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对唱歌的浅见(2022.1.3)
仅为个人的一点看法。若可以帮助到你,那我将不胜荣幸;若使你感到不愉快不舒适,我将万分抱歉。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歌手。”这句话可能过度地表达了我想说的意思,但是眼下找不到更适合的句子来把它表达得更恰当些。
若你喜欢音乐,那这句话就完全可以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声音不分好坏,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婉转动听,有的泣神惊天,什么样子的声音好听,是取决于听众的主观感受的。
那么,若你的听众是你自己,在我看来(完完全全的主观定义),你的歌声是可以分为四个类型的:
一阶1级:自认为好听,但会令自己不舒服。
一阶2级:自认为不好听,同时令自己不舒服。
一阶3级:自认为好听,并且愉悦自己。
一阶4级:自认为不好听,但是愉悦自己。
为什么这么区分呢?我觉得唱歌就像众多的爱好一样,若能减轻自己的压力,使自己愉悦;或者能排解内心愤懑,那总是要优于让自己更悲伤,更压抑。
一句很经典的话,玩游戏要“啸着”玩,不要愁眉苦脸的。我认为自己愉悦自己,也要“啸着”唱,不要愁眉苦脸的。
剩下的两个等级,它们的效果是一样的。但是4级有明显优于3级的优点。它的优点在于,歌唱者开始自我探索,自我革新,自我超越。
所以,一阶4级有着超越的力量,它能够突破到二阶。
二阶和一阶是无法比较的,自然不能比较谁好谁坏
这里给出二阶段的四个级别:
二阶1级别人觉得你唱得好(虚伪的)
二阶2级别人认为你唱得不好(真诚的)
二阶3级别人认为你唱得好(真诚的)
二阶4级别人认为你唱得不好(虚伪的)
其实同一个事物在一万个人的眼中会有一万个版本,这么分级是不负责任的,这里仅仅是为了提高自己,定位自己而做的简单的分级。
既然你的听众不仅仅是自己了,你就不能只考虑自己的看法了,当然也别失去了自己。别人诚恳的意见和建议对自己的帮助是最大的,而他们的评价是正面的或者是负面的作用就并不是很大,只参考一下就可以了。
最主要的是,自信,自负,自卑是杂糅在一起的,千万千万不要太执着,不要太苛刻,不要钻牛角尖,实在不行就退回去,慢慢修炼自己,让自己更好一点,或者让自己的心更宽广一点,不至于练功练到走火入魔。
其实最应该反思的就是我自己,我自己的本能冲动,可能是源于对食物的争抢,让我有了那样的思维:比别人差=吃不饱饭。所以活得很压抑,这是自然法则,这是天理,但是要平衡利弊,才能找到最优解。(我自己找不到,也应该很难找到吧!)
再往下的阶数就多了,我也不会分析了,不分析,就这样吧。
好了,睡觉吧,平时多思考一下,多练习一下,就好了。
世界是残酷的(2022.1.4)
这个世界是残酷的,所以想要不被淘汰,就必须努力奋进才行。
我会写东西的,但必须要先充实我的经历,历练自己。
所以,我决定,2022年全力奋斗,不写东西了。
恐怖,白白的恐怖在那里生长,我不想挣扎,却浑身也不舒服。
我该怎么办呢?
终结(2022.1.8)
脑袋混浊得像浆糊一样。
昨天晚上隔壁的绝育路也应该是没有打好吧,时不时还问候一下自家打野和法师的家人。
我没说什么,我一直是个皮实的人,只要不破防,总还是随和的一个人。毕竟放了假,自己也是唱歌唱到深夜,对于隔壁同学的愤懑,我也是略知一二。
也罢,索性让眼睛在屏幕上面多停留一会也没什么影响,如此,我翻身去寻找耳机与手机,室友已经打起了微鼾,我得小心一点点。
英语app,语文app,僵尸啊,农药啊什么的随便翻了一翻,自然,再打开QQ空间刷一刷。
自恋的人不怎么刷别人的空间,所以还是去点缀一下自己的空间。这年头,好看是要钱的,也不多。那种唾手可得的短暂快感是比较吸引人的,可我比较有抵抗力,不关注那些。
呆呆地看了一下佳,实在睡不着,就用她的歌磨一磨耳朵,嗯!打了一个哈欠,困意来袭,罢了。手机耳机一股脑塞在枕头下,眼睛只要明天起来不被压碎,就随他去吧。
我的写作生涯告一段落了,但不是终点。
优秀!(2022.1.9)
我顶顶讨厌“优秀”二字
人生来各个不同
处于优势地位的人非要自己给自己画个圈圈
自诩“优秀”
自从有了这二字
傲慢偏见随之而来
自卑自闭应运而生
可能我是小肚鸡肠了一些
不光见不得别人“优秀”
被说是“优秀”更加心惊胆战坐立不安
像是吃了什么不该吃的一般
我承认我变得虚荣皆因这二字
我弟说
学习就是为了学习
吃饭也自然是为了吃饭
谈恋爱自然是因为喜欢
而不是为了“优秀”或者所谓的“优秀”
把自己的肉体和灵魂一并出卖掉
2022.1.17《天龙八部》壹读完
读了金庸先生的小说,本是想学习一下写作手法,不料一气呵成给读完了。
我觉得不必可以去追求写作的手法或者技巧,而是应该更重视剧情,有了剧情写起来自然不费力,没有剧情文字再华丽,读不下去,写着也费力。
写东西不应该以华丽为先,而应该以合适为先。剧情连环紧凑,步步紧逼。可不是能练出来的,需要构思,需要些大纲,更需要人生阅历。
就我而言,没体会到这人家之苦,写得文字自然也是不痛不痒,写来小说也只能聊以自慰。
罢了,应及早收心,去学习专业知识才好。
2022.1.19书到用时方知好
不知说什么了,今天加回了一个朋友,很开心。
感谢自己的书没白读,但是还是建议大家去看大家写的书,这样可以提高自己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或者鉴赏能力,增加自己的情商。
当然,书到用时方知好。
比如说,成熟二字,不是嘴上说说的,用的时候也不应该说出来,而是应该隐含于做的事情里面,所以语言要多苍白就有多苍白,一切还是要实践才行。
2022.1.20(驾照下来啦)
昨天的,忘记写了。
哈哈,考了两年,下来了。
还记得自己的压线,溜车,三档起步熄火。
不过那些都过去了,我是有驾驶证的人了。
谨慎,慎之又慎。
2022.1.22(读完《三国志》)
放开心中那三国。
上一本三国也是我读完的第一本书是《三国演义》。这本《三国志》虽然也是七年前买的,却因为它内容过于平淡,随手翻了两页就罢手了,去看更刺激的《三国演义》。
如今思来想去,三国是用来打打杀杀,谈论武功谋略高低的么?
七年来我对魏延的看法一直在变,以前清楚明白,实则糊里糊涂,如今看法面目全非混沌不堪,却心如明镜。
世间万物大抵如此,没必要去纠结对与错。
那不过因为天资太高,性格太差所以招来杀身之祸,可却也是铁骨铮铮,虫子们如何议论,不能贬低英雄的十万分之一。因此,真英雄是不会在乎别人说自己如何如何的,别人对自己的诋毁也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所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郭嘉,诸葛亮,姜维都是于27岁出道,也挺巧的,哈哈ヽ(≧Д≦)ノ。
丞相虽多智而近妖,然天命不佑。正似司马懿对郭嘉所说,“你看得透一切,却看不透天机。”
诸葛亮何尝不是如此想,然而誓言自然比生命重要,殚精竭虑,卒于五丈原。
其实很多人都是能看透的,却偏偏做傻瓜,若心事真能云淡风轻,那又何必再有情歌呢?何来“曲有误,周郎顾!”
把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的一生再读一遍,我自是身心舒畅,很多解不开的节都自然而然打开。人生不过随心所欲,不逾矩。
摘个句子吧!
“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仰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擿,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
2020.1.23(《人生从容读完》)
这本书在我看来是散文吧!
写得挺好的,琐碎的小事。我也开始留心身边的小事,开始回忆过去小小的喜悦。
病是生与死只见的微调,像是一本书。药能治病,书能救人。
其实想得还是挺多的,又喜又悲,然而,读完之后七情六欲似乎被打包了起来,调和成了一种说不出的颜色,最终困不可当,还是睡觉吧!
我的“幸福鸟”飞走了,但我知道它是不寂寞的
所以我
也不寂寞了
2022.1.23 总结
写文差不多有两个月了吧!
总之就是一句话,自我意识过剩,总觉得自己了不起,总觉得自己怎么怎么样,年少轻狂,不知天高地厚。
其实写文字不是用来干什么的,恰恰是用来提高自己的,而这些天的摸爬滚打,我明白了,其实不必逞凶斗狠,而更应该去倾听,去欣赏别人的有点,每个生灵都值得好好尊重。
而自己呢,也就是简简单单去追求自己喜欢的呗!就完成自己的目标,任务就好了,那个有个朋友说社牛,确实,没必要,自己太累,也违心,不好。
其实写东西肯定是没有成就的,因为成就不是那么容易就得到的,所以无心插柳,不必太放在心上,也别轻言放弃,就此默默坚持就好吧。
2022.1.25(《生化危机》7读完)
以前买完也不敢读,胆子小,害怕做噩梦。
现在好了,敢看了,却没了那时候的刺激了,世间就没有什么两全法。
收获,可以说是不同人的收获不同,对作品的评价也不同。故事很简单,主要靠想象力。有几个点还不错,比如怎么形容伤痕累累或者恶狠狠的猛兽。
很难制造惊讶的气氛,文字有点苍白无力。
可能是这些看得太多了,有点免疫,即便是沉浸在里面,也不是很惊讶,一切似乎都是安排好的。
就是填了一些场景可写,还不错,有身临其境感。
2022.1.26(《天龙八部》贰读完)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把一些没用的,夸张的形容词忘了吧,人生本来就这样,大到王公贵胄,小到平民百姓,谁会不被情困住呢?
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死去活来又能如何,不如捧起一本书来,管他三七二十一,这个那个都当故事罢!
贪玩(2022.1.27)
时间流淌得太快,刹不住。
随便玩几局游戏就神志不清,什么雄心壮志都丢在了脑后。
唉!貌似灵感来源于痛苦,现在十分满足则不知道该干啥好了。有时候觉得忙也好痛苦也好,真的比自己一个人发霉强太多了。
加油吧!也不知道能咋滴,就看看书写写字,就这样吧!我现在是佛系多了,不争不抢不看不听。
好好经营吧,船到桥头自然直。忍凡人不能忍,苦凡人不能苦,可我本是凡人怎么能逆天而行?
就做自己,顺理成章。
笔管(2022.1.28)
作为学生,那少不了用笔。
什么铅笔、自动铅笔、钢笔、水彩笔、油画棒再到油笔水管笔等等,我说不出用过多少根了。
一直有个疑问,贵的笔真的好用么,便宜的手感就不好吗?
先问问自己,多少个笔是“寿终正寝”?结论就是有一半的甚至是一大半的笔都是没有用完就提前坏了,被浪费了,或者找个借口说手感不好扔了,要么就是摔坏了(我这个人爱转笔,摔坏的情况更加严重)。
我今天打开了过去没用完的笔袋,里面有个好笔,价格是我一般用的5倍,确实很好,然后写了两下怕浪费墨水,就再用平时用的磨去吧!便宜。确实手感差了很多。
扔了。
打开一个新的,我就豁然开朗了,以前没注意到,新的也是手感很好。
贵的东西居然是因为用得少才保存的好,便宜的东西却也不是很差,只是自己没把握好。
得了,早知如此何必买新的好的,把握好也就是了。
《暂坐》读完(2022.1.29)
刚看完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壹,贰,觉得小说写到这个程度也就天花板了吧!结果,
贾平凹先生的《暂坐》更是让我叹为观止。
刚读完,就感觉故事其实没完,没完,肯定啊,这戏里的演员来来去去,永远也停不下来,但故事是还有个结尾的。
和人生好像好像,一开始也是苦于人名太多了,读起来吃力,但随着故事往后展开,人物渐渐熟悉,到顶峰,就是说再见的时候了,多少关系的结局不也是如此吗?
说不出来啥感觉,像是有人揪着脖领子又删了我两个耳光,在我胸口又锤了几下。我有点晕,有点想吐,又说不出来得痛快。
我生气了,气自己不争气,我又笑了,笑自己可笑,我叹息,叹自己可怜,就是没哭,眼泪要留个重要的人。
可是,可是当那几个姐妹一个一个戛然凋谢,谁的心不会颤动几分呢?我想起了我的亲人去世,也是如此,不觉几滴泪滚烫了,失去了重要的人那酸,那闲,但是竟没有想到,泪居然也是辣的,刺痛着眼睛。
不觉又觉得渺小,又觉得温暖,又觉得冷。
幸福就是没有约束的,没有形状的,可能就是冷了可以考考火,不至于让凉变成寒。
很深很深,读起来有滋有味,像极了人生。书读得多了,自然就品味就上来了,吃饭吃得闲了口也重了,可是这本书滋味太重,一时间难以消化。
它好像是七情六欲打碎了,放在一个小碗里,搅拌了一百零八圈,然后被我一口气闷了下去。
我会从黑暗中再次苏醒的,那就晚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