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2023.2.18)
我反应越来越慢,就是在家呆着呆的。
上学工作,有正常作息还挺养人的。要是一直放假,对我来说就是噩梦。
少码字了呗,多学习。
现实(2023.2.19)
想了半宿,我还是不能一辈子活在虚幻里。想要有勇气面对现实,就得有能力面对现实。
缺点(2023.2.20)
我越来越认为,我的优点不是我的优点,我的缺点很明显。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所以无所谓愚于不愚。
随笔(2023.2.21)
我有点理解了想象力丧失的原因了——读书的种类单一。自卑或许也与这有关,可能是接触事物过于单一,当事情多了,不同能力值的高低起伏就看出来了,总体来看没有什么差别。
最优最优的结果也要允许有10%的人不满意。
我觉得我有点冒犯了,还是保留一定的距离吧!距离产生美,距离小了,美就没了。
懒惰生于欲望,欲望屈从于懒惰。一为有,懒惰为欲望本身;二为无,懒惰抹杀了欲望。
为了别人而努力,居然拼得起,为自己而努力,居然拼不起。
但最后,我心里什么也留不住,因为我发现,人这一生,不辜负就可以了。其它一切所得,随缘好了。
《透明的螺旋》(2023.2.19)
阳台在中间的布局,在记忆里或者见到文字的想象上比较熟悉,阳台在侧面的布局。家里就是这个布局,只是不希望故事里出现的场景出现在熟悉的地方而已。但读村上的时候确实把场景想象成家附近了可能环境的描述比较安静,或者人物的性格和自己很像。
这就是心理学什么的了,不提。
小的地方也可以想成是车库,小却烟火气十足。
故事总是开始于一次不那么常规的事件。
我是没有这个机会的,因为我的世界似乎过于规则。
我不会去想那样的日子,会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想多说。没那么简单,所以要好好准备,多易必多难。
一章是六千字的量,我看看他都写了什么。
一个标准的下班时刻,考虑吃什么,然后去买东西,插曲是没买到东西,趁机把人物性格和人物的生活关系交代了一部分。
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望着窗外向后的景致,继续想一些人生中一直搞不定的事情。
面对自己喜爱的食物的态度,或者喜欢的食物种类都可以隐含人物性格,不知道我是否过度解读。
神似,又不一样,一是体现出熟练,二是体现出变化。这事情我也干过,但是太幼稚,原稿也丢失了。
四周很静,五排以外的乘客翻动报纸的声音可以传来。
四个人面对花时的不同心境。
后疫情时代也结束了,描述这一时期的作品也出来了,并不占据太多的生活。人们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几乎没什么影响呗,多了一副口罩,小说里也加了这段,但不痛不痒。
黑与白本就是一模一样的东西,无法在初级阶段区分它们,但是是疥子总有冒尖的一天,他凶相毕露,然后死了。
老PUA了。一个场景刚结束立马切到下一个吸引人的手段高明。
我在本书的四分之一处做了标记,预计了人物结局,一是因为过去的经验,二是过去无奈的眼泪,于是现在,我认为凶手是这个人,这个出现咋序幕里的人。
但我过了一会就发现不对,时间是对不上的,人物的生命轨迹也对不上。可能序幕是一个比较通用的例子。
“哦,是吗?”这三个字,或许会是风暴中心。
居然中间还隔着一代人。
一些小东西来指出人物身份。
我虽然抄了一遍字典,但对于有些字还是一点印象也没有,去百度,果然有些字是外来的。如走之加十,辻,应该是日本字。
出尔反尔。奇怪的地方。
数据库,一个热门的词汇。
沉默的意味有哪些呢?默许,或者拒绝。沉默的空气里,有一种感觉,有一种气味,很微妙,但还是多多少少可以捕捉到的。
有着烟熏一般的气味的,居然是一杯酒。
遗传的力量很强大,我们的身体里究竟传承着什么呢?
血脉天赋。
所有的人物都画成了一个圆,这个圆里面,会有什么呢?
我有一个错误,这个错误持续得越久,我就越不想改变它。而且,当别人指出这个错误,我就越痛苦,越生气,我知道我不对,可抑制不住愤怒。
我好奇,为什么会生气呢?我是气自己不争气吗?还是由于我的错误太大太丑陋,突然见光,真的令人无地自容,于是我因为似乎是某种类似于自尊的东西被冒犯了,因而愤怒。这是一个错误的连接,我要从这个禁锢里挣脱出来,毕竟,君子不重则不威。
果然结局有个反转。
灵魂有些震撼,但说不出是如何被震撼。
人性的弱点。
恐惧。
理智与非理智的对于错说不清,可能最后,殊途同归罢!
图书馆(2023.2.23)
我有一个幻想,既然我没时间把整个图书馆的书看完,把它们的名字都看完也大概了解了一下,结果是我想多了,倒不是说真的看不完,只是没必要了,这好几百万字呢!于是我想列出关键字,每种的看上个一两本,算是涉猎。唉!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虽然可悲于自身的渺小,可是还是想多走走,多看看。
新闻、媒体、大众、传播、文字、编辑、出版、文化、战争、经济、汽车、制造、广告、科学、教育。这个楼层差不多是这些,我想看一下,出版、文化、战争、广告。差不多六本书。
唔!半个学期的闲暇时间就没了好吧!唔……还是,加油肝!
关于多一分浪费这个概念,我是不会这么做的,自然我不说它错,只是我的野心不能被如此做而满足,吸引我的不管是实际价值,还有看不见的潜在价值,隐性知识。
《现代中国的大众书写》(2023.2.23)
我越来越明白,人只是一种动物。
报纸,或者大一点说媒体,是生活的一面小镜子,它不可能反应全局,却包含了可以发展为全局的所有必要信息。
我们的信息或许是被垄断的,那外界又是如何的呢?我不放聊聊细胞是如何工作的。它需要相对稳定的条件,既内环境稳态,才可以行使功能。而且一个细胞不会有太多功能,于是直到它消亡,它也不必走出固定的内环境。而癌细胞无拘无束,是脱缰的野马。所以被垄断是一种保护手段,且并非是完全封闭,只是有一个相对强的势存在,再者,人是可以选择去做垄断的人的,这些选择也很自由。
见仁见智吧。
虽然知识有些陈旧了,但还是值得一看。大众书写还是继续的,如今是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书写者,记录者,你总是能在互联网上找到与自己契合的灵魂,但愿,我们都不孤独,且真真正正地自由。
放大倍数,影响力与精度的要求,大尺度下,要做到普适与精准。
世界在运动,能量由载体携带,确实我们生存在一个传播的世界。
凡时必有两面,简单来说,物质与精神。当然,也会因为以偏概全产生恐慌,以麻痹大意产生损失,第二个矛盾。
似乎知识都是分散的,如随笔一般没有结构。不如概括为几个关键字。
发布、娱乐、批判、改造、照镜子,正衣冠。
欲望从未消减过,只不过从一个平台搬到了另一个平台,同时,不需要的人依然不需要。这只是一种消费。
点睛之笔,媒体塑造现实。到底是不是?只能说影响挺大。
普遍与专对,是第三个矛盾。这个矛盾不好说,在我看来似乎明显,又不太明显,大权在自己手里。
我的悲观来自于我的个体性,而实际上,人类是社会性,公有部分越多,连接越紧密,在此基础上,才有了稳态,以及专对。看事情不能只考虑一面,同时也要考虑因果律。
也就像,图书管理员与游戏厅厅长,看到的世界与对人的评价,会不一样,是因为环境的局限性。
忧虑吗?其实也不,如果能在不同尺度下观察事物,会发现这一些是最好的安排,至少我能接受,就没必要谋求解决办法,也不必深入研究,我打算浅尝辄止。
一滴水只能顺着河流的方向,而河流自己呢?不也一样受天命支配,随遇而安,即便是山海也有海枯石烂,即便是星空也有斗转星移,没有什么是完全受自己摆布的,所以,做你能做的,这个封装很不错。
要知道能量有限,最好把大部分都用在正用的地方。于是人,应该是较为专一为佳。(我写东西很少用佳字,几乎不用,不明白为什么。)
它一直都是染缸,只不过如今不稳定,颜色一天一变以至于,多态性居然在快速变化中稳定了,变得快的确可以瞒过眼睛,也瞒过时尚。
私人与公有的边界会变得更模糊,人们逐渐把私人的东西内嵌于公有之中。结构越见复杂化。
是的,似乎人开始喜欢上了抖动,不喜欢拉直的信号,一成不变太不够刺激了,高高低低起起落落才能满足好奇心。但其实,噪音从来都有只是被放大而已,且若统计一下,平均值变化依然平缓。
我的建议是,别被所有幻觉蒙蔽,然后用喜欢的幻觉,再次蒙蔽自己。
知识是手段,不是目的,消费也应该一样。于是,于我自身而言,去掉大而不当的东西,很轻松,很自由。
普遍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叠加一个因地制宜,一个提供基础条件,一个完成重点任务,二者结合,缺一不可。
记得以前看书,最喜欢里面的笑话,开心一刻,讽刺漫话,文字是一个不看的,因为文字的信息密度太小了。
文字保存的更久,而且是全面的反应事实,可以补充扩展漫话,说白了还是矛盾,正反两面。
引用学者的话,简洁明了。“解气,解闷,解惑,解放。”
一些东西是必要不充分,你可以不看,但是不能没有。
大众,小众,多元化是主流,独木不成林。我最喜欢均衡,就像各个种类的书们躺在书架上,每个种类的数量都差不多,不偏不倚,才能不少见多怪。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有种稳如泰山的感觉。
作为舆论监督,永远都游走在不痛不痒与过分敏感之间,没办法,那就接受。
虽然新的体系建立了,但它依然会彻底饱和,并且被新的体系代替。只是因为人们喜欢新的,即便内容没怎么变。人,最终到底,还是最喜欢人的气息,而不会是冰冷的数字荣耀。就算打游戏也喜欢联机是吧。
也如人之大欲,这必然是永恒的话题,永远不会褪色。(褪色的时候,也许也是会有的。)
开发度高不意味着变聪明了,只能意味着变得更激烈了。核心的东西似乎依然被封锁着,我说不出。至少在揭露前,或者甚至是揭露后,不要让自己的心智被随意染色,摇摆不定的状态是不好的,而彻底的转变又是十分耗能的,能量不到自然达不到,所以,别被假改变所欺骗。
其实人类有很多高级的情感是超越四维认知的,如爱,这个东西似乎没法于四维空间映射出什么,像空间基本上是个零空间,但我们还是尽力去描述它。原来,我们自己都没法了解自己。
It'snotasafetopic.是啊!娱乐手段要合适呗!合适,合适,就很合适。
二十年前的文字,与现在相比,有些东西多了,有些东西少了,而能量守恒。这么概括,很笼统,又很全面。(emmm……)
遗传算法,哈哈哈!大范围大参与量地讨论,是在构造维度空间,一变在更大的尺度上照出最优解,但我希望,其一,模型会不会不收敛?其二,会不会计算时间不收敛?
原来概念都差不多,只是有的隐含与原文,有的放在标题,这也就是说,我们没必要全看完,也不要被假新鲜迷惑,还是那句话,该是什么,就是什么。
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单一、多元、发生、淹没、代替、覆盖等等吧!不想提。
借着批判自身来发展自己,看起来有问题,却真的没什么问题。批判,永远不能使一个事物消亡,只会让它更加完善。所以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不能走极端,去改造!去改变!
慨叹一声,都不容易!
文字是药,解药或者毒药,有人说解药其实是善意的谎言,毒药是赤裸裸的真相。的确如此。
于此回顾,便发觉,每个尖峰,都不孤独。
我的思考还是有些瑕疵,属于偏悲观。唔,这样不利于维护自己的权益,也难说。
陈旧也是一种美,我保守了。
概念在彼此的手里弹射,使它趋于收敛。
似乎,我不该想这么多。
满意(2023.3.24)
也许才华只是一种孤芳自赏,是一种对自己的劝慰吧!
但无论怎么说,我对自己,还是对其它的东西都很满意。这就好了。
今天来学习一下,如何写畅销书。简简单单看看,我知道我写不出来,但是,还是有所期待。
先说点别的。我的大脑应该是被刺激的东西弄伤了,疲倦,痛,无趣。是啊!乐趣就那么多,提前享受了,就没了呗。
睡觉(2023.2.25)
如果我明天就要死去,我今天会做什么?
可能是睡觉吧!
《艺术的意蕴》(2023.2.26)
文化是否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它是否是一种浪费,一种束缚?
我认为这些形容都对,但都不是全面的。首先是不必说,喜欢艺术文化自然有其收获,收获一方宁静。其次是点缀,作用也不是直接的,但会给人温暖。
但不要过度地理解升华,基础与升华应该有一定的关系,否则就成了何不食肉糜了。也不该神话艺术,大众的,也是艺术的。
所以不必刻意追求艺术,可能我们已经身在艺术之中而不知,要做的,是培养一个善于挖掘艺术的眼睛吧。
值得警惕的是,若一种艺术的美感建立在贬低其它形式美感之上,它便失去了成为艺术的资格。正真的美总是包容的,多元的。
总觉得我是有点傻的。唉!太天真。
就像,具有艺术的种族,在这茫茫的宇宙里,不显得那么孤独。
躺着(2023.2.27)
人就是如此,人多了就热闹,会累,需要孤独恢复体力;孤独久了,又觉得乏味,想出去走走。只是幸福就像痒了就立刻能抓一抓,不幸就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想孤独却不能,想热闹而不得,想静静就偏偏都是喧闹,想聚聚却只能日东月西。
好天气适合睡觉,拉开窗帘,打开窗,盖上大棉被!芜湖,沐浴在阳光里,听风吹过。
听(2023.2.28)
每当我因骄傲而妄想,或因骄傲而犯错,我就会给自己记上一笔,好像我一骄傲就会犯错一样。但承认错误不是我全部的目的,目的是如何避免。我总结了一下,错误不可避免,于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解梦(2023.3.1)
梦见故地重游,梦见黑云滚滚,梦见屋里下雨,梦见收拾东西。
去周公那里解梦了,虽然好处是不太可能落到我头上的,但一些基础的情感确实猜得比较准。
总之就是心理压力很大,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从我的生命中消失了,是玩疯了,还是睡晕了,我不太清楚,总之就是不见了。
也是找工作的原因吧,总是听别人说难啊难,然后自己开始困扰了,大脑模拟出最坏的情况来,我以一些借口,错过了找工作的最佳时机。
既然难,那不应该更努力吗?我想一开始就拼尽全力,没有什么好省的,那样的话,确实会累。
有一个叫“屁股决定脑袋”的理论,确实很简洁,六个字不拖泥带水,把该说的都说了。
既然这不是一个理论能解决的东西,要么创造新的理论,要么就找出口,怎么能出去怎么来,若总是停留,做梦,抱怨,那其实还不如不区分屁股和脑袋,难道人的智慧与力量是用来抱怨脑袋和屁股吗?
艺术品(2023.3.2)
在马路上的石头是石头,在博物馆的石头是艺术品。
屁股决定价值。
贵(2023.3.3)
我为了玩而不玩,最后还是总玩。出发点就是错的,不该玩的。
奇怪的结论,坦诚的结论,不玩就是不玩,既然心里都不想了,知行合一了,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吧。
不为什么,只能说我不配。不配就不要呗!反倒轻松些。
我要的很贵啊!怎样才能拿到呢?如果从现在开始还不认真一点的话,可能这辈子都看不到它的车尾灯,只能一直活在自己的幻想里了。
我不想这样。
我觉得卷这个东西,没有不行。本来就不愿意学习别人带动一下不好嘛?
减少消耗,减少无用的欲望,我就是看不起欲望,目前是要这样想的,否则欲望永远也满足不了。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看够了风景,是否被给予,也根本无所谓了。
唉!我怎么会有这么多非分之想呢?