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明:长生天启TXT下载大明:长生天启最新章节

第二十九章 新科举

作者:伸伸懒腰     大明:长生天启txt下载     大明:长生天启全文阅读
    因此,三个月的学习和准备时间其实是相当充裕的。

    以前他们为了写好八股文,死钻四书五经,如今的《国学》则考的内容十分广泛,经史子集、诗书礼乐统统要考,这就需要他们去恶补一下之前没有着重读过的国学经典了。

    而在《数学》方面,则要多下下心思,去把新学到的一些概念和知识给掌握熟练,并且学会一定的运算方法和应用方法。

    因此,当读书人们进入县学开始学习新科举的内容时就发现,新科举的内容远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难,相较之下,反倒是之前的科举所考的八股文显得玄之又玄。

    毕竟如今新科举所写的这些知识都是相对客观的,一是一,二是二,那是有明确判断标准的,而以前的八股文则非常主观,很难说明白如何判别一篇文章的好坏,很大程度上要看考官的个人喜好,以及考生的“诚意”!

    既然新的科举考试内容,读书人们能学会,他们自然也就没有那么排斥了,而且如今到了科举的日子,很多人也都是有信心前来一试的。

    毕竟现在的科举比起以前,参加考试也变得十分方便起来,每个县里都有考点,而且听说考试时间只要一个时辰,早上进去,到不了中午便可考完离场了,再也不用像之前那样一考考个几天几夜,还要带着水壶干粮,吃喝拉撒都在里面了。

    既然考试的成本已经这么低了,而且每年都可参加,那么即便今年考不过又如何,索性就先参加一次,进去见识一下新科举到底怎么考,下次再来就有经验了。

    今年这科举改革之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因为还没有成立专门的考试院和命题组,礼部原有的负责科举的官员们也没有给新科举出题的经验和能力,所以这一次朱天启是直接在氪命商店里定制购买的试卷。

    没错,就是定制购买,这氪命商店与朱天启前世的网上商城一样,里面有定制印刷之类的服务,而且价格低廉,朱天启直接定制印刷了十万套试卷,按照每个县考考点一百份进行打包,由锦衣卫亲手将考卷送往考点,并负责将考试完的试卷收回。

    现在的大明共有一千一百三十八个县,但是并非所有的县都具备举办科举的条件,有些县处于灾区,至今仍靠朝廷救济,根本无法开展教育科考工作,有些较为偏僻穷苦的地方即便有人参加科考,可能也只有一两个考生而已。

    真正考生多的还是江南的各省府州县,而且这里本来也十分富庶,读书人很多,自古就都是科考的大省。

    明朝的县与后世不同,明朝分为省府州县四级,州相当于后世的县,而明朝的县则最多相当于后世的乡级单位,因而一个县里是无论如何也凑不出一百个考生的。

    总而言之,尽管今年参加科考的考生比之往年要多得多,但是十万套试卷也是绰绰有余的。

    科举如期举办,考生都是轻松应考,同样也是轻松离场,并无疲惫之感,不像之前参加科举,被闷在小格子里几天几夜,不死也要脱层皮。

    除此之外,大家对新科举还感觉很新鲜的一点是,今年负责监考的,除了地方官担任考官之外,竟然还有锦衣卫,而且试卷是当着大家的面开的封,考完之后也是当着大家的面由锦衣卫进行封装带走的,全程都没有考官什么事。

    因而大家这才考完也都没有人再去拜访考官,去给考官送礼去了,毕竟这试卷也没有在考官手里,找他也没用啊!

    当然,一些家里有钱的考生还是想从考官那里打听一下消息,可是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也没问到,只知道锦衣卫把考卷带回京师评卷去了!

    接下来便是等待放榜的日子,不论是老科举还是新科举,对于考生们来说,这段时间都是很难熬的。

    可是朱天启并没有让考生们等太久,区区几万份试卷而已,对照答案进行阅卷没有任何难道可言,礼部的官员加上锦衣卫的协助,几天时间就把阅卷工作完成了,随后便把成绩发回了全国各县,由县里进行公布。

    只要县考的各科成绩达到六十分以上便可及格,成为童生,通过的考试的门槛儿还是很低的,因而很多压根儿没报希望的考生都很意外地通过了。

    当然,全国的县考通过率也没有很高,毕竟即便是很简单的知识,也并非所有人都能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将其掌握,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读书人因为常年钻研四书五经和八股文,脑筋都变死了,小学数学也是死活都学不会。

    但是即便如此,经过此次县考,也确实给了天下读书人们一个很大的惊喜,很多人也因此改变了之前对新科举的成见。

    至少现在看来,新科举是十分公平公正的,既不用再去巴结考官,也不必去烧香拜佛,能不能考上全凭实力,而且考试内容就写在县学发的课本上,你只要好好学,就可以考过。

    不像之前的八股文,即便把四书五经都给翻烂了,也未必能够考得上,因为想要通过考试实在是太难了,既要文章写的好,又要运气好,能够正好迎合考官的喜好,同时为了保险起见,最好还得上下打点。

    这些事情通过这次县考的结果就能看得出来,比起以往来,竟然多了很多十一二岁的小孩童考上了童生,以前这种情况可是极其少见的,一旦哪里有人小小年纪就能考上,那就得被奉为神童了。

    要知道,在明朝很多读书人七老八十了都还没能考上个童生呢,这种情况不算少见!

    现在,大家都已经切身体会到了新科举的好处,在读书人的群体中,已经很难在听到反对新科举的声音了。

    对于没钱没势的普通考生来说,更加公平公正的新科举自然是又给了他们信心和希望,让他们再度相信,只要肯寒窗苦读,就一定能够有出路。

    而对于有钱有势的大世家们,其实也一样,以前他们靠人脉关系,靠银子买路,把家中子弟送上仕途,说到底也是他们一种无奈的选择,科举腐朽黑暗,仅靠真才实学是很难出头的。而且大环境如此,大家都这么干,你不托关系塞银子就只能被别人挤下去,因而不仅要找关系,还要找到比别人更硬的关系,不仅要塞银子,还要塞比别人更多的银子,想要出头,只能卷起来!

    久而久之,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科举潜规则,也不愿意再去改变,因为现在的路是他们费了很大力气,花了很多银子才蹚出来的,规则一边,也就意味着要重新找路,他们自然是不愿意的。

    然而现在新科举的事实是,他们无需寻找新的路子,也不用再花银子,他们只需要靠自己的实力去通过科举考试便可,甚至连以前参加科举需要上下打点的银子都省了,他们哪有不乐意的?

    就是家里再有钱,能省下一笔银子,谁又愿意白白把银子扔出去呢?

    很多世家子弟也都通过了这次的科举考试,考上了童生,其中也不乏一些年龄尚小,按以往来说是难以考过的孩子,这也是令这些世家大族们感到十分惊喜的。

    现在这些世家大族们不再反对新科举了,而是纷纷在想,以自家的财力,若是给孩子请上家教,早早地做好启蒙,那岂不是孩子很小的年龄便可考上童生,比以前要减少不少的时间成本。

    而且如今新科举的县考如此,想来后面的府考和省考也大抵如此,这么算来,只要培养好了,家中的子弟便有望在年纪轻轻的时候考上功名,入仕为官了,不必再像以前那样,为了科举忙活大半生了!

    这样想的不光是那些通过此次县考,考上童生的世家大族,那些家长子弟没能考上的也同样这样想,而且即便此次他们没能考过,但是身边的其他家族还是有人考过了的,他们也都看在眼里,而且亲身参与过一次新科举之后,也对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

    他们之所以没能考上,虽然有一部分人确实是能力不行,或者还没准备好,但是大部分都是内心对科举改革不满,对新科举内容排斥,所以才学得不好。

    可是如今看来,考试比起之前的八股文来更加客观,也更容易通过了,他们也都顿时幡然醒悟,开始鼓励家中子弟好好学习新科举的知识,积极备考起来了。

    科举改革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完美收官了,民间对新科举的态度瞬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反转,这让朝中那些等着看新科举出丑的官员们瞬间泄气了。

    而且在新科举的良好风评的影响下,民间的学风空前浓厚起来,各地前来县学报名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下到刚会走,上到九十九,都想来凑个热闹,通过新科举博个功名出来。

    同时各地州学也开始忙碌了起来,通过县考的童生们开始陆续到州学报道,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为参加府考做起准备来了。

    新科举逐渐步入了正轨,朱天启也终于放下心来,他让徐光启对礼部负责科举的官员进行了培训,不仅要对新科举的种种细节做到十分熟悉熟知,还要具备相当程度的阅卷和命题能力。

    而后,朱天启收到了李邦华的奏疏,李邦华上报说,他已经建造完成了一艘盖伦大帆船以及两艘卡拉克帆船。

    朱天启闻讯,顿时大喜,当即便派孙元化和钱龙锡二人亲自前往验收,并嘱咐孙元化安排好两艘船的武装事宜,尽快在船上安装好大炮,以让这三艘船具备战斗能力。

    虽然从天启九年腊月朱天启召见李邦华开始,至今已经过去了八个多月,但是对于李邦华来说,能在八个月里造出这三艘船来已经不错了,毕竟这可是大明第一次成功造出如此大型的西式帆船来。

    甚至就连从西北军工基地调到造船厂的泰西人看到李邦华所造的三艘帆船时,都表现得十分震惊,他实在难以详细大明竟然仅仅通过当时他们送来的几艘战船模型,就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仿制出了三艘不亚于泰西人战船来。

    尤其是得知这造船的图纸还是大明皇帝亲手所绘的时候,泰西人对大明皇帝更是敬若神明了。

    要知道,当时在西北军工基地工作的时候,那些超乎他们想象和认知的先进知识和技术可都是大明皇帝提供给孙元化的,所以大明皇帝在他们心目中简直是全知全能的,如同神秘一般!

    而后,这些泰西人也没有再敢对李邦华有所保留,全心全意地帮助李邦华建造战船,有了泰西人的帮助之后,造船的进度便快得多了,这才能够在八月底将三艘战船建造完成,如今也已经在近海试航过几次,性能良好。

    孙元化是工部侍郎,同时又是负责管理这些泰西工匠的,因而现在战船造好,他自然是要亲自过去验收的。

    而住朱天启之所以还要把钱龙锡给派过去,自然是为了让钱龙锡去长长见识了。

    现在这两年里,大明的科技水平在朱天启的帮助下突飞猛进,不论是火器装备,还是船只,都已经今非昔比,钱龙锡身为兵部尚书,如果依然对这些一无所知的话,那么对于大明现在的战斗力也将难以做到心中有数。

    一个兵部尚书对本国军队和军备一无所知的话,那么他又如何开展工作呢?这也将影响他对很多事情的判断和应对,所以朱天启必须要让他亲自去看看,去接触和了解明军的新战船。

    钱龙锡自然也意识到了自己对明军的认知有着严重脱节的问题,所以他对于此次前去验收战船之事还是很乐意的,他是听说过泰西人的大帆船的,想到如今大明也能造出这等大帆船来,内心也是感到十分激动的,甚至还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睹大帆船的英姿了!

    孙元化和钱龙锡领旨之后,便收拾行李,结伴出发,一同离开了京师,赶往李邦华所负责的的大明造船厂,而此事接到回信的李邦华也早就做好了接待两位尚书大人的准备。
本章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44160/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长生天启最新章节! 作者:伸伸懒腰所写的《大明:长生天启》为转载作品,大明:长生天启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长生天启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长生天启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长生天启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长生天启介绍:
从短命木匠开始长生,成就万世帝业!
朱天启穿越成了短命木匠明熹宗朱由校,好在他开启了长生系统,只要养生就能获得无限寿命!
更有“世间万物,应有尽有”的氪命商店,助他引领大明进入高科技军武时代!
朱天启面对威胁大明王朝的内忧外患毫不手软!
灭阉党,平民怨,伐建奴,荡倭患!打造坚船利炮,扬帆威服四海!
“这盛世来之不易,这盛世将延续万年!”大明:长生天启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长生天启,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长生天启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