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女配她英姿飒爽TXT下载女配她英姿飒爽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女配她英姿飒爽全文阅读

作者:恬静舒心     女配她英姿飒爽txt下载     女配她英姿飒爽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91章 无法撼动

    宋晓荷不在意的摆摆手。

    “没事,鱼塘小就小用,大就大用。三分地的鱼塘,其实也不算很小了,起码可以种莲藕,还可以种茭白跟菱角。鱼的话,养不养都无所谓!”

    她买水洼,改造成鱼塘的初衷,其实就是想要打造一个景观,以及防止新的邻居往水洼里排放污水。

    “要吃鱼的话,可以跟村里买,村里的湖泊里,不是每年都养很多鱼么?”

    靠山屯有一个湖泊,面积大约有个三百亩,是好几代的靠山屯人,利用山谷地形,人工打造的湖泊。

    或者说,叫水库更加的恰当。

    “也行,你觉得没有问题就好!”老族长很是欣慰,这孩子果然是个大度的,是个豁达的,被搅乱了自己的计划,竟然没有半点怨言。

    宋晓荷想起昨天刚收到的外公的信,就趁机跟老族长提出:“二爷爷,我昨天收到外公的信,他说打算带一家人来投奔我,想要在靠山屯安家落户。你觉得,这样可以么?”

    “你外公一家啊,一共多少人啊?”老族长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反问。

    “外公说,就外公外婆,还有二舅一家五口一起来!另外,大舅家六岁的小表弟,以及三舅家三岁的小表弟,也一起来!对了,二舅家的三个孩子,最大的也只有十岁。”

    宋晓荷有点忐忑,这么多人,似乎有点难度。

    不久前,才落户了顾大人一家三口。

    而且,当初顾大人可是承诺过,会去靠山屯的族学当夫子。如此,才没有人开口表示反对。

    毕竟,这么偏远的山村,能招来这么一个好夫子,那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

    如今,又招来九口人,而且还没有顾大人家那样的条件,村里人能同意么?

    要知道,二爷爷也是不能一言堂的。

    其余十个族老,必须有六个以上同意,这才作数。

    老族长却点点头:“基本上都是孩子,这就好办多了,估计没有问题!”

    如果是九个大人,那真不太好办。

    九个人之中,十岁以下的孩子就占了六个,这就低调多了。村里人,也不会有太多的想法。

    宋晓荷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做出了一个决定:“二爷爷,我打算出钱,给村里办一所书院!书院里,可以开设一些实用的技能课,比如女红、厨艺、账务管理、武艺这些,都可以开办起来。”

    她这么说,在场的人,都不禁纳闷了。

    “不是,你说厨艺,我还没有觉得太过了,毕竟酒楼的大厨,还有御厨,基本上都是男的。”老族长看着宋晓荷,有点一言难尽:“可是,女红的话,难不成还让男人去学做衣服绣花不成?”

    就连二奶奶,都用不赞同的目光看着宋晓荷。

    也就是顾大人,多少猜到了她的想法。

    果然,宋晓荷好笑的摇摇头:“二爷爷,你说什么呢?书院,也可以分为男子书院跟女子书院,我提议咱们靠山屯的书院,就分男子书院跟女子书院!

    “哦,原来是这样!”老族长这才松了口气,只要不是让男子去学女红,那就好!

    相比来说,建什么女子书院,他就不觉得有多么出格了。

    不过,他却有点担心村里的那些老古板,会坚决的反对。

    宋晓荷明白他的顾虑,就继续进言:“二爷爷,那些勋贵世家,一般都是有族学的。而族学里,也少不了会办女子学堂!因为,一个家族的女子,如果没有文化的话,是嫁不了好人家好夫婿的!”

    二爷爷抬眸,看向顾大人,用目光向他询问。

    “是的,晓荷说的很对!”顾大人毫不犹豫的点头,并以自己作为例子:“就说我吧,我夫人就是个才女,琴棋书画都还不错。要是她是个文盲,或者是认识几本启蒙读物里的字,我跟她能有共同语言,能和和美美的过到现在么?”

    一直没有吭声的顾老太太,也挺身而出,为宋晓荷说项:“老族长,晓荷说的没错!就说我把,如果我啥也不懂,我夫君跟我说朝堂上的事,说天文地理,我一窍不通,根本就接不上话。

    那么,他跟我说话,就跟对牛弹琴一样。那么,你想一想,这日子还能继续好好的过下去么?恐怕不能吧?即便勉强凑在一起过日子,他回到家里,估计没有必要,连话都不会跟我多说一句。”

    老太太叹息:“你说,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意义呢?不跟行尸走肉差不多?这样的日子,还能有一点半点,幸福快乐的感觉么?没有吧?不能吧?”

    宋晓荷给了顾老太太一个称赞的眼神,接过话茬,对老族长再一次进言:“所以啊,咱们靠山屯的姑娘,如果有文化,女红好,又会算账会打算盘,还会一点防身的武功。

    那么,这样的好姑娘,是不是就会很抢手?不说攀什么高枝吧,起码族里的秀才、举人的同窗好友,以及日后来咱们书院里上学的秀才、举人,应该会有不少人会乐意,跟咱们族里的那些样貌、人品,以及才学都不错的好姑娘结亲吧?

    又或者,嫁一个县里的账房、掌柜、管事,甚至是商户人家的少东家,甚至是商户人家的年轻当家人,这应该不算难吧?”

    “那肯定不难了,相反这里的好姑娘还会很抢手呢!”顾老太太热烈响应,拍手称赞。

    顾大人也微笑点头:“晓荷说的没错,除了那些想要靠联姻来维持家族荣光跟利益的人家,其实大部分的人家娶媳妇,都很看重人品跟能力。如果一个姑娘,人品不错,样貌也过得去,女红、厨艺都不错,甚至还会算术会,打的一手好算盘,还会一点防身的功夫,这简直就是万里挑一的好姑娘!”

    他用力点头,语气十分坚定:“这样的好姑娘,等长风长大了,哪怕是千求万求,我老头子也会舍下脸,亲自陪同长风去跟姑娘的长辈求回家来!”

    老族长听得十分动心,原本还有一点摇摆的心,一下子就坚定的再也无法撼动了!

第92章 一劳永逸

    “好,我答应了!如果族里有人反对,我来负责说服!说不服的话,这人的族老位置,就不让他坐了!”

    这么说,就有点不太讲理了,想要搞一言堂了。

    不过,听他这样说,宋晓荷可以深刻的感觉到,他的这个决心,有多么的坚定执着了。

    宋晓荷有点哭笑不得:“二爷爷,用不着这样!我出三千两银子,修一个好的书院,条件就是允许我外公一家在靠山屯安家落户!并且,把那边的三亩荒地都买下来,修建三座宅子!余下两亩多,也以我的名义买下来,也是以宅基地的方式买!”

    旱地的话,日后会涉及到税务的问题,这倒不算什么。只是,只要是土地,日后都有可能会遇上这样那样的麻烦。

    也只有宅基地,才能一劳永逸,不会轻易发生变故。

    毕竟,都修建了宅子,若是有人想要下手的话,那就是准备结死仇了!

    老族长不解,就问她:“你要那么多宅基地干什么?”

    宋晓荷把他拉到一边,跟他小声道:“如果有一天,这世道不安稳了,我想设法把赵乾拉到咱们这里来定居!他手下有好多亲兵,如他愿意过来,那么咱们这里就有保障多了!”

    “哦,所以,那块宅基地,你是为赵将军准备的?”老族长恍然大悟,心里涌起一股喜悦的潮流。

    “是的,二爷爷!不过,这事不能说出去,你跟我知道就好!广源那里,我也不会告诉他,一切都等日后再说!地我先买下,也会修建一排下人住的宿舍。这两年,暂时让那我的几个手下去那里住着先!日后,等确定表叔要来,那个时候,再开始修建宅子不迟!”

    宋晓荷脑子里飞快的转动,在想到底是用石头砌墙好,还是用青砖砌墙好。

    老族长已经开口了:“那行,等会我就安排下去,让人赶紧烧制青砖跟瓦片!多烧一点,也会给你算便宜一点,就按照给族人的价格给!”

    “行!那就谢谢二爷爷了!”宋晓荷想起一件事,就连忙道:“二爷爷,你跟族里的人说,我二舅的算盘打的极好!他从十岁开始,就一边上学堂,一边抽空在自家的商号里学做账房。日后,书院开业了,二舅可以负责账务管理这门课程!”

    “哦,真的嘛?那太好了!”老族长顿时眉开眼笑,满心的欢喜。

    这样的人才,也是非常难得的!

    毕竟,没有哪一个这样的人才,愿意跑来这山疙瘩做夫子。而且,要找到一个愿意倾囊相授的,那得看缘分啊!

    如今,这缘分,可不就来了!

    晓荷推荐的人,他觉得还是可以信任的。

    不说倾囊相授,只要没有太多私心,那就行了!

    “好,书院的事情,还有落户的事情,买宅基地的事情,你都不用操心,全都交给我来办!”

    老族长给她下了保证,笑眯眯的回村子里去了,连自己的老伴,也忘了叫上一块走。

    “哎,老头子,你等等我啊!”二奶奶很是无奈,只好跟大家打了个招呼,追了上去。

第93章 靠山屯书院

    事情,比想象中,还要顺利。

    当老族长把一切,都摊出来说之后,几乎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极个别的那一个人,刚说了一句话,就被众人十分强势的,给压了下去。

    “这么好的事情,求之不得的大好事,你都要反对,莫不是脑子被狗给吃了!又或者,你是把自己放在了族里的对立面上,见不得族里好?是想要把靠山屯宋氏家族,当仇人看待?!”

    这话,是一个在族里很有身份的族老说的,直把那人说的羞愧难当,连头都抬不起来,心惊胆寒。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书院开始动工了,宋晓荷也买下了那五亩多的地,开始修建宅子。

    五亩多的地,一共修建五座二进的四合院,平均一座宅子占地一亩一分左右。

    其中三座宅子,分别在外公、外婆跟三舅的名下。其余两座宅子,则在宋晓荷的名下。

    书院的选址,在顾大人家的隔壁,包括顾大人家后面的那两座小山。

    书院的正门,开在向着村子的那个方向,不从宋晓荷家门口过。

    倒是对着顾大人家的这个方向的围墙,开了一个小门,方便顾大人跟宋晓荷家的人出入。

    当然了,这个门,也会设一个门岗。

    每天上学、放学的时候,都会有门卫开门锁门,以保证书院跟顾大人、宋晓荷家这边的安全。

    双向保证,哪一边也不会让有心人钻空子。

    对于这样的设计,这样的安排,顾大人表示非常满意。

    告别浮华,回归田园。

    又有宋晓荷这样豁达睿智的小姑娘,陪伴在身边,还有老族长这样投缘的同龄人可以诉说心事。

    还收了宋广源这么一个聪明又懂事的好学生,以及有长孙陪伴在身边,又没有衣食之忧,顾大人觉得心情十分的舒畅。

    在不久的将来,顾大人又要出任靠山屯书院的山长,他的心里喜滋滋的,只觉得美的很!

    从二十岁开始,就在翰林院任职,一直到致仕。

    说真的,他还没有正儿八经的,在书院当过夫子,更没有做过山长。

    喜悦、兴奋、激动、好奇、期待、斗志昂扬,这些词语,都不足以描述他此刻的心情。

    这样的日子,才有奔头,才是他所希望的!

    采菊东篱下的小日子,可比那京城里勾心斗角的官场生涯,让他开心向往多了。

    这个时节,在靠山屯这个地方,金黄色的野菊花,还随处可见。

    山野里,路边,沟渠边,山崖上,到处都是。

    金黄色的小野花,摇曳在深秋的寒风里,淡淡的清香,随风弥漫在空气中。

    深深的呼吸一下,只觉得心旷神怡,神清目明。

    繁华大都市的污浊的空气,岂能跟这小村庄的空气相比?

    晓荷甚至跟老族长提议,但凡人品不好的,无论是夫子,还是学生,一个都不收!即便看走了眼,收下了,一旦发现这人人品不好,也会立刻驱赶!

    靠山屯书院,容不得过度的勾心斗角,容不得阴险小人!

    晓荷表示,虽说水至清则无鱼,但是“水清”这一点,还是必须要做到!只是,不过度追求“水清”的程度而已。

    这样的书院,他很是向往啊!

第94章 如虎添翼

    已经过了农忙时节,几乎全村的劳力跟半劳力,都来帮忙修建宅子跟书院。

    除此之外,老族长还出面,去附近的几个村子,招揽了一百个壮劳力。

    招揽来的人,主要是帮忙修建书院。

    宋晓荷这边的宅子,都是由村里人来修建。

    听说书院会对外招生,附近的几个村子的人,都很乐意来帮忙。

    毕竟,书院建成了,自家的孩子上学堂就方便多了。而且,靠山屯的族长还承诺,不会漫天要价。学费,起码会比镇里的、县里的私塾要便宜。

    另外,去帮忙修建书院,每天还能领一份不错的工钱。

    如此,谁还会拒绝这样的好事?

    而且,但凡来干活的人,都没有偷懒的,都十分卖力。

    一个半月不到,宋晓荷这边的五座宅子,就全都修建好了。

    又过了十来天,占地五十亩(两座小山,就二十多亩)的书院,也终于落成了!

    此时,离过年还有一个月左右。

    老族长一挥手,在完工仪式上大声宣布:“明年开春,书院会正式开业!到时候,欢迎方圆百里的人家,带着孩子们来报名上学!”

    书院,可以同时容纳一千个学生。

    这方圆百里的,想要进学的孩子,全都来了,应该都可以容纳下来。

    按照宋晓荷的话来说,书院既然要办,就要办成这方圆五百里,那最好的书院!

    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好夫子前来,从而吸引大量的好学生的到来!

    书院里,有夫子住的独立小院,也有后勤人员住的宿舍,以及学生住的宿舍。

    独立小院,一共有正房三间,耳房两间。

    厨房卫生间很特别,有许多后世的影子。舒适,干净又卫生。

    再加上,这里多么符合“采菊东篱下”的田园生活,一定可以吸引不少素质高的夫子。

    顾大人已经邮寄了好几封书信出去,热情邀请自己的好友,前来靠山屯书院任教。

    他很有信心,说凭借他信中的描述,至少会有两个好友,乐意前来。

    果然,在大年三十前的十天,有一个离靠山屯不算很远的好友,就拖家带口,投奔顾大人来了。

    很巧的是,刚好跟宋晓荷的外公一家九口人,在镇上相遇。

    两队人马,一前一后的,来到了靠山屯。

    宋晓荷跟顾大人,被村里的小男娃,通知去村口接人。

    二人走在去往村口的路上,都不禁有点纳闷。

    来到村口,远远地,就听到有人喊他们的名字。

    “晓荷表姐,我在这里!”听声音,这应该是二舅家6岁的小表弟萧瑜年。

    “顾大人,我在这里!”这是顾大人的好友,也是进士出身的郭庆丰。

    “这是我的好友郭庆丰,他跟我不一样,他是正儿八经的夫子!过去几十年,都是在书院里当夫子,教导过无数的秀才跟举人!而且,他任教的地方,就在离这里一百五十多里的府城郊外书院!在这一带,他的名气还是挺响亮的!”

    离村口其实还有上百步的路,顾大人干脆趁机,给宋晓荷解说了一下。

    “哇,这简直太好了!郭夫子的到来,简直就是如虎添翼,靠山屯书院,这下基本上就不用太愁了!”

第95章 久别重逢

    “嗯,那确实!”顾大人深以为然,也欣慰的笑了。

    有这个老友前来相助,真的就不用太愁生源的问题了。

    光靠这靠山屯的学生,远远不够!

    因为,一个书院要往好的方面,持续的发展,需要依靠大量的财力物力。

    那么,就必须要招收大量的学生,而且有才华有天赋的学生,是必有可少的!

    有外面的生源,才能为书院带来持续不断的财力物力,以及隐形的资源,还有实实在在的声誉。

    而郭庆丰,无疑就是一块金字招牌!

    府城的大书院的夫子,这个名头,比啥漂亮的话,都要有说服力。

    久别重逢,两队人马都欢喜极了。

    互相介绍,简单寒暄过后,顾大人就带着郭夫子一家七口人,去书院的独立小院安顿去了。

    老族长闻讯赶来,也连忙热情的让家人准备了一些青菜瓜果,一只老母鸡,送去了书院。

    宋晓荷带着外公一家九口人,来到了属于萧家的地盘,三个小院都早已收拾的很干净很温暖。

    就在今天,宋晓荷还带人,把给外公家置办的被褥,拿去太阳底下晒了一天。

    甚至,锅碗瓢盆,各种家具,全都置办妥当了。

    她给外公家每个人,还都各做了两套冬衣,从里衣到风衣;从袜子到帽子,还有棉鞋、手袜、手帕、围巾、毛衣等等,一件不落。

    完全,可以拎包入住了。

    “晓荷,谢谢你,辛苦了啊!”二舅母十分感动,原本心里的那一点忐忑不安,顿时烟消云散。

    准备的这么妥帖,这么用心,她如何能不感动,如何还能有防备之心?

    只是,有一样东西,她从来就没有见过。

    “晓荷,这是什么?”二舅母指着毛衣,满脸的求知欲。

    “哦,这是毛衣,是用羊毛纺的线,给织的毛线衣服!”宋晓荷耐心的解释,又有点不好意思:“二舅母,这毛衣才鼓捣出来没有多久,只来得及给你们一人准备了一件毛衣。等日后得空了,我教你纺线织毛衣。”

    哦,才鼓捣出来没有多久,就给这么多的人,一人准备了一件。这孩子,可真贴心,也真用心啊!

    二舅母更加感动了,连忙摆摆手,不在意的道:“晓荷啊,谢谢你!二舅母感谢你,你是个好孩子!日后,织毛衣这样的事情,就都交给二舅母来做!你有大事要干,没有必要把精力,花在这些琐事上!”

    这孩子太过操心了,看得她都不禁有点心疼。

    “好,我知道了。”宋晓荷笑着应下,有人关心自己,这份好意,自然不能推让不接受。

    她还是小孩呢,在有的时候,就该有长辈顶在前头,为她遮风挡雨。

    九口人住一套房子,虽然不挤,但是这个时代讲究“男女七岁不同席”。

    尤其是公公跟儿媳,住一套宅子,双方都难免会觉得有点尴尬。

    于是,宋晓荷就提议:“外公、外婆,我一共给你们准备了三套宅子,其中一套宅子在外公的名下,一套宅子在外婆的名下,一套宅子在二舅的名下。

    我提议,二舅跟二舅母,带着时年兄妹三人,住一套宅子;外公外婆带着大舅跟三舅家的小表弟,住一套宅子!”

第97章 小豆丁萧信年

    这个时候,小豆丁萧信年开口了:“表姐,我爹娘下不了决心跟爷爷奶奶一起里这里,主要是担心这里没学堂可以上学。”

    这是大舅家六岁的小表弟。

    “嗯嗯,我爹娘也是这样想的,那天我都偷听到了我爹娘很发愁我哥来了这里,没学堂上学,整天在外面野的话,会变成野孩子!”

    这是三舅家,年仅三岁的小表弟萧智年,宋晓荷对他的印象极好。这是一个可爱的好孩子。

    “哦,原来是这样!我就说嘛,那边有什么好舍不得的?前些年,被阎氏跟她娘家的人一直打压,好些产业其实都没有什么利润。要不是后来,阎家跟她的娘家倒台了,那些铺子早就倒闭了。”

    外公不在意的笑了笑,叹息道:“一年前,生意好不容易有了气色,你二舅又不小心得罪了一个骄横的权贵,好几个铺子都开不下去了。刚好那权贵的对头找上门来,有意要租下那几个铺子,我就干脆把那几个铺子卖给了那权贵的对头!”

    外公有点心有余悸:“幸好,当初那权贵的对头主动找来,不然那几个旺铺,这一次估计也不好出手。说不得,低价也卖不出去!”

    宋晓荷诧异的问道:“那权贵,到底是谁啊?”

    要知道,一年前,她的风头正盛,谁不知道她立下了可以利国利民的大功劳。

    但凡有识之士,谁不给她几分体面,几分人情?

    萧家是她的外祖家,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相信很多的人家都应该知道。

    那个时候,她还在京城,就有人敢公然欺压她的外祖家?

    又问:“外公,你怎么不告诉我啊?告诉我,我还能出一份力啊!”

    最起码,她可以请表叔赵乾帮忙啊!

    外公叹气:“那个权贵你招惹不起,你表叔也招惹不起!那是太后的娘家人,而且那人,还很得太后的欢心!那家的当家人心胸又十分狭隘,就连镇国公家的人,都不敢跟这样的人家对着干!”

    “那么,接受店铺的,是什么人家啊?”宋晓荷很是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勇士,才敢这样主动的,对上太后的娘家啊?

    太后的娘家,她还真的惹不起,人家只要动一下手指头,就可以把她碾压在地上磋磨。

    也不知道,二舅是怎么得罪这家人的?

    也难怪,当初她一去劝说,二舅十分干脆就答应下来,会跟着来靠山屯定居。

    当初,外公一家人,都瞒着她这事,不让她跟太后的娘家对上,她还是挺感动的。

    话说,如果当初她知道了,是肯定不能袖手旁观的。

    就算不敢直接对上太后的娘家,少不得也要努力再鼓捣出什么好东西来,拿去皇上跟前,为萧家换取一点安全上的保障,让太后的娘家人不敢轻易的再对萧家下手。

    外公说的轻描淡写,但是她明白,二舅当初一定受到过生命的威胁。

    她仿佛想起了一点什么,当初的时候,二舅好像受过一次不轻的伤。据说,曾经卧床三个月。

    不过,她知道的时候,二舅已经可以活蹦乱跳了。

第98章 其实,她早就后悔了

    就因为多少了解,她才对那个“勇士”,格外的好奇。

    外公见她兴致勃勃的样子,忍不住抬手抚额:“除了皇后的娘家,还会有谁家啊?”

    “哦,原来如此,我早就该想到的!”宋晓荷恍然大悟,随即又觉得再应当不过了。

    皇后跟太后,一直都是面和心不和。

    太后压制了皇后很多年,而且手段十分上不得台面。

    如今,就连皇上都五十了,身子骨又很不好。

    太后三十岁那年生的皇上,如今都八十岁了,身子骨比皇上还要差许多。精力体力,视力跟听力,也比前些年差了许多。

    后宫大权,她早已没有多少心力去插手了。

    皇后如今独揽后宫大权,早已不是那个被太后用实力碾压,过得还不如普通妃子的可怜皇后了!

    不过,皇后也不敢直接对上太后,毕竟那是皇上的亲生母亲。一旦惹恼了皇上,她这个皇后的位置,只要一封废话诏书,就会给丢了。

    但是,不敢对上太后,太后的娘家,她可没有太多的顾忌。

    毕竟,太后的娘家行事十分没有分寸,不说百姓怨声载道,就是皇上也很有诸多的怨气跟不满。

    要不是,看在太后的份上,估计皇上早就拿那家人开刀了。

    估计,一旦太后不在了,那家人或许会落个抄家流放的下场。

    如此,皇后觉得,只要做的不太过分,皇上应该都不会恼了她。

    于是,她就授意娘家的人,打压太后的娘家。并且,收集这家人的把柄跟罪行。

    这些消息,都是她从表叔那里听来的。

    此时此刻,她把这些跟外公一家分析了一番。

    “哦,这么说,你二舅这算是托皇后的福,这才捡了一条命!”外公恍然大悟,回想往事,不禁心有余悸。

    二舅也是如此,后背冷汗直冒。

    “是的,当初我都觉得,小命估计难保了!那人亲自把我打成重伤,临走还放话,过两天要再来打断我的两条腿!”

    外婆已经在抹眼泪了:“当初,你二舅都差点没有救过来,要不是运气好,遇上那医馆的掌柜,刚好来了一个医术高超的好友,你二舅真的就活不下去了!”

    二舅母更是泪如雨下:“当初,我真的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晓荷啊,你都不知道,你二舅那个时候,就跟只剩下一口气似的。”

    宋晓荷听她这么说,顿时就有点生气:“你们可真行,怎么都不告诉我啊?我知道的话,还可以去请太医啊!若是当初,没有遇上那个神医的话,你们准备怎么办?!”

    外婆的脖子缩了缩,不敢对上她的眼睛:“那个时候,我们,我们是打算过,实在没人救得了你二舅,是会告诉你的!”

    其实,她早就后悔了。

    当初,就应该第一时间,请晓荷去把太医院的太医请来。

    那个时候,安国郡主的身份,可是很顶用的。

    晓荷出面,估计还能请到太医院的院判大人。

    “往后,如果涉及到生命的问题,可不敢这样了!”

    宋晓荷很认真的,叮嘱外公,又目光灼灼的看着二舅。

第99章 人之常情

    “好的,我知道了,都听你的。”外公还是很惭愧,很羞愧。

    作为当家人,作为一个做父亲的,他表现的不够果决,太过瞻前顾后了。

    再怎么畏惧太后的娘家,再怎么担心晓荷会被太后娘家记恨,事情也有个轻重缓急啊!

    怎么样,也要先救下老二的性命再说啊!

    再说了,晓荷那么机灵的女娃,怎么会不知轻重的,跟太后的娘家硬碰硬?

    他应该对晓荷,更信任一点。

    这不,这外孙女,小小年纪,就未雨绸缪,做了这样的安排,留了这样的后路。

    一家人一路走来,已经看到了战乱的痕迹了。

    如今,虽然还没有发生战乱,但是这只不过是表象。

    暴风雨,应该很快就要来临了。

    唉,老大跟老三,不该不跟着来啊!

    不过想想,也是人之常情。

    毕竟,晓荷才十二岁,又是个女娃。

    还有,他都没能跟老大老二说实话,没有直白的告诉他们,说皇上没有几年活了,太子一旦登基,天下估计就会乱了。

    这话,他哪里敢说啊?

    虽然,两个儿媳都还错,都算是合格的儿媳。

    但是,这两个儿媳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面对娘家的人,很管不住自己的嘴巴。

    那种话,一旦泄露出去,整个萧家,也包括晓荷广源,都要完蛋了!

    所以,在老大跟老三,坚持不跟着来的时候,他才拼命忍下了想要把担心说开的冲动。

    不过,走之前,他坚持把老大、老三家最小的儿子,都给带走了。

    原本,还想带走两个小一点的孙女,可是儿媳坚决不让步。说什么女儿也去某个官太太家的族学寄学,不能去山沟沟里,变成无知的村姑,免得到时候嫁不出去。

    为这,临走之前,他还大骂了两个儿子一场。

    宋晓荷欣慰的笑了,收下了外婆跟二舅母塞过来的修建宅子的银票。

    一人多给了一百两银子,说是置办家具被褥跟衣服的银钱,她推让了几下,没能推掉。

    也就不再矫情,很坦荡的收下了。

    家具被褥锅碗瓢盆,她都尽量做到了最好,一百两银子,她其实还亏了呢。

    原本,她是想要作为搬家礼物,送给外公一家。

    无奈,他们不肯占她一个小女娃的便宜,说她一个小孩儿,不用走人情。

    这个时候,还是半下午的时候,还来得及做一顿丰盛的晚餐。

    宋晓荷还亲自下厨,做了一道外公爱吃的蒸皖鱼,一道外婆爱吃的山药炖排骨。

    其余的菜,也是在她的指点下,让厨娘做的。

    这个厨娘,是一个月前,她在附近的村子里买的。

    这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妇女,丈夫早逝,儿媳恶毒,儿子畏妻如虎。孙子孙女,也被儿媳教的,不亲近奶奶。

    听说靠山屯的宋晓荷,想要找一个厨艺不错的厨娘,就拜托村长带她来靠山屯,毛遂自荐,并主动自卖自身。

    甚至,还坚持,签下了死契。

    这样,儿子儿媳就管不了她了,她就算是宋晓荷的人了。

    宋晓荷可怜她,也欣赏她敢于摆脱不孝儿子儿媳的勇气,时常会提点她几句。

第100章 满眼的星光

    这个提点,不但是厨艺方面的,还有人生观方面的。

    宋晓荷有意引导,让厨娘沈大娘,渐渐的解开了心结,不再去想什么有没有儿子送终之类的。

    她告诉沈大娘,只要她好好干,不背叛她跟宋家,她的养老问题就不用担心。她跟宋家,都不会缺了她的衣食住行,会让她有个不错的晚年。

    还跟她说,等她年纪大了的时候,如果觉得寂寞,还可以领养一个孙女,照顾她的生活起居。

    不过,前提是,她也得真心对人家女孩儿好。

    她这么说,沈大娘的心就宽慰了许多,眉宇之间的愁绪渐渐的消散了。人开朗了起来,脸上有了笑容。

    并且,十分的勤快肯干,不怕苦不怕累。

    学起厨艺来,那叫一个认真,十分珍惜宋晓荷指点她厨艺的机会。

    一个月的时间,宋晓荷教给她八个硬菜,六个凉菜,她学了个七八成。厨艺,虽然没有宋晓荷的好,但是也差不多了,起码比她自己的过去的厨艺,是长进了太多了。

    其实,也不是她过去的厨艺有多差,而是观念的问题。

    比如,一开始的时候,她舍不得放油放盐,舍不得放酱油调味料。

    这样做出来的菜肴,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一个月的时间,足以让她改过来,就算是给下人们做的饭菜,也不再那么抠抠搜搜的了。

    今晚,主子要招待外祖家的人,她自然要全力以赴,争取做到最好,不能丢了主子的脸。

    吃过晚饭,看着来收拾饭桌的沈大娘,二舅母很是羡慕:“晓荷啊,你家这厨娘,厨艺很不错啊!”

    宋晓荷点头微笑:“嗯,确实不错!二舅母喜欢的话,就让你们家的厨娘,跟着沈大娘学习吧!”

    “好啊,谢谢晓荷!”二舅母眉开眼笑,非常开心。

    实在是,自家的厨娘,厨艺远不及这个沈大娘一半。吃过沈大娘做的饭菜,往后再吃自家厨娘做的,估计会食不下咽了。

    收拾了碗筷,珊瑚跟石竹,很快就又摆上了一壶消食的果茶,一碟炒瓜子。

    大家一边喝茶吃瓜子,一边聊天。

    宋晓荷告诉外公:“开春之后,靠山屯书院就会开学了,山长就是你之前在村口见过的顾大人,他在翰林院带了几十年。致仕之前,是翰林院大学士,是个真正才德双全的文化人!”

    靠山屯书院,有顾大人在,其实基本上就不用愁了。

    “哦?还有这事?那敢情太好了!”外公满脸笑容,喜不自禁的道:“明天,我就写两封书信,托镖局的人捎去给你两个舅舅!告诉他们,孩子们上学的事情,有着落了!”

    宋晓荷又给了他一个惊喜:“外公,书院分男子书院,还有女子书院。表姐表妹,也可以上学堂,而且顾大人的夫人答应去女子书院当夫子!顾夫人,也是才华横溢的才女,琴棋书画跟女红刺绣,这几个方面的夫子,她都可以胜任!”

    “啊?真的啊?那真的是太好了!”外婆惊喜交集,也是喜不自胜,满眼的星光。

    她想起自己的大孙女了,既心疼又担心。

第101章 做人啊,最怕的是摆不正自己的位置

    大孙女长的那么漂亮,在乱世可不是什么福气。

    如今,已经满了十三岁的大孙女,她跟晓荷不一样。

    晓荷打小就被亏待,吃不饱穿不暖,人长的瘦小。

    尽管这一年多以来,她努力的吃好喝好,但是到底是亏了底子。一时半会的,没有那么容易补回来。

    十二岁半的姑娘,看上去,依然跟只有十一岁那样。而且,还是偏瘦小。

    而大孙女却长的很好,个子高挑,身材丰满。

    十三岁的姑娘,咋一看,还以为是十五六岁了呢。

    人又长的漂亮,穿的也好,最容易引起有心人的注意了。

    日子安稳,世道安稳,那倒不用太过担心。

    遇上合适的,给说个可以护住她的人家就是了。

    可是,一旦遇上乱世,哪怕有再多的筹谋,都会是白费的。

    “晓荷啊,你表姐,我可担心了。”外婆拉着宋晓荷的手,眼里不觉有了泪光。

    这个孙女,温柔又懂事,对她这个奶奶可孝顺了,她是真心的喜欢啊!

    “外婆,我知道你担心什么,别太着急。等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就派步大叔带人去一趟,看看大舅跟三舅,是否愿意过来这边!”

    外婆对小辈的心,都是一样的。

    一样的慈祥,一样的真心实意。

    就跟当年,母亲出事之后,听说外婆也是时常寝食难安。一直都很担心她跟弟弟广源,甚至还亲自去侯府的门口,看能不能偶遇她跟弟弟。

    甚至有一次,还冲去了父亲任职的衙门,想要见一见父亲。却被阎氏派来的护卫,给强行挡在了外面,并严密且十分强势的,隔绝了她跟父亲见面的机会。

    为此,她还在衙门的大门口,破口大骂了父亲一场。

    原本,是肯定惊动了父亲的一些同僚。可是,阎氏跟她的娘家手段太过毒辣,没有几个人不害怕。

    于是,衙门里的人都知道外婆骂人的事情,背后众人都忍不住悄悄议论。作为当事人的父亲,却队长这事一无所知。

    只是那些时日,他总是有一种感觉,同僚们看他的目光有点奇怪。

    而从此以后,萧家的生意,就受到了全方位的打压。

    要不是皇后的娘家突然跳出来,后来阎氏的娘家又倒了,外公一家,估计都会被逼得家破人亡。

    外婆一家,为了维护她跟广源,其实是付出过巨大的代价的。

    这样的恩情,她必须好好报答!

    这么一想,不等外婆回答,她自己就推翻了刚才的决定:“外婆,要不明天一早,就让步大叔带人去一趟!”

    外婆很是欣慰,却摇摇头:“不了,大过年的,眼看又是要下雪的天气。还是别了,开春之后再去吧!”

    估计现在去,也是白去,只要战乱的苗头不明显,孩子的大舅母跟三舅母,就不会轻易答应过来。

    毕竟,这两个儿媳,可是对娘家依恋的很!至今未曾,这二人,估计都还没有意识到,她们依然没有摆正自己的未知,还以为自己是娘家的人,而不是萧家的人。

    这做人啊,最怕的,就是摆不正自己的位置。

    总有一天,会伤人伤己。

第102章 一份心意

    对上外孙女疑惑的目光,她解释了一句:“你大舅母,还有三舅母,恐怕舍不下娘家人。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估计都不会答应来这里!”

    “哦,原来是这样啊!既然如此,那么就开春之后再去好了!”

    宋晓荷也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毕竟这寒冬腊月的,赶路确实很不容易。

    仆人也是人,更何况,她可是把步江水这些人,当成自己的心腹手下,而不仅仅是家仆这么简单。

    你要人家对你忠心,对你鞠躬尽瘁,永不背叛。不先对人家真心实意,关心爱护,又怎么可能有什么高回报?

    不过,不去京城,倒是可以派步江水带人,去表叔那边送一拨年货。

    说到年货,宋晓荷自然早就准备好了不少。

    米花糕、蛋散、酥角、江米条、蛋卷、饼干、花生糖、杏仁饼、核桃酥、炒瓜子、炒花生、花生饼、冬瓜糖。

    她带着人,准备了很多。

    并且,带动着村里人,都跟着一起做了不少。

    一共准备了六份,自家留一份,家仆们一份,外公家一份,顾大人家一份,表叔赵乾家一份,二爷爷家只送了杏仁饼跟酥角跟蛋卷。

    别的东西,二爷爷也做了好多,就没有送过去。

    给表叔家的这一份,非常多,其余五份加起来都没有那么多。

    为什么送那么多呢?

    自然是因为,表叔那里好多亲兵,而且大多数都是单身汉子。不送多一点,还不够人家塞牙缝呢!

    最起码,要分给那些跟在表叔身边十几年的,有点官职地位的心腹手下。

    反正,那么多的年货,其实也值不了很多的钱。

    或许,还没有京城里的人,随手送的一朵小女孩戴的珠花那么贵。

    送的,就是一份心意而已。

    拉拢一下表叔,顺便,也拉拢一下他的手下。

    虽然,多少有点功利心。

    但是,这世上的人,为人处世,一点功利心都没有,跟一张白纸一样的人,能有几个呢?

    宋晓荷知道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需要用心去经营的。

    相隔很远,又不经常联系,互相关心问候的话,是一定会渐渐变得疏远,感情越来越淡薄,最终连联系的念头估计都不会有。

    宋晓荷还带着手下,制作了很多萝卜干,又跟村里的人收购了几大坛子的酸菜跟咸菜、酸笋、酸藠头之类的。

    这些,大多数都随着年礼,一并送去了赵家。

    这一天,赵乾正跟手下的一个小将在书房议事,有人来报:“启禀将军,安国郡主派人送年礼来了!”

    赵乾满脸欢喜,连忙站了起来,抬脚就往外走:“常小子,走跟我去看看,也不知道晓荷那丫头,给我送什么东西来了!”

    又忍不住咧嘴大笑:“哈哈!可真是巧的很,估计我送过去给她的年礼,她今天也能收到吧?”

    他嘴里的常小子,也就是十六岁的顾常庆,也兴致勃勃的,跟着他往外走。

    安国郡主,宋晓荷,是赵大叔时不时就要挂在嘴边的好姑娘。

    在赵大叔的嘴里,这就是一个奇女子。

第103章 真的就甘心么?

    自从半年前,父亲收到赵大叔的书信,没有考虑几天,就紧急辞了官职,处理了家里的产业,带着一家人从西北紧急赶了回来。

    当然了,父亲这么快就下定了决心,其中他起了很大的作用。是他劝说父亲,离开西北,落叶归根的。

    顾家的的祖籍,跟赵乾的祖籍,刚好在同一个县。

    父亲跟赵乾,少年时代是同窗好友。两人在考过了秀才之后,这才一起去考了武举人,从而走上从军的道路。

    如今,父亲跟赵乾,也都解甲归田了。

    而他自己,根本连小兵都不是,只不过是从小在军营长大而已。

    就这么一个月,他听赵大叔提起宋晓荷,没有一百次,也应该有六七十次了!

    什么有隐士高人的师傅啊,什么智斗渣爷爷跟恶毒继母,什么智救幼弟,什么发明了好几个可以大力推动生产力的农具等等。

    特别的,她竟然还培育出了高产的粮食作物!

    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既勇敢坚毅,又善良正直、大方得体的好姑娘!

    比起那些矫揉造作、心思九转的,所谓的世家千金、勋贵千金,要好太多了!

    见到步江水,见到她送的年礼,他的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了。

    她的手下,目光清明,一身正气。

    她送的年礼,都是很实在的东西,简直就是急赵乾所急。

    如今,赵乾赵大叔,正发愁没能给手下发一些实用的好东西呢!

    赵乾看过礼单,又看过宋晓荷给他的亲笔书信,也是双眼发亮。

    二人一一品尝过后,都十分满意,根本就停不住嘴巴。

    顾常庆忽然提议:“赵叔,不如咱们去靠山屯安家落户,那里山高林密,可比咱们这里山多了!遇上天灾人祸,靠山屯那边会安全许多!”

    前世的时候,再过半年乱世就要来了,而坐落在隔壁县的靠山屯,是一个没有怎么受到影响的山村。

    靠山屯方圆百里,地广人稀,一共就那么五六个小山村。

    而且,靠山屯的地理位置,非常的绝妙。

    之前,宋晓荷就在给赵乾的信中,这样描述过靠山屯:

    靠山屯四面环山,中间一个面积不算小的盆地。

    从盆地边缘到中心,依次出现的是低缓的小山、丘陵、平原、河流、湖泊,整个盆地呈环状结构。河流从周围高山,往下冲刷,形成了一块块小小的冲积平原。这些小型的冲击平原,一共大约有一千亩的良田,两千亩的旱地,可开垦的荒地有上万亩。

    靠山屯有望可以打造成水渠纵横,物产丰富,风景优美,平安喜乐的世外桃源。

    她很直白的,邀请赵乾带人去靠山屯归园田居。

    赵乾原本就有点心动了,但是还不足以真的动摇他的决心,毕竟如果真的去了靠山屯,那就意味着乱世来临的时候,他也要真的放弃逐鹿天下的机会!

    试问一下,戎马半生的他,真的就甘心么?

    他其实在一年以前,就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

    那个时候,接手了皇上的两个幼子,那个时候,他就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烫手山芋。

第104章 烫手山芋

    可是,君命在前,他不得不从。

    只是,依照皇命,把那两个幼儿让手下带走,安置在某两个稳妥的地方,他就没有沾手后续事项了。

    换言之,他只不过是在紧急情况下,给两个年幼的皇子,各提供了应对比较靠谱的养父母。

    让幼小的皇子,有个可以安然长大的生活环境,别的就不管了。

    当然了,在皇子十五岁之前,他每年都会亲自去悄悄探查一下。看看这两个孩子,有没有受到虐待,是否活的好好的。

    另外,每年悄悄的,留给那养父母,一些生活费,还有孩子上学堂的费用。

    仅此而已,在孩子可以好好的活下去的前提下。多余的事情,他就不去做了。

    如果孩子过的不好,他就再给他们找一户好人家。

    这两个孩子,说是烫手山芋,一点也不为过。

    其实,他还想说,那是悬在在头顶的一把大刀。

    日后,要是太子得知了,他登基为帝之后肯定是会找他的麻烦的。

    还有就是,这两个孩子长大之后,若是得知真相,会不会揭竿而起?

    这两个孩子,人品不错那还罢了,若是人品很行,岂不是天下之祸?

    谁当皇上,他不是那么在乎,他在乎的是这黎民百姓能不能过上安稳一点的小日子。

    不然,当年他为啥要弃笔从戎?

    可惜的是,没有遇上一个好的储君啊!

    不然,他就算要急流勇退,也大可以就留在京城养老,给孩子们最好的教育环境。

    可惜了!可惜了!

    难不成,他的儿子孙子,往后就要山沟沟里上学、长大?

    怎么想,都有点不甘心啊!

    顾常庆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就开口劝说:“赵叔,靠山屯挺好的,我刚才听送年礼来的步大叔说,靠山屯书院开春之后就要开学了!而且,山长还是翰林院大学生顾大人!

    顾大人还广发邀请帖,以采菊东篱下的悠闲生活为诱饵,邀请他的好友前来助阵。这日后,靠山屯书院,估计会发展成一个了不起的大书院!”

    赵乾猛然醒悟过来:“哦,是的,在信中晓荷也提了一下,说村里修建了一个书院。还说,顾大人是山长。”

    至于顾大人邀请好友来任教,这个信息,被他下意识的忽略了过去,没有看到心里去。

    他并不觉得,会有人应邀前来。

    他可是知道顾大人那人的,顾大人这人心傲娇的很,交往的好友,哪一个不是才华横溢之人?

    这样的人,若没有特别的原因,是不会携家带口,跑去山疙瘩的。

    一个人独自去,他的那些好友倒是会很愿意。

    可是,这现实么?

    顾大人的好友,这样年纪的人,哪一个会是孤家寡人啊?

    冷不丁的,顾常庆又说了一句:“刚才,我已经问过了,步大叔说,他们来之前,已经有一个顾大人的好友带着家人来了!这人,过去几十年,一直在大书院当夫子!”

    “这敢情好,太好了!”赵乾听得心潮起伏,当即就下定了决心:“很好,赶紧去告诉你父亲,做好准备,开春之后就去靠山屯安家落户!”

第105章 放下执念

    什么涿鹿天下,什么不甘心啊,此时此刻,他全然没有了这样的心思。

    戎马半生,他其实早就累了。

    荣华富贵,他也享受过,也早就没有了什么执念了。

    至于他儿女们,他的孙子孙女们,他们若是有这样的期盼跟念想,就让他们自己去拼搏,去争取,去努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要走,而且必须自己去走,去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来。

    他能做的,就是在他们羽翼未丰之前,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衣食无忧,并教导他们怎么样成为一个人品不错的人。

    做好这些了,那他作为父亲、作为祖父的责任,也就尽到了。

    主意一定,赵乾的各种准备,就进行的雷厉风行。

    步江水一行,都还没有离开,得修整一天,养足精神,第二天才好启程。

    然而,这个时候,赵乾已经接连下了十几道的指令。各种准备撤离的工作,已经在悄悄的进行之中。

    等到了第二天中午,步江水一行吃过午饭,告别而去的时候,赵乾名下的产业,已经卖出去了一半。

    而且,还是以还算合理的价格卖出去的。

    以他的身份地位,还有实力,也没有人敢使劲的压价。

    不过,也没能卖上也好价钱就是。

    当然了,这也跟赵乾的手下,没有怎么讨价还价有关。

    想到有可能会到来的乱世,赵乾心有不忍,不愿意太过坑了对方。干脆就吩咐手下,价钱差不多就好了,没有必要一定要卖个好价钱。

    收到赵乾的回信,宋晓荷欣慰的笑了,当即就去找了老族长:“二爷爷,表叔答应带人来这边安家落户了!”

    老族长很是高兴,却又有点担心:“晓荷啊,你表叔只是答应了,还没有过来呢!会不会,夜长梦多啊?毕竟,他可是大将军呢!”

    “二爷爷,表叔早就解甲归田了,他早就不是大将军了!如今,没有人那么叫他了,都称他为赵爷,或者是主子,或者是赵大叔。”

    宋晓荷忍不住咧嘴笑了,她在想,或许在家里,表叔的下人,应该是称呼他为“老爷”吧?

    那么高大英挺的表叔,跟“老爷”这个称呼,实在很不搭啊!

    老族长就连忙问:“既然这样,那么光是两个宅子,会不会不够住啊?”

    宋晓荷点头:“确实不够住,表叔说,他会带五百手下过来!这些手下,都是跟了他几十年的亲兵,还有长随、管事。还有这些人的家人,加起来,也有两千五百人左右。”

    ”

    果然,没有几年,外面真的乱了。

    在艰难的岁月里,宋家、顾家、赵家,还有赵乾的几个手下,大家报团取暖,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小团体,一起阻挡住了外面的血腥风雨。

    靠山屯,俨然成了一个世外桃源。

    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的纷乱,靠山屯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

    在最乱的那段时日里,顾家、赵家的人,一起入住了靠山屯,然后把进屯子的那个峡谷口,用大石头一封,再种上荆棘、藤蔓等植物伪装起来,整个靠山屯,就成了世外桃源。

第106章 不搞一言堂

    “三千人啊?那两个宅子,最多可以安顿下你表叔一家吧?”老族长愁眉苦脸的。

    宋晓荷就忍不住叹了口气,二爷爷一辈子都呆在深山里,连府城都只去过一次。

    县城,也是要去衙门办事的时候,才会走一趟。

    眼界跟魄力,还是多少有点欠缺啊!

    “二爷爷,咱们靠山屯,在北面不是有三个山谷么?那三个山谷我去看过了,是可以开垦成稻田的!那块荒地,大可以就让两千五百人去开垦,并就地修建宅子啊!”

    不做到心中有数,她又怎么敢起念头,让表叔带人过来呢?

    那三个山谷,村里人习惯叫那个地方三道湾,离村子大约有三里远,也属于靠山屯的地盘。大约有三千亩的可开垦的荒地,而房子则可以修建在山谷四周。

    就修建在那几座低矮的小山坡上,不用占用可耕地,还不用担心下暴雨的时候,房子里会进水。

    而且,那三个三谷还是相连的。虽然人迹罕至,连一条崎岖小路都没有。

    但是没有关系,路是可以走出来的,也可以用砍刀跟锄头,直接开出来。

    这三千亩的荒地,还不包括在靠山屯原本的储备荒地里,没有涉及到村民的利益。

    什么叫储备荒地呢?

    那就是,早就被靠山屯的祖辈看好了的备用荒地,大约有一万亩左右。一旦人口增长了,耕地跟宅基地不够用了,就会在那里开垦,去那里修建宅子。

    换言之,这些荒地,是老一辈的人一早给后代子孙留下的备用的土地。

    这些土地,如今村里每年都会派人稍微打理一下,撒上草籽,砍去荆棘,以供村里的小孩老人去放牛羊。

    这一万亩的备用地,严禁外人染指。

    这外人,指的是官府衙门,也指的是外来的迁移人员。

    至于萧家、顾家跟赵乾占用的宅基地,那是老族长跟族里私下里协商过,这属于特殊情况,就特殊对待。

    而且,私底下,宋晓荷了解到了情况,也坚持多掏了九百两的银子。一家的宅基地,额外补了三百两的银子,以平息那些反对的意见。

    那个原本就不同意的族老,虽然没有办法妥协了,但是他在村里说了不少闲话,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

    不然,萧家跟赵家的宅子,哪里能这么顺利的修建起来?

    光是村里的劳力,如果被人挑唆,来个怠工,来个罢工;甚至干脆就不来干活,给钱也不要,或者有人暗地里搞个小破坏,那就够让人头疼的了!

    村里人都很团结,一致对外,可不是说着玩的。

    只要有一部分的人不满,有意见,那么就很容易带动很多的人不满。

    二爷爷在村里,从来不搞一言堂,也不敢有这个念头。

    因为,他怕带坏了下一任的族长,或者是下下任的族长。

    一言堂的风气,不能起,不能有!

    族长的人品跟能力,都没得说,搞一言堂,那还没有什么大碍。

    若是族长的人品跟能力,但凡不能两全,那么搞一言堂,就是把整个家族往坑里带,往灭族的方向带。

    这个责任,他可扛不起,也不敢扛!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44035/ 第一时间欣赏女配她英姿飒爽最新章节! 作者:恬静舒心所写的《女配她英姿飒爽》为转载作品,女配她英姿飒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女配她英姿飒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女配她英姿飒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女配她英姿飒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女配她英姿飒爽介绍:
题记:所有过往,皆为序章
第一个故事:古代才女穿七零
文武双全的将门骄女,穿回了73年,回到了自己的第一世
那一世,她被偷换了人生,成为了冒牌货一家幸福生活的踏脚石
这辈子,她坚决不配合了,她的人生要由自己做主!
她要考北大,要上清华,要成为最高学府的高材生。
她的璀璨人生,从一手漂亮的簪花小楷说起。
本文由许多个慢穿小故事组成,年代、现代、民国、古代、星际、远古;种田、宅斗,穿越、重生、古穿今,应有尽有。而所谓慢穿,就是比快穿稍微长一点的故事。
这些小故事,以种田文为主,走励志、奋斗、逆袭的路线。女配她英姿飒爽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女配她英姿飒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女配她英姿飒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