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农家小福女
支柱是木头的,其余的是竹子的,采用的是榫卯结构。
最主要的四个支柱,有大海碗粗,可以抵御大风暴雨,不会轻易倒塌。
其余的支柱,也是木头的,有大有小,根据需要承重的程度来选择。
其余的地方,比如阳台、墙壁、地板、屋顶,都是用竹子搭建。
造型属干栏式建筑,房顶呈“人”字型,当地春夏两季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
代替屋瓦的,是三层棕叶编织的席子,防雨能力也挺不错的。
一共修建了三间屋子,中间是堂屋,左右两边是卧室。田父田母住左边的卧室,姐妹三人住右边的卧室。
没有床铺,只是在竹子地板上,铺一层棕叶编织的席子。天热的时候,就干脆直接躺在地板上,倒也凉快。
竹子墙壁是由竹片跟裹了稻草的黄泥巴组成的,也就是说,砌好一层竹墙壁之后,在墙上涂抹黄泥巴,然后又铺上一层劈成对半的竹片。然后,又在竹片上涂抹上黄泥巴,再次铺上一层竹片。
如此反复三次之后,墙壁有了一定的厚度,保暖跟防晒方面,就有了一定的保障。
而且,铺砌上竹片,这样屋子也干净多了。
有了灰尘,用湿润的抹布擦一下就好了。
实用又大方,还贼省钱。
大山里的竹子,海了去了,可以随便砍伐。
当然了,乱砍滥伐,那是肯定不允许的。
屋子修建好了,在屋子正中放一个燃烧的炭盆,烤上几日,湿气就会散去,可以搬进去住。
搭建屋子期间,一家五口,住的是临时搭建的茅屋。
可以搬家了,一家人都迫不及待的,搬进了新屋。
“终于有个像样的家了。”田小蒜不禁很是感慨。
小苗欢呼雀跃,只觉得这段日子的辛苦,实在太值了。
她直呼:“阿姐,新屋子好漂亮哦!”
小米乐的合不拢嘴,眼里满是憧憬跟喜悦,过去那木讷胆怯的性子,也变得开朗了起来。
“嗯,新屋子好漂亮哦!”小家伙也跟着笑说。
“嗯,咱们终于有个家了!”父亲跟母亲相视而笑,眼底流淌着喜悦激动。
田小蒜笑容明丽灿烂:“只要咱们一家同甘共苦,勤快肯干,一定可以住上青砖瓦房!”
她人生的下一个小目标,是在三年之内,修建一座小小的四合院,青砖青瓦的、宽敞明亮的宅子。
“好,咱们一家人一起努力!”父亲跟母亲对看一眼,异口同声的道,看向三个女儿的目光,满是慈爱跟温柔。
搬家这一天,也没有大摆宴席,只摆了一桌,请了父亲的发小,水生叔家跟春生叔两家。
不过,每家也只来了两人,也就是水生夫妻俩二人,以及春生夫妻二人,老人小孩都没有来。
实在是家里太穷了,人家不好意思来。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老宅的人蜂拥而至。
幸好,整个宅子跟小山头,都被荆棘篱笆跟竹篱笆给围了起来。
就连篱笆门,也是用荆棘也打造的。
田小蒜早有心理准备,在里面上了锁,只要不开门,外面的人就只能干瞪眼。
第9章 农家小福女
老宅的人,田父一个都没有放进来。
被那样狼狈的赶出家门,仿佛还历历在目。
他是憨厚老实,却不是傻子,更不是笨蛋。
“你个逆子!不孝的东西!”田老太太气的要命,只觉得自己的威严,被狠狠的挑衅了。
田父咬咬牙,硬邦邦的回了一句:“不孝子就不孝子吧!反正,就散我再怎么任劳任怨,百依百顺,你们也会觉得我不孝,也会苛待我的妻女!既然这样,那就没啥好说,也没啥好在意的了!”
这么直接、强硬的跟自己的父母兄弟对上,他这也是头一回,即便当初被净身出户,他也没有对这些亲人说过半句狠话。
总觉得,无论如何,都是亲人,骨头打断都还会连着筋。所以,能忍让就忍让,能不计较就不要计较,怨恨什么的就更加不能了。
如果有机会,他还会设法,跟这些亲人和解。有能力了,也一定会对这些亲人好一点,更好一点,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然后,在寒春被赶出家门的日子,比想象中的,更加难过。不说别的,就说女儿小蒜,一场风雨,饥寒交迫之下,差点就没有救过来。
哦,也谈不上救,因为家里根本就没有银钱请大夫,也没有银钱去买药。为此,他去老宅借钱,在雨地里跪了半天,不但一个铜板都没有借到,还被狠狠地羞辱了一顿。
实在没有办法,他跟妻子自己只好根据乡里人的经验,去采集了一样草药,给女儿熬了来喝。
这草药,是药材,也是一种野菜。就算没有用,也吃不坏人。不然,他也不敢给女儿喝。
根本,就是那孩子自己命大,这才熬过来的。
这事,村里的人都听说了,老宅的人却当不知道,一点表示都没有。
他摔伤腿了,老宅的人也没有来看望一下,更别说接济一二了。
田小蒜很是欣慰。
但凡老宅的人稍微靠谱一点,她也不会想着,让父亲跟老宅的人断绝关系,老死不相来往。
赶走了老宅的人,田父松了一口气,却又忍不住黯然神伤。
到底,是自己的亲人,是自己的爹娘啊!
如果可以的话,他又如何愿意如此啊?
“爹,别难过!等日后咱们家的日子好起来,不缺银钱了,爷爷奶奶年纪也大了,爹就每个月出些银钱粮食衣服鞋袜。给他们养老,让他们可以衣食无忧,安享晚年!”
小米这些日子,跟着自家阿姐,在她的言传身教下,思维方式也灵活了许多,赫然有了那么一点点后世新时代女子的思想。
此时,她连忙紧跟阿姐的步伐,热烈附和:“就是啊,爷爷奶奶如今身子骨还不错,还能下地干活,上山砍柴,可以养活自己。等他们年纪再大一点,咱们家的日子也过好了,有那个能力,爹就可以好好孝顺他们了!这个时候,爹给再多的东西,也会落到别人的手中,爷爷奶奶也得不了多少。”
这时候,就连水生婶都开口劝说:“就是啊,你们的爷爷奶奶的脑子被浆糊给迷住了,偏心的厉害,也糊涂的厉害。一心一意的,心疼你们那些叔伯跟他们的儿子。也只有等他们干不动了,没有利益可图了,被那些儿女寒透了心,才会醒悟过来!”
“就是啊,你们现在给多少,都是白白的便宜那些黑心肝的人!”水生也忍不住叹了口气。
第10章 农家小福女
时光飞逝,转眼就到了端午时节。
这天傍晚,田小蒜跟妹妹小米,从山里采杨梅回来,被田婆子给拦在了村口。
“奶奶好!”姐妹二人放在背篓,很有礼貌的跟她打招呼。
比较是亲生祖母,实在不好连个表面功夫都不做。
“今天得了啥好东西啊?”田婆子二话不说,就上前去巴拉背篓。
“就采了一些杨梅,没别的东西。”田小蒜很淡定的应道。
田婆子不甘心,费力巴拉了一番,除了杨梅,一根草都没有发现。不由有点恼火:“出去一天,怎么连蘑菇都没有采一朵回来啊?没有的东西,果然就是赔钱的货!”
对上凶行恶煞的田婆子,小米又气又慌,身子簌簌发抖。
田小蒜心疼的很,眉头皱的很紧。
看来,这个祖母在妹妹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
“别怕,不用怕她!”她伸手揽住妹妹的肩膀,柔声安慰,对妹妹说:“背上背篓,你先走,去前面那棵大树下等阿姐!”
前面三十米左右,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榆钱树。
此时,已是满树的花骨朵了,估计再有个几天,就会满树的繁花。
“阿姐,我等阿姐一起走,我不能扔下阿姐不管!”小小年纪的小米,尽管很是害怕自己的祖母,却依然壮着胆子,咬牙想要跟阿姐共同进退。
“没事!你忘了,阿姐是个大力士,她奈何不了阿姐!”
田小蒜的心里酸酸的,暖暖的,笑着伸手摸了摸妹妹的小脑袋,帮她把背篓重新背了起来:“去吧,不用担心阿姐!”
“好,阿姐小心,小米等着阿姐!”小姑娘心情忐忑的,迈步向前。
姐妹二人当着田婆子的面,这样交流,可把她给气坏了。
“不孝的东西!下贱的丫头片子!”她一边怒骂,一边抬脚踢向背篓,想要把满背篓的杨梅给踢倒在地上,并用脚踩个稀巴烂。
田小蒜眼疾手快的,一把提起背篓,背在了背上,语出如刀:“你才下贱!说人下贱的人,最下贱不过了!”
来啊,互相伤害啊!谁怕谁啊!
她可不是土生土长的古代小姑娘,没有三从四德的尊卑观念,又不是田婆子真正意义上的孙女,哪里会有半点畏惧?
一边说,一边大步往前走,再也不看她一眼。
被自己从不放在眼里的孙女,这样顶嘴,这样无视,田婆子当即气得跌坐在了地上。
好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等她回过神来的时候,姐妹二人早已走的无影无踪了。
回到家里,吃过午饭,稍微歇息了一下。
田小蒜就带着妹妹,去山涧里漂洗杨梅,洗去泥沙等杂质。
然后,沥干水分,加白糖装入坛子里捣烂
加盖(不密封,稍留空隙),约7-10天,自然发酵成酒。再用纱布绞汁,即成约12度的杨梅露酒。
然后倒入锅内煮沸,待冷装瓶,密封保存,时间越久越佳。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将洗干净的杨梅晾干,然后放进坛子里,一层杨梅一层冰糖,最后倒入白酒,没过杨梅。
接着盖上盖子,紧密封好,放置阴凉通风处;每隔三天可摇晃一下坛子,酿制15-25天时就可以喝了。
饮用前可冰镇一下,喝时的口感会更好。
第11章 农家小福女
山里的杨梅漫山遍野,而且不用走很远,大约半就可以采摘到。
离家半个时辰的地方,就有一片没人去采摘的杨梅林,上百年的杨梅树少说也有十几棵。
产出的杨梅,个头大,甜度比一般的杨梅高一点。
田小蒜带着小米,上午跟下午,各进山一趟。
隔三差五的,田父田母也会一起去采摘,或者专门运送杨梅下山。大人的大背篓,一背篓可以装的杨梅,就可以顶田小蒜两背篓的量。
从杨梅开始成熟的时候,采摘到杨梅要过季的时候,一共晒了三百斤的杨梅干,制作了一百坛的杨梅酒。
有两斤装的,也有五斤、十斤装的。
有的杨梅酒,加的白糖或者冰糖比较合适,但是大多数的杨梅酒,只加了一点点的白糖或者冰糖。有点,甚至一点都没有加。
所以,杨梅酒的价格,也分了三种。
头一批的杨梅酒,可以拿去卖的时候,田小蒜又跟父亲带着几坛子两斤装的,去了县里的香客来。
“杨梅酒啊?我得品尝一下,不然没法答应收下。”掌柜的很是和气,没有一口拒绝。
“没有问题,理当如此!”田小蒜笑得从容淡定,半点急迫都没有。
反而是田父,多少有些紧张,很担心卖不出去,或者卖不上好价钱。
“拿给酒盏过来!”掌柜的一招手,很快就有店小二去了酒盏过来,并非常机灵的帮忙倒了半盏酒。
一口下去,掌柜的顿时就笑眯了眼睛,真心实意的赞叹道:“好酒!非常不错!”
主要是,不占用粮食,又能喝到美酒,这就是大好事啊!
如果,价钱便宜,就更加完美了!
“价格几何啊?”掌柜的笑眯眯的问。
“上等的酒,二斤装的,一坛子三百文!中等的,一百五十文;下等的,五十文!”
田小蒜跟掌柜的打交道久了,也没有来虚的,很直截了当的报出了心理价位。
“啊?还分了三个等级啊?那我得一一品尝过,才能做出决定!”
掌柜的有点惊讶,也很是惊喜。
“没有问题,应该的。”田小蒜把下等的跟上等的酒,也各拿了一小坛二斤装的出来,摆在了桌上。
掌柜的站了起来,自己往酒盏里先倒了一杯下等的,喝完之后咂咂嘴:“嗯,还行,过得去,也算是美酒!”
喝完上等的之后,他的眼睛亮的吓人,爽朗的大笑了起来:“好,就按你说的价钱,一年之内,有多少我就收多少!”
跟田小蒜打交道久了,他知道这个姑娘很是直爽,每次开的价钱都是很实在的。这价钱,就算拉扯半天,也降不了多少。
“好,可以的话,希望掌柜的派人去村里拉。不然,靠我跟我爹的话,一个月也运不完!”
“行,没有问题!我现在就派人跟你们一起去!”
又热情的道:“刚好午饭时分了,你们父女二人在店里简单吃一点,然后再出发吧!我请客,给上一道荤菜一道素菜!”
“行,那就不客气了!”田小蒜乐呵呵的应下。
田父有点不安,想要推辞,被她低声制止了。
第12章 农家小福女
杨梅酒,一共卖了三十两银子。
有了钱,田小蒜就去了一趟书店,花了十两银子,买了一本《三字经》,一本《千字文》,一块墨,一刀中等的纸张,一支最小的毛笔。
结账的时候,店里没有别的客人,她就跟那看上去很是和气的中年男人提出请求:“掌柜伯伯,能不能麻烦您,教我念一遍这本《三字经》。我多给你一百文,还有一葫芦的果子酒,当作教学的费用。”
她早有成算,来之前,就特意带了一小葫芦上等的杨梅酒。
一边说,一边就打开了葫芦的塞子,顿时酒香扑鼻。整个书店,都弥漫着醇香的酒味
掌柜平时喜欢喝个小酒,顿时眼睛就亮了,想也不想就应下:“好啊!我可以教你,连续教你读三遍好了!”
这小丫头,挺有意思啊!
果真,他十分用心的,教了田小蒜三遍。
读完,还好心的解读一遍。
“好了,读书识字不是一时半会儿就可以学会,得慢慢的用功。下次来书店,若是还给老夫带酒的话,有啥不认识的字,都可以问!”
在掌柜的跟前,田小蒜表现的还算聪慧,但是也就比一般的姑娘聪慧一点。
走在回家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翻看《三字经》,突然就满脸喜悦的跟父亲说:“爹,我发现我好像基本上记住了这些字怎么读,你看啊,前面这一页,我读给你听啊!”
“真的?好啊!好啊!”田父一听,顿时又惊又喜,连忙点头,满脸期待的看着她。
要是小蒜会了,不是可以教一下小米跟小苗么?
这有点文化的姑娘,长大成人之后,相亲都会抢手一点,可以嫁个不错的人家。
“嗯,你听啊!”田小蒜乐呵呵的开始念:“人之初,性本善……”
读完一页,她就停下了,看着父亲:“爹,我没有读错吧?”
“嗯,没错,之前在书店里,掌柜的好像就是这么读的!”田父的记忆力也很不错,他还有一点印象,觉得女儿读的,跟掌柜的读的差不多。
“爹,回去之后,我每天教你们大家读书识字!咱们一家大小,都不能做睁眼瞎!”田小蒜很认真的提议。
“好,爹知道了。”田父打小,也是很羡慕村长家的儿子,有读书识字的机会。
所以,女儿的提议,他还是没有办法否决。
不说成为文化人,能学会一家人的名字,以及村子的名字,镇子跟县城的名字,还有王朝的名字,也是好的啊!
读书的事情,就这样提上了议事日程。
田小蒜带着家人,在学完《三字经》跟《千字文之后,从一家人的名字开始读写、巩固。
又花了半两银子,求书店掌柜的,写了一个小册子,把镇子、县城、王朝的名字,再到日常的生活用品、本地常见的花草树木、家禽,都给罗列其中。
每天都坚持不懈,一天都没有落下。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卖完了杨梅酒,在田小蒜的提议下,一家人又上山采摘金银花。
金银花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不用去深山或者人迹罕至的地方,就可以大量采摘。
第14章 农家小福女
第13章
小米有点不解:“阿姐,为啥不采蘑菇去卖?”
田小蒜有点无奈:“阿姐就认识一种蘑菇,别的也不知道有没有毒,而且这种蘑菇的收购价不高。”
当地人,敢采蘑菇来吃的,少之又少。
主要是,这十里八乡,在几十年前遇上歉收年,有不少人吃蘑菇中毒。有的救治不及时,更多的是没有的救。
一下子,就把一个县的人,都给吓到了。
从此往后,除非要饿死,不然很少人愿意去吃蘑菇。
田小蒜有自知自明,没想过去挑战这个问题。
万一,有人吃蘑菇中毒了,把罪名扣到她跟家人的头上,她就只能任人斩割,并没有什么足以抵抗的力量。
而且,其实进山采摘蘑菇,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山里的蛇虫鼠蚁,也是挺吓人的。
不然,还可以采摘了蘑菇,晒干了之后,集中起来卖去干货店,也能积攒一笔银钱。
至于种蘑菇,就种植自己认识的那一种,她压根就不会蘑菇栽培的技术。
走在山野里,看着那漫山遍野的金银花,田小蒜忽然又想起金银花、艾草跟蒲公英,也可以预防鸡瘟。
所以,在小山头上,还得栽种一些艾草跟蒲公英,还可以在东南西北中各个方向,栽种两棵金银花。
金银花的蓬大,遇上下雨天,或者有老鹰俯冲下来的时候,鸡鸭还可以就近躲到金银花蓬里去。
说干就干,第二天一早,姐妹二人去采摘金银花的时候,就带了一把大锄头。回家之前,就挖了几棵金银花,移栽在了小山头里。
这一天傍晚,晚霞满天。
田母就提议:“小蒜啊,明天会是个大晴天,不如去县里卖金银花吧!”
“嗯,就是啊,晾晒干的金银花,都有三麻袋了,可以去县里的大药铺试一试价钱了!”田父热烈附和,他其实一直都很担心,采摘这么多的金银花,会卖不出去,或者卖价太低了。
“行吧,明天我跟爹娘一起去!”田小蒜从善如流,并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其实,原本她是打算再等几天,等凑够了五麻袋晾晒好的再去。
卖不出去,或者价钱太低?她倒是不担心。
因为,很早以前,她就通过香客来的掌柜的,认识了济世堂的掌柜的。金银花的收购价,人家掌柜的已经承诺过,只要是上好的,就一定会给什么样的价钱。中等的,又是什么价格。
下等的,她压根就没有让家人采摘。
而且,大多数,采摘的都是完好的花骨朵,也就是上等的。晾晒的时候,也很注意,很尽心。
不过,爹娘难得开口,她自然要答应,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小苗眼巴巴的看着田小蒜:“阿姐,我也想去县城。”
“不行,你年纪太小了,县城那么远,光是走路就会把人累坏。”田小蒜看了一眼她那瘦小的身子,断然拒绝。
“阿姐,我不怕累!”小苗很不甘心,对县城的繁华,充满了无线的期待跟向往。
“小苗,再等半年,等你长高一点,阿姐就带你去县城见世面!”田小蒜无奈的安慰。
这半年里,她会设法让家人吃好一点,把身体好好调养调养。
第14(2)章 农家小福女
小苗依然有点不甘心,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有那个能力步行去县城了。
不过,田小蒜接下来的一句话,立刻让她心里的那一点不甘,烟消云散了。
“再说了,你也去了县城,小米一个人咋办啊?”田小蒜无奈之下,只好这样说。
“哦,我知道了,确实不能把小米一个人留在家里,她还那么小。阿姐,我听你的,这一次我不去了,等过三个月,阿姐再带我去可好?”小苗一下就醒悟了过来,连忙道。
“也行!那么,这三个月,你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不能干太重的活。阿姐的话,你可要记在心里!”田小蒜欣慰的笑了。
这个妹妹,单纯又善良,还很有爱心,对家人的亲情很是浓郁。
很好,没有更好了。
“嗯,我都听阿姐的!“小丫头用力点头。
来到县里的济世堂,掌柜的打开三个麻袋,把金银花都倒在竹席上,仔细验收。
验收完,很满意的点头:“嗯,都很不错,两袋是上等的,一袋是中等的(就是开花了的)。就按照上次说的价钱,上等的一斤五百文,中等的一斤两百文。”
“好,谢谢掌柜大叔!”田小蒜满脸灿烂的笑容,心里暗自庆幸,可真是遇上贵人了。
头一个,就是香客来的掌柜;第二个,就是这个掌柜了。
试想一下,当初如果遇人不淑,自家一家人的日子,肯定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吃了上顿没下顿。
得了银钱,金银花的销路不愁了,田父田母都眉开眼笑,不安的情绪一扫而光。
路过镇上的时候,一家三口采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开开心心的往家走。
金银花的花期很长,足足有五六个月。
不用愁销路跟价格了,田父田母也安下心来,日日带着三个女儿,出去采金银花。
夫妻二人去山里采摘,三个女儿在村里附近的田野跟小山头上采摘。
当然了,小米带着出去,纯粹就是担心留她一个人在家里会出事。带她出去,也是半干活半玩耍。
上午一趟,下午一趟。
中午吃过饭的时候,才会去养鸡鸭鹅的小山头转一转,给添一点剁碎的野菜叶,或者老的菜叶,还有用水搅拌好的米糠。
中午若是不回来,就会在傍晚的时候去一趟。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九月底了。
鸡鸭鹅都开始生蛋了,金银花也差不多过季了。
田小蒜就跟田父田母商量:“爹,娘,要不就让小苗跟小米,每天负责去捡蛋好了?”
田父点头:“也好,反正现在也没有那么多的金银花了,得进深一点的山里才能采摘到。”
就在五六天前,村里终于有人下定决心跟着采摘,然后卖给他们家。
过去,大家也有人知道,金银花药店会收购。但是,收购的价钱很低。去县里又那么远,大部分村里的人,连镇上都没有去过。
集市里的药铺,收购价很低不说,店里的人还趾高气扬的,山里的人都害怕跟那些人打交道。
平日里,也就采摘一点,给自家的人泡茶喝。
------题外话------
抱歉,之前先发了第14章,已经换过来了,但是章节名不能修改。
第15章 农家小福女
田小蒜家给的收购价,都很公平,就比自家的卖出价要低两成。饶是如此,也比集市上的收购价还要高两成,比镇上药铺的收购价高一成。
说到底,还是济世堂给出的价钱,十分的厚道。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田小蒜家的金银花,都收拾的干干净净,没有半点杂质。她家收购村里人的金银花之后,还要仔仔细细的收检一遍,去除不好的,以及草叶什么的。
既费时费事,又大概会有半成左右的损耗。加上运输费用,去县里卖金银花浪费的时间。
这样算来,其实并没有挣多少。
而且,也不是谁家摘的,田小蒜家都会收购。
每个地方,都免不了,会有那么几户极品人家。
这样的人家,田小蒜家自然是避之唯恐不及,免得招来仇恨。
收购的过程之中,一旦发现以次充好的人家,都会被列入黑名单。
十天半个月之后,就固定下来了五六户人家,也都是跟田父田母关系还不错的人家。
这样的人家,田小蒜也很乐意,带着大家一起发家致富。
夏季的时候,一家人又忙着摘野葡萄,酿制葡萄酒。
这几户人家,自然也跟着一起挣点小钱,采摘野葡萄卖给田小蒜家。
秋天的时候,采摘野菊花。制作菊花茶,卖给茶楼;晾晒野菊花干,卖给药铺。
三年过去,很是攒下来一笔大钱,足足有三千两银子。
这一年,田小蒜满了十三岁。
田母又有了身孕,六个月的时候,大夫说极有可能是双胞胎。
田父有点心惊,私下里跟水生说:“小蒜娘怀了双胎,好担心生产的时候,会出意外。”
水生也忍不住很是担心:“是啊,生孩子是过鬼门关,双胞胎就更加不容易了。而且,咱们村里连个稳婆都没有,有稳婆的村子离咱们村走路也得一个时辰。”
村子之间看着不远,但是山路弯弯,又很是崎岖。
田小蒜得知,就趁机劝说:“爹,要不咱们家去县城附近的莲花村安家落户,在哪里买一块宅基地,修建一座青砖瓦房?”
“你是说,去香客来方掌柜的老家安家落户?”田父听了,有点心动。
然而,一想到要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生长的家乡,又有点不舍。
“是的,莲花村是个不错的地方,我听方掌柜说过,莲花村的村长为人公道,很有正义感。那里的民风,也很是淳朴,大多数的人都善良又勤劳。最重要的是,不怎么排外,村里这十来年陆续收留了十来户外来人家。”
关于这一些,自然也是田小蒜有心打听到的,搬去县城或者城郊安家,是她早就计划好了的。
一直留在大山里,她跟两个妹妹的婚事,都会很不乐观。一辈子,都只能困在山里。
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大山里的人家,一旦遇上急病,就只能等死。甚至,普通的风寒感冒,都很有可能会威胁到生命的安全。
田父还有点犹豫,田小蒜就连忙趁热打铁:“爹,咱家搬去莲花村了,娘生产的时候,无论是好的稳婆还是大夫,都不用发愁了!我可是听说,莲花村就有一个很有本事的稳婆,村里也有一个医术不错的大夫!”
她这么一说,田父立刻就答应了:“好,就听你的!”
第16章 农家小福女---搬去县城郊外的村庄
第二天一早,父女二人就去了县城,拜托方掌柜牵线,在莲花村的东南边,买下了一块两亩大的荒地。
十两银子一亩,外加三十两银子的安家落户的费用。
田父很是心疼,走在回家的路上,忍不住跟女儿嘀咕:“这村里人买荒地,只要二两银子一亩,欺负外姓人啊!”
“没有办法,世情如此。要不是咱们认识方掌柜,安家落户的费用,可不止三十两银子。我打听过了,大多数都是五十两银子,最高的可是收了人家一百两银子!”
田小蒜也心疼银钱,可是没有办法,人家能收留,日后也不刻意刁难,不太排外,其实就很不错了。
两亩的地,用荆棘围了一圈,里面再打造了一个竹篱笆。
篱笆围墙里面,修建了一个小小的四合院。
正房、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修建的比较高,用厚实的木板搭建了阁楼。
说是阁楼,其实跟正经的二楼没太大区别,高达两米。在阁楼上起居,一点也不会觉得压抑憋屈。
而且,床都可以省了,直接在楼板上铺上草席被褥,就是一间又大又干净的卧室了。
东厢房是小仓库兼磨坊、厨房跟柴房冲凉房。
西厢房是客房、杂物房、冲凉房。
冲凉房既是沐浴用的,也可以小解。
四合院的西边,相隔二十来米的地方,修建了两个茅房。
茅房跟四合院之间,用竹子搭建了一个游廊,可以遮风挡雨。
走廊两边,一边种植了一排的花草,一边种植了几棵葡萄。
葡萄藤顺着柱子,爬上游廊的顶端,除了可以收获葡萄之外,还可以起个遮阳、美观的作用。
紧挨着竹篱笆的地方,打造了一条林荫路。
道路的两边,一边种植了观赏性的树木,如白玉兰、大叶紫薇,以及木材树种,如香樟树、榆树、花梨、水曲柳、黄杨等。
一边种植了杨梅树、李子树、桃树、梨树、橘子树、枣树、樱桃树、海棠树、猕猴桃树、拐枣树、金桔树、石榴树。
这个时代的女子,不好在外人跟前锻炼身体,就只能在家里打造一条林荫路兼跑道。
天气好的时候,吃过晚饭,一家人还可以在林荫路上散步消食。说说话,增进一点亲情。
家里来了客人,也多了一个可以走动、游玩的地方。
其余的空地,开垦成了菜地跟庄稼地,种植了几丛芭蕉树。也搭建了一个凉亭,四周种植了一些花草跟观赏性的灌木,以及几棵桃树跟李树。
四合院的庭院不算大,不过也有个五十平方米左右,打了一眼水井,种了一棵桃树,一棵石榴树。
新家离县城,走路只要一个小时,挣钱就更加方便了。
一样可以采摘金银花、地皮菜、野菊花,也可以挖野菜、小根蒜、竹笋。只不过,资源没有那么丰富,要走远一点的路而已。
但是,卖东西方便多了。
只是,不能圈山头养鸡鸭了。
山村里的小山头,如今都租给了水生家,那些未来得及长大的鸡鸭鹅,也由水生家接手。
田母有点不甘心,也有点担心:“养鸡鸭,多好的一门挣钱的路子啊,可惜在这里没小山头可以买。”
田小蒜安慰:“没事,咱们来到这里,可以开发新的挣钱路子。”
第16章 农家小福女---田宅
第二天一早,父女二人就去了县城,拜托方掌柜牵线,在莲花村的东南边,买下了一块两亩大的荒地。
十两银子一亩,外加三十两银子的安家落户的费用。
田父很是心疼,走在回家的路上,忍不住跟女儿嘀咕:“这村里人买荒地,只要二两银子一亩,欺负外姓人啊!”
“没有办法,世情如此。要不是咱们认识方掌柜,安家落户的费用,可不止三十两银子。我打听过了,大多数都是五十两银子,最高的可是收了人家一百两银子!”
田小蒜也心疼银钱,可是没有办法,人家能收留,日后也不刻意刁难,不太排外,其实就很不错了。
两亩的地,用荆棘围了一圈,里面再打造了一个竹篱笆。
篱笆围墙里面,修建了一个小小的四合院。
正房、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修建的比较高,用厚实的木板搭建了阁楼。
说是阁楼,其实跟正经的二楼没太大区别,高达两米。在阁楼上起居,一点也不会觉得压抑憋屈。
而且,床都可以省了,直接在楼板上铺上草席被褥,就是一间又大又干净的卧室了。
东厢房是小仓库兼磨坊、厨房、柴房、冲凉房。
西厢房是客房、杂物房、冲凉房。
冲凉房既是沐浴用的,也可以小解。
四合院的西边,相隔二十来米的地方,修建了两个茅房。
茅房跟四合院之间,用竹子搭建了一个游廊,可以遮风挡雨。
走廊两边,一边种植了一排的花草,一边种植了几棵葡萄。
葡萄藤顺着柱子,爬上游廊的顶端,除了可以收获葡萄之外,还可以起个遮阳、美观的作用。
紧挨着竹篱笆的地方,打造了一条林荫路。
道路的两边,一边种植了观赏性的树木,如白玉兰、大叶紫薇、桂花树,以及木材树种,如香樟树、榆树、花梨、水曲柳、黄杨等。
一边种植了杨梅树、李子树、桃树、梨树、橘子树、枣树、樱桃树、海棠树、猕猴桃树、拐枣树、金桔树、柚子树。
这个时代的女子,不好在外人跟前锻炼身体,就只能在家里打造一条林荫路兼跑道。
天气好的时候,吃过晚饭,一家人还可以在林荫路上散步消食。说说话,增进一点亲情。
家里来了客人,也多了一个可以走动、游玩的地方。
其余的空地,开垦成了菜地跟庄稼地,也搭建了一个凉亭。
四合院的庭院不算大,不过也有个八十平方米左右,打了一眼水井,种了一棵桃树,一棵李子树,一棵梨树,一棵石榴树。
庭院里,用手指大的鹅卵石,铺了一条十字路。
这条十字路,把庭院一分为四,连接庭院大门、正房跟左右厢房。
从庭院大门进来,左边就是冲凉房、柴房、厨房、小仓房兼磨坊。
门口这一块地,被鹅卵石小路,分隔成两个区域。
冲凉房跟柴房门口,是一口水井。水井的四周,铺砌了一小圈的青砖,其余的地方铺砌了鹅卵石。
一条青砖铺砌的水沟,沿着冲凉房的边缘,连接了庭院外面的水沟,汇入靠近篱笆墙的一个人工鱼塘。
这个鱼塘,大约有一百平米左右,也就是一分半的地。
第17章 农家小福女
厨房跟小仓房跟前,有一棵梨树,树下摆了一套石头桌椅。
从大门进去,右边的厢房是客房、冲凉房跟杂物房。
客房的门口,是两棵石榴树;冲凉房的门口,是一棵李树;杂物房的门口,是一棵桃树。
外面的篱笆院里,一个远离四合院的角落,围了一个三十平米左右的篱笆小院,小院里盖了一个十来平米的鸡舍。
鸡舍里,养了五只下蛋的母鸡,一只公鸡,十只小鸡。
新家的大门口,挂了一个牌匾,上书“田宅”。
田宅跟村子有一点距离,安全上差了那么一点,但是胜在干净卫生,没有那么多的苍蝇跟蚊子。
农村为啥脏,为啥多蚊子跟苍蝇呢?
无非,就是家家户户都养鸡养猪,有的人家还有牛、羊、鸭子跟鹅。
家畜多了,自然就招蚊子跟苍蝇了。
还有,茅房也一言难尽。
田宅的茅房,远离四合院不说,还是古今结合的新式的茅房,干净又卫生。
在茅房不远处,就有一口水井,方便冲洗茅房跟洗手,以及浇灌菜地跟花草树木。
安顿下来,田小蒜就特意跟隔壁村的窑厂,订做了三百个大大小小的坛子、罐子,在坛子、罐子上面,打上了由“田”字跟小根蒜组成的图标,作为自家特有的商标。
然后,又带着一家人,收购了村里人大量的大白菜、萝卜、黄瓜、辣椒、藠头、蒜头等等,腌制辣白菜、酱黄瓜、酸辣萝卜、酸辣藠头、梅干菜、酸菜等等。
这个时代,早就有酸菜,也有泡菜。
不过,都比较单一,比较保守,没有那么“放飞自我”(就是种类多,啥都敢用来做泡菜、酸菜,什么调料都敢放)。
比如,在后世的时候,辣椒炒辣椒叶,这样的菜肴都出来了。
放在这个时代,除非要饿死,不然谁还会想到把辣椒叶当菜啊?
后世的泡菜、酸菜,比这个时代的,多了太多太多的创新了。其中,不乏许多的精品。
毕竟,饮食文化,也经过了一千多年的沉淀。
果然,香客来的掌柜大喜过望,根本就没想过要压价,全都给了一个十分公道的价格,还爽朗大笑:“小蒜啊,真的是太谢谢你们一家了!往后,无论是酸菜,还是泡菜,都多多益善,有多少收多少!反正,香客来在很多地方都开了分店,有多少都消耗的了!”
不用到处去推销,就能解决销路的问题,田小蒜开心极了。
回到家里一说,一家人都笑容满面,高兴的合不拢嘴。
接下来的日子,田父田母出面,去村里雇了两对身强力壮的年轻夫妻,帮忙收购各种菜。又雇了两个老实勤快的中年妇女,来家里帮忙洗菜、晾晒菜、切菜。
核心工序,自然是由自家人完成。
这条来钱的路子,发不了大财,但一个月也能挣个三十两的银子。
一家人一日三餐,都可以吃饱饭,鸡蛋随便吃,三天吃一顿肉,七天煲一次鸡汤。
一个月下来,日常的花费,也不过三两银子左右。
一年过去,就在县城里买下了一个带后院的中等的店铺。
终于,过上这个时代的,小康生活。
第18章 农家小福女
日子过的好,吃饱穿暖,营养足够。
田母也不是个懒惰的,快要生孩子了,还会抢着干轻松一点的家务活。每天饭后,都会听从长女的话,在庭院里走动走动。
十月怀胎,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儿。
夫妻二人高兴之余,也不禁黯然神伤。
尤其是,生双胎,田母伤了身子,日后恐怕对子嗣有碍。
夫妻二人时常背着几个女儿,暗自叹息伤感。
村里的那些碎嘴婆子,每次见了他们,都要阴阳怪气的,讽刺挖苦,幸灾乐祸。
山里的亲朋好友,闻讯赶来,也忍不住说了不少诛心之言。
简朴温馨的农家小院,从此蒙上了阴霾,欢声笑语也投着几分凄苦。
二妹跟三妹,很明显被吓到了,又开始变得有点自卑跟不自信。
田小蒜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四妹跟五妹满了一岁半之后,她带着爹娘,跟随一个大商队,去了一趟府城。花大价钱,找了一个医术高超的大夫,给爹娘各开了一张调养的方子。
没有儿子,是爹娘心头的遗憾,以及严重的自责跟不安。
这个世道,没有儿子,就意味着,养老没有一点保障。而且,邻里瞧不起你,欺压你,你都没有反击的底气。
虽然,田小蒜一直说,她会给父母养老,一定会让他们安享晚年。
但是,这夫妻二人还是忐忑难安。
不敢相信,也没法相信。
毕竟,这年头做人儿媳妇的,在婆家根本就没有什么话事权。想要帮衬、贴补娘家,都要偷偷摸摸的。
另外,他们也害怕,女儿帮衬娘家,会给女儿的婚姻生活带去巨大的隐患。
两年后,田母终于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
田小蒜已经满了十七岁,婚姻大事,依然没有着落。
田父跟田母,愁的不行。
“小蒜啊,你到底想要找咋样的人啊?”田母叹了又叹。
这些年,看上小蒜的好人家的好儿郎,可着实不少。可是,这丫头一个都不满意。
“娘,我就想要找一个合眼缘的,长大的高大英挺的,可以对我一心一意的。当然了,这人品行要好,要勤快肯干,吃苦耐劳。”
田小蒜也很是无奈,那些来提过亲的,要不就是目不识丁;要不就是婚前就有了通房丫头,甚至是小妾。
要不,就是从没有想过,成亲后不纳妾。
总之,各种理由,让她没法答应亲事。
田母叹息:“小蒜啊,你要求这么高,是很嫁的出去的!”
田父也劝:“小蒜啊,有钱人家的公子,你嫌弃人家有小妾;穷人家的小子,你又嫌弃人家一个字都不认识,太过粗糙。唉……”
“爹,其实不认识字,人机灵、人品好、勤劳肯干,不愚孝,看上去顺眼,家庭情况不是很复杂,我也是会认同的。”
至于穷,她都不计较,毕竟成亲之后还可以发家致富嘛!但是,如果人愚孝,家中有极品,或者人品不够好,她是没法接受的。
哎,看来想要嫁出去,真的不容易啊!
田小蒜也忍不住叹气。
第19章 农家小福女
俗话说的好,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一天,田小蒜跟父亲去香客来送辣白菜,回家的路上,被人盯上了。
“闺女,咱们遇上打劫的了,等会爹拖住这些人,你赶紧的往那边的村子里跑!”
对付六七个人,全都是壮汉,一个个的还手持利器,父女二人肯定不是对手。
田父吓得半死,匆忙间捡起一根树棍,叮嘱女儿。
他的女儿,正是如花的年纪,若是落入歹人的手中,后果不敢设想。
既然是歹人,抢劫的歹人,你还能指望对方会放过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么?
至于他自己,怎么都行,大不了就是丢了一条命罢了。
此时此刻,田父的父爱爆棚,一心只想要护住自己的女儿。
“爹,没事,看我的!”田小蒜从兜里掏出一个纸包,拉着父亲,飞快的跑到了上风口,然后一扬手。
顿时,那些追过来的人全都吱哇乱叫:“哎呦,我的眼睛啊!”
她对着这些人,撒了一包辣椒粉。
趁这些人惊慌失措的时候,她飞身上前,将最靠近的那人给了一脚,把人给踢得飞起来,狠狠的倒在了几米开外的地方。
其余几人缓了过来,睁开眼睛,大吼着围了过来。
田小蒜不禁暗暗咬牙,对上这么多壮汉,情况不太妙。
她自己倒没啥,就是父亲眼看就要被人挟持住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匹快马由远而近,马上的人扬起鞭子,干脆利落的抽在那个攻击父亲的人的手上。
田小蒜松了口气,二人配合默契的,很快就把几个歹人都给干翻了。
“这位大哥,谢谢你了!”田小蒜暗自庆幸,来者是衙门里的捕快,不然今天还不知道会咋样呢。
“不用客气,不过是顺手的事情。”来人看上去二十出头的样子,穿了一身捕快的制服,一米八这样的个头,不胖不瘦,英挺俊朗的很。
田小蒜第一眼,就有点动心。
只是,这个年代二十出头的男人,就没有几个是单身的。至少,应该都会定亲了。
所以,心动也只是一瞬间,就被她强行按压了下去。
田父也连忙上前寒暄,态度十分诚恳的,表达谢意。甚至,还把人家的来处给问了出来。
“什么?你是芦花湾的啊?我家住莲花村,咱们可是隔壁邻居!”
田父越发的热络,十分殷勤的邀请人家:“余廷,得空去我家吃饭,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必须请小兄弟吃顿饭!”
反复的说,大有不答应就不放人走的架势。
余廷没有办法,只好点头应下:“好,得空的时候,我一定去!”
反正,这个大叔的家,应该就是跟自家只隔了一个小山头的那户人家。
站在自己院门前,都可以看到大叔家的宅子。
那个小山头,其实就是两个村子的分界线。
“大叔,我要把这些人押送去衙门,今天就先告辞了!”
田父连忙热心的道:“你一个人押送这么多人,不行!既然咱们是邻村的,不如一起把人押送去衙门,然后再一起回家!”
余廷想了想:“也好!”
他有点担心,这父女二人在路上,会不会再次遇险。
第20章 农家小福女---初遇
一行三人押送歹人,去了县衙。
作为衙门里的人,余廷自然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那几个歹人绳之以法。
很快就审问出来,这就是一起见财起意的行为,不过其中有两个是亡命之徒。
走在回家的路上,田父对余廷感激不尽:“小余啊,好在你伸出援手,不然今天我跟小蒜可就麻烦大了!你是我们父女二人的救命大恩人,往后有机会,一定要好好报答!”
想起之前的种种,田父就不禁心有余悸。
“田叔客气了,这是我应该做的!不说我原本就是衙门里的捕快,就算我只是个百姓,见到你们被歹人欺负,也没有袖手旁观的道理!那样的话,我还是个人么?”
余廷连忙摆摆手,真心觉得,他不应该这么在意。
话说,他其实也看出来了,田小蒜的身手也是很不错的。就算没有遇上他,这父女二人,也未必就不能脱险。
当然,风险很大的。
虽然,他不是很在意,但是自己救了人,对方是知道感恩的,他还是很欣慰的。
毕竟,谁也不乐意自己救的人,是个白眼狼不是?
“小余,你真是个好人啊!”田父由衷的赞叹道。
“是的,像余大哥这么富有正义感,又这么勇敢的好男人,真的不多见!”
你有善心,也得有那个勇气,那个能力啊!
不然,盲目的上前相帮,不过是白白牺牲而已。
“哪里,跟我这样的人,还是不少的。”余廷很是谦虚,心里美美的。
田叔父女二人,给他的印象都很好。
尤其是这田姑娘,虽然名字有点土,但是人一点也不土。长的不算很漂亮,充其量就是个清丽小佳人,不过气质很不错。
怎么说呢?
反正,给他的感觉,就是坚韧果敢,让人如沐春风。
理想中的妻子,正是田小蒜这样的好姑娘。
很有意思的是,余家跟田家,虽然不是一个村子的,但是竟然只隔了一个小山头!
“哎呦,没有想到,咱们两家竟然还是邻居啊!小余啊,这可是天大的缘分啊!得空,常来大叔家做客啊!对了,不如明天晚上,你就来我家吃顿便饭!”
田父热情相邀,余廷对田小蒜动了心,推辞了一下,也就顺水推舟的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下午,他提前下差,去了一趟山里。
回来的时候,手中就拎了三只野鸡,两只野兔。
留了一只野鸡、一只野兔在家里,带上两只野鸡一只野兔,还有一小坛子的米酒,两包糕点,就穿越小山头,来到了田家。
田父老高兴了,笑着迎了出来:“哎呦,小余啊,你来就来,干嘛要带这么多东西啊?你这样,我多不好意思啊!”
幸好,他听了小蒜的话,带着一家人忙了一天,做了不少糕点跟五香花生饼、五香豆饼出来。不然,人家回去的时候,都拿不出像样一点的回礼,那可就要闹笑话了。
田小蒜站在梨树下,看到两手提的满满的余廷,对上他那清澈深邃的眼神,心跳不禁加快了许多。
寒暄之际,田父问余廷:“听说你之前在京城的王府干的挺好的,为啥要辞职回来啊?”
“京城太过繁华了,达官贵人遍地都是,人际关系非常复杂。那样的地方,我这样的乡下小子,不合适长久呆。”
余廷淡淡的笑着解释,田小蒜却发觉,那笑容怎么看,怎么有点苦涩。
第21章 农家小福女--提亲
她在心里叹了一口气:这个问题,爹其实不该问的,毕竟不过萍水相逢,只有两面之缘。
“余大哥的决定很好,咱们这里山清水秀的,空气清新。走在大街上,除了节假日,还是很宽泛的,不会很拥挤。在这里生活,会舒心多了。”
抬头之际,正好跟余廷的目光对个正着。
她不禁一愣,继而对他微笑点头。
余廷见状,也忍不住愣了一下,不过很快回过神来,对她友好的点头微笑:“田姑娘说的很对,咱们家乡风景如画,空气比京城好太多了!村里的井水,也清澈甘冽,比王府里的井水好喝多了!”
最重要的是,这边的人,比京城的人淳朴多了。
还有,眼前的这个姑娘,不知道为什么,竟然让他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
还真是怪事啊!
王府那么多美貌的丫鬟,他一个都没有看上。
甚至,还有小官家的姑娘,主动跟他示好,他除了觉得心烦之外,就是觉得对方不自重。
但是,田姑娘这么一个来自深山的村里姑娘,长的也不算很漂亮,最多就算是清丽小佳人。
可是,他就是觉得这人很合自己的眼缘,就是觉得这人让他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心跳的很厉害,仿佛小鹿乱撞。
二十一岁的大小伙子了,心里喜欢上了姑娘,遇上农忙的时候,就主动去帮了几次忙。
进山打猎,有了收获,也会送一两只山鸡或者兔子过去。而且,每一次,都会特意采摘一些野果,送给田家的人吃。
田小蒜喜欢吃野果,他可是专门跟小米打听过了。
冬天,快要下雪了,他进山打柴火,也给田家捎带了几大捆整整齐齐的硬柴。
一来二去,跟田小蒜,接触过十来回了。
彼此之间,也算是有一定的了解了。
最起码,他知道她这个人,是个人品不错的姑娘,而且坚韧又善良,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姑娘。
田小蒜也可以了解到,他这个人,是个有责任心的、可以依靠的好男人。
第一场暴雪过后,天晴的日子,他请了十里八乡信誉最好的官煤,来田家提亲。
田家的人都很震惊,不敢相信,余廷会这么看重田小蒜,当着媒婆跟村长、里正的面,信誓旦旦的保证,这辈子都不会招惹别的女人,会对田小蒜一心一意。
而且,作为老二的他,成亲之后,就会分家单过。
新的宅在,早在秋天的时候就已经修建好了。
虽然,就在他大哥跟爹娘的隔壁,但是也砌了一道一人高的院墙,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四合院。
格局,跟田家的四合院差不多,不过就是庭院没有那么大。
比较,地方不够宽裕。
不过,入冬的时候,他已经把余家跟田家之间的那个小山头,给买了下来。
然后,把这个小山头,囊括进了庭院的范围。
在小山头上,种植了果树跟蔬菜,搭建了一个小鸡舍,养了十来只下蛋的母鸡,还有一只打鸣的公鸡。
鸡舍的位置,都刻意远离了新房跟田家。
“好,我答应你!”爹娘还在愣神,田小蒜已经点头了。
这么好的男人,一旦错过,她一定会后悔的。
在这个时代,这样的好男人,真的很难遇到了。
不是没有,相信一定会有不少,但是她不认识那些人啊!也没有机会,跟那些人相亲。
也只有余廷,跟她有这样的缘分。
良缘难得,自然是要好好珍惜了。
“好吧,你自己喜欢就好!”田父田母见状,也就没有说啥,原本他们就是乐见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