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2023.7.19)
只有当过第一的和没当过第一的。
没有全面的第一,没有永远的第一。
不要第一。
自由(2023.7.20)
怎样才算是自由呢?
无论做什么都不被拘俗;还是能摆脱一切,有不做任何事的权利。
都算,也都不算。
不知道心到底被什么控制着。
自由不能用意义来评判。
我研究我喜欢的事物,但是这件事对任何人都没有太大意义,仅仅是自己快乐,说是自由,是一种奢侈的自由。
说自由又说奢侈,真是矛盾。
也算不上是研究,不过是走马观花,满足好奇心与虚荣心罢了,就更扯不上什么自由不自由。
但只是,每次前进,都会引发对自由的思考,以及对一种不可描述的感觉的追逐——那种感觉总是飘来飘去。
心随意动,没有答案,就没有错误答案;有答案,就有错误答案。
没有答案。
追求优越感,是啊!
但是在追求真理时,我希望,抛弃全部的优越感,只是实事求是。
会不会,阅读书籍,只是在寻找更加新鲜的伤痛的方法。
并不是,我应该是受到好奇心趋势,想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并挣脱所有心理的枷锁,在思想的世界里自由飞翔。
既不束缚自己,也不被其它思想奴役。
误会(2023.7.21)
心血耗尽的时候是有声音的。
断章取义是会被误会的,可若是了解了人类会寻找有利于自己想法发展的句子充实自己,就不会轻易写东西出来,难道怕被误会就不写了吗?
唔!真的好可怕。
天才们写的书根本就看不懂,比如《果壳中的宇宙》、《数学的自然原理》,脑袋疼啊!
也就是说,不乏优秀作品,只是自己看不了而已。
我真是不够聪明,勉勉强强能看一些书,仅此而已。
活在过去的成功与失败里,一边给自己一个毫无意义的优越感,一边积累着无用的自卑感,这居然叫均衡。只关心当下,过去的事情让它随风,这叫松弛。
无论我们选用什么决策,都是喜忧参半,所以,放弃这些心机,放弃这心形式,让心自由些吧。
小众口味的故事,原本是为了弥补一些缺憾,均衡一些偏激,是小补丁。可问题在于,我们所谓的大的,需要被弥补的东西早已经被各式各样的小补丁碎片化了。补丁再也不起弥补的作用,反而起到了以偏概全,一叶障目的效果。
我们得它好,是否因为它是俗气的,是符合我兽性思维的。
不推崇这种好,是否因为它是不文明的?值得思考一番。但我想的是,或许问题不在这里。
自然,接受批评是必须的。我在想什么是批评呢?
写得不好,如水一样平淡。和别人比不好。只能骗骗年轻人……等等这一系列的语言都是从侧面说它不好,完全避开了正面对抗。说了半天,依旧不知道它到底哪里不好。
但也不至于因此就畏畏缩缩,不敢前进与探索。与其说有些东西缺失掉了,倒不如说一方面被困在某些地方,被遮盖在一些地方了。
我们说一个事物差,通过和以前优秀的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只要没有以前的好,就是差。
那么,评判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
确实,你自已认为好就好了,自己心里是有尺的。多大身体就穿多大衣服,岂能削足适履?
如果从效果侧来看问题,读那些所谓的好书,和读一些自己喜爱的书,究竟效果上有什么差别呢?差别不大。读书与不读书之间差别很大。
难道一本书让你读出了人性的丑恶,了解到了人性的弱点就是好书吗?这没有任何逻辑性,只能说是你自己读书太少。且仅仅根据个人的得失来评价一本书也不怎么公平。
说来说去矛盾死了,不如总结一下。
我是如何看待一本书的好坏呢?
1.一本书的记录价值
如果书可以反映一个时代大众的真是的生活,可以如史料文献一样供别人参考,这就是一本比较优秀的书了。
2.文笔
你说,你都承认这书文笔好了,你为什么还要反过来说它华丽,说它浮夸?难道说玻璃发光也只是玻璃,只有金子才配发光吗?当然不是,文笔就是会给书加分。
3.适合
我喜欢读文言文吗?习惯读外文吗?仅仅装作喜欢而已。想学古文就去学古文想去学外文就学外文,别觉得自己一步三计很聪明,真聪明的人一次只做一件时。
读中文白话文是首选,且,古文也是有白话文的,水浒就是中文白话文。
当书里有几句振奋人心的句子,当书里有几段故事与你产生共鸣,当合上书会去幻想思考,这本书就是很好的书。
最好的书,使用绝望与堕落为工具,以催人在现实中行动为目的。
差不多就这些吧!
其实很清楚,誉满天下天下必定谤满天下。我不知道事实的真想是什么,我只知道这小子写的书可以看,看完了总会有收获,这就可以了。
毕竟烂书很多。比如这一本《lhj的后备箱》。
反复辩证真的很无聊的,矛盾死了,放过自己好不好。
就是,想说的是,只有做过了之后才知道它到底有没有意义。否则是没资格谈论意义的。
沉稳干练大气,与细腻、琐碎、华丽、刻意、沉闷、忧郁,都是一种特点,在形式上并没有谁优于谁。
见仁见智吧!
反正总拿着别人话来噎别人不是好习惯,说别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就更是可笑。别人惦不惦记葡萄与你何干?
为何读书?越读越有优越感,越读心眼越小,那还不如不读书。
因为能天天吃饺子而对饺子挑剔的人,是无福之人。
这样的冤大头我再也不做了,什么评论,评价我都不会去看,我只看成熟的作品,养身养心。
离嘴炮远一些。
创作不出来的时候,要学会临摹,要学会练笔,要学会欣赏美。至少,不该胡乱地放纵。
不要随便指责,嗯?多指责自己最好了。
看了一会工科的书,要是没有这些书,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呢?
我很幸福,渺小的幸福。
世上最美的地方,一定是心上最美的地方。
我向过去张望,发觉,越先绽放的花朵越早凋谢。
当大家都穿衣服,不穿衣服的人就成了变态。当大家都不守规矩,守规矩的人就成了装在套子里的人。不会伪装,那就只能被驱逐。
成功与失败是互相遥望,互相影响,平行流动的两条河。夹在河中间的我们,必须靠这两条河里的水生存。——无论单喝哪一条河的水,都有剧毒。
包括自己能理解的事,自然就有自己理解不了的事。别想着全吃掉,只想怎样吃饱就行了。
任何预估都是需要环境的,要是环境变化得太快,那干脆就别估计了。误差太大。
游戏(2023.7.23)
这世界上,百分之一的东西在书上,剩下得都不在书上,只能比这更夸张。
读书无用,说得也对。也不是很对。如果不读书,百分之一也没有了,的确如此。
要选自己喜欢的,但必须得接受现实。也就是不要最喜欢的,喜欢一点就可以选。
让人不知所措的颜色搭配。很妙。
最近沉迷游戏,那是因为我想把设定的目标遥远完成。这种性格是及其奢侈的,但是我也靠着这性格完成了很多比较难的事。虽然可能缺点大于优点,但是自己喜欢,那就还好吧。
西方也是研究植物医学的,那有很久很久的历史了。那个视频里的专家说,文明人不该懂中医,也只能说这个专家不懂医学吧!
想回忆一下我过去玩的游戏,然后就只留一个比较有挑战性的,偶尔玩玩。
从小第一次接触的游戏是赛尔号,(扫雷什么的就不算了),刚开始跟着剧情玩很上头,也不问为什么,就可以一直玩一直玩,经常和同学交谈心得,偶尔也查查攻略,还买周边小玩偶,又发明了一些类似剪刀石头布的玩法。总之不能说不快乐。
然后接触了其它网游,休闲的,简单的,无需操作,氪金是不可能的。但是换来换去都一个玩法,打钱换装备,只要有时间肝就行了。没什么含量。
小游戏玩过几款不错的,需要动脑子玩的,坦克类、冒险类真的不错,锻炼反映力。回合制和魔塔也让人上头,不拿起纸笔算一算一般都会出错。
王者的话,参差不齐。什么实力的都有,也很好玩,很均衡的游戏,适合大家一起玩啦!
孢子很好玩,但是玩过之后,不想再玩第二次。
还有很多战争类的,也都一个战术,憋着,反正没有时间限制,敌人也比较傻(能联机,我是不会的,我是毫无科技感的原始人),就仅仅是玩玩而已。
话说自己真的好差吧!好多知识都不懂。哈哈,跑题了。
打僵尸玩的比较多,随机图,难度高,概率触发机制等等是最好玩的,因为几乎没有人能百战百胜,玩法又多,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调整战法,不错的游戏有很多。(亿万僵尸)
之后呢?现在就是保留这五个游戏位置吧!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不能一直玩,但偶尔玩玩可以调整身心。
但愿别上头。
匿名的,大,植,亿,三,王。
剩下的,就看以后是否会与其他人互动了,要是没有就保留这五个,不再寻找。还有别的事情要做,人生不只有游戏。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了。不收集,不积累,最多,能利用就利用一下。
杂物收藏家,石头、贝壳、羽毛。
s**t(2023.7.25)
那个上写那个,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我当然能接受。
我在想的是,如果没有之前的基础,后面的部分也不好再往上加。之前积累的知识点都可以用得上了。
加油吧!
也确实是闲杂书看得太多,耽于逸乐,才会导致现在什么都不会的窘境,既然自己的实力上升了,过去看不懂却很有用的书,是时候拿回来重新看一遍了。
说话(2023.7.25)
辩论应该是有意义的。
但是以我现在这个状态,基础知识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与人辩论,要么是吵架,要么贻笑大方。
算了。多读几本书吧,少说话。
眼前与脚下(2023.4.13)
听着那些肉麻的话,有点受不了,就像指甲刮黑板或者手指肚磨砂祈求的嘎吱嘎吱的声音,然而学会忍耐,是成熟的必修课。
而且,会说或者接受肉麻,不也是成熟的一部分吗?
忍耐忍耐。
风浪(2023.7.26)
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更加懂得包容,懂得珍惜彼此。
我们是要变化的,调整需要变化,不变化,这深入人心的桎梏永远也不会被打破。
读书不看解析,那感觉读了跟没读一样。但若是只看解析不读书,我们,就不如不看。
没有新的思考,只是接受,那是木偶。
有些问题能问出来确实会暴露出自己的无知,只有无知才会这样问问题。而等到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才发现很多事,没有想象的那么难,而有些事,却是真的难如登天。
无知,无知。
已经进入这天下了,觉得不太舒服。自然没什么不好,只是,贪心不足罢。
劝自己,因为我们的人生是不一样的,性格几乎就已经决定了我的命运,很多事情我不得不接受。然后,多看看云,保持善良与节制。
第一次就这样失败了。倒不是说彻彻底底的失败,也不是说一点收获也没有,只是有一种无力的悲哀。
我也知道,做好很难。只是自己并没有那么满意。结束得猝不及防,布置给自己的任务只完成一半。
没有目标的人生是极其可怕的。
想把过去没做好的做好,可覆水难收。
即便有所收获,遗憾也根本无法消除。
其实完全可以开一局新的,过去的就让他直接过去,并没什么大不了的。
放大缩小全变得清晰了。我的时间也早就用完了。
我给自己找借口,别找压力好吧。
我刚刚学完了理想情况,就被现实情况打醒了。我根本就学不完!
其实每次遇到这种情况,都应该积极一点,把以前想要做的赶紧做完,然后拟订新的作战方案。
就这样吧!
说我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感觉有点不对,说我太固执似乎也不太对,说我太贪心好像也不是很对。
我只是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认真学,才导致本末倒置的。(找借口)没有办法,就这样算了。
但是只吃一种东西缺失既营养过剩又营养不良。
这个月马上又结束了,下个月搞点什么好呢?
很多东西都没有详细了解,就长大了。想想也是难受。还有很多科技啊,什么骚操作啊都没学就都过时了。
对对,我要把一些东西结业了,只留下一个结果。以后的日子就没那么多闲时间玩了,把一些不需要氪金就能过的游戏打通了吧!不知道什么叫尽头,即便是我死了,也不可能通关的游戏会不会让我纠结死啊!
就这样吧!现在剩四个想玩的,就这样吧,就都属于是,想玩拿出来玩一下的,也不天天打卡。自由的就行了。
其实不是音乐太悲伤才会催泪。悲伤的是人。
惊喜,我们的生活安稳是因为有庇护,否则,那根本就是想不到的颠沛流离。
飞蓬爱上飞鹏,因为低爱高本就容易
可飞鹏的眼里,永远也不会有飞蓬
所以飞蓬要么爱飞蓬,要么就四海为家
爱呀
不会在自卑或自负的土壤里开花
成果(2023.7.27)
这是一个需要成果的世界,付出了努力,却没有成果,真的令人难受。
别难过了,不要强求,不要折磨自己。就过好每一天得了。
开花结果。好像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好像不实现就会如何如何,其实啊,动物和植物也没什么分别。只不过是为了加快能量流动而产生的一种能量形式。
其实没有绝对的优劣,我们只是在适应环境的时候,选择了不同方式生活而已。
这世界不是一片汪洋,而是一个又一个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水洼,清浊不一。
独立是一个多么美好理想的词汇啊!现实里,几乎没有不想关联的粒子,不可知,可怕的字眼越来越大。
但是,实际上,我们可以把不可知限制在一个范围内,这样不精确就变得精确了。且,有些事,不观察就肯定不知道,和可不可知的关系并没有多大。
呵!
当我们确定了它的范围,即便是不能预先知道它,但它也逃不掉是有限范围里的某一个。
我知道我留不住知识,但是我还是要去学习。
没装好的木横梁卡在哪里,摇摇欲坠。每次经过,都会一直看着它,用心感受它,警惕被它砸到。
摘一段文字,“一个不准备接受错误观念的孩子,自然不会受道听途说之害。”
抵消了一些焦虑,随机也意味着,不接受错误观念之教育的重要性。
是啊!后代。125年,我身体里流着十七八个家族的血液了。所以短期来看,是为了自己的家族,长期来看,人的志向,应该是造福整个社会。
承受下来,弱者才在乎耻辱。
没有谁对谁错,事多只是因为求真罢了。
我真的搞砸了,好吧,就这样吧。
看一眼就想拥有,可是永远无法拥有。删了吧!忘了吧!
真正的长大,是学会不再追求别人的关注,接受自己的弱点,差不多就平静且坚强地活下去。
在施舍宽容时,我们或多或少会慷慨一些。而对自己,我们甚为吝啬。
如果非要寻找,那不会有挑不出毛病的东西。也并不是说哪里坏了,而是有些东西就是缺乏,就是匮乏,怎样也不能尽如人意。
无论我多么奋力追,也追不上这世界的穷尽。不如放开手脚,让自己好过。
别太痴迷,别太执着。
是时候戒酒了。
无(2023.7.28)
我们总是和别人比,这或许是陋习需要拔出,但同时也需要它提高自己。矛盾。
想要进步,就先收起敌意。
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没什么负面效果,是一直在硬撑,是无视问题,结果问题就越来越大。
但也是时候解决问题了。
需要戒除的东西有很多。甚至是对书籍的过度依赖。
看清了,觉得更残酷,也更好笑。不想争什么,是争不过,只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了。
不知道可以去哪里总结一下,愿在无意义中可以或多或少迸发出一些意义来。
学校把我们教成傻瓜,当然这样甩锅有点不负责任。在学校里,我们接触同龄人,吸收了更多更多如何做人的道理,我们只是在一只不是很宽的独木桥上走,并没什么危险。
不痛不痒啊!文字的力量很有限。大部分书籍都读不通,不能什么都读。
我喜欢切入模型,可一些事,看到眼睛里就拔不出来。总觉得自己看到的,就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总给自己希望。希望也很残忍。
于是我应该去做能让自己真的提高的的事情,而不是找借口浪费在虚无里。
一个事是不是近于虚无,应该很好分辨,除非被利益和刺激纠缠住无法自拔。
没什么的,除非,那时候我总能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不要总归咎于智商,很多事做不好都是因为情商太低,发挥不了自己的全部威力,掌控不了自己。是的,掌控自己很难的,但很必要吧。也许。
我的大脑被低级快乐持续摧毁着。我知道自己在干嘛,反正就是不能给低级快乐找任何可沉迷的借口,然后准备随时撤出战场。
别留恋低级快乐。
过于缓慢的搜索着知识,在这欢快的时代,是不合适的。慢慢悠悠会被理解为是傲慢,或者无能。
由于生理或者心理或者性格上的缺陷,其实只是特点罢了,未必是不可弥补之缺陷。我们不会拥有同样的生活,也不会拥有一样的人生目标。但是,我们必须要有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不断为之奋斗,不断为之创造有利条件。即便自己目前的体力不足以支撑高强度的追梦,那就还是那句话,节约精力,提高精力上线。不在无所谓的事情上消耗自己。
即便脆弱,也能打出不俗的伤害来。
环境条件可以帮助人最大化地发展自己的兴趣,所以有孟母三迁。
其实,这个典故在现在看来还是有点凄凉,孩子们还不能自由地选择,环境永远也不能均分,人也永远不能自由发展。这就分层了。
可是,即便我们拥有着不一样的人生,也无需夸大优劣之分。优劣是不会有分别的,就像我们不该,永远不该有事没事想着割裂事物的阴阳两面。
作为一个病秧子,习武比习文更加适合自己。否则,性命不会长久。物有本末,需要按顺序来。
不愿指指点点,被指指点点,也得清楚自己几斤几两。
持续不断地讨论,势必被当做是无关紧要的事。不去说,也并不是长久之计。这里面的尺度,谁能把握得好呢?
过分地指责是不负责任的,若是发现了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就好了,别一味抱怨,抱怨就有指责的意味,而指责里又有一点乞讨的意思。
能自我补偿,就别求。
我明白,我做的事并没有多优,我也不应该积累没必要的优越感,只是自己很舒服,事情本身很有意义,在这环境下,至少不会太迷茫。
我只觉读书是我应得的,却意识不到这是一种恩赐。加入我失明了,怎么不会去祈求三天的光明?到时候,会不会因为嫉妒与愤怒与无奈,睁开眼睛,依旧什么也看不见?
黑暗使人珍惜光明,寂灭使人珍惜风声。
开窍,来来回回地开窍,都开窍都等于都不开。
不急的地方一定不要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很多句子都不要有没有来造句,我们不应该是统治者,而应该是伙伴。伴侣,伴随者,合作者。
用对死亡的恐惧,治愈还没死的躯壳。
不知道是纸和笔本身的质量不行,还是因为笔因为不停地摔打摔坏了,纸因为潮湿而粗糙了,总是觉得纸不如电子好用。
用纸,多了一个手写的思考过程,不是仅仅比较记录效果的话,十分有意义。
差劲的来与去,都不只在一朝一夕。
看高数书的时候,一部分回忆会慢慢浮现,恐惧感也会回来。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遗忘也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高等数学在极致地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有着其他任何刮痧课都达不到的深度。
脑力不够,是啊!大脑已经过了黄金时期了,开始衰退了。脑力总是不够,有感觉自己的理科思维也在逐步衰退,不知道如何弥补。但是对再次拾起的能力还是有的,只是不直接准备那么多了。
只能谦虚谨慎一点为妙,话说多了总是有失偏颇。
我有时在幻想,若是当时有如果,如果我当时按部就班不自以为是地拓展,去胡思乱想,当下取得的成绩会更好。但时间过去那么久了,我真觉得,胡思乱想的增益,是缓慢且深刻的。
没什么绝对优的答案,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不断修改着假定的游戏规则。
实际上,什么规则都无所谓,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还是那样的,不是为了让别人欣赏或夸奖才去做的。就是喜欢而已。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只愿自己,不和人徒争短长吧。
别让不耐烦破坏梦想。可是当它被破坏时,似乎什么都晚了。不过没关系,已经长大了,就有责任去维护自己的梦想了。
问题就是,梦想似乎总是幼稚。有时不得不暂时低头。但只要喜欢,就不怕困难,先谋求生路,再发展。
《小王子》很好看。除此之外,我也发觉,我不再是浪漫的小孩子了,我现在既油腻又猥琐。
我小时候会一本正经地胡言乱语,每个孩子都这样。当时真的感觉不出有什么逻辑上的错误。现在,只会说条理清晰,有理有据的废话,真不知道这废话与胡言乱语究竟差在了哪里。
之前的思想是,不断叠加自己属性。但是却忘记了我们人类是一个集体,懂得合作,学会合作,或者仅仅知道合作的重要性,都会在概念上改变内心。
读书并不能直接改变问题,但是可以指出我们的问题,让我们坐立不安,有问题存在而不解决是难受的,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发现问题存在。
我的性格,我的自卑,让我退后,只会回避。我想着准备好了再行动,怕做错而不敢做事。渐渐地积累成了无能。
其实也不需要过分指责自己,接受自己,慢慢去改变。自己,也只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人而已,别用什么功败垂成,功亏一篑造句,别觉得有什么遗憾,挫折坎坷,不顺,折磨,欲望,欲而不得,是需要经受的磨练。
我学会珍惜之前,都是不会太珍惜的。既然没学会珍惜,那事自然也不会成全。
不想被捆绑,一是还没有足够好,而是有些意难平,不想遗憾终生。
所以,这选择,我走到底。
书(2023.7.29)
图书馆的书还是有些陈旧的,不能完全反映出现在的发展状况。要是买书看的话,有点过于奢靡了。
难受!
均衡。起手应该是均衡一些。
在刻画任务的时候,总是把自己的属性与付出写得很少,但也不是这么说的。
傻憨为主,也不能说一点付出都没有,但相比之下可就没那么细腻了。
在旧书店淘到一本好书。很多宝贵的东西都不在已知的视野之内,再加信息茧房的封闭,若不是靠幸运,根本不太可能拓宽自己的见闻。多看批评类的文字可以让思维更加均衡,正反两面看待事物,似乎世界也立刻膨胀了一倍。
我不知道是否是因为自己没有观点,才会看见什么就吸收什么。应该不是,即便有大量的批评,也不至于将一个事物彻底推倒。同时容纳正反两面,才是真正的有容乃大。
原来我们视野内的东西都被清洁过,也的确,需要清洁。不经历的事情,自然不好乱说,于是,该回避的话题应当回避。该铺开的,有意义的,一定要用心描写清楚。
头一次有了突破的感觉,我觉得这绝不会是最后一次。那是一种活力和疲惫纠缠的感觉,甚至是一种幸福的感觉,幸福地批判自己,温暖着迎接变强的阶梯,向我伸展。
批评,是进步的阶梯之一。批评自己,进步得既安稳,又从容。
嗯!道路泥泞崎岖,螺旋,而不知上在何方。
是多少次加油,能换来这样热烈的泪。
梳理下情绪吧。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今天好开心,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对于自己来说,没必要把所有事都做好,只要用心,尊重他人,乐于尝试合作,一定能做一个受欢迎的人的。
懒(2023.7.30)
叹息。
因为自己太年轻,不懂得如何去爱,让玫瑰枯萎。
我看就是懒。
一种方向感的错乱,比如把上当做了下,把下当做了上。但其实如果能突破这个固有的极限,去摸索上和下的本质。其实他们只是记录方向的一种方式,当我们知道了想去的方向,并且知道如何去,如何快速去,那所使用的方式及其名称,真的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了。
给出合理的命令或指令,必须是了解了事物之后才能发出,你不能命令人长出翅膀,那是不合理的。
而等到深刻了事事物之后,其实合理的命令也就退化成了合理的手段,合理的行动。人终究是不能“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只能,对月、望月、画月。
不知道,成功需不需要学会挨骂。是否,挨骂的本事越高,成就的上限就越高?
想成功,不挨骂是不可能的。
整天看别人打来打去真的好累啊!
一个从不喝水的人,在喝了水之后立刻对水产生依赖,不喝水会死。
总在图书馆搜集一些几乎被岁月磨灭的典籍。维护这些宝藏是需要点本事的,可惜我没有,所以我只是因为贪婪而略微惋惜。
就当他是永远也解不开的谜语吧。
有趣!
魔怔就是,思想卡在一个空间,无论如何也不能逃出去,最后自己也觉得自己应该被束缚在这里,放弃挣扎。
不必如此。经过的风景都化成了风,伴随着跳动的心。
看过,全部的记忆也不会全是自己的。只会被渗透一点点灵感之类的东西吧。
总觉得很羞耻,不学无术。还是因为,学习方式有问题呢?不主动去看,永远也不会有出路的。
要去做能突破自己的事情。文学很浪漫,然而不够务实。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不得不低头,何况,自己本就差劲。
是要有一技之长的,这次战斗完,要总结一下,想想接下来的路。
繁华(2023.7.31)
生命中的小幸运,卖了一个笨拙,避免了出头。
这繁华不适合我。原来,我也并不会与全部的繁华相爱,也不会讨厌全部的刻薄。
这不是欺骗,这是一个信号,只可能是不太客观而已。
此外,谨言慎行要必要些。还有,继续努力!
遗忘(2023.8.1)
还没来得及吐露出的情感,会在意想不到的时间里被彻底遗忘。
那种遗忘,也并不是真真正正的遗忘。而是你明知道它就在脑海的一个位置上,却无论如何也没法调集情绪去触及它,即便它真的距离被回忆起只差一步之遥。
那是心被细碎的事物不断打磨后,产生的一种恐惧感。恐惧于一点也不令人恐惧的现实,为什么现实会这样?自己没有任何办法能够预料与把握,现实就直接排山倒海地一件又一件在它们确切而又本不应该被我发现的地方冒出来。
是什么驱使我发现现实?
是岁月吧。
我总是会被事物的一小部分占据住所有的心思。
是否承受得来,并不是现在的我可以知晓的事。甚至没法预测。我知道他会一点点长大,但也没办法抑制可能的萎缩。如风雨里的无帆船,随波逐流都是奢望,只祈求不毁灭沉默罢了。
把东西凑齐并不是很难,把它们按照一定的结构压缩并依旧能运行全部功能,很难。
大人们吵起来,和小孩子过家家也差不了多少。
适度的虚伪是留有余地。除此之外,我更喜欢坦诚相待。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无道不取。
罢了!罢了!
如今还是找不到出口。该如何是好呢?有始有终吧,做出一两件事情来,别的就算了。
在书的世界里,也躲不了几时了。
别人做的鸡汤肯定是不能一直喝的。除非自己能不断做出新的鸡汤来。做一个像搬运工一样的生产者好了。
只凭灵感写不出文章的,异想天开要有其他东西支撑才醒。
需要蓄谋啊!
话说出来,多半事情成不了。稳住!忍着!
交配,然后死去。这是蝉的命运。而即便不交配,不完成使命也依然会死去。不知是完成任务的令人叹惋,还是完不成任务的让人悲哀,总之,若是以悲观的目光望着一切,时间就满是伤悲。
所以尽力高唱吧!没什么可以令人害羞。
向未来张望,会欣喜与担忧。其中好像,有带着一丝甜蜜。
夜想花(2023.8.1)
发生的事情,更多的像梦。
在田野里盛开的是花,不是谷米。我在花丛间慢亍,欣赏五颜六色,欣赏馥郁芳香。于是我产生了一个念头,想把这些花据为己有。在它们凋谢以前,所有的风华只能归属我一人。
我成年好久了,但一直不把自己当一个大人,因为我觉得儿时的遗憾一直蔓延,将我最深的梦境笼罩得不见一点忧郁的蓝,浪漫的红,只剩下一片死寂,一块黑。于是我想弥补过去的,失误也好,错误也罢,错过也罢,总之,不给自己一个交代,我是不会放过自己的回忆的。
于是我继续幼稚着,寻找过去的答案,用现在的心血,治愈着过去的伤痕。
我在夜里睡不着,想着那个姑娘,那个我生命里的白玫瑰……它自然也是红玫瑰,蓝玫瑰……几乎是所有颜色的玫瑰。我似乎没喜欢过第二朵,她是唯一的,多彩的,如梦般绚丽的、天边的,云做成的玫瑰……
梦里,朦胧着,我似乎搂住了什么,那香味伴随着刺痛,是玫瑰……
醒来,血迹斑斑,花瓣零落成泥。
难道,花是用来蹂躏的吗?为何我的床上非有一朵花不可呢?为何,花不生长在土壤之上,偏偏要被折下来呢?
于是我跑到花园,又跑到墓地。虽然,花的姿态似乎会随着人的心境而改变,而实际上,花就是花,随风摇曳,等着自己的花期,熬着自己的无花期。顺其自然,做自己该做的事,做好了也好,做不好也罢,自己的根永远在土壤里。
当然,上天不会对所有的种子一视同仁。
可,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