叶子互相摩挲着沙沙地响,十分悦耳。

    制糖房这几个月一直没停,工人们一直断断续续地在带徒弟炼糖,研究脱色技术。

    因只求质量,实验着用。

    所以紫雀木的消耗一直不大,

    之前唐景云买的紫雀木也不少,埋了许多在地下。

    因为处理得当,坏掉的也少。

    唐景云过去时,正有工人将最后一批紫雀木挖出来。

    唐景云这个撒手东家总共才来这里两次,

    一进制糖房里,就见几个主要技术工人在兴奋地讨论。

    唐景云凑过去,就见他们围着一个挺大的陶碗,里面放着一块白色的糖膏。

    唐景云笑着道:“终于成功了啊。”

    几个工人乍然回神,见到唐景云,顿时露出一副幸不辱命的神情。

    “东家来啦!”

    “东家,按您先前的要求,我们已将蔗糖脱成白色,只需要再进一步分离,就能得到细碎的沙糖。”

    他们很激动。

    当初他们被招来时,唐景云承诺过,若给蔗糖脱色成功,他们每个人都会有一笔很丰厚的奖金。

    且如今,先不说他们这项技术代表着什么。

    就冲着那即将到手的奖金,脸上的笑就怎么遮也遮不住了。

    赵小舟看到这块白色糖膏时,是很吃惊的。

    世人对好看的事物总是偏爱的。

    一块褐色的糖块,不用说都知道不如白色的吸引人。

    只是一个颜色的区别,但其中的利润,却有着惊人之别。

    当然,最让赵小舟吃惊的,还是唐景云。

    听这些工人的意思,他们之所以会这般做,完全是唐景云提出来的要求。

    阿瑾……总是叫自己吃惊的。

    赵小舟想着。

    工人们激动,唐景云也激动。

    总算没白费一番功夫。

    她拍拍就近的一个中年汉子,哈哈笑道:“这几个月辛苦各位了,你们做到了,协议生效,明天来村里领你们的奖金吧。”

    几位工人忙拱手:“多谢东家。”

    外面的一些普通工人听到里面的笑声,很羡慕。

    里面的房间他们是不允许进去的。

    他们在这里这么久,曾听一人无意中说漏嘴,说只要成功,他们每个人的奖金都有上千两。

    这唐东家,出手也真大方。

    不知道这样的好事以后会不会落在自个儿头上呢?

    在场的普通工人几乎同时冒出这么个想法。

    暗暗在心里下决心,要好好做事才行,好好学,让东家看到自己的努力。

    以后再有这样的好事,能派自己去最好了。

    唐景云拿到制白糖的方子后,带了一块白色的糖膏回去。

    其实味道是一样的,不过换了个颜色,融进水里后没有颜色。

    但与世人眼里褐色的糖水比,总容易让人高看一眼的。

    蔗糖是从紫雀木的树根汁里炼出来的,味道可比甘蔗汁甜腻。

    唐景云是不爱这种甜得发腻的口味的,喝了几口就觉放下了。

    剩下的倒是被赵小舟喝光了。

    赵小舟道:“这方子好,值不少钱。”

第一百八十四章:丫丫树

    唐景云得意的直挑眉,道:“那是,为了制作出白糖,我投入了不少进去。”

    赵小舟认真道:“我以朝廷的身份买,你多少钱卖?”

    唐景云乐道:“以我们之间的关系,送给你又何妨?”

    制白糖的方子唐景云一开始就没打算只握在自己手里。

    握也握不长久。

    白糖一旦出现,有的是人绞尽脑汁想得到。

    她若不把方子撒出去,自己的制糖房就别想安生了。

    说送就送,唐景云直接就将方子递给赵小舟,还说:“这个时候刚好还可以种紫雀木,立即修书一封回去叫人安排,还能先大赚一波。”

    赵小舟拿了方子,看了一遍,才道:“我先替朝廷谢过。”

    唐景云道:“其实也不是让你们白拿,再帮我宣传宣传就可以了。”

    宣传的自然不是方子,这个还是需要藏着的。

    宣传的是白糖出自谁之手!

    虽然她只是出钱请人研究,加快了白糖出现的步伐而已。

    赵小舟点头,一脸理所当然道::“这是自然。”

    这可是帮他的唐先生扬名的好机会,自然不能放过。

    先不说赵小舟收到白糖方子后的反应。

    没过几天,唐景云对几种肥土树推广的诏书就来到了温县。

    去年赤叶紫穗槐等就被唐景云找出来。

    那时候整个大牙口子村就有种植这些树木。

    后来,来大牙口子村干活的人多,这些树被更多的人得知。

    徊都城紫花苜蓿的移栽,颖都城千亩桑树的种植,以及唐景云上京的花山和茶山之类的,都有这些树木的影子。

    它们有名字,但因为最开始是从大牙口子村出去的,树有好几种,效用相同,最开始的人就把它们统一叫做丫丫树。

    到顾和旭发诏书推广,丫丫树在好几个地方已经先一步得到了推广。

    不过知道的人相对整个大元朝来说还是少数。

    到后来丫丫树被更多的人叫做护地母树。

    但最开始那一拨人,却已经改不了口了,一直叫丫丫树。

    种子店的肖老板,就是从唐景云这里知道的丫丫树。

    他手下本身就种有不少花草树木,自然也需要这些。

    所以第一时间就收集了不少树种下。

    若没有这些树叶加持,他那些绒毛香茶花的培育也不会那么顺利,还能卖出到上京去。

    同时,肖老板还有远见。

    他看出了丫丫树背后潜藏的价值,从去年起,他就四处找人进各种山里搜集种子,培育了不少树苗。

    诏书发到这边后,趁着这股东风,肖老板就到处卖树苗,也着实挣了不少钱。

    唐景云开始叫鲤水村收紫雀木的时候,赵大魁也回来了。

    他之前带了一批丫丫树过去种植,在当地请了不少有经验的树农照看,带了一批货就离开了。

    像上次一样,他边走边卖,等到家时,货物就销售完了。

    赵小舟这次倒是没再找唐景云专门帮他种紫雀木。

    唐景云种宿根蔗,她有养料,不担心下一次紫雀木的出芽率,他全留的蔗蔸,就没必要再留种。

    赵小舟就直接从唐景云这里买了紫雀木梢头叫人拉走。

    紫雀木开始砍收,鲤水村的人都动了起来。

    砍的砍,运的运,制糖房里所有人也都动了起来。

    有先前的练习,如今个个都是熟手,运作起来都很快。

    唐景云种的这个紫雀木,比先前他自己花钱从别处买的好很多,茎干粗大。

    收获的时候,唐景云特意叫人算了算。

    鲤水村一亩紫雀木地,最少能产七吨的紫雀木树根,也就是一万四千多斤的树根。

    而普通甘蔗每根能榨三四两的甘蔗汁,唐景云家的这个,一根最少也能榨七八两出来。

    那就是每亩能榨将近一万斤的紫雀木汁。

    这些紫雀木汁甜度更佳,含糖量很高。

    六斤紫雀木汁就能熬一斤蔗糖出来。

    算下来,一亩紫雀木地,唐景云最少也有一千六百多斤的蔗糖收获。

    她种了三百亩的紫雀木,每一次收获是两百多吨的蔗糖。

    从大元朝总体产量来看。

    她这点蔗糖其实还不够看的。

    但别人家同样种三百亩的甘蔗,收获还不一定有她一半多。

    这样算下来就比较可观了。

    在大元朝,多数普通人家都只吃饴糖。

    蔗糖在大元朝还是奢侈品。

    以前最低等的蔗糖也要几钱银子一斤。

    唐景云的蔗糖是脱色制成白糖的,价格理所当然地还要翻一翻,

    哪怕只比其他蔗糖贵一倍。

    那唐景云的蔗糖生意,每年的收益也有几十万两的银子。

    同样的地,收益与家里的水果茶叶比,赚得钱少很多,

    不过唐景云种植紫雀木,本身就不是为赚钱而来的。

    所以,倒也不在乎。

    这天,唐景云从鲤水村回去,和赵小舟在村口下了马车。

    两人一边走,一边看村里的农田。

    在鲤水村,唐景云听到几个老农念叨。

    说夏收的收成不好。

    唐景云自己不会看,但是她有系统。

    她用系统扫描了小麦和油菜。

    根据说明对比,两者都显示缺水。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

    即便如唐景云这种不懂种地的都知道这句话。

    然而今年入春后,却藓少下雨。

    即便好不容易下一场了,老天爷也吝啬得很,雨水量连土地表层都湿透不了。

    唐景云手里有养料,它所含的能量足以给植株提供所有的需求。

    她种植下的所有植株对下不下雨都无所谓。

    但其他人的土地就不一样了。

    植株缺水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不耐旱植株的枯萎、发育不良。

    最后亩产减少。

    大牙口子村里还有不少地都种着小麦和油菜。

    此时小麦已经由青转黄,眼看着就要到收获的时候。

    唐景云找到一个本村的老大爷。

    问他今年地里的收成怎么样。

    虽然村里大部分人都请外村短工帮忙打理田地,但像这些年纪大的,还是将土地看得很重。

    每天都习惯去田里溜达一圈,看看情况。

    唐景云一问,这老大爷就乐呵呵地说:“看着还成。”

    唐景云点了点头,又道:“那您觉得,比之去年的,如何?”

第一百八十五章:出海

    老大爷摇摇头,道:“那倒是不如去年的,你看那小麦啊,矮趴趴的,好多都没长起来。”

    老大爷不知道,大牙口子村里的粮食能有这个样子,还是因为从去年起他们就用丫丫树树作肥的原因。

    若没有丫丫树的加持,那地里的小麦之类的,估计就更没眼看了。

    换做以往,小麦出现这种明显减产的情况,老大爷哪能像现在还笑得出来。

    但谁叫现在家里来源稳定。

    去年他家的粮食都还没吃完。

    即便今年收成差点,那也饿不着。

    这收成好和坏,都看老天爷心情。

    他种了一辈子的地,只要地里不绝收,那情况就都还算可以。

    然而唐景云他们这边,是偏南的。

    南方一向比北方雨水多,他们这里都这样了。

    那北方地区,情况不是还要更坏?

    唐景云又回去问了赵大魁。

    他之前去靠近边关的沅都城,就处于西北地区。

    那一片降水量一直很少,气候也干旱,常常是降水跟不上蒸发。

    只怕情况还要更差。

    赵大魁被唐景云问到,因一直忙着种树,其他情况倒是没怎么注意。

    但雨水这个,他确实记忆犹新。

    因为撒种前,最好是雨后,他带着人过去后,边等雨边整地。

    结果等了大半个月,老天爷才施舍一般下了场小雨。

    最后唐景云跟赵小舟说:“若入夏后雨水还不增加,那下半年的秋收,情况堪忧。”

    赵小舟眉思收敛,道:“这个情况我会跟朝廷上报的。”

    唐景云点头。

    小皇帝登基不过六年。

    若大元朝真闹旱灾,难免不会人心浮动。

    毕竟这古代地龙翻个身,皇帝都要写罪己诏的。

    有心人可以把任何坏情况归咎于是因为上天对皇帝不满这一点上。

    唐景云又道:“咱们也买点粮屯着吧。”

    虽然她在系统仓库储存格里屯了不少,但是这只是背地里的,明面上她并没有留下多少存粮。

    除非是容易放的。

    这两三年,用植株养料培育出来的粮食,她一粒没卖出去不说,还从两村村民那里收了不少。

    不过,一个地方闹了灾,缺粮了,那全国的粮价基本都会涨。

    她趁着价格还不高多屯一点,以后情况若真不好,还可以拿出去救济。

    收粮这个,当然要不动声色来。

    不然动静大了,反而会引得粮价提前上涨。

    除了在驿都城附近收,唐景云还派了人去沅都城。

    那里他们也有房子有地,还留下不少人。

    在当地暗暗收一波屯着,以后救济起来更为方便。

    五月后,休眠的雪玉金莲花重新焕发生机。

    村里涌入大量的短工。

    收小麦的、收油菜的等等等等。

    当然,还有来唐景云家摘凝露赤霜果的。

    去年,所有的水果都扩大了种植。

    先前还留有空白区域的山头,如今已种得满满当当。

    满山都是熟了的和快要熟了的果子。

    除了来挣钱的短工,去年从这里采购了水果的商人们也再次过来了。

    里面还有些陌生的面孔,不乏从上京远远赶来的。

    这些人从唐景云这里买到水果后,会直接将货物运到他们理想中的互市市场,与关外各国商人互换商品,拉回来后再换成钱。

    因来的商人多,有些人需要停留两三天,有的直接选择投宿在村里。

    去年有经验的村民,今年早早地就将屋子收拾干净,等着客人入住。

    虽说住的时间不长,每天还是有十几文收入的。

    在凝露赤霜果一筐一筐被抬下山,又被装车离开时,曹三等人,也坐着新的商船从上京回来了。

    曹三回来的当天,还来不及休息,就被听到消息的唐景云派人请到了庄子里。

    唐景云这新庄子,曹三只每次送账簿会来一次,停留的时间也少,每次走马观花一般。

    但给他留下的印象却很深。

    院内繁花成景,处处雕梁画栋。

    在他看来,世间有钱人不少,但像唐东家这般只纯粹喜欢悠闲又恣意,远离繁华权势生活的有钱人,很是不多。

    每个月,赵冰雁都会将上京盈利的账本交给唐景云看。

    曹三这次过来,便顺便把账本给了唐景云,然后坐在旁边喝了一口下人递上来的茶。

    茶水还未入口,曹三就闻到了雪饮仙的熟悉味道。

    曹三和他的兄弟们,都认为唐景云种出来的东西,都是世上少有的好东西。

    现在他们每个月都会花点钱买点仙珍阁里的东西吃。

    才来时身体还带着各种毛病的兄弟们,如今个个都生龙活虎了。

    比曾经身体状况最好的时候还好!

    曹三坐了一会儿,就见唐景云与赵小舟携手而来。

    曹三忙站起来行礼。

    在以前,他恐怕还只以为唐东家与殿下只是朋友关系。

    但上次他们一起回来,两人并未避讳,一路举止亲昵,早已超出了朋友关系。

    “快坐。”唐景云笑道。

    曹三安静坐下来,才问:“东家有何吩咐?”

    唐景云开口道:“你带人驾船行商,也有半载了,手下的兄弟们也都熟悉水性。”

    “找你来,是想问问你,或者你的兄弟们中,有谁愿意帮我跑海船。”

    曹三:“出海?”

    曹三一点都不惊讶的样子。

    只因为去年他代表唐景云与造船匠签订契约时,里面就有三艘海船。

    对于唐景云找人出海这件事,曹三早有猜测。

    他沉默下来。

    大元朝每年出海的商人并不多。

    虽然出海做生意的利润一直很可观,比得过国内相同起点的商人。

    但是高利润伴着高风险,不是没有人抱着侥幸心里租船出海,最后却都葬身海中。

    唐景云继续说道:“你也知我酷爱各种奇异植株,找人出海,为的也只是生长在大海另一边的各种植株。”

    曹三直接问:“我若答应帮东家出海,东家许我什么报酬?”

    唐景云也开门见山的说:“我提供船,你带什么货出去,带什么货回来,这些我都不管,只需每年分我两层利润便可。若你带回来我需要的种子,我再给你钱。”

第一百八十六章:心动

    曹三几乎立即就心动了。

    唐景云给的这个条件,完全是在给他送钱。

    他点了点头,道:“容我回去与兄弟们商讨后,再给东家回复。”

    唐景云道:“去吧,海船还没造好,我也不急,好好考虑。”

    赵小舟与唐景云隔着个小桌子并排而坐,等曹三走后,赵小舟才略带好奇地问:“你要他出海帮你找什么植株?”

    唐景云皱眉,道:“我也说不上来。”

    “我曾看过一名商人留下的海外漂流笔记,里面提及了好多我没见过的植株,各种用途。”

    “只可惜那书我还没看完,便被李煜越拿走了,不过里面看过的我倒还有印象,改天画出来给你看看。”

    唐景云随口胡诌,并毫不犹豫地砸了一口黑锅到李煜越身上。

    不过李煜越也不怎么冤,他仗着跟原主有婚约,从唐父手里拿走的书可不少。

    而且还是那种有借无回的!

    唐景云胡诌了一本《海外漂流日志》,言之凿凿地说上面有好多奇怪用途的植株。

    当然不能只嘴上说,怎么也得拿一点料出来给赵小舟看看。

    除了红薯,唐景云目前能想到的,大元朝没有的,也就只有花生了。

    唐景云知道原世界的花生,大概是明朝时传来的。

    但这个世界,无论是大元朝还是海外,目前并没花生的影子。

    因为唐景云将本土位面植株豆科类的都翻找了完了,没找到花生的存在。

    说明这世界上还没有记录。

    这样,就只有唐景云找人出海去寻找。

    唐景云对一系列农作物的印象,全归功与她喜欢到处放飞探险的性子。

    还有很多投宿农家,搞直播的经验,见过不少作物。

    她对生长中的花生没什么印象,只记得它会开黄色的小花。

    生病的时候绿叶上会起褐色或是黑色的斑点。

    然后就是胖乎乎的带壳花生和花生米了。

    唐景云用了两天时间,画了一副灵魂画作出来。

    不过因为她用对了颜料的缘故,看着和他印象中的倒是大差不差的。

    若是见到了,绝对第一眼就能认出来。

    画好了后,唐景云就拿给赵小舟看。

    赵小舟端详了会儿,指着纸张道:“果子也是长在地下的?倒与人参相似,叫什么?”

    唐景云道:“花生,外面那看着胖乎乎的是果荚,果荚里面有仁,说是能吃,还能榨油。”

    赵小舟道:“那倒是不错,书上可有说它长在哪里?”

    唐景云以前只顾着花生好吃,倒是没关心过花生来自哪里,只得叹气。

    “书上没提。唉,要那位商人活着回来就好了,不然也不用我特意让人去找了。”

    赵小舟将画像折好递给唐景云,道:“这也无妨,无非多花点时间。趁此机会,让大元子民都走出去看看,也是好的。”

    唐景云笑着点头。

    这也是他的初衷之一。

    这世界又不是只大元朝在发展,要跟上脚步才行。

    不然落后就只能挨打。

    这画像,因为是纸张不好保存,颜料也容易挥发,正好李知文过来交货,唐景云便将画像交给李知文,让他绣坊里的绣娘照着样子多绣几幅出来。

    过了几天,第一批凝露赤霜果的采摘结束。

    曹三他们快要出发,他找到唐景云,将一份名单递给唐景云。

    “我愿意替东家出海,这份名单,都是商队里自愿随我同去的。”

    唐景云看了下名单,在里面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

    第一批跟着她回大牙口子村的人几乎都在里面,后续进来的也去了不少,足有七八十个人。

    唐景云点头道:“既如此,我准备一份契约,下次你们回来,便来找我签约。”

    不过这点人还是太少了。

    唐景云准备了三艘海船呢!

    剩下的人手,就得再找赵小舟补了。

    当晚,赵小舟留在庄子内。

    赵大魁如今在家,他待在庄子里,可能随时来找唐景云。

    所以赵小舟就算留宿,晚上也还是要回唐景云专门给他留的卧房睡觉。

    墙角下悬着白月花,那一片亮如白昼。

    唐景云和赵小舟蹲在那里,仔细地查看几株棉花。

    棉花是未记载植株,和九叶净心莲一样。

    它生长习性之类的,都要唐景云自己记录。

    第二茬棉花是今年一月唐景云种下的,她留了几株没有用养料的,在系统的帮助下,将两者对比做记录。

    并且上次赵大魁去沅都城的时候,也带了几颗棉花种子过去,请了专人照看记录。

    以后大量推广种植的时候,才不会抓瞎。

    用了养料和没用的棉花都种在一起,竹筐带着标记。

    不过现在哪怕不看标记,任谁也一眼能看出两者的区别。

    用了养料的棉花生长得非常好,此时到了花铃期,枝头上陆陆续续开了花,颜色不一。

    而没用养料的,也没生虫生病,就是营养不良的样子,好似怎么长也长不大。

    不过从系统的记录来看,也不像是要死的样子。

    就是可能开花的过程会艰难点,结棉桃也会很辛苦。

    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亲姐妹,在相貌、体格、脾性上还有差异呢。

    所以对于同种植株生长情况却天差地别,赵小舟也没惊讶。

    他只一手拿着本子,一手提着毛笔,沉默着将唐景云说的重点都一一记下。

    结束对棉花的观察,唐景云起身活动了下双腿,跟赵小舟说:“我后天想进山打猎,你要去吗?”

    赵小舟现在的人生大任务,就是陪唐景云吃喝玩乐了,唐景云走哪,他自然跟哪,便点头:“去。”

    唐景云就转身往赵小舟的卧房里走。

    “我记得你放了不少衣服在这,有简单利索一点的吗?我拿去泡泡药水。”

    赵小舟是知道唐景云有不惧猛兽的特殊手段的。

    去年他屋子里用唐景云配置的药水擦过几回,屋里便再也没有蚊虫出现了。

    他找了一套衣服递给唐景云。

    唐景云抱着衣服出去,赵小舟跟屁虫似得跟上去,看唐景云调制了药水,又拿了一套自己的,泡在一个木桶里。

第一百八十七章:红薯

    唐景云拍拍手,“泡一晚上,明天拿出来晾晒。”

    两天后,唐景云穿上利索的短打,背着背篓,身边跟着赵小舟等人,进了北山。

    夏收结束后,红薯就可以移植了。

    唐景云这次进山,自然是为了把红薯拿出来。

    唐景云一路走在前头,时不时下个套子捉野味,这就是她口中的打猎了。

    卫家兄弟知道是出来打猎,几人都背着弓箭,一路也猎了几只野兔野鸡。

    大猎物不是猎不到,不过是懒得扛回去。

    走了许久,来到了唐景云当初种下红薯的地方。

    经过几个月时间,这里早不见当初种植时留下的印记。

    不过唐景云仍旧知道这里的大概位置,更何况,一看到红薯苗,唐景云就能知道哪里有红薯。

    面上不显,一副头一次来的模样,然后仿佛不经意间就看到了什么,蹲下来“咦”了一声。

    赵小舟也蹲下来,“怎么了?”

    唐景云蹙着眉头,“我觉得这个植株有点眼熟。”

    她拿出锄头,拨开红薯苗往下小心地往下挖,然后挖出一块连着根茎的已经面目全非的红薯出来。

    赵小舟疑惑道:“这是它结的果子?已经坏了。”

    唐景云摇头,苦思冥想的样子:“看着确实是果实。”

    然后她眼睛忽然一亮,“我想起来了!”

    唐景云转头看着赵小舟:“这叫什么什么薯,也是我在那本书上看到的。”

    “什么薯?”

    “果皮发红,好像是叫红薯。”唐景云说,“这个确实是果子,不过是头年结的,这些嫩芽应该是才发起来的。”

    说着他掐一根红薯尖,声音清脆,看着就十分的鲜嫩。

    赵大钺抬头问:“红薯可以吃吗?”

    唐景云激动道:“当然可以吃。”

    她将红薯的好处说出来,重点在它耐瘠薄这一点上。

    “看这些苗刚发出来,估计还不到结果的时候,我们带回去种起来吧。”

    赵小舟开口问:“直接挖回去?”

    唐景云思考了一会儿,道“我觉得可以截藤扦插。”

    在场没人比唐景云更懂怎么照料植株了,赵小舟直接道:“那便截藤。”

    两人让开,卫家兄弟在唐景云的指点下,将这一片红薯苗全用随身的匕首割断,然后装在背篓里背了回去。

    背回去的红薯藤,唐景云选了一块专门用来育苗的地种下了。

    她一直留着两块地育苗,久而久之的,村里人都知道她这两块地里,但凡种着什么他们没见过的,便知道是唐景云才弄回来的新植株。

    唐景云拿出来的这些红薯,最后发起来的苗种了大半亩。

    唐景云还收拾了一篮子的红薯嫩叶,交给李翠玉,让她炒出来吃。

    赵小舟以为只有果子才可以吃,没想到叶子也可以,而且味道还很不错。

    赵小舟满足说:“想必,果子的味道更好。”

    唐景云也期待地说:“肯定的吧。”

    想想记忆里烤红薯的味道,还有用红薯做出来的宽粉,唐景云就恨不得时间立即跳转到红薯收获的时候。

    不过,唐景云算了下。

    依他们这里的气候,红薯得要九、十月去了。

    收早了不甜,不好吃。

    大牙口子村和李沟村里当初跟着唐景云进山搬运丫丫树的人不少,几乎家家都有种植这些树。

    因此每户人家夏收的产量差别在大牙口子村和李沟村的,并不明显。

    但其他村子只有少数人种了这些树,产量的多与少差距就格外明显。

    因为今年可能闹旱灾,村里种植的主要粮食小麦、油菜之类的,唐景云在夏收前就提醒村民们这些最好先不要卖。

    大牙口子村和李沟村村民们靠着江凡赚了不少钱,因此对她的话几乎不问缘由地就选择了照做。

    而其他村子,因亩产大面积减产,已经意识到今天天气状况不好,目前也没有卖粮食的打算。

    这倒是唐景云乐见的。

    夏收结束,夏种紧跟而上。

    大牙口子村和李沟村临水而居。

    天公不作美,无非累一点而已,倒是不缺水用。

    因此今年大家还是跟往年一样,该种多少水稻就继续种。

    最主要的是,这水稻种子,和往年的不一样。

    唐景云返回大牙口子村和李沟村的头一年,她家的水稻、玉米产量就特别高。

    去年种水稻、玉米的时候,李知觉是第一个跟唐景云买这两样种子的。

    然后去年李知觉家的水稻和玉米产量虽然没有唐景云家那么高,但与其他人比,却也是拔得头筹的。

    因此去年秋收结束后,就有不少村民带头来买水稻和玉米种子。

    最后闹得整个村子除了唐景云讨厌的刘二狗和刘香兰两家,其他人今年种植的水稻和玉米,都是从唐景云地里出来的。

    鲤水村的人现在基本都回了自家村子,在村子里的制糖房上班。

    因此今年大牙口子村和李沟村请短工,都只能再往外找,于是距离又拉长了不少。

    现在就连县城的附近村子,都有人跑大牙口子村和李沟村找活干,路途可是不近的。

    唐景云家正经的地是很少的,不过他山多,夏收期间,又是种灵参果和赤灵菩提果的时候。

    因为制糖房和茶山那边的分流,处于随时缺人手的状态。

    这个时节,这些短工只要过来,基本都能找到活干。

    夏种后的天气,果然如唐景云猜想的那样。

    炎热少雨。

    地里的庄稼看着都不精神,每天都有短工从旁边河里打水去浇灌田地。

    今年卖粮的人普遍少了。

    随着温度一再升高,粮食的价格也开始往上涨。

    粮价上涨,影响到的也只是普通百姓。

    那些上层人士,是半点也无所谓的。

    此时正是青门绿玉房上市的时候。

    老早就有人翘首以盼,忍不住地去仙珍阁打听,问他们家什么时候会有青门绿玉卖。

    今年青门绿玉房扩大了产量。

    就算每天都有外地商人跑来亲自收货,但每次运往上京的数量,也比去年还要多。

    因为仙珍阁青门绿玉房传闻效果如人参,所以就算量大,但唐景云家的青门绿玉房在上京也还是供不应求。

第一百八十八章:干旱

    来仙珍阁买东西的人,一直仿佛跟抢一样。

    而作为青门绿玉房的种植者,唐景云就半点不愁没有果子吃。

    此刻,唐景云才吃完半颗青门绿玉房,舒舒服服地躺在赵小舟腿上,任她给自己按摩太阳穴。

    在两人旁边,放着两个小小的精致瓷瓶。

    那里面是唐景云让人从绒毛香茶花和九叶净心莲里提取出来的精油。

    唐景云之前知道肖老板一盆绒毛香茶花卖出几千两的价格,便在琢磨着怎么用绒毛香茶花赚钱。

    绒毛香茶花的香味有凝神静气作用,唐景云就想到了现代香薰SPA。

    然后还有九叶净心莲。

    当初从山里挖了回来一些九叶净心莲回来,就和绒毛香茶花一起用竹筐种着慢慢培育。

    九叶净心莲长到最后,中心会开出一朵淡蓝色的莲花。

    这花倒是没有味道。

    说实话,唐景云现在还不知道九叶净心莲的具体作用。

    问湛枝雪,湛枝雪也只说能帮他进阶,防止他走火入魔。

    修真界的事唐景云是不懂的,听起来玄而又玄的没个具体。

    不过她估摸着,大概是带有提神醒脑和镇定效果吧。

    这两种花,包裹里种子都攒了不少,现成的植株也种了不少。

    唐景云就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精油出来。

    只是太少了,那两个小瓷瓶也不过人大拇指高,指肚大,里面只有一丢丢。

    勉强够唐景云享受一次的。

    此时正是午后,两人临窗而坐。

    唐景云闭着眼睛,听着窗外的鸟叫蝉鸣,感受着爱人的指尖在太阳穴处缓缓揉动,力度适中。

    嗅着鼻尖的清淡花香,唐景云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觉得舒适不已,心中十分安宁。

    什么时候睡过去的都不知道。

    等她醒来,时间都过去快一个时辰了。

    唐景云发现自己还躺在赵小舟的腿上,她爬起来捏捏赵小舟的大腿,“怎的不叫我,腿麻了吧。”

    赵小舟手里拿着一本书在看。

    他腿确实麻了,叫唐景云捏了一会儿才缓过来,才道:“看你睡的香。”

    唐景云坐在他旁边,拿起那两个小瓷瓶,道:“这东西真好,你说我把它们也做成产业怎么样?”

    赵小舟赞同说:“想做就去做。”

    唐景云道:“我还想种点别的花,最好是很香很香那种,然后再把它们做成香水。”

    赵小舟直接开口:“买山还是租地?”

    唐景云犹豫了下,说:“还是买山吧。”

    “想到在哪买了吗?”

    这个唐景云倒确实有了。

    “卫家村旁边,他们村靠着两座小山头。”

    说是小山头,但看着一座也有百亩大小了。

    赵小舟点头,说:“要亲自去看看吗?”

    唐景云摆手:“还是不了,这天太热了,我叫人去看就行。”

    庄子里还有半丈两面花,待在里面十分好过。

    出去就不行了,一个月也不见下回雨。

    唐景云总不能每次出去都搬一盆半丈两面花在车上吧。

    做好了打算,唐景云便吩咐了下去,自己只管等结果。

    绒毛香茶花娇贵,种植困难,肖老板伺候花草算是行家了,但在绒毛香茶花上面也得小心翼翼的。

    唐景云去问过他,去年一年他也不过是才培育出几十盆。

    不过这在唐景云手里就不是问题了。

    绒毛香茶花是被系统记录在内的植株,种子系统里收集到有。

    唐景云可以直接从系统里购买种子。

    九叶净心莲也一样。

    它是被唐景云扫描到后才被记录的,此前系统没有它的种子。

    不过记录上后,九叶净心莲第一次开花结籽后,系统就投放了许多种子袋开始收集九叶净心莲的种子。

    这个现在也可以从系统里购买了。

    加上一株九叶净心莲的花籽还挺多,唐景云攒得不算少。

    最少几亩地的幼苗是够了的。

    然后就还有其他花儿了。

    唐景云从系统里选了几种花香味浓厚但闻着又不腻人的一级生命值植株,到时候一起种在山头上。

    这些花可以拿去做香水,然后还可以给雪玉金莲护肤品增加点特色,让客人对香型有更多的选择。

    卫家村离驿马镇没多远,自从卫家姐妹跟着赵冰雁后,卫家村的大部分村民都在大牙口子村村找到了工作。

    面脂坊里的女工好多就是来自卫家村的。

    唐景云还曾跟着面脂坊看门的一对卫家兄弟打过一段时间的拳。

    那两座山虽只靠近卫家村,但是是被划在卫家村的集体产业里头的。

    卫家村人一听唐景云要买那两座山,几乎不加考虑地便同意了。

    还有什么好考虑的呢。

    他们村这两座山都放了不知多少年了,就每年春夏时候去山里捡点野果,秋天进去砍点柴火。

    能给村里人挣点出息,大家都求之不得。

    这山若卖给唐景云,那之后他们村找活干也就很方便了。

    加上今年地里出息不好,大家巴不得能多挣点钱在手上以备不时之需。

    山买下来后,便再次招人整理山头。

    这次招的工人,只有少部分是卫家村的。

    其他的,都是卫家村附近村子里的。

    唐景云在这里买了山,他们也跟着受益。

    时间转眼到了七月。

    受天气影响,今年的凝露赤霜果成熟得比去年要早。

    摘果的日期提前了快十天。

    现在这个天气,在山上工作还是很累的。

    那么大太阳。

    唐景云在山上亭子里设置了两个乘凉点,给工人们提供茶水,旁边还摆着半丈两面花,能让累了的工人们休息一下。

    不过因为唐景云采取的是“计件”拿工钱,所以也不必担心出现某些工人贪图安逸而怠工的情况。

    反正做多少拿多少,唐景云不会损失什么。

    沅都城临近边塞。

    因为气候地利原因,边塞这一带能种植水稻的地方很少很少。

    而沅都城却恰好是这边的小绿洲之一。

    因此附近种水稻的人还是有不少。

    但是今年,大元朝少雨,持续的高温对地里的农作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沅都城也不例外。

    持续的高温天气在水稻孕穗到抽穗扬花的阶段,直接缩短了水稻幼穗的分化时间。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44237/ 第一时间欣赏女配在种田文苟住了最新章节! 作者:江上听雪所写的《女配在种田文苟住了》为转载作品,女配在种田文苟住了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女配在种田文苟住了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女配在种田文苟住了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女配在种田文苟住了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女配在种田文苟住了介绍:
真香来袭,打脸爽甜,变美大翻身,精彩剧中剧!
唐景云一朝穿越到《农家世子妃》同名恶毒女配身上,一来就是灾星恶女剧本,唐景云眼前一黑,没想到老天爷顺手就给她补偿个金手指系统。
踢走渣男,改变克亲的名声,护好妹妹,激活金手指,开启种田大业。
快速愈合伤口的赤焰花、修复敏感肌的人身高大树叶、吃了能强身健体的蔬菜、效果堪比人参的水果、能舒缓镇定情绪的清茶花香……
唐景云带着姐妹李丹红一家发家致富,最后,竟还意外勾住了一个忠犬小狼狗。
全员真香,事业线苏爽,剧中剧走心。女配在种田文苟住了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女配在种田文苟住了,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女配在种田文苟住了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